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东晋北府一丘八TXT下载东晋北府一丘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全文阅读

作者:指云笑天     东晋北府一丘八txt下载     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六十章 恩义之说有双标

    刘裕看着慕容南,轻轻地说道:“你们慕容家在秦国,按说苻坚待你们也不薄,为什么处心积虑地要反叛呢?只是因为要复国这么简单?”

    慕容南勾了勾嘴角:“你今天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事了?我早就说过,我们是为了复国,不一样的。”

    刘裕叹了口气:“你们慕容家,自古以来都是居于辽东,从汉到晋,都是向中原汉人王朝称臣,为什么不守臣节,最后自立称帝呢?”

    慕容南不屑地勾了勾嘴角:“兵强马壮方为天子,这天下哪有不灭的王朝?有德有能者居之是自古不变的真理。就是晋朝的司马氏,不也是篡魏而立吗?至于魏国,也是从汉帝手中篡位而得。他们可以得天下,为什么我们慕容家不可以?”

    刘裕勾了勾嘴角,说道:“可是你们毕竟是塞外胡人,远远落后于中原的文化,在你们困难的时候,是魏国和大晋收留,庇护了你们,让你们得以存续,乱世之中,永嘉丧乱,你们应该报恩护晋才是,趁火打劫,自立为帝,这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光明正大的事吧。”

    慕容南微微一笑:“西晋灭亡几十年之后,我们才入主中原,在这之前,我们多次出兵助晋朝与胡人作战,还收留了大批逃难的汉人百姓,要说臣子节操,我们并不亏欠。后来冉闵篡赵自立,不事生产,北方彻底大乱,我们为了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才出兵进入中原,没什么问题吧。”

    刘裕沉声道:“你们当时还名义上是晋朝的臣子,燕王,如果你们进入中原后把权力还给大晋,那可名垂千古,可你们自立建国,这非君子之道!”

    慕容南笑着摆了摆手:“刘裕,别迂腐了,打下来的江山,岂有拱手让人之理?我们慕容家世居辽东苦寒之地,那种冻土三尺,铁锹不能入的严酷环境,是你们中原的汉人不能想象的。凭什么我们世世代代就得过这种苦日子,你们中原汉人就可以安逸享乐,占这中原花花世界呢?”

    刘裕的脑子里飞快地旋转着,想要找话来反驳慕容南的这个观点,但一时之间,竟然无言以对。

    慕容南看着刘裕,叹了口气:“其实华夏夷狄,本无定数,就好比匈奴人,就是夏朝末帝桀的少子,灭国后逃到草原,成为匈奴,而我们鲜卑人,也是黄帝的子孙,与你们中原的汉人几千年前都是共同的祖先,为什么你们可以过这好日子,我们就不行呢?”

    刘裕咬了咬牙,说道:“如果你们仰慕汉化,想要主动归附,我们自然是来者不拒,但你们这样趁虚而入,夺权立国,这可不是英雄好汉所为。”

    慕容南笑道:“英雄好汉应该是拯救天下万民,给百姓以生路,而不是计较他是汉人还是胡人。要照你这么说,东夷人的商灭了华夏后裔的夏,然后西来的周人又灭了商,千年之后起于西陲,野蛮落后的秦人代了周,然后又是江淮蛮荒之地的刘邦起兵灭秦建汉,这一次次的轮回,这些开国的雄主哪个拘泥于你的这些夷夏之分呢?”

    刘裕沉声道:“你们来中原可以,但自立为君,又有多少汉人愿意追随呢?”

    慕容南收起了笑容,摇了摇头:“刘裕,不是所有汉人都跟你一样,纠结于这些夷夏之分,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只想着自己的生活,管他皇帝是胡人还是汉人,只要对自己好就行。就象苻坚,他是胡人,但是北方的汉人却感恩于他的那些个仁义国策,愿意为之效力,没几个人想投奔南方的司马氏汉人政权。”

    刘裕冷冷地说道:“王师北伐之时,这些沦陷于胡人之手的父老,一定会箪壶盛浆,为王师先驱的。他们现在只是没有人领导,也没有外力接应罢了。”

    慕容南冷笑道:“是么,苻坚这次的百万大军里,汉人起码占了一半,看来北方汉人跟你的想法并不一样啊。而且,这么多年来,南下逃难的汉人越来越少,就象檀凭之他们,约好了几十家一起走,最后只有他们几家成行,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无论是现在的秦国,还是以前的大燕,对汉人都不错,至少比你们大晋对自己的同族子民来说,只会更好。”

    刘裕摆了摆手:“好了好了,这些夷夏之辩,我不想跟你继续纠缠下去,我只想问,你们慕容氏不念苻坚对你们的恩情,一心要反叛,到底是为什么?”

    慕容南冷冷地说道:“因为我们慕容家是天之骄子,永远不会再成为别人的奴隶和臣子,要么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刘裕点了点头:“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你们尝过了皇帝的滋味,就再也放不下了,是吗?”

    慕容南叹了口气:“这算是一个原因吧,先祖辈创业不易,建立的江山在我们这辈人手上失去,那说什么也要夺回来,不然就算到九泉之下,也愧对祖先。”

    刘裕的心中一动:“慕容南,你口口声声说什么不能愧对祖先,但你不过是慕容家的一个部曲,世代的仆役,要说慕容垂这些真正慕容家的子孙,要做这种事,可以理解,但你有必要这样吗?慕容家倒了,你不是正好可以恢复自由吗?”

    慕容南微微一愣,转而微微一笑:“你不明白我们这些部曲的,我们世世代代受了慕容家的恩惠,当然要知恩图报了。不帮着慕容家恢复燕国,我在九泉之下也难见我的祖先啊。”

    刘裕笑道:“你看看,你这里说要报慕容家的恩,但慕容家却可以对大晋,对秦国恩将仇报,做人不能这样双重标准吧。”

    慕容南一时给噎得张大嘴,说不出话,刘裕看着慕容南,缓缓地说道:“而且你也说过,以后如果燕国复国,你也会离开慕容家,来大晋,来京口,你这算是脱离慕容家了吗?这算是忘恩负义吗?”

第三百六十一章 多方角力求共主

    慕容南叹了口气,侧过了脸,幽幽地说道:“那不一样,我如果帮主公复国成功,也算是报了慕容家世代的恩情了,那时候我可以重获自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

    说到这里,慕容南转过了头,看着刘裕,说道:“你说的有道理,从做人的恩义来说,苻坚对我们慕容家有恩,但这个恩,不足以抵过他灭我大燕的国仇家恨,而且这些年来,他淫辱我们慕容家的男女,这等屈辱,岂是小恩小惠就能抵消的?”

    刘裕并不清楚苻坚的这些风流逸事,眉头一皱:“这又从何说起?”

    慕容南的脸微微一红,摇了摇头:“都是些家丑,不足为外人道也,刘裕,如果合适的时候,我会告诉你的,你就别多问了,你只要知道一件事,主公要叛秦复国,绝没什么问题,我是坚决站在他一边的。”

    刘裕点了点头:“所以,如果我大晋这里也出个象慕容家一样的,比如荆州的桓家,你也觉得是理所当然?”

    慕容南笑着点头道:“绕了这么大一个弯,你终于说出想说的话了,刚才你在这里跟桓玄聊了这么久,怎么,他跟你公开摊牌了?”

    刘裕叹了口气:“桓温当年有篡逆之心,路人皆知,但没有想到,桓玄比他爹更加激进,甚至在我面前不加掩饰,歪理邪说一套一套的,让我无从辩起。”

    慕容南摇了摇头:“你难道不知道,你们这些晋国的世家子弟,都很擅长清谈论玄吗?你跟桓玄这种世家子弟做这种清玄之争,哪是对手?!”

    刘裕心中一动:“清谈论玄?那是什么东西?”

    慕容南正色道:“就是把这些人世间的道理,用那些虚无缥缈的大道理说出来,什么宇宙苍生,太古洪荒什么的,围绕着一个论题,要引经据典,挑各种大道理来维护自己的论点,反驳对手的,听起来就象是两军对战一样,互有攻守。象谢安,刘,殷浩这些人,都是著名的清谈家。”

    刘裕叹了口气:“我今天跟桓玄是放开来谈了不少,他没太多引用典籍,大概是因为知道我看书不多,引这些典籍也没什么用吧,所以直奔主题。但跟他对话,我觉得有点邪门,明明知道他是在胡说八道,但就是辩不倒他。”

    慕容南笑道:“刘裕,你的才能毕竟是在战场上,论力气和武功,十个桓玄也不是你的对手。只能说各有所长罢了。怎么,桓玄是不是说这荆州是他桓家经营的地盘,司马氏的天下本非自己的武力夺取,他们能坐皇位,他桓家也能,是不是?”

    刘裕点了点头:“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我却不知道如何反击,甚至隐约之间,觉得还有些道理呢。不过我绝不认同他们对谢家的看法,说得谢家好像是阴谋家一样,自己虚君实权,做着山中皇帝呢。”

    慕容南笑道:“刘裕啊刘裕,难怪你会给桓玄这样带进圈子里,甚至有了迷茫呢,原来你是不知问题的要害啊。”

    刘裕奇道:“问题的要害在哪里?我怎么不知道?”

    慕容南收起了笑容,正色道:“桓玄说荆州是他们桓家打下的,或者说经营的,说谢家是把皇帝当傀儡,但他为什么不说,自你们晋国南渡开国以来,执政的世家十几年一换,没有任何一个家族能长久地把握权力,就是那荆州,也经历了几任刺史吧。”

    刘裕的心中一动,若有所思地点头道:“是啊,这是因为毕竟打着大晋的旗号,就算荆州这样长期不听朝廷的藩镇,也得承认自己是大晋的土地,荆州刺史是大晋的官员。说白了,无论哪个世家,还是哪个藩镇,都是司马氏的臣子。可是问题就在这里,明明这些世家和藩镇都比司马氏要强,比任何一位皇帝更有本事,可为什么要听命于他呢?”

    慕容南叹了口气:“很简单,两个字,名份。”

    刘裕奇道:“名份?这东西真的这么重要吗?自古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啊。”

    慕容南笑道:“可是兵强马壮的不止你一家啊,那个皇位谁都看了眼馋,谁都想要,但是你的力量又没有完全压制对手,可以做到一家独大,所以就只能妥协,转而分享权力。”

    说到这里,慕容南勾了勾嘴角:“就好比你说我们慕容家的以往吧,以前我们在辽东的时候,经历了多代人的奋斗,称雄于海东,一统辽东,已经成为塞外最强大的势力,但为什么在那个时候不入主中原呢?就是因为当时天下有多个强大的势力,晋国南渡,虽然失了半方的半壁江山,但有正统名份。而石赵帝国方强,只要内部不生乱子,是我们无法战胜的。所以我们只有接受晋国的封号,向晋称臣,以联晋抗赵。”

    “但后来石虎死后,石赵内乱,宗室互杀,冉闵趁机夺权自立,北方一片混乱,这时候我们慕容家的力量压倒了其他北方各路豪强,就是入主中原的时候了,但为防万一,我们进入中原时仍然打着晋朝臣子的旗号,直到我们擒杀冉闵,攻取邺城之后,才称帝建燕。这是因为此时我们大燕的实力已经压倒天下诸多势力,不用顾及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我们了。”

    刘裕冷笑道:“可你们仍然是给秦国灭了,这跟你说的不符合。”

    慕容南摇了摇头:“那是后话了。后来我们大燕内部出了乱子,主公被逼投奔敌国,长城倾倒,这才会给秦国占了便宜,不然若是我们大燕内部君臣一心,又岂会给苻坚王猛这两个奸贼灭国呢?”

