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东晋北府一丘八TXT下载东晋北府一丘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全文阅读

作者:指云笑天     东晋北府一丘八txt下载     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千九百五十八章 渊明暗会后秦帝

    鸠摩罗什摇了摇头:“不,我早已经向佛祖许愿,此生只为普渡众生,这人间的权势富贵,我是没有兴趣的,陛下,对你来说,一个可以帮你安定人心,使天下百姓有所依托的高僧,也远远比一个宰相更重要,而且这回我帮你,不是因为我想图什么富贵,纯粹只是因为刘勃勃无恶不做,我是为了保护岭北的数十万生灵,才破戒一次,帮你行这兵家之术。这已经有损我的修行了,也许,我死后就因为此事,而只能下那阿鼻地狱呢。”

    姚兴微微一笑:“国师舍已为人,朕深受感动,想必佛祖也能体会你这良苦用心,不会对国师有所不利的,只是国师这一身绝学,后继无人,真的是可惜啊。朕的身边要是有国师这样的人才,何愁这刘勃勃不可破呢?”

    鸠摩罗什笑了起来:“陛下,其实刚才的那个主意,也并不是我单独想到的,而是有一位施主来访,跟我论及军国之事后,提醒的我,毕竟,那些兵书战策,对我来说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很多早已经忘却了。”

    姚兴的双眼一亮:“什么,国师竟然还是受了高人指点?此人何在?”

    鸠摩罗什笑道:“此人也算是陛下的旧相识了,曾经作为晋国使者,出使过大秦,他姓陶,名潜,字渊明,陛下可曾记得否?”

    姚兴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失声道:“怎么会是他?!”

    一天之后,后秦,内宫,崇德殿。

    这座平时很少开启的偏殿之中,几个烛台的灯火,映得一片明亮,大殿内空空如也,身着龙袍的姚兴,正襟危坐于龙榻之上,而一身内侍打扮的陶渊明,甚至剃光了那标志性的胡须,脸上光光滑滑的,一如这宫中的太监们,只是,那炯炯有神的发亮双眼,仍然掩饰不住他过人的神蕴。

    姚兴轻轻地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抱歉:“对不起,陶先生,让你入宫相见,为了掩人耳目,只有这样委屈了你,毕竟晋国搞情报的人很厉害,也许朕这宫中也不乏他们的眼线,为了你的安全起见,只能如此了。”

    陶渊明微微一笑:“无妨,我本就这一两年内不准备回晋国,一时地剃须,也无伤大雅,以后还可以留起来,只是这见陛下一面的机会,可不常有啊。”

    姚兴笑道:“上次见先生时,你还宁死不叫我陛下,只肯以天王相称,现在你肯主动叫了,这是不是说明先生有意出山辅佐寡人呢?”

    陶渊明勾了勾嘴角:“陛下请不要误会,上次不能叫你陛下,是因为我的身份是晋国使臣,我的家人儿子都还留在晋国,一旦外事失仪,不仅我没命,我的家人也会跟着一起陪葬,所以只能坚持这样的称呼,可现在,这里只有你我二人,自然可以不必拘泥于这种称呼,你已经登基称帝,我叫你一声陛下,乃是天经地义的事。”

    姚兴摇了摇头:“你叫我陛下,那岂不是只认我为帝,不认你们晋国的皇帝了吗?这也没问题?”

    陶渊明淡然道:“无妨,就如在战国时,自立为王的可以有多家诸候,如果以当时的叫法,一国的臣子也可以叫外国的君主大王,而自称外臣。我这回来见陛下,身上并无晋国官职,如果有的话,也应该自称外臣了。”

    姚兴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这么说来,先生并无意出山为朕效力了?”

    陶渊明摇了摇头:“目前暂无这个意向,毕竟我的家人还在晋国,而且,我陶家自大晋开国以来就世受国恩,几代忠良,这回我肯为陛下谋划一二,并不是要背叛晋国,而是为了救我大晋。”

    姚兴的眉头一皱:“救你大晋?现在东晋不是如日中天吗,刘裕大破南燕,几乎要取得百年来都没有的北伐成就了,这个救字,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吧。”

    陶渊明沉声道:“陛下所言差矣,刘裕篡逆之心,大晋内部的士人个个心知肚明,他不过就是当世的桓温,曹操,虚君实权,想要通过这些功劳一步步地提升自己的地位,如果他真的忠于大晋,又怎么会找各种理由阻止司马氏诸宗室为国效力,又为何要找一个连话都不能说的傀儡天子方便控制呢?”

    姚兴微微一笑:“这是你一个人的想法,还是大晋的世家贵族们的想法?据我所知,大晋国内无论士庶,都视刘裕为百年难遇的忠良,对他可是极力拥护,并无你所说的这种情况啊。他要是真的有不臣之心,当初灭桓时就可以自立,何必等到现在?”

    陶渊明冷笑道:“那是因为当时他根基不深,虽然在军中有点影响力,但在士人眼中,不过是个武夫草莽而已,打天下可以靠武力,但坐天下,一定要靠士人和大世家的支持,刘裕在这点上还不如刘毅呢,所以只能继续扶立大晋皇帝,这就如同当年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候,天下是司马氏的天下,本来他如果真的忠于皇家,应该多多提拔司马氏诸王领兵掌权,应该多让开国就立功的世家子弟参与政事,可是他却对宗室和世家多方打压,打着解放平民的旗号,到处提拔那些无才无德的寒门小人掌兵掌权,为的就是实现他那不可告人的目的,树立私恩罢了,这点我早已经看出,要不然,又怎么会在上次出使立功之后,断然与之决裂,不再为其效力呢?”

    姚兴微微一笑:“陶先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既不是司马氏的宗室,也不是晋国的开国世家,甚至可以说,刘裕给你的,可比以前司马氏当皇帝掌权时给你的官职要大,毕竟在司马氏的时候,你只是当过一郡之教谕,而在刘裕治下,你却是当了使臣,回去后更是官至他府中参军,以后位至侍郎甚至尚书,也是情理之中,你应该拥护刘裕才是啊。”

    陶渊明恨恨地说道:“我与刘裕不是一路人,我是士人,他是武夫,这天下千百年来都是士族世家掌权,武夫只能成为鹰犬爪牙,可他却想一改这规矩,让武夫们掌军夺权,只冲这一点,我就跟他誓不两立!哪怕他让我当宰相,我也不要!”

第二千九百五十九章 普及教育灭士族

    姚兴长舒了一口气:“原来先生跟刘裕的矛盾,不是他不给你官爵,而是因为他跟整个士人阶层为敌啊,但我看刘穆之,徐羡之这些出身士族的人,不也是跟他合作甚欢吗,就连谢家,庾家这些大世家,现在也惟他马首是瞻,难道,他们不比你更有资格代表士族。”

    陶渊明冷笑道:“刘穆之徐羡之早就是士人之耻了,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惜投靠武夫,刘裕甚至做的,比你们胡人君王更加过份,至少,你们能在中原建立帝国的胡人君主,知道要敬贤爱士,知道要尊重士族,可刘裕,他是想灭掉整个士人阶层,从此让士庶高寒之隔,再也不存在。”

    姚兴的眉头一皱:“我听说刘裕要恢复以前秦汉时的军功爵制度,无爵不得官,非功不得爵,你说的用寒门武人代替士族,就是指这个?”

    陶渊明咬了咬牙:“就算当年的秦国,一样也是重视士族,外来的人才,只要是士人,有文化有知识,也可以直接给爵得官,商鞅本人就是外来的人才,如果刘裕只是这样搞,那武人们要立功得出生入死,最后计算功劳也不一定大到哪里,国家的大权仍然掌握在士族手中,而武夫们只是打天下的鹰犬爪牙而已,这倒不必太担心。”

    “可是刘裕想要做的,比这过分得多,他居然想要利用南朝的拓印之术,大量地把经书典籍给弄出千本万册,最后搞得人手一本,如此一来,那些种田农夫,打渔的渔民,樵采的山民,个个都能识文断字了,士族立身之本的文化优势将荡然无存,不出几十年,我们士人就会真的成为可有可无的那群人,所以这点,是我们士人万万不能答应的!”

    姚兴睁大了眼睛:“什么,他有什么办法能把书直接拓制出千本万册?这是什么神奇之法?要是有这个办法,还用得着用这么多文人士族,成天地去抄录经籍吗?”

    陶渊明冷笑道:“他这妖法用的是南方的拓印之术,也不算太稀奇,但他能把那些文章中的字,做成模块,然后排成整版,如此一来,加以油墨,就可以大量拓印,本来如果这样只是在士族之间传播,那也无妨,可是刘裕却有意把这些书向平民百姓们发放,若是人人都会识文断字,人人都想靠这个当官掌权,那还有谁愿意去耕作渔采,谁愿意去做那苦力活儿?当年商鞅变法,最多也不过是让本就凶悍好斗的秦人平民甚至奴隶有通过军功得到耕地的机会,可没说敢得罪所有士人啊,刘裕这是要断天下士人的进身之路,只为自己在平民百姓中得一个好名声,他不仅想当皇帝,更是想当圣人,为此,不惜破坏千百年来的士庶之道!”

    姚兴笑了起来:“若是刘裕是个胡人君王,那倒不会有人反对他,因为在我们草原人眼中,以力称雄,即使是一时的奴隶,也有翻身为主人的可能,这天下的强弱之道,又岂会长久不变?”

    陶渊明摇了摇头:“你们胡人没有中原的这种传统和规矩,以力称雄的同时,是部落大人,酋长们占有着绝对的优势,从妻妾的数量上就远远高于普通族人,部落攻战,战败的部落往往举族为奴,男子或被杀,或成奴隶,女子则成为战胜部落的妻妾,尤其是部落大人的,为其生儿育女,所以部落首领往往多子多孙,再不停地去分家变成新部落,久而久之,一家一姓之部落就会开枝散叶,越来越强大,这个道理,跟中原是一样的。”

    “只不过我们中原人,向来讲究仁义,讲究规矩,讲究以和为贵,不要斩尽杀绝,所以,我们更需要维持这种道统的传承,从春秋开始,就只有贵族,诸候的子孙们才有识字的权力,才通六艺,这是与黔首的天壤之别,哪怕是国破家灭,只要这文化还在,仍然有翻身的可能,秦汉虽然实行军功爵制,但仍然不让真正掌权的出士人行列,汉武帝独尊儒术,其实就是维持这种士人优先的道统传承,这才是我们中原真正的核心规则,即使是外夷入主,也得遵守。”

    姚兴点了点头:“确实,先帝在时,就多次提过要想留在中原,军权要掌在我们姚氏部落自家人手中,但是治国理政,一定要用汉家人才,而且是要尊重士人,敬贤爱士,这些年,我也越来越感受到这点,你们汉人的世家,士族,都是传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根基庞大,不是可以轻易动摇的,尤其是以郡望为亲族,往往整村整乡都是一家一姓,没了他们的支持和效力,只怕我们根本无法在这里立足。刘裕想要易鼎革命,改变这千百年的传统,他真的是昏了头啊。”

    陶渊明叹了口气:“若是刘裕只想自己取代司马氏,建立新朝,其实我也不是不能支持,这种历朝历代,出现军功新贵,改朝换代的事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在这个乱世,但他要改变天下的规则,让那些低贱的平民骑到士人头上,那是对我们千百年来规矩的蔑视和背叛,凡是与他同流合污的士人,都不配再穿这种儒服,这就是我要反对他的理由。哪怕是陛下取得天下,也会尊重士族,那就值得我助你一臂之力!”

