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逆鳞

    事到如今,靖难余晖终于从暗处转到桌面上来了。

    梅殷的这次出手极其狠辣。

    靖难之后的各种阴谋几乎都毁在黄昏手上,相信梅殷等人对黄昏必是恨之入骨,这一次抓住机会,一旦坐实,黄昏无力回天。

    勾结邪教,欺君。

    两项大罪,哪怕朱棣有心放黄昏一马,也无济于事,只能杀。

    朱棣作为天子,很清楚这一点。

    如果是真的,他再信任黄昏,杀起来也不会有一丁点的手软。

    问道:“可有证据?”

    梅殷道:“有人证,在奉天门外候着。”

    朱棣挥手,“宣!”

    片刻之后,一位老学究走入奉天殿,跪下行礼,自报身份:“草民刘思清见过永乐陛下。”

    朱棣蹙眉,“你是谁?”

    刘思清不敢抬头,大声道:“草民是洪武年初的秀才,福建泉州人,屡第不举之后,回到故地以开办私墅谋生,后来因缘际会,认识了张定边老将军。”

    张定边!

    这个名字不陌生,着实让满堂文武震撼了好一阵。

    当年鄱阳湖水战,率领战舰杀入太祖军中,所向披靡,差点将太祖斩于马下,若非常遇春即时赶到,有没有大明王朝还两说。

    朱棣面不动声色,“继续说。”

    刘思清不敢怠慢,说道:“张定边老将军早已遣散旧部,蛰伏在泉州整日礼佛,不问世事,但其后人张扬素有野心,秘密将张定边老将军的旧部聚集起来,本欲乘靖难之战揭竿而起,无奈局势微妙,没有等到机会,只能继续蛰伏在泉州。”

    靖难时,确实是好时机。

    然而靖难之战中,福建那边的各卫驻兵却很少调动去勤王,张扬只能放弃。

    朱棣后背一阵发凉。

    万幸。

    万幸侄儿朱允炆没有走昏手,调动沿海驻兵来和自己对战,要不然靖难之战中,这批人揭竿而起,明教再趁机揭竿而起……天下怕要大乱。

    转念一想,这不可能出现。

    我老朱家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你们来插手了。

    一旦你们敢反,我朱棣不靖难也得先灭了你们。

    问道:“这和黄昏有什么关系。”

    刘思清道:“数月前的盛夏之时,张扬位于泉州和兴化府交界处的偏僻庄园里,来了个年轻人买马,是草民接待的,草民见他穿着不俗,谈吐不俗,又敢买马,想必是有钱的主儿,于是动了心思——陛下应该是知晓的,为了起事,张扬需要大额金银,所以做的很多事情上不了台面。”

    朱棣颔首,“继续。”

    刘思清道:“于是草民假意让人牵了匹马给他,又让奴仆在他喝的凉茶里下了蒙汗药,当年轻人走出庄园后,恰好遇见一名叫于彦良的锦衣卫,两人对峙时,药性发作,年轻人晕倒马下,和那名叫于彦良的锦衣卫一起,成了我们的阶下囚。”

    “张扬见这年轻人被锦衣卫追缉,先以为是建文旧臣或者是靖难之战后被陛下肃清的皇亲国戚,觉得可以趁机敲诈一笔,于是将年轻人和于彦良一起关押在地牢之中,不料这年轻人为了求生,竟然暴露了他真正的身份。”

    朱棣眸子一紧,“嗯?”

    刘思清缓缓的道:“他说他是明教中人!”

    朱棣倏然站了起来。

    又缓缓坐下,“你们验证了他的身份?”

    刘思清道:“我们和明教并无交往,张扬也是不信,不过那年轻人说了个明教高层的名字,张扬为了稳妥求见,派去通知了明教,其后将年轻人和于彦良一起关押在地牢之中,等待消息,不曾想一个多月后,那明教高层竟然真的不远千里来到泉州,到庄园取那年轻人。”

    又道:“当时草民不在现场,只是听心腹说的,那明教高层来了一家三口,和那年轻人称兄道弟,其后明教高层和张扬密谈,应该是定下了盟约,再其后便带着那年轻人和锦衣卫于彦良离开。”

    最后道:“陛下若是不信,可召锦衣卫于彦良对质。”

    从始至终,刘思清都没说年轻人的名字。

    但满堂文武都知道。

    必是黄昏无疑。

    锦衣卫于彦良和黄昏一起返回的应天,如今在黄昏的操作下,调入南镇抚司。

    而黄昏出使兴化府时,确实失踪了一两个月。

    这件事经得起推敲。

    甚至不用找于彦良对质,大家都相信这个刘思清说的就是事实。

    朱棣心中明镜。

    亦是恚怒无比。

    好你个黄昏,我待你不薄,几乎将你等同于纪纲的待遇,你竟然吃里扒外,悄悄勾结明教,难怪当初为了做到简在帝心,迷信那一套搞得那么熟溜,原来是本色出演。

    这就是邪教的看家本领啊!

    朱棣怒归怒,面上不动声色,他岂会不知今天这事的初衷:梅殷是想用这件事,除去黄昏,摘掉自己的一条臂膀。

    这件事怎么处置?

    既要惩戒黄昏,又不能让梅殷得逞?

    朱棣思来想去,觉得不能两全。

    起身,对满堂文武道:“兹事体大,需要细审,朕决意亲审,着人去锦衣卫宣黄昏、于彦良乾清宫觐见,纪纲、梅殷,退朝之后,你俩带着刘思清来乾清宫。”

    扫视众人一眼,“还有事奏否?”

    陛下都起身了,明显今日的事情是处置黄昏,臣子们也不是不懂事的人,有事也得留着下一次大朝会来,果断跪下,齐声恭送朱棣。

    乾清宫中,朱棣坐下之后喝了口狗儿奉上的茶水。

    此刻人还没到。

    朱棣可以通过奉天殿后门直接回乾清宫,其他人要到乾清宫得绕路,还得先检查,至少要晚个半刻钟。

    没事问狗儿,“你和黄昏关系较好?”

    狗儿吓了一跳,急忙跪下叩头,“陛下,奴婢有罪,不该和黄昏走得太近,但奴婢绝对没想到黄昏会是明教的人,要不然给奴婢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和他走得太近。”

    朱棣没好气的笑道:“没问你罪,就是以你对黄昏的认识,觉得这货会不会蠢到留下这种把柄,他若是明教的人,会留着于彦良的活口?他若是明教的人,回到兴化府后,岂会容忍张扬那一批人活到现在,要知道他是钦差,有资格调动张辅的兵力,朕当时可是让张辅带兵驻扎在福建边境。”

    狗儿讶然,“陛下不信黄昏是明教的人?”

    朱棣摇头,“按照刘思清的说法,黄昏笃定是明教的人,但个中必然有我们不知道的内幕,所以这件事朕才要亲审。”

    顿了一下,声音骤然杀意凛冽,“朕不差臣子。”

    黄昏若是不能完美的给朕解释清楚,没有绝对能让朕相信的理由,仅是勾结明教、欺君这两件事,朕就必须杀他。

    必杀!

    没有第二种可能。

    天子的逆鳞很多。

    这两种恰好都是。

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黄某人何惧

    朱棣心中了然明镜,黄昏是明教中人一事,可能是真可能是假。

    不论真假,都是梅殷对黄昏的反击。

    也是纪纲在借刀杀人。

    梅殷素有势力,能摸清泉州那偏僻地方的**势力,而整个天下有这个能力的,除了他朱棣和梅殷还有纪纲。

    因此这件事也可能是纪纲的手段。

    利用梅殷,借朱棣的刀来杀黄昏。

    这事朱棣喜闻乐见。

    若是假的,那么可以趁机治梅殷一个诬陷朝臣的罪,先小题大做贬一下他的官职,后续更好操作,若是真的……

    朱棣真不介意杀了吃里扒外的黄昏。

    叛徒历来招人恨。

    没过多久,梅殷带着刘思清来到乾清宫,在殿外候着,一位侍卫匆忙进来禀报,说纪纲请求佩刀入殿,望陛下恩准。

    朱棣心中有些触动,觉得自己没白恩重纪纲。

    纪纲请求带刀入殿的原因很简单。

    等下亲审黄昏,殿中有梅殷、刘思清、黄昏、于彦良,这些人若是心怀叵测,殿外的护卫根本来不及护驾。

    有他纪纲配绣春刀在一旁,足以保护天子安宁。

    但是——

    朱棣是天子,天子多疑。

    在朱棣这一生中,他连他的三个儿子都不绝对信任,何况纪纲,整个天下,能让朱棣绝对信任的只有两个半。

    发妻徐皇后是一个。

    多年前就在他麾下办事的三宝太监是一个。

    还有半个是道衍。

    道衍在朱棣眼中,介于臣子和朋友之间,按说其实也是可以绝对信任的人,但靖难成功后,道衍富贵美女功名都不要,这就让朱棣不太安心。

    道衍只是喜欢造反,练的屠龙术,万一以后你帮着老大老二老三中的某一个再来一次靖难呢?

    因此道衍只能算半个。

    所以纪纲不在朱棣绝对信任之列,闻言沉吟一刹,道:“可以,先让他们在殿外候着。”侧首对狗儿太监道:“你走一趟,去把三宝叫来,对了,让他带着他麾下的那个叫什么王顺的宦官一起过来,许他俩佩剑入殿。”

    有三宝和王顺在,加上殿外的护卫,朱棣才能彻底安心。

    狗儿急忙去了。

    ……

    ……

    黄昏和于彦良走在紫禁城前往乾清宫的路上,心思沉重。

    在前带路的是个小太监。

    黄昏见过一两次,以前狗儿出宫宣旨的时候,这个小太监总是跟在狗儿身后,如此推测,他应该是狗儿太监的心腹。

    这小太监来宣旨的时候,很是聪慧。

    说陛下有旨,宣黄昏和从兴化府调来应天的于彦良一起去乾清宫问话。

    这个旨意宣得很有水平。

    表面上看,看不出任何问题,但仔细揣摩,却能感觉到狗儿太监的好意:朱棣哪可能在意一个从兴化府调回应天的锦衣卫。

    偏生宣他觐见问话,还刻意强调从兴化府调回来的几个字。

    明显有事,而且就是关于在兴化府发生的事情,再仔细一揣摩,恐怕就涉及到那场追杀中不可告人的秘密。

    狗儿这是隐晦的提醒黄昏,早做应对。

    所以说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句话是千古真理,有狗儿太监在朱棣身边,黄昏不啻于多了一道隐形的保护色。

    于彦良毕竟是出身诗书世家,很快想到了被宣见的原因。

    压低声音对身旁的黄昏道:“恐怕是东窗事发了。”

    黄昏颔首,“**不离十。”

    于彦良问道:“你可有预计到今日之事,可曾提前做过什么布局?”

    黄昏摇头,“想过,布局没有。”

    我又不是真的全知全能,哪能想到这么快就被查出失踪那两个月的事情,倒也是奇怪,纪纲之流,能如此快速查到张扬头上去?

    张扬作为张定边的后人,竟然如此无能么。

    于彦良心头一沉,望着两畔恭送的宫禁门墙,叹道:“怕是有去无回了。”

    于彦良不蠢。

    他已经想到,黄昏若是想脱身,有个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做法:把所有事情都栽赃嫁祸给他。

    黄昏岂会不知,笑道:“我不是那种人。”

    于彦良不语。

    生死面前,谁知道谁是什么样的人。

    忽然问道:“你就不怕我全部和盘托出?”

    黄昏摇头,“怕。”

    于彦良乐了,“现在是不是后悔当初没有杀我灭口了?”

    黄昏依然摇头,“小于啊,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刹车没有倒挡的自驾游旅行,走在路上就不能回头,也没有后悔,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前进,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后胎爆胎意外而已,只要我们掌控好方向盘,不会翻车的。”

    一些用词于彦良听得莫名其妙,但却懂意思了。

    眼神有些复杂。

    黄昏也不再说这些,低声和于彦良商量,如何应对接下来朱棣的发难。

    来到乾清宫外。

    等了片刻,狗儿太监出来,“陛下宣见。”

    说完领着两人进殿,刻意放慢了脚步,压低声音,用只有黄昏才能听见的声音说道:“小心些,这一次陛下不会轻饶。”

    黄昏颔首。

    进得御书房,发现站了好些个人。

    郑和腰间佩剑,一手按住剑柄,带着同意佩剑的王顺一左一右站在朱棣旁边,面容冷峻,宛若两尊门神,全身关注监视着书房内的一切。

    纪纲配绣春刀,站在对面。

    显然纪纲防范的是站在他旁边的两个人。

    有个熟人。

    张扬的那个老学究管家。

    还有个黄昏不认识,年纪比朱棣大一点,五官方正极有英武之气,卖相极好,留有须髯,在英武气中有着一股儒家的斯文气。

    应是位儒将。

    大概、应该是未来大舅子徐辉祖那个层次的人。

    不用猜了。

    此人的身份呼之欲出。

    驸马梅殷。

    靖难余晖幕后的真正黑手。

    他终于出手了。

    黄昏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在这个节点梅殷出手,只能证明一件事:他坐不住了,必须要垂死一击,否则就会被自己和朱棣慢慢磨死。

    也许,这就是靖难余晖下的最后一丝光彩,其后靖难便成历史。

    当然……

    在这最后一丝光彩前,大概会有刹那的黑暗。

    事到临头,黄昏反而倍感轻松。

    只要熬过今日之难,梅殷就是将死之人,其后自己就可以用全部的精力来发家致富,搞掉纪纲后,打造出远迈汉唐的大明帝国。

    深呼吸一口气,和于彦良一起行礼。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罢。

    我黄某人何惧!

