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汉大忽悠帝TXT下载大汉大忽悠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汉大忽悠帝全文阅读

作者:郑端木     大汉大忽悠帝txt下载     大汉大忽悠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26章 河东盐池的苦味

    第426章河东盐池的苦味

    ……………………………………

    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弃渣数量很大,想要得到一吨生铁,同时就会产生大约一吨的炉渣,而想要得到一吨铜,甚至能产生五六吨炉渣。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假如将炉渣都堆积在一处,兴许世界的最高峰就会变成“炉渣峰”,不晓得这算不算是人类创造的奇迹。

    好在刘汉少来自一个大讲环保的时代,虽然学渣懂得不多,但是炉渣制砖还是听说过的。“同是天涯沦落渣,相逢何必曾相识。”之前在洛阳的时候,刘汉少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不管铸造、锻造,还是玻璃、陶瓷,只要用到煤炭烧火,都会产生大量炉渣。然后就让刘资带队研究,制造炉渣水泥砖。

    说起来这个玩意现在也好做,就是用炉渣代替石子,破碎均匀之后,搀着沙子、水泥,做成水泥砖。反正是铺在路上的,只要结实就行,又没有严格的标准。但是刘汉少并不满足,因为他还知道,好像炉渣本身就可以作为制造水泥的一种原料,还有炉渣造的空心砖,以及炉渣的环保过滤功能,类似于竹炭,如果有废水经过炉渣的过滤,就可以大大降低其中的有害物质。

    当然了,炉渣还有很多别的用途,比如做磷肥,保温材料啥的,但是这都已经不是学渣所能知道的了,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下一个令,让刘资带队,专门研究炉渣。可怜的刘资,烧过破陶缸,烧过地板砖,烧过水泥烧过马桶,最后终于把自己烧到一堆炉渣里去了。

    “炉渣滤水”可是个大工程,工业废水、城市废水经过沉淀、过滤,再排放到河流水道里,如何确定它是否已经达标了呢?就在过滤池后边再挖个池塘,里边养上鱼,只要这些鱼不死,这水应该就问题。

    另外还有沼气池工程,是将城市粪水与其他污水分开排放,还是就近修造沼气池?在人口密集的城里修造这个玩意儿,会不会有安全隐患?用它代替煤炭,对于大型重工是不可能的,小轻型工厂和富裕人家来用,还行。应该先在郊外,远离人群集中的区域做试点。

    而这所有的一切,除了不断的研究、试验之外,最需要的就是钱,既然闵贡已经钱多的要给刘汉少盖小别野了,那么把这些烧钱的实验放到河内,就是最好不过的事。

    …………

    离开河内之后,刘汉少并没有北去上党,而是向西去了河东,不单是为了去看河东的钢铁厂,还有水利部修造的壶口运河。

    如今高节是汉正军的军部部长,吴匡接任了第一军军长之职,而接替吴匡任第一师师长的是当初刘辟的副手,史涣。河内、河东、上党三郡全部是第一师的防区,所以自从刘汉少渡过大河,史涣便向最高统帅报到,全程陪同,并且安排外围护从的兵马。

    刘汉少到达河东之后,接替黄邵继任河东郡长的王邑又率属下官吏来迎,此时随行队伍已近万人。刘汉少嫌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便命史涣和王异撤去了大部分的护卫与

    随从,并且“狠狠地”批评了他们,不许这么不务正业。

    之前黄邵、吴匡、韩浩为给刘辟报仇,先在河东杀的人头滚滚,后来王允前去太原坐镇,转移太行移民,又收拾了一批豪强大户,所以河东、太原这些地方总认为朝廷太强横,有威而无恩,虽然嘴上是不敢说什么怪话,但是心里却还是有很大的不满。

    而北地王邑接任河东郡长之后,便实行了安抚之策,在律法允许的框架内,尽量帮着河东那些受损严重的名门望族寻找新的出路。地没有了还可以开工厂,奴仆少了还可以雇佣工人,就算是组织人手把河东的钢铁、煤炭运到河内,也能赚不少钱。而对待普通百姓,除了分田分地,坚决不多收税租之外,还鼓励他们蓄养家禽家畜,农闲时节出门帮工,甚至还成规模地发展特色农产。

    比如关羽的老家解县,曾经种植有很多枣树,百姓们没粮食吃的时候,就只能摘枣子充饥。而现在王邑却有计划的鼓励百姓多种枣树,因为曾经的解县大枣可是做过贡品的,果实硕大,色泽紫红,皮薄肉厚,核小味甘,而且从洛阳农学院挖来的高材生也说了,这种大枣可以补气养血,滋润心肺,乃是上品佳果。现在皇帝是不要进贡的,咱把大枣种好了,卖给洛阳、河内那些有钱人,那肯定比种粮食赚的多得多呀。

    再来还有闻喜的柿子,这玩意儿能做醋大家都知道吧?可是还能做酒,你们知道不?还能做成柿饼,挂着厚厚的糖霜,咬一口,那滋味才叫美。

    这可都是富民之道啊!

    就是在这样的努力下,王邑得到了河东上下的一致认可,威望越来越高。哪曾想,皇帝一来却先批评了一顿。

    这个……您是皇帝哥,咱不多带点人来迎接您,不是怕显得对您不够尊重嘛。

    当然,这只是君臣之间的笑谈,刘汉少对王邑的施政手段还是很满意的,并且告诉他们可以在山背阴凉之地种植木耳、蘑菇,靠近河流之处修塘养鱼,就是要敢于不拘一格,发财致富。

    …………

    河东“盐池”是大汉历史最悠久也最著名的盐湖,传说黄帝大战蚩尤,此地乃是蚩尤身首分解之地,故而又称“解池”,所产之盐也被称为“解盐”。

    又有传说,就是为了争夺河东盐池,黄帝才先后与蚩尤和炎帝进行了两场战争,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这两场战争的胜利,使黄帝牢牢控制了河东盐池,控制了中原地区的食盐命脉,最终成为各部族的首领,获得了“中华始祖”的崇高地位。

    当然了,传说究竟有多少可信度,还得看人们高兴不高兴,但是食盐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说成是“命脉”一点也不为过,否则历朝历代也不会对食盐严格管理,或抽取重税,或朝廷官营。从前汉武帝便是将盐铁设置成官营,私人制盐是要判刑坐牢的,这其中除了需要大量钱财用以支持汉武帝征战的雄心之外,也有为了防止盐铁向北方匈奴流出的原因。后来随着朝廷的强弱,

    这项制度也时断时续,和帝之后,彻底废除,允许私人制贩食盐,由朝廷统一收税。但是,百姓们依然吃不到便宜的盐,除了朝廷税重,盐商暴利之外,运输不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刘汉少带着云六妞、任红昌以及曹操等人,走在盐田之畔,原本云六妞还以为盐田晒盐,应该全都是洁白如雪,哪想到盐湖竟然是棕红色的,而盐田之中的颜色更是深浅不一,甚至还有红得发紫,只有其间已经堆起的盐堆才是晶莹剔透。

    这样色彩斑斓的景象让云六妞看的激动不已,王邑还在一旁解释说这就是蚩尤血,昔日蚩尤在此分解,血中灵气聚而不散,到了夏季湖水便会泛红。众人听得连呼神奇,刘汉少却是脑门黑线。

    盐湖变色是因为到了夏天,水分大量蒸发,使湖水中钾钠浓度增高,却又分布不均,所以才能有的区域变色重,有的区域变色轻。另外,盐湖中还会生长着一种盐藻,正常情况下是绿色的,生长条件不良时,会产生血红素,使藻体变红,所以湖水看上去也就会跟着变绿变红。碧绿的湖水倒也不算稀奇,但是嫣红的湖水就能把人美翻了,所以这又叫作“玫瑰湖”。

    可惜的是,学渣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却又说不清楚,只能把云六妞拉过来,在耳边悄悄地说:“别听老王胡说八道!”

    云六妞虚心好学,刘汉少一知半解,两个人远离众人,嘀嘀咕咕,让落在远处的任红昌既羡慕又失落。

    就像麦田旁边必然落有麦粒一样,盐田周遭也都是灰白色,好像泥土之中也含有不少的盐粒。曹操抓起一把,闻一闻,搓一搓,然后感慨地说:“陛下说的没错,河东果然是座宝库,单单是产盐一例,便能获利巨大,何况还有钢铁、煤炭。若是百姓穷困,随手抓一把泥土,熬煮出卤水,也能当盐食用。”

    王邑连忙应道:“曹部长说笑了。河东之地多盐,百姓自然无需抓泥煮水,若是无盐之地,穷困百姓又哪能跑来河东熬煮卤水?只不过河东所产之盐,咸中带苦,不属上品,即便是有盐,也不宜多食。”

    苦吗?

    闻言,刘汉少命人去盐田拿来一些盐块,尝了尝,果然是咸中带苦,苦中带涩。再看看手中的盐块,晶莹倒也晶莹,但是里边含杂质很多。

    刘汉少惊讶地问道:“这就直接吃了?”

    云六妞怕老公犯傻,连忙说道:“这是盐,哪能直接吃?做菜的时候稍微放进一些便可。”

    粗话的,你是不是忘了你老公也会做饭?

    “不是。哥的意思是问,这盐里边的泥点沙粒怎么办?”

    王邑解释说:“平时食用,会将盐块砸碎,化成水,沉下泥沙即可。而这只是富裕之家所用办法,若普通百姓,能得温饱已然知足,谁还在乎盐中有些许泥沙?”

    不对呀,哥可是下过厨房的人,就算再学渣,总不能也搞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吧?可是哥用过的盐真不是这个样子的。

    “二娃,二娃!”

第427章 苦盐的过滤之法

    第427章苦盐的过滤之法

    ……………………………………

    看到李二娃慌忙不迭跑到近前,刘汉少质问道:“你说说看,咱们平时吃的盐,跟这个为啥不一样?”

    听到师傅那么着急地吆喝自己,还以为发生啥大事了呢,原来就问了个这。

    李二娃很敦厚地说道:“师傅,咱们吃的都是贡盐,哪能让里边有泥沙呢?那得先把这些粗盐化成水,澄清之后,只取上边清澈部分,再熬煮成盐,磨成小粒。”

    噗……刘汉少忽然觉得自己好傻,好傻……又好天真哪!

    自打登基以来,刘汉少没让别人给自己上过贡,永安宫这个家里的吃穿用度,都由云十八骑负责采买,东西买的好一点是肯定的,不过差别也就是别人家买一块八的,咱家买三块六的,谁让咱老婆会赚钱呢。

    所以,当“死猴”的时候,刘汉少见过的盐是小颗粒的,当皇帝以后见过的盐也还是小颗粒的,便以为天下的盐都是这个样儿,“细盐”与“粗盐”之分,就是颗粒小一点大一点的差别。

    可是盐这个玩意儿吧……吃、的、慢!

    话说前生后世之时,传闻小鬼子闹泄漏,她还跟风抢购了不少的盐,后来怎么吃也吃不完,何况是皇宫存货呢?

    你们这是合伙挖坑,等着看哥丢人,对吧?

    好像这事也怪不到别人头上。

    好在细盐不是肉糜,皇帝不知道区别应该还算正常吧?而且现在也没人敢笑话刘汉少,或是想笑的,也得全憋在肚子里。

    …………

    终于,在浪漫的“玫瑰湖”前,刘汉少撒开了云六妞的小手,迈步顺着“田埂”向盐田中走去。其他人见状,想要跟进,但是田埂细窄,容不下那么多的人,云六妞制止了别人,自己却快步向刘汉少跑去,然后许褚让典韦也跟了上去。

    盐田中有几个正在晒盐的普通盐工,当然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爱汉百姓”,见刘汉少居然朝自己这伙人走了过来,全都不知所措,因为预先“彩排”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个项目嘛。

    而后,一个上了年纪的盐工好像率先反应过来,竟然就在盐田之中跪倒在地,哆哆嗦嗦地说道:“小老儿叩见吾皇!”

    其余盐工见状,也纷纷效仿。刘汉少紧走几步,跳进盐田,搀着老盐工说道:“老人家,快起来,快起来!大家都快些起来。”

    站在盐田里说话可不合适,刘汉少搀扶着老盐工走上田埂,还不忘回头对其他盐工说:“大家都快点上来,歇一歇。”

    此举不仅使几个盐工受宠若惊,远在岸边的河东官吏们也是惊得目瞪口呆,尤其是刘汉少跳进盐田的一刹那,还以为皇帝陛下发生意外了呢,要不是有许褚这个胖子在道上拦着,王邑都想跑过去救驾了。然而,令众人觉得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刘汉少上到田埂上之后,随意地坐了下来,脱掉已经泡湿的鞋子,与盐工们攀谈起来,只是离的有些远,大家都不知道陛下与一个老盐工能说些什么。

    “老人家贵姓啊?”

    “哎哟……吾皇当面,万万使不得,使不得!小

    老儿姓牛,您唤一声老牛就行。”

    “哦……老牛干这一行多少年了?”

    “回禀吾皇,小老儿自幼跟随我家大人学晒盐,十四岁之时,家主给我算工钱,如今已有三十多年了。”

    十四加三十多。

    学渣稍微计算了一下,又说道:“嗯,那你也不老嘛。”

    可能是说了几句话的缘故,老牛没有那么拘谨了,还冲着刘汉少连连摆手说道:“老啦,老啦,腿脚越来越不行了。”

    顺着老牛的话,望向他的腿脚,没想到却让刘汉少心中一阵发紧。盐工都是赤脚在水里干活的,即便是在淡水里泡久了,皮肤也会发皱,何况是盐水呢?泡的时候发皱也就罢了,等到不泡的时候,皮肤又会干燥,脱皮,甚至是开裂。要是脚上裂开了口子,再泡进盐水里,那酸爽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说是上刑也不为过。可是老牛的这双脚就是如此,裂了再好,好了再裂,伤疤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就像老树皮似的。要不是还有脚趾头撑场面,猛一下真看不出来那是一只脚。

    然后,通过与老牛的交谈,刘汉少终于弄明白了,虽然现在也有一块一块的盐田,属于“垦畦浇晒法”,但是卤水并没有经过过滤,更没有加入淡水稀释,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盐块里会有那么多杂质,而且还会发苦。

    在这之后,刘汉少并没有去王邑为自己准备的下榻之处,而是让许褚他们就在盐池旁边扎下大营,打算好好想想,应该怎么解决掉盐块发苦这个问题。

    老师,你当年都说什么来着?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驴……哎呀老师,这会儿补课还来得及不?哥多给你金饼子!

    …………

    在随后的几天里,刘汉少展开了大胆的实验。

    首先,湖水灌进盐田之前就得先过滤一下,用竹片做成大网,中间夹着稻草做成的草排,拦截湖水中的物质。等到湖水蒸发,水中的盐分升高,变成卤水之后,再用竹片草排以及一层层的席片儿过滤,通过水沟流向另一块盐田,在这里加入淡水,等待蒸发结晶。

    “哎呀,这个泥水沟肯定不行,不然的话咱们前边过滤那么多回,不得全都白瞎了啊?咱们有水泥,把它砌成水泥槽。咱们现在是两块盐田一起用,前一个叫“卤水池”,后一个叫“结晶池”,它们中间还应该有一个“净化池”,当然不用太大了,咱就是在这儿放几层草排、席片儿,让卤水从这里渗过去就得了。对,这个净化池也要用水泥砌一下,连通到水槽上。”

    以刘汉少为主,李二娃为辅的实验小组前前后后忙活了好几天,终于就快要看到实验结果了,可惜现在已近中秋,仅有中午前后还有些热气,并不是晒盐的好季节。而且刘汉少也不能再在这里耽搁下去了,后边还有好多地方等着自己去呢,于是便交代李二娃暂时留下,等待实验结果。

    李二娃有些抱怨地问:“师傅,好不容易晒的卤水,您不等着出盐,咋还要往里边加……加淡水呀?”

    “你娃不懂了吧?”

    刘汉少怕自己说不好,所以先否定一下李二娃,

    然后才又继续说道:“这个卤水里边不只是有盐,还有其它很多杂质,比如硫酸镁、硫酸钠,盐味发苦就是因为它们。淡水温度低,卤水温度高,咱们把两者一搭配,使卤水原来的温度得到调整,就能把这些杂质分解出来,形成硝板。回头你要注意,先沉在下边,味道发苦的是硝板,上边发咸的才是盐,你可别一股脑的全都刮回来。”

    “哦,就是只要上边,不要下边呗。”

    随后李二娃又问:“那师傅,下边那个硝……硝板,就算是不要,是不是也得刮出来扔了啊?不然下一次晒盐,不是更苦了?”

    刘汉少连忙说:“你可千万别。就把它留在池底!”

    “为啥?”

    “因为往后能不能轻松晒出不苦的盐,全在这个硝板身上!”

    李二娃愁眉苦脸地问:“师傅不是说,这个硝板是杂质么?就它苦了,为啥还要靠它晒出不苦的盐?”

    这个……以刘汉少的所知以及李二娃的理解能力,恐怕很难说清楚。

    “二娃呀,你做饭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菜汤里飘着的油花,如果碰在一起,会怎么样?”

    “碰在一起就碰在一起呗,还能咋样?”

    李二娃想了想,不太确定地又说:“会变成一大片油花?”

    “对,就是这个道理!”

    刘汉少赞赏地猛拍李二娃的肩膀,一本正经地忽悠着说:“硝板就跟油花一样,碰到一起就会结成一块。所以呢,往后晒盐的次数越多,硝板就会越结越大,慢慢的抹平盐田,就好像铺了一层地板砖似的。在硝板上晒盐,一来它可以吸收卤水里边的杂质,二来还可以隔绝泥沙,所以晒出来的盐既干净又不苦。”

    李二娃好像懂了似的,认真地点了点头,随即却又说道:“师傅,那您路上可要走慢点,等我这边晒好了盐,马上就去追您。”

    你这么大块儿一胖子,腰里还别着七星宝刀,跟哥说话能不能别这么恋恋不舍?哥又不是你们家阿朵!

