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学霸的科幻世界TXT下载学霸的科幻世界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学霸的科幻世界全文阅读

作者:幸运的球球     学霸的科幻世界txt下载     学霸的科幻世界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七十八章 陆海

    对很多人而言,1996年3月10日,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它代表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经济啊将深刻的改变全球各国的政治,经济乃至社会格局,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马芸而言,雅虎的上市更加坚定了他搞互联网产业的决心。

    但对庞学林和他的星环科技而言,雅虎上市不过是一个.asxs.。

    1997年,庞学林完成了在兰城大学的学业。

    同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传说中的小股神再次出山。搅动全球金融格局,使得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游资,在向香江发起进攻中损失惨重。

    庞学林则借着这次金融危机,再次获利超过五十亿美元。

    1997年5月,雅虎中国、谷歌中国、企鹅中国相继上线。

    中国互联网产业开始了大发展。

    7月,海思半导体正式推出第一代兼容x86指令集的cpu,代号兆芯。

    9月,由胡威武负责的基于庞学林一手打造出来的mix指令集芯片龙芯正式进入流片状态。

    1998年,华为成功打入俄罗斯东南亚以及非洲市场,三月,华为正式发布第一代2g手机,1000元的价格,瞬间使其成为整个中国市场最畅销的一种机型。

    与此同时,星环科技推出了自主品牌的笔记本以及台式机。

    主板、gpu等芯片均由海思半导体供货。

    同年秋天,星环集团正式建立芯片工厂,开始进军芯片代工行业。

    1999年,中国第一架航天飞机首飞成功,中国成为全球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航天飞机技术的国家。

    1999年4月,庞学林与慕青青在兰城老家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参加婚礼的除了少数亲朋好友以及师长,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场婚礼的存在。

    5月7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中美关系恶化。

    七月,市值已经超过四千亿美金的思科朝着纳斯达克有史以来市值最高的公司狂奔,庞学林却以中美关系恶化为由,开始一步步减持思科股份。

    到2000年初,庞学林总共套现超过四百亿美金,基本从思科离场。

    2000年3月,美国商务部对雅虎发起反垄断调查,庞学林宣布出售雅虎美国部分股票,套现超过五百亿美金。

    与此同时由星环科技控股的企鹅集团和谷歌集团开始相继从美国撤出,布局全球。

    2001年,星环集团基本上从美国全面撤出,庞学林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首富。

    但庞学林在媒体上相当低调,很少参加各种社会性活动。

    反倒是由他支持的各种希望工程,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2001年9月,911事件爆发,美国将主要精力转向全球反恐,一直饱受美方打压的庞学林和他的星环集团终于松了口气。

    2002年,星环科技推出了里程碑意义的平板电脑,cpu为星环公司主导的mix芯片,系统同样是星环公司开发的矩阵操作系统。

    这一产品一经面世,便在全球数码产品爱好者中引发轰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初露端倪。

    与此同时,不管是开源的矩阵操作系统,还是mix芯片,都对wintel联盟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2003年,经过一年时间的酝酿,星环科技退出第一代智能手机,开启了移动互联网革命。

    2003年7月,中国新一代空间站组建完成。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了2004年。

    ……

    兰城,一处破旧的集体宿舍内。

    “阿嚏!”

    陆海从床上爬起来,便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这时,庞水娃从陆海的上铺爬了下来,说道:“陆教授,今天咱们还要去哪家公司。”

    陆海道:“再去一趟数能光电吧,如果还是谈不下来,咱们只好先回京了。”

    庞水娃张了张嘴,似乎欲言又止。

    陆海道:“怎么了?”

    庞水娃连忙摇了摇头,说道:“没,没什么。”

    “水娃,你去把镜膜太阳灶支起来吧,咱们把昨天吃剩下的完饭热一热,别浪费了。”

    “好嘞!”

    水娃忙碌起来。

    陆海看着这个年纪和自己一般大小的学生,笑着摇了摇头。

    水娃19岁上小学,27岁才念的大学,到今年博士毕业,已经是33岁了。

    照理说,这个年纪博士才毕业,很难在科研上做出什么成绩。

    但自己这个学生为人勤恳,做事踏实,在科研上反而有一股钻劲。

    自己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就搞出纳米镜膜材料,水娃在中间功不可没。

    更让陆海感动的是,纳米镜膜材料研究成功以后,陆海为了推广这种材料,倾尽家财,却始终没能取得太好的效果。

    水娃原本都已经接到了好几家科研机构的offer,却因为自己的关系,始终跟在自己身边。

    这半年来更是陪着自己在全国各地东奔西跑,试图推广纳米镜膜,却始终没什么进展。

    兰城是陆海规划的最后一站,如果今天还是没能谈成,那么他就会彻底放弃这个项目,带着水娃返回京城。

    毕竟就算他愿意坚持下去,他也不忍心虚耗自己这位注定前途无量的学生的光阴。

    水娃没有在意陆海的目光,他拿起放在角落里一滩如同水银一般的布匹材料。

    这种材料柔软光滑,轻得几乎感觉不到分量,表面映着自己变形的怪像,还变幻着肥皂泡表面的那种彩纹。一松手,银布从指缝无声地滑落到地上,仿佛是一掬轻盈的水银。

    水娃将布匹材料拿到了外面的阳台上,然后将与材料相连的一根电线插上了电。

    在启动开关的瞬间,原本柔软的材料一下子变得坚硬起来,形成了一个伞状的太阳灶。

    按理说,这玩意儿最有用的应该是户外探险,但偏偏还要连上一根电线。

    于是陆海砸了几百万推出这款产品之后,直接亏到了姥姥家。

    就连网上平台都卖不出去,只能丢在仓库里吃灰。

    吃完早餐,水娃跟着陆海去了兰城开发区的一家新能源企业。

    这家企业主要做熔盐储能光热电站。

    所谓熔融盐储能光热电站技术,实际上是利用硝酸钠等原料作为传热介质,一般与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结合,使光热发电系统具备储能和夜间发电能力,可满足电网调峰需要。

    一般情况下,这种电站需要大量高反射性的材料用于反射太阳光,陆教授研发的这种纳米镜膜无疑具备这样的潜质。

    但水娃并不看好这个项目,一方面,纳米镜膜的太阳反射率虽然高,但与一般的镜面材料相比,提升不大,而成本却比普通的镜面材料高出好几倍。

    而且这种材料需要通电才能形成固定的形状,虽然需要的电流非常微小,但需要额外布线,施工难度也比一般的熔盐储能光热电站要大很多。

    正常情况下,一家企业只要脑子不宕机,是不太可能接受这样一款产品的。

    事实上陆海又何尝不知。

    只是陆海到现在依旧有些不甘心,想抓着这根救命稻草做最后的尝试罢了。

    然而尝试的结果最终也没有出乎水娃的预料。

    下午两点,陆海灰头土脸地从兰城高新区的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出来,朝着在外面等候的水娃咧嘴一笑,苦笑道:“水娃,还是没成,咱们买今晚的火车票吧,直接回京。”

    “陆教授!”

    水娃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怎么了?”

    陆海好奇的看着水娃道。

    水娃说道:“陆教授,或许,我有办法帮你。”

    “什么办法?”

    陆海好奇地打量着水娃。

    对于自己这个学生,陆海了解并不算多。

    只知道对方已经结婚,家里条件应该也不算差。

    否则不可能三十三岁了,好不容易博士毕业,还跟着自己在外面胡闹。

    水娃道:“我……我有个亲戚,家里比较有钱,说不定我们能说服他投资咱们的项目,而且他现在就住在兰城。”

    “你有个亲戚?哦,我差点给忘了,你好像就是兰城人吧,水娃,要不我给你放个假,你在家休息一段时间,我先坐火车回去,等下个月再回北京找我。”

    水娃道:“陆教授,我没跟你开玩笑,我那个亲戚真的有能力帮您!”

    陆海摇了摇头,走上前拍了拍水娃的肩膀,苦笑道:“水娃,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我也知道自己的这个发明,恐怕并没有什么大用,就算有投资进来,可咱们的产品规划呢?这玩意到底干什么用,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呢!你家亲戚如果真的愿意投钱,反而是坑了人家!”

    水娃脸上露出一丝着急的神色,说道:“陆教授,我……我知道,但我的那个亲戚真的能帮我们,就算我们一时间想不到纳米镜膜更好的用处,但他绝对能想到!”

    陆海皱了皱眉。

    水娃继续道:“而且……而且我刚才已经打电话给他了,他说派人过来接我们,我们在这里再等等就行了。”

    “那……那就见一见吧!”

    陆海不忍拂了水娃的好意,苦笑道。

    两人又等了几分钟,高新区开发时间并不长,马路上的车辆很稀松。

    水娃有些着急地看着马路的尽头。

    过了一会儿,远方出现了一列车队,清一色红旗豪华车系列。

    “他们来了!”

    水娃指着车队说道。

    “在哪呢?”

    陆海皱了皱眉。

    马路上除了那队红旗车,并没有其他什么车辆。

    陆海可不认为这队红旗是来接自己的。

    可是一分多钟后,让陆海目瞪口呆地一幕发生了。

    只见那五辆红旗车缓缓在两人面前停了下来,前后护卫的是红旗豪华suv系列,售价将近百万,中间的则是一辆红旗l系列重型防弹车,是一辆元首用车,与国外最顶尖的林肯系列元首用车几乎相当。

    据陆海所知,这辆车的民用版,售价高达五百万,这种防弹版本,价格只会更加昂贵。

    车上下来一队黑衣男子,为首的一人走到水娃面前,鞠了个躬道:“水娃少爷,庞先生在庄园等您!”

    一直到坐上车,陆海都有种做梦一般的感觉。

    “水娃,你们家到底是做什么的?”

    陆海看着庞水娃,有点不敢相信。

    水娃曾经和他聊过自己小时候的事,说吃过不少苦,后来家里条件渐渐变好,他才开始重新上学,这才有机会考取中国最高等级的学府。

    但现在,陆海觉得自己应该重新评估水娃对自己说过的那番话了。

    这何止是家里条件重新变好,这完全是豪门好不好?!

    水娃似乎觉得自己骗了老师,有些不好意思,说道:“陆教授,总之,您待会儿见到我那位亲戚就知道了。”

    半小时后,车队在兰城市郊的一处庄园门口停了下来。

    陆海从车上下来,环顾四周,不由得有些惊叹。

    他头一次知道,兰城周围竟然还有这样的豪宅。

    庄园周围绿树成荫,草木丰茂,整个庄园设计采用了传统的中式结构,外观有点乔家大院的风格,但内部装饰融入了全新的现代科技,进去之后,假山,花园,泳池,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甚至直升机停机坪,一应俱全。

    陆海和水娃在庄园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很快就来到了一处茶亭内。

    茶亭里坐着一个戴着墨镜的年轻人,年轻人穿着一身普普通通的t恤牛仔裤,但气质却给人一种久为人上的感觉,即使隔着墨镜,陆海都能隐隐感觉到墨镜背后目光所产生的锋芒。

    “水娃哥,你回来了,这位应该就是你的老师陆教授吧。”

    年轻人摘下墨镜,看着陆海微笑道。

    陆海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位男子,眼中闪过不可思议之色:“你……你是庞……庞学林!庞学林……庞水娃……难怪……难怪水娃你跟我说起自己的家庭,总是躲躲闪闪。”

    水娃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庞学林却笑着说道:“陆教授,请坐!”

    “庞先生,打扰了!”

    陆海上去和庞学林握了握手,然后进入茶亭,在庞学林的另一侧坐下。

第四百七十九章 恒星际飞船

    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这个男子,陆海依旧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庞学林,这个名字如今在全世界,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不仅仅因为他凭借一己之力,将中国的ict产业带到世界第一流的水平,形成中美两强争霸的格局。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网络世界,不管是移动互联网还是传统的pc互联网,基本上都是由眼前这个男人一手缔造而成的。

    他亲手打造的雅虎,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家门户网站,塑造了全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他亲手打造的企鹅,成为垄断全球百分之七十市场的通讯软件,从移动端到pc端,用户数超过十亿。

    他亲手打造的星环科技,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星环科技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定义了全新的移动互联终端。

    他亲手打造的海思半导体,成为中国最强大的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堪称中国英特尔。

    特别是他所主导研发的浸润式光刻机技术,使得全球半导体产业成功打破了光波193纳米的波长限制,从而有望一探130纳米、90纳米、65纳米的光刻极限。

    光刻大厂阿斯麦投入约7.5亿美元研发的157纳米光刻机,化为泡影。

    也是的中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从追赶者成为跟跑者,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领先国外一代。

    至于由他投资占股乃至控股的公司,那就更多了。

    比如当前通讯行业的三强企业,华威技术有限公司,庞学林就拥有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比如正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电商淘宝、京东、亚马逊,背后都有庞学林的影子。

    更不用说,庞学林正在主导推广一项全球性电子支付服务,这个被称作是支付宝的软件,被西方的金融专家称之为有望颠覆美国金融主导权的一项产品。

    就连向来号称自由的美国,也不得不以国家安全的名义,禁止支付宝、华威等企业进入美国市场。

    “庞先生,容我缓缓,你怎么就……就成了水娃的亲戚呢?”

    庞学林笑了笑,说道:“陆教授,首先,我要向你道歉!”

    “道歉,为什么?”

    陆海不解地看着庞学林。

    庞学林道:“事实上,你的纳米镜膜项目,我很早以前就知道,而且当时水娃之所以报考你的研究生,也是我的决定。”

    陆海不由得为之一愣,将目光转向一旁的水娃。

    水娃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道:“陆教授,对……对不起!”

    陆海不在意地摆摆手,反倒是有些激动道:“庞先生,你的意思是,你看好我的项目?”

    陆海之所以激动,可不仅仅因为庞学林的传奇人生。

    更重要的是,目前几乎全球公认,眼前这个年轻人拥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即使再普通的产品,在他手里都能玩出花样来。

    如果庞学林真的看好自己的纳米镜膜项目,那这个项目就绝对还有救。

    庞学林笑着说道:“确实看好,你这个纳米镜膜项目虽然看起来有些鸡肋,但是对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意义重大。”

    陆海好奇道:“庞先生,你准备做什么事?”

    庞学林笑了笑,说道:“陆教授,你有听说过中国太阳工程吗?”

    “中国太阳?”

    陆海眉头微微一皱,不解地看着庞学林。

    庞学林说道:“中国太阳工程,是不久前航天界提出的一个项目,目的是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空,建造一个一个面积达30000平方公里的反射镜,它在36000公里高的同步轨道上向地球反射阳光,在地面看上去,天空中像多了个太阳。这个人造太阳可以以多种方式影响天气,比如通过改变大气的热平衡来影响大气环流、增加海洋蒸发量、移动锋面等等,这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其实,轨道反射镜只是中国太阳工程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一个复杂的大气运动模型,它运行在许多台超级计算机上,精确地模拟出某一区域大气的运动状态,然后找准一个关键点,用人造太阳的热量施加影响,就会产生出巨大的效应,足以在一段时间内完全改变目标区域的气候……”

    陆海眼睛渐渐变得溜圆,有些不可思议道:“庞先生,您……您的意思是,我的这个材料,可以用作中国太阳工程的主体镜面反射材料?”

    庞学林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推荐你成为中国太阳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这个项目的投资总预算为五千亿美金,国家方面出资一千亿,剩下的四千亿由星环科技筹资解决,星环航天将作为该项目的主承包商和主建造商,我们将会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作,利用他们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以及航天飞机为这个项目提供运力支持!而你的纳米镜膜材料,将会是中国太阳工程最合适的一种材料!另外,星环航天还将在此基础上运行一个全新的项目。”

    “什么项目?”

    陆海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庞学林。

    庞学林微微一笑,说道:“我准备将中国太阳的科技成果,用于建造一艘恒星际探测飞船,利用太阳风产生的光压驱动飞船前进,探索系外恒星!这些年,我通过金融资本运作以及互联网产业赚到的钱大概有两千多亿美金,大部分都投到这个项目中去了!”

    陆海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外界虽然不知道庞学林到底有多少钱,但像《财富》、福布斯等都曾经评估过庞学林的资产。

    基本上预测都在一千亿美金左右。

    这可是庞学林名下公司的总资产。

    现在庞学林告诉自己什么?

    这些年,他赚了超过两千多亿美金,全部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去,竟然还没对他名下的公司产生影响。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不过这种想法只在陆海脑海里停留了一瞬间,陆海很快被庞学林提出的恒星际飞船给吸引住了。

    陆海皱眉道:“庞先生,你的意思是,把中国太阳作为一个太阳帆船?从理论上说是没问题的,反射镜的主体薄而轻,面积巨大,经过长期的光压加速,理论上它会成为人类迄今发射过的速度最快的航天器。但这也只是就理论而言,实际情况是,一艘船只有帆并不能远航,它上面还要有人,一艘无人的帆船只能在海上来回打转,连港口都驶不出去,记得史蒂文森的《金银岛》里对此有生动的描述。要想借助光压远航并返回,反射镜需要精确而复杂的姿态控制,而中国太阳是为在地球轨道上运行而设计的,离开了人的操作,它自己只能沿着无规则的航线瞎飘一气,而且飘不了太远。”

    庞学林微微一笑,说道:“不错,但它上面会有人的,我来驾驶它。当然,一个人是不够的,所以我的妻子,还有十五到二十位志愿者,将会成为这艘飞船的船员!”

