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穿越之掉崇祯面前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文阅读

作者:叫天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442 科技的力量(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5/110)

    这些臣子一听崇祯皇帝的话,心中又纳闷了:看来皇上对兴国公,那真是简直了!

    话说回来,就算皇上这么相信兴国公,可客观的困难,就是存在的啊,历朝历代以来,中原王朝其实都对草原没有办法的,你兴国公就能特别了?

    说真得,他们还真有点不信。要不然,兴国公岂不是比历代以来的那么多贤君贤相都要厉害了?

    这么想着,他们便都转头看向张明伟,就看他到底会有什么法子?

    张明伟看他们看向他,便微微一笑道:“方法当然有,也很简单……”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兴奋地一拍手道:“看,朕就说了吧!”

    说完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打断了先生说话,这方法都还没说出来呢,便略微有点不好意思。当然了,他是君父,有足够的脸皮厚度,便当没事一样对张明伟说道:“先生,你继续!”

    张明伟也没介意,当即说道:“方法很简单,征服了整个草原便是!”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傻眼。

    “……”底下这些臣子一听,日常傻眼。

    他们谁也没想到,兴国公竟然说出了这么一个方法来!

    他们下意识地转头看向崇祯皇帝,意思都很明确,这就是皇上你觉得兴国公肯定有办法的办法?

    崇祯皇帝看到他们的眼神,忽然低着头咳嗽了起来。不过底下的人一听就听出来,这是假咳嗽!

    堵胤锡身为内阁首辅,有点无奈,当即苦笑着转头对张明伟说道:“国公,征服整个草原,确实是个好法子,但是,要做到,却是万万不可能的啊!”

    “是啊,国公!”左懋第也跟着附和道?“当年成祖皇帝五次亲征蒙古,兵力更是高达五十万之多。可最终,却也没有征服整个草原啊!”

    其他人虽然不说话?却都是在点头。

    崇祯皇帝听到他们说话,便不再假装咳嗽?抬起头来看着张明伟,心中就有点纳闷了。先生领兵南征北战?不到两年时间?就逼得流贼退缩西南边陲,还在建虏那边都打了两次胜仗。按理来说?他应该懂兵事啊?怎么就说出了这样的大话?

    一想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了什么,便立刻又对张明伟有了信心,在左懋第刚说完之时,他便立刻大声说道:“诸卿稍安勿躁?且听先生怎么说,休要武断!”

    “……”听到他的这番话?底下这些大臣又无语了。

    皇上啊皇上,你哪来的自信?

    咦,好像也不对,刚才皇上好像也被国公给惊到了啊?怎么一转眼就立刻又改变态度了?

    这么想着,他们就相当好奇了,便纷纷转头看向张明伟,想听他有个什么说法?

    张明伟见此,依旧微笑着说道:“以前征服草原确实不可能,但是,以后必定会不一样!因为,我来了!”

    ???

    听到这话,堵胤锡等人,不由得一脑门的问号。

    国公来了,然后征服草原就有可能了?

    这是不是也太狂妄了?

    张明伟都不用看他们的脸色,便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也不想耽搁时间,还得早点回家找圆圆呢!这么久没见,需要唠唠家常!

    因此,他便直接说道:“科技的进步,以后打蒙古,那是随便打!”

    一听这话,堵胤锡不由得好奇地问道:“就是国公所倡导的那些学识?”

    顿了顿,他立刻又补上一句道:“真有这么大的能耐?”

    张明伟听了,当即点点头道:“当然,我可以给你们举几个例子,相信你们便能心中有数了!”

    说到这里,在一群人好奇的眼神下,他便马上说道:“占领河套,一个是交通问题,路程太远,来往通讯不方便,必须要有马对不对?”

    “是!”堵胤锡作为内阁首辅,外廷之首,自然是代表了其他人回答。

    “蒸汽机研发出来之后,便能有蒸汽火车。修筑铁路到草原上,以后无须用马,日行千里,不说几万,几千军队运来运去,或者运送多少物资也都可以。来往方便,你们觉得距离还是问题么?”

    “……”一群人无语中。

    张明伟不给他们问话的机会,继续说道:“通讯不便对不对,以后会有一种通讯,在归化城那边,可以直接和延绥对话,不是信鸽,也不是八百里加急,就是如同面对面说话一样方便的通讯!”

