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三国之我是袁术TXT下载三国之我是袁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我是袁术全文阅读

作者:长不大的肥猫     三国之我是袁术txt下载     三国之我是袁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八十一章 酒楼

    蔡怡有些不解的看着袁术。

    士农工商,商人低下的地位她十分清楚。自己家族中经商的那些旁系子弟地位十分的低下,即使是当时身份并不算高的蔡怡也可以随便对他们呼来喝去。

    蔡怡不明白袁术为什么让自己去经营这种“贱业”。

    看到蔡怡疑惑的眼神,袁术笑了笑:“商人在我江东虽然地位不高,但也不似其他地方受人歧视打压。而你作为我的妾室,即使是经商,也定然不会有人敢小视与你。”

    “我建议你经商,一方面现在在我江东,商人确实很重要,而且很有势力。像甄家那样的家族,即使是我也得慎重对待。若是怡儿你有兴趣,成为张氏那样的女强人也不是不可能。”

    听到袁术提到张氏,蔡怡顿时眼前一亮。

    作为甄家的家主,张氏可一直是袁术麾下女子的偶像。作为天下第一大单身富婆,无数的世家旁系子弟乃至嫡系子弟一个个争着抢着想要抱得美人归,顺道将整个甄家收入麾下、拉近和袁术的关系。

    这个时代虽说钱的意义不算太大。但有钱到了一定地步,又有袁术撑腰,即使是蔡瑁对于张氏都得客客气气的。在这个男权社会,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现在在扬州,张氏的地位几乎不下于各大二流世家家主。

    蔡怡自然也清楚张氏是谁。她在嫁给袁术以前,也一直把张氏当成自己的目标,她想成为像张氏这样不依靠夫君都能够手握大权的女人。

    “夫君,怡儿真的可以吗?怡儿在外面抛头露面,不会影响夫君你的声望吧?”蔡怡小心翼翼的问道。

    袁术随意的说道:“没事,在江东谁敢对我品头论足?而且我可不是要让你出去受罪,你先去张氏那里学习一下她是如何经商的,到时候我自然会安排一些得力之人帮助你的。”

    在商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是袁术的目的,和后世所谓的计划经济差不多。不过袁术主要是为了避免被人卡住物资,以及平衡物价,盈不盈利的无所谓。

    蔡怡只不过是袁术顺手推出来的一个代表人罢了。就算蔡怡经营不善,只要大的方向不错,袁术也不会损失什么。毕竟掌握了各种资源和权力,想赔都难。

    蔡怡听后面露惊喜,不假思索的点头道:“多谢夫君。”

    这种事情只要袁术不反对,蔡怡自然是一百个乐意。她可不是那种喜欢相夫教子、平淡一生的女子。可是作为女子,这个时代的她能做的除了争宠以外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谋求继承人之位。想要从政,根本不可能。

    自己只是一名妾室,袁术现在竟然专门给她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和掌控权势的舞台,真的令蔡怡感动极了。

    袁术嘿嘿一笑:“不用谢我,晚上主动点,好好把我伺候舒服就可以了。”

    蔡怡满面通红,清哕了一口,身边诸女也都面色绯红。真难以想象这么个面色清秀、举止轻佻的青年,竟然是雄踞一方的诸侯。

    袁术现在灵魂早已融合完毕,彻底恢复了前世二十二岁的长相和身体。若不是袁术身边的人,谁也无法将这个略显懒散的青年和一年前的袁术认作一个人。

    对此,袁术表示很开心。反正自己是一方诸侯,又没老板,变成什么样子都不会有人敢质疑些什么。

    总不可能有人会认为自己被调包了吧?要知道袁术样貌的转变可是经过了大概一年的时间,每天的转变都不大,只不过以一年的时间为单位来看的话,确实像是换了个人。

    但袁术周围的人可都清楚,这绝不是调包,而是袁术自身带有的异象。

    郭嘉甚至以此为由,编造出了许多的流言。

    有的说袁术是黄龙之身,如今困龙飞天,所以才返老还童。

    有人说袁术得神人传授密法,可以长生不老,让他来平定乱世。

    这些流言虽然在袁术看来十分的扯淡,但没想到效果奇好。

    不要指望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能够明白什么叫迷信。无数见过袁术的人信誓旦旦的证词,再加上郭嘉的添油加醋,让这些流言传的沸沸扬扬。

    尤其是在扬州本地,竟然有小半部分百姓都对此坚信不疑。

    袁术对于这件事虽然有些无奈,但却没什么不满。对于统治者的狂热崇拜也是统治者一种统治力的体现。袁术也只能无奈并快乐着,接受百姓的膜拜。

    话说恢复了年轻之后,江东不少文武也熄了一些小心思,一心一意的效忠尽职。

    毕竟在这个人均寿命二十多岁,活到四五十就算高寿的乱世,袁术原来的年纪确实有些太大了,也怪不得下面的人胡思乱想。

    但现在袁术年轻的样子,再加上有张仲景在旁医治,袁术的麾下彻底熄了其他的小心思。

    照袁术这个样子,如果不出意外,这货最起码还有二三十年好活,自己等人还担心个什么?老老实实干活吧!

    不过变年轻了有一个坏处,就是袁耀的问题。这个儿子现在都快认不出他来了,站在一起和哥俩一样,很是尴尬。

    所以为了不影响心情,袁术果断把自己的这个儿子支得远远的。现在在倭国,等他回来再把他派向益州。反正这几年内袁术是不想见到袁耀了。

    自己舒舒服服的过着五人世界多好!多和谐幸福!

    自从有了张仲景配置的药膳,袁术觉得自己浑身都充满了活力。腰不酸了、腿不痛了,晚上再怎么运动也不会觉得劳累了。

    重展雄风后,袁术可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要不是这个时代礼仪观念严重,大被同眠的心都有了。

    所以说,医学是多么的重要。袁术觉得自己干的最英明的一件事就是把张仲景这货找来了。

    有了这个神医在,自己凭添了多少的“幸福”啊!

    而且袁术最近也寻访到了华佗的踪迹。貌似这货这些年一直蹲在益州那个地方找些珍稀药材,刚好过段时间自己要拿下益州,顺手还可以把他给收了。

    有了两个神医在身边,袁术只想仰天大吼一声: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虽说五百年有些扯淡,但袁术觉得自己现在再活个五十年估计是没什么问题。

第一百八十二章 刘虞的无奈

    一番调戏之后,袁术继续沉醉在貂蝉美妙的舞姿之中。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闭月,果然名不虚传,一颦一笑无不媚人心魄。即使是袁术对于貂蝉已经足够熟悉了,但还是时常被对方的魅力吸引。貂蝉的美,宛如罂粟一般,令人沉醉而不自知。

    袁术终于明白为什么历史上这么多的皇帝败在女人的原因上了,也明白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是怎么来的了。倾国倾城,名不虚传。

    在众女之中,貂蝉无论从气质还是样貌方面都无可挑剔,整个人就犹如一个完全熟透了的水蜜桃一样,令人垂涎。

    袁术这边正舒舒服服的享受着,另一边,长安的刘虞现在却是如坐针毡。

    经过和宗室的一番研究讨论,他算是看清楚了,新帝不能立。

    且不说宗室们意见不一,根本推举不出一个拿得出手、镇得住场面的继承人。

    现在天下也是各种流言蜚语不断,人心浮动。自己就算推出来一个新的天子,定然也没有人会承认。而且说不定有些人不忿之下还会头脑发热干出一些其他的事。

    当初刘虞只是头脑一热,情急之下才直奔长安而来。现在冷静下来发现问题了,天子选不出来。

    以前刘协在的时候还好,虽然年幼但毕竟是正统,而且是唯一剩下的正统。尽管其他诸侯有些小心思,但想要另立天子在大义上确实站不住脚。

    可现在刘协一死,真的就没有所谓的正统之说了。剩下的刘姓子弟都有资格成为天子,立谁都会有一大堆人反对。

    估计刘虞这边的天子一立起来,就会有众多诸侯拒不承认,借机另立新天子也不是不可能。

    可现在不立天子又会怎么样呢?李榷郭汜愿不愿意先放在一边,国不可一日无主!现在依靠自己的威望和大汉的余威还能镇住一时,时间久了,总会有那看不清形势的人为王前驱之人出现。

    就在刘虞苦思冥想,希望能找到一个两全之策的时候,长安又出事了。

    刘焉在长安的二子遭到刺杀,长子刘范当场死亡,二子刘诞虽然活了下来,但断了右臂。

    这件事瞬间打破了刘虞的思绪,和宗室李榷等一群人连忙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这该怎么和刘焉交代?

    之前还责令对方要以大局为重,而且还声称对于刘焉的所作所为既往不咎,好不容易稳定住了刘焉,结果现在局势还没有稳定下来,刘焉的两个儿子又出事了。

    “李稚然,你是怎么守卫长安的?在这种关键时刻竟然让小人刺杀了刘焉的儿子!你不清楚现在的局势吗?若是刘焉恼羞成怒直接称帝,我看你该怎么办?”刘氏的一位宗亲族老咆哮道。

    现在局面已经很混乱了,还出现这么件事。这不是逼着刘焉造反的吗?

    李榷脸色一黑,一把提起腰间的宝剑,利剑出鞘指向对方:“老东西,和谁说话呢?信不信我砍死你?”

    老者的骨子也很硬,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颤颤巍巍的站起来,眼神凌厉的看着李榷:“你想怎的?身为汉臣,竟敢肆意辱骂我一个汉室宗亲!有本事你就杀了我,否则就不要在此负犬狂吠!”

    李榷原本有些不善的眼神顿时变得阴冷:“呵呵!当初相国在的时候,你们一个个都夹着尾巴做人。现在换成我李榷,你们就硬气了。是不是真以为我李榷的剑杀不了人啊!”

    手中的长剑作势要砍。站在李榷身旁的郭汜连忙走过来按住李榷的手:“秩然,不要冲动!现在大局为重啊!我们先考虑一下如何度过眼前的难关吧!”

    老者也是个知进退的人,刚才如此作为不过是体现一下汉室宗亲的骨气,维护汉室的尊严。略微表现一下就好了,没必要真的搭上自己的性命。

    见到郭汜拦住了李榷,心中也是暗送了一口气。表面上却依然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但却不再出言挑衅了。

    刘虞看到在这种紧要关头,这些人依旧吵个不停,心中大恨。

    “好了,都不要说了!我们现在要先将刘焉的事情处理了,否则谁都得跟着倒霉!”

    李榷看到刘虞都发话了,也熄了动手的心思,狠狠的瞪了一眼老者,将手中的剑收回了剑鞘。老者也不甘示弱的轻轻冷哼一声,随后就不再言语了。

    刘虞的威势还是很强的,作为汉室宗亲的楷模典范,纵使很多人看不惯他,但对于他的能力和道德还是很钦佩的。就是李榷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人是个有本事的硬骨头,内心对其十分的敬佩。

    刘虞看着两边一言不合就可能打起来的势力,心中充满了无奈。内忧外患,矛盾重重,大汉的生路究竟在何方?

    “刘范死亡和刘诞残废的消息瞒不了,刘焉最多十日之后就会得到消息。诸位觉得该如何处理此事?”

    李榷直接道:“将李诞看押,迅速选出新的天子不就好了?何需要费这么多的事!”

    作为汉室宗亲的老者冷冷道:“匹夫之见!若是真的让刘焉得知了这个消息,刘焉定然会愤而称帝。我等纵使是选出天子又能如何?难道你还有能力兴兵讨伐益州吗?”

    李榷看着老者,冷冷一笑:“他称帝又如何?纵使天下诸侯都称帝又与我何干?”

    刘虞扶了扶额头,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

    李榷根本不在乎谁当天子,甚至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天子。对于他来说,有个朝廷在长安,自己能够安然无恙而且地位超然就可以了。

    若不是担心出现类似诸侯讨董的事,李榷估计理都不会理这些事。刘焉愿意称帝就让他称,反正自己只要安心过好自己的日子、等待时机就好了,自己又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

    刘虞这次把李榷叫来也不是为了听取他的意见,只不过是让他参与其中,避免引起他的猜疑和反感。对于李榷的想法他早有准备。

    “就将李诞送回益州吧,毕竟这次是我等疏忽大意导致的。至于新天子登基一事,就在后日举行吧!迟则生变,虽然有违汉制,但如今形势诡谲复杂,也顾不上这些了!”

