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穿越之掉崇祯面前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文阅读

作者:叫天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286 血流成河(为淡看风云之巅盟主打赏加更4/11)

    大同府城头上,孙传庭就站在这里,盯着已经烧成残垣断壁的城内,一言不发。

    很多地方,都还有死尸,断手断脚地有,断头的更多。不少妇女的尸体,都是裸露的。所有的这些,无一例外,都已发臭。

    总兵高杰、高汝利就站在孙传庭的身后。他们知道,这一路过来,看到被蒙古鞑子祸害的边关,估计总督大人心中已经充满了怒火了。

    以前的时候,蒙古鞑子虽然也时常有入关打秋谷。但是,那个时候,大明可是有百万边军,就算蒙古鞑子入侵关内,也很快会有各地官军出动,把蒙古鞑子打回去的。

    可是这一次,不但是因为连年战乱,边军被抽调去平叛,要是战死在外地,要么就当了流贼,再也没有回来。可以说,到这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其实边防已经相当空虚了。

    然而,更要命的是,朝廷为了打松锦之战,救援锦州,又再次抽调了边军,把这边能调走的军队全都调走了,结果还来了个全军覆没。

    加上这几年的时候,蒙古鞑子因为内乱,已经好几年没有入关打秋谷。就算打秋谷,那也要晚几个月。因此,这突然之间的进犯,出乎了边关这边所有人的意料。

    可以说,这一次的边关损失,那是从未有过的惨重。从张家口以西的防线,除了榆林重镇自保没事之外,几乎所有沿线都被蒙古鞑子给攻入。特别是这大同,竟然还失陷了。

    三边总督孙传庭从固原领军急行,赶往北方边关,一路上所见,到处都是被蒙古鞑子劫掠后的惨况。在他到达府谷县的时候,收到了朝廷的旨意,便进入了山西境内,协防宣大一带。

    一路上,依旧是满目疮痍。山西这边的情况,甚至比陕北还要糟糕。

    主要是陕北那边,好歹榆林重镇有明军驻守,那些蒙古鞑子以抢劫为主,不敢多待。

    可在山西这边,原本是作为守护这一带的军事重镇大同,意外陷落,导致这一片保卫边防的力量全然没有,就更是让蒙古鞑子肆无忌惮,为祸自然更烈。

    孙传庭是从固原领兵赶过来,等他到的时候,蒙古鞑子早已退去,唯有这满目疮痍,断壁残垣,遍地死尸证明有强盗来过。

    此时,高杰和高汝利都不敢说话,就怕总督大人在气头上会拿他们出气。

    可谁知,他们不说,孙传庭却忽然转头看向他们两人,脸色铁青,冷声喝道:“休整一日,明日你们就带骑军出关,血债血偿!不管你们怎么做,本官只要看到你们每个人都带首级回来祭奠这些亡魂。然后本官再上奏章,奏明这里的一切!”

    “末将遵命!”高杰和高汝利一听,不敢怠慢,立刻双手抱拳,大声领命道。

    一直以来,大明这边,对于蒙古鞑子打秋谷的行为,也是会有报复,而不是只把蒙古鞑子击退而已。有的时候,预估快要到蒙古鞑子来打秋谷的时间,为了破坏他们打秋谷,就会主动出击草原,先一步偷袭他们。

    当然了,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以前。自从陕西大乱开始,就再也没有过这种事情了。

    不过也是如此,对于出关打蒙古鞑子,作为秦军将领来说,那是没有丝毫心理障碍,也没有一点害怕之意。哪怕是高杰这种出身流贼的,因为也是陕北长大的汉子,同样没有心理负担。

    更不用说,这一路过来,他们也同样见到了陕北和大同这边的惨状,身为朝廷官军,当然会有报复的意愿。

    此时听到孙传庭的冷喝,还和他给朝廷上奏章联系起来,他们便立刻知道,这一次,也定然是要狠狠地报复才行!

    ………………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步军已经把城里的死尸都清理到了城外,大火焚烧,然后挖深坑掩埋。要不然,就可能会有发生瘟疫的可能。

    看着隆起的一个非常大的坟包,孙传庭看着已经集结起来的一万五千多整装待发的骑军,冷着脸喝道:“传令下去,没有首级,就不要回来了!本官要鞑子记住,杀人偿命,我大明以驱逐鞑虏开国,哪怕现在多事之秋,也不是他们能欺上头的!”

    声音不大,却是杀气腾腾。

    孙大等人听了,便立刻纵马,沿着军阵边驱马跑着,边大声喊话,把孙传庭的话,传给每个骑军将士知道。

    高杰和高汝利站在最头上,看到孙大等人返回向孙传庭缴令之后,便振臂高呼:“杀……”

    他们的亲卫,听到大帅的喊声,便立刻跟着大喊起来:“杀……”

    一万五千多骑军将士听到,便也立刻跟着大喊起来:“杀……”

    正在忙着收拾残破城池,善后的步军将士们听到这动静,纷纷抬头看向骑军这边。都不用打听,他们自然能看出来,骑军这是要出关报复。听到那满含怒意的声音,他们也都一个个跟着大喊了起来:“杀……”

    就这会的功夫,“杀”声震天,久久回荡在这大同府的上空。

    有风吹过,让燃烧死尸所产生的浓烟,随风飘荡中,似乎是在点头。

    再没有多余的话,孙传庭一挥手,高杰和高汝利双双抱拳回应了一下,然后各自驱马回到本阵,同样一挥手,便当先驱马北上,出了长城,踏进茫茫草原中。

    三天之后,孙传庭在箭楼之上,已经写完了准备发给朝廷的奏章,就等着派出的骑军回来,他才会添上最后一句:“臣已派兵报复,血流成河。”

    站在城头上,环顾四周。

    这个时候,躲入山林的百姓,已经得知官军到达,鞑子退去,开始陆续返乡。可是,家乡的惨状,让他们一个个都充满了悲伤,唯有默默地重建家园。

    看着这些,孙传庭阴沉的脸上,怎么都掩盖不了怒意。不把鞑子杀疼了,他们就不会有顾忌!

    以后,他不保证鞑子不会侵入关内。可他就想让鞑子明白一点,你在关内滥杀无辜,事情做到有多绝,那我也一样可以派兵出去杀,杀到以后你们再进关的时候,会有顾忌,不敢再乱杀为止!

    至于能不能打赢,孙传庭没有一丝担心。

    从大明开国以来,秦兵就是最能战的军卒。虽然到了如今,最为精锐的将士,都已经战死。可是,新一代的秦兵也在成长。

    要是两手空空组建军队,孙传庭不敢保证军队的战力。但是,他这一次重返秦地出任三边总督,朝堂上是给了很大的支持。准确地说,是兴国公给了他很大的支持。

    不但说动皇上给了他明旨支持他的“清屯充饷”之策,还给了他足够的时间来整顿兵马。

    因此,孙传庭手中不但有钱有粮还有田,便能从秦兵从挑选出精锐。如果这样的军队,还打不赢那些穷得和叫花子一样的蒙古鞑子,那还打什么建虏,打什么流贼,直接拿块豆腐撞死得了!

    他正在想着,忽然听到急促地马蹄声传来,便闻声看去。

    孙传庭发现,声音不是来自北方,而是从南边而来,并且还是八百里加急的信使。

    一见到这,他顿时吃了一大惊。

    八百里加急,一般都不是什么好事,而是急事,非常急得事情。

    开封之战不是打赢了么,怎么还有八百里加急?孙传庭有点想不明白,脑筋急转,思考着可能性:难不成,是李自成杀了个回马枪,打败国公了?

    一想到这,他就着急了。

    吃过一回四五年的牢狱之灾,让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认识到,不是光埋头做事就可以的,朝中还必须有人才行。

    如今的他,有兴国公这样的大腿在朝中,那是他最大的支持。要是有可能,他最不希望的,就是兴国公出事。

    因此,他甚至都有点等不及信使上城头。竟然立刻转身,噔噔噔地下了城头,出门去迎信使了。

    ………………

    过了一会之后,他听了信使的禀告,又看了信件之后,心中才算是松了口气:国公没事就好!

    不过随即,他又紧张了起来。那李自成图谋四川,正要让他得逞的话,麻烦就大了。在急信中,国公要他立刻安排完北地边关的情况下立刻回援,从汉中走蜀道入川,去增援四川的朝廷官军。

    想到这个,他便立刻转头北望,速度最快的就是骑军,可如今骑军已经被自己给派出关外了。什么时候回来,要看草原战事而定。自己还下了军令,要他们每个人都提着首级回来,这要耗费的时间就更久。

    这下好了,耽搁事情了!

    想到这,孙传庭便有点急了。然而,这个时候压根没有任何通讯手段,只能等待骑军自己返回。

    这时候,急也没用。

    于是,孙传庭一边重新加紧部署边关城防,一边准备等到骑军一回来,就做好回师陕西,增援四川的准备。

    古代交通以及通讯的落后,让很多事情都远不及后世方便。这不但影响明军这边,同样也影响蒙古鞑子那边。

287 报复

    河套平原这边,以前是土默特部的地盘,后来林丹汗西逃,赶跑了土默特部占据了这里。不过随后皇太极领兵西征,又灭了林丹汗。最终,这里就还是土默特部的地盘。

    不过,皇太极也没有那么好,为了防止臣服的土默特部壮大,就分拆了土默特部,成为土默特部左右两翼,为首的封为都统。

    这不,土默特部左翼都统杭高和右翼都统古禄格,正好聚集在一起,正在开着盛大的篝火宴会。他们的手下,载歌载舞,欢乐地就好像捡到了从天上掉了馅饼一样。

    事实上也是,这些蒙古鞑子奉了辽东建虏之令,试探性地进攻关内,结果没想到,明国边防竟然如此空虚,以至于他们满载而归。这不,就在庆祝开了。

    在为首主位这边,坐着的两个蒙古人面前,摆着烧烤好的整只羊,不过他们都没有吃,而是在喝酒,然后说话。

    “三天前,我已经向大清皇帝派去了报捷信使,说了明国边防不堪一击!”土默特部左翼都统杭高抹着胡子上挂着酒水,一边对右翼都统古禄格说道。

    “三天前?”古禄格一听,不由得有点纳闷地反问道,“难道你并没有一返回的时候向辽东报捷?”

    在问出话之后,他才回过神来,当即确认道:“你该不会是向大清皇帝隐瞒了部分战果吧?”

    杭高一听,立刻否认道:“哪有的事,我只是担心明军会来报复,因此为了看看明军的虚实,才晚了几天而已!”

    “呵呵!”古禄格听了,不由得冷笑道,“谁不知道你心里的小九九,怕是担心大清皇帝要你上贡吧?连大同都能打下来,榆林重镇的明军也龟缩在城里不敢外出,明国还哪来的边防?指不定他们关内的流贼造反,都已经打出了猪脑子,还哪顾得上这些边地。”

    虽然他们一直在关外,消息闭塞,可明国关内在闹流贼的事情,多少还是听说了的。

    杭高压根不承认,立刻转移话题道:“我出兵稍微晚了些,比不得你那边,竟然打下了大同,这一次的油水够丰了吧?”

    听到这话,古禄格当即得意洋洋地笑着说道:“也没多少,估计也就比你们稍微好些,正好过个冬天而已!”

    “什么稍微好一点,我可是听说了,回来的路上,你那队伍的铁锅声音,都是叮里当啷地响到几十里外都能听到!”杭高才没那么好骗,带着一点嫉妒说道,“据说,把大同府里所有人家的铁锅都给起了带回来了!”

    草原上最缺的,最限制他们壮大的就是铁器。在大明持之以恒的封锁之下,蒙古鞑子有很多都是用骨头磨成的箭头,由此可知,他们有多缺铁器。

    也是如此,他们的战斗力,在明末时候一直是很瞎的。他们抢东西的时候,也是千方百计的抢一切有关铁的东西。

    因为铁制武器多了,部落的实力才会增强。而草原上,就信奉实力为王。

    土默特左翼这边先进了陕北,收获并没有右翼这边多,因此杭高是真心有点嫉妒古禄格的收获。为此,他晚了几天,打听了右翼这边的收获之后,才向辽东那边的大清皇帝报捷,顺带着把右翼的收获也给禀告了一番,甚至还略微有些夸张。

    因为他没法限制右翼的壮大,可辽东的大清皇帝却有这个能力,限制右翼的壮大,让土默特部继续保持平衡。

    古禄格一听他提到铁器,顿时就敏感了起来,连忙否认道:“哪有,明国这些年头也穷得叮当响,根本抢不到什么。”

    说到这里,他也想转移话题,抬头看去。却见围在中间的篝火旁边,一群土默特部男人在逼着一群汉女跳舞,嘻嘻哈哈地,好不猥琐。

    于是,他便笑着对杭高道:“看来你们倒是抢了不少汉女,啧啧,这要是过个二十年,你们左翼的人口肯定比我们右翼多!怎么样,汉女的滋味还是比我们那些好得多吧?”

    杭高听了,抬头看了一眼,便马上回答道:“也就这么几个而已,哪来的人口,都是扯淡。这年头,经常来白灾,能活着都不错了,还壮大,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今年好像你们左翼的牲畜也没有发生瘟疫,我过来的时候,草原上都是牛羊啊!”古禄格一听,又找了个理由,继续捧左翼这边。

    对于草原上的人来说,他们最担心的是两个事情,一是冬天雪下得太大,会冻死他们的牲畜;二是牲畜发生瘟疫,那是成片的死亡。而如果牲畜死得多的话,他们就得饿死很多人。

    而这两项,对于蒙古鞑子来说,都是靠天看脸色的,自己并没有什么能力来防范。也因此,蒙古草原上的部族很难壮大起来。

    蒙古人要是能壮大起来,对于其他族群,那绝对是毁灭性的。因为在这冷兵器时代,强大的草原民族,一直是其他民族的噩梦。

    杭高一听,当然不想露富,便立刻反问道:“难道你们右翼发生瘟疫了?还是说,我们左翼的雪,比你们右翼会小?”

    “啊,哈,哈哈哈……”古禄格一听,马虎一下,然后连忙举杯道,“来来来,喝酒喝酒,总之,这次我们的收获都不错,来来来,干杯!”

    杭高一听,便也举着酒杯道:“好,为我们土默特部的收获干杯!”

    喝着酒,兴奋了,这两个土默特部的头目,甚至还亲自下场去跳舞。

    这也难怪他们这么高兴,这次的入关,其实左右两翼的收获,都是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加上老天爷在这两年也比较赏脸,眼看着土默特部的壮大可期,他们当然要高兴了!

    然而,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就见远处有一骑,往他们这边疾驰而来,速度之快,就犹如离弦之箭一般,都看不到马背上的骑士,已经和那马融为一体。

    “咴咴咴……”

    近前之后,在众人闻声看去的时候,那疾驰的马被缰绳勒疼而急停,前腿都离地,差点就直立,痛得惨叫起来。

    那马背上的骑士却压根不管,立刻翻身下马,稳稳地落在地上,一下冲到篝火堆前,向古禄格跪下,神色慌张地急促禀告道:“明……明军出关报复了,杀……杀得古尔塔部族灭……灭族,就连牛羊也都杀光了!”

    土默特部之下,还分不少小部族,平日里,也是要散开放牧的。而古尔塔部族,就是土默特部右翼下的一个中等规模的部族。

    一听这话,古禄格顿时吓得一个激灵,那酒一下就醒了,连忙确认道:“古尔塔部族灭族了?明军……明军到底来了多少人马?”

    明军的边防如此空虚,让他们压根想不到明军还会出关报复,他们哪来的兵力?

    要知道,明军灭掉古尔塔部族的话,那出来的军队绝对不会少。

    “不知道,我们赶去古尔塔部族放牧地时,就只看到全是死人,还有死了的牛羊,没有任何活物!”那报信的人一脸担忧地说道,“他们的首级,全都不见了,血流成河……血流成河啊!”

    听到这话,两个建虏所封的都统便立刻明白,明军这是真得来报复,疯狂地报复了,竟然杀了牛羊,也不带走,这种可不是以前惯有的对打秋谷的反制。

    古禄格一听,顿时就急了,连忙问道:“我问明军来了多少人马?”

    “从马蹄痕迹来看,至少上万骑,不知道去哪里了!”