    “……”除了崇祯皇帝和一直不说话的王承恩之外,其他人继续无语中。

    “不说别的了!”张明伟看着这群古人说道,“就只是这两项,我大明步步为营之下,整个草原都是我们大明的,会有问题么?”

    “那个……不是……我以为……那什么……”

    堵胤锡被震撼地有点语无伦次,不过说到后来,还是说通顺了,“我说国公,仙界的这些东西,真能在人间实现?”

    根据兴国公种种表现看,这时候的他,已经把张明伟定义为仙界下凡的神仙了。

    否则人间界,哪来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哪来的日行千里?

    “哈哈哈……”

    金銮殿内,突然就响起了哈哈大笑声,很突兀,让一群人闻声看去,就见龙椅上的崇祯皇帝,竟然不顾他的身份,不顾皇帝尊严,竟然笑开了!

    这……这真是成何体统?

    对此,只有王承恩知道内情。他可不好像崇祯皇帝这样随心,不过却也面带无声笑容,跟着在一起笑。

    内阁首辅竟然把先生当成了仙人,说好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呢?

    心中嘲笑了一番这些文官之后,王承恩其实也是感慨,后世的那一切,对于眼下的他们来说,何尝不是和仙界一样。那种种情况,真得似乎只有神仙才能做到!

    这么一想,王承恩便也不笑了。因为他明白,如果他不是知道兴国公的来历,他也会和堵胤锡一个想法!

    金銮殿内,崇祯皇帝哈哈大笑完了之后,倒也有点不好意思,毕竟底下这些都是朝堂重臣,他的左膀右臂,这么笑他们,就有点过分了。

    于是,他连忙给底下臣子解释道:“刚才朕忽然想到了皇后给朕说得一个笑话,一时之间没有忍住,下次注意,下次注意!好了好了,诸卿继续!”

    反正这些臣子不可能去找皇后问,就甩给皇后背下锅好了。

    不过底下这些人,谁是傻子?但是,皇上给了台阶下,他们当然也不好说什么,也就这样了。

    张明伟也知道崇祯皇帝为什么笑,不过他却不好笑,便认真地说道:“我这次回来,就是准备把蒸汽火车打造出来,你们且看好了便是!”

    一听这话,这一次,是崇祯皇帝激动了,当即问道:“真得?”

    顿了顿,他立刻又补充道:“朕以为先生不会呢!这么好的东西,该一早就打造出来啊!”

    张明伟一听,便反问崇祯皇帝道:“陛下,早了怎么拿出来?朝廷有钱么?四处战乱,搞这个又有什么用处?”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傻眼,回过神来,便只好点头,略微有点尴尬地说道,“先生说得是,朕忘记了!”

    听到他们的对话,底下这群官员就不淡定了。

    听兴国公和皇上说话,就好像这事儿都是真的,而且兴国公是定然能拿出来的?

    如果真能有那么一天……

    堵胤锡那么想了一会,还是有点难以置信,便向张明伟确认道:“国公,真得能打造出那个蒸汽……蒸汽火车,安全么?”

    蒸汽机爆炸的事件,在京师一直是个热点来的,那些国子监的学生,为此上蹿下跳,就没停过。因此,他便有此一问。

    张明伟听了,当即点点头道:“就是蒸的,不是煮的!”

    开了个玩笑,他便又笑着说道:“科技的力量,绝对是你们无法想象的。我可以先让你们开个眼界,证明这个科技的力量。”

    说完之后,他转身看向在金銮殿殿门处候着的刘金说道:“去把显微镜拿来!”

    刘金的身份是锦衣卫百户,自然是有资格在这边的。此时听到,便立刻去拿了。

    本来显微镜就是要献给崇祯皇帝,让他开眼界的,因此早就带来了的。

    听到张明伟的话,这一次,就连崇祯皇帝和王承恩都好奇了起来,非常地期待,想要看看到底开什么眼界。

    对于当初那个影片里展现出来的世界,对于那些他们从未想象过的事情,他们真得是非常向往的。

    至于其他人,好奇心只会比崇祯皇帝和王承恩多,不会少!

