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442章 不甘心

    朱棣南归。

    走到顺天后休憩了些时日,看着这座和应天差不太多的皇宫,朱棣内心有点尴尬……花了那么多钱,结果现在弄到自己都不想迁都了。

    不过在顺天呆了几日,朱棣也想通了。

    现在没有天子守国门了。

    不过……

    顺天这边终究还是更靠近北方,便于最及时的掌控北方的信息,从而加强掌控,应天那边靠近南方,便于掌控中南半岛的消息。

    漠北、奴儿干加上金帐汗国,和中南半岛相比,哪个重要?

    当然是北边。

    不管怎么说,中南半岛威胁不到中原王朝的存亡,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却可以,所以综合来看,顺天作为京畿依然是最佳选择。

    想通了这一点,朱棣索性就不南下了。

    继续呆在顺天。

    打算找个合适的机会提出迁都。

    不过在顺天呆了几日,朱棣呆不住了——忙于奴儿干的战事,到顺天才后知后觉,太孙朱瞻基还在福建宁德。

    侄儿建文帝的事情还没有妥善解决!

    朱棣也才知道,虽然自己下了圣旨,也让工部和兵部配合时代集团,然而黄昏却根本没有这个意思,这小子依然拖家带口在中南半岛逍遥快活。

    据说……跑到吴哥去了。

    再据说,这小子喝醉之后跑到摩诃黛维的王宫里去呆了几夜,发生了一些不可名状的事情,朱棣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摩诃黛维比黄昏的年纪大多了。

    而且哪想徐妙锦保养有方,根本不可能入得了黄昏的眼。

    但不管怎么说,这事让朱棣有点愤怒。

    好小子,给脸不要脸是吧。

    朱棣想了几日,还是压不住心头怒火,正盘算着从什么地方下手收拾黄昏,开启君臣之间的最后一战时,一封从中南半岛的谍报及时的出现在了朱棣的案头。

    镇西公正在返回福建宁德!

    这封谍报里不仅有黄昏返回福建宁德的消息,还有另外一个细节:镇西公在中南半岛大半年时间,见了刘宁然、于谦等人,也见了黎族的黎利和摩诃黛维等人,双方达成了合作细节,默许镇西公在中南半岛招募出海的人员,以上人员已写了章折送递应天,等待太子裁决。

    朱棣这才压下心头杀意。

    他倏然明白了黄昏的意图:要让侄儿建文帝心甘情愿的去见太祖,就必须把此事安排妥当再去和侄儿谈判,让侄儿看见诚意。

    也就是说,黄昏抵达福建宁德后,很可能不会直接去见侄儿朱允炆,而是会在福建本地的港口组建船队,等船队成规模后,再去见侄儿。

    如果真是这样,情有可原。

    毕竟朱棣也觉得,要是能让侄儿悄无声息的在人间蒸发,确保自己靖难的正确性,自己牺牲一点也是值得的。

    要不然就只有彻底清洗福建。

    这可不是一万多忠义之士那么简单,很可能要杀数万甚至十数万人!

    但福建那边一下子死了十多万人,又没有明确的自然灾害,你说后人会怎么看待这场清洗,极有可能各种野史就会记载是你朱棣在用血腥残暴的手段清除异己。

    朱棣不想像始皇帝一样背负一个暴君的名声。

    当下的文治武功,朱棣心知肚明。

    不说比肩始皇帝,至少也超过了老爹,成为千古帝王中,始皇帝之下第一人!

    而朱棣是爱惜羽毛的。

    所以在看了那封谍报后,朱棣又等了几日,果然,太子的章折也送来顺天了,说汇总中南半岛各地的章折,黄昏在中南半岛招募的出海人数,约在十万左右。

    其中作为蚍蜉义从兵源的人数在三万。

    朱棣一想,可以接受。

    才三万而已。

    朱棣甚至觉得,如果黄昏继续坚持出海建国的两极蓝图,他都可以同意黄昏把整个福建的百姓都搬走——反正福建那边一直都不安稳,建文一直在那边蛰伏,估计从上到下都被建文势力侵蚀了。

    不如流放到海外去。

    到时候福建空虚,就把蜀中的人搬过去部分。

    ……

    ……

    福建,泉州府。

    黄昏从中南半岛归来后,没有在广州那边逗留,直接去了泉州府,沿海港口之中,广州虽然是最大之一,但泉州的港口规模也不小。

    到了泉州后,黄昏将时代集团在泉州港口这边负责海外贸易的负责人喊过来,咨询了泉州这边的海运诸多事宜,心中有个大概了解。

    在泉州府逗留半月有余,把出海的事情都妥善安排之后,才带着阿如温查斯和乌尔莎去往宁德,而徐妙锦则带着其余家眷和豆芽豆苗豆角三个孩子,返回应天。

    朱瞻基听说黄昏终于回来了,喜出望外。

    率领宁德上下官员,和胡濙一起出城十里相迎,见面就直奔主题,“你倒是耍安逸了,老子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黄昏下了马车,换了骏马,然后和朱瞻基并骑而行。

    闻言呵呵笑道:“这事吧,真急不得,要想让你二伯心甘情愿的悄无声息的人间蒸发,咱们必须得拿出安排那一万多忠义之士的诚意来,要不然说的一切策略在你二伯眼中都是空中楼阁,不值得相信的。”

    朱瞻基并不知道黄昏去中南半岛干什么了,问道:“那你在中南半岛溜达一圈,我二伯就看见了咱们的诚意?”

    黄昏点头,“当然。”

    朱瞻基越发不解,“怎么说?”

    黄昏想了想,“陛下其实已经同意我提出来的两极蓝图,也就是那一日我在乾清殿中和陛下讨论的出海建国一事,从永乐十八年的下半年开始,就进入了筹备阶段,我去中南半岛,就是招募出海的人,包括蚍蜉义从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朱瞻基悚然惊心,“难道海外真有一片陆地?”

    黄昏笑而不语。

    当然有。

    不过现在那边还没发现,事情不能说的这么绝对,所以笑道:“所以此事不急,我已经在泉州那边安排了三艘商船,他们将会带一批人去寻找那片陆地,所以为了表达诚意,我接下来要去见一下那位,让他也派人跟随我的三艘商船出海,等他的人亲自见到了那片陆地之后,就会相信那片陆地才是追随他的人的最好归宿。”

    但有一点,和朱棣的态度一样,黄昏也需要建文帝去见太祖。

    要不然……

    追随建文帝的人就算到了北美大陆,对自己也不会忠心,所以在这件事上,黄昏没有一点仁慈可言——去北美大陆开创一个国度,那就必须手腕强势。

    对建文残忍,同理,对北美大陆的印第安人也需要残忍。

    反正自己不做,欧洲人也会做。

    而且这也是黄昏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必要手段,不这样做,怎么成为王者,不这样做,那就永远只能在大明夹起尾巴看朱家人的脸色行事。

    不甘心啊!

第1443章 奋斗目标!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其实并不完全正确,毕竟有的人不喜欢武侠,那么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帝王梦,这应该不会错。

    而且私以为,后世诸多男人心中的帝王梦,是朱棣、汉武+朱厚照的糅合体,既有开疆拓土的雄才伟略,又能人生得意须尽欢。

    但这大多是梦想。

    帝王?

    古往今来万万亿人口,细数下来,才多少位帝王。

    所以梦想就只能是白日梦。

    不过人嘛,在什么位置做什么梦,而一旦到了某种高度后,那就不再是梦想,是理想是奋斗目标,当黄昏站在镇西公这个位置后,他心中便渐渐有了执念。

    人生得意须尽欢。

    可以。

    但才三十来岁,还可以有点奋斗目标。

    大明这边是没奔头了。

    造反是永远不可能造反的,大明国制还没有腐朽,人心向明,自己强行造反倒是可以,但成功率低不说,还会让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盛世一夜崩塌。

    何况接下来还是仁宗和宣宗,仁宗朱高炽就不说了,大概真活不了几年,但朱瞻基这几年在对外战争中并没有受伤,有可能要逆天改命,那么仁宣盛世就不止十年。

    再加上朱棣有生之年阉割掉日本。

    当下大明很有可能避免了女真入关的结局,如果改变了这件事,又阉割了日本,那么数百年后的百年黑暗岁月也可能没了。

    所以黄昏不想在大明这边造反。

    可他现在确实有一个帝王梦了……

    那就只能去北美大陆。

    想到这里,黄昏看了看眼前黑塔一样的朱瞻基,狗日的命真好,老子要是穿越成你的兄弟该多安逸,也不用辛辛苦苦往北美跑了,直接把你弄下去就行。

    想了想,问朱瞻基,“宁德这边追随你二伯的那一万多忠义之士的名册,你弄到手了没?”

    朱瞻基得意的一笑,“嗨,这点小事,难得到我?”

    黄昏:“……”

    可不是小事,这玩意儿比明教的名册还难搞。

    道:“既然名册在手,那走吧,咱们去华藏寺见一下你二伯,只要他同意了这个计划,那么就可以快速操作起来,避免夜长梦多,我也要尽快回应天去找工部和兵部购买下西洋用过的战舰——郑和在广州的造船厂,再迟再有半月,就要下水第一艘钢铁战舰了。”

    接下来才是大明最难的日子。

    战舰要下水,一艘接一艘,至少要打造个二十艘以上,火车还要继续造,泰山号么……目前不打算弄了,没必要,没有内燃机,靠蒸汽机来弄装甲车和坦克,有些浪费资源。

    但仅仅是火车和钢铁战舰所需要的钢材量,哪怕是如今的大明王朝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之中,也要伤筋动骨。

    而且钢铁战舰和火车都需要煤炭。

    朱瞻基还不知道广州造船厂那边的事情,闻言精神一振,“第一艘钢铁战舰下水的话,是不是就要准备去南洋收割了?”

    黄昏沉默了一阵,“原来按照我的计划,是先殖民南洋,不过我现在看开了,南洋对于我大明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陛下既然同意了我的两极蓝图的计划,那么我想尽早解决掉这边的事情,去开创属于我的事业,所以我认为,钢铁战舰下水之后,第一步是彻底牢牢的掌控台湾,下一步就是日本。”

    朱瞻基其实很不解,哂笑,“日本在你眼里就那么重要,非打不可?”

    一个海外岛国,怎么在黄昏心里就那么重要。

    黄昏已经说过很多次,甚至在瓦剌的时候,黄昏还说过,金帐汗国可以不打,亦力把里可以以后来打,但无论如何,哪怕是倾国之力,也要把日本阉割了。

    关于这一点,朱瞻基是怎么都想不明白。

    海外岛国,能威胁我大明王朝?

    根本不可能嘛。

    就算他有强大的水师,可越海而来之后,他哪来那么多的兵力在这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纵横捭阖,大明仅仅是依靠战略纵深,就能弄死它的远征军。

    黄昏知道朱瞻基的疑惑,想了一下,“你回想一下,我是怎么打金帐汗国的,如果将来日本拥有了超越大明的火器,它也可以像我打金帐汗国一样打大明。”

    朱瞻基的笑容渐渐凝固。

    旋即想到一个致命的问题,“既然日本对我大明存在这样的威胁,那你去海外之后建立一个国度,岂非也对我大明存在同样的威胁。”

    黄昏翻了个白眼,有些无语,但并没有否认,“所以我的太孙殿下啊,你和你的后人可要时刻保持警惕,务必强国自身,保住大明的霸主地位。”

    不给你点压力,你就没动力。

    朱瞻基沉默了。

    他从这句话中听出了黄昏的威胁意味:你朱家天室要是做不好,那么数十数百年后,我黄昏在海外的国度来帮你。

    黄昏旋即一笑,“不过你想多了,自唐宋以后,海外贸易发展极快,数百年间都没人发现海外的那片陆地,那片陆地离中国之远可想而知,绝对是万里之遥,既然是万里之遥,还隔了海,倒想问殿下一句,什么样的国力才能支撑一支军队越过万里之遥的海域来攻打另外一个国家?”

