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美利坚纵享人生TXT下载美利坚纵享人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美利坚纵享人生全文阅读

作者:小鹿爱小胖     美利坚纵享人生txt下载     美利坚纵享人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两千零七十二章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求月票)

    “泡温泉舒服吗?”

    这问题问的,“当然舒服,有机会还来~”刘君语现在可是纯素颜,比电视上打了粉还敢叫裸妆的女明星看着舒服多了,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千秋是绝色、悦目是佳人!

    “我刚刚在考虑要不要在夏威夷搞一个巴登似的疗养温泉度假村,看看这里每年的人流量,真是羡慕啊。”

    刘君语喝了口咖啡,最近她的商业思维越来越发达,不禁沉吟道,“我觉得难度有些大,技术上的问题还好,自然风光也够,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巴登巴登也一样。”

    这话说的在理,走进巴登巴登,恍若置身一个大花园里,这里到处是大片大片的草坪,绿树花草郁郁葱葱,参天古树稀疏有致,小镇共有7个不同主题、不同形态的花园,他们散落分布在小镇核心区域。

    其中一个花园种植有1800株大丽花,64种不同的品种,从较小的球形大丽花和睡莲大丽花到较大的仙人掌大丽花,每年夏末盛开时,都会有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还有以巴登巴登勋爵市长阿尔伯特的名字命名的玫瑰园。每年5月到10月,可以欣赏到400多种玫瑰的盛开,与这些美丽的花朵相得益彰的是无数的雕塑和一个中央放置的喷泉,吸引你漫步。

    而杨橙最喜欢的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艾莉花园,1655年建成,当时是历史剧院前橡树大道,也是巴登巴登小镇的“百年网红景观”。

    这条大道目前已扩建至3.5公里长,从巴迪舍霍夫酒店一直延伸到西多会修道院,她就像是一座不断变化的园林艺术纪念碑。田园诗般的乡村景色和优雅的林荫道,番红花、水仙花和野生郁金香像彩色的地毯一样从树下铺开,巴登巴登的“绿色客厅”尽收眼底。

    在花园内,每年都会举办一流的露天活动,如爱乐乐团公园之夜。

    无论你是慢跑、散步、乘坐19世纪的马车,还是简单地沿河散步,它都将被证明是对身体和灵魂的一种极好的感官治疗。让你陶醉于那些雄伟的成熟树木、咕噜作响的奥斯河上华丽的桥梁、雄伟的酒店和优雅的豪宅之中。

    此外,天堂花园这座横跨三条街道的装饰性花园,也是十分有特点,花园中心的瀑布由地下温泉而来,跟随者花园的坡度设计,从上到下,瀑布下降了39米。花园两旁排列着灌木掩映下的精美的豪宅。

    这些构成也许可以用钱堆积出来,但欠缺历史的沉淀,总觉得不对味。

    还有,从歌剧到交响乐再到芭蕾舞,每年巴登巴登都会举办世界级的演出,包括每年与大都会歌剧院合作制作的首演。

    当然,更令有钱人喜爱的,还是巴登的休闲宫,绝对会刷新你对赌场喧嚣、**、奢靡的印象。

    如果在赌场不开放的时候进来参观,真心会以为这是一座宫殿。

    许多厅堂都是按照法国18世纪时巴洛克城堡的式样布置的,天花板上、墙壁上,到处都是油画彩饰。

    精致的古典式吊灯映衬着金碧辉煌的房间,气氛隆重而豪华。难怪被许多名人称赞它是世界最漂亮的赌场。

    赌场自开业一百多年来,从未中断过营业,即使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也照常开放。

    1933年巴登巴登赌场还受到希大爷的特许,成为当时第三帝国唯一的赌场,如今已然成为巴登巴登国际性的标志。这里却没有拉斯维加斯的尖叫和疯狂,永远都像这个小镇一样优雅安静的。难怪有人说:这里有着顶级阿玛尼西装对输赢的从容和淡然。

    除了赌场,每年春秋两季在巴登巴登举行的赛马会热闹非凡,有成千上万的观众赶来观看跑马比赛。当然绝大多数的人是来一赌输赢的。

    另外,骑马、热气球、滑翔伞等贵族运动应有尽有,嫌贵不想花钱的,干脆选择免费又能看风景的运动——爬山,巴登小镇因为身在山谷里,周围的小山不过百米,基本上都是人走出来的道路,都设有爬山栈道,每一座山顶都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

    总之,在这里度假疗养,绝不会让你觉得无聊就是了。

    如果从零开始打造这样一座度假小镇,投资绝对是百亿起步,等建成了又要多久才能回本?这都是很难预料的事情,杨橙想到最后,干脆放弃了这个不现实的想法,但凡要是有投资成功的可能性,恐怕类似的小镇早就在全球拔地而起了。

    算了算了,没钱,建不起。

    老老实实的泡了温泉,又去休闲宫玩了几个小时,最后安安稳稳的完成了城堡的所有权交接,不贵,总共也才花了300万欧元,买城堡从来都不贵,贵就贵在后期翻新维护方面。

    交接完成后,杨橙第一时间让老卡森派人过来接手,并安排专业公司负责翻新,整个工期长达半年,没办法,在交接之前,英王室已经有10年没有投入资金翻新了,很多基础设施都老化不能用了,除了每年固定拨款保持表面光鲜外,王室对这座城堡几乎处于半放弃的状态。

    签完字后,威廉抱怨道,“这笔生意赔大了,当年买下这座城堡还花了400多万欧元呢。”

    当时的400多万还是很值钱的,现在杨橙才花了300万,确实便宜了不少。

    其实,若不是有需求,另外靠着巴登巴登这个世界闻名的度假小镇,300万还真不值。

    不过话又说回来,真要是拿300万换一个爵位,也可以了。

    “别抱怨了,没彻底砸手里就偷着乐吧,多少还收回300万呢。”

    说到这,杨橙还想吐槽,“查尔斯太黑了,分期付款都不行,必须要全款现金。”

    “理解他一下吧,最近王室有一笔贷款要还。”

    杨橙摆摆手,“这跟我没关系,别跟我说,玩也玩了,字也签了,怎么着?回去?”

    “别急啊,明天带你见个朋友。”威廉意味深长的说道。

第两千零七十三章 容克贵族(求订阅)

    威廉带杨橙见的,是一位德国贵族,虽然现代德国早就不承认贵族了,但在贵族的心里他们的身份依然不可磨灭,哪怕他是一位容克。

    可能很多人听说过这个词——容克贵族,但却不知,并不是每个贵族都愿意被称作容克。

    1834年春,有个年轻的普鲁士贵族没能顺利从中学毕业,所以担心自己不能按计划进入柏林大学,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设想了自己如果上不了大学,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会先当几年军官,对着新兵大呼小叫;然后娶妻,生子,种地,无节制地生产蒸馏酒,用酒来毁坏我的农民们的道德。所以,如果十年后你正好到我家乡,我会邀请你一起寻欢作乐,从庄园找一个水性杨花、曲线玲珑的小娘们儿来耍一耍。

    我还会请你痛饮土豆白兰地,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我还请你去打猎,玩得痛痛快快。

    那时你看到的我,会是一个肥胖的本土民兵军官,蓄着两端翘起的胡须,骂人可以骂得地动山摇,厌恶犹太人和法国人,恣意鞭笞狗和家仆,与此同时是个妻管严。

    我会穿皮裤子,在什切青毛料厂大出洋相。大家向我这个男爵大人请安的时候,我会和气地捋须,给大家一个优惠价。

    国王诞辰那天我会喝得烂醉如泥,并高声为陛下祝寿,其余时间,我会定期高谈阔论,我的口头禅是:“老天!这匹马真棒!”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铁血首相俾斯麦,谁能想象他曾经是个容克二代?甚至很多德国人都不一定知道这个事实。

    俾斯麦就出身普鲁士容克地主家庭,他这一席话把自己所在的阶级挖苦得体无完肤。

    俾斯麦的父亲是货真价实的易北河以东的容克贵族,性格古板、非常保守,但他的母亲却是出自萨克森的资产阶级书香门第,绝对是大家闺秀,她的祖父是法学教授,曾在弗里德里希大王的政府里担任内阁秘书。

    这就相当于大学校长的女儿,下嫁给了村里的土财主,怎么看都不是门当户对,但在德国,这种事还真不少,特别是容克贵族盛行的时候。

    和绝大部分容克不一样,在母亲言传身教之下,俾斯麦受过很好的教育,人生轨迹和绝大部分容克不同,而他对容克群体的评价也很负面。

    这也代表着一大部分德国人对容克贵族的看法,容克(junker)的本意是“年轻贵族”或“少爷”,在中世纪和现代早期用来指年轻或者地位较低的贵族,有点像英国的乡绅。

    马丁·路德潜伏在瓦特堡期间用的化名是容克约尔格,他还曾讥讽地称英王亨利八世为“容克海因茨”,作为低级贵族的容克一般没有头衔,只是姓氏中有“冯”或“祖”字。

    到了近代,在普鲁士,尤其是易北河以东地区,“容克”这个词有了特殊的意思,指的是这些农业地区的地主,他们大多是小贵族,也有的不是贵族,而今天说到容克,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普鲁士容克。

    普鲁士容克控制了普鲁士东部的大部分土地,驱使农民为他们劳作,而这些农民与德意志西部和南部农民相比,享有的自由和权益少得多。

    容克生活环境的自然条件不好,多沼泽和沙地,土地贫瘠,容克地主总的来讲是一个较贫穷的乡绅阶层,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与德意志西部和南部的富裕贵族相去甚远,简直不是一个世界。

    因为穷,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容克常常和没文化联系在一起,德国那些高高在上的大贵族们,对容克的评价是:他们一般没有受过教育,文不成句,甚至说话也不连贯,只会把名词和名词化的词连在一起乱说出来,然后再加上惊叹号。

    可以说,农业是容克的核心利益,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后,容克在德国zf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并且普鲁士长期施行三级选举制,贵族地主的选票权重特别大,所以容克在普鲁士的zz影响力很大。

    他们运用自己的影响力,积极地干预和影响政府的农业政策,提高粮食进口的关税,以保护普鲁士自己的农业。

    德国保守dang和19世纪70年代之后的农场主联盟,主要就是为容克地主的利益服务,他们向zf游说,要求为地主提供资金补助、减税,并保障较高的粮价。

    在有些比较正面的描绘里,容克地主是性格严峻、执行严格纪律但待下慈爱的一家之主。

    不仅对自己的妻儿和直系亲属,对仆人和农民,容克也是父亲式的人物:威严但友爱的权威和管理者,为一大家子的生计而奔波忙碌。

    不过,他们确实也有相对正面的一部分,来自穷山恶水的容克往往坚忍不拔,是很好的军人材料。

    18世纪上半叶,容克从军开始成为传统,于是一代代容克子弟自幼就受到这种精神和军人荣誉感的灌输,世代从军。

    在七年战争期间,弗里德里希大王领导普鲁士与欧洲大陆的另外三个超级大国(俄、法、奥)对抗,容克军人在流血牺牲的过程中铸造了与普鲁士国王的紧密联系。

    也正是这样的人,帮助普鲁士打赢了1866年和1871年的两场大战,有历史学家说:正是霍亨索伦家族与容克的联盟把普鲁士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国穷国发展成近代强国,所以容克的****、威权主义和贵族原则得到合法化,从而他们在德国zf与军队中都有了很大的发言权。

    但这样的容克却彻底和军队绑定在一起,即便是遭到zheng敌攻击时。

    19世纪80和90年代德国自由派的各种讽刺漫画上的容克形象往往是身穿笔直军服的军官,在漫画中,容克军官虚荣、无能、穿的军服过紧,要么是把自己继承的财产挥霍一空的赌棍,要么是追逐女性的登徒子,要么是不学无术之辈。

    这逐渐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常常受到自由主义者的嘲笑和恶评,“卷心菜容克”成为一种常见的蔑称。

    他们认为普鲁士贵族是国家的累赘,因为他们人数太多、大多贫穷,对官职、薪俸、特权和形形色色的优待贪得无厌。

    容克们贫穷,所以不能接受良好教育,只能上水平很差的军校,因为没有受过教育,他们没有办法担任高级职务……这一大群只受过较差教育的人,还要神气活现地索取……同时是贵族和官僚,他们对同胞来说是一害。

    甚至,一些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指控容克集团应当对第二帝国民主的失败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责,称容克是**势力,是****者,是威权主义者。

    以至于很多容克的后代,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后,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容克的身份,他们会极力的向高层次的贵族靠拢。

    威廉带杨橙见的这位,就是一位转型成功的容克,对方成功的打入了巴伐利亚的贵族圈子,甚至还因此认识了威廉这个级别的公爵,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算是成功了。

    在去对方城堡的路上,威廉说,“我这个朋友如今在德国的势力很强大,尤其是巴伐利亚州,他们一家有3位出任德国高官,还有好多人在商界呼风唤雨。”

    杨橙点点头,略显敷衍的说道,“那还挺厉害的~”

    威廉微微一笑,“你了解了他所掌控的产业就知道了,他是如今巴伐利亚州最大的房地产商。”

    杨橙的眼神有所波动,德国目前是欧洲最可靠的房地产市场之一,负担得起的融资推动了需求,在慕尼黑,优质公寓通常有20至40个潜在客户。

    而在德国,巴伐利亚被称为德国最富有最安全的州,因此物业价格也是极其昂贵:慕尼黑的平均价格为7,700 /m2,而全国平均价格为2,700 /m2。

    由于高档地区的利润率很低,因此许多投资者都将目光投向了巴伐利亚较小的城市,即所谓的“ b区”,那里的房地产没有慕尼黑贵,但却有极大的升值潜力,总体来看跟大伦敦地区有的一拼。

    他知道威廉是故意提起这茬的,意味深长的看着威廉说道,“看来你越来越适应中介这项工作了。”

    也不介意杨橙的调侃,“哈,如果非要给我冠以职业,我更愿意用掮客这个词,听起来很酷,不是吗?”