    陆海皱眉道:“庞先生,这完全不可行。就算飞船借助太阳的光压,最终将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考虑到加速所用的时间,大约需45年时间到达比邻星。然后再借助比邻星的光压减速,完成对半人马座三星系统的探测后,再向相反的方向加速,再用几十年时间返回太阳系。听起来是个美妙的计划,但实际上只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你想错了,到达比邻星后中国太阳不减速,以每秒三万多公里的速度掠过它,并借助它的光压再次加速,飞向天狼星。如果有可能,我们还会继续蛙跳,飞向第三颗恒星、第四颗……我们只需要一套生命低温冬眠系统和足够二十人使用的生态循环系统。在航行的大部分时间我们处于冬眠状态,只在接近恒星时才启动生态循环系统,按目前的技术,这足以维持我们在宇宙中航行上千年。当然,这两套系统的价格也不低,但与人类第一次恒星际载人探测比起来,它所需资金只有其千分之一。”

    陆海咽了下口水,忽然有种不知该说些什么的感觉。

    好半晌,他才问道:“庞先生,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请说!”

    陆海道:“庞先生,这几乎是一个必死的旅程,你为什么一心要推动这样一个项目,毕竟像这种恒星际探测工程,完全可以交给我们的后人去做。而且你们一旦触发,就肯定没办法回来了。”

    庞学林笑了笑,说道:“你想听哪个版本的理由,理想主义版本和现实主义版本。”

    “理想主义版本是什么?现实主义版本又是什么?”

    “理想主义版本就是,有人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从不向与己无关的尘世之外扫一眼;有的人则用尽全部生命,只为看一眼人类从未见过的事物。这两种人我都做过,我们有权选择各种生活,包括在十几光年之遥的太空中飘荡的一面镜子上的生活。而且飞船飞出太阳系的话,将会使享乐中的人类重新仰望星空,唤回他们的宇宙远航之梦,重新燃起他们进行恒星际探险的愿望。”

    “那现实主义版本呢?”

    庞学林微微一笑,说道:“陆教授,假如有一款游戏,从一开始你就无敌了,在游戏里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有无数的资源去堆砌力量,你觉得这样的游戏,还有意思吗?如果天天让你玩这样的游戏,你会不会觉得很无趣。”

    陆海呆了一呆,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庞学林笑着说道:“对我而言,地球就是这样一款游戏。在地球上,我已经成为这颗星球上最富有的人,我能调动的资源甚至在很多国家元首之上,对我而言,地球ol这款游戏早就已经通关了,我希望去寻找新的挑战。用最原始的技术,完成最不可思议的探索,你不觉得这样的旅程很迷人吗?”

    看着陆海呆呆的模样,庞学林微微一笑,举起茶杯道:“陆教授,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祝咱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陆海一口将茶水闷下。

    ……

    当天晚上,慕青青亲自下厨,招待陆海的到来。

    陆海有点受宠若惊。

    毕竟在外界,关于庞夫人的传言有很多。

    大多数都是貌若天下,气质高雅、恬静。

    很显然,慕青青非常符合外界传言的标准。

    吃晚饭,陆海才告辞离去。

    看着送陆海去酒店的车队远远消失在公路的尽头,庞学林这才返回庄园。

    卧室内,慕青青刚洗过澡,披了件丝质的睡袍,带着湿气的秀发正盘在脑后,坐在床头看着书。

    看到庞学林进来,慕青青道:“阿林,人送走了?”

    庞学林笑着点了点头。

    慕青青好奇道:“阿林,你真觉得那种材料能帮助我们实现梦想?”

    庞学林的理想是有一天能搭乘一艘恒星际飞船遨游宇宙。

    慕青青很早以前就知道了。

    现在慕青青的理想就是,帮庞学林实现他的理想。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庞学林钻进被窝,将慕青青揽入怀中,笑着说道:“他要是做不到,那恐怕就没人能够做到了。”

    毕竟,小说中已经证明了纳米镜膜这种材料的优越性,接下来,就看它在中国太阳工程中的表现了。

    陆海在兰城有待了一周时间。

    接下来的每一天,他都会来到庄园,和庞学林探讨中国太阳的一些技术细节问题。

    庞学林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让陆海感觉很吃惊。

    因为他发现,无论是和庞学林讨论科学原理问题,还是讨论工程实现问题,亦或是讨论整个工程的管理问题,庞学林总能给出极为专业的解决方案。

    有些解决方案甚至连陆海都自愧不如。

    而且和庞学林交流的这些天,陆海隐隐间发现,这位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资产破千亿的超级首富,不单是一位顶级的商业人才,更有着深厚的科学理论功底。

    直到这个时候,陆海才隐隐有些明白,庞学林为什么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探索系外恒星系了。

    或许,人一旦站到了某种高度,接触到了人类所能触及的知识边界,等待他的,将会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

    也只有去寻找一个全新的世界,才有可能缓解这种孤独的症状了。

第四百八十章 家事

    2005年,中国太阳工程启动,陆海担任中国太阳工程首席科学家。

    同一年,星环航天正式对外公布,将以中国太阳工程为基础,打造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恒星系有人探测飞船,探索系外恒星。

    这一计划被庞学林命名为方舟计划。

    与此同时,星环集团还对外宣布,董事长庞学林将担任这一计划的总指挥,并且将会和他的妻子慕青青一起将会成为这一艘飞船宇航员之一。

    消息传出,迅速引发外界剧烈震动。

    几乎全球媒体都把目光放在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具野心也最具规模的探索行动中去。

    庞学林借此机会,召集全球顶尖航天工程专家、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等,为方舟计划出谋划策。

    接下来的几年,星环集团在全球各地发展迅速,相继完成4g,5g技术的突破。

    以华为,海思半导体,雅虎,企鹅,谷歌,星环科技为核心的ict产业链,布局全球。

    与此同时,星环能源公司趁机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锂空气电池,这款电池十倍于普通锂电池的储能密度,再一次引发全球能源革命。

    星环集团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为方舟计划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2007年,中国太阳正式发射升空,经过一年的紧张调试,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中国太阳正式启动。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太阳第一次向夜晚中的北京投射出了阳光,为这一届奥运会增添了些许梦幻般的色彩。

    同年九月,方舟飞船第一批组件有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方舟计划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方舟飞船太阳帆展开总面积超过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太阳工程的三倍以上。

    在方舟飞船太阳帆发射当日,庞学林和中国太阳工程首席科学家穿着宇航服,漫步于中国太阳工程的镜面之上。

    庞大的镜面映衬着蔚蓝色的地球,庞学林和陆海脚踩着镜面,头顶着地球,周围的一切都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不远处一个个身着航天服的镜面农夫,正紧张的在纳米镜膜表面紧张地忙碌着。

    由于太阳风的长期吹袭,中国太阳表面容易蒙上一层粒子尘埃,导致纳米镜膜的反射率下降。

    正因为如此,中国太阳工程指挥部决定招人专门在纳米镜膜表面做镜面清洁工作,这些人被称作镜面农夫。

    “庞先生,您推荐的这些蜘蛛人表现比我预想的要棒很多。”

    陆海通过宇航服内置的通话装置,笑着向庞学林说道。

    这些镜面农夫的工作十分简单,甚至还偏向于体力劳动,唯一难度比较大的就是如何在失重的条件下控制自己的身体姿态。

    中国太阳工程指挥部原计划是向各大院校招募航天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定培训之后,太上太空,为中国太阳工程做清洁工作。

    但这个想法却被庞学林否决,用庞学林的话说,镜面农夫需要付出的绝大多数都是体力劳动。

    因此,根本没必要在这一项目中浪费智力资源。

    最终,中国太阳指挥部根据庞学林的建议,招募了一批专门清洁大厦玻璃的蜘蛛人,上天去清洁纳米镜膜表面。

    结果表明,这些蜘蛛人表现出色,并没有辜负庞学林的期望。

    庞学林淡淡一笑,说道:“这些年航天产业发展迅速,公众对于太空产业的热情超出了许多。我我们需要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到太空产业的建设中去,而不能让太空产业仅仅只是成为科学家与工程师们的玩具……”

    陆海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庞先生,您说的没错,不过要说公众对航天产业的热情,您提出的方舟计划功不可没……”

    事实上,方舟计划提出之后,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全球的竞争格局。

    恒星系载人探测工程,如此气势磅礴的航天工程,一下子欧美国家的行星登陆计划变得黯然失色。

    几乎全球民众和媒体,都将目光聚焦到这一工程项目上来。

    各航天强国之间,也不自觉地将更多的预算从军事领域转向航天领域。

    而这些年,星环集团的高速发展和扩张,使得中国在这一轮的工业革命中,占尽了先机。

    特别是星环能源推出的锂空气电池项目,一下子将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美元石油环流砸得粉碎。

    全新的生产力需要全新的生产关系去适应。

    西方国家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种傲慢,也不容许一个他们眼中的落后国家,一步步赶上并且超越自己。

    因此,在方舟计划提出之后。全球各个主要大国和经济实体都相应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恒星系探测计划。

    公众对于航天事业的热诚更是达到了自美国登陆月球以来的最高水平。

    特别是庞学林招募方舟计划的志愿者的时候,在全球范围内,总共接收到了超过一千五百万人的有效报名,而庞学林则只需要在这一千五百万人中间,寻找到二十名合格的船员即可。

    这时,庞学林和陆海沿着中国太阳的镜面,不知不觉漫步到了边缘位置。

    远方的虚空中,隐隐出现了一颗正在移动的亮星。

    “来了!”

    陆海看着前方,有些激动道。

    星星的亮度突然开始急速向上攀升,周围的光晕也在飞速变大。

    因为角度的关系,星星渐渐变成了纺锤形的形状,最后,虚空中出现了一个银光闪闪的椭圆状物体。

    “方舟一号太阳帆展开成功!”

    “成功了!”

    陆海有些激动。

    不管是方舟一号,还是中国太阳,这两项工程的核心材料都源于他发明的纳米镜膜。

    正因为如此,陆海对于这两者都有种看着自家孩子一步步长大的感觉。

    庞学林倒没有陆海这么兴奋,他抬头看着那颗如同蓝宝石一般镶嵌在夜空中的星球,微微有些发愣。

    方舟一号太阳帆展开成功,意味着距离自己离开地球又近了一步。

    但庞学林此时,却隐隐产生了一丝不舍的感觉。

    他很少有这种感触。

    之前经历的那些世界,大多都始终处于危机之中,庞学林压根没这个几乎去建立社会关系网络。

    真正值得他留念的,也就是那些一直陪着他的女人们。

    但是在这个世界,他一步步走来,亲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也结交了无数的亲朋挚友。

    一时间,对于即将要离开的这个世界,庞学林竟然生出了一丝眷恋的感觉。

    就在这时,庞学林的耳麦中,突然响起了中国太阳指挥控制中心的呼叫。

    “庞总,地面有紧急来电,是夫人的。”

    庞学林微微一愣,说道:“接入!”

    很快,通讯频道切换,耳机里响起了慕青青急切的声音。

    “阿林,三叔……三叔他不行了,你赶紧回来一趟!”

    庞学林心中不由得一紧,说道:“好,我马上回去!”

    三叔五年前查出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个病还有另一个名称,那就是渐冻人。

    这种病由中枢神经系统内控制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退化所致。

    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退化和死亡,肌肉逐渐衰弱、萎缩。最后,大脑完全丧失控制随意运动的能力。

    最终会造成发音、吞咽,以及呼吸上的障碍。

    这种疾病并不一定会如阿兹海默病般影响病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相反,晚期疾病病人可一直保持清晰的思维、保留发病前的记忆、人格和智力。

    而且这种病有90%至95%的发病原因不明。

    大约有一半的病例是由两个特定基因引起的。其导致控制随意肌的神经元死亡。该病的诊断基于个人症状和体征测试,以排除其他致病的可能。

    而且这种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的办法,利鲁唑可以延长大约2至3月的寿命。

    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生存期为3至4年。

    只有10%的患者生存期超过十年,极少数生存期为50年甚至更久。大多患者死于呼吸衰竭。

    这几年,三叔过得很辛苦。

    虽然庞学林为他找来了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但依旧没办法帮三叔延缓病情进度。

    一开始,三叔只是走不动路,走几步就要喘上一阵。

    又过了一阵子,因为脊柱下弯,三叔已经彻底走不了路,每天只能通过轮椅出来透透风。

    再到后来,他已经使不了筷子了,用调羹也有些笨拙。

    每次吃饭时只能把头埋的很低很低,才能让手上的调羹够到嘴巴。

    他经常是吧唧几口就要休息一会,实在是太吃力了,吃一顿饭都满头大汗。

    这一次,庞学林在前往中国太阳之前,三叔已经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如果不是方舟一号的发射任务太过重要,庞学林压根就不可能登上前往中国太阳的空天飞机。

    二十四小时后,当庞学林返回地面,急匆匆地来到医院时,已经得到了三叔转危为安的消息。

    这让他松了口气。

    如果见不到三叔最后一面,庞学林恐怕会遗憾一辈子。

    庞学林走进病房的时候,水娃哥冯婉莹都在,慕青青正在小心翼翼地给三叔喂饭。

    看到庞学林进来,三叔显得很开心,用力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吃了,紧接着就向庞学林道:“林娃子,你……你过来。水娃,你和婉莹、青青都出去一下……”

    水娃、冯婉莹、慕青青对视一眼,均点了点头。

    很快,病房内只剩下了庞学林和三叔两人。

    “三叔……”

    来到病床前坐下,握住了三叔干枯的手。

    三叔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吃力道:“林娃子,三……三叔吃了一辈子的苦,到老了能……能跟着你享福,这辈子……这辈子也算值了……”

    “只是……只是俺唯有一……一件事,一直放不下。”

    “三叔,什么事,你说。”

    “林娃子,俺……俺听别人说,你……你要带着青青去……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了,俺知道……知道你志向大的很,但俺还是希望……希望你和青青能给咱们老庞家……老庞家留个后,我也算……也算没有愧对你……你爹娘当年的嘱托了。”

    庞学林鼻子微微有些发酸,脸上努力绽放笑容道:“三叔,我……我答应你,一定会和青青生个孩子。”

    “那……那就好!”

    三叔眼中的光芒渐渐散去。

    大口大口的喘息声渐渐消失不见。

    “三叔!三叔!!!”