    权衡了利弊,刘虞最后还是决定尽快的选出新的天子。

    “另外,昭告天下。高祖有令,非刘姓子孙不得为王,否则天下共击之!”

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焉暴怒了

    刘虞此举也是无奈。他知道,刘焉得知这个消息后怒急之下很有可能会愤而称帝。无论自己推不推出天子,汉室的权威都会再次受到打击。

    与其如此,不如自己提前下手,也好占据主动权,让事情不至于走到最糟的那一步。

    他明白自己这边就算推出天子,也得不到承认。而一旦刘焉脑子一发热,估计天下就会再次出现战国时期的那种乱世。

    这一切刘虞阻止不了,他只能提出最后的底线。

    非汉室后裔不得称王!

    就算是作为傀儡也好,怎么都得保证明面上的帝王都是汉室后裔,为汉室蒙上最后一块遮羞布。

    当然这只是刘虞的一厢情愿,诸王鼎天的情况都快要出现了,真正的大争之世还会远吗?

    三日后,长安城内昭告天下,刘诚称为新任的天子,正式登基称帝。

    远在中原的曹操和刘备等诸侯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立刻上表称贺,表明对于这位天子的认同。

    刘备和曹操的心思就不用说了,为的就是防着袁术。而陶谦则是因为年事已高,再加上麾下二子不争气,有些想要将徐州托付于其他人的意思,借此卖刘备曹操一个好。

    孔融呢?作为孔子的十九世孙,他自然没有什么野心,对于刘诚成为天子表示支持,单纯的只是随大流而已。整个中原四大诸侯三个都支持了,自己要是不支持多不合适。

    而在益州,刘焉得知新的天子已被确立,自己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心里正不乐意呢。长安城内又忽然传来消息,自己在长安的二子一死一残。

    刘焉当时就愣了,反应过来后的他暴怒之下一剑刺死了传信的天使,当即决定要自立为天子。

    “主公!不可啊!二位公子之死甚是蹊跷,定然是有心之人所为,为的恐怕就是逼主公你称帝,搅乱天下!若是主公你真的执意称帝,恐怕毁掉的不只是大汉的余威,还有主公你自己的民心啊!”

    刘焉麾下还是有不少有见识的谋士的,他们立刻就发现事情不对,此事应该另有隐情,是有人想要诱导刘焉称帝。

    原本刘焉就是有称帝之心,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称帝。

    历史上刘焉欲称帝,李榷郭汜同样是把他的两个儿子杀了,结果却使得刘焉忧惧之下,染病而死。

    当时是由于刘协未死,谁都不敢擅自称帝。毕竟汉室正统是天下人都承认的,而刘协就是无可置疑的天子。刘焉要是称帝,不说刘表会攻打他,麾下之臣估计都会造反。

    而现在却不同了,刘协死了。说句不好听的,现在这情况,只要你姓刘就有资格窥伺一下天子的位置。

    刘焉称帝最多算是个野心太大、心有不忿,而非类似之前的谋逆之举。

    而且这次二子的遭遇刚好给了刘焉一个最好的借口。当初周武王灭商不就是借着这个由头的吗?

    刘焉在接到二子的凄惨结局后悲伤的同时就想到了这一点,这是一个好时机啊!

    对于刘焉来说,天子之位远比自己的儿子要重要得多。毕竟自己已经死过一个儿子了,但现在还有一个儿子,只要刘璋还活着就好。

    再次想要称帝的刘焉听到麾下臣子的劝阻,顿时大怒道:“胡言乱语!刘诚不过一黄口小儿,竟然用卑鄙手段夺得了天子之位,而且暗中谋害了我的两个儿子。杀子之仇不共戴天,我刘焉定然与其势不两立,也绝不会承认他的天子之位!”

    一看刘焉这个样子,下面一些忠诚与其的谋士也急了:“不可啊!主公!为了汉室名声,无论如何主公你都不能称帝啊!”

    其中一名样貌丑陋的谋士站了出来:“主公若是真的不愿承认刘诚的身份,非要自己自立,不若称王而不称帝如何?”

    这么一位出身益州、样貌丑陋的谋士,不是张松是谁?

    如今的张松正是年轻气盛之时,却摊上刘焉这个毫无进取之心的主公,外加上益州这个地方本来就地势险峻、难以进出。自保有余,但想要征战天下,实在是太过困难了。

    这让心高气傲的张松如何能够接受?自己一身的本事可不能因为这么个主公就荒废了,所以张松经常在刘璋面前表现自己,提出一些优秀的建议。

    不过由于这货确实长得有些对不起人,再加上刘焉也不是那种求贤若渴的人,所以刘焉对于张松的态度一直不温不火。

    虽然在平时对于张松的话他还能听得进去,但并未把张松看在眼里。而这次,他更是连张松的话都懒得听了。

    “你说什么?让我称王?那还不是比刘诚那个小儿要低上一等?尔等无需多言,此次我定要称帝!”

    刘焉现在是铁了心了。他如今已经四十多了,心态和历史上的袁术称帝时一样,都觉得自己时日无多,想在临死前过一过皇帝的瘾。

    在他看来以益州地势的险要,自己只要守住两路关卡就可高枕无忧,即使是称帝风险也不大。

    因而明知道自己这次可能是被人算计了,但刘焉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称帝。

    张松看着刘焉那一脸坚决和阴狠的表情,轻轻的叹了口气,内心闪过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刘焉不能成事,不当扶!

    继而想起了前些天找到自己的那个人,心中一动:或许我应该另择他主!

    良禽择木而栖,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人固然称得上是忠诚,但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愚蠢。

    像刘焉这样不明是非、怠慢张松这等大才的主公,张松能有归属感、对其忠诚就有鬼了。

    现在像张松这样因心灰意冷起了其他心思的谋士还有不少。毕竟刘焉这货确实太过无能了,担任益州之主以来,不说毫无贡献,还因为自己的风流债,连汉中都给丢了。

    要不是看在这货是汉室宗亲的份上,估计刘焉早就让人给弄下去了。

    这么一个德行不足的守户之犬,真正有才有能之人怎么可能不起其他心思?

第一百八十四章 刘焉称帝

    刘焉也曾想到过自己称帝后可能会遇到的危机,但心中依然抱有一丝侥幸心理。

    而且他的年龄确实太大了,剩下的时间估计所剩无几。生前最后体验一下皇帝的感觉也算值了,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所以尽管有很多人反对劝阻,他还是做了历史上袁术一样愚蠢的决定,称帝!

    很快,刘焉自立为帝的消息同样传遍天下。

    一个大汉竟然同时出现了两个天子!几乎所有人都明白大汉已经名存实亡了。

    这种可笑的事情出现,引得无数有心人的心思瞬间活氛了起来,也开始暗自谋划称王称帝之类的事宜。

    就在长安和益州两方势力互相指责对方是伪帝、打口水仗,天下诸侯暗自谋划各自的事情的时候。作为幕后黑手的袁术却在江东稳坐钓鱼台,笑看天下变动。

    “天地为棋局,苍生为棋子。现在这场棋算是被下活了吧!”看着郭嘉送来的情报,袁术喃喃道。

    虽然天下大乱,但只要汉室不亡袁术就不会放下心中的忌惮和担忧。唯有将汉室彻底的拉下马,袁术才能心安。

    洛阳被董卓烧了,玉玺被李儒送到了公孙瓒的手中,如今连天子也已经被袁术暗杀了。

    大汉的三个正统象征已经都不复存在,剩下余威的只要靠时间来抹平就可以了。

    十年,至多十年。就算维持现在这个样子,十年之后大汉正统也就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类似春秋战国一样群雄割据的局面。

    在此之前,袁术要做的就是称成为强秦一样的势力,最后横扫诸侯,一统天下。

    “奉孝,刘表同意了吗?”

    郭嘉点点头:“他别无选择,除了听从我们的话外还能怎样?”

    袁术想到刘表那副精明而又略显刻薄的样子:“没想到刘表竟然如此不堪,汉室后裔恐怕就一个刘虞能够拿得出手了。”

    郭嘉道:“主公是不是忘了刘备了?他的声望能力都不俗,将来定然是主公的大敌。而且最近豫州有流言传到江东,说主公是第二个王莽。”

    袁术冷冷一笑:“那他刘备就是第二个刘秀喽?自不量力!真以为他和刘秀一样是位面之子啊?天命所归的恐怕不是他刘玄德。”

    郭嘉郑重的说道:“不过主公你也要引以为鉴,你所做的事情和王莽差不了多少,王莽失败的原因想必主公你也清楚。刘秀的成功固然是天命所归,但王莽的失败却是人心所向。”

    确实,袁术的诸多政策和思想与王莽十分相似。郭嘉等人甚至认为袁术就是想要继承王莽的那些思想走下去。

    袁术笑了笑:“奉孝你放心。王莽的思想确实太过超前,我虽然欣赏他但并不会走他的老路。人心并非百姓之心,而是士子之心,此事我还是清楚的。”

    郭嘉凝重道:“主公明白就好,王莽乃是英主,但却败在了人心之上。成王败寇,公道不在人心,而在人口。当今天下,唯有士子有话语权,所以说人心并非人心,而是士子之心。而士子之心,现在就是世家之心。”

    袁术轻笑一声:“是啊!我对于世家如此的忍让妥协,不就是因为他们代表着天下,代表着人心吗?”

    “不过大势不可逆,我相信寒门终究有一天会崛起,世家也终将会被拉下神坛,和寒门共同竞争。”

    郭嘉看到袁术自信的样子,微笑道:“嘉也相信,这一天终会到来。或许在主公的手上,嘉就会看到这一切。”

    “自然,乱天下者是我袁家,安天下者自然我袁术当仁不让。若不是为了世家,我何须屈居东南而征天下。”

    一切的开端都源于世家,而且是以袁家为首的关东世家。从董卓之乱到现在,一切的一切背后都有着世家的身影。袁术刺杀刘协这一手瞒得过别人,但瞒不过世家的耳目。

    以世家遍布天下的耳目轻易就能察觉到这件事的背后之人就是袁术。不过是苦于没有证据,而且没必要和袁术过不去,他们才没有跳出来而已,甚至顺道还帮了一把。

    袁术也从不认为自己能够瞒得了天下人,只要不留下证据就可以了。在这种时候,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一切的指正都只能被称之为构陷栽赃。

    所以袁术现在一点也不急,也不敢急。即使刘焉称帝了,袁术都不敢露头,以免引起周围诸侯的攻讦。

    毕竟这件整事得利的人是谁,任何人只要动一下脑子就知道。袁术现在只要当一个隐形人默默的在背后观察众人的举动就好了,冒头的话估计会有不少人想要联合起来灭掉他这个天下第一诸侯。

    “奉孝,刘焉已经称帝了,你说接下来会是谁称帝称王呢?”

    郭嘉道:“谁都无所谓,我们现在最该关注的是公孙瓒。传国玉玺在他手中,而且他还是一个鲁莽的人。如今刘虞已经离开了幽州,无人管制之下,说不定此人能够带给我们不小的惊喜。”

    袁术也想起了那个暴躁直爽的大汉,皱了皱眉:“公孙瓒就算再傻也不敢称王称帝吧!要知道刘虞最后的那句话可是说的很清楚啊!他就不怕幽州士子暴动吗?”

    郭嘉自信道:“公孙瓒从不会在意这些,也不会在意是称王还是称帝。他只是一个单纯的猛将罢了,根本不擅长政治,所以说他恐怕不明白自己称王称帝后会面对的是什么。”

    “而且,正是因为是刘虞当初那句话,公孙瓒才更有可能带给我们惊喜。要知道公孙瓒和刘虞的关系可是水火不容啊!”

    袁术听了这话,半信半疑的点点头:“希望吧!如果公孙瓒真的能够如你所说,那么接下来就不用我们再费尽心思暗中出手了!”

    袁术有些无奈道:“只可惜我们在幽州没有多少的人手,要不然稍微鼓动一下也好,现在就只能看运气了。”

    郭嘉道:“主公放心,以公孙瓒刚烈的性格,定然不会如刘虞所想、不敢称王的。”

    “曹操和刘备最近还有什么动作?这俩货现在怎么好像搞到一起了?”

