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最爽新人生TXT下载最爽新人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爽新人生全文阅读

作者:老眼儿     最爽新人生txt下载     最爽新人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028.两大集团曾经的对撞

    搞定了远方游戏的一干事宜后,周方远终于腾出功夫,去仔细了解如今已然进入白热化的外卖大战。

    其实他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之前他之所以将外卖这一摊交给自己的一帮高中同学,而不是自己亲自去做,其实就是对此心知肚明。

    外卖这个行业,看上去好像没什么了不起的,然而实际上这里面的水深着呢。

    遥想前世,美团与饿了么,或者说腾迅和阿里之间的外卖大战,难道还不够激烈吗?

    外卖公司之间的战争其实从未停息过,有时候很激烈,有时候相对平和,就好比头盔大战,其实就算是相对平和的一种。作为消费者来说,对竞争对手之间“相爱相杀”的戏码是喜闻乐见的。但是从营销的角度看,为什么说在外卖小哥头顶“安装耳朵”的行为非常巧妙呢,两家在造型上的较劲意味着什么呢?

    前世,在微博上,甚至可以看到美团和饿了么,外卖员头上五花八门装饰的各种battle,#外卖小哥皮肤大战#话题还登上了微博热搜。在做造型这件事情上,两家公司都是认真的,两者的头盔“皮肤”,都是和服务理念和所想要打造的品牌形象有关。事实上,美团从18年起,每年7月17日骑士节给内部的外卖骑手发放袋鼠装饰的头盔了,这也美团外卖自己的品牌logo袋鼠相契合;而饿了么的官方配送服务叫做蜂鸟,“竹蜻蜓”这一形象象征了其品牌对于外卖服务"速度快"的追求,还能联想到哆啦a梦。

    每当人们提到市场营销时,总是盯着外部看,其实内部“市场”同样重要。那就是员工,尤其是外卖骑手需要接触到消费者,也是品牌最直接的代言人。

    “袋鼠耳朵”和“竹蜻蜓”的诞生,其实都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形成优势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激励员工的“内部营销”,进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商业竞争层次上,美团和饿了么占据了外卖市场92%的份额,彼时的外卖行业竞争,早就从服务升级到品牌文化的延伸了。仅靠成本极低的头盔配饰,就获得了病毒式传播,可能是一次最成功的品牌营销。当时的头盔大战最大的特点就是“卖萌”,在萌即正义的时代,没有人会讨厌呆萌的形象,蠢萌的形象还能化解一些公关危机。比如钉钉被小学生们报复性打一星,一个“钉三多”的广告卖萌求饶。还有腾讯和老干妈的纠纷,腾讯将一个“憨憨企鹅”的形象推到公众面前。

    所有被认可的流行现象,背后必然是文化的深度支撑,美团的袋鼠耳朵、饿了么的竹蜻蜓,背后就是“萌”文化。这次刷屏事件并不是简单随机的成功,里面更多是年轻人钟爱的流行文化,是贴合人性最本身的情感诉求。

    由此可见,为了赢对手,两大公司在当时早就已经无所不用其极。

    不仅仅是真刀实枪的补贴大战,就连头盔上的装饰品,都成了他们战争的手段。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前世美团创始人王星,此人也算是一个奇人了。

    与饿了么的创业团队一水的大学生相比,美团的王星在美团之前就已经小有名气,当年的校内网和饭否,不管最终结局怎么样,一个让王星赚到了钱,一个让王星有了更高的名气。在美团从千团大战的死人堆中爬出来之后,甚至有人认为王星是互联网领域的预言大师,很多创业者都是怀着朝圣的心态去向王兴寻找答案的。

    后来王星的“互联网下半场”红透了半边天,互联网界一夜之间都开始用“下半场”来说事。实际上,李厂长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只不过他比较极端,说移动互联网很难再出独角兽了,不过,2017年冒出来的很多独角兽让李厂长的预言很尴尬,而2016年下半年开始创投的投资向头部集中,则开始验证了王星的下半场。

    说白了,下半场就是互联网红利消失之后,线上流量已经越来越难获得了,这个时候不像以前那样,随便弄个app就有人投资,随便写篇无病呻吟的文章就有10万+的点击量,是时候要提升内涵建设,并且要开始做线下了。

    大马哥就从没说下半场,他说的是“五新”,实际上懂行的人看得出来,阿里团队不仅早已知道了所谓的“下半场”的到来,甚至提前几年前就开始了布局,当王星喊下半场的时候,大马哥的“五新”都早已开始了运作。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阿里那不停涨的股价,市值都要接近亚马逊了。

    扯远了,再说外卖大战。

    饿了么收购白度外卖是个很明显的节点,本次收购的最终版本中,除了5亿美金的收购价之外,还有3亿美金的流量费,这个流量费,其实就是双方合作的一种表现。

    毕竟白度有自己的流量优势,手机白度、糯米、地图5年的流量加上搜索引擎2年的流量,作价3亿美金,一点都不贵,尤其是糯米,5年的流量权,这对饿了么的短板而言意义非常的重大,想当年,饿了么跟白度的谈判中,一直都希望糯米能够并进来。这次收购案里,糯米虽然没并进来,但5年的导流也算可以了。当然,白度在新公司中有5%的股权,帮助饿了么,也等于帮助自己。

    毕竟上一轮饿了么估值65亿美金,而白度能拿到5%的股权还有那么多的现金,说明饿了么下一轮的估值已经超过了100亿美金,至少如果别人不买单,阿里会来买单。

    实际上,饿了么跟美团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因为饿了么主要就是外卖,而美团除了外卖,还有团购,酒旅等,每块大饼都摊的很大。

    而美团曾经要做的远不止与此,电影,ktv、丽人、母婴、保洁等等,美团都曾经涉足过。后期的美团,围绕着餐饮、酒旅、到店综合三大核心业务,又拓展出了民宿,共享充电宝,生鲜和网约车的一系列业务。可以说,生命不息,边界拓展不止。

    所以,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饿了么并入阿里版图对双方而言应该是最好的结局。

    然后,两大外卖巨头之间的大战就开始了。

    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合并之后,据说美团内部是很紧张的,还搞了一个“对决阿里作战小组”,所以,美团是了解饿了么的,他知道饿了么并入阿里是迟早的事情。美团也知道,一场恶战已经不可避免了。

    单纯从数据上来说,当时的外卖市场上,饿了么加百度的份额预计跟美团差不多。

    单纯的外卖app来看,饿了么月活万,美团外卖万,而白度外卖是万,即便撇开重合的人群,饿了么联合白度外卖后的月活也大幅高于美团外卖。当然,美团还有自己的主app,这个月活有万,已经超过了京东,到底有多少外卖是通过美团app导入的,这个没有数据支持。

    所以,变数在于到底有多少用户选择从美团或大众点评的app直接订餐,而不是通过美团外卖app。按照1.4亿的美团app月活基数来计算,只要这些月活用户中有15%以上通过app订餐,那么其总的月活就能超过饿了么加白度外卖的组合。

    从饿了么并购白度外卖来看,大概有几点最重要的原因:饿了么的后台系统做的比较差,而百度则做的比较好,这方面急需补齐短板;白度外卖在某些区域做的比较出色,饿了么和白度组合,在某些城市能完全碾压美团。

    其三,白度的流量对饿了么有很大的吸引力,毕竟白度搜索在移动端有3.88亿月活,地图在移动端有3.42亿月活,糯米也有1664万的月活,加上pc端,流量是非常惊人的,并不比支付宝的流量要差。

    乍一看,饿了么和白度外卖要想把美团给击败,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大力提升服务质量。

    美团的独立设备月度时长是三者中最长的,但三者其实都很短,以美团为例,平均一个活跃用户一个月才打开了0.386小时,相当于23分钟左右,这基本上就是当成纯工具在用了,就是点完后很快关闭的状态,这种状态谈什么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这样的大数据,用户画像也是非常可笑的,因为维度太少,时间太短。所以,在合并之后,单纯的价格战并非重点,重点在于提升内涵质量,包括更快的送达,更好的服务。

    另外,双方都在加强三四线城市的能力。

    饿了么在一二线城市实际上跟美团外卖之间并没有太大区别,加上白度外卖之后,饿了么在一二线城市的份额会取得一定的优势,但美团外卖的能力在于,其通过美团和大众点评app,在三四线城市的渗透力超过饿了么,尤其是关键用户方面,双方差距较大。所以,在变成两强争霸之后,三四线城市的争夺战就成为双方最终分出胜负的关键。但这并非容易打的仗,光靠饿了么的在外卖方面的单点突破难度很大。

    美团app的月活达到了1.4亿,而大众点评也达到了1.02亿,这两个亿级的垂直入口为美团外卖带来了良好的流量。饿了么要想在三四线城市有大的突破,与口碑的深度合作就尤为重要。

    在当时来说,入驻口碑平台的商家数超过250万家。而且有大量的ka商家直接选择口碑而没有选择美团,而这些商家正是饿了么需要的。关键问题在于,口碑网的点评与支付宝直接捆绑,背后有芝麻信用分,点评的可信度要比同行要高得多。所以,与有线下基因的口碑进行深度合作,是新饿了么想要在三四线城市战胜美团的关键,这光靠钱来砸是很难做到的,背后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和品牌的积累。

    第三步,是与阿里系产品进行深度对接。

    美团的三驾马车是其多年发展以来,尝试了很多类别之后留存下来的,在这些方面有着很深的基础。除了外卖之外,美团的团购和酒旅业务也都是比较成熟的业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方面,阿里也有布局,但却没有美团涉足那么深,所以在当时来说,想要击败美团还是不容易的。

    然而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是,在大家讨论饿了么并购白度外卖,美团成立“对决阿里作战小组”的同时,腾迅却一直藏在水下。

    腾迅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手段,是别人很难注意到的——小程序。

    小程序这东西兼顾了线上与线下,尤其对于线下商家而言是非常友好的,即用即走以及“附近的小程序”,让线下的交易场景可以更方便的通过小程序来完成。商家无需开发独立的app,而买家无需安装更多的app,在小程序里面就可以用了。小程序以类似app的形式,将每个店铺的内容进行更加充分的展示,这与美团、点评或口碑中商家的少量展示是不一样的。

    无怪乎阿里哪怕照抄,也要把小程序给做出来,新增一个小程序可能不会成功,但如果不做,被对手做成功了,到时候再想赶超就很难了。而同样害怕或者想布局的,还包括白度和大米,白度直达号,大米直达服务相继出炉。

    所以说,外卖大战是全方位的,烧钱,不过是表象而已,说白了,大家都在抢夺这个市场,这个不断扩大的,充满了无数可能的超级市场。它绝不仅仅只是送饭那么简单,背后隐藏的,是两大集团的各种对撞。而如今呢,由周方远一帮高中同学弄出来的美团,在和全国各地的地方外卖软件进行大战,明面上也是烧钱,各种补助,各种优惠,可背后代表的是什么呢?

    还是市场,还是这个市场里充斥着的无数种可能性。

    周方远不亲自下场,不是什么“不想以大欺小”,他只是不想给对方太大的压力,逼迫对方联合起来。

    尤其是二马,在周方远的同学们弄出外卖软件的时候,他们也悄悄退出了自己的外卖平台。虽然明面上和两家都没什么关系,可实际上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很清楚。周方远清楚,二马也知道他清楚,只不过大家心照不宣罢了。

    前世,两大集团最终也没能分出胜负,最多是美团稍微压了对手一头而已。

    这一世,美团提前出世,而且走的是远方集团的渠道,初期就已经劝退了很多对手,目前剩下来的,要么是头铁,要么是背后有靠。但不管实际情况到底如何,这个市场周方远也不能真的完全不管。他目前只是在观望而已,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他会迅速下场,清理掉所有对手。

1029.要做大赢家的学习目标

    外卖战争旷日持久,不是一两天就能完事儿的。

    前世是因为两大集团对撞,无论是腾迅还是阿里,都是市值数千亿美元的巨兽。

    这两者之间不可能全力对战,那样无疑会影响到整个国内的市场,但到了它们那样的级别,如果只是小打小闹,或者任由下面人去对拼,就很难分出个胜负了。

    因为这样一场外卖大战,一个王星名气大涨,但事实上,名气暴涨的,不仅仅只有他一人。

    张绪豪,就是这一场外卖大战的另一个明星。

    他出生于沪上的经商世家,祖父是当地的纽扣大王,伯父是轴承大王。家庭的熏陶,让张绪豪的经营头脑与生俱来。

    张绪豪2003年考入同济,又于2007年高分进入交大开始了研究生学习。在交大,张绪豪迷恋上了网游,常常打游戏到忘记吃饭,十点多和室友大眼瞪小眼,饿着肚子也不愿意下楼买餐。当时外卖并不被广泛接受,大多数店里是没有外卖服务的,更不愿意深夜送外卖了。头脑灵活的张绪豪敏锐地看到了商机,以发小广告的形式做地推,又和室友凑合买了8辆电瓶车,干起了送外卖的活儿。

    然而,每一件新事物在崛起前,必定会遭受多重的阻挠,张绪豪也不例外。小广告发了不到两周,张绪豪团队遭到了城管的驱赶。

    彼时的张绪豪思灵机一动,印了两万张宣传单页,开始了早晚各一次的扫楼行动;此外,张绪豪积极拓展线上渠道,通过交大的bbs,给论坛中的每个人,发了一封饿了么的推广信。

    这招让张绪豪的订单迎来了暴涨,完成了两个月当日200单,六个月当日1000单的可喜成绩。

    一时间,交大附近的餐馆,都认识了这么一个“外卖服务商”。在部分实体餐馆支持的基础上了,饿了么进入了快速的成长发展期。而在发展过程中,张绪豪遇到过不少竞争对手,算得上旗鼓相当的却只有一位——王星为主导的美团。

    这两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时瑜亮。

    彼时,饿了么和美团正面交锋,美团在资本实力,人才储备和技术开发层面占据绝对优势,饿了么陷入困境。张绪豪察觉美团正集中精力主攻团购、餐饮、院线、酒店等战线,外卖领域趋向保守。发现切入点之后,张绪豪当即战略调整:增加各地区的人手,以强硬指标加强地推人员业绩考核,并主动挑起外卖市场的价格战,就赌一个字“耗”。

    美团补贴2块,饿了么就补贴3块。遇到活动补贴大红包,全免单!

    最终,这场外卖界举世瞩目的战争,以美团的保守策略,从攻坚期转为了对峙期。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也终于超过了美团。

    王星的成功,在于他成熟稳定小心谨慎。而张绪豪的成功,则在于年轻人的敢闯敢干。

    两人都很优秀,否则也不可能以他们二人为急先锋,引得两大超级集团打起了外卖战争。

    这一世腾迅和阿里都还没有全面介入,他们当然是有插手的,周方远也知道,也懒得说什么,反正大家有一段曾经的感情在,所以或多或少,不会像前世那样激烈。

    前世的外卖战争,核心,是市场的争夺。

    而表面上,就是烧钱。

    是商家、平台和顾客之间的一场战争。

    外卖平台对于品牌及个人店铺的支持,这方面,确实是外卖平台给予品牌店的扶持更大。

    因为品牌店不止是菜品还是服务都比个人店铺要强的多,但品牌店,大多数来说吧,比个人店铺成本要高很多,同样的价格竞争,即使平台补贴,品牌店单量也很难高过个人店铺。

    品牌店不完全靠外卖盈利,很多品牌店外卖只是占了其中一部分。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甚至是迈德思客等品牌外卖单量都少,很多都在一千单左右,但是同样的汉堡个人店,很多都在四五千单量了。如果平台不支持优质的品牌店,这些品牌单量会更少,慢慢就会奚落平台。平台需要优质的品牌店提高质量,但有需要勇猛的个人店来冲杀。

    品牌就如同战争中的将军,个人店就如同一个个冲杀的士兵。

    平台、商家和顾客之间的平衡,想要保持住是很艰难的。

    外卖量最大的平台是美团和饿了么,前世美团上市以后开始割韭菜。首先是平台提点增加,涨了5%左右。然后是配送费增加,补贴减少甚至没有。当时饿了么即使是被大马哥收购后,也一直赔钱,毕竟他的补贴一直都要比美团多。美团开始收钱收线的举动,导致了在很多城市外卖份额被饿了么强占了些。就拿饿了么来说。饿了么的补贴分为三块,一块是给用户补贴,一块是给骑手补贴,一块是给商家补贴。

    给用户主要是发大额优惠券及饿了么超级会员。

    这些往往都会绑架商家,饿了么出一半以上,商家出40%左右。

    优惠券是发放,超级会员是顾客购买,购买的一部分钱给到饿了么,能够减轻饿了么的一部分负担。饿了么给骑手补贴,饿了么单子比美团少些,但是单价高,再加上超时补贴,距离补贴,往往从商家扣除的钱就补贴给了骑手了。

    骑手往往一单都在六七块甚至十几块。

    饿了么给商家补贴如满减补贴两元,时间可能是一周不等。也有给商家流量补贴。饿了么和美团抢夺市场,但是都会将商家拉上战车,我出血你也的流血,比如饿了么9.9元餐,商家到手可能就六元钱,但是顾客支付配送费下来在十五以上。商家其实也不赚钱,商家就加配送费两元,9.9元套餐到顾客那里也就不是9.9了。

    大战双方当时是美团和饿了么,而商家就是他们的弹药和身躯,平台就像指挥部。两家都想要用最少资源获得最大利益,但战争往往不是一家说了算的!

    平台给的商家支持多了,平台亏损,商家用更小成本收回更多盈利,部分返利给顾客,从而达到商家和顾客的占利。

    但是平台不会让自己持续亏损,他前期的亏损是要让自己后期获得更大的收割。只是收割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当平台开始收割时候,他就会以收割商家为主。往往是增加提成减少补贴。这导致了商家利润减少,从而提高单价,又转嫁给顾客。顾客看到价格增加就会减少外卖点单,从而导致商家和平台利润降低。这就是一个循环,也许平台一个举措就会造成一整套连锁反应。这就是外卖的暗战。

    商家,平台以及顾客之间暗流涌动。

    平台与骑手和商家平台和骑手是雇佣关系,美团和饿了么都有自己的专送和众包。

    专送范围比众包小,但是每单都会即时快速配送,由美团及饿了么系统派送骑手取餐送到顾客手上。众包是什么呢,众包不是美团饿了么专门骑手,有的甚至跑达达或者下班跑一会儿,只是在平台注册了众包或者平台直接和当地某个快递合作等。众包一般是骑手抢单,如果这一单没有骑手抢,平台和商家都可以给骑手加价。

    如下雨天或者高峰期,众包每单的配送费会比较高。但是相应的单量不稳定,距离又远。

    如果是新手跑众包前期会比较吃亏,因为你不熟悉道路会抢到不好的单子。平台有时候会降低骑手的配送费,或者高温寒冷天气不给补贴等,造成骑手罢工或者去另一家平台。所以在周方远重生前,美团很多城市单量多,但是单价低,饿了么反之。这也就是一种平台和骑手的平衡,此消彼长。

    平台,商家,骑手,包括顾客,都被卷在了一起,这就是外卖战争最显层的表现。

    周方远隔岸观火,不亲自下场,是在寻找合适的时机。

    什么是合适的时机呢?

    金波罗普遍全国的那一刻。

    从金波罗快餐诞生的那一天起,扩张的脚步就从未停下过,但时至今日,金波罗的加盟和自营,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想要更进一步,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这时候,外卖战争的到来,就是一个好机会。

    这场战争在前世,就催生出了一个大赢家。

    谁呢?它就是味可拓集团!

