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欧皇崛起TXT下载欧皇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欧皇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太上老牛     欧皇崛起txt下载     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009章 马林:我有钞能力!

    北海国总人口不过两百多万,但光是本土的面积就超过10万平方公里,而且多半还都是平原。所以,别说剩余劳动力了,种地的人压根就不够。现在粮价这么高,马林可舍不得把宝贵的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所以,想要搞基建、挖矿、运输和工业什么的,只能大量依赖民工了。但是,因为政治站队问题,马林的北海国被大部分德意志邦国敌视,别想从别的德意志邦国弄到大量人口。所以,马林只能把获得民工的途径投向其他地方。

    首先是意大利,意大利地区虽然山地众多,耕地不足。可是,人家人口多啊。别看耕地面积远不如德意志地区,可那里人真心多。整个意大利地区,大概有1100万人口左右,几乎快赶上1200人口的德意志。光是一个那不勒斯王国,人口就多达200万。

    因为大部分意大利邦国不掺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内部事务(只有米兰公国等少数几个北部邦国掺和神罗的事),大部分意大利人并不在乎神罗内部的战队问题,自然也不敌视马林的北海国。所以,北海国去意大利招募民工,还是很容易的。

    只不过,之前一直瞧不起懦弱的意大利人,才没有对意大利人口动心思。但现在不同,马林又不是要意大利人移民德意志本土,而只是想获得劳动力,加快北海国的建设。那么,意大利人懦弱逗比与否,就不重要了。反正,只是找人干活而已。

    而且,意大利民工去北海国也方便,比德意志南部地区去北海国还要方便。马林只需派船去意大利半岛的各个港口接人,就能顺利地把民工带回本土。

    至于意大利邦国的领主们是否阻拦他招募民工的问题,那就更不是问题了。只要给点好处,那些领主绝不会为难。

    意大利和华夏的福健很像,山多平原少。为啥福健和廣東有那么多移民海外的客家人?还不是因为耕地少,呆在家乡没啥活路?只能去外地找饭吃,甚至出海讨生活。

    意大利地区也同样如此,除了北部的米兰平原等少数几个平原外,其余地区多半都是山地。当地和福健差不多,都有人多地少的困扰。所以,意大利人不得不另想办法。比如,去外地经商,搞搞航海什么的。要不然,凭借意大利那些山地,肯定养不活那么多人。

    但不是每个意大利人都会经商,或者说,有本钱经商的。大部分意大利无地者,还是为少部分富商打工的。而且,工作岗位都不一定够。

    就像威尼斯共和国,别看面积挺大,可威尼斯国民总数都不超过20万人,是意大利诸邦中人口比较少的。但威尼斯有三千多艘商船纵横在地中海上,水手总数超过4万民。若按照正常算法,4万多水手其所在家庭,就超过20万人口了。可威尼斯人的青壮不可能都去当水手,还有好多人当工匠呢。因此,那些为威尼斯商船服务的水手,多半是威尼斯从意大利各邦国雇佣来的。

    记起了后世民工的巨大作用后,马林就决定——派人前往意大利地区,招募民工,去北海国当建筑工、搬运工、水手等职业。

    至于危险的挖矿行业,马林左思右想后,决定去法国那边试试,看看能不能招募到法国人来为他挖矿。

    实际上,去法国招募民工,比去意大利还要好。毕竟,意大利人口才1100万,而法国人口可是1500万。

    但问题是,法国对北海国可不友好。去法国招募民工,可能会被刁难和阻拦。而且,以后北海国大肆修建房屋和道路,肯定大量用到水泥。若是从法国招募民工当建筑工,必然会让法国民工接触到水泥等敏感物资。到时候,法国人再掺入一些间谍,没准会偷走机密。

    而意大利邦国不同,意大利邦国不敌视马林,意大利人也不像法国那么喜欢窃取别人的机密。因此,用意大利人当建筑工,更让马林放心。

    不过,挖矿的工作,交给法国人却是没啥问题。毕竟,挖矿接触不到太多水泥等敏感物资。让法国民工成天呆在井下挖矿,他们也没法打探到啥机密。

    至于矿井里采用蒸汽机和铁轨等先进技术,马林也不怕被法国人学了去。为啥?法国人就算学会了这些,国内也没啥矿可挖啊!

    说起来,法国人也是悲催。偌大的法国,竟然没啥矿产资源。当然,用后世的眼光看,法国矿产资源也不差。铝土矿和铀矿等高价值矿产资源的储量还是很丰富的。但问题是,这个年代,无论是铝土矿还是铀矿,都毫无利用价值。而后世对法国人很重要的洛林大铁矿,此时还属于神罗的洛林公国,和法国人无关。

    至于煤矿,也是非常缺乏。这也逼得后来法国人另辟蹊径,专心去搞核电和水电去了,没办法啊,想搞火电,也得有足够的煤炭啊……

    也就是说,眼下的法国,缺煤缺铁,就算给她们学去陷阱的开矿技术,也没矿可采。所以,马林是倾向于去法国找矿工的。

    而若是从法国弄到了足够的矿工,马林就能打鲁尔区那3万多煤矿工人的主意了……

    煤矿工人啊!那可是戚大帅挑兵的最佳选择。大名鼎鼎的戚家军,起家的底子就是义乌的4000矿工!

    只要能解放出那3万多煤矿工人,马林肯定能从这些人中挑选出几千精兵!毕竟,成天挖矿的人,臂力肯定比一般农夫更强,更适合冷兵器作战。

    而且,用法国人挖煤矿,就算煤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什么的事故,死的也是法国人,不是本国居民,不会让马林感到心疼。大不了,赔一笔钱呗。但和人命相比,那点钱实在不算什么。

    不止如此,对于矿工井下遇难的赔偿抚恤,马林也玩出了花……

    按照目前北海国的规矩,一般在矿上出事故的相关人员,家里会收到10金币的赔偿。虽然和后世的赔偿标准没法比,还不到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但是,在这个年代,马林肯赔偿,已经算是很有良心了。要知道,这个年代很多不讲究的雇佣兵将领,是直接吞掉阵亡手下的佣金和赔偿的。

    而且,对于遇难矿工,马林给出的赔偿也不全是前。除了那10金币外,还有土地赔偿——赔偿10英亩封地!

    不过,却不是本土的10英亩耕地,而是美洲殖民地的10英亩!

    如此,若是从法国招募的矿工遇到矿难去世,其家属,不但会收到10金币的赔偿抚恤,还会得到10英亩耕地的赔偿。

    这里面可是大有文章,如果遇难者家属接受了那10英亩土地,那就意味着要移民美洲。而美洲是马林的地盘,移民去美洲,就相当于成了马林的子民和劳动力了。

    所以,这个赔偿,也是一个招揽移民的隐藏手段。想要兑现这10英亩土地,就得移民美洲,成为被马林驱使的劳动力。而对于一个穷得只能让家里青壮去挖煤的贫苦法国家庭而言,10英亩的耕地,绝对吸引力巨大。毕竟,那可是60亩地!

    法国人口那么多,一千五百万人口里,总会有很多穷人家庭。起码,让马林去招募几万矿工是毫无问题的。

    至于法国人可能阻拦的问题,马林也拿出了杀手锏——主动交税!

    比如,每在法国招募走一个矿工,就主动支付给法国官方1个金币的劳务输出税,而且是每年都交。

    也就是说,如果法国有5万矿工在北海国挖矿的话,法国朝廷每年都能收到5万金币的“劳务输出税”。这可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不拿白不拿。拿了不但钱多了,还能解决5万贫民的工作问题,简直一举两得。

    同样地,对付意大利邦国,马林也决定砸钱。只要恩能够招募到几十万民工,马林不在乎每年砸下几十万金币。要知道,几十万民工,能给马林创造的财富,绝对不止这么点,起码几百万金币。

    看在金币的份儿上,别说意大利邦国的领主们,就敌视北海国的法国人,恐怕也难以拒绝。再说了,这些民工又不是移民北海国,只是出国劳务而已,每年还能创造大量税收,何乐而不为?

    但他们不知道,马林还另外埋下伏笔——在那些外国民工在北海国工作期间,肯定会引诱他们全家移民北海国的。即使不能全招揽来,能吸引一部分人移民,也是能划算的。

    而且,算上用土地作为遇难矿工的赔偿抚恤,也是潜在的吸引法国移民的手段,只是都比较隐蔽而已。

    还有就是,就算支付给法国民工薪水,马林也花不了多少成本……

    按照北海国工人的薪水水平,马林打算给外来的民工开出的薪水是2芬尼每天,另外包吃住,还发工作服……

    薪水看起来不高,可包吃住可就很厉害了。毕竟,这个年代,欧洲粮价奇贵。每天2芬尼的薪水,只够买两磅黑麦的,都不够一家人吃的。所以,除了北海国民众外,这个时代欧洲其他国家的平民百姓吃的面包,都大量掺入野菜、木屑甚至泥土,为的就是凑够一家人吃的量。一般而言,面包有一半是面粉,都算不错了。

    而民工包吃包住,还提供工作服,就意味着他们不需要什么花销,能把钱大部分都攒下来带回去。这就不得了了,每天2芬尼,一年就是至少720芬尼啊(会放假几天,放工人回去过圣诞节和新年,同时,把工钱带回家)。720芬尼,就是12个金币啊!

    别看普通人一年能挣到这么多钱,但因为欧洲粮价超贵,就算一年能挣到12个金币,可一家人吃喝拉撒的支出刨除后,一般人家根本不剩什么钱。甚至于,很多贫民一辈子辛苦下来,都没见过什么金币。

    而在北海国当民工,每年差不多能省下大半工钱带回家,绝对能让家人日子好过很多。至少,能够脱贫。

    事实上,在北海国内部,目前矿工的薪水其实是3芬尼每天。毕竟,矿工是比较危险的职业,不给高点薪水,没人肯干。

    但马林就是故意给外来的民工2芬尼每天的普通薪水,想要拿和北海国本土矿工一样的工资,也就是薪水涨一半?可以,移民吧!拿到北海国绿卡,工资立马涨一半!

    这个年代的人可没啥民族观念,就冲着工资涨一半,都会有很多民工心动要移民的。这样,北海国人口数量就能大涨了。

    总之,只要钱给够了,关系不好的国家,也会允许他引进民工。为了钱,那些外国民工为了和本地人同样的高薪,也很容易办个移民,增加北海国的人口。

    最邪恶的是,支付给法国民工薪水时,马林还可以用铸造出来的镍白铜的假的法国德涅尔银币来支付工钱。如此,可以节省很多开支。

    镍白铜和真正的银币成本差别巨大,相当于马林用极低的成本,就雇佣了大量法国劳动力帮自己赚钱。而且,还是做最危险的挖矿工作。

    想到雇佣法国民工的低廉成本,马林忽然考虑起——是否多雇佣几万法国民工,让他们帮忙挖运河……

    在没有挖掘机的这个年代,开挖运河纯粹只能靠人力,成本很高,工程进度很慢。虽然马林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征发农民去挖。但是,一旦农忙开始,这些人只能撤回去,耽误工程。

    若是能长期雇佣几万法国民工专门在北海国挖运河,以及开挖灌溉渠,对于北海国好处极大。不说对于农业和运输行业的好处,光是可以用假的法国“银币”支付工钱这一项上,就能给马林节省大量的成本。

    打定了主意后,马林立即派人组建劳务公司。然后,分别派往意大利和法国,和当地官府接洽,商量民工招募事宜。

    马林相信,只要祭出“钞能力”,在金币面前,没人可以拒绝!特别是,这个年代,负债的贵族很多。只要给钱,有的是愿意配合的领主贵族。甚至,法国人也难以拒绝。毕竟,每个民工每年1金币的收益,就算法国国王也要动心。若是送20万民工去北海国,就能每年拿到20万金币的税收了……

第2010章 再度施展“钞能力”

    事实上,除了打法国银币的主意外,马林已经盯上了意大利货币。不过,这一次,他却不是铸造假的意大利银币,而是打算山寨意大利的铜币。

    是的,这个年代,意大利地区已经开始流通铜币了。中世纪,欧洲各国似乎废除了古罗马时代就开始流通的铜币,改为只使用金银币,然后把银币越铸越小。同时,含铜量一直在上升,含银量一直在下降。

    但不管怎说,银币就是银币。虽然眼下很多意大利邦国的银币含银量已经不足25%,可终究还是银币。即使铜价那么贵,银铜比价还是有1比15的。所以,再小的银币,面额还是过大。

    另外,很有商业头脑的意大利贵族,也很没节操。之前,说意大利德涅尔小银币的含银量低于25%都是抬举他们。有的意大利邦国,德涅尔银币的含银量甚至都不足5%,最低的能低到2%左右,几乎看不出是银币了。毕竟,铜都占到98%的比例了,看起来就像个铜币,最多有点泛白。

    所以,威尼斯人就想啊——反正银币都快和铜币差不多了,干脆,咱直接铸造铜币?

    他们铸造铜币也不是自己凭空想的,而是效仿古罗马和拜占庭,铸造铜币。最先被铸造出来的铜币叫巴加蒂尼铜币(bagattini,bagattino的复数),是1472年左右铸造出来试水的,重约1.5克左右,类似标准德涅尔银币(后来因为铜价下跌,增加到1.74克左右)。后来,又推出了6克多的苏迪铜币(soldi,soldo的复数形式),重量和后世的一元硬币差不多。然后,苏迪铜币就成了威尼斯标准的小额基准货币,作为物价衡量标准。而巴加蒂尼,实际上是被当做4分之1苏迪。

    按照威尼斯共和国的法律规定,1里拉=20苏迪,而1杜卡特=6里拉4苏迪,也就是1杜卡特=124苏迪。而1杜卡特=60标准芬尼,也就是说,1标准芬尼=2个多点苏迪铜币。

    而同时期,西班牙的马拉维第铜币,西班牙官方规定1杜卡特=375马拉维第。也就是说,1苏迪=3马拉维第。苏迪的币重大概在6克出头,类似1元硬币,而马拉维第,就是重2克左右了。

    不过,虽然威尼斯最先铸造的是巴加蒂尼铜币,但后来更愿意造苏迪铜币。为啥?铸币难度不一样啊!

    铜和金银不同,它常温下更坚固稳定。因此,更难被打造出文字,成为钱币。而对于铜币来说,越小越难打造。而苏迪铜币,因为4倍大,反而打造更容易些。

    也就是说,巴加蒂尼铜币虽然更小,币值更低,可打造难度却更大,制造成本更高。所以,威尼斯人更愿意铸造更大的苏迪铜币。同时,把苏迪铜币也作为最基本的货币衡量单位。而更小的巴加蒂尼铜币,却只被当成苏迪铜币的辅币。或者,干脆叫四分之一苏迪。

    而目前在威尼斯,一个造船厂的学徒工,日薪是6个铜币。而熟练的老牌工匠,则日薪24铜币。这里的铜币,一律指苏迪铜币。而2个苏迪=1芬尼。所以,威尼斯造船厂学徒工日薪是3芬尼。而老牌造船工匠,日薪则高达12芬尼,也就是1先令。

    当然,这是威尼斯,全欧洲最有钱的邦国。而造船业是威尼斯共和国的核心产业,工匠工资也的确高点。而在其他欧洲国家,一般没这么高。像是在英格兰,日薪1先令,绝对是很高的薪水了。即使到了近三百年后的北美独立战争时期,已经经历过“物价革命”,英国人雇佣黑森雇佣兵镇压北美民兵,出价也不过每天1先令。所以,马林才能用日薪1先令的高薪,从英格兰挖来老约翰,帮他铸造红夷大炮。

    ……

    事实上,威尼斯共和国铸造铜币是非常鸡贼的。其实,6克多重的苏迪铜币并不能给人们的交易带来多少方便。毕竟,一个苏迪铜币,价值半个芬尼,对交易的方便帮助很有限。倒是打造困难的巴加蒂尼铜币,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易。毕竟,1个巴加蒂尼铜币,只相当于8分之1个芬尼,很适合当领钱,和北海国黄铜币的价值差不多。

    只不过,威尼斯的苏迪铜币和巴加蒂尼铜币用的是红铜铸造,而北海国铜币用的是黄铜。

    红铜是纯度很高的铜,威尼斯人铸造铜币,几乎没啥铸币利润。但是,他们为什么热衷制造铜币呢?这就是上面说威尼斯人鸡贼的原因了……

    原来,威尼斯人和亚洲贸易频繁,还能通过中间商联系到印度那边。和马林一样,威尼斯人也能够采购到非常廉价的印度铜。印度银铜比价目前在1比80左右,而欧洲银铜比价是1比15,两者相差6倍。即使因为不能直航,中间要被阿拉伯商人赚取大笔利润,威尼斯人进口的印度铜,价格也不超过欧洲铜价的一半。

    所以,用进口自亚洲的廉价铜铸币,即使不赚铸币利润,光是材料上,就能赚取至少一倍的利润。这就是威尼斯要铸铜币的秘密所在,毕竟,威尼斯人和亚洲贸易频繁,知道亚洲和欧洲巨大的铜价差异。

    而马林这一次,也打算把“钞能力”应用在意大利那边……

    ……

    威尼斯作为意大利最富裕的邦国,他们的行为显然受到其他邦国的模仿。比如那不勒斯王国,早早地就开始铸造铜币,几乎和威尼斯同步。而米兰公国等强大邦国,也开始铸造铜币,以方便民间小额贸易。

    另外,除了意大利,也就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也使用铜币了。而西班牙人,也跟风马林,使用廉价的印度铜,铸造马拉维第铜币,赚了很多铸币利润,比威尼斯铜币利润大多了。毕竟,西班牙可以直接从印度采购廉价铜,不需要经过阿拉伯中间商,成本比威尼斯人低太多了。

    所以,马林这次,打算利用“钞能力”,让北海铸币厂增加一批工人和螺旋式压币机,开造意大利铜币,打算发一笔财。

    这样,他去意大利雇佣民工的花费,通过用廉价铜铸造意大利铜币,就能收回来。

    要知道,马林可不是只有印度这个渠道能买到铜。眼下,马林还能从大明买到更廉价的红铜。在大明那边,一斤红熟铜才价值0.1两白银。1斤等于16两,也就是说,1两白银可以买到160两红铜,比价是1比160!这价格,几乎是印度铜价的一半!

