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秦时小说家TXT下载秦时小说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秦时小说家全文阅读

作者:偶米粉     秦时小说家txt下载     秦时小说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零六章 长生之道

    “大王有何疑问?”

    一缕本源真气脱体而出,于自己来说,有着众妙之门加持,不过三两日的功夫便可归原,若是对于其它的武者来说,估计起码得数月之功。

    周身淡青色玄光涌动,体内真气游走,闻上首秦王政之语,周清迎面而视,一语而应,灵觉之下,嬴政一体的精气神提升了数倍以上。

    “列国纷争,诸子百家林立,单论修炼之途,当以道家为先,百家中的天宗、人宗、阴阳家、医家、儒家等门派大家都从道家受益。”

    “听赵高之语,数百年前的道家祖师老子亦是一身修为位列绝巅,亘古以来,无人可以达到,身融万物,化凡成仙,寡人想问的是,道家真的有长生之法?”

    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体会到了生命无忧的畅爽,而今秦国之势滔天,虎视山东,只待国内的事情解决,便可行一天下之事。

    己身更是不过二十年岁,盛年未至,壮年不显,只是于长生之法,嬴政却是有些好奇,百家中的高人不少,但若说真有人成仙的话,也就只有道家祖师了。

    “长生之法?”

    “大王此语略有不妥,与其说长生之法,不如说养生之法?对于祖师老子,道家中留下的记载其实不多,虽说祖师达到了身融万物之境,但那个境界以玄清来看,亦不是长生之妙。”

    “生与死乃是天地之间的规则,有生便有死,这便是阴阳,这便是混元之道,这便是道家之道,只是相对于百家来说,我道家善于养生也!”

    对于秦王政的这个疑问,周清面上略有诧异,想不到嬴政会在这个时候向自己询问长生之法,实在是有些出乎自己的预料。

    而且未来之世中,阴阳家的那群人就是以此诱惑嬴政,追寻飘渺的长生之法,于此,周清有些理解,但又有些讶然。

    端坐于上首的秦王政微微颔首,并未多语,从道家传承者的口中知晓回应,尽管心中不自觉的有些失落,但仍是有些淡淡的希冀。

    “百年前的庄周境界超过玄清多矣,乃是数百年来,境界与实力最为靠近祖师之人,在其《养生主》一篇中曾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便是道法自然,这便是庄周的养生之道!”

    “诸夏列国之中,些许方士与术士为扬己身之名,将祖师之境界称为仙人之境,而且自衬可以炼制长生不老之仙丹,殊为荒谬,难道他们的境界可以超越先贤庄周,难道他们的实力可以超越先贤庄周?”

    虽不知可否将嬴政将来的求仙问道之心磨灭,但事先种下一粒种子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在道家的典籍中,从来没有关于成仙的记载。

    拱手一礼,言语为之落下,于己身来说,或许众妙之门的出现无法解释,与己身出现在这个世上更是无法解释,但周清更倾向于是另外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而那种力量与所谓的成仙之事迥异也。

    “当真无长生不老之道?然,寡人在典籍上曾看到,东海之上有仙山,其上有祥光白雾笼罩,翩翩仙子于其内,不老之仙坐其间。”

    “此事在齐鲁之地流传甚广,不知大师可有耳闻?”

    面上略微有些淡淡迟疑,内心深处的那抹希冀之光闪烁,秦王政缓缓的从上首起身,精气神充沛之下,连带一身的气息都变得更加浑厚、旺盛。

    回想起宫内典籍与诸般传闻,如果说真的没有长生不老之道,那么,为何东海之上却出现仙山,许多人都曾见到,而且不似作假。

    “原来是此事困惑大王之心,对于东海之上所谓的三座仙山,玄清暂时不予大王回应,待大王匡天下,平齐鲁之时,玄清愿与大王一起一观那三座仙山。”

    “到时候,玄清在释惑于大王,至于诸般仙神传闻之事,玄清自衬所著《开天辟地》、《龙汉劫》、《圣人劫》等更为精彩!”

    笑意绽放,看着在上首随意而行的秦王政,周清拱手一礼,当今列国方士与术士所言成仙之事,不外托古传闻、生编乱造。

    对于这一点,周清不由得面上欢悦,待自己所言之事通行诸夏之时,其余诸般皆是伪学,只要自己否认成仙之说,列国之事当无人言语。

    “匡天下,平齐鲁!大师所言甚合寡人心意,即如是,赵高,将此事记入寡人起居,待它日平定齐鲁之时,寡人要与大师一起观海上仙山。”

    “不过,大师所著之书确实有趣!”

    “刚才华阳宫有宫人来,言语大师曾送扶苏一诞辰之礼?”

    一语将秦王政从长生不老的念想中拉回,长生不老之仙人虽令人向往,但比起当下更为重要之事,似乎又有些不如。

    列国相争未绝,山东诸国仍旧有一战之力,如若秦国不能够继续走下去,畅想诸般也仅仅是畅想,旋即,没有在那个话题上多做停留,话锋一转,便是落到先前华阳宫之事。

    “些许孩童事物,不算珍贵!”

    没有多言,颔首以对。

    “寡人替扶苏谢过大师了,今日无大师举动,寡人隐约忘了这件事,三日后,华阳宫摆宴,以合扶苏生辰,以聚后宫诸人。”

    “到时,大师可有意前来?”

    周清没有多说什么,上首而立的秦王政也没有多言什么,本能而觉,下首的道家玄清大师并无恶意,只是突然间送给扶苏礼物,这倒是有些奇怪。

    算起来,大师与扶苏之间,并没有相见面缘。

    “大王家事,玄清不敢叨扰。”

    “此行为大王解除头痛顽疾,事情已毕,玄清当告退!”

    摇摇头,随之婉拒道,诸般了解,拱手一礼,周身青色玄光为之隐现,伴随着上首而立的秦王政微微颔首,一步踏出,己身消失在兴乐宫中。

    一双丹凤之眸看向周清离去的所在,目视良久,心头一缕缕念头运转,未几,没有多言,看着条案上的诸多政令,复归其上。

第一百零七章 列国杂事

    三日之后,咸阳宫内华阳祖太后所在,摆宴而起,赢秦核心子弟汇聚,华阳祖太后与夏太后居于上,秦王政居于右侧,后宫诸夫人居于下首。

    楚国夫人因扶苏之故,居于左侧,歌舞而起,佳肴而盛,美酒醇香,好不快哉,不过于此事,远在两百里之外的赵太后却没前来。

    虽然华阳祖太后下达旨意,却是被赵太后以身体不适拒绝,虽如此,但华阳祖太后不以为意,不过一歌姬而起,待在宫中,只会扰乱大王的思绪。

    “小师叔,宗全师兄传言,再有五个月,天上人间与书阁便可北上入韩国新郑!”

    同一时刻的玄清宫中,虚凡则是为周清带来一则魏国大梁城的消息,历经近一年的时间,天上人间与书阁在大梁城扎根。

    虽然过程艰难,但对于此刻混乱无比的大梁城来说,大量的金钱攻势之下,大量的麻烦便是可以消除,就算有宵小之辈窥探,手中之剑也不是摆设。

    历经春申君黄歇合纵之后的魏国,最后一丝的魏武卒精华不存,王室奢靡享乐,贵胄肆意而动,整个大梁城越发的沉沦了。

    “一切小心为上,相对于魏国如今的混乱,韩国此刻更加危险!”

    如果所料不差,此刻的韩国新郑之中,王室同样衰微,只是,比起魏国大梁城的奸臣林立,韩国却是权臣当道。

    有权臣坐镇,如果宗全他们想要插入其中,无异于将原有的利益再次进行分割,这一点,想来不是那些人应该看到的。

    “进入新郑以后,暂缓扩张,收集新郑的情报,诸般分析之后,再行动手!”

    思衬一二,周清看向虚凡,缓缓而语,给予自己的意见,天上人间与书阁的扩张固然重要,但比起宗全、宗琼他们的性命,却是不值了。

    只要人还在,伴随着接下来秦国的征战开启,一切都还可以重新建立,故而,此时谨慎一些,总是没错的。

    “是,小师叔!”

    虚凡颔首而应,虽不知小师叔一直在咸阳宫中,是如何知晓新郑情报的,但一直以来,似乎小师叔之言都没有错过。

    语毕,观不远处的小师叔双眼微合,周身青色玄光涌动,旋即,不在多言,缓身而退,将小师叔之语书写在布帛之上,径直出宫,将其交给城中道家弟子。

    岁月流逝,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数百年来,诸夏列国便是这样一天天的走过,只是有的国家越来越强,昂扬向上,有的国家却是越来越弱,趋于黑暗。

    咸阳城内,没有甘泉宫赵姬的麻烦,文信候吕不韦的日子过的倒也舒爽,政令之下,秦国有条不紊的运转着,国势徐徐的强大着。

    秦王政坐镇于章台宫内,统揽**之事,俯览列国之声,只是,未几月,咸阳宫内白缟林立,礼仪之下,整个秦宫之内,肃静七日,政令交付文信候吕不韦、昌平君熊启。

    有此事者,宫内当有贵人薨,传其言,为夏太后!

    夏太后者,孝文先王之嫔,庄襄先王子楚生母也,亦是秦王政之亲祖母,从某种程度上,亦是赢清之亲祖母,昭襄先王岁月,历尽磨难,虽然子孙为王,然后宫有华阳祖太后在,一生未得安宁。

    虽如此,但秦王政却是无视宫廷礼官,直接诏令而落,以天子驾六的礼仪安葬夏太后,亲自御安车,六马相随,葬于孝文先王之侧。

    此行,周清相随,以宫廷右护法护卫之责,送夏太后一程!