    白了他一眼,杨橙进一步问道,“伦敦的房市不够你玩的吗?居然又把目光转向慕尼黑。”

    “这话说的,谁会嫌钱少?”

    杨橙语气一滞,好吧,是自己问了个脑残问题,活该被怼。

    “好吧,换个问题,你的这个朋友有资金困难?”

    “不,至少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他们家族很难缺钱,但他们欠缺扩张的机遇。”

    杨橙若有所思,“明白了,你们达成py交易了。”

    “what?”

第两千零七十四章 ‘冯’字(求月票)

    2074

    “jason,这位是冯·里希特霍芬男爵。”威廉款款介绍道。

    这位男爵拥有一副魁梧的身板,一如外国人印象中的德国壮汉,但他整个人显得有些臃肿,那堪比十月怀胎孕妇的肚子,再得体的西装也掩饰不住,尤其是他脑袋上如同地中海一般光亮的脑门,很滑稽,让人忍俊不禁。

    倒是一双碧蓝的眼睛很漂亮,更奇妙的是,还有一双桃花眼,很难想象拥有这么美丽眼睛的人,居然是一个看起来很有喜剧效果的男人。

    不过,他大腹便便的形象并不能掩盖其良好的修养,举手投足间贵气流露,绝对是值得暴发户好好学习一番的,一个欠身接一个微笑,就足够让那些土老帽学几辈子了。

    果然,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这句话绝不是说说而已,那份气质底蕴是砸钱都砸不出来的。

    心中感慨了一番,同样礼貌的回应,“早上好先生~”杨橙微微欠身,不过这位男爵的姓氏,似乎有些故事啊。

    对了,他想起来了,好像是曾经一位德国王牌飞行员的姓氏。

    1918年4月22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亚眠附近的一座墓地,澳大利亚军队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军事葬礼。六名澳军上尉为死者扶灵,仪仗队鸣枪致敬,协约国空军的一些单位送来花圈,其中一个花圈上写着“致我们勇敢而高尚的敌人”。

    死者是他们的敌人,德国战斗机飞行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男爵。

    他是航空史上最著名的王牌飞行员之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落敌机数量最多的战斗机王牌,最终战绩是73架敌机,协约国对他十分尊重,才会有上述为他举行隆重葬礼的情节。

    里希特霍芬1917年的自传题为《红色战斗机飞行员》,法国人给他的绰号是“小红”或“红魔鬼”或“红男爵”,英国人给他的绰号是“红男爵”。

    后来德国人也开始称他为“红男爵”,这成了他最广为人知的名号。

    红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男爵,他的德文全名是freiherrmanfred albre ri,作为贵族头衔的词是freiherr,不是法语和英语的baron。

    德语词freiherr在英语法语里被翻译成baron(男爵),freiherr相当于英法的男爵,但这个词freiherr并不能与baron完全划等号。

    在神圣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如奥地利、普鲁士和后来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等,freiherr是倒数第二低的有头衔的贵族,再往下是最低的有头衔的贵族“骑士”,再往下就是没有头衔、仅在姓氏前加一个“冯”的最低级贵族。

    从这个意义上讲,freiherr相当于英法的baron(男爵),是没有错的。

    freiherr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自由领主”,这很能说明问题:freiherr原先是一个对自己土地享有绝对所有权的领主,他是自己的老板,无需对其他领主承担租金、兵役、徭役等封建义务。

    而德意志确实曾经有另一种男爵baron,但他们往往是从骑士擢升起来的,对更高的贵族负有义务;他们的土地是更高的贵族授予的采邑。

    但在德意志,在社交等场合,可以用baron来称呼一位freiherr,不过freiherr的正式头衔不会用baron这个词。

    从神圣罗马皇帝那里直接获得男爵头衔的,可以称为“帝国男爵”,他们的土地是皇帝封授的。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废除之后,帝国男爵不算是单独一个等级,被算在所有的男爵里面。

    但根据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决议,帝国男爵的称号得到认可。

    神圣罗马帝国被废除之后,一些独立的德意志邦国,比如巴伐利亚、符腾堡被提升为王国,其统治者获得了设立新贵族(包括男爵)的权力。

    不过勃兰登堡选帝侯因为同时是普鲁士国王,而普鲁士不在神圣罗马帝国范围内,所以他们通过自己的国王身份早就有了设立新贵族的权力。

    于是,1806年之后出现了一批新的男爵,为了和这些“暴发户”区分,1806年之前就获得男爵头衔的家族开始自称为“帝国男爵”。

    与英国不同的是,德意志的头衔继承不受长子继承制的约束,大多数男爵的合法儿子们也被称为男爵,尽管父亲还活着、他们还没有继承父亲的头衔和领地。

    在这个意义上,男爵就是一个等级,而不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头衔。

    在普鲁士,“男爵”头衔放在名的前面,如freiherrmanfred vonri,但在奥地利和巴伐利亚,“男爵”头衔放在名和姓之间,如manfred freiherrvonri。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语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废除了君主制,奥地利废除了贵族制度,禁止公开使用贵族头衔,包括男爵。

    所以就取消了中间的冯或者男爵称呼,但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社交场合,为了表示礼貌和客气,很多奥地利人还会使用贵族头衔。

    而在德国,1919年之后,贵族头衔正式变成姓氏的一部分,所以,freiherrmanfred vonrianfred freiherrvon ri。

    总之,名字里有“冯”的,大多是贵族,但也不一定;而贵族的名字里,不一定有“冯”。

    其实熟悉欧洲历史文化的人应当知道,不仅德语里有“冯”,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里还有“德”,荷兰语里有“范”,等等,包含这些单字的姓名很多,而且常常确实表示贵族身份。

    类似这样加在姓名里的单词,被称为“贵族小品词”,不同国家的“贵族小品词”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

    在有些语言里,“贵族小品词”和普通介词同形,而非贵族的姓名里有时也会用介词,这种情况下就容易被误认为是贵族。

    “冯”最早只表示住地、统治范围或管辖权,比如巴伐利亚公爵(herzog von bayern),这里的von就和英语的of一样了,大约从1630年前后,在贵族姓氏前面加“冯”的做法开始流行。

    说白了就和韩语里的思密达差不多,‘冯’到了现在,装饰性的意味甚至更强烈一些。

第两千零七十五章 贵族的联姻(求订阅)

    “早就听殿下提起过你,今天终于见面了,很高兴认识你。”男爵显得彬彬有礼,一口地道的英伦腔,让人几乎忘记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德国人。

    “见到你也是我的荣幸,阁下。”杨橙不卑不亢的回了一句,他对这个长得有滑稽,造型颇为矛盾的男爵,第一印象还不错,看来威廉也知道自己的胃口,不会介绍那些不靠谱的傲慢贵族给自己认识。

    今天见面的地点是男爵名下的产业,一间不起眼的山间民宿,一幢木制城堡造型的三层别墅,位于黑森林某个山脉之中。

    “最近奥托在为后辈的婚姻发愁,能出来见面可不容易。”以威廉的身份自然可以直呼其名,而且从他随意调侃的语气来看,两人的关系应该很不错。

    杨橙顺势问道,“哦?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联姻对象吗?”

    欧洲贵族之间的联姻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男爵苦涩的笑了笑,“我的小女儿对联姻很不感冒,但这是千百年来的习俗,我没有资格改变,她更没有。

    当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联姻对象也是很无奈的事情。”

    杨橙理解的点了点头,上位者为了延续自己的权势,总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联姻无疑是其中最为划算的一种。

    真爱在贵族之间一文不值!

    当然,贵族中更多的是多情种子,像查尔斯王储那样,欧洲一抓一大把。

    熟悉德国古典文学的朋友也许会知道符腾堡公爵卡尔欧根,他是席勒的早期赞助者之一。

    这位公爵很有文艺范儿,除了喜欢席勒的诗歌,还曾跟着作曲家巴赫的儿子学习键盘音乐,并且热衷植物栽培。

    卡尔欧根自幼在普鲁士的著名君主弗里德里希大王的宫廷受教育,在普军内参加过七年战争,在君主**和自由主义两种思想互相斗争的年代,他是一位典型的两方面色彩都有的统治者。

    在私生活方面,卡尔欧根有一连串情妇和十一个私生子,闹出过不少丑闻。

    但他的真爱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女子:弗兰齐斯卡,一个男爵的女儿,另一个男爵的妻子。

    相当于普罗大众来讲,男爵小姐和男爵夫人当然是高高在上的,但对于统治着一个重要的德意志邦国的公爵大人来讲,男爵实在太低了,所以他于1785年执意要娶弗兰齐斯卡时,遇到了很大阻力。

    即便是明媒正娶,卡尔欧根与弗兰齐斯卡的婚姻仍然算是贵贱通婚,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弗兰齐斯卡不能用符腾堡公爵夫人的头衔,他俩生的孩子也没有完整的继承权。

    这和查尔斯的情况有点像。

    不过卡尔欧根更讲究一些,为了提高弗兰齐斯卡的地位,卡尔欧根向神圣罗马皇帝约瑟夫二世求(xing)情(hui),在1774年为她搞到了“霍恩海姆帝国伯爵夫人”的头衔。

    卡尔欧根还想把她的地位升级到侯爵夫人,但皇帝拒绝了,霍恩海姆帝国伯爵夫人弗兰齐斯卡使用的纹章是已经绝嗣的霍恩海姆邦巴斯特家族的纹章。

    即便如此,弗兰齐斯卡始终没能获得“符腾堡公爵夫人”的头衔,她与公爵的孩子也被排除在继承顺序之外,并且在正式的礼仪场合,她的优先权低于卡尔欧根的弟媳。

    弗兰齐斯卡的故事很有典型意义,这就是德意志贵族的婚姻,可以说充斥着不平等,别说贵族和贵族之间,其实单个贵族家庭内部也是充满了不平等。

    男孩和女孩、长子和幼子得到的教育机会有很大的差别,为了家族的利益,一个家庭内部必须有人做出牺牲。

    就比如在人生的另一件大事婚姻上,贵族家庭内部也是十分不平等的,同样需要很多人牺牲,贵族之间的联姻讲究的就是一个门当户对。

    家族要传宗接代,最重要的是保证有合法的继承人,换句话说就是在婚姻范围内尽可能多生男孩,以抵御疾病、战争、动乱、事故等灾难因素的造成的“损耗”,这是贵族婚姻的主要功能。

    但是,如果生的男孩很多而又都健康地长大成人,对家庭的经济就是沉重的负担。

    大多数贵族家庭即便想给所有孩子同等的待遇,也做不到,这就意味着,在长子继承家业和财产的同时,幼子们能自谋生路;

    而长子结婚生子的同时,幼子们不一定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找到门当户对的对象建立自己的家庭。

    不过要强调一下,这不是因为贵族幼子们结不起婚,而是结不起门当户对的婚,从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一个家族的长房和幼房往往在结婚比率、门当户对婚姻的数量和孩子的数量等方面出现较大的差距。

    在贵族社会的压力下,很多贵族幼子被迫终身不婚,当然这不代表没有xing生活和没有孩子,在天主教地区有的贵族男孩从小就被父母安排走宗教道路,长大之后当神父,也就是说单身守贞,不过,如果长房发生变故无人继承,即便是当了几十年教士的老chu男叔父也可能会被从教会拉出来还俗、结婚、生孩子。

    婚姻的不平等导致贵族婚姻市场的失衡:待字闺中的女子太多,能够娶亲的男子太少,只有地位显赫的女子才不会遇到困难,女性常常嫁给地位比自己第一级的男性,这有利于女方的家庭利益,因为这样能把女婿与女方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

    长子和幼子在婚姻方面也不平等,男女更不平等,女子一般没有机会选择配偶,大多数情况下要服从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安排。

    如果敢于反抗,就会引起轩然大波,莱茵宫伯,施陶芬家族康拉德的女儿艾格尼丝,原本的命运是服从皇帝亨利六世的安排,嫁给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但她偷偷嫁给了狮子亨利(韦尔夫家族,是施陶芬家族的对手)的长子。亨利六世皇帝大怒,要求莱茵宫伯家解除这门婚事,但没有成功。

    所以,“门当户对”一方面是指社会地位,以及它能带来的人脉:贵族只与贵族结婚,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较少通婚,比如高级贵族很少和低级贵族通婚;

    一方面与宗教因素有关,比如天主教贵族一般不会选择新教徒或加尔文教徒,易北河以东的新教徒贵族男子一般不娶天主教贵族女子。

    当然,金钱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如果为了金钱而娶出身低的女子,在贵族圈子里也会被鄙视。

    在中世纪晚期,如果和市民阶级的女子结婚,男性贵族会受到许多形式的歧视,但也不是没有,贵贱通婚大部分是男方地位较高,女方可以从夫家得到收入,但不能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与特权,不能用丈夫的头衔,但可能会获得一个较低的新头衔。

