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辉煌从菜园子开始TXT下载辉煌从菜园子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辉煌从菜园子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奋斗的平头哥     辉煌从菜园子开始txt下载     辉煌从菜园子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五十六章 小葱和大蒜

    吃完晚饭,吴邦就出去了,找人的事情是越早越好,毕竟蔬菜是越快种下去越好,到过年也就两个多月的时间,要是速度快的话,还可以赶上年前最后一波价钱高的时候呢。

    吴邦出去以后,吴飞把上次在新华书店买回来的书翻了出来,找出里面几本关于蔬菜种植的书籍。

    吴飞买那些书的时候,当时想的很好,想着平时有空闲的时候,就看看那些书。最起码要把地里可以种植的东西稍微的了解一下,还有打算要养的鸡和鱼,也要掌握相关的知识。

    可是除了刚刚买回来的那几天,吴飞有看了一下以外,后面就再也没有翻过了。

    倒是吴飞的老爸,晚上没事的时候,总是会拿一本书看一下,有的时候还会对吴飞说一下这些书里面不对的地方。

    其实这些书也都是人编辑的,里面说的东西,可能在别的地方说的通,换了一个地方,可能就不一样了。

    而吴邦一辈子都在做农民工,虽然编不出那样的书出来,可是很多在平时做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不是那一些专家教授能比的上的。

    还有一些经验可能适合于那些用大型机械工作的农场,却不一定适合吴飞他们这样小型的家庭作坊式的种植户。

    不过书里面最基础的对农作物的介绍,一般还是靠谱的,而吴飞就是缺少这一方面的知识。

    说实话,除了那些自家种植过的东西以外,还有很多的东西,吴飞都不知道是怎么种植的,或者是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才可以快速的生长。

    说起来,现在市场上面卖的菜,根本就分不出是什么季节了。反正一年到头,不管想吃什么样的菜,几乎都可以在市场上面买到。

    就算本地种不出来,菜贩也会从外地把菜运进来。再有,现在很多地方都用上了大棚种菜,季节的限制也不像以前那样大了。

    就说大家最常吃的辣椒,在以前交通不像现在这样方便的时候,霜冻以后,要不了多长的时间,就很难吃到新鲜的辣椒了。

    想要再吃到新鲜的辣椒,差不多要等到来年的端午节前后了。

    而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大家想吃辣椒就只能吃平时晒的干辣椒了,或者是腌在坛子里面的酸辣椒了。

    哪里像现在,一年到头,不管哪一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辣椒。不过,在农村还是有很多人会晒干辣椒和腌酸辣椒,有一些菜还是用干辣椒或者是酸辣椒炒出来,味道会更好一点。

    家里人都睡了,就留下吴飞还在客厅里面,一边刷着手机水论坛,电视里面放着放着《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可能是吴飞和小朵朵两个人唯一相同的爱好了。

    说起来,吴飞也找不到其他可以看的电视,家里的大锅转了好几次,还是收不到体育频道。

    不过电视虽然开在那里,吴飞也就是不是的看一眼,主要还是水着论坛,坛子里面各种有趣的沙雕网友真是太多了,现在简直就是吴飞快乐的源泉。

    看着你们那些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的要奔现的家伙,吴飞看到一个就顶一个。顺便还可以水一贴。

    快十点钟的时候,吴飞正打算去洗漱睡觉呢,吃完晚饭就出门了的吴邦回来了。

    看到吴邦回来,本来已经起身了的吴飞又坐回了火炉旁边,对吴邦说道:“爸,找人的事情找好了没有,怎么到这么晚才回来?”

    这个时候,村里除了那些打麻将的,其他的几乎全部都已经睡觉了,特别是现在天气越来越冷的情况下,大家睡的是越来越早了。

    吴邦把门关上,也坐到火炉旁边,对吴飞说道:“现在晚上是越来越冷了,都可以穿三件衣服了。找人的事,晚上找了两个,你丁云伯伯、还有周景强都答应过来做事。工资就就按照下午说的,一个月3000块钱,一个月休息4天,中午在我们家里吃饭。”

    “至于还有一个人,也说了一下,说是过几天再给我答复。不过请人的事情现在是没有什么问题了,现在要紧的是赶快把菜种下去。”

    “明天一早,你就和你姐夫把拖拉机换上打坑的刀,先把坑打出来,然后先把葱和蒜种下去,至于香菜,倒是不需要打坑,直接把地整成垄就可以了。”

    “爸,大棚里面种黄瓜和西葫芦,现在露天的除了种小葱和大蒜以外,还打算种一点别的什么,就这几种,品种太少了一点吧?”

    “先把小葱和大蒜各种两块地,香菜暂时就先种一块地,这样就有两亩多的面积了。还有白菜和萝卜,这些可以多种一点,每一种可以种三四块地的面积,又是三四亩的面积。”

    “另外,还可以种一些紫菜薹、菠菜、雪里红、韭菜。不过这些都是比较耐寒的蔬菜,可以放到后面栽种,现在先把大棚和别的蔬菜先种下去再说。其实等这些忙完以后,还可以种马铃薯,不过种马铃薯要等到过完年以后才能种,出的早的马铃薯价钱也不错,主要产量还高。”

    “爸,你说明天种小葱和大蒜,可是家里有小葱和大蒜的种吗?我看家里现在也就种了一点小葱和大蒜吧?”

    后院就种了半分地都不到的小葱和大蒜,现在小葱已经是可以吃了,大蒜也才长出来一点,还要一段时间才能过用来做菜。

    吴飞他们这里吃的小葱也叫香葱,和东北的大葱最简单的区别也就是大小的区别。

    当然,小葱相比大葱来说,香味要浓郁很多。毕竟,浓缩的都是精华。大蒜一般也就是吃蒜苗,当蒜苗长到一尺多深的时候,就能够上市去卖了。

    现在种下去的话,正好可以赶在年前上市。而那个时候,正好是大家买菜过年的时候,价钱也是一年中最好的一段时间。

    “小葱和大蒜的种子,明天回有人送过来。镇上买种子的那家人,就是七小队的,刚刚就给他打过电话了。叫他帮忙把每一种都送一亩地左右的种子过来,其它的等他过来的时候,再跟他说,现在去其他的地方买种子也来不及了,在他家买的话,还放心一点。”

第二百五十七章 曾经的蒜你狠

    第二天吃饭早饭的时候,大蒜和葱种就送了过来。

    送过来的蒜种就是我们平时在市场上面买的那种蒜头,只不过要比我们平时买的蒜头要饱满不少,可以说是蒜头里面质量比较好的。

    不过平时我们在市场上面买的蒜头,零买一般也就八块钱一斤,批发价应该会低不少,应该五六块钱一斤就可以拿到。

    今天给吴飞家里送过来的蒜种,价钱都是按照六块钱一斤来算的。吴飞也不知道这个价钱是贵了还是便宜了,不过这些都是吴邦联系的,吴飞只要负责付钱就是了。

    自从几年前大蒜的价钱被炒上来以后,“蒜你很”就出名了,价钱虽然在后面下降了一点,不过比起以前来了还是高了不少。

    反正吴飞以前去超市的时候,看到摆放在超市货架上面的大蒜,一般都在8块钱一斤左右。

    大蒜从上到下都具有强烈辛辣的蒜臭味,蒜头、蒜叶和蒜薹都可以当做蔬菜食用,不禁可以当做蔬菜,也是大家平时炒菜用的比较多的一种调味品。

    而且,大蒜还可以入药,也是制作药物的一种重要原料,是比较有名的食药两用植物。

    大蒜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低聚糖和多糖类、另外还有脂肪、矿物质等。

    大蒜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如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肿瘤,以及抗病原微生物等,长期食用还可以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大蒜按照蒜瓣大小可分为大瓣蒜和小瓣蒜;按照大蒜外皮颜色可分为紫皮蒜和白皮蒜;吴飞家里这一次买的就是白色的大辨蒜。

    大蒜的生长周期一般在90天到120天,因为播种的季节不同,生长期也不一样。一般春季播种的大蒜生长期比较短,秋冬季节播种的大蒜,因为要经过一段比较长的低温天气,生长期一般要长不少。

    大蒜一般都是以磷茎作为种子繁殖,鳞茎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蒜瓣。

    从一瓣蒜瓣长成一个大蒜头,需要经过六个时期,也就是发芽期、幼苗期、鳞芽及花芽分化期、花茎伸长期、鳞茎膨大期和休眠期。

    大蒜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的除了大蒜特有的活性物质含硫有机化合物,也就是我们平时问着的那一种酸臭味的原因。

    大蒜还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挥发油、氨基酸、维生素、皂甘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凝集素、前列腺素、生物活性酶以及丰富常量和微量元素等物质。

    大蒜所含有的这些复杂的成分是大蒜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

    大蒜营养成分相当的丰富,而且还具有很好的食疗以及药用价值。大蒜鳞瓣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低聚糖和多糖类、另外还有脂肪、矿物质等。

    大蒜中还含有丰富的含硫化合物,其中大蒜素具有杀菌、抑菌、抗癌、抗衰老等医疗保健功能。

    大蒜素的前体物质是蒜氨酸。大蒜中的蒜氨酸以稳定无臭的形式存在,在蒜氨酸酶的催化下形成无色油状物大蒜素。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大蒜。大蒜制品也成为当今世界被人们最推崇的保健食品之一。

    自从19世纪巴斯德明确的提出了大蒜素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后,许多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产生了兴趣,由于大蒜素具有杀菌力强,抗菌谱广的特性,因此大蒜素也被称为“植物性天然广谱抗生素”。

    近年来,国内的外学者对大蒜素在医药以及畜牧业等多个领域进行了研究。

    经常食用大蒜,能够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

    大蒜中的含硫有机物等功能成分不仅能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类在体内的合成,而且对肿癌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

    保护心血管系统,抗高血脂和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能活性和扩张血管产生降压作用。

    活化细胞,促进能量产生,加快新陈代谢,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等作用。

    保护肝脏调节血糠水平,降低血粘度、预防血栓。

    大蒜不仅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而且无过敏反应、无副作用、无毒性,已经成为重要的保健食品之一,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不过大蒜虽然好处很多,在“蒜你狠”以前,村里倒是有人种过大蒜,不过种的也不多,差不多也就一两亩的面积。

    在被“蒜你狠”狠狠地坑了一把以后,那几个种大蒜的也不种了。现在大家种的蒜,都是用来自己家里吃的,再也没人种大蒜卖了。

    蒜种呈圆锥形,外面包着几层灰白色的膜,里面包着大概七八个蒜瓣,多的也有十个的。

    今天送过来的蒜种有整整八个蛇皮袋,每一袋蒜种都有50斤,足够用来种一亩地了。

    刚刚送过来的蒜种都是整个整个、没有分开的。要想种下去,还需要把蒜种分成一瓣一瓣的。

    吴飞和姐夫两个人一个早上也就把拖拉机换好了挖沟的刀具,顺便给拖拉机上了一遍机油。

    现在地里的沟还没有开始挖,只不过挖两块地的沟是很快的事情,现在还是赶快把所有的蒜种都分开才是。

    在吴飞他们吃完早饭以后,蒜种送过来的时候,今天叫来做事的人也都过来了。

    除了昨天说好以后长期给吴飞家里做事的吴丁云和周景强以外,另外还叫了三个人过来帮忙。

    张毅彬先上山去开沟,吴飞他们就留在老屋的天井里面分蒜瓣。每人戴着一副纱布手套,把顺着蒜头中间的茎杆用力扳开,整个蒜头就分成了两半。

    不过这时候的蒜瓣还没有完全的分开,有一些还是好几瓣连在一起,这时候就需要把连在一起的蒜瓣一个一个的分开。

    刚刚开始的时候还好,很快就能把蒜瓣分成一瓣一瓣的,到了半个小时后以后,就算是戴着手套,吴飞也感觉到抓着大蒜的手都有一点打滑了。

    而这个时候,几个人才把分了两袋子的大蒜呢,要想把所有的大蒜都分开,还不知道需要多长的时间。

第二百五十八章 开沟施肥

    “周景强,你和小飞两人先去把肥料下了。毅彬应该已经把沟开得差不多了。”