    姚兴微微一笑:“可是先生刚才又说,不愿意来这里为我效力,你如果要反对刘裕,难道还想继续拥立司马氏?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白痴皇帝,如同行尸走肉,恐怕谁也不可能为了这个人,而背弃刘裕吧。”

    陶渊明冷笑道:“皇帝是谁并不重要,无论是司马德宗还是当年的司马衷,都不过是傀儡而已,真正掌握天下大权的,还是晋国的世家大族,和他们所代表的士人集团,别看现在好像谢家在支持刘裕,但他们只是表面合作而已,一旦刘裕真的开始普及全民的教育识字,那就是要革了全天下世家的命,谢家必然会是反抗最激烈的一个。而他们所需要的,则是当年拥立司马睿一样,一面司马氏的大旗而已!这面大旗,我给您带来了!”

第二千九百六十章 司马大旗乃国璠

    姚兴的双眼一亮,急道:“这面大旗是什么,你该不会把司马德宗给偷运过来了吧。”

    陶渊明笑着摇了摇头:“这远远超过了在下的能力了,陛下,不带这么开玩笑的,我要是有本事把当朝天子弄到贵国,早就会让他下诏讨伐刘裕了,也不用费这么多的功夫。”

    姚兴有些失望,本来探起的身子,又重新坐回了龙榻之上:“那你所说的大旗,又能是谁?不是皇帝的话,难不成是那个皇弟司马德文?”

    陶渊明勾了勾嘴角:“这司马德文是司马德宗的亲弟弟,多年来一直在他身边亲自服侍,照顾司马德宗的饮食起居,甚至可以说就是司马德宗的嘴,所有圣意,都是要由他说出,连玉玺也是按理说要由司马德文保管,这两人可谓双生休戚,能弄出司马德文,也就等于可以劫出司马德宗了!”

    姚兴叹了口气:“这倒也是,那这么说,先生没有办法把皇帝兄弟二人给带到大秦了,那你说的大旗,又是什么?”

    陶渊明微微一笑:“这大旗乃是司马氏的宗室大将,前不久还担任宿卫军统领,带兵出征南燕的司马国璠!”

    姚兴喃喃地念叨了这个名字两遍,摇了摇头:“这司马国璠寡人听说过,他乃是远支司马氏的宗室,跟现任皇帝早就出了五服的关系了,甚至说可以是个姓司马的外人,也没什么才能,听说在临朐之战中,表现还非常糟糕,差点因为他的无能而导致后军给突破,让鲜卑铁骑杀到刘裕的帅台。这样的人怎么会是什么大旗?还有,他不是在晋军阵中吗,你又是怎么能把他带出来的?”

    陶渊明正色道:“因为刘裕并不想让司马氏的宗室们领兵立功,所以虽然带了司马国璠出来,却只是做做样子,并不把他当主力使用,临朐之战时,也是让司马国璠所部一直留在后军闲置,他们本是宿卫军,世家或者是宗室子弟,战斗经验虽然有所不足,但装备是最精良的,打不上前锋本就有怨气,然后又给鲜卑骑兵突袭,刘裕放在后卫的部队抵挡不住,先行撤离,却要让司马国璠所部在突然之间顶上,自然队形不整,容易混乱,这并不是司马国璠的失误。”

    姚兴点了点头:“仓促上阵,自然发挥不出实力,这点朕很理解,这么说来,司马国璠并不是外面传说的那样无能?”

    陶渊明微微一笑:“他能当上司马氏的领兵大将,本身就说明论军才,现在是司马氏宗室里最优秀的几个,能在刘裕的打压之下有所斩获,也说明了他的本事,战后评定,司马国璠所部伤亡最大,却功劳最小,自是心有不甘,于是向刘裕请命去追击逃走的燕军,一路杀到广固城下,虽然没追到燕军,但是截获了万余来不及入城的南燕鲜卑族百姓,由于看到燕军屠戮了之前两千多名掠到燕国的淮北百姓,于是一怒之下,把这些鲜卑人全部斩杀,还把尸体堆成京观,就放在广固城外,以炫耀武功,震慑燕军!”

    姚兴笑了起来:“看来这司马国璠还会玩玩这种心理战,摧毁敌军的斗志呢,那刘勃勃最喜欢的就是坑杀俘虏,堆尸为京观,岭北军民,为之丧胆,只是司马国璠杀的乃是无辜百姓,此举虽然一时泄愤,但有失仁义,更不得人心,别的地方不好说,起码对面广固城中的鲜卑军民,是不可能再投降了。会给攻城造成很大的难度,我如果是刘裕,会对他进行军法处置的。”

    陶渊明勾了勾嘴角,不以为然地说道:“广固城本就是驱逐了大部分的汉人百姓,只留鲜卑人,这些人多半是有亲友家属死于临朐,恨极了晋军,投降是不可能的事,当然,对于仁义一道,司马国璠确实做的有所亏欠,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对这种顽固不降,抗拒王师的地方,是要有些雷霆手段。”

    “当年淮南三叛,司马氏父子三代出兵,屡次屠戮,杀得淮南一带千里无人烟,时至今日,淮南之人谈及当年,仍然是大惊失色,面色惨白,可见其兵威如此,这让以前曾经十叛的淮南,有晋一代,再不敢起兵作乱,司马国璠此举,虽然主要是为了抢军功,图斩获,不惜杀民冒功,但这种行为在这种非常时期,也不必大作文章,不然就明显是要公报私仇了,而这,就是刘裕接下来做的事!”

    姚兴眉头一皱:“不是有那个王皇后一直关照司马国璠吗,我听说这次带他和宿卫军出来,就是王皇后力主的事,难道刘裕敢不给这个皇后面子?”

    陶渊明冷笑道:“陛下可能有所不知,这个名叫王神爱的王皇后,不是别人,正是曾经跟刘裕有婚约在身的琅玡王凝之与陈郡谢道韫的女儿,王妙音!”

    这一下姚兴惊得直接站了起来:“什么,居然是她?她,她不是出家为尼了吗?”

    陶渊明咬牙切齿地说道:“这不过是当年谢家玩的一个把戏,邺城兵败,谢家中落,为保家族权势,本是答应了把与刘裕有婚约的王妙音,嫁给当时的皇帝司马曜为皇后,但王妙音早就与刘裕勾搭成奸,宁死不从,哪怕在刘裕下落不明的情况下,也不想入宫为后,于是想出了落发为尼的办法,以躲避皇家的逼婚,这就是陛下所知的支妙音的由来。”

    姚兴叹了口气:“当年寡人少年之时,曾经在淝水之战前,奉了先帝的旨意,与还是小军官的刘裕有过一面之缘,而后来寡人才知道,王妙音也是易容改扮,与之偕行,寡人后来还经常感叹,作为一个汉人女子,世家贵女,居然也能走上千里,执行接头谈判这样重大的任务,真的不是凡品,刘裕真的是好福气。”

    陶渊明冷笑道:“造化弄人,当时跟陛下同行的慕容南,居然是慕容氏的谍者女王,长公主慕容兰,而正是这个女人,最后成了刘裕的姘头,也算是把王妙音直接逼入空门的关键人物,陛下恐怕更是想不到吧。”

第二千九百六十一章 渊明细说白虎事

    姚兴微微一笑:“说起这个慕容兰,当年可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啊,我在去执行任务之前,见过她的真面目,还真的给迷上了几天,后来还请先帝去向慕容垂提亲过呢,可先帝却说,慕容家的女人是招惹不得的,她们一个个也是要为家族服务,很多都是自幼培训谍报,精通下毒,刺杀,乱国之事,以前代国的拓跋什翼健何等英雄,一统大漠,却给慕容家的女人弄得神魂颠倒,最后导致诸子相争,国破家亡,我们姚氏跟慕容氏只是为了起兵反氐秦而暂时合作,以后早晚会成为敌人,断不可让这个慕容氏的女人入我姚氏家门。”

    陶渊明笑了起来:“想不到陛下当年和这慕容兰居然还有一段这样的关系,不过,慕容兰确实是乱国的红颜祸水,她处心积虑地介入了刘裕和王妙音的婚约,横刀夺爱,又跟刘裕若即若离,始终只为她的慕容氏燕国服务,确实是个厉害角色,连陈郡谢氏,王妙音这样的绝世女子,都可以说败在了她的手下,一生坎坷。”

    姚兴点了点头:“你刚才说,王妙音当了尼姑,后来又改了名,再入皇宫当了皇后,这又是怎么回事?”

    陶渊明正色道:“那是因为刘裕在戏马台揭发了郗超这个黑手党的镇守青龙之后,深得当时想要亲政掌权的司马曜的赏识,提拔他为宿卫军将领,值守宫中,却因此得罪了世家大族,毕竟,黑手党维护的是世家利益,百年来一直是虚君实权,不允许司马氏皇帝真正掌握权力,而刘裕为了打仗出头,不惜作为大将向司马曜效忠,还说要为国家,为皇帝征战立功,这样大合司马曜的胃口,将之留在身边,准备加以重用,如此则无异于与世家高门决裂,当时在简静寺出家为尼的支妙音,特地让刘裕前来一见,与她母女二人当面谈判,也是作最后的挽回刘裕心意的努力。”

    “刘裕大概是反过来想说服谢家带头交权,跟他一样效忠于皇帝,于是赴约而去,但王妙音的父亲,也就是黑手党的另一大镇守朱雀,却趁着刘裕不在,收买了当时的张贵妃刺杀了司马曜,此事,想必陛下也听说了吧。”

    姚兴笑道:“身为堂堂天子,因为一句酒后戏言,居然就给一个女人用枕头闷死了,司马曜的这个皇帝,也真的是越活越回去了,基本的安全保护都没有,这可当了我当时很多天的笑料呢。不过,司马曜之死,却是引起了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父子的野心,继而引发了几次晋国内战,终于酿成了孙恩之乱。咦,按你这样说,刘裕对司马曜的死,是有不可推卸的护卫失职,换了任何国家,都要以死谢罪的,怎么又让他逃脱了?”

    陶渊明冷笑道:“还不是当时的黑手党一念之差,还舍不得刘裕打仗的本事,于是王凝之坚持,留下刘裕的命,让他去讨伐孙恩起事,他想的是就此收服刘裕,为黑手党效力,而同时打压谢家,要王妙音母女为调离刘裕负责,并威胁若不让王妙音改名王神爱,以他大哥王献之与新安公主女儿的身份入宫为后,就把当夜刘裕夜入简静寺的事情公开出去,让他母女都陪葬!”

    姚兴的眉头一皱:“那可是他的妻子和亲生女儿啊,王凝之真能狠下心?”

    陶渊明点了点头:“陛下有所不知,东晋的世家之间,明争暗斗早就是你死我活的程度,这种政治联姻,一向是貌合神离,王妙音身为女儿,从小就是在谢家训练和培养,为的也是谢家而不是王家的利益服务,王凝之自从娶了谢道韫入门后,王家的权势就一天不如一天,被谢家一直明里暗里地打压,尤其是利用组建北府军的机会,将王氏彻底排除于朝中大权之外。所以王凝之后来才会加入黑手党,与谢家争权,这个机会,是他等了几十年好不容易得到的,岂会放弃?”

    姚兴一动不动地看着陶渊明,缓缓地说道:“这些连朕的密探都不知的晋国秘事,请问先生作为一个当时并无要职的官吏,又是如何知道的?难道,你也是黑手党的一方镇守?”

