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穿越之掉崇祯面前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文阅读

作者:叫天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6 不甚明白

    “陛下,不能这么做!”

    听到张明伟这话,崇祯皇帝愣了一会,有点不明其意地问道:“先生的意思,他们罪不该灭族?”

    “不是!”张明伟听了,当即摇头道,“对于这些晋商,华夏之罪人,灭族都是他们自找的。我的意思,对付晋商这个事情要慎重。”

    “慎重?”崇祯皇帝一听,稍微一愣,随后脸色严肃起来,立刻追问道,“先生之意,是他们还有同党?”

    张明伟点点头,严肃地说道:“陛下,任何一个商人,要是没有一点官场上的关系,那是绝对不可能做大的。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做得是向关外走私的买卖,并且还是大宗货物。如果地方上没有一点察觉,陛下觉得可能么?”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看来是自己想简单了。与此同时,他也非常愤怒,恨声说道:“地方官员绝对脱不了干系,朕决不轻饶他们!”

    张明伟听得点点头,这一点,他非常赞同。祸害华夏的汉奸,人人得而诛之!

    这么想着,他就又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有没有发现,建虏的几次入关,陛下下旨勤王,是不是在朝廷军队要灭掉流贼之时?并且建虏在关内纵横劫掠,显然对于关内的兵力地形也都有了解才会如此,对不对?”

    崇祯皇帝听得又是大吃一惊,经过张明伟这么一提醒,他立刻就想起来了。

    崇祯九年夏,兵部侍郎总理川、陕、晋、豫、楚、山东、江北七省军务卢象升继滁州、七项山大败高迎祥、李自成等流贼后,兵势大盛,眼见着就要功成。但是,就在七月份,建虏再次入犯京畿,京师戒严。崇祯皇帝不得不下诏召卢象升率军入卫京师,给了流贼以喘息之机。

    崇祯十一年,洪承畴和孙传庭联手,打得李自成十八骑藏匿山中不敢出;而张献忠所部,也被朝廷大军,特别是勇卫营打得走投无路,最终不得不在谷城降于熊文灿。也就在这个时候,建虏再次入关,明军勤王,又给了流贼重新崛起的机会。

    “先生的意思是说……”崇祯皇帝并不笨,立刻便猜测道,“是那些晋商通风报信,以为建虏之内应所致?”

    看到张明伟点了点头,他就又有点疑惑地说道:“可这似乎不大可能啊!就算那些晋商勾结了当地官吏,也不可能了解那么多吧?”

    这个时代的交通落后,信息传递当然也就落后。远不是后世那样宅在家中就能知道天下事的情况。

    崇祯皇帝说完之后,看着张明伟依旧还是那么自信的样子,猛然间,他一下醒悟过来,立刻快速追问道:“先生的意思,这朝中也有和晋商勾结的?”

    张明伟听了,点点头说道:“像那些晋商这样资敌卖国的,赚着黑心的暴利钱,身家不知道多富。他们有这个实力勾结朝堂上的官员,甚至可以说,用钱来砸,培养能为他们所用的官员。从而让局势保持眼前这样,才是他们能赚大钱的机会!”

    “嗬,嗬……”崇祯皇帝听得犹如一头受伤的野兽,目露凶光,低声吼着,就像下一刻就会拼命的那种。

    这些该死的商人,竟然做出了这么多让他难以想象的事情,害得大明亡国,他要当亡国之君,家破国灭,这些晋商该死,真是该死啊!

    就连边上的太子朱慈烺,也是愤怒地向崇祯皇帝建议道:“父皇,圣人所言极是,商人追逐利益,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崇祯皇帝听了,那脸色都要阴沉地滴出水来,点点头正要说话时,却听张明伟摇头先说道:“太子这话就不对了。陶朱公、子贡不都是商人,但能说他们不是好东西么?”

    陶朱公,就是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而子贡,则是孔子高徒,经商致富的能人,儒家学说后来得以发扬光大、流传百世,其功甚伟。

    听到他这话,崇祯皇帝和朱慈烺都不由得一愣,一时之间,无言以对。这两个商人,那当然是公认的,属于歌颂的那种。

    张明伟见了,便认真地说道:“就事论事而已,八大晋商,那是黑了心的,该杀杀,但不应该祸及整个商人阶层。只要朝廷能规范好商人,引导他们,可以明确地说,大明必定受益匪浅。”

    崇祯皇帝听了,认真地想了一会,有点疑惑地想请教下怎么规范商人时,忽然之间又想起之前的事情,便连忙改口问道:“先生可知,朝堂之上,有那些官员和那些晋商有勾结?”

    这个事情,他是非常重视的,因此优先问了。

    “陛下,这个事情,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张明伟回答了一句后,看到崇祯皇帝一脸失望的样子,便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我有研究过,有一个人,怕是逃不了干系!”

    “谁?”崇祯皇帝一听,神情稍微振奋了一点,立刻追问道。

    对于这样的人,他是恨不得杀杀杀的。

    张明伟看着他的眼睛,缓缓地一字一句地说道:“陈新甲!”

    “啊?”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失声惊叫了一声,“是他?”

    这个答案,是他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如今这些臣子中,他最信任的,其实就是这个陈新甲。

    “嗯,大概率不会有错。”张明伟的表情严肃,提醒崇祯皇帝道:“陛下想想这个陈新甲的履历?”

    如果是一般官员,崇祯皇帝未必会知道。但是,陈新甲是他最为倚重的臣子,他当然是知道的。此时听到张明伟的话,有关陈新甲的事情,就在他心中一闪而过。

    陈新甲,万历三十六年举人,初授定州知州。

    崇祯元年,入为刑部员外郎,进郎中,迁宁前兵备佥事。

    崇祯四年,大凌河新城陷落,陈新甲原本罢官去职,可却有多人保他,包括外廷和宦官,最终反而得以升迁,成了宁前兵备副使。

    崇祯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崇祯九年,陈新甲母亲去世,他辞职回家守丧。

    崇祯十一年,受杨嗣昌推荐,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成为了宣大总督。

    崇祯十三年,陈新甲担任兵部尚书。自弘治初年贾俊以后,只有陈新甲以举人身份做到了二品尚书职位。

    崇祯皇帝想着这些,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便疑惑地问道:“先生之意,朕不甚明白,他的履历中有何问题?”

17 个个该杀

    张明伟听了,便提醒崇祯皇帝道:“陛下为何一次次提拔他,最终他以举人身份到了如此高位上?”

    “当然是才干出众了!”崇祯皇帝一听,理所当然地回答道。

    太子朱慈烺却是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因此,看看他父皇,又看看张明伟,很有兴趣地听他们两人在对话,一点睡意都没有。

    张明伟看着有点疑惑的崇祯皇帝,再次提醒道:“那他有什么才干呢?按照我所查的资料上看,他升迁神速,但是却没有什么有名的功劳。大凌河城失陷,该罢官去职的他,反而得以升迁;侃侃而谈用兵之道,结果手下兵卒哗变却一点事情都没有……”

    听着这些话,崇祯皇帝还想为陈新甲辩解一下道:“但是,他整顿边防,收效甚大,精通兵事,远胜其他臣子,不管是外官还是监军,又或者朝中大臣皆称赞于他……”

    虽然此时的陈新甲是他的国之干城,可辩解到后来,有张明伟之前的说词,慢慢地,他自己都说不下去了。

    看到崇祯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张明伟也不怕打击他,便再次提醒他道:“崇祯三年初,昌黎县令左应选挡住了建虏大军连续七日的攻城,是当时为数不多守住了城池的县令。虽然事后轮功升迁,但最后还不是被谪戍汾州府?这是实打实地功绩,可不是吹出来的。同为举人出身,结果两人境遇相差之大,为何?”

    崇祯皇帝还没回答,边上的朱慈烺就先回应道:“先生,是因为那些晋商给他钱了么?”

    张明伟听了,转头看了他一眼,心中不得不赞叹一声,朱慈烺孺子可教也!

    回过头,张明伟看向脸色非常难看,已经带了一些愤怒之色的崇祯皇帝,再次说道:“还有,松山之败,我查史料上获悉,祖大寿派死士突围出来说援军要以车营稳步缓进,不可贸然开战。洪承畴和陛下的意思也是要稳扎稳打,但陈新甲主张速战速决,坚持要求分四道夹攻,遣张若麒游说,同时亲自写信激洪承畴出兵。结果大败,朝廷最后的主力大军被围歼,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

    这时候,崇祯皇帝的脸色已经异常难看。从张明伟的一个个问话中,他已经明白,他错把垃圾当宝贝,又看错人了。

    张明伟看他的脸色就已经知道答案,便总结道:“由此可见,陈新甲压根就不精通兵事,却被内外官员称赞;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劳,却升迁神速;如此种种,原因无他,一如太子所言,以钱开道,而这,也是符合大明官场之惯例也!”

    入乡随俗,他和崇祯皇帝说得多了,说话间都带了点古人的腔调。

    崇祯皇帝低着头,两手紧握着棉被,握得非常紧,以至于手背上的青筋显现,显然恨极。

    此时的他,不但是感觉自己被陈新甲愚弄,更多的是吏治腐败如此,一个个的,就只认钱,而不再有他这个君父。

    想到这里,他忽然又抬起头来,眼神中冒出深切地期望,看着张明伟心中想着:亏得上天垂怜大明,竟然降下了先生,从此以后,朕就有了真正的主心骨!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对张明伟真诚地说道:“亏得先生来了,朕才不会被他们继续糊弄。这个陈新甲,朕定要把他千刀万剐不可!”

    听到这话,张明伟反而劝他道:“陛下,这个是我根据史料自己推测出来的结果,真实情况如何,最好再让厂卫查下!晋商这颗毒瘤,也是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务必要查清楚了才能连根拔起。”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本来想说就不用再查,这个陈新甲就该死,可听到后来,张明伟说关系到连根拔除晋商这颗毒瘤时,他这话就没说出口。

    想了一下,崇祯皇帝正待说话时,忽然殿门口那边传来动静:“奴婢王承恩审问王德化,前来复旨。”

    崇祯皇帝听得不由得一愣,怎么这么快?

    虽然如此想着,他还是让王承恩进殿了。

    张明伟也有点好奇,这么快就审问出结果了?

    王承恩进殿,看到殿内的情况,顿时大吃一惊。天底下何曾听说过,有外人和皇上同床而卧,太子陪睡一侧,甚至还有长公主也在侧殿!

    这一刻,他对张明伟的重要性,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不过此时,他无暇多想,立刻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奴婢查获了王德化在今年以来收钱明细的账册,涉及之多,触目惊心,请陛下御览。”

    说完之后,他又上前一步,双手奉上那本账册到崇祯皇帝面前。

    崇祯皇帝立刻拿过账册,翻看了起来。而王承恩则也马上拿过火烛,凑近了方便皇帝看清。

    就见崇祯皇帝才翻了几页,那脸色就已经铁青,随后,越翻越快,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忽然,他猛地一合账册,尖声厉喝道:“该死,该死,全都该死……”

    如果说之前张明伟所说朝局之败坏,吏治之腐败,他还没有一个清晰印象的话,此时此刻,他看到这本账册之后,那是绝对有深刻的认识了。

    有点气急败坏了的崇祯皇帝,把账册递给张明伟,同时恨声说道:“先生请看,这真是触目惊心,文官臣子,人人该杀!”

    说完之后,似乎想起了王承恩其实也和这些人差不多,贪过不少钱,这让他看王承恩的眼神都有点不对了。

    王承恩一见这眼神,顿时额头就冒汗了。他知道他的事情虽然得到了张明伟的开脱,但皇上是绝对明白怎么回事,只是看在自己陪着上吊的份上,有了台阶下,才没有发怒而已。

    如今因为这本册子,皇上又想起了自己也有份,这个印象,怕是以后很难改了!

    这个时候,王承恩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王德化的警告,心中不由得有点后悔了:只凭上吊的交情,真能万无一失么?

    再说张明伟拿过账册之后,翻看了一下,对于里面的内容,那是一点都不奇怪。

    就见这本账册上,上到大明首辅周延儒,还有那些王公勋贵,下到京师稍微有点职位的官员,都有给王德化送礼。另外,东厂中很多人,也都有孝敬给王德化。

    他这边在看着,边上的王承恩为了挽回一点崇祯皇帝心中的印象,只有努力表现自己,遂请示道:“陛下,这些还只是今年的,奴婢会继续审问,只是……只是不知道这些人该如何处置?”