    刘裕点了点头:“好了,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是说,如果有多家势力实力相当,难分高下,或者说没有哪一家能有把握一统天下之时,就只能退而分享权力,立一个共主,以避免世家间的公开争斗,是吗?”

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魏败亡根源探

    慕容南点了点头:“是的,你们汉人跟我们草原不一样,我们没有你们这种大一统的概念,各个部落是独立的,即使出了大单于,大可汗,也不可能插手部落内部的事情,最多是金箭调兵。但你们汉人喜欢搞天子这套,所以即使是个傀儡,也要有个名义共主的,不然的话,那个皇位,人人都会有想法,就会征战不休,天下大乱了。”

    刘裕想到刚才桓玄说的话,叹了口气:“所以象谢相公这样,奉立天子,又作主为他选了皇后,这样等于虚君实权了,自己可以在幕后行天子之事,这就是桓家不服气的原因吧。”

    慕容南微微一笑:“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桓家独占荆州,形同自立,不尊朝廷号令,谢相公也管不到他们啊。桓家的不服气,是没有道理的,无非是自已有野心,要为此找一个借口罢了。我虽然是鲜卑人,但来中原几年的时间,也知道不少事情,在我看来,谢相公是把国家置于家族之上的,而桓家,则是正好相反。”

    刘裕点了点头,笑道:“我读书少,见识不如你慕容兄,让你见笑了。不过,桓温当年没有杀谢相公和王尚书,还是把权力还给了朝廷,还给了高门世家,这又是何原因呢?”

    慕容南摇了摇头:“不,他可不是因为好心,而是判断了自己的力量后,觉得不足以强行称帝,所以才会退回荆州,交出权力。”

    刘裕摆了摆手:“不是吧,当年的桓温,可是兵力控制了京城建康,连京口也是在他的弟弟桓冲手中,而王坦之和谢安当时手上无一兵一卒,我是看不出有什么能反抗的能力。”

    慕容南收起了笑容,正色道:“刘裕啊,你毕竟没有治过国,不知这种平天下之事。不过这也难怪,你是军人,不是文臣。在战场上要打赢战斗容易,但打赢之后呢?那些地方,你如何控制?”

    刘裕的心中一动,这个问题他基本上没有考虑过,就是上次君川之战,打完之后也就收兵回营了,那些占领的地区如何管理,还真不知道,他看着慕容南,说道:“那以你们慕容氏当年入主中原的经验来说,如何控制呢?”

    慕容南看着刘裕,平静地说道:“刘裕,你可知道,为什么冉闵当年起兵夺位,建立了帝国,强盛之时,兵力有三十多万,即使是石赵帝国全盛之时,也不过如此,可为什么就给我们慕容家一击而灭了呢?”

    刘裕笑道:“你是想说你们慕容家的甲骑俱装,天下无敌,连号称再世项羽的冉闵,也无法抵挡吗?”

    慕容南摇了摇头:“不,冉闵的铁甲步兵,在我看来并不在你们北府兵之下,而且他征战多年,深通兵法,部下又多精兵锐卒,即使是我们的甲骑俱装,正面冲击也没占什么便宜!”

    刘裕轻轻地“哦”了一声,让这个倔强而骄傲的鲜卑人承认没打过敌军,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但这也证明了冉闵的步兵战斗力之强悍,他看着慕容南,继续说道:“那是因为你们偷袭了冉闵,以十万铁骑打他一万人,占了绝对的优势,是吗?”

    慕容南叹了口气:“廉台之战之前,我们也是跟他这样十打一,但十战十败,数量并不是决定性的优势,你自己这回打君川之战,都是兵力绝对劣势,不也是以少胜多吗?”

    刘裕点了点头:“那你们是断了冉闵的粮道,让他缺粮而败?”

    慕容南摇了摇头,说道:“不,冉闵其实从邺城出来时,已经断粮很多天了,城中早就开始杀食石赵时的宫女,那场面,是惨不忍睹,刘裕,你知道冉闵带一万精兵出城,是干什么的呢?”

    刘裕叹了口气,一想到那段惨烈黑暗的历史,他的心就一阵阵地刺痛:“我听田洛将军说过,他是因为城中缺粮,带兵出来想要去抢那些四处的坞堡存粮,以解粮荒。”

    慕容南点了点头,正色道:“是的,就是这样,永嘉之乱后,晋朝的各地政权崩溃,北方很多民众结坞自保,在山中屯田,外修寨墙,相当于山寨一样,只不过他们能在山寨里屯田,这种坞堡多则几万户,少则几百户,星罗棋布,可以说,他们才是真正控制北方的人。”

    刘裕点了点头:“我们大晋在南方也是这样,不过不是坞堡主们控制乡间农村,而是世家大族的子弟,在乡间搞各个庄园,靠了他们的佃户和隐户来耕作。”

    慕容南笑道:“所以,谁控制了坞堡,谁就控制了北方,谁控制了庄园,谁就控制了南方。石赵期间,不愿意南下的北方坞堡主们,多半是在名义上效忠石赵帝国,给他们提供一些贡赋和丁壮,但不会让石赵的羯胡人直接来堡中管理。而石赵帝**队数量不足,难以控制各地的坞堡,所以就维持这种名义上的关系,他们只能控制到州县府城,却管不到乡间坞堡,可以说,这是石赵的羯胡和中下层的汉人小地主们的一种妥协。”

    刘裕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冉闵登基建国,却因为无治国之才,控制不了这些坞堡主,所以才会失败?”

    慕容南点了点头:“是的,你看到的是最后冉闵廉台战败,兵败身死,可你不知道的,是这些坞堡主们积极给我军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无论是军粮,民夫还是情报。他们都是当地人,对本地的情况极为熟悉,冉闵虽是汉人,但几乎是在敌境作战,而我们大燕虽然是异族,却得到了本地人的支持,所以才能最后选择了最合适的地形,在冉闵最疲惫的时候跟他决战,一战定天下!”

    刘裕长叹一声,他很想说这些坞堡主是无耻的汉奸,卖国贼,但是理智告诉他,冉闵对待自己的本族同胞,甚至不如残忍的羯胡人,这才把本应属于自己的民众推向了敌人一边,最后的败亡,又岂非自做自受呢?

第三百六十三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

    慕容南看着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虽说自古以来,弱肉强食,普通人只会屈服于强大的武力,但是如果这个强大的武力不能保证民众的基本生存,那也是无法维持的,冉闵本身不过是一个有野心的屠夫,并无治国之才,谁支持他当皇帝他就用谁,谁妨碍他当皇帝他就杀谁,这点上,无论是汉人还是胡人都没有区别。”

    刘裕叹了口气,正色道:“是啊,他下达了杀胡人可封官的那个命令之后,靠着汉人帮他屠杀了几十万的羯胡人,成功地登基为帝,但在登基之后又给自己的儿子封了个大单于,让他去统领投降的胡人兵将,只是因为这些胡人有战斗力,能帮上他。对于大晋,他一开始兵力雄厚时那是不屑一顾,到后面快要灭亡时却是乞求援助,我以前读书少的时候以为他是我们汉人英雄,民族救星,但后来读多了史书才知道,此人之恶,胜过羯赵,灭亡是必然的事。”

    慕容南笑道:“就是这么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何冉闵作为汉人,反而给本族的同胞抛弃?就是因为他不能让人活下去,不能组织民众生产,民以食为天,没吃没喝就会饿死,谁能这时候给他口饭吃,他们就会拥护谁。”

    “我们慕容家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南下的时候不仅是带了大军,更带了在辽东储备多年的粮草,牛羊,可以说近乎是举族南下,来的时候就没考虑再回去了。你说,这样千年不遇的机会给我们抓住了,而北方的人民当时视我们为救星,我们消灭了冉闵之后,还可能继续以晋朝臣子的身份向东晋屈服吗?”

    刘裕咬了咬牙:“冉闵无道,但不代表我们大晋也会这样,当时我们大晋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先后由殷浩和桓温两次北伐,就是为了救北方百姓于水火。怎么能说我们不做事呢?”

    慕容南哈哈一笑:“得了,刘裕,我可不是我的那些连汉语都说不好的手下,你们的这些历史,我可是知道得清清楚楚,能阻止你们东晋北伐的,可不是我们北方胡骑,而是你们自己人!”

    刘裕叹了口气,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耳边却传来慕容南那冰冷的声音:“殷浩北伐是因为要抢在桓温之前北伐,以免他的这个少年好友靠北伐建功,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和名望,最后行篡逆之事。因为事发仓促,多年来建康一带的朝廷没有强大的进攻兵力,所以殷浩无兵可用,只能用羌人姚襄的异族兵马打先锋,但又因为他和他手下的傲慢,逼反了姚襄,导致最好的机会错过。”

    “等到殷浩下台之时,桓温独掌大权,再次北伐,但这时候我们大燕已经稳定了北方,北方无论是汉人还是胡人都感激我们的活命之恩,真心效顺,所以桓温打到黄河之后,就再也无力前进。”

    “再加上你们东晋内部争权夺利,建康城中的高门世家又暗自掣肘桓温,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具体做了些什么,但听吴王说,当年跟他对垒的桓温,正面相持并不吃亏,最后是因为粮尽才被迫撤退,给了他千里追击的机会。事后桓温把这个责任推到了前任寿春守将,豫州刺史袁真的身上,一怒将之消灭,但袁真绝没有这个胆子和动机做这种事,能让桓温兵粮出问题的,只有你们的高门世家了。”

    刘裕双眼圆睁,厉声道:“够了,这不过是你的猜测,毫无实据,就算我们大晋是这样,你们燕国慕容氏又好到哪里了?把国之栋梁,长城一样的慕容垂给逼到敌国,最后给灭国,我看你们在这种内耗上比我们更厉害吧。”

    慕容南紧紧地咬着嘴唇,刚才嘲讽刘裕时那脸上的得意之色,已经丝毫不剩,他叹了口气,说道:“咱们也不用五十步笑百步了,我想说的,只是告诉你,北方人心所向,当冉闵不能让北方人活下来时,他们自然会反他,十几年后我们大燕内乱,也让民众生存不易时,他们就会倒向秦国。所以说,要想平定天下,光靠打仗胜利还不行,重要的是战后是不是能稳定地保证民生,这,就是你们汉人所说的平天下!”

    刘裕点了点头:“你这话说的没错,打天下易,平天下难。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一生几乎不败,只输了最后的垓下一战,就是因为他残暴不仁,专行杀戮,民众恨之入骨,都心向汉王刘邦,所以刘邦屡战屡败但能迅速地恢复实力,最后胜利。我现在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当年桓温虽然看起来军力强大,甚至可以轻松地杀掉王坦之和谢家,但他毕竟势力只限在荆州一地,在三吴地区和两淮,还有岭南与蜀地毫无根基,如果他要篡位登基,这些地方必然会造反。”

    慕容南微微一笑:“你是聪明人,这个道理不用我说,一点就透。要想控制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多的人口,他起码还得有几十万的军队才行,就算有这么多的军队,那他的军粮消耗又是巨大的数字,东晋百年以来,虽然历来是最强大的世家主政,然后轮流交替执政,但毕竟有皇帝这个共主在,一旦你扔掉了皇帝这个共主,那所有的世家都会联合反对桓温,他们看起来手里没有军队,但是吴地和两淮尽是他们这些世家门阀的庄园与田地,随时可以把佃户庄客组织起来打仗。”

    “谢安和王坦之就算给诛杀,但王谢这些家族有几十上百的分家遍布大江南北,甚至他们还可以引北方的胡人军队南下。桓温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一旦胡人介入,那很可能是大家一起抱团完蛋,谁都是失败者。”

    刘裕长舒了一口气:“原来当年桓温没有强行登基的真相在这里。受教了。慕容南,我想问你一句,如果你是我,你会支持桓家,还是投入谢家这种高门?”