    庞学林忍不住哽咽起来。

    ……

    三叔葬礼结束后半个月,庞学林带着慕青青去长安看望慕东来。

    慕东来已经七十出头了,头发花白,但精神很好。

    他已经从长安交通大学退休,庞学林原本和慕青青商量着将他接到兰城的庄园内安享晚年的,可惜被他拒绝了。

    于是两人干脆给慕东来在长安交大附近买了栋别墅。

    庞学林和慕青青也不怎么担心慕东来回觉得孤单。

    庞学林和慕青青结婚以后,便给慕东来找了个性子相投的老伴,两人共同生活十多年,日子过得很是有滋有味。

    除了偶尔念叨让庞学林和慕青青赶紧生个孩子,慕东来平时很少打扰庞学林和慕青青。

    只是庞学林这一次过来,意外发现除了慕东来外,任正斐、倪光南还有黄再兴这几个老头竟然也在慕东来家中。

    目前,任正斐已经从华威退休,李一男接任华威公司ceo一职。

    而倪光南也早早从海思半导体退下,胡威武成了海思半导体的总裁。

    至于黄再兴,这位前香江社团大佬,已经成了赫赫有名的投资大亨。

    这些年,他作为庞学林的白手套在国际市场上四处出击,战果丰硕。

    他名下的资产,也早已突破了五百亿美金,个人总资产甚至超过了号称港岛首富的李超人,成为当之无愧的香江大亨。

    2005年后,庞学林将所有精力都花在了中国太阳工程以及方舟计划上面,黄再兴便也跟着退休,当起了甩手掌柜,将手里绝大多数资产都交给了刘琦打理。

第四百八十一章 半人马座α

    “阿林,你们来了。”

    慕东来对于庞学林和慕青青的到来,显得很惊喜。

    这些年庞学林诸事缠身,一年到头也就能和慕东来见个几面。

    也就是慕青青,偶尔有空会回来一趟。

    慕东来想要见两人,很不容易。

    特别是前些年,慕东来得知庞学林和慕青青准备建造一艘恒星际飞船,探索外太空时,这老头当即就炸了,坚决持反对意见,甚至不惜让慕青青和庞学林离婚。

    毕竟唯一一女儿,被庞学林拐着上了一艘永远都没办法回来的飞船,相当于一经分离,就是永别。

    后来随着方舟计划引发全球关注,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使得国家以及全球各国政府以及民众对方舟计划的态度大变,慕东来也就渐渐打开了心结。

    用他的话说,要是他再年轻个十来年,他也希望加入到这一计划中去。

    只可惜他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不管从身体条件还是对方舟计划的作用来看,都没办法加入到这一计划中去了。

    接下来,庞学林和慕青青便在长安住了下来。

    慕青青大部分时间都陪着她父亲,而庞学林则天天和任正斐、倪光南、黄再兴这些老伙计们聊天,聊公司的未来,聊接下来公司的发展方向。

    庞学林如果离开,他和慕青青又没有子女,因此他名下的资产未来如何处理就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最近一年来,庞学林一方面和政府方面合作,完成部分资产的国有化工作。

    剩下的资产,他准备拿出百分之十,成立一家教育基金会,用于支持全国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

    其他的资产,则按照现实世界华威的模式,一步步分给星环集团旗下的员工们。

    当然,员工只有分红权,没有支配权,一旦从公司离职,就得把股份按照约定的价格卖给公司。

    这无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稳定性,还是保持公司未来的活力,都非常有好处。

    庞学林和慕青青在长安待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才离开。

    这一次,他们和另外三十八名预备船员,将会前往太空中已经建造完成的方舟一号内,执行为期两年的试航以及训练任务。

    两年的时光一晃而逝。

    两年后,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在玛雅历中世界末日的日子,也被庞学林选为了出征的日子。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数十万来自全球各地的航天爱好者齐聚文昌,将整座文昌县城都挤得满满当当。

    如果不是官方刻意管控,前来为这场出征送行的人恐怕会更多。

    全球媒体都将目光聚焦到这场举世瞩目的出征仪式上。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冒险。

    其历史意义堪比当年的麦哲伦环球远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甚至犹有甚之。

    联合国超过五十多个国家的元首,以及一百多位各国代表,也来到了现场。

    出征仪式上,庞学林作为方舟一号船长,从联合国秘书长手中接过了此次方舟计划的徽章,一个用钛合金制造出来的金属圆盘,圆盘上,刻有太阳以及太阳系八大行星。

    此外,圆盘的周围,还分别刻有圆周率、普朗克常数、万有引力常数、光速、精细结构常数等基本参数,代表了人类对宇宙以及自然界的基本认知。

    原本科学家们还希望在上面标记出太阳系的具体位置,但在庞学林的竭力反对下,最终不了了之。

    当然,相比于小说中的恒星探测计划,庞学林提出的方舟计划,任务要多出不少。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在抵近某个恒星系时,在方舟一号上释放出一个小型的无人探测器。

    这个探测器上同样携带了太阳帆,届时通过太阳帆减速逐步泊入该恒星轨道上。

    这样一来,方舟计划不但可以满足庞学林探索尽可能多的恒星系的要求,还可以对每一个经过的恒星系进行深入探测。

    甚至在针对半人马座ac比邻星(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的探测中,科学家还考虑了让无人探测器返航的计划。

    至于最终能不能取得成功,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对人类而言,方舟计划终究是人类文明对这个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

    完成了出征仪式后,庞学林、慕青青和剩下十八位入选的探险者,前往休息室,与亲朋好友做最后的道别。

    休息室内,水娃夫妇、刘琦、三婶、慕东来等人早就等候多时了。

    刘琦如今也年近五十了,依旧保持了两百斤以上的重量。

    和庞学林拥抱的时候,这位最早与庞学林合作的伙伴忍不住哭出声。

    “庞兄弟,今后保重,如果不是孩子还小,我肯定得跟着你一起走。”

    和水娃拥抱的时候,他红了眼,只是用力捶打了几下庞学林的胸口。

    “水娃哥,以后慕叔、三婶就拜托你多多照顾了。”

    “放心吧,我一定会照顾好二老的。”

    水娃重重地点了点头。

    最后,庞学林来到了慕东来身前。

    慕东来没有哭,反而笑呵呵地看着庞学林。

    倒是慕青青,趴在自己父亲的怀中泪流满面。

    “小庞,青青我就交给你了,一定要照顾好她。”

    庞学林拉起慕青青的手,沉声道:“慕叔,我一定会照顾好青青的。”

    一个多小时的告别时间很快结束,庞学林、慕青青以及剩下十八个冒险者相继离开休息室。

    这次参加方舟计划的十八位冒险者,是从全球一千五百万的报名者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

    考虑到方舟计划的危险性以及未来有可能引发的各种危机,这十八位冒险者,平均学历都在硕士以上,九男九女,在过去两年的朝夕相处中,这些人已经相继结合成了夫妻。

    晚上21:25,在全球民众的瞩目中,航天飞机正式发射升空。

    四小时后,航天飞机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方舟一号对接。

    八小时后,航天飞机与方舟一号脱离返航,方舟一号开始改变太阳帆角度,正式开启了漫漫旅程。

    ……

    半人马座a星,又名南门二,位于天空南方的半人马座,是一颗三合星系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系统。

    综合视星等为-0.27等(超过第四亮的大角星),绝对星等为4.4等。

    半人马座a曾作为南十字星座最外围的指引而闻名,因为南十字星座的位置太过南边,所以大部分的北半球都看不到。传闻当年郑和下西洋,就是用它来指引方向。

    这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系,只有4.37光年(约277600天文单位)。

    其内部分为abc三星,其中a/b组成双星系统。

    半人马座a星a是南门二双星系统中的主星,稍比太阳大和亮。这颗恒星与太阳一样,都是黄色的,其恒星光谱分类为g2v。透过确定相互轨道参数,天文学家们得出其质量大于太阳约10%~12%,而半径则大于太阳约20%~25%。其恒星自转速度为2.7±0.7km·s,自转周期为22.5天,比太阳的自转周期(25.2天)短3天。

    半人马座a星b是南门二双星系统中的伴星,稍比太阳小,暗。这颗主序星是橙色的,其恒星光谱分类为k1v。其质量约为太阳的90%,而半径则约为太阳的86%。其恒星自转速度为1.1±0.8km·s,自转周期约为41天。尽管半人马座a星b比半人马座a星a暗,但其释放出来的x射线的能量却比a多。

    半人马座a星c,又称比邻星,是半人马座a三合星的第三颗恒星,距离a/b双星系统有0.25光年。

    这颗主序星是红色的,其恒星光谱分类为m5ve,代表它是一颗小型主序星。其b?v色指数为+1.9,而质量则为0.122太阳质量(128木星质量)。

    比邻星距离距离太阳4.24光年,也被认为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

    从南门二的附近来观测宇宙,将会看到许多地球上的观测者所看到的天体,大部份的星座几乎也没有变化,例如猎户座与大熊座等。但是半人马座最明亮的一颗星将会消失,而太阳则会成为仙后座中一颗视星等为0.48等的恒星。

    大体来说,仙后座的外形将会从\/\/变成/\/\/,太阳将会在仙后座e的尾端。

    从南门二观测到的太阳附近的明亮恒星,例如天狼星与南河三会出现在一个差异很大的位置上。天狼星会成为猎户座的一部份,出现在距离参宿四2度的位置上,而且稍微比地球上观测到的还要黯淡(-1.2等)。

    而北落师门与织女星虽然相距甚远,都会被取代。

    比邻星将会成为一颗不显眼的4.5等星,考虑到它距离半人马座a星a及半人马座a星b只有1/4光年,这显示出比邻星是如此的黯淡。

    如果有一颗行星环绕半人马座a星a或半人马座a星b,在这颗行星上,它们将会是非常明亮的双星。

    举例来说,如果距离半人马座a星a1.25天文单位的位置有一颗类似地球的行星的话(公转周期为1.34年),半人马座a星a的亮度对于行星而言与太阳相似,而半人马座a星b则将会变暗5.7等至8.6等,但仍然会达到-21.0等至-18.2等,虽然比半人马座a星a黯淡190至2700倍,但仍然比满月明亮170至2300倍。

    相反的,如果距离半人马座a星b0.71天文单位的位置有一颗类似地球的行星的话(公转周期为0.63年),半人马座a星b的亮度对于行星而言与太阳相似,而半人马座a星a则将会变暗4.6等至7.3等,但仍然会达到-22.1等至-19.4等,虽然比半人马座a星b黯淡70至840倍,但仍然比满月明亮520至6300倍。

    对于环绕其中一颗恒星的行星而言,第二颗太阳不至于对于气候或光合作用(约等于土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产生不良的影响。

    不过这意味着,大约有半年,夜空不是漆黑一片,而是深蓝色的,人们可以四处行走甚至可以不用人工照明来

    在《三体》系列小说中,半人马座a三星系统被大刘写成了是一个质量、距离都差不多的三合星,因为这三颗恒星的轨道不稳定性,导致三体文明所生活的行星轨道也极不稳定,时而被其中一颗恒星捕获,时而在这三颗恒星周围流浪,恒纪元与乱纪元相继交替,从而形成了极为独特的三体文明。

    但是在这个世界,半人马座a基本上和现实保持一致。

    因为方舟计划的启动,在庞学林他们启程之前,地球上的科学家们就调集了大量的资源观测半人马座a。

    其中瑞士日内瓦天文台的科学家小组曾经发现半人马座a星b周围存在一颗系外行星。

    这颗系外行星的大小和成分似乎都和地球非常接近,行星本身也在半人马座a星b的宜居带内。

    此外,欧洲南方天文台也在比邻星的周围发现一颗行星,这颗行星被命名为比邻星b,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2~1.3倍左右,与主恒星比邻星之间的相距大约0.047au,公转周期为11天左右,其位置刚好位于宜居带之中。

    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alma射电望远镜阵列检测到比邻星的周围存在着三道尘埃带,这些尘埃带的存在可能在暗示着比邻星周围存在着一个多行星系统。

    因此,按照庞学林和物理学家们所规划出的轨道,方舟一号将会在距离比邻星一光年左右的时候,就直接释放无人探测器。

    未来针对比邻星的探测任务,将主要交给无人探测器执行。

    而方舟一号,则将主要目标对准半人马座a星的a/b双星系统。

    公元2045年11月8日。

    方舟一号冬眠仓。

    庞学林蓦地睁开双眼,舱门无声无息打开,moss的声音在庞学林的耳畔响起。

    “庞教授,您已经冬眠30年8月12日22小时26分,moss按预定程序将您苏醒,方舟飞船将于一个月后掠过比邻星,两年后抵达a/b双星。接下来,您将有两年的时间对半人马座a三星系统展开研究!”

第四百八十二章 信息

    与此同时,冬眠仓的一侧,出现了一个小型储物格。

    庞学林从里面取出一袋凝胶状的食物,将其打开,慢慢挤进嘴里。

    这是缓解冬眠综合征的果冻状食物。

    所谓冬眠综合征,是指人类经过长时间冬眠苏醒后,容易表现出的一种病症。

    临床表现有食欲差,精神萎靡,皮肤溃烂,口鼻多黏液,呼吸吃力。

    主要因为人类在进入冬眠前,虽然已经尽可能清空肠道内的食物,但总会有尚未完全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这些食物残留都被积聚在肠胃里,而这些富含高营养的食物残留物是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基,滋生大量致病菌。

    虽然进入低温状态后,大部分病菌都会死亡,但也有少部分会和人类一样进入冬眠状态,在人类苏醒时,它们也会跟着苏醒。

    刚刚苏醒的人类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很容易感染这些细菌,从而导致冬眠综合征的出现。

    而这袋食物,就有补充营养,清理肠道细菌的作用。

    庞学林虽然经过了基因优化剂的改造,基本上不会出现这些问题,但为了以防万一,这一步还是不能省略。

    随后,庞学林用手将冬眠仓的舱盖推开,缓缓飘出了冬眠仓。

    考虑到太阳帆所能提供的动力有限,方舟一号飞船在设计的时候,遵循了模块化以及极简模式,尽可能简化飞船内的结构,减少电子电力设备的使用量,增加通用零部件的数量。

    比如飞船各个舱室的舱门均采用纯机械结构,可以手动开启。

    又比如飞船没有离心重力系统,没有复杂的电子电路系统,各个舱室内的设备相对独立,每个舱室整体外观和功能比较相似,都有备份零部件和储备食物,方便紧急时刻即使脱离飞船,也能在宇宙中生存一段时间。

    此外,考虑到飞船物资储备以及设备可靠性等问题,每隔十年,都会有两名船员(夫妻)苏醒,花上一到两年时间,对全船进行维护。

    过去三十年,已经有两组船员相继苏醒,对方舟一号进行维护。

    当然了,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庞学林还留下了moss做后手。

    一旦参加这次飞船的船员起什么别样的心思,moss可以接管全船。

    这一点,即使慕青青都不是很清楚。

    因此,这一次,方舟飞船虽然已经接近半人马座a,但只会苏醒庞学林和慕青青,其他人依旧处于沉睡状态。

    通过这种方式,将会大幅度延长方舟一号的寿命。

    庞学林估计,方舟飞船未来有可能探测八到十个恒星系。

    但这只是预估,谁也不确定这段冒险旅程,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意外。

    庞学林抓着自己冬眠舱的扶手,轻轻一推,整个身子如飘絮一般无声无息地飞向了另一个冬眠舱。

    冬眠舱内,慕青青依旧如同睡美人一般,紧闭双眸。

    庞学林没有犹豫,轻轻按下了一旁的苏醒按钮。

    嗤……

    一团白色的雾气被注入冬眠舱内,慕青青一动不动,依旧处于沉睡状态。

    庞学林也不意外,考虑到身体的承受能力,冬眠苏醒过程将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团白色药雾将会在未来二十四小时内一步步被慕青青吸入体内,逐步复苏她的身体机能。

    庞学林松开冬眠舱的把手,慢慢往冬眠区的出口处飘去。

    方舟一号飞船除去庞大的太阳帆外,主体部分,是由九个八边形结构舱室以及一个圆柱形的指挥控制舱组成。

    八边形舱室组成一个莲花的造型,分别形成八个不同的功能区。

    八个功能区和中间部分的过渡舱相连,过渡仓则和圆柱形的指挥控制舱相连。

    整艘飞船的结构简洁,每一个舱室都可以与飞船脱离,具备在太空中独立生存能力。

    庞学林将冬眠区的舱门打开,进入了过渡舱。

    过渡舱布设了部分健身设备,如自行车,拉力器,跑步机,举重器械等等,用来防止宇航员长期的太空生活导致肌肉松弛。

    这些设备都经过一定程度的改造,与地球上的设备迥异。

    庞学林没有在过渡舱进行过多的停留,而是径直进入了圆柱形的指挥控制舱。

    指挥舱内,指挥控制台的屏幕发出幽蓝的光亮,控制台的前方,是一块用高强度特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巨大舷窗。

    舷窗外星空璀璨,比邻星隐匿在星海深处,肉眼还没办法分别。

    超过三十六万亿公里的距离,除非用专门的舰载光学望远镜观测,否则这颗红矮星对庞学林而言和普通的星星没什么区别。

    目前,方舟一号的速度已经接近光速的十分之一,至少还需要一个月才能靠近比邻星。

    至于那颗早在十年前就释放出去的无人探测器,因为不断减速的原因,估计还要再过个十来年,才能泊入比邻星的公转轨道。

    等到那时,庞学林他们早就离开半人马座a,奔赴天狼星了。

    庞学林在指控台前坐下,说道:“moss,帮我调取过去三十年航行日志以及与地球方面的通讯记录!”