    刘汉少真的很想踹李二娃一脚,结果却面带微笑,慈祥地说:“去,给师傅做点好吃的,咱们加个餐。”

    一听这话,旁边枯坐半天的云六妞立刻接口说道:“二娃,给姐姐也做一份。”

    “还有我。”

    “多做点。”

    “算我一个。”

    此起披伏的声音终于让“被抛弃的”李二娃又找回了自信,连连应声,兴高采烈的蹿出了刘汉少的大帐。

    看着这个肥硕的背影,谁又能想到竟然是军府严密保护的人才?厨之大者,再大也还是个胖胖的厨子啊!

    …………

    究竟能不能制出不苦的盐,其实刘汉少并不担心,就算不行,顶多是苦盐少吃点呗,反正之前都吃那么多年了。但是,即便是发苦的盐,穷困的百姓是否能够吃得起,吃得上呢?

    之前刘汉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百姓能吃饱穿暖,这个可真不是“心怀天下”,就是想着让大家吃饱了别闹事,自己这个皇帝之位也能做的稍微稳当一些。

    可是,没滋味的饭,就算吃饱了,又有啥意思呢?

第428章 大汉盐业总公司

    第428章大汉盐业总公司

    ……………………………………

    “老婆,想不想再赚一笔大钱?”

    偎在刘汉少怀里,刚刚心满意足的云六妞慵懒且甜腻地回了一句:“不想。”

    刘汉少一巴掌抽在那个弹性十足的屁屁上,故作严厉地说:“不想也得想!”

    “好嘛,好嘛。那老公说说看,咱们怎么再赚大钱?”

    “咱们也卖盐!”

    前生后世之时,总是在电影、电视里看到古代的百姓多么穷困,吃不起盐,而朝廷却大发其财,甚至引出不少奸商和狗官相互勾结的戏码,即便是到了后来,也有不少的同志们为了搞到一点点盐而付出年轻宝贵的生命。

    无论黄帝是否为了食盐,才与蚩尤和炎帝打了“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至少有一点说的无比正确,这使得他控制住了中原地区的命脉,更是控制住了百姓的命脉,因为食盐和吃饱穿暖一样,都是生存的必需品。

    现而今没有官盐专营,之前灵帝刘宏倒是在盐池设置有专管盐务、盐税的盐监,可是他们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帮刘宏敛财。后来三府改制,盐税也归税务总局直接收取,而所谓的盐务,那些大小盐商有啥活儿是不能自己干的呀?所以刘汉少就把盐监裁撤了。

    但是,现在看来,盐价究竟高不高,是不是能让百姓吃得起,原因并不只是在一个盐监身上。就像起初刘汉少玩减赋一样,原本良田都在豪门富户手里,就算是再怎么减,好处也落不到穷困百姓头上。

    哪怕是朝廷不收盐税,盐商们就能把盐便宜卖给百姓了吗?

    当然,这话吹的有点大了。毕竟现在是汉朝,朝廷也没有太多来钱的道儿,盐税在国家收入中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的,单单是一个河东盐池,历史上的最辉煌时期,上缴的盐税就能高达国家收入的八分之一。

    假如现在像汉武帝那样,把盐业收归朝廷专营,肯定会引起那些大小盐商的反弹,毕竟是断人财路了嘛,他们可都是豪富,能闹出多大动静来,还真说不好。但是,也不能由着他们牟取暴利,吸食百姓血汗。

    在刚才的那番剧烈运动之中,经过前思后想,“热思熟虑”,刘汉少觉得还是应该用文明一点的,高级一点的手段收拾他们,那就是成立一家盐业公司,从技术上,实力上击垮他们!

    …………

    “六妞,这个盐业公司可不能归在皇家实业集团的名下,要单独经营,单独走账,控股方嘛……就算在皇后慈善总会的名下好了。”

    云六妞撅着小嘴,假装不满地说:“意思就是还得我赚钱,让三姐花呗。哎……我的命好苦啊,养活一家老小不说,好不容易嫁了个皇帝,还得赚钱养活他。”

    “是是是,咱们家六妞的功劳最大,本事也最大。”

    “你知道就好了!”

    两人嬉闹片刻,刘汉少又说道:“不过这一回你也能省省心,既然是要他们单独经营,你只要前期出钱、出人,把这个摊子扎起来,往后就不用管了。”

    云六妞又不满地嚷嚷道:“刚才还说要我赚笔大钱,

    现在又成了只要我出钱,赚钱就没我什么事了,是吧?”

    这会儿可不能惯着!

    刘汉少教训道:“傻啊?这钱能赚吗?你也看到了老牛他们那些盐工,多少汗珠子砸在盐田里,那可真真是都晒成了盐。百姓们想吃口便宜干净的盐容易吗?哪家不是流血流汗,省吃俭用,才能买点盐尝尝鲜?”

    云六妞又不是真的有什么不满,作为大汉第一霸道女总裁,能没见过钱么?听了刘汉少的话,又有些担忧地说:“老公啊,你怜恤百姓的想法是好的,可是经营之道犹如逆水行舟,不赚钱就等于赔本,如此的话,恐怕这个盐业公司办不了多久啊。”

    “赚!当然得赚了。想请整个大汉的百姓吃盐,就算哥是皇帝,那咱家也请不起呀。”

    “说的好像你这个皇帝多会赚钱似的。”

    云六妞不屑地“哼”了一声。

    哥居然被鄙视了?

    好吧,现在不是闹腾的时候,等会儿再收拾你!

    刘汉少先赏了一巴掌,又尽量保持镇定地说:“可是咱们这个公司只要办起来,就能够有效地调节市场,平抑盐价,最终达到控制市场的目的。等到那个时候,就算咱们赚三倍五倍,也比让那些黑心盐商赚十倍百倍强吧?另外,哥让皇后慈善总会控股,目的就是想它赚到的钱,除了支持自身的运作发展,还可以直接反馈给百姓,这才是真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云六妞早被一巴掌拍酥了,姐连女总裁都可以不当,心急火燎地跟你跑出来,就是为了扯这些?于是,很敷衍地说:“好好好,老公最棒了!老公怎么说,老婆就怎么做。”

    然而刘汉少似乎并未听出云六妞的弦外之音,又继续说道:“哥的想法很简单,咱们这个盐业公司就和银行打击子钱家差不多。首先,咱们投钱进来,在各州、郡、县开设分支公司,由总公司调度管理,按需配货,现在很多地方的道路情况比以前好很多,运力也强很多,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其次,咱们有制盐不苦的技术,咱们的盐又干净又便宜,百姓们必然会选择买咱们的盐。第三,市场既然不能任由盐商控制,他们就会想法子谋求生路,要么投降,要么改行,而咱们呢,可以把那些大盐商以入股的形势吸纳进来,小的直接兼并。这样一来,公司不仅能新增财力,也有了现成的人力,可以迅速壮大起来,牢牢的控制住市场。即便是还有一些不肯归顺,想自己当老大的盐商,也只能把目标定在更加偏僻的地方,正好填补咱们的不足之处,所以,只要他们正常交税,乐意扛就让他们扛着去。”

    “老公啊,哪有你说的那么麻烦?就在河东,咱们只要往外透个风,说要做盐业生意,还允许他们入股,只怕河东盐商肯入股的不在少数。他们这帮做生意的人都精明着呢,知道哪些好处是拿钱也买不来的。到时候直接按照你的想法,该怎么做,让他们去做就行了。谁能把事情做好,谁就上去,做不好的下来,就是这么简单。”

    皇家实业集团几乎承包了洛阳的招商引资会,这种事情云六妞办的实在太多了,有皇家这块金字招牌撑腰,的确是有点不能用钱衡量的意思。毕竟

    现在这个世道,皇帝就是天子,而咱家这位哥,还是圣的,所以,云六妞也真有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

    “照你这么说,这事就更简单了。咱们只要找个能干的,过来操持这一摊子就行了?”

    云六妞无力地点了点头,眼神既像关爱,但更像怜悯。

    “那你说,这事让谁来,比较合适?”

    云六妞想了想,有气无力地说道:“要不……就让张氏来吧。”

    “女的?那个张氏?”

    “就是国家银行甄行长的妈呀。中山甄氏虽是名门,却也是巨商豪富,之前甄逸体弱多病,家里的生意都是张氏在操持打理。后来甄逸故去,孤儿寡母失了依靠,这才结束了家里的生意,全家搬来洛阳。现在就在我们集团做事,不是我夸她,还真是一个很能干的妇人。”

    刘汉少摸着“别人的下巴”,想了想,居然摇头说道:“刚才你也说了,这事不止是经营与钱财上的事。这个张氏的男人一死,她就撑不住了,虽说大部分原因不在她身上,却也显露出她独立担当的能力还嫌不足。有没有本事更大一点的?”

    下巴被摸,算不算调戏?云六妞心烦意乱地又想了想,说道:“要不,就卞氏吧。”

    “又是女的?哪个卞氏?”

    “就是曹孟德的小老婆呀。前些时候不是你鼓励她们出来做事的吗?我告诉你啊老公,这个卞氏还真是个人物,虽然才来集团不久,但是上上下下都能相处和睦,安排事情也能妥妥当当,比吴美人她们都要强上许多啊。”

    …………

    卞夫人,原本的历史上应该是“武宣卞皇后”,却是倡家乐人出身,也就是歌舞两栖明星。以这种身份,能够进入曹操的家门,大概本身就能说明本事不小。当然了,以曹操那种性格,只要长的好看,这种本事可能也不需要太大。但是曹操的正妻丁夫人,是一个性格要强的女人,因为人家可是名门大族,谯县丁氏与曹氏、夏侯氏世代通婚……对了,先前碰瓷自杀的丁宫,就是这个丁氏家族的人。

    大老婆名分正,背景硬,小老婆卑微孤苦,受欺负也是正常的,但是后来大老婆被休,小老婆扶正,卞夫人却能不计前嫌,以怨报德,经常背着曹操给丁夫人送礼物。把丁夫人搞得彻底没了脾气,经常不好意思地说:“被废之人罢了,恁这是弄啥咧?”直到最后,丁夫人郁郁而终,都是卞夫人向曹操求情安葬的。

    贤妻?

    道德楷模?

    宽宏大度,有容人之量?

    要是杀妾不犯法的话,搁在前生后世之时,小老婆这种生物得死绝喽。同样的道理,敢多看一眼前女友,回家就得跪键盘、跪榴莲、跪方便面、跪碎酒瓶,跪……好吧,就算现在是汉朝,妇女同志们受压迫深重,还没有得到解放,可是占有欲是与生俱来的呀。刘汉少的仨皇后打小从一个炕上滚大,说亲如姐妹不为过吧?就这,有时候还会抱怨宠谁多一点,宠谁少一点,尤其是集体活动的时候,兴许谁还能把谁从刘汉少身上抽下去,踹一边儿。

    可是卞夫人……也许,可能,大概,应该说一句:好的太可怕!

第429章 卞氏果然很玲珑

    第429章卞氏果然很玲珑

    ……………………………………

    不能在道德与虚伪之间划一个等号,谁这样做了,就是谁的悲哀,整个人类都这样做,就是整个人类的悲哀。

    咋滴,这世道还不流行好人了?

    但是,道德是不是应该也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尺度?

    比如说,律法是底线,是海平面,谁触犯就要惩罚谁,谁掉下海就淹死谁;那么道德是不是就应该像海面上的一条船?能够让人置身其中,虽风高浪急,却内心安稳,淡定从容地望尽碧海长天;可是……如果飘到天上去的话,这是直升飞机滑翔伞,还是神仙妖怪白蛇精?

    道德的尺度太大,是不是就应该打上虚伪的马赛克?

    可悲的是,像丁夫人那种耿直大妈,注定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与其同款的还有耿直憨娃蔡伯喈,而卞夫人,得亏是个女的,否则还不得把曹操收拾的叫爸爸?

    就这么问吧:卞夫人偷偷给丁夫人送礼物,曹操到底知道不知道?丁夫人去世之后,要是卞夫人不求情,是不是曹操就不管不顾也不埋了?但是这些事,人家卞夫人全做了,并且做的让曹操感到很欣慰,这是不是说明卞夫人把曹操给收拾住了?如果曹操是一代枭雄,卞夫人就应该算是一代枭雌。

    或者再换一种说法,假定“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的,是天生的,而道德则是人们后天学会了自我约束,有益他人,那么虚伪肯定是需要刻苦钻研,才能掌握的一门极其高深的学问。

    大概意思就是说:善良是小学,道德是中学,虚伪才是大学。有的人一辈子只上过小学,有的人上到了中学,有的人读完了大学。

    但是,处事得体,面面俱到就能和虚伪划等号了吗?反过来,像蔡伯喈那种活了几十岁,愣是把自己活流放了,是不是也可以问一声:你娃是不是傻?

    还有一种情况,中学的道德没学会,小学的善良又给忘完了,这可咋整?

    哎……算了,这种东西想多了容易变成神经病,并且,总是以恶意看待、揣测,难免落得小人之心。

    总之,这个世界很复杂,人性人心更复杂。

    再总之,甭管卞夫人用什么手段对付的丁夫人,又是用什么姿势对付的曹孟德,她肯定是一个人才!

    …………

    “行。就是她了!”

    刘汉少翻身而起,准备下榻,云六妞一把拉住,急声问道:“老公干什么去?”

    刘汉少毅然决然地说:“去找曹孟德,要他的小老婆!”

    你给我回来吧!

    姐姐丢下那么多事,不管不顾的跟你跑出来,就是让你去找别人老婆的?

    然后,房间里又传出了刘汉少并不算太痛苦的惨叫声……

    …………

    刘汉少把成立盐业公司的事情与曹操、王邑等人一说,曹操当然高兴了,没想到自己的小老婆居然能得皇后举荐,陛下看重。王邑虽然觉得此举会使河东盐商的利益受损,不利于自己安抚河东,但是,此事干系重大,一则国家能够有效的控制大汉

    盐业,二则能够惠顾天下百姓,又岂能容几个盐商逆流阻挡?再者,河东是基柱之地,卫氏替国家经营钢铁厂,自己这个河东郡长根本插不了手,说不上话,如果这个盐业公司,自己不早早的参与其中,难道将来只会带着百姓去种大枣、柿子?所以,王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也大力支持此事,并且愿意去找那些盐商,游说他们入股。

    有了小黑胖子和本地主官的支持,刘汉少心里也更有底儿了,经过商议,决定成立“大汉盐业总公司”,由卞氏担任总经理,张氏担任销售经理,盐场场长就由盐工老牛来担任。要知道,老牛毕竟是干了三十多年的老盐工,制盐的经验技术在整个河东也都是数一数二的。此外,让云三妞再派一个才干过来,担任财务总监。

    河东距洛阳也不算远,往回传令之人可以坐船顺流而下,更是不需一日即达。四日之后,卞氏、张氏到达河东,而云三妞派来的财务总监竟然是何曼的女儿,只有十六岁的何小曼?

    咱们大汉到底是没人了,还是人才太多?一个十六岁的小女娃也能担任财务总监这么重要的职务吗?

    为释众人疑虑,卞氏拉着何小曼的手,笑盈盈地说:“别看小曼妹妹年纪不大,却是数术做账的天才,皇后慈善总会出来进去那么多账目,都能打理的一清二楚,平日可是云练皇后身边的得力助手,若不是咱们陛下下令,云练皇后还舍不得让小曼妹妹过来呢!”

    听了卞氏一席话,河东众人算是明白了,这位小妹妹是不是天才,咱可以不在乎,但是人家是云练皇后的心腹,往后都小心伺候着点,可不敢有何闪失。

    刘汉少心里话说,小曼是啥样的人,哥心里能不清楚么?她这个名儿都还是后来哥给改的,是为了要她记住她爹。曹操这个小老婆果然厉害啊,人还没到河东,就把财务总监变成妹妹了。话说,往后好歹也是当总经理的人了,不能总“卞氏、卞氏”的喊吧?向曹操打听了一下,敢情卞氏的闺名叫“卞玲珑”!

    好,果然玲珑剔透,八面玲珑,玲珑有致……

    正巧,李二娃也在此时带着新方法制成的食盐样品赶了过来,果然也是玲珑……晶莹剔透!甚至比以前所谓的贡盐还好,毕竟贡盐只是沉淀了泥沙,而现在的盐却是过滤了硫苦。拿着这种盐,别说背后还有皇家撑腰,就算是常规的商业竞争,也能把其他盐商杀到片甲不留啊!

    行了,这摊事就交给他们吧,要是在这么大的优势条件下,卞玲珑都搞不定,那趁早回家洗白白,趴床上等曹操去。

    众人有了各自的目标,都该干嘛就干嘛去了,曹操却悄悄地问:“汉少,我老婆都是总经理了,是不是趁着吸纳盐商的机会,也能往公司里入一股啊?”

    刘汉少不解地反问:“这事儿,你不找你老婆商量,跟哥商量个啥?”

    然后,更加不解地再问:“你们家还是挺有钱啊,都能往盐业公司里入股了?”

    再然后便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这话是啥意思?

    同意了?

    猜忌了?

    曹操连忙追在后边高喊:“哎…

    …陛下,你先别走,你听我跟你慢慢解释。我们家还剩那点底儿,可都是我们家老头子的养老钱啊,跟我其实也没啥关系。”

    …………

    就在筹办大汉盐业公司期间,刘汉少还察看了河东钢铁厂。最初任命的钢铁监理是孙坚,但是孙坚压根没来过河东,而是陪着刘汉少一起去了长安,倒是程普作为孙坚的副手,早早的就被送到了这里。后来刘汉少觉得修路不修桥,等于瞎忙活,又让孙坚去担任桥梁建设厅的厅长,程普也就转成了正式的钢铁监理。

    那个时候在刘汉少的心里,其实是有意分化孙坚实力的,但是在别人看来,谁又能说这不是陛下恩泽呢?