    虽然刚刚嚷着“文官臣子,人人该杀”,但是,真要全部都杀的话,那绝对是不现实的事情。面对这种几乎是整个朝廷上下行贿一案,说真的,崇祯皇帝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要是以往的话,他绝对伤脑筋,不过眼下,他却可以省点心,就见他立刻问张明伟道:“依先生之意,该如何处置?”

18 抢人

    这事情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名单上的人问罪了的话,又该换谁好?崇祯皇帝没法保证,换上来的人没有问题!

    此时,他虽然问张明伟了,不过他心中的期望却也没有太高。

    因为崇祯皇帝知道,历史不会很详细地记录,更多的只是寥寥一笔而已。别的不说,就说王德化那贼子所掌管的东厂,这么多人行贿,都不见得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

    然而,崇祯皇帝绝对想不到,张明伟可是“明末专业户”,写了好多本明穿文。说真的,写穿越历史非常不容易,要求作者在各方面都要了解,比如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等全都要熟悉才行。

    张明伟如今穿越了,所遇到的问题,他几乎都或多或少地考虑过。因此,崇祯皇帝刚问完之后,他略微一想,便直接回答道:“就按情节轻重,分别处置,且要分不同时段处置。至少在眼下这样的环境下,不能让所有人知道陛下要严惩这种贪腐行贿之事。要不然,人人有份贪腐就会人人反对……”

    这个道理,当了这么多年的崇祯皇帝当然也能明白,不过具体怎么做,他没主意,就想进一步请教时,就听到张明伟接着说道:“比如说东厂,是监督百官的利器,必须要先行整顿。”

    说到这里时,他看了一眼有点惊讶看向他的王承恩,然后又转头对崇祯皇帝说道:“虽然王公公是有点瑕疵,可已当面揭过,相信王公公以后也会注意的。因此,我建议陛下让王公公接替王德化的官职,接管东厂。毕竟如今宫内的宦官中,对皇上最忠心,最能信任的,就是王公公了。”

    听到这话,王承恩当然立刻跪下,直着上身,用非常认真地表情,非常诚恳地语气奏道:“万岁爷,奴婢已经明白了如今的局势,定然不会再做错事!豁出这条命,也定要为万岁爷竭尽所能,鞠躬尽瘁!”

    崇祯皇帝听了,盯着跪在面前的王承恩,又想起了在未来,就只有他陪伴自己,不由得刚积起得那点心中不快,立刻烟消云散,伸出手去,虚扶一下,真诚地说道:“先生说得在理,朕不信你还能信谁?”

    听到这话,王承恩顿时觉得鼻子一酸,有种想哭的感觉。在用力磕了一个头之后,才站了起来。任何人能看出来,此时的他,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那种感觉。

    见他这样,崇祯皇帝的心里也感觉暖暖地,当即说道:“就按先生所言,以后你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替朕看好宫内宫外!”

    “奴婢领旨!”王承恩听了,并没有谦虚,而是认真地回奏道,“奴婢定会做好份内之事,绝不负万岁爷的期望!”

    边上看着的张明伟,以及太子看到这一幕,都是面带笑容。其中张明伟等他们说完之后,便开口说道:“王公公可以拿东厂名单与这份名单进行比对,看还有什么人没有送礼,或者送礼少的,可以先把这些人挑出来用。当然,王公公也要综合其他方面进行考量。”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的眼睛顿时一亮,对啊,不在送礼名单上的,虽然不能保证绝对没有问题,可至少应该比送礼的这些要好吧?这个法子用于临时应急,真是再好不过了!

    毕竟如果全部换新人的话,且不说新人是否清廉,这是个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新人没有东厂做事的经验,如今局势已经如此紧张,根本就没有时间慢慢整顿、培养新人。

    而用了张明伟这个法子,却能在尽量保证清廉的基础上,可以马上让东厂发挥出该有的作用。

    王承恩听了,也是欣喜万分。张明伟这个主意,可以说帮了他大忙。就见他高兴之余,连忙向崇祯皇帝奏道:“万岁爷,先生之策甚妙!”

    “嗯!”崇祯皇帝也是如释重负之色,点头赞道,“好,就按先生之策去办!”

    王承恩连忙领旨,赶紧去忙了。

    看着他走出了大殿,崇祯皇帝忽然想起什么,便连忙问张明伟道:“敢问先生,东厂已经烂成这样,锦衣卫怕也好不了吧?”

    虽然是在问,不过崇祯皇帝的心中,却是知道答案的。如果锦衣卫没烂的话,朝臣也不可能如此肆无忌惮,大明也不会落得如此艰难的局势。

    果然,就听到张明伟回答道:“陛下说得没错,后世非常遗憾的一点,就是陛下登基之后没有用好厂卫。史料记载,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最终也是投降了李自成,并且上缴了三万两白银。建虏入关之后,又投降了建虏。”

    听到这话,确认了骆养性的历史结论,说真的,崇祯皇帝再一次受到打击了。

    这个骆养性,天启年间还只是一个锦衣卫百户而已。他登基之后,就提拔了骆养性,以左都督(武将在公侯伯爵以下的最高级别)衔执掌锦衣卫,并加太子太傅。可以说,真得是非常重用他了,结果没想到,还是养不熟他。

    崇祯皇帝正伤心愤怒着时,却听张明伟又对他说道:“不过锦衣卫中也有一人,留名青史……”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顿时一喜,连忙带着一点期盼欣慰之色问道:“谁?”

    “史料记载,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在李自成攻城的时候,坚守崇文门,最后事不可为,便自杀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词,‘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

    听到张明伟这话,崇祯皇帝终于有了一点欣慰。别的不说,至少他现在知道,锦衣卫中还是有人有气节,是忠于大明的。

    他刚想说话夸奖一句时,忽然,就听到太子朱慈烺先行开口,对他说道:“父皇,儿臣南行监察百官,催收钱粮赋税,正不知道如何行事为好。这个锦衣卫指挥同知,可否借于儿臣之用?”

    之前的定论中,武有勇卫营总兵孙应元,文有张煌言帮着太子,再用郑福松。不过这三人,对于刺探、监察百官这方面确实没经验。如果再加上一个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的话,就比较全面了。

    崇祯皇帝想着这点,看向儿子一脸期待的样子,他心中不由得有点犯难。因为他是打算,仿照东厂之例,提拔李若琏为锦衣卫指挥使,让他来整顿锦衣卫的。如果把人给了儿子用,那他自己这边怎么办?

    “父皇?”朱慈烺看到崇祯皇帝并没有回答,就有点急了,连忙催了一句。因为在他看来,要想完成父皇交代的南巡事宜,这个李若琏是少不得的。

    崇祯皇帝听到儿子催他,不由得抬头看向他,心中有点气恼,你个小兔崽子,竟然开始和朕抢人了,还这么急!

    他正想到这里,忽然,从侧殿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道:“还有先生呢!”

    不用说,这是一直在旁听的坤兴公主,估计是旁观者清的原因,出言提醒了。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如同醍醐灌顶:对啊,自己不是还有先生在吗!只要有先生在身边,一个能顶其他人无数个,何必还和自己儿子抢人!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对朱慈烺说道:“好,这个李若琏就随你南下!”

    朱慈烺其实是知道的,如果他开口要张明伟的话,父皇是绝对不可能同意的。不过此时得到了一个忠心的锦衣卫指挥同知,他也是高兴的,便立刻谢恩。

    但此时的崇祯皇帝压根就没有理会他,他的脑海中,一下想到了很多,真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过,崇祯皇帝看着对面的张明伟,忽然之间,想起一个问题,顿时,一下呆若木鸡,傻在了那里。

19 目瞪口呆

    正高兴着的朱慈烺最先发现他父皇的脸色异常,顿时,心中一沉,想着,该不会父皇要反悔了吧?

    他正这么想着时,就听崇祯皇帝的脸上露出了尴尬之色,坐直了上身,带着一点歉意对张明伟说道:“先生看朕这记性,到如今都还没问先生高姓大名,真是太失礼了!”

    其实,这也怪不得他。

    正当他为松山之败,朝廷主力尽失,感觉大明要亡国而绝望之时,张明伟诡异地凭空出现在他面前。于是,就立刻被他当成了救命稻草,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上天来帮他的神仙。

    虽然随后通过沟通,发现这个神奇的人并不是什么神仙,但却是来自后世的,同样让崇祯皇帝大吃一惊。紧接着追问历史的发展,一件件、一桩桩地事情,所见所闻等等,一直震撼着他。像问姓名这种小事,当然不会是最优先了。

    也是到此时,他聊得已经够多,想起一个点子的时候,才算是想起,他竟然都还不知道张明伟的姓名这些。

    此时,崇祯皇帝的这个话,让边上的朱慈烺也听得目瞪口呆,甚至连侧殿那边都响起什么动静,显然坤兴公主也没想到。

    真得是,聊了那么久,把自己亲身女儿都许出去了,竟然还不知道对方叫什么……

    张明伟听了,却并不在意,这时候再说也不迟:“我姓张,弓长张,名明伟,就是大明的明,伟大的伟。”

    这个名字,听得崇祯皇帝的眼睛发光。他心中不由得想着,看看,先生虽然是后世的人,可同样是上天派来帮自己的,这不,连名都是“大明伟大”的意思。

    等了一会,没听张明伟再说,崇祯皇帝便再问道:“先生的字是?”

    “我们那会已经不兴取字了,所以我也没有!”

    崇祯皇帝听得有点奇怪道:“那这么一来,岂不是重名的很多?”

    对于后世的东西,这大殿内的都是好奇宝宝,全都竖着耳朵听张明伟的回答。

    “确实重名的有很多!”张明伟听了笑着说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重名最多的一个名字有将近三十万人。”

    听到这个,崇祯皇帝有点无法想象,同一个名字的竟然都能有三十万人?这简直不可思议!

    心中疑惑着,他便再问道:“那先生那时候一共有多少人?”

    “大概有十四亿多吧!”张明伟回答一句,看到崇祯皇帝好像没立刻明白过来,便解释道,“就是一万万为一亿,一共有十四个一万万。”

    “咕咚”一声,侧殿那边又传来一声动静。

    而崇祯皇帝和朱慈烺则都是张大了嘴巴,一脸目瞪口呆的样子。

    这个数字,让这个时代的人,真得是太难以想象了!

    看他们这样子,张明伟心中起了捉弄之心,便又笑着补充了一句道:“只是京师的常住人口,大概有两千多万人。如果算上其他流动人口之类的话,京师至少有三千万人。”

    他说完之后,目瞪口呆的人,继续保持目瞪口呆中。

    就这个时代来说,包括东西方在内,百万人口的城就是非常大的城池,是最为繁华的了。大明有百万人口的城池,也只有区区几座而已。

    张明伟的这番话,让这个时代的任何人听了,都不会比崇祯皇帝和朱慈烺兄妹好多少。甚至可以说,这是他们连想都想不出来,那么多人口到底会是怎么样的繁华,所住的城池会大到没边了吧?

    而崇祯作为大明皇帝,对人口自然更为敏感,自然就更震惊。因此,还是朱慈烺先回过神来,惊诧地问道:“先生,这么多人,粮食够吃么?”

    大明如今才多少人,都已经缺粮饿到处处造反了,那么多人,一天要吃掉多少粮食啊!

    “当然够吃!”张明伟听了,微笑着说道,“农作物的品种会改良,科学种植等等,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再多的人都能养活!”

    震惊这些古人的同时,顺带着又宣传了下科技的力量,这是他最愿意做的事情。

    果然,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后,回过神来立刻对张明伟说道:“先生一定要在大明好好传道受业解惑,把这个科学技术学识广而传之,朕定然全力支持!”

    对于古人来说,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帝国,都是人多力量大的认识。如果大明有朝一日能有这么多人口的话,这天下就真得惟大明独尊了!当然,前提是能养活。

    见张明伟点头之后,崇祯皇帝还记得自己之前所想,不敢再瞎扯,要不然,真得又会忘记自己想干什么了。

    这也不怪他,实在是张明伟所说得每一个消息,都是让他们非常震惊的那种,实在太容易歪楼了。

    只听崇祯皇帝接着又问张明伟道:“先生学问如此渊博,不知道是什么出身,除科学技术学识之外,还涉及了什么,比如兵书之类的?”

    听到这个问题,张明伟稍微愣了会,有点不明白他的意思。

    倒是朱慈烺帮他回答了:“先生学识这么渊博,至少是进士出身,说不定还是状元呢!”