    陶渊明笑着摆了摆手:“事到如今,在下也不用瞒着陛下了,我和黑手乾坤的镇守白虎,也就是王珣,关系非同一般,甚至可以说,他是我的师父。”

    姚兴睁大了眼睛:“王珣?他居然是你的师父,这怎么可能呢?他不是一直呆在京城为官吗,而先生则是多年在荆州,直到桓玄入京后你才跟过去的,你们怎么可能会有什么关系?”

    陶渊明叹了口气:“陛下有所不知,当年黑手党四大镇守中,白虎一系一直是掌握荆州的力量,可是桓温在当白虎时,借机脱离了黑手党,让桓氏一族独霸荆州,从此白虎名下所有的军械,粮草,甚至是暗卫都没了,白虎也成了有名无实的白板镇守,王珣接任白虎一职后,自然想恢复自己的实力,于是在桓温幕府任职时,暗中结交荆州的士人,想要收为已用,有朝一日,夺回属于他的东西。”

    姚兴点了点头:“寡人明白了,陶氏在荆州一向是名门,东晋开国时尊祖就是首任刺史,威名赫赫,只可惜后来家道中落,被庾氏,桓氏先后接掌荆州,你们也同样想要夺回在荆州的地位,所以王珣找上了先生,对不对?”

    陶渊明咬了咬牙:“是的,当时的我们陶氏子弟,几乎已经混得要成山野村夫了,连我都得学着去耕地种田,樵采为生,若不是师父救了我,给了我很多藏书,教我兵法权谋与谍报之术,我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今天的,或许,早就会在乱世中成为一具无名无姓的尸体了吧。”

    姚兴笑道:“能把先生培养得如此优秀,王珣泉下有知,也可无憾了。不过,听说后来的白虎一职转到了殷仲堪的手上,看来尊师并不止你一个徒弟吧。”

第二千九百六十二章 收留反贼何所益

    陶渊明点了点头:“不错,殷家同样跟桓氏算是反目成仇,殷仲文的叔父殷浩,被桓温活活气死,而殷家也和我们陶氏一样败落,殷仲堪也是作为殷家子弟中最出色的一个,自幼给王珣所收,秘密训练,因为他的家世地位当时比我们陶家还是要高出很多,所以最后白虎一职由他接任,而我,则被要求辅佐殷仲堪。”

    姚兴笑道:“可是,如果寡人没有记错的话,最后先生好像是背弃了殷仲堪,转而投了桓玄吧。这又是怎么回事?”

    陶渊明淡然道:“桓玄是给前任黑手党的镇守青龙,也就是郗超所培养的弟子,桓温拿出一部分他遗留的荆州资源作为保证,要求郗超帮他扶桓玄顺利上位,所以桓玄自少年时就野心勃勃,到处联结有力人士,想要恢复其父亲的基业,跟慕容垂,拓跋珪都有些联系,更是跟刘裕相敌相杀多年,郗超本来也忌惮桓氏在荆州的强大影响力,对桓玄虽然有扶持,但更多地是控制,说白了,郗超并不想让桓玄接手荆州,而是想自己去当荆州之主,跟当年桓温一样离开黑手党自立。”

    姚兴叹了口气:“后来这一切公之于世,郗超也身败名裂,给刘裕在戏马台亲手斩杀,紧接着孙恩之乱暴发,而桓玄也先后消灭了殷仲堪和杨佺期,甚至消灭了整个黑手党,这个过程中,先生又是作何角色呢?你既然是白虎王珣的弟子,为何不保护黑手党呢?”

    陶渊明冷笑道:“因为王珣识人不明,所托非人,只因为殷仲堪的家世强过我,就要殷仲堪接任白虎一职,这如何能让我心服?何况殷仲堪上位之后,王珣就莫名地死亡,虽然我一直没查出他是如何死的,但料来也跟殷仲堪脱不了干系,只不过因为殷仲堪想用我陶氏在奚族人中的力量,才没对我下手罢了,殷仲堪为人清高自负,听不进劝谏,又假仁假义,不惜散尽军粮收买人心,已是必败之局,我也不可能救得了他,但我起码可以救我自己!”

    姚兴笑了起来:“于是先生就趁机投向桓玄,出卖了殷仲堪和杨佺期,从此成为桓玄的幕僚,是吗?”

    陶渊明淡然道:“我只是临时投奔的桓玄,并非他的亲信,所以他也没真正信任过我,加上卞范之对我一直心存警惕,所以我只能隐身于幕后,不让自己显眼,外人看来,我不过是桓玄的幕府中一个普通的文吏而已,因为荆州人的身份和一个名士的头衔给他网罗罢了,但这样也好,可以有效地掩护我的真正身份,黑手党给桓玄所灭,从此也无人再知道我的根底,我完全可以顺势而为,去寻找真正值得自己效力的明主!”

    姚兴勾了勾嘴角:“如果不是因为刘裕不尊重你们士族,想要那些寒门武人上位,恐怕你也会真心为那刘裕效力了吧。”

    陶渊明叹了口气,眼神变得落寞而黯淡:“我曾经还真有一度想为刘裕效力的,毕竟,他的府中缺乏有真才实学的士人,就算刘穆之和徐羡之在,也仍然有我的用武之地,但是刘裕想要做的,是消灭整个士人集团,让天下从此真正地没有高寒,士庶之分,我陶家历代都是士人,享受了作为士人的好处,更是知道,国家也好,天下也罢,是需要规则和秩序的,之所以我们士族作为劳心者治人,而那些农夫村民作为劳力者治于人,就在于我们有文化,有知识,会治理国家,所以他们只能服从我们的统治,要是这个优势没了,天下人人想当人上人,那谁还肯去安心劳作?这样早晚会天下大乱的!”

    姚兴笑道:“看来你们汉人的士族,对这种士庶之分看的,甚至比胡汉区别还要大。今天若不是听了先生的一席话,寡人是做梦也不敢相信的。”

    陶渊明淡然道:“在我们中原人看来,胡汉并无天生的矛盾,所谓的胡人,不过是四方蛮夷而已,他们当然也有追求更好生活,过上安居乐业日子的权力,武力强大时,进入中原,只要遵守我们中原的规矩,那就能留下来,甚至建立自己的王朝霸业,就好比陛下,你敬贤爱士,遵守我们中原的价值观和风俗,就是我们士族值得为之效力的明主。而刘裕,想要坏我中原千百年的道统传承,那就会是我们的死敌!”

    姚兴的眼中冷芒一闪:“刘裕并不知道先生曾经是黑手党的身份吧,黑手党灭亡之后,是不是多少也给先生留下了一些遗产,所以你仍然可以在晋国兴风作浪呢?”

    陶渊明叹了口气:“只可惜黑手党在几次内讧之后,元气大伤,加上孙恩之乱重创了几大镇守的实力,以至于桓玄进京之时,几乎无法抵抗,终被桓玄所灭,而殷仲堪死的早,没有把我暴露,在桓玄看来,我不过是一个想要当官的名士罢了,跟其他建康城中的士族没有大的区别,我手上所能掌握的,还是当年白虎让我辅佐殷仲堪时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力量,不过数十暗卫,几处据点罢了,这些几乎无法成什么事。”

    姚兴摇了摇头:“可是就凭这点力量,先生不是也搞得风生水起吗,可以劫出论罪当斩的司马国璠,甚至跟我这里的国师都扯上了关系!”

    陶渊明微微一笑:“跟国师是上次出使时结的善缘,我在秦国没有任何熟识之人,想要见陛下又是难于登天,只有通过国师这层关系,在合适的时机见陛下一面,至于司马国璠,我在下定要打倒刘裕决心的同时,就开始在司马氏的宗室中特色可以合作的对象了,当然,刘裕要不是这次把司马国璠逼得走投无路,他也不可能放弃荣华富贵,跟我来大秦呢!”

    姚兴看着陶渊明,脸上的笑容渐渐地消散:“好了,陶先生,朕想了解的事情已经知道得差不多了,现在朕想问你一句,司马国璠,甚至是你,能给朕带来什么好处?如果你是朕,收留你们二人,若是会带来刘裕的报复,那是不是应该把你们交出去呢?!”

第二千九百六十三章 逼反宗室乱东晋

    陶渊明神色从容,平静地说道:“那请问陛下,把我和司马国璠交出去,对你能有什么好处呢?”

    姚兴冷冷地说道:“跟刘裕可以修复关系,重新和好,避免朕现在南北两边腹背受敌的态势,甚至可以撤回中原和河东的守军,用来对付刘勃勃,这个好处不够吗?”

    陶渊明微微一笑:“那敢问陛下,上回你这么慷慨,一下子给了刘裕南阳十二郡,这么大的好处,换回了你跟刘裕的友好关系吗?”

    姚兴勾了勾嘴角:“那是因为朕当时听信了谗言,去援助了叛乱的谯纵,最后害人害已,不仅自己没得到西蜀,还让仇池的杨盛叛离了,当时就是你给我出的好主意!”

    陶渊明淡然道:“我最多只是出个主意,但若不是陛下想要接纳桓谦,谯纵这些与刘裕为敌的人,又怎么会弄成这样呢?西蜀请求你的援军时,你本可直接派出关中军队出援,顺势吞并蜀地,可是你做事犹豫,怕公开得罪刘裕,于是转而让仇池出兵,不仅没落下多少人情,还滋长了杨盛的野心,这总不能怪到我头上吧。”

    姚兴咬了咬牙:“我就不应该听你的话,与刘裕为敌,如果要与他为敌,我又何必舍弃南阳十二郡呢,现在想来,我非常后悔!”

    陶渊明微微一笑:“陛下从来都低估了刘裕,你以为割弃无法防守的南阳十二郡可以让刘裕放弃与大秦为敌,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他一向的目标就是要收回整个北方失陷于胡人手中的地盘,包括你整个大秦的疆土,难道也能给吗?一时割地,助长了他的气焰,提升了他在晋国的地位,现在他可以先灭南燕,下一个目标,就是公开援助过谯蜀的你了。”

    姚兴咬着牙:“若不是刘勃勃作乱,我也不会怕了刘裕,现在只是因为两面作战,顾此失彼,只有先消灭了刘勃勃,才能集中全力对付刘裕,而在这个时候收留你和司马国璠,无异于给刘裕直接攻打我的借口,你的这面大旗,会成为刘裕出兵的借口,自己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陶渊明淡然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只冲你收留桓谦等荆州余党这条,就足以攻打你了,又冲你以前指使藩属国仇池出兵援救谯蜀,也足够打你了。如果你真的想要保大秦平安,为自己争取时间,就不应该考虑交出我,尤其是交出司马国璠的事!”

    姚兴冷笑道:“司马国璠真正的本事和影响力你比我更清楚,前面给他说这么多好话,无非就是想掩饰他是一个草包废物罢了,这些司马氏的宗室王爷,个个都是猪,就凭他们,还想挑战刘裕?你居然要我收留这种人,他是能领兵破敌,还是能一呼百应?”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自晋国南渡以来,内战不断,逃往北方的士族也不断,但除了以前桓玄篡晋时,有宗室司马休之跟着刘敬宣逃到南燕一段时间以外,还没有一个司马氏的宗室亲王叛逃北方过。无论世家间如何内斗甚至是内战,都要给司马氏诸王一点起码的面子,不至于赶尽杀绝,所以,司马氏的宗室,还没有群起叛国,反对某人过。而司马国璠,会成为第一个!”

    姚兴哈哈一笑:“之前司马休之也叛逃过,你怎么不说了?”

