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学霸的科幻世界TXT下载学霸的科幻世界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学霸的科幻世界全文阅读

作者:幸运的球球     学霸的科幻世界txt下载     学霸的科幻世界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零三章 失算

    但庞学林却没想到,斯宾塞竟然直接要见自己。

    “阿尔伯特先生,您看天色也不早了,要不今晚你在肯普滕基地休息一晚上,我们明天上午出发,你看怎么样?”

    阿尔伯特·威斯克安静地看着庞学林,说道:“斯宾塞先生现在就要见你。”

    庞学林微微一愣,笑了起来,说道:“那行,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庞教授!”

    跟在庞学林身边的吉尔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庞学林笑道:“没事,你和克莱尔好好在家里看着,等我回来。”

    吉尔沉默了良久,才开口说道:“那你小心点。”

    庞学林跟着阿尔伯特·威斯克登上了直升机,直升机的旋翼快速转动起来,开始升空。

    这种倾侧旋翼机的速度要比普通的直升机快很多,大约飞了两个多小时,庞学林便远远看到美国的西海岸以及破败不堪的洛杉矶。

    只是这座人口超过四百万,美国西海岸的大都会,如今已经成了丧尸的天堂。

    丧尸成群结队地在城市的街巷游荡,直升机的噪音在下方的丧尸群中引发了剧烈的骚动,就仿佛在贴近海面飞行时引发了一**的浪潮。

    但是很快,直升机便掠过城市上空。

    半个多小时候。

    飞机缓缓降落于洛杉矶市郊的一座庄园。

    从飞机上下来,庞学林发现,庄园内戒备森严,周围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庞学林甚至还看到了防空导弹的身影。

    “庞教授,请吧。”

    庞学林跟着阿尔伯特·威斯克下了飞机,在威斯克的带领下,径直进入庄园。

    庄园内装修豪华精致,布置典雅,内部甚至还有一个个长相靓丽的侍者。

    在这样一个时代,依旧拥有这种生活环境,足以说明保护伞公司背后的实力。

    不过阿尔伯特并没有带庞学林在庄园内逗留的意思,而是径直带着庞学林进入地下室,然后通过地下室内的一座大型电梯,进入了保护伞公司洛杉矶基地内。

    此前,阿什福德曾经大概向庞学林描述过保护伞公司洛杉矶地下基地的规模,但是当庞学林进入这座地下基地时,依旧吃了一惊。

    整座洛杉矶地下基地的规模丝毫不亚于庞学林当年在流浪地球世界所待过的地下城,城内有宽敞的马路,来往的人流,甚至还有用来模拟外界环境的电子显示屏。

    “庞教授,感觉怎么样?”

    阿尔伯特·威斯克对于庞学林吃惊的神色很满意,微笑道。

    庞学林很快收敛起惊讶的表情,淡淡笑道:“还不错。”

    虽然庞学林有些吃惊于保护伞公司的家大业大,但是相比于他所穿越过的那些科幻位面,生化危机位面还是有些小家子气了。

    从电梯出后,庞学林又跟着阿尔伯特威斯克上了一辆车。

    车子沿着地下公路一路疾驰,从路面的坡度来看,庞学林感觉到,车子还在继续向下。

    大约开了二十分钟,车子终于在一栋白色的建筑前停了下来。

    庞学林和阿尔伯特威斯克相继下车。

    “庞教授,请吧。”阿尔伯特·威斯克说道。

    庞学林点点头,跟着对方进入了这栋白色的建筑。

    出乎庞学林的意料,建筑里面是一个将近四五百平米的大厅,大厅内一尘不染。

    无论是地板,墙壁还是周围的天花板,都发出银白色的光芒,也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

    大厅的正中间,是椅子,斯宾塞就坐在这把椅子上。

    周围则空荡荡一片,别无他物。

    看到庞学林进来,斯宾塞脸上绽放出笑容,说道:“庞教授,好久不见,欢迎来到洛杉矶地下城。”

    庞学林淡淡笑道:“斯宾塞先生,好久不见,不知您这次找我过来所为何事?”

    斯宾赛笑了起来,说道:“庞教授,这次找你过来,我是希望跟你谈合作来了。”

    “谈合作?”庞学林微微一愣,有些不解的看着斯宾塞道,“斯宾塞先生,我们之前不是一直合作得好好的吗?”

    斯宾塞笑着说道:“庞教授,之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我没想到庞教授竟然有这样的能耐。r病毒的威力,我算是见识到了。”

    庞学林的眼睛一下子眯了起来,看着斯宾塞道:“斯宾塞先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斯宾塞笑道:“庞教授,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这个时候再否认也就没什么意义了,不过为了让你安心,我还是让你见个人吧……”

    说着,斯宾塞拍了拍手,原本被白光笼罩着的大厅墙壁,忽然出现一道黑色的口子。

    紧接着,庞学林便看到,阿历克谢·威斯克手里握着一把三棱军刺,抵住艾丽丝的脖子,将她押送了进来。

    艾丽丝看着庞学林说道:“你不该来的。”

    庞学林不由得眉头微皱,自从艾丽丝离开肯普滕基地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对方。

    开始几个月,艾丽丝还在北美地区的时候,还会通过无线电向肯普滕基地发送过密报。

    艾丽丝离开北美后,庞学林就失去了跟她的联系。

    只能通过阿什福德在保护伞公司的内线大概了解艾丽丝的活动途径。

    这段时间,随着r病毒的大规模扩散,全球各地的人类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行动。

    庞学林原以为,r病毒的扩散源自于艾丽丝的行动。

    却没想到,艾丽丝竟然落到了斯宾塞手里。

    而且看艾丽丝的样子,似乎还受了伤。

    庞学林脸上的表情变得清冷起来,看着斯宾塞道:“斯宾塞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

    斯宾赛笑道:“庞教授,我什么意思,你还不懂吗?”

    顿了顿,斯宾塞继续道:“庞教授,说实话,我和马斯库都小瞧了你,我原以为请你们在肯普滕基地,凭借那个小实验室,再怎么搞也不可能有我们这边获得的成果多,我却没想到,你竟然反其道而行之,找到了对付t病毒的办法,甚至还秘密派艾丽丝挑起我和马斯库的争斗。当然,我也得感谢你,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把马斯库他们给消灭了。但是,同时也因为你的举动,导致我们保护伞公司元气大伤。庞教授,你说我应该感谢你呢?还是应该怨恨你呢?”

    庞学林淡淡道:“说说你的条件吧。”

    “好,庞教授果然快人快语。”

    斯宾塞笑了起来,说道:“庞教授,其实我们之间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矛盾,这两年肯普滕基地能够如此快速的建设完成,和我们保护伞公司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另外,你派这小妞去对付马斯库和他的手下,也算帮了我一个大忙。所以我们之间算是两清了。至于你开发出r病毒,解除丧尸危机的事,其实这种事就算你不做,我们保护伞公司自己也会做的,毕竟在清除绝大部分人类之后,我们要带领地球上剩下的人类去踏上一条全新的进化道路,肯定要先将那些散发着恶臭的怪物清理掉……”

    庞学林冷笑道:“斯宾塞先生,你似乎忘记了当前的形势吧?现在不管是西欧,俄国,还是中国,都已经对丧尸发起了反击行动,而且各国都已经意识到,这一切危机都源于保护伞公司,以保护伞公司如今的实力,你们觉得你们在得罪了这么多国家之后,还能继续在这个星球上存在下去吗?”

    斯宾塞笑了起来,说道:“庞教授,假如只有我们这么几个人,那自然不成,但是,如果你能加入到我们中来。那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庞学林的眼睛微微眯起,疑惑道:“你就这么看好我?”

    斯宾塞微笑道:“庞教授。你低估了自己的力量,保护伞公司的科学家们在解析了你研发的r病毒之后,他们认为,你已经为t病毒的存在找到了一条全新的升级道路。r病毒既然可以让通过rna干扰让t病毒陷入基因沉默,那么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也可以通过新病毒让人类体内的某些无用基因陷入沉默状态,当然,这只是一个想法,但却代表着t病毒未来的曙光。而接下来的研发工作,只有交给你领导我才放心。不管是西欧,中国还是俄国,都还在收拾丧尸危机造成的残局,三年内,他们不会对北美大陆发起任何攻击。这就给了我们三年时间,去掌握一种全新的力量。只要我们合作,到时候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将臣服在我们的脚下……庞教授,我想这种选择,应该很容易做出来吧?”

    庞学林看着斯宾塞,淡淡道:“假如我不愿意呢?”

    “不愿意?”斯宾赛笑了笑道,“庞教授,我虽然惜才,但对于不在我掌握之中的力量,我通常将其人道毁灭。”

    话音落下,只听锵的一声,庞学林的侧后方,阿尔伯特·威斯克手中突然多出了一把锋利的长刀。

    阿历克谢·威斯克,则一个手刀将艾丽丝击晕,然后将手中的三棱军刺对准了庞学林。

    斯宾塞也站了起来,从怀里掏出一把沙漠之鹰对准了庞学林,淡淡笑道:“庞教授,我知道你个人战力强大,但你觉得你能逃脱我们三人的联手攻击吗?”

    庞学林嘴角微微一扯,笑道:“斯宾塞先生,你知道吗?我等你的召唤已经等了很久了。”

    “什么意思?”斯宾塞皱眉看着庞学林

    庞学林道:“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保护伞公司内的大部分人都经过了t病毒的改造吧?”

    “是又如何?”

    斯宾塞看着庞学林道。

    庞学林微微一笑,将一只手举了起来,他手里赫然出现了一支两厘米长的玻璃管,玻璃管内,注满了淡绿色的液体。

    庞学林微笑道:“r病毒研发出来后,我通常都会在身上带十几只这样的病毒样品,用来以防万一。刚刚抵达洛杉矶进入庄园后,我就在各个空调通风系统口丢了十几个被我拧碎的玻璃管进去。所以,不出意外的话,斯宾塞先生,你用t病毒精心打造的改造人兵团,应该已经被我的r病毒给废了大半。而且,刚才进入大厅之后,我也悄悄地弄破了一只试管,病毒在空气中挥发,就算这里的环境再怎么空旷,此时应该也足以让你们感染r病毒了。”

    斯宾塞面无表情的看着庞学林,忽然间,他哈哈大笑了起来,说道:“庞教授,我果然没看错你,你确实是一位天才。不过,你觉得我们既然知道了你是r病毒的开发者,我们会没有任何防备吗?这个大厅你应该比较奇怪吧,为什么不管是周围的墙壁,还是天花板地板,都被这种荧光材料所包围。我想和你说的是,这是我专门为你准备的,这种荧光材料具备杀菌效果,对付r病毒更是不在话下。你的病毒,只要在空气中暴露零点一秒钟,就会彻底失活。”

    “至于那些改造人军团,在r病毒出来之后,他们就已经成了残次品。庞教授,你如果识大体的话,那就好好跟我合作,帮我开发新型病毒,未来在保护伞公司内还有你的一席之地。但假如你抱着跟我们对抗的态度过来,那么今天我只能很遗憾的看到又一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将要陨落在这里了……”

    斯宾塞话音落下,还没等庞学林有所反应。

    庞学林只觉得耳边,突然响起一道劲风,一匹白练划过半空。

    位于自己侧后方的阿尔伯特·威斯克,手持长刀,朝自己劈砍过来。

    与此同时,另一边,阿历克谢·威斯克也举着三棱军刺对自己刺了过来。

    而斯宾塞手中的沙漠之鹰,也开始对着庞学林砰砰砰开了十几枪。

    瞬间的功夫,三人就对庞学林形成了绝杀之势。

    电光火石间,庞学林的身体突然如灵蛇一般扭动起来,几乎在眨眼间便躲过了那十几发沙漠之鹰子弹。

    下一秒,周围的时间仿佛停滞了一般,庞学林举起的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夹住了阿尔伯特·威斯克的刀锋。

    而他的左手,同样握住了阿历克谢·威斯克的三棱军刺。

    而经过t病毒改造的阿历克谢以及阿尔伯特用力抓紧军刺和长刀,竟然没办法挣脱庞学林的双手。

    庞学林看着斯宾塞,微笑道:“斯宾塞先生,你知道你最大的失算是什么吗?”

    “是什么?”

    斯宾塞似乎还没从眼前这不可思议的一幕中回过神来,看着庞学林,喃喃自语道。

    “你低估了我的实力!”

    锵的一声。

    庞学林瞬间转身。

    长刀的刀锋刺入了阿历克谢·威斯克的眼窝。

    与此同时,三棱军刺的尖锋也刺进了阿尔伯特·威斯克的脑袋。

    这两位斯宾塞的得力助手,竟然在瞬间被庞学林干掉了。

第四百零四章 任务奖励

    庞学林淡淡道:“这很难吗?你不但低估了我的实力,恐怕同时也高估了你们自己的能力。”

    斯宾塞看着庞学林,眼中的惊容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疯狂的目光。

    他将手中的沙漠之鹰对准了躺在地上的艾丽丝说道:“别过来,你再过来我就杀了她!”

    “你可以试试,你要是敢动手,我会抓住你,给你注射r病毒,让你对t病毒产生免疫,然后把你绑在十字架上,每天放几只丧尸去咬上几口,直到有一天你彻底死去。”

    庞学林的语气不疾不徐,斯宾塞却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这时,斯宾塞仿佛想到了什么,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平静下来,说道:“你不能杀我,我手里有洛杉矶基地的自毁装置,你要是敢杀我,那大不了大家同归于尽,你也得跟着为我陪葬。”

    不知何时,斯宾塞手中多了一个类似遥控器一样的装置,他将这个装置高高举起。

    庞学林皱了皱眉,止住了脚步。

    就在这儿,原本躺在地上晕过去的艾丽丝忽然睁开了双眼,她猛然间从地上窜了起来,双手直接抓住斯宾赛手中的沙漠之鹰,另一只手试图控制斯宾塞手中的遥控器。

    同一瞬间,庞学林抽出阿尔伯特手中的长刀,对着斯宾赛激射过去。

    唰的一声。

    长刀直接从斯宾赛的心脏穿过,将她牢牢的钉在了墙壁上。

    斯宾塞手中的遥控器掉落在地,他眼中的光芒渐渐散去。

    临死前,他咧开了嘴,大笑道:“哈哈,你们还是慢一步,自毁装置已经启动了,你们……你们都得给我陪葬。”

    说完这句话,斯宾塞的脑袋一歪。彻底死去。

    与此同时,整个洛杉矶开地下城,开始剧烈的震动起来。

    仿佛一种来自地心深处的力量被唤醒。

    “我们怎么办?”

    艾丽丝没想到自己的突然插手,造成了如此戏剧性的结果,有些尴尬地看着庞学林。

    庞学林脸上的表情却依旧平静,说道:“艾丽丝,你愿意跟我去一个陌生的世界吗?”

    “陌生的世界?”

    艾丽丝不解的看着庞学林。

    庞学林走上前,抓住了艾丽丝的手,说道:“系统准备回归。”

    下一秒,一道白光闪过,庞学林和艾丽丝消失在了洛杉矶地下城。

    ……

    庞学林出现在了系统空间内,看着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抽奖轮盘。

    庞学林的眼中闪过一丝庆幸之色,这一次差点栽了。

    幸好刚才杀死斯宾塞之后,系统直接判定他在生化危机世界的任务已经完成,可以随时返回现实。

    否则一旦洛杉矶地下城塌陷,即使自己恐怕也没办法从里面活着出来。

    唯一的遗憾就是,浪费了系统给出的奖励。

    这次生化危机世界,系统一共给出了两项奖励。

    第一项奖励就是随机抽取生化危机世界的一项科技,第二项奖励就是可以随机将位面中的某个人物带回到现实世界。

    庞学林刚才为了救艾丽丝,无奈之下只好消耗了这个宝贵的奖励,将她带往现实世界。

    也不知道将艾丽丝带往现实世界是福是祸。

    庞学林看着在系统空间内陷入沉眠之中的艾丽丝,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接着他将目光转向了眼前的抽奖轮盘上,生化危机世界一共有四项科技奖励,分别是:

    一、动态apt技术

    人类一直尝试在纳米尺度上重构物质内部的三维结构视图,进而解释材料的宏观性能并有意识地调整或者改善与性能相匹配的原子结构。

    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技术可以在飞秒到微秒的时间范围内,确认原子种类,并且直观地重构出其空间位置,相对真实地反应材料分子中不同元素的原子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结构。

    主要应用领域:流体力学、材料学、分子生物学

    二、器官克隆技术

    该技术包含干细胞定向诱导、器官组织体外分化、器官体外维持技术三大重要技术节点。

    从体细胞分离培养出来的具有发育全能性或多能性的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生产组织和细胞,并且最终形成人体器官,可为细胞移植提供无免疫原性的材料,为难以治愈的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可能。

    三、t病毒及其相关技术

    作为一种高危高烈度rna病毒,t病毒对哺乳动物普遍易感,可作为生化武器使用。也可以不利用t病毒的特殊性质,对细胞内的蛋白质-非编码rna联动网络生化机制以及开发细胞内部免疫提供全新的方法。

    四、细胞内ros(活性氧)实时可视化检测技术

    ros(活性氧)是一类氧的单电子还原产物,如激发态的氧分子——单线态氧,含氧的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物,过氧脂质等等。

    ros与细胞信号通路调剂,应激反应,衰老,凋亡,以及多种疾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第二信使,ros可以激活多种蛋白酶和磷酸酶,也可以通过修饰转录因子调控基因的表达。

    五、神经系统电信号编码技术

    将集成电路植入动物体内,用来记录和分析神经系统信息,或者将人造编码电信号施加到神经系统中,用来控制动物行为,或者用于医治相关疾病。

    六、神经元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解析。

    离子通道结构的测定是了解离子通道的结构、功能最有效的手段,原子尺度上离子通道电化学信号的产生传播转换等悬而未决的问题,可通过直接的蛋白质的分离和三维结构鉴定而得到解决。在此基础上,人们有可能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分子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体整体水平上理解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和信号传递的原理。

    ……

    “有点意思,这是准备让自己点亮生物科技树吗?”

    庞学林看着转盘上的六项技术,若有所思。

    在生化危机世界这几年,他在生物学领域的水平飞速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使与现实世界最顶尖的生物学家相比,庞学林也不遑多让,甚至在知识体系以及视野上,要比他们高出许多。

    而眼前转盘上出现的六项技术,可以说对现实世界生物学领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动态apt技术,这种实验检测手段使得肯普滕基地的研究人员成功完成了细胞内的蛋白质-rna互作调节网络以及功能研究。

    而在材料学领域,apt技术可以直观反映材料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纳米结构和溶质原子的扩散,偏聚行为,并且给出定量的成分分析,进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发出满足宏观使用性能的材料。

    在流体力学领域,apt可以帮助物理学家从微观尺度了解流体中分子或者原子的相对运动状态,对于解决流体中的各种问题意义重大。

    至于第二个器官克隆技术,那就更加不必说。

    在现实世界,器官移植已经是非常常见的医疗手段,包括骨髓移植、肾移植、肝脏移植、心脏移植以及肺移植等,也可以包括皮肤的移植。

    但是器官移植之后容易出现异体排斥反应,患者需要需要长期的服用对抗排斥反应的药品,通常这种药品价格比较高,有很多患者很难承受。

    更重要的是,器官移植的配型成功率很低,许多患者都是因为等不到配型的器官,只能绝望死去。

    而器官克隆技术恰恰解决了器官移植这两大最重要的难题,由于采用患者自身的体细胞进行克隆,移植之后压根就不存在排异反应,而且也不用担心无法配型的问题。

    因此,器官克隆技术堪称是造福人类的一项顶尖技术,单单这项技术所包含的干细胞定向诱导、器官组织体外分化、器官体外维持技术等等,就价值好几个诺贝尔奖。

    第三项,t病毒及其相关技术。

    t病毒的危险性虽高,但是庞学林已经完成了r病毒的开发工作,因此拿到现实世界后倒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关键是t病毒的特殊效果,在现实世界,利用t病毒探索人体细胞内部的相关生化机制,对于生命科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而在其他位面世界,t病毒的存在,也将是庞学林手里的一种杀手锏。

    至于后面三项技术,虽然相比前几项还有些鸡肋,但是只要将其消化完成,最少都价值好几个诺奖。

    一时间,庞学林竟然有种挑花了眼的感觉。

    “抽奖吧!”

