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九零幸福攻略TXT下载重生九零幸福攻略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九零幸福攻略全文阅读

作者:宅思mm     重生九零幸福攻略txt下载     重生九零幸福攻略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30章 拯救灾荒年(十九)

    可是说翻地哪有那么容易呀,种地自然要翻地,然后点种浇水,除草,哪一样都不能少。

    可是肚子里没食啊,成天就是草皮树根。

    一个个饿的走路直打晃,有人刚翻了一天地就直接晕倒地里。

    村长在那里发愁啊,眼瞅着这样,别说他们想种地,收成没等收成下来,真的都得死在这里。

    张老太看在眼里,这种状况让他们这么坚持去种地,太不人道,可是让自己把吃的拿出来,那就是招人眼。

    后患无穷。

    可是怎么办呢,看着大家去死。

    她不是那样的人。

    咱曾经是宗主,再怎么说,咱这个宗师那也是胸怀天下。

    张老太琢磨了两天,想了个法子。

    现在能怎么着呀,只能上山呗,这靠山吃山还能说啥。

    张老太带着三个儿子直接上山,三个儿子一听要上山去找野兽。

    也来了精神。

    一路上虽然有不少吃食,可是他们知道,老太太手里的粮食一天比一天少没看,现在大碴粥一天比一天稀。

    知道他娘也不容易,人家神仙说了就这么多。

    不是老话说的好,靠山山倒,靠河河干。

    人家神仙已经算是救了他们一家子的命。

    大家心情沉重。

    张老太步履轻盈,三个儿子都要跟不上自己亲娘脚步。

    老大老二老三悄悄嘀咕。

    “咱娘这是要干嘛?”

    “我哪儿知道啊!”

    “马上要进山了,再往里面走,听说有老虎豹子。”

    “还用你说?前几天我在这里经过,听到有狼叫,还看见一头狼就在那头的山峰上看着我。”

    瑟瑟发抖。

    “娘,这是要去哪儿?”

    老大鼓起勇气问。

    她娘比他们精神多,这就是神仙眷顾的人吧。

    张老太指指前面的山坡。

    “那边啊!神仙说哪边有粮食。”

    胡诌!

    老大一喜。

    有粮食就不一样。

    不对啊。

    拉住老娘,“娘!神仙不是说不管咱们?”

    那是敬若神明的凡人的敬畏之心。

    张老太点点头,“是啊!”

    “那这……?”

    “神仙说,是这里的山民留下的,可不是神仙留下的,迟早是要放坏的,不知道还能不能吃,权当神仙日行一善。”

    张老太说的毫无阻碍。

    老大惊喜。

    “那,儿子是不是该去把村里人找来?”

    老大心地善良,这几天被折磨的够呛,心里一直惦记村里人,毕竟不是恶人,不可能自己吃着东西,看着那些人挨饿。

    心里良心过不去。

    “你去吧!”

    张老太琢磨自己藏好再叫,现在儿子这么说,她也不好拒绝。

    老大一溜烟跑没影。

    老二老三愣了,看看老娘。

    大哥怎么跑了?

    “走吧,你大哥回去叫人,咱们瞅瞅,你们看看那些树洞,神仙说这些树洞里有粮食,我也不知道哪一个,大家一起找。”

    张老太指挥开,两儿子那个积极。

    张老太趁机給几个树洞里放了粮食。

    没敢放大米白面。

    就是一些大麦和豆类,其他的不敢放,解释不清楚。

    还有干果什么的。

    核桃栗子大枣松子什么的。

    还别说,张老太看见有松鼠在林间穿梭。

    老二老三不是发现惊喜。

    “娘!这里有不少松子!”

    “娘!这里有葵花籽。”

    “娘……”

    张老太正忙得不亦乐乎。

    嗷一嗓子。

    “娘,快跑,有野猪下来了。”

    老二老三气喘吁吁跑过来,一人架起张老太一个胳膊,就准备跑。

    可惜因为害怕,脚底下哆嗦,一个跟头栽倒在地。

    顺带着张老太也差一点没摔破头。

    张老太稳了稳神,抬起头。

    好啊!

    两大一小三头野猪,气势汹汹冲着他们冲过来。

    领头的两头大野猪,闪着寒光的獠牙,小眼睛里那是凶光。

    饿了好几天,终于闻到食物的味道,这些万恶的人类居然来抢吃的。

    是可忍野猪不可忍。

    张老太终于明白自己刚才放在树洞里的那些东西,被这些野猪闻到味道,所以人家发狂的出来。

    看到他们人自然就生气。

    这野猪自作主张把这里划成了自己的地盘,在人家地盘上抢吃的,野猪自然也不干。

    这二年干旱天气已经不光是让人饿的够呛,这野猪也吃了上顿没下顿,好不容易逮住这一顿吃的,结果还出来一堆人和他们抢。

    这野猪要好好教训教训他们。

    老二老三想要爬起来护着自己老娘。

    可惜的是,光有想法,腿脚跟不上脑子里的节奏。

    两个儿子哪见过这个场面啊,腿早吓得发软。

    这个时候,老大带着村里人也赶了上来,可是远远的就看见那野猪冲着三个人冲过来。

    老大急了,这可是他亲娘,而且娘首当其冲,正好对着两头大野猪。

    这獠牙要是撞上去,自家老娘立刻就没命。

    “娘!”

