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李逵的逆袭之路TXT下载李逵的逆袭之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李逵的逆袭之路全文阅读

作者:水鬼游魂     李逵的逆袭之路txt下载     李逵的逆袭之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016章 欺人太甚

    面对老虎的巨大威胁,百丈村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

    主要老虎呆着的地方太让村里人愤怒了,那个山头可是百丈村的祖坟。

    欺负人都欺负到祖宗头上来,这还能忍?

    愤怒不等于失去理智,都知道老虎不好惹,也有明知道老虎不好惹,但还是决定要惹一惹的村民。主要是善于种地的村民认为应该报官,但是善于打猎的村民认为人多力量大,说不定就能将老虎打死,大家发一笔大财。

    于是村子里的村民分成了两派人,打虎派和报官派。

    两派人唇枪舌剑的斗的不亦乐乎,反倒是村子的主心骨老族长却从头到尾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这有点反常。

    而且两派理由都很充足。

    打虎派认为:要是报官,官府自然会派人过来,以前是假的,大家糊弄一下也就算了。但这次是真的,老虎没有被打死之前,官府的衙役肯定不会撤离。村子怎么可能负担几十个人的吃喝?没钱,咋办事?只能让村子里的老少爷们一起上阵,仗着人多将老虎打死。

    报官派却坚定的认为:老虎吃人,还狡猾。是个人就能打死老虎,这天底下还有老虎的活路吗?万一村子里因为打虎,反被老虎咬死了人,最终老虎还没有被打死,岂不是两头皆空?

    当然也有另外一小撮人,挺不和谐的认为:老虎是李逵带到坟地的,就该让李逵去解决。

    都说这一小撮人最不受待见呢?

    一来,惹怒了李逵,打一顿,这是活该。在李逵威胁的死亡之眼之下,有这心思的人都选择了闭嘴。

    其次,谁都明白的道理,一个人在野外遇到老虎,能跑掉已经是万幸了,哪敢去招惹这锦毛畜生?谁也没想过李逵一个人是否能打死老虎。

    “三叔哎,您老就说两句吧?”

    眼瞅着两派人争执不下,总不能老虎好好的,村子里先打起来了吧?无奈之下,只能求老族长来出面主持公道了。

    老族长瞅了一眼村子里的族人,冷哼了一声,颇为气恼,阴阳怪气的开始说风凉话:“吵完了?没吵出个结果?接着吵呀!”

    “三叔,您老在村子里威信最大,村子里大大小小的事,大伙儿就算是商量出了想法,最后还不得您老主持公道。咱们这是一事不烦二主,您老受累,选一个就成。”

    “选了你的,大林他们不服气,这不还得吵嘛!老头子不做这得罪人的事!”

    老族长还拿捏上了,他整日里尽做让小辈们下不来台的事,也不见他有存愧疚过啊!这会儿,却摆摆谱,让这些小辈敢怒不敢言。

    “三叔,你就说句公道话,打老虎有什么不好?这老虎打死了,皮能卖,肉能吃,连骨头都有人收。这老虎全身上下都是宝。再说了,就算是报官,要是县里来了人,让我们村子就要承担酒肉供应,岂不是让我等破家?”

    “可老虎凶得很,别说咬人了,就算是被爪子挠一下,非重伤不可,打老虎?别老虎没打着,把命给搭上。”

    老族长也算是听明白了,支持打老虎的多半是贪财,但是人数太少,他们觉得不可靠,想把全村人都拉上。

    而支持报官的呢?就一个原因,怕死。

    怕死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说出来也没啥。

    老族长琢磨了一阵,点头道:“既然如此,先打老虎,要是村子里的后生们降不住老虎,再报官。”

    “三叔!”这是拍死的不甘心。

    “三叔,您瞧好吧!”

    老头摇头晃脑的得意道:“话得说在前头,去打虎的族人,都得是自愿前去。总不能别人不想打虎,硬拉上吧?这是不给人活路,咱们百丈村李姓族人可做不出来这等腌臜事。支持报官的也别眼热人家打虎的族人,打到了老虎,所有的好处都是他们的。但是打虎有风险,万一不成,伤着人了,你们得出一笔粮食你们看如何?李逵还是个孩子,年纪太小,还有寡母需要养,你们就别惦记了。李全是个傻子,去了只能喂老虎,也别想着带上他了。”

    “就按三叔的意思办。只是,三叔啊!俺心里还是觉得报官好,大家都是族里的兄弟,真要是出了事,如何面对孤儿寡母?”

    “这你就别费心思了,族里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人饿死。”

    这就算是定下来了,但是想要打虎的几位傻眼了,在他们原本的计划中,李逵和李全这俩人是打虎队的主力,一个势大力沉,一个武艺出众。这两人要不去,打虎队的威力立马下降了七成。本来支持打虎得族人就少,眼尖的娘们也拉扯着自己家的汉子。

    万一真死在了老虎嘴里,往后的日子可咋过?

    于是支持打虎的族人越来越少,最后只有大林一个傻呼呼的站在空地上,气地差点原地飞升而去。

    太不讲义气了,这还是人吗?

    这时,老族长的气势瞬间涨满了,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根木柴,劈头盖脸的就往大林的身上招呼,口中还念叨着:“让你去打虎,老虎是你这等怂货能招惹的吗?就你这熊样子,还想要打老虎,还敢在老夫面前闹腾……”

    老头打了一通,双手捂着膝盖,木柴棍丢在了身边,喘气威胁道:“不准跑!”

    李林也是傻眼了,说好的同仇敌忾,兄弟之间立刻就土崩瓦解,这让他有种众叛亲离的悲凉。被老族长追着打,他还能不跑。一边跑,还一边告饶:“三叔,我错了,错了!”

    最后,三叔公当机立断,宣布:“报官,明日就去。”

    于是这场争论就此结束。

    再说灵智上人。

    他当时差点就将李逵杀了,解决掉这个大隐患,却被李逵使了黑手,用石头蛋子伤到了眼眶。虽然眼珠子没有捣烂,但是他知道,这只受伤的眼睛多半瞎了。灵智上人是个心黑谨慎的人,他逃跑之后立刻在山林里慌不择路的乱跑,就是不给李逵追上的机会。

    然后在山林里躲了一天一夜之后,料定李逵这小子没啥耐心,应该回村子里了,这才回到了他的老巢。就是他平日里睡觉的山洞。

    进了山洞之后,他傻眼了,他的家当都被洗劫一空不说,还有他是视为珍宝的丹药,也被李逵这混小子砸碎了丢弃在一起,混合了泥土的丹药,各种不同的药物都被搀和在一起,显然都不能用了,他也不敢吃,保不齐能吃死人。看到这一幕,灵智上人心疼的心头都在滴血。

    看着有些药丸似乎还能用,拿起来在鼻尖嗅了嗅,顿时气地将药丸丢掉,拿药丸的手指在石壁上死命的磨蹭了几下,恶心的脸都绿了:“是尿!”

    要是李逵在这里,肯定高兴的抬杠:“小太爷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对坏蛋,就喜欢把事情做绝。你能奈我何?”

    火把照耀下,灵智上人横肉滋生的一张凶脸更添了几分狰狞,一个眼眶还用碎布简单包扎了一下,更显得怪异无比。他的视线突然落在被捣毁的丹药上面的石壁上,就见上面用木炭写了两行字:“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李逵留!”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两句话平白无奇,但却将灵智上人如同定住了一般,似乎有无穷无尽的魔力。

    这是李逵?

    他一直认为的山里的傻小子。

    更让他生气的是,李逵这小子还认识字。

    想到曾经认定李逵就是个傻子的灵智上人,再也无法承受欺骗带来的懊恼,尤其是李逵竟然隐藏的如此之深。

    扑——

    一口血就喷到了石壁上。

    灵智上人单手扶着洞壁,剩下的那个眼珠子仿佛能喷射出火焰一般,咬着后槽牙一个字一个字往外吐字:“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第017章 人上人

    就灵智上人的性子,遇到李逵这等大逆不道的混小子,肯定是提起钢刀杀过去。

    对他来说,一切比他弱小的生命,都是他可以随意决定对方命运的渺小生灵。他可以杀人,但是却不能忍受自己被人下阴招的事实。

    李逵显然已经触碰到了他的逆鳞。

    但很不幸的是,他也想提着刀杀上门去,将李逵这浑球大卸八块,可是他心里没底啊!

    武力上,他已经验证了自己从杨玄感墓中带出来的药方确实有用,而且效果很好。只要能够知道李逵如何安全渡过药物的反噬,如何挺过来,他就能将药方用在自己身上,将自己的境界提高到化境,刀罡一出,江湖之中谁与争锋?

    然后凭借偌大的名头,成就绿林之中绝无仅有的霸业,建立一方事业,说不定那天高兴了,将皇帝拉下马来也做得。

    可如今的灵智上人,面对李逵。

    双方有兵刃的前提下,他稳输。

    这就尴尬了,他恨不得将百丈村的人都灭了,好消解他的心头之恨。但是很可能仇没有报,把自己给搭进去。

    另外,他的刀也不见了。

    连把趁手的武器都没有,还怎么和李逵去拼命?

    尤其是李逵表现出来的隐忍,让灵智上人想起来就害怕。四年了,他竟然四年之中都没有发现李逵竟然识字?往日里,这小子装着睁眼瞎的样子骗了他四年,就这份心机,肯定比他强。阴险至极,无耻至极,简直就是个心机男,处处给他药吃,直到他想要毁灭掉李逵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被药傻了。

    他怎么会知道,李逵识字是被药物反噬,病倒之后的事。满打满算才几个月。以前的李逵是真不识字,而且还懒得认字。穿越后的李逵,其实在大宋文化街来说,水准一般,但眼界和见识可以说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和他比。

    灵智上人咬着后槽牙,站在李逵写的字面前,不好看,也说不上丑。似乎比自己还好那么一丢丢,脸色阴晴不定的瞪眼看着,最后长叹一口气,他忍了。

    因为他想到一句话,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有道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正因为这句话,救了灵智上人一命。

    他这辈子都没有想过自己有做君子的一天,这一次,他是被逼的。害怕李逵赶来,准备打点行装离开。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灵智上人在李逵身上折了个干净,对李逵的提防自然会越来越重。更何况,他如今重伤,还很不凑巧的伤到了眼睛。

    双目留了一个好用的,但看人看物,都是斜的,这时候和李逵撞上,他说不定就要交代在这蒙山之中了。

    想来想去只能走为上策。

    灵智上人在洞口的火塘开始扒拉,灰烬去除之后,是硬邦邦黑黢黢的泥土,都已经结成坚硬的泥板了,用石头砸开之后,继续在火塘里挖掘,足足挖了有一尺多深,才找到了一个匣子。抽开匣子之后,一模金色的光芒映在他的脸上,是金子。还有一把短刀。

    他随意的将匣子包裹了起来,茫然的站在洞外。

    他该去哪里?

    去北方,也不是什么好选择,他有个对头在北方,以前打不过,现在更是惹不起。一咬牙,决定南下。

    得亏灵智上人走的早,第二日清晨,李逵就鬼鬼祟祟的从断崖那边爬上来,顺着小路再一次出现在山洞里。看到了被挖开的火塘,他突然惊觉起来,但是山洞里没有最近生火的痕迹,显然灵智上人来过,起了财货,人已走了。

    李逵在草丛里趴了一个时辰,也不见动静,这才懊恼起来:“活该轮不上我发财啊!那个坑里明显有和匣子的痕迹,匣子里肯定是金子,说不定还有宝石……”李逵越想越懊恼,后悔的肠子都快青了。

    无法解决掉灵智上人这个威胁,对李逵来说确实是遗憾。至于老虎,他睡一觉想明白了,鬼王斧在手,凭什么还要怕老虎?

    害怕的应该是老虎才对啊!

    可惜,老虎和人都没让他撞上。

    不得已,他只能匆匆往村子里赶,老族长点名要带他去县城里见世面,盛情难却,不得已,只好应承了下来。

    李逵并不愿意离开百丈山,毕竟灵智上人一日不除,他和百丈村的村民都将生活在威胁之中。万一他不在村子里,灵智上人来了呢?

    百丈村又有谁能够制的住这人?

    可当灵智上人似乎真的离开了这片山林,李逵却有种可惜。重生以来,灵智上人是他第一个对手,而且还是一个很厉害的对手,为什么灵智上人会输,连他都觉得是运气。毕竟直到现在,李逵都认为灵智上人在武学上比他强。

    这种强,更多的是源于李逵的武学都是灵智上人教的,他只能用灵智上人教授的招式反击,但灵智上人进攻的手段,他却一无所知。

    回到村子里,准备去县城的人都等着他,老族长是主角,自然不能少。他儿子,七叔李洪,当牲口使唤的李全,他背上全是包裹,足足有上百斤重。

    山里人出门,讲究一个节省。

    要是出一趟门还能挣些钱回来,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李全背着的就是老族长一路上的盘缠,本钱,还有发家致富的家底,部分村里人的一些皮货,卖了换钱。

    一行人,也没有牲口,直接上路。

    晌午到了蒙山镇,匆匆吃了一点干粮,不敢耽搁,继续上路。一天之内赶到县里是不太现实的,老族长的策略是第一天先走到靠近县城的一座破道观,不花钱住一晚。然后第二天,上午就能赶上入城。

    一路无话,到了道观,小童安排了一处厢房,这才住下。路上李逵帮着李全分担了不少重物,但是李全这家伙,肚子像是打鼓一样叫唤。叫唤的越欢实,似乎越没有力气。有气无力的躺在地上,张着嘴嚷嚷:“好饿!”

    可惜,大家都累,根本就没人搭理他。

    李全只好爬起来,无趣的烤着干粮,就着火光,老族长翻开了他的黄历,琢磨起来。

    “诸事皆宜!”

    “字数不太对啊!”

    宜,这个字老族长认得。但是其他的字,他也是靠猜。李逵瞅了一眼,随口道:“三叔公,明日宜祭祀,要不给观里上柱香吧?”

    “不要花钱啊!”

    老头一听到上香顿时急了,上香可不是一笔小钱,他气地都快蹦起来好好教训这个祖孙,还没学会挣钱,就学会了败家,百丈村的万世基业,如何才能崛起?

    突然,老族长愣住了,面色古怪的打量李逵,突然一把抓住了李逵的手腕子,激动道:“逵娃子,你认字?”

    李逵迟疑了一下,点头道:“认识一些。”

    “这俩字念什么?”

    “动土啊!”

    李逵解释道:“比如造房子挖个地基之类的,这都算是动土。”

    “这个呢?”

    “开市啊!做生意的开门吉利,做生意发大财。”

    ……

    一本黄历有多少生字?甭管老族长知道哪里,他都能说上来,而随着李逵说的越多,老族长脸上的笑容就更甚。

    大半夜的,老头在破败的道观里抽风傻笑:“好小子,好小子,我百丈村终于出了个读书人。”

    说完,又给补了一句:“逵娃子,你小子藏得可深,是个人上人的样子!”

