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三国之化龙TXT下载三国之化龙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化龙全文阅读

作者:鹰狐     三国之化龙txt下载     三国之化龙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27章 主公,救我!

    “雷薄,你这背主之贼,今日主公当面,你还口出狂言,污蔑主公,你良心何安!”

    叛徒这一类角色永远都是最拉仇恨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要远超原本的敌人,是以,雷薄方一出场,直接就被纪灵给盯死了。

    对于雷薄,纪灵真是恨得牙痒痒,作为一个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纪灵可不是什么酒囊饭袋,那日要不是雷薄先行入城降低了他的戒心,钟离县城岂会那么容易的被李易拿下?

    所以,瞧见雷薄,纪灵是真的分外眼红,要不是城墙太高,这时估计已经跳下去跟他拼命了。

    相比纪灵,雷薄就淡定多了,哪怕被纪灵指着骂他是背主之贼,哪怕被城头上的几千号人齐齐鄙视,他脸上也没丝毫羞愧之色,反而还露出了一个带着几分嘲讽的笑意。

    只见雷薄对着西北方向拱了拱手,大声道:“我雷薄忠于天子,往日是大汉之臣,今日拿的也是大汉的俸禄,何来背主之说?”

    纪灵嘴角抽搐,饶是他恼怒非常,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雷薄这句话。

    不怪纪灵嘴笨,哪怕是他身边那些像是阎象,杨弘之类的辩才面对这样的话语也没什么好的应该。

    因为只要提到跟大义有关的事情,袁术实在是一点优势都没有。

    一旁的李易见上面哑火,嘴角轻笑,为了保持风度,他不亲自下场怼人了,但这并不妨碍他让旁人去怼啊,而且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没瞧见袁术的脸已经成猪肝色了么?

    雷薄上前几步,指着袁术说道:“城头诸位皆是雷某往日同僚,雷某敢问诸位,袁使君初到扬州,可有在乎扬州百姓冷暖,可有关心百姓生计?”

    雷薄摇摇头,叹息道:“没有,都没有!袁使君到后,便以数万劳役兴造宫殿,然后日日饮宴,每日用钱以数万计,每日酒宴上撤下的酒水肉糜就足够百户人家用度,诸位也都是参与之人,雷某这话可有半句虚言!”

    “雷薄,主公待你不薄,解衣推食,你便是如此回报主公的!”

    城头上有人被雷薄这话说的恼怒,忍不住呵斥出声,却是袁术的大将桥蕤。

    对于桥蕤的话,雷薄并没有反驳,而是承认道:“的确,袁使君对雷某有恩,雷某也是知道的,所以,那日襄侯兵马破城,雷某也是尽力抵抗,直到最后大势已去,为了众多兄弟不再白白丢了性命,这才投降。”

    桥蕤冷笑道:“大势已去,呵呵,我看你是早就心有所属吧!”

    雷薄摇头,说道:“不怕诸位笑话,当日雷某投降,只是为了活命罢了,而且襄侯仁义之名天下皆知,能为襄侯效力,雷某觉得自己也不至于受了委屈,可是……”

    雷薄忽然提高了声音,道:“可是,到了襄侯麾下,雷某方才知道,盛名之下无虚士,见识了襄侯的兵马,这才知道何为军纪严明,什么叫做对百姓秋毫无犯,什么是真正的爱民如子!”

    “袁使君用兵,荆州扬州,两地无数百姓家破,襄侯兴兵,却是为百姓重建家园,袁使君,你与襄侯相差太多了!”

    这时袁术的身形有些摇晃,他可是袁家的人,地位何其尊贵,今日被李易堵在城里面憋屈也就罢了,曾经的部下都敢指着他的鼻子讽刺了,要不是最近受打击太多,让他的神经已经格外粗壮,不然袁术怕是又要被气吐血了。

    只是袁术还能忍,他的部下们却是忍不了,一个个的指着雷薄开骂,一个比一个的话都要难听,然而雷薄依然不为所动,反而昂首挺胸的说道:“诸位,看在大家同僚一场的份上,雷某奉劝诸位,早日弃暗投明,不只是为了生死富贵,更是为了心中道义,往日雷某做事,尽职尽责即可,但为襄侯效力,雷薄纵然是死,也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说罢,雷薄转身向着李易跪拜,道:“今日之后,雷薄愿以襄侯为主,为襄侯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若将来三心二意,必叫雷薄五雷轰顶,死无葬身之地!”

    雷薄的声音很响亮,无论城头上,还是跟在李易身后的压阵的人,全都听的清清楚楚。

    李易身后的那些人也就罢了,城头上那些人却是又气又无奈,毕竟雷薄如此拿李易和袁术对比,真的是把袁术给比下去了。

    而且,他们骂归骂,可心中却是不得不去猜想,自己身边究竟会有多少人因为雷薄的话对袁术产生怀疑,进而有了亲近李易的意思。

    “雷将军请起。”

    李易上前将雷薄扶了起来,赞许道:“雷将军深明大义,我心甚慰,将来但有功勋,我必为将军请功,绝不吝啬,将来封侯拜相非是虚妄,而且,不只是雷将军,其他扬州将士,只要愿意弃暗投明,李某都愿将其视若肱骨,许尔等一个大好前程!”

    “多谢主公!”

    雷薄向着李易一拜,然后缓缓后退,回到了李易那些亲卫的后面,而李易则是转头看向了城楼方向,显然,他那些话不只是对雷薄说的,更是对城头上袁术的人讲的。

    袁术他们也知道李易的意图,心中恼怒,纪灵正要出言回击,阎象却是抢先喝道:“李易,你今日邀我主在此相见,却是顾左右言他,以一区区降将的胡言乱语,意图乱我军心,如此小人作为,就不怕折损了你李襄侯的名头么?”

    李易摊摊手,道:“阎别驾此言差矣,李某看到袁使君当即便拱手致意,奈何袁使君对李某人不理不睬,纪灵将军还出言羞辱与我,我部下看不过去,出来说两句公道话,如何就是顾左右言它了?”

    阎象表情不由一滞,刚刚好像还真是李易刚开口,话头就被纪灵给引了过去。

    见状,李易身后那些人顿时哄笑出声,更让阎象脸色通红,不过阎象不是李易的目的,于是他很快就对着身后摆摆手,示意他们安静,然后看着袁术说道:“袁使君,李某今日约见,其实是为了袁使君的一位部下。”

    袁术微微皱眉,因为城池被困的缘故,寿春与外界的消息来往不说是完全阻断,但滞后很多是肯定的,所以,袁术如今还未得到豫章失陷的消息。

    李易也没吊袁术胃口的意思,点头示意了一下,典韦便押着被五花大绑的刘勋走了出来,把他按在了李易的身边。

    袁术之前听李易说是他的部下,还在猜想是之前阴陵那边战事中自己的哪个将领被李易给捉去了,岂料被李易押出来的人是刘勋,顿时大惊失色,脱口叫道:“子台!”

    这是袁术今日的第一次开口,不过因为太过吃惊的缘故,声音倒是不小,许多人都听到了,而那些人在短暂的愣神之后,几乎全都露出了惊慌的神色。

    因为子台是刘勋的表字,而刘勋是袁术任命的豫章太守,现在刘勋出现在这里,岂不代表着豫章已经落入李易手中了?

    城头上的人群中不由得发出了一阵哗然之声,但袁术和纪灵等人也顾不得去管了,他们纷纷伸长脖子看向刘勋,尽管知道不可能,可他们还是希望出现在这里的刘勋是个冒牌货。

    刘勋因为听到袁术的声音,下意识的就抬头向袁术看去,远远的,两人的目光正好对上,然后袁术的心登时就是一凉,他知道,豫章完了。

    而刘勋目光中却是闪过愧疚之色,因为他已经向李易投降了,算是背叛了袁术,只是他比较倒霉,李易看不上他。

    这里必须要说一下雷薄,今天雷薄那些话固然是气袁术的,乱袁术军心,可那些话也真的是雷薄的肺腑之言。

    雷薄刚投降李易的时候,李易明面上给予了他嘉奖和鼓励,心里却是没怎么把雷薄当回事,不过后来却是渐渐了解到,雷薄其实早就与袁术有了离心之兆,至于原因,是雷薄不满袁术的横征暴敛,不满袁术带给百姓的巨大负担。

    或许,如果多给雷薄一些时间,即便李易没有进入扬州,雷薄都有可能主动脱离袁术。

    在投降李易之后,雷薄真正感受到了李易的主张,知道李易虽然是在打仗,却是时刻都不忘百姓的苦难,心中感慨非常,认定李易乃是可以护佑天下百姓的明主,于是,雷薄不自觉的就开始从混日子的降将,向着李易的死忠粉转变。

    至于李易是如何了解到这一点的……

    任谁天天被一个大老爷们双眼厘米,且欲言又止的盯着,都不可能无视的,于是,李易就在决定弄死雷薄之前暗中调查了一下,结果就得出了这么一个让他虽然有些无语,却也倍感欣慰的结论。

    既然雷薄想当李易死忠马仔,李易自然是不客气收下了,而且决定将他打造成一个榜样,让袁术的部下看看,而今天,算是雷薄的首秀。

    至于刘勋,也是一个榜样,不过他是另外一种榜样……

    见袁术确认了刘勋的身份,李易朗声道:“袁使君,数日之前,豫章已被我麾下大将张辽击破,刘勋亦被生擒活捉,我担心袁术使君消息不畅,故今日特来告知,同时,也想和袁使君商量一件小事。”

    纪灵见状,便想代袁术答话,但袁术听到豫章失守的消息后,虽然脑袋有点蒙,可他全身血液的流动似乎加快了许多,体温升高,整个人也多了一股莫名的劲头,只见他不等纪灵开口,便抢先喝道:“你想商量什么!”

    李易一指刘勋,笑问道:“我知道袁使君素来爱惜部下,而刘勋被俘之后,我屡次劝说,甚至许诺将来为他封侯,他都不肯降我,让我很是无奈,放他,自然是放不得的,可杀了他,如此一员大将,杀之可惜,所以,李某便想问问袁使君,可愿将刘勋赎回?”

    袁术当即便要开口,不过一旁的杨弘却是小声提醒道:“主公,李易非是善类,而刘勋恐怕也不会那般,那般……总之,属下担心其中有诈!”

    虽然杨弘说的含糊,可袁术还是明白了他的意思,杨弘是觉得刘勋不是那种视死如归的人,李易倘若真的诱惑于他,刘勋能不投降么?

    袁术心中顿时有了迟疑,毕竟被李易坑出经验了,眼前这明显是又要坑他一把的节奏。

    李易见袁术不回话,便叹息道:“刘将军,看来袁使君是不愿意让你活命了,罢了,既然如此,我就送你上路吧,恶来,动手!”

    随着李易下令,典韦噌的抽出了一柄长刀,虚空晃了一下,吓的刘勋浑身一软,便要往地上倒去,但马上就有侍卫上前,将他按住,根本动弹不得。

    典韦嘿嘿笑了笑了一声,将长刀放在了刘勋的脖子上,凉嗖嗖的,再加上刘勋浑身不断的颤抖,刀刃很快了就割破了刘勋后颈的皮肤,更是将他吓得肝胆欲裂。

    “刀下留人!”

    袁术在城头上见状,也顾不得李易是否给他挖坑了,毕竟自家大将要被砍了,他如果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队伍的人心就散了,于是,袁术纵然感觉很不好,也只能大声喊道:“李易,你如何才肯放过子台性命!”

    李易闻言眼睛一亮,他知道袁术咬勾了,当即拍手赞道:“果然不愧是袁使君,果然干脆,那李某也不做小气之人,只要袁使君拿出十万石粮食交换,李某愿意向刘勋将军赔礼奉酒,然后敲锣打鼓送他入城,如何,以袁使君慷慨,定然会答应的吧?”

    城头上,袁术连着抽了好几口凉气,这事果然有坑,而且还是大坑。

    然而,袁术还是小看了李易的腹黑程度,只见李易悄悄的给典韦打了个手势,典韦会意,俯身在刘勋耳边说道:“嘿嘿,想活命,现在就大声向你的袁使君求饶,一定要大点声,喊得惨一点,或是袁术心软,或是让我家主公满意,你才能有活路,知道不?”

    典韦说罢,又用刀子在刘勋脖子上割了一下,疼得刘勋的眼珠子都快瞪爆了,也就在这时,典韦拿开了刘勋口中的破布,登时,城上城下,里里外外上万人,全都听到了刘勋那撕心裂肺的嚎啕:“主公,救我啊!”

第528章 送你传国玉玺

    “主公,救我啊——”

    听着刘勋那如同杀猪一般的嚎叫,此刻袁术心头没有丝毫对于这位老部下的怜惜,相反,他的种种的情绪最后全都汇聚成了一个念头——你怎么不去死!

    固然,袁术对他身边的部下们都挺不错的,但那种善待说到底都是袁术御下的一种手段,不管曾经多么亲近,不管曾经多么的礼贤下士,都无法改变双方本质上的主仆关系这一事实。

    这么讲并不是说袁术冷血,比如当初张勋毅然决定殿后,纪灵不顾有伤在身,怀着必死的决心留下阻挡张辽,好给袁术争取脱身的时间,那时袁术感动到痛哭流涕不能自已,并没有丝毫的伪装,全都是发自真心的。

    可今天这情况完全是另外一码事,刘勋丢城失地也就算了,但他作为一个大将,最起码也要硬气一点,拿出点该有的骨气,结果他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表现得如此贪生怕死,露出种种丑态,恶心袁术已经是小事了,更大的问题是动摇军心!

    试想,一个堂堂将军都如此怂包,袁术还如何让麾下的普通将士不惜性命?

    要是刘勋能大声咒骂李易,来一句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让城头上的将士看到他的血性,袁术说不定还会真拿出粮食把他给换回去,可他却是一副怂包模样,让袁术感觉就像是吃了一口狗屎,放嘴里恶心,吐出来膈应,这还怎么救他?

    “主公救我啊!”

    “末将为主公出生入死多年,主公不能见死不救啊!”

    “主公,呜呜呜……”

    ……

    刘勋这时根本不知道袁术已经想要放弃他了,他的心态自打李易拒绝接受他的投降后,就已经崩了,根本不具备平常的思考能力,而典韦告诉他只有求救袁术才能活下去,他自然是豁出老命的叫喊了。

    袁术在城头上看着这一幕,心中为难之极,答应是绝对不能答应的,袁术跟李易对耗,想把李易拖垮,凭的不是兵力,而是粮食,而刘勋又是如此废物,所别说十万石粮食了,一万石袁术也不会拿出来。

    可是,袁术不表示也不行,毕竟刘勋是他的属下,他今日放弃了刘勋,有人能够理解他的苦衷,肯定也有人不理解,一个不小心,他袁术就成了众人眼中薄情寡义的代表,如今形势风雨飘摇,他如果不能笼络住手下人,说不定哪天就有人投奔李易去了。

    一时间,城上城下两拨人相对无言,只有刘勋的杀猪声响彻天地,让原本肃杀的气氛中多了许多的诡异。

    “啧啧——”

    李易意味不明的感慨了一声,轻轻点了下头,典韦会意,一巴掌扇在了刘勋的后脑勺,低声骂道:“别叫了,叫了半天也没人搭理你一声,要你还有什么用!”

    刘勋被典韦打的生疼的脑袋,他以为自己要被李易处理掉了,转头就想求饶,但对上典韦那种完全不把他当人看的眼神后,立马就怂了,嘴唇哆嗦,委委屈屈的,愣是没敢开口。

    典韦不屑的撇撇嘴,怂的人他不是没见过,可这么怂的大将还是头一个。

    没了噪音,李易再度对着袁术拱手,一脸灿烂的问道:“不知袁使君考虑的如何了,只要十万石粮食送到,李某立刻放人,想来以袁使君的慷慨,应该不会不答应吧?”

    袁术咬着牙,手指抠着城墙,指甲都快出血了,李易实在是太可恨了,偏偏还让他无可奈何。

    眼看着自家主公为难,杨弘想了想,从墙头上探出身,大声道:“襄侯口口声声向我主求粮,难道是襄侯军中粮草缺粮?呵呵,襄侯,杨某在这里奉劝一句,若是无粮的话,还是早早退去的好,不然这几万大军到时候怕是想退都退不了,将来悔之晚矣啊!”

    杨弘也算是急中生智,借着李易要粮食为由,反将了李易一军,这也让神经紧绷的袁术稍稍松了口气,因为杨弘的质疑确实合情合理。

    然而,袁术那边的心还未落下,就见李易阵营中传来了一阵哄笑声,而且还带着强烈的嘲讽意味。

    袁术和杨弘等人不明所以,完全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笑的。

    李易对着身后摆了摆手,让众人安静,然后笑道:“杨长史却是多虑了,李某军中之人,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卒,皆是一日三餐,餐餐管饱,所以,杨长史说李某军中缺粮,呵呵,将士们,告诉袁使君,咱们缺粮食么?”

    “不缺!”

    “跟了主公,我等就没饿过肚子!”

    “我是之前是扬州兵,现在两天口粮比过去三天都多!”

    ……

    李易身后的那些兵丁纷纷应声,紧跟着,紧跟着,袁术那边的士卒们就有些不淡定了……

    “怎么可能!”

    “那李襄侯怎么会如此大方?”

    “这也不像是骗人的啊。”

    “唉,可怜我已经一个月没吃过饱饭了。”

    ……

    听到自家将士们的各种羡慕嫉妒恨,杨弘脸色有些发黑,他本想将李易一下的,哪想到李易反手就给他打回来了,而且还打得他生疼。

    杨弘嘴巴张了张,他还想说李易那是狡辩,可看着李易麾下士兵们的神情,还有那模样,杨弘最终开始没开口,他不想再自取其辱。

    李易瞧着杨弘闭嘴了,抿嘴笑了笑,因为想从粮食方面动摇他的军心,真的是一点可能都没有。

    李易在接济难民的时候,除非孕妇和幼儿,一般是保证人们别饿死就好,看上去有些小气,可在对待麾下士兵的时候,李易向来都是很大方的。

    一日三餐,粗粮管够,根本不存在饿肚子的情况。

    肉食方面,虽然生产力根本上,不能让士兵们吃上肉,但李易也会想办法给他们煮点骨头野菜汤,补充些维生素和钙,增强身体素质,另外肉汤味道也不错,还能提升士兵们的幸福感,也让士兵们对李易感恩戴德。

    所以,杨弘想从粮食方面动摇李易的军心,算是提到了铁板上,李易这边没动摇,反而是让袁术麾下的人眼红了。

    眼看着袁术那边有武官不断的训斥士卒,不让他们乱嚷嚷,李易便没有继续煽风点火,而是再度将目光投向袁术,朗声问道:“袁使君既然不回话,想来是不在乎刘勋性命了,如此,那就可惜了,李某就只能送他上路了。”

    听了李易的话,袁术心中一紧,便想说些什么,他倒不是紧张刘勋的性命,而是害怕坏了自己的名声,只是袁术还未开口,原本蔫巴巴的刘勋猛的挣扎了起来,大声叫道:“主公,你不能不管我啊,主公,我刘勋为你出生入死,有功劳也有苦劳,你难道就忍心见死不救!”

    袁术表情僵硬,心里却是恨死了刘勋,这么说话完全就是在逼他啊!

    然而,刘勋为了求活,也是拼了,对着袁术喊罢,见袁术不搭理他,又冲着李易叫道:“襄侯,还请襄侯收留小人,小人愿做襄侯犬马,而且这城中有我许多熟人,我若是攻城,城池必下,只求襄侯能给小人一跳活路啊!”

    虽然这出戏是李易一手导演的,可他听了刘勋的发言也是忍不住嘴角抽搐。

    李易不待见刘勋的一点就是,这家伙太特么怕死了,而且还特别没节操,不要脸,这样的人叫李易往哪里安置?除了废物利用,大概也没别的选项了。

    刘勋嚎啕了几句,见李易也不搭理他,再加上典韦手里有刀,他不得已只能再次向这袁术喊道:“主公救我啊!”

    “当真不知羞耻!”

    袁术忍不住骂了一声,只是他声音太小,只有身边的几个人听到。

    刘勋还不见袁术出声,只道是袁术已经放弃他了,想到可能到来的死亡,心中越来越绝望,然后,刘勋脑子中的某根线就像是突然崩掉了一般,忽然指着袁术大骂道:“袁术,你这个卑鄙小人,我为你卖命,你却对我见死不救,你良心被狗吃了么!”

    李易原本正观察袁术的反应,可听到刘勋这话却是愕然转头,他怎么都没想到,刘勋居然直接对着袁术开骂,当真了不得。

    袁术那边听见刘勋辱骂袁术,一个个当真是惊怒交加,纷纷呵斥道:

    “大胆!”

    “刘勋你失心疯了么!”

    “如此小人,不救他也罢!”

    ……

    现在旁人说什么,刘勋全都听不进去,他满脑子都是一个想法,那就是袁术放弃他了,所以,他越看袁术越恨,那目光就像是野兽一般,俨然已经把袁术当做了他的仇人。

    “袁术!你这个乱臣贼子,就你也想称王称霸,想当皇帝,我呸,你也不看看你自己是个什么样子,连个山野村夫都奈何不得,当皇帝,你羞也不羞!”

    城楼上,袁术一捂心口,险些摔倒在地上,他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头一次被人如此辱骂,当真是气死他了。

    城下李易脸色也不太好,这家伙骂他山野村夫,果然,把他废物利用是正确的。

    不过,刘勋骂的也不算错,所以在典韦想教训一下刘勋的时候被李易示意阻止了,他想听听刘勋还会骂些什么,反正刘勋的主要目标是袁术。

    “袁术,我知道,你要败了,城里肯定是没粮食吃了!”

    “他日兵败,你必遭千刀万剐!”

    “你的传国玉玺呢,你都当不成皇帝了,拿他来换刘某人的性命啊!”

    ……

    随着刘勋越来越疯,越骂越不堪,纪灵再也忍不住,大骂一声“该死”,然后也不等袁术下令,直接弯弓搭箭,一支箭矢嗖得便对着刘勋射了过去。

    李易身后的亲卫见状,担心李易有失,纷纷要上前护卫,但李易却是看得真切,知道这箭不是冲着自己来的,不过,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动了,在箭矢要射在刘勋身上的时候,李易忽然伸出左手,轻轻拨了一下,箭矢避开要害,射在了刘勋的肩膀上,疼的刘勋又是一阵大骂:“袁术,你要杀我,你竟然要杀我!我刘勋与你不死不休啊!”

    城头上纪灵挥拳上砸了一下,没射死那个怂包,实在是太可惜了。

    纪灵心中不甘,又要搭箭,准备再射刘勋,不想袁术却是一抬手,拦住了他。

    纪灵不解,这时候的刘勋胡言乱语,直接辱骂袁术,就算杀了他,估计也不会有人责怪袁术,纪灵不明白袁术为何要阻拦他。

    袁术没有解释,而是深吸一口,大声道:“襄侯,好手段,今日是袁某棋差一招,!”

