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崇祯有把枪TXT下载崇祯有把枪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崇祯有把枪全文阅读

作者:梦吴越     崇祯有把枪txt下载     崇祯有把枪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一十五章 困兽犹斗

    来自高加索山的女战士喀秋莎战死了,尸体被抛弃在宁古塔荒野中,任由乌鸦野狼啃噬,和她同样境遇的还有一百多人,大都是来自欧洲内陆的哥萨克骑兵,他们作战勇猛,性情凶悍,甚至吃过人肉,他们作为毛子殖民远东的急先锋,在天朝东北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经常吃人

    和崇祯皇帝吃人不同,这群远东殖民者食用人肉完全是为了充饥,按照某种生物学遗传理论,朱由检甚至怀疑这些人进化尚不完全,因为即便是最凶悍最邪恶的巴牙喇,也不会把包衣奴才当做军粮

    当然,崇祯皇帝对待所有敌人都是一律平等的,不管他是毛子还是东林党,不管他是建奴还是海盗。

    对付这群哥萨克人,朱由检没少用心思,他计划将这群吃人野兽彻底驱逐出大兴安岭,最好再俘虏几个,丰富一下御膳房的菜单,让吃人恶魔也体验一下被吃掉是什么感觉。

    还要借刀杀人,不厌其烦的驱赶八旗残部,将他们朝毛子经营的殖民地逼去。

    多尔衮不负皇恩,自从沈阳战败后,一路逃亡,散落在辽东边境的数十个哥萨克人聚集点,就成了八旗攻击的首选目标。

    于是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建奴白甲兵在前面拼的血肉横飞,却给了后面明军做嫁衣。

    哥萨克骑兵虽然凶残,不过即便他们如何凶残,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八旗兵面前,还是只有被消灭的命运,在喀秋莎和家人来到远东殖民地的第三个冬天,这年的冬天很冷很冷,所以她死之后尸体被冻僵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喀秋莎不是被冻死的。

    夺走她性命的不是野狼野熊,而是比野兽还要野兽的野猪皮,哥萨克人称之为通古斯野猪皮。

    野猪皮这个称呼的由来,现在已经很难考察,或许是因为他们喜欢在冬天在身上披上野猪皮用来防寒。

    当然,从山地进入平原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经的满洲八旗早已摆脱了野猪皮风格,变成现在这幅模样。

    多尔衮和残余清军,现在早已无路可逃,向东是海洋,建奴造船技术远远不够来一场登陆日本,向南是明军百万雄师,每个士兵都恨不能将鞑子碎尸万段。

    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向北或是向西突围,可是北方是什么,除了广袤的西伯利亚大草原,没有充足的给养,没有可靠的他们无路可走,除了向西。

    一路向西是一个好主意,不过多尔衮好像运气很不读奥,向西走不了两天,在宁古塔就遇到了哥萨克骑兵,突然袭击后,对面伤亡惨重,百十号人几乎死光了,活着的人一脸茫然,

    多尔衮抬头望向周围遍地的尸体,脸上露出悲天悯人的表情:

    “快把这些尸体都埋了吧,等明军追上来,朱由检怕是又要把他们给吃了,”

    多二姑对朱由检性格已经颇为熟悉,当然也知道他下一步要干什么。

    “都赶紧收拾财物,太重的,就不要拿了,收集粮食,快走!李定国又要来了!”

第三百二十二章 北海

    崇祯二十八年秋,崇祯皇帝令郑成功率水师三万,号称十万,由山东蓬莱芝罘港出发,一路向东,向日本九州岛进发。

    此次出征,是为抢收北海道一带的秋稻,也为惩治不听话的德川幕府,崇祯皇帝对倭国的赋税增加到了一百万两,皮甲、铜料都有所增加。

    不出意料的,德川家光对大明皇帝的合理要求阳奉阴违,不仅没有如约交纳赋税物资,还在江户修葺城墙,重新启用武田信县、织田信短等主战派大臣,暗中与朝鲜眉来眼去,大概是想趁着明军主力北伐,摆脱东亚和谐圈的束缚。

    朱由检当然不会给倭人任何机会。

    此时东南季风盛行,一百多艘飞剪船乘风而行,贴着海面急速前进,九州岛仿佛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它在迷雾之中,可望而不可即。

    崇祯皇帝给郑成功的任务非常简单,二次攻占倭国,将三百多艘朱印船全部装满白银。

    再次攻占倭国,不仅能彻底解决大明铜钱紧张的问题,还能为各地厂矿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至于倭国的女子,当然也可以为大明所用,解决北方日益严重的婚姻供需不平衡问题。

    至于罪魁祸首德川家光,朱由检特意叮嘱务必生擒此人,送到京师紫禁城,丰富御膳房的食谱。

    不行雷霆手段,是不能将倭人彻底征服。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明军战胜幕府及各藩军队,完全控制岛国,这在工业革命前,还没有机械动力的时代,确实有很大压力。

    三个月前,在紫禁城,崇祯皇帝和他的智囊们进行反复推演,又听从几位欧洲海洋专家的建议,将大军出海日期放在5月下旬至六月中旬,这个时间窗口内,日本海风浪较小,且倭国水稻刚播种不久,正是倭国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军登陆之后,将采取跳岛战术,先围困九州,然后是长崎,大阪,最后才是都城江户。

    依照崇祯皇帝的计划,倭国罪孽深重,最好是被全部饿死,死了的倭人才是好的倭人。

    几位大臣对皇上的作战计划颇有不满,十二万人劳师远征,还要长期围困,这简直就是犯了兵家之大忌,一旦战局有变,倭人乘势反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且更要命的是,此时东南未平,郑芝龙和他儿子郑成功还在澎湖、金门蠢蠢欲动,若是大军不能及时返回,这些海盗恐怕又要袭扰东南沿海,搞不好郑氏大军兵临南京的大戏就要提前上演了。

    尽管困难重重,尽管看起来匪夷所思,朱由检还是执意坚持他的作战计划,困死日本,不知道皇上到底在想什么。

    或许崇祯皇帝此时已经进化到不需要吃粮食,所以对饥饿失去了概念,当然,没有人敢怀疑皇上的决策能力。

    所以没有人表示反对,因为敢于反对朱由检的人,都已经在前几年被送进镇抚司病毒地下室了。

    朱由检的对日作战计划虽然很是冒险,然而执行起来也并非一无是处。

    所有一切都要等到登陆倭国之后才能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显得太早。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蒙古人当年犯过的错误,朱由检不会再犯。

    当年忽必烈纵横亚欧大陆,所向披靡,从东海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最后却在东征日本时却栽了跟头。

    蒙古人被朝鲜人和宋人坑害,将出海时间时间选在台风盛行的秋季,结果两次东征都遇上了台风,朝鲜人负责建造的平底舰船根本不能抵御狂风骤雨的侵袭,元军在丢失大量物资补给后,损失过半,残余的士兵匆忙登陆,在日本武士优势兵力攻击下,最终全军覆灭。

    这多少成为历史的一大遗憾,否则以忽必烈的性格,肯定会在倭国设置一个东部行省,这样以来,后人就可以说倭国也是华夏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五月二十八日,舰队终于抵达九州鹿儿岛,朱由检登高远眺,在他身后,数百艘战舰如高大的城墙,将这座岛屿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中。

    和往常不同,崇祯皇帝没有派遣使者上岸传递消息,甚至没有给倭人投降的机会,五月二十九日清晨,三百艘战舰分作两队,一百艘战舰北上切断九州与外界的联系,阻止可能发生的救援行动,剩余的两百艘战舰一字排开,直接对大名居住的府邸进行轰击。

    九州岛几个城池很快陷入一片火海,朱由检没有下令士兵登陆,而是让炮手继续进行炮火准备。

    “炮火准备”了足足一个时辰后,距离海面最近的一座城池已经被铁弹打成了一片废墟,遍地的瓦砾中间,几个幸免于难得浪人失魂落魄望着海面上的舰船发呆。

    出乎所有人预料,得知明军大军而来,九州岛的藩镇竟然没有做任何抵抗,径直奔向京师,也就是江户城,向幕府将军求救去了。

第三百三十三章 扫穴犁庭

    “昨日,中卫军第一营工兵连完成对城墙爆破准备,下午工兵进行爆破,三处炸点,其中一处将城墙炸出豁口,战兵沿豁口进攻,杀伤建奴两百余人,战兵损失一百五十人,后遭受建奴红衣炮轰击,不得已撤退,昨晚,第一营抽调三十人组成敢死队进行夜袭,由北门登城,在城头与建奴血战,斩杀正黄旗一百名甲兵,被赶下城墙”

    崇祯二十九年九月初六,辽东决战开始后的第十天,沈阳东郊的空地上,李定国召集众将议事。

    秦益民、张煌言、李来亨,李若琏等人围坐在李定国身边,墙上挂着幅巨型地图,李定国向众人介绍了昨日战事,语气颇为沉重。

    昨日,是明清双方第一次正面交锋,在长达四天的外围作战中,一万多名包衣战兵被全部击溃,杀死,明清双方都投入了大量战兵,尤其东门一带战事惨烈,清军伤亡虽比明军更多,最后好歹算是守住了城门,晚上明军组织夜袭,收获亦是不大。

    屯兵于坚城之下,久攻不克,李定国感觉到了空前的压力,这是他第一次全面负责指挥对敌战役,三万多人的兵马完全归他指挥,崇祯皇帝对他充满信任,如果这次不能快速攻下沈阳城,将鞑子彻底赶出辽东,他这个总兵官怕是要做到头了。

    李定国介绍完战事,目光扫视大帐中三人身上,亲益民眉头紧皱,嘴里小声嘀咕着:龟儿子的,鞑子怎么突然变强了!张煌言闭着眼睛没有说话,李来亨目光注视着墙上的地图,若有所思。

    不等李定国开口,便听李来亨起身道:“李将军,末将以为,既然建奴负隅顽抗,皇上又催逼的紧,不如将辽东丧尸集中起来,先用红衣炮攻城,打开缺口,再用丧尸开路,定能一举破城!”