    贵贱通婚所生的孩子不能享有完整的继承权,但可以算作“备胎”,如果没有合法性更强的继承人的话,这样的孩子也可能继承头衔和家业。

    因此,“贵族的婚姻必须门当户对”,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勇气能够对抗的,在很多地方是法律问题。

    曾经,普鲁士王国的法律明文禁止贵族男子缔结不符合贵族荣誉与体面的婚姻,不过允许他们与“资产阶级上层”的女子结婚。

    这项规定只在普鲁士有效,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下半叶,在整个德意志范围,一般来讲,贵族结婚时需要得到自己所在家族族长的许可。

    如果固执己见非要和地位远远低于自己的人结婚,那么男女贵族都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在财产继承方面不能享受完全权益。

    到了19世纪之后,贵族只与贵族结婚的规矩逐渐放松,不门当户对的婚姻不会受到法律的惩治,但在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仍然是会受歧视的事情,所以很多贵族家庭按照传统仍然只在自己圈子里寻找婚姻对象,当然如果能与地位更高的家族攀亲就再好不过了。

    这还不算完,有了门当户对的婚姻对象之后,两个即将联姻的贵族家庭就要开始一系列谈判了。

    中世纪的贵族婚姻很少有爱情有直接关联,主要是zz影响力和经济的交易。

    参与谈判的是双方家庭,有时是新郎与新娘的父亲直接谈,指腹为婚和儿童被父母订婚的现象很常见,有的新人直到结婚才第一次见面。

    谈判的主要内容是女方的嫁妆,以及除了嫁妆之外岳父应当给女婿多少钱,如果丈夫死亡而寡妇进修道院的话,寡妇的父亲应当为其提供多少经济支持;

    还有女方的零花钱,这指的是丈夫定期给妻子自由支配的金钱;财产继承的安排,女方有无继承丈夫财产的权利,如果有的话又可以继承多少;监护权的安排,如果男方早逝,孩子归属监护;寡妇的赡养,如果男方早逝,寡妇如何维持生计,寡妇有无权利继续居住在丈夫的房子里,寡妇从男方家庭得到多少生活费和实物紧贴等等。

第两千零七十六章 巴伐利亚的房市(求月票)

    毕竟婚姻大事不能开玩笑,德意志人很早就对婚姻的经济层面考虑得很细,也极其认真,另外,一个贵族女孩能不能嫁得出去,能嫁得怎么样,她的父亲能拿出多少嫁妆是重要的因素。

    谈判的过程就是讨价还价的扯皮过程,谈判有可能拖得很慢。

    就像是在买卖牲口,双方对嫁妆、彩礼等问题讨价还价,甚至从几岁谈到20几岁都很常见,双方谈妥之后就可以签订婚姻契约。

    其实先小人后君子的婚姻谈判和契约有时对女方,尤其是比男方富有的女方的情况更有利,富有的女方可以规定婚后双方财产仍然是分割的,不会形成夫妻共有财产;女方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原先的财产等等。

    反正吧,联姻是一件严肃且漫长的事情,尤其是像冯里希特霍芬男爵这样的家族,可挑选的范围非常窄,既要爵位对等,又要在经济实力上匹配,这样的对象少之又少。

    “好了,不说这个,公爵殿下想参与德国的房地产开发,原本是我们两个合作,但他说一定要带上你。”男爵开始转移话题。

    杨橙微微一笑,“三角是最稳固的结构,不是吗?”

    “是这样,那么我简单介绍一下,这次我们的目标是巴伐利亚州慕尼黑以外的中小型城市,到慕尼黑车程在1个小时之内的辐射范围。

    有几个备选目标,第一个是奥格斯堡,建于公元前15年的奥格斯堡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距慕尼黑仅30分钟路程,是‘浪漫之路’——从维尔茨堡到菲森的热门旅游路线的一部分。

    奥格斯堡也是巴伐利亚州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慕尼黑和纽伦堡,人口不到30万,它是巴伐利亚州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另外,奥格斯堡的失业率(5.1%)低于德国的平均水平(5.4%),它的主要雇主包括保险公司安联公司、富士通公司、汽车制造商man、在线零售商亚马逊以及电子巨头西门子,这里的购买力略低于德国的平均水平,但未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有关房价,最近6年,奥格斯堡的房地产价格上涨119%,达到近4100欧元/平方米,租金价格也上涨了54%,达到每月10.9欧元/平方米。

    同时,房地产价格几乎比慕尼黑便宜两倍,由于价格相对较低,并且靠近慕尼黑,奥格斯堡非常适合在那里工作但又想便宜购买或租房的人,我认为这是我们投资的理想之地。”

    杨橙问道,“听起来不错,将目标对准刚需市场,地皮尽量靠近慕尼黑方向,方便他们上下班,我没意见。”

    男爵笑了笑,“当然,不然也不会跟你谈,现在,万事俱备,只缺资金。”

    杨橙摆摆手,“不用担心,缺多少我来补足,顺便说一句,我在韩国那边开发的房产到了收尾阶段,很快将调出大笔资金,可以考虑投入德国。”

    贵族都是势利眼,男爵一听立马问道,“大概有多少资金?”

    杨橙淡淡说道,“2个亿左右,欧元~”

    “上帝,这是一笔巨款,有了这笔钱,几个项目可以同时启动。”

    “先听听你的项目吧?除了奥格斯堡以外呢?”

    “因戈尔施塔特,建于9世纪,目前其老城区还有很多中世纪建筑保留着,而慕尼黑大学则以路德维希和马克西米利安的名字在15世纪在这里成立。

    因戈尔施塔特也离慕尼黑不远,开车仅需40分钟即可到达。

    人口方面有些少,还不足15万,不过因戈尔施塔特的失业率非常低,仅为2.9%,比全国平均水平的低两倍,大众旗下的轮胎制造商、电子零售商mediamarkt的总部、电信公司telefonica和卡巴斯基实验室的办公室都位于这里,购买力极强。

    最近六年,这里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了66%,超过了4700欧元/平方米,这略高于德国的平均水平,但比慕尼黑低40%,同期,租金价格上涨了14%,达到每月每平方米11.8欧元。”

    杨橙意外道,“房价水平比奥格斯堡还略高一筹?”

    “是的,因为这里的风景美好,且又有很多大企业入住,平均收入都很高,自然就需要更高质量的住房来提高生活品质。”男爵解释道。

    “好吧,了解了,还有呢?”

    “兰茨胡特,建于13世纪初,作为要塞,直到16世纪初一直被视为巴伐利亚的首府。

    该市保留了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距慕尼黑45分钟路程,距慕尼黑机场半小时路程,实际还要更近一些。

    虽然人口也只有15万左右,但跟因戈尔施塔特一样,失业率非常低,且同样有大企业入驻,这个城市是汽车公司宝马、英国天然气公司e.on、电动机和风扇公司ebm-papst以及服装零售商c&a的所在地。购买力很强,仅次于慕尼黑。

    近6年,兰茨胡特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了89%,达到每平方米4300欧元,而同期租金成本上涨了40%,达到每月每平方米10欧元。”

    “非常不错的数据,这只是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小镇,能够有这样的表现,确实让人不可思议~”杨橙惊讶道。

    他没想到,慕尼黑周边的城市房产市场,居然有这么大的潜力,看来威廉还真是用心了,这个中介当得越来越有水平了,有点王牌掮客的意思了。

    不过听了这几座城市,却没听到他本以为应该排在首位的城市——纽伦堡!这让他大为不解,纽伦堡可是老城市了,而且在名气上应该仅次于慕尼黑,他指的是巴伐利亚州范围内。

    于是问道,“为什么没有纽伦堡?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巴伐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吧?无论从人口还是面积上来算。”

    男爵迟疑道,“没错,但纽伦堡的问题很严重,虽然占着所谓大城市的底蕴,看似不比之前说的其它城市差,不过它的发展潜力,反而是这几个目标中最低的城市。”

    “哦?这是为什么?”

第两千零七十七章 巴登趣事(求订阅)

    男爵居然说巴伐利亚州的第二大城市没有发展潜力,这勾起了杨橙的兴趣。

    见杨橙很是好奇的样子,男爵娓娓道来,“纽伦堡建立于11世纪,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包括德国第一条铁路的开通,纽伦堡与菲尔特的连接以及1946年的纽伦堡审判-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审判,但是这座城市几乎没有历史建筑,因为纽伦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了严重轰炸。

    纽伦堡是德国境内主要的交通枢纽,位于连接慕尼黑到柏林和法兰克福到科隆的主要高速公路上,它也是高速铁路枢纽,搭乘火车仅需1个小时即可到达慕尼黑,而驾车则需要2个小时以上。”

    杨橙顺势道,“是啊,这么多优势集中在一起,尤其是优越的区位条件,为什么没有发展潜力?”

    “你听我说完,纽伦堡是仅次于慕尼黑的巴伐利亚人口第二大城市,但人口增长缓慢,尤其是年轻人方面,大部分有才华的年轻人都跑去了慕尼黑,这就导致纽伦堡的失业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纽伦堡的主要产业集中在信息和通信技术,出版,能源,电子,化学和纺织。

    大型企业包括西门子、诺基亚、戴尔、爱立信、英特尔、kmpg,研究公司gfk的总部,家用电器制造商伊莱克斯和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也在这边建厂,但你没发现这些企业有个共同点。”

    杨橙微微点头,“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工厂,欠缺高质量的研发企业,所以工资应该不高,购买力就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富裕的巴伐利亚州,依然排不上号。”

    男爵钦佩道,“完全正确!”

    顿了下,可能是瘾头上来了,拍拍手示意侍应生上雪茄,三个人瞬间吞云吐雾起来,男爵接着道,“虽然纽伦堡的房价从2011年到现在,价格几乎翻了一番以上,增长了130%,达到近4,000欧元/平方米,同期的租金价格上涨了38%,达到每月每平方米10.8欧元,但依然不能改变低于平均水平的现实。

    最关键的其实还是年轻人的流出,这对纽伦堡的伤害太大了,如果不能改变这个局面,在纽伦堡投资房产的前景就是一片灰色。”

    杨橙叼着雪茄,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不管如何,巴伐利亚州的房市确实值得投资一把,这样吧,我们三方合资建立一家房地产公司,专门用于开发巴伐利亚州的刚需住房。”

    男爵兴奋举起酒杯,“这就是我要说的,那么投资额度和比例呢?”

    杨橙斟酌道,“年底之前我会拿出1亿欧元占49%,男爵阁下投资9000万占47%,威廉出资1000万占4%,我们俩都不参与运营,所以各自让出1%给阁下,希望阁下能够对公司负责。”

    男爵心想这个年轻人很会做生意,都不用他说就把各方的利益平衡了,没什么说的,这样的人值得合作,“我没意见~”

    杨橙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后期我会保留追加投资的权力,你们二人都可以等比例跟投。”

    威廉和男爵对视了一眼,没多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就着雪茄的话题闲聊了几句,杨橙把话题引到温泉小镇上面,“我喜欢巴登巴登的模式,但想要在其它地方复制难度太大了。”

    他这么说就证明他压根没死心,想着试一试,毕竟男爵也是巴登巴登的既得利益者,他在这方面应该有经验。

    男爵不假思索的道,“复制?rb人不是干的挺好的吗?”

    “rb人?”

    “是啊,你们不知道吗?在巴登巴登还发生过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跟rb人有关,从那以后,rb的温泉小镇规模化的建立了起来。”

    杨橙坐直身体问道,“说说,是怎么一回事?”

    “这件事可有趣了,可以说是改变了rb的历史,事情发生在1921年10月。

    当时rb派了永田铁山少佐、小畑敏四郎少佐、冈村宁次少佐、东条英机少佐,来欧洲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三人全是陆士16期毕业的,就东条是17期的,调查完了他们跑到巴登巴登泡温泉。

    看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几位当时三十六七岁、自命在未来10年到15年内要掌握rb陆军的野心家们,感受相当深。

    一次大战和任何战争都不同,坦克、飞机、毒气都被使用,没有了前方和后方,没有了军人和平民,剩下来的就是一个词:杀戮。”

    男爵说到这里的时候,似乎感同身受一般,语气莫名的凝重起来。

    “rb没有参加一次大战的主战场作战,但是将来呢?rb应该怎么办?这四人中除永田铁山外全有留德经验,他们的结论是:只有照德国元帅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的思想去做,才能取得胜利。

    因此就有了《巴登巴登密约》,密约主要内容是:实行军主政从,国家的zz、经济、产业、文化、社会等一切都应该转为战时体制。

    要做到军主政从,就必须打倒那时在rb陆军中占统治地位的从山县有朋经桂太郎一直到上原勇作这一批长州派阀,改革陆军体系。

    这个《巴登巴登密约》是现代rb****的真正宣言书。”

    杨橙恍然点头,“原来是这样,这么说巴登巴登对于rb还有着深厚的意义。”

    男爵微微笑了笑,“传说,就是因为那几位后来的rb军人,将巴登巴登的小镇模式带回了rb,才有了今天rb众多的温泉小镇,rb人每次谈大事,都喜欢泡在温泉里,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杨橙失笑道,“也许还真是如此,不过我也去过rb几次,他们的小镇模式和巴登巴登有所不同,这意味着他们没有100%照搬,而是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模式。”

    男爵开解道,“不可能一成不变,毕竟还是要适应当地需求的。”

    顿了下,他忽然道,“其实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最想仿照的还是巴登巴登的疗养体系,温泉旅游只是顺带的。”

    杨橙眼睛一亮,“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男爵犹豫道,“这个问题,我可以帮你试着解决,但投资非常大。”

    杨橙心中一沉,“你觉得有多少?”