    听到这话,古禄格压根待不下去了,连忙转身要走,不过他又立刻想起什么,便转头对杭高说道:“这次明军出关报复,我们左右两翼肯定都会被报复,我们立刻集结兵力应对,如何?”

    “好,我也立刻集结兵力!”杭高一听,立刻便回应道,“一有明军动静,就来通知我!”

    古禄格听了,还想再明确下,不过他最终还是放弃了,立刻带着他的人回去了。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却见杭高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幸灾乐祸的神情。这一下,他是放心了,古禄格那边不可能压过他了。

    于是,就听他吩咐他的手下道:“立刻转移,往北边再去一些。”

    很显然,他刚才压根是敷衍古禄格,只要他把整个部族移往北方,明军不敢深入,他就能安全。而且明军报复了古禄格那边之后,有个发泄,也就会回关内去了。

    如此一来,他这边的实力就能压过古禄格那边,将来统一土默特部,就算不是他,也很可能是他的子孙。

    草原部族,要想团结起来太难了。当初皇太极要把土默特部一分为二,也是防范土默特部坐大的意思。

    这有利于建虏对草原的统治,同样,有的时候,也会成为草原部族的致命弱点。这一点,估计也是皇太极想不到的。

    还有一点,他们都没想到的是,只要是骑军,都能转进如风,特别只是报复为目的的骑军,同样能展现骑军的特点,而不是草原部族才有。

288 大清吃肉我们喝汤

    土默特部的左翼一共五六万人,当然包括了男女老少在内。

    杭高下达的迁移命令,让他们都很不满意。好好地,正是放牧的好时节,这里牧草肥美,就离开这里往北去,谁愿意!

    再说了,刚从关内抢了那么多东西回来,正享受着暴发富的快感,谁想动?

    虽然他们也知道了,明军有出关报复,据说给右翼那边造成了比较大的伤亡。可那个伤亡又不是左翼的,明军也就是报复下就走,难道还能长久地待在草原上?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土默特部左翼的牧民,大都拖拖拉拉地,一天过去了,竟然还没有开始动身。

    杭高有点火大,催促之下,得到的大部分答复,都说羊群没有回来啊,东西一下太多,还在收拾之类的。

    事实上,就连杭高自己名下的牛羊群,也都没有收拢回来。

    对此,杭高有点无奈,便派人往右翼那边去看动静。如果遇到明国骑军,也能有个预警。另外,也说不定,明国骑军和古禄格那边打个几仗,损耗了兵力,说不定就回去了。那么一来,也就不用迁移了。

    又一天时间过去了,牛羊群终于赶到了一起,动作快的一些牧民,已经把蒙古包拆了,装上了平板车。而那些动作慢的,则还在用关内抢来的铁锅,煮着大锅的肉,女人们,也把从关内抢来的绫罗绸缎披在身上,继续互相攀比着。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还是那么的惬意!

    可是,忽然之间,对于马蹄敏感的蒙古人,感觉到了什么,便一个个都好奇地往东看去。

    只见在视线所及地极远处,有几骑正在往这边疾驰而来。

    不可能只有这么几骑吧?有经验的蒙古人,心中疑惑着定睛继续看着。

    果然,就见远处的地平线上,很快冒出了更多的身影。

    虽然离得远,看不清具体的情况,然而,那红色的身影,却犹如他们心底的噩梦一般,一下便被激活。

    “明军,明军杀过来了……”

    “明军杀来了!”

    “……”

    蒙古包内,杭高正在细细品尝着从关内抢来的上好茶叶,突然之间听到外面传来的这个喊声,吓得他一激灵,那杯茶水便立刻淋湿了他的衣襟。

    不过此时,杭高压根顾不得这些,立刻站了起来就往外冲。结果,因为忽略了他面前的案几,又一下摔了个狗爬式,顺带着把案几自然也踢翻了,茶壶什么的,倒了一地。

    然而,这一切压根就顾不得了。杭高矫健地一咕噜爬了起来,立刻冲出了蒙古包,与此同时,他还在那大喊道:“明军在哪里,明军在哪里?”

    这时候,其实已经不用他的手下来回答了,就见东边的草原上,他派出去的人正在死命逃回。而在他们的远处,一片红色的海洋覆盖了绿色的草原,正以极快地速度往这边蔓延过来。就如同秋日的草原野火一般,极快地速度燃烧过来,红得刺眼!

    “快,快,都去迎战!”

    杭高的额头,汗水已经流成河,不过他自己却不知道,一边翻身上了亲卫牵过去的坐骑,一边大声喊着,催促着手下迎战。

    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蒙古人都知道该怎么做。不管是杭高的直属亲卫队,还是其他普通的蒙古鞑子,甚至连女人都有,全都找出他们的弓箭,狂奔向他们的马匹所在,立刻翻身上马去迎战。其中有些人,都来马鞍都来不及背上,就那么坐在光秃秃的马背上仓皇而去。

    过了这么一段时间之后,正疾驰而来的明军身影,看得更加地清晰了。

    这些明国骑军,至少有两万多骑。在他们身上,至少是棉甲,皮甲,甚至有一部分人连铁甲都有。其中还有大部分都是一人双马。不过能看出来,空着的马没有马鞍,应该就是从草原上抢去的,作为他们备马使用。

    杭高看清这一幕之后,心中顿时冰凉,因为他知道,完了,全完了!不要说他这边是仓促迎战,就是给他时间备战,他也不可能打赢这支精锐的明国骑军的!

    没有犹豫,他立刻拉了缰绳,调整了战马奔跑的方向,绕了个弧线,往北方逃去。

    跟在他后面的亲卫队,大部分人都随着他,调整方向往北方逃去。不过更多的蒙古鞑子,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想着要挡住明国骑军,就那么冲向了迎面扑去的明国骑军。

    骑兵的冲锋,速度那是相当之快。

    仓促迎战的蒙古鞑子,压根就没法阻止明国骑军的冲锋,最多是犹如一堆砂石阻扰了下第一个波浪,然后就什么都没了。

    明国骑军很快冲进了土默特部左翼的营地,本身就是身穿红色军服,在他们所过之处,便是一道道血沟。只要是活得东西,不管是人,还是牲畜,全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支骑军,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复仇的!

    蒙古包被点燃,受惊的牛马羊群,还有已经看清形势的蒙古鞑子,全都四散而逃。

    这支复仇之军,并没有去追击杭高,去追击其他的蒙古鞑子。因为这是在草原上,追蒙古鞑子是追不上的。

    他们的到来,只是毁灭这里的一切,要带首级回去祭奠关内的亡魂,也是要在草原上立威!

    ………………

    一天之后,明国骑军已经退去,杭高和他的族人,也都陆续返回回来,看到的,只是烧成灰烬的蒙古包,还有无数的牛羊尸体。

    明军没有带走,或者可能有带走,但是,更多的都是杀了,作为草原上的肥料而已。

    所有的尸体,首级都已不见,尸体被他们有规律地摆放着。

    杭高是认得一些汉字的,他能认出来,那是汉字中的四个字:血债血偿!

    明国的报复,竟然来得如此猛烈!如此地迅雷不及掩耳,如此地让人难以承受!

    他转头看看一个个没有了生气的手下,只这一次,土默特部左翼大概就只有三万人左右了。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这是部族难以承受之疼。

    更让杭高欲哭无泪的是,他的手下能逃跑,可是赖以生存的牲畜却没有自己逃跑,全都死了,这让部族以后怎么过?

    弱肉强食,这就是草原上的生存原则。

    这个时候,杭高也终于意识到,虽然明国打不过辽东的大清帝国,但也不是他们土默特部能去捋虎须的。

    然而,这个醒悟的代价,却是太大了,大到了他没法承受的地步。

    就在这时候,忽然地面又隐隐震动,这把所有会悲伤的蒙古鞑子又是吓了一跳。他们一个个地,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全都纷纷翻身上马,准备再度逃跑。

    不过,这一回,虽然确实是有骑军又过来,却不是身穿红色军服的明国骑军,而是灰色居多的身影。这个不用说,就是草原上的人马。

    又近了一点之后,有眼尖地亲卫便对杭高说道:“是右翼的古禄格都统来了!”

    没错,确实是古禄格来了,不过他不是来增援土默特部左翼的,而是来兴师问罪的。

    说好了起兵去增援,结果一直没等到,以至于土默特部右翼损失惨重。

    然而,等古禄格看到这边的牲畜遍地,血流成河时,他便知道,左翼这边比右翼还要损失惨重。看这个数量,估计左翼的大部分牲畜都被明军给祸害了。

    稍微一想,他便想明白了。

    右翼那边,明军突袭,确实损失惨重。但是,牧群散落各处,虽然被明军祸害了好几个小部族,但终归还有一些没有被明国骑军给祸害的。

    而眼前这边,估计杭高是把他左翼的牧群都集结了起来,正好撞到了明国骑军往这边杀过来。

    明白了这点,质问的话,他也说不出口了。一开口,只是对杭高说道:“你我一样损失惨重,如今怎么办?”

    再入关去报复,那不现实。明军有防备,真要去了,估计会在长城防线上撞个头破血流。

    再说了,没有好处的事情,也就没有做的意义。关口那边,都已经被他们劫掠过一回。就算他们能攻破长城防线,又抢不来多少东西!

    看到杭高沉默地看着那些牲畜尸体,古禄格便又问道:“要不,我们给大清皇帝报信,说下这里的情况吧,让他为我们报仇!”

    听到这话,杭高立刻转头盯着他,冷声反问道:“难道你觉得,说这里的明军骑军厉害,而且至少有两万多骑,你觉得大清皇帝会领军过来么?”

    “那你的意思是……”古禄格听了,不肯自己下结论,却是依旧咨询道。

    杭高听了,冷笑一声,答非所问地道:“这时候,估计之前派去辽东报信的,也已经到了盛京吧?我们再派人去报信怕是晚了。这些牛羊肉总要立刻处理,否则全都要烂完。好歹要坚持到大清军队过来,那时候我们再随大清军队入关,就如同那些东边的部族一般,大清吃肉我们总要喝汤,弥补下这次的损失!”

289 洪承畴的建言

    这两个土默特部的都统没有猜错,各路蒙古部族试探的结果,都已经陆续反馈到了辽东盛京。这不,皇太极为此专门在崇政殿召开了会议。

    就听皇太极对底下一群人说道:“从各路蒙古部族试探的结果来看,明军加强了从山海关到张家口一带的防御,要想攻破很不容易。但是,从张家口以西的防线,却是相当薄弱,甚至土默特部都攻陷了大同重镇!”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道:“虽然我们大清已经从朝鲜那边征集过来一些粮食,再加上我们大清自己所种,过这个冬天应该勉强能过。不过这不是朕想要的。钱粮人口这些,越多越好!”

    要想让这些辽东的强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又怎么可能!

    于是,就听底下的多铎等人,纷纷开口,表达他们的意愿。

    “陛下,明国不是有的是钱粮人口么?”

    “对啊,皇兄下令,臣弟去走一趟便是!”

    “我们是能过冬了,可科尔沁他们那些蒙古部族怎么办?”

    “……”

    总之,都是当惯了强盗的人,没有人愿意甘心过穷苦日子。

    皇太极自己当然也不例外,便点头说道:“如果朕没有料错的话,被土默特部左右两翼入关了一番,明国肯定会加强防御。但是,再怎么加强防御,都不可能有多强。”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汉官群中的洪承畴,露出和蔼笑容说道:“洪卿,你当过明国的延绥巡抚,也当过三边总督,熟悉明国西部防线的情况,不如给朕说说明国西部的具体情况如何?”

    这时候,就是体现洪承畴这个曾经的大明高官的价值了。

    身在屋檐下,洪承畴很有眼力,当即出列奏道:“陛下,张家口以西地区的防御竟然如此薄弱,这是奴……奴才没有想到的。但是,细想一下,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

    基于洪承畴的身份,殿内的一群人都在认真听着,毕竟比较权威不是!

    皇太极点点头道:“还请洪卿细说!”

    对于大清皇帝的礼遇,洪承畴心中也是受用的,便立刻回答道:“明国朝廷为了凑集救援锦州的兵马……就怕兵马太少了打不过大清军队,因此便调集了所有能调动的兵力,其中就有包括大同那边的兵力,还有各地剿贼的兵力,共计十三万人马。原本以为此等兵力足够了,结果……”

    说到这里,他似乎想起什么,脸色稍微有点难看,顿了顿之后恢复正常,继续说道:“结果却被陛下的英明神武所破,全军覆没……”

    说到这里时,他忽然听到有人在人群中低声说话:“还有你的无能!”

    声音虽然轻,不过他刚好听清了,这又刺激了下他,话语中断。

    皇太极没听到,听到他不说话了,正要说话,洪承畴便假装咳嗽一声,继续说话了。他不敢去找那个讽刺他的人。

    “如果奴才所料不错的话,关内兵力已经入不敷出,根本不够用。就算山海关到张家口一带加强了防御,那也是把辽东军民撤入后才得以加强的。至于再往西,明国朝廷已经根本没有兵力去补充。”

    说到这里,为了体现他自己的价值,就主动详细解释道:“据奴才所知,关内流贼中,以闯王李自成为最,正在中原地区肆虐,明国朝廷抽调了各路人马围剿,却让各路总兵尾大不掉,经常临阵脱逃不说,还常常拥兵自重。只打轻松的战事,有便宜可占的战事,不敢打硬仗……”

    说到这里时,崇政殿内忽然响起了一阵哄笑声。这一次,几乎是不约而同,好几个人都哄笑起来,肆无忌惮的,洪承畴都不用闻声看去,就知道是大清的那些王公贝勒发出来的。很显然,他们对此都深表赞同。

    事实上,当他说到这些的时候,就连城府深如皇太极,也是在那无声地笑着。

    和明军交战这么多年,这些辽东建虏对于明军的德行,很显然是深有了解。

    洪承畴不敢打断这些笑声,让他们都笑完,笑痛快了,才继续说道:“另外,流贼中实力强大的,还有八大王所部,革左五营等等,他们都在关内的湖广这些肥沃之地肆虐,明国朝廷却基本没有应对之法,就算偶有胜仗,流贼却能很快卷土重来,声势反而更大……”

    他说得这些消息,是站在朝廷高官的身份视角来说的,对于建虏来说,算是比较清晰地对关内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不是八大晋商以及范文程这些土包子出身的人可以比的。

    他们听着这些消息,有的脸上明显带着惊讶,还有恍然的神色,一个个都没有打扰洪承畴,全都认真地听着。

    “……如今松锦之败后,朝廷兵力更是捉襟见肘,估计只能再从秦地搜刮兵力入中原剿贼,如此一来,秦晋两地的边防空虚,也就是情理之中了。”洪承畴说到这里,便向皇太极一躬身,表示话已经说完。

    听完了他的话之后,皇太极琢磨消化了片刻之后,便开口说道:“如果我大清军队绕道从秦晋那边的明国边关入袭明国,这路途确实是远了一些。朕想知道,油水可足,能获多少钱粮人口?”

    作为强盗,首先要考虑的是,出去抢劫,划不划算的问题。

    其他人听了,比如范文程,眼见着他的地位受到洪承畴的严重威胁,便连忙奏道:“主子爷,那秦晋两地根本无法和京畿之地相比,不要说被土默特部抢过一次,那流贼原本就起于秦晋之地,为何?就是缺吃少穿给闹的,又经过连年战乱,估计土地贫瘠,人口凋零,根本就没有什么价值之地了!”

    听到这话,其他汉奸也都是附和,觉得秦晋之地肯定穷得叮当响,没什么可以抢的了。

    就连济尔哈朗等建虏头目,也是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

    皇太极其实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京畿之地这边,明国已经加强了防御,万一攻不下来,或者攻打边关就损失惨重的话,这不是他愿意看到,能够承受的。为此,他当然是要寄希望于明国更西地区,希望能出乎他的意料。

    谁知洪承畴的回答,还是让他失望了。就听洪承畴向他奏道:“陛……主子爷,确实如范大学士所言,秦晋两地,越是靠西,便越是贫瘠,黄土高原,根本不适合种植,远差于京畿之地……”

    听到这话,皇太极不由得心中失望。如此一来,大清的钱粮人口从哪里来?虽然大清能暂时解决这个冬天的问题,可依附大清的蒙古各部怎么办?

