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一十四章 赢了青楼嫩模,输了边疆干活

    正想拿起来细看,却见黄昏又哗的一下将兵符收了回去,冷声道:“如此,诸位还打算不怕死的继续违抗军令吗?”

    众多将领面面相觑。

    尤其王友和赵高,两人本来盯着兵符在仔细看,不曾想还没看见什么,就被黄昏收了回去,鉴于黄昏这个举动,两人越发怀疑这个兵符的真伪。

    搞不好是仿造的?

    又或者是偷的郑亨的兵符?

    都有可能!

    最终还是站在中立立场的一个将领领命:“敢问指挥,何时出发?”

    黄昏早有议定,不假思索,“今夜。”

    众皆愕然,“今夜?”

    黄昏点头,“为何组建神机营?”

    李谦配合道:“当然是为了应付漠北骑军。”

    黄昏点头,“不错,正是为了应付漠北骑军,才有神机营的组建,但是诸位可想清楚了,漠北铁骑在草原上来去自如,所有的战事都只会发生在白天么?漠北铁骑会不会在夜里袭营?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些事情,所以中军的骑军也要适应并且擅长在夜里防守、行军出击,所以今夜,主要训练夜里急行军。”

    王友知道此刻已经没办法扭转局势了,只得问道:“黄指挥打算将中军拉到何处?”

    黄昏思忖半晌,缓缓吐出一个地名:“于家埭。”

    所有人都愣住。

    因为谁都知道于家埭现在发生了什么,中军此刻拉到那个地方去,谁都知道意味着什么:黄昏是要以中军为资本,将于家埭宗祠里的人接应出来。

    倒不是说一定会打。

    主要是中军一旦过去,那么便是行军练兵的姿态,这期间和地方卫所起冲突的话,地方卫所还真的只有退让。

    中立立场的将领们还好说,反正是奉军令行事,最后也怪不到他们头上。

    但赵高和王友心中清楚,一旦去了于家埭,所有的计划都要落空。

    可此刻也无法反对了。

    兵符在手,天下他有。

    不过王友还是怀着希望的看向提督内臣李谦,“李大监以为何?”

    李谦笑了笑,“既然是指挥使郑亨的军令,想必有他的考量,黄指挥以兵符行事,规制之内,杂家看来,并无不妥。”

    这个事情有点意思了。

    李谦是真不知道黄昏如何从郑亨那里拿到兵符的。

    赵高问道:“敢问黄指挥,是全军出兵吗?”

    黄昏摇头,“不用,赵把司和周把司,你俩带领麾下两司去行军练兵即可。”

    中军一共才千人左右,这点兵力对于来到大明之后接触了十万雄师的黄昏来说,怎么都觉得有点少——所以黄昏一直觉得,神机营还要扩编。

    另外一位把司官周启然问道:“黄指挥亲自指挥?”

    黄昏想了想,“当然。”

    老子也不放心把兵力交给你们带出去啊,你和赵高可是朱高煦的人,万一给老子闹点幺蛾子事,还怎么接应唐青山和赛哈智他们。

    于是众将纷纷行动。

    王友一看事情无可挽回,找了理由回了,没打算一起出去练兵。

    营帐内只剩下李谦和黄昏。

    李谦见四下无人,悄声问道:“据我所知,郑亨一直持中立态度,他绝对不可能把兵符给你,你是怎么拿到兵符的?”

    黄昏笑了笑,“偷的。”

    李谦瞠目结舌。

    黄昏继续乐道:“这事吧,你以后回到京畿了,有空给陛下提一嘴,毕竟这件事上,还是要保护一下郑亨,免得他被汉王、赵王打击。”

    李谦懂了,有些感触,“所以其实是郑亨给你的?”

    黄昏想了想,“也可以这么说。”

    李谦茫然了,“到底这么回事?”

    因为招安明教是朱棣和自己的意思,李谦绝对是朱棣的心腹,所以此事不需要瞒他,黄昏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那我就给李大监托底了罢。”

    李谦洗耳以闻。

    黄昏笑容狡黠,“从京畿出发之前,我找到郑亨,郑亨并没有答应给我兵符,不过他隐晦的告诉我兵符放在何处,所以我就顺手去拿了,是拿对吧?读书人的事,哪能叫偷呢。”

    李谦:“……”

    示意黄昏继续。

    黄昏又道:“于家埭那边的情况,李大监也该一清二楚了,北镇抚司加地方卫所,三千多人围住于家埭,于彦良他们基本上逃不出来,所以我只有去找孙隽,在知悉孙隽的立场后,我就清楚了一件事:陛下出手了。”

    李谦颔首,“孙隽是支持太子殿下的。”

    黄昏笑道:“没错,至少表面上是,但不排除孙隽还有他自己的私心利益,所以我让孙隽带着州府兵丁去了于家埭,至少能暂时稳住那边的局势,同时,我早孙隽打听到杭州这边明教高层的信息,说服他们,在各地暴乱。”

    李谦倒吸了一口凉气,“是你搞出来的?”

    难怪不得,最近浙江这边会乱成这个样子,感情都是因为于家埭的事情。

    黄昏颔首,“没错,既然浙江这边的明教暴乱了,那么围住于家埭的三个地方卫所的三千兵力就要考虑清楚了,因为他们的出兵导致后方卫所空虚而被明教的人烧毁,这个结果谁来负责,他们要是不回兵平息暴乱,李大监觉得陛下会如何处罚他们?”

    李谦懂了,“所以这样一来,那三千人必须连夜赶回自己的卫所去平暴乱。”

    黄昏笑道:“正是如此,所以此刻的于家埭,其实已经不需要中军的支援。”

    李谦不解,“那你为何还要让中军行军至于家埭?”

    黄昏意味深长,神情极其狡黠,还有一丝谨慎,“但我总觉得此事不会如此简单,而且我一直认为,纪纲在这件事上针对的不是唐青山,他不可能不知道陛下的心思,陛下都召见唐青山了,他还真的敢杀?哪怕是唐青山杀了北镇抚司的缇骑,纪纲也只敢活捉唐青山将他带回京畿,所以我让明教暴乱,就是让纪纲来背这个锅:因为他的行动不力,导致的明教暴乱。”

    李谦嗯嗯点头,“还没到重点呢?”

    黄昏无奈,叹道:“李大监,你是神机营提督内臣,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神机营是陛下的神机营,不能有汉王赵王的势力在这里面,我这是为陛下着想啊。”

    得剔除掉一些人。

    李谦腹诽,你怕是在为你自己的中军着想,剔除掉汉王的势力后,中军就有可能成为你黄昏的中军,而不仅仅是陛下的中军。

    问道:“所以出军练兵,就能剔除掉了?”

    黄昏摇头,“我也不清楚,但总得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作死,尤其是在得知孙隽的态度后,我越发笃定这一步棋走对了。”

    赢了青楼嫩模。

    输了边疆干活。

第六百一十五章 哗变!

    李谦点头,“可需要我做点什么?”

    黄昏贼笑,“当然。”

    李谦其实已经猜到了黄昏要做什么,有些不放心,“你确信要这么做,如此一来,虽然救得出宗祠里那些人,但你的风险将无比巨大,甚至可能殒命。”

    黄昏忽然没头没脑的自语了句,谁不想活命呢。

    李谦懂了。

    黯然摇头,“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神机营是有火铳的,不论你黄昏后续有多少的后手,一般的普通士卒,对上神机营根本没有一丝的胜算,哪怕现在神机营才刚刚形成战斗力。

    黄昏压低声音,“李大监,有个东西,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火铳威力是巨大,但别忘了,决定生死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死,还有很多人的生死,决定一个人的抉择的不仅仅是富贵和权势,人一生追求的不仅仅是这些而已。”

    李谦愣住,旋即一阵头皮发麻,“你竟然做得如此的事无巨细,难道你早就算准了当下之事?”

    黄昏摇头,“倒也不是早就算准了,只是知晓中军调不动后,就做了个未雨绸缪,算是为自己留一个退路罢,毕竟我还是很怕死的。”

    黄昏永远不会忘记溺亡的那种无力和恐惧感。

    一名百户跑进来,“黄指挥,两司已准备妥当,可以出发了。”

    黄昏颔首,忽然道:“你叫林东来?苏州人氏,母亡,家有一妻一妾,儿女一双,家境优渥,你父亲曾参加科举,算是个读书人,所以如今在苏州老家开了个私塾,不为别的,就为了弘扬学说,我说的可有错?”

    林东来怔住,眼神变得奇怪起来。

    黄昏笑眯眯的说了句好好抉择,人生可供选择的时机很多,但很多事情,我们可以给你后悔的时间,但没有重来的机会。

    林东来的眼神越发奇怪,许久,才叹道:“懂了。”

    黄昏笑着挥手,“去告诉周启然和赵高,等着,我还有事和李大监商讨——”又喊住要领命离开的林东来,“我带来的几个西域姑娘,长途跋涉了许久,着人准备些热食,待我们用餐过后再走。”

    林东来脸色无语。

    憋了一阵,还是转身出去了,心里却在腹诽,感情咱们这位黄指挥是打算在大伙面前炫耀一下他这些西域家姬?

    有一说一,确实羡慕。

    黄昏侧首看向李谦,“你说林东来听进去了没有?”

    李谦叹为观止,“简单几句话,就拿捏住了一位百户,我很庆幸,没和你成为敌人。”

    黄昏一脸正色,“李大监这说的什么话,我和谁作对也不会和李大监有冲突啊,就算是有,那我也得恭恭敬敬的让路。”

    李谦无语,“得了得了,我不是狗儿,你不用拍我的马屁。”

    黄昏讪笑,压低声音,“我走后,其他事情交给李大监了。”

    李谦颔首,“无妨,去罢。”

    ……

    ……

    大风卷平冈。

    神机营中军两司,黄昏一骑当先,身后是七位英姿飒爽的西域女子,人人皆着紧身衣,各种曼妙身姿睥露无遗,随着战马的奔驰而起伏。

    看得跟在后面的周启然和赵高一阵口干舌燥,狗日的黄昏,**带钩钩么。

    这么有女人缘。

    关键是这些女人一看就不是庸手,明显练过的。

    练过的女人,腿上有力。

    夹起来不要不要的。

    并骑而行的周启然和赵高对视一眼,忽然笑了。

    以后就是我俩的了。

    七个……

    怎么分呢。

    不急,宗祠那边还有个张涟,江湖侠女的风情也很让人心怀荡漾。

    在距离于家埭还有三十里路时,天色渐黑,黄昏示意众人休憩一阵,就地埋锅造饭,也让战马休息,之后再去于家埭。

    因为提前吃了饭,黄昏没事,索性在营地四处溜达。

    逮着人就说几句。

    似乎并没有说什么,就是嘘寒问暖家长里短,让周启然和赵高安排的监视的人倍感无趣,索性回去回报了。

    周启然和赵高听说后冷笑,就这水平还想收买人心?

    想多了。

    赵高按着腰间的火铳,对周启然道:“现在黄昏身边只有七个西域家姬,虽然都是练过的,但功夫再好也抵不过我们的火铳,老周,要不就趁这个机会?”

    周启然想了想,看了一眼身旁的那位监枪内臣,两人眼里闪过一丝默契,周启然这才道:“你和汉王殿下接触较少,我们兄弟二人,应该苟富贵勿相忘,这一次我把机会让给你,所以今夜怎么做,我都听你的,到时候你便是头功一件!”

    当然都听赵高的。

    这件事一旦做了,不管对错,最后总要有人来负责,而以陛下的性情,这个责任谁都背不起,尤其领头之人,必死无疑。

    所以周启然知道,这事要有个背锅的人。

    而赵高因为和汉王关系并不算很亲近,让他来背锅最好,免得被怀疑到汉王头上——须知赵高是来到杭州后才被自己拉拢的人。

    赵高一听这话,神采飞扬起来,笑道:“那就借老周你的吉言。”

    压低声音,“都已经吩咐好了,等下我们拔刀为号,趁乱将黄昏乱枪打死,然后带着部队返回杭州,找王友、李谦还有即将赶到的郑亨上诉。”

    周启然嗯嗯点头,“这些都是后事,借口好找。”

    只要黄昏死了,就这两司的百户都是自己的心腹,众口一致下,黑的也能说成白的,当然,此事最好还是要牵扯上浙江承宣布政使孙隽。

    这样才能把太子也拉下水。

    赵高看了一眼在远处和林东来嘘寒问暖的黄昏,以及身后步步不离的七个西域妖姬,舔了舔嘴唇,“那就干他丫的?”