    庞学林淡淡道。

    很快,抽奖转盘快速转动起来,一分钟后,指针无声无息地停在了器官克隆技术上面。

    “恭喜宿主,获得器官克隆技术相关资料,请问是否返回现实世界?”

    “回吧!”

    庞学林看了一眼在系统空间中沉睡的艾丽丝,淡淡道。

    下一秒,庞学林睁开眼,便感觉到一个温润的身体正躺在自己的怀中。

    庞学林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点亮屏幕,上面显示的时间为00:05。

    庞学林微微一愣,这才恍然,现实世界与位面世界的时间比例1:100000,他在生化危机世界待了三年,现实世界却仅仅过了五分钟。

    这时,感觉到动静的齐昕睁开眼。

    “阿林,怎么了?”

    庞学林道:“没事,你先睡吧,我忽然想起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没处理,我给王智打个电话,让她过来一下。”

    齐昕俏脸一红,仿佛想到了什么,说道:“阿林,你该不会是还没……还没够,所以让智姐过来吧?”

    “你想啥呢!”

    庞学林给了齐昕一个脑瓜崩,不由得有些尴尬。

    他在生化危机世界待了三年多,一直处于高压之中,和吉尔、艾丽丝的关系也都是比较纯粹的战友关系,至于那些庸脂俗粉庞学林也看不上,因此庞学林相当于三年不知肉味。

    忽然间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怀里多了位活色生香的大美女,自然会有所反应。

    不过庞学林也知道齐昕已经累得够呛了,说道:“你先睡吧,我有件事和王智交代一下,等下就回来。”

    “哦。”

    齐昕乖乖地闭上了眼睛。

    庞学林起床出了卧室,来到客厅中,拿出手机拨通了智子的电话。

    半小时后,别墅外忽然响起了喇叭声。

    庞学林走出别墅,进入了王智的车子里。

    “怎么了,亲爱的,大半夜把人家找过来,该不会是想来个大被同眠吧?”

    智子笑嘻嘻地看着庞学林道。

    庞学林弹了一下她的脑壳,说道:“我从生化危机世界带回了个人,你帮忙安排一下,让她有一个合法的身份。”

    “是艾丽丝吗?”

    智子脸上露出一丝感兴趣的表情。

    庞学林点了点头,一挥手,艾丽丝便出现在了车子的后排座椅上。

    艾丽丝似乎还有些懵逼,直到看见庞学林,她才稍稍放松下来,环顾四周,好奇道:“庞,我们没死,这是哪里?”

    庞学林用英语道:“艾丽丝,这就是我跟你说的新世界,这段时间你先熟悉一下这个世界,这位是智子女士,接下来有她来安排你在这个世界的生活。”

    艾丽丝有些戒备地看了智子一眼,点点头,没有说话。

    倒是智子似笑非笑地看着庞学林道:“亲爱的,这位也是后宫团的一员?”

    庞学林瞪了她一眼,说道:“想什么呢?我和艾丽丝是纯粹的战友关系,之前在生化危机我和她身陷地下城,地下城即将自毁,没办法,我只好把她带出来了。”

    “哦,原来是后宫预备役。”

    庞学林:“……”

    庞学林和智子用普通话对话,坐在后排的艾丽丝一脸迷茫地看着智子和庞学林,不明白他们在说些什么。

    庞学林道:“艾丽丝,待会儿王智女士会带你离开,你听从她的安排就可以了。”

    “那你呢?”

    艾丽丝道。

    庞学林说道:“我在这个世界的身份比较特殊,这个时候不适合露面,等你以后的身份问题解决了,我们自然就可以见面了。”

    “那……好吧!”

    艾丽丝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第四百零五章 庞氏定律

    看着智子驱车载着艾丽丝离去,庞学林回到房间,发现齐昕已经沉沉睡去,他笑了笑,掀开被子钻进了被窝。

    一觉睡到大天亮。

    在生化危机世界,虽然庞学林大部分时间都在肯普滕基地内,而且肯普滕基地也没有遭受丧尸的围攻。

    但是在那种环境下,庞学林不管在哪里,睡觉都会紧绷着一根弦。

    如今终于回到了安全的环境,他总算放松下来,这一觉睡得无比畅快。

    第二天一早,庞学林便接到了智子的电话,说她准备将艾丽丝送往美国,想办法在那边获得合法身份后在将艾丽丝弄回来。

    对此,庞学林自然不可置否。

    这种事就算自己出马,也不一定有智子干的好,还不如交给智子全权处理。

    吃完早餐,庞学林先送齐昕去学校,然后才回到办公室。

    在办公室内,庞学林从系统中调出了器官克隆技术的相关论文,粗略地浏览了一遍。

    这项技术相关的论文一共有二十多篇,包括干细胞定向诱导、器官组织体外分化、器官体外维持技术等领域,每一篇都至少相当于s级别的论文,其中有那么三四篇甚至达到了诺奖级别。

    如果庞学林一股脑儿将这些论文全部弄出来,相当于在生物学、医学领域的超级核弹,对整个人类的医疗体系以及医学伦理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不过将这些论文慢慢放出来,却是庞学林需要考虑的。

    现在不管是钱塘实验室,还是江大,庞学林都还没有一个合适的生物医学研究平台,他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将论文发出去。

    另外庞学林想要介入生物医学的研究,也得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才行。

    沉吟片刻,庞学林对moss道:“moss,帮我调查一下目前原子探针层析扫描技术(apt)的研究以及进展情况。”

    “好的,庞教授!”

    虽然这次生化危机世界之旅,庞学林并没有抽到动态原子探针层析(apt)技术,但这项技术对于生物学的推动显而易见。

    因此,庞学林想要看看,能不能在现实世界将这项技术还原出来。

    在办公室待了一上午,通过moss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后,庞学林便起身前往钱塘实验室。

    随着空天飞机以及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项目正式立项,钱塘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已经加快许多。

    目前,钱塘实验室的一期工程已经完工,首批来自全球各地签约钱塘实验室的学者已经相继入驻。

    原本位于江大玉泉校区的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以及金龙电池研究中心,也都已经搬迁过来。

    万易他们开发出的新一代飞刃材料黑箱反应设备,同样在钱塘实验室安装到位,产量比起之前的在玉泉校区的那套设备提升十倍以上。

    未来,他们还将与新凯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真正的工业级飞刃材料生产线,年产超过百吨,只有到了那个时候,电磁弹射轨道项目才能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庞教授,目前超算中心、碳纳米材料工程实验室、金龙电池研究中心、纳米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都已经完成建设工作,预计一到两个月内就能正式开始运行,未来半年内,3d微纳加工和表征研究重点实验室,凝聚态物理实验室、超导材料研究中心也将相继落成,到时候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钱塘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的徐兴国院士正陪同庞学林视察整个钱塘实验室的筹备工作。

    徐兴国之前一直担任江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一职,两人之间的合作一直很愉快。

    钱塘实验室开始筹备之后,他就被庞学林拉过来接任钱塘实验室主任一职。

    庞学林点了点头,沉吟片刻,问道:“徐教授,待会儿你把纳米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主任杨和平教授以及3d微纳加工与表征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德森·怀特教授找来,我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需要和他们讨论一下。”

    徐兴国微微一愣,点头道:“行,那咱们先去二号楼会议室吧,我给他们打电话。”

    半小时后,杨和平、安德森·怀特以及他的助理兼翻译都赶了过来。

    众人在会议室坐下后,杨和平率先道:“庞教授,你突然找我们过来有什么事吗?”

    杨和平此前在斯坦福任职,是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终身教授,纳米材料领域顶级期刊《纳米快讯》副主编,湾区纳米联盟主任,在碳纳米管cmos器件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此前在江大制造出电子级纯度的碳纳米管时,杨和平就有了与江大合作的意向。

    这次钱塘实验室向全球招聘顶级学者,杨和平只身回国,和庞学林经历了一场深入长谈之后,放弃了自己在斯坦福的教职,选择接任钱塘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主任一职。

    而安德森·怀特,这家伙是柯顿·沃克的老朋友,此前在麻省理工任职,安德森·怀特因为在科研经费问题上与麻省理工产生了龃龉,他便主动找上了柯顿·沃克,希望通过柯顿·沃克在中国找到一份教职。

    于是柯顿·沃克便将他推荐给了庞学林。

    安德森·怀特主要研究领域是微纳制造。

    所谓微纳制造技术,是指尺度为毫米、微米和纳米量级的零件,以及由这些零件构成的部件或系统的设计、加工、组装、集成与应用技术。

    其中有分为微制造与纳制造两大方向。

    微制造有两种不同的微制造工艺方式,一种是基于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光刻技术、liga技术、键合技术、封装技术等,这些工艺技术方法较为成熟,但普遍存在加工材料单一、加工设备昂贵等问题,且只能加工结构简单的二维或准三维微机械零件,无法进行复杂的三维微机械零件的加工;另一种是机械微加工,是指采用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及其他成形技术等传统加工技术形成的微加工技术,可进行三维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加工材料不受限制,包括微细磨削、微细车削、微细铣削、微细钻削、微冲压、微成形等。

    而纳制造,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尺度的结构、器件和系统的制造技术,包括纳米压印技术、刻划技术、原子操纵技术等。

    这两位大牛的到来,将会为钱塘实验室在纳米材料、精密机械等领域提供重要助力。

    庞学林说道:“杨教授,今天召集你和安德森教授过来,我有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要交给你们。”

    “什么工作?”

    杨和平道。

    怀特也在助理的翻译之后,好奇地看着庞学林。

    庞学林微微一笑,道:“杨教授,怀特教授,我希望能开发出一种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扫描技术,用于材料学以及生物学领域的研究?”

    “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技术?”

    杨和平与怀特不由得微微一愣。

    杨和平道:“庞教授,原子探针层析技术我知道,原子尺度上提供三维断层扫描图像和化学识别的技术,主要针对硬质材料,应用领域从导电的金属材料拓展到半导体材料以及不导电的陶瓷等材料,你说的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扫描技术,又是怎么回事呢?”

    庞学林微笑道:“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技术,是用来分析生物大分子从飞秒到微秒的时间范围内原子的运动情况,从而结构出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的原子结构,为更加精准地描述这些分子的生物动力学功能提供依旧。此外,这种技术也可以用来分析硬质材料中的原子热振动以及流体中的分子运行情况,从而建立起一个更加精准的动力学模型。”

    杨和平与安德森·怀特对视一眼。

    安德森·怀特皱眉道:“庞教授,据我所知,原子探针层析技术对样品的要求很高,比如采集数据时,样品分析室必须达到超高真空,样品冷却至低温,以减小样品中原子的热振动,样品作为阳极接入正高压使样品尖端原子处于待电离状态,在样品尖端叠加脉冲电压或脉冲激光后,其表面原子就会电离并蒸发,用飞行时间质谱仪测定蒸发离子的质量电荷比值从而得到该离子的质谱峰,以确定其元素种类,用位置敏感探头记录飞行离子在样品尖端表面的二维坐标,通过离子在纵向的逐层累积,确定该离子的纵向坐标,进而给出不同元素原子的三维空间分布图像……”

    “而且,目前确定材料中的析出相主要通过所谓的em(ehod)方法,em法要求析出相中溶质原子之间的距离小于基体原子之间的距离,而原子浓度要高于基体原子浓度,因此我们进行材料测定时,必须选择合适的限制参数。如最近邻溶质原子间距的最大距离dmax和最小溶质原子数量nmin,才能鉴别析出相,在生物学领域,很多生物大分子的最近邻溶质原子间距通常会大于dmax,而最小溶质原子数量又会小于nmin,这样的话,压根不可能做到精准测定。”

    庞学林微微一笑,对于安德森·怀特的疑问早有准备,他说道:“安德森教授,其实很简单,就拿蛋白质来说,我们可以将蛋白质封装到仅仅约50纳米壁厚的玻璃胶囊中,取出之后用电场切断玻璃胶囊的最外层,将蛋白质按原子顺序逐个释放。最终,在计算机上以3d的形式完整还原蛋白质的结构,并对现有蛋白质三维模型的补充和完善。此外,我们也可以用一种新方法对溶质元素原子进行分析,比如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溶质原子浓度的阈值,凡是溶质元素原子浓度大于给定阈值的区域,我们都可以判定其为析出相。这样的话,就解决了数据分析中容易出现的精准度问题,甚至通过这种办法,我们还可以对于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原子进行精准测定,进而分析出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运动规律……”

    安德森·怀特有些吃惊地与杨和平对视一眼,这两位大牛所在的领域都要经常性地用到apt技术,他们很清楚,眼下apt技术在使用中的局限性,而庞学林所提出的这个方法,无疑为apt技术的发展打开了一道全新的大门。

    这时,杨和平道:“庞教授,那数据分析软件呢,目前市面上的apt技术的数据分析软件基本上都是针对硬质材料的,跟没没有针对这种生物大分子材料的。”

    庞学林微笑道:“这个交给我来做,你们负责硬件就行,我敢肯定,动态apt技术出来以后,将会极大地促进生物学的发展,甚至对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等领域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加入进来。”

    杨和平与安德森·怀特对视一眼,大笑道:“当然愿意!”

    他们之所以选择加入钱塘实验室,有一大半是冲着眼前这位天才少年来的。

    如今庞学林提出了一个极富前景的项目,他们当然愿意合作。

    而且这个项目一旦成功,别的不说,单单卖设备和专利,恐怕都能为他们带来大笔的财富。

    毕竟按照庞学林的描述来看,动态apt意义重大,只要能够成功做出来,恐怕全世界顶尖实验室都会挥舞着钞票排队购买。

    至于能不能成功,他们压根没有多想。

    如今在学术界,有一个所谓的庞氏定律。

    只要庞学林看好,并且愿意加入进来的项目,都必然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这种带了点盲目崇拜色彩的说法,竟然在向来理性的科学界能够大肆流传,足以说明庞学林的影响力了。

    特别是在金龙电池项目取得巨大成功的当下,庞学林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全球的影响力,都在以一种极高的速度往上攀升。

    接下来,庞学林又和杨和平以及安德森·怀特讨论了一下动态apt技术的研发方向和路线,一直到傍晚时分,才准备离开回家。

第四百零六章 名誉主席

    结果庞学林刚上车没多久,就接到了石毅打来的电话:“庞教授,明天有时间吗?我想邀请您来一趟西湖大学。”

    庞学林微微一愣,心想这真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他正想着该如何在生物学领域找一个合适的平台呢,石毅就主动送上门来了。

    庞学林微笑道:“行,我明天一定去。”

    庞学林很清楚石毅找自己干嘛。

    去年九月份,石毅就找到自己,希望西湖大学与钱塘实验室在教学科研等领域达成合作。

    庞学林当时提了一个条件,说需要将西湖大学纳入到江城大学、江城高等研究院以及钱塘实验室的体系内,与此同时,他可以为西湖大学每年提供三十亿人民币的经费支持。

    当时石毅说需要回去商量一下,便一直没了下文。

    庞学林原以为西湖大学董事会那边可能不太愿意交出学校的主导权。

    毕竟辛辛苦苦筹备了这么多年,马上就要走入正轨的时候,就被人摘了桃子,心有不甘也可理解。

    却没想到,隔了将近半年时间,石毅竟然主动给自己打电话过来。

    虽然他在电话里没有明说,但庞学林明白,这事应该已经有了结果。

    第二天一早,庞学林便在左亦秋等陪同下驱车前往西湖大学云谷校区。

    云谷校区位于江大的西北方向,距离江大并不算远。

    这座校区是西湖大学的主校区,去年才刚刚建成。

    庞学林抵达的时候,石毅率领一众校领导已经在西湖大学门口等候多时了。

    庞学林一下车,石毅便率先迎了上来,微笑道:“庞教授,您好,欢迎来西湖大学考察。”

    “石校长,您好。”庞学林和石毅握了握手。

    紧接着,石毅向庞学林介绍道:“庞教授,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校董事会主席钱忠宁教授。”

    “钱教授,您好!”

    “这位是西湖大学副校长常昊教授,常教授之前是江大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微纳光子研究所所长,三年前来的西湖大学工作。”

    接下来,石毅又向庞学林介绍了剩下几位学者,都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具备知名度的顶尖科学家。

    比如世界知名的有机合成化学家邓立,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最高等级会员李子平,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莫德·萨旺等等。

    对于庞学林的到来,这些人大多持欢迎态度。

    毕竟这位大佬声名在外,假如能够被他看中参与到他的项目中去,说不定在学术成就上还能再往上走一走。

    更不用说,如果庞学林真能兑现每年三十亿的科研经费承诺,对西湖大学内每一位学者的研究,都有不少好处。

    因此,他们对于庞学林的到来,表现得相当热情。

    庞学林在校门口与众人寒暄了片刻,便在他们的簇拥下迈入了西湖大学校园。

    西湖大学目前只具备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要等明年才能正式招收第一批本科生。

    因此,虽然占地面积达到一千五百亩的云谷校区已经建设完成,但里面的学生并不多。

    在石毅的带领下,庞学林他们走进了西湖大学。

    迎面而来的便是一条环形水系,水系内部是一座占地面积宽广的环形建筑,环形建筑周围是一栋栋副楼与之相连。

    石毅介绍道:“庞教授,水环之内的那栋建筑被我们成为学术环,主要承担着大部分教学、科研及交流功能。每栋副楼都是一个学科的教学楼,学术环将不同的学科连接在一起,促进多学科的分享和交流。水环之外为生活环,集中了餐饮、住宿、休闲、生活、管理等功能,提供了学习科研之外的社交、生活和休闲空间。我们西湖大学校园内的建筑一共有三十六栋,这座环状科研楼及其副楼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建筑面积,堪称整个西湖大学的核心。”

    庞学林笑着点了点头,在石毅的带领下,众人穿过水环,进入学术环,来到了三楼的一处会议室内坐下。

    石毅开口道:“庞教授,去年我们见面的时候,你曾经说过,希望将西湖大学纳入到江城大学、江城高等研究院以及钱塘实验室的统一体系内,因为某些原因,我们学校董事会近期才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意了你的要求,不过今天找你过来,我们主要为了另一件事。”

    “什么事?”

    石毅道:“我们希望你能够出任西湖大学校董事会主席,同时担任西湖大学兼职教授。”

    “校董事会主席?”

    庞学林微微一愣,将目光转向一旁的钱忠宁。

    这位前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貌似就是现任的西湖大学校董事会主席吧?

    钱忠宁看出了庞学林的疑惑,笑着说道:“庞教授,你如果同意的话,我将会辞去董事会主席一职,担任校董事会副主席!”

    庞学林不由得苦笑道:“你们这是赶鸭子上架呀,在西湖大学担任兼职教授倒是可以,但董事会主席就算了吧,我现在身上职务太多了,实在是兼不过来。”

    钱忠宁笑道:“庞教授,这可不是赶鸭子上架,毕竟双方签署协议之后,经费方面还需要您多多支持,因此这个校董事会主席一职还真非你不可。”

    庞学林沉吟片刻,说道:“这样吧,给我挂一个校董会名誉主席的头衔即可,我个人不负责具体事务,至于经费问题,我到时候安排星环科技与你们对接。”

    钱忠宁和石毅对视一眼,点了点头道:“这样也行!”

