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欧皇崛起TXT下载欧皇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欧皇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太上老牛     欧皇崛起txt下载     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169章 出主意

    刘谨听了马林的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妈卖批的,你不送咱家好处也就罢了,干嘛诅咒咱家?

    于是,他阴阳怪气地问道:

    “咱家倒要听听,咱家有啥大祸临头的?”

    马林知道刘谨不高兴了,不过,他也顾不上刘谨高兴不高兴了。他组织了下语言后,说道:

    “是这样的,前天在酒楼里喝酒,醉醺醺间,去茅厕的时候,忽然听见隔壁有人在密谋。然后,就驻足偷听了一会儿。您知道的,练武之人,耳力超过一般人。结果一听,是一帮文官在密谋陷害刘公公您呢!所以,这就特地给您报信来了……”

    刘谨听了,却是松了口气,傲然道:

    “咱家仇人多了去了,也没见谁能把咱家斗倒。从前内阁首辅刘健想寻咱家晦气,不也一样没讨好?马国主的好意咱家心领了,但是,无须担忧!”

    马林正色道:

    “刘公公,这次恐怕非比寻常。据我听到的,好像这次参加弹劾您的人很多,而且来头很大!”

    “哦?什么来头啊?”刘谨漫不经心地问道。

    “据说,他们打算接着这次安化王叛乱,把罪过推到您的头上……”

    “这个无需担忧,只要皇爷信我,些许跳梁小丑,不足挂齿。”

    “问题就在这里,我听到他们说,好像这次大臣们联络了其他几位皇上信任的大太监,打算一起对付你!”

    听到这里,刘谨终于认真起来。他是聪明人,知道正德的脾气,最是听信几个身边太监的话啊。

    “此言当真?”

    “当真!”马林认真点点头,道:

    “据那几个文官所讲,刘公公最得圣眷,早已引起谷公公(谷大用)、马公公(马永成)和张公公(张永)等几位大太监的嫉妒。因此,这次他们打算联合几位大太监,一起对付您!而且,据说那几个人都答应了!只怕杨一清大人一回京,他们就会联名弹劾您!”

    “这……咱家……咱家不怕……”刘谨也有些底气不足了。

    马林又道:

    “最可怕的是,据说,他们打算诬陷您谋反!”

    “谋反?咱家一个阉人,谋反做甚?”刘谨瞪大了眼睛。

    “问题是,他们只要让陛下相信您谋反就行了!”

    “他们打算怎么做?”刘谨终于有些害怕了。

    “他们打算怂恿陛下派人搜查您的府邸,然后,故意在您府上放伪造的玉玺、龙袍和玉带什么的……然后,假装是从您府上查抄出来的。到时候,陛下就不得不信了……”

    “什么?”刘谨吓得直接站了起来,声音都变了。

    事实上,他府上虽然没有龙袍,但仿制的玉玺和玉带,还真有……倒不是刘谨真想谋反,而是,这货就是手贱,想弄来把玩把玩。但是,若是真被搜查出来,刘谨肯定脑袋不保……

    而原本历史上,正德帝是亲自带着队伍抄刘谨的家的。当搜出了仿制的玉玺和玉带后,刘谨有口难辨。正德以为他真的想谋反,一怒之下,就下令把刘谨剐了。至于刘谨贪财的问题,根本不是正德帝的关注点。论贪财,正德手下几个大太监哪个不贪?也没见正德找他们麻烦。只有谋反,才是正德帝的逆鳞,触之必死……

    “另外,据那几个文官所言,他们已经得知了您府上的财产数量。据说,有黄金250万两,白银超过5000万两……”马林又补充道。

    刘谨差点崩溃了,没想到,自己府上的机密都被人探知了……

    事实上,那些文官哪知道刘谨府上有多少钱啊?只知道很多,根本不知道具体数字。而马林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他看过历史记载啊……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精明如刘谨,此时也被吓得有些六神无主了。此时,刘谨忽然打算召集手下心腹张彩和曹元来商量对策了。

    “刘公公莫慌,在下有办法,可让公公逃过此劫!”

    “请讲!”刘谨此时如同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态度也恭敬了很多。

    “公公可以直接找皇上,就说有人想栽赃您谋反。并告诉皇上,说有人想借着搜查您的府邸的机会,故意塞点违禁的东西到您府上。到时候,就算有人诬陷,您都跟皇上事先说了,皇上还能信?”

    刘谨一想也对,他只要先把那些违禁品销毁掉。到时候,就算有人来查,加上他之前就跟正德帝提过,就算真搜出啥,皇帝也不会信了。

    “可那些金银……”此时,刘谨想起来,若是真搜查府邸。那些违禁品还可以说别人栽赃的,而那些金银,可是没法解释的。而且,既然别人都知道具体数量了,证明那些想要还她的人,早就安排了密探打入刘府了。此时,就算想转移金银,恐怕也在对方监控之下了。

    事实上,刘谨不知道,他的对手们根本不知道他府里的具体细节,也没有能力全天候监控刘府。马林能一口报出数字,是因为他在后世见过相关记录。

    所以,刘谨被马林唬住了,也自动放弃了转移金银的机会……

    马林想了想,帮忙出了个主意:

    “如果皇上真派人来搜查,您就说,那些金银,是为了献给皇上,充入内库的。另外,您提醒一下皇上,若是让刑部查抄那些金银,那么那些金银都会进入国库,内库一文钱都捞不到……皇上是聪明人,自然不会让那些金银入国库的……只要不让刑部带走那些金银,就无法作为您的罪证……另外,您可以做一个账本,假装是为了内库收集这些金银的。皇上派人来了,您直接把账本送给皇上,就说是为了内库准备的。反正,内库也归您掌管……”

    “那我岂不是什么都没了?”刘谨很肉痛。那可是250万两黄金和超过5000万两白银啊。真要全送给正德,他心都要碎了……

    “如果舍不得,您就把最值钱的珠宝和字画,悄悄让可靠的人转移走吧。那些东西,也可以作为您以后翻身的资本。当然,如果您现在就往宫里送钱,陛下可能会更高兴……”

    刘谨焦虑地走来走去,最终还是没下定决心……最重要的是,他真的很舍不得那些钱……那可不是一点小钱,而是比国库收入还多得多得多的超巨额财富。要是真捐了,几乎就是要刘谨的命了……

    最终,刘谨只是事先销毁了那些违禁的物品,并主动找到正德帝哭诉,说有人要诬陷他谋反。至于那些钱,他最终没舍得捐出来。倒是一些很值钱的珠宝和字画,被他派人悄悄送走了。毕竟,珠宝和字画目标比较小,容易带走且不让人察觉……

第1170章 倒刘风暴

    在得知刘谨并未采纳他的建议捐出财产后,马林叹了口气……

    “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

    刘谨若是能狠心捐掉家产,加上事先给正德打预防针,这次风暴,他肯定能全身而退。但刘谨没舍得捐出家产,就算事后说是给内库准备的,也算是留下了把柄。所以,这次老刘是很难全身而退了。不过,只要不被认定为谋反,保住命倒是没问题。毕竟,正德对身边亲信还是很好的。前提是,只要不被认定为谋反……

    ……

    按照马林的建议,刘谨主动跑到正德面前,直接跪倒在地,然后嚎啕大哭。正德正在玩耍,看到后很是诧异,忙问道:

    “刘伴伴为何如此?”

    于是刘谨连忙告诉正德,说杨一清联合张永等人,打算诬陷他谋反。而且,还计划好了在搜查其府邸时,故意带假的玉玺等违禁物,诈称从其府上搜出来的……

    在说这些的时候,刘谨还不住望向同样伺候在正德身边的谷大用和马永成等人……

    聪明的正德帝立即猜了出来刘谨这是暗示,边上几个家伙似乎也参与进去了呢……

    谷大用等人脑门上顿时冷汗直冒了,因为,他们的确有这个打算的啊。但正德并未怪罪几个太监,因为,在他眼里,刘谨和谷大用等人都是“自己人”。

    但是,刘谨这么一告,用违禁品栽赃刘谨的办法就失效了。因为,正德事先就被打过招呼了。再用这一招,岂不是侮辱正德的智商?

    ……

    两天后,杨一清和张永回京复命了。在城门楼前,谷大用派养子谷丰冒死截下了张永的车驾,把一封密信交给了张永。

    因为,按照众人的商议,这次揭发和举报刘谨,是张永出头的。但是,因为刘谨事先提醒过正德,因此栽赃违禁品给刘谨的办法就失灵了。如果再用,估计会激怒正德,起到反作用。所以,在张永去见正德前,必须阻止张永按原计划栽赃刘谨的谋反问题……

    看完谷大用的密信后,张永也是大吃一惊。顾不得避嫌,直接去了杨一清的车驾之上,把密信教给杨一清看……

    “怎会如此?莫非有人泄密?”

    杨一清此时也是非常惊慌,原本,此次针对刘谨的最大杀招,就是诬陷刘谨又谋反之意。若是谋反这一条不成立,那么刘谨可能逃过一劫。而若是刘谨逃过此劫,那么,以刘谨比针眼还小的性子,还不得把他们往死里整?

    刘健够牛比吧?那可是大明首辅啊!可是,因为得罪了刘谨,目前已经被刘谨陷害削去了官职。而且,被刘谨用“罚米例”的手段罚得倾家荡产。要不是刘健身份特殊,当过帝师,估计刘谨早就弄死他了,而不是只将他家罚得倾家荡产……

    杨一清此时尚未入阁,还没有刘健那么大脸。要是让刘谨逃过此劫,刘谨事后的反扑,杨一清绝对难以承受……

    想到此,杨一清不寒而栗。但是,此时他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刘谨已经知道了本方的计划,就算他放弃弹劾,刘谨也不会放过他。

    咬了咬牙后,杨一清下令道:

    “快去拿纸笔来!”

    但是,不巧的是,这次回京途中,杨一清和张永的马车都没带笔墨。纸张倒是有,可没笔墨啊……

    杨一清咬了咬牙,咬破了自己的食指,直接开始写血书了……

    血书是写给杨廷和的,杨廷和是朝中清流的领袖,也是此次倒刘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杨一清此时要去面见正德,自然无法分身。所以,他写信给杨廷和,是想请求杨廷和召集所有清流官员……叩阙……

    所谓叩阙,就是指大臣们齐聚宫门前,死谏皇帝。

    一旦出现死谏,要么皇帝退让,要么有大臣倒霉。比如正德朝的武将张英,就因为死谏,激怒了正德,然后正德说“我帮你”,就下令把张英打死了……

    不过,张英只是一名无足轻重的武将,在大明朝廷中并不起眼。所以,正德说杖毙就杖毙了。

    而杨一清这一次是打算号召群臣逼宫,这就不同了。若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大臣,说打死就打死了。可若是朝中重臣组团出马,皇帝也必须掂量掂量。特别是,死谏团里有内阁成员的时候……

    ……

    写完血书后,杨一清招来护卫,道:

    “快快骑马奔赴杨阁老府上,若是有厂卫阻拦……杀过去!”杨一清咬牙切齿道。

    然后,三名武艺高强的护卫,带着血书,上马冲向了杨廷和的府邸……

    半路上,三人果然遭到了东厂番子和锦衣卫的拦截。但是,三人早就得到杨一清的命令,直接一声不吭纵马强行冲了过去,来到了杨廷和的府上……

    此时,杨廷和正在招待来访的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刘忠(这里的吏部尚书是加衔,翰林学士才是正职)。刘忠也是清流大臣的领袖,以忠直著称。原本历史上,在刘谨倒台后,曹元受到牵连被逐出内阁,刘忠补位成为内阁大臣。此时的刘忠,离内阁也是一步之遥。

    当然,排在刘忠前面的,还有刘谨的党羽张彩。张彩可是正式的吏部尚书,咖位比刘忠还高。不过张彩跟着刘谨一起倒霉了,所以刘忠就补位入阁了……

    看到杨一清的血书后,杨廷和大为震惊:

    “事情已经遭到这个地步了吗?”

    “叩阙啊!且不说能够成功,就算成功,事后也必定遭到清算啊!”刘忠吃惊道。

    按照原计划,若是杨廷和真的带团去叩阙了,那么,他的政治生命差不多也要到头了。因为,皇帝绝对不会容忍一个带头闹事的人当阁臣的。不然,还要不要过了?

    就在杨廷和万分挣扎的时候,刘忠忽然站起来道:

    “介夫(杨廷和的字,话说,这个字挺占人便宜的,一不小心就听成“姐夫”了,杨介夫,杨姐夫),还是让我去吧。老夫已经快60了,也快告老还乡了。就算被皇上记恨,也无所谓了。介夫你还能再干十年,不值得冒这个险!”

    “可是,和也不是怕死之人。就算下狱,又有何惧?”杨廷和正色道。

    “不不不,介夫,你留在朝堂上,作用巨大。而老夫,明年就要致仕了。所以,让老夫带头,就算被清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明年介夫你的儿子用修(杨慎,明朝第一才子)就要参加春闱了。你若是一时冲动,用修的前途就完了!老夫不一样,就算被清算,大不了削职还乡。至于家中后辈,有介夫你在朝堂上,也能照拂一二呢。反之,若是介夫你倒霉了,而老夫马上就要致仕,却是帮不上用修侄儿了!”