    “至少百亿起步。”

    杨橙虽然早有准备,甚至自己也猜到了这恐怖的预算,但还是忍不住抽了口凉气,算了算了,这个游戏他玩不起。

第两千零七十八章 巴伐利亚独立?(求月票)

    三个有权有势有钱的男人聚在一起,不可避免的聊到了zz,男爵意味深长的说了句,“英国的脱欧可是带了个好头啊~”

    威廉莫名其妙,“什么意思?”

    “本来闹独立的情绪就很高涨,最近因为英国带头,巴伐利亚独立的声浪可是一浪高过一浪~”

    杨橙问,“你怎么看?也希望独立?”

    “从家族的角度出发,独立对我们确实有好处,但这个事情不现实。”

    男爵说的也够实在,近年以来,由于欧洲经济的整体不景气,大量民族主义与地区分离主义抬头,向来以民主平等自居的欧洲国家也开始为主权统一问题而苦恼。

    再加上英国脱欧造成了逆一体化潮流,从而使得欧洲一体化的欧盟模式受到广泛的质疑。

    作为欧盟经济的发动机,德国向来以强大的日耳曼民族意志而为世人称道,不过,即使是看似铁板一块的德国,同样存在着内部分裂势力,就是坐落在德国东南的最大联邦州——巴伐利亚州,在最新的调查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巴伐利亚受访者希望脱离德国独立,这个比例可不低。

    其实本来巴伐利亚就是半路加入,又怎么可能指望他们对德国同心同德呢?

    翻开历史书,查理帝国加洛林王朝于公元843年覆灭后,整个东法兰克王国,也就是德意志地区由四个地区组成,分别是萨克森、法兰克尼亚、施瓦本和巴伐利亚四个公国。

    既然王朝都快没了,得选出来一个国王统治,东法兰克王国的这四个公国代表一商量,决定还是让西法兰克人来当这个东法兰克的国王。

    可这又招致贵族们的不满,说好了分家还找人家来当国王,这是等着复辟呢?可上层的决定也没法反对。

    于是,西法兰克一名叫康拉德的公爵堂而皇之成了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

    次年,萨克森公国的统治者——萨克森公爵逝世,新继任的萨克森公爵是前任公爵的儿子“捕鸟人”亨利。

    亨利刚即位时,康拉德国王提出要剥夺萨克森公国在图林根这一片土的地主权,这一举动激怒了新上任的亨利公爵,然而他并没有直接跟国王硬碰硬,毕竟直接向国王宣战万一国王联合其它三个公国自己根本没有胜算。

    于是他迁怒于国王的顾问美因茨大主教,并把美因茨教会赶出了图林根。

    康拉德国王也不傻,知道这个萨克森人有造反的念头,但在别的公国看来亨利并没有直接反对国王,于是国王只能派自己的弟弟前去讨伐,结果埃雷斯堡一战,亨利公爵大获全胜,国王只能亲自率军赶来。

    亨利避其锋芒,选择撤退到自己的领地坚守,长期的对峙对于这个新生的国家来说只有坏处,于是国王不得不于亨利签订停战协议,这也使亨利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战胜王权、保住自己领地财产的公爵。

    不仅如此,918年康拉德国王在临死前认为“国王的幸运”已经交到萨克森人手里,亨利就这么从公爵变成了国王,这也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位来自本地区的国王。

    事情还没有这么结束,一直默默无闻的施瓦本和巴伐利亚俩地跳了出来,凭什么你们萨克森人能当国王?施瓦本还相对安分,巴伐利亚直接选出了自己的国王,想要从东法兰克王国,也就是德意志地区独立出去。

    新上任的亨利国王见到这种情况知道自己再不做点什么这王位也坐不稳,先是拿下来摇摆不定的施瓦本公国。

    被孤立的巴伐利亚见状没有退缩,打算开始持久战。

    其实亨利当时还陷入另外一场争斗,那就是与西法兰克争夺莱茵河附近的洛林。

    双线作战让亨利始料未及,一方面洛林易手于西法兰克,意味着收复无望,另一方面针对巴伐利亚的围城部队不能撤离,不得已只能与巴伐利亚国王和谈,巴伐利亚放弃独立向亨利国王称臣,而亨利国王则保证巴伐利亚的独立自主权,表面上德意志第一次完成了统一,但权力仍未集中于国王。

    谁都能看出来巴伐利亚现在是个国中之国,亨利觉得无所谓,他儿子奥托一世就不这么想了——我堂堂国王竟然管不了自己领土里的事务?奈何有之前的合约,自己也拿巴伐利亚没什么办法。

    直到937年,曾经的巴伐利亚王逝世,奥托一世国王觉得可以试探一下巴伐利亚地区对统一的态度,提出了小小的要求,即收回巴伐利亚公国内教会的特权。

    这位年轻的国王太早实施了自己的计划,导致新公爵直接举起反叛的大旗,可没想到这只是各个公国对于萨克森人当国王所不满的冰山一角。

    早先奥托同父异母的兄弟唐克马尔曾要求一个边疆爵位,奥托否决了他的提议,这让唐克马尔怀恨在心,而蠢蠢欲动的法兰克尼亚公爵和洛林公爵勾结西法兰克这只境外势力,推举奥托的另一个兄弟公开叛乱,全国上下乱作一团,王位岌岌可危。

    这下好了,奥托算是明白了父亲为啥当年会妥协了,大家听命于王室只是给王室个面子。

    939年,在莱茵河畔洛林公爵一度把国王逼到绝境,正在紧要关头,五大公国中一直未发声的施瓦本突入战局,决定站在国王一边,奥托总算是平息了叛乱,保住了父亲开创的王朝。

    奥托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在这之后奥托利用了一系列手段来“报复”各个公国,法兰克尼亚甚至永远失去了公爵,整个公国直接被王室接手;

    接管洛林的人是奥托的好友;对于功臣施瓦本,奥托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下一任皇帝,迎娶施瓦本公爵的女儿,从而建立亲戚关系;而巴伐利亚则在后来被授予册封给了不久前还在叛乱的另一位投降的公爵。

    也就是说,从加洛林王朝查理帝国分裂成中东西三部分之后,巴伐利亚的真正统治权从来就没有被东法兰克国王所拥有。

    捕鸟人亨利没有收回主权,他的儿子奥拓也只是把主权交给一个非亲非故的投降公爵。

    接下来的百来年里,凡上任的国王都不愿意干预几个公国间的关系,有时间安内,还不如攘外容易点。

    德意志先是向东打下波西米亚,也就是现在的捷克,而后又直接干预意大利内部纷争,虽然意大利对于德意志半推半就,表面上加入德意志王国,然后等军队撤走后立马叛乱。

    于是,以今天德国领土为主,形成了一个叫“神圣罗马帝国”的新国家。

    多说一句,这个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因为跟天主教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也没在罗马,只是因为该国皇帝加冕需要跑到罗马去一趟,说白了就是德意志帝国的马甲而已。

    放任不顾的巴伐利亚渐渐被一个名为韦尔夫的家族控制,一开始韦尔夫三世作为巴伐利亚公爵只是把妹妹嫁到了皇室,之后便确保了韦尔夫家族永远统治巴伐利亚,韦尔夫四世的儿子黑亨利凭着皇家关系把萨克森的部分土地强行规划到巴伐利亚。

    黑亨利的儿子还迎娶了时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洛泰尔二世的女儿,甚至仗着自己是前任皇帝的女婿竞选神圣罗马帝国皇位。

    包括萨克森地区等大部分领地都被来自巴伐利亚的韦尔夫家族控制,神圣罗马帝国皇室渐渐被这个家族蚕食。

    这时,神罗帝国的一位皇帝即位,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红胡子”腓特烈·巴巴罗萨。

    “红胡子”的称号来自于他六次出征意大利,意大利人的血把他的胡子染红了,足以彰显他的残忍。

    腓特烈的母亲就出身于韦尔夫家族,但他为了当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并巩固地位,决定大力削弱控制着巴伐利亚的韦尔夫家族势力。

    腓特烈虽然成功让韦尔夫家族在巴伐利亚的公爵狮子亨利黯然下台,但对韦尔夫家族的权力,则只有抑制,而无法消除。

    该家族势力深深植根在巴伐利亚州的各行各业,而且竭力将家族人马安插进入帝国高层。

    腓特烈这种类似于我国历史上“削蕃”的操作,也只能让韦尔夫家族不再继续扩张其权力,对该家族老巢巴伐利亚也姑且让其继续统治,只不过不要太闹独立,给皇帝一点面子就好。

    到了中世纪末期,教廷对各地在经济上的榨取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16世纪初德国交出去给教廷的财富比15世纪末皇帝所征的税款高二十多倍。

    教廷的压榨剥削遭到人们的反抗,来自德国的马丁路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革命,然而他的改革还并不彻底,深受教廷迫害的人们还觉得不够过瘾。

    于是广大人民群众投奔另一位在反教廷上主张更激进领袖闵采尔,也正是在闵采尔的带领下德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起义军主要来自三个地方,分别是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施瓦本。

    作为古老的公国,巴伐利亚缺席了。

第两千零七十九章 只能是情绪(求订阅)

    巴伐利亚缺席了,起义很快被镇压,要是说之前巴伐利亚是不满统治者,与其它公国站在不同的队伍,而现在即使有了共同的敌人,巴伐利亚也与德国其他地方不站在一条战线,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表面上巴伐利亚是害怕农民起义,背后隐藏的整个德国的裂痕已经显而易见,更何况各位诸侯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信仰,南北德国已经分道扬镳了。

    随后的1618年三十年战争,以巴伐利亚为首的南部德意志邦国站在了天主教一面,与北部新教阵营兵戎相见,宗教之间的冲突已经演变成了各个国家背后的利益争夺,而分成两派的德国,考虑更多的是对自己地区的利益获取。

    看版图,整个德意志地区像是沾满芝士的披萨块,本身已经分裂成多块了,就剩下名字和一个空有虚名的“德意志国王”的名号还将各部分粘在一起。

    从整个欧洲的区位来看,德意志地区夹在北海、波罗的海和阿尔卑斯山之间,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错,无论是交通还是基建都无比适合帝国的发展壮大。

    按理说,这样的一个位置,本该在历史中脱颖而出,可就是没形成一个强大有力的国家。

    1867年德意志统一迈出了重要一步,北德意志联邦在普鲁士的带领下建立,威廉一世成为德国皇帝,俾斯麦任首相。

    此时中北部完全统一,在南边,有四个小邦国仍然保持着独立,其中就有巴伐利亚。

    虽然表面上独立,但巴伐利亚这些小国家,实际上背后是法国在操控,或者说,当时德意志地区南部这四个独立国家其实无非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操控的傀儡zheng权,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独立。

    拿破仑三世一生的目标就是重现拿破仑帝国时期的荣光,他积极发动对外战争,本就亲法的这几个德意志邦国自然不能放弃,而俾斯麦则一生致力于为了完成德国的统一大业。

    一个是雄心勃勃的法国皇帝,一个是志在统一的德国“铁血宰相”,两强相争,自然而然的,两者之间爆发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普法战争。

    拿破仑三世野心十足,本来对赢得普法战争胜利信心满满,然而现实却十分骨干:被新生强国普鲁士一路高歌,打进了老巢巴黎,拿破仑三世的野心之火瞬间被浇灭,甚至连点火星都没剩,被迫割地赔款,里子面子丢了个干净。

    不仅整个德意志南部物归原主,普鲁士还要求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法国还要赔偿给德意志50亿法郎。

    自此,整个德意志地区才再一次统一,形成了今天德国的主要疆域。

    所以不难看出,巴伐利亚历史上就和德国其他地区若即若离。

    公元9世纪,查理帝国加洛林王朝覆灭时签订的《凡尔登条约》三分天下,把巴伐利亚地区纳入德意志,所以巴伐利亚才属于德国。

    这之后所有的德意志统一zheng权都保留了巴伐利亚的自治权。

    近代以来,巴伐利亚虽成为统一的德国的领土,但千百年来独立自主的地区文化仍然根深蒂固。

    不同于二战的东德西德,也不同于美国的南北联邦,从一开始巴伐利亚就与德国的其它部分有着历史溯源之迥异。这成为巴伐利亚脱“德”运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巴伐利亚挥之不去的历史基因。

    不过,德国现行的基本法,并不允许某个州独立,这就从源头上制止了独立的可能,巴伐利亚的独立倾向也只能是一种情绪。

    当然,除非巴伐利亚州真的上下团结一心,通过搞zheng变来闹独立,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根本就不现实。

    从男爵的角度考虑,如果巴伐利亚州独立,他们家族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无冕之王,但有没有能力守住是另外一回事。

    巴伐利亚没有出海口,虽然南面有阿尔卑斯山做屏障,但北面可是一望无际的平坦之路,德国的坦克可以肆无忌惮的开进来,直接轰碎巴伐利亚那些美轮美奂的城堡。

    所以这种事也只能想想,真要去做可太难了。

    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巴伐利亚人有独立倾向,更多的还是想外界表达他们的优越感?

    哪方面的优越?当然是经济方面的优越!

