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安溪柚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空军体系化作架构

    其中中国腾飞作为主要出资方占股62%,电子科技X研究所出资10亿人民币以及相关专利技术和人才队伍占股38%。

    以此为基础ZSNB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向栾和平创办的WHZB采购了76台国产200纳米制程的光刻机,经过多次曝光可以完成160纳米制程芯片制造工艺,足以满足电子科技X研究所对180纳米制程的需求。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180纳米制程的工艺那是相当先进的,英特尔公司最新推出的奔腾3系列处理器所使用的工艺便是180纳米制成。

    正因为如此,180纳米制成在这个时候真的是属于世界前列先进工艺,可见电子科技X研究所研制的反导\反卫星系统远程搜索雷达的性能有多高。

    当然国产的光刻机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说废品率就比同同期的阿斯麦尔公司生产的光刻机要高出两倍,功耗也高出一倍,不仅如此成品质量上照比欧美国家设备生产出来的芯片要低上一个档次。

    但不管如何国产设备至少解决了现阶段中国腾飞对机动远程精确雷达的现实需求,质量稍微差点不要紧,后面慢慢提高就是了,欧美国家的先高端芯片制造设备也不是一蹴而就就有今天的局面,不都是慢慢积累才最终形成今天超高利润的?

    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熬人,但最起码中国腾飞和电子科技X研究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剩下的就是疯狂的刷经验,然后慢慢的打怪升级而已。

    但不管以后如何,现阶段中国腾飞通过这次合作不但实现了高端芯片设备的批量制造,更重要的是掌握了雷达的核心技术。

    正因为如此,中国腾飞才得以在自己的产品线上大胆的加入了自己的综合电子探测系统。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腾飞希望能在反导\反卫星系统基础上实现一定的变现,最顶端的反导\反卫星系统当然是不能拿出来卖。

    但各种各种低端减配型,就没这个顾虑了,当然是能卖多少就卖多少,而这些低端的地空导弹系统自然也要有相应的雷达系统作支撑,与其他电子科技研究所合作不是不行,但相对来说成本有些高。

    所以得到相关技术的中国腾飞干脆就把这一块的蛋糕也拦到自己怀里,完全把这块吃干抹净,倒不是中国腾飞霸道到非要走过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而是自己本身背负着极大的成本压力,投资半导体那几百亿可不是大风刮来,每一分钱都是中国腾飞掏出的真金白银,若是腾飞集团时代还算好,国际环境宽松,只能不怕脏不怕累总能从国际市场上捞到外汇。

    可是现在被纳入XX法案的中国腾飞很多国际贸易活动受到了限制,令外汇的赚取没有以前那么便捷和丰厚。

    而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腾飞开始逐步转向军民并举,开始不讲武德的狂造军用产品的原因,这东西不同于民用产品有一大堆限制,军用产品只需要购买国认可就行,跟所谓的通行标准,贸易规则根本就不想干。

    问题是想要在这个领域站住脚,快速的迭代和超高的性价比永远是成功的不二法门,正因为如此,为了利润最大化,中国腾飞是能自己做的绝不假手他人。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要配合总部研究应对隐身目标的重要课题,之前的中国腾飞只是一个单简单的航空航天产品制造商,如今也初步掌握了电子方面的技术,总部自然不会放过。

    于是也给中国腾飞下发了一份任务单,让中国腾飞借助自己既生产隐身战机,又能够匹配相关的电子设备这个优势,看看能不能摸索出一套能够被部队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应对隐身目标的方法。

    这个活儿看上去没什么,可一旦操作不好的话是很败口碑的。

    原因很简单,如果说部队的演习是用自己的矛打自己的盾的话,那放在中国腾飞身上就是用自己的榔头砸自己的锅。

    反隐身探测系统做好了你让中国腾飞这几年布局的下一代战斗机情何以堪?

    如果是中国腾飞现阶段的隐身战斗机真龙Ⅱ依旧豪横的令各部队毫无办法的话又没办法向总部交代,说实话这个平衡还是挺难把握的。

    但庄建业还是在这个艰难中找到了令中国腾飞完全立得住的支撑点,那就是产品线的全面升级嘛。

    而这也是为什么总部会举行这次带有试验性质的对抗演习,双方都是新装备,都是新战法,谁也不知道未来战争哪个才是主流。

    既然如此,那就拉到演习场上好好的碰一碰用实战的行动检验装备的效能好了。

    这等于是说庄建业把选择权交给了部队,无论选哪样都跟中国腾飞没关系,我的产品是好的,但合不合适是部队说了算,因此不装备的那部分装备不能代表中国腾飞的技术不行,只能说不能满足现阶段部队的需求,却不等说满足不了其他国家军队的实际,于是内销变出口,最起码还能赚一票外汇不是。

    当然了,这些背后的小九九,薛卫东可不知道,他现在怨念颇深的是中国腾飞搞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干嘛?以至于他现在面对这次演习可谓压力山大。

    同样压力山大的,还有薛威东的对手刘小林,这一次刘小林的部队构成可不仅仅是一个营的S—300PMU2防空导弹系统。

    而是加强了一个改进型红旗—2防空导弹连,以及四辆由道尔M1近程防空导弹系统组成的机动防空分队。

    配合着两个加强连的35mm高炮形成了远、中、近三层密集的防空火力网,这还不算为了能够更好的模拟出综合防空体系,总部还划拨了4架苏—27战斗机作为截击机,随时由刘小林指挥用于支援防空作战。

    可以说刘小林所指挥的部队已经远远超出一个营级规模,而应该称作为综合防空旅,再加上能够探测出隐身目标的探测系统的话,整个部队的作战实力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一流水准。

    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他的指挥官刘小林却没有任何沾沾自喜的意味,反而紧锁着眉头站在密如珠网的防空态势板前,紧锁着眉头显得是忧心忡忡,没办法他面对的可不是一般的空军攻击部队,而是享誉全军的“金头盔”。

    如果是半年前以刘小林现在的实力,估计也不会这般的担忧,但是现在列装了由中国腾飞生产的空军体系化作架构的“金头盔”部队,刘小林还真的不敢说有必胜的把握!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中国的“野鼬鼠”中队

    尽管不敢言胜,但刘小林也没轻言放弃,毕竟是一名军人,骨子里不服输的性格那是天生的,更何况他也想借着这个机会称一称“金头盔”部队的斤两,看看是他这个盾更厉害,还是“金头盔”的锚更锋利。

    就在刘小林皱眉沉思之际,一名参谋忽然跑过来,在面前的防空态势板上用蓝色马克笔在上面标注了一个飞行轨迹。

    刘小林见状眉头下意识的一挑,开口问道:“这又是那家民航的客机?”

    “东方航空的DC4866号航班,机型是一家波音737。”参谋连忙回答。

    刘小林闻言点点头,没说什么,等参谋走后,刘小林双手环抱胸前,在防空态势板前来回踱了几步,随即开口叫道:“参谋长。”

    “到!”

    正在跟几位参谋在一旁商讨相关防御预案的综合防空部队参谋长连忙挺身应了一声,旋即将手里的文件交给一旁的参谋,快步来到刘小林的跟前:“部队长,您找我?”

    刘小林点点头:“我总觉得今天的民航班机似乎多了些,按照我们之前的调查,演习周边的民航航线一共有8条,一整天下来不过32班,可从早上六点到现在不过4个小时,已经飞了15班,超过了50%,显然不正常,所以你给我好好查查,这些民航班机到底是不是真的民航飞机!”

    参谋长闻言脸色也严肃起来:“指挥长的意思是说,‘金头盔’部队有可能利用民航班机作为突袭的掩护?”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刘小林目光幽深的看着面前一惊被蓝色的民航航迹线布满大板区域的防空态势板:“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设施的‘巴比伦行动’,与叙利亚在贝卡谷地的空中突袭作战,都完美的借助了民航航线,甚至用数架战机模拟民航班机进行突袭,这方面我们不能不防,毕竟我们的对手可不是一般的部队,狡猾的很。”

    “好,我这就去布置!”

    参谋长应了一声,赶紧转身将刘小林的命令传达下去,不过刘小林依旧不放心,待参谋长走后又下了几道诸如通过演习周边的民航班机必须提供民航应答机呼号;所属的一架苏—27作为防空截击机进入待命状态,随时出动拦截的命令。

    同时远程搜索雷达、敌我识别应答机以及两种被动探测设备开启,作为必要的预警手段开始进去临战状态,所属的电子对抗分队更是一刻不停的监听着截获的无线电信号,稍有异常便会触发综合防空部队的全力反击。

    而随着刘小林的几道命令的发出,综合防空部队的紧张感一下子就提了起来,而整个演习也在这一刻终于有了一丝令人窒息的味道。

    以至于距离演习区域四十公里的某地下综合指挥中心内,总部首长等一大批导演部的领导和观摩首长们也在刘小林下达一系列命令后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的同时,心里不约而同的赞叹一声,刘小林不愧是打仗的苗子,这敏锐的战场嗅觉也是没谁了。

    只是从民航航班的异常就察觉到有可能的危险,不得不说刘小林这个指挥长并非纸上谈兵的绣花枕头。

    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并没有就此做窃窃私语的议论和评价,原因很简单,实在是怕说错话被当场打脸。

    “金头盔”部队利没利用民航做手脚?答案当然是显而易见,不然也不可能在短短4个小时的时间里,演习周围会有着全天50%以上的航班量。

    可利用民航不等于是假冒民航,17个航班民航的的确确都是真的,“金头盔”部队的战机还真没有利用所谓的密集编队,冒充民航飞机接近目标。

    他们只是借用某些距离演习中心区域更外围的几条民航航线作为突袭的主要方向,从而导致部分民航飞机不得不调整航线,从而导致演习周边的民航飞机骤然增多。

    这要是其他部队这么做,现场观摩的首长必然会说一句:“愚蠢!”

    这不明摆着告诉对手自己的动向嘛?

    然而吊诡的是,这个方向上是有“金头盔”的作战飞机在行动,但只要是少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这两架作战飞机别说对刘小林部队造成威胁了,就是能不能飞到目标位置都是个未知数。

    因为在这片民航客机腾出的空域内上蹿下跳的不过是两架印有“金头盔”标志的歼—7E型战斗机,尽管是歼—7的改进型,但短腿的毛病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

    这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是,两架歼—7E是在850公里外的机场起飞,到达这片空域已经属于作战半径极限,而这处空域距离刘小林部队至少还有500公里的航程。

    也就是说,想要达成突袭目的,作战半径最起码要达到1350公里以上,以歼—7E的小短腿儿,就算在嫁接两截儿也不够用。

    “那‘金头盔’的主力在哪儿?”在上帝视角下都看得云山雾绕的众多部队首长们终于有人忍不住了,问出了在场所有人都想询问的灵魂拷问。

    “不管在哪儿,‘金头盔’部队算是成功的调动了综合防空部队的注意力!”就在这时,坐在最中央的总部首长忽然开口,然后指着面前的大屏幕上已经按照刘小林命令起飞并快速奔向两架歼—7E所在空域的苏—27截击机:“目前综合防空部队的关注点全部集中在66号空域,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这里,其他方向便会空虚,很明显这就是‘金头盔’部队想要达到的效果,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所谓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这才是真正的战场!”

