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一章 第一次生存危机

    纪纲绣春刀出鞘,黄观在劫难逃。

    应天城里,各有算盘。

    朱高煦没打算管这事,他刚被朱棣发配边境,心有余悸,区区一个建文余孽,还是文臣,这种功劳让纪纲捞去便是。

    另一边的朱高炽,得管。

    朱高炽受到的教育方式和朱高煦、朱高燧两兄弟孑然相反,那两兄弟几乎都是沙场过来的,唯独朱高炽和,是从墨香里长大的。

    话说回来,读书人朱高炽,靖难之时竟然守住了北平。

    为他争夺储君挣下了大好资本。

    朱高炽要管这事。

    怎么管是个问题。

    他和朱高煦一样,刚被朱棣处罚,如果这个时候去触朱棣的霉头,那储君的位置会离他越来越远。

    随着赛哈智从乾清宫无功而返。

    紧急赶到朱高炽府邸里的某几个文臣立即嗅出了蛛丝马迹。

    很快。

    府邸内豢养的某位江湖好手趁着黑夜,不惜违法犯罪在宵禁时间夜行,去了一趟如今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徐府。

    被许吟拦下。

    片刻后,许吟亦穿着夜行衣出了门,直奔莲花桥畔平康坊。

    ……

    ……

    黄昏不想读书,又不得不读书。

    朱棣的意思很明确。

    想当官?

    想入内阁?

    先过了科举再说。

    永乐二年的科举……真不好考,四百七十多名进士中,江西就有一百一十多名,其中前七名都被江西承包,比之建文二年的科举更过分。

    在中国两千余年的科举史上绝无仅有。

    古代科举,要形容江西,只能用“牛”字来形容。

    江西创造了中国科举史上的很多美谈:临川王安石、曾巩等一门三进士;饶州洪迈一门四进士;乐安流坑董氏家族一门同科五进士;婺源潘钰及子孙“一门十进士”;吉安有“一门六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

    自唐以来,江西人任宰相二十八位,副宰相六十二位。

    宋代有晏殊、王安石,到了明代,更有“朝士半江西”的说法,从解缙、胡广、杨士奇到费宏、夏言、赵汝愚、严嵩,出任宰辅者达十八人。

    黄昏对一甲二甲不奢望。

    当官嘛……

    同进士也可以。

    实际上漫长历史中,科举一甲在仕途上的成材率要低于二甲、三甲和同进士的。

    所以黄昏的目标是打算考个同进士。

    这也很难。

    全国高考文科前五百名,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

    好在接下来没事。

    可以专心读书。

    且黄昏才十六岁,正是读书时候,加上超越时代的见识和认知,学起来事半功倍,何况老师是吴溥,陪读是吴与弼。

    这父子俩都是当代教育家。

    今夜吴溥和黄淮两人在文渊阁当值。

    家里就吴与弼和黄昏,两人坐在灯下苦读,没多久黄昏就觉得眼花煤油灯昏暗且不说,还发出难闻的气味。

    这越发坚定了黄昏想要发电的计划。

    “笃笃笃!”

    有人轻敲着书房门。

    黄昏和吴与弼面面相觑,吴溥回来不会敲门,若是外人,也该敲院子里的门。

    看了一眼略有惊恐的吴与弼。

    黄昏了然。

    吴与弼心中的阴影怕是挥之不去了。

    起身,“谁?”

    “我,许吟。”

    确实是许吟的声音,黄昏开了门,对一身黑衣的许吟道:“快些进来,来的时候没被陛下安排在暗中的人发现吧?”

    许吟闪身入门,也不坐,直接说道:“应该没有。我家小姐让我来通知你,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率领北镇抚司兵马连夜出城去了安庆贵池县,让你早做对策。”

    黄昏一脸无语。

    应该?

    许吟你也不是小孩子了,做事能靠谱点嘛,问道:“还有哪些人知道?”

    许吟摇头,“我不清楚。”

    黄昏略一沉吟,“回去告诉你家小姐,如果纪纲最后抓回了黄观,御前对质的时候,让她千万别承认见过面。”

    许吟点头。

    黄昏又道:“你能出城不?”

    许吟仔细想了想,“应天城墙虽高,守城兵丁虽多,但要出城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可能。”

    黄昏道:“许吟,我问一事,如果你先回一趟徐府,然后即刻出城,是否有可能赶在纪纲之前抵达贵池县向家渡转移黄观。”

    许吟犹豫了。

    他倒是不怕,可似乎没有听黄昏命令的理由,只能说道:“应该是赶不上的。”

    黄昏知道他在犹豫什么。

    挥手,“你先回徐府罢,告诉锦姐姐,就当不知道这件事。”

    许吟闪身出门,消失在黑暗里。

    黄昏重新坐下。

    穿越到大明后,第一次生存危机来了。

    纪纲这个人是朱棣的抹布,哪里不干净擦哪里,几乎代表着朱棣的意志,他此次去抓黄观,到底是不是朱棣的意思?

    设身处地,如果自己是朱棣,绝对没有对穿越者下手的道理。

    而是据为己用。

    所以朱棣是想把黄观抓回来,然后顺藤摸瓜让自己戴罪,从而不得不臣服于他,可若是如此简单粗暴,那朱棣就不是永乐大帝。

    有一种可能:

    朱棣是否是在借这件事印证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自己说能预知。

    朱棣到时候就会问自己,你不是能预知么,难道没有预见到黄观会被抓。

    怎么回答?

    黄昏毫无压力,在安庆和徐妙锦被抓回应天时,他就预料到了今天,早就运筹帷幄想好了应对之策。

    破局还是从朱棣处着手。

    这件事必须先下手为强,不能给纪纲和朱棣发难的机会,一旦失去朱棣的信任,在大明天下必将寸步难行。

    要在黄观被抓回来之前去见朱棣。

    锦衣卫从应天去往贵池县,以骑马狂奔的速度,最多两日就可以一个来回,所以可以选择在后天上午去见朱棣。

    为了稳妥起见,等明下午去。

    但去见朱棣的理由……得好好想一想。

    不能让朱棣察觉到自己是专门为了黄观的事情去见他,需要有另外一个理由,然后在不经意间让朱棣走入圈套。

    话说,徐妙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怎么知道锦衣卫的动向?

    这件事还有猫腻!

    黄昏找出纸笔,复盘核算。

    吴与弼看黄昏一脸凝重,不敢打扰,悄悄去做了点宵夜。

第三十二章 哟,永乐你要削藩啊

    吃了午饭,把朝会后归来的吴溥喊醒,问了他如何去求见朱棣的流程,这才大摇大摆的拿了一块香皂出门。

    平头老百姓哪进得了紫禁城。

    倒是巧了。

    在正阳门外遇见个熟人。

    狗儿太监。

    这位内侍炙手可热的人物刚去了一趟徐府,去看徐辉祖有没有听话。

    和狗太监一起并肩而行。

    听说黄昏是去求见朱棣,狗儿心里活络了些,不着痕迹的说昏哥儿你今日去见万岁爷可要谨慎着些,有些话不能乱说。

    黄昏了然,笑说内阁成立后,狗公公这几日怕是有些繁忙了罢。

    狗太监一脸忧愁,“可不是。”

    万岁爷一般在乾清宫办公,距离文渊阁远着呐,内阁那边论政之后的折子和朱棣批红之后,都是让他往返送递。

    黄昏闻言暗喜。

    果然……

    狗太监恐怕现在还没明白,他这个职责有多重要。

    笑眯眯的道:“等个几年,待我进了内阁,到时候递送折子,恐怕还要多麻烦狗公公,相信那时候狗公公已经在司礼监掌印了。”

    这是故意提醒狗儿。

    狗儿毕竟是读过书的,诚惶诚恐的道了句咱家不敢奢望。

    他明白他这个跑腿对内阁成员有多重要。

    但如今内阁很弱势。

    他再重要,也没什么用,不过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这确实是他的梦想。

    到了乾清宫外,黄昏等候。

    狗儿去通报。

    朱棣坐在椅子上,面前搁着一张大明版图,现在论政交给了内阁,他只负责决策,时间空余很多,是时候考虑给大明周边友邻一点“关爱”了。

    狗儿先说了徐辉祖的情况,说他在徐府内倒是安分,就是整日酗酒情绪不好而已,又说给妙锦姑娘造成了很大的烦恼,好在还有徐膺绪帮衬。

    徐膺绪是徐达二儿子,靖难之中没啥表现,加上徐皇后说情,倒也保住了他尚宝司卿的官位。

    朱棣冷笑。

    不杀徐辉祖已经是天大的仁慈,有命喝酒就该感谢徐皇后了。

    还要给妙锦添麻烦。

    也没办法。

    长兄为父,徐增寿出了这档子事,徐膺绪忙于公事,家里的事情就只有徐妙锦一力肩挑了,也是难为妙锦了。

    有个天天酗酒的徐辉祖,还有个不懂事的四妹。

    偏生还和黄昏扯上了关系。

    有得她受累的时候。

    思绪收回来,发现狗儿欲言又止,问道:“还有事?”

    狗儿低声道:“万岁爷,黄昏求见。”

    朱棣愣了下,“我没找他,他倒先送上门来了,可曾说因何事求见?”

    狗儿摇头,“小奴不知,在正阳门外碰见他,想着他为内阁组建出了功劳,小奴也不敢怠慢,于是将他一并带了进来,还请万岁爷恕罪。”

    朱棣笑了起来。

    倒确实有趣,区区一介白衣,到乾清宫见天子的次数,比一些京官还多。

    挥手,“让他进来罢。”

    狗儿下去。

    片刻后,黄昏进入乾清宫,老老实实的行礼。

    朱棣面无表情,“免礼。”

    黄昏起身。

    朱棣问道:“今日求见朕,是因为何事?”

    黄昏大声道:“恳请陛下恩准,准许草民去往坤宁宫觐见皇后娘娘,就香皂的诸多事宜,咨询娘娘的一些意见,方便草民改良。”

    紫禁城后宫可不是一般男人能进的。

    天子后院,男人止步。

    太医除外。

    要不然传出什么绯闻,皇家颜面置于何处。

    朱棣不着痕迹的说,这样么,倒也是巧了,朕恰好有事要请徐皇后来乾清宫商量,你也别去坤宁宫了,就在这里等着罢。

    黄昏谢恩之后,默然退到角落里。

    朱棣继续埋头看大明版图。

    目光却并没有落在边疆,而是定定的看着那些藩王势力建文帝做不到的事,朕来。

    削藩有何难。

    一旁的狗儿见状,立即明白朱棣的意思,一溜小跑去了坤宁宫。

    皇后娘娘没事也得来一趟。

    御书房落针可闻。

    黄昏很快难受起来,暗道朱棣这直男不懂人际交往啊,也不晓得赐个座啥的,话说,组建内阁我那么大的功劳,不配有个椅子么。

    许久,朱棣才从版图上抬起头,看向黄昏,“你没别的话了?”

    黄昏知道,朱棣要发难了。

    不急不缓的上前两步,“倒确实没啥事,如果真要说有不过想来说了陛下也不会信,毕竟草民和陛下的那位心腹之间,有着巨大的地位鸿沟。”

    朱棣哦了一声,“你说说看。”

    黄昏就等这一句。

    一脸担心的道:“既然陛下发话了,草民就冒着生命危险劝谏陛下一句:提防着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一些,他虽未陛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将来也会让陛下背上无端骂名。”

    纪纲,对不住了。

    朱棣哭笑不得。

    好你个黄昏,竟然恶人先告状,跑朕这里来参奏纪纲了,纪纲是贪财贪色,但他现在做的事情,除了去捉拿黄观一事,其他都是自己授意。

    就是捉拿黄观,是北镇抚司职权之内的事情,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这且不提。

    问道:“你说你是穿越者,可以预知,那你能否预知,这一两日会发生什么大事?”

    黄昏笑道:“恭喜陛下,又得一奇才!”

    朱棣不动声色,“哦?是谁?”

    黄昏也不动声色,“草民叔父,黄观。”

    朱棣假意问道:“什么意思?”

    黄昏笑道:“草民身为穿越者,偶有预知之能,巧了,昨夜灵犀突来,预知到在安庆人间蒸发的叔父黄观,这一两日会返回应天,将来会被陛下所用,成为编撰那本全书的总裁之一。”

    朱棣倏然抓起桌子上的大明版图,兜头罩脸的丢到黄昏脸上,怒道:“无知竖子,谁给你天大的胆子,竟敢骗朕!”

    真以为我今日让狗儿去徐府是看徐辉祖?