    一听这话,张明伟才明白崇祯皇帝是问什么,便笑了下回答道:“后世也有类似科举的考试,我是211,按考生比例来说,应该是三甲进士之类吧。至于兵书,看过一些,高中……还是学生时代时,也曾参加过军训。”

    朱慈烺听了,对于学识这么渊博的张明伟竟然不是状元,感到很是有点遗憾。但崇祯皇帝的关注点显然不在这里。就见他疑惑地追问道:“什么是军训?”

    “就是新兵训练!”张明伟顺口解释了一句,感觉崇祯皇帝会听不懂,就自己再解释道:“我那个时代,任何人都要服兵役。但是,在校生,就类似在国子监读书的,可以通过军训来掌握从军的基本技能,以此代替服兵役。万一国家有战事需要动员的话,也不至于一点都不会。”

    他的话音一落之后,顿时,他又看到了目瞪口呆的一幕。很显然,人人都要服兵役,哪怕国子监的监生也要参加军队训练,这又让他们震惊到了。

    过了良久之后,崇祯皇帝回过神来,不由得非常羡慕。要是大明如此的话,还怕没军队可用!不过要读书人都参加军队训练,人人服兵役,在当下却是太难了!

    想了一会,他用力摇头,尽量不再多想,都怪先生说得每件事情都那么让人惊讶,真得差点又把正事给忘记了。

    此时,崇祯皇帝大概了解了下张明伟的履历,便一脸诚恳地说话了。

20 大刑伺候

    “先生,朕有一个想法,你看看是否可以?”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下,然后才继续说道,“当下最为重要的是,一为整顿吏治,查抄钱粮;二为编练强军。而锦衣卫刚好都有这两份差事的。因此,朕想着,先生能否先当着锦衣卫指挥使的差事,替朕先做这两件事情?”

    此时的他,自然是知道,吏治如此,厂卫难辞其咎。而且骆养性最终投贼,他当然是不可能再让他当锦衣卫指挥使的。

    如果只是让王承恩管着东厂来整顿吏治,查抄钱粮的话,他并不放心。并且,由张明伟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同样来整顿吏治,查抄钱粮,那绝对会更有优势。毕竟他知道历史,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他能察觉出兵部尚书陈新甲和卖国晋商有勾结。类似这样有目的地查探,定然能事半功倍。

    还有谋害他儿子的那个事情,崇祯皇帝也犹如一根刺,一直刺在他心中。这个事情不查出来,他寝食难安!而从之前的交谈中,他感觉张明伟比起王承恩更细心,抽丝剥茧之下,更容易查出当年的真相。

    另外,锦衣卫其实是军队来的,不过设有南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是掌管锦衣卫军纪,而北镇抚司才是监察百官。

    如果马上把京营交给张明伟去训练,想要得到强军,这一点,他还是有点疑惑的。毕竟从他登基以后,多少名臣都试图编练过新军、强军,结果却是不尽如意,甚至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因此,让张明伟先在锦衣卫内练练手,就是最好不过的选择。成功了,就再把京营给他;要是失败了,范围小,也没多少影响。

    正是因为这些想法,崇祯皇帝才说出了这个要求,也算是给张明伟安排的第一份差事了。

    张明伟听了,稍微沉吟了一会,才看着崇祯皇帝回答道:“陛下,我初来乍到,对于大明,更多的是从史料上了解,还需要对这个时代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事儿我可以做,但希望陛下能给我时间。另外,有可能我的做法和这个时代的做法都不会相同,这点也要事先说明,还望陛下鼎力支持才行!”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大喜。

    他被人害过好几次,每次都是夸夸其谈,好像成竹在胸一样,让他寄于很高的期望。可他全力支持之下,结果却是银枪蜡烛头,把大明又往深渊中推了一把。

    如今,且不说张明伟是来自后世,对于大明的未来很了解。就他本人做事而言,也并没有那种夸海口的感觉。这让崇祯皇帝觉得张明伟就是那种性子稳重,靠得住的人。

    因此,他的这个要求,反而让崇祯皇帝更是寄予了厚望,当即带着笑容,连连点头道:“好好好,先生请想,朕把女儿都给你了,其他要求,怎么可能不会满足?肯定是鼎力支持了!”

    他这话,猛然间,让侧殿努力竖着耳朵听着的朱媺娖措不及防,一下子红透了脖子。哪怕没人看到,都害羞地钻了被窝。

    张明伟也是听得无语,崇祯皇帝这话,说得太直接了吧?

    虽然他知道,坤兴公主说是给他当侍女,但谁会傻到真把大明崇祯朝的长公主当侍女?

    可以肯定,这个坤兴公主绝对是张明伟未来的老婆,这是跑不了的。只所以之前没有明说,只是因为坤兴公主的年龄未到。另外,大明祖训,外戚是不能参与朝政,要是张明伟直接便是驸马,就不是很方便了。当然了,这些都是张明伟的猜测而已。

    按崇祯皇帝的性格,如今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什么祖制不祖制的,他肯定是已经顾不得,并且违背祖制的事情又不是没做过。至于要面子,罪己诏都下了几次了,又哪来的面子可言?

    此时,崇祯皇帝在确定了这个锦衣卫差事之后,显得很兴奋,立刻就给张明伟详细介绍起锦衣卫的事情,恨不得让他立刻就熟悉这个时代的事情。

    ………………

    与此同时,王承恩已经回到了牢房内。

    看到他回来,他的那些干儿子们连忙招呼。其中王二彪更是小心地打听道:“干爹,陛下真看了?”

    言语之间,显然是有些担心。

    而王德化盘膝坐在那里,嘴角的血都已经擦掉,不过带着一丝冷笑,盯着王承恩,心中想着:不知道天高地厚,这事捅到天上去,涉及到这么多人,皇上必定震怒。

    那还只是今年以来的账册而已,人数虽多,金额却不是很高。如果把以往的账册都呈送御览的话,所涉及的金额之大,大明内外宫廷的丑陋,必定十倍、百倍呈现,谁人能扛得住?就算是皇上,难道还要连内阁六部、勋贵武将全都治罪?

    而且皇上肯定也会想起王承恩自己都不干净,虽然有解释过,可也不会有好果子吃。呵呵,自讨苦吃是不是很爽?还要不要再接着查了?

    想到这里时,王德化忽然又愣住了,因为他又想起了皇上身边那个奇怪的人。

    那个人,到底是什么人?

    他正在想着,就听王承恩点点头回答王二彪道:“当然看了。”

    说到这里,王承恩知道这些心腹手下在想什么,便带着一丝微笑,透着自豪补充说道:“万岁爷已经下旨,让咱家接掌司礼监和东厂的印信。你们好好做事,表现好的,这次可是好机会,明白么?”

    虽然他们有过猜测,觉得他们的干爹有可能会接替王德化的官职。但毕竟是没确定的事情,再说了宫中比他们干爹资格老的太监又不是没有,皇上也不一定会让他们干爹来接替。加上又被王德化一吓,就早没了这个心思。

    甚至在刚才的时候,王德化给他们说了不少,吓他们说法不责众,且这是动了其他人的好处,必然会遭到其他人的联手反扑,迟早都没好下场。

    说真得,基于王德化的身份地位,当然是之前了,还有他所说得确实是普遍现象,是很有可能的事情,让他们都心中忐忑了。

    因此,突然之间听到这个喜讯,他的干儿子们顿时喜出望外。

    对他们来说,只要他们的干爹没事,那他们就不会有事。如果他们的干爹一步登天,那他们自然也能鸡犬得道。

    王承恩如今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那么他的干儿子中表现好的,进司礼监当秉笔太监,也就有很大的可能性了。

    这么想着,他们的士气一下大振。

    而王德化听到,顿时就傻眼了。对于这个结果,他是万万没想到的。按照他对崇祯皇帝的了解,应该也会同样对王承恩不满的,怎么反而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给他了呢?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反常的事情,又让他想到了殿里看到的那个奇怪的人。直觉告诉他,这肯定和那个奇怪的人有关!

    他正在想着,王承恩却不想磨叽,立刻冷声对他说道:“把以前的账册都交出来,否则大刑伺候!”

21 威风

    王德化听了,没有理会他的要求,反而满脸疑惑地反问他道:“那个奇装怪服的人,到底是谁?为何我从未见过?”

    这个时候,他已经可以肯定,如果不搞清那个人的来历,他就不会有翻身的机会!

    王承恩听到他问张明伟,却是冷笑一声道:“来啊,给他掌嘴,帮他清醒清醒!”

    他的几个干儿子一听,立刻回应一声,抢着表现。到底是王二彪快了一步,蹿到了王德化面前,恶狠狠地说道:“干爹的话,你也敢不听?”

    说完之后,都没等王德化回应,便左右开弓,“噼里啪啦”地开始掌嘴了。

    他下手很重,只是一会的功夫,王德化的脸便是肿的了。

    “停!”王承恩看着,淡淡地吩咐了一句,王二彪便立刻停下,躬身退到了一边。

    王德化这辈子那遭过这罪,一直以来,他都是被人小心伺候的。特别是近些年来,更是被人一口一个“老祖宗”的称呼。眼前的王承恩,也是一直对他恭敬有加的。

    只是没想到,突然之间就从云端掉了下来,还被人如此虐待。一时之间,感觉到脸上的巨疼,那看人的眼神,都是很怨恨的那种。

    王承恩和他一对眼,便冷笑一声道:“来啊,看来他还不够清醒,再打!”

    听到这话,王德化顿时吓了一跳,连忙开口说道:“你如此对我,难道就不怕以后别人也如此对你?”

    说话间,嘴巴肿着,已经说得不是很利索了,不过好歹还是说明白了。

    王二彪本来想过去继续的,听到他开口便没再上前,等待王承恩发话。

    “咱家对皇上忠心耿耿,岂会和你一样?”王承恩听了,冷笑一声,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如果说之前的时候,他可能还有一点担心的话,现在的他,却是明白了,有张明伟在,他王承恩就不会有事。一如这一次,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来自张明伟,要不然,他就还是司礼监众多秉笔太监中的一员而已。

    王德化听到他这话,心中不由得冷笑,他自己大权在握的时候,又何尝能想到,突然之间会失去圣心,一下就沦落为阶下囚!这个王承恩,小人得志正猖狂的时候,肯定是觉得他自己不会遭遇这些的。

    虽然如此想着,可他今日能不能过关,还是取决于王承恩的态度,因此,只好苦口婆心地再劝道:“我对万岁爷,一样是忠心耿耿,可如今呢?真要说我的这个罪,曹公公坐这个位置上的时候,难道就少收银子了?还有你,看着白花花的银子送上门来,难道你就不要了?我劝你见好就收,否则我就是你以后的榜样!”

    “你还忠心?难道你不知道,你的所作所为,就是在挖大明的根?你对得起万岁爷的厚恩么?白花花的银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难道你以为所有人都和你一样爱银子?”王承恩说得大义凛然,随后话锋一转,厉喝一声道,“咱家再问你一句,以前的账册在哪里?所有的银钱财物都给咱家交代清楚了,否则大刑伺候!”

    王德化被他这番话给说得心中很是鄙夷,大话谁都会说,就连他自己,当初也是说过类似的话,可到后来,不照样收银子了!

    他自然不知道,这时候的王承恩,看过历史纪录片,还真和他不同,已经不再追求银子,而是要当大明的中兴之臣,要青史留名!

    王承恩见他发愣,并不回答他的问题,顿时就怒了,当即一挥手道:“来啊,给他好好尝尝牢里那些刑具的滋味!”

    “是,干爹!”他的干儿子们一听,立刻答应一声。

    王德化听到,顿时就慌了。牢房内的那些刑具,他是真得不敢去尝。说真的,如果他有骨气的话,在原本的历史上也就不会开门迎贼,还劝李自成登基称帝了。

    因此,这脸上还是火辣辣地疼着,眼见着又要挨大刑,他连忙开口说道:“我招,我招,只要你不怕牵连甚广,我怕什么!”

    王承恩一听,便露出了笑容,看来自己这个差事办得不错!至于什么牵连甚广,他才不会在乎!

    在王德化交代了之后,他又对摩拳擦掌中的干儿子们,严肃地交代道:“咱家先把话给放这里,查抄的过程中,要是被咱家发现有人手脏,就休怪咱家翻脸不认人!”