    诸般事毕,不多时,又是一则消息从楚国传来,楚王熊完在郢都薨逝,闻此语,身处咸阳城的昌平君、昌文君、楚夫人等为之泪落,作为楚王遗留在咸阳的子嗣,有资格前往楚国参与典礼。

    然则,还未等昌平君行动,又是一则消息荡出,春申君黄歇被楚国权臣李园袭杀,而后立身为王后的妹妹所生之子为楚王,独揽朝政。

    感此,昌平君等一行楚国外戚停下脚步,没有再行前往楚国,先王薨逝,春申君黄歇身死,整个楚国已经不在是以前的楚国了。

    同样,随着春申君黄歇被杀,百年来列国相传的四大公子如今全部谢幕。

    齐国孟尝君田文,公室之后,善养门客,其声名最为显赫之时,则是带领列**队合纵攻秦,破入函谷关,兵压盐氏,迫使秦国求和。

    此举,乃是秦国自商君变法之后,列国第一次攻入函谷关,使得诸国对于秦国之强略微喘息一口气,只可惜,也仅仅这一次,其后,受齐王猜忌,晚年不保,子嗣断绝。

    赵国平原君赵胜,公室之后,善养门客,其声名最为显赫之时,则是在秦国坑杀赵国四十万兵士以后,率领兵将保卫邯郸三年之久。

    随后在毛遂的助力下,楚国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兵合一处,解邯郸之围,使得赵国侥幸得存,违背秦国所灭,其后,赵王器重之,子嗣延绵。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公室之后,善养门客,其声名最诶显赫之时,则是合列国之兵伐秦,在邯郸之外、函谷关外打败秦国,名传列国。

    虽未攻入函谷关,却也使得列国再次喘息片刻,其后,受魏王猜忌,愤怒之下,归于赵国,沉溺于酒色,数年前去世。

    楚国春申君黄歇,贵胄之后,其声名虽不如前三人,但却是年岁最长之人,辅佐昌平君之父熊完登基楚王,又解邯郸之围。

    只可惜,为了使得己身名望超越魏信陵君,合纵伐秦,功亏一篑,先被楚王疏远,而今被亲自扶持起来的李园袭杀,真可谓之不测。

    李园当国,对于秦国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魏国王室昏庸、奸臣当道,对于秦国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赵国亦是王室昏聩、奸臣当道,与秦国亦是一件好事……

    是年,周清长一岁,数月,持笔烙印竹简,《上皇劫》出,经道家弟子之手,传向列国,纪数涌动,而今已经接近千万之数。

开个小单章

    每次一有大推荐,书评区总会热闹一些,对于此,米粉也已经习惯了,只要不涉及人身攻击和劝退新书友的,一般不会删帖的,所以今天就书评区的一些问题给予简单解释。

    首先,就是有人说主角没有存在感,什么都没有改变。对于这一点,米粉已经说过,为了情节和逻辑上考虑,一个人无论能力有多大,在大势面前,总是弱小无比的。

    换句话说,你觉得一个人穿越到战国时代,能够做些什么?能够改变什么?除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外,一开始什么都不可以。

    这一点,米粉就比较喜欢起点另一位作者七月新番写的《春秋我为王》,历史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在书的前期,对于历史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如果想要改变,那也得等到主角成长起来,等到本书的中期与后期!当然还有原因是因为米粉现在的更新问题,使得主角不是在每一章出场,待上架后,更新给力点,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

    其次,便是剧情的问题,对于这一点,米粉倒是可以说一说,剧情上不会按照原来的历史,初期或许未改,但中后期会变化的。

    涉及剧情,便是涉及主线,本书的主线在书名上已经提现出来,由书友觉得不太符合,汗,主角年更模式,所写的东西本来就不多。

    想要真正的成为小说家,非有一个自身的体系加持,这一点在中后期会提现出来,记得qq书城有书友发过一个大神说,米粉已经回应了,里面有你们需要的内容,有兴趣的去听一下。

    再者,便是有人觉得主角活的窝囊,一点都不霸气,好歹也是秦始皇的兄弟。汗,对于这一点,米粉还是那句话,战国那些大咖,都是人精。

    以此语为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主角不是窝囊,而是觉得没有必要。

    相对于以后的大秦一统万年,诸般种种都不重要!

    附带求票票、求点击、求书单、求打赏……

第一百零八章 《上皇劫》

    “《上皇劫》!”

    “有趣,自《开天辟地》而出,天地之间有五劫,其一龙汉,其二圣人,其三上皇,其四人皇,其五天人,五劫而出,诸夏始立!”

    “此书虽仙神呓语,但内蕴列国纷争之妙,神妖已殁,而今不知谁登场!”

    偌大的咸阳城内,朝阳初升,商贾而出,楼阁洞开,纷纷攘攘之语席卷扩散,将刚从寂静之夜醒来的咸阳城快速带入火热之境。

    商君变法之后,虽然对于商贾不太重视,甚至给予压制,然则,十多年来,随着相邦吕不韦的出现,整个咸阳城内的商业呈现另外一种富饶趋势。

    从商贾之身至如今地位,文信候吕不韦自然知晓商贾的重要性,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商贾,整个诸夏之地的东西才可以随意流通。

    不然,在咸阳之地可品尝不到sd列国的美酒,在酒肆之中亦是看不到楚女的细腰,听不到赵国歌姬的曼妙之音,体会不到魏女温润的体态……

    乌氏居!

    这是咸阳城内最为奢华的酒楼,背后的主人乃是如今秦国巨富乌氏倮,虽然比起相邦文信候之富还有一段距离,但对于一介边鄙之地之人成就如此富业,殊为不易。

    巨富之后,花费重金在咸阳城内修建乌氏居,高约三层,未敢逾越,虽如此,也已经受到秦律的惩戒,非秦王政下令不予多做惩戒,危矣。

    整个乌氏居占地方圆数千平米,宵禁不存,便是灯火通明,内部结构仿照魏国百年前的安邑洞香春,当然,安邑之地早在数十年前便被秦军攻占。

    论战堂、雅室、秘室、酒室、茶室、棋室、采室等一应具有,非读书士子、百工名匠、富商大贾与国府官吏等,一般很难进入乌氏居。

    今日,乌氏居的论战之堂台之上,却是一位青衣道者站立,身侧放置一只修长的红色条案,其上摆放着十多卷崭新的竹简,言语缓缓之间,述说《上皇劫》之事。

    四周宾客闻之,均欣喜不已,历经一年的岁月,道家天宗玄清大师终于将天地五劫第三劫的《上皇劫》写道而出,今日得以听闻,殊为乐事。

    此语虽仙神幻妙之音,但相对于枯燥无味的百家之言,似乎更加有趣,脑海中畅想无尽蛮荒大地,神妖争锋,长生不死、神通无量、寿与天齐、翻江倒海……均在其中。

    二楼雅间临窗之位,一位衣着天蓝色儒生之袍的老者正静静跪坐其上,身侧一位侍者倾倒香茗,竖耳聆听,虽然相距一楼的论战堂台有数十米之远,中间又有纷扰之音混杂。

    但似乎对于此人造不成任何阻碍,口中喃喃自语,苍老的面容上绽放一丝笑意,而后身躯微侧,看向雅间新入内的一人。

    那人,年岁不大,**岁的模样,一袭淡黑色的锦衣长袍加身,漆黑柔顺的长发随意梳拢肩后,眉目清秀,温润如风,宛若一名儒家的士子。

    身后静静跟着一位白衣少年人,手持长剑,静立身后,缓步入雅间,那少年眼眸流转,似有精光涌动,而后便走向那儒袍老者。

    “可否一同品鉴《上皇劫》之音?”

    对着身后的白衣少年人看了一眼,少年人微微颔首,便是停留在雅间之外,己身踏步近前,随即,对着那老者拱手一礼,脆音而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请!”

    苍老之音微落,似是直接点出面前这位黑衣少年人的身份,儒袍老者不以为意,迎着少年人看过来的目光,颔首而应,拱手回礼,单手相迎,指着案前之位。

    端坐其位,二人不语,儒袍老者身旁的侍者则是静静的奉上茶水,静立一侧,没有其它动作,而此刻,远在数十米之外的论战堂台上,《上皇劫》也徐徐而出。

    上一劫乃是《圣人劫》,神妖已殁,七大道尊、天尊而出,执掌天道权柄,超凡于外,观神妖之事殁,乃商议重整蛮荒规则秩序。

    论战堂道者之言,无雅言跟随,虽手持《上皇劫》竹简,但述说之间,却是通俗之言,乌氏居内,士者虽不少,但终究比例不多。

    神妖相争,大能者无穷,临近破灭,神威弥漫,万族遭劫!

    神庭不存,妖族不显,蛮荒天界混乱,旋即,七大道尊与天尊便是将鸿钧道尊身侧的两位男女道童施以重任,立轮回之劫,承受众生之果,亿万载后,秉承金阙玉章,登临尊位。

    男者,号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女者,号曰:太灵九光瑶池金母;阴阳相合,立天庭,执掌权柄,统辖诸天。

    其下又有先天神祗东王公、赤脚仙、太白仙、雷神、风神……等神祗辅助,虽如此,但天庭初立,人员匮乏,蛮荒天界仍旧杂乱无章,统治有暇。

    身居神通者一一开宗立派,就是七大道尊、天尊的门下都有弟子开宗立派,无视天庭威严,碍于此事,实力孱弱的天庭只得蛰伏而静,休养生息。

    而作为娲皇天尊造化而出的人族生存于蛮荒天界之中,亦是艰难起步,生而无大神通,寿命有限,然则,天道混元,平衡有序,修行甚佳,人族以别样的姿态快速崛起。

    诸般语毕,此为《上皇劫》,内蕴甚多,听在乌氏居中的诸多宾客耳边,更是一副波澜壮阔的画面,一切仿佛真的一般,好像道家天宗玄清大师真的经历这些一般。

    言语赞叹,彼此之间,对于道家天宗玄清子更是敬若天人,非如此,如何能够著出如此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的仙神之事。

    万千言语夹杂着论战堂台四周,回旋在虚空天地间,更是荡漾在雅间里的黑衣少年人与儒袍老者身上,沉吟许久,儒袍老者举起手中的香茗玉盏,对着面前的黑衣少年人又是一笑。

    “玄清大师,非常人也!”

    语落,便是自饮玉盏茶水,苍老之音中夹杂无言的韵味,一双明亮之眸中更是绽放别样的光彩。

    “哈哈,些许小说家呓语之事,如何能够比得上荀夫子微言大义!”

第一百零九章 纵酒论道

    待在咸阳宫中甚久,忽而心血来潮,闻虚凡所语,今日,道家天宗在城中的弟子准备传《上皇劫》之音,兴趣之下,便是前来乌氏居。

    不曾想,刚行进乌氏居中,便是感受到一股强横的力量,这股力量中正醇和,浑厚无比,灵觉涌动之下,仿若天地之正气,浩浩荡荡,避退诛邪。

    论层次,超越师兄赤松子多矣,虽然距离自己还差一丝,但也仅仅一丝,百家之中,能够有这般真气波动的,也只有儒家的心法了。

    数百年前,孔丘创立儒家,观天地自然,体悟列国纷争,学说而立,修行之法相随,君子六艺之中,礼、乐、射、御、书、数中便是有对于儒家弟子修行的诠释。

    对于儒家弟子,不仅仅要能够安邦定国,战乱之时,亦是能够上马御敌,此之谓儒生最为基本的要求,不然,儒家何以成为百家显学。

    根据师兄所言,儒家的大本营乃是在齐鲁之地,小圣贤庄更是核心之重,近年来,儒家荀况堪为掌门人,学贯春秋,微言大义,在整个齐鲁之地都堪为智者。

    一身修为早就臻至化神顶尖,只是近些年由春申君黄歇所托,担任兰陵令,距离小圣贤庄不远,既可以治理一隅之地,也可以将道理融入其中,同样还可以教导学生。

    前段时间,楚国春申君黄歇在郢都被杀,身为黄歇的好友,荀况想必不会坐忘,前往郢都吊唁乃是常理,也符合儒家的要义。

    再加上其先前所语,对于仙神怪诞之事并不在意,迥异于传统的儒家弟子,如此,身份呼之欲出,除却儒家荀况之外,再无他人。

    而且真算起来,儒家荀况与道家还有不浅的渊源,近百年前,道家天宗的掌门宋和人宗的掌门尹文曾联袂而入齐国稷下学宫。

    在那些曾教导与指点诸多英杰,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儒家后来的孟轲、而今的荀况,道家之中,则当属庄周、幼年的北冥师尊。

    故而,儒家荀况的思想中亦是夹杂道家理念,相互拱手一礼,品饮香茗,不远处论战堂台上的轻易道者退下,诸人虽意犹未尽,若想要一窥下面的《人皇劫》,只有再等一年了。

    “北冥前辈尚好?”