    李定国没听他说完,便轻轻摇头,皇上催促不假,然而建奴已是穷途末路,该部人马孤立无援,使用丧尸攻城,有碍观瞻,而且丧尸被杀死后还可以作为城墙,反倒会阻挡己方进攻。

    他将目光转向一直闭目养神的张煌言,轻轻敲了敲桌子,张煌言睁开眼睛,一双浓眉下眼神闪烁。

    “张将军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张煌言站起身,来到那副崇祯皇帝亲自绘制的羊皮地图前,指着沈阳城所在的位置,缓缓道:

    “大军围城已有半月,从宁古塔、赫图阿拉赶来的两股援军皆被我军击溃,沈阳孤立无援,之所以迟迟不能攻克,乃是因为所有火力不能集中于一点,从京师增援的一百门红衣炮还在路上,哨探来报,辽南近日大雨,红衣炮估计会晚到,军中现在各式火炮三百余,数量在建奴之下,炮击我方并不占优势,”

    三人不约而同抬头望向张煌言,李来亨平日和张煌言不怎么对付,听见这话,心头不由有些恼火,盯着张煌言道:

    “那依你之见,如何才能将红衣炮集中于一点,如何才能攻破这城池,”

    围城战斗进入第十天,明军围三缺一的战术并没有起到什么成效,在击溃赫图阿拉方向清军援兵后,被围在沈阳的两万多八旗战甲成了真正的孤军。

    八旗长于野战,守城并不是他们的强项,然而建奴物资匮乏,加上战马损失严重,野战浪战又不是明军对手,留在沈阳,或许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锦州之战后,八旗胆寒,就连最精锐的巴牙喇也对中卫军心存畏惧,面对汹涌而来的一万中卫军,三万藩王军,以及数不清的红衣炮虎蹲炮,多尔衮建议将所有兵马调往西北,暂避明军锋芒。

    多尔衮的观点受到诸多将领反对,正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坚持守卫盛京。其他贝勒爷赞同固守,他们的想法颇为简单,留在盛京便能保住各人手中丁口和财富,而逃亡去宁古塔,且不说能不能摆脱明军追击,这一路消耗下去,等到了宁古塔,大家都要成穷光蛋了。

第三百三十三章 尘埃落定

    七半年前,1猛烈轰击,大地为之震撼,两军相隔一里,炮弹以肉眼难辨的速度飞向辽阳城墙,上千门火炮同时开火,使得整个上前千明军进攻显得气势如虹。

    辽阳城头已经没剩几个包衣,昨天的炮击给这些狗奴才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亲眼目睹到城头的残肢剩体后,性情再温顺,对主子再忠诚的包衣啊哈,也不愿再登上城头守卫。

    多铎好不容易凑足了两千多包衣,他们远远对面明军阵中推出一架架庞然大物似的红衣大炮,这些包衣奴才的最后一丝勇气消耗殆尽,其中不少人都把牛皮盾牌举在身前,好像这样就能挡住飞速而来的炮弹,能让他们逃出生天。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明军对辽阳城志在必得,朱由检说的很明白,如果辽阳城再不攻克,就要拿平南王以及太子少保下狱,大概率上会那他们下火锅。

    崇祯皇帝已经半年没吃人了,最近感觉很不适应,如果不能吃建奴,不能吃多铎多尔衮,那就只好拿身边人下手了。

    所以李定国麾下各部攻打辽阳城几乎倾尽全力,包括李定国自己。

    围三打一,围点打援。

    理想很美满,然后现实

    输了一半,于是劳工和虎子。

    皇太极时代,清一统天下的帝国**日益膨胀,但在它逐步征服朝鲜的过程中,却始终维持与日本在朝鲜利益和平共处的局面。虽然日本的锁国政策以及清长时期地关注于关内外的征战,在客观上减少了双方直接冲突的机会,但是对于尚武,且实现内部统一为时不久的满清政权来说,当其在朝鲜后来居上,并处在征服者的地位时,能够长时间地在朝鲜问题上未与日本发生任何利害冲突,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偶然性的结果。应该正视在这些现象背后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清处理在朝鲜与日本相涉关系问题上有既定的政策,即采取审慎克制的态度。这一政策应起源于努尔哈赤时代就开始的对日本的认识。1626年皇太极继位,1627年出兵朝鲜,但丝毫未扰及釜山的“倭馆”;1637年皇太极亲征朝鲜,虽然曾指令朝鲜“通信日本”“导其使者赴朝”,但最终也并未强制朝鲜执行。与此同时,清始终对日本保持有一定的防范意识。虽然清始终对朝鲜以“倭情叵测”为名修筑内地城防严加管制,但是“釜山等地已为许筑”。31 1639年清派赴朝鲜的使节风闻“(日本)听命于中原,将欲出来”的消息后,立刻关照朝鲜边关“凡有消息,皆即通报沈中”。321644年春夏之交,清军已大举入关与明军及李自成部逐鹿中原,朝鲜派赴沈阳的使节“所赍倭情咨文,呈纳于兵部,则承旨者传其帝命曰:‘倭情可虑,须严饬边备,不忘战守之具’云。”33此时已是清顺治朝摄政王多尔衮执政的时代了。在关键时刻日本始终处在满清最高统治者的政治视野之内,这应与其对东亚国际政治关系的清醒认识有关。尽管如此,但仍应该承认直至入主中原,并建立起全国性的中央政权,清始终没有十分强的来自于日本的压力感,。

第三百三十四章 惊涛骇浪

    崇祯二十七年八月,平南王李定国率伐清大军八万云集于盖州之下,大军原地休整,大明水师则继续北上,两百多艘战舰由海上入辽河,向辽阳进发,一时之间,辽河旌旗蔽空,舰船林立。

    明军主力将盖州围住,围三缺一,火炮轰击之下,城墙很快坍塌,驻守盖州的正白旗一千余人,连同乌真哈超三千人,本已是建奴弃子,多尔衮多铎率兵退守辽阳时,将盖州粮草裹挟一空,连城头的红衣炮也没落下几门。

    盖州城中本已是人心惶惶,明军开始炮击时,城中幸存的辽东汉人开始四处放火,清军救火不及,明军趁乱一举攻入城中。

    盖州一役,清军全军尽没,明军斩获真夷首级八百,乌真哈超首级三千,真夷首级被送往京师,供崇祯皇帝查验。

    盖州贡献,辽南尽在明军掌控之中。

    然而明军却并没有完全高枕无忧,盖州、复州等地不时出没的二级丧尸,不时出没,袭击落单的明军。

    无论是火铳还是弓箭,短时间内对这些进化丧尸没有什么作用,所以每天都有士兵被丧尸吞噬。

    李定国虽然派出精锐战甲对这些丧尸进行绞杀,然而避之不及。

    所幸明军的非战斗减员在可承受范围内,虽然画面比较血腥,然而收复辽东之战却还是要继续打下去。

    残存清军从辽东各地退守辽阳,准备对负隅顽抗,与明军鱼死网破,多尔衮甚至放出了数千只丧尸,这些丧尸大都是从死牢中放出来的。

    这些低级丧尸对明军影响不大,明军受小冰河气候影响,冷空气南下,九月初八,来自西伯利亚的极寒气流形成低气压中心,北直隶飞沙走石,辽东一带气温骤降,接连出现冻雨,辽南各地冻死冻伤者无数,辽河接连冰冻。