    说真的,他的干儿子中,还真有人兴高采烈地,抄家好啊,顺手牵羊一些,都是一大笔横财!

    可此时被王承恩严厉警告,这心顿时就凉了。毕竟如今王承恩的态度摆在这里,哪怕他们从搂到的钱中拿大头出来孝敬王承恩,那也是没戏的。

    对于他们来说,如今最为重要的,当然是进司礼监当秉笔太监。如果为了一点银子,错失了这个机会,甚至恶了他们干爹,那就太不划算了。

    这么想着,王承恩的这些干儿子们,便纷纷表态,绝不会做错事!

    见他们还算是乖巧,王承恩便又微微一笑道:“这一次万岁爷震怒,宫中定然会大力整顿,力度更是前所未有,这可都是你们的机会!”

    听到这话,这是要搞大的,王承恩的干儿子们听得非常兴奋,一个个摩拳擦掌地,表示一定会好好干!

    于是,王承恩便立刻命令,让他们连夜查抄王德化在宫内的财物,还有王德化的对食以及他的干儿子们,也一个个全都拿下审问。

    有名册在手,这些事情做起来就会很轻松。要是能在天亮之后给崇祯皇帝回报,那是最好不过了!

    王德化从头到尾地看着这一幕,已经如同死狗一样了。

    他知道,王承恩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那表明是崇祯皇帝的意思,他这一派系,绝对是完蛋了。哪怕事后有妥协,也不会有他的份。换句话说,他这是翻身无望了!

    为什么,为什么老天爷要这么对自己?自己做过的事情,曹化淳难道没做过么?宫中十二监的掌印太监,也全都在做,为什么偏偏是拿自己开刀?

    王德化死都想不明白,他怎么就这么倒霉!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已经大概讲解了锦衣卫的事情,随后便关切地问张明伟道:“先生不比王承恩,只是孤身一人,不知道先生可有何要求?”

22 同心死义

    张明伟一听就明白,崇祯皇帝这是担心他孤单力薄,怕办不好差事,因此想要给他找帮手。

    这个事儿,崇祯皇帝不说,张明伟也是要提的。要不然,除非张明伟能变身高达,否则光凭他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那真得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因此,听崇祯皇帝说了之后,他便马上回答道:“陛下,我想用一个人,叫阎应元,目前应该是任江阴典史。”

    “哦?”崇祯皇帝一听,立刻来了兴趣,便好奇地问道,“先生,此人可有故事?”

    边上的太子朱慈烺听得眼睛一眨,也是带着好奇,跟着问道:“先生,是和江阴抗清有关么?”

    之前的纪录片上,只是提了一句而已。说江阴抗清八十一日,随后遭受建虏屠城,不过显然被朱慈烺注意到而联想了起来。

    听到这话,张明伟转头看了他一眼,露出赞许之色,然后转回头看向崇祯皇帝,语气有点沉重,缓缓地说道:“建虏南下之后,兵锋之盛,一路势如破竹,南明的文官武将望风而降,声势更是大振。不到一年时间,建虏就杀到了江南。唯独扬州抵抗百日才沦陷,随后建虏屠城十日,全城几乎死绝,繁华扬州成为一片废墟。应天府那边吓破了胆,不敢抵抗,皇帝逃跑,王公勋贵、文官武将开门投降,弘光朝灭亡……”

    朱慈烺听到这么详细地描述,两个小拳头都是握得紧紧的,一脸地愤慨,真得是太丢脸了!

    崇祯皇帝也差不多,脸色铁青,甚至额头的青筋都显露了出来:简直是奇耻大辱啊,这就是大明的臣子?还有那个福王,也给朱家列祖列宗丢尽了脸面!

    正在这时,张明伟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一分,带有尊敬之色继续说道:“可那怕在这样一种形势之下,江阴也是不降。就在这个阎应元的带领下,领全城百姓抗击建虏。足足坚持了八十一天,最后城破殉国!江阴百姓,上到白发老人,下到几岁小孩,尽忠国事,无一幸免!”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的神情总算好看了一点,至少大明还是有刚烈之士。不过也只是如此了,随后便是叹了口气说道:“先生怕是安慰朕吧,不至于朕的脸面太难看!”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张明伟听了,不解其意,便马上问道。

    崇祯皇帝苦笑一声道:“白发老人和几岁孩子尽忠国事,怎么可能?”

    很显然,他是觉得张明伟说话夸张了点。以此来安抚他,要不然,大明文官武将、王公勋贵,甚至就连藩王都这么没骨气,真得太丢脸了!

    可谁知,张明伟一听,却是严肃地回答道:“陛下此言差矣!据我所查资料,建虏久攻不下便再劝降,江阴假装投降,派白发老人为代表前去建虏军营议事。所携带的装银子等物的盒子底层,皆是炸药,与建虏同归于尽!不管是否成功,不都是尽忠国事?还有,协助守城,搬一砖一瓦,是否尽忠国事……”

    崇祯皇帝听得愕然,随后脸上涌现出敬佩叹服之色。

    “……江阴城全城的人,上下一心,全力坚守,如此才能在建虏大军攻打之下坚持八十一天之久!”张明伟说到这里,忽然用有力地语气缓缓吟道,“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崇祯皇帝听着他的话,脑海中闪过一幅幅画面的对比:

    应天府,城门大开,大明的王公勋贵、文官武将跪满了一地,迎接趾高气昂的建虏;

    江阴城,大明锦旗飘扬,全城男女老少,在区区一典史的带领下,顽强不屈,誓不投降,让建虏一筹莫展。

    想着这些,他不由得品出了一份真感情,跟着重复品味:“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念完之后,崇祯皇帝一声轻叹,随后对张明伟道:“先生说得真好,这首诗让朕看到了江阴百姓的骨气!”

    “陛下错了!”张明伟一听,当即便回答,见崇祯皇帝有点愕然,好像不解其意的样子,便解释道:“这首诗,是阎应元在城破之时题在墙上的绝命诗!”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稍微愣了下,随后深深地吸了口气,重重地赞了一声道:“好!”

    张明伟见了,便知道阎应元这个名字,包括他尽忠死节的忠烈形象,绝对是刻到崇祯皇帝的骨子里了。

    对于这个情况,他当然是欣慰的。因此,他又补充对崇祯皇帝说道:“这个阎应元是个智勇双全的人物,不但能从他带领江阴百姓坚持八十一天可以看出来。而且据传他到达江阴之后,还神箭折服海寇顾三麻子,以至于在江阴被围之时,那顾三麻子都领舟前去助阵过。”

    边上的少年朱慈烺,虽然是作为太子培养,可毕竟年少冲动,听到阎应元这样的事迹,立刻就被折服,目光闪动之下,似乎又想开口抢人。

    不过他很快想起,这个人是张明伟要的。最终,他嘴巴张了张,还是没说出口。

    “好,不错!”崇祯皇帝此时了解了一个大明的英雄人物,情绪也被带动了起来,当即赞了一句,随后就对张明伟说道,“朕明日就传旨,加急让这个阎应元前来京师,就归先生差遣,当能为先生之左右手!”

    顿了顿之后,他带着期望之色又问道:“先生还有类似忠烈之士推荐么?”

    对他来说,像阎应元这样对大明忠心,又有本事的人,那当然是越多越好的!而且他对张明伟这边寄予厚望,当然不会觉得就一个阎应元就够了!

    听到崇祯皇帝这话,张明伟便微微一笑问道:“陛下,那个方正化这时候有没有去保定监军?”

    史书上记载,方正化是在京师沦陷后,在保定宁死不降,最终战死的。

    崇祯皇帝有点不解其意,心中想着,该不会先生是想在锦衣卫中用宦官?

    这么想着,他便有点为难地说道:“他刚被朕派去保定,不过朕已打算用他来接掌御马监!”

    之前的时候,张明伟已经说过,在宦官当中,方正化和王承恩为国尽忠;而杜勋、王德化和王之心却是开门迎贼的。因此崇祯皇帝在那会时,就已经有了这个用方正化的打算了。

    张明伟一听,却是微笑着摇摇头道:“不是这个意思,陛下去召还他的时候,我想顺便让他从保定带人过来。”

23 还是有忠臣的

    崇祯皇帝一听,便知道保定那里又有忠烈之士,顿时心喜,连忙问道:“先生请说!”

    张明伟知道他的想法,便开口介绍道:“保定那边有一家人,是为张罗彦为首,兄弟六人。其兄张罗俊会在明年中文进士,他的弟弟张罗辅也在同年中武进士,另外还有其弟张罗善、张罗喆为秀才……”

    这一次,没有像江阴那般描述,也就少了壮烈之感,只是介绍而已。不过崇祯皇帝知道,这一家人肯定都是忠烈,便赞赏地点了点头道:“一门英才啊!”

    张明伟听了,露出敬佩之色继续介绍道:“崇祯十七年,京师被围,保定总兵马岱把保定防务委托张罗彦,而后杀家小救援京师。只是可惜京师这边开门迎贼,沦陷过早。张罗彦闻之,大哭而拜,挂崇祯钱以明志,散尽家财用于城防。然督师李建泰亲军为贼人内应,保定陷落……”

    听到这话时,崇祯皇帝不由得又异常愤怒。大明又是出了这种败类,而且还是官职高的,更没节气。

    “……张罗俊杀贼而死,张罗彦自缢死,他的两个儿子也投井死。”张明伟语气有点沉重地继续介绍道,“城池将要陷落时,两兄告诫张罗善,让他不要去死以保张家香火。但张罗善说有死节的大臣,不可没有死节的士民。而后和妻高氏领三个女儿投井死。张罗辅力大善射,杀贼力尽而死。张罗彦一家妇孺皆投井或者自缢死,共计死者二十三人。”

    不知道为什么,张明伟虽然本身的记性就不错,可明显感觉到,穿越之后,这个记性似乎更好了。以前看过的资料,全都能清晰地记起来。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久久无语。哪怕他身为皇帝没有体验过民间疾苦,可张明伟所描述中的生离死别,那种悲壮,他还是能感受和想象到的。这些事情,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坦然面对和选择的。

    良久之后,他才动感情地感慨道:“我大明还是有忠烈之士的啊!”

    之前一直听到的,大都是降贼,或者是降了建虏,这让他感觉很不好。如今有满门忠烈,用他们的性命践行气节,他自然是感慨了。

    其实,明末历史中,类似这样的满门忠烈还有很多。只不过那些没有节气的官吏也多,更为有名。加上满清有意地宣传,就给人一个印象,说明末官员都是没骨气的。

    此时,听到崇祯皇帝的感慨,张明伟便认真地说道:“陛下,类似这样的满门忠烈,其实还有不少。那会那个李建泰军中的监军御史金毓峒一家也是满门忠烈,为国尽忠。”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欣喜,连声说道:“好,好,好!”

    只有这样有节气、忠于大明的人多了,中兴大明才有期望!

    于是,在张明伟的要求下,崇祯皇帝给方正化的旨意中,再加上了要他带张罗辅和金振孙入京的要求。

    崇祯皇帝比较沉默,稍微过了一会之后,才苦笑着自嘲道:“看来朕真是有眼无珠,尽提拔那些软骨头了!”

    说话间,意气有点消沉,很显然,是受打击了。

    朱慈烺看看他父皇,脸上竟然露出了那种赞同的表情,不过还好崇祯皇帝没有注意到。

    “这也不能怪陛下!”张明伟见了,便开口安慰道:“陛下深居宫中,厂卫耳目又废,对外面的情况不了解,只能听朝堂上怎么说。而朝堂上的那些人,大都银钱开道,联手欺瞒于陛下。不过虽然如此,陛下提拔的人中,也还是有忠心臣子的。”

    这话让崇祯皇帝听得心中好受了一点,看向张明伟的眼神,竟然露出了期望之色。虽然没说话,可表情很明显,就是想听听他提拔的人中,还有哪些是忠臣?

    张明伟自然满足他,便给他讲述道:“崇祯十七年,周遇吉驻守宁武,差点就杀退了李自成的进犯,最终身中数十箭战死。其妻高氏,同样武勇,领数十妇人据山顶公署箭射贼人不得进,最后被贼人火烧,全无一人投降。”

    黄得功、孙应元和周遇吉都是勇卫营将领,属于御马监辖下,是崇祯皇帝的亲军。只是可惜兵力太少,而明末又是四处烽火,最终拆分了勇卫营四处救火,结果都是势孤力战殉国。

    这是崇祯皇帝直属的,算是他提拔的,听到这话之后,他的表情终于好过了一点。不过,他再犹豫了一会后,还是再问道:“那文官呢,可有忠臣否?”