第一百八十章 君以诚待我,我以国士回之

    朱棣看着黄昏。

    眼里满满的都是站立在自己对面的影子。

    这个年轻人,束发两年,才满十七岁,却已是大明王朝从四品的南镇抚司镇抚使,更是自己亲赐的同进士。

    前不久又提亲成功,将要迎娶自己的小姨子。

    十七岁的自己,也在沙场上杀出了一片威望。

    可惜。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我朱棣对你不好么,竟然还要去勾结明教。

    目光从黄昏身上移道于彦良身上,“你叫于彦良?是前朝湖南宣慰使于九思的孙子?听说你家有个侄儿于谦,年岁不大,已是名满乡里的神通。”

    于彦良答道:“是的。”

    朱棣声音渐冷,“我大明开国以后,太祖厚待元朝官吏,你祖父虽在元朝为官,但你于家世代书香,只要一心为大明,出仕耀于朝堂不难,何况你已在锦衣卫,为何要走这条路?”

    于彦良抬头,“什么路?”

    当然不能承认。

    实际上也无需承认,因为他本来就和明教没有关系。

    朱棣冷笑一看,“你看看那个老学究,你可认识他?”

    于彦良看也不看,“认识。”

    朱棣心中一沉。

    于彦良是黄昏从兴化府带回来的人,他既然认识刘思清,这就意味着刘思清说的都是事实——黄昏竟然真的勾结明教。

    纪纲、梅殷两人则是心头暗喜。

    前者是少了竞争对手。

    后者是因为搞掉这个屡屡坏他大事的黄昏后,再筹谋几次,也许真能让这大明江山变个天,到时候若是朱文圭上台……

    郑和和王顺两人则是面不改色。

    他俩任务只有一个。

    保护陛下。

    狗儿太监暗暗悲戚起来,觉得好伙伴黄昏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黄镇抚使啊,你就安心去罢,你是我狗儿这些人遇见的人中,唯一一个待我真诚的人,以后的清明,我一定到你坟头上柱香。

    狗儿自成为朱棣的贴身太监后,他就明白他身份的特殊性。

    成了无数人巴结的对象。

    他也看得清自己,知道有今天都是朱棣所赐,也知道那些巴结他的为了什么。

    为何对黄昏有独特的感情?

    因为一块香皂!

    当初研制出来的第一批香皂只有区区四块,徐皇后一块,徐妙锦一块,黄昏留了一块,然后送了一块给狗儿太监,让他给对食用。

    在狗儿看来,这可是皇后娘娘才能用的稀世之物。

    黄昏竟然给了他一块。

    可见其真诚。

    尽管狗儿收下之后不敢留着,献给了朱棣,但黄昏这个举动让狗儿感受到了黄昏对他的情分,加之之后两人之间的种种交往,狗儿对黄昏确实有朋友之情。

    说起来黄昏自己都不相信。

    他当初给狗儿香皂,是猜到狗儿会给朱棣,也猜到朱棣会明白自己的用意,所以当时的操作,是同时赚了朱棣和狗儿的人情。

    他却没想到,竟然在朱棣身边收获了一个最重要的人心。

    随着于彦良那一句认识,黄昏心头一颤。

    完犊子了。

    看于彦良这架势,大概是要出卖自己了,于谦于少保,你家这叔父真是让人失望啊……

    于彦良继续道:“当初跟随兴化府总旗姚楚山去追杀黄镇抚使,我去这老学究所在主家的庄园讨要一杯凉茶喝,不意竟然被他们抓入了地牢。”

    朱棣蹙眉,“我没那么多时间来听你们讲故事。”

    于彦良立即果断的道:“他们是反贼!”

    简洁明了。

    反贼两个字,是最为强大的解释借口。

    其用意是在反问朱棣,陛下你是不相信的臣子,而愿意相信出自一个反贼的无可求证的话么?

    朱棣暗暗喝彩!

    不愧是读书人世家出来的。

    有些后悔,不应该找这个于彦良当突破口,应该直接问黄昏,不过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冷笑道:“将死之人,其言也善。”

    看向刘思清,对于彦良道:“此人知晓,就算检举你们有功,他也难逃一死,所以他说的话朕不得不考虑其真实性。”

    于彦良也看向刘思清,“你说了什么?”

    刘思清早有说辞,“你和南镇抚司镇抚使黄昏,都是明教的人,这是我们的人亲眼目睹的事实,明教某位高层带着妻儿来找到张扬,才把你们救出去。

    于彦良哦了一声,转身看向朱棣,“所以陛下也认为,我和黄昏镇抚使都是明教的人?”

    朱棣冷哼,“不是么?”

    于彦良哈哈一笑,“当然是!没错,我和黄昏都是明教的人,而且还是我把黄昏带入明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侵蚀锦衣卫,让锦衣卫成为明教的潜伏力量。”

    这话……

    黄昏听得直翻白眼,毫无说服力。

    朱棣当然也清楚。

    哪有这么容易就承认的道理,沉吟半晌,“你可知欺君之罪吗,你可知道你若是承认身份,而且还敢侵蚀朕的朝臣和锦衣卫,别说你会死,你祖父、兄长乃至于你那个名满乡里的侄儿,都会死?”

    于彦良有点懵。

    朱棣缓缓的道:“说吧,若是老实交代,朕还能饶你家人。”

    于彦良眼神恐惧,叹了口气,“我是明教的人,和家人无关,侄儿于谦和兄长于彦昭,都只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读书人,而我也不过是想拉黄昏垫背而已,因为这些日子接触黄昏,我发现他对我明教的威胁巨大,所以想趁机也拉着他一起死。”

    这下轮到黄昏和朱棣有点懵。

    于彦良这是唱的哪出?

    于彦良继续道:“当初追杀黄昏一事,是姚楚山主使,但也是我明教的意图,黄昏虽在京畿,但我明教高层认识到他将来必是我等大患,不曾想我和黄昏一起落入了张扬等人手里,为了活命,我授意黄昏,让他自称是明教的人,并告诉张扬,所以才有明教高层不远千里来救我们。”

    顿了一下,重新跪下,“身入明教,一人之事,与家人无关,望陛下悯。”

    朱棣瞠目结舌。

    好家伙,这就把黄昏摘出来了?

    黄昏亦是如此。

    于彦良这是要以死来救自己?

    于彦良心里叹了口气。

    我无所长,文不如兄长和祖父,肉眼可见的将被侄儿于谦超越,武亦无显赫之处,而你黄昏既以真诚待我,我于彦良唯有以国士回之!

第一百八十一章 永乐大帝岂可欺

    朱棣哪里会信。

    尽管于彦良的演技很不错,尤其眼神的细节处,将阴谋不能得逞却得知要拉着全族人陪葬的发自灵魂的恐惧,演绎得淋漓尽致。

    若非在场众人皆是官场老油条,换做民间任何一个人都会相信于彦良的话。

    可惜。

    场上除了知悉真相的黄昏,其他人都知道于彦良在以一死救黄昏。

    于彦良的演技不错。

    然而他的逻辑能力却差了些,若真如说的那般,他不该被朱棣一威慑就竹筒倒豆子的全数交代,应在朱棣下圣旨杀黄昏的时候再露出破绽。

    那样就完美了。

    可惜。

    于彦良的能力注定他做了无用功。

    不谈立场的话,在场所有人都对他肃然起敬。

    他和黄昏之间的接触并不久,仅仅是从兴化府开始,三五个月时间,却愿意为黄昏而求死,这样的精神颇为壮哉。

    众人又纷纷不解,实在不明白黄昏有什么过人的人格魅力。

    朱棣挥手示意,王顺立即上前,将于彦良带到殿外,让护卫看着,他继续回到朱棣身畔按剑而立,不敢有丝毫松懈。

    朱棣看向黄昏,目光深沉,“他以国士之风回报你,想必你看在眼里,心里也该感触,从现在开始,朕问你一个问题,若是被证实是虚假,我则斩断于彦良一肢。”

    四次之后,便是斩头。

    众人闻言,就算他们不是被朱棣针对的黄昏,也感觉背脊一阵发凉。

    咱们大明这位天子端的是够狠。

    于彦良以国士之风回报黄昏,若黄昏为了活命而说谎,导致于彦良被杀,那么从今以后,世间将再无人愿意为黄昏做事、卖命。

    黄昏也是暗暗叫苦。

    以往他无论怎么张狂,朱棣都是绝对容忍,是以黄昏几乎忘记了,他所在时代的君王叫朱棣,年号永乐,整个中年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里,无数君王之中排在最前列之一的君王。

    永乐大帝岂可欺?

    不可!

    此刻的朱棣,终于对黄昏露出了獠牙。

    此刻的朱棣,终于让黄昏对皇权产生了恐惧。

    黄昏此刻就像个瑟瑟发抖的表情包。

    深呼吸一口气,沉声道:“陛下但有所问,臣必知无不答,只是能否告知臣一下,这位老学究管家究竟说了什么,会让陛下认为臣是明教的人。”

    朱棣斜乜着黄昏,“他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是明教的人吗?”

    其实朱棣已经不想问了。

    因为答案很明显。

    既然于彦良不是明教的人,那么只能是黄昏了,否则明教的高层吃饱了撑着,辗转千里去到张定边后人的势力范围内救黄昏。

    黄昏摇头,“我说我是,大概是活不出紫禁城了,我若说不是,大概陛下也是不会相信的,那么陛下,你究竟想听到我说是呢,还是说不是呢?”

    很无奈。

    朱棣用于彦良来威胁黄昏的这一招确实凑效了,所以现在黄昏不敢正面回答问题,万一答错了,于彦良就会死在乾清宫外面。

    从今以后,自己再也无法搭建舞台班子。

    朱棣面无表情。

    内心深处还是暗暗喝彩,这小子的求生欲很强嘛。

    沉吟着说,“如今有人证指证你当初在福建失踪那两个月,是落在张定边后人的手里,这个叫刘思清的人,就是当初在你凉茶里下蒙汗药的人,是也不是?”

    黄昏点头,“是,而且臣还知道了,张定边还活着。”

    朱棣继续问,“所以,是名叫某位高层,不远千里去到泉州那个偏僻地方,将你从张扬的地牢里救了出来?”

    黄昏继续点头,“是。”

    朱棣不想问了,对郑和道:“拖出去。”

    没有然后了。

    乾清宫的护卫很明白朱棣的意思,拖出去就地杀了便是。

    便要进门。

    纪纲见状狂喜。

    梅殷也是大感意外。

    纪纲和庞瑛,以及自己用了那么多计谋,都没能搞死这个叫黄昏的束发青年,如今只不过是从泉州那边抓住他一个辫子,这就把事办成了?

    原来杀黄昏这么简单。

    简单到两人都不敢相信会这么受死。

    黄昏当然不甘心受死。

    对进门的护卫喝道:“慢!”

    看向朱棣,一脸诚恳,“陛下问臣,臣皆据实而言,微臣斗胆问一下陛下,您让微臣钦差福建兴化府的目的是什么?您忘记了?”

    纪纲怒喝一声,“什么钦差,你那是被贬。”

    这就是睁眼说瞎话了。

    别人不知道,但他纪纲不可能不知道,黄昏去兴化府,表面是被贬,实则是代天巡狩,去查证在白云寺出现过的和尚是否是建文帝真人。

    朱棣斜乜一眼纪纲。

    纪纲心里一跳,急忙低头。

    朱棣这才思忖要怎么回答黄昏,不好直接说出去找建文帝,毕竟梅殷在场,而梅殷现在和自己不对付,若是他听到自己亲口说建文帝有可能还活着,鬼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来。

    实际上梅殷知道。

    知道是一回事,因为谁都无法确证建文帝还活着又在什么地方,但从朱棣口中说出来,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沉吟良久,才道:“为朕排忧。”

    黄昏哈哈一笑,“可陛下应该知道,那件事后,只靠官府的力量已经无法达成,所以微臣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官府力量如阳光,可世间总有阳光不及之处,在那黑暗的地方,我们也应该想办法触及。”

    朱棣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

    黄昏大声道:“臣故意的!”

    朱棣不懂了,“什么意思,你是说你故意加入的明教?”

    黄昏摇头,“陛下,如果说臣说臣不是明教的人,你是否相信?如果你不相信,当我没说,如果你相信,我再给你解释。”

    就怕朱棣不相信,动动舌头,于彦良就残疾了。

    朱棣怒道:“到如今,你还敢耍滑头?!”

    没了耐性。

    就欲杀人。

    黄昏心头叹气,只能坚持,“臣不是明教的人,今日之事,是有人勾结张定边的后人,欲要栽赃陷害臣,纵是一死,臣绝不屈服!”