    就看到张老太一只手甩出去两根树枝。

    两头大野猪一头就栽到地上。

    后面的小野猪根本不足为惧,连獠牙都没长出来呢。

    跟着父母一头就撞在父母的后背,那野猪浑身不知道在树林里蹭了多少松油,那是铜皮铁骨,一般猎人就是拿把刀去砍,都不一定能砍透,这会儿小野猪撞上自己爹娘后背自然遭殃。

    一下子就被撞晕。

    老大赶上来。

    手里的锄头砸在小野猪脑袋上。

    一家三口齐活。

    等到后面跟着的老爷子还有孩子们气喘吁吁的走上来。看到这一幕,大家都有点儿吓傻了,两头大野猪每一头都被一根树枝从头一直贯穿到尾。

    甚至身上都没滴一滴血,可是已经死的不能再死。

    这可是野猪啊,要知道往日里这野猪凶性大发,不少人在野猪里手里吃过亏。

    这野猪尤其喜欢穷追不舍,但凡被他们撞上,哪怕你就是爬到树上,野猪也能把那树给拱倒。

    没想到今天居然折在老太太手里。

    几位老人互相看了一眼,心道这位老太太那是深藏不露啊。

    就人家手上这功夫,寻常的歹人到这里,那还不死悄悄。

    怪不得人家敢带着三个儿子,带着一家子到他们村子里来落户,是因为艺高人胆大。

    就冲人家这本事,就算去逃荒,路上也吃不了亏。

    老人们心里反倒安稳。

    他们这些老人家遭了不少这流民的祸害,这回可倒好一下子心放到肚子里。

第231章 拯救灾荒年(二十)

    张老太起身,拍拍身上土。

    老大先是检查了一下自己,娘身上一点伤痕都没有,这才放下心。

    这才顾上把弟弟两个扶起来检查了一下,这两个人身上也没受伤。

    老二老三两个人羞愧的低下了头,老大走的时候让他们保护自己老娘,他们可倒好,到最后别说保护老娘,差点把老娘害了,要不是老娘有本事,有神仙护体,那他们死一万次都没法解释,害得自己老娘差一点喂了野猪。

    张老太太看见大家都不做声,立马指挥开始干活。

    都在这里站着干啥呀?

    “老村长啊,咱们都是一家人,我就不那么客气,这树洞里呢,我和儿子们发现了不少吃的东西,估计是以前这山上的鸟兽存下来的存粮,这荒年鸟兽说不准早就跑了,要不然也留不下这些东西。

    现在算是便宜咱们,有一点吃的也算能填填肚子,怎么也能熬到秋收,还有这三头野猪,咱也得赶紧抬回去,要不然一会儿这野猪死了的味道终究会散出去。

    到时候周围还不定引来什么样的野兽呢,万一引来豺狼虎豹,咱们可对付不了。”

    村长老爷子一听是这个理儿,人家老太太说的对,赶紧点点头。

    于是大家开始按部就班干活,掏树洞的掏树洞,张老太的三个儿子带着三个儿媳妇儿还有自家的几个10来岁的孩子帮着一起把野猪往下抬。

    没用村里的老人,主要是老爷子他们年纪实在是大。

    又没吃上饭,这一头野猪起码都几百斤重,老爷子他们也根本抬不动。

    不过老爷子他们可没闲着,人家把这树洞掏了个干干净净,一点东西都没剩。

    等到晚上山下的麦场之上,人们热热闹闹,毕竟这可是大丰收啊。

    村里的二十几口人和张老太一家子全聚集在卖场之上,老大拎着刀直接把野猪宰了。

    这把杀猪刀还是村长从家里找出来的私藏货,这是老爷子留着防身用的。

    这会儿也不能藏私,直接拿出来交给了老大。

    这三头野猪宰了之后大概有1500多斤。

    孩子们看着这些野猪在那里欢呼,要知道他们有些日子没见肉。

    这个有些日子可是好几年。

    村长看了一下那些野猪肉,犹豫了一下,但是觉得既然想把张老太他们当做村里人,就得有啥说啥。

    “大妹子,有个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我想跟你说一说,你也别嫌弃我多管闲事儿。”

    张老太倒是不在乎这个。

    “村长大哥,您说吧,咱们既然都在一个村里住着,以后还长长久久的要当邻居呢,有啥话您就说。”

    “实不相瞒,咱们村子周围几乎十村九空,这周围的确日子过得艰难,可是咱这村子最大的一个好处是往前走20多里地,就是咱这里最大的府城,咱们这里虽然日子不好过,可是府城那里有不少富户和大户高官贵人都在那里住着。

    您这野猪肉药是放着,自己吃了就太浪费,要不然你们家有三个儿子儿媳妇呢,这壮劳力跟得上,不然的话还是把这些野猪肉拿到府城里去卖了吧,多少你们也能银子凑手。

    就算是想买粮食也能买不少,估摸着想坚持到秋收也不容易,我看着大妹子家的炊烟,这两日里也烧的没那么旺,想必粮食也不够吃,我这是好意,绝对没有其他的意思。”

    张老太一听倒是乐了,老爷子和她的想法不谋而合,她也是觉得像这种天气这野猪肉也放不住啊。

    况且1000多斤肉,他们加起来连三十口人都不到。

    要靠自己吃,这肉放臭了都吃不完。

    不过张老太最高兴的是听老爷子那话里话外的意思,人家从来没惦记过这野猪肉。

    虽然说这野猪肉本来就不应该惦记,可是在这种少吃没喝,他们家家户户都吃不上东西,啃着草根和树皮过日子的时光,人们能保持这样的心性,没有一丝的贪婪,这就说明村子里的这几位老人,那都是德高望重的人。

    就冲这个品性,自己帮了他们那也是帮的心甘情愿。

    张老太点点头。

    “村长大哥,你说的对,这些猪肉太多,咱们根本吃不了,这样吧,我做主把那些猪下水和猪头蹄髈留下,毕竟大家都好些日子没吃过肉,剩下这野猪肉咱直接运到府城去把它卖了。

    我们家吃的一样马上就要见底,虽然说咱从树洞里找来不少吃的,可是终究是些干果之类的东西长久下来也顶不住,我琢磨着这些野猪卖了换点粮食回来,估计足够咱们全村这些人熬到秋收。”

    村长一听这个话眼眶都湿润。

    他活了这么多年,人心这个东西他怎么会不了解?