    马林用大明进口的红铜铸造意大利铜币,简直就是暴利啊!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意大利本身就有许多民间私铸的“黑钱”。所谓“黑钱”,主要是指民间的私铸钱。一般而言,私铸钱大多缺斤少两,属于“伪钱”,比如马林铸造的法国德涅尔“银币”,就是不折不扣的“伪钱”。但是,“伪钱必是私铸,私铸并非皆伪钱”。

    马林这次要搞的,就是要铸造高质量的红铜币,在去意大利圈钱的同时,也不妨碍这些“私铸钱”在意大利的流通。

    毕竟,马林这次不打算缺斤少两,而是打算用足红铜。而且,马林手里有螺旋式压币机,铸造铜币非常方便。

    铜的特点就是高温变软,而打造铜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也只能在铜板被烧红的时候捶打。当然,这说的是目前欧洲其他国家的铸币过程,不包括马林的北海铸币厂。

    一般而言,手工捶打铜币,往往铜都冷却变硬了,铸币工匠往往只捶打出部分文字和图案。所以,这时候就需要铸钱工匠用铁夹子夹着捶打到一半的铜板,丢进小型回火炉里重新加温到烧红变软的状态。然后,夹出来趁热继续捶打。

    所以,正常手工捶打铜币,耗时很长,还需要准备多次回火加温,成本很高,产量也低。

    但有了螺旋式压币机就不同了,只要先准备好烧红的铜板,丢进机器里,然后转动轴杆,就能在铜板冷却变硬前,快速地将文字和图案压印出来,而且质量很高。一个工匠捶打出一枚铜币的功夫,螺旋式压币机早就压制出十几二十枚质量更好的铜币了。

    这比铸造金银币的差距更大,因为,金银较软,不需要多次回火。而铜币,因为需要多次回火,铸造麻烦。因此,目前的欧洲国家一般不肯铸造铜币。主要是,铸造难度太大。

    只有意大利邦国和西班牙及葡萄牙,有路子能搞到很廉价的铜,确保铸币利润很高,才热衷铸造铜币。

    马林要做的,就是铸造一批低成本的意大利铜币的“私铸钱”。用好质量,打开意大利市场。同时,也从意大利赚取暴利。

    意大利本身“私铸钱”的情况就很严重,所以,马林都不担心被人注意到。当然,他铸造出来的意大利铜币的“私铸钱”,不会直接发给来北海国打工的意大利民工,那样等于不打自招了。他打算,利用北海国在意大利的情报和商业网络,低调分批出货。然后,用淘换来的金银币,去支付意大利民工工资。

    ……

    这也算是马林“钞能力”的再度施展了,而且,这一次,马林都不担心被人发现钱币的真假。因为,他不在材料上动手脚,做出的铜币绝对是“良心钱”,不怕被人检查。

    唯一顾虑的,就是怕被人顺藤摸瓜,查到法国的银币伪钱了。所以,他决定低调施展“钞能力”,用来在意大利圈钱,以收回在意大利雇佣大量民工的成本……

第2011章 两个“牙”也别想跑

    按照大明朝1比160的银铜比价,连欧洲1比15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单论材料成本,就低十倍不止。当然,这是原产地采购价。把红铜从大明运到欧洲,也要很高的成本的。但不管怎么说,成本肯定比采购印度铜还要便宜很多。

    还有就是,铜币的制造成本和制造速度,马林的铸币厂都大大优于欧洲任何国家。比如,已经开始采用印度铜铸造马拉维第铜币的西班牙,在铜币铸造的效率上,完全和北海国没法比。

    西班牙铸币,目前还是使用传统的工匠手工捶打刻印文字和图案的技术,效率非常低。而且,生产规模很难扩大。

    比如,西班牙托莱多和萨拉戈萨的两个皇家铸币厂,工匠总数只有4000多人。倒不是西班牙两个国王不想扩大规模,而是,铸币工匠不好培养。手工打造铜币,那也是技术活,一般人干不了。而培养学徒的话,以欧洲学徒制度,往往要培养7年才能出师。所以,这影响了西班牙铸币规模的扩大。

    而北海国不同,北海国铸币厂使用螺旋式压币机这样的机器生产铸币,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很低。真正有技术含量的,其实是做模子,只需少量技术好的工匠就行。而压制铜币时,压根不要啥技术,只要把光秃秃的铜板趁热丢进机器,用力旋转轴杆,狠狠地压制一下,一个铜币就做好了,效率高了岂止十倍?西班牙两个铸币厂4000多工匠的活儿,北海铸币厂两三百人就能做。

    而且,这次马林也没打算放过西班牙,西班牙的马拉维第铜币,也是马林山寨的目标之一。甚至,西班牙的(铜币)市场规模,要比威尼斯大多了……

    对的,你没看错,西班牙市场规模比威尼斯大!

    虽然说,威尼斯的贸易量和财政收入,都比西班牙高。然而,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威尼斯本土人口太少了!

    威尼斯本土人口不足20万,而西班牙人口却超过800万。人口的巨大差异,让西班牙市场规模远超威尼斯。

    虽然威尼斯每年贸易的过程中,货币流通量很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威尼斯搞的是国际贸易,需要用到各国都承认的货币。比如,杜卡特金币,以及,含银量高的格罗索。其他含银量低的银币,以及铜币,出了意大利根本没人认可。

    就像威尼斯铜币,离开意大利,就不被别国承认。甚至,在意大利内部,接受的国家也不多,仅仅只有部分临近的邦国肯接受威尼斯发行的铜币。因为,这些邦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的经济捆绑太深,受到的影响很大。同时,他们去威尼斯采购商品也方便,才接纳了威尼斯铜币。但算算人口总数,是不如西班牙人口总数的。

    所以,山寨意大利铜币,收益还不如山寨西班牙铜币。但问题在于,马林不打算去西班牙招募民工。所以,马林优先选择山寨意大利铜币,而不是西班牙铜币。

    另外就是,受限于铜币只在国内流通,不参与国际贸易,马林就算山寨出西班牙铜币,将之投入西班牙市场也比较困难。毕竟,马林在西班牙虽然有完善的情报系统,但却没有完善的商业系统。而在意大利,因为教皇国的关系,加之马林很早就和威尼斯关系不错。所以,马林早早地就在意大利建立了商业渠道,出手私铸的铜币也更方便些。

    因此,想要铸造西班牙铜币去西班牙圈钱,还需要先在西班牙建立秘密的商业渠道,方便铜币的出货。

    ……

    虽然375个马拉维第铜币才抵得上一个杜卡特金币,但是,积少成多,只要铸造够多,利润也是可观的。最重要的是,进口大明的红铜成本低啊。多铸造点,利润相当可观。

    比如,我铸造375万个马拉维第铜币,就价值1万杜卡特金币了。但是呢,铸造375万个马拉维第铜币,需要的红铜仅仅只要750万克,也就是1.5万斤。而明朝1斤红铜才0.1两白银。所以,材料费成本才1500两银子,只折合1300多个金币。

    若是只按材料费算,这利润足足7.6倍多!即使刨除长途运费和铸造人工费用,四五倍的利润总是有的。只要有秘密的出货渠道,西班牙人也没辙。毕竟,他们又没有专业的特工组织来调查。

    正好,西班牙人目前从津巴布韦那边带回来很多黄金。马林打算,用自家偷偷铸造的马拉维第铜币,去西班牙兑换金币回来,然后用于国际贸易。

    这些年,依靠着马林当初无奈让给西班牙的香料贸易,西班牙其实积累了大量的金银货币,来自欧洲各国。毕竟,香料是这个年代的欧洲能变现成金银的硬通货。每年西班牙王室和一些加入进来分润好处的西班牙大贵族,一共能赚到一百几十万金币的暴利。而这些钱币,多半来自欧洲其他国家。

    如今的西班牙,钱满为患。除了需要拿来去印度用来香料采购的部分金银外,其余大部分金银,都流入了西班牙国内市场,又推高了西班牙本就很高的物价。

    马林打算,利用廉价铜币,进入西班牙市场,淘换出大批的金银出来。然后,用于各种战略物资的采购。西班牙这个国家吧,因为山地多,粮食固然很缺,物价也高,可是,也有优势产品的。

    比如橄榄油,就是西班牙以及意大利等南欧国家的特产。这玩意,在欧洲一般都是贵族和富商吃饭才用得上,穷人家,根本吃不起油。像是后世著名的贝蒂斯橄榄油,就产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地区。

    另外,西班牙的美利奴羊毛,也是冠绝欧洲的优质细羊毛,买来可以纺织高档呢绒。

    但以上两者,都不及马林对西班牙汞矿的重视。西班牙是欧洲著名的水银生产大国,从公元前7世纪就开始开采汞矿。而目前,西班牙是欧洲第一大水银产国。其阿尔马登汞矿,和斯洛文尼亚地区的伊德利亚汞矿,是目前欧洲最大和最主要的两个水银矿和水银产地。甚至,19世纪中期的美国加州淘金热,都大量用到了西班牙阿尔马登汞矿出产的水银。这个汞矿,一直开采到2003年才关停。可见,阿尔马登汞矿的储量多惊人!

    水银有啥用?这个年代的黄金和白银的提炼,处理金银矿石时的混汞法,需要大量的水银。如果没有足够的水银,金银矿的开发都成问题。西班牙为啥能够将美洲的金银矿那么大程度地开发?还不是仗着它有丰富的汞资源?换成法国去,都没足够的水银去提炼金银矿呢。

    所以,用私铸的西班牙铜币,在西班牙大量采购水银,是非常划算,也很重要的。毕竟,马林肯定要去美洲开采金银矿山的。

    除此之外,西班牙制造的卡拉克帆船,以及软木,也是马林很需要的东西,用廉价铜私铸成铜币去交换,成本低廉,非常划算。

    ……

    同样的道理,和西班牙紧挨着的葡萄牙,也开始大量使用铜币了。马林也把目光投向了葡萄牙,他打算同样私铸葡萄牙铜币,然后,去葡萄牙采购软木。这样,购买成本都能降低好几倍。

    和在西班牙只有情报部门,缺乏商业渠道不同,马林已经开始暗中联系费雷拉男爵等若昂二世的旧臣。

    所以,尽管马林之前也没在葡萄牙设立商业渠道,但有若昂二世旧臣这些本土的贵族配合,铜币的流入反而更容易。

    反正,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牙”都是马林大航海的竞争对手。能给他们制造点麻烦,马林是非常乐意的。

    当然,马林到现在都没明白,他私铸两国铜币的行为,其实丰富了两国的市场经济,反倒刺激了两国的经济发展。当然,其中丰厚的铸币利润,两国的官方是享受不到的了。倒是两国民间,因为小额的铜币的大量增加,贸易活动变得更活跃了。

第2012章 增发5000万

    定下私铸意大利铜币、西班牙铜币恶化葡萄牙铜币的计划后,还没来得及爆产量,倒是北海国内先得到了反馈——黄铜币的大量发行,让国内的小额贸易蓬勃发展,并进而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一枚标准芬尼银币等于8枚黄铜币,就是说,普通人每天2个芬尼的工资,可以换得16枚黄铜币。假设1芬尼相当于后世50块钱的话,一枚黄铜币也就相当于6.25元了。虽然还不算小额,可也比1个芬尼的额度小多了。

    在此之前,德意志的普通民众在进行小额交易时,根本不用货币,而是用最简单的以物易物。比如,某价值低的商品,干脆用一小把黑麦来作为交易的衡量。

    但这样的衡量方法很不准,因为,人的手有大有小。有人手大,一把黑麦数量较多。而有人手小,一把黑麦则较少。有些黑心的商人,甚至采用双标法。比如,收“钱”的时候,让男主人伸手抓黑麦,能多抓点。但支付给客人的时候,却让女主人抓黑麦。因为,女人手小,一把要少很多。

    小额的黄铜币的出现,大大方便了北海国的民间交易。这导致,北海国民间贸易也繁荣起来。

    因为目前商品经济并不发达,为了培养人们的消费习惯,马林学习后世,推广了供销社制度,在每个乡镇都设立了一个供销商店,由设在埃姆登港的供销总店统一发货,设立指导价,销售各种商品。

    眼下,北海国的农民们,其实都是有钱的。马林进行了改革,把庄园都改成了雇工制度的农场,实行薪水制度。每个农民日薪都有2芬尼,妇女没这么多,但也有1芬尼日薪。此外,还有按照劳动表现的额外奖励。最重要的是,农民们的食物都是免费发放的,包括他们的家人。

    因此,北海国农民,特别是马林的庄园里的农民,每个农民每天能净赚2芬尼甚至更多。夫妻两人的话就是3芬尼以上。

    如此,这些钱结余下来后,他们就有了消费的能力。但是,过去的贫穷生活,让他们习惯了攒钱。所以,北海国需要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而商品品种繁多的供销社,显然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培养消费习惯的地方。

    为了刺激消费,马林不但在镇子上设立了供销商店,还打算在一些人口多的村庄设立供销商店下属的小卖部,直接面向消费者。

    只不过,眼下“织毛衣培训班”的女人们还没毕业,人手不够,目前只能暂时设立镇一级的分店,无法在村庄开设小卖部了。毕竟,懂算学的售货员目前很缺。

    即使如此,因为马林在农闲时,下令各个庄园管事鼓励农民们去镇上采购,还安排马车统一载人载货。所以,各个镇上的供销社的销售情况还不错。而黄铜币,也因此大量流通起来。

    因此,还没开始生产意大利和两个牙的铜币呢,各地供销商店就上报——市场铜币缺口上千万,以后还会扩大……

    ……

    对于本国铜币的短缺,马林倒是不在意。因为,北海铸币厂的铸币速度还是很快的,是其他手工铸币厂的几倍甚至十倍的效率。像西班牙铸币厂四千多人的大厂子,北海铸币厂只需四五百人就能产量与之持平。最重要的是,西班牙皇家铸币厂需要七年以上学徒工经历的老练的铸币工匠,而北海铸币厂,只需招收几百个学徒工,就能做到铸币效率和其一样。

    但是,考虑到北海铸币厂私铸他国钱币,还私铸法国人用的假银币。所以,马林的铸币厂,是不能对社会上招工的,免得机密外泄。所以,前期马林大多使用犯事了的工人当铸币工。后来,马林直接跟克里米亚汗国购买毛公公当铸币工。除了上百名技术高超的做模子的铸币工匠外,其余铸币工,全是技术一般的民工级别的工人,多半是没有自由的罪犯,以及毛公公这样的奴隶工。

    因为铸币厂太过重要,所以,马林特地圈占了50平方公里的地盘,作为铸币厂的活动范围。其中,铸币厂的厂房占地实际上连0.1平方公里都不到。其余49.9平方公里的地盘,都是铸币厂的配套设施。这样,铸币厂的工匠和普通工人们,不需要离开铸币厂,就能享受到各种服务。其物资供应,也十分丰富。

    50平方公里,绝对算很大的面积了,相当于后世一个乡镇大小。而且,马林记得,后世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也是50平方公里,但却有500万人口。而在这个年代,一些诸侯国,也就这么点大。所以,北海铸币厂,实际上就相当于是一个国中之国了。这和威尼斯人把优秀玻璃工匠都迁往穆拉诺岛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穆拉诺岛才4.59平方公里,比北海铸币厂小了20倍都不止。而且,穆拉诺岛上只有工匠,没有工匠家属,最终被法国人钻了空子。毕竟,工匠也是要回家的。你工匠在穆拉诺岛上法国间谍没法搞,但要是回了家,就可以下手了……

    正是吸取了这个教训,马林才把铸币厂和钢铁厂、铸炮厂等机密的厂区,都独立于外界,挖掘了河道,拉起铁丝网,部署了狼狗,防备外界入侵,也防备里面人跑出来。如此,才能保证技术不外泄。

    ……

    有时候,马林也觉得自己过于小心了,完全没有前世看过的小说里的主人公那样强横霸气。然而,他知道,前世读过的小说里那些天命主角们,自带好运光环,总能逢凶化吉。即使冒险,别的人死光了,他也不会死。

    但那终究是小说,而且是很不科学的小说。看上去热血,却很不合理。比如,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就是不受星点的伤害。就像《第一滴血》里面的史泰龙那样,一个人单挑越南一个团,站着对射,对面一个团的越南兵的子弹愣是打不中他……

    马林反正是不信这种扯淡的事情的,所以,他宁可怂一点,猥琐一点,好歹先保住命再说。机密啥的,也是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不然,就要被人学去用来对付自己了……

    ……

    对于下面汇报的缺少铜币的事情,马林毫不犹豫地签署命令,增发5000万枚黄铜币。这样,北海国本土发行的铜币,总数达到了上亿之巨。然而,这并不多……

    一亿枚黄铜币,也就价值1250万芬尼,才价值20.83万金币,简直不值一提。若是分摊给北海国两百多万国民,平均每人也才四五十个铜币,总价值也就几个芬尼,才是几天的工资,可以说是不值一提。