    事实上,他们之所以希望庞学林出任校董事会主席,除了在教学科研经费方面希望庞学林出力外,还有一个小心思。

    那就是将庞学林作为西湖大学的招牌,用做未来的招生宣传。

    要知道这两年随着庞学林在江大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江城大学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也跟着水涨船高。

    特别是到了今年,分数线已经和清北比肩。

    而数学、材料学、电化学等专业,更是高的吓人。

    顶级科研成果产出,生源质量的改善,以及江大在科研经费、师资力量上的提升,三者间形成了一种正循环关系。

    有了江大珠玉在前,还未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的西湖大学压力可就大了。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想方设法将庞学林拉进西湖大学来。

    假如这时,庞学林同时担任西湖大学校董事会名誉主席以及兼职教授的消息传出去,对于未来一年西湖大学的招生工作,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庞学林自然也明白钱忠宁和石毅的心思。

    不过这也让他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

    石毅当年创办西湖大学,就是希望学习加州理工,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这两年随着江大的高速崛起,西湖大学在江城的地位就变得有些尴尬起来。

    西湖大学是奔着十几年后成为中国版的加州理工去的,结果没几年功夫,江大已经成为了所谓中国版的加州理工。

    因此,就算庞学林在西湖大学担任兼职教授,充其量会让西湖大学发展得更好一点,成为另一所江大。

    这不是庞学林想要的。

    石毅、钱忠宁他们过去几年的工作,已经为西湖大学接下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无论是人才储备,还是硬件设施,都渐渐有了世界一流大学的雏形。

    最棒的是,西湖大学还没开始招收本科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本科教育体系。

    这就好比为庞学林准备了上好的笔墨纸砚,等着他在这幅巨制中挥毫泼墨。

    因此,庞学林觉得,自己有义务让西湖大学发挥起中国高等教育探索者的功能来。

    至于改革方向,当然不是那种美式的高等教育制度。

    在黑暗森林世界,庞学林担任面壁者时,曾经成立了星环大学以及星环高等研究院,并且使之成为人类文明的科研中心。

    即使到了后来的威慑纪元,星环大学依旧牢牢占据着人类文明最顶级大学的宝座。

    因此,星环大学无疑是西湖大学学习的最佳模板。

    庞学林沉吟片刻,说道:“石校长,钱主席,我可以在西湖大学担任部分职务,在学校每年的经费上,我也可以给出承诺,甚至我还可以让部分钱塘实验室以及江城高等研究院的科学家在西湖大学担任教职,不过我也有几点要求。”

    “什么要求,您请说。”

    庞学林道:“第一,西湖大学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我们学校目标,是让每一位毕业生都应当有能力成为独挡一面的学者。因此,对于生源质量,我们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进严出。招生标准目前暂定为各省高考前一百名以及数学、化学、物理、生物、信息学全国奥赛金牌得主……”

    钱忠宁和石毅不由得吃了一惊,庞学林这个要求,可是比清北以及江大都要高出许多了。

    “那招生人数不够怎么办?”

    石毅皱眉道。

    庞学林道:“宁缺毋滥!”

    顿了顿,庞学林道:“第二,但凡被西湖大学录取的学生,都可以提供奖学金以及免除学费。但这只针对大一学生,从大二开始,我们采取末位淘汰制,成绩排名前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可以提供全额奖学金,暂定每人每学期两万。成绩排名后百分之十的学生,直接劝退。这一点,在学生报考之前,要予以说明。另外,每一门课可以提供两次补考机会,第二次补考还没通过,同样直接劝退。”

    钱忠宁皱眉道:“庞教授,这会不会太严了?另外我们不搞自主招生吗?比如面试之类的?”

    庞学林摇了摇头,笑道:“我们不搞自主招生,很多自主招生都有面试环节,但面试主观性太强,而且我们要招学术型人才,这种人才临场应变能力,甚至于自身天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具备出色的自律能力,而能够在高考的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学生,一般都具备这样的能力。”

    钱忠宁和石毅对视一眼,有些哭笑不得道:“庞教授,那还有其他要求吗?”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第三个要求,凡是连续四年都能够获得本校全额奖学金的学生,禁止出国,必须留下来读研,读研期间,可以前往钱塘实验室、江城高等研究院等地方参与各个项目。”

    “这个……”石毅不由得皱起了眉,“要是学生们不愿意怎么办?毕竟我们的研究生教育,说实话和国外顶尖大学还有一定的差距。”

    庞学林微笑道:“石毅教授,你相信我吗?”

    石毅有些不解得看着庞学林。

    庞学林伸出四根手指,说道:“今年第一届本科生就将入学,给我四年时间,四年内,我让钱塘实验室成为世界上最顶级的国家实验室之一,到时候不是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跑到国外去求学,而是那些外国学生想方设法要来到我们这边求学。”

    会议室内的众人不由得面面相觑,虽然他们觉得庞学林说的有些不可思议,却没人提出反驳意见。

    毕竟钱塘实验室眼下就有两位诺奖大佬坐镇,在石墨烯、碳纳米管、电化学等领域的大牛同样不计其数。

    更重要的是,这些大牛可不是从外界引进的,而是通过与庞学林的合作,在学术界一路杀出来的。

    比如江大碳纳米研究中心的李长青、万易,金龙电池研究中心的钱兴民等人,换做以前,这些人也就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名气,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并不大。

    可是现在,这几位在学术界的地位早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曾有小道消息说,麻省理工那边为李长青提供了一份终身教授的职位,希望他能过去领导碳纳米管的研究,只是被李长青拒绝了。

    石毅沉默了半晌,点头道:“好,庞教授,那就按你说的做。”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那行,明天我会让星环科技的王智女士过来和西湖大学洽谈合作的事务,另外现在距离高考还有四个多月,招生工作差不多可以开始准备了今年争取招收一百名以上的本科生。”

    “好!”

    石毅点了点头。

第四百零七章 石毅的加入

    确定好接下来的合作方案后,庞学林在石毅的带领下,又去参观了西湖大学的实验室和各个院系。

    目前西湖大学总共分为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和工学院三大学院,设有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物理学、数学、化学、基础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一级学科。

    学校内教职工总人数超过了400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超过超过了一千人。

    教职工基本上以具备海外背景的名校博士为主,年纪都很轻,平均年龄在三十出头,正是最容易出成果的年纪。

    对于庞学林的到来,这些人显得非常惊喜。

    特别是得知庞学林将出任西湖大学校董事会名誉主席,学校又将与江城高等研究院以及钱塘实验室合作之后,更是兴奋异常。

    毕竟庞学林名声在外,谁都知道,跟着这位大佬走有肉吃。

    而且钱塘实验室正在搭建的各个实验平台,他们可是眼热许久了,西湖大学与庞学林合作,他们也就有了加入钱塘实验室的机会。

    对庞学林而言,与西湖大学的合作,无疑将西湖大学的人才储备纳入了麾下,对于钱塘实验室今后的发展,也将会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中午的时候,庞学林和石毅,钱忠宁他们一起在食堂吃了顿工作餐。

    钱忠宁他们因为有各自的工作,相继告辞,石毅则将庞学林送到校门口。

    这时,庞学林微笑道:“石教授,有兴趣合作么?”

    “合作?”

    石毅微微一愣,说道:“庞教授,我们不是已经开始合作了吗?”

    庞学林笑着说道:“我说的不是这种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合作,我的意思是,我们之间进行科研上的合作。”

    “科研合作?”石毅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古怪起来:“庞教授,你在生物学领域也有研究?”

    庞学林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我们钱塘实验室接下来准备打造一个生物大科学平台,涵盖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研究与细胞治疗、神经和行为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免疫生物学和免疫治疗、流行病学、营养学、代谢生物学与代谢疾病、衰老与退行性疾病、癌症研究、植物学、微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我希望你能出任我们钱塘实验室生物中心的主任,主抓蛋白质、rna、糖聚合物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庞学林对石毅了解还是比较深的。

    石毅最大的成就是在清华大学时期,通过冷冻电镜解析了真核信使rna剪接体关键复合物结构,揭示了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

    外界对石毅这项成就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投机巧,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加入清华后,有钱有资源,又碰上了冷冻电镜***,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但庞学林非常清楚这项成果的难度。

    事实上,剪接体是真核生物区别于原核细菌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其在分子生物学中地位,不亚于核糖体。

    而剪接体也是比核糖体更加巨大,更加多变以及复杂的巨型分子机器。

    人类对剪接体的认识其实很晚。

    在九十年代早期,人类对其基本一无所知,对剪接体的研究在九十年代进入高峰期。

    然而,科学家很快就对通过生化方法的间接认知剪接体感到不满足,希望了解其分子结构。

    在21世纪初,人们一直在通过各种方法,尝试了解剪接体结构。

    无奈在2010年以前,冷冻电镜还相当不成熟,而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对如此巨大多变的复合体无能为力。

    因此一直到2010年,人类对剪接体的认知还十分表面。

    然而在经历了2010-2014年冷冻电镜领域***后,2015年石毅横空出世,发表了首个高分辨率剪接体结构,大大的推进了人类对剪接体的认知,也掀起了解析剪接体结构的热潮。

    而且,据庞学林了解,当时在解析剪接体结构领域的竞争中,施一公的劲敌包括德国马普所的莱因哈特·莱德曼(reinhard luhrmann),剑桥的长井清喜(kiyoshi nagai)。

    莱德曼是剪接体领域公认大牛。

    剪接体蛋白一大堆都是他搞出来的,他还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剪接体纯化方法,并解出了数个早期低分辨率的剪接体结构。

    其手下霍格·斯塔克也是冷冻电镜领域的先驱者之一,冷冻电镜数个数据处理方法都是由他提出。

    这样的科研组合令人闻风丧胆。

    但是第一个解出剪接体高清结构的却不是他们。

    剑桥的长井清喜更不用说,他本人既是剪接体领域先驱之一,同时也是结晶专家。

    剑桥分子生物学mrc实验室更是结构生物学圣地,mrc开发的数据处理软件一手推进了冷冻电镜的发展。

    然而,第一个解出剪接体结构的也不是他们。

    由此,可以看出石毅的水平。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诺奖顺位,比当初的柯顿·沃克还要靠前。

    石毅沉吟片刻,苦笑道:“庞教授,我今年已经五十五,脱离科研一线有些年头了。前些年在清华的时候,我们一直利用冷冻电镜探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希望从构造来理解生物分子机器工作的基本原理。事实上,这也是我本人痴迷结构生物学的原因,它允许我们真正从物理以及化学的角度去解释生物学现象。光想想无数个纳米机器日夜不断的启动dna表达,转录,制造蛋白质,就让人感觉痴迷。对我来说,以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去了解纳米生物机器是做结构生物学最迷人的地方。而发现药物靶点,不过是了解生命的附赠品罢了……”

    “但是在这里,我也实话实说,这些年我们利用冷冻电镜解析了不少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有人甚至说我石毅加冷冻电镜再加清华就等于s。这种工作你要说重要,是挺重要,可要说不重要,也就那么一回事儿。如今冷冻电镜技术已经成熟,任何一个经过培养的博士生都能完成这份工作,我再去做类似的研究,实际上意义不大了,充其量就是一线多了位科研民工而已。”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石教授,谁说我准备用冷冻电镜去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了?”

    “用冷冻电镜……”

    石毅突然间回过神来,瞪大了眼睛看着庞学林道:“庞教授,你的意思是你有新的办法?”

    庞学林点了点头,说道:“原子探针层析技术,听说过没?”

    石毅微微一愣,皱眉道:“这个我知道,不过这种技术似乎主要应用于材料学领域吧?”

    庞学林微笑道:“我们钱塘实验室正在原子探针层析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技术,这种技术有望从动态角度以及原子尺度解析蛋白质、rna、dna等生物大分子的原子结构以及它们在飞秒到微秒时间内的结构变化,进而厘清蛋白质、rna、糖聚合物等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与功能。这种技术还在开发阶段,目前主要由杨和平以及安德森·怀特负责,我们需要一位顶级的结构生物学家参与原子探针层析技术的数据软件分析编辑工作……”

    石毅深深地吸了口气,努力压抑自己的激动情绪。

    他很清楚庞学林这项工作的意义。

    在历史长河里,许多重要的发现都是基于人类的观察。

    然而,在一些技术所不能及的领域,获取图片就成了一桩异常困难的事,也阻碍了人类对自然的进一步理解。

    2017年,诺贝尔基金会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士洛桑大学的杰克·豆布切特(jacques dubochet)、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乔基姆·弗兰克(joak)和英国剑桥大学理查德·亨德森(riderson ),表彰他们“研发出能确定溶液中生物分子高分辨率结构的冷冻电子显微镜”。

    在这三名科学家的努力下,冷冻电镜应运而生。

    科学家们能将生物分子“冻起来”,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观察。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电子显微镜不适合观察生物分子,因为强大的电子束会破坏生物材料。

    但是在1990年,查德·亨德森教授成功地使用电子显微镜显示蛋白质的三维图像,达到原子级分辨率。这一突破性成果证明了用电子显微镜进行生物分子成像的潜力。

    乔基姆·弗兰克教授让这项技术变得有普遍应用价值。

    在1975年到1986年之间,他研发出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能通过分析和合并电子显微镜的模糊二维图像,揭示一个清晰的三维结构。

    杰克·豆布切特教授将水添加到了电子显微镜中。

    液态水在电子显微镜的真空环境下中蒸发,从而瓦解了生物分子。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杰克·豆布切特教授成功的把水进行了玻璃化——他把水冷却得如此迅速,以至于水可以在生物样本周围凝固。

    这样一来,即使在真空环境中,生物分子也能保持其自然形状。

    正因为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努力,冷冻电镜技术才能在生物学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

    而庞学林所说的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技术,无疑是继冷冻电镜之后的新一代显微观察技术。

    按照原子探针层析技术的观测水平,他们甚至可以从原子层面观察到生物大分子的运动状况,这样的话,人类完全可以通过这一技术完成绝大多数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动态解析。

    这比起当前冷冻电镜技术高出不知多少倍。

    假如真的能够顺利搞出来,完全值得一个诺贝尔奖。

    更不用说,这种设备搞出来之后,对生物学的推动作用。

    “庞教授,我能和杨和平还有安德森·怀特他们见一见吗?我想和他们聊聊。”

    “当然可以,正巧我还要和老杨他们聊一聊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技术具体设计方案。”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石教授,上我的车吧。”

    一个多小时后,庞学林和石毅顺利抵达滨江东部的钱塘实验室,见到了杨和平和安德森·怀特。

    四人寒暄片刻后,庞学林便开始向他们阐述起动态原子探针技术的相关技术实现路线。

    石毅、杨和平、安德森·怀特他们也算第一次见到了庞学林的能耐。

    以前外界关于庞学林的传说有很多,但在外人看来,总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对于庞学林的“天才”程度仅仅只有一个粗略的概念。

    而今天,第一次与庞学林接触,他们便感觉到了庞学林非同凡响。

    换做常人,这样一种全新概念的仪器设备,刚开始进行技术方案设计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一步步进行完善。

    庞学林却不一样,他对动态apt技术的理解程度完全超出了三人的预料,这项技术的每一个技术难点,每一个实现方案,有很多他们压根想不到,庞学林都事无巨细地向他们阐述了一遍。

    而他们则一遍记录,一遍听庞学林讲解。

    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大学课堂一般。

    等到最后方案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连他们自己都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庞学林给出的,是一个相当成熟且完美的设计方案,就仿佛,庞学林好像曾经见过这个方案一般。

    对此,不管是石毅还是杨和平,只能感叹,世界上是真的有天才存在了。

    庞学林见三人都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模样,干脆趁热打铁,晚饭都是在会议室内吃的。

    一直到晚上十点,庞学林才算完成了对动态apt技术的讲解工作。

    而不管是石毅、杨和平还是安德森·怀特,都已经记满了整整一个本子。

    “好了,今天就先到这里吧,动态apt技术的大概原理就是如此,想要真正把它做出来,我们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老石,明天我会派星环科技的王智女士去西湖大学找你,到时候咱们直接把协议签了,至于钱塘实验室这边,你下周来报道吧,到时候动态apt技术就交给你、老杨还有怀特解决了。”

    石毅还没从刚才讨论时的那种兴奋劲里缓过来,笑着说道:“庞教授,放心吧,我过几天就过来报道。”

    杨和平以及安德森·怀特同样如此,他们同样能感觉到,这项技术的出现,很可能将会改变整个世界。

第四百零八章 前往中科大

    第二天,智子便代表星环科技,与西湖教育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协议,首期十亿rmb的经费直接转入西湖教育基金会的账目。

    与此同时,西湖大学在其官网上,也宣布庞学林将出任西湖大学校董事会名誉主席一职。

    要知道,西湖大学之前的校董事会名誉主席是杨正宁先生,庞学林如今同样出任西湖大学的名誉主席,足以说明他当前的地位了。

    这个消息一传出,也迅速在外界引发热议。

    “你们说现在在学术界,杨正宁的地位高还是庞教授的地位高啊?”

    “到目前为止应该还是杨正宁吧,杨正宁可是物理学史上排名前五的人物,庞教授在数学史应该只能进前十吧?”

    “那诺贝尔奖呢?金龙电池呢?要说对国家民族的贡献,庞教授比杨正宁先生高了去了……”

    “杨正宁、庞学林这两位大佬居然同时担任西湖大学校董事会名誉主席,西湖大学这是要上天吗?””

    “校董事会名誉主席有什么用,还不是一个挂名头衔。”

    “你怕是没看到另一个消息吧,星环科技向西湖教育基金会首期注资十亿rmb,而且据说从今年开始,星环科技每年将分别向江大和西湖大学投资三十亿rmb。”

    “我原本想今年报考江大的,只不过江大数学、材料、化学方向的分数线实在太高了,分数线低的专业,又不是我想要的,说不定可以去西湖大学试试。”

    “你最好去看看西湖大学最新的招生手册,恐怕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

    外界各种消息满天飞,不过庞学林却压根没那么多时间关注西湖大学的事了。

    在将石毅也拉进钱塘实验室之后,接下来与西湖大学的对接工作,庞学林就交给了徐兴国他们。

    至于江大那边,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反正只要庞学林不离开江大,庞学林在外面再怎么折腾,许信诚都表示无所谓。

    而庞学林自己,则直接前往京城。

    过完年之后,电磁轨道发射系统以及空天飞机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这一项目的指挥机构和921工程类似(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同样由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负责组织指挥。

    并且按行政、技术两条指挥线组织开展研制、建设工作,唯一一点区别,便是取消了原来的总指挥、总设计师联席会议制度,庞学林将史无前例地同时兼任总指挥以及总设计师一职。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重要问题,都将由庞学林一言决之,只有涉及重大决策,才需要报请领导层批准后实施。

    当然了,或许是担心庞学林无法掌控如此庞大的工程,高层也派了几位老熟人作为庞学林的副手。

    工程副总指挥由此前见过的陶永昌将军担任,陶永昌长期在载人航天工程领域工作,熟悉航天系统方方面面事务。

    至于工程的副总设计师,则分别由马经武院士以及郭广坤院士担任。

    其中马经武主要负责地面上的电磁轨道弹射系统的研发工作,而郭广坤院士则负责空天飞机的研发工作。

    至于庞学林,除了统筹全局外,他还将负责难度最大的大功率霍尔推进器、室温超导材料、大功率石墨烯储能装置、飞刃材料等等的研发工作。

    庞学林在京城待了一周,大部分时间都在不停地开会,和马经武、郭广坤他们讨论具体的技术实施路线,分配相关任务。

    也就在离开京城的前一天,才和姚冰夏见了一面。

    随后,庞学林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庐州,前往中国科技大学与曹源见面,准备和他聊一聊室温超导体研究的进展情况。

    正所谓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来科大。

    单从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而言,科大在国内算是独一份。

    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础学科中,除了数学和生物学学科评价为a,其余四门学科都为a+。

    在庞学林来江大之前,就连庞学林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科大在基础科学的研究实力在江大之上。

    看看科大几大基础学科的创始人就知道了。

    华罗庚,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和多元复变函数论等领域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创办科大数学系,并且担任首届系主任。

    钱学森,两弹元勋,世界知名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奠基人,创办科大近代力学系,并且担任首届系主任。

    郭永怀,两弹元勋,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中科大首届化学物理系主任。

    贝时璋,中国细胞学、胚胎学创始人之一,中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中科大首届生物物理系主任。

    赵忠尧,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中科大首届近代物理系主任

    ……

    这所国内唯一一所以科学技术为命名的大学,在国内可谓是独树一帜。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科大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清北还要高出不少,堪称bug一样的存在。

    如今中科大好多知名教授都是那时候培养的学生,出国后又重回母校任教。

    这也是中科大为什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衰弱下来,在最近十几年凭借自身超强的底蕴重新焕发了活力的原因。

    唯一让庞学林感觉有些遗憾的就是,科大的本科教育超一流,堪称中国版的普林斯顿,就是硕士和博士的培养弱了点,导致学生的出国率超高。

    这次科大之旅,庞学林比较低调,特意通知曹源不要大张旗鼓。

    车子进入科大之后,很快在科大东校区的庐州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门口停了下来,曹源在门口已经等候多时了。

    “庞教授,你好,欢迎来中科大,快里面请!”