    其旗下台资味、港岛记、焖范儿等外卖品牌的市场份额在几大平台排名第二,门店数量逼近2000家。当其他商家因为外卖战争而苦不堪言的时候,味可拓却成为了商家里的大赢家之一。

    该集团旗下有七个品牌,以台资味为主,门店规模接近2000家,在整个外卖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二,华莱士第一,麦当劳第三。

    未来的大趋势是整个国内餐饮的品牌化、连锁化以及全球化。在这个大势中,该集团更多地做好分工,即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会有太多,但要想打造一个连锁餐饮品牌,它的核心竞争力又必须是多元化的,要有扩张能力、后端强大的供应网络、品牌支撑以及过硬的管理团队等等。

    他们从2008年就开始从事餐饮连锁这个行业,沉淀了差不多十年,在整个的全国招商拓广方面有极强竞争力;其次,他们经历了台资味这个外卖品牌从0到1、1到100、100到1000、1000到2000的打造过程,具备打造品牌连锁化的管理能力;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核心能力就是供应链体系,味可拓集团在全国的供应链体系已经全部打通,西藏都有两三家店。

    早在他们最初决定切入外卖的时间点的时候,其实早于外卖借助移动互联的爆发,当时味可拓集团就笃定这个模式一定能行。

    说白了,餐饮业这个行业有太多的痛点,比如说房租越来越高、装修成本越来越高以及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而整个餐饮行业的竞争压力又越来越大,即营收端缓慢上升或保持不变,而成本端大幅上升,这么做下去肯定不行。

    而外卖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解决了成本问题。

    只需要在一流的商圈选三流的位置,这样本来一个月五万的房租成本就可能降到五千,一年能省下来不少;装修上,只需要把厨房弄得干干净净,这样硬装成本从七八万一下降到三四万;而人员方面从标准化入手,因为外卖主要以集中出餐为主,保证在高峰时期有充足的人力配备就行。以前一个门店需要七八个人,现在只需要三四个人,而非高峰时期的人力资源可以重点去做营销推广,反哺高峰时期的订单。

    消费者从总体来看也变得越来越懒,外卖这个模式正当时。而且当时几大外卖平台还没怎么发力,味可拓集团就已经开始布局,等到几大平台几十亿地砸下去时,市场需求一下爆发,他们早已经准备到位,所以造就了后来的台资味。

    在第三方平台还没有发力做配送端的时候,他们自己首先是雇人,其次招小时工,第三是跟大的餐饮酒店合作。因为不少大酒店员工的中午时间都是闲置的,高峰时段在晚上,所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调用他们中午富余的人力,一方面解决自己一部分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他们也很开心,因为员工收入多了。后续随着外卖平台自建配送,味可拓就不再需要过多做这个动作。

    而且外卖商家方面,头部效应真的是特别的明显。

    做得好的肯定是越来越好,因为餐饮的核心一个是产品,一个是成本。当规模越来越大时,成本就会随之降低,竞争力就会增强。外卖也一样,当同样的产品有1000家在做时,而彼此间味道差异又不大,谁的成本更低,谁就更有优势。

    至于说味可拓和几大平台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共融,平台好了,商家肯定也会越来越好。

    但前提是,不管是平台还是商家,核心目标都要服务好消费者。尤其是外卖大战后期,平台都趋于理性——从大量补贴到很少补贴到不补贴,这个逻辑其实是对的。外卖本身就不是一个靠补贴生存的品类,要引导真正有需求的人去点外卖,而不是要求所有人都消费,或者专挑图便宜的人,这样才会产生正向循环,因为只有当客户需求定位精准,商家提供的服务才能精准,这样才能最终产生盈利,才是一个长久的生意。

    所以味可拓的这条路,也适合周方远使用,他不仅要打造外卖平台,还要打造外卖商家,虽然这样吃相会有些难看……

    但是,谁在乎呢?反正周方远不在乎。

1030.痛点所在

    周方远对外卖有野心,可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外卖行业也是有自己的痛点的。

    表面上看,餐厅借助美团外卖的数字化平台和配送服务,增加了餐品的销量;美团外卖新招募百万骑手,部分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消费者则足不出户,就可以安心享用美味。

    实际上不论是外卖、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各有各的痛。

    外卖方面,美团外卖,越来越贵。

    美团外卖到底有没有变得更贵,消费者有绝对的话语权。

    前世的时候,亿欧曾通过线上调研,发现有68%的消费者觉得“美团外卖变得更贵”,在这其中,又有65%的消费者的平均单笔消费金额集中在20到30元间,说明低价消费的这部分消费者对于价格更敏感。据美团发布的财报,整体上看,单笔外卖费用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消费者的感性认知。

    美团外卖变贵基本坐实,但到底是美团外卖的个体行为,还是外卖行业存在的共性?

    答案非常的简单。

    有一些数据公司做过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饿了么在抽样调查的其中六个商家中,整体上看比美团外卖更便宜,菜品平均便宜2到6元,部分菜品最高便宜11元;美团外卖则在另外四个商家的调查中更占优势,菜品平均便宜0.5到2元,部分菜品最高便宜6.6元。

    依据抽样所得,饿了么在价格上较美团优惠力度更大。

    饿了么还曾效仿并夕夕,宣布上线“百亿补贴”,而且要形成常态化。外卖是阿里本地生活的重中之重,虽然饿了么仍处于下风,但是阿里不甘心输掉外卖市场。常态化补贴,即100亿花完了再来100亿,直到满意为止。

    饿了么补贴金额大多集中2到8元,再配合着配送费减免、店铺满减、红包和抵用券等,对美团外卖造成了一定冲击。

    价格优势面临被对手侵蚀,美团外卖变贵,最终由消费者买单,作为外卖的提供方,商家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美团外卖变贵,背后的商家并没有捞得多少好处,甚至一度处于挣扎的边缘。

    外卖与堂食相比,不仅需要付出食材、人工和租金三大成本,还需要额外承担外卖平台佣金、打包费、活动费等支出。扣除这些费用,商家的净利润所剩无几,有时还会出现“越卖越亏”的情况。

    由此可见,商家加价也实在是无奈之举,因为线上做各种活动是必须的,小商户不加价别说挣钱,活下去都是问题。

    商家口中的“做活动”,包括减免配送费、满减、会员红包、新用户立减、返现红包、折扣菜、津贴联盟、优惠券、推广等,也都是由商家自己承担,可以让商家的综合推荐位更靠前,获得更多的流量。很多活动是叠加享受的,部分商家菜品的最终结算价为其标价的60%或更低,但仍有不少消费者反馈,外卖价格不比堂食便宜多少,甚至还更贵。

    原因在于,外卖商家所承担的额外支出中,打包费和做活动相对自主可控。打包所需材料的选取、活动的确定和力度大小,商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但也有部分商家表示,美团外卖平台有时会自己上线活动,很多时候是由商家来承担的。

    唯独平台资费带有一种强制性,一般商家只能被动接受或拒绝,非大型餐饮连锁集团几乎没有议价空间。

    商家如果上线美团外卖,有两种合作形式:一种是商家使用美团外卖平台,同时自己完成配送,这样平均费率大约为6%;另一种是商家选择上线平台,并使用美团的配送服务,这样平均费率大约为18%。

    具体来看,平台资费包括佣金和配送服务费,佣金包含平台使用和技术服务两项费用,即商家使用美团外卖平台完成交易、享受美团外卖提供的、保障交易正常进行的技术服务而缴纳的费用。而配送服务费,可以占到平台资费的80%。除了平台抽佣,被要求“独家经营”,即在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之间“二选一”,也让商家苦不堪言,本想借平台实现销量和利润的增加,却不料事与愿违,沦落为美团外卖的“打工仔”。

    其实稍微细心一点点人就不难发现,美团与饿了么的商家重合度非常低,同时上线美团外卖与饿了么的商家不足10%。

    但是被商家“千夫所指”的美团外卖平台,其实也并不容易。

    美团外卖自己曾说过,他们平台八成以上商户佣金在10%-20%,外卖平均每单利润不到2毛钱,佣金收入的八成用来支付骑手工资。

    要知道,仅2018年,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外卖骑手有数百万,仅仅只半年时间,美团平台上新注册且有收入骑手的总数就超过百万。庞大的骑手队伍,不可避免地带来骑手成本的增加。根据美团某极度财报现实,他们当季度销售成本161.5亿元,仅外卖骑手成本就占据了72.7亿元。

    其实这个情况实属正常,随着国内人力成本不断攀升,服务费自然也是普遍提高。在本地生活领域,外卖因有配送环节而显得比较特殊,特别是订餐高峰期,或赶上恶劣天气,很多时候,订单佣金还不足以支付配送费。

    其实被商家诟病的高额佣金、被消费者抱怨的变贵外卖,有其合理之处:对于商家来说,外卖节约了堂食服务人员与座位;对于消费者来说,外卖节约了时间成本与交通费。

    外卖平台需要向物流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研发智能调度系统,在不同场景下进行智能调度,从而为商家提供高效的配送服务,还要进行系统的维护和升级,这一系列都需要大量资金维持运转。而商家只需要把流量的获取与配送交给外卖平台,自身专注提升餐饮品质就好。站在美团外卖平台角度,平均约12%的佣金,似乎也并不苛刻。但是部分商家在网上曝出,美团外卖的佣金高达25%左右,这确实令不少中小商家难以为继。

    那么,难道外卖的钱都去了骑手那里了吗?

    也不是,骑手每单能赚5-10块,其中顾客支付5块左右,平台补贴1-3块,如果配送费有减免,由商家支付。有数据显示,70%的骑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收入高的都是长时间工作换来的,而且还没有安全保障。

    从商家、平台、骑手来看,大家确实都不容易,也都没赚多少钱,但是外卖为什么会越来越贵呢?

    这主要是因为两点。

    首先是用户的心理落差明显。

    在外卖行业刚兴起的阶段,资本和外卖平台都在往里面使劲撒钱,企图在短时间内攻占市场,以低价来换取流量,当时各种福利、满减、大额红包的推出,使得当时外卖用很低的价格就能到手。

    久而久之,就给了消费者一种假象:外**线下便宜。

    但是真实情况却是:加上包装费和配送费的外卖,本来就是要比线下消费的贵——尤其是现在平台补贴变少,商家满减力度变小之后,外卖就回到了之前的价格,消费者的心理落差明显。

    其次,外卖行业的中间成本很高

    与线下就餐不同:外卖需要商家打包好之后,通过骑手到店取餐取餐再送达用户手中。这个漫长的配送环节上,所需额外支出的中间成本很高。不光是骑手的工资,骑手小哥只是最底层;骑手上面有站长,站长上面有加盟商,加盟商上面还有平台方——这些人力成本比骑手可高了多了。

    而所有的人力,成本最终还是需要消费者买单。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几年,国内餐饮外卖产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在周方远重生的时候,线上餐饮在整个餐饮行业中的占比将超过20%。

    也不用过分惊讶——毕竟是现代人了,谁还能不吃个外卖呢?

    此外,订单量和商家也在不断增长。

    也就是说:随着“宅经济”不断发展,点外卖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但是,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外卖这个行业,那么外卖还会越来越贵吗?

    是的,外卖会越来越贵的。

    站在外卖平台角度,前期我烧了那么多钱才打开市场,现在是逐渐盈利的时候,自然是不愿意继续烧钱加大补贴降价;如此一来,外卖就回不到之前的价格。而且骑手数量不断增加,这将是一比不小的人工费用,平台降价就更不可能。

    前世外卖行业的垄断程度很高,美团外卖交易额占比达65.8%,远超饿了么。虽然当时的美团在不断开设新业务,但是美团的收入还是主要靠外卖业务。而我国的外卖市场又逐渐饱和,在增长压力之下,短期内只能增加佣金。对于中小商家来说,平台佣金抬高是几乎致命的。

    佣金具有强制性,能够议价的多半是大型餐饮连锁集团,如麦当劳、呷哺呷哺、海底捞、喜茶等等——本身体量大,而且又有自己的小程序、app,有筹码能够议价;而一般的中小商家,只能被动接受或拒绝。

    本来餐饮就利薄,而商家除了佣金之外,为了综合推荐位更靠前,商家也要在平台上付出一定的营销宣传费用;加之外卖门槛低,又有许多新平台加入,商家的利润被不断稀释,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中小商家无以为继只能加价。

    配送业务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人投身骑手行业;而这些钱,都会源源不断的从消费者身上讨来。

    其实,外卖之所以越来越贵,这归根结底还是整个体系的问题。

    尽管外卖节约了堂食服务人员与座位,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与交通费,但想要走得长久,涨价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对于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者来说,外卖涨价会让他们放弃这样的生活方式。

    不过那显然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周方远重生前都还没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今他就更加不用操心了。

    平台不好过,商家不好过,骑手不好过,消费者也不好过。

    不过说到底,市场很大,潜力很大,平台占据的好处无疑是最大的。周方远将这个平台交给自己的同学们,但他也不是完全撒手不管,他毕竟在里面还有股份,只是现在还不到他插手的时候。他同时作为商家,为平台提供服务,金波罗,以及远方食品公司新注册的几个餐饮品牌,势必是要借助平台发展壮大的。传统的门店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很多外卖商家,实际上根本就没有门店。

    随便弄一个房子,里面弄点餐厨设备,挂名美团,就可以开始营业了。

    完全不需要弄什么门面房,房租成本大幅度降低。也不需要桌椅板凳,不需要服务员,人员成本也大幅度降低。虽说包装成本上去了,但相比之下,显然还是外卖更加省钱一些。别的商家苦于平台抽佣,生活艰难。但现在平台在周方远手里啊,无非是左手倒右手罢了。就算这里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花销,比如说其他股东的分红,比如说平台纳税的钱,但说到底,他具备着其他商家,或者单独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

    更何况,他的远方集团,本身就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互联网集团,互联网渠道,再没有哪家公司比他更强。

    渠道强,用户数量强,如今又手拿把攥的掌握了平台和商家,同时间接掌握了骑手,这要是都过不下去,那他和他的这帮手下也太废了。

    总之,国内的外卖大战,周方远只是保持观望之态,不到必要的时候,他不会亲自下场。只要他不下场,二马,以及其他隐藏在水面下的人,也就不会轻易的浮出水面。毕竟大家都是要面子的,谁先露头,其实就等于是提前认输了。周方远不着急,至于说其他人会不会着急,他也不在乎。

    了解了一番国内外卖大战的情况,周方远就不再关注,这场战争,三两年之内是不会平息的,他也不可能长期关注。

    他这一次回来,短时间内不会出国了,而且他最近飞来飞去的,实在是也累得不行,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休息休息。

1031.老爸生病了

    最近的天气逐渐变冷,北桐市的大街上,行人开始穿上了长袖衣服。

    周方远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待在北桐市,哪都没去。

    他前半年满世界飞,真的是累坏了,最近他只想好好休息一下,最多是偶尔去一趟公司,处理一下游戏方面的事情。

    其他方面,集团有足够的员工替他处理,只要不是真正的大事,就不用他这个集团董事长出面。

    周方远也有了足够的时间陪父母,自从远方集团开始迅猛发展,他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没好好陪父母了。最多是偶尔回来一趟,待不了几天就得走,时间久了,父母也想他想得不行。只不过他们知道他的工作忙,有时候明明很想了也不敢打扰他。

    所以对于周方远最近一直在家,周爸周妈都很高兴。

    周方远也很高兴。

    然而高兴的日子还没多久,家里就迎来了一件大事。

    周爸病了!

    说不上哪里不舒服,就是浑身无力,感觉身上各种不舒服,站着不舒服,坐着不舒服,躺着也不舒服。

    这可把周方远和周妈给吓坏了,二话不说,领着周爸就去了北桐市最好的三医院。

    去了给医生说了病情,医生也有点拿不准,最终还是得去做检查,而且是做全面检查。

    等检查的时候,周方远和周妈都很紧张,反而是周爸笑了笑,“没事儿,可能是最近有点累了吧,你们不要太担心,不管什么病,反正咱们治得起,怕什么。”

    周爸最近一直在帮周方远的三叔弄饭店的事情,三叔经营了好几年的自助餐和法式铁板烤肉,如今准备进军传统中餐业,而且一次性开两家店,他们自己盯着一家,拜托周爸给盯着一家店,主要是盯着施工队,怕施工队装修的时候偷工减料或者偷懒。周爸是个很认真的人,而且三弟拜托他点事情,他也不能不伤心,所以每天就难免会多去待一段时间。

    可即便如此,也不至于累成这个程度啊。

    不过他有句话说的不错,现在家里有钱了,就算真的得了什么不得了的病,只要能花钱治好的,就不叫事儿。

    周方远一年几个亿的挣,说句不好听的,这天底下,就没有什么病能把他都给看穷了。

    “花钱无所谓,问题是你难受啊。”

    周妈有些担心的说道。

    “没事儿,妈,咱们等等看医生怎么说。”

    周方远现在也没太好的办法。

    只能等检查结果了。

    他还得安慰老妈,别让老妈太担心。

    其实要说看病,还是去京城最好,京城的医生经验远比其他地方的医生更丰富,三医院在北桐牛啤,但这里的医生要是和京城的医生比,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只是这一时半会儿确定不了病情,老爸又难受得厉害,所以只能先到这边看看,实在不行再去京城。

    等到下午的时候,检查结果出来了,拿去给医生一看,医生的表情就明显安定了不少。

    “糖尿病。”

    医生说道。

    周方远一家三口对视一眼,脸上俱都露出放松的表情。

    糖尿病也算不治之症,别说现在了,就是周方远重生前,这病也是不可能治好的。而且糖尿病危害极大,这个病本身危害不大,厉害的是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比如说糖尿病肾病、眼病、病肢、心脑血管并发症、神经病变等,都算是很严重。

    比如说肾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

    眼病分三种,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一种是葡萄膜炎,单是这个葡萄膜炎,大致上有四种情况: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感染性葡萄膜炎;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眼内炎。

    一种是,糖尿病性白内障,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

    病肢的话,主要集中在足部。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和躯干上,不过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心血管并发症一般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比非糖尿患者群高3~5倍。其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高收缩压、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年龄、性别、吸烟、家族史均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是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有20%~40%会发生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萎缩等,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最后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很高,部分患者在新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经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了,遗憾的是在治疗上,尤其是在根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相当困难,所以其重点还在于预防其发生和控制发展。

    不过这些并发症呢,都是慢性病,只要调养合适,倒是不会太危及生命。

    糖尿病这个病最麻烦的,其实是阀门消失了。

    正常人,一般不管吃多吃少,体内糖水平都保持在一个范围内,无论是升高还是下降,都好像有一个阀门给卡着一般,轻易不会突破。

    可一旦突破,这阀门就没有了。

    糖分水平可能会升高,也可能会降低,没有任何阻拦,很轻松就能突破正常范围。

    高的话,还能往下降,短时间内不会伤及生命,但降低的话,因为没有阀门,一旦进入低糖状态,就很容易让人休克,甚至死亡。

    所以说这个病,你要说他风险不大,是真的不大,但不能轻松大意,一个不小心,体内糖水平如果一下低的厉害了,很容易就能让人猝死。

    周方远他们之所以松了口气,只是因为这个病不是那种很容易一下子就能要人命的病,很多糖尿病患者,稍微注意点,继续活个几十年都没问题。只是吃饭方面,不能再像以前那么轻松,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了。

    “大夫,糖尿病能吃啥啊。”

    搞清楚得的是什么病之后,周妈放松了不少,开始关心周爸的日常饮食。

    饮食疗法一直是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环节,想要控制好血糖,一是要积极地配合治疗,按时吃药;二是就是要管住嘴,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物质,无论你病情是否严重,有无并发症,都要合理地搭配自己的饮食。

    科学的饮食不是节食,一定要保证各种营养元素的摄入,糖尿病患者也有正常的活动,而患者在活动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依靠饮食来供应的。如果营养跟不上,患者的体质就会下降,再加上疾病的侵害,患者的身体状况会更加糟糕。而且人体即使在休息的情况下也需要消耗能量,器官需要不停地运转,如果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那么机体的生理功能也势必会受到影响,所以科学饮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节食。

    糖尿病的发生是体内胰岛功能下降引起的,当患者饥饿时血糖会暂时下降,但是当血糖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刺激升糖激素的分泌,引起血糖升高,病情也会因此更加难以控制。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忍饥挨饿之后,血糖并没有降低的缘故。

    吃的过咸就会诱发高血压,加速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爆发,而且盐还会刺激食欲,增加饮食量,有研究表明,过多的摄入盐分,会促进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的作用,这时候患者就会血糖浓度升高,病情就会变得恶劣,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在日常饮食中保持清淡。

    “膳食纤维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身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它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软化大便,防止便秘。并且还能够减少肠道多胆固醇的吸收,膳食纤维在进入肠道后,与其他食物混合在一起,能够延缓葡萄糖的吸收率,减轻胰岛素的工作量,就可以防止餐后血糖升高。”

    医生说道,其实糖尿病这种病,也不是说什么都不能吃了,只是要控制。

    就好比主食,就要少吃,但可以多吃菜和肉。

    “糖尿病会引起钙质的吸收,高血糖状态下会使得尿量增加,一些微量元素也会随着尿液一同带到体外,所以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此外缺钙还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胰岛素分泌。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应该注意补充钙质,有利于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饮食原则,就是少食多餐,有些患者对血糖不满意,那就把每天3餐,改成4到5餐,虽然没有调整药物,患者的血糖就此正常了。如果一次进食量太大,就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所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最好是少食多餐,最好每餐吃不超过100g的主食。

    还有,多吃粗粮,少吃细粮。多吃干粮,少吃稀粮。粗粮不好消化,可以保证血糖不会短时间升高,吃干粮也是如此。像是稀粥一类的,以后就要少喝,稀粥里有很多从大米小米里面煮出来的糖分,稀粥容易消化,很容易造成短时间糖分升高,这对你的身体不太好。”

    医生给周方远一家三口介绍道。

    “另外你们要记住,水果得少吃,因为水果里的含糖量一般都比较高,糖尿病人吃得多了,很容易血糖升高。”

    “那以后水果就不能吃啦?”