    顿了一下,“也许有,但绝对不是当下百十年间能做到的事情,需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工业的发展能抵消距离带来的桎梏后,那时候才是大国之间存在矛盾的时候,不过我既然去海外建立一个中原文明的国度,就没有进攻母国的理由,如果真的有,那也是母国的国制出了问题,那么我的后人要来大明,也不是进攻,而是倒逼大明改制,重新走上辉煌。”

    这话很合情合理。

    朱瞻基也知道,任何一个王朝不论他开国体制多么完善,到了中后期始终是要腐朽的,就存在改制问题,改制成功,王朝延续,改制不成功,改朝换代。

    从无幸免。

    因此才有“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说法。

    听黄昏这么一说,朱瞻基笑了,自信睥睨,“我和我的后人,不会给你和你的后人这个机会。”

    黄昏意味深长的道了句:“是么?”

    封建体制迟早被社会淘汰且不说,单是你朱瞻基后期就是个蛐蛐皇帝,而且你两个儿子也不是善茬,要是没有于谦逆天改命,大明哪来的两百多年国祚。

    只要你的后人多几个堡宗这样的人,折腾几次就把你三爷子打下来的家底给败光了的话,改制就势在必行。

第1444章 腥风血雨无人知

    进入宁德城,黄昏因为长途跋涉,朱瞻基也不好意思拉着他立即去见朱允炆,让黄昏休憩一日再去华藏寺。

    黄昏求之不得。

    游山玩水本来就累,身边还有一群女人,虽说黄府家眷性格都好,不争不抢,但这么多女人能没点问题?

    三个女人就一台戏了。

    何况将近二十个。

    更何况还存在雨露不均的问题,所以这一趟走下来,黄昏其实身心俱疲,如果不是因为封建制度下的女诫管着,这将近二十个的家眷,早炸窝了。

    这是这么久以来,黄昏睡得最香的一夜。

    在隔壁的阿如温查斯和乌尔莎都能听见鼾声如雷,不过两女习惯了——大官人这几年确实开始打鼾了,尤其是这一场游山玩水,每每房事之后,都睡得特别沉。

    这个问题其实徐妙锦也注意到了——丈夫虽然年轻,但在房事上透支过多,身体其实已经有不好的反应。

    黄昏其实心知肚明。

    这一次游山玩水结束之后,打算节欲,最多三天一次。

    毕竟没有纪晓岚日御三女的天赋,也没有西门大官人力战群芳写下春宫图的才华,余生还很漫长,要珍惜身体。

    还有很多鲜没尝!

    男人奋斗一生,当没有养老辅幼的压力后,追求的不外乎就是权势和女色了,权势么急不得,慢慢来,但是女色还是可以再努力一把的。

    那种一屁股就能坐死男人的黑人女子,其实也想尝尝。

    像《巴黎圣母院》中那个对爱情绝对执着的女子,让人心动,所以被誉为女巫的吉普赛女子,黄昏觉得可以试试。

    乃至于欧洲那边的金发美女……黄昏也想看看牙签搅水缸到底能不能起那三尺浪。

    好多好多。

    至于北美大陆的印第安人女子,黄昏就不想了。

    这一觉睡得浑身舒泰。

    日上三竿了才起床,发现阿如温查斯已经倒好了温水,在她的侍候下换了衣衫,洗漱之后就见朱瞻基兴冲冲过来,“华藏寺那边,什么时候去?”

    黄昏笑眯眯的,“不急,先在宁德踏春玩儿几天。”

    朱瞻基:“……”

    黄昏慢慢吃着早食,看了一眼朱瞻基,“坐下吃点?”

    朱瞻基哪有心情。

    黄昏也不客气,继续慢慢的喝粥,抽空说了句:“陛下从奴儿干回来,到了顺天后就不再南下了,估摸着是想要迁都了。”

    现在已经没有天子守国门的说法了。

    迁都意义不大。

    不过朱棣还是更喜欢北方一点,所以朱老板为了他自己享受,大概率还是会迁都——顺天如今也和应天一样,成了一座不夜之城。

    实际上全国多个重点州府,都有想打造不夜之城的想法。

    尤其江南一带。

    朱瞻基叹了口气,坐下后嘀咕道:“可不是呢。”

    现在迁都意义真不大。

    唯一的好处就是在顺天可以尽快掌握漠北那边的消息,谨防漠北造反,然而现在漠北因为官道发展,养的牧羊和牛马都能运送到关内来,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文化同化工作也在稳步施行,造反的可能性已经极小。

    黄昏想了想,“其实也是可以迁的。”

    顺天在后世也是政治中心。

    朱瞻基哎了一声,“但是迁都到顺天后,对江南这边的掌控力度就弱了。”

    黄昏哂笑一声,“你没信心?”

    朱瞻基一愣,旋即昂首挺胸,“没有的事!”

    黄昏耸耸肩。

    就着泡菜喝完最后一口粥,起身,“走吧。”

    朱瞻基无语,“还真要去踏青?”

    黄昏没好气的道,“看你这坐卧不安的样子,我要是去踏青玩儿几天,坐不住的不会是你二伯,而是你这个太孙殿下。”

    朱瞻基嘿嘿干笑。

    黄昏摇头叹气,“你也及冠了,怎么还是沉不住气,我早说过,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咱们上赶子去办这件事,会让你二伯觉得拿捏住了咱们,咱们慢条斯理的去办,说明咱们有底气。”

    朱瞻基恍然大悟,“那今天就不去了?”

    黄昏想了想,“算了,早点办完,我还要回应天安排诸多事情,要出海了,可不是随随便便组织几艘船的事情,还需要招募大量的人手。”

    蚍蜉义从要带。

    各行各业的匠人也要带,基本上大明目前工业体系整套人马,都要带一批走,尤其是冶炼和建筑方面的人力,要足够多,这样才能迅速在北美大陆复制大明的工业体系,建立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的雏形。

    这事基本上也要花费数年时间。

    而这个重中之重,是要带走两个人,一个是沈熙礼,有沈熙礼在,基本上可以在北美大陆重新建立一个时代集团。

    还有一个是魏仙子魏姿虚——她领导的时代化工,最近接连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而化工是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然,带走魏姿虚还有点私人的龌蹉想法。

    扯远了。

    黄昏带着阿如温查斯和乌尔莎,朱瞻基则是一个人,四个人共乘一辆马车,直奔支提山,在山下遇见胡濙——胡濙这段时间吃住都在支提山下,也是累成了狗。

    简单寒暄了几句,知道黄昏上山去见朱允炆的解决事情的,胡濙长吁了口气。

    这苦日子终于要到头了。

    没人知道胡濙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当初父亲仙逝,他连守孝都无法,被朱棣夺情起用,继续在全国各地晃荡。

    要不是因为官道修得好,胡濙早累趴了。

    在封建王朝,君王要收拾臣子,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个臣子不停的在全国各地调职,这种罪苏东坡早年就遭受过。

    上了支提山,眼看华藏寺在望,黄昏停步,看向朱瞻基,“在见那位之前,我有个事要确定一下,目前那位在福建宁德的消息还没有传出去罢?”

    朱瞻基斩钉截铁,“除了我和胡濙,没有其他人知道沧海珠大师的真正身份!”

    黄昏唔了一声。

    忽然有个问题,“这半年你在宁德这边,追随沧海珠大师的那一万多忠义之士,以及暗中潜伏的其他追随者,难道就这么安静,没想过突破你的封锁,带着他离开福建?”

    朱瞻基深呼吸一口气,“你说呢。”

    世人眼中的白日升平,其实夜里多少腥风血雨无人知而已,这半年来死的人可不少。

第1445章 堡宗的出现不可阻挡?

    黄昏闻言了然于胸。

    看来朱允炆还不能死,要不然那一群忠义之士不会完全忠心于自己,也就是说,自己得做一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

    一旁的胡濙忽然说了句,“其实也都是可怜人。”

    黄昏讶然,“胡侍郎知道什么?”

    胡濙看了一眼朱瞻基。

    朱瞻基沉默了一阵,“之前一次,有一波人想闯入支提山,将二伯带走,被我们一网打尽了,当时打扫现场的时候,一个本地卫所的士卒发现尸首里有个熟人,多说了两句,说没想到赵二哥成了山贼,现在他死了,赵二嫂多年前就死了,那孩子可怎么办啊……”

    朱瞻基说到这里,有些不愿意再说。

    黄昏越发讶然,你一个大明太孙,钟鼓馔玉不足贵的,什么时候会因为某些个百姓的死而有这么情绪了。

    胡濙看朱瞻基说不下去了,在一旁叹道:“过了半个月左右,我进宁德办事,和太孙去喝酒,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一个小男孩和狗抢食,太孙看不过去,让人给小男孩洗浴之后带入酒楼,后来一问,巧了,就是那个叫赵二哥的孩子,父母都死了,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

    朱瞻基叹了口气,“我大明如此盛世,尚且如此,以往朝代,不敢想啊。”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世道如此乎。

    这个世界,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大明如今盛世,天下安康,然而依然有人要和狗去抢食,作为大明太孙,未来的天子,朱瞻基确实萌芽了一些怀疑人生的想法。

    黄昏看了一眼朱瞻基。

    心里暗暗欣喜。

    好事。

    朱瞻基能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好事。

    这是封建朝代,是阶层极其分明的朝代,只要存在阶层结构,就一定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不管大明的盛世如何风光,灯火辉煌的阴影下,始终会有权贵听不到的哭泣。

    要想彻底改变,就得改制。

    然而就算改制了,要想彻底消灭贫困,也不是短短几十年可以做到的事情,需要几代人不断的努力,才能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光明中国。

    而在自己穿越前的中国,差不多快要做到了!

    如果朱瞻基开始思考体制问题,那么他再影响一下他的后代,搞不好以后用不着自己倒逼大明,朱家人自己就会想办法改制。

    所以是好事。

    话说……

    这几年一直太忙了,朱瞻基也一直在外面,今年没事,朱棣也打了女真,搞不好要给太孙选妃子了,自己得掺和一把。

    堡宗还是别出现了。

    那么孙皇后也就不能出现。

    在话说回来,如果不是自己出现,朱瞻基早就结婚了,现在蝴蝶效应下,朱瞻基迟迟没选妃,朝野之间其实很有微议,因为这不合礼制。

    按照礼制,太孙束发之后,就要准备选妃。

    孙皇后好像一直养在东宫里?

    在朱瞻基束发后,朱棣其实就选了一批女子,让其住在东宫,由太子妃张氏教导,就是给朱瞻基准备的后妃人选。

    想到这黄昏笑道:“这些事,一时间没法杜绝,所以太孙殿下,你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过此事漫漫,急不得,倒是有个问题,今年事情聊了后,你已经及冠,东宫里陛下给你准备的那些女子,你到底看上哪些个了?”

    朱瞻基一扫脸上的迷惑,眼睛里浮现起了一丝光彩,又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吧,女子那么多,也没几个有镇西公家眷那么好看的。”

    黄昏颇为自豪,“那是当然。”

    朱瞻基还就不服气了,“夸你两句,你还翘尾巴,别真的就意味你家里的女子就艳丽无双了,别的不说,就我外祖母说的孙氏,一点也不逊色于国公夫人年轻时候好么!”

    黄昏心里一愣。

    不逊色锦姐姐年轻时候,你可真敢说。

    旋即心里又一跳,孙氏?

    朱瞻基的外婆介绍后,由朱棣下旨送到东宫让太子妃教导的永城县主簿孙忠的女儿?