    错了!

    朕今日让狗儿去看徐辉祖的近况只是一个原因,真正的原因是通过这个举动,警戒徐妙锦,让她少掺和政事。

    今晨密报:

    徐妙锦的护卫许吟昨夜去见了黄昏。

    所以黄昏知道黄观会被捉回来,完全不是狗屁的预知能力,而是徐妙锦让许吟去告诉她的,至于徐妙锦如何得知纪纲动向,朱棣不愿意深究。

    这件事,想都不用想,三个儿子肯定掺和到其中了。

    黄昏气定神闲的拿起版图上前摊在御书桌上,牛头不对马嘴的哟了一句,陛下要削藩啊。

第三十三章 大明最强辅助

    朱棣削藩?

    在当今大明天下,怕是没几个人敢这么认为。

    朱棣本是藩王靖难而得天下。

    建文帝削藩,完全背弃了他曾经对朱元璋说过的,先怀柔政策,道理讲不通后再上暴力手段,上来直接搞死了几个叔叔。

    然后……

    建文帝挂了。

    朱棣登基,作为藩王他最清楚不过,若是削藩极有可能引得其他藩王效仿他的做法,若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建文帝再趁机出现,振臂一呼……

    他的江山要完。

    朱棣内心天翻地覆,默然看了一眼书房外。

    没人。

    放下心来,盯着黄昏,“你如何看出来的?”

    黄昏笑眯眯的,“这种事情不需要看,也不需要预知,陛下欲要江山稳固千秋万代,就得解决掉藩王这个尾大不掉的东西,避免陷入唐朝藩镇割据的困境之中,所以待时局稳定,削藩势不可免。”

    道理是这个道理。

    朝中那些臣子不知道?

    也知道。

    可问题是朱棣面对的局势,并不比建文帝朱允好,当然,最大的麻烦,还是朱允的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是一个随时可以让朱棣江山土崩瓦解的定时炸弹。

    所以当今大明,没人想到朱棣会削藩。

    朱棣也知道这些道理。

    他确实想削藩。

    但这个事情不能操之过急,避免那些藩王们狗急跳墙。

    沉默了一阵,道:“你认为应该如何削藩?”

    黄昏呵呵一乐,“不急不急,草民还没功名,更没入内阁,可不敢妄议朝政,待过几年,草民进入内阁了,再说此事不迟。”

    朱棣一脸黑线。

    这货得寸进尺了啊,摆明了就是你朱棣想听我削藩的建议,要不先给我恩赐个同进士啥的。

    异想天开!

    倒也没怒。

    朱棣这人有两面性格,对于敌人,他冷血而残酷,对于自己人极为温和。

    他是越来越欣赏黄昏了。

    这小子就好像自己肚子里的蛔虫,总是能说到心坎上去。

    把版图册收到一边,道:“纪纲去捉黄观了。”

    削藩的事情不急。

    先看看黄昏这小子有什么招能应对这个难题。

    黄昏一副如释重负的神态,长吁了口气,“唉,这是必然的事,草民当初故意让叔父供奉建文帝的灵位,就是为了今日。万幸万幸,被陛下搁在脖子上的这把铡刀终于被纪纲纪大人帮我除去了,先前我还在陛下面前说他坏话,真是惭愧啊。”

    朱棣:“???”

    什么意思。

    你还故意让黄观供奉朱允的灵位?

    黄昏见状暗暗腹诽,你朱棣如此人精,可能会不知道么。

    你不过是不想说。

    因为这种话需要臣子自己说出来,而当天子的是不能给臣子当面说,有损天子高大上伟光正的形象,徒然寒了朝臣心。

    只得道:“叔父黄观藏身在安庆贵池县,这确实是草民的主意,其初衷仅仅是为陛下保存下这一位三元奇才,为将来编纂全书做人才储备。”

    朱棣大感意外。

    没想到黄昏竟然主动承认了这件事,就不怕我一怒之下将他和黄观一并杀了?

    哪知黄昏继续道:“陛下英明神武,乃是千古帝王,慧眼如炬岂能察觉不到草民的这点小伎俩,陛下的不做声张,是因为心怀仁慈且惜才……”

    这是屁话。

    对于敌人,朱棣以前没有仁慈过,以后对蒙元余孽也不会仁慈。

    仁慈的下场,建文帝就是前例。

    黄昏:“陛下惜才,一者是珍惜叔父黄观的三元连中之大才,另一个原因嘛,也觉得草民将来能为陛下所用,然而草民穿越者的身份有点敏感,所以陛下故意保留这个把柄,草民若是违纪犯法,陛下便可以这件事为由,要了草民的小命。草民才认为这是一柄永远不会落下来,但却让草民永远无法安心的铡刀。”

    朱棣哈哈大笑。

    这小子揣摩圣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竟然被他一丝不差的说中了他的心意。

    越发喜欢了。

    问道:“为何永远不会落下来?”

    黄昏发自肺腑理所当然不假思索一气呵成,“因为在陛下这等明君的治御下,大明臣子谁敢有不法之心?谁又敢有不臣之举?草民也应如此,忠君爱国心怀天下,永远不会违纪犯法!”

    好简单的道理。

    顺便自我吹嘘了一把。

    朱棣浑身舒泰。

    黄昏啊……会说话你就多说点。

    戏谑笑道:“所以,你还感谢纪纲了?”

    黄昏正气凛然,“我等皆是陛下治下的臣民,要感谢也轮不上纪纲,而应感谢陛下,只是不知道陛下打算怎么处置叔父和奖励草民呢?”

    问题来了。

    怎么处置黄观,朱棣早有应对,如黄昏所说,他现在确实想编纂一本全书,黄观可以戴罪去领总裁之事。

    但怎么处置黄昏,朱棣还没想过。

    不解的问道:“我还要奖励你?”

    黄昏啊了一声,“这么一个千古罕见的六首第一三元连中奇才,在草民一番操作猛如虎下,将会成为陛下编撰全书的功臣,草民为陛下为大明劳心劳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朱棣可没被忽悠晕,闻言哭笑不得。

    得了。

    感情你屁事都没有,倒头过来我还要奖励你。

    不带这么玩的。

    你欺君的事情我还没有追究你呐。

    脸一沉,“要不要给你个国子监监生的身份,或者干脆恩赐你个同进士,再把你丢进翰林院,然后等一两年再入内阁?”

    黄昏刚想说陛下英明,发现朱棣神情不对,立即改口,“陛下,我们还是来谈谈削藩的事情吧。”

    朱棣没好气的挥手,“平民不得参政!”

    黄昏被噎得么有一点脾气。

    只能干瞪眼。

    朱棣心里暗爽,就是看不惯你小子这么瑟。

    削藩的事情我都不急,你急什么。

    狗儿太监适时在门外露了个脸,应该是徐皇后到了。

    朱棣最后说道:“黄观的事情朕会处理,纪纲那边,他是秉公办事,你不要对他心有怨恨,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又压低声音,“待过些时期,朕再找你。”

    找黄昏干什么?

    当然是问他对于削藩有什么见解和计划毕竟组建内阁一事,让朱棣确实感受到了黄昏这个穿越者的能力。

    黄昏大喜。

    得了。

    年号是我提的建议,《永乐大典》是我启发的朱棣,内阁是我的主意,现在连削藩也要咨询我了,感情老子才是朱棣真正的内阁啊!

    如果说朱棣是大明最强输出,老子就是大明最强辅助。

    大明……

    你该起帆了,在这个世界上,书写一个帝国该有的辉煌!

    黄昏满心舒爽。

    已经简在帝心。

    将来想不发达都难,更对不起这一番骚操作。

第三十四章 生财有道

    智者预事。

    意思就是说,聪明的人,能够预先想到事情的诸多方面,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朱棣发现黄昏确实很聪明。

    今天明明是因为黄观的事情来找自己,偏生拉上了徐皇后,一顿天花乱坠的吹嘘下,说沐浴露和润肤水如何如何的好,什么保养肌肤、养生、返老还童、青春永驻的效果,各种夸大其词,甚至还敢大言不惭的说娘娘你要是用了的我产品,要不了多久,就能娇艳如少女,不比妙锦姐姐差……

    皇后听得是笑意盈盈满心欢喜。

    女子么……

    谁不喜欢青春永驻。

    朱棣很久没看见妻子如此开怀。

    越发觉得自己包容黄昏是正确的妻子对黄昏的喜好溢于言表,就差没说你这孩子没爹没娘,要不我认你当义子得了。

    好在徐皇后识大体,不是那种无德无能的皇后。

    饶是如此,还是上套。

    黄昏最后说,要生产沐浴露的话,材料、设备都要草民一力创造出来,压力颇大,人力、物力、财力极为紧张。

    言下之意,皇后你先投资?

    因为切身体会到了香皂带来的益处,徐皇后对这个沐浴露和润肤水极有期望值,想当然的挥手笑着说,这不算什么难题,人可以请,材料可以买,钱的话,我先预支你一年宫中采购的额度。

    朱棣暗暗腹诽,我的老婆嘞,你都还没问价格。

    香皂就一两白银一块。

    如今这个啥沐浴露和润肤水怕不是卖出十两白银一份的天价来。

    果然,黄昏笑得脸都烂了。

    行礼后道:“还是按照香皂的额度,宫中半年采购沐浴露和润肤水,大概需要两千五百白银,宝钞就不用了,太多了难得数,拿金子吧。”

    朱棣钱多,不薅他的羊毛薅谁的?

    两千五百两白银!

    徐皇后愣了下,毕竟掌后宫,还是心疼钱,“这么多?”

    黄昏一脸正色,“娘娘可不要这么说,沐浴露和润肤水有价,但女人的青春和美丽无价,像娘娘贵为一国之母,为国为民操心劳累,万民感恩。可娘娘终究也是个女子,女人就应该对自己好一点,不要因为这一点点的钱财,而让青春和美丽在岁月的磨砺下渐渐消逝,须知岁月是把杀猪刀啊。”

    又道:“且宫中其他贵妃嫔妃都能永驻青春的话,岂非是陛下之福。”

    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朱棣。

    朱棣黑脸无语。

    徐皇后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女人辛苦一辈子,对自己好一点也不算什么,况且这钱又不是出不起,于是转头看向朱棣,“陛下以为如何?”

    两千五百两白银,不是小数目。

    朱棣默默算了一下,那什么润肤水和沐浴露竟然十两白银一份,这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五口之家一两个月的用度。

    名副其实的超级奢侈品。

    可妻子喜欢。

    朱棣也没有办法,脸上只好挤出笑意,说皇后你喜欢就行。

    老子拥有整座天下。

    还不能让自己的女人们享受一下了?

    笑话!

    黄昏立马从兜里掏出一章宣纸,上面白纸黑字的写着皇室预购沐浴露和润肤水的合同条约,一式两份。

    他的名字和画押已经签好,递给了徐皇后。

    徐皇后忍俊不禁,这少年早有准备呐。

    愉快的签字。

    她来乾清宫,并没有带章印,朱棣温柔的将他的私章递过去,说盖我的也行。

    于是合作愉快。

    徐皇后和朱棣也不怕黄昏带了钱潜逃。

    大明都是他老朱家的,黄昏能跑到哪里去。

    徐皇后走了没多久,坤宁宫一位宫女带着人匆匆赶来,送来六十多两黄金,也就是四斤左右,黄昏收下之后笑眯眯的对宫女说,请姐姐回去告诉皇后娘娘,大概还需要等几个月,我还要研究一下。

    宫女告退。

    朱棣又是一脸黑线,感情你根本还没弄出来,这就敢来紫禁城圈钱了?

    好大的胆子。

    倒也不是很不反感,年轻人就该有这样的魄力。

    略有好奇的道:“黄昏,朕就想知道一点,你那个香皂的成本价格是多少,这是圣意,必须回答!”

    黄昏一脸愁苦,“接近一两白银。”

    商业机密,怎么能随随便便告诉你。

    朱棣微怒,“你敢欺朕?”

    黄昏丝毫不惧,大声道:“虽然材料成本没有这么多,但是陛下,有个东西叫人力成本,这其中包括知识成本,要知道为了制造香皂,草民付出了陛下您想象不到的努力和辛苦!”

