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庶子成皇TXT下载庶子成皇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庶子成皇全文阅读

作者:崛起的石头     庶子成皇txt下载     庶子成皇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零六章:山东有客来(求首订!)

    很快,一身亲王朝服的亲王朱存极和一干宗室被带到城头,郡王有两个,奉国将军和辅国将军有十几个,余的都尉则更多。

    他们因为是自行打开秦王府向闯营投降的,所以按宋献策的吩咐,老营没有捆绑。

    进来以后,宗室们都赶紧趋前向李自成跪下磕头,朱存极为表自己亲王的身份,争先磕磕巴巴的道:

    “罪王朱存极向大…大王,不,大…大元帅恭请钧…钧安!”

    李自成近一年来都被人称作大元帅或闯王,心中已经以真龙天子自居,很久没有听到关于“流贼”二字的骂名,现在忽然从孔贞一个太监嘴里骂出来,顿时有一股被侮辱的怒火从心中升起。

    不过当头领这么久,还是培养出了一些涵养,他并没有马上发作,只是静静等着看孔贞的脸色。

    “你一直以来效忠的皇族宗室此时就跪在我面前,你还在愚忠个什么?”

    “朱存极,我问你,我是贼么?”说着,李自成满是杀意的眼神看向了朱存极。

    为了活命,朱存极忙道:“不,您…您是大元帅。”

    “殿下!”孔贞闻言,怒目斥道:“请殿下自重!眼前的这些,可都是和我们大明作对的流贼呀!!”

    朱存极上来之后,是直冲着站在中间的李自成走去的,但根本不敢直视,早先听闻闯营对宗室的处置,更是紧张的要命。

    这时他忽然听见孔贞的声音,马上指着他骂道:“都、都是你这个监军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都是你!”

    然后他对李自成俯首道:“小王知…知道大元帅天兵不可抗,为全城千万百姓身、身家性命着想,想要尽早献城投降。”

    “可他和那个王…王世宠就是不答应,还管小王索要助战饷银,他们非要以卵击石,置阖城百姓生死于不顾。务请大元帅对他严…严惩不贷!”

    这朱存极说话间,磕磕巴巴的样子,话虽听着悦耳,但李自成却很厌烦他这个极力讨好的模样。

    “孔贞,你都听到了吗?”李自成冷笑一声,朝他问道。

    “皇上,奴婢没想到大明宗室居然会出这种败类,奴婢替皇上为列祖列宗一哭!”孔贞伏地痛哭不止。

    李自成脸色霎时寒了下去,“你是打算一条道走到黑了?我最后问你一句,降是不降!”

    “咱家不管什么黑道白道,我只知道一句话,汉贼不两立!”孔贞转身对李自成怒目而视,旋即看向朱存极,痛骂道:

    “大明宗室出了你这样的败类,咱家真是为守城那两万将士感到可惜,王总镇,你死的不值呀!!”

    听了这话,李自成半晌没有吭声,两旁老营都见到他脸上的肌肉一抖。

    须臾,李自成眼中射出一股寒光,冷冷地道:“孔贞,听说王世宠被刘总哨砍死后,你在城上痛哭?好,现在我成全你,让你去和他做个伴!”

    言毕,李自成将佩刀一抖,喝道:“来人,将孔贞押缚城内人丁密集之处,乱刀砍死!”

    孔贞哈哈大笑,被几名老营快步押走,观看了整个过程的刘宗敏却上前两步,朝朱存极戏谑地道:

    “秦王,俺听说你是上任秦王的庶三子?”

    “是…总哨问这个做什么…”朱存极畏畏缩缩的回话,一颗心吊了起来。

    “那我可记起来了,那把大哥弄得焦头烂额的南阳王朱由桦好像也是福王的庶三子,都是庶三子出身,可你们两个怎么一丁点儿都不像呢?”

    朱存极没回答上来,过后想要说些什么,却见李自成厌恶的一摆手,道:

    “朱存极,你们秦王几代宗室,都在陕西横行霸道,鱼肉百姓,无恶不作,本当予以严惩,姑念你尚识时务,知道弃暗投明,现在我不杀你。”

    “等我击败了孙传庭和杨嗣昌于此建国后,还会给你一个封爵。你下去吧!”

    说话的时候,李自成一眼都没有看朱存极和他身后这帮宗室子弟。

    朱存极等宗室又结结巴巴地说了一通感恩戴德的话,连磕数头,这才畏畏缩缩地下去。

    过了一会儿,几名老营上城禀报,说孔贞已被押到密集之处乱刀砍的已经不成人样,尸体血肉模糊,面目全非。

    李自成听后,沉默半晌,也是有些佩服的道:“没想到,这个太监居然会如此忠于那崇祯!”