    老实说,程普对于打铁的活儿是一窍不通,炼钢就更别提了。但是程普做事认真,既不揽权,又不找事,好像真的就只带了眼睛和耳朵来河东。而且这个人还有一样好,敢用人,也敢担事儿。

    南阳韩暨,本是韩王韩信之后,祖父曾担任过河东太守,父亲也担任过南郡太守。但是后来父兄遭人陷害,家道败落,韩暨偷偷攒钱,收买死士,为父兄报仇,杀死仇人之后自己改名换姓,撩腿就蹿,后来为了躲避袁术征召,干脆蹿进了山里。

    等到段煨、赵云来到南阳之后,又把韩暨从山里“挖”出来,段煨也想任用韩暨,但是通过几次交往,韩暨觉得段煨这个人生性有些多疑,而自己的底子又不干净,将来万一遇到点什么事,难免会被猜忌,所以也想拒绝,但是又惧怕段煨,好在赵云给他支了一招,说是陛下在京师发布了招贤令,不妨前去试一试。

    别看韩暨出身高门,来头不小,但是之前蹿了很多年,又在山里窝了很久,还真学会了一项谋生本领,冶铁。到了洛阳之后,正巧河东钢铁厂需要技术人员,便又把他派了过来。

    最初修造高炉、转炉的时候,困难重重,甚至于高炉炼出了铁水,都不知道该怎么弄到转炉里去。韩暨带着技术人员造铁车、铸铁罐,造高架、做绞盘,用牛拉着往上吊,一点一点的攻克难关。

    卫家原本就有很多人对钢铁厂抱有怀疑,遇到困难的时候,卫固也难免抱怨,每一次都是程普站出来顶住压力,能够让韩暨他们专心研究,即便是失败了,也不会苛责,反而更加鼓励。

    现如今,钢铁厂用自己的成绩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韩暨负责技术生产,卫固负责进料出货,而程普还只是看着,多数时候并不说话,可是他却知道每一批货的数量、去向、用途,甚至知道很多工人的名字,以及他们家里的情况。

    “公至,你们做的很好啊。尤其是这个水轮鼓风系统,能够持续不断地向炉内送风,而且还不耗费人力。”

    韩暨连忙惶恐地说:“回陛下的话,微臣可不敢窃据此功。风扇是您的高徒,马均马所长发明的,而齿轮变速器更是陛下亲自发明的,臣只是引水至此,利用水轮带动它们而已。”

    “不管是谁发明的,能够用对地方,就是有功!”

    刘汉少首先对韩暨的做法做出肯定,然后又笑呵呵地问道:“可是公至呀,你有没有想过,往高炉里送热风?”

第430章 眼珠不是亲生的

    第430章眼珠不是亲生的

    ……………………………………

    高炉这个玩意吧,如果想要简单理解,可以把它想象成用汽油桶做的烤红薯的炉子。把红薯从上边一个个放进去,盖上盖儿,利用炉内热气烤熟,再拿出来。而高炉则是从上边一层矿石一层煤炭的往里边倒,完事当然也不能从上边再拿出来,都烧成铁水了,只能高炉下边开口,出渣出铁。

    想把矿石烧成铁水,需要鼓入大量空气助燃,烤红薯的炉子不旺了,能拿扇子扇一扇,但是高炉这个玩意,用扇子扇风,可能不够用。韩暨能够把手摇风扇、变速器、水轮结合起来,虽然水轮转动的慢,但是通过变速器变速,就能使风扇转的飞快,从而向高炉内持续不断的大量鼓风。这比原本的历史上,他发明的那个水排鼓风的效果可能还要好一点。

    但是,高炉内需要保持能够把矿石烧化的炉温,鼓入冷风的时候又会使炉内温度急剧下降,如此就形成了一个鼓风、升温,再鼓风,再升温的过程,不仅费工费时,更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刘汉少提一句往高炉里送热风,道理并不深奥,韩暨很快也想明白了,问题是该怎么样把冷风变成热风呢?

    要知道,想要尽量少的降低高炉内的原本温度,送进去的这个热风,别说烤红薯了,烤个骆驼估计也是分分钟的事。然后,刘汉少对韩暨等技术人员进行了一场启发与忽悠相结合的新式教育,比如说,咱们在送风管道中间再盖一个热风炉,里边摆些像蜂窝一样的砖头,烧热之后,送进来的风经过蜂窝,不就加热了吗?还有高炉上边吹出来那种可以把人熏晕的毒气,其实是煤气,如果能够给高炉盖上盖子,再接个管子,把煤气收集输送过来,专门用来给风炉加热,也不用再浪费煤炭。

    头一回听说专门建炉子“烧风”的,韩暨既感到欣喜,又觉得压力山大,眉头时舒时皱,眼神时喜时忧。刘汉少可不指望他们一下子就能研究出来,只要给出一个大方向,由着他们慢慢鼓捣去吧。

    “你们这种绞盘运料的办法太落后了,人力毕竟有限,抽空回一趟洛阳,研究所里有宝贝,对你们一定会大有帮助。”

    韩暨惊喜地问:“什么宝贝?”

    “蒸汽机。”

    …………

    皮氏以北,北屈西南,有采桑津。

    顺着大河,由采桑津北上,大约十余里便是著名的壶口瀑布。

    刘汉少到达采桑津的时候,夏侯惇已经带人候在了这里,只是这位大汉国的水利部长显然也是刚到不久,连带着胸章绶带的“工作官服”都没有穿。长裤腿卷到了小腿上,衬衣袖卷到了胳膊上,小腿有泥,还没有干透,脸上有灰,被汗水冲刷出痕迹。只不过带给刘汉少震动最大的,却是夏侯惇的左眼上戴着一个眼罩。

    “臣,惇,拜见陛下。”

    刘汉少连忙上前几步,托住夏侯惇的双臂,盯着他的眼罩问道:“怎么回事?”

    夏侯惇嘿嘿一笑,好像还有点不好意思地回道:“没事儿,挖河

    渠的时候,让石子迸了一下。”

    刘汉少回头,质问杨修、诸葛瑾等人:“为什么没有人告诉哥?”

    杨修与诸葛瑾默不作声,曹操也欲言又止,还是夏侯惇连忙说道:“陛下,陛下,您别发火,这事儿可怪不着别人,是我不许他们说的。”

    “你这个憨货,就算不告诉哥,也要回洛阳诊治呀。咱们洛阳有华院长,有那么多医院,还有……”

    “工期紧,离不开呀。”

    随即,夏侯惇又苦笑着说:“臣让河东的医者给瞧了瞧,说是眼珠迸坏了,没用了。”

    可怜的惇惇,哥已经没让你领兵作战了,你的眼睛咋还是没保住呢?难道这个眼珠不是亲生的,注定不为你所用?这是现实的残酷,还是命运的捉弄?

    刘汉少忍不住说道:“元让……兄弟,你受苦了!”

    听刘汉少喊“兄弟”,夏侯惇心里暖暖的,所以也不再口称陛下,而是说道:“汉少,可不能这么说。俺一个粗俗鄙夫,能得您不弃,还让俺为国效力,这是俺的福分。”

    眼睛都瞎了,连句怨言都没有,刘汉少眼圈一红,好像再也忽悠不下去了。正巧,曹操也忍不住走上前来,便拍着夏侯惇的胳膊,对曹操说道:“好兄弟,这才是咱们的好兄弟啊!”

    曹操知道夏侯惇的眼睛受伤,但是伤后并未见过其人,刚才乍见,便觉内心疼痛,只不过刘汉少先走上前去,所以才克制住自己,置身于后。此时仰头端详着夏侯惇的眼罩,又见刘汉少眼圈泛红,也不知是应该心疼夏侯惇,还是应该替他高兴,只得感慨地连连点头。

    “汉少,兄长,难得你们一起到此,俺陪你们看一看咱们的河渠吧。”

    刘汉少与曹操收拾各自的心情,连声说“好。”

    夏侯惇所修的这条河道在大河东岸,南边的.asxs.便是采桑津,而北边的.asxs.则在瀑布上游一两里处,全长近二十里。河道底部宽七丈,顶部宽十丈,挖出来的土石就堆在两侧,筑成河堤。只是河道东岸有些地方紧挨着山体,还要挖山开渠,所以河堤便与山体相连,更像是溜着山边修的一条路。

    河道修的很规整,也很奢侈,因为不管是河底还是河堤,都用石板加水泥铺盖了起来。夏侯惇说,别看河岸上原本多为泥沙,但是越往下挖情况越复杂,有坚硬的岩石,根本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也有看着像岩石的,可是伸手一抓就碎了。如果不把河道全部铺起来,一旦放水通航,水流甚急,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把河道冲的凹凸不平,给行船带来隐患,甚至是又冲出瀑布,使河道彻底报废。

    想想也是,上游河面那么宽阔,到了这里猛缩的就像个壶嘴,泥沙俱下,如果岩石不坚硬,又怎么抵挡千万年的冲刷?

    刘汉少疑惑地问:“遇到酥软岩质还好说,要是遇到坚硬岩质,开凿起来很吃力吧?”

    夏侯惇解释说:“各有各的麻烦,但是咱们也总有应对之法。赶上酥软之地,要先把它夯实,再铺设石板,赶上坚硬的地方就先放火烧,然后泼上凉

    水激一下,也就好挖了。”

    这是“火爆法”,利用的是“热涨冷缩”的原理,战国时代,李冰父子修造都江堰的时候,就曾用过此法。

    刘汉少冲着曹操挑起大拇哥,却是夸赞夏侯惇:“惇惇大才呀!”

    夏侯惇“羞射”地说:“汉少可不敢这么说,这都是那些技术员的功劳,俺就会领着大家干活。”

    “会领着他们干活还不算本事么?”

    …………

    沿着修好的河堤北进,河道中还有不少的人在干活。如今在大汉所有有俘虏干活的工地之中,夏侯惇这里是使用俘虏比例最高的,因为大多数时候,他们就只是挖坑垒土,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

    但是,之前发生过去卑叛乱之事,现在刘汉少来巡视工地,夏侯惇不知警醒,还让俘虏们照常干活,这使得许褚很是不满,向刘汉少身边增派来不少的燕云近卫。

    夏侯惇也察觉到刘汉少身边护卫的变化,有些慌张地解释说:“陛下,为了明年开春能通航,是臣命他们继续干活的,因为秋季多雨水,难得这几日天气好……”

    “没关系,没关系,就应该这样才对嘛。”

    刘汉少安慰着说:“哥来,原本就是想看看大家平时怎么干活的,如果河道里的石板水泥是为了让哥看着漂亮才铺的,那和往山上刷绿漆搞绿化有啥区别?”

    众人俱是听得一愣,往山上刷绿漆?这是哪个败家玩意想出来的主意,当皇帝是瞎呀还是傻?

    刘汉少并没有解释,转而又问夏侯惇:“这些人干活都还卖力吧?平时好管理吗?”

    “还行。反正又不用他们打仗死人,平时看守也不苛待他们,还教他们说倍精话,学汉简字。最近咱们不是又有了奖励办法吗?谁干的越多,谁吃的越好,所以有活他们都抢着干。就是……就……”

    刘汉少好奇地问:“就是啥?”

    夏侯惇“羞射”地说:“就是臣的俸禄太少了,想让他们吃好点,也没那么多的钱。”

    刘汉少瞪大眼睛瞅着夏侯惇,就好像瞅着什么稀世罕种似的。敢情惇惇也是个贴钱干活的?

    别看夏侯惇说的随意,他能用且敢用最多的俘虏,其实自有一番道理。首先,夏侯惇高大威猛,面目凶狠,对谁都会有一种震慑。可是了解了这个人之后,就会发现他其实是面恶心善,对待手底下的那些人颇多照顾,谁遇到困难了,送钱送物是常事;哪天干活太辛苦,给大家改善改善伙食,见着点荤腥;就算是普通俘虏,干活累了可能也喝过夏侯惇端来的水,生了病可能也得到过夏侯惇的看望。

    并且,夏侯惇亲力亲为,还会撸起袖子和大家一起干活,挖最深的坑,搬最重的石头。尤其是眼睛受伤的时候,虽然没能自个儿把眼珠拽出来再塞嘴里吃掉,但是伤后没两天便又回到了工地上。

    大家都劝他多休息几日,夏侯惇却说:“咱们这条河渠太重要了,早一日连通,就能早一日使凉并富裕起来,到那个时候,百姓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第431章 为曹孟德写的诗

    第431章为曹孟德写的诗

    ……………………………………

    俘虏营里最多的就是凉并的羌胡匈奴,听了夏侯惇的话,真是有人感动的哇哇乱哭,要说让他们拎上刀枪跟着夏侯惇一起去打仗拼命,也许他们还会有点怂,但是让他们跟着夏侯惇一起卖力干活,那绝对没说的。

    夏侯惇可不会豪言壮语,讲大道理,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类最初的善意打动了所有人,也激励了所有人,这是属于夏侯惇的人格魅力,质朴、纯粹、踏实、肯干。一个泥腿子部长,可能没有那么多智计谋略,动辄便要指点江山,雄伟规划,但是他不顾劳苦,一点一滴的用心做事,使下边的人信服,也使刘汉少信重。

    航道北口还设计有一道水闸,将来除了能够向过往船只收费之外,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到了冬季可以封闭航道,以免凌汛对航道造成破坏。之前夏侯惇就是从水闸那边匆匆赶来拜见刘汉少的,但是刘汉少已经不打算去看了,因为夏侯惇办事让人放心,并且当场宣布,将此航道命名为“惇惇航道”,通航之日,勒石刻功。

    “汉少……嗯,这个……陛下,能不能把航道的名儿改改?微臣恐受之不起呀。”

    面对夏侯惇的请求,刘汉少还没开始忽悠,怎知曹操抢先说道:“元让啊,惇惇乃是仁厚之意,而此河道,不仅能惠利凉并,更能连通司冀兖青诸州,使大河水道畅通,两岸得益匪浅,正是陛下仁厚善政之举,所以,此名恰如其分。”

    哦……原来不止是为了夸俺,主意还是为了夸陛下啊,可为毛俺听着这个名儿,还是有点想尿呢?

    既然小黑胖子乐意帮忙忽悠,刘汉少也不再多做解释,转而招呼云六妞和任红昌,前去欣赏瀑布。

    能多看一眼就多看一眼吧,等到航道开通之后,要是再看瀑布,应该就没这么壮观了。也不知道将来后世之人会不会把哥骂成奇葩蠢蛋,居然毁了如此“刚烈的”奇观。不管了,反正哥要的是航道水运,将来你们要是想看瀑布,再把夏侯惇挖的那个坑填上好了。

    由于激流澎拜,倾泻而下,所以瀑布这里狂涛怒吼,再加上两侧山峡回响,可以声传十数里。实际上,在采桑津就能听到瀑布的声响,整条航道都一直处在轰隆声中,说话都得大声一点,而且离瀑布越近声响越大,当真如万马奔腾,又如闷雷滚滚,使人禁不住心荡神摇,血脉偾张。

    刘汉少拉着云六妞站在瀑布旁边的河堤上,远望上游宽阔的河面在此骤然变窄,浊浪翻滚,泥沙俱下,溅起的水沫像雾像雨不像风,但是被风一吹,随意飘洒,于汹涌之中又增添了几分柔情。

    有人送上来油纸伞分予众人,典韦撑着,立于刘汉少身后。刘汉少转身接过纸伞,对典韦说道:“于私,你是哥的兄弟,于公,你只负责哥的安危,以后不要做这些服侍人的事情,会让哥显得很废物。”

    转而,刘汉少又对身后众人说道:“诸君都是朝廷栋梁,也都有手有脚的,要是连把纸伞都撑不住,又如何撑起大汉江山哪?”

    众人闻言羞愧,连忙从

    各自的随员手中接过纸伞,只有曹操大声赞道:“陛下悯下,于细微之处可见,我等应向陛下好好学习,天天将百姓疾苦牢记心上才是。”

    刘汉少想踹曹操,众人也很想踹曹操,因为大家都听不出来他到底是在拍马屁,还是取笑陛下,或是损贬了众人。只不过,曹操还真是众人之中,第一个亲自撑伞的,原因嘛……原本给他撑伞那位个儿忒高,撑的伞更高,水雾全都飘进来了。

    为了避免众人的尴尬,也为了避免破坏刘汉少的好心情,云六妞甜甜地说:“陛下,让臣妾为您撑伞吧。”

    然而刘汉少却将纸伞高举,十分不屑地说:“傻妞,你见过那个老爷们让女人给撑伞的?你当哥是曹孟德么?”

    “哎,汉少,说啥呢?你把话说清楚。”

    这会儿刘汉少是懒得搭理曹孟德,拽着云六妞的小手向瀑布更近之处走去。也许是瀑布奔涌的气势令人敬畏,也许是刘汉少宽大的掌心使人酥软,居然使在外霸道,在家彪悍的云六妞变得像个喵星人,不自觉地朝刘汉少身上靠了又靠。

    典韦原本还想提醒刘汉少别离瀑布太近,但是看到皇帝皇后秀恩爱的架势,也自觉地闭上了嘴,只是以自己作为屏障,将别人与刘汉少隔离开来。

    云六妞感慨地说:“大河的水真大呀!”

    刘汉少应和着说:“嗯……你还可以说黄河的水真黄啊!”

    “讨厌!”

    “哈哈哈……”

    曹操很气愤,刘汉少一句话就让大家笑了半天,尤其是夏侯惇,居然连眼罩都笑歪了。

    但是自己又能怎么样呢?也不敢一脚把他踹到河里去,虽然很想这么做来着。

    再但是,听了人家小两口的对话,曹操立刻又计上心来,大声向刘汉少喊道:“陛下,难得圣驾到此,观大河之壮美景致,若不赋诗一首,殊为遗憾哪!”