    能够与上代的道家先贤相识,荀况如今也已经过了古稀岁月,古稀年华,古来罕见,非修炼之人,难以臻至,就算是修炼之人,如若逞强斗狠,亦是寿元短暂。

    一袭天蓝色夹杂淡红色的儒袍加身,头戴儒冠,面容略显消瘦,但眉眼之间却流转一丝丝别样的气息,静静看着面前的周清,心中亦是不住感叹。

    数百年来,道家之中虽然弟子不多,但似乎每一代都有英才出,庄周与北冥子暂且不说,就是眼前的道家天宗玄清子,已然超越百家无尽之人。

    年岁轻轻,一身修为就达到化神圆满,就是自己也探之不出具体的修行,能够修炼到这等地步,无疑对于道家的学说与心法都有很深的修行。

    不过似乎儒家近些年也收了几个好苗子,虽然与眼前之人相比,差了一些,但是在其它方面,就不好说了,毕竟百家争锋,以武力断高低,乃是下等手段。

    “师尊行迹飘渺,自玄清修行以来,也不过见过师尊数面,如今想来正在诸夏之地的某一个山巅,亦或者在某一条河流旁边,体悟天地自然。”

    “不过,荀夫子怎么有时间前来秦国?一路入关,不知荀夫子如何看待秦国?”

    周清轻轻摇摇头,师尊北冥子的行踪,就是师兄也不清楚,无论是归来,还是离去,都如飘渺之风,无从探查。

    然,师尊却是心系道家,每一次归来,都有一位或者两位道家弟子增多,不知道下一次师尊归来,又会带来何等天才。

    言语婉转,话锋微动,看着面前的荀夫子,轻声询问。

    “春申君身死,身为至交好友,送他最后一程,老夫活了七十多岁,同代好友中,所剩已经不多了,此行出游,或许也是最后一次遍游列国之地了。”

    “入函谷关以来,观诸般之事,老夫倒是所得甚多,孝公以来,商君法立,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真可谓治之至矣!”

    轻叹一声,活的太久,也是一种无言的折磨,儒家之中层次分明,能够与自己言语的不多,百家之中,先前到还有些许人,但现在却是越来越少了。

    没有在春申君的话题上停留,周身蓝光涌动,精气神为之一阵,左右看了一眼,抬头更是遥望整个远处的咸阳之城,话音虽苍老,却字字千钧。

    “哦,可否细说一二,对于秦国之治,其行与道家理念倒是不太吻合,今日荀夫子在此,玄清也好聆听一二,受教一二!”

    “虚凡,上秦国美酒,今日咸阳我为主,荀夫子为客,当畅饮一番!”

    闻此声,周清正襟而坐,衣衫而动,对着一侧静立雅间门前的虚凡看了一眼,缓声吩咐道,虽在辈分上来讲,己身与荀夫子一般,不无上下,然除了修为以外,周清自衬均不如荀夫子也。

    虚凡颔首而应,当即便是走出雅间,备醇香美酒。

    “大师过谦也,老子曾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荀况苍老的面上轻轻一笑,对着周清深深看了一眼,引经据典而出,百家争锋于现在,诸多道理均有相合,非迥异无交。

    “此语之精与儒家精要相通,入秦以来,老夫所观,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

    “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归于其家,无私事也。”

    “不朋党,不比周,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是所谓治之至矣!”

第一百一十章 高徒韩非

    “哈哈,荀夫子不愧是儒家一代宗师,百年前,商君虽死,但其法遂行,夫子所言均是商君法理,与儒家精要不合。”

    “玄清再问,夫子入关以来,所得如何?”

    耳边回旋,尽皆是溢美之词,如果是普通秦人听此,或许会觉得心神大悦,就是秦王政在此,或也是那般,但儒家荀况乃一代宗师。

    所见所想所思岂非普通人能看到的那些,周清轻轻摇摇头,对于如今的大秦来说,已经不需要赞美之词去装饰,它的强大已经不需要装饰。

    星眸流转,淡青色玄光涌动,挥手一招,便是将虚凡双手端来的精致玉壶卷至跟前,其上纹理雕刻细腻,价值不俗,心随意转,盛装美酒的酒壶顶盖而出。

    旋即,便是一缕缕源至秦国的美酒清香而出,秦人悍勇,酒性亦是霸道、狂烈,不复sd列国的温润尔雅,劲力流转,便是一股玉液流淌而出,缓缓入荀况跟前一个崭新的玉盏之中。

    虚空中,酒香越发的浓郁,周清一边言语,一边再次看向荀况,刚才那一番话味同嚼蜡,宛若鸡肋,非有用之语。

    “大师年虽弱,然念头通达,妙理加身,阴阳婉转,看来,要不多久你便可以达到另外一个境界了,至于老夫刚才所言,是所见也,大观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

    “然,则有其矣,兼是数具者而尽有之,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是何也?则其殆无儒邪。故曰: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

    听面前这位道家年弱的玄清子而语,儒家荀况心中诧异之,一双道眸虽纯净无瑕,但洞彻世事,却是直入根本,退繁华之表,纳天地之道。

    数十年来,自己虽一直在担任兰陵令,但依靠儒家的渠道,却也俯览列国诸事,伴随着时间的流失,诸夏诸侯愈少,但诸侯之强愈显。

    魏国之强伴随着河西与河东之地的丢失,俨然不存,韩国之强,伴随着上党之战亦是被秦军击垮,赵国之强亦是被长平、邯郸而削。

    燕国之强被齐国与赵国击垮,齐国之强又被燕国与列国击垮,列国之中,唯一有足够实力与秦争锋的楚国,却伴随着春申君黄歇的逝世而陷入衰落。

    孔子著春秋,战国分七雄,自韩赵魏三家分晋以来,已经过去两百多年,如今,一天下的大势而显,入函谷关来,秦国无疑有这个绝对的实力。

    老秦人朴实厚重,尚武之风根植朝野,商君变法后,军功爵下,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军队雄视列国,尤其是昭襄王时代的武安君白起,屠杀列国以生惧!

    司马错攻占巴蜀,太守李冰整治,短短数年间,堪为秦国之大粮仓,耕战之下,民众纳粮以受爵,府库充盈,渭水汤汤,在秦无险,天赐佳水,商君变法后,坐拥鱼盐航运之利。

    数十年来,秦国战争不断,堪为列国之首,然国势却逐渐增强,据崤函之固,山川形胜,退攻无忧,孝公以来,列国叩关而入仅一次!

    人口众多,农工兴旺,府库充盈,兵甲强盛,民勇公战,这些是法家精要之学才能够铸就,此乃强国之道,然强国之道非治国之道。

    时势变迁,纵然一天下于秦,若法令不变,秦国终不得长久,到时候,复归战国纷乱,思衬此,荀况轻叹一声,双手端起面前的秦酒玉盏,一饮而下。

    “好酒,颇合秦人秉性!”

    面上微微一笑,言语弥漫,扩散身侧数米区域,数息之后,余韵不显,面前的道家玄清子亦是不语,荀况无言,自顾自斟倒了一杯。

    “荀夫子所言……实是长久远见!”

    “既然夫子能够指出秦国之短,想必胸中已有块垒,不如你我相伴入章台,加快一天下之步,也使民众免遭战乱之苦?”

    这才是儒家一代宗师的本色,周清深深颔首,自己随知晓未来大势,但知道是一回事!如何应对是一回事!在真正的大势面前,难道杀掉后面史册上的几个人就可以了?

    难道将所有敌秦者全部抹杀就可以了?

    周清从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作用,故而,一直以来,于列国之势没有过多的关心,想要改变这一切,使得原有的历史痕迹偏离轨道,非有根本的解决之路。

    而面前的荀况无疑是一个上佳之选,不出意外,以他现在的修为,寿命过百不成问题,助力秦国一天下,变革法治,施展道理,绝对有可能令秦国焕然更为磅礴的生机。

    “大师说笑也,老夫非大才,此次吊唁老友,出游列国,心神皆寂,日后当归于小圣贤庄,研习儒家经典,以期更进一步!”

    于周清之请,荀况喟然一笑,单手轻捋颔下短须,苍老的面容上双眼为之缓缓眯起,头颅摇动,直接断绝周清进一步之言。

    “倒是玄清孟浪了,道家所言,天地自然,未敢强求,然夫子在《劝学》一篇中曾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夫子如此而语,想来高徒必然惊艳,先前玄清入咸阳中,曾从儒家弟子口中得知,夫子似乎有一位颇为自得的弟子。”

    “若夫子愿意,秦国不吝尊位!”

    荀子之才毋庸置疑,既然对方不愿意,而且修炼到如今的层次,就算强求亦不可得,且此人乃是儒家现存辈分最高之人,更是不可强求。

    周清摇头亦是一笑,举起手中白玉盏,其内琥珀生光,香气弥漫,饮酒入喉,热流而动,筋脉真气运转,顷刻间消失不见。

    既然荀况不愿意留在秦国,如果对方愿意推荐弟子入秦,愿意劝说弟子入秦,成功率还是不小的,尤其是其教导的韩国公子韩非。

    集法家之大成,法、术、势三者一体,将百年前卫鞅、申不害、慎到三人的理念精华汇聚一身,又学贯儒家,精治国之学。

    如此人物,一人之力,将儒家所言修身、治国、平天下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一百一十一章 《说难》

    “大师知晓韩非之名?”

    “既然大师知晓韩非,那也应该知晓韩非的身份,他本是韩国公子,公室贵胄之后,而今列国相争不断,大师以为韩非会来秦国,助力秦国亡韩?”

    听跟前的道家玄清提及自己的一位徒儿,能够被对方记在心中的,也只有韩非了,虽然自己门下的弟子也有不错的,但与韩非相比,却是差了不少。

    年纪虽轻,却融贯法家与儒家之大成,独树一帜,与其相谈,荀子都有些感觉不足,此子若是入秦,不出十年,列国均灭。

    至于秦国内部的忧患,也可缓缓解决,绵延后世,不是难事,但关键以韩非的身份注定不会如此之作为?他是一位天才,但他更是一位韩国公子!

