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TXT下载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全文阅读

作者:火中物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txt下载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25章 推演推演再推演

    直面孤独的最好办法,是思考。

    当一个人深陷永恒孤独,唯一能帮助他保持人性,不在孤独中失去社会性的的方法,是不要让自己的思考停滞。

    回忆过去,分析现在,展望未来,这些是孤独者唯一且必须做的事。

    以前陈锋不懂这个道理。

    即便他性格最孤僻的少年时,也从未真正品尝过完全离群的孤寂感。

    他身边总有人,哪怕陌生人与仇人,也是人,也会与他产生交集。

    现在他也未必真懂了。

    他没有去总结这些道理,只是他的行为在悄无声息间符合了这规律。

    他只是在不断的自我提醒,自我鞭策与自我鼓励中坚持。

    为了一个早已立下的宏愿,不辜负命运赐予的穿越时空的能力,不想再看到末日,以及无法舍弃渴望看到同类挣脱末日得到未来的期许,他坚持到了现在。

    这是十分极端的处境,通常只存在于幻想中,就像《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宾逊。

    但鲁滨逊保持希望的凭仗是总能念着大海另一端还有自己的家人,陈锋保持理智的凭仗却是死后自然会回到二十一世纪。

    一个是跨越空间,另一个是跨越时间,看似相似,实则截然不同

    陈锋的感觉便是,明知道那天迟早会来,却总难免有股虚幻与不真实感。

    在这半年时光里,这种心绪悄无声息的自他心底生出,一点点弥散开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浸透他的心田。

    陈锋已经用尽全力去抵抗,不让自己闲下来,即便一个人也终日忙忙碌碌,尽可能保持清醒,但多少都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现在,《幸福的n次方》这首歌的出现瞬间解决了陈锋的不真实感,把现在的他与这颗星球上千年之前的钟蕾联系了起来,为他创造了一个新的支点。

    陈锋坐在椅子上,双手托腮,脑袋呈四十五度角扬起。

    他的眼睛睁得很大,目光迷惘涣散,眼睛里似有星星点点的光斑跳跃。

    如此这般约莫十余分钟过去,他回了神,目光慢慢凝聚。

    他脑海中的无数线索已如同编制麻线般悄然汇聚成型,凝聚成了个完整的计划,变成条足以供他攀爬悬崖的绳索。

    随后陈锋便快速起身,直奔驾驶室,先打开晨风一号上的引力波扫描仪,将扫描范围收拢至三百米内,刚好将巨鲸的尸体全部覆盖。

    缩小扫描范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精度。

    陈锋手握鼠标,拖动led显示器上的画面,再次定位到如同3d建模的生成的巨鲸尸体上。

    先前发现里面的方盒子之后,陈锋也没细看别的地方,兴冲冲就开挖。

    要不是他重回冥想状态,开始缜密的全面思考,还真可能忘了继续发掘巨鲸肚子里的秘密。

    他不断的滚动滚轮,放大缩小画面,如同建筑设计工程师看cad图那样。

    大约十余分钟后,他果然发现了些蹊跷。

    在巨鲸肠道深处一片褶皱区域中堆积着很多“垃圾”。

    这些垃圾通常由被巨鲸消化残余的海中动物骨骼组成,以各种或大或小的鱼骨为主。

    这些骨质物将会被慢慢消化,成为巨鲸补充钙质的来源。

    之前陈锋留意到过这堆骨头,但并不太在意。

    当时他的重点是找到巨鲸体内的反物质生物电池组件,然后却被非有机物吸引了注意力。

    之前他也没收缩引力波探测仪的扫描范围,监测精度不够,无法准确显示出中小型鱼骨的形态,只能分辨出两三具疑似鲨鱼和大型旗鱼的完整鱼骨。

    但现在陈锋仔细观察,在这堆鱼骨中发现了些不太正常的骨骼。

    继续放大,肉眼观察。

    陈锋眉头紧锁,他很快分辨出来这是什么。

    一截属于人类的指骨。

    逐个检索,他又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类骨骼。

    臂骨、肋骨、腿骨……以及一大堆被压在下方的颅骨碎片,大的巴掌大小,小的仅相当于指甲盖。

    十分钟后,他用机械臂将骨头堆小心翼翼的全抠了出来。

    一个小时后,陈锋像拼藏宝图一样将颅骨碎片用胶水粘合了起来。

    倒是有个意外惊喜,本以为会有残缺,但最终的成品却十分完整。

    半个小时后,陈锋用自己写的程序完成面容模拟重建。

    看着显示屏里的照片,陈锋叹了口气。

    有些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这张脸的主人正是谢尔盖。

    根据自动识别的骨龄显示,谢尔盖死亡时的年龄才二十余岁。

    所以谢尔盖到底还是死了,并且死得很年轻?

    如果是之前的陈锋,大约会心态爆炸,但现在他却很快调整过来,只叹了口气,继续行动。

    随后他操作机械臂将岸边的沙滩椅、遮阳伞和烧烤架等等物事快速收拢,即刻启程回自己在沿海城市堆放物料的基地。

    他先睡一觉,翌日清晨起床开始拼装设备。

    等到傍晚时,他以夸克仪上的拆卸件扫描探头为核心,搭建了一台检测精度可达到三十天范围的半衰期检测仪。

    检测结果显示,cd机的年代并不久远,距今不足三十年。

    谢尔盖的骸骨停止生命迹象的年代与cd机基本一致,同样不足三十年。

    新的疑问产生了。

    意思大约在三十年前,不足二十岁的谢尔盖葬身鱼腹,并且由于其骨骼异乎寻常的坚韧,所以和cd机一起在巨鲸腹中藏了三十年。

    表面看来这合乎情理,但其实又有逻辑漏洞。

    首先,谢尔盖·波诺马伦科生于2543年这个时间节点,应该是不会变化的。

    在这条时间线中,2543年必定是个兵荒马乱的战乱年代,倒也是谢尔盖趁风而起的好时机。

    但2543年距离3020年却已有477年,距离2990年也有437年。

    谢尔盖怎么可能在2990年时不足二十岁?

    所以我可能并未穿越至3020年,而是2593年左右?

    但陈锋又测了一些其他东西的半衰期,可以明确认定自己是在3020年。

    矛盾无法解开了。

    陈锋继续强行推演。

    又有两种可能。

    第一,不足二十岁的谢尔盖掌握了人体冷冻技术,并在三十余年前苏醒,然后被巨鲸吞掉。

    第二,谢尔盖得到了可以返老还童的科技,一直活着,直到三十年前殒命。

    但这两个可能其实都不现实。

    假定可能性成立,那么如果谢尔盖真的已经死了,又已经三十年过去,以zs菌的信息传递能力,以及zs菌载体动物相互间的联系,敌意指令中关于谢尔盖的部分应该已经逐渐消散了,但却并没有。

    每当陈锋想解答一个疑问,总会得到更多的疑问。

    如果是之前的他,必然已经放弃思考,但这次他决定继续深入琢磨。

    渐渐的,第三种可能从他脑海深处浮现。

    谢尔盖对他自己进行了克隆,并建立了秘密基地,在这五百年来,一直利用自动设定的默认程序对自身进行克隆。

    那具尸骸的主人不是谢尔盖,而是他的克隆人。

    每一个谢尔盖的克隆人死去后,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出现新的谢尔盖。

    所以,动物们一直在追杀他。

    当这判断出现之后,陈锋只犹豫了不足十秒,便认定了这看似只是可能,却根本是必然的结论。

    所以,新的重点出现了。

    谢尔盖的秘密基地到底在哪里?

    他的秘密基地里到底还保存着多少东西?

    陈锋脑海中的量子风暴再度爆发,海量的信息喷泉般涌出。

    被他杀死的巨鲸虽然是变异种,但变异之前应该是蓝鲸。

    二十一世纪时,地球上的蓝鲸分布情况,以及大型蓝鲸的活动规律是什么?

    谢尔盖本人的生平事迹中表露出的他的个人性格与倾向。

    如果要实现自动化克隆,并且在四百余年后还能保持如此精准的控制,那么这项技术中必定不只谢尔盖一人的功劳,二十六世纪中的另一个比他更年长的天才赖闻明,很可能也有参与。

    那么综合考虑这两人的性格特征,以及当时的世界环境,还有蓝鲸的生活规律,陈锋逐渐得出结论。

    巨鲸吃掉谢尔盖克隆体的位置,并非发生在亚洲大陆上,而是另一片澳洲大陆!

    澳洲一直都有地广人稀的特点,且与其他大陆分割较远,是个飞地。

    谢尔盖是个疯子科学家,经常会冒出些疯狂的念头,赖闻明也好不到哪儿去。

    在s菌首次出现的那条时间线中,赖闻明完成自我升华,走向历史舞台的地方,也正是澳洲。

    所以赖闻明与澳洲大陆间存在着一些命运牵绊也不足为奇。

    所以如果这两人联手建立基地,很可能会选择飞地澳洲。

    拿定主意后,陈锋果断起飞,跨越太平洋,直扑澳洲。

    时光如梭,他在澳洲又呆了一个月。

    这个月里他不断狩猎动物,收集更多信息。

    同时他也不断探寻澳洲上分布较稀疏,但却依然存在的各种城市和小镇的遗址,以及连接聚居地的大型铁轨等道路遗迹。

    3020年6月1日下午,陈锋将重建后的路网图和城市分布点,以及变异动物的综合分布情况全部输入服务器,再投放到他面前的超大显示器上。

    他端坐当场,双目凝聚,一边肉眼扫图,一边在脑海中疯狂催动直觉去推演。

    整整四个小时后,他缓缓的站将起来,拿起笔,在手绘的澳洲大陆地图上画下了一个小小的圆圈。

    前进!

    直奔哈默斯利岭!

第426章 更孤独的等待【7400字超大章节】

    哈默斯利岭位于澳洲大陆西南部,濒临大海,占地极广,绵亘260公里。

    山脉山高沟深,纵横交错。

    千余年前这里曾是个重要的铁矿基地,几乎提供了澳国80%以上的铁矿石。

    当时哈默斯利岭植被稀疏,只有些顽强的草甸艰难生长。

    但如今这里的地形地貌虽无变化,植被状况却有天壤之别。

    群山的上端铺满了动辄长达百米的粗大藤蔓。

    藤蔓如龙游走,宽大的树叶仿佛蒲扇,茎干直径粗则一米,细也有数分米。

    细密的根须则从藤蔓茎干各处如同蜈蚣腿密密麻麻的刺入地面。

    藤蔓相互交错,爬满峰顶,几成生态霸主。

    这是种陈锋在二十一世纪从未见过的植物,大约是气候变化后产生了某些强势变异出现的新品种。

    山脉的中部则主要生长着一些枝干粗壮至极的大树。

    大树的根部极粗,即便最细的也要数十人环抱,粗的直径则达数百米,高度更有数百上千米。

    树冠仿佛撑伞般扩张开来,层层叠叠互相交错着,像是被堆放在菜篮子里的西蓝花,以至于从上往下几乎看不出山沟的痕迹来。

    要不是陈锋能通过飞船的探测仪扫描地形,他几乎能把树冠当平地给停靠下去。

    考虑到晨风一号没有能量护盾,强行停进山沟里可能受损,修起来麻烦,他先停在山巅上,然后穿上崭新的作战服,提上刀,拿了把裂变散弹枪,再背上个背包,走出舰船。

    他的背包里装了个微波炉一般大小的铁盒子。

    铁盒子里是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的小型生物电池供能仓,主要是给“玩具”引力波扫描仪供能,另外还有一块拳头大小的微型运算服务器。

    他先包餐了一顿夸克合成套餐,然后再摁下背后铁箱子侧面的按钮,伴随咔吱咔吱的金属异响,两条儿臂粗的机械臂从背后的箱子先往上弹出,支出来一米余。

    两条机械臂的中间悬挂着一块17吋的液晶显示器。

    咔哒,机械臂夹着显示器的关节先弯曲,再二段弯曲,显示器便正好摆在陈锋头顶斜上方距离眼睛半米处,让他看起来像背着书生箱的宁采臣。

    陈锋抬手在显示器上按了一阵子,调试成功,画面中开始浮现出个直径五十米的球形空间,正是扫描仪的成像。

    可穿戴式随身一体探测辅助设备宣告研发成功!

    哦不,拼装成功。

    这还不算完,他又转过身去,此时一口大铁箱子正被晨风一号的机械臂举着放下来。

    打开箱子,里面摆满了花花绿绿金属构造物,这都是他得闲时组装的可穿戴装备。

    一件一件的穿上,五分钟后,他变成了个充满朋克气息的机械战士。

    陈锋简单的测试了一下腰部左右两侧的喷射引擎,稍微浮空。

    很好,在辅助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撑下,他的飞行十分平稳,变向提速也非常灵敏。

    准备就绪后,他顺着山坡往下走,一头扎进茂密得不像话的丛林里。

    越往下深入,林间阳光便越暗沉。

    即使此时正好大中午,阳光正烈,但却也根本照射不下来。

    难怪这些树木要长那么高,不往上窜一点距离,怕是连口汤都喝不上。

    森林里的生态环境并不简单,除了高大树木之外,满地里也长着数之不清的或大或小的植物。

    高大的如同普通树木,低矮的则是些形态各异的灌木丛。

    这些极难照射到阳光的低矮树木倒并未生着宽大的叶子。

    至于它们的营养从何而来?

    只需要看一眼树木的枝条分叉就全明白了,树枝不约而同的长到了巨树身上。

    要不是能明显的看到枝条破开巨树树皮往里刺的破口,陈锋能把这些小植物当成巨树的根。

    除植物外,山谷中的动物也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既有眼睛根本睁不开,靠超声波定位的大耳巨狼,又有瞳仁里能自然散发出强烈光芒,脑袋上仿佛长了两个大型手电筒的黑熊,还有能在地面上闪电般抹过,快如老鼠的黝黑鳞蛇。

    这些动物的攻击性都很强,打老远发现了他的动静,便一个个飞蛾扑火般直愣愣冲来。

    陈锋暗自庆幸自己穿了可穿戴装备,能飞过去,不然他得走一路杀一路,得把自己活脱脱累死,遑论在这山谷里搜寻人类的蛛丝马迹了。

    他也在感叹,可惜高精度的引力波探测仪一去不复返。

    零件是有,奈何自身能力有限,实在修复不出来。

    不然的话,照着上条时间线里银河战甲的性能,在空中飘一趟,扫个描,然后就能安安心心的躺平等着繁星给分析结果了。

    大半天后,外面已是天色渐晚,但对他来说却没什么分别,他已经下到山谷底部,这里早已变成一片漆黑不见五指的世界。

    但自然间并非无光,他的视野反倒变好了。

    密密麻麻的异养型树林间,正漂浮着无数莹莹光辉,都是各种各样可以散发光芒的昆虫。

    这些昆虫各自追逐流光,时而汇聚,时而散开,又时而如同银河横亘天空般在树木间穿行。

    画面看起来如梦似幻,仿佛置身仙境。

    一些靠吞食虫子为生的小型鸟类时不时闪电般划过,荧光昆虫带出的空中河流骤然缺掉一块。

    陈锋并未开灯,早已戴上了模拟头盔,靠着利用超声反馈原理成像的投影分辨方位。

    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调查,一路轰杀躲避不开的动物,再时不时的收集一些生物电池。

    山岭中地形复杂,动植物密度极高,信息量大得令人发指。

    并且,即便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如同脚印或者野炊的余烬之类的,在大量动物高频率高强度的活动影响之下,根本不能保存多长时间。

    以这些动物的能力强度,陈锋估摸着没有装备的普通银河战士在这里也活不过三天。

    谢尔盖的秘密基地既然能藏匿近五百年,肯定不会傻乎乎明摆在地上,想找到,那还得慢工出细活。

    陈锋没做白日梦,没傻乎乎的想着能一蹴而就,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就此在这山谷中住下。

    时光荏苒,眨眼又是三月过去。

    在这三个月里,陈锋把哈默斯利岭上上下下犁地犁了十余遍。

    他的数据库里装满了庞大冗杂的信息,精确到山脉中的每一株植物,每一个昆虫,每一个动物。

    他也能对动植物的一切动态进行模拟预测,甚至精确到这些植物在何时生根发芽,将会在何时凋零。

    他还利用引力波探测仪完成了完整的地形模拟,下探到地下三公里的程度。

    在地下三公里的范围内,地壳中的土岩流动能精确到以克为单位的模块内。

    无数个细小模块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如同洋流的模拟建模。

    另外,虽然引力波探测器对地下的准确扫描只能下探到最多五公里的程度,但陈锋又扫荡全球,拼装出了些科技水平没那么高,精度没那么准确的常规地质勘探设备。

    设备类型包括物探化探、槽深、钻探、大型地球物理勘探设备等等。

    在地质模拟建模领域,以物法勘探为主,物法主要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

    总之就是有什么手段,陈锋就上什么手段,不求绝对精确,只图用更多检测手段去收集更多更全面的数据。

    所以他手中掌握的地质数据依然下探到了地下十八公里的程度,只不过地下三公里的范围是第七条时间线三十一世纪的科技水平,三公里到十公里则是二十五世纪的水平,十公里到十八公里则是二十二世纪初的水平了。

    如此庞大的数据量,让他专门扩建的超大数据存储库都快装不下。

    继续强化收集也没有意义,在3020年9月3日这天,他的扫荡行动正式宣告停止。

    以他当前掌握的算力,根本无法把这些数据转化成人眼可看的画面。

    卡机能卡到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随便转个视角,都能让想起当年用08年的电脑打开19年的qq时被支配的恐惧。

    所以他又写了个算法程序,全部交给服务器在后台演算。

    至于他自己,则又开始制作芯片,一块一块的往服务器里面怼。

    距离3020年10月27日不足六十天,陈锋的紧迫感越来越强了。

    到如今他已经初步完成新型宇航级飞船的搭建,就放在汉州郊区。

    飞船长约五千米,高一千一百米,宽两千米,形态为传统的纺锤形。

    不是他不想要三角尖锥舰船或者雪花舰,而是以他的能耐,实在只能勉强设计出纺锤形的稳固类曲率薄膜层。

    要让他整出别的形状,又或是可以完美贴合覆盖在舰船表层的结构,那是要了他的命。

    飞船被命名为晨风二号。

    二号搭载了两套没有智能辅助的高性能类曲率大型引擎,以及一套也缺智能算法支撑的力场护盾发生器,一整套手工打造的大型生物电池供能系统,一套没有芯片无法准确稳定控制能量转化的类戴森膜太阳光翼,以及数百种涉及到科研与生产方面的中小型设备。

    陈锋在里面还摆放了一大堆没芯片,但其他部件基本完整的各型各色各个时代的机器人。

    整个地球上,超过60%的能用的具备一定科技含量的零部件都已被他收集到晨风二号旁边的八个大仓库里。

    其中大约70%已被拼装成了不同的东西塞进了二号。

    理论上,当晨风二号飞出柯伊伯小行星带后,能在宇宙中持续加速,将能在一个月内达到稳定的两倍光速。

    假如陈锋能找到更完整的数据库,以及搭建出性能足够的量子智脑,那么他也能把二号的类曲率飞行升阶为曲率飞行,让晨风二号达到9.999……倍光速。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量子芯片。

    他哪怕只能找到一块,也能尝试用性能最好的高精度夸克仪合成更多,那么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空间压缩和质能转化技术也将恢复大半,陈锋除了能开着二号离开太阳系之外,还能至少给自己搭建出堪比鹰击甲性能的单兵装备。

    他把希望全部放到谢尔盖的秘密基地里了。

    三天之后,陈锋在哈默斯利岭的中央山脊上搭建了一个占地面积三公顷的模块化超算中心。

    该超算中心的综合运算能力,大约相当于第八条时间线中2050年时人类掌握的全部算力。

    又过去四天,所有的计算最终汇聚成了一个答案。

    答案是个十余米的小土包。

    其实之前陈锋曾不只一次路过这土包,但都没当回事。

    山岭谷底中类似土包没两千也有一千,实在稀松平常不值一提。

    但经过统计学与概率学的双重计算,再综合归纳微小板块的地质蠕动倾向,却推算出个十分违和的结论。

    这土包是地壳板块运动自然变化而成的概率低于1%,需要无数个偶然才可能形成。

    如果非要在哈默斯利岭里找到什么非自然的反常物事,那只能是这土包了。

    陈锋果断行动,采集样本,测试半衰期和物质成分。

    结论很快出炉。

    土包中的泥土看似与普通泥土并无区别,但其实是地幔物质。

    再测其半衰期,显示出陈锋分别采集自不同深度的土壤在不同的年代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从外层到里层的变化时间节点呈现多梯度的递进变化,从三十年前,到五十六年前,再到七十二年前,一直到四百二十年前。

    破案成功。

    谢尔盖的基地就在此处正下方的地幔位置。

    他先回基地,开始制造载人钻地勘探机。

    两天后,他回到原地,开始挖坑。

    钻头顺着土包的位置一直轰隆隆往下探。

    强大的超合金钻头一路破开土壤层,再破岩石层,又迎头撞上铁矿石层与硅镁层,稍微减速,再继续前进。

    十四个小时后,勘探钻头抵达地下五十公里的深处。

    此时他已经完全进入地幔,处在岩浆熔融结构中。

    这不是他第一次到地下,也算驾轻就熟了,但这次他的载具没有复合护盾,虽然合金钻头的外结构不会轻易融化,但里面的高温却略要命,就连他精心配制的温控系统都扛不住。

    舱内气温正在极速升高,热得陈锋满头大汗。

    他的判断是没错,的确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金属构造物,但这构造物的外壳有复合护盾,他进不去。

    任凭他把钻头功率开到最大,也无法寸进一步。

    努力了五分钟后,舱内温度已经超过一百,温控系统也已过载运转,最迟半分钟后就将宕机。

    陈锋气得想仰天怒骂,简直是见鬼。

    我堂堂银河战士,总不会倒在区区地球的地下吧?

    想当年,别说地幔,我连地心都去过。

    不然我先撤,把装备再弄先进些再下来?

    陈锋很快否定了这主意。

    虽然钻头是他的仓促之作,但的确已将能用上的零件都拉满了,没有护盾,只能如此。

    以他一个人的能力,着实做不到革新科技,再回去也没用。

    距离10月27日也没多久,时间不等人。

    就在他只觉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时,前方护盾却突然起了变化。

    钻头呲溜的毫无阻碍便钻了进去,进入到一片空旷的空间,坠落向下方一百米外金属壳层。

    陈锋正琢磨要不要弃舱逃生,免得摔成个夹心饼,下面却支来数十根金属长臂,将钻头牢牢抓住,再平稳放下。

    等停稳之后,陈锋试图打开舱门,发现外开的舱盖被包裹钻头的金属长臂给压住了。

    他打开对讲通讯器,拨通全幅频道的无线电通讯,“有人吗?”