    永乐大帝不可欺。

    我亦不可欺。

第一百八十二章 我觉得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朱棣冷笑连连,“嘴硬?”

    黄昏针锋相对,“事实!”

    朱棣看向纪纲和梅殷,道:“你俩先前不是说还有人证么?”

    纪纲点头,“锦衣卫泉州百户所百户周胜然,因公事来京,今日大朝会之时在北镇抚司点卯,此刻应已从北镇抚司来到紫禁城,在乾清宫外候着了,陛下随时可宣。”

    梅殷亦点头,“张扬应该也押到了。”

    朱棣看向郑和。

    郑和点头,示意放进来,没事。

    这里是乾清宫,不提门外的护卫,有他和王顺在,梅殷等人就算居心叵测,也成不了事——郑和这点信心还是有的。

    当然,打架的话他稍逊王顺一筹。

    何况还有纪纲。

    纪纲应该知道,朱棣若是出事,无论是谁登基,就靖难之后被他屠刀所杀的那些人的门生故交,都会让纪纲死无葬身之地。

    新君登基,第一个就要拿他纪纲的人头去收买人心。

    所以今日的纪纲,可以绝对信任。

    纪纲当然不止揣摩圣意的那点本事。

    是真能打架。

    毕竟当年就是流氓学生,所以才会被赶出书院。

    片刻之后,护卫将两人带入御书房后退下。

    黄昏看着这两人,其中一人认识,正是张定边的曾孙张扬,当初在泉州是何等的意气风华,如今成了阶下囚。

    囚衣遮掩不住浑身的血腥气,面色惨白颓废,双目无神。

    另一人神采飞扬。

    大概是因为第一次见到天子的缘故,面色潮红双眸闪烁,似乎情绪有点紧张,嘴干舌燥中不断的吞咽着口水,看也不敢看朱棣一眼。

    应该是锦衣卫全周百户所百户周胜然。

    黄昏知道此人。

    回到应天和杜金明碰头之后,杜金明提及周胜然赞誉不绝,说此人绝非池中之物,若遇风云,必然扶摇而上青云,区区锦衣卫容不下这尊大神。

    黄昏当时还想着等时机合适,把周胜然调入南镇抚司总衙。

    不曾想被纪纲先下手为强。

    可惜。

    好好的一个人才,莫要给纪纲带偏了。

    倒是有点奇怪。

    看这架势,老学究刘思清和张扬两人是被梅殷的人捉回应天的,可周胜然作为泉州百户所百户,他来应天干什么,又在这件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朱棣问黄昏,“可认识那囚犯?”

    黄昏点头,“张定边曾孙,张扬,也是泉州那边将张定边旧人拢起来,蛰伏于荒僻之地,等待机会起事的人。”

    朱棣冷道:“张扬,将你知道的黄昏和明教之间的事情说来。”

    顿了一下,“若证实黄昏是明教中人,梅殷答应你的事,朕也答应,绝不会派人去找你曾祖父,让他安心礼佛百年归仙。”

    对这位猛将,世人还是多为敬慕。

    张扬闻言放下心来。

    天子金口玉言,朱棣既然说了,绝对不会反悔,哪怕是对囚犯。

    毕竟曾祖父张定边如今只是个老和尚而已。

    很老的老和尚。

    和道衍之间有着天差地壤之别的老和尚。

    立即将当日之事娓娓道来。

    朱棣听完之后,眼神冰冷,“黄昏,你还有何话可说?”

    既然黄昏没有真实回答。

    朱棣打算先砍了于彦良一只手,正欲下旨。

    却见黄昏不急不慌,有些意外。

    这货不怕死么?

    黄昏当然怕死。

    死过一次的人,其实最怕死。

    但是黄昏从看见老学究刘思清时,他就有了预感,如今张扬进来,更是证实了预感——朱棣还不完全相信他们的话。

    而老学究和刘思清完全无法笃定死自己的明教身份。

    话说,老子本来就不是明教的人!

    道:“陛下自年幼便征战沙场,但亦读书等身,当知晓人间大义,比如那句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已报,陛下不会不知罢?”

    朱棣冷笑,我还需要你来教我道理?

    黄昏继续道:“陛下别慌着砍于彦良,你只听了张扬和刘思清的话,就怎么笃定微臣一定是明教的人,就如此定下微臣的死罪?你又怎么确定他俩不是在说谎?”

    朱棣忍无可忍,拍案而起,“明摆着的事实,你还有什么颜面自称微臣?!”

    吃里扒外的蠢货!

    黄昏不甘示弱针锋相对的正视朱棣,“臣先前说过,臣是故意的,臣也绝对不是明教的人,陛下不听解释就要砍了于彦良和微臣,难道是想让莫须有在大明王朝重演一次,臣也能写一首满江红,但绝不愿像那位千古英雄一般,屈辱的引颈受戮。”

    朱棣被噎了一下,你还敢自诩岳飞?旋即暴怒,“拖下去!”

    钢铁直男的秉性发作了。

    此刻朱棣暴怒,谁也救不了黄昏和于彦良。

    梅殷和纪纲两人心里长吁了口气。

    黄昏死定了。

    就算朱棣知道是他俩借刀杀黄昏,此际也不得不杀,因为事实就在眼前,黄昏还真是明教的人,这一点连纪纲和梅殷都没想到。

    但却是事实。

    没人能救黄昏,黄昏却觉得自己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临危不乱,怒视进门的护卫,怒发冲冠,眼神凶狠,十七岁的束发青年,此刻却狰狞毕露,气势雄浑不弱于那位永乐大帝。

    回头对朱棣大声道:“陛下可还记得上元大火案。”

    上元大火案。

    五个字,立即让在场的所有人心里一跳,这件事实在太过敏感,当时朱棣一个处置不好,很可能会导致一场叛乱。

    朱棣心中一惊,怎么还涉及到上元大火案了?

    心头盛,被家国大势压下。

    他此刻再怒,也知道上元大火案涉及到靖难余晖的幕后主谋,杀一个吃里扒外勾结邪教的黄昏不难,只要坐定了他是明教的人,谁也救不了。

    但若是黄昏接下来说出的话,能撕扯出上元大火案的幕后真凶,那就是意外之喜。

    缓缓坐下,“上元大火案和你身为明教的人有什么关系?”

    黄昏摇头,“臣不是明教的人。”

    又道:“但是上元大火案,却涉及到了明教,所以才会有后来微臣被张扬囚于地牢,而明教高层不远千里来救的事。”

    朱棣半信半疑。

    一直在当看客的梅殷和纪纲两人心里暗暗着急,深怕黄昏花言巧语说服了朱棣,可两人又不敢发声,一旦两人直接对黄昏发难,反而会引起朱棣的怀疑。

    所以此事梅殷和纪纲两人是从事实出手。

    事实证明,黄昏确实和明教关系,事实证明,只要把真相摆在朱棣面前,梅殷他根本不需要说一句话,黄昏就必死无疑。

    话说回来,纪纲和梅殷两人完全没料到,他俩之间对黄昏的剿杀,竟然完美配合到了一起。

第一百八十三章 化险为夷

    朱棣挥手,示意走近了的护卫退下,面无表情的看向黄昏,“这是你最后的机会。”

    不能让朕满意,你得死。

    于彦良也得死,杜金明等七人还是得死,毕竟黄昏是明教的人,这八个人也极有可能,甚至赛哈智先前调给黄昏的赵芳生、苟布、张凤阳三人都得死,吴溥父子也一样。

    诏狱里的黄观更得死。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是生是死,就在这一次。

    现在他终于明白永乐的恐怖。

    古人诚不欺我。

    伴君如伴虎。

    豁出一切,大声道:“还请陛下着人去将娘娘请来。”

    上元大火案本就是直接针对徐皇后。

    朱棣看了一眼狗儿。

    狗儿立即小跑着出门,能救黄昏,他跑得飞快。

    朱棣道:“你先说。”

    当时上元大火案后,黄昏告诉朱棣的详情中,并没有关于唐赛儿一家的事情,此际为了自救,黄昏不得不细细说了一遍。

    最后说道:“此事娘娘可以作证。”

    朱棣脸色稍霁,“所以能找回宝庆公主,是唐青山的功劳,你能从张扬的地牢里逃出来,也是唐青山的功劳,他是回报你救了他女儿的恩情?”

    黄昏点头,“确实如此,确切的说,我是沾了娘娘的光,此事锦姐姐也可以作证。”

    救唐赛儿的是错打错着的徐皇后。

    朱棣略微沉吟,“此事无法找唐青山求证。”

    又看向张扬和刘思清,“你俩确定黄昏是明教的身份吗,还是只看见了唐青山来救他?”

    张扬有点蒙圈,他做梦也没想到竟会是这样的真相。

    道:“唐青山确实说过,黄昏是明教的人。”

    黄昏冷笑,“他不那么说,你会放了我和于彦良?你再仔细想想,唐青山除了说我是明教的人外,可曾拿出半点证明我身份的名册之类的物证?”

    张扬知道自己死定了,但该说的都说了,朱棣若是信守承诺,曾祖父就能继续在清源山礼佛。

    闻言摇头。

    确实,自己被利益蒙头,当时听信了唐青山的言辞,没让他拿证据,谁知道唐青山作为明教高层,干得出救大明官员的这种事来啊。

    再者张扬巴不得黄昏是明教的人,继续蛰伏大明官场,反正就是见不得大明皇室的好。

    朱棣见状,心中一咯噔。

    事情的来龙去脉立即清晰起来,这事还真怪不得黄昏,上元大火案,小宝庆失踪,唐赛儿一个小女孩又是无辜者,他只能送唐赛儿回去,顺便利用唐青山寻找小宝庆——估计黄昏当时并不清楚唐青山的身份,直到找到小宝庆之后才猜出来的。

    在泉州被张扬关在地牢里,官府身份没办法自救,只有依靠明教的唐青山,万幸唐青山此人极其侠义,要不然今日的黄昏就是张扬地牢里的一具白骨。

    思绪急转,最终推翻了先前的计划,觉得留下黄昏必杀了黄昏,可能是更正确是抉择,于是对殿中诸人道:“黄昏留下,尔等去殿外等候消息。”

    众人不敢怠慢。

    梅殷和纪纲心里暗叹了一口气,不得不行却礼出门,他俩怎么也没想到明明笃定黄昏是明教的事情,竟然还有这层隐秘。

    黄昏藏得好深。

    转念一想,黄昏能走到今天,绝对不是靠运气,估计早就预料到会出现今日的情况,但依然敢留于彦良的活口,证明他有信心能摆脱困境。

    其他人退下,御书房里只剩下朱棣和黄昏。

    朱棣起身,离开御书桌来到黄昏身畔,轻轻拍了拍他肩头,“如果你是明教的人,朕不得不杀你,有些事,哪怕是天子也很无奈。”

    黄昏讶然,“陛下……”

    朱棣颔首,“我知道,这件事是梅殷和纪纲想弄死你。”

    黄昏叹道:“陛下,臣确实是接触过明教的唐青山,也确实是靠唐青山从张扬地牢里逃出生天,当初故意接近唐青山,一则是形势所逼,为了找回宝庆公主,而是觉得以明教的势力,可以利用他们寻找建文帝。不曾想给自己脖子上架了把刀。”

    朱棣沉默了一阵,“唐青山是条汉子。”

    黄昏问道:“陛下打算怎么处置微臣?”

    朱棣想了想,“你确定通过明教来寻找我那侄儿,也是一种可能成功的途径?”

    明教是邪教。

    但朱棣不怕。

    朱棣的心病还是建文帝的去向,任何事情和建文帝的去向比起来,都不值一提。

    黄昏正色,“民间黑暗处的消息,明教比锦衣卫更灵通。”

    朱棣当机立断,“那你继续和明教保持联系,那个唐青山,朕亦暂时不追究他,不过今日之事要怎么收场,朕还要思忖一番,你且稍等片刻。”

    朱棣在御书房里来回走动时,徐皇后到了。

    在沿途听狗儿说过状况。

    进门就直接说,“陛下,当日上元大火时,臣妾确实是阴差阳错,牵了个小女孩,后来那个小女孩交给了黄昏。”

    朱棣颔首,“皇后不必多说,朕已知晓,请你过来,只是走个形式。”

    徐皇后嗯了一声后,立在一旁等着。

    许久。

    朱棣才重新回到椅子前坐下,看着殿外,可惜看不见梅殷和纪纲等人,道:“梅殷出手了,意味着他已经坐不住,这是弄倒他的机会。我就给你说了罢,之前我有个想法,不管你是不是明教身份,都先杀,包括吴溥、杜金明等人,然后给你们洗白,再用一个栽赃朝臣致使重臣蒙冤的罪名将梅殷的官职给下了,你虽身死,但能留得清名在史书,也不吃亏。”

    否则朱棣会这么轻易相信刘思清和张扬的话,连身份都不查证就直接审问黄昏,黄昏无法解释就要砍头?

    明显是就此事将计就计。

    损失的不过是一个臣子,却能解决梅殷。

    黄昏心中暗凛,这才是永乐大帝的做事风格,为达目的不拘小节。

    话说,你妹的不吃亏啊!