    对于自己的这位弟子,荀况自衬还是能够看出一二,再次摇摇头,韩非希冀的是在母国之内一展所学,恢复韩国往昔霸主地位,甚至席卷天下,而非助力秦国。

    “世事难料,而今天下大势清晰,以夫子那位弟子的眼光,应该可以看出,只要秦国内患不存,列国已经没有任何机会。”

    “纵然没有旷世大才,秦国一天下也是必然,当年祖师身融万物,入秦国,曾语:秦之国运与周分合,周秦同源,合起西陲,秦救周,始为诸侯,秦周分离,离五百载,大合于秦,合十七年,霸王出!”

    “大秦一天下乃是定局,空有一身所学,如若不能够施展,岂不可惜?夫子此行归去,当言语弟子一二,毕竟于儒家来说,或许君可不行儒道,但儒道之行必须通过君王!”

    没有和荀况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到了二人如今的境界,若是不愿意,那就是道心稳固,外力难以动摇,虽如此,周清仍旧轻叹一声。

    岁月大势,浩浩荡荡,想要将其改变,当真是困难重重,再次举杯看向身前的荀夫子,脆声而语,夹杂着一丝深意,缓缓而道。

    ******

    “赵高,拟令!”

    “王贲率军攻占魏国垣邑和蒲阳邑有功,着有司按大秦律给予封赏,此事交由昌平君,务必尽快办妥!”

    近岁以来,有相邦掌握的黑冰台和罗网传送消息,sd列国均已经越发的沉沦不起,唯一有能力对秦国造成威胁的楚国如今李园当国,更是容易处理。

    当是时,军方没有停下脚步,渴望建功立业的大秦兵士蠢蠢而动,攻伐赵国与魏国,获取不小的土地,至于韩国,除了新郑、华阳、阳翟等城池以外,已经无地可以继续割让。

    若是贸然将韩国灭掉,只会令列国心生恐慌,数十年前秦国相邦张子有言:何必灭国,弱国于秦利更大。待列国身上无利可图之时,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归于灭亡。

    偌大的兴乐宫中,一袭黑色玄袍加身秦王政端坐上首,翻阅手中军方传送的快马令简,眼眸扫视,随即神情大悦,持笔批阅,同时朗声而语,身侧的中常侍赵高为之近前。

    “诺!”

    中常侍赵高躬身一礼,得令,便是归于一侧,派宫奴而出,将事情交由昌平君处理,似乎近一两年,昌平君在大王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了。

    不过,还未等赵高将事情处理完毕,归于兴乐宫继续近前服侍,一位白衣少年,单手持长剑,一手持木盘,其上存留六卷崭新令简,为之近前,缓声而语,将令简交由赵高,只身离去。

    “大王,这是玄清大师派人送来的令简!”

    未敢迟疑,己身不过一小小的中常侍,虽然有些权力,但无论是面对昌平君,还是宫廷护法,都太微不足道了,双手托盘,行至上首一侧。

    “嗯,大师的令简?”

    “前两日大师送来的《上皇劫》很是有趣,不知今日是何内容!”

    闻是宫廷右护法玄清大师送来的令简,刚进入状态的秦王政眉头一挑,没有九旒的垂拢,冠玉清朗的面上诧异神色忽闪。

    而后,将手中之笔放于一侧,单手从赵高手托之盘,拿过一卷令简,缓缓打开,入眼处,便是熟悉无比的秦篆,只是其上所写,并非仙神呓语。

    “《说难》!”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

    口中喃喃低语,迎面便是卷名,丹凤之眸忽闪,似有所感,而后将目光投向竹简的内容之上,映衬在眼眸深处,数息之后,微微颔首,未几,神色略微沉吟,再次微微颔首。

    一卷内容不多,不过数百个字,但这一卷的内容,秦王政却是花费了近乎一炷香的时间才堪堪看完,而后眼中闪烁诸般色彩。

    将手中第一卷收拢,便看向一侧赵高仍旧捧着这木盘,后面还有五卷,手掌挥动,赵高便微微起身,将木盘上的所有竹简放置于条案之上,轻手轻脚,未敢弄出太大的动静。

    随即,嬴政伸手将第二卷拿在手中,续接第一卷的内容,读完第二卷,亦是花费一炷香的时间,如此往复,不过六卷一两千字的内容,却足足花费近半个时辰的时间。

    “此书颇为有趣!”

    “想不到却是儒家荀况的弟子所语,不过以儒家的学说可写不出这般东西,以寡人看,这倒是像法家的东西,大师知寡人好恶,今日送来一佳肴也!”

    这六卷内容虽不涉及治国方略,但对于臣下、臣上之语却是详细诠释,此语看似儒家天子之说,但实际却内蕴法家为臣、为君之道。

    若是为臣者,能够依从《说难》之语,自孝公以来,商君、陈轸、张子、魏冉、武安君……等也不会有那般的下场了

    书后有著者来源,秦王政轻语而落,没有多言,吩咐赵高将此书置于寝宫,复归批阅政令。

第一百一十二章 和光同尘

    剑刃锋芒,捭阖圆转,万事当先,圆润无间,变动阴阳,四时开闭,化万物纵横,述道之大化,为小无内,为大无外,阳动而出,阴随而入。

    此之谓纵横!

    咸阳宫内,演武场上,一道青色玄光与一道洁白玄光不断碰撞,身法快捷无比,瞬息之间,便是数十招、数百兆而出。

    天地元气震动,微风吹拂,虚空骄阳而下,反射秋水寒光,劲风四溢,天地间一片苍茫,聚气成刃,划归长剑,清脆之音不绝,万千道理夹杂其内。

    “捭阖者,必豫审其变化,万事当先,圆方门户,虽覆能复,不失气度!”

    “盖聂先生不愧是纵横大家,己身占据天枢方位,门户制以出入,进退无双,可攻可守,非实力远超于你,根本奈何不了你。”

    乘风而行,凌虚而立,手中元气铸就的长剑消散,道家内的剑法不多,但万法同源,道理而出,以己身现在的境界,随意施展,都是一等一的顶级剑法。

    阴阳道韵加持,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自身感悟融入天地乾坤,虽只是彼此较量,但似乎纵横之道中也有不少道家的玄妙。

    一袭淡青色的道袍加身,锦绣华章,云履踏步,漆黑的长发梳拢肩头,身形闪烁,归于下方的广场之上,脆声而语,满是赞叹。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一卷《和光同尘》被大师演化诸般,既是无上心法,又是无上剑法,师尊曾语,百家修行,以道家为先,仅此一卷,便可力压百家精要!”

    一如既往的短发造型,甚是清爽,蓝白色劲装加身,清淡而不张扬,静静而立,甚是不起眼,金属玄光点缀,腰间佩锦绣,墨蓝色的披风不存。

    面容俊秀,双眼炯炯有神,只是看上去,似乎无论何时都异常沉稳,颇有磁性的声音回旋,持剑拱手一礼,对着行至跟前的道家玄清子颔首以对。

    自从野王出行归宫以来,周清便每隔一段时间找上盖聂,相互对战,神融天地,引导盖聂不断的感悟化神玄妙,以其资质,只怕再有两年左右,便可入化神了。

    毕竟,当初一窥百步飞剑之玄妙,却是犯了百家大忌,尽管盖聂没有多说什么,但道家理念,阴阳婉转,平衡而出,此举乃是自然。

    “何其光,同其尘,此境无双,玄清不过初入其内,如若真的将其修炼至大成,当可直追先贤庄周的境界,然,百年来,随着列国兼并,百家争鸣不显,直接归寂。”

    “无论道之人,便无以前进,儒家有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盖聂先生出鬼谷而入秦国,咸阳之内,态势安稳,纵横之理一时不显,先生则无以大进!”

    《道德经》三十六卷至高心法熔炼众妙之门,每一门都直通天地玄妙,真不知道当年祖师老子如何惊艳,对着身前的盖聂先生点点头,二人便一同走向不远处的闲逸之地。

    出宗也有很长时间了,破入化神玄灵更有数年,此境界周清早就将其参悟圆满,只是,一直未得悟虚而返的妙处。

    咸阳宫中,能够值得自己全力而动的更是一个都没有,与鬼谷盖聂交锋,虽有所得,但收效甚微,回想起近百年前道家的诸位先贤。

    游历列国,体悟天地变化,庄周更是一梦化蝶,入悟虚而返,著《逍遥游》,入合道归元,实在是令周清钦羡不已。

    “大师要出咸阳?”

    盖聂神情微动,对于周清言外之意似乎听出一二,而且,以道家天宗的修行,待在俗世王朝,也的确耽搁修行,除非是专门体悟王朝气息。

    “哈哈,或许以后会,但宫廷右护法的位置总归要有人存在的!”

    在周清原先的计划中,待宗全突破至化神层次,便代替自己坐镇咸阳,持鹰剑加身,足以镇压一切,毕竟阴阳家也是要干活的。

    轻轻摇摇头,诸夏之地甚为辽阔,列国各有奇妙,百家更是分散其内,待数年之后,自己就算想要游历列国,也没有那个机会了。

    “有阴阳家在,想来短时间内不会有问题的!”

    于周清之语,盖聂再次回应,宫廷有左右护法,以咸阳城现在的状态,就是大师暂时不在,也不会出大问题的,况且,阴阳家也是不弱。

    前些时日,阴阳家的月神也是成功破入化神玄灵,有月神和东君两位化神高手,更可以为大师分忧。

    “阴阳家?月神虽然突破,想来不久之后,东君该不显了,毕竟,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事情!”

    阴阳家的月神破入化神,这并不出乎周清的预料,虽然用了一些手段,但化神就是化神,自己若是贸然离去,咸阳虽无忧,但周清却不放心。

    根据近些时日虚凡的回禀,阴阳家的东君焱妃和身处咸阳的燕太子丹可是接触不少,七个国家,七个星辰,七个宝盒,七个秘密。

    苍龙七宿!

    ******

    “太后要为请功?”

    兴乐宫内,秦王政仍旧日复一日的端坐其上,批阅政令,运转社稷,登位以来,未敢懈怠,再加上数月前周清将一缕本源真气融入体内,精气神更是充足。

    翻开手中一个崭新的竹简,这是太后从雍州故宫派人送来的,似乎这还是太后第一次予自己所求,尽管对于这个宫奴自己所知不多。

    太后所语,代王侍养有功,请封以土地,赐以爵位!

    如若旁人所言,嬴政早就直接将其斩杀了,真以为大秦的爵位这个容易获得?但太后离宫年岁有余,文信候也老实不少,让自己的心情也好上不少。

    此般,太后离宫确实有功,即这样,太后所求赐以土地与爵位也无不可,但一个区区宫奴若是爵位低了,未免有碍王室颜面。

    “侍奉太后有功,特赐封长信侯,予以山阳之地!”