    “明白。”

    很快,庞学林眼前的屏幕上,出现了两个文件夹,一个是航行日志,一个则是通讯记录。

    航行日志主要记录了过去三十年飞船的飞行情况。

    这个数据量极为庞大,庞学林自然不会一条条看下去,而是在moss的辅助下,筛选出了部分航行日志进行浏览。

    航行日志内,不但记录了飞船的整体飞行情况,还有相应的维修情况。

    方舟一号的太阳帆面积高达十万平方公里,在四光年的漫漫征途中,总会遭遇星际尘埃以及可能存在的陨石群。

    虽然纳米镜膜本身的强度很高,但总会出现意外破损情况。

    在航行日志中,就记录了几次由前四位苏醒者执行的维修情况。

    总的来说,方舟一号的状况良好,即便发生过一些意外的碰撞或者损伤,也在系统冗余范围内,基本上没有超出启程时的预料。

    看完航行日志,接下来,庞学林将注意力放在了通信记录上面。

    方舟一号太阳帆超过十万平方公里的巨大面积,使之成为了一个天然的超级天线,也使得方舟一号与地球之间进行超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

    过去三十年时间,方舟一号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地球上进行一次通讯。

    一开始,这样的通讯时延很短,几小时就能往返传输一次。

    渐渐地,这种通讯开始延长到几天,几个月。

    到现在,地球上的消息发出去以后,至少要等八年时间,才能收到方舟一号的反馈。

    庞学林先是大概查阅了一下官方的通讯信息。

    与航天部门的通信信息乏善可陈。

    大多都是飞船穿越宇宙空间时所记录到的航道信息。

    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全新的发现。

    比如最重大的发现莫过于方舟一号在穿越柯伊伯带的时候,发现了一颗质量比天王星稍小的冰巨星。

    这颗冰巨星的公转周期超过一千年,距离太阳超过三百个天文单位,被科学界认为是太阳系第九大行星。

    这让庞学林也有些吃惊。

    所谓的柯伊伯带,最早由荷兰裔美国天文学家杰拉德·柯伊伯提出,他认为在太阳系边缘存在一个由冰物质运行的带状区域,为了纪念柯伊伯的发现,这个区域被命名为“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是围绕太阳的一个甜甜圈形状的冰环,从海王星轨道的30到55au(天文单位)处延伸。最远可以达到一千个天文单位以上。

    柯伊伯带内有成千上万个大于100公里(62英里)的冰体,估计有一万亿颗或更多的彗星,短周期彗星(绕太阳运行不到200年)大多起源于柯伊伯带。

    科学家此前就发现,柯伊伯带那一些天体的运转轨道与计算不符,由此猜测,在柯伊伯带内部存在一个大引力天体,从而影响了柯伊伯带内部分天体的运转轨道。。

    方舟一号的这次发现,算是有了实锤。

    除了在柯伊伯带的这一大发现外,方舟一号还大概测算出了太阳系奥尔特星云的直径。

    也让人类天文学家对于太阳系的起源、演化等过程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知。

    官方通讯大多都是这些科学数据的交流,剩下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私人通讯信息。

    其中属于庞学林的有一百多条,这里面大多都是视频资料。

    庞学林按照年份时间,点开最上面的一条,画面中出现了水娃的身影。

    2015年8月。

    “林娃子,时间过得好快,一眨眼你们都启程三年了,自从一年前你们进入冬眠后,我的心就觉得空落落的。家里一切都很好,我已经把慕叔接过来住了,我妈前段时间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医生说今后饮食要清淡……”

    三十年前的记忆在庞学林脑海中缓缓浮现,眼前的水娃和记忆中别无二致。

    看完水娃的信息,庞学林发现2015年8月的信息还有一条,点开之后,竟然是刘琦。

    “庞兄弟,估计你再看到这条视频应该是三十年以后的事了,哈哈,也不知道这三十年我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星环集团的改革和拆分还在继续,过渡很平稳,一切都按照咱们当年设计的流程去走。你曾经说过,资本的短视与贪婪,有可能摧毁行业生态,你走之后,还真发生了不少狗屁倒灶的事,还好,任老头、我爸、倪叔他们都还在,某些人翻不起什么浪花……”

    2018年,7月。

    水娃:“林娃子,陈文元教授走了,走的时候很安详,只是一直记挂着你和青青,希望你们一切安好。哦,差点忘了跟你说个事,去年婉莹又怀孕了,前两天刚刚给我生了对龙凤胎,妈妈很开心,只是一直记挂着你……”

    2019年4月。

    刘琦:“庞兄弟,又到了和你絮叨絮叨的日子,我已经将我在星环集团的股份全部捐出去了,这是真裸捐,捐给了你成立的希望教育基金会。当然,我爸留给我的那些财产,我还留着,哈哈,我毕竟不是圣人,还是想着要给儿女们留点东西。这些年国家发展得不错,教育投入也高了不少,现在希望教育基金会将重点由一开始的自主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转到了教育公平上面。我们提出了将希望传给下一代的计划,通过资金扶持,支持城市名校教师前往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教学,缩小城乡教育、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的教育差距,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上顶尖大学……”

    2025年6月。

    水娃:“林娃子,不知道该怎么说?妈妈上个月走了,慕叔前两天也去世了。慕叔走的时候,一直在念叨着你和青青,这些年他虽然天天乐呵像个老顽童一样,但我知道,他心里一直记挂着你们……”

    2027年1月。

    刘琦:“庞兄弟,一转眼,你们启程都十五年了,我也老了,我爸上个月走了,临走的时候,还拉着我的手说,这辈子我们最大的幸运就是能遇见你,希望我这辈子还能再见到你,那时候我估计都已经七老八十了,也不知道你到底会是什么模样。科学家们说,冬眠技术可以让人延缓衰老,睡上几十年,时间就跟停滞了一样,现在社会上已经有不少富豪想着通过冬眠去未来。政府也在讨论冬眠技术扩大化的事,我原本还有些心动,想想还是算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都这一把年纪了,还想着这些有什么意思……”

    ……

    许久之后,庞学林终于将视频拉到了最后一条。

    这一条视频都是四年前发送过来的,方舟一号上个月才刚刚收到。

    2038年,9月。

    庞学林点开视频,画面中,竟然同时出现了水娃和刘琦的身影。

    这两人都已是满头白发,虽然看起来保养得还不错,但整个人的精气神早已大不如前。

    视频中水娃率先开口:“林娃子,估计你醒后就能看到这段视频了,刘老哥前段时间约我来南方玩,我带着婉莹就一同过来了。我儿子已经结婚了,现在和儿媳在火星工作,去年我还搭乘飞船去了一趟火星,我有些明白,当年为什么你会选择踏上这样一趟旅途了……说实话,真有些羡慕你……”

    水娃说完后,刘琦接腔了:“庞兄弟,没想到一眨眼,我都七十多了,通讯专家说不出意外的话,八年后我就能收到你的回应了,真有些期待啊。这些年,地球上关于方舟计划的讨论少了许多,也就去年热度高一点,因为我们收到了第二批苏醒的船员发回的信息。这些年地球变化太大了,星环航天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太空建筑承包商,这一点你恐怕没想到吧。现在人类正在开发月球和火星,核聚变工程也突破了,想想我们当年刚见面的时候,再看看这个时代,不知不觉,我和水娃都老了……”

第四百八十三章 研究方向

    庞学林呆呆地看着屏幕中的两位白发老者,三十年前的往事依旧如同昨日,依旧历历在目。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地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进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

    许久之后,庞学林才长长发出一声叹息。

    中国太阳世界不是他待过的世界中时间最长的,也不是最危险的,却是最让他难以忘怀的。

    在这个世界,他收获了友情、亲情、爱情,建立起了自己的事业,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却又以一种如此无奈的方式与众人分离。

    世事无常,即使庞学林这样的时空行者,也有无奈的时候。

    嗤……

    身后的气闸门突然打开。

    庞学林扭过头,便看到不知何时已经醒来的慕青青飘了进来。

    “阿林!”

    看到庞学林,慕青青显得有些激动,微微一用力,瞬间来到了庞学林的面前。

    “青青!”

    庞学林将妻子搂入怀中,两人久久相拥。

    许久之后,庞学林才慢慢将慕青青分开。

    慕青青过去三十年同样收到了不少的视频信息,有慕东来的,有冯婉莹的,也有刘琦的,内容和庞学林收到的大同小异。

    只不过女孩子毕竟敏感,慕青青才看完不到一半,便扑进庞学林怀中泣不成声。

    等慕青青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已经是好几天之后的事了。

    对于方舟号飞船上的探险者而言,想要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尽可能少地犯错误,最重要的就是时刻保持理性,不能让情绪支配自己的行动。

    经过几天的调整,庞学林和慕青青的生活开始变得规律起来。

    除了每天在睡袋里相拥而眠,剩下的时间,两人基本上都在不停地忙碌中度过。

    三十年的时间,方舟号飞船上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故障,虽然系统涉及的冗余度很高,但没有旁人干预的话,故障不断出现,总有一天飞船会彻底崩溃。

    因此,这几天庞学林和慕青青对飞船软硬件系统进行了全方位大检查。

    一些已经破损或者出现问题的零部件,直接用备件更换,或者将原部件的材料还原后,通过3d打印技术更新一遍。

    此外,庞学林和慕青青还执行了十多次的太空行走任务,来修复一些磨损的纳米镜膜。

    当然了,还有一项任务也是必不可少,那就是通过飞船上携带的望远镜以及探测器,探查比邻星。

    几乎每一天,庞学林和慕青青都会有新的发现。

    比邻星的实际直径仅为太阳的七分之一,质量相当于木星的一百五十倍,而它的寿命却是太阳的好几倍,高达八百多亿年。

    在银河系,有将近四分之三的恒星都是这种红矮星。

    由于体积和亮度的原因,长期以来,很少有天文学家投身到红矮星的科学研究中。几十年来,科学家认为红矮星附近根本不可能有智慧生命。

    原因很简单,假如红矮星周围有行星围绕,也会由于它们之间相距过近,行星完全被红矮星“锁定”,就如同月球被地球锁定一样。行星将只有一面向着它的“太阳”,也就是红矮星,而另一面永远处于黑暗之中。

    因此,这个行星上将出现极端恶劣的环境,在黑夜的一面任何大气气体都将被冻住,白昼的一面却完全暴露在恒星射线的照射之下。

    难以想像,这样的行星环境会有生命存活,于是,红矮星几乎毫无争议地被排除在地外生命探索目标的名单外。

    当然,也有人认为,红矮星上的核聚变很缓慢,这使它们的寿命非常长,可以保持几十亿年甚至更长久的稳定状态,这对周围行星上的生命发展是有利的。

    与之相比,太阳大约只能再支持地球生命50亿年,此后将膨胀变成红巨星,把地球烤焦并吞噬。

    只是遗憾的是,庞学林和慕青青虽然通过望远镜观测到了比邻星周围存在三颗行星,但这三颗行星基本上可以确定不存在生命。

    其中距离比邻星最近的一个行星,和比邻星之间仅有五百万公里,在这样的距离下,行星的一面基本上被潮汐力彻底锁定了。

    这颗星球向阳面温度超过了五百开尔文,被阴面温度却只有数十开尔文,这颗星球荒寂地如同太阳系中的水星一般,没有大气层,没有水,也没有任何生命的存在。

    而第二颗行星,处于比邻星的宜居带内。

    这颗行星虽然有大气层,但大气压力仅相当于地球的千分之三,而且观测表明,这颗新球地质活动较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分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另一个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显然,这样的世界,同样没有生命的存在。

    而第三颗行星,则是一颗冰巨星,距离比邻星超过一个天文单位,除了能够观测到表面的风暴,其他一无所获。

    一个月后,方舟一号最终在距离比邻星两个天文单位外的地方掠过了比邻星。

    即使在这样一个距离上,比邻星在两人的眼中,也只是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暗红色火球,给漆黑的夜空染上了一层别样的霞光。

    掠过比邻星后,接下来还得两年时间才能抵达半人马座a a/b星。

    这段日子,生活就枯燥许多了。

    飞船内该维修的故障也都维修了,每天的观测数据也乏善可陈,完全可以交由飞船计算机自动记录,然后通过庞大的天线发往地球。

    不过庞学林和慕青青倒也并不失落,两人反而很享受现在的时光。

    进入中国太阳世界这么多年,庞学林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赚钱以及产业发展上,根本没多少时间去搞科研。

    荒废了这么多年的主业,这一次,庞学终于有时间好好搞一搞学术研究,他有种乐在其中感觉。

    至于慕青青,能够陪伴在庞学林身边,对她而言就是最大的满足了。

    每天朝夕相处,偶尔做做有益身心健康又能促进感情的运动,两人都觉得很满意。

    这天晚上(依旧保留了地球上的二十四小时时间制),做完运动,庞学林搂着慕青青去飞船上的淋浴房洗了个澡,慕青青疲惫地沉沉睡去,庞学林却一时半会儿睡不着,干脆来到了自己的小书房,铺开稿子开始自己的研究。

    因为空间以及所能携带的质量有限,因此,方舟一号上面并没有携带多少实验设备。

    搞不了大型科学实验,庞学林只好将注意力重新放在了数学猜想的研究上面。

    迄今为止,庞学林已经完成了bsd猜想,abc猜想,孪生素数猜想,波利尼亚克猜想,霍奇猜想的证明工作。

    接下来的重量级猜想所剩并不算多,有p与np问题,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纳卫尔-斯托可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大名鼎鼎的黎曼猜想,以及号称迄今为止难度最高的数学猜想哥德巴赫猜想。

    p与np问题实际上是一种逻辑运算问题。

    打个简单的彼方,在一个周六的晚上,你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晚会。

    由于感到局促不安,你想知道这一大厅中是否有你已经认识的人。

    宴会的主人向你提议说,你一定认识那位正在甜点盘附近角落的女士罗丝。

    不费一秒钟,你就能向那里扫视,并且发现宴会的主人是正确的。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暗示,你就必须环顾整个大厅,一个个地审视每一个人,看是否有你认识的人。

    这代表了一个现象,即生成问题的一个解通常比验证一个给定的解时间花费要多得多。

    这是这种一般现象的一个例子。

    与此类似的是,如果某人告诉你,数13717421可以写成两个较小的数的乘积,你可能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他,但是如果他告诉你它可以分解为3607乘上3803,那么你就可以用一个袖珍计算器容易验证这是对的。

    人们发现,所有的完全多项式非确定性问题,都可以转换为一类叫做满足性问题的逻辑运算问题。

    既然这类问题的所有可能答案,都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计算,人们于是就猜想,是否这类问题,存在一个确定性算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直接算出或是搜寻出正确的答案呢?

    这就是著名的np=p的猜想。不管我们编写程序是否灵巧,判定一个答案是可以很快利用内部知识来验证,还是没有这样的提示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求解,被看作逻辑和计算机科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而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量子物理的定律是以经典力学的牛顿定律对宏观世界的方式对基本粒子世界成立的。

    大约半个世纪以前,杨振宁和米尔斯发现,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与几何对象的数学之间的令人注目的关系。

    基于杨-米尔斯方程的预言已经在如下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室中所履行的高能实验中得到证实:布罗克哈文、斯坦福、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和驻波。

    尽管如此,他们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数学上严格的方程没有已知的解。

    特别是,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所确认、并且在他们的对于“夸克”的不可见性的解释中应用的“质量缺口”假设,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数学上令人满意的证实。

    在这一问题上的进展需要在物理上和数学上两方面引进根本上的新观念。

    至于纳卫尔-斯托可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则是流体力学领域问题。

    起伏的波浪跟随着我们的正在湖中蜿蜒穿梭的小船,湍急的气流跟随着我们的现代喷气式飞机的飞行。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深信,无论是微风还是湍流,都可以通过理解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来对它们进行解释和预言。

    虽然庞氏几何理论使科学家们在求解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隐藏在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中的奥秘,依旧需要数学家们共同努力。

    至于黎曼猜想,其意义就更不必说了。

    黎曼猜想是波恩哈德·黎曼1859年提出的,这位数学家于1826年出生在当时属于汉诺威王国的名叫布列斯伦茨的小镇。

    1859年,黎曼被选为了柏林科学院的通信院士。

    作为对这一崇高荣誉的回报,他向柏林科学院提交了一篇题为“论小于给定数值的素数个数”的论文。

    这篇只有短短八页的论文就是黎曼猜想的“诞生地”。

    黎曼那篇论文所研究的是一个数学家们长期以来就很感兴趣的问题,即素数的分布。

    素数又称质数。质数是像2、3、5、7、11、13、17、19那样大于1且除了1和自身以外不能被其他正整数整除的自然数。

    这些数在数论研究中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因为所有大于1的正整数都可以表示成它们的和。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在数论中的地位类似于物理世界中用以构筑万物的原子。

    质数的定义简单得可以在中学甚至小学课上进行讲授,但它们的分布却奥妙得异乎寻常,数学家们付出了极大的心力,却迄今仍未能彻底了解。

    黎曼论文的一个重大的成果,就是发现了质数分布的奥秘完全蕴藏在一个特殊的函数之中,尤其是使那个函数取值为零的一系列特殊的点对质数分布的细致规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那个函数如今被称为黎曼ζ函数,那一系列特殊的点则被称为黎曼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

    有意思的是,黎曼那篇文章的成果虽然重大,文字却极为简练,甚至简练得有些过分,因为它包括了很多“证明从略”的地方。

    而要命的是,“证明从略”原本是应该用来省略那些显而易见的证明的,黎曼的论文却并非如此,他那些“证明从略”的地方有些花费了后世数学家们几十年的努力才得以补全,有些甚至直到今天仍是空白。

    但黎曼的论文在为数不少的“证明从略”之外,却引人注目地包含了一个他明确承认了自己无法证明的命题,那个命题就是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自1859年“诞生”以来,已过了160个春秋,在这期间,它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吸引了无数数学家前去攀登,却谁也没能登顶。

    有人统计过,在当今数学文献中已有超过一千条数学命题以黎曼猜想(或其推广形式)的成立为前提。如果黎曼猜想被证明,所有那些数学命题就全都可以荣升为定理;反之,如果黎曼猜想被否证,则那些数学命题中起码有一部分将成为陪葬。

    庞学林花了几天时间,才决定将黎曼猜想作为接下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当然,鉴于黎曼猜想的难度以及重要性,庞学林没指望能够顺顺利利地将这一猜想解决。

    他只不过是希望在研究黎曼猜想的过程中,能够加深自己对于素数分布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庞氏几何的相关理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说不定通过对黎曼猜想的研究,反而能促进其他领域的进步。