    他是明白一个道理的,虽然武力威胁甚至出兵征服了蒙古各部,可要是他们活不下去的话,那也不会听话。只有对蒙古部族用武力和物资的两手,才能把他们都牢牢地绑在大清的战车上。

    他正在忧虑所想之时,忽然就听到洪承畴主动开口,继续奏道:“主子爷,如果要是征服秦地,便能具有明国最为强大的兵源之地,且秦地位居明国之要地,退可据守潼关,进可入山西河南等地,虎视天下。哪怕南下,也可入四川,占据这肥沃之地。再要是顺江南下,更是直达江南等地。”

    说到这里,就听洪承畴还提高了声音,非常恳切地总结道:“主子爷,以当今天下之形势,得秦地可得天下也!”

    他这话,犹如一个惊雷,打在了崇政殿内。

    可以说,这番话的内容,是在座的所有人,以前都从未想过的。

    包括英明神武的皇太极在内,他们所想的,大都还是想着去明国抢一把,抢到更多的钱粮人口而已。至于说夺取明国的天下,以前或许有想过,却不敢多想,觉得明国那么庞大,而建虏人口却这么少,不现实。

    作为强盗来说,他们的想法往往都是最现实的,终归是抢钱抢粮抢人口,充实辽东再说。

    一时之间,崇政殿内都被洪承畴这番话给震惊,以至于突然之间就鸦雀无声。

    洪承畴看他们都不说话,便再进一步解释道:“如今明国朝廷和流贼正在中原交战,如果奴才没猜错的话,流贼只会越打越强,而明国朝廷又是百足之虫,死而未僵。这天下混乱之时,主子爷英明神武,只要夺取秦地,善待士绅,假以时日,必得天下!”

    他这话倒也不是纯粹拍马屁,而是他观察过,这个大清皇帝确实是一代雄主,并不是一味杀戮,而是懂得收买人心。

    有那么多汉官汉将投降,还有蒙古部族都臣服大清,这些基本都是这位大清皇帝的功劳。虽然近几个月来,他们对汉官汉将,因为从张家口八大晋商的事情,已经有所防范内奸,但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

    如果大清能攻占秦地,以大清皇帝的容人之量,自己再用心辅助,夺取天下未必没有可能。如此一来,大清开国功臣中,自然就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了。

290 祖大寿

    皇太极听到洪承畴竟然这么说,意外之余非常的兴奋。

    毕竟洪承畴是明国真正的高级官员,他说出来的话,那是非常有可信度的。

    稍微考虑了一下之后,皇太极的态度热切了起来,身子前倾,看着洪承畴问道:“果真如此?”

    “奴才不敢欺瞒主子爷!”洪承畴听了,立刻认真的回答道,“奴才在秦地呆的时间最久,有关秦地的地形兵力分布,还有豪强势力等等,奴才也是了解的。奴才愿为主子爷开创万世之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好,好!”皇太极听得喜出望外,立刻站了起来,大步走到洪承畴的面前,伸手抓住他的双手,握在手里感慨的说道:“朕得洪卿相助,犹如刘备之有诸葛孔明也!朕幸之,大清幸之!”

    边上的人看着这一幕,那些汉官汉将,大都是嫉妒的很,而那些奴酋,则是一个个兴奋的很。

    嫉妒的人,当然是嫉妒洪承畴在大清皇帝心中的地位,估计以后谁都比不了。

    而兴奋的奴酋们,则是隐隐感觉到,他们大清似乎迎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中原花花世界,谁不想去啊!

    “主子爷折煞奴才了!”洪承畴却不敢真得以诸葛亮自居,连忙回奏道,“没有明主,何来能臣?只有主子爷这样英明神武,才能让奴才们发挥所长,此乃主子爷之功也!”

    说完之后,看到皇太极很高兴,他便又连忙表示道:“奴才这就去画秦地的山川地形图,明日再献于主子爷,可好?”

    之前的时候,辽东建虏对于那么远的秦地,当然是从未想过的。因此,有关那边的消息,哪怕八大晋商在的时候,也是没有关注过的。

    如果要攻略秦地的话,有关秦地的消息,那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了。要不然,两眼一抹黑,这战事就绝对不好打的。

    但如今不一样了,洪承畴可是当过延绥巡抚,三边总督,甚至在此之前,也是在秦地为官的。要说有谁比他还熟悉秦地的,真没几个人了。

    这可真是捡到宝了!皇太极心中如此想着,便立刻拍着洪承畴的手背道:“好,好,好,此事当尽快!”

    他实在有点迫不及待,想了下之后,便马上说道:“这样更好了,宫里的条件总是好一些的,朕立刻安排地方给洪卿,有需要什么的,吩咐下去也立刻会由那些奴才能提供。”

    于是,这次的御前会议,就这么结束了。

    不用说,散去的这些人,讨论的自然也是这个事情。不出半天时间,盛京城内的达官贵人,只要是有身份的那些,基本上都知道了。

    “你们知道么?我们大清其实是可以入主中原的!以后说不定我们一个个都是有几十万个奴才可以使唤的了!”

    “是啊,都听说了,那个新来的降官,可是明国最厉害的官员了吧。他都说了,我们大清能夺得天下,真不是瞎说的!”

    “陛下把他留在了宫内,就这待遇,以前那个臣子能有?就算是其他贝勒,都是没这个资格。由此可见,陛下有多重视他!”

    “据说啊,小道消息,庄妃都亲自为那降官磨墨,伺候他把秦地地图给画出来呢!”

    “……”

    汉军正黄旗总兵,也算是盛京中有地位的人物,自然也听说了这些事情。空无一人的内室,他手中捏着一份刚才密匣中取出来的信,一边紧皱着眉头在考虑问题。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之前被建虏逼降,然后逃回大明,继续当锦州总兵,然后刚又被逼降的祖大寿。

    他手中拿着的那封密信,是用暗语写的,他外甥吴三桂派人送来的。

    这封信,他之前早就收到了。

    吴三桂在信中说,如今朝堂上是兴国公代替了杨嗣昌和陈新甲,深得皇帝宠信。内迁了辽东军民,调整了对辽东建虏的策略。最为关键的是,手握几百万两银子,补发欠饷不说,这次内迁辽东军民都是用银子砸的。

    就吴三桂自己看来,这个兴国公是个厉害人物。对于那些投降建虏的明官明将,那是恨之入骨,发下悬赏的。

    吴三桂在信中,希望祖大寿还是能逃回大明的好!

    这份密信,祖大寿看过之后,便一直藏于密匣中。

    说实话,祖大寿和辽东建虏打了几十年的仗,他心中其实心知肚明,之所以这些建虏会优待他,主要是因为他掌握着宁锦防线。如果没有利用价值的话,根本不可能会有如此待遇。

    这一次的归降,皇太极依旧好言抚慰他,崇政殿内的一幕,他至今还记得清楚。

    当时,皇太极不但亲自扶起他,还和蔼悦色地对他说道:“你上次背叛朕是为了你的主子,为了你的妻子儿女和宗族。朕曾经对那些臣子说过,祖大寿一定不能死,如果以后再次投降,朕也决不会杀他。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只要以后能够尽心尽力地侍奉朕就可以了。”

    在这一幕的背后,祖大寿知道,其实真相只有一个:就是山海关和宁远两处重地,依旧在他祖家军手中。

    然而,世事难料。宁远重镇,突然就被明军给放弃了。而原本很可能会成为山海关总兵的吴三桂,也被降罪,至少新任的山海关总兵是一个姓阎的。可以说,祖家的势力,基本被拔光了。

    也是因此,祖大寿能明显地感觉到,他的日子难过起来了。虽然皇太极并没有说什么,可从一些建虏对他的脸色变化,他能感觉出来,以后的日子并不会好过。

    想着这些,祖大寿又想起了今日听到的传言。

    说真的,他是相当意外,没想到蓟辽总督洪承畴,竟然如此为建虏卖命,要引建虏从秦地入关,而且还不走,占据秦地图谋天下!

    想到这个,祖大寿就感觉有点毛骨悚然。如果真得被建虏控制了秦地,那朝廷就真得更艰难了。

    这时候的关内,已经被流贼闹翻了,再被建虏来这一手,大明真得会亡国么?

    祖大寿并没有像其他汉人降官一样,对于大明的灭亡毫无思想负担。这一点,从他在原本的历史上,最终真正投降了建虏,却从不给建虏献言献策,甚至也没有出力,只是待在京师,病死于一六五六年。

    究其原因,是因为祖大寿对于崇祯皇帝,一直心怀感激。

    当初建虏第一次入关攻打京师的时候,他曾弃京师不顾而领军返回山海关。这种事情,不管是那个皇帝,都不可能轻饶。

    然而,当初在孙承宗的斡旋之下,崇祯皇帝答应绝不追究此事。以后的日子,还真得就做到了。哪怕他投降了建虏之后,再次逃回,崇祯皇帝不但没有丝毫责怪,还勉励他并依旧封他为锦州总兵。

    从小就是明人,得大明皇帝如此知遇之恩,说真的,武夫如祖大寿,远比文官洪承畴要知道感恩。

    不过这一次,他却是对大明绝望了。

    松锦之战,宁远以东丢失不说,十三万明军全军覆没。以后,大明还拿什么兵力去抵御建虏?

    也是这个原因,他对吴三桂的密信,最终还是决定置之不理。

    出了一个兴国公又怎么样,有钱了又怎么样,这外忧内患之下,大明还能撑得下去么?

    祖大寿的这个想法,在八大晋商的消息传开之后,他便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又不由得对大明能否坚持下去抱有了一丝希望。特别是因为这个事情,建虏明显表现出了对汉人的不信任,包括对他祖大寿和他这一系的人。

    为此,祖大寿藏在心底的念头,便又重新冒了出来。只是这一次,那个兴国公掌权的话,他不了解,就不知道如果他逃回去的话,是否依旧会受崇祯皇帝信任?

    如今,洪承畴竟然要帮建虏谋划占据秦地,然后从秦地虎视天下。哪里可没有山海关可以守。而且建虏拥有了潼关,进可攻,退可守,那建虏和大明的态势真得会非常不一样!难怪皇太极会把洪承畴当个宝一样,立刻便养在宫里了。

    该怎么做呢?祖大寿想着这些,有些头疼了。

    之前已经逃过一次,因为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可祖大寿知道,他是被建虏重点监控的人物,绝对没有那么容易再逃了!

    想了半天之后,他心中便有了决定,把此事传出去,告知他的外甥吴三桂。不管朝廷有没有余力守住秦地,总算是有个警告不是!

    这么想着,祖大寿便立刻动笔,写了一封密信,至于这份密信最终能不能安全送到明国,就只能看明国那边的运气了。

    随后几天,局势更为明朗。

    洪承畴画出了详细的陕西山川地势图,连着几日,都在宫里给皇太极和其他几个和硕贝勒讲解秦地的情况。

    之后,皇太极传下旨意,开始征集全国能征集的兵力,并传旨给蒙古诸部,以及朝鲜,都要求他们派兵会盟。

    辽东这边,不到半年的休整,就又是战争的气氛了。

291 你来我往

    对于这次的出征,皇太极是以占领秦地为目标的。不过建虏终归是人口太少,但是洪承畴给出的建议,就是收买秦人,并驱使秦人为大清所用。如此一来,便能解决大清兵力过少的问题。

    这就涉及到了封赏投降秦人的问题,皇太极虽然身体不好,但也准备亲自出征。如此一来,他随口就能封赏出去,收买人心也不耽搁时间。

    同样,为了确保一次成功,有效地利用第一次攻打秦地的突然性,皇太极也准备集结尽可能多的兵力。

    因为山海关的隔离,辽东建虏,包括洪承畴这样的汉奸,对于关内的情况并不能及时了解,只能靠着他们的连蒙带猜去估计。

    事实上,大明这边也是如此。对于辽东建虏,同样缺乏消息来源。

    不过好在有一点,因为张明伟穿越而来,他知道原本历史上建虏会在十月份入侵京畿之地,从而反向推理,便知道建虏肯定是在松锦之战后消耗完了物资,哪怕有八大晋商走私给辽东建虏补充物资,也还是不够。

    这么一来,大明这边可以断定,辽东建虏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肯定会有入关劫掠物资的迫切需求。

    这个事情,张明伟是给崇祯皇帝说过,同样也给山永巡抚左应选以及山海关总兵阎应元说过,并做出了渡海突袭辽东腹地,牵制建虏的策略。

    如今发生了以前从未有过的蒙古各部全面进攻边关,但是进攻的程度又不强,便基本上能推断出,这是受他们的主子命令,前来试探大明边防的。

    再根据这个时间来推算,阎应元这边,便能得出结论,建虏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出兵了。

    事实上,就算建虏不出兵,阎应元这边也是要执行张明伟给出骚扰辽东腹地的战略。

    这一日,在海防游击顾三麻子准备好了之后,阎应元便做出了决定,亲自领着他手中仅有的四千骑出征。

    说起来,原本还没有这么多骑兵,是张明伟随口安排了人去关外收集战马,果然得到了一部分,就被山永巡抚左应选把战马都分到了阎应元这边,才算是凑齐了这四千骑。

    校场上,阎应元骑马慢步走在这些骑兵中间,一边检阅他们,一边大声地说道:“如今朝廷在处处用钱的时候,还给你们补足了以前的欠饷,之后的军饷也是按时发放。前不久更是修改《大明律》,增设《大明军卒抚恤优免条例》。此等事情,更是闻所未闻!”

    “在我大明朝当兵,乃是最好的一份差事了!人皆感恩,如此方是人。我阎应元得朝廷赏识,心中便以决定,大丈夫,马革裹尸,此乃我辈军人最好的归宿。朝廷对我们寄予厚望,期望我们能挡住建虏,不再让他们为祸国内。”

    “这次出征,便是这个目的,唯有死战,打疼了建虏,让他们知道,我们大明军人,如今可是不一样了。不达此目的,我绝不还师。你们要想封妻荫子,想要保护你们撤入关内的家人,就不要存着活命念头,随我一道,以死战之,方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关宁军从来没有主动出去打过建虏,更不用说如同此次一样要出征辽东腹地。阎应元担心军中不安,便有了这番出征前的讲话。

    不过他没想到,在他说完之后,这四千关宁军忽然一起发出了吼声:“死战,死战……”

    不是关宁军天生就怕建虏,他们哪个人不是和建虏有深仇大恨。可是以前的时候,吃穿用度都无法保证,只有将领的家丁才能保证这些,如此一来,军中有战力的自然要以将领的意思为主。关宁军中的将领,哪个想出征辽东腹地?没有!那关宁军自然也就不会这么做了。

    如今不但军饷没有一点克扣,甚至都不用担心战死后的家人,《大明军卒抚恤优待条例》,那可是写进了《大明律》的,如此一来,都没有了后顾之忧,谁不想着找建虏报仇,给关内的家人一份平安?

    大头兵的,命本来就贱,大帅都要死战,更何况他们!