    德国在1871年统一以来,虽然巴伐利亚获得了最大的自主权利,但北方新教和南方天主教水火不容,使得矛盾一直存在,两次世界大战让双方的矛盾更加凸显。

    一战最终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失利而告终,德国的战败使得巴伐利亚的独立情绪一度达到顶峰,战败的德国面临着来自协约国的严重的惩罚,巴伐利亚也未能幸免,越来越多巴伐利亚民族主义分子怀疑当时加入德意志帝国是否明智。

    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成为了以德意志人为主的国家,因为同奥地利有着相同的民族和宗教信仰,巴伐利亚希望加入奥地利的呼声不绝于耳。

    就在此时,**思想也开始席卷欧洲,巴伐利亚一度独立,成立了短暂的“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然而,出于对**的恐惧,加上以英国为代表的列强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最终巴伐利亚独立的希望胎死腹中。

    一战后的惩罚性苛刻条款使得复仇情绪始终弥漫在德国的上空,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

    **通过选举上台,成为了德国的第一大dang,但在巴伐利亚却是例外。

    由于一战德国战败后的巴伐利亚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顶峰,当地成立了以推动巴伐利亚独立为目的的巴伐利亚人民dang,在全德压倒性支持**的情况下,**在巴伐利亚天主教徒中的支持率竟一直低于巴伐利亚人民dang。

    随着二战中德国败局已定,巴伐利亚民族主义者积极寻求同盟国支持巴伐利亚独立。

    但美苏冷战导致东西德分裂,巴伐利亚独立会严重削弱西德对抗东德的资本。盟国不可能支持巴伐利亚独立,但允许巴伐利亚在西德拥有更多的自治权。

    为对抗苏联和东德势力,战后美国全力扶持西德,为西德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基础。

    随着制造业的转移,巴伐利亚也完成了经济的转型,历史上的巴伐利亚因为地处内陆山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不如以平原为主的北方。

    随着二战后德国工业转移中,大批高科技和工业企业选择了向南部转移,巴伐利亚成为了德国的新兴工业中心和经济最发达的州。

    1990年代,东德并入西德,统一的“新德国”屹立在欧洲的版图中,但东德的加入使得德国面临东西部差距越来越大的困扰。

    为了促进东德地区的发展,zf通过财政转移、zheng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式来发展东部的经济,到两德统一20周年之际,大约1.4万亿欧元资金涌入到了东部地区。

    荣誉越多,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多,gdp总量全国第二、人均gdp第三的巴伐利亚州自然要承担更多的重任。

    但高额的税收却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巴伐利亚州获得联邦的拨款比东德的州要少很多,德国国内不合理的分配政策引起了许多巴伐利亚人的不满。

    此外,作为欧盟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德国不仅承担着更多的援助欠发达国家的重任,在欧债危机中,还承担了帮助希腊等债务危机严重国家渡过难关的重任。

    眼看创造的财富流入“穷地方”和“穷国”,巴伐利亚居民的不满情绪日趋高涨。

    但德国的法律规定任何地区没有脱离联邦独立的权利,使得巴伐利亚的独立的操作起来几乎是不可能。

    分裂情绪的高涨更多的是对zf政策的不满情绪发泄和呼吁zheng策改革的诉求,而不是真正付诸于实际行动。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就算巴伐利亚人没有能力真的闹独立,但他们认同自己为德国人的基础是“巴伐利亚人第一,德国人第二”。

    巴伐利亚至今依然强调自己与德国其他地区的不同,在德国各州中特点鲜明,独树一帜,始终保持着对于当地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感。

    这一点和西班牙加泰地区以及英国苏格兰地区何其相似?

    加泰罗尼亚位于西班牙东北部,濒临地中海和法国,风景秀丽,经济发达,从地理上,就天然具备独立的优势,这一点比巴伐利亚强得多,至少加泰有自己的出海口,换句话说就是有退路,不像巴伐利亚,真打起来连个向后退的纵深空间都没有。

    而从历史的角度上看,那就更不用说了,加泰地区和西班牙地区的历史纠葛,可比巴伐利亚之于德国复杂得多,说起来那真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但还不能不说,毕竟没有这段历史纠葛,也就不会造成双方如此之深的对立情绪。

第两千零八十章 联姻就是武器(求月票)

    谁敢相信,现在牛逼轰轰、骄傲如斯的加泰人,祖宗其实是非洲土著。

    事情还是要从遥远的“很久前说”起。

    都知道土耳其是欧亚的“十字路口”,其实远在欧洲大陆西南端的西班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西班牙注定会邂逅来自四面八方的定居者。

    自公元前3000年起,凯尔特人、腓尼基人、摩尔人等不断造访这片土地,“西班牙”一词就来源于腓尼基语,意为“野兔”。

    公元前19年,罗马帝国彻底地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在此建立“西班牙行省”,全称是“塔拉戈纳西班牙行省”。

    400年后,国日暮西山的罗马帝国已无力阻挡蛮族的迁徙,西哥特人趁机进入西班牙,建立西哥特王国,取代了罗马帝国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

    在经历了罗马征服和西哥特王国数百年的“罗马化—基督教”统治与整合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国度迎来了命运大转折。

    公元711年,皈依***教的柏柏尔统帅塔里克伊本齐亚德率军渡过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在瓜达莱特战役中击溃数倍于己的西哥特王**队,随即扫荡这个伊比利亚半岛。

    ***的统治在半岛建立起来,而基督教势力则被挤压到半岛北部的群山里。

    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的加泰罗尼亚也未能幸免,弹丸之地根本不足以抵挡***骑兵的冲击。

    然而没过几十年,来自北方的骑士就将他们从***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在法兰克加洛林王朝的皇帝查理曼大帝时期,法兰克军队翻越比利牛斯山,驱逐了占据加泰罗尼亚的***军队,将这里变成法兰克王国的边疆。

    公元801年,巴塞罗那伯国建立,并向法兰克王国称臣,作为王国与伊比利亚半岛***zheng权的缓冲地,并监视***zheng权的动向。

    然而在加泰罗尼亚,不论是平民还是当地的贵族,他们既不愿意接受***的统治,也不希望被远在北方的法兰克王室领导。

    相反,过去三百年间在管理松散的西哥特王国统治下的感觉,让他们念念不忘。

    公元985年,***军队攻陷巴塞罗那,伯爵逃到山里避难,并向他的西法兰克宗主求援,然而加洛林王室这时候却气数将尽,在公元987年就挂了。

    新登场的卡佩王朝要求巴塞罗那伯爵的效忠,可是那会儿连地盘都没有了,还效忠个毛线?

    伯爵没有答应法兰克新国王的要求,这被认为是巴塞罗那伯国从法兰克王国独立的标志。

    换句话说,早在10世纪末,加泰罗尼亚就早早的独立了。

    而那时候的西班牙呢?很抱歉,此时的伊比利亚半岛四分五裂,作为zz实体的“西班牙”此时并不存在:自西哥特王国建立,“西班牙”就只是个历史地理概念了。

    当然,如果只是说“西班牙行省”大概可以从旧方志中找得到踪迹。

    在被***征服者赶到北部群山之后,不甘心做山大王的原西哥特王国的贵族们抱团取暖。

    旨在驱逐闯入半岛的***,夺回属于西哥特人的土地,恢复过往的秩序和信仰的“收复失地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自公元718年起,阿斯图里亚斯、纳瓦拉、阿拉贡三个基督教小国先后在半岛北部建立。

    为了抵抗和驱逐占据半岛中南部的***zheng权,三个基督教小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同时,为了在伊比利亚半岛的zz格局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三个基督教小国也相互倾轧,相互攻伐。

    是合作还是对抗,取决于“外敌”的强弱,当***政权强大时,基督教小国之间就互相合作;当***zheng权孱弱时,基督教小国之间就互相竞争。

    ***zheng权方面,自8世纪攻灭西哥特王国起,伊比利亚半岛上先后出现了后倭马亚王朝等四个统一的***zheng权。

    虽然***将东方先进的科技成果带入半岛,在社会发展、文化、建筑等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在zz维系上,***一直都很无力:

    一方面,***内部内斗不止,权力分散。

    与北方的基督教国家相比,南方的***很少会出现能整合国家各部分力量进行“圣战”的领袖,在分裂割据的时候甚至会引入北方基督教势力寻求“帮助”;

    另一方面,***在大多数时期不实行宗教宽容,强令臣民改宗***教,对不从者课以重税,甚至强令离开,导致国内宗教冲突此起彼伏。

    作为外来的异族异教统治者,***既无法团结自身的力量,也没能对这片新土地进行有效的整合。失败根本是命中注定。

    12世纪末期,新当选罗马教皇的英诺森三世号召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教诸国停止内斗,团结一致对抗南部的***zheng权。

    随即,半岛上的基督教势力联合起来,欧洲大陆上的十字军战士也进入半岛。

    一支庞大的基督教联军建立起来,并在随后的托洛萨会战中大败***军队。

    至1251年,***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领土仅剩半岛南端的格拉纳达,以进贡黄金、联盟和依附等外交手段苟延残喘。

    此时,更名为“莱昂王国”的“阿斯图里亚斯”已经被它原来的封国卡斯蒂利亚兼并了,而葡萄牙也从莱昂王国的西南独立出去,并取得罗马教廷的承认;巴塞罗那伯国则成了阿拉贡王国的一部分。

    之后,就是不可避免的联姻了,要想兼并一个国家,除了通过战争,别无他法,联姻是最好的武器。

    在中世纪欧洲人看来,联姻甚至比战争更有效,比如a王国的国王跟b王国的女王结婚了,那么a、b两个王国自然就合并成为联合王国,而这对夫妇的后代则同时获得这两个王国的继承权;

    又比如a王国的国王无嗣而终,那么根据本国的“王位继承法”,可能会由国王的某位外国亲戚来继承王国。

    前面说过的普鲁士,就是通过联姻的方式迅速扩张领土和势力,一跃成为中欧强国。

    而这种“好事”,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发生了不止一次。

    1137年,巴塞罗那伯国的贝伦格尔伯爵与阿拉贡的女王储贝特隆尼拉订婚,成为阿拉贡王国的亲王,就这样,巴塞罗那伯国被并入阿拉贡王国。

第两千零八十一章 加泰的过去(求订阅)

    巴塞罗那伯国被并入阿拉贡王国的300多年后,卡斯蒂利亚的女王储,兼具美貌和智慧的公主伊莎贝尔,不愿遵从其王兄的意志嫁给葡萄牙的国王,坚持要与自己心仪的阿拉贡的王储斐迪南成亲。

    于是,1469年,伊莎贝尔冲破重重阻力与斐迪南完成婚事,几年后两人分别继承了各自的王国。

    然后,伊比利亚半岛上势力最强大的两个基督教国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在形式上合并了,伊莎贝尔和斐迪南被称为“天主教双王”。

    然而,这种“合并”是非常松散的,两个国家并未建“统一的中央联合zf”,相反,两个国家的行政管理仍然独立运行,互不干涉,典型的面和心不和。

    阿拉贡的财富不属于卡斯蒂利亚,后来卡斯蒂利亚发现的新大陆也与阿拉贡无关。

    此时的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尚处于“共主邦联时期”,尤其阿拉贡,相比与集权的卡斯蒂利亚,其国家的组织形式更为松散。

    在成为阿拉贡王国的一部分之后,随着这次婚姻,此时已是自治zf的加泰罗尼亚,被并入了更大的国家组织中,名义上又成为了“天主教双王”以及“双王”后代的领土。

    而纳瓦拉呢?这个一直不成气候的小国依然挣扎在半岛北部的比利牛斯山山麓,国土面积还是那么大,就是个没人在意的十八线跑龙套的,谁在乎他们死不死。

    但通过联姻,16世纪中叶,一个法国家族入主了纳瓦拉王室,纳瓦拉的命运就此发生了翻转。

    这个家族就是大名鼎鼎的波旁家族,后来法国的皇帝,以及当今西班牙王国的国王,就是出自于这个庞大的家族。

    1492年,在“天主教双王”的军事打击下,伊比利亚半岛最后的一个***zheng权格拉纳达举手投降。

    持续近800年的“收复失地运动”终于有了结果,而伊比利亚半岛除了北部的纳瓦拉和西南部葡萄牙王国所占据的土地,形式上都在“天主教双王”的控制之下,形成了当代西班牙王国的版图。

    和之前一样的局面,虽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个王国合并了,但合并仅仅是形式上的,在体制、文化等方方面面,不仅两个王国是割裂的,处于两个王国统治之下的各个城市,彼此间也是割裂的。

    就连“西班牙王国”这个名称,在官方和民间都是鲜有使用的。

    然而“天主教双王”及其继任者们似乎不怎么关心王国内部社会和文化的整合。

    几乎与“完成“收复失地运动”同时,远航的哥伦布传来了消息,在辽阔海洋的另一头,新大陆被发现了。

    很快,喜新厌旧是人的秉性,“天主教双王”及其继任者的目光便被引向遥远的大洋彼岸。

    另一方面,宗教改革运动也在这时兴起了,出于对罗马教廷的感激和对天主教信仰的忠诚,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积极活动,维护天主教的权威。

    掠夺、战争、外交,国家的开销日益增加,要维持这样的“事业”需要扩大财源。

    于是,处于高度自治状态的加泰罗尼亚成了“天主教双王”继任者眼里的大肥肉,毕竟此时的加泰罗尼亚,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王国的其他地区。

    在利益的驱使下,中央对地方的采取的措施显得强硬刻板而忽略任何文化和心理的因素。

    17世纪中叶,国王菲利普四世强令泰罗尼亚等原阿拉贡王国统治的地区仿照卡斯蒂利亚进行税制改革。

    此举引发加泰罗尼亚强烈不满,进而发起了暴动,虽然暴动最后被镇压,但不和谐的种子就此被种下,这一幕和几年前又是何其相似?

