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关山纪年TXT下载关山纪年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关山纪年全文阅读

作者:风起深秋     关山纪年txt下载     关山纪年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一章 熟悉的故事

    战国,是华夏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后,神州境内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随着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彻底终结了春秋时期,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在战国时期开始之后,被称为战国七雄的七个诸侯国,便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而除此之外,那个时代既然名为战国,那自然少不了无数为了自身强大而引发的兼并战争。

    由于各诸侯国之间实力并不均等,所以在正面战场之外,同时产生了许多政治上的斡旋往来,也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不禁诞生了廉颇、李牧等人的战场争锋,同时也有着张仪、苏秦等人的纵横捭阖。

    而既然提到了战国时期,那自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避过传说中的战国四公子。

    所谓的战国四公子,便是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以及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四人。

    在战国时代末期,由于秦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大,所以各诸侯国贵族,开始竭力的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试图以此扩大自己的势力,凭借这样的方式抵抗秦国的入侵,挽救自己的国家。

    而这战国四公子,则正是在那个时期,门下宾客其中最为出名的代表之人。

    接下来,觉空所要讲述的这个故事中的主角,正是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魏无忌。

    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随着觉空不急不缓的讲述,我们仿佛同他一起回到了战国时期,甚至在闭上双眼后,我们能够同他一起看到当年曾发生过的故事。

    ……

    “贫僧的先祖乃是魏昭王之子,在魏昭王去世之后,由其兄长继承了魏国的王位,而在继承王位的同时,先祖被封到了信陵,因此后世才尊称其为信陵君。”

    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

    “当时,被后世称为应侯的范雎,还只不过是魏国的一个小小门客,因为被怀疑通齐卖魏,所以从魏国逃亡到了秦国,在面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最终甚至以此官至宰相。”

    “而范雎出于对魏国的怨恨,所以多次怂恿秦昭王攻打魏国,秦昭王果然在他的怂恿之下,几次三番击败了魏国的军队,所以魏国上下都对此十分忧虑。”

    出于对觉空的尊重,所以我们安静的听着他的描述,并没有人随意的出言干扰,不过很明显,众人在听到这里之后,表情明显有些失望。

    原因无他,只因为觉空现在所提到的这些事情,其实与历史中的记载没有任何差别,我们实在是无法从中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觉空他自然能够看出我们表情中的失望,不过他也表现出任何不满,而是忽然加重了语气,将我们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诸位施主,截止到现在,贫僧所说的事情都与史实并无任何区别,不过还请诸位注意,从现在开始,就是这个故事最为重要的转折点。”

    见到我们再次打起了精神,觉空也没有过多废话,而是对我们继续讲述了起来。

    “先祖虽非魏王,但却同样是魏国王室血脉,面对秦国的入侵他自然日夜忧虑,生怕有朝一日魏国会被秦国吞没,成为过去,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神秘的人出现了。”

    “众所周知,先祖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所以天下的士子都争相归附于先祖,最高峰时先祖门下曾有三千食客,虽然并不是人人都有真正的本领,但是其中确有真才实学之辈。”

    “而贫僧刚才提到的神秘人,则正是出自这三千食客中的一员。”

    “在先祖忧虑魏国的将来之时,此人面见先祖,声称自己能够让魏国免于秦国的入侵,但是他需要先祖答应一个条件。”

    故事听到这里,我忽然从中感到了一丝熟悉,眼角bujingyi

    有一次,魏无忌正跟安釐王下棋,而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安釐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魏无忌劝阻安釐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安釐王下棋,仿佛无事一般。可是安釐王惊恐,全无心思下棋。又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不是进犯边境。”安釐王听后很惊讶,问道:“公子是怎样知道的?”魏无忌答道:“我的食客中有个人能深入底里探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知道这件事。”从此以后,安釐王因害怕魏无忌贤能,不敢任用其处理国事。

    也就是说,我们本来并没有任何关于开封的计划,这次来到开封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偶然而已,我们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长安,上善轩。

    而既然我们来到这里只不过是一个偶然,那觉空又为何会言之凿凿的告诉我们,说我们才是这千年布局的真正收官之人?

    就算我们真的是那所谓的收官之人,可是如果我们并没有来到开封,那这所谓的千年布局又该如何收场?

    在我思考这些事情的时候,其他人自然也会有同样的思考,由于

    在所有人都重新找好了自己的位置后,觉空再一次望向北方,口中语气变的极为沧桑。

    “贫僧刚才便已经说过,自己乃是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后人,当初先祖可称得上是威震天下,甚至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首,然而在他过世之后,他这一脉却从来不曾显现于世间,而是依照组训隐于他当初的故宅之地。”

    “在贫僧年幼之时,也曾多次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然而父亲却始终闭口不谈,只是将我送到了大相国寺,并且绝不准我提及自己的姓氏,直到我成年之时,父亲才将一切对我全盘托出。”

    “而通过父亲口中所讲述的故事,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被称为春秋战国的年代……”

第九十二章 穆公无忌

    讲到这里,觉空的话语间微微有了些许停顿。

    他忽然发现,众人在听到他口中的讲述后,表情显得十分怪异,其中不只是简单的疑惑与震惊,而是种种情绪堆叠在一起的表情。

    因为,随着觉空口中这听起来颇为熟悉的故事,众人也纷纷联想到了那名指引秦穆公称霸西戎,并且帮助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神秘人。

    这两个故事听起来如此相像,众人很难不将其结合到一起进行思考,而在思考之时,表情上难免有些复杂。

    既然觉空如今对我们坦然相告,那我们自然也不好意思对其有所隐瞒,就在觉空询问的目光中,我缓缓开口,为其讲述了我曾在幻境中所见到的那些故事。

    随着我言简意赅的讲述,觉空很快就知道了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真正原因,而在听到这些陈年的故事之后,他的表情却并没有半分震惊,神色之中非但没有任何不解,反而泛起了一丝了然。

    见到觉空这般模样,刚刚结束那番讲述的我,忍不住好奇的对其问道。

    “觉空大师,常人在听到我口中那匪夷所思的故事后,正常的反应都是对其啧啧称奇,甚至怀疑此事的真伪,质疑我是不是编造出的故事,可是大师却为何如此淡定,难道对此事早有了解?”

    听到我的好奇后,觉空微微一笑,摇头间否认了我的猜测,并且说出了他如此淡定的原因。

    “阿弥陀佛,韩川施主有些误会了,关于此事贫僧确实是第一次听说,而贫僧之所以如此淡定,区属是因为此事碰巧与贫僧还没讲完的故事能够有所呼应,所以贫僧并未对其有所怀疑。”

    不知是不是同出佛门的原因,我忽然发现其实觉空与心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二人都永远是那副不卑不亢的模样,神情淡然,似乎一切尽在掌握,让人不知不觉中感到信服。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在听到他的解释后,我也并未有所怀疑,而是满怀期盼的对他进行了催促。

    “本以为大师只是为我们讲述一个许久前发生的故事而已,可是如今看来,这个故事似乎是我们先前所见到的另一个故事的后续,这实在是一份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意外之喜。”

    “不出意外的话,大师今日或许便能够解决我们心中的两大谜题,面对如此惊喜,还请大师不吝赐教。”

    “韩川施主,贫僧既然决定与大家同行,那便是做好了分享一切的准备,既然以后便是一条路上的同伴,那凡事开口间便不必如此小心。”

    觉空摆了摆手,示意我不用如此客气,然后未等我做出回应,他便自顾自的将先前的故事继续讲了下去。

    “刚才说到,此人留下那番话后便飘然离开,在很长的时间之内,先祖都再也没有见到此人的踪迹。”

    “国家大事又怎么可能完全托付在一个人的身上,更何况这个人又如此诡异,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先祖便慢慢的将此事淡忘,以为一切只不过是那人的胡言乱语而已,并没有对此事过多关心。”

    “在此人离开的时间里,秦军虽然没有撤兵,但是也没有对魏国继续进行攻打,而由于魏国兵力本就不如秦国,所以魏国方又并不敢主动出击,很长的时间之内,魏国就陷入了这样难熬的胶着之中。”

    “而就在魏国方对此忍无可忍,决定不顾一切也要主动出击之时,那先前曾夸下海口的神秘人再一次来到了先祖的府邸。”

    “也正是此人的这一次前来,才让先祖真正的相信此人绝非欺世盗名之辈,而是有着让人无法想象的能力。”

    说到这里,觉空看向众人,语气让人捉摸不透。

    “此人在这一次面见先祖之后,并没有对先祖说明他这些日子去了哪里,而是让先祖随他同行,来到了一间暗室之后,这才取出了一些东西,让先祖仔细的观看。”

    “先祖本以为此人拿出的不过是平常的珍宝而已,而既然先祖身为魏国王室,自然对普通的珍宝不以为然。”

    “只不过是因为此人的盛情邀请,所以先祖才兴致缺缺的查看这些被人藏于暗室之物,但是在仔细的查看过后,先祖完全不像刚开始那般兴致缺缺,而是越看越越感到心惊。”

    大名鼎鼎的信陵君居然会因为一些没有生命的死物而感到心惊?

    这样的说法实在是让我们没有想到。

    我们印象中的信陵君,既是战国四公子之首,同时也是魏国的王室之一,更是战国时期最为优秀的军事家之一,礼贤下士,威震天下,这些词语用在他身上甚至不足以形容其万一。

    而对于他这样人的来说,处变不惊本应该是最为基本的特质,万万不可能因为死物而神情变色。

    可是觉空既然身为信陵君后人,那他定然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抹黑先祖,而如果此事属实,那便只能证明这些东西实在是过于惊世骇俗,所以才会让信陵君这样的人都会感到心惊。

    那此人让信陵君观看的到底是些什么,这些东西由于这个故事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虽然我们并没有发出疑问,但是觉空与我们之间似乎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默契,他再一次从众人的表情中看出了我们现在所疑惑的事情,轻咳一声便对我们解开了那些东西的真实身份。

    “先祖经过仔细的分辨,先后认出了楚国王室一脉传承的美玉,赵国王室历代帝王的冠冕,齐国君主一向避而不谈的典籍……”

    在我们震惊的注视之中,觉空的表情却依然是那么淡然,甚至连语气都没有产生任何变化。

    “先祖知道,这些东西无不是各诸侯国中最为重要的宝物,用价值连城都远不足以形容,甚至可以称为各诸侯国的象征之物。”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些稀世珍宝都不可能任由外人将其带走,而此人如今居然能够将这些东西带到魏国的都城,这实在是让先祖感到了极大的震惊。”

第九十三章 宝不及人

    这个故事越来越有趣了。

    战国时期与春秋时期不同,我们对于春秋时期的了解,更多的都是被人称为春秋五霸的五位君王,而到了战国时期,君王的个人魅力并没有春秋时期那么明显,这个时期更加注重的是诸侯国整体的国力。

    而毫无疑问,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诸侯国,便是被后世讨论了千百年的战国七雄。

    在觉空所讲的故事之中,此人向魏无忌所展示的全都是来自于这七国中的珍宝,而且这些并不是凡夫俗子眼中的珍宝,而是真正可以被称为国之重器的稀世珍宝。

    对于这样的宝物,无论是那位君王都绝没有大度到可以让人随意取走的地步,既然如此,那这个人又是如何将其带到魏国的国都之中?