    因此,此时阎应元看到士气可用,便也不耽搁,回到点将台前后,看着眼前的四千骑兵,便准备下令出发。

    此战,如果说他没有顾虑,那也是假的。当然,这个顾虑不是说他怕回不来,怕死。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他阎应元从区区典史直接提拔为山海关总兵,此份知遇之恩,唯死报之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阎应元只是怕,他离开了山海关,而建虏万一大举来犯的话,如果山海关陷落,那他阎应元就百死莫赎了。

    可是,此次出征辽东,同样事关重大。如果他不亲自去,他担心最终只是给辽东建虏挠痒痒而已。不但失去了战事突然性带来的好处,让以后的建虏有了防备,甚至可能无法起到牵制建虏主力绕道蒙古草原。

    在衡量之下,他最终还是决定,让他举荐过来帮他的陈明遇严防死守,算是权衡之计了。

    他这么想着,真要下令出发时,忽然有一骑快马而至点将台,向他禀告道:“新任辽东游击李来亨领一千余骑兵前来向大帅报到。”

    一听这话,阎应元不由得大喜,他正缺骑兵呢,这就又来了一千多骑兵,这正是太好了。

    骑兵多了,对于此次战事的把握就更大。

    于是,他二话不说,立刻传令,让那辽东游击过来校场这边。

    李来亨一路上并不耽搁,甚至可以说,已经尽可能快地赶路,全军都是风尘仆仆。来到校场上,看到这个架势,他便知道,自己稍微来晚一点,就可能赶不上了。

    原来朝廷的官军,还真会主动进攻建虏!李来亨心中想着,又一次改变了对朝廷官军的想法。刚才还没过来的时候,他就听到了“死战”的吼声。

    这个吼声,他能听出来,并不是随便喊一下的那种。作为打惯仗的人,对此是敏感的。

    看到点将台上,主将也是一身戎装,看着要出征的样子,对于这种好汉,李来亨同样是欣赏的。便立刻翻身下马,双手抱拳禀告道:“辽东游击李来亨,奉兴国公之命前来报到,参与辽东之战。”

    说完之后,他还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双手递给阎应元道:“这是兴国公给大帅的信。”

    阎应元一听李来亨是兴国公派来的,更是有好感,便立刻微笑回应,拿过信件先看了起来。

    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李来亨,竟然是李自成所部流贼中的悍将,有感于朝廷之变,不想天下继续大乱而民不聊生,弃暗投明,被兴国公封了辽东游击,不想打原来的同伴,自愿前来辽东打建虏。

    如果是别的将领,可能对李来亨的来历会感到鄙视,毕竟是流贼出身。然而,阎应元本身就是典史出身,骤然提拔。在一般人眼里,其实出身也低。

    因此,阎应元对于李来亨的来历压根不介意,甚至还有一丝敬佩,没想到他小小年纪竟然能分清是非。这弃暗投明的事情,又不是被俘之后投降,是非常难得的了。

    另外,张明伟在信中,也给阎应元说了。李来亨出身流贼,刚好擅长流动作战,是攻打辽东腹地的主帅最好人选。因此,这次出征辽东腹地,可以以李来亨为主将。

    张明伟之所以写这封信,主要的目的,也是考虑,在原本的历史上,阎应元是以守城著称。如果可以,他是希望阎应元守着山海关,确保山海关不失的。

    兴国公的意思,阎应元绝对是非常重视的。

    于是,他也没什么其他考虑,立刻便把兴国公信中的意思给李来亨说了,并开门见山地问李来亨道:“如若按国公安排,你来领军,你会怎么做?”

    如果能通过他的面试,他便能放心。要不然,第一次出征辽东腹地事关重大,哪怕是国公举荐,他也是有疑虑的。

    李来亨一听,心中不由得有点意外。他没想到,那位兴国公竟然如此看重他,还考虑把天下闻名的关宁铁骑交给他来统领。

    如果一般人来说,会对此感到惶恐。然而,你可以说李来亨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好,还是他真得想要立功,总之,他听了之后没有丝毫惧意,昂首答道:“不动则已,动如脱兔,迅雷一击,随即远遁,飘忽不定,不给建虏反应便是。”

    类似的战事,可以说已经经历过很多次。

    顿了顿,李来亨又补充一句道:“这种战事,最重要的是不怕死,不停留,不留痕!”

    阎应元听得心中满意,便又问了几个问题,李来亨都是想也不想,随口所答,都能让他满意。

    最终,他便感慨道:“国公果然慧眼!”

    他却不知道,李来亨能坚持抗清到最后,如果没有对危险的嗅觉,早就被满清给杀了。

    于是,阎应元下令,军队再休整一天之后出发,以李来亨为主将,陈明遇为副,领五千骑军,走海路出征辽东腹地。

    这将是东江镇没了之后,大明军队第一次再踏足辽东!

292 依旧是个钱的问题

    崇祯八年正月十五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部流贼攻下明中都凤阳。毁皇陵楼殿,焚龙兴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明中都留守朱国相及官兵几千人。

    这个事件的发生,导致一大堆文官武将被杀,崇祯皇帝也下了第一道罪己诏。

    随后,崇祯皇帝便调派了他手中最能打的将领,保护皇陵不再被流贼毁坏。就是由宦官卢九德领军,麾下两个大将,一个是黄得功,另外一个刘良佐。这其中,自然是以黄得功最为有名,战功赫赫。

    在李来亨领兵踏上海船的差不多时间,远在凤阳府这边的刘良佐,却在自己的后衙,一边喝酒一边大骂。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人干得事情么?”

    “他娘的,逼得老子急了,反他娘的!”

    “……”

    这个刘良佐,最为有名的战事有两次,一次是崇祯十年曹操罗汝才手下摇天动带军五万,号称二十五万强攻郧阳。刘良佐救援郧阳,打得摇天动全军覆没。

    另外一次更有名,不过在这个位面没有发生。按照原本历史发展的话,就是已经投降建虏的刘良佐攻打江阴,八十一日才打下阎应元据守的江阴,屠杀了满城百姓!

    此时,听到他这些话,陪同他一起喝酒的儿子刘泽涵一听,顿时大惊,连忙劝道:“父亲大人,慎言,慎言啊!”

    在最开始的时候,朝廷斩杀临阵脱逃的王朴、贺人龙等人,严明军纪之时,刘良佐并不当回事,甚至也私底下发过牢骚,朝廷不给军饷钱粮,这仗怎么打?军纪怎么严肃?真要逼急了,看最后到底是朝廷急还是谁急!

    后来,他又听到消息说,左良玉连同总督侯恂要清君侧,这等于是造反。那一天,他是开怀畅饮,很是幸灾乐祸了一番。

    左良玉这么闹,他是最喜欢看到了。闹成功,以后朝廷就不可能再制约手握军权的武将,对他有利;闹僵持,最终失败了,那也没什么,至少让朝廷知道,没事不要对他们这些手握军权的武将瞎比比,要不然,逼反了谁负责?

    然而,他却没想到,左良玉才喊出清君侧呢,就被朝廷一战而定,至今和侯恂两人下落不明。这个消息,让他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一开始他以为是兵部尚书闵洪学领兵,后来听说是最近权势滔天的兴国公领兵,竟然有这个本事,一战而定实力比他还雄厚一些的左良玉。

    自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刘良佐还真是老实了不少,约束他的手下不得扰民。

    可是,情况也确实是存在的。朝廷提供给他的军饷粮草都很有限。没有钱粮,他手下人要闹啊!

    为此,刘良佐找了卢九德。

    从卢九德那得来的答复,说朝廷那边有旨意,要他这边据实上报真实兵力,不得吃空饷,不得滥竽充数,就按规定兵力。如此,朝廷那边才会发放对应的军饷。

    这个事情,就让刘良佐又恼火了。

    这些年来和流贼的交战,谁还在意之前是怎么规定的,都是养一群家丁,然后尽可能地扩编炮灰,再从炮灰中选出一些能战之卒充实家丁。

    而所谓的家丁,那是不在兵部名册上,属于刘良佐私兵来的。朝廷的意思,也就是要他把这个私兵充公,不再用朝廷的钱来给将领养私兵。

    这种事情,刘良佐当然不愿意的。不止是他,其他将领,其实也都一样,谁都不愿意!

    不过张明伟的手下,主要是京营,也就是勇卫营扩编而成。

    在目前朝廷官军中,也只有当初新编的勇卫营,才是正儿八经的正规军队,军卒名单都是在名册上,只属于皇帝的亲军。

    而吴三桂、白广恩等人,他们原本其实也是以家丁这种来打仗的。不过松锦之战全军覆没,新领的军队,是从辽东内撤军民中挑选出来的,同样属于正规军队,没有家丁在内的。

    对此,或许也是祸福相依吧,要不然,要动这五个总兵那就难了。那些家丁是不听朝廷,而只听供养他们的老爷将领的。

    江南这边,黄得功所部,还是原本的勇卫营为主,虽然在驻守南方之后,随着原勇卫营的将士战死,他也有趋向家丁制的趋势,但还没有大规模化,毕竟从勇卫营分出来的时间还短,而他本人,对于朝廷还是很忠心的。

    这个时候,朝廷对于军制新的要求,对黄得功影响不大,可对刘良佐的影响就很大了。

    一开始,他只敢私下抱怨,最多对于战事开始出工不出力,毕竟没钱打个屁战!

    后来,兴国公所部在开封那边,被百万流贼围困,时间久了,他手下人也开始闹事,于是,军纪又放松了。而他本人,牢骚话也多了起来。

    卢九德曾找过他,但这个时候,原本手握军权的老兵头,都已经尾大不掉,他敷衍,卢九德也是无奈的。

    然而最近,北方却传来消息,说罗汝才枭首,李自成败逃,开封大捷!

    这个消息一来,吓得刘良佐一下又老实了,连忙有严肃军纪,并且开始清点名册,准备老实地按照朝廷的要求去做了。

    可是,随着进一步的消息传来,有传言说,这一战,其实那兴国公并没有那么厉害,而是流贼自己火并之下便宜了兴国公。

    加上刘良佐听说,那兴国公并没有趁机追杀败逃的李自成所部,他便确认,估计这个传言是真的。也因此,兴国公不敢领兵追击。

    于是,他的这个事情自然又反复了。能不把他的家丁交出去,他当然是不想交。

    时间就这么过去,他的手下当然又开始闹了。

    刘良佐烦着呢,喝了酒,自然就开始发泄不满了。

    他儿子刘泽涵却是怕,按照这个样子,万一他爹要是走了左良玉的那条路,他是明白的,至少他爹没有左良玉强。不说那兴国公是怎么打败流贼的,至少打败左良玉是事实。

    此时,刘良佐见自己儿子这么怂的样子,顿时,那火气就越加地大了,拍着桌子喝道:“慎个鸟言,怎么的,朝廷还能吃了我不成?如今流贼声势之大,那八大王正集结了人马在巢湖练水军,还有革左五营也去汇合了,到时候,朝廷要敢对老子动手,谁还替皇帝去守应天府?”

    原本的历史上,这个时间段内,刘良佐和黄得功联手突袭了潜山的张献忠所部,大捷,沉重地打击了张献忠的念头。

    可这个位面上,他们都守在凤阳府没动,自然也就没有潜山大捷了。

    而张献忠又刚打下了庐州,后又克庐江县,夺得双樯大船三百艘不说,其他船只也陆续缴获夺取中,这让张献忠的野心更加大了,就在巢湖招募水手,练他的水师来的。

    就是这个原因,刘良佐才有守应天府一说。

    刘泽涵听了,还是很担心地说道:“不是之前有消息说,兴国公已经领兵南下。万一父亲大人的话传出去,那左良玉就是前车之鉴啊!”

    左良玉这个名字,还是有份量的。刘良佐一听,稍微愣了下后,认识到他自己的份量,也就有点怂了。

    不过毕竟在儿子面前,还刚骂过他怂,他自己又怎么能怂得过快,便还是嘴硬道:“老子算是看出来了,朝廷是没钱,所以才想着法子来逼老子而已!”

    说完之后,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再把酒杯重重地顿在桌子上,然后又冷笑一声道:“就算老子不把其他人报上去,那么多人,朝廷难道就要遣散他们,那不是便宜了流贼?老子就看着,这个钱,朝廷出也得出,不出也得出!”

    很明显,听到兴国公领兵南下之后,刘良佐还是怂的。

    听到这话,刘泽涵便有点好奇地问道:“不是说朝廷抄家了很多钱粮么?”

    刘良佐一听,当即嘴角一撇,冷笑道:“抄家再多的钱粮,那也总有个数吧?朝廷内迁辽东军民,修筑长城防线,还给他们补发军饷,而且还明旨以后都不得有克扣军饷之事。还有,安置流贼,降卒等等,据说还在兴修水利什么的,那个不是花钱如流水的事儿?还有长江以北不收税,呵呵……”

    说到这里,他便用肯定地语气道:“朝廷手中肯定没有几个钱了,而这南边要用的钱粮,又是一个数都数不过来的数目!老子看那兴国公来了之后会怎么办!”

    ………………

    还真别说,刘良佐对于这个钱的猜测,还真得差不了多少。

    虽然京师那边抄家了不少,还有八大晋商的抄家,确实有了不少钱。但是,同时朝廷也是花钱如流水,后续没有继续抄家的情况下,那钱是用一个少一个的。

    而玻璃厂在景德镇,要卖出玻璃的钱进国库,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张明伟领兵南下,是沿着黄河南下。不但能加快行军速度,至少很多东西都可以船运,更为重要的是,他就是要解决这个钱粮问题。

    和北方一样,打败流贼不是关键,关键是要有足够的钱粮来解决才行。

293 兵临扬州府

    事实上,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都被朝廷官军打败过无数次,哪怕是到了崇祯十五年,在原本的历史上,革左五营和李自成所部的联军,都被黄得功他们打败过。

    但是,流贼的优势,就在于能以非常快地速度卷土重来,就和没打败过一样。甚至越打越强,为什么?

    就是地方秩序无法得到恢复,败卒、兵灾等所引发的难民等等无法安置,光是杀一些人根本就起不了作用。

    而要想改变这个局面,就需要朝廷有足够的钱粮来稳定一切。

    而如果要想快速来钱,最方便的,当然是抄家问斩。南方这边,最有钱的人是谁,盐商!

    张明伟的目标,就是他们!

    自从万历末年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

    沿着黄河南下,能直达扬州。

    可以说,张明伟的首站,就是奔着钱,奔着盐商去的。

    为此,他当然有和崇祯皇帝奏明过计划,在大军动身之前,就已经派了锦衣卫先一步秘密前往扬州府。

    古代的交通,让后世穿越过来的张明伟,非常地不习惯。一日高铁能达的行程,要走一个月,真是见了鬼了!

    这种交通不便所消耗的时间,也让他有点忧虑。

    明末为何一直兵灾不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流贼打不死。就比如说这一次的开封之战,虽然表面上是大捷,不过更多的确实是托了李自成的福,才灭了罗汝才。要不然,被罗汝才跑掉的话,他肯定能卷土重来。

    而以崇祯十五年这时候朝廷官军的实力,要想打歼灭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流贼实力强大,且不是死人,打不过,他们是会跑的。

    为什么说穿越明末会是地狱级的难度,其实真得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如果不能快速歼灭流贼,辽东建虏势必会插足进来,朝廷官军的实力有限,到底是打流贼好呢还是打建虏好呢?

    哪怕是这一次,如果李自成下定了决心,又趁着张明伟前去江南平乱的时候,卷土再入河南,虽然那边有堵胤锡在,针对流贼可能再次过来,也做了安排。但到底能不能利用那么多降卒防住李自成所部,也是一个问题来的。

    一如原本的历史上,勇卫营强吧,打那个流贼都是胜仗。可是,流贼太多了,根本打不过来,到了后来,只能拆开了分别去打流贼,最终便被淹没在流贼海中,根本没有起到扭转局势的作用。

    想着这一切,张明伟便唯有从舆论战上面,进一步去影响流贼。

    为此,有关李来亨弃暗投明的事情,他都专门写了一个评书出来,刊登到《明报》上,尽量多宣传。

    虽然一直在行军,不过张明伟为了这江南之战,早就开始了准备。不少措施,都是快马先大军一步就派出去执行了。

    终于,在崇祯十五年九月中旬的时候,张明伟领着大军,水陆两岸并进,已经离江南最为繁华的扬州不远了。

    江南这边,自然听说了十万大军会到的消息。而且兴国公明确说,大军到扬州府后会休整几天。一时之间,官场和民间都为之震动。

    如今的江南流贼,也就是以革左五营和八大王两部为主,主要是活跃在南直隶辖下的凤阳府以及庐州府和安庆府,位于应天府上游,自然离扬州就更远了。而扬州府本身这边,只有零星毛贼而已。

    很多人,特别是官场上的人,包括地方乡绅,那是不希望兴国公到扬州府来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位当朝兴国公权势之大,目前看不到有扳倒他的可能。最为关键的是,这位兴国公在中原所做的一切,对于他们这类的人并不是很友善。

    为此,随着大军越来越近,街头巷尾的,一些传言便越来越多。

    “我们扬州府好好的,兴国公为什么要来扬州?不会是怕了流贼,所以不敢去凤阳、庐州打流贼吧?”

    “什么,兴国公打了大胜仗,还灭了曹操?我告诉你们,并不是,那是流贼自己火并的结果。听说啊,开封之战,并没有打什么恶战,都是流贼自己闹的!”

    “十万大军过来,我们繁华的扬州府要遭殃了啊,你们想想,据说兴国公的军中,至少一半以上的兵力都是招安了流贼的。”

    “其实,不止是流贼,包括朝廷官军不也是,所谓贼过如梳,兵过如篦,不管是流贼还是朝廷官军,如今哪个不祸害百姓!”