    老子吃亏大了。

    清名有个屁用,命只有一条,况且老子不死一样的青史留名,甚至更煊赫。

    朱棣继续道:“不过你的成功自救,让朕明白了一个道理:弄倒梅殷是一时之功,有你辅佐朕,是一世之事。你要体谅朕,现在淇国公成国公和驸马王宁等人,在立储一事上蠢蠢欲动,削藩的事还没着落,又听从你的建议准备组建舰队下西洋,事情太多,朕想早点肃清朝堂,才有余力做其他事。”

    黄昏:“……”

    我体谅你妹,老子差点被你砍了。

    朱棣起身,学那读书人,竟诚恳的对黄昏施了一礼,“今日之事,是朕欠缺周全考虑,差点令朕之股肱蒙冤,朕心甚是愧疚,你放心,朝中议论对于你形象的影响,朕会消除。”

    天子道歉!

    黄昏还能怎样,尽管心中有心结,表面上还是得和和气气,今天的事情,以后再报复给朱棣便是。

    古往君臣,有几个是完全没有矛盾的?

    不过朱棣这个道歉没有实际利益,黄昏立即说道:“陛下乃一心为国,为大明的千秋江山,微臣受的这一点点委屈在大明的万民安康之前,不值一提,只是苦了臣那未过门的媳妇儿啊……”

    不说还好,一说此事,朱棣就觉得堵心。

    本该是我的媳妇儿……

    被你小子截胡了。

    得了,老子作为君王,大度一点罢。

    朱棣轻声道:“现在梅殷亲自入场了,接下来恐怕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你说要不要把我那几个侄儿和侄孙给——”

    后面的话不好说。

    黄昏摇头,“可以找个借口,但不必实施,消息一旦传出去,梅殷肯定要垂死反击,只要他反击,就是自掘坟墓。”

    朱棣嗯了一声,“我也这么想的。”

    屁!

    他其实是真的想杀朱允炆那几个兄弟和朱文圭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亮剑

    朱棣又问道:“你觉得此事如何收场?”

    黄昏压低声音,“张扬、刘思清必须杀,暂时还动不了梅殷,可以将陷害我的罪名安在泉州百户所周胜然身上,将他押入南镇抚司诏狱。”

    朱棣点头,“善。”

    对狗儿道:“宣朕口谕,反贼刘思清、张扬身为伪汉后人,妄图谋逆,被捉拿伏诛之后,竟然妄图陷害朝臣,罪不可恕,斩于菜市,悬尸三日,泉州百户所周胜然虽破贼有功,但此事难辨其用心,暂且关押于南镇抚司诏狱,查清真相,有功则赏,有罪则罚。”

    狗儿去宣旨。

    黄昏问道:“陛下,微臣有些不解,看这架势,刘思清和张扬是梅殷的人捉拿到的,这似乎不在他职权之内,且周胜然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百户,怎么也搅和进去了,难道纪纲和梅殷联手了?”

    朱棣摇头,“福建那边如今尚未被完全掌控,属于建文旧臣势力,永宁卫的驻兵守将便是梅殷的人,在一次清缴倭盗的行动中,查获到张扬等人沟通倭盗的线索,顺藤摸瓜,将张扬等人全数捉拿,其间泉州百户所的周胜然也调查到了线索,于是配合永宁卫出兵,所以周胜然是来应天汇报行动,纪纲大概嗅到了弄倒你的契机,于是和梅殷上演了这一场戏。”

    黄昏恍然,暗暗惊心。

    原来纪纲早就怀疑自己了——他肯定早就在让周胜然调查自己失踪那段时间的行踪。

    倒也放心下来,“只要纪纲和梅殷没联合就好。”

    朱棣冷笑,“纪纲他敢?”

    老子若是死了,纪纲也得死,而且死得更惨。

    对黄昏道:“没事你也退了吧。”

    黄昏欲走。

    朱棣忽然又喊住,“今日之事,朕先前被局势所迫,确实有心杀你,现在想来,依然有些愧疚,待过些时日,朕赐你一铁劵罢。”

    黄昏心头一颤,你妹啊,朱棣你这才是想杀我。

    你们老朱家的铁劵哪里免死了?

    分明是催死。

    拿到铁劵的没几个有好下场。

    这玩意儿我不要。

    立即行礼,“陛下不可逾制,微臣并无寸功,何敢获铁劵。话说回来,若是能以微臣一命,换来万世安康,微臣义不容辞。”

    又贼笑道:“不过能不死还是别死,微臣走到今日,就有信心辅佐陛下肃清朝堂,今日之事,微臣说不怨陛下恐怕您也不会信,事实上确实有点怨念的,不过其实今日之事,微臣早就有过谋划,否则当初不会留于彦良的活口。”

    我黄某人不是那么好杀的。

    朱棣无语。

    他岂会不知道黄昏拒绝要铁劵的用意,都怪老爹,把铁劵的名声给弄臭了。

    黄昏又道:“臣走了?”

    朱棣:“去罢。”

    黄昏走了几步,“臣真的走了?”

    朱棣:“……”

    你想干什么?

    还是徐皇后聪慧,笑道:“黄镇抚使,听说你已提亲成功,将要迎娶我家二妹,又听说你买了所庄园,不知道装潢几何?”

    黄昏一脸愁眉,“没钱装潢啊。”

    朱棣秒懂。

    你妹!

    铁劵你不要,感情是要钱啊。

    也罢。

    出于愧疚,朱棣是真心想弥补,化解两人之间的这点心结,于是道:“你那庄园若是重新装修,大概需要多少钱?”

    黄昏早就让沈熙礼算过,低声说简单装修一下,大概一万两银子。

    朱棣:“……”

    徐皇后咳嗽一声,对朱棣说,“陛下,臣妾那里尚有一些私房钱,放着也是放着,不若为了二妹的幸福,先借给黄镇抚使?”

    朱棣没奈何,“皇后说行就行罢。”

    扎心。

    黄昏你实在欺人太甚,截胡了本该属于我的姣姣佳人,如今还要老子拿钱出来给你装修新房子,着实扎心。

    这个钱,怕是有借无还。

    不过转念一想,等以后用钱的时候,黄昏那货的时代商行做起规模了,少不了要让他掏腰包,光是修书一事,黄昏就已经允诺过的,按照他盈利的半数来说,到时候黄昏至少拿几万两白银出来,可以贴补一部分修书的用度,若是下西洋效果很好,少不得还得去薅黄昏的羊毛。

    不亏。

    徐皇后是真心想借钱给黄昏,二妹一嫁,朱棣就不会再惦念了。

    她还是单纯了点。

    没想到这钱会有去无回,还差点惹出大事。

    此是后话。

    黄昏离去之后,徐皇后也回坤宁宫,着人准备价值一万两白银的金条,送去给黄昏——这钱真得从两夫妻的私人钱包里掏。

    这点钱徐皇后还是拿得出的。

    登基之后,皇亲国戚,富贵官贾为了各种利益,没少打点,尤其是那些先前效忠建文帝的朱家亲戚,怕惹朱棣的霉头,都是走后宫路线。

    这些钱徐皇后有些不敢收,但有些还是收了。

    送钱徐皇后不收的人,都死了。

    收了的人,还活着。

    当然,不是说徐皇后干涉政事,而是有些人朱棣不愿意杀,徐皇后不收钱的话,那些人难以安心,所以徐皇后收钱,反而让那些人感恩涕零。

    朱棣睁一眼闭一眼。

    皇后章六宫,开销还是很大的,自己总不能让心爱的女人因为钱而发愁。

    ……

    ……

    纪纲走在回北镇抚司的路上,心头沉重。

    这样都搞不死黄昏?

    关键是这件事后,陛下会不会以为自己和梅殷是一伙的?

    不行。

    得改变这样的局势。

    纪纲太明白朱棣的想法了,这个时候不应该继续揪着黄昏不放,而应该钉死梅殷,让陛下明白,我纪纲绝对没有和梅殷勾结。

    至于被押入南镇抚司诏狱的周胜然,纪纲已经没空去管他。

    人才天下很多。

    少了一个周胜然,我纪纲还有李春、袁江、王谦等人。

    话说,北镇抚司有个指挥叫赵曦,此人就不错。

    等什么时候点拨下他。

    ……

    ……

    梅殷没有坐轿也没有做马车,独身一人走在应天城繁华的街道上,看着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心头越发凄凉。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早知今日,当时就不该坐视朱棣进攻应天,若是率领四十万大军出淮安勤王……

    朱棣能登基?

    笑话!

    你朱棣不厚道,就别怪我梅殷无情了。

    梅殷看着繁华应天。

    倏然间笑了起来。

    狞笑。

    我连一个宠臣黄昏都解决不了?

    那就不解决他。

    擒贼擒王!

    朱棣,我会继续安静的蛰伏,只要让我等到机会,这一次我绝对不会再做错选择。

    ……

    ……

    朱棣没有给梅殷继续蛰伏的时间。

    他亮剑逼迫梅殷。

    十几天之后,应天官场有了风言风语,说建文帝的幼子染疾,命在旦夕。

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也喜欢你

    朱文圭才两岁。

    两岁的小孩子染疾什么的,似乎很正常,以大明王朝的生活水平,得个感冒死人都再正常不过,哪怕是皇室,也有不少小孩夭折。

    不过这事在这个时间点出现在朱文圭身上,便显得不那么正常。

    几乎就在同一日。

    凤阳那边又传出消息,被贬为庶人的朱允炆兄弟朱允熥,饮酒过度昏迷不醒,性命岌岌可危,朱棣象征性的派了御医过去。

    随后,同样圈禁在凤阳的朱允熞亦因为某种“意外”,卧床不起。

    再其后,在给懿文太子朱标守灵的朱允熙也出了意外。

    朱标的后人,几乎先后时间,都因为某些正常的原因出了状况,好在都没死,不过估计也快要凉了。

    这些消息结合在一起,更不寻常了。

    瞎子都看得出来。

    因为种种事情,让一直“仁慈”的永乐皇帝暴露“本性”,为了确保其皇位,开始对朱标的后人下手,不欲让人再有更换朱家天子的野望。

    朱标的后人一旦死尽死绝,建文旧臣再无念想。

    ……

    ……

    徐皇后说到做到,真的让人送来了价值万两白银的黄金。

    黄昏没有客气。

    照单全收。

    然后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装修上。

    有钱能使鬼推磨。

    很快,那座废弃的庄园便焕然一新,大户人家该有的设施一样不差,但亮点在于屋顶的采光材料,都用的无色玻璃,一些地方的窗户也用的无色玻璃。

    房子很多,唯独差了点意思的地方,古玩字画之类的很少。

    很是符合新贵暴发户缺少底蕴的特点。

    黄昏不急。

    那些东西慢慢添置就是。

    还有一个缺点。

    庄园里有两座小池塘,一方池塘里栽了各色莲花,一方池塘里养了几百尾游鱼,在园林方面,缺少假山。

    如果能有几方太湖石放在池中或者池畔,那就很好了。

    可惜……买不起。

    太湖石真不便宜。

    房子修葺一新,自然需要请吴溥过徐府,开启迎娶徐妙锦的流程。

    第一个流程是纳采。

    纳采就是提亲。

    黄昏的长辈黄观还在诏狱,出不来,只好请吴溥去。

    吴溥既是长辈,也是朝中内阁辅臣。

    地位足够当个冰人。

    于是吴溥带了见面礼带着黄昏一起去徐府,这个时候徐妙锦自然是不能出现的,徐辉祖接见,因为提前通知了徐府,徐膺绪也在家。

    还真是搞笑,黄昏去了那么多次徐府,第一次叫徐膺绪。

    很随和的一个人。

    随随便便问了黄昏几个问题,就对徐辉祖说弟弟我没意见,若是二妹也无意见,大兄定了便是。

    他当然没意见。

    徐膺绪在尚宝司任尚宝司卿,太清楚这些日子朱棣那边有多少旨意的关于黄昏的了,二妹嫁给黄昏,不算下嫁。

    徐辉祖也没意见。

    纳采之后是问名。

    这个流程直接跳过去第一步,大家都是熟人,黄昏和徐妙锦两人是超越时代的自由恋爱,彼此都熟悉得很,哪还需要问名。

    问名的第二步是看双方的生辰八字,看是否匹配,会不会相冲。

    负责的算命先生聪慧。

    早就知道这事板上钉钉,于是只捡好的说,只差没把黄昏和徐妙锦夸成天上的金童玉女,虽然知道这事不靠谱,黄昏还是情绪的大好的给了那算命先生一封大红包。

    第三个流程的纳吉。

    就是在对过生辰八字后,男方决定是否还需要进行下一步。

    如果继续,那就送点小礼物,表示这桩婚事可以。

    黄昏当然双手赞成。

    送的也真的就是小礼物,全是给徐妙锦的,一套只供皇室那边使用的沐浴露和润肤水,一枚金簪和翡翠手镯。

    不算值钱。

    这点家底黄昏还是有的。

    第四个流程是纳征。

    第五个流程是请期。

    第六个流程是迎亲。

    纳征,就是下聘礼。在纳征一事上,黄昏没让吴溥去了,他自己一个人带着聘礼去了徐府,好久没见,分外想念。

    徐妙锦听绯春说黄昏亲自来下聘礼,有些哭笑不得。

    知道他的小心思。

    估计从大兄那里出来,就要到自己院子里来了。

    思绪还没落下,院门外就传来声音,“锦姐姐可在,我来啦,哎哎呀呀,最近事情实在太多,许久不见锦姐姐,真是个一日不见如隔了三千秋啊。”

    恬不知耻。

    按说,在提亲之后到迎亲之前,男女双方是不能见面的。

    不过徐妙锦不是迂腐的人。

    徐辉祖更不是,所以黄昏来这边,徐妙锦知道兄长们都默许了此事,也便没有端着,从闺房轩窗前起身,对绯春说,“去泡茶。”

    这才端正仪容,碎步出了房门。

    女子闺房还是不能让黄昏进的。

    黄昏谢靠在院门上,嘴角噙笑的看着站在门前台阶上的徐妙锦,笑意温婉,“锦姐姐,可还记得我当初在安庆说的话?”