    所以,黄铜币总数达不到10亿,马林都不好意思说北海国推广了铜币的应用……

第2013章 培养消费习惯和学校商店

    实际上,马林希望铸造更多的铜币,来应付国内的需要。因为他把国内的农庄全面改革成了雇佣制度,农奴们成了领薪水的雇工,他们手里的闲钱也就多了起来。只是,从半奴隶的身份被解放出来后,农民们还没有培养出消费的习惯而已。等到他们消费习惯养成,北海国的商业贸易将会迎来爆炸式的发展,铜币的需求也会变得极大。

    这一点,上辈子的马林有过亲身的体会。改开40年,最初的20年,虽然经济发展了,人们也渐渐有了钱,可大部分人过惯了勤俭节约的苦日子,有钱也不花,只会存银行。直到进入21世纪,新一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大家才开始越来越习惯了消费,甚至超前消费。然后,整个国家的市场都被刺激得开始腾飞。而货币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还好有了电子支付手段,不然钞票都会短缺。

    同样地,现在的北海国,在马林进行了农庄改革,给农奴支付2芬尼每天的薪水后,北海国的农业庄园,实际上已经成了资本化的雇工农庄。下一步,就是马林鼓励这些有了钱的农民去镇上消费采购了。

    只不过,因为目前北海国的农业高产的机密需要保密。所以,马林暂时没有取消农民们农奴的身份,一样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不准他们离开家乡。出远门什么的,需要官方通行证。但在他们的家乡的城镇范围内,农民们的生存保障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比如,农民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了法律的严格保护,贵族们不能在随意处置农奴,需要经过法庭审判。同时,马林已经在着手安排在每个镇子上建立医院,以保障人们的健康。

    经过这些改革,北海国的民众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而马林在北海国的声望,已经仅次于上帝和圣徒等宗教神祗了。当然,平时马林也让泰勒主教的徒子徒孙们帮忙洗脑民众,为霍夫曼家族唱赞歌,也是有很大贡献的。特别是对新纳入管辖的8个诸侯国,泰勒主教的忽悠派的徒子徒孙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快安定了当地的民心。

    当然了,这和马林将新征服地区的大小贵族统统都迁徙到不莱梅省的做法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地区造反作乱,必定有头领。而在这个年代,大小贵族们是天然的各地的头领任务。把他们都迁徙集中,就很方便管制和镇压了。这和汉武帝将全国豪强都迁徙到茂陵的行为如出一辙——各地豪强都被集中管制了,谁敢带头造反?

    所以,马林这一手模仿自汉朝的集中豪强贵族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地方上的安宁。

    那些豪强,离开了老巢,就像平阳的老虎,浅滩的游龙,都抖不起来了,也就没啥威胁了。西汉王朝建立了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五大帝陵,聚集了天下豪富,既刺激了长安的商业繁荣,也给地方带来了安宁。所以,西汉时期,地方豪强作乱基本是没有的。都特么被软禁在五陵了,就在皇帝眼皮底下,谁敢作死?

    倒是东汉,没好好执行迁徙豪强至帝陵的政策,让地方豪强发展起来,还修了堡坞这样的类似城堡的防御性建筑,令豪强在各地扎根成长起来。然后,到了东汉末年,这些地方豪强趁着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的机会,趁机崛起,把天下打得稀巴烂。

    若是东汉继续执行西汉迁徙天下豪强至帝陵的政策,那些豪强都被集中管制了,谁敢在地方作威作福?不对,他们人都被迁徙了,肯定没法在家乡作威作福了,老百姓也不会受到欺压了……也不会逼得老百姓发动黄巾起义……

    马林其实也很想模仿西汉的这个政策,但坑爹的是,欧洲基督教国家,皇帝是没有陵墓的。国王们,也只是埋葬在首都大教堂的墓园里,最多墓区高档豪华点。难不成,你要迁徙天下豪强去首都大教堂居住?没空间啊……

    所以,马林也只能依靠最初征服的机会,将被征服地区的贵族,一股脑儿塞到不莱梅省去。然后,安排北海国的官员和警察,接管新地区。同时,还安排泰勒主教的忽悠派弟子们去帮忙安抚民众。

    但是,这种办法,也只能保证最初几十年的安定。时间久了,各地还是会有新的豪强崛起的。所以,马林一直在犹豫——是要学习西汉的迁徙豪强去帝陵的政策,还是加强司法建设?

    思考了很多天后,马林还是决定加强司法建设。因为,强行迁徙豪强去一个地方,对地方上经济的伤害太大了。豪强之所以是豪强,肯定掌控者地方经济命脉。若是强行迁徙,固然让豪强失去威胁,可对地方经济也会形成伤害。所以,马林决定加强法制建设,以监控地方豪强。

    ……

    当然,在各地贵族被集中到不莱梅省的这几十年内,北海国内部会太平无比。所以,马林可以放心进行各种改革和建设。然后,北海国的经济必然会爆发。即使20年内人们消费习惯还没培养好,20年后,等新一代人成长起来,大家也会习惯花钱的。

    到时候,北海国的国内市场,将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然后,人人有钱,市场货物需求极大。而官方的税收,也会盆满钵满……

    同样地,届时北海国对钱币的需求,也会极其旺盛。不管是金币、银币还是铜币,需求量都会变得吓人。

    但现在,北海国对钱币的需求还没那么大。因为,北海国这一代的人,主要是占据人口多数的农民,还没有形成消费的习惯。同时,他们开始攒钱也没几年。就是你想让他们消费,他们也未必舍得。

    不过,到了20年后,下一代人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主力的时候,这一代人攒了20年的钱,基本家家都有很多余钱了。按照每天2芬尼的收入算,一年收入就是730芬尼,大约是12.16个金币。但北海国农庄里面食宿不要钱,他们只需要购买衣服和柴米油盐等日杂。省一点的话,一年结余七八个金币都是可以的。20年后,就是一百几十个金币了。这可是一大笔钱了,可以买很多东西。到时候,他们的子女,就可以拿来挥霍消费了……

    但首先,马林要培养孩子们消费的习惯……

    所以,马林决定,在各地的工匠学校(实际就是普通学校,只是为了打掩护,不让贵族反感,才用这个名头),开设连锁经营的学校商店。

    到时候,各种糖果、各种口味的饼干、奶粉、炸薯条、香蕉干、瓜子、花生、爆米花、蜜饯等零食,都会摆上学校商店的货架。当然,等美洲那边的辣椒种植和产量形成规模,马林还会推出霸主级零食——辣条……

    马林打算用这些零食,培养孩子们花钱的“好习惯”。等他们长大了,钱币在他们手里就不会藏在家里发霉了。而且,读过书的人,往往不会亏待自己。因为他们更自信,自认为有知识有身份,自然舍不得亏待了自己,花钱也会更大方些。

    还有就是,北海国读书是不要钱的,孩子们只需要花钱买衣服和笔墨纸张。加上他们家里都有钱了,只要哭一哭,闹一闹,还是能弄到点零花钱买辣条什么的……

    这还只是平民子弟的工匠学校,贵族子弟们读的正式的学校,马林都不用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只需要把学校商店开起来,把零食摆上货架,就有的是人购买……

    都不用20年,十几年后,一帮吃零食长大的孩子,手里有了钱,不愁他们不去逛商店消费。到时候,才是北海国商业大爆发的时候……

    也就是说,马林开设学校商店,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孩子们的消费习惯。当然,学校商店也是很赚钱的,这一点完全没有异议。马林虽然办学校投入很多钱,但只要垄断了学校的商店,还是能够赚回本钱的……

第2014章 乡镇公路和菜篮子工程

    其实,铁赚的除了学校商店,还有学校食堂。但是,之前马林办学校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无后顾之忧,食堂也是不收钱的。加上北海国粮食产量极为丰富,马林手里粮食太多,也就无所谓在食堂上赚钱了。所以,学校食堂这个很赚钱的项目,马林只能舍弃。

    至于学校商店有外面商店竞争的问题,马林从不担心。为啥?因为那些零食,大部分目前没有,都还在马林的脑海里。即使有,很多也是马林名下的工坊生产的。

    到时候,商店开起来,就算校外有商店,也得从马林名下的零食工坊进货,少不了利润。而且,马林还可以用行政力量,让学校白天封闭起来,不让孩子课间出学校大门。至于早晚,那倒是没办法了。但好歹,不管谁的商店都要从他名下的工坊进货。

    不过,马林最近视察了部分乡村工匠学校后发现,貌似孩子们的午饭食物品种太单一了。主要是,蔬菜种类非常缺乏。

    眼下,北海国学校中,除了贵族子弟上的正规学校里面食堂的菜式比较丰富外,乡村的工匠学校的学校食堂,普遍只提供黑面包和热水。只有春夏之际,才会提供少量的蔬菜。因为,那个时候蔬菜最便宜,同时,量也足够。只有过节的时候,才会供应一些咸鱼什么的。所以,乡村工匠学校的孩子们,平时午饭就是黑面包就着热水。

    虽然说,不掺泥土、木屑和石子的纯黑面包在这个年代已经算高级了,但马林知道生长期的孩子,对营养的需求是很大的。另外,各种蔬菜也少不了。不然,营养不均衡,影响发育。

    对于肉食,马林也没办法提供太多,最多提供一些咸鱼。毕竟,学校食堂免费大量提供肉食,成本太高了。咸鱼成本比较低,因为马林治下的捕捞船比较多。特别是纽芬兰岛附近的纽芬兰渔场,没有竞争,想捞多少就有多少。唯一麻烦的,大概就是运输问题了。毕竟,把纽芬兰渔场生产的咸鱼运回本土,还要通过陆路运往各地,成本就高了。

    海路运输成本还行,陆路运输成本那叫一个高呀。拉车的挽马,每次出车,都要吃很多粮食,成本高昂。所以,明明成本非常低的咸鱼,到了内陆地区,算上陆上运输成本,价格就低不下来。除非,能改善交通,各地都修平整的水泥路。这样,马车跑起来也轻松,速度也更快。

    据统计,普通马车拉货在土路上行走,一天只能跑四五十公里。这还是欧洲马力气大,拉车更厉害。换成矮小的东方马种,按照《九章算术》里的说法,“空车日行70里,重车日行50里”,也就是35公里和25公里。当然,这里说的都是单马拉车。若是多马拉车,那速度又不一样。但多匹马的喂养成本,那也是高得很。

    据记载,17世纪的时候,从法国巴黎到鲁昂,一共一百多公里的路程,马车要走三天,平均每天只能走三十多公里。这是路面比较糟糕的情况,若是路面好一点,像是北海国目前的情况,在水泥路以外的普通平整道路上,运货的单马马车,也能每天跑四五十公里。

    但若是换成水泥路,那就大不一样了……

    根据测试,若是很平整的水泥路,马车跑起来非常轻松,一天可以跑200公里左右。即使不是水泥路,仅仅是罗马大道那样的平整的石板路,据记载,1786年,法国的克罗伊公爵的马车,从加莱到巴黎,早上5点半到晚上8点,马车以平均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整整跑了280公里……

    当然,公爵的马车不是单马的,至少三四匹马。普通的单马马车,一匹马拉车,需要休息的时间也多很多。所以,只有在极为平整的水泥路上,才能跑出每天200公里的速度。换成罗马大道或石板路,每天跑个150公里就很吓人了。但是,这也比目前一天跑四五十公里要好多了。要知道,在后世,四五十公里只不过是汽车不到一小时的车程。

    所以,要降低运输成本,还是得修路!

    不需要顶级的水泥路,哪怕是和石板路及罗马大道同等级的水泥板路就足够了。现在的马车,满载走土路,一天才能走50公里不到。若是换成水泥板路,一天走一百二十公里都没问题,就是两倍多了。若是在马车上使用笼装球的轴承技术,阻力更小,一天跑150公里都没问题。

    而且,现在的马车载重低,一般也就拉一吨多的货物。虽然水泥板比较薄,扛不住后世卡车的碾压。但是,载重只有一吨多的马车,肯定还压不坏水泥板路面。再说了,就是有某几块水泥板被压坏了,也是可以简单更换的,比较方便。

    之前,马林只是定下了在北海国几十个城市间修建水泥板路以方便交通运输的计划,而且只打算在农闲时分征发农民去修路。但是,农民们只在农闲时有时间,一到农忙时节,修路就要暂停。

    所以,马林也没想过要修建乡镇级的道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人手。

    但现在好了,因为打算大规模引进意大利民工,北海国就可以全年不休地修路了。别说城市间的道路了,乡镇道路的修建,也有了条件。

    当然,还是先修好各个城市之间的水泥板路公路。各地城市都是各个地区的核心,先把各个城市用道路连接起来,相当于搭建好了主动脉。然后,才是考虑修建通往各地城市下属的乡镇的道路。

    事实上,把国内几十个城市之间的主干道修好了,就能大大降低运输成本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几十个城市,可以作为所在地区的“批发中心”了。至于通往各地乡镇的道路,目前还是有夯实的路,也有石子路。而且,一般下面乡镇距离所在地区的主要城市的距离都不会超过50公里。即使马车不能走平整的水泥板公路,一天只能跑50公里,也足够把商品运往城市下属的各个乡镇了。

    比如咸鱼的运输成本什么的,立马就会大降,让一般人都吃得起。只不过,蔬菜的运输就麻烦了点。

    因为,和咸鱼不同。咸鱼是从海外运来,先在各个城市停留,然后分散运往周围小镇。咸鱼耐保存,不怕时间久,也不在乎运到乡镇时间长。同理,那些有油纸袋包装的零食,也很耐保存,也是从城市扩散到乡镇。

    而蔬菜,则是反过来。蔬菜主要产自乡村,然后分散地运往城市。道路越方便,运往城市的蔬菜就越多,越新鲜。而且,价格也会大大降低。

    所以,为了让北海国民众,和学校里的孩子们都能吃上充足而又廉价的蔬菜,马林不但需要鼓励各地庄园开辟蔬菜种植区。而且,需要修建乡镇级的水泥板公路,方便农民们将蔬菜运往城市。

    至于后世华夏的村村通公路的政策,马林是不敢玩的。为啥?这太耗费物资和人力了。后世的华夏敢这样搞,是建立在21世纪华夏拥有了非常多的工程机械的基础上的。譬如挖河,直接动用大批挖掘机了,都不用人力了。修路也是,机械为主了,效率也非常高。

    而现在马林没有那些工程机械,修一个乡镇级的水泥板路,已经是非常耗费钱财的了。也就马林钱粮多,有资本这么玩。换个同时代的欧洲君主,根本连乡镇公路都修不起。

    至于村里蔬菜难以运到镇上公路上的问题,马林也有解决办法——直接把蔬菜基地建在镇子边上,或者公路边上。这样,就不妨碍把新鲜蔬菜通过乡镇级公路快速运往城里了。

    为了方便手下人替自己鼓吹有个名头,马林左思右想,决定把在各个乡镇周边和乡镇公路边上推广蔬菜种植的计划,命名为“菜篮子工程”……

第2015章 打毛子男童主意

    1516年的秋天的北海国本土,气候不错,降水不多,很利于农作物的收割。有了麦钐后,北海国的秋收就不再是难题,而是轻松加愉快了。之前一千万亩的耕地,今年新增了许多,达到了1300万亩。

    毕竟,普拉德犁车、麦钐和耧车的应用,让北海国有限的劳动力的工作能力大大增强了。也就是垦荒困难,不然马林是打算将北海国本土耕地总面积扩大到1500万亩以上的。

    这其中,马林本来就拥有一千万亩耕地里的600万亩,新开垦的300万亩,马林又占了200万亩。如此,马大财主名下耕地,达到了惊人的800万亩。

    事实上,如果劳动力足够,马林甚至想要成为拥有超过一千万亩耕地的男人。一千万亩,那可就是相当于明朝20万顷地了。而明朝最富的藩王福王,就藩时也不过才4万顷地。

    而悲催的是,福王拥有4万顷地,是因为朝廷百官拼死限制,免得其土地太多。至于劳动力,福王所在的中原省,历来是华夏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人家压根不缺劳动力,有的是佃户可招募。

    而马林呢?北海国他说了算,若是劳动力足够,面积堪比英格兰的北海国,开垦出七八千万亩地都可以。这还没到北海国本土面积一半呢,且北海国本土大部分都是适合开垦的平原。

    然而,马林缺人口啊!两百多万人口,在后世,只相当于后世华夏一个二线城市的人口。换成农村,也就是东南地区两个多点县的人口!