    “……”

    在这种流言下,特别是有现实案例可参考的情况,几乎所有的扬州府百姓都对大军即将到来而忧心忡忡。不要说夹道欢迎了,大军还没到呢,人都跑得差不多了。跑不了的那些,就躲在家里不敢出去。

    总之,扬州府等江南这边的州府,不敢明着说不欢迎兴国公,但种种迹象显示,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像扬州这样的大城,那是没法跑的。以兴国公的权势,也没人敢拒绝兴国公入城。

    因此,这一日,听说兴国公所部离得不远了,在扬州府知府等地方官的牵头下,带着一群乡绅,领着百姓,战战兢兢地出迎。

    在等待的时候,有乡绅问扬州府知府道:“大人,兴国公的大军该不会要进城吧?”

    听到这个问题,其他乡绅就更担心了,连忙也说了起来。

    “大人,要是军卒入城,后果不堪设想的啊!”

    “是啊,大人是我们扬州府的父母官,可要为我们扬州府百姓着想,一定不能让军卒进城啊!”

    “……”

    不止是他们,就连那些百姓,都是忧心忡忡。

    不过,也有态度不一样的,那就是在远处人群中凑热闹的扬州各风月场的一些莺莺燕燕,她们在说得话就截然不同了。

    “你们说,那中原五白真得就是这位兴国公大人?”

    “呀,真得是很羡慕陈圆圆,竟然得此福分!”

    “兴国公也是,快点打完仗吧,郭靖和黄蓉的误会,真是让人揪心,真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奴家手中有全部的《明报》,不知道能不能让兴国公给题个词?”

    “你们听说了没有,兴国公又做了一个曲子,好像是什么《保卫黄河》,挺奇怪的曲子!”

    “……”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群体,是扬州府这边特有的,就是盐商群体。

    所谓乡绅,在这个时候,其实多指那些有功名的,没有在朝为官的。比如秀才举人,还有当过官,如今已经没有官职在身的这群人。

    而盐商群体,一般是背靠朝廷靠山卖盐发家致富的那群人,和盐道衙门的关系最深,当然也是最有钱的。

    这群人的财富最多,也就数他们过得最奢华。豪宅之大,仆从之多就不说了,三天一大宴,一天一小宴那更是常态。甚至还有盐商把金箔还是银箔从高塔抛下,然后乐呵呵地看着底下的人疯狂地抢。风月场所,扬州瘦马,都是全国有名,为什么,因为这些有钱人多。

    此时的他们,按身份排列,就站在乡绅群体的后面,也在低声说着话。

    “要我说,这个兴国公特意来我们扬州,指不定就奔着我们扬州的富有来的。呀,来者不善啊!”

    “那又怎么样,我们又没有通虏,甚至连通贼的罪名,也别想按我们头上。”

    “对,他要敢把我们给办了,朝廷盐政怎么办?”

    “我看你们有点杞人忧天了,要我说,这位兴国公也是风流才子,说不定是仰慕我们扬州的风流而来!”

    “真有可能哦,那个陈圆圆,不就被他收了么?甚至还成了那什么《明报》的总编。呵呵,人不风流枉少年!”

    “我告诉你们,我其实已经重金找了几个极品美女。包兴国公满意!”

    “对了,我们可不能学那些晋商,要有点眼力,凑一份子大礼给国公,打发了他了事。”

    “……”

    他们正在议论着时,沿着河道,有一骑狂奔而来,大声喊道:“来了,来了……”

    听到这个喊声,顿时,所有在说话的人,不管是欢迎还是不欢迎的,全都不说话了。一个个转头北望,心中或是忐忑,或是不安,或者期待等等,静等兴国公领军出现。

    然而,他们还没看到大军的身影,就听到了有声音隐隐传来。

    顿时,他们就奇怪了。

    “怎么这么喧哗,难道兴国公亲自领军,官军的军纪也是这么差了么?”

    “难说,不是说这支朝廷官军中一大半都是招安了流贼扩编而成的,军纪能好到哪里去?”

    “那岂不是说,我们扬州有难了?”

    “……”

    很多人说着话,担着心,都想着要跑路了。

    然而,他们要是敢不迎接兴国公的话,万一兴国公不高兴了怎么办?

    一时之间,很多人左右为难。

    就这么的,过了一会之后,远处山脚终于拐出来了军队的影子,声音也更加清晰。

    正是因为听得更清楚一点,这些听到的扬州人顿时就傻眼了。

294 张煌言

    “三大纪律七项注意,大明军人要牢记,一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几万军队齐声高唱,声音浑厚响亮,远远的传过来,光是这动静,就已经很壮观了。

    最关键的是,这曲调以前从没听说过,听着好顺耳不说,这歌词好像是在强调军纪的!

    张明伟这首改编自后世的行军曲,第一次出现在大明的时尚之都,哪怕扬州府是引领整个大明风潮的,也全都呆住了。

    就在他们的目瞪口呆中,远处来的军队也看得清楚了。沿着河岸开过来的,在最前面的是骑军,一排六骑,整齐前进,各类旗帜迎风招展,猎猎作响,很是壮观。

    河面上,插满了大明军旗的船只,有序的和岸上的步军保持同步。

    过了一会儿之后,终于有人回过神来,便立刻惊讶的讨论了起来,使得其他人也都回过神来又加入了讨论。

    一时之间,出城迎接的官员,乡绅,百姓等等,都在低声议论,“嗡嗡”的一片响了。

    “看看,这才是朝廷官军该有的样子,不但一看就是精锐,而且对百姓秋毫无犯!王师,王师啊!”

    “咦,刚才你还不是担心,兴国公所领的军队中有很多流贼吗?现在就不担心了?”

    “那还担心个啥,你听听,都唱出来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就是,要是唱出来了,然后还犯这军纪,兴国公肯定会处置,要不然就是打脸了!”

    “……”

    虽然大部分人关注这个,可以还有其他不同的声音。

    “哇,该不会又是兴国公所写的新曲子吧?”

    “肯定是的,这个曲子和之前传过来的那个曲子,就是保卫黄河,差不多的,肯定出自于国公手笔!”

    “看来兴国公是新创的一种曲牌,我得赶紧琢磨琢磨,我要辜负了我们扬州风气引领之首的名声!”

    “其实,你们别忘记了,中原五白在《明报》上面刊登的那个评书,写法也和我们现有的不一样,这又算是一种创新了吧?”

    “……”

    不用说,关注于这些的,肯定就是那些莺莺燕燕。

    不知不觉间,这次朝廷官军的亮相,不需要解释,也不需要公告,一下就扭转了大部分人对于朝廷官军的印象。这或许就是歌曲的魅力,又或者说,是舆论战的威力。

    又过了一会儿时间之后,军队离得越发的近了,能看到前面都是锦衣卫开道,帅旗之下,有一个年轻人,身穿蟒服,最是引人注目,不用说,这位肯定就是兴国公了。

    这一看清,绝大部分人就又惊讶了。

    这么年轻,就已经是国公爵位,更为关键的是,在多才多艺之余还能领军打仗!

    一时之间,那些远处躲着观看的莺莺燕燕,一个个都两眼放光,纷纷羡慕陈圆圆的命真好!

    看看差不多了,领头的地方官便小跑着上前,表现出殷切之情,来到张明伟的马头,纷纷见礼。

    “下官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转运使马德路见过国公!”

    “下官扬州府知府刘仁文见过国公!”

    “……”

    至于其他人,都没资格报名字,只能是在两大地方长官的后面跟着行礼而已。

    张明伟坐在马背上没下来,俯视着眼前的这些人,特意盯了转运使马德路一眼。然后才转头看向扬州府知府刘仁文道:“大军所需粮草可有准备?”

    听到问话,刘仁文连忙抬头,脸上堆着笑容道:“接到国公之命,自然是第一时间便准备好了。”

    说完之后,他便转身一指身后的人群,然后又转回头,对张明伟巴结地说道:“国公远道而来,舟车劳顿,下官和扬州府乡绅准备了接风宴,为国公接风洗尘!”

    转运使马德路是从三品,从品级上来说,比扬州知府要高。不过兴国公一来就问地方事务,他只是管盐政,便插不上嘴。此时听到,便连忙也笑着说道:“国公威名,扬州上下皆已久仰。如今国公到来,皆想一睹国公风采,还请国公赏脸,成全我扬州上下之仰慕之意!”

    “免了!”张明伟听了,直接便回答道:“大军远道而来,已是疲惫不堪,需要休整。我忙于军务,没这个时间应酬!”

    不知道为什么,直接拒绝这种感觉,似乎很爽。

    他稍微想了下,好像这是因为在后世的时候,他最烦应酬,可是,有些应酬却又没法拒绝。特别是那些他不想去的应酬,最是没法拒绝的那种,就让他很不爽。

    而如今,他可以不管对象是谁,想拒绝就拒绝!

    马德路和刘仁文两人一听,顿时有点意外。

    要知道,给谁接风洗尘,那谁便是主角,一般而言,谁会拒绝?

    看到张明伟没有客套的意思,他们两人便明白,堂堂兴国公不稀罕这个。

    于是,两人有点无奈。隐约间,也感觉到兴国公好像有点来者不善的意思。

    但两人也没想起来,有什么地方得罪了国公。便只能给自己解释,应该是国公带兵来讨伐流贼,有杀气,自然就会让人感觉来者不善。

    然而,就在这时,却听张明伟看向他们两人后面的人群,大声问道:“张煌言可在?”

    “张煌言?”一听这话,马德路和刘仁文不由得互相惊讶地看了彼此一眼。

    以他们两人的身份,当然听说了,太子南下之后寻了一个举人带在身边,以为心腹,这个人就叫做张煌言。该不会,国公是说这张煌言,就是太子身边的那个张煌言?

    他们正在惊讶之时,却见后面人群中,跨步而出一个年轻人,双手抱拳作揖,向张明伟一礼道:“学生张煌言,奉太子殿下之命,前来拜见国公!”

    见到这个情况,那些官绅不由得都是惊讶。看向张煌言的眼神中,大都带着妒忌之色。就算不知道张煌言是太子身边的人,能被兴国公点名,就已经是了不得的荣耀了!

    张明伟当然也在看着张煌言,很年轻的小伙子一个,比他年纪看着都要小一点,还带着儒雅之气,显然是读多了书熏陶出来的。

    只是这面相,他就比较满意,便吩咐道:“随我去军营说事!”

    说完之后,他便下令,大军就在扬州城内扎营。

    很自然地,扬州府知府和转运使等人,就只能回城去了。

    路上的时候,他们心中都在揣测,兴国公把这个张煌言从太子身边要过来,该是要说什么事情呢?

    总之,他们觉得肯定和扬州有关,要不然,只是剿贼的话,不需要到扬州来见的。

    和他们有点忐忑不同,扬州府的其他人,却大都放心了。

    国公所领的这支朝廷官军,哪怕他们以前有很多人都是出身流贼,可军纪严明,意外之余,自然都是高兴的。

    甚至有些人回去的时候,还哼起了听来的曲调,不全,可通俗易懂,却也能哼个两句。

    甚至还有人都想好了,以后要是再遇到朝廷官军蛮横的话,把这首曲子唱出去,看那些带兵的,到时候怎么去和国公交代?

    ………………

    中军帐内,张煌言从太子殿下那边知道,他之所以突然被重用,其实是这位兴国公举荐。这让他非常地惊讶,因为他压根不认识兴国公,也没有间接和兴国公有交情。

    再说了,他此时刚中举人,名声也不显,因此,他就想不明白,兴国公到底是怎么知道他,又为什么要举荐他?

    此时,看着坐在中军帐主位上的兴国公,张煌言一时之间有点失神,甚至他怀疑,该不会是和兴国公五百年前是一家,所以举荐了?可真要这样,天下张姓者多了去了,为什么偏偏举荐他呢?

    张明伟叫了一声张煌言,没见他答应,才发现他好像在失神。于是,便又提高了声音叫了他一声。

    “学生在!”张煌言被唤回了神,顿时满脸尴尬,连忙施礼回答道。

    “噗嗤”一声,在张明伟身边的坤兴公主朱媺娖看他这样子,不由得忍不住笑了声。

    她是知道眼前这位张煌言,在历史上是怎么样的。不过此时看他还这么嫩,举止还失措,让她实在有点意外。

    张煌言听到,顿时满脸通红,便又连忙施礼道:“见过公主殿下!”

    他当然听太子说过坤兴公主在兴国公身边,之前的注意力一直在兴国公身边,此时自然也是要给公主见礼的了。

    张明伟对于张煌言的失措,并不在意,只是对他说道:“太子有和你提过,你过来是干什么的呢?”

    “太子殿下只是言道,已得陛下恩准,让学生到扬州来听国公吩咐,有重要之事要做!”张煌言听了,连忙回答道。

    张明伟听了,便知道朱慈烺并没有私做主张,透露张煌言的目的,以避免走漏风声。于是,他便满意地说道:“好,皇上的圣旨如今在我手中,就是……”

    刚说到这里,却见刘金从帐外闪了进来。

    于是,张明伟便没有继续往下说,而是问刘金道:“怎么样,事情有办妥么?”

295 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刘金见张明伟这么急着问,便连忙回答道:“一如老爷所料,扬州城内的这些盐商夹带私盐买卖,乃是公开的秘密。按老爷吩咐,小人打听之后,其中的一个大盐商叫孔大宇的,从未做过慈善之事,最喜欢被人奉承,经常开文会,召集那些文人士子,还有各处烟花之地的头牌一起饮酒作乐,高兴了,还会大把撒钱。据说家里用的器皿,全是用金银打造……”

    张煌言听得有点意外,这意思,不会是要拿这大盐商开刀了吧?

    实在是这位国公自从凭空从石头里蹦出来之后,虽然都是有理由,可没少做抄家的事情。这个事情,早在江南传开了,也让张煌言一下便有如此猜测!

    “……据说他的后台便是如今的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转运使马德路,小人查了下,这个孔大宇每年确实会送大笔的钱给马德路,不过其他官员也都有。”

    说到这里,他便双手呈上一份东西道:“这些天所有调查的盐商消息,全都在上面记着。”

    朱媺娖一听,立刻接过,当即看了一下,有点惊诧地说道:“竟然夹带了这么多的私盐买卖,这得赚多少钱?”

    张明伟一听,当即冷笑一声道:“要不是这样,他们怎么可能暴富呢!”

    盐商的一个手段,就是垄断盐业。怎么垄断?就是贿赂盐政衙门的官员,优先兑换他们手中的盐引,让其他人就算有盐引都兑换不到食盐。

    之前大明实施的是开中法,也就是让商人运粮去边关,从而以粮食在边关将领手中获取相应数量的盐引,如此一来,就能为朝廷解决边关军粮的问题。可以说是个很好的办法。

    然而,到了大明中后期之后,就是盐商的这种龌龊手段,导致不少商人拿到了盐引,不要说自己兑换不到,传到子孙也照样是白纸一张。要么一直这样,要么低价卖给盐商,就这么两条路,极大地破坏了商人往边关输送军粮的积极性,导致了大明边关粮食不足。

    除此之外,这些盐商还提高盐价,据统计,大明的食盐价格,在几个朝代中算是高价的。然后呢,这些盐商自己还把食盐,也就是来路不明的盐,没有上过税的盐,混入官盐中售卖。

    这两种手段之下,盐商能不富就怪了!

    有关盐的这一块,到了明末,不但造就了扬州盐商富家天下的传奇,而且也让盐政相关的上下人等,全都是利益攸关。所谓钱能通神,用钱砸着,连朝堂上都是帮我们说话的人。

    另外,从北宋开始,福建那边就已经开始了晒盐法来获取食盐。但是到了明末的时候,哪怕山东那边也已经推广这个晒盐法,但是,在大明最大的两淮这里的盐场,却依旧还是用煎盐法。

    从煎盐法到晒盐法的转变,是食盐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能极大地提高食盐产量。可以说,所有人都能看到这点。可是,为什么在两淮却依旧还是煎盐法这种效率极低,成本极高的来盐方法呢?