    朱棣顿时没了脾气,语气软了下来,“那你说说,除了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大概是多少。”

    黄昏算了一下,“因为用了葡萄酒的缘故,一块香皂的成本在一百文左右,如果不用葡萄酒,成本大概只有三四十文。”

    朱棣瞠目结舌。

    这利润之高,简直骇人听闻。

    但效果确实不错,朱棣那身皮肤饱经沙场风霜,他用过几次后,发现肌肤确实比用肥皂团什么的好了太多。

    点点头,挥手示意你可以退了。

    黄昏也不想呆。

    伴君如伴虎,自己又没有保命的丹书铁券,现在还是少和朱棣打交道。

    功成身退。

    待黄昏提着四斤的黄金走后,朱棣开始忙正事,将狗儿唤来,说道:“传朕旨意,给徐府赏些酒罢,嗯……不要再赏赐西域进贡的葡萄酒了。”

    让徐辉祖继续喝酒罢,反正他也废了。

    葡萄酒就不给了。

    之前听锦衣卫密报,黄昏去徐府拿过葡萄酒,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来应该是用来制造香皂。我再赏赐葡萄酒给徐府,黄昏又去拿,然后让徐皇后高价买回去?

    没这个道理嘛。

    黄昏想要葡萄酒?

    可以。

    朕也卖给你。

    出了正阳门,黄昏有点飘怀揣四斤黄金,相当于近两百万软妹币的购买力,名副其实的一笔巨款。

    这是风投资金。

    不过怎么花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况且制造沐浴露和润肤水的成本并不高。

    要不……去青楼浪一下?

    穿越到大明,还没去秦淮河上浪过嘞,须知明宋两朝,逛青楼是士子风流。

    可惜去不得。

    今晚,最迟明天上午,纪纲就会带着叔父黄观回到应天城,到时候怕是会有一场风波,必须早做准备,不能再被有心人算计。

第三十五章 勒索

    黄昏到家后,把黄金丢到书桌上,让他保管好。

    吴与弼看着黄金,懵逼中……

    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多钱。

    这一堆黄金,怕是得有六十多两,就算父亲吴溥不吃不喝工作几十年的薪俸,也拿不到这么多,黄昏哥哥从哪里弄的?

    黄昏铺好宣纸,磨着墨说这是我从朱棣老婆那里拉的风投,你只管拿去用便是,想要什么就买,咱们现在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吴与弼倒吸了一口凉气。

    皇后娘娘拿的。

    他万万没想到,黄昏哥哥发明了个香皂,竟然赚了这么多钱回来。

    黄昏沾了墨,用笔豪在宣纸上写工艺流程,并在另外的纸张上记录下需要的材料,如果临时有什么想法,也立即记录下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大明制造香皂不难,制造沐浴露和润肤水稍微有些难度。

    必须有完整的工艺流程。

    工业设备达不到要求的话,自己还要想办法改进。

    这是个大工程。

    四斤黄金,小两百万的软妹币不是那么好赚的,所以先前在乾清宫真没骗朱棣,材料成本低,但知识成本高。

    吴溥睡了大半天,悠悠醒来。

    他今夜不用去文渊阁当值,打算监督两个孩子读书。

    走进书房看见这一幕愣了下。

    金光刺眼。

    急声问道:“这钱是谁送来的?”

    还以为有人贿赂他。

    吴与弼笑着说是黄昏哥哥从皇后娘娘拿得到的赏赐。

    吴溥不信。

    这得多大的功劳才能有如此巨大的一笔赏赐。

    黄昏笑眯眯的掏出合约,笑着说吴叔叔别害怕,这钱来的光明正大,只不过算是经商所得,不要见笑就是了。

    商人地位低下……

    吴溥仔细看了,看见上面有朱棣的私印,这才放心。

    这没人敢假冒。

    将合约递给黄昏让他收好,吴溥不解的道:“所以你现在要制造那什么沐浴露和润肤水,比制造香皂更麻烦?”

    黄昏点头,“但是钱赚的多啊。”

    等沐浴露和润肤水出炉,就该建一个小作坊,然后大量生产香皂,把这份超越时代的产品推广到民间中去。

    吴溥沉吟半晌,“那书房先给你用罢。”

    晚上和与弼换一个房间看书。

    黄昏忽然想起这事,头也不抬的说道:“吴叔,找人重新装修一下,给吴与弼和我都弄一个单独的书房吧,毕竟我们也老大不小了,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

    吴溥一脸黑线。

    我限制你们自由了,还私人空间!

    也没反对。

    门口忽然传来阴沉的声音,“谁是黄昏?”

    吴溥父子和黄昏同时侧首看去,见书房门口站了一个中年男人,面容阴鸷,一双眸子紧紧盯着书桌上的黄金。

    贪婪之色无以遮掩。

    三人心中一惊。

    锦衣卫!

    门口的中年男子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气势逼人,青面无须,颧骨突兀而无肉,给人极其刻薄的印象。

    这种形象的人,一般都比较阴森。

    不是好人!

    黄昏不着痕迹的站起来,用宣纸盖住黄金,淡然道:“我是黄昏,你是?”

    中年男子阴沉沉的一笑。

    没说话。

    吴溥在一旁不卑不亢的道:“不知道庞瑛镇抚使到寒舍有何贵干。”

    吴溥在朝中当官。

    锦衣卫的那些高官他基本上都认识。

    这人叫庞瑛。

    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官职五品,因掌管北镇抚司,在锦衣卫中的地位极高,这段时日跟着纪纲,在应天城杀出了赫赫凶名。

    私下里都叫他青面阎罗。

    纪纲麾下“锦衣二凶”之一,可止小儿夜啼。

    纪纲的发迹起家是因为主动投靠朱棣,庞瑛则早就在锦衣卫中,建文帝时他只是一名千户,掌管某地方卫所。

    对建文帝忠心耿耿。

    朱棣入应天城后,先让纪纲去锦衣卫担任锦衣千户,没过几日,调任北镇抚司镇抚使,前段时日更是直接擢升为锦衣卫都指挥使。

    庞瑛嗅觉敏锐。

    朱棣登基后大肆屠戮建文余党,纪纲奉旨外出捉拿重要犯人时在庞瑛的锦衣卫卫所停留了一日,玩了个昏天黑地。

    纪纲回到应天城没几日,庞瑛就被一纸文书调入应天城锦衣卫。

    纪纲出任指挥使后,庞瑛补缺北镇抚司镇抚使。

    这里面的黑暗不言而喻。

    黄昏知道庞瑛,这人在《纪纲传》里出现过,这段时日纪纲办事,不方便亲自出面的时候,几乎都交给庞瑛。

    他就是纪纲的狗。

    庞瑛自顾自的进门,大马金刀的坐在黄昏先前的位置上,啪的一声,腰间绣春刀怕在书桌上,五指如鹰爪,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桌面。

    阴沉而缓缓的道:“想活还是想死。”

    吴溥一脸茫然。

    他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刚入内阁就惹来了北镇抚司。

    黄昏懂。

    庞瑛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他是来帮纪纲赚钱这是纪纲得势之后最常用的敛财手段。

    示意吴与弼去做饭。

    吴与弼悄悄的问做几个人的饭。

    黄昏笑着说三个。

    用宣纸将黄金包裹起来,毫不忌讳庞瑛贪婪的目光,将黄金放到角落里,在另外一边坐下,“人嘛,谁不想活。”

    一边眼神示意吴溥,让他暂时别说话。

    吴溥懂了。

    感情锦衣卫是针对黄昏来的,有些不解,黄昏是谁?

    如今简在帝心。

    纪纲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对黄昏下手?

    庞瑛冷笑,“你好像很镇定。”

    黄昏故意装出一副不解的样子,“对于死过一次的人来说,有什么可畏惧的,话说,我又没违纪犯法,有必要慌乱吗?”

    这是谎话。

    实际上经历过溺亡,黄昏是很畏惧死亡的。

    庞瑛没有绕圈子,直奔主题,语气十分不屑,“你既然是可以预知的穿越者,难道没有预知到纪都指挥使今夜就会返回应天城,而且是带着罪臣黄观。”

    黄昏不动声色,“所以?”

    庞瑛沉声道:“可知齐泰、黄子澄、练子宁等人的下场,他们全被灭族,你叔父黄观和这几人同列文职奸臣,亦难逃此命,被灭族在所难免!”

    杀马威!

    若是一般人家,被庞瑛这么一恐吓直接懵逼,然后说什么答应什么,而被纪纲大肆敲诈,所以纪纲这段日子敛财无数。

第三十六章 大幕徐徐开

    黄昏却不吃这一套,依然不动声色,“庞镇抚使好像忘了一件事,我叔母挟家眷跳水而亡,我不过是侥幸被吴叔叔救起来,就算叔父黄观尚在,已无灭族说法。”

    庞瑛冷哼,“你不是他侄儿?”

    黄昏恍然,做出一副惊惶状,“难道陛下要灭叔父三族?”

    庞瑛暗喜。

    成了!

    终究只是个竖子小儿,经不住恐吓。

    哼道:“黄子澄不就被灭了三族。”

    庞瑛又抬头看向吴溥,“别以为你入了个什么内阁就能安然无虞,收容建文余孽,亦当同罪,待黄观押解归来,纪都指挥使禀报陛下之后,你父子二人也得去诏狱呆着。”

    吴溥笑而不语。

    他是看出来了,黄昏这孩子有其他想法,故意在逗庞瑛。

    黄昏沉默了一阵,忽然笑了起来,“庞镇抚使,我们如果想要渡过这个难关,是否只有破财消灾?纪都指挥使虽然押解回黄观,但他只需要禀报陛下,就能将我等脱罪?”

    庞瑛得意浅笑,“你很聪明。”

    目光又落在那堆黄金之上。

    有些不解。

    内阁官员而已,只论政而不决政,没啥权利,谁会送来这一大堆的金子。

    嗯,今夜之后,都是纪都指挥使的了。

    自己也有一份。

    黄昏摇头,“庞镇抚使看见了,那里确实有一堆黄金,问题在于,这个黄金我敢给,你和纪都指挥使就敢收吗?”

    庞瑛一愣,“怎么,是公款不成。”

    黄昏哈哈一笑,“这是徐皇后送来,让我研发皇家用品的经费,等一两个月徐皇后若是问起,我说在庞镇抚使和纪都指挥使那里,你猜皇后娘娘会不会去找陛下说道说道,嗯?!”

    说完将怀中那纸合约掏出来。

    递到庞瑛前面,“庞镇抚使大概是见过陛下的玉玺,不知道有没有见过陛下的私印?想来你和纪都指挥使饱受圣眷,应该是见过的罢。”

    庞瑛大惊。

    白纸黑字中一个鲜红的印章,不正是陛下的私印吗。

    黄昏收回合约。

    这张纸得保存下来,传给子孙后代,到了二十一世纪后,没准卖了这张纸就发家致富,可以少奋斗几辈子。

    道:“除了这一堆黄金,家里也还有些钱,不过”

    黄昏的声音渐冷,“就算我再有钱,也不可能给你们一分一毫,纪纲不是要拿叔父黄观来威胁我吗,让他尽管去!”

    态度极其强硬。

    干脆撕破脸皮,没必要给《明史》上第一个佞臣好脸色。

    庞瑛脸色大变,拍案而起,“你敢耍我?!”

    黄昏冷笑一声,“对啊!”

    庞瑛咬牙切齿,“你会后悔的。”

    黄昏哈哈大笑,“这是你们自取其辱,回去告诉纪纲,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今日恶行,他日恶果自食。”

    庞瑛脸色铁青,摔门而去。

    目视他离开之后,吴溥担心的问道:“你就不怕锦衣卫的报复?”

    报复?

    黄昏无奈的笑,“无妨,我下午去见了陛下,看他的态度,应该不会追究叔父黄观的‘罪’了,所以纪纲就算把叔父捉回应天城,他也不会有事。至于我么,就算把所有的黄金都给纪纲,纪纲也不会善罢甘休,吴叔叔,你以为纪纲是怎么查到我叔父黄观在安庆贵池县的?”

    吴溥想了想,“锦衣缇骑遍及天下,消息灵通。”

    黄昏摇头,“没有这么简单,纪纲这人刚得势,现在他只贪财,还不敢去触犯朱棣的底线,所以他敲诈勒索的都是一些没有靠山或者靠山不够强势的富商,但这次不一样。”

    吴溥懂了。

    黄观在安庆人间消失,黄昏和徐妙锦却在安庆被抓回来,稍微想一下就能猜到这两者的关联。

    但妙锦是开国功勋徐国公的女儿,徐辉祖被圈禁,但徐膺绪还在官场,且徐家还有长女徐皇后母仪天下。

    徐妙锦的事,锦衣卫绝对不敢去碰触。

    再说黄昏。

    如今应天朝堂上下,都知道他是穿越者,拥有预知能力,已经简在帝心,只要今后猥琐发育不浪,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姚广孝。

    这样的人,锦衣卫按说也不该去动。

    但纪纲动了。

    连夜出城去抓黄观归案,而且没有禀报朱棣。

    黄观藏匿在安庆,朱棣会想不到么?