    别看在别人眼里,刘汉少是谐和道膜拜的圣天子,又有很多发明和神通,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甚至因为汉语拼音和汉简字的缘故,还被吹捧堪比文祖,但是曹操却知道,这位皇帝哥连启蒙三篇都背不下来。

    你笑话我不能给别人撑伞,我就请你赋诗一首,反正大家好兄弟,讲义气,有乐一起耍,有脸一起丢。

    别人可不知道曹操的“阴谋诡计”,听罢其言,还纷纷附和,有请陛下赋诗,就连云六妞因为崇拜的忒盲目,都跟着嚷嚷起来。

    刘汉少回身看着众人,尤其是看了看曹操,一脸的敬仰,满眼的奸笑。好你个小黑胖子,居然还敢给哥挖坑,哥要是不把你顺坑里,多对不起你?

    于是刘汉少将纸伞递给云六妞,望着大河慢慢地踱出三步,然后大声说道:“妞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妞不见?

    这个“妞”是云裳皇后的小名么?难道陛下的诗是做给皇后的?不过后边那句还是很有气势的呀。

    云六妞才不管别的,只听刘汉少当众对着自己喊“昵称”,又甜蜜又娇羞,并且彪悍地喝了一声“好!”

    妞不见,红颜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一句意境转变的很突然,以云六妞的性子很难体会,倒是引得一旁的任红昌感伤连连。

    中间几句且不评说,最关键的是那句“小黑胖,曹孟德,将进酒,杯莫停。”而刘汉少说这话的时候,居然还特意走到曹操身前,拉着人家的手,用满含深情的、真挚的目光瞅着人家,复又说道:“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我听你奶奶个腿!

    我能不能揍他,我能不能揍他?

    曹操要疯,偏偏双手被刘汉少拽着,这个时候就算伸脚踹,以自己大腿的长度,估计也很难踹到他。众人要笑,偏偏看到皇帝一脸的深情真挚,而皇后又是一脸的迷醉崇拜,就算把肠子拧成麻花,也不敢在这个时候不开眼啊。就连夏侯惇都受到了此诗的感染,待刘汉少说完,便感慨地接道:“此时若有美酒,痛饮一番,想必是极好的!”

    曹操心里话说:我好你妹!你没听到他当众喊我小黑胖吗?你到底是我兄弟还是他兄弟,你咋不帮我报仇呢?揍他呀,你快揍他!

    后悔。

    早知道让汉少作诗,会是这个结果,自己说啥也不多这句嘴。

    纠结。

    这明明是一首好诗,饮酒放歌,纵情之余又气势豪迈,比之大河奔流也不弱半分,可是其中几处戏谑之词,把整首诗的意境全给毁了。

    汉少,咱摸着兔子问问:为了跟我逗闷子,糟蹋这样的千古佳句,您的良心就不会痛吗?

    别忘了,曹操不单是小黑胖子,也还是个“湿人骚客”,是个感情丰富的娃。虽然现在他还没有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却一下子便抓住了他的小心脏,然后刘汉少又用一个“小黑胖”把曹孟德的小心脏给抓出了血印子,这比骂他本身更让他受不了。

    试问,一个下棋高手眼瞅着别人摆出连自己都要拍案叫绝的好棋,却又一步一步走成臭棋,心里该是个啥滋味?所以,曹操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听刘汉少作诗了,再也不听了……

    …………

    “河”曾经特指黄河,而其它的河流只能被称为“水”,《山海经》中称其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大河”。到了西汉,始有“黄河”之称,但是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就好像光头欧巴们先前也在大汉忽悠了很多年,虽说也让不少人相信了只要这辈子多挨揍,下辈子就能托生好点,但是一直没有汉人剃度受戒一样。

    而如今,虽然越来越多的汉人开始削发明志,但是剃度受戒的机会应该不大了,反倒是黄河之名,因为刘汉少所做的一首《将进酒》,被提前广泛流传开来。当然了,在《大汉月刊》上发表的时候,“小黑胖”被改成了“元让兄”,“妞”也被改成了“君”,这让曹操觉得自己从汉少那里抢到了对皇后的宠爱,娇羞窃喜的同时也大为感叹:汉少文采,天下冠绝,已然达到一词而毁佳句,一字而呈华章之境界。

第432章 治水治到了天上

    第432章治水治到了天上

    ……………………………………

    对于华夏民族来说,大河之水犹如乳汁,世世代代养育了无数大河儿女,但是,如果非要攀个亲戚,将其称为“母亲河”的话,一定要记住,这位母亲可是脾气不大好,泛滥决堤都还是轻的,动不动就要改个道,这玩意儿要是整出来,儿女们谁也受不了啊。

    比之“大河”,“黄河”之名更加贴切,名符其实,但是一个“黄”字究竟有多么沉重,又包含了多少苦难、心酸,生死相隔,离合悲欢,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从大禹治水开始,历朝历代,但凡皇帝想有点作为,都少不了治水这一项。

    可惜,却是越治越黄。

    西汉之所以出现“黄河”之名,就是因为人类生存范围以及生活需求的扩大,大量砍伐森林树木,使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那咋办?

    难道为了保护森林,让人还住山洞,吃生肉?要是世界上没有人类,谁还在乎地球上是沙漠多一些,还是森林多一些?

    从另一方面来看,无论黄河改道还是决堤,对于当时生活在黄河沿岸的人们来说,无疑都是巨大灾难,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这些“灾难”可以带来更多的冲击平原,使土地更肥沃,甚至是填海造陆,扩大疆域……好像还有点好作用。

    人们用水浇一个蚂蚁窝容易,可是在自然面前,人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蝼蚁?辛辛苦苦盖好的房子,开垦的耕地,转眼就被毁于一旦。

    所以,人类想要在地球上更好的生活下去,除了与自然抗争之外,有时也要与自然妥协,学会更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如今,刘汉少是大汉皇帝,夏侯惇是水利部长,坐在一起吃饭,自然要讨论到治理黄河的话题。

    刘汉少命人打来一桶水,顺着土堆缓缓倒下去,只见水流在土堆中冲出深深的凹槽,携带大量泥土滚到平地上,肆意横流一番之后,又选择了低洼之地,汇合水流,向远处流去。

    “你们都看见了吧?这就是大河泛黄的原因。大河从凉州而来,经过并州的时候,就是绕着一个巨大的黄土堆转了一圈,然后携带大量泥沙经过司州,向下游平原流去。但是,大河在凉并之时,落差大,水流急,不管河水里有多少泥沙都能冲下去,可是过了司州之后,地势平坦,落差小了,水流也就缓慢了。那些泥沙不能完全被冲走,而是一点一点的留在了河底,逐渐垫高河床,直到决堤泛滥。”

    夏侯惇惊恐地问:“陛下,这岂不是说,我们水利部要在大河中下游一直加高修固河堤,才能防止大河泛滥?”

    刘汉少点头说道:“理论上应该如此,但是自然的力量我们难以抗拒,更难以估计。你辛辛苦苦修好了河堤,结果今年水多雨大,突降暴雨形成洪峰,猛然打过来,你们的河堤到底能不能扛得住?”

    “能!”

    夏侯惇先是一声虎吼,掷地有声,然而想到洪峰

    冲堤,真没法保证每回都扛得住,随即便又垮下脸来,近乎哭求地问:“陛下,那该咋办?那咱该咋办呀?”

    刘汉少安慰着说道:“元让别急呀,既然能找出问题所在,咱们多想想办法,一点一点的来呗。当初哥把水利部交给你,不就是因为你有恒毅之心,能吃的了这个苦,耐得住这个寂寞吗?”

    接着,刘汉少又说道:“大河之所以比其它河流更容易泛滥成灾,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携带的泥沙太多,不停的垫高河床,所以,想治水要先治黄,而想治黄则要先治山。”

    以前夏侯惇觉得水利无非就是修渠挖沟,引水灌田,筑坝护堤,疏通河道,可是现在听刘汉少这么一说,显然其中大有学问,不禁催促道:“陛下,您快说说,咱们怎么样治黄,又如何要治山哪?”

    “简单哪,治黄的意思就是不能让那么多的泥沙跑到大河里去,而不想让泥沙跑到大河里,首先就要恢复植被,巩固土壤。”

    刘汉少觉得自己说的很明白,但是其他人听的一脸懵,包括曹操。于是,便用手指沾着酒水,在桌子上写了个“几”字,又说道:“兄弟们看看,这就是咱们的大河。打从凉州的金城开始,一直在并州绕了一圈,然后又流进司州。问题是,饶了这么一大圈,旁边全都是黄土,尤其是这个圈中间,那就是个大土堆,不单大河自己携带泥沙,那些支流也往里边带进去不少泥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地儿其实比较干旱,雨水少,就算想打口井,都得往地下挖好几丈深。而朔方西南,长城以外,甚至已经有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戈壁、沙漠,那西北风呼呼地一吹,能把更多的沙子吹进大河里去。”

    无量天尊,哦咧个去。

    夏侯惇越听越糟心,好像刘汉少写的那个“几”字就是一道符咒,被拍他脑门上了。

    曹操也忍不住了,学着夏侯惇的样子问道:“汉少,那您倒说说看,咱们该怎么办?”

    “别着急,你们知道这地儿为什么会干旱了吗?”

    见众人纷纷摇头,一脸呆萌,刘汉少在“几”字的旁边又画了个耳朵,然后才不紧不慢的说道:“看,这就是海边。太阳把海水晒热了,蒸发成水气,也就是云,被东南风吹着,开始往陆地上送。但是北边呢,也有海,因为太阳晒的少,所以这地儿有常年不化的冰山,吹出来的西北风也是冷的。西北的冷风与东南的热风在天上一相遇,一摩擦,水气受冷,就变成了雨,又落了下来。所以夏秋之际,咱们大汉的东南部雨水最为频繁,甚至多有水灾。并州西北就是因为离海边太远,那股带着雨水的热乎风还吹不到这里,便被西北的冷风给摩擦下来了。再者,圈里的这个大土堆地势高,也不利于东南的热乎风吹上来。但是,也有例外的,一不小心,哪股热乎风劲大了,被吹上来了,在此地与西北冷风相遇,造成降水,可能就会又大又急。”

    其它的甭管听懂没听懂,但是最后这一句,夏侯惇可以帮忙证实,因为在这一片呆的时候长了,还

    是比较了解当地的天气气候情况的。

    “嗯,陛下说的一点也没错。这地儿就是这样,不下雨是不下雨,一旦下雨,呼呼啦啦的,可能就是很猛。”

    曹操还是没明白,傻傻的问:“所以呢?”

    夏侯惇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瞅着曹操,解释着说道:“所以雨又大又急,流进大河就会使河水暴涨,很容易冲毁河堤,变成洪水,淹没良田呀!”

    原本只是一个治水的问题,却听刘汉少从地上一直忽悠到了天上,虽然夏侯惇还是不大明白,究竟该怎么治这个大河之水,但是已对刘汉少五体投地,信服无比。

    “陛下,您是圣天子,能不能别让这地儿再干旱了?”

    噗……刘汉少觉得自己刚才那番忽悠差不多算白瞎了,有些气愤地说:“哥不是已经告诉你法子了吗?恢复植被,巩固土壤!”

    也赖自己说的太简单,夏侯惇不能明白,随即又耐心地解释道:“意思就是要多种树,多种草,让这些树根、草根扎进土里,就好像一个一个的网,把土壤网在其中,河水冲走的土壤少了,河中的泥沙自然也就减少了。”

    夏侯急急地问:“都种上树和草,难道不种粮食么?那百姓们吃啥?”

    刘汉少用手点着那个“几”字中间,没好气地说:“你以为这是你们家后院呢?这地儿有多大,你走完过吗?”

    夏侯惇“羞射”地挠挠头,有请刘汉少继续发言。

    “首先,咱们要在河西……哥说的不是西河郡,而是大河以西,那些已经荒漠化的地方,种上防护林,防止西北风继续吹着沙尘往大河里送。而这些地方,环境都很恶劣,所种的树木也要耐寒抗旱,比如胡杨树、沙枣树,还有沙棘和梭梭。然后,沿着大河水道,平缓之处种大树,陡峭之处种灌木,因为黄土质地松软,如果陡峭之地也种大树,说不定遇到暴雨会被整个冲垮下来,那时候再卷入河道,灾害可就更严重了。种草就不用说了,紫花苜蓿就挺好,牛羊也爱吃,但是羊不能太多,这个玩意太狠,连草根都啃。现在朔方西南,大河两岸出现的戈壁、沙漠,除了干旱的原因之外,和北边那群骑毛驴的也有很大关系,就是因为他们放羊太多!”

    闻言,夏侯惇猛然一拍桌子,愤愤不平地说道:“这帮该死的胡奴,就应该把他们杀……”

    话没说完,夏侯惇好像又想起一回事。

    不对呀,现在的南匈奴已经被平定,原本那些人大多都摻和到农场、兵团里去了,自己手底下大多也都是羌胡、匈奴俘虏,这要是都杀完,谁给自己干活去?再说了,这些人往后也都是大汉国人,不许区别对待,自己说杀不杀的,太不合适。

    可是,还不对呀。更北边还有鲜卑人,他们也有大量的牛羊,如果陛下说羊不能养太多,难道鲜卑人会听话,就不养那么多羊了?

    既然陛下治水都能治到天上去,也一定能治到鲜卑去,否则就杀完他们。

    嗯……就是这样的!

第433章 哥给长城贴瓷砖

    第433章哥给长城贴瓷砖

    ……………………………………

    原本刘汉少还想等夏侯惇说完了再批评他,但是夏侯惇的脑子已经从天上被忽悠到了鲜卑,回过神来,发现大家都瞅着自己,尴尬地笑了笑,便自住口不言,愣是把刘汉少准备好要批评的话全给憋了回去,也不知道应该算谁闪了谁的脑袋瓤儿。

    无奈,刘汉少只得重新想了想词儿,复又说道:“咱们在环境恶劣的地方采用树林、灌木、草地相结合的办法固土保墒,在环境优良,利于耕作的地方开垦农田,其间还要种植经济林用来分割区域。”

    夏侯惇虚心求教:“陛下,啥叫经济林?”

    刘汉少耐心解答:“就是有产出,能够给百姓带来收益的林子。并西南干旱寒冷,所以还得选择一些能够耐寒抗旱的树种,比如杏树、枣树。别说咱们汉人只会耕田种地,难道百姓们不知道肉好吃?也别说胡奴只会骑马放羊,难道他们劫掠的时候不抢粮食?所以呀,咱们现在就是要相互结合,从多方面入手,不仅要有林、有农、有牧,还要有渔、有禽、有畜,其中关键之处,就是这些东西要合理搭配。比方说,起了蝗灾,咱们的农作物受损,但是咱们还有牛羊、鸡鸭、猪鱼,蚂蚱总不能把这些东西也啃了吧?或者发了鸡瘟猪瘟,牧畜受了损失,但是咱们还有粮食,还有果树,总不至于饿死人吧?”

    曹操不禁感慨地说:“此策不仅可以治水,更可治政!各族百姓牧马种田,相依共存,不仅抵御灾害的能力强了,也能够彼此了解,加快融合,使得百姓生活安定,逐渐富庶,地方平靖,国体巩固。”

    说到这里,曹操忍不住激动,又说了一句:“陛下,当真乃圣天子也!”

    这是曹操第一回“承认”刘汉少是圣天子,估计也是激动的不行了。

    说老实话,能被曹操夸赞,刘汉少心里还是很得意的,但是这个时候可不能表现出来。

    哥不能骄傲,对吧?

    所以,刘汉少故作云淡风轻而又不失欣慰地问道:“那你现在知道该修哪条路了?”

    “必然是美稷、冯翊道。”

    曹操跟着又解释说:“无论是河内、河东,还是上党、太原,本就是富裕之地,即便我们交际部不插手,各地郡县也会积极修路,而美稷、冯翊道上多为贫困之地,各地郡县就是想修路,恐怕也难以为力。所以,我们交际部当在此时主动承担起这个任务,帮助黄州长建设一个富裕的并西北,也为大汉巩固一个完整的并州!”

    刘汉少点头赞许,却又说道:“这话没错,但是……不应该是美稷、冯翊道,而要朔方、美稷、冯翊道。”

    曹操抽了一口冷气,疑惑地问:“那岂不是说,咱们还要在大河上再建一座大桥?”

    刘汉少浑不在意地说:“建就建呗,反正你手下有孙文台,哥又不要你一两天之内就把路修好。当初哥要修水泥路,是谁说咱们应该慢慢来的?”

    嘿……当初我不是怕您乱花钱,把大汉玩完嘛

    ,怎么您说话还带找后账的,还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曹操也不等刘汉少举杯,就在他的杯子上碰了一下,算是自罚一杯。

    这算给您服软了吧?服你,就服你,还不行吗?

    …………

    夏侯惇的脑子有点跟不上了,咱不是说治水的事吗?从地下扯到天上还不够,怎么又从治政扯到修路上去了?

    “陛下,咱们治水……”

    刘汉少也觉得扯的有点远,像这种综合治理,全面改造并州的宏伟计划,可不是一个水利部能够搞定的,于是又把话题给扯了回来。

    “元让啊,你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想法子把水留在黄土高原上。”

    刘汉少想去指给夏侯惇看,发现沾酒写的那个“几”字已经干了,便又写了一个,指着中间位置说道:“就是大河围绕的这一块,利用原有的河流,开渠挖塘,蓄水灌溉,但是要记住,应该开细渠,挖深塘。”

    夏侯惇不大明白,立刻问道:“这是为何?”