    崇祯初年的时候,国库之空虚,让崇祯皇帝急于革新盐铁两个方面的财政,于是,后世有名的徐光启便上奏崇祯皇帝,极力举荐这晒盐法。

    为此,他曾经亲自做过试验,在晒盐成功之后,用数据给崇祯皇帝说话,并说明详细的晒盐步骤。只要按照这个晒盐法去做,盐价至少能减三分之二,再不济也能降价一半。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现有盐政上的弊病,比如豪灶兼并其他灶户的事情,或者被人侵吞盐场以为他用等等。如果推行盐政法,就都能解决。

    当时的崇祯皇帝听了大喜,因此提拔徐光启为户部尚书,准备革新盐政。

    然而,如果真要这么做,那食盐产量大规模增加,最终会损害了这些垄断了食盐售卖的盐商利益,当然也就损害了和盐商利益攸关的官场中人的利益。

    于是,朝堂上的人纷纷反对,说什么两淮盐政是朝廷目前税收收入的大头,如此大规模革新,万一引发动乱,必定严重影响朝廷的收入,要慎之。

    这个说法,让崇祯皇帝就犹豫了。他没底气啊,如今国库的钱严重不够用,要是再有影响,他向谁哭去?

    于是,盐商的代理人就再向崇祯皇帝进言,说如今的煎盐法,能让朝廷严格控制食盐的产量,尽可能地杜绝私盐。而要是用晒盐法的话,那都是成片的盐场,产量一增加,朝廷也没足够的钱向灶户收所有产出的食盐。多次一来,余盐太多的话,必然会导致私盐的泛滥,反过来损害盐税。

    另外,也还有其他说法,比如晒盐法的食盐有问题,海水咸淡不一样,其他地方的手段,不适合两淮等等。

    崇祯皇帝当时年轻不说,又没有什么阅历,听他们一个个都在这么说,听起来也觉得很有道理的样子。最终的结果,就是徐光启当了户部尚书,最终却还是没法在两淮推广晒盐法。

    而且他身体不好,就在崇祯三年因病逝世。于是,终大明一朝,两淮还是一直用煎盐法,而未用晒盐法。

    当张明伟要准备南下,把想法打到盐政上时,这段尘封的历史便被崇祯皇帝提及,才让他知道了这个往事。

    当时他和崇祯皇帝书信往来说这个事情的时候,崇祯皇帝便把当初的那些理由又说了出来。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首先以张明伟的身份,崇祯皇帝更是相信他。

    另外,张明伟已经极大地缓解了朝廷的钱荒,只是如今需要革新盐政来补充后续国库钱粮的来源,即所谓开源节流中的开源。这让崇祯皇帝已经有底气了。

    再次,就是张明伟把盐商这一块的利益关系,真正地解释给崇祯皇帝听,这让他知道,所有的反对,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现有的既得利益者不想被人动他们的蛋糕,而不是他们在为朝廷国库,为公家着想。

    用晒盐法增加食盐的产量,由此会引发的好处,徐光启当年已经说过,张明伟再补上一些措施来解决食盐产出手段不同带来的一些弊端,不用说,崇祯皇帝当然就放心了,张明伟说什么,他就同意什么。

    此时,张明伟在朱媺娖看了之后,他也拿过看了,私盐之巨量,完全就是明目张胆地在当官盐卖。这么巨额的量,要是盐商不发家致富就怪了。

    呵呵,正常情况下他们的利益已经盆根错节,一般人很难撼动。一个盐商能崛起,背后不是皇亲国戚,就是朝中大佬。然而,如今,什么大佬都要靠边站!

    心中这么想着,张明伟便冷笑一声,看向刘金冷声发吩咐道:“刘金,你立刻领锦衣卫入城,如果人手还不够,便调动军队入城,抄家这个孔大宇,查封他的仓库,店铺等等,同时抓捕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转运使马德路以及相关人等。”

    刘金听了先是一愣,国公这刚到扬州,军队都还在扎营,屁股都没坐热,就直接开干,会不会有点急了?

    这么想着,他便提醒道:“老爷,刚来就这么做么?”

    “我没时间和他们墨迹,张献忠,李自成都还在肆虐,蒙古鞑子还来插一脚,建虏肯定也不会闲着,要干他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张明伟说到这里,带着冷意喝道:“快刀斩乱麻,立刻就去!”

    “遵命!”刘金一听,那还有什么可以顾虑的,干就是!

    于是,他连忙回应一声之后,便立刻出了中军帐,不但点了一百多锦衣卫,还调动了袁时中手下两千步军,立刻出军营而去。

    中军帐内,张煌言看得有点瞠目结舌,对于这位兴国公的风格,他都有点没法适应,太直接了,一点含蓄,遮掩的意思都没有,这么快就直接开干了。

    不过回过头来,好像国公说得也没错,如今这个时候,到处都是流贼,乱世之相,不重拳出击,真做不成事。

    他在太子身边已经跟了一段时间,就因为太子做事有顾忌,所以催交赋税进度非常不理想。如果像国公这样的话,情况肯定就不一样了。

    他正在想着,看到一名锦衣卫拿着那份调查消息汇总的给他,便连忙接过,与此同时,就听到国公对他说道:“你先看下,皇上的旨意就在这里,两淮盐政,以后就由你来执行新政。我会调拨一支军队驻扎扬州,一边防贼,一边给你调遣,你可能做好?”

    这也就是说,张煌言将以新进举人的身份直接做了从三品的转运使,这跨度有点大了。以至于张煌言当即瞠目结舌,一下傻在了那里。

    特殊时期特殊的用人之策,骤然提拔,也不止他张煌言一个,之前就已经有好几个了。

    张煌言还从进过官场,没有官场上的各种关系,顾忌也会更少,又是初生牛犊,加上他在历史上的表现,让张明伟看中了他来执行盐政新政。

296 入城抓人

    “早点做完了扬州的事情,就能早点西进平乱!”张明伟说着,又让亲卫给张煌言转过去一份文件后,继续交代道,“这里是这次盐政新政内容,你先看看,一会我给你解释细节!”

    张煌言回过神来后,便又连忙去看下一份,有种被催着很急的感觉。

    张明伟接着转头看向坤兴公主问道:“在路上安排的事情,你那边做得怎么样了?”

    “都只是在船舱里练了下而已,真有点担心效果怎么样!”朱媺娖听了,带着一点担心回答道。

    张明伟听了,无所谓地一笑道:“差不多就成,能表达出要表达的意思,那就差不多了!”

    “可……这是要去大众广庭之下,第一次这么做,要是没做好的话,会不会……”朱媺娖显然是想完美一点的,因此还是有点担心道,“要是给个三五天时间再练练,相信更有把握!”

    张明伟感觉出了她的意思,抬头看了下天色,便给她说道:“那就明天下午吧,抓紧时间在军营再练下就成!”

    争取到了一点时间,朱媺娖便没有再强求,连忙说道:“那我现在就去督促她们!”

    “呵呵,去吧!”张明伟笑着说道。

    在朱媺娖快步出了中军帐之后,他便转头看向张煌言,问他有关新政的理解,并解释相关措施起来。

    ……………………

    扬州城门这边,守门的兵丁都在城门洞口这边,靠着墙,看着远处正在闲聊。

    “不愧是朝廷精锐啊,你们看,做起事情来一点都不乱,看着就很舒服。”

    “速度也快,就这么一会的功夫,看到没有,就已经有营帐立起来了。”

    “其实我就跟你们说吧,这支朝廷精锐,是勇卫营、关宁军和流贼中挑选出来的精锐组成,肯定厉害了。”

    “说起来,之前还真是白担心了,还以为如今的军队都会乱来,结果没想到,哈哈,怎么唱来的?”

    “好像是大明军人个个要牢记,不拿……”

    “要是这支军队不走就好了,那就没有哪个流贼敢来扬州界面了。”

    “……”

    他们在聊着,有些闲着的百姓,也都在城外官道上看大军扎营。这个事情,还是很少看到的。他们同样一边看一边聊着和守门兵丁类似的话。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正在聊着时,忽然,有人惊叫了起来:“看,好像有人从军营出来,往城里来了!”

    听到这声音,那些在看着彼此说话的,纷纷转头看向城外军营方向。

    果然,看到一队骑军已经出了营地,方向就是扬州城。

    “飞鱼服,那是锦衣卫啊!”有人立刻认了出来,当即也是惊讶地叫了起来道,“这出来的锦衣卫不少啊,这是要干嘛?”

    说起来,锦衣卫在南方还是出现地比较少,一般而言,京师最常见。

    不过大明将近三百年的历史,锦衣卫的传说,却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知道那是锦衣卫之后,所有人都好奇地盯着赫赫有名的锦衣卫。

    不过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不对了。

    如果说,派点锦衣卫到扬州城办事,其实也没什么。可是,再要办事,能要那么多锦衣卫,就他们目光所见,至少一百来骑。就算在京师,锦衣卫出动,像这样的规模,也是非常罕见的。

    他们正惊讶着时,忽然又有人惊呼了起来。就见一人用手指着军营方向道:“不对,锦衣卫身后还有军队,也跟着开出来了。”

    “是哦,难不成,这支军队要进城?这是要干什么?”

    “不是说……不是说国公所领的朝廷军队不扰民的么,他们进城是要干什么?”

    “……”

    说着话,顿时,这些人都有点慌了。

    反应快的,立刻往城里跑去。反应慢的,还在那目瞪口呆,盯着那支军队。

    守门的兵卒同样是慌了,怎么办?

    赶紧关城门?可带头的是锦衣卫,那是皇帝的亲军,代表的是皇权,谁敢给锦衣卫吃闭门羹?

    可要是不关城门,这来势汹汹的,怕是扬州城要有难了吧?

    怎么办,怎么办?

    正在慌着时,看到看热闹的人群开始跑散,他们也不管了,赶紧跑路。

    一时之间,城门这里,顿时就乱成了一团。

    这时候,锦衣卫快骑便已经到了城门口,看到这个乱象,便大声喝道:“锦衣卫办差,闲杂人等,一律回避!”

    听到这喊声,那些像没头苍蝇一般乱跑的人群,便赶紧往两边闪去,让开了城门洞的路。

    锦衣卫骑士也不管他们,立刻纵马,驰入扬州城内。

    围观的这些人,全都躲在官道的边角,甚至都有下了官道的,脸色发青,就看着锦衣卫骑士在他们面前快速入城。

    然后,齐整的跑步声,盔甲、兵器的碰撞声,一群群地朝廷官军,就在他们面前齐步跑过。

    而在城里面,之前反应快的那些,那是边往城里跑去,边恐慌地大声喊道:“不好了,官军入城了,不好了,官军入城了……”

    听到这话,大街两边商铺里的人,以及路上的行人,便纷纷诧异地去看情况。

    果然,看到锦衣卫骑士,一队队地驱马跑进城里,那“嘚嘚嘚”的马蹄声,敲定他们心底发慌。

    不少人傻在了哪里,更多的人,赶紧躲了起来。

    如今这个年代,有关官军的传闻听得多了。先躲为上,总比不躲祸事临头要好。

    不少人感觉,扬州城内,一场暴风雨要来临了!

    特别是他们看到,除了大批锦衣卫骑士之外,还有军队入城,就更是恐慌了。

    ………………

    迎接兴国公的官绅,这个时候,已经返回各自的地方。

    就说孔大宇,也是回到了自己的豪宅。

    管家在门口迎到他,便有些诧异地问道:“老爷不是去给兴国公接风洗尘么,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洗什么尘?人家堂堂国公不稀罕!”孔大宇听了,冷笑一声道,“那么多人面前,丝毫不给府尊和转运使大人面子,这架子,还真不是一般大!”

    听到这话,他的管家又是意外,连忙请示道:“那准备好的礼物,还要送么?”

    孔大宇听了,便从袖子里取出了一份礼单。原本这份礼单,是要在接风洗尘宴上,献给兴国公。如果能巴结上兴国公,那就是最好了。

    可人家兴国公压根就不要什么接风洗尘,这礼单自然就送不出去了。

    看了一眼手中的礼单,孔大宇忽然双手用力,直接把礼单撕了,然后随后一抛,冷笑一声道:“不要钱的主,我是第一回见。不管了,爱清高就清高去,我就一俗人,尿不到一壶的,也不巴结了。让梨园的那帮子人赶紧准备我最爱听的曲子,唱得好的,让老爷我高兴的,老爷就赏了这些礼!”

    一听他又要大把撒钱,管家是真得恨自己不是梨园里的一份子。连忙答应一声,就急忙去了。

    给兴国公准备的礼物,确实是贵重,可在他孔大宇看来,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而已。因为钱在他眼里,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就是拿来乐呵乐呵,也就是了。

    不一会,孔大宇便带着他的十来个侍妾,坐在自家的戏台前,吃着瓜果点心,看着自己养的戏子卖命地表演,演得好了,他便随手从礼物堆中拿起一件,随手就抛上戏台,赢得那些正在演戏的全都去哄抢,甚至连那些吹拉弹唱的,也都冲上去抢了。

    毕竟在老爷面前不值一提的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笔大财!

    看到这些,孔大宇便往往乐得哈哈大笑起来。

    可是,好景不长,他才刚撒了两件礼物出去,就听到外面传来了喧哗声。

    好像先是砸门声,然后是惊叫声,尖叫声等等,还有杂乱的脚步声,就仿佛进贼了一般,影响到了看戏这边。

    顿时,孔大宇勃然大怒,当即怒喝道:“什么情况?外面在闹什么?难道都以为老爷我不在府里,孙猴子开始闹天宫了?”

    《西游记》在明末这个时候,自然也是传得广了,他这么说,并不奇怪。

    就在他的话音一落之时,就见院门那边闯进来了一群人,为首那人冷笑着说道:“抓得就是你这只胆敢违法犯忌的猴子!”

    “谁敢?”孔大宇一听,立刻怒声转头看去。然后,他的后续话,就如同被鬼掐了脖子一般,一下卡住了,没再说出来。

    要说在扬州,他天不怕地不怕,其实一点都不夸张。然而,此时在他面前的,是穿飞鱼服的一群人,这个他至少是认得的,那是锦衣卫,属于他没法只能认怂的存在。

    变脸之快,莫过于孔大宇了,那脸上立刻就露出了笑容,连忙说道:“大人,不知小人犯了什么错?该不会是走错了门吧?”

    之前去迎接兴国公的时候,还没任何征兆的。说真的,他真有点怀疑,会不会是锦衣卫找错了人?

    “抓得就是你!”为首那人,就是刘金了,当即一声冷喝道,“速度快点,今天的活有不少!”

297 抄家(为淡看风云之巅盟主打赏加更5/11)

    没错,今天刘金要干的活,除了要查抄孔大宇府邸之外,还要去抓转运使,还要查封孔大宇的盐仓。

    刘金是负责人,各个地方自然都要去。

    这么大动干戈的办事,涉及很多地方,几乎可以说,没用多少时间,几乎整个扬州城都知道锦衣卫和军队入城,正在到处抓人。

    ………………

    一般来说,锦衣卫外出办差,人手肯定是不够的,需要借重地方官府。不过这一次,城外驻扎的大军,用的人手,都是城外的军队。这本地的人手,就一个都没动用。

    因此,刚开始听说的那些人,特别是扬州府知府,还有所属的县令,都是不相信的。

    他们这边不但没有听到有风声,而且也没有向他们要人。

    然而,外面的动静之大,很快就让他们相信了这是事实。

    顿时,他们一个个都傻眼了。

    兴国公这是要闹什么,一个招呼都没有,之前还唱着那什么曲儿,唱的什么不扰民的,结果连一天都没过去,就这么迫不及待了?真是信了你的邪!

    回过神来之后,他们愤怒也好,不愤怒也罢,总之,面对兴国公的兵马入城,他们根本就只能是无可奈何。

    哪怕到了后来,有人跑来府衙,转运使司衙门求救,那也根本没什么用?

    难不成还要派衙役捕快去抵抗朝廷官军?疯了吧!更不用说,带队的是锦衣卫,谁敢去跟锦衣卫作对!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只能是嚷嚷着,要上奏,要弹劾而已。

    就只是这,那马德路在嚷着的时候,锦衣卫就带着步军进来“登门拜访”了。

    平时在扬州城内威风凛凛的巡检司军卒,还有转运司衙门的衙役,压根连个屁都不敢放,只能看着他们主官被抓,甚至还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天色将近傍晚之时,有关锦衣卫入城大动干戈的事情,慢慢的就清晰起来了。

    锦衣卫抓了大盐商孔大宇,查抄了他的家,还把仓库都给封了。

    好死不死的是,各大盐商用来存储食盐的仓库,大都在同一片区,就是河道边,方便运输的。结果军队把那片区域都给封了!