    杨廷和想到自己才华横溢的儿子,终于妥协了……

    然后,刘忠就开始联络京城的清流官员,准备一起去宫门前叩阙,以向正德施压,除去刘谨……

第1171章 亲自搜查

    就在杨一清和张永去宫中向正德帝汇报安化王叛乱的平定情况的时候,刘忠离开了杨廷和的府上,开始四处召集清流大臣。

    而大太监张永,此时也按照原计划,趁着献俘的机会,向正德帝控诉刘谨的罪名……

    “呵呵,张伴伴,刘伴伴之前可是跟朕说了这事。他说,你们想要诬陷他谋反呢。”正德笑呵呵地看着跪在地上的张永。对于刘谨和张永等几个陪他长大的太监,正德还是很宠信的。而且,八虎之间有矛盾,正德甚至会亲自帮忙说和。

    张永得了谷大用的密信,倒也不慌不忙,没有再拿刘谨谋反的事情说事。只见他疑惑道:

    “陛下,奴婢怎会诬陷他人谋反?不过,老刘这次做的实在太过分了,已经引起民愤滔天了啊!”

    “怎么个民愤滔天法?”正德帝并不以为意,只当听故事了。

    “陛下知道这次安化王造反打的是什么旗号吗?”

    “知道啊,‘诛刘谨’嘛。汉朝‘七王之乱’不也打过‘诛晁错’的旗号吗?可事实证明,晁错是无罪的。”

    “但奴婢在宁一夏镇一番调查,发现这事的确和老刘有关。经过调查,奴婢发现,负责在宁一夏镇屯田的大理少卿周东度,为了贿赂老刘,在当地大肆盘剥百姓和军户,使得当地军民极为愤怒。”

    “安化王见到当地百姓和军户民愤极大,这才动了造反的心思的。按他所想,百姓这么仇视刘谨,自己登高一呼,应当群起响应才对。不过,边将仇钺智勇双全。他先假意投靠安化王,然后趁机掌握兵权。之后,亲率壮士百余人,直扑安化王府,抓住了安化王本人,使得贼军自溃……”

    “好!这个仇钺是个人才啊!哎,不对,记得战报上说,是延绥副总兵曹雄带人平叛的吗?”

    之前,刘谨为了提拔曹雄,故意把仇钺的功劳都归到延绥副总兵曹雄头上去了。而曹雄,则是刘谨手下大佬曹元的亲戚……

    张永无语道:

    “此事派人一查便知,奴婢安敢当面欺君?而且,这个曹雄,是曹阁老的后辈,而曹阁老,一向以老刘为马首是瞻……”

    “这……”正德也有些无语。尼玛,侵占别人功劳,这也太没品了吧。而且,居然还是完全侵吞别人的功劳,连口汤都不给人留下。

    张永小心观察了下正德的表情,知道正德并没有对刘谨动杀心,于是叹了口气,道:

    “陛下,此次安化王叛乱,皆因老刘的党羽对当地军民盘剥太甚,才让安化王看到机会……”

    “还是说点别的吧,老刘干的也不错啊。你看他弄的‘罚米例’,不是止住了朝廷仓储的亏空吗?”正德念旧,还是不想对刘谨下手。

    张永又道:

    “陛下,奴婢也觉得‘罚米例’是个不错的主意。不过,奴婢听说,这‘罚米例’所罚的米粮,并未都入库啊……”

    “没有都入库?就是说老刘贪墨了?这不稀奇吧?你们几个,谁不贪财?”正德无所谓地说道。

    “可是,奴婢听说,老刘把罚没的米粮,大部分都拿回了家,入库的,只是零头……”

    “什么?有这种事?”正德帝大吃一惊。

    这就不是小事了,贪墨原本该入库的钱粮没什么。但一般而言,最多贪墨个一小部分。可是,把大部分都贪墨,只留给国库小部分,那就太恶劣了。这个时候,正德已经打算给刘谨一些教训了。但也只是教训,而不是彻底搞垮。

    张永一看有戏,继续加把火:

    “陛下,奴婢听说,老刘府上的钱财,国库和内库加起来也远远不及呢。”

    “哦?老刘有多少钱?能比国库还多?”正德刚满18岁,以前还没独自处理过政务,对很多东西都不太清楚。

    张永看了看四周,低声道:

    “据我们几个估计,老刘家里的钱财,加起来估计超过5000万两白银……”

    “什么?”正德吓得站了起来。即便不太喜欢处理政务,可正德还是经常批阅奏折的。大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算上米粮,加起来也不过价值一两千万两银子。

    但是,那些米粮,大部分都就地放在各县的官仓里的,并不解押道京城。所以,每年真正入国库的钱粮,不过价值几百万两。

    而且,因为正德朝军费开支巨大,朝廷能保证收支平衡都算不错了,根本难有什么盈余。因此,刘谨拥有超过五千万两的财富,实在太惊人了。严格说,就算是正德这个皇帝,此刻都有些嫉妒眼红了。

    “此言当真?”正德帝还是有些不信刘谨有这么多钱。在他看来,太监们能贪污个几十万两银子,就算了不得了。他可是知道的,就算那些人贿赂太监,不过塞点碎银子。而五千万两银子,光是重量,就能把人吓死。他却不知道,人家贿赂刘谨,都是动用车子装银子的,不是塞点碎银子……

    那些文官可能没估算出老刘有多少钱,可刘谨这些同为“八虎”的太监们还能不知道?这些大太监,对于金钱最为敏感。刘谨收了多少钱,这些人也最关心。所以,尽管张永所说的数字偏少,可也差得不是太多了。

    ……

    但正德只是开始犹豫了,还是没下定决心去动刘谨……

    直到第二天早上,午门前跪满了大臣……

    “怎么回事?这些人想要做什么?”正德一觉醒来后一脸懵逼。今天没上早朝,所以他起来迟点。可是,一醒来就听说宫门前跪满了大臣……

    “皇爷,据说这些大臣们都是来请求您铲除老刘的。”今天当值服侍正德的谷大用趁机进言道。

    “他们为什么要铲除老刘?”

    谷大用道:

    “好像是说老刘惹得天下民怨沸腾,民不聊生,以至于造反什么的……而且,据说有人还说老刘有谋反的意图……”

    “哼,又是这套,带头的是谁?”正德有些恼火。熊孩子最不喜欢有人胁迫他,逆反心理很强。

    “好像是刘忠刘学士……”

    “这个刘忠,真是老糊涂了,真当朕好欺负不成?老刘都跟朕说了,说这次有人想栽赃陷害他,没想到,真有人跳出来了!”正德一边吃早饭,一边恨恨地说道。

    这时,另一个大太监马永成在边上不由地插嘴道:

    “既如此,不如陛下派人去老刘府上搜查一番就是。若是没有谋反的证据,也好还老刘一个清白嘛。”

    “这个……”正德有些犹豫。

    而同样立在一边的张永也补刀道:

    “陛下,奴婢也很好奇呢,五千万两银子到底有多少,会不会满屋子都是银子啊……”

    张永的这个理由,让正德非常动心。事实上,他也很想知道,刘谨到底有没有这么多钱呢,开开眼也是好的……

    于是,在吃完早饭后,正德帝兴致勃勃地带着一帮侍卫,亲自去刘谨府上搜查去了……

第1172章 老刘真有钱

    正德带着一帮侍卫,兴冲冲地朝外赶。在宫门外,正德看到了一帮跪在那里的大臣。正德皱了皱眉头,看向带头跪着的刘忠时,目光里满是厌恶。

    不过,让这群大臣都跪在这里也不是个事。要是只有刘忠一个人,正德没准就发飙了。但这么多人,他还真不好下手。因为,若是把眼前这群人都拿下,朝堂就会少一半人,会直接导致很多机构瘫痪。所谓“法不责众”,也是这个道理。杨一清知道单个或几个人难以劝说脾气大的正德,所以才想出了集体叩阙的主意。只是,这个带头的,注定难讨好。毕竟,被皇帝记恨上,绝对会倒霉。

    但是,若是这次不发动,让刘谨逃过一劫的话,比被皇帝记恨上还可怕。皇帝记恨你,最多让你没了前途。毕竟,只要有好名声在,皇帝也不能肆无忌惮地对付你,最多让你没前途。可若是被手段阴狠的刘谨给惦记上,那可是要家破人亡的。曾经的首辅刘健,现在就离家破人亡只差一步了。而且,若是失败,这次参与倒刘的官员,所有人都会家破人亡。所以,他们也是迫不得已。赢了,带头的倒霉。输了,大家全倒霉,而且是连带家人一起倒霉……

    出了宫门后,正德走到带头跪着的刘忠身前,语气不阴不阳道:

    “刘大学士,你这是干嘛呢?一把年纪了,跪在这里不难受?”

    刘忠对正德行了个大礼,道:

    “臣跪在这里的确难受,但难受的也只是臣一人而已。可若是刘谨此贼不除,那就是天下人难受了!”说完,刘忠一揖到地,没再抬头……

    “行了,起来吧!听说你们指责老刘谋反,这次朕就亲自带队,去老刘府上搜查一番,看看到底有没有谋反的证据。刘大学士,你跟朕一起吗?”

    “敢不从命!”刘忠顿时眼前一亮。

    前些日子,刘忠隐隐约约听到过一个消息,说刘谨爱把玩一些珠宝玉器。其中,就有玉带等违禁物品。只要找到这些东西,刘谨就绝对讨不了好。

    身为朝中大臣,刘忠对正德也是有一定了解的。正德虽年少,但并不好糊弄。尤其是,正德对大义名分这种东西,极为看重。要是让正德看到那些违禁品,刘谨就算这次不死,也绝对会失去圣眷的。而失去了圣眷的刘谨,就没啥威胁了。

    所以,刘忠满脸兴奋,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行了,刘大学士随朕去老刘府上搜查一番。其他人,都散了吧!别耽误了正事!”

    刘忠兴奋地站起来,就要跟着正德走。但有官员却在给刘忠使眼色,显然,是要搞些小动作。比如,栽赃刘谨什么的。有的人已经把手伸进袖子里,显然他是带了“赃物”的……

    但还没等他们交流完毕,正德就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忘了说了,待会儿进老刘的府上搜查前,每个人都要搜身,免得有人夹带东西进去栽赃给老刘……”

    一听这话,宫门前的一干清流大臣们,很多人的动作直接僵住了……

    但刘忠的脸色还是比较坦然的,在他看来,刘谨这种能让公侯给他下跪的跋扈之徒,府上有犯禁的东西太正常了。因此,无需栽赃,估计也会有收获。

    刘忠猜的真没错,若是没有马林报信,刘谨府上还真有仿冒的玉玺和玉带等超级违禁的东西。只要拿到,刘谨就死定了。

    可是,因为马林的通风报信,刘谨已经把这些违禁品销毁了……

    ……

    正德带着刘忠、张永、谷大用等人,以及一干侍卫前往刘谨府上的时候,刘谨也没在家,而是在忙着办丧事。

    什么丧事呢?刘谨的哥哥都督同知刘景祥去世了,刘谨正给哥哥操办丧事呢。所以,这段时间有点忙。而八月十五这一天,正好是下葬的日子,刘谨跑去操办哥哥的丧事去了,无暇他顾。

    说起来,刘谨本姓并不姓刘,而是姓谈。但他是被太监刘顺从小收养的,是刘顺的养子。因此,刘顺的亲侄子刘景祥,也算得上是刘谨的族兄了。刘谨当权后,也没亏待自己这个谱上的族兄,提拔其为从一品的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地位尊贵。

    但刘景祥身体不好,患病去世,刘谨作为同一族谱上的族弟,自然要帮忙操办丧事。

    而杨一清和张永之所以选这个时间,就是算准了刘谨没空,才对其下手的。不然,他们也未必有这个胆量。

    正在忙着堂兄丧事的刘谨不知道,皇帝已经一时兴起,带着一群人,组团杀到他府上去了……

    可怜刘谨辛辛苦苦处理奏折,而本该处理这些奏折的正德,却带人去拆他老家去了……

    ……

    头一次亲自带队抄人老窝的正德显然很兴奋,早早地进入了状态。带人来到刘谨府上后,正德兴奋地指挥道:

    “来人,把老刘的府邸给围起来,一只鸟儿都别放出去!”

    顿时,几百金吾卫把老刘的府邸团团围了起来。然后,正德叫开了刘谨府上的正门。身为皇帝,只能走正门,走偏门掉份儿……

    但其他人想要进去,却不容易。因为正德下令所有人进来前都要搜身,以防夹带什么东西栽赃老刘……

    搜完身后,一干人等才依次进入刘谨的府邸。

    但进入刘谨的府中后,正德却没有立即去搜查密室什么的,而是大喝一声道:

    “带朕去老刘的库房看金银去!”