    ......

    李自成砍了孔贞之后,就下令西安全城戒严,紧锣密鼓的筹备迎击孙传庭之事。

    由于孙传庭比预估时间快了太多,这也导致事先先击杨嗣昌,再和孙传庭决战的计划失效。

    闯营在西安秦王府紧急商议之时,朱由桦也安排好了内乡和镇平的事,前脚回到南阳,后脚便迎来一个不速之客。

    “南阳王爷大胜流寇,刘大帅本想着提早赶来拜贺,却没想到,路上遇到风雨,耽搁了些时日。”

    说话的是个汉子,操着山东地方官话,看穿着却像个行脚的商户。

    听他话中的‘刘大帅’,侍卫又看了一眼他手中的总兵令牌,似乎来人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

    这可不是小事,侍卫赶紧通报上去,很快汉子被引到南阳王府的中殿,见到朱由桦正背对着他看一幅画,赶紧说道:

    “小的刘大帅帐下山东副总兵郑隆芳,见过南阳王爷。”

    山东刘大帅?

    听了这话,朱由桦有些吃惊,山东总兵刘泽清这么远派个副总兵来找自己做什么,总不能是闲话家常吧?

    想到这里,朱由桦示意他坐在一旁,笑着问道:“内乡大破流贼,那是杨指挥使和黄守备的功劳,和本王有什么相干?”

    郑隆芳干笑几声,道:“王爷说笑了,谁不知道这南阳乃至河南,说话管用的宗室,就您一个。”

    看起来对方来之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和明察暗访过的,既然刘泽清要开门见山,那自己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

    “刘大帅有什么要本王帮忙的?”

    值此间乱世,刘泽清也是日后南明几个大权在握的人之一,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接触下总归是没问题的。

    郑隆芳和朱由桦接触的大明军将不同,南阳营之外的那些大明军官基本都是些颇善言辞的角色。

    比如说在洛阳城的那些,南阳的这些,与其说他们是为将,倒不如说是在做官,人人看风色,判断立场,奉迎上官,克扣军饷那是个顶个的本事。

    可如果要他们练兵打仗,那可就完全是上去送菜了,连刘泽清这等人都被称为猛将,这山东官军的水准可想而知。

    只是朱由桦还不了解眼前这个副总兵,他到底是刘泽清的死忠,还是迫于威压才会为其属下。

    来之前,郑隆芳是接到了刘泽清的授意。

    他们也对河南的情况作了大致了解,肯定是知道眼前这位王爷握着河南比较大的势力,这才会千里迢迢赶来南阳。

    郑隆芳眼眸一紧,开门见山道:“这次来南阳,是要和王爷借一笔银子。”

第一百零七章:天下暴利

    听到这话,站在一旁的刘玉尺笑了,道:“我们南阳王府有福王照顾,银两积蓄是有不少,不过郑副将还是给个用途和数目出来,也好我家王爷思量。”

    郑隆芳想了想,似是咬牙做出了什么决定一般,将侍女刚刚端上来的苦荞茶一口喝干净,才是掰开三个手指,说道:

    “白银三万两!”

    朱由桦吃了一惊,不过面上仍然不动。

    这刘泽清在山东好歹是个正选总兵,做了这么些年下来,就算不如贺人龙一样敢打敢拼,家业还是有一些的。

    这三万两白银总不能是给兵士发饷和置办军械的用途,可货来找自己,肯定是有急用,但到底是做什么呢?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不说出个所以然来,长史司那边,本王倒也不好做主。”

    朱由桦的话,这其实也在郑隆芳的意料之中。

    本来刘泽清就是让他来试试的意思,就没打算直接借到手,三万两白银,这些银子拿出去可是能做不少事情了。

    至于朱由桦的话,那不过就是个说辞,谁不知道,费登正的南阳王府长史司早失去了监察的效用。

    不过眼下对方没有明显拒绝,这让郑隆芳觉得一切还有可能,犹豫一会儿,他说道:

    “我家刘大帅也听说了王爷建立私兵之事。”说到这里,郑隆芳发现刘玉尺的眼神不对,赶紧解释道:

    “王爷不要误会,我家大帅向和朝廷也没什么瓜葛,也不愿去多管这等闲事,还请王爷也不要管我们拿银子去做什么。”

    说到这里,话中之意已经很明白了。

    这刘泽清是不想让自己知道他拿这些银子去干什么,这特么不是空手套白狼么?

    朱由桦冷笑一声,转身道:“既然是打着空手套白狼的心思,那本王奉劝郑副将还是尽早回山东,免得两家闹出什么嫌隙,不好收场!”