    虽然到目前为止,各大盐商都还没有弄明白,孔大宇为什么被抓?可仓库被封,这也让他们都着急了起来。

    于是,胆小的就躲了起来,要胆大一点的,就赶紧跑到府衙来找知府大人。

    “大人,锦衣卫为什么要抓孔大宇?他们是不是还会再抓别的人?”

    “大人,您是扬州府的父母官,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是啊大人,可不能由的锦衣卫胡来啊!”

    “……”

    面对各大盐商的惊慌失措,刘仁文他自己都惊慌失措,无奈的对他们说道:“你们不该来找我啊,该去找城外的兴国公!转运使马大人都被抓了,我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刻是不是锦衣卫就上门了!”

    “什么?我凭什么去阻止锦衣卫?你们是嫌我这命不够长?”

    “……”

    这些盐商问一句,他反驳一句,真的是没一点办法,这也让这些盐商都很失望。

    于是,就见有的盐商脸上露出凶狠之色,当即说道:“要不,我们多找一些人手鼓动他们去围攻他们?”

    在万历年间,江南这边对付万历皇帝派出的宦官和锦衣卫,最拿手的就是煽动民变,他们躲在背后主导,从而对抗锦衣卫和宦官这些他们明面上无法对抗的存在。

    一般情况而言,这些大盐商手里有的是人,他们贩卖私盐,本身就养了一批打手,再由这些打手领头,再煽动普通的百姓,声势必然浩大。

    然而此时,刘仁文一听,不由得立刻喝骂道:“你是猪脑子吗?不要说城外驻扎的大军,光是已经入城的军队,就能立刻把再大的民变都给镇压了!”

    听到这话,发横的盐商才回过神来,以往的杀手锏,这一次不管用啊!

    他们又连续想了好几个办法,然而面对大军压境,根本就没有一个办法是有用的。

    顿时,他们一群人都傻了!

    怎么办,接下来该怎么办?难道只能是沦为鱼肉?

    他们正在不知所措之时,忽然有衙役惊慌失措的跑进来,惶恐的指着身后禀告道:“不……不好了,锦衣卫……锦衣卫来了!”

    一听这话,大堂内的这群人,有好几个都瘫到了地上。

    突然之间,就这么大祸临头,真的是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

    别看刘仁文是扬州府知府,地方主官,可面对锦衣卫上门,他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同样被吓傻了。

    别问是什么原因上门来抓他,总之被锦衣卫抓,就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这时候,刘金带着一群锦衣卫大步走入大堂,扫视了他们的丑态一眼,心中有一种爽感,当即大声对他们喝道:“奉国公之命,盐商孔大宇勾结转运使马德路,欺上瞒下,贩卖私盐,数目巨大,现已抓获归案。新任两淮盐运转运使张大人明儿一早宣布盐政新策,各位要是不到的话,到时候就不客气了!”

    说完之后,他压根没有理扬州府知府,领着锦衣卫大摇大摆的走了。

    等他走了好长一会儿时间之后,大堂内的人才回过神来。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少人松一口气的同时,又纳闷了。

    “原来是这事,那就奇怪了,为什么只是抓了孔大宇?”

    “怎么,你也想自己被抓吗?可以呀,你去城外军营自首,说你也掺杂了大量私盐,那不就得了!”

    “你才想被抓呢!话说回来,这新任转运使大人是谁啊?明天找我们,又会是什么事情?”

    “刚才不是说了吗,盐政有新策!”

    “我明白了,兴国公这是杀鸡骇猴,就是为了这盐政新策保驾护航?”

    “京师那边不都是有关系的吗,只要有什么动静,八百里加急便能传回来,但是没有听到一点动静啊,哪来的盐政新策?”

    “……”

    这些盐商不傻,很快便猜到了今天锦衣卫大动干戈的事情真相,然而他们却猜不透,这盐政新策到底是什么,还有兴国公最终会怎么处置他们?

    于是,他们在稍微放心一点的同时,也惶惶然为明天而担心。

    事实上,不只是他们。可以说,整个扬州城,都在因为军队入城,四处抓人而人心慌慌。

    相比他们而言,张明伟这边却是开心的。

    只是查抄了孔大宇的一处主宅,就已经查获了黄金十多万两,白银两百多万两,其他绫罗绸缎,古玩字画等等,价值还没法估算出来。

    可以说在这个时候,这些扬州的大盐商,比那些晋商还要有钱。

    看着这个查抄结果,张明伟忽然叹了口气道:“真是可惜了,不得不尽快去平定贼乱,要是有充足时间的话,把所有的这些大盐商都一锅端了,那肯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就是因为要尽快去平定贼乱,所以张明伟不可能在这里久留,这么一来,要想稳定扬州这边的局势,不至于把所有大盐商抄家而引发乱象,就必须保持一个平稳的过渡,其他盐商,就还是要用到的。

    如果他们不乖乖听话的话,明天的会议没有拿出足够的钱了,那张明伟也不会客气,不说全部都抄家,再捡两个不顺眼的抄抄家还是没问题的。

    如果有问题,等到平定贼乱之后,再秋后算账也是可以的。

    听到张明伟这话,坤兴公主都有点意动,都想着要不自己留下来得了。不过她看看张明伟,最终还是决定跟着先生最好。

    当然了,这也和有的盐商要名声是有关系的。

    他们有了钱,并不是所有人都只知道享受。其中有一些,也会做一些善事,比如资助贫苦学子读书,还有修路铺桥等等。

    这不,这些大盐商的名下都有水泥厂,除了用水泥来给他们自己修房子之外,也用于地方上的道路铺设以及防涝水利工程。

    虽然这些事情,他们可能也是基于自己做生意更方便,但不可否认,这些基础工程同样有利于当地百姓,因此能得到一些好名声。

    如果张明伟不分三七二十一,把所有的大盐商都给吵架了,罪名就是贩卖私盐。

    那么,地方百姓会不会卖这个帐,史书上是留下一笔什么样的,就都有待商榷了。

    如同晋商那边一样,张明伟只处置了八大晋商,你要说还有没有其他人也在做这种走私的生意?肯定有!但张明伟却没有一刀切!对于盐商的处置,也是这个道理。

    为了把新政尽快实施下去,平稳过渡,张明伟可以说是考虑了很多的,把其中的要点,也都给张煌言说了的。

    可以说,张煌言几乎是一夜未睡,不但在忙着刚接手的事务,而且也在考虑第二天的会议。好在他年轻,就算通宵,遇到这样的事情,精神照样很好。

    第二天一早,当他下令打开转运使司衙门大门的时候,就见各大盐商在外面早已等着了。

298 吐钱

    “你们可知,为何朝廷目前为止,只是处置了孔大宇一个?”转运使司衙门大堂,张煌言开门键上,就直接问底下的各个盐商道。

    这时候的盐商,大都还处于震惊之中。

    他们万万没想到,从三品的转运使竟然这么年轻,而且大部分人是认得的,就在昨天,兴国公当众点名张煌言的时候,就是这个年轻人应声而出。

    从这中,他们获得了很多信息。

    比如说,这个张煌言只是举人,之前没有任何官职,如今却一下得到高官之位,必然对朝廷感恩戴德。加上又是这么年轻,肯定是比较莽撞的,要是让他觉得不满意,很可能也会乱来的那种。

    另外,大堂两边站着的,都是军卒与锦衣卫,原有衙役一个都没有。这就说明,这个新任转运使大人是得到了兴国公的强力支持。甚至可以说,这个张煌言指不定就是兴国公的爪牙。如此看来,这新任转运使估计会非常强势。

    这种种信息,让他们立刻明白,今天的这一关不好过。如果一个不小心,很可能就会步孔大宇的后尘。

    他们正在这么想着时,就听到了张煌言的问话,一时之间,他们心中都有猜测,不过却没人敢说,只好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当然,也有几个,根本就看不到脚,只能看到他的肚腩。

    张煌言见他们没有答话,便冷笑一声道:“如今已经封掉了各大盐仓,相信本官要是开查的话,类似孔大宇那边作奸犯科,往官盐中掺杂私盐的事情,相信定然能再有所发现?为什么没有立刻再查,本官可以告诉你们!”

    听到这话,在场的这些盐商,那脸上的汗就都下来了。

    往官盐中掺杂私盐的事情,几乎所有大小盐商都在干,是整个行业公开的秘密,大家心照不宣而已。特别是这些大盐商,他们的仓库也一起被封了,真要查起来,必然能查获,而且数量巨大。

    不过他们也听出了一些希望,就是朝廷不会像处置孔大宇那样处置他们。要不然,干什么还要那么多废话?

    于是,他们一个个都顾不得擦汗,小心翼翼地看向张煌言,竖着耳朵听着接下来关键的话。

    张煌言扫视着他们,冷声说道:“那孔大宇用不法手段赚取了巨额的财富,却只用于自己挥霍,于国何益?于百姓何益?对于这种垃圾,朝廷自然不会手软。不过……”

    说到这里,看到眼前的这些盐商一个个都提起了心思,带着惶恐之色非常关注接下来的话时,张煌言便提高了一点声音,强调道:“你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有修路铺桥,资助贫穷学子等善事,因此,朝廷愿意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就看你们自己是不是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

    一听这话,这些盐商不由得大大地松了口气,这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满脸是汗,便连忙一边擦汗一边点头哈腰地回应了起来。

    “大人明鉴,小人别的没有,做好事不留名,却是时常去做的。”

    “大人,小人最愿意做那等慈善之事!”

    “……”

    听着他们的话,张煌言嘴角微撇,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忽然一挥手示意,阻止了他们这种没有营养的话,然后便冷声说道:“本官明确一点,朝廷可以给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今日回去就补交税钱上来,如此,私盐便是官盐,也算是名正言顺了!”

    “该当的,该当的!回去马上补,一定补!”这些盐商一听,连忙点头应承。

    这一次,张煌言没有打断他们的表态,等每个人都说完之后,他才继续说道:“至于你们在历史上的贩卖私盐之事,还要看你们支持盐政新策的情况,表现好的,那么这些事情便算了。要是表现不好的,本官也不跟你们废话,如今朝廷处处用钱,正是缺钱的时候,想必你们也是知道的。呵呵……”

    他的这个笑声,那是笑得这些盐商一个个胆战心惊的。

    心中都是在想着,果然,果然如此,朝廷是没钱用了,来杀猪了吧!

    这些盐商,肯定不是好人,大部分都是心狠手辣的,要不然,也混不出来。如此一来,他们以己度人,便立刻相信,只要他们不合作的话,那他们就真得是那头待宰的肥猪了!

    这么想着,他们便又提心吊胆起来,虽然不知道新政是什么,却得先马上表个态再说。

    “大人放心,我等自然十万分地支持新政,绝无二话!”

    “对,朝廷赏了口饭给我们吃,我们岂能不知好歹!”

    “不对,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不管新政怎么样,只要实施,必然是拥护的!”

    “……”

    听着他们的表态,张煌言牢记兴国公所言,要抓紧时间的话,便不想跟这些刀板上的鱼肉墨迹,直接宣布道:“朝廷决定在两淮推行晒盐法,以后的食盐,便会敞开了供应。本官也不怕告诉你们,朝廷急需用钱,新政的目的,第一个就是冲着钱去的,你们明白?”

    一听这话,所有盐商都有点傻眼。

    作为盐商,他们当然知道,晒盐法的产出,是目前的煎盐法根本不能比的。并且从成本上来说,也会变得非常便宜,从而让他们失去了高价卖盐的理由。

    可以说,朝廷真得在两淮实行晒盐法的话,那他们的卖盐利润就会一下少一大半,并且很可能会受到很多竞争,不可能再有躺着赚大钱的好事了。

    要是换成平时,他们肯定不乐意,就会找出各种理由来诉苦。就算不这么做,也肯定是阳奉阴违,想出各种招数来抵制。

    然而,孔大宇才刚刚被抓,这位新任转运使也明确说了,要看他们表现,一旦不满意的,再抄家几个,似乎朝廷也是很乐意的。

    面对朝廷的强势,一时之间,这些盐商无计可施,虽然十分不情愿,却也还得要遵从。

    “明白,明白,小人明白。”

    张煌言听着他们说话,便又接着说道:“第二个目的,就是改善百姓生活。盐这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哪怕再穷,没盐却是不行的。而且不但吃要用盐,一些用于食材的保鲜,不至于腐烂,各种各样的事情中,也都有拥到食盐。可以说食盐的用处,其实是非常大的。为此,加大食盐供应,让盐价降下来,便是惠及百姓。”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扫视这些盐商道:“你们也不用担心没钱赚,只是薄利多销而已。真要亏本,相信你们也不会再卖盐。”

    底下的盐商们听了,心中一个个都是苦笑,看来好日子是到头了。要想不认,那朝廷就是掀桌子,什么都不会给你剩。乖乖听话,至少还有一口汤可以喝。

    唉,谁让朝廷的拳头更大,更硬呢!

    “兴国公说了,以后会是有能力者赚大钱!”张煌言看着他们,忽然又开口说话。

    一听“兴国公”三字,底下这些盐商不由得立刻集中了注意,听张煌言接下来要说什么话?赚大钱,还怎么个赚大钱法?

    只听张煌言对他们继续说道:“虽然以后食盐的供应加大,卖出的盐引,都能兑换到食盐,你们的同行将会大大增加。可是,如果你们肯动脑子,比如对食盐进行二次加工,提高食盐的质量,那精盐的价格,卖高一些,也还是有人会买的。一般的小盐商,未必有这个本钱参与到这一块来,你们的底子雄厚,更会竞争力。”

    说实话,他这段话都是转述,其中有的词,他并不是很明白意思,不过这是盐商的事情,他并不特意在意。

    “另外,兴国公还说了,盐这个东西其实是个宝贝来的,能从中变出很多有用的东西,就看你们是不是用心了。如果你们真用心,想赚大钱,可以搜罗人才,去好好想想,试试看能做出什什么新的东西!如果没有什么思路,本官可以告诉你们,有一门化学的学科,里面的学识就是有关这方面的!”

    底下的这些盐商,之前的话,他们还勉强能听懂什么意思,可听到后来,就有点傻眼了,食盐中还能变出很多东西?都是宝贝?另外,化学学科是什么东西?

    这么想着,他们一个个都转头看看同行,想看看是不是自己孤陋寡闻,结果发现,同行们一个个都是一样的表情,那脑门上就仿佛写着字:化学是什么玩意?

    张煌言并没有跟他们解释,因为兴国公就说了这么多,他也不清楚。当时他也追问过,却只见兴国公和坤兴公主笑。

    这个事情,他也没心思去跟进,因为新任转运使,要做的事情太多。比如,对于改用晒盐法,对于灶户的安排也是一件大事。还有激励灶户产出更多的食盐等等!

    还有转运使司辖下的各个巡检司,也要大刀阔斧的革新,里面的很多人,都和私盐分子有勾结,对于这些人,趁着国公军队驻扎在这的时候,该查的要查,事情有的忙!

299 文艺兵的演出

    对于这些,兴国公也都有给他说过,需要怎么来处置。

    比如说,有关灶户的。原本灶户这边,是规定他们要上缴多少食盐,然后剩下的食盐,朝廷收购这种法子。

    如今要改为给灶户发放月薪,这薪水要比较高,另外,再实行什么奖励制,每个月从销售盐引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可观的钱,用于奖励食盐产量最高的灶户,就按排名奖励。而排在最后的灶户,如果是没有达到要求的产盐量,连续三个月,没有合理理由的话,就会失去这份活计。

    另外,如果发现灶户发现私藏食盐,用于私下倒卖给那些私盐贩子的话,一旦查获,那边是重罪。

    想着这些,张煌言就觉得要做得事情太多,感觉时间根本不够用。

    于是,他便回过神来,看着底下的这些盐商,直接便说道:“这一次,本官准备了一百万份盐引准备提前售卖,但考虑到如果卖给别人,怕是会对你们现有售卖食盐造成太大冲击。因此,本官就决定了,这一百万份盐引,就由你们分了。至于购买盐引的钱,就和补税的钱,一起押送到城外军营,用作军费开支。”

    听到这话,这些盐商又有点傻眼,张煌言给他们的感觉,那是真得在捋羊毛了。虽然他们没有像孔大宇那样直接抄家,可让他们又是补税,又是提前购买盐引,这是想掏空他们的家底了!