    李逵羞愧的埋着头不敢看人,读书人就是看懂黄历的水准?

    真要是这样,也太掉价了。

    老族长是高兴了,心里也更加笃定的认为李逵就是他百丈村的那个‘天选之子’,是带领家族走上巅峰的族中第一英才。虽说老族长依旧对灵智上人心有芥蒂,但是看着李逵,心头是越来越欢喜。他自然而然的认为教李逵认字的非灵智上人莫属,毕竟百丈村没人识字,周围也没有识字的先生可以教李逵认字。不是灵智上人,是哪个?他想起李逵曾经的志向,不由心动起来,莫非李逵说的还有几分把握?想到此处,不由心花怒放,忍不住赞道:“灵智上人这贼……和尚,终于做了一件好事。”

第018章 黑店

    李逵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就算是眼光超前,拥有快一千年的超前眼光,毕竟他也不是学历史学的专业人才,常识性的知识知道不少。但是放在了北宋,他还是得两眼一抹黑的抓瞎。

    更何况是在京东东路,沂州下的沂水县下的蒙山镇这等偏僻地方……

    他对北宋所有的记忆,基本上就停留在了百丈村方圆几十里的区域。他就算是打猎,也不敢进入深山老林子里,万一迷路走不出来可怎么办?

    这趟去沂水县,对他来说简直是奔着大场面去的目的。

    越是靠近县城,他的目光就不停在周围景物之中打量,老族长和七叔也暗暗好笑,别看李逵在百丈村横的一逼,但是出了百丈村,也就是个乡下小子。甚至父子俩人很不厚道的想到,这家伙要是进了县城,恐怕都会迷路。

    “草屋!”

    “泥墙!”

    “差评!”

    穷成这样,还敢说是华夏古代第一富足王朝?

    “这土墙,比百丈村的寨墙也搞不了多少,两丈都欠奉,也敢说是城墙,挡个蟊贼都不成?”

    “进城之后,坑坑洼洼,下雨指不定溅一身泥?”

    ……

    谁也不知道,李逵的肚子里嘀咕着各种吐槽,似乎对所见所闻都表现出很不受待见的样子。但却忍不住还会好奇的四处打量。

    入城之后,老族长对李逵说道:“逵娃子,我和你七叔去卖山货,你带着李全去买一些热食充饥。”说话间,从兜里摸出七八个大子,迟疑着又给添了五枚,递向了李逵。

    李逵也知道有山货要卖,这些山货还不是老族长自家的,而是整个村子各家将有价值的山货聚拢起来,让老族长捎带着将这些山里的特产卖掉,在县城卖,可以比在蒙山镇多卖上不少钱。做买卖,李逵不顶事,李全不坏事已经很不错了。他都嚷嚷了一路:“饿了!”

    要是不给点甜头,李全这傻小子肯定要尥蹶子。

    李逵低头看着老族长手里递给他的钱,问:“三叔公,你这是干啥?”

    “傻小子,你带钱了吗?”

    老族长笑道:“蒙山镇有乡亲在,自然可以管你一顿饭食。村子里不少山货都是在镇子里寄卖,卖多少,吃多少,都不用当下结算。可是在县城里,抬头就是花钱的地方,你一个傻小子兜里没钱,在县城里可就寸步难行了。”

    说到钱,李逵自然没有。但是他带来宝贝来了城里,甚至他觉得自己发家致富的本钱就在今天可以筹齐了。

    胸脯拍的震天响,李逵豪气道:“三叔公,您老放一万个心,咱们不会吃霸王餐。虽然没带钱,可是我也是带着山货,价值不菲,就李全的肚子,撑破了肚皮也吃不尽。”

    “哦,你还带了山货?”

    老族长好奇道:“百丈村也就是皮子值点钱,隆冬的狐狸皮,獾子皮都可以卖上不错的价格,可惜太少,平日里也少见;狍子、麂子皮倒是多见,但是价值不高;狼皮倒是价格不错,只要皮子好,商人能出高价。可村子里今年的狼都是你猎的,皮子都穿在了你娘身上,你拿什么换钱去?”

    “三叔公,你就别管了。您老就告诉我,城里有几家药铺,都在什么地方吧?”

    李逵急吼吼道,他也是吃了一天的干粮,嗓子眼沙的难受,进了县城还不犒劳自己,吃点顺口的美食。

    老族长呵呵笑起来,似乎对李逵的不自量力有种特殊的恶趣味,不算是幸灾乐祸,最多就是长辈对晚辈犯错的好笑。既然李逵坚持,他就让这小子碰一鼻子灰也好,好让这小子认清事实。他估量这李逵应该是采到药了。百丈村就在山里,要是采药能发财,村里人早就动心思了。

    想起年少的时候,自己跟着阿爷进城,也是像李逵这样自信,可惜在城里差点走丢,坐在大街上哭了一下午……

    与其说教,还不如让他自己去闯荡。

    吃亏也是福。

    只不过他有点担心,李逵这火爆的性子,万一闹事城里人可不比村子里的人经得住他的欺负,于是嘱咐道:“逵娃子,你看这点李全,这小子脑筋不好使了,别走丢了。另外千万不要莽撞,出门在外,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凡事忍让,才能平安。平安才是福!”

    “三叔公,小子省的!”

    “都说是人离乡贱,就是没有了乡亲们的帮衬……”

    人上了岁数,话就多了起来,经常会引起小辈们的不耐烦。老族长的谆谆教导之下,发现自己的话不太对味。主要是李逵这小子在村子里名声可不怎么地,就算是在村子里犯浑,同村的族人也不会和他死活过不去,但李逵……也难说。

    好吧,李逵已经将族人都得罪光了,多半指望不上族人的帮衬。

    老族长叹气道:“去吧,去吧!我和你三叔去坊市,你们要是卖的顺利,就来市场。要是半路上耽搁了,去县衙门口等着。”

    “放心吧!”

    李逵自信满满的朝着老族长指点的药铺走去,这破县城就三四条街,还能让他走丢?找药铺也容易的很,朝着街一直往前走,没多久,就看到了招牌,济民堂。

    李逵迈腿走进了药铺,成药浓厚的草药气味扑面而来,入冬之后,草药铺的生意要比往常好一些。但也不过寥寥几人光顾,都是行色匆匆,抓好了药就匆匆离开,不带耽搁的。毕竟家里有人病了,少不了忧心忡忡。

    铛铛铛

    李逵靠着药铺的柜台,将药铺的柜台拍的震天响。口里还嚣张不已道:“来大生意了。”

    药铺的学徒慢腾腾的走到了李逵面前,隔着柜台,目光警惕的看着李逵,开口就让李逵很不舒服:“想闹事,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李逵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涨气势,好将他怀里的人参卖个高价。

    见对方小小一学徒,竟然不怕他,顿时有点下不来台,举起的拳头已经在半空中了,想起老族长的嘱咐,顿时放了下来。他也奇怪,原本的自己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性格,暴躁,没有耐心,似乎还很容易发火。他猜测应该是收到李逵暴躁性格的影响。

    气性这东西,恐怕一时半伙也难改。

    李逵心中暗道:“我忍!”

    他从胸口掏出一个布袋子,打开之后,露出十来支山参,最小的也有二两重,大的估计能有半斤。这份豪气,让他信心倍增,嚷嚷道:“估个价吧?你这学徒也没这资格谈我的买卖。让掌柜的出来,咱们好好谈谈价。”

    小学徒咧嘴,冷笑道;“掌柜的忙,我看就不用了。好在在下虽然学艺不精,但给你送来的药材估计还是有这份担当的。”

    李逵瞪眼道:“知道这是什么吗?”

    “人参!”

    小学徒翻着白眼,将李逵彻底归类到土包子之中。

    李逵被接连夺了气势,暗暗着恼,心说这北宋的伙计也不好惹,怎么就敢如此牛气呢?他送来的人参,最小也有二两重,还是野生的人参,这包人参,少说也能抵得上一间药铺吧?学徒都敢谈这等大生意?

    可惜,李逵的心生并没有获得学徒的共鸣,药铺学徒翻着白眼道:“是上党的人生,品相中下等,等给两吊钱吧!”

    “两吊钱?”李逵豹眼圆睁,再也忍不住,一把薅起小学徒的衣襟,将人提留出了药铺柜台,连衣服带人拉到了自己的面前,恶狠狠道;“你小子也敢开牙啊!两吊钱,哄小孩玩呢?”

    “掌柜的,掌柜的,有暴徒闹事!”

    似乎被李逵的气势所震慑,一开始学徒呆住了,可是当他惊醒过来之后,顿时拔出喉咙大喊大叫起来。

    “谁敢在我济民堂闹事?”

    说话间,从后堂走出了一汉子,面如重枣,虎背熊腰,头戴玄色褶花员外帽,中间一块白玉颇为圆润,上身穿素色对襟白袍,脚下一双麂子皮快靴,腰间扣着牛角腰带,步伐稳重呼吸匀称,开口宛如洪钟:“谁敢闹事?”

第019章 发财计划受阻

    看到自己的伙计被一个黑小子给制住了,顿时气地肝火往上窜。

    抬腿迈步冲到了李逵的面前,双肩一沉,势大力沉的拳头带着全身的力量宛如石炮冲天一般,带着凌厉的气息朝着李逵而来。

    躲,这个字在李逵的字典里基本上可以被删除了。路见不平,不说拔刀相助吧,至少怒吼几声少不了。更何况他认为自己被坑了,有理走遍天下,哪里有躲的道理?

    李逵干脆就迎着对方拳头也是一拳,后发先至,两只拳头在空中碰撞,犹如撞墙的闷绝声。

    噔噔噔

    来人急切的往后接连退了好几步,脸更红了,眼珠子里却带着惊魂不定的神色。

    来的快,去的也快。

    就在此时,被李逵薅住衣襟的药铺伙计乘机挣脱了李逵的控制,脸色煞白的躲在了中年人的身后,探出脑袋来,狐假虎威道:“小子,你想要闹事也不看看这地方,我们家老爷只要张张嘴,你小子就少不了一场牢狱之灾?”

    其实伙计是李逵故意放走的,正主都来了,抓一个伙计有什么用?

    李逵在打量对方,对方也在打量李逵。李逵的长相就更加平白无奇了,完全是个山间小子的装束,但奇怪的是,这家伙竟然穿着夏天的衣物神态自若,如今已是冬季,不冷吗?尤其是李逵后腰上插着的两把巨斧,看着像是真家伙。

    可斧头这么大,不会是西贝货吧?如果是真家伙,一柄斧头也得在五十斤往上啊!

    来人自问自己是肯定拿不动这等重兵刃的,也不相信对方能将一对一百斤以上的斧头给舞起来。但是刚才硬碰硬的对了一招,自己俨然是吃亏了。明面上,他是有备而来,李逵是仓促应对,吃亏的肯定是李逵。但结果是他不仅没有测出李逵的功夫深浅,反倒是自己输了一阵,还输的很惨。

    交手的拳头针扎的一样刺痛,多半是肿了。

    好厉害的外门功夫。

    不会是绿林中人吧?

    李逵怒目反瞪,冷笑道:“你再敢用手指指小爷,信不信小爷现在就让你有血光之灾?”

    毕竟是药铺的伙计,要是没有慈悲心肠,难免会有点狗眼看人的势利之心。见李逵不像是寻常闹事者好对付,凶相毕露之下,他有种肝胆俱裂的害怕。却一个劲的在正主面前告起状来:“东家,您老可算来了,小的刚才差点被这厮给掐死了……呜呜呜……”

    “少说胡话,这位壮士气宇轩昂,面如……”作为商人,赞人的本事肯定是不缺的,可唯独,李逵身上的优点太少了,他竟然有点词穷:“铁面,想当年我朝龙图阁大学士包公,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正因异于常人的面相,才能养浩然正气,天下皆敬。失敬失敬,小弟此间药堂东主韩大虎,不知仁兄如何称呼?”

    几个月了,都已经几个月了!

    李逵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夸赞他的长相,那种人在沙漠之中看到绿洲的幸喜,无法溢于言表。他连带着眼神都柔和了很多,咧开大嘴笑道:“好说,好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百丈村李逵。”

    就卖相来看,韩大虎很不起眼。

    其貌不扬的容貌,其貌不扬的装束,换身衣裳,在货仓扛活也没人觉得奇怪。好在脸上红光满面,色气精神。

    说直白一点,此人很上穿着黑帽子,白衣服,还穿着一双皮靴子。这也是普通商人的正经打扮。太宗皇帝曾经下令,商人和罪犯、胥役、只能穿白戴黑,不准用其他颜色的布料臭美。必须死守“贵贱有章,丰杀有度”的规矩。

    腰带也能看出商人身份的装束,因为商人只能用铁腰带扣子,还有就是普通的兽角制成的搭扣。

    比如说牛角,牛骨之类的。

    没有商人会选择用铁腰带扣子,因为铁很容易脏,容易锈,让人不体面。

    虽说装束普通,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小看一个商人的财力,就算是韩大虎是小县城的土财主,也可能会有让人惊叹的财富积累。果然,韩大虎一言不合就吩咐身边的管事:“邱掌柜,账上有多少银子?”

    “这个……”

    邱掌柜为难,知道自己家的老爷要面子,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自己家老爷心虚了,打不过对方。但对着一个外人说账上的钱财,任何守本分的掌柜都不敢心直口快的说出来。

    韩大虎佯装瞪眼道:“去取二十两来,给这位李逵好兄弟壮声色!”

    这话敞亮,李逵听着也舒坦,没想到功夫好,还能有这等待遇。不过他是讲理的人,摆手拒绝道:“不用,小爷是来卖人参的,只是你家的伙计太欺负人,以为我等山里人好哄骗。这才出了口角。”

    李逵不着痕迹的将他差点打人说成是口角,大有大是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思。

    韩大虎也听出来李逵不是蛮横无礼之辈,讲道理,他虽然不太擅长。之前他可是沂水县武道第一人,当然是在和李逵对拳之前,之后的话……他应该退出了第一人的争夺。他怒目瞪了一眼伙计,小声道:“等会儿和你算账。”

    “李壮士,这边请。”

    “老邱吩咐人上茶,去看看李壮士带来的人参。价格一定要公道。”

    邱掌柜立刻冲到了柜台边上,看了一包人参,顿时傻眼了:“很寻常的人参。”扭头看了一眼伙计,低声问;“你给估价多少?”

    “两吊。”

    少了,但也差不离,这话是邱掌柜的心里话,但东家似乎有拉拢李逵的意思,再给这个价就是打人脸了。于是琢磨了一阵之后,心中有了计较:“回东家,李爷送来的人参是上品,值五贯。”

    “去柜上拿五两白银来。”

    银子精贵,通常还不是流通的货币。但是在民间,也经常会见到作为钱财使用。主要是铜钱实在太不方便了,而交子虽然携带容易,但是需要到指定的商行兑换,一旦想要去的地方没有兑换的商铺,只能干瞪眼。

    这时候,黄金白银就因其稀有的特性,成了交易的最大赢家。

    而且一两白银,远远要比一贯钱值钱的多。

    虽说邱掌柜已经给了一个高出天际的价了,但是李奎不满意啊!两斤多野山参,就卖这点钱?欺负他没见过世面怎么滴?