    似乎是为了验证总部首长的话,就在总部首长话音渐落之际,大屏幕的画面骤然切换到天空之上,厚厚的云层令视线非常不好,可就在这时,密集的云层内忽然窜出六架歼—8E战斗机,以密集队形穿梭于云层之间,快速接近综合防空部队的导弹阵地。

    然而还没等指挥中心的众多部队首长从突然出现的震撼一幕中缓过神来,其中的四架歼—8E已经将机翼下方的导弹发射了出去,与此同时导弹部讲解员的话音已经在指挥中心内响了起来:“首长们现在看到的是隶属于空军‘金头盔’部队反雷达攻击分队进攻的画面,这个分队主要遂行的是对敌方雷达等探测设备的猎杀和攻击,也被成为中国的‘野鼬鼠’中队,这是该分队列装新式作战飞机后的第一次场重大演习……”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运—32电子侦察机

    听到中国的“野鼬鼠”中队,在场的一众观摩的部队首长们除了少数几个知情人士外,几乎有一个算一个都露出难以抑制的惊讶之色。

    尽管不少人这些年从不同渠道听说过国内有这样一支模仿域外某大国专业反雷达空中攻击部队,然而无论是公开还是内部都没有丝毫的正规信息留出,更没有相关的演习和作战训练,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消息只是个谣传。

    就好像国内准备把购买的“基辅”号和“明斯克”号两艘苏联时代的载机巡洋舰改装成现代化的航母一样,听着很热血,实际上很难完成,不说两艘航母已经过于老旧,就是舰上的结构和布局也不足以应对现代化战机的起降需求,与其改装成航空母舰,还不如研究下苏联的造舰思路和工艺细节,然后老老实实的改造成主题公园赚点儿钱来的实在。

    所谓的“野鼬鼠”中队也是一样,看上去这种专业的反雷达空中攻击部队就是战斗机配备反辐射导弹的搭配就能完成所谓的反辐射作战任务。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全世界有空军的国家都能组建自己的“野鼬鼠”中队了。

    可现实的情况却是除了域外某大国这个世界最强空中霸主外,其他国家含有类似的编制,当然中东地区的以色列除外,但这个域外某大国的亲儿子能有这样的配置也不例外,毕竟亲爹在如何也得把儿子照顾好。

    至于其他国家……

    要么是被域外某大国纳入自己的作战体系当中,要么根本就没那个实力来组建这类庞大而又复杂的空中作战体系,只能眼睁睁看着这种高效的空中攻击方式而唉声叹息。

    是的,这种反辐射空中作战光有导弹和战机只是入门,最关键的则是要有一个高效而又完整的反辐射作战体系。

    世人只见识到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当中域外某大国的军队使用F—16CJ“蝰蛇”战斗机搭配“百舌鸟”或“哈姆”反辐射导弹对着伊拉克和南联盟的防空系统各种的花式摩擦,打出一个又一个亮眼的战绩。

    可谁又知道在他们背后则是RC—135“铆接”战略侦察机;E—8“联合星”联合目标攻击雷达监视机;E—3“望楼”预警机以及KC—135空中加油机密切配合的结果。

    毫不夸张的说,这几种机型缺一样,域外某大国的“野鼬鼠”中队都会跟折了一条腿一样,变得不太灵光。

    因为在这个体系中,这四款机型就是无可替代的支柱,KC—135空中加油机不用说了,那是空军攻击部队拳头能够无限延伸的利器,想要出其不意的长途奔袭,空中加油机必不可缺。

    E—3“望楼”预警机更是空中作战的大脑,监视空中态势,指挥编队作战,应对敌方战机,掩护部队进攻,预警机可谓是整个作战体系中的核心。

    E—8“联合星”同样是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毕竟敌方的防空系统不可能钉在一处地方等着你来打,时常需要机动部署,甚至还会构筑假目标来迷惑攻击部队,这个时候就需要E—8“联合星”这样的专业对地探测机种从纷繁复杂的战场迷雾中找到这些目标。

    当然,最最重要的还要当属RC—135“铆接”战略侦察机,因为这款战略侦察机算是反辐射作战中核心中的核心,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很简单,RC—135“铆接”战略侦察机可以利用强大的电子侦察设备铆钉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防空系统的雷达频谱信号,以此向由F—16CJ“蝰蛇”战斗机搭配“百舌鸟”或“哈姆”反辐射导弹的“野鼬鼠”中队提供准确的频谱数据和目标打击参数。

    毫不夸张的说,RC—135“铆接”战略侦察机就是“野鼬鼠”中队的眼睛和耳朵,少了这个关键节点,“野鼬鼠”中队的战斗效能至少降低60%,

    而这也是偌大的世界范围内,只有域外某大国一家能玩得起“野鼬鼠”中队的原因所在。

    先不说这些个特种支援飞机的技术水平超高,但就成本而言也是一个比一个贵,更重要的是有些机种因为涉及极强的敏感技术没办法成体系出口,只能是自己消化,从而进一步推高了成本。

    就拿RC—135“铆接”战略侦察机来说吧,尽管称不上是域外某大国空军最先进的侦察机,但绝对是功能最全面的,因此刚一问世就被域外某大国列为严禁出口的敏感技术目录,得不到数量上的摊销,营该机的价格达到了8.5亿美元,可谓是高到了天际。

    如此高的价格,财大气粗的域外某大国空军也吃不消,所以算上各类改进型,RC—135“铆接”战略侦察机也只装备了21架,数量恰好跟B—2战略轰炸机等同,尤其可见该机型稀罕程度了。

    能够坐在这处地下指挥中心观摩两支带有试验性质的部队进行演习的部队首长,一个个可不是网络上的键盘侠或是日常生活中的民科,眼睛只盯着冲锋陷阵的那几个“明星”兵器评头论足,而是会由点及面,从这支隶属于“金头盔”部队的反辐射打击分队的公开亮相看到那些背后不为人知的东西。

    就比如说,在大屏幕当中的那六架执行反辐射打击任务歼—8E战斗机的背后最起码要有一架类似RC—135“铆接”战略侦察机这样的特种支援类飞机作支撑。

    不然,单凭几架歼—8E战斗机和几枚反辐射导弹还真的有这么大的胆量在距离目标100公里的地方就投放导弹。

    要知道当今世界战斗机集成的电子侦察吊舱清晰准确的接收敌方雷达频谱的距离也就100公里左右,如果算上分析频谱特征,铆钉射击参数和打击诸元,最佳的发射距离应该在60公里的位置,只有这样才有80%的概率命中目标。

    可歼—8E战斗机在100公里处就毫不犹豫的释放了导弹,这说明什么?

    很明显在这支打几分队背后有一款早已铆钉综合防空部队雷达信号的电子类支援飞机帮助歼—8E战斗机锁定了目标。

    事实也的确如此,就在众位部队首长猜测这款电子类支援飞机究竟是何方神圣时,大屏幕画面再次切换到距离演***西北350公里的处的万米高空之上,一架通体没有丝毫舷窗,机鼻高高隆起,两侧犹如贴了两个腮帮子似的怪异飞机正平静的巡弋在天上。

    与此同时,导弹部解说员的画外音再次响起:“此刻画面中的这架飞机是刚刚列装‘金头盔’部队的新式电子侦察机,代号运—32!”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预警机

    听到运—32这个代号,在场的一众部队首长都是齐齐的一震,没办法,实在是头一次听说空军部队中还有这样的存在,可就在这些首长竖起耳朵,准备继续听导弹部的解说员继续就运—32电子侦察机做详细介绍时,等来的就是解说话筒关闭的按键声。

    就这么没了?

    一众部队首长那心情可想而知,跟那些正读到关键时刻就断掉的读者是一模一样,恨不得把积攒多年的刀片儿一股脑的堆在作者的头上。

    这些个部队首长们其实也想对着导演部也来一场刀片儿攻势,就没这么干的,到了关键处给断了,简直就不是人。

    可心里骂归骂,却每一个人站出来挑头的,没办法,总部首长这尊大神就坐在正中央,他都没说话,谁敢炸毛?

    正因为如此,哪怕心里面对着导演部骂着各种MMP,可面上还是平静的跟个没事儿人一样,顺畅的不行。

    “好了,你们不用那么装着不以为然了,运—32的具体情况导演部根本就不清楚。”这个时候坐在最中央的总部首长突然开口,现场略微嘈杂的议论声瞬间就安静下来,旋即总部首长看向旁边的一位身穿空军制服的领导:“冯参谋长,你来给大家伙儿介绍介绍空军这两年来装备的几款特种支援飞机。”

    总部首长这话不说还好,脱口而出之下让参加观摩的一众部队首长无不是差点儿惊掉下巴,什么情况?运—32电子侦察机并不是唯一,而是有一批类似的装备已经加入空军序列?

    难怪这几年经费向空军倾斜那么多,以至于其他军兵种领导和首长日渐不满,没办法,经费的盘子就那么大,给别人多一点,自己这边就得少一点。

    一年、两年还可以,问题是自从东南沿海大事件后已经连续五年的经费分配比例当中空军都占到了绝对的大头。

    甚至某些年份空军的占比达到了42%以上。

    刨去第二炮兵固定的20%用于维持核常兼备和地下防御掩体的费用后,陆军和海军加一起的占比还不到30%。

    如此情况下就已经让海军和陆军的领导们很不满了,先不说海军庞大的装备更新计划已经上报了快八年了都没有获得批准,如今只能抱着112、113、167这三艘90年代建造的导弹驱逐舰撑场面,至于所谓的由绿水挺进蓝水也就是停留在文件上的概念,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基础。

    陆军就更不用说了,在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开始装备第三代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的当下,陆军部队依旧是老迈的59式坦克挑大梁,步兵的双腿做依仗,与一二十年前没有丝毫的变化,就更别谈陆军喊了快十年的机械化和信息化了。

    这也就罢了,更关键的是经费的持续压缩导致陆、海军的训练严重不足,这才是最要命的,要知道日常的油料、弹药的消耗、人员的食宿、装备的损耗、场地的建设可不是动动嘴皮子,热情激动一下就能搞定的,都是需要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经费充足倒没什么,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削减这方面的投入,以至于某些部队从新兵入伍到退役连实弹打靶都没打过几次,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子弹也是要钱的,经费不足自然是能省则省。

    这样训练不足的部队谈何战斗力?

    正因为如此,陆军和海军的领导可谓忧心忡忡,关键是如果划拨给空军的经费让人看到成果也行,陆军和海军的领导也不是不懂道理的人,谁不知道未来战争得制空权者得天下,如果空军能有这么大占比的经费搞出一些名堂,陆海军也认了,毕竟空军洗地,陆海军躺赢的局面谁都想感受一下。

    问题是这几年下来,空军有改变吗?

    或许有,比如说苏—27的数量持续增加,再比如说十号工程的试飞正稳步推进,然后……似乎就没有然后了。

    整体依旧是歼—7扛大梁,歼—8打天下,歼—6老而弥坚做补充,这样的阵容哪里能够掩护得了陆军和海军?

    所以这些年关于这方面的怪话可是不老少,然而上到总部下到空军全都跟没听见一样,依旧我行我素的继续着既定的方针,将大比例经费投入到空军的建设上。

    以至于不少部队的领导和首长准备在年底集体到总部好好理论理论,可还没等动作就被总部招到这里观摩演习,然后就看到了运—32电子侦察机,这还没完,听总部首长的意思,似乎这样的特种支援类飞机已经成为一个系列,这一次准备一股脑的全都向他们公开?