    李易神色中有些许诧异,他感觉袁术话中的意思有些不太对,便不着急出声,等着袁术的后话。

    只听袁术继续道:“刘勋乃我部下,无论其是功是过,是赏是罚,我都应将他赎回,然后再行处置!”

    袁术身边好几个人都是脸色微变,他们只道袁术是脸面上过不去,想用粮食来换刘勋,那样可就亏大了,他们有心阻止,只是袁术已经和李易对话了,他们实在不好打断。

    李易则是轻轻蹙眉,的确,袁术是个爱面子的人,可要说袁术为了这么一个失心疯的家伙送十万石粮食,呵呵,除非袁术也失心疯了。

    心中这般想着,李易嘴上却道:“如此,袁使君是愿意拿出粮食来换人了?”

    袁术摇头,道:“襄侯觉得袁某会答应?”

    李易不语,袁术又道:“袁某愿意以一件重宝相赠,换刘勋性命,如何?”

    李易眉头跳了跳,如果袁术一开始就说什么重宝,他得琢磨一会,但刚刚刘勋可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喊出了传国玉玺在袁术手里,那么,袁术口中的重宝很可能就是传国玉玺了。

    李易刚刚想到这里,就见袁术大声问道:“我将传国玉玺交予你,换刘勋,你可答应?”

    “传国玉玺,袁术居然真的有传国玉玺!”

    “用传国玉玺换刘勋,这太吃亏了啊!”

    “主公肯定会答应吧……”

    ……

    随着袁术的话音落下,双方的人马都像是炸锅了一样,全都讨论拉起来,乱哄哄的,连个呵斥的人都没有,因为,那些将军们也不淡定了。

    传国玉玺啊,这可是帝王的象征!

    之前刘勋说出传国玉玺的时候,众人只是将信将疑,因为当时的刘勋有些疯,他的话不能全信。

    可是,袁术也提出传国玉玺,那就不会有假了,而且,袁术还提出要将传国玉玺送给李易,这简直就是平地惊雷,让人震惊之余,也全都将目光落在了李易的身上,所有人都想知道,李易是否会答应,或者说,李易一定会答应的吧!

第529章 玉玺是假的

    传国玉玺!

    真正听到这个名字,李易刚开始还是有点小震惊的,想不到袁术竟然有如此魄力,可随后他就有些哭笑不得,因为,袁术手里的那块传国玉玺,可是他李某人出品的啊。

    不过,随着周围那越来越多的议论声,李易忽的想到了什么,眼角微微跳动,心中暗骂一声阴险。

    一开始袁术提出传国玉玺的时候,李易心里光顾着吐槽了,具体事情并没有想太多,只以为袁术是被他给逼急了,可现在定下心神稍稍细想一二,马上就发现袁术这是想祸水东引,想用传国玉玺,把他那“忠臣义士”的金身给砸破。

    传国玉玺,代表着帝王权柄,真正的忠臣得到,自然是要交给天子的,可是,李易是忠臣吗?

    的确,李易的好名声天下人皆知,可在如袁术这样的人眼中,却是早就明白了,李易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只是隐藏的比较深罢了。

    所以,从袁术那边的角度来看,李易得到了传国玉玺,肯定是两难,既不想交给天子,又不好私自留下,一个处理不当,李易的名头就保不住了,最起码也能给李易添一个大麻烦。

    李易可不是袁术,袁术造反失败,凭着往日关系,都能有人为他说话,把他给保下来,换做李易试试?

    李易要是把名声给弄坏了,固然凭借他在荆州打下的基业,一时没人能动他,但口诛笔伐是少不了的,那种情况下,李易能自保就已经是万幸了,至于打扬州,完全就是开玩笑。

    想到这里,李易不禁感慨,袁术终究不是吃干饭的,这么快就想到了还击自己的法子,不过可惜,如果那块玉玺是真的话,李易说不得真要纠结一下,但是……

    那玩意是个赝品啊,李易拿了一点用都没有,反而容易坏名声,就算他原封不动的送到长安,被验出是赝品之后,世人肯定会以为是他把玉玺给掉包了,所以,袁术的换人条件是绝对不能答应的。

    不过,心中虽然做出了决断,但李易并没有着急回答,而是看向了自己身后,想看看自己的部下们对这件事情是个什么态度。

    或者说,李易想知道,假如他这时候造反的话,支持他的人能有多少。

    李易转身,只见他身后那些普通士卒几乎各个都是一脸的兴奋,甚至有不少人在大呼小叫,出于文化水平的缘故,李易觉得他们想的应该没有多深,大概就是觉得李易能逼着袁术交出传国玉玺,这是很厉害,很威风的事情,他们与有荣焉。

    随后李易看向自己的几个谋士,蒯越和荀攸,这两位是见过李易手里那个真货的,所以,他们反映也比较淡定的,见李易看向他们,也只是笑了笑,倒是徐庶有些着急,和蒯越说着什么,不过蒯越回了他两句之后,徐庶当即如蒙大赦,露出了一副放心了的样子。

    他们两人说的什么,李易没听到,不过,毕竟长久接触,李易大约能猜出来,徐庶应该是怕自己接下那传国玉玺,引火烧身,但又不好相劝,所以求助蒯越,但被蒯越以某些话语安抚了。

    李易心中笑了笑,又看向自己麾下那些将领。

    第一个典韦……略过,然后是徐晃,徐晃同样是知道传国玉玺的,也是李易的铁杆部下,只是徐晃现在的样子有些古怪,一会严肃,一会欢喜,似乎是在纠结该摆出来什么样的表情才合适一般,让人感觉有些好笑。

    站在徐晃身边的是黄忠,黄忠脸色严肃,跟平时变化不大,但李易觉得这只是黄忠不善于表达感情罢了,他肯定是支持自己的。

    在往下,就是刚回来的甘宁,还有苏飞,凌操,蔡中等人。

    其中甘宁最是兴奋,这本就不是个安分的主,显然是不介意李易拿到传国玉玺,搞一把大事情。

    与甘宁差不多的还有龚都,裴元绍等一些黄巾出身,或者是原本身份比较低的将领,他们的表现虽然不像是甘宁那么明显,但态度还是能看出来的,李易估摸自己直接扯旗造反,他们肯定会选择拥护。

    再往后的人,态度就有些不好分辨了,尤其像是苏飞、蔡中,他们脸上固然有着一些兴奋,但惶恐亦是非常明显,并不像其他人那般立场鲜明,李易觉得自己若造反,这些人不会反对,也不敢反对,可如果李易一旦失势,或者进展不顺,那时候他们会做出怎样的事情,就不好说了。

    将众人的表情看在眼中,虽然有些遗憾,没能看到齐刷刷的狂热表情,但李易很快就想开了,洒然一笑,毕竟最上层,和最底层,全都是支持他的,这已经很不错了。

    那些支持李易的,不是李易一手提拔,就是受了李易大恩惠,还有许多是依靠李易,才吃上了饱饭,他们自然愿意给李易卖命。

    至于中间那些态度不鲜明的,则多是如蔡中,苏飞这样的,原本就有着官身,衣食无忧的富贵之人,毕竟有钱人都惜命……

    想到这里,李易心中若有所悟,支持他的,与态度不明的,其实就是就是这个时代不同阶层的缩影,他们代表的,不只是他们个人,更是一个阶层。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毕竟“富贵”阶层中固然有蔡中和苏飞这样摇摆不定的人,但也有如蒯越和荀攸那样慧眼识英主的人物,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易身边的情况绝对称得上可喜可贺。

    等李易目光将所有人过了一遍,最后,他再度看向了城头袁术,脸色渐渐变得严肃,然后朗声道:“袁使君,传国玉玺,国之重器,在你眼中便是如此儿戏么!”

    城头上,袁术眯着眼睛,心中暗骂一声,他知道,李易这态度怕是要拒绝了。

    果然,就见李易继续说道:“玉玺乃是天子之物,李某若得玉玺,自当献与天子,然而,让李某用此人去交换玉玺,却是万万不能!”

    袁术一边心里骂娘,一边问道:“为何,难道玉玺还比不上一个败军之将么!”

    李易摇头,道:“一个国之重器,一个却是……呵呵,两者相去不能以道里计,若是用刘勋换了玉玺,是对玉玺的辱没,更是对天子的不敬,此非忠义之士所为,所以,袁使君想要救人,还是另想他法吧,否则李某宁可立刻杀了刘勋,也不能冒犯天子分毫!”

    李易这话说的响亮,怎么看怎么大义凛然,除了那些深入了解过李易的,任谁瞧见都得说李易是个忠臣。

    虽然李易拒绝交换的理由显得有些迂腐,但以往那些出名的忠臣义士,许多不也是固执之人么?

    李易可以想象,今日之后,或许会有许多人吐槽他,可他的的名头肯定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不过,还没等李易听到众人对他的吹捧,却见身后突然有人骂道:“李易,鼠目寸光之辈,传国玉玺放在眼前你也不要,你这个蠢材!蠢材!蠢材!”

    李易回头一看,正是刘勋那家伙见他拒绝了袁术的交换条件,顿时又开始发疯了,而且可能是太过绝望的缘故,他这回连典韦都不怕了,直接对着李易发飙,完全就是一副豁出去的模样。

    见刘勋如此,典韦的头发都快气得竖起来了,二话不说,直接扑上上前,拳脚齐动,几下就把刘勋给打得缩在了地上。

    李易无奈的叹了口气,压力太大果然是会让人失智的啊,这家伙已经逮谁怼谁了。

    李易没理会这个小丑,再次看向城头,问道:“除玉玺之外,袁使君可还有其他重宝,就算稍微差一些,李某也不嫌弃的。”

    城头上,袁术脸色涨红,浑身情不自禁的颤抖,显然是气急了的表现。

    而且,不只是袁术,袁术身边的杨弘,阎象等人,也跟袁术差不多是一个反应。

    今日和李易面谈,虽然说他们都被李易气了个够呛,可如此程度,还是头一次。

    因为,一个困恼袁术很长时间的,让袁术倍感羞耻的事情终于有了答案!

    之前袁术提出用传国玉玺换人的时候,他身边的几个亲信表情虽然微微有些变化,但没有一个肉痛的,因为,李易要是敢接那块玉玺,叫袁术再倒贴十万石粮食都没问题。

    至于为何,却是袁术已经知道,他手中的那块玉玺是假的了。

    当初李易将玉玺送到袁术的面前,袁术欣喜若狂,并没有想太多。再加上他也需要一个玉玺来给他和他的部下们打气,所以,那块玉玺甭管真假,它都是真的,也只能是真的。

    后来随着袁术的事情越来越不顺,袁术心中也对玉玺的真伪产生过一些怀疑,毕竟他袁家人虽然没摸过玉玺,见还是见过许多次的,隐约能察觉到那里不太对,但袁术也不能确定,毕竟他这个玉玺是天上掉下来的,即便跟正品的玉玺有些差别也是可以理解的。

    直到前段时间天子赦免袁术,派了宦官前来宣旨,袁术在阎象的强烈建议下,决定忍痛将玉玺献给天子,希望以此多给自己换一些喘息的时间。

    于是,意外就发生了,那传旨的宦官一看,当即就告诉了袁术,说他那玉玺是假的。

    那宦官与袁家是有关系的,双方很是亲近,还建议袁术,这玉玺要么就偷偷留下,要么就干脆将真的还回去,弄个赝品送给天子,实在是不像话,朝堂上那些官员们的面子过不去,也会对袁术不满。

    袁术听了宦官的话,自然是不承认的,因为他确实没整什么赝品,结果那宦官当即就在玉玺上挑出了好几处实实在在毛病,让袁术没法辩驳,但袁术还不甘心,又找了个玉石师父来确认,结果那玉石师父给出的结果更让袁术崩溃,人家说那印玺是新刻的,时间绝对不超五年。

    几番论证之下,彻底坐实了玉玺的赝品身份,而且不光是传旨宦官,就连袁术身边的一些人都怀疑这是袁术弄出来的把戏,叫袁术是欲哭无泪。

    最后,宦官自然是空手走了,假玉玺就砸在了袁术的手里,不过袁术好说歹说,总算是让他身边那些人相信,这不是他让人做出来的。

    然后,众人就开始琢磨了,既然这玉玺不是袁术做的,自然就是别人弄出来的了,而且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用玉玺引诱袁术造反,真真是用心险恶。

    对于那造假之人,袁术他们自然不肯放过,一番推算派排除之后,最后就把目标定在了李易的身上,因为李易太讨人厌了,总是坑袁术不说,还是是袁术倒霉后的最大受益者。

    不过,袁术等人虽然有了推论,奈何没有一丁点的证据,没法子拿到明面上来说,而且就算是说了,也不见得有几个人相信,反倒是让袁术丢人现眼。

    于是,这破事一直都被袁术给憋在心里,直到方才刘勋提到传国玉玺,袁术才想起了这一茬,于是就想着提出用玉玺去换刘勋,反正玉玺是假的,送出去一点都不心疼不说,还能坑李易一把,这假玉玺到李易手里,不管他是送给皇帝,还是自己留下,都是个祸害。

    李易也可以选择拒绝,只是李易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阴谋家,传国玉玺放眼前他都能拒绝,那唯一的解释就是李易知道,这玉玺是假的。

    相应的,李易自然就是那个始作俑者了!

    看着李易那嚣张的模样,袁术已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他无法想象,世上怎么会有如此阴险狡诈卑鄙无耻之人?

    他袁术与李易无冤无仇,李易如此坑害与他,难道就不怕天打雷劈?

    想他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就算是天子也不敢如此羞辱他们啊!

    可李易偏偏就这么做了,把他当猴耍了!

    当真是欺人太甚!

    李易还不知道,玉玺的秘密已经被袁术给识破了,依旧自顾自的说道:“袁使君,你难道真的不顾你部下性命了吗,我劝袁使君还是再考虑考虑的好,粮食没了可以买,但人心要是散了,袁使君的日子怕就不好过了,而且,我要的也不多,区区十万石罢了,以袁使君的威望,难道还差这点粮食?”

    “我,我杀了你!”

    听着李易那满是挑衅的话语,袁术再也忍不住,一把从纪灵手中拿过弓箭,搭箭就要向这李易射去。

    李易见状,下意识的就要准备避让,然而,还没等他动,就见开弓开了不到一半的袁术噗的一口老血喷出,直接仰面往后倒去,至于那支箭矢,却是落入了护城河,水花一卷,再也不见踪影。

第530章 王朗入扬州

    城楼上的突然变故,让纪灵和阎象等人直接就慌了神,全都围向了袁术,生怕袁术有个好歹,那样他们就全完了。

    而且,慌的不光是他们,还有许多不明情况的士卒,不一会功夫城头就乱做了一团。

    远处,李易看着城头上的景象,心中有些得意,只以为袁术是被他的话给激得受不了,这才吐血的,浑然不知,真正让袁术受不了的,其实是玉玺的事情。

    不过那都不重要了,毕竟效果都是一样的。

    眼看着袁术被阎象等人扶了下去,在纪灵的大声呵斥下,寿春的城头逐渐恢复了还算是正常的秩序,如果忽略那些守城士卒们眼中不安的神色的话……

    李易笑了笑,他今日的目的已然达成,就没有留下的必要了,当即吩咐道:“恶来,回营!”

    “喏!”

    典韦应了一声,指着刘勋问道:“主公,这人怎么处置?”

    李易脚步一顿,转头看向刘勋,刘勋也抬头看向李易,这时刘勋不知道是找回了一点理智,还是说出于本能,望着李易的目光分外惊恐,完全没了刚刚把李易和袁术一起怒喷的勇猛。

    李易目光玩味,看着刘勋问道:“好像……你刚才骂了我?”

    “没,没有,小人没有啊!”

    刘勋哭丧着脸,天见可怜,他真没想过要骂李易啊,刚刚真的只是太害怕了,来不及过脑子,想到哪就说到哪了。

    “呵呵……”

    李易似乎是信了刘勋的话,笑容很阳光,说道:“放心,我这人很宽容的,你虽然骂了我,但我是不会跟你计较的,走吧……”

    李易给刘勋指了指寿春城的方向,示意他可以离开了,刘勋的眼睛则有些发直,似乎是不相信李易真的把他给放了。

    李易见状,眼睛一眯,问道:“为什么还不走,难道你不信我?”

    刘勋顿时一个激灵,赶忙道:“我信,小人相信,谢过襄侯,谢谢襄侯!”

    刘勋也不管李易是真的放他,还是假放他了,慌慌张张的向李易磕了两个头,还不等起身,就连滚带爬的往寿春城门的方向跑去,那模样很是滑稽狼狈。

    典韦看着刘勋越跑越远,有些迟疑的摸了摸身后的弓箭,看向李易,意思是要不要给刘勋来一下。

    李易摇摇头,道:“这人也是糊涂了,往寿春跑……用不着我们动手的。”

    很巧,李易话音刚刚落下,就见对面城头上倏的射出一支箭矢,正中刘勋身前,箭矢的力道直接将刘勋打的仰躺在了地上,然后刘勋挣扎了几下想要起身,但城头上马上又有一支箭矢下来,射在了刘勋身上,直接就让他不动弹了。

    李易目光上移,远远的,他瞧见了纪灵投过来的,满是愤恨的目光。

    李易的视线只是与纪灵接触了片刻,便摇摇头,轻叹一声,转身往回走,典韦跟在李易身边,他也看了看城头的方向,有些不解的问道:“主公,今日袁术吐血昏厥,城中军心肯定大乱,这是好事,可主公为何不见喜色?”

    李易看了典韦一眼,他发现,人的成长果然是跟环境密不可分的,这个曾经非常一根筋的莽夫,如今想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

    李易解释道:“今日借着刘勋激一激袁术,情况比我想的要好,袁术身体本就不好,今日又吐血昏厥,纪灵他们的主心骨算是倒了,这寿春城迟早都是我掌中之物,只是……”

    李易有些遗憾的说道:“只是如此一来,我与袁术的仇怨便有如寒冰烈火,将来我能得到寿春城,可袁术身边那些文臣武将,还有几人愿意归顺于我?”

    典韦看看李易,又回头看了看寿春城池,最后有些苦恼的抓了抓脸,饶是他最能拍马屁,也觉得李易这么对待袁术,袁术那边一个个的肯定要恨死他了,就算自家主公再如何英明神武,也难让人家效忠。

    李易看着典韦那模样,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然后大步往前行去,的确,袁术身边那些人才不能收为己用确实可惜,但是,他眼中的可是整个天下,还用害怕无人可用?

    ……

    这场李易和袁术的交谈,以袁术的吐血告终,之后,寿春城中人心浮动,很是惶恐,就连那些文武官员也非常担心李易会在这时候下令攻城。

    不过,比较幸运的是,李易回去之后,除去加强对寿春四门方向的防御力量之外,并没有做出什么进攻的样子,算是让他们松了口气,也让他们有些不解,因为现在李易如果强攻寿春的话,虽然可能会付出一些不小的代价,但相对于长时间消耗而言,其实还是比较划得来的。

    等到了第二天,那些人就知道李易为何没有攻城了,因为一只约莫五千人左右的队伍,打着李易的旗号,离开大营往东边去了。

    显然,围困寿春的同时,李易已经有了新的目标。

    这固然让寿春城里面的人们暂时放松下来,毕竟不用马上面对李易了,可是,他们的心头上却蒙上了一层无法挥散的阴影。

    因为,李易此去固然能让他们喘息,可李易再度归来的时候,扬州还能给袁术留下多少地方?那时的寿春,恐怕就要成为真正的孤城了……

    石城,县衙之中。

    魏延正笑呵呵的与一四十来岁的文士推杯换盏,两人也不知喝了多少,魏延身体壮实,酒量自然不差,如今只是脸色微醺,不过那文士就明显有些高了,眼睛里面迷迷糊糊的,与魏延说话不时就要眨上几下,不然他就要找不到人了。

    “王太守,魏某乃是粗人,不会说什么吉利话,只能以美酒贺王太守高升,请!”

    魏延给对方和自己的酒杯满上,然后举杯,而魏延对面那人虽然有点晕,但也不是墨迹的人,哈哈一笑,然后同样举杯,大声道:“襄侯仁义,魏将军盛情,不然王某此行……难!襄侯大恩!今日便以这杯酒,祝襄侯早日踏破寿春,成就不世之功!”

    “主公必胜!”

    魏延符合一声,两人的酒杯轻轻碰了一下,举杯一饮而尽,然后相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起来,看的出,两人是非常投缘的。

    如果李易能看到这一幕,他肯定要给魏延点个赞,虽然有些事情是李易授意魏延去做的,但李易却是没想到魏延能与对方相处的如此之好,跟哥俩似的,都快成忘年交了。

    而那位文士不是旁人,正是几个月前还在陶谦麾下当官的治中王朗,现在嘛,则是新任的吴郡太守。

    至于王朗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还与魏延一起喝酒吃肉,那就说来话长了。

    王朗和赵昱,两人都是陶谦麾下的重要官员,但两人全都不满陶谦行事,不愿侍奉于他,许久之前就开始谋划,想离开陶谦,准备找地方弄个太守当当。

    只是曹操忽然出兵徐州,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而曹操退去之后,徐州空出的两块好地方,下邳和广陵,也全都被李易明里暗里的给消化掉了,让他们两个人的打算再度受阻。

    然后没等几天,吴郡太守许贡被甘宁给弄死了,空出了一个位置,王朗当时虽然有些意动,但他有自知之明,不敢从李易口中抢食,便没有打吴郡的主意,但人算不如天算,王朗不想去吴郡,可吴郡太守的任命还偏偏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如果是大汉其他地方的太守,不管是朝廷直接任命也好,还是地方的刺史州牧自己挑人也罢,反正就是一道任命的事,拿着凭证就能上任。

    但吴郡的太守却不一样,因为那里的形势实在太复杂了,天下有本事的人虽然不少,但能在吴郡坐稳的,真心没几个。

    首先,许贡死后,袁术在吴郡的影响到遭到了很大的打击,但那并不是说袁术在吴郡就没人了,朱治便是其中代表,最起码明面上他是袁术的人,而且他手里还有兵马,如果不是袁术那一系的人去吴郡的话,自然就要过了朱治这一关。

    然后,就是吴郡的地方势力了,其中以严家兄弟为代表,他们想当吴郡的土皇帝,只要谁帮他们达成这个愿望,他们就忠于谁,但是很显然,他们的这种要求,无论是朝廷,李易,亦或者袁术,全都不会答应的。

    从这一点来看,不管谁去吴郡继任太守,跟严家兄弟都是敌对关系。

    所以,朝廷要任命吴郡太守的要求就很高了,那人手里必须有兵,不然根本镇不住场子。

    然而,朝廷无兵可派不说,就算是有兵也不敢往那里用。

    李易现在正在和袁术打仗,朝廷冷不丁的弄了一支兵马放到李易身后,袁术那边怎么想姑且不做考虑,单单是李易他会怎么看?