    周启然笑而不语,旁边的监枪内臣也保持沉默。

    赵高想了想,“直接偷袭打死?”

    周启然摇头,“不妥,打死黄昏的不能是咱们,必须得是麾下的众多儿郎,这样才叫哗变,要不然就成了咱俩的主要罪责了。”

    士卒打死黄昏,和自己两人打死黄昏,结果和意义大不相同。

    赵高嗯了声,“走!”

    干他!

    神机营中军指挥黄昏无道,我等反了他!

第六百一十六章 枪声四起

    黄昏眼角余光看见赵高和周启然按着腰间火铳走过来,又见两位监枪内臣也跟着,心知肚明,该来的总归是要来了。

    深呼吸一口气,对身后的乌尔莎示意。

    乌尔莎对几位女伴嘀咕了几句。

    七位西域女子,虽然动作姿态没变,但紧身衣下面的娇躯,已经紧绷起来,只要黄昏一声令下,哪怕对面有火铳,七个女子也能在一瞬之间带走十余条生命。

    至于后面,大概就是成为火铳靶子。

    再好的身手,在火铳集火下,都只有一个下场。

    变成一堆马蜂窝!

    黄昏拍了拍林东来的肩膀,“人生还很漫长,百户也可以再上层楼的,你父母给你生命,但富贵和权势却是陛下给你的。”

    林东来唯有苦笑。

    “黄指挥!”

    一声略微低沉却带着霸气的喊声响起,赵高和周启然缓缓而来,按着腰间的火铳,和黄昏保持着一丈有余的距离,赵高冷声道:“行兵已有数十里,将士疲惫不堪,是否可以返回营地了?”

    黄昏眯缝起眼,看着赵高,忽然咧嘴一笑,“要不,直接点?”

    赵高愣住。

    周启然看着黄昏的笑意,心里有些不好的感觉,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可又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黄昏为何如此自信?

    想不明白。

    不过没关系,反正打头阵的是赵高,和自己没关系,不成的话,我就是被赵高胁迫着来办事而已,若是成了,也有人去背锅,汉王那边的奖赏始终还是自己的。

    何况还有七个西域女子。

    大好前途在向自己招手。

    赵高闻言,怒极反笑,“黄指挥真是赶急了上架啊。”

    此刻,两司的把司官都在,监枪内臣、百户以及各种小将领,都汇聚到了赵高和周启然身后,形成一个黄昏和整个神机营中军对峙的局面。

    黄昏看着对面,叹着摇头,“活着不好吗?”

    为何要作死。

    现在他明白而且笃定,这就是朱高煦和纪纲在杭州这边配合落子的最后一步:哗变,让自己死得硬邦邦的。

    可惜,他们还是笑看了我黄某人。

    老子可是这个天下十大杰出男青年悬名榜首第二的人物。

    会算不到这一点?

    笑话了。

    赵高哈哈狂笑,照样画葫芦回了一句,“黄指挥,活着不好吗,好端端的在京畿享受荣华富贵,做你的大官人,非要跑来军营。”

    黄昏哦了一声,“怎么着,我作为中军指挥,还不能来履行职责了?”

    赵高斜乜一眼黄昏,眼高于顶,“随你怎么说,事实就是当下的局面,黄指挥,你真认为你还能活着见到明天的太阳?那也得问我中军儿郎是否愿意!”

    赵高身后,一群人摩拳擦掌。

    眼里闪耀着嗜血的光彩。

    那是对富贵对权势的渴望——

    可惜没人注意到,这些人的目光中,有一些人是落在了赵高和周启然身上,而不尽是全部盯着待宰羔羊的黄昏。

    黄昏笑眯眯的,“那你打算怎么收拾我,和我这几个女人?”

    赵高冷哼一声,“你么,因为无道行兵,导致军心愤怒,被群起而攻之,一阵火铳齐射之后变成一团肉泥,至于你那七个女人……”

    赵高挥手对麾下儿郎道:“苟富贵,勿相忘,大家还没玩过西域女人罢,现在就是机会了,这里有七个,到时候我会拿五个女子来让大家享受一番!”

    话先这么说。

    至于功成之后要不要分这些女人,赵高心中已经有了定夺。

    不可能分的!

    自己和周启然一人两个,再献三个给汉王殿下。

    黄昏笑着摇头,“可怜。”

    想了想,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赵高,我想知道汉王给了你什么允诺,愿意让你做出策反士卒哗变的这等叛逆之事来,你要清楚一点,一旦我今日死在这里,不论有什么样的理由和借口,陛下都要追查这件事,到时候你活得了?”

    赵高哈哈一笑,在他听来,黄昏这是认怂了,想要用言辞说服自己。

    笑道:“追查?我就不信,陛下耗费巨资打造神机营,会因为你一个人的死亡,而让数百神机营士卒给你陪葬,何况你死之后,这里都是我们的心腹,我们有一万种理由,让你死得其所,再加上汉王的帮忙,你死之后,陛下绝对不会追查此事。”

    黄昏哦了一声,“是么?”

    赵高确实可怜。

    不是德不配位,是他的能力和眼光根本配不上这个把司官,就这点智商,基本上告别官场了,以后征漠北,这样的把司官迟早会坏了大事。

    万幸。

    这一次的事件,因祸得福,在纪纲一番猛如虎的操作下,反而能够清除神机营的隐患。

    赵高冷笑,“死鸭子嘴硬。”

    黄昏双手负于身后,眼神很是深沉,看似在对赵高说话,其实是在对所有人说:“有些事,不是死鸭子嘴硬那么简单,我敢来,而且敢站在这里,没有逃跑也没有打算逃跑,就这很说明原因了,我从来不觉得我黄昏的命就比别人高一等,我也只是一个人,一条生命而已,会死,只不过我有信心,我若是死在这里,那么你们诸位,也得和我一样,当然,你们的下场会更凄凉,所以,为何要逃跑?”

    顿了一下,“思忖一下,值得吗?”

    看向赵高和周启然,“汉王能给你们的,我黄某人给不了?就算我黄某人人微言轻,那么诸位不会以为,汉王殿下就是这大明的天了罢,神机营将来是破漠北铁骑的利器,只要你们继续勤加练兵,将来出征漠北,便会有不世之功,更有封公拜候的希望,现在冒险,值得吗?”

    连续两个值得,让一众人愣住。

    但赵高却越发高兴。

    黄昏怂了,妄图说服自己的心腹儿郎,他这色厉内荏。

    一旁的周启然悄声道:“老赵,夜长梦多。”

    不知道为何,周启然总觉得哪里不对。

    设身处地,黄昏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冒这种险,可周启然又确实不知道黄昏究竟依仗的是什么,所以他怕夜长梦多。

    赵高一想也是,挥挥手,和身后众多儿郎举起手中的火铳瞄准黄昏。

    就要齐射。

    黄昏摇头,叹气,“罢了,还不动手,更待何时?”

    话语刚落,电光石火间。

    枪声大作!

    硝烟弥漫。

    惨嚎四起。

    人仰马翻。

    血花绽放。

第六百一十七章 以前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当个好人

    神机营所有中军士卒都围了过来,看着眼前的一幕不明所以,但毫无例外,所有人都将火铳对准了那位几乎没在中军露过面的黄指挥。

    毕竟,这两司近五百人,都是赵高和周启然在带领。

    死人了。

    而且死的就是赵高和周启然,以及两位监枪内臣,还有一名百户,也在乱枪之中身中数弹而亡,倒是赵高,竟然还有一口气。

    匍匐在地,不甘心睁大着死鱼一般的眼睛,盯着他前面不远处同样匍匐在地的黄昏。

    黄昏示意用身躯裹护着他的娑秋娜起身。

    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埃,目光讽刺的盯着还有一口气的赵高,“你想作死,不一定意味着神机营中军的其他人愿意跟着你们作死,你无情无义,置妻儿和族人于水深火热之中,但他们做不到你这般绝情寡义,所以他们不敢跟着你一条路走到黑,你以为这天下是朱高煦的么?不是!”

    是朱棣的。

    至少在未来数十年里都是朱棣的。

    赵高缓缓抬起头,盯着站在他后面不远处的林东来几个人,绝望而茫然的问:“为什么,我对你们不好么,只要今日事成,荣华富贵尽在眼前啊!”

    林东来沉默了许久,“以前我没的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

    “好人?”

    赵高满脸嘲讽,“帮助黄昏就是好人了?”

    林东来摇头,“官场争斗,也许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我知道一件事,今日若是哗变了——”林东来看着围拢过来的众多士卒,“我们这些儿郎,就再也没了未来。”

    陛下会容忍一直哗变了的军队继续掌控神机火铳?

    别做梦了。

    大家最后的结局,不是什么荣华富贵,而是被流放或者直接放置到变光,成为漠北南侵或者大明征讨漠北的炮灰。

    “更重要的一点,我要为我家人着想。”

    可惜。

    最后一句话赵高已经听不见了。

    他死了。

    到死都不明白,黄昏是怎样做到在短短的小半日功夫内,只是和这些百户们说了些家长里短,就策反了他们的。

    黄昏笑眯眯的看着幸存的五位百户,轻声道:“很好,你们做了正确的选择,另外,我要说明一点,从始至终,你们的家人都在家里,并没有被我掳掠。”

    五位百户面面相觑。

    最终还是林东来上前几步,“我等,愿为黄指挥作证,是赵高和周启然欲要密谋杀害于你,你才不得不行雷霆手段。”

    黄昏笑道:“不用证据,这件事到了陛下那边,我说的话就是证据。”

    林东来悚然惊心。

    黄昏看着周围依然将火铳对准自己的士卒,冷声道:“你们就是如此对待你们的指挥?这神机营中军,是赵高和周启然的神机营中军,还是是陛下的中军?你们是赵高和周启然的士卒,还是我大明王朝的士卒?”

    众多士卒面面相觑,可谁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火铳。

    林东来叹了口气,转身对众人大声道:“赵高和周启然密谋哗变,已负罪而诛,众多儿郎们,我知晓你们平日里受到了赵高和周启然的蛊惑以及利诱,但诸位要明白大是大非,赵高和周启然做的事情,是诛家灭族的大事,我等理应悬崖勒马!”

    一些士卒放下了火铳,但一些基层将领没有。

    他们心里明白一个事情:早在之前,赵高和周启然就把所有有官职的人召集到一起,说过大概会出现的事情,只是大家没想明白,当时也同意了的六位百户,为何会有五位集体叛了。

    不是说好的此事万无一失么。

    黄昏负手上前,盯着那十几位类似小队长一般的小将领,笑眯眯的道:“该说的林东来已经说了,我再说一次,此事事情是赵高和周启然的阴谋引动,和诸位没有关系,我也在此保证,今夜之事今夜为止,之后你们绝对不会受到任何牵连。”

    顿了一下,“当然,你们也可以负隅顽抗去重蹈赵高和周启然的下场。”

    林东来大吼一声,“放下火铳,既往不咎!”

    和五位百户将手中的火铳对准那十余人中的几人,以前跟随他的心腹们,也同时调转火铳枪口——于是一切尘埃落定。

    没人愿意在这样的情况下送死。

    毕竟,蛇无头不行。

    黄昏很是满意林东来的表现,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看向五人,“今夜之后,林东来将是神机营中军的一位把司官,你们剩下四人之中,由林东来举荐一位担任另外一司的把司官,等回到京畿,我会上奏陛下笃行此事。”

    林东来等人大喜。

    其实,这也是他们的目的。

    跟着赵高和周启然哗变,谁也不知道未来如何,但是现在不一样,六位百户之中,两位成了把司官,其中一位死了,剩下的三位,未来也会更明朗——经此一事,大家便是正儿八经的共进退的袍泽,以后林东来等人升迁了,剩下的三位自然就能顺势补缺。

    黄昏转身看向数百位士卒,笑道:“今夜之后,你们心中便要记着一件事情,你们如今是把司官的麾下儿郎,但你们也是我中军指挥黄某人的麾下儿郎,但你们真正的身份,却是我大明陛下永乐大帝的麾下儿郎!”