    刘汉少解释说:“因为他们干旱呀!蒸发量大。你把渠道挖的宽宽的,水塘又浅浅的,太阳一晒,那水不是很快就没了?另外,这里有很多原来下雨冲出的深沟枯壑,可以找到一些环境条件比较适合的地方,围堵起来,往里边引水积蓄。但是,这么做的时候一定要千万小心,你做好了它就是天然水库,做不好它就是堰塞湖,一旦再来暴雨,冲垮了你的围坝,就有可能会发生洪水灾害。所以,这些地方不要蓄水太多,能让它顺着黄土慢慢往地下渗透就行,利用自然之法,提高地下水的贮备量,然后别处就可以多开凿井渠,再把地下水给汲取上来,使它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内部循环。”

    虽然有些词儿听不明白,但是大概意思都懂,夏侯惇好像找到了明确的新目标,更长了不少见识,只觉得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

    曹操忽然忧心忡忡地问:“汉少,您说这里的雨水少,而那个蒸……蒸发量,大!岂不是说,不管我们如何整治,将来这里总还是要越来越干旱?”

    刘汉少有些无奈地回道:“理论上来说,的确如此。”

    刚刚还激情燃烧的夏侯惇好像被浇了一盆冷水,拉长着脸问:“既然将来注定要干旱,那咱们今日所作所为,又有何意义?”

    “怎么没意义了?”

    也搞不清楚刘汉少是想安慰还是想辩解,故作严厉地训斥道:“每个人生下来,都还注定要死呢,那怎么办?是不是咱们大家都不活了?如果现在咱们能整治好黄土高原,那个所谓的将来就会来的非常缓慢,甚至可能是几百年,上千年之后。而在这几百上千年的时间里,这里的百姓因为咱们的努力,可以生活的更安定,更富足,你们说咱们应不应该自豪,应不应该骄傲?”

    思忖过刘汉少的话,夏侯惇坚定地点头说道:“能够惠及千年,此事的确可为!”

    刘汉少又浑不在意地说道:“再说了,上千年的时间,谁知道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呢?谐和大宝典你们都看过没?那里

    边说过一座圣天子峰,就在益州的西南,新州的东南。哥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那边就有好几条很大很大的河流,都是用山峰上的雪水化成的,只要咱们截水改道,将它们注入大河源头,到时候大河汹涌,滔滔不绝,咱还怕黄土高原干旱?”

    曹操好奇地问:“汉少,圣天子峰距离大河源头,有多远?”

    那地儿哥也没去过呀,该咋回答你呢?

    刘汉少沉吟着说:“大概两千多里。”

    “我去!”

    夏侯惇斗志昂扬地说:“陛下,臣愿率队前往圣天子峰,引雪山之水入大河之源!”

    去你妹!

    想堵雅鲁赞布江,扛着锄头去啊?

    好像也赖自己,忽悠的有点过头了,刘汉少又连忙说道:“元让能有此心,哥很欣慰。但是咱们大河现在可不缺水呀,你要是早早的把雪山之水引过来,大河暴涨,决提泛滥,不是反而成了祸事?”

    夏侯惇点头暗想:还是陛下考虑的周详,水这个玩意儿奇怪的很,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引雪山之水的事就留给千年以后的人们去做吧。

    听了刘汉少的话,曹操心中也暗想:当初在千秋万岁殿看到那副“百度”图,益州西南的确是有一条巨大山脉,陛下还说那应该叫南长城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它既保护了我们大汉,有万年不化的雪山,为大江大河提供水源,养育了神州大地上的百姓,同时也阻挡了神州大地上的百姓走向西南,走向世界的脚步。那副地图必然不假,否则陛下不会信手拈来,还能说的头头是道,但是陛下还不到弱冠之年,也不可能像史努比那样去周游世界,难道他果非凡人?谐和大宝典之中的圣天子峰,就是在南长城山脉上吗?

    …………

    突然,夏侯惇好像刚想明白似的,急吼吼地说道:“陛下,其实不管咱们怎么治,大河之中也还是会有泥沙的。就算咱们在河边都种上树,种上草,树根、草根网住了土壤,但是大河经过也还是会带走一部分黄土泥沙的呀!”

    “元让说的太对了,那简直是一定的。但是,带走一车的泥沙与带走一座山的泥沙,结果能一样吗?只要能够减缓大河泥沙在中下游的沉积量与沉积速度,咱们不就可以更从容的治理了吗?再说了,天下哪条河里没泥沙?咱们现在用水泥制砖、盖房子,还少不了河沙呢。”

    夏侯惇平时不这样,应该是被刘汉少忽悠的智商下线了,听到刘汉少解说,终于放心的同时也显得很不好意思,而刘汉少却又打趣地说了一句:“要想大河里没泥沙,除非像你修造惇惇航道那样,用石板水泥把整个河底都铺起来。”

    俺只是一时被您忽悠懵了,又不是傻,您可不能这么逗俺。

    “陛下说笑了,大河能有上万里长,宽窄大多也在里许左右,这咋可能都铺上石板?”

    “咋不可能了?愚公扛个锄头生俩娃,都敢带着去移山。咱们大汉有多少人?只要有决心,这事还怕干不成吗?信不信回头哥就让人给长城贴瓷砖去?”

第434章 大河铺上功铭碑

    第434章大河铺上功铭碑

    ……………………………………

    给长城贴瓷砖,给黄河安护栏,给赤道镶金边,给地球刷油漆……这可都是大活,只有世界最顶级的团队才能承接这些项目。千万不要觉得荒诞不经,人类没有梦想,和咸鱼还有啥区别?

    不信?

    咱先刷个山头,给他们打个样,回头拎着油漆桶就奔撒哈拉,分分钟能让沙漠变绿洲!

    夏侯惇不行,眼罩不仅限制了他的视力,更加限制了他的想象力。虽然很想对刘汉少说一句:“我信你妹。”可又实在不敢,只能陪着嘿嘿傻乐,也不知道是真傻还是装傻。

    玩笑开到这里,倒让刘汉少又想起一件事,随即说道:“元让,你们开渠挖塘,修坝筑堤,难免会用到很多石料。火爆法虽好,但是烧过的岩石都碎裂了,也没办法再用,哥告诉你一种膨胀法。比如你想从岩石上取下多大多厚一块石板,可以先画好线,然后沿线打孔,再在孔中塞进木楔,往里灌水,木楔遇水膨胀,就能把岩石胀裂,你就能得到所需的石板。”

    木楔和水就能把岩石胀裂?夏侯惇有些怀疑。

    嘿……你这娃,怎么该信的不信,不该信的瞎信?这回哥可一点没忽悠,据说埃及法老给自己修坟头,用的可就是这种膨胀法。

    正当刘汉少与夏侯惇为了真理而用眼神战斗的时候,曹操忽然说道:“汉少,您是圣天子,要不……您就施展个神通,给大河铺上石板?”

    铺你妹!

    想打哥的脸你就直说,用的着这么绞尽脑汁么?

    刘汉少已经目露凶光了,然而盯着曹操的时候,却好像又想起了什么,然后整个人就呆住了。

    几个意思?这位哥恼了,想对我施展神通?就算他神不起来,再踹我一顿,我也受不了啊!

    其实曹操这会儿真不是存心想看刘汉少的笑话,因为他想起前事种种,一会儿觉得自己很了解这位皇帝哥,一会儿又觉得这位哥好像就是个谜。说他是神仙还不如说他有点神经,可要说他不是吧,为什么他能够知道那么多匪夷所思之事?旁的不说,自己亲眼所见,祢正平那个屁可是真的着火了呀!

    所以,曹操想试探试探,这位皇帝哥到底是不是天尊临世,是不是自己也应该买一本《谐和大宝典》看看,偷偷修修道。

    可惜小黑胖子还没想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神仙都不接受试探,试了就是心不诚,心不诚就别怪神仙不灵验。否则还能怎么办呢?万一神仙的脸都被你打肿了……咋滴,你有云南白药啊?

    然而,就在曹操越来越担心刘汉少会不会踹自己的时候,却听到他突然问道:“孟德,给大河铺的石板,要是有三尺宽,四尺长,你觉得怎么样?”

    难道这位哥真是神仙下凡,这就要开铺了?

    曹操没敢接这句疯话,刘汉少却自说自话:“这个三尺宽四尺长的石板,应该从中间截去两尺,使它变成一个工字型,如此就能勾上连下,使这些石板变

    成一条石链,既牢固,又整齐……”

    “汉少,汉少……”

    等待刘汉少回过神来,曹操才担忧地又说道:“连日奔走劳顿,您又巡视多地,要注意身体,多多休息呀。”

    你当哥有病呀?

    “放心,哥好的很。”

    刘汉少抽了一口小酒,继而又道:“孟德啊,咱们汉人自古讲究入土为安,尤其重视丧葬。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扣扣索索的,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临了了,死了,却要大办葬礼,诸多陪葬,好像能把钱财带走似的。但是,董卓祸乱京师的时候咱们都知道,这个恶贼扒开了不少的坟墓,把陪葬的宝贝全都卷走了,倒是剩下墓主一把枯骨,被肆意践踏。这说明什么?”

    后来董卓被您弄死,那些东西还不是全被您得了去?

    曹操的腹诽没完,只听刘汉少又说:“说明入土其实也不安!”

    假如不是被刘汉少忽悠着做了一个修路的交际部长,为了支应大军,曹操也会挖坟掘墓,还专门设置摸金校尉。

    这说明什么?

    说明曹操其实也不赞同殡葬隆重,奢靡无度,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不赞同“入土为安”。只不过陛下喝的有点大,聊起来没边儿,现在不适合与他辩驳罢了。

    咱正等着您施展神通,给大河铺石板呢,您却说什么丧葬挖坟的,是吧?

    见曹操不反驳,刘汉少又说道:“且不说墓主死后还要遭受欺凌,有多少陪葬的宝贝最终会落入恶贼之手,就算是坟墓前的一块石碑,千百年后又能有几个是囫囵的?”

    敢情您绕着圈忽悠,是想打墓碑的主意?

    曹操惊恐地瞪大双眼,盯着刘汉少,心里话说:这位哥,您不会真想拿墓碑去铺大河吧?

    “墓碑的作用是什么?无非是留给后人一个纪念,但是墓主若绝嗣无后呢?或是后人迁离故土,遭遇战乱,又该去哪里纪念呢?即便是好好的,三代五代之后的后人,见都没见过,还会有真感情去纪念吗?人这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真是想用一块石碑,记录一下自己的过往,把它沉到河底,兴许还能更安全一点,更久远一点。”

    陛下不像是喝大了呀,这话说的,让人听了觉得心里酸酸的,怅然若失,却又带着几分苍亮悠远,洒脱从容之意。

    曹操的情怀还没铺展开,却听刘汉少又说:“咱们让谐和道出手,鼓励火葬,就说人去世之后,灵魂化为一缕青烟,摆脱躯体的束缚,才能更加轻盈,也就能更快到达天界仙境。而所剩下的骨灰,可以装在木头盒子里,建造塔楼,就叫祠塔或者宗塔,集中管理……不对,是集中纪念。就说为了离天界仙境能够更近一点,所以宗塔要建在山上,建的高高的。比如说,你们家有钱,就在山上的道观旁边建造一座十二层曹氏宗塔,一个小盒一个人,按照辈分高低,年纪大小来摆放,这个十二层曹氏宗塔装你们老曹家万把人都不是问题。平时有道观代为打理,晨钟暮鼓,还能听道士讲道,逢年过节的,前去祭拜一下,顺便给人家添点香火

    钱,多好!”

    好个屁!

    你们家才万把人装一个塔里呢!

    当然,曹操这句心里话,刘汉少是不可能听到的,所以他还在继续忽悠:“有钱的盖高塔,没钱的盖低塔,看着好像挺花钱,其实是提倡节俭,反对丧葬奢靡。能省多少陪葬品咱就不说了,宗族祠堂一座座的,难道都不花钱?现在一座宗塔全解决了,既不占地方,还能成为景致,将来各个山头道观还可以开发旅游业,再赚一笔钱。”

    夏侯惇傻傻的问了一句:“然后呢?”

    “然后儿孙们想纪念先人,表达哀思,就可以为先人刻一块石碑,记录先人一生的功绩,但是,已经没有坟墓了,所以这块碑也不用再叫墓碑,可以改叫功铭碑,就是铭刻一生功绩的意思。还要让谐和道说当年女娲就是掬大河之水,捏泥造人,所以我们的肤色与大河之水的颜色相同,而大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生人逝世之后,应当回归母亲的怀抱,所以,就应该把功铭碑沉入河底。但是,不能由着大家随便乱沉,得按照刚才哥说的那个尺寸,刻好碑文之后,交给你们水利部,统一安排,铺陈下去。家离的远,背块石碑去河边不方便,还可以向你们水利部交钱,交碑文,由你们统一代刻。如果咱们能把这事变成一种习俗,一种传统,咱们大汉这么多人,就算很多人刻不起石碑,但是一代代传递下去,任凭大河有万里之长,也一定会有为它铺满石板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大河不仅仅会成为我们大汉的母亲河,更会成为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岁月之河,一块块石碑组成的石链,会记录下我们大汉一代代人的所作所为,传承不息。”

    理性告诉曹操,假如这件事真如刘汉少所说的那样,弄成了,绝对是利国利民的一大创举。

    但是,感情上接受不了啊!

    旁的不说,我们家老头那么大岁数了,我要是回家跟他说:“等你死了以后,我把你烧成灰,装木头盒里,然后塞塔尖上。”老头还不得当场弄死我?就算是我自个儿,死了之后,被儿孙们烧成灰,装木头盒里,我也不乐意呀!

    “汉少,此举太过匪夷所思,咱们汉人百姓习惯入土为安,若是强行火化,只怕会激起民变,引发大祸。”

    “那当然不能硬来了!咱们汉人习惯土葬,其他部族还有习惯天葬、水葬,洞葬、沙葬的,咱们都不能硬来。但是,咱们可以鼓励火葬。光头欧巴们跑到咱们大汉忽悠了一百多年,听信的人不少,却没有一个汉人肯剃度受戒,就是因为他们和咱们原本的习惯不同。所以这事是一个水磨工夫,得慢慢来。等大家听多了谐和道的忽悠,认可了他们那一套说辞,自然就会有人去照做了。”

    您不是谐和道敬奉的圣天子吗?怎么听着您这个话的意思,好像对他们也不是多心疼呀。

    这粗话的,到底是汉少喝大了,还是我喝大了?

    曹操伸手捂住自己的脸,然后用力地拍了几下,心里话说:这位哥,刚才我弄不清您到底是神仙还是神经,现在我更弄不清您到底是天才还是疯子!

第435章 大安天下之宏志

    第435章大安天下之宏志

    ……………………………………

    曹操被刘汉少忽悠的直拍他那张黑脸蛋儿,夏侯惇想的却是曹氏宗塔能盖十二层,我们夏侯氏宗塔盖几层好呢?我可没孟德他们家那么有钱。对了,妙才家有钱,回头和他商量商量,这可是我们夏侯全族的大事,他必然不会推诿。只不过要他出钱建宗塔,我这个族兄将来怕是不能摆放在正中首位……算了,首不首位又能如何?只要将来也有我一块功铭碑沉入大河,便已足矣。

    “陛下,若是此事能成,将来百姓都争着大河沉碑,咱们大河要是铺满了,往后该咋办呀?”

    曹操把捂在脸上的手掌张开,从指头缝里惊恐地瞅着夏侯惇,心里话说:粗话的夏侯元让,你也疯了吧?那可是万里之长的大河,你居然担心石碑铺满了,往后该咋弄?

    刘汉少并没有正面回答夏侯惇的问题,反而问道:“元让,你可知咱们成立兵团的初衷?”

    夏侯惇立刻说出八个字:“储备兵员,屯田积粮。”

    “这话说的是没错,可是如果有哪些仗打到需要兵团上阵的份上,说明咱们大汉真真是危险了。屯田积粮也没错,可是咱们兵团现在干啥的都有,主要还是为了集中使用劳动力。哥今天可以告诉你,兵团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把咱们汉人调动出去。咱们大汉地域广大,仅靠其他各部各族以为屏障,将来难免会出问题,所以咱们用兵团的形式把人调出去,戍守边疆,建设边疆的同时,加快参与对各个部族的融合。”

    夏侯惇恍然问道:“所以军府才鼓励退伍不还乡?”

    刘汉少点头而应,又说道:“但是咱们汉人有一个柔软的优点,就是恋家。或许这么说也不大准确,这世上的人,又有谁不恋家呢?所以军府当初征兵之时,也遇到了不少抵触,好说歹说,解释兵团不打仗,只干活,还有军饷可以拿,百姓们这才恋恋不舍的把自家小娃送出来。”

    夏侯惇怅然若失地说:“可是,就算不打仗,军府也不鼓励他们还乡,还提倡扎根边疆了。”

    见此情景,刘汉少好奇地问:“你家小娃也去兵团了?”

    “嗯。”

    夏侯惇有些疼惜地说:“次子楙,今年刚刚应征入伍,幽州山林兵团,听说是专门在山上砍树,为造船厂提供木材。”

    刘汉少笑着拍了拍夏侯惇的肩膀,算是给这位想儿子的父亲一点安慰,而后又说道:“问题就在这里,咱们可以征兵入伍,让百姓送出自己的儿子保卫国家,建设国家,可是他们想念儿子的心思,骨肉血脉之亲,咱们该如何慰藉?所以,哥刚才就在想,如果咱们再推出一种游子碑,不管是兵士去外地入伍,学子去外地工作,官吏去外地赴任,家中的亲人都为他们刻一块游子碑,写上对他们的嘱托与思念的话,然后陈放在家乡的河流里。咱们大汉河流那么多,河底铺满了,还可以铺河堤。若是多年以后,游子归来,即便亲人不在,物是人非,也还可以在家乡的河流里找到自己的根,自己的家。如此,无论到了何时何地,纵是远游万里,纵是白发苍苍,游子也依旧是我大汉的孩子。”

    或许是酒劲上头,或许是风大迷眼,夏侯惇眼圈一红,眼看着就要留下一行热泪,却以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还用手急忙朝脸上抹了一把。

    刘汉少拍拍夏侯惇的肩膀,笑着说道:“雏鹰大了总是要飞的,孩子大了总是要跑的。等将来,就算楙儿退伍也不回洛阳,说不定人家在幽州还能混的更好呢。到时候你们谯县的夏侯氏宗塔起六层,人家幽州的夏侯氏宗塔起十二层,那才是给你长脸,给你们夏侯家开枝散叶呢!”