    就在这些个部队首长脑袋混乱之际,冯参谋长的话音已经在众人的耳畔响起:“这些年我们空军建设的重点方向是体系化作战,因此我们在加强常规装备的同时,主要的方向便是支撑空军作战体系的特种支援飞机……”

    说话间,一位参谋已经在旁边架好了幻灯片播放器和幕布,然后导弹部工作人员关掉了大屏幕,指挥中心打听顿时暗了下来,只有幻灯片播放器前的幕布发出明亮的光芒,旋即冯参谋长按下手中的切换器,幻灯片播放器立刻启动,很快幕布上便以品字形在众位部队首长面前展示出三款看似相似,实则细节并不相同的的三款特种支援飞机。

    之所以说三款飞机看似相似,是因为整体的气动布局都是一样的,都是下单翼、T型尾翼、两部涡扇发动机吊装在机体尾部。

    其实都不用旁人具体介绍,一些有眼力的部队首长早在运—32电子侦察机的画面上就看出来其基础型号不是旁的,正是中国腾飞研制生产的TRJ—700型支线客机。

    只不过与民航所使用的客机不同,幕布上的三款机型的外部特征显得更加的粗壮和霸气,先不说运—32电子侦察机那隆起的机鼻和两侧腮帮子似的长长凸起;单说右边的那架机腹下方那题整条灰蓝色的雷达天线罩以及机背上密密麻麻的天线就知道这家伙干得不是一般的活儿。

    至于最上方那架机体背部托起一根犹如女子体操平衡木一样的物体到是最容易让人辨别是什么用途,可也正因为如此,见到这一幕的众位首长双眼无不是露出难以掩饰的震惊,以至于某些部队首长下意识的脱口而出:“是……预警机!”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合成孔径雷达

    “没错,这款运—33的确是空军装备的第一款真正的预警机!”听到不少部队首长叫出“预警机”这三个字,正在解说的冯参谋长不禁微微一笑,直接就把重点转到了众人更为熟知的预警机的身上,进而语调拔高了颇为自豪的说道:“请注意我用的词,是真正的预警机,而不是我们之前部队中使用的所谓的雷达警戒机!”

    话音未落,冯参谋长手上的切换器便按了下去,幻灯片播放器立刻启动,幕布上顷刻呈现出运—33预警机的超大清晰图。

    这时候人们才发现整个运—33预警机布局,虽然大致沿袭了TRJ—700型支线客机的外形,但在诸多细节上却又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就比如说,除了上面的平衡木电子扫描雷达外运—33预警机的机鼻与民航型号不太一样,显得更加的浑圆,直径更大,在机上跟战斗机雷达罩上一样的防雷桁条和黑色涂装。不难想象,这个部位必然安装了一部雷达。

    相应的机体尾部也向后延伸了一小段,同样包裹着一部雷达,再配合着T形垂尾上由于为了解决背部平衡木干扰整体的气动布局设置的鲨鱼鳍似的的天线稳定翼,以及机身侧方和下方密密麻麻的天线……

    基本上除了两台发动机加挂在机体尾部还能看出些TRJ—700型支线客机的影子外,所有的布局真的改得连亲妈都快不认得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这款飞机才会突破之前采用米格—31战斗机机载雷达,结合TRJ—500型支线客机改装的雷达警戒机。

    无论是搜索距离,还是搜索范围,亦或是指挥引导,运—33预警机都远远超出TRJ—500雷达警戒机数倍甚至是十数倍。

    也正因为如此,金头盔部队的指挥中心根本就不在薛卫东所在的空军基地,而是在这架编号为68732的运—33预警机上。

    然而还没等在场的众多部队首长消化完冯参谋长“真正预警机”这几个字的深刻含义时,冯参谋长接下来的话就让在场的众人再次陷入无法自拔的震撼当中,只见他手上的切换器忽然一按,一份详细的性能表格便呈现在众人的眼前。

    随即,冯参谋长用手里的指示棒往屏幕上一点:“各位请看,这是我们运—33预警机基本技术参数的详细列表,起飞重量和飞行高度这些基本性能我就不做过多赘述了,基本上与TRJ—700型支线客机区别不大,我现在重点介绍一下运—33预警机所搭载的ZBF—219

    机载预警雷达系统。

    该雷达系统应用了中国腾飞,最新研制生产的高性能芯片模组,使得雷达相较于同产品可以更加小巧、实际功率更低、自动化程度更高、探测距离更远、测量精度更准。

    得益于这款雷达的成功应用运—33预警机可以实现,对周围500公里的广阔区域进行不间断的搜索。

    对轰炸机大小目标的发现距离为450公里。

    对战斗机大小目标的发现距离为350公里。

    对巡航导弹这种低空来袭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20公里。

    与此同时运—33预警机还可以指挥引导我方最少八个批次战斗机编队对来袭目标进行拦截和攻击。

    当然运—33预警机也不是没有缺点,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太昂贵,一架运—33预警机的单价高达12亿人民币。

    不过这还没有达到目前为止空军装备采购单价的记录,因为运—33预警机的同胞兄弟,同样由TRJ—700型支线客机改装而来的联合地面攻击雷达指挥机,运—34的采购成本达到了15亿人民币,算是迄今为止空军采购的最贵的机种。

    或许有人问,这么贵的飞机空军用得上吗?毕竟我们在作战方面不必处处照搬域外某大国的军队!”

    说到这里,冯参谋长顿了一下,旋即按下手中的切换按钮,幻灯片播放器再次启动。幕布上出现了一架以运—34指挥机为背景的东南沿海某地区地形图。

    旋即,冯参谋长的指示棒往上轻轻的点了两下,语气认真的再次说道:“其他的特种支援飞机有或没有我个人觉得都无所谓,但这款运—34指挥机我确实觉得无论花费多大代价也要装备起来。

    原因很简单,这个地方……”

    说着,冯参谋长又指示棒点了两下某地区:“这里不但有众多的地面工事,还有数不胜数地下掩体,传统的侦查手段根本无法覆盖所有的地下掩体。

    但我们的运—34指挥机却可以!”

    话音未落冯参谋长手上的切换器再次按下幕布上便出现了一张清晰的运—34指挥机照片。

    不同渔运—32和运—33,运—34整体上更加趋近于TRJ—700型支线客机,如果不是上面的军徽和编号以及中国空军的字样,说它是一款做工精细的高端公务机都没人会相信,因为整体的逼格就摆在那儿呢。

    唯一与民航款不同的是整个机腹下方,那条足有八米长的雷达罩。

    令这款飞机瞬间令人有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

    而此时,冯参谋长点的指示棒就点在,这个几乎涵盖了整个机腹的雷达罩上:“之所以不可或缺,就是因为运—34上装备了这套ZBF—119型合成孔径雷达,它的重要作用除了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精确的探查地下地下工事,

    经过我们的近一年的实际测试和验证,搭载ZBF—119型合成孔径雷达的运—34指挥机在一万米的高空上精确的找到地下五十米处的固定目标,然后通过计算机形成打击诸元,通过数据链传递给对地攻击编队,然后由FBC—1A战斗轰炸机或苏—30MKK战斗轰炸机携带特种钻地弹药,从而完成对这类高价值目标的精确狙杀!”

    此话一出,在场的一众部队领导算是彻底的惊了,东南沿海某地区的复杂性在场的人可都是清楚的,尤其是那些深藏于地下的固定工事,尽管国内部队拥有了钻地弹这样的利器,可目标的确定却是令人无比头疼的问题。

    一旦有事,只能是临时发现临时解决,解释部队势必要承受不小的损失。

    如今好了,搭载ZBF—119型合成孔径雷达的运—34指挥机就等于有了双火眼金睛,让躲起来的地鼠无所遁形,这意义可不是一般的大!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这活儿他们能干

    是的,就东南沿海的军事斗争而言,搭载ZBF—119型合成孔径雷达的运—34指挥机算是未来作战力量核心中的核心。

    或许在几年前,这类只能在后方默默苟着,许多年上不得台面却又价格死贵死贵的机种还并不受部队主流的待见。

    除了昂贵的价格因素制约外,当时部队的各级领导觉得凭借着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必胜的决心以及人民群众的支持能够战胜一切敌人。

    即便东南沿海爆发的军事斗争,解释万船千帆渡海峡的壮阔场面吓也能把敌人吓个半死。

    可随着海湾战争、东南沿海大事件以及科索沃战争之后,部队的上上下下这才猛然发现,在巨大代差的情况下,真的不是几句口号,几股士气就能弥补天堑般的差距的。

    就好比是义和团的大刀长矛与八国联军的机枪火炮一样,哪怕是神功护体也是被吊起来狠抽的命。

    骤然清醒的部队各级领导开始重新审视之前应对东南沿海军事斗争的各项细节,这才发现,所谓的优良传统,所谓的必胜信念,所谓的万船千帆的气势,除了能在宣传上获得赏心悦目的镜头感外,根本没有丝毫的实际作用。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真要这么干了,不但会失败,而且有可能遭遇重大损失。

    届时动摇的可不单单是部队的士气,有可能直接影响如今局面大好的国运!

    问题是明白问题的严重性是一回事儿,如何解决问题有时另外一回事儿,没办法,谁让部队的技术水平已经整体落后一个时代,而其中最最关键的便是目标发现与指挥控制体系的严重落伍。

    事实上就目前的部队而言真的不缺大威力的攻击手段,火力恐惧症在国内各级部队中就从来没好过,缺的是如何利用成熟的体系将这些大威力攻击手段整合起来,以更加高效和迅速的方式在敌人还没反应过来时堆在他们的头上。

    这方面域外某大国堪称样板,基本上能把手上能调动的所有攻击手段形成一个拳头,对着敌人狂砸。

    八十年代中期的苏联也算可以,所谓的诸兵种合成真真是把苏军的攻击力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解体后的俄国就完犊子了,一场格罗兹尼巷战直接把病态毛熊的遮羞布彻底撕下来,以往战无不胜的苏军已不复存在,剩下只是个病恹恹的俄罗斯!

    至于欧洲,他们到是很想拥有域外某大国那种把拳头捏在一起的能力,问题是欧洲人的传统艺能便是纠结于手上的钱是投到福利领域换取选票,还是砸进高技术方面换取未来。

    功成名就的资深政治家自然是选择后者,但如今欧洲更多的是只看眼前得失的政客。

    他们的逻辑也很简单,自己上台掌权才能有更大的话语权,不然再美好的愿景也是空谈,于是……欧洲内卷了。

    国内到是没有欧洲那么精神分裂,经过几次思想风暴的洗礼,军内外早已经形成统一的思想,那就是想打赢未来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就必须实现部队的再次现代化。

    而其中目标发现与指挥控制体系算是整个再次现代化的核心与重点。

    问题是国内有这样的决心,更有这方面的远见,再加上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多少也积攒了些家底儿,咬咬牙的情况下也算不缺经费,但国内缺的却是最最关键的要素——技术!