    看着两旁腾腾上来的王府侍卫,郑隆芳心底一惊。

    虽说平日在山东没有整理过什么军备,但他好歹还是副总兵,战场还是上过不少。

    他没想到,就是身旁这两名普通的侍卫,身材虽不魁梧,但看那神情发狠,手头绝对是出过不少人命的。

    可想而知,南阳营击溃流贼四万大军,这不是空穴来风。

    凭刘泽清的山东兵马能击退这四万流贼吗,郑隆芳对刘部知根知底,深知击退都是难事,别提南阳营是几乎全歼的击溃了。

    “王爷留步!”见朱由桦要转身离去,郑隆芳眼珠一转,连忙说道:“这山东六府,可处处都是宝地呀。”

    “东昌府、兖州府都是天下闻名的产铁之处,济南府也是四海扬名,不逊于江南的富庶之处。”

    “至于那登莱二府,更是天底下最大的产盐之地!要知道,如今近半数的巡检司都在我们刘大帅的管控之下。”

    这话就有点意思了,朱由桦停住脚步,翘起嘴角,故意问道:“你说这些,和本王又有何相干?”

    对方回来询问,本来就是有意思,郑隆芳放下心来,微笑说道:“王爷应该知道,这天下暴利,并非是布匹猪羊,茶马盐铁而已。”

    “此四样,我山东就占其二!王爷立营,无论扩军还是操训,都需要大量的军械和粮饷,这些都是无底洞。”

    “话说回来了,王爷开设浴德泉,难道不是想赚钱为日后开销所用吗?”

    前面的话让朱由桦很是受用,然而这郑隆芳自作聪明的加了最后一句,却让这番话的效用大打折扣。

    朱由桦开洗脚城完全是一时恶趣味,单纯的想要恶心那些富户勋戚子弟而已,等到这方面上去赚钱还有待时日。

    其实浴德泉洗脚城一年多以来在各地一直都是亏本,因为给老百姓们优惠太多,基本就相当于免费。

    澡身一套下来如此的便宜,老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好处是浴德泉洗脚城已经迅速的在整个河南远近闻名。

    坏处就是,穷苦阶层太多,富户的消费虽然巨大,但是完全比不上穷苦阶层的免费洗澡......

    不过洗脚城倒也没亏损多少,这点钱粮,内乡这一仗下来就全回本了,甚至还有余不少。

    让富户们对自己咬牙切齿却没什么办法,难道不香吗?

    其实洗脚城想要赚钱,只要到一个地方去就行了,那就是江南,越是繁华的地方,赚的越多。

    听闻有这么一个附庸风雅的地方,那些富户和士子们不还得挤破了头想要进来?

    别的不说,明末这些士子和土豪们,朱由桦对付起他们来,那可是手拿把攥。

    见朱由桦没说话,郑隆芳有些意外,只好继续抛出橄榄枝,说道:“万历年时,朝廷在东昌府、兖州府设立了矿监和兵器局,算是重地。”

    “不过到了崇祯朝廷,吏治混乱,末世景象,皇帝也对这些不怎么重视,太监和管事的官员都被撤销。”

    “没了管事儿的人在,下面那些地主豪绅们都已经把守伸到了官办的铁矿上面捞钱,私卖兵器更不过是家常便饭。”

    “我家大帅知道,王爷日后成军需要用钱,我们这边也想着最好能拿下东昌、兖州二府的全部铁矿开采权,可是这银子却不充足。”

    话说到这里,郑隆芳已经交出了自己全部的底牌,不过他还有一句话没说。

    世人都说福王富甲天下,福王府比皇宫更加富丽堂皇,这个朱由桦也是有目共睹,但为什么这刘泽清就来找到自己了呢?

    原因是他们觉得福王会听朱由桦的话,相对来说,成立私军的朱由桦,也明显比传闻中一毛不拔的朱常洵更好说话一些。

    总的来说,刘泽清想要在铁矿上面分一杯羹,虽然有山东正选总兵的名头可以去管,但却没有银子。

    朱由桦虽然现在不缺钱很富裕,但城里私军所耗日甚一日,稍有点脑子的人就会提早想着赚钱。

    其实刘泽清想什么他也很明白,无非是看着地主豪绅们在他的地盘上去瓜分矿铁利润,他却拿不到一丁点儿,眼红罢了。

    其实这盐铁茶马交易在明末是很多人发家致富的手段,这个朱由桦在后世的时候就知道。

    可茶马交易大体量在大同、宣镇等边关一带,盐铁却集中在山东等临海一带,朱由桦身在南阳,虽然和哪边儿都算不上远,却也根本插不上手。

    这时候刘泽清主动登门,在朱由桦看来,这就是一个千载难逢渗透山东的好机会。

    刘泽清这货可不会想着在山东上面如何经营,他只是向分一分矿铁的暴利罢了。

    那就让先他吃到些甜头好了。

第一百零八章:送钱又送地

    “济宁城的豪商那么多,刘泽清是怎么想到来本王这儿借钱的?”朱由桦给自己的茶杯续满,忽然间问道。

    郑隆芳笑了几声,道:“满天下,敢成立私军如武官一样外出作战的宗室,也就是你南阳王爷了。”

    这话中之意,不言而喻。

    朱由桦明白了他的意思,抿了口茶,却又问道:“三万两白银,虽然对本王来说算不上根本,可却也不是个小数目,白白借出去,连我父王那儿也不好交待,你们的李大帅要如何偿还?”