    黄昏很想把神机营中军掌控到自己手上。

    不过清楚,现在还不到时候。

    所以不妨多说点漂亮话,反正根据经验,今夜的事情肯定会原封不动的传到朱棣耳朵——前往别不把朱棣当做永乐大帝。

    永远不要轻视这位历史唯一的藩王登基者。

    不远处出现一串火点。

    斑驳迤逦成一条长线,旋即便听见哒哒的马蹄声狂奔而来,有在外围的士卒进来报告说神机营提督内臣李大监率人赶到。

    黄昏笑了笑,步行迎接。

    李谦狂奔过来,下马,看着浑身无恙的黄昏,长吁了口气,“我们一直跟随在后面,斥候听到枪声后我就率人过来了,你没事真是太好了,没想到这事还真让你做成了。”

    黄昏哈哈一笑,“有李大监的大队人马在后,就算我不能让林东来等人悬崖勒马,只需要趁夜逃跑一下拖住一点时间即可,并没有什么危险。”

    话语云淡风轻,但李谦知道黄昏其实是拿命在冒险。

    林东来看着李谦身后那大队的神机营左右军和中军剩余两司的兵力,背脊上一阵冷汗。

第六百一十八章 隐患

    当解决了赵高和周启然后,神机营中军再无异心。

    连夜拉到于家埭,庄敬等人屁都不敢放一个,眼睁睁看着黄昏将唐青山等人从宗祠里接出来后扬长而去。

    不是庄敬不想找点场面话。

    实在是神机营中军那群士卒黑洞洞的火铳枪口太具有威慑性了。

    浙江这边的乱局,来得快,去得也快。

    很快,各地方卫所的人发现,之前的明教暴乱乱党,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根本找不到踪影,这种感觉就像是普通老百姓抢了锦衣卫衙门和卫所衙门,又回去继续老实的种田了。

    无迹可寻。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暴乱都在夜里,而暴徒在烧毁了锦衣卫衙门和三个上千户所后,又迅速散开,消失不见。

    虽然都知道是明教做的,但又偏生找不到明教的人在哪里。

    只有一个人例外。

    孙隽。

    作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孙隽一直经营浙江,他太明白明教的人藏在何处了:其实大多本来就是普通的老百姓而已。

    哪有那么多的专业邪教人员。

    明教的根基,还是在于他们的教义带来的信仰者。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也很好解决。

    国泰民安,则明教就仅仅只能是一个宗教了。

    若是国家动荡,明教就是暴乱因素。

    所以在地方卫所用尽力量到处找寻明教暴徒的时候,浙江承宣布政司这边没有任何哪怕一丁点关于明教的动静。

    反倒是孙隽走了。

    因为已经入冬,农业进入青黄不接的闲暇时期,又要到年尾了,作为地方封疆大吏,这个时候是有一次例行的到京畿出差的机会:述职。

    孙隽是正儿八经的回京述职,不过和他一起回京的,还有个人。

    明教高层方娇。

    一行人离开杭州去往应天后,悄然来到杭州的王宁,又在暗中秘密调查了一日,这才继续悄无声息的潜回京畿。

    说起来王宁也有些郁闷。

    五军都督府中的都督们,包括丘福和朱能,虽然大家都是一样的支持朱高煦,但那两位都可以到地方去守备,唯独他王宁,从不曾被陛下派到地方守备,一直在京畿的五军都督府遥控后军,这摆明了是不信任王宁。

    也难怪。

    都是驸马,梅殷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王宁也还算好,毕竟朱棣登基之后,他从后军都督府事升职成了后军左都督,官职极高。

    这是朱棣在安抚他。

    因为王宁心知肚明,他这个后军左都督,其实权柄还不如后军的右都督。

    所以王宁比谁都希望太子是朱高煦。

    而要让朱高煦当太子,首先得将朱高炽从东宫里撵出来,而要撵朱高炽,就得先收拾了黄昏——谁都知道黄昏是太子党。

    这一次,王宁相信,黄昏就是有三颗脑袋也不够朱棣砍了。

    王宁回京畿之时,郑亨已经返回神机营。

    王宁还专程去找了郑亨,从他口中套话——徒然无用而已,郑亨这样的人物,岂会被王宁三言两语套了话走。

    不过王宁倒也暗中查到了一件事:跟随孙隽前往应天的方娇,确实是明教圣女,而方娇的儿子,确实在孙隽的人的监控之下。

    王宁确凿此事后,就笃定这步棋会起道奇效。

    所以他也返回京畿。

    怕打草惊蛇,也怕方娇临死反悔,王宁没有动方娇的儿子,他选择相信孙隽——孙隽若是追随太子,有朝中其他文臣比如杨溥这样的人在前,孙隽永远没有稳定六部尚书的可能。

    所以孙隽为了仕途上更上层楼,只有选择站到汉王那边。

    王宁太了解这群读书人了。

    能有尚书的希望,节操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可惜。

    王宁不知道的是,在他前脚离开杭州,方娇的儿子就在孙隽安排的人的运作下,悄然带出了杭州,直奔应天而去。

    杭州这一场乱局,最终,还是要在应天的朝堂上收场。

    ……

    ……

    黄昏独自坐在书房里,隔壁传来妻子徐妙锦逗娃的声音,还有绯春翻箱倒柜找尿片的声音,黄昏听而不闻。

    他要复盘。

    杭州那边的乱局虽然结束了,但明日的小朝会,才是真正的战场。

    首先是纪纲的阴谋。

    纪纲是想杀唐青山来断绝自己和明教之间的关联,这个阴谋被破灭了,所以纪纲接下来已经不足为惧,自己不仅有南镇抚司,还会利用明教的人组织出私人力量。

    完全可以硬撼纪纲。

    其次是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

    汉王朱高煦在杭州的棋子是赵高和周启然,已经伏诛,意味着朱高煦的阴谋也已经破产,不足为惧,而朱高燧的棋子则是地方卫所,因为明教暴乱的缘故,估计浙江的地方卫所会被朱棣大肆清算,如此一来,朱高燧也将大折羽翼。

    局势是这么个局势,不难。

    但接下来这么收场,才是最困难的事情。

    黄昏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多方面的准备,才能应付纪纲、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反击。

    关于郑亨兵符一事,早有对策。

    这一点没人拿捏得住他。

    关于明教暴乱一事,也有对策——这本来是杭州地方卫所的责任,加上纪纲要杀唐青山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完全影响不到黄昏自己。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黄昏总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比自己遗忘了,在从杭州回来的路上,他心里一直有些不安稳。

    哪里出了问题?

    黄昏绞尽脑汁,在书房里坐到半下午时,才倏然想起一件事来:太子。

    太子在杭州的势力应该是孙隽。

    但孙隽是浙江承宣布政使,从二品的封疆大吏,他真的会完全听命于太子?而且他一直在外,有没有可能早就被朱高煦和朱高燧收买了?

    又或者是有把柄落在了纪纲手里?

    孙隽是个不确定因素!

    而且要明白一点,孙隽绝对不敢让朱棣觉得他是太子党,所以孙隽为了保住他自己,最多就是不带任何立场的陈述事实。

    在孫雋之外,还有一个不确定的人。

    方娇。

    这个人是明教中人,而且还是个女人,不敢确定她是否真的能守口如瓶。

    黄昏骤然间浑身出了一层冷汗。

    他立即起身,要去见太子朱高炽,但刚出门,又改变了主意,去了南镇抚司,找到赛哈智,问道:“可有这几日孙隽的行踪动态?”

    赛哈智一脸莫名其妙,“他不是在外面后面来京述职了吗,好像带着方娇。”

    带着方娇?

    黄昏心中隐然触及到了一点什么,这事有点非同寻常了。

    必须提防!

    须知自己在杭州做的事情,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是秉承朱棣的意志,铲平招安明教路上的荆棘,但从手段上,却又是被君王忌惮的事情。

    怂恿明教暴乱,私自动用神机营,换成自己是朱棣,也要猜疑你黄昏这个人是不是已经超脱了君王的掌控。

    这是个隐患。

    当初就不该通过孙隽去找到方娇!

    百密一疏了。

第六百一十九章 朝堂事,但见烽烟不见血

    黄昏和孙隽返京之后,京畿这边的朝臣其实都已经知道杭州那边发生了些什么事情,但是罕见的,极其安静。

    现在的局势状况,别说一般的朝臣,就是六部尚书,都无法预测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

    肯定会死人。

    会死很多人。

    汉王、赵王、纪纲几人,紧急将心腹召集到一起商讨,太子的东宫很是安静,在逐步接手兼国理政的事情——朱棣已经几次提醒,春节之后召回诸位藩王回京畿宴请之后,朱棣就要北上去往顺天。

    大部分政事都会交给朱高炽。

    尤其是医疗和货币改革,将由朱高炽全盘接掌。

    朱高炽压力骤增。

    一般的政务也便罢了,处理得了,但涉及到医疗和货币改革,又以货币改革为甚,现在根本看不出利弊。

    办得好了,也就那样,依然只是个不讨喜的太子。

    办不好?

    那估计就得把东宫太子的位置让给两个弟弟之一。

    太子安静的准备各项事务,乾清宫中的朱棣也是彻夜难寐,明日没有大朝会,按照惯例,一二品等权柄官员会齐聚乾清殿,开个小朝会。

    明日的小朝会可不简单,会持续很久。

    至于会发生什么事情,朱棣也不清楚。

    浙江发生的事情已经超脱了他的预估和掌控——黄昏这小子完全没按照套路来,至少明教的暴乱,就不是朱棣想要看见的局面。

    小朝会不像大朝会,四五更就要起床。

    一般来说,天亮之后,朱棣洗漱吃了早食,权柄官员才会到乾清殿求见,然后就是例行半天的公事,下午时候朱棣自行安排,可以处理政务,也可以选择后宫“娱乐”。

    对于勤奋的天子而言,其实每天都在工作。

    人和人的追求不一样。

    有的人坐拥天下,是为享受巅峰权力带来的快感,有的人坐拥天下,是为享受美人富贵,而大部分的男人若是穿越到了朱棣这个位置,很大概率就是后宫三千繁华处,从此君王不早朝了。

    没几个人能抗拒得了君王在女色方面的肆意狂欢。

    所以那些累死在办公桌前的君王,真的值得尊敬。

    朱棣虽然不是累死的,但也没有沉溺女色。

    吃过早食,狗儿神色凝重,“陛下,太子殿下、六部尚书、两位王爷、锦衣卫指挥使、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人,皆在殿外候着了。”

    朱棣颔首,“黄昏来了?”

    狗儿应道:“来了。”

    朱棣再问:“孙隽来了?”

    狗儿又道:“来了,他来京述职,和他一样来京的述职的地方承宣使还有好几位。”

    朱棣想了想,“宣罢,另外去告诉除孙隽以外的其他地方承宣使,让他们先行回去,下午朕再召见,若是下午没空,明日召见,另再说一事,后日中午,在宫中设宴宴请诸位承宣使。”

    作为大明一把手,地方分公司的老总来京述职,朱棣还是要意思意思一下。

    毕竟江山的治理,这群地方老总功不可没。

    大明这个巨人,朱棣是头脑的话,京畿官员就是五官,地方承宣使则是四肢,承宣使下面的官吏,则是四肢上的神经和血肉,而大明雄师,则是这个巨人腰间的长剑。

    亿万黎民,是大明的骨骼。

    帝国的辉煌和持久,缺一不可。

    狗儿急忙出去了。

    片刻之后,太子朱高炽领先,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在后,再后面则是六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以及浙江承宣使孙隽,最后是黄昏和纪纲,众人缓步轻声入殿。

    行礼。

    朱棣大马金刀,扫视了众人一眼。

    殿内气氛凝重,落针可闻。

    许久,待气氛拿捏够了,朱棣才缓缓颔首,“都免礼罢。”

    众人起身。

    朱棣的目光落在太子朱高炽身上,朱高炽本能的畏缩的低下了头,朱棣心里暗暗叹气,又看向二儿子,朱高煦依然昂首,当然,也不敢直视朱棣。

    直视天子,罪名极大,这种正式场合,亲儿子也不例外。

    朱棣看向老三。

    朱高燧脸上立即浮起一层笑意。

    朱棣挑了挑眉。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老三的心思变得深沉了些,不再是那个单纯跟在老二后面的跟屁虫了,也有了野望和阴谋。

    想到这心里长叹了口气,其实大多事情,还是自己屁股下面这个位置引出来的祸事。

    怪只怪三个儿子都出彩。

    想到这咳嗽一声,“六部可有事情商讨?”