    周妈问道。

    “也不全是,有些水果不能吃,有些水果可以吃。

    你比如说甘蔗,甘蔗含糖量极高,其中葡萄糖量高达12%,糖尿病患者食用后血糖会迅速升高。还有荔枝,荔枝性温热,多食易上火,并且含糖量极高,多吃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内热。另外,香蕉含糖量极高,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患糖尿病并发症肾病的人群,身体排泄钾的能力会下降,食用后会加重病情。

    但是有些水果却可以适量吃。

    比如说葡萄、芒果、桃子、苹果这些,含糖量中等,可以少吃一点。

    像是火龙果啊,杨桃啊,柚子一类的水果,含糖量比较低,可以当做日常水果。

    看你岁数不是太大,其实稍微控制一下饮食,多加运动,每餐之后都下楼走一个小时,不用太快,也不能太慢,匀速前行就行。这样你等住一段时间医院,把糖降下来之后,以后连胰岛素都可以不用打,不过这个真的得你好好控制,还有你们,也得每天注意帮他控制摄入的糖分才行。

    总之这个病,不危险,但也不能小瞧,现在你体内的糖分有些高,先住院吧。你看看,都有酮体了,这要是再多等一段时间,搞不好就是酮症酸中毒,到时候更麻烦。住院,打点滴,多喝水,先把酮体排出去,到时候你身上这种没力气的感觉就能消失。我完了给你们一张饮食清单吧,平时就照着这个吃,配合吃药和运动,控制住血糖没问题的。”

    医生笑着说道。

    他的轻松,让周方远一家三口都跟着镇定了不少。

1032.危险常在,总需小心

    老爸得了糖尿病。

    一家人是既惊喜又难过,惊喜的是老爸只得了糖尿病,只要稍微认真养护,这病就没什么危险性,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难过的是,这病一旦得上,一方面是目前还无法完全治愈,另一方面则是以后吃东西就要稍微忌口了。

    尤其周方远的老爸还喜欢吃月饼,北方的传统月饼没有酥皮也很少有馅,就是整整顿顿的一张饼,但是很油很甜,偶尔里面会加点五仁,但是很好吃。

    许多人或许只有在过中秋节的时候才会偶尔买点月饼,但周方远老爸不同,从二十年前他就开始每天早点都吃月饼,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最少有一半的时候,周爸的早餐都是在吃月饼中度过的。现在得了糖尿病,得,月饼是别想了,这玩意儿真心油太大糖太大,糖尿病人不说完全不能吃,但恐怕也只能吃一点点,根本不过瘾。

    以前吧,是家里穷,什么好东西都吃不起。现如今有钱了,结果闹了这么个病,吃东西还得挑着来,换做是谁都会郁闷不已。

    但这又能怪谁呢?

    医生询问了周爸最近一段时间的饮食,大概上知道他的病的原因了。

    其实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很复杂的,不过老周家没有糖尿病史,最起码肯定不是通过遗传获病的,所以1型糖尿病可以排除了。

    2型糖尿病的成因有很多,吃只不过是一方面,内分泌失调啊,肥胖啊,胰岛功能受损啊,都有可能引发糖尿病,而周爸呢,大体上是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内分泌失调,毕竟年龄大了,肯定不能和年轻时候比,加上锻炼少,体内糖分长期积累,这是原因之一。其二,就是最近他经常去钓鱼,和他一起钓鱼的,是他几年前认识的一个商业上的伙伴,周方远也见过,姓张,只是很少接触。倒是周爸经常和此人出去一起钓鱼,这人就特别喜欢喝饮料,但不是那种碳酸饮料,而是果汁饮料。果汁饮料糖分也不小啊,这人汽车后备箱常备好几件,动不动就拿出来与人分享。

    周爸就是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喝饮料。而且随着体内血糖水平越来越高,不知不觉得了糖尿病之后,日常口渴,出去钓鱼的时候喝的饮料就更多了。结果就是恶性循环,最终体内出现了酮体,浑身上下不舒服。

    知道了原因,老妈气的在老爸手臂上打了好几下。

    “跟你说了多喝水多喝水,几十岁的人了,怎么还怎么不让人省心!”

    老爸无言以对,反正已经错了,这会儿解释还有什么用?

    再说了,这确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别人的饮料自己的肚,人家给你你就喝啊,自己不控制,能怪谁?

    好在说来道去,这病本身只要不是引发并发症,或者低血糖,基本上危害还是不大的。而且人医生都说了,多锻炼,控制饮食,调养好的话,只需喝药就行,连针都不用打,这已经足够幸运了。

    周方远二姨奶就有糖尿病,老人家当年因为糖尿病导致右腿病变,这都多少年了,因为不能锻炼,不仅吃饭时限制超级严格,还得经常打胰岛素。

    周方远就见过好几次,看着那常常的枕头扎进肚子里,他都感觉自己肚皮抽抽。老爸能不用打针,这还不够幸运啊。

    这件事,也给周方远敲响了警钟。

    他最近吃饭也有点放开了,上辈子重生前,他的最后一次体检结果,就是血糖水平较高。

    当时他是个大胖子,又日常不动弹,还特别喜欢喝快乐水,所以结果显而易见。

    重生之后,尤其是刚刚重生的前几年,他对自己的饮食把关非常严格,为了以后能长期享受美食,他一直很好的控制着自己的饮食结构。最近不知不觉有些放开,结果他目前还没问题,老爸却出现问题了。

    这让他一下警醒,必须重新把饮食方面控制起来。

    不仅仅是他,其实大家都应该控制饮食。

    现代人不同于古代人,不,古代人都说的有些远了,就说二十年前,饮食结构就大为不同。

    二十年前,国内生活水平不太行,老百姓肚子里日常缺油水,而且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多吃点没关系,反正能消化掉。

    但现如今的国人呢,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工作方面,重苦力也越来越少,体内积攒下来的过盛营养,很容易让人发胖。如果是喜欢去健身房健身的人,那还好一些。可如果是普通白领,或者是阿宅呢?不经常锻炼,只要稍微多吃点含糖量高的食物,体内的血糖水平就肯定低不了。

    这个问题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

    事实上,如今糖尿病的低龄化已经开始展露出危险的苗头了。

    从国内的数据来看,糖尿病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了,它正在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周方远以前就在网上看过一个帖子,内容是关于一个刚上大二的小姑娘。

    这个小姑娘平时看着也挺健康的,有一天舍友喊她吃饭,却发现她已经昏迷了,于是赶紧拨打了120。来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她血糖高得吓人。按理来说,这么年轻的孩子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于是医生详细地询问了她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才知道,她很喜欢喝奶茶,几乎达到了每天一杯甚至两杯的习惯,而奶茶中的含糖量往往都是非常高的,这就难免出现血糖高的情况了。

    这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了。

    所以不是说年轻人就不需要注意血糖问题了,事实上年轻人也需要多多注意,平时有些事情也要少做。

    比如说吃零食。

    对任何人来说,睡前吃零食都不是个好习惯,一方面对口腔健康有害,另一方面则是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如果部分零食再比较难消化,不断地堆积在体内,那么是有可能让人患上糖尿病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零食白天的时候吃点就好,晚上临睡前,就别再碰了。

    再比如吸烟。

    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说了很多次,但患者往往当作耳旁风,或者以戒不掉为借口。其实,这还是在于本身的意志力是否足够顽强,或者是否真的有意愿去戒烟。不得不说,吸烟对人体的伤害真的非常大,就拿比较严重的肺癌来说,烟民的发病率要比普通人高上很多倍。这里再说回关于糖尿病的问题,如果一个人长期睡前吸烟,是有可能引起糖尿病的。因为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物质,极有可能让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继而引发糖尿病。

    最后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喝饮料。

    就像上面那个大二女生,奶茶我们平时就得少喝,而饮料呢一样如此,尤其是在睡前,千万不要去碰它。如果睡前非常想喝东西,可以喝点温开水,这是有助于睡眠的。但饮料就不一样了,其往往含有甜分,不仅会给身体各个器官带去负担,一旦糖分沉淀还容易让人发胖,且很可能诱发糖尿病。

    而且也别以为无糖饮料就没毛病了。

    06年这个时候,无糖饮料还不怎么有,而在周方远重生前那几年,打着“0糖0脂0卡”招牌的碳酸气泡水、无糖奶茶、碳酸饮料、茶饮等等,越来越广受消费者喜欢

    。但事实上无糖是真的没有含糖吗?常喝真的没有影响吗?

    周方远就看过相关报道,说是浙省一名22岁小伙子,每天喝5-6瓶无糖饮料,结果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被紧急送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而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严重的糖尿病,常因为感染、饥饿、治疗不当等诱发。而该患者的发病原因,却是因为饮用大量的“无糖饮料”。

    事实上,在导致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方面,无糖饮料和传统饮料的危害几乎是一样的,不要听信“无糖”就掉进“消费陷阱”。

    甜味剂虽然是“减糖不减甜”,但无糖并非绝对意义的零糖,一瓶标注为无糖的气泡水,为何能做到这么甜?所谓代糖产品一般是指一些能够提供甜味,又低热量或者0热量的食品添加剂,因此代糖的摄入虽然提供了甜味,但是并不引起人体发胖及血糖的变化,是全球各个国家批准安全食用的系列食品添加剂,而这其中,天然的甜味剂和糖醇类更是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所谓“无糖饮料”,只是利用甜叶菊等甜味剂替代了传统饮料中的糖,给人以健康的错觉。

    不同饮料使用的代糖并不相同,比如零度可乐主要使用阿斯巴甜,一些品牌气泡水配方表中,主要出现的甜味剂为三氯蔗糖、赤藓糖醇等。

    《米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曾公布一项报告,科学家们对66118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4年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长期摄入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饮料更易诱发肥胖及2型糖尿病。发表在《英国医学周刊》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甜味剂代替糖分和正常摄入糖分的人相比体重并没有显著变化。

    事实上,‘无糖’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零糖。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每100ml饮料中含糖≤0.5g,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饮料。倘若一瓶500ml的无糖饮料中含有2.5g糖分,那么多喝几瓶照样有害。

    甜味剂确实为有减糖需求的群体提供了“减糖不减甜”的多样化选择。

    但如果指望甜味剂减肥,而不去有意识改变本已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觉得“喝无糖饮料不怕胖”,反而放飞自我暴饮暴食,胖起来的速度会更快,控制体重只能遵守最基本的“能量守恒”,既少吃多运动,才是真正有效的减肥方式。

    无糖,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另外,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剂会增进人们的食欲和对甜食的渴望。由于人工甜味剂比常规的蔗糖要甜几十倍甚至数百倍,这种甜度是日常蔬菜水果所无法比拟的。当吃了这些甜味剂后,人们会对含有天然甜味的水果蔬菜降低兴趣,转而选择更多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食品或者加工食品,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品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该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即使适度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量,也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水果和蔬菜总摄入量每增加66克,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降低25%。全谷物食品由于其纤维、抗氧化剂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高而被广泛认为是健康食品。人体试验表明,富含全谷物的饮食在减少脂肪量、增加静息代谢率、促进能量平衡、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状况和减少全身性炎症方面具有潜力。

    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食用全谷物与包括罹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和某些类型的癌症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

    这项研究基于没有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的158259名健康女性和36525名健康男性,这些人都参与了护士健康研究、护士健康研究ii和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队列。在调整了生活方式和饮食风险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后,摄入全谷物最多的人群比最低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低29%。

    对于个别的全谷物食品,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食用一份(或多份)全谷物冷早餐麦片或黑面包与一个月不食用任何全谷物食品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19%和21%。

    对于其他平均摄入量较低的全谷物食品,每周食用两份或两份以上的,与一个月食用不到一份的相比,食用燕麦粥使风险降低了21%;食用添加麸质食物的风险降低了15%;食用糙米和小麦胚芽的风险降低了12%。

    所以,调整饮食结构,绝对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手段之一,至于说已经患病的,这样的饮食结构也能帮助他们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而不至于让血糖忽高忽低忽上忽下。

    老爸这一次患病,给周方远敲响了警钟,不仅仅是他自己,家里的几个老人,也得多重视了。

    一方面是经常过来体检,可不能等得了病再来,其次,家里要有专门的营养师了,以前他们没注意过这个,事实上,真正的豪门大族,哪个没有专门的营养师和私人医生?毕竟这都是关系到身体健康的,年轻人身子强,倒是可以稍微放肆一点,但老人呢?小心翼翼还难免得病,再怎么重视,那也是不为过的。

1033.负责任的好医生

    “你说你,怎么就这么不小心呢?”

    “我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这么不让我省心呢?”

    “身体是你的,饮料是别人的,你是差人家那一口啊,还是你渴得要死了,非喝不行?让我给你操心!”

    病房里,老爸躺在病床上,手臂上挂着药袋。

    其实药袋之中也不真是药,刚才问了一下护士,好像是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什么的,周方远不太懂。

    但他记得医生的叮嘱,要让老爸这几天多挂水多喝水,然后多尿,把体内的酮体给排出去。

    老妈坐在那里絮絮叨叨的说着。

    老爸一个劲的撇嘴,但也不敢还嘴,被训得跟儿子似的。

    周方远在旁边看的好笑,忍不住嘴角就翘了起来。

    啪!

    “笑什么笑,你爸生病了你还挺高兴?”

    老妈不知道什么时候注意到了他,一巴掌就拍在了他的后脑勺上。当然不是真大,只是轻轻拍了一下。

    “不是,我是想到了别的事情……”

    周方远当然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那也太伤人了。

    “嗯?”

    然而不等他把话说完,就见老妈脸色微微一变。

    “没什么……”

    果断认怂,就算自己八十岁了,在老爸老妈面前也还是儿子。

    老妈现在的目标全都放在老爸身上,所以见周方远服软,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其实也不怪老妈絮叨,她之前根本没想过自家人会患糖尿病,也从未考虑过要预防什么的。但在日常生活里,她已经逐渐开始降低自家人在高碳水方面的摄入,饮食结构也变得以蔬菜和肉蛋为主,这是一种生活的本能,在潜移默化的促使她这么做。

    结果老爸还是得病了,如果真的是那种不可避免的病,那谁也不能说什么。

    可偏偏是糖尿病这种和吃有很大关系的病,本身岁数就不小了,身体机能不太行了,这时候更应该小心注意才是。哪知老爸这么大岁数的人,却突然不小心放肆了一把,结果染上了这种几乎无法治愈的病灶,就算不太严重,但家人担心啊。

    老妈之前就被吓得够呛,现在回想起来,能轻易饶了他才怪呢。

    老爸现在是完全不敢还嘴的状态,只能任由自己老婆在旁边数落,闭着嘴,一声不吭,乖乖认怂。

    不多时,医生来了。

    一看到医生过来,老妈立刻迎了上去。

    “大夫,您看我老公这个病,到底危不危险啊……”

    虽然医生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但老妈还是不妨心。

    也是,换做是谁,面对这种情况也会紧张吧。

    “放心吧,糖尿病只要认真养护,其实危险并不严重。”

    医生一上来就先定调子,让老妈放松。

    “但是你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糖尿病这种病,养护好不好绝对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养护好了,自然是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养护不好,问题就很严重了。

    你们不是医疗圈子里的人,可能不太清楚。

    糖尿病如今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预测,2015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4.15亿。其中,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数量超过1亿,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之前就有数据显示,与未患糖尿病的成年人相比,在中年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成年人平均缩短9年的寿命。

    2004的时候有一项调查,是咱们国内一所大学和国外一所顶尖大学联合进行的,他们招募了51万名年龄在30到79岁之间的成年人。

    在基线调查时,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记录了调查对象的糖尿病状态,包括确诊的年龄、目前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被招募的参与者中,有6%的人患有糖尿病。研究人员发现,与未患糖尿病的成年人相比,随访期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1倍,且农村地区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比城市地区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更高。

    此外,糖尿病还与缺血性心脏病、中风、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肝脏疾病、感染、肝癌、胰腺癌等疾病的死亡率增加有关。

    死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治疗不当的风险在农村地区要更高。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医疗条件和医疗理念不同的地方,同样患病的人,表现也决然不同。

    我看你们家条件应该不错,所以应该更加珍惜机会,好好治病,好好养护,您二位这个岁数,比我爸妈还年轻,以后好日子可在后面呢,可千万不能粗心大意。”

    果然不愧是医生,安慰你是一把好手,吓唬你更是一把好手。

    当然医生的话不全是吓唬人,医生吓人,是为了让病人能够更重视自己的病,更好的接受治疗,更努力的养护自身,他们吓唬人,并非有什么不好的目的,反而他们从最初打定的主意就是让病人能够更好的恢复。

    “我每天都能接触到新的病人,很多人和你们一样,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病,会感觉害怕和担心。

    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在糖尿病确诊前后,坚持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比如说高质量的饮食、不吸烟、适度规律运动、饮酒适量等等,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发症。

    我国现在就已经有1亿多糖尿病患者,患病率已到达9.7%。

    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到2040年,中国的患病人数预计将增长至1.5亿。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因此预防或延缓心血管并发症尤为重要。除了控制血糖之外,改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病人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一直说,病人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病人以及家属也一直问我们,什么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今天就认真的告诉你们,对于普通人群而言,不吸烟、控制饮酒、提高膳食质量、保持中强度的体育锻炼——有这些生活习惯的人们的心脏疾病和代谢疾病发生风险较低,死亡率也较低。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健康生活方式是否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长期益处?