    其实来之前,郑隆芳就和刘泽清说过,不要对此行抱有太大希望,那些豪商不肯借钱,朱由桦看不见好处,一样不会松口。

    犹豫半晌,他方才尴尬地说道:“王爷也知道,这年头,朝廷许久没有饷银下发,我家大帅要养着全军,军中各种事都需要钱,这银子实在是还不上来。”

    “但是如果王爷还看得上这山东的盐铁交易,我家大帅可以分王爷两成利!”

    说完,他忐忑地看着朱由桦,只见对方面露微笑,但却没有急着回话。

    谈到现在,王府那边已经完全对自己知根知底,可郑隆芳却看不清对方真正的想法。

    刘泽清觉得南阳王府这边可以借钱,无非是因为朱由桦也有自己的兵马在手上,应该知道他带兵在外却没有朝廷帮衬的难处。

    除此之外,刘泽清实际上也是把朱由桦当成一个商业上合作的对象,双方各取所需,仅此而已,也根本没有往太深处去想。

    虽说如藩王私自成军这等事可以要挟,但朱由桦现在已经不是在洛阳的时候了,手头有一支战斗力不俗的南阳营,逼急了也是要动刀子杀人的。

    刘泽清听诏不听宣,朱由桦成立私军建立自己的心腹军队,两人有某方面的相似之处,各有把柄,也只能是按照生意上的规矩来交往。

    再者说了,朱由桦的背景实在太大,真正论起来,刘泽清也没把握能弄过这位皇族,毕竟他还不想和大明为敌。

    郑隆芳是在辽左时就跟着刘泽清拼杀出来的亲信,在那边的地位很高,由于根本没有现银可还,此时他的心里倒有些过意不去。

    “铁矿的两成利润少了些吧?”良久,朱由桦笑了一声说道。

    “那王爷的意思是?”

    “这样吧,本王如今也是手里有兵的人,知道刘大帅带兵不容易,便卖个人情,这些银子我出。”

    听朱由桦说出这个话,郑隆芳起先有些高兴,但看对方神情,很快就敏锐的觉察出还有后文,没有接口。

    果然,朱由桦继续说道:“这三万两银子不是个小数目,盐铁的利润本王都不要,但是每批开采出来的铁矿和沿海晾晒出的私盐,要运到南阳四成。”

    现在的谈话很有意思,在朝廷南阳王的王府里,一名副总兵正在和一位王爷谈瓜分私盐和矿铁交易的事情。

    这两样全都是朝廷明令禁止私自去弄的东西,因为实在太过暴利,然而眼前这两位,早已经把这些视若无睹了。

    “真的只要矿铁和私盐?”郑隆芳怀疑自己听错了。

    他还以为朱由桦会索要更多的利润,却没想到,他居然只要把东西运来四成,余下的六成无论卖出多少价钱,可就全部入了刘泽清的腰包。

    要知道,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卖出去的价格可是不一样的,盐商几乎全部都集中在胶东半岛,运私盐到河南来,怎么可能有好价钱。

    “余下的那些,无论卖出多高的价格,本王分文不取,只要这四成运到南阳,这样可行?”朱由桦微笑道。

    郑隆芳自以为得了天大的好处,笑得合不拢嘴,忙道:“王爷说的哪里话,王爷如此雪中送炭,若传回我家大帅耳中,定会对王爷感恩戴德。”

    三万两白银,郑隆芳不知道运多少年,运出多少盐铁,才能运出这个价格来,依他看,仅仅四成的盐铁,完全无法卖出这种天价。

    消息传回刘泽清的耳朵里,也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本以为会好好儿的讨价还价一番,没成想朱由桦居然就这么答应给钱了。

    三万两白银,这已经算得上是天大的喜事。

    “看起来这位南阳王爷带兵打仗可能是把好手,对山东盐铁的情况,他还真是不熟!”

    说着,刘泽清也道:“不过这位王爷出了这么多银子帮本帅渡过难关,这份情要记住,看情况还!”

    当然,是看情况再还。

    ......