    户部那边本来是有关于货币改革的事情启奏,不过尚书夏元吉知道今天天大的事情也得往后稍稍,于是默不作声。

    其余五部尚书,兵部尚书金忠也有事情启奏:关于浙江暴乱的事情。

    和夏元吉一样,金忠也知晓此事不急。

    因为浙江暴乱,本来就是今天要处理事情的一部分,自己这个尚书等着陛下的裁决就行了,另外四位尚书今日纯粹是来看热闹的,自然不发话。

    大家心知肚明,别看此事乾清殿很安静,实际上波诡云谲,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有人掉脑袋了,而且大概率不是一颗两颗。

    朝堂事,历来不见烽烟但见血腥。

    朱棣很满意六部尚书的沉默——缓缓挪了挪屁股,选择了一个舒适的姿势,准备好了今日持久战的心理,问孙隽,“浙江那边的暴乱是怎么回事?”

    孙隽上前一步,“回陛下的话,是微臣管理不力,致使明教暴乱,还请陛下惩罚。”

    这是以退为进。

    在其他人眼中看来,孙隽这一番话是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有的责任他这个承宣布政使来扛,倒不得不说,这其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六部尚书、大理寺卿、左右都御史都觉得这个策略不错。

    尤其纪纲,更是惴惴。

    他无比希望陛下就因为孙隽这番话而将浙江的事情压下去——纪纲是真的有点怕了,浙江的事情,基本上是他一手闹出来的。

    可纪纲完全没想到,事情会到这种无法掌控的程度。

    他其实有过这方面的预算。

    但是现在他倏然发现,就算用这种事来收拾了黄昏,鉴于北镇抚司在浙江的举动,只怕陛下掉过头来就要收拾他纪纲了。

    反而是汉王和赵王,屁事没有。

    所以现在的局势下,纪纲是真心想要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过……

    有人不会让孙隽得逞,也不会让纪纲如意。

第六百二十章 唇枪舌剑,兵来将挡

    朱高煦上前一步,笑容温和,“孙布政使这是说的哪里的话,您在浙江多年,为官治上,素以清正廉洁爱民如子蜚声朝野,您殚精竭虑为一方百姓谋福祉,政绩昭彰,是有今时浙江多有孙青天的说法,近的不提,便是洪武时期,太祖也曾当着满朝臣子赞誉孙布政使,称您为地方官吏的良心,明教暴乱这种事情,怎么能是您的责任呢,您也不能绑着那些暴徒的手脚啊。”

    这话看起来没毛病。

    实际上锋芒毕露。

    孙隽作为地方官,地方邪教暴乱,怎么可能没有责任,就算责任很小,那么更大的责任是谁?

    朱高煦这番话,就是要把这个负主要责任的人找出来。

    其他人倒还没什么。

    纪纲脸色大变,心里对朱高煦仅有的好感也没了。

    咱们这位二殿下,还真是过河拆桥得厉害。

    这就要卖老子了?

    纪纲想上前说几句,可觉得此刻自己若是发言,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索性继续沉默,心中已经打定主意,实在不行,让庄敬来背这个黑锅吧。

    汉王又继续道:“况且您虽然在浙江,不过有陛下的英明领导,有太子的暖心关照,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您想要的局面,更不是您能解决的事情,您就莫要自责了。”

    这话更妙。

    陛下的英明领导,这个没问题,说明孙隽是大明的臣子。

    太子的暖心光照……

    这话就值得揣摩了。

    只差没有明说你孙隽是太子的拥趸势力了。

    而且还有一句“不是您能解决的事情”,侧面说你这个承宣布政使能力不足,等这次事了,孙隽就得从浙江承宣布政使的位置上滚蛋。

    端的是高妙。

    孙隽闻言,唯有苦笑。

    朱高炽垂首敛眉,不发一语,不是不愿意给孙隽说话,而是不能说,本来没有的事情,他要是出面为孙隽说好听的话,反而会让父皇的怀疑变得笃定起来。

    这个时候,需要有非太子势力的人帮孙隽说情。

    朱棣暗暗蹙眉。

    文臣支持老大,朱棣早就知晓,但是孙隽这样的能臣,明知他是支持老大的,朱棣也不会动他,所以朱高煦这番话让朱棣略感不爽。

    发现老大没开腔,也不怪他,朱棣眼角余光微不可见的瞥了一眼站在后面的黄昏。

    你小子今天成闷葫芦了?

    黄昏只得咳嗽一声,上前道:“二殿下这话可就有些没甚意思了,你还不如说孙布政使是在其位不谋其事的无能庸臣,浙江明教暴乱的事情,起因是什么,二殿下知道了吗就在这随意扣帽子?”

    这是硬怼了。

    众人都是精神一振,来了来了,最热闹的环节到了。

    朱高煦冷笑道:“黄指挥知晓?”

    黄昏哈哈一笑,“浙江明教暴乱么……”侧首看向身旁的纪纲,“锦衣卫纪指挥使应该最是清楚了,不就是北镇抚司围杀明教高层唐青山引发的么。”

    纪纲心里暗暗骂娘。

    朱高煦假装讶然,“竟然还有这么一回事?”

    朱棣也是故作吃惊,“纪纲,给朕个解释,朕的旨意是让你们北镇抚司去把唐青山请到京畿来,怎的又成了围杀?”

    纪纲啪的一下跪下了,急忙辩白。

    不外乎就是唐青山不敢见天子,以为北镇抚司要拿他负罪,所以带着明教的人和北镇抚司大打出手,北镇抚司没有办法了才将唐青山围困在钱塘于家埭的宗祠里……

    听起来没毛病。

    朱棣也没抓住这一点对纪纲发难,含糊其辞的说了句这是个误会?

    纪纲急忙应道就是误会。

    黄昏笑而不语。

    朱高煦显然也没有拿于家埭宗祠那边的事情来做文章的想法,笑道:“父皇,这是误会可以理解,但是唐青山被围困于家埭宗祠,又是如何让明教的人暴乱的?而且儿臣很是疑惑,根据五军都督府那边的消息,驻扎在杭州城外的神机营中军急行军至于家埭的路途之中,发生了哗变,两位把司官和两位监枪内臣暴毙,这里面又有什么隐情?况且当时郑亨尚未到杭州,中军急行军,又是奉谁的军令和兵符?如此大规模的练兵,我可不记得中军指挥有这个权力。”

    来了来了。

    真正的重头戏来了。

    所有人都看向黄昏。

    朱棣唔了一声,“黄指挥,你有什么要说的?”

    黄昏耸耸肩,“明教为何暴乱,不很清楚么?高层唐青山被围杀,难道明教的人会坐以待毙?自然要垂死反击,难听点,这叫做官逼民反。”

    朱棣一脸黑线。

    众人也是暗暗腹诽,黄指挥作得一手好死啊,官逼民反,孙隽是没问题的,那你这意思是陛下这个天子昏庸了。

    黄昏没理睬众人,“至于神机营中军练兵的事情,我只是用最怀柔的手段去化解明教暴乱的事情而已,虽然手段可能有点不合规程,但目的和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朱高煦哦了一声,“所以,论心不论迹?”

    黄昏反问,“有毛病?”

    朱高煦哈哈一笑,“那么问题来了,黄指挥,你虽然是中军指挥,可郑亨未在军中,你又没有权力将中军拉出去,你当时是怎么做到的呢?莫不是伪传军令?”

    黄昏沉默不语。

    朱高煦转头,对朱棣说道:“父皇,据神机营中军那边的消息,当时神机营中军出行练兵之时,黄昏是带着郑亨的兵符调兵,更是直接导致了神机营的哗变,此举不仅证明黄昏没有能力掌控一军,说大了点,此举实乃谋逆!”

    朱棣神色有些奇怪,咳嗽了一声:“这事朕早就知晓,黄昏手中的兵符,确实是郑亨给他的,郑亨在离京之前,已经向朕报备。”

    众皆愕然。

    尤其朱高煦,他怎么也没想到,黄昏手中的兵符竟然是真的。

    郑亨竟然在这件事上站队了?

    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

    黄昏看着朱高煦,眼神捉狭,“那么问题来了,汉王殿下,您虽然在五军都督府也有任职,可神机营并不属于五军都督府,乃是陛下直辖,你是如何得知神机营那边的消息的?”

    朱高煦深呼吸一口气,临危不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棣:老子不当这个冤大头

    朱棣显然没有打算就此事问罪朱高煦的意思,没有吱声。

    朱高煦却觉得此事没有这么简单,不过父皇已经说了郑亨给了兵符给黄昏,如果还抓住此事不放,那就是不给父皇颜面了,于是道:“既然如此,黄指挥此刻在京畿,是不是应该交还兵符给郑侯爷了?”

    这本来是随意的一句话。

    然而话一出口,朱高煦就发现黄昏眉头跳了一下,眼角余光也发现父皇的神色变得奇怪起来,立即察觉出这里面有猫腻。

    于是立即道:“黄指挥迟迟不交兵符,莫不是另有野望?”

    黄昏头疼。

    他现在手上有个锤子的兵符。

    朱棣也看向黄昏,“兵符呢?”

    黄昏摊手,“回京之后,连夜献于陛下了。”

    纪纲上前了一步,刚要说话,却见朱棣神色奇怪,咳嗽道:“此等大事,黄指挥自然不敢欺君,汉王就莫要再咄咄逼人了,免得叫人看了你度量狭小的笑话。”

    这是给彼此台阶。

    朱高煦和其他臣子都愣了起来,为什么在这件事上陛下要帮黄昏说话?

    愣了一下的纪纲,悄无声息的退了回去。

    一脸苦涩。

    朱棣也是有苦说不出。

    兵符确实在朱棣手中,但不是黄昏回京后给他的,而是郑亨根本没把兵符给黄昏,在黄昏离开京畿后,郑亨求见时还有意无意的说了句他家里遭了贼,遗失了一枚用来故作迷惑效用的假兵符,同时把兵符给了朱棣,说只身去杭州,带着兵符怕出现不可控的局面。

    所以朱棣心知肚明,黄昏去调神机营中军,确实用了非常手段,恐怕是打算偷郑亨的兵符,结果偷了个假的,索性就假戏真做了。

    但朱棣容忍此事。

    原因只有一个:这件事涉及到招安明教的大局。

    而且在黄昏用假兵符调用神机营中军之前,也就是黄昏在抵达杭州之前,其实就已经着人给他汇报了的,当时黄昏以为他手中的兵符是真的。

    朱棣默许了。

    在这件事上,他其实是和黄昏一个阵营,所以他需要帮助黄昏。

    但是为了杜绝后患,朱棣必须帮助黄昏,让所有人都认为黄昏是用真的兵符调兵,要不然以后大家群起效之,还不乱套。

    所以朱棣的神色才奇怪。

    你现在让黄昏送还一个兵符给郑亨,黄昏哪里拿得出,原本是打算今日事了,就把兵符给黄昏,让他送兵符给郑亨,如此可圆了这个事,只要郑亨不说出真相,谁也挑不出瑕疵来。

    黄昏悄悄摸了一把额头的冷汗。

    朱棣硬是要得。

    不枉费老子这么尽心尽力的辅佐他。

    换做其他君王,你区区一个五品武将敢用假兵符调兵,砍脑袋都是轻的,正儿八经的是要全家被流放女眷充军的大罪。

    这才君王相得益彰该有的样子。

    永乐好样的!

    朱高煦见状,知道在兵符这件事上有父皇撑腰,哪怕自己再有证据,也不能拿出来了:拿出证据证明郑亨家里失窃,有可能失窃的是兵符,那就是在打父皇的脸。

    而一直没说话的纪纲也是一头冷汗。

    他刚才差一点就要出去说据北镇抚司线报,郑亨家里失窃,且当日黄昏和郑亨之间的交谈,并无涉及兵符一事——这是北镇抚司的职权。

    监视朝臣。

    所以郑亨和黄昏之间的会面情形被北镇抚司掌控,并不奇怪。

    别说郑亨府邸,在场的所有人,除了皇宫之中,任何一个臣子的府邸里,都有北镇抚司的线人,还有一个例外:密不透风的黄府。

    北镇抚司对朝臣隐秘的窃取,远远超乎人的想象。

    唯独黄府,黄昏似乎颇为忌惮此事,黄府之中的小厮丫鬟,但凡有一点异常,徐妙锦都会直接干脆的辞退或者卖了,导致黄府的丫鬟小厮谁也不敢被收买。

    毕竟在黄府的待遇很好。

    因此纪纲就算猜到了这件事的真相,现在也更加不敢出声了,他再大的胆子,也不敢打朱棣的脸,搞不好陛下为了保住颜面,直接喀嚓了你纪纲都是有可能的。

    真相,就只能是陛下想让大家知道的真相。

    而不是你查出来的真相。

    朱高煦没有善罢甘休,给了朱高燧一个眼神。

    朱高燧立即上前一步,“父皇,这些事稍后可以让都察院继续追查,毕竟此事真相如何,我们都不知晓,不排除另有隐情,记得之前有传言,说郑侯爷家遭遇过梁上君子。”

    这话还是有点意思的。

    表明了这件事父皇您也是受害者,又留了后路,有可能是郑亨为了掩饰兵符被盗的失职而故意说吧兵符给了黄昏,而且这个梁上君子就是黄昏指使的,所以让都察院来查。

    朱棣颔首,对都察院左都御史吴中道:“下午你们都察院就此事布置人手,彻查一番罢。”

    不查不足以服众。

    吴中领旨。

    朱高燧继续道:“父皇,关于浙江暴乱一事,此事疑点颇多,按说孙布政使治理浙江多年,不可能不知道明教的动向,为何此次动乱,孙布政使没有一点的反应?”