    也就是说,悲催的马林,辖下人口,只相当于后世华夏两个多县的人口,还远不如一个后世华夏地级市的人口呢……

    想想这个马林就觉得郁闷,但人口就是这样,增长缓慢。除非,有大规模外来移民。要知道,这个时期,整个德意志地区,也就1200万人口。马林的北海国,人口已经占到六分之一以上了呢。但1200万人口,在后世华夏,也就两个地级市的人口啊……当然,这里说的是东南沿海地区的……

    就算马林大力鼓励生育,让适龄妇女以每年生一个的速度生孩子,生下来后,也要18年后才能养育成人,为马林效命。

    如何快速增加人口呢?马林左思右想,然后想到了古代华夏北方游牧民族的做法——掠夺妇女和小孩……

    但是,掠夺妇女是不可行的。古代东方允许一个男人拥有多个女人,西方基督世界,却只允许一夫一妻。哪怕是国王,想找情妇,也得偷偷摸摸的。

    之前,马林打算让人在美洲获得阿兹特克帝国的妇女作为情妇,使劲生孩子。那儿是美洲,远离欧洲,这么搞没问题。但在欧洲,这么搞的话,教会脸上会挂不住,会来找麻烦。因为,这明显是违反教义的大问题。即使有个教皇岳父,也是兜不住的。

    那么,获得儿童呢?就像土耳其人那样,在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家庭里,掠夺走不满10岁的男童,带去伊斯坦布尔(也就是君士坦丁堡)培养。多年后,这些东正教徒或者天主教徒家庭的孩子,却被培养成了纯正的绿教徒,对土耳其忠诚无比。

    马林也打算,学土耳其人这一套,获得毛子的男童,从小培养,使之成长为北海国忠诚的战士或劳动者的。

    但是,这么做成本太高了。因为,克里米亚汗国对于健康男童的开价不低。特备是身高体壮的男童,售价不比漂亮的毛妹低。若是引进几百几千个,马林还负担得起。若是买多少万,马林也吃不消。而且,克里米亚汗国也未必能够掠夺到这么多的健康男童。

    此外,克里米亚汗国从莫斯科大公国抢到的毛子男童,也要卖给他们的宗主国奥斯曼帝国的。毕竟,克里米亚汗国现在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小弟。有好事,肯定要优先老大啊。如此一来,马林得到足够毛子男童的机会就更小了。

    对此,马林深感遗憾。要知道,毛子建立的莫斯科大公国在这个年代实力并不强。但是,人家人口却是非常多的。其人口数量,竟然达到上千万。克里米亚汗国袭扰的地区,不过是莫斯科大公国的南部边疆区罢了。

    若是能够带领大军攻入莫斯科大公国的腹地,大量掳掠人口,那就好了……到时候,毛子男童还不是随便自己挑?不要太多,挑个几十万男童就够了……

    马林陷入了yy中……

    但他很快清醒过来,因为,北海国出兵莫斯科大公国,太不现实了。另外,拿皇和小胡子的大军在那儿的遭遇,让马林不敢轻易发兵。要是远征罗斯地区,导致北海国精锐主力完蛋,那北海国可就危险了。

    “除非……我能拉上立陶宛和波兰一起……”

    马林猛地想起来,貌似这些年立陶宛和莫斯科大公国的摩擦不断。不过,在自己的影响下,立陶宛早早收买了克里米亚汗国,比原本历史上好过太多。

    原本历史上,这个时候,立陶宛已经被莫斯科大公国打得没有招架之力了。也就是齐格蒙特一世收买了克里米亚汗国偷袭莫斯科,才让立陶宛没被莫斯科大公国灭了。

    而在这个时空,立陶宛早早地收买了克里米亚汗国,导致莫斯科大公国并未能够建立起对立陶宛的绝对军事优势。

    但两方都不甘心,莫斯科大公国觊觎立陶宛的广袤土地。而立陶宛,也想收复被莫斯科大公国占领的大片土地。因此,双方都想恁死对方。起码,也要把对手打残……

    实际上,马林的妹夫,波兰王兼立陶宛大公齐格蒙特一世。曾多次邀请马林率领大军,一起攻打莫斯科大公国。

    不过,马林担心立陶宛灭了莫斯科大公国后实力太强,威胁到德意志地区。因此,一直不肯出兵帮忙。因为,当时他一方面担心立陶宛吞并莫斯科后太强,又看不到啥好处。

    最关键的是,他担心北海国的精锐重蹈拿破仑和小胡子的大军的覆辙啊!要是把精锐损失在罗斯地区的冰天雪地里,那可就太惨了点。

    但现在,马林看到了利益点——也就是有机会掠夺大量毛子男童,以培养成自己人的机会。于是,马林这次心动了,开始认真考虑起配合波兰和立陶宛,进攻毛子的事宜。

    一旦事成,马林就能得到几十万毛子男童。养个十年十几年,北海国就多了几十万壮年劳力了。甚至,这几十万男丁,还能从小洗脑培养成最凶狠忠诚的战士,为他征讨整个德意志地区……十几年后,他们将操着流利的德语,拿着最犀利的武器,怀着对马林和霍夫曼家族的无限忠诚,去征服德意志其他邦国……而且,因为是抢来的,马林不用花费几百上千万金币去买,完全免费,最多贴点食物。而食物,马林多得是……

    别说几十万毛子男童了,就是十几万,那也很吓人了好不。十几万大军,在这个年代,绝对能横扫欧洲啊。前提是,只要火药供应跟得上……

    想到这里,马林的口水就止不住了……

第2016章 东欧大乱斗

    马林开始迅速思考得失,经过慎重思考。马林认为,德意志本土的将士,恐怕很难适应莫斯科大公国那边冰天雪地的气候。

    但是,马林招募的那些东欧哥萨克,他们同样出身于东欧地区,对于那里的严冬,习以为常了。甚至,马林从克里米亚汗国进口的东欧蒙古马,对于严冬,也是很适应的。

    如此,马林决定——开始大量招募东欧哥萨克,然后训练成军。一旦训练完成,就找机会,配合立陶宛的军队,和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决战,并将其击败……

    需要指出的是,马林要的是击败,不是消灭。因为,他也不希望立陶宛吞并了莫斯科大公国。

    所以,马林只需要派兵打败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逼得对方据城死守。然后,他派去的军队,就可以去莫斯科大公国的乡下抢夺儿童了……

    至于配合立陶宛大公国的军队强攻莫斯科大公国的坚城?傻子才会那么干呢……

    如此,马林既借助战争,达到了自己掠夺人口的目的。同时,也不对莫斯科大公国下死手,使得莫斯科大公国依旧保留了和立陶宛大公国较量的元气和资本,也不至于让立陶宛大公国在东欧一家独大。

    为此,马林的决定是——简单点,就只招募乌克兰哥萨克,凑够1万骑兵雇佣军。然后,将其训练成型,并配合立陶宛大军作战。

    这支骑兵,一开始不会出现,而是隐藏在后方。等到立陶宛人和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打起来了,在忽然从后侧冲出来,冲击莫斯科大公国的侧翼,将其击败……

    然后,故意留手,放任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撤离。等到围城战的时候,直接以“骑兵不适合攻城”为理由,直接闪人,去乡下抓孩子去……

    ……

    在这里,需要提一下目前东欧地区的局势。原本历史上,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在位时,对立陶宛发起了全面的入侵和打击。他大约在1508年左右吞并了乌克兰地区东北方向的库尔斯克地区(原本也属于立陶宛),并在1510年吞并了普斯科夫贵族共和国。然后,还在1512年出兵斯摩棱斯克,围城两年后,终于攻克斯摩棱斯克这个贸易重镇。至此,诺夫哥罗德(被瓦西里三世的父亲伊凡三世征服)、普斯科夫和斯摩棱斯克这三大罗斯人的贸易大城全部落入莫斯科大公国之手,让莫斯科大公国财力大增。

    需要指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齐格蒙特一世花费15000金币收买克里米亚汗国攻击莫斯科的时间,就发生在瓦西里三世出兵围攻斯摩棱斯克那一年。本来瓦西里三世进退两难,但得知克里米亚汗国骑兵无法攻克莫斯科城后,就果断下令大军继续围攻斯摩棱斯克,花费了足足两年时间才将其攻克。由此可见,瓦西里三世是一个果决的狠人。

    而诺夫哥罗德、普什科夫和斯摩棱斯克三大东欧贸易中心城市的陷落,也让汉萨同盟的德意志商人,彻底撤出了罗斯地区。

    当然,这是原本历史上的事情。这个时空,因为马林的干预,立陶宛早早地收买了克里米亚汗国,没有像原本历史上那般被莫斯科大公国摁在地上摩擦。这也导致,库尔斯克地区目前还在立陶宛大公国的控制下。另外,普斯科夫贵族共和国和斯摩棱斯克贵族共和国也同样未被莫斯科大公国吞并。只有诺夫哥罗德,是上世纪被瓦西里三世的老爹伊凡三世吞并的,已是莫斯科的囊中之物。

    不过,立陶宛和克里米亚的针对莫斯科大公国的联盟貌似有问题。严格来说,克里米亚汗国并非是立陶宛大公国的铁杆盟友,只是临时收买的为利益而战的打手。

    所以,两**队并没有紧密无间地合作,共同对付莫斯科人。因此,倒是给了瓦西里三世喘息的机会。若是单挑,莫斯科大公国的实力还是强于立陶宛大公国的。毕竟,莫斯科大公国人口上千万,暴兵能力太强。而且,野蛮的莫斯科大公国官方,压根不把强征来的普通士兵当人看,而只是当成炮灰,不惧伤亡。

    而立陶宛大公国则是一个贵族议会国家,军队都是各家贵族拼凑起来的。虽然名为统一国家,可贵族们各自心里有小算盘,不肯拼光自家武装力量。因此,打起来的话,立陶宛军队豁不出去,而毛子却敢于把普通士兵当牲口驱使和牺牲。加上毛子的地盘更加苦寒,人们也更野蛮凶悍。因此,单对单立陶宛不是莫斯科大公国的对手。

    而且,瓦西里三世发现,当莫斯科军队进攻库尔斯克这个靠近乌克兰地区的南部地区时,克里米亚汗国会很快反应过来,调集骑兵横跨乌克兰大草原前来支援立陶宛。但是,当莫斯科军队在北部边境攻打立陶宛时,克里米亚汗国的骑兵却无法及时赶到。因为,莫斯科大公国在南部边疆地区设立了几道防线,布置了很多堡垒,让克里米亚汗国的骑兵无法顺利北上增援。

    另外就是,克里米亚汗国也不是和立陶宛一条心,也乐得看到立陶宛和莫斯科两家一起损耗实力。最好是两家同归于尽,然后克里米亚汗国出来把他们一起收拾掉……

    瓦西里三世清楚地明白——只要莫斯科大公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两家打得旗鼓相当,克里米亚汗国是不会出兵的。除非莫斯科把立陶宛打得节节败退,克里米亚汗国才会出手干预。

    所以,瓦西里三世采用了一个简单而野蛮的办法对付立陶宛大公国——兑子……

    所谓兑子,就是拿出部分兵力和对方的部分兵力同归于尽。只要己方损失不比对方多太多,就不算吃亏。

    而且,莫斯科大公国人口众多,国内贵族力量也没立陶宛大公国那么强大。只要用牲口一般的普通毛子跟立陶宛大公国的贵族私兵互相消耗,最先撑不住的肯定是立陶宛。

    就这样,这几年来,莫斯科大公国总是动员大军在北部边境地区跟立陶宛军队作战。但是,莫斯科的军队每次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就是不打进立陶宛腹地,只在边境地区拼消耗。

    几年下来,两国各损失几万兵马。立陶宛大公国东部边疆的大贵族们非常吃不消,于是要求中西部地区的立陶宛贵族支援。可是,其他贵族只肯支援物资和武器铠甲,不大肯支援兵马。

    而莫斯科大公国这边,虽然看起来损失很大。但实际上,损失的多半是抓来的壮丁。要知道,当初在乌格拉河跟金帐汗国的阿黑麻汗的大军对峙时,瓦西里三世的老爹伊凡三世,就出动了20万大军。这个数量,保管能吓死西欧的那些邦国,

    虽然这20万大军大多数是凑数的,但是,光是人数和气势,就能吓倒一堆对手。也就立陶宛在苦苦支撑,和其进行对抗。要是没有波兰和立陶宛这个屏障,放任莫斯科大公国进入德意志地区,鬼知道有多少小邦国要被莫斯科大公国灭掉。

    要知道,被莫斯科大公国灭掉的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和斯摩棱斯克这三个贵族共和国,每一家都是能出动一两万大军的强悍势力。放在德意志,绝对是一方豪强。然而,在莫斯科大公国动辄十几二十万大军的人海战术前,三大商业共和国全部饮恨。

    因此,这几年的两国冲突,看起来莫斯科和立陶宛损失差不多。但对于莫斯科大公国而言,不过是损失几万“灰色牲口”而已,不值一提。而立陶宛东部边境的封建领主们,则多半被打残拖垮了。偏偏,立陶宛中西部地区的领主们,出于私心,不肯全力支持东部的领主。

    ……

    当马林派人去东欧那边收集来大量情报后,经过分析,马林惊愕地发现——莫斯科大公国貌似做好了战争准备。而他们这次的目标,就是富裕的普斯科夫贵族共和国……

    甚至,为了对付同时跟莫斯科、立陶宛和条顿骑士团国接壤的普斯科夫贵族共和国,瓦西里三世还暗中收买了条顿骑士团国,让他们到时候别帮助普斯科夫。而条顿国还真的就答应了,因为,目前普斯科夫站在立陶宛这一边。而立陶宛,恰好是条顿骑士团的死敌。虽然在马林的调解下,这些年条顿国和波兰及立陶宛相安无事。但是,双方的仇怨很深。这次能看到立陶宛吃亏,条顿国也是很乐意的。而且,条顿国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打算趁机吞掉已经独立出去的利沃尼亚骑士团国……为了换取条顿国的中立,瓦西里三世表示支持条顿国吞并利沃尼亚骑士团国,以换取条顿国支持莫斯科大公国对普斯科夫共和国的吞并。如果双方都达到目的,那么就都赚翻了。因为,利沃尼亚骑士团国和普斯科夫共和国,都是很富裕的商业邦国……

    此外,瓦西里三世也派人秘密贿赂了克里米亚汗国,要求克里米亚汗国在“下一次双方在北方地区的冲突”中袖手旁观。

    克里米亚汗国本就是见钱眼开的货色,瓦西里三世送去的钱财,虽然不足以让克里米亚汗国倒戈攻打立陶宛,但让克里米亚汗国保持中立还是没问题的……

    别问马林是怎么知道这些机密的,马林的叔叔于勒现在是条顿国的文官头子,菲利普大团长的亲信,知道这些秘密很正常,马林知道也就正常了。至于克里米亚汗国和莫斯科大公国私下秘密接触的情报……克里米亚人那么见钱眼开,扔一袋金币给知情的克里米亚官员,就能轻松打听到这些机密了……

    “越来越有意思了啊……”马林摸了摸下巴,笑了笑道。

    眼下的东欧,真的是大乱将起啊。莫斯科大公国在算计立陶宛,打算吞并富裕的普斯科夫共和国。而条顿国,也打算重新吞并已经独立出去的利沃尼亚骑士团国。

    而马林呢,也打算横插一脚,打算扮演黄雀,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打算,先放任莫斯科跟立陶宛大打一场。立陶宛单挑肯定不是莫斯科大公国的对手,等立陶宛被打残了,马林再以“立陶宛大公的舅哥”的身份,出兵帮助妹夫,再把围攻普斯科夫的莫斯科大公国揍得生活不能自理。到时候,两个被打残的国家,只能继续菜鸡互啄。而马林,则快乐地派人去莫斯科大公国抓小孩去了……

第2017章 条顿国的火炮订单

    更有意思的还在后面,因为,条顿骑士团国派出使者,秘密抵达奥里希,向北海国采购武器铠甲来了。

    很显然,条顿骑士团国这一次是下了决心,要吞并回利沃尼亚骑士团国了。毕竟,利沃尼亚骑士团国也是个贸易大国,利益丰厚。若是能吞并了,会很大程度上增强条顿国的实力。

    实际上,在1435年之前,利沃尼亚骑士团国还是在条顿国的控制下的,需要向条顿国缴纳一定的赋税。但是,因为条顿骑士团国在1410年的格林瓦尔德战役中遭遇惨败,大团长和大批将领战死,使得条顿国实力大大削弱,也降低了对附庸的利沃尼亚骑士团国的掌控力。

    别说,对利沃尼亚骑士团国这个附庸的掌控力了,条顿骑士团对条顿骑士团国的国内的贵族和商人,掌控力都严重不足了。如此内忧外患下,死敌波兰和立陶宛又暗中支持条顿国和利沃尼亚骑士团国的地方势力。加上条顿国为了弥补战争损失,在条顿国和利沃尼亚骑士团国大幅度加税,终于引起了两国本土势力的反弹。

    1435年,利沃尼亚骑士团国的里加等多个财力雄厚的汉萨商业城市和利沃尼亚本土的贵族、教会,以及商人、农民等,以抗税为名,组成联军,发动起义,反对条顿骑士团和利沃尼亚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当时被波兰和立陶宛两大强敌牵制住,加上国内也有波兰和立陶宛暗中支持的叛乱,无法北上增援利沃尼亚骑士团。然后,利沃尼亚骑士团在帕巴伊斯卡斯战役中就被利沃尼亚骑士团国内的本土势力的联军给打败了。

    从此后,利沃尼亚骑士团被迫成为利沃尼亚议会的成员之一,丧失了对利沃尼亚骑士团国的掌控。毕竟,他们在议会中只是少数派。同时,利沃尼亚骑士团国也改名为利沃尼亚联邦,正式脱离了条顿国的掌控。只是,外界依旧称呼他们为利沃尼亚骑士团国而已。毕竟,教廷也只承认骑士团国,不承认什么联邦。

    此后,条顿国倒也多次想要收回利沃尼亚地区的控制权。但是,条顿国内部也一直不安稳,普鲁士贵族们在波兰和立陶宛的暗中支持下,不住挑战条顿骑士团的统治地位,让骑士团顾此失彼,根本无力对付利沃尼亚。还有就是,当他们露出要吞并利沃尼亚的想法时,波兰和立陶宛就会做出强烈反应,并进行武力威胁。因此,条顿国一直找不到机会夺回利沃尼亚的控制权。