    老实说,其实这个说法目前尚不明确。而且,迄今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与整体死亡率的关联,缺少针对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的数据。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确诊前后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善是否能带来随后的心血管健康益处,仍然缺乏有力证据。

    不过老美那边有团队做了两个大型队列的数据,最终纳入了8970名女性和2257名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每两年随访一次,平均随访时间为13.3年,分析了四个可改善的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吸烟、饮酒和体育运动。

    在饮食方面,通过参考基于米国农业部膳食指南的健康膳食指数,可对参与者饮食模式中的蔬菜、水果、全谷类、坚果、多不饱和脂肪酸、长链w-3脂肪酸、红肉和加工肉、反式脂肪、加糖饮料和钠的摄入情况,进行饮食质量评分。

    在吸烟方面,将非吸烟者定为低风险。

    在饮酒方面,将适度饮酒定为低风险,即女性每天摄入酒精量为5-15克,男性为5-30克。

    在体育运动方面,将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定为低风险。

    在平均13.3年的随访中,研究者共记录到2311例心血管发病病例,858例心血管死亡事件。

    最后他们得出结论,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参与者相比,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的总体心血管病、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以及心血管病死亡率的风险都有显著降低。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确诊后改变生活方式与较低风险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相关。与生活方式无变化的调查对象相比,改善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的总体心血管病、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以及心血管病死亡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每增加一项健康生活方式因素,都能进一步降低以上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患有高血压和/或高胆固醇血症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随后较低风险的心血管疾病发病也显著相关。

    即使考虑了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体重、吸烟状况、糖尿病患病时长、性别/队列、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糖尿病确诊前的生活方式等潜在干扰因素,以上结论仍然成立。

    目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是否可以预防或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证据还不是很充分,一些人群干预研究也得到了不一致的结果。研究为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在糖尿病人群中可以有效并显著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结果提示,即使在糖尿病诊断前有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只要在诊断后不断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仍然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在糖尿病确诊前后,坚持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发症。

    其实不仅仅是针对病人,对于非糖尿病患者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咱们国内就有团队在做相关研究,该研究在对12万人长达约30年的随访中发现,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的参与者中,不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有显著降低,预期寿命也的确有延长。其中,遵循的健康生活方式的项数越多,预期寿命延长的时间也越长,平均最长达到13年左右。

    总之,健康生活方式在糖尿病预防管理和延年益寿方面的作用。在患病后控制血糖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所以你们一定要谨记,以后吃饭不能瞎吃,要多运动,我给你们的那张单子,一定要按照上面的内容来吃,千万不能自己放松。”

    这个医生的医德显然很不错,在病房里,当着周方远一家人,以及另一家人的面。

    长篇大套的说了一大堆,虽然很多专业性的东西大家其实是听不懂的,但简单的内容却很明白。

    归根结底就是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既要在吃的方面有所控制,也要增加运动内容。

    “另外啊,你们两家人都记住,胰岛素是能不打最好就不要打,千万不要把控制血糖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胰岛素身上。

    胰岛素确实是能控制血糖,但也不是没有危害。

    比如说低血糖症,就是胰岛素带来的麻烦之一。低血糖症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原因是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低血糖症发生时可能会引起昏迷,要将该类昏迷与酮症酸中毒昏迷和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区分开,以免耽误治疗。

    还有过敏反应,治疗糖尿病所用的胰岛素可能来自于动物,而动物与人类之间存在种属差异,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另外,胰岛素制剂不纯以及其中含有杂质等也会引起过敏反应,常见的解决方法是选用其它种属动物的胰岛素,选择高纯度的胰岛素制剂或者人胰岛素。

    最麻烦的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可分为急性抵抗性和慢性抵抗性,前者是通常是因为出现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时,血中拮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多,降低了了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的概率。

    而后者形成原因则较为复杂,目前大致可分为三个:第一是受体前异常,胰岛素与其抗体结合以后可能会抑制胰岛素向其靶部位即治疗部位的转运,会影响胰岛素的治疗效果;第二是受体水平变化,胰岛素药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而高胰岛素血症时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会减少,胰岛素无法与足够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另外,老年患者、肥胖患者、肢端肥大症以及尿毒症患者胰岛素数目减少和酸中毒时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结合律降低也属于造成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属于受体水平变化;第三是受体后失常,指的是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系统及某些酶系统等失常,会妨碍胰岛素发挥正常作用,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总之,胰岛素也不是万能的,为了你们自己好,尽量少打胰岛素,能通过节食和运动控制血糖,就尽量多控制一下自己,胰岛素能少打就少打,避免出现我说的那些问题。”

    医生给两个病人和两家家属说道,说的足够详细,保证两家人都能够听懂,并且认识到这里面的利害关系。

1034.住院(一)

    医生很负责任的说了很多,临走前,还专门和周爸强调,一定要多运动,一定要管住嘴。

    糖尿病这个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各种病发症,另外就是低糖情况比较危险,所以这里面还是需要病人自己去掌控,短暂的血糖水平提高不用担心,只要不是长期保持刚水平的血糖,就不用担心会有病发症。至于说那个低糖情况,医生建议是兜里随时装点小吃,或者一小袋馒头干,或者一小块巧克力,一旦感觉身上发软、发冷、头晕,就赶快吃一点,一会儿就能缓过来。

    叮嘱完这些东西后,医生就离开了。

    不过周爸短时间内是没办法出去运动了,他刚刚住院,运动也不是现在的他该考虑的事情。

    关于血糖水平的那个单位称呼,周方远不太清楚,他只知道老爸血糖水平的具体数字是22,按照医生的说法,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了。好在周爸这样的状态维持时间并不长,所以在检查了眼睛、血管等各种器官后,他幸运的还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的苗头,只是血糖目前偏高,并且体内已经出现了酮体。

    只需要挂一段时间的水,然后同时多喝水多尿尿,就能把体内的酮体排出去。

    酮体排掉后,就不用挂水了,每天打打针,然后三餐之后下楼走路即可。

    走路必须是快走,而且医生安排的是每餐之后走一个小时。

    具体每餐的内容也有要求。

    首先,需要勾芡的菜是不许吃的,要吃就只能吃调凉菜,或者不勾芡的炒菜。

    其次,主食只能吃馒头,这个其实并不是必须的,但按照医生的说法,现阶段以降糖为主,医生要时时把控周爸体内的血糖水平,医院食堂的馒头大小差不多,而且馒头本身也不会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病人的血糖水平,所以是比较合适的主食。早餐两个馒头,午餐两个馒头,晚餐一个馒头,这就是医生给老爸定下的主食标准。至于说菜,医院食堂的菜只能说是一般般,味道不太好,但胜在便宜。如果实在吃不下,可以去医院大门旁边的小饭店点菜,但点菜的时候一定要说明不许勾芡。

    这一点,其实小饭店是完全没问题的。守着这么个医院,里面糖尿病人多了,几乎每一个病人在住院期间都是这种要求,小饭店早就习惯了。只要过去一说,人家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也知道该怎么做,可以保证肯定不勾芡不放淀粉。

    其三,水果是可以吃的,但带来的水果必须交给护士。每天吃多少,什么时候吃,吃什么,护士都门清。

    这方面,医院的护理标准是不太一样的,只有选择比较高的护理方案,护士才会费心费力给专门弄水果。周家不缺钱,如果不是特护病房不好进,保不齐周爸就被送进特护了。其实周方远原本打算是找找人,搞一个特护的,那里别说水果了,一天三顿饭,都是护士给准备的,根本家里人一点心都不用操。可惜周爸没同意,毕竟现在国内医疗资源如此紧张,医院的病房更是长期满员,他们住进来的时候,就看到好几个住在走廊的病人,而特护病房,也常常的稀缺资源。

    周爸虽然现在有钱了,但他依旧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糖尿病既然危害不大,既然他的自理能力还完全保留,他就坚持不去特护,不想抢占那本就不多的医疗资源。

    对此,周方远表示无语。

    是,特殊紧缺,住进去等于就是抢占了医疗资源。但特护也贵啊,又不是不花钱,花了钱的事儿,合情合理之下就不能算是抢占。要是说不花钱白住,那确实是挺缺德的,可花了钱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了,他也不想和老爸对着干,所以既然对方不同意,那就算了。

    办好了一切的住院手续之后,一家三口就坐在病房里聊天。

    期间周方远给公司打了个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并告诉了自己的秘书,如果不是特别大的事情,就不要打扰自己。

    秘书表示了解。

    结果半个小时候,他的贴身秘书就亲自来到医院,还带了好大一兜水果。不值几个钱,但确实是一份心意。

    秘书的出现,似乎是打开了一个开关,然后下面各个分公司的头头脑脑们,只要分公司在北桐的,这些人几乎都来了。有带水果的,有带牛奶的,这两样尤其多。只是一个下午的时间,病房都快放不下这些东西了。隔壁床的一家四口看的眼睛发直,一脸惊讶的表情。

    等这些人相互之间到来的间隙时,隔壁床上的女人,也就是另外的那个病人,终于开口问道了。

    “大哥,大嫂,你们家里是当官的吗?”

    这个病房,按照医院标准,算是特护之下的一级病房了,面积大,环境好,设施先进,一个房间住两人,所以价格就比较高了。

    愿意住进来的,基本上也不差钱就是了。

    “不是,我们家没有当官的。”

    老妈笑着说道。

    其实这话也算真也算假。

    如果只说周方远他们一家三口,那确实是一个当官的都没有。老爸老妈之前的厂子早就破产倒闭了,说这话,那还是周方远上初中时候的事儿,所以他们理论上从当时就没有了工作,只是老爸的年龄还不够,所以还没有退休。但老妈的年龄已经够了,如今已经算是退休人士了。

    他们现在除了偶尔去集团总部转转,就是整天无所事事。

    老妈是逛街打麻将,老爸就是钓鱼打牌,小日子倒是别提有多滋润了。

    至于说周方远,他如今在国内,算是炙手可热的年轻企业家,论名气,远比一般的地方高官名气要大,但他没有官身。

    是,就算见到一般的地级市的市长和书记,对方也得对他陪着笑脸,但那说到底是想要让他在对方的城市进行大笔投资,若是没有这一重关节,那些地方政府的领导愿不愿意鸟他还是两说呢。

    所以老妈说自家没有当官的,不算假话。

    但也不算真话。

    因为整个老周家,包括四爷爷那边的亲族,在北桐市早就深深扎根。

    以前其实就有不少亲戚在市里面各个部门工作,而随着远方集团越做越大,在北桐市的影响力开始深入千家万户,这些亲族也不约而同的,得到了上峰的赏识,只要人品和能力稍微差不多的,都得到了提拔。大爷爷家的大伯,真的是没赶上好时候,远方集团刚刚开始发展没多久,他就退休了,否则他的官职很可能是整个周家最高的。

    目前官职最高的,是三爷爷家的小叔,在国土资源局上班,目前已经是北桐市城区副区长,管理着市政和卫生这一摊,权利虽说不怎么大吧,但也是实权位置,像是城管啊、综合执法啊、门前五包啊,这些基本上都是他在管。其他亲戚,大多数都没有达到这种程度,但很多人也在重要部门工作,整个老周家,现在已周方远为核心,不断的开枝散叶,不断的在北桐市扎下根。

    这么说吧,只要周方远一天不倒,只要远方集团的总部一天在北桐,这些人的位置基本上就是牢靠的。

    当然了,如果他们自身除了问题,出现了比如说巨额贪腐行贿受贿这些问题,当然也是会被收拾掉的。

    上面的领到,只是对远方集团释放善意,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

    那些达到提拔的亲族们,也都是多多少少有能力,而且人品不算差的。换句话说,他们本身就处于可提拔可不提拔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人,每个单位都有不少,如果在如此状态下,你有背景,有后台,那就早一步提拔。没背景没后台的,就多熬熬。反言之,如果本身完全不处于可提拔的状态,那么领导们也不可能就因为远方集团周方远的关系,就把这些人给提上去。

    总之,老妈说家里没人当官,那也可以说是假的。

    毕竟那么多亲族都在各个政府部门里工作呢,最高还有一个副区长,这都叫没有当官的,那什么样才叫有当官的呢?

    对面一家人显然不太相信周妈的话,但也没有反驳。

    倒是他们的小儿子,一个看样子还在上高中的学生,看看周方远,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掏出手机翻了一会儿,然后面色微变,趴在老爸耳朵上悄悄说了几句话。

    周方远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但少年的表现他都看在眼里,他立刻就醒悟,少年应该是发现自己的身份了。

    然后紧接着,对面一家人的脸色都出现了变化。

    他们倒是没有齐刷刷看向周方远,那也太明显了,而是不一会儿看一眼,不一会儿看一眼,眼神和表情都变得拘束了不少。但同时,他们似乎也在期待着什么。

    周方远大概能理解他们的心情。

    如果哪天你去医院住院,发现自己身边床位上躺着的是二马中的随便哪个,估计也是这种表现。

    紧张,是因为双方身份地位差距太大。

    周方远还不能算是国内首富,就算是按前世的评价标准,他现在也算不上。连明面上的首富都不是,更何况暗地里的潜藏的那些大鳄呢,不过再怎么说,他当个北桐首富还是没问题的。甚至就算在全国范围内,明面上,他也能排入前十行列,这样的身家,以及他在网络上的巨大名气,普通人遇到他能好好说话的真的不多。

    至于说期待,那就很简单了,现如今谁不想进入远方集团呢?

    外省外地的不好说,但就北桐市内部,别说集团总部了,也别说下面的分公司了,就算是金波罗一个普通的门店,每次招服务员的时候,也是大把大把的人来。

    没办法,主要是待遇太好。

    就算是门店服务生,上升空间也是巨大。首先在金波罗体系内,从服务员,到店长,再到金波罗总部内的一干职位,都是上升空间。

    没错,金波罗在走向全国的时候,就已经成立了真正的总部。

    再不是之前那种似是而非的,以一个总店当总部的情况,而是货真价实的,在写字楼里有专门办公区域的那种。

    如今金波罗遍布全国,更是在集团总部内得到了一整个楼层来做自己的总部,规模绝对够大。至于说上升通道,其实不是金波罗或者集团吹出来的,而是货真价实存在的。曾经的总店第一任店长,据说就是从服务员干起来的,然后不久之后金波罗第一波扩张的时候,周妈就退出了总店,让当时的那个服务员来当了店长。没过多久,金波罗总部成立后,她立刻晋升,成了金波罗的副总,然后是总经理。

    如今更是已经进了总部,成了总部人事部门的副主管,地位仅次于那一帮集团大佬。

    可以说,她就是远方集团体系内培养起来的人才,如今还不到三十岁,年轻已经超过两百万,可是真真正正的白富美。

    只可惜她一直没有对象,据说,是据说啊,据内部消息说,她一直喜欢周方远,只是从未真正表白过,加上周方远平时很少在总部停留,尤其是这两年,天天在外面飞来飞去的,结果姑娘的人生大事就这么耽搁下来了。

    其实就算周方远不到处飞,也不可能接受对方,且不说对方还没表白,表白了也不行。

    他一直以来就杜绝和集团内部的员工发生什么关系,到时候这绝不是什么爽快,而是天大的麻烦。

    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如果他吃了窝边草,后面的事情怎么解决?

    如果一开始两人就是情侣,大不了就弄个夫妻公司,这个无所谓。可现在集团发展大了,这时候他要是和对方发生了什么,以后还用不用她了?用的话,是否晋升?不晋升,明明人家有能力,这就很不公平。晋升,这岂不是就给别人释放出不好的信号?

    所以别说两人没可能,就是有可能,周方远也会主动将这个小火苗给熄灭掉。

1035.市场巨大啊

    隔壁床的一家人,在确定了周方远的身份后,反而不怎么敢说话了。

    其实,如果他们能放心大胆的和周方远交流,并且展现出自己的优势来——周方远也不会让他们进集团滴。

    集团招人,如今早就步入正轨,走后门这种情况虽然有,但在集团内部却是明确同意的。不过,每个人的名额不同,可通关关系将亲戚朋友荐入集团的位置也不同。水至清则无鱼,只要不是要害部门,一般部门的话,别人介绍一两个人进来,那也是可以的。只不过集团内部有明确标准,无论是职务,还是薪资,都不可以任性妄为,其次,如果荐入的人出了问题,推荐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越是如此,反而是越少有人会推荐别人进入集团。

    开玩笑,推荐一下还得承担连坐责任,谁会拿自己的前途去冒险呢?

    至于说这一家四口,明显的,希望他们的小儿子能够进入远方集团,这种情绪几乎已经明明白白写在脸上了。可惜,别人可以随便荐人入集团,唯有周方远不行。他的存在太明显了,太瞩目了,别人都盯着他看呢,他要是真敢这么做,要不了多久集团就乱成一锅粥了。更何况,双方无亲无故的,就因为在一个病房里照顾家人,自己就要带他入集团?开玩笑呢?

    不时有人来探望周爸,周方远都很好的招待了他们。

    这一天很快过去,老妈回家休息去了,周方远留下来照顾老爸。

    没事儿的时候,他就坐在一旁,在手机上刷一些关于糖尿病的信息。

    目前糖尿病患者在全世界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其中除了由于自身免疫缺陷,遗传,病毒感染的一型糖尿病患者外,罹患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大多都是由于肥胖,或内分泌失调而导致患病的。

    市面上常见的糖尿病药物有六中。

    最常见的是双胍类的药物。

    双胍类的药物比较适合于肥胖型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它本身不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主要是减轻患者胰岛素抵抗症状,促进肌肉充分利用血液里的葡萄糖,抑制肝糖原分解,还可以抑制食欲,有利于肥胖患者减肥,对糖尿病的治疗很有好处。

    列奈类药物可以快速控制餐后血糖高升的状况,但不适用于降低空腹血糖。服用这类药物需要在就餐前即刻服用,其一大优点就是不易引起下一餐前的低血糖,适合老年人、轻度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饮食不规律者服用。

    磺脲类的药物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其降糖的机理是刺激患者体内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而且因磺脲类药物刺激而产生的胰岛素作用峰值是在90分钟后。为了能更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最好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这类药物。值得注意的是,磺脲类药物降糖能力较强,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患者需要谨慎关注自身血糖变化。

    a-糖苷酶抑制剂药物的代表性药品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等。此类药物降糖效果比较缓和,主要作用于食物中多糖物质,因此服用该药时应与第一口饭一起服用,方能发挥作用。这种药物与磺脲类药物服用很容易引发低血糖,有消化道疾病、肝受损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谨慎使用。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此类药物对于减轻患者胰岛素抵抗很有效果,比较适用于肥胖二型糖尿病患者。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单独服用时不易引起低血糖,而且其作用持久不会受饮食时间影响。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类的药物常见的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它主要作用原理是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食欲、减轻体重,比较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药物时要慎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对病情的控制有着重大的意义。

    大概区分有五种方法,按糖尿病类型选择药物;依患者体型选择药物;按高血糖类型选择药物;按有无其他疾病选择药物;按年龄大小选择药物。

    首先是按糖尿病类型选择药物,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及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效果不好、出现急性合并视网膜病变、尿毒症等应激状态、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及围孕产期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除上述情况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考虑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其次是依患者体形选择药物。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果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形偏胖,首选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因为该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重下降的副作用,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来说,正好化害为利;如果实际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形偏瘦,应该优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苯甲酸衍生物,因为该类药物有致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对于消瘦者很合适。

    第三,按高血糖类型选择药物。

    如果是单纯的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则首选糖苷酶抑制剂;如果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餐前血糖轻度升高,应首先考虑苯甲酸衍生物;如果空腹血糖、餐前2小时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血糖高,都应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

    第四,按有无其他疾病选择药物。

    如果患者还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慢支、肺气肿等肺通气不良的疾病,慎用双胍类;如果患者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类;如果患者有较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全身疾病,则最好使用胰岛素。