第四百八十四章 天狼星

    飞船内的生活枯燥且温馨。

    庞学林除了通过望远镜完成半人马座三星日常的观测任务外,剩下的时间,除了搞搞黎曼猜想研究,就是和慕青青一起在植物舱种东西。

    因为船员们长期冬眠的关系,因此,飞船的植物舱只有在有船员苏醒的情况下才会启动。

    庞学林和慕青青在植物舱内种植了土豆、黄瓜、茄子、番茄、玉米、水稻等作物,还饲养了不少面包虫作为动物蛋白的来源。

    这样的生活这让庞学林回想起了当年在火星救援世界里的那段日子。

    不过毫无疑问,飞船上的生活比起火星上的生活可要有趣得多。

    不仅仅源于食物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自己还有佳人相伴。

    唯一让庞学林有些头疼的是,在研究黎曼猜想的过程中,他依旧没能找到什么头绪。

    不过这也并不让人意外。

    从1900年的希尔伯特二十三问,到2000年克雷研究所提出的世界数学七大难题。

    跨越一个世纪,黎曼猜想依旧屹立于世界数学之巅。

    其原因当然不仅仅因为黎曼猜想的艰深程度,更在于黎曼猜想本身的重要意义。

    首要的原因是它跟其它数学命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统计,在今天的数学文献中已经有一千条以上的数学命题是以黎曼猜想(或其推广形式)的成立为前提的。

    这表明黎曼猜想及其推广形式一旦被证明,对数学的影响将是十分巨大,所有那一千多条数学命题就全都可以荣升为定理。

    反之,如果黎曼猜想被推翻,则那一千多条数学命题中也几乎无可避免地成为陪葬。

    一个数学猜想与为数如此众多的数学命题有着密切关联,这在数学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

    其次,黎曼猜想与数论中的素数分布问题有着密切关系。

    而数论是数学中一个极重要的传统分支,被德国数学家高斯称为是“数学的皇后”。

    素数分布问题则又是数论中极重要的传统课题,一向吸引着众多数学家的兴趣。

    这种深植于传统的“高贵血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黎曼猜想在数学家们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再者,一个数学猜想的重要性还有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在研究该猜想的过程中能否产生出一些对数学的其它方面有贡献的结果。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黎曼猜想也是极其重要的。

    事实上,数学家们在研究黎曼猜想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早期成果之一,就直接导致了有关素数分布的一个重要命题——素数定理的证明。

    而素数定理在被证明之前,本身也是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重要猜想。

    最后,黎曼猜想从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数学的范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人们便发现与黎曼猜想有关的某些研究,居然跟某些非常复杂的物理现象有着显著关联。

    这种关联的原因直到今天也还是一个谜。

    但它的存在本身,无疑就进一步增加了黎曼猜想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黎曼猜想诞生一百多年以来,吸引了无数数学家前去攀登。

    这些努力虽然迄今未能取得完全成功,但是在这过程中却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其中第一个阶段性成果出现在黎曼猜想问世三十七年后的1896年。

    黎曼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容易证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它们都分布在一个带状区域上。

    法国数学家哈达玛和比利时数学家普森,彼此通过独立手段将那个带状区域的边界剔除掉了。

    也就是说,黎曼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只分布在那个带状区域的内部,而不包括边界。

    这个成果粗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一个带状区域的边界跟它的内部相比,从面积上讲比例实际上是零。

    但它对于研究黎曼猜想来说只是一小步,对于研究另一个数学猜想来说却是巨大的飞跃,因为它直接导致了后者的证明。

    那个数学猜想如今已被称为素数定理,它所描述的是素数的大范围分布规律。

    素数定理自被提出以来悬而未决已超过一百年,在当时乃是一个比黎曼猜想更令数学界期待的东西。

    在上述成果之后又隔了十八年,1914 年,丹麦数学家玻尔与德国数学家兰道取得了另一个阶段性成果,那就是证明了黎曼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倾向于“紧密团结”在临界线的周围。

    这个结果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包含临界线的无论多么窄的带状区域都包含了黎曼ζ函数的几乎所有的非平凡零点。

    不过“紧密团结”归“紧密团结”,这一结果却不足以证明任何一个零点恰好就在临界线上,因此它距离黎曼猜想的要求仍然相差很远。

    但就在那同一年,另一个阶段性成果出现了:英国数学家哈代终于将“红旗”插上了临界线——他证明了黎曼ζ函数有无穷多个非平凡零点位于临界线上。

    粗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非同小可的结果,因为黎曼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总共就是无穷多个,而哈代证明了有无穷多个零点位于临界线上,从字面上看,两者已经一模一样了。

    可惜的是,“无穷”是数学中一个很微妙的概念,同样是无穷,彼此却未必是一回事。

    1921年,哈代与英国数学家李特伍德合作,对自己七年前那个结果中的“无穷”做出了具体估计。

    按照他们的具体估计,已被证明为位于临界线上的“无穷多个非平凡零点”跟全部非平凡零点相比,究竟占多大的百分比呢?

    答案令他们沮丧:百分之零!

    数学家们将这个百分比推进到一个大于零的数字是在二十一年后的1942年。

    那一年,挪威数学家赛尔伯格终于证明了这个百分比大于零。

    赛尔伯格做出这项成果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在欧洲各地弥漫,他所在的挪威奥斯陆大学几乎成了一座孤岛,连数学期刊都无法送达。

    或许正因为如此,赛尔伯格才能完成如此出色的成就。

    不过赛尔伯格虽然证明了那个百分比大于零,却并没有在论文中给出具体数值。

    在赛尔伯格之后,数学家们开始对这一比例的具体数值进行研究,其中以美国数学家列文森的成果最为显著。

    他证明了至少有34%的零点位于临界线上。

    列文森取得这一成果是在1974年,那时他已年过花甲,并且行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去世于1975年),却依然顽强地从事着数学研究。

    在列文森之后,这方面的推进变得十分缓慢,几位数学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在百分比的第二位数字上做文章,其中包括中国数学家楼世拓与姚琦(他们于1980年证明了至少有35%的零点位于临界线上)。

    直到1989年,才有人撼动百分比的第一位数字:美国数学家康瑞证明了至少有40%的零点位于临界线上。

    这也是整个黎曼猜想研究中最强的结果之一,在这之后,黎曼猜想在数学界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两年的时光不知不觉中过去。

    这天,庞学林漂浮在指挥控制舱的舷窗前,有些看着远方的星空。

    两年的时间,庞学林在黎曼猜想上的研究始终停滞不前。

    这让他有些无奈。

    数学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样,即使你再怎么才思敏捷,但面对一个难题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那基本上就是两眼一抹黑。

    如今庞学林在面对黎曼猜想时,就进入了这种状况。

    庞学林深深地吸了口气,将目光转向舷窗的右上角。

    在星空的一侧,已经出现了一颗网球大小的火球,正向宇宙中喷射着炙热的火焰,那是半人马座ab。

    另一侧,还有一颗亮星,亮度比起地球上见到的最亮的星星金星还要高出许多倍,那是半人马座aa。

    过去两年的观测,庞学林对半人马座a的情况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半人马座aa/b双星系统内只有一颗类地行星,大小和金星相当。

    这颗行星绕着a/b双星做8字形运转,轨道稳定,但这颗行星并不处于两颗恒星的宜居带内,而且通过光谱分析、各种波段观测表明,这颗行星基本山不存在大气层,表面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撞击坑,对人类而言,基本没什么意义。

    这时,庞学林忽然耸了耸鼻子,身后传来一股香风。

    紧接着,一个温暖的躯体从后面抱住了庞学林。

    “怎么了?”

    庞学林感觉到慕青青的娇躯微微颤抖,似乎哭了。

    他连忙把女孩拉到了身前。

    慕青青的眼圈有些发红,抽泣道:“阿林,我刚刚收到水娃哥的消息,刘琦大哥……走了。”

    这两年,庞学林和慕青青几乎每周都能收到来自太阳系的信息。

    这些信息都是地球方面估算到方舟一号抵达半人马座a后发过来的。

    其中自然也包括刘琦和水娃发来的信息。

    庞学林呆了一呆,脑子有些发懵道:“老刘他……去世了?”

    慕青青点了点头,说道:“应该是四年前的事了,刘大哥心脏一直不是很好,再加上八十多岁了,据说在院子里散步的时候突然走的。”

    庞学林楞在原地。

    这两年,时不时能收到刘琦和水娃发来的信息,对庞学林而言,是最大的慰藉。

    四光年外那颗蔚蓝色的星球,始终有着一丝牵挂。

    如今又一位值得牵挂的人走了。

    尽管庞学林早有心理准备,可这一刻,心里依旧堵得慌。

    许多年前的火车车厢中,那个笑起来贱乎乎的胖子似乎依旧还在眼前。

    转眼间,斯人已逝,而自己也已经远隔天涯。

    庞学林深深地吸了口气,说道:“青青,咱们也冬眠吧。”

    慕青青抬头看着庞学林,点了点头,说道:“好!”

    ……

    掠过半人马座a,方舟一号接下来的目标,便是天狼星。

    天狼星,也称做大犬座a星,是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恒星,虽然暗于金星与木星,绝大多数时间亮于火星。

    天狼星是一个双星系统,当中的两颗白色恒星互相围绕公转,相距约20天文单位(大概是太阳和天王星之间的距离),公转周期却只有50多年。

    较亮的一颗星(天狼星a)是一颗a1v型主序星,估计表面温度为9,940k。

    其伴星天狼星b,已经度过了主序星的过程,成为了一颗白矮星。

    尽管现在天狼星b的光谱比天狼星a暗10,000倍,它却曾经是两颗星体之中质量较大的一颗。

    这个双星系统的年龄估计为大约2亿3000万年。

    在其生命前期,人们猜想有两颗蓝白色恒星互相以椭圆围绕公转,周期为9.1年。

    天狼星a如此之亮除了因为其原本就很高的光度以外,还因为它距离太阳很近,约8.6光年,是最近的恒星之一。

    天狼星a的质量约是太阳的2.1倍。天文学家利用光学干涉仪量度出它的半径,估计角直径为5.936±0.016mas。它的恒星自转速度较慢,每秒为16公里,因此星体未明显成为扁球形。

    天体模型指出天狼星a形成于一次分子云坍塌,到了一千万年后,其能源产生已经完全由核聚变提供。它的核心为对流层,并利用碳氮氧循环制造能量。

    天文学家预测天狼星a会在形成后10亿年内用尽储存在核心的氢,此时它会经历红巨星阶段,然后再温和变成一颗白矮星。

    天狼星b是已知质量最大的白矮星之一,其质量几乎与太阳的质量相当(0.98 m☉),是白矮星平均质量0.5~0.6 m☉的两倍,但是这么多物质被压缩成为地球般大。

    天狼星b目前的表面温度为25,200 k。

    但是由于内部已经没有能量生成,剩余的热量会以辐射的形态放射出去,天狼星b终究会逐渐冷却,需时超过20亿年。

    一颗恒星要经过主序星和红巨星阶段才会成为白矮星。

    天狼星b成为白矮星时的年龄比它现在的年龄小一半多一点,约为1亿2千万年前。

    还是一颗主序星时,它估计有5个太阳质量大,而且是一颗b型星。

第四百八十五章 任务完成

    公元2045年,方舟一号飞掠半人马座三星。

    公元2049年,地球接收到了方舟一号传回的半人马座三星信号,人类完成了历史性的恒星际探测任务,引发全球震动,方舟计划在启程数十年后,又一次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此时的地球,可控核聚变已经突破,人类已经部分移民火星与月球,太阳系内大规模的太空产业及资源开发正在进行中。

    然而,数十年前那颗从地球放飞的种子,始终如同宝石一般牢牢吸引着全人类的目光。

    人类就是否展开后续恒星际探测计划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辩论。

    反对一方认为,恒星际探测的风险和成本太高,太阳系资源还远远有待开发的情况下,人类展开恒星际探测意义不大。

    而支持一方则认为,人类在数十年前都能展开如此气势磅礴的恒星际探索行动,没理由人类都已经开始太空产业化了,反倒变得畏首畏尾起来。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庞学林作为人类文明中的一员,开启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恒星探测任务。

    这一任务是纯粹凭借庞学林的一己之力推动的。

    因此,支持者认为,人类文明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先驱者去送死。

    人类有必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这些先驱者在后续的探索行动中提供支持,甚至于在技术突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派遣恒星际飞船追上他们,帮助这些先驱者重返地球。

    正因为如此,在庞学林和慕青青完成对半人马座三星的探测后,进入冬眠后不久,地球上成立了以联合国为首的人类恒星探测计划。

    人类为这个计划投入了巨量的资源,联合国希望通过这次全球各国大合作,完成某种意义上地球联合政府的整合。

    只是遗憾的是,等到联合国将这些信息发送过去的时候,庞学林和慕青青已经重新进入了冬眠状态。

    等方舟一号上的船员接收到这一信息,已经是方舟一号出发六十年以后的事了。

    直到公元2088年,方舟一号飞船以百分之十五光速飞掠天狼星,庞学林和慕青青再次苏醒,才看到了这段信息。

    不过这并没有改变方舟一号探索计划。

    公元2110年,方舟一号飞船以百分之二十光速飞掠天苑四。

    公元2140年,方舟一号飞船以百分之二十三的光速飞掠鲸鱼座79。

    公元2209年,方舟一号飞船以百分之二十五的光速飞掠天琴座a(织女星)。

    公元2212年,完成对织女星的观测,庞学林和慕青青再次进入冬眠状态。

    而这一次冬眠,便是永远了。

    两百年的时光,庞学林和慕青青苏醒过四次,每次持续时间长的两到三年,短的一两年。

    按理说,船员们还有漫长的寿命足以支撑他们完成后续的探测任务。

    但方舟一号却坚持不了那么久了。

    除了飞船本身各个系统相继出现问题外,飞船内的物资消耗也有点超出了庞学林的预料。

    按照最初的计划,除了飞船内携带的超长保质期航天食品外,部分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等将由植物舱提供。

    但是在飞船飞掠鲸鱼座79的时候,植物舱就出现了问题,随后几次维修都没能修复。

    于是飞船内航天食品消耗加速。

    在完成对织女星的探测之后,庞学林和慕青青不得不进入冬眠,等待着地球方面的救援。

    对庞学林而言,这也意味着中国太阳世界的结束。

    ……

    黑暗中,隐约出现一道光。

    庞学林有些茫然地睁开双眼,眼前出现了熟悉的系统抽奖转盘。

    “恭喜宿主,完成八个恒星系的探测任务,鉴于宿主在本次世界中的出色表现,系统将在原有奖励基础上,给予宿主一项特别的奖励。”

    庞学林呆了一呆,说道:“系统,我的任务完成了?我探索了多少个世界?方舟一号飞船现在怎么样?”

    “宿主一共探索了八个恒星系统,公元2278年,方舟一号飞船在探访gj357星(距离太阳系31光年)时被人类文明发射的救援飞船追上,救援飞船减速后,泊入gj357d星,该行星为生命星球,拥有与地球相似的生存环境。目前太阳系31光年内熵增已停滞,如宿主希望继续在中国太阳世界生活,系统将恢复中国太阳世界31光年内的弦振动。”

    庞学林想了想,说道:“不用了,对了,毕竟这么多年了,差不多是时候返回现实世界了,你刚才说的特别奖励是什么?”

    系统道:“宿主除了拥有八次往返曾经去过的科幻世界外,还可以将八位科幻世界人物带回到现实世界!”