    显然,中二的正德,根本不是来找茬的,而是想看看刘谨到底有多少钱……

    张永和谷大用等人无奈,只好簇拥着正德,前往刘谨的库房而去……

    刘谨的府邸很大,可以跟亲王的宅子媲美。而且,这货很狡猾。为了不违制,刘谨是买下了两个连在一起的独立大宅院的。然后,中间打通,作为一个巨大的双子豪宅。

    平常,刘谨都是在东边的府邸上居住,刘府的牌匾,也是挂在东边的宅子门前。至于西边的府邸,门上则没有挂牌。

    刘谨的管家不敢违逆正德,于是带着正德往西走……

    “这……这快要到刘府的西墙了啊……”正德有些不解。

    刘谨的管家老刘头不敢期满,低眉道:

    “中间有一大门,通往西边的宅子。整个西宅,都是刘公公的库房……”

    “什么?整个西边的府邸都是老刘的库房?”正德这下被惊到了……

    要知道,刘谨东边和西边的府邸,都是几十个房间的几进的大宅子。全是库房……刘谨果然钱多……

    随便走进一个房间,里面全是锁起来的大箱子。让老刘头打开一看全是银子……

    再走到另一间,里面也全是箱子,打开一看,也全是银子,都没有铜钱……

    正德帝问为何没有铜钱,老刘头的回答让正德很无语铜钱太占地方,不装箱子里,一般都是散放的……

    然后,正德在西宅的柴房里,看到了遍地随便乱放的铜钱,都没人整理……

    据老刘头说,刘谨赏赐下人,都是让他们自己来柴房随便抓一把铜钱的,都懒得统计……

    “老刘真有钱……”即使贵为皇帝,正德也被刘谨的壕气给震住了……

第1173章 扇子惹的祸

    刘谨的整个西宅,就特么是一个超大号的仓库。正德和张永、谷大用和刘忠等人,直接看花了眼。

    几十个房间里,每个房间里都放慢了大木箱,打开全是白银。而在西宅后院的几个房间里,正德帝一行,差点被亮瞎狗眼这几个房间里的箱子,装的全是黄金……

    事实上,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这几个装满了黄金的宅子边上有一个小房间里,原本装的全是珠宝字画。不过,在马林提醒过后,刘谨把那些珠宝字画都给转移了。不然,更要亮瞎正德等人的狗眼……

    参观完这些房间,正德已经麻木了。只见他喃喃自语道:

    “都说皇帝富有天下,朕为啥觉得跟老刘一比,自己就是个乞丐呢……”

    张永、谷大用和刘忠等人听了,都面露喜色。但是,他们并未多说。因为,他们都熟悉正德,知道这时候不能火上浇油,否则会引起正德的逆反心理。熊孩子,最喜欢跟人对着干啊,大臣和太监们都表示心累……

    ……

    事实上,也该着刘谨倒霉啊。他已经在马林的提醒下,做好了账本。原本打算,若是正德来搜查,就把账本交给正德,然后声称西宅就是为内库筹集钱粮,不是自己的。如此一来,刘谨的贪污,就变成了提主子搜刮钱财了。虽然不大光彩,却是大大的忠心……

    可要命的是,刘谨今天去参加堂兄的葬礼去了,也忘了把那本账本给管家老刘头。所以,正德并未看到刘谨的“忠心”,倒是憋了一肚子火一个奴才居然比主人有钱得多得多,还有没有天理了?

    正德虽然对几个太监比较宽容,可刘谨有这么多钱却不知道孝敬他,让正德非常不满……

    然后,正德就带着不满的情绪,跟着队伍一起回到了东边的主宅继续搜查,寻找刘谨“谋反”的证据……

    ……

    原本,正德是带着给刘谨洗刷罪名的心态过来的。但是,看过西宅的金山银海后,正德心生不满,心态也从“给老刘洗脱罪名”转变为“朕要找茬”……

    事实上,正德就是嫉妒刘谨的财富了……

    要知道,就算是皇宫中的内库,平时一般也就几十万两银子,很少超过一百万两。刘谨擅长捞钱,倒是让正德的内库充盈起来,达到了200万两银子。

    此前,正德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有钱了呢。没想到,到了刘谨府上走了这一遭,他才知道自己果然如张永所说,只拿了个零头。而大头,自然是被贪婪的刘谨给吞了……

    皇帝的私房钱居然不如一个太监的零头……这已经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面子问题……

    所以,在搜查刘谨的主宅的时候,正德全程都黑着脸,一副“朕心情很差,朕很不高兴”的表情……

    偏偏,此时刘谨跑到城外埋葬哥哥去了,不能赶回来哄正德高兴……

    然后,就出事了……

    ……

    除了库房,刘谨府上最重要的,大概就是他的卧室了。

    正德带着一帮人来到刘谨的卧室,开始翻箱倒柜,寻找“谋反”的证据。但可惜的是,还真没有……

    要是马林不提醒,刘谨弄的那个仿冒的玉玺和玉带,肯定要被翻出来。然后,刘谨就死定了。

    但是,因为得了马林的提醒,刘谨把那些违禁品都销毁了。在他卧室边上密室的角落里,有一堆玉粉那其实就是刘谨弄的假玉玺和玉带被砸碎后的粉末……

    但有一样东西,刘谨没有销毁。这东西不起眼,却很要命……

    金吾卫们在翻箱倒柜,张永和谷大用等人在监督。而正德作为皇帝,显然不用亲自下场。所以,他坐在刘谨卧室的桌边,一边品茶,一边看着手下们翻箱倒柜……

    “咦,这不是老刘平时不离手的扇子吗?”正在喝茶的正德忽然发现了桌上刘谨平时用的那把扇子。

    夏天天热,这年头又没有空调和电风扇。所以,人们都是用扇扇子来去暑的。不过,皇帝都是让太监给自己扇扇子的,刘谨本身就是个奴婢,自然不能走到哪儿都让手下帮自己扇风啊。尤其是在正德这个主子面前。所以,刘谨一般都是自己带着一把扇子,自己解决问题。只有在正德不在的时候,才能摆起大佬的姿态,让手下人帮自己扇风……所以,在正德面前,刘谨一般都是带着一把扇子的。没事自己扇风,拍马屁时给正德也扇几下……

    但现在已经是农历八月份,夏天已经过去了,已不怎么热了。所以,刘谨现在也不把扇子随身带了。加上今天要安排哥哥下葬,就把扇子留在家里了……

    ……

    正德帝好奇地拿起扇子,但一入手,就觉得好像分量有些重……

    “竹木为主的扇子,怎会如此重?”正德皱了皱眉,然后好奇地开始研究这把扇子……

    这一研究,就出大事了……

    因为,这把羽扇的手柄居然是中空的。正德帝拆开手柄,竟然在里面取出了一把锋利的匕首……

    张永陪在正德身边,正好看到了这一幕。于是,他大喜过望,故作大惊失色地进言道:

    “陛下,老刘居然在扇子里藏匕首……带凶器面君,这是想弑君啊!”

    边上谷大用和刘忠等人,一见也来了劲。谷大用也附和道:

    “是啊是啊,皇爷,老刘平时就拿着这把扇子在您面前晃悠。难道,他早有刺杀您的打算?”

    而刘忠,此时也顾不得真假,此时除去刘谨为第一要务。于是,他也跪下道:

    “陛下,携凶器面君,就算无谋反之心,也是死罪!”

    ……

    要是往常,正德也许会帮刘谨说话。可是,刚刚在库房里被刘谨的巨额财富给刺激到了。因此,正德此时也有些不冷静。

    想到平时刘谨就拿着这把藏着匕首的扇子在自己面前晃悠,正德也有些后怕要是刘谨想谋刺他,那他岂不是轻易就中招了?

    想到这里,正德顿时怒火中烧。只见他大怒道:

    “来人,把刘谨这厮给朕押过来!”

    听到正德如此吩咐,张永立即眉开眼笑地接令了。张永可是提督十二团营和神机营的大太监,属于太监里面拥有兵权的大佬。

    得到正德的授权后,张永立即派出兵马,赶到城外,把一脸懵逼、还在主持兄长葬礼的刘谨给逮了起来……

第1174章 你去陪汪直吧

    “干什么?干什么?你们狗眼瞎了?不知道咱家是谁?”刘谨愤怒地挣扎着吼道。

    要是一般军士,估计在刘谨面前还真会胆怯。毕竟,刘谨凶名在外。但是,这次派来捉拿刘谨的,是十二团营之首的奋勇营的兵士,是张永的嫡系人马,自然不怕刘谨。

    要知道,刘谨虽然权倾天下,但还真拿张永没办法。当初,刘谨想把张永发配到南京去。结果,张永得知后,毫不买账,直接揍了刘谨。但张永居然没事,因为正德帮二人说和了。

    从此,张永成为内廷中罕有的可以正面怼刘谨的大太监,谷大用等人都远不及。加上张永本身掌握着十二团营和神机营,手握重兵,刘谨对他也有些无可奈何。正因为如此,杨一清算计刘谨的时候,才会拉上张永一起。因为,张永是敢于正面怼刘谨的大太监。换成谷大用、马永成等人,估计都不敢跟刘谨刚正面。

    因为自家老大敢打刘谨,所以十二团营的人也比较虎气,不怎么怕刘谨。要是别的营的将士,估计听到刘谨两个字都会吓得打哆嗦。

    刘谨还想反抗,打算叫手下人救自己。结果,奋勇营的校尉一句话,瞬间让刘谨安静了下来:

    “陛下在您府上等着呢!”

    刘谨立即就知道,这是正德要找自己问话了。不过,想到仿冒的玉玺和玉带等都被自己砸碎了,自己应该没有啥弱点才对。至于府上的钱财,刘谨摸了摸怀里刚做好的账本,叹了口气。

    刘谨回到自己府上后,见到正德,还没来得及下跪,就听正德大喝道:

    “老刘,朕对你推心置腹,你为何要生异心?”

    刘谨顿时一愣,但他很快反应过来,跪地辩解道:

    “陛下对老奴宠爱有加,而老奴,又怎会对陛下有异心呢?”

    “呵呵,没有异心?没有异心你为何带兵刃见朕?难道你想行刺朕?”

    刘谨顿时有些糊涂:

    “陛下,老奴的一切都是您给的。没有陛下,老奴什么都不是,又怎会想行刺陛下?老奴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鉴啊!”

    刘谨这话说得倒也情真意切,若是正德不给他披红的权利,且把大部分政务都推给他,刘谨还真的不会这么有权势。

    但他说什么,正德现在都不相信。因为,正德亲眼看到了那把藏着匕首的扇子。于是,正德把扇子扔在刘谨面前道:

    “你所谓的忠心就是带着藏了匕首的扇子去见朕?你难道想要谋刺朕?”正德愤怒地咆哮道。

    看到那把扇子,刘谨顿时脸色大变千算万算,刘谨偏偏把这把扇子给忘了……

    之前,马林提醒刘谨销毁违禁品,刘谨照做了。可是,这把扇子做工太精巧,刘谨很喜欢,就没销毁。而且,若是没人发现扇子里藏着匕首的话,的确也不算违禁品。

    一般情况下,若是普通兵丁来刘谨府上抄家,就算看见了这把扇子,也不会觉得有问题。老刘喜欢在扇子里藏匕首,你一兵丁,管得着吗?又不是违制的东西……

    但偏偏,这次正德是亲自带队来抄家的。而且,正德记性很好,记得刘谨夏天的时候,经常随身带着这把扇子。然后,扇子里恰好藏着匕首……于是刘谨倒霉了……

    “陛……陛下……这把扇子是能藏匕首,可老奴每次面圣,从未在扇子里藏过匕首……”此时,刘谨只能一口咬定自己没带过匕首面君了。否则,单是私藏匕首面君这一条,就够他死几回的了……

    “没带匕首见朕?谁能证明?”正德恼怒地问道。

    刘谨哪有办法证明啊?时光又不能倒流,根本无从追查。所以,刘谨现在根本无法自辩……

    所以,刘谨此时只能使劲磕头:

    “陛下,老奴真没有带过匕首见您啊!若有半句虚言,老奴甘愿被千刀万剐!”

    “朕现在就能让你被千刀万剐!”正德怒气冲冲地说道。

    眼见刘谨就要被暴怒的正德给整死了,这时候,刘忠却不合时宜地进入了后堂,边走边兴冲冲地嚷道:

    “陛下,大喜啊!老臣刚粗略统计了下,发现刘谨府上光是金银,就有250万两黄金,白银更是超过5000万两!若是收入国库,可抵得上数年的税收啊!陛下,快下令吧,把这些不义之财都搬到国库去!”

    刘忠刚才找刘谨的管家去查账了,刚得到大概数字,就来兴冲冲地报喜了。但是,他来的很不是时候……

    刘谨正绝望地承受正德的怒火呢,听到刘忠如此说,立即来了精神。因为,他想起了怀中的账簿。于是,刘谨大声道:

    “不能把那些金银入国库!”