    眼瞅着夏侯惇咧嘴要笑,刘汉少又及时地补了一刀:“哈哈,老子还没儿子蹦的高,你说咱们这些当爹的惭不惭愧?”

    “他敢!”

    夏侯惇当时就恼了,好像眼前就看见他儿子衣锦还乡,嘚嘚瑟瑟,还不把他这个老子放在眼里似的,可是随即又满脸纠结地说:“陛下,您要是不嫌弃我那些兔崽子,您就当他们是自个儿侄儿,这个爹……我当就行了。”

    “切!谁稀得抢你那些兔崽子?”

    刘汉少边说边端起酒杯,夏侯惇见状,连忙举杯相迎,碰一下,抽一口,乐得美滋滋的,随即又感慨地说:“儿孙们能蹦哒多高,看他们自己的本事,反正我是想好了,将来我死之后,就按照陛下说的办,沉一块功铭碑到河底去,不敢说自己有啥功劳,能压住几尺泥沙也是好的。”

    这算是“沉碑治水”的第一个支持者吗?到死都还想着压住几尺泥沙?

    刘汉少既感动又欣喜,逗趣说道:“元让还这么年轻,说什么死不死的?咱们兄弟要刻也应该先刻游子碑嘛。再说了,现在咱们兄弟才干了多少事呀,还真甘心让兔崽子们比下去?回头你们夏侯氏也起一座十二层宗塔,让他们仰望去吧!”

    “嘿嘿,那是,那是。不过,我兜里没钱,宗塔能起多少层,回头还要和族人们商议一下才好。”

    “你在国家银行里没股份吗?”

    被刘汉少如此一问,夏侯惇显得更“羞射”了:“没有。我……没钱入股。”

    酒喝多了,刘汉少难得大方一回,随口说道:“回头哥送你一股。”

    “不行,这可不行……”

    “放心,哥有钱,我老婆们都会赚钱。咱们出钱入股,不会破坏制度。”

    “陛下的好意,臣心领了,可是臣不能无功受赏。”

    刘汉少佯怒道:“说什么赏不赏的?你是咱们大汉的水利部长,又不是谁家的仆役下人!活干好了,是你的本分,活干不好,是你的责任,否则国家要你何用?但是,你夏侯元让也是哥的兄弟,哥哪能看着你一边为国出力,一边为琐事烦忧呢?”

    “汉少……”

    夏侯惇心头一热,仅仅喊了一声,却已口不能言,眼瞅着那一只眼睛又要泛红。

    “咱们兄弟,还用得着说那些客套话吗?大汉咱惇哥,人狠话不多。来,走一个!”

    这算什么?

    安慰?鼓励?奖赏?拉拢?忽悠?

    自从在曹操家第一次看到夏侯惇,刘汉少就说“壮士岂能侍于人后?”然后就被派出来到处挖坑。虽说干的活是苦点累点,但是身份显赫呀,堂堂

    正二品,和曹孟德一个级别。此刻,看到夏侯惇清苦,又损坏了一只眼睛,明明就是想奖励一番,偏偏人家不说是“赏”,还说夏侯惇不是仆役下人,何尝不是一种尊重?

    而且陛下还说了,咱封号“惇哥”!

    夏侯惇被尊的有点上头,这会儿看刘汉少可不像是什么皇帝陛下,圣主明君,单单就是自己的老大。

    老大,咱拎刀上街去,您说砍谁,咱就砍谁!

    “好,走一个!”

    夏侯惇举着酒杯与刘汉少碰的叮当响,然后一饮而尽,心里甭提有多痛快了。曹操从手指缝里偷看眼前这二位,忽然有点嫉妒。这是我兄弟啊!咋整的好像你俩一块玩到大似的?要说也赖自己粗心,当初有钱的官员都往国家银行入股,自己咋就没想起帮元让也入一股呢?反倒让汉少抢在了前头。

    “元让,河东要成立一个大汉盐业总公司,正在吸纳资金,回头哥也给你入一股。”

    “这如何使得?岂能叫兄长破费?”

    曹操还没开始说仗义话,倒叫刘汉少抢过话头说道:“哎呀,你跟他还客气啥呀?这个小黑胖子家里有钱,而且元让还不知道吧?这个盐业公司的总经理,是你小嫂子。”

    哦?

    世道变化这么快吗?

    我就是低头挖了几个坑,女人都可以当总……总那个啥来着?

    “不知是哪位嫂夫人,能得陛下重用?”

    曹操想骂人:粗话的,你老婆才被陛下重用,你们全家都被重用!

    还是没轮到曹操说话,又被刘汉少抢了话头:“就是卞夫人,卞、玲、珑!”

    哦……色艺双绝呀!

    夏侯惇做恍然大悟状,说道:“那到要恭喜兄长了。”而后想了想,又补了一句:“多谢兄长厚赐。”

    陛下送你股份,你也不说句谢谢,我送你股份,你反而说谢谢,咱们啥时候变的那么见外了?敢情我花这份钱,就换来一个残酷的事实吗?

    心塞。

    不想说话。

    只想要静静……

    曹操靠在椅背上,依旧用手捂着脸,假装自己不胜酒力,心里却在想:当初汉少说修路不花钱,自己觉得他是白日做梦。后来虽说也花了不少钱,但是与所得相比,寥寥而已。现在不许征发徭役了,有些地方没钱修路,但是百姓们看到水泥砖路带来的便利,竟然趁着农闲时节,纷纷自发修路,有钱的掏钱买砖,没钱的出力帮忙。这种事情,自古未闻,却让我曹孟德亲眼得见。

    今天这事听起来有些荒诞,可是没准又能让陛下干成了呢。想象一下,将来我大汉的每一条河流都有青石铺就的河堤,每一块青石上都刻有一个汉人的名字,那该是多么壮观,多么具有情怀?

    秦皇一统六国,大修长城,汉武北逐匈奴,也大修长城,可是汉少当皇帝,南宫那片让瘪犊子袁公路烧坏的宫殿都不修,却要先修路筑堤,这是不以天下为私宅,却又有大安天下之宏志。

    能修到罗马的青天大道,能铺满大河的万里石堤,岂不比长城更宏伟,更雄壮?

    此生能得汉少为主,值了!

第436章 基情创作短歌行

    第436章基情创作短歌行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刘汉少正在和夏侯惇喝酒瞎聊,听到曹操忽然吟出这么几句,瞬间酒醒一半,满脸纠结地瞅着曹操,就好像看见乌龟要变身成忍者似的。

    当年上学的时候最痛苦的事就是背诵全文,因为这首《短歌行》,学渣还被罚站过一节课。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老师说过这首《短歌行》实际上是一首“求贤歌”,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到自己碗里来,这与曹操一贯主张的“唯才是举”是相互呼应的。而它的巧妙之处便在于能将曹操的政治目的完全融入抒情意境之中,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效果。而且这首《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可能是赤壁之战前后,甭管仗打输打赢,反正曹操那时候肯定是一方霸主。

    但是现在,你娃都修路了,咋还有这份雄心壮志,野心勃勃呢?

    咋滴,喝鹿鹿鹿了?

    要不然你饥渴个啥劲儿?

    然而,让刘汉少更看不懂的是曹操此时的姿态,整个人都窝在椅子里,以手掩面,长吁短叹,就像一个受尽委屈却又不能言说的小可怜。

    刘汉少又瞅了瞅夏侯惇,那意思是说:尴尬不尴尬?知不道的,还以为咱俩把他怎么着了呢。

    “呃……兄长不胜酒力。”

    夏侯惇想解释,却听到曹操又吟出了两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谁也没想到,秃噜出这么几句之后,曹操忽然情绪失控,趴在桌子上“呜呜”地哭了起来。可给夏侯惇急的,连忙起身走过去问道:“兄长,兄长,可是哪里不适?”

    刘汉少试着接了两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没错,刘汉少就是跑这儿对暗号来了,但是又不大确定自己对没对上,所以用的都是疑问句。

    曹操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瞅着刘汉少,又猛然起身,扑倒在刘汉少的身边,抱着大腿哭嚎道:“汉少,汉少……”

    哎呀我去,哥又没死,你这种哭法真的好吗?

    刘汉少一边儿抚摸着曹操的后脑勺,一边儿慈祥地问:“咋滴了,孟德?谁让你受这么大委屈?告诉哥,哥给你做主。”

    曹操连连摇头,顺便把鼻涕眼泪蹭到刘汉少腿上,却说道:“臣,深受陛下大恩,唯恐无力相报,平日也算勤恳,不敢有丝毫懈怠。然而,人生苦短,寿命终有尽时,只怕……只怕壮志未竞,空余遗憾。”

    “乖……说人话!”

    “汉少,汉少!你说,我还能看到青天大道修成之日吗?能看到大河浊水变清之时吗?”

    原来就为了个这?不是你娃野心复苏啊?

    其实曹操真的就只是“为个这”,毕竟在“青天大道”、“沉碑治水”这样的浩大工程面前,很容易让人产生渺小与无力感。想一想,汉少还说能将雪山之水引入大河之源,截水改道,相距两千里,那又是一个多么浩大的

    工程啊?可是,只要汉少说能成,这事就一定能成!再可是,要不了两年自己就可以自称老夫了,还能追随汉少多少年,是否能看到这些奇迹一个个都得以实现?

    是的,这是人类建设的奇迹,比杀伐与毁坏更加惊心动魄,具有威力,只是长河渺渺,唯有幸运之人才能得见。

    孔子曰,谁说四十不惑来着?中年危机了解一下。枭雄就不能有软弱的时候,就不能酒后吐真言吗?

    此时的曹操就只是感慨,纯的!

    刘汉少还在捋着曹操的后脑勺,却不知道怎么安慰这位中年油腻大叔,然后就又背了两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听听,汉少对我多够意思,用《诗经》里的词儿对我,好像漂亮妞盼情郎似的。

    渐渐止住悲声,想了想词儿,曹操又说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剩下这几句好背,刘汉少张口便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可不是咋地,这哥仨一顿大酒喝嗨了,早就喝到了月明星稀。

    后来,这首于基情之中孕育而生的《短歌行》被刊登在《大汉月刊》上,成了曹操与刘汉少的联合创作,也成了君臣相偕的典范,一个为主分忧,恐不尽心,一个求贤若渴,恐失良才。

    但是,曹操与刘汉少都坚持声称那天晚上自己喝断片了,完全不记得都说了啥话,做了啥事。想想也是,难道要他们说,一个抱着刘汉少的大腿哭鼻子,一个对着小黑胖子念《子矜》?

    …………

    从河东的地界儿来看,北边是西河,东北是太原,西北是上郡,但是西河与上郡道路难行,反而要绕道太原,才是最好走的大路。并州虽然地域广大,但是除了上党、太原、雁门等并东一线之外,其他地方大多贫困,除了地理气候特征之外,匈奴内迁,边地动荡也是使这里贫困的重要原因。当然,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道路不畅,使朝廷管辖治理起来颇费周折。

    刘汉少到达太原晋阳之时,并州州长黄邵、副州长呼厨泉,以及汉正军第五军长赵云、参谋长荀攸等人早已等候在此。只不过,按照刘汉少的要求,不许影响各地的正常工作,不许铺张浪费搞形式,所以能够前来接驾的官吏将领也不多,就连吕布嚷嚷着要来,都没被批准。

    “陛下!臣候陛下久矣!”

    黄邵一见着刘汉少的面儿,好像见着妈妈似的立刻扑上来,眼瞅着还要哭一鼻子。众人脑门黑线,虽说并州州治也在晋阳,但是这位黄州长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并北的农场上,常驻美稷,自己也是刚刚赶过来,比刘汉少没早到多久。

    瞅着黄邵要行大礼,刘汉少一把拉住,乐呵呵地说:“邵儿,干得好啊!哥听说你现在就发愁鸡鸭鱼肉吃不完?”

    黄邵苦笑着说:“倒也不至于,只是发愁所产之物,运不出去呀。”

    “明年就好了,夏侯部长说明

    年大河航道就能贯通,到时候你们并北所产,能够顺流而下,一直送到洛阳去。另外,你看看哥把谁给你带来了?”

    黄邵顺着刘汉少所指,只见一个矮而黑胖的家伙立于刘汉少身后不远处,立刻伸出双手迎了上去。

    “哎呀,是曹部长。邵盼曹部长久矣!”

    转回身来,赵云已经走到面前,先是敬了一个军礼,又悄声喊了一声:“大哥。”

    昔时高陵一别,刘汉少护送韦光正还京,赵云北上追击胡奴,后来又代替高节,接管并州防务,转眼已是两三年未见。

    刘汉少当胸给了赵云一拳,然后又给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还在耳边悄悄地问:“哥让你准备的那玩意儿,怎么样了?”

    赵云原本就不是性情奔放之人,虽然见着刘汉少,内心也很是激动,但是被当众抱在怀里,竟然连脸都羞红了。好在听到刘汉少的提问,转移了注意力,也连忙悄声说:“大哥放心,必不让大哥失望。”

    之后赵云自去与云六妞、任红昌,还有许褚、典韦等人打招呼,而呼厨泉则有些战战兢兢地来到刘汉少面前。

    “臣,并州左副州长,呼厨泉,拜见陛下。”

    前段时间去卑胡乱“搞事情”,被定为反叛,杀了个干干净净,呼厨泉得知消息之后心惊胆战,寝食难安。虽说先前左右贤王也一直不对付,但是大家毕竟都是匈奴人,现在你闹反叛,一死倒是干净了,汉室朝廷会不会怀疑我的忠诚啊?

    再者说,去卑毕竟是曾经的右贤王,在南匈奴各部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虽说现在并州已经没有了部落制,原本的那些匈奴人或与太行移民混编进入农场,或征招入伍,划地为民,可是人还是那些人啊,不可能一天两天就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要是这些人因为去卑之死,引发恐慌、骚乱该怎么办?

    并州不稳,治理不善,到头来还是自己这个副州长的责任。

    事实上,之前也确实发生过零星的类似事件,好在有第五军强大军力作保,而大批的太行移民又积极主动的配合军队行动,使得还想“搞事情”的根本没机会闹腾起来。同时,呼厨泉闻讯之后,也急忙赶赴并北进行了大量的安抚工作,这才使得并州再次安稳下来。

    与此同时,呼厨泉这次的并北之行,使得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不习惯住帐篷了。先前黄邵一直呆在并北主持农场工作,反倒是呼厨泉这个副州长一直呆在晋阳主持日常工作。晋阳是啥地方?那是以前匈奴人做梦都想来的富裕大城啊!可是如今呢?咱虽然不敢说是晋阳之主,可也是说话好使的人物,只要政令下达,汉人官吏也不敢违抗。

    让修路?

    好。修路是好事!便利百姓,方便交通。

    让挖煤?

    好。挖煤是好事。那玩意可比牛粪强多了,简直就是从地里挖钱。

    平时住着坚固的房屋,吃着精美的食物,冬天就算再冷,隔三岔五的,咱在屋子里熏上火盆,照样泡热水澡,再让美婢侍妾们这么一揉一搓,哎哟这个舒坦,咱自己都觉得比从前干净不少。

第437章 栾提单于的消亡

    第437章栾提单于的消亡

    ……………………………………

    在晋阳这个蜜罐里泡了两三年,再想让呼厨泉住帐篷,烧牛粪?

    既没马桶用,还没火锅吃!

    肉块烤半天,用刀一拉,照样带血丝,滋味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往里边放点咸盐胡椒……就算当上单于,过这种日子又能有啥意思?

    陛下说过,咱们都是大汉国人,要是能让匈奴人都过上和汉人一样的日子,那才是自己为族人们所做最大的好事。

    然而,就因为一个去卑,使自己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可能化为泡影,这个瘪犊子玩意,当初在长城脚下,自己就应该早早弄死他!

    “泉儿啊,这段时间你辛苦了,哥知道你为稳定并州做了大量工作,哥要给你记功呀!”

    刘汉少一句话,使得呼厨泉多日以来,一直扑通扑通乱跳的小心脏终于落回到肚子里,不禁激动地说:“陛下圣明。微臣只是做了一些该做的事,不敢贪功。”

    “有功不赏,那哥还有啥圣明啊?”

    随即,刘汉少上前一把搂住呼厨泉的肩膀,又在其耳边悄悄地说:“哥告诉你个秘密,你可千万别外传。咱们朝廷正在河东筹建大汉盐业总公司,能够生产精细食盐,打算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全方位占领市场,为国人服务。那可是个赚钱的大买卖,你赶紧筹钱,去入上一股,将来子子孙孙都能跟着吃红利!”

    “这个……”

    呼厨泉吃惊地看着刘汉少,虽然很多词儿没怎么听明白,但是大概意思都懂,这是朝廷要做食盐的买卖。食盐有多重要就不用说了,从前汉室朝廷一直严格控制,只有匈奴贵族才吃得起,那些牧人奴仆只能用苦咸水调个滋味。如今自己因为成了朝廷官员,居然可以入股盐业,往后还能一辈一辈分红利,这可真的是天恩浩荡,厚待自己了啊。

    “入股”与“红利”,对于呼厨泉来说,其实也是新鲜词儿,因为州长级别是有资格入股国家银行的。前段时间还见黄邵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俸禄又送回银行,以为他傻,但是黄邵给解释说,入股之后就可以分红利,等于是用钱生钱,往后自己不单能拿到俸禄,还能拿到红利。只不过那时呼厨泉不太敢相信这种事,还以为是汉室朝廷又想法子圈钱了呢。

    现在大汉皇帝亲口说,子子孙孙都能跟着吃红利,那岂不是说,就算将来自己不当官了,也照样能富贵?自己可比黄邵有钱多了,要是都能用钱生钱,将来黄邵的儿孙还不得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儿孙躺着吃肉?