    但朱棣没动。

    纪纲敢违背朱棣的旨意行动,他会不知道后果?

    知道。

    可他还是去了,这就说明有人在给他撑腰,或者说有人给他画了一个天大的饼,而这个人要针对的不是黄观。

    也不是黄昏和徐妙锦。

    另有其人!

    答案呼之欲出。

    这个幕后之人要针对的是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这两难兄难弟因为黄昏,一个被谪贬边疆,一个被幽禁。

    本就被朱棣怀疑拉拢了黄昏,如果再被纪纲诬陷密谋拉拢建文余孽……

    储君永远无望!

    黄昏叹道:“所以庞瑛今日前来,敲诈是真,但敲诈之后绝对不会办事,他和纪纲不过是想尽最大的可能搜刮钱财而已,要不了几日,朝堂之上就会有人拿黄观的事做文章,到时候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会成为众矢之的。”

    吴溥悚然动容,满身冷汗,“这就开始储君之争了?”

    黄昏:“不,早就开始了。”

    从朱棣对朱高煦说出那句“加油,世子多疾”的那一天开始,就拉开了永乐年间这一场其惨烈程度丝毫不逊色九龙夺嫡的储君之争的序幕。

    吴溥叹服,“如此推断,这个幕后之人是朱高燧?”

    只有他具备动机针对朱高炽和朱高煦。

    朱高炽和朱高煦完蛋,储君就是朱高燧的囊中之物。

    黄昏一脸头疼,“极大的可能。可惜在朱棣的眼中,这不是他那个好儿子朱高燧搞的鬼,而是建文余党设下的计谋。”

    良久,吴溥才叹道:“这可真是个大局。”

    黄昏忽然问道:“朱高燧身边有什么高明的谋臣吗?”

    吴溥摇头,“应该没有。”

    黄昏有些茫然,这个局就以朱高燧那颗猪脑袋,敲碎了也想不出来,究竟是谁在背后给朱高燧出谋划策呢。

    是个高人。

    此人不除,必成大患。

    可惜他算错了一点:这种情况下,都不用自己出马,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肯定会联手。

第三十七章 黄观归案

    一只海东青从北镇抚司衙门里破空而起,穿入夜幕。

    第二日。

    黄昏起了个大早。

    在纪纲必经的城门外,百无聊懒的等着。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就看见大队锦衣卫归来,叔父黄观神色淡然的坐在囚车里,纵然衣衫污秽,读书人的儒雅之气丝毫不减。

    纪纲高头大马,身披大红蟒衣穿飞鱼服,头顶乌纱帽,腰缠銮带而佩绣春刀,鲜衣怒马意气风华,鼻孔朝天不可一世。

    但纪纲还是看见黄昏了。

    他认得。

    夏末时候,陛下敲打两位殿下时,就借黄昏穿越者的身份发作,那时纪纲还不是锦衣卫都指挥使,率领北镇抚司去搜了吴溥的家。

    老实说,吴溥是真穷。

    不过那院子还值点钱。

    纪纲骄横,可脑子清醒,要不然也不会一手遮天敢抢朱棣的女人。

    下马,按刀来到黄昏跟前,阴鸷神情里挤出一抹温和,声音中还是掩饰不住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高傲,“黄昏小哥儿这是欲去何处?”

    和狗儿太监的“昏哥儿”相比,纪纲的称呼要疏远一些,也更符合两人之间的关系、身份。

    纪纲终究算半个读书人。

    黄昏笑眯眯的,“纪都指挥使明知故问啊。”

    纪纲回头看了一眼囚车中的黄观,话中有话的说,世事如此,黄昏小哥儿选择了私欲而放弃孝道,本都指挥使纵然有心,也无力回天了。

    黄昏暗笑。

    你就是想敲诈老子,还无力回天,给了你钱,你一样要把黄观送到朱棣面前。

    道:“可否让我和叔父说一两句?”

    纪纲摇头,皮笑肉不笑,“等到了诏狱,你叔侄俩有的是机会畅聊家常,今后也会有漫长的岁月让你俩叙旧,不过那个地方就是有点寒凉罢了。”

    哪里寒凉?

    地狱啊。

    纪纲这句话已经摆明了,你叔侄两人都得死,到了黄泉地狱有的是时间慢慢谈。

    纪纲说完转身上马。

    黄昏无奈,没办法,现在还拗不过纪纲。

    只能微微笑着对黄观挥手。

    示意叔父不用急。

    黄观笑了笑,目光坚毅。

    朱棣登基后,拟定年号为永乐,等过了年关就会昭告天下,且方孝孺因为拒写即位诏书而被诛,楼琏草诏归而自尽,解缙献上即位诏书……

    这些事都被侄儿黄昏言中。

    如此可以推断,这个侄儿真是他说的穿越者。

    这意味着他说建文帝没死,也是真的。

    这就是希望。

    黄观是敢投江殉国的人,连死都不怕的骨鲠君子,岂会惧怕锦衣卫的区区诏狱,尤其是看见侄儿满面红光的出现,他更是放心不少。

    黄昏慢条斯理的回家。

    吴溥今日去参加大朝会,其后会在文渊阁当值,要在晚上才回来,于是院子里重新装修两间书房的事情只有自己去找人。

    吴与弼?

    还是让他安心读书的好,对于读书人,黄昏多有尊敬。

    哪怕是穿越前,他也是以读书人自诩。

    反正有钱……

    索性找人,打算把吴溥的院子全部重新装修一遍,该换新的家具换了,该添的盆栽也添,院子里除了梅兰竹菊,其余地方全部铺满青石。

    或者大理石?

    大理石高大上一些,打磨得好可以媲美后世的高端瓷砖。

    待装修好了,聘请几个煮饭洗衣扫地的奴仆。

    四斤黄金,够用。

    另一边,纪纲着人将黄观送入北镇抚司的诏狱之中,他则轻车快马直奔乾清宫,等着朱棣下朝归来后,立即求见。

    今日的大朝会开得有点久。

    毕竟快春节了,朝廷得把春节期间的事情安排妥当,是以很多事情要交待清楚,且有些官员已经请假回老家省亲,各部门效率低下了不少。

    几乎直到响午,朱棣才一脸疲倦的回到乾清宫。

    看见门口候着的纪纲,点点头,示意他跟上来。

    坐下之后,朱棣还没说话,就见纪纲啪的一声跪了下去,“请陛下赎罪,卑职的抓捕心切,没给陛下禀报就率兵出城直奔安庆贵池县了。”

    朱棣颔首。

    不错,还算懂事。

    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这是你锦衣卫的职权,重大案犯,皆可以先斩后奏,将黄观捉回来了?”

    纪纲心里惴惴。

    若是以往,朱棣都会免礼,今日却没免礼……

    显然陛下心里还是有些恼怒的。

    急忙轻声道:“捉回来了,在诏狱等待陛下发落,因其是三元连中的大才,卑职不知陛下要如何处置,所以没敢对其用刑。”

    这就是纪纲的聪明之处。

    抓黄观,这是我职责所在。

    不过不用刑。

    万一黄观像那解缙、胡广、李贯一样受到重用,纪纲也不会被报复,就算这一次黄昏逃过一劫,他今后得念着这个情。

    朱棣点点头,“黄观可说过什么?”

    纪纲作为朱棣的心腹,太明白这位爷口中的“什么”是什么了,急忙道:“没有,黄观在向家渡的临时住处,藏匿着供奉了一张灵牌,若不是这张灵牌,我们的人也查找不到贵池县向家渡去。”

    朱棣眼睛一亮,“谁的?”

    纪纲犹豫了下。

    建文帝虽然被朱棣赶下了台,但毕竟是老朱家的人,他可没胆量当着朱棣的面直呼朱允尽管朱棣连建文帝的年号都给废了。

    朱棣却懂了。

    略有失望。

    黄观供奉建文帝的灵位,并不能证明建文帝真的死了,毕竟那几天黄观在外募兵,后到安庆,如果建文帝逃走不主动联系黄观,他也无从得知建文帝的生死。

    朱棣沉吟半晌,“黄观可曾说过其他事?”

    纪纲犹豫着,“倒是有一件事,可卑职不敢说,说了怕陛下生气,伤了身子。”

    朱棣冷哼一声。

    纪纲立马说了,“在归来途中,黄观无意中透露,卑职并不是第一个找到他的人,在之前还有两拨人找到他,希望他能投靠陛下仕于朝堂,和他侄儿黄昏一起在奉天殿上相互照应,再呼唤旧日同僚,可为某人之臂膀,则望将来变天,黄家世代富贵。”

    这话很妙。

    黄观说了什么话,除了他锦衣卫的人,鬼才知道。

    纪纲说什么就是什么。

    难道去问黄观?

    黄观肯定会矢口否认,是否投降且不论,若是投降后承认这件事,岂非证明他的投降别有二心。

    朱棣怒极反笑,“两拨人?”

    用脚膝盖都能想到,这两拨人肯定是大儿子朱高炽和二儿子朱高煦的人,他们就如此按捺不住,连建文余党都要拉拢了么。

    简直大胆。

第三十八章 恩威并重,帝王手段

    朱棣疑心重,但对纪纲颇为信任,不疑有他,沉吟半晌,“将黄观先放在诏狱。”

    用的放。

    这个字很好的解释了朱棣的内心想法,纪纲岂会不懂。

    好吃好喝供着。

    但纪纲明白,朱棣不会就这么作罢。

    果然。

    朱棣下一句又道:“纪纲,你的北镇抚司给朕好好盯着朱高炽和朱高煦,若是有异动,务必第一时间通知朕。”

    纪纲心中大喜。

    成了。

    这一次这个局,并不是让朱棣彻底把朱高炽和朱高煦打入冷宫储君之争,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涉及到天子逆鳞。

    主要目的,还是让朱棣明白两个儿子的野心。

    不过现在么……

    纪纲内心的恼羞成怒化成了一句馋言:“陛下,黄昏作为黄观的侄儿,应该如何处置,其人自称能预知未来,若真是如此,他岂能不知黄观被抓,又怎么会将黄观安置在贵池县向家渡,以微臣看来,他就是个妖言惑众的神棍,犯下欺君之罪,不惩不足以威慑宵小。”

    和我纪纲作对,黄昏你怕不是知道死字怎么写!

    朱棣却笑了起来,道:“纪纲,你可知黄观为何如此愚蠢的供奉一尊允的灵位,他难道不知道这样很容易暴露他的身份么?”

    纪纲愣住,“也许是他迂腐?”

    读书人都这样。

    虽知死,而无不为。

    朱棣心情略微好了些,这件事黄昏果然早就预知到了,或者说,这货的心思深远,早就谋划到了今日之事。

    眼光之远,叹为观止。

    道:“允的灵位,是黄昏让黄观供奉的,至于理由么,朕现在不方便透露,你只需知道一点,黄昏其人,绝非神棍,乃是朕心中之大才。”

    这话很重。

    很明确的点了纪纲,你小子最好别去动黄昏,老子朱棣要重用他的。

    老子不重用,皇后那边也要重用。

    鬼知道这小子弄出沐浴露和润肤水后,还会不会搞出其他莫名其妙但又会让皇后芳心大悦的古怪玩意儿。

    一念及此,朱棣就觉得那两千五百两的白银花得真肉疼,这还只是个开始……以后钱还得继续花,转念一想,天下都是我朱棣的,难道给自己女人们花点钱,老子还要青史留个臭名不成,没道理嘛。

    纪纲心里大恨。

    在他眼中,没有他锦衣卫办不下来的人,哪怕靖难之战中,表面是敌人,背地里却是最大功臣的李景隆也一样。

    锦衣卫要办他,真不难。

    原本以为黄昏区区一个束发小子,我纪纲要办他阎王爷也阻止不了。

    然而现在竟然办不了他!

    纪纲心中怎能不恨。

    他不明白,为何朱棣会如此看重黄昏,只是一个刚束发的白丁少年而已,且还是装神弄鬼的建文余孽,理应是陛下的眼中钉肉中刺才对。

    朱棣何等人精,知道该给纪纲一点颜色看,让这位屠夫知道大明到底谁说了算,轻轻前倾,俯视着纪纲,目光阴冷,“纪纲,黄观在贵池县向家渡的消息,真是你北镇抚司麾下缇骑查到的,嗯?!”