    陶渊明微微一笑:“司马休之是因为其兄司马尚之被桓玄所杀,走投无路才逃去的南燕,后面桓玄果然篡晋自立了,今天,刘裕又是以大权臣的身份,逼得司马国璠这个宗室大将走投无路,这不就是预示着他要走桓玄的老路吗?之前晋人皆以为刘裕是大忠臣,大英雄,但这样一来,他却成了桓玄一路货色的篡权者,以后在晋国内部要反对他的人,可就层出不穷了。”

    姚兴摇了摇头:“司马国璠是犯了军纪,屠杀平民给拿下,名正言顺,犯了军法还叛逃,这种叛国小人的话,又有谁会相信呢?只怕连司马德宗兄弟,也会先把他开除宗人的籍贯吧。”

    陶渊明淡然道:“司马国璠只是一个开始罢了,就算他给除籍,其他司马氏宗室,尤其是有野心,想借机夺权上位的那些个人,必然人人自危,这个家族我很清楚,别管本事有没有,那颗想要争权夺利的心,是永远不会变的,刘裕就是因为清楚这点,才不给司马氏真正的权力,无论是皇帝还是宗室,都只有虚爵而已,司马国璠之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司马氏宗室,为求自保而起事,如果刘裕放纵不管,会助长他们的谋逆之心,如果刘裕手段坚决,那就可以说刘裕屠戮宗室,想要篡权自立,无论哪种结果,都会对刘裕和晋国内部造成巨大的麻烦。”

    姚兴笑道:“司马氏宗室诸王,就没几个能当官为将的,本身也就是靠了个王爷头衔混吃等死罢了,又何必为争那些官职而赌上全族性命呢?司马国璠之后,恐怕更是没有司马氏宗室诸王想出来做事了。我跟你的看法完全相反!”

    陶渊明笑道:“可是别忘了,刘裕上任后,立了新规矩,什么无功不得爵,非爵不为官,而且这爵位可不是世袭不变,到了死后,民爵直接收回,士爵也要降一等处理,换言之,以后司马氏宗室,可没办法再袭那些开国的爵位了,若不能打仗立功或者是为官出政绩,两三代人以内,给除爵为民,是免不了的事!陛下,你说在这种制度下,司马氏的宗室们,还能坐得住吗?”

    姚兴的眉头一皱:“刘裕还真的敢这么干?那他得罪的可不止是司马氏宗室诸王,更是世家大族了。”

    陶渊明微微一笑:“所以,其实世家大族才是最恨刘裕,最反对他的那批人,只不过他们没有合适的理由和借口反抗,如果让司马氏诸王在前面先公开反对,他们再在后面暗中推波助澜,那刘裕在晋国是不是还能坐得稳位置,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啦。”

第二千九百六十四章 为人取栗何所求

    姚兴的眉头渐渐地舒缓了开来:“难道,黑手党还没有给消灭?还是陶先生你有意重组黑手党这个组织呢?这次我的探子还回报,在临朐之战时,指挥南燕大军的是一个叫黑袍的人,也是南燕的国师,此人身份神秘,背后似乎有个叫天道盟的秘密组织,长年以来操纵和控制了黑手党,你对这个天道盟,又知道多少呢?”

    陶渊明淡然道:“我也是这次才知道有这么一个组织的存在,本来我也一直奇怪为什么黑手党会完蛋得这么快,几乎给桓玄一锅端了,要知道,我可没有把其他几个镇守出卖给桓玄,现在想来,恐怕是这天道盟为了扶持桓玄,而主动抛出了黑手党呢。”

    姚兴轻轻地“哦”了一声:“这个天道盟还能控制强大的南燕,调鲜卑铁骑为自己所用,你既然这么讨厌刘裕,为何不去跟这天道盟合作,而要来找我呢?这岂不是舍近求远?”

    陶渊明微微一笑:“因为天道盟的黑袍已经惨败,整个南燕也几乎只剩广固孤城一座,我这个时候去广固城,不是自投罗网吗,万一城破,我连逃都逃不掉。黑袍不管如何都只有跟刘裕死战到底这条路了,我最好的选择,就是来陛下这里,请你能助黑袍一臂之力,救下南燕的同时,打退刘裕,这样大家联手,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姚兴摇了摇头:“我跟刘裕并没有你死我活的深仇大恨,只要我不接纳刘裕的敌人,不出手帮助他要消灭的敌国,那起码这几年,我是可以跟刘裕,跟东晋和平相处的,你现在的身份没有暴露,我可以只送回司马国璠,给刘裕做个人情,或者你若是怕他出卖你,干脆我直接杀了司马国璠,传首刘裕,以示诚意,你通过国师给我献的破刘勃勃的计策听起来不错,我可以试试,如果果如你所言,我消灭了刘勃勃,再平定凉州,后方无忧的时候,再考虑与刘裕一争高下。”

    陶渊明笑着摆了摆手:“陛下可以交出司马国璠,那请问陛下可以交出桓谦吗?可以交出谯纵吗?”

    姚兴的眉头一皱:“荆州桓氏一向跟我姚家关系不错,桓谦又是落难来投,我岂可坐视不理?如果在这个乱世中拒绝前来主动投奔自己的人,以后又怎么可能有更多人来投奔呢?”

    陶渊明正色道:“那司马国璠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要是天下人都知道陛下因为畏惧刘裕,连司马氏的宗室都不敢接收了,以后无论是东晋的世家还是北方的部落,都不会有人主动归附。当年陛下敢收留刘勃勃,不惜得罪强大的北魏时的气概,哪里去了?”

    姚兴咬了咬牙:“你别提刘勃勃了,我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收了这只白眼狼,现在我甚至可能要反过来求北魏出兵,与我们联手灭了此贼,为此失掉河套草原,也只能认了。”

    陶渊明叹了口气:“刘勃勃不过是陛下一时走眼没控制住罢了,但因为陛下的这种美德,凉州诸国不也是先后来归顺了吗?包括这几年各国出奔的权贵,也多是跑到你这里,甚至不会去北魏,这就是人心所向啊,陛下要是想成就霸业,如果连士族之心都失了,那恐怕以后连我这样的人,也不会来投奔了啊。”

    姚兴冷冷地说道:“你现在也没来投奔我啊,你是为了你自己罢了。现在你跟我之间,一如当年的我和刘裕,只是面对共同的敌人,暂时合作罢了,一旦你真的扳倒了刘裕,自己就会在晋国掌权上位,到那时候,你还会是我的朋友吗?”

    陶渊明微微一笑:“凡事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谁能预料得了未来呢,但我起码不象刘裕那样,需要北伐的功业来实现他那不切实际的理想,我们东晋的士族,世家,一向是只要偏安南方就行,跟这北方失地,已经隔绝百年,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刘裕为了得到那些贱民的支持,想分我们士族的利益,如田地这些给这些人,这才是我们跟他势不两立的根本原因!”

    姚兴冷笑道:“先生终于说出实话了,你们真正不愿意放弃的,可不是什么千年道统,传承,仍然不过是那些现实的好处罢了。只是我很奇怪,你陶家虽然也当过东晋的开国荆州刺史,但早已经家道中落多年,你陶先生也曾经混得食不果腹,只当过一些教谕之类的小吏,这士族的存续,跟你真的这么重要吗?以你的本事,在刘裕手下混个高官,并不是难事吧。”

    陶渊明咬了咬牙:“我们士族,就算一时家道中落,但仍然是在士籍之中,仍然有各种好处,最大的一点,就是家传的藏书,这保证了我们在文化上比贱民们有巨大的优势,我虽然少年时食不果腹,但可以学富五车,只要自己有本事,那任何时候只要机会来了,就可以一飞冲天。而绝大多数的农夫,只能一辈子耕作,除了当兵立功一条路外,再无上升的可能。”

    “而刘裕这么一来,等于让天下人人都识文断字,那以后我们家的子孙想要再出人头地,可就难了,我陶渊明再穷再苦,起码人人都知道先祖父陶公讳侃,乃是大晋开国时的荆州刺史,名垂青史,要是给刘裕这么搞法,只怕百年之后,我陶家就无人再会让人知道,曾经祖先的辉煌啦。”

    姚兴一动不动地看着陶渊明:“可是,就算我有意帮你,这时候也拿不出军队来帮助南燕。我实话告诉你,南燕的使者张纲,已经比你提前两天来了我这里,也是想向我求救兵的,甚至还答应送我三万副甲骑俱装的铠甲为答谢,还肯割让大岘山以南给我,连这样的条件我都没有考虑,因为,为个只剩孤城一座的南燕,要我抽调对付刘勃勃的兵力去救,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陶渊明微微一笑:“可是陛下根本不用出一兵一卒,就可以达到救援南燕的目的了,如果是这样,那陛下还会拒绝吗?”

第二千九百六十五章 两败俱伤后方变

    姚兴的双眼一亮,脱口而出:“竟然还有这种好事,这怎么可能呢?”

    陶渊明的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神色:“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上策也!陛下要做的,就是虚张声势而已。”

    姚兴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之色:“我还以为先生有多厉害的办法呢,你觉得刘裕征战一生,还会吃这套?他现在围攻广固一座孤城,旦夕可下,黑袍虽然厉害,但孤立无援,完蛋也是早晚的事,要救南燕,非十万到十五万大军不可,你说虚张声势就能救燕,莫不是在说胡话!”

    陶渊明笑道:“所谓的虚张声势,之前不是没有人搞过,当年慕容德趁着刘裕起兵灭桓玄的时候,曾经也有意攻晋,虽然最后没有成行,但仍然是摆出了四十多万步骑的庞大阵势,逼刘裕与他做城下之盟,这就是典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姚兴的眉头一皱:“要是以前大秦全盛之时,拿个三四十万兵马,尚且吃力,毕竟我不象慕容德那样,可以穷兵黩武,滥用民力。更何况现在,我的主力用来对付刘勃勃尚且吃力,又怎么可能起大兵去对付刘裕呢?之前我这里不是没讨论过出兵的可能,但是一众将帅都说,以现在大秦的实力,拿出十万大军,穿越中原,远到齐鲁之地去救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陶渊明淡然道:“现在是不可能,也没必要,刘裕现在刚刚临朐大胜,气势正盛,就连黑袍也不敢再在野战中与之硬对,只能收缩广固防守,但请注意,他现在只怕了张纲前来求援,此人虽然是个能工巧匠,但在南燕不过是个尚书郎的身份,连六部侍郎都不是,派这样级别的人来救援,就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黑袍并不想现在就真的求援。”

    姚兴笑了起来:“这点你倒是留意到了啊,昨天的内朝会上,不少重臣都说南燕根本没有来求援的诚意,当年连迎回慕容超的母亲和妻子,都派了韩卓这个尚书左仆射前来,这次居然让个尚书郎就想来求救国之兵,恐怕是昏了头啊。”

    陶渊明点了点头:“现在黑袍还有幻想,指望广固坚固的城防和他的用兵之法,能独自打退刘裕,毕竟请神容易送神难,对外求援,一旦外**队真的前来,常驻燕国境内,再想把他们赶走,可就不容易了,上次陛下送回慕容超的母亲和妻子,可是要了南燕的称臣请藩,还有交还了皇家乐队呢。这次若是助其保国,那要价只会更高。”

    姚兴冷笑道:“他若是有办法自己守住广固,又何必要我出兵呢?”

    陶渊明摇了摇头:“广固是天下坚城,黑袍又深通兵法,应该是能守得住的,但是现在南燕境内,举国皆降,只剩一个广固城了,刘裕就算没办法攻下,也会长期围攻,现在刘裕已经停止了从后方的运粮草和辎重,而是从南燕就地征集,而多年来受尽鲜卑以及诸胡欺压的青州汉人,纷纷主动投军,为的就是不错过这报仇的机会,黑袍也许可以守住三个月,半年,但若是刘裕就地围攻,一年,两年,他还撑得住吗?”