    1700年,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的国王卡洛斯二世无嗣而终,死前遗嘱令法国波旁王朝的皇帝路易十四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孙安茹公爵菲力继承王位。

    然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国王利奥波德一世宣称其子查理大公才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没什么说的,王位之争,除了打一架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于是战争随即爆发。

    战争中,以安茹公爵菲力为国王的卡斯蒂利亚-阿拉贡与法国并肩作战,但加泰罗尼亚却站在哈布斯堡王朝一边,之前被压榨的太狠,逼得加泰根本不想跟你并肩战斗。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中,卡斯蒂利亚-阿拉贡与加泰罗尼亚彻底地对立了。

    战争的结果是,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几乎失去所有伊比利亚半岛之外的飞地,但却击败了加泰罗尼亚。

    为了加强对加泰罗尼亚的控制,也表示惩罚,加泰罗尼亚的自治权和宪法均被废止。

    对加泰罗尼亚而言,两次战争的失败非但没有让他们放弃独立诉求,战争的创痛,以及对王国政策的不满反而进一步加深了与中央的隔阂,离心力日渐增长。

    此后,在中央zf运行平稳,王国整体经济状况较好的时候,加泰罗尼亚就安静一些。而当整个王国的发展陷入不利境地时,加泰罗尼亚就要跳出来搞事情了。

    自波旁家族继承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的王位以来,王国的zheng策开始扭转。

    王国不再一味以维护天主教的权威为己任,转而关注国家建设。

    新任的国王菲力五世希望模仿法国也在他的国度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这与之前相比的确是个进步,但是照搬外国的模式,忽视本国的国情,致使实际效果发生了偏离。

    19世纪,民族主义的风潮席卷整个欧洲,每一个国家都在向民族国家转型,建立新的身份认同,而今天人们看到的历史,都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构建起来的。

    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假如当年伊莎贝尔没有跟斐迪南成亲,而是选择了葡萄牙国王,那么现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会不会没有“西班牙”这个国家,而是出现“葡萄牙”与“阿拉贡”的并立呢?

    1837年君主立宪法案通过,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终于结束了300年的共主邦联时代,建立单一制的近现代国家。

    当时的女王,来自波旁家族的伊莎贝拉二世这才决定使用“西班牙王国”这个新头衔。

    而她之前的头衔是:“尊贵的伊莎贝拉二世,蒙受上帝恩典,是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两西西里,耶路撒冷,纳瓦拉,格拉纳达,托莱多,巴伦西亚,加利西亚,马略卡,塞维利亚,萨丁岛,科尔多瓦,科西嘉,穆尔西亚,门诺卡,哈恩……的领主”

    ——只是一个将所有领地罗列在一起的头衔。

    至此,“西班牙王国”才真正诞生,在官方层面,历史开始以“西班牙王国”为核心开始构建;“西班牙民族”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官方的宣传中。

    而此时的加泰罗尼亚,在过去冲突中建立的记忆一直隐隐作痛,同样伴随着民族主义的风潮,加泰罗尼亚的民族性也觉醒了。

    加泰罗尼亚语成为当地媒体、剧院的工作语言;加泰罗尼亚的民族史被当地的史学家构建。

    而西班牙王国中央zf的每一个旨在加强“西班牙民族认同”的决议,在加泰罗尼亚却反过来强化了当地人对“加泰罗尼亚民族”的认同。

    进入20世纪以来,加泰罗尼亚又先后爆发过几次独立运动,尤其以西班牙内战时期的影响最大。

    然而随着佛朗哥独裁zf的建立,加泰罗尼亚的自由再一次被禁锢在笼子里,直到1979年才再次成为自治区,不过,自治区的地位是不能让加泰罗尼亚满足的。

    政客们有自己的野心,民众有民众的诉求,加泰罗尼亚已然不愿再用自己的经济成果为西班牙落后地区买单。

    加泰罗尼亚从古至今的独立**,看似唐突,撇开历史上的种种矛盾不谈,其实在地缘上就能找到明确的原因。

    加泰罗尼亚所在的位置,对应的地理单元是埃布罗河下游平原。

    埃布罗河是西班牙东北部的母亲河,在它的中游,就是加泰罗尼亚曾经投奔过的阿拉贡地区,同处一条大河的上下游,让加泰罗尼亚和阿拉贡产生了很高的亲缘性,才能在联姻中和平地统一在一起。

    但这两个地区和西班牙其他地区确实就不怎么熟悉了。

    从埃布罗河流域向西看,有一座伊比利亚山脉,平均海拔只在1000多米,但已经足以形成地理上的屏障。

    翻过这座山脉,才能到达西班牙中部的中央高原,两者在古代的交流相当有限,这才让加泰罗尼亚语为代表的本土文化有了长期扎根的空间。

    中央高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地理板块,占到了其国土面积的60%。

    尽管这里因为身处内陆,远离海洋,因此气候干燥,农业欠发达,但它毕竟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中心,且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半岛的统一只能由马德里主导,但这种统一也依赖于强大的中央zf。

第两千零八十二章 没未来的闹剧(求月票)

    在西班牙版图之外,长期对加泰罗尼亚表现出兴趣的国外势力是毗邻的法国。

    但法国和加泰罗尼亚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天险比利牛斯山脉,当年查理大帝的爷爷之所以能挡住阿拉伯人的进攻,也得益于这座山脉,所以法国对加泰罗尼亚的支持和控制,注定不会是长久的。

    这就是为什么加泰罗尼亚最终还是不得不被整合到现代西班牙版图里的原因。

    不过靠近地中海经济圈的特殊位置,还是为加泰罗尼亚赢得了独到的优势。

    相比于位于高原深处,气候干燥的首都马德里,加泰罗尼亚的中心城市巴塞罗那无疑是一座很有潜力的海洋城市。在它的带动下,国土面积只占西班牙6%的加泰罗尼亚,拥有西班牙20%的人口,同时创造了25%的西班牙gdp,经济实力明显强于全国各地。

    为了平衡国家经济,上世纪末开始,加泰罗尼亚10%左右的gdp都被用来补助更贫穷的省份。

    因此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达地区一样,加泰罗尼亚人也在抱怨国家的转移支付,对遥远内陆的贫困地区从来没有什么好感。

    尤其是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班牙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长期高于10%,甚至一度高达26%,全靠加泰罗尼亚这一台引擎在带动。

    2010年,加泰罗尼亚针对西班牙经济衰退做出的反应就是选出了民族主义者阿图尔马斯担任地区主席。

    在这位独立推手的支持下,加泰罗尼亚曾经在2014年举办过一次独立公投。

    公投的推动者无视西班牙宪法法院对公投非法的裁决,在全自治区发出了200多万张问卷,做了一场更像是民调的“象征性投票”,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赞成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加泰罗尼亚对中央zf的失望至此。

    但是,加泰罗尼亚真的独立之后是不是会在经济上收获更多呢?答案是很难说。

    仅仅从账面上看,独立之后的加泰罗尼亚将会成为一个人均gdp超过意大利的小而富的国家,西班牙的主体部分则会向小邻居葡萄牙看齐,甚至更差。

    但这样美好的数据终归只是账面上的,加泰罗尼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航运业和配套建立的工业体系,西班牙境内的基础建设和北方各国需要的农产品才是加泰罗尼亚收入的坚实保障。

    若该地区独立成为一个国家,外贸中的“边界效应”便会出现:在同一个政治实体内的贸易摩擦无论如何也比条件近似的外国对象低。

    届时,西班牙本土的产品可能拒绝走加泰罗尼亚出海,而更倾向于从南方的巴伦西亚或北方的桑坦德转运进欧洲大陆。

    从这个角度上看,巴伦西亚和桑坦德地区,是非常支持加泰独立的,他们会从中收获巨大的利益,搞不好就是第二个加泰呢。

    这还是在假设西班牙zf不使用报复性政策的情况下,如果马德里凭借控制欧洲食品命脉的优势胁迫欧盟国家封杀加泰罗尼亚,此地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困难。

    在货币方面,一旦加泰罗尼亚选择撇开西班牙,则必然要面对欧元作为法定货币的暂时缺位。

    最好的情况也是重新申请加入欧元区,但在西班牙强力反对的情况下,这条路注定很难走,而如果选择使用自己的货币,重建汇率系统对商业发展的打击依然是毁灭性的。

    不加入欧元区也可以,但真的没活路,周边国家都在欧元区,加泰还能断绝与邻居往来?

    除了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加泰罗尼亚的zz身份也很尴尬。

    欧盟目前还没有处理加盟地区先退出再加入的历史,加泰罗尼亚即使独立建国,也很难再融入这个大家庭,成为法西之间的真空地带。

    而北约也在短时间之内无法为其提供合法的保护,其国防体系也必须自己负担构建,这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当然,这一切烦恼都建立在加泰罗尼亚真的独立的基础上,而以目前的局势来看,他们并没有资格去思考这些。

    马德里已经明确表明了态度,一切形式的反抗,无论是示威、公投还是暴乱,都无法改变加泰罗尼亚是西班牙领土的事实。

    而欧盟也已经表态不支持加泰罗尼亚独派的主张,英国脱欧已经把欧盟搞得精疲力竭,也让欧洲的地缘不稳定性大增。

    在欧洲渴望团结和平的大背景下,加泰罗尼亚的乱局只会让欧洲各国领导人感到厌烦。

    事实上,此前就有加泰罗尼亚zheng客询问欧盟委员会,马德里的做法是否符合法治,是否侵犯了人权。

    但欧盟似乎连调查的热情也没有,欧委会主席容克重申此事是西班牙内政,欧盟不便插手,并呼吁加泰罗尼亚人“求统一和稳定,而不是分裂“。

    要是他们能把这种冷静克制的思路也贯彻到看待其他国家的内政问题上该有多好。

    总之,最近大家独立的情绪都很高涨,搞得这些个落寞的贵族也蠢蠢欲动,这些人恐怕都在做着复国的美梦,畅想着有朝一日,恢复帝制,不过现在来看,除非全世界打光了,否则他们往日的荣耀很难再重现了。

    比起男爵,威廉对于这种独立情绪似乎很不满意,似乎对于重新掌握王室的权力,并不感冒。

    他主动岔开话题,“不说这个了,还是说说我们的生意,未来有没有机会走出巴伐利亚?”

    威廉的眼神一片火热,他感觉这次来德国真是不虚此行,同时他也佩服自己的商业眼光,可以这么说,投资杨橙是他最牛逼的一个手笔。

    毕竟自打跟杨橙产生合作之后,他的身家翻了几倍不止,外人还以为他是啃老族,可实际上他早就摆脱了父亲的阴影,走出了自己的路,他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就是整个王室最有钱的人。

    好吧,一位堂堂的贵族似乎不应该谈钱,有点俗,但俗就俗吧,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不是用钱买来的?

    什么爱情?呵呵,这个词就不在王室的字典里!

第两千零八十三章 权游的现实版(求订阅)

    告别了男爵以后,回程的路上,威廉的脸色不太好看。

    杨橙问,“怎么了?跟谁欠了你几个亿似的。”

    威廉摇摇头,“不是钱的事,最近欧洲风波不断啊。”

    听他的感慨,杨橙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毕竟这不是一个商人该关心的事情,反正只要被影响他做生意,爱怎么闹怎么闹。

    “想到苏格兰了?”

    威廉叹气,“是啊~”

    比起巴伐利亚和加泰,苏格兰的独立问题更严重,不只是苏格兰,其它的几个邻居,都有独立倾向,英国现在的局势才真正称得上是内忧外患,所以也不知道他们脑子里装的是什么,居然还有闲情逸致管其它国家的内政,难道是下雨太多了,受潮严重,脑子长毛了?

    众所周知,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也就是说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三个地区及爱尔兰岛上的北部地区,共四部分组成,且是个王国。

    就相当于过去的高丽之于z国,就是个宗主国罢了,因此理论上来说,他们都不能够成为一个国家,他们只是一个地区,拥有独立自主内政的地区,就像香江、澳门之于z国。

    所以,谁要是敢称呼香江为国家,那就是z国的敌人,不用犹豫的那种!

    有本事去跟英国人说苏格兰是一个国家,看他们会不会暴跳如雷?

    包括苏格兰在内的几个地区,离心力可是非常强大的。

    假设以伦敦所在的英格兰地区为“本”向外看,就会发现爱尔兰一直想要合并北爱尔兰;威尔士要不是因为形成了历届王储做威尔士亲王的习俗,之前也是闹的很凶;而北边的苏格兰则是至今都在闹独立。

    既然是“绑在一起过日子”,那么往往闹独立只能算是“两口子相爱相杀”,可从历史进程上审视,苏格兰和英格兰却是“相爱”甚少,“相杀”居多。

    在公元1707年前苏格兰一直是个独立国家,哪怕是开头英格兰被罗马帝国吞并的那长达三百多年时间,苏格兰依然是坚挺的、拥有独立外交、经济、军事、立法权的国家!