    他刚才说那番话自然是提前撇清关系,告诉人家他们不贪那个心。

    主要是人家老太太表现出的战斗力,让他明白,这一家子恐怕都是高手,他们可不要惹祸上身。

    自然心里也清楚,这野猪是人家的,这树洞里大半的东西都得归人家,因为这树洞可是人家发现的,人家要没发现他们怎么可能找得下来,就算人家全拿走他们也没话说,毕竟这是人家找到的。

    大不了过上两日他们上山去再找,总能再找到零星的一些。

    村长分得清楚的呢。

    和全村剩下的老老少少性命比起来,他自然知道他们绝不能贪心,这个时候贪心就是自己害了自己。

    可谁成想,人家老太太刚才那一番话口口声声说的都是我们,人家这个我们说的是全村人。

    居然说野猪肉换了粮食让全村人熬到秋收,这话他如果没听错,人家老太太是想帮着大家熬下去。

    虽然说村里剩的人口不多,可是这也是人呢,一张嘴都要吃饭。

    人家老太太相当于是把他们全村人的命都救了,就冲这个人家是仁义的人。

    村里的几位老人带着孩子们扑通又跪下,张老太一看这个就想瞪眼。

    她最反感这个动不动就跪,可是没法子,在这个年代似乎为了表达自己的尊敬和敬意,除了下跪还没其他法子。

    指挥儿子把人扶起来。

    其他的别说了,先把那布袋子里树洞找出来的东西给每家每户都分了一点,现在不是按户分而是按人头分。

    可是一家居然分了有一大口袋,足足有一百斤的样子。

    这一晚上大家都吃的肚子饱饱的睡得。

第232章 拯救灾荒年(二十一)

    一大早。

    张老太太一家三个儿子儿媳妇,推着自己做的板车,上面猪肉已经分解开。

    不然没有工具可以运一头猪。

    张老太和村长一块跟着。

    村长是带路的。

    张老太是压阵的。

    没有张老太跟着,三个儿子也心慌。

    有村长带路,他们一路上走的都是小路。

    就算是六个壮劳力也累的够呛。

    这也多亏就是张老太他们一家,毕竟这段日子,他们吃饱喝足。比起村长他们来说,这几个大人身上的确是有劲儿,要是换了一般灾民,恐怕这些野猪肉还真推不到府城去。

    等到了府城,张老太看见明晃晃的“樊城”两个字。

    来到城门口能看见。逃荒的灾民,在城墙根儿底下一排一排睡满了人。

    还有沿街乞讨的,甚至有头上插着草标卖儿卖女的。

    倒是能看见城外有设的官府的粥棚。

    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一座府城的官员还算是干实事,起码还会为灾民做出一些赈灾救急。

    他们同情不了别人。

    自家都要饿死了,去同情别人,谁也没那个同情心啊。

    推着猪肉直接进了城,等进到府城里面和外面灾民所看到的情况截然不同,城里面街道井井有条,干净整洁。

    人们衣着打扮都算还过得去。

    看人们的面色表情,能够看出这里的人,日子过得还算富足,怪不得很多灾民都跑到这座府城来。

    看样子这里的人日子过得还挺好。

    来往的客商和百姓看起来依然一片祥和繁荣。

    买卖照做,省医还兴盛。

    他们推着野猪肉浩浩荡荡,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人看到这野猪肉立刻眼馋起来,也有上来打听的,不过一听说要把这么多猪肉都买了。

    很多人买不起,只好转身走,张老太他们没准备零卖,这么多1000多斤野猪肉,要是零卖的话得卖几天呀,一天根本卖不完,到时候还不臭了啊。

    所以他们琢磨了一下,老太太直接让人推着野猪肉先在街上转悠了一圈,然后直奔街上最大的酒楼。

    他们这个动静,酒楼的掌柜的不知道也不行,一看到这野猪肉放在自家门口,立刻明白人家这是整卖。

    掌柜的心里一喜。

    倒是也没见外,直接出来把人引进去,一看当家作主的是个老太太。

    “老太太,这猪肉怎么卖啊?”

    “掌柜的,我也不跟你客气,我们家这推来的可是野猪肉,不是一般家养的,你也知道这几年闹灾,谁家还养的起猪啊,能养得起猪的,那都得日子过得富足才行,现在家家没有余粮,连人都要饿死,到哪去养猪啊?

    我们这猪可是山上打的野猪。

    你也看见了,我这三个儿子身强力壮,上个山打个猎,没啥问题的,掌柜的,你要是能全收了,也就省得我们跑好几家,要不然得一家一家酒楼送下去,就是不知道掌柜的什么价收啊?”

    张老太倒是爽利一下子把自己底儿教的清清楚楚,主要是他们等不了,这天气越发热起来,如果今天不把猪肉卖了,又不可能把肉拉回去,到时候再放一天,恐怕这肉真的会臭。

    掌柜的点点头。

    “老太太,我的伙计早就告诉我,有人推着野猪肉在街上晃悠呢,我还琢磨着得让人请你们过来,毕竟我们酒楼做的就是这吃食的生意,而且一天的消耗量大。

    再说了我们家东家开的可不是一家酒楼,光是在这府城里开了6家酒楼,你们这肉到了我们家都不用出门,直接就能消化。

    正常的猪肉大概13文一斤,我也不坑你,你这是野猪肉我给你多加5文钱,18文一斤,您看看要是合适的话,咱就把肉称一称,直接留下,也省的老太太你们再满街的跑。”