    思衬片刻,便是丹凤之眸微转,持笔而录,诏令写就。旋即,将其递给身侧的中常侍赵高,颁令雍州之地,以合太后心意。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五蠹》

    “相邦大人,今日府中门客又有八人离去,前往西山雍州之地,拜往长信侯府,自那卑贱之人晋爵之后,已经有数十位门客攀附了!”

    偌大的咸阳城内,东侧为咸阳宫所在,西侧则是重臣府邸汇聚之所,作为百官之首的文信候府自然也在其中,自从进献以后,吕不韦心有所安。

    常于门客汇聚厅堂,宴饮无尽,纵论百家,《吕氏春秋》之策已经经道家刊印数千册,遍布咸阳,凡有兴趣者,均可得《吕氏春秋》之书。

    虽然耗费金帛不少,但吕不韦最不缺的就是金帛,前些时日有托道家刊印万册,以散发sd列国,扬《吕氏春秋》之名。

    今日散朝,早早归来,近些时日,兴乐宫中辅助大王的已经换成昌平君熊启了,非有大事,一般不会召唤自己,蛰伏之下,宾客尽欢。

    不过,此日的厅堂之上,在一位位锦衣门客入内以后,在一份份美酒佳肴入内以后,在一位位美人歌舞欣赏完毕之后,明亮的厅堂中,一位跟随吕不韦甚久的门客悄然而语。

    神色颇为愤怒,那是何许人?

    不过是市井小人,声色之徒,非相邦助力,安得宠幸于太后跟前,安能得爵长信侯,论爵位,都快比得上相邦了,而他有何功劳!

    骤然飞黄腾达,不思韬光养晦,而且越发的恣意放肆,虽远在雍州故宫,但声势却隐约传荡咸阳,仗着太后的器重与信赖,宫室舆马,田猎游戏,无所不为。

    如此到也就罢了,关键太后竟然还将自己雍州之地中的大小事务交给,大王对此也不多问,此般更是涨了之势。

    蓄养家僮数千人,宾客求宦达,愿为舍人者,更是千余人。又大撒钱财结朝贵为己党,趋权者争附之,不过月余,声势反过于相邦。

    如此,怎不为文信候府中门客气愤!

    “非相邦力,如何有今日!”

    先前那人语落,旋即,又是一位门客进言,声音深沉,对于同样看不上眼,身为近身门客,于的晋升之资如何不知,实是羞于开口。

    话题一开,整个偌大的厅堂中,一位位或站、或坐的文信候府门客之语此起彼伏,区区一卑贱之人,有何能够声势盖过文信候府。

    一身紫色长袍加身的吕不韦静静端坐在上首,听着耳边诸门客之音,略显苍老的面上倒是未有异样,反而神情颇为欢悦。

    数十个呼吸过后,观诸门客仍旧在谈论之事,不由得轻轻摇摇头,随即,单手微微摆动,数息之后,整个厅堂内归于寂静。

    “老子有言: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今声势颇大,不过是取死之道。”

    “你我都知道的事情,难道大王不知道?你我都为之羞于言语的事情,难道大王不知道?历经疾风,方知劲草所在。”

    “况且,之事于我大善,不然,今日何以与诸位再次宴饮?”

    文信候吕不韦随即起身,清瘦的面上轻笑不断,沉稳之音回旋在偌大的厅堂之中,迎着一位位看过来的门客视线,不住为之颔首。

    这一个月来,可以说是自己过的最为舒适的一个月,朝廷对奏期间,也能够感觉到大王对自己的警惕之意在减弱,虽然扶持昌平君,但区区一昌平君暂时还不成气候。

    近来吕不韦突然觉得数百年道家老子的言语之玄妙,比起儒家之语,更是微言大义,只要《吕氏春秋》之书传遍开来,日后当有大助力。

    融贯道家理念,无为而治,顺从商君之法,辅以儒家伦理纲常,容纳墨家公正之要,化名家思辨,广法家之精要,再有兵家权谋变化和农商之根。

    此书只要能够被大王接受,那么,一时的危机、一时的惶恐都只是暂时!

    语落,诸门客闻之,彼此之间相视一眼,思衬熟悉,而后颔首,虽然相邦所言有理,但那行事实在是令他们十分不满。

    ******

    “大师喜《吕氏春秋》之理?”

    咸阳宫内,午时刚过不久,待在兴乐宫中的秦王政心情有些淡淡的烦躁,而后召鬼谷盖聂,练剑于演武场,一身淡白色的劲装加身,手持扁平修长之剑,与盖聂之间,不断往来。

    手中长剑略微有些奇特,寻常剑客手中之剑不过二尺有余,但秦王政手中之剑却三尺之长,虽然中间也换过短剑,但终究还是以此长剑在手傍身。

    同样一身淡蓝色劲装加身的盖聂在宽阔的演武场上,同嬴政来回而往,施展兵行之剑,施展天地之剑,以诸般道理成剑,你来我往,竟然不相上下。

    不远处的李信,则是一身戎装加身,腰佩长剑,身为中郎将,自是要护卫王上安危,来往巡逻不断,观一侧大王与盖聂先生斗剑,微微亮目。

    忽而,待秦王政与盖聂先生斗剑刚结束数息,一道淡蓝色的身影陡然出现在李信眼眸深处,身材不显,单手虚托一木盘,其上摆放十一卷竹简。

    却是宫廷右护法,道家玄清子大师,见大师近前,李信拱手一礼,与此同时,不远处大王的清朗之音为之传来,似是别有深意,似是夹杂一丝不悦。

    数月以来,整个咸阳城的《吕氏春秋》之说蔚然成风,甚至于许多朝臣在政令之上,都言语《吕氏春秋》之书的精要,言语《吕氏春秋》治国之妙。

    而根据赵高所探消息,那种奇特的书籍正是出至道家玄清大师的授意,刊印成册,散发咸阳,弄出偌大的动静。故而,文信候虽蛰伏不显,然声势却愈发之大。

    “哈哈哈,此生一卷《道德》真言都足够玄清受益,何谈他语?”

    “今日玄清偶得一绝世美人,特送于大王,想来大王心情会畅顺不少!”

    周清漫步近前,对着盖聂微微颔首,而后挥手间,单手虚托的木盘便是承载者十一卷崭新竹简,奔至不远处的大王跟前,朗朗一笑,于嬴政之语不以为意。

    “数月以来,大师于寡人之书甚多,《说难》、《难言》、《亡征》、《奸劫弑臣》等曼妙佳人,以上均大师使者所带,今日竟有美人需要大师亲自带路?”

    “《五蠹》?又是儒家荀况的那位弟子之语?”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千古雄文

    《吕氏春秋》在咸阳城内的泛滥,以及朝中诸多大臣对其的称赞,着实令嬴政不悦,对于此书,自己也曾翻阅,虽是汇聚百家精要,但却是以道家理念为根,其余百家为辅助。

    此书之论,堪为治国纲要,不提吕不韦,《吕氏春秋》可称天子之学,但于如今的秦国来说,与秦王政来说,却颇为不合。

    道家理念虽超凡于世,高屋建瓴,但于现行的秦国法治颇有冲突,如若改动,秦国必乱,吕不韦妄想借助诸人之力实施《吕氏春秋》之法,以稳固其势,那是妄想!

    自己虽可不行《吕氏春秋》之妙,但《吕氏春秋》想要在整个秦国内大盛,非有通过自己的允许,登临尊位九年来,这点事情嬴政自认还是可以做到的。

    虽借助道家刊印之法,传荡咸阳,给予自己不小的困扰,然今日心情不悦,却是因为咸阳城中传言的另外一桩事。

    本以为太后离宫两百里,居雍州之地,自此赢秦宗族颜面可以保存,不曾想,太后行为更甚,丝毫不理会自己身为大秦之王的荣耀,肆意践踏。

    宗族之内,太后之行乱心,秦国之内,文信候吕不韦仍旧尾大不掉!

    一时间,嬴政心中颇有些家国不容的感觉!

    感玄清大师前来,手持木盘,其上一小堆崭新的竹简放置其上,口中抱怨一二,但对于玄清大师心意还是知晓的,否则,也不会年岁以来,送与自己那般精妙之书。

    如果大师真的喜欢《吕氏春秋》,那么,送与自己的应当是数百年来的道家典籍了,对着行至跟前的大师点点头,而后从沉浮于跟前的木盘之上取下外显第一卷。

    能够被大师亲至送来的绝世美人,嬴政也很是好奇,一双明耀光芒闪烁的丹凤之眸低垂,落于手中徐徐伸开的竹简之上,当首便是两个秦篆大字。

    五蠹!

    蠹者,蛀虫也!

    此书名为《五蠹》,难道所讲为五种蠹虫?加持先前大师送来的书卷来源,想来此书的主人也是那儒家荀况弟子了。

    阅览其书,嬴政越发有些奇异了,儒家荀况的名字自己曾听闻,生于惠文先王岁月,历武王、昭襄先王、孝文先王、庄襄先王数代秦王。

    至于列国之事,更是俯览数十年,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与春申君黄歇交好,担任楚国兰陵令,作为儒家的柱石人物,其教导的这位弟子好像并非儒家弟子一般。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一卷而落,秦王政眼中顿时大方光芒,此语甚合心意,先王之政,不过是些迂腐之言,无外乎圣王之道,无外乎天子拱垂,四夷臣服的荒唐之言,无外乎王者之威,天下归服的谬误之言。

    自己最为欣赏商君之语,其人曾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此卷精要与商君相通,而且所言有理有据,堪为大家。

    “盖聂先生,今日与寡人一同欣赏大师带来的佳人!”

    沉吟数息,看着身前木盘上仍旧沉浮的十卷竹简,心中没来由的升起一丝希冀,开头之语已然如此,接下来的十卷可不要让自己失望。

    收拢第一卷,便是将其递于身侧的鬼谷盖聂,笑声微显,隐约不复先前侵扰之像。美人绝佳,赏心悦目,一侧的鬼谷盖聂闻声,持剑一礼,而后接过。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妙,这才是微言大义,将列国纷争数百年来的本源说道而出!”

    两柱香以后,第二卷阅览完毕,秦王政此刻的神情满是悦动,双眸紧紧的盯着竹简,口中低语,不放过任何一个字,读到精妙处,更是朗声回旋。

    数百年来,列国纷争,百家争鸣不断,高人论述不绝,其内因多矣,但今日观此书,言简意赅,直中要害,书中理念入脑海,嬴政颇为认同。

    未有迟疑,将手中第二卷递于身后的盖聂,径直翻阅第三卷。

    “……,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此言大妙!”

    “且夫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此以效仁,非以为治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此言大妙!”

    “民者固服于势,诚易以服人,故仲尼反为臣而哀公顾为君。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此言大妙!”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此言大妙!”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前野王之行,正应此理,此言大妙!”

    “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此言精妙也!”