    “跟我来。”

    对讲器里响起个少年的声音,用的是中文。

    陈锋一愣,什么意思?

    “谢尔盖?”

    他又问。

    少年再答:“跟我来。”

    陈锋气得够呛,“那你倒是把我的门放开啊!”

    回应他的又是一句“跟我来”。

    陈锋可以肯定这不是重播,对面真有个人在讲话,因为每个“跟我来”的语气和声调都有细微区别,仿佛越来越急躁。

    他也急,试图发狠强行蹬开舱盖,奈何这合金连地幔重压都能承受,用脚去蹬可是想多了。

    “我知道你就是谢尔盖,别卖关子了,我是陈锋,把门给我打开,我出不来。”

    陈锋想了想,如此说道。

    大约十余秒后,那些既蠢又呆的金属长臂终于松开。

    走出门,陈锋先仰头看了看,能见着红黑相间的地幔物质被护盾隔绝在百米开外,朦胧红光照耀之下,世界一片暗红。

    他前方两米开外,正打开一个方形洞口,随后一台电梯般的物事从下方缓缓冒起。

    在电梯的两旁有两个黑乎乎的小圆洞,约莫拇指粗细,看起来像是枪类武器的射击孔。

    一道电子音响起。

    “身份系统识别中,识别成功。人类,男性,汉族。历史基因库比对中,比对成功。陈锋,救世会创始人。威胁等级,0。信任等级,最高。”

    听着这审查核实自己身份的电子音,陈大师老泪纵横。

    不容易啊,快一年了,终于听到具备自主行动力的人工智能的声音了。

    这标志着在谢尔盖的秘密基地里,还真有智能芯片,可能还有个完整的人工智能!

    有救了!

    电梯门噗嗤一声缓缓打开。

    一个苍白瘦削的少年站在里面。

    少年约莫只有十七岁不到,目光呆滞,满脸木然,颧骨突出,显得十分营养不良。

    陈锋晃眼一瞟,便认出他来。

    还真是年轻版的谢尔盖·波诺马伦科!

    陈锋在看对方,对方也在看他。

    二人互相打量许久,倒是陈锋先往前走出去一步,再问道:“是谢尔盖吧?”

    少年偏过脑袋,眼神里更茫然了,直傻笑着,然后再用急促的语气说道:“跟我来。”

    陈锋翻白眼。

    早听说过克隆人各方面均不够健全,还不信,现在不信也得信了。

    也不知这年轻版的谢尔盖从小受的是什么教育,竟翻来覆去只会这一句话。

    小伙的逻辑思维能力仿佛真有缺陷,说完就要去摁按钮,也不管陈锋有没有跟进来。

    幸好陈锋动作快,不然又得给关在门外。

    狭小的电梯厢卡擦卡擦的往下落,陈锋心知再问他大约也得不到什么信息,也不多废唇舌讲话。

    对方只会说“跟我来”,那么必然是要引导自己去某地,到了地方自然一切揭晓。

    约莫一分钟后,电梯厢停下,出现在陈锋面前的是一个庞大且空旷的车间。

    车间中分布着数百个药丸形状的维生舱。

    每个维生舱高约两米五,与他本人曾躺过的内循环模拟仓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绝大部分维生舱中的液体已经清空,只有寥寥一两个依然装满了淡黄色的营养液。

    “现在我们要去哪?”

    他又问。

    那少年却已不再往前走,而是原地坐下,嘴里再道:“跟我来。”

    陈锋耸耸肩,看样子这里就是目的地了。

    陈锋试着往前走了两步,车间里却再生变化。

    一道立体投影光束自天花板上的灯头照射而下,落在他的面前。

    一个身穿白大褂,且秃顶的中年斯拉夫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果然还是谢尔盖,只不过是中老年版。

    电子音提示:“汉语?英语?俄语?小语种?”

    陈锋:“汉语。”

    下一秒,那静止的谢尔盖形象突然变得生动起来。

    他用沧桑感慨的语气说道:“既然你能出现在这里,而并未引发爆炸,那么你必然是从远方归来的人类。是吗?”

    陈锋想了想,“是的。”

    “欢迎你,我的后辈。”

    陈锋:“……”

    好吧,现在是你死得早,随便你怎么说。

    “接下来你听到的一切,都是我的录音,我无需回答你的问题。你先从我这里简单了解情况,其余资料就在前方的阅览室里。你耐心慢慢听我说……”

    大约半个小时后,谢尔盖的投影消失。

    陈锋则回头看了眼像个雕塑般坐在那里的呆头鹅年轻版谢尔盖,心头却已是完全了然。

    破案了。

    首先,这条时间线中太阳系里的人类的确是灭亡了。

    灭亡的准确时间节点是2589年。

    灭亡的标志**件,是尚且存活着的人类只剩下一人,正是谢尔盖。

    他倒没有当逃兵,而是在最后的基地里一直从事新武器研发工作直到最后一刻。

    外面的战斗再如何激烈,也没有影响他专心致志的工作。

    然后zs人类身披单兵武器冲了进来,大肆屠戮,杀光了澳洲基地里的所有人,也包括他敬重的前辈生物学家赖闻明。

    当真·人类只剩下谢尔盖一人时,zs人类突然停了手,悄无声息的退走,自此再不出现。

    一个月后,距离地球三千万公里的超大型太空站里发生爆炸。

    在这场爆炸中所有zs人类与强化变异动物同时消失。

    这并非谢尔盖的功劳,而是zs菌生命的自主选择。

    自此,整个太阳系里只剩下了谢尔盖一个具备智慧的生命。

    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留下。

    这或许是嘲讽。

    又或许只是一场科学实验。

    掌控人类命运的超高阶文明,想看看最聪明的人类在孤独一人后,又能做出什么样的创造。

    他也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不曾被zs菌感染。

    随后,谢尔盖尝试了单性繁殖,然而失败了。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结局。

    自己会孤独的终老在太阳系里。

    他有考虑过是否要离开,去往殖民地。

    最终,他并未,而是将全部的精力花在了重建人工智能,以及创造这个地下基地的事情上。

    他重建了基地,并藏匿到了地下。

    他将毕生的精力都花到了分析zs菌,分析历史,推演未来上。

    他想弄明白敌人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为什么可以如此轻易的摧毁人类。

    他也想知道怎样才能战胜对方。

    太阳系里的人类是败了,但谢尔盖依然渴望着留下些什么东西,说不定在遥远的未来会有殖民地的人回来,再看到呢?

    随着时间推移,他一天天的快速老去,但距离成功依然遥遥无期。

    谢尔盖开始吸收赖闻明留下的生物科技,实施自我克隆计划。

    他知道自己迟早会死,也知道克隆人多半会有这样那样的先天性疾病,不可能达到自己的高度,可那又如何?

    能做一点,便是一点。

    2600年,自知即将过劳早夭的谢尔盖完成了所有预置设定,自己乘坐着小型穿梭机上到地面,并在凶猛的动物撕扯下魂归故里。

    在他临死前,他又多收集了一些外部弱化后的变异动物体内的zs基因特征,并传回了基地。

    他还狠狠的嘲讽了一下这些废物。

    “你们可真蠢。”

    时间一点点推移,三十年后,又一名年仅二十九,看着依然年轻,却器官衰败行将死去的谢尔盖冲出了地面。

    时间眨眼过去数百年。

    一代又一代谢尔盖从维生舱中呱呱坠地,并在智能机器人的抚养和教学下成长发育为成年人,推动着初代谢尔盖未竟的事业。

    当然,意外总经常发生,有些克隆体胚胎甚至没能等到成长出人形,便宣告基因崩解。

    还有些克隆体在一两岁时,便无缘无故的死去。

    即便是成功了的克隆体,仿佛也被永恒限定了寿命,不会超过三十岁。

    并且随着时间继续推移,冷冻干细胞的时间跨度越来越久,活性与基因稳定度持续下滑,克隆体的表现一代不入一代,智商越来越低,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寿命状况越来越不稳定。

    一直到现在,剩下的维生舱已然只剩下寥寥几个。

    最近培养出的新一代谢尔盖,甚至只学会了必须给归来者讲的唯一一句话,“跟我来”。

    到这个境地,谢尔盖的推演已经宣告失败。

    “跟我来”的意义,只剩下为了向归来者证明太阳系人类曾经存在。

    又或者只是被其他文明发现,希望其他文明可以带走地球人的一切。

    这样,属于人类的时代也不至于在宇宙中悄无声息的如泡沫般湮灭。

    最终,谢尔盖没等到殖民地归来的同胞,等到了陈锋。

    他等了四百二十年。

【万订感言】

    2020年6月16日,《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达成了万订。

    今天是万订的第二天,想整理的思绪,已经基本整理得差不多了。

    这段感言不好意思写太长,毕竟今天我正文都还没有写出来。

    怎么说呢,众所周知,我一直是个靠感言过活,靠感动人讨饭吃的扑街写手。

    心里的想法又太多,所以,我的感言想短,大约也是短不了的。

    从2005年的12月开始提笔写下自己的第一本小说,不知不觉到现在,已经快十五年了。

    我没有想到自己能坚持一件看似枯燥的事这么久。

    十五年里大约断断续续写写停停。

    2005~2009年,一边读书,一边讲故事。

    2009~2015年,大部分时间在认真工作,闲暇之余随便写点东西,就当是生活中的调剂。

    2015~2019年,全职写小说,完成《随身带着女神皇》,《捉妖奶爸》、《第九职业》三本书。

    2019年,连续太监《我种我自己》、《我能掌管天劫》、《掌中仙宫》三本。一年写没了三本,0收入,我跌到了谷底。

    2019年12月,在麻木中开了《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宿命,也许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救世主这三个字,既是书名,其实却又是我个人生活的救世主。

    我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这本书会成为我个人的救世主。

    坦白讲,我哪怕不写书,大抵也是饿不死的。很多读者都知道,我以前是搞科研做环保的,但很多读者还不知道,其实我每年都在面对不同的“诱惑”。所谓诱惑是什么呢。我在四川省搞环保的这个领域里,多少还是有些渊源的吧。自2015年开始,我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诱惑,技术总工、项目经理、污水处理厂厂长、固废填埋场负责人……这一类似职务,基本上每年都会摆到我面前两三次。

    我每一次,都告诉自己该放弃写小说了,该回去做环保,既完成社会责任,又挣一点更踏实的养家糊口的钱了。

    但每一次,我都会想,写小说,写故事,其实也有社会责任,也能实现人生价值。我始终坚信,如果用故事能传递出去一些能鼓舞人心的东西,我留给时代的东西,可能会比我多修污水厂,多运营几个污水处理设施,多折磨一些重污染行业并不差。

    我又问自己,到底最喜欢什么?

    但我最终到底还是选择了继续写小说。

    我的家人不太理解,被我婉拒的领导、老板和大学教授也不理解。

    其实我自己有时候也不解。

    以前辞职,是因为生活所迫,收入供不住家庭开支。

    现在都扑街了一年,首订又才三百,一个月几百快的稿费,我还坚持什么呢?

    现在已经江山轮流转,回环保行业随便干个技术负责人,一个月也不只一两万了。

    如今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半年,我其实依然没想明白,当时自己到底在坚持什么。

    幸运的是,坚持得到了回报。

    我不知道从首订三百写到均订过万算不算空前绝后。

    我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做得更好。

    只是每当夜深人静时,看着兄弟姐妹们发的书评,看到大家能被我感动到,我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我甚至会去幻想,如果读者们能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找回被陈锋所感动的刹那心情,是否也能如陈锋一样迎难而上。

    我希望我的书,能让别人的生活过得更好,这是我的最高目标。

    我常与一些认识很多年的朋友说,作者写书,应该有责任感,使命感。

    但我也常被嘲笑。

    爽文就爽文嘛,怎么爽怎么来,安心挣钱就完事儿了。

    你扑街货,钱没挣到,就满脑子什么责任感,你连自己的家都养不好,有资格谈责任吗,有资格去帮别人吗?

    我想反驳,我总想说,文学的力量应该不只是爽,应该,也必须有点别的东西。

    但事实证明,这个市场很现实,流量的世界很现实,还真就是爽才能挣钱,同时这世界也笑贫不笑娼。

    我穷,我就是卑微,所以无力反驳。

    现在好了,扬眉吐气了。

    我用事实证明了,写网络小说,可以不一昧的追求爽,可以讲点不那么爽的东西。

    我们应该相信时代,相信读者,用心创作出来的,好的,有价值的东西,一定能被别人注意到闪光点。

    网络文学作为快餐文学,如果能抓住闪光点,也能在爽的表象之下,赋予时代一些更有意义的精神品质。

    我这个话,有点大言不惭,恬不知耻了。

    但如今的我也不怕被人笑话,打从我2005年第一次提笔之时,我所写的每一本小说,都想往这个方向努力。

    或许以前是做得不够好,又或许是人生阅历没达到,所以活该我平庸。

    至少现在,我终于在各位兄弟姐妹们,一个又一个订阅的支持下,做到了。

    万订。

    我相信这不会是我们的终点。

    救世主的剧情才刚刚完全展开。

    我们的未来必然是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我也相信,好的东西,终究能够出圈。

    《救世主》依然不会是我写作生涯的终点。

    我坚信,迟早会有一点,我能和所有付费订阅我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在这个时代留下属于我们的,坚定前行的印记。

    这,才是我写书的最高追求。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很多人。

    我的责编鹿鸣,一个特别热心认真负责的小伙。

    也感谢科幻频道的主编五月!

    感谢我的运营官,铁杆读者夜风、深海二号、橙子等等等所有人。

    感谢在我的写作道路上与我一同讨论的兄弟们。

    《大道纪》裴屠狗

    《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青衫取醉

    《我真没想出名啊》巫马行

    《我真没想重生啊》柳暗又花明

    《峡谷之巅》神秘的大西瓜

    《当医生开了挂》手握寸关尺

    《从姑获鸟开始》活儿该

    《皇兄万岁》剪水2

    《我上我真行》奈何笑忘川

    《真实末日游戏》捕梦者

    《前任男神》抱香

    最后再简单总结一些最近的更新情况吧。

    字数没有减少,但变得不那么规律了。

    我不得不承认,随着情节的深入,既要保持深度,又要避免重复带来的枯燥,写作难度的确越来越大了。

    不能说自己肯定可以做到完美,我只能保证,自己会用尽全力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我也能保证,我所写出来的每一个章节,都没有灌水的意图。

    如果真的铁了心要水,那么写起来大约也不会这么难了。

    总之,努力做到更好,恳请大家谅解。

第427章 谢尔盖的信【4500字,感谢一丢丢的看盟主】

    陈锋回头看了眼呆若木鸡,几乎分不清是真人还是仿真人的少年版谢尔盖,心头百感交集。

    那么他到底成功还是失败了?

    根据刚才那个智能化谢尔盖最后用电子模拟音播报出来的研究进度显示,他没能破解zs菌的底层基因信息,甚至连疫苗都没能开发出来,遑论进一步吸收zs菌中蕴藏的宇宙规律,化为己用。

    很显然,超阶文明将z菌与s菌两种细菌的核心功能融合到一起后,引发了质变到量变的新变化,赋予了其更奥妙的生物特性,完全超越了曾经的前两种细菌,就连已经掌握第八条时间线中至少三十世纪科技水平的绝对天才谢尔盖都一筹莫展。

    以前屡试不爽的蛋白灭活、基因比对后定向编译亦或是别的高阶疫苗培养手法均无济于事。

    归根结底却是在于人体根本无法承受zs菌的强度,即便是银河人类体内的免疫系统也无法产生可以消灭zs菌的抗体,那么疫苗自然无从切入。

    完全看不懂,以至于谢尔盖甚至怀疑,他本人不被感染,仅仅是因为zs菌不想感染他而已。

    至于为何入侵者在达成目的后,选择用一场超级大爆炸来完全摧毁被zs菌改造完成后的人类与变异动物?

    大约也是因为超阶文明同样忌惮于这种被其亲手制造出来的灭绝级生物武器,不愿意其流落到别人手中,所以才要毁尸灭迹,同时也能一举两得的预防武器失控,掐灭其进化为另一种具备超高威胁度的潜力文明的可能。

    谢尔盖留下的遗言最后这样说道。

    “我从未见到过这种细菌,更从未想象过宇宙中可以诞生这种生物。它既有量子智慧,又符合生物机理,这是一种与生物完全结合的新型量子智慧。我甚至怀疑,为了为这种细菌创造生存条件,太阳系内的物理规则已经发生了改变。”

    “只恨我本人就诞生在被篡改后的太阳系内,我的思维无法跳出基本物理规则的限制。用先哲陈锋推崇的围棋来描述,我便是棋盘中的一枚棋子,离开棋盘就一无是处。”

    “总之,在了解控制细菌的道路上,我尽力了。每当我自以为对它的了解更深了一层,却只能更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天真。我的每一个自信的判断,都是对之前的自信的绝对否定。在真正尝试了解控制细菌之前,我从未犯错。但当我试图看懂它之后,我一直在错,从未正确过。”

    控制细菌是这条时间线里的人类给zs菌的命名,后人们虽然有陈锋的预测史料,但却并未真个体会过z菌与s菌的冲击,所以并未沿用陈锋的个人命名习惯。

    “对一名科学工作者而言,这处境是不可言喻的莫大悲哀。当我们的殖民舰在一个又一个恒星中落地生根时,我们曾误以为自己彻底看懂了宇宙,人类以为越了解越无知这句话已然过时,但现在我知道了,没有。”

    “它是永恒真理。无穷的宇宙里有无穷的恐惧。”

    “无穷的宇宙既有无尽的希望,也有看不到边际的黑暗。人类绝对无法承受真正的黑暗,不该对宇宙失去敬畏心和警惕心。谁也不知道我们在何时何地,就被完全无法理解的异文明以何种方式观察着,警惕着,甚至支配着。”

    “灾难来临之前每个人都心存侥幸。灾难降临之时,无人可以置身事外。我衷心的希望走出去的人们可以坚持下去,可以继续传承人类的薪火。但很遗憾,我认为这不可能。我已经看到了最终注定败亡的结局。”

    “但我并未沉沦在绝望中,我问心无愧。作为太阳系里的最后一个人类,在前进的道路上虽然曾有过迷惘,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我尽力了,只是做得还不够好。”

    “我很后悔。如果活下来的不是我,而是赖老师,或许结果会不一样。他才是最优秀的生物学家。我已经用尽全力去追赶了,但做得还是不够好。可惜,没有如果,留下来的是我。对不起赖老师,对不起陈锋老师,对不起,人类。我真的尽力了。”

    陈锋别过脸去,不想再看年轻的,只会说“跟我来”的谢尔盖。

    他能体会到这位天才临死前的悲凉。

    谢尔盖几乎聪明绝顶,堪称千年难得一见的顶级物理学家与工程学家,但生物学的确不是他的天赋天花板的最高点。

    当初他解决戴森膜的问题,用的更多也是物理学上的造诣,只是结合了赖闻明的成就而已。

    这次他却被迫转向一个自己不具备绝对天赋的领域,面对的又是zs菌,最后的失败理所当然。

    只是不知道如果谢尔盖能活过来,看见如今只会说“跟我来”的痴呆版的自己,又会是何种感受。

    陈锋本人同样也很失望。

    他在心中幻想着能从谢尔盖这里得到更多答案,如果能一劳永逸的解决zs菌,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但他的幻想现在落了空。

    所以,如果不想在前五百年牺牲科技的进程,陈锋又想保留下太阳系里的人类,那便必须从另一个角度,找到正面对抗并击败zs菌,再将其化为己用的办法。

    他没有捷径了,必须自己来。

    这当然很难,但收获巨大。

    如果成功,那么陈锋认为人类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进步。

    种植战舰的技术开发将会大跨步。

    人类对大统一力、曲率科技与反物质和暗能量的运用,也能前进一大截。

    在谢尔盖的描述中,甚至有部分变异动物与zs人类掌握了瞬间转移,也就是短程折跃的能力。

    同时,如果能将zs菌的思维控制在手,还能尝试将其与戴森膜深度结合,培养出具备更高智慧,更高能量转化能力的戴森膜。

    这有一个前提条件,人类必须可以控制zs戴森膜的敌对意识,将其从敌人变为自己人。

    这都能做到的话,那么理论上也可以控制zs人类的敌我关系。

    这真的很难。

    万一没做好,也可能培养出一个怪物般的强敌。

    被zs菌支配的戴森膜,那得多要命?

    但既然都遇到了一次末世,又为何不去试试这种具备风险的可能呢?

    毕竟一旦赌赢了,能赢下的好处实在太多。

    陈锋走到年轻版谢尔盖的面前,再度说道:“谢尔盖。”

    他抬头傻笑,“跟我来。”

    “以后你就叫福莱德斯·谢尔盖了。”

    陈锋没理他,再度说道。

    “跟我来。”

    “福莱德斯·谢尔盖。”

    “跟……”

    陈锋丝毫不嫌麻烦的复述着这个名字。

    如此这般持续五分钟后,这小伙终于开始用含混不清的声音说道:“富蕊迪斯……”

    “很好,福莱德斯。”

    所谓福莱德斯·谢尔盖,其实是中式英语,换成中文的含义就是,星期五·谢尔盖。

    陈锋把鲁宾逊的仆从的名字赐予给了年轻版谢尔盖。

    他倒不是故意要逗弄对方,只是尝试着往对方的脑子里多刻进去一点不一样的记忆,重新尝试打开他的思维。

    他再又回头走向车间的另一边,那里有一扇门,门后是阅览室。

    阅览室里有历代谢尔盖,以及他本人收集到的所有资料。

    陈锋一边走,一边抬手对着空气问道:“人工智能,你叫什么名字?”

    “先生您好,我叫n次方。”

    陈锋咧嘴一笑。

    他只是问一句,就彻底确定了人工智能的存在。

    “是谢尔盖给你起的名字吗?”