    张老太瞅了一眼村长。

    自己几个儿子肯定不知道行情,主要府城这里的情况,村长比谁都清楚。

    老村长听了这个价钱捻着胡子,不由得点点头,看样子这个价格不算过分。

    “那掌柜的,既然您这么说,那我们就把肉全卖给您,您让伙计称肉吧,咱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们也是等着这猪肉换了钱买点粮食呢。”

    掌柜的一听这老太太挺痛快,自己说啥就是啥,人家也没还价。

    立刻派伙计去把肉都拉进酒楼后面。

    这肉称了之后一共是1580斤。

    一共是二十三两七。

    掌柜的直接给了24两,毕竟人家老太太根本没还这个价。

    哪怕就是加上一文钱,恐怕也不是这个价钱。

    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掌柜的还特意叮嘱老太太。

    “老太太,你这三个儿子身强力壮,一看这就是一把好手啊,以后要是再有了这种山货,直接送到我们酒楼来,放心价钱肯定好商量。”

    张老太点点头,要说打野物,这山上还真不少,要是真的她用神识把这些野兽逼出来,说不准他们家还真的能靠这打猎,挣上一大笔银子。

    从酒楼出来,兜里揣着这20多两银子。

    三个儿子感觉街上每个人都成了小偷,恨不得把银子捂在怀里。

    “瞧你们那出息样,行了行了,这银子也捂不热,咱们赶紧去粮行,这银子换成粮食带回去,这才是王道,毕竟村子里都等着吃饭呢。”

    张老太和儿子们跟着村长直接去了粮行,到这里面的粮行一打听才知道这会儿粮食价格疯涨。

    以前的时候一两银子能买两石粮食,可是现在可倒好,一两银子只能买半石粮食。

    而且还是粗粮。

    哪怕现在就涨成天价他们也得买啊,要不然村里家家户户可都坚持不到秋收,别说别人,就是老太太他们家也坚持不到秋收,张老太也知道,自己既然已经说了神仙说给这么多粮就是这么多粮。

    自己不能无底线的往出拿粮食,否则的话那不是打了神仙的脸,神仙要是说话不算数。

    怎么让普通人信服神仙的权威?

    贵也得买,于是20两银子买了十石粮食。

    好在村子里人不多,要是人太多的话,还真的让人发愁。

    粮食装上车。

    儿子们直接从车上把家伙事抄起来。来的时候他们就怕路上遇到抢劫的,毕竟这世道不好,现在人人为了活命,好人恐怕也能变成歹人。

    他们做了万全准备,家伙事拿出来连门口的那些流民,他们最起码不敢对着他们明目张胆的跟着。

    终于回了村里。

第233章 拯救灾荒年(二十二)

    等到他们推着粮食的板车进了村村口,早有孩子们在那里张望着。

    往日里孩子们是不出来玩的,都饿的没劲儿,恨不得躺在炕上一动不动。谁还有劲儿玩啊。

    可是因为昨日从树洞里弄来不少吃的。

    这大早晨起来,一人嘴里嚼了两颗松子,一下子感觉人都有精神。

    尤其下午还吃了一顿各种豆子干果混着从山上挖来的野菜和树皮煮成了粥,热热乎乎吃了一肚子,这会儿孩子们都有了精神,于是才聚在村口张望着。

    老村长可是村里的主心骨,他去府城,而且是去帮着卖猪肉,据说卖了猪肉之后买回粮食,可是要给全村大家一起分的,所以孩子们都在这里盼着呢,这个时候的孩子经过灾年之后,谁对粮食都有一种莫名的渴望。