    由于种种原因,原本应该针锋相对的刘备和曹操竟然诡异的站在了同一立场。而且由于这两个人的联合,整个中原都呈现出联合的态势,弄得袁术有些头痛。

    看来真的是自己步子跨得有点大了,甚至引起了整个中原的忌惮。若是这四方势力真的一直维持这种平衡状态,袁术还真的难以动弹。那样的话这一番布置和心血恐怕就得付之东流了。

    如今益州局势动荡,正是袁术进兵的大好时机。但就是因为中原诸侯的虎视眈眈,使得袁术迟迟不敢下手。

    郭嘉看出了袁术的担忧,安慰道:“主公放心,中原联合之势只不过是表象而已,只要稍微打破平衡,中原立刻就会陷入混乱之中。毕竟关于徐州的问题,刘备和曹操永远也达不成一致。而且,现在好像还有一只饿狼已经盯上中原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 陈宫之谋

    正如郭嘉所说,一条饿狼正对着青州虎视眈眈。

    “公台,如今中原如同一块铁板,我等该如何行事?”

    吕布略带迷茫的问道。

    自从长安之乱窜逃以后,他先是选择了投奔袁绍。但是性情桀骜的他如何能被袁绍容得?很快就离开了袁绍,随后转而去投奔老朋友张扬。

    张扬是个厚道人,和吕布有旧,而且也清楚自己是个什么货色,因而想将自己的地盘交给吕布,自己作为部将挂在吕布麾下。

    可张扬越是这么说,吕布越是拉不下来脸。吕布可是个高傲的人,张扬不是历史上假装让徐州的刘备,而是他的老朋友。

    这个老朋友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真诚的想要施以援手,反而使得吕布有些不好意思。再加上对于并州这块地方一直有种无颜相见的感情,所以吕布一狠心直接放弃了张扬的援助,转而来中原闯荡。

    结果,他的运气爆棚,碰巧在路上就遇上了自己的谋主,陈宫。

    陈宫恭恭敬敬的一稽首:“主公放心,中原明面上看起来十分平静、四足鼎立,但宫有办法可以让主公轻轻松松拿下一州之地。”

    离开曹操的陈宫最终还是选择了吕布,这个性情乖戾但是本质不坏的主公。

    在本身实力就不弱的吕布的盛情邀请之下,几乎无处可去的陈宫最终孤注一掷的选择了吕布。

    没有远见、脑子差些也没关系,只要对方能够听从自己的谋划,有这三万并州铁骑在,闯荡出一番基业、称霸一方也不是什么难事。

    一直在中原游荡的陈宫心中早有谋划,已经为吕布琢磨出了一条称霸之路。

    “哦?”

    吕布眼前一亮,直接道:“公台速速说来。”

    陈宫自信道:“中原四州,最为强大的乃是豫州,其次就是徐州。而现在中原四大诸侯之中,唯有兖州曹操和豫州刘备有雄主之姿,所以这二州不可取。”

    “徐州陶谦虽然老迈,但是麾下的丹阳精兵战力不俗,外加上刘备和曹操都对徐州垂涎三尺,因而徐州也不可取,就是打下来了也是徒为曹刘作嫁衣。”

    “所以,我们的目标只能是青州!”

    陈宫一脸郑重的说道。

    吕布不解道:“可若是我攻打青州,难免陶谦和曹操不来相助啊!这样与攻打徐州有何区别?而且青州现在流民贼寇颇多,已经隐隐成为中原四州之末了,我拿下来恐怕也难以抵抗其他诸侯。”

    吕布其实更加看好徐州,那毕竟是一个堪比豫州的大州,而陶谦麾下不仅只是个豫州,其他三州陶谦都占了不少便宜。表面上来看,陶谦的势力是中原四大诸侯之中最强的存在。

    不过势力强大不代表战力强大,陶谦麾下有兵无将,吕布自信可以轻松将之拿下,因而吕布攻打陶谦的**其实是最强的。若是让他有陶谦那么强大的势力,吕布自信完全可以吊打曹刘。

    陈宫淡然道:“主公错了。主公若是攻打青州,曹操和陶谦绝对不会前来相助。”

    吕布疑惑道:“为何?”

    “主公想必也清楚,陶谦明面上势力最强,但实际上外强内干,若不是曹刘袁三方势力相互牵制,徐州早已被瓜分了。陶谦自己也明白自己现在的情况,所以主公前去攻打青州,陶谦绝对不敢出兵。容易被曹刘二人所乘不说,还会引来主公的记恨,到时候徐州就是四面楚歌了。”

    “而曹操,为了防止刘备趁机占领徐州,定然也不敢派大军前来援助青州。因为一旦刘备占领了徐州,那么大半个中原就已经在其麾下了。而且刘备不似陶谦,麾下文有陈群刘晔,武有关羽张飞,一旦大势已成,就是我等与曹操联合起来也难以对抗。”

    “另外,还有袁术在外窥伺。所以说这二人都心存顾忌,定然不会前来相助。至于河北袁绍,他现在和公孙瓒剑拔弩张,肯定也不会来找主公的麻烦。所以说攻打青州的难度明面上和徐州一般无二,但其实却简单多了。”

    陈宫的这一番谋划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花了近半年时间理清了天下,特别是中原的形势,轻松的就找到了吕布立足中原最好的切入点。

    “况且青州也不像主公所说的那般差。无数的流民贼寇都是饱经战乱的青壮,稍微训练一下就是精兵。孔融一介腐儒不会利用,主公你还不会吗?”

    “乱世之中,兵权才是一切。主公有了足够的兵力,就可以挥师徐州,借机乱中取胜,从而成为一方霸主!”

    陈宫的计划十分的正确明了,确实是吕布目前最好的选择。

    乱世之中兵力才是最重要的,而青州自黄巾之乱以来没太平过,是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地区,遍地都是经历过不少战场的流寇。

    当初是因为孔融正面顶撞了董卓,但董卓因为这货是孔子子孙,而且名闻天下的缘故不敢杀他,才把他送到了最乱的青州担任北海相。

    虽然只是北海相,但这货的身份以及祖上的名头使得所有人都不敢小视与他,将他视为青州的一路诸侯。孔子嫡系子孙的身份就是这么厉害,特别是在青州,这个孔子的老家。

    就是后来曹操对于孔融各种不爽也不敢轻易杀他,直到最后有人推了一手,才下定决心杀掉孔融一脉,而且只是灭了一族。换了一般人,不说灭掉九族,最起码也是三族打底。

    作为儒家的至圣先师,在这个独尊儒术的时代,孔融的身份比之汉室后裔都要强上太多,连董卓都不敢轻易杀他。当时是平原国相的刘备都得惊讶道:“孔北海竟然知道世间有我刘玄德这号人物?”

    不过孔融毕竟只是个文臣,在孔融看来这些流寇或许是难以解决的大麻烦。但换成吕布的话,以他的名头和能力,出去带着大军随便转一圈就能招来数万可战之兵。

    青州的流寇在陈宫看来完全是一块肥肉,足以让吕布在短时间内成为一方势力,和中原众诸侯鼎足而立。

    要不是有这些条件,陈宫还真没有自信能够将吕布扶持起来。毕竟吕布虽说有三万并州铁骑,但确实一穷二白、毫无根基。

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之变

    陈宫的谋划很完美,特别是配上吕布这么一个主公。

    不是所有人都能登上天下诸侯的舞台的,你要有足够的资本才可以。

    刘备靠着汉室宗亲的名头拿到了登台的资格,靠着关张登上了台。曹操靠的则是刺董和矫诏以及诸多同族和豪杰的支持。

    而吕布的依仗丝毫不下于他们,三万历经百战的并州铁骑可不是开玩笑的,再加上吕布这么一个天下第一的武将,就是曹操和刘备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

    陈宫的谋划都是建立在吕布强大的实力之上的。若是吕布不够强,再好的谋划也毫无用处,打下了青州也不过是给曹操做嫁衣。

    只有配上吕布这么一个强大的主公,陈宫才能将自己的谋划付诸实施。二人可以说是是相互依靠、相互成全。

    “公台,你所言甚是。既然如此,我等就先拿下青州,再图中原。”

    吕布坦然的说道。对于陈宫的能力吕布还是十分信服的,臭名远扬的自己身边就这么一个谋士,不听他的听谁的?而且陈宫这个人也值得自己相信。

    看到吕布对自己十分信赖的样子,陈宫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感动之情。

    士为知己者死,奉先只不过是为人直率暴躁了一点,并非不可扶持。他如此信任与我,我定然要为之闯出一番天地!

    陈宫心中暗暗道。

    当初他离开曹操就是看透了曹操残暴多疑的本性。吕伯奢之死至今还历历在目。

    宁我负人,休人负我。曹操的狠令陈宫感到惊惧,因此即使曹操是个雄才大略的明主,但陈宫依然不愿意投之。

    不管如何修饰解释,一些事实是掩盖不了的。曹操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枭雄,也是个极为阴狠之人。

    乱世之初和河北之地相差无几的中原最后落得那种十室九空、饿殍遍野的场景,瘟疫旱灾等天灾占了一大部分,但因曹操而死的无辜百姓也同样数以百万计。

    虽然曹操也是由于种种无奈,而非真的嗜杀残暴,才会做出如此恶行。但事实就是事实,不论曹操有何苦衷、有何无奈,都无法掩盖他犯下的罪行。

    曹操可以说是很多谋士眼中的英主,特别是在这种人吃人的乱世。但在陈宫心中,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人。

    因而有些过于单纯和理想化的陈宫宁愿选择吕布这么一个难以成事的莽夫,也不愿选择曹操这样的小人。

    “另外,还请主公答应我一件事。”

    “何事?”吕布好奇道。

    陈宫面色郑重的说道:“若是能够顺利的拿下青州,还请主公善待孔融,亦或者把他交给宫来处理。”

    “为何?”

    吕布有些不理解,自己从别人手上抢下地盘为何还要善待对方?不应该斩草除根吗?

    “孔融乃是孔子后人,而青州则是儒家的发源地,也是孔家的发家之地。若是主公杀了孔融,恐怕会引起整个青州的动荡。”

    孔融的名声不是假的,要是真的把他杀了,吕布永远都不会得到青州的人心。没有一个稳定的地盘,吕布如何能够征战天下?

    “可是我等要从孔融手中抢得青州,必然要与之交恶。到时候若是他一心想要反叛与我该当如何?”

    陈宫笑了笑:“主公勿扰。主公可知曹孟德是如何得的兖州?”

    “平定兖州黄巾之乱而得之。公台,你的意思是说?”

    陈宫点点头:“没错,现在的青州和当初的兖州情况类似,我等也可如曹孟德一般,借着援助孔北海、清扫黄巾余党的由头拿下青州。”

    吕布皱着眉头问道:“可是公台你刚才说了要善待孔融,我等若是不如曹操灭刘岱一样杀掉孔融,如何能够夺得青州?”

    陈宫心中早有腹稿,自信道:“主公错了。孔融非刘岱,孔融虽说是明面上掌控青州之人,但身份却只是北海相,而非青州刺史。主公只需要拿下青州即可,孔融完全无需在意,一切都交由宫来安排。”

    吕布虽然心中对于这些弯弯绕绕的有些烦躁,但也知道陈宫是为了自己好,兴致不佳的点点头。

    宛如饿狼一样的吕布在陈宫的谋划之下扑向了青州。

    面对武艺超凡、名传天下的吕布,那些苟延残喘的黄巾余党丝毫没有反抗之心,也没有那个能力。

    一盘散沙的流寇们在陈宫的威逼利诱之下纷纷投降,吕布迅速的统一了整个青州。而且组建出了近十万的青州兵,再加上吕布原本的三万并州铁骑,俨然成为了一方势力不弱的诸侯。

    在吕布占领青州之时,陶谦根本毫无动静,而曹操则是在青州边缘驻扎了五万大军,看似随时有可能压境。但最后却雷声大雨点小,只是趁机占领了济南国,遭遇到吕布的大军就收手了。

    “志才,此次吕布的出现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啊!”曹操面色阴沉的说道。

    虽然多出了一个郡,但曹操心情依然十分糟糕。中原有个刘备在他就已经够头痛的了,没想到现在又挤进来一条饿狼。曹操觉得自己真是点背。

    戏志才和荀的脸色也都有些难看。天下众诸侯中,也就中原的形势最为复杂了。

    河北袁绍和公孙瓒二雄争锋,江东袁术一家独大,西面刘焉李榷等不过庸碌之人而已。只有中原,这小小的地方挤进来了三个强大的诸侯,最为纷乱。

    戏志才深吸了一口气。吕布的出现虽然说打了他个措手不及,但形势现在依然还不算太糟,还在掌控之中。

    “主公勿扰,吕布的出现虽说出乎我等的意料,但局势还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只要拿下徐州,青州吕布就如冢中枯骨一般,反手可灭。”

    曹操脸色依然十分难看:“可是现在我前有刘备牵制,后有吕布垂涎,如何能够拿下徐州?莫说独得徐州了,能不能分得一部分都是问题。”

    荀平静道:“主公无需担心,吕布的势力远不及我们。而且他新得青州,只要我等在边境驻扎部分大军,他绝对不敢妄动。”

    “而刘备,袁术之前不是结好我等吗?我们刚好可以借助他的力量来打压刘备。”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令的荀心力交瘁,心中充满了绝望。大悲之下,荀觉悟了,将其他心思隐藏了起来,一心一意的为曹操出谋划策,意图将他打造为另一个周公。

    “可是袁术真会帮助我们吗?”