    朝廷这是想等他们两败俱伤捅刀子?

    还是说,准备找机会抢李易的功劳?

    这问题就很麻烦了,没兵不行,派兵也不行,那么想让新任太守坐稳位置,就只能借兵了,至于借谁的,除了李易,也无人可借了。

    但是,找李易借兵,这同样是个很大的难题。

    试想一下,朝廷如果对吴郡不闻不问,那么下一任的吴郡太守,肯定是李易任命的人,毕竟现在扬州李易最大,兵马最强,李易把人名报上去,朝廷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就好比前段时间让张辽做豫章太守,论资历和经验,张辽都是不够格的,可那又如何,李易说他是他就是了,朝廷也不敢不给李易这个面子。

    然而,朝堂纵然昏庸**,但也不傻。

    李易如今名声虽然很好,但朝廷如果放任荆扬两州的官员全出自李易的手笔,那就是让李易成了这两州的无冕之王,哪怕李易真的是个忠臣,哪怕他自己不想造反,将来他的部下们也可能会逼着他造反的。

    所以,朝廷为了避免出现那样的状况,必须要在扬州的人事上插手,但这可是从李易口中抢食,万一让李易翻脸,朝廷那边就很难做了。

    那段时间里,朝廷连续物色了两个比较合适的人选。

    一个是长安的,听说是去扬州,便借口年老体衰,经不起颠簸,不去。

    另外一个就在扬州,这回不用颠簸,但人家回绝的更加干脆,直言年纪太大了,老眼昏花,请朝廷另选贤能。

    朝廷知道那些人是不想惹李易不痛快,免得招来杀身之祸,但朝廷也没办法,只能继续寻找敢去吴郡的勇士,就在这时,有人举荐了一直都想当太守的王朗。

    理由很简单,王朗不管怎么说,都是跟李易认识的,让王朗去吴郡的话,李易应该拉不下脸赶人,而且万一将来吴郡有困难的事情,李易出手帮忙的可能性也大一些。

    朝堂上一帮大佬们琢磨之后,感觉没有比王朗更合适的了,于是,一道圣旨下去,王朗晕乎乎就成了吴郡太守。

    当时许多人向王朗贺喜,王朗心里却是郁闷到不行。

    王朗知道,没李易帮助,让他独个去吴郡,估计不出三天就被人给弄死了,可求助李易的话,他又没那个底气,毕竟双方只是认识罢了,根本没什么实在的交情,李易凭什么放着自家亲信不用,转而帮他这个非亲非故的外人上位?

    王朗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便去找好友赵昱商量办法,结果赵昱一听,直接瞪眼,说王朗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李襄侯乃是堂堂君子,尽管年少,却是大汉肱股之臣,他王朗此去也是领了朝廷的圣旨上任,亦是光明磊落,以襄侯仁义,岂会不助他?

    王朗被赵昱数落了一通后,只能硬着头皮动身南下,但他到底有些心虚,到了广陵后,便不往前走了,先给李易去了一封信,内容非常谦虚,说他自己被任命为吴郡太守,心中忧虑,生怕自己才学浅薄,有负朝廷厚望,所以,有心请辞,但又害怕朝廷责怪,所以,他就想问问李易对这件事怎么看。

    李易收到了王朗信之后,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就回复王朗,说自己在徐州就很仰慕他的风采,今日王朗能来扬州,乃是扬州百姓之福,亦是他李易的幸事,让王朗无需多虑,不日他会亲率兵马,帮王朗扫清吴郡的种种阻碍。

    王朗在得到李易的回信后,直接就被感动到了,虽然李易在书信中虽然没有明言,但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李易如此态度,不是冲着圣旨去的,而是给他王朗面子。

    虽然这么说对天子不太恭敬,但作为得了面子的王朗,真的是很开心。

    于是,王朗便不再墨迹,按照信中约定,赶到了石城等候李易,然后,他就见到了先行到达这里魏延。

第531章 良禽择木而栖

    王朗在徐州的时候就见过魏延一次,有过短暂交流,但没什么交情,所以,一开始王朗还生怕魏延刁难于他,毕竟这次是他着旁人办事,心里没底气。

    但真正接触之后,王朗才发现自己果然是像赵昱说的那样,有些小人之心了,同时也佩服李易御下有方,因为魏延虽然是个武人,不似文人做事那般细腻,但人家对他王朗真是没二话,丁点不让他受委屈,甚至得知王朗来了,魏延立刻就要让出县衙给王朗居住。

    王朗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自然不会得寸进尺,说什么都不同意,最后两人干脆一起住进了县衙,两天接触下来,喝了几顿酒,一个谦虚,一个刻意逢迎,两人之间的关系便迅速拉近了。

    又干了一杯酒,魏延笑着摇头道:“王太守此言,魏某却是不敢苟同啊。”

    王朗虽然有些晕,但耳朵还是好使的,不禁好奇道:“敢问将军,王某哪里说错了?”

    放下酒杯,魏延说道:“袁术早先虽然势大,但是连败给我家主公之后,往日经营已经折损了七七八八,数日前那战之后,甚至都出现了无人可用的局面,现在完全就是冢中枯骨,根本经不起波折,而我主呢?”

    魏延很是豪迈的挥舞了一下手臂,道:“我主却是那旭日朝阳,今次征伐扬州,只是一只偏师就将袁术主力打的支离破碎,所以,若非主公心怀仁慈,太过爱惜百姓和将士性命,否则调集大军攻城,七日之内,寿春必然易帜!”

    王朗微微颔首,或许魏延说的有些夸张,却不算离谱,毕竟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李易对袁术,真的是占尽了优势,而且通过在徐州的接触,王朗也知道李易是极为爱惜人命的一个人,所以,李易这次打寿春留手了,并没有用全力。

    “襄侯确实厉害,不愧能让世人敬仰,和襄侯这么一比,呵呵,王某这大半辈子,感觉都白活了。”

    王朗调侃了一句,然后对着魏延举了举杯,魏延举杯抿了一口,说道:“我主确实厉害,不过,叫我说,我主最厉害的,不是别的,而是识人!”

    魏延放下酒杯,掰着手指头道:“如今袁术身边有谁,能撑得起门面的大将就纪灵一人而已,还曾经是我主手下俘虏,而我主身边有谁,远的不提,只是那寿春城下便有徐晃、典韦、黄忠、甘宁,虽然其中多数名声不如纪灵,但论本事……嘿嘿,哪个都不比他差!”

    “除了武将,还有智囊,袁术身边能称得上有智谋的,便是阎象与杨弘了,但他们的才学也就那样,对上我主之后,尽是吃亏,一点便宜都没捞到,在我看来,他们顶多也就是个二流水准。”

    “可我主身边呢,军师蒯越,还有不是军师,胜似军师的荀攸荀先生,有这两位为我主出谋划策,战事便已无忧,此外还有张昭,王太守是认识他的,我主曾言,得张昭之后,军中诸事井井有条,再不用他烦心,这也是大才!”

    王朗在一旁听的是连连点头,又对着魏延敬了一杯酒,恭维道:“襄侯麾下确实人才济济,非是袁术能比!”

    魏延也不客气,酒到杯干,不过放下酒杯之后,却是有些神秘的对着王朗问道:“我主身边还有两位大才,先生可能猜到是谁?”

    王朗一怔,想了想问道:“莫非是那位徐庶徐元直?”

    魏延摇头道:“我主说过,元直乃是石中玉,还需得磨砺擦拭,快则五年,慢则八年,之后可为军师,现在,还稍稍欠缺火候。”

    王朗抓了抓脑袋,无奈摊手道:“恕王某眼拙,实在想不到那两位大才是何人。”

    魏延笑了一声,说道:“那两位大才便是,毛玠,程昱!”

    王朗闻言,又楞了一下,问道:“原本曹操麾下那两人?”

    魏延笑道:“正是他们二人!”

    “这……”

    王朗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李易身边那些人虽然原本并不起眼,但因为跟着李易,一路顺风顺水的干了不少的事情,名气渐渐的就起来了,可像是毛玠和程昱,在两人却是真正的籍籍无名,没蹦跶几下呢,就被李易给抓做俘虏了,要说他们是大才,让王朗有些难以认同。

    魏延见王朗不信,为他解释道:“我主有慧眼能够识人,说他们是大才,必然就是大才了,之前不管是名声不显,还是兵败,只是英才不逢其主罢了,但如今到了我主麾下,以我主的知人善任,这两人只要真心效力,将来成就必然十倍于追随曹操。”

    王朗低头想了想,感觉魏延说的有道理,忍不住感慨道:“襄侯用人知道,非凡夫俗子可以想象,可怜老夫年纪半百,却是一事无成,今日赴任若非有襄侯仗义相助,最后怕是就要成为世人笑柄了。”

    听到王朗言语中的唏嘘之一,魏延心中微一沉吟,然后便哈哈大笑个不停,王朗被魏延笑得尴尬,老脸挂不住,不由打断他道:“文长为何发笑,莫非是笑话老夫不成?”

    魏延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呼吸,答道:“我是笑王太守当局者迷啊!”

    “当局者迷?”

    王朗眨了眨眼睛,如果是平时他或许能反应过来,可今天喝得确实是有些多了,一时弄不明白魏延的意思。

    魏延身子往王朗那边凑了凑,语气略显玩味的说道:“王太守亦是当世大才啊!”

    “我?”

    王朗先是愕然,旋即摇头摆手道:“过誉了,过誉了,若是做学问,王某……呵呵,勉强算是大才吧,可当官做事,不是王某妄自菲薄,实在是这天下胜过王某的人实在是多不胜数,哪里敢称大才?”

    魏延呵呵笑道:“魏某乃是粗人,只知道带兵打仗,不管是学问,还是教化百姓,全都不懂,但魏某知道我主的眼光绝对不会看错人。”

    王朗有些意外的问道:“难道襄侯点评过王某?”

    魏延摇头道:“是否有过点评,魏某不知,不过,王太守若非大才,我主为何要助王太守入吴郡,甚至不惜亲自带兵?”

    魏延说罢,深深的看了王朗一眼,便低头去给两人的酒杯满上酒水,而王朗却是因为魏延的那句话有些出神。

    对于自己为何能得到李易的帮助,王朗自然是想过其中原因的。

    可能李易的确是站在忠臣的角度上,对他这个同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也可能,李易是想通过一些手段,借着帮助的他的时候,在吴郡安插势力,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王朗希望是第一种,因为第一种比较简单,虽然欠李易一个大人情,但事后不会有太多的麻烦,但理智告诉王朗,不管李易是忠臣也好,还是奸臣也罢,他的性格要是如此单纯,早在洛阳的时候怕是就被人吃的骨头都不剩了。

    所以,王朗觉得李易帮他的理由应该是后者,是有所图谋的,但王朗并不太在意,因为那种情况才是正常的,毕竟人之常情。

    至于说李易在吴郡留下的手笔会不会对他的将来形成麻烦,甚至是威胁,王朗压根就没去想,因为没有李易,他根本就进不去吴郡,现在想那个问题纯属庸人自扰。

    所以,自从李易表示伸出援手之后,王朗的心态一直都是比较乐观的,被魏延盛情招待后,更是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直到刚刚魏延那翻言语,让他一个激灵,连酒都醒了大半。

    原本王朗以为魏延是单纯的与他炫耀李易身边的人才有多厉害,可是,在魏延说出毛玠和程昱后,他就感觉味道有点不太对了,等最后魏延说他也是大才,心中便是一声苦也,因为他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了。

    按照魏延的说法,李易有慧眼,看到一个大才就弄到了身边,哪怕是别人手下的,他也给抢了回来,这本来跟王朗没关系,可是,如果给他的身上也打上了大才的标签,这完全就是在暗示,李易是要把他王朗收入麾下啊……

    王朗的额头有些冒汗,脸上的肌肉也是一抽一抽的,因为这件事情处理不好,怕是会有杀身之祸。

    如今的官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身上有些某些势力标签的,那些人虽然认天子,但其中大半更忠于他们的主公,维护他们主公的利益,主公对他们的约束也远大于天子。

    当然,这样的事情是没法放到明面上谈的,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就连天子也知道,只是没奈何罢了。

    另一种,他们身上或许有些派系影子,但并不明显,影响也不大,他们本质上都是天子的臣子,听的是天子的命令,维护的也是天子的李易,王朗便是其中的一员。

    这次徐州的两个太守任命就是很好的例子,李易一句话让张辽成了豫章太守,代表的就是李易的利益,今后就算是朝廷委派了扬州刺史,但他想让张辽做些什么,没有李易点头根本没戏。

    王朗担任吴郡太守,有些事情虽然没有在圣旨上明说,可王朗知道,他最大的任务是增强天子在扬州的影响力,让人们知道,这里是大汉的地方,他们是天子的子民,而扬州,也是天子的。

    这个工作本来就不好做,但是,王朗还没到吴郡呢,一个更艰难的选择就摆在了他面前——李易要拉拢他。

    王朗心中有惆怅,也有纠结。

    惆怅的是李易这个以忠义闻名天下的家伙,心里居然也是黑的,要把扬州当做他自家的地盘,当真是人心不古,也让他对天子的处境又怜又叹。

    至于纠结,却是王朗对于自己前程的担忧,以后要是跟了李易,那就是背叛朝廷,可为了朝廷跟李易对着干……

    李易显然不是善类,虽然目前势大,倒向他一时半刻不会吃亏,但当今终究还是大汉的天下,李易要是一个弄不好出了什么意外,他王朗的名声也就毁了。

    但是王朗又没有勇气拒绝李易,因为都李易都不用专门害他,只要撒手不帮助他,他就寸步难行。

    王朗正在心里琢磨的时候,忽然感觉手臂被人碰了下,却是魏延又凑了过来,看着他问道:“王太守在想什么?”

    “啊,没想什么。”

    王朗赶忙装傻,原本在他眼中,魏延是个憨厚实在人,可现在看来,傻的那个人是他自己才对。

    然而,魏延既然开了这个话茬,自然就不会轻易放弃,反正刚刚已经给王朗思考时间了,他已经可以单刀直入了。

    重新给王朗满上一杯酒,魏延笑道:“以王太守大才,一个个小小的吴郡太守,本来是不在话下的,奈何世道不靖,如今王太守只是赴任,却也是这般艰难,唉,相比之下,文远才干虽然不如王太守,但他的运气却是好多了,得了主公任命之后,全郡上下,无一人敢有异议,各地世家,无不登门贺喜,我听说如今豫章已是政令通达,人心安定,完全就是欣欣向荣的模样。”

    王朗听着魏延的话,心里沉甸甸的,还有些发酸。

    他自然知道,张辽为何那般顺利,还不是因为有李易给张辽做后盾,而他王朗虽然是天子的人,却是一个实打实的光杆。

    这么一对比,王朗脸色就不好看了,实在是太心塞。

    魏延见状,心中暗笑,又道:“早先时候,论名分,论出身,天下胜过我主之人不知凡几,但追随我主之人却是源源不绝,且其中多是英才,王太守可知这是何故?”

    没等王朗回答,魏延便自顾自说道:“良禽择木而栖,不外如是。”

    王朗握着酒杯的手紧了紧,显然,这句话对他还是非常触动的,毕竟他如今的困难,说到底也算是因为没有良木的缘故。

    见王朗神色变化,魏延微微一笑,感觉火候差不多了,便清了清嗓子,望着王朗的眼睛,问道:“王太守学识渊博,这般浅显道理自然是明白的,那么,此时不择木而栖,更待何时?”

第532章 王朗醉酒

    更待何时……

    听着魏延的问话,看着魏延那近在咫尺的脸庞,王朗的心里咚咚乱跳,原本因为喝酒太多而有些泛红的脸色也开始渐渐变得苍白起来。

    魏延终究是个武将,身上只有一股凶悍之气,平时交往也就罢了,现在王朗既然知道了魏延对他别有所图,这让王朗很是担忧,生怕自己要是说个不字,魏延很可能会把他给干掉。

    那情形,想想都不寒而栗。

    这不是王朗太怂,没骨气,而是人在性命受到威胁时的本能罢了,特别还是死的莫名其妙的,连个水花都打不起来的那种。

    不过,叫王朗点头的话,他又实在不甘。

    这会王朗已经想明白了,魏延说李易认为他是大才什么的,这话是非常虚的,李易看中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吴郡太守的这个名分。

    所以,说的不好听一点,他就算要投靠李易,也不能轻易点头,不然李易很可能会把他当做一个软骨头,表面笑呵呵,心里压根看不起,用完就扔。

    左右纠结之下,王朗咬咬牙,忽的伸手捂着脑门,身形摇摆做眩晕状,同时有些吞吞吐吐的说道:“将,将军方才说什么,王某这酒喝的有些多,听的不甚清楚。”

    魏延见状直接无语,他没想到王朗这么不要脸,居然装晕,而且还晕的这么突然,难不成是把他魏延当傻子了?

    魏延正要重复一下方才的话,哪想到王朗也是豁出去了,口中哼哼了两声,然后往边上一歪,躺在榻上不动了。

    魏延看着这一幕,整个人都有点惊呆了,他想过王朗或是同意,或是拒绝,甚至是对他破口大骂,唯独没想到王朗居然这么不要面皮,直接躺那里不动了。

    这根本就是耍赖啊!

    魏延一时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他会如此试探王朗,自然是得了李易的授意,要尽量争取王朗,就算一时不能,也要建立好感,如非万不得已,不可对王朗无礼,更不能害他性命。

    所以,虽然王朗的举动让魏延气恼,但出于李易的交代,他也不敢直接王朗揪起来问个一二三,不然肯定要被训话。

    “王太守,王太守……”

    魏延不甘的唤了两声,可王朗还是不动,反而鼻子里面哼哼了几下,就跟打鼾似的。

    魏延彻底无语,无奈的叹了一声,李易可是说了,如果能把王朗忽悠过来,就给他记上一功,可现在看来,这功劳怕是不好拿了。

    虽然心里一个劲的对王朗吐槽,但魏延做事还是很细腻的,解下自己的外衣给王朗盖上,毕竟王朗年岁不小了,鬼知道他装睡会不会真的会睡着,不然受风寒有个好歹,他也要被埋怨。

    然后魏延又将放酒菜的矮几挪到了一边,给王朗腾出了翻身的地方,最后又看了王朗一眼,摇摇走出了房间,并把房门小心合上。

    魏延一出去,当即就招来一个亲卫,嘱咐道:“你找人暗中盯着王太守,寻常事情不用去管,但只要发现王太守有意出城,立刻拦下,并报于我,知道么!”

    ……

    且说魏延离开之后,王朗一骨碌就坐了起来,看看魏延给他腾出的地方,还有盖在他身上的衣服,脸上满是苦笑。

    对于王朗这样的文人来说,如果魏延给他来硬的,羞辱他,激起了文人骨子里的倔脾气,说不得王朗还真能硬气一把,可现在人家对他以礼相待,却是叫王朗当真为难。

    “唉!”

    叹了口气,王朗昂着脑袋,目光中很是迷茫。

    在王朗看来,如今的大汉,就像是此时的徐州,都是死气沉沉的,几乎是看不到前路,不然他也不会选择离开徐州。

    可两者虽然相像,但终究还是不同的,徐州离开就离开了,可大汉呢?

    他当了几十年的汉臣,全家吃的都是大汉的俸禄,今日魏延忽然暗示他投靠李易,当时王朗有一瞬间真的很想大骂魏延,问他良心何在。

    可是,他不敢。

    而且,魏延说的人可是李易,大名鼎鼎的李襄侯!

    对于李易,王朗也是真心佩服的,人家文韬武略,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简直不可思议,而且无论是从心性,胸怀,还是智谋手段,方方面面来衡量,俱是当时第一流。

    按照王朗的眼光来看,李易将来如果真要走那一步的话,只要顺利拿下扬州,以这荆州与扬州之地为根基,今后不要志得意满,继续稳扎稳打,如陶谦孔融之流,根本不是李易对手,三五年后,曹操吕布之辈,虽然算是一时豪杰,但在大势之下,也难挡李易脚步,算来算去,普天之下,也就河北袁绍可为李易的对手。

    然而,袁家固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李易出身寻常,先天上跟袁绍没法比,但李易相对袁绍也有着一个绝对的优势——年纪!

    袁绍如今已是不惑之年,而李易不过二十出头罢了,有这二十年的时间,说句不好听的,李易哪怕占着南方的半壁江山不动弹,就算熬也能把袁绍给熬死。

    在心中将李易和袁绍做了对比之后,王朗心中却是猛的一痛,因为他发现,自己推算未来天下归属的时候,居然没有把当今天子算进去,这让他感觉很惭愧,也很无奈。

    想到这里,王朗忍不住轻叹了一声,心中满是忧愁,起身拿过酒壶,想彻底来个一醉解千愁,可在这时,房门吱呀一声开了,魏延又回来了。

    魏延脚步很快,他是因为有事才回来的,却不想一进门就看到王朗坐起来了,而且看样子是准备继续喝,这让他很是无语,您老刚不是在装晕么,怎么转眼就醒了,这装晕最起码也要像回事啊。

    王朗也没想到魏延会回来,先是一愣,紧跟着就感觉老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烫,毕竟刚才装醉就已经很羞耻了,现在被人家撞破,这让他怎么解释?

    就在王朗支支吾吾的想说些什么的时候,魏延先一步回过了神,笑道:“王太守起来的正好,刚刚有人来报,主公到了,已经进城,王太守随我一同迎接,如何?”

    “啊,襄侯来了啊,那甚好,甚好。”

    见魏延没故意让自己难堪,王朗还有什么好说的,直接借坡下驴,起身一边整理衣服,一边说道:“襄侯到来,王某自当迎接,还劳烦魏将军带路。”

    瞧着王朗这模样,魏延心中暗笑,不过李易来了,他是真的不敢怠慢,更没空打趣王朗,当下便与王朗一同快步往外走,不过还没走出县衙,就见李易带着哼哈二将和徐庶,在一群亲卫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当即,两人下意识的加快脚步,到了跟前,魏延先行躬身道:“魏延见过主公!”

    然后王朗也对着李易深揖一礼,道:“襄侯仁义,若非襄侯援手,王某今次恐成笑柄,还请襄侯受王某一拜!”

    李易哈哈一笑,用力拍了拍魏延的肩膀,然后拉起王朗说道:“王太守的学文风采,初次相见时我便是仰慕非常,后得知王太守到扬州为官,我心中可是万分欢喜,求之不得,再加上王太守为官多年,善于治民,而扬州如今正需要安定,所以,王太守能到扬州,是李易之幸,亦是扬州百姓之福啊!