    除了山东的刘泽清是个始料未及的来客以外,其余那些南阳乃至河南本地的豪绅们,朱由桦就有种可见可不见的感觉了。

    不过他们登门多都是有目的而来,有些人带着礼物,想要朱由桦在朝中替他们族人美言几句,好官运亨通的。

    也有单纯是送银子来讨好的,更多人则是打着投献的名义来送钱送土地的。

    投献,这是大明皇族开设出来的一个规矩。

    当年朱由桦还在洛阳没走的时候,他慈祥的老父王朱常洵就曾告诉过他,不用觉得皇帝赏赐的土地少,这不是大头。

    你小子若是当了藩王,肯定会有人投献土地的。

    去年刚就藩时,来的人不过是大猫小猫两三只,朱由桦压根没体验到当年福王老爹就藩时投献者络绎不绝的那种盛况。

    打赢了这一仗之后,南阳的豪强们不必说,强龙压头,都是争着抢着来投献,就连河南开封等地的一些豪绅也来了不少。

    就这半个月的时间,朱由桦名下多了不少土地,就整个南阳府来说,三分之二都已经到了南阳王府的名下。

    至于河南,虽说三分之二已经是自己老爹福王的地盘,但朱由桦仍然轻松拿下了剩余那些土地中的三分之二。

    这下好了,整个河南府几乎全是福王藩的土地了,莫说普通百姓,就连一般的地主都没剩下多少。

    为啥大伙都会争着送钱又送地的呢?

    因为大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有功名在身的人减少徭役、赋税,一旦有人中了举人或进士,就会有大批的穷苦百姓为了逃避赋税前去投献。

    这样一来,原本自有的农户变成佃农,而功名在身的士子们基本也就原地升级为地主了。

    士子已经够特权了,然而藩王和皇族却是vip中p,赋税、徭役是什么,人家压根不知道,这关我什么事儿!

    我又不用交!

    对于这些上赶着送上门的土地和银子,朱由桦照单全收,然后接下来南阳一建开始在整个河南活动。

    王庄,给本王大批量的建起来!

    什么,流民太多?

    不用慌,不用乱,登记造册后,飘着南阳王府旗帜的王庄,就是你们的家!

第一百零九章:各取所需

    对于时下控制了几乎整个南阳府的朱由桦来说,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安置流民。

    有句话说的好,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流民就是无家可归的百姓,是一个极为不稳定的因素。

    这些因为灾荒破产流离失所的贫民,要是用的好了,会成为某一地充足的生产力,可以迅速恢复建设,安定地方。

    可要是安置不当,稍有煽动他们就会群起暴乱,是白莲教,闻香教还有各路流寇充足的招兵来源,更严重的,还会揭竿而起,攻州破府。

    流民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手上没有可以耕种的土地,活不下去,只能拖家带口的四路流亡。

    流民越多,官府收上来的赋税也就越少,兵源萎缩,每一次大灾,都会让官府和流寇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目前对于南阳王府来说,虽然有钱有兵,但没有固定的募兵来源,每次只是面向各王庄招募兵勇,靠十足十的粮饷待遇吸引流民来投,然后从中精挑细选出一些踏实肯干的青壮。

    然而最近这些年头,上天就好像在故意为难大明一样,几年连环大灾下来,这样的兵源也是越来越少。

    朱由桦虽然答应三年内减免赋税,但是在这样的大灾下,即便朝廷不收取赋税,复耕不久的农户也根本无力养活自己。

    接到长史司汇报各王庄第一批产量的朱由桦,决定花钱购买一批粮食,先解决了眼下的供给难题。

    河南全境连年大灾,这不是虚言,在此时此地的朱由桦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绝望。

    在如此优厚的政策下,各王庄分到田地的农户产量依旧很少,只够勉强维持自身不至于饿死。

    他们没有暴动的原因,就是因为朱由桦的三年免赋没有把他们手头那点过命粮给强行收走,由于在王庄境内,地方官府也无权干涉。

    但这还不够,因为本就是一直在大旱的河南,最近又发生了百年难遇的特大蝗灾。

    据在洛阳的家仆来报,说是蝗灾已经闹到了洛阳,全城大饥,粮食价格照以往翻了数倍,而且还在持续上涨。

    本就没有多少土地可以耕种的百姓再次遇到蝗灾几乎毫无抵抗能力,再加上洛阳乃至河南的粮价普遍上涨,很快就造成了现在的洛阳,几乎满地都是讨饭的农民。

    这种情况对朝廷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却是商人乐于见到的,面对飞蝗,几乎所有的粮商都心照不宣的开始“屯粮”。

    在各大商会有意的暗中操纵之下,所有的粮食到了河南都是许进不许出,这造成洛阳的粮价几乎每日在数倍的翻涨!