    “曹教授,你好!”

    庞学林和曹源握了握手,很快便跟着他进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大楼内。

    庐州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前身是庐州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因为一直没能摆脱“筹建”的头衔,于是便改名成了国家科学中心。

第四百零九章 曹源的疑惑

    曹源便是在微尺度物质科学研究中心的低维物理与化学研究部任职,独立带领一支团队研究二维石墨烯电子系统中可能出现的超导现象。

    庞学林跟着曹源上到三楼,来到一个实验室内。

    虽然是周末,但实验室显然没有休息,几位身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正在里面忙碌着。

    曹源推门而入,拍了拍手道:“大家把手头的工作停一下,看看谁来了!”

    很快,众人均抬起头,看向门口。

    “卧槽,庞神!”

    “庞教授来看我们了!”

    “庞教授,我是你粉丝!”

    ……

    实验室内顿时沸腾起来,很快,众人围拢过来,一个个看向庞学林的眼神充满了兴奋与崇敬。

    这不仅源于庞学林在学术界创造的赫赫声明,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与庞学林合作,他们亲眼见证了奇迹。

    四年前,曹源在麻省理工读博的时候,和他的导师一同发现,通过低温和改变电场强度,实现了石墨烯二维电子系统的超导现象。

    这也是曹源的成名之作,在学术界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曹源也因此被自然杂志列入2018年十大科学人物。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物理学界并没有在石墨烯超导中发现更多的物理学机理,这一发现也只能暂时蒙尘,等待着后来人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突破。

    然而就在不久前,庞学林在与曹源合作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想法,在二维石墨烯电子系统2.5度的夹角下,通过低温和改变石墨烯二维电子系统中的微波辐照强度,复现石墨烯二维电子中的超导现象。

    这就让人吃惊了。

    在同等实验条件下,分别通过改变电场强度以及微波辐照强度,均实现超导现象。

    曹源和他的团队成员都有点不敢相信,如果不是庞学林的学术地位在这里,他们压根不认为存在这种可能。

    可实验结果却狠狠的打了他们脸,当他们在超低温以及微波辐照条件下观测到石墨烯二维电子系统在2.5度的夹角中出现超导现象的时候,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

    谁都清楚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

    石墨烯二维电子系统在1.7度夹角时,施加电场,呈现超导现象。

    在2.5度夹角时,施加微波辐照,呈现超导现象。

    别说他们了,这个消息如果现在就公布出去,必然会轰动全球物理学界。

    因为理论物理学家完全可以通过这一现象,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超导理论,甚至可能对超导体的发展,都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让他们意外的是,庞学林对这种结果却有些波澜不惊,甚至在曹源提议将这一消息发布出去的时候,还阻止了曹源的举动。

    用庞学林的话说,这只是寻找室温超导体的旅途中,漫漫长征的第一步。后续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需要完成。

    正因为如此,曹源团队内的所有成员庞学林都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大家好!”

    庞学林笑着和曹源的团队成员们打起了招呼,曹源团队里的人都很年轻,目测年纪最大的也就三十来岁的样子,剩下的大多都只有二十七八岁。

    “庞教授,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实验组的副组长董成林教授。”

    董成林身材不高,也就一米六出头,体重目测超过一百五,笑的时候眼睛眯起,仿佛弥勒佛一般。

    庞学林知道,董成林便是曹源团队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今年31岁,是曹源团队里的核心成员之一。

    “董教授,你好!”

    “庞教授,我们可总算把你盼来了,欢迎欢迎。”

    “庞教授,这位是周彤副教授,在团队内负责数据处理工作。”

    周彤是个戴着圆框眼镜脸上长了雀斑的小美女,是曹源团队内唯一的女性。。

    看到庞学林,周同两眼冒光:

    “庞教授,你好,待会儿能帮我签个名不?我可是你的粉丝……”

    周彤一副小姑娘见到明星偶像的样子,看起来有些激动。

    “当然可以。”

    庞学林笑着说道。

    至于剩下两人,则是曹源带的博士生,一个叫魏文轩,一个叫谭松,在庞学林面前看起来有些拘谨。

    虽然他们是曹源团队的成员,但是在寻找新型超导体的项目中,庞学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老板,再加上庞学林身上笼罩的光环,她们均有种见到传说中人物的感觉。

    介绍完团队成员,曹源道:“好了,既然庞教授来了,那我们就直接开会吧。”

    很快,众人跟着曹源来到会议室内。

    曹源打开笔记本,将显示器上的内容投影到荧幕上。

    曹源说道:“庞教授,过去两个月,我们团队按照你给出的理论预测,通过低温和改变微波辐照强度,发现石墨烯二维电子系统中同样存在超导现象。这是我们这段时间积累下来的数据,我们发现,在远离量子霍尔态的较低磁场下,二维电子系统展现出一种新颖的磁阻振荡,其周期结构可用微波频率w和回旋共振频率wc (朗道能级间隔)的比值e≡w/wc来表征:当e约为整数(e≈n)时对应振荡峰,当e约为半整数(e≈n +1/2 )时对应振荡谷。与没有微波时的磁阻相比,微波对磁阻的贡献在振荡峰处为正,振荡谷处为负。进一步实验发现,随着样品越来越纯净,微波引起的这种振荡越来越成为样品磁阻的主导特征,而且振荡谷的电阻值也越来越小,有变为零的趋势。”

    “最终,我们在一个非常纯净的样品上观察到,在微波激励下磁阻振荡谷的电阻值随温度降低指数式的趋于零,这就是所谓二维电子系统在微波辐照下的超导现象。”

    “庞教授,我想问一下,你是怎么知道石墨烯会在2.5度夹角和微波辐照下出现超导现象吗?”

    曹源的话音落下,会议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庞学林身上。

    这不仅是曹源的疑问,同样是其他所有人的疑问。

第四百一十章 艾丽丝来电

    庞学林笑了笑,心中暗道:“我总不能告诉你们,这个现象我是从系统奖励中给出的论文里看到的吧。”

    不过还好,在将这个实验方案交给曹源之前,庞学林就已经准备好了说辞:“这是我计算出来的。”

    “计算出来的?”

    曹源吃了一惊,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庞教授,已经搞清楚了超导现象的理论机理?”

    庞学林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还没有彻底搞清楚,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想法。这次理论预测,只不过大概验证了我的一个猜想而已。”

    “什么猜想?”

    庞学林说道:“众所周知,早期发现的基于金属单质超导体,经典的bcs理论基本可以解释。bcs理论的核心是晶格畸变诱导电子形成库珀对。导电的本质是电子流的传输,超导态是电子系统通过电子配对而凝聚成的一个低能态。在通常的bcs超导图像中,电子配对和凝聚同时发生。超导态被一个配对能隙所保护,只有热涨落足以破坏此能隙时,超导就被破坏。”

    “但是对于非常规超导体,比如重费米子化合物超导体、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铁基超导体以及近期研究非常火热的如硫化氢、镧化氢等在超高压条件下形成的超导体而言,一旦进入超导态,在自旋涨落谱上的某个能量会有一个集体激发,形成一个特定能量的共振峰。有初步的试验表明,这个共振峰与超导态中的超导电子数有关系。样品进入正常态后,此共振峰随即消失。研究此共振峰与超导的关系是目前高温超导机理研究的关键所在。”

    曹源等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他们当然知道这一理论,在凝聚态物理中,研究这些非常规超导与量子涨落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了近年来凝聚态物理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庞教授,你找到了非常规超导与量子涨落之间的联系?”

    董成林好奇道。

    庞学林笑着说道:“非常规超导体的非常规超导电性以及量子临界行为物理描述早就超越了经典的朗道费米液体理论以及传统的bcs超导理论的理论框架,我不敢说已经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我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确实有一定进展。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德国马普所物理学家肖恩·施瓦茨以及麻省理工物理学家兹沃斯·马洛分别于1995年以及1998年发表的两篇关于重费米子化合物超导体的论文?”

    曹源、董成林、周彤他们面面相觑,均摇了摇头。

    庞学林道:“在这两篇论文中,肖恩·施瓦茨发现重费米子化合物超导体cecu2si2材料中,具备两个不同的超导态,低压超导相与其他重费米子超导态类似,另一新的高压超导态出现在价电子量子相变点附近。在磁致超导量子相变点,金属中普遍遵循的wiedemann-franz定律在重费米子超导体5中被破坏了。”

    “另外。1998年,麻省理工兹沃斯·马洛团队通过实验验证,证明20世纪60年代已经预言的fulde-ferrell-larkin-ovikov(fflo)超导相可能存在于5超导上临界磁场附近。在上临界磁场以下,5表现出丰富的磁通相图,并且不能由传统的abrikosov磁通点阵模型来描述。而当5的反铁磁相被压力逐渐抑制掉时,他们则发现,磁致量子相变出现在超导相内。”

    “论文中,兹沃斯·马洛还给出了重费米子化合物材料强关联模型中的多体波函数,试图通过求解多波体函数中的完全严格解,来得出一个明确的超导态。但可惜的是,马洛所列的多波体函数存在一定问题,求解难度也比较大。因此这篇论文并没有引发学术界的大规模关注。前段时间我在,梳理抄到题相关的论文时。发现了这篇论文的存在。”

    “这两篇论文都是我最近在整理超导体研究的相关文献中发现的,然后我在这两篇论文的基础上,重新推导出了一个多波体函数的数学模型,结果发现,非常规超导体的强关联模型,竟然与曹源发现的石墨烯二维电子系统在电场中的超导现象存在等效特性。于是,在此基础上,我做了进一步计算,求出了石墨烯二维电子系统在电场中超导现象的严格解。结果发现,这个解应该有两个,另一个,就是你们不久前刚刚在实验中验证的在2.5度夹角下,处于微波辐照中的二维石墨烯电子系统应该同样存在超导现象。”

    会议室内的众人一个个面面相觑,脸上露出震撼之色。

    庞学林说得轻描淡写,但谁都明白这里面的难度。

    自从超导体发现以来,与超导体相关的论文何止千千万,庞学林能够从那么多论文中,找到施瓦茨和马洛的论文,并且在他们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给出了多体函数的严格解,并且将其与曹源的成果联系起来,足以说明这位大佬到底有多牛逼了。

    这里面缺少任何一步,都不可能出现如今的成果。

    曹源苦笑道:“庞教授,你这还叫没进展,单单从理论上预言一种超导体的存在,就足以在物理学界引发剧烈震动。”

    庞学林笑了笑道:“这哪里叫预言,石墨烯二维电子系统中本来就存在超导现象,我只不过是计算出了另一个可能存在的条件。”

    庞学林被众人崇敬的目光看得有些不好意思,石墨烯在2.5度夹角以及微波辐照条件下出现超导现象在系统论文中就有描述了,他只不过是根据这一现象对结论进行了反推,进而搞出了那个多波体函数的数学模型。

    肖恩·施瓦茨以及兹沃斯·马洛的那两篇论文不过是他的托词,用来解除众人心中的疑问而已。

    这时,周彤好奇道:“庞教授,那有没有可能通过你给出的多波体函数数学模型,推导出室温超导体存在的临界条件?甚至预言某些超导体的存在?”

    庞学林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但是我还缺少两个重要数据。”

    “什么数据?”

    曹源道。

    庞学林道:“第一,超导态的凝聚能。第二,超导态与正常态的能量差。我希望集大家之力,尽快快完成超导态凝聚能和超导态与正常态能量差的测量工作。至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就需要大家讨论来决定了。”

    庞学林的话音落下,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了下来,众人均皱起了眉头。

    精确测量超导态的凝聚能非常困难,因为高温超导体的超流电子数很少。

    另外,在空穴掺杂的高温超导体中,破坏超导的临界磁场(上临界磁场)很高,一般很难用十特斯拉左右的实验室常用磁场来将超导完全破坏。

    因此,同样很难精确测量超导态与正常态的能量差。

    曹源道:“或许我们可以用电子型掺杂的高温超导体试试。”

    庞学林道:“怎么说?”

    曹源道:“电子型掺杂的高温超导体上临界磁场不是很高,这为我们研究超导凝聚能和磁激发共振峰的关系提供了条件。比如高温超导体prlacecuo,通过测量低能准粒子激发,它的赝能隙基态将会具备费米弧特性,进入超导态后,在这些费米弧上面会逐渐建立一个新的能隙,它的大小反映了超导能量的尺度,通过这一模型,我们可以在在宽温区测量到高质量的超导比热数据并准确获得了凝聚能随磁场的演化关系。”

    董成林也赞同道:“这个办法不错。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中子散射实验测量磁激发谱上面的共振峰。”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很好,那后续的实验工作就交给你们了。”

    “庞教授,放心吧,我们一定尽快完成超导态凝聚能的测量工作。”

    一旁的周彤握拳笑道。

    曹源笑道:“行,那现在就开始准备吧,老董,你安排一下工作,我带庞教授去见一下陆校长。”

    “好!”

    董成林点了点头。

    这时,庞学林笑道:“大家下班后先别走,晚上我请大家吃顿饭,犒劳一下大家。另外,这个项目作为钱塘实验室与庐州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中心的合作项目,因此在参与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你们每个月的薪资以及奖金标准将按照钱塘实验室的标准发放,最迟后天吧,你们应该就能领到本年度的第一笔奖金了。”

    “庞教授万岁!”

    “哈哈,我爱工作!”

    “瞬间感觉自己充满了动力。”

    ……

    众人顿时欢呼了起来。

    庞学林笑了笑,这才跟曹源前往科大的校长室。

    这次中科大之旅,庞学林早就通知了科大方面,中科大校长陆东明当然也知道庞学林要来。

    不过庞学林要求务必不要大张旗鼓搞什么欢迎仪式之类的,因此陆东明也从善如流,没有特意去接庞学林。

    来到校长室,中国科技大学校长陆东明已经等候多时了。

    陆东明五十出头,身材高大,戴着一副黑框眼镜。

    让庞学林意外的是,陆东明的校长室内,还有另外一位大佬。

    “陆校长,你好!欢迎来科大指导访问。”

    “陆校长,你好。”

    庞学林和陆东明握了握手。

    “对了,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科大常务副校长、量子信息与量子科学研究院院长潘建维教授。”

    陆东明指着身旁一个长相中等,看起来几位儒雅的中年男子道。

    “潘教授,你好!”

    “庞教授,你好。”

    潘建维也和庞学林握了握手。

    对于潘建维,庞学林可谓是如雷贯耳。

    这位大佬在国内学术界的出镜率极高,堪称中国名头最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

    正是因为他的一力推动,中国才能在量子通信领域后来居上,成为这一领域的全球顶级玩家。

    虽然在网上黑潘的人也不少,有人觉得他太过高调,也有人觉得他学术成就并没有名头大,又没什么原创性的理论成果,距离诺奖更是遥遥无期。

    但是在庞学林看来,这位大佬真正牛逼之处在于集开阔的视野、出色的组织能力和罕见的实验天赋于一身,几乎凭一己之力,将中国从量子通信荒漠推到全球第一阵列,在实验领域更是遥遥领先。

    至于学术水平,那就更不用说。

    prl发到手软。

    2012年,受《现代物理评论》(rmp)邀请,潘建维在上面发表《多光子纠缠和干涉度量学》长篇综述论文。

    能够被rmp邀请在上面发表综述的物理学家,全中国一个巴掌数的过来。

    2017年,更是被自然杂志评选为当年全球十大科学人物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大佬堪称中科大的标志性人物。

    如果不是量子通信以及量子计算机并非钱塘实验室当前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庞学林都有动手挖人的心思了。

    接下来,四人在校长室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庞学林还和陆东明就科大与钱塘实验室以及江城高等研究院的一系列合作打成了协议。

    当天晚上,陆东明做东专门宴请庞学林。

    作陪的除了潘建维和曹源外,董成林、周彤他们也一并被邀请了过来。

    吃完饭,庞学林刚返回酒店,手机铃声突然响起。

    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外国号码。

    庞学林微微一愣,按下接听键。

    电话那头传来艾丽丝有些慵懒的声音:“庞教授,你好啊。”

    庞学林微微一愣,有些惊讶道:“艾丽丝,你现在在哪里?”

    艾丽丝淡淡道:“我在西雅图,刚刚拿到我的美国护照,这个时代还不错,我想在这边好好生活。”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那就好,如果有什么事需要帮忙,你可以随时联系我。”

    “你不需要我帮你做事?”

    庞学林道:“我们是朋友,不是么?”

    “也对!”艾丽丝笑了起来,说道:“那行吧,有空的话我会去找你的。”

    挂断电话,庞学林摇头笑了笑。

    对于艾丽丝,他倒没什么特别的想法,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也只是出于无奈,希望她今后能好好过平静的生活吧。

第四百一十一章 超导理论机制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庞学林一直呆在中科大没走。

    常温超导材料是电磁轨道弹射系统的关键,庞学林准备毕其功于一役,争取在下个穿越时间到来之前,搞定常温超导体的问题。

    当然,庞学林除了和曹源他们探讨实验方案外,还应邀在中科大举办了两场报告会,每一次报告会都座无虚席,吸引了众多中科大学子的踊跃参与。

    至于实验上,庞学林所能提供的帮助不多,也就只能提供一些建议,具体该怎么做,只能交给曹源和董成林他们。

    还好曹源和董成林都是非常出色的实验物理学家,基本上完美的呈现出了庞学林想要的实验效果。

    一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这天下午,伴随着周彤的一阵欢呼,实验室内所有人都将目光聚焦到了周彤身上。

    就连庞学林也不例外。

    周彤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有些不好意思地站起身,笑道:“庞教授,曹教授,,超导态凝聚能数据以及超导态与正常态的能量差数据,我已经全部处理完了。”

    众人顿时簇拥了过去。

    庞学林道:“精度怎么样?”

    周彤道:“庞教授,这是我对二十万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后的结果,预计误差不超过万分之一。”

    庞学林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辛苦了,待会儿你把数据打印出来给我一份。”

    “好。”

    周彤点了点头。

    曹源他们也跟着松了口气。

    过去一个月,基本上一天二十四小时,实验室的灯都亮着。

    包括曹源和庞学林在内,每人每天的工作时间至少在十四小时以上。

    也正因为如此拼命,他们才能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实验工作。

    当然了,大家如此辛苦卖力,物质条件激励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甚至连魏文轩和谭松这两位博士生,庞学林也给出了远超普通博士生的待遇。

    这时,庞学林笑着说道:“这一个月来大家辛苦了,曹教授,接下来给大家好好放个假,休息一段时间,剩下的工作就交给我吧。”

    “好!”