    李逵喊住了邱掌柜:“且慢。”

    “你看好了,这是野山参。怎么可能价值才五贯?”

    邱掌柜傻眼了,对方之前不是挺好说话的吗?为什么现在又要耍横了?他贼溜溜的眼珠子在自己的东家和李逵身上来回巴拉,最后才闹明白一件事。原来这位黑爷根本就不知道野山参的价格。这才心中透亮了起来,对伙计道:“长生,去药房扛一袋人参过来。”

    没过多久,李逵傻眼。

    他不认为这个时代的人有种植人参的可能,可以预见,所有见到的人参都是野生的。不仅是野生,还是年份品相上佳的上等货色。

    可是当一麻袋人参放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没来由的心好慌。

    “李爷您长眼,这是上党人参,中上品相,一贯一斤。”

    “这是上上品相,五贯一斤。”

    “中上等品相的就是……李爷您拿来的哪些。无残无缺,五吊一斤。”

    “至于下品,四五十个大子一斤,不论品相,比大枣贵一点而已。”

    “上党还出产一种紫团参,药效柔和却管用,诸多重症都需此参保命。但是实在太少了,小店也没有这等珍贵药材。如果李爷拿来的是紫团参,小老儿做主,可以给五百贯贯一两。只是此物在京城都是稀罕的珍品,王公大臣也不见得能享用。”

    ……

    李逵嘴角哆嗦道:“也就是说我带来的人参也就能卖两吊钱?”

    “两吊不止,除去品相差的,三四吊钱还是值的。”邱掌柜也觉得挺不落忍,多强的一个人啊!竟然被几吊给难住了,世道艰难呐!

    李逵看着对方手里半斤重的人参很无语,难道这玩意在这个时代就是白菜价?

    人参啊!

    药中圣品,在北宋的地位也太低了吧?

    他自己带来的那包人参的品相,他还是有数的。比起来邱掌柜手里的,中上品器重半数是不如的。都这时候了,他更不会觉心灰意冷。他原以为,野山参的行市至少也该和《红楼梦》里的差不多吧,二两的参,一百多两,他拿包参多半能卖上几千贯。而且《红楼梦》里的人参是长白山人参,属于次一等地产地。最好的就是上党人参,要不是上党后来人参采光了,不出产了,也没有长白山人参什么事。

    他原本打算用这笔钱开一个作坊,衣食住行的生意都可以,就是一样,要能挣钱!

    可惜,期待越大,失望也越大。没想到人参的行市在北宋如此凄惨。

    事实给他了沉重的打击,出药铺的那一刻,他目光都是呆滞的,拒绝了韩大虎盛情款待,卖掉了品相好的人参,留下一半不入流的,怀里揣着轻飘飘的两吊钱,长吁短叹的出了药铺的大门。

    也是李逵读的杂书太少,他要是看到过苏东坡给好友的一封,附带人参大枣数斤。他就该知道,人参在北宋有多廉价了。

    苏东坡虽然有才,但他也是真穷。他都能一口气送几斤人参出去,可见人参的价格在北宋比大枣贵不了多少。

    反倒是韩大虎站在街上,看着李逵落魄的背影,唏嘘道:“多好的山里人啊!就是见识少了一点。”

第020章 李捕头

    主有留客意,无奈客人太坚决。

    李逵说什么也没脸留下吃韩大虎的席面,他是个要脸的人。人真要是放下所有的脸面,或许活的就不会那么艰难了。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如此。

    人可以潦倒气势不能倒,李逵挺着后背,拉着死皮赖脸想要留下来的李全,走到了街头拐角处,然后双目死死的盯着对方。李全很害怕,他觉得自己犯错了。心虚道:“二哥,我是真饿了。”

    “等会儿带你去用饭。”

    李全刚想要笑,李逵就面带阴沉的威胁道:“回去什么都别说,要是让人知道了……以后吃肉不带着你。”

    李逵也想说几句涨气势的话,小心你的脑袋,皮痒痒了,之类的话。但是这种威胁对李全没用,他就是个傻子,人生最关心的就是他的肚皮。

    对其他的事,概不关心。

    李全见李逵走了,跟了上来,低声问:“二哥,说什么啊?”

    他哪里知道李逵让他不要说什么?他觉得李逵好厉害,识破了坏蛋的奸计之后,带着钱离开了。至于人参,又苦,吃多了还挠心,谁吃谁傻。也对,北宋似乎并没有吃人参食补的习惯。

    李逵弄不明白,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子?

    捂着胸口的半包人参,心中发狠道:“既然卖不上价,回去给老娘炖鸡汤喝。”不会随即就面带苦色,炖鸡汤似乎还缺一直老母鸡,但是老母鸡的价格要比人参贵多了。

    可恨!

    其实人参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不是什么稀罕物。在明朝嘉靖时期,人参的价格一斤在一钱银子左右,算起来也就是几十文一斤。人参之所以成为人们眼中的药膳之王,还需要两个代言人。一个是天下闻名的名医,李时珍,他就说过,人参可以条理一切的气虚之症。而他正是活在嘉靖和万历年间,于是人参的价格从嘉靖的一钱银子多一斤,涨价到了万历的三两白银一斤。到崇祯皇帝的时候,价格已经涨到了十五两一斤。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野山参论斤卖,还是暴殄天物,还是当白菜价。

    但人参的价值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翻了几十倍,这就是李时珍的影响力。

    另外一个代言人就是乾隆。

    明朝以后,上党的人参已经没有了,只能从关外的长白山采集。而长白山的人参是内务府直管,私人不允许采参,等于说卖人参的钱是皇帝的小金库。乾隆是清朝最能花钱的皇帝,人参能不涨价吗?

    尤其是国人有一个习惯,越是贵的东西,国人就要吃,砸锅卖铁也要吃。

    可惜,这些李逵都知不道。

    他只明白了一个事实,他还没有创业,创业的本钱先折了。

    而且还折了个干净。

    这是在李全在汤饼铺里吃了十来碗面条之后的觉悟,结账自后,他兜里就剩几个大子。汤饼种类繁多,李逵选的是最能接受的面条。味道尚可,他才吃了三碗就饱了。主要是心有存着心思,影响了食欲。

    一个吃饱了,满足的打着嗝,一个是面如凝霜,眉头紧蹙,朝着县衙走去。

    由不得李逵不担忧,他从灵智上人处得来的家底,原以为最值钱的就是这包人参了。万万没想到,人参竟然不是稀罕物。

    不过有得必有失,李逵只好傻傻安慰自己,心中暗忖:“至少这包人参不会引起官府的注意,真要是几千贯的人参,指不定是灵智上人从哪儿抢来的,说不定会被官府盯上。如今倒是没有隐忧……只是自己还是觉得亏得慌。”

    做生意恐怕要从长计议了,主要是他现在有钱,但是不敢拿出来。即便灵智上人存着的金银让他给劫了,但金银都是贵重的财物,他一个穷小子怎么敢拿出来用?

    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

    “逵娃子,这里!”

    老族长和七叔面带笑脸,应该是带来的货物卖了个好价钱。走到近前,七叔李洪开口问:“都吃了吗?”

    没等李逵回话,李全打了个嗝,这比他说话要管用的多。

    老族长赞道:“不愧是认字的娃儿,去哪里不忧。”

    说话间,老族长健步走到县衙的鸣冤鼓面前,拿起鼓锤就要敲,准备擂鼓鸣冤。为什么他老人家去,而不是年轻力壮的七叔代劳呢?要是换一个年轻人擂鸣冤鼓,甭管有理没理,进县衙就按在地上先打二十板子再说,这叫杀威棒,显示衙门威严的同时,官府对于状告者不喜,认为只有刁蛮成性者才会告状,将民风败坏了。也有显示告状者决心的意思,确实有冤情。而老族长都七十了,他进县衙,县令老爷不但不会让衙役打他板子,还给让人给他搬把椅子来坐,这是传统,也是美德。

    正好从县衙里走出一个公人,穿着一身的黑。黑帽子,黑衣裳,还佩一双黑的皂靴。看到老族长的那一刻,那人脸上带着的笑意突然收敛了起来,想要退回县衙里去,却发现老族长已经眼尖的看到他了。

    “李都头!”

    来人就是沂水县的捕头李清。有一身好武艺,被前任县令提拔为捕头。说起来,他也是良家子,之所以做捕头也是存着保护乡里的念头。

    前段日子的沂水县李氏族人宗会之中,他遇到了个老头,说是蒙山镇的同族族兄。他才三十多岁,叫一个六七十的老头哥哥,这个口他实在说不出啊!其实他们已经认识好多年了,不过以前没有轮过亲而已。

    回家后他和自己的父亲说起老族长的事才明白,根本就不是他同辈的族兄,而是比他长一辈的叔伯。

    当时他惊呆了,没想到会有这等操作,诧异之下心慌不已,问自己的老爹:“父亲,这百丈村的李氏不会是老糊涂了吧?”

    “你爹老糊涂了,他都不会。”李父冷哼道,躺在院子的软榻上,冷哼一声之后,问道;“这老头奸猾的很,是不是得知了你捕快的身份才和你攀交情的?”

    李清想了想,还真是这样,点头道:“父亲,可是儿子不过是个不入流的捕头而已。县里办事,有大老爷,二老爷,除去几位老爷还有六房的书办押司,儿子看不出自己能有被他求上门的机会。”

    “你是捕头,安排一个捕快不容易吗?”李父幽幽道:“谁说山里人淳朴,你是没有遇到奸猾的而已。”

    “百丈村里无好人!”语气颇有愤懑,显然李父在老族长面前吃过亏。

    李清这才恍然大悟,这位的心思,先给自己下个套,然后求上门来,要是不办事,就说他目无尊长,也不告官,就在族里论理,到时候他肯定要理亏。毕竟当时很多族人都见他和老族长称兄道弟了。想到这些,李清就无比的心累。后来老族长差人来送山货,顺便提了一下捕快的事情,不得已他答应了下来。

    没想到,今日撞上门来,李清说什么也不想见老族长,无奈,他被老族长看到了,哪里走得脱?

    无奈之下,堆起一团虚假的笑容,走到老族长面前:“叔,您来也不知会一声小侄,好让小侄有准备。小侄可不敢称都头,都头老爷是军中有品有级的将军,某不过是个衙门里跑腿的苦力,哪里敢称什么都头。叔还是称呼小侄的名字即可。”

第021章 说真话没人信

    老族长抬起松弛的眼皮,打量了一会儿李捕头,李清心头没来由的一阵心虚,想起老爹的谆谆教诲,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牵强,最后变成了苦笑,摸着自己的脸颊,露怯道:“叔,你这是怎么了?”

    “你爹都告诉你了?”

    老族长别看在村子里动不动生气暴走,火爆的如同是头愤怒的公牛,但是在外,脾气好的如同邻家老爷爷,对谁都是笑眯眯的。

    用他老人家的话来说,这叫与人为善。

    “俺爹和叔多年未见,甚是想念,叔有空的话去家里坐坐。”李清用力的点头,却不知道从何开口。他总不能是说自己的老爹对这位同县的族兄颇有怨气吧?背地里说人坏话,岂不是做人太没品?

    本想着说几句客气话对付过去就行了,也没有真邀请的打算。

    没想到,老族长长叹道:“想起来,老夫当年还是对不起你爹啊!多少年了,都无脸见你爹,没想到你爹如此宽宏大量,小老儿愧煞人了!”说完砸吧嘴继续道:“说起来当年也是你爹太挑了,你娘多年没有生养,你爹就生出了纳妾的念头……”

    没想到自己家的老爹年轻的时候还有这心思,李清暗暗好笑。怪不得老爹对李老头那么多的怨气了,多半是被忽悠了。只不过他也好奇,自己没有姨娘啊!

    回去好好问一下老爹。

    只是此情此景很不适合说老爹年轻时候的隐秘啊!

    “叔,孩子在呢?”李清低头一看,有比他更好奇的,正是儿子李云,正听得入神,乌溜溜的眼珠子泛着贼光。顿时吓得一哆嗦,这小孩子怎么能听长辈的隐秘?

    他其实也挺好奇,为啥自己的老爹和百丈村的李老头不对付,果然有一段陈年的孽缘。可是这话关起门来说,也没什么。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还在衙门口说就尴尬了,他也是有身份的人。连忙将他身边的半大小子给推了出来,道:“叔,这是我儿子,李云。”

    “云哥儿,这名字听着秀气,是个好娃儿。”

    老族长嘴上说秀气,浑浊的眼珠子在李云身上打量了一阵,顿时觉得索然无味,这孩子养残了。男孩子娶一个如此秀气的名字也就罢了,还胆小,认生,动不动翻白眼是几个意思?看着像是一团软绵绵的干草似的,不堪大用。哪里像他百丈村的小子,硬的像大山里地石头,就是硬点膈应人。

    长辈见小辈,自然要给一份见面礼。可是老族长却在怀里踅摸了好一阵,最后尴尬的干笑起来:“来的匆忙,没给准备,等下一次,一下次补上。”

    为了缓解尴尬,老族长拉着儿子,两个祖孙对李清介绍道:“贤侄,这是我儿子,李洪。族中的孙辈,李全和李逵。”

    李清早就在用余光打量李全和李逵,怎么说呢?

    都很好。

    这种很好是表示俩人都有成为捕快的身体条件。先看李全,这身高,快九尺了吧?这等汉子面对贼人,都不用动手,面对面目光对视就是莫大的威慑。不过脸上的表情是什么鬼?目光真诚,嘴角憨笑,表情从始至终都不见变的,怎么看着像是个傻子?

    至于李逵,看着精壮,也黑,却给人一种敦实的稳重。尤其是目光有神,如同闪电般明亮。身后的两把斧子……这么大,不会是假的吧?

    联系上他对李老头不靠谱的印象,觉得自己要小心为上。

    他当初答应给李老头一个捕快的名额,其实是担了不少干系。衙门里捕快都是有定数的,多了不行,少了也不成。但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没有缺额,多一个名额,就要多支出一份钱粮,上下都得打点。

    但是李老头是什么意思?

    带来了两个祖孙,看着年纪都不大,似乎都是做捕快的好材料。

    不会让他临时增加一个吧?

    想到这里,李清的面色不由的难看起来,拉着老族长的袖子,走到了僻静处,小声道:“叔,您老是长辈,当初可是说好了,就一个名额。如今您老一连带来了两个后生,小侄恐怕要让叔失望了。”

    “名额?”老族长微微愣神,自从他知道李逵认字之后,就觉得这小子不俗,将来肯定有出息。有出息的孩子送去做捕快,这不是毁人吗?