    已经多久没吃过粮食。

    这不,看到他们推着粮食的板车进村,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村里人全都出来。

    跟过年一样热闹。

    张老太家的孩子也全都出来。

    其实这粮食加起来也没多少斤。

    一石粮食还不到200斤,这十石粮食加起来也不过1000多斤。

    真的是多亏他们人少,四十个人平均分下来一个人差不多四十多斤。

    不过离秋收也不过就三四个月,这样的话匀匀,还真的能熬下来。

    张老太直接开始分粮,也不管老少大小,一人头上分四十多斤。

    其实一共加起来也不到50个人,也就30多个,将近40个人。

    实际上一个人能分到四十斤。

    要是按照家庭为单位的话,实际上一家是一个老人带着两个或者是三个孩子在度日,其实算起来一家也有一二百斤粮食。

    再加上上山挖野菜,大家地里再种点菜种点东西的话,其实熬到秋收还是没问题的。

    把粮食一分,虽然不多,可是家家都明白,只要手里有粮,心里就有底呀,他们还有昨天从树洞里挖出来的那些东西,一家居然还有四五十斤,加在一块儿,这就不少。

    大家都有信心能够熬到秋收,不过老爷子他们着急的是现在他们没有麦种,没有种子就没法种粮。

    再说这会儿早就过季节一个多月,就算这会儿能种粮,恐怕也没办法到秋收。

    张老太今天给大家出的主意,按照他们荒地上种的法子,也种番薯和土豆,本来这些东西就是越冬的东西。

    如果大家都种上这个的话,说不准还真的有点产量,反正总之是不亏。

    要比种粮食强的几百倍,毕竟粮食可没有这么高产,现在不能图这些口感,只能说番薯和土豆这是高产作物,一亩地利用下来,他们这个村子啊,就是过上两年都没问题。

    张老太还打算,土豆和红薯需要后续的保存空间,如果保存不好的话,恐怕这些东西也搁不了两年,但是他们种的这新鲜玩意儿可以卖给酒楼啊。

    到时候卖给酒楼,换了银子回来再买粮食,这样粮食和土豆番薯交替的吃,他们再坚持一段日子都没问题。

    老村长现在都听张老太太,因为人家这老太太有见识啊,光冲人家跟掌柜的谈吐上面,就能知道这老太太恐怕以前出生大户人家。

    也不知道家里是怎么遭了灾,才有了今天这一日。

    可是就是到了这个份上,人家还是照样该接济他们,接济他们,就冲这个恩德,他们都愿意听老太太。

    大家有了粮食,立刻开始准备干。

    老爷子他们还是种了几亩菜,南瓜蔬菜这些还是必须种,不过张老太又帮他们育了一些土豆苗和红薯苗出来,这些东西直接种到地里之后。

    老爷子他们是真没见过这种东西。

    心里打鼓。

    好在他们从山上引的水足够浇地,大家虽然辛苦一点,可是只要地里的收成好,将来什么都有指望,尤其是看着地里的幼苗一点一点的长大。

    全村人心里都充满了希望。

    眼瞅着地里的蔬菜开始结果,丰收就在眼前,可是这会儿村长急急忙忙跑回来找老太太商量,主要是地里现在的状况不太良好,明显着他们发现地里出现了不少蝗虫,这就预示着旱灾之后有蝗灾。

    张老太也没法子呀,这一些蝗虫她也没有一个好的方法来对付,总不能自己站在那里,用自己的神识驱赶蝗虫吧。

    她就算再强大,也只能是小范围内的发作,总不可能把她当做一个移动的驱蝗器,再说那样也是治标不治本呢。

    还不都怪一一九,把自己的符都没收。

    现在没有符纸,她也一筹莫展。

    村里人想了法子在田地里烧树枝熏烟,想把蝗虫熏走,可惜这些蝗虫越来越多。

    10来天之后,大面积蝗虫过境,整个地里像是遭了灾,所有地面上的植物全被啃了个干干净净。

    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们坐在地头连动都不想动,主要是这是辛苦了半天,种的作物,现在可倒好,还有一个多月两个月就能收获,问题是现在全被蝗虫啃光。

    不少人是嚎啕大哭啊。

    老天爷就是不给人活命啊。

    张老太瞅了瞅他们。

    这能怎么办?

    她也对付不了蝗虫。

    上面的秧子都没了,底下的土豆和红薯,反正长也长的差不多了,就算没有长到最大个,不过估摸着也已经长了个八成,毕竟按日子来说已经快收成。

    第2天直接喊了全村大小都下地去刨地去。

    他们要收土豆和番薯。

    村长他们虽然跟着去了地里。

    问题是大家都打不起精神,现在还收什么收啊,这地里空空荡荡的。

    张老太也不说话直接指挥儿子先下他们的地去刨坑,毕竟他们种的比他们早,到了这个季节也该收获。

    老太太的三个儿子,虽然知道蝗虫过境,地里现在空空荡荡,问题是他们侍弄地这么长时间,还真没见他们家的地结过果实,他们弄不清楚他娘让种的这东西到底是啥玩意儿,主要是大家都没见过。

    这会儿他娘让刨地,他们自然就干,在他们心目中娘说什么就是什么,娘身后可是有神仙指挥呢。

    老大一锄头下去,从地里刨出了十几个圆圆的土豆,不过他可没见过,捧着这东西兴高采烈跑到自己娘跟前。

    “娘,这是不是就是您说的土豆?”

    “没跑就是它。你们下地赶紧的,把这地底下的都刨出来,这个可是高产作物。咱今年明年的粮食可就指望这东西。”

第234章 拯救灾荒年(二十三)

    村里人一看,居然从地下刨出来这圆疙瘩,不管这是什么,老太太既然让刨,证明这东西肯定是能吃,而且是种下去的东西长出来的。

    谁心里明镜一样。

    一下子,村长他们都来了精神,都下了各自的地里,拿着锄头,大人小孩儿在那一块儿刨。

    果不其然,地底下刨出来不少这圆疙瘩。

    虽然说他们地里的这些疙瘩长得没有老太太家地里长得壮实,可是起码有啊。

    还有那孩子把那长的不是圆疙瘩的东西掰了一块儿,塞到嘴里一尝,没想到居然甜甜的。

    大家伙儿一听说这东西能吃,立马来了精神,要知道蝗虫过后,他们都以为完了,靠这点粮食,别说坚持到明年,这个冬天都过不去。

    谁能成想,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于是一个个都来了干劲儿,整个地里忙的热火朝天。

    不过是三天功夫,他们把地里所有的东西都挖了出来。

    看着堆成小山的这些东西,一个个都乐开了花,这些东西比他们想象中可多多了,没想到一亩地可以出产这么多。

    等到每天回去,张老太又教他们怎么吃这个土豆和番薯,这番薯可以直接蒸了吃,还可以放到火上烤熟了吃,当然好可以煮粥的时候搁在里面。

    当然红薯还可以磨的粉,磨成粉之后成为粉面儿,还可以做粉条,凉粉儿,粉丝这些东西。

    变着花样儿当菜吃。

    红薯放不住的,还可以切成片儿晒成干。等到冬天的时候直接放进锅里去吃。

    这土豆呢,可以当做菜,切丝炒着吃,凉拌着吃,还可以当成主食直接蒸着吃,尤其张老太做的土豆饼,土豆面条,这些东西吃的全村人都赞不绝口,这东西吃了又顶饱。

    一下子村里人都来了精神,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

    张老太说了,这些东西要想储存好,必须挖地窖,没法子否则这些东西可放不住。

    原本村里有一些有地窖的人家,自然还得再进行扩大。

    因为这地窖已经好多年不用,连粮食都没有,要地窖干什么用啊!

    这地窖都荒废,现在得重新修一下。

    修完了之后,这土豆红薯全部都运进去,主要是量太大。

    粗略的称了一下,这一次收成足足有二三十万斤。

    这一下连村长他们几个老人都吃惊,他们种的地其实并不多。

    毕竟人手在那里放着,想多种一些也种不了,主要是老太太家种的多,老太太他们家那荒地种了有十亩都多,后续又开了二十亩,他们几个老人加在一块,也就种了十五亩地。

    一共四十五亩地就产了这么多东西。

    搁在以前他们一亩地最多也就产个二三百斤粮食,那都是丰收年。

    谁能想过一亩地能产几千斤啊?