    浓重的鼻音。

    纪纲只觉如泰山压顶,遍体冷汗。

    福至心灵。

    不敢再欺骗朱棣,磕头颤声道:“回陛下的话,黄观在贵池县向家渡的消息,是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有人摸到卑职府邸上,投箭信告知,卑职着人查过,没有查到投信之人,但那支箭上,却有……”

    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说。

    朱棣拍桌,怒道:“说!”

    纪纲心一颤,他太明白朱棣了,这个人只要你忠诚于他,什么都好说,但你敢对他阴奉阳违,杀你或者杀你全家的脑袋,真是眼皮都不眨一下。

    急声道:“有三殿下的印记!”

    对不住了三殿下。

    我纪纲还不想死,只好出卖你。

    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都还没封王,大概要等确立太子之后才会封王,当然,若是朱棣不急于立太子,封王也会提前。

    纪纲确信,那封信就是朱高燧送来的。

    那枚箭上露出如此明显的“破绽”,其实不叫破绽,是故意让纪纲明白,朱高燧想和他结盟。

    朱棣闻言冷笑连连,道了一句好一个一箭三雕。

    纪纲不解,“陛下的意思……”

    朱棣神色冷峻,满脸杀意,另外一张冷血无情的面孔睥露无遗,“纪纲,着令你的锦衣卫,给朕全城彻查建文余孽,只要不是黄观和黄昏叔侄,其余人等皆可先斩后奏拿下送入诏狱!”

    纪纲心头一颤,旋即狂喜。

    今天本以为要栽,结果反而受到陛下的重用。

    纪纲又有些疑惑。

    看陛下的意思,自己被人利用了,那根箭根本就不是朱高燧的,而是建文余孽设下的计谋,其目的就是让朱棣父子相残?

    皇权社会,如果朱棣和三个儿子杀得天翻地覆,鬼知道会发生什么。

    没准建文就复辟了。

    好大的局!

    纪纲正欲退下,磨刀霍霍向余孽。

    朱棣却道:“纪纲,可还记得高贤宁,朕没记错的话,你和高贤宁还是同窗。”

    纪纲讶然,“记得。”

    纪纲虽然是个小混混,可也是读过书的,只不过读书的时候在书院里犯了事,被老师给赶了出来,至于什么事,纪纲从不对人说。

    想来就是鸡鸣狗盗或者奸淫未遂、偷窥老师女儿之类的事。

    朱棣点点头,“当日朕攻打济南,屡攻不下,写了一封劝降书,没曾想到,城内有个读书人回了朕一封《周工辅成王论》,这个读书人就是高贤宁,朕当时对其才情甚为惊艳,如今朕章江山欲兴盛世,正是这等才子为天下尽能之时。”

    纪纲愣了下,道:“卑职了解高贤宁,他极其迂腐,且倔强。”

    朱棣无奈的道:“确实如此,朕着人将他从济南带回应天,这几日见过一次,然而无法说服他,你作为他的同窗,去看看他到底是如何想法,若能说服,那是最好,若是不能……”

    人才?

    大明天下人才多了去。

    若高贤宁不跟着我朱棣混,是因为心怀建文的话,老子不介意多死几个读书人。

    杀人……

    朱棣不比朱元璋差,从没手软过。

    纪纲心里叹气。

    得了,以他对这位同窗的了解,高贤宁必死无疑了。

第三十九章 有才之人未必有德

    高贤宁被朱棣放在京营天牢。

    纪纲不敢怠慢,打算去见这位同窗。

    刚出乾清宫,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可能,那封告诉自己黄观在贵池县向家渡的密信,来自陛下?

    目的简单:打压两个儿子的同时,有最好的借口对建文余孽进行又一轮清洗。

    一念及此,纪纲浑身冷汗。

    回首看了一眼灯火辉煌的乾清宫,纪纲生出错觉,似乎看见一头血红着双眼的狰狞巨龙,盘卧于乾清宫上,俯视天下。

    纪纲走后没多久,有人在太监领路下匆匆来到乾清宫。

    解缙。

    朱棣和他说了几句,最后让这位大才子去办一件事,总裁《明太祖实录》和《古今列女传》。

    朱棣靖难得天下。

    他明白一个道理,不能在史书中留下恶名,而《明太祖实录》初次修书是建文登基之后,前后三年,恰好是朱棣靖难之时。

    在这一时期修成的《明太祖实录》自然对燕王及诸藩王的“谋反”多有指责。

    朱棣不想背骂名。

    至少在官方的书策中,自己靖难应是承天命而为,所以《明太祖实录》必须重修。

    换句话说,朱棣当了婊子后,现在也要立牌坊,当初进应天城后,朱棣第一时间是去往奉天殿,去感受坐在龙椅上登基为帝的成就感。

    被杨荣拦住。

    杨荣这个人确实聪慧,他很明白朱棣想要什么,面对暴怒的朱棣,杨荣说了一句话:殿下是应该先去即位,还是先去祭陵呢?

    朱棣二话不说,立即去了朱元璋的孝陵。

    大家都知道,朱棣也很清楚,他的靖难是有问题的,披着合法的外衣,干的却不是那回事。直接攻进去做皇帝非常不妥,这不是向世人宣告我是为了自己才谋反的吗,这和他之前打着“清君侧”的口号相违背。

    给朱元璋上坟烧点香蜡纸钱,向天下宣告我是遵循祖制为国除害。

    这就是立牌坊。

    重修《明太祖实录》之外,还要修《古今列女传》,其实就是在和朱元璋叫板了。

    朱元璋修了一堆的劝诫皇子、大臣的xx录。

    朱棣一想不行啊,可我也不想去劝诫皇子大臣,那就修一本劝诫老婆们的《古今列女传》吧,正好先让解缙熟悉下修书的工作。

    因为接下来要修一本超越《类要》的全书。

    用事实告诉老爹朱元璋,你这个儿子比那个孙子朱允更能干,你不是要编修《类书》吗,朱允没做到,我做到了!

    不仅要比朱允好,还要比朱元璋好。

    朱棣自知在武功上无法超越打下江山的老爹,只好在文治上下功夫。

    可文治中最容易出成果守文改制朱允用了,且经被朱棣否定,他举起恪遵祖制的大旗来批判建文帝,却不曾想也束缚住了自己的手脚。

    就只剩下修书这条路可走。

    要让马儿跑,得给马儿吃草。

    让解缙去重修《明太祖实录》和《古今列女传》,好歹要给他点甜头,于是大袖一挥,朱棣将解缙升为翰林侍读学士。

    解缙大喜过望,终有守得云开见日出的喜悦。

    这位大才子经历的起落比较讽刺。

    洪武年间,朱元璋喜欢修书,解缙从中看到一条青云直上的康庄大道:倘若自己领衔编纂一部卷帙浩繁,同时又切合治国需要的大型类书,岂不是一个迎合圣心,从而跻身皇帝核心幕僚圈的绝妙契机?

    可惜解缙恃才傲物疏狂不羁,在政治斗争惨败,最终被朱元璋令其回乡随父读书,并许他十年之后再有大用。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命侍读唐愚士等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可惜不久之后驾崩,修书之事不了了之。

    朱元璋驾崩,解缙担心十年之后再有大用的圣旨落空,顾不得母丧未葬,辞别九十岁的老父,急急忙忙赶到应天城奔丧。

    却被人弹劾他违背圣旨,不顾母丧父老,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被贬到河州为吏。

    解缙愤懑无比。

    贬所凄凉无以忍受,于是写信向翰林学士董伦求救,建文帝下旨召解缙回朝,授翰林待诏从九品不入流的闲职。

    解缙是什么人?

    是五岁名满乡里的神童,是春风得意的洪武进士,是先帝身前“恩犹父子”的红人。

    且不说官位与待遇的落差,单单是曾经正眼都不愿意瞧上一眼的人,如今却成了他的上司,这一点就足以令恃才傲物的解缙恼怒非常。

    正因如此,解缙对建文帝和董伦并无半点感激。

    朱棣攻入应天后,解缙“驰谒马首”。

    后来朱棣勒令董伦致仕,解缙一言不发冷眼旁观。

    方孝孺拒绝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被诛,楼琏受命草诏,归而自尽,之后,解缙便献上了他所起草的诏书。

    解缙有才,可惜被功名利禄蒙蔽了双眼。

    未必有德。

    ……

    ……

    纪纲在去京营天牢的路上,给锦衣卫下了两道命令。

    善待诏狱之中的黄观。

    全城追查别有二心的建文余党,应天城立即陷入风声鹤唳之中,建文朝当官的臣子们人心惶惶,深恐一不小心全族脑袋搬家。

    黄昏不急。

    一通骚操作猛如虎,他和黄观都不会有性命之虞。

    吴溥父子更不会。

    现在的工作重心在装修上:书房、卧室之外,还得有一间实验室,好在吴溥家的院子够大,足够黄昏折腾。

    吴溥也没意见。

    家里的真金白银摆着一堆黄金呐,相信黄昏就对了。

    晚膳时,吴溥说了件事。

    说高贤宁不愿意出仕,纪纲没劝动,大概也得死了。

    黄昏笑说不会死。

    纪纲这个佞臣,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就是救下了高贤宁须知这位骨鲠读书人在和纪纲交谈时,也把朱棣骂了个狗血淋头。

    纪纲若如实上报,高贤宁被灭个三族一点也不意外。

    不料纪纲隐而不报,还说了些好话。

    朱棣便将高贤宁放回了老家,这位读书人最后活了九十七岁。

    黄昏想猥琐发育。

    然而现实却很残酷,有人看上他家里那堆金子了!

第四十章 脱不到爪爪

    朱棣登基之后,应天城的宵禁极其严格,为了防止意外,京营士卒轮班巡视城内各街巷坊子,但有违反宵禁之人,可直接诛杀。

    重压之下,治安极好。

    但是第二日装修的人到家里,黄昏让吴与弼去拿钱给包工头时,吴与弼去而复返,脸色刷白的一路小跑,“黄昏哥哥不好了……不好了!钱不见了!”

    黄昏愣住,问道:“会不会是放错地方了?”

    吴与弼摇头。

    黄昏又问道:“会不会是吴叔叔放到其他地方了?”

    吴与弼还是摇头。

    他是真怕。

    四斤黄金,他拿命来赔黄昏哥哥啊。

    黄昏心里一沉。

    被偷了。

    温和笑着对吴与弼说,“你别担心,一点钱而已,我们会把它找回来的,再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也不是你的错,就算找不回来,咱们还可以再赚,与弼你千万不要内疚。”

    吴与弼低头嗫嚅着,涕泫欲泪。

    哪还有未来理学大儒的风范。

    黄昏心里万分愤怒,不是因为小两百万软妹币不翼而飞,而是因为这件事让吴与弼受到了委屈,在他手上掉的,若是找不回来,他会有巨大的心理负担。

    最后还能成为理学大儒?

    这件事必须解决!

    转头对包工头说你们再等几日过来,我先把钱找回来。

    待装修的人走后,黄昏和颜悦色的对吴与弼说道:“与弼,你是饱读圣贤书的人,当然知道钱财乃身外之物的道理,这件事你别放在心上,好好读你的书,相信黄昏哥哥,我一定会将它找回来。”

    吴与弼默然不语。

    黄昏暗暗叹气,得了,找不回钱,吴与弼怕是要毁了,千万不要小看这种心理负担,极容易压垮讲情义要面子的读书人。

    起身,“我先去衙门,与弼你在家里继续看书。”

    走了几步,忽然浮起一个念想,回到书房里磨了墨,在宣纸上写上二十四个汉语拼音,又在旁边备注上汉语的读法,说道:“与弼,你先看看这个,最好将它们倒背如流。”

    得给吴与弼找点事做。

    正好自己也有想法,在大明搞一部新华字典出来。

    吴与弼嗯嗯点头。

    背书他擅长。

    黄昏出门前道:“我今天可能要晚点回来。”

    先前衙门。

    朱棣给自己弄了个留案观察的缓刑,今天要去衙门报道,顺便报案。

    偷金子的人已经很明显。

    只有两个人知道自己家里有黄金:狗儿太监和庞瑛。

    狗太监不敢。

    那么剩下的嫌疑对象呼之欲出。

    黄昏走后,吴与弼一个人发了一会儿呆,最终抹了抹眼泪,拿起黄昏哥哥留给他的那张纸,一眼看去满脸懵逼。

    除了个别字,例如y字旁边的“衣”字认识,其他很多字都不认识。

    黄昏走的急,一个不小心都用上了简笔字。

    简笔字……

    吴与弼当然不认识。

    来到应天府衙,黄昏讶然发现府尹换人了。

    新任府尹向宝。

    这人是个人才,而且清廉,洪武年间中举,以进士授兵部员外郎,任职九年无过不要小看这个九年无过。

    在朱元璋手下当官,九年没有过错,已经是非常非常牛逼的人物。

    因此向宝被擢升为通政使,但这位读书人以不善奏对力辞,太祖时期的大明官员,真不愿意去当显赫大官,容易被朱元璋盯上。

    于是朱元璋让向宝去应天府当府尹,建文登基后没多久,向宝因事被连坐谪贬广西。

    朱棣最近有内阁帮忙,清闲了许多,所以想起了高贤宁,也想起了向宝。

    于是将向宝召回来官复原职。

    至于原来的府尹,外调到其他地方给向宝腾位置。

    向宝已过不惑之年,相貌堂堂。

    今日没大朝会,府衙也没啥大事,况且他重返应天府,还有些东西需要整理,正在府衙公事房里时,有府衙执事来报,说黄昏来点卯报道。

    向宝讶然,问执事,“这个黄昏因何事点卯?”