    在感受到我们的疑惑之后,觉空却并没有继续为我们讲解接下来所发生的故事,而是自顾自的说起了魏无忌所看到的这些宝物。

    “在先祖所看到的这些宝物之中,最让先祖惊讶的其实是一把宝剑,或许是由于先祖对这把剑的印象过于深刻,所以在向后人描述之时,都远不同于其他物品的一带而过。”

    说到这里,觉空却忽然看向了我,眼神中满是我理解不了的深意。

    “据先祖所言,这把剑的剑身被完全包裹在通体漆黑的剑鞘之中,第一眼只能看到露在外面的剑首,而这剑首被巧匠认真的雕刻成了一只神鸟的形状,仔细观察后先祖发现,这只神鸟正是传说中的玄鸟。”

    “在剑柄的顶端位置,还有剑鞘与剑柄相邻的地方,各刻有几个文字,虽然这些文字是用秦篆所刻,但是先祖却还是轻易的将其认出,发现这几个字乃是‘穆’与‘镇秦’。”

    在听到漆黑的剑鞘之时,我便已经感到了一丝熟悉,而在听到镇秦二字之后,我猛然站起身,不顾打断了觉空的发言望向了身旁,在看到被我随意放在一旁的穆公镇秦剑后,神色中满是震惊。

    相对来说,众人的反应比我要慢上一些,在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人感到任何问题。

    但是在听到镇秦二字之后,虽然大家并没有像我这般激动,但是却都想起了这把宝剑,彼此的眼神同时集中在了这把静静躺在案上的穆公剑之上。

    觉空的描述相当清楚,听到这里我们所有人都已经没有半分怀疑,而是极为确定,当初那神秘人向魏无忌展示的正是这把宝剑!

    难怪觉空在听到我对其讲述秦穆公的故事后,神情是那么平静,他非但没有任何震惊反而在脸上泛起了一丝了然,而且玄之又玄的告诉我们,这两个故事中有所关联。

    原来在魏无忌传给后世的故事之中,早就已经提到了这把镇压秦国国运的镇秦之剑!

    虽然觉空话还没说完便被我忽然的举动所打断,但是他完全能够理解我现在的心情,所以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而是柔和的对我开口说道。

    “韩川施主,稍安勿躁,贫僧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虽然此刻的我心都是震惊与不解,但是觉空的声音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在听到他的声音之后,我的情绪居然真的慢慢平稳了下来。

    见到觉空现在依然平静如水的表情,我忽然发现,他所知道的事情,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自古以来,由于人们多有迁徙,所以很多被记载于纸上的事情都已经随着时间而流失,正因如此,所以许多机密之事,都是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却并不会留于文字。

    而觉空现在所提到的这个故事,既然如此重要则定然会代代相传,绝不会有任何遗漏,觉空既然身为信陵君魏无忌的后人,所以他定然知道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

    也就是说,今天在他的这个故事之中,或许我的很多疑问都会得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

    想到这里,我强忍着心中翻腾的情绪,控制自己重新坐了下来,尽量用平稳的语气对觉空认真的说道。

    “是在下唐突了,还请大师继续将这个故事讲下去,为在下解开心中的疑惑。”

    觉空虽然看起来并不像心严那般老迈,但是此刻的他在我眼中却如同一位循循善诱长者一般,看向我语气柔和。

    “施主,贫僧刚才便说过了,既然为同路之人,那开口间便不必如此客气,贫僧已经决定将此事如实告知,那施主便静下心来,听贫僧将这个故事讲完。”

    语毕,他再一次看向了那把传说中的镇秦之剑,这才回过头,语气平静的继续对我们将刚才没有说完的故事讲述了下去。

    “先祖生于王室,由于自幼见多了奇珍异宝,所以自然早已是识宝之人,在最初的震惊过后,先祖仔细的对这些宝物逐一分辨,却更加震惊的发现,此人所带来的这些至宝都是真品无疑,绝没有任何一件是仿制而成。”

    “而在发现这些都是真品后,先祖的表情更加复杂,在左思右想都得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之后,先祖便认真的询问起此人的真实身份。”

    “在这一次的开口间,先祖的语气远没有了当初的漫不经心,而是极为恭敬,因为先祖知道,无论此人究竟是何身份,仅凭他能够带来这些至宝,他甚至就足以号召各诸侯国同时向魏国发起攻击。”

    “而面对先祖的这番询问,这个人却并没有过多回答,仅仅是语焉不详的将其带过,不过他却告诉先祖,如果先祖能满足他一个要求,他便可以说出一切事情的真相。”

    “此人告诉先祖,这些东西都是各国的珍宝,在日后会有极大的用处,但是这诺大的魏国,却并没有任何宝贝能够入的了他的法眼,而他在魏国却发现了一件丝毫不逊色与这些宝贝的存在,甚至犹有过之。”

    “此人最后告诉先祖,他可以让先祖威震天下,但是先祖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那就是在此间事了之后归附与他,与他一起去完成一场跨域千年的布局。”

第九十四章 千年布局

    虽然目前依然不知道此人的真正目的,但是在听到这句话后,我不由得暗中点了点头,仅凭此人这一说法,便能听出他绝非池中之物。

    此人所说丝毫没错,无论是多么稀少的珍宝,归根结底都都只不过是一件死物而已,若是落在不识货的人手中,甚至不如一杯水一餐饭,远远不能展示出自己的价值。

    但是人却与宝物不一样,人非死物,也并不同于动物,之所以人类能成为这片天地的主宰,其原因便是因为人类有自己的思想,在思想的指引下,人们会做到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虽然人们的生活普遍浑浑噩噩,但是无论在那个时代,都一定会有一些与众不同之人,也正是这些人,才能改变这一个又一个的时代,让天下得以进步。

    从后世得来的记载中不难发现,信陵君正是这样的人,而在这神秘人的眼中,信陵君本身更是远胜过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所珍藏的至宝。

    而很明显,宝物可以互相赠与,但是人却不行,既然如此,那此人说出这样的话,其意图便是想要得到信陵君的归附。

    只是不知,此人收集这些稀世珍宝有何作用,而他要信陵君归附于他又要何意?

    看到我们若有所思的模样后,觉空知道我们也听出了此人话中的意图,于是他并没有迟疑,语气虽缓,但是却丝毫没有停顿。

    “先祖乃是极为聪慧之人,自然能够听出此人话中真正的含义,先祖在发现此人的目的是要他诚心归附后,不禁勃然大怒,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决定拂袖而去。”

    薛楠似乎听得有些入了迷,随着觉空的讲述,她仿佛随着信陵君身临其境一般,听到这里后,她忽然有了一丝疑问,不由得不解的对觉空问道。

    “觉空大师,此人既然想要信陵君归附于他,那自然是觉得信陵君乃是当世的人杰,其价值远超过各国珍藏的至宝,这分明是对信陵君极高的赞赏,那这又为何会让信陵君勃然大怒?”

    “女施主,你所说的确实颇有道理,但是你却忽略了先祖的身份。”

    虽然被薛楠打断了自己的讲述,但是觉空却丝毫不见恼怒,而是认真的对薛楠解释起其中缘由。

    “诚然,这神秘人的话语中表达了对先祖的认同感,但是施主莫要忘了,贫僧的先祖乃是魏国王室,两代魏王分别是先祖的父兄,自然对魏国有着极高的归属感。”

    “古人以信为先,自古便信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即便此人的话语中满是对先祖的认同,但是先祖依然觉得这是一种对自己的侮辱,所以并没有丝毫想要接受的念头。”

    在觉空认真的解释后,薛楠这才发现是自己有所疏忽,并没有完全代入信陵君的真实想法,所以她对觉空歉意的一笑,示意他继续将这个故事讲述下去。

    见到薛楠的歉意,觉空先是挥了挥手示意她不必在意,随后便在众人的期盼中,继续讲起了这个未完的故事。

    “先祖满脸恼怒,此人自然也察觉到了先祖的不满,不过他却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解释,而是放任先祖的举动,而就在先祖准备转身离开之时,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打不开那扇看似普通的门。”

    “先祖自然不信邪,于是俯下身去开始研究起了这扇门,但是许久过后,却依然没有能够将其打开一丝一毫,而就在这研究之中,先祖原本的满腔怒气不知不觉中已经消失大半。”

    “而见到先祖情绪趋于稳定,此人终于再度开口,他缓缓告诉先祖,他手中掌握有能够改变天下的力量,但是自己从来不做亏本的生意,此刻先祖所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是他帮助各诸侯国之后所收取的报酬而已。”

    听到这里,众人无不点头,如今我们所听到的这般说法,倒是与之前秦穆公的经历有那么几分相似,那把镇秦剑同样是在此人的指导下铸造而成。

    而很显然,既然我们在万象神宫中得到了这把镇秦剑,那也就证明这把剑并没有留给秦国,而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供奉之后,被此人找机会取了回去,后来又被放置于那万象神宫之中。

    觉空虽然不知道我们发现了什么,不过或许是因为他自幼长在佛门的缘故,所以情绪淡然,远没有如常人一般旺盛的好奇心,见到我们的反应后,他也并没有对我们开口询问,甚至口中丝毫未停。

    “此人对先祖坦然,说他有着一番惊天动地的谋划,而此刻所看到的这些东西,正是这谋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都是各国的珍宝,由于受到各国君王供奉,所以沾染到了各国的国运气息,在日后会有极大的用处。”

    “而他此番前来魏国,原本正是抱着与先前相同的想法,可是来到魏国之后他才发现,身为战国时期最为强大诸侯国之列的魏国,却并没有任何宝贝能够入的了他的法眼。”

    “但是在最初的失望过后,此人却有得到了意外的惊喜,因为他在魏国发现了一件丝毫不逊色于这些宝贝的存在,甚至要比这些宝贝犹有过之。”

    即便是一向神经大条的沈浪,在听到这里之后也理清了故事的脉络,他兴奋的看着觉空,自信的询问出声。

    “大师,此人口中提到比这些宝贝还要珍贵的发现,应该就是信陵君本人了吧?”