    他们加起来人口都不足40口,人这么多人居然收了这么多东西,二三十万斤,要是算下来平均一家那都是将近1万斤的东西。

    这东西要是让他们吃,就算一天吃一斤,一年也不过365斤。

    不!

    干脆敞开了肚皮吃,那年1年1000斤,足足可以把人撑死。

    那也吃不完啊,就收的这点东西,他们就算吃10年也够了。

    一下子倒有些让人欢喜让人忧。

    主要是怕这些东西不好保存,万一给放坏了,那不是亏大了。

    张老太丰收下来,立刻就让儿子带着这土豆和红薯,直接又去了府城。

    打了这么多东西下来,总不可能全都吃了。

    留一部分就足够他们这些人富富足足过两三年。

    可是也不能顿顿吃土豆红薯啊。

    土豆还好说,这红薯吃多了要烧心。

    这不她带着红薯和土豆直接去找了酒楼老板,这酒楼掌柜的,上一次收了野猪肉,这不还惦记着呢。

    一听说老太太带着儿子来了,还以为又拿了野货来,结果没想到一看这些人空手来的,只带了一个布袋子,这布袋子一看就没装多少东西,心里倒是有些失望。

    不过倒是客客气气把人迎进了里面。

    张老太直接让儿子把袋子里的土豆和红薯摆在桌子上。

    就算掌柜的见多识广,也没看出来这东西到底是个什么。

    “老太太,您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请恕在下孤陋寡闻,还真没有见过。不过我琢磨这倒是有点像芋头之类的东西,应该是可以吃。”

    张老太点点头。

    “掌柜的,实不相瞒,这两个东西,圆的这个叫土豆,这个长的尖头尖脑的,这个叫红薯,既可以当粮食,又可以当菜,实话跟您说,这是我们自己给地里种的。

    种的这个东西呢,听说是番邦传过来的东西,本来没人愿意种,我们也是逃荒的路上人家送给我们的一些,据说是这东西高产,我们到这里落了脚,这不就想着总得种点东西。

    趁着年景好能收一点算一点,没成想这东西还真的是高产,一亩地产好几千斤呢。这不蝗虫过后这地里的东西都被吃光,我们这不是想着赶紧把这收了,要不然恐怕今年还得饿肚子。

    这一次找上掌柜的,自然是想把这个东西卖给掌柜的。”

    掌柜的倒是心里一动,这是番邦传来的东西,那倒是新奇!

    问题是他们也不知道这东西怎么做啊。

    那芋头是煮熟了之后切成片,然后蘸着白糖吃。

    难不成这东西也是那样吃?

    “老太太,你这东西倒是看着稀奇,问题是我看着这东西和芋头差不多,问题是那芋头再卖也卖不上去什么价钱,毕竟是个普通吃食,也做不出什么花样来。

    你这东西要真的是一亩地好几千斤,恐怕你们收了不少,这要是卖给我们酒楼,我们也卖不出去啊。再说了,您这个东西我也不知道该什么价要啊!主要是市面上没见过。”

    人家掌柜的也是实话实说,毕竟芋头这东西,做菜的用途就那么几样,又翻不出什么花样来。

    这眼前的土豆和红薯,谁知道做出来是什么味道呀,如果还不如芋头呢,他们干什么花钱找这个罪受。

    不过倒是听说这东西丰产是个好东西,不管这东西好不好吃,可是老百姓可以填饱肚子,那它就是好东西,问题是再好的东西对于他们酒楼来说,在他们酒楼卖不出去什么好价钱的东西都不算好东西。

第235章 拯救灾荒年(二十四)

    张老太就知道,掌柜的会这么说,这东西还没普及。

    毕竟大家都不认识该怎么吃,谁都不清楚,恐怕最明白怎么弄这个东西的就是自己。

    “掌柜的,这样吧,您看东西我带来了,要不然我借您的厨房用一用,把这东西做出来菜您尝一尝。要是觉得可以,那么咱们再商量价钱。”

    掌柜的倒是点点头,没想到这老太太还会手艺。

    他倒也真的想尝一尝,看看这土豆和红薯到底是个什么味道。

    立刻让人领着老太太去了后厨。

    厨房的大厨早就被轰出去,总不可能在这里看着人家做菜,那就成了偷师学艺。

    老太太挽起袖子,动作麻利,很快就做了一大桌子菜。

    毕竟自己东西放在这里都是现成的。

    他们还特意带了一些土豆和红薯的附加产品,比如这粉条,她就做了酸辣粉。

    这一桌子土豆和红薯的菜肴上的桌。

    所有人闻着香味儿,那都馋的流口水。

    掌柜的瞪一眼自家大厨,瞅瞅人家就这么简单的就弄了一桌子东西出来。

    你看看你们,这鸡鸭鱼肉成天不少,能弄出这个香味儿,他们家酒楼早就客似云来。

    张老太太出来一样一样给掌柜的介绍。

    “掌柜的,您先尝尝这个拔丝红薯,这个东西得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您看这个夹一块儿,就拉出来这糖丝,蘸一点儿这个水丝就断了,您尝一尝,看看味道如何。”

    掌柜的一吃,眉头立刻舒展,哎呦,这个叫红薯的东西还真好吃,吃起来甜甜的。

    这恐怕那些贵人最喜欢这样吃,主要是这做法也没见过。

    “老太太,这味道还真不错。”

    “这个叫酸辣粉儿,您尝尝就是用红薯这个东西做出来的。”

    掌柜的一尝,哎呦喂,这个东西真好吃。

    余下的东西,不等老太太一一介绍,掌柜的那是甩开腮帮子一样一样的尝过去。

    剩下的大厨,包括厨房里的厨工,全部都围了上来,大家一一品尝,包括张老太太三个儿子拿着筷子吃得香。

    家里老太太也教自己儿媳妇怎么做这些东西,可是自家媳妇儿的手艺和自家娘亲做的手艺,那真是天差地别,看看她娘做出来的这味儿,怎么吃起来就这么香!