    早就没了这心思的老族长也没多想,将李全和李逵介绍给了李清。只是想着李清是衙门里的人,将来李逵来县里,衙门里有人好办事。

    老族长捏着下巴上的长须,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贤侄,当初老叔在宗会酒桌说的那是醉话,你咋当真了?”

    得了!

    此时此刻,李清才明白,老爹为什么会说:“百丈村里无好人了!”

    这红口白牙,说完了就不认账的本事,他就算是衙门里的胥吏也干不出来。

    或许感知到自己人生阅历有点单薄,李清提起十二万分精神应对:“老叔不为捕快名额的话,这名额可就给他人了?您老也知道,捕快虽不是什么好营生,但能出入县衙,很多人都盯着咧!”

    放弃?

    谁想要放弃啊!

    听着李清似乎另有所选,老族长忍不住有点纠结,捕快啊!多好的营生。可惜李逵这小子志向远大,如今只能舍了。至于村子里其他人,没有一个让老族长能看得上的,能打的傻,不傻的弱的跟鸡崽似的,不堪大用,看着就不是命硬的主。

    为什么做捕快还要命硬?

    这自然有讲究,嫌犯,盗贼的命硬不硬?要是命不硬,岂不是活不长久?平白害了一个后生。

    人才。

    百丈村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人才啊!

    老族长感慨了半天,咬牙道:“村子里没合适的,合适的人却不想做这营生,老汉也挺无奈!不过还是谢过贤侄,能想到我等鄙陋之地的族人。”

    说完,老族长颤颤巍巍的要给李清作揖,这让李清触动很大,他总觉得自己似乎和百丈村的人想不到一个频率上去,对方跳脱的太快,自己赶不上趟。

    李清撇了一眼李逵,心中暗探:多好的苗子啊!可惜了。

    这一点,他倒是和老族长想到一块去了。可惜李逵不干,有什么办法?

    这世道,有逼人还债的,却少有听说逼人做捕快的,真要有人这么逼着人干了捕快的行当,这叫毁人清誉,忒下作。

    李清不敢大意,他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面子,李老头专程来县城就是为了来看他,他没有这等面子。再说了,百丈村太偏僻,来往一趟县城要三四天,村子里没出大事,也不会来县城。踌躇之后,李清问:“老叔,村子里是否发生了大事,害的你大老远的赶来?”

    “可不是!”说到糟心事,最让他老人家闹心的就是老虎了,老族长长吁短叹道:“村子外来老虎了,老汉是来报官的。”

    “老虎!”李清听闻差点没气地跳起来。百丈村的案宗在县衙里堆起老高,不是来强人,就是老虎,每年都要遭灾。可问题是,您老也编个好一点的说辞,老虎已经去你们村子四五回了,隔年就来一趟,你丫以为老虎过年走亲戚呢?

第022章 大放厥词

    “老叔,您老看着我的眼睛,发现什么没?”

    捕头李清声音中带着悲切的强调,绝对是真情流露:“小侄在这沂水县县衙做了四五年的捕头,您老每年都来报官,光老虎的案子都跟着您老去了村子里两回,加上这次的话,已经是第三回了。您老觉得小侄傻吗?”

    老族长就算是城墙一般厚实的脸皮,也禁不住被一个晚辈如此质问。老脸一红,略带歉意道:“贤侄,这次是真的,真的有老虎来了!”

    “你咋就不信我说的呢?”

    大别说县衙捕头李清了,就算是随便那个在县衙里干过四五年的衙役,只要听到百丈村的李老头来县衙告状,都能吓出一身冷汗出来。

    见李老头如同见瘟神一般的惶恐和不安,心尖子都跳的发麻的那种紧张,深怕又要被拉去山林里一两个月,谁也受不了这等折磨。

    其实打老虎这还算是好事,有比这更糟心的。

    毕竟带着人上山去打老虎,也没有遇到过真老虎。连老虎毛都没有遇到过。自然没有人会受伤,只是需要在山林里住一段时间,还能跟着猎户去山林打猎,运气好也能打打牙祭,欺负食草动物什么的。但十天半月的在野外,平常人也受不了。

    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比如说强人出现,杀了村里人。百丈村经常有人会在山林里离奇失踪,除了死就没有其他可能。无端诬赖到强人越境杀人也就罢了,可苦了县衙里的衙役和捕快。

    抓捕强人真不好办。

    是否有强人都两说呢?

    反正有没有强人,老族长心里就没点数?

    对于捕快来说,保境安民是他们的本职。只要有强人出现,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甭管是什么案子,大令,县丞都会死死的盯着一干衙役和捕快。经常是下达一个期限,责令在期限内将犯人捉拿归案。可犯人长什么样,老族长也说不清楚,然后装糊涂。胡乱对付一个画像,谁也不敢将画像上犯人当真。

    可总该要抓人吧?

    不仅如此,抓不到犯人,捕快们可就要倒霉了,大老爷震怒之下,少不了一顿板子的伺候,再次限令抓捕,直到案子破了才算完。

    这可要了亲命了,抓不到案犯,捕快的日子度日如年。三班衙役疯了似的在全县折腾,也有运气好的时候,比如说抓到一个别处犯案的逃犯。干脆将百丈村的案子都归在对方的头上,反正虱子多了不咬人,衙役们有的是办法让案犯认罪。

    这算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之所以大老爷和二老爷们都对破案抓住死死不放,主要原因就是破案率将直接关系到老爷们的升迁。只要大老爷接了案子,不破案,大老爷就要睡不着,大老爷睡不着,做衙役的还敢一觉到天亮?要是大老爷在沂水县任上时间长一点,自然能摸到百丈村的规律。可是大宋的官员三年一个任期,还经常有官员在任上调离,以至于新来的大老爷根本就不知此中有诈,傻乎乎的中了山里人的圈套。

    至于说治罪老族长?

    他老人家根本就不怕。百丈村人告官,都是年过七十的老人上马。

    这是为何?

    因为村里人也知道,谎报,尤其是哄骗官员是要吃官司下大狱的。但是一旦案犯年过七十……就不一样了。六十为翁,七十为叟,这要是七十多岁的老人,朝廷不但每年要给予钱粮补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就算是他老人家谎报官府,触犯了律法,只要不是杀人造反之类的重罪,没人会和一个老人家过不去,大老爷就算是知道了真相,也不过一笑了之。老族长谎报官府也没有会去处置他,反而会将他当成老糊涂给放了。

    这才是他老人家最大的本钱,他七十了,啥也不怕。

    “得了吧,老叔,您老每次都拍着胸脯说是真的有老虎。可谁见着老虎了?”

    李清的语气中满是怨气,最后却神奇的跺脚道:“算了,老虎就老虎,总比案犯好的多。真要是人命官司,整个三班衙役都跟着倒霉。”

    “今年没死人。”老族长幽幽道:“不过以后说不定就不报案了。说不定我百丈村就发达了呢?”

    李清听这话就来气,你凭百丈村的底子,都已经穷到根上了,还发达,骗鬼呢?他冷哼一声,表示坚决不信。

    老族长好奇道:“你信了?”

    “我不信,但也只能哄着让自己信。”说到这里,李清恨不得从眼眶里挤出几滴泪水出来,才显得应景。

    老族长却要和李清掰扯清楚,因为今年不同以往,老虎是真的,还很容易找到。要是和往年一样,衙役们在村子边上的山林里边上搭个窝棚住着,万一被老虎叼了去,他这罪过可就大了:“贤侄,可不敢大意,真的是老虎。这次和以前不一样……”

    他见李清打死也不相信他的话,顿时急了,对李逵招手道:“逵娃子,你过来。”

    李逵真无聊着,见老族长召唤他,急忙走了过去。瓮声瓮气道:“三叔公,啥事?”

    老族长将李逵往李捕头面前一送,道:“逵娃子是第一个看到老虎的村民。之后我们全村人都看到了。逵娃子你快帮老汉说说,捕头硬是不信。”

    李逵怀疑的目光在老族长和捕头李清的脸上划过,随后大概猜到了缘由。也不戳破,点头道:“没错,叔这是真的。老虎从东边来,赖在村子西面的山头上不走了。那个山头是村子里的祖坟,谁开玩笑,也不敢拿祖宗开玩笑不是?”

    确实没有人敢将祖先抬出来,开这种玩笑,李清这才相信老族长说的话。

    但是他的目光一直在李逵的身上打量,突然伸手在李奎的肩膀上捏了一下,用拳头轻轻的垒了几下李逵的胸口,仿佛铜皮铁骨一般的好身板,简直是天生练武的材料。他也生出了爱才之心,心中暗叹:“真是做捕快的好料子,在百丈村这等偏乡僻壤窝着,岂不是埋没了?”

    想到这些,他竟然生出了爱才之心,对李逵问道:“李逵,我当叔叔的给你做一个主,将你招入捕手。捕快分为捕手和快手,快手走探消息,捕手抓捕案犯。但你是练家子,做快手太琐碎,捕手平日里差遣少,你如果在县城里,还能有一份其他的营生,也不耽误。轻松就能落下一份钱粮。至于,县衙里的关系,不用你上下打点,就让你做上捕快,就当是做叔叔的给你一份见面礼。不知你意下如何?”

    按照李清的推算,得到这等天大的便宜,李逵自然是没有拒绝的道理。

    可让李清不解的是,李逵先是你是迟疑的看向了老族长,见后者也是一脸惊讶,自然明白是捕头李清的爱才之心。

    别人好心,他自然没有怨怼的道理,就算是他对做捕快深恶痛绝,也不会将人得罪了,将话说绝。

    李清还以为李逵不舍村子里的人,干脆好人做到底:“不仅是你,连李全我都要了。他这大个子,也是个做捕快的好材料。”

    反倒是李逵为难了,李清这是盛情难却,但违背他的本意。

    要是自己就算了,但是李全,在衙门里有人照顾的话,他就能独立了。

    正当他踌躇之际,老族长却开口道:“原本老儿想让李逵进入公门之中,但他不愿意。至于李全,他是百丈村的守村人。”

    李清闻听李全是傻子,顿时没了兴趣。但对李逵却好奇起来,难道他有更好的打算不成?

    于是问道;“贤侄可想好了,这可是好营生?”

    “小子以为做个读书人也挺好!”李逵说到志向,自然不能露怯,挺胸傲然道。

    李清左右打量了一阵李逵,山里小子的打扮倒是寻常,也不突兀,但你后背上插着两把大斧子,还想冒充读书人?

    要不是知根知底,本捕头早就将你当成江湖匪类抓起来盘问了。

    哈哈哈——

    “贤侄……贤侄实在太有趣了!哈哈——”

    见李清笑地东倒西歪,毫无形象,李逵心里这个叫气啊!小爷想当官,想混好一点有错吗?被怒气一冲,李逵顿时也忘了场合,嘴硬道:“想要进士及第,小子不敢保证。但是中个州里的举子,玩似的。有了举子身份,还不能算是读书人?”

    举子?

    算不算读书人?

    肯定算啊!

    不能当官的举子,想要成为吏,并不难。尤其是在乡间的举子,基本上都是乡绅。地方官上任也会让人邀请,询问地方,给予礼遇。

    这一刻,李清真的被眼前这个黑小子给唬住了,不过他突然想起老爹说过的一句话:“百丈村里无好人?”

    顿时疑心大起。

    质问道:“你当州里的解试举贡那么容易考取?”

    李逵呵呵一笑,跳上了县衙高高的石板台阶,盘腿坐下颇有指点江山的味道:“说难,真难;说容易,真容易,且听小子给你慢慢说道。”

第023章 科举学区房的优势

    “叔,你应该知道,咱们沂州已经多年没有通过解试而中进士的举子吧?”

    对于科举,李逵是深入了解过的,一开口就让捕头李清觉得不简单,这主要得益于李逵的身份,山里人,从走出大山的那一刻,身上就披着淳朴的外衣。

    李清对此没有异议:“总该有二三十年了吧?不过,这说明科举很难呐!怎么在你嘴里就变得容易了呢?”

    李清大为不解。

    李逵笑道:“叔,你恐怕不知。沂州境内的学子中进士的人在最近几年还是有的,并不是没有。只是他们去京城安家了,少了在乡间的宣传,不被人知。他们之所以去京城,多半是因为太学。获得了太学的入学资格之后,在太学之中潜心求学数年,下场一举高中,这是大部分北方州府学子的出路。”

    “沂州的举子成功获得解试资格之后,可以通过知州老爷推举去太学继续读书。当然,也有人因为成名早,获得举荐进入太学。或因通过【八行具备】的评价,推荐进入太学上舍,但是这不是我等平民子弟该去想的美事。太学生之中,想要求官只能是上舍生,在考评之中获得上中以上的评价,才能赐同进士出身,授官职。但是几率比中进士都难,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就不用去琢磨了。”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在沂州的解试难以成就进士的荣耀,但是去太学就能办到呢?”李逵话锋一转:“叔你知道吗?在南方吴县,每次会试都有人中进士,这样州县甚至还有几个。”

    ……

    “学子还是那个学子,可是去了太学就不一样了。”李清虽不是聪慧之辈,但李逵说的都这么直白了,他还能转不过弯来吗?

    李清惊叹道:“是名师的原因,一定是这样。”太学的老师都是进士出身的大儒,师傅能耐大,弟子自然也不会弱。

    “没错。但你想过没有,没有名师,那些有天分的学子会选择这么做?”在的李逵谆谆善诱的解释之下,沂水县捕头李清开悟了。

    他没等李逵说出答案,就抢答道:“自然是拜访名师,获得学业进步。”

    “没错,如果是名师,各地的名师如没有进士身份,还敢称自己是名师吗?如果有进士身份,那么被他们看中的子弟获得有功名的名师举荐,进入太学难吗?”

    李逵加快了语气,等于是逼着李清不假思索的回答:“易如反掌!”

    “其实送钱也是可以的,但是要给到位,这可不是个小数,我等贫民就不要想了。”李逵轻声道。

    李清愣了一愣,他发现李逵虽然话糙理不糙,句句都在理。

    “没错,就这么简单。在地方上有才华,家里又有钱的学子们找到了进入举业的正途。于是像我等州县之中,留下的学子,要么是才能不足,要么就是家中穷困。这些人前者举业无望之下会选择经商,后者的选择倒是多一点,比如说开馆授蒙学,另外给人做掌柜管事,因为没有本钱,经商的可能性不大。”

    “然后就剩下我等志于学业的学子。每一科举贡,州里入取举子二三十人总该有吧?”

    李清回忆道:“记得上一次好像是三十人,我听前任大老爷提过这么一句。解试取前十,这倒是没有变过。”

    李逵说到这里,两手一摊道:“叔,您看有才能的学子都去了太学,他们在京城就能获得省试的资格。次一点的回到州中考取解试名额,解试的名额自然不能作假,必须要以文章来评定。高低必须让其他学子心服口服。但不是还有二十个举贡的名额呢?难道您觉得会很难吗?这些名额中了,也没有什么大用,既不能当官,也不能参加省试,盯着的人就不会那么多了。沂州有四个县,任何一个县都不能厚此薄彼吧?五个人的名额,该给吧?”