    他之前可是算计了袁术一手,虽说没有成功,但袁术事后定然已经发现了这件事,现在双方的关系并不算好。

    “会的。袁术当初联合我们对抗刘备,就是因为我们占据优势远比刘备占据优势对他有利。”

    荀虽然以内政能力出名,但他的大局观就是在天下也是排的上号的。

    正如他所说,袁术当初支持曹操不是因为曹操的威胁比刘备小,也不是因为袁术和曹操的关系好,而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远交近攻。

    占据豫州的刘备注定是袁术的眼中钉,双方的关系绝对不可调和。

    不过想要让袁术帮助曹操对付刘备,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第一百八十七章 曹操结盟

    晃着二郎腿,吃着水果的袁术慢条斯理的看着手中的信件,还不住的调侃道:“曹孟德这写文章的水平还真是不错啊!可惜了,要是在我麾下当个主簿该多好。”

    随着刘焉的称帝,局势已经逐渐稳定,袁术也随之放松了下来。接到曹操请求的结盟信件后,不慌不忙的招来了麾下的谋士开始商量对策,

    田丰先是不满的瞅了一眼袁术轻佻的举止,语气生硬道“主公,曹孟德此举明显是想借我等之手压制刘备,从而拿下徐州。”

    发现了田丰不善的眼神,袁术连忙尴尬的放下了手中的水果正襟危坐,轻咳一声道:“元皓说的没错,曹孟德意图与我联合,借以拿下徐州,不知诸位有何看法?”

    之前要不然麾下的谋士都在各处忙碌,要不然就是袁术在干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所以说在袁术身边出主意的基本就郭嘉一人。

    现在经过了半年时间,荆州也基本上稳定下来了,袁术的谋划也已经基本成功了,终于又轮到群策群力的的时候了。

    气质儒雅的沮授在田丰之后站了出来:“主公,我等的首要目标是拿下益州,因而对于中原的形势我等无需太过在乎,只要能维持诸侯间的平衡即可。若是曹孟德能允诺不影响我等攻打益州,就是应允了他也无妨。”

    沮授永远是站在大势之上看待天下,透彻的分析出了袁术现在的情况。提出了攻益州、稳中原的战略方针。

    鲁肃道:“公与所言不错。曹操占领徐州确实比刘备对于我方更为有利。不过若是我等能够趁机在徐州占据一席之地,就无需像现在这样被动了。”

    鲁肃想的比沮授更加深入一些。沮授擅长的是把握整体大势,而鲁肃则是偏向于根本的大势。

    就如同三国之中始终坚持着吴蜀联盟抗曹一般,鲁肃总是能够看出最为根本的原则性问题。

    袁术始终是要插足中原的,因而早些寻找到一个落足点是最好的。也无需太大,只需要一个郡足矣。只要能够在徐州占据一席之地,那么之后就能够进可攻退可守,占据主动权。

    荀攸冷不丁的说道:“不可能,曹孟德不会妥协的。我等所能得到的最多不过是如公与所说一样的承诺而已。”

    荀攸对于曹操了解的不少,清楚此人并非短视之人,肯定明白此时的妥协意味着什么,绝对不会答应这种事的。

    郭嘉赞同道:“不错,曹孟德此人有枭雄之姿,定然能够看出我等现在的目标乃是益州。他绝对不会将徐州任何一地让出,估计能够做出承诺就是他最大的让步了。”

    坐在众人最后的法正也不甘寂寞的问道:“可是曹孟德的承诺可信吗?当年高祖是如何在最后取得的胜利?此事不得不防。”

    法正对于人心看的还是比较透彻的,在利益面前,所谓的承诺和联盟契约不过是废纸一张。完全没有任何作用,不过是图个心安罢了。

    不过在这里还有一个精通人性的老狐狸呢!贾诩有些失望的看了眼法正:“孝直,你还是太稚嫩了啊!看来还得锻炼锻炼。”

    若是郭嘉这么说,法正早就炸毛了。而若是田丰这么说,法正肯定已经是一副虚心检讨的样子。但说这话的却是贾诩,法正听了后只觉得浑身的汗毛都在颤抖,心中立刻联想到一些不堪回首的记忆。

    “贾师,却不知孝直又说错了些什么?”

    为了防止某些悲惨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法正连忙恭敬道。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笑容,语气诡异的说道:“连自己说错了什么都不知道,看来你真该反省反省了。”

    听到那阴森的语气,在场所有人都觉得汗毛一竖,满是同情和怜悯的看着法正。

    自从贾诩来了以后,袁术麾下坐在第一序列的谋士,郭嘉、田丰中又多加了一号人物。由原本的田丰掌政、郭嘉掌谋的局面变成了现在的田丰掌政、贾诩掌谋、郭嘉随军。

    贾诩初来就凌驾到了众多元老级谋士之上,但却无人不服,因为这货太彪悍了。

    如果说将文臣的能力分成三个部分,内政、战略、军略。

    袁术麾下的顶尖谋士中,内政能称得上顶尖的有张昭张顾庸鲁肃田丰沮授。

    战略上能称得上顶尖的有沮授鲁肃田丰郭嘉荀攸,蒯良也勉强算是一个。

    军略上能称得上顶尖的只有郭嘉和荀攸,法正虽然有潜力,但现在还是差了一些。

    而贾诩这货强就强在全能上。李儒的传承把这个在谋略方面本来就深不可测的老狐狸彻底地变成了一个怪物。在任何方面,他都基本不逊色于任何谋士。

    到了袁术麾下后,都不用过多的言语,贾诩的精神力量随便泄露出一丝气息,其他人就知道这是个什么怪物了。除了郭嘉还能够抗衡一二,其他谋士上来就给跪了,双方基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存在。

    就凭借着这实力,贾诩妥妥的成为了袁术手下张良一样的存在,毫无争议。

    而贾诩怎么会盯上法正呢?这还要从李儒挖的坑开始说起。

    贾诩继承了李儒的传承后被其算计,性格受到了影响。但以贾诩的智慧很快的就发现了李儒的陷阱,为了防止自己的“病情”恶化,怕麻烦的贾诩决定把这份传承甩出去。

    为了不让老朋友的心血白费,同时也顺便为了给郭嘉添些堵,贾诩很快的把目标放在了法正的身上。

    多好的苗子啊!不培养一下可惜了。

    贾诩很快又发现法正和自己的精神天赋很像,简直就像是年轻时候的自己,于是一个邪恶的养成,不,培养计划开始出现了。

    李儒的鬼谷传承里可有不少的秘术,而其中幻术更是一绝。当初郭嘉用鬼谷幻术能轻松的把纪灵和田丰玩弄在股掌之中,足见其威力。

    当然,这东西在战场上确实没什么用,也只能算是一些小把戏罢了。但用于培养训练人才却再合适不过了。或许当初鬼谷子创建幻术也是为了方便训练门下的弟子吧!

    于是,法正的苦日子就来了。

    他和贾诩之间的差距大的没边,根本毫无抵抗能力。于是轻轻松松的,他就被贾诩给教育了。

    到现在,法正已经忘记了自己多少次在冰天雪地中瑟瑟发抖,多少次在饥寒交迫中四处逃窜,多少次在战场上惨败身死。

    虽然只是幻觉,但那些记忆真实的惊人。法正在贾诩的折磨下短短半个月内能力进步飞快,成长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现在他已经快能用五倍的兵力战胜虚拟的韩信了。

    要不是这些经历确实太过痛苦,简直不堪回首,法正还真想谢谢贾诩的培养。

    只可惜,成长总是伴随着伤痛。现在的他是满心不愿意,但却无法拒绝,只能默默的继续痛并快乐着!

第一百八十八章 曹操缺粮

    心有不甘的法正抬起头想要辩解一下,但看到贾诩嘴角那丝恐怖的微笑,瞬间缩了回去。

    算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没事还是不要招惹这个老狐狸了吧!

    法正心中暗暗道。

    殊不知由于某人的精神天赋能够看透人的想法,再加上自己和某人的精神力差距太大,而且又没有气运护体,自己的一些想法已经被某个老狐狸看到了。

    还是太年轻,缺乏锻炼啊!某人心中暗暗道。

    法正顿时感觉某处散发的恶意更加可怕了,完全不敢动弹,心中一片冰冷道:死定了!

    郭嘉在一旁笑嘻嘻的看着法正,嘴上还不住的打趣道:“某些人啊!自以为能够看透人心,却不知以己心来衡量人心,注定是会出现偏差的。”

    法正斜眼瞟了一眼郭嘉,心中暗骂道:这个混蛋,竟然落井下石!

    田丰看到自己的徒弟的可怜模样,有些不忍的道:“好了,孝直虽然思虑不周,但说的也不无道理,我等还是要提防一下曹孟德。”

    郭嘉随意的拿起一根香蕉,剥了皮就往嘴里塞,一边吃一边道:“提防什么?现在不过乱世初临,曹孟德要是这么早敢食言的话,以后还混不混了?更何况有刘备在一旁,他敢动吗?”

    听到郭嘉的话,法正心中恍然大悟,他明白了自己错在哪里。自己自以为看清了曹操的性情,但却忽略了天下形势和刘备的存在。

    其他人可不在意法正在想什么,继续讨论着对于此事的看法。

    沮授脑中闪过中原的形势,结合郭嘉提供的信息,大脑宛如一个智能电脑般运转,最后得出了结论:“徐州,最好还是交给吕布。若是不能,那就交给曹操。”

    田丰和自己这个老朋友配合默契,沮授的基调一定,自己就出来补充细节。

    “吕布新得青州,现在想要拿下徐州完全不可能。而我等必须在半年之内拿下益州,所以支持曹操拿下徐州、与其结盟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就怕曹操占据徐州修养生息两年后顺势击败吕布、占据青州,继而一统中原成为我等大敌。”鲁肃最关心的不是与谁结盟的问题,而是谁有可能统一中原成为袁术的对手的问题。如何维持中原的平衡才是关键。

    “不会的,吕布不是个善茬,而且我们也不会轻易的让曹操得到徐州。如果不借此机会占些便宜,岂不是显得我们太好糊弄了?”贾诩对于吕布也同样很了解,这就是个搅屎棍,想打败他也不是个简单的事,够曹操头痛的了。

    “而且曹孟德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缺粮!”郭嘉轻轻的敲了敲桌子道。

    话说曹操为什么会缺粮呢?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

    第一,这货穷。底蕴不够,不想袁术袁绍这样有个袁家撑着,家大业大,一开始变卖家产也就弄了几千兵,现在占据兖州后,钱粮也就勉强够用。

    第二,汉末天灾不断,尤其是中原。不说兖州,就是原本富饶的豫州徐州都遭受了不小的打击,严重缺粮。

    第三,这货和袁术一样,倔。曹操也学着袁术推出了招贤令,触犯了世家的利益。

    当然,和袁术的初衷不一样,这货是实在没有办法。麾下的士族大多根本就不听自己的,一个个都心向袁绍,除了任用寒门子弟,曹操基本没什么路可走了。你当曹操真的是一身正气想要打压士族啊?那是他没辙了。

    曹操自己一个官宦之后,士族根本不鸟他,更何况还有袁绍那么个金大腿近在眼前。除了寒门外,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纵观曹操的一切行为,厉行法治,抑制兼并,破格用人,提倡节俭,不慕虚名,无不是针对士族的。

    如果说现在列个天下士族最不受欢迎诸侯名单,曹操应该算是第一个。袁术最起码还知道给些好处,曹操则是基本一毛不拔。

    曹操的脾气和袁术差不多,不仅霸道,而且倔。对于世家一直充满着厌恶和提防,一生都在在扶持寒门对抗世家。

    缺少世家的支持,所以曹操不得不搞屯田,但就是这样还一直处于缺粮的状态。因为粮食大多都掌握在了世家的手中。

    因为缺粮,曹操麾下一直以来都过的十分窘迫,连吃人肉这种事情都弄出来了。为了生存,曹操只能饮鸩止渴,将原本富饶的中原打得残破不已,杀了无数人,抢了无数人,最后粮食才勉强够用。

    要是一开始曹操能有足够的粮食,不需要多,足够麾下作战两年即可,那么最后中原也不会变的那般凄惨了。

    一步错,步步错。缺粮,然后攻打其他地方杀人抢粮,人死了大半之后没多少人种粮食了,而且由于战乱曹操没多少精力种田,第二年又开始缺粮,又去攻打其他地方。

    这种恶性循环才是导致曹操在官渡之战远若于袁绍的原因。底子太薄,起点太落后,就是一统了中原依旧无法和袁绍站在同一个档次。

    “不错。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曹孟德麾下粮食的匮乏确实是其软肋,要不然也不会如此垂涎徐州了。”

    如果有那个条件,谁不愿意像袁术袁绍一样走王道之路?但没基础的曹操目前只能选择霸道。征服四方,通过掠夺来壮大自己。毕竟一个小小的兖州,又能有什么潜力可挖?你发展的过别人吗?