    这他妈可不就是孙皇后!

    之所以对孙皇后这个事这么了解,是因为仁宣盛世后,在太子妃张氏薨天之后,孙皇后就成了后宫最强势的太后,也算是一代名人。

    很多关于明朝该时期的影视和小说里,她都有出场。

    要崩要崩。

    如果这个损失真的成了太孙妃子,生个堡宗出来,历史重现的话……咦,貌似没有土木堡了,堡宗也不能成为堡宗了。

    但是。

    就堡宗这水平,也不敢把大明交给他啊,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盛世,堡宗能给你折腾个精光,没有土木堡,搞不好他一时兴起,远征欧洲的时候给你来个“滑铁卢堡”呢……

    想到这咳嗽了一声,“孙氏么,听你姨婆说过,早些年徐皇后还在的时候,你姨婆去坤宁宫,孙氏陪着太子妃过去了几次,是比较贤得,但总觉得不太适合你。”

    徐妙锦和徐皇后是姐妹。

    算辈分,就是朱瞻基的姨婆。

    朱瞻基一脸无语的狠狠的盯了黄昏一眼,“不适合我,适合你,对了吧。”

    黄昏:“……”

    一旁的胡濙也在暗笑。

    说实在的,还没见过谁能和太孙这么平易近人的聊天,嗯,黄昏应该是凭亿近人……谁有了他这个身家,要和朱家天室谈笑风生,都不难事。

    黄昏停步,对阿如温查斯和乌尔莎道:“前面华藏寺是佛门,虽说也不禁女香客,不过今天要去见的人比较特殊,你俩就在寺外等我罢。”

    乌尔莎当然没意见。

    阿如温查斯也乖巧点头,再不复当年敢硬怼黄昏的草原儿女的粗犷之气,让一旁的太孙和胡濙暗暗称奇,镇西公调教女人果然有一手。

    在走向华藏寺大门前广场的时候,黄昏语重心长的对朱瞻基说了句,“关于选妃一事,太孙殿下还是要慎重一点。”

    朱瞻基有些不耐,“你今天怎么了?”

    黄昏耸耸肩,“忠言逆耳啊,胡侍郎,你说我劝谏我大明未来的国君远美色,有错吗?没错啊!可惜啊,不被纳谏啊。”

    朱瞻基黑炭一样的脸上倏然一沉,“镇西公,话不要乱说啊。”

    天子健在,太子也活得好好的,你就说太孙是国君,这话要被朱棣知道了,还以为你朱瞻基想提前抢夺皇位,到时候大家都不好交代。

    黄昏呵呵一乐。

    哪会怕朱瞻基的口是心非,搞不好这家伙此刻心里正暗爽不已呐。

第1446章 此事无解!

    依然是华藏寺的住持出来请三人进入华藏寺最后面的院子里,许久不见,沧海珠禅师削瘦了一些,黄昏看在眼里,暗暗叹了口气。

    难怪会有人追随他。

    确实仁义。

    都自身难保了,还惦记着追随他的人的安置,方才那主持说过,沧海珠禅师近来几乎是茶饭不思,日渐削瘦。

    黄昏当时还暗笑,内有一万多人要安置,外有朱棣的咄咄逼人,想不瘦也难。

    现在看来,咱们的沧海珠禅师没能做到四大皆空。

    看见三人进来,朱允炆起身,束手低首,行佛家礼,低声一句阿弥陀佛,黄昏和胡濙、朱瞻基同时回礼。

    中国人嘛,都讲礼。

    两军相交还不斩来使,这种状况更不可能失了礼节。

    朱允炆侧身,让出半个身子,坐了个请的手势,“三位施主请入座。”

    茶已备好。

    黄昏心里长出了口气,看得出来,这半年多对朱允炆也是一种折磨煎熬,看见自己终于从中南半岛回来,这位一代帝王也再拿捏不起来了。

    上一次来见他,可没这么礼貌。

    不错。

    至少他还拧得清局势。

    也不推辞,直接落座,朱瞻基犹豫了下,也跟着入座,胡濙自然是不会入座的,他的身份和地位,都还没到这个阶层。

    一个建文帝,一个太孙,胡濙他区区一个礼部侍郎,还没自大到和这两位平起平坐。

    朱允炆也缓缓坐下。

    黄昏端起茶,喝了一口,这个时候他掌控着主动,不会迫不及待的直奔主题,放下茶杯后笑眯眯的看了一眼沧海珠禅师,道:“不知道大师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

    朱允炆急忙道:“何话?”

    黄昏沉吟半晌,“君王一步平安,匹夫十万青血。”

    朱允炆绞尽脑汁——作为曾经的天子接班人,他的老师都是一代大儒,朱允炆读的书绝对不比朱高炽少,然而他想来想去,实在不知那部典籍中有这么一句。

    别说他了,朱瞻基一头雾水,就连胡濙这位中过进士的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在脑海里翻了个遍,也没找到这句话才出处。

    甚至根本没听过。

    朱允炆道了一句惭愧,“还请镇西公指教。”

    黄昏道:“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说,天子君王出行,看似风平浪静,其实他们每走一步的平安,都是暗地里无数壮士用青血换来的。”

    字面意思确实简单。

    正如早些年朱棣靖难登基后,其实每一次出宫,表面上都没什么危险,实际上锦衣卫在暗地里和那些又谋刺朱棣想法的建文旧臣势力之间交锋多次,死伤无数。

    只不过都在暗处,无人知晓罢了。

    朱允炆感触更深,他当年在奉天殿一把大火后逃出京畿来到福建,恰好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为了藏匿行踪,死了多少忠义之士朱允炆自己都记不清楚了。

    黄昏笑道:“也许是忠,也许是职责,又也许是愚蠢,谁知道呢,不去评判,不论怎么说,不从立场看,有些人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朱允炆低声念了一句我佛慈悲。

    黄昏紧紧的盯着朱允炆,“我佛慈悲?也对,也不对,该慈悲的天子君王,是远在顺天的永乐陛下,是近在咱们身边的太孙殿下,只要他们慈悲,则天下太平,然而,大师,你既修佛,也应慈悲为怀才是。”

    顿了一下,“佛家有语,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无数人为了大师而无畏赴死,那么大师你呢,可曾愿意为了那无数人,以身伺鹰?”

    朱瞻基顿时紧张起来。

    胡濙也面色凝重,福建宁德这边的事情能不能完美落幕,就看朱允炆接下来如何决定。

    他一个人,牵涉的却是数万人的性命。

    朱允炆定定的看着黄昏,又看了一眼朱瞻基,朱瞻基微微颔首,“是皇爷爷授权,此事由镇西公全权处理,户部工部和兵部,都要全力配合。”

    朱允炆略有意外,看向黄昏,“镇西公好气魄!”

    黄昏淡然一笑,“谈不上,只是觉得此事没有外人想的那么复杂,我也不相信陛下会因为这么一件事来杀我灭口而已。”

    朱允炆说黄昏有气魄,其实就是指这件事确实太过重要,朱棣作为一个天子,绝对不允许这件事流传到民间去,那么经手的人必然是朱棣绝对信任的心腹。

    朱瞻基就不说了,朱家人。

    胡濙也为了此事奔跑了十余年,对朱棣的忠心是用十多年时间检验出来的,也不用担心,那么黄昏就是唯一朱棣不能完全信任的人。

    何况黄昏如今势大,将来若是有反心,也能用此事作文章。

    那么朱棣灭口也是情理中事。

    朱允炆忍不住叹道:“大明妖臣,果然名不虚传,千年之后,世人说起这永乐盛世,必然绕不开大明妖臣四个字。”

    黄昏笑而不语。

    当然绕不开了。

    实际上,数百年后的后人再看明初这段历史,大概黄昏两个字比永乐两个字还要重要,连国之瑰宝《永乐大典》上都有我黄某人的大名。

    朱允炆也不再和黄昏兜圈子,直接道:“镇西公说的以身伺鹰,贫僧其实早已谋定此心思,只是此事牵扯到四叔想要的东西,而贫僧纵然慨然赴九泉,四叔也绝然不会就此放心,那么在宁德已经整个福建境内追随贫僧的上万忠义之士,他们势必遭受四叔的清洗,加上他们的家眷,这就是数万人的性命,贫僧每念及此,便心有不平,是以便以四叔想要的那件东西作为条件,然镇西公忙碌,此事一拖再拖,但愿此次能解决此俗事。”

    朱棣想要的东西?

    牌坊。

    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也是朱允炆唯一敢和朱棣谈判的底牌,但恰好是这底牌,拿捏住了朱棣,让他不得不选择让黄昏来处理这事。

    否则……

    福建这边早就是一场大清洗了。

    黄昏闻言频频点头,待朱允炆说完,作沉吟状,“其实大师的想法我知道,陛下的想法——”看了一眼朱瞻基和胡濙,道:“其实我也知道。”

    揣摩圣意可不是小罪。

    朱瞻基和胡濙假装没有听见,傻子才在这个时候给黄昏下套。

    黄昏继续道:“此事其实无解。”

第1447章 妥协

    朱允炆沉默不语,个种缘由,其实大家都清楚,所以朱瞻基来了福建宁德大半年了,此事依然还是得等镇西公从中南半岛回来。

    简单点说,朱棣有点投鼠忌器,怕朱允炆真的一不做二不休,让追随他的人大肆宣扬“永乐弑侄夺位”,这样靖难就立不住根脚。

    也就是说,是忌惮大清洗不彻底。

    若是有人敢对朱棣保证能彻底清洗福建的建文势力,那这边就血流成河了,哪会把大明的堂堂太孙困顿在这边。

    另一边的朱允炆,则是害怕朱棣言而无信,他自戕之后,朱棣依然进行一场大清洗,那追随他的数万人之众,将无一幸免。

    朱棣不相信朱允炆。

    朱允炆不相信朱棣。

    所以此事无解。

    朱瞻基和胡濙见状,知道黄昏还在气势上拿捏建文,倒也没敢吱声,就看黄昏接下来怎么操作——反正只要此事能解决,两人就要烧高香了。

    在朱棣眼中,解决此事后,朱瞻基当然更被宠爱。

    胡濙也是大功一件。

    现在已经是侍郎,回到京畿,只要机会合适,那就稳妥的六部尚书。

    黄昏见朱允炆沉默,也不再言辞。

    许久,朱允炆才道:“既然此事无解,镇西公此来何意?”

    黄昏笑眯眯的,“就是路过。”

    就欲起身告辞。

    朱瞻基和胡濙都懵了,我擦,你不是来解决问题的么,怎么才三五句话就要告辞了,这毫无诚意嘛,不过朱允炆毕竟是当过几年天子的人,岂能猜不透黄昏这点小心思,道:“镇西公也不用拿捏贫僧了,贫僧说过,愿意以身伺鹰,所以镇西公有什么话,不妨直说罢,没必要兜兜转转浪费时间。”

    黄昏有些尴尬。

    他确实没想到,朱瞻基和胡濙都看出自己的意图,被朱允炆看出来了,果然,当过天子的人就是不一样。

    咳嗽一声,“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说了,此事要解决很简单,首先我们要明白此事的症结之处:心结,是陛下的心结。”

    朱允炆微微颔首。

    其实事到如今,他早已经没了复辟的希望,但在四叔眼中,只要他朱允炆一天活着,对皇位始终存在化作威胁。

    黄昏继续道:“而沧海珠大师的纠结之处在于要救跟随你的忠义之士,及其家眷,约莫数万人,确实慈悲为怀,既然如此,那么想一个既能让陛下放心,又能救这几万人的方案即可,说来说去,要想让陛下放心,这一万多忠义之士只有一种下场:流放。”

    朱允炆束手为佛,“阿弥陀佛,流放也难免一死。”

    黄昏摇头,“这要看流放到哪里。”

    朱允炆想都不想,“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现在大明势力之大,不管是流放到亦力把里还是金帐汗国那边,又或者是中南半岛,始终在大明雄师的掌控之中。

    朱棣就算不下旨意,边军守将也会揣摩圣意把事情办了。

    黄昏意味深长的问了一句,“大师,可曾看过地球仪?”