    姚兴若有所思地说道:“所以,你是要我在刘裕攻城不成,师老兵疲的时候,放出大军将至的消息,让刘裕主动撤退,以此作为出兵的代价,向南燕寻求好处?”

    陶渊明微微一笑:“是的,这就是我这回要带来司马国璠的原因。现在的刘裕,威望如日中天,不仅让晋帝复位,击灭桓楚,还北伐胡虏成功,大败天下无敌的慕容氏甲骑俱装,在这个时候,东晋国内无人敢公然反抗他,而天赐良机,他在这个时候给我们送上了司马国璠,这个人虽然看起来无能又弱小,但也许,就是动摇刘裕的第一个关键人物。”

    姚兴满意地点头道:“在这个时候,东晋内部出个敢公然反抗刘裕的司马氏宗室,如果刘裕久攻广固不克,那暗中不满刘裕的世家大族,就会挑唆越来越多的司马氏宗室起来反抗,甚至,黑袍所在的那个天道盟,也许也会兴风作浪,是这个意思吗?”

    陶渊明点了点头:“是的,黑袍敢独守广固城,显然在外面也有同伙,在刘裕一切顺利的时候他们未必敢发动,但刘裕如果师老兵疲,晋国内部就可能生变,有司马氏宗室举义旗在先,世家大族暗中支持在后,那刘裕的后方可就不稳了。将士们若是长年征战在外,也会心生怨言,这时候,真正可以挑战刘裕的力量,可能就会出现啦。”

    姚兴的心中一动:“你所指的,是刘毅?”

    陶渊明笑着点头道:“陛下真的是洞若观火啊,不错,刘裕在晋国内最大的威胁,其实不是司马氏宗室,甚至也不是已经不掌兵权的世家大族了,他最大的对手,正是这位多年的战友刘毅,而这两人的不和,也早就是公开的秘密,这回刘裕拒绝了刘毅的北伐请求,自己领兵出征,却让刘毅镇守后方,表面上看,是托以根本,是对刘毅的信任,实际上,不过是让刘毅在后面看家,不让其立功罢了,刘毅本来对伐燕没有把握,可以不与刘裕计较,甚至乐见其战败,但现在刘裕打赢临朐,进围广固,刘毅还可能笑得出来吗?”

    姚兴满意地抚着自己的胡须:“难道陶先生和刘毅能说得上话,或者说,能勾起刘毅与刘裕一争高下的决心?”

    陶渊明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当然,刘毅的夫人,曾经的桓玄的皇后刘婷云,当年就是我亲自救下,并安排成为刘毅的女人的,当时我只是想让刘毅为了这个和刘裕有深仇大恨的女人而结怨,可没想到,刘毅还真的把她作为正妻娶进了门,这几年,我没少通过这个女人在刘毅身边挑拨他和刘裕的关系,现在我非常确定,刘毅其实是要等一个机会,等一个能让刘裕一败涂地,无法再靠军功压制他的机会,一旦刘裕在战场上不能取胜,那这个机会就来了,因为,我有充分的把握,晋国的世家大族,会在这个时候公开转向支持刘毅的,就连谢家,也是如此!”

第二千九百六十六章 养寇自重希乐谋

    姚兴笑了起来:“你的计划设想很好,但若是刘裕提前攻下广固,或者是提前撤军,那我出兵或者是假装出兵,不就没有作用了吗?再一个,我就算是要虚张声势,也得调动个几万兵马做做样子,你让寡人从何处调集这些兵力呢?”

    陶渊明微微一笑:“有司马国璠在陛下这里,就会在东晋内部兴风作浪,刘婷云和其他不满刘裕的士族,会是陛下在晋国内部的盟友,而桓谦和谯纵,则是陛下可以要求报恩的对象,只要东晋内部生乱,有司马氏举起义旗,那这些世家大族会暗中给予军械和人力的支持,刘裕国内生乱,就不可能得到持续的援军和补给,只靠青州本地的汉人,恐怕是无法拿下广固城的。”

    “刘毅镇守国内,但他一定不会象建义和讨伐桓氏时那样全力以赴的,最多只是应付了事,甚至,是配合着这些世家大族演戏,借着剿灭叛军的名义,壮大自己的实力,如此一来,贼只会越剿越多,刘毅的实力也会越来越强。”

    姚兴点了点头:“确实如此,这也是为什么不能让有异心的人掌兵掌权的原因,哪怕他能力再强。刘毅如果连老婆都是你的内应,那跟先生联手合作,也是早晚的事,先生是不是回去之后,就干脆加入刘毅的幕府呢?”

    陶渊明摇了摇头:“现在还不太合适,刘裕已经盯上了我,而刘穆之这个死胖子更是派人对我千里追踪,这回我能见陛下一面,可是做足了布置,费尽了心思,现在我连胡须都剃了,这一两年内,是不能再回晋国的,不然等于是自投罗网。”

    说到这里,陶渊明顿了顿:“何况到目前为止,刘毅并不知道我和刘婷云之间的关系,他也同样是很精明的人,若是知道我一直通过操纵他的老婆来跟刘裕作对,我之前多年的布置,有前功尽弃的风险,毕竟,世家大族们反对刘裕是天经地义的事,也很好理解,但我这样一个普通士族这么坚决地反对刘裕,他是不太会相信的,要是我的那套维护士族的想法让他也知道了,他这个武夫,是会帮我,还是会站在刘裕这边,就不好说了。”

    姚兴笑了起来:“可是这个刘毅不也是文武双全,也是给世家大族看成自己人吗?你这套维护士族的想法,应该更对他的胃口吧。”

    陶渊明叹了口气:“那只是刘毅表面作出来的文章,或者说只是他自己的想法罢了,归根到底,他仍然是个军头,他的立身之本,仍然是手下的兵马和愿意跟他的兄弟们,为什么当年他在京口当江湖大哥的时候没有士族看得上他?现在手握重兵的时候就给看成文人了呢?不是他突然变得有文化,而是他变得有实力了。他的这些实力,还是来自于那些武夫,刘裕帮他做了他不敢做的事,从内心深处,他是不会多抵触的,毕竟他自己在这套规则下得了好处,有了今天的地位,又怎么敢断了手下人同样靠此上位的盼头呢。”

    姚兴叹了口气:“人的出身,是无法改变的,这话倒是非常正确,那这么说来,刘毅和世家大族,也只是貌合神离,不会真心合作了?”

    陶渊明笑了起来:“就连刘婷云在内心深处也是看不起刘毅这个乡巴佬的,只是为了保命才只能委身于他。现在刘毅想要借机立功夺刘裕的大权,这就需要有立功的机会,刘裕当年能在北府军升为带头大哥,说白了也是靠平定孙恩之乱时立的军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刘毅也有这么一个立军功的机会。刘裕不给他北伐或者是西征立功的机会,也是想防着刘毅走一遍自己的老路。所以刘裕真正担心,或者说晋国内真正能对刘裕造成威胁的,还是刘毅。”

    姚兴笑了起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要在晋国内,先让司马国璠去勾引第一波的反叛势力,然后你去联合刘婷云,由她暗结世家大族们在后面扶持这些叛军,而朕再指使谯纵和桓谦,从荆州和益州两个方向出兵,如此一来,刘毅等人会在外面领兵平叛,可是他不会真心消灭叛军,而是养寇自重,平叛过程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刘裕在前方围攻坚城如果不能拿下,后方补给断绝,甚至让老对手的实力不断壮大,那这时候,只要朕再放出要出大军救燕的消息,刘裕就很可能被迫撤退了。这就是你的全部计划吧?”

    陶渊明的眼中闪过一道光芒:“不错,就是如此,后两步世家和刘毅我能在晋国内安排,但最关键的第一步,也就是挑起叛乱,非陛下不可。桓谦,谯纵和司马国璠这三个叛乱头子,在晋国足可抵得上二十万大军。而陛下对他们或有扶持援救,或有临难收留之恩,要让他们回去作乱,只有你能做得到了。”

    姚兴摇了摇头:“恐怕先生还是有点想当然了,这三人并没有你想的这么重要,更不太可能主动起兵。司马国璠现在是孤身逃亡,又是犯了军纪而逃,并不象司马休之当年那样是因为桓玄篡逆屠杀宗室而被迫逃跑,只怕没有人会同情他,而且他逃到了我这里,是属于叛逃外国的国贼,只怕就算回去,也不会有人跟随,甚至弄得不好,他昔日的部下也会把他绑了来领功呢。”

    “至于谯纵和桓谦,恐怕更是希望渺茫,蜀人向来只图安逸舒适,不愿远征出川,谯纵能上位建国,就是因为当年毛氏想要出蜀兵讨桓玄,路上引起了不愿出川的将士们哗变。这几年,我也多次要求谯纵出兵荆州,配合我大秦的中原军队夹击荆州,可他就是百般阻挠,以各种借口拖延,说白了也是只想偏安一隅,不想出川作战。我总不可能先派兵灭了谯纵,再强迫川人东征吧。”

第二千九百六十七章 主动出击保巴蜀

    姚兴说到这里,笑了起来:“至于桓谦,你更不用指望了,寡人原本还想留着他,关键时候放回荆州,召集忠于桓氏的旧部反抗刘裕呢,可他却是舍近求远,直接想去蜀中,大概他还是信不过我,以为在大秦这里,会把他召来的部下给吞并,或者是不想背负一个投靠胡人的名声。”

    “但那谯纵,又岂是省油的灯?这个蜀王连朕的援军都要心存警惕,对他这个外来的荆州豪门公子,更是视为敌人了,毕竟,之前割据蜀中自立的成汉国,就是给桓温灭了的,桓谦去了蜀地,就到处结交本地大族,割据一块地方自立,安置自己的荆州旧部,准备组建军队,谯纵觉得他成了气候第一个要灭的不是刘裕,而是自己,于是直接把桓谦给拿下,若不是给朕一个面子,恐怕早就杀了。现在的桓谦,已经吃了一年多牢饭,部下也早就或是散去,或是给谯纵兼并,又怎么可能成得了事呢?陶先生,你的设想很美妙,但几乎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啊。”

    陶渊明微微一笑:“陛下所担心的事,我早就考虑过了,其实你并不用太在意这些。请试听我一一分析。”

    姚兴轻轻地“哦”了一声:“先生请直言。”

    陶渊明清了清嗓子:“先说谯纵,他之所以不肯出兵,确实是因为蜀人贪图安逸享乐,向来只愿自保,不愿远征,谯氏作为蜀中大族,根基全在蜀地,如果不是生死存亡,是没有开疆扩土的功业之心的,这也是他屡次拒绝陛下出兵要求的原因。”

    “但是谯氏建蜀,毕竟是从东晋叛离的,叛离过程中还杀了东晋名门毛氏几乎满门几百口人,现在的东晋不同于以前,刘裕这些武夫掌权,那就是雄心勃勃要对外征战,以军功保持自己地位的,之前灭桓之后,刘裕为了让刘敬宣建立功劳,就让他征伐过西蜀,要不是陛下当时出兵援救,只怕西蜀当时就给灭了。”

    “这一战刘敬宣兵败,折损了三千多精锐的北府老兵,如此一来,整个北府军跟蜀国又有了家恨,若不是因为荆州刚刚平定,人心不稳,在岭南又是死敌天师道占据,只怕刘裕很快就会亲征蜀地的,可是慕容超作了大死,主动招惹了刘裕,某种意义上说,成了谯纵的替死鬼,现在刘裕打得南燕只剩孤城一座,不管是不是能灭了南燕,下一个目标,一定就是西蜀,谯纵不趁着这时候刘裕大兵征战在外,国内空虚时起兵,那只会坐以待毙,这个道理,让他明白并不难。”