    受冷空气影响,二级进化丧尸外出掠食减少,纷纷躲入山中取暖,低级丧尸很快被明军清理干净,一部分被赶下辽海,一部分死于明军阵前,化作东北黑土地的肥料。

    冷空气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明军攻打辽阳虽没有了后顾之忧,不再遭受丧尸威胁,然而水师却进攻受阻,其中一部被困辽河,进退失据,约莫十只战舰被清军包围,辽南先锋营鞭长莫及,冻雨天气,辽阳四周沼泽泥泞,明军火器虽然犀利,然而无法运抵城下,也就不能发动有效进攻。

    杨云龙、谷大用、李三虎各派出骑兵一部,在夜不收的配合下,沿辽河袭击清军营地,希望以此牵制清军对受困水师的围攻,骑兵与夜不收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冰天雪地中与八旗巴牙喇鏖战。

    辽南温度骤降,只在一夜之间,虽然明军水师连夜向渤海口转移,然而仍然有十条飞剪船被困在辽河与辽阳交汇处,辽阳城头的清军居高临下,用红衣炮向未及逃走的飞剪船射击。

    轻巧灵活的飞剪船此时却成了辽阳城头红衣大炮炮口下的活靶子,河面冰层超过半尺,且越来越厚,战舰寸步难行。困守在船上的明军士兵失去支援,在极度寒冷中继续顽抗。

    清军在几轮炮击后,辽阳城头渐渐安静下来,城门缓缓打开,两名包衣模样的清国官员走出城门,缓缓向舰队方向走来。

    卢建兴望着猪尾巴越来越近,以他对建奴的了解,知道这是他们派来的使者。

    从努尔哈赤到多尔衮,奴酋对招降这招百试不爽,总觉得可以用招降对付所有明**队。

    虽说这五年来,清军在面对明军进攻时屡战屡败,建奴对明军的恐惧已经深入骨髓,不过现在看到一只知道这是战舰上的火药、木材被士兵们锯下来,燃烧取暖,然而上的明军水兵用舰炮、火铳向岸上的清军发动反击,八磅重的炮弹呼啸着飞过结了冰的河面,将有限的燃料被明军用来取暖,

    骑兵与夜不收伤亡逐渐增加,镶黄旗战甲源源不断从辽河上游增援,八旗战甲用弓箭娴熟射杀明军夜不收,无论是骑兵还是夜不收,在齐腰深的雪地中,每前进一步都非常艰难,他们手中的三眼铳短铳虽然犀利,然而在这样极端恶劣环境下,失去战兵杀手队支援,战力陡然下降,和清军对射渐渐落于下风。

    巨大压力下,明军骑兵和夜不收开始向后撤退,等待战兵方阵上前。

    然而在冰天雪地中,战兵方阵的进攻已经不再现实,即便人可以走到辽阳城下,大批沉重的红衣炮、虎蹲炮也不可能运过来参加战斗。

    失去炮火掩护,在这样极寒天气中跨越护城河,进攻坚城,势必造成严重伤亡,而这些都是李定国不想看到的。

    三天后,被困于辽河的一千多水师战兵,虽竭力拼杀,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殉国。

    还在水师主力未损,不过经过这次失利,明军水师在平南王李定国遂下令明军对建奴发动第二轮进攻。

    八月十九日漫长一夜炮火准备,夜空被炮火照亮,亮若白昼,数十多万人在睡梦中刚被惊醒,硝烟又将白昼辽阳城墙多处出现垮塌,炮弹镶嵌在城墙中,夹杂着建奴的残肢剩体,受伤未死的巴牙喇在城头乱爬,地上流淌着的鲜血已经干涸,整个辽阳像极了地狱。

    子时时分,神机营火箭队在杀手对将一个基数的朱雀火箭发射到辽阳城中,只要半个时辰,辽阳城便陷入熊熊大火中,建奴盘踞的汗王殿被大火吞噬,化作一片火海,多尔衮多铎有没有变成烤乳猪,若不是平南王下令不准妄杀百姓,火箭队若将一千只朱雀火箭全部发射出去,不等明军攻城辽阳城便成了废墟。

    天色渐明,辽阳城还在冒着黑岩辽南营五千人担任先锋,明清双方爆发了开战以来最激烈的浴血拼杀。

    意识到八旗残部已经无路可走,多尔衮反而下定了决心,4守城之战,在辽阳城中继续予以辽阳也被辽阳城城外清军据点被全部清除,城内巴牙喇组织了两次反击,试图率领十二万大军在将城池紧紧包围。

    仿佛在水路两边夹攻下,辽阳城中伤亡惨重。

    “杀光南蛮子!杀光南蛮子!”

    辽阳北门城头,巴图鲁鳌拜全身浴血,挥舞手中顺刀朝城下乱舞,

第三百三十六章 困兽犹斗

    “主子,快逃吧,南门快守不住了,明军要进城了!”

    文渊阁大学士范文程神色慌张,涕泪横流,跪倒在多尔衮面前,后脑勺上的猪尾巴辫微微上扬,像极了爱情。

    朱雀火箭燃烧了半个辽阳城,除了辅政王多尔衮,几位不在汗王殿的贝勒全都幸免于难,清军退无可退,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召集所有的白甲兵,巴牙喇,本王今日和李定国拼了!”

    每天蹲守在壕沟中,在潮湿冰冷中度日如年,多尔衮感觉自己回到了幼年随皇太极征战的岁月,是那样的清晰而陌生。

    他受够了这种非人的生活,他是王,虽然只是辅政王。

    王是不可能被打败的。

    范文程包成贤宁完我愣愣的跪在原地,几位包衣奴才对大清忠心耿耿,忠心可鉴明月。

    “主子,走吧,胜败乃兵家常事,咱们去赫图阿拉,去宁古塔,收拢人马卷土重来,定会打败这群南蛮子,”

    多尔衮一把推开跪在面前的范文程,抽出腰中那把很久已经没用的顺刀,四顾茫然。

    辽阳城中到处都在燃烧,不时能听见女人孩童的哭泣声,空气中弥漫着人体烧焦的臭味。

    汗王殿四周,幸存的八旗战甲自发聚集起来,作为这个奴隶政权的核心,到了最后时刻,他们没有逃走,而是要为大清战斗到最后一刻。

    多尔衮闭上眼睛,眼前浮现的是自己这些年艰难辛苦,勾心斗角才登上辅政王之位,为了当上辅政王,他杀了很多人,连自己都不放过,没想到最后竟然败在朱由检手里。

    从盛京逃出去,又能逃多远呢?这么多人去赫图阿拉,粮食都不够吃,更别说去宁古塔,去了也是一个死。

    多尔衮宁愿死在盛京,也不要背井离乡被明军追的像条狗。

    实际上他们已经是丧家之犬了,失去盛京,辽东已无立锥之地,以多尔衮对朱由检的了解,被暴君抓住,是要被做成火锅的。

    朱由检对人肉的渴望到了偏执的地步,多尔衮不想被押送到京师,被明国皇帝凌迟处死。

    所以投降是不可能的,他宁愿在此战死。

    “大清国的勇士们,就让我们战死在这里吧!”

    数千名白甲兵纷纷鼓噪着,聚集在多尔衮身前,到了最后的时刻,他们总幻想着辅政王能像当年太祖努尔哈赤一样,给大清国带来奇迹。

    见主子心意已决,几位资深包衣奴才相互看了一眼,各人开始为自己做新的打算。

    既然鞑子铁了心要鱼死网破,盛京也就没有再留的意义了。

    趁着汗王殿周围人声鼎沸,大学士范文程率先开溜,他觉得投降明军,据说明军统帅李定国为人仁义,一定会不计前嫌,收留下自己,从此为大明效力。

    李定国围三缺一,留下北门给建奴逃走,然而清军好像并不领情,甚至连靠近一点的白甲兵都没有配置,生怕一打起来就中了明军埋伏。

    如今埋伏是没有了,清军却一步也不敢离开北门,更不敢轻易出城,生怕趁乱让人给当成鞑子细作。

第三百三十六章 鱼死网破

    “朱由检对我大清斩尽杀绝,本王死也要咬他一块肉!”

    空荡荡的大政殿上,只有多尔衮和八旗主要将领,以及龅成仙、高宏忠等几个汉臣,辅政王多尔衮双眼微红,他昨夜一直没有睡,明军火箭响了半个时辰,尖锐的呼啸声像凶猛的苍鹰从头顶,然后辽阳城中多处被火点燃,不等清军将火扑灭,轰鸣的火铳声又在城墙外面响起,黑夜中到处都闪着红光,隐约还能看到阵阵白烟,像极了某位天选之子降临时的画面。

    多尔衮从床上爬起来,站在窗户前呆呆的望着城墙上八旗战兵和明军对射,睡意全无,枪声停止后,天也已经大亮了,他穿越大半个皇宫,来到汗王殿,最后一次和八旗将领们商议国事。

    “本王心意已决,不必多说,待明军破城之时,便将地牢中的走尸全部放出去,给李定国一个大惊喜!”