    第五,按年龄大小选择药物。

    对于老年患者,因为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物,而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温和的降糖药物,如诺合龙。对于儿童来讲,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只有二甲双胍被fda批准用于儿童。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对于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病人,选择每天服用一次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更为方便、合适,顺应性更好。

    不过选药的问题,在医院住院期间,患者是不必考虑的,这时候有医生会来处理这个问题。

    离开医院后,想要换药的话,最好还是去询问一下医生。

    药不能乱吃,一个搞不好就可能伤害到自己,最好还是从医生那里得到一些指点,再考虑换药的问题。

    周方远之所以会主动搜索关于糖尿病的信息,一方面,当然是考虑到老爸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其实他也是想看看现在糖尿病相关的市场到底怎么样。

    他对于糖尿病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毕竟重生前,他就已经有点要得糖尿病的意思了,所以他当时就已经查询了不少的信息。如今的话,只是看看06年这个时间点上,糖尿病相关药物发展情况如何。

    他不一定非要去做药物,这东西做好了还则罢了,做不好,那可真的是遗臭万年。

    他只是想看看,说不定以后有机会呢,就算没有机会,长点见识也好啊。

    糖尿病药物,需求市场越来越大、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

    糖尿病患病人数多,患病率高,市场规模亦是庞大无比。

    在周方远重生前,2018年的时候,全球就已经约有4.63亿20到79岁的成人患有糖尿病,粗患病率约为9.3%。其中华夏、阿三和米国的20-79岁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预计到2030年,全球20-79岁成人糖尿病患者将达到5.78亿,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将达到7.00亿;糖尿病患病率也将于2030年和2045年分别增长至10.2%和10.9%。

    我国人群属于糖尿病易感人群,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生活水平改善和不良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糖尿病防治形势日趋严峻,发病人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预计于2030年达到约1.68亿。2018年我国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达56.0%,糖耐量受损人群约为5450万人,均居世界第一位。糖耐量受损患者如不能及时治疗,转化成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且医疗支出需求更高。综上所述,我国糖尿病市场具有巨大的治疗需求潜力。

    彼时,糖尿病患病人数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支付能力的增加、医保制度的完善和糖尿病创新药物的不断发展,从2015年以后,市场规模就处于不断攀升态势,在当时,就已经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769亿元,同比增长率16.2,为近几年增速最快。

    从糖尿病药物销售情况来看,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和全球市场的销售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双胍类、磺脲类和a-糖苷酶抑制剂类等已上市几十年的传统口服药物仍为主流,由新型药物dpp-4、glp-1和sglt-2带来的销售收入比例远不及全球其他发达国家,尚处于萌芽阶段。排名前十的糖尿病药中半数为胰岛素类药物,其余皆为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等常见传统药物;全球范围内,非胰岛素药物市场则被最新的降糖药占据,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以及sglt-2抑制剂,其中glp-1机制的两种药物在降糖药物销量排行中位列前五。

    所以就不难看出,糖尿病药物这个行业,发展潜力非常的巨大。

    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是人口老龄化。

    由于老龄化人口的免疫和代谢系统减退,对药物的依赖和消费通常会更高,我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人口结构将带动医疗卫生行业支出的增加,并驱动医药市场快速发展。

    其次,患者支付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及需求层次随之发生变化,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需求日益关注,在医疗管理、健康等方面的消费支出逐步增加,慢性病等需要长期用药的疾病市场规模随之增长。

    另一方面,政策也在推动技术创新。

    在周方远重生前,我国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及政策以支持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多项政策指出,要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动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药品质量标准和体系与国际接轨,并着重建立具有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大型医药研发基地,实现重大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正逐渐从仿制走向创新,从医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生物医药行业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资本市场的支持也至关重要。

    国家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创新药企业的融资能力。随着融资环境的完善、融资渠道的拓宽及研发投入的增加,生物药市场的发展将取得进一步增长。

    当然了,既然有机遇,那自然而然就会面临挑战。

    首先是新药研发及工艺开发难度大。与化学药相比,生物药的研发更为复杂,其中涉及靶标筛选、模型确立、药学研究、工艺优化、发酵纯化、制剂工艺、工艺放大研究等。生物创新药物的研发存在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

    其次,国产新药竞争力有待提升。

    国际医药巨头如诺和诺德、礼来等仍占据全球医药行业的主要市场并具有良好的知名度。而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起步较晚,企业对新药研发的投入和创新能力普遍弱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企业终端产品的定价及品牌影响力、消费者认知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当然这些都是其次,随着整体国力的提升,我国方方面面都在不断变强,医药行业的发展尤其快,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行业赚钱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行业和无数老百姓的健康息息相关。医疗,卫生,教育,军事,科技,经济,都是一个强国不能落于人后的重要指标,其中医疗卫生极为重要,说到底,国家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只要人好了,国家才有更大的机会。

    政府的支持,市场的需求,以及人们的渴望,都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契机。

    周方远不敢轻易涉足其中,但看一看总归是好的。如果真的有机会,这么至关重要的产业,他又怎么可能完全放弃?当然了,如果没有机会,他也不会冒冒然进入其中就是了。

1036.远方集团的价值

    第一批来探望周爸的人,几乎都是远方集团的人。

    隔壁床的一家人已经知道了周家人的身份,所以就显得拘束了不少。

    然而从第二天开始,他们才知道什么叫拘束。

    因为第二天来的人,已经不再是远方集团的内部人员,而是开始出现北桐市其他大企业的高层,以及市里面不少部门的中层干部。

    而从第三天开始,市里面已经高层领导也开始出现,尤其是市长和市高官的出现,让隔壁床的一家人,连大气都不敢喘。好在两位大领导来的时候没有带记者,否则那一家人估计要躲到外面去了。

    他们对于北桐市一二把手的到来,感到无比震惊。

    其实这个真的不用震惊,想想就知道了。

    远方集团,现在可是北桐最大的企业。每年纳税超过百亿,为北桐市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深度影响了北桐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的企业,地方政府的待遇说的夸张一些,真的能当祖宗给供起来。尤其是对于北桐这样的,各方面资源都不发达的城市来说,能有这么一个城市在本地扎根,别说过来探望一下家人了,周方远结婚的时候,两位父母官几乎可以肯定也是会到场的。

    当然了,他们会以私人身份出席,官员不是不可以出席各种婚礼和活动,只是不方便以公职身份出席罢了。

    事实上,任何企业做到远方集团这样,都是能得到类似待遇的。

    说白了,你企业做得足够好才行。

    企业要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企业应该承担的税金,这是企业对国家的责任。一个企业除了给自己员工和企业家创造财富外还要对国家的经济有所贡献,那么利税就是最好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有关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及有关费用和净利润等。

    企业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特别强调的是残疾人、下岗再就业人群、农民工和应届毕业生这四个群体。

    在危机时刻响应速度,国家在碰到大型的灾难或大型的事故时,企业在第一时间做出快速的响应,这样的响应时从捐款、捐物、捐设备、输送人才等各个方面体现。

    这些方面,远方集团都做得很好。

    说到底,远方集团截止到目前为止,还算是一个成长型企业。

    他有自己的很多优势,是北桐市急缺的。

    首先,成长型企业能够节约资源。凡是成长型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都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都拥有先进适用的技术,都能进行科学管理,都在不断创新,都处在良性循环发展阶段。这类企业的单位消耗最低、投入产出比最低,对各种宝贵的资源最善于利用。

    其次,成长型企业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各级各地政府出于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社会就业的考虑,都对各种经济增长点寄托希望,而成长型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成长型企业能够在较长时期内呈现较大的增长态势,毫无疑问能够提供持续不断的并且是越来越多的税金和就业岗位。

    再次,成长型企业最有希望创造著名品牌。各级各地政府都关心品牌发展,都希望拥有更多的著名品牌。任何著名品牌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都离不开企业的不断成长。因为成长型企业最富有成长性,最善于扬长补短,所以最有希望创造著名品牌。

    然后,成长型企业有希望成为龙头、骨干企业。各级各地政府都希望拥有龙头、骨干企业,但龙头骨干企业不能完全指望引进和新建。事实上,国内外许多著名的龙头骨干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不断成长壮大起来的。成长型企业贵在不断成长和快速成长,只要坚持这两个成长,都能成为未来的龙头骨干企业。

    最后,成长型企业能够成为广大中小企业的榜样。广大中小企业都在寻找榜样,而成长型企业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候比政府号召和书本知识的力量还要大。成长型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都与他们的成长能力有关,都与他们的体制创新、战略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有关。他们的这些先进经验一旦被其它中小企业学到,就会有力促进广大中小企业成长。

    而且远方集团的优势还不在这里。

    智能手机,世界游戏企业排行榜榜上有名,在好莱坞拍摄了好几部优秀电影……这一项一项加起来代表了什么?

    代表了文化输出,代表了影响力,代表了企业的良心。

    这一点尤为重要,整个二十世纪,我国文化可以说是遭到持续而系统的破坏。

    以知识分子为主,现代教育体系培育出来的整个精英群体,都争先恐后地投入了这场自我毁灭的事业中,有的是使用思想,有的使用暴力。其恶果,在过去大半个世纪,已以最为触目惊心的形态暴露出来。

    商人群体也是这种文化毁灭的受害者:我国商人在商业领域取得极大成功,支配着巨量资源,却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在国内,不能得到民众的尊重,在官员面前更是低三下四。在国际商业舞台上,也不能得到同行的尊重:你连一件具有华夏文化色彩的礼服都没有。

    事实上,由于文化的匮乏,我国的企业内部普遍缺乏稳定的价值,因而缺乏凝聚力。由于文化的匮乏,过去的十到二十年间,涌现出了很多大富豪,却没有进行多少值得重视的企业制度创新,我国商人群体对人类商业文明的进步之贡献,远不如英国商人、米国商人,甚至不如扶桑商人。由于文化的匮乏,具有服务社会之意识的企业家并不多,而且在这方面也缺乏创新性。

    哪怕为了自己,商人也应当首先投入华夏文化复兴之事业中。这样的努力可同时达成立己、立人之效果。商人将是这一努力的第一个受益者:你将会走出物质主义的迷信,让自己的生命获得新的意义。你的心灵将会充实,事实上,你将有心灵的生活。而你在文化上的努力,也一定会给你带来财富所不能带来的东西:不朽。

    远方集团虽然还做不到不朽,甚至距离很多国内企业还有差距,但它很年轻,它有冲劲,它正在努力完善自己。

    它有很多非常具有意义的价值,不仅仅是简单的金钱。

    比如说账面价值。

    采用账面价值对企业进行评价是指以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为计量依据,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来确认企业价值。企业的财务报告可以提供相关的信息,其中资产负债表最能集中反映公司在某一特定时点的价值状况,揭示企业所掌握的资源、所负担的负债及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权益,因此资产负债表上各项目的净值,即为公司的账面价值。并且企业账面价值有时为适应不同需要,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账面价值可以直接根据企业的报表资料取得,具有客观性强、计算简单、资料易得等特点。但由于各企业间、同一个企业不同会计期间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的不同,账面价值较易被企业管理当局所操纵,从而使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账面价值缺乏可比性。

    远方集团的账面价值就很高,大部分子公司都在盈利,而且盈利能力很不错。少数几个子公司盈利能力不行,甚至还在亏损,但这些不盈利甚至亏损的公司,其其他价值却非常的高。

    比如说内涵价值。

    又称为投资价值、公平价值等,是指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收益以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的现值。其价值大小取决于专业分析人士对未来经济景气程度的预期、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现阶段的市场销售情况、企业正在蕴量的扩张计划或缩减计划、以及市场利率变动趋势等因素,由于大多数因素取决于专业人士的职业判断,所以在使用时需要设定一些假设条件,比如现金流收益按比例增长或固定不变等等。一般投资者在对企业债券、股票等进行投资时,使用内涵价值作为决策依据。

    这方面,远方集团的很多子公司就非常的有优势,连带着整个集团的优势都很高。

    市场价值。

    是指企业出售所能够取得的价格。当企业在市场上出售时,其买卖价格即为该企业的市场价值。市场价值通常不等于账面价值,其价值大小取决于市场的供需状况,但从本质上看,市场价值亦是由内涵价值所决定。市场价格由内涵价值决定,是内涵价值的表现形式,企业的市场价格围绕其内涵价值上下波动,完美的状况是市场价格等于内涵价值。

    但由于人们的主观因素或市场信息不完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会偏离其内涵价值,这种偏离程度在不成熟市场上往往会非常之大。事实上,正是由于企业价值被低估的情形存在,才有了通过资本运作等手段来获取企业内涵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价差的空间,因此,如何准确判断企业内涵价值便成为问题的关键。

    远方集团的市场价值也极高,毕竟它本身掌握了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都在推动整个集团的市场价值上涨。

    总而言之一句话,远方集团在北桐这片土地上,是最大的,最年轻的,盈利能力最强的,价值也最大的公司,没有之一。

    这样一家公司,对于地方政府的官员来说,就是他们的政绩所在,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另外,企业在重视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价值观。

    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想要解释很简单——它赞同什么,在公司里人们相信什么——这对于它在竞争上的成功是事关重要的。事实上,价值观驱动着企业的商业前途。一个良好的、有助于公司持续成功公司价值观的建立是艰难的。价值观的词汇比较容易撰写,但将它管理好,执行好,让它成为真正意义上驱动人们行为的动力,则需要公司的一把手及其管理团队做出艰难的努力。

    伪装的“价值观”比价值观缺失更可怕,在企业文化建设热潮来临以前,专家们一致都在批判国内企业存在着“价值观缺失症”,实际上只是企业并没有以组织的名义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共同价值观,或者说企业并没有明确自身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倡导的、遵循的基本信念和原则,但是,其在运行过程中,每一个商业行为,企业内部的每一件事,无不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只是没有明确和书面化而已。

    而随着企业文化这一概念的大众化,甚至是企业的清洁工都能“背”出公司的价值观时,反而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比如说安然公司的破产,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米国安然公司(enron),这个总部设在休斯敦的世界能源巨头,在全球500强企业之中高居第七,2000年时的生意规模过千亿元,是许多米国人梦寐以求的最佳工作选择。它曾被认为是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发展的典范,做着实在的生意,有良好的创新机制。“沟通、尊重、诚信、卓越”是安然的价值观,但是导致安然破产的一系列事实证明了它的“价值观”实际上是一个伪装,当这层伪装被揭破后,安然神话随之破灭,由此而失业的普通员工是最大的受害者。

    周方远如今也在强调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在已经对社会形成了稳定价值和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自身文化的建设,做企业,不能只想着赚钱,虽说赚钱是最重要的,但在赚钱的同时,文化方面也必须要跟得上才行。

1037.生疏、课堂和注意事项

    市里面的领导和大老板们走了一遍过长后,周方远家的亲戚们才联袂而至。

    大家都很关心周爸的健康,一个个嘘寒问暖的,一脸关切的表情。不管他们是真的关心,还是因为周家此时的身份地位而做出来的假象,周方远他们都不在乎。

    其实时至今日,周家的这些亲族们,在周方远一家三口的面前,已经不知不觉间多了几分生疏。

    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双方的身份地位出现了很大的差别,就好比小爷爷家的小叔,以前和周爸关系还算不错,虽然不常见面,但每年过年相互拜年的时候遇到了,还会坐在一起喝点酒聊聊天什么的。可如今呢,他站在周爸的病床前,很是恭敬。周方远虽然尽量避免家族企业,但亲族如果真的求到头上的时候,他也不可能真的就置之不理。而且就算他不理,周爸也得理啊。

    如今周爸名下有一家物流公司,就是之前一只给金波罗全国送货的车队,早就独立出来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物流公司。

    这家物流公司没有并入远方集团,而是完全独立的存在。

    小叔现如今就在这家物流公司里当了一个部门经理,周爸就是他的顶头上司,所以他在面对周爸的时候,已经不是面对大哥的样子了,而是更像是下属面对上司的感觉。

    不仅仅是神态语气,包括礼仪方面,也让人完全无法挑出毛病。

    其实这样很不好,当然不是说有礼貌不好。

    拜访那可是一门学问,看望病人更是一门艺术。

    当亲友、同事、同学患病时,前往探望、慰问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礼节。

    如果我们在看望病人时如果不注意礼仪细节,就会影响到其他病人或我们所探望的病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到医院探望病人,也要注意相应的文明礼仪。

    比如说要注意声音,尤其是多人一起去探病,很容易就会扰乱医院的秩序,给住院的亲友、家属、其他的患者及医院都会带来麻烦。人多声音大,如果还有孩子在,那么病房就像菜市场一样,影响了其他人的休息。

    探望病人时,还要更多地考虑到以病人休息为主。他们更多的是希望静养,探望者不要在病房内逗留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多十五分钟为好。同时,要注意适时地、婉转地结束探望,一方面避免因为探视时间过长影响了病房里其他病人的休息,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病人多休息,避免疲劳影响其身体恢复。

    另外探望病人时应选择适当时机,尽量避开病人休息和医疗时间。由于病人的饮食和睡眠比常人更为重要,所以不宜在病人吃饭或休息时前往探视。如果是探望住院的病人,还应在医院规定的时间内前往。若病人正在休息,不要打扰,可稍后再去。

    还有,在决定去探望某个病人之前,有必要先向人简要了解一下病人的病情。要弄清楚病人住在什么医院、什么病区和什么病床号,还要了解医院探病的时间。还要准备一些礼品送给病人,空手空脚俩膀子抬颗头就去探望病人,实在是很实力。

    除此之外,还要遵守一些其他的规则。

    比如说要在医院允许的探视时间范围内去探望病人。探望病人之前,应当对病人所患的疾病和病情有所了解。要尽量避免接触病人的用具、衣物,更不要带小孩去医院。言行要得体,进屋敲门,不大惊小怪,正常握手,尽快落座,目不旁顾,注意问话,不夸夸其谈,多做鼓励,提供帮助,不宜拖沓。探望病人还得注意方式,因故不能亲自去探望,可以写慰问信或卡片请他人转达。病人若是在家休养,不宜以打电话的方式问候,因为病人有可能不方便接电话。

    总之,探望病人是有一些礼仪需要注意的,但在注意礼仪的同时,也不能太过死板。

    过于死板的结果,就是给人生疏的感觉,尤其是自家亲戚,这种感觉让人很不爽。

    周方远就有过好几次探望病人的经验。

    面对外人的时候,他也会做得很好。

    进病房先敲门,然后等待里面的回答,这是对患者的尊重,不引起他的心烦。轻抚或微笑可代替平常的握手问候,这比那些客套的言语更能传递友爱的信息。进门后找凳子坐下来,老站在病床前,病人会觉得不舒服。不要对病房内的摆设大惊小怪,那些东西病人已经习惯了。不要将病人的现状与患病前进行比较,可以问一下病人住院的感受、饮食或护理情况,但不要求全责备。

    与病人谈话时,最好由病人来引导话题。譬如有的病人喜欢讲自己的病情,而有的则不喜欢讲自己的病情。探望时应着眼于病人的服务,他偶尔还会主动问:“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

    像是有的病人求愈心切,他就会想办法协助医生鼓励、安慰病人等等。

    可归根结底,那是外人而不是家人啊,面对家人,他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姿态。

    偏偏这样的人还不止小叔一个,除了平时接触比较多的几个亲戚以外,其他人,大抵上都是这番姿态。

    后来周方远脸上也挂上了公式化的笑容,其实他心里已经非常不爽了。

    ……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周爸的血糖水平逐渐降了下来,病情也越来越稳定。

    来探病的人渐渐少了,周方远他们一家人逐渐安静了下来。

    周爸除了日常运动,偶尔还会去同一层的教学室里,听医生或者护士讲一些关于糖尿病的知识。

    有时候不听不知道,一听,才发觉自己日常生活里已经犯了很多错误。

    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有很多,但落到周爸身上的话,有这么几点是肯定的了。

    第一件饮食不当,饮食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在饮食上都有一些错误的吃法,比如说不吃主食,少吃主食,这样的做法虽然短暂性会对血糖有点控制,但是长期以往很容易引起低血糖,容易引起营养不良,如果血糖长期波动,更加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朋友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的按时吃饭。如果在饮食上不注意的话,毕竟经常吃一些高热量,高盐以及脂肪多的食物,容易引发肥胖,进而加重病情,所以大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结构,如果依旧大吃大喝的话,是很难控制血糖的。