    无论俄国如何虚弱,不管欧洲如何精神分裂,他们手上或多或少都有相关的核心技术,只要条件允许,他们随时能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目标发现与指挥控制体系。

    可国内却恰恰相反,一切政策和思想都没问题,问题出在技术问题。

    没办法,目标发现与指挥控制体系可不是简单的攒几个部件就能做成的,涉及到的东西庞杂到令人头皮发麻。

    因此这套体系不单单是部队的诸兵种的有机整合,更是产业端上下游的整合。

    这方面国内远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没办法,建国初期的产业划分早已把各企业的产品线规定死了。

    生产电线的绝不会砰网线一根毫毛;生产网线的也会不搭理电线一眼。

    一旦某一天市场上需要电线和网线结合的新型线缆怎么办?两家厂子只能是干瞪眼,然后继续各干各的。

    没办法,两家都没有彼此融合的能力,即便强行捏合在一起也会产生极大的排斥反应,最终的下场可能比现在慢慢死去还要凄惨。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在国内各行业中可谓十分普遍,就拿航空发动机来说,生产涡轴的从来不碰涡扇;生产大推力涡扇的自始至终也不会在中小推力涡扇上下功夫;而生产中小推力涡扇的厂家就跟鸵鸟一样,把脑袋埋进沙子里,好像这样就可以看不到这个世界除了中小涡扇外的其他品类的航空发动机。

    这导致国内航发单位和配套厂家不少,但彼此之间就跟春秋战国一样,彼此之间严重割裂不说,重复建设,通用技术扎堆上马等行业弊端比比皆是。

    不但令国家每年巨额的经费和补贴无法集中使用,而导致效果了了,跟让航发系统政出多门,至今形成不了一个统一的合力。

    以至于到现在,国内航发领域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航发谱系。

    这与通用、普惠、罗罗这样的巨头相比差距简直没法比,不管哪家拎出来,人家航发谱系从小到大,完完整整且技术路线清晰。

    一款先进材料成熟定型后,全谱系的航发便会来一次大升级,反观国内,因为种种原因很难行得通。

    类似的情况在飞机制造、航天制造以及汽车制造方面都普遍存在。

    目标发现与指挥控制体系同样如此,身在在某方面来讲更考验整体的综合整合能力,在这方面国内真的是非常欠缺。

    就拿某电子技术研究所来说吧,本专业的确是行业内的翘楚,但这个研究所的专家从来没接触的航空领域,这导致该研究所出产的电子产品严重超重不说,密封性和稳定性也不是很好,令载机极易发生震动,影响飞行安全。

    面对这种情况,总部和空军也很无奈,可现代化的步伐不能停,最后只能是两步走,一方面积极寻求与国外的合作;另一方面在国内广发英雄帖,以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寄希望某家厂商能接住这个重任。

    当时刚刚跟电子科技X研究所合作成立的ZSNB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刚刚投产,并且在反导\反卫星系统上有所进展的中国腾飞也被总部塞了张“英雄帖”,然后庄建业等人聚在一起细细一琢磨,这活儿他们能干呀!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航天技术

    之所以庄建业等人会这么肯定,原因很简单,目标发现与指挥控制体系这东西他们并不陌生,从当初提供给空降部队用于战术指挥的运—6指挥机,到九十年代初为竞标海空军空中搜索的TRJ—500雷达警戒机。

    细细算下来,从腾飞集团到现在的中国腾飞已经在这条技术线上发展了三代产品。

    是的,在这方面中国腾飞的确已经发展了三代,只不过第三代产品已经脱离了大气层的桎梏,冲到了外太空,至此脱离航空范畴,成为货真价实的航天技术。

    因为接替第一代卫星间通信的第二代试验卫星星座中的三号卫星上加装了一个由中国腾飞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模组。

    从而令三号卫星在既定的完成卫星间星链加密通信以及与地面站配合完成全球范围内卫星数据共享试验的同时,验证中国腾飞所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的可行性与适应性。

    为此,中国腾飞投入了6亿人民币用来进行相关研究和生产制造,并为此准备了一颗试验用卫星和两颗备用替代卫星。

    等到位于近地轨道的三号试验用卫星按照试验要求加速冲向大气层时,留下的星座空档必须填不上,毕竟卫星间信息传输这个已经投入20多亿人民币的大项目无论如何也不能半途而废的。

    那有人会问了,既然大方向不便,那为什么还要把寿命完好的三号卫星坠入大气层呢?

    原因很简单,“杀手锏”计划中的反舰弹道导弹可是一直在稳步推进的,总体的尺寸、射程、攻击范围都大致确定了,相应的材料和制导机制同样被一一攻克。

    若非如此,总部也不可能在内部会议上要求新世纪头五年完成相关实弹试验,头十年形成战斗力。

    不过整体的发展顺利不代表细节上全都完善,就比说精确打击体制,预定的反舰弹道导弹攻击弹头的精度使出吃奶的劲儿也只能做到8米的程度。

    这要是攻击陆上固定目标,8米的精度足够秒杀一切存在了,问题是反舰弹道导弹打击的是海上移动目标,8米的误差看着不多,但在茫茫大海上却极易出现偏差,绝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加装一套卫星定位模组,以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确保再入弹头的打击精度,通常可以做到1米以内。

    问题是此时的国内别说卫星定位系统了,就是自己的卫星通信系统都不太够用,购买国外的相关组件就更行不通了,反舰弹道导弹可是国之利器,常规装备中的杀手锏,这么重要的装备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使用无法自主可控的设备。

    平时倒也罢了,关键时刻域外国家万一关掉卫星定位系统怎么办?这仗还打不打了?

    所以只能用别的方法。

    为此主导此项工作的中国腾飞尝试了几种高精度指导系统,比如说激光成像、再比如说星光制导等等,可无论那种制导系统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就比如说激光成像,精度能做到0.5米,几乎达到了指哪儿打哪儿的程度,但激光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效果实在是有些感人,精度更是一落千丈,稳定性并不好。

    而星光制导到是没有恶劣气象的桎梏,但整体结构过于复杂,不但要整合惯导和激光陀螺仪,弹头上还要设置复杂的光学窗口。

    为了实现高超声速攻击,反舰弹道导弹的再入弹头都是经过启动优化的,必然会牺牲一定的空间,这导致复杂的星光制导很难整合到弹头内。

    就在反舰弹道导弹精确打击模式陷入瓶颈时,反导\反卫星系统所使用的动能碰撞杀伤战斗部却取得了重大进展。

    该动能弹头利用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实现了对来袭弹道导弹的精确跟踪和实时成像,从而确保攻击精度的准确性。

    中国腾飞可不同于其他单位,那是从二十三分厂开始就强调内部技术共享,深度挖掘技术潜力的高技术企业。

    就如同庄建业经常在中国腾飞集团内部讲的那样:“某个新材料,某个新技术确定成熟后应用部门就要尽可能将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普及到我们的产品线中去,哪怕只是能在一颗螺丝钉上应用也不能浪费,如果能把这样的螺丝钉迭代那也能赚大钱,当然最好还是普遍性应用,这样才能摊薄我们的研发成本,加快我们产品的更新换代的效率,进而击败我们的竞争对手,占领更多的市场,攫取更多的利润……”

    这话还是放在外面,庄建业估计又得被那些公共知识分子和圣母婊们骂成惨无人道的资本家,眼睛里除了利润和赚钱就没有其他。

    可问题是抛开这些金钱上的因素,中国腾飞的确是国内技术转化做得最好,同时也是产品技术迭代最快的企业。

    就拿中国腾飞被诸多友商羡慕嫉妒恨的航发领域来说吧,国内那么多家航发厂和配套厂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航发谱系,中国腾飞却用了短短二十年的时间,从无到有硬生生做出了包含大、中、小三个方向;涡桨、涡轴、涡喷、涡扇四大品类共计23个型号的WD系列航空发动,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极具竞争优势的燃气轮机。

    尤其是近些年,中国腾飞在国内航发和燃气轮机的地位愈发超然,隐隐成为行业一哥,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中国腾飞的航发产品的迭代和性能提升做得非常的到位,往往一种新材料问世,立马就在整个谱系的航发产品中铺开,随即升级版的新航发便横空出世,性能提升的同时产品线并没有打得变化,无需做推到重来的额外投入便可继续靠着原有的产品线各种的捞钱。

    这样合起伙来做集团式的冲击那些单打独斗的航发厂根本就没法抵挡。

    因为这种高效的技术转化和应用可不是随便那家友商能学的来的,在航发业务上是这样,中国腾飞在其他业务同样如此,既然反导\反卫星能用毫米波的合成孔径雷达定位茫茫太空中的来袭弹头,那反舰弹道导弹的再入弹头为什么不能有样学样,将这套合成孔径雷达装入其中在茫茫大海上定位大型水面目标呢?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航天、航空旋转门

    有了想法便付诸实施,这是中国腾飞历来讲究的创新原则,于是反舰弹道导弹项目组便将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作为再入攻击弹头的一项重要的精确制导方案开始进行深入研究。

    当然,刚开始不能直接在反舰弹道导弹的再入弹头上进行论证,一来成本太高,其次便是这类弹载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在国内属于首创,有着诸多不成熟的地方,如果贸然上弹很有可能遭遇失败。

    因此中国腾飞并没有急于将这项技术投入到反舰道导弹当中,而是利用自己的TY—2无人机平台改装了的一架合成孔径雷达侦察机,以便验证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从而确定相关的制导体制。

    以此为基础,中国腾飞得出了一套利用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独有的精确成像功能,辅以图像匹配技术,实现精确打击的方案。

    随即将这套方案应用到DZB—1500巡航导弹上,取代原本的红外成像的图像匹配技术,再加上加装新一代激光陀螺仪模组的惯性导航,令DZB—1500巡航导弹由原本的25米的精度,提升到2.5米。

    如果辅以无人机的数据链的修整和中继制导的话,改进后的DZB—1500巡航导弹的精度更是会提升到惊人的0.8米。

    妥妥的一款点穴高手,绝对的指哪打哪儿。

    问题是改进后的DZB—1500巡航导弹可不单单是提升了打击精度,更重要的是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要知道之前的DZB—1500巡航导弹因为采用红外成像的图像匹配技术,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到还说。

    一旦遇到风霜雨雪等糟糕天气就失去了准头,别说25米的精度,可能250米的精度都保证不了,这也是为什么DZB—1500巡航导弹研制定型并得到总部专家验收通过后,部队只采购了区区120枚,就没有后续了原因所在。

    实在是战场适应性太差,让部队很难倾心接受。

    好在DZB—1500巡航导弹的底子是靶5无人靶机,而且为了保证性价比在制导体制上并没有使用的什么高成本的新技术,从而保证了DZB—1500巡航导弹价格能够维持在部队能够接受的水平,这才得意采购,不然以部队的挑剔性子,估计象征性的买个一、二十个回去就算给面子了。

    不过就算部队采购了120枚DZB—1500巡航导弹,绝大多数也不是配备空军的一线战斗部队用于作战,而是大部分交给了二线部队,利用这些部队挂在DZB—1500巡航导弹与空军各地空导弹部队进行对抗性演练,从而提升各地空导弹部队应对巡航导弹的经验,磨练各部队的新战法。

    毕竟新三打三防中,打巡航导弹可是赫然在列的,DZB—1500巡航导弹战场适应性是差了点儿,但却是国内仅有的能够称作为巡航导弹的家伙事儿,打出去可能效果不太理想,可作为磨刀石却绰绰有余。

    若非如此,部队又怎么可能采购120枚后,又追加了80枚,并保留未来再采购100枚的可能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部队虽然压缩陆海军的经费,但在关键领域还是舍得投入的,只不过因为某些轻重缓急的侧重,在投入上也有所区分罢了。

    就如同总部首长在内部会议上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不解决防空问题,你的坦克造的再先进也是个活靶子;军舰做得再好也免不了出海就被击沉的命运,与其现在急吼吼的各干各的,不如把资源集中起来把关键的问题解决了,到时候你们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不迟!”