    “严其境内之治,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天下得其地则其利少,攻其国则其伤大,万乘之国莫敢自顿于坚城之下,而使强敌裁其弊也,此必不亡之术也。”

    “……”

    “赵高,拿酒来!”

    十一卷竹简,洋洋洒洒数千文,整整花费嬴政一个时辰的时间,期间,意蕴浸润其中,神情狂舞,言语张扬,待读完最后一句,下意识再去看向木盘,然,已然空也。

    胸中块垒无以抒发,情绪高昂,直接令语下达。

    “这……,大王自律,政令期间不予酒也!”

    一直静静待在一侧,狐疑大王姿态的赵高躬身而出,行至身前不远,言语略有迟钝,缓声而道。

    “如此奇文,焉得无酒!”

    秦王政面上欢喜之色未落,看着空空如也的木盘,略有些遗憾,旋即将手中之简再行读之,越是看之,越是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著此书者定然是自己找寻已久的旷世大才!

第一百一十五章 国士以待

    自幼质子于赵,无暇真正的领略百家之学,登临尊位以来,博览群书,未曾懈怠,但似乎从没有那一卷书能够给予自己这般说不清道不明的奇特感受。

    群书所爱者,当属《商君书》,其内蕴诸侯之剑,统御群臣,法理环绕,整个秦国的一切尽收于眼底,故而纵然吕不韦逐渐做大,但嬴政觉得也不是太大威胁。

    读道家经典,则仿佛是对一种茫无边际的深邃智慧摸索,可能洞见一片奇异的珍宝,也可能捞起一根无用的稻草,仿佛一尊汪洋中的奇石,有人将它看做万仞高峰,也有人将它看做舒心的靠枕。

    喃喃《墨子》之音,如同暗夜走近熊熊篝火,使人通身发热,恨不能立即融化为一团烈焰一口利剑,焚烧自己而廓清浊世,虽追求公正,但于治国之学差矣。

    至于儒家之学,则是一种滔滔雄辩,其衰朽的政见使人窝心,其辞章之讲究却使人快意。是支离破碎而又诚实坦率的一则则告诫,一则则评点。

    只可惜,纵然全部精读完毕,列国诸侯也不知道自己该当如何在这个大争之世立身,数百年来,虽为显学,终究未能大盛。

    近岁以来,大师送与自己多卷荀况弟子之书,在看第一卷《说难》的时候,就已经知晓其主人非孔孟之人,更似乎是以一种别样的眼光,汲取儒家之精华,汇入己身。

    “盖聂先生,美人如何?”

    一侧的秦王政仍旧沉浸于再次的翻阅《五蠹》之文,其内字字珠玑,稍有体悟,印证秦国事物,均使得嬴政为之颔首。

    周清见状,微微一笑,这些书都是自己命道家弟子在齐鲁之地收集而来,虽然未得其人之真正玄妙精华,但各种妙处已然彰显,于嬴政这般推崇商君的人来说,绝对是玉液琼浆。

    踏步而动,行至同样翻阅此书的盖聂跟前,缓声而语,徐徐而出,《五蠹》之中,其中所言对于鬼谷弟子来说,可是有不小的针对。

    “《五蠹》之文,法家精要之学!”

    “五蠹之一学士之者,一味求王道之人,是谓儒以文乱法。五蠹之二言谈之者,颇有所指鬼谷张仪、苏秦等。五蠹之三游侠之者,是谓侠以武犯禁!”

    “五蠹之四患御之者,以列国四公子为首,门客之风颇盛!五蠹之五工商之者,无益于耕战,其害列国远矣!”

    身为鬼谷弟子,一眼之力,便是直入《五蠹》之文根基,这十一卷文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治国刚要,而且条理清晰,论证明显,非大家不得出。

    单手握着其中一卷,此文的主人似乎继承了商君法理精要,又融合其余法家之学,虽有儒以文乱法之语,然百家之学亦有分野,如同道家的阴阳两面。

    比起商君的严峻苛刻之法,更兼具儒家王道之韵,只是内在根基仍旧是法理根骨!无怪乎大王会有一种得见知己之感。

    未几,赵高领着几位宫奴,将宫廷美酒徐徐上前,倾倒而出,三杯晶莹玉盏陈列,浓郁的酒香弥漫虚空,先后将美酒置放于三位大人跟前。

    一手持书简,一手拿过玉盏,一饮而尽,随即将手中之杯直接扔在坚硬的地面上,清脆之音回旋,此玉盏何德与此文而立。

    “嗟乎!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大师进献此人书简多矣,应知此人?寡人即刻派人相请,尊位相待!”

    再次赞叹一声,而后将手中之书轻轻的放在此刻仍旧沉浮于跟前的木盘之上,如若珍宝,旋即似乎想起来了什么,似乎自己一直以来读此人之书不少,但于此人之身份,却未得之。

    只是知晓其人之儒家荀况的弟子,现在想起来,其人之文每一卷都是那般的合自己心意,比起《吕氏春秋》所言的治国刚要,本能更加欢喜此人之说。

    “此人为韩国公子韩非,近年在齐鲁之地小圣贤庄游学,拜于荀况门下,大王想要将其请来,可是不易!而且此人虽儒家弟子,但所精乃是法家。”

    “这些书简还只是其近年来流传出来的,没有流传出来的,只怕更多,玄清之觉,与其请其人,不若将其法家精要融贯己身!”

    周清拱手一礼,前后进献韩非之书简有十多卷了,不过都有些杂乱,虽如此,已然令嬴政心神向往,只可惜,从未来之世来看,二人之间颇为可惜。

    “哈哈,百年前商君入秦,与孝公携手强秦,其后张子入秦,与惠文先王携手强秦,数十年前,应候入秦,与昭襄先王携手强秦。”

    “治国之道,如同这柄长剑,锋芒如何,乃是铸剑之要,只有真正的铸剑师才能够铸就真正宝剑,而寡人,愿持长剑,扫**,匡天下!”

    “其人为韩国公子韩非?昔年,申不害法家治韩,功亏一篑,如若此人留在韩国,以韩国之现状,颇为可惜!”

    根据文信候手下的黑冰台与罗网传来信息,如今的韩国之内,韩王安昏庸无能,权臣当道,再加上百年来,韩国不断的割地于秦,国小而民弱,翻手可灭。

    如此大才留在韩国,只会暴殄天物!

    “盖聂先生以为何?”

    既然是韩国公子,若是贸然邀请其入秦,只怕惹来对方不快,不知其人心性如何,若忠国之士,倒是棘手,若心胸阔诸夏,当尊位相待。

    “此人大才,当以国士!”

    一语定下,迎着秦王政看过来的目光,神情冷酷的盖聂缓声而语。

    “大师关注此人时日不断,其人在新郑?”

    与盖聂之语,秦王政很是满意,对于真正的大才,自己从不吝啬颜面与珍宝,只是与此人信息却是知晓不多,身躯微侧,再次看向周清。

    “仍在桑海之地求学,暂未返回韩国!”

    轻轻摇摇头,由着自己提前关注,此时的韩非仍未拜别荀况,从齐国返回韩国,国士之礼,亲身相请,如今之势,亲往齐国明显不可能。

    “此人行踪暂交于大师,如若返回韩国,寡人当亲往之,不与此人亲自交谈,寡人当引以为憾!”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降异象

    朝政群臣,要么是昭襄先王与庄襄先王留下的重臣,要么是与文信候有关联的重臣,近些年,自己虽扶持昌平君、昌文君等人。

    但他们也都是楚国外戚,或许一时可用,但到匡天下之时,他们又将会成为不稳定的因素,故而,在驱逐吕不韦等人前,秦王政自觉必须有足够的班底。

    而在自己组建的朝臣班底中,最为重要的则是辅国重臣,是和商君、张子等一般的辅国大才,彼此之间,惺惺相惜,一同携手,铸就千古伟业。

    先前,自己也对问于鬼谷盖聂,其人回应可铸诸侯之剑,想要铸就天子之剑,未可!今岁以来,观道家玄清大师所献之书。

    从一开始的零碎之言,到后来的自成一体,再到如今《五蠹》之言的凌厉,那韩非胸中必有丘壑,更重要的是其人擅法家之学,这也是自己所悦的。

    并未将关注韩非之事交由黑冰台与罗网,直接一双明亮之眸深深的看向周清,不过,此刻周清的注意力却已经不在秦王政身上。

    小小的身形静静立于广阔演武场上,单手负立身侧,头颅微抬,眉头轻皱,眼中深处玄光涌动,周身更是道道青色氤氲之气扩散,甚是奇妙。

    秦王政奇异,顺着周清的目光同样看向虚空,那里晴空万里,白云漂浮,湛蓝的天空之下,甚是清风和煦,并未有办点异样。

    “嗯,那里是……!”

    正欲要开口询问之时,身侧的鬼谷盖聂亦是身形一晃,出现在周清身侧,周身淡白色的光芒笼罩,一双凌厉之眸扫视虚空深处,而且方向与周清一般无二。

    感此,秦王政不在多言,能够令玄清大师与鬼谷盖聂都神情凝重的事情,想来非凡,忽而,不多时,不远处拱手而立的中常侍赵高好像也感觉到了什么,头颅时不时的抬起,面上诧异之色闪过。

    “赵高,大师与盖聂先生缘何?”

    等待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周清与盖聂仍旧在看着虚空深处,但是在嬴政眼中,并没有半点异象,心中奇异,看向赵高。

    “大王,天有异象,扫帚划过天际,久久未绝,其声势之大,数百年来从未有过,根据典籍记载,凡有扫帚之星象,必有大事发生!”

    “数月之前,太史令曾言,扫帚之星现西北方,不久,夏太后薨逝,这一次的扫帚之异象非凡,赵高修为浅薄,只能够看到一隅,想来大师所观最全!”

    缓步近前,躬身拱手一礼,未敢高声回应,以免惊扰玄清大师与盖聂先生,徐徐回应,神情略有些凝重,根据列国史载,每一次扫帚之异象出现,都会出现大事,而且都是不详之事。

    大师已经看了足足有一炷香的时间,数百年来,只怕还从未有过这般的异象出现,而且显化秦国虚空之上,其意不必多说。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近年来秦国天降异象颇多,难道这又是在预示着什么?”

    “如此之事,为何钦天监没有半点回应!”

    闻天有异象,秦王政神情凝重,丹凤之眸深深眯起,亦是看向周清所看的虚空,只可惜在自己的眼眸深处,仍旧没有办点不同。

    言语有些微怒,周身不自觉扩散一丝丝无言的冷意,正欲言语其它,忽而一道青色的玄光由空而落,直入嬴政的身躯,刹那间,一股无形的力量涌入眼眸深处,奇异之力闪烁。

    似有所感,而后再次看向虚空远处,这一刻,闪烁青光的眼眸深处,一道淡黄色的扫帚之星悠然显化,其形甚大,顺着秦国的天空,由东南方向划过西北所在,笼罩整个秦国的国土。

    嗡!