    这种情况下,就连福王府都已经察觉到危机,在朱常洵的命令下开设王府别院架设粥棚,赈济饥民,每日所耗钱粮甚巨,但还是杯水车薪。

    要不是河南总兵王绍禹闻讯立即派副总兵尤世华率开封官军赶到洛阳镇场,只怕洛阳早就闹起民变了。

    据逃到南阳的流民所说,洛阳一带正是蝗虫漫天,飞蝗所过之处,几乎连个活口都不会剩下。

    蝗灾,其实就是迁徙的蝗虫群。

    这些蝗虫是会不断迁徙的,按照后世九年义务教育的知识来看,下一个将要闹灾的,正是朱由桦所在的南阳。

    现在的南阳,百废在兴,很多福利设施正在建设,但还没有投入使用,朱由桦也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保障能照顾到所有人。

    依靠眼下的两万南阳营和一部分杨奉的部下,控制内乡、镇平和南阳城三地都有些吃力,更不用说整个南阳府境了。

    如果不尽快的扩展自己的力量,蝗灾南下以后,很可能会造成各营人手的捉襟见肘,如果再无法对蜂拥而至的饥民做好相对照顾,更可能激起各地的连串民变!

    自然灾害,是眼下的大明无法躲避的一个难题。

    朱由桦这几天也是一直在盘算这件事情,他打算从两件事下手,应对即将到来的灾难。

    第一,亲自出去和商人们洽谈,从虎口夺食,买来或抢来他们囤积的大批粮食,第二,在各地组建护卫队,保障各地区王庄的安全。

    想要做到这些,就要得到本地富户阶层的一致支持,要和他们站在同一阵线。

    南阳府或南阳各地的豪绅在不久之前,有些是亲身前来,有些则是派人赶到,可但凡是来送过礼的,其实都是打算和朱由桦及南阳王府交好的。

    对于这些豪绅的力量,朱由桦如果想要物尽其用,也就必须要给他们看得见的好处。

    朱由桦思虑许久,还是考虑将豪绅的子弟每户抽丁编为秩序之外的城防军,用于各地的巡防事务。

    这支城防军和南阳营、王庄护卫队一样,都有自己的建制、体系,朱由桦也都会给他们找到类似衙门官差、卫所兵卒之类的官面身份。

    反正时下各地衙门和卫所几乎都有大额空缺,这不是什么难事儿。

    一来,城防军是独立在王庄护卫队和南阳营之外的地方治安军,二来,也能用这些子弟来保障豪绅们真正为自己出力,而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南阳营是征战和平叛用的,当南阳营出征时,必须也要有一支类似于后世警察的后备兵马,用于各地的治安维系。

    实际上来说,家境越好的子弟,在南阳营的训练中,上升空间也就越大,不管对战策的理解,还是身体素质上都要比朝不保夕的贫苦家庭强出不少。

    使用豪绅子弟成军,好处显而易见,但控制上也是有许多隐患的,比如说大户子弟们好日子过惯了,可能不会把南阳营丰厚的制度奖励当回事儿。

    可能他们接受不了每日刻骨的操训和日以继夜的城防、巡哨,所以在内乡和镇平两处抽调的那些豪族子弟,朱由桦打算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一直做城防军。

    真正的力量,不容许有这些隐患存在。

    实际上,招募豪绅子弟成军是一个折中的法子,让那些大户看见南阳王府对他们的优待,好有力出力。

    这样的办法有利有弊,但时下而言,好处还是大于弊端,反正这只是朱由桦短期内为争取豪绅阶层支持渡过难关而没有办法的办法罢了。

    至于日后的事儿,这谁知道呢?