    王朗不得不承认,李易说话真的很中听,原本出来之前,他心中对李易还是有些埋怨的,可刚瞧见李易,人家只是几句话,便让他心中怨气一扫而空。

    而且,王朗还又发现了李易的一个优点,人家年纪轻轻身居高位,却是没有分毫骄傲自满,哪怕是对他这个欠了人情的老家伙都是谦逊有加,这让他不禁感慨,或许也只有如此人物,才会有如此成就吧。

    王朗心中思绪翻飞,表面上还算镇定,轻声恭维道:“月余不见,襄侯气量更见恢弘,王某拜服。”

    李易笑了笑,没有继续找王朗说话,而是看向魏延,示意他往前带路,同时问道:“文长在石城这几日如何,之前路上可有麻烦,如今内外可还安定?”

    魏延笑道:“仰仗主公威名,末将按照主公吩咐,沿江水而下,一路无人阻拦,到石城的时候,城中有守军五百,见末将到来,便紧闭城门,但末将报出主公名号,让他们查验凭证之后,便主动开门请末将入城,主公威名,扬州已是人尽皆知!”

    李易哈哈一笑,道:“莫要光捡好听说的,兵马入城后可有滋扰百姓,城中百姓生计如何?”

    魏延赶忙摇头道:“军中禁令,末将不敢马虎,将士虽然入城,但对城中百姓秋毫无犯,就是城中大户送来米粮劳军,军士们也不曾私下收授,全由军中司马登记造册,然后按部发放。”

    “至于百姓方面,末将亲自带人走访,认为城中百姓虽不比荆州富足,但只要秋收之前无大事,应当不会有饥荒,偶有贫苦之人,官府存粮也足够应付。”

    李易又问:“袁胤那边可有异动?”

    魏延摇头道:“自末将到来之后,石城附近虽时有哨探出没,但袁胤所属兵马却是龟缩未动,以末将推测,只要主公不出兵宛陵,袁胤难有动作。”

    李易微微颔首,他也认同魏延的说法,因为袁胤如果真的厉害,之前就应该破釜沉舟,尽起丹阳之兵与袁术合兵一处,现在丹阳支援袁术的人马已经尽数败亡,袁胤再想有什么作为,真的很难了。

    李易一边与魏延说着事情,一边往里面走,王朗跟在旁边,将两人的对话听在耳中,他不得不承认,李易是个明主,见魏延后,李易问的都是要害之事,但雷厉风行之中,又足见其仁善。

    很快,一行人进入主厅,李易居于上首,王朗次之,魏延,典韦等人也依次落座,然后使者送上酒水,李易自斟自饮了几杯,压下奔波的疲乏之后,便清了清嗓子,看向魏延、典韦、甘宁以及徐庶,问道:“你们可知,这次吴郡之行,我为何只带了你们几人?”

    李易说话的时候并没有避讳王朗,所以王朗也在心里思考李易这个问题,再加上他的酒劲早就被惊没了,所以,只是在魏延等人身上瞧了一遍之后,心中马上就有了答案。

    当然,王朗很识趣的没有多嘴。

    魏延等人互相看了一眼,虽然一开始有些迷惑,但他们也都是这时代的“名人”,很快明白了李易的用意,只是有些不太好意思直说。

    李易见他们无人直言,便随手点向徐庶道:“元直,你说说这是为何?”

    徐庶笑了笑,道:“这是主公有心栽培属下,属下感激涕零。”

    其实徐庶心里更想说,李易是要给他们几个送军功,只是这话太直白了,不好听。

    徐庶开了头,魏延他们也就不在绷着了,纷纷拜道:“属下多谢主公厚爱!”

    “大家免礼。”

    李易笑了摆了摆手,然后却是把脸一板,严肃道:“你们几人之中,恶来一直护卫我左右,不提也罢,但文长,特别是兴霸与元直,却是并无多少显赫军功,所以,为了尔等将来,我自然要多考虑一二。”

    魏延几人纷纷点头,李易说的是实情,寿春那边完全是要把袁术给围到死,最后分军功的话,除了军中主将,剩下的人基本就是平分了,虽然也不差,但对他们来说,真的有些不够看。

    可这次跟着李易来吴郡,要是有什么斩获,那功劳实打实都是他们的。

    想到这里,几人心中全都是暖烘烘的,毕竟这可是李易对他们的特别关照啊。

    “不过——”

    就在这时,却见李易话锋一转,道:“我让你们几人来吴郡,确实是让你们沾一些军功,但是,军功可不是这案上酒肉,任凭你们取用,是需要你们一刀一枪去拼,去算计,最打了胜仗才能有,要是有人觉得吴郡这边的人物都是酒囊饭袋,结果轻敌吃了亏,让将士们白白丢了性命,莫怪我不讲情面!”

    李易这话说的比较重,魏延等人都是心中一凛,刚才他们还真的起了几分轻敌的心思,因为扬州诸郡之中,吴郡是最“散”的一个,连名义上的主事之人都没有,所以,在他们看来,这样一个地方还不是手到擒来?

    不过现在有了李易的敲打,他们确实冷静了许多,没错,吴郡是相对弱一些,可他们要是在这地方栽了跟头,别说李易会惩罚他们,就是他们自己也会感觉没脸见人的。

第533章 王朗献计

    一旁王朗看着李易的对着手下人又削又捧,既让他们感激涕零,又叫他们不敢对未来可能的战事掉以轻心,手段可谓娴熟,让王朗是又佩服,又唏嘘。

    想他如李易这年纪的时候,还是多么实诚的一个人啊,脑子里装的不是圣贤书,就是忠君报国,做事坦坦荡荡,心思一口气直通到底,哪有李易这么多的花花肠子?

    不知是不是巧合,王朗正想着李易,就见李易忽然看向了他,拱手道:“寿春战事虽然一片大好,但易也不敢怠慢,为了以防万一,几位智囊便尽数留在寿春坐镇谋划,这次只带了他们几个不成器的,所以,今后吴郡之事,还希望王太守帮忙多多参详,王太守可不要吝啬啊。”

    王朗赶忙还礼道:“襄侯这说的是哪里话,若非王某不济事,也不至于让襄侯劳师动众,襄侯如此仗义,王某又岂有推脱之理,襄侯若有所吩咐,王某绝不推辞。”

    王朗现在对李易有点敏感,基本上李易随口一句话,他都要在脑子里转上好几遍,看看其中有没有什么深意,至于他自己的回答,同样也是异常小心,生怕那里说的不合适,触了李易的霉头。

    李易听得出来,王朗语气中明显有着讨好之意,这让他心中不由一动,看向魏延,但魏延却是有些无奈的轻轻摇头,表示那件事他没能办好。

    李易心中稍稍有些失望,但也不算严重,毕竟让魏延去忽悠王朗,这本身就是一步闲棋,成了固然是好,如果不成,也没啥,权当做是试探,为他今后拉拢王朗做铺垫。

    至于说王朗在收到了自己的拉拢后,忽然翻脸应该怎么办,李易却是丝毫不担心的。

    李易记得逼汉帝退位的时候,王朗也是有参与的,虽然按照时间来讲,那是很久之后的事情,现在的王朗也不会有将来的心态,但是,既然能支持献帝退位,这已经足够说明,王朗对大汉或许有忠心,但绝对不是死忠,所有,在李易自身很优秀,并且以礼相待的前提下,他能豁出身家性命不要,跟李易对着干么?

    显然是不可能的。

    李易看着王朗,略微沉吟了一下,笑道:“既然如此,李某就不客气了。”

    李易对着典韦一摆手,典韦会意,取出了一副吴郡的地图,展开放在了李易和王朗之间的几案上,李易往上面一指,道:“此行吴郡,易麾下有兵马一万五千,虽然可以荡平一切不臣,但兵戈一起,死伤无算,而近年来天下几次动荡,皆为肉食者之祸,百姓何其无辜,所以,我虽然带兵入吴郡,但除非万不得已,不愿兴杀戮之事,王太守可有妙计教我?”

    对于李易话语中对百姓的怜惜之情,王朗是极为佩服的,可是,佩服归佩服,李易的意思却是跟王朗想的完全不一样,

    按照王朗原本推测,李易入吴郡既然带了大军,那么后面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无非就是让严家兄弟和朱治这两拨人来见他,他们识相服软的话,就给他们来个好结果,要是不给面子,直接带着大军杀过去,简单有效,王朗可不觉得那些人是李易的对手。

    结果,李易忽然说他轻易不打算动手,还让王朗给他献计,这着实让王朗意外。

    好在,王朗虽然不以算计见长,但毕竟读书够多,本身智商也不低,故而,在借着自己给自己倒酒的功夫,脑袋里很快就捋出了一个大概的思绪。

    王朗伸手在地图上点了一下,上面有个地名“乌程”。

    “王某听闻,那严家兄弟二人都是乌程人氏,被前太守许贡授予官身之后,便屯兵曲阿,但在许贡遇刺之后,便退回了乌程经营故地,只是这一路退走之中,对沿途所过之处多次进犯,掳掠青壮、粮食无数,使其麾下势力越发壮大,传言兵马近万,地方官府不能奈何,如今从乌程向东,直至由拳一带,官府百姓,皆受其挟制。”

    说到这里,王朗顿了顿,道:“襄侯入吴郡,虽然心怀仁慈,不欲见血光,然而乱世人心浮动,礼乐崩坏,若无雷霆手段,单以仁义恐难服众,所以,王某以为,乌程那严家兄弟,可做杀鸡儆猴之用!”

    李易微微颔首,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道:“王太守所言甚合我意,不过,既然杀鸡,那猴呢?”

    王朗抬头看着李易,有些迟疑的说道:“恕王某冒昧,在此之前斗胆请教襄侯一桩私事。”

    “哦?”

    李易稍稍有些奇怪,但也不是很在意,点头道:“王太守尽管开口,易必不隐瞒。”

    王朗吸了口气,轻声问道:“敢问襄侯,那前长沙太守孙坚之死,与襄侯是否……”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王朗是非常不愿意碰触这个话题的,因为孙坚的名声可是很不错的,尽管李易的名声更高一些,可如果像是坊间传言的那样,孙坚是死在李易的手上,那对李易的光辉形象来说,确实是一个污点,李易肯定是不喜的。

    但这件事王朗又不得不提,因为孙家就是吴郡的人,孙坚虽然没有了,可孙家的影响力还在,孙坚曾经的人脉还在,李易要扫平吴郡,自然是避不开孙家这个问题的。

    如果孙坚不是李易所杀,那事情可以慢慢来,慢慢谈,可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基本就不存在谈和的可能了。

    对于王朗这稍显有些过线的问题,李易不但不脑,反而有些高兴,在他看来,王朗这就是在伸腿试探水坑身前,试着试着,人就陷进去,出不来了。

    李易伸手示意典韦过来,轻声吩咐了两句,然后对王朗说道:“此事……我有些难以启齿,不过,我这里有孙将军亲笔,王太守一看,便知其中原委。”

    王朗点点头,安稳坐着等候,方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固然的确是为了谋划,但同时也是试探李易对他的态度,所以他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生怕李易翻脸,不过现在看来,貌似还不错,毕竟李易愿意和他谈这件事情,可见人家没把他当外人,还是很有诚意的。

    很快,典韦便捧着一个木匣回来了。

    李易拿过木匣,打开,取出一块绸布,小心的捧在手上,放在王朗面前,道:“王太守请看,此乃孙将军绝笔。”

    王朗见绸布之上血迹斑驳,眉头便是一挑,不敢怠慢,小心翼翼的接过,入眼一看,只瞧了两行,眼睛就忍不住瞪大,有些愕然的看着李易,显然是其中内容出乎了他的预料。

    李易感觉有些不好意思,等王朗将血书剩下的内容也看完,讪讪的笑了笑,道:“事情便是如此了,王太守觉得如何?”

    王朗苦笑着将血书交换给了李易,并没能马上做出回答。

    这封血书的内容,李易的亲信们自然是知道的,除此之外,便只有两人看过了,其一是凌操,另一个就是王朗。

    凌操当时看过之后,便信了其中内容,自身心结也解开了不少。

    可王朗不是凌操,他是个在官场混迹多年的文人,心思比凌操复杂耳朵多,虽然这血书乍一看没什么,可稍稍细想之下,不难发现其中满是阴谋的味道。

    孙坚死了,李易为何恰好出现。

    李易和孙坚也不过只有一面之缘罢了,就为这,孙坚临死之前就托付妻子,实在太过草率。

    说句不好听的,就当时的情形来看,孙坚手下随便哪个将领都比李易强,也比他让人放心。

    而且,托付就托付吧,还送个小女娃过去,这事情怎么看都太过刻意了,甚至是多余了。

    还有……

    随着王朗越想越多,越想越深,额头不知不觉的就冒出了冷汗,是惊得,也是吓得,因为他忽然发现,李易这家伙的野心是不用怀疑了,但更可怕的是,他居然早在洛阳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今日的吴郡孙家之事布局谋划了。

    要知道,当初的李易虽然杀了华雄,并改名换姓取信董卓,虽然有了点名气,可事实上,他手下并无一兵一将,亦无能人异士辅佐,相较于天下英雄来说,完全就是微不足道。

    可就是那样的李易,居然就敢有鲸吞天下之志,说他是痴人说梦都不为过,可不可思议的是,如今只是两年时间过去,人家虽然还没有吞天下,却也成为了天下权柄最重的人之一!

    这……这简直非人哉!

    而且,李易崛起今,不管是李易本人,还是围绕他聚集的起来的人,都没有出现丝毫疲态,依旧是高歌猛进的模样,天知道再给他一个两年,他会事何等模样。

    原本王朗还觉得河北袁绍可为李易敌手,但他现在却是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推断了,将袁绍放到李易的位置上,袁绍能有李易三成的成就?

    难!

    那么,双方差距如此之下,这天下还有人能成为李易野心的阻碍么?

    王朗有些晕乎的抬头看了李易一眼,似乎是想看清身边这个人,但很快,他就低下头去,因为莫名的,他已经有些不敢直视李易了。

    王朗脸上的表情变化,李易自然是全数看在眼中的,这让他很是纳闷,虽然血书中的事情有点那啥,但李易觉得王朗最多也就是鄙视一下他,表情根本用不着如此丰富。

    到最后,李易更是感觉王朗整个人似乎都缩了一下,一副小鸡仔怕怕的模样。

    李易心里很是纳闷,暗道你孙女还没影呢,怕个肾啊!

    李易自然是想不到,一封血书能让王朗得出那么多的结论,他等了一会,见王朗还是浑浑噩噩的模样,忍不住再次问道:“此事,王太守怎么看?”

    “啊?”

    王朗身形一震,下意识的低呼了一声,然后便察觉不妥,抬起袖子擦了擦额额头上的汗水,讷讷道:“这个,这个,王某有些口渴,还,还请襄侯稍待。”

    “呵呵,我来为王太守斟酒。”

    李易笑了笑,便伸手去给王朗斟酒,他这个人,只要别碰他底线,或者干出什么让他反胃的事情,平素还是很好说话的。

    看着李易一脸和善的给自己斟酒,王朗一时间竟然有种受宠若惊之感。

    等酒杯满上,王朗一口气把清冽的酒浆全部饮下,感受着那冰凉与火辣的感觉交替,总算是让他那有些激荡的心神安定了一些,也能够勉强正视李易了。

    不过,即便如此,王朗也还是又斟酌了一会,方才决定开口,因为他感觉自己的智谋远不能跟李易相比,李易向他问计,不过是考教他罢了,他不想让自己太过丢脸。

    “襄侯,吴郡都尉朱治在许贡死后一直驻扎无限,此人本是孙坚旧将,之前虽然是听令于袁术,却是与孙家关系更为亲近,如今孙策已然反了袁术,孙家自然与袁术决裂,朱治那边虽然并没放出什么风声,但王某私以为,此人多半已经脱离了袁术掌控,转而亲近孙策,所以,因为坊间传言之故,纵然襄侯并无恶意,但想要不动刀兵收服此人,怕是不易。”

    王朗说着,看向那封血书,说道:“当然,襄侯有此书在,可证清白,但王某以为,血书暂时却不可轻易示人。”

    李易好奇道:“为何?”

    “因为孙策已在庐江自立啊!”

    王朗叹道:“若是一般时候,有此血书在,襄侯自然可与孙家化干戈为玉帛,可是,如今袁术失道,孙策背离,可襄侯明明占据大义,孙策却不归附,显然,此子志在不小,欲以庐江为根基,与襄侯分庭抗礼,事成,孙策可在扬州据有一郡,甚至数郡之地,聚众东南,称王称霸,事情若是不成,孙家怕是会有灭族之忧。”

    “试想,那孙策既然能下如此决心,其心志又是一封血书能够动摇?王某以为,孙策若得这封血书,即便知道其中所言句句为真,他也绝对不会承认,反而会污蔑襄侯,说襄侯意图蒙骗世人!”

    “孙策如此,孙家亦是如此,而朱治与孙家亲近,怕是也相差不大。”

    “所以,这血书虽有奇效,却不可轻用,王某以为,暂时无需去管朱治,襄侯可以一部精锐,直入富春,将孙家家中老少纳于掌握之中,算是示之以威,然后襄侯可登门赔礼,以血书示其家中长者,并辅之以恩义忠孝,让孙家长辈出面劝说孙策,朱治,二人若从,襄侯便是不战而胜,不但吴郡之势大好,庐江亦是唾手可得!”

第534章 又得贤才

    “好!”

    听着王朗给出的回答,李易满意的点了点头,因为,王朗的表现比李易原本想的要优秀许多。

    除了刚开始给自己挣名声那段日子,李易其他时间都是一个比较小心谨慎的人,这次他只领着一万多兵马奔赴吴郡,身边一个大谋都不带,自然不是轻敌,更不是他已经开始膨胀了,而是他事先已经和那些谋士们推敲了好多遍,预估了进入吴郡之后的种种情况,并做出了相应的多种应对,只要李易自己别犯太低级的错误,抄抄作业就能圆满攻略吴郡了。

    所以,李易向王朗问计,并不是真的问计,而是如同王朗猜想的那样,李易要掂量一下王朗的分量到底如何。

    李易现在在用人方面虽然不敢说太高明,但起码不小白,他知道在外的名声和世人眼中的“才能”,并不能成为一个合格官员的保证。

    比如蔡邕,这老头子名气最大,也是实打实的学富五车,天下没几个人比他肚子里的墨水多,可如果叫他当个实权太守,放在稳定的后方自然没问题,可要是放在那些各种势力比较复杂的地方,老头子多半要抓瞎。

    而王朗这人,说来也是个名气比较大的人,他的名气在于他的学问,说起来和蔡邕算是一类人,这点本身就让李易不放心了,再加上王朗这家伙还是被诸葛亮给生生骂死的……

    所以,就算王朗投靠李易,但李易是否用他,具体怎么用,是真的需要小心掂量的。

    正是出于这些考量,为了防止王朗将来给自己坏事,李易才有意试探他一下。

    结果嘛,目前看来还不错,因为王朗说的和蒯越那个貌似忠厚,实则有些阴狠的家伙想法差不多。

    听出李易语气中的满意,王朗心中松了口气,没办法,虽然按年纪,他都能当李易的爹了,可心里的这个底气实在是差太多了,容不得他不小心。

    不过,王朗却觉得这还不够,就在刚刚,他心中原本还很混乱想法已经渐渐的明晰了,既然如此,他必须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

    短暂的停顿之后,只见王朗声音忽然有些低沉,接着道:“只是,按照王某推断,朱治或许会屈服于襄侯,但孙策那边怕是就很难了。”

    说到这里,王朗看了一下李易的脸色,见他没什么表示,便继续道:“孙将军之死虽然与襄侯无关,但孙策却是不知,后来又几次冒犯襄侯,几忽就要生死相见,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襄侯大度可以不与其计较,但孙策年轻气盛,心中难免不生怨恨,再加上孙策已经在庐江有了落脚之地,不再是无根之萍,那么,王某以为,无论是直接以血书相示,还是让富春孙家之人前去相劝,恐怕都难让孙策舍弃手中势力,与襄侯化干戈为玉帛……”

    李易笑问道:“这么说来,血书对孙策那边,就是毫无益处了?”

    王朗也笑了笑,随后神色一正,道:“非也,这血书不但有用,更是孙策的催命符!”

    李易眉头微微一动,然后深深的看了王朗一眼,就在刚刚,王朗说话的时候还真的让李易感受到了几分杀伐之气,显然,他不是信口胡诌的。

    “还请王太守道来。”

    李易微一摆手,示意王朗讲下去。

    王朗点点头,道:“吴郡之事于王某乃是生死攸关,但于襄侯而言,不过癣疥之疾,反手间便可收服,扬州真正能为襄侯顾虑之事,不过袁术,孙策两人罢了。”

    “寿春已成孤城,袁术大事已去,王某不敢画蛇添足,但孙策此人,虽然杀了陆康,若无变数,今后前程断绝,但……孙策此人很是骁勇,王某虽未见其本人,却也数次听人称赞孙策有其父之风,而孙将军旧部如今皆依附在孙策左右,未必不能再现昔日孙将军威风,所以,王某以为,孙策虽然不足以抗衡襄侯,但襄侯却不可轻视!”

    王朗说罢,便再次去看李易脸色,他想知道,李易听了他对孙策的评价之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反应。

    然而,李易作为穿越者,对孙策的了解可是远在王朗之上,自然不会露出什么觉得王朗对孙策的看法是小题大做,相反,李易还高看了王朗眼,因为现在能认识到孙策潜力的人真的很少,即便是李易麾下那些智囊,其中大半都不把孙策当回事,剩下的,也只是稍稍高看孙策一眼罢了,真正能把孙策提到让李易必须重视地位的,更是少之又少。

    王朗见李易脸上并没有露出分毫的不以为然的神色,心中松口气,因为他夸大孙策的威胁,固然有一部分是自己的推断,但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想要借孙策提升一下他自己的存在感与重要性。

    而且王朗的运气很不错,那些半猜半蒙的话还真让他给说对了,也恰恰合了李易的心意。

    既然如此,王朗也就放开了,不再铺垫,直接说道:“襄侯先行控制孙家,以温和手段说服孙策朱治,这是襄侯顾念孙太守托付,是对孙家的恩义,可孙策若是不从,便是无礼,亦是不孝,再加上襄侯领兵征讨叛逆,他不主动归附,就是不义,再加上杀害济宁公宗族则,是不仁,襄侯还可再请一道圣旨,他若不从,又是不忠,既然孙策是如此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徒,今后还能有何作为?最多不过一流寇罢了。”

    “在此之后,孙策若是继续抵抗襄侯,襄侯可直接传书孙策麾下部将,诉说此事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其人必然心神动荡,如此孙策所部,将不战自乱!”