    范文程高红忠还要劝说,被多铎拦住,作为多尔衮的嫡系,多铎平时对他兄长支持颇多,眼看大清就要亡了。这位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将领不由心生感慨,眼前浮现出当年自己和多尔衮在皇太极威逼下艰难求生的往事。

    多铎回忆往事时,吏部尚书高宏忠上前一步,恭顺的望向多尔衮,温柔的说道:“辅政王明鉴,臣闻去年李定国攻打福建时,私自放走了郑成功,朱由检勃然大怒,君臣有隙,此次打发他来辽东,表面是让李定国戴罪立功,其实算是流放。”

    多尔衮不耐烦打断吏部尚书,他虽是清国的实际统治者,却远没有前任皇太极那般雄才伟略,气度涵养也大不如前。

    “高宏忠,你想说啥就赶紧说!”

    “是!”高宏忠连忙点头,接着道:“奴才以为,应派使者出城,与李定国见面,当面陈清其中利害关系,告诉李定国养寇自重的道理,当然奴才不是说我大清是寇,可将我大清与朱由检的来往书信给他看看,让他明白,朱由检并非想要将我大清赶尽杀绝”

    “李定国若是不答应呢?”多尔衮冷冷问道。

    高宏忠立即回道:“由不得他不答应,多送他些金银珠宝,告诉他,若是侥幸能攻破辽阳城,他费尽心血拉起来的浙兵必然损失惨重,到时便是给旁人做嫁衣了。”

    多尔衮听了这话,沉默不语,旁边多铎毕竟年轻气盛,怒气冲冲道:“这李定国也是榆木脑袋,朱由检早先就说,重心是要驱逐毛子,把他们赶到西伯利亚吃草,为何现在紧紧粘着咱们,从辽南一直追到盛京!”

    多尔衮揉了揉鼻子,示意众人先不要说话,抬头朝他弟弟多尔衮使了个眼色。

    多铎心领神会,酝酿一番,突然提高嗓音道:

    “朱由检是啥德行,你们心里还不清楚吗?若是投降出去,隔几天就被送到明国京师下火锅了,这些年咱大清被他吃掉的固山额真就有三个,甲喇额真两只手都数不过来,据说朱由检现在已经长到了五百斤,一丈多高,一天就可以吃掉几十斤人肉,我宁愿战死,也不愿落到他手里,现在只有和明军拼了,拼他个鱼死网破。地牢走尸还不够,还应该被城内的汉人尼堪喂食生死草,让他们也变成走尸,抵御明军!”

第三百十五章 玉石俱焚

    崇祯二十七年五月,天气渐渐转暖,小冰河气候进入尾声,然而辽东战事却陷入胶着,明军主力被抽调南下,对付咄咄逼人的郑氏海盗及宏光朝廷,这让困守辽阳的多尔衮有了喘息之机。李定国麾下可以作战的明军总数不过五千余人,这些兵力阻挡建奴南下尚可,若包围围歼,则明显力不从心。

    尽管李定国在辽阳三处城门发动佯攻,做出一副全力攻城的假象,然而明军抽调兵力南下,还是被多尔衮察觉,他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是与李定国和谈的机会。

    实际上,明国关内发生的形势变化,清国方面也有所察觉,朱由检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在南方,皇上做出判断,辽东建奴已不足为惧。

    京城上下,都在传言说李定国功高盖主,不被皇上猜忌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时李定国屯兵辽东已有半年,而崇祯皇帝南下亲征也有三个月了,所以消息不可能出自皇帝之口,那么谣言到底是谁传出来的?

    朱由检远在福建,当然不可能很快听到京师这种传言,而李定国屯兵锦州,对发生在京城的事情多少会有些了解,所以他很快得到消息。

    此时追查谣言来源当然是不现实的,谣言已经在军中传播开来,搞得军中上下人心惶惶,生怕回到京师就会遭到皇上清算。

    而事件的核心,平南王李定国却表现出超越常人的淡定与冷静,他好像根本没听到这些消息,选择继续攻打辽阳城。

    多尔衮对京城发生的变故已经有了清晰认识,他在京城的细作在崇祯二十三年便被朱由检斩尽杀绝,幸存的细作也不敢轻易出来活动,所以谣言制造者应该不是他的人,那么,到底是谁希望明国内部分裂,进而从中渔翁得利呢?答案是很明显的,一定是东林党、楚党余孽,以及红光皇帝、郑成功等人留在京城的细作。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多尔衮决定好好利用这次京城谣言,他甚至可以判断,京城现在已经渐渐失去掌握,相信要不了多久李定国就要回师南撤,即便不是为了回到京师与朱由检争夺势力,也要回到京城平定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叛。

    辅政王进一步判断,此时李定国必然已经陷入左右为难经境地,若是撤兵回到京师,那么势必会引起诸多方面的怀疑,说不定就坐实了自己心怀不轨阴谋造反的怀疑,而如果不撤兵,坐视京城动乱,那么等到朱由检从南方回来,他也是逃脱不了干系的,甚至会被人怀疑是与京城乱党遥相呼应。

    无论怎么样,李定国现在处境艰难,是时候和这位平南王好好谈谈了。

    从五月上旬开始,多尔衮陆续派遣三拨使者,皆是高级包衣奴才,他们出城与李定国和谈,表示愿意向明国称臣,只有李定国撤兵,多尔衮甚至可以派遣多铎去北京当人质。

    辅政王表现出了极大诚意,在前面两拨使者被斩后,仍然没有放弃和谈的努力。

    平南王对建奴的求和不屑一顾,在他看来,扫穴犁庭斩尽杀绝是崇祯皇帝定下的目标,谈是没有什么可谈的,而且多尔衮现在也已经没有什么和谈筹码。

    虽然军中谣言四起,不过李定国还是坚持的初衷,他相信崇祯皇帝的判断,对皇帝充满信任。

    不过越来越多情报显示,明军接下来的战略重心不可能放在西伯利亚方向,至少在两三年时间内,面对汹涌而来的哥萨克骑兵,明军将以防御为主,东南郑成功势力,已经成为大明心腹大患,非一朝一夕能够平定。

    “回去告诉多尔衮,告诉他,他的心意,本王心领了,想要和谈,就放下武器,把八旗主要将领以及顺治皇帝交出来,至于他本人,本王可以保证不伤他性命,只要他肯向吾皇臣服”

    第三批幸存包衣回到辽阳城中,将李定国的意思转述给多尔衮,多尔衮听后,勃然大怒。

    “尼堪欺人太甚!主子,咱们城中还有上万白甲,包衣三万多人,铠甲火药无数,粮草也足够支撑两个月,即便没有援军,李定国想要攻克辽阳,也得损失惨重,咱们不必和他谈了,等他来攻便是!”

    鳌拜怒不可遏,作为正白旗固山额真,他很清楚若是自己被送到朱由检手中,那会是什么下场。

    多尔衮神色惨然,好久没有说话,他目光扫视大殿周围,最后落在了佟养性身上。

    “李定国到底是什么来头,明知死地却不肯回头,这世上真有如此忠君爱国之人吗?”

    佟养性眼珠转转,忠君爱国什么的对他来说已经很远了,他现在忠于多尔衮,从前忠于皇太极,最开始效忠的是天启皇帝。

    “回主子的话,奴才以为,这李定国受暴君崇祯蒙蔽太深,不是单单晓以利害就能说服他的。”

    多尔衮神色微微一变,转头看向他道:“那大学士有何高见?”

    旁边站着的高宏忠瞥了佟养性一眼,充满妒忌之色。

    “主子,奴才以为,既然明军不顾百姓死活,咱们也不能有太多顾忌了,可将死牢中的那些走尸全部放出来,最好派人运到明军大帐之中,只要弄死了李定国,其余明军必然撤退,奴才听说,这股明军大都厌战,想着早日回到关内,朱由检现在正在江南抢掠,没有人愿意长久在北方给他卖命的。”

    佟养性说完,抬头小心翼翼望向多尔衮,多尔衮眼珠微微转动,释放走尸这招,他不是没有想过,只是不到最后一步,他还不准备鱼死网破。

    不过现在已经是最后一步了。

    “既然李定国如此顽固不化,也别怪本王不客气了,吴三桂,你去准备一下,到地牢中取出十具走尸,给他们穿上明军铠甲,今晚天黑后,随使者出城,再去和李定国谈谈。”

    “鳌拜,你先去城头检查防务,各门准备些大缸,提防明军火箭!李定国这厮,阴险狡诈,不可不防,“

    “只要好好利用这次明军主力南下的机会,活过今年冬天,|大清在辽东便大有可为。”

    吴三桂答应一声,转身退出账外,他心中忐忑不安,一想到地牢走尸那凶残模样,他便觉得此事万分凶险。

第三百十八章 再次穿越

    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距离明亡还有35年。

    天空干净的像被水洗过,导游刚才说这里周围三百公里没有工业,不过齐孟对这些人满嘴跑火车早已习惯,他不习惯的是,为什么突然就把自己丢在这荒山野外,难道是因为刚才没买纪念品。

    举目四望,冬季的武当山草木萧条,山脚下汉江与丹江交汇之处,丹江口冒着氤氲雾气,本地人津津乐道的龙山塔,此时隐没于雾气之间,真正符合了本地龙山烟雨的典故。

    车子还停在山下,从山上下去至少要一个钟头,四点半要去幼儿园接孩子,看西边日头,估摸着至少有五点多了,齐孟眼前一黑,忽然感觉世界就要塌了。

    想到自己待会儿在幼儿园门口被那杀马特小太妹一顿臭骂,这还不打紧,更要命的是老婆那关,上次因为送女同事去医院,回来向老婆解释了半天,最终还是跪了搓衣板。

    想到这些无良导游,齐孟顶着寒风破口大骂:

    “fouk!”