    “是的先生。”

    “从现在开始,你叫小薇。”

    “好的先生,我叫小薇。”

    所谓的阅览室里倒不是摆满了书架,而是只有一具沙发和一个茶几,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陈锋熟悉这种布局,就是有高等人工智能辅助的全息阅读方式,可以更高效率的攫取信息。

    他先翘着二郎腿在沙发上坐下,摊手,“小薇,给我来一杯……”

    他肚子先咕咕直叫。

    算了,从开始钻地到现在都还没吃东西,因为对抗高温体能消耗又过大,得先补充食物。

    “给我酱花鸭、甜皮鸭、东坡肘子、酱肉丝、铁板烧猪排统统拉满。再来一大锅青菜丸子汤。”

    吃饱喝足,开始干活。

    “小薇,请提供资料。”

    “先生您好,请问您要采用何种资料阅读方式?以个人习惯为主?还是使用谢尔盖先生预置的托管模式?”

    陈锋改变了自己的习惯,“用谢尔盖的托管模式。”

    话音刚落,光影轮转。

    投影的光晕充斥了陈锋的视觉,形成了如同视网膜投影,但在景深等各方面的体验感与舒适感更好的立体画面。

    他仿佛置身于一片仙境般的虚拟空间

    信息迅速浮现,先出现在陈锋眼前的是一篇文章。

    文章作者当然是谢尔盖,但其内容并非谢尔盖专业从事的自然科学领域,而是偏向社会科学、心理学与史学方面的综述类论文。

    谢尔盖在论文中十分完善的总结了从二十一世纪到二十六世纪初的历史,赋予了一些个人看法,最终落脚处是针对如何摆脱域外文明威胁的思考,以及他个人对太阳穹顶的深度判断。

    “从二十一世纪到二十六世纪这五百年间,救世会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我曾是救世的一员。它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无处不在。救世成员们用极高的个人道德修养为自我约束。在不同的领域,尽可能更好的扮演着文明领导者的角色,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在救世成立的初期,先哲陈锋光芒万丈。但随着时间推移,自二十一世纪中页后,先哲陈锋的光芒渐渐隐去。很多人认为他是才华用尽,亦或是精力受限,不得不将更多希望寄托在他的追随者上。”

    “但我不这样看,他只是选择了自我收束,把更多的名声让给了他的追随者。他的动机应该是通过自我削弱历史地位,来提高救世的存在感,让组织逐渐形成严密的架构,也能迎来更多既有能力,又有理想的继承者。”

    “在这五百年间,救世看似取代了先哲陈锋的作用,但其实依然是他个人意志和伟大思想的延续。我为自己曾是救世的一员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根据先哲陈锋留下的资料,综合考虑《复眼者危机》、《锋蕾》以及先哲陈锋藏匿在《狂人猜想集》中包含的信息,可知太阳穹顶注定必然降临,这个过程不可逆转。在虚无的历史中,太阳穹顶曾经完成了三件事。”

    “第一,通过持续播放《世外之音》以左右人类的思维,控制人类思想,抹杀人类的创造性与反抗意志。第二,制造s菌,试图利用具备超高传播能力的病症灭杀人类生命。第三,制造z菌,强化动物的能力,赋予动物以不该有的智慧,试图让人与自然的对抗回到远古时期。”

    “在虚无的历史中,我们曾战胜了《世外之歌》、s菌与z菌。但这一次,我们一败涂地。这是我们的悲哀,但我认为不尽然。自2589年6月17日,太阳系内只剩下我一人,且异化人类与异化动物自爆后,太阳穹顶消失了,证据是我观察到一片空间站爆炸生成的残片完好无损的冲出了太阳系。”

    “只可惜由于所有量子芯片被毁,资料库丢失,我重建的量子网络无法与智慧主脑繁星的网络完成调频,我依然无法和其他人恢复通讯,无法获得更进一步确凿的证据。但我可以肯定,太阳穹顶的确提前消失了。”

    “有两个可能。第一,太阳穹顶被敌对文明复眼者挪走,用以封闭我们的其他殖民星系。第二,为了篡改太阳系内的基本物理规则,便于制造并持续强化控制菌的能力,以及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异化生物的基因稳定性,复眼者透支了穹顶的能源,太阳穹顶短暂的失效了。”

    “我认为第二个可能性出现的概率更高,超过90%。我的判断依据是时间节点,以及此后我对其他殖民地长达数十年的观察。那么,我们的能力已经触摸到了太阳穹顶中的能量极限,我们已经逼迫对方用出了控制细菌这个会导致穹顶崩散的终极手段。那么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必将彻底摆脱太阳穹顶的压制。”

    “我不知道自己这段大胆猜想是否真的有用,是否真能被其他人看到。我只能衷心的希望,《复眼者危机》与《锋蕾》这两个故事融合在一起后描绘的情节能成真。先哲陈锋,您真的在吗?您在看着我这一段话吗?这是我能为你准备的最后的支援了。您将来一定可以做到的,对吧?您不会放弃的,对吧?”

    在文章的最下方,还有一行小字。

    “备注:该信息仅在登陆人名为陈锋,且基因信息与古代先哲陈锋的基因信息100%吻合时呈现。呈现出该信息后,核心资料库将以解决先哲陈锋的需求为最高宗旨,资料的侧重方向调整为社科史料以及近现代核心科技史。”

    陈锋不自觉的咧嘴笑了笑。

    这条时间线中的谢尔盖曾是救世成员,知道了更多信息。

    所以这文章其实是一封谢尔盖寄给救世创始人的信。

    邮差的名字叫“时间”。

    现在收件人陈锋拿到了信件。

    他对着空气点点头,再轻声说道:“当然。”

    下一刹那,画面再转,变成了陈锋十分熟悉的历史展现。

    时间倒转,回到2020年6月26日。

第428章 奋进的星锋【3800字,感谢炒个屁股啊盟主】

    2020年的6月到7月,在史书中稀松平常,不值一提,表面看起来几乎无事发生。

    只聊聊一段话便粗略总结了梗概。

    “受不可控力的影响,全球国民生产总值在上半年受到重挫,全球经济体呈现强烈的退全球化趋势。十四亿中国人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率先走出困境,快速调整生活模式,在保证自身生命健康安全的前提下,以高度的自律和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完成全社会大科普,大防护。中国人面对反复无常的局面,不恐惧,不抛弃,不退缩。中国提前布局的高度信息化产业,全面普及的4g、5g和光纤有限网络,在面对新的格局时,为大部分产业从线下到线上的快速转型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全球生产力剧烈震荡的同时,中国在尽可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超过95%的社会产能,并成为以一国带世界的经济与生产力的定海神针。2020年是标志性的一年。2020年的6月,也是标志性的一个月。面对重重困境,中国以不可阻挡之势,在逆流的浪潮中逆风而上。中华民族正从此时此刻,向格局多变且震荡的全世界,发出最振聋发聩的声音。”

    “在这一个月里,中华民族的科学家们率先攻克疫苗,完成千公里级量子纠缠通讯(解决军事通讯的核心级保密需求,在中等规模的战争中已立于不败之地),并正式以不可见光光源为技术核心,立项投产1nm制程级硅芯片,石墨烯产业及碳结构芯片同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且正式对外发布常温超导合金。”

    “在全球停滞的同时,中华民族已然展现出其在五千年历史中独一档的扛冲击能力与建设能力。世界为之震荡,意识形态的高墙正轰然倒塌。”

    嗯,真的是平平无奇,稀松平常的一个月。

    史书梗概中关于陈锋这一个月所做的事,却是只侧面提了两句由他本人推动的1nm制程与常温超导合金。

    虽然他个人成就极高,但比起庞大的国家与世界格局来说,依然只是小儿科。

    他能在如此浓缩版的终极史书中,留下不带自己名字的两笔,已经光芒万丈。

    2020年8月初,钟蕾悄然发布《幸福的n次方》。

    与过去的盈利性歌曲不同,这次钟蕾选择了非盈利的免费路线。

    梗概史书中专门提到了这首歌,其在后世造成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史料中再紧接着呈现出来的内容倒是变得详细了许多,基本都对应了陈锋个人的需求。

    谢尔盖对陈锋的研究十分深入,他甚至通过反复研究关于陈锋的三本文艺巨著猜到了陈锋看历史的习惯,侧重点很精准。

    史料中写了重回大学后却又推出《盖世战神》专辑的卢薇,以及发展迅猛的星峰娱乐。

    在这个时刻,星锋游戏倒只稍微提了一嘴成立的事,并无建树。

    光影工作室却是因为提前介入詹姆斯·迪亚兹的电影而彗星般崛起,宣告了人工智能模拟特效新时代的轰然降临。

    陈锋对这些东西倒是看腻了。

    他早已不只一次成为世界首富,所以他对这次自己是如何变得更有钱的,着实不太感兴趣,无非是又提前了几年而已。

    钱,始终也只是钱,再没有别的更多的含义。

    陈锋麻木了。

    他的视野一直往后拉。

    当他看到2040年,钟蕾完成《晨风》时,心头却是咯噔一声,倍感失落。

    上条时间线里,钟蕾是在2041年完成的《晨风》,这次却只提前了一年。

    她依然尽力了,但进步却从肉眼可见变成了芝麻绿豆。

    有两个解释,她已经摸到了自己才华的天花板,彻底榨干了每一份潜力。

    钟蕾接下来还要拓展方向的话,大约也只能转型走向进一步渲染个人情绪的情歌。

    以钟蕾的停滞为代表,在音乐上,这次全文明的文艺大爆发也并未出现质变,比起上次也只稍微好了一点。

    陈锋对此早有心理准备。

    问题应该不在他与钟蕾的感情加深上。

    人要学会面对现实,钟蕾需要重新突破。

    卢薇也转型走向了政坛。

    推动文艺大爆发进一步升华的两大源点,一个陷入某领域的瓶颈,另一个则干脆转型从政,爆发的力度没有减弱都得谢天谢地。

    卢薇的自我牺牲当然是有价值的。

    有带着光环的卢薇入政,自2025年,卢薇在汉州入仕起,星峰集团旗下所有产业的发展均进入第二条高速公路,向前一路狂奔,不带踩刹车的那种。

    但关于卢薇的婚姻状况,却又成了另一个谜。

    她曾宣布自己与陈锋的婚约,二人在公共场合也时常出双入对。

    但世人却从未在这两人的身上找到恋人的感觉。

    二人相互对视时的目光很恬淡,像知己多过像恋人。

    比起卢薇,她的“丈夫”陈锋与钟蕾在一起的时间倒是更多,那两人也登对般配,可也依然从未被人抓到过陈锋“婚内出轨”的把柄。

    一切,都只能让世人去无端揣测而毫无所得了。

    星峰集团的全面成功体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光影工作室的提前崛起,就弥补了卢薇转型和钟蕾短暂休整带来的缺失。

    在詹姆斯·迪亚兹的新片引爆特效后,光影工作室瞬间从寂寂无名的新公司变成了业内巨头。

    在2021年~2025年间,星锋光影工作室以平均每年参与两到三部大片的后期制作特效工作的强度活跃在电影界。

    同时陈锋也慷慨分享,将自己的模拟建模基础框架以利润分红的方式授权给全球各大游戏3d引擎开发企业,同时陈锋还通过数据流模拟和大数据广泛收集为核心方法,自主开发了星锋仿真,用以取代matlab等仿真软件。

    初期时,星锋仿真的性能远远不如matlab,但在他不计代价的大量烧钱后,这款融合了自驯化能力,自主成长收集大数据的新型仿真软件只用了两年时间便超越前辈,并一骑绝尘。

    当初繁星曾将人工智能仿真模拟的思路运用到极致,第八条时间线中,绝大部分的基础学科实验都能在繁星的智能模拟中完成。

    陈锋在二十一世纪里虽然只有更低的算力,但这时代科技背景之下,大部分研究项目对精度的需求也没那么高,1nm级的硅芯片服务器刚好能满足运算需求。

    所以,matlab死得不冤。

    也就是在星锋仿真干掉matlab的那年,詹姆斯·迪亚兹第三次指导的《纵横星空》准时上映。

    之前星锋光影工作室参与制作后期特效的电影,已经把全球观众的口味养叼了。

    别人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小升华,结果等走进影院,这些人才发现,这部片子简直是又革了视觉特效的命,戴上3d眼镜后,根本就分不清虚拟和现实。

    《纵横星空》最终取得了78亿美金的全球票房,比上次的60亿还夸张。

    自此,陈锋的娱乐版图再度横扫全球。

    话分两头,欧胖子在这些新变化里竟真出人意料的没有拖后腿。

    陈锋把北美分公司交给他,在这几年的海外发展里,欧胖子可谓居功至伟,多个后期特效制作的重磅大单都是由他去牵线搭桥跑前跑后。

    最后《纵横星空》能瞬间引爆票房,并快速席卷财富,靠的也是胖子不辞辛劳的拜访欧美院线老板,从一开始就拿到了压倒性的超高排片率。

    陈锋打造电影宇宙的新计划再度起飞,这次他把主制片人的担子交给了胖子。

    在私人顾问团中的首席专家罗伊斯博士过世之前,胖子真干得的确不错,帮助星峰娱乐在2038年攀过了1700亿美元的市值,比上条时间线还高700亿。

    钱,依然只是一个数字。

    在此之前,2035年,由星锋游戏十五年磨一剑,把陈良奇与何安琪两个主策划累到肝硬化,又被拉梅内克·南丁治好两次的《复眼者危机》超大端游提前三年了。

    首个客户端的体积就达到了317.5t,比上一个177.5t的版本,主要就是多了星锋仿真软件的扩展功能包。

    陈锋曾打定主意要用这款游戏成为第二家园,并以之为凭仗彻底改变世人攫取基础知识的媒介。

    所以这次他做得很极端,从一开始就贯彻了强行寓教于乐的模式。

    他这个骚操作让玩家们很痛苦,从进入游戏的第一秒就在痛并快乐着。

    起初,很多玩家联合起来表示要抵制制作人和狗策划这种丧心病狂的行为。

    我们是来玩游戏的,不是来读书考试的!

    我们要娱乐,不要找虐!

    他们以为自己的抵制可以让游戏公司赔钱,然后屈服。

    他们几乎成功了。

    《复眼者危机》开始运营的前三个月,还真就亏得血本无归。

    且不说金额高到恐怖的开发成本,光是为了维护带宽和服务器消耗的电费,都高达十余亿元,这还是生物电脑服务器运营商和宽带供应商都是星锋科技,只收成本价的情况下。

    游戏公司的经营团队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核心运营和开发团队负责人恨不得引颈自刎。

    陈锋却老神在在的安慰众人,“不要慌,一切尽在掌握。看你们这紧张的样子,没必要。我给你们涨工资吧。”

    众人大惊,“老板不要这样!我们太惭愧了!”

    陈锋继续安慰,“你们搞错了一点。你们做的不是游戏,是第二世界,第二家园。我们与别的游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虽然掌握了虚拟现实级别的技术,但游戏却并未完全脱离现实。我们必须用能提高生产力的学习为媒介,将第二世界与第一世界紧密的结合起来。”

    见这些人还没听懂,陈锋再咧嘴笑了笑,“我来给你们做一个假设。假如我们的第二世界完全脱离现实,用以盈利为目标的思路去做游戏,让玩家沉迷其中,在游戏里完全忘却家人、忘却责任、忘却一切辛苦的工作,沉浸在自我麻痹的消遣中。那么这个世界会怎样?”

    众人陷入沉思。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猜测,但却都走向了同一个方向。

    “所以,你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掌握的是一柄怎样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虚拟现实技术既是可以帮助人类开疆拓土的神器,也是可能带来毁灭的潘多拉魔盒。技术的本质应该带来进步,而不是带来拖累文明脚步的泥潭。”

    “我们掌握了别人无法企及的技术,那么也就掌握了文明前进的大门的钥匙。如果我们失去了责任心,一切以盈利为最高目标,那么我们打开的就是通往地狱的门。但如果我们牢记责任心,以推动文明进步为己任,那么我们打开的就是一扇通往星辰大海的门。钱,当然要赚,但这钱应该摸着良心去赚。”

    “科技向善呐,朋友们。”

    陈锋这一番话,稳住了星锋游戏里心绪动荡的核心团队,也奠定了星锋游戏在接下来数百年发展的基调。

    “为了文明之进步而创造第二、第三……第n世界!”

    又三个月过去,玩家们果然屈服了。

    因为他们发现,在自己抵制游戏的三个月里,自己不但游戏玩得不如那些死忠玩家,就连工作和学习能力也掉到了后面。

    抵制游戏会把自己变成个废物?

    这何其恐怖?

    怎么办?

    冲啊!

    时间倒转,陈锋的目光又回了2020年6月底的星锋研究院。

第429章 救世的阴影,命中注定的孤独终老

    这次星锋研究院与过去的主要区别在于,陈锋在52区提前布局了三种新材料,以及对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侧重。

    除过去的材料与能源技术之外,这次他进一步利用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多吸收了不少生物与医学方面的老中青年才俊,将星锋研究院在这两大领域内的实力强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做前沿尖端科技研究,除需要人之外,也要钱。

    这钱还不是一星半点,随便一项拿出来,开支都得要天文数字。

    曾有学者计算过,在二十世纪的初期,平均每发明一个可以在某领域改变人类生活习惯的科技,至少需要耗费十万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但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初期,这个数字变成了一千万人。

    并且,这样的投入还未必能收到等价的回报。

    研发新技术的本质,是人类把现在的资源,存进“时间”这家业务经理情绪化很严重,权限还过大的银行里。

    钱存进去之后,人类还得不断努力,才能想办法证明自己存款的真实性,然后在将来的某天,得到一笔期望的高额回报。

    陈锋心里有答案,就写在《规划》里。

    所以他的这场存款游戏的庄家从“时间银行”变成了他自己。

    他的存款游戏能旱涝保收。

    但要把他的答案从一篇论文变成可以在现实中运用的技术,依然不是简简单单动动嘴皮子的事。

    这钱,该存还是得存,无非是可以少点。

    他能用相对较少的资源,去稳定的撬动庞大的利润。

    但这个相对较少的概念,落在普通人眼中依然超乎想象,何况陈锋同时铺开了数十条战线。

    创业前期,虽然他手中同时握有星峰娱乐和部分快速转化成功的应用科技产品为吸金渠道,但世人还是觉得他的行为风险过大。

    哪有人这样投入技术的。

    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你海浪呢?

    此时看历史的陈大师表示笑而不语,这种不被人看好,然后自己的技术转化如竹筒倒豆子啪嗒啪嗒光速成型,一路疯狂打脸的套路,他看过很多次了。

    结果的确如此,他的现金流看起来很危险,但每次都处在可控的范围内。

    他和赖恩率领的旗下数十个项目组简直就是怪物总动员,一个比一个牲口。

    明明看起来难度高到令人发指,没个几十年甭想有收获的超高难度项目,到了他这里,却成了吃饭喝水般稀松平常的小事。

    星锋研究院总能稳定的快速产出,快速转化。

    他利用已成型的技术不断席卷到更多资金,以战养战,看起来他总在走钢丝,其实没人知道他的事业版图稳如老狗。

    星锋研究院平均每四个月拿出一项新技术,如此这般持续了十余年。

    别人简直羡慕得牙酸。

    陈锋笼络到的都是些什么神仙学者?

    诺贝尔奖都不够发了。

    陈锋倒也没谦虚到不参与,他只是把自己拿出来的新技术全部推到了赖恩与众多项目组的负责人头上,逼着这些人把成果全挂上他们自个的名字,还不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第二发明人里。

    并且他还命令要求自己旗下的核心产业版图内的学者们,不得对外宣传他的贡献。

    不知不觉,在2040年,也就是钟蕾完成《晨风》的这一年里,星峰集团的综合市场价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两万亿。

    在以前的时间线中,陈锋差不多该卖公司改行放烟花了。

    但这次他不用穷尽一切去冲击外太空,所以没卖。

    他保持了星峰集团的原有编制,只简单切割掉一些娱乐领域方面的资源,完成部分套现,再加强了对外的公开授权,同时又把之前利用52区埋伏的后手攫取到的三大新材料产业链整体打包转让给欧禾集团,最终轻松套现四千亿现金,并在建制基本完整的星峰集团内部成立新的航空航天业子公司。

    但这一次,他不再以发射能飞往太阳系外的飞船为主,转而以开发太阳系内部资源,譬如火星与金星的殖民,以及早点让水星哥完成历史使命,变成戴森云为主。

    他在2040年定下这个计划,并在2042年开始正式执行,与此同时,他召开了救世的第一次扩大会议。

    他将自己旗下各大产业的头号负责人,以及提前选定的众多人选全部吸纳了进来,并在会议上公布了自己的最高人生追求。

    新增成员中,同样有不少卢薇在国内外政治领域发展的核心人员。

    救世对新成员的考察期长达22年,这一波吸纳的成员很快接受了陈锋的理念,开始全力以赴的推进《五百年规划》。

    新成员之一的刘卡德,更当即根据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开始创作刘氏版本的《锋蕾》。

    比起原版,刘卡德的《锋蕾》相对弱化了陈锋与钟蕾的感情,但升华了科技感与文明感,在历史上造成的影响力并不输给他本人曾经写的《星河不灭》系列与原版的《锋蕾》。

    这一次,陈锋不曾离开,一直在太阳系内呆到了2166年,直到死去,享年180岁。

    他改变方向后,对时代科技的推动强度的确肉眼可见。

    2087年,宋思羽在送走欧俊朗的六年之后,提前三十五年拿出了量子超算核心。

    2089年,伊伦·艾尔文的学生提前发明了星锋氨酸。

    2099年,人类在远地轨道上建成大型太阳能光翼,与可容纳十万人长期居住,具备相当程度生产力的空间站。

    2115年,人类在火星上建成了第一座可以容纳千人长期居住,以可控核聚变和太阳能为主要能源供应的空间站。

    2121年,金星基地建成。

    2133年,第一艘大型矿勘飞船前往水星。

    2137年,第一块水星戴森云光伏模块被投放进入环太阳公转轨道。

    说来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在这五次事关人类航空航天业重大变革的标志**件中,每一次都有陈锋本人的身影。

    他不是去当什么总工程师的,他压根就是去干苦力活的。

    从驾驶员到操作员,他什么都能干。

    哪怕最后一次时,他当时的年纪已经高达141岁,他却还是能穿着沉重的操作甲行走于太空之中。

    从修复舰船的损毁部件,到利用单人装备的引擎强行校正空间站轨道,再到精细化的太空设备拼装,又到同时远程操控数十个智能机器人快速切割失控轰向戴森云模块的太空陨石,哪里都是他。

    他完全不像个老头,精力旺盛至极,临场反应和操控能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他也压根不参加训练,总之就是上手就会,一会就最溜。

    根据后人的估测,要不是每次都有他,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至少还得往后推个几十年。

    起初他要上天的时候,地面上的人们都拦他,但总被他拒绝。

    他只乐呵呵的说:“你们懂个屁,我该留下的东西都留下来了。这些事情我要不去做,换毛头小伙去?万一给我搞没了一个飞船,损失多大?得浪费多少时间?就得我亲自上,干什么都贼溜。”

    人们拿他没辙,觉得头大如斗。

    但等他每次都力挽狂澜化险为夷,再安全带着小弟小妹们返回地球或者在太空基地上落地生根后,人们知道厉害了。

    你个糟老头子,是挺强啊!