    而这次,莫斯科大公国要狠揍立陶宛大公国,对于条顿国来说绝对是一次好机会。到时候,波兰和立陶宛肯定会被莫斯科大公国的大军给拖住,无力干预条顿国对利沃尼亚联邦的战争。只要吞并了贸易繁荣的利沃尼亚地区,条顿国的实力必会大涨。

    而且,这次战争,利沃尼亚联邦的利沃尼亚骑士团,也会站在条顿骑士团这一边,充当带路党。

    为何?因为字1435年的帕巴伊斯卡斯战役后,战败的利沃尼亚骑士团丧失了对利沃尼亚地区的掌控。特别是在贸易方面,利沃尼亚骑士团的大量利益都被战胜的汉萨城市的商业代表、本土贵族甚至教会给抢走了。而在此之前,利沃尼亚骑士团国的贸易利益,大部分都是在利沃尼亚骑士团的掌控之下的。目前,利沃尼亚骑士团,已经很悲惨地混成了利沃尼亚联邦的二流势力。要不是教廷力挺他们的合法地位,没准骑士团都能被取缔了。

    而同样是骑士团,条顿骑士团成员的日子则要比利沃尼亚骑士团的成员们好很多。因为,条顿国的贸易利益,大部分都掌控在条顿骑士团的800多条顿骑士手里。

    并且,自从菲利普大团长上任后,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打压国内的最强反对势力——普鲁士贵族。

    因为马林的支持,条顿骑士团垄断了条顿国的食盐贸易,并向马林提供粗羊毛、木材、松脂……等各种商品。因为掌控着哥尼斯堡等贸易港口,加上和北海国的贸易渠道,条顿骑士团在这些年,已经通过商业手段,挤兑得境内很多反对派的普鲁士贵族有点混不下去了。而这种纯商业行为的挤兑,非是武力镇压,波兰和立陶宛连武力干预的借口都没有。他们总不能说——你让普鲁士贵族没钱赚了,我要打你吧……加上马林从中调解,让双方签署了和平协议,所以,条顿骑士团渐渐地掌控住了条顿国的大局,有精力腾出手来处理利沃尼亚的问题了。

    但因为波兰和立陶宛的存在,条顿国也不敢轻易动手。毕竟,两国实力加起来比条顿国要强大。

    可这次莫斯科大公国要进攻立陶宛,让条顿骑士团喜出望外。因为,这意味着在战争时期,波兰和立陶宛都要被莫斯科大公国拖住,无力干预条顿国对利沃尼亚联邦用兵了。只要动作够快,在莫斯科大公国和立陶宛的战争结束前拿下利沃尼亚联邦,就能避开波兰和立陶宛的反弹。等波兰和立陶宛和莫斯科大公国打完,他们已经控制住利沃尼亚,弄成既定事实了。

    ……

    条顿骑士团为什么要执着于拿下利沃尼亚地区呢?因为,这里是莫斯科大公国的食盐贸易通道……

    翻开地图,就会发现,此时莫斯科大公国西边跟中欧地区隔着立陶宛大公国,南边是克里米亚汗国……两个都是强国,莫斯科大公国想要弄到食盐,都被这两国拦住了。

    所以,莫斯科大公国的食盐来源,主要是在西北方向……

    西北方向,利沃尼亚骑士团国位于波罗的海边上,是重要的食盐输入地。然后,利沃尼亚骑士团国东边,就是普斯科夫贵族共和国,普斯科夫再东边,就是莫斯科大公国了……

    也就是说,莫斯科大公国的主要食盐输入路线就是——利沃尼亚—普斯科夫共和国—莫斯科大公国……

    一磅食盐,在北海国才卖两三个芬尼。但运到波罗的海沿岸,瞬间就能卖到两三个先令……

    一个先令等于12芬尼,两三个先令,就是两三个芬尼的十二倍……

    而通过利沃尼亚和普斯科夫两个国家后,食盐运到莫斯科大公国,更加昂贵,一磅食盐,可以换一两只绵羊……

    莫斯科大公国人口有上千万之巨,食盐消耗非常惊人。因此,靠着倒手食盐,利沃尼亚骑士团国和普斯科夫共和国两个商业国家也是赚得飞起。

    也正因为如此,瓦西里三世才执着于拿下富裕的普斯科夫共和国。毕竟,这里是莫斯科大公国的食盐门户。

    至于利沃尼亚骑士团国,莫斯科人倒是不敢轻言吞并。为何?因为这里曾是条顿骑士团的地盘。莫斯科吞并普斯科夫,也许会遭到立陶宛的强烈反对,但条顿骑士团肯定是默许的。甚至,会给予一定的配合。但若是要吞并利沃尼亚这个原本属于条顿骑士团的地区,不止立陶宛会动手,条顿骑士团也会翻脸和立陶宛联手打莫斯科大公国的。这两国都不弱,只要不是傻子,莫斯科人就不会同时招惹这两国,而是只能选择拉一个打一个。

    因此,最终结果就是——莫斯科大公国和条顿骑士团国私下商定,莫斯科吞并普斯科夫共和国,条顿国吞并利沃尼亚联邦……双方各取所需,以后也在食盐贸易上紧密合作,一起发财……

    ……

    但攻打利沃尼亚联邦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攻坚问题……

    里加等汉萨商业城市,可都是高大坚固的大城市。若是按照一般的手段进攻,恐怕要围攻几个月才能打下来。

    但条顿骑士团最缺的就是时间,若是等莫斯科和立陶宛的战事结束了还没能攻克里加等主要城市,波兰和立陶宛一定会出兵干预。到时候,就是白忙活一场了。

    所以,条顿国的代表的意思是——希望能从北海国采购一批重炮和铁球炮弹,用于轰开里加等坚固城池的城门。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很久没有经历战火。里加等东欧城市,并未把普通的橡木城门换成防炮击的铁门。毕竟,东欧冶金落后,金属还很依赖西欧的商人供应呢。弄几个纯铁的城门,成本太高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批重炮,就能轰开橡木城门,达到攻克坚城的目的。

    而且,因为里加等汉萨商业城市不是在海边就是在大河边,毕竟要方便汉萨商船抵达。因此,重炮的运输丝毫不是问题。直接用战船运到岸边,就可以拖上岸开炮了。

    所以,条顿使者直接开口要买最大口径的舰炮。而且,是长身管的大威力重炮……

    毕竟,只有身管长,射程才够远,威力才够大。短身管的大口径卡伦舰炮,固然威力也不弱。但是,和同等口径的长身管重炮相比,威力还是查了些。在可以船运的情况下,自然是选长身管、大口径的重炮更好了……

    ……

    但是,马林却不大乐意出售那些重型舰炮。不为别的,就为了不让人知道北海国用钢铁铸造重炮的消息。

    因为,之前马林为了保密,且误导别国耗费大量昂贵的铜去铸炮,故意在舰炮外面刷一层铜漆,让人误以为是铜铸的。就算卖给汉萨盟友的火炮,也故意真的用铜铸炮。

    这样一来,即使别国知道北海国有很多炮,想要学北海国铸炮,首先就得耗费大量昂贵的铜。而玩铜炮,是要极为雄厚的资本的。这种玩法,怕是只有威尼斯、西班牙、葡萄牙等少数几个有钱国家敢这么玩。

    所以,马林决定故伎重施——用铜铸造重炮提供给条顿骑士团国。

    北海国铜炮的铸造比其他国家简单太多了,其他国家铸炮,还是使用泥模法,光是泥模风干,就要两三个月以上。而且,泥模还是一次性的耗费品。

    但北海国不一样,使用了龚振麟的铁模铸炮法,铁模可以重复使用,而且冷却快,铸炮速度极快。而铁模,也很容易制造,用翻砂铸造法就能快速弄出来。要不是目前欧洲铜价昂贵,成本太高,马林随时都可以铸造很多很多的铜炮。

    于是,北海国和条顿国秘密签署了武器销售合同。合同规定——北海国在年底前为条顿国提供10门24磅铜炮和10门32磅铜炮,用于对利沃尼亚地区的攻城作战。此外,马林还需要提供20名经验老到的炮手,负责这20门重炮在战时的瞄准工作。毕竟,条顿国本身缺乏操控重炮的熟练炮手。而战争大概在明年春天就会打响,条顿国来不及培养熟练炮手,只能先从北海国借用老练的炮手了……

第2018章 武器代购?

    谈完火炮生意后,条顿国使者列夫,忽然要求再订购5万套刀剑铠甲,让马林大吃一惊。

    “5万套?”马林很疑惑。因为,据他所知,自从“十三年战争”战败后,条顿骑士团的实力大损。即使通过和北海国的贸易,恢复了不少实力,可按照堂弟彼得的说法,条顿国目前最多能凑出7200名由骑士和骑士子弟出身的重骑兵组成的重骑兵军团,一共60个骑兵旗队(一个旗队120人)。

    另外,因为这些年贸易所得丰厚,条顿国还可以雇佣2万雇佣兵的样子。这些雇佣兵主要来自德意志,包括目前还属于德意志的瑞士的8000人,此外还有法国和英国的雇佣兵,战斗力倒是很强大。

    但是,这些人加在一起也就2万8千人,就算战时临时征召农民充当民兵,最多也就征召1万多人马,主要负责守卫后方城市。所以,武器铠甲根本用不到5万套。再说了,原本条顿国的军队也不是没武器装备。5万套新的刀剑铠甲,意味着条顿国要扩军5万……

    可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条顿国压根没那么多壮丁可以征召!条顿国目前也就三四十万人,壮丁人数最多六七万。可是,就算有六七万壮丁,也不可能全抓去当兵。因为,所有壮丁都拉去当兵,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停顿下来,甚至食物供给链都会崩溃。所以,条顿国就算打国战,征召一半壮丁也就不错了,也就是三四万人。

    此外,因为波兰和立陶宛的挑拨,条顿国内的贵族和市民,其实并不怎么拥护条顿骑士团的统治,而是隐隐和骑士团有对抗情绪。菲利普大团长继位这些年,尽忙着整顿国内,打压贵族和市民阶层了。虽然现在基本控制住了国内贵族和市民的反抗趋势,可指望他们帮自己打仗卖命,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这批武器铠甲,恐怕并不只是给条顿**队准备的。因为,彼得堂弟三个月前还来过奥里希,说条顿国目前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过了,还淘汰下大量旧的武器铠甲……

    而考虑到最近东欧的各种情报,马林恍然大悟:

    “列夫先生,你们是帮莫斯科人采购的武器铠甲?”

    列夫脸上顿时一僵,然后重新堆起笑容道:

    “陛下果然目光如炬,没错,我们就是帮莫斯科人采购的。听说,莫斯科人要出兵攻打喀山汗国,所以,委托我们帮忙采购5万套刀剑铠甲,以征讨那些不信上帝的鞑靼人异教徒……”

    不愧是外交官,列夫的谎言张嘴就来。而且,配合脸上的认真表情,说的跟真的一样。要不是马林早就打听到了莫斯科人的打算,没准还就真相信了呢。因为,莫斯科人的确有对除了强悍且有土耳其当靠山的克里米亚汗国之外的其他三个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西伯利亚汗国动手的想法。

    而且,因为立陶宛和克里米亚结盟,向西扩张的代价太大,向东吞并三个小汗国倒是更加可行。所以,列夫的谎言,看起来像真的似的。

    因为是盟友,马林也懒得揭穿,于是直白地说道:

    “向莫斯科大公国提供武器铠甲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需要考虑到立陶宛人的感受。于勒叔叔是我的亲叔叔,可立陶宛人的大公夫人安妮也是我的亲妹妹。”

    “所以,我可以向条顿国提供武器铠甲,却不可能向莫斯科人提供武器铠甲。毕竟,他们和我无亲无故,我管他们去死!”

    列夫的脸红了下,但很快恢复过来。他笑着说道:

    “陛下请勿担心,卖给莫斯科人武器铠甲,是我们条顿人的事,经过我们倒手,就不算您卖给莫斯科人的了。”

    马林还是摇头:

    “不妥,北海国生产的武器铠甲,都采用精钢打造,质量和别国的差别很大。若是落到莫斯科人的手里,肯定会被用来对付立陶宛和波兰。到时候,我就没法向妹妹和妹夫交待了。”

    “所以,你们向别人采购武器铠甲卖给莫斯科人我不管,但我是不可能卖给你的。当然,作为中立者,你们帮莫斯科人采购武器铠甲的事,我就当做没听到过……”

    ……

    实际上,马林这就是在暗示了——我不会插手你们援助莫斯科人的事。

    所以,列夫明白了马林的意思后,就转头南下,去纽伦堡采购武器铠甲了。甚至,还有火绳枪和火炮。

    纽伦堡是这个年代德意志南部重要的手工业中心,制造业很发达。之前马林就从这里带走了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线膛枪的工匠。这里的匠人很多,产品丰富。而因为这个年代战乱不休,作为手工业中心,纽伦堡的武器铠甲的制造行业,也是非常发达的。而条顿国的使者,也定然能买到所需的武器铠甲。

    虽然纽伦堡的武器铠甲基本都是铁制的,赶不上北海国的钢制产品。但是,对于锻造水平落后的东欧地区而言,绝对都是精良无比的武器铠甲了。有了这些武器铠甲,莫斯科大公**队的战斗力肯定能上一个台阶,然后,完成对立陶宛军队的装备碾压……因为,立陶宛军队的装备技术水平,是低于德意志地区的。

    在这个年代,除开开挂了的北海国不算,欧洲手工业技术最发达的,大概就数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和米兰地区了。其次,就是紧挨着意大利北部的德意志南部地区了。就算是欧洲第一骑士大国法国,其国内的骑士们,也经常派人去德意志南部的纽伦堡等地采购哥特式板甲等精良的装备。

    所以,拥有了5万套全新的德意志南部出产的武器铠甲后,本就兵力占优的莫斯科大公国,一定能把立陶宛人摁在地上摩擦。

    而这,正是条顿人乐于看到的。因为,立陶宛被莫斯科人打得大败亏输的话,波兰和立陶宛这对基友,就没空管条顿国那边的事情了。他们对利沃尼亚发起攻击的时候,波兰人和立陶宛人肯定忙着抵抗莫斯科人的攻击呢……

    没准,若是波兰和立陶宛都被莫斯科人打趴下后,条顿人还能借机收复之前被波兰和立陶宛割去的大片领土……

    因此,这次莫斯科人的武器铠甲的采购,其实是通过贸易攒了很多钱的条顿人帮忙垫付的。甚至,他们还让使者列夫,亲自出马帮莫斯科人进行武器代购,以达到扶持莫斯科人打压老仇敌立陶宛人的目的……

第2019章 出大事了!

    国与国之间,利字当先。条顿国之所以要夺回利沃尼亚的控制权,还是因为莫斯科的巨大市场。

    这些年,虽然在和马林的合作过程中,条顿骑士团完全掌控了条顿国的食盐贸易,还能向马林出口东欧的粗羊毛。可是,这些利润,还是低了点,比不上利沃尼亚的食盐贸易的暴利。毕竟,利沃尼亚可是上千万人口的莫斯科大公国的主要食盐输入通道。就算不过手食盐贸易,光是食盐过境抽税,都能让利沃尼亚人富得冒油。

    而条顿国呢?现在才三十多万人口,只有全盛时期人口的三分之一。其国土面积,也从十五六万平方公里,缩水到了3万多平方公里。

    最郁闷的是,条顿国的国土,还被立陶宛包围了大半,和利益一致的莫斯科大公国隔开了。显然,立陶宛人是不会允许条顿人在他们国内做生意的,特别是利润高的食盐贸易等。最多,一些利润很低的生意,会同意他们过手。

    而条顿国北边的利沃尼亚联邦,倒是连着普斯科夫共和国,可以连接到莫斯科大公国。而莫斯科大公国的食盐贸易,也是经过两国输入。

    虽然莫斯科大公国在征服了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后,获得了芬兰湾东边那个狭小的出海口,也就是后世圣彼得堡那个地方。可是,莫斯科人在西欧没有人脉。想要输入食盐,只能依赖汉萨同盟的商人。莫斯科商人想要自己的商船出海买盐,恐怕会被汉萨同盟的商人们联合起来在海上“做掉”。所以,莫斯科人即便拥有了狭小的出海口,食盐进口依旧很依赖汉萨同盟。主要食盐进口流程就是——先由德意志地区的汉萨商人将食盐运到利沃尼亚地区,再由利沃尼亚地区的汉萨商人运往普斯科夫,再运到莫斯科大公国境内……

    值得一提的是,汉萨商人运往利沃尼亚的食盐,主要也是从吕讷堡这个“盐都”采购的矿盐。而现在,吕讷堡的盐矿已经控制在马林手里,马林个人占股超过一半。所以,莫斯科大公国的食盐贸易,也有马林的利益在内。

    只不过,汉萨商人在吕讷堡拿货的价格较低,只是德意志地区的盐价。而他们把食盐运到利沃尼亚,利润至少翻好几倍。

    而马林这次之所以支持条顿国对利沃尼亚动手,除了叔叔于勒的关系之外,也有条顿国承诺以后让马林的商船把销往莫斯科的食盐运到利沃尼亚的原因在内。

    这样一来,从吕讷堡将食盐运到利沃尼亚这部分几倍的利润,就会由马林获得了。至于和原本的食盐承运商人翻脸的事情,条顿国表示,由他们来做,不让马林当这个恶人。毕竟,马林和汉萨同盟还是盟友关系呢。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马林才毫不犹豫地向条顿国提供火炮,支持他们攻打利沃尼亚。毕竟,这对他大有好处。