    朱允炆点头,“贫僧看过。”

    黄昏继续道:“如今广州那边有流传,说在海外,从广州出发,一直北上,越过日本继续向东北直线航行,万里重洋之外,尚有一片未开化的陆地。”

    朱允炆瞠目结舌,“你是说,将那些儿郎及其家眷,流放到万里重洋外的一片荒岛上去?”

    黄昏摇头,认真的纠正,“不是荒岛,是一片面积不输大明的巨大陆地,只不过那片陆地没有我中原神州这般璀璨的文明,仅仅是个未开化之地而已,不过够了,只要有陆地,有人,那么一切都能从新开始,越过一些阶段,在那边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度。”

    朱允炆倏然懂了,“难道镇西公一直就在谋划此事?!”

    大明很大。

    但到最后,绝对容不下一个永乐加一个大明妖臣,所以黄昏必须寻找出路,从他的话中朱允炆可以看出,黄昏早的出路,就是重洋之外的那片陆地。

    黄昏颔首,“正是!”

    朱允炆沉默半晌,“重洋之外有陆地,这事闻所未闻,贫僧要如何才能相信你?”

    这就是症结。

    事关数万人的性命,朱允炆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

    黄昏呵呵一笑,“别说大师不相信,我现在也不敢完全相信,因为重洋之外那块陆地的存在,终究是流传,并没有人去证实过,因此我已经在泉州那边准备了三艘大船,邀请了最有经验的老师傅,准备了最丰富的物资,要先出海去看看,如果真有那么一片陆地,此事就很好解决了,所以大师,你如果认可这个办法,那么可以找一些你最信得过的人,让他们跟随我的船队去寻找那片陆地,等他们找到那片陆地回来,就开始启动大规模的迁移了。”

    朱允炆沉思片刻,“四叔会同意?”

    黄昏笑道:“我既然出现在这里,自然是陛下同意了的事情,陛下如果不同意,我浪费什么口舌,实际上找到那片陆地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此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我要返回京畿去做后续准备,毕竟是数万人的迁移,需要大量的宝船和海量的物资。”

    朱允炆问道:“那一来一回,需要多久?”

    黄昏想想,“再怎么着也得半年时间罢。”

    宝船的航速大概是十节左右,也就是说一天大概五百到七百公里,而中国到美国的直线距离是一万四千公里的样子,一个单边,加上各种因素影响,大概两个月左右。

    再加上没有目的地,只是单纯的过了日本后向东南偏北直线航行,再抛算一点,算三个月,一个来回就六个月。

    而且黄昏笃定,只要按照自己画的线走,必然能找到北美大陆。

    所以半年足够了。

    朱允炆神情淡然,对这个方案并无挑剔,想了想,“若是如此,半年之后,待他们归来带回好消息,陛下也下旨同意那群忠义之士可以出海去往那片陆地,贫僧便愿给师叔一个满意的交代。”

    写一封旨意,让追随自己的人放弃复辟的想法。

    再悄然圆寂。

    如此皆大欢喜。

第1448章 一步好棋

    从华藏寺出来,朱瞻基担心的问黄昏,“你确定海外有这么一片陆地?”

    黄昏笑道:“殿下最好希望是有。”

    要不然,咱们都别想安宁。

    我被禁锢在大明,和你爷爷一战之后,不管输赢,对大明都不是好事,如果我赢了,那就该轮到你两父子睡不着觉了。

    朱瞻基讪讪的笑,“说得我好想很怕没有一样。”

    黄昏切了一声。

    我连朱棣都斗赢了的话,那收拾你朱瞻基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到时候你当个傀儡天子,你心里爽得起来才是怪事。

    内心其实也有些惴惴。

    大明是真实存在的,亚欧大陆也真实存在的,但总担心自己穿越的是个异世界,万一没有北美大陆,自己就只有去往欧洲地中海那边。

    那同一片大陆上,两个中原文明建立的国家,之间总会存在矛盾。

    不是最理想的局面。

    之所以存在异世界的担心,是因为黄昏想到一件事:自己穿越到明朝后,改变的事情其实很多,按照蝴蝶效应,自己这个后世之人是不是也应该消失不见?

    然而自己一直存在。

    说明自己对大明的改变,并没有影响后世那个世界,因此黄昏才担心自己穿越到一个类似中国历史的异世界里了。

    如果是异世界,很可能北美大陆不存在。

    不过庆幸的是,广州那边确实有关于北美大陆的流言,只是因为实在太远,那边又荒僻没开化,所以海外贸易没往那边发展。

    但愿这是事实。

    否则两极蓝图就要彻底成为泡影。

    胡濙急忙在一旁当和事佬,问道:“那镇西公此次出海,是否需要郑大监那边配合,毕竟他的海军成立编制也有几年了,一直在操练,还没怎么实战过。”

    黄昏笑道:“当然需要郑大监配合,三艘时代集团的商船,不会运载货物,除了生活用品之外,就是海军士卒,以及负责测绘的人员,这一次出海依然是由王景弘大监负责,我在泉州的时候已经写了章折送递顺天,同时也呈递了应天,所以郑大监的海军那边要出五千人的样子,确保这一次出海的绝对安全,当然,没有绝对安全之说,毕竟重洋之上波诡云谲,鬼知道会不会遇上什么狂风暴雨,只能但愿平安归来罢。”

    如果是钢铁战舰就好了。

    帆船受气候和洋流的影响太大,可惜,钢铁战舰要半个月后才下水——咦,不对,半个月后下水,钢铁战舰可以赶上这一次出海!

    黄昏心中倏然一动,反正找北美大陆急不在一时,等顺天朱棣批复后,再等王景弘从应天赶到泉州,广州那边的第一艘钢铁战舰恰好赶上时间。

    回去马上就给朱棣写章折!

    要动用钢铁战舰,不是郑和同意就行,必须得到朱棣的圣旨,郑和才有权力将钢铁战舰移交给王景弘使用。

    看来还要去泉州待一段时日。

    当解决事情的方案出来后,一切都变得顺风顺水了,朱允炆那边很快派出了跟随出海的人选:五十人,其中有十个是华藏寺的和尚。

    都是绝对忠诚于朱允炆的人。

    之所以要选这么多人,是担心出海的路上出现意外,有人病死有人死于狂风暴雨,如果人少了,到时候朱允炆的人全部死了,就算找到了北美大陆,朱允炆也不相信。

    还是需要朱允炆的人告诉他真相。

    所以这五十人到时候会分开乘坐,避免全军覆没。

    黄昏离开宁德去往泉州后,忙了个焦头烂额,事情确实太多——一方面是资金调动,一方面是物资收集,最难的是人员招募。

    这一次出海不是海外贸易,主要是探明北美大陆的位置。

    可也不是探明就全部回来。

    需要留一部分人在那边修建一个基地:至少也得有个港口,然后有一个小城镇,让后来的人抵达北美大陆后,可以迅速投入工作。

    这个人很难招募。

    不是钱的问题。

    现在大明国富民康,有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而且还存在着死在航行路上的风险,所以那种已经成家立业的人,根本不为所动。

    不过……

    终究是封建时代,社会的阶层鲜明,也没达到全民富裕,在社会的下层还是有很多穷苦人为了过日子选择铤而走险。

    泉州的时代集团分公司不断提高待遇,在从中南半岛那边来了将近八百人后,凑够了两千人,其中包括大量的泥瓦匠和伐木工。

    在此之外,还有一些农夫。

    按照计划,如果找到了北美大陆,这两千人不会返航归来,而是会在沿海寻找合适的地方,修建一个港口,并且修建大量的房子,包括一些仓库,准备迎接第二波去北美大陆的人。

    而那些农夫,则会根据当地的气候,将带过去的种子进行筛选,在港口附近开辟农田,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总之一句话,这是过去开分矿的。

    不过尚有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两千人过去之后,基本上属于最原始的分配方式,所以黄昏提前和他们签好了协议,制定了最初的财产分配的原则。

    这就是说,这一批人过去后,会诞生北美大陆第一批地主。

    这没办法。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你得让他们看见利益,看见未来,他们才会去冒这个险。

    泉州那边忙得热火朝天。

    顺天那边,也很快有几封旨意传递出来,一封到应天之后,王景弘迅速奉圣旨赶赴泉州,准备接手黄昏出海的船队。

    另一封抵达广州,而当时黄昏恰好到了广州。

    倒不是去看钢铁战舰下水,是去找“海外大陆流言”的源头,最后找到了,是一个在没开海禁之前就搞海外贸易的“走私”商行。

    在广州官府的配合下,那个走私团伙没办法,为了活命,不得不配合黄昏,让当年去过那片大陆的十几个水手,跟随黄昏去泉州准备出海。

    当然,这里面有点猫腻,黄昏在威逼之下,还给了那个商行掌柜一大笔钱,于是那个商行掌柜一看既然是大明妖臣主持的出海,肯定有利可图——时代集团的成功大家看在眼里。

    这位掌柜也倾尽全力组织了三艘大船,要跟随一起去。

    羊群效应瞬间就起来了。

    消息传出去后,广州这边搞海外贸易的商行都以为嗅到了商机,纷纷登门找到黄昏,说希望镇西公能给个机会,让他们的商船一起去。

    黄昏当时有些郁闷——这一次不是去搞海外贸易的。

    根本没钱赚。

    不过转念一想,没钱赚?

    我补贴他们!

    先运送大量的物资过去也算是一步好棋。

第1449章 郑和的牢骚

    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最繁华的城市的之一,也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出海港口之一,加一个之一,是因为另一个最繁华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港口之一,是泉州。

    在这两座沿海城市,几乎聚集了大明全部的搞海外贸易的商行。

    此时的广州,已不是唐宋时官员被贬的噩梦之地。

    时代集团的显赫之下,是黄昏在商场无往不利的手笔,羊群效应很快催生了一大堆商行闻风而来,所以黄昏很快发现,哪怕他拥有时代集团作为后盾,要想把有意加入此次出海的商行都补贴完,也有些吃不消时,不得不选择了拒绝。

    然而最终定下来跟随时代集团出海的商船,也有二十艘之多。

    但二十艘已经很多了。

    随之而来还有一个问题:安全。

    此次出海,仅是加上时代集团的商船,共有二十三艘,满载着海量的物资,航行在漭漭大海之上,还要经过日本的海域,在海上的倭寇和海盗眼中,这是何等肥腻的一块肉。

    黄昏没有办法,只能去找郑和。

    这一次出海,本来只想悄悄咪咪搞事,结果闹得这么大,虽然仅仅只有一艘钢铁战舰,但郑和的海军还是必须出动。

    可郑和也不敢擅自决定,于是写章折呈递顺天。

    这么一来二去,时间又过去了一个月。

    好在时间虽然过去了,顺天那边倒也传来了好消息,朱棣将他从国内调到奴儿干参加过征讨女真的水师抽调过来,开往广州,依然由王景弘统率,保护船队出海去寻找新大陆。

    而在这一个月时间,黄昏在广州以金钱作为报酬,又成功忽悠了足足两千人的工匠和农民,跟随商船远赴重洋。

    如果没找到新大陆,这些人回到国内,会得到一笔重酬。

    如果找到了新大陆,他们就将在他们落地开花。

    永乐十九年春末,中国海航历史上,最具有浓墨重彩的一次出海,在泉州锣鼓震天声中,在舞狮和舞龙中,随着大批大船扬帆,拉开了序幕。

    船队出海,远去。

    黄昏一直在站在码头上,看着船队在一艘钢铁战舰的率领下远去,思绪澎湃,而在他身边,除了阿如温查斯、乌尔莎之外,还有朱瞻基,以及从广州赶过来的郑和。

    郑和倒是没看远去的船队,他对王景弘有信心,这一次出海重洋,就算找不到一片新陆地,也能平安归来,郑和反而想起了昨夜的一场小酒。

    昨夜,他,王景弘,黄昏。

    三人。

    一碟花生米,三坛子好酒,嗯,酒是王景弘带来的,陛下御赐的蜀中叙州贡酒。

    酒是好酒。

    三人很快都有微醺之意。

    人嘛,喝了点酒后,总容易流露出平日不愿意表达出来的情绪,郑和又一杯酒下肚后,忍不住说道:“说句实在的,兆华,我现在是真的羡慕你。”

    兆华,是王景弘的字,福建漳平人。

    王景弘吓了一跳,“郑大监,这是何意,下官能有今日,多是仰仗于你啊。”

    郑和叹道:“自从陛下有意造钢铁战舰之后,我就被束缚在了沿海的造船厂,你倒是多次下过西洋,还弄了个‘地圆学说’出来,论功绩,你已不输狗儿和亦失哈了。”

    男儿谁不想建功立业?