    看着已经分了的两袋子蒜瓣,吴邦对吴飞和周景强说道。

    大蒜播种以前,一般都要施底肥。大蒜的底肥,一般都是在农家肥里面掺入一定比例的尿素、磷肥、钾肥。

    一亩地一般需要用三到四千斤发酵完全的有机肥,然后加入磷肥、钾肥各五百斤左右、尿素二百斤。

    施肥的过程中,化肥的用量不能太多,太多的化肥反而会抑制大蒜地生长,影响产量。

    同时,使用的有机肥一定要充分发酵,以避免有机肥在大蒜生长的时候进行二次发酵,烧伤大蒜的根系,并且有机肥的二次发酵还会引发蒜蛆等虫害地发生。

    今天要用到的肥料,在吴飞他们刚刚扳蒜瓣的时候,吴邦就带着人搅拌好了。

    所有的化肥都在上次拉了满满的一车回来,至于有机肥,现在在四合院里面还堆着一大堆呢。

    反正现在用有机肥特别方便,只要给养鸡场打一个电话,很快就能够把鸡粪肥送过来。

    搅拌好了的肥料都堆放在空地上面,吴飞和周景强两人把肥料重新用蛇皮袋装起来,码放在板车上面。

    混合在一起的肥料重量很轻,装五十斤大米的那一种蛇皮袋,装的满满的也才三十多斤。

    而今天搅拌的肥料,起码超过了六七千斤,是计划用来种植大蒜和小葱的。

    板车上面放了十多袋肥料,两个人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很快就把肥料拉到了目的地。

    姐夫张毅彬已经开着拖拉机已经把第一块地的沟开好了,吴飞他们上来的时候,第二块地也快要好了。

    说起来,买的这个拖拉机实在是立了大功,自从有了它以后,割草、翻地、挖坑、开沟,都可以用拖拉机来做,节省出来的人工,再买几台拖拉机都够了。

    不仅是在钱上面节省出来不少,在时间上面,也不是使用人工可以比的。像这样给一块半亩面积的地开沟,要是用人工的话,两个人没有半天时间,是开不出来的。

    两个人一天的时间里面,给一亩地开沟,可能还要加油才可以开完。

    哪里像用拖拉机,一个多小时就差不多就把一亩地的沟全部开好了。其实开一亩地的沟应该一个小时都用不了,刚才应该是有事情耽搁了。

    不过在吴飞他们把肥料搬下板车的时候,张毅彬就把第二块地的沟开好了。停下拖拉机的张毅彬过来和吴飞他们一起把肥料撒到沟里面。

    每一条沟的距离都是二十厘米,沟的深度在六七厘米左右。用机器开出来的沟就是要比人工开的好,不仅每一条沟之间的间隔全部一致,就连沟的深度也一模一样。

    可惜的是没有适合这样梯形土地的大型农用机械,要是有那种开沟、施肥、播种一体的机械的话,工作的效率还不知道能够提升多少倍。

    吴飞在电视上面看到过那种多功能集合型的大型农用机械,不过都是体积很大那一种,在吴飞他们这样的山地地形上面,根本就施展不开,开上来在地里掉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把肥料沿着沟底均匀的撒上一层,厚度在一厘米左右,十多袋肥料很快就撒完了一大半。

    按照计划,一亩地用肥料大概三到四千斤,也就是这样的蛇皮袋要装一百袋左右。

    而一块地的面积在半亩左右,需要用到的肥料要五十袋。

    “景强叔,你先在这里撒肥料,我和小飞去下面把肥料都拉上来。”看着剩下的四五袋肥料,张毅彬对周景强说道。

    “行,你们年轻人力气大,一次能够多拉一点,这里就交给我吧。”

    “姐夫,这次我们就不要用蛇皮袋装肥料了,把肥料放皮卡里面,用的时候直接到皮卡车里面装就好了。到时候每人拿一个桶装肥料,撒完一桶再来车上装就是了。这样还能省下装袋的功夫,用车拉的话,一次也能多拉一点。”

    吴飞对张毅彬提议道,用板车拉一次能拉四五百斤就不错了,上坡的路拉多了根本就拉不动,还要一袋一袋的装起来。

    虽然鸡粪肥已经是完全地发酵过了的,可是和尿素、钾肥,还有磷肥混合在一起以后,那刺鼻的气味还是很大,装袋的时候,刺激的吴飞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而直接把肥料装皮卡里面,就要快速多了,而且一次拉的量也要比板车多很多。

    就连撒肥料的时候,用桶装着放也要比提着一个蛇皮袋来得方便。

    “用皮卡是要快多了,不过皮卡下面垫一点东西吧,免得等下用完以后车上到处都是肥料。”

    其实吴飞的皮卡上面一直都很干净,每一次用完以后,吴飞都会把车厢洗的干干净净的。

    皮卡车买回来这么长的时间,最长的一次也就是跑了一趟省城,其他的时候一般也就去县城的时候开的多一点。

    不过车子才开了四千公里不到,吴飞就给车子做了保养。反正这些吴飞也没有去管,把车子交给康柳以后,康柳自然会给吴飞弄的妥妥帖帖的。

    在车厢里面用一张大大的塑料布全部都铺起来,两个人用铲子把肥料都铲到车斗里面。

    皮卡车车斗体积大概有1.2立方米,满满地装上一车厢,估计能装一千五六百斤的肥料。

    装满一车的肥料,正好可以够一块地用的。这样直接往皮卡车上面铲,比装袋来说就要快多了。

    等吴飞拉着一皮卡车上山的时候,周景强还剩下一袋子没有放完呢。

    “景强叔,放完手里的那些,剩下的一袋就倒车里来好了,等下用桶装着放要好放多了。”

    吴飞拿着一个塑料桶装了一桶肥料,这个桶应该是二十升的那一种,正好可以装一蛇皮袋的肥料,提着桶撒起肥料来,比用蛇皮袋方便多了。

    “还是用这个桶来的方便,刚刚提着袋子放起来就是不得劲,现在要快多了。”

    三个人提着桶,很快就把一桶肥料放完了。等三个人把一车肥料全部撒完,第一块地也就剩下一点点地方没有放完了,再来两三桶应该就差不多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种大蒜

    吴飞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也不知道他们扳蒜的已经扳了多少了。

    现在还没有开始下种,也不知道下午收工的时候,能不能把两块地的蒜全部都种完。

    吴飞和张毅彬两人重新开着车子返回四合院,碰到吴邦和另外几个人拉着板车正准备上山。

    “爸,那么多蒜全部都扳完了吗,怎么一下子快乐那么多?”

    看到大家都准备上山,吴飞有点惊讶的问道。

    “哪里有那么快,还有两袋在那里没有扳完,现在你姐和你妈两人在扳呢。”

    几个人拉着板车,边走边对吴飞说道:“先把现在扳的这些种完,看蒜种够不够再说。这一次买的蒜种有点大,八袋蒜种有可能还不够用。板车上面拉的是四袋扳出来的蒜种,看能不能把一块地种完。钥匙不够的话,中午叫他送过来也来得及。”

    “肥料放了多少了,第一块地放完了吧?”

    “还差几桶肥料才放完第一块,现在景强叔在放,我和姐夫再拉一车肥料上去。”

    两个人很快就把一车肥料装好,用完总共用了差不多两车半的肥料,才把两块地全部都放完。

    两车半加上刚刚开始拉上来的那一板车肥料,两块地用的肥料,应该在四千斤到四千五百斤之间,这次的底肥应该算是用的比较多的。

    不过肥料里面鸡粪占了七八成,就算用多一点,也不会对大蒜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再说,吴飞种的这一批大蒜,本来就是打算有用来卖蒜苗的,根本就没有打算让大蒜生长到最后的阶段,所以肥料多一点,对早期催苗的效果更加有利。

    等把两块地的肥料全部都放完以后,老爸他们已经把所有的蒜种都撒下地里了,现在正一个一个的在扶大蒜呢。

    “爸,拉上来的蒜种够不够种一块地的。”

    放完肥料,吴飞也跟大家一起去扶蒜种,问老爸蒜种够不够用的。

    “刚刚打过电话了,叫他再送两袋过来,这次差的有点多。你们注意一点,蒜种可以稍微放密一点,不要怕不够用,等下还会送过来。”

    吴邦一边扶着蒜种,一边对大家说道。

    扶蒜,也就是把撒在地里的蒜种,一个一个的扶直起来。

    直接撒在地里的大蒜,都是乱七八糟的,其实平时种大蒜的时候,都是直接撒下去以后,就盖上一层薄薄的土,然后在上面盖上一层茅草或者是稻草,然后就不去管他了,就等着蒜苗自己长出来。

    要是天气干燥的时候,再在茅草上面浇上一两次水,蒜苗也就差不多能长出来了。

    不过那样长出来的蒜苗一般都不是很整齐,前前后后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全部都长出来。

    现在种蒜本来就有一点迟了,为了保证蒜苗长出来的一致性,在时间上面不要相差很多,老爸就想到了这个办法,把所以的蒜种都扶一下。

    让蒜种生根的那一部分朝着下面,让长芽出苗的那一部分朝向上面。这样一来,蒜种生根发芽以后,就可以快速的生长出来。

    这次的沟开的距离每一条的间隔都是二十厘米左右,因为拖拉机上面开沟的刀具是固定的,所以每一条沟之间的间隔都是一样,现在每一条沟里面都撒下了白花花的蒜种,大家正一个一个的把蒜种摁进土壤里面。

    看着沟里面的蒜种一个挨着一个,有的蒜种之间的距离都只有五六个厘米,吴飞对老爸说道:“爸,两个蒜种之间要隔多远,现在这样是不是种的有点密啊?”