    张明伟听了,点点头,当即给崇祯皇帝介绍了起来。

    大学士范景文,留遗言: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然后,投双塔寺旁古井而死。

    户部尚书倪元璐,同样留下遗书:南都还可有所作为,死是我的本分,不要用衣被收敛,暴露我尸,记住我的悲痛。而后,自刎而死。

    左都御史李邦华,在文天祥像前做绝命词,投缳自尽。和他一样的,还有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王家彦。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殉国之前让其子逃生去。但他儿子孟章明刚为进士,回答他父亲说:“君亡父死,我还有什么活头!”也自缢在他父亲边上。

    兵部郎中成德,不惧贼兵刀刃厉喝,于皇帝棺木前祭拜,而后回家,与其母及妻儿一起上吊殉国。

    …………

    说真得,京师沦陷的时候,直接殉国的大明官员数量还是不少的。但是,更多的官员苟且偷生而变节,以至于让后人的印象中,觉得明末文官就没有一个有气节的人!

    张明伟的脑中记忆格外清晰,把当初查到的资料,娓娓道来。虽然官职上有不少对不上,可毕竟是还有两年时间,官职不对也没什么奇怪的。

    崇祯皇帝听到这些死节的文官后,脸色终于好看了一些。等到张明伟说完之后,他便又马上问道:“那皇亲勋贵呢,有没有?”

    张明伟听了,点点头说道:“勋贵之中,忠烈以新乐侯刘文炳为首,一门上下共四十二人死节;驸马都尉巩永固和惠安伯张庆臻,皆是全家焚死;宣城伯卫时春全家十七人投井死……”

    边上的朱慈烺竖着耳朵听着,一直等到张明伟说完了,还没听到他想听的,便有点忍不住,连忙问道:“先生,那我姥爷他们呢?”

    他问话的同时在想着,会不会是死节事迹比较突出,因此张明伟会单独拎出来说。

    听到他的这个问话,崇祯皇帝不由得也更为关切地注视着张明伟,听他怎么说。

24 周奎的破事

    张明伟听到他这话便明白,太子的姥爷,自然就是周皇后的亲爹,即后世也算是有名的那个周奎了。

    想起周奎的事迹,他不由得注视着朱慈烺,目光中透出了一点怜悯,一时之间,并没有说话。

    边上的崇祯皇帝看到他这表情,便想起自己这个丈人的所作所为,不由得心中一沉。

    朱慈烺却没想那么多,只是催着张明伟道:“先生,快说啊!”

    张明伟的表情严肃,缓缓地说道:“京师城陷之时,嘉定伯周奎没有殉国,这是确定的事情。”

    对自己这个老丈人的性子,崇祯皇帝在武清侯那事中,就已经见识过了。此时听到张明伟的这话,并没有多少意外。因此,他相比朱慈烺,就没有什么情绪上的波动。

    而朱慈烺一听这话,就稍微愣了下,脸上明显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不过还是有点不甘心,便马上追问道:“那后来怎么样,是不是还有什么不确定的消息?”

    张明伟听了,便继续严肃地说道:“有史记载的一件事,就是李自成进京之后,追赃助饷,嘉定伯在妻子、媳妇被迫自缢、长子被打死、自己和次子、侄子被严刑拷打几乎丧命的时候,不得不交出了五十余万银子。”

    还有一个说法,是说有三百多万两银子,他觉得这个太夸张,就选择了小一点金额的这个说法。

    可就算这样,却让崇祯皇帝失声惊叹道:“这么多?”

    张明伟听了,便转头看向他道:“史料上是这么写的。”

    “先生,还有呢?”朱慈烺没有多少概念,只是又追问道。

    张明伟听到,便又转回头,看向他说道:“第二件不确定的事,有说城破之时,太子没有走脱,被臣子献于闯贼。而后李自成携太子征讨吴三桂,不料建虏突现,遂兵败一片石,仓皇西逃,随后太子从此下落不明。”

    听到这话,朱慈烺眨眨眼睛,在脑中过了一下自己的将来之后,便有点疑惑地问道:“这和我姥爷有什么关系么?”

    张明伟听了,点点头说道:“建虏入关,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京师。随后就发生了清初有名的南北太子案,牵涉到了嘉定伯和太子。”

    顿了顿,他看到崇祯皇帝和朱慈烺都非常关心的样子,便继续说道:“据说,太子从闯贼军中走脱,回到京师,去嘉定伯府看望坤兴公主。但嘉定伯不敢认,而坤兴公主闻讯而出,两人抱头大哭,惊动邻里。嘉定伯便把太子献于建虏摄政王多尔衮……”

    听到这里时,朱慈烺不由得傻眼了,想不明白,怎么可能会这样呢?那是自己的亲姥爷啊!

    而崇祯皇帝则又是紧握拳头,很是愤怒,却还努力压抑着。

    “……当时建虏是打着为陛下报仇的旗号进关,突然冒出了个太子,那建虏就该扶太子登基才是正理。”张明伟继续讲述道,“不过这显然不可能!于是多尔衮召集大明降臣辨别,太子侃侃而谈,叙述旧事,但那些降臣却羞愧不敢认。多尔衮又令嘉定伯指认,结果嘉定伯说是冒充的。但还是有其他人说,太子是真的。最终,多尔衮关押了太子在大牢,之后死于牢内。”

    “不可能,这不可能……”朱慈烺听到这里,实在难以置信,便嚷了起来。

    本来他是期望他姥爷能为国死节,结果没有,就已经被打击了一下,随后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姥爷竟然还做出了出卖他的事情,让他一时之间,真得没法接受!

    看他这样子,张明伟是真得有点同情,便安慰他道:“我刚才说了,这个事情并不确定,正史上所记载有关太子的事情,只是到了京师被闯贼攻破那一日。当然了,这个正史也是建虏所编。”

    虽然他是这样说,可崇祯皇帝却没想出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顿时就更怒了。听到朱慈烺还在那嚷着,便厉喝一声道:“够了!”

    被他这么一喝,朱慈烺吓了一跳,立刻就闭嘴不敢再嚷了。

    崇祯皇帝见了,便转头看向张明伟,叹了口气说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但是,有些人,就算没到那份上,朕大概心里也有数!”

    他这话的意思,显然是指周奎。不过张明伟大概也能猜出来,估计崇祯皇帝没想到周奎会劣质到这等程度,因此才有之前的愤怒和此时的叹气。

    听到崇祯皇帝这话,聪明的朱慈烺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可还是觉得有点难以置信,就问崇祯皇帝道:“父皇,难道这事会是真的?”

    “真假并不重要了,孩子……”崇祯皇帝有点慈爱地安抚了一句,随后看了一眼张明伟,然后才继续有力地说道:“朕和先生会中兴大明,不会让那样的事情再发生的。”

    说话间,看到朱慈烺的情绪很低落的样子,他便劝解道:“其实朕之前就对他不满了,竟然帮着武清侯来糊弄朕,就让朕有点想不明白他这是为了什么?如今想来,他是怕武清侯那个口子一开,他可能也会破财的缘故吧!”

    边上的朱慈烺听了,心中明白,他父皇都这么说了,那估计是不会有错。然而,虽然如此,他的情绪始终好不起来,似乎还有一点不愿相信的样子。

    张明伟看他这样子,便开口说道:“毕竟过了四百多年,真真假假也未必可知。不如这样,陛下不妨向嘉定伯借钱看看,看嘉定伯是怎么个说法?”

    历史上崇祯皇帝借钱,周奎那幺蛾子的事情,是要到崇祯十七年初才会发生。

    听他这么一说,朱慈烺不由得心中又燃起一线希望,万一呢?

    说真的,他的这个想法,就连崇祯皇帝都有。于是,就见崇祯皇帝当即点头说道:“好,明日一早,朕就找个由头试他一试。”

    毕竟是太子的姥爷,皇后的亲爹,大明朝的国丈,总不能因为以后可能的事情就先把他给定罪了。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时想起什么,便严厉地对朱慈烺说道:“这事情,不得走漏一点风声。要是提前通风报信,就试不出来了,知道么?”

    “儿臣明白!”朱慈烺听了,连忙回答道。就连侧殿的坤兴公主,也答应了一声。

    听到他们的答复之后,崇祯皇帝忽然由此联想到了什么,便立刻表情严肃了起来。

25 先生你会死么

    于是,就听崇祯皇帝对侧殿方向那说道:“媺娖,你且进来一下!”

    “……”张明伟和朱慈烺一听,都是哑然,有点不知道崇祯皇帝这是要干什么?

    侧殿那边似乎也愣了会,稍微过了一会之后才答应了一声。

    再过一会之后,才见朱媺娖穿戴整齐地过来,不过她始终低着头,隐约可见,脖子都红了。

    这妮子害羞!张明伟见了,不由得好笑,虽然自己这边都上床了,可都还穿戴整齐。以后要是自己光下膀子的话,他是自己侍女,不知道会怎么样?

    他在这胡思乱想着,却听崇祯皇帝用非常严肃地表情交代他的子女道:“先生的来历,以后就要烂在肚子里,只局限于我们三人,外加一个王承恩知道,明白么?”

    如果别人都知道张明伟来自后世的话,必定会乱套,崇祯皇帝不想这样!

    听到这话,朱慈烺和朱媺娖的脸色都变得严肃起来,认真地点点头。其中朱慈烺又开口问道:“母后呢?”

    “朕说了,只局限于我们四个人知道,还听不懂么?”崇祯皇帝一听,有点生气了,声音都变得严厉了一点。

    朱慈烺被训得似乎缩了下头,可还是有点犹豫,最后还是鼓足勇气说道:“可是……可是先生实在太奇怪了,说话衣着,就连头发都是短的,肯定会有人怀疑!”

    听到他这话,崇祯皇帝看了一眼张明伟的脑袋,然后转回头,又看着他的子女严肃地说道:“不管,他们要怀疑,就怀疑去好了。”

    张明伟听到这里,也跟着插嘴说道:“如果我不是穿越到了陛下面前,如果不是有手机的影像能证明,谁都不可能猜到,竟然会有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

    说到这里时,想到再也回不去了,便轻轻一叹道:“就连我自己,其实都是难以置信,竟然被我遇到了如此难以置信的事情。一下子就再也回不到我所熟悉的环境,也和我的父母、亲朋好友永别了!”

    听他说得有点伤感,朱媺娖不由得抬起头来,看向他,脸上露出一丝同情,也忘记了害羞。

    崇祯皇帝见他情绪不高,便连忙安慰他道:“先生穿……穿越到了朕的面前,这定然是上天的安排。先生且放心,朕和朕的家人,以后不就是你的家人么?”

    也不知道有意无意,一下子又透露出了他的某个心思,这让朱媺娖一下回过神来,顿时又闹了个大红脸,一下低下头去。

    朱慈烺则是咧嘴傻笑,不过忽然之间,他想到了一种情况,顿时脸色大变,连忙说道:“先……先生,你既然来自后世,要是中兴了大明,改变了历史,那……那你会不会消失了啊?”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傻眼。对啊,要是改变了历史的话,张明伟突然消失了怎么办?

    张明伟本人听了,倒是没什么,回答朱慈烺道:“这倒没什么,后世有一种科学理论叫做平行空间。讲得是如果历史发生了改变,就如同一条道路有了岔道,会往另外那条岔道而去,并不影响原有的那条路。也就是说,有可能我会存在多个空间中。当然,这只是理论,以我那个年代的科技水平,还没法证明。”

    顿了顿之后,他又一笑说道:“且看着好了,如果我有一天突然消失了,那就说明历史的改变还是影响到我,这种平行空间的理论就是不对的。如果我没有消失,那就说明了平行空间的理论应该是对的。”

    虽然他是在说笑,可崇祯皇帝和他的子女却笑不起来。因为他们是一万个不想张明伟消失的。可他们又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等着看,最多是心中祈祷,那个什么平行空间的理论是对的。

    沉默了一会之后,还是朱媺娖抬起头来,看着张明伟,红着眼睛问道:“先生,你……你要是消失,那不就是……是死了?”

    崇祯皇帝听得心中一凛,可不就是,张明伟要是消失的话,不就等于死了么?如此一来,那他还愿意帮自己改变大明,改变历史么?