    姚兴摇了摇头:“蜀兵一向战斗力衰弱,如果出征去打没有胜算的仗,那是死活不肯的,刘裕虽然征战在外,但在荆州和雍州留下了精兵强将,刘道规是他的弟弟,也是北府名将,雍州的鲁宗之以前在桓楚时就是著名的悍将,手下的雍州兵马在以前荆州军诸部中也是勇冠三军,有他们在,谯纵就是出征,也不过是给人送菜的。”

    陶渊明微微一笑:“正如陛下所说,蜀人也不是完全不想出征,只是因为觉得打不过,出征是有去无回,才会如此抗拒。如果让他们有胜利的希望,也不是不愿意打,就象上次,谯道福也曾经领兵,趁着荆州易主,一片混乱的时候,击败过司马荣期的讨伐军,还差点打下了白帝城。自古守蜀必守巴,如果巴郡白帝城一丢,那可以从内水,中水,外水这三路攻击蜀中平原,防守就很难了,上次刘敬宣就差点灭了蜀,要不是有陛下的仇池援军,谯蜀早就亡了,再说巴地一向富裕,白帝城又是门户重镇,进可顺流而下直取江陵,夺占荆州,退可自保以作蜀中门户,对于此地,谯纵有机会还是会去争的。”

    姚兴笑道:“现在白帝城可是有当年刘敬宣伐蜀未成之后留守的几千精兵,有大将温祚,文处茂,时延祖等人镇守,晋朝的益州刺史鲍陋,也是驻刺史府于白帝城,没这么好打的,再说后面江陵还有刘道规镇守,有两万精兵,随时可以支援,就蜀地的这点实力,怎么可能打得下来?”

    陶渊明微微一笑:“白帝城不过数千兵马,又多是以前司马荣期所部的降兵,战斗力并不强,温祚是桓楚的降将,而时延祖和文处茂以前也是毛家旧部,并不算优秀将领,防守勉强可为,要进攻蜀中那是做梦。至于那个益州刺史鲍陋,以前不过是一个海盐的县令,文吏而已,不懂军国之事,纯粹是因为以前跟刘裕的旧交情,才得了此职,这些人一旦离了刘道规的荆州兵马支援,那白帝城最多三个月就可以攻下,这对谯蜀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等刘裕打完南燕,班师回国,那接下来派个两万兵马,从白帝城出发攻蜀,他们又如何抵挡呢?”

    姚兴叹了口气:“蜀军或许可以攻下白帝城,但是刘道规的荆州兵马一出动,就不是他们能抵挡的,谯纵真正担心的也在于此。”

    陶渊明正色道:“这就需要桓谦的帮忙了,只要谯纵放回桓谦,让他能回荆州召集桓氏旧部,兴风作浪,那刘道规可就未必还有能力支援白帝城啦。”

    姚兴的眉头一皱:“桓谦?他逃来投奔我时还有几千军队,现在给囚禁了两年,这些人都非散即离了,光杆将军一个,能活着回到荆州都算他运气,又怎么可能召集旧部呢?这两年他多次派人来找我,请我向谯纵求情,放他回关中,只愿意从此当个农夫,不再问世事了。甚至出家为僧都行啊。这样的人,还能指望?”

    陶渊明微微一笑:“让桓谦孤身一人现在回荆州自然是送羊入虎口,但若是陛下能抽出个一两万军队,护送桓谦回荆州,那就不一样了。您在中原的那些守军,还有凉州诸藩属国的羌胡部落,也可以动一动了吧。”

第二千九百六十八章 羌胡护卫还乡团

    姚兴笑道:“凉州诸胡,可只是名义上归顺于我,并不是真心地臣服,要不然,我又何苦派儿子和将军们领兵去攻打凉州呢?只是因为那里离关中太远,诸胡部落又凶悍难制,想要统治,需要消耗巨大的国力,得不偿失啊。所以我攻灭后凉之后,只能委任当地的部落首领,有力人士代管,这也就是南凉,北凉和西凉这些国家建立的原因。我连控制当地都做不到,又如何能让他们出兵征伐外国呢?”

    陶渊明正色道:“当地的很多部落,劫掠成性,大部分的攻杀征战,不过是这些部落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而引发的,就算他们国家的君主也无法禁止,陛下可以向这些部落首领许诺中原的花花世界好处,让他们自愿出兵,不作为大秦的兵马,只是作为雇佣军,打完仗后,劫掠的好处归他们就是。”

    姚兴的眉头一皱:“这招真的可以奏效吗?如果我能把他们作为雇佣军,为何不去对付刘勃勃呢,而是要劳师远征去荆州?”

    陶渊明笑道:“因为刘勃勃自己也是个穷鬼啊,因为河套贫穷落后,只能游牧,所以才要借此激励部下来抢掠岭表诸城,现在如果陛下想让甘凉部落出征,那就不能让他们去抢更穷更落后的河套草原,而只有中原的花花世界,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当年陛下祖先所在的部落,就是在河湟陇右之地,不也是知道了中原的富庶,才一路迁移入关中,入中原的嘛。”

    姚兴笑道:“这倒是让你说对了,人总是想过更好的生活的。只是这些甘凉蛮夷,现在可是在诸凉国的治下,我这样让他们发兵,诸凉国难道会答应?”

    陶渊明淡然道:“如果你要征调诸凉国的兵马,他们肯定不会答应,但这些在他们国内,凶悍难制,又游牧于边境一带的几十个部落,他们是乐得消耗这些部落的实力的,要知道,这些边境部落,往往不服役,不纳赋,反过来还会抢劫他们的州郡子民,诸凉国都很头疼,如果陛下能以护送桓谦的名义,从这些部落征调一些兵马,对诸凉国来说,也是求之不得折好事。”

    姚兴勾了勾嘴角:“可是这些羌胡部落向来强盗成性,又无纪律,哪怕让他们借我大秦境内去荆州,难道他们就不会对大秦造成伤害了吗?若是他们借机也攻打大秦的州郡,岂不是引狼入室?”

    陶渊明正色道:“这就需要陛下早作安排,规划好他们行军的路线,设置好集结出发的地点,并安排好粮草供应,如果能让他们相信去荆州,会比在关中陇右这些沿途有更好的回报,那他们自然会迫不及待地加速离开,不会对陛下造成更大损失的。”

    姚兴的眉头一皱:“要是从凉州征调数万兵马,再千里过境,对大秦的损失可不小啊,要是按之前先生的提议,尽撤岭北的军民,还要安置他们,减免税赋几年,这一来一去,我大秦的国力可是要损耗不少,只为了一个桓谦回荆州作乱,值得吗?”

    陶渊明叹了口气:“数万人几个月的粮草补给而已,不至于让大秦损失惨重,如果陛下要出动大秦的兵马作战,消耗只会更多更大,若是战败后损军失地,抚恤战死将士,那支出会成倍地增加,这些年陛下多次与胡夏刘勃勃作战,想必这笔账还是算得过来吧。”

    姚兴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的神色:“其实,朕是觉得,我大秦地方万里,带甲数十万,却要沦落到征召凉州羌胡部落打仗的地步,这传出去,外人会怎么看大秦,怎么看寡人?还会把大秦看成大国,强国吗?”

    陶渊明微微一笑:“为了面子,失了里子,这并不是聪明的举动,以前大晋组建北府军时,也不过是把这些在两淮一带勇悍难制的流民们组织起来,对外作战,打死他们平内乱,打死敌军平外患,而陛下现在需要保存自己的军力来对付刘勃勃,这护送桓谦之事,就交给这些羌胡部落好了,就算全部在荆州给消灭掉,对陛下也没什么损失啊,如果能在荆州立足,为陛下打下一片江山,不是意外之喜吗?几万部落军士过境一两个月,也不过几十万石粮草罢了,对陛下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姚兴还是勾了勾嘴角:“但这是为了桓谦打回荆州啊,要是桓谦真的得势,把这些雇佣军据为已有,那对朕来说也没什么好处吧,这个桓谦可不是什么会感恩之人,有了地盘,早晚会跟朕翻脸的。”

    陶渊明正色道:“这些雇佣军的家乡可是在甘凉,他们不会长居中原的,最多是抢了一把后回老家,桓谦被护送回去后,仍然是要靠征召荆州旧部来打天下,其实陛下并不用太担心桓谦有这个本事真能成事,以桓玄,桓振的能力,尚不能对付北府大军,更别说现在荆州已经给刘道规统治了几年,那些原来的桓氏旧部,也慢慢地消停了。要桓谦去荆州,更主要的是为了牵制刘道规,让刘道规不能全力援救白帝城,仍然只是引谯纵出兵的一个条件而已。”

    姚兴冷笑道:“那桓谦还得到得了荆州才行,别的不说,只说这雍州南阳的鲁宗之,他会放桓谦过去?那可是姓鲁的自留地,就是北府军,也不允许进入的,只怕甘凉的那些羌胡军队,连鲁宗之都打不过呢。”

    陶渊明微微一笑:“鲁宗之虽然名为晋将,雍州刺史,但其长年都是桓玄的部下,刘裕虽然让他继续保留官职,但他时刻都心神不安,担心刘裕会等局势稳定时替换掉自己,这是荆州旧将们普遍的想法,毕竟,荆扬之间攻杀血仇,已历百年,不是这么容易化解的。”

    “所以鲁宗之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桓氏旧部,只要桓谦不想夺取他的雍州之地,能迅速地通过他的防区,那他一定会坐视不理,放任桓谦军队穿越南阳,从他的内心深处,是巴不得桓谦能闹出更大的动静呢,如果刘道规取胜,他可以在胜局确定时出兵击桓,扩大自己的地盘,如果桓谦有优势,他甚至可以重新归顺桓谦,所以,陛下只需要坐观其变就行了。不用真的付出什么。”

第二千九百六十九章 豫北淮河山贼窝

    姚兴还是有些不信:“当真能穿过鲁宗之的防区,而不受阻拦?”

    陶渊明笑道:“当然,只要陛下让中原的驻军有些行动,比如屯兵于洛阳一带,作出出援南燕的样子,那鲁宗之就有调主力于襄阳一带防守的理由了,这时候让桓谦带着骑兵为主的羌胡部队,迅速地通过武关,越过南阳,直奔江陵而去,鲁宗之无法阻拦,也是情有可原的事,对上对下都能有个交代。”

    姚兴的眉头皱着:“可是鲁宗之也是名将,不可能武关那里不设防备的,如果真的几万大军通过武关,他肯定认为我们是要先夺他的雍州,而不是想着只是过境罢了,那他一定会率领在襄阳的大军回来大战的,而羌胡人的军队,向来无纪律可以约束,哪怕在大秦境内都有可能掳掠,更别说在雍州了,碰到不设防的城池,他们也肯定会先抢了再说。”

    陶渊明微微一笑:“关于这点,陛下也不用担心,我跟鲁宗之算是旧识,以前在桓玄手下时就有过合作,让他拥兵自保,牢牢守住雍州,不接受任何刘裕给的朝中官职的建议,也是我向他做的,他应该对我还是有几分信任,如果我提前告诉他这个计划,以示诚意,那鲁宗之必然会按兵不动,最多做做样子,把落在后面抢劫的羌胡散兵游勇给消灭。”

    姚兴笑道:“你跟鲁宗之的关系好到这步了?这种军国大事他也可以信你?”