    曹源点了点头道。

    庞学林也不在多留,拿到数据后,便径直返回中科大给自己安排的专家楼内。

    左亦秋正有些百无聊赖地在客厅里看着电视。

    这一个月,庞学林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呆着。

    左亦秋就清闲了下来,除了偶尔帮庞学林处理一下江大和钱塘实验室的行政事务,剩下的时间,她基本上自由支配。

    看到庞学林进屋,左亦秋有些好奇道:“庞教授,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往日庞学林不在实验室呆到晚上十一二点,是不会回来的,现在才下午两点多。

    庞学林笑着说道:“实验室那边数据出来了,接下来我要闭关一段时间。你在外面帮我挡着访客,不要让人打搅到我。”

    左亦秋微微一愣,好奇道:“庞教授,你这次要闭关多久啊?”

    “短则一周,长则一月,如果真的有什么非常重要的事的话,你再来找我。”

    庞学林笑着说道。

    “这么久?”

    “怎么了?”

    “没……没什么?对了,庞教授,你就这么闭关了,到时候齐昕和姚冰夏找你怎么办?”

    庞学林道:“我等下跟她们说一下,她们会理解的。”

    “哦。”

    左亦秋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庞学林也不理会左亦秋,径直上了楼。

    来到书房,庞学林分别给齐昕和姚冰夏打了电话,告诉她们自己接下来要闭关一段时间,没办法与她们天天联系。

    好不容易安抚下两女,庞学林又给父母以及刘庭波、徐兴国、李长青、石毅等人拨了电话,一个个通知过去。

    随后,庞学林拿出稿纸,开始正式闭关研究。

    时间一天天过去。

    一天,两天……

    一周,两周……

    不知不觉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又是一个通宵过后,庞学林有些疲惫地揉了揉双眼。

    没日没夜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即使经过基因改造后的身体,也有些吃不消。

    庞学林长长地伸了个懒腰,看着眼前稿纸上的数据,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明亮。

    不出意外的话,一个全新的物理理论体系已经在他眼前成型。

    “终于搞定了。”

    庞学林自言自语道。

    他来到窗前,唰地一声将窗帘拉开。

    窗外晨光熹微,能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

    附近的马路上,已经有不少正在进行早锻炼的老师和学生。

    远方已经可以看到朝阳的霞光,庞学林眼睛微微眯起,仿佛看到了新世界的光芒。

    随后,他拿起许久未用的手机,拨通了曹源的电话。

    曹源显然还在睡觉,电话接通的时候,声音都还迷糊着。

    但庞学林的一句话,就让曹源一个激灵,彻底清醒了过来。

    “曹教授,我想我已经找到了统一的超导理论了。”

    “什么?”曹源一下子从床上爬了起来,有些不可思议道,“庞教授,你再说一遍。”

    庞学林笑着说道:“曹教授,我已经找到超导的理论机制了。”

    “庞教授,你现在在专家楼吗?我过去找你!”

    “不用着急,你把大家都叫过来,我们八点半在实验室见。”

    “哦,那好吧。”

    曹源犹豫了一下,按捺住立即去找庞学林的冲动。

    庞学林从屋子里出来,便闻到厨房传来一股早餐的香味。

    咕噜噜……

    庞学林这才感觉到肚子发出的抗议。

    这半个月时间,他没日没夜地研究,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才不到两小时,吃饭问题基本上都靠左亦秋送上来解决。

    或许是听到动静,左亦秋从厨房里出来,有些惊讶的看着庞学林道:“庞教授,你出关了?”

    庞学林有些意外道:“你这是在做早餐?怎么不去食堂买呀?”

    左亦秋气鼓鼓地瞪了庞学林一眼,说道:“庞教授,这段时间你吃的饭都是我做的。”

    “你做的?”庞学林微微一愣,顿时反应过来,连忙笑道,“我说最近食物怎么美味了许多呢。”

    左亦秋翻了个白眼。

    她怎么看不出庞学林在故意补救,以他在研究时的投入程度,能尝出饭菜的味道才怪。

    也亏自己担心科大食堂的饭菜不合庞学林的胃口,辛辛苦苦为他做了这么多天的饭菜。

    不过左亦秋还是按捺下心中不忿,说道:“庞教授你这是要出门吗?”

    庞学林点了点头道:“等一下去趟实验室。”

    左亦秋说道:“那你等会儿,我煮了皮蛋瘦肉粥,马上就好了。”

    十多分钟后,热气腾腾的皮蛋瘦肉粥被搬上餐桌。

    两人在餐桌上喝着粥,左亦秋坐在庞学林对面道:“庞教授,我们在科大还要待多久啊?”

    庞学林笑道:“不出意外的话,今天应该就能回江城了。”

    “今天?”

    左亦秋瞪大了眼睛,有些意外。

    “怎么了?”

    庞学林疑惑道。

    “没……没什么。”

    左亦秋连忙摇了摇头。

    吃完早餐,庞学林径直前往实验室。

    看着庞学林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左亦秋连忙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

    ……

    等庞学林抵达实验室的时候,曹源、周彤、董成林他们都已经抵达实验室了。

    庞学林说道:“人都来齐了吧?走,我们去会议室说话。”

    众人点了点头,跟着庞学林鱼贯进入会议室内。

    “庞教授,我听老曹说,你已经完成了超导理论的理论构建?”

    董成林率先开口道。

    曹源、周彤他们都把目光聚焦到庞学林身上,一个个脸上露出希冀的表情。

    如果换做旁人,众人自然会心有疑虑。

    但庞学林就不一样了,且不说这位大佬的学术地位,单单之前他所表现出的超强学术能力,就让所有人对他都充满了信心。

    庞学林微微一笑,点头道:“我确实完成了超导理论的构建。”

    “庞教授,快跟我们说说呗。”

    周彤一副小迷妹的样子,迫不及待道。

    其实不止周彤,几乎所有人都是类似的眼神。

    谁都明白,完成超导机制的理论构建,到底意味着什么。

    庞学林也不再吊众人的胃口,笑着说道:“好,那我就先说说吧。这段时间我通过对多波体函数的求解,证明了在任何非零温度下一维和二维窄带(包括次近邻跳跃等)tj模型不会呈现出s波最近邻配对、推广的η配对、广义的离位q配对和dx2-y2波配对的超导长程序。如果在系统的电荷激发谱中存在一个激发能隙,则这些配对长程序在零温下也会被排除掉,我们的结果对任意的j值和任意电子填充都成立。”

    一边说着,庞学林一边拿起记号笔,在身后的白板上写了起来。

    包括曹源在内,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地看着白板上的公式,一边努力听着庞学林的讲解。

    庞学林继续道:“简单的理解就是,在超导体中,热涨落会破坏超导,而各种长程序都是在低温下形成的,比如bcs和bec这一类机制。但是,假如我们考虑到相互作用力,如果吸引足够大,那么转变温度就会足够高。”

    “比如强关联体系,目前实验上的重费米子化合物,铜基超导和铁基超导,乃至高压下的硫化氢、镧化氢等,都是强关联材料。强关联体系建立的高温超导的机制是量子涨落加强的超导长程序。凝聚态系统中,所有的长程序都是在费米液体基态的基础上施加微扰得到的。比如超导,电荷密度波【cdw】,铁磁序【stoner fm】,反铁磁序【afm】或者自旋密度波【sdw】等等。因而,我们对这些长程序的理解都是一致的,通过一些机制使得费米面失稳打开能隙,进而建立长程序并使其在低温下保持稳定,只要热涨落能标kt跟能隙相近时就会破坏长程序。”

    “同样的,这样也理解了为什么各种长程序之间总是相互竞争或压制的关系,其实就是比较这几种长程序哪个能在费米面处打开的能隙更大,系统建立了一个长程序,就不会同时建立另一个。”

    “强关联体系跟传统凝聚态体系不同的地方在于,必须要考虑电子之间的自旋关联,这个关联导致了量子涨落,其基态从费密液体态变为自旋液体态或者其它态,这就导致了在磁序方面有很强的量子涨落,磁序被压制了,进而超导序就会被建立起来。而比较有意思的是,磁序方面的量子涨落,同样会加强超导序。电子因为自旋涨落近莫特态,加强了超导配对相互作用,提高了转变温度。在铁磁超导体ucoge等中,在各向异性铁磁态的量子相变点附近,就是因为量子涨落加强了超导态。”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不知不觉间,一个小时过去了。

    白板也被庞学林写得满满当当。

    最后,庞学林放下记号笔,指着白板上的最后一个公式道:“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将某些材料的参数代入进去之后,预言他们在什么样的转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变为超导体。”

    庞学林转过身看着依旧处于懵逼加震惊中的众人。

    魏文轩、谭松这两位博士生,一脸茫然,仿佛在听天书。

    董成林和周彤则陷入了沉思之中。

    唯有曹源,第一时间反应了过来,轻轻地鼓起了掌。

    啪啪啪……

    掌声很快响彻整个会议室内。

    曹源出声道:“庞教授,恭喜你,这完全是诺奖级别的成果!”

    见团队中有些人依旧似乎还不太明白的样子,曹源道:“总的来说,庞教授的工作,解释了为何绝大多数超导体,为什么都要在液氮液氦温度以下才能呈现出超导态,亦或是要在数百万个大气压条件下,才能呈现出高温超导性质。甚至还给出了精准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反推出一些超导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以及外界条件,甚至可以推导出某些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的状态。”

    这时,董成林也跟着点了点头道:“确实厉害,庞教授,不出意外的话,凭借这套理论,诺贝尔物理学奖应该就是您的囊中之物了。不过想要彻底理解你这套理论,恐怕需要非常好的数学基础才行。”

第四百一十二章 生日

    庞学林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单凭这一理论,拿诺奖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呢。”

    诺奖可不是什么大白菜,去年庞学林之所以能够拿诺贝尔化学奖,靠的是此前因为他在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领域的成就,获得了提名。

    然后机缘巧合之下,搞定锂空气电池,快速进入工业化生产,进而改变全球的产业格局,才能在出成果当年就获得诺奖。

    而眼前的这套超导理论机制,虽然将超导体的研究向前提升了一大步,但是想要获得诺奖,必须让这一套理论得到验证,并且在此基础上获得重大成果才行。

    这样一来,拖个十几二十年年获得诺奖,也很正常。

    “庞教授,我们有没有办法通过这些公式推导出室温超导材料所需的条件?”

    这时,周彤出声道。

    众人都把目光聚焦到庞学林身上。

    周彤问到了问题的关键。

    任何一种新理论,正确与否,必须看它能否预言某些客观事实的存在。

    比如在海王星的发现过程中,天文学家利用天王星轨道的摄动推测出海王星的存在与可能的位置,进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又比如当初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曾经在物理学界引发很大的争议,直到1919年,一战结束,英国科学家爱丁顿领导的两支考察队,利用跨大西洋日全食的机会观测,观测到了引力产生的光线扭曲现象。

    从而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而庞学林提出的这套全新的超导理论机制,能否预测一些新型超导体的存在,才是这套理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庞学林沉吟片刻,说道:“可以是可以。不过想要利用这个公式,找到某种确定性质的新型超导材料,难度依旧很大。”

    “怎么说?”

    周彤好奇道。

    庞学林道:“比如我们将超导转变温度代入进去,可以推导出某种超导材料的超导凝聚能以及与正常态的能量差、还有它的磁阻震荡比等。这些性质只能间接帮我们筛选可能存在的超导材料,而没办法帮我们直接明确是哪种材料。”

    “那我们应该怎么寻找常温超导体?”

    周彤皱眉道。

    其他人也疑惑的看着庞学林,毕竟庞学林真正的目标是想要找到常温超导体。

    如果单靠这一理论,只能说人类在寻找常温超导体的漫漫征途上,前进了一大步,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寻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常温超导体,那谁也说不清楚了。

    庞学林却并没有其他人那般愁眉不展,淡淡笑道:“寻找常温超导体一事,我已经有线索了,在这里,我要感谢曹教授。”

    “感谢我?”

    曹源诧异的看着庞学林,有些不解。

    庞学林笑道:“曹教授,正是你发现的石墨烯超导现象,为我提供了线索。”

    曹源皱眉道:“石墨烯的超导现象虽然算是一个突破,但石墨烯超导体的超导转变温度毕竟在液氦温度以下,根本不具备实用价值。”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这段时间,在建立超导理论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未来有可能存在的一些候选常温超导材料。事实上,昨天晚上我就已经完成了整个超导理论的构件工作。然后我花了一晚上时间,代入了好几种可能存在的材料进去计算,发现都不行。最后,我忽然想到了曹教授的石墨烯超导实验。石墨烯有两种超导态,一种在1.7度夹角时施加电场,并且在4.7k的转变温度下,呈现出超导性质。另一种则是在2.5度夹角时施加微波辐照,在5k左右的转变温度下,呈现出超导性质。于是我就在想,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材料,假如我们把这些石墨烯给卷起来呢?会发生什么?”

    “把石墨烯给圈起来……”

    董成林喃喃自语,忽然他灵光一闪,不可思议的看着庞学林道:“庞教授,你的意思是……碳纳米管?”

    庞学林笑着点了点头道:“准确的说,是多壁碳纳米管。于是,我赶紧将相关参数代入进去,计算结果表明,从理论上说,一种特殊状态下的多壁碳纳米管,可以在室温中呈现超导状态。这种状态不是指外界给多壁碳纳米管施加某种特殊的条件,比如说施加电场或者微波辐照。而是指多壁碳纳米管的特殊构型。想必大家都知道,碳纳米管是由石墨烯材料卷曲而成。由单层石墨烯材料卷曲起来的碳纳米管,就叫单壁碳纳米管,而由多层石墨烯材料卷曲而成的碳纳米管,则是多壁碳纳米管。

    “多壁碳纳米管的种类有很多,不同层数,不同管径,不同手性的多壁碳纳米管,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性质。我已经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出了我们所需要的多壁碳纳米管的构型条件……”

    会议室安静得针落可闻,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庞学林。

    谁也没料到,庞学林竟然真的从理论上找到了可能存在的室温超导体。

    “这就是庞神的真正实力吗?”

    站在后头的谭松对着身旁的魏文轩低声道。

    虽然庞学林说这要得益于曹源之前发现的石墨烯超导现象,但谁都明白,从石墨烯超导联想到多壁碳纳米管,并且通过自创理论计算相关构型,难度有多大。

    之前庞学林跟曹源合作去寻找室温超导材料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项研究短时间内不可能取得成功。

    毕竟科学家们连超导机制到底如何产生的都还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想要找到真正意义上可以实用的室温超导体,几乎难如登天。

    谁也没想到,庞学林竟然真的成功了。

    即使还没经过实验验证,但庞学林能提出这一理论,并且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材料选项,足以说明他有多牛逼了。

    谭松和魏文轩感叹的同时,曹源同样也是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在他心中庞学林已经够厉害了,毕竟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各种流派的超导理论进行统一,并且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

    单单靠这个成就,等过个十几二十年,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会稳稳戴在庞学林头上。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庞学林竟然还真给出了具体的材料选项。

    而且从庞学林的语气中,显然对多壁碳纳米管已经相当笃定。

    至于,周彤和董成林。

    周彤完全是一副小迷妹的表情,对于庞学林有这样的能耐似乎一点也不感觉意外。

    董成林则竖起了大拇指,笑着说道:“庞神你牛逼,我现在终于明白,你的钱塘实验室为什么那么受欢迎了。要不是我刚和科大签了五年的合同,我都有转投到你们前堂实验室麾下的冲动。”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想要去钱塘实验室工作,不用转投啊,你们收拾一下,明天就可以去江城了。”

    “去江城干什么?”

    周彤有些茫然的看着庞学林道。

    一旁的曹源笑着解释道:“你们别忘了,庞教授手下的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可是全球最顶级的碳纳米管研究机构,我们想要找到庞教授所说的那种超导碳纳米管,非得去江城和他们合作不可。”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庞学林笑道:“曹教授说的不错,大家回去准备一下吧,明天我安排人带你们去江城,如果你们自己开车去叶兴,反正庐州距离江城也不远,高速也就几小时的事,钱塘实验室那边会为你们安排好住的地方。”

    “行,那我们就先去准备了。”

    董成林想了想,掏出手机,上前拍下了庞学林的板书,然后对魏文轩和谭松道:“你们俩把这块白板卸下来,换一块新的上去。”

    “老董,你这是干什么?”

    庞学林有些好奇道。

    董成林笑道:“当然是拿来收藏了。你不知道,你在巴黎那次搞的abc猜想证明,如今都已经成为那家酒店的知名景点了,甚至那些板书有一半被巴黎高师给扣了下来,成了他们图书馆的藏品,还有一半被中国数学会收藏去了。这次也一样,如果你的理论得以验证,未来这块白板恐怕同样会成为文物。”

    听他这么一说,周彤、魏文轩、谭松也纷纷上前,用手机将庞学林的板书拍了下来。

    庞学林哭笑不得,只能任由他们折腾。

    确定好了返回江城的计划,庞学林又和曹源一起,去了趟校长室和科大校长陆东明道别。

    随后,庞学林回到专家楼,左亦秋与周辰已经将他的行李打包好了。

    当天下午,庞学林就返回了江城。

    车子驶入别墅车库,庞学林下车来到门口,发下门竟然虚掩着,他直接推门而入,只听噗的一声,漫天的纸屑纷纷扬扬挥洒下来。

    紧接着,原本因为拉上窗帘,有些昏暗的客厅灯光一下子亮了起来。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在生日歌声中,齐昕、姚冰夏、老爸老妈、爷爷奶奶都从角落里走了出来。

    庞学林忽然感觉眼睛有些湿润。

    他很少过生日,特别是得到系统之后,进入一个世界短则几年,动辄几十上百年。

    庞学林自己都快忘了自己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了,

    特别是这两年,他的工作变得越发忙碌,去年生日的时候,姚冰夏也不在身边,只是打电话向庞学林道了声生日快乐。

    前年更不用说,两人都还没在一起。

    庞学林没想到,今天一回家,他们竟然会给自己这么大的惊喜。

    不过庞学林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说道:“妈,你们怎么知道我今天要回来的?还为我提前准备了生日蛋糕?”

    随即,庞学林将目光转向了一旁的左亦秋。

    除了左亦秋泄露消息,不会有第二个人了。

    左亦秋朝他吐了吐舌头,转过头去。

    这时,齐昕笑道:“阿林,你别怪人家左姐姐了,是我和小夏想着要给你过生日的。本来因为你闭关,我们还想去科大给你一个惊喜,没想到今天上午左姐姐打来电话,说你今天就回了,所以我们干脆就在家给你办个生日宴。”

    庞学林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有些哽咽道:“谢谢,谢谢你们。”

    吃完生日蛋糕,晚上还有一场大餐。

    梅雨晴,齐昕,姚冰夏还有左亦秋都去厨房给周姨打下手。

    庞学林陪着老爸还有爷爷彭少安,在书房闲聊。

    三人不知不觉就聊到了金龙电池的问题。

    “爸,金龙电池现在怎么样了?”