    ……

    另一边,莫斯科人也知道普斯科夫共和国的重要性。因此,莫斯科人早在伊凡三世时期就用武力和经济等手段,逼迫普斯科夫向其臣服。甚至,瓦西里三世在当王子的时候,名义上的封地就是普斯科夫。

    目前,普斯科夫内部,就有大批的亲莫斯科派别的贵族。若是打起来,普斯科夫人先要镇压内部的亲莫斯科派,然后才能对抗莫斯科的大军。当然,总体来说,为了保证独立性,普斯科夫大部分贵族还是更亲近立陶宛的。因为,立陶宛相对弱势,不会谋求吞并普斯科夫。

    当然,普斯科夫的归属和条顿国无关。可是,利沃尼亚联邦的事情,却是和条顿国息息相关。毕竟,几十年前,利沃尼亚还从属于条顿国呢。如今,却独立了出去,却比原宗主国还大,还富有。

    好在,利沃尼亚联邦的势力众多,利益被分散到了当地教会、贵族、商人和条顿骑士的手里。和条顿国相比,利沃尼亚联邦虽然贸易总量很大,可财力分散到了不同势力手中,反倒不如条顿国可以集中利用。

    另外,自从1435年骑士团失去了对利沃尼亚地区的控制权后,德意志地区、法国等西欧国家的流浪骑士,也不怎么乐意去利沃尼亚地区了,更多地选择去骑士地位较高的条顿国。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条顿国可以获得更多战力强大的流浪骑士。而去利沃尼亚联邦的流浪骑士,更多则是去做生意的。毕竟,那边商业机会更多些。

    如此一来,条顿国就有底气能够聚集起更多的骑士,用于国战。而利沃尼亚联邦地区,能够聚集起来的骑士要少些。而且,他们也不和利沃尼亚联邦一条心。毕竟,从地区的掌控者变成掌控者之一,利沃尼亚骑士团的成员们肯定心里不舒服。要知道,在1435年之前,虽然利沃尼亚骑士团国从属于条顿国,需要向条顿骑士团交税。但是,当时掌控利沃尼亚地区的,都是利沃尼亚骑士团的骑士们。而条顿国,并不会派人来管事,只需要收到足够税收即可。

    而起来反抗条顿国,并剥夺了利沃尼亚骑士团对利沃尼亚地区绝对掌控权的那些主角、贵族和商人,以及市民阶层,他们背后的支持者,恰好就是立陶宛人。

    所以,这次条顿国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帮莫斯科人采购足够的武器铠甲,好让莫斯科人把利沃尼亚地区反抗骑士团的“叛逆”们的后台给打垮了。这样,条顿国出兵夺回利沃尼亚,就无人干涉了。

    ……

    不过,5万套武器铠甲真的好贵。如果都采购骑士级别的装备的话,一套哥特式板甲,就要几十个金币。一把骑士剑,也要几个金币。这样5万套买下来,估计得要两百多万金币。而条顿国这些年积余的钱财,根本没那么多。

    所以,思考再三后,列夫放弃了给莫斯科人购买5万套骑士用的武器铠甲的想法,改为采购普通士兵的武器铠甲。具体就是,普通的皮甲,以及普通的用铁比较少的长矛等,以及普通铁刀和十字弩什么的。这样,一套下来,不过十几个金币。5万套,也不超过100万金币。

    实际上,之前条顿国之所以选择向马林采购武器铠甲,除了北海国武器铠甲质量很高的原因之外,还有就是,他们原打算是向马林赊账,只支付部分钱款,余下的等战争结束后再支付的。毕竟,若是莫斯科大公国吞并了富有的普斯科夫共和国,一番洗劫下来,不愁没钱支付余款。

    但马林知道他们的打算,不肯卖武器给莫斯科人。所以,列夫也是无奈,只能降低武器铠甲档次。

    好在,即使普通的铁刀、长矛和十字弩,德意志地区的工艺水平要比东欧那边高些。莫斯科军队用了,倒也不差。至少,不比立陶宛军队用的差。而且,莫斯科军队拥有数量优势。这多出来装备了质量不错的武器铠甲的大军,对于兵马只有几万人的立陶宛来说,绝对算是实力碾压了。

    如果单挑的话,就莫斯科大公国现在的实力就足够把立陶宛打得找不着北。可立陶宛背后有波兰王国支持,两国联手,才能勉强抵挡住莫斯科人的压力。

    但现在,在马林的影响下,波兰人提前搞出了波兰翼骑兵,让双方力量有些失衡了。

    目前,齐格蒙特一世已经建立起了5000人规模的波兰翼骑兵,而且还是常备军。这支军队,除了参加过对匈牙利农民起义的镇压外,后来还调去立陶宛边境打过一次莫斯科人,将莫斯科人的一支千人规模的骑兵轻松吃掉了,让瓦西里三世大吃一惊。

    所以,这次莫斯科人之所以拜托条顿国帮忙采购5万套武器铠甲,其实就是为了对抗波兰人的翼骑兵。

    这其中,有5000套就是骑兵用的皮甲、锁子甲和马刀。另外4万5千套,都是步兵用的,包括5000弩兵。

    瓦西里三世的打算,就是想用5000轻骑、5000弩兵和4万长矛兵,来对抗5000波兰翼骑兵。毕竟,翼骑兵只穿了半身甲,马匹还没护甲,防护力并不好。瓦西里三世不求能击败波兰翼骑兵,只要这5万人能抵挡住波兰翼骑兵的冲击就可以了。其中,5000十字弩手的存在,就是专门用来射翼骑兵的战马的。

    甚至,为了对抗波兰人的重骑兵,条顿国还秘密派出了原本受雇于条顿国的几名瑞士雇佣兵军官,前往莫斯科,帮忙训练莫斯科的民兵部队。当然,把莫斯科农民训练成勇猛的瑞士雇佣兵那般是不可能的。这几名瑞士雇佣兵军官,主要的任务,是教会莫斯科民兵,如何对抗骑兵的冲击。毕竟,瑞士雇佣军就是靠着打败板甲骑士起家的。波兰的翼骑兵虽然骑枪比骑士骑枪更细长,但在五六米长的瑞士长矛前,仍然还是嫌短了点。只要用得好,长矛手也能抵挡住波兰翼骑兵的冲击。

    但就在列夫游走于德意志南部的纽伦堡、法兰克福等手工业城市大肆扫货武器铠甲的时候,忽然从西边传来一个爆炸性的新闻——法国人搞出大事情了……

第2020章 英法大海战(1)

    法国那边出了啥大事呢?原来,是一项弱鸡的法国海军,竟然干翻了强大英格兰海军,完成了一次非常漂亮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海战。而法国人运用的战船,恰恰就是之前从意大利雇佣来的桨帆船,也叫加莱船。

    加莱船的原型就是威尼斯海军所用的只有船首布置了一门能发射50磅重的石球炮弹的自重达到七八千磅的蜥怪炮。这种蜥怪炮发出的50磅的炮弹,在这个年代绝对算是超强的打击了。50磅炮弹带来的强大动能,远不是6磅、12磅的炮弹可比的。

    尤其是,眼下英格兰人的战船,还是船身比较薄的柯克帆船。被50磅的石头砸中,皮薄的柯克帆船还真吃不消。当然,英格兰人也因为法国人的加莱船,后来被迫发展出了皮厚的盖伦船,才扭转了颓势。但在此之前,英格兰人被法国人的加莱船压着打了几十年。

    当然了,加莱船也是有其缺点的。比如,不能在风大的日子出海作战。因为,加莱船毕竟是桨帆船,风帆对风的利用能力毕竟赶不上纯风帆船。若是在风大的天气,就算加莱船上由船桨配合风帆,在英格兰纯帆船面前,机动力上也没啥优势。

    所以,加莱船只能在无风或者风力很小的天气下出战,并保持对英格兰柯克帆船的战术优势。可无风或风小的天气在英格兰是很少的,因此,法国人尽管靠着加莱船压制了英格兰几十年,可一年中能出战的日子不多,也就没法彻底压制英格兰。要不然,英格兰早被法国灭了。

    这次海战发生在9月末,也就是天气真正开始转冷的节点上,也是秋收即将到来的时刻。当然,因为使用了磷肥,北海国的秋收提前到了9月中下旬,不需要等到10月甚至11月份了。

    英吉利海峡主要是夏季风力变弱,然后,暮春和早秋时节风力也不大。原本,法国人打算在夏季就动手的。但是,法国加莱船队初建,弗朗索瓦一世没有全部使用雇佣的意大利船员,而是大量使用了法国本土水手。但这些新加入的法国本土水手对加莱船不熟悉,所以,他们进行了几个月的训练,才做到和船上的意大利船长和水手们能熟练地配合作战。

    然后,到了9月份的时候,法国本土水兵的训练基本完成。但9月份的英吉利海峡风力渐渐增大,想找一个适合出战的无风或风小的日子也是需要等待的。就这样,法国人的加莱船队等了十几天,一直到9月底,才找到一个微风的天气,顺利离开母港布雷斯特,向北进入英吉利海峡,寻找战机……

    而在6艘加莱船离开布雷斯特港之前,布雷斯特港的一家意大利人开的店铺的后院,两只信鸽迅速起飞,飞向北方……

    很显然,这个意大利商人,是英格兰人的间谍,为英格兰收集情报的。本来,法国人是打算拔除这颗“钉子”的。但加莱船舰队的司令官普雷根特.毕杜思却不同意,而是强烈建议保留这个英格兰间谍。

    为啥?因为法国人的加莱船舰队想要出海找到英格兰舰队,实在太难了。茫茫大海,找寻敌人舰队,几天也找不到。而加莱船很依赖天气,一旦风力变大,就必须退回母港,避免被英格兰舰队咬住。

    所以,法国人等不起,找不起。时间,是加莱船最大的敌人。因此,普雷根特.毕杜思就逆向思维——既然我们找英格兰舰队困难,为何不让英格兰人来找我们呢?

    英格兰人对法国人发展海军是非常警惕的,他们巴不得消灭每一艘法国战船。所以,英格兰人收买了一个意大利商人,常驻布雷斯特,就是为了监视布雷斯特湾里面的法国战船。一旦法国战船出海,这个商人就会用信鸽快速传递信息给英格兰那边。然后,英格兰人必定会派舰队来围剿这些法国战船的。

    如今,在普雷根特.毕杜思的建议下,布雷斯特湾外面出口处,两岸都修建了炮台。而且,都是12磅以上的重炮。这种口径的火炮,也许打不动北海国加厚了船身的战船,但对付皮薄的英格兰柯克帆船还是没问题的。而且,法国人把火炮架在了山顶上,让火炮射程更远,几乎封锁了整个湾口。

    因此,现在英格兰舰队也不敢直接杀进布雷斯特湾来攻击法国战船,只能等法国战船自己出来。

    一旦收到布雷斯特这边间谍的传信,英格兰人肯定会忍不住派战船来截杀法国战船的。眼下,英格兰人还没吃过亏,自信得一比,根本不会惧怕法国的这些加莱船。

    所以,9月25日早上,眼看风力微弱,加上气象大师(当时专业的舰队都会由懂得预测天气的专家,甚至,很多船长本人就很会观察和预测天气)预测这两天风都不会大,普雷根特.毕杜思于是就带着6艘加莱船,大张旗鼓地离开了布雷斯特港,并沿着海岸北上,目标直指北边的英国普利茅斯港。

    普利茅斯是英格兰非常重要的军港,是英吉利海峡西侧最重要的军港。而因为死敌法国人的舰队一般藏在普利茅斯南边的布雷斯特,所以,英格兰人为了方便打压法国海军,甚至把海军指挥部临时迁到了这里。现任英格兰海军总司令爱德华.霍华德,目前就常驻普利茅斯港,随时准备带战船出击,袭击法国人的战船,甚至商船。

    当收到信鸽传来的“6艘法国桨帆船离开母港北上”的消息后,爱德华.霍华德欣喜万分。他认为,铲除法国海上力量的机会来了。考虑到对方只有6艘船,爱德华.霍华德干脆只带了12艘战舰出击。

    值得一提的是,这12艘两百多吨级别的战船,全都不是英格兰朝廷的,都是临时征用的普利茅斯港的民船。

    而船上作战的水兵,也都是原本商船上的水手。当然,并不只是商船原本的水手,也会从其他商船抽调一部分战斗力强悍的水手,以替代船上原本的老弱和新嫩学徒,好增强战斗力。

    12搜战船,搭载了一共1500名老练的英格兰水兵。这些水兵,平时虽然都是为商船服务,但这个年代敢在大海上混的人,都不是什么善茬。尤其是,没有航运业务的时候,很多英格兰商船有时也客串海盗,打劫法国人的沿海渔船,让法国人头疼不已。也因此,这些英格兰水兵跳船帮对砍的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他们还经过了筛选,把战斗力差的都剔除了。

    爱德华.霍华德志得意满,看着战船上一大票光着膀子,甚至带着眼罩的英格兰糙汉,信心十足。

    法国骑士虽然陆上很厉害,武艺高强,但在大海上,还是英格兰人更厉害。别的不说,那些法国骑士,大多上了左右摇晃的战船,就会晕船,变成软脚虾。一个下盘都不稳的人,在甲板上能有啥战斗力?

    而且,若是穿上了板甲,固然防护力超强,但也牺牲了机动性。面对这种砍不动的铁罐头,英格兰水手也有办法对付——踹下大海……

    既然刀砍不动,那就不砍了,直接坎通纳飞踹……咳咳,串戏了,就是简单的飞踹……

    穿了板甲的法国人,虽然防护力惊人,但不够灵活。只要格挡住他们的刀剑,然后趁机飞踹过去,本就在船上站不太稳的法国骑士,很容易被踹下大海。

    而穿了板甲掉下大海是啥概念?那是必然直往下沉啊……会游泳都没用,除非你能第一时间救脱掉沉重的钢铁板甲。但是,掉下海后是直往下沉的,来不及脱啊。沉到下面了,倒是有机会脱了。但有个问题——人沉到20米深以下,人体就会承受不住海水的强大压力。不穿特制潜水服的话,非常危险。这效果,和被绑了石头沉江是一样的,甚至更强。毕竟,一般沉江沉到底也不过十几二十米(长江那样的除外),黄浦江最深不过才17米多,没超出人类极限,是有微小几率脱掉板甲逃生的。而英吉利海峡平均深度60米,沉到底直接被水压给压死了,来不及反应。

    而这,是英法两国百年纠缠中打出来的经验。因为穿板甲打海战非常危险,所以,除非是不用拔刀砍人并有护卫保护的贵族指挥官,一般水兵都不会穿板甲。最多,穿个防水的皮甲,抵挡一些刀剑伤害。当然,也有穿轻便型链甲的,对水手弯刀割伤的防护效果不错,但一般只保护要害部位。

    既然法国水兵不能穿板甲,那么,优势肯定在海战经验丰富的英格兰水兵这边了。即使法国人学会了用荡秋千的方式训练水兵的海上平衡能力,但那又如何?和在海上厮杀惯了的英格兰水兵相比,法国人经验太少……

    带着这种自信的想法,爱德华.霍华德带着12艘英格兰战船,向着信鸽带来的情报提示的方向驶去,准备拦截那6搜法国战船,并打算将其全歼,不给法国人海军再度崛起的机会。

    茫茫大海上,寻找敌船是很困难的。特别是,英格兰人此时还没用上望远镜。所以,爱德华.霍华德只能派遣视力最好的一批水手,爬到桅杆顶上,手搭凉棚,向南方不住眺望观察,希望找到法国船。

    而法国人也没让英格兰人失望,或者说,普雷根特.毕杜思压根就是主动要让英格兰发现他的舰队的。所以,法国人骚包地在船楼顶上点起火堆。而且,点燃的是潮湿的柴火。顿时,浓烟升起,在海上很是显眼……

    “烟,我看到了浓烟!”爱德华.霍华德的旗舰上,爬在桅杆顶部观察的英格兰水手忽然大叫着示警。

    “来了吗?”爱德华.霍华德精神大振,仿佛已经看到了军功在向他招手……

第2021章 英法大海战(2)

    而爱德华.霍华德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法国战船上,法国舰队指挥普雷根特.毕杜思,也满怀憧憬地看着北方普利茅斯的方向,踌躇满志,期望干出一番大业。

    要知道,法国可是西欧第一大国,无论是人口还是面积,都是妥妥的西欧第一。而且,法国的农耕面积,还是西欧最大的。在这个农耕时代,有人有田,就是牛。

    而骑兵无比强大的法国,更是让西欧各国都恐惧的存在,几乎欧洲陆上无敌(前提是毕杜思不知道马林这个苟比)。而意大利战争,也让毕杜思看到了法国人的强大。

    虽然法国两次征服意大利都以失败告终,可毕杜思认为,第一次法国是因为瘟疫失败。而第二次,则是因为对西班牙火枪战术不适应。可论起人口还有战争潜力,还是法国占优。更何况,法国人也开始在军中列装火枪了,西班牙人的优势将会渐渐被抵消。最终,胜利的还是法国。等到法国吞并了意大利,哪怕是意大利部分地区,其实力,将会冠绝欧洲。

    若是能帮法国打败英格兰人的舰队,创造历史,法国人绝对不会亏待他,一个世袭爵位,和一块不错的封地,是跑不掉的。若是等法国吞并了意大利,在家乡意大利弄一块封底,衣锦还乡,想起来都美滋滋……

    但这些,前提都是击败英格兰人的舰队。只是希望,英格兰人足够轻敌,别派出太多的战舰。否则,就算他战术先进,也得落荒而逃。毕竟,蚂蚁多了还能咬死大象呢。

    慢慢地,双方的舰队在相互接近中。对方的桅杆先出现在桅杆顶端观察的水手眼中。然后,就是船身……

    看到法国人的战船后,负责望哨的英格兰水手差点乐得笑起来,他兴高采烈地朝下面喊道:

    “爱德华大人,对面的确只有6艘船!而且,都是干舷很低的桨帆船!”