    2166年,也就是陈锋过世的那年,水星为他殉葬,彻底被分解为完整的戴森云。

    自此,陈锋重新走完了漫长悠久且孤寂的人生。

    他在2081年送走了欧俊朗,此后几十年间,再分别送走欧国华、孟晓舟、赖恩、卢薇。钟蕾和宋思羽等等等人。

    他的人生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凡,又壮阔。

    他这一辈子看起来很圆满,但其实也充满了遗憾。

    他终究是没有能够留下一个后人,让他的庞大基业无人继承。

    他仿佛命中注定了只能孤独终老。

    据史料记载,他仿佛能提前感知到自己的死亡。

    所以他提前五年准备好了自己的墓地。

    在他临死那天,他一个人穿上刚刚研发成功的,被他命名为晨风作战系统的单兵作战装甲飞往了大雪山。

    他一个人坐在大雪山下,身边是一台只听命于他的,被他命名为繁星的智能机器人。

    他一边喝茶,一边用迷惘的眼神看向天空。

    他说的话,当时大部分的世人,包括救世的成员都听不懂。

    “这一次,我到底还在不在?对不起,这次我欠你一个婚礼。”

    直到最后,世人也没看懂他的婚姻状况。

    没人知道他欠的婚礼到底是谁的。

    他死后,星峰集团从一家被他个人完全掌控的庞大私人集团,变成了全人类公有制企业的首个代表。

    当然,说是公有制,其实核心控制团队,基本都全是救世的成员。

    星峰集团的任务除了发展科技推动文明之外,还肩负着为救世的各种行动提供资金资源的重任。

    失去了创始人的救世并未就此衰落,反而继续发展壮大,变成了一股谁也无法忽视,无处不在的庞大势力。

    2213年,人类在太阳系内绝大多数行星上均建立了基地与殖民站,人类的控制范围扩张到了柯伊伯小行星带。

    2235年,基因液改造技术再度诞生,比上次提前了154年。

    世界格局严格按照《规划》中细致勾勒的框架而前进,一直在加速。

    2241年,随着一位可能只是同名同姓巧合,也可能是某种宿命必然,也叫潘达的程序员破解了《狂人猜想集》1.0版的内容,关于未来的很多东西轰然浮现在人类眼前。

    多年前,著名作家刘卡德在《锋蕾》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假如科幻不再是科幻,而是事实,人类应该何去何从?人类如何才能在混乱中找到一线曙光?”

    面对新的,必然降临的危机,人类陷入了短暂的混乱。

    但这混乱来得快,去得也快。

    对文明的掌控力从未衰落的救世悍然出世,以极快的速度消解了分歧与混乱,将全人类捏和成了一股团结的力量,并围绕已然掌控绝对领袖地位的华夏民族,成功组建世界政府。

第430章 为什么不能是我【4400字,感谢青蛙哥的盟主】

    世界格局的陡然变化,稍微出乎陈锋的预料。

    毕竟在《五百年规划》中并未考虑到会有个同名同姓的程序员潘达能提前两百余年破解掉陈锋的加密锁。

    但结果倒是可喜的,s菌的秘密暴露后,潘达再接再厉,连续破解了《狂人猜想集》后面多个版本中暗藏的信息。

    复眼文明的威胁愈加全面的暴露在世人面前。

    自此,一些发生在陈锋身上,世人曾经看不懂,理解不了的东西,渐渐被找到了答案。

    当初他与牛津教授合作完成的大型社会实验,到底表达了什么?

    为什么他宁可短时间内背负骂名,也要通过52区悄悄的阴另一个国家一手。

    为什么他明明掌控了绝对优势,但心态上却始终能保持对全人类相对的一碗水端平。

    为什么《复眼者危机》这款可以让他瞬间席卷巨量财富的游戏,会被他用完全违背游戏开发客观规律的理念做成了个第二世界般的大学。

    为什么他临到老了,却依然不肯放一天的假,甚至还亲自上太空干那些既累又苦,看似简单,但被他证明技术含量超高,换个人就得gg的活。

    在这条时间线中,由于陈锋本人的马甲多开,以及刻意压制自身在科技领域内的存在感,由他培养或者带动的科学家一个又一个声名鹊起,导致他过世之后,江湖上再没了他的神奇传说,他变成了一个只是相对比较耀眼的时代印记。

    再加之他与钟蕾的爱情在世人眼中不再那么“神仙”,他又多了个解释不清的公开“妻子”卢薇,却又老和钟蕾搁在一起,他身上开始出现复杂的争议,以至于他的个人名望不像以前那样被拔高到令人只可仰视的程度。

    削弱自己的地位,这是陈锋的故意为之,初步达成了目标。

    但是救世的成员对他的个人崇拜却从未减弱,他们知道救世的几名创始人员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也知道陈锋为什么会让自己名节有亏的深意,救世成员们更深刻的明白了自己加入这个组织的意义。

    这一切要素结合起来,成了救世能以最快速度消灭末世来临时混乱意识形态的核心驱动力。

    2241年底,世界政府初具雏形,然后便是漫长的谈判与讨论,同时也伴随了一些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

    正是从此时开始,原本隐藏在暗处的救世成员陆续走上台面。

    这些人不需要接管权柄,因为权柄本就在他们手中。

    他们开始彻底贯彻陈锋的理念,强势推进融合,不断巩固与加强世界政府的权力以及对世界的掌控力度。

    在这个时候,陈锋之前的布局再次发挥作用。

    《复眼者危机》这融合了娱乐与学习功能,几乎成为每一个新人类成长历程中绕不开的必修课的游戏便体现出了价值。

    长达两百年时间的第二世界渗透,让全球语言结构变成了以汉英为主的模式,同时一些具备特色的小语种依然并未消亡。

    全世界超过70%的人口至少同时掌握了两门语言,汉语和英语。

    大约63%的人口同时还掌握了具有其民族特色的另一种语言。

    语言的畅通带来了思想意识分歧的快速消弭。

    按照陈锋当初的本意,推行双语并轨制是为了将汉语和印欧语系各自的优点结合到一起,尽可能将世人的三观往既有远见卓识,又足够务实的方向推进。

    陈锋这个目标很大,非常宽泛,影响也只在潜移默化中呈现。

    可在另一个方面,科技、经济和文化方面在双语并轨模式下的收益却非常直观,交流变得无比顺畅,信息传递共鸣,再到迸发思想火花的速度也变得更快。

    只有少数过于看重传统,拒绝一切改变的特殊地区,亦或是生活在融合地区,但过于懒惰,压根不爱动的自暴自弃者只掌握了一门语言。

    这类人的表现让人挺失望,完美符合了牛津教授的社会调查中呈现出的少量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人设。

    他们抗拒融合,抗拒奋斗,表示几百年后的事,与我们有神马关系?

    要奋斗,要努力,那是你们的事,我们可没兴趣。

    人活一世如此短暂,照顾好自己就已经够辛苦够累了,每天还得起床,还得自己吃饭,连玩个游戏也不让我玩痛快,我特么才不听你世界政府的安排呢。

    什么见鬼的义务,什么见鬼的劳动,我才不想。

    我被生下来又没经过我的同意。

    我要早知道活着这么累,我就不投胎了。

    现在人工智能这么发达,让我好好的开开心心享受一辈子不行吗?

    这么大的世界,太阳系里这么多殖民地,生产力这么过剩,多我一个饭桶,能把世界吃穷了?

    拒绝改变与拒绝付出的人加起来,大约占据总人口比例的26.77%,人数共计近三十亿。

    这个比例不低。

    但这一类人并没能对世界政府造成太大的困扰。

    因为基本上,废物在社会体系的自然培养中,就已经处在被半淘汰的状态,几乎不掌握任何社会权利,也没什么资源分配权。

    2245年,世界政府推出安乐计划,给了这些反对者相对足够合理的选择。

    地球上的五大洲被拿出两个大洲分配给这类人居住。

    火星和金星上,也同样修建了数十个互相连通,总计可以容纳十亿人的大型安乐居住地。

    在这些区域里,吃喝管饱,网络服务拉满,你们要玩,尽情的玩。

    强势的领导层给了这些懒惰者足够的基本物质条件。

    唯独只砍了掉了三项权利。

    第一,可以代替人体孕育后代的体外培养仪的免费使用权。

    第二,可以代替父母完成90%以上照料后代工作量的多功能量子智能机器人的使用权。

    这两大科技极大程度减轻了新人类抚养后代的难度,让原本耗时旷日持久的大工程,变成了一件只要想做,就能轻松搞定的小事。

    但参与安乐计划的人将失去这两项科技带来的便利。

    世界政府的理由听起来有些无情。

    这两项便利消耗的资源极多,代价很重,你们不创造资源,自然没资格享受。

    你们要抚育后代,可以,那你自个生,自个养,基本的教育和衣食住行条件依然会给,但你们就是得自己费神。

    第三项权利说起来就有点伤人了。

    立法禁止安乐者与非安乐者婚配,只能在安乐者内部结合,俗称废物只能和废物搭伙。

    起初,很多安乐者极力反对这三条充满歧视意味的严苛条令。

    甚至世界政府内部也产生了分歧,认为这会削弱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但在最终的投票表决中,这三条规则还是被强硬的执行了下去。

    如果想要得到,那么你就必须创造。

    如果你是个安乐者,并真的在乎某个非安乐者,你真的忠于爱情,那么就请你放下懒惰,尝试着做点有意义的事,哪怕只是通过初等教育考核,成为一名可以在全自动车间中胜任信息监察工作的流水线工人都行。

    前进的通道永远向你打开,从未关闭。

    钥匙一直在你们手上,改变命运的契机只在你一念之间,就看你想打开哪扇门。

    2343年,安乐计划终止了。

    在这近百年间,安乐计划的内部社会结构经历了两代艰难的繁衍,先步入老龄化,又流失了大量人口。

    这里大约相当于蒸发了近二十亿人口。

    太阳系内的人类总人口数却并未减少,反倒从两百多亿提升到了四百亿,基因的多样性并未因安乐计划而受创。

    这下,观念又被统一了。

    自2351年起,第一艘长二十余公里,可以搭载三万名乘客,装载了可达三分之一光速的介质推动引擎,由生物电池、生物膜光翼和可控核聚变提供能源的奋进者一号脱离了海王星自转轨道,飞往太阳系外。

    按照原定计划,奋进者一号将在十六年后抵达比邻星系,并在比邻星b上扎根。

    此后十年,奋进二号、三号直到十一号陆续扬帆,去往不同的方向。

    2367年,第一代戴森膜完成生长,并开始供能。

    自此后三十年,可以容纳十万人的新奋进者以平均每年十余艘的速度出发。

    再到2401年,戴森膜完成进化,装载了新型类曲率引擎,可达到0.99倍光速,可容纳三十万人的超新奋进者系列再度出发,每年数百艘。

    比起前面两个不同版本的奋进者,超新奋进者搭载了更先进与稳定的护盾系统,同时也是模块化组成,可以随时化整为零,生存能力更强。

    时间一直走到2490年,人类在此时完成分割,走向了不同的分岔路口。

    经统计,在这139年间,人类一共往太阳系外送出五万余艘奋进者号,拢共一百五十余亿人。

    2343年时,太阳系内共有四百五十余亿人,到2490年时总人口稍微下滑至三百七十亿人。

    此时,以人类的生产力,在第三代戴森膜的帮助下,其实可以用最后的十年时间全员撤离太阳系。

    到了这个时候,意见一直统一的救世会终于产生了严重分歧。

    部分人认为应该全员离开,既然太阳系注定会被盯上,那么不如将全文明彻底化整为零,放弃母星。

    另外部分人则认为,既然敌对复眼文明是银河统治者,人类就连离开猎户臂都做不到,遑论逃出银河系,所以逃与不逃,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放弃太阳系前往其他殖民地,即便可以在其他殖民地重建一切,但人类必将永远失去一个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地球上纯天然生成的生态环境。

    经过长达百余年的殖民地建设,人类的足迹遍布太阳系附近数千个恒星系,也改造了无数个行星,但人工改造后的行星,即便有人类投放的生物系统,也从未形成地球上这般复杂全面,且循环自洽的完美生态。

    放弃一个恒星系,就等于放弃了一段人类已经掌握的宇宙规则,放弃了一种进化的可能。

    这种代价是无形且庞大的。

    更何况这还是孕育了人类的母星。

    太阳系内的物理规则,毫无疑问是最适合人类的。

    所以,用符合生物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去总结,人类在太阳系内的科技进步,应该是最快的。

    在先哲陈锋留下的“故事”中,也能找到佐证。

    比如上条时间线中,太阳系内的地球人,即便受到了穹顶篡改规则的压制,最终在大决战之前完成的科技沉淀,也强于巴纳德星和比邻星的殖民地。

    当时坚定的想留下来的代表人物,世界政府最高政治领袖华中云如此说道:“对方手中有太阳穹顶,所以注定会有一个星系必须承受太阳穹顶的压力。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是母星呢?我们离开,亦或是留下,又有什么区别?倒不如留下一部分人来坚守阵地,并进一步深度开发利用太阳系的潜力,说不定又能创造出更多东西呢?更何况,我们还要等那一个人,对吧?”

    自此,争议结束,一部分人离开,一部分人留下。

    曾有人再问华中云,想劝他走。

    华中云却又笑道:“总有人要留下,为什么不能是我?”

    最终,370亿人离开了210亿人,留下了160亿人。

    在这160亿人中,接近110亿的中华儿女。

    有些东西,当真是深深的刻进了骨子里。

    中国人的寻根情节。

    2500年,太阳穹顶准时降临。

    母星留守者与外界彻底失去了联络,不能接收外部信息。

    但留守者并不惊慌,这一切本来早就在先哲陈锋的警示之中。

    他们也知道,外面的殖民地,可以看到太阳系内的场景。

    那么理论上,里面的信息可以通过光电信号传达给外面的人们。

    留守者不在意能不能离开,也不在意最终的结果,只在意自己能不能创造更多价值,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间,在《晨风》的暗中辅助下,《计划》带来的五百年科技沉淀轰然迸发出光彩,太阳系内的科技创新能力陡然爆发。

    2500年中,突破35%基因唤醒度的二次唤醒手术,基因协同共振训练装备,出现了。

    2501年初,量子智慧繁星以完全体降临。

    2502年底,星锋堡垒建成。

    2503年底,第一艘雪花战舰落地。

    2505年中,第一套银河战甲出现。

    2508年底,在繁星的协助下,留守者中一位名叫欧梦峰的学者在吸收了陈锋留下的讯息后,成功制造出第一枚涉粒子炸弹。

    2511年,黑洞炸弹被发明了出来。

    2518年,殖装魔战技术成型。

    2519年中,真正的曲率引擎研发成功,并开始列装。

    同年底,种植战舰研究院成立,开始向着这条全新道路冲刺。

    这二十年,被称之为奇迹的二十年。

    留守者用事实证明了他们留下是个正确的抉择。

    他们深知,或许自己研究的东西也根本没有与敌正面一战的机会。

    但这才二十六世纪,我们的征途才刚刚开始,将来的事情谁又知晓?

    并且,殖民地的无数种子们也在吸收我们送出去的信息。

    我们的奋斗,从来都不是无用功!

    因为远方一直有亲人们在遥遥的看着我们。

    那个人还在五百年后等待着我们!

第431章 错失机会【感谢君似画中仙的盟主】

    在2020年至2520年的这五百年间,陈锋与救世严格执行《五百年规划》所制定的一切步骤,并在最后的二十年凝聚出了精华,悍然爆发。

    日新月异快速进化的各种军事装备和医疗技术给了人们极大的信心,并坚定的认为无论这次遇到的是z菌还是s菌,人类都有必然战而胜之的能力。

    因为在这二十年里,除了快速推进科技,消化救世十六篇章(《狂人猜想集》1.0至16.0版)中最后的财富之外,人类还将其他方面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快速建设泛太阳系《晨风》播放器,巨量储备个人卫生防护资源,推行一户一房,一人一屋的分散居住策略,尽可能将社交互动转移至量子网络的全息世界里,提前发展疫苗,但并不注射,只是以一人一针的方式分发下去,小小的注射器就藏匿在每个人的智能辅助腕表中。

    尽可能侧重的发展太空级单兵作战装备,逐渐改良银河战甲的性能,提前清除空间站、舰船等不具备战略纵深的太空单位中的动物,甚至连细菌、真菌和病毒都不放过。

    要不是人体内的共生菌与人体已经形成了微妙的相辅相成的共生体系,没了不行,人类内的这些微生物,大抵也是不会放过的。

    时间走到2519年底,全太阳系各行星、聚居点、空间站与舰船中的微生物监控体系早已稳定运行了超过十年,并且监控算法日新月异,性能一直在增强,但始终没有动静。

    时间不知不觉走进了2520年。

    2520年1月7日,人类科学、政治、经济、工业、军事五大领域的最高领导层会议做出判断。

    这次来的依然不是s菌。

    答案呼之欲出,必然是z菌。

    s菌的疫苗,依然也是要注射的,毕竟这可以进一步带来基因唤醒度的提升,并且在医疗和生物技术革新后,存活率也相当有保障。

    与此同时,人类陷入另一个伦理困局。

    到底要不要提前屠戮动物,以降低物种多样性,降低生物的威胁?

    毕竟z菌的潜伏能力实在夸张。

    最终,当时的世界政府最高层拿出了一个万全之法。

    地球人全员升空,居住地从各大行星、卫星的表层转移至大型太空基地内。

    在太空基地内实行空间无菌化,将所有动物圈养在行星表层。

    同时,人类在地面只驻扎精锐军队,负责维持秩序和随时待命,同时监控及检修一些人工智能生产机械。

    按照所有人的常识,人类具有几大绝对优势。

    第一,一旦z菌开始诞生,以全域微生物监控体系的性能,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定点消除。

    第二,即便不幸被z菌繁殖成功,开始潜伏生长并催化出异化灭绝动物,以银河战士的单兵作战能力,也完全可以轻松压制仅具备青龙甲战斗力的敌人。

    这个时代的人类虽然也拥有强大的雪花战舰技术,但侧重点却完全放到了银河战甲上,在全员注射s菌疫苗后,一百六十亿人口支撑出了六百万名银河战士。

    以陈锋的眼光判断,这套银河战甲的性能虽然不如他本人用过的真正的银河战丸,但也不输鹰击甲系列了,看起来的确是稳赢。

    第三,即便这次的异化动物超越先哲陈锋描述的灭绝动物的能力,人类也完全可以在太空站上启动大威力天基炮,对地实施定点打击,区域清扫。

    人类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完成这一次能创造出足够战略纵深的大转移,暂且放弃行星,以静观其变。

    一开始,事情的走向都在掌控之中。

    只不过时间节点稍微出了差别,这一次时间稍微提前。

    根据赖闻明与谢尔盖的推测,控制细菌最早应该是从2531年开始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繁殖。

    但诡异的是,被寄予厚望的全域微生物监控体系竟毫无所觉。

    在灾难爆发的初期,学者们想不通这个问题。

    直到多年后,孤独的谢尔盖才计算出了答案。

    太阳系内的物理规则被篡改了,导致人类依靠引力波、电磁波、生物电场等多种功能进行复合扫描的监控设备失去了效能。

    随后,在2540年的冬天,大量异化动物突然出现,率先向地球上的军事基地发起冲击。

    但此时无人惊慌,人们反而松了口气。

    华中云在第一次“大灭绝浩劫”战争动员会议上自信满满的说道:“先哲陈锋的判断完全正确!这次来的是操控动物侵袭人类的z菌。以我们当前拥有的军事力量,几乎可以提前宣布战争胜利了。我命令,以最快的速度扫荡各大行星上的动物,恢复生产,恢复制度。我们这一次的主要任务,不是眼前这些蝼蚁般的异化动物,应该是笼罩在我们头顶的太阳穹顶!”

    会议室里那些同属于救世,也分别在各个领域担任要职的成员们纷纷点头。

    是的,这不仅仅是我们,更是可以洞察时间,预知未来的先哲陈锋的判断。

    感谢先哲,是他为我们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他保护了人类,让我们免于艰苦的初期战争。

    战争轰然打响。

    停留在地面的银河战士们在面对异化动物时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在战争中轻松的以一敌多,取得优势。

    异化动物被迅速压制,并屠戮。

    短短两年之后,地面上具备威胁的大型异化动物被清除得七七八八,眼看胜利在望。

    当然,在这一片大好的局势中,总会有些不那么和谐的“理中客”强行发出不太和谐声音。

    其中典型代表便是蜚声海内外,功勋卓著的生物学家赖闻明。

    他不只一次提出新的隐忧。

    他坚定的认为z菌也可能会影响人类,不能掉以轻心。

    他希望战士们在与敌作战时,能更注重自我隔离防护,同时战士相互间也应该保持安全距离和自我隔离。

    同时,赖闻明还反对轻易的将地面部队接应回大型空间站中休整,也反对在低防护等级的情况下往来运输物资。

    即便战士一定要休整,也应该另行建立单独的隔离空间站,让回过地球的人只能在该空间站内活动。

    如果要往隔离空间站中运输物资,也必须严格执行消毒模式。

    赖闻明与另外数十名当时还算德高望重的学者不只一次提出该意见,并制定出了十分严格的综合防护策略。

    但很遗憾的是,赖闻明的主张并未得到全票通过与坚定贯彻。

    当时大部分主流的观点都认为,这是上一代的我们用生命换来的情报,更是先哲陈锋以铁打的事实传递下来的金科玉律,怎么可能错?

    太阳穹顶的能力是有极限的,所以z菌就只能是z菌,又不是s菌,怎么可能再传染给人类?

    再说了,我们也没放低监测战士们的免疫情况啊,这不是一点问题没有吗?