    庞永年道:“我们与欧洲、东南亚、中东、俄罗斯那边谈得已经差不多了,就美国还在扯皮。现在一共有两种合作模式,第一,东南亚和中东那边主要以我们金龙集团建立独资生产线为主。第二则是俄罗斯和欧洲那边,以合资为主。不说卖产品的利润,单单每年的专利费,就超过百亿美元。至于美国那边,老美要求专利授权和美国资本独资,我们这边则要求双方合资,现在彼此还在扯皮中。不过我估计老美坚持不了多久了,欧洲那边已经取消了对华瓦森纳协议的限制,老美再封锁下去没有任何意义。而且现在美国国内的抗议声浪非常大,我觉得应该这一两个月内就能达成一致协议。”

    庞永年顿了顿,继续道:“另外,特斯拉中国工厂已经获得了授权许可,不过他们的金龙电池汽车只能在我们国内卖,不允许出口。红旗、吉利、蔚来等车企,也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现在全球车企大转型,国内外的汽油车压根卖不动。现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都已经跌到二十美元一桶,估计接下来还有不小的下跌空间。而且商飞那边也开始与金龙集团就合作开发电动客机达成一致协议,我们新凯公司是商飞指定的复合材料供应商,未来应该大有可为。嘿嘿,小林,这个复合材料供应商的位置,可全是我谈下来的……”

    这时,庞绍安道:“少谈你那些生意经,小林,听说你在科大那边搞超导体,现在进展怎么样了?”

    庞学林笑着说道:“还行,有些眉目了,至于接下来能够做到哪一步,现在还不好说。”

    庞绍安点了点头,说道:“小林,切记戒骄戒躁,我听说你们准备搞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这事靠谱不?”

    庞学林微微一愣,有些惊讶地看着庞绍安道:“爷爷,这事你怎么知道的?”

第四百一十三章 拭目以待

    这项工程虽然算不上保密项目,航天系统的人知道的也不算少,但是外界这么快就知道,依旧有些出乎庞学林的意料。

    庞绍安笑道:“你这段时间没跟外界联系,估计不了解情况,前些日子国家航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了电磁弹射航天发射项目的立项情况,现在外界早就闹得沸沸扬扬了。”

    庞学林不由得一愣:“什么时候的事?”

    庞绍安道:“应该有好些天了吧,你可以上网看看。”

    庞学林连忙拿出手机,搜了下电磁航天发射系统。

    结果网上瞬间多出了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标题。

    有自媒体的,有营销号的,也有正儿八经的新闻媒体的报道。

    新华社:“昨天下午,中国国家宇航局以及载人航天办公室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公告新一代载人航天发射系统工程,庞学林教授任该工程总指挥。”

    今日头条:“弯道超车,电磁航天发射系统及空天飞机项目立项,庞学林院士任总指挥和总设计师。”

    环球网:“多国失算,中国再破封锁,航天发射项目即将迎接新时代。”

    腾讯新闻:“中国新一代载人航天项目立项,十年内有望让人类登陆火星。”

    新浪新闻:“庞学林院士再负重任,电磁航天发射系统将成为新时期的星球大战计划。”

    澎湃新闻:“科幻项目即将立项,电磁航天发射系统有望取代火箭动力航天发射系统。”

    ……

    当然,项目发布之后,在网上掀起的争议同样是沸沸扬扬。

    反对的声浪和支持的声浪几乎同样巨大。

    “这种劳民伤财的工程有必要搞吗?西部人民还在吃草呢。”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支持国家宇航局,支持庞教授。”

    “我怎么感觉这个项目这么不靠谱呢?”

    “科幻科幻,科学加幻想的结合,这个项目我觉得幻想就好,可别当真。”

    “nasa都认为电磁航天发射系统不靠谱,中国这是在放烟幕弹吧。”

    “你们觉得烟幕弹会在国家航天局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儿八经地提出来吗?还找庞学林院士过来背书。”

    “我觉得这应该是中国版的星球大战计划,用来拖垮美国的。”

    “质疑的人想想去年的金龙电池项目吧,当时被打脸的人还少吗?我总觉得有庞教授参与其中,这个项目没有那么简单。”

    ……

    网上各种声音都有,庞学林笑了笑。

    对于这一项目公开,庞学林并不感觉意外。

    这种国家级的超大型工程,事实上是根本瞒不住的。

    别的不说,单单全国上下,就有数以万记的工厂以及科研单位参与其中,根本瞒不住有心人的目光。

    更何况现在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洲际导弹、核武器、核潜艇这种高度保密的战略武器,其他领域,特别是航天领域,压根就没有秘密可言。

    因此,还不如今早公开,用于提振国内的民心士气。

    看了一会儿网上的争论,庞学林又搜了一下外媒的一些看法。

    大多都是唱衰这项工程的,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给美国下套,在搞二十一世纪中国版的星球大战计划。

    老美那边的反应很有意思,一方面,美国众多国会议员宣称,要警惕中国的太空野心。

    另一方面,nasa的专家们纷纷表态,认为中国搞得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不可行,中国根本不具备这样的工业实力和科技实力。

    甚至连spacex和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也牵连其中,被外媒问及对这一工程的看法。

    或许因为金龙电池的关系,马斯克倒没有说这项工程不可能实现,只是说希望中美双方能够尽快就解除高科技封锁以及金龙电池专利授权一事达成一致。

    同时他也没忘了吹一下自己的猎鹰火箭,声称只要美国接触对中国的高科技封锁,spacex愿意进军中国航天发射市场。

    庞学林大概看了半个多小时,想了想,他登陆自己的微博账号,在上面写下一段话:“电磁航天发射系统及空天飞机计划是由我本人推动的一项战略工程,至于能否成功,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发完这些,庞学林便将手机防到一边。

    当天晚上,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了顿晚餐,一直到晚上九点,父母和爷爷奶奶便相继离开。

    左亦秋,周辰他们也各自回房间,很快,客厅里就只剩下了庞学林和齐昕、姚冰夏三人。

    客厅里的气氛有些古怪。

    齐昕眨巴着黑白分明的大眼,说道:“阿林,我先去洗澡了,今天累死了,晚上早点睡。”

    姚冰夏俏脸微红,也跟着起身道:“小林哥,我也先回去睡觉了。”

    庞学林有些无奈,两个和尚没水喝,他可不指望上次的美事再发生一次。

    他正要说话,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智子。

    庞学林微微一愣,按下接听键。

    电话那头传来了智子甜美的嗓音:“亲爱的,生日快乐!”

    这段时间智子前往美国参与中美之间金龙电池专利问题的相关谈判,因此,庞学林这次生日,她并没有来。

    庞学林哭笑不得道:“智子,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吧。”

    智子很少主动打电话给自己,平日里若是想自己了,她通常都会趁着庞学林有空的时候半夜三更摸过来,很少会跟庞学林腻腻乎乎。

    电话那头的智子不忿道:“就不能打电话祝福一下你吗?”

    庞学林笑着说道:“祝福我收了,说说什么事吧。”

    “没劲!”

    智子道:“我们和美国人谈得差不多了,金龙集团将与美国爱依斯全球电力公司、美孚石油、标准石油、杜邦化学等企业在美国组建合资公司,生产金龙电池。每年该公司将向星环科技上缴一百亿rmb的专利费,考虑到通货膨胀问题,专利费年均增长百分之五,持续时间为二十年。我想问问你这笔钱准备怎么用?”

    庞学林微微一愣,有些惊讶道:“这条件老美能答应?”

    别看一年只有一百亿rmb,但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盘,石油美元脱钩,未来人民币的币值必将大幅度上扬,再加上每年按百分之五的涨幅,就算庞学林这未来什么都不做,躺着收钱,也必将在十年内登顶全球首富的宝座。

    智子笑道:“他们不答应不行,欧洲、日韩都已经和我们达成协议了,也就美加澳新这四个国家还在硬撑,美国根本扛不住,反正对财团而言,能赚钱就行,我们好歹给他们留了一半的股份。”

    庞学林沉吟片刻,说道:说道:“西湖教育基金会和江城大学的钱都给了吗?”

    智子道:“都已经给了,我们公司现在现金流多得不行,我在想要不要投资一些新项目。”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投资的事我不懂,你全权负责吧,到时候别给我全部亏了就行,另外钱塘实验室这边的经费别给断了。”

    “那就好,亲爱的,那接下来要投资什么我就不主动通知你了!”

    智子仿佛就在等庞学林这句话,闻言笑道。

    庞学林微微一愣,隐隐感觉智子似乎在憋什么大招。

    不过很快,他便摇头笑了笑,说道:“随你吧。”

    智子笑道:“行,那我今天就不打搅你啦,亲爱的,等我回国我要榨干你!”

    说着,智子有些雀跃地挂断了电话。

    庞学林笑着摇了摇头,有些无奈。

    随后,他起身返回卧室,先去洗了个澡,然后走到床前。

    庞学林不由得为之一愣,因为床上赫然多了两具娇美的身体。

    姚冰夏抓着被子,只露出了半个脑袋,俏脸绯红地看着庞学林道:“坏蛋,今晚便宜你了。”

    庞学林哪里挡得住这样的诱惑,掀开被子直接钻了进去。

    ……

    第二天,庞学林来到钱塘实验室,见到匆匆赶来的曹源团队时,整个人都显得神清气爽。

    曹源有些惊讶道:“庞教授,你怎么休息得这么好,昨天我看你闭关那么久,气色有点差,还想着让你今天不用过来呢,我们自己和徐院士对接就可以了。”

    庞学林笑呵呵道:“我这人就这样,只要不爆肝搞研究,睡一晚上就好了。”

    一旁的董成林抖着一身的肥肉,感叹道:“还是年轻好啊,到了我这个年纪,想爆肝都没这体力啊。”

    庞学林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说道:“走吧,我先带你们在钱塘实验室周围转一转。”

    钱塘实验室占地面积很大,生活区、办公区、实验区规划地井井有条,内部还有规划了四条轨道电车路线,方便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出行。

    特别是生活区,超市、商场、电影院、酒店等一应俱全。

    曹源他们倒是不用住酒店,生活区内有专门用来接待过来短期进修或者科研合作的学者公寓,都是一室一厅的布局,装修精致,正好可以让曹源他们住下。

    安排好曹源他们的生活后,庞学林这才带着他们前往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李长青教授。

    目前,整个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主要由李长青和万易负责,两人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的职务。

    “李教授,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来自中科大的曹源教授,这位是董成林教授,这位是周彤副教授……”

    庞学林将曹源他们一一向李长青介绍了一遍。

    李长青分别与曹源他们一一握手,笑道:“欢迎科大的同行们来我们钱塘实验室合作交流。来,我们先去会议室吧,大家都在会议室等着了。”

    自从昨天确定将寻找超导体的目标定位在多壁碳纳米管后,庞学林便给李长青打了电话,通知他做好准备,筛选人员与中科大的团队合作,共同寻找新一代超导材料。

    目前,钱塘实验室的碳纳米研究中心一共有四个项目组。

    飞刃材料项目组专注于大尺寸单壁碳纳米管的生产工作。

    碳纳米管cmos项目组则专注于碳基芯片的研发,目前据说进展顺利,年内应该能诞生首款真正具备实用价值的碳基芯片。

    此外,还有为金龙电池服务的石墨烯半透膜材料组以及石墨烯超级电容项目组。

    整个钱塘实验室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院士三人,教授、副教授加起来有五十多人,剩下的还有一百多博士或者博士后研究员,堪称全球最顶级的碳纳米材料研究机构。

    此时,会议室内,一共聚集了二十多人的团队,除了来自中科大的曹源团队外,剩下的全是李长青临时召集过来的,有一部分是之前参与过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制备的研究员,还有一部分则是刚刚加入钱塘实验室的新人。

    所有人都将目光聚焦到庞学林身上。

    庞学林坐在会议室的上首,环顾四周,笑道:“大家好,今天这场会议,我们将就寻找新型超导材料展开讨论,这是我过去一个多月和中科大曹源教授团队的成果,大家先看一下。”

    说着,庞学林朝一旁的左亦秋示意了一下,很快,左亦秋就将庞学林整理的关于新型超导理论机理的论文以及数学模型发放给了在座的众人。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不时响起哗哗的翻页声,就连曹源他们也不例外。

    昨天他们虽然大概听庞学林讲述了一遍超导的理论机制,但是距离彻底理解,还有一段路要走。

    因此,能多看几遍,那就尽量多看几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知不觉间,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庞学林拍了拍手,会议室内所有人都抬起头,有些震惊地看着庞学林。

    不管有没有完全看懂,庞学林在这篇论文中所提的关于超导机制的新理论以及超导的数学模型,足以让所有人都为之惊叹。

    庞学林笑着说道:“这篇论文,我稍后将会上传到arxiv上,供全世界的物理学家探讨。但是我们今天这场会议的主要任务,不是探讨这个理论的正确与否,而是寻找一种全新的材料。”

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期刊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麻省理工大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研究所。

    文小刚坐在办公桌前,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浏览《纽约时报》关于中国电磁航天发射系统以及空天飞机项目的最新报道。

    这几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此前美国还能凭借着科技领域的优势占据上风,可是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国内那个年轻人的高速崛起,特别是金龙电池的出现,使得全球的政治经济乃至科技格局都发生了逆转。

    如今虽然美国依旧在很多高精尖领域独占鳌头,但是却没有一款类似金龙电池这样的战略级产品能与中国抗衡。

    以前中美贸易战,中国处于战术守势,战略攻势,美国处于战略守势,战术攻势。

    而现在,美国连战术上与中国抗衡的资本都没有了。

    一个金龙电池,直接分化了原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

    就连那些来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如今也是民族自豪感高涨,往年留学生毕业后的回国率大多维持在百分之七八十的样子,到现在,选择回国的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九十。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美国本土理工科毕业生日渐减少的当下,美国高校已经成了中国顶级科学家与工程师培养的摇篮。

    而且国内的高校也在进一步发力,去年北大还专门派人联系过自己,如果不是自己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又在麻省理工任教了数十年,儿孙们也早已习惯了美国的生活,恐怕文小刚早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不过最近几天,媒体上关于中美金龙电池项目谈判的报道渐渐少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准备启动电磁轨道发射系统以及空天飞机项目的计划。

    当然了,美国的媒体大多以嘲讽居多,认为这个计划压根不可能实现。

    在这一点上美国人有相当的自信,作为地球上首屈一指的航天强国,美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积累极为雄厚,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飞机计划……

    即使冷战时期的苏联,也只能勉强与美国相抗衡。

    因此,当中国的这项计划传到美国后,nasa的专家便公开站出来说庞学林这是在异想天开。

    人类现在连化学动力火箭的潜力都还没有远远挖掘出来,却将资源投入到所谓的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简直就是本末倒置。

    就连文小刚自己也不看好庞学林的这个项目,在他看来,别的不说,单单生产电磁弹射轨道所需要的超导体以及用来维持超导体的低温液氮,需要的资金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即使以中国的经济实力,这个计划也不具备实现的可能。

    当然了,庞学林如果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常温超导体,那又是另说了。

    不过作为一名国际上顶尖的凝聚态物理学家,文小刚并不认为以当前物理学界对超导体的研究水平,人类能在短时间内寻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常温超导体。

    正当文小刚喝着咖啡,有些百无聊赖的翻看了网页的时候。

    砰砰砰——

    敲门声突然响起。

    “请进。”

    文小刚说道。

    咔嚓一声,房门锁被人打开。

    进来一个六十来岁的华裔老者,他穿着一身精致的休闲西装,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在脑后。

    “帕特里克,你怎么来了?”

    文小刚微微一愣。

    帕特里克·李,中文名李雅达,麻省理工学院威廉和艾玛·罗杰斯物理学教授,凝聚态物理学界泰斗级人物,在无序电子系统、介观物理、凝聚态物理学、低温微小元件等领域都有许多杰出的贡献。

    李雅达祖籍香江,很早以前就加入美国国籍,在麻省理工的资历比文小刚还要老。

    两人都是顶级的凝聚态物理学家,是麻省理工凝聚态物理研究所的正副主任。

    李雅达表情凝重,说道:“文,赶紧登一下arxiv预印本网站。”

    “怎么啦?”

    文小刚微微一愣。

    李雅达道:“就在两小时前,中国的那个超级天才刚刚上传一份凝聚态物理学方面的论文,这篇论文中,他用数学方法解决超导态与量子涨落的关联问题,并且构建起了超导体的数学模型。他的理论不但可以解释金属单质这一类遵循bsc理论的常规超导体,甚至连重费米子化合物、铜氧化物超导体、铁基高温超导体,乃至于石墨烯二维电子系统超导体,都完美的与他的理论相符合,换句话说。他已经找到了超导的终极秘密。”

    “什么?”

    文小刚大吃一惊,不可思议的看着李雅达。

    李雅达道:“这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沃德萨教授刚刚打电话告诉我的,你应该知道沃德萨的性子,他不会随便乱说。”

    文小刚点点头,不再犹豫,直接打开arxiv网站,找到了庞学林的论文。

    随后,他将这篇论文下载并且打印,和帕特里克一人一份,仔细的看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

    不知不觉间,天色暗了下来。

    直到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才让文小刚和李雅达从沉思中清醒过来。

    文小刚看了下手机,原来是妻子打来电话,问他怎么还不回家吃饭。

    文小刚随便应付了几句,这才看向李雅达道:“帕特里克。你觉得庞学林的这套理论怎么样?”

    李雅达道:“现在还不好说,但从实验数据以及理论上看,这套理论很可能解决了超体出现百年来的形成机制问题,对未来,寻找新型超导材料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文小刚点了点头,沉吟片刻,说道:“帕特里克,我准备回趟中国。”

    “你去中国?”

    李雅达吃惊的抬起头,看着文小刚。

    文小刚道:“你应该看过不久前中国提出要建立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以及空天飞机项目的报道吧?”

    李雅达点了点头,皱眉道:“你的意思是,庞学林突然上传这篇论文,并非无的放矢。”

    文小刚点头道:“我们不能将庞学林教授当做普通的科学家看待,我怀疑他已经找到了真正意义上实现常温超导体的技术路线。”

    “这不太可能吧。”

    李雅达有些不敢相信道。

    文小刚笑了笑道:“帕特里克,别忘了,这位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创造的奇迹还少吗?假如这篇论文没什么大问题的话,不出意外,十几二十年后,庞学林的头上将会再多出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于这样一位年轻人,我们再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文小刚,顿了顿,继续道:“不过这不是我想要找到他主要目的。”

    “那你是为什么?”

    李雅达好奇道。

    文小刚道:“我在凝聚态物理学以及超导领域浸淫了大半辈子,我希望我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室温超导体能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

    同一时刻,类似的场景,类似的对话,在全世界各大超导体研究机构,都有发生。

    庞学林能猜到,这篇论文给凝聚态物理学界带来的震动。

    事实上他这篇论文上传到arxiv网站没多久,他就接到了众多的询问电话。

    有来自高层的,有来自学术界的,也有来自媒体的。

    幸好,他和凝聚态物理学界的人认识的不多。

    因此,短时间内他的耳边还算清静。

    当然,媒体上关于这篇论文的报道同样沸沸扬扬,甚至不乏各种极为夸张的标题。

    “超导时代即将来临,金龙电池引发的新能源革命迎来新助力……”

    “中车集团表示,未来将建设京沪线真空超导磁悬浮列车,这一项目有望终结民航客机在远距离运输中的的霸主地位……”

    “中国即将迎来输变电革命,超导体的出现将为我国节省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能源……”

    ……

    当然了,讨论超导材料的同时,更多的人将焦点转向了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项目上。

    前两天庞学林生日的时候,在网上发了条微博,宣称自己就是这一项目的推动者。

    然后这条微博在网上又掀起了一波争议的热潮。

    即使有庞学林主动站出来背书,支持者与反对者也几乎呈现势均力敌之势。

    在众多的反对意见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一项目的技术难点问题。

    所有人都认定,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找到室温超导体,如果没有室温超导体,那么这一项目的花费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技术上能否取得成功暂且另说,中国的经济实力能不能支撑起这样一个超级工程都是个问题。

    正因为如此,庞学林发了那条微博后,很多反对者站出来拿这个问题怼庞学林。

    他们认为庞学林这是在好高骛远,推动技术dyj,无益于国家。

    谁曾想,这才过了几天功夫,庞学林甩手就是一篇论文摔在了众多反对者的脸上。

    这篇论文出来之后,全球各大媒体几乎都在连篇累牍的报道这篇论文的重大意义。

    凝聚态物理学界的顶级学者们也相继发声,肯定了庞学林在这一领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而前几天被那些反对声音压制的庞学林的支持者们,也纷纷发起了反击行动。

    “你们不是觉得庞教授不行吗?看看,这就是庞教授的回答!”