    吴飞在书上面专门看过有关于大蒜栽培的技术,上面说了很多的要点,从选种到播种、施肥、管理,都有详细的指导。

    吴飞看过一次以后,书上很多的要点一下子还不能完全理解,不过对蒜种之间的播种密度,吴飞是记得的。

    种植大蒜的时候,播种地适宜深度为三到四厘米,密度为行距16厘米到20厘米,株距为8厘米到12厘米。

    开沟的时候,行距差不多是按照最大的距离来的,每一行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20厘米,现在每一个大蒜之间得到距离明显的接近最低株距。

    “早上你们开沟的时候没对你们说清楚,这个沟开的有点稀了,两行之间有半尺就可以了。”

    吴邦说道:“现在蒜种可以稍微放密一点,两个蒜种之间隔七八公分就可以了,不要放太稀。不过也不要放太密了,丁云哥,你放的有一点密了,再放稀一点。”

    吴邦起身的时候,看到挨着自己的吴丁云放的那两行,对吴丁云说道。

    原来刚刚吴飞看到的放的密的就是吴丁云放的。吴飞看了看另外几个人放的,大家放的都不一样,不过间隔都在8厘米到10厘米之间。

    其实大家家里一般都有种一点大蒜,根据个人喜好,有的喜欢种的稀一点,长出来的蒜苗就粗壮一点。有的喜欢种的密一点,长出来的蒜苗就会细一点。

    不过种的密的蒜米在肥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会比较快速的长高,会长得又细又长。

    种的稀的蒜苗,长出来以后会比较粗壮,但是会有一点横向发展的趋势,高度长的会比较慢。

    而吴飞种的这些蒜,是大蒜在年底上市的,所以就要求到时候的蒜苗既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矮。

    这样一来,就对每一棵蒜种之间的距离就要求有点高了。

    吴飞把蒜瓣长根的那一头轻轻的往土壤里面一摁,让上面尖尖的那一头稍微露出一点点出来。

    这时候的蒜瓣,最底下生根的那一部分差不多就挨着土壤,上面露了出来,中间的那一部分正好就是放肥料的地方。

    其实这样一个一个大蒜给扶一下,就不会出现根长在上面,牙往下面长的现象,只要大蒜生根发牙了,就能迅速的破土而出。

    虽然就算放倒了,蒜苗最后还是能够长出地面,不过那样一来,在时间上面就要差一个星期左右了。

    而现在,吴飞最要紧的就是时间了,所以这样虽然在人工上面会造成一些浪费,却能过尽快的让蒜苗提早上市。

第二百六十章 种大蒜(2)

    其实大蒜在种植以前,最好是在把有腐烂和有伤口的种子全部剔除以后,正常的种子也需要按照大小将其分好类。

    然后再用水将种子浸泡两天,并且每天都需要换上一次水,然后种子里面会吸收充足的水分,这样有利于播种后的发芽。

    在播种之前,还可以用磷肥搅拌蒜种,这样可以为种子提供大量的磷元素。

    这一次因为赶时间,所有的蒜种在扳开的时候,把坏掉的丢掉以后,太小的也没有要,暂时都放在一边没有去管他们。

    至于泡水的过程也没有省掉,只不过为了加快蒜种吸收水分的速度,这次给蒜种泡水用的是温水,水温一直都保持在40度左右,泡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就拿上来了。

    其实蒜种水分吸收的太多了,对大蒜以后的生长也不一定都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其实水分吸收太多的话,大蒜出芽会很快,而大蒜根系的生长却要比叶芽长的慢,这样一来就会造成营养供应不足的现象。

    像吴飞这样大蒜卖蒜苗的,其实蒜种下密一点,对蒜苗的产量提高是有好处的。

    要是蒜的品种好,一亩地的蒜苗亩产可以达到五六千斤。就算是想吴飞他们这样种的比较稀的,一亩地的蒜苗产量应该也有五千斤。

    其实这个时候是最适合种植大蒜的季节,大蒜是只能在秋季和冬季进行种植的蔬菜,因为大蒜特别的怕热。

    让大蒜发芽的温度最低可以低到3度,只要让大蒜吸收足够的水分,它就能生根发芽。

    在南方的冬天,特别适合在露天的条件下种植大蒜。虽然现在的技术可以人工调控温度,不过很少有人工降温种植蔬菜的,一般都是利用大棚加温种植蔬菜。

    并且夏天种植的大蒜,远远没有冬天种植的大蒜味道好。

    把每一个蒜瓣都均匀的插进土壤里面,刚开始的时候还要想想看看,有的时候还会把上下插反了。

    不过插了半个小时左右,只要把蒜瓣一拿到手上,吴飞就知道要怎么插、应该插在哪一个地方。

    刚开始的时候,别人一次插四五行过去,吴飞就插三行。

    就这样,吴飞还远远的落在大家的后面。只不过等熟悉以后,吴飞的动作就越来越快了,等到上午收工的时候,吴飞已经赶上了大家,并且还从一次插三行,变成了一次插四行。

    而吴丁云本来是一路插五行过来的,最后分了一行给吴飞,一样的插四行,速度刚刚跟吴飞差不多。

    吴飞相信到了下午的时候,速度应该还可以提高一点,到时候应该一次插五行过去应该也可以赶的上大家。

    第一块地插完以后,时间还不到十二点,其实准备工作做好了以后,插种大蒜还是很快的,下午得到时候,只要在插好的蒜种上面,再盖上一层薄薄的土壤就可以了。

    “家里的饭菜应该已经做好了,大家干脆先回去吃完饭以后,再来种另外的一块地好了。今天把这两块地的大蒜种好,应该还可以收一个早工。”

    吴邦看了一下时间,发现快要到十二点了,现在在去拿蒜种上来,也坐不了多长时间,还不如干脆先去吃饭,等下早一点上来呢。

    其实在农村干活,时间上面的限制没有那么死板,一般都是饭做好了就吃饭,吃完饭以后,休息半个小时左右就重新出工了。

    在夏天天气热地时候,中午休息的时间一般会长一点,有的时候中午休息的时间会长达两三个小时。

    不过那样的天气,早上出工一般会特别的早,大多在早上六点半左右就开始做事了。

    做到中午十二点左右的时候,上午的工作就差不多结束了。

    从中午十二点左右,到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是一天种最热的时候,这个时候地里的温度有可能会达到四十多度。

    这个时候大家就呆在家里休息,直到气温开始下降,到了下午三点左右的时候,大家才会重新开始做事。

    做到下午七点以后,大家才会收工。夏天的天黑的晚,七点的时候,太阳还没有下山呢。等收工吃完晚饭,正好是天黑的时候。

    不过现在这个季节,天黑的特别早,下午六点多天差不多就黑掉了,所以中午的时候大家一般吃完饭,稍微休息一会儿就开始做事了。

    吴飞他们回到家里的时候,老妈和吴莉正好把最后一个菜端上桌子,连着炖汤的锅一起端了上来,炖的是海带骨头汤。

    现在镇上的猪肉终于是降下来了不少,最起码现在买肉不会像以前那么心痛了,骨头的价钱降的更多,所以上次吴飞直接就买了二十多斤的骨头,把冰箱下面冷冻的地方都塞的满满的。

    虽然镇上的饲料猪肉价下降了不少,可是村里土猪的价钱还是纹丝不动,随便都要三四十多块钱一斤。

    中午就四个菜一个汤,不过每一个菜的分量都很足,去一般的饭店,这桌子上面随便一个菜都可以装三四盘了。

    一个青椒炒蛋、用大菜碗满满的一碗,辣椒不说,鸡蛋不说十个也起码也有七八个。

    还有一碗酸辣椒炒烤鱼,烤鱼是上次那些偷鱼贼电死的鱼烤出来的,这一顿时间,那些鱼全部都烤出来了。

    鱼全部烤完以后,除了给村里那些帮忙的人都送了一些外,剩下的还有很多。

    不过镇上的钱老板一次就买去了五六十多斤,大部分都是那些价钱高的、那几只青鱼烤出来的,差不多都被他包圆了。

    今天炒的这一碗鱼,就是留下没有卖的那些青鱼中的一部分,比起新鲜的鱼,吃起来别有一番味道。

    还有一个菜就是紫菜薹,也是一大菜碗,最后一个菜新鲜的红辣椒加上蘑菇炒鸡肉。

    有荤有素,荤菜都是下饭的好菜,因为下午还要做事的原因,每人只喝了一碗老酒就没再喝了。

    在这个渐渐冷下来的季节,在吃饭的时候喝上一碗温温的老酒,感觉整个人一下子就热乎了起来。

    干了一个上午的活,大家喝完老酒以后,每人又吃掉了两三碗米饭,差不多吧把桌子上面的菜吃掉了**成,大家才放下碗筷,坐到电视机前面,一边休息,一般喝茶看一会儿电视。

第二百六十一章 贵出天际的萝卜

    “老邦,你们家一下子种这么宽地方的大蒜,是不是打算种大蒜卖啊?要是卖大蒜,种的是不是密了点?”

    休息的时候,吴丁云对吴邦说道。

    “不是种来卖大蒜的,这些都是种来卖蒜苗的,所以种的一点都不算密。要不是现在下种有点迟,我还想再种密一点呢。”

    “小飞的一个同学家里是做蔬菜批发生意的,这些菜到时候都是有人来收的。主要是要赶在年前能卖就好了,到时候还能多卖几个钱。”

    “我家里也种了一分多地的大蒜,也就比你家的早种下去一个星期。自己家里是吃不了那么多的,还想着过年的时候拿去卖掉一些呢。”

    吴丁云对吴邦说道:“小飞他同学到时候过来收你家里的蒜苗时,能不能顺便把我家的那些蒜苗也一起收去?”

    “说是说多少都要,不过也只是同学关系而已,到时候能不能卖的出去还另外说呢。只不过到时候不管是谁来收,只要他们要,一起来卖就是了。”

    吴邦也不敢把话说死,本来就是吴飞和人口头上面的约定,并没有签订什么合同或者是有别的保证,到时候要是大蒜价钱不好,说不定不要也有可能,或者就是给的收购价很低的那一种。

    不过当时说的时候,说好菜价都是随行就市的,价钱好坏也不是吴飞和萧智勇能够决定的。

    到时候能不能卖一个好价钱,就要看今年年底菜价是一个什么趋势了。不过根据往年的行情,年底的菜价总是会比平时涨不少。

    要是在年底出现比较恶劣的天气,像下雪或者是比较严重的霜冻天气,各种蔬菜的价钱往上面翻一番都是有可能的。

    前年过年的时候,平时卖一两块钱一斤的大白菜,由于冰冻的关系,在年前年后的那一段时间,新鲜的大白菜都卖到了四五块钱一斤。

    平时五六块钱一斤的蒜苗,也涨到了十块钱一斤。就连白萝卜,也要卖两三块钱一斤。直到过了正月十五,随着气温慢慢升高,外地的蔬菜进入本地市场,蔬菜的价钱才慢慢的降了下来。

    当时吴飞家里种了四五分地的白萝卜,本来大部分都是计划用来喂猪的,看到平时一块把钱一斤还不怎么卖得动白萝卜,现在居然可以卖两三块钱一斤,买的人还不带还价的。

    第一次吴邦只拔了一千多斤萝卜,把张毅彬的卡车捆上防滑链,直接拉到了县城的农贸市场里面。

    本来平时卡车和农用车是不许进城的,在那一段时间里面,只要是运菜的车,不管卡车还是二十年以前的手扶拖拉机,只要上面拉的是菜,就算你从交警眼皮底下经过,他也不会管你。

    早上七点多种从家里出发,到了县城都快要十点钟了。平时一个小时的路程,足足开了两个多小时,路上还看到了好几场车祸。

    不过由于路上结冰的关系,大家开的都不是很快,虽然车子失控,事故倒是不算严重。

    吴飞家的萝卜刚刚拉进农贸市场,就有买菜的人围了上来。

    吴邦虽然经常上镇上卖菜,可是卖萝卜的机会倒是不多,农村的萝卜除了自己吃以外,还有就是用来做酸辣萝卜条,或者是酱萝卜,其他的差不多都是用来喂猪的。

    来之前就跟县城认识的人打听过,昨天的萝卜已经卖到三块钱一斤了。吴邦也没有想着还能涨价,直接就三块钱一斤开始卖。

    一千多斤萝卜,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就卖的干干净净了。有的来晚了的人还问吴邦,明天会不会再来卖,家里还有没有别的蔬菜。