    “我们就把想要中进士的读书种子都给剔除了,剩下的就是我等的对手。”

    “是这么个理儿。”

    李清虽然还身处在迷雾之中,但有种快要雾气散去的通畅。

    他反问道:“可这么说来,一个县只有五个名额,岂不是很难?”

    “叔啊!你也忒老实了,一个县虽然是五个名额,但是你也不想一想,我沂水县有多少人,户不足五千,口不足三万,一户殷实人家也最多培养一两个学子,普通人家根本就无力培养。看似人很多,但是有志于求学的人家可不多。十不存一应该不过分吧?”

    李逵瞥了一眼李清,他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了,这位同宗的捕头这么还闹不明白?

    “二十存一才差不多。”

    “才两百来户人家有心培养学子,但是有志于举贡后通过解试,去京城搏一把的有多少?”

    李清震惊了,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一个只有李逵这黑小子才看到的大秘密。很多人家送孩子去蒙学,更多的是希望孩子将来有一个体面的营生。一个识字的人经商,也会比一个文盲来的容易的多。

    要是连钞盐券都看不懂,还指望成为大盐商不成?

    李清压低声音道:“十不存一!”

    话一出口,连李清都觉得不敢相信,忍不住怀疑道:“真有这么低吗?”

    真要是按照李逵的说法,用排除法,一点点剔除之后,才发现举贡的难度很低啊!低到什么程度?只要没有傻呼呼的去想着参加解试,然后做梦那天高中状元的美梦。脚踏实地,想着获得一个举贡的身份。在沂州,每一次举贡开考的中举几率是四选一。

    哥不要考二十人中的第一,只要考第五,就大功告成了。

    考第一不简单,但是考第五就容易多了。更何况竞争者才只有二十人啊!这简直就是送上门的举贡身份啊!

    这么大的几率,就连李清都觉得,他爹要是小时培养他,他说不定也是沂州的举子了。

    而李逵乘热打铁道:“叔,您老要是举子身份,在衙门里做个押司没什么难度吧?”

    “太没难度了。”说完他就愣住了,脸上满是愕然和悔恨。

    押司是吏,虽不入流,但要比捕头可要风光的多,而且各种见不得光的收入也多,面子更大。不需要像捕头那样风里来雨里去,完不成任务被大老爷打一顿泄愤。就算是大老爷,面对县衙里的几位押司,甭管是刑房,还是工房,户房,都礼遇有加,小日子不知道过的有多逍遥。

    啧啧啧。

    李逵突然看向李云,缓缓地摇了摇头,似乎在为李云的遭遇而可惜:“不过叔啊!可惜了云哥儿,一表人才,却与功名失之交臂。可惜了!”

    李清听到这话,脸都绿了。他是三班的班头之一,但不是役的身份,是县令提拔的良民。自己也有保境安民的想法,才做了沂水县的捕头。但是捕快之子不能参加科举是朝廷规定的,就算他不是【役】的身份,但如果儿子读书,自然会大受影响。

    没想到以前让他自傲的身份,竟然会害到儿子的吏员之路?

    想到这里,他顿生悔恨之意,但李清也是个有决断的人,咬着牙道:“回头辞了这份贱业。”随后低头看了一眼不明所以的李云,警告道:“回头好好读书,你要是考不上举子,老子扒了你的皮!”

    李云懵了,他傻傻的看了一眼老爹。心中的委屈瞬间涨成奔腾的大河:“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他因为读书不上进,才上了两年蒙学就央求老爹准备后补个捕快的身份。他喜欢舞刀弄枪,自幼学武的李云虽然年纪不大,和李逵同龄,功夫在同龄人中着实不差。父亲是很多孩子的崇拜者,他的理想就是和自己额父亲李清一样,成为沂水县的保护神,做一个光荣的捕头。

    李云酷爱练武,但是对读书却是畏如蛇蝎,想到又要回到学堂,气地差点暴走。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个黑小子李逵。李云在心中发誓:“李逵,小爷和你不同戴天!”

第024章 大老爷抓现行

    “叔,虽说人生能有几回搏?可你这捕头得来不易,放弃了岂不可惜?”

    李逵一通分析,让捕头李清恨不得用手中的铁尺将县衙的大门给砸了。太毁人了,他竟然因为这个卑贱的营生,差点耽误了自己儿子的吏员之路。

    如今的李清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不干了。

    这时李逵却假仁假义的劝李清,捕头这个身份来之不易,轻易辞去,是否可惜了一点?

    你丫要是真为李清好,早干什么去了?

    再说了,你这么胡说八道……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但你问过被逼着要读书的李云心里这么想吗?

    他的梦想是捕快,不是读书。

    你丫坏了一个少年的梦想,良心过得去吗?

    老族长和七叔李洪傻傻不知所以的看着李逵,他们原以为自己的这个祖孙、祖侄,性格暴躁了一点,为人莽撞了一些。虽说几个月前大病一场,性格有所改变,尤其是前几日在村口大槐树下的一通豪言壮语,确实把全村老少爷们给惊住了。

    但当时也就是一笑而过的闹剧,听着觉得有趣而已。

    可是不曾想,李逵进了趟城,对着捕头李清说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对方竟然要撂挑子不干捕头了。捕头对平头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不可高攀的存在啊!说不干就不干了,以后再后悔可就没这等好事了。

    老族长忍不住劝道:“贤侄,稍安勿躁,捕头可是你一家的生计,真要是没了这营生,云哥儿读书的钱从哪儿来?”

    七叔李洪也在边上搭腔道:“是啊,族兄三思而后行啊!”

    “你们谁也不要劝我,我已经打定主意,说什么也不干了。做捕头,三代蒙羞,此营生不要也罢。我李清也是一堂堂七尺大汉,难道没有了捕头的营生,就活不下去了?家里有田产,农闲的时候去出死力气,也能让一家老小生活无忧。”和自己家族能成为官吏门庭相比,啥事不能舍去?一个区区的捕头而已:“兄弟,老叔,你们说什么也不要劝我,我李清也是顶天立地的汉子,没当捕头的时候,全家老小也没有短了一口吃的。难不成,在衙门里这些年,连谋生都不成了吗?”

    “开武馆,替商人押运车船,再不济,做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卖炊饼,打铁,也要给我儿留下个清白的身份。此事休要再提,逵娃子说的对,人这一生能有几回搏?进学才是我李家第一等的要务。其他皆是虚妄!两位要是认我李清这门同族的远亲,就休要再说。再说下去,休怪我李清翻脸不认人!”

    好吧,再劝,估计真要成仇人了。

    李清打手摸在了李云的脑袋上,带着无尽的希望道:“云儿,进学,中举,此乃为父毕生之希望,望你莫要辜负为父一腔希望。”

    李云,咬着牙,含着泪:“父亲,孩儿会……努力的!”

    说完,哇哇大哭起来。

    李逵,你个魂淡,太缺德了。

    我不过是路过而已,瞪了一眼而已,你为什么就这么害我?

    李逵可不管李云一肚子的委屈和愤懑,他嘿嘿一笑,似乎还挺得意,小子,你也不看看你家二爷,还敢用眼神瞪我,熊孩子就是欠管教。

    他们围着在衙门口边上说话,可是边上有一个人却一字不漏的全都听去了。他就是这沂水县的新任县令,周元。

    主要是李逵瞎扯的太投入,而听的人一个个都被惊到了,甚至李清能够在这么短时间里,就做出撂挑子不干的决定,才没有发现他们身边多了一个人。

    一个毫不起眼的,看似农夫打扮的中年人。

    周元刚刚从前任手中接过县令的大权,就立刻开始对沂水县十里八乡的走访。

    既然是走访,微服私访的效果肯定是最好的。他也不能穿着县令的官服,大摇大摆的走出县衙。这不符合他了解本县民情的初衷。不得不说,沂水县这个地方的民风还是很淳朴的,只是百姓穷了一点。可是刚回到县里,准备去后衙清洗一路上的风尘的时候,却发现了衙门里的捕头李清,还有几个山民打扮的百姓在聊什么。

    周元是个好官,至少他想当好官来着。自然想着听一听百姓的真实想法。

    于是悄悄的凑上去听了。

    听了李逵的一通科举举业的办法之后,他顿时将半个月来走访沂水县各处的印象全盘否定了。他不敢相信,在偏安一隅的沂水县,竟然还有如此奸猾之辈。这个地方的人哪里淳朴了?更让周元诧异的是,李逵这小子竟然都说中了。在沂水县中秀才,中举,就是这么容易。

    尤其可气的是,仅一盏茶的功夫,他手下捕头,被李逵这小子蛊祸之后,竟然打定主意撂挑子不干了!

    气地火冒三丈的周元准备让李逵这小子知道,什么叫祸从口出。

    周元走上前扒开了正在酝酿怒气的李云,后者再次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无穷的打击。他难道就没有一点尊严?

    是个人都不把他当个人物看!

    说什么也忍不了。

    “呜,那大叔,你为何推我?”

    李云毕竟年纪不大,面对大人涨气势的话在嘴边,一开口却还是没敢在父亲面前嚣张,只是不咸不淡的表示抗议。

    李清回头刚想要训斥儿子几句,却发现是大老爷。膝盖没来由的一酸,差点给跪了,但是他挺住了!想到之前的话,他觉得自己也该学着硬气起来。

    他已经不是那个在衙门里逢人点头,处处小心的捕头了,他要请辞,说什么也不干了。从今天起,他就是清白人,是个真真正正的良家子。

    他不能给自己的儿子上进拖后腿。

    不过面对官员,他有着天生的被压制属性,嘴角颤栗的开口道:“那个逵娃子……”

    “李捕头,不介绍一下这位口若悬河的小兄弟?”周元对李捕头仿佛下属一样的口吻,说话根本就不带看人一眼的蛮横,顿时让李逵警觉起来了。

    但是……

    他能奈我何?

    李逵觉得对方最多也就是个押司什么的书办,在衙门里有点面子。要不然也不能穿着一身麻布,打着绑腿,从乡下赶来。

    说实在的,李清真想告诉李逵,这位可是你科考之路上的第一道槛,是县令老爷。可是周元明显已经警告他了,不要将周元的身份说出来。李清虽说不准备干捕快了,但对于大老爷还是不敢造次。

    “逵娃子,李逵。百丈村人,算是……算是卑职的族侄。”李清介绍道。

    反倒是准备介绍周元的时候,李清为难了,他不知道该给周元安排个什么身份。但是周元却先开口了:“周元,一小吏也!”

    “看着不像啊!这位大叔一脸正气,显然是进过学的读书人,胸中沟壑,眉清目朗,看着就不俗。”李逵心头有点没底,李清的反应让他警觉了,此人身份不低。他如今的身份要是敢得罪县衙里的书办,指不定会倒霉成什么样。于是画风一转,奉承上了。

    他还是觉得自己不善于奉承,话说的比较生硬,但只要对方不对他产生敌意,也算是达到了目的。

    周元心头冷笑,你小子将我朝抡才大典说成了买卖,今日本官要是不治你,妄为守土之臣。呵呵笑道:“李逵,你该知道举子身份易得,但是县士身份却难。获得参加举贡解试的身份更难。就按照你说的,县中有五百人有志于学业。但是你别忘记了,县学之中有四五十人可是前辈,你不仅要在五百人中出彩,还要比大多数县学学子优异才有机会获得举贡的机会。”

    激将法!

    肯定是激将法!

    想他后世上学快二十年,还对付不了一千年前的古人不成?如果说是南方的科举重灾区,他不免心头发虚,毕竟很多地方连解试都通不过的学子,进了太学获得科举机会,一朝进士及第的也有。但这绝对不可能在北方诸路。

    南方的科举之路,太凶险,简直不要太恐怖!

    但是在沂水县,呵呵,小爷的自信是满格的,谁来都不怕。

    李逵目光一凛,他能受这刺激?再说了,放大炮而已,谁会当真。说不定成名了,科举之路更容易。李逵顿时将目光对上了周元,妈蛋,为什么有点心虚,不管了,不就是大放厥词吗?自己又不是没干过:“我李逵,要是连一个小小的县士都考不上,还谈什么举业?”

    “好志气!”周元见李逵如此自信,不免有点怀疑,难不成这小子真的有才学,忍不住问道:“可曾进学?”

    “没有,夫子十五而志于学,我才十三……唉大叔,俺说自己的年纪,你为何皱眉?”话到一半,李逵不乐意了,他除了黑一点,那一点不像是阳光少年了?

    为什么这个世界的人都对自己的长相充满了敌意?

    周元又是好笑,又是觉得滑稽,这小子说话没遮拦,但性格确实有趣:“不曾进学就明说,左顾右盼的让人耻笑。”

    “可我虽然没有进学,但也认识不少字,读书没那么难啊!”李逵装出一副天真的模样,至于效果如何,恐怕很糟糕。

    因为周元在小笑,连李云这不开眼的小子也在笑。

    周元笑道:“既然你认字,可会写?”

    “这有何难?”李逵心说,小爷要是连字都不会写,还能敢大言不惭的说要考进士?

    这不是打脸吗?

    周元觉得李逵有趣,于是迈腿走上了台阶,回头道:“既然认字,进衙本官来考校一番你的成色。可有胆量。”

    李逵不服气的性格顿时站起来了,跟着往前走:“我李逵生来就不知道害怕。”说完扭头询问在边上看傻了的捕头李清道:“叔,这位是谁啊!好大的口气。”

    李清捂着脸,决绝道:“是大老爷,周县令。你小子自求多福吧!”

    李逵闻听五雷轰顶,脚步一乱单膝磕在地上。良久,才想着爬起来,脸上讪讪道:“坐久了,腿麻了!”

第025章 顺杆爬

    “大人呐!其实……其实……小子是来报官的?”

    李逵憋了半饷才憋出这么一句话来,他没想到穿着普通麻衣,污迹斑斑的中年人竟然是县太爷,你丫太坑人了,没事玩微服私访。

    小爷不过图个嘴舒坦,没想到撞枪口上了。

    “百丈村的?”

    “大老爷明鉴!”

    “有老虎出没?”

    “大老爷洞察细微,沂水百姓之福,蒙山百姓之福……”

    “本官刚从百丈村回来,你觉得我该不该知道?”周元一甩袖子,冷哼道:“别给我戴高帽子,本官不吃你这一套,你要是敢哄骗本官,知道什么下场?”

    李逵扭头看向李清:“叔,不会发配吧?”

    “没这么严重。”李清原本以为李逵是真怕了,没想到一开口,他有点想笑。这小子也不清楚脑袋里整日里在想一些啥?这时候还有心情开玩笑?不就吹个牛吗?衙门里的人也经常这么干,你看谁被刺字发配了?不过真要惹怒了大老爷……甭猜了,大老爷肯定是生气了:“李逵你也不用担心,大老爷最多也就治你个不敬之罪,打上二十棍就不再搭理你了。”

    原以为,李逵听到要挨打,必然会吓得面如土色,这小子反而却硬气起来了。

    不仅李逵硬气,连带着老族长,同族的李洪都浑然不在意。

    李逵怕挨打吗?