    可郑和已经多年没能去建功立业了,这几年一直被束缚在造船厂里,作为一个航海家,这是何等寂寞的事情。

    王景弘不知道该说什么。

    看了一眼黄昏。

    黄昏呵呵一乐,对郑和道:“郑大监,别怪王大监抢夺了本该属于你的荣耀,怪我,如果不是我,郑大监应该是中国史上在海航方面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不过现在这个第一人是王大监了,但是,郑大监,相信我,当咱们的大明海军拥有二十艘甚至更多的钢铁战舰之后,你‘三宝太监’的名声,必将耀然于青史之上,后人提起我大明的无敌战舰,你郑和的名字,将是永远也绕不开的,你将是海军师祖一般的人物!”

    郑和郁闷的又一饮而尽,“别在这里给我画饼了。”

    黄昏也端起酒杯,和王景弘示意后,两人各自随意抿了一口,黄昏放下酒杯,吃了颗炒黄豆,自言自语说了句倒是奇怪了,花生米这个时候是不是还没传入中国啊?

    花生米传入中国的说法比较含糊,一说明末,一说元末明初。

    反正现在已经有了。

    但是花生米的原产地却是北美大陆。

    想到这黄昏乐呵呵的道:“郑大监,这么说吧,其实我第一次在大明吃到花生米,就去研究过花生究竟是从什么地方传入大明的,所以那时候就怀疑那片大陆的存在,只不过当时时代集团还没有现在这个体量,无法去做这件事而已。”

    “嗯,扯远了,先说让郑大监安心的事情罢,郑大监是航海者,应该更容易相信地圆学说?”

    郑和点头,“我相信。”

    黄昏吃了颗花生米,沉默了一下,道:“我们三人,都深信地圆学说,其实这本来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大地的真实面目。但是问题来了,两位大监,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脚下这片大地,陆地相对于海洋的面积来说,是不是极小的?”

    王景弘和郑和对视一眼。

    都微微点头。

    确实,相对于大海,陆地的面积真的极小,这只有出过海的人才能感受到,陆地之外的大海到底是何等的浩瀚无垠。

    黄昏继续道:“陆地极小,海洋极大,就像我们要远征南洋一样,是不是必须要用水师,又或者我们发现了新大陆,新大陆到咱们这边,是不是也需要水师,再说一事,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在遥远的地中海那边,也有大量的王国,如果我们要远征那些王国,或者那些王国要进犯我大明,走陆路的话,补给和后勤是不是不可能做到?”

    郑和点头,“当然不可能,咱们打一个金帐汗国已经如此了,更遥远的国度,依然走陆路的话,倒是可以,但是时间太长,成本太大。”

    黄昏一拍大腿,“那如果走海路呢?比如这一次沐晟去打孟加拉,如果不是因为之前先打了勃固和阿瓦,假设我大明雄师要从云南出兵去打孟加拉,是不是困难重重,但如果我们从广西那边出兵,用水师去打孟加拉,是不是就方便了许多?”

    顿了一下,“同理,咱们去打南洋群岛的话,陆路根本不通,只有靠水师!”

    郑和不解,“咱们大明非要外扩到那些地方?”

    黄昏哈哈一笑,“不是咱们非要外扩,而是时代会发展会进步,如果有一天,咱们落后了,咱们不打他们,可他们要来打咱们啊。”

第1450章 无奸不商

    郑和和王景弘都哈哈乐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尤其郑和,“谁敢越过重洋来打我大明?”

    谁有这个实力?

    谁有这个胆量?

    放眼地球仪上,郑和和王景弘真找不到一个国家有这个能力。

    黄昏心里暗暗叹气。

    也不怪这两个航海家,确实是时代桎梏了他们的眼界,连航海家都这么认为,想必当今大明朝野都这么认为——大明无敌,也将永远无敌。

    连朱棣愿意打造钢铁战舰,也不过是为了外扩,而不是防守。

    殊不知,如果不是自己出现,大明的火器发展不了这么快,甚至根本不会发展,工业体系也不会出现,而两三百年后,西方一场工业革命,就彻底把闭关锁国的中国甩到了最末尾。

    好在自己不需要去扭转大明人的这个观念。

    一个外扩——仅仅是这个理由,就能让大明君王配合自己发展工业,也万幸,大明的君王是朱棣这样的战争狂人,接下来还有朱瞻基,大明还能继续保持这种发展。

    如果换成宋朝的君王,自己还是洗洗睡得了。

    语重心长的道:“两位大监,话不能这样说,说个比较现实的例子,曾几何时,我中原王朝总是被北方游牧民族欺负,而北方的游牧民族恐怕从没想过,中原王朝不仅是像汉武那样打得他们逃窜,而是根本不给他们逃窜的机会,就直接将他们纳入统治之中,为什么?因为我大明的火器忽然之间攀升到了一个不该有的高度上,所以如今才有大明无敌的定论,但是换句话来说,如果在遥远的西方,在南洋那边,将来也出现一个甚至无数个像我黄某人这样的人,他们的火器也在短短十数年间,对我大明形成了碾压性的优势,那时候我们大明就要像漠北和中南半岛一样,只能任人蹂躏。”

    这话确实有道理。

    郑和和王景弘陷入沉思,许久,郑和才问道:“还能有比火铳和机枪更厉害的火器?”

    黄昏叹了口气,“有,而且很多,甚至我现在脑海里就有,只不过受限于技术,设计得出来,但是造不出来而已。”

    后世的火器拿到这个时代来,将是颠覆世界观的存在。

    又道:“钢铁战舰就是例子啊!”

    郑和颔首,“确实,在此之前,我确实没想到,战舰竟然能用钢铁打造,更没有想到,可以不依靠风力就远航重洋。”

    黄昏道:“所以未来世界,水师……嗯,海军,必将是国家关系中,最重要的武力威慑,而我大明已经走在时代前列,如果我大明持续保持着钢铁战舰的数量和技术水平的优势,那么也将掌控海权,当我们掌控海权的时候,还有什么国家能威胁到我大明本土?”

    深呼吸一口气,将酒一饮而尽,“钢铁战舰,将是我中华神州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国之重器,而郑大监,你将是这件国之重器的创始人,是中国海军的师祖一样的人物,将来你的名字,必将和陛下的永乐二字一样,名垂千秋!”

    这话一点也不过分。

    因为未来世界是海权的世界,而大明拥有世界最强的海军,也就能持续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而这样的局面,郑和功劳巨大。

    郑和眉头舒展开来。

    王景弘微微颔首,暗想着等自己远赴重洋归来后,要写封章折给陛下,请求到郑和麾下的海军去当个职差算了。

    眼红。

    因为王景弘最了解地圆学说,他知道黄昏说的是对的,海洋确实很大,而随之时代发展,也许未来的战争搞不好真就是海权的战争。

    那么大明现在就发展海军,绝对是棋高一着。

    黄昏举杯,对两人道:“来,为庆祝我大明海军将来纵横天下,达到我立项争的那种‘但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就有我大明皇旗和海军舰艇’的局面,走一个!”

    郑和眼睛一亮,喝酒后道:“镇西公这话有点意思。”

    黄昏哈哈一笑,“其实吧,这话还有另外一层理解,如果大明海军真的称霸了海洋,那么我大明将成为一个‘日不落帝国’,那时候就可以真正的对全世界说: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了。”

    王景弘猛然豪气顿生,“干了!”

    酒逢知己千杯少。

    一坛子酒很快没了,黄昏一边倒酒,一边对王景弘道:“王大监,说点正事罢,这一次出海,主要是寻找一片新陆地,也是为了完善地圆学说,当然,另外一个目的,是我和陛下之间这个僵局的破局,不瞒两位,找到了新大陆,我就要去经营那边,这当中的曲折,你们应该能理解。”

    郑和和王景弘点头。

    如果能这样,是大明之福,至少大明妖臣和永乐大帝之间,能和平共处,没有内斗的话,大明的盛世将持续辉煌。

    黄昏继续道:“所以你率领船队,找到那片大陆之后,不要急着回来,一定要保护那些工匠和农民在当地修好道路、库房和港口,甚至也要修好防御工事,因为那边毕竟可能是很大的一个大陆,一定会有本地土著,我们过去占据地皮,避免不了会有纷争,那就会有战争,其实要得好,最好是留下一千士卒,拱卫那边的港口的建立。”

    王景弘看向郑和,郑和犹豫了下,“留下一千士卒不是不可以,不过你不是有蚍蜉义从么?”

    黄昏摇头,“这一次蚍蜉义从还没去。”

    郑和道:“如果真的有一片陆地,那就留下一千士卒罢,不过丑话说在前面,他们在那边最多呆两年,之后就要回来。”

    黄昏笑道:“这是自然,一旦确认了陆地,宁德那边还有好几万人要过去,到时候就可以把大监的一千儿郎接回来。”

    又对王景弘道:“还有个事,这一次去的船队中,其他商船都是被我忽悠去的,他们带去了大量物资,然而我知道在那边是卖不出去的,所以只有我买,但是吧,二十船的物资,我买起来也吃力,所以还希望王大监配合下,既能让我买下低价那批物资,又要确保这些商行亏本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王景弘笑了,“无奸不商啊,镇西公好手笔。”

第1451章 返京

    郑和想到这里,忍不住问黄昏,“镇西公,这一次随船的匠人加上郎中农夫之流,约莫四千有余,再留一千士卒拱卫,还有近二十船的物资,如果真的找到陆地,你是不是就要准备后期的迁移工作了?”