    徐妙锦碎道:“谁还记得。”

    黄昏呵呵直乐,“身穿七彩金甲脚踏祥云来迎娶锦姐姐的人是我,不过我不是猴子,飞不起来,所以在结婚那日,我会送锦姐姐另外一个礼物,整个大明天下——不,是整个世界最独一无二的礼物。”

    徐妙锦一脸黑线,“猴子就会飞了?”

    黄昏认真的道:“会。”

    徐妙锦莫名其妙,“什么猴子啊?”

    黄昏呵呵一笑,“窜天猴。”

    徐妙锦还是不懂。

    黄昏笑道:“要给锦姐姐说一声,在前来纳征之前,我已经找算命先生算过,两三个月后的十二月二十四日才是迎亲吉日,为了给锦姐姐准备那件世间独一无二的礼物,我要出门一段时间,因为现在正是秋季,是今年制作那件礼物的最后时间。”

    徐妙锦心头骤然紧了起来,“要去哪里?去多久?”

    黄昏笑眯眯的,“去南方,大概一个多月吧,因为那件礼物还需要很多步骤,我只能用这么点时间去做这件事,剩下的事情还需要实验。”

    徐妙锦温婉点头,“叫上许吟,或者多叫几个人,要不我请大兄派几个人保护你?”

    徐妙锦知道,黄昏现在其实很危险。

    他若是一个人出门,很可能回不了家——纪纲是真的想杀他。

    黄昏笑道:“我已经给他说了,他说让钱沣跟着许吟一起。”

    徐妙锦放下心来。

    适时绯春黑着脸走出来,端着茶盘,恼怒的道:“你喝不喝茶?”

    黄昏一脸坏笑,“我不叫‘你’。”

    绯春脸顿时红了,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

    黄昏哈哈大笑着转身,声音随风飘来,“绯春啊,春色菲菲的绯春啊,真是个好名字,不过别缺了礼数,让别人笑话,以后再见我,得叫‘姑爷’。”

    绯春恨恨的顿足,“小姐~”

    还没成亲就在调戏我了,你管不管?

    徐妙锦莞尔。

    这不是很正常吗,我若嫁给黄昏,你就是陪嫁丫鬟啊,心中忽然一动,问绯春,“你若是不愿意,小姐给你找户人家,我们徐府重新找个陪嫁丫鬟还是可以的。”

    绯春犹豫了下,“我这辈子不会离开小姐的。”

    徐妙锦笑了。

    院门口出现个奴仆,手中拿了个大红的封子,走进院门说,“大爷说,这是黄镇抚使送来的聘礼,请小姐保管,聘礼只此一件。”

    徐妙锦哭笑不得,黄昏你这货,想娶我还这么抠?

    接过红封子。

    已经被大兄拆开先睹为快。

    徐妙锦看了一眼。

    愣了。

    这聘礼……

    可不轻啊!

    是一封房产转让契约,上面有官府的章印,也有黄昏的签字画押,徐妙锦只需要在上面写上她的名字,盖上指印,黄昏新买的那座庄园,就是她的了。

    徐妙锦笑了。

    很温柔。

    有句话在心中酝酿了很久,如今终于可以说了。

    黄昏,我喜欢你。

    嗯……

    我也喜欢你。

    真好。

    ——

    ps:最后两句中的那个“也”字,个人感觉很神遂,完美的写出了徐妙锦的心境,很有文学性。另外,电脑最近频频罢工,七年工龄的它怕是要请辞了,伤感。

第一百八十六章 因为爱情

    黄昏打算送徐妙锦一件举世无双的新婚礼物。

    但这个礼物很难制作。

    不过为了心爱的姑娘,迎难而上。

    离开徐府,黄昏径直去找朱棣:有一项关键材料,还需要朱棣来帮忙,没有朱棣的首肯,黄昏也弄得到,但那是犯法。

    黄昏需要铜。

    经太监上报,又等了小半个时辰,狗儿太监才出来,陛下有旨,宣黄昏觐见。

    黄昏进去,行礼。

    朱棣疲倦的将目光从一张涉及整个大明军力部署的堪舆图上抬起来,不着痕迹的将堪舆图卷起来,问道:“有什么事。”

    黄昏直接说道:“臣有事请假,要离开应天一个多月左右。”

    朱棣,“什么事。”

    黄昏道:“为婚礼做准备。”

    朱棣不解,“你不在应天成亲?要回老家去祭祖么?”

    请假,你一个南镇抚司镇抚使直接找锦衣卫都指挥使庄敬就行,干嘛越级跑到我这里来。

    黄昏:“……”

    祭毛的祖,除了叔父黄观,我对黄氏其他族人一点印象都没有,根本没有归属感好么,可又不好直接告诉朱棣要去干什么,只能含糊说反正就是有事。

    朱棣嗯了声,“去罢。”

    却见黄昏不动。

    讶然问道:“还有事?”

    黄昏笑道:“还有点事想请陛下帮忙,毕竟您也是徐妙锦的姐夫,为了她的婚礼,出那么一丁丁的力不算过吧?”

    朱棣一脸黑线,“要钱没有。”

    黄昏嘿嘿一笑,“不要钱,要铜和铁。”

    朱棣眉头蹙起,“这可是战略物资,价格昂贵,且有价无市,我可不能轻易给你。”

    黄昏叹道:“其实黑市是可以买的,不过臣是大明的官员,不能知法犯法,更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去找军器监官员,官官贿赂会败坏了官场风气,所以没办法,只好来找陛下要。”

    这话很漂亮。

    朱棣很喜欢。

    于是笑道:“要多少铜?”

    黄昏想了想,“有个三百斤暂时够用了。”

    朱棣又一脸黑线,“这么多?!”

    干嘛用?

    黄昏叹道:“陛下放心,若是用不完,我一定还给军器监。”

    心里腹诽,哪可能用不完。

    朱棣沉吟半晌,“行吧,等下我忙空了,铁的话,就你南镇抚司镇抚使的官职,不会买不到,你尽管去买便是,至于铜么,朕让军器监那边给你送三百斤过去,不过不能白送,等你时代商行规模定下来了,半数盈利必须用来修书。”

    朱棣对此事还念念不忘。

    黄昏也是坦率,笑道:“不仅修书,以后下西洋,臣都是陛下最忠实的拥趸。”

    朱棣哈哈大笑。

    这小子上道啊。

    很难不让人喜欢。

    于是乐道:“你和妙锦的婚事,定了佳期了?”

    黄昏道:“定了,两月之后。”

    朱棣颔首,“到时候朕和徐皇后一定过来喝喜酒。”

    黄昏愣了下,“您要出宫?”

    朱棣笑意深沉,“怎么,朕不能出宫?”

    黄昏懂了,“要钓鱼?”

    朱棣嗯了一声,说,“朱允熥等几人,暂时还在床上躺着,随时可能驾鹤西去,有些人想必坐不住了,可最近朕一直让北镇抚司、郑和的人全力盯着城内,又让五军都督府监视着应天周边,各地驻军亦是在掌控之中,那位找不到机会。”

    黄昏沉吟半晌,“就是有点冒险。”

    朱棣摇头笑道:“我连沙场都敢几进几出,害怕这点险恶?”

    黄昏一想也是。

    这可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亲征漠北,打得草原骑军找不着北的永乐大帝。

    行却礼,“婚期将近,事务繁忙,臣告退。”

    朱棣点头,“去罢。”

    黄昏回到吴溥暂时租住的房子没多久,军器监那边来了个官员和五个力士,带来三百斤铜,请黄昏签收后离开。

    黄昏叫上许吟,带几个人把铜送到钟山的工厂。

    那边有设备。

    找到老李,如此这般叮嘱之后,黄昏让人准备了一块极长的木板,又让手腕稳重的老师傅,在木板上凿了细长均匀的通道,曲曲折折约莫四五米。

    然后利用清理出来的炉子,取了一块铜,放进去高温融化后,又淋在木板上的通道里,待自然冷却后,制成了铜线。

    其后,黄昏对老李交待了,只留十斤铜,其余的全数融化浇灌成铜线,并且交待,要将这些铜线通过熔接法,接成一条整线。

    工厂设备足以做成这些事。

    又拿出一张图纸来,请老李用无色玻璃,吹几十个图纸上画的那种玻璃容器。

    黄昏带着铜线去应天城里,找到铁匠铺,让对方按照要求浇灌了十余个长方体状的铁块,铁块的中心位置,留下一个两厘米左右的小孔。

    又请他们制作了十数根长达数米的尖锐铁棒。

    等把这些东西弄好,天色将晚。

    黄昏带着这些东西回家。

    在等黄昏和许吟回来后吃饭的吴溥一家看见这些东西,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昏也不解释,只说要给徐妙锦一件天下无双的礼物。

    倒不是故作神秘,是说了他们也无法理解。

    第二日一大早。

    黄昏起床洗漱后,对许吟道:“今日要出发,你去收拾行李,然后去徐府叫上钱沣,再去南镇抚司通知一下,让张良带一个人过来,跟我一起出趟差,有你们在我才有安全感出远门。”

    许吟嗯了一声。

    在许吟去找钱沣和张良的时候,黄昏去了一趟时代商行,找到沈熙礼,从他那支了一笔钱,然后去租了两辆马车。

    长途跋涉,黄昏是再也不想骑马了。

    然后又去了一趟府衙。

    因为要远行,且随身携带着铁器,必须得到官府的批文,因为买卖庄园一事,向宝被朱棣表扬了一番,对黄昏的感观极好。

    且大家都是官员,这些事心照不宣,何况黄昏带的铁不多,于是爽快的给了通关文书,并备注了携带的物资。

    一切准备妥当。

    黄昏出门。

    临出门前,写了封信,让吴与弼送去徐府给徐妙锦,内容么,不外乎就是肉麻的套路土情话,反正怎么腻歪怎么来。

    看得徐府里的妙锦美人儿心里小鹿乱撞。

    秋日正天时,两辆马车出了应天城,风驰电掣星夜兼程,直奔广东方向。

    时间很紧。

    他必须抓紧时间,给徐妙锦说的两个月都是保守时间。

第一百八十七章 磁铁!

    星月兼程,日夜不休。

    两辆马车,四个车夫,轮流驾驶,除必要的吃喝拉撒,其余时间皆在车上,沿途更换了近二十次马儿,十天后,在永乐元年的秋末赶到雷州半岛。

    算一下。

    差不多日行四百公里。

    这已经是神速了。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南方很是荒僻,有些地方的官道几乎难以让马车通行,庆幸的是沿途也无山贼打劫,无形之中节俭了时间。

    山贼倒是有。

    不过黄昏准备充分,他甚至给车夫都准备了锦衣卫服饰,两辆马车上皆悬挂锦衣卫的旌旗。

    山贼再蠢,也不敢动锦衣卫的人。

    到了雷州半岛,千辛万苦才找到几个当地人,倒是巧了,竟是南宋时期一位被贬官员的后人,勉强读过些诗书,懂得一点江南话。

    交流不算困难。

    得知了雷州半岛这边的黄昏急需知道的信息。

    不敢逗留,疾奔云开山。

    到达云开山后,和许吟、钱沣、张良,以及一个叫燕小六的锦衣卫,五个人急急忙忙布置现场,将制作好的长方体铁块缠上铜线,绑到打造好的十数根尖锐铁棒上,铁棒之间彼此用铁丝链接,然后密密麻麻的插在山顶最高处。

    形成一圈避雷针。

    接下来就是等。

    等一个雷雨天。

    因为要做的事不以人力为转移,全靠天意,能否成功,能否让心爱的徐妙锦成为全天下最幸福的女人,都要老天爷说话。

    这一等就是半个月。

    雷州半岛,古代人因春夏多雷暴而命之为“雷州”,据史料记载,雷州一年当中可打雷的天数多达二百五十多天,每逢夏秋季节、阴雨天气,常常雷霆万钧、地动山摇,雷州因雷而闻名。

    按科学理论,在气候炎热,空气湿度大,大气对流旺盛的条件下,天空才较易出现雷电,亦因此雷电多出现在午后。

    尽管已是秋末,但出现雷电的天气亦不少。

    这半个月多次出现雷电。

    可惜,山顶的避雷针都没能引到雷。

    许吟等人都不知道黄昏要干嘛,问了他也不说,黄昏也无法解释,他要制作的玩意儿用他自己的知识都无法解答。

    但是制作方法,是从一部动漫里学来的。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别说铁。

    有些个例,就是人被雷击后,也具有吸附金属的磁性。

    这一日又是雷电交加。

    黄昏站在山下地势低矮的地方,抬头看着山顶上一串串的金蛇乱舞,心中焦急,时间不等人,若是再有三五日还不成功,就只能返程了。

    还得回去准备婚礼,不敢在这边耗时太久。

    这场雷电极久。

    几乎直到日暮,才堪堪歇下。

    黄昏只得按耐住内心的焦躁,在帐篷里睡下,却辗转难眠,索性找到许吟和钱枫、张良等人,又找来车夫,喝了一会酒,才趁着酒意睡下。

    第二日天微微亮,黄昏睁开眼,直奔山顶。

    这些日子都这样。

    抵达避雷针群的那一刹那,黄昏心头一颤,狂喜弥漫心间,远远的就看见避雷针群之间相互链接的铁丝已经熔不见了,而在避雷针群下面的石头上,出现了无数碎石。

    绑在避雷针上的铁块有的已经落地,有的还在上面,将落未落。

    避雷针和铁块之间间隔的木块已化作灰烬。

    是被雷击过的迹象!