    这么想着,他立刻盯向张明伟,想听他怎么说。

    只见张明伟没有沉默,甚至连想都没有想,只是微微一笑道:“死又没什么可怕的,每个人都会死不是?我既然碰上了穿越这种只存在传说中的事情,有能力改变历史的情况下,与其躲到山里去苟且过一辈子,还不如轰轰烈烈地活这一辈子,哪怕活得短了一些,那也是值了!”

    他这话,还真不是面子话,而是他真得这么想的。

    崇祯皇帝始终看着他,感受到了他的真诚和激情,不由得双手一拍,击掌赞道:“先生不愧是先生,就朕来说,你已身兼孔孟之道也!”

    渊博的学识,舍生取义的人生观,真得折服了他。

    朱慈烺和朱媺娖也是目光闪动,带着崇敬之意看着他。这种目光,是之前所没有的。

    张明伟看着他们的样子,他自己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一个不小心,就暗合了先贤之道,这真不是故意的。他相信,后世的大部分人遇到自己这种情况,恐怕都会做出和自己一样的抉择。

    此时,崇祯皇帝感慨了一下然后正想再说之时,忽然,就听到坤兴公主惊诧地叫了起来:“天要亮了!”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便转头看向窗外。果然,隐隐地,似乎黑夜已经过去,该是露出曙光了!

    “怎么这么快?”崇祯皇帝不由得感慨了一声,明明感觉时间没过去多久,还有很多事情要请教先生,却不料,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竟然聊了一个通宵了!

    张明伟打了个哈欠,也是笑着说道:“还真是,一眨眼就天亮了!”

    崇祯皇帝听到,看向他,不由得带着歉意说道:“拉着先生彻夜长谈,真得就是一宿,实在是耽搁先生休息了!”

    “……”张明伟听了,不由得无语。这个话好像不应该从皇帝口中说出来的吧?

    心中虽然如此想着,他其实还是很有点自得的,便微笑着回答道:“我年轻,没事!倒是陛下要保重身体才是!”

    崇祯皇帝听了,笑了笑刚要说话时,就听到殿外传来声音道:“奴婢王承恩回来复旨!”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便转头看向殿外吩咐道:“进来吧!”

    不一会,就见王承恩快步入内,到达床前奉上手中的一份奏章,向崇祯皇帝奏道:“万岁爷,审问王德化的事情,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他历年的账册都在里面,宫里的财物基本也清点完成,回头奴婢再去宫外清点财物。”

    就这么一晚上的时间,王承恩就做到了这个地步,不得不说,这效率确实很高。

    不过崇祯皇帝只是“嗯”了一声,便接过奏章看了起来。不用说,这一看之下,他的心情就不好了。

    但是这一次,他没有再像上一次那样生气。只是阴沉着脸,默默地翻了一遍。

    这期间,谁也没说话,都等着他看完这份奏章。

    过了好一会之后,崇祯皇帝忽然抬头,看向张明伟说道:“长安街明照坊的这处宅子,就给先生当个落脚的地方吧!”

    边上的王承恩一听,顿时一惊,随后便很是羡慕。

    崇祯皇帝所指的这处住宅,他当然知道,是王德化在宫外最主要的歇息地。占地极广不说,还临近紫禁城,是京师最贵的房子之一。最为关键的是,这种地理位置的房子,还是如此大的房子,那是有价无市,就算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的。

    他正在想着,就见崇祯皇帝又转过头,对他说道:“里面的东西就不要动了,都留给先生用。”

    “奴婢遵旨!”王承恩一听,连忙答应一声。

    这个时候,他已经从惊讶中回过神来了。以先生的身份,皇上赏赐这么一处豪宅,并没有什么可以稀奇的。

    然而,他却不知道,张明伟自己却是傻了。

    刚才王承恩的惊讶羡慕,他是看在眼里的。大概这处宅子在什么地方,他也是知道。作为一个穿越人士,那是立刻联想起这处宅子如果在后世的话,会是什么价钱!

    啧啧,看来穿越福利确实不错。如果不是这穿越的话,打死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房子吧?

    他在这么想着,却听崇祯皇帝又交代道:“还有这些粮田,也都赐予先生。如此,多少算是有个家的样子了。”

    有房有田,还有了内定媳妇,这就是穿越开局福利?张明伟听了,心中不由得想着,如果后世的人知道有这穿越福利的话,会不会羡慕得要死?

26 难以置信

    此时,又见到崇祯皇帝招呼坤兴公主朱媺娖道:“你回去收拾一下,带心腹之人,今日就搬去先生那边吧。”

    这还真是雷厉风行,都不带一点含糊的。

    朱媺娖虽然已经坦然接受了自己要为中兴大明出力,也被张明伟渊博的见识折服,可猛然间听到这话,还是有些害羞。不过还是咬咬银牙,点点头答应了下来。

    崇祯皇帝接着转头看向王承恩又吩咐道:“那府上原有的人,全都清理出去,越快越好。另外,先生这边,暂时还没有可靠人手可以使唤。你看看有什么人,务必忠心的,先借给先生这边用,等先生府里有了人,再回宫便是。”

    王承恩一听,连忙回应道:“万岁爷放心,奴婢立刻就去安排。”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这才转头看向张明伟,带着一点歉意说道:“先生孤身一人,这点家当置办得有点仓促,还请先生不要介意!”

    “……”张明伟听了,心中无语,这还不要介意?好吧,我不介意,我是真不介意!

    没等他开口,崇祯皇帝就又开口对他说道:“如今已经晚了,国事繁忙,朕得去忙了。先生一宿未睡,就先休息一会,等新府就绪之后,朕让王承恩来领先生过去。”

    说完之后,他就下床,看他样子,是准备上朝去了。

    好吧,就知道你是个勤勉的皇帝,一宿未睡,天一亮竟然又要去上朝!你这活儿,还真不是人干的,送我都不要!

    张明伟心中如此想着,便连忙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都不休息,我又有什么需要休息的。要不,我就先熟悉下这个时代?”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想了下,然后便点点头道:“如此也好,就劳驾先生随朕一起去文华殿听听吧。”

    说完之后,他看了下张明伟,然后转头吩咐王承恩道:“先生会先暂且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替朕执掌锦衣卫。但如今手头无人,还要等几天,你且先去拿一套锦衣蟒服给先生用。”

    大明皇帝赏赐的服装分四等,依照等级顺序从高到低分别是蟒服、麒麟服、飞鱼服以及斗牛服。

    其中蟒服的形制基本参考曳撒、有和圆领袍结合的形式,也有和衮服结合的形式。一般太监、锦衣卫,采用曳撒形制,因为太监和锦衣卫在宫廷内的任务需要大量运动,方便的曳撒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崇祯皇帝此时所说的,就是这种蟒服。

    赏赐蟒服给张明伟,由此可见,张明伟在崇祯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作为明白内情的王承恩倒也没有特别吃惊,连忙答应一声,就赶紧出了殿门让人去取蟒服了。

    坤兴公主这边,也辞别她父皇和张明伟,回去做搬家的准备了。

    朱慈烺见了,便问崇祯皇帝道:“父皇,那儿臣呢?”

    崇祯皇帝听了,看着他说道:“你也且去收拾东西,不日即将南下办大事的。”

    朱慈烺一听,很是兴奋,连忙向他父皇和张明伟告辞,也赶紧去准备了。

    ………………

    这过去的一夜,对于皇宫里面的人来说,绝对是无法平静入睡的一夜。特别是王承恩一系奉旨查抄王德化上下,这动静就是再怎么低调,也是低调不起来的。

    原堂堂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这个事情,绝对是非常劲爆的,只要有可能,是个人都想知道怎么回事。

    不过对于周皇后来说,她更是关心另外一个。昨夜崇祯皇帝实在太反常,甚至还牵扯到了太子和坤兴公主,这让她很是忧虑,不知道出了什么大事?

    但是她一向恪守宫规,坚持后宫不得干政的原则,一直没有去打扰崇祯皇帝。可是,这不代表她什么都不做。

    这不,坤兴公主和太子刚出去,就被她派来的人给叫去了。

    看着一对子女给自己见礼,周皇后就立刻明锐地发现了什么,当即皱着眉头问道:“你们一宿没睡?”

    这时候的朱慈烺和朱媺娖,还是很兴奋,当即都是连连点头。

    周皇后一见,更觉奇怪了。她虽然不想关心外面,可松山之败这么大的事情,她还是知道的。因此,她知道崇祯皇帝的心情必然非常差。

    由此,王德化被崇祯皇帝给处置了,并不是没法想象的事情。可是,她却是非常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一对儿女,看着好像很兴奋,很高兴的样子,这不应该啊?

    朱慈烺看到周皇后的样子,一下便猜出了她的疑惑之意,便笑着说道:“母后,大明有救了……”

    谁知他刚说到这里,就被朱媺娖用急促地语气打断道:“父皇说了,要保密!”

    “……”周皇后一听无语,什么事情竟然对自己要保密?

    如此,她心中更是狐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什么情况?

    朱慈烺听到提醒,转头看向他妹说道:“我知道,父皇要保密的事情,我当然不会说了!”

    “……”周皇后听得又是无语,看来,连她这个皇后都没权知道,这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了?

    她越发迷惑,心中也就越发好奇了。不过平时她也严格要求自己,因此便没有追问,就等朱慈烺和朱媺娖自己来说。

    就见朱慈烺回答完朱媺娖的话之后,便转回头看向周皇后说道:“母后,儿臣奉父皇之命,要南下应天府去做大事,可以帮到父皇,帮到大明!”

    言语之间,带着浓浓地自豪感。

    “你……”周皇后一听,大为惊讶,甚至可以说有点难以置信,“你父皇真得这么要求的?可是……可是你还小,且太子离京也没有先例啊!”

    一听这话,朱慈烺顿时就有点不高兴了,连忙分辨道:“母后,儿臣已经不小了!儿臣已经能为父皇分忧了,真得!”

    不要说他已经十三周岁,就是十八周岁了,估计在周皇后眼里,也还是一个孩子。因此,不管朱慈烺怎么分辨,周皇后都有点难以置信。

    然而,还没等她反应过来,朱慈烺这小子竟然知道转移注意力,说出了让她更难以置信的事情道:“还有妹妹,也要为父皇分忧,马上就要收拾东西去当先生的侍女了!”

27 懵逼状态中

    “什么?”周皇后被彻底搞糊涂了,满脑子浆糊,“什么先生?什么侍女?到底什么和什么?”

    这个事情,真得是前所未有之事,任凭谁第一次听到,都会以为自己听错了。

    朱慈烺感觉这事儿可能让他母后难以接受,便转头看向朱媺娖道:“是你自己亲口答应的,你自己和母后说吧!”

    朱媺娖倒没什么犹豫,而是看向周皇后,认真地说道:“父皇提议,女儿自己愿意,要给先生去当侍女。这会儿就要回去收拾东西,搬去先生府上了。”

    “……”周皇后听得傻在了哪里,一脸地不可思议,甚至连嘴巴都忘记了合拢,只是愣愣地看着自己女儿。

    过了好长一会之后,周皇后终于回过神来,看看朱慈烺,然后又看向朱媺娖,还是疑惑地说道:“你再说一遍,你说要去干什么了?”

    朱媺娖听了,态度坚决地提高了声音回答道:“女儿要给父皇分忧,给先生当侍女!”

    边上的朱慈烺看到这里,也帮她说话道:“我和妹妹都不小了,如今大明风雨飘摇,岌岌可危,都要帮父皇,尽我们身为天家子女的一份力。”

    他是太子,这么做的理由更充足,毕竟这个江山以后是他的,因此,说话语气都是很坚定。

    “不是!”周皇后还是懵了,有点急,但还是晕着头问道,“这个先生是谁?我怎么就没听说过有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竟然让陛下要自己的女儿去当侍女?”

    听到这话,朱慈烺和朱媺娖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眼神中会意:母后当然没有听说过,因为他昨天才穿越到大明!

    “母后很快便能知道先生了!”朱媺娖自己回答周皇后道,“昨夜父皇还和他秉烛夜谈,都是一宿未睡。先生的学识,当世无人能及,中兴大明,就在先生身上。”

    “是啊,母后,先生乃是当世卧龙!”朱慈烺听了,也是附和着说道。

    谁知朱媺娖一听,却是转头对他说道:“诸葛孔明又怎么可能及得上先生的才华,甚至我觉得,孔圣都不一定比得上先生!”