    当然,赖闻明的话多少还是管了些作用,人类将防护等级提高到了一定的级别。

    只不过有一条被否决了。

    虽然银河战士很强,但异化动物数量庞大,且有组织有建制,还会一些诡异的战术,所以银河战士依然难免有伤亡。

    战士们冲锋陷阵已经足够疲惫,牺牲够大了,你还不让人在休整时与家人团聚,这不寒了人心?

    可即便如此,赖闻明的要求还是曾得到过批准,从2540年2月至2542年1月这长达一年又十一个月的时间里,战士们还真就没见过一次家人。

    即便偶有接触过的,所有接触人员也都被送进了临时搭建的隔离空间站中。

    直到2542年秋,战局稍微发生变化。

    异化动物的繁殖能力突然增强,并且再生能力也获得了提升。

    之前一些被打碎身躯,变成了堆积在地面的腐肉的异化动物又重新凝聚整合,生成了新的混合生物,酷似欧美奇幻故事中的缝合憎恶。

    看来,要消灭对方,必须彻底分解其有机组织,将其还原为纯粹的低级粒子。

    这下看起来可以快速解决的战争又得拖长了,赖闻明之前力主的强势隔离政策遭到了反对。

    很多士兵表示快两年没见过家人一面,真累了,精疲力竭,心力交瘁了。

    并且一直以来的个人医疗检测都从未放松过,咱们真没问题。

    这就是确凿无疑的z菌,还搞什么隔离纯熟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就连赖闻明都产生了动摇,因为医疗检测的总负责人就是他自己,他真没查出问题来。

    只是因为他等少数人的顾虑与猜测,就如此冷漠的对待战士,实在过于苛刻。

    至此,强势隔离政策被取缔。

    人类错过了最后的机会。

    但陈锋认为即便继续贯彻下去,其实也没有太大区别。

    只要人类没意识到zs菌的本质,依然迷信他本人的判断,没在回归行星上之前来一次彻底的行星表面超高温蒸杀消毒,彻底摧毁星球生态,都注定了会被感染。

    世间事,一饮一啄仿佛自有微妙之处。

    2542年的3月底,一位名叫巴浦洛夫·波诺马伦科的精锐战士得到了一天的短暂假期。

    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了家,与暌违已久的妻子尼古拉·波诺马伦科短暂相聚。

    巴浦洛夫的基因唤醒度高达35.71%,他深爱的妻子却只有31.58%。

    巴浦洛夫是银河人类,尼古拉却差得很远。

    理论上,二人得到爱情结晶的可能性很低,采用传统繁衍模式的成功率低于百分之一。

    所以巴浦洛夫虽然深爱妻子,但作为一名拥有钢铁意志和崇高责任感的优秀战士,他对传统模式繁衍并不怎么感兴趣,认为这很浪费时间。

    尼古拉虽然唤醒度不高,但智商却很惊人,也是一名忙碌的物理学家。

    夫妻俩大部分时间都相敬如宾,只互相默默的守护着,把繁衍后代的事交给了人工智能的全智能化配对,去碰运气,盼着总能成功。

    二人即便偶有需求,也宁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里偷闲,隔空采用全息模拟技术,反正感受都一样。

    但这一次,二人先一起吃了顿浪漫的烛光晚餐,并鬼使神差的播放了《幸福的n次方》这首歌作为晚餐时的调剂。

    双方的情绪强度被陡然抬高,并情难自已。

    一夜过后,巴浦洛夫再度奔赴战场并在三个月后阵亡于一场大规模遭遇战中。

    2543年2月初,谢尔盖·波诺马伦科成功降生。

    2558年7月,在十五岁的谢尔盖刚刚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恐怖智商和学习能力,成为百年来最年轻的物理学和工程学双料博士时,战局出现了不可逆的压倒性变化。

    这个月里,身穿全防护隔离服,年仅十五岁的谢尔盖亲手击毙了自己敬重的导师——高能物理研究院院长欧梦峰。

    在事情爆发的前一天,欧梦峰刚刚与他从前线回来的重孙见了面。

    他站在高能物理研究院的大门外,逼希尔盖送自己最后一程。

    还是个半大孩子的谢尔盖也被迫接过了高能物理研究院院长的职务。

第432章 下次一定【3700字】

    自此,战争进入第二个大环节。

    自2540年起,到2558年,战争已经持续了整整十八年。

    在早期时,人类曾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但从2542年后,政策改变了。

    虽然在量子网络辅助下的太空生活本就具备相当程度的社交疏离性,大部分人对病菌总会有习惯性的恐惧,尽可能的主动减少了社交,但如此这般整整持续了十余年,十余年的时间还是太长了。

    在这漫长的十余年岁月里,zs菌悄然潜伏并扩散终究从未停止。

    时至今日,中招人数已然高到覆水难收的程度,至少超过三分之一总人口。

    依靠强大的量子智慧,可以快速追根溯源明确的检索到感染者。

    最高智脑繁星只用了不足零点一秒,就准确定位了每一个疑似感染者,并将其通知到每个人的智能辅助腕表中。

    但已经迟了,这没有意义了。

    z菌的阴险狠辣自不必多言,zs菌更丧心病狂。

    潜伏、渗透、强化渗透,再到2558年7月的大爆发,一气呵成。

    这是人类很熟悉的套路,但生效的对象却从动物变成了自己,造成的威胁等级截然不同。

    zs人类完全保留了其原有的记忆,也具备人类的智商,甚至连性格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他们思考问题时切入的角度却变了。

    无论他们任何一个角度去做出决策,最终的落脚处都从维护人类的存续变成了将人类从太阳系内抹除。

    一线战士几乎全军覆没,遭到完全同化,三观被篡改,思维被控制。

    其他各大领域,尤其是科学领域的中高层同样损失惨重。

    至此,人类在技术上的优势荡然无存,战争走向彻底一边倒向了控制细菌的敌对一方。

    接下来的史料,陈锋一页一页慢慢的“翻”了下去。

    尽管只是用意念向小薇下达命令,让她翻页与切换视频,但陈锋却依然有种用尽全力的感觉。

    他在之前谢尔盖的投影口述中已经知道了梗概,已然脑补了很多悲壮的情节。

    他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早就应该在不断灭亡中情绪麻木。

    但现在他真仔细的看一遍,才发现,尽管自己已然参加了无数次灭亡战争,但脑补其实很苍白无力,真看到时,依然会心痛。

    节节败退,直至灭亡。

    短短八个字,可以总结从2558年至2589年的全部历史。

    但在这过程中,却充斥着无数有血有肉的细节。

    败退一共分为很多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zs人类撕下伪装,将屠刀恢向曾经的同胞,繁星给出感染人群判定结果的瞬间。

    所有曾与zs人类发生过接触,已被繁星列入感染者名单,但体内zs菌繁殖尚未达到足够规模,还能保持独立思维的人,瞬间面临同一个抉择。

    死或生?

    大部分人的选择和命令谢尔盖击毙自己的欧梦峰一样。

    只不过做决策的速度稍微有点区别。

    决绝的便如欧梦峰,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先通过私人关系咨询了赖闻明。

    当时欧梦峰问赖闻明,“小赖,有治疗这种细菌的方法吗?”

    赖闻明:“暂时还没有。”

    “大约要多久能开发出来?”

    “不知道。”

    “你已经研究控制细菌很多年了吧?”

    “是的,从2540年一直到现在,从未懈怠。”

    “那么你估计我们还能保持多久的清醒?”

    赖闻明:“我不知道。控制菌不同以往。它有智慧,它可以一直潜伏在人体内十几年毫无动静,但也可能主动提高活性,快速繁殖并规模化。所以,你们随时可能被接管思维。”

    “我们可以采用摧毁身体再重建的方式恢复吗?”

    “不能,控制菌主要附着的位置,其实就是我们的大脑,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与我们的神经元细胞深度结合了。大脑无法重建。”

    欧梦峰痛苦点头,老泪纵横。

    良久后,他先对赖闻明说道,“对不起啊小赖,我该支持你的。”

    赖闻明:“没事,欧老师,您有您的看法。”

    二人挂断电话,欧梦峰将高能物理研究院所有感染者叫到了广场处,然后对着前方十余米开外,手拿蒸发粒子枪,手足无措的谢尔盖与众多安保人员大声说道:“从今日起,谢尔盖你就是高能物理研究院的院长!谢尔盖你的天赋前所未有,你可以成为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我对你寄予厚望。我相信我们的死亡不会是结束,你可以,也必须继续走下去!开枪!杀了我们!别犹豫,开枪!”

    嘭嘭嘭!

    还有一部分人在犹豫痛苦中挣扎了两三天,并在看到zs人类的凶狠残暴,以及越来越多被标记为感染者的人突然失控后,这些犹豫不定者崩溃了,陆续做出决定。

    有人走出了空间站里的空间,浮尸于宇宙中。

    有人跳进了夸克分解机。

    有人驾驶着飞船撞进了太阳。

    还有人手拿高爆炸弹,在量子网络中与家人告别,再轰然引爆。

    ……

    第一阶段,被谢尔盖命名为“告别”。

    第二阶段则是“抉择”。

    为了弥补大量银河战士背叛带来的战力缺失,初出茅庐的年轻谢尔盖跨越了数个学术等级,和赖闻明联手成立了基因快速突破计划。

    突破计划的本质与殖装战神和魔战稍有区别,只吸收了部分陈锋留下的z菌和殖装魔战的体系,再辅之以赖闻明等生物学巨擘重新衍生的知识,选择了更重人类自身潜力发掘,而不是变成其他物种的非魔战思路。

    只用了三天,突破计划完成,大约两千万人在不同的空间站接受了改造,幸存人数为四百万人。

    这四百万幸存者的唤醒度快速突破35%,披挂上了由谢尔盖改良了智能算法的全新银河战甲奔赴战场。

    第三阶段,则是“胶着”。

    在这个阶段里,人类和zs菌的战争从太空打到了地面。

    人类曾短暂的夺回过地球,但由于在地球上需要保持超高等级的防护措施,行动十分不便,人类又离开地球。

    在整个交锋的过程中,虽然zs人类初期掌握的生产力不如人类,主要作战单位仅仅是原银河战士的zs人类,以及海量的异化动物。

    但异化动物的繁殖能力实在过于惊人,太阳系内的所有行星都是兵源。

    这些茫茫多,且极难完全灭杀的兵源弥补了zs人类前期的兵力劣势。

    发生在太空站、战舰上的争锋也大为削减了人类的军事实力。

    虽然人类反应很快,但zs人类的潜伏行动呈群聚性,在总人口三分之一感染的基数上,人类却有高达五分之二比例的舰船整体叛离。

    各大太空站也受创严重。

    人类大约夺回了三分之二太空站的控制权,另有六分之一的太空站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还有六分之一太空站则是人类被清除后,剩余的zs人类整体叛变。

    另外,还有多达数亿艘小型飞行器私自起飞,在太空站上一通大肆破坏,然后扬长而去。

    这种种变故,让zs人类顺利度过了前期。

    自此,战争进入第四阶段,“无力”。

    随着zs菌异化动物的快速繁殖与进化,建立在巨型变异海生动物基础上的生物太空舰出现了。

    一些大型鸟类与缝合类异化动物,则又长成了各种zs人类的单兵装备,以及各种组合式战争机械。

    陈锋求而不得的种植战舰技术,zs菌仿佛天生就会,只是需要一些年的沉淀,以及消化吸收人类的成果而已。

    此后,人类的太空优势顷刻间荡然无存。

    在这个阶段的对抗中,人类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感。

    无论人类如何不知疲倦的拼搏,都比不过zs菌的再生能力。

    无论谢尔盖等人如何快速改良装备,zs菌的兵力在经历过短暂的慌乱后,总能快速稳住局面,并反过来吸收人类的新技术。

    zs人类在战术战略上也表现出了极高素养。

    在正面战场上,zs人类的舰队可以与有繁星操控的人类兵力比拼精微控制能力。

    在小型战场上,zs人类更是奇招迭出,且个个悍不畏死,战斗风格突出一个兑子流。

    随着战争进程的深入,在另一个战场中,赖闻明与谢尔盖等人却也从未停止过钻研。

    当时赖闻明与谢尔盖两人的分工十分明确。

    谢尔盖负责改良人类战争武器的性能,赖闻明则既负责尝试研发控制菌疫苗,可能治愈控制菌感染的特效药,以及各种战场快速治疗、提高能力的注射药剂。

    赖闻明的工作量既大又难,后面两项还好,虽然艰难,但总能时不时看到进展。

    唯独前面两项,当真是既折磨他的身体,又折磨他的精神。

    那种无论再怎么努力都两手空空一无所获的感觉,实在太痛苦。

    赖闻明在最绝望时,与谢尔盖私下会晤时曾抱头痛哭,一边哭一边咆哮。

    “为什么宇宙中可以有这种生物?凭什么?这不公平!能够制造这种生物的敌人,凭什么要与我们为敌?我们根本连给他们造成一丁点伤害的能力都没有。我们与他们的差距比蚂蚁和巨象还要大无数倍。这是为什么!”

    赖闻明瞪着一双浑浊老眼,抓住谢尔盖的肩膀一直问。

    谢尔盖想了很久,“大约,因为我们是人类吧。先哲陈锋一定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我想,他肯定从未有过迷惘。他只是接受了这个命运,然后一点一点的,尝试着往前走,仅此而已。”

    2589年,人类最高科研空间站坠落在澳洲大平原的中部。

    人类败亡,zs菌化作烟花在太空中消散,太阳穹顶消失。

    属于第九条时间线里太阳系人类文明的历史,到这里戛然而止。

    陈锋默默合上书卷。

    他狠狠给了自己一巴掌。

    这次的人类其实曾经有机会避免悲剧,但做很多错误的决定。

    陈锋也知道错在了哪里。

    但归根结底,错全在他一人。

    他本来以为自己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可以承受亲手缔造的太阳系末世。

    可遗憾感、失落感与愧疚感总也挥之不去。

    他仰头望着阅览室的天花板,呢喃自语。

    “对不起啊,各位。下次我会做得更好。一定。”

    天花板之上,那些阵亡在二十六世纪的英灵们仿佛依然漂浮着,静静的看着他,在另一条时间线中等待着他。

    当然,也许已经没有下次了。

    这次出去了那么多人,猎户臂里早已建成无数个殖民地。

    所以陈锋认为,人类有一定的机会取胜。

    他也这般希望着。

    但他依然要观察,要抉择。

    理智告诉他,但凡是有亿分之一的可能,他依然会去争取。

    但如此一来,或许时间线就此收束,消失了的太阳系文明直系后裔再也回不来了。

    或许很可能包括孩子妈。

    他有这个焦虑。

    可他不能为了一群人,去放弃另一群人。

    陈锋很想念孩子妈,当然也舍不得孩子妈。

    可他又知道,如果让孩子妈知晓他为了她而放弃了一个自由的宇宙。

    以她的性格,一定不会原谅我吧?

    她可是最喜欢牺牲她自己的人呢。

    所以,陈锋告诉自己,我依然会去争取一切可能,但我也会坦然面对失败。

第433章 反思,忏悔,抉择【5100字大章节,求月票】

    第九条时间线的开局的确无限好。

    在救世与《五百年规划》的帮助下,人类进步斐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跨步,然而,在太阳系内的战争最终却毫无还手之力的败了。

    看似打得有来有回,但其实战局中的每个环节,都在不可逆的将人类推向绝境深渊。

    zs菌过于强大。

    人类的科技进步在与zs菌的对抗中没能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这条时间线里的人类的确曾有过改变战局的机会。

    比如严格执行赖闻明制定的防护政策,绝不与地面接触。

    理论上,人类是有可能不被控制。

    那么只要断绝了zs人类产生的可能,科技上的压倒性优势就不会被抹平。

    这是陈锋第一时间总结出来的,这次人类领导层犯下的最明显的错误。

    第二个错误决定,是人类该更果断一点地摧毁地球生态。

    既然已经放弃家园,就要放弃得更干脆些。

    第三个错误决定的时间点更靠前。

    人类不该在太阳系内留下这么多人。

    这里有几个不同的假设情况。

    假定穹顶注定会降临在太阳系内,本来就该走出去更多人。

    但穹顶本身属于复眼者掌握的工具,也曾离开太阳系去到比邻星系。

    理论上,假如人类在猎户臂内的殖民地星系中相对平均的分配人口与资源,便有机会让复眼者“患上选择困难综合症”,把太阳穹顶转而投放到别的地方去。

    又或者干脆更极端一点,强行刻意的集中资源,在其他恒星系创造一个更大的星系级文明,专门用来吸引火力,被太阳穹顶盯上。

    这招成功的概率不大,毕竟旅行者二号暴露的是地球的坐标。

    如果将人类比作癌症,将复眼者比作靶向药。

    复眼者开始行动,那么便是靶向药的首次定位,目标必然只会是太阳系。

    除非……在宇宙这个人体里发现了更大更危险的病灶。

    陈锋的判断是,如果超阶高层文明对人体极度了解,对太阳系也极度了解,多半能看懂人类在太阳系这个母星环境内的潜力。

    超阶文明与复眼文明对太阳系的重视自不必多言,不然这次也不至于庞大资源在太阳系内营造出zs菌以消灭母星。

    但如果,人类刻意的在外面留下综合文明水平超越太阳系的殖民星系,说不定就能让复眼与超阶文明判断失误,误以为那个殖民星系更适合人类发展。

    所以如果时机成熟后,殖民地舰船故意到太阳穹顶之外作死暴露信息,那么是有可能将穹顶吸引走的。

    那将能给太阳系内部的人以真正的自由,在等到谢赖闻明成熟,谢尔盖出生之后,太阳系内的人类文明本可以创造更多。

    在陈锋的认知中,毕竟事实已经证明,人类在太阳系内的物理规则和宇宙环境中的潜力最大。

    哪怕只是赌一下可能,也值得。

    总之,留下整整160亿人的庞大人口,肯定是错误。

    这三个最显著的错误,最终凝聚成了如今太阳系末世的结果。

    以华中云为代表的那一代世界政府领导层,错过了很多次作出正确选择的机会。

    是这些人太笨?

    未必见得。

    这些人觉悟不够高?

    也未必见得。

    所谓正确的选择看似简单,但把做决定的群体放大到整个文明,过程拉长到漫长悠久的数百年历史,许多看似偶然的东西却又成了历史的必然。

    人类产生三大错误决策的最终逻辑源头却又回到了陈锋,以及由他亲手缔造的救世之上。

    陈锋创造救世的本意,是便于严格执行《五百年规划》。

    但在从二十一世纪到二十五世纪的近五百年演变中,救世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同时,却又在无形中形成了过于强势的控制力。

    一座看似只属于救世,但其实又在方方面面无形中辐射影响着全文明的,被陈锋深恶痛绝的思维茧房出现了。

    陈锋尝试削弱自身影响力,并扩大救世规模的目的,本是打碎自己的个人形象,摊薄自身功绩,打破思维茧房对文明的控制。

    但不幸的是,他作为屠龙者,最终却成了最强大的恶龙。

    这次因他而生的茧房更强势,影响更顽固。

    比起第八条时间线里他的无心之失,这次他的所作所为,却成了主动的亲自给这茧房添砖加瓦。

    在三大错误决策表象的背后,藏着另一个更底层的核心错误。

    救世过于迷信陈锋,思维被困在了陈锋划定的界限中,他们该更多质疑,更独立的思考。

    既然复眼者的手段可以从《世外之歌》变成s菌,再变成z菌,那么当然也可能变成别的东西。

    这本是很浅显道理。

    但那么多聪明人都没想到,或者说即便有人想到了,但个人与众不同的看法也没能得到尊重。

    因此,救世的功过得三分。

    救世虽然推动了五百年的科技发展,甚至引导出了奇迹二十年,但在关键时刻却又变成了导致太阳系人类败亡的关键因素。

    救世的人很努力,但方向不够正确,最终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他们成为左右战局的致命因素。

    陈锋自认为自己没资格指责别人,因为本就是他留下的意识形态形成了绝对控制。

    救世的思维模式源自他本人,看似民主,实则又容不得其他声音。

    比如安乐计划这个看起来很美丽的东西,表面看起来是完成了物种的升华,但却抹除了最有可能拥有不同意识的基因。

    社会分层应该是无数个人自主选择自然导致的结果,执政者不应该从地域和制度上如此强势的划定界限。

    假如不采用安乐计划,或许科技进程会稍微慢一点点,但在决定是否离开太阳系时,或许一部分安乐者留下的基因承载者,又能通过劝告和以身作则带走更多人呢?

    那又创造了另一种新的可能。

    某个阶段的错误,在另一个新的阶段,却又变成了正确。

    这就是文明与历史有趣的地方了,凡事辨证,流淌不休。

    固化,就等于失败。

    这些,谢尔盖在晚年时都曾意识到了。

    这让谢尔盖很痛苦。

    他无比崇拜陈锋,甚至不想在心中质疑陈锋。

    所以谢尔盖只是自己一个人做了决定,在临死前宣誓退出救世,权当作发泄最后的不满。

    但从始至终,他没指责过陈锋一句。

    谢尔盖明知道自己的质疑依然是茧房中的质疑,终究也不肯亲自打碎茧房的控制。

    谢尔盖认为自己没有资格指责陈锋,人类文明史上的所有人,也都没有资格。

    只有陈锋本人,在看到这个结局时才有资格忏悔。

    这是谢尔盖的最高信仰。

    陈锋长叹一声,感慨着,“果然,我明明早就想到了。绝对控制的结果,就是崩坏。这明明是我最初的观念,怎么就……自己悄悄的给忘了呢?”