    练武先挨打,李逵练的外门功夫,早几年,大棍子每天劈头盖脸的打,也不见出事。衙门里的衙役下手重,能重的过灵智上人?

    这一幕让周元看在眼里,也不由暗暗吃惊,这小子简直就是个滚刀肉。

    要是换个人,听说要受皮肉之苦,早就吓得面如土色了。可再看看李逵这厮,竟然撇撇嘴,施施然站起来了,反而没有了害怕,大脚丫子迈过门槛,挺着胸膛道:“考校就考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俺应下了。”

    大堂是处理大事的地方,周元没将李逵带去,反而带去了二堂。这地方就显得偏僻一些,反倒是其他人都看不到了两人考校的内容。再说了,周元没同意,谁敢去看?

    来到二堂,李逵还有心情打量周围,失望有之,不屑也有之。主要是这官衙太普通,竟然没有一丁点富丽堂皇的样子。

    一个中等县的县衙,要什么富丽堂皇,这是周元一个七品县令能承受的吗?

    接过仆人送上来的香茶,周元是一通牛饮,也没有当官的样子,反而喝完之后喊了一声:“痛快!”

    颇有点江湖人的豪迈。

    放下茶盏,他才仔细端详起来李逵,即便被周县令盯着看,看到心里头毛毛的,李逵也装作毫不在乎的样子。他双目似乎有神的和周元对视起来,心头一个劲的告诉自己:不用慌,不要怕,那就是颗大白菜。

    要是周元会读心术,知道李逵心中所想,不用考校了,这通打直接就安排了。

    片刻后,周元终于忍不住伸手一指李逵,问:“你说你识字,都学过些什么?可曾学过《孝经》?”

    李逵摇头。

    “《千字文》呢?”

    李逵还是摇头。

    “《百家姓》?”

    李逵继续摇头。

    周元运气平复心情,他觉得被眼前的这黑小子给骗了:“尔这也不学,那也不懂。到底会什么,认字识字,最忌好高骛远,需要循序渐进,你要是连字都不会写,这顿板子可就逃不掉了。”

    “谁说不会的,我会。”李逵真会写,而且也不怯用毛笔,只是字还没练到家,但哄一哄周元这位大老爷足够了。

    周元气的牙疼,他这没想和一个不开眼的小子置气,无端去将一个山里小子打一段板子,反而会被人耻笑气量狭小。可李逵这小子吧!太气人,还说的有几分道理,看着是个有见识的,到头来却是绣花枕头一包草,啥也不会,嘴巴还死倔的不行,一点都不肯服输。

    “来呀,笔墨伺候。”

    李逵可犯难了,百丈村周围哪有私塾先生,连个启蒙的学究都没有,他要说自己认字,就不得不说一个人,要不然一查就要露相。

    找谁合适?

    得了,就他吧!

    灵智上人您老罪恶多端,如今也算是积德行善,先让小子蒙混过关再说。李逵还真的老神在在地坐在了案头边上,太矮,不太舒服,但也不管那么多了。用毛笔在砚池里添了两下,琢磨道,写什么呢?太长的费事,也累人,太寻常的也先不出自己的本事?想了想,想起以前无聊的时候随大流学小楷,那时候他可买了不少描红的宣纸(有很浅字迹的宣纸,印的都是名家的范本)。

    李逵心说:“就他了!”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写下这几个字的时候,他颇为不满意的撇撇嘴,似乎功力退步了不少。

    不过不管了,继续写下去。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周元震惊不已,这小子似乎真的如他所说,认字。用笔也颇为规矩,而且写起来也颇为认真。好奇之下,他悄悄站起来,站在李逵身后看李逵写字。周元越看,心头就越不舒服,眉头蹙起老高,忍着不能发作。

    字,没问题。

    但是纸上的内容却大有问题。这是佛经吧?想起自己考校李逵的学问,这家伙倒是好,不谈《千字文》,更不说《百家姓》、《论语》、《孟子》也成啊!你倒好,给我默写一篇佛经。

    你小子是准备进京考进士呢?

    还是奔着大相国寺知客僧的位子去的?

    后者要比考进士容易的多了。

    端正小楷,字不算漂亮,但是已经有了章法法度。

    书道讲究五合:神怡务用,时合气润,偶然欲书,感惠徇知,纸墨相发。

    而李逵的字,至少附和了两条,时合气润,纸墨相发。在他这个年纪,已经算很不容易了。天天照着赵孟頫的字练,就这《心经》他可是抄写了小半年,至少也该有点墨香吧?

    写完最后一个字,李逵深吐一口气,嘿嘿笑道:“还成!颇有几分神韵。”

    周元真是哭笑不得,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厚颜无耻的小子,自己表扬自己,还不吝啬用词。他站在李逵身后沉声道:“可会念?”

    李逵心说我都写出来了,不会念,当即就念了起来。

    一遍念完,周元说不出的难受,主要这小子念佛经像是打仗似的,气势如虹。庙里的小和尚要是如此念经,恐怕要被老和尚给吊起来打。结束之后,李逵眨巴了几下铜铃般的大眼睛,问:“要诵一遍吗?”

    诵,就是诵经。

    不懂的人经常以为和尚诵经是糊弄人,没一个字能听得清楚的。其实不然,诵经,自然要用梵语诵经,没学过,怎么可能听得懂?

    《心经》有梵语的歌,李逵还专门学过,专为装逼用,学会之后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急于表现的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自顾自诵起经来。周元越听越傻,梵语他也不会啊!

    一遍诵完之后,周元傻了,良久才缓和过来,问:“这是你们村外修行的那个僧人教授给你的?”

    周元到过百丈村,自然也清楚百丈村山外有个苦行僧。不过已经离开了,估计是被老虎给吓跑的。

    “没有,你是说灵智上人啊!某跟着他学武,不曾学过佛经。这是看着他有时念诵,就会了。”李逵咧开大嘴笑道,似乎这些都不在话下似的。

    “字呢?练字总不能胡乱练吧?”

    “看他写,自己瞎练了一些日子,不过小子就只练了这部经,其他的写起来就没这么好。”

    李逵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反正怎么聪明怎么来。模糊不清的解释,让周元无话可说,心头不禁疑惑:“难道这小子真是读书的材料?不行,我得试一试。”

    “想读书吗?”周元单手在腹,一手贴背,一副文人傲然的模样。

    可惜,李逵不觉得这姿势帅气,反而觉得挺傻:“当然。小子以为家里穷,先自学两年,等能写文章了,就去进学。”

    自学?

    周元气地想打人,一个没有经历过蒙学的家伙,大言不惭的跟他说要通过自学获得科举的机会,这岂不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不得不说,李逵给周元的惊异太多了。他决定近距离观察一阵:“既然你说自学,架子上的书你选一本,多久能学完?”

    李逵嗖的一声冲到了架子前,翻弄了几本书之后,看到了《尚书》,印刷精美,真正的宋本。可惜太薄,不符合他如饥似渴的求知欲。这一架子宋版书,要是拿到后世去,得多少钱?他对着书一个劲的咽口水,价值连城的宝物,可惜和人参一样,都是不赶趟。也不回头,选了一本最厚的,嘟哝道;“一个月,可以吗?

    《广韵》应该是北宋的字典吧,也拿着。

    见李逵选定了,周元才过来看李逵选的什么书,定睛一看,差点没背过气去,你丫连蒙学都没读过,就敢对《左传》下手?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吧?

    周元拿出尚书,想要放到架子上,却发现纹丝不动,咬牙道:“松手!”

    李逵腆着脸道:“这书最厚。”

    “我知道。”周元红着脸,当他发现自己力气竟然比不过一个十三岁的少年的时候,内心近乎崩溃。

    “这书我没看过!”

    “我也知道。”

    但是他总不能祸害人,让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学子,从《左传》开始他的求学之路吧?

    听说秦汉时期,确实有人用《左传》、《春秋》、《尚书》开蒙的,但是大部分学子面对着这些巨著,越发感觉到人类的渺小,绝望地断绝了求学之路,太难了。主要是那时候蒙学的书籍没有,不像是在北宋,朝廷重文抑武,蒙童不用像是秦汉的学子那样,面对皇皇巨著,面如死灰。北宋时期已经开始了蒙学教育的研究,《千字文》、《百家姓》都是这一时期推广开来的蒙学读物。

    当然,《三字经》、《学训》、《神童诗》之类的要晚一些,都是南宋才出现的书籍。

    李逵最终还是放弃了他的坚持,但给周元提了个要求《广韵》读音他不会,需要找个人教他。周元点头答应了下来:“行,本官就可以教你。”

    “谢老师。”

    李逵顺杆而上,这大好的机会过去了,他会后悔终身的。

第026章 考验

    李逵要是县令的弟子,县学还在话下吗?

    两年中秀才,三年中举子,玩似的。

    周元愣住了,随后爽朗道:“你想拜师,可以。但是你该知道,本官可是进士出身,想要拜师的人多了去了,平白无故收你这个弟子,不免让人耻笑。你得显出你的才智,要有足够的才能,我才能收你为徒。”

    李逵不过是试一试,没当真,也没想过周元会收他为弟子,他属于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反正自已没啥损失。

    万一,周元脑子一时糊涂了呢?

    没想到,县太爷脑子糊涂的机会还真让他赶上了。这机会,他怎么可能让其溜走,当即躬身道:“还请老师出题。”

    周元摆摆手,道:“也不算出题,给你一个月,完成蒙学,可有信心?”

    “三个月?”

    “一个月!”

    “两个月,行吗!”

    “不行,就一个月。”周元坚持,见李逵有点没底却要强撑表现的样子,颇为无语。你小子不是能耐吗?倒不是李逵真的要争这三个月,他的印象之中,蒙学似乎要学好几年啊!一个月,时间太短了,他也没把握。

    尤其让他没底的是,学到什么程度?

    “你小子不是能耐吗?这《千字文》,《百家姓》虽然不多,但有训诂需要熟记,不过时间太短,只要你通过考验,训诂本官以后给你说道。《孝经》需要铭记于心,我在百丈村听说过你十岁狩猎供养母亲,这孝道虽不见得能讲出天大的道理来,但已经身体力行,颇为可贵。”

    “《论语》乃圣人言,需要谨记。此乃至理名言,非反复咀嚼不能烂于心,最是重要。不过这是圣人大道,不算蒙学之中,许你不用背诵全文,熟记即可。但《颜氏家训》是少不了要学的。”

    ……

    李逵傻傻的断在周元的面前,等了很久,却不见周元继续说下去,傻呼呼道:“完了!”

    可不就完了吗?

    周元也不在意,合着李逵这厮连蒙学有那基本教材都不知道,就和他调价还价。如果自己稍加添一点私货……《孟子》、《论语》、《尚书》……这些都是蒙学,这货估计也分不出来吧?

    算了,不做这恶人了,这四篇自己当年蒙学的时候也学了……好吧,时间不重要。重要的他闲着无事,对李逵这厮有点兴趣罢了。

    他不认为一点基础也没有的李逵能顺利在一个月内学完这几本书。

    也不算是一点基础也没有,李逵会一点经文,但和读书应试相关吗?

    宋代蒙学虽然已经到了近乎完善的地步,但是很多蒙学的书籍都是南宋的学着编著的,比如说《三字经》、《神童诗》、《名贤集》,其他诸如《幼学琼林》之类的蒙学读物,成书要更晚一些,自然不可能在北宋出现。

    李逵看着县衙的衙役送来四部书,都很薄。最后的算《孝经》和《颜氏家训》了,他掂量一阵,觉得失去的信心至少回来了一大半。不就是背书吗?

    自己读文科的,擅长!

    周元见李逵没有异议,决定趁着这两天试着给李逵说一说《广韵》。

    他觉得李逵更适合《韵略》毕竟更简单一点,但是李逵倔脾气上来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他固执的认为,《广韵》收入的字更多,他需要学习的是如何查字典而已,字少字多都一样。反而《广韵》对他来说更加适合一些。

    等在县衙外的捕头李清,老族长,七叔李洪,还有李清的儿子李云,都傻傻的看着衙门口的大门。李清是能进衙门的,但也仅限于刑房大堂之类的区域,二堂他也进不去。没有县令的招唤,他敢进入二堂吗?

    老族长和儿子李洪担心的撑长了脖子,但是一没有听到李逵挨打的叫唤声。二不见有人招呼他们,心中就算是着急,也只能央求李清:“贤侄,你看都这么长一会儿了,这逵娃子还不见出来,也不见有人传唤我等,你在县衙里人头熟,帮老儿去问问可否?”

    “老叔,我……尽量吧!”

    李清从衙门的偏门进去了,很快就退出来了。颇为无奈道;“大老爷在官舍里考校李逵的学问,一时半会估计不会完。老叔,你给小侄托个底,李逵到底有没有进过学?这学问到底如何?”

    “没有,他认字多半是跟着村子外的那个和尚学的。”老族长觉得没问题,能忍字就已经不错了。可是李清的心头顿时凉了半截,这小子也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吧?

    百丈村对面山头是住着一个和尚,也报备过。但和尚……叫什么来着,对了,灵智上人,五短身材,又胖又黑,一脸横肉,看着也不像是有学问的人。

    李云支起耳朵,屏气凝神准备听李逵挨板子的声音,可惜,都这么久了,还是没有动静,着急死人了。有点心急的问自己的老爹:“大老爷会降罪李逵吧?怎么还不打板子?”

    “打板子哪个不哭喊的惨叫的?李逵不至于能忍住吧?”李清笑着摇头道。

    他觉得李逵受什么也不是那种挨板子还不叫唤的主。

    可是老族长一席话,顿时让他惊呆了:“打板子,他还不至于呼痛惨叫,他的外门功夫已经到了老朽都看不透的地步。而且练功的时候,从来没有吭过声。”

    这……应该是个狠角色吧?

    正当几个人混乱猜测李逵在县衙遭遇的时候,周元身边的老仆走出县衙大门,环视了一眼,找到了李清等人,径直走到老族长面前,欠身道:“百丈村的李老哥,村子外有老虎祸害乡里的事,我家老爷已经知道了。你们先去蒙山镇,等县里报备州里,调来巡检进山围剿。”

    “我家娃儿呢?”老族长最担心的就是李逵了,这小子惹事的本事一流,万一要是惹怒了大老爷,下到大牢里,他回去怎么跟张氏说?

    老仆笑道:“老哥不用担心,你家族孙在县衙里住两日,两日后出发,在蒙山镇汇合之后,一起入山。”

    “李逵住县衙,不会是大牢吧?”李云瞪大了眼珠子,他有点天旋地转,李逵过的越好,他的人生就会越昏暗,越无趣,甚至是暗无天日般的绝望。

    老仆呵斥道:“说什么傻话,老爷留客,自然有老爷留客的道理。如果这小子有造化的话,说不定能和我家老爷成为师徒。”

    “大老爷要收李逵为弟子?”