    为何避雷针和铁块之间要隔木块?

    是防止铁块和避雷针被雷击后熔接在一起,影响质量。

    黄昏冲上前去,急忙将所有的避雷针全部放倒——雷州多雷电,既然引雷成功,黄昏是一刻都不敢呆在避雷针群中。

    放倒所有避雷针后,这才依次去检查避雷针上的那些长方体铁块。

    不出意料。

    因为避雷针群彼此通过铁线链接,哪怕只有一根针引雷成功,其他避雷针上的铁块都被雷击,无一例外,强大的电流击碎木块后,又点击上其他的铁块。

    黄昏心中激动,颤抖着收集着铁块,铁块上缠绕的铜线已经融入进去,纹路端的是漂亮。

    此时许吟等人上来帮忙收集。

    片刻之后,众人看着这些铁块,不解的问黄昏,是不是成功了,又问镇抚使你要弄什么东西。

    黄昏笑眯眯的双手抱起一个铁块,对许吟道,“你再拿一个。”

    许吟拿了一个。

    黄昏示意他和自己对准,然后两人慢慢靠近。

    黄昏早有准备。

    可许吟那里知道。

    感觉手上的铁块发出一股无法形容的力量,将他撕拉着靠近黄昏,猝不及防间,许吟不由自主的快进了两步。

    啪!

    两个铁块粘和在一起,许吟和黄昏也撞了个满怀。

    众人莫名妙。

    你俩还要搞个什么仪式?

    而且如此不堪入目!

    黄昏心头狂喜万分。

    成功了!

    磁铁,我在大明王朝,在十五世纪制作出了磁铁!

    在众人惊诧莫名的目光中,黄昏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粘和在一起的磁铁分开,又换了个面,让许吟上来操作。

    许吟不解,“怎么操作?”

    黄昏笑眯眯的,“你要是能将这两个铁块这就这么合到一起,我给你一百两银子。”

    这个磁铁很大。

    要想同极对立合在一起,一般人真不行。

    许吟倒是不在意钱。

    但他不愿意被黄昏小看。

    笑着将铁块往前一声,“这钱来得——”

    曳然而止。

    手中铁块上又出现了那股奇怪的力量,这一次不是吸扯,而是抗拒,哪怕他不断的发力,也只是能缓慢前进。

    随着他不断发力,对面的黄昏似乎也在不由自主的后退。

    根本做不到。

    这是什么鬼?

    许吟有点懵。

    黄昏哈哈一笑,对其他人道:“要不你们来试试。”

    众人眼睛一亮。

    争先恐后。

    然而都失败了,最终还是张良脑子灵活一点,让黄昏把磁铁放在地上,他拿着另外一块从上往下按,才堪堪成功。

    钱自然是没有的,就是图个乐呵。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回家!”

    众人嘿哧嘿哧的开始搬铁块,至于避雷针,黄昏让许吟找了个隐秘的山洞放好,以后还要继续用,这个地方将来就是大量制作磁铁的基地。

    下山途中,张良和燕小六七嘴八舌的问黄昏,这玩意儿不就是铁么,怎么有这样的魔力。

    黄昏目光深远。

    笑眯眯的说,你们别小看它们啊,它们可是我们战胜黑夜的光芒,让这个世界出现第一缕不夜之城的曙光。

    ……

    ……

    ps:制作磁铁缠绕铜线这个操作,我也是看电视学来的,原理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诸位有知道的不?能否科普一下?

第一百八十八章 发电!发电!

    来时星月兼程,归时亦如此。

    时间紧迫。

    返回应天之后,距离婚期还有二十余天,黄昏都有点不敢置信,在十五世纪这个交通状况下,自己竟然在一个多月内来回跑了八千多公里。

    简直不可思议。

    这一趟花费极大。

    仅是车马费,就是一笔巨款,沿途跑死跑病的马儿就有七八匹,剩下的马儿基本上也废了,再也无法长途奔驰。

    四个车夫的人工费,沿途的开销费用,加在一起,也是上千两白银。

    而成果仅仅是十块磁铁。

    投资和产出似乎不成正比,但这是十五世纪,有了这个磁铁,其后续带给自己的利益,绝对不是几千两白银可以衡量的。

    回家之后,让钱沣去徐府报了平安。

    黄昏没去。

    他还有事情,休憩一日。

    第二日一大早,去钟山的工厂里找到老李,检验他的工作成果。

    完美完成。

    除了黄昏叮嘱剩下的十斤铜,其余的两百八十斤铜全部浇筑成了铜线,并熔接在一起,差不多有四百五十米左右的铜线。

    够用了!

    有铜线还不够,还需要弄到绝缘物质,没有绝缘物质包裹的话,效果和质量都会很差,而且会存在安全隐患。

    绝缘物可以采用的方案有两种。

    陶瓷和漆。

    漆自古就有,大明王朝也有,只不过价格昂贵,但还是能买到。

    陶瓷可以找人定制。

    黄昏打算双管齐下。

    让许吟去市场买漆,黄昏则去了当初定制精美小瓷瓶的那家陶瓷窑,找到东家,提出要求,希望对方能为完成自己的订单。

    对方一听黄昏的要求,很是头疼,这种样式的瓷器以前没做过,需要多试几次,说,“你要求的瓷管,长度太长不好拉胚,我们要做的话,也只能极尽能力下的拉出能力范围内的长度,再长就没法了,所以需要多次尝试。”

    黄昏想了想,说不用试,直接按照我说的做就是,大量制作成品,一窑烧出来就是,哪怕是十根里面有一根,也是可以的。

    烧窑的东家一听,心头默默算了下,“按照十中取一,怕是要制作数百根样品,才能达到你需要的要求,这个成本很高。”

    黄昏笑说,“不会让你吃亏。”

    东家犹豫了下,“行,可以尝试下,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若是最后一根成功的都没有,这个钱还是得你来出,总不能让我的工人白干一场。”

    黄昏点头,“这是自然。”

    又道:“不过我还有个要求,希望这些瓷管,里外都要上釉。”

    东家不解,“外面上釉是为了好看,里面上釉是为了什么?”

    黄昏也不好解释,含糊其辞。

    里面上釉,是为了不伤铜线,没办法,铜线得来不易,且铜线若是有伤,会导致烧线之类的安全事故,不如多花点钱,一次性做好。

    付了定金,黄昏立即回城去准备其他事情。

    制作木板。

    制作滚筒。

    制作各类垫圈——也用木片抛光之后打磨成垫圈样式,好在木工师傅技术精湛,制作起来并不算难。

    再用木板制作出一个u型框架。

    一切准备妥当。

    黄昏又去买了各色竹子,找来木工师傅,将竹子削成蚯蚓粗细的曲折形状,宛若一条盘山公路,制作出一定数量后,全数拿去蒸煮。

    最后差人去钟山工厂拿边拿回让老李在这段时间吹出来的球形玻璃容器,即灯泡。

    别说,老李有几把刷子。

    竟然真的做到了。

    不过不多,也就七八个,用老李的话来说,别小看这七八个,这是他用了好几天时间,失败了无数次,才得出这么几个。

    让木工师傅精确测量尺寸,用竹片制作灯泡的堵子,保证里面的密封性,当然,还要刷漆,如此才能确保真正的密不透风。

    将用竹子作为材料,制作的灯芯放入灯泡之中,接好铜线,两极各留半截,方便测试的接线,然后便开始搭建实验装备。

    u型架就位,滚筒中心处先开孔,再缠上铜线,将木材制作的转子穿过u型架,再穿过滚筒的一个孔,放入磁铁,穿孔过去,穿过滚筒的另外一段,架在u型架上。

    将滚筒上的铜线左右两端连接到灯泡上。

    自此,一座小型的发电机成型。

    能否成功,黄昏心里没底。

    只有不断试验。

    好在准备的材料够多,足以让他有好几次的失败机会。

    ……

    ……

    时间流逝。

    年关将近,永乐二年的下半年,似乎就要无风无雨的过去。

    黄昏的婚期也将近。

    在吴溥和吴李氏的操作下,婚礼的一切准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请帖也散了出去,辐射了整个南镇抚司。

    除此之外,住在国子监附近的高贤宁,王振亦在邀请之列。

    大内内官监郑和、狗儿太监收到了请帖。

    建初寺的老和尚道衍也被邀请。

    连朱棣夫妇也收到了请帖。

    徐家那边的亲戚,这就比较多,不过也一一邀请,只不过那边的亲戚,大部分都是留在徐府,只有少部分重亲会来送亲,到时候在黄昏这边吃午饭。

    似乎这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普通喜事。

    然而随着徐皇后和朱棣的一次商谈,不知道怎么回事,从徐府就流出了消息,说婚礼当日,徐皇后会亲自出宫来给妹妹送亲。

    这个消息让敏感的应天人顿时感觉到了不同寻常。

    徐皇后都要出宫,那么朱棣呢?

    先前,有张定边后人指证黄昏是明教的人,最后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朱棣也没处罚黄昏,后来甚至还让军器监给黄昏送去了三百斤铜。

    铜可不是普通的东西。

    由此可见,朱棣对黄昏的信重。

    那么黄昏的婚礼连徐皇后都要来参加,朱棣会不会也可能出宫?

    极有可能!

    于是应天城骤然紧张了起来。

    朱棣不出紫禁城,有京营和锦衣卫等天子亲军拱卫,谁也拿他无可奈何,所以才有上元大火案,但是现在,朱棣要出宫了,隐藏在黑夜之中的那些建文旧臣,岂能不蠢蠢欲动。

    朝野上下无人不知,随着朱棣出宫,只怕这应天城要热闹起来。

    不过转念一想。

    朱棣会不知道?

    所以这一次出宫,必然会有严丝合缝的安全护卫,绝对不可能出现任何意外。

    但……

    就怕万一!

第一百八十九章 千古第一的迎亲书

    很快,京营士卒和锦衣卫开始配合,在应天城全程盘查外来人口,并通过各种方式敲打地下帮会,让他们从近期到正月十五以前,都老实一点。

    同时,京营在城外的驻防也更换了一批。

    京畿附近城市里的锦衣卫千户所、百户所,除留守必要之外的人手外,其余的尽数被召回应天。

    国子监附近。

    黄昏那处庄园周围一里之内,每日都有官府人员盘查。

    绝不允许任何外来人居住。

    一时间,应天城风声鹤唳。

    表面上看,似乎是朱棣担心皇后送亲时候的安危,提前在做安防工作,实际上大家谁都心里敞亮:朱棣要出宫了。

    这又不是万人空巷的上元节。

    皇后去参加婚礼,最多就是遇刺:可谁吃饱了撑着去刺杀皇后?