    这一点,周爸是首当其冲,之前的他,就完全不注重饮食方面的问题,想吃什么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明明已经人近中年,却一点不知收敛。

    第二点是运动不当,很多人的运动其实是没有规章可言的,一些糖友从不运动或者是运动的次数非常少,有的糖友为了想要控制血糖,运动强度过大,这些都不利于糖尿病人控制血糖。长期不运动容易导致体内热量超标,积累脂肪,导致肥胖,而肥胖也会增加糖尿病的病情,如果剧烈运动的话,过多运动也容易引起低血糖,造成血糖波动过大,引发各类的疾病,所以糖尿病一定要慎重运动,尤其是有些并发症的糖尿病,比如视网膜病变的糖友,更加要适量运动。

    这一点,周爸的问题也很大,以前的他很少运动,偶尔所谓运动,也就是去钓钓鱼什么的,一坐就是大半天,难怪血糖会升高。

    第三个是喜欢喝饮料,包括喝一些高糖饮料以及酒精饮料,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能不喝就最好不喝,高糖饮料直接对血糖影响,而喝酒容易伤肝肾。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还容易爆发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各种疾病,所以建议把大家及早戒酒。尤其是空腹喝酒的情况,最好不要喝酒,很容易引起低血糖的情况。

    这一点,周爸不久前就是因为这个短期内血糖大幅度提升的,没啥可说的,按照周妈的说法,这就是“活该”。

    第四个是不爱喝水,很多糖友认为自己老是多尿,就想减少喝水量,以为喝水少量,排尿也会减少了。其实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不喝水不但会增加血糖的浓度,还容易增加便秘的风险,更容易引发中毒,所以一定要喝水,尽量的排出体内的毒素。

    这一点周爸平时其实倒是做的不错,如今得了病了,喝的水就更多了。

    最后一个是喜欢熬夜,很多人都喜欢晚上熬夜玩游戏,或者是看剧。早上起不来,经常睡懒觉,这些习惯对血糖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果早上没有吃东西也容易造成血糖波动过大,长期睡眠不规律也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所以医生建议一定要按时作息。

    这一点,周爸没问题,他平时基本上不熬夜。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三餐,尽量自己做三餐,不要点外卖,如果没有时间做饭的话,建议做一些简单的菜肴,注重营养的搭配,减少调味品的添加,日常也要注重监测血糖,从饮食习惯生活方面各个方面去调节血糖,坚持运动,合理运动,保持血糖稳定,才能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关于吃,是重中之重,医生强调了不止一次。

    首先就是要多摄入膳食纤维。

    很多人对膳食纤维的理解很模糊,觉得膳食纤维就是那种难咀嚼食物,越越难咀嚼越好,比如大白菜帮子、老的芹菜、或者一些难以食用的根茎等,但真正富含纤维的食物并不难咀嚼,一些食物很容易咀嚼,比如毛豆、豌豆,纤维含量很高。因此,糖尿病人应该在饮食中添加纤维,不必吃难以下咽的纤维食物,饮食要合理搭配,每餐蔬菜的种类尽可能多一些,这样就可以保证获取足够的膳食纤维,营养摄入也更均衡。

    还要注意淀粉类食物的选择,碳水化合物是导致血糖升高的主力军,碳水化合物也称为糖,分为三大类:淀粉、糖类和纤维,淀粉是人体热量的重要来源,如果过度食用淀粉类食物,很容易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导致体重增加,因此,建议在主食的选择上要注意,尽量选择血糖指数稍低的主食,日常注意杂粮搭配,吃同等量的米饭和玉米饼,玉米饼餐后血糖更低。

    要注意限制脂肪和油的摄入,糖尿病人每日可食用油脂不可超过25克,尽量少吃动物油脂,主要以植物油为主,植物油尽量选择不高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果合并胆囊疾病和血脂异常的糖尿病人,可适当减少食用油的用量,注意好的烹调方法,尽量选择少油的烹调方法,饮食上多蒸煮,少爆炒和油炸。

    最后的最后,糖尿病人尽量不要饮酒,尤其在服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和注射胰岛治疗的糖友,尤其不要空腹喝酒,以免出现低血糖。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热量摄入,也容易超重或肥胖,因为在酒桌上会不自觉地摄入大量食物,让你的饮食管理无法真正实施。

    此外,长期饮酒也容易损伤肝脏,轻者脂肪肝,重者肝硬化。饮酒时,大鱼大从也容易扰乱糖尿病饮食计划的实施,使糖友无法控制进食量,从而导致餐后血糖血糖升高,病情恶化,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如果你真的是躲不开酒局,一定要饭后喝,不能空腹喝,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友应该拒绝饮酒。

    “真是把我给完全限制死了啊。”

    周爸每次上完课之后,都会发出类似的感慨。

    每当他感慨的时候,如果只有周方远在,他不会说什么。可如果周妈正好在,那绝对会直接怼回去。

    “谁让你自己不注意,得了病你还有理了?让你少吃点多注意点是为了你好,咋了,你想死啊,想死你就早说,省的我替你操心。”

    说着,还会忍不住抹眼泪,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周爸都会乖乖闭上嘴巴,不敢吭声。

1038.资源紧张-看病难!

    周爸在医院住了半个来月,身体已经恢复正常。

    当然了,糖尿病带给身体的创伤,就目前而言,是永远无法治愈的。但只要按照医生要求的照做,就能保证很长一段时间的健康生活,和正常人完全没两样。

    隔壁床的一家四口,在周爸住进医院一周左右的时候就出院了,直到离开前,他们也没和周方远说及去远方集团打工的事情,主要是周爸住院后来看望的人太多了,里面不乏有高管和巨贾,他们这一家都是普通人,见识到这样的场面后,着实是有些不太敢和周方远一家搭讪。

    周爸出院后,立刻就被老妈给监视了起来,基本上他走到哪,老妈就跟到哪,千防万防,就是怕周爸再不注意,然后再次住院。

    其实有过这一次住院经历,周爸也算是醒悟过来了,按他自己的话说,他又不是个小孩子,还用人一直盯着?可惜老妈不听,老爸也是没有半点办法。

    老爸出院,周方远算是解放了。

    他回到了公司,不少人都关心周爸的病情,还有人说为什么不住特护病房呢?那里环境好,服务好,又不是住不起。

    周方远却表示,国内医疗资源紧张,既然不是什么大病,就不要占用特护病房的名额了。

    其实医疗资源这东西,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一直都是处于紧张状态的。

    不说国内,就说米国。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米国拥有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最前沿的诊疗方案,最优质的医学人才等,国力也是全球最强,照理说,米国的医疗资源应该是很充沛的。但很少人知道,米国的医疗绩效长期受人诟病,医疗费用全球最高,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已经达到18%,与此同时仍有15%左右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人均预期寿命在oecd国家中倒数第二,这两个事实让很多人认为米国医疗体制极为失败。

    前世10年通过的观海医改法案致力于解决无保险人群的就医保障,实施至周方远重生前的时候,尽管缩小了无保险人群,但在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并未实现预期目标,很可能难逃被废止的命运。

    而我国作为发展中经济体,已经实行了全民医保,着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其实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已经侵蚀了全民医保本应有的保障水平,很多统筹地区医保基金频临穿底边缘,同时给财政和城乡居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发达经济体中,米国的医疗系统是个特例。与欧洲国家、加拿大、扶桑等发达经济体普遍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医保制度不同,

    米国政府主导的社会医疗保险集中于保障老年群体和弱势群体,工作人群的医疗保险则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

    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认为,米国卫生总费用之所以高达占gdp的18%,就是因为政府没有提供面向全民的社会医保,商业医保主导的体系必然因趋利而导致费用高企。

    但这种说法,本身证据就很不充足。

    政府提供强制性社会医保,并且由公办机构来经办医保,是否就能降低费用,需要实证的检验、科学的分析;而米国的医疗费用高企多少源自商业医保机构,乃至多少源自整个需方体系,多少源自供方体系,还需一一予以厘清。

    不管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医疗医药行业在米国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2014年,米国卫生总费用3万亿美元,占gdp比重已达18%,

    若将米国医疗行业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它将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排在德国之后,超过法国、英国、俄罗斯和巴西。在这3万亿美元中,占比最高的是医院收入,达32%,医生占比20%,两者合在一起超过卫生总费用的一半。实际上,医院和医生服务是米国经济中行业规模最大的两个行业,超过建筑行业、广播和电讯行业、采矿和石化行业,计算机和电子行业。

    医疗保险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是5.6%,药品占比为10%,和我国药品占比常年超过40%呈现巨大不同,这反映出医院运营和医疗人力资源在米国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米国因高药价备受诟病,但药费并非导致米国医疗费用高昂的主因。

    与此相应,医疗行业也成为米国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高达1550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0.3%。其中,门诊业务就业占比最多,达总就业人口的4.5%,医院则只有3.5%,表明医院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余2.3%则在家庭护理和长期照护领域。

    米国约有医生96.7万人,护师17.5万人,护士390万人,医疗机构784626家。其中,大约63万医生是诊所执业医生,只有11万医生是医院雇员。诊所执业医生中,41%提供初级医疗服务。

    医生中占比最多的是家庭医生,占到医生总数的21.4%,但在医生产生的医疗费用中,家庭医生占比只有13.1%;其次是内科医生,人数占比大约13.2%,其余心脏、肿瘤等专科,占比在1%—5%不等。心脏科医生以3.3%的人数占比,产生了大约12.8%的医生费用,这也是医生费用中占比最高的部分。

    医生诊所是整个服务体系的基石,也解决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

    和我国几乎所有外科手术在二三级医院完成不同,米国68%的外科手术由诊所完成。

    病情较急或较严重的病人一般在门诊中心、急救中心等诊治,更严重的在急病治疗医院,但这种医院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住院,同时住院时间较短,平均在5到6天,出院后也可能转去康复医院和长期照护医院。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的医院没有这样的分别,绝大部分医院将这三类服务混在一起。

    米国医生对执业地点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自主选择的结果是,84%的社区医生只在一个地点执业,但也有25%的诊所是专科医生的联合诊所,数量上大约有27万个。51%的诊所中只有一名医生,这类诊所的医生数量占医生总数的18%;38%的诊所拥有2—5名医生。也就是说,接近90%的社区医生在不超过20人规模的诊所执业。

    保险支付是医生和医疗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支付标准与支付方式由双方定期协商。其中,政府举办的公办医疗保险采用行政定价的方式,医生和医疗机构只能选择接受或不接受,若不接受,就不能接诊公办医疗保险参保患者。商业保险机构以公办医疗保险支付标准为基准,与医生和医疗机构协商议价。

    这种医疗保险的支付标准全美统一。

    米国医学会为所有可能的治疗、诊断、手术过程等,都设置了5位数编码,称为“现代诊治专用码”,总共涉及7000多项医疗服务。每个代码设有加权值,叫作“相对价值单位”。相对价值单位反映的是提供一项医疗服务所需的相对资源,其加权值越大,说明该医疗服务所要求的工作量越多,操作成本越高,购买医疗过失保险所需的成本越高。

    相对价值单位的值还要根据上述三项内容在不同地区的地区操作成本指数进行调整。特定医疗服务的费率,由相对价值单位与转换指数相乘得出,转换指数是根据米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精算办公室给出的法定方程式计算得出的特定值。

    需要说明的是,与国内不同,在米国,医生是作为独立的服务提供方单独和医保部门议价的,在医院中执业的医生也是如此。

    作为议价方,医疗机构谈判力要高于医生,一个例证是高服务质量的医院可能会得到更多的保险支付,类似于“优绩优酬”;医生在只能同质化的按项目付费基础上,由医生团体统一与商业保险公司议价。不同于医疗机构,医生很难因为服务质量不同而获得差异化支付。因此,医院的门诊服务往往可以比诊所的门诊服务获得更高的保险支付。

    不过,这不代表医院的门诊医生收入一定高于诊所医生,因为医院运营成本更高。

    事实上,私人执业医生平均收入要高于受雇医生。私人执业医生平均年收入为28.1万美元,而受雇医生为22.8万美元。医疗机构的所有制在米国并不受关注,机构和医生只要在统一的质量监管框架下提供合规的医疗服务即可。

    全美医院协会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非营利性医院数量在米国医院总量中占比为51%,营利性医院为18.7%,联邦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只有3.8%,州政府医院为17.8%。从床位占有率看,非营利性医院近年维持在59%左右,营利性医院呈逐年上升态势,2012年达到14.7%;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逐年下降,2012年仅有17.2%。

    由此可见,米国的医疗资源很紧张,直接导致结果,就是看病难,看病贵。

    那么在米国,到底是怎样一个看病难和看病贵呢?

    就周方远知道的一个故事,是一个国内的母亲,她的儿子在国外不过就是发高烧,去医院看个病不仅贵,而且手续超繁杂。而对于米国本地人来说,一场小病就可以让他们回到解放前。因此,在米国看病真的很贵,一场小病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就连米国的病床,都被网友们戏谑为“最奢华的床”。

    在米国看病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看小病花大钱。

    忘了是从哪看到的事情了,有一个美国小孩子误吞硬币后送去医院,医生仅仅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搞定了。可是医院收取的医疗费用高达17000美元,折合软妹币就要七八万了。这在国内,这笔费用一般是一场大手术的开销。而且就算不计算汇率,只说17000这个数字,放到国内,用软妹币支付,这个价格也算得上是非常高了。

    而看大病,就要花更大的钱。

    车祸的人送进医院治疗,在医院呆了一个月,医疗费高达73万美元,折合软妹币400多万,这到底在治病,还是要了一个家庭的命?这在国内家庭是不可能发生的。

    医疗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的劳动成本高。

    例如,要训练米国医生,医生必须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四年的医学院学习,四年的医生在医院培训和两年的实习。在米国,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总共需要26年的时间。专攻某一领域的医生需要博士后学位,至少32年。

    此外,医学专业的学费高得离谱。如果不花150万美元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医生。如果你没有钱,你可以去银行贷款。你的学生贷款利率是多少?10%!

    20年期抵押贷款的利率也才只有4.9%。

    当了14年的医学生之后,房子基本上没了。这些医生怎样才能挣回学费?羊毛出在羊身上,病人付钱。

    其实说白了,还是医疗资源紧张惹的祸。

    因为医疗资源紧张,所以看病就无法及时就诊,预约是最常见的,在米国,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绝症,是很正常的事情。有钱人可以例外,但这样的有钱人又有多少呢?说到底最多的还是普通老百姓。想要成为医生,就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这笔钱可不是谁都能拿出来的,所以很多平民子弟在成为医生之前,就已经欠下了一屁股的债,成为医生之后,自然要疯狂敛财了,不然他连贷款都还不清。

    紧张的医疗资源,嗷嗷待哺的医生们,早就了米国传统的“看病难看病贵”。

    很多人都觉得国内看病难看病贵,但和米国一比,其实都是小问题。别的不说,一个感冒让你提前一礼拜预约,等好不容易到了预约期,感冒早就好了。

    可如果不是感冒呢?如果是癌症呢?如果是其他危险的病症呢?几天,甚至一个月数个月的预约期,真能把好人给满满熬成病人,把病人给活活熬死。

    这还是米国呢,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换到咱们国内,能全民普及医保,已经真的是政府领导下的一个奇迹了,要知道我国人口可是米国的数倍。在人口悬殊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还能领先对方一步普及全民医保,还有什么好指摘的呢?对于此,周方远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当然不会去随随便便抢占本就不多的医疗资源了。

    国家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周方远不能影响其他人和他一样,但他和他的家人,却能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够了。

1039.无糖食品的展望

    周方远通过老爸生病这件事,其实看到了两个可以尝试渗透的点。

    其一,就是药品生意,做药品在全球范围来说都不太容易,属于收益高但风险也极高的一门生意,当然了,如果能做出,好处还是大大的。

    其二,则是如今还没流行起来,但在未来会越来越流行的一种食品添加剂——代糖!

    所谓代糖,其实就是可以代替糖来释放甜味的食品添加剂,它们的特点就是有甜味,但没有热量也没有糖分,不参与人体消化的各种反应,摄入体内之后,会被身体直接给排泄掉,不用担心会引起发胖或者血糖提升的情况。像是大家常见的阿斯巴甜啊、甜蜜剂啊,这些都属于代糖。

    代糖也分很多种的。

    有营养性的,和非营养性的。

    营养性代糖,也就是食用后会产生热量的代糖,但每公克产生的热量较蔗糖低。

    其中最常见的有三种。

    山梨醇,一八七二年由蓝莓中提炼出来,目前工业上可以从葡萄糖裂解氢化得到,为白色结晶状,甜味大约是蔗糖的一半,一公克可产生三大卡的热量。由于它含在口中会有清凉感,且不会引起蛀牙,所以常被用于制作口香糖或无糖糖果。

    甘露醇,一八零六年被分离出来,亚洲有一些棕色海草中便富含此种成份,它呈现白色结晶状,甜度约为蔗糖的百分之七十,一公克可产生二大卡的热量,常用于制造无糖糖果或果酱等。

    木糖醇,一**一年由木糖氢化而得,自然界存在于蔬菜中,目前食品工业上亦可从半纤维素合成,甜度是蔗糖的百分之九十左右,一公克可产生一大卡的热量。由于它和山梨醇一样具有清凉的效果,因此也常用于糖果、口香糖或清凉含片的制造。

    而与这些营养性代糖相反的,就是非营养性代糖,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那些没有热量的代糖。

    这种代糖也分两种,一种是天然存在的,一种是人工合成的。

    甜菊糖,亦称甜菊糖苷,其成分的提取是通过将其干叶浸泡在水中,过滤将液体与叶、茎分离,进一步利用水或食品级酒精进行提纯。这是一种完全传统的植物提取方法。它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其甜度是蔗糖的200-300倍,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经大量科学实验及他国长期食用历史证明,甜菊糖苷无毒无副作用,无致癌物,食用安全,是一种可替代蔗糖非常理想的甜味剂。

    不会影响血糖水平或干扰胰岛素,可以给糖尿病人在预算总摄入热量方面提供更多灵活选择,并有助于控制体重。无论怎样摄入甜叶菊提物,对gi没有影响。

    人工合成的食用后不产生热量的代糖,又称为“人工甜味剂”。由于供应稳定,价格较低且甜度高,因此广受食品加工业的喜爱,目前市面上亦有几种常见的产品。

    蔗糖素,一九七六年被发现,由英国泰莱公司与伦敦大学共同研制申请专利的一种新型甜味剂。是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的功能性甜味剂,原始商标名称为善品糖,甜度可达蔗糖600倍,蔗糖素甜味剂在水中的增甜系数比食糖高出约750至500倍不等。这种甜味剂具有无能量,甜度高,甜味纯正,高度安全等特点。是目前最优秀的功能性甜味剂之一。

    糖精,这是最早发现的人工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三百倍。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对热稳定且价格便宜,但因食用后有苦味,所以在甜精问世后,便以一比十的型式混合出售,此后糖精才被广泛使用。

    甜蜜素,甜度为蔗糖的三十倍左右。在一些研中曾发现甜精虽无致癌性但可能为癌促进剂,因此美国于1970年八月全面禁用,但是联合国的国际卫生组织及欧洲共同市场都认为它是是安全食品添加物。世界上有包括等四十多国准许用。每日的允许摄取量每公斤体重十一毫克。