    “施主所言不错,此人口中的发现,正是先祖本人。”

    觉空点了点头,在认同了沈浪的想法后,继续对我们说道。

    “此人坦然告诉先祖,物品与人相比终究是落了下乘,而先祖正是人中龙凤,是那个时代并不多见的人杰,此人的那番谋划,若是有了先祖的参与,无异于如虎添翼。”

    “而若是先祖愿意有所了解,那他大可以对先祖将事情的缘由全盘托出,至于最后先祖到底要不要参与这场千年后才会见到成果的布局,决定权依然在先祖的手里。”

第九十五章 再闻鬼谷

    听到这番说法后,我不得不从心底承认,此人对于人心的揣测几乎已经到达了化境。

    在此人最初说出自己的目的之时,信陵君因为觉得自己受到侮辱而感到恼怒,这时候此人并没有第一时间出言劝解,而是为信陵君留出时间冷静,等到信陵君最初的恼怒过去之后,他才缓缓开口。

    而在他开口之时,先是极其明显的对信陵君多加赞赏,以此让信陵君对其产生好感,接着他不着痕迹的说出自己有着一番跨越千年的布局,这又让信陵君从心底生出了一丝对此事的好奇。

    最后此人再告诉信陵君,出于对信陵君的欣赏,他甚至可以将事情的缘由对其全盘托出,这在不知不觉中又让信陵君感到了一种莫名的信任。

    正所谓投我以木桃,报我以琼瑶,即便信陵君起初并没有一丝归附于他的想法,但是在面对此人如此态度之下,他又怎么可能不认真的去思考此人口中的故事?

    见到我此刻的表情后,沈浪不由得凑到了我的身边,低声问我想到了什么,而在于见到众人都因为沈浪的声音而望向我时,我便用象征性的用目光询问觉空,在得到他的授意之后,这才对众人说出了我心中的想法。

    而就在我说出以上的想法之后,众人的表情明显有了变化,即便事情已过千年,众人也忍不住从心底对此人升起了由衷的佩服。

    “阿弥陀佛,韩川施主果然心思通透,您所言不错,由于此人的这番态度,所以在经过了最初的恼怒之后,先祖慢慢冷静了下来。”

    不同于众人的叹服,觉空由于早已知道这个故事,自然早就已经想通了其中的细节,只见他满意的对我点了点头,口中丝毫不加掩饰对我的赞赏,在确认了我的想法之后,便继续对我们讲故事讲述了下去。

    “也正是因为此人的这番态度,所以先祖虽然感到先前被他所侮辱,但是却感到了一丝被人欣赏以及被人信任的感觉,并且不由自主的从心底产生了一丝对这番所谓谋划的好奇。”

    “所以,在听到此人如此说法之后,先祖便顺水推舟,让此人将这番谋划全盘托出,准备仔细分辨这故事的真伪后,在做出最终的决定。”

    “此人似乎早已猜到先祖会选择妥协,所以在听到先祖这样的要求后,他的神情并未发生任何变化,不过他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对先祖解释起这所谓的布局,而是对先祖第一次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其实对于此人的身份,我心中早就有所猜测,而直到现在,在听到觉空将要说出此人的名字之后,我不禁屏住呼吸,想要知道此人真正的身份是否与我的猜测相同。

    就在微微的停顿之后,觉空再度开口,语气中满是对先人的敬佩。

    “此人告诉先祖,他正是传闻中早已仙逝的鬼谷子!”

    觉空话音落下,我不由得浑身一震,同时看到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注视到了我的身上,虽然神情各异,但是却同样满是复杂。

    而我此刻却已经没有时间去关注众人的表情,满脑子已经只剩下了四个字。

    果然如此!

    虽然我一直不承认自己是什么鬼谷转世,但是在经过这么多事情之后,我其实早已在暗中承认了这个身份,只不过依旧嘴硬而已。

    而就在我拿到镇秦剑后所进入的那个神秘幻境之中,我曾见到过那帮助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人的相貌,当时我便惊讶的发现,此人虽然与我气质有着如同天地的区别,但是在长相上居然与我一般无二。

    若是换作以前的我,那我自然不会觉得我有多么特殊,可是在踏上这条路之后,无数人都认定我就是所谓的鬼谷转世,那我的脸在无形之中便等同于传说中鬼谷子的容貌。

    而后来所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在从不同角度向我证明着,那帮助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神秘男子,正是传说中通天彻地,无所不能的鬼谷子!

    换句话说,这个人有极大的可能,正是我的前世。

    虽然我依然不愿意相信这样的说法,但是这似乎我现在唯一能找到的合理解释。

    尽管,这样的解释同样不合常理。

    虽然觉空并不清楚我这所谓鬼谷转世的身份,但是在见到我们异常的反应后,他却出奇的没有询问其中原因。

    也许,他以为我们仅仅是因为听到这传说中的人物才有些激动,所以才没有露出任何询问的表情,而是表情认真的再度对我们确认道。

    “贫僧知道,诸位施主忽然听到这样的消息可能感到震惊,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从先祖留下的口述之中,此人正是鬼谷子无疑!”

    见到觉空的误会,我反而长出了一口气。

    毕竟所谓鬼谷转世的事情,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就算我愿意将此事如实告知觉空,他也未必会从心底里相信这件事情。

    更何况,无论我这个身份是真是假,这都不是一件能够随意宣扬的事情,觉空虽然看似淡然,但是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若是在我说出这所谓鬼谷转世的身份后,觉空会有什么意外的反应我又该如何?

    可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相互的,觉空既然对我们坦然相告,我们自然也不能对其有所欺骗,这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循环之中。

    而就在我因此感到为难时,觉空却凭借自己的脑补而产生了误会,这不免让我少了许多麻烦。

    觉空自然不会知道,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我心中的诸多想法,在我们纷纷有意隐藏起来自己的情绪后,他以为我们逐渐恢复了冷静,便不再对我们多做注意,而是继续讲述起了这个有些漫长的故事。

    “在先祖的认知中,鬼谷子虽然有通天彻地之能,但是却早已仙逝,空口无凭之下,他自然不会相信此人的说法,所以很明显露出了质疑之色。”

    “在见到先祖的质疑之后,此人微微一笑,便从怀中取出一物,而正是此物,让先祖顿时间便收起了自己的质疑。”

第九十六章 信陵遗愿

    虽然在觉空的讲述之中,魏无忌对于此人所谓鬼谷的身份多有怀疑,但是我们心中清楚,随着故事的发展,魏无忌最后一定确认了此人正是鬼谷子无疑。

    原因很简单,因为觉空对我们讲述之时,口中的语气是那般的确定。

    而既然他的语气中并没有疑惑,那么便证明,魏无忌在将此事传给后世之时,心中早已对鬼谷子的身份没有半分怀疑,所以才会将此事留传于后世子孙。

    或许,这同样是那所谓千年布局中的一部分。

    不过在听觉空说到这里时,我们不禁在心中又升起了几分猜测。

    鬼谷子通天彻地,无所不能,乃是传说中的大才,不仅后世的我们对其感到好奇,就连信陵君魏无忌这样的人物,同样对鬼谷子感到无尽的佩服与敬仰。

    可是很显然,两人在生存的年代上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对于信陵君来说,鬼谷子在他的认知中早就已经仙逝,那么鬼谷子又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

    难道,就凭觉空口中所提到鬼谷子从怀中取出的那物?

    此物到底是什么?居然能够让信陵君这样的人物,轻易的便相信了鬼谷子的身份?

    而在对我们告知此人就是鬼谷子之后,觉空的语气间很明显多出了一丝严肃,我们心下了然,看他这番样子,应该是要说到事情的重点了。

    与春亭相比,觉空很显然没有他那般故弄玄虚的兴趣,在见到我们纷纷思考的模样后,他轻咳一声,便对我们说起了此物究竟为何。

    “诸位施主不用妄加猜测,鬼谷子前辈从怀中取出的其实是一枚令牌,名字便叫做鬼谷令。”

    “据先祖所说,这鬼谷令牌看似普通,但实际上却是鬼谷子亲手打造之物,乃是鬼谷一脉的至宝,传说其中蕴含了无穷的秘密,但是除了鬼谷子之外,世上再无第二人能解开其上隐藏的封印。”

    觉空还在自顾自的对我们讲述,然而众人的注意力却早就已经不在他的身上,在听到鬼谷令三字后,众人的目光便再一次不约而同的集中到了我的身上。

    因为觉空此刻所提到的这枚鬼谷令,正是春亭当初用来证明自己身份的象征,而在不久前,这枚令牌便已经被他转交到了我的手上。

    见到众人神情复杂的目光后,我强忍着心中翻腾的情绪,对一旁安静注视我的觉空开口问道。

    “觉空大师,敢问此枚令牌是否非金非银,令牌的上牌被人雕刻出五尊传说中的神兽,而下方却没有任何纹饰?”

    “韩川施主所说不错,据先祖留下的记载中描述,这枚令牌确实非金非银,材质特殊,上方五尊神兽并排而列,下方则是方方正正,简单之中透露着无尽的庄重与深邃。”

    在听到我的猜测之后,觉空的脸上却并没有任何惊讶,他先是面色平静的确认了我的猜测,而随后说出口的这番话,却让我浑身一震。

    “韩川施主,你又何必有此一问,贫僧只不过是从记载中对这鬼谷令有所了解罢了,既然这鬼谷令如今已经落入你的手中,那你对此物的了解,贫僧自然远远不如。”

    虽然觉空语气平淡,但是这番内容着实是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

    我们本以为觉空对于我们的身份一无所知,只不过是从祖辈流传下来的记载中,了解了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而已。

    可是,在听到他此刻的呼吁之后,我们这才发现,他所知道的事情,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的多。

    觉空到底知道多少?

    觉空与我们同行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在这所谓的千年谋划中,他以及他身后的这一脉,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不过在最初的震惊过后,我却慢慢的恢复了冷静。

    虽然因为觉空清楚我们的身份一事,让我的心中满是不安,但是其实觉空大可以装作毫不知情,完全不必对我们坦然相告,而如今他既然能对我们如此坦白,那想来便是以这样的举动证明着他的善意。

    觉空的故事虽然还没有讲完,但是我们却早就猜出了故事的结局,最终,信陵君定然是接受了鬼谷子的安排,在解决了魏国的危机之后归附于他,一起去完成那番跨越千年的谋划。

    我们眼前的觉空,正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后人。

    而无论我究竟是不是所谓的鬼谷转世,我们一行人现在所做的事情,其实都可以看做是鬼谷子的一种延续。

    如果从这样的角度进行思考,那我们与他的关系,正如千年前的鬼谷子与信陵君,他自然不会是我们的敌人,反而会是我们的一大助力。

    想到这里,我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看向觉空认真的问道。

    “大师,出于安全起见,在下这一行人早就已经改头换面,甚至更改命格,按理来说本不该有人发现我们真正的身份,敢问大师又是如何知道此事的?”