    袁术轻叹了口气:“早知道当初就在豫州留下个傀儡了,现在刘备占据了豫州,还真是让我头痛。”

    如果不是因为占据豫州的是刘备,袁术真的想扶持刘备压制曹操。毕竟相对于雄才大略的曹操,心智坚定、善于隐忍的刘备对于袁术威胁更小一些。

    贾诩道:“主公说笑了,您真以为豫州袁家现在还听您的吗?”

    “也是,天下世家现在恐怕对我都怨愤难平了吧!”袁术自嘲地说道。他的一系列行为天下世家都看在眼里,虽说世家的利益并没有损失多少,但地位却下降得飞快。如果不是袁术的强大,麾下的世家肯定不会如此忍气吞声的。

    郭嘉笑着道:“主公若是不想曹孟德轻易的拿下徐州,不妨暗中联络一下吕奉先。此人可是一把十分好用的利器。”

第一百八十九章 医学发展

    “好了,那么就如奉孝所说,派人回信同意与曹操结盟,另外派遣甘宁从海路前往青州暗中结好吕布。青州多流民,吕布一穷二白,想必十分缺少粮饷。我们用钱粮来与其交易流民,想必他会十分的乐意吧!”

    袁术这是打算采用米国的那种套路,放任中原打起来,自己当个拉偏架的裁判。谁弱就偏向谁,谁强就打压谁,让他们相互攻讦,自己在后面占便宜,发战争财。

    接下来几年中原到处都是天灾,袁术打算发挥人道主义精神,将瘟疫的防治办法宣扬出去,另外和中原诸侯开放交易,以粮食换人口。

    无欲则刚,若是袁术一心想要拿下中原,中原诸侯势必抱团,袁术就处于被动状态。可是袁术现在换了个方向,转而选择拿下益州,那么中原各诸侯和袁术之间的立场关系就不一样了。

    袁术的身份就由敌人变成了可以拉拢的盟友。曹操吕布就是再忌惮袁术也不可能为了整个中原诸侯的利益和袁术血拼。他们可都是想要一统中原的枭雄,袁术是要防,但首要的还是拿下中原。

    “子布,仲景那边关于瘟疫的防治办法研究的怎么样了?”

    汉末之所以会出现赤地千里、死尸遍地情况,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存在,天灾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是根源,但天灾的威力远比**强大。其中最可怕的两种天灾,一为旱灾,一为瘟疫。

    汉末这两种自然灾害却十分盛行,基本上每年都要闹一次。

    旱灾还好说,基本只发生在长江以北,袁术所在的南方基本不会发生,因而袁术可以只要关注时不时的水灾就好了。

    不缺粮的袁术甚至可以借着中原的旱灾赚上一笔,用粮食换人口和吸引流民。

    不同于历史上由于南方未开发以及刘表的不作为,使得天下出现饿殍遍野的局面。大力发展农业和安置流民的袁术现在可是富得流油。毫不客气地说,现在凭借着荆扬二州,袁术就能够养的起整个中原。

    所以说就算是中原出现了旱灾蝗灾,袁术也可以用粮食来吸引和交换流民。刘备曹操他们只要不傻,就不会拒绝自己的条件。

    毕竟这对于双方都极为有利。就算曹操他们扣下那些流民又能如何?养不起只会激起民怨,还不如送给自己一部分换取粮食。这样的事情曹操等人不仅能少些麻烦,还会多些粮食来养兵。

    这事类似于资敌的事情估计除了袁术谁都不会干,毕竟那可是粮食啊!若是袁术不提供这些粮食交易机会的话,中原的人口可能会减少小半,但曹操等人麾下的士卒数量肯定会减少大半。

    可袁术不在乎,他自信比起发展自己不会输给任何人,也自信自己不会输给曹操等人。他是要夺得天下,可他想获得的可不是一个残破的天下。

    三国之后整个大汉的人口从五千万掉到了不足千万。若是那样袁术就是一统了天下又如何?人口不够就甭想打出国外,只能再安安稳稳的发展几十年。

    所以袁术在争夺天下的同时,还想要保住大汉的元气。因而减少人口损失势在必行。最关键的就是解决粮食问题和瘟疫等疾病问题。

    袁术下一步只要再占据了益州,那么就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靠着南方三州,袁术足以养的起除了河北以外的整片区域。

    粮食问题已经基本得以解决,袁术所要考虑的就是瘟疫问题。

    瘟疫有多么可怕?很简单的一个数据。东汉末年死在瘟疫上的约两千多万人,就是医圣张仲景家里两百多口人,都有三分之二死于瘟疫。建安七子有四个死在这上面。

    袁术现在将天下近乎有名的医生全部集中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为的就是防治接下来天下接连不断爆发出来的瘟疫。

    这些东西其实并不难研究,特别是有袁术这么个知道什么是消毒隔离,以及一些卫生常识的存在。张仲景历史上以一己之力都能编写出来伤寒杂病论,更何况有了袁术的帮助了。

    “禀主公,治疗瘟疫的诸多有效药方已经研制出来了。药草也已经种植囤积了不少,随时可以可投入生产。”

    袁术点点头,瘟疫这种东西并不可怕,只要统治者管理得当就可得到很好的抑制。

    在自己的麾下,袁术绝对有把握在瘟疫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及时遏制,但其他地方就不一定了。

    因而袁术已经让张仲景将自己所知的医学常识和避免沾染瘟疫的方法总结了起来,传遍天下。借此还顺道刷了波声望。

    如今的张仲景由于治理瘟疫有功,已经提前被天下百姓尊称为“医圣”。而袁术也顺道捞了个“仁主”的名头。

    这次将这些方子和药品再散布出去,张仲景“医圣”的地位就算彻底稳固了。

    “医务兵培养的怎么样了?”

    袁术最关注的其实无非两个方面,人口和军队。而这两个方面都和医疗扯不开关系。

    袁术可远比这个时代的人明白医药的重要性,因而商人的地位还没提上来,医生的地位已经被袁术拔高了。

    从提高孩子的生存几率,到减少因病死亡的百姓和士卒,医生的作用在袁术眼中重要无比。

    “经过仲景麾下的医疗体系的帮忙,现在我军麾下基本每百人中就有一名合格的医务兵,而且大多数的士卒都懂得了如何处理基本的刀伤箭伤。”张昭道。

    经过袁术的思想灌输,下面的谋士也基本明白了医务兵的重要性,这是可以大幅度减少麾下士卒伤亡率,提高老兵数量的利器。

    “真的难以想象,这少量的医务兵竟然能够将伤亡比降低到这种地步!”郭嘉满是感慨地说道。

    即使以他这种久经战场的老狐狸,竟然也没有发现这种医疗兵的重要性。

    袁术笑了笑:“有些东西就是这样,稍微的细致化思考一下就会有巨大的改变。你们并非想不到这些,而是被以前的经验和思想禁锢住了。”

第一百九十章 掌控军队

    “经验固然重要,但追根求源才是最好的方法。”袁术郑重道。

    中国古代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以经验来判断事物。人们习惯于在已有的东西之上进行改进,却很少有人将这些东西细致化,追根求源。

    “好了,主公你不要说教了,这些惊世骇俗的事情还是交给主公你来研究吧!我们只要负责实施就可以了。”郭嘉满是怨气的说道。

    身为鬼谷传人,自认为精通兵略的郭嘉因为医务兵这一件事都有些怀疑人生了。

    这算什么?如此简单的问题几百年来都没有人发现吗?自己是不是傻了?

    郭嘉倒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对于上古诸多先贤们的无语。这么多的兵法大家,或许都如同主公所说的被经验禁锢了吧!

    这么一个简单的变化,就能够减少大半的伤亡,然而如此多的兵法大家却没一个能想到的。要知道,老兵和新兵的差距可是非常大的,特别是算上云气和军团天赋等因素。

    减少大半的伤亡意味着什么?几十场战斗打下来,残存下来的老兵数量能增加好几倍,战力估计都能翻个番。

    一场战斗死伤两成多,五场战斗下来老兵就剩下三成左右。但若是死伤减少为一成,五场战斗下来剩下的老兵就有近六成。

    很简单的一个算术题,宛如一个血淋淋的巴掌拍在了以前的兵法大家脸上。而且这还是算轻了的,战斗越是激烈,医务兵的作用就越大。

    越想这些事郭嘉就越头痛,都开始质疑起了自己的智商。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怎么就能忽视了呢?

    袁术看到郭嘉一副无语的样子,内心狂笑。咱论智商确实比不过你们这些妖孽,但架不住咱见识比你们广啊!用超越你们两千年的见识欺负你,轻松就能整的你怀疑人生。

    贾诩和田丰等内政型谋臣同情的看了郭嘉和荀攸一眼。

    还是搞内政搞谋略好啊,永远都不会过时。看看这俩搞军略的,随时都有可能被整的怀疑人生。

    “奉孝,要不然你跟着我一起搞谋略吧!别当军师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发现不了。”贾诩嘲讽似的说道。

    郭嘉脸色一黑,冲着贾诩咆哮道:“滚!这怪我吗?就是孙武韩信他们也没发现这个问题啊!”

    “所以说你们搞军略的没前途。有武将在那边站着呢,要你们何用?”张昭嘲讽道。

    专注内政几十年的他非常鄙视和羡慕这些搞军略的。凭什么脏活累活都得自己等人干,最后出风头的却是这些搞军略的?

    郭嘉额头青筋直冒:“有本事你带着一路大军和我战一场试试?看我不把你打到哭!”

    张昭面露不屑的转过脸,不说话了。开玩笑,自己一个搞内政的和你一个搞军略的作战,脑抽了吧!

    关键时候还是老好人鲁肃站了出来:“好了好了,军略内政缺一不可。我等分工不同,但并无高下之分,何需在此怄气呢?”

    袁术则是乐呵呵的坐在上面看着几个货吵来吵去。还是热闹点好啊!严肃冷清的氛围果然不适合自己。

    眼角一瞥,却发现田丰正面色不善的看着自己,连忙坐直了道:“好了,你们皆是我麾下的肱骨之臣,何须为了些小事争辩不休?”

    田丰这才将眼神移开,转而瞪着郭嘉和张昭怒吼道:“主公在上,你们两个这样成何体统!”

    田丰就是田丰,一个不威自怒的直臣,原本还想继续说道说道的郭嘉和张昭顿时没声了,低下了头不知在盘算着些什么。

    田丰怒气未消,先拿张昭这个自己人开刀道:“子布!让你督促研发的灌钢法和新式连弩怎么样了?工匠评级体系搞好了吗?不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却有时间在这里争吵!”