    众人看向孙隽。

    孙隽深呼吸一口气,“回禀陛下,微臣已经拿下此次明教暴乱的罪魁祸首,并已将之带入京畿,请陛下发落!”

    众人讶然,又在意料之中。

    这才是孙隽。

    他就是浙江的土皇帝,你要说明教暴乱他没有一点处置能力,那是自欺欺人,果不其然,连罪魁祸首都已经拿下。

    朱棣哦了一声,“罪魁祸首是何人?”

    孙隽回道:“明教圣女方娇,宋时明教教主方腊的后人。”

    黄昏闻言暗暗蹙眉。

    孙隽这个操作没有问题,撇清他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关系,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朱高煦和朱高燧就是在等这。

    朱棣并不知道此事,闻言大感振奋。

    明教圣女?

    来头不小。

    如果能让此女归顺,那么招安明教的事情就方便了许多,至于明教在浙江的暴乱,朱棣知道这件事要找替罪羊。

    孙隽不可能。

    按照老二和老三今日这架势,大概率是要推到黄昏身上,恐怕这才是浙江乱局的最后一步棋:用明教暴乱的事情,来定黄昏勾结明教达成私欲的死罪。

    如果真是这样……

    朱棣真不会手软。

    感情你黄昏让老子招安,你自己早就把明教掌控在手中了,招安不过是利用老子给你的明教谋取一个光明正大的立身借口。

    这是欺君。

    而且此事让朱棣无法安心,觉得黄昏完全无法掌控,将来有祸害江山的风险。

    必须严惩。

    老子才不得当你黄昏的冤大头!

第六百二十二章 老子成了明教教主?

    朱棣挥手,对身旁的狗儿道:“着人去把方娇请过来。”

    用词是请。

    这就很有意思了。

    说明此刻在朱棣的心里,还是想着听从黄昏的建策,招安明教。

    黄昏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可又说不上来。

    没过多久,方娇来到乾清殿。

    行礼。

    朱棣免礼,问道:“你先祖公是宋时方腊?”

    方娇回道:“回陛下的话,是的。”

    朱棣点点头,“你如今是明教圣女,在圣女之上,可还有其他人物,又在何处,又是何等身份蛰伏在民间?”

    方娇微微蹙眉,答道:“有的。”

    并没说其他。

    当然不会说,现在还不到托盘的时候,而且方娇也不会和盘托出,一旦说了,那么明教就真的完了,至于严训逼供她……方娇并不畏惧。

    不是不怕死。

    也不是硬汉。

    愿意跟着孙隽来到京畿,是为了她儿子的未来,但如果这未来是要用明教数万教众的鲜血来铺一条金光大道,方娇宁愿一死。

    作为明教圣女,她有办法在言行逼供之前不受痛楚的死。

    江湖草莽,总有旁门外道。

    朱棣略略失望,又在意料之中,如果这么简单就能挖出明教的根,也不至于让它成为隐患,从父亲章国到如今,大明官府这些年其实抓过不少明教高层,但都没触及到最核心的人物。

    要不然朱棣早就对唐青山下手了。

    点点头,神情凝重,“浙江明教教徒暴乱,袭击锦衣卫地方卫所衙门,并从地方驻军卫所中抢夺军械一事,可是你们明教所为?”

    方娇颔首,“是的。”

    朱棣目光蹙起,略有不爽,“你一手策划的?”

    方娇没有撒谎,“可以说是。”

    朱棣不解了,“什么叫可以说是,意思说也可以说不是?”

    方娇应道:“是的。”

    朱棣沉吟半晌,“说说看。”

    方娇道:“是黄昏让我策划此事,一次吸引于家埭那边的注意力,让他能顺利救出唐青山,所以民妇顺势为之。”

    朱棣看了一眼额头上出了一层密汗的黄昏,问方娇,“你为何要听黄昏的话?”

    方娇道:“他本是我明教高层。”

    朱棣倏然怒睁双眼,“……”

    朱高煦和朱高炽、纪纲三人心里长出了口气。

    朱高炽暗暗着急。

    黄昏听到这话之后,瞬间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感情在这里等着老子,别说,方娇这么一说,自己还真是百口莫辩。

    朱棣基本上已经能猜出前因后果了,许久,才平复了情绪,问道:“你们抢的地方卫所的军械,现在何处?”

    方娇犹豫了一下,“已移交给黄昏的人。”

    朱棣倒吸了一口凉气。

    朱高煦立即上前一步,“父皇,黄指挥是明教中人,这一点我们早就知晓,原本以为他是利用明教身份来行事,以便为江山社稷的稳固消除明教的威胁,现在看来,他这完全是私欲,微臣甚至怀疑,黄昏就可能是明教教主,要不然唐青山和方娇为何如此听命于他?”

    朱棣看向方娇,“是吗?”

    朱棣虽然不愿意相信黄昏是明教教主,但又觉得儿子说的在理。

    唐青山对黄昏的态度,大家都看在眼里的。

    方娇想了想,“反正黄昏来找我时,手持了只有教主才有的信物,不过我们教主有多重身份,所以这只是一种可能。”

    说到这里,方娇的眸子里一闪而逝一抹愧疚。

    朱棣冷笑,“只有你们明教教主才能持有的信物么?!”

    那就是了!

    天子多疑,哪怕是永乐大帝,此刻也相信了方娇的话,而开始猜疑黄昏,但旁观者清,太子朱高炽很敏锐的抓住了方娇那一刹那的神情变幻,他愕然的看向孙隽。

    孙隽微微摇头,示意太子殿下,这件事你不要去掺和。

    方娇点头,“是的。”

    朱棣陷入沉默。

    大殿之内,再无人说话,朱高煦和朱高燧、纪纲三人欣喜若狂,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不明真相,继续看热闹。

    若说黄昏是明教教主,这些大佬们还真有几分相信。

    黄昏的发迹确实太诡异。

    而且他历来的行事作风,又确实和大明的官场格格不入,总感觉他超脱于大明官场之上,那么他是明教教主,也大有可能。

    明教终究是邪教,发源于西域那边,如果黄昏是教主,那么肯定去过西域,接受到一些大明境内没有的东西,那么他的反常就可以理解了。

    而且神棍入仕,这不就是明教惯用的迷信伎俩嘛。

    黄昏看着满堂寂静的乾清殿,心中思绪电光闪过,事情超脱了预期,难怪自己一直觉得哪里不对劲,感情没料到方娇的倒打一耙。

    是自己太信任孙隽了。

    不过也是奇怪,孙隽是太子朱高炽的势力,为何要在这件事上针对自己?

    黄昏看向孙隽。

    孙隽面无表情。

    他心中的思绪也在翻转,为何要趁这个机会对付黄昏?

    明教暴乱的事情必须要有人来背锅,浙江承宣布政司的人兢兢业业,不该被这件事牵连,而太子的东宫位置也不稳妥,更不能被黄昏牵连,何况要斩断这件事对太子的影响,就必须让黄昏一个人把锅全部背下来。

    孙隽,不是被驸马王宁给收买了,而是趁势保护太子。

    当此事止于黄昏,则太子便无风险。

    若是此事没有在黄昏这里打住,汉王、赵王和纪纲不会善罢甘休,继续拿这件事做文章的话,利用太子和黄昏之间的牵扯,意外太多,无法控制。

    现在好了,黄昏是明教教主,按照孙隽的理解,朱棣会认为自己儿子再疯狂,也不敢和黄昏牵扯在一起,之后汉王和赵王、纪纲再怎么泼污,太子都会安然无恙。

    这是一着断尾求生。

    而在此之外,孙隽作为文臣,目睹黄昏这些年的作为,他其实很是担忧,文武并重的黄昏,一旦将来坐大,真要让他掌控了明教和神机营,太子怕是压不住。

    所以……不如趁早解决!

    何况浙江这盘局,汉王和赵王、纪纲本来就是要对付黄昏,只不过看是否有机会将太子拉下来,所以孙隽要做的,就是防止太子被牵扯过深,让黄昏一个人背下最重的锅,这样一来,陛下反而不会再怀疑太子了。

    孙隽错了吗?

    没错。

    他比乾清殿中的任何一个人,包括朱棣,都还要看得更远。

    官场争斗本就是这样,上一刻还是朋友,下一刻就是敌人。

第六百二十三章 呼应上了!

    乾清殿内极其安静,每一个人的呼吸声都可以听见,从这呼吸声里,可以看出众多人的心态。

    六部尚书和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气息平稳,太子无事甚好,又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都是吃瓜看热闹的心态。

    纪纲的呼吸由缓重变成轻舒。

    这位酷吏压力骤减。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去考量浙江乱局到底是怎么引起的了,注意力全在黄昏是明教教主的事情上。

    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的呼吸略有急促。

    兴奋、得意。

    太子朱高煦的呼吸依然平稳。

    不是说明朱高煦不急,相反,朱高煦内心其实非常焦急,而且他也有些疑惑,不知道该相信孙隽还是相信黄昏了。

    只不过朱高炽何许人也,早养成了强大的气场和心态。

    而朱棣的呼吸,有点急促。

    他的心态是最复杂的。

    怀疑、震惊、愤怒、痛心皆有之。

    他怀疑孙隽,也在怀疑方娇,最怀疑的还是黄昏,这件事让他极其震惊,愤怒和痛心则是因为他曾经如此信任黄昏。

    字面意思,黄昏在欺君。

    实际上朱棣觉得受到了背叛,所以情绪极其强烈。

    终究是一代千古君王,朱棣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压住心头强烈至极的杀意——不管压不压,在黄昏是不是明教教主这件事上,方娇和黄昏之间,甚至还得加上孙隽,一方必死。

    目光如剑,凝视着黄昏,“你怎么说?”

    黄昏坦荡的回望朱棣。

    神情平静。

    眼神之中,颇多尊崇。

    这是永乐大帝朱棣,是自己这一生辅佐的君王,也会是自己这一生的朋友,更是自己这一生的敌人——自己的敌人,永远不是汉王和赵王,而是朱棣。

    朱棣看见黄昏这眼神,有些愣住。

    内心也是感触万千。

    忽然间,黄昏仰首哈哈大笑起来。

    众皆愕然。

    谁也不明白,都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候了,黄昏还怎么笑得出来。

    狗儿急声提醒道:“黄指挥,不可殿前失仪!”

    朱棣挥手,示意狗儿噤声。

    这就是纵容黄昏这一次了。

    当然,如果最后黄昏真的是明教教主,这个殿前失仪的罪名肯定也会加上,反正都是一死,多叠加一些罪名又何妨。

    黄昏笑罢,缓缓扫视了众人一眼,“其实我一直知道一个道理,人心黑暗,不论是谁,在他的心里都住在一个恶魔,只不过大多时候,这个恶魔被道德和文明束缚在灵魂深处,但其实它又无处不在,总是会在各种事情里显现出来,所以我曾经和姚少师有一场论迹还是论心的讨论,其中就涉及道一句佛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众人更茫然了。

    这个时候,黄昏提出姚广孝,就能活命了?

    而且说的和当下事情毫无关系。

    黄昏继续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说人做了一辈子的错事,但在最后一件事上,他幡然醒悟做了一件好事,于是将他过去所有的罪恶都洗白了,诸位大概都认为,看起来并无不妥。”

    汉王朱高煦冷笑,“所以你当了半辈子的明教教主,如今入仕之后,就算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众人恍然。

    这是黄昏的垂死挣扎,妄图用这个道理来减轻他的罪。

    黄昏哈哈一笑,“我是不是明教教主,再说。关于和姚少师的这场讨论,我持反对观点,我不认为放下屠刀就能立即成佛,这是对好人的不公,有的人做了一辈子错事,一件好事就让他洗白了,而有的人做了一辈子好事,若是一件事没做好,却会成为他的人生污点,所以我一直很崇拜三国时期的刘备,不管他内心怎么样,至少从始至终,他是一位毫无瑕疵的君王。”

    朱高煦满脸嘲讽,“这和你是明教教主有什么关系?”