    也就是说,苏格兰跟英国合并至今也不过三百来年。

    在此之前,就要追述到英格兰和苏格兰两地的早期土著,跟欧洲很多地方一样,都指向凯尔特人,但宏观上虽属同一种族,但凯尔特人也因长期居住地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各种分支,而在大不列颠群岛这块地方,主要生活着三个大的分支:

    一是生活在大不列颠南部的盖尔人;

    二是生活在大不列颠岛北部的皮克特人;

    三是生活在爱尔兰岛的布立吞人。

    当时的盖尔人及布立吞人分别在大不列颠南部和爱尔兰岛上形成了不少王国,虽然没有什么统一的大王朝,但这些王国的规模也已经不算小了。

    而最北边的皮克特人,依然处在部落聚居状态,只是靠南一点的地方出现过极小规模的王国。

    在这些分支各自处于小范围生活状态时,欧洲大陆的罗马军团跨海而来,对于这些土著来说,头戴铁盔、身穿铠甲、手持长矛剑盾、肃立成排的军队这是第一次见。

    只见一盖尔人壮汉猛的拿斧头砍去,同伴发现他已经身首异处。

    就这样罗马帝国很快吞并了大不列颠岛南部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当时还没有威尔士这个说法。

    经过大规模战争洗礼之后的盖尔人,要么死于战争,要么生存于偏僻山区接受罗马人的统治,还有的往西边渡海逃亡,聚居于爱尔兰岛的北部,南北爱尔兰至此有了不同。

    至于罗马人为什么没有继续西进或北上?答案是有力的时候无心、有心的时候无力。

    本来不列颠群岛对于罗马帝国来说,在当时就没什么战略意义,在欧洲地缘上连“边陲”都不算,只能说是个“海外孤岛”。

    只不过是凯撒在征服高卢雄鸡的进程中,“顺手”拿下的大不列颠南部,就是个鸡肋。

    而后,刚刚设为不列颠尼亚行省时任命的几个总督是想继续扩张的,甚至还向苏格兰地区派出了整个罗马第九军团,结果全军覆没。

    在罗马人看来,当时的北边的皮克特人和西边的布立吞人就是“野蛮人”,而两地当时也确实是丛林密布的蛮荒之地,可谓穷乡僻壤出刁民。

    以罗马帝国的实力如果再派军队前往是能够拿下的,但对于一个庞大的环地中海帝国来说,要打理的地方还很多、要镇压的叛乱四处都是,根本没有心思来继续啃这块“硬骨头”。

    之后的几任总督则因此地没有得到帝国总部的大力支持而一心只想保住现有领地,不断承受着北方皮克特人的南下侵扰及爱尔兰岛上布立吞人的海盗抢劫。

    历任不列颠尼亚行省的总督都因有心无力还处于“自保”的状态中,不断的修筑一些防御工事,比如安多宁长城。

    但是就算这样依然能看出北方的皮克特人不依不饶的精神,他们既不是为了替南部盖尔人报仇,也不是为了吞噬罗马人占领的区域,而是一些分散的部落,单纯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以及劫掠一些物资而南下屠村。

    就这样大不列颠南北的分化在战中的愈发严重了,当安多宁长城也守不住而被弃用的时候,罗马帝国史上集权最巅峰的哈德良皇帝上台了,他的执政理念核心就是守住养父图拉真打下的天下,而不是继续扩张。

    他在位期间不列颠尼亚省修筑的哈德良长城,成为了英格兰和苏格兰两地的地理分割线,也是《权游》中长城的灵感来源。

    在大不列颠岛上统治三百多年后,欧洲大陆北部的日耳曼人各部族南下摧垮了罗马帝国。

    日耳曼人的分支很多,在摧枯拉朽的过程中分别冲向了欧洲各个地区,其中两个分支——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游走的路线就是跨海登岛,他们很快占领了英格兰地区。

    此时罗马帝国刚刚覆灭,岛上还处于没有任何稳固政权的良机下,之前从西边爱尔兰岛一直跨海侵扰不列颠沿岸的布立吞海盗,开始大批登陆并在不列颠西南部建立起几个小王国,而且日耳曼人对其久攻不下。

    这一地区就形成了与英格兰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威尔士。

    日耳曼人虽没能打下威尔士地区,但在英格兰地区建立起了一个个小王国,通过长期的互相征伐、兼并,最终形成了七个王国,是不是很熟悉?就是权游的背景架构来源。

    好景不长,在权游中是异鬼来了,而在现实中则是维京人来了。

    他们的到来不像之前的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你臣服了就可以在其统治下生存,虽然生存的很惨。

    维京人则很早就践行了“三光政策”,而且他们也是有分支的,其中挪威人占领了苏格兰、丹麦人占领了英格兰,于是两地各自展开了驱逐维京海盗的斗争。

    苏格兰这边由皮克特人其中一个国王肯尼斯领导,成功驱逐了挪威人,且降服了之前四分五裂的皮克特人小王国,形成了统一的苏格兰王国,所以至今苏格兰人还是皮克特人。

    肯尼斯加冕的时候坐在一块栓有铁链的石头上,这块石头被称为“命运之石”,这块石头后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英格兰这边的七国在那个粉色的国家威塞克斯的国王阿尔弗雷德的领导下联合了起来,他的后代领导英格兰最终驱逐了维京政权,因此阿尔弗雷德也被认为是英格兰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国王。

    但是没多久就被趁机登陆的法国诺曼公爵威廉一世击败,从此英王室从威廉一世开始延续。

第两千零八十四章 南北大不列颠(求月票)

    有人说英国地方不大,但历史却很复杂。

    其实一点都不复杂,基本上能看懂权游,就能弄明白英国的历史。

    南边的英格兰陆续经历了罗马人、日耳曼人和维京人的吞并,最后落到了诺曼公爵的手里;而人家苏格兰从一开始就是皮克特人的家园,罗马人没能闯进来、日耳曼人进来了一点儿、维京人刚来就被善战的皮克特人打跑了。

    所以苏格兰人的血统更纯,而现在的英国人基本上都是混血的萨克逊盎格鲁人。

    苏格兰第一位国王肯尼斯死后,其外孙邓肯继承了王位,而同样有继承权的麦克白发动叛乱,杀死诺肯后登上王位,执政十七年后,麦克白又被邓肯的儿子马尔康姆杀死并夺回了王位。

    英格兰原先七国领袖阿尔弗雷德的后裔,被威廉一世击败后逃到了苏格兰,并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马尔康姆。

    威廉一世就以此为由,发兵并击败苏格兰,马尔康姆投降臣服,但苏格兰依然是个独立国家。

    不过从此苏格兰在英格兰面前矮半截。

    后来英格兰王位传到了爱德华一世,他算得上是一位极力扩张的国王,因为他向周边的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甚至法国都提出过领土要求。

    他在位期间,成功吞并威尔士,并将其子,英王第一顺位继承人封为威尔士亲王,从此英王室把这种册封变成了传统。

    他统治着北爱尔兰,爱尔兰岛的其他部分叫爱尔兰王国,虽然保持独立但是同尊这一位国王,是为共主联邦。

    也就是说到了此时,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以及爱尔兰王国成为了一个统一整体,只是各自还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性罢了。

    这片群岛上就剩一个苏格兰没加入进来了,此刻苏格兰王位传到了玛格丽特女王,爱德华一世想通过“血缘渗透”的方式,将苏格兰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于是要求玛格丽特女王嫁给自己的儿子威尔士亲王。

    女王迫于国力差距不得不同意,但在前往英格兰的半路上病逝了。

    由于之前两家王室有婚约,群龙无首的苏格兰贵族们邀请爱德华一世来给苏格兰仲裁一下,选出一位新国王。

    爱德华一世一看联姻没成功,就想借此机会扶植一个听命于自己的傀儡。

    结果他的算盘打空了,新立的苏格兰国王根本不听他的话,而且处处与他作对,爱德华一世终于决定“来硬的”,出兵击败苏格兰,废除了这个新国王,并把苏格兰王位的象征“命运之石”带回了伦敦。

    本来王室更迭被英格兰国王把控的时候,苏格兰人民还没有表现出什么,但“命运之石”被抢走的时候,反对英王行径、恢复苏格兰独立的大规模起义爆发了。

    此间诞生了苏格兰历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华莱士,被拍成电影就是《勇敢的心》。

    起义过程中恰好爱德华一世去世,他的继承者又没有他那般硬气,最终苏格兰胜利,恢复了自身的完全独立地位,起义军最高领袖的外孙继承了苏格兰王位,开启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序幕。

    虽然苏格兰坚挺的保持着独立,但其实力始终无法与英王国相比拟。

    长期以来,英王室一直用压力和联姻手段“稀释”苏格兰王室的血统,终于这种量变积累为质变。

    英王王位传到了伊丽莎白一世的时候,这位著名的“童贞女王”一生未嫁、膝下无嗣,血缘最亲的居然是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他们的关系是:詹姆士六世的外公是女王的亲表哥。

    就这样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王位,称谓也入乡随俗,因为英王室这边之前没有过叫“詹姆士”的,所以变成了詹姆士一世。

    苏格兰首次与英王国合并,同在一位斯图亚特王朝国王的统治之下。

    但也正是在斯图亚特王朝期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议会替代国王成为国家的最高实权机构。

    这就好像南方在对北方说,“你们的国王也来做我们的国王,我们俩合并好不好?”

    北方说:“好!”

    结果刚一合并,南方说,“我们的议会领导一切,国王只是个符号。”

    北方脑门降下三条黑线,“……”。

    反正光荣革命爆发了,虽然苏格兰贵族们觉得是个坑,极力的支持国王统治,但最终败下阵来。

    于是苏格兰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性,做比成样成立了自己的议会,但在1707年的时候,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联合法案,所有议会合并,胳膊终究没能扭过大腿。

    苏格兰议会被合并后,苏格兰人又接连爆发了三次起义,均已失败告终,后来又恰逢维多利亚女王上台,带领整个大不列颠群岛走上了“人生巅峰”。

    苏格兰人从此称自己为“北布莱顿人”,这是苏格兰语的音译,实际上就是“北不列颠人”,意思就是我们跟你们南方是一家,只不过我们住在北方罢了。

    在不列颠帝国称霸全球的巅峰时刻,苏格兰闹独立的声音越来越小。

    但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帝国荣耀不再之后,苏格兰又看到了美国各州的权利模式,在1997年的时候,同北爱尔兰一起争取到了各自组织议会的权利,从此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成为了英国的“构成国”,在地方内政、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自治权,只比美国的“州权”稍微逊色一点。

    直到现在,英国全民公投以微弱票差决定退出欧盟的时候,苏格兰人多数是想留在欧盟的,于是独立情绪再一次高涨,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从英国独立出来,并以主权国家的形式继续留在欧盟享受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

    所以这段历史复杂吗?真不复杂,抱着戏剧心理看看权游就明白了,毕竟苏格兰在人种上看就像《权游》里的北境,绝大多数都是“先民”凯尔特人。

    而无论是原先的盎格鲁撒克逊七国,还是征服者威廉,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直到1707年才走到一起,可谓分多合少。

    说完历史再说说现代,苏格兰独立的底气可比加泰和巴伐利亚大得多。

    为什么这么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钱!

    苏格兰在油气、光电、渔业、畜牧业、旅游业、金融等行业非常发达,甚至在英国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有足够的实力保证在脱英后能发展得更好。

    远的不说,首先,苏格兰有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1978年,英国在北海大陆架发现了石油,储量高达23-45亿吨,足够一个发达工业国发展所需,北海石油带动了两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一个是挪威,另一个就是苏格兰,当然此北海非彼北海,杨橙他们搞的那个顶多算是北海石油中的一个小分支,就足够喂饱他们几家了。

    苏格兰北部城市阿伯丁位于北海西北岸,许多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在这里落户,因此被称为“欧洲石油之都”。

    从调查来看,苏格兰附近海域储存有大约240亿桶原油,石油年收入峰值时达116亿英镑,占英国全部石油收入的75%以上。

    因此,苏格兰人始终认为,是英格兰夺走了本来属于他们的石油,这也成为苏格兰独立的最大底气所在。

第两千零八十五章 熊猫比议员多(求订阅)

    除了石油资源以外,北海在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很高。

    它是大西洋北部的边缘海,是一片较为封闭的开阔海域,西边是大不列颠岛和奥克尼群岛,北边是设得兰群岛,东边是挪威和丹麦。

    北极熊的波罗的海舰队要进入大西洋,就必须通过北海,要么只能从英国控制的英吉利海峡出海。

    德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始终未能突破皇家海军在北海的封锁,无法从海外获得战争资源,只能老老实实地打陆战,最终输掉了战争。

    可以说,德国和北极熊两大陆权国家的出路被北海堵死了,谁掌握了北海,就掌握了亚欧大陆边缘地带的话语权,进而挤压中心地带,完成对世界岛的占领。

    二战后,美国根据边缘地带论对苏联进行挤压,欧洲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节点,北海则是欧洲防区的重中之重,担负着围堵苏联海军的重任。

    而如今,假如苏格兰独立,势必会重新夺回对北海的控制权,进而作为投效美国的资本,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想必美国也乐于见到一个分裂的英国。

    可以预见,苏格兰在独立后会获得巨大的zz资本,加上本地区的油气资源,占英国2/3的渔业,1/2的畜牧业,1/2的光电、微电子、生命科学专业,以及特有的威士忌,还有发达的旅游业,一定会成为一个小而巨富的国家,在富庶程度恐怕不下于北欧四国,甚至还会超过。

    相反,英国就要失去1/3的土地、1/10的人口,硬实力进一步衰落,最关键的是战略资源和军事要塞的缺失,对英国的打击绝不是纸面上的数据可以衡量的。

    失去了苏格兰,就相当于失去了北海的屏障,等同于上完厕所不提裤子,光着腚在大街上遛弯,后门凉飕飕的,能有安全感吗?