    说真的,这时候,就有盐商想发怒的,这也太让他们觉得憋屈,真得是刀板上的鱼肉,随便宰割了!

    然而,看着两边站着的虎视眈眈的军卒和锦衣卫,他们忽然又明白一个事实,他们就是刀板上的鱼肉,没错!

    这么一想,这些盐商都是相当的无奈。

    他们相信,如果有人敢不同意,信不信刚才说得什么理由就全都没了,直接就是孔大宇的下场!

    这么想着,他们便安慰自己,虽然是要大出血,可好歹比孔大宇强多了。再说了,不是张大人说了,在食盐上面再多做做文章,比如做成精盐,还再变出什么宝贝,说不定还是能赚大钱的。

    算了算了,就算薄利多销好了!

    于是,他们不管是愿不愿意,最终都表示,感觉张大人的好意,让他们拥有了优先购买这些盐引的权力。

    至于盐引能不能兑现,他们倒是不担心的。因为他们知道,晒盐法所产出的食盐产量,那是绝对够大的!

    于是,在这些盐商回去之后,便只能是调集他们手中的钱粮,一边要补税,唤回那些被封的盐仓,一边要购买盐引,然后把钱运送去城外大营。

    就这么的,扬州城的百姓,在惶恐担心之余,就看到了城内的军队在慢慢地外撤,还有那些盐商们,押解着一车车地箱子往城外大营而去。

    随后,转运使司衙门的告示也已经贴出来,说明盐商孔大宇勾结原转运使司衙门的官吏贩卖巨量私盐,牟取暴利,以北抄家问罪。其他盐商,全都支持盐政新策等等。

    虽然这个告示贴出来了,但是告示肯定是认字的人才能看懂。这也就是说,告示的解释权是在文人手中。普通老百姓,哪怕在江南这边的识字率比较高,可也是有限,还是要听那些文人的。

    朝廷在扬州府的这个动作,吓到了他们。其中不少人,都和盐商的关系匪浅,甚至有一些还是盐商养着的。这次的事情,他们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加上其他利益受到冲击者,自然也不甘心就这样过去了。

    于是,他们便开始曲解这份告示。没法明着对着干的情况下,就用暗地里这种阴暗手段,开始抹黑这次的盐政新策。

    说什么朝廷都习惯了抄家来钱,这是盯上了盐商的钱,所以编了一个名目,就是要盐商的钱。朝廷这么做,那是与民争利……

    普通老百姓,那分得清什么是什么?他们说什么,那基本上就听信什么。

    很快,扬州城内的舆论,虽然不敢明着说,毕竟城中还有锦衣卫和军队,城外更是有大军。可他们私底下的说话,却是没法避免的。

    如果任由这么下去的话,可以预见,一旦大军离开扬州,或者朝堂上有个什么波动,那扬州府这边有这样的民意基础上,就很容易反攻了。

    然而,谁也没想到,等到午时时分,酒楼饭馆什么的,人数最多的时候,忽然就听到街上有敲锣打鼓声,还有人在大声喊话。

    扬州府的百姓一听,顿时就好奇了。

    “什么,军队中的文艺兵要表演?这是什么?”

    “我好像听说过,兴国公所领这支朝廷官军中,新设有文艺兵,还都是女兵来的,月薪很高,和骑兵的月薪一样。”

    “不会吧,还有这样的女兵?那他们都是干什么的?文艺兵,该不会就是唱曲的吧?”

    “那她们怎么会和骑兵等同?这也太离谱了吧?还是女人,战场上,哪有女人的什么事情!”

    “这你就错了,兴国公所领的这支朝廷官军中,不但这文艺兵是女兵,还有卫生兵也是女兵,月薪同样和骑军一样,没听过吧?”

    “……”

    前文说过,扬州府一直是整个大明的风气引领之都,有什么新鲜的事情,包括,文风、诗歌、服装等等,全都是扬州府先有,然后全国各地模仿的。

    结果现在好了,在扬州府外,竟然还有女人当兵!不但是女人当兵,还当什么从未听闻过的文艺兵,卫生兵之类,月薪更是高得下人,竟然和骑兵等同。

    可以说,这个话题一下便盖过了昨天军队入城的事情,几乎所有的扬州人,包括大老爷们,还有那些大家闺女,以及风月场上的莺莺燕燕,全都在讨论这个让他们非常诧异的事情。

    于是,很多人都想去凑热闹,至少先看看文艺兵到底是怎么样的?

    还真别说,这看得人之多,绝对比以往任何一次扬州盛会都要多。

    不过好在消息上说了,遍布全城各处,至少有二十五处地方会有文艺兵的演出,这让他们也就不怕到时候人多挤不进去看了。

    一时之间,扬州城的百姓,呼朋唤友,都赶着去看热闹,瞧稀奇。

    “走了,老弟,看女人去!”

    “说得这么粗俗,那是女兵,信不信你要是口没遮拦被听到,回头一刀劈了你!”

    “文艺兵啊,到底要演什么?难道是穆桂英挂帅?”

    “谁知道呢,这月薪都和骑兵相同,真要瞧瞧,这女兵到底有何厉害之处!”

    “……”

    扬州城的风气,是大明全国都领先的。大家闺女不说,至少风月场上的那些,抛头露面是绝对没有顾忌的,也都是相约一起去看戏。

    说实话,她们身为女人,那是更好奇军中女兵!

    就这么的,时间还没到呢,那演出的地方就全是人了。

    于是,有些小商贩趁机做买卖。

    “瓜子花生八宝粥,便宜卖啊!”

    “瓜果点心橘子水,前面的大爷借个道!”

    “……”

    真得是很热闹!

    不知道多久之后,忽然,有人大声叫了起来:“快看,来了,来了!”

    于是,现场一下鸦雀无声,所有人都闻声转头看去。

    果然看到有一队军卒开过来。在一队男兵的身后,大约有三四十名穿着大明鸳鸯战袍的女兵,整齐地齐步而来。

    这一亮相,就一下惊到了所有人。

    扬州城这边,穿着华丽,奇装怪服也是不少。

    但是,此时,他们从未想过的,大明军服穿在女人身上,齐步走过来时给他们的感觉,那是真得英姿飒爽,那种惊艳的感觉,让看光了花花绿绿的他们,都有点惊呆了。

    这时候,他们竟然都有一种感觉,原来女人穿军服,竟然也能这么好看!

    一直到女兵们都隐入一块新立起来的大幕后面,消失在他们的眼前,他们才都回过神来,一时之间,都是惊讶地讨论了起来。就连那些自认为引领时尚风潮的莺莺燕燕,也同样在低声交流了起来。

    这种讨论声,一直到女兵开始表演,他们才都安静了下来。

    女兵们的表演,其实是一个现代戏,当然,在后世看来,那还是古代戏了。

    就是类似一个小品,演得就是普通百姓一家的柴米油盐,普通过日子的故事。

    当然,这不是核心,核心是盐价波动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影响。

    大明的盐价,特别是淮盐,其实历朝历代中算贵的。按嘉靖年间来说,每盐一斤卖银三分四分,每盐一斤卖银一分五厘,折算成后世的人民币,毛估估就是每斤食盐,贵的时候达到了人民币一百五到两百块,最低的时候,也得五六十块。

    而普通老百姓,平时哪有什么钱。因此,一家好不容易赚的钱,都要花不少在食盐这项支出上。最关键的是,食盐是必需品,不是说买一次就不买了,而是一年到头都要用到的。

    张明伟编得这个小品,就是反应出盐政新策前后,盐价会带来的变化,对普通百姓的影响。

300 庐州之会(为淡看风云之巅盟主打赏加更6/11)

    这种新的表演方式,从一开始就吸引了这些从未见过小品的扬州人。

    可以说,小品是最具有生活气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一种表演方式,极具代入感。

    而这些表演的文艺兵,那是从两三万妇女中挑选出来具有文艺天赋的人,对于这种新的表演方式,她们也很快能接受。在船舱里预演,又经过在军营中紧急排练,此时表演出来的效果,却着实是可以的。

    当然,最关键的是,没有经典小品可以对比。

    此时,扬州百姓看着她们表演,富户也就算了,盐价的波动,对于他们压根就没影响。而对于普通百姓,却是感同身受,一下便融入了这个小品所要表达的情绪之中。

    当家的掰着铜板,恨不得一块铜板掰成两半来用,对于食盐的使用,那也是省了又省,那种穷苦老百姓精打细算,为生活之不易的剧情展现时,甚至有些大老爷们都看得眼睛都红了。

    生活,真得太不容易了!

    随后,当剧情进一步推进,朝廷实现晒盐法,食盐大量供应,不可避免地,盐价大跌,老百姓对于盐价的惊喜所表达出来时,普通的扬州百姓,他们的眼睛便又亮了。

    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好坏就是如此地简单。盐价跌去三分之二,再也不用所谓的粗茶淡饭时,一个个都是眉开眼笑,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小品结束之时,就以普通百姓叫好最大声。一个简单的道理,就这么地直观地传到了他们这里:那就是朝廷要实施的盐政新策,是非常好的善政。

    随后,文艺兵们又演唱了《保卫黄河》、《三大纪律七项注意》、《团结就是力量》等兴国公新创作出来的歌曲。

    铿锵有力的歌声,一改明末这时候曲艺上的软绵,也让人很是耳目一新。

    通俗的歌词,简单的曲调,又是那么地朗朗上口,还极富感染力力。

    这不,那些维持秩序的男兵,首先就不自觉地跟着唱了起来。

    当他们唱到“保卫家乡,保卫大明”的时候,声音更是高昂起来,满满地,都是充满了自豪。

    因为歌词太短,一般会重复两遍。

    围观的百姓,有不少人,在听第二遍的时候,有几个地方都能跟着哼出来。

    不知不觉间,这一次的表演,所要表达的东西,就已经潜入了扬州人的心中。

    表演的时间并不长,不到一个时辰便结束了,当文艺兵列队敬礼,然后整齐的队列离开之时,大部分扬州百姓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看着文艺兵的背影,阶层不同,他们的感触也是不相同。

    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他们惊喜于盐价即将到来的大降价;之前宣读告示,曲解告示的那些,自然都是狗屁了。

    而对于大部分妇人来说,她们惊讶于原来文艺兵是这样的,英姿飒爽不说,待遇还那么好,真得让她们非常羡慕。如果能过这样的人生,或许要比整天闷在家里要好无数倍吧?

    那些风月场所的莺莺燕燕,她们最关注的是这次看到新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小品和歌曲,这是她们从未见过的。基于职业上的敏感,让她们觉得,这个肯定会在以后流行开来。既然如此,她们当仁不让,要做那个领头羊。

    散场之后,甚至有不少人,都哼着几句他们刚听来的曲子离去。

    不用说,这次文艺兵的表演,在扬州城引起了极大地轰动。由此带来的直观后果,就是扬州的舆论,不再只是文人说了算。

    原本对于军队入城,锦衣卫大肆抓捕的事情很是担忧和反感到底情况,也一下得到了极大反转。

    当散布在城里的锦衣卫便衣把这个情况反馈回军营时,最高兴的就是坤兴公主朱媺娖了,笑得那眼睛都眯成了缝,就感觉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如同男人们打了一个大胜仗一般的那种感觉。

    张明伟当然也是高兴,不但是这种做法的效果不错,而且那些盐商押解来军营的银子,也超出了他的预估。这一次打张献忠和革左五营的军费,安置俘虏,还有整编南方军队的银子,基本都能满足了。

    只要有钱,打流贼便等于成功了一半。

    不过张明伟并没有打算马上动身,第一是大军在扬州驻扎时间太短,要多几天才能震慑不法,多给张煌言一些时间。

    第二是他对于江南的军情,还不是很了解,目前正在了解中。

    第三是他要事先再派出锦衣卫密探,先一步前往他要去的州府。除了探听情况以为大军之耳目之外,还要和前期派往南方,以罗汝才残部身份混入流贼军中的内应联系,或许流贼军中的情况。

    也就是说,张明伟很重视大军未行,情报先行的原则。

    因此,张明伟所部大军继续待在扬州城外,文艺兵也连续在扬州城继续演出。第一天没有到现场的扬州百姓,在消息传出之后,更是蜂拥而来,到了最后,更是每场限流才行。

    张明伟还计划,等到最后几天的时候,还要在军营外面演出,到时候,让军队和扬州百姓一起观看,消除朝廷官军以前留给百姓的坏印象。

    ………………

    几乎与此同时,远在庐州府这边,几乎就成了流贼的天下。

    八大王张献忠为首,革左五营也都在,整个庐州府周边的州府全部被流贼打下,巢湖之中,几百艘流贼的战舰,更是在热火朝天的训练。

    如果只是看庐州府这一带的话,基本可以说,似乎已经改朝换代了。

    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流贼,他们一个个也都是神色兴奋的那种,各自间交谈的,当然也是最近的大新闻。

    “知道不,今日所有义军又要会盟了!”

    “我也听说了,闯王那边都派了人过来的。”

    “现在已经不是闯王了,叫奉天倡议文武大将军!”

    “那不行,这名头都压我们八大王一头,我们八大王肯定也要改个名才行!”

    “……”

    当然,在这样的议论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你们听说了没有,那李自成火并了曹操罗汝才了!”

    “可不是,我就是曹操的手下,开封一战,原本打得好好的,结果那李自成杀了我们曹操,以至于被官军趁虚而入,一战而败,幸亏我逃得快,要不然你们都见不到我了!”

    “李自成真得杀了曹操?”

    “那可不是,笑呵呵地入营,我们曹操还真当是个好兄弟,结果就直接这么一刀砍下去,把曹操的首级都给别裤腰带上了。”

    “曹操以前不是救过这李自成么,他也能下手!”

    “那有什么下不了手的,狠着呢!要我说啊,这次李自成的人过来,准没按好心!一定要提醒八大王小心!”

    “……”

    除了这种议论之外,还有在角落里的,也有一些不敢公开谈论的话题,这些多是熟悉的人,悄悄地在说的。

    “你从北方逃过来,那朝廷官军真得这么厉害么?”

    “对啊,听说,朝廷还优待我们,要是被招安的话,据说很不错的?”

    “应该吧,小袁营就被招安了,就在兴国公的麾下。”

    “别的不知道,我告诉你们,当初两军对阵的时候,刚好朝廷有邸报到了,说朝廷新设《大明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还写进了《大明律》。还听说啊,朝廷已经严旨,大明军人的军饷,不得有任何克扣。如有克扣这种事情发生,都可以去锦衣卫衙门上告的!”

    “不会吧,还真有这样的好事?听着就觉得不可能!”

    “这有什么不可能?你们没听说过估计是被上面的人给卡了消息。这种邸报上的消息,肯定已经下发到各地衙门了。说谎肯定不可能!”

    “我告诉你们啊,当初就有好多兄弟,向朝廷官军冲锋的时候,直接就投降了。还真别说,据说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什么,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吧!”

    “有什么不可能?你想想,他们直接去打精锐的朝廷官军,这些人肯定是个死字。你说,谁想死?逃回去的话,后面有督战队,直接阵前投降,反而有活下来的可能,多好?”

    “……”

    在底下人各种讨论的时候,各路流贼的头目,也是齐聚原本庐州府知府衙门大堂,如今八大王的行辕。

    就见主位上那个,脸色蜡黄,看着好像有病一样,然而,精神头却很好。这个人,便是人称黄虎,自称八大王的张献忠。

    在他底下左右两边,则都是一排排的高背椅子,一个个流贼头目坐在那里各自低声议论着。整个大堂,就犹如菜市场一般,“嗡嗡嗡”的声音。

    忽然,张献忠一拍案几,带着怒意道:“怎么回事,李自成那厮的人呢?竟然还没来,什么意思?”

    左金王贺锦与李自成的关系最是不错,一听张献忠在发怒了,便连忙解释道:“八大王息怒,那宋献策过来要点时间,该是马上就到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664/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作者:叫天所写的《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为转载作品,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介绍:
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怎么办?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