    掌柜的整个一轮吃下来!心里有数,人家老太太是个人物,人家既然敢这么做给他,自然是心里有成算的,也就是打了主意,这东西要卖给他,估摸着肯定是会把做东西的方子也卖给他。

    做了这么多年生意,他如果连这点眼力劲儿都没有,那就白当掌柜的。

    “老太太,让他们在这里尝,咱们两个人单独说会儿话,您看怎么样?”

    张老太心领神会,这是要谈价钱。

    两个老人精一块儿去了隔壁的雅座。

    掌柜坐下,立刻让人给老太太上茶上点心,人家老太太一口东西都没吃。

    “掌柜的,甭这么麻烦,我的来意你也明白,这土豆红薯说白了当粮食吃没问题,可是谁也不能长时间就光吃这一样东西啊,是个人都受不了。”

    “老太太,您今天做的这些菜可真好,而且我居然在市面上都没见过,当然您这个肯定是得用土豆和红薯这两样东西才能做出来,否则的话也做不出来这个味道呀!

    这样您这红薯和土豆我一斤给您5文钱,市面上咱们这些瓜果蔬菜最贵的也不过是1斤3文钱,我给您5文钱一斤,价格肯定不低,不过我就是有一个条件,您得把这些方子也卖给我们,要不然我光要了这土豆,红薯回来能干什么用啊?”

    掌柜的早就打量那些方子,刚才那些东西他尝了一个遍,这些新奇的玩意儿,一桌子下来起码有10道菜。

    而且都是市面上没见过的,就算他们酒楼隔一段时间推出一道菜,也够他们酒楼一年轮着边转一圈。

    这些菜肴的味道口感,那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耳目一新。

    这一些东西绝对可以让他们酒楼更上一个台阶儿。

    “掌柜的,既然您这么敞亮,话说到这个份上,你也没有打压我们或者仗势欺人,逼着我把方子给您交出来,这样吧,您就说吧,您想怎么着我都听您的。”

    张老太不是没想过自己拿方子入股,可是这开酒楼的,谁家背后能没点亲戚后台呢?

    自己只不过是个普通老百姓,说白了没权没势,要是真的人跟人家合股,一旦人家把银子吞没,她还能把人家怎么样,还不如干脆一点把方子卖给人家,可是这方子卖多少钱,老太太也不知道啊。

    这个掌柜的一看为人还算实诚,没说见到他们这新奇的玩意儿,就想着主意打压他们,趁机从他们手里把方子抢走,就冲这一点来说,掌柜的这个人还不错,人品是值得信赖的,既然如此老太太就顺水做个人情。

    “老太太,您这么说,我都有点愧不敢当!您这是信任,我就冲着您这份信任,我给您一个方子50两银子,毕竟您这个方子虽然有些新奇的地方,可是要是仔细琢磨还是能够琢磨出来的。

    只不过是花费一些时日罢了,我也不能说这面刚吃了您的东西,背后我就让我家厨子在背后想法子拆了您的台。

    这样那我就太不是人了!我们东家做生意,那是以诚为本。我看了您这一桌子下来一共是10道菜,这样500两银子全都包了。您家的土豆和红薯以后我们酒楼都包了,5文钱一斤!

    不过等到来年要是市面上大量出现了土豆,红薯,那个价格只能说来年再说,您看呢?”

    张老太太立刻拍板拿定主意,这方子卖了,而且还专门帮掌柜的另外写出来两个方子,算是赠送。

    一道水煮鱼,一道口水虾。

    还指点掌柜的大厨,把这些菜都全部做了一遍,人家是包教包会,而且还把方子写了下来。

    双方给土豆和红薯定好契约,并且那十道方子的银子,掌柜的也直接付了,说好的第2天老太太要派人送500斤土豆和红薯过来。

    后续怎么送,等掌柜的第1天的菜试卖过之后再决定,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这500斤一天就卖光啊。

    老太太揣了500两银子,后续那还有不少的土豆和红薯呢。

    按照他们这个价钱来说,还能卖一二百两银子。

    老太太瞅了瞅这500两银子才能买250石粮食。

    算下来也不过是5万斤粮食。

    五万斤粮食,一个人分下来一千多斤呢。

    这个年起码吃饱没问题。

第236章 拯救灾荒年(二十五)