    其单位或许对总部首长这番话还有些后知后觉,多次参加这类内部会议的庄建业可是全听进心里去了,若非如此他也不会死皮赖脸的往四代机、防空反导这方面靠。

    要知道上级的大政方针就是风口,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更何况庄建业比猪轻多了。

    在海外业务暂时受阻,庄建业自然要抓住国内的风口,就算飞不太远,飞不太高,最起码也不会让偌大的中国腾飞原地踏步不是。

    DZB—1500巡航导弹算是开了个好头,不过相较于改进型DZB—1500巡航导弹,老款就有些不够看了,提高了精度,实现了全天候,DZB—1500巡航导弹虽然外表没什么变化,可实际上早已是脱胎换骨,也因此得到了空军作战部队的认可。

    于是斥资6.5亿人民币,以DZB—2500巡航导弹的代号采购了80枚,装备刚刚列装改进型轰6轰炸机的空军某部空炸机团。

    理论上是这个团具备对第二岛链的威慑能力。

    之所以说只是理论而不是威慑,原因很简单,DZB—2500巡航导弹具备打过去的射程,却不具备精确打击该区域各类目标的条件。

    没办法,国内的综合侦察系统才刚刚起步,国内各区域的天文地理的数据化图像测绘工程还没有完成,就别说外海了。

    更何况,海外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让你去测绘,想要完成这项工程只能利用太空中的卫星,问题是现在国内的空间能力并不强大,并不能支撑现有的需求,所以空军部队购买了80枚DZB—2500巡航导弹作为威慑力量后就再没有增加采购,有子弹没准星,打出去也白打,买那多也是浪费。

    对此庄建业很是有种明明能靠实力获得女神芳心,却最终用的是绝美的容颜,简直是暴殄天物呀。

    于是下定决心,要在这方面把短板补齐,于是乎搭载合成孔径雷达的遥感卫星便提上日程,加之反导\反卫星系统,反舰弹道导弹系统都设计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于是在庄建业的提一下,干脆将合成孔径雷达单独划分出来,作为中国腾飞的一个重点方向进行研究。

    而作为“天链”计划中的第二代星座三号试验卫星便是一颗集合成孔径雷达遥感以及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与一体的实现卫星。

    在轨128天,不但利用合成孔径雷达第一次实现国土勘探成像工作,之后的重返大气层更是验证了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在高超声速状态下对目标锁定的可行性。

    既然中国腾飞已经在航天领域将合成孔径雷达玩儿到这种程度,当总部下达各单位尝试研究空军综合目标指示和指挥体系时,中国腾飞只不过在航天和航空之间的旋转门上转了身,直接就把航天技术嫁接到航空领域,自然是毫无难度!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腾·洛马

    只不过中国腾飞觉得难度不大,总部方面却不这么想,包括总部首长在内不少领导不但觉得这项工作超出了国内现有的技术范畴,甚至觉得21世纪头十年都未必能够建立起来。

    没办法,实在是包括总部首长在内一大批部队领导并没有将航空和航天有机的统合在一起,而是如同现阶段国内的产业格局一样,两大产业实际上是割裂了。

    航空就是航空,航天就是航天,双方是井水不犯河水。

    正因为如此,空军的目标指示和指挥体系自然跟航天搭不上关系,偏偏在这方面航空尚属空白,于是只在航空范畴打转转的自然是找不到好办法。

    这也就罢,关键是俄国人给的建议同样令总部首长等人不太乐观。

    既然是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所以总部除了在国内广发英雄帖外,也将目光投向了国外,欧美自然不用提,那是给多少钱都不会卖这类堪称战力支柱的核心装备。

    所以一开始总部就没指望欧美,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俄国身上。

    毕竟俄国祖上也是阔过的,八十年代苏军的诸兵种合成化集团军的威力至今还是欧洲人心里的阴影。

    正因为如此,总部觉得只要价钱给到位,以前几年俄国连底裤都拿出卖的尿性,应该可以“倾囊相授”。

    结果却没想到,这次俄国非但不卖,而且还给来自中国的达瓦里氏一个忠告,那就是与其在这方面做大笔投入,还不如省下来干点儿别的,因为这种目标指示和指挥体系实在是太烧钱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们俄国,在苏联时代在这方面的投入真叫一个不计成本,可结果呢?现如今虽然日子苦了点儿,但俄国自从放弃了这方面的高投入真能节省不少有用资金去办其他更为重要的事。

    比如说增加能源的开发力度;再比如说强化农业发展等等。

    总之有的没的说了一大推,全都是劝总部这边别钻牛角尖儿,好好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比啥都强。

    率团前往俄国的总部首长又不傻,怎么能挺听不出来俄国的弦外之意,那就是他们的目标指示和指挥体系在苏联解体后就彻底崩盘了,再加上这几年的折腾,连他们自己都知道该怎么办,就别说拿出来卖了。

    意识到这点的总部首长等人说不失望那是假的,从苏联解体到现在还不到十年,俄国居然颓败如此,竟然这么快就把苏联留下来的这么重要的作战支撑体系给折腾到失传,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早年曾在苏联留学的总部首长实在是不敢相信。

    不过失望之后又有些颓丧,连俄国这样有老底子的存在都很难复制目标指示和指挥体系,连半点儿经验和积累都没有的国内能做出来嘛?

    结果就在总部首长结束对俄国的访问,打道回府准备着急空军相关负责人,准备将目标指示和指挥体系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时,中国腾飞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天链”信息传输改良而来的数据链等航天技术,整合到TRJ—700支线客机为平台的空中联合地面攻击雷达指挥机方案便送到了总部首长等人的面前。

    这时候总部首长等人方才意识到航空与航天之间的桎梏一旦打破竟然会产生如此浓烈的效果,与此同时也不禁佩服当年老总部首长的远见卓识,将当时的腾飞集团设为横跨航空、航天两大工业门类的试点儿,并一直延续至今。

    刚开始的时候还没看出让腾飞集团同时拥有航空、航天业务有什么促进作用,毕竟当时的腾飞集团内部这两大业务板块也是各干各的,同样相当撕裂。

    以至于不少人都对老总部首长的主张生出强烈的质疑,甚至某些领导干脆提出将腾飞集团拆分,航天业务归航天口;航空业务继续让航空主管部门把握,这样不但责任明晰,而且也么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好在当时退下去的老总部首长的影响力还在,算是保住了他这个任内唯一钦点的改革试点。

    但质疑声这些年从未间断过,即便是继承老总部首长的总部首长,有时候也不免对老总部首长当初的决定有些异议。

    觉得当下的中国腾飞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起家的航空业务上,就如同日本的川崎重工、三菱重工一样,先把一个行业做精做透,再去想着开拓其他业务。

    认为在三代机抓紧服役,四代机逐步上马的情况下,具备一定先进航空技术的中国腾飞更应该集中力量于一处,而不是在庞杂的多业务格局中分散自己的精力。

    好在,总部首长这个念头也就是一闪而逝,大方向上还是遵照老总部首长当年定下的方针去执行,因此即便是心里存疑,但总体的方向没有变不说,对中国腾飞还很照顾。

    得亏两代总部首长的坚持,中国腾飞才能熬过两大业务在内部的漫长整合期,并最终借着空军的目标指示和指挥体系招标得意将航空、航天两大业务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这个时候包括总部首长在内的领导们才意识到,域外某大国任凭洛马公司肆无忌惮的扩张并不是单纯的打造一个垄断军火商。

    而是借着各类兼并和重组,让洛马公司在航空、航天两大领域更加的融会贯通,从而将两大领域的尖端技术能够在某些平台上有机的整合起来。

    以此为基础不但能够有效的促进两大行业的发展,而且在交叉学科以及系统整合方面更具有分散型产业布局难以企及的优势。

    从这方面来看,当年老总部首长确定腾飞集团为横跨航空、航天两大业务板块试点不可为不高瞻远瞩。

    要知道,这次中国腾飞提交上来的目标指示和指挥体系可不单单只有利用TRJ—700支线客机改装的运—3X系列特种支援飞机平台,而是将未来的天基,正在全力打造的陆基防空反导系统完全整合起来,令原本平面的二维指挥架构成为三维立体式的全景动态指挥模式。

    想想中国腾飞在两大业务方面的技术融合,在看看利用运—3X系列特种支援飞机平台所展现出来的庞大愿景,令不少总部的领导私下里不在叫中国腾飞是腾飞系或腾厂,而是冠以一个更加高端大气的称谓:腾·洛马!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总投资1487亿人民币

    不过“腾·洛马”这个名号传到中国腾飞后并没有掀起任何水花不说,甚至还觉得这个别称多少把中国腾飞的段位拉低了许多。

    用庄建业在参加两会时接受某媒体提问时所说的:“中国腾飞就是中国腾飞,什么腾·洛马,腾·霍伊的那只是一种调侃罢了,我们对此并不觉得怎么样,因为我们要做的是自己,而不是模仿他人,更何况我们就比洛马、苏霍伊差吗?

    看看我们的产品线就知道,中国腾飞在民用航空领域远远领先这两家,所以我更认可的称呼就四个字,那就是中国腾飞!”

    这段采访一如既往的显示出庄建业历来的傲气和航空界懂王的人设,同样的自然而然的招来各界的一片骂声。

    腾·洛马,腾·霍伊那是什么什么意思?等于是说将中国腾飞当成了中国的洛马,中国的苏霍伊,那可都是世界鼎鼎大名的军用装备制造商,这样的类比已经算是最高的褒奖,结果庄建业居然没看上,放出豪言要做自己,自然而然的招来不少非议。

    有批评庄建业不谦虚的;有指责庄建业狂妄自大的;有认为庄建业做出成绩后就飘了的;还有的干脆大骂庄建业不当人子的。

    甚至有部分媒体列出市面上公开的数据,将中国腾飞与美俄这两家大型军用装备制造商做了个详细的对比,最后得出结论,那就是庄建业想要做自己估计得下辈子。

    对此,庄建业并没有做过多理会,而是将上一年度的财报拿出来,654亿人民币的营收,351亿人民币的利润,比国内几个主要的航空、航天骨干企业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

    有技术,有能力关键还能赚钱,放在哪儿都是上级领导眼里的香饽饽,几个只靠着嘴皮子混饭吃的媒体怎么可能跟中国腾飞相提并论?