    “你以为高层都是傻吗?如果不是有一定的把握,怎么会轻易决定立项这样一个重量级项目?”

    “我的导师对庞教授的这篇论文评价很高,认为他统一了目前流派众多的超导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超导机制的形成问题。只要有团队依据这一论文寻找到新一代的超导材料,那么诺贝尔物理学奖必将是庞学林教授的囊中之物。”

    ……

    “我承认庞教授牛逼,但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一套完整的理论,想要真正在现实中推广开来,实现生产力***,需要的时间数以十年计。从十九世纪上半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到人类掀起电气革命,隔了半个多世纪。从电子管晶体管理论的突破,再到信息革命,同样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就算有人真的通过庞教授的这篇论文找到了常温超导体,但它能进行工业化生产吗?它能大规模应用吗?这种超导体的价格又会是如何呢?这里面所涉及的种种问题,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解决……”

    “嘿嘿,虽然我觉得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还是支持庞教授。庞教授从成名到现在,让我们失望过吗?请你不要用普通人的标准去套用到我们庞教授身上,好吗?”

    庞学林自然不会在意外界的纷纷扰扰。

    此时,他正和李长青、曹源他们漫步在钱塘实验室的人工湖畔。

    钱塘实验室的核心区,大多以中式建筑为主,周围辅以传统的中式园林,环境优美,清静典雅。

    “李教授,曹教授,接下来新型超导材料的合成就交到你们手里,我可要当甩手掌柜了。”

    庞学林笑着说道。

    一旁的李长青笑道:“庞教授放心吧,你都帮我们做到这份上了,甚至连超导材料的原子结构都已经给我们指出来了,我们要是再做不出来,那真的是白活了这么多年了。”

    “李教授说的没错。”

    曹源点了点头,笑道:“对了,庞教授。那篇放在arxiv上的论文,你准备发到哪里去?”

    arxiv只是预印本网站,没有经过正式的同行评议,这样的论文短时间内并不具备学术价值。

    也就是因为庞学林的名气太大,所以他的论文传到arxiv上之后,才会引发这么大的关注。

    庞学林微微一笑,说道:“我准备以江城高等研究院的名义,成立一个全新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就用这篇论文为这份期刊打响第一炮吧。=”

    “成立新的综合性期刊?”

    曹源和李李长青对视一眼,均吃了一惊。

第四百一十五章 《探索》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长期把持着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话语权。

    特别是西方的顶级期刊,更是一骑绝尘。

    二战结束后,英文更是成了学术界的通用语言,几乎所有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都是用英文发表的。

    《自然》、《科学》这两大顶级期刊就不用说了,它们旗下的很多子刊在各个细分领域都有超一流水准。

    此外,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细胞》、《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刊物。

    物理学领域,有《现代物理评论》、《物理评论快报》等。

    数学领域,有以《数学年刊》为首的四大顶级期刊等等。

    化学领域……

    ……

    各个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基本上都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

    也就近年来随着中国科学的快速发展,国内才渐渐冒出了几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其中知名度最大的莫过于由中科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

    作为中国首个英文版综述性期刊,《国家科学评论》自2014年创办以来,影响力逐年上升。

    影响因子由创刊时的8.0,到如今已经突破了20。

    即使在全球综合性期刊中,也是排名前五的存在。

    唯一的有些遗憾的是,因为西方学术话语权的问题,这份期刊主要发表中国各学科的代表性科研成果为主,很少发表国外学者的论文。

    而且这份期刊本身的宗旨便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主要目的,还是在吸引国际科学界更多地关注中国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增加中国重要研究成就在国际科学界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在庞学林看来,如今的期刊生态,并不符合当前中国的学术地位。

    一方面,学界里各个学科的顶级期刊都有自己的圈子。

    如果你从没发过顶级期刊的文章,同时你的论文合作者里也没有发过的,那么你在这个期刊上被录的概率极小。

    除非你的文章的水平实在远超该期刊文章的平均水准。

    然而,能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平均水准能有多差?

    学界就和武侠小说里的江湖有点像,是一种类似于门阀共和的松散组织,而顶级期刊的文章则是该组织的核心利益之一。

    所以对于“圈外人”一定程度的不公正是肯定有的,毕竟发顶刊文章对评职称,申经费等切身利益都有直接影响。

    因此,作为中国学术界的头面人物,庞学林需要一个能够为中国学者服务的顶级平台。

    这就是他希望创办一份全新期刊的原因。

    通过这份期刊,增强中国学术界在全球的话语权。

    而且作为一个能够穿梭在各大科幻世界的幸运儿,庞学林很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以及自己手下的团队,做出的成果将会越来越多。

    迟早有一天,钱塘实验室、江城高等研究院、江城大学、西湖大学等,将会成为全球科研圣地。

    因此,即使为了自己手下的团队着想,庞学林也必须搞出一个可以媲美《自然》、《科学》的学术期刊来。

    “庞教授,这份期刊的名字你想好了吗?”

    曹源好奇道。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还没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曹源沉吟片刻,说道:“就叫《发现》怎么样?英文名《discovery》……”

    李长青说道:“恐怕不行。”

    “为什么?”曹源不解道。

    李长青道:“我记得《discovery》这个名字,被印度的一家学术期刊给提前注册了。”

    “啊?这就有些难选了。”

    《自然》、《科学》这两个名字已经分别美国人和英国人注册了,想要再找到一个可以囊括整个科研体系的杂志名字,还真有点麻烦。

    这时,庞学林脑中灵光一闪,说道:“就叫《探索》,英文名《research》探索,你们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

    “咦,这个不错。”

    曹源和李长青眼睛均为之一亮。

    人类自蒙昧以来,所有的科学发现,均源于对自然界的探索。

    《探索》这个名字与《自然》《科学》等杂志类似,将毫无疑问地囊括整个自然科学体系。

    庞学林笑着说道:“那就这么定了。”

    三人正说着话,庞学林的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

    庞学林微微一愣,拿出手机,来电显示是左亦秋。

    庞学林连忙按下接听键,左亦秋的声音在电话那头响起:“庞教授,有位自称来自麻省理工文小刚的学者过来拜访您,他没有经过预约,您要不要见见他?”

    “文小刚?”

    庞学林微微一愣,说道:“你先好好接待他,我马上过去见他。”

    李长青好奇的看着庞学林问道:“庞教授,怎么了?”

    庞学林道:“文小刚来了。”

    曹源和李长青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出震惊之色。

    在国内学术界,文小刚这个名字,知名度不可谓不广。

    文小刚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81年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通过cuspea(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招生考试,之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198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2002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17年获得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巴克利奖,同年入选“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201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八月,因为在研究量子力学如何影响多体系统方面做出了独立贡献,引入了原创的交叉学科技术,获得了由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颁发的狄拉克奖。

    文小刚主要从事量子霍尔液体、高温超导体、拓扑序/量子序及新的物质态,基本粒子的起源的方面的研究,在麻省理工,他和李雅达算是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旗帜性人物。

    “这家伙怎么过来了?”李长青有些惊讶道。

    庞学林不由得为之一愣,李长青的语气,看起来和文小刚还挺熟悉。

    “长青教授,你认识文小刚?”

    李长青笑着说道:“我和他以前是中科大的同班同学,我本科学的是物理专业,当年和文小刚一同考cuspea,我没考上,研究生就转到了化学方向。他是我们那届第一名,也是我们班混得最好的一个家伙。我和他也有十几年没见了,上次见他,还是我去麻省理工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庞教授,他这次突然来访,我估计是冲着你的那篇超导体理论的论文来的。”

    庞学林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管他为何而来,总之我们先去看看。”

    三人来到庞学林的办公室,便看到一个脑袋微凸,身材高大的男子,已经在办公室旁边的会客室等候多时了。

    他的身前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左亦秋正和他说这话。

    “庞教授。”

    看到庞学林他们进来,左亦秋率先起身。

    这时,文小刚也跟着起身,和庞学林握了握手笑道:“庞教授,你好,我是文小刚。”

    “文教授,你好,久仰大名。”

    接着,李长青也迎了上来,笑着说道:“老文,好久不见。”

    “你是,李长青?你也在钱塘实验室?”

    文小刚似乎有些意外。

    李长青笑道:“我现在就在庞教授手下做事呢。”

    两人寒暄片刻,这时,庞学林又指着曹源道:“文教授,这是曹源教授,也是中科大毕业。”

    文小刚笑了起来,说道:“小曹我怎么会不认识呢?当初在麻省理工的时候,他想考物理系,结果没进去,后来转去了电子工程系,没想到兜兜转转,我们又在这里见面了。”

    “文教授,您好!”

    曹源也和文小刚握了握手道。

    随后,四人分别在会客室的沙发上坐下,左亦秋为他们端上了香浓的咖啡。

    这时,文小刚说道:“庞教授,不好意思,这次冒昧来访打扰到您了,我也是一时间找不到您的联系方式,才直接找上门找您的。您应该已经猜到我的来意了吧?”

    庞学林道:“文教授,你应该是为我那篇论文而来的吧?”

    文小刚点了点头,笑道:“庞教授,你果然慧眼如炬,其实这次过来,我主要有个问题想问一下您。”

    “什么问题,请说。”

    文小刚沉吟片刻,说道:“你们应该有了常温超导体的初步技术路线了吧?”

    庞学林微微一愣,似笑非笑的看着文小刚道:“文教授,不好意思,这个我没办法直接告诉你。”

    文小刚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些太过直接了,说道:“庞教授,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是我冒昧了。是这样的,我在凝聚态物理学领域浸淫了大半辈子,虽然也取得了些许成就。但对于超导理论的本质机理,我始终没能研究明白,更不用说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室温超导体了。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看到有一天室温超导体真正出现在我面前。假如你们真的有实现新型室温超导体的技术路线的话,我希望加入到钱塘实验室的团队中去。不知道你们欢迎吗?”

    庞学林微微一愣。有些吃惊,他没想到文小刚竟然会毛遂自荐。

    庞学林沉吟片刻说道:“文教授,你能够过来,我个人是持欢迎态度的,但是里面有两个问题。”

    “什么问题?”

    “第一,你假如想要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必须要放弃麻省理工的终身教职,全职回国。第二,这个项目作为国家保密项目,你的国籍同样是一个大问题……”

    文小刚沉默了下来,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假如我现在申请更换国籍呢?”

    庞学林和李长青对视一眼,有些惊讶道:“文教授,你这是下定决心了?”

    文小刚点了点头,说道:“我今年也快五十八了。都说叶落归根,叶落归根。之前考虑到儿女的一些意见,再加上我父母已经去世,老家也没什么人,所以我也没有回国的心思。但这一次,我不想错过这场科学界的超导盛宴。”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行,假如你这方面没什么问题的话,我欢迎你能回国,加入钱塘实验室。”

    文小刚一颗提着的心这才放松了下来,说道:“好,那我就尽快回美国办理离职手续,至于国内的身份问题,那就麻烦庞教授了。”

    庞学林笑着说道:“放心吧,你能够回来,国家欢迎还来不及呢,肯定会第一时间帮你完成国籍转换手续。”

    当天晚上,庞学林在钱塘实验室内部的小食堂设宴款待文小刚。

    第二天,庞学林又让李长青安排人带着文小刚在钱塘实验室内部参观了一圈。

    这位大佬在整个凝聚态物理学界,都是大名鼎鼎的存在,而且在麻省理工任教超过三十年,可谓桃李满天下。

    文小刚的假如,对于钱塘实验室吸引在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顶级学者,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三天后,文小刚搭乘飞机离开江城,重返美国。

    一个月后,文小刚放弃麻省理工终身教职,返回中国。

    消息传出后,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不过对庞学林而言,这些都只是一些零碎的琐事。

    这段时间,他除了定时关注多壁碳纳米管超导体团队以及石毅那边正在研究的动态apt技术外,剩下的时间,庞学林把精力放在了即将准备出版的《探索》杂志上。。

    按照庞学林的规划,《探索》系列杂志,未来将比肩《自然》与《科学》这两大老牌顶刊。

    除了《探索》主刊外,未来还分别会有《探索·数学》、《探索·物理》、《探索·化学》、《探索·生物》等各个细分期刊。

    就像《自然》一样,涵盖数十门学科,方方面面的领域。

    当然短期内,《探索》的主要目标将聚焦于主刊的看法工作。

    因此,《探索》杂志创刊号,无疑将是重中之重。

    如果这一头炮能够打好,以庞学林的号召力,未来《探索》杂志的发展将毫无疑问走上快车道。

    因此,但创刊号仅仅只刊登一篇关于超导机制的重量级论文,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再能来上两篇类似的论文,那才是《探索》杂志轰动整个科学界的时候。

    可问题是?该从哪里入手呢?

    庞学林坐在办公室内,低头沉思,过了一会儿,他拿起笔,在稿纸上写下了数学两字。

第四百一十六章 完成证明

    数学是庞学林在学术界的立身之本,当初他正是在数学领域一举成名,然后才跨入其他领域,完成了高纯度碳纳米管飞刃材料,大尺寸石墨烯材料,锂空气电池等的研发工作,进而有了如今的学术地位。

    因此,探索杂志创刊号,一篇重量级的数学论文是少不了的。

    可问题是,该选择哪个方向呢?

    过去一年,庞学林大部分精力都被锂空气电池项目以及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项目所牵扯,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研究过数学问题了。

    目前《探索》杂志的编辑部正在组建,按照庞学林的计划,七月份就要正式出版《探索》创刊号。

    现在已经是四月五日,距离正式出版还有三个月时间,考虑到排版、印刷等因素,实际时间只有两个月。

    想要在如此短时间的内,完成一篇重量级的数学论文,即使他经过改造后,整个人的记忆力,大脑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恐怕也很难做到。

    至于剩下的第三篇论文,庞学林准备交给石毅、杨和平、安德森·怀特他们解决,动态apt技术的相关理论已经成熟,庞学林将整个技术流程跟他们讲解了一遍,他们完全可以在动态apt相关设备研发出来之前,将这篇论文写出来。

    现在唯一麻烦的就是数学论文了。

    庞学林沉思片刻,不由得想起了几个月前佩雷尔曼给自己看过的那篇霍奇猜想的论文。

    千禧年七大难题级别的数学论文坐镇《探索》杂志创刊号,庞学林不愁《探索》杂志无法打响第一炮。

    唯一的麻烦就是,那篇论文虽然整体证明思路可行,但在细节上存在逻辑漏洞。

    如何将这个漏洞补上,是庞学林需要面对的问题。

    也不知道佩雷尔曼的霍奇猜想现在研究得怎么样了。

    庞学林想了想,起身走到了办公室隔壁的套间,对正在忙碌的左亦秋道:“小左,我出去一趟。”

    左亦秋微微一愣,疑惑道:“庞教授,你去哪里?”

    庞学林笑道:“我去找下佩雷尔曼,说不定又要闭关一段时间,你在这里待着,有重要的事的话直接打我电话。”

    “好。”

    左亦秋点了点头。

    一个多小时后,车子停在了江城大学隔壁玫瑰家园的地下停车场内。

    玫瑰家园是江城大学专门为教职工准备的小区,主要给那些在江大工作的外籍学者居住,还有一部分则以折扣价卖给在江城安家的教职工。

    庞学林让周辰在楼下等候,下了车。

    通过电梯上楼,径直来到1302室门前,按下了门铃。

    大约过了10多分钟,胡子拉碴,一脸疲惫的佩雷尔曼打开房门。

    看到站在门口的庞学林,佩雷尔曼微微一愣:“庞,你怎么来了?”

    庞学林走进屋,笑道:“我过来看看你。”

    佩雷尔曼住的是一个二室一厅的房子。

    房间还算整洁,这倒不是因为佩雷尔曼会主动打扫,而是江大专门为他聘请了一个家政钟点工。

    每隔一天就过来帮他收拾家务,整理卫生。

    “来杯咖啡吗?”

    庞学林笑着点了点头。

    很快,佩雷尔曼端着两杯咖啡放在了茶几上。

    庞学林轻轻抿了一口,一股浓香中带着苦涩的味道顺着味蕾迅速传输到中枢神经。

    “庞,找我有什么事吗?”

    庞学林道:“格里戈里,霍奇猜想怎么样了?”

    佩雷尔曼摇了摇头说道:“还是没什么进展。”

    在庞学林进入生化危机世界前,佩雷尔曼曾经拿着一份霍奇猜想的论文找到庞学林,当时被庞学林指出这篇论文中存在一个细微的逻辑漏洞。

    看样子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佩雷尔曼依旧没能找到霍奇猜想的突破口。

    庞学林沉吟片刻,说道:“格里戈里,这段时间,江城高等研究院正在筹备一份全新的期刊《探索》。我准备在创刊号中将你那篇论文加进去,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在两个月内将论文的漏洞补齐。而且今年八月就是圣彼得堡国际数学家大会,只要完成这一猜想的证明,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拿到数学家大会上和全球的同行共同交流嘛……”

    佩雷尔曼道:“庞,说实话,这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的研究已经走进死胡同了。可能是年纪大了,体力和脑力都有些跟不上了。如果你对霍奇猜想感兴趣,你完全可以在我之前那篇论文上继续做下一步证明,不必征求我的意见。对我而言,只要能证明霍奇猜想就行,至于谁证明的,关系不大。”

    庞学林微微一愣,说道:“格里戈里,谢谢你。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不要放弃对霍奇猜想的研究,毕竟数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不是么?”

    佩雷尔曼闻言笑了起来,说道:“庞教授,既然如此,那我们一同努力吧。”

    ……

    从佩雷尔曼家中出来,庞学林笑着摇了摇头。

    他有些着相了。

    以佩雷尔曼的性子,自己真的能够帮他完成霍奇猜想的证明,他只会感到高兴,压根就不会有什么多余的想法。

    事实上,佩雷尔曼的工作非常卓有成效。

    他已经差不多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五的工作,剩下的百分之五,就是由一个小小的逻辑漏洞所引发的。

    佩雷尔曼没办法确定,定向二重覆盖为环面的t2克莱茵瓶,它的空间曲率是否为黎曼流形上的光滑函数。

    这个问题很基础,但却是整个霍奇猜想理论大厦的基础性环节。

    想要证明霍奇猜想,就不可能绕开它。

    在数学上,克莱因瓶是一个不可定向的二维紧致流形,而球面或轮胎面是可定向的二维紧致流型。

    如果观察克莱因瓶的图片,可以发现,克莱因瓶的瓶颈和瓶身是相交的,换句话说,瓶颈上的某些点和瓶壁上的某些点占据了三维空间中的同一个位置。

    但是事实却非如此。

    事实是:克莱因瓶是一个在四维空间中才可能真正表现出来的曲面,如果我们一定要把它表现在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中,我们只好将就点,只好把它表现得似乎是自己和自己相交一样。

    事实上,克莱因瓶的瓶颈是穿过了第四维空间再和瓶底圈连起来的,并不穿过瓶壁。

    用三维扭结来打比方。

    如果把它看作平面上的曲线的话,那么它似乎自身相交,再一看似乎又断成了三截。

    但这个图形其实是三维空间中的曲线,它并不和自己相交,而且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

    在平面上一条曲线自然做不到这样,但是如果有第三维的话,它就可以穿过第三维来避开和自己相交。

    只是因为我们要把它画在二维平面上时,只好将就一点,把它画成相交或者断裂了的样子。

    克莱因瓶也一样,这是一个事实上处于四维空间中的曲面。

    在我们这个三维空间中,即使是最高明的能工巧匠,也不得不把它做成自身相交的模样;就好像最高明的画家,在纸上画扭结的时候也不得不把它们画成自身相交的模样。

    只要证明定向二重覆盖为环面的t2克莱茵瓶的空间曲率为黎曼流形上的一个光滑函数,就可以补齐黎曼猜想证明的最后一个漏洞。

    可问题是,该如何证明呢?