    在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之后,觉空的情绪看上去明显也有些复杂,他不由自主的望向北方,口中更像是自语一般。

    “阿弥陀佛,韩川施主,贫僧若不是确认了你们的身份,那又怎么可能将如此隐秘的事情对诸位坦然告知?”

    “贫僧远没有能够看破诸位施主伪装的本事,诸位的身份,其实乃是上师暗中对贫僧告知,正是在上师的指引之下,贫僧才决定与诸位同行,去完成先祖当年没有完成的遗愿。”

    原来如此。

    看来并非我们的伪装过于失败,而是夜白暗中将此事告知了觉空,所以他才会知道我们真正的身份。

    “遗愿?”

    而除此之外,我敏锐的注意到了觉空口中的另一个重点,马上对其反问道。

    “大师,难道信陵君当年并没有完成这番谋划么?”

    “人力有时尽。”

    听到我的反问后,觉空情绪明显有了变化,神色暗淡,语气低沉。

    “先祖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寿元有限,只来得及做出布置,却并没有能看到最终的结局,正因如此,所以先祖才会在死前将此事代代相传,希望让后人完成自己的遗愿。”

第九十七章 庞涓

    提及此事,觉空神色中的黯然丝毫不加掩饰。

    见到觉空此刻的表情,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对其安慰,本想如朋友一般拍拍他的肩膀,可是又不知道这样的举动对于出家人来说是否过于失礼,所以伸出去的手又悬在了半空,气氛陷入尴尬。

    见到我悬在半空无处安放的手,觉空自然知道我想要对其安慰,可是又不知该说些什么,看到我这样的状态,他不由笑了出来。

    只见觉空打起精神,先是不着痕迹的将我的手重现放下,然后才恢复了平时的语气对我说道。

    “阿弥陀佛,施主不必劝慰贫僧,佛家信来世,讲轮回,贫僧相信,先祖能够亲身参与到这样一场跨越千年的谋划中,心中定然是极为自豪的,只不过没有看到故事的结局,所以才未免有些遗憾。”

    “由于鬼谷子前辈的暗中相助,先祖在世时不但解决了魏国的危机,更是以此名震天下,可见先祖乃是福缘深厚之人,就算真的有来世,先祖定然也不是碌碌无为的凡人,自有另一番机遇。”

    虽然觉空话语说的洒脱,但是在座之人又有谁看不出他强掩的难过?

    只不过在座之人虽然都是心性善良之人,但是却都不会安慰他人,既然觉空如今主动终结了此事,那我们索性便顺水推舟,试图以其他的事情来分散觉空心中的难过。

    所以,在听到觉空这番话语之后,一旁的凌轩适时开口,不着痕迹的便转移了话题。

    “觉空大师,如今您已经知道了我们的身份,可是我们却还是没有听完这个千年前的故事,您看,这未免有些不合适吧?”

    虽然凌轩的话语在表面上听起来有些像是在为难觉空,但是觉空又如何听不出他试图转移话题之意,只见他面露感激的看了一眼凌轩,然后便对我们客气的说道。

    “阿弥陀佛,确实是有些不太合适,是贫僧一时感慨,还望诸位施主见谅。”

    见到觉空领会了自己的意图,凌轩同样露出了心照不宣的微笑,对觉空语气和缓的说道。

    “道歉的话大可不必,大师,还请您将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吧,我们心中实在是有着太多的疑惑。”

    “恭敬不如从命。”

    觉空同样露出了微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之后,便对我们继续讲完了这个未竟的故事。

    “见到这枚令牌之后,先祖小心将其接过,发现在令牌的正面刻了正在石桌旁对弈的二人,石桌别无他物,只有两壶酒,而在对弈之人身旁,被人龙飞凤舞的刻着‘一怒诸侯惧’五个大字。”

    “而另一面的图案明显比前一面要复杂许多,有一人坐在由狮虎共拉的两轮车上,后面跟着两个骑马的人,其中一人如武官衣着打扮,手中高举一面写有鬼谷二字的旗帜,旗帜旁同样刻有五个大字,乃是‘安居天下息’。”

    说到这里,觉空看向了我,虽然并没有说些什么,但是眉宇间满是让人捉摸不透的深意。

    “虽然先祖与鬼谷子前辈并非一个时代之人,但是由于鬼谷子前辈实在是名声太盛,所以先祖自然听说过不少关于他的传说,当然也早已知道了这枚鬼谷令的存在。”

    “所以看到这枚令牌具体的样子后,先祖猛然大惊,再一次对其认真的检查,最终发现这枚令牌材质特殊,非金非银却闪烁着奇异的光芒,而且明显能感到其中蕴含的力量流转,绝不是仿制而成,而是真正的鬼谷令。”

    “不过即便是这样,先祖依然不敢相信,眼前之人就是传说中能够通天彻地的鬼谷子,他小心的将鬼谷令还给眼前之人,但是表情却明显还是充满怀疑。”

    “见到先祖的反应,鬼谷子却并没有表现出半分不满,而是轻轻开口,看似平淡间语出惊人说出了许多只有魏国王室才可能知道的隐秘之事。”

    “先祖闻听勃然大惊,由于这些事情乃是王室隐秘,所以一向是王室中人口口相传,绝没有半点文字流传,所以先祖连忙询问,此人是如何知道这些隐秘之事。”

    故事讲到这里依然没有进入正题,但是我们却没有一个人开口催促,而是听得异常认真,试图在这个故事中寻找到某些不被人注意的蛛丝马迹。

    “听到先祖的疑问后,此人微微一笑,口中只说了两个字。”

    看到我们的态度,觉空语气一变,似乎在努力的模仿着传说中鬼谷子的模样,对我们缓缓说道。

    “庞涓。”

    这个名字,我们自然不会陌生。

    传说中庞涓乃是鬼谷子之徒,同时也是战国初期的魏国名将,相传他与孙膑同拜于鬼谷子门下,师兄弟本应相亲相爱,可是他却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所以设计把孙膑的膝盖骨刮去。

    而正所谓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孙膑并没有一蹶不振,到了魏惠王二十八年,魏国进攻韩国,到了第二年,齐国采用孙膑的策略营救韩国,兵马直接逼到魏国的都城大梁城,然后却飞快的选择了退兵。

    庞涓不知是计,于是决定追击,最终在马陵中伏大败,大叹遂叫竖子成名后自刎而死,一代名将落下帷幕。

    可是即便我们极为清楚庞涓的生平,却也完全无法他在这个故事中的意义。

    很简单就可以算出,庞涓与信陵君同样不是一个时代之人,若是按照历史的记载,信陵君时期的庞涓早就已经不在人世,而是自刎于马陵,成为了孙膑故事中的背景板。

    既然如此,那庞涓与这件事情又有什么关系?

    就在我们陷入疑惑之时,觉空缓缓开口,将我们的注意力再次转移回了他的身上。

    “诸位施主的疑惑贫僧心中清楚,事实上,先祖对于此事同样满是不解,先祖完全无法理解,既然不是一个年代之人,那又为何会与此事有所牵连。”

    “而看到先祖的疑惑后,鬼谷子微微一笑,语出惊人,他告诉先祖,事实上,庞涓并没有自刎于马陵,那只不过是留给世人看的假象而已。”

第九十八章 再闻混沌之事

    或许是由于被震撼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尽管此刻觉空口中的话语明显有悖于我们的认知,但是我们的表情却已经没有了什么明显的变化。

    庞涓并未自刎于马陵?

    翻看由古至今的记载后不难发现,所有的记载中对于庞涓的描述都是大同小异的。

    据记载,庞涓与孙膑同为鬼谷子门徒,二人自幼共同学习兵法,本应是相亲相爱的师兄弟,可是因为孙膑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所以在无意中事事都压上庞涓一头,所以导致庞涓内心对其十分嫉妒。

    出徒之后,庞涓出仕魏国,在魏惠王手下为将,由于他一直对孙膑心存妒忌,所以他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并且捏造罪名砍去了孙膑的双足,想使他就这样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与这些相比,后来的故事便更加广为人知,孙膑寻到机会逃至齐国,虽然已经身残,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才能,最终孙庞二人一番斗智,庞涓殒命马陵。

    这就是历史中对于庞涓生平的介绍。

    虽说庞涓在兵法上的见解并不如孙膑,但是这完全是因为孙膑天资过人,其实庞涓的兵法早已是当世一流,所以在他离开鬼谷回到魏国后,很快就在魏惠王的手下为将,带领魏国四处作战,与邻国连年交锋。

    凭借庞涓的军事本领,既然有了带兵作战的机会他自然如鱼得水,很快就取得了一些列的胜利,成功脱颖而出,跻身当世名将一流。

    从一方面来说,在各种记载中,都从来没有否定庞涓身为一代名将的身份,无不形容他用兵如神,才智过人,乃是天生的将星,虽然品行上略有不端,但是确实兵法卓绝。

    而另一方面,所有的记载却又不约而同的,用同样的笔墨描写他对于孙膑的妒忌,最终正是因为这份妒忌,所以才导致他丧命于马陵之地。

    在经历过这么多的事情后,我们早已经知道,许多事情的真相未必同记载中一样,其实所谓的记载,只不过是有些人想要留给后世的一种说法而已。

    所以,对于觉空说出的内容,虽然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是我们却并不显得过分的惊讶。

    可是就算这样,我们也完全无法想到,如果庞涓并未命丧在马陵之地,那他到底都做了些什么,一代名将为何会不顾形象的留下这样的传说于世,这对于他又有什么好处?

    “诸位施主,鬼谷子前辈修为高深莫测,自然有识人之能,庞涓乃是其门下之徒,若是真的如传说中那般品行不端,那鬼谷子前辈又怎么将其收为门徒?”