    然后,正德和刘忠等人都一脸诧异地看着刘谨你丫都要死了,还舍不得那些钱?

    “怎么?你刘大太监还舍不得那些钱?”正德冷笑道。

    刘谨反应过来,解释道:

    “陛下,这些钱财,并不是老奴的,而是属于皇宫内库的呀!”

    “什么?内库的?”听到刘谨这么说,正德愣住了……

    刘谨趁机掏出账本,双手举着道:

    “陛下,这是老奴做的账本,请过目。这些钱,都是老奴暂时放在这里的,并不属于老奴。不然,他们应该都放在东宅里才是。东宅才是老奴的府邸,而西宅,则是老奴临时作为仓库的。事实上,那是帮内库存放的钱财啊!”

    刘忠此时怒道:

    “你这奸贼,钱财入国库和内库有何区别?放入国库,正好用之于民,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就算你送往内库,还不是要拨往国库听用?何必多此一举?”

    刘谨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摇摇头道:

    “刘学士此言差矣!这笔钱送入内库后,的确还会拨付大半给国库。但是,谁拨付却是很有讲究的……”

    “怎么个讲究法?”刘忠气呼呼地问道。

    “若是国库直接接收这笔钱,那么,这一切就和陛下毫无关系了!而且,以后陛下缺钱,还要低声下气地问户部要钱。你们这些穷酸文人,没准会找借口拒绝,还会劝谏陛下不要奢靡什么的……”

    刘谨说着,正德也是心头一动。因为,刘谨说的是事实……

    “但若是先入内库,那么内阁要钱,就要请陛下拨付。而陛下拨付,则是陛下皇恩浩荡……而且,若是用于赈灾,灾民们也会得知这是陛下内库拨付的赈灾款。然后,百姓也会感念陛下恩德……”

    “这不多此一举吗?到头来,还不是得内阁和百官派发给百姓?”刘忠怒道。

    刘谨直摇头:

    “不一样!不一样!内阁拨款,百姓感念的是阁老的恩德!而陛下着内库拨款,则百姓感念陛下恩德!阁老们要名望做什么?谋反吗?天下恩德,理当由陛下施出,而不是内阁和百官!”刘谨振振有词地说道。

    刘忠顿时理屈词穷,而正德听了,却是双眼发亮……

    因为年少继位,正德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什么名望建树。所以,小皇帝对名望是很渴望的。

    而正如刘谨所说,若是某处闹灾了,自己从内库拨款去赈灾,那么,百姓们感念的,就是自己的恩德了……这名望刷的,那叫一个溜啊……

    于是,正德最终同意了刘谨把西宅的所有金银都充入内库的请求。然后,吃足了好处的正德,也不好意思对刘谨下杀手了。

    离开前,正德想了想,道:

    “老刘,面君带匕首,朕也不能轻易饶恕你。不然,国家法度何在?但念在你为内库筹集了这么多金银的份上……这样吧,你去南京陪汪直吧……”

    就这样,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太监刘谨,被正德降为奉御(内廷负责掌管祭祀的太监),卷铺盖被贬去南京陪伴成化时期权倾一时的大太监汪直去了……

第1175章 假摔

    汪直何许人也?明朝历史上,出现过两个汪直,而且都非常有名。

    一个是成化年间的大太监汪直,曾经和刘谨一样,权倾天下。西厂就是汪直搞出来的,让当时的大臣们很是胆颤心惊。

    另一个汪直,则是嘉靖年间的大海盗和大倭寇头子汪直了。这货本来就是个走私商,结果,越做越大。然后,趁着日本内乱,居然在平户当起了土霸王,比日本那些大名还要风光。只是,后来被明朝官员骗上岸杀了。

    不过,大太监汪直这货和刘谨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汪直汪太监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太监。

    汪直是瑶民,成化年间,大约是1466年和1467年的样子。明军攻破大藤峡后,曾抓到很多俘虏回京。其中,汪直就是被俘的孩童之一。而同批的俘虏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弘治帝的生母,正德的祖母纪太后……

    所以说,汪直是纪太后的同乡同族。但汪直出头比纪太后早,纪太后很倒霉,没等到看到儿子继位为皇帝的那一天,就死了。

    而汪直,没有任何关系背景,靠着自身的聪慧,年纪轻轻就得到了成化帝的赏识,成为成化帝眼前的大红人。

    说起来,汪直出名很早。他1467年进宫当太监的时候,还是个孩童。但到了1477年左右,他就得到了成化帝的赏识崛起了。那时候,汪直估计不满18岁,据说可能只有十五六岁……十五六岁的西厂厂公,好违和……

    而且,刘谨的岁数比汪直还大呢。刘谨是1451年出生的,1477年的时候已经26了,比汪直还要大好几岁。但汪直因为聪慧异常,很早就得到正德的爷爷成化帝的赏识,组建西厂,并成为大明顶级的权宦。而刘谨,直到正德继位,也就是1506年的时候,才真正混出头。而当他混出头的时候,已经55岁了……

    汪直可以说是太监里的奇葩,这货身为太监,居然不贪财。然后,汪直对于领兵打仗太过热衷了。这货好好的大太监不当,居然主动跑去辽东主持战事去了,而且干得很不错……

    且大明朝的武举制度,也是在汪直手里成型的。至此,大明才有了武状元和武举人的正式称号。

    说起来,汪直也是倒霉。他本身并没有太多劣迹,可是,朝中大臣们却对他十分忌惮。因为,他们想起了曾害得大明朝皇帝被俘且损失几十万大军的“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大太监王振。

    而被俘的明英宗,正是成化帝的老爹。因此,群臣害怕汪直成为第二个王振,于是使劲黑汪直,最终把汪直黑得被贬南京。而汪直被贬的时候,才二十多岁……

    如今,汪直也不过才50岁左右,正在南京看守明孝陵呢。弘治年间,弘治帝曾经想把汪直调回来听用。毕竟,汪直是很有能力的太监。结果,群臣急眼了,就是不让。然后,汪直又回南京了,后来就没消息了……

    而正德即位后,他身边本身就有“八虎”8个大太监,本就为了圣宠争得你死我活的。因此,这8个人是绝对不会允许能力很强的汪直来抢食的。所以,正德朝汪直也没啥机会,别人也不会给他机会。

    正德也是在思考如何处置刘谨的时候,偶然间想起,成化年间的权宦汪直似乎就是发配南京这么处理的,于是有样学样,把刘谨也发配南京,去陪汪直了。

    但事实上,汪直和刘谨根本就是两类人。汪直热心建功立业,而刘谨则是贪婪无度,贪成了世界首富……

    成化帝之所以把汪直贬去南京,是因为汪直的确也没犯啥错,没有诛杀的理由。而刘谨,以他犯下的罪,杀一百次都不够。但正德是个念旧的人,除非确认刘谨造反,否则,刘谨干的那些缺德事,正德根本不会追究。所以,刘谨被贬南京,根本就是占了大便宜……

    ……

    驱逐了刘谨之后,正德帝一开始还为白得了250万两黄金和5000多万两白银高兴不已。但很快,他就高兴不起来了……

    因为,刘谨被逐之后,所有奏折的披红,就要正德自己亲自动手了……

    披了好几天的奏折后,正德帝感觉手麻了。于是,他想让继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张永帮忙处理奏折。

    可是,张永这货带兵还行,但让他处理奏折,就超出能力范围了……

    所以,正德帝不得不亲自处理各种繁琐的政务,忙得脚不沾地……

    “唉,要是老刘还在就好了,朕累啊……”

    ……

    休沐的日子,正德约了马林来到金吾卫的校场骑马,练习骑士武艺,作为放松。

    此时,正德已经让人在京城各大营里挑选出了500身体强壮,且擅长骑术的军中高手,练习欧洲骑士的技能。对于这些军中高手,步战是不用练习的。但是,穿板甲马战,还是需要从头练习的。毕竟,穿板甲和穿明朝铠甲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眼下,马林特地挑选了5名优秀的骑士作为教官,负责教这些人如何使用骑枪进行马上作战。正德没事的时候,也会过来看看。毕竟,正德本身,就是一个对军事非常感兴趣的皇帝。不过,正德自己在练习马战的时候,穿得是轻便牢固的犀牛皮甲,而不是那500将士穿的钢铁板甲。而马林,就是正德的金牌陪练……

    做皇帝的陪练可不是个轻松活儿,马林不但要指导正德如何像一个骑士那样马战,还特么负责当正德的假想对手,和正德策马对冲……也就是正常骑士比武的套路……

    跟皇帝对练,故意战败时基本操作,否则就是彪……

    所以,马林这些天净琢磨着如何假摔了……

    虽然跟正德对练时,双方马速都特地降到很慢,但马林每次对练,都要故意摔下马,还要摔得逼真,好像正德真赢了似的……

    所以,每当正德来校场练习马战武艺的时候,就是马林练习假摔的时候……

    好在校场上事先铺了很厚的草,而马林和正德都穿着是犀牛皮甲,骑的是低矮的蒙古马。所以,即便摔在地上,也不怎么疼。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摔得逼真……

    幸好马林上辈子是个球迷,见识过c罗是如何跳水假摔的,更见识过拉玛西亚以布教授为首的影帝天团的表演。因此,马林还是知道如何摔得漂亮,摔得逼真……

    为了应付和正德帝的比武,马林特地在犀牛皮甲里面,穿了很厚的棉衣棉裤,以减轻摔下马时的伤害。虽然每次都捂得满身是汗,但好在没摔伤……

    看着每次马林都被自己打下马,且夸张地在地上翻滚惨叫,还年轻的正德志得意满。但他也不想想,每次马林翻滚完,马上又像没事人一样站起来了……

    幸好,正德现在忙着处理政务,隔几天才会给自己放一回假(明朝官员并没有休沐日,但正德是皇帝,可以自己给自己放假)。要不然,马林就每天忙着假摔吧……

    事实上,马林的假摔已经很有水准了。正德练习步战的时候,那群太监的假摔那才叫一个夸张。正德刚摆了个起手式,轻轻碰到一个太监,这货就夸张地横飞了出去……

    然后再一挥手,周围躺了一群太监……

    看到这个场面,马林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部喜剧电影《花田喜事2010》。里面那个古天乐演的国王,喊出“我要打十个”后,立马就有10个假摔的上去捧场了……

    这些太监和电影里那些假摔的德性都差不多,唯一好点的,就是没在正德帝做准备动作的时候就假装摔倒。但真正打起来,他们也是故意把脸和身体往正德拳头上送,还装出一副很拼命的样子……

    “唉,真是人生如戏啊,大家都不容易……”马林看了看这些“同行”感叹道。就为了哄一个熊孩子开心,大家也是拼了……但谁叫这个熊孩子是皇帝……

    但自己身为一个国主,亲自假摔,有失体面。而且,摔在地上也挺疼的。虽然下面垫了草,衣服里也塞了棉花,可从马背上摔下去也不好受啊……

    所以,马林找来了几个机灵的侍卫,给他们进行了《拉玛西亚专业假摔》的特训指导。然后,再哄正德说他们是自己麾下的将军,厉害的战将,并让他们代替自己假摔去了。而马林自己,则一边啃苹果,一边在边上大声叫好,给熊孩子正德拍马屁……

第1176章 马林要上清楼?

    在马林挑选出来的几名机灵的侍卫中,以一个叫亨利和一个叫哈特的最为机灵。两人的假摔,基本都是影帝级别的。

    最关键的是,这两人不但故意输给正德,而且让聪明的正德完全看不出任何破绽。同时,这两货还会憋气势,和正德过招时看上去真的很拼命的样子,看不出放水的痕迹。

    所以,正德是龙颜大悦,问道:

    “马国主,这两位将军很不错,他们叫什么?”

    “亨利,哈特……”

    “亨将军?哈将军?哈哈,难道是哼哈二将?”正德忽然大笑起来。

    马林也反应过来可不是么?按照汉语叫法,这两人可不就是哼哈二将?