    黄昏点头,“不好说,得看距离我大明有多远。”

    郑和想了想,“应该很远。”

    如果不远,早就发现了,哪还需要现在组织出海船队专门去寻找。

    黄昏心知肚明。

    当然远了。

    当中隔了个太平洋,一万四千公里,就算告诉朱棣那片大陆的丰饶不输中原,朱老板大概也没有什么想法。

    笑了笑,“所以只有我们这些人被发配远方啊。”

    郑和无语,“那我也想被发配一下。”

    其实郑和很有些不明白,以黄昏的能力和实力,他其实完全可以筹划一下,不用远走他乡而和大明皇室和平共处的。

    忍不住问道:“镇西公,有个疑问一直闷在心里,今日冒昧问一下,当然,你要是觉得不方便说,就当我没问。”

    黄昏缓缓转身,向远处的马车走去,“郑大监但问便是。”

    郑和问道:“镇西公的想法,我大概也了解了,但毕竟是远走他乡,有道是万般好不如家里一日劳,何况是远赴重洋之外,去一个未开化的地方,哪怕为王,也不如在神州中原,而且我相信你是有办法能够解决和陛下之间的矛盾,退一万步,放弃一切权力,解散蚍蜉义从,坐拥时代集团,又有国公封号,再加上后代也是皇亲国戚,子孙富贵无虞,镇西公这一生也可以无忧无虑了,为何还要如此折腾。”

    黄昏沉默了一阵。

    其实内心也有点蛋疼,许久才说道:“郑大监,有个东西叫大国情怀,我的想法其实还要高那么一点,不仅仅是大国情怀,其实目前的大明,已经是我理想的状态了,如果打了日本之后,那就是完美状态,我大可以就此致仕,享受妻妾成群的快乐生活,你以为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当然想了,但是怎么说呢,我虽然没经历过一些事情,但我感受到那种压迫和屈辱,爱国主义思想终究桎梏着我,所以大明这边已经没什么问题了,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是着眼千秋——”

    顿了一下,在阿如温查斯的搀扶下登上马车,回首看着郑和,“落后就要挨打,我现在做的事情,和将来要做的事情,是确保我泱泱神州,在数百年内都不会落后!”

    所以必须建立两极蓝图。

    让华夏儿郎占据这颗蔚蓝星球上最丰饶的土地,拥有这颗蔚蓝星球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好的环境,千年昌盛。

    本土的昌盛,我已经打下了基础。

    那么北美大陆那边,我必须过去慢慢经营,我黄某人有生之年做不到,还有子子孙孙,总有一天,地球上的两个中华文明的大国,可以相互支持,掌控着这个星球,让华夏儿女永远屹立在世界之巅。

    郑和看着马车远去,挥挥手。

    他能理解黄昏的想法了。

    两极蓝图,如果真是两个中原文明建立的国度各自称霸一块陆地,在未来数百年间拥有领先其他国家的火器,炎黄子孙将是何等的辉煌。

    但是郑和还有疑惑。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身为大明臣子,郑和也依然觉得,将来的大明肯定还是会土崩瓦解,会有新的王朝。

    也许黄昏的想法,是不论王朝,论血脉?

    不管哪个王朝,始终是炎黄子孙。

    想到这郑和笑了起来。

    黄昏,我帮不了你什么,我只能尽我这一生,打造出你想要的海军来,让神州儿女在未来数百年间的时光里,拥有在广袤海洋上的绝对霸主地位。

    ……

    ……

    黄昏在泉州休息了一天,然后回应天。

    接下来的事情已经不多了。

    总体来说,两件大事。

    一件大事,建策朱棣,在朝鲜请归之后,准备好海军去打日本,第二件事情则是将时代集团的部分资产变成物资,等王景弘回来,就将这些物资和人员运到北美大陆去。

    然后举家搬迁去北美大陆。

    至于欧洲那边……

    黄昏不想去打了,就交给朱瞻基去办这事,反正也要不了几年,朱瞻基可能就要登基为帝,朱棣毕竟六十岁的人了,而朱高炽的身体每况愈下。

    简而言之。

    漠北一统,亦力把里收归国境,女真被解决,那就没有了满清入关,朝鲜请归之后,岛链最重要的一环也有了。

    再把日本一阉割,中国已经高枕无忧。

    那么自己也该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了——才三十三岁,真是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带着大明的工业基础到北美大陆,二十年间建立一个王国,应该可行。

    因为船队要半年才会回来,所以朱瞻基也回应天。

    胡濙也走了。

    他要去顺天向朱棣回报宁德的事情。

    不过福建宁德这边,依然驻留大量兵力,在没有彻底解决之前,华藏寺的朱允炆哪里也去不了,而在册的一万多忠义之士,也全部被禁锢在宁德。

    好在朱允炆配合,所以相安无事。

    在回应天的路上,黄昏去了一趟江阴,找到徐忞和何必在,交给他们几张设计图,让他们按照设计图制作几十套衣服送到应天。

    嗯,是黄昏设计的包臀裙。

    打算给西域家姬穿。

    这是琐碎事,私下里又给徐忞和何必在交待了任务,提前囤积大量的布匹,越多越好,未来数年之内,将会分批次运送到海外去。

    这是必需品。

    到北美大陆那边,人口会越来越多,前期工业基础还没建立起来,需要从大明这边源源不断的运送物资过去,等那边工业体系成型,就可以自给自足了。

    所以黄昏这一次回应天其实呆不了多久。

    最多一个月左右,然后就要去顺天找朱棣,洽谈关于征讨日本和将时代集团的资金变现成物资的事情,君臣之间又要斗智斗勇。

    毕竟站在朱棣的立场,是不愿意看见国内大量人口和物资运送到海外去的。

第1452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

    回到应天,一家人其乐融融,出乎黄昏意料的是,连唐赛儿都在黄府常住,一问才知道,唐赛儿本来是要去明教圣女宫和旧圣女方娇一起生活,不过因为种种缘故,被徐妙锦留了下来。

    徐妙锦的大妇还是很尽职。

    从广州回来后,徐妙锦带着众多家眷返回应天,在路上的时候,唐赛儿反常的出现了呕吐状况,开始以为饮食问题,或者水土问题,可休憩几日后,依然如此,徐妙锦便找了郎中来把脉。

    然后……

    怀起了。

    自家丈夫把别人黄花大闺女给祸害了,还怀了孕,黄府自然要负责,所以徐妙锦通知了圣女宫那边后,便自作主张让唐赛儿在黄府住下。

    太子那边知晓事情后,没吱声。

    这事不好吱声。

    说实在的,喜闻乐见。

    就等着唐青山夫妻俩得知他的好兄弟黄昏把他女儿祸害后,然后怒发冲冠,两兄弟决裂,这样一来,明教绝然不会再支持黄昏。

    不过徐妙锦的大妇也不好当。

    这一次游山玩水回来,豆芽豆苗和豆角倒确实长了眼界,可也多了点弟弟妹妹,怀孕的不止有唐赛儿,权氏小妹权昭贤,绯春,穆罕穆拉、徐家四妹四个女子,也都先后珠胎暗结。

    所以黄府近来其实有点忙。

    尤其权昭贤,特别显肚子,明明才三个月,却已经大的不像话,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有可能又是一对双胞胎。

    话说,黄府现在的女眷有点恐怖。

    将近二十个妻妾,如果每一个女子都生一个或者两三个,那黄昏这家族瞬间就有了规模,再发展个几代,乖乖,可以直接就黄家人去占领北美大陆了。

    回到应天,休息了两日。

    兵部和工部那边,本来已经接到朱棣的圣旨,等着镇西公去找他们商谈购买宝船的事宜,也都暗暗计划好了,绝对不能贱卖。

    哪里知道等了两天,黄昏都没动静。

    连朝会都没去参加。

    黄昏自然有他的打算,马上要准备去打日本,这个时候,郑和的造船厂虽然已经下水了第一艘钢铁战舰,但接下来要有更多的钢铁战舰,大概还需要些时日,那么征讨日本,主力战舰还是郑和下西洋用过的宝船。

    暂时不去购买,给大明水师足够的实力。

    毕竟现在大明水师有点名存实亡的感觉了,也就几十艘宝船了,其余的宝船几乎都卖给了民间商行用来做海外贸易。

    而且这几十艘还分布在全国各地。

    也就是说,攻打日本的话,宝船的调动都需要一两月的时间。

    而且黄昏也不急。

    打日本,大概要在永乐二十年,或者二十一年,而自己准备的大规模出海,大概应该在永乐二十一年或者二十二年。

    就看朱棣会不会逆天改命。

    所以他现在要开始准备出海的各项事宜,最重要的一件事:说服沈熙礼放弃在大明的身家地位,更着他一起背井离乡去北美大陆打拼新事业。

    甚至不止沈熙礼,时代集团的高层,能有五成以上跟着去北美大陆,自然最好,再差也要带三成左右的管理层走。

    要不然到了那边,建立起国家,可没有海外贸易,也很难将经济发展起来,仅靠时代集团累积的财富,迟早坐吃山空。

    凭空建立一个国家,绝对不是过去一批人运送一批物资过去那么简单。

    长期的运转,需要大量的资金。

    是夜,三元楼火锅店。

    雅间之中,仅有三人,黄昏和沈熙礼,还有一个是沈亦文,也是时代集团负责财务的最高领导,时代集团的财务原本是梁巍生负责,不过梁巍生上了年纪,早就将这个位置让了出来。

    嗯,去年梁巍生已经驾鹤西去。

    火锅已经在汩汩的翻滚,但黄昏和沈熙礼都还没有烫菜的意思,各自端着酒杯,寒暄了几句,一旁的沈亦文一直沉默,沈亦文今年二十八。

    沈熙礼如今也五十有二了,鬓间已见白发。

    玩转着手中的酒杯,缓缓喝了一口,缓缓的道:“其实这些日子,你关于两极蓝图的构思,已经从宫中流传出来了,大家都认为这是陛下和收拾你的前兆,所以最近时代集团外逃的资金有点多,朝中权贵抽走了大量的资金。”

    黄昏笑了笑,“这更好。”

    到时候自己把资金转移到北美大陆,留在大明的时代集团就是单纯的私人企业,不会被朱棣或者朱瞻基针对,正好安静的赚钱。

    反而免了自己的麻烦。

    又道:“既然他们把钱抽走了,那从今天开始,时代集团不再接受任何人……任何人,哪怕他是皇亲国戚也一样,不接受他们的入股入资了,如果他们要仗势,就让他们来找我。”

    我一个国公,还怕有人给我玩权势?

    沈熙礼微微点头,“好。”

    黄昏犹豫了下,还是问道:“你也知天命了,按说,忙碌了大半生,接下来的日子应该好好享一下清福,亦文的一儿一女也乖巧懂事,你这个当祖父的,很少有时间陪他们罢?”

    沈熙礼颔首,叹道:“是啊。”

    何止自己。

    儿子沈亦文因为负责整个集团的财务,在家里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屈指可数。

    黄昏笑了笑,“其实我也一样。”

    沈亦文哈哈一笑,举杯,“来来来,既然都同病相怜,为我们的同病相怜干一杯,爹你就随意了,上了年纪少喝一点,我和镇西公干了便是!”

    沈亦文丝毫不介意黄昏的国公身份,黄昏也没介意。

    三人举杯,沈熙礼还是一饮而尽。

    沈亦文又给两人斟满,给自己也斟了一杯,咳嗽一声,“东家,今也这酒怕是不好喝,你有事就说罢,我沈家能有今日,都是依仗你,我爹时常教导我要感恩必报。”

    称呼的东家而不是镇西公,这是真性情。

    黄昏乐了,“你小子倒是聪慧,这就嗅出不同寻常的意味了。”

    沈亦文无奈,“泉州那边船队出海,本来就不同寻常,联系到最近朝野之间议论纷纷的东家的两极蓝图,我其实已经预感到东家要做什么了。”

    黄昏愣了下,旋即哈哈大笑,然后举杯,“以前总觉得酒逢知己千杯少不过是文雅说法,如今我是真的信了,这大明……懂我者亦文也,来,干了!”

第1453章 贫穷的大明首富

    沈熙礼在一旁,笑容温和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满眼都是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也配着两年轻人举杯。

    放下杯子后,黄昏想了想,“那我就直说了,如大家所想,我确实有离开大明的计划,只要这一次出海的船队找到了那片大陆,我就要着手行动,这会需要海量的资金,有可能会直接将时代集团掏空。”

    沈亦文起身,把火锅灶的风口关小了些,反正此刻大家也不想烫菜,锅里一直翻滚,热气腾腾的让人有些难受。

    然后道:“东家你可知道时代集团现在的体量?”