    本来是用来喂猪的萝卜,一下子就卖出了三四千块钱,吴邦自然是十分高兴。

    要知道,家里四五分地的萝卜,今天才运上来一千多斤呢,家里的那些萝卜全部拔掉的话,起码还能收两三千斤呢。

    萝卜的产量是很高的,要是种的好,肥料充足的话,一亩地收七八千斤萝卜那是随随便便的事情。

    要知道,萝卜是特别压秤的,一个手臂粗细的萝卜,在土壤里面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吸收了足够水分的萝卜死沉死沉的。

    看着萝卜这么好卖,吴邦都巴不得当天就把地里的萝卜全部都运上来卖掉。

    只是就算再想,当天也是上不来了,等在县城吃完东西,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三点钟了。

    回村的时候,车子被在路上又碰到了车祸,被堵了好长的时间。

    还好几人在县城吃了东西,要不然就要被饿肚子了。早上上去的时候,大家也就随便吃了一点东西垫了垫肚子。

    本来是大蒜到县城再吃早饭的,谁知道卖萝卜的生意那么好,一到农贸市场就开张了,还一直都忙的停不下来。

    自然吃早饭的打算也只得作罢,一直到把所有的萝卜卖完以后,才有了时间去吃东西。也不知道吃的是早饭还是中饭。

    一回到家里,吴邦就叫人把地里的萝卜全部都收了上来,拉到水库里面,一个一个的洗的干干净净。

    今天拉上去的萝卜,就是用水稍微冲了一下,萝卜上面还残留着很多的泥巴。

    虽然萝卜是全部都卖了出去,可是在卖的时候,因为没有洗干净的缘故,可没有被人少挑刺。

    不过大家嘴巴上面说着嫌弃的话,可是手下的动作却一点都不比别人慢。

    买萝卜的人,少的买两三个,多的直接就用那种能装五十斤大米的袋子,一次装满一袋的都有。

    用他们的话说,过年炖骨头的萝卜就不要买了,一袋萝卜,也就是打麻将的时候少放一个炮的事情,看来是不差钱的主。

    不过大部分的人,还是买三五个的居多,毕竟萝卜是一平时很便宜的蔬菜。

    正常情况下,超市里面的萝卜也就卖0.98元一斤而已。

    对大多数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而言,三块钱一斤的萝卜,已经是贵出了天际。

    要不是萝卜的价钱那么好,吴邦也不会在冰冻的情况下,把卡车套上防滑链,开两三个小时的车上来,专门卖萝卜了。

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家都想去卖菜

    在吴飞他们家忙着拔萝卜的时候,今天吴飞家里在县城三块钱一斤,卖了一车萝卜的事情已经在村子里面传遍了。

    本来村里就有不少的人生活在县城里面,不是在县城做事,就是买房买在县城。

    很多人平时吃的菜,都是家里父母拖每天都跑县城的板车捎带上去的。当然了,板车帮忙带东西也是收费的,小一点的东西,一般就收半个人的车票钱,要是多了,就收一个人的车票。

    到了县城,司机负责帮忙拿给过来接东西的人。一般都会提前打好电话,约定好在上面地方拿东西。没有拿到的,就只能自己去汽车站拿了。

    冰冻的时候,跑县城的班车也停运了,这时候平时都吃家里捎带上去的蔬菜的,也就暂时性的断粮了。

    吴邦在卖萝卜的时候,就碰到了好几个认识的人。等吴邦还没有回到家里的时候,在县城卖萝卜的事情早就传回村子了。

    有离吴飞家里近的,直接就上吴飞家里打听消息了。这样的天气,大家一天除了做两三餐饭吃,也就是围着火炉看电视。

    要不然就是聚在一起打牌以外,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有的人自然就过来打听消息了。

    不过吴飞他老妈虽然知道今天去县城卖萝卜的事情,可是卖的怎么样却是不知道的。

    毕竟卖萝卜的时候,几个人一直都忙。等卖完了以后,几人肚子都饿了,谁也没有记得打一个电话回家说一声。

    没有打听到消息的人。呆了一会儿也就回去了。不过聚在一起的人却把这个传言传开了,等到吴邦回来的时候,吴飞家的萝卜已经从几千块钱涨到了几万块钱了。

    回到家里的吴邦,第一时间就叫上了几个相熟的人来帮忙,把地里剩下的萝卜全部都收了回来。

    剩下的萝卜差不多有三千来斤,看着时间还早,又把地里的白菜差不多全部都砍掉了,就剩下了十来棵留着过年的时候吃。

    这时村里人都知道吴邦回来,又想法的人很快就找上门来了。

    其实村里不少人家都种的有菜,萝卜、白菜、大蒜、还有各种各样的青菜,大家多多少少都种了一些。

    特别是萝卜和大白菜,那是每家每户都有种的,有些人家种的还不比吴飞家少。

    特别是萝卜,随便找一块肥一点的地,撒下种子以后,就算不去管它,也能长出萝卜来,只不过大大小小没有那么均匀而已。

    听到村里今天的传言,自然就有人动心了。只不过种的多的的那两家人都没有车子,在吴飞他们上面这两个小队中,就吴飞姐夫的那一辆卡车,还能够在这样冰冻的天气下跑到县城。

    就算是张毅彬的卡车,也要给车轮绑上铁链防滑,以平时一半还不到的速度,慢慢的开到县城。

    至于村里的那些小车,在这样的天气下,就是一个摆设,就算胆子肥的把车开上路,也不知道能开多远就会失去控制。

    “邦叔,明天你家去县城卖萝卜的时候,能不能捎上我家啊?我妈妈说想把地里的那些白菜拿到县城去卖掉,反正也吃不完。”

    最先找过来的,是离吴飞家最近的张关钱家的小儿子张三。张三其实不叫张三,只是他在家里排第三而已,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全都住在县城里面。平时张关钱经常会拖班车给两个女儿带一些家里种的菜上去。

    “你爸妈呢,怎么你家里还有白菜卖吗?”看到张三过来,吴邦对张三说道。在班车还在跑县城的时候,张关钱几乎是隔三差五就会给两个女儿拖班车带菜上去,张三在县城读高书,平时也在两个姐姐家里吃饭。

    吴邦对张三说道:“叫你爸爸把要卖的菜准备好,明天早一点去县城,车上地方还有很多呢。”

    卡车上面现在也就装了两三千斤萝卜、还有几十棵白菜和三四十斤大蒜而已,才占用了车厢的一个小小的角落而已。就算在放三五个那么多的东西,也一点问题都没有。

    要知道张毅彬买的这个卡车,可是载重十来吨的大家伙,装几千斤的萝卜白菜,那战士轻轻松松的事情。

    “那我回去告诉我爸,他们还在地里砍白菜呢。我家的白菜很多都冻烂了。”张三听到吴邦答应了,高高兴兴的回家报信去了。

    冰冻天气下,很多的蔬菜都冻死冻烂了。刚刚拔萝卜的时候,就有不少的萝卜冻坏了,特别是长出地面的那一些,烂的更多。

    只不过把上面冻坏的一截砍掉,下面的那一节没有冻坏的萝卜,吃起来要比那些没有冻着的,味道要更甜更脆。

    受冰冻天气影响,很多的青菜的叶子都结冰了,等到了正午,气温高一点的时候,冰块一融化。这样来个两三次,很多的青菜叶子都烂掉了。

    不过一层一层叶子包裹着的白菜,就算是外面的一些白菜叶子被冻坏了,把那些冻坏的叶子剥掉以后,里面的白菜照样还可以吃。

    并且冰冻过的白菜味道要比没有冰冻过的要好吃多了。

    张三刚刚离开没有多久,又有人找上了吴邦,还是同样的理由,像搭吴飞家里的卡车上县城去卖菜。

    听到现在县城的蔬菜价格高的惊人,家里有多余菜的人家自然会心动。大家也知道吴飞家里今天上县城卖了一车的萝卜,自然想明天也跟着上去卖一波。

    反正放在地里也是被冻坏,也变不出钱来。只要能弄到县城,平时烂便宜的东西,居然也能卖出高价来。

    连着答应了四五户过来打听的人,终于再也没有人过来说要搭车了。

    在一家人把萝卜全部洗干净装上车以后,动作最快的张关钱和他老婆已经挑着两担子菜过来了。

    两箩筐大白菜,还有一筐蒜苗,最后是半框芋头。想不到这个时候,张关钱家里还会留的有新鲜的芋头,应该是收在地窖里面,才能够保存到现在。

    直到天黑,第二天要去县城卖菜的人才全部把菜准备好,并且送到了吴飞家里,把车装好。

    就等明天早上天亮以后,大家一起出发,去县城卖菜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提议

    第二天大家运到县城的菜都早早的卖完了,并且价钱都不低,引的村里人都想把地里的菜拿去县城卖了。

    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天气,农村人总是有办法种出菜来。只是很多的时候,这些菜都是用来自己吃,很少有拿到市场上面去卖的。

    就算是拿出去卖,也是在自己家附近的小集市上面,要不然就是去十多里地的镇上,要去到一百多里路的县城,对大部分上了年纪的农村人来说,那已经很远了。

    就吴飞他们村里,有很多的老年人,一年到头可能都不会去县城一趟,平时有事也就去镇上一趟。

    不管什么样恶劣的天气,农民们自己吃的菜总是不会少,就算干的再厉害的年头,屋前屋后的土地上面,种的菜总是会长得郁郁葱葱的。

    再没有水的时候,淘米水、洗漱用水、平时的生活用的废水,都能积攒起来,用来浇菜。

    小时候,吴飞就专门帮家里挑水浇菜过,从水库的最下面,用两个桶一担一担的挑到老屋的后院,只为给早种的白菜浇水。

    那时候,只要吴飞放学回家,吃完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挑水浇白菜。吴飞一直都记得,后来村里有的人家吃的水都要镇上用车子送过来了,吴飞还在水库里面挑混杂着泥巴的泥水,给那一小块地的白菜浇水。

    县城的菜价就算卖的再高,大家一般也就是茶前饭后议论一下,很少有人会跑那么远去卖地里的那一点菜。

    大家总是感觉县城太远,不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好像有点畏惧的样子。

    不过在吴飞家里开了头以后,并且还有吴飞家的顺风车坐,大家自然就积极起来了。

    当然,大家在卖完菜以后,也都给了吴飞他姐夫坐车的车费。本来张毅彬还不好意思要那个钱的,不过吴邦做主每人收了三十块钱。

    本来在年底的时候,村里跑县城的班车每年都会涨价一半左右,像那样的冰冻天气,就算是有钱都找不到去县城的车子。

    想要去县城,还得走好几里路,走到大路上面、或者是到镇上,才有到县城的汽车。

    那一年,村里和吴飞家一起上县城卖菜的少的也卖了一千把块钱,吴飞家里可能是卖的最多的,差不多把地里能卖的菜都卖掉了,总共卖了一万多块钱出来。

    那些钱完全都是意外的收获,计划用来喂猪的萝卜,在两三天的时间里面就全部都卖掉了。

    只不过在冰冻天气解除以后,菜价也就慢慢的降了下来,外地的菜很快的运了进来,平衡了本地的菜价。

    不过年底菜价上涨,那是每年都会的,不管天气如何,年底的蔬菜价格总是会涨一波。

    不过鱼的价钱除外,到了年底,气温下降以后,通过船只运来的外地鱼大量的进入本地市场,饲料鱼的价格下降的特别的厉害。连带着本地的没有喂饲料的鱼价钱也买不起来,销量也上不去。