第三百六十四章 英雄豪杰终自立

    慕容南笑着摇了摇头,顺便晃动着他的手指:“刘裕啊,你终于还是忍不住说出来了,我就知道,桓玄不会放弃这样跟你单独相处的机会的,他还是直接当面招募你了啊。只可惜他大概不知道,自己来晚一步了。”

    刘裕正色道:“不说桓玄,只说我刚才问你的问题,如果你在我这个立场之上,你是会跟着谢家,还是会跟着桓玄?”

    慕容南一动不动地盯着刘裕:“刘裕,你的信念难道动摇了吗?你已经和王妙音是这样的关系了,还有转换门庭的余地?”

    刘裕摇了摇头,正色道:“妙音是妙音,谢家是谢家,这是两回事,我只问你,如果去除妙音这个因素,去除玄帅对我的恩情,只让你在桓家和谢家这两家中间选,你选谁?”

    慕容南叹了口气:“刘裕,你是英雄,甚至可能会是称霸天下的王者,问这样的问题,不觉得太愚蠢了吗?如果是英雄,不会庇护在任何人的羽翼之下,也不可能向任何人称臣,最多只是一时借用别人的势,等到自己有能力自立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掌握的!”

    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就象你们慕容家这样,弱小时打着晋臣的旗号,招纳北方的流人,士族为已所用,等强大的时候就自立登基?”

    慕容南点了点头:“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哪个不是这样?刘裕,谢家和桓家都是想着自己家族的利益,你只不过是他们手中的工具,或者说是棋子,当你不危及他们的根本利益时,他们会给你想要的,保护你,让你发展,但一旦你的力量超过了他们的控制范围,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把你除掉!”

    刘裕咽了一泡口水:“也许桓家会这样,但我不相信谢相公,玄帅也会如此!”

    慕容南的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谢家能从一个次等世家一跃而成顶尖豪门,靠的绝不是心慈手软,刘裕,有些话我不想跟你说,但你应该自己心里有数。当年王坦之和谢安是何等关系?自幼同学,长大同僚,儿女姻亲,又在反对桓温篡位的过程中生死与共,可谓是刎颈之交,过命兄弟,那关系,只会比你跟刘敬宣他们的更铁,更牢固!”

    “可后来呢?到了王坦之死后,谢家一家独大之时,谢安对于王家的子弟,还不是极力地排挤?虽然说王国宝这个家伙不是东西,但象王忱这样的才学之人,也不得重用,总说王谢齐名,但现在却是谢家独大,这才会让王国宝转而倒向了皇帝,你说谢家对于同为高门世家的王家都是如此地翻脸绝情,更不用说对于你这个上门女婿了。”

    刘裕很想开口反驳些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的眼中光芒闪闪,手也在微微地发抖,谢安那些和蔼可亲的脸,在他面前突然浮上了一丝阴云。

    慕容南勾了勾嘴角,继续说道:“再说桓家,当年荆州可是落在庾家的手里,庾亮,庾翼,庾冰这三兄弟都有大才,于国亦有大功,在王敦之乱给平定,陶侃又死去之后,荆州一直控制在庾家手中,一时间,庾家女儿贵为皇后,家族内占相位,外据强藩,可谓风头一时无二,即使是王家谢家加起来,都远远不及。”

    “可是庾家却是念着旧情,也为了制衡当时的太原王氏与琅王氏的需要,而提拔了桓温,可以说,对他有知遇之恩,桓温在庾家的荆州慢慢发展壮大,最后因为庾氏三杰先后故去,而掌握了荆州大权。按说他应该对老上级,老恩公知恩图报,但是桓温为了能永掌荆州,对昔日的恩人庾家是痛下狠手,一两年内就把庾家在荆州的子侄全部找借口或贬或杀,彻底驱逐出了荆州,从而把这上游强藩据为已有。刘裕,有桓温这个例子在先,谢家会不防你吗?”

    刘裕叹了口气:“我不是桓温,没他这样的野心。”

    慕容南摇了摇头:“人是会变的,就象我们的祖先,当年在塞外放羊的时候,哪会想到有一天能君临天下,入主中原呢?而你,一旦接触了越来越高,越来越大的权力之后,你就会渐渐地从他们这些世家大族手中的工具,变成威胁到他们地位的敌人。到那个时候,也许就是你必须要作出选择的时候了!”

    刘裕叹了口气,摇头道:“我希望这个选择永远也不要做,我这个人有恩报恩,如果真的要跟恩公起冲突,我宁可退隐林泉,做个庶民。”

    慕容南笑道:“那么,你就不想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了吗?这点庶民可做不到。”

    刘裕咬了咬牙:“所以现在我还得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慕容南,我不说以后的事,我只说现在,你觉得现在的话,桓家还是谢家能帮我多一些?”

    慕容南微微一愣,摇头道:“你这是说什么疯话呢,你现在就是谢家的一员,北府军的将校,哪可能再有投奔桓家?如果你真的这样做,只怕任何人都会视你为叛徒,就是桓家,也不会接收的。”

    刘裕摇了摇头:“现在当然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我是说以后。或者说我讲得明白一点,我说的是北伐。”

    慕容南喃喃地说道:“北伐?你这是什么意思?不是说好了,如果打败秦国,北方是由我们慕容家和姚家起兵吗?”

    刘裕正色道:“你们是在陇右和幽云起兵,那中原,河北,关中,齐鲁,并州这些大晋故地,还是要出兵收复的。你说,如果我们这次胜了,谢相公和玄帅会继续大军北伐吗?或者说荆州的桓家,会不会北伐?”

    慕容南看着刘裕,正色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刚才桓玄是不是跟你说,谢家只想保家族地位,不会大举北伐,而桓家为了篡权夺位,必须要北伐建立不世功勋,所以你心动了,想在打完这仗后,有机会投入桓家军,北伐建功?”

第三百六十五章 桓氏北伐真目的

    刘裕摇了摇头:“不,你说错了,我的意思是,如果谢家有意北伐,我当然还是为谢家效力,但如果谢家真的如桓玄所说的那样,只图自保,不思进取,那我也不可能让恢复中原的梦想就此破灭。”

    慕容南勾了勾嘴角:“你觉得桓家能帮你实现这个梦想?”

    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没错,起码,他们比谢家更有动机实现这个。”

    慕容南轻轻地“哦”了一声:“何以见得呢?”

    刘裕正色道:“谢相公要的是虚君实权,只要掌握相权,再通过联姻的方式结交各大世家,使朝中尽是世家子弟,那皇帝就无权力,只能对其言听计从,所以,即使不北伐,只要保住了现有的疆域,谢家仍然可以保其大权。”

    “可桓家不一样,他们是外藩,离中央太远了,想要夺权,只有篡位这一条路,而要行篡逆之事,除了要象桓温一样兵力强大,足以带兵控制建康城外,还要象你说的那样,得有效地控制民间,乡村。”

    慕容南笑道:“这和北伐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刘裕叹了口气:“以前我一直以为,北伐只不过是为了积累人望,好让世家或者是士族们支持自己,刚才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以前想的不够全面。北伐除了能得到名望之外,还能得到现有的好处,篡逆的本钱。”

    慕容南的心中一动,连忙说道:“这又从何说起?”

    刘裕的眼中光芒闪闪:“我大晋南渡近百年,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南渡的北方世家们人丁并不是很兴旺,跟本土的土姓大族,如周陆张沈朱这些家族相比,除了朝中有权外,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所以,开国以来,朝中权力归北方大族,而民间的土地人口,则多半还是江东土著家族所有。”

    慕容南点了点头:“王与马共天下就是这么来的,强龙和地头蛇算是找到了个平衡,这点让我们北方胡人也是刮目相看。”

    刘裕笑道:“但是近百年下来,有权的北方大族子孙后代繁衍,他们能靠着手中的权力,让子孙后代们占田圈地,慢慢地蚕食那些土著们的利益,君不见,现在的三吴之地,闽越岭南,处处都是这些世家门阀的子侄们地盘吗?”

    慕容南的眉头一挑,看着刘裕:“是啊,我前面不是说过了么,王谢这些高门世家的子侄控制了江南的乡村民间,有了大量的庄园与佃户,这才是桓温不敢行篡逆之事的原因。可是这个跟北伐有什么关系?”

    刘裕正色道:“我大晋现在是只有长江中游的荆湘之地,还有三吴之地和两淮,算是核心区域。其他的如闽越之地,岭南交州,都是偏远之处,可以忽略不计。这些核心区域的土地,人口基本上已经给世家或者是藩镇军阀们瓜分完毕,可以说,想再从他们的手中分出新的利益给北伐有功之士,很难了。要让那些世家子弟们把自家的田产,佃户分给北府军的这帮泥腿子,我看即使是谢相公,也难以做到,这才是历年来,北伐总是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但是北方如果新占领和征服的土地就不一样了,有了这些无主之地,可以用来赏赐新的有功将士,得到的人口也可以重新分配,甚至在这些人口里再编练新军,使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强大。桓家只靠荆州一地,不可能控制三吴的民间,但是如果有中原,齐鲁,关中这些地方的力量和兵力,就不一样了。”

    慕容南一边点着头,一边喃喃地说道:“是啊,我们慕容氏入主中原,也是靠了本地的汉人豪强地主们来维持统治,光靠我们本族的力量,绝不可能稳定北方,刘裕,你是怎么想到这点的?”

    刘裕叹了口气:“刘穆之以前和我经常聊过这些,我当时没有怎么注意,现在想到,天下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桓家要北伐,归根到底是为了新的土地,人口,他们想当皇帝,想当全天下,而不是半个江南的皇帝,所以这点上,跟江东的世家大族们,也许是有本质不同的,因为桓家更多地是一个藩镇,而不是一个普通的世家门阀。”

    慕容南笑道:“军阀要的是靠兵强马壮来得天下,而不是守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所以他们天生就比世家门阀有进取心,你是想说这个吗?”

    刘裕叹了口气:“是的,以前我一直以为谢相公胸怀天下,自有收复失地之心,但是听桓玄这样一说,我现在有些动摇了,谢相公毕竟是谢家人,他要考虑的,首先是保持谢家的权势,其次才是恢复中原的大业,而桓家,他们一心想要篡位不假,但是要达到这点,就必须进图中原,也许在这点上,反倒是桓家跟我的目标更接近一些。”

    慕容南点了点头:“你真的有改投桓家之意?”