    完全伤不了皇权分毫。

    就算成功,朱棣不过是伤心一阵换一个皇后而已。

    谋刺者反而会遭受到朱棣的疯狂报复。

    所以没人刺杀皇后。

    朱棣也应该清楚,要不然去年的上元节,他也不会那么轻易的让徐皇后出宫去赏玩灯会。

    所以这些安防力量,是为朱棣自己准备的。

    ……

    ……

    时间流逝。

    眼看婚期将近,黄昏忙得昏头烂额,好在有过来人吴溥帮忙打点,又有吴李氏全力帮助,忙碌之中一切都有条不紊。

    婚礼前的第三天,黄昏搬去了新宅。

    邀请吴溥一家。

    吴溥本来是拒绝的,说你也成婚了,该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间,我们一家人就不来凑合了,人多容易出矛盾。

    黄昏也不劝说,让人直接搬家。

    吴与弼雀跃的很。

    吴李氏夫为妻纲,看吴溥。

    吴溥拦不住搬家的工人,也拦不住欢呼着要住大宅子的吴与弼,只好去了。

    新宅很大。

    要靠自己几个人打理,估摸着新宅要变荒宅,在搬迁进去之前,黄昏已经买了十余个小厮和七八个丫鬟,又雇佣了厨娘。

    管家就省了,让吴李氏来操持家业。

    若是吴李氏不愿意,锦姐姐也可以。

    锦姐姐能操持徐府,管一个小厮、丫鬟加上东家才三十个人的新宅,完全么得问题。

    从今以后男主外女主内,小日子不要太幸福。

    乔迁新居没有宴请。

    就黄昏和吴溥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吃了顿晚膳。

    倒是意外。

    消息灵通的狗儿太监,着人送了尊山水景石过来,价值不菲——咱们的狗太监身家还是不错的,这一两年很攒了点家底。

    朱棣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小钱可以。

    不越线就行。

    内官监大监郑和着人送来了一幅山水画,竟然出自南宋名家之手,其素有梁疯子之称,曾在宋宁宗时期担任画院待诏的梁楷。

    朱棣和徐皇后没有表示。

    当领导的,你一个下属没请,领导才没心思管你搬家的事情。

    赛哈智比较实惠。

    虽然黄昏没请南镇抚司的人,他还是和众多中层干部,大家人人出了个礼:都是按照经济走亲习俗,乔迁礼该多少钱就多少钱。

    既不见外也不拍马屁。

    黄昏乐得收了。

    以后找个时间,把随礼的这些人请到风月十四楼哈皮一晚上就行。

    要不了几个钱。

    搬入新家之后,黄昏就开始写迎亲书。

    其实迎亲书应该在送聘礼的时候,一并送到徐府,不过当时送聘礼是黄昏一人去的,吴溥又在文渊阁当值,黄昏第一次接触古代婚礼,哪知道这些。

    现在知道也不晚。

    以后迎平妻的时候就可以改进了嘛。

    黄昏熬夜写好迎亲书,第二日睁开眼,已快晌午,这个么得办法,冬天了,天亮得比较晚,吃了午饭急忙让许吟把迎亲书送过去。

    ……

    ……

    徐府。

    绯春在一旁清点着小姐的各类首饰,徐妙锦坐在一旁,牵着徐家四妹的手,听长嫂徐杨氏详细说着陪嫁清单,什么棉被十几床,枕头多少付,锦缎多少匹,大米多少石……

    这都是正常嫁妆。

    然后就到了不“正常”的嫁妆。

    珍珠多少颗,手镯多少付,金条几斤,宅子几座,良田多少亩,铺面几间,丫鬟……呃,丫鬟只给了一个,就绯春。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何况徐皇后在上午已经把徐辉祖夫妻召到坤宁宫,仔细交待说,咱家三妹出嫁可不能寒酸了,嫁妆一定要对得住徐府的身份地位。

    若是不够,姐姐这里可以支援一下。

    徐辉祖没有客气。

    于是徐妙锦的嫁妆里,多了两座宅子,还多了一些邦国进贡的珍珠玛瑙等稀有玩意儿,杂七杂八的加在一起,不比黄昏下的聘礼轻。

    所以说,人呐,看命。

    如果黄昏是个穷光蛋,那么这一结婚,立即变成富豪。

    不过黄昏本身就有钱。

    所以这些东西都是锦上添花。

    徐杨氏细细说了嫁妆,又笑眯眯的将清单递给徐妙锦,说,“三妹,你看看这清单,是你大兄和皇后亲自拟下来的,若是你有不满意的,尽管给嫂子说,嫂子去找他们闹去,总不能寒酸了我家妹子,女人出嫁么,就这么一次,一定得风风光光的。”

    徐杨氏没什么能力,否则之前操持徐家也轮不到徐妙锦。

    但徐杨氏是个懂得感恩的女子。

    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徐杨氏其实已经在等死,她心中清楚丈夫和朱棣之间发生的事情,只不过没想到,才一年多时间,竟然守得云开见日出。

    丈夫解除圈禁了。

    而且看这架势,将来未尝不会被朱棣重用。

    这一切都是拜小姑子的未来夫婿所赐。

    所以这一次徐妙锦出嫁,将徐府本就不算“丰殷”的家底给搬了个半空,徐杨氏不仅没有一点怨言,还觉得陪嫁物品太单薄了。

    徐妙锦握着嫂子的手,笑说不用看了,就这么着罢。

    我就是最大的嫁妆呢。

    就算一件嫁妆不出,黄昏做梦也得笑醒。

    正说话间,徐辉祖一脸便秘的出现在门口,说:“三妹,你那未来夫君让许吟送来了迎亲书,我给你拿过来了。”

    徐妙锦不解,“这迎亲书不是大兄看的么。”

    按照惯例,迎亲书是送给女方的父母长辈,才好根据男方安排的时间准备送亲的事情。

    徐辉祖扶额,“这货不按常理出牌。”

    迎亲书竟然是写给徐妙锦的。

    徐妙锦也是一脸头疼,却也忍不住笑了,“他傻。”

    笑容恬淡而幸福。

    徐辉祖夫妻看着三妹的笑容,心里也是高兴。

    这就是三妹想要的爱情的模样吧……

    素来不喜说话,像个寒冰人儿的徐家小妹,似是被婚庆喜气感染,挣脱徐妙锦的手,一溜烟跑过去,拿起徐辉祖手上的迎亲书,“三姐三姐,我来给你念,看姐夫写的什么呀。”

    徐妙锦阻止不及,却听徐家小妹念了出来。

    锦姐姐台览:

    徐家妙锦,温婉贤姝,文静绝俗,清秀高雅,天生丽质,实乃人中之凤,能与我意洽情投,赤绳牢牵,实乃天作之合——

    徐家小妹的脸色忽然也变得怪异起来。

    和徐辉祖一样。

    徐妙锦就知道这封迎亲书有问题。

    上前拿过迎亲书一看,顿时哭笑不得。

    黄昏下面就是:“写出上面这三十四个字,我已熬到半夜,头发都掉了一大堆,我承认,我写不下去了。说人话吧,曾经在我读书时候,最喜欢的便是宋人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安庆向家渡码头第一次见姐姐,我回眸刹那的瞬间,脑海里便浮现出这一句词。后来发生的事情太多,就不一一细说,但教姐姐知道一点,我之心意只一句:今生不写钗头凤,不念红酥手,不饮黄藤酒。我之余生,将为姐姐打造一座城,一座属于你我的城。”

    “恰逢吉日,我将于1403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来徐府迎娶姐姐过门。”

    “还有一句,我很想念你。”

第一百九十章 婚前二三事

    这……

    这叫个什么迎亲书啊。

    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往今来,大概不会有第二个人这么写迎亲书了。

    不过徐妙锦心里暖的很。

    钗头凤、红酥手和黄藤酒,都是出自陆游的词,暗指黄昏绝不会让他和徐妙锦的婚姻,重蹈陆游和唐婉的凄凉覆辙。

    心里呻吟了一声。

    黄昏,我之余生,亦不写钗头凤。

    唐婉亦有一首钗风头,开篇第一句便是“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恰有“黄昏”两字。

    徐辉祖看三妹神态,知道这小子不按套路出牌,反而让三妹越发欢喜。

    无奈的很。

    怎的女子都喜欢这样的男子。

    循规蹈矩的反而难得佳人心。

    没好气的道:“三妹,你看怎么着,要着人过去问问么,他们什么时候抵达徐府,迎亲的嘉宾又有多少人,这迎亲书里可都没有,咱们不好准备啊。”

    迎亲书的作用是什么?

    是告诉女方,我们有多少人来迎亲,大概什么时候抵达,让女方早做准备。

    黄昏这蠢货,就知道不知廉耻的表白。

    却把最重要的事情省去了。

    字倒是写得不错,不提神韵,铁钩银划锋芒毕露,很能唬人,乍然看去,彷如大家墨宝,实际上是鹅毛笔的硬笔书法。

    徐妙锦莞尔,“问问吧。”

    徐杨氏犹豫着说,“要不再等他们着人过来说吧,咱们主动问,有点不好啊。”

    徐辉祖大袖一挥,“不等!”

    黄花菜都凉了。

    女方太主动确实不好,不过妙锦不是那么世俗的人,她要是世俗一点,恐怕也不会嫁给黄昏,毕竟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有点大。

    徐辉祖转身走了几步,忽然回过头,板着脸问徐杨氏,“你还待在这里作甚,赶紧去问问,妙锦的嫁衣做好了没有,如果做好了,就再仔细检查一下,再核对一下嫁妆清单,不要老是腻在这里。”

    说完离去。

    徐妙锦和徐杨氏对视一眼,都笑了。

    徐杨氏拉着徐家小妹起身出门之前,笑眯眯的说:“你大兄这几日每日入睡之前都在唉声叹气,就好像被谁偷了他的宝贝一样,别看他嘴巴上犟的很,说不喝黄昏敬的酒,我估摸着他啊,成亲那天肯定会喝得大醉。”

    徐妙锦忽然就红了眼睛。

    绯春在一旁嘟嘴,“小姐啊,你想哭就哭吧,以后可是很难回来一次了。”

    徐妙锦啐道:“要你多嘴。”

    绯春苦脸,“我倒是想哭啊,一想着要和小姐一起去黄昏那边,心里百般不是滋味呢。”

    徐妙锦想起一事。

    似乎绯春一直不喜欢黄昏,于是道:“绯春,待过去黄昏那边,你若是不愿意就给我说,我会告诉黄昏,让他对你以礼相待。”

    沉吟半晌,又道:“若是你在那边呆得不高兴,想嫁人了,我也会帮你安排好的,放心,这些年来我也一直把你当妹妹,到时候嫁妆我亲自操持,不会让你过苦日子的。”

    绯春不说话了。

    许久才憋出一句,“不嫁。”

    徐妙锦由得她去。

    从门外进来了个老妈子,是徐杨氏从娘家带过来的,进门后就把绯春撵了出去,然后低声和徐妙锦说着话。

    只听了几句,徐妙锦脸上便红得能滴水。

    老妈子是在教她新婚夜洞房的事。

    这在封建时代很正常。

    封建时代的大家闺秀,有几个像徐妙锦这样想出门就出门的,大多在出嫁之前,都被关在闺房里,根本没机会接触男女之事,也很少有各种秽书阅读,是以对男女之事一无所知。

    所以在古代,女子出嫁之前,会有老妈子专门讲解。

    比较有意思的是公主出嫁。

    似乎在唐朝时期,公主出嫁前几天,会专门派一个陪嫁宫女去登机体验一下,俗称试机。

    试机之后归来,那宫女就会把当夜的事情详细的告诉公主、主管这门皇家婚事的宫中管事,然后再根据宫女的试机体验决定要不要继续下嫁。

    若是驸马这尊飞机太弱,給了油也无法起飞,那自然不是嫁的。

    若是驸马这尊飞机太强太大,不给油都能起飞,试机人在过程中被颠簸得死去活来,公主也要考虑还要不要继续下嫁。

    当然,这两种情况都很少见。

    所以公主也很可怜,一架私人飞机,她往往不是第一个登机人。

    再当然一点,能娶公主的大多不是寻常人家,那些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儿,早就在自家丫鬟身上献出了青春的第一次印记,在成婚的年纪时,已经身经百战阅女无数。

    公主怎么都不可能是第一人。

    所以穿越到古代,一定要当大官人,若是平民,基本上完蛋。

    徐府也是高门大户。

    但还达不到公主那个档次,总不能让绯春去试一下黄昏吧。

    于是按照规矩,找了个老妈子来给徐妙锦讲解那些事情,免得新婚之前什么都不懂,白白浪费了人生最美好的一夜春光。

    徐妙锦虽然经常出门,但她还真不懂这些事。

    毕竟大明民风不如唐宋开放。

    是以老妈子说,小姐呀,到时候可能会有点痛,你要忍一忍,等过一段时间,身体适应过来有反应了,就能享受**之美……

    这些话羞臊得徐妙锦抬不起头。

    然而……

    那老妈子为了消除徐妙锦对第一次男女之事的恐惧,极尽美好词汇的描述巫山**之美,说得天花乱坠,只差不会当场飞升仙境了……

    单纯的徐妙锦被忽悠后,心里小鹿乱撞的同时,竟然有点小雀跃。

    还是太天真。

    实际上根据后世的资料研究,全世界的男女之事上,女方能享受到到小说中的那种仙境感受者,不到百分之十。

    大多时候都是男人一哆嗦而女人意犹未尽。

    门外。

    绯春撑着脸坐在台阶上。

    她知道屋内在说什么。

    她是个丫鬟,接触下人比较多,也听了很多,是以比徐妙锦知道的多,对接下来的婚礼,绯春多少是有些拒绝的。

    她不喜欢黄昏,至少她主观上是这么认为的。

    她现在很害怕。

    如果作为陪嫁丫鬟过去,要不了一个月半个月,黄昏在和小姐腻歪够了后,肯定要把目光放在她身上,要知道男人都是喜新厌旧的。

    那时候她是去暖床呢还是不去?