    除了村里或者是附近的人,一般都不会有另外的人过来买鱼。反正一直以来,村里的水库都是在元旦以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就把当年要买的鱼都捞出来卖掉,只留一少部分,等过年的时候附近的人来买,不过销量也不会很大就是了。

    像吴飞今年的鱼,现在就卖出去了很大一部分,能留到年底的,可能不到一千斤了。

    现在到过年还有连个来月,几个饭店隔三差五的送一下,可能还坚持不到年底,这些鱼就卖得精光了。这还是吴飞用农场里面的鱼拿出来充数得到缘故。

    吃完饭休息了大概半个小时,大家都起身上山,还有一块地的大蒜在等着大家去种呢。种完大蒜,还有小葱也要种下去。

    加买的两袋蒜种,在吴飞他们上午种蒜的时候就送到吴飞家里了,现在已经被扳的只剩下一袋,就全部都扳完了。

    “大家先把这一袋蒜扳完,再一起上去种好了。这么多人,一袋蒜要不了多长的时间。”

    大家先到四合院,把最后的一袋蒜花了一二十分钟扳完,才把蒜种放到板车上面,拉去地里。

    至于吴飞和张毅彬两人,再大家扳蒜的时候,就开始装肥料,种完大蒜以后,小葱也还在等着大家去种呢。

    吴飞他们正忙着种蒜的时候,支书五爷爷背着手上来了。

    “五叔,你怎么上来了,有事情给我打电话就是了啊。”

    看到支书上来,吴邦对支书说道。

    “没事,我就是上来看看你家的大蒜种的怎么样了,要不要我帮忙的。”支书对吴邦说道。

    “一下子种这么宽地方的大蒜,听说还打算种别的蔬菜,是不是小飞在外面找到收菜的大老板了?”

    “是小飞有一个高中同学,家里就是做蔬菜批发生意的,以前一直都是从外地批发蔬菜回来,再在县城批发给那些卖菜的小贩。反正现在山上的空地很多,现在这个季节也不适合栽果树,就想着先种一批蔬菜出来,能赚一点事一点。”

    吴邦对支书说道:“不过虽然菜是种下去了,不过以后能不能卖出去,以及到时候卖的价钱怎么样,那就不知道了。”

    支书对吴邦提议道:“其实我们村里现在在县城做事的人也不少吧,还有好几个也是卖菜卖水果的,他们应该也认识不少的人吧,可以试着联系一下那些人啊。要我说,你家就可以在县城开一个蔬菜批发的啊。”

    “这个事情暂时就不要想了,现在家里的这一摊子还弄不过来呢,县城还有一个饭店等着开张,到时候吴莉又要去饭店做事。”

    听到支书的提议,吴邦马上就拒绝了,对支书说道:“几个大棚的苗也刚刚发下去不久,还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做呢。小飞也是想到一出是一出,他还打算明年要养鸡,看他到时候怎么忙的过来。养鸡可不比种菜和种果树,那是每天都要去伺候的。”

    “不过村里有合适的人,倒是真的可以去县城做蔬菜批发生意,反正现在村里除了我家以外,还有很多的人家都能种菜啊,只要有人下来收菜,想种菜的应该还是不少的。”

第二百六十四章 种菜也能发家

    其实现在留在村里的人,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五十以上的年纪,家里都多多少少有离不开的地方。

    大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出门太远也不是很方便,主要还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什么文化,就连普通话都不怎么说的好。

    平时就算是去外地做事,九成以上的时候也是大家一帮人一起,去一个建筑工地上面做事。只不过这一两年,工地上面的事情也不多,一年到头也去坐不了一两个月的事情。

    大家除了在工地上面干建筑以外,其他的事情也做不来。至于进工厂做流水线,大部分的工厂也不招50岁以上的人。

    所以大家平时除了在附近做一点零工以外,也就只能呆在家里,做一点粮食和蔬菜给自己家里吃,多的也就拿出来喂一点鸡鸭,种的多的,还会喂一两头猪。

    至于种粮食用来卖的,现在是一个也没有了,种的粮食,可能还赚不回肥料、种子和农药的钱呢,至于种粮食花费的人工,那就更加不要说了。

    村里也不是没有专门种菜的人,九组就有两户人家,是专门种菜卖的。不过他们不在村里种菜,他们是在省城承包了几亩地,专门种菜来卖。

    当时他们是和大家一起出去省城的建筑工地上面做事。不过建房子吗,也是要看天气的,下雨的天气做室外工程的就不能做事了。

    省城离家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平时坐长途班车也要一百来块钱。

    大家出门以后,家里没事的时候,在干完一个工地以前,一般都不会回家。不过要是碰上下雨的天气就比较讨厌了,不能出工做事,回家有担心雨停了以后要马上出工。

    主要还是来回的车费有点贵,两百来块钱都要顶一天工钱了。在建筑工地上面,要是做包工的工资还是蛮高的,反正是多劳多得,一般都能合到三四百块钱一天。

    当然,要是承包的好,再高一点也是有可能的,不过平时下雨天就不能算在里面了,还要吃自己的老本。

    要是做点工的,一天也就一百多块钱,要是碰到一连下好几天雨,那些工钱都不够平时吃用的。

    下雨的时候,年纪轻的一般都跑出去逛街或者是上网,年纪大的就只能呆在工地上面的临时宿舍里面打牌耗时间了。

    那两兄弟也是特别勤快的人,年纪也还不到四十岁。又一次在工地上面干活的时候,天气不是很好,一场雨陆续下了一个多星期。

    那个工地在省城的郊区,离着市区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工地的附近大部分都是农田,不过也没有人种水稻,多数都是种的蔬菜。

    工地上面下雨不能开工,两兄弟就想着到附近种菜的那里去找一些事情来做,反正都是做临时工,做一天多少也能赚一点。

    就这样被他们找到了一个老板,老板人也是和吴飞他们一个县的,在省城种菜已经有好多年了。

    刚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夫妻两个承包别人的土地种菜,自己种自己卖,慢慢的种的多了,也会请一些临时工过来帮忙。正好那两兄弟找了上来。

    就这样,两兄弟在工地上面没事做的时候,就去附近种菜的那户人家帮忙做事。那户人家要是不忙的时候,也会给两兄弟介绍另外需要临时工的人。

    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正好碰到有一个承包户租的地到期了,正好家里有事,加上年纪大了也不想继续承包下去了。

    因为两兄弟经常过来帮忙做事的缘故,那个老乡就问他们想不想把那些地承包下来,自己种菜来卖。

    在这些种菜的这里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临时工以后,两兄弟也差不多弄明白了大家的运作模式。

    在这里种菜的,大部分都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而在这里种菜的人,九成九的都是来自附近的县市,本地的很少很少。

    而大家承包的土地一般都不是很多,少的两三亩,五六亩地,像租十亩以上的,附近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而那一户退租的,算是租的比较多的。一共有十来亩地,所有的地都连在一起,中间还有一个两三分面积的小池塘,平时用水也很方便。

    两兄弟一合计,反正工地上面的事情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天气不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做事的时候一半都没有。

    要是做的包工还好,平均一下一天还能有一两百块钱。要是做的点工,天气不好的月份,除掉吃的就剩不下多少钱了。

    而在这里断断续续的做了这么长时间的事情,两人也知道,虽然租地种菜要比在工地上面做事麻烦不少,可是收入却绝对要比在工地上面干来得多。

    最主要的是,可以把自己家里的老婆带出来一起种地卖菜。

    这里很多种菜的,都是夫妻两个一起上的,平时大家都在地里忙活,等卖菜的时候,就让老婆开着一个电动三轮车,把菜拉到附近的集市上面,或者去靠近城里的小区附近和菜市场附近,等大家人多的时候去卖。

    两兄弟当晚就打电话回家和自己的老婆商量,在第二天就在那老乡的帮助下,把那一些地租了下来。

    很快,家里的老婆也带着平时生活要用的东西赶到了。都是农民出身,在工地上面没事情做的时候,大家都是在家里种田种菜的,也不需要什么适应的过程,直接就可以开动了。

    上一个租户很多种地用的东西都没有带走,全部便宜卖给了他们,两人差不多只要准备好种子肥料就可以开工了。

    不过在开始种菜之前,两兄弟把租下来的地分了一下,一人一半,都有四亩多的面积,至于那一个小池塘,就两家共用了。

    接下来的日子,两兄弟就一心留下来种菜了。因为以前在工地上面干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缘故,很多包工地的人都认识。

    工地上面一般都是一伙人一伙人做饭吃的,这些生意两兄弟也没有丢掉,离的近的工地上,很多都是两兄弟帮忙送菜。

    种菜几年,听说现在都在县城买了房子了,至于车子,也早就买了。

第二百六十五章 细水长流

    “可是村里要找一个愿意做这个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事情又不能勉强。虽然做好了的话,大家都能赚钱,可是万一要做坏了呢?”

    支书对吴邦说道:“这个年头做什么生意都是有亏有赚的,没有包赚不亏的生意。”

    吴邦把手里的蒜种撒完,就在一边陪着支书说话:“这个事情我们都操不上心,你家和我家都没有人手去做这个事情。你家吴权也不可能丢下挖机去重新开始做这个蔬菜批发的生意,我们家暂时也抽不来人手,现在山上的事情千头万绪,那样的生意就交给愿意去做的人吧。”

    村里除了吴文安在县城做水果生意以外,其实还有不少人在县城生活,不过在吴飞的印象里面,卖菜的人好像一个也没有,更加不要说做蔬菜批发生意的了。

    不过吴飞也没有打算自己做这个蔬菜批发的生意,不可能所有的钱都赚到自己的口袋里面。

    再说了,这个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种菜种果树好了。

    只要踏踏实实的把地种好,凭着山上的条件,发大财可能为难,不过小富还是有一些希望的。

    等到过几年果园正式投产,每年的收入应该还是很可观的。

    暂时来说,刚开始的几年可以说是吴飞的困难时期,整个果园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而真正靠谱的收入,现在除了水库里面的鱼以外,其他的都还只是计划而已。

    而眼下刚刚种下的大蒜,等到两个月以后,差不多就能收获蒜苗了,一亩地的蒜苗产量差不多就在五六千斤的样子。

    按照一亩地产五千斤蒜苗,批发价两块钱一斤来算,一亩地的毛收入才一万块钱而已。

    其实平时蒜苗的收购价根本就没有二块钱一斤,一年里面,大部分时候蒜苗的批发价都在一块钱一斤到一块五一斤之间。

    吴飞在决定种蒜苗的时候,就在网上查询了一下历年蒜苗的价格。这一两年全国各地的蒜苗价格普遍都很低,特别是吴飞他们县城蒜苗的主要来源地,这一两年蒜苗的价格一直都不高,在产地一块钱一斤就可以大量的收购到,就算是质量最好的蒜苗,一斤也就高一两毛钱一斤。

    不过吴飞还是决定种一亩地的蒜苗,因为吴飞这些蒜苗是赶着春节前价钱最好的那一波去的,按照往年的经验,一斤蒜苗的批发价应该能到两块钱左右,加上吴飞占据本地的优势,价格应该还可以多一点。