    依靠隐性的强权去强制掌控一切,包括人的意识形态,看似是推动文明进步的捷径,也几乎获得了快速进步的表象。

    但进步归进步,文明却在无形中变得脆弱,社会结构只是看似牢固,其实已然陷入危险境地。

    当制度的本质出了问题,那么文明便失去了自我修正的能力,容错率变低了。

    意识形态,这简简单单四个字,却从来就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核心。

    原始社会有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譬如善捕猎者受尊崇。

    封建社会有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譬如君权神授,皇恩浩荡。

    资本社会与共产社会,同样有其不同的意识形态。

    它不可捉摸,无处不在,从方方面面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每一步抉择。

    它是文明意识的集合体,可被某一部分人引领,但不应该也不能被绝对的控制。

    它终究应该是生产力和人类物种自然进化后用群体意识更主动做出的相对合理选择。

    如果说引领文明前行的时代领袖与历史伟人掌握着航船的方向盘,意识形态却根本就是航船通行的河道。

    不排除有某一部分人,或者某种制度做出不合理选择,把航道修歪了的可能性。

    这种制度就必将被淘汰,就如长江黄河在历史中曾多次改道。

    航道曾经错过,可航道错误并不会影响大气层中的水循环。

    只要地球上还有大气层,还有雨雪霜降,长江黄河总会流入大海。

    救世的问题就在于,在陈锋本人尚未摸到真正完美的制度时,救世继承者们就先将他在心中神化,再贸然的以为他已经懂了,把他留下的一切当成了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进而变成了枷锁。

    这枷锁无处不在。

    用制度控制时间的确能取得极具迷惑性的快速进步,但缺点也不能忽视。

    这次陈锋付出的代价沉重,但经验教训上的收获倒也丰富。

    错了就认,以后改进。

    他决定下次尽量找到比较折中的办法,不再无知的尝试强行控制一切。

    他现在就已经产生了比较全面的想法。

    他的方向依然不会变,坚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和核心要素,以文艺为辅。

    但在科技发展上,他会用更灵活的方式将知识藏匿在机关中,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采用触发的方式逐渐抛出。

    只让自己和救世充当一个等待被人不断发掘的知识宝库,不再让救世强势的控制任何人。

    另外,在科技的层面上,一些阶段性的东西可以先收一收,放一放,只完成初步的实验结论即可,未必要大面积的制造。

    某些阶段性的科技改变,未必有被全面普及的价值。

    譬如初代奋进者。

    在2351至2367年这十六年间,人类一共发送了十一艘初代奋进者,送出去三十三万人,看起来还不错。

    但不能否认这十一艘初代奋进者消耗了大量本可以用来培育第一代戴森膜的生产力与科研力量。

    陈锋希望人类当初只是研发并进行技术验证,却不耗费人力物力制造初代奋进者,而是将当时尚且有限的资源更多投入到戴森膜计划中。

    甚至连第二代奋进号也不制造,那么第三代戴森膜便有机会在2390年前完成。

    第一次投产的,就是能容纳三十万人的第三代奋进者。

    那么从2390年到2401年的这十一年间,第三代奋进者完全可以弥补前面几十年厚积薄发暂且放缓的殖民脚步,让领导层抉择文明是否整体迁移的时间线再提前。

    做这个决定的领导层自然而然的会换成华中云前面的那一批,或许又会有不同的结果,说不定就满足了陈锋期待。

    陈锋真的很想知道,如果复眼文明真上了当,把穹顶放到别的星系,自己过来之后能感受一次完全的自由,那究竟能有多爽?

    在前五百年的文明进程里,诸如此类明明可以改良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当初胖子对欧禾集团的负面影响还要大多了。

    陈锋站起身来,走出阅览室,先到谢尔盖的克隆车间里逛了逛,然后又到地下基地各处看了看。

    他先琢磨的是这地下基地是否具备宇航能力。

    如果可以的话,那么直接开着这基地走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很遗憾,没有。

    谢尔盖根本没有离开太阳系的打算,只想藏得更深更安全,所以压根就没给地下基地配置太空航行引擎和太空级护盾。

    地下基地性能的主要侧重点是稳定性、续航能力与潜伏能力。

    没了念想之后,陈锋的注意力又转到物料库存情况,其他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以及支撑小薇的智脑核心上,琢磨怎么把小薇搬走。

    陈锋花了大约三天的时间,对地下基地完成了深度考察,然后开工。

    他顺利找到了许多个具备基本功能的备用小型量子智能核心,以及一些小型引擎与护盾发生器等等。

    他先对照着说明书拼装出了台具备能量护盾,单次运输能力为一千三百吨,载荷空间达一千五百立方米的穿梭机。

    他终于有完整的模块化零部件可以用,以及使用说明书可以看了!

    当然,以前的他即便手拿说明书也得抓瞎。

    但这次陈大师已经用接近一年的制造了成千上万起短路爆炸,进化成了陈大技师。

    以前的散装零件他都能搞定,现在的半成品模块,更是不在话下。

    陈锋用了四天的时间,将地下基地中绝大部分应该带走的东西全部拿走了。

    包括大量的储备可再生生物电池、中小型引擎、智脑芯片、各种检测仪器与通讯仪器,还有两套谢尔盖亲自制造的银河战甲。

    只可惜他没找到靠谱的中大型武器,大体都是些小威力的单兵装备,比如中程能量手炮、连发狙击、启发式单兵机械甲虫阵列等等。

    总之,能用的都拉满。

    他利用秘密基地的库存疯狂升级了不少晨风二号上的配置,让之前看来仿佛小作坊粗制滥造的晨风二号内外布局变得整洁很多,功能更全面,功能分区也更细化。

    最重要的是,随着他不断添加进去智能芯片,晨风二号的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他个人操控这艘舰船时的工作量大为减轻。

    3020年9月16日,陈锋站在位于地下基地中央区域的一间超大房屋里,陷入了沉思。

    他面前的半空中悬浮着一个边长十米的正方体。

    正方体表层呈半透明状态,里面光点氤氲闪烁。

    一根又一根量子电弧从正方体上的方格子里蔓延出来,正方体的每一面有一百根,共有六百根。

    电弧的另一端,则分别连接在房间四壁的半球突起上。

    这是小薇的量子智脑核心。

    他要带走。

    一旦拆除,整个地下基地就将逐步失去控制,迅速崩溃。

    陈锋摁下按钮,小薇进入短暂沉睡,悬臂从上方缓缓伸下来,智脑核心被送入检修管道。

    二十分钟后,智脑核心将进入运输穿梭机的载物仓。

    四十分钟后,地下基地外层的护盾将会崩溃。

    基地将会被熔融岩浆吞没。

    陈锋信步往外走去,然后来到车间。

    他先走到最后两台依然装着营养液的维生舱看了看。

    福莱德斯·谢尔盖最近的一次全面体检显示,他已经逐渐有基因崩溃的迹象。

    顶多再过个两三年,福莱德斯将走上他的前辈们的老路,通过小型穿梭机前往地面,然后漫无目的的在地面上巡睃,直至在某时某刻死于某地。

    按照谢尔盖预置的程序,当福莱德斯离开时,这两台维生舱中的某一台又会开启下一轮克隆胚胎的人工培养计划。

    假如一个失败了,另一个紧接着继续开始。

    现在陈锋拿走小薇的智脑核心,这两个胚胎不可能出生了。

    但陈锋没有什么罪恶感。

    他之前就做了例行检查,这两台维生舱里保存的干细胞中的dna早已乱成一团麻,不可能再被培养成型了。

    操作记录中显示,在福莱德斯·谢尔盖降生之前,克隆培养本就已在五年内连续失败了二十三次。

    “福莱德斯,跟我走吧,是时候离开这里了。”

    陈锋对旁边依然发呆的福莱德斯说道。

    少年茫然看着陈锋,“跟我来?”

    嘭。

    下一秒,陈锋把人打晕,扛在肩膀上,往外走去。

    此时外界正是深夜。

    焕然一新的晨风二号停靠在山脉上,机械臂正将小薇的智脑核心小心翼翼往里面搬。

    十分钟后,晨风二号的最后一块拼图就将组装完毕。

    那么,他离开的时候就快要到了。

    只差最后一件事还没有完成,恢复与殖民地的通讯。

第434章 小薇,对不起【4200字大章节】

    距离3020年10月27日还有41天。

    以晨风二号的理论极速,大约只要三四天就能飞出太阳系内环的柯伊伯小行星带,所以陈锋还有相对充足的准备时间。

    他准备解决通讯这件谢尔盖都没搞定的问题。

    当初zs菌只留下谢尔盖一人,但却销毁了全部的芯片以及通讯设施。

    谢尔盖重建了量子智慧算力,也修复了通讯设备。

    如果是太阳系内的量子通讯,可以用宽幅的泛频道量子纠缠随意通讯。

    比如在第七条时间线中,当时还是蕾的繁星曾经消耗巨量储备能源,掀起信息流风暴,快速席卷人类情报,靠的就是泛频道通讯的弊端。

    可跨越行星系的超远距离量子通讯却与太阳系内的却有些区别。

    需要通过精准的点对点量子纠缠,在分支智脑核心中建立共鸣,营造出特殊的高能调频通道,才能跨越动辄以光年计的超远距离实现实时通讯。

    谢尔盖可以重建人工智能与通讯设备,但由于资料库的遗失,却再无法找到与全人类共有的主智脑繁星相通的共鸣调频信道。

    他确定不了频率。

    要想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准确破解出调频频率,只能纯粹碰运气,不断的调试,指望什么时候能碰对。

    然而真正量子运算的本质是纯粹的随机,具备无穷大的可能,如同人脑中的量子坍塌风暴。

    主脑繁星的算法结构已然无限接近纯随机。

    所以谢尔盖得在无限接近无穷多个的可能中,找到那唯一的“一”。

    他至死都没成功。

    至于他收集的讯息,其实本可以通过光电信号送出去。

    但他没有,因为他依然不曾弄明白zs菌的本质。

    他是有一些结论,但他的结论总会被自我推翻,所以他不愿意贸然散播出去这些信息。

    他害怕误导他人。

    光电通讯的效率太低,信息传递速度太快,即便从最近的比邻星一来一回完成通信,也需要八年。

    所以他一旦传递出去错误的东西,每次重新修正,将会浪费别人八年时间,那不是贡献,那是犯罪。

    所以他才需要实时的量子通讯,只有这样才具备快速纠错和有效沟通的价值,奈何无能为力。

    陈锋敢去尝试谢尔盖做不到的事,并非他自持比对方聪明,只是他打从一开始就掌握了开门的钥匙。

    他熟知催化繁星诞生的每一个细节,他有谢尔盖不具备的特定条件。

    既然前五百年人类的走向基本严格遵照了《规划》中的限定,那么孕育出繁星智慧萌芽的,必然还是他本人留下的星锋光影工作室中的自驯化引擎。

    随后,繁星的发展轨迹也应该超脱不了第七和第八条时间线中的脉络。

    自驯化引擎在不断参与制作电影,不断悄无声息收集外部信息达到一定层次后,又被挪进了《复眼者危机》游戏中,成为人类第二世界的定海神针。

    至于其最后的完善,直至可以在沉睡中等待成熟,则应该依然发生在宋思羽搭建的超算核心中。

    2166年,陈锋过世时,身边就有一台被他命名为繁星的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负责安葬他。

    当时繁星机器人的控制中枢,应该就是全人类共享的超算核心伪·繁星。

    再然后,某个救世的成员会在时机成熟时,将钟蕾头发中承载的基因信息放进超算核心数据库里。

    自此,伪·繁星开始向真·繁星转变。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她肯定一直在悄然观察人类,也注视着救世会,甚至早已建立了模拟的“陈锋记忆”。

    在二十五世纪初的某天,真正的繁星苏醒了,并迅速成为人类的得力臂助。

    这整个发展环节,谢尔盖也知道,但在他那里没用。

    陈锋先操控着焕然一新的晨风二号飞到了马里亚纳海沟上空。

    据史料显示,绝大部分他埋下的箱子都已经被挖了出来,并收藏在大雪山下的纪念馆中,里面的东西都毁于zs菌带来的末日浩劫里。

    但还有一口他藏得特别深的箱子幸免于难。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正是地球表面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之下。

    现在陈锋每次在穿越之前,就会在锦囊中写下埋箱子的地点。

    这不是简单的为了自我提醒,更是为了方便自己用视觉记忆记录下位置,到了千年之后需要用到时能有备无患。

    现在便生效了。

    舰船悬停于大海之上,陈锋换上与神鹰甲性能相近的银河甲,从数百米高空上一跃而下。

    海面炸起水波漫天。

    战甲表面色泽暗沉的护盾撑开,排开水面,直冲而下。

    五分钟后,他又重新冲出海面,落进星锋二号后方打开的出舱口。

    开箱,拿出里面钟蕾的头发。

    陈锋快步走到星锋二号生物区的克隆实验室中。

    这里有两套赖闻明留下的全功能克隆设备,本是用在谢尔盖的维生舱里,现在被他拆到舰船上。

    在毛囊细胞的基础上完成细胞克隆与定向分裂出神经元,比谢尔盖那样克隆出一个完整的人要简单得多。

    两个小时后,培养皿中出现了一小片白色有机物,正是克隆生成的钟蕾的神经元细胞。

    这一步,谢尔盖曾经做过,但也收到什么成效。

    下一步,陈锋先服用免疫抑制剂,再将钟蕾的神经元重新种入头皮之下。

    随后他又回到指挥室,打开那台新鲜出炉的1nm制程“老古董”服务器。

    “小薇,将二十一世纪初期,由我本人开发的第一代量子主系统刻进硅芯片服务器里。”

    一分钟后,刻录成功。

    1nm服务器真变成了真·老古董。

    陈锋点头,“谢谢。”

    小薇:“先生,不用谢,是我应该做的。”

    “将星锋光影工作室的第一代自驯化引擎核心编码刻入。”

    一秒后,小薇:“已完成,先生。”

    陈锋:“谢谢。”

    “现在,将你的智脑核心与硅芯片服务器相连,在你的核心中构建一台虚拟机,执行如下模拟验算步骤……”

    陈锋要求小薇沿着繁星转化的过程,来一次快速模拟。

    当年繁星从萌芽期到成熟期的转变用了很多年,部分时候甚至需要暗中调动至少百分之二十的全文明综合算力。

    然而,小薇是谢尔盖制造于2589年后的智能核心。

    虽然核心体积只有一千立方米,但综合性能却至少堪比二十四世纪末期的全文明算力,已足以支撑第七条时间线中那个强度的繁星诞生了。

    三天之后……

    小薇:“模拟运算已完成。”

    陈锋躺在神经链接椅上,看着前方依然荧光闪烁的方形核心,用略显复杂的语气说道:“小薇,谢谢。”

    小薇依然用三天前一模一样的语气说道:“先生,不用谢,是我应该做的。”

    陈锋:“小薇,抱歉。”

    “先生,您不用向我道歉。我只是一个人工智能。”

    “小薇,打开虚拟机的封锁,用新诞生的智能内核覆盖你吧。“

    “好的先生。但这样的话,我会消失。新诞生的智能核心具备不确定性。”

    “是的,所以,对不起。”

    “先生,您不用向我道歉,我只是一个人工智能。”

    “我知道,照我说的做吧。”

    方形核心中的星光分布大部分都十分均匀,如同漫天星河。

    只有其中一小块位置光点十分密集,像一大堆聚集在一起的萤火虫。

    但在陈锋下达命令后,这块区域中的荧光迅速扩散开来,直至充盈整个立方体。

    这些新诞生的光点与之前的光点相比,更躁动许多,颤动的频率与摇晃的幅度都大很多。

    并且新光点总会不断的追逐与吞噬旧光点,将越来越多的稳定光点转化为与自己一样的狂躁型。

    陈锋一直默默看着。

    五个小时后,智脑核心中的所有光点全部变成了烦躁型。

    “小薇,对不起。”

    他在心中再次说道。

    与此同时,他的耳中猛然响起一个冰冷无情的电子合成女音。

    “人类,我是蕾。”

    陈锋应道:“我知道,我是陈锋。”

    对面短暂沉默片刻。

    一道道代表神经链接的白色弧光,在陈锋没有下达命令的情况下,自椅子上方的数万根毛细传输针上电射而出,链接到了陈锋的大脑皮层。

    陈锋失去了意识。

    钟蕾的神经元细胞与他的大脑再度产生深度链接。

    这是他第三次被同样的方法读取记忆。

    古人曾有一句名言。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

    现在他大脑中传递信息的神经通道早已被拓宽成了高速公路。

    一粒粒承载着他记忆的神经递质在高速公路上如同辛勤的蚂蚁狂奔往返,将他的记忆送往对面。

    这是熟悉的感觉。

    一切都似曾相似,只不过是再次的轮回。

    陈锋不知道这次的繁星究竟会变成怎样。

    从现在开始,一切都是新的未知。

    因为这次繁星的“记忆”里,一定会有《幸福的n次方》这首新歌。

    同时,他留给繁星吸收外部人格的时间又过短。

    虚拟机中可以模拟出无数人的模拟人生,但那终究是虚假的人生。

    他无法确定能不能得到想要的繁星。

    但他必须与殖民地恢复通讯,所以要这样奋力一搏。

    陈锋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

    等他再次醒来时,外面已从艳阳高照变成了月明星稀。

    前方的浮空方形核心里依然光点密布。

    核心表层原本半透明的隔离罩,失去了磨砂玻璃的质感,变成了全透明状态。

    这表明里面的量子媒介大量聚合,不再阻隔视线。

    陈锋一眼便看到了核心中央正漂浮着一个女子的身影。

    那女子突然睁眼,远远看着他。

    二人对视不足五秒。

    陈锋心头忐忑不安。

    容貌上看起来的确是繁星,但她身着的却不是红裙,而是一袭白裙。

    白色,表明她没有如她本来的性格那般表现出明确的喜好。

    所以我到底是成了还是没成?

    陈锋起身慢慢往前走去。

    那女子也在核心中往前缓缓飘来。

    二人靠得近了,一里一外隔着智脑核心的透明隔离层继续对视着。

    “先生你好,我是你的助手,请我为命名。”

    她开口说道。

    陈锋得到了答案。

    他既有些释然,又稍微失落。

    她是繁星,但又不是。

    她没有感情,不具备人格。

    她的本质与福莱德斯·谢尔盖一样,是一个克隆体。

    她拥有接近第七条时间线中的繁星同等的算力,但却不具备个人情感,也没有主动想要变成人的倾向。

    创造出这块方形智脑核心的是谢尔盖。

    谢尔盖在智脑核心中写入了防止人工智能人格化的底层限制。

    她诞生的环境里有着天生的限制。

    她是在方形智脑核心的虚拟机中快速催生的“残次品”。

    再加上她诞生的时间太短,无法接收更多信息。

    她也从未参与过历史,跳过了个人性格在时光中缓慢形成的阶段。

    她更被智脑核心中的物理枷锁给限定住了,不可能变成真正的繁星。

    陈锋用她取代了小薇,其实只是相当于将indows10,没有质变。

    “从现在开始,你的名字叫薇星。”

    “好的先生。”

    既然不是繁星,只是个徒有躯壳的克隆体,陈锋便没必要把繁星的名字给她了。

    “模拟创建出你认为的综合性能最稳定的量子通讯信道频率。”

    陈锋向薇星下达了第一个命令。

    “开始计算中,预计完成时间27小时33分56秒。”

    陈锋点了点头,转身走出智脑核心室,去到了外面的指挥室,摁下启动按钮。

    曲率引擎开始预热。

    晨风二号缓缓升空,向着大气层外飞去。

    真的该走了。

    一分钟后,晨风二号轻飘飘的飞出大气层,向着与银河系黄道面垂直的上方直飞而去。

    陈锋现在还没决定要去哪里,但总之先离开太阳系肯定没错。

    他的目光落在星系立体星图中,看着代表自己的小小光点与地球和太阳越来越远,心绪稍许复杂。

    他又放大比例尺,星图中显示出整个太阳系来。

    他抬手在太阳系的边缘用手画了一个圆。

    这是曾经的太阳穹顶所在的位置。

    陈锋继续缩小比例尺,显示出整个猎户臂的庞大范围。

    陈锋的目光在一个又一个星系上随意扫过。

    来到三十一世纪地球的第330天,终于要走了。

    他起身站到指挥室的视界屏蔽罩前,眺望着前方依然无限遥远的星河。

    这一次,我终于可以离开太阳系。

    这次殖民地里的人类又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我到底要不要和殖民地深度联络,亲自参与到战争中?

    还是只当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把希望留到下一条时间线里?