    黄昏有些尴尬,“老实说,我不太清楚,这几年去黄化做的很好,尽管时代集团一直在我掌控之中,然而很多事情我都没过问了,加上又经常在外。”

    沈亦文道:“我这个负责财务的最清楚。”

    黄昏点点头,“说说看。”

    沈亦文几乎是不假思索脱口即来:“根据账目汇总,时代银行中,除去百姓和富贾存的钱,本身的本金有一亿六千八百三十二万两白银。”

    如数家珍。

    黄昏略微算了一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大明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只相当于后世的350软妹币的购买力。

    也就说,时代银行只有五百亿左右的净资产。

    不科学啊……

    时代银行发展了这么多年,投资了这么多行业,产业极多,不可能才这点钱,难道时代银行存在着大蛀虫?

    沈亦文就知道黄昏会这么想,没奈何的叹气,“东家,时代银行其实赚钱很多很多的,不过九迭河发电站的内燃机研发所,魏姿虚掌控的时代化工,时代军工等几个部门,吞金速度之快,超乎你我想象,仅仅是去年,时代化工就足足从时代银行这边拨款过去了三百多万两,时代军工也不差,因为规模更大,去年从时代银行拨款八百多万两,这还不算卖泰山号和机枪给兵部获得的回收资金,九迭河发电站那边的内燃机研发所,耗资也不小,而这些部门折腾,导致时代冶金公司那边,几乎也无法盈利,所有的钱都被投入去研发特种钢材了,去年也从时代银行拨款了一多多万两,再加上各个行业的全国扩展,都需要大量资金,时代银行还能有一亿多两的本金,已经是个奇迹了。”

    黄昏闻言越发发愁。

    就这?

    时代集团现在这个体量,根本追不上东印度公司。

    而且就这点钱的话,要想支撑百万移民到北美大陆建立几个城市群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城市群要用钱,可北美大陆还有土著,也要建立军事力量,而军事力量耗费的钱可想而知。

    黄昏愁容满面。

    沈亦文见状,道:“其实东家不必忧心钱的事情,时代集团确实钱不多,和国库比起来真是毛毛雨,但有些事还是可以操作。”

    在国库两个字上,沈亦文加重了语气。

    黄昏愣了下。

    国库?

    旋即恍然,“你的意思,我要去找陛下要钱来修新房子再找陛下要钱装修新家?”

    沈亦文笑而不语。

    黄昏若有所思,“虽然有点难了,倒确实是可以操作的,看吧,我去顺天的时候,先探一下陛下的想法,再根据形势选择。”

    实在不行,就变卖时代集团的固定资产。

    现金是只有一亿多两,但各地的房产和其他固定资产加起来,还是个可观的数字——而自己搬离大明,朱棣若是喜闻乐见,也会出手来接盘。

    沈亦文道:“如果陛下不愿意帮忙的话,还有一种操作方式,就是变卖一些固有资产,不过如此一来,时代集团的规模就会变小,但不管怎么说,东家你真的要准备做那一步了,完全可行,虽然时代集团现金不多,但是掌控了各行各业,物资其实很多,这些物资都是时代集团的资产,完全可以运到海外去,老实说,这些物资的价值,其实已经超过了我们的现金!”

    黄昏微微叹了口气,“问题在于,我到时候大概要向陛下要一百万人左右,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海外要修建足够一百万居住的城市,加上与之相配套的生活设施,再加上数年之内生活需要的物资,就靠时代集团的现金和物资,显然有点困难。”

    自己有些盲目乐观了。

    最难的地方,主要是钢铁方面,在北美大陆建立城市,需要在那边先行修建数量不少的房屋,然后建立冶金、水泥等工厂。

    都需要大量钢铁。

    而这就必须得到朱棣的同意,才能购买。

    沈亦文却不这么想,“东家,我倒是觉得你一下子把高度抬的太高了,我知道你的想法,直接搬一百万人口过去,直接在那边建立一个城市群,直接形成一个国家,但这操作起来不啻于摘星取月,仅仅是一百万人的出海,就是个持续数年的事情,也就是说,资金和物资并不是一次性的到位需求,而是个静水流深的问题,城市群也不是一下子就建立起来的,也是一步一步来,换言之,其实根本要不到那么多资金和物资,时代集团缓缓提供,完全可以在十年之内来完成这件事。”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

    黄昏倏然醒悟,愣了好一阵,然后大笑道:“没错,我想当然了。”

    自己去北美大陆并不是一下子就搬一个国家过去,而是一步步发展成一个国家,城市群的建立要经过数年时间,资金和物资也分批次过去。

    重点还是从朱老板手中买到大量的钢铁。

    这个问题需要先去一趟顺天。

    也便结束了这个话题,对沈亦文道:“此事既然说到这个地步了,亦文你也应该清楚,我暂时还不能离开大明,所以一旦开始在那边的操作,就需要有人在那边坐镇,负责所有建设事宜。”

    说到这里,看向沈熙礼。

    原本是定的沈熙礼,现在看来,沈亦文也是个不错的人选。

    沈熙礼笑了笑,“士为知己者死。”

    沈亦文也笑了,“父母在不远游,不过既然父亲都去了远方,当孩儿的岂能让父亲一个人去受苦,自当去照应。”

第1454章 沈家父子

    虽然时代集团的钱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但沈亦文的话很有道理,黄昏心情也轻松了许多,一顿火锅吃了个尽兴。

    同样尽兴的还有沈亦文父子。

    沈熙礼,时代集团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的直接掌门人,其身份地位在大明朝野之间,几乎相当于一位尚书。

    沈亦文,时代集团的钱袋子。

    这父子俩如今在大明的名望,并不是简单的富贾,和其祖上沈万三不同,沈熙礼和沈亦文这些年其实做了很多一般富贾想沾染却无能为力的事情。

    比如沈亦文在及冠之后,其实喜欢上了读书,还参加了两次科举。

    不中而已。

    而真正让世人对这两父子信服的事,是他们自家掏腰包,先重修的白鹿书院,后又在山东济南大明湖畔建立了一座书院,聘请大儒为师,弘扬学问。

    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些年大明湖畔的文礼书院出了不少进士,俨然有直追岳麓书院的趋势。

    太祖建国之后,奉行“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政策,重视地方官学的复兴,而不倡导书院教育,全国书院颓废,岳麓书院也因此沉寂了不少。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岳麓书院依然是全国最负盛名的书院之一,文礼书院却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可见沈熙礼父子在这座书院上投入了多少钱财。

    人活着,应该有所追求,这是沈熙礼父子在办文礼书院时,对书院夫子说的话。

    这也是书院大门进门之后,那座红砖比瓦照壁上最显眼的院训:追求。

    一顿火锅下来,两父子都有点微醺。

    没有坐三轮车回家,两父子就这么负手走在人流往来的繁华的道路上,看着周边的灯火辉煌,看着灯火辉煌里的灯红酒绿,沈熙礼深情的说了句:“真是个好时代。”

    沈亦文笑了下,“父亲,这个时代离不开时代,而提起时代,沈熙礼三个字也绕不开。”

    没有时代集团,就没有当下的盛世风光。

    这不夸张。

    是时代集团以一己之力,让大明的商业蓬勃发展起来,更是改变了商人的地位,现在的大明,哪怕是读书人出身的朝堂重臣,也不会看不起商人。

    沈熙礼的妻子,是荥阳郑氏的直系嫡出。

    五姓七家之一。

    虽然经过唐宋的打压之后,五姓七家早已不复当年的门阀风光,如今的大明也不已门阀作为门第的概念——现在论门第,是看你的官品和财富。

    但荥阳郑氏依然是士族豪绅。

    而沈亦文的婚事,是荥阳郑氏主动抛来的橄榄枝——主要还是因为文礼书院的一位老夫子是荥阳郑氏出身,他牵桥搭线。

    由此可见,沈熙礼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

    沈熙礼倒是很清醒,“为父不过是顺势而为,大明能有如今风光,离不开咱们东家,也离不开陛下的广阔胸怀。”

    有一说一,就算大明有黄昏这样的人,但如果朱棣不接受黄昏的一切建策,那么根本无法出现当下的时代变化。

    要知道这是皇权社会,天子朱棣决定了一切。

    所以说,如果后世说起大明永乐年间这段辉煌,最值得被人尊崇的第一人,必然是朱棣,没有他广纳百川的胸怀,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后人知道,如今世人也知道,所以现在大明无人再说靖难的是是非非。

    反而庆幸。

    幸亏咱们的燕王殿下靖难了,要不然在方孝孺的辅佐下,建文帝复行周制,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能有现在这么好?

    做梦还差不多。

    沈亦文哈哈一笑,“太子仁厚,太孙英武,大明之未来可期啊!”

    沈熙礼没有回应。

    走了几步,忽然问道:“亦文,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东家真的找了一片新陆地,那个陆地上一无所有的话,你和为父一起过去,将要面对什么?”

    沈亦文恰好驻步,在一个画糖摊前站定,对画糖的老人说道:“来一个蝴蝶,尽可能的大一点,我家闺女喜欢。”

    又从袖中拿出几文铜钱递了过去。

    站直腰身,看着远方,神情宁静,目光却渐渐坚毅,“这哪需要想呢,如果真有那么一片陆地,却迄今没人发现,只能说明那片陆地上的发展太落后,几乎就是一无所有的荒僻之地,犹如海外贸易兴起之前的广州等地,那么我们过去之后,将要面对的事情绝对不是话里三两句说得清的,城市和军事方面其实都还好,有钱有物资,什么都能解决,最难的是制度。”

    东家是国公。

    但远走海外之后,如果没有陛下圣旨封职,那在海外也仅仅是个有钱有势的富贾,要让迁移过去的百姓听话,就需要制度。

    然而,百姓的一贯思维是听官府的。

    在那边新建制度的话,基本上相当于划地为王,百姓能够接受东家?

    大部分会。

    但肯定会有歪心思的人,而且随着那边开始发展,大明本土这边的商行也会过去染指,多股势力之下,局势会变得异常复杂。

    须知人心最难测,在金钱的诱惑下,有的商行肯定会觉得东家挡住了他们的财路,那么就会想办法颠覆东家在那边的统治。

    如此一来,在金钱贿赂下,那边的局势将会变得异常复杂。

    而且沈亦文确信,他们父子就会是那场局势里,最被人想收买的对象——只要他父子倒戈,东家在那边就会失去左膀右臂。

    沈亦文眼睛闪耀着光彩,情绪略有高昂,继续道:“但不管有多难,如果我能在那边辅佐东家建国,父皇,孩儿便是那大秦的李斯,不,犹在李斯之上。”

    顿了一下,“也许多年以后,我沈家在那片土地上,就是真正的五姓七家。”

    沈熙礼看着儿子眼里的光彩,心里微微叹了口气。

    理想很美好。

    然而要想做成这样一桩大事,绝对不是纸上勾画得出来,但是不管怎么说,儿子的这番心思让沈熙礼彻底放心。

    就怕儿子有超过现实的野望。

    到时候到了那边,儿子权势越来越大,就会和东家存在不可化解的矛盾。

    沈熙礼不愿意看见这样的局面。

    老实说,沈熙礼虽然觉得自家儿子能力卓然不输六部尚书,但面对大明妖臣这样的人物,还是尽量不要为敌。

    更何况,人要懂得感恩。

第1455章 在商言政

    从老人手中接过画糖,沈亦文小心翼翼的拿在手上,忽然有些发愁,“我闺女,你孙女出落得闭月羞花,孩儿倒是有些个担心了。”

    沈熙礼也无语的笑了笑,“是啊,我也担心。”

    孙女沈璧君,今年十一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过兴许是从小耳濡目染,还是更喜欢往账房里扎根,甚至之前还说过这么一句话:天下男人,多有饮者,爷爷你看不见么,这么好的行业,为何不努力去发展经营一下?