    至于王庄护卫队和南阳战兵营这种容不得揉任何沙子进去的嫡系,朱由桦在正式扩编时,还是要从王庄内有家有室的农户子弟,和卫所内的青壮子弟中挑选。

    这些人虽说也是农民,可忠诚度也是最高,只要给他们较好的福利待遇,再一直带下去,到最后几乎都是死忠。

    安排好了成立地方城防军和王庄护卫队的事情,在崇祯十五年的六月中旬,朱由桦带着刘玉尺和十几个侍卫,乔装打扮一番,骑马前往开封。

    他打算和那些屯粮的商户们,好好的过过招。

第一百一十章:初次交锋

    要说这末世什么买卖最为盛行,除了张家口那边的范家向关外私运兵器、铁矿以牟取暴利以外,最多的操作还要数一个屯粮后高价卖出。

    现今几乎人人都知道,做米商好赚钱,最主要这个钱是从明面儿上来的,官府也拿这没什么办法,毕竟是正经行当。

    河南的豫商,现在十之七八都是做粮食生意的,就算主业不是,一般也在屯粮,随后就能赚上一大笔。

    豫东的米商是全天下都出名的,这根源,还得从万历年前说起,那时候苏州发生灾荒,采购粮食的商船云集于江西,而其中“豫人尤众”。

    万历四十八年,河南粮价大涨,饥民强借豫商之米,官府自然要前往弹压,但却激起了上万人的闹衙事件,差一点酿成大乱。

    自那以后,豫商中就出现了一小撮专门南来北往倒腾粮食的,这就是第一批豫州米商。

    那时候很多商人还很保守,在太平时节,搞粮食买卖是很难赚钱的,所以更多的人都是坐等这批人赔本,然后买下他们的产业。

    然万历末年起,河南几乎年年都有大旱,粮价越涨越高,到了崇祯年,更达到了居高不下的地步。

    第一批的豫州米商将囤积的粮食往出一方,瞬间赚的盆满钵满,朝廷对居高的粮价毫无办法,跟风囤积粮食待价而沽者也越来越多。

    当初第一批的米商,如今都已经是河南一带响当当的人物,有已经是河南商行东家的金万才,也有旗下三百余条大小船舶的荀贺。

    除了这两家大头,也有赵家、郑家、钟氏等一批极具号召力的豪商。

    这批豪商,手里握着如今河南大部分的存粮,外地的进粮虽然源源不断,但民间却没看见一个米粒,自然也是被他们给暗自扣了下来。

    这是一股歪风邪气,许多山东盐商也兼营粮食贸易。

    比如刘泽清放到南阳的第一批盐商,他们的盐船在南阳府东部的汝宁府龙口卸货交给本地豫商之后,往往把多余的细盐交换成粮食作为回头货,满载而归。

    时间来到六月中旬,李自成那边正和孙传庭打的火热,却忽然从河南的开封城传出消息,说是最近连倍翻涨的粮价忽然掉了下来。

    原因是有一批从江南运抵河南的粮食,还没等到开封码头,就在五月底的时候在许州被山贼截了。

    巧合的是当时南阳王朱由桦准备北上开封,路过许州,就和当地知州一同出兵,把这批粮食从山贼手里又抢了回来,据说有个一万**千石。

    这个事儿真有这么巧?

    山贼抢了他们的粮食,正好朱由桦那厮路过,和当地知州联动一番,把本属于他们的粮食给强到了自己的腰包。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开封城的粮价顿时跌了两成,豪商们找上金家,询问要怎么办。

    如果这粮价继续跌下去,囤在手里的米卖不出去,那可就全砸了。

    对此,金万才丝毫不慌,说这不过是那朱由桦侥幸得了一批粮,要想粮价继续下跌,除非蝗灾转向,连年的旱灾停止。

    河南商行背后是有官府撑腰的,大东家金万才豫商们都十分信服,听了这话,才是有些稳定下来。

    虽然不知道这金家的背景如何,可自天启五年以来,金家就从来没有官府刁难过,许多消息都是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想必在朝中是有靠山的。

    开封城的豪商和大户们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使用从山东来的海盐清洁牙齿,食用的也是山东沿海盐场和盐田出产的的细盐、精盐。

    六月十一日,是盐商们每个月运来盐的日子,一大早,河南商行各个货栈的掌柜采买都是在开封码头齐刷刷的等候。

    互相见到了,都是拱手问好,满脸的微笑,似乎在使用和食用盐这一块上,大家是有所共识的。

    开封既是通衢大邑,又是封藩重地,京师和南直隶的大商家都在这里设有分号,而今这中原纷乱,这细盐和粮食一样,其他地方都很缺货。

    不管是淮盐、长芦盐还是鲁盐,豫商和大户们每日使用和食用的都不少,但却没有什么制作条件,所以只能从外地进货。

    好在山东的盐商们一直都是豫商的合作伙伴,每个月都有大批量的私盐运抵开封,给豪商和大户们使用。

    看见熟悉的船队,众人的笑容更加灿烂,可是很快,为首的金万才、荀贺等大佬就面色有些不对劲儿了。

    山东船队最面那艘船的船头站着一个身披金色龙纹衣甲的青年,看见这厮有些帅气的面貌,很多人都不言而喻的想到了一个人。

    金色龙纹盔甲,又长得这么令人嫉妒,不是朱由桦还能是谁?

    待船队接近码头,众多的商人们已经开始窃窃私语,这个朱由桦,闲着没事儿来开封做什么?

    朱由桦跳下船,对着金万才就是开门见山的道:“老金,从今以后山东那边儿的盐,四成都要运到南阳,你们只剩下六成了。”

    “本王已经和山东那边谈好了,余下的盐,也都要先到南阳再运来开封,虽说费了点儿事,但是有本王帮你运,这个买卖值得很哪!”