    除掉二千多块钱的蒜种,还有各种肥料和人工,成本差不多要合到三四千块钱了。

    吴飞听说那些专业种植大蒜的种植户,种植一亩蒜苗,从下种到收获,成本也就二千五到三千块钱。

    吴飞和别人比起来,一亩蒜苗的成本差不多要多了一千块钱了。

    不过对吴飞来说,能赚一点就可以了,主要还是先进入到蔬菜种植的这一个行业里面来,跟那些做蔬菜批发的拉上关系。

    山上这么多的空地,就算是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面,全部都种上了果树,可是林间的空地里面,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面,还是可以用来种植蔬菜的。

    一亩地的大蒜毛收入一万块钱,除掉各种成本,也差不多可以赚四千块钱左右。

    其他的蔬菜,成本就要比大蒜小多了,也按照种植大蒜的利润来估算,种植十亩地的利润也能有四万块钱。

    这还只是二三个月时间里面的事情,放到一年中来说,各种各样的蔬菜可以种好几茬了,总得利润自然也就上来了。

    等到种菜的时间长了以后,对这里面的门路清楚了,吴飞自然会选择一些利润比较高得到品种,专门种植那些利润高的。

    其实吴飞选择种菜,也只是对果园剩余价值的再利用而已。反正现在不种蔬菜也不能产生别的利润,既然有这样的机会,自然要利用起来。

    反正就是请一些人工,再投入一些种子和肥料的事情而已。而且这个种菜的事情,见效很快,短到两三个月就能见到成绩,长的也就三五个月半年而已。

    就算是种的不好,亏本总是不会的,只不过是多赚一点和少赚一点的区别罢了。

    要是真的种好了,并且把渠道和市场都打开了,这也是一个细水长流的事情。

    年年季季的算下来,赚的钱不一定比别的生意少。

    特别是山上鱼塘里面的那口泉水,在经过改造以后,用那个鱼塘里面流出来的水浇过的草莓和蔬菜,长势明显的要比用别的水效果要好。

    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果园上面的那一口大鱼塘,里面的水终于蓄的是差不多了,吴飞也没有让它完全蓄满,在七八成左右的时候,就让鱼塘里面的水往下面流了,流进下面的每一个小鱼塘里面,还有小溪里面,最后流到水库里面。

    也不知道经过改良的泉水,对其他泉水的改良效果会是怎样。不过这个过程应该不是短时间就可以看出来的,只能等以后慢慢的观察了。

    不过种植的草莓百分之百成活,那是已经成为了现实的,就连后面栽下去的葡萄苗,在这一段时间里面,也没有发现明显枯死的。

    至于是不是也能够百分之百的活下来,就要等到明年春天,葡萄苗发芽的时候才知道了。

    不过吴飞相信,就算不能全部都活下来,死掉的葡萄苗应该也是极少数的。

    其实吴飞想着种菜,心里其实还抱着另外一种希望,就是正常种下去的蔬菜,能过出现超出常规的产量。

    像平常亩产五六千斤的蒜苗,吴飞就隐隐抱着收获七八千斤的打算。

    其实亩产七八千斤蒜苗的事情,村里也不是没有出现过。以前吴丁云家里种了一分地的蒜苗,就收获过七百多斤。每一根蒜苗,都有成年人的大拇指粗细。

    也不知道当时他家是怎么种出来的,反正吴飞就看到过那一次,后来再也没有看到谁家的大蒜种的有那么好的。

第二百六十六章 季节性的工作

    老支书和吴邦说了好一会儿话,吴飞都快要插完几行大蒜了,两人才结束了交谈。

    刚开始的时候,吴飞挨的近还能听到他们说什么,等吴飞越插越往前的时候,也就听不到他们说什么了。

    大家一点不到就开工了,四点还不到的时候,就把一整块地的大蒜都插完了。

    蒜种插好以后,还不能急着盖土,要先用水把沟里的土壤都浇透,然后才可以在蒜种上面盖上一层薄薄的土壤,以三四厘米左右最为合适。

    浇水是为了让蒜种保持在湿润的环境里面,这样的环境可以使蒜种快速的生根发芽,并且能过保证蒜种出苗的一致性。

    特别是现在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下雨了,土壤里面的水分含量很低,浇水这一道工序就更加不能少了。

    山脚下的这一些地,现在已经全部都沿着水沟埋好了水管,从上面的鱼塘导出来的水,可以用软管连接着,直接拉到每一块地里面。

    因为蒜种也只是轻轻的插在土壤里面,浇水的时候也不能把水管的水开到很大,这能放出细细的水流,慢慢的把蒜种周围的土壤浇透。

    不过还好,水管的接口很多,吴飞他们四个人每人拉着一根水管,给蒜种浇水。

    刚刚浇过水的蒜种,也不能马上就盖土。需要等到谁全部都渗入到土壤里面,才可以给蒜种盖土。

    要是在水还没有完全渗入的时候,就去搅动土壤的话,会把土壤全部都糊成一团,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进而一想到蒜种的出苗。

    四个人浇两块地,平均下来一个人也就两三分地的面积而已,现在离晚上收工还有两个多小时呢,时间还充足的很。

    至于吴邦,则带着其他的人去那一些空着的大棚里面忙活去了。

    吴飞计划用来种植西瓜的十个大棚,外面的骨架和薄膜都是全部都弄好了的。

    本来计划着等过完年以后,就第一时间把西瓜种下去的。现在临时改变计划,在大棚里面加种一季蔬菜,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种早熟西瓜。

    不管能不能赶上,吴飞还是打算先种了黄瓜和西葫芦再说。

    其实黄瓜和西葫芦,从播种到收获第一茬,也要不了多长的时间。特别是在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生长的速度更快。

    再一个,吴飞也没有打算让黄瓜和西葫芦完全的生长完一季。吴飞打算等到过了黄瓜和西葫芦的高产期以后,就第一时间把两种蔬菜的苗全部拔掉,平整土地以后,第一时间移栽育好的西瓜苗。

    这样一来,也就不会耽搁种西瓜的事情。

    至于现在,吴邦他们在大棚里面忙活的,就是接下来要种的一些蔬菜的秧苗。

    像白菜、紫菜薹、莴笋那一些菜,都是需要先育苗,等苗长起来以后,再一棵一棵的移栽到地里面去的。

    当然了,也有直接在地里一个坑一个坑下种的,只不过那样的话,效率就太慢了一点。

    特别是像吴飞这样,面积种的多的,那样种效率就更加的低了。

    现在在大棚里面育苗的话,要不了几天的时间,那些苗就能长出来,只要半个月左右,差不多就可以移栽了。

    在秧苗比较小的时候移栽,幼苗的适应期很短,几天就可以成活重新生根发育,很快就能长起来。

    在五点多一点的时候,四个人把所有的蒜种全部都浇遍了。这时候,最先浇水的地方,水已经完全渗入到土壤里面了,正好是可以给蒜种盖土的时候。

    给蒜种盖土很快,用锄头轻轻的把旁边的土壤往蒜种上面一划拉,盖住蒜种就可以了。

    盖的土壤厚度在三四厘米最为合适,不过吴飞除了在以前在家里读书的时候,帮家里做过。

    这么多年都没有做过这个活了,虽然知道要怎么做,可是盖上去的时候怎么有薄有厚,一眼看上去就知道盖的不平整。

    吴飞只得一次又一次的把明显盖厚了的地方,用锄头把厚的部分刮掉一层,速度比起其他的人要慢了好大一截。

    等一块地盖完的时候,五分的面积,吴飞可能就盖了一分半,其他的都是吴丁云盖的。

    站在盖好的地边,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这一块地是两个人盖的。吴丁云盖的那一部分,看上去平平整整的,而吴飞盖的这一头,全部都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

    不过吴飞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自己和他们来比,完全就是一个生瓜蛋子,做的不如他们好,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到了现在,一亩大蒜就全部种好了,在大蒜长出苗来之前,就不要去管事了。

    像吴飞他们这样种的大蒜,在种之前就把蒜种用温水泡过,种下去以后又用水把土壤浇透了,这样种下的大蒜,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看到蒜苗长出来了。

    在蒜苗长出来以后,保证蒜苗的水分和肥料的供应,还有就是注意防治出现的病虫害,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蒜苗就差不多可以上市销售了。

    要是时间长了,蒜苗的下面还是长蒜球,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大蒜的时候,那样的蒜苗就有点老了。

    有经验的家庭主妇,是不会买那样长球了的蒜苗的。

    不过吴飞种的这些蒜苗,是等不到那个时候的。现在到过年也就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些蒜苗,吴飞是计划在年前全部都卖掉的。

    到了年后,不说销量有可能下降,就是价格,也只会越来越低,吴飞自然会选择在价钱最好的年前全部都卖掉了。

    至于其他现在都还是种子的蔬菜,除了几种生长期比较短的,大部分的蔬菜都要等到年后才能过上市销售了。

    不过种菜本来就是这样,一年四季都种,也一年四季都有菜卖,都是边种边卖,这种种下去的时候,另外一种菜可能正是成熟的时候,反正只要肯种,一年四季都有菜可以种的。

    反而是果树,很多都是一些季节性的活,过完那一段时间以后,就要等到来年才可以做了。

    像果树的剪枝、施肥、杀虫,都是有季节的,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才有效果。

    要是乱来的话,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可能还会发生不好的后果。

第二百六十七章 跟风

    第二天除了把各种蔬菜的种子下好以外,主要的工作就是种小葱。

    小葱也叫做香葱,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做菜的时候,很多的菜都能用到。

    吴飞家里平时做菜的时候,很多的菜和汤都会在做好出锅的时候,给撒上一些香葱,不仅可以增加菜的味道,还能给菜添加不少的颜色。

    吴飞最喜欢吃的炒豆腐,总是会放一大把的葱在里面,白的葱白,绿的葱叶。

    特别是冬天在家里吃火锅的时候,吴飞一个人就能把一小篮子的葱,烫着吃个精光。

    在农村,大部分人家都会种一点小葱,随时都能够采摘食用。

    吴飞家里以前种的是四季小葱,这种葱一年四季都可也生长,只不过这种小葱个头不大,产量也不是很高。

    但是四季小葱虽然个小,可是它的葱味要比大葱的味道浓烈得多。要是一次切的葱量多的话,切的时候眼泪都能被熏出来。

    小葱的种植很简单,先像别的蔬菜一样,把种子撒下去育苗,等苗长到十厘米左右的时候,就可以移栽了。

    不过小葱的种子发芽比较慢,一般要半个月左右才可以发芽出苗,等长到可以移栽的时候,差不多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那样一来,现在种下去的小葱,根本就赶不上年底以前的销售高峰期。

    其实小葱还有一种更加简单的种植方法,那就是从地里的小葱中间,分一到两根出来,单独的栽为一株。

    正常生长的小葱,一把一般都有十多根,可以分为很多株移栽。吴飞家里这次就是用的这一种方法,把自己家里种的那差不多半分地的葱全部都拿来做种了。

    按照估计,要是种的稀一点的话,那些葱差不多可以种半亩地左右,至于不够计划的一亩地,吴飞也买来了小葱的种子,也在今天就会撒下去。

    不过买来的种子就不是吴飞家里种的这一种四季小葱了,买来的香葱个头要大不少,产量自然也就高了。

    至于以后香葱的种植,就要看这一次种出来的效果了,哪种好卖哪种赚钱,下次就把哪一种多种一点。

    在昨天村支书和老爸说过蔬菜批发的事情以后,今天吴飞家里来了好几拔打探消息的。

    都是来问是不是有人要专门来村里收菜,要收一些什么样的菜。

    应该是昨天支书回去以后,又和村里别的人说过这个问题,那些听到的人就以为是有人要来村里收菜呢。

    呆在家里的这些人,其实都不懒,只是很多的时候,种出来的东西除了自己吃以外,种多了的话,除了丢掉也很难变出钱来。

    至于那些说拿去卖的,现在到镇上也不是那么好卖了。主要还是种的东西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不是经常去镇上赶集的,偶尔卖一次东西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镇上面也有了市容市貌管理人员,乱摆摊除了东西会被没收以外,可能还会被罚款。

    所以一点东西,大家一般都不会专门拿去赶集,很多的时候就让它烂在地里了,时间一长,自然种的人就不多了。

    现在一下子听到这个消息,大家自然都心动了。

    谁家都在屋前屋后有一些菜地,平时闲在家里也是闲着,那些地随便弄弄就种出来了。

    听到有人会来村里收菜的消息,自然第一时间就找到吴飞家里来打听了。

    这一段时间,吴飞家里一直都在请人,以前的荒山现在已经是大变样了。不仅立起来二十来个大棚,前段时间葡萄树也栽了下去,现在又开始种大蒜、小葱。

    在农村是很难藏住秘密的,再说吴飞家里做这一些也没有打算瞒着大家,这些天请人做事的时候,也给大家说过种菜和收菜的事情。

    不过那些来吴飞家里打听消息的,都是一些这几天没来吴飞家里帮忙做事的人,自然想过来亲耳听一下是怎么一个说法。

    “听说小飞在外面联系上了大老板,要到我们村里来收菜是吧?”