    见到我们的表情,觉空知道自己刚才的那番话已经让我们有所领悟,但是却完全没有想通事情的缘由,所以他并没有让我们继续胡乱猜测,而是缓缓开口对我们说道。

    “事实上,孙膑与庞涓确实同为鬼谷门徒,而且孙膑的才能的确高于庞涓,但是庞涓却并没有如史书中所描写那般心生妒忌,而是一直对孙膑保持着对于师兄该有的尊敬,从来都没有过任何想要对其加害的想法。”

    见到我们若有所思的模样,觉空知道自己所说已经让我们有所深思,所以他不经意间便将自己的语速变慢,让我们能够仔细的听清其中每一个细节。

    “事实上,身为鬼谷子的高徒,庞涓早就已经参加到了这所谓跨越千年的计划之中,而之所以在史书中会有孙庞斗智,最终庞涓殒命的说法,其实都只不过是留给后人的假象而已,因为庞涓后来要做的事情,需要一个崭新的身份。”

    “由于事关重大,这个新的身份绝不能被任何人所知晓,所以在一番谋划之后,他与孙膑联手为天下演了一出戏,从此,庞涓这个名字消失在了战国时代,但是这个人却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另外的地方。”

    觉空如此说法虽然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是逻辑清晰,丝毫不显混乱,虽然我们对此事的具体细节还是有着许多疑惑,但是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在无形中认同了他这样的说法。

    而见我们并没有对他的说法提出异议,觉空便将话锋转回,对我们说起了刚才中断的故事。

    “鬼谷子告诉先祖,庞涓毕竟曾经是魏惠王手下大将,由于战功卓绝,所以魏惠王对其信任有加,不知不觉中便让庞涓知道了许多只有魏国王室才知道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庞涓自然毫无保留的一一告知了鬼谷子。”

    “所以,在面对先祖的质疑时,鬼谷子前辈略一思考,便对先祖说出了这些只有魏国王室才能知道的秘闻,正是试图通过以这样的方式,让先祖暂时相信他的身份。”

    “鬼谷子前辈所说之事,全都是魏国王室中绝不外传之秘,外人绝不可能知晓,所以在听到他这番解释之后,先祖虽然依旧心有疑虑,但是在心中其实早就已经对其有了几分认可,只不过事关重大,所以并不敢完全相信罢了。”

    “鬼谷子前辈乃是何等人物,从先祖的表情中便知道先祖已经相信了自己的身份,所以他语气一变,终于说起了这所谓跨越千年的布局。”

    听到这里,我们知道事情终于说到了重点,于是连忙打起精神,等待着觉空说出这所谓布局的真相。

    觉空也没有故作高深,见到我们打起了注意力,他便缓缓开口,对我们说起这传承了千年的布局究竟源自何处。

    “鬼谷子前辈告诉先祖,这是一个极为久远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天地未开之时,那时清浊未分,地水火风未显,天地间一片混沌,大神盘古不满意于这样的天地,于是决定持斧开天,给这方天地创造一片生机。”

    “而与此同时,曾有三千混沌魔神与盘古大神共同诞生于混沌之中,由于这三千混沌魔神不希望这样的状态被打破,所以在盘古大神试图开天时,三千魔神曾对其加以阻拦,试图阻止盘古开天。”

    ,

第九十九章 紫薇镇罗睺

    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我们表情复杂,神态各异。

    很明显,这就是我们曾听到过的关于魔祖罗睺的故事。

    上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还是在万象神宫之中,由那尊上古巨凶无支祁口中讲出,我们本以为这个故事乃是天下间最为重要的秘密,没想到,如今居然从觉空的口中,再一次听到了这个故事。

    说起这个故事后,觉空便没有注意我们的表情,他的神态变的极度认真,似乎竭力想要对我们说清此事的前因后果。

    “由于盘古开天乃是顺应天意之举,所以在无形中便受到天道的保护,三千魔神自然无力对抗天道,所以最后全部在盘古斧下灰飞烟灭。”

    “但是盘古大神却没有注意到,有一尊魔神居然能够侥幸生还,并且意外的吸收了惨死在盘古斧下三千魔神心中的执念,它机缘巧合下因祸得福,功力大涨,而这尊魔神便是罗睺。”

    “觉空大师,请您稍等一下。”

    虽然有些不太礼貌,但是听着觉空认真的讲解,我实在忍不住出声呼唤觉空,见到他不解的表情后,我这才开口解释道。

    “大师,如果您想告诉我们魔祖罗睺因为吸收了惨死三千魔神的执念,所以一心想要破坏这片天地,让这片天地重回混沌之事,那就大可不必了,关于此事我们也算是略有了解。”

    “阿弥陀佛,还以为此事诸位定不知晓,没想到诸位施主原来早就对此事有所了解,怪不得在听到贫僧的讲述后,诸位的神情看上去居然如此平静。”

    听到我的解释后,觉空先是满脸震惊,不过很快他便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语气也恢复了平静,对我们若有所思的问道。

    “不过还恕贫僧多言,诸位施主既然知道魔祖罗睺之事,那便应该知道这所谓布局的真相,而如今诸位很明显对这番布局没有一丝了解,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偏差出现?”

    觉空所言不无道理,很明显,这所谓的千年布局定然与魔祖罗睺有关,但是我们却只知道魔祖罗睺的故事,却对这所谓的布局一无所知,看来其中一定还有着什么问题。

    既然觉空早就已经知道了我们的身份,并且对我们表现的如此坦然,那我们自然也不好藏着掖着,用目光询问众人之后,我便决定对他复述一遍当初的故事,这样也能更好地弥补双方对于事情了解上的缺漏。

    于是,我便整理了一下思路,对觉空慢慢讲述起在万象神宫之中,无支祁曾经对我们所讲述的故事,试图让觉空寻找在这个故事与信陵君所传的故事中,究竟有什么不同。

    随着我的讲述,我很明显就可以看出,虽然两个故事的开始都是从魔祖罗睺讲起,但是我们两个人所听到的故事,在后续的发展定然是各不相同的。

    因为在我的讲述过程中,觉空并没有掩饰自己的情绪,他完全不像对这些有所了解的样子,而是随着故事的进展表情几度变化,甚至时不时还会不合身份的发出一声惊叹。

    终于,我讲完了无支祁曾经对我们说过的故事,然后看向觉空,想要知道这两个故事的不同点到底在哪里。

    看到我的目光,觉空便知道我已经将自己所知道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见到我如此坦诚,所以他也没有犹豫,对我丝毫不加掩饰的发出了自己的感慨。

    “阿弥陀佛,贫僧一介凡夫俗子,居然在有生之年能够两次接触到这跨越千古的秘闻,这实在是让贫僧难掩心中激动,诸位施主还请见谅。”

    “不过施主,贫僧刚才的猜测没有错误,贫僧所听到的故事,与你刚才所讲述的故事,确实描述的并非同样的事情。”

    见到我们再度打起精神的样子,觉空稍微冷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便对我们说起了他所听到的故事。

    “在对先祖讲完魔祖罗睺的诞生之后,鬼谷子前辈便对先祖说起了罗睺想要让天下重归混沌的企图,同时对先祖认真的描述了罗睺那天下无敌的修为,并且告知先祖,对待魔祖决不能以力取胜。”

    “先祖既然是被鬼谷子前辈看中之人,那品行定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听到鬼谷子前辈所说之后,先祖马上便不再关注于他身份的真假,而是认真的对前辈发问,如何才能阻止魔祖祸乱苍生的企图。”

    由于生怕对我们有所遗漏,所以觉空一边讲述一边努力的回忆,语速极慢。

    “见到先祖如此态度,鬼谷子前辈很是满意,他告诉先祖,由于罗睺乃是从混沌中孕育而出,并且吸收了惨死于盘古斧下三千魔神的修为与执念,所以除了盘古外天下再无敌手。”

    “而众所周知,盘古开天后便力竭身死,身化万物,所以罗睺便是真正的天下无敌,若是想要挫败他的阴谋,便只能从别的地方下手。”

    “不过万幸的是,罗睺虽然已经天下无敌,但是却依旧敌不过至高无上的天道。”

    提及传说中的天道,觉空表情一正,望向上方,尽管有着屋顶的阻拦,可是他似乎能够透过屋顶,看到那无边无际的天空。

    “正所谓天道至公,存在即是合理,由于罗睺如今的修为都是那混沌中三千魔神的遗泽,乃是混沌魔神最后的延续,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天道并没有对罗睺出手剥夺他的修为。”

    “但是同样是因为天道至公,天道自然不可能坐视罗睺祸乱天下,将这片天地重归混沌,所以,天道虽然没有出手,但是却在无形中对罗睺加以制约,让他无法随意的使用自己的力量。”

    “又因为罗睺即便不能亲自出手,却同样可以用心魔蛊惑他人为其所用,所以除此之外,天道又为后世之人留出了一线生机。”

    说到这里,觉空的目光在众人身上不断的游移,似乎是有些事情不敢确定,许久之后,才对我们一字一顿的说出了这所谓的生机。

    “紫薇镇罗睺!”

第一百章 紫微十三星

    觉空话音落下,便看着我们不再开口,似乎是想要知道,我们对于这句话有什么看法。

    而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让我们陷入了深思之中,禅房内一片安静。

    紫微镇罗睺。

    很显然,觉空口中所提到的紫薇,自然不会指是琼瑶阿姨UU小说那个大明湖畔的夏紫薇,而是指传说中的紫微斗数,亦或是那星空中最为最贵的紫微帝星。

    所谓紫微斗数,乃是在华夏传统的命理学中最为重要的分支之一,虽然书中记载其起源于汉唐时期,但是实际上,其最初的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之前,乃是从周易之中脱胎而出的分支。

    由于此术过于神秘,甚至牵扯到朝代的兴衰,所以在古时,紫微斗数甚至被尊称为帝王之学,多个朝代都曾在皇宫中设有钦天监一职,专门对其进行研究,试图从中找到能够让江山永固的办法。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自古以来能够接触到紫微斗数的人一直只限于皇族中人,或者是由皇帝钦点的官员,所以后人对此知之甚少,许多人甚至以为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而若与紫微斗数相比,那颗名为紫微的星辰明显更加为人所知,这天下间,怕是没人有不知道那颗位于夜空正北方,地位最为尊贵的紫微帝星。

    紫微帝星,其实也就是如今人们口中所提到的北极星,因为此星亘古不动,千百年来北斗七星都围绕着它四季旋转,所以自古人们便尊此星为众星之主,将其尊称为紫微帝星。

    实际上,紫微星与紫微斗数名字如此相近绝非只是一个巧合而已,因为这紫微帝星正是那紫微斗数中的主星。

    姑且抛去天文学上的知识不谈,仅从华夏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星宿的认知中,便绝没有人否认紫微星作为斗数之主的身份,在无比尊贵的同时更透露着无比的神秘,引得千百年来的人们,对其趋之如骛一般的着迷。

    这二者虽然各有差别,但是彼此间却又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归根结底,同样都是极为神秘涉及到所谓命数的存在,只是不知,觉空此刻所提到的紫微,到底是指紫微斗数还是紫微帝星?