    刘裕摇了摇头:“那怎么可能呢?谢家再怎么说对我有大恩,我是不会背弃谢家的,但是如果有一天,谢家做不到北伐中原,而桓家能做到的话,也许我会帮桓家一次,毕竟,我首先是个大晋的子民,是个汉人。”

    慕容南叹了口气:“可是即使你这样想,谢家会怎么看你?天下人会怎么看你?刘裕,现在在别人眼里,你已经是谢家未来的女婿,是他们需要用来控制北府军的未来将星。”

    刘裕笑着摆了摆手:“我并不想成为任何人的工具,慕容南,我不会象你们慕容家一样,一旦翅膀硬了就反噬旧主,真的有扫清天下的那一天,也许我就会归隐林泉了。”

    说到这里,刘裕叹了口气,抬头看天,在这一条窄巷之中,连天也变得只有一线的宽窄了:“不过现在说这些没用,秦军大兵压境,先打退了当面的强敌,才能想别的。不过,谢相公是不是真的会和桓玄所说的那样,也许这次对于桓蒋之死的处理,可以多少看出点端倪来。”

第三百六十六章 据守寿春共存亡

    慕容南勾了勾嘴角,说道:“能看出什么端倪呢?”

    刘裕看着慕容南:“你说有急事来找我,该不会是谢相公那里已经有了指示了吧,说吧,此事他准备如何处理?”

    慕容南笑道:“你还真是聪明,好吧,你猜得不错,谢家那里飞鹰传书已经来了,而我来找你,正是为了此事。”

    刘裕咬了咬牙:“让我来猜猜谢相公的处置办法,是不是此事不再追究,朱家兄弟交给桓伊自己处理,联姻之事作罢,让我们护送刘婷云回建康城?”

    慕容南摇了摇头:“不是我们护送,是让桓玄护送。”

    刘裕的脸色一变:“让桓玄护送,这是为何?”

    慕容南笑着看向了刘裕,眼中流露出一丝耐人寻味的深意:“你说呢?”

    刘裕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我明白了,这次谢相公没有追究此事,但是心知肚明,就是桓玄出手,破坏了两家的联姻,所以,为了避免以后桓家再次捣乱,让桓玄回京,由自己控制起来,等于手上多了一个人质,以制约荆州桓家。”

    慕容南笑道:“聪明,不过,你觉得桓冲会给这个侄子牵着走吗?”

    刘裕勾了勾嘴角:“再怎么说,桓玄也是桓温生前亲自立的世子,桓冲毕竟只是以弟弟的身份代管荆州,桓玄成年之后,还是要还给他的,不然的话,荆州的人心不附,会出乱子。”

    说到这里,刘裕叹了口气:“听那桓玄的意思,好像也有点担心桓冲以后不会把荆州还给自己,所以他是希望我为他一个人,而不是为桓家效力。也许这次,是桓玄个人的决定,在这里挑事,并非是桓冲的授意。”

    慕容南点了点头:“你说的很对。所以谢安要桓玄去建康,也是想把这个不安份的家伙给控制起来,免得破坏抗秦大局。”

    刘裕正色道:“那桓玄带的这三千人马怎么办?”

    慕容南笑道:“谢相公说了,让朱绰将军继续带他们回荆州抗秦,而桓玄则带少量护卫,送刘婷云回建康即可。此事他会跟桓冲打招呼的,想必桓玄也不敢违反。如果真的是你说的这样,桓玄自行其事,那桓冲这个时候不会让他回荆州。”

    刘裕点了点头,松了口气:“其实,如果桓玄不在,这三千人马倒是守卫寿春的助力,不过,我想他们也不会听命于别人的指挥,还是算了。对了,慕容兄弟,这次联姻失败,寿春是不是准备放弃了?”

    慕容南摇了摇头:“不,谢相公的信里说了,寿春必须按原计划驻守,即使是桓伊不派援军,我们也要守下去,胡彬将军的五千军队已经在集结,三天后就能到达寿春。”

    刘裕的脸色一变:“三天?是不是晚了点?淮北那里可能直接弃守,秦军的铁骑,也许一天就能到达寿春城外。”

    说到这里,他勾了勾嘴角:“而且,那杨秋的两千人马,不是已经来了么,只怕他们就是为秦军打前站的!”

    慕容南微微一笑:“这些不是你要考虑的事情了,谢相公说了,你和王姑娘,还有我的这两百部下,也可以回广陵了。”

    刘裕咬了咬牙:“不,这不是回广陵的时候,既然谢相公说了要守护这里,那我就应该留下来尽一份力才是。”

    慕容南的脸色一变:“刘裕,你疯了?这寿春能守?城中兵马不过两千,光城外的氐人兵将就有两千多了,不用秦军大兵前来,只怕这寿春都守不住,你一个人,再加我这两百多人,又能做什么?”

    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先解决掉城外的氐军,再加固城防,决一死战!”

    慕容南冷笑道:“解决?说的容易,你怎么解决?城中的步兵不堪大用,我这两百精骑不会在这种无谓的战斗中作徒劳的消耗,你自己一个人杀光这两千多敌军吗?”

    刘裕微微一笑:“不,也许,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掉这个问题。”

    说到这里,刘裕长舒了一口气,大步向着巷子外走去:“好了,慕容兄弟,多谢你陪我聊了这么多,现在我要去见徐将军了,也许,还可以见桓玄最后一面呢。你护送着妙音回广陵吧,这并不是你的战争,我没权力让你留下的。”

    慕容南怔怔地站在原地,看着刘裕远去的身影,紧紧地咬着嘴唇,久久,当刘裕的身影消失在巷子的拐角处时,他才摇了摇头:“你一定是疯了!”

    寿春,刺史府。

    一个四十多岁,全身上下俱是甲胄的将领,正坐在大案之后,眉头深锁,大厅之上,除了他以外,只有站在案边的徐元朗,同样是眉头深锁,案上的烛光,随着轻风的拂过,在微微地晃动着,映着两人的愁眉苦脸,相对无言。

    久久,那坐在刺史案后的将军,才叹了口气,抬头道:“元朗啊,只怕这寿春城,是无法防守了,也不知道刺史大人的撤退命令,为何此时还不到!”

    徐元朗看着这个将军,正是那寿春守将,他的哥哥徐元喜,他勾了勾嘴角:“阿兄勿急,毕竟事发突然,刺史大人大概还要弄清楚情况才能定夺,毕竟寿春是淮南重镇,不可轻弃的!”

    徐元喜恨恨地说道:“不可轻弃也得派援军来防守啊!现在兵不过两千,光城外的氐军就不下两千了,万一他们心里有鬼,只怕不用秦国大军来,就可以攻下寿春城了。”

    徐元朗的眉头一皱:“那怎么办?附近的援军只有刚出发的朱绰所部了,他们才走半个时辰,要不要现在追回来?”

    徐元喜没好气地说道:“人家是荆州军,哪会听咱们的。实在不行的话,咱们干脆就先撤好了。那个刘裕不是喜欢逞英雄吗,干脆就让他断后守城!”

    刘裕的声音在门外平静地响起:“卑职正有此意,不过,根据大晋军令,无上司命令,弃城失地者斩,还请徐将军三思!”

第三百六十七章 义正辞言劝军留

    徐氏兄弟的脸色一变,齐齐地看向了门口,只见刘裕神色平静,站在门口,后面跟着两个守在大门外的卫兵,神色慌张,本来想拉住刘裕,一看到二人的目光,连忙低下了头,左边一人说道:“将军,刘幢主他直接闯了进来,小的拦他不住,这才…………”

    徐元喜摆了摆手:“罢了,刘幢主岂是你们可以阻挡的,退下吧。刘幢主,我等正有事找你商量,还请进来。”

    刘裕微微一笑,大步而入,顺手带上了门,那两个军士连忙退下,徐元喜勾了勾嘴角,说道:“刘幢主,当着明人不说暗话,你在此时前来,可以说代表了谢镇军。不过我等是豫州军将,并不受谢将军管辖,所以用不着听你的命令。”

    刘裕笑着摆了摆手:“卑职岂敢命令二位,只不过是同为军人,提的一个小小建议罢了。无论何时,守将无令弃城都是要军法从事的,卑职与二位相识一场,不忍见到二位被军法从事!”

    徐元喜沉声道:“可是刚才我们也说得清楚,没有援军,让我们如何防守这座孤城?刚才接到的塘报,淮北各城已经弃守,彭城已经落入了秦军的手中,他们的军队到此,不用一天的时间,这要我们如何防守这寿春城?”

    刘裕微微一笑,说道:“寿春是豫州重镇,也是大晋经营多年的所在,虽然城中兵力不足,但城防坚固,如果万众一心,坚守旬日应该还是可以的。”

    徐元朗叹了口气:“守兵不过二千人,城中百姓就算动员,也不过抽出两三千人的丁壮,寿春城方圆十几里,城墙加起来足有十几里长,这点兵力,根本无法防守。而且城外的那些秦军,说是来投降的,但是敌我难辩,一旦发难,城池必然陷落!”

    刘裕摇了摇头:“徐将军,你是一城守将,决定上万军民的生死,对国家也有守土之责,怎么可以轻言放弃呢?秦军就算现在占了彭城,想要南下也起码要一两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完全可以做好城防,坚守十余日不成问题。你看,那桓刺史把儿子都留在了城中,不就是昭示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吗?”

    徐元喜叹了口气:“桓刺史早就搬走了大部分的家眷,只留下少数仆役带着桓蒋在这里准备联姻完婚,现在桓蒋已死,这城中可以说没有他的亲人了。就算城池陷落,他也不会有太多悲伤的。”

    刘裕笑道:“他的两个外孙不是还留在城中吗?”

    徐元喜先是一愣,转而恨恨地说道:“给这两个小子害死了,要不是他们胡作非为,桓蒋怎么会死?若是桓蒋活着,看在儿子的份上,桓刺史起码也会派个几千援军助守,何至于此!”

    徐元朗附和道:“大哥说的对,桓刺史现在想必是恨死了这两个小子,断断不会为了他们再派援军的,说不定见到了还会宰了他们,为儿子报仇呢!”

    刘裕摇了摇头:“但这两个朱家小子毕竟是他的外孙,他们的母亲已经逝去了,我想桓刺史不会对他们无动于衷的,再说了,寿春是他的州治所在,这里的上万军民是他的子民,怎么会这样轻易放弃?只要我们在这里撑得十天半个月,无论是桓刺史,还是谢镇军,一定会起大军来救的!”

    徐元喜不屑地看着刘裕:“刘幢主,我知道谢镇军很看重你,但你毕竟只是个幢主,这军机大事,岂会跟你商量?据前方的探马来报,秦军这次进驻彭城一线的可是苻融亲自率领的大军,梁成的五万精锐也正在从荆州一线向这里进发,两军准备在此会师,总兵力不下三十万啊。北府军就算全军出动,加上桓豫州的兵马,也不到敌军的一半,他们未必会在这里与敌决战!”

    徐元朗点了点头:“是啊,这里是两个战区的交汇所在,秦军可以在此合击,虽然说此地水网纵横,但骑兵仍然可以在城北一带机动奔驰,这从这次的两千多氐秦骑兵南下就可以知道了。我要是谢镇军,断然不会在此决战!”

    刘裕微微一笑:“如果处处弃守,不战而退,那请问在哪里决战?在历阳?在广陵?还是在建康?!”