    忽而,演武场中,一道暗金色的玄光瞬息而至,劲风凌厉,控制非凡,身形婉转,婀娜隐现,一缕缕香风夹杂,流波涟漪而出。

    一袭暗蓝色长裙加身,护持己身曼妙身材,长发低束,耀眼的双肩裸露在外,别一根发簪,另缀暗蓝色宝石首饰,长裙落地,玄力包裹,背后至阳图腾,三足金乌振翅欲飞。

    姿容绝代,修长白皙的双手交叉在小腹跟前,走向此刻周身青光闪烁,亦是观测扫帚之异象的秦王政,近前,未有言语。

    “东君焱妃,许久未见,修为越发精湛了!”

    “今天降异象,扫帚之星笼罩整个秦国,阴阳家擅长占星律,远超钦天监多矣,不知这预示着什么?”

    一位修为不俗的武者出现,周清直接从观天象的状态而出,灵觉有感,对着一旁的东君焱妃看去,近些时日虚凡有言,此人与燕国太子丹倒是接触不少。

    如今匆忙而来,想来也是为了虚空之象,与其等待钦天监的回应,阴阳家的占星律似乎更为精妙,脆声回旋,看向东君。

    “有星孛入于北斗,其兆兵戈!”

    “天象之中有南斗,其星主生,今天降之象由南而北,浩浩荡荡,群星的光芒被其遮掩,秦国当有大事,有大人陨!”

    “虽北斗所至,冲荡紫薇,星光护体,大王无须担忧!”

    红唇轻启,悦耳的声音从东君的口中缓缓而出,婀娜的身姿微转,美眸深处,金光隐现,看向虚空,直视北斗,语毕,对着此刻已经归元的秦王政一礼。

    观天象久矣,鬼谷盖聂也周身玄光不显,神色略有慎重,群星神妙,上古以来,都有先贤悟道星河,《连山》《归藏》、《易经》均涉及天象。

    鬼谷所学虽也有天象之道,但自己只能够看出秦国内将有兵戈之事,与钦天监看到的估计相似,闻阴阳家东君焱妃之语,微微颔首。

    在占星之道上,百家之中,当以阴阳家为先!

    “国中有兵戈之事将出?”

    “哼,寡人倒是想要看看何人敢作祟于秦国,赵高,传寡人口令,召文信候、昌平君、王翦、桓于兴乐宫!”

    眼中青光不显,周身霸道的气息扩散,看着演武场远处正快速奔至的钦天监太史令,当即冷冷而道,令达赵高,急速而出。

    感此,周清、盖聂、东君等人未有言语。

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郑之劫

    “虚凡,何事慌张?”

    天降异象,秦王政没有在演武场继续停留,便是与盖聂一同返回兴乐宫,至于宫廷左右护法,则是各安其职,未有懈怠。

    钦天监太史令到来,所言天有扫帚之星象,白日而显,数百年来未有,兵戈之行甚重,与阴阳家东君焱妃所言一般,但更深层不如多矣。

    刚回到玄清宫不久,正待提笔而写《人皇劫》之事,毕竟距离《上皇劫》已经过去大半年了,再有数月便到了年岁之期。

    天地五劫,越是向后,所需要的竹简越多,虽然纸张已经出现,但提笔削春秋,纸张上面的道韵感觉终究不如竹简之语。

    刚写了不到一百字,一袭白色长袍加身的虚凡便是快步走入房间,周身淡白色的玄光涌动,手持一卷红色布帛,神情有些异样,见状,周清轻语一声。

    “小师叔,韩国出事了!”

    “宗全师兄在韩国遇袭,连小师叔的鹰剑都被夺走,宗琼师姐也受重伤,天上人间被韩国查封,书阁亦是被查封。”

    “这里是宗琼师姐送回的信息!”

    虚凡神色紧张,面有煞气,一边快速而语,一边行至周清跟前,将手中的布帛递上,似乎已经看过布帛上的内容,俊朗的面容上甚是愤怒。

    列国之中,韩国最为弱小,先前在楚国、魏国之时,都未曾遇到任何麻烦,反而在弱小无比的魏国之中遭到劫数,果然是祖师所语,阴阳变幻无穷矣。

    “如我先前所料,韩国虽然弱小,王上也是昏庸无能,但权臣林立,整个新郑的利益已经盘根错节,天上人间与书阁插入其中,以其所获之利,足以动人心神。”

    “此事牵扯的人倒是不少,为了一个天上人间和书阁,韩国内的大商人石虎与大将军府均出手,动静倒是不弱!”

    布帛上的内容不多,然都是紧要之言,因天上人间之事,韩国新郑的利益集团欲要将其分割,宗全没有拒绝,让出一半利益,书阁之中亦是让出一半利益。

    看似虽多,先前周清就与宗全说过,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此乃祖师妙语,以秦国之军政,韩国之亡不过是时间问题,就算是让出九层的利益,也没有大碍。

    想不到他们竟然想要宗全交出纸张之术与刊印之妙,涉及此术,那可就是犯了禁忌,在咸阳之中,以文信候吕不韦之权势,想要刊印《吕氏春秋》,都要掏出大量钱财,未敢言语妙术。

    就是秦王政,虽知晓纸张之利与刊印之法为道家拥有,亦是没有多问,而区区一新郑小国,如何有此胆量,有此决心一窥妙术。

    宗全与宗琼的连番推让与应对之策,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在五日之前中计,先是中毒,而后被新郑城中的高手伏击,身受重伤,鹰剑被夺。

    宗琼在侧,亦是受伤不浅,诸人避退,天行人间与书阁封闭,布帛快马而至咸阳,过去五日,才堪堪送到自己跟前。

    以宗全如今快要破入化神的境界,整个新政之内有能力对其出手的不多,再有自己封印在鹰剑内的四十九道攻伐之力,非有意外,就是东君焱妃如今的境界,也不敢正面对抗。

    “无需担忧,宗全与宗琼等人无碍。”

    “只要人没事,其余均不重要,不过,似乎我得亲自前往新政一趟,解决他们的麻烦,也算是为大王接下之事做好准备!”

    数年来,从自己下山,出道家天宗以后,麾下的道家人手其实不多,可用的也就宗全、宗琼、虚凡等人,道家天宗所修超然物外,不理凡尘俗事,自己并不强求。

    然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何谓自然之道?身处战乱之时,历史大势就是自然之道!

    周清将手中布帛放下,身躯悠然而起,看来许多事情也该进程加快了,太极之道,无为当先,不过,非圣人者何以无为?

    对着身前的虚凡点点头,并未多言,韩国的事情总归要解决的,道家天宗不在乎生死,但不在乎生死的前提,就是可以随时掌控生死。

    宗全与宗琼身上的劫数之因,会开出劫数之果的。

    ******

    “大师要亲往新郑?”

    兴乐宫中,秦王政一身锦章华服,端坐上首,批阅政令之笔放下,闻下首突然而至的玄清大师之语,面有惊讶,而后微微颔首。

    心中思绪而出,猜测大师前往新郑之意,莫不是想要一观那韩非之秉性?毕竟,据自己所知,能够令大师有所行动的,也就是此事了。

    “不错!”

    “咸阳之内,虽天降异象,主兵戈杀伐,于大王来说,却是机缘,道家所观,阴阳轮转无穷,灾劫既生,其后,当有大裨益,想来大王心中已有思衬。”

    “此行新郑,一者为公,一者为私,愿大王应允!”

    头戴紫金莲花冠,身着青色祥鹤道袍,脚踏青云履,周身青光闪烁,近前脆声不断,迎着秦王政的目光,颔首而应。

    灵觉笼罩兴乐宫,待文信候、昌平君、王翦、桓四位政军重臣离去之后入内,天有异象,咸阳兵事生,但军政大权如今全部在秦王政手中,纵有宵小,何足惧哉!

    “自是应允,大师为大秦之事、为寡人之事劳心甚多,前者野王之行,欲要赏赐大师,却被大师拒绝,而今大师欲要前往新郑,如此,寡人送与大师一物!”

    “赵高,取洛阳蒙武军兵符!”

    天降异象之事,处理之道已经交由文信候、王翦等政军重臣,天象虽为预兆,但秦王政不觉得秦国之内还会出现成峤之乱。

    大师所言正入心意,纵然有兵戈灾劫,也是重整秦廷的机会,说不准,这次天降异象不是秦国的灾劫,而是自己加冠掌权之机。

    语落,对着一旁的中常侍赵高看去,同时,己身端坐上首条案后,拿出一卷崭新的竹简,持笔蘸墨,快速而就诏令。

    “大师身为我秦国宫廷护法,身入韩国新郑,若有困忧,寡人数十万大军枕戈以待!”

    “此为蒙武洛阳军兵符,此为调兵诏令,此二者,算是寡人于大师出行之物。”

第一百一十八章 名存实亡

    列国之内,欲要调动大军,非有王上诏令与兵符不可,昔年,魏信陵君窃符救赵,魏王本已经下达诏令,奈何晋鄙畏惧秦国,不敢出兵。

    随其后,魏无忌门客朱亥以铁锤击杀晋鄙,加上如姬获取的兵符,两者归一,信陵君于是引兵救赵,自此,魏无忌名声开始传荡列国。

    战国争斗,所持者便是兵戈之利,闻上首秦王政之语,周清神色一愣,这个结果似超乎自己的预料,以洛阳军阵兵符和诏令为自己后盾,此举大矣。

    洛阳之地,有蒙武随时可以调动的大秦五万精兵,再加上分散城池的驻军,绝对超过八万大军,于如今的韩国来说,八万秦国虎狼之师绝对是庞然大物。

    “如此,玄清谢过大王!”

    “以大军之雄迈,也能够施压韩国,如若公子韩非归来,也可一观其能力,二十年前,赵国将军赵括兵论之能力盖过其父马服君赵奢,然与武安君白起一战,却令赵国国势倾颓。”

    “大王所思长远,玄清拜服!”

    若仅仅是私事,周清不觉得秦王政会将洛阳调兵诏令与兵符于自己,如若公事,近两年,秦国也没有对外进行大规模战争。

    况且,以蒙武之军震慑韩国还行,但想要真正的吞并韩国,除非增加三倍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如此,嬴政之目的显而易见。

    周清微微颔首,虽堪称国士,但以秦国之强,自然要尽可能的甄选、磨练,若上佳,秦王入韩,亲至相请,如若不佳,以其高论亦为治国大才。

    “哈哈哈,大师知我多矣!”

    “韩国虽弱,但国内势力纷杂,先前文信候上书新郑之事,言语新郑实则已经不在韩王安的掌控之中,故而,大师此行或许会遇上不小的麻烦。”

    “毕竟,能够令大师亲自动身的私事想来非凡。”

    闻周清之语,端坐于上首的秦王政不由得再次朗声而笑,对着一旁的赵高挥动手掌,调兵诏令与兵符便送至周清跟前,丹凤之眸迸出一丝奇异光彩,对着周清很是颔首。

    大师年岁虽弱,然心智超凡,洞悉世间诸事,今天降异象,正合变更气象,若是再有旷世大才入秦,君臣一体,sd六国何足道哉。

    “不会令大王失望!”