    在整理了一番自己的思绪之后,我将目光转向觉空,认真的将自己心中对于所谓紫微的两种了解全盘托出,一边说一边看着他的反应,试图从他的表情中,分辨出到底哪一种才是他所提到的紫微。

    不过,我的这番如意算盘很明显落了空。

    在我的讲述过程之中,觉空虽然认真的听着我的想法,但是却并没有对我做出任何回应,此刻的他就如同一尊亘古不化的冰山一般,只是冷静的听着我的发言,时不时对我点点头,却并没有任何明显的表情。

    虽然有些失望,但是我也只能继续将自己的想法说下去,而就在我对觉空说完自己对于紫微所有的了解之后,觉空终于有所回应。

    而他此刻看向我的目光中,却透露着极其罕见的深邃,似乎像是能够容纳一切的黑洞一般,让我不禁想起了曾经夜白对我的注视。

    “阿弥陀佛,韩川施主,贫僧口中所提到的紫微,并非单纯的指紫微斗数或者紫微帝星,而是二者皆有。”

    “若是说的更准确一些,那贫僧刚才所说的这句话,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群甘愿为了天下,与罗睺相对抗的人们,而除此之外,这句话中同样暗示着真正能够对抗魔祖罗睺的方式。”

    “盘古大神身化万物之后,这世间便再无一人能够成为罗睺的敌手,天道虽然不可能放任罗睺毁坏这片来之不易的天地,但是出于天道的公正性,却又不能擅自出手对其阻止,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这场跨越千年的布局便展开了。”

    “不过既然说到这里,那便首先请诸位允许贫僧向大家更正一个错误。”

    提及此事,觉空神情严肃,宝相庄严,眉宇间满是正色,不由得让人莫名升起敬畏之心。

    “虽然真正能够解决一切的人是传说中的天命之子,但是正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这天命之子若是真的想要成功阻止罗睺,那便一定需要另外十三个人的帮助,只有十四人齐聚,才能真正打破这千年的宿命。”

    由于春亭始终一言不发,所以不知不觉间,这一群人隐隐以我为首,在听到觉空的话语之后,我代替众人问出了大家共同的疑问。

    “大师,为什么是十四人,难道这个数字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么?”

    故事说到这里,觉空终于不再顾左右而言他,他面色越发严肃,如同一尊真正的佛陀一般,对我说起了在他刚才那句玄之又玄的话中,真正所要隐藏的含义。

    “所谓紫微镇罗睺,此紫微一方面指真正解决此事的紫微帝星,而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帝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默默为其辅佐,助他成就大业的紫微十三星。”

    “而这所谓的紫微十三星,其实也就是指紫微斗数中,除了紫微帝星以外的另外十三颗主星,只有在这十三颗主星的辅佐之下,紫微帝星才能真正的君临天下,肃清寰宇,为神州带来永久的太平长安。”

    说着,觉空用他那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目光不停的扫视着我与春亭,口中虽是疑惑但颇为自信的问道。

    “春亭施主,韩川施主,尔等虽然人数众多,但是贫僧却不难看出,这一行人中凡事隐隐以你二人为首,无形中便凸显出了身份的不同,若是贫僧没有猜错,只怕帝星就在二位施主之中吧?”

    尽管觉空语出惊人,但是春亭却依然没有任何反应,他仅仅是以目光示意由我开口,似乎自己并没有什么话想要对觉空说出。

    见到春亭这般样子,我实在是没有办法,由于心中并不能完全确定觉空的打算,所以我无奈之下也只好装聋作哑,故作不知的转移话题对觉空问道。

    “觉空大师,不知您口中所提到的十三颗主星又是何物,可否为我们一一解惑?”

第一百零一章 天梁

    其实,我此刻的这番疑问,并不只是单纯的疑惑而已,其更大的用意乃是为了转移觉空的注意力。

    虽然觉空看似坦然的对我们说了这么多事情,但是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由于我们目前依然不能够确定觉空真正的目的,所以对于他刚才的疑问,我自然不能轻易给出答案。

    觉空虽然是出家人,四大皆空,但是这却并不代表他不精于世故,实际上,他心思极为通透,对于我这番顾左右而言他的用意,自然心中早已清楚。

    不过,觉空乃是聪明人,见到我的样子后,他并没有点破我的真实想法,而是装作不知的对我解释起了这所谓的紫微十三星。

    “诸位施主,凡人手中所掌握的紫微斗数,就算修到极致,充其量也不过只是能够推演命数,占卜吉凶而已,这远不是紫微斗数真正的作用。”

    “紫微斗数虽然号称是从周易中脱胎而出,但是实际上却暗藏玄机,表面的推演命数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假象而已,其真正存在的意义,其实是天道为了对抗罗睺所留出的一线生机。”

    “真正的紫微斗数,远并不像世间所流传的那般简单,其是以紫微十三主星从旁辅佐,集十三星之力,助帝星重归帝位,用天地间自古流传来的浩然正气,来抵抗魔祖罗睺的魔气。”

    “而这十三星,便是贪狼、巨门、廉贞、武曲、破军、七杀、天相、天同、天机、天梁、天府、太阳以及太阴,只要帝星入世,那这十三星便一定会随着帝星降世,成为帝星身边最为强有力的臂助。”

    讲到此处,觉空的目光再一次在我与春亭之间扫视,眼神中满是了然,话语间却并未有任何不满。

    “虽然二位施主故意装聋作哑,但是贫僧知道,其实实乃二位不愿对贫僧袒露实情,不过没关系,事关重大,贫僧可以理解二位施主的谨慎,施主们不必遮遮掩掩,大可对贫僧直抒胸臆。”

    “不过还望诸位施主相信贫僧,既然决定同行,那便是生死与共的同伴,在以后的路途中,贫僧自然会证明自己的身份,实不相瞒,其实贫僧正是这紫微十三星中的天梁星。”

    听到觉空这番自报家门,我不由得微微一愣。

    由于我自幼对命理之说颇感兴趣,所以对于这所谓的紫微十四星我自然不会毫无了解,刚刚也之所以发出询问,其实也只不过是找个理由,来以此回避觉空的疑问而已。

    所以,觉空话音刚刚落下,我的脑海中便马上浮现出了关于所谓天梁星的记载。

    天梁星,乃是紫微斗数中的十四主星之一,古称荫星,又称寿星或老人星。

    此星性属阴土,主寿主贵,福报重,有解厄制化的作用,化在性格上,多显性格敦厚,老成持重,为人默守陈规,慈悲为怀,成熟稳重,即便临危受命也丝毫不显慌乱。

    对于这些华夏最为神秘的学说,沈浪自然不会有任何的了解,所以在听到觉空这番说法之后,他不由得悄悄的拉了拉凌轩的衣袖,然后用询问的眼神看向凌轩,试图从凌轩的口中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虽然对沈浪现在的样子有些无奈,但是凌轩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面露无奈的,对其讲述起了所谓天梁星的说法。

    而在沈浪仔细的听完凌轩的解释后,清楚的知道了关于天梁星的描述,仅仅是略一思索,便看向觉空连连点头。

    “觉空大师,你还真的与这传说中的天梁星有些相似。”

    听到沈浪的话语后,我的心中其实同样点了点头,因为觉空确实是极为符合天梁星的特质。

    觉空虽然与我等年龄相仿,但是举手投足间却透露出无尽的老成与沧桑,与沈浪的活泼好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他既然身为出家人,那自然早已将慈悲为怀刻于心中,而既然他能够被大相国寺所认同,那便已经证明,他的慈悲为怀乃是从心而发,并不像某些欺世盗名的僧人一般做做样子而已。

    面对这天大的秘密,常人无不想找人倾诉,觉空知道这秘密的时候还只是个少年,而他既然能将这家传的秘密守口如瓶,自然也不难看出他的老练与稳重。

    “沈浪施主,一定要记住,看人绝对不能只看表面,以后的路途还很长,你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认真的观察贫僧。”

    面对沈浪的反应,觉空却只是淡淡一笑,语带深意的对沈浪进行了回应之后,便再度将目光转向了我与春亭,看来他早已清楚的知道,这一行人中究竟谁是主导。

    “贫僧知道,凡事都讲究眼见为实,所以即便此番自报家门,也并非觉得能够以此便得到诸位施主的信任,只不过谈到此事所以如实告知罢了,诸位施主大可以对贫僧继续保持疑惑,贫僧并不会介意。”

    “不过还请诸位耐心,现在并不是讨论其他的时间,因为贫僧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听到觉空的话,我们才猛然发现,不知不觉中话题已经几度转移,而信陵君留下来的那个故事我们依然没有听完。

    所以,我们此刻不再去思考其他琐事,而是纷纷冷静了下来,看向觉空等待他讲完这个漫长的故事。

    而在见到我们重新安静之后,觉空也没有犹豫,开口间便将这个未竟的故事继续讲述了下去。

    “鬼谷子前辈告诉先祖,罗睺修为通天,若论个人实力,在盘古大神开天后绝无敌手,而因为天道至公,所以天道同样不能对其干涉,只能留出生机,等待后人拯救神州。”

    “这所谓的生机,便是以紫微帝星为引,同时以紫微十三星为辅,集紫微十四星之力聚天地间亘古流传的浩然正气,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与其一搏的机会。”

    “但是一定要注意,即便是这样的机会,也仅仅只有三次而已,若是三次都没有彻底解决罗睺,那便再无任何办法,只能任由罗睺将这片天地重归混沌。”

第一百零二章 成败

    听到觉空认真的讲述后,我们才发现,看来事情比我们最初所想象的还要复杂许多。

    而在听到这里时,沈浪的神情已经从最初时的好奇,慢慢变成了如今的担忧,在知道处理失败的后果后,他难得的用正常的语气向觉空询问道。

    “居然只有三次机会?大师,您家祖上有没有留下记载,如果真的了那个时候,可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阿弥陀佛,施主,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那无论做些什么,都已经无济于事。”

    听沈浪问及此事,觉空那一贯平淡的语气中,不免也多了几分担忧,重重的说出了自己所知道的结果。

    “真的到了那时,所有人都只能眼看着罗睺将天地重归混沌,然后由天道出手镇压罗睺,重演地水火风,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可是如果真的到了那样的地步,新开辟的天地便早已不再是我们生存的神州了。”

    觉空语气严肃,神情中满是郑重,见到他这个样子,我们虽然心中不能完全确认,但是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认可了这样的说法,不由得开始想象,如果真的到了那天,这神州大地会是怎样一副天怒人怨的样子。

    见到觉空也没有解决的办法,沈浪的脸上再也看不到平日里的玩世不恭,而是挂满忧色,不由得踱步自语道。

    “我们居然只有三次机会,那岂不是说只要稍有失误,那我们非但不能拯救神州,反而会成为神州的罪人,这担子也太大了。”

    沈浪虽然是自言自语,但是我们所有人却都听得真切,不由得同时开始思考,如果真的到了那天,那我们该如何自处。

    “非也非也,施主,你误会了,贫僧说的是只有三次机会,却不是我们有三次机会。”

    而不同于我们的反应,在听到沈浪的这番自语后,觉空缓缓的对他摇了摇头,然后从口中再度说出了一个我们无法接受的事实。

    “鬼谷子前辈曾经告诉过先祖,事实上,在远古之时,便已经有先人曾试图对抗罗睺,但是很不幸,先人的一番谋划功亏一篑,最终只能无奈的接受失败的现实,将剩下的机会留给后人。”