    接下来的时间里,庞学林再次进入研究状态。

    不过这一次,他倒没有专门闭关搞研究。

    他有信心,即使有其他事务干扰,他也能够在两个月内完成霍奇猜想最后一块拼图的补齐工作。

    这两个月,庞学林一方面开始组建《探索》期刊编辑部。

    他自己亲自担任总编,编委也是各个领域内的大佬级人物。

    比如柯顿·沃克、石毅、文小刚、望月新一、安德森·怀特、杨和平、佩雷尔曼、徐兴国、李长青等人,都被庞学林拉了进来。

    另一方面,庞学林也没放松对霍奇猜想的研究。

    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

    时间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六月份。

    这天晚上,庞学林正在书房沉思,齐昕端着一碗银耳莲子红枣羹走了进来。

    庞学林听到动静,抬头笑道:“小昕,你早点去睡吧,不用每晚熬到这么晚。”

    这段时间,庞学林每天凌晨一两点睡觉,齐昕心疼庞学林,每晚十一点之后,都会变着法子给他熬一些滋补汤药。

    齐昕抿嘴笑道:“我没事,你先喝汤吧,过会儿就凉了。”

    “好,我马上喝。”

    庞学林从齐昕手里接过银耳羹,一边喝,一边和她聊着天。

    “阿林,这段时间研究还没进展吗?”

    齐昕好奇道。

    她很少过问庞学林的工作事务,一直在一旁默默地帮庞学林处理好其他事务。

    庞学林摇了摇头,叹道:“还是没什么头绪,时间太赶了,还有十五天,《探索》创刊号就要正式进入印刷厂印刷了,现在创刊号百分之八十的稿子都已经确定,就剩这篇论文没有搞定。”

    齐昕皱眉道:“实在不行,那就缓一缓吧。”

    庞学林道:“尽力吧,如果霍奇猜想实在搞不定,我就去庞氏几何研讨班那边弄一篇水平还可以的论文拿上去凑数。”

    “嗯,那我先去洗澡了,明天还得早起上课,你也早点睡,如果实在找不到突破口,换个思路或者从反向思维入手,说不定就能解决了。”

    庞学林微微一愣,“你说什么?”

    “我说换个思路或者从反向思维入手啊?”

    庞学林眼中闪着莫名的光芒,冲上前去抱着齐昕狠狠地亲了一口,大笑道:“小昕,你真是我的幸运星。”

    说着,他也不再理会齐昕,坐会书桌前,拿起笔快速地演算起来。

    齐昕看着沉浸在研究中的庞学林,脸上浮现出一丝温婉的笑容,她拿起桌上的空碗,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书房。

    ……

    庞学林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齐昕的那句反向思维,仿佛一道光,照亮了前方茫茫的夜空。

    为什么一定要证明定向二重覆盖为环面的t2克莱茵瓶,它的空间曲率是黎曼流形上的光滑函数呢?

    只需要证明定向二重覆盖非环面的t2克莱因瓶,它的空间曲率不是黎曼流形的光滑函数不就行了吗?

    过去两个月来的潜心思考,仿佛已经干透了的柴火一般,只需一道火花,就能燃起熊熊的火焰。

    庞学林手中的笔尖在纸上飞速运转。

    【设m是n维光滑流形,若在m上给定一个光滑的二阶协变张量场g,称(m,g)为一个n维黎曼流形,g称为该黎曼流形的基本张量或黎曼度量,如果满足:1.g是对称的,即:g(x,y)=g(y,x)(x,y∈tpm,p∈m)。2.g是正定的,即:g(x,x)≥0 (x∈tpm,p∈m),且等号仅在x=0时成立……】

    ……

    【设d为二循环有向树图,d0={e1,e2}是顶点集,d1={a,c}是长度为1的有向边的集合,为域k上d的路代数,则 h0(c)≌k⊕k,h1(c)=1……】

    ……

    【若e:k→m满足e(1)=m,则δ(e)(a)=am-ma是线性导子。一个1-上循环指的是满足条件f(ab)=f(a)b+af(b)的一个线性映射f:a→m。如果m是a中平方为零的理想,且e/m≌a,则可以通过h2(a,m)是平凡的来研究a通过m得到的代数扩张e……】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知不觉间,时针指向了凌晨一点。

    看着稿纸上满满的数学符号,庞学林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过去两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霍奇猜想,终于证明了。”

    庞学林将稿纸收拾整齐放在一边,起身走出了书房。

    客厅里黑黢黢一片,庞学林伸了个懒腰,径直前往三楼的主卧。

    主卧很大,有衣帽间、起居室、卫生间、淋浴间、浴缸等等。

    庞学林先去泡了半小时的澡,让全身的肌肉都放松了一下,随后,他才吹干头发,来到床前,悄悄掀开被子,钻进被窝。

    庞学林正准备睡觉,一条雪白的藕臂环了过来。

    齐昕黑白分明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庞学林。

    庞学林微微一愣,看着齐昕娇美的脸蛋道:“小昕,我是不是刚刚吵醒你了?”

    齐昕摇了摇头,问道:“那个难题,你搞定了?”

    庞学林笑着点了点头。

    齐昕翻身上马,坐在了庞学林身上,眼波如水道:“阿林,我们好久没……”

    “唔……”

第四百一十七章 创刊号

    第二天,当庞学林将草稿摆放在佩雷尔曼面前时,佩雷尔曼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庞学林道:“你真的完成了?”

    庞学林点了点头,微笑道:“你先看看,如果有问题咱们再改。”

    佩雷尔曼点了点头,接过稿纸看了起来。

    许久之后,他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长长舒了口气,说道:“庞,恭喜你,又成功了。”

    庞学林笑道:“难道不应该说是我们吗?”

    “我们?”

    佩雷尔曼不解地看着庞学林。

    庞学林微笑道:“霍奇猜想的整个证明过程依旧延续了你的思路,可以说你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作,我只是帮你补齐了最后的临门一脚而已。”

    佩雷尔曼摇头道:“庞,这不一样,你这临门一脚可是关键中的关键,没有你这临门一脚,我可能一辈子都没法完成霍奇猜想的证明。”

    庞学林微笑道:“这样吧,格里戈里,这次霍奇猜想的证明就当是我们合作,怎么样?接下来这篇论文就交给你来撰写,我们算是共同作者。”

    “可是……”

    佩雷尔曼还待说些什么,庞学林直接打断了他:“好了,格里戈里,就这么说定了,这篇论文交给你来写,半个月内必须完成,我们算是共同作者。另外霍奇猜想的证明已经完成了,接下来你可得把部分精力放在教学上了,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给本科生上上课,放松一下,说不定可以让我们对数学的理解能够再往上提升一个层次。”

    “那……行吧!”

    佩雷尔曼犹豫了片刻,只好答应了下来。

    庞学林笑了笑,不再多说。

    接下来的半个月,庞学林专注于首期《探索》杂志的编纂工作。

    石毅、杨和平、安德鲁·怀特三人合作的动态apt的论文也如期交了上来。

    再加上他自己之前写的那篇超导理论机理的论文。

    本期《探索》杂志一共超过了两百页,有将近三分之二都被这三篇论文的版面占据。

    霍奇猜想的证明论文,是本世纪以来最出色的学术成果之一,价值一个菲尔兹奖绰绰有余。

    动态apt技术,对生物学领域而言,完全是一项堪称革命性的成果,能够推动分子生物学朝更深层次的原子生物学发展。

    超导理论机理的论文更加不必说,学术界将来所有关于超导体的研究,都将基于这篇论文展开。

    庞学林完全有信心让这一期的探索杂志一炮而红。

    剩下的几篇文章,也同样是大佬的约稿,比如文小刚一篇关于超导体的综述,柯顿·沃克关于金龙电池的综述,以及庞学林自己写的创刊辞和个人访谈,可谓是干货满满。

    而全球的学术界,也对于这一期的《探索》杂志创刊号期待已久了。

    自从三个月前江城高等研究院宣布正式创建《探索》(《research》)后,迅速引发了全球学术界的轰动。

    谁都明白,这两年在学术界掀起无数风浪的中国天才,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学术话语权领域。

    相比于诺贝尔奖,从某种意义上说,顶级期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更大。

    它甚至可以左右一个国家学科的发展方向。

    英语国家如今在学术界的地位为什么会如此强势?

    除了跟美英等国高等教育强盛有关系外,《自然》以及《科学》这两大顶级期刊,功不可没。

    而《探索》的出现,背后站着的是日渐强盛的中国,完全有机会打破这两大顶级期刊对学术界的垄断。

    因此,中国学者对于《探索》的出现,完全是持以欢迎态度。

    因为庞学林很明确的表示,《探索》系列杂志,将同步发表中英文两个版本,两个版本的内容完全一致,一份对外,一份对内。

    如果中文投稿顺利被采纳,那么将由《探索》出版集团免费帮投稿者将中文论文翻译成英文,如果英文投稿被采纳,同样也由《探索》出版集团将论文翻译成中文。

    这种翻译工作,庞学林直接交给了moss。

    在系统奖励的量子计算机的帮助下,moss如今渐渐有了强人工智能的雏形。

    钱塘实验室的很多科学计算工作,背后都有moss的参与。

    有了它的把关,几乎不可存在翻译错误的可能。

    时间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全球学者翘首以盼的日子。

    2022年7月1日。

    美国,普林斯顿。

    一大早,德利涅刚进入自己位于《数学年刊》的办公室,就看到好几位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学者,正围在办公室秘书亨德森的周围看些什么。

    德利涅也不由得有些奇怪:“你们这是在干嘛?”

    这时,亨德森抬起头道:“德利涅教授,你快过来看看,《探索》创刊号,里面有好几篇重量级论文,其中一篇是有庞学林和佩雷尔曼共同合作的霍奇猜想的证明……”

    “霍奇猜想正被证明了?”

    德利涅不由得吃了一惊。

    霍奇猜想可是千禧年七大难题之一,在学术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虽然学术界早就有传言佩雷尔曼一直在搞霍奇猜想的研究,谁也没想到这一猜想竟然无声无息地搞定了。

    “快把论文给我看看。”

    德利涅说道。

    亨德森有些犹豫抬起头:“德利涅教授,我们数学系只定了一份……”

    亨德森这么一说,围在他周围的那些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学者们也纷纷将目光看向了德利涅。

    这位大佬虽然牛逼。但想要借势压人独享看论文,想都别想。

    德利涅瞬间读懂了众人的目光,对亨德森道:“你傻呀,把他论文复印十几份发给大家不就可以了?”

    马上,亨德森一拍脑袋,这才想起有更好的办法。

    德利涅笑道:“原件留这里,待会送到我办公室。”

    十分钟后,亨德森将《探索》杂志的创刊号送到了德利涅的面前。

    《探索》杂志采用了十六开的铜版纸印刷,纸上还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味。

    翻开杂志的首页,上面是由庞学林撰写的一篇卷首语。

    “中国历史上有位著名诗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意是,追求真理的道路艰难而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的去追寻与探索。

    无论我们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无论我们的科技进步到何种程度。真理永远是人类文明前进道路上的一道光。

    追求真理,挖掘真理,探求真理。

    是全人类,特别是身为学者的我们,终生都需要孜孜不倦追寻的目标。

    科学起源于人类的好奇心,我们的祖先首次加目光投向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之外,他便已经为我们开启了一道追求真理的智慧之光。

    到如今,我们的认知体系绝大多数都由科学真理构建而成。

    经过漫长的岁月积淀,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作为大自然的记录者与书写者,科学家们真正的远见就是穿透各种混沌的自然现象,窥见事务的真正本质所在。

    《探索》杂志的创立,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目标。

    探索自然与宇宙的本质,追寻真理之光。

    我们竭诚欢迎来自全球各地有志于此的学者们投稿与订阅。”

    “这卷首语不错。”

    德利涅笑了笑,然后将杂志翻到了霍奇猜想证明的论文页,仔细看了起来。

    同一时刻,美国纽约。

    科学出版集团,科学杂志总编办公室。

    《科学》杂志主编雅各布·施密特博士。

    雅各布·施密特博士若有所思的看着摆在自己眼前的这份杂志。

    对坐在对面的副主编威廉·戴维德道:“我们这个对手,气势可是凶的很,一出手就是三篇重量级论文,这一下,不但凝聚态物理学界要爆炸,数学界、生物学界恐怕都要爆炸。”

    威廉·戴维德点了点头,说道:“呵呵,那个年轻人确实不可小觑。他的前段时间才刚开始组建钱塘实验室,这才多久的功夫,就拉了这么多人过去。这篇动态apt的论文,可谓是另辟蹊径,假如真让他们搞成了,恐怕又能得一个诺贝尔化学奖。石毅、杨和平、安德森·怀特他们可真幸运。”

    雅各布·施密特笑道:“应该说,中国拥有那个天才少年,那才是真正的幸运。恐怕今天之后,全球的顶尖学者,对于钱塘实验室恐怕更会趋之若鹜。”

    谁都看得出来,这几篇重量级论文,背后都有庞学林的影子。

    只要加入钱塘实验室,既不用担心经费问题,又有与庞学林合作的机会。

    人生在世,不就是名利二字吗?

    即使那些顶级学者也不例外。

    哪里能给他们带来名利,他们就会往哪里聚集。

    柯顿·沃克、石毅、杨和平、安德森·怀特、佩雷尔曼、曹源……

    众多例子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这一点。

    同一时刻,类似的一幕,发生在全球千千万万个研究机构中。

    就算之前没有订阅探索杂志的学者,这时候在听说了同行传来的消息后,也纷纷打向这份杂志发出了订阅申请。

    与此同时,钱塘实验室的招聘邮箱,再一次掀起了一波应聘热潮。

    至于国内学术界,在《探索》的创刊号出来之后,更是沸反盈天。

    谁都没想到,庞学林竟然会放出这样一个大招来。

    三篇论文,分别是超导体的理论机制、霍猜想的证明以及动态app技术,每一项拿出来,都是菲尔兹奖或者诺奖级别的成果。

    而这些成果,竟然同时出现在同一期的期刊上,这在整个科学史上,都算史无前例的一幕。

    与此同时,学术界的反应迅速传递到了全球各大媒体上面。

    “千禧年七大难题再下一城,佩雷尔曼与庞学林合作攻克霍奇猜想。”

    “《探索》杂志创刊号正式发行,三大顶级论文在学术界掀起狂风巨浪。”

    “钱塘实验室展现超强实力,中国天才少年再次引领新科技革命。”

    “动态app技术,在生物学界引发地震。生物学家们普遍预测,这将是既冷冻电镜之后的下一代显微技术,有望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分析提供全新手段。”

    “诺奖级论文坐镇,探索杂志将挑战《自然》《科学》的顶刊地位。”

    “中国正是在学术话语权领域向西方发起强力挑战,《探索》出版集团的成立,有望比肩《科学》与《自然》出版集团。”

    至于国内媒体,无论是反应还是对《探索》创刊号的发表,更加夸张。

    新华社率先发表评论员文章,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今天,学术界关注已久的《探索》杂志创刊号正式发行。庞教授给了我们所有人巨大的惊喜,不但千禧年七大难题之一的顶级猜想霍奇猜想成功被庞学林教授和佩雷尔曼教授攻克,动态ip技术的出现,有望为生物学的发展带来全新良机。而超导理论更是为将来的室温超导体吹响了冲锋的号角。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成立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如此高水准的研究,为我国在新时代的学术体系建设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而《探索》出版集团的成立,无疑将成为中国学术界跻身全球一流水平的又一标志**件。”

    “没想到霍奇猜想竟然被攻克了,作为一个数学系毕业的本科生,我到现在竟然连猜想的内容都还没有完全搞明白。”

    “研究生也不明白。”

    “那是神的领域,凡人避退,你不知道吗?”

    在知乎,有人提问如何评价探索杂志正式发行,有一个回答被顶到了最高。

    “我是一名中科院的博后,无法用语言形容此时的心情。中国学者的在学术界话语权歧视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同等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做出来,登上s的几率,要比在国外顶级名校低上十几个百分点,这也是很多学者愿意留在国外跟随顶级团队做事的原因。

    今天终于有一份真正意义上属于我们中国人的顶级期刊出现了。

    以前《国家科学评论》出现的时候,我还有所期待,希望有朝一日nsr能够与《自然》,《科学》质量大顶级刊物争锋。

    然而这几年nsr虽然表现不错,影响因子也在稳步上升,在综合性期刊领域,已经站稳了世界前五的位置。

    但是与自然科学领域的这两大巨头,还有不少的差距。

    而《探索》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中国顶级学术期刊超越s的曙光。

    别的不说,看看这一期的三大顶级论文就知道了。

    霍奇猜想,千禧年七大难题之一,它的解决,将会在几何拓扑与代数拓扑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庞学林教授解决的诸多数学难题中,是足以排名前二的存在。

    动态apt技术。

    我就是一个生物狗,假如真有这样一种可以从原子层面动态分析生物大分子功能与结构的设备出现。

    那么,人类对于蛋白质、rna、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将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设备足以改变当前生物学界的研究生态。

    至于超导理论机制,那就更加不必说了,庞教授完全是凭借一己之力,推动超导研究迈上了全新的台阶。

    未来所有超导领域的技术进步,都离不开离不开庞教授这篇论文的指引。

    而这三篇论文,仅仅是江城高等研究院和钱塘实验室释成立一年时间取得的成果。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做出这些成果的学者并非源于庞教授的单枪匹马,比如霍奇猜想是由庞教授跟佩雷尔曼合作完成的。

    动态apt技术,是由石毅教授、杨和平教授、安德森·怀特教授合作完成。

    超导理论机制问题,是由曹源教授和庞学林教授共同领导完成。

    我很难想象,明年,后年,乃至五年后,十年后,庞教授和他的钱塘实验室,又将给我们带来多少惊喜。

    历史是允许存在科学巨人的。

    比如历史上开创哥本哈根学派的玻尔。

    玻尔本人不仅对早期量子论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而且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量子力学的创建起了推动和指导作用,他提出的著名的互补原理是哥本哈根学派的重要支柱。

    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成了量子理论研究中心,由此该学派成为当时世界上力量最雄厚的物理学派。

    如今,庞教授正扮演类似的角色。

    在数学领域,庞学林教授开创的庞氏学派,如今已经成为数学界最前沿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自然科学领域,庞学林教授领导的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已经初现峥嵘。

    他发明的金龙电池,掀起了一场全新的产业革命。

    而他今年不过25岁,我很难想象,再过十年二十年,他将为我们人类文明带来什么?

    我很庆幸庞教授来自中国,生于中国,长于中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022/ 第一时间欣赏学霸的科幻世界最新章节! 作者:幸运的球球所写的《学霸的科幻世界》为转载作品,学霸的科幻世界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学霸的科幻世界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学霸的科幻世界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学霸的科幻世界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学霸的科幻世界介绍:
“宿主,您即将载入科幻世界大冒险系统,请做好准备”《三体》。《流浪地球》。《星际穿越》。《地心引力》。《火星救援》。……身为江城大学史上最年轻的数学系正教授,庞学林压力有点大。……最硬的科幻,最好的时代。学霸的科幻世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学霸的科幻世界,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学霸的科幻世界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