    都不用中国腾飞如何动作,就有人出面将那些瞎哔哔的媒体给收拾了。

    当然了,这些庄建业理都懒着理,他一门心思可都扑在与空军签署的特种支援飞机的订单上。

    第一阶段中国腾飞降为空军打造包括电子侦察、空中预警、目标指示与综合指挥、通信干扰与心理战、医疗救护等五款特种支援飞机。

    第二阶段将在巩固第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中国腾飞将为空军打造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光学侦察以及实时通信在内的数款卫星系统,从而构筑天基侦察网络。

    第三阶段则是将空军现有的地空导弹部队系统嵌入到前两个阶段的成果中去,并进一步改进部分地空导弹导引头和雷达系统,使得某些重点部队从现有的防空作战,提升到防空与反导坚固的新型作战力量。

    三个阶段可以说涉及空军的方方面面,一旦建成,空军不但可以从现有的国土防空型转变成攻防兼备型,更重要的是拓展了空军的现有的界限,将空天这个概念正式纳入到空军作战的大框架中,令空军的作战能力和重要性都得到大幅提升。

    正因为如此,中国腾飞的这份方案才会得到空军乃至总部的高度重视,并对这套架构建成后空军作战能力的充满了期许。

    有期许的自然就有唱反调的,这部分人的理由也很充分,先不说中国腾飞画的这个大饼能不能实现,就算能实现付出的成本也是在忒大了些。

    光第一阶段五款特种支援飞机的研发总额中国腾飞就要价296亿人民币,这还不保证日后因为成本上升而造成的进一步提价。

    那可是近300亿人民币的投入呀,哪怕分成五年,每年也将近60亿人民币,要知道以目前的经费总额,空军每年的经费还不到200个亿,60个亿等于是把空军每年三分之一的经费拿出来,砸向一个并不确定能成功的未知项目,这风险实在是有些大。

    而这还只是第一阶段,若是再算上剩下两个阶段,总成本则高达1487亿人民币,

    此时此刻,国内最大的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三峡工程的总预算不过1380亿人民币,实际投入将将764亿人民币。

    也就是说空军三个阶段的目标指示与指挥控制体系的总费用超过了三峡大坝的总预算,即便按照通货膨胀率来计算,空军的这个大项目的成本也有些多的过分。

    要知道当初建设三峡时就因为成本太高引起很大争议,但不管争议多大,三峡建成后利国利民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

    空军的目标指示与指挥控制体系投入比三峡还多也就算了,作用就算有也是隐性的,别说老百姓看不到,就是部队内部估计都没有明显的感受。

    没办法,无论是特种支援类飞机还是天上的卫星亦或是防空反导系统,个顶个都是躲在幕后默默窥屏的大神级存在,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自然无法去感受。

    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反对空军在这个时候打造目标指示与指挥控制体系,觉得这么大的投入实在得不偿失。

    问题是不建立这套体系的话,那国内的上空就跟不设防一样,时刻面临着境外势力的威胁,如果不能保证国内的安宁与稳定,经济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于是在军内大领导的力排众议下,总部首长压缩陆海军的经费的同时,将每年的计划外特别经费划出一半儿,在加上划拨的研发经费以及地方上的科研基金补助,每年凑出225亿人民币投入到目标指示与指挥控制体系的研发之中。

    中国腾飞的要价虽然贵了点儿,但效率和品质却是业内公认的,只要奶水供得上……呸,是资金到位,中国腾飞必然是鸡血满满,不让客户满意誓不罢休。

    于是在总部资金砸下去第二年,利用运—17中型运输机改装的运—17X医疗救护专用飞机便实现首飞,紧随其后在TRJ—700支线客机的基础上改装的运—31心理战飞机也成功下线,然后便是运—32、运—33和运—34……

    中国腾飞在充沛资金的浇灌下,原本计划历时五年才能完成第一阶段研发,只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就提前完成,这让空军和总部非常鼓舞,二话不说继续砸钱,那意思很明显,就是要把中国腾飞的潜力彻底用钱给榨干!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TRJ—900支线干线客机

    是的,当空军和总部发现资金给到位后,中国腾飞便爆发出惊人的效率,嘴上不说但心里却非常的欢喜。

    要知道成本可不仅是单纯的金钱还有时间,甚至后的时候时间成本要远远高于金钱。

    这也是某些大佬经常把“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的”原因所在。

    而对空军和总部来说时间成本远远高于手里的金钱,毕竟国内的经济发展是不等人的,更何况作为欧美等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最佳目的地,未来国内必然会迎来一轮经济的高速增长期。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大概率事件后,这种预期便愈发明显。

    想要保护来之不易的经济发展成果,维护国内的安全稳定,部队如果没有解决当下严峻安全问题的手段就很难保证自身的独立自主。

    正因为如此,空军和总部十分迫切的希望早点儿获得目标指示与指挥控制体系,从而将整个空军的作战力量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实现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愿景。

    对于空军和总部的诉求中国腾飞还是心领神会的,正因为如此,在构建目标指示与指挥控制体系上,中国腾飞并没有高一些超越自身技术水平的,在外界看来十分高大上的东西,绝大多数架构都是用的是成熟技术,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降低了技术要求,存在些许的不足。

    就比如说采用平衡木体制的运—33预警机。

    尽管照比使用米格—31机载雷达改装的TRJ—500雷达警戒要强出几个档次,算是真正迈入预警机的行列。

    但运—33预警机与同等级的E—2C“鹰眼”舰载预警机相比,在独立作战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

    最起码E—2C“鹰眼”舰载预警机是可以脱离地面的引导,独自在空中指挥各批次战机进行防空拦截和对地、对海攻击的。

    运—33预警机虽然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无论是引导指挥的批次还是应对来袭目标的数量都比E—2C“鹰眼”舰载预警机差上不少,这也就罢了,关键是运—33预警机搭载的由中国腾飞联合电子科技X研究所研发的ZBF—18型数据链的传输效率并不高。

    没办法,这套脱胎于“天链”计划中卫星与卫星间数据传输的系统当初的设计要求就没有高的效率。

    毕竟卫星与卫星间的传输不过是简单的位置信息和调整指令,撑破天也就300KB的量。

    可到了预警机这里,往往要处理几百个批次的数据,跟踪十多个威胁最大的目标,且需要与战机和后方保持密切联系,这就导致传输量猛增。

    如果按照最理想的方案来打造运—33预警机的话,性能上最起码要与E—2C“鹰眼”舰载预警机处在同一个档次,问题是E—2C“鹰眼”舰载预警机上面的Link—16型数据链的每秒传输效率达到2MB,且作用距离超过900公里。

    而运—33预警机所使用的ZBF—18型数据链,每秒的传输效率只有720KB,左右距离更是只有320公里。

    综合性能连E—2C“鹰眼”舰载预警机上面的Link—16型数据链一半儿都没达到。

    这在纷繁复杂的空中作战中多少会吃亏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腾飞根据国内空军依靠地面引导的实际情况,在运—33预警机上又加装了一套保密通信系统,一旦遇到大编队、多批次引导,运—33预警机就会启动这套通信系统,与地面上的远程雷达和指挥体系组成一个搜索与引导的空情网络。

    这时的运—33预警机与其说是预警机,还不如说是飞在空中的空情雷达来的贴切。

    类似的情况在运—31、运—32、运—34等特种支援飞机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只有运—17X医疗救护机完全达到了理论要求,成为现阶段中国腾飞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完全体。

    可饶是如此,这些飞机对缺乏类似装备的空军来说可不光解决了有无问题,而是真的将空军的战斗力稳稳的提升了一大截。

    还是拿运—33预警机来说,虽然在大编队、多批次状态下只能化身一台空基雷达,可不等于运—33预警机就真的一无是处,见缝插针的运—33预警机还是能够对十多批次最有威胁的目标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并优先指挥己方战机进行拦截或攻击。

    这在以往的空军作战序列中是绝对没有的,而这对空军来说绝对是巨大的进步,最起码要比TRJ—500雷达警戒机只会发现,并没有指挥和引导体制的业余选手要强得多。

    再说了中国腾飞研制生产的这批运—3X特种支援飞机并非群全体,从平台到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事实上在中国腾飞提交给空军和总部的规划中,所有特种支援飞机的载机平台并不是现如今TRJ—700支线客机,而是全新一代的TRJ—900支线\干线客机。

    这是一款介于TRJ—700和FB—2000之间的一款机型。

    最大起飞重量为51.2吨,最大载客人数124人,最大航程4627公里,实用升限13000米。

    采用两台推力为10.5吨的WD—64ML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且布局采用的是翼下吊挂,而不是如TRJ—700那般在尾部吊挂的气动方案,令TRJ—900更接近现如今民航飞机主流的气动布局。

    说他是支线客机,是因为TRJ—900的机身、起落架、机翼等主要结构件儿都是在TRJ—700支线客机的基础上放大而来,并着重在舒适性和航程方面做了颠覆性的改进,因此可以作为TRJ—700的替代机型,执行中程客运任务。

    然而除了支线客机属性外,超过4500公里的航程、100以上的座位以及更加舒适的乘坐体验,足可以执行1500公里以上的干线飞行任务,特别是华北到华东、华东到华南、华南到西南、西南到华北这几条国内经典的2000公里左右的热门干线航线,TRJ—900完全可以轻松升任不说,更为重要的是更轻的机身,更省油的发动机带来的是TRJ—900相较于波音737和空客A320更低的运营成本。

    正因为如此,一旦TRJ—900支线\干线客机完全成熟投入运营,不但会成为庞巴迪巴西航空一众支线客机的终结者,更是波音和空客最有力的竞争者。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中远程航空运输的主力

    之所以TRJ—900支线\干线客机具有这样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因为当今民用航空市场上70到120座级的民用客机出现了断层。

    没办法,现如今在这个座级运营的民用客机基本上都是波音737-100\200或是空客A300这样老旧的民航客机型号,不但舒适性差,绝大部分机体寿命也已经快到达极限,处在报废淘汰的边缘。

    而新一代的波音737-600和空客A320则将座级提升到150左右,从而满足了航空公司以低廉的运营成本实现多航班远程运输的需求。

    波音和空客寄希望于新一代的主力单通道窄体客机能够替代上一代的波音737-100\200和空客A300,继续他们在这一领域的辉煌。

    但问题是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不但催生了单通道窄体干线客机的的需求,同样也让支线客机市场愈发的活跃。

    正因为如此传统的50座机和70座机的支线客机已然无法满足航空公司低成本的运营需求,寄希望于能够出现一款座级能达到100左右,能够满足1500公里航线往返且具备一定舒适性的机型。

    当然,最最重要的则是运营成本要和支线客机相当,这样才能给航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

    这便是所谓的支线\干线客机最初的雏形。

    事实上波音和空客已经注意到这个下沉市场,也着手做了些布局,比如说波音推出的波音737-200的改进计划以及空客的在A320基础上的缩小版A318客机,都是应对这类下沉市场的产品。

    可问题是这两大巨头虽然注意到了,也退出相应的产品准备分一杯羹,但不少的航空公司对此并不买账,原因很简单,空客和波音只是在波音737和A320这两款爆款机型上修修补补,除了缩短机身,更换些现代化的零部件外,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以至于运营成本并没有比波音737和A320这个两个基础型号少多少。

    甚至因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60吨以及发动机噪音指数和翼展的原因,导致波音和空客推出的争夺下沉市场的机型在机场的落地停靠费都是按照正常的窄体干线客机来收取。

    这就让波音和空客心里很受伤,因为在他们心里推出的下沉产品那就是一辆应该是蠢萌蠢萌的宏观MINI—EV,结果却要被停车场按照长途运输的重卡来收取定格的停车费。

    那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连波音和空客这样的制造商都如此,就别说那些一直关注此事的航空公司了,简直一句MMP就要脱口而出,一款下沉市场的机型你们两大巨头就不能认真点儿对待?