    徐氏兄弟对视一眼,面露惭色,低头无语。

    刘裕收起了笑容,正色道:“秦国大举南下,气势很锐,如果处处不作抵抗,直接撤退,那我军会气势下降,敌军则是日益嚣张,一旦让秦军起势,那即使有长江天险也难以阻挡,毕竟打仗就是打一口气,上次我军君川一战,几天之内连战连胜,直接打垮了彭超和俱难两名秦将的士气,方有大胜。”

    “这回谢镇军在派我出来时就说过,我们只需要争取几天给北府军筹集粮草,集合部队的机会,并不是说淮南之地就不能决战了。如果我们在此地挡住秦国大军,让其士气下降,也许,对面的八公山,就是两国大决战之所在!”

    徐元喜的精神一振,连忙说道:“谢镇军真的这样说过?”

    刘裕微微一笑:“如果没有这个计划,我又怎么会在这时候来送刘小姐联姻呢?就是希望借此机会,让桓刺史能发西府兵在寿春顶住秦军,争取时间。现在这个计划已经落空,但是我们仍然要继续守住寿春,胡彬将军的一万人马已经出发,两天后就能到达,难道我们连两天都守不住吗?”

    徐元朗又惊又喜:“真的吗,有一万人马?”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这一万人马是广陵的守军,紧急出动支援,而十万北府大军,几天后也会杀到,如果我们这个时候放弃了寿春,会打乱谢镇军的全盘计划!”

    徐元喜哈哈一笑:“好啊,太好了,你这么一说,那这寿春还真的是不能撤了。元朗,你马上下令,停止撤离的计划,不过城中的老弱妇孺,则先撤出城,迁往历阳。”

    徐元朗点了点头,正要迈步出走,突然想到了什么,停了下来:“可是,现在城外的那两千多氐军怎么办?”

第三百六十八章 寿春城外杨秋谋

    刘裕微微一笑,转头看了一眼门外,大门紧锁,几个跟着他的卫兵也远远地站到了刺史府的门口,他勾了勾嘴角:“徐将军,请屏退暗哨,卑职有秘计进报。”

    徐元喜的眉头一皱,一边的徐元朗说道:“大哥,刘幢主是谢镇军的爱将,不用怀疑。”

    徐元喜点了点头,挥挥手,殿外的角落里闪过几个阴影,而头顶的梁上也缘柱而下两个一身黑衣,手持弓弩的军士,向着徐氏兄弟行礼而退。

    当这些人的身影消失在刺史府外时,徐元喜才说道:“刘幢主,我的这些手下埋伏得挺好,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刘裕笑道:“直觉吧,上过战场的人,对埋伏这些,有些特殊的嗅觉,那几个兄弟也有点紧张了,人一紧张呢,就会有些气息外露的。”

    徐元朗正色道:“非常时期,要防奸细刺杀,总得有些布置的。不是针对刘幢主你。”

    刘裕点了点头:“这点当然理解,大将肯定是要有重重护卫的,要不然万一给敌人刺杀,那全军上下群龙无首,会有大败。徐将军,我们还是先谈谈氐军的事情吧,据卑职判断,这些必是奸细无疑!”

    徐元喜奇道:“你从哪里判断他们是奸细?有何凭证?”

    刘裕正色道:“如果真是如他们说的那样前来投诚,这两千多军队,不带家属子女,难道会逃得过秦国的军法?就算事出突然,杨秋自己逃了出来,怎么可能让两千多手下全都抛家弃子跟他走?那些没跟着过来的家属,必然在秦国成为人质,所以这必是诈降无疑!”

    徐元朗笑道:“之前桓玄桓世子也这样分析过,你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本来我大哥还想让桓世子的军队帮忙消灭这些氐贼,可是谢相公的军令下得很快,桓世子已经去了建康,荆州军马也回了荆州,此事也只有靠我们来解决了。”

    徐元喜点了点头:“刘幢主,不瞒你说,我正是因为想不出什么对付氐贼的办法,才想要撤离的,他们是骑兵居多,我们就是要撤,只怕也不容易,你说你能看出他们诈降,那有什么办法消灭他们?难道是趁机夜袭吗?”

    刘裕摇了摇头:“杨秋的军队我见过,包括他们的军营,布置的还是很有章法的,不愧是秦国宿将,他们前来诈降,也不会掉以轻心,我们如果夜袭,兵力不占优势,城中将士并不是大晋的野战主力,守城尚可,主动出击野战,面对敌军骑兵,胜算不高。”

    徐元喜咬了咬牙:“那刘幢主带来的那两百骑兵护卫呢?他们可是精锐啊。”

    刘裕微微一笑:“骑兵正面攻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再说这是我大晋不多的骑兵,决战时还要用上,在这里消耗,不太好。我有一计,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消灭这些氐贼!”

    徐元喜和徐元朗同时精神一振,异口同声道:“有何良策,快快说来!”

    刘裕微微一笑:“还请二位将军在城中设宴,再准备牛羊好酒,去犒劳氐族将士,人家难得来我大晋,没喝过咱淮南的酒水,得好好招待下,是不?哦,对了,城中有多少蒙汗药?”

    寿春城外,八公原,氐军营地。

    百余个火堆熊熊地燃烧着,十几人一堆的氐族将士们,围在一起,拍手唱歌,痛饮马奶酒,气氛那是相当的活跃,营寨上箭楼的弓箭手和营门处的哨兵们,则一边来回逡巡着,一边小声咒骂着自己的长官,怎么让自己在这寒冷的冬夜来此值守,错过了火堆与美酒呢。

    杨秋坐在中军帅帐里,三四个将佐与他围坐在一个火盆边,一个名叫额白赤的副将叹了口气:“这次走的真是匆忙,连牛羊都没带,现在天天只能吃这些汉人的黍米,我已经有三天没吃烤羊肉串了啊。”

    另一个副将,名叫里先的哈哈一笑:“这有什么,只要拿下寿春城,想要什么牛肉汤,羊肉串,都会有的。阳平公的大军已经占了彭城,很快就要过来了,如果我们能在这里监视寿春守军,那夺下寿春,我们就是首功啊。”

    杨秋的眉头一皱,本来伸向火堆取暖的手收了回来,沉声道:“都在想什么哪,别忘了我们来是做什么的,现在荆州的那支晋军撤了,城中的兵马不会太强,如果我们能攻下寿春,岂不是献给阳平公的一份大礼吗?”

    所有的氐军将校先是一愣,转而哈哈大笑起来,额白赤说道:“还是首领(本族氐人对内不称将军而是称首领,头人)说得好啊,要是咱们能自己攻下寿春,那才是奇功一件,不然的话,只怕这功劳会给阳平公据为已有。”

    里先忙不迭地点头道:“就是,这回首领来诈降的时候,那阳平公就有些不情不愿的,还有荆州那里的梁成来的很快,我看,他也想抢占这夺取寿春之功。首领啊,咱们动作还得加快,要不连夜攻城如何?”

    杨秋摇了摇头:“不行,上次进城的时候我就看过寿春的城防了,还是布置很严密的,不愧是经营了多年的淮南重镇,至于守军的数量,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来,我们是骑兵,没带攻城的器材,想要强攻,只怕很难。”

    里先“嘿嘿”一笑:“首领啊,强攻不行,还可以智取嘛,那些荆州军走了,我看晋军恐怕不会死守寿春,要不明天我们给那徐元喜传个话,就说我等愿助守寿春城,但是要入城,徐元喜只要放咱们进去,嘿嘿,咱们就来个擒贼擒王,先把他拿下,再逼令他让守军放下武器,这样,寿春不就不攻自破了嘛!”

    杨秋的双眼一亮:“好,你小子这个办法好,不过,徐元喜能相信咱们吗?”

    里先笑道:“我看能相信的,今天首领入城,他不也是笑脸相迎嘛,晋人战斗力不行,当年那殷浩就是靠了姚襄打先锋,我看,这徐元喜也是动了同样的心思,想让我们为他卖力呢。”

第三百六十九章 寄奴孤身入敌营

    杨秋勾了勾嘴角:“那我明天就去见徐元喜,你们在这里好生约束部下,记住,要他们少喝点酒,管住嘴别胡咧咧,要是让晋人听到咱们的计划,那大家都得完蛋啦!”

    他的话音刚落,突然帐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传令兵慌张地撞了进来,行礼道:“首领,那个叫刘裕的幢主又来了!”

    众人先是一愣,转而脸色微变,齐齐地看向了杨秋,杨秋缓缓地站了起来,沉声道:“他带了多少人来?”

    传令兵勾了勾嘴角:“就带了几十人前来,赶了二十头牛,五十头羊,说是来劳军的。”

    杨秋睁大了眼睛:“他没带军队来?”

    那传令兵摇了摇头:“没有,就几十个人,还有十几个赶牛羊的民夫。哦,对了,他们还用大车运了五十坛酒呢。”

    杨秋摆了摆手:“知道了,就说我马上去迎他,让他在外面等会儿。”

    当传令兵退出大帐后,额白赤勾了勾嘴角:“首领,他真的是来劳军的吗?怕不是来刺探我军虚实的吧。”

    里先摆了摆手:“要是别人也许是来刺探虚实的,可这个刘裕,不是在外面就看到我们的军队嘛,用不着再刺探什么军情吧。”

    杨秋冷笑道:“我知道了,他大概是想摸清楚我们的实力,然后帮他们守寿春城呢。”

    额白赤睁大了眼睛:“首领,为何这样说?他难道就不是来查探我们是不是真心过来投诚的吗?”

    杨秋哈哈一笑:“放心,如果他们怀疑咱们,就不会让荆州的军队撤走了,那三千兵马是监视咱们的,这就走了,说明对咱们放心,看来,这寿春守将徐元喜,现在是真缺兵马,而且也是相信了咱们能帮上忙,这样也好,让娃儿们全都别喝酒烤火了,到营帐里呆着,卫兵全部就位,让他们看看咱们的军容,还有,所有人都管住嘴巴,晋人来了无论问什么,都不许回答!”

    里先的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容:“这个首领放心,下面的兄弟们不会说汉话,就是想回答,也听不懂啊。”

    所有人都哈哈大笑,杨秋大步向着帐外走去:“走,随我去见见那刘裕!”

    一刻钟之后,仍然是这个帅帐,刘裕一身便装,站在杨秋的面前,杨秋盘膝坐在他面前的地上,笑道:“刘幢主,咱们氐人习惯这样盘腿坐,军帐之中不象你们晋人那样有大案,还请见谅。”

    刘裕微微一笑,拱手道:“杨将军,在下对于北方的军制也知一二,如果您不见外的话,在下也想跟您一样盘腿坐下。”

    杨秋哈哈一笑:“好,很好,请坐吧。”

    刘裕直接就坐了下来,而他身边的慕容南也跟着坐下,杨秋看着刘裕,笑道:“还是刘幢主挂念着咱们啊,不瞒你说,咱们这次一路南下,缺吃少穿,只是落难来投,也不好意思向徐将军开口,本指望到了广陵之后有谢镇军的接济,但这次刘幢主送了牛羊与美酒,可真是让咱们的弟兄开颜哪!”

    刘裕微微一笑,摆了摆手:“咱们汉人的礼仪嘛,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肯定是要有所招待的。徐将军挂念着氐军兄弟们,说人家抛家弃子,落难来投,咱们要是不尽东道主之谊,就太说不过去了。反正寿春城中有的是粮草,正好分一点给各位。”

    杨秋与里先相视一眼,里先换上了一副笑脸:“刘幢主,有句话不知当不当问。”

    刘裕看着里先,回道:“里将军请说。”

    里先勾了勾嘴角,说道:“请徐将军早点给我们开个路引官凭,我们也好早点到广陵,我家杨将军跟您,跟徐元喜将军都说过,咱们这是一路逃难,不想多作停留的。”

    刘裕笑着摇了摇头:“这次在下前来,正是跟杨将军和各位商议此事的。你们的情况,在下已经禀报了谢镇军,他的军令也已经传了过来,要各位就地驻守,助防寿春!”