    阿斯巴甜,由天门冬胺酸和苯丙胺酸所构成的二肽,甜味是蔗糖的150至200倍。无苦味,甜度高,但对热不稳定,高温下甜味会消失,因此无法用于烘焙食品,目前广泛使用于糖果或低热量饮料中。一般每罐低热量饮料中阿斯巴甜的用量大约是一百八十毫克,由于阿斯巴甜甜度很高,故用量极少,虽然会产生热量,但热量可忽略不计。

    以上这些,都是很好的代糖,只不过虽然发现时间很早,但一段时间以来,使用的范围却不是很广,用量也不是很高。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代糖再好,其口味也肯定比不上真正的糖。

    尤其是在我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我国老百姓的生活都很不行。不仅是肚子里缺油水,很多老百姓甚至吃不饱肚子,这种时候人们急需补充糖分,就算有代糖,又有谁会去吃呢?其实别往远说,就是十年前,你和老百姓说吃糖多对身体不好,估计也没多少人肯听。即便是现在,06年了,能够认识到摄入过量糖分所带来的未来的人,在广大老百姓之中,也只是少数而已。

    真正等到大部分命中觉醒健康意识,还得是10年以后。

    犹记得,当年伊丽莎白女王用满口的虫牙来表达对糖的特殊嗜好,那个时候她肯定不会想到,在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必备品象征的糖,将会在数百年后的今天,被打上原罪的烙印。

    当学术界将糖归结为导致肥胖、引发疾病的元凶呼吁控糖之时,食物界的“无糖革命”也正迅速蔓延:与低油、低盐、低脂一样,低糖也成为饮食界的政治正确。也正是基于此,在大食品领域,“限糖”正成为商业新赛道。

    在周方远重生前的那个时候,国内的高血糖人群、糖尿病患者以及“三高”人群的数量早就已经过亿。

    需要控糖的庞大人口基数背后,是无法忽视的市场刚需。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当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向肥胖与糖的密切关系后,数量更为庞大的消费者自动加入到控糖的阵营中。

    在当时的传播语境中,不管是严肃的科学杂志,还是健身会所煞有介事的健身教练们,他们孜孜不倦地向受众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糖是危害健康的万恶之源。

    这样的舆论环境下,无糖食品必然大火。所谓无糖食品指的是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的固体或液体食品。荷兰知名的咨询公司innova显示,2018年,全球带有“低糖”“无糖”或“无添加糖”标签的新品发布数量相比2015年增长了将近一倍。

    但事实上,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无法拒绝来自糖的诱惑;就像瘾君子无法拒绝粉末结晶一样。从某种意义上,糖能制造快乐。

    在人类的发展史中,糖类作为能量的来源,支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延续。在人类的集体意识传承中,人类的大脑学会了通过分泌多巴胺——一种传递愉悦信息的神经递质——刺激我们再次获得糖以不断获得能量。将遗传的基因延伸到社会学领域,甜食则成为颇具疗愈功能的安慰剂:在很多影视剧作品当中,失恋的女孩们大口地塞着甜食,来抚慰情感失败所带来的焦虑。那种味蕾牵动让大脑分泌多巴胺的快乐,让糖成为人类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必备品。

    一面是基于健康的需求,一面是无法拒绝的快乐,如何在健康与快乐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成为破解困境的关键所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代糖”概念成为市场的新宠。

    “代糖”是现代化学工业的结果。自1879年,第一代人工代糖“糖精”诞生以来,化学家们相继向市场推出了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人工代糖。这些甜味剂,在赋予了食物甘甜风味的同时,却因对血糖影响小、不易被人体吸收等特性,改变了人类关于甜食的历史。

    尤其是在未来,“代糖”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截止到目前,各色的代糖食品、饮料进入到流通领域。无糖气泡水这一品类的新品就不下10种,伊利、雀巢、喜茶甚至青岛啤酒等大公司都争相出新。同时,现制茶饮品牌纷纷在门店推出正常糖、七分糖、半糖、不加糖等选项。

    以健康之名,在营销的赋能之下,代糖正由概念演变成产业。在无糖风潮的影响下,即使是像可口可乐这样的行业巨头,也不得不屈服:2019年,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推出了1000多种新产品,其中400种是低糖或无糖产品。

    在国内,可口可乐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无糖品类近乎占据了半壁江山。除了健怡和零度以外,可口可乐相继在我国上市了可口可乐纤维+、雪碧纤维+、芬达零卡、怡泉苏打水系列等无糖饮品。

    而新生代国民饮料元气森林的崛起,也是得益于无糖的概念。在供应链端,无糖概念的崛起也造就了行业的繁荣。

    如果说控糖是个好建议,那么“代糖”一定会是个好生意。在追求健康减少糖摄入的营销环境下,如何讲好这一个新故事,将会是“代糖”生意的新焦点。

    周方远就把自己的目标,放在了代糖之上。

    药品很好,但危险太大,而且风险属于不可控状态。更何况,全世界最大的糖尿病药品公司诺和诺德,光是他们一家,就占据了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的半壁江山。连周爸吃的药,打的针,都是诺和诺德生产的。人家家大业大,经验丰富,说实话,远方集团去和人家竞争,那真的是闹着玩儿呢。

    而且糖尿病市场也不止这一家公司啊,诺和诺德、礼来、勃林格殷格翰、赛诺菲、阿斯利康,这是世界糖尿病药物市场的五大巨头。可以说,现在全球糖尿病药品的市场,基本上已经被这五家给瓜分干净了,最多剩下一点点边缘地区,留给更多的小型公司。远方集团要是敢入行,保准被对方压得死死的,一点抬头的可能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除非周方远傻了,才会尝试入行。

    反之,代糖以及无糖食品这个生意,大可做的。因为现如今这个时期,各大公司都还没有进入这个领域,目前在无糖食品领域挣扎的,大多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他们怕也是打着剑走偏锋的想法,想要从大公司们没有注意到的领域占据一片市场。然而现在无糖食品的市场并不明朗,民众对于糖的恐惧心理还没有出现,所以这些公司也是度日艰难。

    小公司底子薄,想要坚持当然不容易。

    但如果换成是远方集团就不同了,远方集团底子厚,资金足,别人坚持不住不代表他们坚持不住。

    现在就开始涉足这个领域,提前好几年布局,等无糖食品的浪潮到来的时候,远方集团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食品库,加上远方集团的名气,想要趁机占领高地,虽说不太容易,但也肯定不会太难,最起码比其他公司要轻松。毕竟到时候群雄争锋,打得就是一个时间差,谁能最先拿出成熟的、味道好的无糖食品,谁就能更早的占据市场。

    周方远的目的就在于此了。

    这也是他通过老爸这一次生病,突然想到的一个赚钱的方法。

    之前他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毕竟人不是计算机,不可能输入一道程序,就什么都能记住,什么都能安排妥当。周方远作为重生者,最大的又是就是“先知”能力。他之所以决定不进入医药行业,只因为他对医药行业的了解真的不多,他不知道那些药品的化学公式,也记不住每一种药不同的发明时间,这么说吧,重生者最大的优势,主要还是他们能记住所谓的大势。

    比如说互联网的前景,比如说新能源汽车,比如说优秀电影,比如说无糖食品……具体到某一项技术,或许有人能记得,但这里面肯定不包括周方远。所以药物什么的,他就不费那个心了,而且正如之前所说,虽然收益大,但风险也太大,吃坏了人,那可是要吃官司的。但无糖食品就不一样了,无非就是在原本加糖的食品中,把糖换成代糖,又吃不坏人,大不了就是生意没做成,风险远不如药品那么高。所以周方远相比药品的话,还是更加看好无糖食品的未来。

1040.误区与潮流

    周方远想要涉足无糖食品的领域,并不仅仅因为父亲得了糖尿病那么简单。

    事实上在他重生前,无糖食品的风潮是越来越大,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毕竟全世界糖尿病人那么多,这些人肯定不能和正常人一样放开了吃,无糖食品的存在,或多或少能解决一些他们的问题。虽说无糖食品也不可能真的就放开了吃,但比起正常放糖的食物,无糖食品对糖尿病人确实是有友好了许多。

    不过话说回来,无糖食品这种东西,本身也是有误区的,很多人虽然了解到了无糖食品,但一些误区他们并不知晓。

    首先,无糖食品等于不含糖,这就是一大误区。

    从科学的角度上看,绝对的无糖食品是不存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也就是说,无糖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含糖量在0.5%以下,而并非完全不含糖。

    市面上所谓的无糖食品是不含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成分,之所以也是甜的,是因为加入了甜味剂,如木糖醇、山梨醇、麦芽醇糖等替代品。健康、不含糖、热量低?关于无糖食品的误区家长们恐怕要重新了解一下

    常见的无糖食品,如无糖饼干、无糖月饼等,本身大多都是用面粉等碳水化合物制作,吃进去后经消化分解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摄入的糖分并没有减少。所以“无糖食品”并不代表完全不含糖。

    其次,无糖食品等于热量低,这是第二个误区。

    有人说,虽然无糖食品可能有些糖,但是毕竟含量少了很多,那相比较含糖的食品,不是同样也会减少热量摄入吗?

    并不能如此简单的划等号。

    有的商品可以在包装上看到“无添加蔗糖”,但是仔细看配料表会发现,虽然不添加蔗糖,却可能添加了葡萄糖浆、麦芽糊精等,而这些物质在水解后同样会产生葡萄糖,所以热量一点也不会少。而且为了改善口感,有些“无糖食品”可能还添加了大量的油脂,这些脂肪同样会造成热量超标。

    所以,食物热量高不高,要综合看看配料表,不仅需要糖分少,还需要综合考虑植物油、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各种配料的含量。而除了添加糖,本身就含有淀粉的饼干、面包等食品,在人体内最终还是会被消化吸收为葡萄糖,从而转化为热量。

    其三,无糖食品等于健康,这个实在是一个大大的误区,比上面两个都要严重。

    这年月,随着老百姓肚子里逐渐有了油水,很多人都开始追求健康,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

    于是乎,无糖食品渐渐进入很多没有糖尿病,但却渴望身体更加健康的顾客的眼中。

    其实直到周方远重生前,无糖食品都还不能和健康划等号。虽然在食品的包装上印着醒目的“低糖”和“无糖”字样,但它们又不可能完全脱离糖分。纵然糖的含量很低,但如果无节制地大量摄入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无糖食品中的甜味剂本身不含有热量,无法为身体提供能量,我们在摄入后反而会促进大脑对甜食的奖赏机制,因此仍然会感到饥饿,很可能将继续进食,以补充所需能量。甜味剂的甜度远高于真正的糖,摄入后大脑接收到强烈的刺激信号,在没有进食糖分的时候,却命令身体分泌出对应的激素,易导致人体的激素发生紊乱。

    另外在心理行为上,我们越是认为它“健康”“没有热量”“无糖”,喝下饮料吃下零食的时候就越没有负罪感,以至于会吃下比平时更多的食物。

    面对“无糖食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不能一味的“迷信”,反而更应该认真参考成分表、热量表:有些无糖食品可能含有葡萄糖或者其它一些糖类,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可能并不低。在选购的时候要看该产品是用何种甜味剂代替了有关糖类,绝不能盲目地过多食用。

    就像上面所说,无糖食品,并不等于是真正的无糖。

    按照欧洲国家的通用概念,无糖食品指的是不能含有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等糖类。但为了口感问题,同时含有糖的替代物,即添加了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如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

    糖是碳水化合物的别名,一切含有碳水化合物的物质都可称为糖类。所谓的无糖食物只是在加工时没有直接添加糖,不代表产品中完全不含有糖。比如无糖蛋糕是面粉做的,面粉本质上就是碳水化合物,经过消化吸收后还是会分解成葡萄糖。无糖饼干,它可能没有加白砂糖,也没有加甜味剂,口感上很淡,但由于饼干的原料是面粉,就可以升高血糖。无糖汤圆也是如此,虽然没有添加蔗糖,但是汤圆含有淀粉,摄入后还是会引起血糖升高。

    市面上很多的“无糖食品”通常是精制的米面经过比较充分的烹饪后制成的,他们的血糖负荷并不低,有时甚至会引起血糖的大幅度上升,尤其对餐后血糖影响非常大。所以无糖食物不能肆无忌惮的吃。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如血糖稳定,可少量吃这一类的“无糖食品”,但在吃无糖食品时一定要将其产生的热量计算进一天所需要的主食量中,然后一定要减去相应的主食量。对于血糖波动很大、血糖值很高的患者,建议不吃。

    无蔗糖食品一般会添加甜味剂,相当一部分无蔗糖食品里还会添加增稠剂、稳定剂、品质改良剂等以改善口感。常用的增稠替代品,如糊精、改性淀粉等,其实也是糖类。因此,糖尿病人在购买无糖产品之前,一定要看清配料表,提防增稠剂含量过高或含有蔗糖之外的糖类物质,从而对血糖造成影响。无糖或者低糖食品不等于降糖食品,即使是质量合格的无糖食品在本质上来说也只是低糖食品,糖尿病人可以少量食用,但绝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

    而且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减少糖分的获取,一些油脂含量丰富的食物也要少吃。虽然部分无糖的食物在制作的过程中,没有加入糖类物质增加口感,但是可能添加的油脂比较多。

    特别是那些高纤维素的饼干,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了让饼干的口感保持良好,会加入较多的食用油,而这些油脂添加过多,同样容易增加肥胖的风险,未必真的健康。因此,有糖尿病在影响需要谨慎一些,并非无糖食品就可以经常大量获取。

    除此之外,很多人陷入误区,认为糖尿病患者只要吃无糖的食品就可以保持身体健康状态,其实,无糖食品并非真的安全。有部分无糖食品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会添加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甚至还有防腐剂,大量摄入这些食物虽然没有血糖升高的风险,但是有可能会影响身体其他重要器官、组织的健康。另外,部分无糖食品也只是商家炒作的伪概念。

    当然了,仅仅只有甜味剂的话,那确实是不影响血糖的。

    在食物中,最终对血糖产生影响的物质是葡萄糖。而在无糖食品中,其之所以有甜味,是因为添加了甜味剂,这种甜味剂本身没有热量,也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也不会对血糖产生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无糖蛋糕、无糖饼干等,虽然其调味品不会对血糖影响,但也要注意其他成分,比如制作蛋糕、饼干的面粉等,也会造成血糖的波动。所以,无糖食品给了糖尿病患者更多品尝美食的机会。

    但甜味剂本身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吃多了肝受伤。

    除了对血糖的影响需要糖尿病患者关注,过多的食用无糖食品还可能带来一项危害。

    甜味剂穿肠过,留下的是可能是受伤的肝脏。甜味剂进入身体后,需要借助肝脏代谢排出体外,这也意味着,给肝脏增加了一些额外的负担,如果人们无限制地进食甜味剂,比如将无糖饮料当水喝,长此以往,肝脏很可能出现“过劳肥”,也就是可能增加脂肪肝的发生风险。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更容易出现肝脏问题,更是要保护好肝脏。

    尤其是对于已经肥胖的患者来说,往往本身就已经患有了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平时肝脏就在超负荷运转,如今再加入甜味剂的话,很容易造成肝脏受损,严重者,甚至可能形成肝硬化,危险性可以说是非常不小了。

    所以无糖食品对于糖尿病人,绝对称不上是缓解压力的利器,只能是稍微有点用而已,用处也不是很大。

    那么周方远为什么还要做无糖食品呢?很简单,市场太大了。

    无糖食品的市场前景真的是太好了,好到周方远想起这个点的时候,都没有任何迟疑的准备进入其中。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糖尿病食品和无糖食品市场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在国内商超卖场系统都可以看到无糖食品专柜的陈列。

    无糖食品已经成为卖场一种必备的食品系列,已经渐渐的被糖尿病人群乃至普通消费者接受和认可,具有理性购买的需求。未来几年的市场迅速发展,就会充分证明这一点。

    这也对功能性营养食品的规模性发展提供了思路。

    作为重生者,周方远很清楚,功能性营养食品是今后消费者和食品工业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而且有三个领域的功能性营养食品市场值得关注。

    其一,是以有利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儿童市场,如适合儿童的强化维生素、矿物质等系列食品、能量强化食品和提高智力的产品等。以父母们对孩子更加关心的态度来看,只要是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利的功能性营养食品,家长们总是会尽可能的花钱购买,只这一点,类似的食品市场就无比庞大。

    其二,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成人市场,如提供能量的产品、减肥性食品、提高视力、增强免疫力的产品等。这个不用多说,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

    其三,以辅助药物为功效,减轻症状、降低患病风险的功能性食品,如降低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降低骨质疏松,增进肠胃健康的产品等。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的当下,别说患者了,就是没病的正常人,也会逐渐加大对这方面的重视。

    如今,越来越多的疾病患者越来越多的注重养生以及饮食控制,希望通功能营养食品减轻症状、降低患病风险,这势必会带动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白领成为网上消费的主力军,他们丰富的知识让他们主观上倾向于营养健康食品。

    而我国呢,在糖尿病食品领域的发展方面,最早,在95年的时候就崭露头角,经过10来年的发展,品种其实已经达到了上千个。

    几千家的无糖食品专卖店和大卖场、超市遍布全国,大多数卖场设有无糖食品专柜或联营的店中店。这无疑极大限度的满足了糖尿病人的饮食需要,繁荣了糖尿病人的保健食品和无糖食品的市场。

    但是,糖尿病食品的生产厂家规模普遍比较小,厂商多以为中小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较少,行业集中度不高。

    国内行业发展的状况决定了国内市场十分分散,各厂商产品占比均不高,除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外,其余无明显的市场优势,故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技术含量低和产品形式雷同是制约行业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周方远现在准备入行,就是要依托远方集团强大的食品生产能力,将无糖食品,以及其他类似的功能性营养食品做大做强,做到其他小微企业做不到的程度。这可不单单是为了抢市场那么简单,功能性营养食品,其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调理身体的效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婴幼儿奶粉,越好的奶粉,对婴幼儿的成长就越有好处,如果真的能做到世界顶尖的程度,那么对于国内婴幼儿的成长,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而且好就好在,这功能性营养食品,它和药物不同,风险小,利润高,好处大,周方远何乐而不为呢?

1041.与三哥聊聊

    渝家小馆,一个很普通的小餐馆里。

    周方远和三哥对面而坐,两人不时碰杯,边喝酒边聊天。

    周方远已经很久没见过三哥了,随着他的事业越做越大,他在北桐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偶尔回来一趟,也就回个两三天的时间,陪家人尚且不够,也没多余的时间和三哥喝酒。这一次他回来时间较久,但因为父亲生病的缘故,所以长时间在医院里,没法外出。

    那段时间三哥也去过医院一趟,毕竟两家交往颇深,周爸病了,他于情于理都该过去看看的。当时两人就聊了一会儿,并且越好了见面的时间。

    如今三哥也发福了不少,尤其是婚后生活幸福美满,让他不再重视自己的身材。其实这也是很多婚后男人都会面对的情况,三哥亦不能免俗。

    “小远啊,你现在真的是越走越远了,哥已经都看不到你的背影了。”

    席间,三哥感慨的说道。

    其实最初两人是能够走在一起的,当时周方远也不止一次的和三哥说,多看书,不行报个夜大,充充电。

    当时三哥也是听了的。

    可惜没多久他就遇到了现在的妻子,然后很快坠入爱河,并且谈婚论嫁。

    考夜大什么的,也就不用提了。

    更何况他如今也是事业有成,在远方游戏和远方科技,以及不少集团子公司里都有股份,尤其是远方科技,现如今可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厂商,光是他手里那些股份每年的分红,就足够他几辈子吃不完了。

    有的人,在功成名就后,会想着更进一步。

    但有的人,却会选择享受生活。

    两种态度无分对错,只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的选择罢了。

    周方远选择更进一步,更集团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等他的先知能力到期后,他可以安心的享受生活。而三哥比他更早一步,如今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斗志,只想着守住现在这份成功,所以他说他看不到周方远的背影,虽然是有些夸张的说法,但也不无道理。最起码,周方远现在做的事情,他就看不太懂。

    “我听说你准备弄汽车?这个行业可不好弄,一个搞不好,可是要摔大跟头的。”

    好在做汽车,对集团整体发展影响并不大,集团每年的收入都在节节攀升,收购的车企也是那些没什么名气,或者已经衰败的品牌,花的钱其实不算多,所以就算投资失败了,对集团的影响也不大。否则别说三哥,集团的其他高层怕是也不能同意。现在无非是集团流动资金多,而且周方远投资车企的理由也足够充分,这才没有引起集团高层的反弹。

    “我知道,不过我肯定是有信心的,不然我轻易不会投资,三哥你对我还不了解啊,我是那种莽撞的人吗?”