    执事苦笑,“陛下旨意,卑职哪知。”

    他知道,可是不敢乱说啊。

    向宝其实也知道黄昏,只不过想从他人口中了解更多,沉吟半晌,道:“按说他应该去上元、江宁二县之一的县衙点卯才对。”

    那执事不做声。

    官场铁律,少说少做少犯错。

    向宝也是无奈,只得起身,“我去看看。”

    这种事原本不需要他这个府尹出马。

    你黄昏找个衙门办事的人点卯完了该干嘛干嘛去,哪需要惊动府尹,不过前任府尹似乎每次都亲自接待黄昏。

    向宝也不敢大意。

    在一处偏房接见黄昏,不敢托大的回礼,毕竟他是黄观的侄儿,又能以平民之身数次见朱棣,听说还被徐皇后青睐。

    这样的人,除了同样炙手可热的纪纲,真没几个人敢小看。

    坐下之后有人上茶。

    黄昏已在府衙当值人处办了点卯事宜,直奔主题,道:“恭喜向府尹官复原职,今日前来叨扰,实在是家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向宝不着声色,“什么事。”

    黄昏道:“家中有黄金四斤,昨夜不翼而飞。”

    四斤黄金!

    向宝愣住,黄观竟给侄儿留下了这等巨财,让人难以相信,莫不是黄观私吞了募兵军资?迟疑了下,立即起身到门口唤了一声,将一位执笔郎唤了进来。

    这是大事,必须记录在案。

    待准备就绪,向宝道:“还请小哥儿细说详情。”

    黄昏说了今早的事情后,又补充道:“向府尹,知道草民家中有黄金四斤的人不多,约莫就陛下身畔的狗儿公公、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庞瑛知晓。”

    向宝心里顿时像吃了黄连,真想跳脚大骂。

    这他妈官没法当了!

    刚官复原职就遇见这种事,偏生涉案嫌疑人都不是一般人。

    陛下身边的狗儿太监,他几天前见过。

    况且这太监在深宫,哪有机会出来鸡鸣狗盗。

    而庞瑛……

    锦衣卫北镇抚司都指挥使,官职不比应天府尹低多少,关键权利更大,这样的人,向宝是真心不愿意去得罪。

    要不……

    和个稀泥?

    反正你黄昏这四斤的黄金来历不明,真要追查下去,大家都脱不到爪爪。

    哪知黄昏一句话直接将向宝打入深渊,“向府尹莫想着和稀泥了,这四斤黄金来路正大光明,是徐皇后给草民一年的皇室采购金,找不回来徐皇后那边就无法交代,咱们就真的都脱不到爪爪了。”

第四十一章 舌绽莲花

    应天府衙和锦衣卫将全城闹了个风声鹤唳。

    上元、江宁两县的捕快和兵丁,跟着府衙扫荡城内各个灰暗地带,任何蛛丝马迹都不可放过,掘地三尺也要找到办这件事的“神偷”。

    官方在册的三只手全被带回衙门。

    向宝明白,如果是庞瑛做的这个案子,不会让锦衣卫的人亲自动手。

    肯定有中间经手人。

    只要找到这个经手人,一切都好解决。

    锦衣卫分两拨。

    一拨人配合向宝,积极查找吃这门饭的三只手,另外一拨人,十二时辰不分昼夜的监视着莲花桥畔平康坊。

    如此大动静哪能瞒过应天新主。

    朱棣将纪纲召到乾清宫,问了事情起末后,没说什么,转身交待狗儿,这件事要先瞒着徐皇后,又对纪纲交待两件事:一、暗查庞瑛;二,监视全城的建文旧臣。

    他也觉得奇怪。

    这件事不像一般的盗窃,很可能有人要让黄昏和锦衣卫内斗,黄昏是自己青睐的人才,锦衣卫是自己倚重的暴力机构。

    若是斗个两败俱伤,受损最大的还是自己。

    幕后之人的身份扑朔迷离。

    庞瑛有嫌疑。

    毕竟四斤黄金的巨款,庞瑛确实有作案嫌疑。

    也不排除黄昏的嫌疑。

    这真存在挟带私货的可能,趁机来个拥赃自盗,以此报复纪纲捉回黄观。

    更可能是建文旧臣。

    应天城鸡飞狗跳,黄昏却悠然自得,当向宝的应天府衙和锦衣卫都动了起来,这批黄金无论如何都会回来。

    他要去见一个人。

    高贤宁。

    朱棣说不动他出仕,纪纲也不行,自己为何不尝试一下,有才之士就该为国效力,而不是在老家浪费余生,当然,吴与弼除外,崇仁理学可是文化瑰宝。

    高贤宁今日离开应天回老家,来时被官府拘押戴罪而行,归时一人自由。

    高贤宁是有些意外的。

    本以为拒绝出仕后必死无疑,没料到能全身而退。

    他知道原因。

    纪纲。

    纪纲被赶出书院后,高贤宁一直和他有书信往来,关系不错,如今纪纲是朱棣身前红人,也只有他愿意救自己一命。

    折柳亭外,高贤宁回首望应天,一声长叹。

    准备登车归去。

    折柳亭中,一位束发少年郎忽然笑眯眯的起身,高呼一声,“先生慢走。”

    高贤宁讶然,绞尽脑汁也记不得他是谁。

    黄昏走到高贤宁身前,做揖为礼,“晚生黄昏,倾慕先生气节,特来相送。”

    高贤宁回礼。

    黄昏轻声自我介绍,“晚生叔父黄观。”

    高贤宁恍然大悟,由衷赞道:“原来是名门之后,高某怠慢了,见谅则个。”

    黄昏轻笑,“先生归去后,意欲何为?”

    高贤宁沉吟笑说,杯酒竹篱间,抬头望南山。

    这是致敬陶渊明。

    黄昏摇头,“晚生读过先生的《周公辅成王论》,才情惊艳,先生之大才,若是埋没竹篱黄菊间,世间虽多一名流隐士,却是暴殄天物。”

    高贤宁愣住。

    《周公辅成王论》是在济南时有感而发,灵犀突来写下之后,用箭射给朱棣,事后被朱棣收了起来,济南城中也无原书,哪怕让自己现在写,也会有字语差错。

    这少年郎去哪里读过?

    黄昏眼咕噜一转,解释道:“前段时日去觐见陛下,闲暇时陛下说过先生的《周公辅成王论》,对之赞溢不绝,晚生记忆犹新。”

    他看过屁的《周公辅成王论》。

    高贤宁不疑有他。

    黄昏继续道:“先生可知解缙、胡广、李贯之流,乃至于吴溥,为何皆愿入朝为官,而不是如先生一般致仕归隐?”

    高贤宁不屑,挥袖道:“有的人读了书,却喂了狗,又弯了腰。”

    黄昏正色,一副忧国忧民的神态,“如果天下读书人都如先生一般致仕归隐,那么朱棣麾下再无明臣,长此以往,天子无明臣,则朝无善政,朱棣背一个千古昏君的骂名也便罢了,先生亦是快哉了,但想问一句先生,天子无能,朝政昏聩,受苦的是朱家皇室,还是大明百姓?先贤有语,兴亡皆是百姓苦,我等仕朝堂,不仅是求家国不亡而百姓不苦,亦求一个家国兴盛百姓亦不苦!”

    高贤宁又愣住。

    天子无明臣,则朝无善政。

    这个观点很新颖,而且也是事实,历来天子治国,麾下皆有一群能人善臣,国家这个庞大机器,不仅需要天子这颗脑袋,也需要百臣为手足。

    许久才道:“不是有李贯、胡广之流么,你叔父黄观尚且在诏狱而不愿卑躬屈膝,我高贤宁岂可没了脊梁。”

    黄昏暗叹一声,这就是读书人的可爱之处。

    道:“先生,我说一事,建文帝**奉天殿,朱棣如今是大明天子,这是既定的无法更改的事实,如果说……仅仅是如果,如果说,朱棣能将大明打造出不逊色于贞观的盛世,先生会如何看待朱棣?”

    高贤宁冷笑,“唐太宗会尽诛文臣乎?”

    如此暴行,岂能打造出贞观盛世。

    黄昏语结。

    这个确实有点没法反驳,朱棣对徐家和老朱家挺好,但杀的臣子是有点多。

    思绪急转,依然绕到辩证点上,“正因为朱棣有这样的暴行,今后的治政之中,才需要先生这般的人才,在朱棣行差踏错之际,敢于置自身生死于度外,以死劝谏天子,声压朝堂震慑宵小,方能避免悲剧重现,若朝中尽是佞臣,方孝孺的惨案只怕会有更多,天下百姓将饱受折难。”

    顿了一下,缓缓的道:“先生读书等身,当知晓范文正公那一句,我等读书人,不求人人皆是范文正公,但求一世有用之身,不为帝王仕朝堂,而为太平盛世尽十分心力,为天下社稷谋一分福利。如此,方不负我等满腹圣贤道理。”

    范文正那一句,只能是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高贤宁不得不说,黄昏这一番话极其有说服力,而且在理。

    他也无法反驳。

    高贤宁想了想,略有愁闷的道:“那高某也不愿如解缙、景清之类同流合污。”

    不屑与之为伍。

    黄昏大喜。

    看高贤宁话中意思,已经被自己说动了。

    我果然是个天才。

    朱棣和纪纲做不到的事,我黄昏将要做到。

    话说,解缙这位大才子在天下读书人眼中的形象果然已经崩了。

    等等……

    黄昏从高贤宁口中听到另外一个名字。

    景清。

    自己怎么把这个人忘记了。

第四十二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没时间去想景清的事情,黄昏打铁趁热,“先生,你才到应天,可能有所不知,晚生一介草民,又是黄观之侄,为何能屡次觐见陛下,原因很简单。”

    高贤宁也好奇,“愿闻其详。”

    黄昏毫无隐瞒,“因为我从事着一个特殊的职业,嗯……怎么说呢,先生知道《推背图》吧,巧了,晚生从事的职业也有这等能力。”

    高贤宁蹙眉深思,“按你这说法,岂非就是神神鬼鬼的相士?”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读书人,是最不容易迷信的。

    黄昏笑道:“这且不论,我再说一事,如果先生觉得这样的事情值得期待,那就留下来入朝为官不是为朱棣,也不是为先生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为泱泱中国。”

    明朝时期已自称中国。

    高贤宁:“愿闻其详。”

    他确实有些意动,因为那一句“若天子无明臣,则朝无善政”。

    没有谁比读书人更理解这句话。

    黄昏眼里浮起崇拜和向往,“大明自太祖开国,休养生息三十载有余,今疆域之内,四海无闲田,犹有民饿死,国不算强民亦不富,且外有安南隐患,蒙元余孽,边疆不定。但是晚生以为,朱棣治下将见盛世。”

    黄昏都有点佩服自己了,出口成章引典用古,胸有墨华自芬芳啊!

    “何等盛世?”

    “朱棣登基之后,以他好强的性情和靖难得江山的原因,必然要励精图治才能正其帝王之形,其措施不外如是: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完善科举,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减轻税负,为稳定边疆,亦会多次亲征漠北,南抚安南,宣扬国威之余,还需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或会派人下西洋,经营南海,又派人出使西域,以此开创万国来朝的局面。此外,晚生已经得知,朱棣将让解缙编纂一部旷古烁今的百科全书,包容先秦以来所有经典的书。”

    “天下因而大治。”

    “再其后,朱高炽仁厚,若是登基,也将打造出盛世之治,不难想象,数十年后,大明王朝疆域辽阔,国富民强,四海来朝,襄容宇内,展现出大一统王朝的蓬勃生机,这或许会是古往今来最大盛世,远迈汉唐!”