    张昭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虚心受过的样子。田丰凭借着刚直的性格以及优秀的内政能力现在是袁术麾下当之无愧的内政谋臣之首。

    虽说张昭的内政能力算是袁术麾下的第一人,但由于私德不像田丰那么刚正不阿,所以不得不屈于其下。

    像张昭张和顾庸这些专职搞内政的就是这样,地位不低、功绩不小、安全稳定,但确实难以真正成为君主心中的第一人。

    就是袁术失败了,他们大不了就拍拍屁股转投他人,反正能力放在这里了,又没有上过战场、与人结怨,地位丝毫不会动摇。

    历史上赤壁之战前,张昭他们得知曹操的南下一个个都想着投降,不仅是因为胜算确实很低,最关键的是投降了他们也没什么损失,无非是明面上的主公换了个人而已。

    搞内政的就是这么无赖,不像搞军事搞谋略的还有可能将对方惹毛,他们完全就是与世无争的不倒翁。既不会招惹仇恨,又不会对统治者有什么威胁。

    换了个主子之后,统治者还是需要靠他们来管理麾下,他们根本毫发无伤。自古以来多是文主降、武主战,就是这么个道理。

    张昭等人对于袁术的归属感不弱,但也没到愿意为袁术而死的地步。所以内政能力也不弱的田丰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内政谋臣的一把手。

    指责完自己人之后,田丰又怼起了郭嘉:“奉孝,你在益州的谋划做好了吗?金陵大大小小二十多家酒楼你都赊账不少,已经有好多商家向我反映了!你再不还钱,我就把你关进监狱,让你蹲上两个月!”

    郭嘉也略显尴尬呆坐着,双目低垂仿佛在研究自己的鞋子为什么脏了。这货好酒,但家有悍妻,出门都没钱喝酒,只能在酒楼赊账,偶尔还来袁术这里求救、打打秋风。

    看到各打五十大板之后,这俩货都老实了,田丰这才勉强出了口气。

    “子敬,对于士卒的思想教育进行的怎么样了?”袁术看到场面很快被田丰压了下来,心中有些小失望,继续问起了军队的问题。

    如何彻底掌控军队?袁术可是太清楚了。洗脑!

    想想华夏帝国的军队,为什么这么强大和忠诚可靠?就是因为思想教育进行的好,每个人都明白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战,每个人都有同一个坚持和信仰。

    提到这件事,郭嘉和荀攸又开始难受了。张角那种忽悠人的方法那么好使,他们竟然也没有想过借用一下。

    这种洗脑可不是一般的简单好使。无非就是每天吃饭前、训练前喊几遍口号,但效果确实非常显著。

    现在这些忠于袁术、忠于江东、为了父母妻儿而战的口号已经在军中烂大街了。有些东西念叨多了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刻入潜意识之中。袁术玩的就是这个套路。

    而且袁术还时不时的找些寒门士子去讲一讲历史,讲一讲袁术的到来带来的转变,讲一讲跟着袁术美好的明天。再加上每天丰盛的饭菜、丰厚的粮饷和死亡士卒的抚恤优待,现在袁术麾下士卒对于袁术的忠诚度那可真是爆高。

    现在上军营中随便拉出个士卒都能将袁术带给他们的好处说的头头是道。军中上下除了主将不过百人的私兵,基本上都是袁术的铁粉。

    郭嘉甚至怀疑一旦主将反叛,可能都不用自己等人出手,麾下的士卒都能冲上去把他砍死。

第一百九十一章 倒霉的杨家

    “主公所交代的思想教育进行的很顺利。天下诸侯,没有比主公更厚待士卒的了!我军士卒皆对主公忠心耿耿,稍加引导一下自然就更加忠心不二了。”

    鲁肃对袁术的一系列操作感到叹为观止。医疗兵、思想教育再加上预备军官,鲁肃实在难以想象这么多神奇的想法打造出的军队会如何强盛。

    医疗兵可以减少士卒的死亡率、增加老兵数量。洗脑可以增强麾下士卒的士气、提高作战**减小逃跑率。预备军官可以防止大军混战中将领被杀导致的指挥混乱。

    而郭嘉却已经无力感慨了。自古名帅名将都在研究着如何提高麾下军队的战力,疯狂的扑在军略和军阵之上,却没有想到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小转变就可以轻松的提高大半的战力。

    多了这三个手段,完全不下于套了一个军团天赋。郭嘉觉得现在就是韩信在世自己估计都能拼一拼。而且这些手段下来,袁术基本都不用担心麾下将领率军反叛的问题了。

    “主公,你这么一搞,嘉真的觉得我们这些搞军略的都是群傻子了。”郭嘉有些幽怨的说道。

    “奉孝你言过了,指挥作战、出谋划策还是要靠你们。我只不过是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罢了。”袁术憋着笑说道。

    能让自诩为鬼才的郭嘉吃瘪,袁术心里真是爽的不行。

    袁术穿越过来带来了许多看似很简单但却效果显著的东西,像这些只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

    其他的诸如驯养野牛用的鼻环,耕作用的犁的改进,以及肥料的使用等,可都是能够明显提高农业水平的利器。

    虽然表面上看来这些发明很不起眼,但作用确是极为强大。袁术麾下百姓现在耕种所得的粮食基本都能翻个番。

    有了肥料和更加合理的耕种方式,再加上充足的耕牛和先进的农具,每个农民能够耕种的土地大大增加,一人耕种每年都能够提供三人以上生活一年的粮食。

    要是没有足够的粮食作为基础,袁术怎么可能酿造如此多的酒,甚至制造出酒精来作为医用?

    要知道,战场上处理刀伤箭伤之类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酒精消毒、然后用药草绷带止血,若是伤口太大用针线缝补就好了。

    这些常识袁术还是知道的,简单有效。有了酒精和专门的医务兵以后,士卒的伤亡率绝对能够降低到一个非常低的程度。

    这些还只是一部分,其他诸如流水线工作、具体化报告总结等小技巧更是数不胜数。

    虽然看起来都是些不起眼的细节方面的小改变,但带来的效果确是极为显著。因而在田丰等人心中袁术可不仅只是个发号施令的领头人,而且还是个内政能力不下于自己顶尖谋士。

    “主公,弘农杨氏有一支脉想要投奔过来,不知主公是否愿意接受?”荀攸冷不丁的又说出了一个消息。

    “哦?弘农杨氏?”袁术心中略有些惊讶。

    要知道杨家可是不逊色于袁家的顶尖世家,同样是四世三公。不过,和走下层路线、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袁家不同,杨家走的是上层路线,主攻中央,意图以中央掌控天下。

    “现在大汉名存实亡,各地诸侯割据,杨家那一套是行不通了,想要找下家图存也是正常的。不过他们竟然会选择主公,看来杨彪的眼光一如既往的犀利啊!”

    贾诩可是知道杨彪那个老家伙有多精,能在董卓眼皮子底下保持气节还没被干掉,而且现在依然坐在三公的位置之上,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要不是杨家路线走错了,说不定又是一个袁家。

    “来投的是哪一脉?”袁术好奇道。他和杨彪说起来还是亲戚关系,他的姐姐是杨彪的正妻,双方的关系还算不错。

    自己能够当上扬州州牧,这个便宜姐夫也出了不少的力。虽然对方可能是抱着留个后手的心态,但毕竟帮助过自己,现在对方有难自己扶持一把也可以。

    “主公您的姐夫杨彪一脉,领头的是您的外甥,杨修。”荀攸将自己所知的和盘托出。

    “杨彪没来?”

    荀攸点点头:“他托我带给主公两句话。弘农杨家乃汉室忠臣,汉室若灭,自然会随汉室而亡,但杨修乃是主公之侄,希望主公念在血脉相连的份上,能够善待与他。日后江东杨家必定会以主公马首是瞻,绝无二心。”

    袁术眼中满是笑意:“我的这个姐夫很能看得清形势嘛!既然他都说到这份上了,那么我就答应了他吧!”

    “主公现在刚好需要一把利剑来平衡世家,这新投的江东杨家就很不错。”郭嘉道。

    袁术现在麾下的世家中,蔡家和陆家最为强大,而且是袁术的姻亲。杨家的到来刚好能够稳固局面。

    毕竟蔡家和陆家是荆州和扬州的土霸王,袁术是不能完全信任他们的。而杨家作为一个外来家族,想要在江东立足就只有一个办法,牢牢的抱住袁术的大腿。

    将在江东毫无根据的杨家扶持起来对于袁术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能对抗世家的现在只有世家。

    杨彪的意思很清楚了,就是将这一脉杨家姻亲的关系甩给袁术,任由袁术使唤。反正袁术牢牢的占据大势,不趁机来抱大腿更待何时?

    “没想到刘协驾崩还能带给我这等好处!”

    贾诩感叹道:“天子驾崩,人心思动。汉室正统已失,像杨家这样的世家现在竟然都得寻找后路了!”

    “因为杨家的对手是袁家啊!”袁术唏嘘道。

    董卓之祸其实也是关东世家对于关西世家的一次重击。作为关西世家代表、能和袁家相提并论的杨家,竟然现在也落得了如此境地,可想而知其他的关西世家现在的情况多么悲惨。

    “话说杨修那个小鬼现在才十七吧!这么年轻竟然能被杨彪放心的推出来,看来这个小鬼不简单呐!”袁术脑海中闪过一张桀骜自大的脸,随后心中升起了一丝恶趣味。

    “孝直,最近你忙吗?”袁术瞅着缩在最后面的某个小鬼道。

    法正一愣,先是小心翼翼的看了眼贾诩和田丰,发现这俩货表情并无异样,这才低声说道:“正最近倒是并无多少政事,只是跟随贾师学习而已。不知主公有何事吩咐?”

    袁术转过头看了眼贾诩,眼前一亮:“文和,不知你能否帮我再多教育一个小鬼?”

    贾诩苦笑道:“杨修?”

    “嗯!反正你闲着也是闲着,好好教育一下那个臭屁的小鬼。孝直也是,像郭嘉教育你一样多教育教育他。”

    毕竟是自己外甥,袁术可不希望他变成历史上那个不知收敛、自作聪明的蠢货。借用贾诩和法正好好磨练一下他的心性,说不定将来又是一个法正。

    “人可以笨,但不能蠢。我这个外甥偏偏就是个极为聪明的蠢人。如果不好好教育一下,以后肯定死于话多。文和,教育他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下手能多狠就多狠,别留手。”袁术邪笑着说道。

    “诺!”贾诩有些郁闷的答应道。

    这段时间在袁术麾下他过的挺轻松的,没什么压力,想休息就休息,想工作就工作。

    袁术也清楚这货是个懒狐狸,所以对他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在关键时候出谋划策就可以了,平时随便他划水,只要不被田丰发现就可以。

    原本身材就有些圆润的贾诩现在变得更胖了,开始有像球形发展的趋势。

    也不知这货是不是以前饿怕了,对于自己身材走形的问题完全不在乎,还挺高兴。看着这个两百斤左右的胖子,谁能想到这是个顶尖的谋士?

第一百九十二章 弘农杨家

    一般的谋士哪个不是身材消瘦、儒雅潇洒?偏偏这个基本站在当代所有谋士头上的贾诩竟然是个其貌不扬的胖子,真是人不可貌相。

    谁能想到这么个看似和善的胖子外号竟然叫做毒士?为人深沉阴狠,设计毒辣,表面上却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就是袁术一开始也被表面现象蒙蔽了,后来才发现这货的能力和狠毒果然都不是虚的。

    发现自己喝茶养鱼的好日子被打乱了,贾诩心中顿时不爽了起来。

    “主公放心,诩保证不出半年就能将杨修的心性磨练好。孝直,你也要好好表现,不要让这个师弟看轻了!”贾诩看似漫不经心的瞟了一眼法正。

    发现贾诩眼神中流露出的恐怖气息,法正立刻如小鸡啄米一般慌忙不迭的点点头。

    暗暗咽了口口水,法正在心中默念道:未曾见面的师弟啊!你可不要怪我,这是腹黑师傅让我干的啊!

    田丰看到法正胆战心惊的样子,暗自摇了摇头。

    还是欠锻炼啊!喜怒不形于色都做不到,心性太差了。

    对于法正同样拜入贾诩门下田丰倒是没有太大的反感,虽然心中有一丝芥蒂,但想到法正的性格和天赋也就释怀了。

    法正的精神天赋注定他是要走贾诩和郭嘉这条路的,根本不适合作为像自己一样的内政谋臣。自己即使有些不舍但也无法阻止贾诩强行收徒的行为。

    拜很多个师傅在古代并非什么难以接受的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被传为佳话。法正拜贾诩为师自然也算不上什么了,达者为师嘛!