    庞学林不由得微微一愣,顿时有些心动。

    可以将八位科幻世界人物带回到现实世界,那岂不是他可以让慕青青也跟着自己回去。

    不过随即,他就有些头疼起来。

    自从拿到系统之后,他一共穿越过九个科幻世界,分别是三体、火星救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鲸歌、黑暗森林、第九区、星际穿越、生化危机、中国太阳,在里面也经历过好几段感情。

    乡村教师里的王沐卉,黑暗森林里的庄颜,第九区里的克丽丝,星际穿越里的墨菲,还有就是中国太阳里的慕青青。

    再加上现实世界里的姚冰夏和齐昕,差一个就凑足两桌麻将了。

    要是庞学林把这些姑娘都弄到现实世界去,庞学林估计母亲大人会拿刀砍死自己。

    毕竟单单如何在姚冰夏和齐昕之间玩平衡就够母亲大人头疼的了,更何况七个。

    所以,这份奖励短时间内庞学林是无福消受了。

    倒是返回这几个世界去看望一下那些老朋友,和这些妹子聚一聚,可以考虑一下。

    庞学林摇摇头,开始将注意力放在系统给予的奖励上面。

    轮盘上,一共出现了六项奖励,分别是纳米镜膜技术及深空帆类推进技术、核聚变飞船发动机技术、曲率引擎技术、量子通讯技术(量子纠缠)、正反物质湮灭反应堆技术、反重力引擎技术。

    庞学林不由得有些吃惊。

    他没想到,中国太阳世界,系统给出的各项科技奖励竟然会如此丰厚。

    不过从系统给出的奖励中,庞学林也隐约看到了公元2278年,人类的科技水平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曲率引擎、正反物质湮灭反应堆、反重力引擎以及量子纠缠通讯(和我们常说的量子保密通讯不一样),只能说明中国太阳世界,在方舟一号出发后的两百多年时光里,基础科学领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人类才有可能完成这些技术的开发。

    “系统给了我八次返回各大科幻世界的机会,或许,我可以抽时间返回这些世界,将里面的技术打包带回到现实世界。”

    庞学林心中暗忖。

    基础科学的进步,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源动力。

    他现在在现实世界搞的那些电磁发射空天飞机、碳纳米管芯片、熔盐核反应堆、聚变核反应堆等等,说实话都是基于二十世纪初期量子力学以及相对论产生的成果。

    充其量就是工程领域的应用。

    当然,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应用科学的发展,为探索基础科学提供实验基础,而基础科学的发展,进而推动应用科学向前推进。

    比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为核物理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进而在二战期间,人类完成了历史上最强大的武器——原子弹的开发。

    而后的核电站、硅基芯片、信息革命,都和基础物理学领域的进步脱不开关系。

    庞学林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转盘上的六项技术。

    纳米镜膜:反射率高达99.99999%的轻质超材料,在深空通讯,人造太阳,太空电站等领域,具备强大的应用前景。其中最重要的应用可作为航天器帆类推进主材料。帆类推进有多种,例如太阳帆、激光帆、微波帆、粒子帆。

    太阳帆依靠太阳光的光压产生推力,激光帆则是用外部高功率激光的光压产生推力,因为激光强度比太阳光强多,推力也大多,就是需要建立大功率激光基础设施。

    微波帆就是用波长比可见光长的多的微波产生推力原理类似都是基于电磁波的光压,微波帆可以用金属丝编制成网状来反射微波,比光帆的反光薄膜更轻巧结实,加速度也更大。

    粒子帆则是用磁场或者静电场捕获高速的带电粒子,例如太阳风里的质子、电子或者是人工发射的带电粒子,产生推力。由于那些带电粒子有质量,而电磁波的光子质量为0,自然推力就更大。

    缺点是那些粒子速度低,太阳风里的粒子速度大约700千米/秒-200千米/秒,跟电磁波里以光速运动的光子没得比,同时带电粒子比电磁波光束更容易发散,这意味着推力随距离下降的快。

    帆类相比推进比em引擎实用多了,因为航天器本身结构相对简单,无需背负大功率发电系统。可以做的很轻巧,推重比相对高多,意味着加速度更高。

    核聚变飞船发动机技术:通过核聚变,将其产生的炽热、高速膨胀的氦等离子体以每秒十万千米的速度告诉喷出,从而为飞船提供强大动力。

    这种技术相比于太阳帆,推力更大,可调节范围广,灵活多变,唯一缺陷便是因为使用工质的关系,没办法执行长续航飞行任务,可用于太阳系内部飞行,特别是应用于军用飞船。

    曲率引擎技术:宇宙空间并不是平坦的,而是存在着曲率,如果把宇宙的整体想象为一张大膜,这张膜的表面是弧形的,整张膜甚至可能是一个封闭的肥皂泡,虽然膜的局部看似平面,但空间曲率还是无处不在。

    根据相对论,质量可以改变空间的曲率,曲率的改变是围绕着质量物体的质心均匀分布的。

    所谓曲率引擎,即在飞船前方造一个与黑洞奇点一样的曲率空间(时空阱),使得飞船快速向前方跌落。

    理论上曲率引擎最高速度可以无限接近光速(但无法超越光速),而根据相对论中的质能方程,该引擎需要消耗极高的能量,只有正反物质湮灭反应堆方能提供如此等级的能量。

    量子纠缠通讯技术:在量子力学里,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则称这现象为量子缠结或量子纠缠。而发生量子纠缠的粒子,无论距离多远,即使隔着宇宙的两端,当其中一颗粒子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另一颗粒子的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通讯技术可以实现超远距离实时通信,对于星际文明而言意义重大。

    正反物质湮灭反应堆技术:一克的正物质与反物质湮灭就可以产生1.8x10^14焦耳的能量,这是基于相对论条件下最高等级的能量应用形式。这种反应堆,质能能转化效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从理论上来说,500克的反物质完全湮灭就相当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一旦突破该技术,即可为人类进行星际殖民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反重力引擎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制造引力波屏蔽层,用引力波屏蔽层将物质包裹住,即可使得该物质与周围的空间不发生任何的引力作用,这样一来,地球重力将不再是人类进军太空的障碍,人类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太空产业化,并且将源源不断的太空资源纳入到未来的开发中去。

    ……

    庞学林的目光从这六项技术上一一扫过,最后,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说道:“系统,抽奖吧!”

    很快,转盘开始快速转动起来,两分钟后,转盘缓缓停下,指针最后对准了核聚变飞船发动机技术上面。

    “恭喜宿主,获得核聚变飞船发动机技术原理以及相关工程实现路线图!”

第四百八十六章 回归现实

    “核聚变飞船发动机技术原理及其相关工程实现路线图?”

    庞学林微微一愣。

    随即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

    这个奖励虽然算不上最好,但也不差。

    按照地球上当前的工业水平,核聚变飞船发动机短时间内基本上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但参考这种发动机图纸,却能找出一条成熟可靠的设计出商业化核聚变反应堆的捷径。

    这算是又一项足以改变全球产业格局黑科技了。

    庞学林的眼睛闪闪发光。

    现实世界,锂空气电池在全球掀起了一波能源革命,如果再搭配上几乎意味着无尽能源的核聚变反应堆,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工业革命,几乎相当于人类从农业文明跨入工业文明。

    别的不说,单单锂空气电池的普及而逐渐上涨的电力价格,在核聚变反应堆出来之后,完全可以降低十倍以上。

    届时,低廉的能源,再加上5g物联网,人工智能,电磁弹射空天飞机……庞学林有把握在十年内让人类文明半只脚跨入星际文明的范畴。

    “接下来又有的忙了。”

    庞学林喃喃自语道。

    “宿主,请问是否返回现实位面?”

    系统的声音适时在耳边响起。

    “回去吧。”

    庞学林淡淡笑道。

    ……

    下一秒,庞学林只觉得画面一闪,便感觉怀里多了一个温暖的躯体。

    庞学林低下头,齐昕穿着轻薄的睡衣,如同猫咪一般蜷缩在自己的怀里,睡姿恬静而安详。

    庞学林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看了一下,凌晨三点半。

    即使不算冬眠的时间,他在中国太阳世界也呆了将近三十年。

    三十年的时间间隔,足以让最亲近的人,也变得陌生起来。

    幸亏庞学林经过基因优化剂的改造之后,无论是记忆力还是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比以前强化了不止十倍。

    因此,即使刚回来稍稍有些陌生,但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齐昕、姚冰夏等人的身影,在他的脑海中再次变得清晰起来。

    庞学林很快便找回了进入中国太阳世界之前的状态。

    距离起床的时间还早,庞学林没有多少睡意,他在齐昕光洁的额头上轻轻亲了一下,小心翼翼的将手从齐昕的脖子下抽出来,然后拿起书桌上的笔记本,来到了阳台上。

    今天又是一个满月的夜晚,流水般的月光挥洒下来,别墅前方的山林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银灰。

    庞学林打开笔记本,将系统奖励的核聚变飞船发动机相关资料导入到笔记本内,然后沉下心看了起来。

    核聚变飞船发动机,本质上是通过核聚变产生的高温高速氦离子流,用于推动飞船前进。

    因此,这种发动机依旧是一款工质发动机,需要时不时补充氦燃料才能让飞船保持长时间动力。

    比起黑暗森林中人类所使用的无工质聚变飞船,这种发动机还要落后一个时代。

    但对于现实世界的人类而言,这完全是超乎想象的黑科技。

    根据系统提供的资料显示,氦核聚变发动机,最大可以提供超过百万吨的推力,只要燃料足够,甚至将一艘飞船加速到亚光速。

    当然,正常情况下,飞船所能加速到的最高速度相当于飞船自身所能携带的燃料的二分之一(理论最高值),实际最高值还要更低。

    按照飞船吨位不同,正常情况下,一台大功率核聚变发动机,可以将一艘百万吨级飞船加速到五千公里每秒的高速。

    “如果拥有这样一艘飞船,基本上可以横扫世界了!”

    庞学林看着技术资料里提供的大致参数,不由得笑了笑。

    他很清楚,想要造出这样一艘超级飞船,前提条件便是尽快完成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项目。

    只有这样,才能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将载荷送入太空,在太空中组装出这样一艘超级飞船来。

    看完氦核聚变发动机的技术总纲,庞学林开始关注里面的技术细节。

    很快,庞学林的眉头便微微皱了起来。

    因为系统提供的这份技术方案,居然是第三代核聚变技术。

    事实上,核聚变技术划分三代,一般依据燃料不同进行划分。

    第一代核聚变又被称作氘氚核聚变。

    氘和氚都是氢的同位素,但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氢的同位素氕,这种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的氢占了绝大部分。

    但很可惜,氕要实现聚变非常困难,因为氕会首先聚变成氦2,需要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而质子转变为中子的质量是增加的,还需要吸收聚变所释放的部分能量,但氦2并不稳定,很快就会衰变成氘!

    自氘核开始,聚变就开始开挂了,因为氘核中有中子,不需要再从质子经过漫长的时间转变过来!

    氚氘聚变h-2+h-3==he-4+n,聚变成氦四+一个多余的中子,而问题也从这跑出来的多余的中子中而来!

    对于裂变来说,原子核受到自由中子的轰击而产生裂变!

    这个自由中子还得制造出来,但在核聚变堆中这个中子却是一个彻头彻尾多余的东西!

    因为中子会被其他材料的原子核捕获而发生嬗变,一种正儿八经的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子辐射后就成了放射性材料,而且材料整个性质也会发生改变。

    用于氚氘聚变抗辐照材料不但要经受住高温,还要耐得住中子的长期轰击,迄今为止,人类科学家依旧在寻找合格的第一壁材料而努力。

    这也是核聚变能否实现商业化运行的一个重大技术难点之一。

    至于第二代核聚变,则指的是氘与氦三之间的核聚变,这种核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数量比起氚氘聚变要少一个量级,目前人类用于制造裂变和反应堆的材料就能应付这样的中子轰击。

    至于第三代核聚变,则是指氦三与氦三之间的核聚变,氦三核聚变完全不产生中子,因此又被称作是终极聚变。

    这里,也许有人就要问了,既然氦三核聚变拥有如此多的优势,那么干嘛不直接研究氦三核聚变啊?

    这里又涉及另一个重要问题。

    那就是比结合能。

    强作用力是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节能的力量,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数量越多,需要将其分开的能量就越大(铁元素为峰值),元素的结合能与质子与中子数之比就是比结合能!

    从氘、氚到氦元素的比结合能是节节攀升的,氘、氚只需要5k电子伏特就能实现点火,但氦3就要搞出很多。

    简单的理解就是氘氚实现核聚变相对比较容易,而氦要实现聚变所需要的能量就会高得多!

    因此在那个氘氚核聚变还在天上飞的时候就奢望氦三聚变,似乎还早了一点!

    前苏联物理学家、托卡马克之父阿齐莫维奇曾经说过一句很黄很暴力的名言:

    “当整个社会都需要的时候,聚变就会实现!”

    这里面蕴含的意思就是,聚变所需要的能量等级较高,任何单一国家都不太可能撑得起这样的资源投入,想要实现,需要全人类投共同努力,方有实现可能。

    这便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合作基础。

    iter计划因为技术难度以及各国之间各自的小算盘一拖再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核聚变的相关研究依然没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像等离子体湍流控制、聚变堆抗辐照材料研发等等,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虽然庞学林当年在黑暗森林世界曾经主导并且推动过核聚变项目的研究,但那时候他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履行面壁者的责任,以及应对三体危机上面,压根没多少精力花在技术细节上。

    因此,虽然黑暗森林世界中人类成功开发出了聚变反应堆,但想要复制到现实世界,依旧不太可能。

    反倒是这次系统给出的技术方案,实现可能性更大。

    唯一有些麻烦的即使,系统给出的方案并非目前各国比较流行的磁约束聚变路线,而是使用了惯性激光约束聚变。

    惯性约束聚变是利用粒子的惯性作用来约束粒子本身,从而实现核聚变反应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利用驱动器提供的能量使靶丸中的核聚变燃料(氘、氚)形成等离子体,在这些等离子体粒子由于自身惯性作用还来不及向四周飞散的极短时间内,通过向心爆聚被压缩到高温、高密度状态,从而发生核聚变反应。

    由于这种核聚变是依靠等离子体粒子自身的惯性约束作用而实现的,因而称为惯性约束聚变。

    但激光聚变也存在很多难题,高能激光就不必说了,激光聚变最大的问题就是通过等离子体来实现可控聚变要求密度,温度,有效放电时间三者乘积足够大。

    这三者乘积便作为一个指标,来衡量聚变研究的进展。

    托卡马克磁约束聚变的三乘积比激光聚变要大很多。

    这就是为什么包括中国在内,绝大多数国家都将精力放在了磁约束聚变上面的原因。

    而系统给出的技术方案中,因为氦三聚变的比结合能较高,因此直接采用激光进行点火。

    庞学林的注意力渐渐被电脑中的技术方案所吸引,很快便沉迷了进去。

    这一看,便不知时间流逝。

    也不知过了多久,天边晨光熹微,红霞满天。

    不知不觉,天已大亮。

    “阿林,阿林!”

    庞学林一个激灵,从沉思中醒来,卧室内,齐昕支起身子,正揉眼呼唤自己。

    庞学林的眼睛闪闪发光,数小时的研究,硕果非凡。

    “小昕,怎么了?”

    庞学林目光转向齐昕,合上笔记本,笑着进入卧室。

    “你怎么起的这么早啊?”

    齐昕嘟囔道。

    庞学林笑了笑,说道:“睡不着,就起来查一些资料。”

    “要抱抱!”

    女孩显然还有起床气,眯着眼张开臂膀。

    庞学林将笔记本放在书桌上,上前坐在床头,轻轻将女孩拥入怀中。

    两人相拥一会儿,齐昕睁开眼睛,忽然翻身而起,雾蒙蒙地看着庞学林,直接亲了上去。

    庞学林微微一愣,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予以了齐昕热烈的回应。

    一场激烈的早锻炼迅速展开。

    等一切都结束,已经是一小时以后的事了。

    两人相拥在浴室洗了个澡,齐昕换了身白色的雪纺衫,下身是一条黑色的高腰阔腿裤,扎着马尾,看起来优雅又时尚,女神范十足。

    庞学林则换了身t恤牛仔裤,两人手牵手下了楼,左亦秋和周辰已经在餐厅开始吃饭了。

    看到庞学林和齐昕亲密的样子,左亦秋撇撇嘴,有些不爽。

    庞学林和齐昕都没注意到这个细节,愉快得和两人打了声招呼。

    吃过早餐,庞学林和齐昕一同去了江大,左亦秋和周辰自然也陪着一起。

    自从钱塘实验室正式启动以后,庞学林忙得脚不沾地,要么去京城参加电磁航天发射项目的协调会,要么就是和曹源他们讨论新型超导体的合成路线,要么就是和施一公他们探讨动态apt技术的实现路径,还要兼顾《探索》系列杂志的编纂工作,也没多少时间会江大。

    就连那几个学生,也只能进行放羊式教学。

    幸亏苏菲他们比较自律,再加上庞学林委托刘庭波帮忙带着,一时半会儿倒也没出什么事。

    不过今天,庞学林是不得不回来一趟了。

    江大毕竟是他的母校,他刚从圣彼得堡拿到了菲尔兹奖,自然得以菲奖大佬的身份在母校做一次报告。

    这次报告会,倒不像前几次那么隆重。

    事实上,不管是江大的老师还是学生,都已经习惯了这位大佬时不时出一个爆炸性的成果。

    在他们看来,庞学林出不了成果,那才教人奇怪。

    之前在圣彼得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庞学林做了庞氏十五问的报告,总结了一下未来有可能对数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十五个命题。

    这次在江大的报告会,庞学林则是将这庞氏十五问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深入解读。

    报告会结束,已是午后。

    庞学林和刘庭波、许信诚一同在教工食堂吃了饭,刚准备去自己在江大的办公室,他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

第四百八十七章 常温超导体

    庞学林拿起手机,来电显示是曹源,庞学林直接按下接听键。

    “喂,老曹,怎么了?”

    “庞教授,成功了!”

    “成功了?!”