    所有的氐将脸色都为之一变,额白赤嚷了起来:“咱们杨将军说过,我们不打仗的,要是苻坚看到了我们与他们对战,肯定要治罪咱们的家人的。”

    里先也跟着说道:“就是,咱们可是对秦国谎报战死的,如果出现在他们的面前,那我们在秦国的家人可就完了。”

    刘裕平静地摇了摇头:“各位,你们多虑了。也请体谅一下我们的难处,这次秦军大举南下,淮北之地直接弃守,大批百姓南撤,现在广陵,甚至是建康都是人心惶惶,这时候如果你们这二千多胡骑一下子出现在广陵城外,会引起巨大的恐慌的,寿春这里毕竟是前线,但你们这次出现时,仍然让百姓四散惊逃,要是到了广陵,只怕会吓得全城百姓崩溃,所以谢镇军严令,你们不能再向前走了。”

    杨秋咬了咬牙:“我们是落难来投,如果晋国不肯收留,那是要我们的命啊!苻坚决不会放过咱们的!”

    刘裕笑道:“当着杨将军的面,我也不拐弯抹角了,谢镇军要守广陵,不会允许你们过去,但是寿春的城防坚固,城中兵马粮草充足,也不是秦军能轻易攻下的,现在我们大军已经集结,很快就会前来寿春,与秦军决战,这次我们北府兵以我为先锋,率三千人马来援,加上城中本来的五千守军,足以守住寿春,而各位如果入城助守,那更是如虎添翼了,一旦守住寿春城,以这个军功,谢镇军也没有理由不让各位过江去南方了。”

    杨秋的双眼一亮:“城中有八千兵马?”

    刘裕微微一笑:“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我们怎么可能让城外的荆州军离开呢?杨将军入城便知。要是你们怕给对面的秦军认出来,可以换上我们晋军的衣甲,把马匹集中到城里,那秦军不就认不出来了吗?”

    杨秋的眼中光芒闪闪,似是在判断刘裕的话,一边的慕容南微微一笑,突然开口用鲜卑语说道:“杨将军,我拓跋南当年也是这样投奔大晋的,不为人做事,怎么取得人家的信任呢?”

第三百七十章 鲜卑拓跋源流考

    此话一出,全帐的氐人一下子全都跳了起来,大家用着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慕容南,仿佛在看一个妖怪,里先失声道:“你,你是鲜卑人?”

    慕容南微微一笑,改用氐语说道:“不错,我正是鲜卑拓跋部落的人,当年秦国灭我代国,我拓跋氏族人失去根本,四散漂流,跟你们一样,我们也被秦国安置在河南淮北一带,受尽秦国那个兖州刺史彭超的欺压,所以,我们才找机会逃亡到了大晋。上次君川之战,我们随晋军出征,正好报仇雪恨了!”

    杨秋上下打量着慕容南,沉声道:“怪不得上次看你们的这两百余骑,骑手的骑术精熟,马匹也是膘肥体壮,绝非以前我所见过的晋军所能办到。原来是找了称雄塞外的鲜卑拓跋氏的高人啊。”

    慕容南点了点头:“我们是拓跋宴君的手下,当年他听信谗言,竟然动手弑父,这才导致我们代国内乱,给秦国有机可乘,最后国破家亡。后来苻坚说我们是叛贼的部曲,不能享受普通族人的优待,要迁居河南,立功赎罪。彭超就以这个为由欺压我等,抢夺我们的牛羊战马,淫辱我们的妻儿老小,打仗还要我们冲在一线,杨将军,你说要是换了你,能忍这口气吗?”

    杨秋哈哈一笑:“看来我们是一路人啊。没想到在这里,还能见到鲜卑兄弟,很好。现在你们在大晋过得如何?”

    刘裕笑道:“拓跋兄弟他们上次过来了两千余骑,君川之战时立了大功,现在已经成了建康城的宿卫军,我们的皇帝很信任他们,也给他们很多赏赐,现在他们过得很好,比在秦国好得多,你看,这回秦军南下,他们就自告奋勇,主动到一线来战斗了。”

    杨秋看着慕容南,眼中闪过一丝冷芒:“拓跋兄弟,你们这样为大晋卖力,就不怕万一失手,苻坚不会放过你们吗?”

    慕容南叹了口气:“杨将军,我觉得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不堪秦国欺压,逃亡到大晋,大晋肯收留我们,也是看我们这些人在战场上有用,咱们得知恩图报,也要建功立业,不然我们这些北方胡人除了打仗还能做什么?再说现在是秦国入侵,要是我们不奋力一战,保住大晋,只会跟着一起完蛋,到时候天下虽大,我们又能再逃到哪里去呢?”

    杨秋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么说,我们除了帮大晋战斗,也没别的选择了?”

    刘裕微微一笑:“杨将军,这次正是好机会,让你们可以证明自己对大晋的忠诚,也证明对大晋的作用,就象我刘裕,以前不过一个无名小卒,君川一战,得了点战功,现在不也是被谢镇军委以重任了吗?将军在秦国就是多年宿将,如果能得到大晋的信任,必有大的作为的。”

    杨秋眼珠子一转,说道:“还请二位贵使先回避一下,我要跟我的部下们商量一下,毕竟,兹事体大,原来我跟我的族人们说,来大晋后不会再有战斗,不会再有流血,但现在要重新编入晋军守城了,还要说服他们才行。”

    刘裕笑着长身而起,向着杨秋行了个礼:“等您的好消息。哦,对了,不管你们作出如何的决定,这些牛羊和美酒,都可以让您的弟兄们先享用一下,弟兄们一路远来,辛苦了,过两天也许秦军大军来了,寿春的城内也要粮食管制,未必有这些好东西吃啦。”

    杨秋点了点头:“明白,请二位稍等片刻,我们议议就来。”

    当刘裕和慕容南走出大帐,来到帐外一处僻静之所后,刘裕舒了口气,说道:“看来这些氐人也在想办法赚寿春城,这个时候了还在军议,我们来的正是时候啊。”

    慕容南看着营地内已经开始杀牛宰羊,开怀畅饮的氐人军士们,勾了勾嘴角:“这些氐人永远也不会变,只要有羊肉串和酒,就会高兴了。刘裕,其实我们没必要赚杨秋他们入城,只要把他们灌醉了,直接杀掉就可以。”

    刘裕勾了勾嘴角,摇了摇头:“这里并非战场,灌醉后杀掉不太好,再说,我们也可以从杨秋的嘴里得到不少秦军的军情。还是按原计划办。”

    说到这里,刘裕看着慕容南,笑道:“你这回怎么突然说自己是拓跋氏的人,不说自己是慕容家的呢?”

    慕容南没好气地说道:“要说我是慕容家的,那吴王跟你们暗通的事,不就坐实了嘛。这些氐人要是有人跑回去,那吴王可就危险了,一旦没有吴王的内应,只靠你们晋军,怕是也难言必胜吧。我这可是为了你们好。”

    刘裕点了点头:“是你考虑得周到,不过,那拓跋氏的代国内乱是怎么回事,我以前听胖子说过一些,但他也知道得不多。听说有控弦几十万,战马上百万的塞外强国,怎么就这么一下子给秦国灭了呢?”

    慕容南勾了勾嘴角,说道:“反正现在也是闲着的,你想听听我们鲜卑人的故事吗?”

    刘裕微微一笑:“求之不得。”

    慕容南正色道:“说起鲜卑,其实就跟古之匈奴一样,是草原上无数个部落的统称,但要说最正统的鲜卑源流,还要算这个拓跋氏。”

    刘裕轻轻地“哦”了一声:“说详细点,我一直就搞不清楚你们慕容氏和拓跋氏,还有宇文氏和段氏这些鲜卑部落的关系。”

    慕容南看着刘裕,缓缓地说道:“最早的鲜卑呢,传说是黄帝的元妃,西陵氏女嫘祖所生的长子昌意,这昌意又生三子,少子名悃,迁居到了北方的草原之上,黄帝以土德称王,北方草原之人称土为拓,称后为跋,这就是拓跋的来源,意思说就是黄帝之后。”

    刘裕点了点头:“这倒是有意思,我听说鲜卑在西周的时候,曾经参与过武王的孟津之盟,也算是一路势力了,对吗?”

第三百七十一章 拓跋代国兴亡替

    慕容南点了点头:“不错,那是拓跋氏部落参加的,不过没混上诸候,只混了个看守火堆的差事。毕竟跟中原的各个诸候国相比,当时的拓跋部落还是太弱小了,连个附庸都没有混上。”

    “后来到了你们中原的战国时期,草原上的拓跋氏部落,只是东边的东胡联盟中的一员,匈奴崛起之时,击败东胡,而拓跋氏则向东逃亡,进入了大鲜卑山,从此臣服于草原的霸主匈奴人,定期向其进贡牛羊,战马和女子。”

    “哦,对了,你们汉朝时的那个汉将李陵,投降匈奴后,匈奴单于还给他娶了个拓跋氏的女子作为妻子呢,大约就是拓跋部落进贡的。”

    刘裕笑道:“这事我也听过,幸亏汉武大帝反击匈奴,百年汉匈战争终于打垮了匈奴人,不然哪会有鲜卑的崛起呢?”

    慕容南点了点头:“是的,但是后汉五单于混战之时,拓跋氏部落还躲在大鲜卑山的深山老林里,这时候当年被打散的东胡部落渐渐地从白山黑水的林子里出来,有一个强大的部落首领,名叫檀石槐的,一统草原各部,他用了鲜卑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族群统称,以示跟匈奴的区别。”

    刘裕的眉头一皱:“这个鲜卑是我们汉人的叫法,鲜者,寡也,卑者,低贱也,意思是说鲜卑人数量稀少,种族低贱,并不是什么好称呼。”

    慕容南冷笑道:“你们中原汉人就是把自己当成天之骄子,四方都是蛮夷,连给他们定名字都是各种鄙夷的叫法,什么鲜卑,匈奴都不是好词。算了,不提这个。檀石槐是一代雄主,打得东汉军队接连大败,一时间威震塞外,那些没有跟着匈奴本部一起西迁的草原各部落,全都自号鲜卑。就连曾经作为匈奴左贤王的后代的宇文部,也改称自己是鲜卑人了。”

    刘裕轻轻地“哦”了一声:“宇文部落原来是匈奴贵族?”