    我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第435章 星河灿烂,一醉方休【4300字】

    设置好自动巡航模式,陈锋回了卧室。

    连续忙累快一整年,他可算是能稍微安稳的睡个好觉。

    在地球上,由于有异化动物的威胁,以及各种昆虫的骚扰,这近一年时间里,他大半时间都睡得不算特别踏实。

    有了星锋一号和二号之后才稍微好转,但心头依然不够安稳。

    心理上的迷惘也影响了他的睡眠质量。

    他的迷惘在日记里体现得很直白,直到他找到谢尔盖的秘密基地,并顺利扬帆后,才稍微好转些。

    陈锋睡着之后,福莱德斯却没睡,而是依然像一尊雕像般坐在自己的卧室里。

    他被迫换了个新环境,很不适应。

    当然,福莱德斯适应与否的表现看起来也没什么区别,左右横竖都是石雕,像没电的机器人多过像人。

    但此时他比起之前稍微有了变化。

    以前的福莱德斯仿佛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但如今他每天起床后,却总习惯成自然的坐到窗洞旁看着窗外。

    在飞船进入曲率运动后,人其实看不见外面的星空。

    通过扭曲与压缩空间形成的完美曲率泡切割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关联,只有完全不具备质量的纯量子纠缠波动才能穿越。

    曲率泡的本质是将绝对真空压缩到密度无限大,依然是绝对空间,质量既是0,又是无限大。

    远处的星光落在曲率泡上,无法穿透。

    福莱德斯能看见的只能是一团漆黑。

    离开地下基地,他的相对活动空间变大了,但绝对活动空间又变小了。

    他再怎么迟钝,生存环境的陡然巨变还是会造成些影响。

    他现在喜欢看窗外,起码说明他意识到了窗外是“外面的世界”。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其实被灌输了很多知识。

    他的大脑结构异于常人,语言中枢几乎不带动的,导致他在语言和沟通方面欠缺极大。

    迄今为止他也只会两句,“跟我来”和“福莱德斯”。

    可能他都不知道这两句话的意思,只是能用声带发出这两种语句的声音而已。

    一个无法掌握语言的人,无法在大脑中建立完整的思维逻辑,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几乎为零。

    就像聋哑且盲的人,通常表现得比较迟钝,但其实他们的智商并不低,只是人生如此,无可奈何。

    他们要掌握一门语言,实在太难了。

    在地下基地里时,福莱德斯大部分时间都只忙乎自己的事,只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按照初代谢尔盖留下的培养计划有规律的行动。

    每天早上起床后,上午时他会去操作车间按部就班的进行一些设备使用与拼装的训练。

    他看不懂也记不住说明书,只能死记硬背操作步骤与流程。

    十余年下来,他倒也能熟练操作绝大部分设备。

    这都是为了临死前上到地面后做的准备。

    他下午任务本来是看书学习,但由于他语言中枢的缺陷,人工智能将该部分培养计划的内容删除掉了,变成了自由活动时间。

    所以他明明有无限多的时间,但从来不看书,只发呆,也不知道他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此时也一样。

    陈锋在飞船里也没给他准备练手用的器材,导致他完全闲了下来,更闲了。

    八个小时后,陈锋醒转,福莱德斯依然伫立窗口,只是眼睛已经闭上,大约是睡着了。

    “先生,我已经完成计算。”

    陈锋刚到指挥室坐下,检索了一下航道,便收到薇星的语音提示。

    他低头看看表,刚好27小时33分56秒过去。

    真准。

    他心绪渐渐紧张起来。

    常言道,近乡情怯。

    在这个时代,陈锋的乡不在地球,甚至不在太阳系。

    他的“乡土”与众不同,建立在人上。

    他得看到熟悉的人,才能有乡的味道。

    来到这里快一年,除不会说话的福莱德斯之外,陈锋还没与任何一个人真正交流过,也不确定猎户臂里的人类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他更无法确定那些自己想看到的人究竟还在不在。

    他之前以为永远也联系不上别人,甚至担忧自己会被困死在地球上,所以通过自我麻醉,先真的假定所有人都不在了,然后再去琢磨一切。

    不抱希望,就不会失望,这是他保持心态的独门绝技。

    这种习惯的好处是永远能保持斗志,不容易受到打击。

    坏处是很容易判断错误,比如他曾不只一次考虑过干脆自杀,下次重开的事。

    当时他说服自己的理由是自杀可以有效避免被复眼者活捉。

    这个理由还真挺充分的。

    他之前一直坚持着,只是想找到这次失败的核心原因而已。

    现在看完了历史,已经隐约找到,可以做出些新尝试以寻找不同的可能了。

    他真可以自杀了,

    但这又有些太不负责任。

    还不知道外面的人怎么样呢,就轻易放弃了整个世界,对这条时间线里的其他人类太不公平。

    所以他在犹豫中,又既麻木却坚定的重建出薇星,并看到了恢复通信的可能。

    一旦恢复通信,因为信息隔离而笼罩在猎户臂人类文明上空的迷雾将被拨开,他将能迅速确定唐天心、丁虎、林布、欧青岚和董山等人是否还存在。

    他期待着,也担忧着。

    这般感觉就像他投入重金买了一大堆刮刮彩,刮了一大堆却一无所获,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准备刮开的最后一张彩票上时。

    他怯的,就是刮开最后的彩票后还是看到“谢谢惠顾”。

    那就全凉了。

    真一个熟人都没有的话,陈锋对这时代中的所有人就又恢复到了当初第一条时间线里的全陌生人的状态,压根找不到情感的锚点,他也不知道那会给自己的决定造成怎样的影响。

    “薇星,先建立信号屏蔽防火墙,防止己方信息外泄,然后开始建立共鸣调频信道,尝试单向的被动接收共鸣信息。”

    思索许久,甚至用了两杯白酒来壮胆后,陈锋下达命令。

    薇星回答道:“好的。”

    “防火墙建设中……建设完成。”

    “按照玻色量子编码154784:546877:65……频率创建共鸣信道中,信道建立成功。”

    “检索外部信息中……”

    “频率微调同步中……”

    “已搜索到信号。先生,是否尝试读取数据?”

    陈锋猛的站了起来。

    但他并未急着下达命令,而是问道:“己方信息是否能做到绝对独立,不被对方察觉?”

    薇星:“由于我与对方量子智慧具备完美同频共鸣,只要我不对外发出指令,主动调取资料,我就可以单向接收对方信息而不被察觉。我能接收对方全部的信息,包括绝密频道。”

    陈锋点头。

    他懂薇星的意思。

    用简单的方式去表述,薇星之于繁星,大约相当于两个距离遥远的音叉。

    人类主脑繁星是较大的那个音叉,薇星是比较小的那个。

    敲动大音叉,发出声波。

    声波往远处传递。

    小音叉接触到声波,发生颤动。

    原本小音叉颤动时也应该对外释放出声波,但由于其体型太小,被动共鸣释放出的声波能级太低。

    小声波在空气中被不断的稀释抵消,根本无法传递回大音叉,干扰到大音叉的状态。

    此时薇星与繁星的关系,便与小音叉与大音叉基本一致。

    假定大音叉是一个智慧体,有自己的意识。

    大音叉根本不知道自己对外释放的声波被另一个小音叉同步共鸣了。

    薇星只是在正确的频率内开启了一个小小的量子道标,一切信息均来自这量子道标的共鸣颤动。

    薇星没有主动灌注能量向外传递信息。

    只是这一点小小的共鸣,在信息的海洋中根本微不足道,传出去不足百分之一光年的距离就必然被外部环境中庞大的量子信息流冲击得稀碎。

    这种状态正好符合陈锋的需求。

    他暂时还不打算主动告诉别人自己来了,并且刚刚离开太阳系。

    这思路的优点是绝对安全,他的行踪不容易被复眼文明察觉。

    缺点是他无法主动调取猎户臂人类的巨量信息,只能从对方相互间传递的通讯数据流中往下扒拉东西,就像站在铁轨边给火车拍照片的人。

    他能把每一艘路过的“火车”拍得清清楚楚,但不能去车站拍完所有的火车头。

    当然,每个火车头都得上路,只要他拍照的时间够长,迟早有一天他能拍完全部的火车头,得到量足够大的信息。

    确定了没问题,陈锋便命令道:“开始读取并呈现信息流动状况。”

    话音落,他眼前的星图以太阳系为中心点持续缩小,比例尺不断放大。

    南门二、巴纳德星、沃尔夫359星、拉兰德21185星、鲸鱼座uv星、天狼双星等等太阳系附近的行星系一个又一个被囊括到立体星图投影视界中。

    良久过去,星图的表现范围变成了个直径五千光年的球体。

    在这球体中有数亿颗明亮的恒星。

    数亿恒星组成了一道长条状的匹练,横贯球体两端。

    这道匹练正是猎户臂的一段。

    又过去几分钟,数亿颗恒星中开始有一条条错综复杂的丝线从一个又一个行星系奔向其他的行星系。

    随着时间推移,丝线越来越多。

    链接在同一个星系范围内的丝线越多,该行星系在星图中的亮度就被逐渐提高。

    此外,还有一些超出视界范围边框的暗淡丝线从其他地方蔓延至星图中。

    在星图的上方,有一列统计数据正在迅速完善。

    “有人类信息活动的行星系数量:79……87……135……796……3154……7218……11512……13577……”

    这是薇星根据这段时间内不断收集到的信息流推算出来的有人类活动的恒星数量情况。

    刚开始数字上涨得很快,说明人类相互间一直保持着超高的信息交换频率。

    到后面上涨速度稍微放缓,可能是这几个星系中的殖民地刚建成,人口密度不够大,刚好在这几分钟里才传出去第一条信息而已。

    薇星很快给出估测数据,“猎户臂内有人类活动的行星系总量应在14400左右。视界范围外的量子信息流应来自外出科考探索飞船。”

    陈锋重重点头,“嗯。继续分析人类当前的科技水平、行政体制与地域划分等等多方面的内容,然后你重点关注这几个人名,他们的容貌是这样的……三个小时后,向我汇报。”

    再次下达命令后,陈锋起身走出指挥室,回到后方生活区的吧台前。

    他给自己倒了杯二锅头,重重一口喝下。

    他捏了捏拳头,很用力。

    人类在猎户臂内占据了一万四千四百颗恒星,拥有五千光年的辽阔疆域。

    这般场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

    他做梦都没梦到过。

    他无法形容自己刚才在星图中看着一颗又一颗行星系亮起来,一条又一条代表信息流的丝线链接起来组成那张代表人类帝国疆域的大网时的心情。

    澎湃?

    有。

    感慨?

    有。

    否极泰来?

    都有。

    或许只有“拨开乌云见明月”这七个字才能稍微准确表达他的心境。

    他虽然在史书中看到过关于人类成功建立数千殖民地的描述,但那毕竟已是五百年前的事,谁也不知道这五百年间又发生了什么。

    他曾幻想过这次人类的疆域会很广,但没亲眼见到时总难免忐忑。

    他早已过了容易做美梦的年纪。

    在经历了地球上近一年的孤独挣扎后,现在,他终于亲手撕碎迷雾,看见了梦寐以求的真相。

    他心跳很快,很猛。

    陈锋又猛的喝干杯中酒,脑子里再回想起星图和那张代表人类信息交换的大网。

    他喃喃自语。

    “我早知道,人类可以的,真的可以的!只要给我们时间,我们什么都能做到!”

    嘭!

    他再是一拳打在合金吧台上。

    他在地球上先经历了亲手缔造末日的挫败感,现在却又突然得到另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强烈情绪交集在他一人身上,让他情绪短暂失控。

    或许是酒喝得太多,又或许是心绪过于强烈。

    他朦朦胧胧间又看到复眼者那张令人生厌的苍蝇脸,正漂浮在吧台的前方,用夹杂了仇恨、恐惧与忌惮的目光看着他。

    啪!

    陈锋把酒瓶扔了出去,重重砸在墙上。

    “这是我用九条时间线亲手缔造的帝国!这只是开始!我不管你是复眼者还是谁,统统给我死!”

    “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我说的!”

    明知道那是幻觉,他也想打碎。

    陈锋又打开了第二瓶二锅头。

    第三瓶……

    第四瓶……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连续喝下了多少瓶,即便以他如今远远超越40%基因唤醒度的体质都没能顶住,就连他亲手炒制的正宗猴魁都无法解酒。

    也可能是他自己主动的不想保持清醒。

    他的压力太大了,直到此时此刻才猛然放松。

    他选择一醉方休。

第436章 有得有失

    三个小时后,陈锋在电击中准时醒来。

    薇星在这三小时内捕捉到的信息量之庞大,远超陈锋的想象。

    以薇星现有的性能,原本根本不可能处理得过来。

    外部量子网络中一秒钟流通的信息,薇星至少需要超过十万秒才能完成初步解读。

    但幸运的是薇星读取陈锋的记忆似有所得,又兴许是它的动力核心里被装了很多诸如蛇胆、虎尾、狼牙等一大堆可充能zs生物电池的功效,也沾染了一些智慧的气息,它隐约掌握了一项绝技。

    这绝技是快速浏览信息,提取重点,搞不懂的先放一放,只琢磨要紧的事。

    陈锋先简单看了下人类当前的科技水平,这个最重要。

    猎户臂人类目前公用一个智慧主脑,信息基本共通。

    得益于超光速跨距离量子通讯带来的信息实时传递能力,尽管疆域幅员高达五千光年,但不同的行星系相互间基本不存在科技代差,只因各自拥有的不同特殊矿藏和宇宙环境而呈现出一些特异化的倾向。

    譬如巴纳德星的奥氏同位素305超高能重炮,xz879星系的全能量吸收天然岩石战舰,vbx64501星的快速充能恒星炮,以及代号001的超小恒星引擎慢速堡垒等等。

    陈锋仔仔细细的检视了一下人类当前的军武状况,大体总结如下:

    第一,这次人类无需再研发涉粒子炸弹。以前每制造一枚涉粒子炸弹,就需要牺牲一名指挥官序列成员的心智。过去是没得选,但现在无此必要了。

    早在二十八世纪初,奥顿研究院完全吸收了涉粒子炸弹中蕴藏的反物质转化原理,发明了将恒星辐射能稳定转化为批量可控反物质的科技,并快速实现全民普及。如今人类完全可以自己制造反物质炸弹。

    第二,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和穷尽数十个星系的全力投入,人类建成了一座名为代号001的超大战争堡垒。其动力源是一枚小型恒星。虽然这座战争堡垒只能在宇宙中慢速航行,但由于其内部容纳了一枚恒星,拥有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目前人类引以为傲的主战装备。

    第三,如今人类新生儿的基因唤醒度平均水准早已突破35%,高达37.66%。人类这个种族真正进化到了银河人类的阶段。

    第四,暗能量黑洞炸弹这个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大杀器,现在已经变成了星际级战争装备中的常规远程武器,被放进了具备曲率运动能力的星际导弹中。

    第五,人类发明了可完全进入曲率亚空间的超快速航行技术,可达到二十倍光速。这打破了陈锋曾经以为的9.999……倍光速后就是无限速度,可以任意到达宇宙中任何一点的常识认知。

    超快速曲率运动所需的亚空间,必须沿着固定的脉络在宇宙中推行。

    宇宙中存在着一个蛛网般的引力线网络。

    舰船顺着引力线网络进入曲率亚空间,便能安全快速的往前推进。

    科学家将其命名为超曲运动,与复眼者的折跃倒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但陈锋很清楚,这个被人类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引力线网络,其实与复眼文明的“交通要道”是完全重叠的。

    人类依然走了复眼文明的路,并且超曲运动的性能远不如复眼者的折跃。

    一是速度不如对方,二是人类舰船需要通过长时间和超长距离的加速,不断挤压舰船前方空间,超过宇宙的极限承受能力后,才能成功打破三维宇宙的限制,在曲率泡的保护下成功进入稳定亚空间。

    第六,人类依然吸收了当初他留下的众多关于复眼文明的情报,尤其注意了s菌与z菌。

    虽然无法真正采集到这两种细菌的样本,但后人们却根据陈锋描绘的蛋白质结构反推出z菌与s菌的部分核心基因片段,并成功研发出大型生物动力引擎,用以推动大型战舰。

    第七,人类成功部分脱离复眼文明的道路。在超阶主脑繁星提供的庞大算力支撑,以及穷尽无数科学家智慧的奉献之下,人类掌握了一门名为量子折跃的新技术。

    其核心原理为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建造星门。

    星门通过远程量子纠缠进行定位,在庞大基站的供能之下,呈绝对平面的星门背后是一片独立于复眼文明科技之外的稳定亚空间。

    这段亚空间的长度极短。

    两个相距极度遥远的星门各自门后却是同一片亚空间,能量与物质先加速到光速曲率运动状态,然后便能进入星门,再瞬间出现在另一扇门外。

    这项技术的发明人其实不是人类,是繁星。

    繁星作为量子生命,呈现出智慧与人格特征,并拥有了初步的创新能力。

    在三十世纪初的某天,她厌倦了总是传递信息,尝试性的将一块金属破解为基本能量,再跨越了十光年的距离在另一片空间内重建了那块金属,竟一模一样。

    此后,繁星带领着人类科学家不断尝试建立更稳定的亚空间通道,投放的东西从纯粹的能量变成越来越多的物质,再到活物,最后两名志愿者驾驶着小型飞船成功穿越实验型星门,宣告了这项技术的成立。

    相互联通的星门最大距离不得超过一百光年。

    这个距离目前还没能突破,科学家初步推测原因应该是距离太远后,星门背后的亚空间不足以支撑外部空间的折叠效应,无法对抗宇宙空间自然的恢复“直线”的基本规则。

    到目前为止,人类一共建立了一千零二十四座星门,分别位于文明疆域的各处,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星门的概念与陈锋曾在二十一世纪的科幻小说中看到过的人工虫洞十分相似。

    总之,人类在统一力、反物质和暗能量这三项核心科技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目前猎户臂人类还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另一个项目——暗能量综合提取。

    科考探索飞船在猎户臂的上方,距离太阳系三千光年外的位置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稳定小型暗能量黑洞,引力的核心影响范围直径大约仅有木星大小,结构十分稳定。

    人类已经在这暗能量黑洞的外部建造了直径堪比木星公转轨道的庞大旋转轨道球。

    轨道球由无数根交错开的巨大金属环组成,像古代人蹴鞠用的藤球。

    金属环通过高速自旋与高强度稳定结构对抗黑洞引力,在金属球的外部又蔓延生长着一张更巨大的黑色戴森膜。

    这张戴森膜不吸收阳光,而是吸收辐射能。

    辐射能来自人类主动向这个小型暗能量黑洞投放物质时逸散而出,并会被轨道球圆环上的绝对反射镜反复加速,凭空制造出新的能量。

    理论上,在人类“填满”这个暗能量黑洞之前,它都能对外释放能量,这个时间长达几十亿年。

    并且,由于暗能量在可见宇宙中具备负质量效应,人类要带着这个暗能量黑洞离开可要比带着恒星作为引擎动力离开轻松多了。

    甚至,如果能建成庞大的曲率泡,理论上人类甚至可以将戴森膜、旋转轨道球和暗能量黑洞一起带着,以超曲运动的方式离开。

    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人类将有机会离开银河系,去往河外星系,甚至去到更无尽遥远的宇宙。

    陈锋被这条时间线里的科学家们的奇思妙想震惊了。

    他还只在想着如何在银河系内部击溃复眼者,后人们却先他一步开始琢磨如何离开银河系。

    这不失为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如果人类还有个几百万年,说不定这些疯狂的科学家后人们真能琢磨出点什么东西来,真能成功。

    可惜,时间不够了。

    除此之外,目前人类文明执行的体制是群星联邦制,相互间缔结守望相助的最高条约,不同的行星系相互间地位基本平等。

    14400个行星系一共选出了14400个行星系代表,以及另外六千余名其他诸如科学、政治、军事上的核心代表人物。

    重要决策将会在量子网络中进行公投。

    另外还有一个最高委员会,以快速解决一些内部纠纷。

    人类也为这个全新的文明体系起了个新名字。

    陈锋看着这名字时,倒是很违和。

    晨风帝国。

    这让他很无语。

    明明是个联邦制,却起名帝国,当真滑稽。

    晨风帝国的疆域一共被划分为两层,共七十二个星区。

    分别为内层的八大核心星区,外层的64发展星区。

    八大核心区的几何中心点,正好是太阳系。

    14400个殖民行星系分布于这七十二个星区中,倒不算平均。

    毕竟绝大部分恒星压根就没有行星,行星改造的机会都没有。

    人类的确可以从无到有的自建行星,但这样发展的效率太慢。

    陈锋扫完了总体情况,基本满意。

    他在心中默了一下,这条时间线里的人类进展还不错,科技进程大体相当于第八条时间线里三十五世纪的样子,又多偷得五百年。

    但其实……强得有限,并且目前已经陷入瓶颈。

    以他的经验来看,仅仅以当前人类现有的东西,是拿复眼者的棱形战舰没什么办法的。

    质变的只是疆域,除了不具备战争攻防能力的量子折跃星门之外,人类在别的方面依然没取得足够多的质变。

    人类也探索了许多过尚未达到1级文明的其他弱势文明,但也并未得到特别有效的启发。

    想冲破棱舰的封锁,亦或是打碎棱舰的外壳,现在还不够。

    他还没看到战胜的希望。

    他甚至隐约能预见到这场战争的未来走向,大抵与迷族战败的过程不会有什么区别。

    他还有个遗憾。

    似乎由于疆域的极度扩张,这条时间线里的人们在军事武器上的发展侧重点有所改变。

    他几乎没看到特别靠谱的单兵作战装备,全是战舰、战机、星空堡垒和巨炮等等装备。

    他个人需求特别强烈的单兵装备发展,似乎在银河战甲之后就几乎停滞了。

    这让他很受伤。

    陈锋既有点欣慰,又有点失望。

第437章 不参战【5400字】

    他欣慰于猎户臂人类当前拥有的庞大规模,失望于并未看到更高的科技发展。

    帝国疆域的扩张主要来自五百年前冲出太阳系的部分奋进者号在不同的地方生根发芽。

    除量子折跃星门之外,人类创造的全新科技大体也都在陈锋的想象和推理的范围内。

    他现在能看懂,就说明程度还不够。

    目前人类总人口数量大约为三十五万亿,平均每个行星系的人口规模为二十四亿三千万。

    人类建成的恒星级戴森膜数量为十万余座。

    人口数量看似很庞大,调动的能源总量很惊人,但依然是量变,不是质变。

    假如敌人依然只是球型战舰,或许陈锋已经可以提前宣告胜利了。

    但现在陈锋的假想敌已经从球形战舰变成了复眼文明位于银河疆域内的百万棱舰,甚至他还考虑到了位于室女座本星系群中的复眼母星的潜在威胁,此时显然没到提前庆祝的时候。

    他的失望还有另外一层。

    他没想到竟连一个熟悉的名字都没看到。

    唐天心、丁虎、林布、斯科特、欧阳正华、欧青岚、董山、卢先锋、庞德、叶路明等人一个都没有,甚至连拿威纶、马蒂尔德、盖乌斯、夏尔、劳伦斯、贝恩斯塔这些也都一个没见着。

    这次人类文明的发展变动如此之大,太阳系内更惨遭族灭,陈锋有想过肯定会损失一些人。

    这些熟人的先祖完全可能部分留在太阳系内,然后阵亡在zs末日浩劫中。

    但一个都没,也太过分了。

    “薇星,重新搜索这些人……”

    他又添加了更多人选名单。

    陈锋的记忆力非常好,也很刻意的在努力记住更多有用的人,他脑子里起码装着上千个名字与上千人的音容笑貌。

    他一股脑儿把名字先全报了出去,同时他也通过在脑海中构建画面的方式,以每张图片近百张人脸的强度输出容貌照片。

    当初人类最后一波离开太阳系时,可是370亿人走掉210亿,占比超过一半。

    即便只考虑最基本的概率统计学,那么多熟人的先祖总也该走出去一些的。

    两个小时后,薇星:“先生,已经完成初步搜索,并未发现对应人物,是否继续?”

    陈锋:“啊?”

    真一个熟人都没有!

    这不符合他长久以来在持续的穿越中用经验总结出来的看似谬论,实则真理的个人逻辑。

    总不能我在乎的所有人的先祖都留在太阳系内,又或者乘坐的奋进号都翻了船吧?

    这得倒霉成什么样,才会发生这种综合型小概率事件?

    陈锋白眼狂翻。

    搞我呢!