    朱慈烺听到这话,想起张明伟无所不知的学问,随口戳穿油锅把戏,还有他看到的那些后世影像,便点点头说道:“没错,估计得卧龙和孔圣加起来,说不定才能比得上先生!”

    “……”周皇后彻底懵了,怎么自己这对女儿说得每个字,自己都听得明白。可为什么他们说完之后,自己还是一头雾水呢?

    这个时候,什么王德化的事情,被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消息轰炸,她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母后,要是没事,儿臣就去准备了。”朱慈烺看周皇后没什么反应的样子,便马上说道,“父皇说了,不日南下,免得回头手忙脚乱!”

    朱媺娖一听,立刻跟着说道:“那府邸说不定很快就收拾出来了,女儿也要赶紧去准备,得早点搬过去。”

    “……”周皇后还在发蒙状态,见到他们两人想要走了,才回过神来,便立刻大声说道,“你们站住,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这脑子……脑子都乱成一团麻了!”

    朱慈烺和朱媺娖一听,不由得相视无语,感情说了这么多,母后竟然什么都没听进去!

    其实也不是,用准确地话说,是听进去了,但是没法理解!

    于是,朱慈烺只好又把话重复了一遍,大概说了下。当然,关于张明伟的来历,还有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崇祯皇帝有过严旨不能交代的,就都没敢说。

    可是,哪怕是第二次再听,哪怕朱慈烺说得条理也更清楚了,周皇后也还是觉得有点晕头,不由得伸手用力揉了揉自己的脑门。

    终于,她想到了事情的关键,便放下手,对面前两人说道:“你们先等等,我去请旨,先见见这个先生再说!”

    虽然她严格要求自己,后宫不得干政。但是,如今的事情还影响到了后宫,关系到了她的一对子女,就算是她,也忍不住要问个明白了。

    朱慈烺一听,便开口介绍情况道:“父皇赐先生蟒服,如今已带着他去文华殿议事了!”

    要是平时,皇帝赐出蟒服,这个事情也是很大的。一般来说,赐个斗牛服,飞鱼服什么的就差不多了,蟒服是真得非常少见的。

    可此时,周皇后并没有在意这个。毕竟相比赐蟒服来说,自己女儿要去当侍女这事,才是最让她操心的了。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之事!

    然而,她还没有说话,朱媺娖就猜出来了。顿时,就见她用非常认真地表情说道:“母后不用为女儿操心,这是我自愿的。而且先生对女儿也是极好,这一点,皇兄可以作证!”

    “……”朱慈烺听得无语了一会,先生对自己妹妹极好?

    不过他很快想起,这个当侍女的事情,是先生征求了妹妹本人的意愿才肯答应,另外还不让妹妹随侍,规定以后用膳都是一起上桌用膳,压根没有把妹妹当侍女的意思。

    这么想着,在朱媺娖的注视之下,他连忙点头道:“对对对,先生对皇妹是好的。”

    周皇后看着他们唱双簧,忽然心中冒出一个感觉:雏鸟的翅膀硬了,想要自己飞了?

    她还想说,却又被朱媺娖抢了先,用大义凛然地语气说道:“母后,我们大明的江山社稷,真得到了最危急的时候。身为天家子女,不要说当侍女,就是去死,女儿也是愿意的。”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之后,脸上又露出了一丝憧憬,声音都柔和了一分道:“而且女儿奉父皇旨意,半步不离先生。说不定女儿这一生,将会过得轰轰烈烈,不似以往任何一个公主,不枉有此一生!”

    周皇后感觉到了她的内心情感,怔怔地看着女儿,又转头看看儿子,她心中明白,这事怕是成定局,就算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

    这么想着,她的脑海中,忽然涌现出一个非常强烈的念头。一定要见见这个所谓的先生,他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竟然让自己的一对子女如此崇拜,还让自己的夫君做那么反常的决定?

    周皇后是不知道,不止是她,此时的张明伟随驾到达文华殿,也立刻成了焦点。

28 祭文

    文华殿议事,一般来说,是外廷内廷的重要官员齐聚商议朝政大事。也就是说,外廷的内阁,六部尚书,都察院上官,如果必要的话,六科给事中也会到场。而内廷的话,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可这一次,外廷官员先到文华殿等候的时候,就发现了很多反常。事实上,可以说是进紫禁城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不对了。

    之前没时间,此时在等待的时候,才寻着各自要好的人低声议论着。

    “宫门刚开,秉笔太监王公公就领着大队人马出宫而去。看那气势汹汹的,好像出了什么事情。”

    “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的!那些宫中禁卫,竟然都是目不斜视,全然没有以前那种懒散的感觉!”

    “对,还有,宫中巡查的宦官,似乎也换人了!”

    “……”

    这些文官正在议论着时,忽然,就见到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过来了。

    这一见之下,他们又是吃惊。其中首辅周延儒便问其中一人道:“王公公呢?司礼监怎么只来了你们几位公公?”

    那秉笔太监听到,想要回答,可刚张开口,忽然想起了什么,便马上闭口不言,自去位置上站了。然后,这几个秉笔太监全都一个德性,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犹如一尊尊的泥菩萨。

    他们的这个举动,顿时让周延儒等人大吃一惊。不用说,宫中绝对出了大事,要不然,平时和和气气,见面绝对打招呼的这些秉笔太监,绝对不会如此表现!

    于是,一帮子文官都把目光集中在周延儒身上。意思很明显,你是首辅,还不赶紧去搞清楚,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周延儒的眉头皱成了一团,他实在想不出,宫中到底出了什么情况?最近的大事,应该就是松山之败。可是,这个松山之败,应该和宫内也没多大关系吧?难道是皇上震怒之下,迁怒宫中,所以倒霉了一大批人?

    不能确定之下,周延儒心中也有点惶恐。不明白情况,待会见皇帝的时候,万一也触了霉头怎么办?因此,在稍微斟酌之后,他便再次问那个秉笔太监道:“高公公,有什么事儿,不能先通个气么?我们做臣子的,还不都是不想让陛下生气,对不?”

    问话的同时,心中想着,要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在就好了。凭自己和他的交情,有什么事情肯定会事先通气的。

    听到这话,那个高公公睁开眼睛,看了他一眼。可没想到,他竟然又闭上了,还是没理睬。

    这一下,周延儒就算是泥性子,也有点生气了。好歹他是内阁首辅,如此和蔼悦色地,再三说话,竟然一点面子都不给他。

    不过说真的,他生气也没用。就算他是内阁首辅,也管不到内廷。因此,一时之间,他有点难以下台,胡子一翘一翘地,显然在努力平复怒气。

    正在这时,忽然传来一声喊,崇祯皇帝来了。

    于是,文华殿内的这些文官全都各就各位,迎接崇祯皇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礼完毕之后,一般是崇祯皇帝的“众卿平身”。可是,这一次,一众人等,却听崇祯皇帝在上头说道:“来啊,给先生赐座!”

    “给先生赐座?”底下的文官也好,还是宦官也罢,都很是吃惊,哪来的先生,什么样的先生?

    这么想着,他们便纷纷偷眼查看情况。

    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顿时吃了一大惊。

    就见丹陛下面,一名内侍正端了一条圆凳过去,一名穿蟒服的陌生人,也不谢恩,好像有点不习惯地直接坐了。

    “……”看到这一幕,文官宦官皆是震惊,满脑子地,都是疑问。

    这是何人?竟然穿着蟒服!为何以前从未见过?

    刚才皇上好像称呼为先生,可为何如此年轻?这是何德何能竟然能当皇帝的先生?

    最让他们诧异的是,这人似乎傲慢无比,皇上赐座竟然好像理所当然一般?

    …………

    总之,张明伟立刻就成了文华殿内焦点所在。

    正在这时,崇祯皇帝的声音响了起来:“都起来吧!”

    不管是言辞,还是语气,都有点不客气的意思。这让文官宦官突然惊醒,连忙依礼而起。

    崇祯皇帝也没有先介绍张明伟,而是语气冰冷地说道:“奏事!”

    这态度的变化,也怪不得他。昨夜的时候,他看到了王德化的那个账册上,就有他面前的这些所谓重臣中的绝大部分人,甚至连首辅周延儒都在内,如何能让他不恼火!

    要知道,能被他提拔到这么高的位置上,当然是他觉得值得用,是受他十分信任的人。

    听出崇祯皇帝很不高兴,周延儒便想起司礼监的反常,心中不由得忐忑,想了下,便准备先捡好听地说,就咳嗽一声出列奏道:“这是微臣奉旨所写的祭文,恭请陛下御览!”

    周延儒的才华,那确实在明末群臣中是杠杠的。他在二十岁就连中会元、状元,二十七岁时就被封为内阁首辅,是大明朝最为年轻的内阁首辅之一。

    此时,他自己感觉,这篇用于祭奠洪承畴的祭文,那是妙笔生花,把一个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完美地呈现了出来。崇祯皇帝看了,肯定会赞赏,如此一来,心中不快就会缓解很多,大家也就不用这么惶恐了。

    可谁知,崇祯皇帝一听他这话,顿时就想起那个自己认为国之干城,以为天下人表率的洪承畴,竟然那么没骨气,不但投降了建虏罔顾圣恩,甚至还帮着建虏出谋划策来对付大明!

    一想到这,他就非常地生气,猛地一拍御案,发出“啪”地一声,动静很大。

    崇祯皇帝突然之间雷霆大怒,吓得周延儒等人,连忙跪下,个个低着头不敢说话。同时心中也是纳闷,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说错了,竟然引来皇帝如此龙颜大怒?

    唯独坐在那里的张明伟知道,他看着周延儒,心中忍不住叹道:“哪壶不开提那壶,活该你倒霉!”

    作为旁观亲历者,虽然崇祯皇帝的怒气并不是冲着他来的,不过他还是感觉到了,皇权的威严,在这个时代还是很高的。

    这些文官,可以欺瞒皇帝,但绝对没有那个胆子敢不鸟皇帝,哪怕崇祯皇帝是末代皇帝也是一样。

    而此时,崇祯皇帝在发怒之后,忽然感觉自己的这个发火,好像有点过头了。毕竟周延儒写那祭文是奉旨行事,他们又不知道洪承畴会投敌。

    于是,文华殿内,诡异地安静了下来。

29 先生此言甚好

    过了一会之后,还是崇祯皇帝自己打破了这个安静,冷声说道:“洪贼投了建虏,所有那些东西,都撤了!”

    一听这话,文华殿内所有的文官太监,全都抬头看向他。一个个的,哪怕不少人城府很深,都是忍不住露出惊诧之意。

    要知道,洪承畴这个人,一直是大明朝文官中的典范来的。

    他家境贫寒,十一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之余去学馆外听课。可就算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最终还是在二十三岁时中举,次年中了二甲第十四名。

    洪承畴做官之后,很会做人,谁也不得罪,哪怕在天启年间,魏忠贤权势滔天,可他照样升官。崇祯皇帝登基之后清算阉党,他也没事。

    随后洪承畴显露出统兵剿贼方面的天赋,如此一来,更是升迁神速,二十七岁的时候当上了延绥巡抚,成为大明的封疆大吏。

    这样的经历,不是励志榜样还能是什么!

    也因此,听闻已经是蓟辽督师的洪承畴兵败,所有人都认为,他肯定是以死殉国了。为此,崇祯皇帝决定亲自设坛立祠祭奠他,而群臣都不没反对。这种情况在党争如此严重的明末,不得不说很少见的。

    其他臣子,比如孙承宗还不是战败,是告老还乡后全家死节的,都没有这样的殊荣!

    因此,当文华殿内的众人听到他叛变投敌的消息之后,那是真得相当吃惊。

    其中一个阁臣叫张四知的,忍不住还是确认道:“陛下,这消息是否有误?”

    其他人听到,甚至暂时都忽视了张明伟,全都在盯着崇祯皇帝等回答。

    然而,崇祯皇帝却是脸色一沉,并不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冷声喝道:“奏事!”

    殿内众人见了,便知道大概率是真的,或者说,肯定是真的,难怪皇上会这么生气!

    这一刻,所有人都觉得找到了崇祯皇帝为什么会那么反常的原因,实在是这个洪承畴太辜负圣恩了!

    周延儒明白了这些,不由得暗叹自己倒霉,早知道这样,稍微忍下,皇上公布了这个消息,自己就不会拿祭文去触霉头了。

    这么想着,他立刻把那封祭文揉成一团塞进袖子里,然后义愤填膺地奏道:“陛下对洪承畴恩宠有加,君恩似海,他却如此寡廉鲜耻,做出这等无耻至极之事,实在是罪无可赦。”

    说到这里,周延儒提高了声调,非常气愤地说道:“微臣建议,诛其九族,以儆效尤,为后人戒!”