    刚骂出口,他便停住了,嘴里发出的是一个清脆童声,几乎与此同时,他发现身上的衣服足足大了几码,身后背包也沉重了很多。

    这是什么情况?

    他费力的把背包放了下来,低头看见自己的手也变小了,摸摸下巴,胡子不见了,脸也小了,小肚腩不见了。

    “减肥成功了!老子健身卡可刚刚办!”

    这两年眼看着身材朝岳云鹏去了,突然变瘦,没有一丝兴奋,一种诡异的感觉涌上心头,他抬头朝四处看了看,这次看得仔细,才发现刚才上山的索道不见了,而附近的树木也发生了变化。

    耳边传来潺潺流水声,山坡拐角处,一条小溪正兀自流淌不停。

    他把背包放在原地,走到小溪面前,俯身喝了口水,溪流澄澈,看样子比自来水要干净很多。

    就在他伏下身子喝水的时候,眼前浮现出一张陌生而熟悉的面孔。

    一张小孩的脸,一张他曾经看过无数次的脸。

    无数次他对着这张脸说,你啥时候才能长大一点啊。

    征战高考披星戴月,刷题到眼睛充血,考上大学后天天泡图书馆,恋爱也从没谈过,好不容易毕业,工作996,奋斗了七八年,终于在帝都五环外买了套60平的小房子,每天听妻子唠唠叨叨,还着永远还不完的房贷。

    现在,一切回到原点了。

    倒影中的人影约莫七八岁样子,身上穿着大人的牛仔衣,脚下的皮鞋也明显大了几码,这么说自己时返老还童了。

    他扯了扯头皮,还是很痛,半个小时后,他终于接受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穿越了

    嚼着背包里的饼干,齐孟开始盘算着下一步怎么办?

    齐孟齐孟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处均州武当是我朝富庶之地,临近的郧阳却不是这样,郧阳多有流民出没,便是明代中期就有多路土匪出没。

    万历三十七年春,

    武当山北麓有一座紫霄殿,是道家吕仙人的府邸,当年神宗皇帝大修道观,每座道观都供奉着一位仙人,而这紫霄殿中供奉的便是传说中的吕洞宾。

    紫霄殿旁边一座小庵堂,墙壁歪歪斜斜,瓦片也破了不少,显得不成体统,这座庵堂便是武当山子孙堂,里面住着周围被收养的孤苦孩童。

    道长们管这些孩童衣食,照料他们起居,选择其中聪慧之人,纳为弟子,待长大后,便成各道观道长道士。

    齐孟抬头看着蓝色天空,陷入了沉思,来到这个陌生世界已经两天了,一切还是陌生的。

    他每天都要上山砍柴,采药,这个时代的鄂西山地,到处都是原始森林,所以他们的采药过程非常凶险,攀援峭壁还是好的,最怕遇到猛兽。

    不过既然现在没有别的退路,能在这子孙堂留下,已是万分艰难,其他事情,自己也就不敢多想了。

    这天早晨,齐孟跟随一群师兄一起,再次登上山路,往武当山深处而去。

    “师傅,给我们讲讲你从前在辽东杀倭寇的事情。“

    齐孟的师傅,绝尘道长,出家前叫做沈一练,万历二十年,曾被调往辽东抗击倭寇,参与了著名的壬辰平倭战争,他是名将

第三百一十二章 鹤唳华亭

    崇祯二十七年春,辽东彻底收复,多尔衮多铎福临等人被押送菜市口,在朱由检亲自监督下凌迟处死。

    行刑过程血腥而漫长,虽是仇敌伏诛,然而皇上仁慈,还是心生恻隐之心,下令将凌迟下来的人肉全部送往御膳房,让御厨制成汤羹,以备长夜之饮。

    在回宫的路上,朱由检抬头望见晴朗的天空,感受到初春的气息,望着李定国官服胸口的祥云白鹤图案,若有所思道:

    “朕听说松江府华亭县栖居仙鹤,仙鹤为猛禽,可搏苍鹰,而华亭多美人,朕想去看看了。”

    此时松江府尚未平定,郑芝龙等诸多海贼经常骚扰,上月,贼人攻破松江府府衙,烧杀抢掠,驻守松江的;两个千户所死伤惨重。

    朱由检说出这段话,当然不是要真的去华亭县看仙鹤、看美女,而是要御驾亲征,收拾郑芝龙等一众海盗。

    自崇祯二十三年起,朱由检便派遣手下前往东南,干预海上事务,而今已经过去四年,总算遏制住了郑芝龙势力的膨胀。崇祯皇帝当然不满足于此,既然建奴已经平复,接下来便要集中精力对付海盗、流贼。如此,才可打通商路,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重新开启大明与东南亚乃至日本的海上贸易。

    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皇上虽然嗜好吃人,然而说到底并不是一个恶魔,和平与发展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拜谒完太庙,群臣簇拥朱由检回到皇宫,皇上召集大家在皇极殿小憩,司膳监送上膳食,群臣坐在大殿之下,也不拘君臣之礼,与皇上共饮,当然,给大臣吃的膳食中都没有人肉。

    朱由检今日心情甚好,穿越而来,转眼十年,他终于灭掉建奴这个最危险的敌人,铲除了朝中东林、复社、浙党等势力,而且从根本上扭转了明末军阀割据的局面,左良玉等人被消灭,南方的弘光朝廷也土崩瓦解。

    唯有山西、陕西、湖广一带还有少许流贼,当然也不必耗费大军进剿,只要土地改革结束,大批流民安居乐业,烟业、盐业、矿业已经形成垄断,自崇祯二十四年开始,朝廷收入已经连续三年突破一亿两,是从前的五倍还要多

    财力足够雄厚,解决东海问题便自然而然被提上了日程,即便郑芝龙这次不来找死,朱由检也不会放过这些贼人。

    群臣宴饮完毕,王承恩令小太监们拿来京师香,挨座给大家发烟,群臣再次向皇上称谢,朱由检大手一挥,接过王承恩递来的烟卷,就这烛火点燃,眯着眼睛吞云吐雾起来。

    大臣们见皇上已经开始吸了,连忙也从怀中掏出火镰,纷纷点燃,很快地,大殿之上烟雾缭绕,弥漫起浓郁的烟草味,呛得旁边侍立的一众宫女直流眼泪,轻轻咳嗽。

    朱由检朝王承恩使了个眼色,示意宫女先退出去,大殿上只剩下一众君臣及十几个心腹太监,皇上清了清嗓子,对众人道:

    “朕每读史,读到永乐宣德年间三宝太监杨帆出海,万国来朝,心潮澎湃,而今建奴既灭,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恢复大明荣光,超越先祖,三年之内,征服东南,征服倭国!”

    “诸位爱卿!”朱由检忽然提高声音,目光投向大殿上群臣,众人齐齐放下筷子,抽烟的人们放下烟卷,抬头望向皇上这边。

    “革命尚未成功,诸位爱卿当继续努力!”

    群臣齐声回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日宴饮持续了两个时辰,从午时一直到黄昏,待群臣散去,朱由检在王承恩李定国搀扶下,回道慈宁宫,张皇后远远赢了上来,惊讶问道:

    “皇上为何醉成这样?”

    连忙让宫女打水来给皇上洗漱,王承恩李定国行礼后退下。

    两人走出慈宁宫,往宫门外走去,走了许久,王承恩开口问道:

    “平南王,皇上好久没喝醉了,可见今日真的是高兴。”

    李定国嘴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轻声附和了一句,不再说话,只是盯着红色宫墙。

    “平南王似有不悦啊,皇上很快就要派将军去福建了,此去福建,荡平海贼,将军又可大展宏图,建功立业了!”