    很有商业眼光。

    但随之而来的也有烦恼——这丫头崇拜东家。

    近乎疯狂的那种崇拜。

    尽管沈家父子也觉得东家是个人才,可毕竟岁数在那里,而且家眷实在太多,所以他们从不敢把沈璧君带去见东家。

    就怕来点让人受不了的事情。

    沈熙礼旋即又道:“也不急,璧君还小,等她大一点,就不会被这懵懂的虚假崇拜带偏了,这些年我们多关注着些便是。”

    忽然嘿嘿一乐,“我倒是看好豆角。”

    要是沈璧君能和豆角成为天生一对,那真是极好的了。

    沈亦文:“……”

    父亲还是走不出门当户对的思想,就父亲这言辞之间,大概整个大明,有资格能够娶自己闺女的公子哥儿是少之又少。

    沈熙礼忽然道:“我觉得璧君说的对,天下男人多有饮者,我记得之前东家说过一个方案,可以用制作沐浴露的那种蒸馏方式,来提升酒的纯度,如果我们用这种方法来生产出好酒来,将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利润极其可观,这个计划其实很早之前就压在我公事房里了,一直没落实下去而已,经过多年考察,有酿酒文化的四川遵义府仁怀县是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可以建立酿酒厂,还有四川叙州的宜宾县,传统酿酒文化浓厚,而且一直有名酒在那边酝酿。”

    沈亦文哈哈一笑,“儿子其实也看过东家关于酿酒厂的计划书,其实觉得可行,毕竟东家连酿酒厂的名字都想好了,好像是一个叫茅台一个叫五粮液来着?”

    沈熙礼点头,“是的。”

    沈亦文跟在父亲身后,“那就投资过去建厂罢,钱是够的,但今后钱是不够的,如果这两个酒厂能带来巨大的利润,也能缓解东家的压力。”

    沈熙礼嗯了声,“好。”

    忽然驻足,回首看着儿子,“你以往都是负责财务方面事宜,这一次,两个酒厂的事情我交给你,你可要仔细了,建厂,选址,招工,已经运输、全国销售方面的事情,多方多面,你都要考虑完善。”

    这才是最考验人能力。

    如果沈亦文能把这个事情做好,沈熙礼甚至可以放心的让沈亦文去掌控整个时代集团的大局了。

    沈亦文大喜过望。

    沈熙礼压低声音,“东家既然已经有了去海外的想法,想必这次出海必能寻找道那片陆地,尽管我不知道东家哪来的自信,但多年在时代集团,我已经认识到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某些事情上,东家绝对不会出错。亦文,我有种感觉,这一次东家还是不会出错,也就是说,时代集团去往海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时代集团太过于复杂,主要是官员各种投资较多,我们要去海外的话,就需要将官员的资金抽离出来,从去黄化转变成归黄化。”

    去黄化,是去除黄昏在时代集团的影响力。

    然而……

    这是忽悠永乐大帝的。

    时代集团根本就无法脱离黄昏的影响——时代集团最盈利也最重要的部门,都和黄昏脱离不了干系,比如自行车厂,就是黄昏的设计。

    沈亦文也压低了声音,“好在东家几次被陛下猜忌,不少官员担心引火上身,为了自保,都抽走了资金,现在官员在时代集团的投资比例,不超过三成。”

    又道:“大部分都是东家的那些派系人员。”

    比如许吟夫妻、杜金明、刘明风、房胜、张辅、徐辉祖、狗儿、康宁、马鎏、薛禄……等一种人员,从始至终就没从时代集团撤资过。

    当然,回报也丰厚。

    沈熙礼嗯了声,“不够,为了让时代集团顺利从大明搬离到海外,就算东家派系的人员,也得让他们撤资,这样才能真正的将时代集团变成东家的财产。”

    沈亦文沉默了一阵,“有点难操作。”

    沈熙礼也沉默了,许久才道:“确实很难,这些人实在是太相信东家了,这样罢,回去罗列一分清单交给东家,让东家去想办法争取说服这些人跟随东家一起去海外,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沈亦文略有不解,“一定要这样?”

    沈熙礼点头,“一定要这样,如果时代集团里的钱,还有其他官员的,而这些官员又不会离开海外的话,陛下就会认为东家要卷走大明的钱财,到时候怕要徒增曲折。”

    沈亦文却不这么想,“这个事情可以先做着,不过父亲,儿子以为咱们有点过于谨慎了,儿子没猜错的话,陛下封了东家国公,然后又同意了时代集团继续从兵部和工部购买宝船用以出海,陛下这个举动,几乎就是默许了东家离开大明去海外。”

    想了想,“其实从政治局势上看,这恐怕也是最好的局面,陛下已经六十了,虽然还龙精虎壮,不过徐皇后的宾天让他饱受打击,精神其实大不如前,陛下肯定也要考虑,万一他……”

    驾崩两个字不敢说。

    毕竟现在的东厂和锦衣卫确实有点无孔不入。

    沈亦文跳过那两个字,“陛下肯定不认为,以太子的性情,很大概率是压不住东家的,而太孙和东家关系也极其亲近,如果东家不离开大明,那么要不了多少年,东家就有可能在大明成为只手遮天的人物,影响到天家皇室的统治力,所以从政治上看,陛下求之不得东家赶紧滚到海外去,这样的话……我认为东家只要去找陛下,只要言辞得当,不仅可以将官员入资的钱带到海外去,甚至还能从国库里要到数量不菲的补贴。”

    国库有钱。

    时代集团已经很有钱了,但和国库一比,还是九牛一毛。

第1456章 明目张胆的挖人!

    沈熙礼闻言,心里的担忧反而越发深沉了,儿子有商业才华,也有政治眼光,但就怕他将来看不清自己的定位和能力,去做他无法胜任的事情。

    咳嗽一声,“亦文,咱们是商贾,做好本分就行。”

    沈亦文没听出沈熙礼的话外之音。

    笑道:“儿子知晓。”

    沈熙礼沉默了一阵,“不管怎么说,东家这一次的举动,将是古往开来未有之事,其工程之浩大,远非远征一国那么简单,从明日开始,时代集团要准备归拢金银了,并且要尽可能的收集物资,在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东家没说,但沈熙礼知道,这件事得有时代集团去做。

    沈亦文笑道:“儿子知道,名单。”

    一份大名单。

    时代集团的各个行业内的技术人员,愿意跟随东家出海,在异国他乡安身的人的名单,以及从各行各业招募工匠的名单。

    这也是个大工程。

    至少也是数万人。

    只有这样,时代集团到了东家想去的那片土地上,才能迅速建立起基础,从而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也才能迅速和周边开启商贸。

    沈熙礼看着周边的人来人往,感触的叹了一句:“不知道那片土地,今日究竟是何番模样,也不知道那片土地何日才能有大明今日之繁华啊,”

    沈亦文也很有感触,“就是不知道那片土地是什么光景啊。”

    但肯定不会比大明好。

    甚至沈亦文都不确定,是否真有那么一片土地。

    但他坚决执行,因为相信。

    东家这些年的决策,几乎从没有出过错。

    ……

    ……

    黄昏在应天呆了二十多天,没闲着,基本上不去朝堂,倒是去乾清殿见过几次太子,说的也是福建宁德的事情。

    因为此事牵扯到朱瞻基,太子朱高炽有点不安,深恐夜长梦多。

    黄昏去乾清殿也是安抚朱高炽。

    一句话:坐等好消息。

    朱高炽没奈何,反倒是他那个儿子朱瞻基,没心没肺的,觉得整日里呆在应天不畅快,多次请折上书,要么去金帐汗国帮助王聪、火真平叛,要么去孟加拉跟着沐晟去干仗。

    把朱高炽气得够呛。

    老子都已经忙成了狗,儿子不帮着自己处理政事,反而老想着去沙场,这是一个太孙该干的事情吗,现在大明已经没有什么仗可以打了。

    打了孟加拉后,基本上不可能再往西了。

    女真已经清剿完。

    朝鲜即将请归,剩下来就只有日本。

    打了日本,大明的外扩基本上告一段落,再要打,那也是打沙哈鲁,或者继续往北,不管怎样,都是未来好几年以后的事情。

    父皇已经年迈,自己身体也不好,你这个太孙不赶紧学会处理政事,可怎么是好。

    所以朱高炽没让朱瞻基跑出去。

    给了他一个任务:去摸清镇西公这些日子在京畿搞什么。

    朱瞻基怏怏不乐的接了差事。

    黄昏在干什么?

    他在给自己节约钱——工业体系的整体搬迁,钱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而还有一个东西也很重要,人才!

    现在大明的人才,都是用钱砸出来的。

    而且具有一点的数量。

    但自己跑到北美洲后,如果重新培养工业人才,将又是一笔浩瀚的资金砸进去,而且短期内看不到效果,毕竟大明有现在的工业体系,是十多年不停的砸钱堆出来的。

    所以黄昏想要带走部分工业人才。

    节约的不仅是时间,也能节约海量的金银。

    而黄昏重点要带走的人才,主要涉及几个行业:时代冶金,时代化工,时代内燃机研发,时代军工,时代电力,钟山琉璃工坊,以及牛惇和吴敬。

    时代化工那边的成果不多,但大部分项目都走在正确道路上,时代化工的技术和研究人员也掌握了不少的化工知识和理论,这些人只要能带走一批,就能在北美大陆给化工打好基础。

    时代军工是确保在北美大陆,火器的继续研发和提升。

    内燃机研发所么……

    这个自然不比多说,这些年砸的钱黄昏看着都觉得肉疼,如果不带点人走,到时候在北美大陆重新投入,不划算。

    时代冶金也一样。

    牛惇是在研究力学,吴敬则在研究算学。

    这都是现代工业体系必不可缺的理论基础,这些年砸在这两人身上的钱也不少,就算他俩不走,带走他俩几个学生,也是极好的。

    这二十多天奔走忙碌,倒也有效果。

    在利益和科学研究的诱惑下,不少人都愿意跟着黄昏离开,只不过因为还没得到官府的同意,所以不敢明确态度。

    吴敬不走,但他的两个学生愿意跟随黄昏。

    牛惇……因为太过于崇拜提出力学概念的黄昏,黄昏一问他是否愿意在不久的将来出海去异国他乡时,牛惇立即满口答应。

    不带遮掩的那种。

    而其他项目,比如时代军工和时代冶金那边,已经拥有地位声望和财富的人,大多不愿意走,倒是一些年轻人愿意另起炉灶。

    黄昏便交代他们,趁现在还没离开,赶紧找各自的先生师傅多学知识、经验和技术。

    当然仅仅是应天的人才远远不够。

    不过黄昏不急,他去找到沈熙礼和沈亦文仔细商谈之后,决定把此事全权交给这两父子,让他们通过时代集团的关系网,去摸清集团内部技术和研发人员的意向,然后制定名单出来。

    一个要求:至少要带走三成的技术和研发人员。

    责任很重。

    沈亦文将财务工作交给了时代集团的一个高层,然后开始在全国奔走,为黄昏搜集愿意离开大明去异国他乡开创事业的人员名单。

    这些事,黄昏根本没有瞒着锦衣卫和东厂的意思。

    也丝毫不隐瞒跟在屁股后面的朱瞻基。

    所以朱高炽,以及远在顺天的朱棣,都很快知晓了黄昏这一个月干的事情,各自什么态度且不提,黄昏遇到了一个难题。

    一个他志在必得的人,这个人沈熙礼和沈亦文都去游说了,但还是不太愿意离开大明。

    魏仙子魏姿虚,时代化工的掌门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