    此时,大名鼎鼎的《封神演义》尚未创作出来,所以并没有哼哈二将两个具体化的神将。但是,人们都管佛教寺庙山门前的两具守护金刚叫“哼哈二将”。所以,听到马林这样说,听说过哼哈二将传说的正德忍不住笑了起来。

    然后,马林和其他几名侍卫都光荣退休,正德的陪练只剩下亨利和哈特两位“哼哈二将”……

    正好,马林也要去办事情,就去做事去了……

    马林要办什么事呢?当然是去补贿赂张永、谷大用、马永成和丘聚等大太监了……

    上次贿赂刘谨的时候,马林也顺带给这几个大太监每家送了2000两白银。但对于大明皇帝的亲信大太监们而言,这个数字的确有些少。所以,马林打算给每家都补八千两,凑齐1万两。如此,也符合几人的身份。

    正好,马林之前也和几家说过手里钱不够,需要再花时间筹集剩余部分,倒也说得通。

    眼见刘谨已经倒台了,张永和其他几人开始冒头,马林这笔钱是不能省的。所以,马林派人去大沽口的船上去取钱去了。

    就在马林陪着正德练习马上武艺的时候,这笔钱已经从大沽口运过来。在亨利和哈特两人取代了马林的陪练地位后,马林就趁机脱身,去给几家补送白银去了。

    按理说,他之前给刘谨送了6万两白银,给其他几人也不能少太多。但幸好,马林之前再建议刘谨做假账本的同时,把真正的收受贿赂的账本给销毁了。所以,张永等人,其实也不知道马林贿赂了刘谨多少钱。所以,马林心安理得地给每人送满1万两银子也就足够了。

    要知道,这可是好几个大太监,要是每人像老刘那样送6万两,马林也吃不消。所以,每人送1万两正好。

    而且,这几个家伙可不像刘谨那样,能够勒索全国的官员。因此,平时给他们送礼,有四五千两银子就不错了。马林每家送一万两,绝对不算少了。且刘谨的事情刚过去,还在风头上,这些太监也不敢做得太过。

    太监果然是一种贪财的生物,张永、谷大用等人见到了补上的8000两后,都换上了笑脸,对马林和颜悦色的。

    而张永倒是有心跟刘谨比一比,于是装作不经意的样子问马林送了刘谨多少钱。马林自然随口说2万两,张永果然有些不高兴。

    张永现在可是接过了刘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务,可马林居然送刘谨的钱超过送给他的一倍,他能高兴吗?

    好在马林早有心里准备,他告诉张永,他原本也只送了1万两,但刘谨又利用权势,强行勒索了他1万两,他也很无奈啊……然后,马林还故意说好话,把张永形容为一名“深明大义的新时代大明好太监”,张永也就不计较了……

    说起来,张永这个人虽然也贪婪,但胃口真没刘谨那么大。而且,这货很在乎名声。当初,杨一清能忽悠张永成功,用的就是“名留青史”这个蹩脚借口。要是换成马林这样的现实主义者,肯定喷杨一清一脸。但这招对张永就是好用,因为张永很爱名声……

    因为爱惜名声,张永自然不能像刘谨那样不要脸地狮子大开口。按照历史记载,在正德七年张永被丘聚揭发第一次倒台的时候,原因仅仅是贪污了七千两银子。可见,张永的胃口跟刘谨相比,实在太小太小了……

    ……

    搞定了几个大太监的送礼问题后,一名手下忽然提醒道:

    “大公,您似乎忘了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香水啊!”

    “哎呀,差点忘了!”马林猛拍脑袋。

    这些天忙着别的事,加上刘谨倒台等一系列刺激的事情,让他差点忘了船上准备的那些香水。

    然后,马林赶紧派人去大沽口,取来了1000瓶香水。其中,玫瑰香型和薰衣草香型各500瓶。

    但目前香水在大明毫无名气,所以马林首先要帮香水打开市场,闯出名声来。不然,没人知道这玩意,谁会买?

    但如何打开香水的名声呢?马林早就想好了去找清楼的头牌……

    在古代,清楼的头牌们可是很有名气的。她们有些类似后世的明星,虽然身份卑微,但架不住有人捧她们啊……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清楼的女子和后世的小姐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且,不是所有的女支院都有资格叫清楼的……

    只有培养了一群色艺双全的高级女支女,而且建筑豪华的娱乐场所,才有资格叫清楼。而低档的女支女直接出卖皮肉的地方,则叫窑子。

    窑子是直接交易皮肉的地方,不谈艺术。因为,那些瑶姐们也不懂艺术,甚至不识字。而顾客们,自然都是些贩夫走卒,价格也比较便宜。

    而清楼,则是类似后世高档会一所的存在。而且,比会一所更加高级。

    后世的会一所再怎么弄得高档,其行径,还是交易皮肉的地方,非常直接。和低级的桑拿唯一的区别,就是价码更高了,女支女长得也都很漂亮。

    而在古代,清楼的女支女们并不是普通的瑶姐,而是个个都是才女。琴棋书画什么的,那是基本素质。唱歌跳舞,那更是拿手绝活。

    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些清楼的头牌们,个个都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讲一句不客气的话,很多古代的头牌女支女,比现在的很多文学教授都厉害,能够出口成章,擅长作诗……

    总而言之,古代的清楼头牌们,其实是一群可怜的漂亮女学霸……

    一般而言,清楼的头牌们是卖艺不卖身的。当然,你要是才艺无双,引得头牌们的青睐,也是可以作为入幕之宾的。

    当然,她们也是吃青春饭的。二十几岁后,就算“年长色衰”,需要找退路了。若是以前名气大收入高的,则可以像杜十娘一般,找个好人家嫁了。当然,不可能是正妻。除非,你愿意嫁给山野村夫。

    而且,古代所谓的纳妾,纳的就是年长色衰的清楼女子,而绝不可能是那些直接做皮肉生意的瑶姐。那种直接做皮肉生意的瑶姐,谁要是纳回家当妾,估计会被全世界的人笑死的。

    而马林,也不会拿着香水找那些低下的瑶姐推广,而是找那些逼格很高的清楼头牌们搞推广。因为,她们名气够大,影响也很大。说起来,她们有不输给后世明星的美貌,而且在文学素养上,完爆后世的绝大部分明星。后世绝大部分明星在这些清楼头牌面前,就是文盲……

第1177章 又要抄诗?

    不过,在古代,尤其是文人当道的明代,马林想要见到那些清楼名女支,也是不容易的。这些清楼名女支们,可都是非常傲气的。不是说,你有钱就能让她们折腰的。

    一般而言,想要得到这些清楼名女支的青睐,不但要财力雄厚,还需要有一定的才华。否则,这些清楼名女支们根本不鸟你。

    当然,你若是有苏东坡那样的才华,那就不用谈钱了,直接谈文学吧。而且,会有大把的名女支倒贴,“自荐枕席”。即使苏东坡七老八十了,当时都有大把的名女支愿意主动倒贴。

    为何?因为苏东坡能帮她们写名传天下的诗词啊……

    古代名女支们不会唱现代的流行歌曲,但她们会根据词牌名或者曲牌名用古筝或琵琶等弹唱一些诗词佳作。

    如果哪个文人很有才华,能够专门为某个清楼名女支写一首优美的诗词,那么,名女支很可能倒贴。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首专属于某个清楼名女支的著名的诗词,是可以让某个原本不知名的艺女支瞬间名扬天下的。

    这就像后世的流行歌曲,某个十八线的小艺人,因为得到了一首无比经典的好歌,一唱成名,火遍全国,成为大明星……

    同样的道理,只要有某个大才子为某个名女支作一首足以传唱天下的佳作的话,这个名女支的身价立即暴涨,从十八线进入一二线,出场费也是暴涨……

    所以,那些个清楼名女支们在应付那些有钱的公子哥的同时,她们也特别青睐那些诗词作的非常好的大才子,就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一首成名作,好让自己身价暴涨。

    在这样的环境下,古代的诗人是很吃香的。只要才华足够,就会有名女支倒贴,不花钱就能睡最顶级的名女支。若是没有足够的才华想要见名女支?可以,小咖起步价几百两,花魁级别的大咖起步价几千上万两……

    而且,这些清楼名女支,不但免费陪睡,还会主动挥舞着银票,求那些大诗人帮她们写诗作词,以求能得到自己专属的“成名曲”。

    在这种环境氛围下,古代的诗人们还是混得很好的,也佳作频出……

    而到了现代,因为引进来的西洋诗根本不能直接拿来唱。所以,诗人们自然不受追捧了。除了脑残女文青,傻子才会理会那些不太正常的现代诗人呢。

    需求是发明之母,后世的名女支(明星们)用不上那些现代诗人了。所以,在后世,那些诗人自然穷得快饿死了。

    结果那些自诩有才华的诗人还在责怪大众没欣赏水平,但实际上,这不怪大众,而是怪“新文化运动”的那些前辈……

    在“新文化运动”中,那些所谓的文化前驱们,强行把诗词跟歌曲割裂开来了,成为独立的两个部分。

    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愚蠢的做法,不但毁了诗词,也毁了歌曲。

    要知道,在传统文化中,诗歌是不分家的。诗歌诗歌,不能唱的能叫诗词?

    因为那些所谓的文化先驱走歪了路,导致诗词和歌曲界都受到了重大影响。

    新的诗歌无法唱出来,自然不可能再“传唱天下”,只看到一些文青病患者站在那儿大声朗诵“啊”、“啊”、“啊”……还是“啊”……

    而歌曲界和诗词界的分开,使得现代歌曲的创作,也越来越没水平,大部分都是口水歌,或者上不了台面的垃圾。每年成千上万首歌曲的歌词,能有百分之一的歌曲的歌词“略有文采”,就算谢天谢地了。

    然后,一群连歌词都写得不通顺的傻哔,留着长发,自诩为“艺术家”,还怪罪大众不理解他们的所谓“艺术”……

    事实上,当诗词和歌曲分开后,歌曲就注定很难称得上是艺术了。或者说,艺术价值就跌到地了。没有优美如诗歌的歌词,大家也就只能听个曲了。不用记歌词,因为都是瞎几把填的……反正戴上耳机跟着节奏打拍子就对了,听完就忘掉,因为没有记的价值……

    一场错误的诗歌改革,饿死了诗人,也毁掉了歌曲。诗歌从此分家,再也谈不上什么艺术了……

    当然,倒不是说没有好歌。只是,占比太低了。一首好歌,往往填词也是十分优美的,堪比诗歌,或者说就是诗歌。可是圈内的很多所谓“才子”,大部分都相当于文学文盲。所以,我们每年都要受到很多质量低劣的烂歌的折磨。只有少数很有才华的人,才能写出经典的歌曲。

    ……

    当然,那些都是现代的事情。而在古代,诗歌是一起的,还不存在那些问题。唯一的问题,好像就是编曲水平有点低……

    这也难怪,在古代,器乐的地位是很低的,一直都是声乐的附庸。地位低下,自然得不到什么发展。

    直到近代,随着器乐的地位上升,很多人才注重乐器和曲子的研究,使得编曲能力大大提高。

    但和古代相比,人们编曲能力大大提高了,可作词能力却大大退步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所以,现代歌曲主要听曲子,歌词什么的,不是不重要,而是缺乏好的作词人……

    ……

    马林拿着几瓶香水,来到了京城著名的清楼群芳阁,想找群芳阁的头牌李清儿姑娘帮忙宣传。

    之所以找这个李清儿,并非李清儿名气在京城最大。而是因为,这个李清儿,非常迷恋玫瑰花的味道,很喜欢撒玫瑰花瓣洗澡,故意弄得一身玫瑰香。

    因此,马林特地寻上门来,就是想向李清儿推销玫瑰香型的香水的。有这个喜欢玫瑰香味的名女支出马帮忙宣传,绝对事半功倍啊。而且,这个李清儿在京城的名气,也是很大的。

    ……

    但是,马林来到了群芳阁后,却遭到了刁难……

    在交了五百两银子的“入场费”后,群芳阁头牌李清儿却不肯接待马林这个“番鬼”……

    明朝人民族主义思想很严重,除了汉人,其他种族的人在明朝是没地位的。一般人也许会看在马林这个藩国国主的面子上给面子虚以委蛇,可是,京城的这些头牌们,平时见惯了王公大臣,有的是公子王孙捧她们的臭脚……

    所以,这些京城的头牌们,往往眼界很高。就算马林是番邦国主,李清儿居然也不肯给面子。她提出了一个要求要马林当场作一首诗,入了她的眼,才肯和马林见面……

    ……

    马林顿时怒了小表砸,居然看不起老子……看老子放大招……

    放啥大招呢?当然是抄诗啊……

第1178章 不负如来不负卿

    马林深吸了一口气,确认了蓝足够,然后问道:

    “不知清儿姑娘要马某作什么诗呢?”

    妈妈桑赶紧上楼询问,楼上的群芳阁头牌李清儿探头看了一眼马林等人,随口道:

    “看这群番鬼头发很短,类似和尚,那么,就以和尚为主题,作一首诗吧。嗯,最好婉约一些……”

    马林听到这个出题,几乎想骂人了尼玛,和尚就和尚,还特么要求婉约一些……

    佛家讲究四大皆空,而婉约派的诗词多半写情情爱爱的。难道,你要我写和尚偷情的诗?这种诗词我上哪儿去抄?

    “唉?不对!好像……还真有一首和尚的情诗……”

    马林正在思绪万千的时候,群芳阁的一帮客人们也听说了马林吃瘪的事情,纷纷来看热闹……

    “哟嗬,居然有番鬼想要得到清儿姑娘的青睐,要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一个长相磕碜路人甲冷嘲热讽道。话说,往往喜欢刻薄地嘲讽别人的人,自己一般都比较磕碜。要是自己厉害,反倒不屑去嘲讽人了。这种人之所以喜欢嘲讽别人,往往都是因为心理扭曲。自己不行,却更喜欢看别人的笑话……

    马林瞟了那位长得磕碜的路人甲一眼,转头对卡恩吩咐道:

    “扔出去!”哼,当我听不懂汉语啊?