    李定国淡淡笑道:”灭了郑芝龙,皇上就要攻打倭国,等灭了倭国,朝廷还能给本王赏赐什么“

    王承恩不再说话,他知道李定国意思,现在平南王已经位极人臣,朝廷已经赏无可赏,若自己再立下大功,将来怕是要

    以皇上的杀伐决断来看,不要说加官进爵,将来能不能保住身家性命怕也是个问题。

    王承恩见李定国心事重重,觉得没必要再瞒他,四处望了眼,确定无人后,压低声音道:

    “将军勿忧,这次召将军进京之前,皇上就给老臣说了,大明之野望不止在倭国、在东南”

    李定国听见这话,愕然望向王承恩,呆了片刻道:“王老公这话是什么意思,还请细细说来!”

    王承恩哈哈一笑,上前牵住李定国手臂,边走边说道:

    “将军可知道,崇祯十七年,皇上曾派出多路使者赶赴异国,其中有俄罗斯、欧罗巴“

    李定国一脸茫然摇摇头,俄罗斯他还听人说过,这个欧罗巴到底是啥,他根本不知道。

    王承恩接着道:“还有非洲呢!年初这些人都回来了,给皇上带来了重大消息,皇上已经决定,在解决掉倭国、缅甸后,在印度登陆,东西夹击,征服俄罗斯欧罗巴,平南王可知,这个俄罗斯欧罗巴疆域有多大吗?”

    李定国连忙摇头,手上却已经开始计算着皇上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需要调集多少人马。

    “这欧罗巴啊,比咱大明还要大,他们火器犀利,战阵严整,战力远在建奴之上,皇上想要征服他们,是需要下一番大功夫的!皇上让本公给将军说,现在封赐给将军的爵位,只是开始,因为皇帝陛下是要当全球的皇帝,不止是咱大明的皇帝,可以说是万王之王!”

    李定国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王承恩接着道:

    “松江府华亭县的乱局,将军就不必去了,皇上会派张煌言去,将军还要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李定国连忙跪倒,准备接受圣旨。

    王承恩快步上前扶起,和颜悦色道:

    “将军不必如此,没有圣旨,只是口谕,皇上让你立即修整人马,一月之后,率军战兵三万,由辽东启程,护送大明百姓殖民北海,将毛子全部赶走!”

第三百十八章 忘恩负义

    崇祯二十七年六月,辽东复叛的消息传回京师,正在仁寿宫读书的朱由检听说后勃然大怒,将手中经卷扔在地上,怒道:

    “吴三桂!竖子安敢如此?!”

    崇祯皇帝对投降辽军颇为信任,尤其对吴三桂这个三姓家奴,可以说是格外开恩。

    “真以为朕现在不吃人肉了吗!让平南王一定生擒此人,押会京师,朕要拿他做包子吃!”

    这次光复辽东,朱由检本着少杀、慎杀的原则,对辽东汉民格外开恩,哪怕之前做过建奴包衣,也在皇帝赦免之列,除了那些穷凶极恶为虎作伥之人,如曹玺、佟普汉、范承谟,范承勋,其他人都可以既往不咎网开一面。

    没想吴三桂竟然敢重新背叛朝廷,这也怪朱由检自信过头,忽略了这位三姓家奴见风使舵的本性。

    只是眼下建奴覆灭,江南平定在即,不知道吴三桂是不是脑子抽了,竟在这时叛乱。

    王承恩等人不敢说话,也不敢上前去捡地上的书卷,皇上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动怒了。

    “他要耕牛,朕就给他耕牛,他要粮食,朕就给他粮食,没想到他最后竟然反了!”

    皇上剧烈咳嗽几声,从嘴里吐出血来,王承恩连忙上前,扶住崇祯,正要开口叫太医,被朱由检拦住。

    老朱家基因从朱棣开始,就变得孱弱多病,从朱棣开始,后面的朱家皇帝基本上都是短命而死。

    虽然是穿越者附体,然而也逃不出基因的命运,在找到不死火山妖僧长生不老的秘密之前,朱由检估计自己大概只能活到五十岁,或者不到。

    建奴覆灭后,是时候该重新评估一下自己的辽东政策了,至少应该改招抚之策,由招抚改为暴力。

    崇祯皇帝反思了很久,终于意识到一个严峻问题。

    在他固有的认识中,辽东汉人与关内各省汉人并无差异,所以也对他们一视同仁。

    然而事情发展证明,并不是朱由检想象的那样的。

    朱由检捡起地上的经卷,转身对王承恩道:

    “召集大学士进宫,还有内阁首辅,倪元璐也过来,朕要和他们谈谈辽东历史!”

    一个时辰后,皇极殿,崇祯皇帝仔细梳理辽东地域的发展脉络。

    张国维倪元璐等人行礼完毕,崇祯充满和气道:

    “几位爱卿,匆忙召集你们过来,是要想聊聊辽东往事,几位都是博古知今,张尚书还在辽东待过,关于辽东,相信诸位都比朕有更多看法,今日畅所欲言,不必在意!”

    几位大臣相互看了眼,一时之间不知道皇上要让他们说什么,然而吴三桂在辽东叛乱,屠杀当地官吏的消息,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这几天京师人心惶惶,十年不经战事,大家都有些忐忑不安。

    “就从元末开始说起,朕想听听辽东过去的事,”

    朱由检淡淡一笑,心平气和道。

    辽东正式归于大明,是在明洪武初年,然而朝廷对此经营一直颇为松散,此地处于苦寒之地,冬季漫长寒冷,而且远离南京政治中心,在明初,朝廷对此以招抚为主。

    张国维上前一步,大声道:“元末,辽东刘益、高家奴、洪保保等人兴起,占据复县、辽阳、平章刘益,平顶山等地,刘益死后,太祖派吴立,张良佐和房为辽东卫指挥佥事,并在同年派大将马云和叶旺进驻辽东,以马云和叶旺二人为定辽都卫指挥使,于洪武八年改定辽都卫指挥使司为辽东都指挥使司。”

    倪元璐接过话头,继续道:”蒙古人逃亡大漠后,仍不死心,元将纳哈出时刻窥伺入侵我大明,太祖将北部边疆稳固之后,于洪武二十年,派出征虏大将军冯胜率二十万兵马讨伐纳哈出,纳哈出不敌投降,由此,辽东全境收复。为防止辽东蒙古与和女真部联合作乱,洪武二十八年,太祖再次派出都指挥使周兴出开元,讨伐和北元残余势力邻近并且关系比较密切的呼兰河流域的女真酋长酉阳哈。”

    三路大军进发追击酉阳哈到了今天的松花江流域的伏塔米古城,虽然最终被酉阳哈逃脱,但是大军威行万里,震慑了当地不少部落,于是远近的女真部落纷纷来投。

    洪武二十九年,成祖再次领兵进军辽东打击残元势力,追至兀良哈秃城,击败哈剌兀而返。率诸军北至彻彻儿山,遇胡兵,与战,擒其首将孛林帖木儿等数十人,追至兀良哈秃城,遇哈剌兀,复与战,败之,遂旋师。

    太祖步步为营的策划之下,历次远征征服了多个女真部落,整个辽东直至外东北,库页岛等地区纷纷降服,。

    洪武年间虽然对黑龙江下游女真各部进行了招抚,但是由于元朝残余势力还没有清除,交通和驿站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此时明朝影响力还远没有扩大到这些地方,并且想要深入女真部落设卫招抚也没有实现。比如洪武二十一年,三万卫指挥佥事侯史家奴带领二千兵马到斡朵里设卫,但是因为交通驿站系统没有建立,粮草不济,最终回撤。

    指挥佥事侯史家奴领步骑二千,抵斡朵里立卫,以粮饷难继,奏请退师,还至开原。

    到了永乐年间,随着残元势力彻底覆灭,以及明朝在东北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驿站交通系统,才使得招募女真部落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黑龙江,松花江及乌苏里江流域先后建立起了一百一十五个卫所,并前后多次派出亦失哈为首的带领军队巡视辽东并招抚女真各部,随着卫所不断增设,出现了建立更高一级的行政机关来统治当地的需求,于是在永乐七年,朱棣增设了奴儿干都司负责黑龙江流域的管辖。

    奴儿干都司设置后,明朝仍然在辽东地区不断增设卫所,扩大影响力,巩固统治,至万历时期,辽东地区共计卫所三百八十四个,相比永乐时期翻了一倍之多。

    亦失哈九次巡视辽东对于明朝稳固辽东统治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亦失哈受明太宗及宣宗委派,曾经带领大军先后九次巡视辽东,永乐九年,明朝政府决定设置奴儿干都司之时,派亦失哈带领康旺,王肇舟第一次出使辽东地区。

第三百十二章 武当仙山

    崇祯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七日,黄道吉日,紫禁城终于准备完毕,崇祯皇帝率文武百官,藩王勋贵一百二十余人,在中卫军、锦衣卫护卫下,由宣德门出城,沿官道向南。