    “什么?干舷很低?”爱德华.霍华德惊喜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确认,干舷很低!”水手大声回答。

    “太好了,天佑英格兰啊!这一仗,法国佬又要被打哭鼻子了!”爱德华.霍华德乐得哈哈大笑,一时间志得意满。

    为啥?因为干舷低就意味着在跳船帮的战斗中,很容易被对手跳上甲板。反过来,干舷比对手的战船低,水手想要爬上对手的战船,难度也是几何倍地增加。

    因此对于习惯跳船帮对砍的英格兰水手们来说,低干舷的法国战船,几乎就是送到嘴边的肥肉……

    甚至,爱德华.霍华德本人,就是一个跳船帮砍人的高手,很喜欢带头跳船帮砍杀敌人。他虽然出身于尊贵的霍华德家族,可却因为是旁支子弟,不努力就没有未来。因此,他也是从小苦练武艺,从基层慢慢升上来的。当然,这里所谓的基层,是指基层军官,不是普通水兵。毕竟是霍华德家族成员,起步就是军官,没毛病。就像后来的威灵顿公爵,起步也是中尉,也就是副连长级别。后来去印度殖民军,直接捐了个少校……

    但能够成为英格兰海军统帅,光有良好的出身也是不够的。否则,担任海军统帅的就不是爱德华.霍华德这个霍华德家族的旁支了,而是一位嫡系贵族。所以,他的能力也是不能忽略的。

    但是,受限于见识,这位和国王同名的大兄弟,只知道带着一群凶悍的英格兰水兵(海盗),一波莽上去,挥起刀片,大刀向鬼子……不,是法国人头上砍去……

    至于战术?哦,还是知道的,就是传统的抢占上风口,围杀法国战船。既然是围杀,自然要拥有更多的战船,更多且更凶悍的水兵嘛……

    这本身没啥毛病,在这个时代也不算有错。但问题是,他遇到了拥有划时代的猥琐战术的毕杜思先生。

    毕杜思先生的战术,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放风筝。这一招,在游戏里屡试不爽。只要够猥琐,跑位够骚,再厉害的怪也是送的。很不幸,勇猛如奉先的爱德华.霍华德先生,这次就是被风筝的那个怪……

    ……

    对面,看到英格兰舰队的全貌后,普雷根特.毕杜思也露出了笑容:

    “我就知道,英格兰人会轻敌,这一战稳了!”

    对面只有12艘战船,看起来不少,可比平时动不动就出动四五十艘战船,还是少了很多的。要真来四五十艘英国战船,再来个扇形包围,毕杜思战术再好,也得落荒而逃。

    因为,毕杜思的战术,需要绕圈,绕到敌舰侧面,然后用船首的蜥怪炮发射50磅重的石球炮弹,狠砸敌舰的薄弱的侧舷,以求将其侧舷砸破漏水,并因此沉没。

    若是敌舰数量不多,且没有扇形包围,有了足够的空间机动,就更有把握了。若是周围全是敌舰,没了机动空间,风筝战术就无从打起了。

    好在,这位爱德华.霍华德将军很给面子,只出动了12艘战舰,让法国人的加莱船有了机动空间。

    事实上,爱德华也是无奈。因为收到情报时时间紧,来不及征召更多的战船。所以,他只能临时从普利茅斯军港征召正在港内的大型武装商船了。

    去其他港口征召战船不是征召不到,而是会贻误战机。毕竟,法国人已经在布雷斯特港外面布置了大量炮台。在无法强攻入布雷斯特港的情况下,每一次敌舰出港“受死”的机会都是很珍贵的。加上对自身实力的超级自信,才让爱德华.霍华德匆匆征召了12艘战船就来了。而且,他也害怕带的船太多,让法国人见到后掉头就跑呢。

    殊不知,法国人的战术,是不管你人多人少,打一发就跑,所以,他的算计是多余的……

    “来了来了!”普雷根特.毕杜思身边的法国海军军官们激动起来。而普雷根特.毕杜思自己,表面上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实际手心都攥出汗了。

    这是他多年指挥海战总结出来的一个道理——大战当前,作为主帅,哪怕心里慌得一批,也要强装镇定,让手下误以为他很有把握……

    感觉差不多了后,普雷根特.毕杜思,大声下令道:

    “掀开盖布,蜥怪炮准备射击!”

    他用的是意大利语,船上人数占半的意大利水手们立即听懂了。而另外一半的法国人,也在翻译们的大声传播下,都收到了指令。随后,这些指令,被嗓门大的“传令官”们,传递给了边上5艘加莱船……

    而这些蜥怪炮为啥先盖着盖布呢?还不是为了误导布雷斯特港那个给英国人传递情报的意大利商人。为了迷惑英国人,普雷根特.毕杜思的6艘加莱船,只有在出海训练的时候,才训练正常的风筝战术。而在布雷斯特湾内,则训练传统的跳船帮对砍,以迷惑英国人。

    如今,英国人的战船已经基本进入射程了,也就没必要遮掩了。而且,6艘船船首的蜥怪炮,其实早就完成了火药和石弹的装填了,就等发射了。之前盖着盖布,既有遮掩的原因,也有防雨防潮的原因。

    “听我命令,桨手们全力开动!往东北方航行,然后,集中射击最靠前的英国船!”

    顿时,船上之前还在休息蓄力的桨手们,全部站到了巨大的木桨前,开始卖力划桨。而一直跟随毕杜思的6位意大利船长,也按部就班地按照平时训练的内容,指挥船只向东北方向航行,以绕到正朝南航行的英国战船的侧面……

    这一套他们老熟练了,毕竟,这几个月,除了培养船上占半的法国水兵外,就是在大海上演练这个战术了。

    所以,命令下达后,6艘加莱船齐齐爆发出了强大的机动力,突然将航速从3节左右提升到了7节。

    而在对面,英军指挥官爱德华.霍华德先是被对手的突然提速吓了一跳。但看了他们机动的方向,却是放心了……

    “呵,以为他们又要夹着尾巴逃跑呢。没想到,居然敢机动到我们侧面!传令,让玛丽玫瑰号坐船,冲向敌船,我要亲自砍几个法国佬!”爱德华.霍华德脱掉象征贵族身份的丝绸长袍,只穿了一身利于战斗的水手服。主要是,这样有利于跳船帮砍人。若是穿着袍子,在跳船帮时很碍事,还可能把自己绊倒。

    而玛丽玫瑰号,也是这次海战他的座舰,也是英格兰舰队的旗舰。这艘船,虽然也是征召的,但实际上,是霍华德家族的商船。平时这艘船会负责普利茅斯到都柏林之间的货运,赚取利润。但一旦开战,就会成为爱德华.霍华德的指挥舰。船上的水手,也都是霍华德家族的仆从,都很忠心,且大部分都是老牌刀手,战斗力强悍。

    但爱德华.霍华德不知道,就是因为他想亲手砍几个法国人玩,让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也让英格兰付出了极大代价……

    就在玛丽玫瑰号主动脱离舰队群,向东边突进的时候,6艘法国加莱船,也渐渐都抵达了预定位置,并齐齐转头,将船首对准了英格兰舰队最东侧的一艘战船……

第2022章 英法大海战(3)

    横成一排的12艘英格兰战船,排在最东边的那一艘,来头不小。这艘名为“波尔勇士号”的战船,来自波尔家族。或者说,是爱德华的亲姐姐玛格丽特郡主所在的波尔家族。

    虽然理查德.波尔这个亨利七世的死忠被杀了,但他和玛格丽特郡主的孩子,因为是爱德华国王的亲外甥,都活了下来。其中,亨利.波尔,还继承了玛格丽特郡主的索尔兹伯里伯爵的头衔。不过,因为拥有一半的叛逆血统,他的封地并不多,只比一般的男爵好一点点。

    这让已经成年的亨利.波尔很不乐意,可是,他又不敢和随手杀了千百贵族的亲舅舅爱德华国王表达不满。所以,为了波尔家族的振兴,他只能尽可能讨好爱德华了。

    而且,爱德华六世只有玛格丽特一个女儿,这就让他看到了希望。那就是——娶了玛格丽特公主,建立英格兰波尔王朝……

    虽说爱德华六世已经和马林订立了婚约,准备把玛格丽特公主嫁给凯撒。但英格兰本土贵族们,很多对国王唯一的女继承人嫁给一个德意志诸侯的继承人感到不满。

    所以,这些人暗戳戳地团结起来,想要推亨利.波尔这个和王室关系很亲密的年轻贵族,取代凯撒,成为小玛格丽特公主的未来丈夫。这样,也算“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亨利.波尔也因此大受鼓舞,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好好表现下自己,争取能当上玛格丽特表妹的未来丈夫,取代那个德意志小蛮子,开创波尔王朝。

    但首先,他得有一定的地位,最好有一定的功劳,才能有说服力,让更多的英格兰贵族支持他取代凯撒,成为英格兰的驸马。

    爵位他是不缺的,但他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劳,加上爱德华厌恶他的父亲,因此,亨利.波尔空有伯爵爵位,就是无法获得实权职务。

    而在爱尔兰已经基本被评定的情况下,英格兰陆地上基本已经没啥战事了。想要获得军功,展示自己的才能,只能从海上想办法。

    为此,亨利.波尔在家中谋士的建议下,买了5艘柯克帆船,平时用于货运赚钱,战时则集中起来为英格兰战斗,从法国人身上捞取战功……

    甚至,亨利.波尔本人,也常年驻扎普利茅斯这个军港,坐镇家族5艘战船的旗舰“波尔勇士号”,以求得获得战机,捞取军功。

    很不巧,今天波尔家族的其他四艘战船,都去拉货了。只有旗舰“波尔勇士号”没出去,留在普利茅斯,等待订单的同时,也在备战。

    所以,当爱德华.霍华德紧急出动舰队的时候,波尔家族只能派出一艘柯克船参战。但这艘200吨排水量的战船上,竟然集中了大概150名精锐的顶级刀手。这些人,都是波尔家族重金招揽过来护卫亨利.波尔,并帮他捞取战功的。

    如果时接舷战,光是这150名最精锐的刀客,就能轻松击败一艘三五百吨级的法国大型战船。毕竟,法国严重缺乏精锐的船上刀手。法国不缺武艺高强的人,但缺少能在船上跳跃行动自如的刀手。

    可是,年轻的亨利.波尔也没想到,他这次遇到的法国战船不一样,人家不和你对砍啊……

    看着越来越接近的法国低干舷的战船,亨利.波尔似乎看到了一大波战功在招手……

    为了怕吓跑敌人,亨利.波尔甚至下令不准船楼上6磅级的隼炮发射石弹,避免把法国佬吓跑了,影响接舷战。反正,几磅级的小隼炮发射的石弹,也就能砸伤对面几个人,不影响大局。而亨利.波尔要的,则是全歼一艘法国船上的敌人,然后,俘获一艘完整的法国战船。这样,他的功劳才够亮眼。等回到伦敦,才可以跟漂亮的小表妹玛格丽特吹嘘自己的英明神武……

    所以,当法国加莱船靠近“波尔勇士号”的时候,这艘船竟然不避不闪,也不开炮,非常奇怪。

    普雷根特.毕杜思也是心里直嘀咕——不会有诈吧……

    要知道,他已经做好被敌人的隼炮打伤几个甲板上的水手的心理准备了。奈何对方不配合,都不开炮……

    但他可没心情替对手考虑,既然你不开火,那我就开了啊!

    于是,他大吼道:

    “开火!”

    顿时,旗舰“路易号”上的炮手们举着绑着火绳的木棍,伸向了蜥怪炮的引信。同时,为了向临近的战船下达命令,船头的传令官,一遍撕心裂肺地呐喊着传达命令,一遍猛地向下挥动右臂——那是射击的信号……

    于是,6艘船都开始点燃了蜥怪炮的引信……

    因为靠得比较近了,亨利.波尔也终于看清了对面战船的船头上那6个又粗又短的巨大铜炮了……

    “不好,是大口径火炮!”

    波尔家族的家臣们反应也不慢,连忙簇拥着少主离开船舷观察位,退回了艏楼上的指挥室里,以免被流弹击中。

    然而,他们都想多了。因为,毕杜思压根没想过用炮弹打人,而是全力打船。

    要知道,因为加莱船是桨帆船,侧面要布置大量的桨手位,难以列装侧舷炮。而船首炮虽然口径和威力巨大,却是只有一门。因此,从海战得失考虑,还是打船最划算。因为,如果击沉了敌船,对面肯定要淹死人的。这可是在大海上,水深且离陆地远不说,若是带伤下水,伤口血液散发出的血腥味,还会引来鲨鱼撕咬攻击。因此,在炮火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打船才是最优的选择。

    此时,6艘加莱船普遍和“波尔勇士号”的距离进入了百米以内,只有几十米的距离。在这样短的距离上,即使是臼炮这种抛射型的短身管炮,命中率也是不低的。

    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转完逃跑,毕杜思都想让加莱船贴脸射击。那样,命中率就是百分百了。但问题是法国水兵跳船帮对砍的确不如英格兰人,若是贴脸了,英格兰水兵跳到加莱船上就太容易了。

    所以,加莱船要想不被英格兰人咬住,必须进入百米距离内就要开火。然后,留下缓冲距离,用于转弯掉头跑路。

    因为是第一次对英格兰船实战齐射,加莱船的50磅石弹,命中率不太高,但6发石弹,也有2发命中了目标。

    其中,第一发石弹打在了“波尔勇士号”的甲板上,巨大的石弹,当场砸死两名波尔家族招募的精锐刀手。两名刀手来不及反应,就被重达50磅的石球炮弹砸得横尸当场,而且,尸体无法保证完整,部分被石弹直接砸烂了。随后,石球在甲板上形成跳弹,又伤到了几名波尔家族的英格兰刀手……

    这还算好的,只是伤人,对船只伤害不算大。第二发石弹命中的位置,就让“波尔勇士号”非常难受了。因为,这一发石弹,击中了“波尔勇士号”的侧舷,发出巨大的声响……

    “啪嚓!”一声巨响过后,“波尔勇士号”侧舷上木屑横飞,侧舷外侧木板明显被砸出一个巨大的凹坑,几乎让侧舷洞穿。

    换一艘普通的英格兰柯克船,铁定被砸洞穿了,然后会进水沉没。

    但这一艘“波尔勇士号”毕竟是伯爵家族波尔家族的家主座舰,因此,在制造的时候,特别加固了船身。因此,虽然同样是柯克帆船,却比一般柯克帆船耐砸一些。一轮射击下来,“波尔勇士号”竟然扛住了。

    可普雷根特.毕杜思并不在意,毕竟,这种打击又不是只有一轮。只见他让传令官大声呼喊和打出手势,随后,6艘加莱船整齐划一地向东北方向转向,绕后开始绕圈……

    英格兰海军指挥官爱德华.霍华德不明所以,在让旗舰“玛丽玫瑰号”突进的同时,下令所有英格兰战船转向东方,迎着法国战船前进。

    此时,正值西风。但风力不算大,英格兰战船只有3节多的航速。而法国加莱船,因为船帆和桨手一起配合,普遍达到了七八节。即使是绕圈对比直线前进,也不比英格兰船航速慢。

    然后,6艘加莱船第二次绕到了“波尔勇士号”的侧面,开始了第二轮的齐射……

    这一次,经过上一轮的试射后,老练的意大利炮手们,就没上次那样准头不足了。然后,6发50磅级的石弹,竟然有4发命中!

    有一发依然是落在了甲板上,大肆屠杀英格兰水兵。另外三发,全部击中了“波尔勇士号”的侧舷。

    这三发炮弹,有两发击中的是上次未击中的部位,依旧是木屑纷飞,但没有击穿。可其中一发,非常要命地击中了第一次击中的侧舷部位,让原本就快散架的地方,一下子被砸出一个巨大的窟窿。顿时,海水疯狂地顺着这个窟窿往里灌注。而船上躲在艏楼上指挥室的亨利.波尔和他的手下们,立马感受到了船身的倾斜。

    “不好,船进水了,要沉!”经验丰富的船长托马斯立即做出了判断。

    然后,他毫不犹豫地从指挥室的架子上拿出几件救生衣,递给了亨利.波尔和几名波尔家族的家臣,语气急迫道:

    “伯爵大人,船身已经进水,沉没就在眼前,请立即下水,去别的船上避难吧!”