    首先开口的,是张关钱,村里除了吴飞家里,他家现在种的地算是多的,不过种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花生、辣椒什么的,有时候也卖不上什么好价钱,主要还是年纪大了,去赶集有点吃力了,现在听说有人回来村里收菜,自然高兴了。

    听人说起以后,第一时间就过来打听了。

    “你是哪里听来的消息啊,我怎么不知道有什么大老板会来村里收菜?”

    听了张关钱的话,吴邦说道:“吴飞是联系上了一个做蔬菜批发的,不过那可不是什么大老板,还是他同学的父亲而已。再说现在也只是那么一说而已,到时候要是别人不要了,也拿别人没有什么办法的。”

    “因为根本就没有签什么合同,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保证。不过吴飞他自己打算种,要是到时候没人来收,大不了自己拉到县城去卖就是了。”

    吴邦这时候可不敢说什么打包票的事情,要知道有些人可是听风就是雨的。

    要是稍微吹一下牛,指不定被人转身就吹飞了。要是大家真的信了那些话,到时候把菜种出来了以后,要是卖不掉的话,那牛皮可就被吹破了。

    这个时候就只能实话实说了,至于大家会怎么想怎么做,那也不是吴飞家里能决定的。

    “你是说县城农贸市场的那个早市吧,以前我去卖过菜的,去年种的那些芋头,就是我女婿帮忙在早市上面卖掉的。”

    张关钱说道:“只不过早市太早了一点,你家有车的话还好,没车的话要头天下午就上县城才行,太耽误事情了。要是多还好,要是一点点,还不够耽误功夫的呢。”

    吴邦最后对过来打探消息的人说道:“反正事情就是这个样子,菜要不要种,就看你们自己的了。不过到时候要是卖不掉,或者是收菜的人下来,价钱不满意的话,可就不能怪我没有把话说在前头了。”

    至于大家有没有听进去,那就不关吴飞家什么事情了。要是真的有人跟风种菜,吴飞也没有什么意见,到时候要是萧智勇家下来收菜,吴飞也会帮大家介绍,至于价钱,那就不是吴飞能做主的事情了。

第二百六十八章 干货枞树菇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吴飞就呆在山上,每天都有新的蔬菜被种下去,一天差不多能种一两亩的面积。

    当吴飞在家里忙着种菜的时候,姐夫和姐姐吴莉还是忙着跑县城了。饭店现在已经在试着定菜谱了,店里主打一些什么样的菜,定价多少,以及菜的材料来源,这一些都需要在饭店开张以前做好规划。

    饭店的所有人员也全部都可以随时就位,只要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就随时都可以开张营业了。

    吴飞对饭店的经营不懂,也没有精力去管饭店的事情,以后饭店里面管账的事情,吴飞也打算交给姐姐吴莉去做,自己就等着收租和分红好了。

    不过老爸对饭店开张的日子倒是很看重,特意去镇上找了一个大师去看了一个好日子,还花了四百块钱的红包钱。

    最后饭店开业的日子定在农历十一月初九,也就是公历12月4日,星期三。

    其实吴飞对于这个倒是不怎么看重,不过老爸要信这一套,吴飞也不会反对,反正他老人家高兴就好。

    离着正式开业还有十多天的时间,不过饭店里面已经是开动了,每天都有新的菜式做出来。

    饭店的定位就是农家菜馆,主要的食材除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以外,还有就是各种风味干菜,其他的主要就是吴飞水库里面的鱼,还有在村里各家各户买的土鸡,以及吴飞托二猛收的各种野味和干菜。

    像笋干、梅菜、还有各种各样的腌菜,张毅彬用吴飞的皮卡就拉过两车了。

    二猛还帮忙收到了六七斤的干枞树菇,一斤三百来块钱块钱。本来那户人家还不想全部卖掉的,被二猛从两百三十块一斤,加到二百五十块钱一斤,就全部都卖给二猛了。

    在吴飞刚刚回来的那一段时间里面,正好是山上长枞树菇的时候。在那个时候,吴邦就在山上摘了好几餐枞树菇回来。

    不过今年的雨水偏少,枞树菇长的不多,自然每一次摘的枞树菇也不是很多,也不知道那一户人家是怎么晒出来那么多干枞树菇的。

    其实每到枞树菇生长的季节,总是会有人来村里走街窜户的来收枞树菇。

    看枞树菇的品质,一斤枞树菇价钱从四十块到六十块钱一斤。在那个时候,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村里喊着喇叭收枞树菇的。

    也不知道那人当初为什么没有拿去卖掉,要知道就算是最差的枞树菇,一斤也能卖40多块钱。

    而把枞树菇晒干,要七八斤新鲜的枞树菇才可以晒出一斤来。就这样,还要把枞树菇下面带着土壤和腐质的那一部分给切掉才行。

    而卖新鲜的枞树菇,为了保证枞树菇的完整性,一般都不会把下面的根和腐质去掉,上面沾着的土壤,照样也是40到60 的价钱。

    也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会把枞树菇晒干来卖。吴飞看了一下晒干的那些枞树菇,大小还很均匀,在晒的时候,应该算是品相比较好的那种。

    枞树菇还有很多名字如:松乳菌、雁来蕈、重阳菌等等。每年夏季和秋季,这种美味的珍馐就会出现在有松树的山里中。

    枞树菇一般只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山林中间,并且只在枞树生长的附近,才能够看到枞树菇。

    枞树,学名应该叫着马尾松,是松树的一种,早先年县里发动大家退耕还林的时候,免费发下来的树苗里面,枞树的树苗占了大多数。

    在那些枞树长起来以后,山里的枞树菇就多了起来。

    到了夏季的时候,这种呈黄褐色的蘑菇,在雨水较多的时候才会生长出来。

    到了秋季,枞树菇的颜色又不一样会变成红褐色。在秋天气温较低的时候,要是碰到阴雨连绵的天气,枞树菇就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大量的从地下冒出来。

    这个时候,一般都是在重阳节前后,所以也是枞树菇又叫重阳菌的缘故。

    其实在吴飞他们这里有一句老话,就是说枞树菇的,现在吴飞还记得小时候大人说的,三六九,枞菌有。

    说的就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六月和九月,枞树菇就会长出来。

    只是今年因为雨水太少的缘故,枞树菇长的很少,特别是重阳前后,应该是枞树菇长的最多的时候,因为长时间都没有下雨,山上一只枞树菇都没有长出来。

    因为枞树菇的味道很好,并且价钱一直都很高,也不是没有人打过人工种植枞树菇的主意,可是四处打听,却发现现在还没有人工种植枞树菇的记录。

    吴邦也打过这个主意,后来还专门去咨询了县里的农技人员。

    然后才发现,枞树菇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实现人工种植。

    因为这种蘑菇的生长条件比较严苛,需要要很多综合因素同时达标才能形成生长的条件。

    并且枞树菇一般只有在茂密的马尾松林,或其它品种的松树林里才会生长。

    靠马尾松叶子发酵之后产生的一种真菌,再结合沙性土壤,充足的雨水和合适的温度才能够生长,一般生长到凋谢也就数天的时间,一旦没有被采摘,很快就会长蛆然后蔫掉腐烂。

    之所以没有实现人工种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种菌子很难保鲜,一般最多也只能保鲜3天,而且是在有冰袋保温的情况下,这给运输带来了很大困难。

    所以一般这种蘑菇很少出现在大城市的商场和菜市场里面,一般只有靠近采摘地的人们,才有机会吃到这种野生的蘑菇。

    大城市里面的人,一般很难有机会买到。在常温下,保鲜时间基本上就一天多。

    来村里收枞树菇的,都是收那种现采的,拿回家去马上放进冷库里面,这样才可以保存的稍微久一点。

    不过因为是野生的,并且产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虽然味道很好,可是市场却一直都很小。