    什么!?

    一众商人这一下子算是彻底炸开了锅,这岂不就是说,日后如果想用到盐,就得先过问南阳王朱由桦?

    看这厮小人得志的模样,众商人一阵气愤,但是很快,他们就颓丧的发现,自己还真的拿这丫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金万才毕竟是河南商行的东家,城府颇深,只是微微一笑:“听说许州那边有一批粮食被南阳王爷从贼子们手中夺回来了。”

    “什么粮食?”朱由桦笑问。

    “是那一万八千石粮。”金万才仍是那副处变不惊的微笑欠揍脸。

    朱由桦恍然大悟,“哦!是那些粮,本王都给运回南阳赈灾了,您早说那是你的粮啊,本王不就给您运回来了?”

    一听这话,旁边荀贺站不住了。

    “什么!那可是我们的粮,赈济那些刁民了?灾民有资格吃那些粮吗,你知道这批粮能卖出多少银两?”

    “怎么,灾民就不是人了?”朱由桦淡淡看过去。

    荀贺拂袖道:“这些刁民,他们只配吃糠和树皮!”

    这话说出来,一时之间,场面有些沉重,朱由桦默然不语,但面色已有不悦,须臾,金万才却是朗笑几声,道:

    “这都怪老夫,运粮食的时候没有提前告知各位,这批粮食本就是要赈济灾民,既然让王爷给提前赈济了,那也就没什么好说了。”

    “开封、南阳,大同、陕西…赈济哪儿的灾民不是赈济,南阳王爷,您说是吧?”

    说到南阳二字,金万才加重了些语气。

一些不得不说的话

    经过两天的考虑之后,还是做出了这个决定,从没有想过会有发这个感言的时候,但这一天还是来了。

    石头也没想到上次胡咧咧几句,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反响,很多读者甚至历史群里的作者朋友们看到后也都在找我聊。

    聊了很久、很多。

    感受到大家支持的石头现在纠结的只有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切掉庶子。

    每一本书都是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写出来的,就像作者的一个孩子,庶子已经达到了二十几万这样不少的字数,就这么切掉?

    太监掉一本书,不仅是对书的不负责,也是在得罪读者和败坏人品,毕竟大家给了很多打赏,也投了很多票,石头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太监就和完本一样,过后都会有种空落落的感觉,也会后悔。

    其实大家都知道,写了这么久,石头保证能完本的人品已经有了,就算成绩一般也可以。

    但庶子这样的成绩,已经不足以用“一般”二字来形容,这样的成绩,说实在的,我不甘心,很不甘心。

    回答一下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太监不等于封笔,我会继续写下去的。

    就算是重头开始!

    犹记得你们在最强崇祯连载时对剧情热火朝天的评论,石头感觉到的满足,这就足以让我日复一日的写下去。

    人生一场,能为其他人留下一些东西,能在这个世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努力过,奋斗过,石头足矣。

    下本书目前已经在准备中,时间依然是明末。

    大家都知道,石头是兼职写作,还要工作,偶尔也要加班,临近年关的事情更多,不切掉庶子,根本无法专心准备新书。

    三心二意准备出来的,大家也不会满意。

    再来聊聊新书吧!

    不出意外的话,主角将会以流贼的身份登场,在那样崩坏的年代,或许也只有流贼这样的身份,才能肆无忌惮的做更多事情。

    石头在下本中会转变风格,尽量改变以往的写作手法,轻松一点,爽快一点,毫无顾忌一点。

    新书已经准备了几天,和责编商量之后,也扔了初版两万多字的稿子。

    切掉庶子后,会有更多精力投入新书,预计下个月就会和大家见面,到时还请大家继续支持。

    如果有想和石头聊聊新书的,欢迎加群:489953148

朋友们,元旦快乐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跨年夜,虽然庶子TJ了,但石头还是要厚脸皮的说一句,祝大家元旦快乐。

    万象更始,辞旧迎新!

    送走了2019,漫天飞船的2020高科技时代就要来了,大家紧张吗?

    顺带一提,新书下月发,正在热火朝天筹备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214/ 第一时间欣赏庶子成皇最新章节! 作者:崛起的石头所写的《庶子成皇》为转载作品,庶子成皇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庶子成皇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庶子成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庶子成皇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庶子成皇介绍:
崇祯十四年。这是一个人命如草的乱世。流匪席卷河南,一步步逼近洛阳,满清正在关外磨刀霍霍,松锦之战陷入焦灼。孙传庭还在狱中苦苦思索破敌救国之策。洛阳城的福王府中,一名刚刚从福王庶三子朱由桦身上醒来的穿越者,正头疼着怎么才能活下去。庶子成皇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庶子成皇,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庶子成皇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