    “臣附议!”内阁辅臣魏照乘出列附和。

    “臣附议!”

    “……”

    哪怕之前有人投敌,大明这边也没有说要诛杀九族的先例。可此时,不少文官纷纷出列附和,全都是义愤填膺的样子。

    不得不说,大明文官投降建虏的,还真得极少。类似洪承畴这样的大明高级官员投降建虏,到现阶段,至少他是第一个,是严重损害了文官集团的自尊心。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去骂那些武夫?圣人之道,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类似的道理,越是对洪承畴寄予厚望,他的这种投降行为就越是让人伤心。

    说真的,此时的崇祯皇帝被他们这么一建议,不由得还真是心动了。沉吟片刻之后,他便看着张明伟的背影,换了和缓的语气问道:“先生以为如何?”

    他这一问话,文华殿内的这些人,这才想起来,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人,这人到底是谁啊?

    张明伟没管那些文官,而是站起来转向崇祯皇帝,想了下抱拳一礼才说道:“洪承畴投敌之事,谁都没想到,就算是他家人,应该也没想到。不算他投敌的话,至少他以前对大明的功劳不小,株连九族这种,就算了吧!”

    他这么说并不是为了替洪承畴说话,而是他记得,洪母骂子的事情,且洪承畴投敌也不被他的兄弟接受。总之,这种数典忘祖的事情,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会认可的。

    崇祯皇帝不知道这些,可他却是很听张明伟的话,因此,在张明伟说完之后,便对群臣说道:“此事就听先生的,就这么定了。”

    “……”文华殿内一众人等听了,不由得面面相觑,皆是无语。

    他们当然看出来了,刚才皇帝是倾向于要灭族治罪的。但是,被这个奇怪的人一说,立刻就改了主意。

    这且不说,他们都是人精,从刚才皇帝和这人的对话中,他们就立刻感觉到,皇帝非常地在意这个人的意见。这让他们嫉妒的同时,又增添了一份好奇,这人,到底是谁啊?

    这口音也很奇怪,好像和南边的有点像,但是,仔细想去,又不觉得像南边什么地方的。

    这到底是什么人?

    不过好歹是在御前,虽然他们非常想知道这人是谁,可皇上不说,他们也不敢打听。要是皇上想说,自然是会给他们介绍的。

    只有那些司礼监秉笔太监心中大概有数,他们听说了昨天宫里来了个非常奇怪的人,和皇上、太子以及坤兴公主见面,随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大事。估摸着,眼前这人就是!

    他们正在想着,就听崇祯皇帝沉着脸又补充说道:“把那些祭坛忠祠什么的都给撤了,真是给朕丢脸!”

    大明如此高级官员、圣人门徒投降叛逆,实在是把皇帝和文官的脸都丢尽了。

    这么想着,这些文华殿内的人正想开口附和时,却听张明伟先开口说道:“陛下,且慢!”

    “……”众人一听,又是一愣,什么意思?难道这人还不同意皇帝的意思?

    崇祯皇帝也有点搞不明白,不过却知道张明伟肯定有他的道理,便和缓了语气问道:“先生有话请说!”

    “……”文华殿内的这些人有点傻眼了,皇上对这个人也太客气了吧,到底是什么来头?

    好奇心越盛之下,也夹杂着羡慕嫉妒恨了。

    此时,就听张明伟说道:“陛下,不如趁此机会,设下忠烈祠和奸佞堂,两者相对而设。忠君报国,死于国事的,进忠烈祠,享大明香火,受天下人敬仰;而那些枉顾君恩,数典忘祖,卖国求荣之辈,就进奸佞堂,让天下后世人看清他们的嘴脸,永以为耻,引以为戒!”

    原本崇祯皇帝要为洪承畴开坛设祠,就是想要天下人来学他,以他为榜样。因此,张明伟这个想法,也是这个意思,一下就切中崇祯皇帝心中所想。更甚至者,还设立了奸佞堂,用以对比,效果绝对更好。

    如此一来,洪承畴投降建虏这事,也算是有个交代,他肯定是要进奸佞堂的。这比起诛他九族,估计还要让一些人忌惮了。

    崇祯皇帝听了,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道:“先生此言甚好,朕准了!”

    说完之后,他看向周延儒,脸色马上冷了下来说道:“此事,就由内阁督办。”

    感觉到皇帝脸色变化之快,周延儒心中一声哀叹,随后便更是嫉妒张明伟,不过却也不会表现出来,当即领旨,并且建议道:“微臣以为,洪承畴此等奸妄,该受万世唾骂!”

    其他臣子也猜到,这个洪承畴肯定是跑不了的,因此一个个都出列,义愤填膺地表示,洪承畴就该进奸佞堂。

    崇祯皇帝当然不会有意见,便准了。

    可怜洪承畴,因为张明伟的出现,提前被世人所唾骂了。

    随后,便到了群臣奏事阶段。

    与此同时,宦官徐高奉旨赶到了嘉定伯府。

30 死得冤啊

    此时的嘉定伯周奎,年纪有点大,也就早早地醒了,正在大堂里听着戏。

    听到宫里来了宦官,还以为是周皇后有什么事情,也不起来迎接,依旧在躺椅上躺着,腿上盖着一条毯子,两个美婢在身边伺候,捶腿的捶腿,揉肩的揉肩,边上放着各色瓜果甜点,继续听着戏。

    徐高由下人引着,来到大堂看到这种情况,心中便叹了口气。国事艰难之际,嘉定伯却是享乐无边啊!

    “咦,是徐公公啊!”周奎看到徐高之后,并没有起身,只是伸手招呼了下道,“来,大清早地就过来,也是辛苦了,听个曲儿歇息下吧!”

    徐高听了,摇摇头说道:“咱家是奉陛下旨意而来,有正事!”

    一听这话,周奎感觉有点扫兴,心中想着肯定没好事。不过毕竟是奉皇帝旨意过来,虽然他女儿是皇后,外孙是太子,也还是要做个臣子本份的样子。

    于是,他便挥挥手,让唱戏的下人下去,然后在美婢的伺候下站起来说道:“既然如此,我且先去准备香案迎旨。”

    “不必了,是口谕。”徐高一听,连忙说道。

    不是正式的圣旨,就没必要摆香案迎旨。于是,周奎要做出下跪之势听旨,又被徐高给拦住了道:“陛下交代了,嘉定伯无须多礼!”

    听到这话,周奎也乐得不下跪,这跪来跪去的太麻烦了。

    “陛下旨意!”徐高见周奎在认真听了,便开口严肃地说道,“松山新败,国事艰难,重组军队而钱粮告急。嘉定伯乃外戚之首,太子姥爷,皇后生父,朕望嘉定伯能为皇亲国戚之表率,捐钱应急,朕以侯爵酬之,钦此!”

    “……”周奎一听,顿时有点不高兴了。哪怕崇祯皇帝说了,只要他捐钱,就会封他为侯爵,他还是不高兴。

    因为在他看来,封侯是迟早的事情,就算崇祯皇帝不封,太子登基之后也肯定会封的,说不定还会封国公都可能。因此,他不稀罕。

    可是,皇帝已经开口了,要是没一个说法也不行。

    于是,他就苦着脸,对徐高说道:“皇上也不知道是被哪个奸人怂恿,竟然要来向我一个老头子要钱。朝堂上的事情,自然是由朝堂上的诸公会为皇上分忧的不是!”

    说到这里,周奎顿了顿之后又抱怨道:“皇亲外戚乃是代表皇帝的脸面,真不知道为什么又有人把主意打到我们头上来是什么意思?以前武清侯的事情,闹得还不够么?”

    徐高听了,低下头,一言不发。因为他在来前被严厉交代过,只需要他把旨意传到,然后回宫复旨即可。

    周奎看到他这样子,便重重地叹了口气,然后又说道:“谁让我是皇后的生父,太子的姥爷,是众多皇亲外戚之首呢!那这样吧,既然皇上开口了,怎么样我都是要想办法的。”

    听到这话,徐高感觉就顺耳多了,便抬起头来看着周奎,眼神中露出一丝期待。毕竟眼前这人的身份摆在这里,他也是希望有好消息回复给皇帝,能解决皇帝的困难。

    “这样吧!”周奎想了一会,才开口说话,神态间还带着一丝肉疼的意思,“这几天我凑下,争取凑个一千两银子出来。不,怎么的也要咬咬牙凑个一千五百两银子出来,给宫里送去,你看,如何?”

    “……”徐高一听,顿时傻眼在哪里了。一千五百两,好像还是很了不得的样子,你这是打发叫花子么?

    说真的,哪怕他只是来传旨的,可听到周奎的这个话,他都来气。

    然而,眼前这人的身份摆着,他是得罪不起的。且皇上有交代,也不让他多说话。因此,他等了会,见周奎没有下文了,便挥了下佛尘示意道:“如此,那咱家就回宫复旨了!”

    “那我就不留徐公公了,府里粗茶淡饭的,估计徐公公也吃不惯。”周奎一听,便做出要送的姿态道,“我就送送公公吧!”

    徐高忽然感觉有点恶心,粗茶淡饭?刚才自己眼瞎了么,就边上摆着的水果蜜饯这些,就不是普通人家能有的,一大早还在听戏,呵呵,粗茶淡饭……

    “嘉定伯留步!”徐高心中不痛快,应付了一句,便自己大步走了。

    周奎以前是看相的,多少看出了一点徐高好像不怎么开心。不过,他不高兴就不高兴了,还能怎么的?只要皇后、太子在,他周奎就谁都不怕!

    正在这时,他儿子周毕安刚起来,听到了一点动静,便过来问道:“爹,是皇后又送东西来了么?还是说想爹了,想让爹去宫里说说话?”

    周奎一听,脸色一沉,气恼地说道:“不是,是你那皇帝姐夫没钱,打主意到我们周家头上,想借钱!”

    “这怎么行?”周毕安一听,顿时就跳了起来道,“这些钱都是我辛辛苦苦搂来的,我容易么,不借!”

    “当然,天下都是皇帝的,富有四海,怎么可能就缺我们这几个钱,说实话,我是一点钱都不想给。”周奎听了,点头恨声说道,“可是毕竟皇帝开口了,怎么样都要意思下,我答应了一千五百两。”

    “什么?”周毕安一听,顿时就不高兴了,“一千五百两,那都可以买多少个美婢了啊?爹,你想过没有?”

    周奎当然知道,不过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周毕安眼珠子一转又道:“爹,这事儿,姐知道么?”

    周奎听了,眨眨眼睛,想了一会道:“恐怕不知道。”

    “既然如此,那爹不如进宫一趟,向姐去诉苦,说不定连这个钱都不用掏了!”周毕安连忙上前扯着他父亲的袖子,拉着他说道。

    周奎一听,想了想,顿时大喜道:“我儿说得有道理,好,爹为了一千五百两银子,怎么都得进宫一趟。”

    于是,他准备了下,就出门去了。

    而此时,在紫禁城文华殿内,群臣正在向崇祯皇帝奏事。

    “陛下,上月中旬,陈州被李贼攻陷。”

    “陛下,睢州被曹操部攻陷,通政使李梦辰殉国。”

    “……”

    群臣所奏报的,就没有一个好事,全是被流贼攻破城池的消息,包括太康、宁陵、考城等等。这让崇祯皇帝听得眉头皱成了一团,不时望下张明伟的背影,心中暗叹,果然是亡国前兆啊!

    他正在想着时,又听到底下奏报道:“刚来的消息,贼军攻陷归德,工部主事王世琇、副将蔡风、佥事吴汝琦、同知颜则孔……皆殉国。”

    归德是河南的大府,名人众多,一连串的死节官员,都是报了好长时间。

    在这份奏报之后,文华殿内便安静了下来。

    总算是没有坏消息了,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准备开口说话时,就见一人出列,带着一点愤怒之意说道:“陛下,归德众多同僚,死得冤啊!”

    一听这话说得奇怪,张明伟不由得有点好奇,便转头看去,不过他不认识这人是谁。

    但是,崇祯皇帝当然是认识的,是他刚下旨起复,官拜左都御史的刘宗周。听到他这奇怪的说话,便沉声问道:“此话怎讲?”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664/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作者:叫天所写的《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为转载作品,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介绍:
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怎么办?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