    陶渊明淡然道:“当年我在殷仲堪手下时,转投桓玄就是提前告知了鲁宗之,让他立下了生擒殷仲堪的大功,而他也把我视为密友,当年的事他没出卖我,就是对我的足够信任,这回我再帮他一次,让他有机会借着桓谦回荆州,彻底能实现自立,他又怎么可能反对我呢?”

    姚兴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果是有先生这样的承诺,那倒是事有可为,让谯纵放归桓谦需要点时间,而组织陇右的羌胡军队出征荆州,也起码要三个月以上,这三个月,广固还能守得住吗?要是刘裕提前回师,或者是派精兵援救荆州,那这个计划还是否可行?要知道,江州的何无忌,豫州的孟龙符,可都是有几万精锐的啊。”

    陶渊明正色道:“问题不大,这就涉及我说的第三个关键人物,司马国璠了。只要他能回去组织义军,首举反刘裕的大旗,那江州,豫州这些地方,必然可以有强大的反叛力量出现。”

    姚兴有些意外:“这些地方为何会有支持司马氏的力量出现呢?为什么不是荆州和扬州有这样的力量?”

    陶渊明微微一笑:“因为豫州一向是与北方的交界,人员复杂,很多在晋国混不下去的人,都往豫州逃亡,处于和秦国,北魏,以及南燕的交界之处,就象桓氏现在有些余党,还有些天师道的老贼,现在就是潜伏在豫州北边的两淮边界之上,司马国璠潜回晋国,就是到这豫北一带,树起反刘勤王的大旗,招纳这些力量,他们跟刘裕都是誓不两立,一旦有个共主,会马上来投靠的。”

    姚兴笑了起来:“就靠司马国璠?他何德何能,会让豫北两淮一带的那些叛军,山贼,甚至不少胡人归顺?要知道,这些人可是在四国边境都混得开的亡命之徒,连刘裕都不买账,还会听他一个司马氏叛逃宗室的话?”

    陶渊明笑道:“就是因为这些人骁悍难制,互不服气,所以他们自己之间的火并和攻击,往往比跟刘裕打的还凶,虽然都知道这样并非长久之计,但现实中为了抢地盘抢部众,还是不得不打,所以他们需要的,是一块大旗,要一个大义的名份,让所有人都甘心为之效力,这些叛军都跟刘裕有仇,所以需要司马国璠这样的人,给他们一个名份,而名份之外,也是要实际好处的,无非就是军械粮草之类,这些陛下也可以一并给出,不过一两万人的装备而已,在洛阳的武库里有的是,而给这些叛军,就足以让他们安心为您效力了。”

    姚兴叹了口气:“这左一个两万羌胡,右一个几万叛军,粮草军械都要我出,却是要归在他人的名下,这对我,真的值得吗?再说司马国璠不过是一个叛徒,豫北的那些山贼流寇,真的会愿意投奔他?他可不是刘敬宣,哪怕勇悍之名,也是谈不上的。”

    陶渊明的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神色:“只要他肯举旗,想必会有其他的势力,会借他这面大旗,把手下的一些亡命之徒秘密地加入他的部下,豫北那里的混乱,从来不止是这些山贼自己的事,一向背后都有些世家大族的影子,这点,恐怕陛下还不知道吧。”

    姚兴有些意外:“还有此事?这又是从何谈起?”

    陶渊明微微一笑:“在大晋内部,世家从来是要以两副面孔出现,表面上掌国家之权,要奉公守法,严格遵守自己制订的规制,其田地,奴仆的数量,也是按爵位官职而定的,这些人都在朝廷的籍册之中,随时可能被查验,除非是在自己的庄园中荫户藏丁。”

    姚兴笑道:“要是晋国的世家大族都是按你说的这样守规矩,也不至于全国大半的资源都在他们手上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这些世家大族,在法律规定的条件外,还藏了很多隐户,甚至是手上有人命的江洋大盗,这些人不敢真正放在自己的庄园之中,很多就是放在豫北,两淮这种三不管地带,平时给些钱粮补给,需要用时,则再召回,对吗?”

    陶渊明笑道:“正是如此,其实当年的刘牢之等人,也是这样,表面上看他们是流民帅,在淮北这些地方有自己的山寨和手下,但真要组建军队时,就会举寨投军,或者是要做些刺杀之类的脏活时,也会从这些地方找亡命之徒来参与。多年来晋国世家一直如此,劲卒悍将从淮北豫北找,而民夫后勤从吴地庄园征发!”

第二千九百七十章 对外建功平内患

    陶渊明说到这里,举起面前的水杯,呷了一口,继续说道:“司马国璠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他以司马氏宗室的名义起兵勤王,说刘裕屠戮宗室,有谋逆之心,那暗中不满刘裕的世家,就会派这些自己在豫北的势力,暗中加入司马国璠,而这些人,就会对刘裕留守国内的大将们,真正构成威胁了!”

    姚兴笑道:“原来如此,这么看来,司马国璠只是个幌子,真正能对刘裕构成威胁,在国内能造成动乱的,还是要靠这些背后的世家大族才行啊。”

    陶渊明点了点头:“是的,其实世家里没几个是真心支持刘裕的,因为士庶不两立,刘裕给庶人好处,就是要夺士族世家的利益,他们又岂可甘心?但如果没人领头反抗,谁敢贸然出头,那就会是太原王氏那样的下场,所以他们也只能通过支持刘毅来对抗刘裕,可是刘毅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公开起兵和刘裕为敌,所以这面大旗,只有司马氏这个皇家宗室最合适。其他的如桓氏,天师道等,本就是篡逆反贼,作为世家是不会追随的。”

    姚兴勾了勾嘴角:“岭南不是还有天师道吗,先生和他们有没有联系?要说跟刘裕的死敌,这天师道才是头号,而且他们的战斗力很强,我如果扶持你说的这三股势力起兵,先生能不能让天师道也加入进来?”

    陶渊明摇了摇头:“我一向在荆州,跟天师道素无交情,不过,我想他们曾经在吴地造成了这么大的动乱,如果真的晋国大规模内忧外患,四处烽烟,他们也不会坐视不管的,只不过,这同样需要时间准备。而且,天师道和世家大族之间的仇恨极深,如果开始就起兵作乱,恐怕会让本来可以暗中支持司马国璠的那些世家,重新考虑,毕竟当年帮他们打跑了天师道,夺回家业的,还是刘裕啊。”

    姚兴点了点头:“那就暂时不考虑这天师道的力量了,陶先生,你说的这几股力量,倒确实可以利用,可是我真的有必要,为了帮你,帮这些刘裕的敌人跟刘裕为敌,就要跟刘裕撕破脸开战吗?以前我为了跟刘裕言和,可是奉还了南阳十二郡,现在为了收留司马国璠他们,就要把这些得来不易的示好之举全部葬送,你真的觉得值得吗?”

    陶渊明微微一笑:“上次陛下也不是主动交还南阳十二郡,而是刘裕派我前来索要,是他无礼在先,陛下当时同意送还诸郡,是不想为了无法防守的这十二郡而妄动刀兵,乃是仁义之举,并算不得什么损失,就象凉州,您曾经起兵灭了后凉,但也不是因为无法防守而撤军,把攻占的土地送给三凉了吗?”

    “可现在不一样了,刘裕已经正式开始北伐,南燕已经危在旦夕,而您收留了桓谦等人,已经给了刘裕起兵的理由,就算你没收留这些人,也曾经援助过谯蜀,甚至退一万步,你现在占了这关中之地,就足以成为刘裕打你的理由,毕竟什么汉胡不两立,北伐中原,收复两京这些话,可是他成天挂在嘴边的。”

    姚兴咬了咬牙:“可是刘裕这么多年来,也只是在掌握晋国内部的权力罢了,打南燕毕竟是因为燕军公然攻击了东晋,掳掠百姓杀害官吏,作为国家,出兵报仇是必然的事,但我跟东晋可没这么大的怨恨,援蜀和收留叛臣,不过是在乱世中大家都在做的事,刘裕内有敌人,又想实现他的那个理想,恐怕更多的精力要用在内部治理上,不会这么轻易地与大秦为敌!”

    陶渊明笑道:“正是因为内部不稳,所以刘裕才需要对外打一些必胜之战,来巩固自己的权威,而如果能灭国夺地,有了更多可分配的利益,也能缓解这些矛盾,这就是刘裕打南燕的原因,不知道陛下有没有注意到,为什么慕容德在位之时,刘裕哪怕人家动员大军要打到国门之外时,他都不敢主动反击南燕,只能委屈求和,可是这慕容超一即位,他就马上找了个借口出兵呢?你真以为,慕容超一次掳掠性的小规模攻击,抢了两千多百姓,杀了几百个官吏士兵,就值得这样起倾国之兵打灭国之战?”

    姚兴的眉头一皱:“你难道是想说,刘裕这次出兵,是有必胜的把握?”

    陶渊明的眼中冷芒一闪:“在他出兵前,尽管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希望渺茫,但是刘裕还坚持出兵,对于刘裕,我认为就军事的认知和判断,当世几乎无人可敌,他看似冒险,但实际上都是见机行事,一步步地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就象这次伐燕,他开始打出要报仇雪恨,灭国破军的口号,并借此征召了六万大军,这可是东晋多年来没有拿出的强大军队,但实际上,他开始根本没有全面攻燕,只是派先头部队去抢占大岘山的穆陵关,这说明他的目的,最开始不是灭燕,而只是夺取燕国的山南州郡。达到这一步,就算是重创了燕国,也算是给北伐一个交代了。”

    姚兴若有所思地说道:“你说得不错,刘裕确实开始只是夺取山南之地,但他很快就派大军通过大岘山,直指临朐,与燕军决战了呀,这还不够冒险吗?”

    陶渊明摇了摇头:“那是因为燕国给他这样打了个措手不及,来不及在山南抵抗,而是尽撤南边的守军,退到临朐一带防守,甚至连慕容超的甲骑大军,也是后来赶来的。”

    “刘裕本只想占个山南,但发现燕国的守备空虚,甚至越过大岘山的先头部队,还得到了当地汉人的拥戴和欢迎,由此他得知南燕老皇帝去世,新主登基根基不稳,汉人又和鲜卑人离心,这正是一举灭国的良机,所以这才一举带兵越过大岘山,前出临朐与敌军决战。”

第二千九百七十一章 道盟主仆城头会

    陶渊明越说越快,双眼之中,光芒闪闪,语调也越来越高,甚至连这大殿内的烛火,也在微微地晃动着:“但刘裕仍然是步步推进,以战车防守两翼,这种打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防住两翼和背后,就算正面战事不利,也可以随时后撤,大岘山的山道只要控制在他手中,那撤回南方,仍然可以保证,并不用太担心给骑兵追杀,一溃千里的情况出现。”

    “所以,刘裕伐燕,可以说是找了个软柿子去捏,看似凶险,其实早有必胜的把握,就算小败,也不会影响结局,只冲着收复山南州郡的功业,就可以立于有胜不败之地!”