    照这么说的话,那之前自己没入股银行,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幸福来的太突然,呼厨泉还没捋顺脑袋瓤儿,却听到刘汉少又当众大声说:“鉴于呼厨泉副州长为稳定并州所做出的贡献,哥决定,特赐姓呼延,以后便唤作呼延泉,延乃是朝廷恩泽,延绵不绝之意!”

    …………

    从“姓氏”到“姓名”,有一个

    漫长的演变过程,其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女人能顶整个天”的母系社会。“女生为姓”,所以上古时期的古姓都有女字旁,比如姬、姜、姚、妫、姒、嬴……

    后来男人们觉得自己也能干大事,不用洗衣服做饭,看娃带孩子,便纷纷拉出小团队,从自己的“姓、部落”里跑出去单干,于是,便有了“氏”,比如轩辕氏、神农氏。

    再到后来,男人们能干的事越来越多,占的地盘越来越大,大王开始裂土分封,便用“姓”来区别婚姻,“氏”来区别贵贱。这个时候大家其实都有“姓”,但是有“氏”者,才能是贵族,比如分封到“赵”这个地方的,便是“赵氏”,会给大王做弓箭的,便是“张氏”,以官职而定的“司马氏”。

    “再再后来”,人口越来越多,只要不是一个村的,同姓之间隔上几代也能通婚,“姓氏”的概念便渐渐融合模糊。但是“名”又成了问题,比如刘邦邦,没当皇帝之前就叫“刘季”,也就是“刘三”的意思。而刘邦邦的父母也没有正式的名字,就叫“刘太公、刘媪”,等同于“刘大爷,刘大妈。”

    演变到如今,虽然姓氏、名、表字都有了,但是普通百姓也没文化能给自己的娃想出多么高级的名字,能喊顺嘴就不错了,至于表字,更是有书可读的富裕人家的事。而很多家主,为了显示出他们的特权以及文化水平,仍旧乐意为自家的仆役赐姓、赐名,以示恩泽。

    所以,刘汉少当初在北邙山里,还给小娃们取名取到崩溃,当然,他只是为了能让小娃们有个顺口的名儿而已,然而此刻给呼厨泉赐姓,纯粹是因为这个恩泽比较便宜。

    可是呼厨泉心里话说,我们家是匈奴单于,姓栾提的呀。

    …………

    这个时候的匈奴也是有姓的,但是他们所谓的姓其实就是部落称号,跟大汉的母系社会差不多一个进度。除了单于“栾提氏”之外,还有呼衍氏、兰氏、须卜氏、丘林氏、独孤氏等姓,皆为匈奴贵族,这也是因为在大汉旁边呆久了,学回去的。但是大汉的姓氏渊源已经流传演变了几千年,能是在旁边学几天就学会其中精髓吗?

    最明显而简单的区别,汉人家主喜欢给自己的仆役赐姓赐名,既能显示恩泽,又能收买人心,但是有姓的匈奴贵族是绝不允许低贱的匈奴奴仆跟着他们姓的,所以绝大多数的匈奴百姓就是随便有个名儿,没有姓。

    以第十四师师长戴胡泥的名字为例,意思就是沾满泥水的布片,估计老戴也就是出生在这个布片上的。

    现在的并北是什么局面?

    一下子迁移过来几十万太行移民,还有a、b军团以及兵团,然后还派过来不少的老师开办学校和扫盲班。所以原本的汉人百姓们忙着给自己或是自己的娃取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而原本的匈奴百姓则忙着先给自己弄一个姓。

    这些姓大多都怎么来的呢?

    有的可能是因为学了倍精话,汉简字,觉得哪个字不错,就拿来当自己

    的姓的,也有的是请老师帮忙取的,还有那些在农场、兵团、军团的,认识了关系不错的汉人兄弟。

    得咧兄弟,我就跟你姓了!

    比如戴胡泥,现在已经正式姓“戴”了,名字也请荀攸帮忙改成了“恩德”,意思就是说,咱原本一个匈奴仆役,多亏有了陛下赏识,朝廷的重用,才让咱有了今日的成就与地位,咱得记住这份恩德。而“戴恩德”的两个娃,一个取名叫“戴忠军”,一个取名叫“戴忠国”。

    …………

    要改姓了,呼厨泉心头闪过一丝感慨,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以言语为约束,先祖的光荣事迹也只能通过口口相传得知一些。即便是贵族姓氏,也并非永久不变的,什么时候部落衰微,被人吞并,姓氏也就没了。可是栾提氏毕竟是单于姓,也是匈奴流传最久远的姓氏,假如自己一改姓,就预示着整个南匈奴都没了。

    可是这种感慨也只是一闪而过,呼厨泉甚至没当过单于,而且拿现在的生活去换单于之位,他也不愿意。能得到汉室的认可,不正是自己渴求的吗?

    当然了,眼前这种情形,也根本容不得他多做考虑,否则的话,估计马上就能去找去卑玩耍了。

    俯首谢恩,愉快的接受了改姓,然后呼厨泉……是“呼延泉”又想:当初高祖皇帝与冒顿单于和亲,相约为兄弟,其实汉室就是我们娘舅家。陛下您既然要给我们改姓,让我们甥随舅姓不好么?

    可是这个时候,呼延泉又哪敢跟刘汉少攀亲叙旧?说我是你大表哥?显然不合适。呼延就呼延吧,也省得回头再被陛下整出个玄外孙来。

    随后果然不出呼延泉的意料,自己一改姓,原本有姓的匈奴贵族也纷纷加入改姓行列。其实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偷偷的改了姓,只不过现在看到呼延泉都改了,所以他们也就没必要再藏着掖着。因为他们所谓的姓原本就是部落称号,现在部落都没了,还姓给谁看啊?

    于是,须卜氏改成了姓须和姓卜的,丘林氏改成姓丘和姓林的,兰氏可以直接姓兰,呼衍氏觉得“呼延”挺好,说我们也跟着姓这个了。倒是独孤氏鲜有姓独孤的,因为之前死掉的去卑就是独孤部的,所以,去卑也可以叫作“独孤去卑”。可是这货现在都死了,想为他报仇的也大多都死了,谁没事还跟着他找倒霉呢?

    “栾提呼厨泉”变成了“呼延泉”,随着最后一个匈奴姓氏的更改,“南匈奴”将会彻底消失。但是人还是那些人,虽然他们纷纷取汉姓汉名,学习汉人的习俗礼仪,生活方式,可是有些东西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过改变的。

    假如有一天,匈奴再生祸乱,即便他们的单于姓不是“栾提氏”而是“呼延氏”,祸乱所带来的危害也是同样的鲜血淋漓,甚至于生乱的不叫“匈奴”,而叫“匈毛”、“匈脯”、“匈大肌”,随便叫什么都好,祸乱的本质也并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并州现在的新局面,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只是一个开始。

第438章 最强有力的号召

    第438章最强有力的号召

    ……………………………………

    形成五胡乱华之局的原因多种多样,众说纷纭,但是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不容忽视,一个自然是当时的中央朝廷自身的动荡、衰微,另一个则是中央朝廷强大时,允许他们内迁依附,使他们学习到更多的文化与知识,文明得到飞速发展,却又并没能抹去他们自身的印记,反而以另类视之,逼着人家披上羊皮做乖宝宝。以至于后来,终于有了“今天你对人家爱搭不理,明天人家让你高攀不起。”这样的结果。

    不管孔子曰过多少话,至少那句“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当然,这么有道理的话,也未必是孔二那个废话篓子能曰的出来的,实际上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对《春秋》笔法所作的概括。

    甭管谁曰的吧,反正这话有道理,都可以放在先贤头上,以示教诲。

    还有李二那句“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话是好话,但是做法有待商榷,把公主送出去和亲,还可以说是为了和平,可是把那么多医药、书籍、生产技术都送出去,就没想过人家自己开分公司吗?

    虽然刘汉少既非先贤,也非雄主,但是刘汉少可是谈过恋爱的人,知道时间是治疗伤痛最好的良药……括弧,不许矫情!

    好吧,要想南匈奴真正彻底的消失,至少还需要两三代人的努力,而在此之前,并州只能大力发展农牧渔林,学习文化礼仪,至于先进技术,全部都需要列为机密。千万不要小看奶粉的制作技术,有了这玩意儿,不用等蒙古,说不定匈奴人就能骑着毛驴去莱茵河畔吃烧烤。

    刘汉少都想好了,再过个两三年,等到一任期满,就把呼延泉调进洛阳,随便往哪个部门里一塞,而这期间,还需要他继续留在并州,以安众人之心。再者,兵团不能停,可以把并州征召的兵士大多发往汉中、南阳、豫州兖州,以及冀东海边,来个南北大对调。最重要的是,要让史老道他们加速培养传道士,阴山、狼山、贺兰山,能建道观的地儿都给哥建起来。可以让百姓们每旬一次,前去道观听道奉道,这样也算休个假,旅个游,丰富了业余生活嘛。

    …………

    “泉儿啊,哥有个好东西要送给你。”

    “微臣叩谢陛下!”

    谢是谢了,但是呼延泉看着自己手里捧着的这个玩意,心里升起老大疑惑。这是一枚金印,咋整成这个形状?是个锤子,这也没锤把呀。要说是个金疙瘩吧,不应该这么轻啊,难道是空心的?

    呼延泉好歹也是并州副州长,别人送东西,居然都不知道是啥,这尴尬不尴尬?好在送东西的是当今陛下,比陛下见识少,那是臣子的本分。于是,呼延泉欢欢喜喜且虚心好学地问:“陛下,不知这是何物呀?”

    刘汉少牛叉哄哄地说道:“此乃紫金,银雀,火……葫芦!”

    用燧石打火点酒精的实验已经做过了,所差的就是把这些东西

    组合到一起而已,没诸葛亮在旁边捣乱,司马懿和蒲元玩的挺好,很快便联手打造出了史上第一只打火机。

    首先要做的就是一个酒精罐,与后世的打火机比起来,这个罐可真不小,差不多得有易拉罐那么大吧?然后是一个上下两头套丝的灯嘴,丝扣下边连接酒精罐,拧开就能往里边倒酒精,丝扣上边还有一个灯帽,拧开就能打火。

    因为酒精会挥发嘛,所以才设计了灯帽这么一个玩意。

    灯嘴旁边斜置着一个小钢锉,侧边还立着一只小鸟,就好像啄木鸟抓在树干上一样。鸟嘴里夹着一块燧石,鸟爪连接罐体,压动翘翘的鸟尾巴,小鸟的脑袋便会高高扬起,然后松手,利用鸟爪的金属弹性使鸟嘴猛然啄向钢锉,并且因为钢锉斜度的缘故,会啄出一溜火花,燃点灯芯。

    这款打火机一造出来,连刘汉少也觉得新奇,尤其是那只鸟,很生动,很形象。因为罐体是纯铜所造,所以称为“紫金”并没有错,但是这个罐还是显得大了点,这玩意点着……是不是吃顿火锅也够了?

    虽然造出了打火机,但是目前并不适合普及,首先“紫金”本身就很贵重,再者,粮食没有满足百姓温饱之前,酿酒都不应该鼓励,何况是提纯酒精呢?

    所以刘汉少拿到这个打火机之后,除了让他们把酒精罐改小一点,少量制作之外,还提示司马懿可以研究火镰、火折子以及线香,作为百姓日常的取火工具,推广普及。当然了,研究线香不是为了熏蚊子,也不是为了上坟拜神,纯粹是因为它燃烧的时间长而已。

    呼延泉等人眼瞅着刘汉少拧开灯帽,演示了一遍打火过程,随着一声金属脆响,一溜火花点燃了灯芯。

    吹灭,再重复两遍。把打火机递还给呼延泉的时候,刘汉少嘚瑟而不失慈祥地说:“泉儿啊,平时不用的时候,记得要把这个灯帽拧上,一来保证安全,二来避免浪费。”

    “是……是,是!”

    呼厨泉双手捧回“紫金银雀火葫芦”,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陛下,这真的是给我的?”

    “当然了。”

    刘汉少很肯定地说:“你为国出力,劳苦功高,不给你给谁?”

    然后众人便看到呼延泉忍不住亲了那个“紫金银雀火葫芦”一口,跟着又在刘汉少面前跪下来,行了个大礼,还因为离得近,差点一脑袋砸刘汉少脚趾头上。

    “微臣叩谢陛下天恩!叩谢陛下厚赐!”

    刘汉少连忙搀扶,心里话说,不就是个打火机嘛,你至于这么激动?可是他也不想想,如今连汉人百姓取火都那么麻烦,平时在家还都是保留火种,何况是习惯骑着毛驴到处溜达的匈奴人呢?想保留火种都难,再要是赶上个阴天下雨,木头潮湿,即便是大单于想喝口热汤也难。

    真是好宝贝呀!

    捧着打火机的呼延泉当时就想,有了这个宝贝,不管我在哪里放羊,随时随地,都可以生火做饭……不对呀,我已经是副州长了,往后不用再放羊了……那也是好宝贝,可

    以当成传家宝,一辈一辈传下去!

    入股盐业公司,需要呼延泉自己掏钱,刘汉少就是给人家改了个姓外加送一个打火机,但是这足以使呼延泉感恩戴德,兴奋不已。陛下“大赏”呼延副州长的消息传出去之后,连带着使很多匈奴人也安下心来。

    陛下真没把我们当外人呀!

    …………

    从太原北上,经雁门、定襄,到达云中。由黄邵、赵云全程陪同,驻防在此的张辽也加入护卫行列,一路上刘汉少参观了各处的农场、兵团,不得不说,百姓们为了能够生活下去,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不怕。

    以云中为例,因为大河在朔方西北,狼山脚下有分流,绕了一个圈,犹如戴上一条项链,使得那里变成水草丰美之地。夏侯惇在接手开凿“惇惇航道”任务之前,也在云中呆过很久,就是要给云中也戴上一条项链。一听说要兴修水利,开渠挖塘,根本不用征召,很多农场百姓便组织起来自动前来帮忙。如今虽然不敢说是戴上了项链,但是各种水利设施星罗棋布,水渠引水灌田,水塘蓄水养鱼,秸秆麦糠可以当牲畜饲料,牛猪的臭臭不仅可以当肥料,还可以当鱼饲料,鸡鸭不会和牛羊争草吃,倒是能把蚂蚱当大餐,大大降低了蝗灾的发生。刘汉少这一次过来,除了带来建造沼气池的技术团队,还带来了建造饲料厂的技术团队,以期更加优化合理的利用畜牧农渔,各种资源。

    然而云中对面,大河以南,情况可就没这里乐观了,一条几百里长的干旱沙化地带,随着大河,从西到东,一路推移过来。甚至连美稷北边的曼柏、武都、沙南都受到了严重影响。用后世的名称来说,这里就是“库布齐沙漠”,它所形成的自然因素是黄河冲积物以及狼山洪积物,加之正对着狼山与贺兰山之间的豁口,干冷多风,植被不易存活。但是形成它的人为因素,就是人类在此活动频繁之后对森林的破坏,以及后来过度放牧对草原的破坏。

    “邵儿啊,能让并州百姓吃饱饭,你是大功一件,但是我们不能只考虑今天百姓吃没吃饱,而让明天的百姓没啥可吃。无论是曾经的匈奴人,还是汉人,杀来杀去,你争我夺,但是最后胜利的却是沙子,一点点吞噬着我们的森林、草原、绿地、农田。可惜我们不能靠吃沙子过活呀。”

    刘汉少又将与夏侯惇探讨的治水理念说与黄邵等人,但是让农场的百姓种树治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不是一个短期内能够见到收益的事情,而百姓们则需要有生计来源。

    再但是,可以让农场百姓参与治沙,支持治沙,从而理解治沙的重要性,自主自觉地保护治沙项目。比如培育树苗,收集草种,然后以兵团为治沙主力,先在大河以西,狼山与贺兰山之间种植防风林,再由东向西,逐步推进。

    无论治水还是治沙,都不是一任官员,一群百姓能够做到的事,需要一代一代,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看到成效,于是,大汉皇帝刘汉少向并州百姓发出了最强有力的号召: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小娃多种树!

第439章 大汉百姓吃不起

    第439章大汉百姓吃不起

    ……………………………………

    自从人类学会耕作与畜养,食物有了结余之后,如何更长久的保存食物一直都是人们热衷学习的事。通常的办法是风干、腌渍,冷冻当然也算,但是在没有冰箱又不是北方冬季的情况下,这个办法就不好使了。

    可惜刘汉少前生后世之时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没办法学到制作“古董月饼”的高精尖技术,否则的话说不定现在就用上了,那玩意儿放个十年八年都不会坏,真是行军打仗,长途旅行之必备佳品。

    好在刘汉少还有一个专业级的吃货徒弟,厨之大者李二娃,在刘汉少不断的诱导之下,研究出了制造奶粉、肉松的方法。之前南匈奴人会将奶制成“湩酪”,也就是奶酪,而将肉制成肉干,但是汉人不见得都能接受湩酪的口味,而肉干也得调料丰富才好吃,否则单是苦咸水煮一煮,再晾干,还得拿着当饭吃,想必也是极痛苦而且磨牙的。

    李二娃此次随行并州,就是要建造奶粉厂、肉松厂,改良军粮,尤其是改良炒面。除了小麦之外,并州盛产粟米,也就是小米,这个不用磨粉,煮熟之后再风干,直接摻进炒面里,还有肉松、蛋粒。此外并州缺少菜蔬,但是有杏子、红枣,还有柿子,把这些也都摻进炒面里,再加点盐……好像是黑暗料理,但是营养全面,食用方便。有条件的时候煮一煮,没条件了用水泡一泡,实在不成,抓一把直接塞嘴里也能顶饥。

    高头大马,坚甲利刃都只是辅助,战争归根结底依靠的是人,如果兵士的身体素质跟不上,又怎么可能培养出强军劲旅,虎狼之师?