    周方远笑着说道。

    “就是因为对你了解,所以我才比较放心。不过你和我好好说道说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而且我有一点想不明白,你这么直接做车企,有把握吗?毕竟投资可不小,要是到时候失败了,多多少少也是麻烦。”

    “所以说,我虽然想要做车企,但初步我还是会比较谨慎的,我决定先做电动自行车,积累一些经验再说。”

    “电动自行车?”

    三哥一脸疑惑。

    周方远对他太了解了,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怎么?三哥你觉得电动自行车没搞头?”

    被看穿想法,三哥也不尴尬,笑了笑。

    “也不是说完全没搞头,只是这东西,没什么利润吧……”

    “三哥你这么想,那可是大错特错了。

    电动自行车,其实搞头还是很大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电池和电机方面,为我们接下来的新能源汽车积累技术经验,但电动车本身,可运作的范围也非常大。

    你没有专门调查过,可能不清楚,我国的电动车也领域,最早在1985年诞生,2003年开始快速发展,经过近五年的提速,产业规模和产销量每年均保持50%以上的增长,特别是去年和今年,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井喷时期。

    到今年年底,全国电动车保有量预计会达到5600万辆,整个电动车行业对今年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是‘时代呼唤绿色环保’的时代,不但要求人们注重节约能源,更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和绿色环保,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石油资源比较贫乏,燃油与尾气的排放污染又是未来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此我国发展电动车辆无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绿色环保革命的需求,因为电动车辆环保,低能耗,它是绿色环保,净化空气污染的最好交通产物。

    如何给广大市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正是适应了这种趋势,更是一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

    我找人专门收集过相关的资料。

    我国电动车发展在九十年代前基本都是依靠进口,如高尔夫球车、游览观光车等。自九二年以来,我国有了自行车研制和生产的电动车产品,通过近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以新日、绿源等一大批具有实力和规模的电动车生产家,更形成了新吴、浙省、津门三大产业集聚区。这些企业现已在国内市场推出电动摩托车、电动有缆车、电动高尔夫车、电动观光车、电动汽车、电动载货车、电动救援车、电动助行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家庭生活车等等多重车型。

    从1995年清大研制的第一台轻型电动车出世开始,到现在的五花八门的林林总总。这十年中,诞生了一个产业成长的神话,也记录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发展成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轻型电动车产业的历程。从第一辆个人的专利制造到第一辆被公安部门正式认证并允许生产的电动车开始,这一个只属于我国的新产业迈开了前进的脚步,在短短的十载内,已经成就了让全世界仰慕的产业规模。”

    周方远侃侃而谈。

    三哥看着他目瞪口呆。

    “对于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史,业内普遍认同为三个发展阶段:电动自行车的初级阶段、初现生产规模化阶段、超速发展阶段。

    电动自行车的初级阶段也被称作是电动自行车的早期实验性生产阶段,从时间上讲,也就是1995年到1999年。这个阶段主要是对电动自行车的四大件,电机、电池、充电器和控制器的关键技术摸索研究。在研发生产方面主要是以生产企业自发的汇集信息、跟踪技术、组织市场观察、小批量的市场试用投放,也使得电动自行车开始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并被他们逐步的认可到接受。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早期的电动自行车,新电池充电一次只能行驶大约30公里,电池寿命短,电机最大输出转矩只,爬坡能力差,容易磨损,而且电机也都是有刷无齿电机。但是,正是由于这个时期的积累,才为如今的这个产业化的规模在人才、技术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做好了奠基。

    第二个阶段之所以被称为初现生产规模化阶段,是由于这个时间段内出现了几个将电动自行车推进的机遇,使得在初级阶段里举步维艰的电动自行车一下子迎来了春天,更是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规模化,而这几个机遇当中最有价值的则为各个城市的‘禁摩令’和2003年的‘**’。

    这个时间段一般都认同为是在2000年到2004年这段时间,在这一时间段里,随着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和电动自行车的性能不断提升,让电动自行车成为了摩托车和自行车的替代产品,而它的快捷、环保、方便和廉价,也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同,同时也激发了市场对于电动自行车的诉求。

    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先前研发生产的企业迅速崛起,一些新的企业也开始进入,他们对电动自行车的投入也不断加大,使得产能迅速扩展。而且,这个时段迅速蹿上来的企业都是大手笔运作,已经将那些老一辈的研发生产企业抛在了身后。但是,以新日、绿源、千鹤、大陆鸽等品牌为代表的上规模企业已经形成,而且按照南北差异,也亦形成了行业内的新吴、浙省、津门为代表的三大产业集聚地。

    第三个个阶段是从去年开始的,这个阶段是我国电动自行车的超速发展阶段,被行业称为‘喷井阶段’。

    在这个时间段内,随着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大大刺激了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扩散,全行业的技术将会大幅度提高,蓄电池寿命和容量提高了35%,电机从单一的有刷有齿电机朝无刷高效电机发展,寿命大概能提高5倍,效率也会提高近30%,爬坡和载重能力提高约3.5倍。在性能提高的同时,制造成本也大幅度下降,价格功率下降到原来21%;在控制器系统和充电系统,技术水平也大幅提高。

    特别是在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电动车专用铅酸电池在技术上的突破已经领先国际。电池也由单一的铅酸电池演进出多类型的高性能电池,而且锂电池的出现,更加带动了电动自行车,特别是简易款的发展。在电机方面,永磁无刷电机的发明,让行业发展的步伐明显的加快。电机性能的关键是强磁材料的性能,各种永磁材料中,稀土永磁材料性能最为优越。

    我国本就是世界公认的稀土资源大国和稀土产品的制造强国。由于稀土强磁材料性能好,价格低,制造能力强,使得国际市场价格昂贵的bldc系统在我国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电动自行车产业因此获得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远了咱们不说,就说去年,全国数百家企业的各种轻型电动车的总产量预计已经超过900万辆,出口约200至300万辆,实现工业产值200亿,利税约60亿元,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就业接近100万人。如果考虑对上游配件工业和下游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总体产业规模将达到350亿元以上。

    你自己说,这个事情,他有搞头吗?”

    周方远笑眯眯的看着三哥。

    三哥已经完全愣住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他平日里根本看不上的电动自行车,居然也有数百亿的市场规模。

    其实这很简单,说白了,还是人口红利太大。

    全国上下十几亿人,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骑电动车,那也是一亿多台的市场,每一台别多,卖两千块钱,那就是两千多亿的庞大市场。

    350亿算什么啊,这还是05年,等到了15年甚至18年,现在350亿的市场,放到那时候就根本不够看了。

    当然了,所谓十分之一,那也是理想化的数据。事实上国内的情况还是比价复杂的,有钱人看不上电动车,穷人呢买不起电动车,虽然我国人口总量巨大,但电动车本身也不是那种一年就报废的残次品,省着点用,一辆车骑个四五年其实问题不大,所以所谓一亿台的市场,实在是有些太过理想了,每年能卖出上千万台,就已经不错了。

    当然了,这说的是现在,未来的话,随着电动车的进一步平价,购买人群还会不断加大。而且随着城市交通变得拥堵,很多有私家车的人,也会在平常日子里,选择骑乘电动自行车出门,毕竟这么一个小车车,它不用再路上挨堵,也不用太过惧怕高峰期,再过分点……闯红灯不必你汽车方便啊?虽然这一点不可取,但事实不就是如此吗?

    总之,电动自行车市场大,前景好,最重要的是,电池和电机的发展,其实和新能源汽车息息相关。

    这才是最重要的。

    传统汽车,我国发展晚,和外国竞争很难。尤其是一些关键部位的技术壁垒,不是你想冲过去就能冲过去的。

    加上全球石油资源大部分被米国所掌控,我国在这方面确实是挺受影响的。

    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存在,实际上对于我国来说就如同与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国家大力扶持不是没有道理的,远方集团想分一杯羹,不在这个时候加快技术积累,还等什么呢?不过这些话,周方远不会轻易和三哥说,三哥本身就没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那索性就不要让他知道太多了。

1042.机遇危机并存……吧!

    周方远想要做电动自行车,主要一个原因是为了给电动车积累技术经验,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电动车前景比较好看。

    但与此同时,他也并不准备和其他厂商一样,全面铺开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经营。

    因为没有意义。

    在周方远重生前,北桐市已经率先开启了新一轮的限摩令,连电动自行车都没能幸免。而且他当时就已经听人说过电动车新国标的事情,预计是在19年正式实施,可惜他没有等到那一天就重生了,但作为当时只有电动自行车这一个交通工具的人来说,他对这方面还是挺关注的。

    不出意外,这个新国标一出台,一定会引起社会上的各种不满情绪滋生。

    制定相关规则的人,或许出发点是好的,毕竟电动自行车、燃油助力车乃至摩托车的存在,对城市交通来说,确实是一大隐患,这一点无需反驳。

    闯红灯,逆行,走机动车道,速度快,声音小……这些都是隐患部分。

    然而现实如何呢?

    闯红灯和逆行,这个或许还关系到车主个人的素质问题,但走机动车道这一点,有时候实在是不能怪这些车主。

    试问,就国内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随便走出看一看,有几个城市的非机动车道是畅通无阻的?

    又有几个城市的人行道是干干净净没有障碍的?

    很少,非常非常的少。

    在国内,机动车停放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机动车没处停,违章停放还会被罚款,所以只能停上人行道,停上非机动车道两侧。那么人行道被占了之后,行人怎么办?他们只能在非机动车道上走。这样一来,非机动车道又不好走了,那些电动自行车和燃油助力车,以及摩托车,就只能被逼走上机动车道。

    难道他们不懂得危险吗?汽车是铁包肉,摩托车可是肉包铁,稍微碰一下,人家没事,自己可能就要损筋折骨,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其实大家都知道危险,但现实就是逼得大家没有办法。

    制定新的办法,好滴,这个是没问题的。

    但问题在于,这个办法有些舍本逐末了。

    新的国标里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各种数据要求,限速什么的。这里不多问,就问一个问题——难道限速之后,闯红灯、逆行和在机动车道上行驶这些问题就能避免了吗?

    难道制定了新的规定,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和声音的问题就真的能解决了吗?

    就算是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撞在人身上也是不得了的,而且电动自行车的优势之一不就是没有那么强烈的噪音吗?难道还能专门加上噪音不成?噪音也是一种污染啊。

    归根结底,想要阻止相关问题,制定相关法律才是正经,而不是一刀切的把所有问题都推给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没错,错的只有人。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禁摩令了。

    电动自行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归根结底,还是禁摩令。

    为什么像是扶桑、宝岛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电动自行车就很少,反而大家都在骑摩托车呢?

    很简单,因为人家没有禁摩令啊。

    其实对比一下就很明了了。

    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之间。

    续航里程,摩托车强;动力,摩托车强;爬坡,摩托车强;载人载物,摩托车强;用车成本,大体上也是摩托车更强。防盗性,摩托车比电动车强一些,虽然没有特别巨大的差距,但强一点也是强,这个不用多说。保值率,摩托车也完爆电动车……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如果真的要按照新国标的要求来,那么所有超标的电动自行车和燃油助力车就都不能上街了。到时候很多和社会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行业必然会遭受影响。

    最直接的,快递员,外卖小哥,送水的师傅,他们怎么办?

    按照新标准,电动车的运载能力和速度都受到了很大的约束,那么问题来了,上述那些职业的成本怎么办?

    原本快递员一次拉一车快递,现在需要分好几次来来回回的运送,时间成本怎么算?

    快递小哥本就是个送一单拿几块钱的职业,运载能力不说了,速度的问题怎么办?原本一天下来四五十单不成问题,厉害点的七八十、**十都有可能,现在一旦限速,一天晕二三十单,难道送餐小哥要饿死吗?那就只能提升每一单的运费了,可这样一来,成本又转嫁到了顾客身上,顾客平白多花了好几块钱的运费,一单两单还无所谓,可如果多了呢?

    如果订一次餐运费就要二三十,甚至三四十,那还有人会点外卖吗?

    送水师傅受限于运载能力,原本一天的运送量需要变成两三天,那些高楼大厦里的白领经理们,能忍耐吗?

    双十一买的东西可能要双十二才能运来,谁能接受?

    当某一个交通工具遍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各行各业里的时候,一刀切真的正确吗?

    就如同当年的禁摩令一样。

    当初之所以会实行限摩令,绝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摩托车的安全系数不高,给交通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汽车虽然安全系数更高,但是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买车费用以及养车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多家庭还是处于无法支撑的状态,再加上汽车体积比摩托车大,也就更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如果道路上摩托车的数量增加10%,城市至少会减少40%的交通堵塞。

    很多人购买汽车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出行,但是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交通压力,堵车便成了家常便饭,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相比较汽车,摩托车在这些方面都是更具优势的,排放污染小,停车方便,可以做到随走随停。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正是因为摩托车体积小,通行率高,一旦车主不遵守相关交通规则,随意穿行,也会增大交通压力,甚至会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

    所以想要促进整个摩托车市场的发展,还是得有一个合理的政策,让摩托车市场更加规范化,否则的话就会过犹不及。

    周方远重生前的新规定,其实仔细想想,也是这个样子。

    最初也是因为交通安全的问题,才会出现这样一个规定。

    可这样一个规定,除了对那些有职业要求的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以外,还有另一个不小的麻烦存在。

    那就是广大的家长们。

    在我们的国家,大多数父母每天早上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就是送孩子上学,到了下午放学,又要准时准点地接。十年寒窗,除了节假日,不能有丝毫怠慢。但随着不少城市颁布了“禁摩令”和“限电令”,家长接送娃就成了天大的难题。“禁摩令”,就是禁止摩托车出现在大城市的主城区,只有郊区才能使用。“限电令”,是指一些城市对电动车施行交通管制,某些路段电动车不能入内。

    颁布禁摩令和限电令的初衷,是由于这些两轮车过于灵活,又具有高机动性,很多车主都无视交通规则,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又没有上牌限制,更加肆无忌惮,对其它机动车辆和行人造成隐患和威胁,不得不管。

    然而“禁摩令”“限电令”的出现,直接引起家长不满。

    本来这也是出于正常考虑,可以理解,但有专家说:限令的出台,主要是针对早高峰晚高峰家长接送孩子的现象,每个校园门口都挤得水泄不通,极其混乱,毫无秩序,对正常交通造成困扰。建议家长们让孩子自己上下学,既能减少环境污染,转变路况,又能锻炼孩子独立自理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本来条例的出台就让很多家长不满了,加上专家这样的考虑,家长们更不买账了。

    毕竟这两种交通工具是普通家庭中,现有的最为实用的车型,小巧轻便快捷,在早高峰拥挤的车流中,速度最快,效率最高,而且物美价廉。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造成更大拥堵不说,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孩子们在这样的空气中出入校园,身体健康肯定受影响。而且还经常没车位,被贴罚单,家长们唯恐避之不及。再说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有车,都有必要买车。

    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孩子们上学路途最近的也得1公里,路况相当复杂,哪怕是一个小县城,上学一路上各种危险也是不可预知的。大一点的孩子还好说,那年龄小的孩子怎么办?幼儿园孩子又怎么办?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但不方便,不灵活,还极其不舒适。很多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都是家里老人,老人本身身体弱,孩子又小,挤公交地铁实在太费力气,还容易引发老年病,一旦在公共场合发病,孩子根本无力应付。

    在国外,很多国家城镇乡村,都有校车接送,但我国国情不同,基础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大环境并不安全,孩子小时候又没有很好的分辨能力,出现危险是谁都不愿看到的。家长是孩子唯一的保护屏障,所以亲自接送,是家长们一致的选择。

    家长的确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但要分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时候,锻炼孩子能力,塑造性格,是一个综合力缓慢栽培的过程,不一定非要在涉及安全的这个问题上锻炼吧?在生活中的其它方面,必须学习、做家务、关心父母等,都可以得到锻炼。

    所以说,因为最早的禁摩令,电动自行车和燃油助力车发展起来了。

    可未来,国家迟早还是要在这方面进行限制的,周方远重生前就已经看到苗头了,莫非还能是假的不成?

    所以电动自行车,不能涉入太深,免得到时候无法自拔,反而被牵扯连累,但也不能不发展,一方面是技术积累,一方面就是市场的问题了。

    就周方远重生前的那一世,我国毫无疑问就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和销售第一大国,在当时来说,全社会保有量约2亿辆,年产量约3000万辆。

    从生产情况来看,17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万辆,同比增长2.34%;2018年1-4月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799.32万辆,同比增长8.62%。

    从销量情况来看,2013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销量约350万台,2014年约400万台,2015年约550万台,2016年约600万台,2017年销量达到700万辆,可见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十分可观。在2017年米国的电动自行车涨幅高达440%,其中我国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占据了最高的份额。

    由此看来,我国电动车产业规模维稳,其市场销量呈上升趋势!

    这么大的市场,就是一块大肥肉,不吃一口他都对不起自己。

    而且电动自行车在新国标之后也不是没有机会,比如说智能化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智能化就是大势所趋,可以预见到,未来电动自行车产量进行合理控制将是行业发展的新常态,量的增长将逐步让位于质的提高。

    随着互联网+的来袭,电动车也步入智能化时代,智能化已经成为电动车行业重要的产品升级方向及技术突破口。智能锂电电动自行车时代已经来临,面对新的电池及电机控制技术的出现,常规电动自行车已经满足不了市场对新产品的要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电动自行车企业完全能够推出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人机交互的产品,比如说指纹0.5秒解锁,完全能给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

    这一点,在06年做不到,那么在18年19年还做不到吗?

    从市场需求看来,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消费国。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并在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下,市场需求肯定还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随着电动自行车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者品牌认知能力的增强,一线品牌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的市场容量将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将稳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所以说,机遇永远是和危机并存的,看到危机能让企业避免损失,看到机遇能让企业迅速发展。

    当然了,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国家还是有相关法律出台,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不管不顾一刀切,那样是省事儿了,问题也不小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599/ 第一时间欣赏最爽新人生最新章节! 作者:老眼儿所写的《最爽新人生》为转载作品,最爽新人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爽新人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爽新人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爽新人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爽新人生介绍:
周方远重生了。他没有任何强大的技能,不会写程序,没有过人的阅读量,不会修仙,更没有随身老爷爷。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他,却要弥补上一世的所有遗憾,彻底扭转自己的人生。他要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过上好日子,他要让自己经历最爽的新人生。**************************************************ps:新人新书,急需大家支持,有任何不足之处,也希望大家能指出来。pss:写的不好,希望大家见谅,望轻喷。裙号:692366933,想要交流的小伙伴们可以进来。最爽新人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爽新人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爽新人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