    要不威廉为什么发愁?别看他这个目前第二顺位继承人没什么权力,但王室也是要基于一个强大的国家,他们才更有当吉祥物的底气不是吗?

    不然非洲某个穷困部落的王,到你家里作威作福,不但想要睡你老婆还不给你钱,回头还冲你脸上吐唾沫,换你你会搭理他吗?

    都是一个道理,目前来看,******这辈子应该是抱着荣光进棺材了,但威廉搞不好就要面对一个支离破碎的大不列颠,到时候他该怎么办?

    除非他有信心重新掌控军队,并率领部队靠枪杆子把苏格兰抢回来,否则。。。

    想想当年的爱尔兰吧,注意:是爱尔兰,不是北爱尔兰!

    其实,看看地图,爱尔兰与北爱尔兰是在一个岛上的,也就是爱尔兰岛,这个岛在大西洋上,与大不列颠岛隔海相望,并不与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相连,好像本来就不应该与英国是一个国家。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地理上的分隔,爱尔兰与英国最初就不是一个国家。

    从十二世纪开始,爱尔兰就一直受到英国人的蚕食,16世纪,英王亨利八世成为爱尔兰国王,然而,爱尔兰人民并不想让英国在自己的岛屿上建立殖民统治,所以,那时候,各地就在纷纷起义。

    然而,工业革命时候的英国毕竟是强大的。

    19世纪初,爱尔兰正式并入英国,成为英国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爱尔兰人放弃了民族独立的追求。

    1845年,爱尔兰发生大饥荒,然而,英国却没能提供有效的援助,导致爱尔兰饿殍遍野,再加上双方在宗教方面存在的矛盾,本就紧张的关系变得更加脆弱,爱尔兰独立运动逐渐拉开序幕。

    20世纪初,在追求独立的支配下,爱尔兰成立了自己的议会和共和军。

    随后,共和军就开始杀害皇家保安,zf官员,抢夺武器和金钱,面对这种局面,英国方面当然会派兵镇压,爱尔兰独立战争也就爆发了。

    趁着英国陷入世界大战的泥沼中,爱尔兰还真就在这场内斗中取得了不少的胜利。

    当然,都不是称得上战役的大规模战斗,就是小型的游击战,搞得英国实在忍受不了。

    最终在1921年末,双方达成停战协议,英国方面做出妥协,当时的英国刚刚经历过一战,尚处于元气恢复的阶段,zf认为无休无止战争会使英国国力减弱。

    而且,国王也倾向于跟爱尔兰和解,并发表了“爱尔兰和解”演讲。

    最终,英国允许成立“爱尔兰自由邦”,但是自由邦的国王仍然是英王,有点像如今的英联邦成员国,当然,英国中央zf和英王在当时的爱尔兰拥有更多的权力。

    尽管如此,缺口一旦被打开,最终的独立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虽然爱尔兰为独立而发起一场战争,但是,它并非是因为在战争中击败英国而获得独立的,而且,从战争形势来看,英国似乎处于更优势的地位。

    然而,英国最终还是选择妥协,让爱尔兰一步步走向独立,苏格兰现在的情况和当年的爱尔兰差不多,威廉是绝对有理由警惕的。

    不过当年英国人虽然无奈接受了爱尔兰的独立,但却给爱尔兰挖了个坑,早在17世纪,大批信仰新教的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在英国zf的支持鼓励下,移居到爱尔兰东北部的阿尔斯特地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克伦威尔在镇压爱尔兰民族起义后又颁布了《迁徙法令》,将大量爱尔兰人驱逐到荒凉贫瘠的康诺特郡和多沼泽的科勒尔去,自此,英裔新教移民逐渐在北部地区占据了优势。

    而英国承认爱尔兰获得独立,但新教势力占优势的北方6郡仍然留在英国,英国人当然不会把人接回来,爱尔兰也不可能屠杀自己的同胞,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将领土分割,让北方成为了英女王统治下的北爱尔兰。

    不过,北爱地区虽然在二战之后仍然继续留在英国领土之内,但是该地区的zz选择明显是依靠境内新教徒“用脚投票”的数量优势来维持,这必然带来势力较弱的当地爱尔兰族裔的强烈不满。

    毕竟北爱地区这部分爱尔兰人,数量占据了三分之一,他们还是希望北爱六郡能够加入爱尔兰共和国,于是这些北爱民族主义者组成了“爱尔兰共和军”,开始了与英国政府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武装斗争。

    而当地的英格兰人也组成了保皇派武装,跟爱尔兰民族主义者进行死磕。

    目前根据英国和爱尔兰之间签订的协议,爱尔兰共和国承认北爱地区是英国领土,而英国也保证北爱地区的自治以及当地天主教徒的权力。

    在2005年之后北爱各派处于停火状态,但是北爱问题并没有就此终结,北爱当地爱尔兰人和英格兰人的仇恨不会因为这一纸停战协定而彻底消弭,北爱问题仍旧会持续下去。

    眼瞅着‘好大哥’苏格兰开始带头闹事了,北爱也坐不住了,最近闹独立的风声也是沸沸扬扬,但比起苏格兰,北爱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自然资源都少了太多,所以英国方面的重视程度肯定没有苏格兰那么高,但也不能置之不理。

    如果一下子少了北爱和苏格兰,等于英国国土面积一下子少了二分之一,那还好意思叫王国?叫大不列颠吗?

    干脆叫小英格兰得了!

    抛开历史问题不谈,苏格兰如今愈发高涨的独立情绪,至少要有一半的原因归结到英国那些保守的zheng客身上。

    历来,英国保守dang在苏格兰就不受待见,保守dang曾坚决反对赋予苏格兰像爱尔兰那样的“自治”权,撒切尔时期“人头税”首先在苏格兰执行也激化了保守dang和苏格兰选民之间的矛盾。

    2001年以来的三次大选中,英国议会中都只有一名苏格兰籍保守dang议员。

    苏格兰zheng坛流传一个笑话:爱丁堡动物园里的熊猫都比苏格兰的保守dang议员多——熊猫有两只,而保守dang议员只有一个。

    2010年上台的卡轮子,对苏格兰实施严苛的财政紧缩,大幅削减福利开支,对苏格兰的财政补助力度远不如前任zf。

    于是苏格兰民族dang趁机造势,称“分家”后可以执行灵活的经济和财税政策,收回对北海油气田的管辖权,从而让苏格兰人过上好日子。

    苏格兰分离运动同时受经济利益和zz驱动,但这还不能解释一切。

    值得关注的是,苏格兰分离主义者为独立找到新的“理论依据”:英国zf无视苏格兰较好地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司法和文化传统等事实,一味强调苏格兰的zz和社会价值,比如免费的高等教育、慷慨的养老金zheng策以及对欧洲一体化的积极态度,这完全有别于英国其它地区。

    其逻辑可以简化为:“我”(苏格兰)跟“你”(英格兰)在“价值观”上不一样,因此“我”要独立。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老子要独立,你奈我何?

第两千零八十六章 爱尔兰(求月票)

    说北爱不如苏格兰重要,只是考虑到战略意义来衡量。

    但要说英国人不重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毕竟英国人想要真正脱欧,还必须要看爱尔兰的脸色。

    爱尔兰这个国家很有意思,要说他们喜欢斗争吧?可两次世界大战,他们顶多就是在英国背后搞搞小手段,根本没有参与到真正的战争中。

    可要说他们爱好和平吧?可在民族统一这件事上,他们可都是急脾气。

    简单的说,在面对英国的问题上,他们永远不介意寻求暴力,但对待其它民族和国家就无所谓了,反正老子天高皇帝远,出门都费劲就别提打仗了。

    前面也说了,北爱尔兰的由来其实历史上整个爱尔兰地区都是英国的属国,而爱尔兰地区被英国征服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1172年,比威尔士早200多年,比苏格兰早500多年。

    然而,因为宗教信仰的问题,被英国统治时间最长的爱尔兰反而产生了最严重的分离主义。

    而所谓的宗教信仰问题,主要来源于16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当时英国要改革宗教的主因,则是因为风流的亨利八世国王为了另娶皇后,主动切断了与罗马教皇的宗教关系,自己要另立英国教会。

    由此,因为亨利八世另立新教的举动,直接导致了爱尔兰天主教徒与新教徒的敌视。

    于是,为了压制爱尔兰境内的天主教徒,英国一边往爱尔兰大规模移民新教徒,一边调集军队镇压爱尔兰境内的天主教徒。

    在公元17世纪,克伦威尔率军进驻爱尔兰,没收了天主教财产,并且通过处决以及流放的方式,使得爱尔兰人口锐减了接近50%,而英格兰进入爱尔兰的移民,则直接占有了原天主教徒的财产。

    自此开始,起义与镇压就变成了英格兰与爱尔兰的主旋律,而在英国zf的支持下,尽管爱尔兰人奋勇抵抗,但在爱尔兰的北部,仍是新教徒的移民占据了绝对优势。

    因此,经过长达数世纪的奋勇抵抗,虽然爱尔兰人在20世纪成功获得了独立,但也永远的失去了他们的北部疆域。

    北爱尔兰导致的问题在清楚了北爱尔兰的由来之后,英国人脱欧可能产生的问题,其实就比较明确了。

    因为实力弱小,导致国土被南北分割,爱尔兰人显然不会服气,所以爱尔兰人从未放弃统一南北的努力。

    但是,如果英国坚持脱欧的话,爱尔兰人可能将永远的失去北爱尔兰。

    因为爱尔兰是属于欧盟区,如果英国脱欧,那么就将带着北爱尔兰一起离开欧盟区。

    原来的英国和爱尔兰因为同属欧盟区,两国的货物以及人员是可以自由地在边界线流通的。

    可是,如果英国脱欧的话,英国和爱尔兰的国境线就变成了“欧盟区”与“非欧盟区”的边境线,因为英国不再属于欧盟区,那么两国的货物以及人员不仅不可以在边境线自由流动,甚至还要在两国的边境线上设立边境检查站。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北爱尔兰与爱尔兰的完全分割,这是爱尔兰所不能答应的,而如果单独将北爱尔兰留在欧盟区,英国人显然也不能同意,因为这样又完全割裂了英国。

    由此,英国与爱尔兰的边境线,就成了英国脱欧谈判中的绕不开又解决不了的头疼问题。

    但又不能置之不理,搞不好爱尔兰什么时候就在你英格兰背后捅一刀,就像二十世纪初他们做的那样,在关键时刻保持“中立”。

    当时,二战大西洋战场上,英国和德国之间不断上演着猎杀和反猎杀,彼此之间打的头破血流。

    而比英德更加靠近前线的爱尔兰,却在悠然自得的保持中立,如果说二战中瑞典、瑞士中立靠实力,葡萄牙、西班牙中立靠外交,那么爱尔兰靠的就是“敌视情绪”!

    二战期间德国的潜艇与英国反潜之间的角力异常惨烈,虽然看似有些牵强,但“对英国的敌视”确实是爱尔兰保持中立的重要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爱尔兰在分裂中独立,在爱尔兰人心目中,分裂是英国人一手造成的,并对此耿耿于怀,“敌视”英国也就成了题中之意。

    有了这层经历,大多数爱尔兰人自然不愿再卷入新的世界大战,为英国人的战争出力。

    换句话说“只要英国不归还北爱尔兰,爱尔兰永远不可能与英国人站在一条战线”。

    所以尽管1939年时,爱尔兰仍在法律意义上是英国的附属、是英联邦成员,却是唯一一个未参与战争的英联邦成员国,而且英国每每向爱尔兰提出要求,爱尔兰就会拿“北爱尔兰问题”说事儿。

    不过,爱尔兰始终还是没有同英国翻脸。由于法律上“爱尔兰自由邦”附属于英国,再加上英国在爱尔兰保留有海军基地和相当的军事力量。

    所以,虽然爱尔兰有过从德国购买武器的历史,但背靠英国的位置和过于弱小的军力——战前只有6000军队、战机寥寥无几、海军近乎为零,自保尚且不足,更不用提“翻脸”,况且他们也多少清楚,“投靠”德国根本就不是靠谱的选项。

    而且就算参战,爱尔兰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维持,二战前的爱尔兰经济上主要靠农业,在当年英国人统治期间,曾有意将爱尔兰打造成为一个粮仓,所以爱尔兰就“有意”的向农业发展。

    再加上爱尔兰缺乏煤及其他矿场资源,几乎就没有什么像样的重工业,根本无力支持大规模战争。

    整个30年代,爱尔兰始终有人觉的“爱尔兰的中立很安全,养兵无用”,即便是战争迫在眉睫也没有增加军费的意思。

    所以整个战争期间,爱尔兰人虽意识到了“反***”的重要性,但仍放不下与英国人的恩怨纠葛,一门心思保持“中立”,抱着“就算不能给你帮倒忙,也得给你添堵”的心态,成功的保证了领土没有遭受炮火的洗礼。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024/ 第一时间欣赏美利坚纵享人生最新章节! 作者:小鹿爱小胖所写的《美利坚纵享人生》为转载作品,美利坚纵享人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美利坚纵享人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美利坚纵享人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美利坚纵享人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美利坚纵享人生介绍:
5月,春风和煦,万物复苏,暖阳点亮了整座大苹果城。美利坚纵享人生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美利坚纵享人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美利坚纵享人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