    姚兴笑了起来:“还是陶先生分析得透彻啊,世人都以为先生只是当世名士,诗赋无双,却不知道,你的兵法权谋,还在这些文才之上啊,若不是先生无意辅佐寡人,寡人是真的希望你能成为朕的王猛啊。”

    陶渊明微微一笑:“这些都要归功于先祖父留下的兵法,他老人家县吏出身,一生征战,众多用兵之法都纪录成册,传到了我的手中,我之所以要反对刘裕,就在于要按他那套,也不会再有什么家藏典籍了,所有前人的智慧,都会给他拿去送了人情,恐怕我们陶氏的子孙后代,也再不会有靠这种独门家学而出人头地的机会啦。不过,若是有朝一日,我反刘裕失败,在大晋没有容身之所,还希望陛下到时候能收留我,不要因为我穷途末路而拒我于千里之外啊。”

    姚兴哈哈一笑:“我们现在对先生这样的大才,可是求之不得啊,这次算我们正式结盟,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我会收留司马国璠,但不会公开先生的身份,但至于如何让司马国璠不至于落入刘裕之手后再次出卖你,那要靠你自己了。”

    陶渊明笑着站起身,对着姚兴深施一礼:“在下恭祝陛下的大业得成,大秦国国祚千秋万代,我们能世代为盟,永修和好。”

    姚兴的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神色:“这也是朕所期望的。”

    三个时辰之后,长安,东门。

    戴着一副人皮面具,看起来是个四十多岁的黄瘦中年人,却仍然一身黑色斗蓬的斗蓬客,与仍然是内侍打扮,笼着手的陶渊明并肩而立,看着城下一辆不算太起眼的马车,在二十名秦军骑士的护卫下,一路沿着东面的官道而去,一根写着鲜卑文字的使节,挂在车前的把式上,标志着车主人的身份,乃是南燕的使臣张纲。

    陶渊明轻轻地叹了口气:“这张纲哪还有点大国使节的样子,轻车简从,连护卫都给留在边境的驿站,这回来秦国,一个礼部侍郎在驿馆接见就算打发了,回去时不过二十名仪卫护送,半路给人黑了我都不会奇怪,虽说秦燕之间并不算有什么深交,但好歹名义上也是藩属国,这样的待遇,太失礼了。”

    斗蓬的脸上看不到任何表情:“谁叫黑袍只派了个尚书郎张纲前来求援呢?只是那姚兴居然不知道张纲有这机关制造之能,理解不了黑袍派此人前来的良苦用心,实在是可悲可叹。”

    陶渊明的心中一动:“主公的意思,是黑袍派张纲前来,是想借后秦的国力,打造一支木甲军团,来救援南燕?”

    斗蓬点了点头:“正是如此,以后秦的军力,比起南燕要差了很多,就算派出十万援军,也不可能在战场上打得过刘裕,只是后秦毕竟地盘大,人口多,用人力物力,倒是能给刘裕制造不少麻烦,只可惜姚兴的情报实在是太落后了,连张纲出使的真正用意都不明白,只看着人家的品阶就拒人于千里之外,只能说活该他打不过刘勃勃啊。”

    陶渊明微微一笑:“从我与此人几次接触来看,确实是好大喜功,又喜欢假仁假义,贪图虚名,身边没有什么正直有能的人才,又因为羌人部落的规矩,领兵的将帅多是姚氏宗族,压制了真正有本事的关陇一带汉人豪强上升的空间,其失败乃是早晚的事,现在只是因为要对付刘裕,暂时利用他一下,我看这关中之地,最后反而会落入刘勃勃的手中,主公最好还是早作准备为妙。”

    斗蓬轻轻地叹了口气:“姚兴虽然假仁假义,但正好可以利用他的这点为我们所用,而刘勃勃却是真正的豺狼,无法控制,当年黑袍最大的失策,就是在草原上扶立了拓跋珪,以至于后来失去了控制,打乱了他的整个计划,我不想再犯同样的错误,渊明,你现在就想着要为北方布势,取代黑袍的神尊之位了吗?”

    陶渊明淡然道:“我只是主公您忠实的奴仆,是你的眼睛,耳朵,和在外行走的执行者,这神尊之位,我是不敢奢求的,无论你决定由谁来接任,我都会接受这个结果,并全力辅佐这位新的神尊!”

    斗蓬轻轻地“哦”了一声:“你的师父黑袍现在还在广固坚持,而且按你的计划,是要让后秦发兵救他,他如果脱困,仍然是神尊,要是听到你这些大逆不道的话,第一个就会灭了你!”

    陶渊明微微一笑:“他要灭的,恐怕不是弟子,而是主公您哪。”

    斗蓬的眉头一皱,眼中闪出一道可怕的光芒:“你这话什么意思,是想挑拨我们两大神尊之间的关系?”

    陶渊明摇了摇头:“自从主公派我去在战场上联系黑袍,问他要不要在南方的策应,其实已经是将了他一军,以他的傲气,断不会主动向您寻求支持,这样说,无异于逼他拿出全部力量,跟刘裕死拼,现在您的目的达到了,黑袍一败涂地,困守广固,而您却没有在南方起事救他,后秦如果出兵,只是他自己求救的结果,他是不会感激您的,只会进一步认定,你是想借刘裕之手,来除掉他。”

第二千九百七十二章 问世间情为何物

    斗蓬冷冷地说道:“这是你做的好事吧,你明明只要去传个话,为何私自决定,要明月重新回阵呢?”

    陶渊明微微一笑:“有趁乱劫持王妙音的机会,为什么要错过?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皇后随军,身边又离了平时的那些护卫,刘裕当时要全力对付黑袍,总是会分心,如果我能拿下王妙音,那至少可以用来要挟世家大族,逼他们跟神盟合作,这些不就是主公你一直梦想的事吗?”

    斗蓬咬了咬牙:“这些事情通过绑架一个王妙音可做不到,谢道韫何等厉害的人,岂会为了一个女儿而决定家族前途?要她真的这么注重亲情,又怎么可能把女儿下嫁给刘裕这样的武夫,又以后为了给家族避祸两次让她当皇后?”

    陶渊明的眼中闪过一道冷芒:“当年的王妙音,可没什么权力和地位,但她这么多年下来,早已经成了谢家的谍报首领,又以皇后的身份,可以组织和联系各大世家,我如果拿下她,不会用她来要挟谢家,而是要从她本人身上寻求合作。”

    斗蓬冷冷地说道:“天真,你有什么办法能逼迫王妙音就范?”

    陶渊明微微一笑:“真要把这个女人弄到手里,那按对付刘婷云的办法来处置就是了,想必主公到时候不会舍水得一颗脑蛊丸吧。”

    斗蓬咬了咬牙:“服用脑蛊丸,就意味着得加入我们组织,属于要么成为我们一员,要么就必须清除的对象,我都没有把握让王妙音加入我们,你居然就敢作这样的决定?我们给你一定的自主权,可不是让你能决定谁来当使徒的!”

    陶渊明淡然道:“那主公何不想想,我为何要弄出一个使徒,一个地位在我之上,能力不逊于我的强劲对手,来跟自己竞争未来的神尊之位呢?如果不是因为对神盟的忠诚,不是为了您着想,我又为何要做这种事?”

    斗蓬冷笑道:“弄了半天,你是在为神盟打算啊,这可一点也不象你,我的好孩子,你一向是为了自己可以不惜一切的。”

    陶渊明微微一笑:“正是因为我拼了命地想要活着,想要为了自己不惜一切,所以我只能让神盟越来越强大,只有组织强大了,可以控制天下大势,我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不然如果象黑袍这样,现在困守孤城,朝不保夕,就算是神尊,又能如何呢?兵败城破,也得是化为一具尸体,所有的雄心抱负,都会灰飞烟灭,这个道理,不难明白吧。”

    斗蓬的神色稍缓,眯着眼睛:“你说的也有些道理,组织强大,你才有前途,这个关系希望你能一直明白,并照做,而不是口头如此。不过,我还是想知道,如果王妙音哪怕吞了脑蛊丸也誓死不从,你又能如何对付她?她可不是刘婷云,刘婷云拼了命想要活,而王妙音可以为了刘裕不惜一切!哪怕是死。”

    陶渊明正色道:“正是因为王妙音为了刘裕可以不惜一切,所以她还是有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地方,那就是爱情。如果合适的话,也许不需要脑蛊丸,就可以让她跟我们合作。”

    斗蓬的眉头一皱:“你想的太简单了吧,慕容兰也不是今天才出现,她们两个为了争夺刘裕已经有几十年了,而且现在,刘裕出兵攻打南燕,与慕容兰真正地刀兵相见,眼看就是你死我活了,如果广固沦陷,慕容兰多半要一死殉国,王妙音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你觉得她还会担心在这场爱情的竞争中失败?”

    陶渊明轻轻地叹了口气:“如果她真的这么有自信,这次就不会跟着过来了,就是因为她怕输,而且是几乎认定会输,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以皇后身份跟着曾经定亲的大将北伐,连别人的非议也不管不顾了。”

    斗蓬的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之色:“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陶渊明微微一笑:“可能神尊没有这样的经历,不知道人间的爱情是什么,但是我却很了解,爱这东西很奇妙,不是看最后的结果,有些人哪怕成了夫妻,儿孙满堂,但跟对方没有任何爱情,纯粹只是因为父辈的安排,强行在一起凑合着过日子罢了,可是真正的爱情,却是可以让人抛弃一切,放弃所有。”

    斗蓬冷笑道:“老夫也曾经有过爱情,你说的这些,只是年轻人愿意相信的那种幻想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至死不渝,抛弃一切的爱情?从来只是年轻人一时的冲动罢了,婚嫁之事永远不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象你,也许你想说你爱的是明月,但你舍得用命来换她的命吗?你要是舍得,愿意跟她同生共死,当时在阵中就会冲上去救她了。你连自己都做不到的爱情,又如何能断言别人可以?”

    陶渊明咬了咬牙:“因为我知道,就算冲上去也救不了明月,好好活着,也许还有让她修仙转生的机会,当然,我是一个怕死的人,是一个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人,你说得不错,要我放弃性命与她同生共死,我做不到。但这样的事,刘裕能做得到,慕容兰也可以,甚至王妙音,应该也会!”

    斗蓬冷冷地说道:“但她们的立场是敌对的,刘裕跟慕容兰是汉胡不两立,跟王妙音是高寒士庶不两立,要实现他的那些可笑理想,就得跟这两个女人为敌,而且作为一个男人,他始终要对不起其中的一个。但现在看来,起码王妙音在他的身边,而慕容兰在他的对面,这场爱情的争夺,最后显然会是王妙音胜出。你很奇怪,你怎么会以为是她会输?”

    陶渊明淡然道:“那主公你想想,现在我的妻子是翟氏,她是个贤惠的女人,为我操持家业,为我抚养前妻所生的五个儿子,按说我没有任何可以指责她的地方,但就是对她没有任何男女的爱情。最多只是相敬如宾,这本身就说明我跟她之间的距离,没有爱。”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820/ 第一时间欣赏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新章节! 作者:指云笑天所写的《东晋北府一丘八》为转载作品,东晋北府一丘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东晋北府一丘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东晋北府一丘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东晋北府一丘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东晋北府一丘八介绍:
历史的车轮滚过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中原大地迎来了百年未遇的和平,人们都以为盛世即将来临,可谁都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场汉人永远也不愿面对的千年恶梦。永嘉丧乱,五胡乱华,中原大地,虎狼横行,异族蛮王,率兽食人!北方的汉人,被不停地杀戮,华夏的儿女,在血泊中哀号。不甘为奴的汉人举族南下,在江东之地重建东晋,自祖逖起,百年来汉家军队六出江南,九伐中原,可惜功亏一篑,多少志士,徒望两京兴叹,巍巍青山,何处不埋忠骨?所幸天不亡汉族,还有刘寄奴,他会用一腔的热血,吼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汉胡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欢迎随本书走进那段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年代。作者书友群219263410东晋北府一丘八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东晋北府一丘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