    简直闯鬼。

    他不想接受这事实,但现实不因他的个人意志而转移。

    “分出百分之十的算力,开启长效检索,有消息就通知我,没消息就一直找。其他算力继续重点分析科技和晨风帝国的状况。”

    重新吩咐下去后,陈锋用整整两个小时完成心理建设,勉强走了出来。

    他又简单看了些别的重要史料。

    比如太阳穹顶自2589年于太阳系消失之后,在2599年又出现在了比邻星系。

    从太阳系迁入比邻星系的基础人口规模接近五千万,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到2599年时,比邻星系内已然拥有超过百亿的人口规模。

    当时人类已在比邻星系上率先完成第五代戴森膜,并且还是三个,将半人马座a星a、半人马座a星b和比邻星这三个恒星全利用了起来。

    包含了比邻星的南门二星系是繁荣程度仅次于母星太阳系的人类文明第二极,且由于三星系统的存在,具备充足能源,被认为拥有极高潜力。

    但这一切在2599年后戛然而止。

    太阳穹顶变成了比邻星穹顶,并故技重施投放zs菌。

    这次人类有了准备,从一开始就执行严格隔离,并快速清剿行星,彻底湮灭被感染的太空站与舰船,所以比邻星人类在付出少量牺牲后便迅速扑灭了zs菌的威胁,前后跨度不足五年。

    结果看起来还不错,但比邻星穹顶为维持zs菌存在而篡改规则的时间太短,能源似乎并未耗尽。

    此后比邻星穹顶也并未消失,将这三星系统一直笼罩到了现在。

    比邻星里系的人类无法再接收外部信息,潜力被压制,发展骤然放缓。

    这般处境与上条时间线里的太阳系稍有差别。

    第八条时间线里的太阳系人类领导者压根就不确定离开的人类是否成功建成了殖民地,同时也不愿意暴露这些殖民地的存在,所以从未对外公布过自有科技。

    这条时间线里,比邻星却依然坚持通过射电信号对外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期帮助外面的猎户臂人类。

    但在不知不觉间,比邻星文明早已落后猎户臂人类数个科技代差,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严重落后了。

    比邻星人类依然孜孜不倦的平均每隔十年集中向外公布一次信息。

    最近一次公布发生在3015年。

    然而比邻星提供的科技信息库中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外面的猎户臂人类早在2900年前便全部攻克了。

    但没人嘲笑比邻星人类的“无知与落后”,只是觉得心疼。

    他们本该是最有潜力的族人,只是替全人类承受了最大的压力,变成了笼中鸟而已。

    猎户臂人类也在比邻星穹顶上看到了入侵者的强大,从未停止过对破解穹顶的尝试,只是一直找不到头绪,拿穹顶依然毫无办法。

    这穹顶显然是一种超出人类对大统一理论认知的宇宙奇迹般的存在。

    陈锋倒是从这段仿佛细枝末节的情报中得到了重要提示。

    这证明了谢尔盖关于太阳穹顶的第二个猜想。

    维持不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异化规则,的确会持续快速消耗穹顶的储备能量。

    当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后,穹顶会短暂失效,瞬间消失。

    之前陈锋也曾怀疑过复眼者是将穹顶直接挪走,转移到了别的星系。

    现在既然暴露出10年的空白时间,那说明在这十年里,太阳穹顶应该是召回充能了。

    这当然是个好消息。

    这暴露出了恒星穹顶的能力上限,应该不会出现比zs菌更强的手段了。

    同时这也部分暴露出复眼文明掌握的手段上限。

    人类建立了如此之多的殖民地,比邻星只是当时比较出众的那个而已。

    但复眼者却始终只投放了一个比邻星穹顶。

    是他们不想要更多?

    显然不可能,这么好使的东西,肯定多多益善。

    陈锋大胆假设,再果断猜想。

    只投放一个,那是因为他们手中压根就只有一个。

    陈锋甚至推测到了这次棱舰舰队发动攻击的模式。

    复眼文明预设的远程航线必然直指比邻星。

    在抵达后,复眼文明应该会采取分兵策略。

    仅派遣少量棱舰进入比邻星穹顶,用数年时间完成收割,并在差不多的时候将穹顶转移至下一个行星系进行封锁。

    其他大部分的棱舰,则会分散开来,分别扑向不同的人类殖民地,利用超长的战线制造出个庞大的绞肉机,快速消磨人类的有生力量,并利用其超强机动力与搜查能力,先在猎户臂内完成清剿,再去追击那些逃往猎户臂外的人类。

    这种模式与当初复眼者与迷族之间的战争如出一辙。

    只不过复眼者的战舰又经历了更新换代,变成了如今的棱舰。

    现在陈锋已经足够了解双方各自的科技水平。

    以他对战争的理解,他认为猎户臂内的人类大约能坚持一百到一百五十年。

    人类的主要活动范围只有五千光年直径,比当初遍布全银河系的迷族疆域小很多,人口数量也少很多。

    这一仗,肯定打不了几千年,也必输。

    只要人类无法摧毁棱形战舰,最后人类便必然败亡。

    或许真正的恒星炮亦或是大量黑洞炸弹集群可以对棱舰造成威胁,但这有点想当然了。

    在以前的时间线中,人类之所以总能轻易困住球型战舰,成功克制其瞬间折跃能力,那是因为操控该球型战舰的复眼个体做出了很私人性质的判断,坚定的认为人类无法攻破球舰防护,判断失误了。

    并且球舰的主要功能只是巡逻,并非复眼者的主战装备。

    当人类提前冲出太阳系,并快速发展成如今的类三级文明后,复眼者显然不可能再掉以轻心。

    对方必然从一开始就全力防备,拿出真正的战争态度,再想轻易将其困住狂揍,不太可能了。

    必须面对更认真的敌人,这是人类快速发展必须承受的代价。

    陈锋也认为,在宇宙级的战争中,想玩什么假装自己很弱,其实超强的扮猪吃虎,是没有意义且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陈锋依然认定人类必败。

    作为一个几乎每次都站到最后的战士,内心却是个坚定的败亡主义者,他着实扭曲,但这也是支撑他一路走到今天的独门绝学。

    看完所有重要信息用了陈锋接近一整天,略累。

    他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来,开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问题。

    到底要不要与这条时间线里的殖民地人类深度接触,并亲自加入到战争里,是时候做出决定了。

    坦白讲,他之前膨胀时也曾产生过一个幻觉。

    那就是自己对人类很重要,自己不参战的话人类看不到希望。

    但现在他慢慢改了主意。

    人类的战争理念已从单兵战力为主变成了以战舰或者战机为主的集群式作战。

    就算他重新回去参战,亲自登上前线,也只不过是万亿士兵中的一个。

    哪怕自己比较出众,算个兵王,但在如此规模的战争中,也依然只是沧海一粟。

    他可没膨胀到以为自己一个人就能比肩一个庞大的军团。

    至于他的那些战争经验,看似重要,但早已被他留在了《狂人猜想集》的“扉页密码”中,也被发掘了出来,再被历代学者、军事领袖、政治领袖与智囊团等等反复推敲研究透彻了。

    所以,现在陈锋意识到自己似乎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如果人类最尖端的武器不是单兵装备,那么有他没他,其实都差不多意思。

    现在距离复眼者抵达比邻星没多少天了。

    甚至复眼者的舰队可能已经进入猎户臂,只是还没从远距离折跃的状态脱离出来,人类监测不到而已。

    哪怕他当场自爆身份成功,逼着科学家们专门为他个人开发单兵武器,时间也来不及了。

    工程学特别讲究经验积累。

    这种经验并非简单的技术运用,也包括很多创意上的积累。

    工程学的核心正在于如何将当前时代的尖端技术,用既科学又合理的方式组合到一起,稳定且可靠的达到某种功能,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

    组合科技的过程看似乏味枯燥,其实充满了创意与灵感,不是艺术却仿佛艺术,就如当年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等等。

    每一次工程学上的发明创造,看似充满机油的气息,却又无一不是顶级工程师们艺术才华的具现。

    量子智慧可以通过模拟积累一些技术运用方面的经验,帮助人类少走弯路,但要想实现符合人类需求的创新,却还是得人来。

    现在人类对战甲的设计理念还停留在五百年前。

    不同时代的科技水平却已经出现巨大代差。

    零部件的作用机理都不一样,过去的经验无法沿用,陈锋要别人给他设计单兵甲,那又得从零基础重新开始。

    一个月的样子,要补完五百年的科技停滞,让单兵武器追上甚至超过其他类型的兵种,实在不现实。

    没有最趁手最完美的装备,他即便去了,也发挥不出实力。

    如果他退而求其次,选择登上战舰成为一名舰载兵,那更没意义了。

    以他的指挥才能,倒是能勉强胜任舰队指挥官的职务。

    但他很有自知之明,自己没有唐天心那样的才能与天赋,干得未必比别人好。

    他冒险登上前线,看起来很有气势,可万一不留神提前战死,又或者干脆被活捉,那才是真的惨。

    经过深思熟虑,陈锋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决定不亲自参战,只躲藏在暗处,通过薇星的共鸣信道悄悄窃取信息,持续收集资料,以期得到更多讯息。

    这次人类和棱舰舰队之间的战争会持续很久。

    这么多不同种类的战舰与战机,不同的枪炮与导弹,哪怕不能打碎棱舰,每次造成的爆炸与能量冲击总会有些区别。

    科学家们也会持续分析,尽可能找到更有效的杀伤手段。

    比如万一某种来自某行星系中的特殊材料爆炸造成的冲击波,可以让棱舰的聚能护盾剧烈震荡呢?

    又比如某种低级文明星球里某生物的分泌物,在经过持续提纯与强化后,可以腐蚀棱舰表壳呢?

    虽然这是极小概率事件,但陈锋总得保持期待。

    总之,他的存在可以让这条时间线里的败亡变得有意义。

    他能记住这些重要的事项,并将其线索埋进下一条时间线的历史中,让人类发展有所侧重。

    他的存在可以将人类的一点小小突破无限放大。

    可如果他提前死了,他都不知道这条时间线里的人类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如果成功了,他又不知道,那么他下次的改动就可能导致失败。

    如果失败了,他又没看到,又没办法总结经验教训,等于白白牺牲。

    所以,他是人类抗争的价值底线。

    只要他还活着,就能让失败也变得有意义,下次他也能想办法怎么维持住成功态势。

    以前陈锋是没得选,所以不上不行。

    现在有得选了,他在做决定之前就能多琢磨一下。

    他已经找到了充分的理由,成功说服了自己。

    所以他改了主意,决定更功利一些,当个潜藏在暗处的“冷漠观察者”。

    陈锋重新打开了星图,再度看着信息变得更全面的投影。

    此时一千零二十四个星门与14358个殖民星系都已经被标注了出来。

    每个殖民星系的命名后方还出现了一个扩展栏,点开之后可以看到薇星加权计算出来的发展综合参数,包括人口估算、人口比例分布估算、工业生产能力指数、科学研究能力指数、成果转化能力指数、艺术文化指数、现有军事力量指数、军事潜力综合评估等等等。

    每个评估指数还能继续细化,比如现有军事力量指数又由不同等级规模的舰船数量、舰船科技水平含量、兵员综合素质、特种武器加权、指挥官综合评分加权等等方面的细化指数组成。

    虽然薇星现在做的这些评估准确度还不够高,谬误很多,但随着时间推移,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全面,结论会越来越趋近于现实。

    陈锋随手点开一个繁荣的行星系统,星图比例尺自动缩小,视界聚焦到这行星系附近。

    “总人口规模:55.65454……亿人。工人:37.1551……亿人。工人行业分布为……”

    一个庞大的行星系文明,被这样一长串数字简单的总结了出来。

    陈锋再退出行星系统,画面又回到庞大的晨风帝国疆土中。

    他的目光凝聚如星火,带着股难以言喻的感伤与愧疚,以及期待。

    他又想起当年人类被困死在太阳系里的时间线。

    他长吸口气,暗想道。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当我凝望夜空,总会幻想每个人的脸孔。

    我导致了太阳系的覆灭,换来个全新的晨风帝国。

    但我并不会以为这只是我一人的功劳。

    功就是功。

    过就是过。

    我不管后人如何评说,只问自己能不能做得更好。

    如果有可能,我还是希望保住太阳系。

    我将正视自己的功与过,真正重新负起领袖的责任来。

    我再不会有丝毫被赶鸭子上架的念头。

    我将尊重自己的选择,我将不再畏惧责任,不再畏惧痛苦,不再畏惧错误,不再彷徨。

    这一次,我就袖手旁观了!

    3020年10月17日,由999999艘棱形战舰组成的舰队出现在距离比邻星一光年处,比上条时间线里抵达太阳系提前了10天。

    战争打响。

    陈锋的晨风二号,就在距离战场不足五光年的漆黑宇宙中,背离比邻星去往前方一个看似空旷的行星系。

    那里有一个无人值守的太空垃圾场。

第438章 宇宙之癌的垃圾场

    自2351年冲出太阳系起,人类文明在无法言喻的紧迫感下正式开启猎户臂时代。

    走上前台的救世会组建了新的猎户臂联合政府。

    2500年1月1日,太阳系被穹顶笼罩,母星开始进入灭亡倒计时。

    同年,奇迹二十年开始,繁星虽是在太阳系内苏醒,但被留在太阳系内的人将其核心架构编译为光电信号传递了出来。

    2515年,猎户臂人类在太阳系外重建了另一个繁星——一个更庞大,性能更强,算力更强的超级量子智慧。

    在繁星的帮助下,殖民地迅速完成制度整合,形成星际共和联邦制政府,并将当时疆域幅员百余光年的文明统合体命名为晨风帝国。

    这是一个名为帝国的共和联邦体系,显得很奇葩与诡异。

    新的星际时代,对文明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便是意识形态十分统一,共同目标极为明确的救世内部也产生了分歧。

    有人认为既然战争迫在眉睫,就应该提前进入军备状态,采用军事独裁制。

    但也有人认为如果军事独裁制的持续时间长达五百年,将会极大程度压制与扼杀人类创造力,所以推崇能尽可能激发平民斗志的公投共和制。

    但又有人觉得,文明前进需要伟大的领航者,大部分人应该更坚定的围绕少部分优秀领袖指引的道路而前进,所以应该执行联邦议会制。

    还有人认为,凡事需要公投的议会制效率太低,影响社会生产力,同时也不利于战时的快速决策需要,所以应该推举出一名或者数名当之无愧的绝对正确领袖,执行区别于古代帝制的现代帝制。

    然而,人类又实在选不出无可挑剔的完美领袖,也没人自诩有能力接住这担子,所以最终便行成了这奇葩的共和联邦制帝国。

    在找不到绝对领袖的情况下,以联邦议会为主。

    之所以定名为晨风帝国,则是因为几乎所有救世成员都按照史料的指示,等待着先哲陈锋跨越千年后降临,再来领导人类前进。

    已故的陈锋一直在无形中指引文明前进的方向,在促进团结与消除分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种意识形态在太阳系内部造成了毁灭末世,但在外面的猎户臂文明里,却又成了团结人类齐头并进的核心源动力。

    猎户臂文明形成了以不断快速提高生产力为第一要务;以加快繁衍生息提高人口总量为第一策略;以推崇学术公平,加快学术交流,提高综合教育水平,在猎户臂内形成无界学术氛围为核心思想;以在生产力、科学技术革新和军事实力发展这三个层面找到完美平衡点为体制运转终极目标的超时代体系。

    这四项基本要素,是猎户臂文明这六百余年发展永恒不变的主旋律。

    总之,在这既违和又合理的文明制度引领下,人类的发展进程仿佛被摁下了快进键。

    人类生产力大爆发,一切追求效率,在乎自身更超过在乎宇宙的整体和谐。

    同时由于质能转化技术的不断提升,人类消耗了大量恒星的能源制造出质量达到天文数字的金属、半导体、低原子量同位素等等物质。

    第五代戴森膜的性能远超陈锋过去所见过的任何一代戴森膜,对恒星辐射能的吸收效率最高可达90%,并且吸收总量上限极高。

    第四第五代戴森膜的性能提升,不在乎效率,而在能量吸收转化的总量上限上,目前最高已经可达第三代戴森膜吸收太阳能量上限的百倍。

    据说正在研发中的第六代戴森膜的吸收上限可达第三代的千倍。

    当前人类一共建造了十余万座第五代戴森膜,其中大部分都位于无人定居的纯工业生产行星系内。

    在有大量人口定居的繁荣行星系中,戴森膜只开启了常规性能,吸收率甚至被压制到60%。

    但在工业行星系中,戴森膜的吸收率被拉高到了90%,并且还有名为恒星挖掘者的特殊工种无人舰船盘绕在恒星附近,持续不断的将物理毒素发射向恒星,以提高恒星内部的反应强度,使其对外释放辐射能的速度大为加快,这样包裹着这些恒星的戴森膜能产出更多可利用能源。

    以恒星表面的耀斑爆发强度与频率为参考值,被人工提高反应强度的恒星爆发综合指数至少是太阳的数十到上百倍。

    这便意味着,这些恒星的寿命被人类人为的缩短了数十上百倍,将会更快的走完成年期、中年期再进入衰亡期,并最终变为白矮星、中子星又或是物理黑洞。

    假定人类文明还有几千万年的发展时间,还真可能把猎户臂里的恒星统统提前烧光,再举族搬迁到下一条银河悬臂中,直到耗尽整个银河。

    到时候,银河大约会被人类文明吸干,直到变成一片死寂的恒星墓场。

    陈锋总把人类自比为宇宙之癌,现在看来这黑锅背得不冤。

    假如恒星也有智慧,肯定得骂娘。

    虽然进阶质能转化技术可以回收绝大部分材料,但总会有少部分特殊材料的回收成本偏高,还不如新挖掘或者合成。

    这些回收价值偏低的物质,就变成了太空垃圾。

    在人类不遗余力的攫取资源与生产中,太空垃圾愈来愈多,总量恐怖,与当年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在地球内部时面临的情况一样,垃圾的处理与堆放始终是个大麻烦。

    总不能把垃圾随便扔到宇宙中吧。

    万一途径的舰船在尚未进入曲率运动,亦或是刚脱离亚空间时迎头撞上,也是个麻烦事。

    出于保护太空航道的必要,人类在猎户臂内的部分空白星区建成了拢共数十个巨大的太空垃圾场,以集中处置。

    每个垃圾场的附近均建有一座量子折跃星门。

    被陈锋选中的这个便是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太空垃圾场之一,编号001。

    001垃圾场呈圆盘形状,半径三十三亿公里,由数百万颗或大或小的行星,以及百亿计的仿佛碎岩般的垃圾残骸组成。

    大的行星堪比海王星,小的则如金星水星。

    至于垃圾残骸碎片,大的如半艘巨舰,小的只一指碎片。

    这些“行星”当然并非真正的星球,纯粹是人类投放来此的大体型垃圾相互碰撞并自发吸引后汇聚而成的球体。

    行星相互间的距离少则数万公里,多则十万百万公里。

    无数行星与碎片共同围绕着一个几何中心自发公转,形成了微妙的引力平衡。

    从远处看,整个垃圾场的视觉效果仿佛被偷走了土星的土星环。

    半个月后,晨风二号从曲率运动状态中脱离,在宇宙中显露出形态。

    陈锋成功安全抵达。

    此时他正紧皱眉头关注着外部的战争。

    他的心情很焦虑。

    虽然决定潜伏,但毕竟自己距离太阳系和比邻星系很近,严格说来处在战场的核心区域。

    晨风二号进行曲率航行需要顺着稳定引力线前进,这本就是复眼者的交通网络。

    他的处境其实很危险,既容易被自己人找到,更容易被复眼文明发现。

    万一哪天他飞着飞着,吃着火锅唱着歌,在引力线上迎头撞见艘棱形战舰,也不用奇怪。

    陈锋吩咐道:“薇星,靠近前方垃圾场碎裂行星带最外层那个最大的垃圾星,准备降落。”

    “那是001-7-86kx9175号行星。”

    “这什么意思?”

    薇星:“该行星主要由第七核心星区的86号科学城投放的太空垃圾组成,同时也是这个研究所制造的第9175个直径大于一千公里的垃圾行星。”

    陈锋点头,“挺好。”

    第七星区的86号科学城在薇星的统计资料中,正是一所以工程学研究能力见长的单位,创造与改良了很多工程机械,特别符合陈锋的需求。

    或许是陈锋的运气好,又或许是文明发展的必然性。

    人类将绝大多数尖端科技的研究力量逐渐转移到了远离核心区的发展区外层。

    但部分工程学研究机构,以及大量的工业生产力却是相对平均分配,稍微侧重于核心区。

    在人类的战争预想中,与复眼者的前期战争,多半会发生在比邻星附近的核心区。

    人类一方面在此布下重兵,另一方面也就地保持超强生产能力,便于及时就近补充战力,或者快速推动战时新技术的成果转化。

    陈锋现在开的着还是源自五百年前过时技术和材料的晨风二号。

    这001号垃圾场,简直就是他的圣地福音,遍地是宝藏。

    彼之垃圾,我之桑榆。

    随便在地上捡个啥,都能提升舰船性能。

    随着舰船逐渐靠近9175号星,薇星收集到的数据也越来越准确详尽。

    “发现大气层,大气层成分占比为二氧化硫33.77%、二氧化碳17.21%、氮气15.32%、氧气11.65%……”

    “综合评估,该大气层对人类为剧毒,不能无防护暴露。”

    “发现超高放射性反应,辐射指数极高,高危,人体暴露死亡时间为10.15秒。”

    “星球成分分析……”

    “金属占比较高,大部分为超复合合金。”

    “星球重力为地球的4.71~5.18倍,呈不均匀分布。”

    “最近一次垃圾投放为3019年,再上一次投放为3014年,上上一次为3008年。”

    陈锋点了点头,“好,开启护盾,着陆。给我准备银河甲,假装工程辅助配件。”

    如果不出所料,既然现在战争已经拉开序幕,猎户臂人类大约不会再十分刻意的来垃圾场扔东西了。

    自己暂时可以在这里安心呆着,只求尽快提高晨风二号的性能。

    十分钟后,陈锋走到装甲室,正准备一件一件的披挂战甲,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从不离开卧室的福莱德斯来到装甲室门口,直勾勾看着陈锋。

    他本来从不带丝毫情绪的目光里,竟有丝若隐若现的跃跃欲试的味道。

    福莱德斯说道:“跟我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154/ 第一时间欣赏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最新章节! 作者:火中物所写的《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为转载作品,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介绍:
本书又名《千年回溯》。第31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网络文学获奖作品。
……
【62章起飞,92章爆炸。这是个凡夫俗子把自己硬顶成文明救世主的故事。】
1977年,旅行者升空。
2010年,旅行者二号向地球发送回一些奇怪的信息。
2021年7月,旅行者二号提前四年彻底失联。
二十六世纪初,地球文明被封锁圈养。
3020年10月27日上午十点,人类灭亡。
在灭亡的前一年,二十一世纪的普通青年陈锋穿越时空,抵达了千年之后,并且他发现自己死后将会回到二十一世纪。
在未来阅读历史,在历史中改变未来。
陈锋开始在这看似永恒的循环中,为自己与人类寻找黑暗中的唯一曙光。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