    七月三十,抵达天津港,一千二百人分乘五艘战舰,沿海岸南下,八月十日,船队抵达南直隶,在南京城修整两日后,扬帆起航,沿溯江而上,九月初一,抵达汉口,朱由检匆忙游玩了黄鹤楼,在黄鹤楼上题诗一首: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釂滔滔,心潮逐浪高。

    魏藻德钱谦益赞不绝口,称大气磅礴,气动山河,有魏武之风,朱由检有些不悦,曹孟德当然不能和自己相比,不过既然这首诗都是盗版伟人的,也就不计较这些了。

    九月初四,由汉口乘船北上,帆船在纤夫拉动下,缓缓向襄阳府驶去。

    朱由检站在龙船箭楼上,登高望远,长江滔滔,群山苍苍,山水相映,风景秀丽,纤夫们齐声呐喊声入云霄。

    自己脚下这条由汉口到襄阳府的水路,两百多年来,成千上万香客仕女手捧香瓣朝贡,皆由此条线路。

    当年成祖大修武当,历时十二年,明代后来进入全盛时期,朱由检对武当山有着深厚的感情,眼下东南虽未彻底平定,然而大明蒸蒸日上,中兴迹象,已经很明显了。

    他恍惚回到了崇祯十七年,想起这十年来自己筚路蓝缕,浴血拼杀走到现在,不由心生无限感慨。

    “皇上,你说这真武大帝到底是不是真的?臣妾听人说起他的各种神迹,”

    柳皇后给崇祯披上了件大氅,朱由检抬头看时,不知不觉之间,天色已经渐黯,头顶上星河灿烂,夜空像是水洗过一样。

    九月的夜晚已经有了些寒意,崇祯牵起柳如是纤纤细手,在甲板上漫步。高文彩方正化以及中卫军情报局的几位队员,远远站在警戒。

    “当然是真的了,当年成祖皇帝耗费那么大精力,动用二十万军民,花费十多年,才将武当山建成,当然都是真的,”

    说到这里,他抬头望柳如是一眼,不无好奇道:

    “你也要给真武大帝许愿?”

    皇后脸色微红,却把脸转向另一边,不让崇祯看见,对着江面喃喃自语道:

    “臣妾服侍皇上快三年了,也该有个······“

    后面半句没有说完,脸色已是绯红。

    朱由检嘿然一笑,一把抱起柳如是就往船舱走去。

    九月九日,在均州码头上岸,武当提督、总提调官率千户等人,出城十里迎候。

    崇祯皇帝御驾武当,是武当建成以来的大事,有明一代,武当山虽然贵为皇家道场,然而却从没有任何一位帝王来此祭拜。

    关于武当山的诸多传说,很多都是关于忠孝节义,在当地流传甚广,这些传说对皇家多有称赞,有些甚至到了吹捧地步。

    九月初九上午,崇祯皇帝率领群臣,入均州城,均州县令陈谷杨早已派人将静乐宫清扫干净,静乐宫是往来皇亲勋贵进山朝拜的休憩之所,差不多占据了均州城一半大小。

    均州在春秋战国时称为均陵,隋唐时才改称均州,民国初年改为均县。在过去均州有“铁打的均州”之说,其上通关中,下达江淮,有控荆楚而扼巴蜀之称,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均州位于今天丹江口市的嚣川镇,前几年嚣川镇为了纪念这个历史名城,又将嚣川改为均县镇。古均州处于武当山下,全城以展示道教文化为特色。武当山的明代建筑群,实际上包括了山上以“真武祖师大帝”铜像为中心的道教崇拜对象和供道家弟子及包括皇室人员在内的香客停宿的均州城邑两个部分。

    均州砖城,为洪武五年(1372年)守御副千户李春修筑。周围8里,高2.5丈,宽1.2丈。壕深3丈,宽6丈。大体呈正方形,外层全部用15公斤重一块的青砖垒砌而成,故豫西南、鄂西北一带历来都有“铁打的均州”之说。远离州城共有六座城门,其中东、西、南、北四门较大,为了方便舟船还设有上、下水门。北门有瓮城,是封建时代为防止劫案而专门修筑的刑场。净乐宫是均州城中一个大型建筑,约占全城一半的面积,它是武当山古建筑群著名的八宫之首,是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建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座落于均州城内略略偏北的部位。宫门正对南城门而迎向高耸入云的武当山天柱峰。宫门外矗立着高大的石雕山门牌坊和一对形态如生的巨型铁狮,均属艺术珍品。宫门的东侧设有文习馆,西侧设有武习馆。宫内分三层宽1米、高4米的红围墙,均用每块25公斤重的大青砖砌成,并建有祖师殿、圣公圣母殿、东宫、西宫、东和西龟亭等大型建筑单元。一色绿砖碧瓦。青石栏杆、台阶,一米见方的青石板路面和庭院,落落大方,古色古香,真是雅致幽静的游览胜地。除净乐宫外,尚有城隍庙、九仙庙、学宫、文昌宫、江西馆、陕西馆等古建。其中,规模较大而又有价值的是城隍庙。该庙是封建时代举行庙会的场所。均州城总面积约三平方公里,人口两万余,包括城里、城外两大部分。城内主要是政治、文化区,城外主要是经济、商业区。两条主干大街全是一米见方的青石板路面,靠南门处的一段较宽,靠南侦查处较窄。城外有朝武街。都是东西走向,长约一里米,宽约四米的青釉石路面。城外的汉江沿岸,有高约二十米的护城大堤,总长度约二公里,城廓东南角的城墙上,有一座亭台式的魁星楼,分三层,高约二十米。明代是均州发展的顶盛期。当时的皇室对道教十分崇敬,因而拨出巨款在武当山下修筑了供皇室人员拜山之用的大型建筑群。同样,为加强对皇室人员的保护,而修筑了固若金汤的均州城,所以才有“铁打的均州”之说。

    “真武大帝,朕来了!”

    崇祯二十七年九月十九,黄道吉日,朱由检率皇后公主,以及一众侍卫,由南坡神道拾阶而上,开始了他的朝圣之旅。

第三百十三章 道法自然

    “朕为信王时,便听人说,太和山多有神迹,当年成祖继承大统,幸乃真武神庇佑,世宗修道,武当功莫大焉,朕剿灭魏阉,冥冥之中,自有真武襄助,朕仰慕真武神久矣,今日得以攀登神山,与诸道士切磋养生之术,畅叙幽情,朕心甚慰!”

    崇祯二十七年九月,朱由检登临太岳山,申时,与群臣登临金顶,祭拜天地,自此,崇祯皇帝成为大明历史上第一位登上武当之巅的帝王。

    跟随崇祯皇帝登山的群臣有湖广总督、中紫霄宫提点、均州知县、襄阳知府,以及六部尚书以上诸多官员。

    朱由检手捧焚香,态度虔诚,跪倒在铜铸金神的真武大帝像前,群臣跪在皇帝身后,金顶上面黑压压跪倒一片。

    崇祯听人说过,真武大帝铜像的五官是模仿朱棣模样雕刻而成,他对明成祖颇为欣赏,因为皇上现在要做的就是恢复当年朱棣的荣光,不仅要让缅甸朝鲜这样的小国诚服大明,而且要征服日本,将势力伸向南方的澳洲与遥远的非洲。

    跪倒在真武大帝神像前,他对朱棣忽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感情,如果能穿越到明初,他是很想见见这位逆袭改命的枭雄。

    祭拜完真武神,崇祯站在金顶上举目四望,天朗气清,惠风和顺,天空干净的像被水洗过一样,举目四望,汉江如玉带般在群山之间盘旋,朱由检听人说过,站在这里可以望见华山。他从前不相信如此,毕竟华山距离均州有五百多里,然而这次他竟然看见了,而且没有使用望远镜,华山像一个小沙丘,在远处崇山峻岭之间显得格外醒目。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由检大喝一声,转身对张国维方正化等人道:“准备下山!朕该去做大事了!”

    几位心腹相互看了眼,张国维忐忑不安道:“皇上,紫霄宫的张提点约好了咱们晚上吃斋饭,皇上莫非忘了·······”

    崇祯大手一挥,淡淡道:

    “斋饭有甚好吃,不如人肉好吃,朕改主意了!”