    黄昏笑道:“当然有关系,我想说的是,刘备真的是一位毫无瑕疵的君王?他就没有怀疑过诸葛亮?白帝城托孤就真的是心甘情愿?”

    朱高燧立即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刘备心中,必然是怀疑忌惮过诸葛亮的,白帝城托孤,其实反而是束缚诸葛亮的一步棋,在刘备这样一生明君的君王心中,尚且有恶魔所在,又何况在场诸位。”

    朱棣眼睛有些明亮了,他隐然猜到了黄昏意图。

    果然,黄昏继续道:“我少小得志,入仕之后承蒙陛下恩眷,步步青云,未及冠而至五品朝臣,出入乾清殿如履平地,又有诸多不可说的功绩,在一些人眼中,我至少是个炙手可热的的权臣,未来甚至还会是朝堂权柄,所谓树大招风,我的种种成功,自然会勾引起一些潜藏在心中的嫉妒、憎恨和不平,他们心中的阴暗和扭曲,只有在我死亡时,才能得到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滋生各种阴谋,可是他们难道不清楚吗,我有今天,全是因为陛下的知人善用,他们的阴谋,针对的不是我黄昏个人,而是针对陛下,是对陛下的眼光、能力和手段的怀疑!”

    朱棣眼睛越发明亮。

    虽然黄昏依然没洗清身为明教教主的嫌疑,但不得不承认,黄昏这番辩解真的说到了他心里去:如果黄昏是明教教主也就罢了,如果黄昏不是,那么这里面怕不是真有一些人心黑暗,不仅仅只是三个儿子争夺江山的那点事儿。

    比如孙隽,明明是支持太子朱高炽的,为何要针对黄昏?

    这里面没有点人心黑暗?

    朱高煦见状不妙,如果任由黄昏这么舌绽莲花,怕是要弄不死他,急忙出声:“你说一千道一万,也摆脱不了你是明教教主的事实,而明教,是太祖钦定的邪教!”

    这话很重。

    连太祖都搬出来了,那么谁都不敢忽视这个问题。

    黄昏看向朱高煦,“明教是邪教,那么殿下为何就愿意相信一个邪教圣女的话,而无视一位朝堂青云之间的忠诚臣子之言?”

    朱高煦哈哈一笑,“因为方娇知道了她过去的错误,选择了悬崖勒马。”

    黄昏也哈哈一笑,“这就是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呼应上了!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黄昏前面是埋了这么个坑。

    别说,这么一来,众人还真的开始怀疑方娇了。

    明教圣女的话,真能相信?

第六百二十四章 一个可能

    方娇面无表情。

    该她做的该她说的,都已经做了说了,结局如何她不关心,她也知道今日来到乾清殿,生死皆在一瞬之间,她只是相信着一件事:孙隽一定为给她的儿子谋一个未来。

    她相信孙隽。

    其实整个浙江的明教人员,都相信孙隽。

    朱棣看向孙隽。

    孙隽只得上前一步,道:“方娇放下屠刀能否立地成佛,微臣不知道,但微臣只知道一件事,明教在浙江的暴乱,确实是黄昏促使的,这一点,方娇可以证明,而黄昏随行的西域家姬,也能证明方娇和黄昏的会面事实。”

    朱棣略微沉吟,看向礼部尚书郑赐:“着精通西域语言的人,去黄昏府邸提升去过浙江的西域家姬。”

    郑赐正欲转身离开乾清殿去礼部安排。

    黄昏忽然笑道:“何须这么负责。”

    众人不解。

    黄昏看向朱棣:“回禀陛下,微臣有人证物证,目前在皇宫门外等候,陛下若是相信,可以宣召此人进来对证。”

    朱棣讶然,“什么人证?”

    黄昏道:“证明微臣不是明教教主,证明真正的明教教主的人。”

    朱棣犹豫了下,“召。”

    黄昏行礼,欲退出乾清殿。

    朱棣又道:“狗儿你和黄昏一起去。”

    说到这里看了一眼纪纲。

    纪纲秒懂。

    心中狂喜,关键时刻陛下还是相信自己的,看来今天这事自己大概率要平安度过了,急忙道:“陛下,能证明明教教主的人肯定也是明教中人,是邪教人员,为了狗儿公公的安全,微臣着几个人去保护?”

    朱棣颔首,“善。”

    中人心里都在暗暗腹诽,不论立场都有点同情黄昏。

    伴君如伴虎。

    任你先前多么叱咤风云,现在依然被君王忌惮。

    真以为纪纲派人是保护狗儿?

    锤子的事。

    狗儿大监可不是一般的大监,那是从沙场浴血走出来的人物,真以为他不是“男人”?摆脱几个邪教人员易如反掌。

    纪纲派人,是盯住黄昏,怕他跑了。

    黄昏倒也不介意。

    带着狗儿和几个锦衣卫去请人证了。

    乾清殿里,朱棣挥手,“尔等且都退下罢,待黄昏归来再进殿议事,孙隽留下,朕有浙江方面的政事要交代于你。”

    众人齐齐退下。

    殿内只剩下孙隽和朱棣。

    朱棣看向孙隽,“当下无人,孙隽,你给朕说实话,你走这一步棋,于你无益,须知浙江的暴乱已经平息,朕也不会问你的责,而你这一步棋于太子无益,黄昏可是支持太子的,黄昏若是折了,没人帮助太子吸引注意力,太子将被汉王和赵王针对,别告诉朕你不是支持太子的!”

    孙隽弯腰,“微臣此举,不为太子,不为自己,只为大明江山,如果黄昏真的是明教教主,微臣哪怕是死,也要将他剔除朝堂。”

    朱棣颔首,“黄昏是不是明教教主,你心里不明白吗?”

    这话一出,孙隽愕然。

    他做梦也没想到,哪怕到了这个时候了,陛下竟然还是不愿意完全相信黄昏就是明教教主,这是何等的信任。

    当然,事实如何,孙隽心知肚明。

    缓缓的道:“臣有思量。”

    朱棣不说话了。

    他在思索,孙隽这个思量到底是什么,是因为他私人的原因不得不针对黄昏,还是因为黄昏真的是明教教主,他为了浙江的局势而针对黄昏?

    孙隽继续补充道:“陛下,不论黄昏是不是明教教主,他能让浙江的全部明教人员配合他暴乱,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一语惊醒梦中人!

    朱棣出了一身的冷汗。

    对啊。

    黄昏能让浙江的明教暴乱,那么整个大明境内的明教暴乱,也不是不可能。

    在这一点上,孙隽看得比自己清楚。

    所以在确保太子的同时,孙隽为了大明江山走了这一步棋,是要将黄昏扼杀,为了预防将来的动乱,孙隽放弃了黄昏带来的其他利好。

    孙隽没错!

    这件事谁都没有错,只是立场和是考点不一样。

    沉默了一阵,问道:“黄昏到底是不是明教教主?”

    孙隽苦笑,“说真的,微臣不知道。”

    这件事虽然是驸马王宁交待的,方娇也对他说过很多事,但孙隽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完全信任王宁,更不会完全信任方娇。

    这和他为方娇的儿子谋后路毫不冲突。

    他只是担心黄昏会乱国而已。

    朱棣沉默了许久,君臣一坐一站,乾清殿内安静到了极点。

    许久之后,朱棣才道:“此事事了,你继续回浙江罢,待上了年纪,朕召你回京,你辛苦这么多年,浙江会感谢你,大明也会感谢你,不过当下,大明和浙江都需要你,莫要因为此事受到影响。”

    孙隽怔住。

    旋即跪下,默然无语,眸子已红了。

    朱棣笑了笑,“起来,这是作甚。”

    孙隽起身。

    原本这个时候,是他该开口给方娇儿子谋后路的大好机会,但他没有,因为你这个时候说这些事,陛下心里对你纯净的信任就会打折。

    朱棣又问了一些关于浙江方面的政事,孙隽都应答如流,包括暴乱后期的民政处理,乃至于如何提升人口、经济,落实医疗改革司和货币改革方面的政策。

    朱棣微微颔首。

    看得出来,孙隽是支持医疗改革的,货币改革方面,孙隽也拿不准,不过以陛下为准。

    不多时,狗儿进来,轻声道:“陛下,黄昏把人证带回来了。”

    朱棣没有立即宣见。

    问道:“是谁?”

    狗儿神色奇怪,“陛下应该听过这个人,不过您没见过,其实奴婢也很震惊,真没想到,这个人证竟然是他,难怪浙江的乱局会成那样。”

    朱棣:“嗯?!”

    狗儿啪的一声跪下,“奴婢知罪,请陛下赎罪!”

    朱棣冷哼一声,“下不为例!”

    都这个时候,你狗儿还敢为黄昏说话,狗儿那番话,不外乎就是在隐晦的说,浙江的乱局是因为这个人证,而不是黄昏——

    等等。

    朱棣猛然醒悟,“你说,这个人证是唐青山?”

    因为自己要召见他,所以才有了浙江乱局的出现,按照狗儿话里的意思,没跑了。

    狗儿点头,“是的陛下。”

    朱棣冷笑,“唐青山凭什么能证明黄昏不是明教教主,他俩关系本来就好,何况黄昏又救了他一次,唐青山为黄昏说话再正常不过。”

    狗儿不敢说话。

    孙隽却有些摸着思绪了,“陛下,难道是——”

    朱棣猛然睁大双眼,“宣!”

    他想到了一个可能!

第六百二十五章 我才是明教教主!

    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纪纲,汉王、赵王、太子方娇等人重新进入乾清殿。

    其中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左右都御史压力最大。

    因为今天的事情搞不好最后会有一个三司会审收官,到时候这三个部门的老大就要承受莫大的压力,关键这事是左右不讨好的。

    纪纲已经松懈下来。

    现在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了黄昏是不是明教教主这件事上,对此纪纲只想对朱高煦说两个字:干得漂亮!

    之前他还怨恨朱高煦,现在想来是自己目光狭隘了。

    纪纲也有些惊心。

    由此可见,在给朱高煦出谋划策的那个靳荣,确实可怕,难怪敢在汉王势力的人员面前狂言,他是整个大明最了解黄昏的人。

    黄昏和唐青山最后走入乾清殿。

    因为有唐青山在,纪纲先前已经交代今日负责宫中护卫的锦衣卫加派人手在乾清殿周围,又有负责皇宫护卫的大内侍卫按剑入殿,左右看押,还有两人赤手空拳站在朱棣左右。

    哪怕唐青山是时间一等一的武术大家,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可能谋刺成功。

    众皆行礼。

    朱棣挥手免礼,问唐青山,“唐青山?”

    唐青山没有抬头——黄昏交代过,在乾清殿见天子,不能直视,否则等同谋逆,何况他这个身份更不能直视。

    答道:“正是草民。”

    朱棣眼睛亮了起来,问道:“朕着锦衣卫前来召见于你,并无恶意,是为你明教着想,为何反要在浙江掀起种种暴乱。”

    唐青山答道:“非本意也,实乃当时锦衣卫咄咄逼人,我等藏匿于黑暗之中太久,内心潮湿,向往光明而又畏惧被陛下的光明灼伤。”

    孙隽等读书人暗赞一声,好言辞!

    这话怕不是唐青山这一介江湖草莽说得出来的,显然是黄昏在背后授意过,但黄昏应该也说不出这等话来,怕不是还有高人。

    思前想后,大概也就吴溥了。

    黄昏面无表情。

    他知道大家都会认为这是吴溥说的,实际上——这是老子编出来的心灵鸡汤。

    朱棣心里大是受用。

    尽管知道这话应该是吴溥教的唐青山,但从明教人员口中说出,这分量不一样,微微颔首,道:“朕岂是暴虐君王,如今山河无恙,正是养民休息之时,朕又岂会畏惧你们明教而大肆刀戈,所幸此事虽然曲折,但终究在朕意料之中,只是浙江的暴乱,不能不处理,唐青山,朕且问你一句,你可知晓黄昏在你明教的真实身份?”

    唐青山不解,“他在明教的真实身份?草民不知啊,草民和黄指挥的认识,是因为那年上元大火,草民之女走散被黄指挥所救,后来黄指挥找到草民,希望用这个人情换来草民的出手,因此草民动用了京畿的明教力量,找到了宝庆公主。”

    还有这个隐情?!