    卡恩愣了下,问道:

    “是打个半死再扔出去,还是普通地丢出去?”

    马林想了想,道:

    “普通丢出去吧。”

    这里是大明,不是北海国,马林不想找麻烦。

    然后,路人甲就被卡恩直接抓起,走到群芳阁大门前,扔在了门外……

    “你们干什么?你们这群番鬼,还有没有王法了?这里可是大明!”

    路人甲兄看穿着,也是个读书人。不过,看服饰,连秀才都没中,大概是个童生。

    明朝官员是不能够光明正大地上清楼的,所以来清楼的,多半是有功名在身,却没有官职的读书人。或者,京城的勋贵子弟,以及一些有钱的商人。

    但是,根据服饰,是可以看出人的身份的。明朝官方规定生员必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而所谓的生员,就是取得了秀才功名的读书人。玉色青黑边条的儒服,举人也经常穿。当然,一些官员想混清楼时,也是穿着玉色青黑边条的儒服作为掩护的。

    但嘲讽马林的这位路人甲,虽然也穿着儒服,手里拿着装比用的折扇,可身上衣服的颜色却不对。显然,是还没取得功名的二把刀。

    这样的货色,也敢嘲讽自己,自然被马林当成了立威的最佳对象了……

    “凭什么打人?你一个番人蛮夷,竟敢在大明随意动手,不怕王法制裁吗?”一名穿着玉色青黑边条的有功名的读书人愤怒道。

    马林斜着眼看了他一眼,道:

    “在下北海国国主马林,乃是朝廷承认的超品藩主,此人连个功名都没有,竟敢嘲笑某人,没打断他的腿,都算马某心善。大明律你们也知道,平民辱骂朝廷命官……只被扔出大门,都算他运气好。”

    而发话的秀才顿时噎住了,但他转了转眼珠子,反击道:

    “按大明律,官员不得寻花问柳,否则,文官去职,武官贬去戍边……”

    “我是外藩国主,大明律没有哪一条规定外藩国主不能上清楼的。”马林头也不回道。

    事实上,这些规矩都是朱元璋立的。但到了明朝中后期,执行就不太严格了。比如,有的官员也想混清楼,于是就乔装打扮成普通读书人。然后,在清楼里开包间,以免被人认出。而且,出入清楼,也不走正门。但敢于在大厅里厮混的,肯定是没有官职的。否则,一旦被弹劾,就不是小事。

    但真正的大佬,要是看上了哪个头牌,也有的是办法。比如,可以让家里面的没地位的小妾,以“切磋琴棋书画”技艺为名,邀请那些头牌到自己府上。一般头牌遇到真正的大佬,也是不得不屈从的。而且,这种事也没法指责。怎么滴?人家女子之间有来往,你还能管?而且,既然是以小妾或下人的名义的邀请,肯定是在后宅招待的。就算你想弹劾,你也得能混进人家后宅找到证据啊……但可能吗?

    ……

    其实,像马林这样,公开身份,大摇大摆上清楼,其实是不合礼制的。

    但问题是,如同马林说的那样,大明律里,根本就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外藩国主不准上清楼的。毕竟,制定大明律的时候,压根就没考虑过外国人啊……

    实在逼急了,马林可以说嘿,老子是蛮夷,不通礼教,你咬我啊?

    这么一说,还真没法反驳。毕竟,你不能同大明的礼制要求番夷。番夷能够尊重朝廷,尊重皇帝,已经很不错了。至于上清楼……这事还真不好追究……

    ……

    在鄙视了一番那些眼中冒火的大明读书人后,马林得意洋洋地转过身去,开始应对李清儿出的诗题了……

    然后,那些个书生们,包括看热闹的大明商人们,都用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马林……

    为啥?因为李清儿出的题太刁钻了啊!

    和尚讲究四大皆空,是不应该有情绪的。但李清儿同时要求婉约一些……这就是强人所难了……

    一般而言,婉约的诗词,多半是描述男女情爱的。但和尚是戒色的,你让一首描写和尚的诗词婉约些……绝对是找茬的题目啊……

    所以,一大帮明朝读书人、商人,以及一些二世祖们,都饶有兴趣地等着马林出丑……

    马林冷笑了声,但也没有立即出口成章。毕竟,他虽然准备装比了,但也不敢装得太过。比如,上次他献诗给李东阳,被拉住讨论古代文学,差点就崩掉。因此,他不打算太吓人,而是打算先来点铺垫……

    所谓铺垫,也就是装作冥思苦想的样子,在那儿转来转去……

    周围的明朝女嫖客们,纷纷发出了会意的笑声这才对嘛,这样的刁钻题目,岂是一介蛮夷能作出来的?虽然这个蛮夷的汉话说的很好……

    转了好一会儿后,马林自己也快转晕了。于是,他一瞪眼,大喝一声道:

    “有了!”

    ……

    “真有了?不会是瞎编乱写的吧?题目这么难……”

    妈妈桑也很疑惑地看着马林,以为马林破罐子破摔,准备瞎说……

    “听好了……”马林对着妈妈桑道。

    然后,他斜45度角望天,双手背后,用一种空灵的语气大声吟道: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寺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万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

    静……死一般的静寂……

    群芳阁的大厅此时连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所有人,包括女嫖客和妈妈桑,全都石化在了那里……

    要知道,群芳阁是逼格很高的清楼,不是窑子。来这里的人,哪怕是那些商人,也都能吟两句诗词。就算不会作诗,也能背上多首。要是完全不同诗文,都不要意思进入这样的地方。

    就连那个满脸是粉的妈妈桑,人家年轻时也是颇有才华的头牌。只不过年老色衰了,又没能嫁出去,只好继续从事本行业。但因为岁数大了,不能接客了,只能当妈妈桑了。但是,文学的修养,还是在的……

    而且,这首诗的后两句,堪称情诗界的战斗机,爆炸力非凡,是清朝时活佛仓央嘉措的巅峰之作,在后世非常有名。

    若是在朝堂之上,这种“靡靡之音”的情诗代表作,估计会被老学究们喷得体无完肤。但是,这里是清楼,情诗最流行的地方。所以,马林的这首诗,在群芳阁爆炸了……

    “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充满魔性的诗句,瞬间传遍了整个群芳阁……

第1179章 北海香露

    “哐当”正在二楼休息喝茶的群芳阁头牌李清儿,在听到马林“作”出的这首诗后,瞬间呆住了,手里的茶杯也掉在了地上,摔个粉碎。

    “世间安得万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安得万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安得万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一连重复念了三遍,李清儿还是没能从震撼中走出来……

    这句诗太优美了,但从诗句中,人们就能自行脑补出一个年轻的和尚,在佛道和所爱的女子之间无比纠结的故事。尤其是在小说和话本流行的明朝,人们已经自行脑补出一百章章回体的爱情小说了……

    李清儿叹了口气后,道:

    “妈妈,请那位番邦公子来我房里吧!”

    虽然不喜欢长相怪异的番夷,但李清儿知道,自己这次必须承对方的情。但是一句“不负如来不负卿”,以后就能让李清儿名气暴增了。也许,她的名声,可以从京师,传遍整个大明。而这,就是顶级诗词的魅力,要不然,你当那些名女支傻,会主动倒贴那些大才子?

    嫁给那些大才子那是痴心妄想,但让对方留下一篇好诗词,让自己名气大增,却是很有可能的。

    只要名气上来了,以后有的是人送钱来。名气越大,那些土豪的手笔就越大。

    群芳阁在京城名气并不大,只能算中等。所以,李清儿目前见一面的出场费不过200两。要是换成最顶级的羽墨斋的头牌唐诗诗,也就是今年京师的花魁娘子(类似于选美冠军),出场费起步就是一千两。而这一千两花下去,还只是观看头牌名女支的公开表演,比如弹琴跳舞什么的,不是单独相处。想要单独相处?可以啊,要么你是大诗人大才子,要么……砸个几万两也行……

    李清儿知道,单凭这首诗,自己的名气就可以暴增,以后出场费就能大幅度提高。所以,自己必须承情。哪怕,让对方占占便宜也是可以的。如果对方还能作出同样经典的诗词,就是自荐枕席也不是不可以……

    ……

    得到妈妈桑的“入幕”的邀请后,楼下一群人都纷纷露出了强烈嫉妒的表情。但是,他们也没办法,谁让他们作不出“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样优美的诗句呢?

    当马林进门后,群芳阁头牌李清儿已经做好了“以身饲虎”的心理准备了。但没想到,面前这个身材高大的“金毛狮王”却没有急吼吼地扑上来,而是从怀中掏出了几个模样精致的琉璃小瓶子……

    “他是什么意思?为何掏出这些琉璃小瓶?难道,瓶中的是助兴的药物?可……可本姑娘还没答应陪他睡呢……”李清儿满脸通红地胡思乱想道。

    李清儿才16岁,刚出道不久,还没正式出台呢。目前,还只是表演才艺,还没到奉献身体的时候。而且,一般而言,这些名女支们,16岁的年纪,就算遇到才子,一般也不会轻易肯陪睡。除非,到了20岁,眼看就要“年长色衰”了,才会挑选恩客当入幕之宾。因为,那时候,她们已经难以单纯靠青春美貌和才艺吸引人了,必须时不时地给那些逛清楼的女票客们一些甜头尝尝,才能留住人。否则,更年轻美貌的后辈,就会抢光她们的风头和客人。但一般而言,16岁的年纪,还不需要靠**留住“粉丝”呢……

    “这是什么啊?难道是传说中的天竺神油?”李清儿红着脸,好奇地看向那些小玻璃瓶里的不明液体……

    当看到马林拿起一瓶递过来时,李清儿吓得几乎坐不稳,同时带着哭腔道:

    “公子请自重!”

    ……

    “嘎?”马林顿时愣住了,送你一瓶香水,你干嘛这么激动?他却不知道,对面的小姑娘把他手里的香水脑补成助兴的神油了……

    “你……你……你……我还小,还没开始陪客人那啥呢……”李清儿语无伦次地说道。

    “什么那啥?你想什么呢?”马林郁闷道。

    “那……那你拿这个瓶子干嘛?”

    “香水当然是给你用的啊!”马林奇怪道。

    “啊?香水?不是神油啊?香水是什么助兴药水?”李清儿茫然道。

    马林顿时怒了,直接给李清儿一个脑瓜崩:

    “你这小丫头,净胡思乱想什么呢?什么助兴药物?这是香水,涂在身上可以散发香味的,不是那啥用的药物!”

    “啊?是这样的吗?”李清儿呆萌地捂着刚被马林弹过的额头傻傻道。

    “真是服了你了!”马林无语地看着对面的小丫头片子。

    一个才十五六岁的小丫头片子,没胸没pp的,怎会引起马林的兴趣?

    不过,在大明朝,这个年纪却是可以嫁人了。所以,马林喜欢的类型,基本都是人一妻了。而且,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而清楼中那么大的女人,基本早就接客无数,胯下可以操练千军万马了。这样的女人,马林是不屑去碰的。所以,马林想要在大明找一个即成熟又干净的女人,是不现实的。就算在欧洲,也不太现实。就算是安吉拉,马林也是从小姑娘开始养起的。

    而遇到李清儿这种才十五六岁的小丫头片子,马林是提不起什么邪恶的**的。因为,他觉得,对这种上初中的年纪的小丫头下手,绝对是在犯罪啊……

    ……

    马林懒得跟小丫头废话,直接捏碎封蜡,拔出软木塞,还轻轻摇了摇。顿时,一股玫瑰花的浓郁香味,散发在房间里……

    “哎呀,这是什么呀?”本就喜欢玫瑰香味的李清儿顿时双眼放光,伸手来抢。

    “这叫玫瑰香水,是我国顶级匠师收集玫瑰花瓣,提炼香气精华得到的上好的香水……”

    马林正说着,却看到小丫头已经莽撞地往身上猛擦香水了……

    “别!”马林大喝一声,阻止了小丫头的鲁莽行为。

    李清儿不知道香水的厉害,以为要涂满全身呢。结果,把香水涂得满脸满手都是,香气弄得都有些熏人了……

    “香水不是这么用的,这种香水浓度很高,只要在衣襟、手帕、发际或腋下等部位稍微喷洒一点就够了。像你这么乱用,一瓶香水几下就用完了!这可是高级货,5两银子一瓶呢!”