    每年也就很短的一段时间里面可以吃到枞树菇,其他的时候是很难见到的。

    像这次一下子收到六七斤干的枞树菇,吴飞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到。

    以前因为吴飞经常在外面的缘故,家里采到枞树菇多的时候,也会晒一点留下来,等吴飞回来的时候再弄来吃。

    可是一般都很少,能晒出一斤干的枞树菇来,就算是多的了,哪里像这次的这家人,居然一下子晒了那么多干的枞树菇。

第二百六十九章 红烧野猪肉

    除了拜托二猛帮忙收购那些地道的山货以外,上次清理果园上面的鱼塘抓的那些黄鳝,除了卖了一些给大富豪和钱老板以外,大部分都被吴飞留了下来。

    其中的一部分黄鳝被吴飞养在山上鱼塘的网箱里面,还有很大一部分,都被吴飞丢进农场里面了。

    这一段时间吴飞都没有管农场里面的事情,当时丢进农场里面的那些小黄鳝,经过这么长时间以后,所有的黄鳝都长大了一圈。

    吴飞特意捞了一网黄鳝上来,发现当时放进去才筷子粗细的小黄鳝,很多都长到手指大小了。

    并且农场里面的黄鳝,要比养在网箱里面的要有活力的多,看上去比野生的黄鳝更像野生的。

    跟农场里面的黄鳝一比,当时清塘以后,养在网箱里面的黄鳝,倒是有点不像野生的了。

    下午收工以后,吴飞从网箱里面捞了几条大拇指粗细的黄鳝出来,然后又从农场里面抓了几条差不多大小的,一起交给老妈。

    在吴飞他们收工的时候,姐姐吴莉从县城赶了回来。吴莉是回来拿二猛收回来的东西的,昨天二猛又有人给二猛送来了一扇野猪肉,足足有四十多斤。

    送过来的那一扇野猪肉,是连皮带骨一起送过来的,差不多是一只野猪的四分之一,花了吴飞差不多三千块钱。

    虽然现在市场上面饲料猪的价钱已经下降了不少,不过村里喂的土猪肉价钱还有一分没降。

    按照杀猪的屠夫说的,想要土猪肉降价,起码要等到过完年以后才有可能。

    不过过完年以后得一两个月里面,村里应该也没有人会杀猪的。能杀的都赶在过年以前都杀掉了,因为这一段时间的猪肉价钱最好,也是最好卖的时候。

    等过完年以后,猪肉就不怎么卖的动了。因为大部分人家里在过年的时候,都准备了不少的腊肉。

    很多家庭准备的腊肉,吃到端午节以后都还有。对新鲜猪肉的需求自然就少了很多,就算是要买新鲜猪肉,买的量也比较少。

    至于这次买的野猪肉,整扇的价钱是按照75块钱一斤来算的,价格方面算是比较优惠的。

    早几年吴飞就在一个山上的同学村里买过一次野猪肉,当时吴飞赶到的时候,野猪身上那些好一点的差不多都被人买光了,吴飞就买到一些不算很好的猪肉,也花了八十块钱一斤。

    野猪肉相比家猪来说,因为生活环境和习性的差异,决定了野猪的运动量必然会比家猪的运动量大的多。

    这就意味着野猪肉中脂肪的含量更低,而蛋白质的含量则会更高。

    实验发现,每一克野猪肉中蛋白质的含量为250毫克,远远大于每克家猪肉130毫克的含量。

    而且野猪肉要比家猪肉的颜色更红,这是因为野猪肉的铁含量要比家猪肉高的缘故。

    野猪肉中贴的含量差不多达到了每克野猪肉含铁 30毫克,差不多是家猪肉里面铁的含量的三倍。

    其实,野猪肉要是做的不好,吃起来还不如家猪肉味道好呢。吴飞就吃过一次做的不好的野猪肉,吃起来像咬干木片一样不说,还有一股很大的土腥味。

    当时吴飞吃了一口就再也没有动过筷子,只是可惜浪费了那么贵的材料。

    在吴飞他们这里,野猪肉的价钱一直都要比家猪肉贵不少,就算是和牛肉、羊肉比,也要高出好大一截。

    其实野猪肉能卖那么高的价钱,只不过是物以稀为贵罢了,特别是在国家禁止捕猎野猪以后,野猪肉的价格更是一路高涨。

    早先年的时候,山上很少能看到野猪。只不过从退耕还林以后,山上的树木都长起来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村名民手中的猎枪全部都被派出所给收了上去,可以说大家少了一件杀野猪最大的利器。

    这些年来,山上的野猪慢慢的多了起来,偶尔还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野猪,跑到村民们种在山边的庄稼地里来祸祸庄稼。

    要是什么时候在山上打到一头野猪,偷偷摸摸的杀掉以后,也不敢公开的叫卖,都是在熟人的圈子里面,大家互相的介绍着,然后把一只野猪分割掉。

    其实要是为了补充营养,吃野猪肉实在是有点划不来。还有就是在口感方面,野猪肉其实是不如家猪的,反正吴飞感觉野猪肉偶尔吃一次就好,经常吃还是不如吃家猪肉、或者牛肉和羊肉好。

    其实说起来,牛肉的蛋白质含量并不比野猪肉低,而鱼类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其中的脂肪多数还是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的健康更加有利。

    实际上,人们对野猪肉的喜好,更多的是因为大家对于“天然”、“野生”、“稀缺”的缘故。

    其实,野生的食材只是从资源上来说更加稀有,并不意味着营养更加丰富。

    而且,有时候野生的食材还可能存在着我们不知道的危险。因为一直生活在野外的缘故,很多的野生动物,都会携带着各种各样的寄生虫。

    有时候,有的寄生虫并不容易被杀死,特别是在外面的饭店中使用这些野生动物的肉类的时候,有的肉根本就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高温烹饪。

    那些存活下来的寄生虫,就会转移到人的体内,从而引发人体的疾病。

    所以大家在外面进食的时候,尽量要使用经过充分加热的食物,因为绝大部分的病菌,都是能够被高温杀死的。

    吴飞把野猪肉拿回家里以后,直接让老妈从上面切了两斤多最好的猪肉下来。

    老妈把这一些野猪肉做成了一碗红烧野猪肉,比起平时的红烧肉来,别有一番风味。

    其实野猪肉最合适的做法就是红烧,加入各种各样的调料以后,本身含有的土腥味几乎就闻不到了。

    野猪肉要是炖着吃的话,不管怎样,那一股土腥味怎么都会有一点。可能有的人不是很介意,认为那样才是原汁原味的吃法,不过吴飞可接受不了。

    野猪肉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猪皮超级的厚,用红烧的方法做出来以后,猪皮软软的、糯糯的,还特别有嚼劲,吴飞就特别喜欢吃那种带皮的红烧野猪肉。

第二百七十章 朵朵的入学问题

    晚上就四个菜,一个红烧黄鳝、一个酸辣椒炒枞树菇、一个红烧野猪肉,还有一个清炒紫菜薹。

    至于中午的菜,剩下的不是很多,自己家里人吃饭,那些剩菜也就没有端出来,晚上的菜全部都是现做的。

    晚饭的时候,一家人全部都聚齐了,这几天吴莉和张毅彬总是在县城跑来跑去,朵朵每天吃饭的时候总是找爸爸妈妈。

    朵朵长到这么大,一直都是在爸爸妈妈的身边,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外婆带着她,不过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吴莉哄着她睡的。

    这几天吴莉忙着饭店的事情,有时候太晚就没有回来,这时候朵朵总是哭着喊着要妈妈,就算张毅彬陪着也没用。

    哭停以后,总是隔一段时间抽泣着来一句:“我想要妈妈”。

    看着她那可怜的样子,吴飞总是忍不住帮她拨通吴莉的电话。在电话里面说不了两句,朵朵就会哭起来,抽泣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就知道说:“妈妈,我想你,你快回来。”

    弄到最后,姐姐吴莉也在电话里面哽咽着说话。这不,一有机会,吴莉就跑回来了。

    吴莉也很少离开家里,除了高中毕业以后得那几年时间,吴莉有去外面打过几年工,在和张毅彬结婚以后,很快就有了小朵朵,自然也就不是那么方便出去了。

    特别是在张毅彬买了卡车在家里跑运输以后,就更加没有出过远门了。

    平时除了去外婆家里,就是偶尔回去县城逛一下街,买一两件稍微好一点的衣服。

    不过就算是去外婆家,每次都会把朵朵带上。或者去县城的时候,也总是会在当天就赶回家里。

    对平时总是跟在自己外婆后面的朵朵来说,只要睡觉的时候,吴莉在自己身边,其他的时候根本就不在意自己妈妈有没有在家里。

    一两天没有见到妈妈,朵朵自从吴莉进屋以后,就寸步不离的跟在吴莉的后面,生怕等一下自己妈妈就不见了。

    看的吴莉眼泪都快要下来了,转身就把朵朵抱了起来,就算是吃饭的时候,两人也紧紧的挨在一起。

    看到朵朵这个样子,吴邦逗朵朵道:“朵朵,到外公这里来坐。”

    平时朵朵跟吴邦最亲,只要吴邦在家的时候,总是喜欢粘着吴邦。因为吴邦总是会满足朵朵提出的所有要求。

    朵朵除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会找妈妈以外,平时都是跟在外婆后面,因为吴邦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外面做事,只有吃饭的时候或者天黑了,才会回来。

    不过要是不忙,再加上天气好的时候,吴邦偶尔也会带着朵朵去山上放牛,这个时候就是朵朵最高兴的时候了。

    吴飞家里喂的这头黄牛虽然是公的,不过性情却特别温顺,根本不像一般的公牛那样性情暴躁。

    放出去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四处乱跑,也不会看到别的牛就红着眼睛冲过去,或者是叫个不停。

    吴飞家的这头黄牛,放出去的时候就算是不牵绳子,走起来也是不紧不慢的。

    每一次带朵朵去放牛的时候,朵朵总是喜欢用手在黄牛的身上摸一下、然后又摸一下,黄牛也不管朵朵怎么样,只是吃自己的草。

    以前吴飞没有后来的时候,吴邦倒是隔三差五的去山上放一下牛,只要天气不热的时候,一般都会带上朵朵。

    只是从吴飞回来以后,承包水库和茶园,家里的事情是越来越多,也就很少有机会特意去放牛了。

    这一段时间,经常就是把牛牵到山上,找一个草多一点的地方,把绳子一栓,就去忙别的事情了。

    等到晚上收工的时候,再把绳子解开,样牛到水池子里面喝一点水,要是看牛没有吃饱,再另外喂一点玉米粉或者是谷糠之类的东西。

    平时经常喜欢粘着吴邦的朵朵,只要听到吴邦叫她,棕丝会屁颠屁颠的跑过去。

    不过今天听到吴邦叫自己,朵朵只是看了看自己外公,身子却往自己妈妈那边靠的更紧了。

    “张毅彬,现在朵朵也五岁了,明年也应该送去幼儿园了,你们是怎么打算的,是让朵朵就在乡里的幼儿园读书,还是去县城读幼儿园?”

    吃饭的时候,吴邦对张毅彬说道。

    其实村里大部分的小孩子,都在四岁左右就送去幼儿园了。明天早上都会有乡里幼儿园的校车过来接,然后下午放学以后又用车子送回来。

    不过乡里的幼儿园都是私人办的,教学质量自然说不上了,只是一个挂着幼儿园名头的托儿所而已。

    吴飞他们整个镇,也就镇上有一个公办的幼儿园而已,只不过公办幼儿园只收五岁以上的小孩,在幼儿园读一年以后,正好是读一年级的时候。

    其实朵朵在四岁的时候也是在幼儿园读过一段时间的,只不过才进幼儿园还没有一个月,刚刚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以后,却染上了手足口病。

    朵朵读的那个幼儿园差不多有四五十个四岁左右到六岁的小孩,那次染上手足口病的就有七八个。

    当时朵朵是病情比较严重的一个,手上、脚上、还有嘴巴里面都长了很多的小斑点,并且连续的发烧不退。

    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以为是一般的感冒,也就没有特别的在意,只是在诊所害了一些消炎退烧的药。

    等到给朵朵晚上给朵朵洗澡的时候,才发现朵朵的手上、脚上都长了很多红红的小斑点,看上去像水泡一样。

    这个时候大家才意识到不对,又让朵朵把嘴巴张开,果然和预料的一样,嘴巴里面也长了同样的小水泡。

    这个时候家里人都意识到朵朵应该是得了手足口病了,赶快开着摩托车把医生接到家里来。

    医生过来一看,就确定了是手足口病,对吴邦说道:“这肯定是手足口病无疑了,并且现在已经是比较严重了,最好是直接送到县人民医院去,并且不要让小孩子接触别的小孩,预防传染。”

    听了医生的话,一家人都急了。要知道,早几年镇上就有一个小孩子因为得了手足口病,由于治疗不及时的缘故,等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是治不好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753/ 第一时间欣赏辉煌从菜园子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奋斗的平头哥所写的《辉煌从菜园子开始》为转载作品,辉煌从菜园子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辉煌从菜园子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辉煌从菜园子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辉煌从菜园子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辉煌从菜园子开始介绍:
告别996的生活,吴飞回到了乡下老家。偶得神奇空间的他,养养鱼,种种地,偶尔开开同学会,……简介无力,起名也不会,所以大家就随便看看好了辉煌从菜园子开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辉煌从菜园子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辉煌从菜园子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