    王朗说完之后,便低头等待李易的回应,可过了好大一会,都不见李易出声,这让王朗有些不放心,生怕是自己的计谋太毒惹了李易不喜,便想抬头去看李易,恰在这时,李易长长舒的一口气,让王朗又下意识的低了低脑袋,没能看到李易脸上那有些复杂的表情。

    李易是真的没想到,王朗这文质彬彬的家伙居然会这么狠毒,开口就要让孙策生不如死。

    固然,李易的计划中也有着打击孙策名声,让他不能成事的策略,但怎么说呢,李易当初黑刘备,是因为李易一无所有,不那么黑他,李易想不到别的办法,可现在,李易既然已经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所以一些太过阴损的招数,他已经不太想用了,而且李易本身对于孙家人并没有什么恶感,特别是孙坚孙策这两位,如果说当世英雄唯有曹操与刘备的话,这两人起码也是当世的豪杰。

    所以,李易虽然早就想好掳了孙家人威胁孙策,也适当打击一下孙策的名望,但这些手段主要只是为了省事,他并不想把孙策给整的里外不是人,毕竟他和刘备还能说是无冤无仇,而对于孙家,李易是真的对不起人家。

    所以,在王朗道出这一道毒计的时候,李易有些纠结了。

    “唉!”

    又是一声轻叹,李易坐直了身子,微微低头看着王朗的天灵盖,王朗若有所感,将头垂得更低,而且,额头隐隐有汗水沁出。

    王朗自问,这条毒计虽然阴损了一些,但应该是附和李易心意的,毕竟他见过刘备,大概知道刘备是个怎样的人,李易能对刘备那般的不择手段,那么,对孙策自然也不用太客气了。

    而且,在王朗看来,孙策可是更甚于刘备,毕竟孙策已经摆明车马要与李易对敌了,这危害远大于刘备。

    只是李易的态度,似乎对他的建议不是很满意,让王朗很是不安。

    李易盯着王朗看了一会,见他都有些抖了,这才伸手在王朗肩头轻轻一拍,然后王朗身形就是一颤,好在他骨头也不是太软,还是很快稳住了身形。

    李易没有就王朗给出的妙计做回应,而是缓缓问道:“王太守可还记得,我在徐州时与太守说过的话?”

    王朗不由一怔,不知道李易为何忽然有此一说,不过他也只能顺着李易的话去想,但是两人当时虽然交往不深,但乱七八糟的话也说了不少,再加上心中又有些紧张,一时愣是没想起李易问的是那句话。

    眼看着王朗支支吾吾的,着急的脸都红了,李易微微一笑,问道:“初次相见那天,我说王太守乃是有福之人啊!”

    这一提醒简直不要太明显,王朗顿时就想了起来,脱口道:“襄侯是说我王家……后人那件事?”

    李易微笑点头,道:“是极,王太守面相富贵,后人之中更有贵女,所以,今日你我两家便就此定下亲事约定,王太守意下如何?”

    王朗脸上表情一连几变,他记得李易那时说他王家将来会有女儿嫁入帝王之家,当时让王朗高兴了好一阵子,但随后也就没再想了,可今日李易再次提起,而且还说两家结亲,这几乎就是在明着告诉他,人家要做皇帝啊,结亲什么的,则是问他要不要投靠过来。

    王朗心里一时砰砰乱跳,虽然对于李易的野心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可李易忽然坦白出来,还是让他有些难以承受。

    而且,王朗又想到当初李易和自己说话时的场景,那时他就感觉李易对自己似乎有些格外热情,言语之间隐隐蕴含深意,现在看来,人家是早就盯上他王朗了,什么嫁入帝王家,说的就是人家自己。

    王朗惊讶之余,也是疑惑非常,当初他跟吴郡还没丁点关系呢,李易怎么就盯上他了,难道真的是未卜先知?

    再想想刚刚李易给自己自己看过的血书,王朗越想越觉得李易不是寻常之人,不然不可能如此占尽先机。

    就在王朗心情渐渐平复,要做出回应的时候,一旁的徐庶举杯上前笑道:“王太守将来若与我主结亲,必然富贵非常,福及子孙啊,庶为王太守贺!”

    徐庶说罢,其他几人也纷纷附和道:“恭喜王太守!”

    “恭喜恭喜!”

    ……

    听着众人的吹捧,王朗心中微叹,如今大汉已是病入膏肓之相,而李易,却有神鬼莫测之能,大势已经初成,而他面前的,又是如此情形,所以,选择就很明显了。

    想到这里,王朗深吸一口气,对着李易一拜到底,道:“王朗碌碌无为之人,年过不惑,无所成就,难得襄侯看中,王朗感激涕零,今后愿以襄侯为主,为襄侯大事尽绵薄之力,还望襄侯不要嫌弃。”

    王朗说罢,对着李易再拜,李易哈哈大笑,拉着王朗的手臂,扶他坐了起来,笑道:“能得先生相助,我心甚慰啊!”

    其他人也也齐声贺道:“恭喜主公又得贤才!”

    李易也不吝惜给王朗戴戴高帽子,说道:“先生本就是大才,今后相处,尔等当多多请教,必有裨益。”

    见李易对自己如此肯定,王朗虽然有些飘飘然,但他脑子还是比较清醒的,赶忙摆手道:“襄……主公过誉了,主公身边智囊将才,多不胜数,王某庸碌之人,最多不过锦上添花,实在当不得如此赞誉。”

    李易笑道:“先生莫要谦虚,我也知道,先生长与文事,但文武之道,相辅相成,让他们多向先生请教,自然是不会错的,而且,这些可都是大将之材,我不单要他们能上马治军,更要他们可以下马治民,如此方能成就不败之师,也可让天下百姓少受战乱之苦!”

    魏延等将若有所悟,看着李易的目光中不由多了几分感激,王朗心里也是暗暗感慨,李易果然有人主之相。

    想到这里,王朗赞叹道:“主公心胸气度,真英雄也,王朗今后愿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哈哈,先生言重了,要知道,两家结亲的事,我可不是说笑的,来来,咱们现在就立个文书。”

    李易笑着将王朗扶了起来,见状,其他人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毕竟王朗的孙女还没影呢,李易这么干,实在是有些好笑。

    不过,王朗却是没笑,更没提那什么结亲的事,而是一脸郑重的对李易说道:“王某既然奉襄侯为主,不敢有所欺瞒,今日便有一要事相告!”

第535章 断贡

    王允这忽如其来的话语,让李易与魏延等人都有些猝不及防,再加上王允那明显变得严肃的态度,也让众人意识到,他要说的,多半不是什么好消息。

    于是,原本刚刚开始欢喜的气氛顿时就多了几分紧张……

    李易低垂眼帘想了下,然后看着王朗,微笑问道:“不知先生是有何要事相告?”

    王朗看看左右,感觉没有外人,这才轻声答道:“朗在得到天子旨意,受封吴郡太守之时,传令黄门向属下问询了一件事。”

    李易微微蹙眉,感觉这事能有点不简单,问道:“什么事?”

    王朗顿了一下,轻声道:“天使问属下,认为谁可为丹阳,以及庐江两郡太守……”

    王朗说罢,便呼出口气,低着头,脸上既有如释重负的轻松,也有几分惭愧,因为他的这一句话,算是交了投名状,直接把朝廷给卖了。

    李易没去注意王朗的神色,他听了王朗的话之后,脸色顿时就变得无比阴沉。

    而典韦魏延等人,更是毫不掩饰的齐齐露出愤怒之色,若非李易还没表态,他们怕是已经要破口大骂了。

    因为,朝廷做事实在是有些太不地道了。

    李易如果顺利打下扬州,之后扬州官场上的位置如何瓜分,李易的人占多少,朝廷的人占多少,肯定是要有一番扯皮的,对此李易和他的部下们都早有所料,而且李易也准备好了,毕竟现在还不是他完全暴露野心的时候,所以,适当给朝廷一些汤水,换来朝廷对自己的支持和认可,还是比较划算的。

    但是,李易却没想到,朝廷居然如此猴急,连吃相都不顾了,扬州现在还没打下来呢,他们就不管不顾的,逃来与他争抢胜利果实了。

    这让李易真不知道该说朝廷太贪婪,还是太疯狂。

    之前朝廷任命王朗为吴郡太守,虽然插手较早,但吴郡毕竟是无主状态,李易多少还能理解,可庐江和丹阳,这俩地方一个属于袁术势力,一个在孙策手里,李易都还没派兵过去呢,朝廷就已经开始考虑这两个地方的太守任命了,这几乎就是无视了李易的存在。

    扬州一共六郡,九江、庐江、豫章、丹阳、吴郡、会稽,现在除去被李易任命太守的豫章,还有袁术所在的九江,其他四个地方朝廷都要抓在手里,最多给李易剩下两个地方,他李易出钱出力辛辛苦苦图个啥,真的为大汉鞠躬尽瘁?

    这让李易有一种被人当凯子耍了的羞辱感。

    当然,李易也明白,按照律法来说,朝廷这么干是没问题的,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可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朝廷还这么干,而且目标还是他这个比较亲近天子的地方大员,对此,李易只能说,就算是真的忠臣,也会被那帮高高在上的大老爷们给玩得离心的。

    试想一下,李易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打下了扬州,正要在扬州大肆封赏部下呢,结果朝廷一道旨意把他们打发回荆州老家了,你叫李易如何安抚部下?

    那种情况下,李易的部下们肯定要主动怂恿他疏远朝廷,李易如果不答应,就要被自家的部下们疏远。

    所以,朝廷对扬州的安排真的是丁点都没有考虑李易的处境,更无视了他的感受,完全就是把他当个棒槌在用了。

    “咔——”

    一声脆响,李易的手中的酒杯被他握出了裂痕,而这声音也像打开了某个开关一样,让典韦等人无法再保持沉默。

    “主公有大功于社稷,可朝廷却如此不义,实在是欺人太甚!”

    “若非主公,今日朝堂还被董卓把持,这才过几日,呵呵,当真叫人心寒!”

    “只要主公一句话,任谁过来,来一个末将便杀他一个,且看朝廷敢让多少人来送死,又有多少人不怕死!”

    “末将愿为主公杀敌!”

    “末将也是……”

    ……

    不一会功夫,原本还带着几分书香气的房间就变得杀气腾腾,李易也就罢了,王朗这个文人却是心惊胆颤,一半是被这些家伙们身上的杀气震慑,同时也是害怕李易年轻气盛,受不得委屈,脑子一热直接就干出杀官造反的事情。

    看着众人义愤填膺,李易虽然心中依旧气闷,不过他的脸色却是渐渐缓和了下来,嘴角甚至还多了一抹有些嘲讽的笑意。

    天下不听话的诸侯多了去了,李易完全可以有样学样,只要别学袁术直接造反就行。

    再说了,有王朗的例子在前面,说不定朝廷是肉包子打狗呢。

    “大家稍安勿躁。”

    李易轻轻抬手,原本的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不过他们目光依然看着李易,希望李易就此事拿一个章程出来。

    不过李易并没有和他们说话,而是看向王朗,问道:“先生方才的话还没有说完吧?”

    王朗用袖子擦了擦额头,自打见李易之后,他已经不知流汗多少次了,不过相对于眼前的话题,那些细节也不甚紧要了。

    “主公英明,天使让我举荐可为两郡太守之人,当时属下便想到朝廷有意掣肘主公,不想让主公在东南坐大,是以属下赴任时也是格外忧心,生怕因此恶了主公,给自家招来祸事。”

    虽然气氛有些紧张,可同了王朗的话众人还是忍不住露出了一抹笑容,王朗见李易的时候,虽然表面上挺淡定的,可事实上,是个人都能看出,他不时就抖一下,明显是吓得够呛。

    王朗肚子里有学问,脸皮也比较厚,权当没注意到众人的反应,继续道:“王某人微言轻,举荐之事也就罢了,做不得真,但王某入扬州时候心怀畏惧,那换了旁人,又能胜王某多少?”

    之前众人气愤的时候,李易就是想到了这一关键之处,而现在,众将在被王朗提醒之后,忽的也明白了过来,朝廷真要那么干,最先头疼的不是李易,而是那些被派下来的官员。

    王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想上任,先来认李易为主,不认,呵呵,你自己折腾去吧。

    看着众人的表情变化,王朗知道,他们明白过来这个理了,便笑道:“所以,此事虽然对主公有碍,但愁的人却不该是主公,属下以为,主公完全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魏延等一干将领原本是赞同王朗的话的,可听到他最后让李易以不变应万变,却是情不自禁皱起眉头来了。

    魏延出列,拱手道:“主公,末将以为,此事主公固然不惧朝堂,但也应当有所表示,否则世人岂不认为主公软弱,可以欺凌,今日他们敢在扬州任命官员,主公不做回应,明日他们岂不要把手伸到荆州去了?”

    典韦与甘宁虽然没说话,却是连连点头,显然是赞同魏延的意见。

    王朗见状,赶忙道:“不可!”

    魏延反问道:“为何不可?”

    王朗苦笑,说道:“容王某说句不中听的,主公出身非是显赫,能有今日成就,全仰仗忠义之名,所以,除非大势已定,主公万万不可与朝廷交恶,不然落了旁人口实,被人攻讦名声,于大事不利啊!”

    王朗的话可谓是合情合理,魏延一时也不好反驳,但是典韦心直口快,说道:“道理是这般的,可主公何等英雄人物,如何能受那些人的鸟气!”

    王朗无奈,只能说道:“大丈夫能屈能伸……”

    王朗还要继续往下说,却见李易忽然抬手,心知李易有话要讲,顿时便打住了话头,魏延等人也不再与王朗争辩,只是齐齐看向了李易。

    李易目光掠过众人,将他们的神色尽收眼底,暗道文臣和武将的区别果然明显,不过,好在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在为自己着想,只要不是一味的怯懦,或者莽撞就可以接受。

    “先生所言极是,我有如今成就,与名声二字分不开,不然当初我也不会干冒奇险,与那华雄拼斗,又孤身入洛阳,谋算董卓。”

    李易说哈很轻,可众人却是都听出了其中的艰辛,心有所感,下意识的脱口道:“主公……”

    而王朗,心中则是松了口气,他都已经献了投名状,已经上了李易的船,是真心不想李易与朝廷那边闹出矛盾,进而坏了大事,

    可是,李易只是顿了顿,便话音一转,幽幽道:“昔日我见袁绍,不得不卑躬屈膝,见董卓,曲意逢迎,纵然见刘表,也是不得不示之以弱,为何?不过为了长久大局罢了。”

    典韦魏延等人脸上皆露出难过之色,毕竟主辱臣死,虽然李易说的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可他们心里依然不好受。

    李易忽然提高声音,问道:“可如今,我麾下带甲之士十余万,治下之民数百万,比那袁绍也不逊色分毫,难道还要看人脸色,委屈求全?”

    “不需要!”

    “任何羞辱主公之人,吾必杀之!”

    ……

    李易话音一落,典韦等人便纷纷响应,显然,李易的意思符合他们的心意,王朗则是想劝又不敢劝,毕竟他与李易接触时间有些短,总怕不小心犯了李易的忌讳。

    对于众人的反应,李易很满意,目光看向徐庶,唤道:“元直,为我修书一封。”

    “喏!”

    徐庶赶忙起身,走到案边拿起了笔墨。

    李易想了想,说道:“告知南阳贾诩,襄阳郭嘉,即日起断了对长安方向一切物资供应,一粒粮食,一尺布匹也不许过去,朝廷若来人询问缘由,或是直接派人前来讨要,便让他们代我回绝,理由就是扬州战事吃紧,种种物资紧缺,我李某人已经一月没吃上饱饭了,所以,还请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为了扬州战事,多多担待一二!”

    众人听了李易的表态,魏延等人还未言语,之前建议李易忍一忍的王朗却是第一个站出来附和道:“主公此举甚好,属下附议!”

    魏延他们本来也要附议的,结果被王朗这么一抢先,就有些开不了口了。

    典韦忍不住问道:“王太守之前不是还不赞成么,为何转眼就便了心思?”

    王朗笑道:“王某驽钝,还以为主公会在扬州之事上落了朝廷颜面,如此,便是告诉朝廷,主公要与朝廷争夺扬州,朝廷必然警惕,然而,主公断了对朝廷的供奉,虽然说来也不太好,却不甚紧要,因为当今天下州郡,还有几处是愿意进贡朝廷的?”

    王朗比出几根手指,道:“据王某所知,今年只有荆州,徐州,益州三地罢了,但其中徐州战乱,财力不济,进贡之物很是寒酸,而益州虽然富庶,奈何道路不畅,对朝廷供给也是有限,唯有荆州,既靠近长安,也较为富庶,王某私以为朝廷用度,半数都要仰仗主公,所以,主公断了供给,朝廷便要坐蜡了,而且……”

    王朗有些得意的捋了捋胡须,道:“而且,主公此举高明之处在于,天下州郡多数都不往长安进贡,主公进贡乃是仁义,若不进贡,也无人能指责襄侯,纵然朝廷也不能,不然置天下州郡于何境地?”

    “这次朝廷急急往扬州调派官员,与其说是与襄侯争利,防备襄侯,其实更多还是轻视襄侯出身,觉得纵然开罪了主公也无妨,那么,襄侯断了供应,正好能让朝廷明白,襄侯虽然是臣,却是朝廷的衣食父母,若无襄侯,天子怕是都要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主公与朝廷合则两利,斗则俱伤,那么,朝廷明白这个道理之后,类似扬州之事纵然不会断绝,但也会收敛许多了,不敢再无视主公意愿。”

    最后,王朗一拱手,道:“所以,属下以为,主公断长安供给,不但不会让朝廷与主公疏远,反而会拉近主公与朝廷关系,乃是一步妙棋!

    听了王朗的解释,典韦等人顿时面露恍然之色,他们刚才只以为李易是想还击朝廷那边,还真没想到其中竟然还有如此深意。

    这让他们佩服李易的同时,也不禁高看了王朗一眼。

    至于李易,同样对王朗满意,虽然王朗身上似乎缺少一种大气,不太适合当一把手,但综合来看,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李易赞许道:“先生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呵呵,朝廷让先生为吴郡太守,实在是屈才了,叫我说,朝堂上那位王司徒,应该与先生换一换,这才合适。”

    王朗脸上不禁浮现一丝喜色,不过口中却是谦虚道:“主公过誉了,属下不过……”

    正要继续谦虚下去,王朗的话语却忽然打住了,因为他发现李易这话固然是捧他,却也是在损那位王司徒,可见李易是极不待见那位的王司徒的,所以,王朗在继续谦虚就有些不合适了。

    于是,王朗便改口道:“主公说到王司徒,属下却是想起,之前与天使交谈,虽然天使并未言明,但属下推测,今次扬州官员任命,其中主导之人便有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卫尉士孙瑞,大司农朱儁等人,而其中,又以王允为最!”

    这是初稿,我先发上来,吃点宵夜,然后回来修改。

第536章 富春

    “王允!”

    如果王朗说的只是杨彪等人,李易并不会太过在意,毕竟朝廷对扬州的谋划,尽管手段低劣了些,但终究也算是在为天子着想,李易固然非常恼火,但也不至于把每个参与的人都给恨上一遍,他的气量还没那么小。

    可是,王允也出现在其中就不一样了,要说王允不是故意针对自己,李易是一万个不信,甚至,李易几乎可以断定,若非王允撺掇,朝廷在扬州的官员任命上不可能如此过分。

    王朗虽然听闻李易与王朗之间似乎有过一些交集,但对其中具体经过就不知晓了,是以在李易语气不善的道出王允姓名之后,便很明智的选择了闭口不言,生怕不小心引火烧身。

    不过,这里典韦可是非常清楚李易与王允恩怨的,登时就瞪圆了眼睛,大声说道:“主公,那王允老儿欺人太甚!末将请命带五十精锐入长安,必取了那老贼全家的头颅来为主公出气!”

    魏延和甘宁见状,也是心中一凛,虽然他们不清楚李易与王允的仇怨到底是什么,可就冲典韦这模样,显然双方之间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于是,两人也不甘人后,同样出列道:“主公,末将同样愿往!”

    看着自家部下那杀敌腾腾的模样,李易深吸了几口气,心中的怒火也在渐渐消散,片刻后摇头笑道:“一个不成器的老头子罢了,让我麾下爱将犯险,他还没那么大的脸面,而且,以如今长安形势,朝廷那边早晚会求到我这里来的,届时主客逆转……呵呵,且让那老匹夫再蹦跶几天,到时看他还能否笑得出来!”

    见李易这么说了,众人也不再请命,不过心里却是暗暗把王允这个名字给记上了,无事也就罢了,若是真个遇到,肯定要叫他好看的。

    而王朗却是在替王允默哀,因为他可是听出来了,李易那意思多半是要坏王朗名声,让他生不如死啊。

    到这里,正事便算是告一段落了,李易对徐庶吩咐道:“元直书信完成之后,立刻送出,另外,文长你叫人安排酒宴,今日得王先生相助,乃是大喜事,当好好庆贺一番。”

    “喏!”

    魏延当即抱拳领命,下去准备了,而王朗却是暗暗叫苦,之前就喝了许多的酒水,这马上又来一场,他也不能推辞,怕是半条老命要丢掉了。

    在等待魏延安排的时候,几人便是随便闲聊,李易与王朗说了许多家长里短之事,忽的,李易想到了王朗之前的话,便问道:“先生之前说天子让你推荐两地太守人选,不知先生推举的究竟是何人?”

    听到李易问这个,王朗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朗自认为人微言轻,所谓推举多半做不得数,顾而向天使推荐人选之时并未多想,说的都是自己的亲近友人。”

    “其一,便是徐州赵昱,襄侯也是见过的,只是元达才华资历虽然均在我之上,但因为我既入扬州,朝廷应当不会再考虑他了。”

    李易闻言有些遗憾,毕竟大家也算是熟人了,再加上王朗这层关系,忽悠他不难。

    王朗继续道:“至于另外一人,襄侯虽然不曾见过,却也应当听过其名号,便是‘一龙’的龙头,华歆,华子鱼。”

    说罢,王朗便要为李易好好聊聊华歆,不料李易却忽的哈哈大笑了起来,让他有些不明所以,直到李易笑声停歇,王朗这才有些疑惑的问道:“主公因何发笑,可是属下的举荐有何不当之处?”