    绯春也不知道。

    她不想离开小姐。

    可这个代价似乎有点太大,这意味着自己这一生,都不会有名分。

    绯春太清楚一件事:所有的姑爷都不会对陪嫁丫鬟倾注感情。

    只有肉欲。

    绯春当下很忧郁啊。

    是当下,不是裆下。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眠之夜

    十二月二十三傍晚,徐皇后从坤宁宫离开紫禁城,来到徐府入住,随行的只有几个宫女,明面上没有护卫,但暗地里还是有的。

    徐皇后入住之后,亲自操持徐妙锦的婚礼诸事。

    一句话:不能丢了徐家的面子。

    又把徐辉祖夫妻,徐膺绪夫妻叫过去,灯下磋商了许久,最终还是徐杨氏提出,说黄昏的聘礼极重,咱们的嫁妆有点压不住他啊,三妹以后在黄家怕是抬不起头。

    徐皇后眼睛一转,“再给五十亩良田?”

    徐辉祖干咳几声,没表态。

    徐皇后懂了。

    当机立断,“再给五十亩良田罢,等过几日,我去找陛下,既然辉祖已经解除圈禁,怎么着也该安抚一下徐府的人心。”

    血浓于水。

    徐皇后终究还是惦记着徐家。

    又问徐杨氏,“这样能否匹配上黄昏的聘礼?”

    徐杨氏笑着说差不多了罢。

    徐皇后忙碌了一晚上,有些困倦,强打起精神,“从远处赶来的亲戚,可曾安排好了,吃宿方面,因为我在,导致他们不能住徐府,你们选的客栈可还好?”

    徐膺绪笑道:“长姐放心,陛下已经交代过,说既然是长姐您的亲戚,可让他们暂住贵宾馆,下午都已入住。”

    徐皇后笑意吟吟,“他怎么没给我说。”

    徐膺绪的老婆乐道:“陛下这是润物无声,给姐姐你惊喜呢。”

    徐皇后越发高兴。

    还是不放心一些事,“酒席方面可曾检查,不要逾格,但也不要寒酸了,给小孩儿发的红包准备够了没,糖果一定要多,发不完没关系,我带回去给宫里其他妃嫔、宫女,也沾沾咱徐家的喜气,乐班可别选草台班子,一定要京畿最出名的——”

    徐膺绪又道:“这个真没办法了,京畿最有名的乐班和戏团,都被黄昏那边请了去,咱们只能将就一下了。”

    徐皇后微恼,“哎——”

    不甘心。

    别到时候咱们徐家弄的没有黄昏那边好,传出去她这个当皇后的姐姐也么面子。

    絮絮叨叨了半个时辰。

    徐皇后最后把徐膺绪夫妻和徐杨氏催走,留下徐辉祖,又示意身旁的宫女去门外守着,这才压低声音道:“我出宫时,陛下刻意来了一趟坤宁宫,他多次提及,让我小心,怕是妙锦的婚事会发生什么不可测的事情,辉祖,你小心着些,多点心眼。”

    徐辉祖沉默了一阵,“今年的年关不好过,没有喜庆,会死很多人。”

    徐皇后一惊。

    徐辉祖解释道:“之前陛下针对朱允熥等人的手段,其实是在逼迫梅殷,加上近几日京畿城内城外的安防变动,如果弟弟所料没错,明日婚宴,陛下会去黄昏府邸喝喜酒。”

    徐皇后不可思议的捂嘴,“会有人刺杀吗?”

    徐辉祖叹道:“谁知道呢。”

    刺杀是小儿科,最有可能的,还是京畿城内外的京营出变故,配合婚宴这边的刺杀,则有可能一举推翻朱棣。

    又道:“这件事胜算难说,不过陛下敢出大内,想来有把握,姐姐你也别太担心,无论结局如何,弟弟都不会让你受到任何委屈。”

    徐皇后不说话了。

    许久,才抬起头,泪光隐隐,“辉祖,他是你姐夫啊。”

    徐辉祖苦笑,亦是许久才说了一句,“我知道。”

    徐皇后破涕为笑。

    有这三个字就够了,弟弟说出这三个字,就说明他已经认可了朱棣为帝,虽然不知道他是如何转变心态的,但只要徐家齐心辅佐夫君,则一切都无所畏惧。

    徐辉祖起身,“你早些歇了吧,事情要到明日才会水落石出,今夜不会有任何危险,只是想来苦了咱三妹,新婚第一夜,就要独守空房。”

    徐皇后愣住,“黄昏也参与了?”

    徐辉祖边走边嗯了一声,“这件事主要是北镇抚司参与其中,黄昏作为陛下的宠臣,不可能猜不到陛下的心思,所以明日的婚礼,他肯定不会让南镇抚司闲着。”

    转身关门,“歇了吧,明日会很累。”

    婚嫁喜事,历来累人。

    ……

    ……

    北镇抚司衙门,灯火辉煌彻夜不熄。

    锦衣卫都指挥使庄敬,北镇抚司镇抚使李春,指挥佥事王谦,指挥同知袁江,以及赵曦等几个锦衣卫指挥,紧紧围绕着锦衣卫指挥同知纪纲。

    众人面色凝重。

    锦衣卫负责的工作中,有一项重中之重,天子的安防工作。

    须知锦衣卫的前身是亲军都尉府。

    纪纲目光森然的盯着众人,“明天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暂时放下和黄昏之间的恩怨,不惜一切代价保护陛下的安危。”

    庄敬不解,“咱们是放弃对黄昏的针对了吗?”

    有件事,确实让北镇抚司一众人寒心。

    之前梅殷心腹统率的永宁卫,通过雷霆行动破了张扬等反贼势力,有张扬和刘思清指证,泉州百户所百户周胜然佐证,黄昏的明教身份板上钉钉。

    就是这样,朱棣都没有杀黄昏。

    换成纪纲或者其他臣子试试,脑袋早挂在午门上示众了。

    结果连周胜然都被关入南镇抚司诏狱。

    陛下更是对张定边还活着一事无动于衷,对黄昏的明教身份,亦是再没有提及,这在庄敬心中,无形之中把黄昏塑造成了一个不可战胜的宠臣形象。

    纪纲摇头,“怎么可能,从庞瑛死后,我和黄昏之间注定是你死我活。”

    其实不是因为庞瑛。

    而是面子。

    你黄昏不给我面子,那我就用你的血来找回面子。

    指挥同知袁江道:“最近的安防变动确实有点不同寻常,北镇抚司这边就不说,我们最是清楚,但是京营那边的调动,表面上看起来抽调到京畿和城内驻防的全是陛下的心腹,但据我们的线报,陛下的某几个心腹,其实已经被人收买、胁迫了。”

    纪纲颔首。

    袁江问道:“也不知道陛下是否知道。”

    纪纲笑了起来,“我没上报,赛哈智是被咱们排挤无从得知,黄昏的南镇抚司那群废物更是查不到这些东西,内官监的郑和根基尚浅,肯定侦缉不到这些秘密,所以陛下不知道。”

    众人大惊。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片夜色,各色心思

    北镇抚司镇抚使李春立即道:“那此事太过危险,若是明日出半点差池,咱们在座的诸位,都得掉脑袋,应该连夜入宫觐见陛下!”

    说完就要起身。

    他现在负责北镇抚司,而这些事就是北镇抚司的职责,到时候出事,死的第一个人就是他。

    纪纲一把将李春压了下去,“急什么!”

    李春愣住。

    纪纲冷笑一声,“有些事,陛下不知道,不代表他想不到。”

    缓缓扫视众人一眼,“如今形势如何,大家心知肚明,黄昏从一个白丁到从四品的南镇抚司镇抚使,竟然只用了一年多时间,这擢升速度,不说将来有没有,至少在前朝旧事中,几乎不曾出现过,若是继续下去,要不了几年时间,黄昏就会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祸国奸臣,诸位可曾想过,到时候他会饶了我?”

    看向李春,“会饶你?”

    李春讷讷不言。

    看向庄敬,“会饶你?”

    庄敬苦笑。

    看向王谦、袁江,“你们能侥幸?”

    看了一眼赵曦等锦衣卫指挥,“嗯,倒是不会在意你们,但我们这些高个的顶天的人倒了,黄昏的人掌控锦衣卫,你们有什么好下场?”

    锦衣卫指挥赵曦等人打了个寒噤。

    纪纲阴恻恻的笑着,“所以,明天的事情,必须发生,也只有发生了明天的事情,我们才能证明给陛下看,锦衣卫在我等手上掌控,对他而言是何等的安全,这就是我不上报的原因,诸位难道没有信心,率领我锦衣卫大好男儿,破了明日的动乱?!”

    顿了一下,“明日是徐妙锦的大婚之日,但若是可能,没准也是她守寡之时!”

    话到此处,杀意潇湘。

    李春是在场众人中胆子最小的人,当然不是他胆小,实际上李春的胆子很大,只是之前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变得胆小了。

    李春历来和庞瑛关系较好。

    庞瑛死后,应天府衙向宝着人请了李春去帮庞瑛收尸。

    在看到庞瑛尸首的那一刻,李春就畏惧死亡了。

    闻言不甘心的道:“可我们万一没控制住局势,到时候陛下出点什么状况,咱们谁背得起这个责任,又万一,这天换了颜色——”

    纪纲怒喝,“休得胡言。”

    李春噤若寒蝉。

    纪纲缓和了一下口气,缓缓的道:“别小看了陛下,我们等着看就是,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保护陛下,证明我们对他的作用;二,有机会就弄死黄昏。”

    看向众人,“懂了没?”

    众人不由自主的点头。

    谁不怕纪纲?

    别说其他人,就是现在是纪纲顶头上司的庄敬,也依然畏惧纪纲如毒蛇。

    纪纲起身,“按照先前计划,行动!”

    众人立即出门。

    这一夜,京畿城内的北镇抚司缇骑倾巢而出。

    ……

    ……

    同样的夜色下。

    一座书房。

    当书房里最后一个人离开后,梅殷坐在椅子上默不作声,只是默默的看着灯火如豆,思绪飘得很远。

    明天。

    一切都看明天。

    梅殷不是不知道,朱棣的种种手段都是在逼自己出手。

    可他没有办法。

    只能出手。

    束手待毙还是垂死一击?

    梅殷选择后者。

    垂死一击,总存在机会,束手待毙,那就真的没有任何活路。

    朱允熥三兄弟的死活,梅殷可以不在乎。

    但他在意朱文圭的死活。

    若是朱文圭都死了,那么朱允炆一脉再无后人,而他梅殷,也就彻底失去走向人生更辉煌处的机会——朱允炆活着的话,也还行。

    问题是现在全天下没人知道朱允炆在何处。

    梅殷甚至一度怀疑,朱允炆是不是早就死了,是朱棣故意放的风出来,目的就是为了用朱允炆做诱饵来肃清建文旧臣。

    只是转念想想,朱棣不会出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庸计。

    梅殷有些后悔。

    早知道今日,当日拥兵四十万坐镇淮安时,就不应该作壁上观,而是直接率领雄师勤王,拦住朱棣入应天的计划。

    只要朱棣不入应天,朱允炆的那些臣子如黄观之流,募兵之后就能回援。

    朱棣他拿什么来称帝?

    可世间事没有后悔药。

    今日困境,是他梅殷的一念之差,怨不得老天爷也怨不得别人。

    门吱呀一声。

    有人进来。

    梅殷动也没动,府中奴仆皆是挑选过的,没有他的话,谁也不得擅自进门,敢直接推门近来的只有妻子宁国公主。

    梅殷统兵,但其实是个正儿八经读书人,早些年还出任过山东学政,虽然这些年一直在仕途,但儒林之中有他一席之地。

    说是儒学大家一点也不为过。

    恪理守礼。

    梅殷一直践行着他读书人该有的气节,所以这些年在男女一事上,他是最令九泉之下的太祖放心的驸马之一。

    对宁国公主之忠诚,朱棣对徐皇后的感情都比不上。

    当初朱棣登基,梅殷本意是拥兵坐镇淮安,观时局而动。

    但朱棣来了记狠招。

    他让宁国公主写了封血书,担心爱妻的梅殷只得回到应天。

    宁国公主端了碗热气腾腾的莲子粥过来,放在书桌上,在梅殷旁边坐下,已过四十的宁国公主保养得当,看起来三十出头,风韵犹存。

    只是颇为端庄,让人生不出丝毫龌蹉之心。

    这些年她也过得很难。

    朱允炆登基了,她这个朱元璋嫡长女,连个长公主都没捞到,朱棣登基了,连南康公主都成了长公主,依然没宁国公主的份。

    当然,非嫡长女,但却是公主中年龄最大的临安公主也一样。

    轻柔的对梅殷说道:“夫君,喝点热粥歇下了吧,明日徐妙锦的婚礼,怎么着也得给徐皇后点颜面,你若是不愿意去,我去便罢。”

    梅殷苦笑,侧身,以食指轻轻刮着妻子的鬓角脸颊,叹道:“我拖累你了。”

    宁国公主笑容凄凉,“是我害了你。”

    若当日自己坚持不写那封血书,夫君就还在淮安,拥兵四十万而和朱棣谈判,哪至于沦落到今日这凄凉地境。

    梅殷长叹一声,“不怪你,是我贪心了。”

    一世英明,毁于一旦。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