    刚才朱由检与真武帝四目相对时,忽然就悟到了当年朱棣的铁血政策是何其必要,朱棣在靖难之役中诛杀甚广,把方孝孺诛了十族,长期以来,崇祯对此很不理解,只以为是成祖皇帝迁怒于这个儒生,现在,他身临其境,自己坐在皇位上,才终于明白,所谓是非,所谓正义,都是用以粉饰自身的伪命题,而这些都不是他现在最需要的。

    朱由检现在最想吃的是郑芝龙和他儿子郑森的人肉,当然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下也不和众人多做解释,皇帝已然先行下山,留下礼部尚书、中官监几人继续完成祭拜大典,朱由检本人在静乐宫休息了一晚,便立即动身,乘坐战舰往汉口方向去了。

    在汉口,明军已经集结起三万人马,数以千计的战舰,他们将在崇祯皇帝的带领下,从吴淞口出海,一路向南,将盘踞在舟山群岛等地的郑氏海盗势力,一举消灭干净。

第三百十五章 大战在即

    朱由检在均州城静乐宫中休整了两日,均州位于汉水丹江交汇点,均州城虽然不大,人口也有两万,城内常年聚集着周围各地前来朝拜祭祀的道众,城中商铺林立,商业繁华,虽比不上京师南直隶繁荣,然而在湖广也算翘楚,静乐宫位于均州城中,占据城内一半面积。

    在静乐宫修整两日后,在均州县令齐可刚等人的陪同下,崇祯参观了沧浪亭雁落莲池等八景。

    崇祯对均州感情颇深,离开之前,皇帝下旨,免除均州三年赋税,当然不包括武当山上的香火税,毕竟这是笔巨款。

    不止是朱由检,有明一代,历任皇帝对武当山都极为重视。历任皇帝登基后,朝廷对武当山都会有所赏赐,均州自然也会得到恩泽。

    朱由检继位以来,忙于国事,也就登基之初照例下了道圣旨,相当于通知真武神自己现在是大明皇帝了,除此之外,崇祯对这位北方大神几乎没有任何供奉,所以这次祭拜武当山才搞得如此隆重。

    离开均州,崇祯皇帝率沈炼赵冲李若琏李定国顺流而下,舟行三日,于九月三十抵达汉口。

    **月之间,受朝廷征召,从河南、河北、陕西、四川等地赶来的明军陆续抵达汉口,崇祯皇帝带领一众大臣来到汉口时,这个长江与汉水交汇点已经聚集起五万多明军,其中一半是各地藩王军。

    自崇祯十七年朝廷放权后,十年来,各地藩王实力猛烈膨胀,那些从前养猪一样圈养的藩王中,出了几个野心勃勃,胸怀大志的异类,照目前发展态势,要不了多久估计就要在搞一个崇祯版的靖难之役。

    然而朝廷刚刚才依靠这些藩王打败建奴,平定流贼,现在天下还未太平,就立即进行撤藩,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朱由检是一个重感情的人,除了嗜好人肉,几乎没有别的毛病。

    当然,所有这些都只是托辞,更重要的是,东南郑氏未除,现在对藩王动手,几个刺头儿肯定会立即起来造反,藩王造反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在明代甚至可以说是很普遍的事情。

    到时藩王为乱,郑氏浮海而来,明军内外两线作战,朱由检没有必胜的把握。

    所以现阶段朝廷与藩王的合作还是继续合作的。

    汉口,源源不断明军还在赶来,码头上的运兵船每天络绎不绝,驿道上挤满了从周边赶来的骑兵步兵。除了中卫军和藩王军,还有些从湖广各地赶来的标营,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嗓门却是最大,每天叽里呱啦吵着要粮食,要兵饷。

    崇祯皇帝对所有明军都采取极为容忍的态度,不过额外的粮饷却是一毛没有的,在他还没有完全控制湖广之前,不宜和这些丘八闹翻,而是要集中精力对付外敌。

    当然,兵制改革势在必行,是下阶段主要任务。

    朱由检以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情报显示,郑森和他老爹郑芝龙纠结了一千多艘战舰,盘踞在舟山附近海域,还有源源不断的海盗从长崎、台湾、菲律宾等海域朝明国沿海城市发动进攻,当然舟山这一路才是郑氏主力。郑芝龙在舟山岛上驻扎了五千多名步兵,在三个月前就派人开始在岛上修筑工事,并将他那面靖海王的一仗五尺大纛树在舟山县衙门口,摆出一副死战不退架势。

    崇祯与群臣讨论商议后知道这是海盗诱敌深入的诡计,准备引诱明军主力攻打舟山群岛,然后在海面截断明军舰船,将登陆明军困死。

    郑芝龙的海上实力不容小觑,战舰武备都得到了全新升级,战舰航速更快,甲板和士兵人数达到三万多人,除了他的本部兵马,还有荷兰人、日本人助阵,船上装备欧洲新式火炮,至少在海上,朱由检恐怕也不是这位靖海王的对手。

    而且登陆战远不是将步兵投送到海岛上那么简单,普通士兵如果没有接受过基础的海战训练,登陆之后战斗力会严重削弱,搞不好又是一场大败。

    所以,不是所有明军都能参加这次舟山登陆战。

    崇祯皇帝对抵达汉口的明军进行了选拔,剔除了一万多老弱病残,还有些弱小藩王的家丁,以求藩王之间实现平衡,实力最强的晋王、秦王、宁王等藩王出兵最多,此举多少也有点削弱藩王的意味。

    不过崇祯威势正盛,且能以一当百,几位藩王虽有些不满,却不敢多说什么。

    经过几轮筛选,朱由检终于从**万中挑选出三万人马,十月三日,乘着秋风,乘坐战舰,浩浩荡荡向舟山群岛进发。

第三百二十二章 釜底游鱼

    福建澎湖列岛,福建总兵郑芝龙召集众将,在大帐中议事,明军南下,咄咄逼人,李定国率领明军精锐步兵已经越过湖南,进入广东,现在正在翻越韶关,预计一月之内便会抵达福建,将郑氏在福建的势力全部赶下海去。

    郑芝龙忧心忡忡,他在福建、广东沿海等地兵力不过万人,而且其中很多人都还是之前收服的海盗,如刘香、徐新苏、李国柱等势力,这些人与郑氏本就有矛盾,让他们对抗明军,郑芝龙颇不放心。

    然而事已至此,郑氏也没有其他更好选择,郑芝龙旁边站着个身材魁梧,样貌英俊的年轻将领,他身上披着精良的山文甲,此人正是郑芝龙长子郑森,也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大英雄郑成功。

    不过此时他还不是大英雄,而是朱由检的死敌。

    见父亲脸色不悦,眉头紧皱,郑森上前一步,朝父亲施礼道:

    “父亲,李定国到哪里了?”

    郑芝龙头也不抬,淡淡道:“前日过了郴州,现在正在翻越韶关,应该下个月就到福建了!”

    郑森也不说话,目光落在地图上,沉默许多,抬头望向他父亲,终于缓缓开口道:

    “父亲,孩儿以为,当避其锋芒,退守海上,不可与明军死磕,”

    大帐之中,一众将领都低声议论起来,显然,这些百战余生的猛将希望能在福建以逸待劳,打李定国一个措手不及。

    “都说这李定国天下无敌,老夫倒想会会他,看他到底有几分本事!”

    一众将领纷纷表示赞同,他们在海上横行多年,明军水师也杀过不少,当然不会把卫所军放在眼里,而且即便这李定国能消灭鞑子,然而来到·南方,恐怕未必是自己对手,只要以逸待劳,还是有机会将他们一举击溃的。

    郑森见众人纷纷主张与明军决战,知道此战必败,他还想再劝说父亲几句,然而想了片刻,知道劝说也是白费力气,毕竟郑氏只是这群乌合之众的名义首领,这个海岛联盟内部向来非常松散,若是这样争执下去,可能就会引起分裂。

    他于是沉默片刻,待众人情绪稍稍平息,没人再说要手刃李定国,生擒朱由检,这时郑森才考口道:

    “父亲若是执意在福建与明军决战,请让孩儿带领一支偏师,为父亲出战!“

    郑芝龙听了这话,充满欣慰望向郑森,脸上露出满意之色,关键时刻还是大儿子大靠得住,也最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好,那就让你率领左中营三千人马,负责殿后,为大军押送粮草物资,等到老夫生擒了李定国,由你负责押送!“

    在郑芝龙眼中,李定国和他亲戚李自成张献忠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流贼而已,所以根本就不入他法眼,他虽然也是海盗出身,然而在他看来,这贼也好似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海盗远比流贼要高出很多。

    郑森在心底一阵发笑,努力没有表现出来,否则以郑芝龙的性格,就不会责骂几句那么简单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4826/ 第一时间欣赏崇祯有把枪最新章节! 作者:梦吴越所写的《崇祯有把枪》为转载作品,崇祯有把枪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崇祯有把枪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崇祯有把枪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崇祯有把枪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崇祯有把枪介绍:
崇祯有把枪,杀尽天下贼!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多尔衮:皇上饶命,建州八旗再不入关,就要全部饿死了。太阳王路易十四:我是无辜的·····“那不是理由!”朱由检熄灭雪茄,扣动鲁格尔左轮手枪扳机。吴越与鹤群:226342842。崇祯有把枪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崇祯有把枪,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崇祯有把枪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