    “啊?这么贵?”李清儿也是大吃一惊。要知道,5两银子,在大明都可以买10石大米了,足有一千几百斤重。要是按照后世大米2.5元一斤的价格,都价值几千块了呢。

    李清儿出场费虽高,但大头都被群芳阁拿走了,她只拿小部分。对于5两银子一瓶的香水,也是觉得蛮贵的。

    而香水因为大部分都是高浓度酒精,所以,香水涂抹多了的李清儿,也感到有些晕晕的了……

    在马林的指点下洗完脸后,李清儿才恢复正常。然后,双方开始谈正事……

    “我想请清儿姑娘帮在下宣传下北海国出产的香水……嗯,它的正式名字,叫‘北海香露’……”

第1180章 广告和写戏本

    李清儿愣了愣,道:

    “宣传?如何宣传?我自己用倒是没问题,也很喜欢。不过,你要让我遇到个人就跟人说‘我今天用了北海香露’吗?那样好傻哦……”

    马林顿时也愣住了是啊,总不能让李清儿见人就推销吧?人家可是头牌,是要拿乔的大腕,不是街头发传单的小推销员……

    马林冥思苦想,终于让他想到了办法

    “有了,清儿姑娘可以在每次演出前,为北海香露打一次广告!”

    马林想到了后世电影和电视开始前,都是无休止的广告……

    李清儿不理解,马林就学着后世广告的样子,让李清儿手举一瓶北海香水,面露微笑道

    “北海香露,我的选择!”

    “用了北海香露,浑身香气四溢!”

    ……

    李清儿按马林的指点说了几句后,立刻捂脸哎呀,太羞耻了……

    冷静下来后,李清儿眼珠子转了转,说道:

    “公子,清儿倒不是不可以为公子打广告。但是,公子得为清儿写些好诗词,用于九九重阳的花魁大赛。若是清儿能一举夺魁,公子的北海香露岂不是会名气更大?”

    马林一愣,然后想了想,感觉对方说的也对。对方若是能夺个花魁来,那广告价值就更大了。就像在奥运会之前,找一个普通的参赛选手代言。结果,这个选手夺冠了,然后,商家就赚大了。

    同理,现在李清儿不过是一众头牌中中等地位,相当于后世的二线明星甚至三线明星。但若是李清儿夺得花魁,那就相当于拿了奥斯卡,跻身一流了。

    马林不介意帮忙,但前提是对方必须和自己签约。于是,他草拟了一份合约后,说道:

    “我可以帮你创作作品,但你以后表演我的作品,必须每次表演前,先当众给北海香水打广告!”

    “每场都要?”李清儿有些傻眼。

    “是的,只要表演我为你写的作品,每场都要。你表演别的,则不需要。”

    “那还好,希望公子能给清儿写个传世经典出来吧!”

    然后,双方签订了合约……

    签完合约后,马林想了想,问道:

    “对了,你们花魁比赛,主要比啥?”

    李清儿想了想,说道:

    “奴家今年刚刚出道,也是头一次参加比赛。据妈妈说,花魁比试分为色艺两项。色就是美色,这个环节好像参赛者只需登台站在那儿,供一些有名望的评论者品鉴,决定美色是否过关……”

    “那么清儿姑娘的美色能算哪一等?”马林不太喜欢李清儿这种柴火妞,但他不知道明朝人的眼光啊,所以就问了下。

    李清儿羞涩道:

    “妈妈说,清儿的容貌尚可,应该可以列入一等……”

    好吧,自己和明朝人不是一路的。不过,单论容貌,李清儿的确可以算得上是初中校花级别。若是当年自己上初中时,应当喜欢这一款。

    “至于艺,则先比琴棋书画。然后,比试唱功。参赛者可以唱诗词,也可以唱杂剧……”

    “杂剧?就是唱戏吧?”马林问道。

    杂剧是元朝时的叫法,但到了明朝后,南方流行南戏,而北方则主要流行杂剧等北方特色的戏剧。当然,京师也流行南戏。毕竟,朝中官员过半是南方人。要知道,进士的录取比例可是南六北四,南方官员天然比北方官员多。

    然后,李清儿给马林唱了几首诗词,还来了一段最有名的元杂剧《窦娥冤》……

    马林闭眼听了一会儿后,觉得李清儿的声音很好听,唱歌唱戏都行。唯一不好的,就是这个时代的编曲太差了。明明歌词很优美,却败在了曲子上面。

    也难怪,编曲真正大发展,是在近代器乐地位上升后,才被人们重视的。而在古代,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主要重视填词,而不太注重编曲。填词的都是大才子大诗人,但编曲的都是下九流的乐工,当然水平低下了。

    在听到李清儿唱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时,马林忍不住叫停,教李清儿唱了后世版本的《月满西楼》。接着,又教李清儿唱了一首王菲版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儿果然很喜欢这两种全新的唱法,不过,她也指出这种新唱腔固然能吸引观众,但是,因为诗词是老的,很不占便宜。

    毕竟,这是一个诗词地位远高于曲的年代。马林提供的新唱腔固然好听,但若是某个参赛选手拿出了新的作品,会很加分的。其加分程度,要高于马林提供的新唱腔。因为,诗词天然比曲子尊贵……

    “那就写个戏本吧!”马林想了想后下决心道。

    为什么考虑写戏本?因为马林想到,诗词太短,几句就唱完了。而且,这年头没有版权,写个纳兰性德的词出来,李清儿能唱,别人也能山寨。而且,不用给钱,也不会给他的香水当广告。

    所以,马林索性决定给李清儿编个戏剧本子,让她好好练练,争取在重阳节上的花魁比赛上大出风头。

    因为戏剧很长,有很多场,别人想山寨,也得背得下那么多台词。

    而且,戏剧那么多场,每场开始前,都能给北海国的香水打广告呢。嗯,这就叫插播广告,非常划算……

    往往一出戏唱完,要几十场。要是每场都给北海香露打个广告,那效果,绝对杠杠滴……

    ……

    所以,马林最终放弃了山寨纳兰性德诗词的打算。毕竟,那些诗词,唱几句就没了,打广告都不能打太久,很不划算。

    至于选择什么戏剧呢?马林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西厢记》和《牡丹亭》。这两个可都是明朝的戏剧,也都是历史名剧。

    但《西厢记》不用想了,那是元朝的作品,早就有了。所以,马林考虑抄袭《牡丹亭》……

    可好死不死地,马林对《牡丹亭》没啥印象,主要没看过。然后,他就想到了后世常看到的越剧和黄梅戏……

    没说的,《天仙配》马林肯定知道,而且清楚地记得。因为,这部戏太有名了。还有就是,他上辈子大堂姐马秀梅参加越剧团时主演的《桃花扇》……

    那时候,大堂姐刚进入越剧团不久,被领导重任,让其出演《桃花扇》的女主角李香君,让大堂姐激动得几天都睡不好觉。

    然后,一干堂兄弟堂姐妹,就被大堂姐强制发票,去县工人剧场捧场。马林当初去捧场了八次,听了八次《桃花扇》,基本能把词都背下来了……

    但提笔后,马林猛地反应过来卧槽,《桃花扇》是描述大明朝灭亡后的故事的。如今,大明还没亡呢。要是自己描述大明灭亡,自己会不会被朝廷大卸八块?

第1181章 大明未亡,《桃花扇》却出

    马林本来想要pass掉《桃花扇》了,但后来心中一动,最终还是决定保留《桃花扇》。但是,明朝灭亡的情节肯定不能写,不然就是找死。

    所以,马林在写《桃花扇》的时候,把明朝改成了大康王朝,把南京改成了建康……

    还有,福王朱由崧改成了康崧,崇祯朱由检改成了康检。但是,崇祯的年号没改,反正,崇祯还没生呢。而且有了马林的干预,崇祯他爷爷能不能出现都是个未知数呢。

    所以,马林只改掉了明朝国号和特点很鲜明的明朝皇室的姓名。其他东西,都没怎么改。甚至,剧中很多人的姓名都不该。反正,他们都没出生,马林直接写了也没啥。

    比如,侯方域、阮大铖、魏忠贤、马士英等人的姓名,马林一字没改。反正,这些人的爷爷还没出生呢。

    不过,女主角李香君的名字,却被马林改成了李清儿,以方便捧李清儿出名。而且这样一来,以后这部戏,别的名女支想要演,就先要假扮李清儿,无疑就是助推李清儿的名气……

    然后,对戏剧中孔尚任的政治观点,马林也作了修改。其中,他把东林党忽悠崇祯却自己猛贪污的情节加了进去,还着重添加了崇祯煤山上吊时,只有太监王承恩陪同的情节。而崇祯上吊时,东林党的“君子”们都去迎接闯王去了……

    而原著中,这一点是没写的。因为,孔尚任也是东林党一派的文人的后代。按照正常的东林党的思维,孔尚任把大明灭亡的锅扣在了魏忠贤头上,以及魏忠贤余孽阮大铖等人的头上。

    明朝灭亡时,老魏都死了十几年了,还要背黑锅,马林觉得他太冤了,就在戏中给他平反了……

    同时,马林还着重点出了东南地区文官集团和商人集团互相勾结,挖空大康王朝墙角的问题。然后还描述了李自成破京城后,从大臣家中超出七千万两银子的事实。而在此之前,崇祯想向大臣们借几百万两都借不到,眼睁睁地看着大康王朝灭亡……

    ……

    不过,马林在自己加的这些戏份上,简直伤透了脑筋。毕竟,自己虽然上辈子是文科生,但却不精通古代文学,不知道该如何写唱词。

    要知道,老孔的《桃花扇》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其中的唱词写得很经典,足以传世。

    比如,其中最经典的一段《哀江南》,后世可是上了中学语文课本的,马林就背过。看看人家的文笔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

    这么优美的唱词,马林自己是作不出来的。就是后世的文学教授,也很难写得出。所以,马林想了想,只好把自己加的戏,多半写成了旁白。这样,也可以遮掩自己古文水平差的弱点。

    但有些部分,必须要带点唱词的。要不然,太尴尬……

    然后,马林只好请李清儿这个真正的才女来帮忙想戏词。好在李清儿古文功底不错,勉强帮想了一套唱词。但是,和原版的《桃花扇》相比,逼格还是低了点……

    但不管怎么说,马林魔改版的《桃花扇》总算出炉了。而李清儿读了后,眼泪直流。显然,李清儿也被《桃花扇》那悲伤阴郁的风格给严重感染到了。

    然后,李清儿满眼是泪地找马林算账:

    “为什么这部戏让人如此悲伤?就不能改成大团圆的结局?”

    马林摇了摇头,道:

    “悲剧,才能让人难以忘怀,才足够经典。若是强行改成喜剧,反倒落了下乘……”

    李清儿顿时怔住了,看向马林的目光顿时充满了崇拜……

    事实上,马林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后世网上看来的话而已……

    ……

    另外,这部《桃花扇》,马林采用了越剧唱法。越剧在后世被评为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剧,比黄梅戏的地位还高。

    而且,越剧是以女子为主的戏曲,就连男主,也经常以女子假扮。其唱腔,也很有江南特色,文艺范儿很足。

    当然,马林也只听过越剧版本的《桃花扇》,而且一连听了八倍,心理差点听出阴影……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以女子为主的越剧,主要以唱为主,动作戏很少。不像京剧,动作戏很多,也很热闹,还有很多绝活。所以,京剧要更受欢迎些。

    但对于李清儿这个文弱的女子而言,越剧却是最适合她表演的方式。毕竟,她不是后世那种京剧戏班出身,光是翻跟头和使用兵器,李清儿就一窍不通。所以,表演更加文气的越剧,也更加合适些。要不然,单是京剧里的翻跟头,就能难住李清儿。

    而吴越特色很浓烈的越剧,也非常受到清楼女子们的欢迎。毕竟,这种软侬的唱法唱起来不吃力。而且,很好听。

    群芳阁的名女支们和李清儿一样,都不是从小练习吊嗓子的专业人士。让她们去唱京剧,铁定干不来。毕竟,人家唱京剧的,可是从小就练吊嗓子的有功底的人。

    而越剧这种软侬的唱法,不需要太扎实的唱戏功底。所以,这部戏直接让群芳阁的众女以很高的热情参与了进去。

    至于女主角嘛,自然是马林力捧的头牌李清儿了。而且,为了捧她,女主的名字都由李香君改成李清儿了。从此,李清儿的名字,想在大明不火都难……

    此时已经是八月下旬,距离九九重阳时日已经不多。于是,包括李清儿在内的群芳阁多个名女支,都以极大的热情,参加到了马林魔改版的《桃花扇》的排练中,打算在九九重阳的花魁评选大会上一鸣惊人……

第1182章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正如马林所料,重阳节京师一些高档清楼组织的花魁比试中,李清儿凭借唱腔迥异但很好听的《月满西楼》和《明月几时有》让人眼前一亮。而充满悲怆气息的《桃花扇》,也引起了担任评委的几名致仕的老文人的强烈共鸣。

    然后,李清儿火了,而且是大火……

    花魁什么的自不用说,打动了几位评委,花魁轻松夺得。而且,不止是几位评委喜欢,后世唱腔柔美的越剧,也深受普通观众的喜爱。

    严格来说,京剧场面更精彩,经常有翻跟头和打斗的精彩场面,很吸引一般人。而越剧,因为比较斯文,则主要吸引文化人。

    而恰巧,花魁比试大会的观众,也很喜欢这种文气很重的风格。毕竟,但凡清楼头牌,都是才女。没点墨水,和她们谈不到一起。

    所以,《桃花扇》火了。和《桃花扇》一起火的,还有越剧唱法。清楼的姑娘们尤其喜欢这种唱法,因为,唱越剧不需要做翻跟头等高难动作,主要靠唱。而唱,对于清楼的偷拍们而言,那是基本功……