    朱棣恍然大悟,难怪那年上元大火案后,失踪的小宝庆是黄昏找回来的。

    对此事信了几分。

    甚至有点感激。

    如果当年没有找回小宝庆,后果不堪设想,就算是找回了,妻子徐皇后也落下了心病,加上后来小宝庆落水一事,妻子或许是出于愧疚,这些年的心态都不是很好。

    让本就不好的身体越发徐弱。

    此刻在朝堂之上,抛开个人感情,朱棣收敛心思,正色道:“所以,黄昏在你明教之中,只是和你联系而已?”

    唐青山笑道:“是的,他曾多次游说于我,让我来面见陛下,让明教走上一条光明的道路,适时我颇多顾忌,加上草民远在民间,不知圣意,是以不敢决断此事,但草民也留了个心思,如果能如黄指挥说的那般,对明教而言不失为一条光明坦途,是以这些年还是多有帮助黄指挥。”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当真实多于虚假,那么基本上大部分都是真的了。

    所以乾清殿众人基本上相信了唐青山的说辞。

    皆是悚然惊心。

    谁能预料到,黄昏竟然那么早就开始在走明教这一步棋了——这个人的眼光,简直让人不敢置信,实在是看得太远。

    朱棣也是动容,也有些不解,“所以,黄昏没有说动你?”

    唐青山叹道:“草民一直在犹豫之中,直到这一次,黄指挥冒着各种灭族杀头的大罪,带着一只神秘军队来到于家埭将草民从绝境之中拯救出来,再目睹浙江动乱带来的种种后遗症,草民才下定决心,愿意和黄指挥配合,在陛下的领导下,让明教沐浴着帝意圣晖,走上另外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马屁话说多了就不香。

    朱棣笑了笑,旋即脸一沉,“唐青山,抬起头来,看看那边那位女子,你可认识她?!”

    唐青山抬头,看向方娇。

    方娇也在看他。

    两人的目光,极其复杂,方娇是愧疚和无奈。

    唐青山则是理解和坦然,笑了笑,示意无妨。

    唐青山道:“当然认识,方娇,明教教主方腊的后人,其祖上沉沦多年,直到洪武年间,才重新走入明教中枢,在方娇父亲死后,方娇成为明教圣女,几年前在浙江那边因为明教有人不顺从孙隽的怀柔政策,说直白点,就是有人想趁陛下靖难之时而造反,致使明教内乱,方娇丈夫在内乱中重伤而亡,临死之前看透了明教的局限性,留下遗愿,希望让方娇能将夫妻俩的唯一的儿子培养成可以正大光明活在阳光下的人才。”

    朱棣颔首。

    唐青山说的这些事情,确实和孙隽掌控的信息一模一样。

    唐青山继续道:“所以草民很不明白,几年前的内乱后,浙江那边的明教完全掌控在方娇手上,甚至连孙隽也可以指挥一二,这一次的明教暴乱,方娇和孙隽绝对没有理由。”

    朱棣冷笑道:“因为还有一个人,可以指挥方娇。”

    唐青山讶然,“方娇是明教圣女,还有谁比她在浙江更有名望?”

    朱棣一字一句:“黄昏。”

    又道:“因为黄昏就是明教教主!”

    唐青山愕然了一刹那,旋即哈哈大笑起来,“这就有意思了,容草民狂妄,但问一句陛下,黄昏如果是明教教主,那么我唐青山是谁?”

    顿了一下,也是一字一句。

    “在下唐青山,明教教主!”

第六百二十六章 圣火令和武穆遗书

    一语既出,四下震惊。

    不止是朱棣和其他不明真相的重臣,包括孙隽和方娇两个深谙明教事务的两人,都是一脸的不可置信,无法接受。

    唐青山是明教教主?

    这谁想得到!

    孙隽带着询问的目光看向方娇,方娇微微摇头,示意她不确定唐青山说的真话还是佳话。

    朱高炽长出了口气。

    如果非要死一个人,他希望黄昏不要死就好。

    朱高煦和朱高燧面面相觑。

    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继续看热闹,倒是纪纲若有所思:如果没有立场的话,他确实觉得有这种可能。

    根据调查,唐青山是明教高层,他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调动明教人员,包括在京畿,可问题是在于,没有任何人一个说得出唐青山在明教的职务。

    而方娇也说过,孙隽也清楚,这些年的明教教主极其神秘,有无数个身份。

    所以官方找不到明教教主的任何信息。

    朱棣也是愣得不要不要的,如果唐青山是明教教主,那真是个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做梦也没想到,大明官府耗尽心思要找的人,其实一直就在自己眼皮底下。

    也是大胆,竟然逃离京畿后又带着妻女回到京畿。

    甚至在福建时,还敢亲自去救黄昏。

    江湖草莽就是江湖草莽。

    此刻唯一比较淡定的就是黄昏,不是因为他心绪够稳定,只是因为他的震惊已经在昨夜用过了,再听一次哪还有震惊可言。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你如何证明?”

    唐青山笑道:“我有信物。”

    “什么信物?”

    “明教教主才能持有的信物。”

    “什么?”

    唐青山缓缓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如火焰状,笑道:“正是此物,相信方娇应该不会觉得陌生,这块令牌你见过的罢。”

    站在唐青山一畔的黄昏虽然昨夜就见过,此刻内心还是很好奇,不知道上面有没有乾坤大挪移。

    唐青山笑道:“这是我明教教主才有的令牌,天下仅此一面。”

    朱棣看向方娇。

    方娇迟疑了下,点头。

    朱棣问道:“当日黄昏来找你,也是手持这块令牌?”

    方娇犹豫着点头。

    唐青山冷笑一声,“天下仅此一面,我身为教主,日夜秉持在身,黄昏何来的令牌,圣女可莫要为了一己之私,诬陷大明忠良,须知孙隽是忠良没错,可你扪心自问,黄昏就不是了么?”

    方娇欲言又止。

    孙隽知道自己此刻不说话也不行了,上前一步,“你和黄昏一起回京,谁知道这面令牌是不是他在途中给你,让后让你来当这个替罪羊。”

    众人都觉得孙隽此言在理。

    唐青山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问方娇,“你可知教主令牌为何天下独此一面?别告诉我你不知道,整个明教之中,就你这位圣女和几位长老知晓。”

    方娇犹豫了下,“我知道。”

    唐青山笑道:“因为这面令牌中,藏有一个地址,是关于《武穆遗书》所在之处,当然,《武穆遗书》我已经看过,其实并非兵书,而是拳谱。”

    朱棣看向方娇,方娇只得点头。

    事实如此。

    唐青山笑道:“如果非要我证明,那么我此刻就可以练一遍《武穆遗书》拳谱上记载的拳路,而这个拳路,陛下可派人去湖北黄梅县聂家湾,找到岳家后人,即可证明此事。”

    朱高煦冷笑着说,“这有很难,黄昏回京途中,一样可以教你。”

    黄昏咳嗽一声。

    你要是说这个我可就不乐意了,上前一步,“汉王殿下,您哪知眼睛看见微臣会拳路了?另外一点,我这一生的痕迹都可以寻找到,自幼便跟随叔父黄观来到京畿,其后一直在叔父教导下读书,直到陛下靖难之后,微臣才在陛下的赏识下入仕,所有行踪一清二楚,微臣何曾去过湖北?这一点,可以让户部去找微臣的过往通关文书便可验证。”

    朱棣心中明镜。

    事情到此,根本不需要唐青山展示拳路,便已经水落石出。

    黄昏十六岁之前,确实是自小便跟随黄观来到京畿,然后一直读书,根本不可能接触明教,入仕之后,也在自己眼皮底下,就走了一趟福建一趟顺天,根本不可能去湖北找到武穆遗书。

    如果唐青山会武穆遗书上的拳路,那他必然是明教教主。

    咳嗽一声,问方娇,“令牌之中,真是关于武穆遗书的秘密?”

    方娇想了想,“这是明教高层才知道的真相,实际上教众耳里,令牌之中的秘密,武穆遗书是一本兵书,在其中还有一方明教在几十年前收藏到的藏宝图,不过这是假的,鼓舞教众的手段而已。”

    朱棣看向唐青山,“除了湖北黄梅县的岳家后人,还有谁能证明你打的拳路是岳武穆当年练的拳路?”

    唐青山思索了一阵,“大概没人了。”

    朱棣陷入沉思。

    朱高煦和朱高燧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没办法,连明教真正的教主都愿意为了黄昏赴死,这一次又动弹不了他。

    唐青山自承身份,必死无疑。

    方娇面无表情。

    不论这件事的结局如何,该她做的她都做了,接下来只需要等孙隽履行承诺,如果不履行,哪怕孙隽在浙江再有名望,方娇也有能力报复。

    所以她根本无所畏惧——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何况还有亡夫遗愿的敦促。

    孙隽内心深处唯有轻叹一口气。

    压不住了。

    这样情况下,黄昏都能化险为夷,黄昏此子,注定会让大明的未来变得不可估测,甚至会在将来引发一场难以承受的动乱。

    黄昏的野心太大了,大到孙隽都不认为大明能否承受得起这野心。

    六部尚书等人只是觉得松了口气。

    根本不知道这件事背后带来的深远影响,从这一点来说,满堂重臣其实都没有孙隽看得更远——因为孙隽更了解民心,更知道黄昏这样的人一旦遇到时局动荡,会给家国带来何等的不可测因素。

    纪纲则是既松了口气又有些失望还有些郁闷。

    反正他现在没事了。

    失望的是,黄昏也没事了。

    能不郁闷?

    他现在都不知道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收拾黄昏这个及冠青年,完全是一个无解的人,纪纲甚至都在犹豫,要不要主动低个头,去找黄昏求和。

    朱棣沉思半晌,抬起头,“汉王赵王、纪纲在殿外等候,黄昏、唐青山、方娇、孙隽留下,其余人等都退了罢。”

    准备将此事收官。

    而且看这意思,也不打算立即派人去湖北黄梅县求证唐青山的身份——或者说,朱棣的内心深处,已经认可了唐青山就是明教教主的事情。

第六百二十七章 明教,招安!

    招安明教,虽说是黄昏提出的意思,但朱棣对这个一劳永逸的策略深以为然。

    只不过很多事情也由不得朱棣。

    其实从一开始,朱棣对黄昏是否是明教教主就持怀疑态度——书香世家出身的黄昏,哪有可能成为明教教主的可能。

    身份不允许,时间上更不允许。

    说到底,浙江这一盘乱局,本来是黄昏和朱棣两人与汉王、赵王纪纲三人之间的对弈,只不过凭空出现一个忧国忧民目光高瞻远瞩的孙隽,才导致越发复杂而已。

    孙隽没错。

    朱棣知道孙隽的担忧所在,所以他不怪孙隽。

    现在唐青山跳出来,朱棣深感欣慰。

    他终于可以利用天子权力,强硬的将此事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收官,而其他人虽然有微议,可也没办法反驳了。

    乾清殿内,朱棣看向方娇和孙隽,道:“朕知晓你二人的初衷,孙隽,你忧国忧民,甚至不惜站在朕的对立面,也许是你没看明白,也许是你看明白了也如此选择——”

    孙隽难得僭越一次,打断朱棣,“微臣看明白了的,可是陛下——”

    朱棣挥手也打断他,神色认真,“孙隽,相信朕。”

    孙隽也看朱棣,神色认真,许久才叹了口气,“微臣明白了。”

    朱棣笑了。

    继续道:“你继续回浙江罢,至于方娇,我知道她这一次跳出来的初衷,大概是有所诉求,孙隽你稍后送个折子上来,只要不过分,朕都可以满足。”

    方娇,明教圣女,掌控浙江的明教势力,要招安明教,方娇也是个重要人物。

    孙隽应旨。

    方娇脸色潮红,激动而兴奋。

    她知道,自家那个小兔崽子大概要摆脱明教的痕迹,从今以后生活在阳光里了,当然,自己以后不能再行差踏错。

    朱棣给的光明,他也可以收回去。

    因为这天下都是他的。

    朱棣没有让孙隽和方娇立即退下,看向黄昏,君臣对视一眼,都笑了。

    这一次的差事,虽然有波折,但结果还是利好。

    问道:“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黄昏想了想,“其实很早之前就在怀疑唐大哥就是明教教主,嗯,大概是他到福建救我那一次,只是不敢确信,直到昨夜,唐大哥夜半将我喊醒,我俩在院子里聊到天亮,他才告诉我真相。”

    之前确实怀疑过。

    能在大明京畿负责明教的人,地位肯定不低,但牵扯到教主身份的怀疑,其实来自于唐赛儿:根据历史资料,唐赛儿小时候先是丧父,后丧母,成了孤儿。

    可就是孤儿唐赛儿,成了白莲教的圣母。

    你要说是奇遇,这也太奇遇了点。

    成功绝非偶然。

    大多人的成功是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靠山。

    所以唐赛儿能成为白莲教圣母,其中必然有一些看不见的背景,如果唐青山的明教教主,这就说得过去了。

    因为永乐中后期,白莲教和明教融合了!