    慕容南点了点头:“是的,他们是匈奴左贤王,南单于的后代,因此在檀石槐时期给封为东面大人,统领辽东,而那时候我们慕容部落,也是他们属下的一个小部落,并没有成气候,至于拓跋部落,大约也是在这个时期离开了大鲜卑山,到了呼伦贝尔的草原之上,重新成为游牧部落。”

    “宇文部落在东汉中期,出了一个强大的首领叫宇文莫那,从阴山地区带着十二个下属小部落迁到了辽西一带,他的部下劝他称为天王,也是我们胡人中最高的首领,而他担心会给汉人出兵讨伐,所以只用了鲜卑语中的天王,音译为宇文,这就是宇文部落的来源。”

    刘裕笑道:“看来这个宇文跟你们的这个慕容部落,以步摇冠为音近,取名慕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慕容南微微一笑:“是啊,因为檀石槐死后,草原再次无主,虽然各部落都自号为鲜卑人,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部落能号令大家。宇文部和我们慕容家起于辽地,而拓跋部则出了大鲜卑山,他们的首领拓跋毛开始,历经十几代人,终于在漠北形成了气候,成为了塞外的霸主。”

    “我们慕容家经历了多年的奋斗,打败了宇文氏,一统辽东,而拓跋氏则借着八王之乱时,晋朝最后的忠臣刘琨苦守晋阳,多次邀请鲜卑兵马前来助守,他们趁机把势力从漠北扩展到漠南,成了地方几千里,控弦数十万的塞外强国,而他们也建国号为代,算是天下的一方势力了。”

    “但是拓跋氏始终没象我们慕容家这样,等到入主中原的好机会,相反,他们内部的争权夺利,仇杀不断。象是前任的代国国主拓跋什翼健,就先后给自己手下的大将长孙斤和儿子拓跋宴君所刺杀,国家也陷入分裂与纷争,这才会秦国趁机出兵消灭。”

    刘裕奇道:“要说大将刺杀主君,想要篡位,还可以理解,可是这个儿子杀父,又是怎么回事?”

    慕容南正色道:“那个拓跋宴君是庶长子,没有继承国家的权力,但他为人勇猛,立过许多战功,所以心中不平,而唆使他叛变杀父的,则是他的堂弟拓跋斤。”

    “当年拓跋什翼健身为代国太子,嫡长子,却因为代国弱小,中原的石赵帝国强大,而到赵国当了人质,他的父亲,前任国君暴毙,国中群臣推举其弟弟拓跋孤为君主,而拓跋孤却把拓跋什翼健从赵国迎回,把国君让给了自己的哥哥,由是拓跋什翼健非常感动,曾当众立誓将来会把一半的国土分给拓跋孤的儿子。”

    “几十年过去了,拓跋孤早已经死了多年,但拓跋什翼健却没有依当年的承诺,把一半的国土还给他的儿子拓跋斤,于是此人心怀怨恨,有意地接近同样有怨气的拓跋宴君,挑唆他谋反。”

    “拓跋宴君是拓跋什翼健在赵国当人质时和赵国婢女所生,身份低贱,却是庶长子,后来拓跋什翼健从赵国回来之后,我慕容氏强大,入主中原,拓跋什翼健转而向我大燕求婚,迎娶了慕容氏的宗室公主为正妻,生下几个儿子。拓跋斤于是挑唆,说拓跋什翼健为了让慕容公主的儿子顺利登基,准备除掉拓跋宴君,而这个拓跋宴君刚刚迎战秦军时战败,怕给问责,干脆就弑父杀弟。”

    “从此代国内乱,各部落都不愿意再听从拓跋宴君这个弑父凶手,纷纷叛代归秦。而秦军以当年被拓跋氏打败的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为先导,以大军攻代,一举灭之,擒获拓跋宴君与拓跋斤,送长安车裂处死,以警示天下,弑君杀父的凶徒下场。”

    刘裕哈哈一笑,长舒了一口气:“真是精彩的故事,拓跋宴君真是罪有应得,只可惜代国十几代人,几百年的奋斗,就给这个蠢货毁于一旦了。对了,你们慕容家跟姚氏羌族联合,就没想过去找拓跋氏的后人一起复国吗?”

第三百七十二章 杨秋中计入寿春

    慕容南的眼中闪过一丝耐人寻味的神色:“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谋反这种事情还要四处宣扬吗?”

    刘裕反问道:“那你们怎么又拉上了姚苌当帮手?”

    慕容南叹了口气:“是姚苌主动找上主公的,可这拓跋氏,现在可是群龙无首啊,当年拓跋宴君之乱,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和父亲,嫡子嫡孙中,只剩下了一个拓跋硅,还是个十岁的孩子,而且他人也不在长安,我们就是想找他也不可能啊。”

    刘裕轻轻地“哦”了一声:“不是秦国灭别人的国家,这些亡国之君都要迁到长安,给个官名,监视控制居住吗?为何会放过这个孩子?”

    慕容南微微一笑:“我们草原之上,地方太大,往往可汗或者单于无法自己一个人统治,所以要立左右贤王,或者是南北大人来控制。当年代国强盛之时,南部大人刘库仁是国内的大将,率兵力敌秦军,也能勉强守个均势,后来拓跋氏内乱,父子相杀,国破家亡,他也只能投降秦国,不过他投降的条件是,不让拓跋硅象其他俘虏一样到长安去,而是在自己的部落里成长。”

    刘裕的眉头一皱:“草原之上,竟然也有这样的义士?”

    慕容南摇了摇头:“也未必全是忠义吧,刘库仁虽是南部大人,但本部落的实力一般,秦国击破代国之后,塞外最强的势是引秦军灭代的匈奴铁弗刘卫辰部,这个人跟刘库仁是死敌,做梦都想要消灭他,而苻坚一意南征,并不想管这些草原上的事情,所以刘库仁为了自保,只有抬出拓跋硅这个代国的亡国皇孙,作为自己的挡箭牌。”

    刘裕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么说拓跋氏还留了后人在草原上,在自己的旧臣刘库仁所部的保护下,苻坚能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就不怕代国复兴?”

    慕容南微微一笑:“所以苻坚要急着先灭东晋,才能腾出手远征草原。老实说,塞外那种游牧生活,跟中原的农耕完全是两回事,不可行中原王化于草原,还是只能靠游牧汗国的那种方式,然后想办法分而治之。所以,苻坚也不能太过于得罪刘库仁这样的草原强人,毕竟,那匈奴刘卫辰也是出了名的狼子野心,还需要刘库仁来制衡呢。至于拓跋硅成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刘裕叹了口气:“我有种预感,以后这个拓跋硅,也许会在北方崛起,复兴代国。算了,先不管他,拓跋氏鲜卑的事情,我已经大致清楚了。说说眼前的这些氐人吧,你觉得他们会听我们的话,随我们入城吗?”

    慕容南点了点头:“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美酒与牛羊,应该不会反对。荆州军的撤离,无形中帮了我们大忙,让这些氐人以为我们对他们没有戒心,寿春城防坚固,他们大概也想要混进城去,内应破城,这和我们的目的是一拍即合的。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现在杨秋应该和手下们在交代入城后如何发难起事,商议完后,就会答应我们的要求。”

    刘裕微微一笑,看着散坐在各处,很多已经开始跟那些氐人一起把酒畅饮,行起酒令的慕容家骑兵们,说道:“这些氐人对我们汉人有戒心,但碰到鲜卑人,那算是半个老乡了,不会有防备,这些混合了蒙汗药的酒,一个多时辰后才会药劲发作,寿春城中的军士与民夫,已经埋伏在离此十里处的小林之中,一旦这里的氐人全部醉倒,只要有人发信号,他们就会迅速过来收拾残局。”

    慕容南笑着从怀里摸出了一个黄色的小药包:“解药我已经提前发下去了,我的人都服用过,绝不会给灌倒,放心吧,一切已在掌握,这帅帐里的杨秋等人没有喝酒,不过,就算他们不喝,手下全倒了,要制住他们几个,也非难事。”

    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不,为防万一,最好还是让他们进寿春城,在城里动手,他们连补救的机会也没有。”

    他的话音未落,只见帅帐那里亮光一闪,杨秋信步而出,大声道:“刘幢主请问在哪里?”

    刘裕与慕容南对视一眼,走向了杨秋:“我等在此。”

    杨秋身后已经站出了帐中的那十余个军将,他的脸上挂着笑容:“刘幢主,我已经和我的部下们说好啦,他们都同意留下来为大晋打这一仗,等兄弟们吃饱喝足,咱们就进城!”

    刘裕笑着摆了摆手:“杨将军,不要这么急,这回我来之前,徐将军特地吩咐过,先让弟兄们吃好喝好,这进城之后的具体防务,还有换装的事情,还要请杨将军和众位头人一起进城商议才是。”

    杨秋的眉头一皱:“有这个必要吗?”

    刘裕点了点头:“你们毕竟身穿秦军军装,这回要是入城,只怕会引起城中百姓的恐慌,敌军细作如何看到这些,你们也有风险,所以徐将军说了,一方面是宴请各位将军,顺便布置你们的防区,另一方面嘛,也让你们顺便领两千五百套晋军衣甲回来,到时候换了装备再入城,就不会让城中百姓误会了。”

    杨秋的眉头舒展了开来,笑道:“徐将军想的真是周到,不过,既然已经考虑到了这些,为何不先把这些衣甲让刘幢主带来,而是带了牛羊和美酒呢?”

    刘裕笑着摆了摆手:“还不知道杨将军是不是肯留呢,万一衣甲白白带来,岂不是费时费力?杨将军,事不宜迟,咱们这就上路吧。”

    杨秋满意地点了点头,转头对着后面说道:“额白赤,你留在这里统领全军,万一秦军杀到,不要慌张,缓缓退向寿春方向,记住,点狼烟报信。”

    额白赤正色道:“末将遵命。”

    刘裕笑着对慕容南说道:“拓跋幢主,这里就交给你了,你要好生款待各位氐族将士,千万不能怠慢了他们!”

    慕容南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拱手行了个军礼:“自当从命!”

第三百七十三章 寄奴清晨入牢狱

    天亮了,杨秋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他的头晕沉沉的,记得昨天夜里的宴会上,那洋河大曲的后劲,可是前所未有地强烈,让他一时间天旋地转,而徐元喜那带着笑容的脸,是他倒下前最后的记忆,他喃喃地自语道:“好酒!”

    但是,紧接着,一股刺鼻的,带着霉湿的臭味钻进了他的鼻子里,昨天的夜宴上的酒香和舞女身上的脂粉香气,与之相比,居然是如此地强烈,而在这臭味之中,居然还有一些屎尿的味道,让他差点一张嘴就吐了出来。

    杨秋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一缕阳光从头顶的窗口投了进来,照在这处小屋里,他这才发现,自己所处的,已经不是昨天的刺史府偏殿,不再是那个灯红酒绿的会所,而一处阴冷,潮湿,肮脏的牢房,自己正坐在发黄的稻秸杆之上,而周围一阵响亮的鼾声此起彼伏,里先等七八个跟自己一起前来赴宴的手下,正跟自己挤在一间牢房里呢。

    杨秋一下子回过了神,用汉语大叫起来:“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把我关在这个地方,徐将军,刘幢主,有人吗?!”

    他这一叫,身边的同伴们纷纷醒了过来,经过了一阵摇头晃脑之后,所有人都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阶下囚,全给关在这里了。

    一阵平静而有力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刘裕手里持着一个火把,缓步而来,看着这些又叫又跳的氐人,微微一笑:“杨将军,对你们的新住气,不知是否满意呢?”

    杨秋咬了咬牙,长身而起,厉声道:“姓刘的,你什么意思,我等真心前来投奔,你们却是设下这种阴谋诡计,把我等打入大牢,究竟是为什么?”