    能拜贾诩为师也算是法正的造化,这可不仅是资质好就能碰到的,还需要一定的运气。若不是郭嘉对于法正很看好,再加上贾诩还欠李儒一个人情,欠纵横家一个交代,以他懒散的性格,估计只会把自己所学带到棺材里。

    这也是袁术最无奈的地方。古人对于自己毕生所学的传承问题太过藏私了,基本上除了传给自己的后人,大多数人宁愿把一切带到棺材里也不愿传下去。

    袁术对此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尽量引导,以名利诱之,慢慢改变这种风气。类似的这种不良风气还有很多。

    比如厚葬的问题,曹操为什么提倡薄葬?因为大汉的财富大半都陪葬埋地下去了,是个人都知道这样下去不是个事,但为了不留下骂名,没几个人敢站出来提倡薄葬。

    袁术却不在乎这些,早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向天下人陈明了厉害。而且从自身做起,薄葬了自己的父亲。(反正袁逢也没死,装个样子而已。)

    袁术麾下这些谋士可都是些顶尖人才,哪个手里没有一些私货?可袁术也不能强逼着他们留下传承啊!只能慢慢的诱导。

    给他们出书、让他们流芳百世,反正纸张在袁术这里不要多少钱,印刷虽然麻烦一些但一人两本还是很轻松的。

    亦或者就像现在这样,给他们找徒弟。什么法正、周瑜、陆逊,你们随便教。这些都是一点就透的天才,不怕他们学不好,就怕你们拿不出压箱底的东西,很快就教不了。

    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诱惑这些大佬把自己的私货全部掏出来,传承下去。

    长安,自从刘协死后,最伤心的除了诸多的汉室宗亲和心向汉室之人外,就数弘农杨家了。

    随着刘协的死去,这个曾经丝毫不逊于袁家的世家现在已经处在了悬崖的边缘。

    “唉!一步错、步步错,本以为凭借汉室之强,再撑个两百年不成问题,却不曾想局势转变如此之快,我杨家竟然落到了这种地步!”

    杨彪心里苦涩无比。如果说汉室的衰微还算在杨彪的掌控之中,那么刘协的死就彻底毁了杨彪的算计。

    弘农杨家的祖先是西汉丞相杨敞。杨敞玄孙杨震东汉光武帝时官居太尉,人送称号“关西孔子”。“四知”的典故,就来源于这位“清白吏”。

    弘农杨家有多么厉害?随便说几个人名就明白了。不说司马迁的女婿杨敞,西晋“三杨”,隋朝的宰相杨素和其子杨玄感,唐朝杨贵妃这些人,就是隋文帝杨坚,武则天的母亲和北宋杨家将等都是弘农杨家的后代。

    没有千年的王朝,但有千年的世家,这话用来形容弘农杨家丝毫不夸张。从汉朝、晋朝、南北朝到唐朝,乃至宋朝,这个家族都是权倾天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家族才是最为凶残的存在,相较于汉末烈火烹油、闪耀一时的袁家,杨家才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这个家族之所以能够一直屹立不倒、权倾天下,除了家风良好、人才辈出以外,就是因为他们奉行的宗旨十分的无耻。

    当皇亲国戚!

    谁当皇帝他们就攀附谁。就算天下大乱,他们也都死守在皇帝身边,亦或者守在关中地区,等到新的统治者出现,他们再攀附上去。

    总之就是保持中立不作死,一心一意跟着皇帝走。但是谁当皇帝对于他们来说无所谓。

    这个套路一直被他们从汉朝玩到了唐朝,玩得炉火纯青。

    还有一个神奇的数据,历史上所有的宰相中,姓杨的最多,而且基本都是弘农杨氏出的。光是唐朝三百多年就出了十二个杨家的宰相。

    相较于人才辈出的颍川荀家,弘农杨家才是真正的稳。玩的套路就是猥琐发育、不浪,反正底蕴深厚,发育着发育着对面就打不过了。

    汉末四大世家,袁家显赫一时,差点就登上了九五之位,但还是时也命也的失败消失了。荀家陈家猥琐发育一时,但还是没憋住,跳了出来,最后在魏晋以后没落了。

    只有杨家真正的做到了一直猥琐发育,笑到了最后。要不是碰到了元朝那群野蛮、不按套路出牌的货,说不定弘农杨家的套路还能继续下去。

    现在的杨家可还没有后来那么丰富的经验。虽然也想到了这个套路,但本以为依靠大汉四百年的声望,自己死守在天子的身边就好。

    反正最后就算有人能够夺得天下,估计也得靠着禅让的方法,到时候大不了厚着脸皮再靠过去就行了。历史上曹丕登基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却没有想到出乎意料的情况出现了,刘协死了!

    刘协死了无所谓,最关键的是大汉正统没了,真正的天子也没了。这难度一下子升级了呀!

    初次使用这个套路,虽然自己仔细研究过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杨彪还是觉得没底。所以他选择自己带着大半的杨家继续蹲在关中,然后让自己一脉出去投靠其他诸侯,留下一条后路。

    随后他就盯上处在江东的袁术。

    为什么选择袁术呢?

    第一,这货和自己是亲戚,而且和自己关系不错,好说话。投奔过去也不至于会被算计了,起码安全问题能够保障。

    第二,袁术的底子不错。天下第一大诸侯,不说能够一统天下的机会最大,靠着长江死守也能撑个几十年。到时候自己家发展起来,大不了看谁能统一天下再投奔过去不就好了?以自己家的底蕴用这个套路怎么都不会输的太惨。

    第三,袁术现在正好需要一个像自己一样的外来可信的世家来稳定江东的局面。过去了肯定就会得到重用,不至于被暗中打压。

    杨彪心里算盘打得很精。虽然形势变化出乎了自己的意料,但这么搞得话,胜率还是很大的!

第一百九十三章 心高气傲的杨彪

    “父亲,为何你让我带领族人前往江东投奔舅父?刘协虽死,但一切不还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吗?”杨修对于自己被派往江东十分的不解。

    “这次刘协的死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难保日后会不会出现其他意外。派你前往江东也是为了保全家族、留下一条后路。”杨彪语重心长的说道。

    “可为什么是江东?南方起兵难夺天下,这么浅显的道理父亲都看不出吗?”

    杨彪看着自己这个才华横溢但是性情骄纵的儿子,叹了口气。

    “德祖,你想的太简单了。”

    看到杨彪眼中的失望,杨修心中充满了不忿。

    论及地位和身份,同龄人之中自己一直高高在上。而论起智慧,自己也不逊色于任何人,但为什么父亲对自己永远持一种失望的态度?

    殊不知并非杨彪看轻与他,而是太了解他这个儿子了。出身名门、一生顺风顺水的他是很聪明,但性格缺陷太过明显,而且多是一些小聪明,根本看不清大势。

    杨彪把他派出去一方面是为了留条后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全这个儿子。

    若是按照杨彪制定的计划,自己能忍,自己的这个儿子肯定忍不住,十有**会死在自己的小聪明上。

    所以把这个蠢儿子抛给袁术这么一个靠谱的小舅子才保险。袁术的性情杨彪摸的透熟,最然脑子有点坑,但真的是重情重义。即使是现在的袁术依然不改这种本性。

    当初杨彪为什么选择结好袁术而不是袁绍?一方面是因为袁术才是袁家嫡子,另一方面,他是看出了结好袁绍没什么用,结好袁术才是真正靠谱的选择。

    袁绍虽然各方面都比袁术优秀,堪称是雄才大略,但是为人薄情寡义,结好了也没什么用。只要你对他有用处他就会把你捧得高高的,可一旦你失去了价值或者引起了他的不满忌惮,他就会把你狠狠的摔在地上。

    从整个杨家的角度来开,对于这种人结不结好没意义,保持中立、维持自己的态度和气节就可以了。靠着杨家的实力和关系网,怎么都不能吃亏。

    历史上对于曹操杨家就是这么干的。虽然经常反对曹操的一些做法,但确实什么错事都不做,让曹操对他们恨之入骨却又没办法,最后逼得曹操没办法,找了个杨彪和袁术有姻亲的借口,才罢免了他的官职,之后被释放依然当上了太尉之职。

    能让曹操恨得牙痒痒却又没办法的世家之人也就这货一个了。但最后呢?就算杨修死了、杨彪老了,等到曹**了后,杨家照样继续飞黄腾达。

    所以说对于袁绍曹操这种非常理智的英主,靠关系是靠不住的。索性不如直接安安分分的不要露头,熬死这货就好。

    而对于袁术这种爱憎分明的二货就不一样了,若是你对他好他就会对你更好。投资这种人才能有更大的收益,虽然这货的性格难以成事,但毕竟老袁家底蕴深厚,也不是没有一统天下的可能。

    像孙策,为什么能够发家、打下江东的地盘?除了孙策作战勇猛外,就是因为袁术念及旧情,感觉对于孙坚有所亏欠,麾下大半的地盘都交给孙家人来管理,而且对于他们信任之极。

    换个正常一点的主公谁能干这种事?万一麾下有反心,大半的地盘说没就没。结果果然孙策反叛了,直接带走了麾下一半的地盘和物资。

    历史上的袁术不是一个好主公,但确实是一个讲义气可结交的人。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性格直率、脑子有坑的侠义之士。

    “德祖,你觉得谁有可能一统天下?”杨彪不疾不徐的问道。

    “袁绍!”杨修毫不迟疑的答道。

    “为何?”杨彪微微一笑。

    “中原三雄争食,数年之内绝对难有结果,就算一统了也会元气大伤。江东割据有余、争霸不足,关中也已没落。其他诸侯不过庸碌之辈,唯有河北才是天下中心。”

    “而袁绍占据河北最精华的地方,冀州。人口众多、粮草充足,再加上四世三公的名望,麾下能臣猛将无数。又兼临近幽并二州,战马不缺。一旦统一河北就基本上奠定了胜局。”

    “唯一的对手就是公孙瓒。不过公孙瓒此人勇猛有余、智略不足,当一名帅猛将尚可,但不足以争霸天下、与袁绍争锋。”

    “所以儿认为,袁绍最有可能一统天下!”杨修这话说的十分自信。

    杨彪点点头,杨修说的虽然还有些小漏洞,但基本还算不错了。杨彪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那你知道袁绍是什么样的人吗?”

    “为人宽雅,有局度,喜怒不形于色。”

    这是杨修心中的袁绍,也是天下很多士子眼中的袁绍。完美无缺,基本上就是明主典范。

    杨彪轻叹一口气:“你只看到了明面上的袁绍,却没有看到他的实质和缺点。”

    最了解你的人可能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对手。和袁家暗中勾心斗角、竞争了几十年的杨彪对于袁家这一代的几个优秀子弟袁绍和袁术等人打探可是很清楚。

    “袁本初看似宽厚,实则自负其实、心胸狭窄,而且好谋无断。正如你所说,此人夺得天下的可能性最高,但是此人不值得我杨家扶持。”

    “我们杨家和其关系一直很差,再加上此人小肚鸡肠,根本不会容得下我杨家,去了也就是被利用打压的命。”

    “与之相反,你叔父袁术虽然为人傻愣了一点,但却是个真性情之人,定然会善待与你的。靠着江东之地,不说能一统天下,安安稳稳的割据一方还是不成问题的!待到局势已定,你再投他方也不去不可。”

    杨修一愣,随后反应过来,脸色略显臊红的说道:“父亲,还是您深谋远虑。”

    “德祖,你自幼聪慧,同龄人之中没几个能和你相比的。但切记,一定不能心高自傲、过于张扬,我杨家之所以能成为和袁家相提并论的世家,靠的就是谦虚谨慎。切记,祸从口出!”对于这个儿子实在是不放心,杨彪又忍不住叮嘱道。

    杨修心中羞臊尴尬至极,根本听不进去这话,只是应付似的点头称是。

    杨彪早知道会是这个情况,无奈的摆摆手道:“好了,我已和李榷郭汜以及其他世家通过气了,你趁早出发吧。到了江东,记得把我给你的那封信交给你叔父。”

第一百九十四章 杨彪训子

    “真没想到,我那个傻叔父竟然都能够成为一方霸主!只可惜我生不逢时,若是早生十年,这天下也当有我的一席之地!”握着手中的信件,杨修有些不甘的说道。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话说的就是杨修。生活在杨彪的护佑之下,大智慧没学到多少,小聪明倒是一大堆。

    “德祖,就冲你这句话,你就不适合作为人主。”杨彪面无表情的说道。

    “父亲,这是为何?”杨修皱着眉头不解的问道。他认为父亲对于自己太过小看了,充满了偏见。

    “我现在给你足够的钱财粮草,让你在天下寻得一地作为根基争霸天下,你敢干吗?”杨彪并不正面回答,而是换个方式问道。

    “父亲说笑了。如今天下纷乱、各地有主,我如何能再另起炉灶?难不成要以贫瘠的西凉亦或者并州为根基?如此做根本不可能夺得天下的。”杨修怪异的看了眼自己的父亲,这局势基本上稍微有点眼力的人就能看得出来。

    杨彪冷冷一笑:“那么袁公路占据江东就能一统天下了?你清楚江东之地割据有余、争霸不足,袁公路就不知道?难道袁公路傻?放着淮南富裕之地不要,偏偏去扬州那个偏远的地方?”