    然而不管航空公司再怎么抱怨也没用,谁让空客和波音占据全球民用客机市场80%以上的份额,妥妥的垄断巨头。

    他们着眼于下沉市场也不是为攫取什么高额利润,毕竟支线飞机无论是利润率还是装备数量都很难与干线客机相提并论,之所以往下沉市场试下水不过是搂草打兔子,占个坑罢了,他们真正的市场还是在利润最丰厚的干线客机领域。

    本来就没上心自然就不会做出什么好产品,再加上自身的垄断优势,那些航空公司自然是敢怒不敢言,毕竟他们利润大头也在干线运输市场,支线……能用老机型维持就先维持着吧。

    然而波音和空客这两大巨头不重视这类支线\干线客机,却有次一级的航空制造商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这其中加拿大的庞巴迪和巴西航空制造集团两大支线客机制造商认为自己可以在这个市场一展身手,说不定就此鲤鱼跃龙门跻身成为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商,进而比肩波音和空客也说不定。

    但也正因为如此,庞巴迪和巴西航空多少有些犹豫,因为100座级的客机等于是踩了波音和空客的红线。

    没办法,波音的波音737和空客的A300就是从100座级这个段位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很清楚一旦掌握这个座级的客机研发和制造就等于是打通了任督二脉,接下来干线客机、宽体客机将毫无阻碍。

    正因为如此,波音和空客对这个级别的客机可谓是严防死守,不管性能如何见一个灭一个,真真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庞巴迪和巴西航空作为业内资历不浅的航空制造商自然是清楚这条红线的威力,因此明知这是一条让自己化茧成蝶的机会,却也怕茧还没破就被大佬一脚踩死。

    是发展壮大,还是苟起来保命,说实话庞巴迪和巴西航空非常的纠结。

    然而庞巴迪和巴西航空的纠结在中国腾飞就是另一番光景了,若是几年前,中国腾飞碍于巨额的出口或许会跟庞巴迪和巴西航空一样,纠结于是不是真的跟波音和空客撕破脸,可随着FB—2000型试验客执行了贝尔格莱德大事件的运输任务后,中国腾飞就已经事实上踩到两大巨头的红线。

    被纳入XXX法案就是最典型的证明。

    好在这个时候波音和空客还要些脸面,没有搞那些下三滥的手段,而是用所谓的“技术标准”锁死中国腾飞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以此断掉中国腾飞懒以生存的出口贸易。

    好在庄建业这些年也不是白干的,早有有所准备,民用航空产品线被限制干脆就不装了,直接摊牌搞军用产品,反正航空航天军转民,民转军跟任意门一样,只要有技术就可以为所欲为。

    正因为如此,中国腾飞在支线\干线客机上根本就没考虑过波音和空客着两大巨头的反应,更多的是从国内的实际出发,认为支线\干线客机市场前景要远高于现阶段50座级和70座级的支线客机。

    原因很简单,随着国内对高速铁路的论证以及开工建造第一条时速达到200公里每小时的高速铁路,未来国内必然会在这方面持续发力。

    民航飞机相较于铁路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快、效率高,可一旦高铁普及开来,1000公里以上的远距离航空运输倒也罢了,1000公里以下的短距就先得有些尴尬了。

    毕竟航空运输的成本摆在那儿呢,在如何也没有铁路的成本低,特别是500公里左右的省际运输,高铁的性价比简直能吊打航空运输。

    正因为如此,未来十到二十年,国内支线客机市场就算没有航空公司的成本压力,也会因为高铁的普及大来一场颠覆性的大变革。

    基于此,载客量更大,航程更远,舒适性更好,运营成本更低的支线\干线客机势必会成为现如今诸多支线客机的替代者,成为中远程航空运输的主力。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运—4X系列特种支援飞机

    正是有着以上的判断,中国腾飞果断的放弃了TRJ—700的后续升级计划,将民用航空产品线的各个团队重新整合,由中国腾飞掌门人庄建业亲自负责,开始全力攻关TRJ—900支线\干线客机。

    当然了这个项目中国腾飞对外是严格保密的,以至于外界只知道中国腾飞正在其党委副书记兼总工程师林光华的率领下正夜以继日的完善FB—2000这款起飞重量接近200吨的正牌儿大飞机。

    对这个项目外界十分的不看好,哪怕是国内的业界专业人士也是如此,哪怕FB—2000在出色的完成了贝尔格莱德大事件中的运输任务,但国内外的业内人士却觉得,这款所谓的大飞机最终的归宿除了加入部队序列外,在民航领域根本没有任何出路。

    原因很简单,没有造过大型民航客机的中国腾飞在系统整合、安全性保障、成本控制、产品成熟度等方面究竟是不是真如庄建业所说的那样达到了一个近乎于完美的境界还有待观察。

    所以包括国内的航空公司对FB—2000其实都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

    对此也很好理解,就如同老鸟买车一样,新推出的车型哪怕说明书上写的再好,老鸟们也要观望一阵,看看新车型的真实使用情况怎么样,然后考虑是不是入手。

    各个航空公司何止是老鸟,一个个的插上毛就能直接送去花果山当猴精了,就算新款飞机再好,也必须等一阵看看成色再说。

    这就需要航空制造商投入漫长的时间和经历进行攻关和推销,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

    不说别的,空客当年为了推销A300客机可是足足熬了十多年,差点儿把整个空中客车公司给拖垮了,好在背后有整个欧共体输血,这才咬着牙坚持下来。

    中国腾飞背后的国内有欧共体雄厚的财力嘛?

    显然没有,非但没有,由于经济刚刚起色,骤然增多的投资反而导致财力有些捉襟见肘,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可能像当年的欧共体一样,倾全力帮助中国腾飞熬过漫长的煎熬期。

    更何况就算国内倾其所有帮助中国腾飞输血,FB—2000就有未来?

    欧美适航证这座大山就摆在那儿呢,突破不了就等于说FB—2000根本就没有海外市场,失去海外市场的支撑,光靠并没有发展起来的国内市场根本就养活不了这么复杂的大家伙。

    航空公司的集体观望,加上狭小的市场,FB—2000最终命运注定与俄国的图—204一样,除了留下一个让人顿生民族自豪感的倩影外,只能黯然的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没办法,造一架就巨亏一架,即便有补贴,也根本收不回成本,到头来只能是把企业拖垮,否则就必须砍掉项目。

    连业内刚入行的菜鸟都能遇见得到的场景,作为入行快二十年,一手建立起中国腾飞的庄建业能不知道?

    庄建业不仅知道,而且还清楚FB—2000很多子系统远未达到成熟的标准,以至于在执行完贝尔格莱德大事件运输任务后,FB—2000被中国腾飞的技术人员检查出大大小小68处故障。

    得亏执行任务时有中国腾飞专业的航空工程师伴随保障再加上飞行员的技术高超这才完成了整个任务,不然就凭现如今飞几个架次就出一堆故障的状态,来个机毁人亡都不稀奇。

    可就是这么一个飞起来都有可能掉零件儿,前进必然血亏的项目,中国腾飞依旧头铁的坚持研发,并喊出让FB—2000打破空客和波音统治的民用航空格局。

    对此佩服的人说中国腾飞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世界航空制造界的楷模。

    而那些所谓的业内人士则不加掩饰的批评中国腾飞的做法愚蠢,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只为了跟外国巨头争一个面皮,连三岁孩童听了都觉得可笑。

    可既便如此,庄建业还是头铁的持续推进这个项目,不仅如此还让中国腾飞的总工程师亲自带队,大有一种不拿下FB—2000不罢休的劲头儿。

    难道真如外界所说的那样,庄建业被之前的成绩冲昏了头脑开始胡搞瞎搞了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只要深入中国腾飞内部详细了解一下就会知道,FB—2000的确是在推进,不过仅限于理论上的验证推进。

    也就是说,总工程师林光华率领的团队就如同当年永宏厂的总工程师何明领着庄建业等人预研舰载机一样。

    各种的计算、绘图、模型论证搞得是不亦乐乎,但却没有一个送去做实际论证的。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庄建业不过是拿FB—2000玩儿了一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戏码。

    实际上整个中国腾飞的骨干和精华全都集中在TRJ—900支线\干线客机项目上,至于FB—2000只需如同舰载机团队一样,保证手不生就行,毕竟未来FB—2000依旧是中国腾飞的重点。

    外界哪里知道庄建业憋着这么个大招,一个个的全都被FB—2000吸引过去,称赞的也好,冷嘲热讽的也罢,总之庄建业这一手玩儿的是相当成功。

    只不过TRJ—900支线\干线客机项目对外界是严格保密,但对空军和总部却是完全公开的,毕竟中国腾飞利用TRJ—700支线客机打造的运—3X系列特种支援飞机不过是第一阶段的1.0版本。

    重点解决的是空军综合作战能力的搭建,实现航空兵与地空导弹部队的有效配合,从而实现空军战斗力的跃升。

    翻译成人话就是先解决个有无问题,顺便让空军适应这些特种支援飞机的使用方法和战术配合。

    而真正令空军具备真正意义上陌生空域战役战术级别的目标指示与指挥控制体系,则需要计划中的第一阶段的2.0版本。

    即利用TRJ—900支线\干线客机打造的运—4X系列特种支援飞机。

    除了运—3X系列中的五款机型外,运—4X系列特种支援飞机另外增加了空中加油机、反潜巡逻机两款新机种。

    毕竟TRJ—900支线\干线客机的机体够大,机构够强,飞得够远……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一竹竿直接捅了500公里

    更何况,TRJ—900支线\干线客机也不可能只限于一个大支线、小干线的定位,中国腾飞在设计TRJ—900支线\干线客机时实际上预留了很多后期改进升级的空间,再加上跟主流民航客机别无二致的气动布局,未来中国腾飞将在TRJ—900支线\干线客机基础上推出一系列拓展型和改进型,从而形成自己的单通道窄体干线客机体系,正式对标波音737和空客A320。

    届时,只要国内的经济发展保持现有的经济增长率,不出二十年国内民航市场至少将翻两番,对于往返2000公里的中远程干线客机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对此中国腾飞的战略部门预测过,到2015年国内对这类飞机的缺口将达到1500架以上。

    不用多,中国腾飞只要能撕下其中30%的份额,不但能够将TRJ—900及其衍生型号的研发费用全部收回,而且还能实现不小的盈利。

    只要能实现这个目标,无论赚多少都等于事实上改写了世界航空产业的格局。

    要知道国内外无论是那家航空制造商之所以默认空客和波音划定的红线,不是这些制造商没有技术,更不是配套零部件的不成熟,而是因为空客和波音控制着这类飞机的市场准入门槛。

    这就好比某位海王想去夜店嗨,结果门口就让保安大哥给揽下来,时候就不让你进,哪怕你是海水泛滥成灾连门都进不去你能怎么办?只能是海水倒灌了。

    民用航空市场同样如此,欧美作为最大的市场集合体牢牢控制在波音和空客手里,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合在一起数量也不少,问题是这些个发展中国家过于零碎,再加上要技术没技术,要人才没人才,只能亦步亦趋的跟随着发达国家的指挥棒起舞,按照他们制定的标准来铆钉自己的的航空产品。