    刘裕冷冷地说道:“为什么?杨将军你自己不知道吗?你们说前来投奔,却不带家属,这两千多人跟着你一起抛妻弃子,居然没一个人去告发你,还真的是忠心耿耿啊。”

    杨秋一下子瞠目结舌,额头开始冒汗,一边的里先眼珠子一转,换了一副笑脸,说道:“刘幢主,你们是误会了,我们并不是所有人都来,不想前来投奔晋国的将士们,有一千多人,他们就回去了,只是他们答应,对上面谎报说我们已经战死,这件事杨将军早就说过了呀。”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鄙夷的神色:“可惜啊可惜,酒是个好东西,咱们汉人有句古话,叫酒后吐真言,昨天你们的那些手下们,喝酒喝高兴了,一不小心就跟咱们的鲜卑兄弟说了实话,而且,可不止是一个人这样说的哦!”

    里先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他张大了嘴,说不出话,杨秋仍然不死心,沉声道:“那是喝高了胡言乱语,你们可别当真啊!”

    刘裕冷笑道:“是么,额白赤也是喝高了吗?”他一挥手,一阵脚步声响起,几个强壮的军士,架着一团烂泥似的额白赤,拖了进来,他哭丧着脸,看着杨秋:“首领,别硬抗了,我都全招了,晋人说,只要说实话,就可以饶我们一条命的!”

    杨秋突然如火山爆发一样地吼了起来:“额白赤,你这个没用的废物,昨天我是怎么交代你的?一旦我们出事,你就马上组织兄弟们攻城,救出咱们!可你倒好,你自己先叛变了!”

    额白赤摇了摇头:“首领啊,咱们的弟兄们,全给药翻了,那酒,那酒里有蒙汗药啊,晋人狡诈,他们,他们早就伏了兵在附近,我们的人一倒,伏兵就冲了进来,把所有人都绑了,我,我这也是没办法啊。那个拓跋南凶得很,他说,他说不说实话,问一句就砍一个,我不能让兄弟们都给他杀了,只能招认!”

    杨秋长叹一声,边上的几个手下全都瘫倒在地,杨秋咬了咬牙,看着刘裕,沉声道:“事已至此,老子也不瞒你们了,不错,我们就是天王派来做内应的,刘裕,你最好给自己留条后路,不然,天王大军一到,城池破后,你就是死路一条!”

    刘裕微微一笑:“你的那个天王要是有本事强攻下寿春,还用得着让你们来玩内应这种低劣的把戏吗?杨秋,不要在这里吹大气了,爷爷可不是给吓大的。”

    杨秋咬了咬牙:“既然如此,那你还等什么,动手吧!”

    刘裕笑着一挥手,身边的两个军士打开牢门,把额白赤推进了这个牢房,里先等几个囚徒冲上去就把他拉到墙角,好一阵拳打脚踢,惨叫声在牢房里回荡着,刘裕摇了摇头:“同是天涯沦落人,这又是何必呢?杨秋,我们汉人不是你们凶残好杀的野蛮胡人,你们的生死,应该交由谢镇军来定夺,现在秦军即将到来,我们没办法把你们转移槛送广陵,所以,你们只好在这里委屈几天了,不过,这回我们可没有美酒和羊肉串来招待你们啦!”

    刘裕笑着转身欲走,杨秋突然大叫道:“等一下,我的族人们怎么了,你是不是把他们都杀了?”

    刘裕摇了摇头:“就算是牢饭,我们也没那么多,要给两千多人吃。本来徐将军的意思是全给坑杀了,但我觉得毕竟是俘虏,杀俘不降,再说,让你们胡人见识下我们汉人的仁义,所以,在解除了他们的武装之后,我把他们全给放走了,杨秋,这也是为你好,你的手下们会为你在苻坚面前美言的,我才知道,你这回肯来卧底,是因为儿子当了驸马啊。”

    杨秋的眼中闪过一丝喜悦之色:“你真的放了我的族人?”

    刘裕一笑而过:“我有骗你的必要吗?杨秋,好自为之吧,下次再见面时,应该是寿春保卫战的庆贺大会上,你应该又有酒肉吃啦!”

    刘裕笑着走向了大门那里,突然,一个还带着几分稚嫩的童声在他的耳边响起:“你就是君川之战的英雄,刘裕刘幢主吗?”

    刘裕的心中一动,转头看向了一边,只见一处阴暗的牢房里,两个十岁上下,穿着囚服的少年扶栅而立,虽然蓬头垢面,神色憔悴,却是在落魄中透出一份顽强,刘裕微微一笑,走到两个少年面前:“你们就是朱绰将军的两位公子吗?”

第三百七十四章 朱家兄弟欲拜师

    左边的一个年长点的少年讶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刘裕笑着一指这个少年:“你们两个孩子远远比别的同龄孩子强壮,一看就是武夫之子,还有,你们虽然穿着囚服,但头裹白布,腰缠麻绳,一副戴孝的样子,除了刚刚误杀舅舅的朱氏兄弟,还能有谁?”

    两个少年一下子热泪盈眶,右边的朱超石不停地拿脑袋撞着栅栏:“都是我们的错,是我们害死了舅舅,我,我怎么就下得了手!”

    说到这里,兄弟两不禁抱头痛哭,眼泪如同串线的珠子一样下落,情真义切,看得刘裕都是心中感叹,黯然无语。

    也不知过了多久,两人的哭声渐渐地变弱,朱龄石抬起了头,擦干了脸上的泪水:“你真的是刘裕刘幢主吗?”

    刘裕点了点头:“我就是刘裕,怎么,不象吗?”

    朱超石上下打量着刘裕:“和想象中的差不太多,名震天下的大英雄,就应该是这样如狼似虎的勇士,只是…………”

    刘裕笑道:“只是什么?”

    朱超石勾了勾嘴角:“只是感觉你身上脸上应该有些刀疤,刺青什么的,我爹的军中,几乎所有的军士都有个左青龙右白虎什么的,而你…………”说到这里,兄弟两个都看向了刘裕捋起的袖子,光滑滑的没有任何刺青与纹身。

    刘裕摇了摇头:“你们还是小孩子,从小估计有父亲罩着,也没怎么跟人打过架,吃过亏,成天我只是听说你们欺负你们的舅舅,可曾在街市上跟人打过?”

    朱氏兄弟摇了摇头:“没有,家父是这里有名的世代将门,寿春城里没人敢欺负我们呢。”

    刘裕点了点头:“这就是了,我告诉你们,身上有纹身和刺青的,多半是用来吓人的。我刘裕从小在京口长大,可能你们也知道,自幼就给家里抛弃,所有人都嘲笑我,看不起我,所以我从三岁开始记时的时候就有一股子气,就在跟人打架,打了十几年下来,不知道流了多少血,受了多少伤,但是拳横腿霸,京口刘大的名头也出来了。所以,我并不需要靠纹身和刺青来吓人,我刘裕本人就是让京口所有人都望而生畏!”

    朱氏兄弟的眼中尽是崇拜之色,朱超石喃喃地说道:“这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啊,那气场完全不一样。刘幢主,我们可以叫你一声刘大哥吗?”

    刘裕微微一笑:“可以啊,我也就比你们大个十岁出头,叫叔实在是嫌老,叫大哥正好。你是龄石还是超石?”

    朱超石正色道:“我是朱超石,这是我哥朱龄石,刘大哥,以后我们想拜你为师,学武艺,学兵法,可以吗?”

    刘裕微微一愣,摆了摆手:“你们的父亲就是将军,为何要跟我学这些呢?”

    朱龄石叹了口气:“爹长年出征在外,很少教我们这些的,再说这次我们给爹闯了大祸,他一怒之下几乎要杀了我们,若不是几个部曲叔叔苦苦相求,我们早就没命了。不过他说以后再也不会让我们习武了,要送我们去读书。”

    刘裕笑道:“你爹说的是气话,你朱家世代将门,怎么可能不习武呢?”

    朱超石摇了摇头:“不,刘大哥,这回他说的可不是气话,他说我们两个性子太野,家里没人管教,习武只会害了我们,以后再也不能习武了,要让我们学文,做官去。”

    刘裕的心中一动,暗咐这倒未必不可能,朱家世代为将,但也只是这样的中下层军官,即使是朱绰,也不过是桓家的一个军主,大晋的世家高门看不起这些出身行伍的军汉,要想以后出人头地,也许还真的要弃武从文呢。想到这里,他点了点头,笑道:“学文好啊,习武就算成了将军,也当不了大官。你爹是在爱护你们,为你们的前程着想呢。”

    朱龄石摇了摇头:“刘大哥,我知道这回我们闯了大祸,让爹爹对我们伤心了,但是我们朱家世代忠良,都是从军报国,再怎么说也不能在我们这辈断了,舅舅临走的时候,还抓着我们的手,说以后我们不能让朱家和桓家失望,千万不能跟他一样懦弱怕事。刘大哥,他自己临死的时候都知道学文读书会让人变得娘娘腔,我们怎么能走他的老路?”

    朱超石叹了口气:“是啊,他死的时候都一直后悔自己以前太软弱了,要是跟我们一样的性格,即使是有这个瘤子,也没人敢笑他。我听说那些建康城里的文官子弟,还不如我舅舅呢,要我们变成那样,脸上涂粉,出门坐舆,连骑马都不会,还不如让我们死了好呢。”

    朱龄石跟着说道:“就是就是,听说这些世家子弟连个鸡都抓不动,结了婚后还会给老婆打,刘大哥,你说,做男人活到这份上,还有什么劲?”

    刘裕哑然失笑道:“你们这都是从哪儿听来的?还有,什么给老婆打可是犯忌讳的,可不能随便说啊。”他知道,这一定是当今皇帝给王法慧这个悍妇欺负的事情,传到了两个小子的耳朵里,真是好事不出门,丑闻传千里啊。

    朱龄石点了点头:“我们听刘大哥的,以后再也不说了,不过,刘大哥,爹爹不教我们打仗和兵法了,你能不能教我们呢?”

    刘裕摇了摇头:“你们的父亲只会生气几天,过了这阵,仗打完了以后还会回来教你们的,再说我在寿春也呆不了几天,教不到你们什么。”

    朱龄石连忙说道:“我们就是要在这几天跟着您就可以了,刘大哥,我们是寿春人,对这里,熟悉,你如果要在这里打仗守城,我们一定能帮你忙的!”

    说到这里,朱超石叹了口气:“刘大哥,这回舅舅是为了联姻,为了守寿春而死的,我们害死了他,所以一定要为守城尽一份力,求您跟徐将军说说,放我们出去,别看我们个子小,力气可大呢,开弓放箭,搬石头,就是要我们当敢死队,都不会眨一下眼睛!”

    刘裕笑着向门外走去:“等我消息吧,但愿徐将军能同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820/ 第一时间欣赏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新章节! 作者:指云笑天所写的《东晋北府一丘八》为转载作品,东晋北府一丘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东晋北府一丘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东晋北府一丘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东晋北府一丘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东晋北府一丘八介绍:
历史的车轮滚过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中原大地迎来了百年未遇的和平,人们都以为盛世即将来临,可谁都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场汉人永远也不愿面对的千年恶梦。永嘉丧乱,五胡乱华,中原大地,虎狼横行,异族蛮王,率兽食人!北方的汉人,被不停地杀戮,华夏的儿女,在血泊中哀号。不甘为奴的汉人举族南下,在江东之地重建东晋,自祖逖起,百年来汉家军队六出江南,九伐中原,可惜功亏一篑,多少志士,徒望两京兴叹,巍巍青山,何处不埋忠骨?所幸天不亡汉族,还有刘寄奴,他会用一腔的热血,吼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汉胡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欢迎随本书走进那段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年代。作者书友群219263410东晋北府一丘八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东晋北府一丘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