    自从得了花魁之名后,李清儿果然身价暴涨。群芳阁李清儿专场(唱歌和唱戏)的起步价,也从200两飙升到了一千两以上,使得李清儿成功跻身一线……

    然后,群芳阁为了捞钱,专门搭建了专业的戏台,每天都上演经典的《桃花扇》。当然,李清儿休息时,则由其他群芳阁的名女支们演出别的剧目。比如,元杂剧中最经典的《窦娥冤》,以及《西厢记》等等。

    不过,每场戏开场前,李清儿都会拿着一个小琉璃瓶子,向大家推荐一种叫“北海香露”的玩意儿,据说喷了就满身香气,经久不退……

    可问题是,大家刚刚沉浸在《桃花扇》的悲凉氛围中,李清儿作为主演,每次开场都搞推销,实在有些跳戏啊,引起观众不适……

    李清儿很委屈,她也不想这样啊。可是,她和马林都签署了协议了,必须这样做啊。但为了观众的感受,李清儿亲自去会同馆找马林协商是不是把每场戏开场前都打广告去掉,改为首场开始前打广告?否则,观众真的跳戏严重啊……

    马林肯定不乐意砍掉那么多次广告,但为了《桃花扇》戏曲的完整性,马林最终同意李清儿只在首场开始前和最后一场结束后登台推荐。至于中间每场开始前的广告,则该由别人说。但马林要求,必须也得是美女来说。对此,李清儿自然满口答应。群芳阁本就是女人窝,别的不多,就美女多……

    然而,这只是一个小麻烦。真正的大的麻烦还在后头……

    《桃花扇》演绎了一段时间后,因为戏中将东林党列为奸党,引起了无锡籍的官员和士子的强烈不满。尤其是那些在东林书院读过书的人,看到母校名字居然被列为奸党名称,自然怒气爆发。

    所以,有无锡籍的言官上疏,要求禁止《桃花扇》的演出……

    说起来,也是马林疏忽了。虽然东林党出现在明末,发起人也是万历年间的顾宪成。可是,东林书院却是早就有了。而且,东林书院还是北宋时期就出现了。

    东林书院的创建者,乃是北宋理学大家程颢的“四大弟子”之一的杨时创办的,来头不小。

    所以,尽管在顾宪成之前,东林书院并未出过什么大佬,但仅凭其来头,就让人不敢忽视。

    要知道,程颢可是理学开派祖师。恰巧,明朝尊奉“程朱理学”为正统。所以,即使东林书院尚未出过什么顶级大佬,可东林书院的出身摆在那儿,属于理学一脉“根红苗正”的书院。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大佬,无锡士子的反击,也让人有些吃不消。李清儿不得不找马林求助,马林想了想后,决定不让步。

    为啥?这就是马林故意如此的。若是屈服,那岂不是白谋划了?但无锡东林书院出身的文官和士子们的指责又不能不回应……

    最终,马林在《桃花扇》开场时加了一句话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然后,就一推二五六了……

    ……

    但东林书院出身的文官士子们显然不甘心,于是上蹿下跳,想把《桃花扇》给搅黄了,不让继续演。群芳阁不过是个普通的清楼,面对东林书院出身的额文官和士子的打压,也有些吃不消。

    于是,马林干脆直接把戏班子带进了皇宫,推荐给了喜欢玩乐的正德帝……

    但戏班子在皇宫演出当天,正德因为头一天晚上玩得太嗨,看戏时基本在睡觉。倒是张永等大太监,看得津津有味。

    尤其是张永,非常喜欢王承恩陪同崇祯上吊那一段,还无限感慨道:

    “文官无情,还是我们太监才是真正忠于皇上的啊……”

    得,马林一听,也不寻求正德的庇护了。因为,张永此人,就足以护得住李清儿和《桃花扇》了。

    于是,马林主动帮李清儿说情,说无锡东林书院的文官士子们,因为名字巧合,强烈反对《桃花扇》的演出。而且,还质疑太监的忠心。他们认为,陪着皇帝上吊的,应该是东林诸君子,而不是区区太监……

    张永顿时不乐意了难得有一部认同太监忠心的戏剧,居然有人要打压?这是不给咱家面子啊?

    当然,张永不是傻子,他先调查了一番,发现东林书院出身的文官和士子们没啥背景和能力后,果断站出来力挺《桃花扇》……

    在目前的皇帝跟前第一红人出面的情况下,实力不够的东林书院一脉,不得不选择了偃旗息鼓。要不然,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

    然后,《桃花扇》一字不改继续播出。只有前面依然加了那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样就避免了很多纠纷……

    在大太监张永的庇护下,《桃花扇》在大明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扩散了开来,传到了全国各地……

    而这导致的后果就是后来顾宪成讲学,故意避开了东林书院。因为,东林书院名声不好,都怪马林写的《桃花扇》啊,这该死的蝴蝶效应……

第1183章 招揽张彩

    重阳节后,大明南北,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秋收。整个大明王朝,都沉浸在秋收的喜悦中。今年的秋收,大明帝国官场的官员们尤其开心。

    毕竟,这些个官员们,各个都是地主。就算之前是穷光蛋,只要中了举,就会有大量乡民投献土地,然后穷书生也摇身一变为地主阶层了。所以,在大明朝,只要中了举,就肯定能发家。从来只有穷秀才,决没有穷举人和穷进士。除非,你自命清高,不接受乡邻的土地投献。

    家有良田几百几千亩,秋收的时候,自然就是钱粮入账的时候了。所以,整个大明上下,都充满了秋收的欢乐。

    还有就是,今年刘谨倒台了,没有人敲诈这些文官了……

    而前几年,刘谨在位时,依靠对吏部等要害部门的把持,逼迫回京述职的文官向其贿赂,否则,就给差评,甚至发配到边疆地区为官。加上刘谨搞的“罚米例”,那几年,被刘谨搞得倾家荡产的官员很是不少。因此,今年在刘谨倒台后,文官集团简直喜出望外。以后,他们捞的钱就不用“孝敬”给刘谨了,而是都能装进自己的腰包了……

    顺便提一句,因为马林的干涉,刘谨没有像原本历史那样被千刀万剐。同样地,刘谨一党的官员,也就没有像原本历史上那么惨。

    比如刘谨曾经的最强马仔张彩,就没有像原本历史上那般,死于狱中。不过,张彩因为投靠刘谨的不光彩的经历,自然也就没了前途。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却被贬为庶人,且永不叙用……

    事实上,张彩还真不算什么大奸大恶之徒。这家伙最多有些好色,比如,老是觊觎人家美貌的小妾。当然,在古代,小妾也是可以互相送的。苏东坡甚至把怀孕的小妾送给别人,结果事后很多人自称苏东坡的儿子……

    刘谨此人,说起来并没有太强的本事,文化水平也不太高。但是,他会用人。比如,他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把奏折带回府中,跟妹婿孙聪和华亭人张文冕(相当于师爷)等人商议如何处理。然后,再让大学士焦芳润色,接着转交李东阳审核。

    而张彩,则是刘谨拉拢的最高级的能人了。刘谨变法中最著名的“罚米例”,就是张彩出的主意。

    另外,张彩并不贪婪,除了好色一点,其实并不太贪财,还劝说过刘谨不要收贿。所以,张彩此人,是一个比较矛盾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时,此人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张彩离开京城那天,非常凄凉,只有一个从老家一直跟随的老仆,赶着一辆快散架的破马车,载着张彩一家离开京城。

    因为是罪人,张彩没有退休官员的待遇,从前享受的各种特权就都没有了。甚至,家里的田产也被没收大半,只留下20亩祖田没被没收。可以想象,张彩以后的生活会多么困窘了。

    马林很欣赏张彩的才华,于是,他故意出城游历,在半路上,遇到了落魄返家的张彩。

    虽然只过去个把月,但张彩却从一个多月前意气风发的吏部尚书,沦落成了一个唯唯诺诺的糟老头子。

    见到马林,已经被贬为庶民的张彩,只能下车行礼……

    马林注视张彩良久,问道:

    “张大人可愿去东番岛为官?”

    “为官?”张彩的眼中忽然爆发出了亮光。

    但是,他犹豫道:

    “可是,在下已是罪人,马国主若是接纳张某,怕是会惹上麻烦。”

    “那不是问题,只要你愿意效忠于我,我可以在东番岛上赐你良田五百亩,年俸一千两。另外,你的子孙后代,只要不是太差,也可以恩荫为官!”

    张彩顿时动心了……

    他现在已经几乎一无所有,不但自己被贬为庶民,连两个儿子也前途无望。甚至,现在朝中还有文臣讨论要不要将张彩全家流放琼州呢。

    跟着马林混,至少能混个富足,而且还能当官。权利这种东西,男人一旦沾上,比毒品还能戒掉。很多后世的领导人,在位时意气风发,一旦退休,衰老就很快。主要是,权力在手,意气风发,自然精神焕发。而失去了权力后,就像吸不到毒的瘾君子,难受异常,然后就快速衰老了。

    张彩曾担任大明帝国吏部尚书,差半步就要入阁的大人物,岂会甘心当一个庶民?而且,在明朝内部,张彩是不大可能再当官的了,因为圣旨下发,讲明了对张彩“永不叙用”了,等于是断了他的仕途。

    但说实在的,张彩已经56岁了,也不怎么在乎自己的仕途了。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他两个儿子的前途问题。因为他过去帮着刘谨对付清流大臣,现在清流当政,张彩的儿子肯定前途无望。就算有才华,也会被打压。甚至,还有人讨论把张彩全家流放岭南呢。

    所以,对张彩而言,能够恩荫子孙为官,才是他最看重的……

    想到这里,张彩毫无犹豫地对着马林一揖到地道:

    “承蒙国主看得起,张某愿效犬马之劳。只是,朝廷那边……”

    “你且在附近找个客栈住着,等我消息!”说完,马林扔了一小袋银子给张彩,足够他一家住很多天的店了。

    ……

    马林之所以想要拉拢张彩,一是因为张彩能力的确很强;还有就是,马林对孔泰的能力不放心……

    孔泰是马林亲自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被马林任命为东番岛国相。然而,这段时间考察下来,马林发现孔泰只有外交之才,施政能力一般。甚至,因为太过仰慕华夏文明,搞得他行为都有些向迂腐的儒生靠拢了。而且,孔泰还很年轻,也没啥经验。

    所以,看到张彩这个很有才能的人没人要了,马林顿时就起了捡漏的心思……

    要知道,像张彩这样能力很强,却没人要的大才,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遇得到的。

    ……

    但如何带走张彩,且不得罪大明王朝呢?马林在回去的路上不停地思考着……

    回城后,马林又思考了一个晚上,才想出了对策……

    第二天,马林来到金吾卫校场,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到正德,但没遇到;第三天也没遇到;直到第四天,马林才看到了来找“哼哈二将”练习骑士马战的正德……

    趁着正德高兴的时机,马林忽然请求正德,想要把张彩要到东番岛去……

    “你要张彩干什么?他可是罪人。”

    “可他也是个人才,听说,刘谨的‘罚米例’就是他搞出来的。”

    正德点点头,道:

    “的确如此,朕也知道他有才能。可是,现在满朝文武都仇视老刘一党的人。就算张彩有才能,朕也无法用他。你一个藩国国主,若是敢用张彩,估计会招大臣们仇视的。”

    马林眼珠子转了转,道:

    “陛下,听说朝臣们正在讨论要不要流放张彩全家?”

    “的确如此,但他们找不到张彩为恶的证据,也只能不了了之。而且,张彩也拒不认罪。朕其实本来都想留下他,但群臣激愤,朕也没办法留他。”

    |“要不,您发话,把张彩全家贬谪道东番岛去?”

    正德顿时一愣:

    “好像……这也是个办法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839/ 第一时间欣赏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太上老牛所写的《欧皇崛起》为转载作品,欧皇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欧皇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欧皇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欧皇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欧皇崛起介绍:
(本书为《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的续集,为故事发展的第二阶段。)马林花了六年时间,从一名被赶出家门的穷流浪骑士,奋斗成为伯国的伯爵,并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黑水公司”,麾下有2万强悍的雇佣兵,成为德意志雇佣兵中的王者。然而,对于一名博学多才的学霸级穿越者而言,成为雇佣兵界的王者,显然不是终点。于是乎,马林带着武装到牙齿的强大雇佣军,在德意志,乃至全欧洲,掀起了腥风血雨,开始了欧皇崛起模式。最终,北海成了被马林所有的领土包围的“内海”。秘鲁和墨西哥的金银,智利的硝石,加勒比海岛的蔗糖、香料,南非的黄金,明朝的瓷器和丝绸等等……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为新的帝国增添营养……欧皇崛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欧皇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欧皇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