    从赵高手中接过调兵诏令与兵符,再次一礼,迎着秦王政希冀的目光,周身淡青色的光芒闪烁,踏步之间,消失在兴乐宫中。

    刚出兴乐宫,灵觉而动,便是身形婉转,乘风而行,熟悉之后,在兴乐宫旁侧的区域内,一位周身闪烁淡白色剑道玄光的俊秀少年练剑其内。

    淡蓝色劲装加身,一头略短的漆黑长发随着身形的挪移随之摇曳,长剑翁鸣,纵横之间,天地妙理涌现,进退之间,已然执掌乾坤中枢。

    “大师今日怎么有空来此?”

    数息之后,伴随着淡白色剑光的逐渐收敛,那人归剑入鞘,玄光隐入身躯,颇有磁性的声音回旋,视线投来,却是鬼谷的盖聂。

    “我将欲前往韩国,不知盖聂先生可有言语让我带给故人?”

    数月以来,在于自己不断的交手中,盖聂体内的剑道气息越发凌厉,越发霸道了,虽未施展百步飞剑,但寻常的剑势都已经有些圆融的气息,在精修些许岁月,掌控天地气息不难。

    到时候,便可登临化神玄灵之境,当然,对于鬼谷弟子来说,不过是提前一二,算不得什么,单手持竹简,漫步这方区域,方正辽阔,十方皆寂,却是一处修行场所。

    “大师要前往韩国?我的故人?”

    “小庄现在在韩国!”

    只言片语之中,盖聂周身又是亮白玄光掠过,一双似是永远平静的眼眸、一张似是永远冷酷的面上为之异色忽闪,能够被大师称作自己的故人。

    也就只有同为鬼谷弟子的卫庄了,自己传承纵之一道,卫庄传承横之一道,自拜别师尊下山以来,一两年来,从未知晓对方信息。

    想不到,现在却是从大师口中知晓,小庄竟然是在韩国,算起来,距离自己所在的咸阳不算远,不过这些时日韩国的消息中,并未有小庄的影子。

    以鬼谷弟子的宿命,出则名动列国,隐则诸王心息,自己身为鬼谷传人,位列秦国首席宫廷剑师的名声想来已经传遍列国,但小庄却是没有一点动静,这一点可不像小庄的性子。

    “不错,你们师兄弟二人倒是有趣,一个选择列国最强的,一个选择列国最弱的,这可不符合你们纵横之学的道理。”

    “如今的韩国,名存实亡,从上到下,已经全部腐朽,纵有太公望复出,亦没有任何生机!”

    三家分晋以来,韩赵魏三国各自谋路发展,赵国在北,幅员辽阔,缘由雁门、代郡的存在,国力不弱,魏国占据中原之地,商业兴盛、财货通行列国。

    唯有韩国,国势最强不过是韩昭侯在位时,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只可惜,同期的秦国、楚国、齐国更强,一代之后,岿然衰落。

    如今的诸夏,一强超然,韩国纵然有心崛起,秦国也不会允许的,而且如今的韩国权臣林立,利益纵横交织,想要变革,首先面对的还不是秦国。

    “也许韩国内有小庄需要的东西吧!”

    助力韩国崛起?以盖聂对于师弟的了解,这种可能性不大,师弟的性子高傲,俯览一切,纵横之理更甚自己,权衡诸夏,只有利益二字为核心。

    韩国之弱不符合师弟的理念,然师弟入韩,一直声名不显,应是别事侵扰。

    “或许吧,这么说,你们师兄弟二人就没有什么要说的?”

    周清摇摇头,对名震列国的鬼谷弟子好事颇为好奇的,但现在看来,似乎一切与外界传闻的不同,纵横此生为对手,盖聂入秦,名声鹊起,另一位却不显。

    “大师何时启程入韩?”

    听周清戏谑之语,盖聂不以为意,轻轻摇摇头,冷酷的神情上陷入些许沉思,十多个呼吸之后,再次出言,持剑拱手一礼,意蕴不言而喻。

第一百一十九章 无主花开

    轻装而行,一袭青色长衫,下山快两年,如今掐指一算,也已经九岁了,个头又高了些许,精修道家玄妙,浑身上下扩散一丝奇特的韵味,言谈举止,超越年岁多矣。

    御马而出咸阳,原本虚凡是想要跟随的,不过被周清安排坐镇玄清宫了,以便随时将咸阳发生的事情互通有无,渭水汤汤,在秦无险,乘舟而下,沿着前次秦王政的路线。

    经过骊山,那里兵戈守卫,劳力甚多,尤其是数年前春申君合纵伐秦俘虏的sd列国兵士,其中多数被抓到骊山,修建秦王政的陵墓。

    陵墓的修建,伴随着每一位列国之王,自登临尊位便开始修建,如今已经过去九年了,不过根据周清了解,堪堪修建一个大概。

    当初文信候吕不韦上书,言语秦国之势、秦王之威,陵墓的规格当超越先前所有列国之王,征召公输家的能工巧匠于其内,所修陵墓与宫殿无二。

    水韵清澈,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陇西而入,贯穿整个秦国,沿着渭水的大小城池数不胜数,汇聚长河,浩浩荡荡,东流入海。

    宽阔的渭水两岸,一株株参天而起的粗壮乌柏之树,叶子初显绿意,正是春起未久,万物生机勃发,河岸远处的花花草草同样绿意点缀,朝阳已过,骄阳高悬,更是增添些许春意。

    近年来,秦国大型战争不显,眼中泛着淡淡的青光,极远处,一位位粗布麻衣的庶民正在耕种开荒,商君之法百年来,民众纳粮以受爵,公士之家数不胜数,上造之民更是多见。

    待在咸阳这么久,闲逛之事,就是一位甚是不起眼的老农,都是簪袅的爵位,这可是秦国第三级的爵位了,可见一斑。

    一片片开荒的土地之上,一位位庶民耕作其上,男男女女辛劳其中,一位位孩童玩乐其内,这个场景遍布整个秦国,力量汇聚,成就秦国今日之局面。

    鱼盐航运不绝,寻常的客船基本上没有,都是顺带搭乘,数十枚秦半两下,便可直达洛邑之中,商贾之风随着文信候吕不韦的做大而扩展至秦国内外。

    过了封陵之关卡,便可远远眺望函谷关,此关隘堪为列国雄关,两侧山脉林立,攻守之势均在函谷关内,百年来,除了孟尝君破关而入以外,再无任何将军破入函谷关。

    数百年来,祖师老子骑乘青牛,在此处留下五千道德箴言,更是为秦国留下一则预言,而今一观,祖师当时的境界真可谓是亘古未有。

    然则,百年之前,从封陵以来的所有土地都是魏国所有,韩国亦是强盛无比,北有上党之地,南有丹水富饶之土,只可惜,国势孱弱,魏国土地已然割秦过半,韩国更是只剩下一隅。

    乘船顺流,速度很快,不过两三日,便至洛阳之地,由洛阳之地向东南而行,可入韩国,近岁不见,洛阳之内仍旧繁华无双。

    未敢在洛阳停留,歇息片刻,又是御马而奔,看着手中的地图,往数百里外的成皋之地,这里已经靠近如今的秦国与韩国边界了。

    “小桃无主花自开,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成皋之地,昔年亦是韩国之大城池,民众数十万,农耕繁闹,商贾进出,如今放眼看去,却面目苍凉,城池破败,道路摧毁殆尽。

    两侧的广袤土地上,杂草丛生,无人耕种,极目而视,更没有半点人烟之气,水流汇聚之所,更是断墙残瓦的荒凉,其间虽可见一两位民众,但观周清前进,均远远避开。

    低声轻叹,自古兴亡均苦民,儒家之说倒也有些意蕴,虽然道理清楚,儒家却没有提出真正的应对之策?以王道行天下?以仁道行天下?大谬矣!

    微风吹过,鼻息间一袭夹杂淡淡桃花清香,夜幕即将落下,一只只鸟儿的脆鸣之音回旋,环顾四周,单手对着身下的骏马再次轻拍。

    根据宗琼传来的消息,在被新政城中的强横势力袭杀之后,他们一行人便在韩国另一方势力的掩护下,隐匿城中,静默疗伤。

    夜色降临,明月高悬,灵觉之下,避开边境巡逻守卫的探察,直接进入韩国边境,入其国土,没有进入临近的宅阳之城,趁着夜色极力前进。

    ******

    一夜的时间,骑乘身下的骏马狂奔数百里,给马儿修整半个时辰,以天地元气笼罩骏马周身,助其恢复元气,次日一早,直接奔至距离新郑三百里的华阳之地。

    黎明的光芒闪烁,天际远处的红晕玄光隐现,周身青色的玄光而动,精气神未有太大消耗,在华阳之城停顿半个时辰,再次而出,两个时辰之后,子时未到,周清看了一眼手中的地图,劲力涌动,羊皮地图化作灰烬。

    新郑!

    这座城池原本是属于郑国的,只是在一百多年前,被新生不久的韩国韩哀侯率兵攻灭,之后将都城从西南处的阳翟搬迁至新郑。

    如今百多年过去,整个新郑之中带着浓郁的昔年郑国气息,御马至新郑跟前,城墙仍是百年前的存在,低矮而又狭小,城门而出的道路绵延远方,四周倒是农耕之地。

    城门高约一丈六尺,宽约一丈上下,身披淡红色铠甲的兵士,手持长矛守卫门前,城墙之上,亦是一支支兵士巡逻,背负弓弩,严密监视一切突发情况。

    翻身下马,周清如今的个头已经隐约和身旁的骏马持平,单手牵着马缰,顺着进进出出的人流,踏入新政之城。

    这座古老的城池虽不若秦国咸阳之都,但行走其内,却别有一番韵味,灵觉运转,并未着急找寻宗琼等人,扩散四周,聆听新郑之音口音,采其方言,化入己身。

    列国相争数百年,文字、语言均不同,自己虽通晓列国文字,但口音方言却无法改变,好在与秦国方言虽有差别,但似乎不大,强大的灵性涌动,一个时辰之后,周清面露微笑,前往城中某一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614/ 第一时间欣赏秦时小说家最新章节! 作者:偶米粉所写的《秦时小说家》为转载作品,秦时小说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秦时小说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秦时小说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秦时小说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秦时小说家介绍:
这里有天下寥寥、苍生涂涂的纵横家!这里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这里有天下皆白、唯我独黑的墨家!这里有地泽万物、神农不死的农家!这里有其疾如风、其徐如林的兵家!……当然,这里也有我们亘古不衰的小说家!秦时小说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秦时小说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秦时小说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