    “也就是说,在先人的失败过后,留给我们的已经不是完整的三次机会了。”

    觉空的这番言论,对我们来说简直无异于晴天霹雳。

    看来并非是因为先人们对罗睺怀有畏惧,所以才把如此重任压在了我们的肩头,事实上,早在千年以前,他们就曾经试图对罗睺做出了反抗。

    可是,既然到了如今我们依然要面对,那罗睺在三元九运的转运之时所带来的危机,那当初先人们反抗的结果便显而易见。

    或许是因为罗睺过于强大,又或许是因为先人们当初在谋划上稍显不足,所以最终只能浪费了这次机会,并没有彻底的解决罗睺对于神州的隐患,所以才会有我们如今所要面对的事情。

    而如果从更深的层次思考,我们不由得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在远古时期,由于那时天地间灵气充足,所以人们大多都知晓一些修行之道,即便是天资平庸之人,在那样的环境熏陶之下,只要肯耐下心来经过几十年的苦修,最后同样可以有一身不俗的修为。

    可是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所生存的时代,正是人们口中的末法时代。

    如今,天地间的灵气极度匮乏,各门各派中的古老传承相继失传,在种种因素结合之下,如今的修士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都远远比不过远古时代的修士。

    觉空口中,那位在远古时期敢于对抗罗睺的先人,自然不会是平凡之辈,想来即便在那样的年代中,此人同样可以称为一代人杰。

    可是,就是这样惊才绝艳的前辈,最终却还是败在了罗睺的手里。

    那我们呢,能够成功的几率是不是更加微乎其微?

    这并非是我过于妄自菲薄,而是我深知我们自身的不足。

    首先,我们身处末法时代,由于灵气的缺失,所以我们从修为上就远不及先人。

    其次,哪怕事情发展到了现在的样子,我们也仅仅是在别人的口中,慢慢的补全当初所发生的故事,其实我们从来都没有过,一个能够真正触碰到当年真相的机会。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有的时候,仅仅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疏忽,就足以酿成弥天大祸,而很显然,当年真正发生过什么,对于我们依旧是一片未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事情我们并非不想注意,而是根本就无从察觉,就算我们打起精神,也一定会在某些方面有着自己不知道的疏漏。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真的能够完成前人都没有完成的壮举么?

    “大家不必如此忧虑,其实无论有多少次的机会,对于我们来说都并没有什么区别。”

    就在我因为得知此事而对自己满心怀疑之时,沉默了许久的春亭终于缓缓开口了。

    “大家已经清楚,罗睺修为通天,时间绝无敌手,若是我们行动失败,必定性命难留,那也就是说,实际上不管我们有几次机会,最终也只不过仅有一次行动的时机罢了。”

    “由于此事关乎到神州的安危,所以先人定然不会将此事当做玩笑对待,既然能够跨越千年,将重担压在我们的肩上,那便说明在我们的身上,一定有着某些不被我们自己所知道的闪光点。”

    春亭虽然许久不曾开口,但是一开口便直接找到了事情的重点,为我们分析出了两种不同的结果。

    “如果我们成功了,那神州便会安然无事,我们自然也就成了名留青史的英雄,而若是失败了,最坏的结局也不过就是看着罗睺将天下重归混沌,到了那时,全天下的人都无法独善其身,自然也不差我们这几个人了。”

    “尽人事,听天命,能够成功的阻止罗睺的阴谋自然是皆大欢喜,而就算我们失败了,起码不要留下任何遗憾,只要努力过了,结局也就不重要了。”

第一百零三章 脉络始显

    春亭看待事物的角度果然刁钻,在听到他这番认真的分析之后,我刚才的担忧忽然烟消云散。

    春亭说的没错,如果我们成功了,那我们便是千百年后都会被人传诵的英雄,能够成为英雄的机会,那我们自然要倍加珍惜。

    而如果我们失败了呢?

    觉空刚才说的很清楚,在三次机会过后,便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止罗睺将天地重归混沌的魔爪,到了那时,神州必将生灵涂炭,最终重演地水火风,再开辟出一方新的天地。

    那也就是说,我们最坏的结局,也不过是同这片天地中的所有人一样,眼睁睁看着罗睺毁灭这方天地,在不甘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可现在却还没有到那样的地步。

    虽然有些不可思议,听起来过于虚幻,但是我们似乎确实是被先人所选中的人,被他们选来对抗罗睺的最后希望。

    而既然我们有可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那我们现在便不应该瞻前顾后,担惊受怕,而是应该去认真的思考,到底要做些什么才能让最后的结果发生改变。

    春亭看着我们一个个眉宇慢慢舒展起来,知道我们理解了他口中的含义,不由得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过他却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以目光示意觉空继续开口,然后自己再度陷入沉默。

    见到春亭三言两语便重新燃起了我们的斗志,觉空的眼神中不由得多出了几分佩服,不过他也并没有过多纠结此事,而是语气和缓的说起了我们所要做的事情。

    “鬼谷子前辈告诉先祖,紫微虽是帝星,但是入世后却绝并非一帆风顺,正所谓命途多舛,只有经过一番磨砺之后,帝星才能真正的降世,成为对抗罗睺拯救神州的希望。”

    “由于帝星刚入世时,对一切都茫然无知,如同一张白纸,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其他人在旁守护,确保帝星不会沉寂一生,也不会走入歧途,否则便只能等待下一个轮回。”

    说到这里,觉空忽然用满怀深意的目光看了看我,口中语气严肃。

    “实不相瞒,千百年以来,帝星其实并非第一次入世,但是此前的帝星,在真正成长为能够对抗罗睺的存在之前,全部都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帝星无法以最佳的状态面对最后的决战。”

    “由于机会稀少,所以此前的几位帝星在出现问题之后,最终都选择了放弃,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将机会留给后人,希望后人能以最佳的状态,去完成这番跨越千年的神州拯救计划。”

    “但是与此同时,虽然他们放弃了计划,但是他们却也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借助自己所在的势力,去努力为后人留下些什么,争取让后人能够少走一些弯路,增添几分对罗睺的胜算。”

    “关山!”

    众人安静的听觉空讲到这里,却不料一旁的薛楠惊呼出声,神情间满是惊讶。

    “既有自己所在的势力,同时又发动势力,努力去做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为后人留出更多的机会,难道此前的帝星便是历代的关山魁首?”

    “阿弥陀佛,薛楠施主果然颇有慧根,居然能够从贫僧的只言片语中,便大致猜出了事情的真相。”

    觉空似乎没有想到,第一个想通其中究竟的居然会是薛楠,脸上露出了些许的惊讶,不过很快他便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语气中满是佩服。

    “施主所言不错,关山一心只为守护神州安危,其最初的魁首便是第一代帝星本人,由于他觉得仅凭自己一人之力,无法与魔祖罗睺所蛊惑的大众相对抗,所以才成立了这方势力。”

    “自古以来,关山并非每个时期都有魁首的存在,多数时期都是由他人代理魁首一位,可是只要有人能够成为魁首,那么此人便必定是帝星入命之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关山真正的首领。”

    听到觉空言之凿凿的说法,我终于理清了一切事情的脉络。

    我最初只不过是想要寻找父亲的下落,所以才踏上了这条充满离奇的道路,顺着父亲的踪迹,去寻找那五尊传说中至关重要的神秘雕像。

    而就在寻找雕像的过程中,我不仅知道了关山与弱水两方势力的存在,同时也知道了弈和麾下幽冥的起因,更是多次被牵扯到了鬼谷一脉的传承之中。

    我本以为这只不过机缘巧合,直到如今我才终于明白,原来这些事情都是早已注定的。

    为什么所有人都坚定的称我为鬼谷转世?

    为什么春亭忽然称我为关山魁首?

    又为什么我们本来只是寻找雕像,如今却又被卷入到这场跨越千年的谋划之中?

    因为这一切本就是一件事情。

    觉空告诉我们,关山乃是第一代帝星所成立的势力,而春亭此前同样告诉过我们,关山第一代魁首,正是传说中治理水患的第一代天下共主,大禹。

    由于觉空刚才开口之时,春亭没有丝毫反驳,所以,那也就意味着,大禹,正是传说中的第一位帝星入命之人!

    通过万象神宫中无支祁所告诉我们的故事,我们不难听出,大禹发现了罗睺的存在,同时也知晓了罗睺企图毁灭天下的意图,对于这位天下共主来说,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所以有所准备。

    北极五星分别对应神州五方大地,同时也指代五方大地上所生存的人们,五星总是聚集在帝王身边,这表示五方诸侯拥戴帝王;五星聚集度数就是五方诸侯拥戴帝王的程度,若以北极一到四与北极星的距离表示,那是约10度;若以北极一到北极三的距离表示,那是约5度20分,即五星若聚集在5~10度的天区内,就算是真心拥护帝王。

    “他告诉先祖,由于事关天下苍生,所以这所谓的谋划极度重要,并且需要几代人接连不断的努力,”

    “最后告诉先祖,若是先祖愿意参与这番谋划,他完全可以解决魏国目前的困境,甚至可以让先祖威震天下,但是与之相对的,先祖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第一百零四章 印证

    虽然与先前了解到的故事有所区别,但是这并非是我毫无根据的猜测,只要认真的将两个故事互相结合,便不难得出我现在所作出的的结论。

    传说中的女娲娘娘,正是第一个发现罗睺阴谋之人。

    或许她便是觉空口中那第一次与罗睺对抗之人,也或许她发现罗睺之后并没有轻举妄动,总之,为了神州的安危,她第一个想出了所谓以紫微镇压罗睺的办法,并且做出了最初的一番谋划。

    或许是出于避人耳目的原因,所以女娲娘娘并没有直接说出这个办法,而是在表面上派下法旨,对外号称由来自天柱一族的大禹守护神州,而实际上,大禹便正是那最为关键的帝星入命之人。

    既然身为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那大禹自然知道自己身负的使命有多么重要,不过由于那时神州水患肆虐,百姓民不聊生,所以他不得不将罗睺置之一旁,开始专心的治理起上古时期那场肆虐神州的水患。

    由于无支祁精通水性,所以大禹特意前去寻他与其一起治理水患,而就是在这治理水患的过程中,大禹再一次察觉到了罗睺的踪迹。

    为了避免这番谋划被人发现,所以大禹始终装作对此事一无所知的模样,生怕被罗睺有所察觉,而这一次的发现,却正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而除了这一点之外,接下来所发生的故事,便与无支祁在万象神宫中对我们所讲的没有任何区别了。