    李清吃惊的不敢相信听到的话是真的,等到仆人进衙门之后,他才缓过神来,死死的盯着自己的儿子:“你要是读不出个前程,老子打死你个不肖子。”

第027章 给穿越者丢人了

    接下来的两天里,李逵有种无地自容的愧疚,他给穿越者丢人了。

    仅仅查字典这一项,他竟然学了两天时间,还差点没有学会。

    《广韵》很难,大宋编著的韵书,采用了梵音作为编注,而且韵部非常多,加上声部,足足有两百多个。以至于李逵刚开始学的时候,有种在学外语的错觉。要不是靠着取巧,他根本在两天之内能够大致掌握如何读音的技能。

    而且厚厚的一卷纸都让他记录各种气息古怪的读音,还有用他自己认识的办法记录的符号。

    实在没有符号,就用熟悉的字来替代。

    字还有不少白字。

    但总算是学了下来,终于让他可以喘了一口气。要是连查字典都没学会,他就甭想当什么读书人了。更何况,写诗词都需要押韵,《广韵》这部书,在很多才学兼备的学子之中,是需要苦读攻下的书籍之一。更重要的是,《广韵》对所有文字的注音,都是大宋官话的范本。如果连韵书都无法入门,那么如何说一口流利的,带着土得掉渣的大碴子味的大宋官话?

    这是字典的最高奥义啊!

    必须要学会。

    大功告成的李逵,说什么也不敢继续在县衙呆着了,几乎是逃跑似的离开了县衙。倒是李全不怎么愿意离开,他赖在李逵身边不肯走,死乞白赖的留在县衙里混了两天饱饭。

    好在人勤快,衙役们不敢和大老爷关照过的人闹情绪。尤其是,衙门内外被清扫的干干净净,要李全帮忙只要招呼一声,就算是牲口干的苦力,他都能做了。就是有一样不好,这货终日就围着饭堂外,就是不动窝。只要开饭,没人在吃饭上能抢的过他。好在这货也跟着李逵走了,衙役们终于能够吃上一口安逸的饭食了。

    私下没人的时候,老仆奉上一杯香茶,也没有退下的意思,反而问道:“老爷似乎对李逵很看好?”

    周元抬头看了自己家的老仆人一眼,不满担心自己做的是否太过明显,自言自语道:“有吗?”

    可细想一下,似乎还真的给人这种感觉。自己一个大老爷,在东京城内什么也不是,但是在这沂水县的方圆百里之内,他就是一方之主,牧民之官。

    他只要对哪个人多看几眼,好事者就会记在心上。何况,他竟然留了李逵两天,吃住都在县衙里,还亲自教授李逵切音,辨音的学问。就算是他没有将李逵当弟子看待,旁人也不会将李逵当成等闲视之。

    “老许,你说我是不是做的过了一点。”周元细细想来近两日的经历,李逵这小子,不过是觉得有趣,当时也没有细想,就觉得这家伙口气大的很。自己带他进入县衙,也存着戳破这小子谎言的心思。可接下来的事,他却有种被李逵死赖住了一般。甩都甩不掉。

    老仆笑道:“老爷这可是沂水县,您做什么都不用在意旁人的想法。当初或许觉得李逵这小子口气很大,想要治一下的狂妄。不过老爷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您是没看到,李逵告别老爷之后,慌不择路的逃出了县衙,仿佛把这官府之地,当成了牢狱所。”

    周元不禁自问,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老仆道:“老奴也不懂学问一途,只是跟着老爷这么多年才沾染了一些墨香。李逵这小子口气大,但老奴看他似乎学的很吃力,似乎并非他说的那般好。”

    “不,他很不一般。”周元斩钉截铁道。

    对于李逵的求知欲,学习的悟性,虽然才接触了两天,但却深深的震撼到了他。李逵的学习态度不用质疑,他的学习能力也很强,最重要的是他总是能够将很难领悟的难点,用一些稀奇古怪的符号来代替,这种悟性,肯定不是普通学子能够具备的。

    再说《广韵》,大儒也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将这部书吃透。就算是注音查字,这种办法,普通学子恐怕也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完全掌握。

    而李逵呢?

    磕磕碰碰才用了两天时间就掌握了。

    虽然不能说完全融会贯通,但注音查字靠的是熟练,熟能生巧的水磨工夫,求快是不现实的。他自己……

    算了,他期待着半个月之后,李逵再次来到自己面前的考核。

    他是一时意起,但愿李逵能给他足够的惊喜。

    再说李逵,拉着有点犯撅的李全,逃也似的离开了沂水县。作为一无所有的穷小子,他不得不寻找向上走的路,很难。但要是他连这个心思都没有了,那么还不如走李逵的老路算了,至少能混一个顿顿吃肉的待遇。

    他不甘心,穿越一场,最后落得个不入流的蟊贼的身份。

    但是他真是不是那种智商爆表的天才,看一眼啥都会,那是欺负人。他做不到,不仅做不到,还有种让他有种时刻都会被看穿的惊恐。拜师周元,对他来说,机会太好了。他说什么也不肯放弃。如果按照正常的科举之路,他很可能在解试这一关就被刷掉。

    这还是在沂水县这等举贡容易的地区。

    要是换成苏州等地,他恐怕连县试都过不去。更不要说举贡了。

    至于说做商人,大商人……他发家的本钱都没着落,怎么去做商人?

    更何况,北宋时期的商人,都不简单。大部分都是士大夫的亲戚,他们明着是豪商,实际上赚的钱都不是他们的,而是朝中高官显贵的白手套而已。

    见李全还不愿走,李逵也发狠了:“你要是不走,以后你还跟着你叔过。”

    听到这话,李全立刻怕了,他叔每天给他吃两个野菜窝头,却要使唤牛一样使唤他,他在李逵身边有吃有喝,傻子也不愿意回去。

    再说了,李全就是傻子,想法单纯的很。

    回去的路,两人都是长年练武的底子,一路上健步如飞,半天多就赶到了蒙山镇。

    蒙山镇上驻扎了十来个弓手,还有一群刀手,看样子都是临时招募的生手,这些都是巡检的农兵。而带队的人却是韩大虎,这很让人意外。这家伙不是药铺的老板吗?

    怎么一转眼就成了当官的呢?

    韩大虎见到李逵,也是有苦说不出,他自认为是祸从天降,接到命令来蒙山镇,将百丈村外那头祸害百姓的老虎打死。

    老虎可不好对付,这玩意不但会跑,而且翻山越岭,比人可利索多了。他手下十来个弓手,加上刀手,就算是加上李清带着的捕快和衙役,也不过三四十人,想要对付老虎,确实不大容易。

    尤其是缺乏强手助阵,让他头大无比。

    见到李逵的那一刻,他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了吗?

    想到这些,他迈开大步跑向李逵道:“李逵老弟,你也路过此处?”

第028章 受雇巡检

    韩大虎神神叨叨的拉着李逵走到了僻静处,开始抱怨起来:“为兄流年不利,应下了这打老虎的差事。别看为兄也是练家子。”

    说完,比划了两下,但是在李逵不屑的眼神下,讪讪的收住了想要炫耀一番的心思,开始抱怨起来:“老虎是能好打的吗?这畜生,不但激灵,也凶狠,还记仇。老哥哥我身下三十多号人,这次就近的都拉来了,才十几个弓手,还有十来个刀斧手准备入山打虎。我这么说吧,大伙儿跟着某吃饭,都是要养家糊口的家中顶梁柱,谁也不敢有个闪失。”

    李逵心头鄙夷不已,胆小就明说,还用这样的借口来搪塞。

    不过普通人生活在大宋,真的很不容易。就人头税来说吧,女人不用交税,男人成年之后一人两百个大子,一个都不能少。差不多是三吊钱。表面上看不多,可是十六岁到六十岁的老汉都躲不过去,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了。

    还有田赋,各种徭役和地方的摊派。田赋是十五税一,比其他朝代都要高。

    大宋的百姓要是单靠着种地,形容他们生活在水很火热之中也不为过。

    于是也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土地,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开始在城市谋生。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宋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农村人口却越来越少。

    这也是大宋商业越来越繁荣,但是国力似乎没有增长,反而陷入了瓶颈的重要原因。

    巡检管辖的是民壮,或者说是民兵。平日都有另外生计需要维持,是一家老小的保障。巡检的收入,连养家糊口都不够。确实如韩大虎说的那样,他手下一个个都是家中的顶梁柱,谁倒下了,这个家也就倒了。

    韩大虎将自己该说的都说了,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于是贼眉鼠眼的打起了主意:“兄弟,老哥哥这是没得办法了,这样你看行不行,打虎队你加入,时候甭管成不成,我都给你这个数?”

    李逵茫然的看着韩大虎,心中很无奈:我又不是商人,你给我用商人的手势来和人谈价,岂不是欺负人?

    见李逵不说话,韩大虎发狠,再次加价:“这个数,不能再多了。”

    “老哥,我也不是硬要你的钱,可我不是商贾,也看不懂你的手势啊!”李逵无奈道。

    韩大虎这才恍然,尴尬的笑着:“怪我,怪我。这样,五十贯,这也是老哥能给的最高价了。这个价钱和去济南府请好手只低不高,老哥也是信老弟的本事,才干如此开价。”

    言下之意就是告诉李逵,这已经是高价了,要不是他测过李逵的身手确实也比他高明的多,也不会冒然请李逵出手。

    李逵沉声道:“老虎归谁?”

    “这个……”

    韩大虎还有点转不过弯来,他还在担心李逵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正全神贯注的等待李逵的回答,却没想到等来这么一句话。什么老虎归谁?

    老虎那么好对付,他至于付出这么一大笔钱给李逵,请他当帮手吗?

    韩大虎讪笑了一阵,随即琢磨,这时候要是回绝了李逵,这厮恐怕就要翻脸。还不如答应他,反正老虎虽然价值高,只要他和手下们说清楚,李逵是主力,是扛大旗的狠角色,加上再付出一点好处,手下们自然也不会反对。

    至于李清?

    一个捕头而已,连官身都没有。他要是开口了,没有反对的道理。

    打定主意,韩大虎这才吐口:“李逵兄弟,你有所不知,老虎要是被打死了,我等要扛着老虎去游街。之后老虎的归属自然由我等说了算,不过万一大人们要看上了虎皮,在下也没办法啊!”

    李逵点头认同道:“虎皮我不要,我要虎骨。”

    对于李逵的恶趣味,韩大虎真的无话可说。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这货在自己的药铺里闹事,原以为遇上了扎手的硬钉子。可让他意外的是,李逵是真的来卖药材的,只是不知道药材的价格,才闹僵了起来。

    当时他就认定李逵就是个没眼光的山民,没想到还真的应了他那句话:“多好的山里人啊!就是见识少了一点。”

    老虎身上最不值钱的就是虎骨,药铺里虽然收,但炮制起来费工夫,很多不做成药的药铺都不喜欢用。

    至于虎肉,也就是图哥稀罕而已。

    韩大虎一合计,干脆大方道:“给你,连虎肉都给你。”

    “这感情好,这就说定了。你是不是先付个定金什么的……”李逵也是穷怕了,他卖参的钱都进了李全的肚子,这会儿身上一个大子都没有。出门在外,连饭都不敢吃,可见有多可怜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逵拉着李全,一个劲的往蒙山镇跑。

    至少到了蒙山镇,他还能混到一口吃的。

    韩大虎也没在意,不过他是带着人来打虎的,没带多少钱,不过毕竟是巡检老爷,借点钱也还不容易?

    很快,韩大虎就带来了五贯钱,好几十斤重。

    李逵招呼李全背上,然后带着李全在蒙山镇的商铺里看看有什么稀罕货买一点回去:“老板,有什么吃食没有?”

    “红糖要不要,不过可贵!”

    糖一直是奢侈品,平日里难得吃的好东西。李逵买了一些,两吊钱一斤,近乎天价,买了两斤,布也买了一些,买来的东西都让李全背着,准备进山。有去香油铺买了一些香油,打定主意要考取功名,自然不能连点灯的钱都省了,他回去之后少不了要挑灯夜读。

    出钱之后,韩大虎的心中开始犯嘀咕,他知道李逵武力不俗,至少自己多半是打不过。但是老虎比他强吧?至少让他一个人去打老虎,多半是要一命呜呼。可是,有一个问题开始困扰着他,万一李逵也打不过老虎呢?

    以己度人,这可能性很大。

    没错,李逵是比他厉害。

    但有多强?就成疑问了,万一比自己强一丁点,多一个李逵岂不是白搭?

    于是他存了试探一下李逵深浅的念头,脸上堆着笑,热络的和李逵攀谈了起来,很快就说到了李逵腰间插着的两把斧子,好奇道:“李逵兄弟,这斧子是真家伙吗?”

    李逵感觉得到韩大虎语气中的异样,随即将斧柄从腰带上拔下来,递给了韩大虎,嘴上还说:“有点沉,小心些。”

    韩大虎心说,大爷也是从小打熬身体,也是练家子。

    双手接着斧柄,也没有太在意,可当李逵一松手,他顿时发现两条胳膊就像是被绑在地上似的,一个劲的往下沉。

    韩大虎不惊反喜,赚着了,李逵这厮绝对是一等一的好手,五十贯花的不亏。

第029章 大郎回来了

    “李壮士,好手段。”

    “这一手兵刃上的功夫,来多少人都不是您的对手。”

    “韩某真是大开眼界,就算是去济南府,也鲜有武师是您的对手……”

    韩大虎很满意,他笃定自己是赚着了,才花了五十贯,就请到了李逵这个好帮手。就一对鬼王斧的重量,就让他发现自己豁出去和李逵拼命,都测不出李逵的真实功夫。

    这才是高手啊!