    “敢问先生,这样的盛世,我等读书人岂有不向往之理?”

    高贤宁听得是瞠目结舌。

    黄昏是真敢吹。

    远迈汉唐?

    按照你这说辞,朱棣比汉武大帝和唐太宗更厉害。

    不可能嘛。

    高贤宁这种心理很正常,人大多都有厚古薄今的想法,在他们这些读书人眼中,世间大概没君王能比汉武和太宗更强的了。

    黄昏最后定鼎而言:“要打造这样的盛世,仅靠朱棣就行了吗?所以大明朝堂,确实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晚生有一句话,还请先生三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的原话出自顾炎武: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辈先烈梁启超浓缩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

    高贤宁眼睛光彩熠熠。

    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黄观有个好侄儿!

    大明有个好读书人!

    低头沉吟不语。

    许久许久,才看向黄昏,“你称呼高某为先生,愧不敢当,一句‘若天子无明臣则朝无善政’,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仅是这两句便可传颂千古,更可为高某师。千百年后,世间读书当以此为明灯。先前是高某浅鄙过于自私,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有醍醐灌顶之感,高某亦向往你口中的煌煌盛世,朱棣可辅,高某定然竭尽全力,若是不可辅,那高某便挂印归去。”

    明臣也需贤天子。

    黄昏大喜,对高贤宁的谬赞有些羞臊,毕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是自己抄袭的,不料高贤宁又道:“然我已拒朱棣,又知与纪纲,如今又怎好入仕?”

    这是个问题。

    我这把年纪了,总不能让我再去参加科举吧。

    况且……

    前头刚拒绝,转身就跑去找朱棣求官,这会被天下人骂断脊梁的。

    我高贤宁也是要脸的人。

    黄昏笑意盈盈,“先生不必担心此事,不若先到吴叔叔家里暂住,给晚生一些时间,先生必然能朝为官,嗯……我不会让先生去和解缙编修《明太祖实录》的。”

    高贤宁甚是欣慰。

    黄昏这孩子硬是要得,很善解人意。

    于是让折柳亭外的马夫自去。

    和黄昏信步回城。

    高贤宁心中还有一个疑问:“黄昏,高某确实有点不解,你究竟是如何评断,朱棣和朱高炽会打造出那样一个煌煌盛世出来?”

    黄昏想了想,“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高贤宁,“你且说说。”

    黄昏也不能和盘托出,只说继续重复先前的说辞,说自己集心理学、人类行为学、天文星象学等学识之大成,推测一些未来事……

    反正是忽悠。

    高贤宁也是不信。

    他之所以被说动,确实是因为黄昏那两句话。

    天子无明臣,朝无善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落地有声。

    在将高贤宁忽悠到吴溥家里暂住后,他没停下来,继续去外奔走:高贤宁提醒了他,永乐登基之后,还有个景清。

    为何后人评价永乐,有时候会冠于冷血残暴?

    朱棣确实杀人很多,其中两件,尤为著名。

    一是方孝孺被诛十族,但这件事被后人证实是虚假的。

    二是景清的瓜蔓抄,这是真的。

    景清,耿姓,谬传为景,陕西州宜禄驿人。自幼父母双亡,外祖母家中长大,入真宁籍,洪武二十七年榜眼,授编修,改御史。

    此前曾连中两届乡试解元,却拒不入京参加会试,被时任陕西承宣布政右使张允照弹劾,激怒朱元璋,让其十年内不准参与大考。

    洪武三十年春,朱元璋召见景清,命署左佥都御史。

    景清因为奏疏里有错字,于是怀印更改,被给事中所劾,关入诏狱,不就又放了出来,命起巡察川、陕私茶,任金华知府。

    建文初,任北平参议。

    朱允的意思是让景清去监视朱棣。

    在北平时,燕王朱棣曾和景清见过,见景清言论明晰,朱棣极为赞赏。

    后建文帝一看监视朱棣么得效果,把景清调回来吧,于是景清迁任御史大夫。

    没多久靖难了。

    景清倒是有骨气,密谋办大事,又约了方孝孺孝孺等同殉国,哪知方孝孺被杀之后,景清没殉国,朱棣让景清继续出任御史大夫。

    景清愉快的接受了。

    这么一看,景清似乎和解缙、胡广、李贯一样。

    被无数读书人在暗地里讥笑,说这些读书人皆是言不顾行贪生怕死的一丘之貉。

    可若是如此,也不会有瓜蔓抄的惨案了。

第四十三章 遇刺

    黄昏心中清楚,大明集团总裁朱棣对他还不信任,现在属于入职前的考察期。

    身边有人监视。

    也明白大明集团总部的安保经理纪纲对他有意见。

    毕竟黄金失窃案直指庞瑛。

    所以身边不仅有朱棣的眼线,也有锦衣卫的应该没有重复,朱棣除了锦衣卫外,还有其他暴力团伙,否则在他任职后期,也不会组建个新部门东厂来掣肘锦衣卫。

    所以做事必须谨慎。

    乾清宫里,朱棣刚让狗儿太监去文渊阁送了批红的折子,一位平时很少露面的面目无须的中年男人匆匆而来,见礼之后道:“万岁爷,方才宫外传来消息,黄昏去城外将高贤宁劝回来了。”

    朱棣讶然放下手中的笔豪,“高贤宁?”

    不是放他回老家了么。

    刚过而立之年的中年男人颔首,声音稍稍尖锐,“谍报上并没有提及黄昏对高贤宁说了什么,但看其意向,似乎被黄昏说动,欲要入仕为官。”

    朱棣笑了起来,“三宝,你说黄昏这个穿越者究竟有什么神通,朕和纪纲都无法说服高贤宁,他却三言两语解决了。”

    朱棣有些高兴。

    不管黄昏这个举动是否有结党的意思,至少给朕把高贤宁这个人才给留了下来。

    御书桌前的中年男人豁然是马三保。

    又称马三宝。

    因靖难时在郑家坝立有战功,被赐名为郑和,如今官至内官监太监明初时候的内官监是十二监之首,负责管理所有宫人。

    其权责犹在司礼监之上。

    换句话说,如今的马三保是内官之首,狗儿太监根本望不见他项背。

    闻言轻声道:“不管他有何种神通,皆慑圣威。”

    这马屁拍的很隐晦。

    但拍的朱棣很爽。

    问道:“黄金失窃案,应天府衙和锦衣卫查得如何了?”

    马三保摇头,“毫无头绪,这件事不像是普通的失窃案,更像是有人在暗中挑动黄昏和纪纲斗个你死我活,以求渔翁得利。”

    朱棣脸色渐渐阴沉,“你为什么这么觉得?”

    马三保可是朱棣的心腹。

    只要不触犯到朱棣的底线,没有他不敢说的话,闻言直接道:“先前二殿下和大殿下因为接触过黄昏,被万岁爷贬斥,万岁爷认为有可能是三殿下的手笔,密令微臣彻查,结果却并非如此。后来纪纲收到三殿下的密信,去将黄观捉拿归案,事后查证,亦不是三殿下所为,但朝野之间并不这样认为,皆以为纪纲已经投靠三殿下,所以这一次的黄昏失窃案,很可能是……”

    再心腹,也不能挑拨父子关系。

    马三保聪明的选择看破不说透。

    朱棣岂会不懂。

    微微竖眉,怒意渐扬,“你是说这件事是朱高炽或者朱高煦两个孽子所为?”

    马三保心里一咯噔,急声道:“也可能是建文旧臣。”

    朱棣颔首,“确实。”

    当父亲的,在没有彻底失望之前,还是不愿意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摩儿子们。

    马三保继续道:“还有两件事。”

    朱棣:“哦?”

    马三保,“黄昏将高贤宁接到莲花桥平康坊后,去了徐府找徐妙锦小姐,应该是去借或者买葡萄酒,其后抱着酒出了徐府,刚走出徐府大门十数米,就遭遇刺杀。”

    朱棣脸色大变,拍案而起,“反了天了!”

    京畿重地,天子脚下。

    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刺杀朕看重的人才!

    马三保急声道:“陛下息怒,黄昏并无大碍,大概需要卧床几日,倒是刺杀黄昏的人有点奇怪,似乎有人要故意栽赃嫁祸。”

    朱棣闻言稍稍放心。

    他是真担心黄昏的生死,且不提黄昏的预知能力,便是他关于内阁、年号、全书编修的屡次建议,都说到了朱棣心中,颇有点知音之感。

    问道:“为何这么说?”

    马三保轻声道:“刺杀黄昏的人叫赵三娃,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庞瑛的心腹,倒是巧得很,赵三娃本求一击毙命,不料黄昏运气好,躲过了必杀的一刀,旋即看守徐府的京营士卒上前将赵三娃围住,赵三娃眼见脱困无望,立即当场自刎。”

    朱棣默然。

    这件事确实透着奇怪,因为黄金失窃案直指庞瑛,锦衣卫那边确实有对黄昏下手的动机,但纪纲和庞瑛不会傻到让心腹赵三娃去动手。

    这个事情有点棘手。

    关键是一个不小心,两个逆子也会牵扯进去。

    朱棣长叹一口气。

    但愿自己想多了,希望是建文旧臣,而不是两个逆子为了储君之位在勾心斗角。

    从御书桌后转出来,“朕去看看。”

    马三保:“啊?”

    去哪里看?

    朱棣冷笑一声,“去看看黄昏。”

    马三保急声道:“万岁爷,千万不可,如今城中局势波诡云谲,切不可龙躯犯险,若是被别有用心之人知悉,只怕”

    朱棣斜乜他一眼。

    马三保立即不说话了朱棣决定了的事情,谁也改不了。

    急急忙忙出去安排。

    陛下去见黄昏,这种事当然不能大张旗鼓,只能微服私访,安保措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马三保的人不仅要倾巢而出,锦衣卫也得掺和进来。

    纪纲胆子再大,也不敢在这件事上马虎。

    ……

    ……

    黄昏千算万算,没算到他会遇到刺杀。

    谁会杀我?

    答案呼之欲出。

    黄昏躺在床上,仔细思索后确定了一件事。

    瓜蔓抄越来越近了!

    必须阻止。

    希望许吟不会让自己失望,除了他,真找不到其他人可以胜任这件事了。

    屋顶上传来瓦片破碎的声音。

    以为是鸟,没太在意。

    片刻后,院子里传来推门声,旋即一阵急促脚步声,又响起吴与弼的轻脆中带着怯弱的声音:“你们找谁?”

    一个略有尖锐的声音回道:“黄昏。”

    吱呀。

    房门推开,两道身影抢先进来,其中一人身着宦官官服,面白无须,却多多少少有一些英武之气,目光柔和,腰间佩了一把剑意思意思。

    进门之后打量了一圈,脸上挂着笑意微微对黄昏点头。

    另一个……老熟人。

    纪纲。

    依然身穿大红蟒衣飞鱼服,腰配绣春刀,矮身在房间内搜查,不敢漏过任何小细节。

    极其警惕。

第四十四章 微服私访

    连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都像个小喽,黄昏知道谁来了。

    朱棣。

    匪夷所思。

    作为日理万机的大明集团董事长,一个底层小员工的受伤,竟然会亲自前来慰问?

    果然。

    下一刻,朱棣龙骧虎步走入。

    黄昏急忙起身行礼。

    朱棣挥手示意,也别假吧意思的折腾了,躺好就是。

    黄昏才不会客气。

    果断躺下休息。

    朱棣示意马三保和纪纲出去,两人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不敢违拗圣意,出门后一左一右,安心当起了门神。

    朱棣打量了一下黄昏的伤势,随口道:“你觉得是谁?”

    黄昏不假思索,“刺客用的绣春刀。”

    门外的纪纲心头一颤。

    朱棣没好气的道:“纪纲要杀你,哪需要绣春刀!”