    大禹有感于自己独木难支,所以才着手成立了关山这方势力,以此作为他对抗罗睺的一大助力。

    同时,在无支祁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听出,为了神州安危,大禹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修为与性命,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神州留下布置,其目的只是为了对抗罗睺。

    正是在神州安危以及大禹的大义感召之下,无支祁最终决定同他一起对抗罗睺,让自己成为了大禹口中的那个引导之人。

    就因为当初的这个承诺,无支祁甚至不惜将自己封印在龟山千年,直到我们找到万象神宫,这段被尘封的故事才终于得以大白于天日之中。

    这样的猜测,或许便可以合理的解释,为何觉空说大禹乃是早已知晓一切的帝星入命之人,而在无支祁所讲述的故事中,却是他与大禹一起发现了罗睺的踪迹,从而才得知他要毁灭神州的阴谋。

    其真正的原因,便是因为此事过于重要,所以大禹在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之时,绝不能表现出自己对此事的任何了解。

    若是罗睺发现了大禹知晓自己的存在,便一定会对其多有注意,只要大禹稍有不慎,便会被罗睺发现那所谓紫微镇罗睺的计划,只要这计划被其发现,那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会变得异常艰难。

    而治理水患一事却正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大禹与无支祁发现了罗睺的踪迹,并且发现了那些记载有他生平故事的浮雕,即便对此事一无所知之人,凭借这些浮雕,也已经足够复原当初的故事。

    由于事关神州安危,所以无论是谁知道了当初的故事,那都一定会去思考如何对抗罗睺,拯救神州,可是在没有任何具体办法的情况下,罗睺身为魔祖的骄傲,驱使他并不会过多在意。

    大禹知道,有了这样的发现后,他便再也不用小心的隐藏自己所有的计划,对于一些并不重要的布置,他完全可以放在明面上随意施为,即便罗睺知道了这些事情,由于并不会对他造成任何影响,所以他也绝不会出手阻拦。

    所以,大禹将计就计,在表现出对于神州安危的担忧之时,却又表示出了一副对罗睺没有任何办法的模样,让罗睺以为他只是偶然间发现了这个故事,以此降低了罗睺对他的戒备之心。

    再一次整理了自己脑中的想法之后,我便将所有的猜测认真的对众人全盘托出,试图集合众人的智慧,让这个故事变的更加完整。

    在我不急不缓的讲述之中,很快,众人便已经知道了我对于这件事情所有的猜想。

    而在听完之后,众人也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而是纷纷开始自己的思考,去探究在我的这番推断中,有没有什么不合情理的地方。

    “不错,在两种说法互相补充之后,这个故事明显完整了许多。”

    而在一番思考之后,第一个开口打破沉默的,正是此前一直陷于沉默的春亭,他默默的点了点头,语气中对我的猜测表示出了肯定。

    “如果依照韩川的这个想法,那么禹帝当初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才会对无支祁做出了一定程度的隐瞒,其中便包括了自己的身份,以及对抗罗睺的谋划与布局。”

    “但是除此之外的许多事情,在两种不同的说法中却都可以互相得到印证,觉空自然不会见过万象神宫中的无支祁,那也就证明着,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点,正是事情最为原本的模样。”

    “阿弥陀佛,贫僧口中的这个故事,乃是从信陵君时开始,由一辈又一辈的人口口相传而来,其中或许会因为年代久远而有所遗漏,但是却绝不会有人对此事做出半分扭曲。”

    听到春亭如此说法,觉空这时候也开口附和,对我们极为认真的再度确定道。

    “除了这一个渠道之外,贫僧从未在任何地方听过任何关于此事的记载,所以也就不存在着丝毫被人误导的可能。”

    “换言之,若是诸位曾在其他地方听到过另外的故事,那么大可以将那个故事与贫僧口中的故事相互印证,或许二者的不同之处,正是贫僧的故事中所缺失的那一部分。”

    而就在这时,薛楠却忽然开口,她并没有过多关注这个故事最原本的模样,而是看向觉空,问起了我们最初的疑问。

    “大师,既然都说到了这里,那您是不是应该告诉我们,您这一脉传承千年所为的到底是什么,而这开封城中又到底有着怎么样的玄机?”

第一百零五章 密道

    薛楠这一问,可谓是直接说到了事情的重点。

    无论当年到底发生过什么,那都早已是千年之前的旧事罢了,往事重提,虽然能让我们知晓一切的始末,却并不能对往事有任何改变。

    而如今,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其实是觉空最初所言之事,也就是他身为信陵君魏无忌一脉,却不惜千年以来都藏身于大相国寺的秘密。

    而在听到薛楠的疑问后,觉空面上浮现出了一丝歉色,开口的语气间极为诚恳。

    “阿弥陀佛,薛楠施主勿怪,这个秘密在贫僧心中实在是忍耐了太久,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讲出口的机会,才让贫僧一时之间说的有些多了。”

    “至于贫僧这一脉传承千年的真正目的,其实正如贫僧刚才所说,那便是为历朝历代的君王修建这开封城,并且一定要保证这开封城的布局在千年后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仅此而已。”

    虽然觉空坦然的对我们做出了解释,但是我们脸上的神情却依旧显示出了极度的不满。

    这样的答案,非但不会让我们有所了解,反而会让我们更加迷惑。

    无论是通天彻地无所不能的鬼谷子,还是被称为战国四君子之首的魏无忌,二者都是那个年代最为闪耀的人杰,而此二人的这一番密谋,难道仅仅是为了后世千年这开封城的布局么?

    很明显,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笑的笑话。

    “阿弥陀佛,是贫僧没有说清楚,诸位莫急。”

    见到我们脸上的不满之后,觉空似乎也觉得自己说的未免有些不清不楚,不由得再度开口解释道。

    “当初鬼谷子前辈在告知先祖紫微镇罗睺之事后,又告知先祖,紫微虽为最尊贵的帝星,但是在面对罗睺时却显得独力难支,所以若是想要成功,便一定需要其他十三星的辅佐。”

    “鬼谷子收取各国的至宝,乃是为了以沾染国运的器物布下阵法,让紫微在最终决战时,能够更好的汇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以此增加最终决战时成功的几率。”

    “而鬼谷子前辈之所以没有收取魏国的至宝,其一是因为魏国并没有被他看中的宝物,而更要的原因,则是鬼谷子前辈发现,比起所谓的宝物来说,先祖更加重要,因为先祖本人正是这紫微十三星之一。”

    在听到觉空如此说法之后,我再度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如果按照刚才的说法,那所谓的紫微帝星其实并不是同一个人,第一代帝星正是传说中的天下共主大禹,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是如今的帝星,似乎正是我自己。

    而觉空刚才还曾对我们说过,他自己正是如今紫微十三星中的天梁星,再加上他现在口中称信陵君同样是这十三星之一,不禁让我从心底升起了一个新的猜想。

    信陵君与觉空同为十三星,这应该不只是一个巧合而已,难道这神秘莫测的紫微十三星,都是一脉传承下来的么?

    “阿弥陀佛,韩川施主,凡事无绝对。”

    很神奇,虽然我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不过在看到我沉思的模样之后,觉空似乎清楚的知道我在想些什么,忽然开口对我解释道。

    “紫微帝星尊贵不凡,神秘莫测,可能每个时代都有帝星入命之人,但是也有可能千年难遇,这般命数已经超脱了一切的卜算之道,远非人力能够改变之事。”

    “可是其他的紫微十三星却不同,在每个时代都一定会有紫微十三星的存在,即便其中有人遭遇变故,不幸身亡,那也一定会很快出现一个相同命格的人取代此人的位置。”

    “不过,即便世间从未缺少过这十三星的存在,但是只要这十三星没有聚集到帝星的周围,那便绝不会对他的生活造成任何影响。”

    “此人或许会是一方封疆大吏,也或许会是贩夫走卒,甚至可能是街边流浪的乞者,只要一日没有遇到帝星,那他便一日都不会显示出任何与常人的不同。”

    见到我若有所思的样子,觉空语气稍稍减缓,努力让自己的解释更加清楚。

    “正如施主的猜测一般,贫僧这一脉的确自古以来便始终都是紫微十三星之一,但是或许施主有些误会,并非所有的十三星中人都是从古时一脉相传,贫僧这一脉其实属于特例。”

    “据先祖留下的话语中记载,这十三星中确有几星同贫僧这般一脉相传,但是大多数却并非如此,而是被天道选中之人,彼此之间可能看似毫无关联,但是在阴错阳差间,最终一定会聚集到一起。”

    觉空似乎不想对此事多做解释,说到这里便话锋一转,对我们讲起了这段故事的结尾。

    “在对先祖认真的讲述了所有的故事之后,鬼谷子前辈告诉先祖,他可以为先祖解决魏国目前的困境,甚至可以让先祖威震天下,不过其相应的代价,便是等到此间事了,先祖必须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当然,鬼谷子前辈口中所谓的献出生命并非是真的要先祖丧命,而是在处理好魏国的事情之后,让先祖找一个理由诈死隐世,从此改名换姓,更换容貌,以一个崭新的身份出现在神州大地,与他一起完成那场跨越千年的布局。”

    “虽然事情重大,鬼谷子前辈也知道,正因为此事过于重要所以才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出决定的事情,所以他最终告诉先祖,无论先祖是否愿意参与进这场计划,他都会出手解决魏国目前的困境,不过同样的,先祖需要为他做一件事情。”

    “他告诉先祖,由于事关天下苍生,所以这所谓的谋划极度重要,并且很是复杂,需要几代人接连不断的努力,而在这之中,正好有一件事情与先祖颇有几分关联。”

    “那就是在先祖的故宅之处,也就是如今我们所在的大相国寺之下,由先祖派人秘密挖掘出一座四通八达的密道,并且确保哪怕在千年过后,这条密道也不会有丝毫变化,依然可以正常使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673/ 第一时间欣赏关山纪年最新章节! 作者:风起深秋所写的《关山纪年》为转载作品,关山纪年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关山纪年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关山纪年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关山纪年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关山纪年介绍:
十三年后,让你体验到如同当初鬼吹灯般的悬疑探险。几十年前一起离奇的失踪,竟意外的牵扯出了隐藏千年的故事。本书又名:《华夏历史倒叙之路》《韩川与他的朋友们奇妙游记》《九鼎与传国玉玺通用维修指南》《全世界都知道只有主角不知道的千古秘闻之旅》等等……目前进展(袁天罡)杨广衣冠冢→(常遇春)朱元璋地下皇陵→(陈庆之)禹河故道→(武则天)万象神宫Ps:本书内容无任何诸天、漫威成分,书中糅合华夏千年所传正史野史上古神话,请诸位仔细斟酌是否合乎口味。书友群:543121277 欢迎诸位莅临指正关山纪年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关山纪年,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关山纪年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