    那么唐赛儿要成为白莲教圣母,她肯定有一个强大的.asxs.,那么她的父亲是明教教主,这就顺理成章了。

    这些都是湮没在历史里的细节。

    然而置身历史,不能忽略细节。

    朱棣点点头,最后看向唐青山,道:“朕让锦衣卫找你,是真的召见你,关于你明教今后的问题,相信这几日黄昏也已经给你了,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如果唐青山真的是明教教主,那么接下来他的立场至为重要。

    唐青山深呼吸一口气。

    没有立即回答,转身,目光透过乾清殿窗棂落在院子里的树上,冬天了,树叶枯黄,院子里恰好有几颗银杏树,金黄树叶堆满地,风若吹来,翩翩而舞,美不胜收。

    近午时分,又有暖日光彩。

    更美。

    呢喃着说了句陛下,你看这江山秀色在光明之下何等的美啊。

    朱棣起身,来到窗棂前,颔首。

    是很美。

    但再美的江山,都是朕的,和你明教无关。

    唐青山笑道:“我和妻儿,活在光明之中,心在阴影之下,这一两年走遍这千里江山,感受到这山河的勃勃生机,很是让人鼓舞。”

    朱棣嗯了声,说,所以呢。

    唐青山接道:“所以,我也想让明教的数万教众,也能在阳光下享受这份秀丽江山的风光,黄昏说过的事情,我一直在思忖,如果可以,如果陛下愿意,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很期待。”

    朱棣大喜,看向黄昏。

    黄昏道:“那就在浙江试行?”

    朱棣颔首,“善。”

    唐青山看向方娇,“你为本教圣女,欲让你自己的子女走在光明之中,为何不愿意为其他教众想想,谁不心向光明啊!”

    方娇无奈叹气,“我哪知道陛下有此心,我哪知道你早和黄昏之间有此意。”

    唐青山语结。

    确实,方娇的话不无道理。

    朱棣没心情听明教的教主和圣女扯皮,对孙隽和方娇道:“你俩回浙江之后,方娇,你将浙江明教教众的名册交给孙隽,有作业者可自行作业,若是流亡人口,则由孙隽安排。”

    孙隽立即头疼起来,“陛下,浙江那边,明教教众近万人,如何安排?”

    官府哪安排得了那么多人的工作。

    朱棣一想也是。

    黄昏咳嗽一声,“我时代商行会在浙江各大重镇开设分行,另外,近期我还会在浙江那边新开诸多工坊,一万人中,若是有办成的无业人口,我都能将之吸纳。”

    孙隽摇头,“这只是浙江而已,因为浙江本就富庶,能够吸纳这几千人,可其他地方呢?”

    朱棣沉默不语了。

    穷,才是原罪。

    黄昏呵呵一笑,“无妨,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其他地方的明教教众,若是流民,有愿意从军的,可以由官方组建一支军队,去往交趾布政司驻军!”

    孙隽笑而不语,讽笑。

    这是作死。

    明教的人成了军队,到了交趾那边,要是反了,谁去镇压?

    朱棣也担忧这个问题。

    黄昏笑眯眯的:“交趾暂无战事,明教人员组建的军队,到交趾训练有素之后,再拉回大明,打散之后编入各大军镇之中,这是其一;其二,明教组建的军队,继续保留在交趾,等陛下征漠北之时,再调到北方。”

    又道:“能吃饱喝足,谁愿意造反,所以这一支军队的军饷,不能有丝毫的克扣!”

    朱棣陷入沉思,许久才道:“那么这只军队由谁去管理?”

    黄昏本来想说唐青山合适。

    不过转念一想,这会让朱棣忌惮自己有私心,于是索性推举一个朱棣的心腹:“狗儿大监可以胜任此事,陛下也能放心。”

    朱棣一想也是。

    狗儿虽然和黄昏交好,但朱棣相信,大是大非面前,狗儿对自己会绝对忠诚。

第六百二十八章 怒怼大明王爷!

    但是问题来了。

    明教数万人,如果其中有两万人参加这一支军队,这个军饷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朱棣于是迟疑着说军费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解决。

    黄昏咳嗽一声,“微臣暂时无钱,陛下先养着,等以后再看情况。”

    时代商行需要一支雇佣兵。

    不过当下还在国内发展,需要雇佣兵的时候还早,所以这钱黄昏不愿意出,也拿不出——这一两年,他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朱棣有些不乐意了,事情是你黄昏提出来的,结果现在老子一个人来承担?

    他却没想过,这是他一个人的江山。

    他不承担谁承担?

    孙隽忽然道:“微臣听闻得交趾那边,农业水平并不高,那么我们的军队到了交趾之后,依然采用屯田制,是否可行?”

    这就能解决很大一笔军费问题,而不是全部有中央政府出军饷。

    朱棣眼睛一亮,“这可行。”

    不过这也意味着要在交趾那边占据很大一片良田,这还需要交趾当地的配合——在这件事上要怀柔,不能强行征地。

    黄昏也道:“此事可行,我会去给黎利说,让他配合我们。”

    因为有大明官府的支持,黎利所在的蓝山黎族,如今在交趾那边地位不断攀升,俨然有交趾第一名门的趋势。

    而黎利也一跃成为黎族的话事人。

    朱棣情绪高涨,大手一挥,“就这么定了。”

    不用出多少钱就能解决明教的问题,他岂能不高兴,继续道:“此事,由户部、兵部两位尚书主理,唐青山你近些日子,便多去兵部户部,待浙江那边试行成功,则推广全国,可否?”

    唐青山以江湖礼节抱拳,“在下替明教数万教众,恩谢陛下之仁慈!”

    朱棣浑身毛孔都舒爽起来。

    哈哈大笑。

    笑罢,对众人道:“都退下罢。”又对狗儿道:“将太子、汉王、赵王三人宣进来。”

    唐青山、孙隽、方娇退下。

    黄昏一动不动。

    狗儿都出门去宣人了,黄昏还是站在那里。

    朱棣不解,“你又怎么了?”

    黄昏脸色绝然,“微臣有些话要当着陛下的面对汉王和赵王殿下说。”

    朱棣面色凝重起来,“你怨气很大啊。”

    黄昏沉默不语。

    朱棣想了想,随他了。

    过了片刻,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入殿,行礼免礼之后,朱高炽刚想说话,就被黄昏打断,黄昏上前一步,背对朱棣面相朱高煦和朱高燧,神态平静,“两位殿下,微臣之前因为种种事情繁忙,而没能和两位殿下坦诚布公的聊过,今日趁此事已了,陛下也在,微臣有几句话,不得不说。”

    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愕然。

    看向朱棣。

    朱棣面无表情的回到御书桌后坐下,显然是打算听听黄昏要说什么。

    朱高炽也有点懵逼。

    今天这个事情,刚才唐青山和方娇在孙隽的陪同下出了乾清殿,意味着黄昏没事了,也意味着招安明教成了定居。

    现在黄昏搞这一出是要闹什么?

    嫌事情还不够大?

    朱高煦毕竟是跋扈惯了的人,闻言冷笑一声,“不得不说?那本王岂非要不得不听?你区区一个臣子在乾清殿如此嚣张,你家叔父黄观他知道吗,父皇他同意吗?”

    黄昏呵呵一笑,“殿下要这么扯横,那微臣就无话可说了。”

    朱棣微微不悦。

    老二这话的意思,是自己在纵容黄昏了?

    咳嗽一声,“你要说什么,赶紧,朕还有正事要吩咐。”

    看似温和,实则态度强硬的告诉两个兔崽子,这次的事情老子很生气,你俩败家子差点坏了老子的大计,现在黄昏要怼你俩,你俩给老子忍着!

    朱高煦和朱高燧顿时焉了。

    朱高炽则心中暗喜。

    很少看见父皇如此对待老二和老三,大多时候吃瘪的那个都是自己。

    黄昏也暗爽。

    不错不错,朱棣你有这个态度,老子在大明辛辛苦苦四五年,也算想得开了。

    深呼吸一口气,对两位王爷说道:“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从某位殿下第一次来见微臣,还是从微臣出仕之后,微臣也记不清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微臣到南镇抚司任职,还是到中军任职,微臣也不清楚。但可以确信的一点,是殿下们认为微臣站在了你们的对立面,所以微臣这些年做事,总是会受到百般阻挠,其实微臣也心知肚明,有些举措,确实惊世骇俗了一些,不过微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而大明的江山,终究是陛下的江山,也是诸位殿下的未来,微臣有时候真的很茫然,微臣如此殚精竭虑的为天下,却为何总有人为了一己私欲而针对微臣?”

    朱棣愣了下,黄昏这话有点抱怨自己对他的支持不够?

    黄昏你妹的,你良心被狗吃了?

    老子还不够支持你?!

    朱高煦和朱高燧面露不屑,你锤子的为了天下,你还不是为了你的富贵荣华,别说得好听,现在谁不知道,照这样发展下去,你黄昏必将是大明富贾第一人,而且很可能超过元末的沈万三!

    朱高炽则陷入沉思。

    黄昏懒得去捉摸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心思,直截了当的道:“太子殿下之所以是太子殿下,不是因为盐官镇的事情,而是因为他是嫡长子,是因为他有治政之才华,是因为陛下在外征讨蛮夷,需要太子殿下的文治,这和微臣一点关系也没有,如果诸位硬要说有,那也是无心之举,是诸位一手早就的局面——”

    说到这里深呼吸一口气,情绪毕露,“坦白的说,微臣从没想过要支持哪一点殿下成为太子,微臣只是想在有生之年尽心尽力的辅佐陛下,在陛下的光翼之下略尽薄力,打造一出远迈汉唐的大明风华!”

    朱棣笑了。

    很是欣慰。

    没错,这才是朕希望看见的臣子。

    朱高炽则面露尴尬。

    感情自己一直在自作多情,还以为黄昏真的是在支持自己。

    朱高煦和朱高燧依然不屑。

    你就吹吧。

    鬼才信你和老大之间没有点什么利益勾结。

    黄昏继续道:“所以今日,微臣要当着陛下的面,哪怕是被督察院弹劾微臣失仪,也要对几位殿下说一句:你们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能不能不要扯上我,我只想安安静静的辅佐陛下,让大明走在光芒的道路上,让大明的锦绣江山针织千万里,让这沛然宇宙之间,皆有我大明皇旗飘荡。”

    说道这里,已经自称我了。

    朱棣微微蹙眉。

    当老子的,两个儿子被人这么怼,他这个老子也有点面上无光,但不知道为何,又觉得暗爽,觉得黄昏这一番话说得很在心啊。

    别说,靖难之后,自己没少因为这几兄弟的狗屁倒灶的事情上火。

    尽管这狗屁倒灶的事情是世间一等一大事。

    但朱棣还是觉得糟心。

    黄昏顿了一下,继续道:“所以,以后你们斗你们的,千万别把我算在一起,我只想安静的做好医疗改革、货币改革、军器改革,我只想安静让交趾成为大明的永久疆域,也只想安静的陪着陛下走过斡难河,让漠北成为大明的草场,然后去亦力把里,把那里变成大明的美酒基地,再去西域那边暴揍已经垂垂老矣的帖木儿,让那恒河之畔再无圣水,最后让大明的王旗漂洋过海,让千百年后的大明后人,可以昂首挺胸的告诉世界:自古以来,你们脚下的土地,都是我们的!”

    最后,黄昏真情毕露,情绪激昂,几乎是用咆哮的声音说了一句:“天下,是陛下的,未来,是你们的。我黄某人这一生,其实就只想做到一件事,后人在提起大明永乐时,只有一个赞词:此乃千古第一盛世耳!后人提及大明王朝,亦只有万千崇拜:这是千古第一王朝耳!”

    话落,黄昏对朱棣行礼。

    转身。

    不再行退礼,就这么昂扬而去,留下殿中父子四人面面相觑一脸懵逼。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