    如此一来,整个国际民航市场就成了波音和空客手里的蛋糕,他们两个怎么分都无所谓,其他人想进来门儿都没有。

    吃不上蛋糕除了饿死别无他图,除非这家航空制造商背后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实体作支撑,就比如说前苏联,无论是图波列夫还是雅科夫列夫亦或是伊留申,在七八十年代不比波音、麦道和空客差。

    而当时苏联国内运行的飞机也都是清一色的国产大型客机。

    按照欧美经济理论,以苏联的人口规模和市场情况根本就消化不了这么多的航空产品,可架不住当时苏联家底儿厚,养得起这么多的航空制造商,自然是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直到把自己彻底玩儿死。

    中国腾飞当然不能走苏联的老路,即便想走国内也不可能倾其所有的补贴中国腾飞,进入欧美等海外市场因为市场准入的原因更是想都不用想,届时不但中国腾飞会受到打压,估计就连购买中国腾飞产品的国外航空公司都会受到波音和空客联手针对。

    所以中国腾飞要走就得走一个独属于中国特色的新路,即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内的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借助中国崛起的机会实现中国腾飞真正的腾飞。

    十亿级的人口规模,完全统一的单一市场,只要经济实现崛起,中国腾飞即便不靠海外市场,单靠国内的强劲需求就能将民航客机领域存活下来,并维持下去。

    只要让中国腾飞的民航客机活下来,剩下的就好办了,到时候是跟波音和空客打口水战还是价格战就看自己的心情了,反正他们灭不了自己,自己更不可能掐死他们,最终的结果就只能让波音和空客接受现实,由现在的民航客机双雄会,变成互相攻伐的三国志。

    既然庄建业准备下一盘借着中国国运让中国腾飞逆天改命的大棋,自然更加关心国内经济方面的建设,不但自己积极的建言献策,更是在某些领域直接参与进去。

    比如说电力部门急需的工业燃气轮机、石化部门的移动式大功率发电设备、基建领域的机械设备等等,都有中国腾飞深度参与的身影。

    除此之外,在军用产品方面中国腾飞同样十分活跃,用庄建业在某次内部会议上所说的:“我们的军用产品不单单是为了利润,更是为了我们未来的发展保障,安全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所以我们不能有你们或我们的思想,做军用产品归根结底还是所有中国人的根本利益!”

    正因为如此,中国腾飞实际上在空军的目标指示和指挥控制体系方面比部队还要上心,真的是把能拿下压箱底儿的好东西全都搬出来了。

    当然这些复杂而又曲折的过程此时此刻位于地下指挥中心内观摩试验性对抗演习的一众部队首长和领导自然是不知情,即便是之情估计也没工夫去想,因为在冯参谋长介绍的时候,正中央的大屏幕上突然切换出刘小林所指挥的防空部队几处利用伪装网和地下掩体遮蔽的防空导弹阵地。

    那是运—34指挥机上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系统探测到的影像,几乎把刘小林部队精心隐藏的阵地给掀了个底儿掉,这让在座的几位防空兵出身的领导脸色变得很难看。

    没办法,刘小林部队所使用的伪装手段已经算是国内防空部队当中最先进的了,可既便如此依旧在运—34指挥机面前跟没穿衣服一样,被看了个底儿掉,这要是在真实的战场上还怎么打?

    就在这几个防空兵出身的领导在惊愕中思索着解决之道时,大屏幕上的画面再次切换,旋即便看到一组组动态画面,尽管各种的角度不一样,但最终的效果却是一个,那就是之前歼—8E发射的反辐射导弹命中目标的画面。

    眼瞅着刘小林所指挥的综合防空部队阵地上的雷达毫无还手之力的被一一敲掉,那几位防空兵出身的领导就如同被剜了心头肉一样,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完了,这次防空兵部队又输了!”一位防空兵出身的领导在闭眼的同时,仿佛灵魂被抽干了一样,发出一声哀婉的呢喃。

    刘小林这么强大的综合防空部队在只有初步掌握目标指示和指挥控制体系的“金头盔”面前都这样的毫无招架之力,面对综合实力更加强大的域外某大国是不是更加不堪?他们手上的老部队是不是连上台面的机会都没有?

    这些问题几个防空兵出身的领导不能不想,可越想心里越凉。

    然而就在几个防空兵出身的领导的心跌入谷底时,导演部的通信台忽然传来运—33预警机机长惊恐的呼叫:“我艹,哪儿来的导弹,我被锁定了……靠……”

    随着运—33预警机机长的粗口,这架负责空中指挥和引导的大脑,神经中枢被直接击落。

    与此同时,许久没说话的总部首长看着黯然返航的运—33预警机,笑容浓郁的对着在场众人说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一竹竿直接捅了500公里,这个刘小林够狠!”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LYJ—15超远程地空导弹系统

    听着总部首长说是“竹竿直接捅”这几个字,不单单是几个防空兵出身的领导,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一众的部队首长无不是一脸的诧异。

    没办法,实在是“竹竿子捅”这个梗经历过建国初期的部队首长们实在是太熟悉了。

    当年国土防空形势十分严峻,国内从苏联进口了当时最先进的S—75地空导弹系统用于国土防空作战。

    利用灵活的战术和过硬的军事素质,第一代防空兵部队接连取得重大战果。

    接连不断的胜利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广泛猜测,于是在某个对外新闻发布会上,就有外媒记者直接询问当时的外事部门领导说:“国内击落的来犯敌机用的什么武器?是不是从苏联进口的导弹?”

    由于当时地空导弹部队还处在保密状态,自然是不能说,但外媒又把问题限定死了,避而不答又显得自己小气。

    于是当时的外事部门领导笑呵呵的用手指了指上面:“我们是用竹竿子把敌机捅下来的。”

    至此竹竿子便成为国内的地空导弹的另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别称。

    所以但总部首长说出这番话时,在场的一众部队首长就知道,这是刘小林所指挥的综合防空部队打出的防空导弹。

    如果只是这些,还真不至于让在场的这么多首长惊诧不已,先不说那几位出身防空兵的领导,就是其他首长那个不是见多识广之辈。

    地空导弹打飞机的戏码哪怕没经历过,耳朵也快听出茧子了,早就见怪不怪了。

    让这些人惊讶的不是地空导弹打飞机本身,而是总部首长话中透露的数字以及在这个数字基础上所取得的战果。

    500公里!

    这枚攻击运—33预警机的地空导弹是在500公里之外发射的?

    地空导弹的射程居然有500公里?

    这NM是地空导弹还是弹道导弹!

    ……

    一时间在场的一众首长脑袋变得十分的混乱,都觉得刚才总部首长的话有些缥缈的不太现实,500公里呀,地空导弹啥时候能有这么远的射程?

    要知道如今在防空兵部队挑大梁的S—300PMU2的最大射程也就200公里,可既便如此,S—300PMU2却已经在射程方面傲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同类型防空导弹系统。

    而刘小林部队用于击落运—33预警机竟然达到了500公里,是S—300PMU2足足2.5倍,这已经不是傲视全球这么简单,而是完全可以在射程方面把美、俄同类型防空导弹系统按在地上使劲摩擦。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这款地空导弹的准头还特别强,一出场就把“金头盔”整个空中进攻的核心要点,运—33预警机给捅下来,从而迎来自演习开始以来第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节点。

    “这到底是什么导弹,怎么会打得这么远?”

    终于有一位防空兵出身的领导回过味儿来,连忙冲着台上刚切换了一副运—3X特种支援飞机幻灯片的冯参谋长问了一句。

    实际上这位领导是想问总部首长的,奈何总部首长的段位实在太高不太好直接开口,干脆就把台上的冯参谋长当成知情人直接发问。

    有一个打头的,其他人自然是纷纷跟从,特别是那几位防空兵出身的领导,那问题更是和连珠炮似的。

    “冯参谋长,500公里的射程是怎么做到的?”

    “这款新型地空导弹完成定型了没有,冯参谋长?”、

    “有没有具体的图片让我们见识见识?”

    “最好能有详细的性能介绍。”

    “冯参谋长,我们所在的部队马上就要转型,既然如此能不能让我们的部队优先装备这款导弹?”

    ……

    一众部队首长和领导七嘴八舌的问题一时间将指挥中心的观摩大厅弄得比菜市场还乱,眼见于此台上的冯参谋长老脸是直抽抽,运—3X系列特种支援飞机还没讲完呢,怎么就把关注点转到防空导弹上了?

    到底是自己的速度太慢,还是演习的节奏过快,事先排演的预案可不是这样的。

    无奈之下冯参谋长只能将自己无助的眼神看向总部首长,那意思很明显,就是接下来该怎么办?

    总部首长当然读懂了冯参谋长目光中的含义,于是轻咳一声,现场顿时安静下来,这是总部首长方才缓缓开口:“既然大家都对这款能打500公里的防空导弹这么感兴趣,那冯参谋长,你就先介绍介绍这款新型超远程防空导弹吧。”

    听了总部首长的话,那些在场的部队首长和领导自然是一脸的兴奋,没办法这种能够打500公里的超远程防空导弹放在哪儿都是一等一的稀罕物。

    可台上的冯参谋长却是脸色一变,不为别的主要是这款防空导弹的敏感性实在是有些高。

    总部首长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冯参谋长这边刚露出迟疑之色,总部首长便继续吩咐道:“既然将这款导弹调入刘小林的综合防空部队,就没打算瞒着在场的同志们,更何况国土防空的新战法也不能只停留在理论,重要跟各部队商讨商讨,相互印证,不然不就成了纸上谈兵了?”

    一番话说得冯参谋长是连连点头,于是深吸一口气,关掉面前的幻灯片播放器,然后清了下嗓子,声音重新变得清亮:“同事们,既然对我们的LYJ—15超远程地空导弹系统感兴趣,那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款新型防空导弹系统。”

    说着冯参谋长不由得歉意的笑了笑,调侃道:“演习之前,我们参谋部制定的装备讲解方案只有运—3X系列特种支援飞机,LYJ—15超远程地空导弹系统并没有纳入其中,甚至因为这款导弹系统的敏感性,甚至连导演部演习讲解稿中都没有半个字的说明介绍,所以LYJ—15超远程地空导弹系统也就没有运—3X系列特种支援飞机那么详细的图片、文字和图表,只能靠着我的一张嘴,其他的就得各位用自己的聪明的大脑去自行脑补了。”

    此话一出,现场一众部队首长便不由自主的笑起来,令紧张的氛围轻松了不少,与此同时几名官兵上台把幕布和幻灯片播放器撤下,换上一个黑板,冯参谋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上“LYJ—15超远程地空导弹系统”几个大字,旋即神色一肃:“LYJ—15超远程地空导弹系统的主要任务不是别的,就是为了打击敌方预警机、大型战略侦察机、空中加油机、轰炸机等大型航空平台而研制的特殊类型防空打击系统……”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507/ 第一时间欣赏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安溪柚所写的《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为转载作品,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介绍:
永宏厂是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老牌工厂,在改革大潮中几经沉浮,逐步走向没落,艰难时刻,庄建业等人接过担子,从最基础的机型开始,一步步披荆斩棘,最终将濒临倒闭的永宏厂插上翅膀,再次腾飞。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