    “没有,没有。”

    李易连连摆手,心中却是在想,华歆和王朗这两位可是汉献帝禅让那场大戏的副导演,要是华歆也来了扬州,那就有意思了。

    而且,虽然王朗说他举荐的人没什么希望,可李易却是莫名有一种预感,华歆很可能会出现在扬州……

    ……

    对于王朗投效李易的事情,李易只是私下里摆酒为王朗庆贺了一番,表面上并没有宣扬,毕竟王朗名义上还是朝廷的人,李易完全没必要用王朗去落朝廷的脸面,那样对他半点好处没有,还不如让王朗就在吴郡呆着,给李易治理地方,顺便降低朝廷那边的戒心。

    李易等人在石城修整了一日之后,第二天大军便再度开拨,不过出城没有多久,刚刚合二为一的大军便再度一分为二,魏延领着一万人直奔吴郡吴县而去,李易则是领兵五千,带着刚刚招揽来的王朗,先是在丹阳郡内向南行进,等过了吴郡严家兄弟所在的乌程之后,这才忽然转向东进,进入吴郡地界,然后一路向下急奔,直向孙策老家富春而去。

    李易如此在丹阳郡内行走,虽然已经尽量隐藏行踪了,但丹阳太守袁胤也不是瞎子,很快就发现了这一支五千人的队伍,甚至,袁胤还通过细作得知,李易就在那支兵马之中,若是他能趁机将李易拿下,不但能解袁术之围,更是可保扬州今后再无忧患。

    但袁胤不是袁术,他没有和李易硬碰硬的勇气,而且他手下的精锐兵马早就支援给了袁术,现在能调用的也就几千老弱罢了,打打山贼匪盗还可以,对上李易,他感觉自己没有半点胜算。

    根据斥候说的,李易兵马虽然不多,只有五千余,可其中半数都是骑兵,就算袁胤侥幸胜上那么一两阵,但是有骑兵在,他就不可能留下李易。

    而且,相对于那些骑兵,李易麾下的步卒其实更为骇人,不说那些步卒们的体魄是否强健,甲胄是否牢固,单单是人家走路时全都是一个声,只凭这一点,就让袁胤给李易打上了一个不可力敌的标签。

    所以,在李易经过丹阳的时候,袁胤就仿佛是神隐了一般,根本没有给李易找麻烦,更别说阻拦于他了,却是让李易好生失望。

    李易此行虽然是为了吴郡之事,可如果有机会的话,他是完全不介意顺手敲掉袁胤的,因为他麾下那五千人可是全荆州最精锐的兵马了,再加上有典韦甘宁这两位猛将,只要别让他们去攻城,单论野外遭遇战,莫说袁胤,就算是孙策来了李易都没有输的道理。

    所以,李易是很想和袁胤来一场ye战的,奈何人家压根不接招,李易也没办法。

    就这样,李易顺利的进入了吴郡,因为他之前围着严家兄弟所在的乌程县绕了个半圆,再加上有魏延的一万大军在明面上做掩护,所以,不管是严家兄弟,还有富春孙家,在得到李易消息的时候,李易的兵马已经快到富春城下了。

    ……

    且不说李易忽然出现在富春,严家兄弟会作何感想,但孙家那边却是慌了。

    孙策之前在庐江与陆康作战,自然是不可能带着一家老小过去的,那样不安全,而且袁术也不允许。

    前段时间孙策自立之后,倒是有心将家人全都接到庐江安置,但孙策名为掌握了庐江郡,可事实上,他也只是打下了几个比较要害的县城罢了,许多地方的人都不服他,所以庐江本身算不得安全,再加上中间还隔着一个丹阳,万一他迁徙的中途被袁胤发现,袁胤是肯定不会放过他家人的。

    所以,孙策就没有着急让家人转移地方,反正暂时富春还算安全,即便是将来李易去了吴郡,但富春偏南,不会第一时间接触李易兵锋,孙家人完全有时间再避难。

    这次孙家人听说李易派了一支大军进入吴郡,他们就没有慌张,反正还隔着挺远,只是,他们怎么都没想到,一觉醒来,李易居然已经到了城外,这下他们就算是想跑都难了。

    富春城头上,立着四个汉子,其中两人年纪大一些,一是孙夫人的弟弟吴景,也就是孙策的舅舅,另外一人则是孙坚的弟弟孙静,也是如今孙家这个宗族的主事之人。

    站在两人旁边的,则是两个年轻人,其一是孙静长兄的儿子孙贲,另外一个是孙坚妹妹的孩子,富春望族徐家之子,徐琨,孙徐两家关系很是亲近。

    四人中除了孙静,皆是全身披甲,刀剑在手,目光片刻不离的盯着城外,等待着李易的出现,只是,四人虽然看上去威风凛凛,可脸色皆是凝重非常,显然对稍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并没多少底气。

    说来也是孙家倒霉,为了支持孙策在庐江的事情,前段时间孙家凭借自身的名声威望,召集了千余青壮,把他们送到了庐江帮助孙策,孙家本家自然就有些虚弱,而李易恰恰就在这时候来了,可谓是打在了孙家的软肋上。

    富春非是大城,也不是战略要地,守军只有几百人,根本不足以应对李易的五千大军,孙家,徐家在得到消息后,纵然是连蒙带吓,甚至说李易破城后会屠城,但也只是组织起了一支千来人的青壮上走上城头,算上原有兵丁,满打满算不足两千人。

    这里的兵丁自然不是精锐,而青壮亦未受过行伍历练,更不曾见过血光,身上根本没有军人的那种血性,再加上都是匆忙召集起来的,他们手中武器更是简陋的厉害,许多人手里拿着的都是木棍锄头之类,一旦李易强攻,他们基本不是投降,就是逃命,所以,城头两千对城下五千虽然凑合,可孙静等人却是完全不认为凭借自家力量能够挡得住李易亲率的兵马。

    这里还需要说一下,原本富春的县令得知李易大军快到的时候,直接就吓坏了,决定要开城投降李易,奈何谋事不密,被得到消息的孙静给软禁了起来。

    四人看着城外的荒地,听着城头军卒与青壮不安的低声细语,终于,年纪最轻的徐琨忍不住问道:“两位叔父,城头士卒既无士气,也无利刃甲胄,我等若是据城死守,恐怕……恐怕难以长久,还需要两位叔父拿个妥当的章程啊。”

    徐琨一开口,孙贲也看向两位长辈,因为徐琨的话也是他想问的,而且,孙贲还知道,徐琨说的其实是客气了,这样的防守不是不能长久,根本就是一碰就倒。

    被两个晚辈看着,孙静和吴景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无奈之色。

    他们四人之中,吴景和孙贲都是跟着孙坚打过仗的,虽然不说什么大将之材,但比一般军官是丝毫不差,而孙静则是素有智谋,也知晓军阵之事,以他们的几人的才能纵然不敌李易,但也不会畏惧太多,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毫无防备的富春,撞上了李易的精锐,叫他们奈何?

    良久,孙静叹了口气,道:“伯阳,你以为此城可能坚守?”

    孙贲抿了抿嘴,他很想大声说一句,必将李易阻于城下如何如何,然而,他知道双方差距太大,而且战事关乎孙家宗族生死存亡,岂能让他凭血气之勇将之视为儿戏?

    见孙贲低头不语,孙静并没有责怪他,反而露出笑容,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道:“为将者,审时度势,知进退,不怒而兴兵,不错,你父泉下有知,也当欣慰了。”

    孙贲听到孙静称赞于他,心中很是疑惑,抬头看向孙静,但孙静却没管他,左右看了看那些青壮脸上的表情,目中满是无奈之色。

    为了让青壮守城抵抗李易,孙静都说李易破城之后必然屠城了,可是百姓虽然畏惧,却是不信李易会真的屠城,甚至还有人反驳他,说李襄侯忠肝义胆,名满天下如何如何……

    在那样的的情况下,孙静是又气又无奈。

    想着那些事情,孙静心中渐渐打定了注意,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如琨儿所言,富春必然挡不住李易兵马,顷刻破城也未必不能,所以……我这里有一计,或可保我等家业平安。”

    听到孙静这句话,孙贲和徐琨都是眼前一亮,面露期待之色,齐声道:“我等愿听叔父吩咐!”

    与那两人不同的是,吴景听到孙静说有妙计,略一沉吟,便大概猜到了他心中所想,再看向孙静之时,目中便只剩下悲伤与无奈。

第537章 求见孙夫人

    “琨儿。”

    孙静唤了一声,徐琨赶忙上前一步,正色道:“还请叔父吩咐!”

    对于自家的这位亲戚,孙静是很满意的,这次李易明显是奔着孙家来的,徐家完全不用蹚这趟浑水,可人家还是来了,足见其心意。

    孙静温声道:“李易此来是为了孙家,你我两家虽然关系亲厚,但你终究是姓徐,以李易为人,徐家只要不直接与其敌对,李易纵然心中有所芥蒂,但也不至于太过为难徐家,所以,你现在就回去吧,告诉你父亲,李易入城后,让他送李易五千石粮草犒劳士卒,做足面子,今次危机,徐家便算是过去了。”

    徐琨年轻气盛,一听孙静要自己做逃兵,当即反驳道:“叔父,侄儿虽然不才,却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更何况还要抛弃亲友于危难之中,如此行径与小人无异,恕侄儿不能受命!”

    孙静拍拍他的肩膀道:“你无需如此,而且我不只是让你走,贲儿同样如此。”

    徐琨微微一怔,只道孙静是打算避让李易锋芒了,犹豫了一下,便不再着急与孙静争辩,而是看向孙贲,等着孙静后面的话。

    孙静看先孙贲,说道:“贲儿,你那弟弟已在庐江自立,李易这次攻伐扬州,必不容他,再加上你二叔之事,于公于私,我孙家与李易之间都绝无和解的可能,所以,稍后李易一出现,你便直接回到老宅安排人手,只等李易破城,你便打开其余几处城门,并让人在城中纵火,制造混乱,宣扬李易已经开始屠城,百姓慌乱之下,必然向城外逃窜,那李易固然兵马精锐,数目也远超我等,但大乱之下,除非是施以血腥手段,一时半刻绝难控制局势,你可趁着这机会,带上我孙家老小自西门而出,谋求生路。”

    听了孙静的安排,吴景脸上并无丝毫意外之色,可孙贲和徐琨两个小辈却是脸色大变,他们没想到孙静竟然这么很,居然要在城中纵火作乱,如此就算是成功脱身了,可他孙家的名声怕是也要毁了。

    孙贲看着孙静欲言又止,自他祖父起,孙家在富春扶危济困,做了许多善事,让孙家有了很好的名声,孙坚,孙策能够成事,也都离不开那些同乡人的帮助,所以,孙贲耳濡目染之下,脑子里装的也都是造福乡里,结果孙静现在却让他祸害自己老家,一时实在是难以接受。

    看到孙贲那纠结的模样,孙静知他心中所想,暗叹一声,开解道:“今日之事,稍有不慎,我孙家便有灭顶之灾,所以,我这也是不得已为之,我明白你心中顾虑,但是,你也要知道,若是人没了,还要名声何用?”

    “是……侄儿领命!”

    孙贲知道孙静说的在理,纵然心中不忍,但还是躬身领命,决定照着孙静说的去做。

    孙静满意的点点头,继续为孙贲叮嘱道:“出城之后,莫要直接去往庐江,我料李易在城中索人不得,必然会派人往庐江方向追赶,再加上袁胤得到消息,多半也会在半路与你为难,所以,你要先南下会稽,然后再绕道庐江,知道么?”

    孙贲想了想,迟疑道:“那会稽太守就不会为难我等么?”

    孙静摇头道:“唐瑁已无多少进取之心,一切都是得过且过,除非李易的人也去了会稽,他必然不会与我孙家结仇的,你就放心吧。”

    “喏,侄儿记下了!”

    孙贲当即领命,而徐琨见孙家自己都决定要跑了,便也不再提与李易拼命的事情,毕竟那样未免太过愚蠢。

    不过孙贲刚刚应下不久,马上就想到了什么,有些不安的对着孙静问道:“家中之事理当叔父做主,可叔父却叮嘱与我,不知叔父是要……”

    孙静抬脚轻轻点了点脚下的地面,说道:“李易是为我孙家而来,这里的军卒乡勇也是为我孙家而战,孙家必须有人在这里。”

    孙贲脸色一变,惊道:“那样李易一旦破城,叔父岂不……岂不凶多吉少?”

    孙静笑笑,没有回答,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孙贲显然也想到了这个结果,急忙又道:“叔父乃是家中长辈,还请叔父下城操持家中之事,贲虽不才,愿代叔父在这里阻挡李易,争取时间!”

    孙静摇道:“你小小年纪,能有多少威望?留你在这里,那些青壮怕是一触既散,不成的。”

    孙贲也知道这个礼,可叫他看着自家叔父留在这里送死,他又实在不忍,就在他还想继续说些什么的时候,孙静低下头来,又道:“今次是我孙家对不起家乡父老,但为孙家,又不能不出此下策,所以,你莫要与我相争,我留在这里,也算是为城中的百姓赎罪了。”

    孙贲嘴巴动了动,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口,俯身对着孙静磕了一个头,擦了擦眼睛,然后站了起来,低着头沉默不语,不过看他那紧紧握住的双拳,显然,他的心情并不像他表面上那般平静。

    安排好了两个晚辈,最后,孙静看向吴景,吴景也看着孙静,对视片刻后,孙静方才说道:“今后,就拜托你了。”

    吴景重重点头,道:“放心,我便是豁出性命,也要保他们周全!”

    吴景并没有说什么要代替孙静留下来的虚话,因为他姓吴,不姓孙,这事情轮不到他去做,相反,吴景是孙策的舅舅,让他带着孙家人一起走更为妥帖一些。

    之后城头便陷入了沉默,几人心情全都沉甸甸的,虽然心中都有着千言万语,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直到一角旌旗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孙静心中一紧,对着吴景轻轻点头,然后便上前一步拔出腰间长剑,大喝道:“敌军已至,大家戒备!”

    随着孙静的号令,城头上的军卒和青壮也都紧张的握紧了手中五花八门的武器,发出了一阵杂乱的声响,当然,也有人在看到城外的军阵后,不可抑制的发出了有些惊恐的呼喊。

    孙贲下意识的想要上前和孙静站在一起,但吴景却抓住了他,摇摇头,然后强行拉着他向城下行去。

    孙静没有去在意吴景等人的动静,他现在的关注全都在城外出现的兵马上。

    只见城外五千来人,骑兵分列左右后翼,步卒居中在前,结阵之后,既无钟鼓,也无喧哗,就那么无声无息的往前行进,直到接近弓弩射程,这才随着前方令旗的变化止步。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动作,

    尽管那些兵马并没有太多其他表现,但孙静已经知道,这支兵马绝对乃是精锐,不说别的,就看人家五千人鸦雀无声,而他城头上不过千把人,却仿佛苍蝇一般,嗡嗡议论个不停,相比之下不知差了多少。

    这个情况让孙静心中非常紧张,他虽然打定了必死之心,但也是要争取时间的,不然不等城中乱起来,他这里的城门就破了,那他孙家还如何脱身?

    就在孙静正紧张思索如何与李易拖延时间的时候,打对面军阵中出来七八骑快马,奔到城下,其中一人对着城头拱了拱手,问道:“不知城头守将何人,还请出来答话!”

    城中官员已被孙家囚禁,是以孙静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朗声道:“某乃孙静,尔等无故犯我富春,害我富春百姓,是何道理!”

    适才喊话那人正是典韦,见孙静一开口就给自家扣帽子,心中老大的不乐意,便要立刻反驳于他,但没等他开口,李易就轻轻催动胯下战马,上前一步,问道:“阁下可是孙文台将军之弟?”

    “不错,正是孙某!”

    孙静在李易开口之前便注意到他了,但孙静并不认得李易,只是心中有所猜测,现在既然李易问他身份,便顺势反问道:“汝是何人!”

    李易微微一笑,典韦适时的大声说道:“这位便是征南将军,荆州牧,襄乡县侯李易,尔等还不见礼!”

    听典韦报出李易名号,城头上顿时就是一阵嘈杂,毕竟他们都是寻常百姓,平素最多就是见个县令什么的,像李易这么高级别,并且带着一身传奇色彩的大佬,还是头一次遇到,于是几乎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将脑袋探出了女墙,想看看这位名满天下的李襄侯到底是何等模样。

    李易见城头百姓围观自己,便对着四方拱拱手,笑道:“李易来的突然,惊扰了富春百姓,是李易的不是,易便在这里给大家配个不是,不过大家可以放心,易此行非是要攻打富春,不会给百姓带来战祸,所以大家无需惊慌。”

    不得不说,好名声是非常吃香的,这番话若是换个人来讲,比如曹操,城头上百姓多半是压根不信,可李易形象工作做的好,再加上态度也真诚,顿时就让城头上众人悬着的心放下不少,甚至还有不少人对李易生出了一丝好感。

    与这种情况相对的,便是原本就没多少的士气再度往下掉了一大截。

    城头上,孙静见此情形却是大呼不妙,没想到李易一句话就瓦解了他的军心,尽管孙静自己也觉得李易却是风采不差,看上去确实不像是有敌意的样子,可感觉归感觉,他可不信李易真的如表面上这般客气。

    此时的孙静有些后悔,方才应该直接叫人放箭的,不求射杀李易,而是先行动手断了城头上众人的念想,可现在李易已经示好,他若是再叫人放箭,固然能逼退李易,可城头上的青壮怕是也要埋怨于他。

    想到这里,孙静冷笑一声,大声道:“孙某见过李襄侯,只是孙某好生奇怪,襄侯既然对我富春百姓并无恶意,又何必将虎狼之师陈于城外,这岂不自相矛盾?”

    城头青壮闻言,转头看向城外的兵马,不禁心中凛然,是啊,李易要是对富春没有恶意,带兵过来做什么?

    感受着城头上那些人的视线变化,李易丝毫不以为意,只是说道:“袁术谋逆,李易奉命讨贼,一路势如破竹,在九江连胜数阵,斩首,俘虏叛军五万余人,为此袁术深恨于我,所以我出行在外,若无精兵猛将护持左右,怕是早就身首异处了,更何况,想要李某性命的,可不只是一个袁术……”

    后半句话李易没说完,只是有些玩味的看了孙静一眼,显然就是在说孙家。

    城头上那些普通青壮,可能没听明白李易在暗指孙家,但他们却是听到了李易前面的话,败了袁术五万余人,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一个非常惊骇的数字。

    无形中,城头上的士气又掉了一截。

    孙静绷着脸,脸色很不好看,如果这里的都是孙家的人,他自然可以拿孙坚的死来说事,让大家为孙坚报仇,可他孙家虽然对当地百姓多有恩惠,却还没到让人愿意为他孙家拼命的地步,他要是与李易为孙坚的事情争吵起来,这些被他忽悠来的青壮很可能会直接散掉。

    如今眼瞅着城头众人的抵抗之心越来越低,孙静心中焦急万分,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见孙静不言语,李易微微一笑,再次拱手,正色道:“李易此来,不是为了在此地与孙家厮杀,更不是要陷富春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李易所求,只是想要求见孙将军遗孀,孙夫人罢了。”

    孙静微微皱眉,有些不明李易为何要见他嫂子,但不管出于什么理由,这件事他都是不能答应的,当即回绝道:“抱歉,嫂嫂他自从兄长故去后,心中哀伤,已经久不出门,所以,怕是不能与襄侯相见,襄侯若是有话,可让孙某代传。”

    李易闻言笑道:“先生此言差矣。”

    孙静问道:“那里差了?”

    李易解释道:“即为求见,自然是李易登门求见,而非让孙夫人来见李某,所以先生为何拒绝?”

    孙静先是哑然,但旋即心中就是一凛,只道李易要逼他让开城门,那可是万万使不得的。

    李易继续道:“我知道,孙家一直以为是我害了孙将军性命,其实,其中有些误会,李易今日求见孙夫人,便是想要当面澄清此事,化解两家恩怨,也免得无辜百姓受你我两家恩怨连累,如此,李易能了却心事,亦可告慰孙将军在天之灵,所以,还望先生念在百姓的份上,容李某与孙夫人一见。”

第538章 孤身入城

    听到李易的话,城头上许多青壮不由得看向了孙静,显然是希望他可以答应下来,毕竟李易的要求怎么看都是无害的,而且人家也很客气,更重要的是如果谈谈就能解决矛盾,肯定要比打仗来的好。

    然而孙静可不像那些青壮们想的那么乐观。

    看李易一路发展至今,貌似还没吃过什么亏呢,反而跟他有交集的人不少都倒了大霉,所以孙静虽然还摸不透李易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对于李易的话他是压根不信的。

    只是周围的期盼的目光让孙静也有些为难,但如此情形之下,他也只能强行无视,看着李易问道:“襄侯说我兄长身死与你无关,不知有何凭证?”

    李易自身后取出一木匣,道:“凭证自然是有的,这其中便是孙将军绝笔,可证我清白!”

    听到是孙坚绝笔,尽管觉得那不一定是真的,可孙静心跳还是不自觉的有些加速,大声叫道:“既然有此凭证,还望襄侯将之与我一观,若是我兄长之死与襄侯无关,静愿意向襄侯负荆请罪!”

    李易微微摇头道:“抱歉,非是李易信不过先生,实在是此物太过重要,而且也关乎李某私事,所以易需得亲自将这封信送到孙夫人手中,由孙夫人决断!”

    孙静脸色阴沉,他几乎已经认定了,这必然是李易的诡计,绝笔什么多半是假的,李易只是想要骗他打开城门罢了。

    李易等了一会,不见孙静回话,再次喊道:“先生考虑得如何了,易只是入城求见孙夫人,解释事情原委,让两家化干戈为玉帛,先生难道还有何顾虑不成?”

    此时,越来越多的青壮看向了孙静,孙静知道自己必须表态了,而且他还不能直接回绝李易,索性,他一咬牙,说道:“好,既然襄侯要见我家嫂嫂,那就请襄侯让大军后撤,我开门迎襄侯入城,如何!”

    孙静这么说,算是将困难丢给了李易,他是不信李易敢离开大军的,那么李易若是不敢进城,他就可是说是李易心中有鬼,而不是他孙家不为百姓考虑了。

    孙静的要求很过分,首先不说旁人,单单是城头上那些人看他的目光就有些古怪,甚至还有几分埋怨,因为这要求李易是肯定不会答应的,那孙静这么干,就等于是逼着李易开战了。

    然而,富春城头上的人都觉得孙静过分,都开始窃窃私语了,可城下不管是李易也好,还是他麾下大军也罢,居然没有一个站出来斥责孙静的,依旧是那么安安静静的站着,就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般。

    就在孙静感觉气氛不对的时候,李易上前一步,答道:“李易今次即为求见孙夫人而来,自然不敢冒犯,所以,大军本来就不打算进城,却是先生多虑了。”

    孙静怀疑自己听错了,忍不住问道:“襄侯当真不带兵入城?”

    李易笑道:“稍后易一人入城便可,反正这富春城池也是大汉之地,又不是什么龙潭虎穴,不是么?”

    孙静眉头一挑,目光狐疑的看着李易,这一刻他都怀疑面前这位李襄侯怕不是个假冒的,都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孙家与李易有仇,李易居然还敢孤身入城,难道以为孙家会顾忌他名声,就不敢杀人了不成?