    “德祖,你太过自以为是了!”

    杨修一愣,随后有些激动的争辩道:“父亲此言何意?我只不过是说明形势罢了。而且袁术此举确实愚蠢,若是我就会在一开始就选择冀州或者豫州,随后迅速一统河北或中原,继而一统天下,轻而易举。所以说袁公路一开始就选错了,他放弃了能够迅速一统天下最好的机会。”

    杨修一直看不起袁术这个叔父,认为他一无是处,只不过是投了个好胎而已。对于袁术放弃豫州一事,他只觉得自己这个叔父真的是愚蠢至极,根本看不清形势,放弃豫州那么富饶的一个地方,却选择了扬州那个穷乡僻壤。

    听了杨修的反驳,杨彪面色越发难看了:“你真以为天下众诸侯和世家傻吗?你能看出来的他们看不出来?你能想到的你叔父的谋士也都能想到。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袁术若是在冀州举兵,现在的情况不会比袁本初好到哪里去。而且就是现在的河北,有公孙瓒牵制,五年之内袁本初绝对统一不了河北四州。”

    “而若是袁术在豫州举兵,不壮大则已,一壮大周围的诸侯必然对他群起而攻之。袁术现在只不过是被困在江东而已,靠着长江之险自保无虞。若是当初他选择以豫州为根基,就他现在的这个惹祸能力,早就被周围的诸侯灭掉或者打跑了。真以为起点高就能为所欲为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千金难得一平衡,乱世之中太早冒头可不是件好事。最先冒头的基本只有一个结局,为王前驱。像袁术历史上被群起而攻之,称帝固然是一方面,但袁术当时势力过分的强大才是主要原因。

    战国时期强秦之所以能够不疾不徐的吞并六国,是因为有函谷关的存在。

    六国不是没有一统攻打过秦国,但由于函谷关难以攻下,而且还基本是进入秦国的必经之地,所以才失败了。

    强秦有了函谷关自保无虞,这才能够如此强大还不受削弱,有机会将六国逐个击破。

    若是袁术当初选择了豫州,就凭他强大的根基和势力,再加上弑帝一事,早就被曹操等人甩个罪名群起而攻之了。双拳难敌四手,到时候袁术最好的结局估计就是将豫州让出来自保,退守江东。毕竟豫州虽然强大,但无险可守,而且四面皆地。

    袁术选择的道路注定他不得不站在风口浪尖之上,所以一开始他就选择了江东这么一个易守难攻的边缘之地。

    选择了豫州又怎样?最终的结局要么就是向一些人妥协、违背自己最初的意愿,要么就还是得灰溜溜的把豫州让出来。

    所以说不是袁术傻,而是杨修太自以为是、想的太简单了。

    “而且如果一切都如你所说,那么最终一统天下的一定就是袁本初喽!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争霸天下永远不是那么简单。天时、地域之类的固然重要,但真正成大事还是要靠能力。袁本初虽说抢占了先机,但未必能够笑到最后。”

    杨彪真的难以想象自己的儿子竟然会蠢到这种地步,真以为打天下是过家家啊!要是争天下靠的就是底蕴和地盘,那么还打什么?直接把天下让给袁家就好了!

    天下最强的两个州,冀州和豫州基本都是袁家的,你拿什么比?

    “现在关中和西凉群龙无首,你得之而成西秦之势也不是什么难事,为何你不敢尝试一下呢?”

    在杨彪犀利的眼神之下,杨修只觉得无力争辩,微张的嘴唇发白却不知该怎么解释。

    看到自己儿子这么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杨彪叹了口气:“不要说西凉人口稀少、纷乱不堪等原因,这些都是借口。凡成大事者,那个不是历经了磨难和艰辛?当年高祖成帝业也不过是依靠了交通闭塞、难以进出的巴蜀之地。”

    益州虽说易守难攻,号称天府之国,但确实不是一个适合争霸天下的好地方。地势太过陡峭,运兵运粮都很不方便,有粮食带不出去有什么用?诸葛亮六出祁山全部失败,益州难以进出的缺点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所以说,德祖。你终究不是人主之资!因为你太'聪明'了,最多只能做一谋士。你永远只看到大势已去、天时不在,根本没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一往无前的勇气。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人是不可能成为英主的!”

    杨修呆呆的站在原地。杨彪的话如雷贯耳,狠狠的打击了他那脆弱而又高傲的心,令他久久难以平静。

    杨彪看到杨修这个样子,心中也是极为不忍,内心轻叹道:儿啊,可不要怪为父。日后为父不在你身边,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

    若不是这个儿子要离开自己前往江东,杨彪还真不愿意如此的打击他。毕竟谁没有过年少轻狂的时候?杨修还小,骄纵一些也是正常的,日后经历的事多了,他自然会如同自己一样变得老练沉稳。

    只可惜时不我待,现在没时间让他自由成长了。宁愿毁掉杨修的自信,杨彪也要除掉他的高傲。要不然在江东以杨修的性格,恐怕还真的难以混下去。

    毕竟袁术可是个霸道的主,而杨修又喜欢自作聪明,万一真把袁术惹恼了后果可难以预料。所以一向对杨修宠爱有加的杨彪才会如此狠心,在他临走前说出这番话。

    杨彪略显疲惫的从神色呆滞的杨修身边缓缓走过,离开了。只留下一个失魂落魄的身影。

    走出门外,遥望着远处美丽的夕阳,杨彪轻声喃喃道:“袁公路,你既有如此器量,应当不会让我失望吧!”

    大汉已经逐渐走向没落,杨彪在天下诸侯中最看好的其实不是袁绍,而是有魄力选择一手将大汉最后的希望破灭掉的袁术。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下跌的粮价

    这一日,金陵城内十分的热闹。法正按照贾诩的吩咐在金陵城内搞调研,看看百姓对于现在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意,现在的政策法律还有什么不妥的。

    实践出真知!

    这是袁术麾下谋臣信奉的铁则。

    袁术颁布的的一些政策固然有些惊世骇俗,但在历史上可都是经过实践的优秀的政策。不过由于时代不同,还是要考虑一下具体实施会不会出现问题,需不需要根据情况进行改进。

    这些东西光是空想肯定想不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来调查,看看百姓和士子们对于现在的政策有什么不满,或者还有什么需求。

    当然,这些事情肯定不能让贾诩田丰这些大佬亲自来干了,一般都是让麾下的小吏来处理。

    不过刚好最近法正比较清闲,再加上贾诩也有意锻炼其洞彻人性的能力,于是就把他打发过来帮忙,顺便看清楚形形色色的人。

    “老丈,您最近生活的怎么样啊?”

    随意找上了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法正就开始聊了起来。

    人老成精。在这个平均年龄不过二十多岁的战乱年代,能活到四五十岁都算长寿的了。要想调查袁术麾下百姓的生活情况,找这些老人准没错。

    在这个以孝治天下的年代,在偏僻的小乡村负责管理的都是些族老。所以说老人的话语权和见识才是百姓中最广的。

    “很好啊!儿子出去打工了,我和儿媳妇在家种地,孙儿去城里的一个小书院读书去了,这日子过的是越来越好了。”

    换了身普通百姓衣服的法正看起来不过是个还未及冠的少年,因而老人也没有太过在意,像唠嗑似的随口说道。

    法正想听的可不是这些,这种话已经听了无数遍,一开始还觉得欣慰,但现在早就听腻了。直截了当地问道:“您最近生活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老人对于法正没什么戒心,张口就来道:“现在吃穿是不愁了,但粮价太低了,今年的粮价足足比以前低了三成。我儿媳现在都打算和我儿子一起在城里打工了。”

    法正心中暗暗记下。这个问题反映的人不少,但由于耕牛的大量出现、先进的农具的普遍使用以及大量荒地的开垦,江东的粮食今年产出的有些太多了。家家户户有余粮不说,光是扬州府库多出来的粮食都够整个江东再吃一年多了。

    毕竟江东地广人稀,土地、耕牛、农具一到位,水利工程再加上肥料和一些耕种的小技巧。原本一人也就分得不到十亩地,而现在只要你想种,三十亩地都能租给你。

    这粮价降低三成已经是袁术一直不断高价收购、控制粮价的结果了。要不然今年的粮价都能跌到两成不到。

    粮价疯狂下跌,受害的是江东百姓。袁术尽力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不过好在还有曹操吕布公孙瓒这些冤大头,袁术手中多余的粮食还可以高价卖给他们。

    其实古代耕种所得的粮食并非那么少,一人耕种供给三人之用还是能够做到的。

    但为什么粮食一直这么匮乏?除了天灾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因为人为,主要就是当地的不良士族和豪绅。

    他们可都是靠着剥削百姓获得的利益。别看汉朝二十税一,税率很低,但百姓耕种所得的粮食能有三四成到自己手上就不错了。

    这些不良豪绅为了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宁愿把土地扔在一边也不愿意送给百姓耕种,借着天灾和病祸剥削百姓,迟滞着社会的发展。

    现在在袁术的铁血手段和各种怀柔政策之下,这群蛀虫想要继续剥削百姓是不太可能了。

    田丰一直在搞的集村并寨和袁术规定的土地政策使得他们再也无法成为原本的土皇帝,因而一群豪绅现在开始捣鼓经商了。意图通过操控粮价来继续维持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

    今年袁术本来以为能够维持住粮价不下跌,毕竟自己高价收购了如此多的粮食,都足以维持整个江东一年的消耗了。但没想到竟然还会涌现出如此多的粮食。

    想都不用想,这肯定是一些心不甘情不愿的小世家和地方豪绅连同一些不良商人搞得。后来郭嘉一调查果然如此。

    今年粮食多了,压低粮价,会导致不少百姓转而从事其他行业。等到明年粮食少了,再抬高粮价。一拉一伸之下,百姓手中的财富就缩水了。这些心思不良之人想玩的就是这个手段。

    “老丈,今年江东生产的粮食如此之多,粮价下跌也是正常。不过是少了两成而已,应该还可以接受吧。”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解决,法正只能安慰道。

    宏观调控也是有度的,总不能一直由袁术来收购多余的粮食吧!以江东现在这个产粮量,袁术继续下去粮食也花不了,只能坐等粮食发霉。

    南方一直以来都不是缺粮食的地方,缺的是人口。原本袁术没来之前,江东的百姓就过的还不错,起码都能够活下去。世家豪绅手中的粮食更是堆积如山,根本用不完,都发霉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古代这种事情层出不穷。不是粮食少,而是粮食都在少部分人手中。真遇到一个手腕强硬、手段高明的皇帝,粮食根本不会缺的。

    像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他留下的粮食直到唐朝还没用完,就是唐朝还用了二十多年。

    要知道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那可真是饿殍遍野,就连杨坚都带头跑去洛阳找粮食吃。然而不过十多年,隋朝就富裕到这种地步,简直是个奇迹!

    杨坚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只用了一个小手段,义仓。

    丰收年节百姓将手中的粮食自愿捐进义仓内,等到灾年就将这些粮食免费发放给百姓。后来甚至直接强制百姓募捐。

    就这么一个漏洞百出的破计划,直接导致隋朝十多年的发展国力就追上了隋朝以前中国最富庶的时期,汉武帝时期。

    而汉朝达到这般富庶,用了七十年。而隋朝从开国到现在,才短短十来年,积累速度相当于汉朝的七倍。这是多么恐怖的速度!

    所以说导致饿殍遍野的原因不是粮食产量少,也不是天灾频繁,而是上层之人的贪婪和自私。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031/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我是袁术最新章节! 作者:长不大的肥猫所写的《三国之我是袁术》为转载作品,三国之我是袁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我是袁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我是袁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我是袁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我是袁术介绍:
生为富二代,死亦世家子。自己一个现代富二代,没什么追求,没什么遗憾,却无缘无故的穿越到三国,成了袁术这个悲催货,袁述表示自己亚历山大。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自己一个高贵的世家子,怎么能败给曹操刘备孙权这些小人物。看老子如何拳打曹操,脚踢刘备。至于孙权,你还是和你哥乖乖的当老子的干儿子吧。群:602403937三国之我是袁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我是袁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我是袁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