    可惜他一个不入流的巡检,身份太低,想要招揽李逵人家也不见得看得上。

    但是交个朋友总是不错的。

    “李壮士,韩某略备薄酒,还请壮士一定要赏光。”

    李逵看了看天,忧虑道:“天色不早了,抓紧赶路,傍晚之前还能抵达百丈村。莫要耽搁了,打虎要紧。”

    “李壮士所言极是。”韩大虎心中满意之极,请人助拳,最怕遇到的情况就是来人名头太大,要这要那,抬高身份。有时候更是无理取闹,提一些过分的要求,不满足他,还要发脾气。这是江湖人的习性,凡是讲究一个面子。

    对江湖人来说,喝酒吃肉是最基本的要求,喝好酒,吃牛肉是厚待,如果再有娱乐节目就更好了。

    牛肉在宋代是售卖的,别认为杀牛吃肉是犯法的事。宋初确实禁止,只允许老牛,病牛,还是死牛可以宰杀。主要是牛因为被朝廷限制价格,一头耕牛五贯,这个价格一直没有大的变化,这是宋律定死的价格。但是肉价,甭管猪肉和羊肉,经常会飙升到百文以上。

    而且北宋的猪肉并不便宜,苏东坡在黄州遇到的好事,只能说当地人不喜欢吃猪肉。普通的猪肉价格也在上百文一斤也是常有的事,羊肉更是突破百文。

    而一头牛至少两三百斤肉,卖五贯。宋代中后期一贯钱只有770文制钱,算下来一斤牛肉的成本只有十几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真要是这个价,谁还吃猪肉和羊肉?耕牛岂不是要被杀光?实际上,牛肉要比猪肉和羊肉更贵,因为宋人相信,吃牛肉长力气,是肉食中最好的肉。后来朝廷也知道无法禁止屠杀耕牛,只能以极高的屠宰税来抬高牛肉的售卖成本,从而限制屠杀耕牛的数量。

    酒的价格要略微低一点。

    但仅限于本地产,口味很差的酒。要是名酒,价格往往一斤在数贯以上。

    请客,自然不能用酸涩的酒,尤其是江湖人士,好酒更是免不了充门面的饮品。

    韩大虎很惊奇,他竟然请了一个不要吃肉,不要喝酒,甚至连一顿像样的接风宴席都不需要的侠客。这个侠客还很好说话,仿佛处处替他着想的窝心,让他有点吃不准,难不成李逵有另外的目的不成?

    这让他感觉有点不太真实。

    尤其让他无奈的是李逵似乎不想耽搁行程,催促着巡检的农兵进山。

    韩大虎不敢耽搁,只能告诫自己的手下,一定要听从李逵的安排。一行人趁着天色尚早,进入了大山之中。

    进山之后,韩大虎很快就发现不对劲了,李逵这厮似乎比蒙山镇派来的向导都要熟悉周围的环境。专门挑小路走,连看都不看一眼,仿佛不是他雇佣的好手,而是他跟着李逵回家……带着浓烈的不安,他紧追上李逵的脚步,气喘吁吁问:“李壮士,这里你来过?”

    “我就住在百丈村。”

    李逵咧嘴一笑道:“翻过前面那个山坳就快到了,山里有很多小路是猎人的猎道,你请的向导是收山货的小贩,这些路他自然不敢走,也不会知道。”

    “可是……”

    韩大虎指着李逵气地直哆嗦,他怎么也没想到,李逵竟然是百丈村人。有这么一身功夫,还用在山窝里跟大山讨生活吗?

    更让他生气的是,李逵竟然还威胁他:“我是百丈村的村民是不假,但是打虎可不是我的差役。帮你打虎,你给的钱一个子都不能少。”

    韩大虎有种被山里人的小聪明羞辱了智商的愤怒,如果李逵真的是百丈村人,他却根本就不相信李逵能够逃出他的掌心。他是巡检,有缉拿盗贼,巡视乡里的职责。同时如果有官差,那么地方上就必须要协助,他有临时征调的权力。老虎出现在百丈村,百丈村的村民自然躲不过去巡检司的临时征调。

    李逵就算是再奸猾,他难道还能躲得过去大宋的律法不成?

    韩大虎反问道:“你是百丈村的村民,我是巡检,自然有招募你的权力。”韩大虎还没有反悔的意思,五十贯对普通人来说很多,但对他来说,并不算一笔大钱。他只是有点不甘心,觉得自己被李逵耍了,单纯的想要找回面子。

    “我才十三岁,下个月就十四岁了。”

    李逵咧嘴一笑,那叫一个灿烂。

    韩大虎惊叫道:“怎么可能?”随后仔细的端详起来李逵,面色很黑……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因为太黑,而忽略了原本的面相。但眉宇之间是少年的样子,也没有胡子。稚气未脱之中带着一点凶悍的气息,反而掩盖李逵原本的年纪。

    李逵的年纪就是他最好的保护伞,任何徭役,服从官府安排徭役的人都需要有一个条件,年满十六周岁。也就是说,男人在十六岁之后,算是成年了,可以承担国家建设的责任和官府的繁重任务了。但在此之前,没有道理去征召一个年纪才十三岁,快十四岁的少年。韩大虎说破天去,也没有理由让李逵无条件的加入打虎的队伍之中。

    当然一个出钱,出高价,一个自愿加入打虎队伍之中就另当回事了。

    韩大虎心里叫这个叫难受啊!他认为李逵不是那种走南闯北的侠士和江湖中人,见识有限,按道理他这样的巡检老爷的智慧应该轻松碾压这厮才对。

    可和李逵的接触之中,返现对方行事缜密,丝毫不见了当初在药铺中闹事的迹象。

    难道去一趟县城,见识了大场面,就此开窍?

    绝对不可能。

    但这个问题他只能憋在心里了,不久之后,百丈村就矗立在他们的视线之中,农兵们欢呼着走上了进村的山道,他们终于能够暂时歇歇脚了。

    而李逵别过韩大虎等人带着李全回到了家里。

    进屋之前,他却发现一个畏畏缩缩的汉子,一筹莫展的蹲在自己家的门口,还没等走近汉子就一脸惊讶的站了起来,随后迈开步子跑到了自己的面前。

    “老二啊!你可回来了。”汉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对李逵诉苦道:“你快劝一劝娘,她老人家不让我进屋。”

第030章 烦人的东西

    “娘!”

    “我儿快进屋,一路上累坏了吧?”

    李逵走进了家里,发现黑漆漆的屋子里冷冰冰的,没有一丝的烟火气。天色将晚,要是在不紧着做饭,就要抹黑吃饭了。李逵接过了李全的包裹,将从周元哪里带来的书籍都放到了自己的屋子里,然后刷过开始准备做饭。

    顺带着让李全将他从镇子上买来的东西拿出来:“娘这是孝敬您老的。”

    张氏看着手中的红糖和麻布,眼圈红红的,回忆道:“当年生养你的时候,你爹就是想要买几斤红糖给俺补身子,才在冬天进山狩猎,最后留在山里,没有回来。”

    说话间,眼泪吧嗒吧嗒的往下掉。

    “孩儿让娘伤心了,这红糖不吃也罢!”说完李逵将包红糖的纸包就要虚张声势往外仍。

    张氏哪里舍得,一把躲过来抱在怀里,破涕而笑:“这是我儿孝敬我的,哪能糟践了。”说完,伸出手指在纸包里捻了一点红糖放在嘴中,甘甜的味道瞬间让人得到了安慰和满足。

    世间有什么食物能够让人得到满足,大部分人都会说,糖。

    糖,是一种神奇的食物。人在悲伤的时候,吃了糖之后,却能够很快平复受伤的心灵,对小孩子特备管用。

    不仅是小孩,大人也喜欢糖。

    可惜这种珍贵的食物来源太少,以至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糖成为祭祀祖先时候的贡品之一,普通人听说过,一辈子都可能没尝过。

    唐代来自印度的甘蔗品种被引入华夏,且在南方大面积种植,糖的产量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进入宋朝之后,糖更是百姓最喜欢的甜食来源。其实在唐代之前,南方也有甘蔗,甚至在先秦时期就有。一来受限于熬汤技术的原因,甘蔗只能被制成糖浆,无法成为冰糖和砂糖。另外就是品种了,产量不高,榨取难度大。加上运输的限制,导致华夏的富贵人家只能选择饴糖或者蜂蜜,价格高昂的糖类。

    北宋之后,制糖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技术上的突破让这个时代拥有固化的糖——冰糖。

    北宋的运输业之发达,甚至在明清两代都颇有不及。

    大大缓解了运输造成的物价走高,另外产量的释放也是关键。可即便如此,糖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依然是价格很高的奢侈品。

    李逵蹲在地上,一边用雪水刷锅,一边问:“娘,大哥什么时候回来的?”

    “他呀!”一说到李大郎,张氏的脸色就很不好看,嘟着嘴嫌弃道:“在货栈里给人赶车送货,竟能把车和拉车的牛一起丢了,不仅给打发回来,还要赔一大笔钱,窝囊的东西,还要来村子里丢人。可家里哪有钱陪人家?”

    张氏也是一筹莫展,她一个妇道人家,就算是在家里做一些手工,也挣不了几个钱。更何况她还不会……

    李逵要是不打猎,他们一家子真要吃西北风了。

    李逵蹙眉不已,他发现自己似乎又要破财了。韩大虎答应的钱还没有赚来,一转手,就要给大哥填补饥荒。遇到这等糟心事,他心情多了些阴霾。不过一家人,真要是不管不顾,也说不过去,在宗族社会之中,家庭和睦是一个评价个人的很重要的方面。

    李逵想了想,吭声道:“要不让先让大哥进来说话,这寒冬腊月的,不让他进门也不是个事。总会有办法解决,娘你放心好了。”

    “唉,真是个不省心的,让他进来吧!”

    张氏还没说完,等在门口的李大郎就小心翼翼的从门框边上溜进了屋内,坐在火塘边上,也不敢说话,将身体蜷缩成一个圈,仿佛受气包的样子。

    李逵手中没停,嘴上也不闲着,问:“说说吧,车在哪里丢了,能找的回来吗?要是找不回来,东家让你赔多少?”

    “车在距离王庄附近丢的,就是王福这狗东西偷的,这混账玩意整日游手好闲,却突然间手头阔绰了起来。后来我在王庄附近干枯的河沟里找到车,但是牛没有了。找王福,这狗东西竟然却不认账。他还说,俺诬赖他,要报官。”李大郎说完懊恼的抱着脑袋,蹲在地上,干嚎了两嗓子,听的人心里毛糙糙的不舒服。

    李逵瞥了一眼李大郎,问:“你报官了?”

    “没敢!”李大郎怯怯的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是灰色。嘴里说的意气激昂,这这货属哈士奇的,嘴皮子利索,真要真刀真枪的往前冲,立马就怂包。

    他哪里敢报官啊!听说诬告,要和盗窃同罪,要是货物的价值高,说不定要发配。万一遇到了个糊涂官,他岂不是这辈子都成不了清白的人了?

    他哪知道诬告要受罚,都是王福被他拖住之后不耐烦的威胁。要是换个人,早就大嘴巴子上去了,但李大郎是个蔫了吧唧的人,被唬住了。

    张氏听到这里,双手拍着膝盖抢天哭地起来:“丢人呐!”

    李大郎还以为自己老娘在帮他说话,从灵魂深处职责王福的无耻行为。附和道:“娘,您说的对。王福这丢人玩意,将王庄的脸面都给丢尽了。”

    “没说他,俺说的是你?丢人的玩意,你爹和你兄弟都是练武之人,就你这不成器的玩意,遇到这等恼人的事,你为何不揍他个半死?”张氏愤怒不已,但是她的怒气都是针对的自己儿子。李大郎的表现,让她气不打一处来,拿起手边的柴火劈头盖脸就往李大郎打去。

    李逵没拦,老话说的好: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李大郎这性子在外做事,不想被欺负都难。

    “娘,您小心点,别摔着。”虽说挨揍了,李大郎也不喊疼,只是一个劲的提醒张氏当心脚下,这让张氏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正在此时,李逵已经将菘菜切好,还切了一些萝卜,在烧热的锅内放上了一些灯油,其实就是香油。南方多用茶籽榨油,而北方用芝麻的为多。点灯炒菜都可以用。油烟气立刻就起来,将腊肉切好的片往锅里一倒,刺啦一声响,迅速煸炒了几下,下蔬菜,热锅热油迅速和蔬菜混合在一起,水汽烟气,还有食物的香味混合在了一起,在屋子里弥漫开来。

    市面上的灯油买回家,不但要防着油耗子这些恼人的小家伙,连带着自己家的小孩都要提防起来。毕竟这个时代的大部分穷人家的孩子肚子里没油水,饿极了,吃上几口香油也是常有的事。

    李大郎看到李逵竟然将昂贵到香油炒菜用,顿时跳起来指着李逵的鼻子,气不打一处来:“你个不当家的傻玩意,你知道香油多贵吗?竟然做菜用了快一两香油,你个败家玩意……”

    没来由被劈头盖脸的骂了,李逵有点愣神,他这个大哥在外蔫了吧唧的,没想到回家还想做大哥的派头?

    再说了,他又不靠着李大郎吃饭,这货胆子肥到以为自己是一家之主了?

    李逵努嘴对李全道:“李全,把大郎拖出去打一通,记住,下手轻点,别打坏了。”

    “二哥,让我去可以,可你们不能撑着我出门偷吃。”李全说话间将李大郎夹在胳膊下,就就往外跑。

    院子外传来了李大郎的惨叫,还有愤怒的咒骂声:“哎呦呦,李全你这个傻子,我是你族兄,你可真敢下手啊!”

    “哎呀!”

    “李全,你个死心眼,你吃我们家的饭,我还没说话呢!”

    李全惦记着吃饭,草草打了几下就回到了火塘边上。锅上蒸的黍米饭散发着柔和的香气,他可舍不得这时候离开李逵家。

    过了一会儿,李大郎扶着墙再一次出现在门框上,李逵威胁的眼神瞪了他一眼,他顿时吓得一缩脑袋,闷葫芦一般的回到了火塘边,但是他可不敢继续和李全挨着坐。

    李逵心头好笑:“早知如此,何必嘴贱?”

    吃饭的时候,李大郎讨好的将锅里所有的肉都挑出来,放在了张氏的碗里,这一刻,他仿佛回到了之前那个孝子的人设。但是有个人忍不住了,李全委屈的看向了李逵,嘟哝道:“二哥……”他似乎在向李逵告状,但同时也有另外一层意思,他愿意再打一顿李大郎,这货太没有眼力见了。

    看他意思,李全这个傻小子后悔刚才没把李全这货揍结实了,竟然将他的那份肉也给挑走了。

    张氏也不说话,将碗里的肉匀给了李逵一些,李逵低声道:“谢谢娘。”

    还给了李全一些,李全有样学样道:“谢谢娘!”

    “是俺娘,不是你娘!”

    李大郎又和李全这傻子杠上了,这说的话也没有问题,仅仅是阐述了一个个事实。

    但这几个字让青州人说起这话,火药味十足。李大郎一开口,就将他周围方圆五米之内所有人呢都骂了,连他娘张氏都没躲过去。张氏的眉头也直跳,她的手也痒痒了,这倒霉孩子都快二十了,却长了一张欠收拾的嘴,太烦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1/ 第一时间欣赏李逵的逆袭之路最新章节! 作者:水鬼游魂所写的《李逵的逆袭之路》为转载作品,李逵的逆袭之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李逵的逆袭之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李逵的逆袭之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李逵的逆袭之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李逵的逆袭之路介绍:
百丈村的二傻子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对着全村老少爷们大言不惭的说着自己的志向:“爷们要上进,要读书,要科举,将来金水河上游船,御街上放马,光宗耀祖,进士及第……”老族长豁开一张臭气熏天的大嘴,傻呼呼地瞪着李逵,然后很不厚道的带头笑起来……(这是一个属于莽撞的小人物在北宋末年奋斗的故事)李逵的逆袭之路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李逵的逆袭之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李逵的逆袭之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