    就在孙静惊疑不定的时候,李易又道:“易愿意孤身入城,可见此行绝无恶意,只是先生是否也该有所表示?”

    孙静回过神来,赶忙问道:“什么表示?”

    李易笑道:“易好歹也是朝廷封的征南将军,荆州牧,所以,易进城之时,城中世家是否应当迎接一二,让李某见上一见啊?”

    孙静眯着眼睛心思急转,他觉得李易是想借城中世家护他周全,毕竟孙家虽然在富春名声很大,可还是有着跟他不对付,并且愿意亲近李易的人,如果真叫那些人过来,说不得还会生出一些变数……

    看着孙静沉默不答,李易给典韦示意了一下,典韦当即崔马上前,抽出长刀,指着孙静骂道:“孙静,我家主公以诚相待,为表没有恶意,甚是愿意孤身冒险入城,已经给足了你孙家面子,可你这厮却还婆婆妈妈犹豫不决,我家主公就算见天子都没这么难的,难不成你孙家人比天子还尊贵,还是说你孙家之人包藏祸心,不敢见人!”

    “孙静!你若是再不识抬举,非要逼着我主杀上城头,就羞怪我等刀下无情,之后城中一切死伤,都是你孙家罪孽!”

    孙静活了半辈子,还是又一次被人这么骂,当即就要骂回去,可还未等他开口,就听到城头有人喊道:“先生,请襄侯入城吧?”

    “是啊,襄侯又不带大军进城,确实不像是有恶意。”

    “襄侯兵马精锐,一旦开战,我等性命难保,还请先生顾念富春百姓啊。”

    ……

    “呼呼——”

    听着城头上那些青壮的声音,孙静纵然是咬牙切齿,不断的喘着粗气,但最终还是生生的压下了心中火气,强撑出一个笑脸,无视了依旧对他怒目而视的典韦,对着李易拱手道:“是孙某思虑不周,怠慢了襄侯,还请襄侯稍后,孙某这就去请城中请人与襄侯相见。”

    李易见状,笑道:“恶来粗莽,无礼之处还望先生见谅。”

    对于这种没诚意的道歉,孙静不想理会,直接转身安排去了,而李易则退后几步,就在城下等着。

    典韦看看城头,看看李易,有些不放心道:“主公,叫我说还是不要冒险了,万一孙家有歹心,伤到了主公,这可如何是好?”

    李易轻声道:“不如此,取富春只能强攻,虽然攻城不难,可如此一来,我便难证清白,想要昔日孙坚部将为我所用,几乎不可能,而且这还关乎两郡战事,所以,只能亲自走上一遭了。”

    典韦继续苦着脸道:“那最起码也让我跟随主公同去啊,万一有个变故,我也能为主公迎敌!”

    李易摇头道:“孙家就算真的要害我,也难伤我分毫,但是你不同,你虽然勇武,玩围困之中怕是难以脱身,所以,你只管在城外等着就好,若是城中生乱,直接攻城,至于我个人安危,你却是无需担忧。”

    典韦还想再劝,可想到李易那异于常人的手段,最终还是没有开口,不过心中却是打定主意,若是孙家当真不知好歹,他就算豁出被李易惩处,今日也要大开杀戒了。

    李易没有等太多时间,便见孙静重新登上了城头,而且身后还有七八个人,那些人看年纪都在中年以上,身上或是华服,或是布衣,但即便布衣,也是较为干净,看他们面容,虽然年纪略大了一些,却没有常年劳作的那种风霜,显然,这些就是城中的世家代表了。

    孙静对着李易拱手道:“襄侯,这几位皆是城中德高望重之人,听闻襄侯到来,特来拜见。”

    那些人在城头上对着李易拱手致礼,李易也在马上还了一礼,然后对着典韦吩咐了一句,典韦恨恨的瞪了孙静一眼,便掉头回到大军之中。

    在典韦回去之后,大军很快就开始后撤,不多时,便退出了两里地。

    李易看看后面大军,笑着对孙静问道:“现在只有李某一人,先生可以放心打开城门了吧?”

    孙静看看远处的大军,又探出身看看城门方向,确认其中确实没什么埋伏,纠结了一下,最终还是露出笑脸,道:“请襄侯入城。”

    随着孙静话音落下,马上就有军卒下放吊桥,然后紧跟着,两扇城门也全都打了开来,李易眯眼看了看,当即催动战马,直奔城门而去。

    这时孙静已经带着城中世家代表来到城门迎接李易,瞧见李易居然真的就一个人进来了,哪怕他心中是恨着李易的,却也不得不在心里道一声好胆气,反正换他是李易,肯定是没这么大胆子入城的。

    至于说李易这么做是不是鲁莽,孙静却是没那么想,因为根据李易以往行事来看,人家怎么瞧都不是个鲁莽的人,所以,对于李易这孤身入城的举动,孙静也只能认为是李易另有准备。

    只是那准备究竟为何,或是城中世家早有勾结,亦或者是其他,总之,李易肯定是有后手的。

    很快,李易策马过了城门,看了面前站着的孙静与城中世家一眼,然后便将目光落在了城门两侧,只见左右各有上百人,全都是刀枪在手,神色肃然,哪怕是看到李易也不低头,跟城头那些青壮相比,完全就是两种气势。

    李易打量周遭环境的时候,孙静也在打量着李易,有那么一瞬间他心中有股冲动,直接大喝一声,让左右冲上去将李易杀死当场,然而,几次话到嘴边,孙静都没能下令。

    因为李易表情实在太过淡然了,丝毫不见慌张,仿佛入瓮的不是他,而是旁人一样。

    孙静还在纠结的时候,李易已经收回目光,孙静还未做出反应,可同来的那些世家之人,已经纷纷对着李易行礼,道:“我等见过襄侯!”

    李易笑着还礼,道:“易冒昧前来,还劳烦诸位出迎,却是扰民了,还望诸位莫要与李某计较啊。”

    “不敢,不敢。”

    “襄侯这是哪里的话,我等拜见襄侯乃是理所应当。”

    “久闻襄侯风采,能见襄侯,是我等福分。”

    ……

    对于李易的客气,这帮家伙自然不会蹬鼻子上脸,毕竟他们与孙家不同,与李易没仇,纵然心里不是向着李易的,可这种时候除非脑子里面有坑,才会站出来与李易敌对,再加上李易身上的胆气也确实是让他们佩服,所以,这些人还是很愿意在表面上捧一捧李易的。

    与众人客套了一番,李易转头看向孙静,孙静直到现在还未说话,李易便要先行开口,不过身后却是传来一阵吱呀之声,李易回头一看,却是城门外的吊桥被人给拉了起来。

    那些世家之人见状,脸色微微变化,毕竟拉起吊桥就代表断了李易的退路,他们是真怕孙静在这里跟李易拼命。

    然而,李易只是看了一眼,便仿若没事一般,笑着向孙静走去,边走边道:“易已经入城,先生可能带我去见孙夫人了?”

    孙静现在非常紧张,额头上的青筋都一跳一跳的,拉吊桥自然是他的吩咐,如果这时李易脸上出现丝毫慌乱,或者大声质问他这是要干什么,说不定他就下令跟李易拼了,但李易居然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实在是让他心里没底。

    眼看着李易不断向自己靠近,明明左右都是自己的人,可孙静却是莫名有些怕了,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一步,而他这一动,身边一个护卫当即上前一步,伸手按剑,拦在了李易和孙静的中间。

    “嗯?”

    李易眼睛一眯,脸上笑容消失不见,看着那人道:“你是何人,敢挡在我?”

    “我——”

    那护卫正要开口,李易就摆手打断了他,道:“我李易,征南将军,荆州牧,杀董卓,败袁术,虽然不敢自夸功劳多少,但即便是当朝三公见了我也要客气三分,你算是个什么东西,见我不行礼也就罢了,我懒得与你计较,可你还敢挡我的路……”

    “我——”

    李易这般赤果果的用身份和功劳压人,莫说一个普通护卫,就算是两千石的大员怕也顶不住,这让那护卫一时有些慌神,而就是这么一眨眼的功夫,李易已经走到了他的近前,直接伸手抓住了那护卫的脖子,微一用力,那护卫眼睛当即眼睛瞪大,按在剑柄上的手下意识的要去抓李易,然后刚刚抬起,就开始了不受控制的抽搐。

    孙静这时已经回过神来,见状慌道:“下人无礼,还请襄侯息怒。”

    李易看了孙静一眼,笑道:“好,那就给先生一个面子。”

    说罢,李易往边上轻轻一推,那护卫立时倒地,又抽搐了两下便不再动弹,靠近两个孙家护卫冲上前查看,却是脸色一变,对着孙静摇了摇头,示意人已经不行了。

    孙静做事又惊又怒,对着大声道:“他固然失礼,但罪不至死,我孙家自会惩处,襄侯又为何用此狠辣手段,难道襄侯就不怕毁了自己的大好名声么!”

    李易再次上前一步,将自己与孙静的距离维持在一臂之内,然后看抬眼看了看四周,伸手指了指那些对他虎视眈眈的孙家护卫说道:“这些人见我之后不仅不行礼,而且还各个手持利刃,神色不善,呵呵,你孙家就是这么教导下人的?”

第539章 小小年纪,心机深沉

    孙静紧绷着脸,他心里再度涌起了那种不管不顾,下令将李易格杀当场的冲动。

    李易刚刚杀他护卫,孙静知道,那个护卫固然有无礼之处,可李易同样是在故意找事,想借机示威,压他孙家一头,方便在后面的交涉中占据主动。

    这种举动让孙静很气愤,也很不解,他是真的不明白,李易是哪里来的自信,居然让他敢在上百号人的环视之下,对他孙家如此强横,难道他真的不怕死不成?

    孙静死死的盯着李易的眼睛,他非常确信,李易眼中是真的没有畏惧,或者是强撑之类的神色,反而李易的目光中隐隐透着一种审视的意味,似乎是在掂量他孙静的成色。

    正是这些不同寻常之处,让孙静一次又一次的放弃了跟李易火并的想法,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他心中却隐隐有种感觉,如果真的跟李易拼了,最终倒霉的很可能是他自己,甚至是整个孙家。

    眼看两人目光对视,谁也不肯相让,自那些富春世家之中,走出了一个将近五十岁的老者,老者笑呵呵的到了两人身边,有些责怪的看了孙静一眼,摇头道:“我就说你啊,平素对下人太过宽容了,我几次劝你,你都不听,不忍心责罚他们,唉,若是平时规矩多些,他何至于冒犯襄侯,更不用丢了自己的性命啊。”

    随着老者的加入,孙静终于收回了目光,看向老者,老者对他轻轻摇头,终于,孙静在心中暗叹一声,对着李易拱手道:“是孙某治家无妨,下人无礼之处,还望襄侯海涵。”

    见孙静顺着老者的话服软,李易当即也是借坡下驴,笑道:“先生言重了,其实李某方才也有不是,唉,毕竟前些时日在九江作战,杀人杀得太多了,进来有些……呵呵,待到扬州之事了解,还需好好修身养性才是啊。”

    刚刚动手杀人,李易确实是要立威,吓一吓孙静,掌握几分主动,可他也没想真的逼着孙家人家跟他撕破脸,所以,有了台阶之后,李易自然也就从善如流了。

    对于李易的态度软化,孙静没再说什么,只是微微欠身,算是感谢李易的宽宏,而李易微微颔首之后,则是看向了那个站出来做和事老的老者,拱手问道:“敢问老丈名讳?”

    老者还礼道:“回襄侯,不才徐真,与孙家乃是姻亲。”

    李易目露恍然之色,他刚刚还纳闷居然有人主动参合这麻烦事,现在倒是理解了,人家是孙静的姐夫,帮着孙静下台阶,自然理所应当了。

    李易笑道:“原来是徐老,不知徐琨与徐老是何关系?”

    徐真表情微微有些诧异,明显没有料到李易会提到徐琨,不过他怎么说都活这么大年纪了,马上就恢复了从容,如实答道:“让襄侯见笑,徐琨正是犬子,襄侯为何会知道他?莫非是那不成器的家伙闯了什么祸事,襄侯尽管明言,徐某绝不姑息!”

    徐真也是拿不准李易干嘛提起徐琨,再考虑到与孙家的关系,他心里多少是有些担心的,生怕李易拿他徐家来个敲山震虎,暂时只能放低姿态,表现得先去一些,不过徐真也不是一昧的示弱,最后隐隐表示了,徐琨是他徐家的人,他徐某人可以“绝不姑息”,但外人的话,那就不好说了。

    李易似乎是没发现徐真话语最后的意思,洒然笑道:“徐老却是想差了,我初入扬州与袁术交战,虽然连战连胜,但与之同来的,还有一些麻烦。”

    徐真一边揣摩李易话语中的意思,一边很配合的问道:“不知是何麻烦?”

    李易说道:“几番胜利之后,我收编扬州降兵数万,是以手下将校就有些不足了,于是我就让左右举荐将才,前后得数十人名,而其中就有令郎啊。”

    徐真闻言先是有些诧异,但紧跟着,眼底伸出就闪过了一抹喜色。

    对于李易的话语本身,徐真是半信半疑的,不过人老成精的他如何不明白,那些话语真假并不重要,关键之处在于,李易这是在对他徐家示好,想拉拢徐家。

    对此,徐真表示自己非常心动。

    与年轻气盛的徐琨不同,徐真作为孙坚的妹夫,与孙家的关系自然是没的说的,如果孙家有困难,徐真肯定会施以援手,就像方才孙静和李易互不想让,旁人不敢出声,他却站出来明着说孙静不是,暗中却是为孙静解围一样。

    可是,与徐琨不同的是,徐琨为了义气,可以跟着孙家人一起对阵李易,徐真却不会为了孙家与李易彻底敌对,因为李易的势力太大了,只要一个不慎,李易大手一挥便是他徐家覆灭之时,徐真做不到为了孙家把整个徐家拖下水。

    所以,徐真此来的原本打算完全就是和稀泥,走个过场,看看情况,顺便应付过去,却没想到李易直接就对徐家表现出了亲近之意,这让他非常意外,毕竟徐家与孙家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李易不打击他们就应是万幸了,如今却表示出提携之意,徐真觉得,李易应该是想拿他徐家给扬州人做个榜样。

    想明白之后,徐真很是心动,当今天下局势越发混乱,他徐家虽然有些名声,却无多少自保之力,而李易又是天下间实力最强的人之一,说他十倍于孙策都不为过,那么,如果此时能搭上李易这条大船,显然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至于说孙策,虽然两家乃是姻亲,但李易的实力强过孙策太多了。

    不过,徐真虽然心中摇摆,觉得投靠李易好处多多,但他口中却道:“襄侯名扬海内,犬子能得襄侯看中,当真是他的造化。”

    说到这里,徐真的话就打住了,没有答应,但也没把话说死,毕竟孙静就在这里看着呢,他徐家还得要点脸,而且李易一个人进了城,要是孙静脑子一热,李易今天就出不去了,那么不管他现在说什么都是无用。

    对于徐真含糊的回答,李易也不在意,看看徐真,又看看其他世家之人,笑道:“徐老,还有诸位,李某有意拜访孙夫人,只是人生地不熟,不知诸位可愿与李易同行,做个引荐?”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快便躬身应道:“谨遵襄侯吩咐。”

    孙静在一旁没说什么,李易让他找这些世家过来,那时他就知道,李易是要这些人做见证的,如此结果他并不意外,只是对于徐真没能一口回绝李易微微有些失望,不过他也没怪徐真,毕竟这是人之常情,李易现在确实势大,一般人真的招惹不起。

    正想到这里,孙静手臂上微微一紧,却是李易拉住了他,只听李易问道:“先生,我看时候也不早了,不如这就去见见孙夫人?”

    孙静被李易拉着感觉有些不适,可他微微挣了一下,却感觉李易拉的很是牢靠,便也就不动了,点头道:“襄侯,请!”

    当即,一行上百人便向着孙家行去,其中李易与孙静居中,其余世家之人围拢在两人身边,至于后面与两侧,皆是孙家的家丁护卫,隐隐呈现包围之势。

    对于孙家那些家丁护卫的举动,部分世家之人是颇为紧张的,毕竟刀剑无眼,万一孙家要对李易动手,他们这些人恐怕要被殃及池鱼,而且李易大军就在城外,就算他们不会孙家伤害,但李易有个好歹,外面那些兵马恐怕也不会放过他们。

    于是,行进之时那些世家之人脸色都不太好看,甚至有几人脸上的汗水几乎都要打湿衣袖,可是,作为众人核心的李易却是始终神色如常,行走时丝毫不见紧张之色,反而不断左右观望,对着孙静和徐真问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劳动耕作,甚是还打听当地特产美食,完全就是一副游玩姿态。

    李易的这幅做派,让众人看的无语的同时,也当真佩服的紧。

    不过同行的孙静就非常难受了,李易东拉西扯搞得他心里乱糟糟的,直到现在,他都没想明白李易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才能让他如此自信。

    孙静想过,李易如果没有在城中设下暗子的话,那么他此行想全身而退,无非就是化解了两家恩怨,可是,这恩怨岂是说化解就化解的?

    思来想去,孙静最终也只能认为李易口中的孙坚绝笔中可能有些文章,可想到孙坚的性格,孙静就又想不通了……

    就这样,各怀心思的一行人终于走到了孙家,虽然孙家和李易不对付,可还是在李易到达之前打扫了门院街道,大开院门迎接李易,明面上还算是客气。

    “襄侯,诸位,里面请!”

    孙静往前一伸手,示意众人入内,李易微微点头,收敛了路上的谈笑神色,脸色郑重的跟着孙静走了进去,然后徐真等人跟上。

    孙静一边带着李易往里面走,目光却是不断打量,看到孙贲在人群中后,暗暗松了口气,现在李易已经在这里了,自然就不需要孙贲去城中制造骚乱。

    不多时,孙静便带着众人来到了一处大厅门口,那里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素色衣裙的妇人,孙静对着她点点头,然后向李易介绍道:“这位便是我家兄长遗孀。”

    在孙静介绍前,李易便知道这人应当就是孙夫人了,倒不是他眼力过人,而是因为这位孙夫人的眼睛是红的,显然是刚刚流过眼泪,而且她看向李易时的目光,各奔就是在看待仇人,没有避让,犀利非常,李易实在是想不出,这除了孙夫人还能是谁。

    而且,孙夫人身边还有两个小孩。

    左边的是个十来岁的少年人,应当就是孙权了,面对李易那有些探寻的目光,孙权低着头,并不能让李易看清楚他的神色。

    至于孙夫人右边则是一个小小的女孩子,约莫三岁上下的样子,与孙权不同的是,她倒是抬头打量着李易,清澈的眸子中露出好奇的神色,似乎是在好奇李易是谁,并没有仇恨之类的东西,毕竟这还是个小孩子,她的母亲长辈显然不会早早的和她讲那些即便是成人都难以承受的事情。

    李易心中轻叹了一口气,他亲手杀过人,因他命令而死的人就更多了,比如那些战士的士卒,那些人的父母妻儿在丧子,丧夫或者是丧父之后的生活必然是极为凄凉的,李易不去刻意打听便能知道,但李易也明白,争夺天下本就是个残酷的事情,许许多多的人命就像是尘埃一样,没有丁点的分量,被大势卷来卷去,根本不能自主,所以,他偶尔固然会感怀乱世中百姓的苦难,却也不会被那种事情左右自己的情绪。

    可是,此时看到孙夫人一家的时候,李易却是不可控制的生出了几分愧疚,毕竟孙坚的死跟他脱不了干系,而他现在却还要上门欺骗人家,说白了就是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如此行径,李易自己都觉得自己太过卑鄙。

    孙夫人见到仇人挪不开眼,李易也有些神不守舍,所以孙静介绍之后,双方一时居然都没说话。

    徐真见状,正打算提醒一下李易,却见孙权走了出来,对着众人躬身道:“孙权见过襄侯,见过各位叔伯。”

    那些世家之人见孙权小小年纪便晓得缓和气氛,许多人眼中都露出了赞许之色,而李易与孙夫人也回过神来,孙夫人不再盯着李易看,用力抓了抓袖子,然后慢慢低垂螓首,对着众人福了一福,道:“妾身见过……襄侯,见过诸位,方才念及亡夫,情难自已,若有失礼之处,还望诸位海涵。”

    那些世家之人神色不一,没有接话,毕竟孙夫人提及孙坚,明显就是在针对李易,他们这些外人不管怎么接话,都很容易接出问题。

    李易此时却是心中唏嘘,暗道孙家人不简单。

    孙夫人也就罢了,只是刺了李易一句,虽然说得李易没脾气,但毕竟他心里有愧,孙夫人真的骂他几句,他心里还能少几分罪恶感。

    不过孙权这小家伙,却是让李易有些刮目相看。

    首先,孙权能在那时候出来打破沉默,说明眼力不差,而且更让李易在意的是,孙权看他时的目光竟然很平静,他几乎感觉不到什么恨意,这就有些不得了了。

    虽然孙权现在只有十岁出头,但这年纪孙坚的事情他肯定已经知道了,见了杀父仇人,就算不怒目而视,喊打喊杀,却也不应该如此平静,这显然不正常。

    换做别人,李易或许会觉得那孩子太傻,或者太怂,可这是孙权啊,虽然孙十万的名声不怎么好,经常被拿出来调侃取笑,但人家再不好也是江东之主,才智心性都不是寻常人能比的,那么,李易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小小年纪,心机深沉!

第540章 赠剑

    “李易,见过夫人。”

    李易对着孙夫人微微躬身,行了一礼,并没有说什么太花里胡哨的话,不过考虑到两人身份差别,李易的这一礼也算是比较客气的举动了。

    孙夫人微微侧首,好像有些不大想搭理李易,李易脸上似有无奈之色,但也没说什么,转而将目光落在了孙权的身上,也不说话,就那么静静的望着他。

    孙权固然早慧,但说到底还是个孩子,不一会就被李易看的心里发毛,浑身不自在,下意识的要往孙夫人身后躲避。

    孙夫人见状,只道李易是要针对她孩子,正要站出来回护一二,却见李易脸上露出笑容,轻抬手臂,整理了一下袖子,然后将手放在了腰间的长剑上。

    如果是旁人做出了这样的举动,大概率不会有人在意,但李易与孙家的关系实在太过敏感,尽管李易的佩剑在左边,握剑的也是左手,并不像是要拔剑的样子,可是,还是有人忍不住变了脸色。

    原本还有些犹豫的孙夫人直接将孙权拉到了身后,让自己的身子挡在孙权的前面,俨然一副护崽的模样。

    距离李易最近的孙静,最初心中也是一惊,还以为李易要伤人,可下一瞬他就觉得不对,毕竟李易独个跑到他们孙家,见面就对着孙夫人和孙权拔剑,除非李易脑子坏掉了,不然干不出这么蠢的事。

    所以,孙静虽然一开始有些慌神,但马上便镇定了下来,等着看李易究竟要做什么。

    孙静年纪大,心性比较沉稳,但旁人就不一样了,自打李易进门后,视线就没离开过李易的孙贲,忽见李易握剑,想都不想,口中轻喝一声,直接几个纵步就冲到了孙夫人的前面,身形微躬,拳掌交错,两脚呈丁字,完全就是要开打的架势。

    不过孙贲的架势虽然摆好了,但接下来却不动了,倒是眼睛越瞪越大,脸上的肌肉也不停的来回抽搐。

    只见李易此时已经取下了佩剑,一手托着剑身,同时用一种毫不掩饰古怪的眼神上下打量孙贲,问道:“你是何人,这又是作甚?”