    所以,在养兵方面,刘汉少只强调一个字:吃好,喝好!

    再所以,兵团与b级军团也是花了大力气的,不敢说a级军团的兵士能顿顿有肉,但是隔两三天总能开开荤。

    再再所以,现在主动申请转入a级军团的兵士着实不少,不说别的,就奔着这种优厚的待遇,就值得拼命流血。

    然而李二娃的任务还不止这些,比奶粉厂、肉松厂保密级别更高的是罐头厂。

    原本的历史之中,“拿破轮”率军征战四方,由于战线太长,大批食品运到前线后便会腐烂变质。另外,长时间生活在船上的海员,因吃不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品而患病,有的还患了严重威胁生命的坏血症。于是“拿破轮”巨额重赏,征求一种长期贮存食品的方法,罐头由此被发明出来。

    学渣不知道罐头怎么做,但是知道真空保存的原理,学渣也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但是知道历史上北边骑毛驴的给中原百姓带来过多少灾难。吕布突袭南匈奴单于庭那一次,给刘汉少以及军府的各位老大带来的震撼实在太强烈,不仅用几千人的兵力给敌人造成巨大打击,还强有力的支援了第一军,硬挺南匈奴主力。

    所以,长距离奔袭的战术得到重视,赵云也不遗余力的

    想把第五军打造成全骑兵军,即便是不会骑马打仗,也可以训练成步战骑兵。

    再所以,想要取得长距离奔袭的效果,首先便需要方便食用,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证营养的军粮,而除了炒面之外,罐头也自然而然的成为首选。

    战前需要鼓励,给兄弟们弄点肉松吃,能过瘾么?并州多牛羊,但是司州、冀州,豫州、兖州呢?此外,随着冀州渤海那边的水军正轨,船厂建成,又在农垦、畜牧等六大兵团之外,成立了“海渔”兵团,专门发展近海养殖,外海捕捞工作,以此来增加粮食储备。养出来,捞回来的那么多鱼,难道都腌成咸鱼?

    刘汉少和李二娃做过实验,把食物装在肚大口小的坛子里,放在蒸笼上蒸熟,趁着坛子口往外冒热气正欢的时候用软木塞塞紧,然后倒扣密封,自然冷却,就能到达隔绝空气的效果。后来李二娃还在坛口木塞上刷一层糨糊,风干之后密封效果更好。但是用瓷坛做罐头瓶可不是一个好主意,将来罐头大批量生产出来,可不是成千上万,起码也是百万千万。吃完了罐头,剩下一个个小瓷坛还能有啥用?所以刘汉少要求改用玻璃坛,因为玻璃可以回收再利用,重新烧制成品。

    如今大汉的玻璃生产工艺应该是世界领先的,所需攻克的难关就是大块的平板玻璃,所以玻璃镜的价格依旧高居不下,但是其他产品的价格已经大大下降。除了原料不同,烧制玻璃与烧制陶瓷并没有太多不同,当然,有些玻璃器具可能还需要趁热吹制,用来做罐头瓶正合适不过,但是,一定要记得肚大口小,因为肚大才能多装东西,口小才不容易漏气。

    …………

    除了这些要建在兵团内部,具有保密级别的食品厂之外,并北的百姓农场也建立了不少的作坊、工厂,比如收购皮子羊毛,鸡毛鸭毛,当然也有做湩酪肉干的。只不过皮子羊毛之类的东西,在并北只是经过初级的清理加工,然后便会打包运往河内、洛阳,该染色染色,该纺织纺织,继而做成产品销往各地。

    等于说,并州只产原料,却并没有技术。

    但是,先进的技术多多少少也还是会流入过来一些的,比如羊毛,之前匈奴人只会薅羊毛,或者是杀羊剥皮之后,再往下刮毛。后来大汉有了铰刀,他们就学着铰羊毛,而现在则用类似剃头的推刀。这刀下去,一推一溜,还不用担心伤着羊,看着都过瘾。再比如鸡毛鸭毛,别说从前的匈奴人,就是太行移民也不知道该咋用啊,但是,自从技术传过来之后,不仅学会了分毛,挑选最贵重的绒毛,就是连那些带着坚硬翅梗的大羽毛也不浪费。

    现在没办法破碎,然而刘汉少视察的时候,亲眼见过他们用一种特殊刀具,定刀固定在木架上,对应的动刀则利用金属弹性开合刀口,另外,刀口中间有一个像水滴大小的凹槽,把翅梗顺着上面的凹槽插在刃口里,然后再从下边拽出来,过程有点像纳鞋底,但是动刀会一直夹紧翅梗,把

    羽毛全部撸下来。

    刘汉少饶有兴趣地询问这是谁的发明,一个先前被派来并州的工学院学生羞涩的说是自己受到钳子的启发,做出来的,名字就叫“撸毛钳”。

    就这么一根一根的撸?

    挺好!

    第一,能够物尽其用,虽然这种羽毛不如绒毛好,也照样可以填充保暖;第二,能够人尽其用,有多少原本的匈奴老人以及移民老人,侥幸能够活下来,却再也干不动重活了。怎么办呢?让他们白吃饭,恐怕他们自己心里都难以接受,或者说“闲的难受”。撸毛这种事,一不需要技术,二不需要力气,只要撸下来,多多少少都能换点工钱,贴补家用。咱当初的棉花不是还一个一个剥棉籽的么?慢慢撸吧,人多力量大,一群老头老太太们一边儿撸毛一边儿聊天,也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然后,李二娃又跑来抱怨说:“师傅,他们的鸡鸭厂多,鸡蛋、鸭蛋也多,单是往军粮里摻蛋粒可用不完。这东西又不好往外运,难道也做成罐头?”

    刘汉少恨铁不成钢地说:“你娃就不会做成咸鸭蛋,松花蛋?”而后想了想又说:“但是,千万别做茶叶蛋。”

    李二娃迷茫地问:“师傅,为啥呀?”

    “因为茶叶蛋太奢侈,大汉百姓吃不起!”

    …………

    终于,刘汉少的巡视队伍到达五原,见到了在这里苦候已久的吕奉先。五原、朔方都是第五军十四师的防区,但是当初吕布协助第五军清剿阴山、狼山一线,所以也留在了朔方,暂归赵云指挥。

    看到刘汉少,吕布先是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便满是委屈地求抱抱。

    “大舅哥唉,您了可算是来了,是接我回洛阳的吧?我在这儿快混不下去了,他们都挤兑我呀!”

    可不是咋滴,清剿过狼山之后,吕布带着重骑旅到处放飞自我,往西都跑到凉州去了,往东还想去抄弹汗山,王闹闹和文聘要是能给他好脸子才怪了,赵云又是打根起就烦他的人。

    甭说这几位,就是十四师师长戴恩德也有意见。咱俩驻守一地,我一师长扛着上校军阶,你一旅长扛着大校军阶,咱俩见面,谁先给谁敬礼我都搞不清楚。

    十三师的张辽也有意见。我张文远就算打不过你吕奉先,可是我打几个鲜卑小马贼还不行吗?我用得着你隔三岔五的就跑过来帮忙,连带蹭吃蹭喝?咋滴哥哥,老乡就这么欺负老乡吗?

    刘汉少可不知道吕布在这片儿混的都快成了人人嫌弃的臭牛粪了,还以为这是个香饽饽,离着大老远便张开双臂,打算给吕布一个“温暖而不失慈祥的拥抱”。一步两步,是魔鬼的步伐,眼看着就要摩擦摩擦了,结果吕布看到了刘汉少身后,刚刚从车上下来的任红昌,然后便把刘汉少往旁边一扒拉,悲呼一声“老婆!”,奔着任红昌跑了过去。

    “麻蛋儿!吕奉先这个瘪犊子,果然有招人烦的气质!”

第440章 伊夷模战略撤退

    第440章伊夷模战略撤退

    ……………………………………

    这一次刘汉少出巡,原本就是打着护送貂蝉公主探亲的名义,如今既然已经把任红昌送到了吕布的手里,“任务”也算完成了。但是,另一项帮蔡老头捉拿蔡小三的任务却还没一点进展。

    原本蔡琰在美稷,刘汉少到太原的时候,赵云赶来护驾随行,非但没能带蔡琰来,还说她去了朔方。现在刘汉少到了五原,吕布也没能把蔡琰带来,还直不楞登地说:“哎呀,小姨妹看样子是在洛阳过的不快活呀,我说让她跟我一起来见大舅哥,她说我要是敢逼迫于她,她就去凉州,甚至是去新州!”

    这不是摆明了要打哥的脸么?

    刘汉少有邪火没处撒,只得冲着赵云和吕布吼道:“你们两个是干什么吃的,连个小娃都看不住?并州真的已经太平无事,贼盗不生了?由着她到处乱跑,出点事怎么办?”

    虽然现在是家宴,但是赵云也不敢还嘴,倒是吕布有些不忿地说:“大舅哥,你别冤枉好人,又不是我和二舅子让小姨妹从洛阳跑出来的。再说了,我们哪儿那么不长心,就由她一个小女娃乱跑啊?二舅子把自己的警卫旅长都派到了小姨妹身边,整天陪着她呢。”

    赵云的警卫旅,旅长是当年的小黄巾赵勉,副旅长是打祋祤的时候收的b级团长岳饼。别看蔡小三人不大,但是来头大,脾气更大,赵云也干着急没办法,只得派了岳饼带着几十号兄弟整天跟着。就这,还是因为岳饼会唱歌,才受到了蔡小三的“赏识”,勉强允许他们跟着的。

    这事不能提,说多了都是泪,还有尴尬。

    且先由着她吧。

    …………

    出巡期间,刘汉少先后收到几份军情,头一个说的就是高句丽灭国……

    时人都说高句丽人性凶有力,善战好抄,这话说的可是没跑偏。试想,高句丽那种地方,拉个臭臭都难得能找块平坦地儿,高句丽人整天从这个山头晃荡到那个山头,这个山沟溜达到那个山沟,下盘的功夫自然是极好的。再加上豺狼虎豹横行,时不时的就变成了野兽的口粮,恶劣的环境以及穷困的生活迫使他们不得不凶悍,同时也养成了善战好抄的性格。打一只老虎顶多得一张虎皮,兴许还得先被吃掉几个,要是抄掠一群手无寸铁的汉人百姓,那油水可不是老虎能比的。

    但是,他们的“性凶有力,善战好抄”也仅仅是相对而言,碰上大汉的无能官吏,或是百姓中的老弱病残,这些人自然是凶悍无比,可是碰到公孙度,再加上一个扶余王,高句丽立时就不够看了。

    开春之后,公孙度联合扶余王尉仇台由西、北两路,同时进攻高句丽。公孙度首先攻占“帻沟溇”,而后又攻高句丽县,接着兵锋直指高句丽旧都“纥升骨城”。

    武帝灭朝鲜的时候,设置高句丽县,隶属玄菟郡,这个“帻沟溇”就在高句丽县与玄菟郡之间。当时朝廷赏赐的衣帻、朝服等物,就是从这儿让高句丽人拉回山里的,而

    高句丽人进贡,也是从这里送到玄菟郡的。后来大汉朝廷时而衰弱,高句丽觉得自己可以傲娇一下。

    “我们给你们进贡,还非得给你们送家去啊?就放这儿了,你们自己拉回去吧!”

    所以,“帻沟溇”后来就算是高句丽与大汉的边界,也是高句丽比较文明、发达的重要城池。

    而“纥升骨城”则在高句丽县东南方向,盐难水边,直白的说,就是“山的更里边”,也是高句丽最初的王城。但是高句丽人一不乖乖,大汉朝廷就派人揍他,后来把高句丽人揍烦了,干脆搬到了“山的更更里边”,在“纥升骨城”东南方向,依着马訾水建立了“丸都城”与“国内城”,作为王城。

    此时,高句丽老王伯固已死,新王伊夷模继位不久,年轻气盛,当即亲率大军七千余人向西北增援。然而与此同时,扶余王尉仇台之子简位居,所率的扶余兵马也由北面越过了辽山,向上殷台方向发起攻击。

    逼不得已,伊夷模只得再次抽调兵力,由自己的心腹部将晏留率领,赶往上殷台支援。由于是山地作战,又熟知地形,虽然同时面对两路大军,但是伊夷模节节抵抗,以守代攻,打的也是有声有色。反观公孙度与简位居,虽然兵力装备都占尽优势,但是路不好走啊,随便哪个山头上都可能出现一个堡垒或是要塞。

    说“堡垒”与“要塞”都是给高句丽人面子,这些地方可能就是随便弄几十个人,搬来几块石头,然后往上一趴。可就是这种东西,要是不拔掉它,大军就不敢继续往前走。因为山道崎岖漫长而且狭窄,万一被断了粮道,截了后路,可不是闹着玩的。但是,要想一个一个去拔掉它,又颇费周折,因为它地势太险要。

    好在公孙度与简位居也不是吃素的,虽然一路上打打停停,但是大军一直在向前逼近,大大压迫了伊夷模的活动空间。

    然而就在伊夷模、晏留与公孙度、简位居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后边突然传来消息,“丸都城”、“国内城”都被抄了……

    …………

    话说伊夷模其实不是老王伯固的长子,而是次子,但是晏留等人都觉得伊夷模才有当老大的样子,所以就拥戴他坐上王位。然而伯固长子拔奇并没有被处死,只是受到了严重的打压,实力受损。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既然拔奇不死,剩下的就简单了。辽东黑山军也一直在收集高句丽的情报,注意其动向,然后张燕便拉拢拔奇,声称要助其夺回王位。伊夷模为了应付西北两路大军,将兵力一调再调,魏延率军一千三,顺马訾水逆流而上五百里,直接突袭了国内城。

    徐庶能想出这种打法,起初别说拔奇不敢相信,就是连张燕都有点犹豫。但是,徐庶讲出自己的几点理由,最终说服了众人。

    第一,黑山军接受改编之时,大部分中下级军官都是从当时的山地团调拨的,加上黑山军原本就混迹于太行山,虽然太行山与长白山不可一概而论,但是黑山军对于山地作战并不陌生,甚至还可以说原本就是特长。

    第二,马訾水上游多崇山峻岭,落差大,水流急,并且河道崎岖,实在不适宜行船,但是下游则要宽阔平缓的多。突袭部队可以乘船至马訾水与盐难水的交汇处,然后弃船登岸,翻山越岭百十里,便能到达国内城。

    第三,“丸都城”与“国内城”两者相距极近,不足十里。国内城在南,更靠近马訾水岸边,属于平原地带,而“丸都城”在北,是建在山上的。这种设置的意思就是,平时大家都在国内城吃喝拉撒睡,因为这地儿平坦,住着舒服,一旦遇上强敌,便可退守到丸都城,城里有存粮有活水,更兼地势险要,熬咱也能把强敌熬退喽。

    但是,咱们现在有拔奇呀!

    只要拔奇能够偷偷摸摸的占住平时没人在意的丸都城,剩下的国内城对于黑山军来说,那就是个羊圈。进一步再说,只要突袭部队进到了丸都城里边,反过来防守,即便是伊夷模丢下两路大军不顾,返身回来全力争夺丸都城,咱们也足够拖延到大部队顺水路而来了。

    当然了,这个计划能够得以实施,还得感谢公孙度与简位居对伊夷模造成的巨大压力,迫使其将兵力一调再调,造成后方严重空虚。

    …………

    伊夷模想哭。

    我还只是个“孩纸”啊,你们就这么合起伙来欺负我,不觉得太残暴吗?

    但是伊夷模也算是个人物,得知王城被抄,根本没有回身抢夺,甚至干脆放弃了纥升骨城,带着残部向东,汇合晏留残部之后,直接“战略撤退”,流窜到了沃沮。

    这回可好,三只猫合伙抓一只耗子,结果还让耗子蹿了。猫们大眼瞪小眼,懵圈之中还略带一丝尴尬,尴尬之中又略带些许愤怒。

    简位居心里话说,我爹的老丈人,咱现在咋整?来都来了,要不……趁着咱人多,跟黑山军也干一架?

    公孙度原本也跃跃欲试,可就在此时,收到后方消息,说是辽东张燕亲率黑山军主力猛攻玄菟郡,而辽西张绣也以征剿叛逆为名,挥军向玄菟方面杀来。

    早不来,晚不来,我这边刚出门,你们就上我们家去,啥意思啊?要说黑山军的张燕来攻玄菟,这个我可以信,要说汉正军的张绣来征剿叛逆,这个我一点也不信。他们这是要逼我上路啊,我若回援玄菟,只怕自己也得搭里边,我若留在纥升骨城,高句丽人养不活自己,我也养不活自己。

    要说公孙度也是个人物,听闻玄菟遭袭的消息,思来想去之后,竟然也不回身救援,而是汇合简位居一起退回扶余,打算做“上门老丈人”。

    简位居是奉自己老爹之命前来助战的,临阵之时自然要听从公孙度的调遣,但是公孙度想率军前往扶余,这事简位居肯定不能答应。

    只不过和公孙度比起来,简位居还是太年轻了,公孙度是以商议军情之名将简位居和其一众部下召集起来,然后才说出自己要去扶余,暂避黑山贼寇锋芒的打算。再然后,简位居和他的小伙伴们便被看押了起来,稀里糊涂的从友军变成了俘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063/ 第一时间欣赏大汉大忽悠帝最新章节! 作者:郑端木所写的《大汉大忽悠帝》为转载作品,大汉大忽悠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汉大忽悠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汉大忽悠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汉大忽悠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汉大忽悠帝介绍:
东汉末年,风起云涌,名将如云,谋士如雨可是这么多有本事的娃,怎么就不能让百姓好好过日子呢?学渣小混混穿越到了东汉末年,竟然变成了史侯刘辩,虽然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但是好歹还会忽悠!......大汉大忽悠帝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汉大忽悠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汉大忽悠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