    一次不敢买那么多粮食。

    真怕出事。

    旱灾过后又赶上了蝗灾,现在流民更多了,而且府城里的粮价,明显的还在涨。

    前一段日子还是一两银子半石粮食。

    现在已经是一两五十文半石粮食。

    张老太想了想粮食得买,但是不能这么买,他们去了粮行,直接找掌柜的商量。

    他们要的粮食,让掌柜的直接送到他们村儿里去。要是不送货上门,他们就去其他家买,反正他们是大户,一次买的又不少。

    送货上门,那是应该的。

    掌柜的琢磨了一下,这可是几百两银子的生意自然答应。

    过了几天,掌柜的让人直接调了粮食,都没进府城里面,顺路就到了村里给他们送了。

    张老太只买了500两银子的粮食,其余得银子没准备全都造了。

    总得手里留点儿富裕银子。

    就这500两银子拉来的粮食也够他们大家伙吃。

    粮食进村,家家户户都分了粮,直接进地窖,现在不光有土豆还有粮食。

    村长他们几个老人带着孩子们亲自来到了老太太家里,虽然这一次没下跪,老太太不喜欢人下跪。

    可是老村长说了,这是救命之恩,无以为报。

    这些孩子们以后就是老太太的孩子,跟着老太太的姓。

    这在古代那可是天大的事情,要知道谁家的子孙都是为了传宗接代,承继祖先的。

    改姓这可是天大的事情,除非是入赘。

    一般改姓,那这种恩情可就是和天一样大的恩情。

    老爷子说了,他们家的子子孙孙都得记得老太太的恩情。

    没有老太太他们这一家子,他们哪还有什么传宗接代,恐怕早就到他们这里就灭绝。

    人不能忘恩。

    宋老太太不同意有什么用啊,人家根本不由她不同意。

    整个村子改成了宋家村。

    老村长还亲自带着老太太,他们直接把户籍落到了他们村子里,整个村子都改了姓,改成了姓宋。

    老爷子说了,村里现在暂时不富裕,等他们这些儿孙长大,挣了银子就给村里修一个祠堂,修不了大的,就修一个小的。

    老太太一定得供奉进祠堂里。

    宋老太太自己立马成了牌位上的,每天得吃香。

    可是这是一种认可。

    老太太他们在村子里开始修建房子。

    毕竟这村子里太破落了,既然他们在村子里算是正经安家落户,也希望帮着老爷子他们把房子也都修一修。

    趁着天还没有变冷。

    一旦下大雪就怕房子被压塌。老爷子他们年纪大了,上房什么的真干不动,家里的孩子又都小。

    宋老太要是不帮他们,估计这一个冬天过去,这些人能活下来那也是够庆幸的。

    大家在一块毕竟经历这么多都有了感情。

    宋老太觉得能帮一把还是帮一把,不是自己想当善人,是没办法,到了这个时候不当善人,就是得看着他们死,再怎么说这些孩子们现在可都姓他们家的姓儿。

    算起来也是他们家族的后代。没有血缘关系也得认哪,说起来这可全都是自己的孙子孙女儿。

    老大老二老三干的挺起劲儿,他们心里觉得自己得到认可。

    以前在村子里,他们家是啥情况呀?

    村子里穷的就属他们家穷,人家谁都不愿意和他们家来往,更不要说他二叔三叔那么压榨他们家,谁敢跟他们家来往啊?现在在这里他们算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他们三个人在村里那也是威风八面,说一不二的人物。

    人都有这种心理层面的要求。

    老大老二他们也一样。

    不是老实人就没有追求。

    以前没有这种条件,是因为上面有他娘压着,而且他娘的做事方法不让村里人认可。谁也不敢跟他们家沾上边儿,他们也大方不起来,就算是穷大方也没那个能力呀。

    自家一家子都快饿死了。

    儿女都要养不起,更何谈去帮助别人。

    可是现在不一样,在这个村子里,他们的威望达到了顶点,而且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在这个村子里人们对他们的认可,远比在原来的村子高的多。

    老大,老二,老三三个人干起活儿来,那自然是信心百倍。在他们心目中,他们干的那可是高大上的事情。

    自己不光活得好,活得很好,而且还在救助别人,帮助其他人。

    虽然村子里人并不多,可是这已经让他们感到满足。

    能让自己活的很好,吃饱喝足,还能让别人也活的很好,这在以前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可是现在他们实实在在的就是这样来做。

    村里六户人家的房子很快就修整完毕,毕竟只是六户,又不是整个村子的人们。

    靠山吃山,山上的石头树木全都可以做利用,房子修整的比往年还结实,而且院墙都竖起来。

    老村长看着这结实挡风的房子,心里也是感激,如果不是人家这一家人的出现,他们现在估计早就饿死了。

    现在想起来,他们都觉得这一家人似乎是上天派下来的。

    张老太睡到半夜忽然醒了,主要是她的神识发现,靠近村子不远处有人出现。

    只要是她的精神力范围之内出现,自然会察觉,而且人的数字不少,加起来有十几个人。

    精神力出去探查,却发现来人恐怕是周围的山匪。

    手里拿着刀枪棍棒,而且还有人推着车,看样子有人给他们送粮食的事情已经被周围人的发现,所以人家动了歪心思。

    是啊,这二年土匪也没饭吃。

    就村子目前的战斗力来说,根本打不过这些土匪,最有战斗力的就是他们家的三个儿子,可是总不能让三个儿子对付十几个人呢,人家还有武器呢。

    更不要说这村子里老弱病残多的很,剩下的他们家的全是未成年的孩子,六个老人那里也全都是孩子。

    这些人要真的闯进来,孩子们可就要吃亏。

    逼急了,死伤的还不是这些人。

    张老太心里那个怄啊,她要是有储物戒指在,至于这样?

    自己的防御符放出去,哪怕你就是大罗神仙也一样把你给收了,现在可倒好,害得她在这里还得动脑筋,现在谁上啊?

    儿子不能上,只能自己上了!

    老太太一个人搞定,多亏她最近一直在修炼,要不然的话现在要吃大亏。

    “一一九,你行!”

    一一九继续装死,他是发现,江小满精神力是厉害,可是自己只要躲进商场里面,江小满就对自己毫无办法,升级好,升级呱呱叫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86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九零幸福攻略最新章节! 作者:宅思mm所写的《重生九零幸福攻略》为转载作品,重生九零幸福攻略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九零幸福攻略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九零幸福攻略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九零幸福攻略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九零幸福攻略介绍:
重回九零,苏晴决定有仇报仇,有恩报恩!不成想自己好像开挂了?过目不忘、千杯不醉、连她的血包治百病??幸福攻略就是这样开启的。重生九零幸福攻略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九零幸福攻略,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九零幸福攻略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