    “可是这战船……”亨利.波尔有些迟疑。

    “再好的船,也没伯爵大人您重要!”托马斯船长急切道。而几名波尔家族的家臣,也纷纷附和,并帮亨利.波尔套上了和后世的救生衣很像的救生衣。和后世有区别的是,这种救生衣,不是橡胶做的,而是皮革缝制粘合制作而成的。充气后,效果一点都不差。

    马林在纽卡斯尔驻扎了舰队,而且招募了不少英格兰水手。这些英格兰水手,自然穿过北海国舰队普遍使用的救生衣。而这种救生衣制作并不难,英格兰水兵们,自然把技术带回了英格兰本土的船上。

    巧合的是,亨利.波尔一行人下水搭乘救生艇后,逃命的方向,正是英格兰旗舰“玛丽玫瑰号”驶来的方向。

    这艘“玛丽玫瑰号”一样是霍华德家族打造的牢固战船,抗击穿能力比其他普通商船强多了。所以,亨利.波尔一行人,理所当然地登上了旗舰。至于“波尔勇士号”其他船员,船长和一些地位高的登上了另一艘救生艇,其他人都是游水去其他船上,很多水手连皮革救生衣都没有……

    但亨利没想到的是,舰队指挥官爱德华.霍华德,是个喜欢莽的将领。在救了亨利.波尔一行人后,爱德华.霍华德指挥“玛丽玫瑰号”继续向前冲去,以寻求和法国加莱船接舷战的机会。

    而这时,法国人的船队在毕杜思的率领下,又完成了一次回旋机动,再一次将炮口齐齐对准了一艘英国战船……

    这一次倒霉的并不是“玛丽玫瑰号”,而是另一艘英格兰战船。“玛丽玫瑰号”刚才因为要救援亨利.波尔一行人,就耽误了一下,也就稍稍落后了。

    此时,冲在最前面的,是一艘叫“独眼罗兹号”的普通商船。船主就是船长独眼罗兹,他本是个英格兰商船上的大副,但在一次针对法国商船的抢劫中,罗兹船长率领水手们登上法国商船作战时,被刺瞎了左眼,从此落下了“独眼罗兹”的称号。但也因此战,他获得了那艘法国船上三分之一的财物。使得他从一个没钱的大副,一跃成为一名富有的商人。后来,他自己买了一艘柯克帆船,平时跑跑海运,没事打劫下法国船。遇到英王征召,还参加海战,以混个战功。这一次,他的船正好停在普利茅斯港,就被临时征兆了。

    但“独眼罗兹号”可不是贵族特地打造的牢固战船,而是便宜货,用的都是普通的木料,不是那么结实。

    然后,仅仅两发石弹击中侧舷,就让“独眼罗兹号”的侧舷被打崩了……

    “我的船!”船长独眼罗兹悲愤地大喊。

    随后,他双眼通红地盯着前方的法国加莱船,一发狠,大喝道:

    “有勇气的,跟我划着小艇,去追法国船去!”

    随后,他带头拿着木桨,登上了两艘救生艇的其中之一。而他手下的水手们,也经常跟随他在海上客串海盗,都不是什么善茬。在得到他的呼吁后,十几名健壮的老水手兼老海盗,带着片刀、绳索和木桨,登上了两艘救生艇。然后,众人齐心协力,以超过普通柯克帆船的航速,向加莱船驶去。

    但他们有划桨的,法国人的加莱船上也满是桨手啊。所以,他们注定被加莱船甩开了。然后第三轮,6艘加莱船又盯上了另一艘英格兰船岩石号。

    但岩石号船长比较幸运,他福临心至,突然想出了一招——我转向,不侧面对着你!

    然后,岩石号的舵手们,使劲地扳着撬棍,操控尾舵,让船只正面朝着加莱船……

    毕杜思一时有点懵,但他很快转换了目标,下令集火边上另一艘没转向的英格兰船。

    一轮射击下来,因为瞄准仓促,这艘船没有被当场击沉,但也被打断了桅杆,无奈地漂浮在海面上,丧失了机动能力……

    正在率领旗舰冲锋的爱德华.霍华德也不傻,看到这一幕,立即受到启发,大声下令,让战船不要侧面面对对手。然后,还指挥另一艘船掩护在侧翼。

    这样一来,加莱船就无法轻松瞄准“玛丽玫瑰号”的侧舷了。但毕杜思也不气馁,又一次机动绕圈后,他直接下令攻击挡在“玛丽玫瑰号”侧面的那艘英国船。

    然后,这艘普通的英国商船,虽然幸运地没被打沉,可侧舷也被打漏了。水手们拼命地堵住缺口,但船只无法继续作战了,而是只能停下来抢修封堵。

    然后,第五轮机动完成后,法国船队终于盯上了“玛丽玫瑰号”……

    爱德华.霍华德指挥旗舰左躲右闪,然后招呼其他船包抄上去。加莱船仓促齐射,石弹命中三发,两发命中船身,将船击伤,但未击穿。

    但那一发命中甲板的石弹,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什么后果呢?这一发石弹,砸在了甲板上,第一次并未砸到人,而是跳了下,然后,直奔爱德华.霍华德飞去……

    爱德华.霍华德大吃一惊,他急忙躲闪了一下,但还是没能完全多开。他的左臂,直接被沉重的石弹砸断了……

    巨大的疼痛,瞬间淹没了爱德华.霍华德的神经,他忍不住哀嚎起来……

    同时,石弹去势不减,再度砸中甲板上一个木箱子,木箱马上被砸碎,木屑横飞。其中,有三片木片,好死不死地飞向指挥室,精准地击中了在窗边观战的亨利.波尔的脸上……

    “啊————啊————”

    年轻的亨利.波尔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惨叫声,他的左脸上,很滑稽地插着三片木片……

    “完蛋!”波尔家族的家臣们心都彻底沉了,以为家主要挂。但仔细一看,还好,这木片没插入要害,只是正好插在左脸蛋上。虽然不致命,但以后,年轻的伯爵大人,怕是要破相了……

    船上的随船军医,立马开始急救。他们的急救手段,也是从北海国的军中学来的,连北海国出产的纱布和酒精都有。

    在军医的抢救下,亨利.波尔的木片被拔了出来,并止了血。而爱德华.霍华德这个主将则比较惨,左臂被砸飞的时候,鲜血狂喷,让军医一时愣住了。

    好在,军医反应很快,用纱布和酒精及时封堵住了左臂,阻止了喷血。但爱德华.霍华德这个英国海军主将,也因为大量失血和剧烈的疼痛,直接昏迷了过去……

    得,这海战没法打了。英国人就萌生了退意,而巧的是,经过五轮高强度的绕圈机动,法国加莱船上的桨手们也吃不消了。毕杜思只好下令撤退,没法再继续扩大战果了。毕竟,桨帆船,是靠人力驱动的。人没力气了,也就没法继续机动了。

    然后,双方很有默契地各自回航了。但英国这边,沉了两艘穿船,被击伤三艘。而主将和年轻的伯爵,一个丢了胳膊,一个被打破相,损失岂止是惨痛啊……更重要的是,这严重打击了英格兰人的士气……

    而反观法国这边,只有几个桨手脱力晕了过去,其他毫无损失。这一战,算是法国人大胜!

    而这场海战,让西北欧海上局势变天,成为震惊全欧的超级大事件!

第2023章 低配版多佛尔船

    就连普雷根特.毕杜思自己都不知道,这场海战,他取得了一场多么辉煌的胜利。本来,他只是以为获得了一场大胜,但数天后,得知英国海军统帅爱德华.霍华德和海军中爵位最高的亨利.波尔一残一破相后,整个法国都陷入了狂欢中。

    弗朗索瓦一世亲自下令在巴黎全城庆祝,三天解除宵禁,让巴黎人好好浪一把。然后,这三天里,巴黎大小酒馆的酒水销量,暴增到平常的五倍之多。就连巴黎特殊服务区的小姐姐们,生意也比往常好了三倍。

    至于普雷根特.毕杜思这个最大的功臣,弗朗索瓦一世不吝赏赐,虽然只给了男爵爵位,但封地却很大方地给了两个男爵领。

    但毕杜思只收下了一个男爵领,至于另一个男爵领,毕杜思表示——还是等法国吞并了意大利后,封在他的家乡吧……

    这个马屁让弗朗索瓦一世和法兰西大贵族们都极为受用,因为,这是暗示法国吞并意大利是板上钉钉了。

    匆匆赶回巴黎受封后,毕杜思随即返回了布雷斯特军港,然后,趁着手下将士们士气大振,对英格兰继续发动袭击。

    这一次,他们主动袭击了普利茅斯港,在港口外围,击沉了三艘英格兰商船。吓得留守普利茅斯港的爱德华.霍华德的弟弟托马斯.霍华德,马上将所有船只都缩进了泰马河内部。

    因为沿岸有英国人的寇非林长炮(红夷大炮)的威胁,毕杜思没敢深入泰马河。毕竟,他麾下6艘加莱船,虽然火力强,可也皮薄,禁不住18磅炮的轰击。

    所以,在袭扰了普利茅斯军港后,他继续率领船队向东,袭击了属于五港同盟的黑斯廷斯、新罗姆尼、海斯、多佛尔和桑威奇。在这5个港口,毕杜思的加莱船舰队,击沉了足足16艘英格兰柯克帆船。

    只是在袭击新晋的军港南安普顿的时候,碰到了硬茬子——加莱船队在通过怀特岛和不列颠岛之间的索伦特海峡,试图进入南安普顿湾袭击的时候,被怀特岛上马林下令修建的炮台给打击了,有两艘船被击伤……

    怀特岛是马林的封地,南安普顿也被马林间接控制,是马林的地盘。为了保证南安普顿湾的安全,马林早就在怀特岛东西两端都修建了炮台,主打18磅的寇非林长炮。

    红夷大炮有效射程本就超过500米,北海国改良了颗粒火药后,射程更远。加上炮台修在悬崖上面,海拔增高,射程就更远了。

    两艘加莱船是在3公里外被击中的,此时,炮弹已经后劲不足。要不然,两艘船不说被击沉,也要当场被击废了。

    毕杜思看情况不对,就带着舰队退出索伦特海峡,返回布雷斯特港修船去了。

    尽管中途不利返回,但毕杜思取得的战果,也是极其的辉煌了。至少,对法国来说是这样。要知道,自从英法百年战争以来,法国一直扮演着海上被吊打的角色,偶尔有小胜,也马上被打回原形。

    而毕杜思的这种战术,让传统海上强国英格兰竟然束手无策,无法破解,被打得不敢还手,如何不让“海军弱国”法兰西上下都激动万分。

    此时,法国贵族们已经喊出了“打过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灭亡英格兰”的口号了……

    ……

    与法国人相对的,就是英格兰人的巨大恐惧了。曾经以海军为骄傲的英格兰人,恐惧地发现——他们竟然拿法国人的战术毫无办法。要不是法国人只在弱风的时候来,而英吉利海峡常年风大,恐怕法国人天天都要摁着他们狠揍了。若是,法国人发展出更多的加莱船,英格兰人下场会很悲剧啊……

    确实,弗朗索瓦一世在大胜后,就确立了自行建造更多的加莱船的方针,打算再造100艘加莱船,然后,彻底控制英吉利海峡,并准备跨海作战,吞并英格兰。

    只是,造那么多船需要很长时间,十年八年只是起步。而且,训练那么多合格的加莱船水手,也要很多年。所以,这只能是个长期计划。但弗朗索瓦一世等得起,因为,他才22岁,等10年也才32岁,年轻得很,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然后,整个法兰西朝野,都在憧憬着吞并英格兰后,该如何瓜分土地的问题了……

    而此时,英格兰上到爱德华六世,下到普通水手,都陷入了恐慌之中。焦急中,有人提出——要不,去求助北海大公马林吧……

    爱德华六世沉默了,他何尝不知道要去求助马林。可是,他又很不愿意。因为,他在陆地上已经很仰仗马林了。若是海上也依赖马林,那马林岂不是可以轻易控制整个英格兰王国?到时候,他被架空是迟早的事情。

    要知道,爱德华六世之所以此前放心让马林陆军插手英格兰,是因为他自信英格兰的海军能压制住北海国。一旦有变,他可以用海军封锁北海,耗死马林留在英格兰的两个万人军团。

    可若是马林把手伸进了英格兰海军,并掌控之,他这个国王,就要睡不着觉了……

    英格兰可不同于欧洲大陆,这里早就有了弑君的传统。前面爱德华五世、理查三世和最近的亨利七世,都特么被反对者砍了。要是马林控制住了英格兰海军,轻松把北海国精锐运送到伦敦,砍自己就会像是砍瓜切菜那般容易。

    面对爱德华六世的犹豫,外交大臣霍华德,也就是威廉.霍华德,爱德华.霍华德的族兄,似乎猜出了爱德华的想法:

    “陛下,是否是担心马林大公在英格兰权势过大?”

    爱德华犹豫了下,点了点头。

    威廉.霍华德笑了笑,道:

    “陛下不必担心,如果真的担心马林大公的人渗透英格兰,我们可以只要战船火炮,不要北海国的人嘛。上次马林大公带的20艘战舰,我看就很威武。而且,据说很厚实,比较耐炮击,可以买来对付法国人的船只。”

    “此外,北海国战舰上的火炮口径大,射程远,能够轻松打坏法国人的小船……”

    爱德华一想,眼睛顿时亮了。但他很快又犹豫了:

    “买船,可是爱卿,你也知道,英格兰财政困难,恐怕买不起几艘那样的战舰啊……”

    爱德华又不是马林,没啥经济头脑,只懂得种地,和在羊毛贸易中抽税。加上之前征服爱尔兰花销很大,现在英格兰国库干净得很,哪里有钱买那种一看就造价很高的巨舰?

    上次和马林闲聊的时候,马林就说过,那种500吨级的战舰,每艘总造价,算上火炮,都超过2万金币。然后,人员开支和维护开销什么的,也是很昂贵的……

    事实上,他不知道马林说谎了。马林说的超过2万金币的前提,是那些火炮都是铜制的。但事实上,北海国的舰炮,基本都是铁铸的,只是在外表刷了铜色的油漆而已。

    但爱德华不知道啊,小小计算一下,马林好像说的没毛病。实际上,这成本,不超过1万金币。不过,外贸版的火炮,马林的确使用铜铸的,成本确实不低。

    英格兰自己也开始发展铁铸炮了,可技术还不成熟,苏塞克斯郡的铁匠们,开始尝试用铁水铸炮。可因为尚未搞出二次精炼的反射炉,加上冷却技术不过关,眼下英格兰苏塞克斯郡铸造的熟铁炮质量很差,很容易炸膛,而且,就算铸造成功,寿命也低,还不如铜炮。

    爱德华六世和手下们估算过,想要对抗法国人的那种怪船舰队,至少需要20艘北海国那种大型炮舰。总成本……四五十万金币都打不住……

    而且,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那种大型炮舰,就算买来了,消耗也极度惊人。40门大口径火炮,就算一半的炮齐射,一轮打下来,也有几十磅火药。20艘齐射……简直就是在扔黄金玩啊……

    更何况,就算拿出了那么多钱买火药,也不一定能买到足够的火药。毕竟,欧洲硝石那么缺乏,想要供应20艘大型炮舰坚持长期战斗,那也是供不上的……

    而火药缺乏的问题,也是早起困扰马林的问题。在印度航线和大明航线启用前,马林也无法获得那么多火药,来供应战舰消耗。不然,以他的资本,多弄几十艘炮舰,毫无压力。说到底,还是火炮不足,不能放开打。

    也就是现在开发了智利硝石,加上明朝和印度购买的硝石,北海国才有底气玩炮舰。

    ……

    但英格兰君臣们不知道的是,马林早就给他们做好了规划——用“多佛尔船”对付加莱船。

    多佛尔船实际上就是加莱船的改良版,加强了船帆的作用,还在尾部加装了4台并列的单缸柴油机。如此,机动性超过加莱船一截,火力也很强劲,船体还加固了很多……

    只是,就目前而言,马林并不打算拿出多佛尔船。毕竟,单缸柴油机这玩意,他可不想过早亮相在世人眼前。

    不过,提供低配版的多佛尔船还是可以的。所谓的低配版,就是拆除了4台单缸柴油机和轮盘式舵轮系统,让多佛尔船和加莱船差别变得很小,只是比加莱船更坚固抗揍,风帆动力更强劲。

    这种低配版的多佛尔船,北海造船厂早就开始生产了,已经生产出4艘,开始测试应用了。只要英格兰有需要,就可以拿出来。当然,肯定不会轻易拿出来,而是要趁机多要些好处先……

    严格说来,低配版的多佛尔船,比加莱船强不到哪儿去。英格兰人就算得到了,也就是拿来和法国人菜鸡互啄。不过,这正是马林希望看到的。

    在这种菜鸡互啄中,爱德华的亲信们也会被消耗,便于马林日后顺利掌控英格兰海军。

    不过,为了让英格兰多感受一会儿恐惧,马林一开始默不作声,连准备好的低配版多佛尔船都先藏了起来,就等着英格兰人求上门来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839/ 第一时间欣赏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太上老牛所写的《欧皇崛起》为转载作品,欧皇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欧皇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欧皇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欧皇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欧皇崛起介绍:
(本书为《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的续集,为故事发展的第二阶段。)马林花了六年时间,从一名被赶出家门的穷流浪骑士,奋斗成为伯国的伯爵,并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黑水公司”,麾下有2万强悍的雇佣兵,成为德意志雇佣兵中的王者。然而,对于一名博学多才的学霸级穿越者而言,成为雇佣兵界的王者,显然不是终点。于是乎,马林带着武装到牙齿的强大雇佣军,在德意志,乃至全欧洲,掀起了腥风血雨,开始了欧皇崛起模式。最终,北海成了被马林所有的领土包围的“内海”。秘鲁和墨西哥的金银,智利的硝石,加勒比海岛的蔗糖、香料,南非的黄金,明朝的瓷器和丝绸等等……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为新的帝国增添营养……欧皇崛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欧皇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欧皇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