    门外的纪纲长出了口气。

    另一边的马三保满脸笑意,指了指额头。

    纪纲慌忙擦去冷汗。

    黄昏眼咕噜一转,“也许是庞瑛呢,毕竟黄金失窃案从各方面的迹象来看,都直指庞瑛,他担心事情败露,所以杀人灭口。”

    必须把这件事往锦衣卫身上拉。

    要不然瓜蔓抄无可阻挡。

    老子也是日了狗了。

    被人刺杀不说,还要帮刺杀老子的主谋打掩护,天下有这么搞笑的事情嘛。

    朱棣不语。

    黄昏带着四斤黄金回家,这件事别人不知道,锦衣卫知道再正常不过毕竟监视全城是自己给锦衣卫的旨意。

    倒没想到庞瑛是上门勒索时看见这堆黄金的。

    朱棣的沉默不语,将门外的纪纲又吓了一跳,心里已经把庞瑛的祖宗十八代都慰问了一遍,可却没想过,庞瑛来吴溥家是他自己的授意。

    黄昏叹气。

    得,锦衣卫在朱棣心中的分量之重,已经无需多言了。

    道:“草民困了。”

    这是逐客令。

    朱棣闻言眉头蹙起,极为不爽。

    门外的马三保和纪纲心里同时暗道了一句:做得一手好死!

    哪料朱棣又松开了眉头。

    笑道:“在来此之前,朕先去了徐府,你也别奢望妙锦会帮你转达这些事给皇后了,朕不想让她忧心这些琐碎,你要是敢让她知晓,朕会让你好看的。”

    黄昏顿时苦瓜脸。

    你妹的朱棣!

    黄昏确实有想法,利用徐皇后给朱棣施压,现在计划泡汤。

    姜果然是老的辣。

    看见黄昏吃瘪的苦瓜脸,朱棣大乐,“朕走了。”

    来去匆匆。

    黄昏也不意外,朱棣今日带着纪纲来看自己,用意很简单,通过这个举动,告诉三位皇子、纪纲,乃至于其他别有心思的人。

    锦衣卫是我朱棣的利器,黄昏,是我朱棣看重的人,谁也别想挑拔他们。

    朕在,打不起来!

    朱棣出门后,没有直接离开,而是在书房里找到正在教导吴与弼读书的高贤宁,大而化之的坐在两人身前,问高贤宁,“朕很想知道,黄昏用什么话说服你的。”

    高贤宁对朱棣还是有成见,但对黄昏是真心服气。

    闻言笑道:“可说?”

    朱棣亦笑:“免罪。”

    高贤宁眼睛一亮,对朱棣有了一丝新看法,道:“黄昏说了很多,但真正让我感触深刻的只有两句话。”

    朱棣:“哦?”

    高贤宁深呼吸一口气,“若天子无明臣,则朝无善政。”

    说完之后,他紧紧盯着朱棣。

    朱棣眼睛一亮,有些惊艳又有些好气,感情黄昏这货的眼里,老子一个人就治理不了大明天下,非得有一群贤臣?

    但又不得不承认,这句话很有道理。

    若是没有文渊阁那一群人帮忙,自己哪有时间和精神出来溜达,所以贤臣必不可缺。

    点点头,“在理。”

    高贤宁眼睛越发明亮,对朱棣的感观更上层楼。

    这就是永乐大帝的人格魅力!

    又道:“第二句话,尤其震撼,黄昏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朱棣抚须大笑。

    好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大明有此子,幸甚。

    已经不需要再问高贤宁过多,朱棣起身,兴致极高,笑眯眯的说道:“且先委屈些时日,待合适之日,卿当舞于朝堂,辅我大明向之煌煌!”

    大笑而去。

    高贤宁目送朱棣远去,内心波澜起伏。

    先前和朱棣一唔,并无过多戏份,朱棣只是单纯的邀请自己出仕,又被自己拒绝。

    但这一次……

    高贤宁看到了另外一个朱棣:心胸开阔,且亦体贴臣心。

    为何要等一些时日再起用自己?

    很简单。

    因为自己刚拒绝了朱棣,现在他就下旨起用的话,自己会像景清、胡广、李贯一样,落个不好的名声,而读书人又最看重名声。

    朱棣会等一个绝佳的机会让自己出仕。

    如此天子,当为贤君。

    可惜……

    如果杀性能小一些就好了。

    黄昏说的有道理:朱棣这样杀性的人,若是没有明臣辅佐,只怕真的会有更多的方孝孺案,大明也将走向黑暗岁月。

    高贤宁心中,终于放下了一些隔阂。

    至少心甘情愿出仕了。

    吴与弼脆生生的问道:“高先生,他是朱棣吗?”

    高贤宁点头。

    吴与弼又疑惑的道:“不像是个杀人如麻的恶魔啊。”

    高贤宁笑了,“与弼啊,你还小,有些事情不能看表面,仕途之凶险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也许前一刻还在对你笑意盈盈的君王,下一刻就会灭你满族,所以才有伴君如伴虎的说辞。”

    经历过太祖时期的大明官员,对此感悟不要太深。

    保命的丹书铁券成了催命符。

    历朝未有之。

    其实追究根本,还是太子朱标死得太早,太祖是在给太孙朱允铺平道路。

    吴与弼哦了一声,“那我还是好好读书吧。”

    高贤宁甚为欣慰。

    吴与弼是个读书苗子,可别被功名利禄耽误了,将来的成就只怕不在方孝孺之下。

    ……

    ……

    出了吴溥家,朱棣又去了一趟某座寺庙。

    见了个黑衣和尚。

    密谈一番后出门。

    对跟在身后的纪纲沉声说道:“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黄金失窃案尽快结案,庞瑛那边,你给朕好好敲打一番!”

    纪纲领命,又一次在心里慰问了庞瑛的十八代祖宗。

    不用猜。

    肯定是那黑衣和尚给了陛下建议。

    这个黑衣和尚……

    姚广孝。

    一个哪怕是呆在寺庙之中,说话也比一百个纪纲管用的人。

第四十五章 追查

    腊月二十四,放假,普天同庆,要一直放到正月二十,正儿八经的大长假。

    清晨。

    高贤宁离开了吴溥家,在国子监外租了房子暂住。

    终究是读书人,脸皮波,不好意思长久寄人篱下。

    吴溥送走高贤宁后,将儿子吴与弼吆喝起来……这些日子黄昏有伤,一个人睡吴与弼的房间,吴与弼则和吴溥打挤。

    吴溥去买了豆浆油条回来,让吴与弼送给黄昏,他准备去书房看会儿书。

    一日之计在于晨。

    走进书房就看见整整齐齐放在书桌上的一大堆黄金。

    大概四斤。

    吴溥一脸懵逼,怎么自己跑回来了?

    沉吟了一阵,来到吴与弼房间,对坐在床上吃着油条喝着豆浆的黄昏道:“黄金回来了,不知道被谁放在书房里。”

    黄昏的伤势不轻。

    内伤。

    躲过了赵三娃的绣春刀,没躲过戳心窝的一脚,休养了几日,已经痊愈不少,目前可以下床小范围内活动。

    闻言笑了,一针见血,“庞瑛送来的。”

    一旁的吴与弼啊了一声,说还真是他偷的啊。

    吴溥摇头,“不是庞瑛。”

    黄昏也点头,“这件事不是庞瑛做的,也许他们有这个想法,只不过还没来得及动手,被别人抢先了当然,若是庞瑛知道这笔黄金的来路,也不敢觊觎。”

    庞瑛是无辜的。

    然而迫于朱棣的压力,庞瑛还是自掏腰包拿出了四斤黄金。

    他如今对自己肯定恨之入骨,这个仇怨是结下了。

    黄昏也无畏惧。

    在永乐治下创业,若是不愿和纪纲沆瀣一气,就无法避免和锦衣卫之间的恶斗。

    吴溥迟疑了一下,“销案?”

    黄昏略一思索,“麻烦吴叔叔您去一趟府衙,找向宝销案。”

    这本是个折腾纪纲和庞瑛的大好机会,可惜无法利用,黄金失窃案的发酵是朱棣不愿意看见的,也是自己不愿意看见的。

    后果越严重,幕后之人越难以脱身。

    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幕后之人就是自己怀疑的那个人,只等许吟传来确证消息。

    笑意温暖的对吴溥道:“吴叔叔,快要春节了,那就麻烦您多走动,去给咱们三人买几身新衣服,置办各种年货。”

    尽管花钱。

    吴溥愣了下,“这个钱可以随便花?”

    不是徐皇后给你专款专用的么……

    黄昏大袖一挥,“随便花。”

    吴溥乐了,“花不出去。”

    黄昏不解。

    吴与弼嘴快,“爹已经买好了年货和新衣服,黄昏哥哥,咱们都有两套哟,别担心呢,爹拿了一大笔俸禄。”

    黄昏恍然。

    估计发了年终奖,朱棣还是很爽快的。

    新皇登基笼络臣心,很务实,直接发钱。

    吴溥让两小孩在家里,他去了一趟府衙,沿途发现身后有锦衣卫一直跟着,也没在意,知道是庞瑛的眼线。

    销案之后从府衙出来,锦衣卫果然撤了。

    庞瑛也怕黄昏心黑,拿了钱不去销案,他就白白损失四斤黄金,所以一直盯着吴家,等销案之后他也长出了口气。

    对黄昏却是恨之入骨。

    莫名其妙的损失一笔黄金,还被纪纲打了一巴掌骂了几顿,关键是在朱棣那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没准什么时候赛哈智的南镇抚司就要调查自己。

    这口恶气难消。

    黄昏起床后来到书房,吴与弼看书,他则开始练字。

    练了一会儿鬼火起。

    这尼玛毛笔字也太难练了,想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没有个三五载的苦练想都别想,索性将毛笔一丢,抱着后脑勺思索如何制造鹅毛笔。

    钢笔也不是不能生产的……

    我连电都想发,还生产不了一只鹅毛笔,老子好歹工科出身,混过无数年的知乎和各种技术论坛,要不然能生产香皂?

    让吴与弼去找几根鹅毛。

    吴与弼一脸茫然,“咱家没喂鸡鸭鹅啊。”

    黄昏没好气的道:“去隔壁胡广家要算了,去你未来后妈那里要几根。”

    胡广太抠。

    吴与弼出门要跑,黄昏喊住,说一定要从活鹅身上拔下来,最好是左边翅膀,要羽毛最漂亮,毛管直长大而且无暇的鹅毛。

    吴与弼哦了一声,一溜烟不见了人影。

    他是真喜欢隔壁婶儿。

    吴与弼刚出去片刻,书房门推开,黄昏一直在思索制作鹅毛笔的工艺,头也不抬,“这么快就回来了,你怕不是在圈里随便捡的?”

    “我,许吟。”

    黄昏讶然,看着大包小包的许吟,“你怎么来了?”

    许吟把东西往地上一丢,“有人让我来看看你的伤势怎么样了,顺便给你说下密查的结果。”

    黄昏大喜,“快坐快坐。”

    又沾沾自喜的道:“妙锦姐姐果然还是牵挂我的。”

    许吟对黄昏感观不坏。

    因为一件事:黄昏去救了黄观。

    闻言一副捉狭神态,“就怕你下不起聘礼。”

    黄昏一副天王老子我也娶定了的自信,“绝无可能,回去告诉你家小姐,这大明天下除了朱棣的皇位,徐皇后的后位,她要什么我都能给她。”

    许吟,“哦?”

    他当真了。

    黄昏底气十足,“待我修好豪华别墅,灯火通明无黑夜之时,就是大婚之日!”

    发电、造别墅,小菜一碟。

    许吟只当是黄昏的少年不识天高,咳嗽一声,正色道:“去查了御史大夫景清的府邸,几乎翻了个遍,没看见那四斤黄金。”

    黄昏:“……”

    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件事如果是景清做的,他会傻到把黄金放在府上?

    许吟却又道:“不过你遇刺后,我去查了赵三娃,你知道他是锦衣卫的人,而且历来是庞瑛的心腹,不好查,不过倒是巧了,我一义兄恰好知道赵三娃的背景。”

    当过兵的人,总有一些常人不可及的人脉网络。

    黄昏大喜,“说说看。”

    许吟道:“赵三娃,贺州人,父母早亡,长期流浪各地,后来不知道什么缘故,竟然拿到了某位官员的推荐信,应征入伍边军,立下了一次战功,更是机缘巧合加入锦衣卫,成为庞瑛麾下一名校尉,逐渐成长为心腹。”

    黄昏敏锐的抓住了其中的关键点:“是哪个官员推荐他入伍的?”

    许吟摇头,“不知道。”

    黄昏:“能否查到?”

    许吟点头,“可以查,赵三娃入伍的边军中应该保存有那封推荐信,不过可能要花费些时间,毕竟一来一回在路上耽搁不少时间。”

    黄昏微微有些着急,“你即刻出发去查,要快,谨防有人捷足先登。”

    朱棣会查。

    纪纲会查。

    最重要的是,指使赵三娃来刺杀自己的那个幕后主使,很可能已经抢先一步,派人去边军之中销毁了那封推荐信。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