    如果李易当真拔剑了,孙贲此举纵然无礼,却也是保护婶子和族中弟妹,是值得喝彩的,可是,李易并没有拔剑,人家只是单手托着剑柄,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这就让孙贲很尴尬了,面对李易的问话,他根本不知该如何作答。

    孙静见状,生怕孙贲应对不当,赶忙轻咳一声,指着孙贲道:“襄侯,这是我大兄长子孙贲,有几分勇武,你还愣着作甚,还不快快见过襄侯。”

    孙静此时正觉得尴尬非常,见孙静解围,也不顾看李易不顺眼,直接顺势说道:“孙贲见过襄侯!”

    李易笑了笑,并没有对孙贲方才的举动做出追究,反而面带笑容的问道:“原来如此,不知你武艺与徐家那位徐琨相比如何?”

    这时众人目光都在孙贲身上,虽然并没有谁因为方才的不当之举鄙视孙贲,可孙贲自己却是感觉非常丢人,对于李易的问题也没有多想,便脱口道:“我二人在伯仲之间。”

    说罢,孙贲也不等孙静示意,便直接推下,站到了众人后面。

    李易对此只是笑笑,仿佛孙贲就没出现过一样,于是,一场小小的误会外加摩擦,就这么轻易的揭了过去。

    因为气氛的缓和,孙权也从吴夫人的身后走了出来,李易对着他招招手,示意他走过来,对此,孙权心中虽然有些畏惧李易,但看看附近都是自家人,怎么想李易都不可能直接伤害自己,所以,略一犹豫,孙权还是走到了李易的身前,躬身问道:“不知襄侯有何吩咐?”

    李易心中暗暗称奇,如果不是他一直都在盯着孙权看,还真的不好发现这小家伙有畏惧过自己,小小年纪,演技就已经有如此火候了,或许这就是由小见大?

    心里想着,李易伸手在孙权肩膀上拍了一拍,赞许道:“孙家有此麒麟儿,将来必然兴旺,诸位说是不是?”

    李易与孙权并肩站在一起,就跟哥俩似的,转头看向那些世家之人,而对那些世家们来说,领导都开口了,只要不是心瞎眼瞎的这时候自然要跟上了,当即纷纷附和道:“此子确实聪慧。”

    “孙权虽然年幼,但言行有礼,进退有度,将来必为大才。”

    “襄侯识人之能众所周知,有今日之言,孙权前途不可估量啊。”

    ……

    听着众人的话,李易心中好笑,果然什么时候都不乏有拍马屁的人,不过嘛,听着确实舒坦。

    只是李易舒坦了,有些人的心情就不是那么美丽了。

    孙夫人脸色稍缓,抛开仇怨不谈,孙权小小年纪就能得李易如此评价,确实是很难得的,甚至都足够他在同龄人中显摆了,而且,李易既然都这么称赞孙权了,之后肯定也不能翻脸害他,不然李易的面子没地方搁。

    所以,李易称赞孙权算是一件好事,只是孙夫人内心深处却有着一抹不安,毕竟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更何况献殷勤的还是李易这个仇家,让她无法不去怀疑,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对比孙夫人那隐隐的不安,在场一些心思比较细的人,如孙静徐真他们,却是已经看到了李易掩藏在善意后面耳朵祸心。

    孙家孙权这一代人里面,最出彩的毫无疑问就是孙策,孙家的一切资源,无论是物质还是人脉,也都支持给了孙策,这么做是非常符合情理的。

    而孙权呢,虽然也很聪慧,奈何他有个优秀的哥哥,所以,孙权注定只能成为孙策的背景,相应的地位和资源自然也在孙策之下,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

    可李易刚刚干了什么,一见孙权,直接就说他是孙家的麒麟儿,还说他能让孙家兴旺,完全就是把孙权放到了孙家下一代领军人物的位置上,这将孙策至于何地?

    当然,孙家不是纸糊的,以孙策的性情也不会因为李易一句话就对孙权有看法,但李易的做法却很膈应人,而且孙权还年幼啊,万一被李易的这句话给引歪了怎么办?

    对此孙静很是恼火,可他却根本无从指责李易,毕竟人家表面上只是称赞了孙权罢了,他要是反驳,首先就得先把自家侄子给否定了,孙静对自家人还没那么残忍。

    在孙静恼火的时候,徐真同样猜到了李易的意图,而且,他看到的东西比孙静还要更多几分。

    李易刚刚入城的时候,众多世家之人完全就是路人角色,无论孙家和李易怎样,他们只想赶紧糊弄过去,不参合这趟浑水。

    可是现在呢,他们虽然依旧没有表露出明显态度,可如此下意识的符合李易的话语,已经说明他们心中的倾向已经开始慢慢的转变了。

    这种转变是如何产生的?

    无非就是李易入城后视孙家之人如无物,于生死间谈笑自若,那风采气度,远超凡人。

    而孙静呢,看上去一声令下就能决断李易生死,占尽了优势,可他行事言语却是小心翼翼,甚至一度乱了方寸,如此对比之下,强弱立现,故而那些世家之人说话时不由自主的就开始向着强者靠拢。

    暗道一声盛名之下无虚士,徐真心中也在做着打算,如果李易今天摆平了孙家,全身而退,他或许应该让徐家投靠李易,让他儿子到李易阵前效力。

    这么做固然有些对不起孙家,可李易怎么看都不是池中之物,他徐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众人各自转着心思,而被李易当面称赞的孙权此时则是露出了一种有些局促的模样,小脸上的表情变来变去的,一时叫人看不真切,不过看他那脸色微红的样子,显然,李易的话他还是很受用的。

    李易也不等孙权回答,直接拉起了他的手,将自己的佩剑放在了他的手中,孙权有些不明所以的问道:“襄侯这是……”

    李易微笑道:“这是我的随身佩剑,今日便赠与你了,有此剑在,凡我掌握之地,今后无人敢为难你半分!”

    随着李易话音落下,孙静的眉头直接就纠结在了一起,如果之前只是怀疑的话,现在李易要在孙家扶持孙权的想法已经是彻底暴露在外了。

    可是,孙静虽然不满李易如此干预孙家之事,但他却没法阻止,甚至不愿阻止,因为李易赠孙权佩剑时说的话,完全就是表示要罩着孙权了,再往深处理解的话,有孙权在,李易就会照顾他孙家。

    平心而论,要不是孙家跟李易有仇,孙静还真的有可能接受李易的善意,毕竟孙策在庐江那边干的事成了固然一方诸侯,孙家与有荣焉,可那事何其艰难,一旦孙策折戟,他孙家纵然能躲过灭族之祸,恐怕也要就此沦落了。

    孙权不明白李易为何如此关照他,这让他暗暗欢喜,同时又有些不安,生怕这剑分量太重,他承受不起,于是,孙权回头看向孙夫人,希望她给自己拿个主意。。

    孙夫人目光复杂的看了李易一眼,最终微微点头,于是,孙权便再无顾忌,双手捧着李易递来的宝剑,躬身道:“多谢襄侯赠剑。”

    “好孩子!”

    李易再度拍了拍孙权的肩膀,神色温和,看上去就像是个邻家大哥哥一般,可事实上,李易心里却是打定主意,出于愧疚,他的确愿意保孙家平安,但是,孙权这一代的孙家人是别想当官了,李易不觉得这是自己小心眼,只是他不想多添变数,同时也是为了孙家将来考虑。

    孙权不知李易已在心中断了他的前路,重新回到孙夫人身边的他虽然尽量保持着镇定,可相比之前,小小身板明显更加挺拔了一些,显然,他的内心并没有表面上这般平静。

    给了孙权一个“我看好你”的眼神,李易目光转向孙夫人,微微欠身道:“夫人,易这里还有孙将军临终绝笔,需要交给夫人,不知可否入内详谈?”

    孙夫人身形微微一颤,她之前就听说了孙坚绝笔的事情,虽然她怀疑李易很可能是作伪,但毕竟事关孙坚,她的心绪还是乱了,若非有人拦着,怕是直接就到城头见李易去了。

    强压心中激荡,孙夫人侧身道:“是妾身怠慢了,请襄侯入内。”

    李易还礼,道:“夫人先请。”

    孙夫人推辞了一下之后,最终还是先行走了进去,李易等人陆续跟上,虽然孙家人看李易不顺眼,但人家官位在那呢,进去后自然要请李易上座,不过李易推辞了,最后是孙夫人上座,李易在下首坐着,他的对面是孙静,身边则是徐真等世家之人。

    落座之后,孙家有人送上酒水,李易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能否抗毒,所以就没敢动,不过其他人的注意力本就不在酒水上,李易也就不再卖关子,直接取出了一个木匣,交给侍者,道:“此中便是孙将军绝笔,唉,还请孙夫人莫要太过哀伤。”

    孙夫人见李易拿出东西,也顾不得什么礼数了,直接对那侍者道:“快快拿来!”

    侍者自然不敢怠慢,将木匣送到孙夫人手中,只是孙夫人因为手指有些颤抖,好几下才打开木匣,入眼就是那带着斑斑血迹的布帛,顿时眼睛一红,落下泪来。

    一时间,偌大的厅堂之中只有孙夫人的低声啜泣,至于其他人,无论孙家人也好,还是世家之人也罢,全都屏息凝神,等着孙夫人看完书信后的反应,因为孙夫人稍后如果来一句“这是假的”,李易怕是立马就要血溅当场了,这事由不得他们不紧张。

    李易也在盯着孙夫人那边,他同样有些紧张,因为血书固然是真的,可亡夫的遗命,长子的前程,没人知道孙夫人会在两者之间如何选择,一旦她倾向后者,说血书是假的,那今日就只能撕破脸了,所以,李易虽然有所依仗,此时却丝毫不敢大意。

    “母亲……”

    因为孙夫人太过悲伤,一时啜泣不止,孙权擦了擦自己的眼泪,又轻轻唤了一声,这才让孙夫人回过神来,渐渐止住哭泣。

    至于小孙尚香,众人落座之前便已经让侍女给带了下去。

    抹了下脸上的泪痕,孙夫人低着头轻声说了一句“让诸位见笑了”,这才颤颤的捧起那封血书,仿若拿着什么千钧重物一般,慢慢的拿到眼前,一点点的缓缓展开,神色中既有期待,也有惶恐……

第541章 孙家对不住襄侯

    孙夫人看信的速度很慢,血书不过小小一块,可她低着头看了老半天,神色不断变换,但口中却迟迟没有表示。

    对于了解血书内容的李易来说,他是多少能体会孙夫人此刻心情的,不过,孙静等人却是渐渐的坐不住了。

    就在李易进孙家之前,这处厅堂左右已经被上百好手给围上了,只要事情不对,孙静一声令下,那些人立刻就会冲进来让李易死于刀剑之下,奈何李易神色太过淡定,让孙静压力很大,好不容易等到现在,眼看着就要尘埃落定,决定孙家与李易是战是和,可那“尘埃”愣是飘啊飘的就是不落下来,这就实在有些熬人了。

    终于,孙静忍不住,微微侧身,面对孙夫人,但余光则是注意着李易的反应,轻声问道:“嫂嫂,不知这封信……所述之事如何?”

    孙静最初想问这封所谓的血书到底是真是假,可看到李易那八风不动的模样,在孙夫人有明确表态之前,孙静到底没敢说出那种明显带着挑衅意味的话。

    “唉——”

    幽幽叹息一声,孙夫人将血书放下,往边上推了推,示意孙静自己去拿,然后转头看向李易,目光极其复杂。

    作为孙坚的夫人,孙夫人最想在孙坚绝笔中看到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孙坚对身后事的交代,儿女的,孙家的,最好还能再和她说几句话。

    可是,当真看到之后,这封血书的内容却是让孙夫人始料不及,意外之余,甚至还有几分失望。

    因为血书上的内容太简单了,只有短短几句话,孙坚说自己兵败重伤,虽被李易搭救,奈何伤重不治,考虑到李易的恩情,以及其本人才华出众,孙坚便决定将女儿许配给李易,并请李易待为照顾孙家。

    看到这些内容的第一时间,孙夫人就怀疑血书是假的,只是夫妻相处多年,虽然孙坚当时是以指代笔,可于细节之处,她还是能分辨出这的确是出自孙坚之手,也正是因此,孙坚的留下的内容就让她越发不满意了。

    李易当时出手相助孙坚,的确是对孙家有恩,但也没必要嫁个女儿给李易吧?

    她女儿才多大?

    而且还是做妾!

    太委屈人了!

    除此之外,孙坚对家中其他孩子压根就没交代,只说让李易照顾一下孙家,作为一个父亲,孙坚这也太不负责了。

    在看到血书之前,孙夫人本来是非常伤心的,但看了之后,虽然悲伤依旧,可心中也对孙坚起了一丝幽怨。

    当然,这其中可能也有孙夫人没能在孙坚绝笔中看到关于她自己的内容的缘故,虽然这种情况孙夫人早有预料,但真的确认之后,心中还是难免会有些波澜。

    不过孙夫人能带出孙策、孙权这兄弟俩,显然也不是一般女人,一段心绪起伏之后,她就开始从大局上思考今日的事情了。

    首先,孙坚的血书是真的,按照血书上讲的,李易不但没有杀孙坚,还对孙家有恩,那么他孙家之前的举动,特别是孙策几次欲杀李易,完全可以说是恩将仇报,这对孙家名望是一个很严重的打击。

    就部分私心来说,孙夫人是很想否认这封血书的,而且她也一度怀疑这血书是孙坚在李易的逼迫之下,不得已写的,那样的话,孙家与李易还是大仇,就算杀了李易,他们孙家也能在孝义上勉强站住脚。

    只是世上最了解孙坚性情的,莫过于她这个枕边人,孙坚虽然不是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之人,可他的性格也是极为刚硬的,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宁死也不会受辱,孙夫人深知,李易就算是拿刀架在他脖子上,孙坚也不可能屈服,更别说还是写下这种近乎卖儿送女的遗书。

    再考虑到李易今日孤身入城,这冒着大风险的举动,也算是一种问心无愧的证明。

    这叫孙夫人真的难下杀手,尽管心中还有些不太舒服,可最终还是认了血书中的内容。

    可就在孙夫人准备向李易致谢,表达孙家歉意的时候,却是想起了她那位正在庐江搞事情的大儿子孙策!

    之前因为误会,孙家人对李易都是非常敌视的,不过只要她将血书的内容公之于众,孙夫人相信,孙家人肯定会与李易尽释前嫌。

    但是,孙策却是其中例外。

    如孙静和孙贲这些人,他们仇视李易不过就是因为孙坚的死,只要这件事情解开了,彼此之间自然也就没有了矛盾之处,可孙策却是另外一种情况。

    最初的时候,孙策的确只是将李易视作杀父仇人,并在仇恨的影响下,对李易这个人全盘否定,李易的宽宏大度在孙策看来就是虚伪做作,李易的功劳赫赫在孙策眼里就是大奸似忠,总之,孙策眼中的李易就是个卑鄙无耻,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奸险小人。

    作为母亲,孙夫人知道孙策跟他父亲性格很像,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过之,要是忽然让李易这个孙家仇人成为了孙家的恩人,那就是要让孙策将过去种种对李易的负面评价全都吞回肚子里去,让孙策对他自己口中的“小人”低头,以孙策的性格如何能受得了,恐怕得气得呕血。

    孙夫人有些遗憾,这事如果提前几个月前摆出来,孙策认与不认,大概还在五五之数,可现在嘛,孙夫人却是非常肯定,孙策肯定会否认这份血书的真实性,然后反过来斥责李易借孙坚之名蒙骗于他。

    这不是孙策不敬孙坚,实在是他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李易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误会,而是实质性的,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这让孙策怎么办?

    李易作为征南将军,肯定不会容忍孙策这样划圈占地的军阀存在,孙策向李易低头,应该能保命,但这辈子也就那样了,孙策铁定不会甘心,可孙策不低头,就势必要跟李易争斗下去,见个生死,孙夫人虽然是孙策的母亲,可她真不觉得自家儿子能胜过李易。

    孙夫人不是没想过求李易放孙策一马,可这话她说不出口,也不认为李易会答应,因为李易不欠孙家的,没理由给他们这么大让步,而且李易短短时间便有如此成就,会是心慈手软之人?

    这让孙夫人再度起了将李易留下的心思,算是帮自家儿子一把,大不了不伤李易性命就是了,可孙夫人犹豫再三,却是不敢下令,她与孙静一样,李易孤身入城的自信让他们非常忌惮,生怕一个不慎,让整个孙家都倒霉。

    一时间,孙夫人可谓是心乱如麻,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孙夫人心中纠结的时候,孙静也看完了血书,他第一感觉跟孙夫人差不多,不过结合李易的言行,特别是之前公然表示对孙权的看中,更是让他再一次确认了李易扶孙权,打压孙策的谋划。

    如果说李易的矛头是针对整个孙家的,孙静没二话,直接豁出去跟李易拼了,可现在有了血书,而且李易的目标只是孙策,这让孙静体会到了类似于孙夫人的那种为难,一时间也陷入了沉默。

    李易见这两人看完血书,却不发一语,想了想,转身对着旁边的徐真说道:“徐老与不妨也看一看孙将军绝笔,好证我清白。”

    “这……”

    徐真虽然不知道血书中具体内容为何,可看到孙静和孙夫人的反应,便料定血书内容是可以证明李易清白的,不然此时孙家已然翻脸,至于他们到现在迟迟不表态,不过是权衡利弊罢了。

    此时的气氛就像是千钧一发,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大祸,可李易恰恰又在这时候将他给拉了进来,徐真是真的犯难了,毕竟孙家都没出声呢,等会李易要是逼着他表态,让他站哪边?

    “请!”

    徐真还想与李易含糊一下,可李易已经伸手往孙静那边引去,微笑着注视着他,示意他过去拿血书。

    徐真嘴角动了动,李易的笑容让他感觉非常危险,心中暗叹一声,站了起来,不过他刚迈出一步,就回过神来,这里怎么多人,凭什么只他一个倒霉啊?

    当即,徐真又退了回来,拉上他右手边一人,道:“刘贤弟,你也来看看吧,唉,说来你们也是世交啊。”

    姓刘那人楞了一下,然后就在心中大骂徐真不要脸,只是徐真直接动手拉他了,而且李易已经开始对着他笑了,他同样不敢拒绝,不过徐真的表现多少也算是给了他提示,于是这人干脆学着徐真的模样,看向右手边,决定让大家伙有难同当……

    眼看着不一会功夫,对面的人都要过来了看孙坚的血书了,孙静心里慌的厉害,原本他还想细细考虑其中利弊,现在却是没那个时间了,因为孙坚在血书中写的明明白白,说李易对孙家有恩,那么不管是承认这件事,还是反过来污蔑李易伪造血书,总之都必须由他孙家人来开口,要是假手徐真等人,无论结论如何,他孙家最后怕是既丢了里子,也没了面子,更是绝了与李易缓和的机会。

    就在徐真一伙人组织起来,快要走到孙静身边的时候,孙静看了眼孙夫人,见她还在犹豫,无奈之下,孙静一咬牙,起身快步走到李易前面,一揖到底,沉声道:“兄长非是襄侯所害,之前是我孙家误会襄侯了,是孙家对不住襄侯,孙静这里向襄侯赔礼了!”

    随着孙静话音落下,就见厅堂内发出了“呼”的一声,却是许多人情不自禁的松了口气。

    比如徐真等世家之人,他们是真的不想两边打起来,连累他们跟着倒霉,好在孙静及时低头,算是免了血光之灾。

    除了他们,松了口气的还有孙权,虽然不知道李易为什么那般关照他,但孙权知道这是自己的一个好机会,所以,他是不愿意看到自家跟李易撕破脸的,奈何父仇大过天,他也没办法,现在好了,两家之前最大的矛盾不存在了。

    至于其他的孙家人,比如孙贲,他却是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血书中说了什么,一下就化解了那么大的仇恨,不过孙静都表态了,孙贲纵然疑惑,却也不会多事。

    总的来说,孙静的低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满意,可孙夫人心中却是更乱,因为这样的话,孙策该怎么办?

    “哎,先生何必如此大礼,快快请起。”

    李易起身,微笑着将孙静扶了起来,宽慰道:“先生言重了,孙将军之事,一直都是我心中遗憾,又何来抱怨?所谓致歉,完全不必。”

    “襄侯好胸怀,好气魄,孙静拜服。”

    孙静此刻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李易的态度也没能让他放松下来,反而非常紧张,在客套了一句之后,马上又补充道:“襄侯虽然大度,不计较我孙家种种冒犯,可我孙家却不能做那无心无肺之人,所以,孙家愿为襄侯大军送上粮草……一万石!”

    李易一脸惊讶,道:“这如何使得,万万不可如此!”

    “襄侯切莫推辞,这些粮草非是赔罪,只是孙家对襄侯麾下将士的一番心意,襄侯若是不允,静今日便长拜不起。”

    孙静话说的诚恳,心中却是肉痛不已,为了支援孙策,他孙家早就没什么粮食了,粮仓只够自家之用,这所谓的一万石粮食,稍后他还要向城中其他世家求援才行。

    如果有选择的话,孙静也不想打肿脸充胖子,实在是他心里清楚,李易嘴上虽然说着不介意,但实际上,这位的手段可是狠着呢,他现在先送上粮食,算是填一填李易的胃口,让李易找回面子,这样在其他关键事情上,李易或许能让孙家一两分。

    见孙静如此“诚恳”,李易便没有再做推辞,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赞许道:“先生盛情,罢了,易就却之不恭了,不过,我看先生如此深明大义,可谓栋梁之才,若就此隐没乡野,实在是可惜,不知先生是否有意出仕?”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949/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化龙最新章节! 作者:鹰狐所写的《三国之化龙》为转载作品,三国之化龙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化龙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化龙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化龙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化龙介绍:
【不绿不送女】【无毒无郁闷】待天下英雄俯首,待世间红颜折腰,待万里江山如画,我便化身九天真龙,护我华夏万古长青!三国之化龙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化龙,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化龙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