    庞学林微微一愣,声音一下子变大起来。

    自从上次在中科大成功构建出统一的超导理论后,曹源便带领周彤他们来到了钱塘实验室,和李长青团队合作,根据庞学林的理论去制备符合高温超导条件的多壁碳纳米管材料。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此前庞学林和李长青团队一同合作,利用计算机控制的反应黑箱,制备出了传说中的飞刃材料,并且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但飞刃材料的单体是单壁碳纳米管。

    在多壁碳纳米管领域,想要制备出高纯度超长多壁碳纳米管,难度甚至在飞刃材料之上。

    毕竟单壁碳纳米管只是单层碳管,制备时充其量就是控制管径就可以了,而多壁碳纳米管却是由多层碳纳米管构成,除了要考虑到管径外,还要考虑不同碳层之间的距离、结构、手性等等因素。

    至于制备出庞学林理论计算出的那种多壁碳纳米管,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了。

    庞学林甚至做好了花上三到五年时间的准备,压根就没想到仅仅过了几个月时间,曹源团队和李长青团队就完成了这种室温超导材料的制备工作。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项极其惊人的成就。

    电话那头的曹源依旧有些激动,说道:“样品昨天晚上才试制完成,我们今天上午开始测试,一直到现在,基本可以确定,这种超导体的超导转变温度大概在353k(80c)左右。性能非常有异,我们成功制备出了室温超导体!”

    庞学林沉吟片刻,说道:“我现在在江大,等下去实验室,其他的等我到了再说。”

    “好!”

    挂断电话,庞学林便发现,或许因为刚才自己的语气有些夸张,许信诚和刘庭波正盯着自己。

    许信诚好奇道:“庞教授,怎么了?钱塘实验室那边又出什么新成果了吗?”

    庞学林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是出成果了!不过这个事比较重大,我现在得过去确认一下,如果没问题的话,这项成果应该不比锂空气电池差多少,甚至意义更加重大!”

    “不比锂空气电池差多少?!”

    “意义更加重大?!”

    许信诚和刘庭波对视一眼,有些不敢相信。

    要知道,锂空气电池从去年推出到现在,已经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汽车,无人机,潜艇甚至新一代客机,运输机等领域都开始有了应用。

    这款产品所引发的政治效应,直接打破了美国通过贸易战遏制中国发展的美梦,甚至使得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科技封锁,也便成了一张废纸。

    而锂空气电池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就更加夸张了。

    自从去年10月正式退出锂空气电池以后,世界原油价格就一路下跌。从最高点的70多美元一桶,跌到了如今的15美元一桶。

    甚至还闹出了原油期货价格为负数的笑话。

    美国国内的页岩油厂商因为原油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相继破产。

    依靠原油出口进行经济输血的那些资源国家也纷纷陷入困境。

    至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建立起来的石油美元环流,更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危机。

    与之相反,rmb在锂空气电池的支持下开始强势崛起,与美元争夺全球贸易货币的地位。

    可以说,庞学林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全球的政经格局,重新塑造了中国在全球的地位。

    正因为如此,庞学林说这项成果可以比肩锂空气电池,甚至更加重要的时候,许信诚和刘廷波才会感觉如此不可思议。

    庞学林笑了笑,也没跟他们多说。

    超导材料的研究还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就算成功了,什么时候发布也需要和高层商议才行。

    庞学林很清楚,超导材料或许在短时间内没办法想锂空气电池那样,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但是超导材料的诸多潜在应用,却足以让人类的整个工业水平上升一个台阶。

    别的不说,超导体在强电,弱电,抗磁性等领域,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强电领域,超导技术可以使发电机和电动机小型化,而功率更强大,工作性能更稳定,以取代目前庞大笨重的发电设施,也为电动机的低噪声化和军用提供可能性。

    目前虽然已经有了超导电机技术,但需要旋转输液密封装置使得超导体保持液氦温度。

    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超导同步发电机能否安全可靠地运行。

    为保证励磁线圈的深冷状态,液氦深冷装置必须具有绝缘、隔热、真空密封和较高强度等性能。

    此外,还存在绕组制造工艺、线圈检测及保护以及可靠性等等问题,因此,超导电机的发展一直受到种种限制。

    而这种常温超导体的出现,足以让超导电机成为轧钢、风机、微机械系统、化工、航天航空、航海、采矿、石油与天然气精炼以及其他重工业等领域的理想动力。

    此外,超导电力技术在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超导储能、超导电动机等领域将有广泛应用。

    弱电领域,高速计算机要求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元件和连接线密集排列,但密集排列的电路在工作时会发生大量的热,而散热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面临的难题。而利用这种超导材料制造超导计算机,其性能甚至在碳基芯片之上。

    而超导的抗磁性应用,就有超导磁悬浮输送系统,超导磁悬浮列车等等。

    利用超导材料的抗磁性,将超导材料放在一块永久磁体的上方,由于磁体的磁力线不能穿过超导体,磁体和超导体之间会产生排斥力,使超导体悬浮在磁体上方。

    常温超导体的出现,将大幅度降低超导磁悬浮的成本,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超导磁悬浮铁路运输系统成为可能。

第四百八十八章 后续方向

    庞学林抵达钱塘实验室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

    “庞教授!”

    曹源和李长青早早在碳纳米研究中心大楼的门口等候。

    “曹教授,李教授,你们辛苦了!”

    庞学林上前和曹源以及李长青一一握手。

    曹源笑而不语。

    李长青笑着说道:“这算什么辛苦,我们只是按你给出的理论模型按部就班地做出来而已。”

    说这话时,李长青脸上还带着一丝惊叹。

    要知道当初庞学林带着曹源团队来到钱塘实验室,让李长青团队跟他们合作找室温超导体的时候,李长青还有些犹豫的。

    如果不是因为对庞学林的信任,换一个人过来,李长青都不相信特殊构型的多壁碳纳米管能够形成室温超导体。

    这完全超越了他的理论认知。

    然而实验结果证明,庞学林的理论是正确的。

    今天实验结果出来之后,李长青又是兴奋又是激动。

    上次锂空气电池的时候,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搞大尺寸石墨烯的钱兴民他们尝到了甜头。

    锂空气电池产业化之后,新凯材料以及大尺寸石墨烯项目组可谓是大赚特赚,里面随便一位教授级高工都身价上亿。

    而李长青负责的飞刃材料项目以及碳基芯片项目,却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状态。

    心里要说不羡慕,那是不可能的。

    如今,终于轮到自己出位了。

    室温超导体,这可是诺奖级成果,完全有资格竞选明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更不用说这种材料带来的后续收益了,完全是一个可以吃上几十年的超级大金矿。

    李长青如今也有五十多了,开始慢慢脱离一线科研状态。

    能够在自己研究生涯的末年,取得这样杰出的成果,这辈子也就值了。

    三人在碳纳米研究中心的大门口寒暄了片刻,便直接进入了碳纳米研究中心的大楼。

    整个碳纳米研究中心都静悄悄的。

    这个项目被庞学林安排在了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下面,保密等级很高,整栋大楼到处都是密码门,上下电梯都只能通过保安抵达指定楼层。

    而这些保安,实际上全是由国安系统安排进来的。

    正因为如此,庞学林他们进入研究中心大楼的时候,整个研究中心都静悄悄的。

    没人知道在这栋大楼内,又一次成功了一项足以撼动整个世界的超级成果。

    当庞学林跟着曹源进入实验室时,却发现,实验室内没人在忙碌,所有参与这一项目的研究人员站成了两列,周彤、董成林、魏文轩、谭松等人正用狂热的眼神看着庞学林。

    “大家这是怎么了?怎么都盯着我?”

    庞学林笑眯眯道。

    啪啪啪……

    站在前列的周彤率先鼓掌,很快,掌声便响彻整个实验室。

    虽然因为人数的关系,并没有那种雷鸣般延绵不绝的感觉,但庞学林能感觉到,每个人的掌声都隐含着真心实意。

    过了好一会儿,掌声才渐渐停了下来。

    周彤笑道:“庞教授,没有您的理论指导,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成果,谢谢您!”

    董成林脸上同样带着一丝狂热道:“周彤说得没错,庞教授,你不知道,我们做出的实验样品,和理论预言的契合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九,这绝对是二十一世纪科学史上最杰出的成果之一……”

    庞学林笑了笑,说道:“好了,你们就不用吹捧我了,样品和实验报告都在吗?给我看看!”

    很快,庞学林就见到了常温超导体样品。

    这是一节十公分长,头发丝粗细的多壁碳纳米管,整体外观呈黑色,看上去和普通的头发无异。

    如果不是专门说明,任谁都看不出来,眼前这一节短短的细丝,单单制造成本就高达数千万。

    实验报告则详细地记录了这根碳管的种种特性,临界温度、临界磁场、临界电流以及临界电流密度,都完全达到了大规模应用的标准。

    实验数据记录地非常详尽,报告因为时间的关系,虽然有些粗略,但整体上几乎没有什么瑕疵。

    看完报告,庞学林对一旁的曹源和李长青道:“曹教授,李教授,报告我基本看了,做的很出色,不过对我们而言,这仅仅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接下来的研究,将会着重朝两个方向发展!”

    “庞教授,哪两个方向?”

    曹源好奇道。

    庞学林说道:“第一个方向,非常规超导体磁通动力学和超导机理,主要研究混合态区域的磁通线运动的机理,不可逆线性质、起因及其与磁场和温度的关系,临界电流密度与磁场和温度的依赖关系及各向异性。超导机理研究侧重于研究正常态在强磁场下的磁阻、霍尔效应、涨落效应、费米面的性质以及t

    “另外,还要研究这种材料在极微细尺度体系中出现的新现象和奇异特性,这与这类材料的微结构特别是电子结构密切相关。强磁场为研究极微细尺度体系的电子态和输运特性提供强有力的手段,不但能进一步揭示这类材料在常规条件下难以出现的奇异现象,而且为在更深层次下认识其物理特性提供丰富的科学信息。除了物理性质外,还得考虑强磁场对化学反应电子自旋和核自旋的作用,可导致相应化学键的松弛,造成新键生成的有利条件。比如八十年代的一个概念上的重要进展是量子霍尔效应和分数量子霍耳效应的发现。这是在强磁场下研究二维电子气的输运现象时发现的(获85年诺贝尔奖)。量子霍尔效应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激起物理学家探索其起源的热情,并在建立电阻的自然基准,精确测定基本物理常数e,h和精细结构常数(=e2/h(0c等应用方面,已显示巨大意义。高温超导电性机理的最终揭示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依赖于人们在强磁场下对高温超导体性能的探索……”

    “这些理论机制,都需要我们通过这根头发丝大小的室温超导体去解决!”

    一旁的曹源点了点头,微笑道:“庞教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庞学林的想法,显然是利用这种超级材料,去完善高温超导的相关理论,揭露这种材料内部的一些物理以及化学机制,并且探索这种材料的应用方向。

    这也正是曹源接下来想要做的。

    庞学林笑了笑,将目光转向李长青道:“长青教授,你的研究方向,那就是如何实现这种材料工业化生产,之前飞刃材料的工业化你们团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希望在这种多壁碳纳米管超导体上,你手下的团队能够尽快形成突破。”

    李长青点了点头,正色道:“庞教授,放心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第四百八十九章 超导128

    目前这种材料只是实验室产品,虽然根据庞学林的理论顺利合成出来,但想要真正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而且材料本身,还有很多物理、化学机理需要去探索。

    这两项工作,自然需要曹源团队和李长青团队继续推进。

    这时,一旁的周彤道:“庞教授,这种超导体,你觉得叫什么名字比较好啊?”

    “它现在怎么称呼?”

    周彤笑着说道:“现在它没有名字,只有编号,这是我们按照您的理论构造出的第128号多壁碳纳米管材料,所以叫碳管128,我们觉得编号太普通了,我们最好给它起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字。”

    庞学林想了想:“那就叫超导128吧,既简单又好记。”

    “超导128?”

    众人面面相觑,有些哭笑不得。

    李长青笑道:“就叫超导128吧,等以后又更好的名字了,可以再改!”

    于是超导128就这么定下了。

    “对了,庞教授,接下来论文怎么办?”

    曹源问道。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将目光聚焦到了庞学林身上。

    这个项目立项的时候,挂在了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的旗下,作为一项有军方参与拨款的项目,常温超导体项目的保密级别很高,就连中科大内部,知道这个项目存在的也就只有校长以及副校长等寥寥数人,知道项目进展情况的就纯粹只有项目团队成员了。

    因此,这个项目成功后,何时公布,也是个问题。

    就算暂时不公布,众人也可以理解。

    毕竟他们仅仅只是在实验室层面完成了室温超导体的制备工作,还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制造。

    延迟公布的话,就能延迟对手的跟进,为己方领先争取更多的时间。

    但发表的诱惑也是很强的,谁都明白这种超导体意味着什么,临界转变温度达到80摄氏度,几乎可以应用于绝大多数领域,其对整个工业界的意义,相当于又经历了一场全新的电气化革命。

    庞学林笑了笑,说道:“论文你们先写着,随时做好发表的准备,我过两天去一趟京城,上面应该很快就会有决定下来。”

    曹源和李长青相互对视一眼,点了点头道:“那行吧!”

    ……

    接下来的时间,庞学林又在实验室观摩了周彤他们对超导128各个方面的测试,最终测试数据几乎和理论完全吻合。

    这也让庞学林彻底放下了心。

    等庞学林从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出来,已经将近晚上八点。

    左亦秋和周辰一直在外面耐心等候。

    看到左亦秋,庞学林说道:“小左,帮我安排一下明天早上的飞机,我要去京城见最高领导层!”

    左亦秋愣了愣,也不多问,连忙点头道:“好!”

    第二天一早,庞学林便前往江城笕桥机场,一家隶属空军的专机早早在机场等候。

    这也算是庞学林的权限之一了,他现在只要在国内出行,很少搭乘商业航班,一般都直接搭乘军方专机。

    毕竟无论是从安保还是各个方面来看,专机的安全性远远大于普通的商业航班。

    不过这种专机毕竟还需要安排,庞学林已经在考虑,要不要购买中航工业正在开发的第一代锂空气电池电动螺旋桨干线客机,作为自己的专机了。

    一个半小时后,空军专机在京郊附近的一座军事基地内降落,随后,庞学林搭乘早就等候多时的车队,直接前往大内。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庞学林一直在大内待着。

    一方面向领导层科普这种临界温度达到353k的超导体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就接下来的超导128产业化进行讨论。

    领导层几乎全盘接受了庞学林提交的意见,甚至在超导128是否保密的问题上,大长老问庞学林欧美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差距时,庞学林直接给出了二十年的答案。

    于是领导层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绿灯指示。

    当然,这个论文就算发表,也只会发表在由江城高等研究院主办的《探索》杂志上。

    毕竟《探索》杂志初创,一方面需要这种高等级论文提升逼格,另一方面,这种论文发表在《探索》杂志上,也会更快得让学术界认可《探索》话语权。

    三天后,庞学林才从大内出来,然后又在京城和姚冰夏腻了几天。

    在中国太阳世界这么多年,要说不思念现实世界的亲人和爱人,那是不可能的。

    反倒是姚冰夏没那么多特别的感觉,毕竟对她而言,和庞学林在一起都有点老夫老妻的意思了,更不用说和庞学林分开才不到一周,哪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九月十五日,庞学林从京城返回江城,便接到了刘庭波的电话,说舒尔茨和陶哲轩来了。

    电话中的刘庭波,可谓是喜气洋洋。

    如今的江大数学系,即使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顶尖的存在。

    庞学林就不必说了,堪称当前世界上在世的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即使在数学史上,也是排名前列的存在。

    佩雷尔曼、望月新一同样不用说,佩雷尔曼可是正儿八经的菲奖得主,虽然被他拒绝了,但没人会否认这位大佬的实力。

    望月新一同样是菲奖级别的数学家。

    再加上彼得·舒尔茨和陶哲轩这两位菲奖大佬,这样一算,江大相当于一下子汇集了四位菲奖大佬,而且都算是当今数学界的中坚力量,还有好几位准菲奖得主,再加上庞氏几何研讨班以及庞学林数学中心的那些年青一代数学家,江大在数学系的实力,已经丝毫不亚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甚至在最热门的一些领域的研究上,已经超过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水平。

    当天晚上,庞学林参加了欢迎彼得·舒尔茨以及陶哲轩到来的晚宴。

    吃完饭后,众人在江大校园内找了个安静的角落一边和咖啡一边聊天。

    虽然不久前众人还在圣彼得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见过,并且就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但国际数学家大会与会者众多,他们整整坐在一起好好聊学术的时间并不算多。

    反倒是眼下这种情况,更适合众人探讨彼此的研究情况。

第四百九十章 N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

    “舒尔茨先生,听说你正在攻关np完全问题,现在有进展了吗?”

    望月新一端着咖啡,看向舒尔茨道。

    当年因为abc猜想的证明问题,舒尔茨专门跑到日本和望月新一辩论过,但谁也没能说服对方。

    虽然后来庞学林证明了abc猜想,望月新一也最终承认自己错误。

    但是他和舒尔茨之间的关系,一直都不太好。

    因此,望月新一这话一问出口,其他几人也停止了交谈,将目光对准舒尔茨,生怕两人又吵了起来。

    不过舒尔茨的反应倒有些平淡,笑着摇了摇头道:“现在还没什么头绪,我现在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如何将庞氏几何与算术几何相结合的问题上,我总觉得这两者理论存在着某种联系,如果研究透了,说不定能产生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至于np完全问题,这个命题我已经把它当做有生之年项目去研究。”

    “算术几何与庞氏几何之间的关联?”

    众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在算术几何领域,舒尔茨算得上是开山立派的宗师级人物,即使庞学林也不敢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是否达到彼得·舒尔茨的水平。

    因此,众人对于舒尔茨尝试研究算术几何与庞氏几何之间的关联,显得有些意外的同时,又有些了然。

    如果不是因为在这方面有想法,彼得·舒尔茨恐怕也不会离开德国,来到江大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搞研究。

    要知道这家伙之前连普林斯顿的邀请,都给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呢。

    倒是对于np完全问题,众人对于彼得·舒尔茨的表态并没有感觉多少意外。

    一旁的刘庭波笑着说道:“np完全问题我觉得还是不要被直接证明为好,否则像我这样搞密码学研究的,可就要失业了。”

    听刘庭波这么一说,众人顿时笑了起来。

    刘庭波这话说的倒没错,如果np=p,基本意味这对任何实用的加密系统,存在一个正整数k,有一个运行时间是o(x^k)的算法可以攻破它。

    往严重了说,全球各国基于现代加密体系的货币系统都会彻底崩溃,比特币之类的更加不用说。

    而且这个命题影响的远远不只密码学,也会对复杂系统理论有巨大的影响。

    包括人工智能,凝聚态,生命科学等等各类系统,这些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当前处理复杂系统的手段非常依赖数值计算,大部分问题很难求解析解,也自然无法做出有效的预测。

    一旦证明p=np,行商能找到最短的路线,工厂能达到最大的生产力,航班也能得到妥善安排,避免延误……

    一言蔽之,任何问题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优解,人类可以更好的利用可用资源,科学界、经济界以及工程界将出现更加强大的工具和方法,重大突破会变得源源不断,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将会忙得不可开交。

    当然,这是一个理想中的世界,包括庞学林在内,绝大多数数学家都认为,最大的可能性是p≠np。

    但无论结果是否成立,想要证明p=np或者p≠np,对数学家而言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这时,舒尔茨道:“庞教授,你确定好接下来的研究方向了吗?”

    两个多月前,庞学林和佩雷尔曼合作完成了霍奇猜想的证明,并且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了相关报告。

    庞学林甚至还提出了庞氏十五问,为数学界未来几十年内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因此,众人都很感兴趣庞学林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庞学林笑了笑,说道:“ns方程的存在性和光滑性!”

    “不是黎曼猜想?”

    陶哲轩、佩雷尔曼等人纷纷对视一眼,均感觉有些意外。

    庞学林已经完成了bsd猜想、霍奇猜想、abc猜想、孪生素数猜想、波利尼亚克猜想的证明,后面三个猜想,基本上都与素数的分布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此,庞学林接下来搞黎曼猜想的研究,应该也算是顺理成章的事。

    他们却没想到,庞学林怎么忽然对n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起了兴趣。

    庞学林笑了笑,也不解释。

    之所以选择求解n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作为接下来的研究方向,更多的是因为需要精确计算核聚变反应堆中的等离子体湍流问题。

    如果这个命题被解决的话,那么设计核聚变反应堆控制软件将会变得非常简单。

    ns方程非常复杂,其中涉及速度压力的耦合,一阶偏导,二阶偏导,非线性项等等。

    人们目前对于ns方程的理解,还是远不够的。

    对于如此复杂的ns方程,人们并不清楚是否有解,对于解是否连续,就更不得而知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ns方程之于流体就像牛顿第二定律之于经典力学。

    很多人也许会说,方程不会解没关系,我们有计算机,通过数值模拟外加上庞学林给出的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就能给出数值解。

    但是数值解会涉及到精确性和算力之间的平衡,你要算的很准,计算机用的时间就很长,画三维网格,网格数量和网格尺寸的三次方的反比关系,节点数量也大致如此,你的代数方程数量激增,一个问题甚至需要算几十年。

    因此,庞学林必须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从ns方程解本身的性质考虑问题,一方面解肯定存在,因为如果不存在,那我们生活里的流体现象就也不应存在,或者ns方程本身不能较好描述流体。

    第二种可能性可以排除,问题是从严格去证明它的存在性,这就有点像若尔当曲线定理一样,我们是个人大概都能判定一定是对的,但证明的话就存在很大问题了。

    第一步证明了解的存在后再看看解空间有多大,能不能搞解析解或者渐近解。

    解的长期行为光滑性,甚至再研究解空间的拓扑,或再在解空间上定义方程再去研究解空间上方程的解空间及其拓扑微分性质等。

    ns方程的存在性和光滑性,就是研究这些问题。

    如果完全搞明白,人类对于流体力学的理解将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进步。

第四百九十一章 论文选题

    “庞,流体力学界的大牛们如果知道你要研究ns方程,应该会很高兴!”

    陶哲轩笑道。

    众人也跟着笑起来。

    如今在学术界,庞教授可是一枚金字招牌。

    但凡他对哪个领域感兴趣,哪个领域肯定会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

    数学领域的诸多猜想就不必说了。

    碳纳米材料领域,电子级纯度碳纳米管,超大尺寸石墨烯材料,超高强度的飞刃材料等等,都已经证明了庞学林的能耐。

    更不用说改变世界的锂空气电池了。

    这种电池的出现,直接改变了全球的能源格局和产业格局。

    就连向来喜欢信口开河不走寻常路的老美大统领,也被这种跨时代的产品逼着不得不低头。

    而学术界,就更不用说了。

    目前全球各个大国均加大了在碳纳米材料以及锂空气电池领域的投资,试图打破中国的垄断地位。

    于是,全球各国搞电化学和碳纳米材料的学者舒坦了。

    这几年,他们拿到的科研经费相当于过去十年的总和。

    即使是国内,由于庞学林产生的虹吸效应,国内科研经费向钱塘实验室汇聚的同时,全国做电化学和碳纳米材料的顶尖学者,也源源不断聚拢过来。

    这也是李长青和曹源团队为什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搞定超导128的原因。

    如今,庞学林将注意力转向ns方程,一旦取得突破,未来人类在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离子体动力学等应用层面的突破,也足以让这些领域的学者吃的盆满钵满了。

    庞学林不由得哭笑不得道:“我只是临时起意,倒没想那么多。”

    众人一直聊到晚上十点,才各自散去。

    第二天一早,庞学林依旧是来江大坐班。

    钱塘实验室那边的各项工作相继进入正轨,这学期,庞学林开始有时间将部分精力放在教学上。

    特别是他的那几个学生。

    遇到这么一个不靠谱的大佬,过去几个学期,基本上除了开学初和学期末,大部分时间只能通过邮件和庞学林联系。

    艾艾和孟尧倒还好,艾艾比较能闹腾,经常时不时通过微信联系庞学林。

    再加上今年一篇研究庞氏几何与代数拓扑关系的论文上了《美国数学会杂志》,又被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做四十五分钟报告。

    艾艾已经无需庞学林多虑,这姑娘如今也算是国际数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她那篇四大期刊级别的论文,完全有资格作为她的博士毕业论文。

    孟尧被庞学林丢在李长青手下,结果莫名其妙就被拉进了超导128项目中去。

    等这个项目完成发表,孟尧也就差不多能完成他的毕业论文了。

    届时,庞学林学生的身份,再加上超导128项目的历练,孟尧随便到哪所学校,都能拿到一个副教授以上的职称。

    不过孟尧并不在意这些,他早就和庞学林言明,毕业后就入职钱塘实验室,成为钱塘实验室的正式研究员。

    以他的学术水平,未来完全有能力做到独当一面。

    剩下的三个,一个法国人大卫·哈尔克,另外一个德国姑娘苏菲·海曼,还有最后一个就是智子。

    智子如今在金龙集团任职,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特别是最近一个月,智子常驻美国,和美方就金龙电池工厂的相关事宜展开谈判。

    庞学林从中国太阳世界回来之后都还没见到她。

    即使在庞学林其他几位学生眼中,也早就没将智子当成庞学林的学生看待。

    至于大卫·哈尔克和苏菲·海曼,这两人最近一年的表现只能算是中规中矩,虽然都顺利完成庞学林布置下的课题,但并没有像艾艾和孟尧那样在学术领域有所成就。

    不过这倒不是他们的能力不行,而是他们最近一年也不知怎么得,迷上了微分几何。

    而且试图用庞氏几何的思想去解决微分几何中的某些问题。

    这种想法很新颖,但想要有所成就,非得再折腾几年不可。

    不过庞学林自然不会让他们这样拖下去,今天他把自己这几个弟子叫过来,就是为了谈接下来毕业的事。

    “艾艾、哈尔克、苏菲、孟尧,你们到我手底下读研也有两年了,今年是第三年,我没有让你们延迟毕业的想法,所以接下来一年的时间,你们得把精力放在毕业论文上面。”

    办公室内,艾艾、哈尔克、苏菲、孟尧均站在庞学林的办公桌前。

    “老师,那论文选题,我们可以自己选吗?”

    哈尔克好奇道。

    庞学林微微一笑,说道:“艾艾和孟尧可以自己选题,我不干涉你们俩的研究,给予你们最大的自由度,你们到时候有什么问题,直接找我就行。至于哈尔克和苏菲……”

    庞学林顿了顿,从办公桌上拿出两张写满文字的白纸递给两人道:“这是你们接下来一年的课题,这个课题你们可以合作解决,也可以独立解决。只要你们能在一年内顺利完成这个课题,我就允许你们毕业。”

    哈尔克接过纸条,看了起来。

    紧接着,苏菲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整体微分几何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研究局部不变量和整体不变量的关系,研究曲率和拓扑的关系。

    我们来考察曲面s,它上面有度量,也就有高斯曲率k,如果曲面是紧致无边的话,高斯曲率k就可以在整个曲面上进行积分。

    一个曲面不一定只容有一个度量,可以有另外一个度量,换了度量以后,相应的高斯曲率k也就变了,但积分值与曲面的度量无关,而只与曲面的euler 示性数x(s)有关。这就是gauss-bo公式所揭示的深刻内涵。

    对高维黎曼流形m,高斯曲率可以推广为截面曲率,它由黎曼曲率张量所决定,被积函数是由曲率张量组成的很复杂的代数式子,称为gauss-bo被积函数,它在整个流形上的积分,应该由这个流形的euler示性数x(m)所决定。

    它的内蕴证明是陈省身得到的,后来就称为 gauss–bo–陈公式,对紧致无边的偶数维流形……

    ……

    大卫·哈尔克看了半天,这才抬起头,对庞学林道:“庞教授,你想让我们证明霍普夫猜想?”

    一旁的苏菲·海曼也忍不住抬头,好奇地看着庞学林。

第四百九十二章 艾艾的心思

    庞学林微微一笑:“怎么?没有把握吗?”

    大卫·哈尔克与苏菲·海曼对视一眼,笑着说道:“不,有把握!如果连霍普夫猜想都解决不了,那我宁可不毕业!”

    苏菲·海曼也跟着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

    庞学林不由得哭笑不得,自己这几个学生,自信心倒是足得很。

    霍普夫猜想是由德国数学家霍普夫于1931年在微分几何与拓扑结构中所提出的几种猜想陈述之一,也是整体黎曼几何中的一个开放性问题。

    距今快一百年了,也没见哪个数学家能证明出来。

    这一猜想的简单表述是:对紧致无边的偶数维流形m^2n,如果它容有非正截面曲率的黎曼度量,那么,它的欧拉示性数满足(?1)^nx(m^2n)≥0……(1),当截面曲率为负时,上式为严格不等式。

    在微分几何与几何拓扑领域,霍普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自从两年前庞学林提出庞氏几何理论以后,也有人认为,这一猜想的解决,将会在庞氏几何与微分几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哈尔克和苏菲如果能够解决这个猜想,那么下一届菲尔兹奖的四人名单中,必将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庞学林的目光从哈尔克、苏菲还有艾艾身上扫过,自己这几位学生,在数学上的天赋都不弱,现在距离下届菲尔兹奖还有四年时间,如果哈尔克和苏菲在这几年内解决霍普夫猜想,艾艾再解决一个重量级的数学难题的话,下届菲尔兹奖还真有被自己的学生们霸榜的可能。

    “师父,你这么看我们干嘛?”

    艾艾察觉到了庞学林目光中的古怪之处。

    庞学林笑了笑,说道:“没什么,如果没事的话,你们就回去好好准备吧,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我。”

    “哦!”

    众人纷纷点头,各自离去。

    过了一会儿,庞学林抬起头,却发现艾艾还俏生生地站在原地,一双漂亮的眼睛正一眨不眨地看着自己。

    “艾艾,有什么事吗?”

    艾艾秀气的眉头轻轻皱起,说道:“师父,我不知道该选哪个课题。”

    庞学林笑道:“你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呗!”

    艾艾犹豫了一下,说道:“我是有一个想法,可我担心这个课题难度太大,如果一直做不出来,就有可能一直毕不了业……”

    “什么课题?”

    “哥德巴赫猜想!”

    “什么?!”

    “哥德巴赫猜想!师父,我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

    艾艾见庞学林用一副见了鬼的眼神看着自己,心中有些得意的同时,却又有些担心庞学林会笑话自己。

    庞学林摇头笑道:“怎么会?我没想到你竟然有这样的气魄。”

    哥德巴赫猜想他早就想解决,但这些年时不时去科幻位面待个几十年,兜兜转转,研究时断时续,一直也没多少进展。

    而且哥德巴赫猜想只是难度大,就算解决,在数学界的意义远远比不上黎曼猜想这些难题。

    因此,艾艾既然对这个猜想感兴趣,那交给她也未尝不可。

    庞学林沉吟片刻,说道:“艾艾,既然你对哥猜有兴趣,那我也不拦着你。不过哥猜难度太大,如果一直证明不出来,你总不能这样一直拖着。这样吧,你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我就准许你毕业。”

    “什么条件,师父你说!”

    艾艾连忙道。

    虽然一直当庞学林的学生,能够时不时见到自家师父,艾艾也觉得挺满足。

    但师生恋这玩意儿毕竟还是不太好听,自己如果能够早点毕业,那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追求自家师父了。

    庞学林道:“现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做的最好的就是大筛法,你如果能够在现有的大筛法基础上更进一步,或者你能够开辟一条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新路,那我就同意你毕业!”

    艾艾微微一愣,握拳笑道:“师父,我肯定能够满足你说的这两个条件。”

    “行吧,那你没有其他事了吧?”

    “没事了,师父,那我先走了!”

    看着艾艾蹦蹦跳跳远去的背影,庞学林笑着摇了摇头,然后低下头去,开始忙自己的工作。

    庞学林现在在写关于超导理论的论文。

    自从几个月前顺利完成超导理论的构建以后,庞学林虽然已经整理出了理论框架,甚至通过自己的理论预言了多壁碳纳米管中存在某种室温超导体的构型。

    但这个毕竟只是预言,庞学林也不敢保证百分之百正确。

    直到曹源团队和李长青团队合作,顺利将这种材料合成出来以后,庞学林才开始撰写超导128材料的论文。

    几个月之前,庞学林在arxiv上上传了的超导新理论的预印版论文,这篇论文后来又在《探索》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

    这篇论文中,庞学林通过数学手段在重费米子化合物这些强关联材料和传统凝聚态理论体系诸如bcs理论之间架构起了一个新桥梁,从而将两大完全不同的超导机制彻底统一起来。

    这篇论文在物理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但争议也很大。

    支持者认为,庞学林的手法很巧妙,他所使用的的数学方法,可以使得强关联超导材料的数学模型和传统凝聚态理论的超导模型经过转化后等效,进而推出了一个纲领性质的超导理论,将会对人类未来寻找全新的超导材料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反方则认为,庞学林的理论虽好,但目前只有部分实验数据符合条件,而且想要证明庞学林理论的准确性,必须在他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出一种全新的超导材料模型,并且将其制造出来,才能证明庞学林是正确的。

    而这,恰恰是最难的一点。

    因为庞学林只给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却没有在论文中给出任何材料上面的预测。

    这几个月来,很多凝聚态领域的物理学家都在根据庞学林的论文去寻找新型超导材料,其中也有部分收获,但那些符合庞学林理论的新型超导材料,大多都需要极端物理条件才能实现超导性质。

    想要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室温超导体,似乎依旧是一条遥不可及的道路。

    有很多人甚至认为,就算庞学林的理论正确,要验证恐怕也是几十年以后的事了。

    就像1964年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玻色子的概念,直到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组织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希格斯才获得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此,即便庞学林的理论正确,想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似乎也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022/ 第一时间欣赏学霸的科幻世界最新章节! 作者:幸运的球球所写的《学霸的科幻世界》为转载作品,学霸的科幻世界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学霸的科幻世界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学霸的科幻世界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学霸的科幻世界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学霸的科幻世界介绍:
“宿主,您即将载入科幻世界大冒险系统,请做好准备”《三体》。《流浪地球》。《星际穿越》。《地心引力》。《火星救援》。……身为江城大学史上最年轻的数学系正教授,庞学林压力有点大。……最硬的科幻,最好的时代。学霸的科幻世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学霸的科幻世界,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学霸的科幻世界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