    很快,显微镜就拿过来了。然后,张明伟一顿子操作,讲解,还让崇祯皇帝和这些大明高级官员一个个都去看了,验证了。

    相对来说,崇祯皇帝和王承恩要好一些,因为他们的世界观已经碎过一次了。不过堵胤锡他们这些第一次见到新世界的人,世界观第一次破碎,不用说,这些人和当初的钱谦益一样,都是差不多的反应。

    良久之后,他们才陆续回过神来,再次看向张明伟时,那目光真得是非常特别了!

443 支持

    张明伟就想着早点回去,也不想装逼,直接对他们说道:“看到没有,当科技进步之后,很多以前从未想过,或者说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就会变成可能!这个显微镜是这样,我说得蒸汽机也是。”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认真地总结道:“现在,你们应该相信我说得,科技的力量了吧?只要我们大明大力发展科技,创造出以前从未有过的东西。那么,以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便能做到了。”

    崇祯皇帝听得非常激动,他还年轻,也就三十多点,相信能看到很多大明以前没有的东西。在他当皇帝期间,实现一些以前不可能实现的东西,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类,和他相比之后,便会黯然失色。

    于是,他便大声地说道:“朕相信先生的话,朕必定全力支持先生。”

    表态了之后,感觉还不够,就又对张明伟说道:“其实,朕早就想收拾那些国子监的监生了,是他们拦着不让朕动手,说先生来教训他们,效果会更好!”

    听到崇祯皇帝的话,底下这些臣子,说实话,有点百感交集的感觉了。

    他们同样是寒窗苦读四书五经过,是孔子门生来的。儒家的印记,是印在了他们的骨子里。

    那些国子监的监生闹事,他们其实是非常理解的。

    一门新的学问即将崛起,并且很大可能性会影响原有的学问,必然会让那些还未读出来的学子产生惶恐之心。

    特别是目前已经有迹象,一些在新学,或者说杂学方面有擅长的人,已经被兴国公召集到京师。

    特别是有关那个蒸汽机的,从京师流传的消息说,兴国公还会建议皇上设立专门的衙门。这也就是说,那些人也将会有官当。这对科举,必定造成冲击。

    而兴国公的权势越来越大,威望越来越高,由兴国公发起的新学?影响必定也会越来越大。

    之前的时候?他们不知道怎么反对?如今出了蒸汽机事故?便刚好借题发挥,明面上是反对蒸汽机,实际上,就是反对新学而已。

    当然?对于他们这些已经鲤鱼跃龙门的人来说?虽然冲击已经不大。可身为圣人门徒?从感情上来说?他们其实是支持那些国子监监生的。

    但是?能当官到朝廷高官的位置上?就绝对不是迂腐的人。

    更不用说,他们是受国公举荐?换句话说,国公是他们的恩主?从他们的观念上来说,反对恩主?这是他们的伦理道德所不允许的。

    再退一步说?兴国公所推行的新学,并没有伤天害理?他们这些朝廷高官也没有理由去反对。

    而之前的话,他们当然也听说过一些事情?比如说对蒸汽机的畅想。但是,也仅仅是如此而已。

    说真的,没有实现的东西,特别是会引发那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其实更大的倾向是不相信的。

    可如今,他们亲眼目睹了看着什么都没有的水滴上,竟然是一个虫子的世界。这种亲眼所见的震撼,那是比任何话都要来得有说服力的。

    既然什么都没有的水滴上,其实存在一个以前他们从未想过,或者认为从来不会有的世界,那么,蒸汽机的那个,就未必不会实现了!

    此时,听到崇祯皇帝这么表态,他们的心情复杂之下,自然也到了要表态的时候。

    正在这时,王承恩也是毫无心理负担地对张明伟说道:“国公之所学,是为大明急需,乃是富民强国之学,司礼监定然也是全力支持国公的!”

    听到这话,张明伟点点头,便转头看向其他人,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内阁首辅了。

    堵胤锡看到崇祯皇帝在看他,兴国公也在看他,便苦笑了一下,然后似乎释然,对张明伟说道:“国公放心,此等好事,当然是要支持的。下官都有一种冲动,想着早日看到国公所说得这些。”

    “放心,我接下来的时间,便会用在这个蒸汽机的打造上,还有一些其他科技发明上。”张明伟听了,笑着对他说道,“短则一年半载,长着三五年内,这蒸汽机的应用,必然是能看到的。”

    说完之后,他转头看向其他人。

    皇帝,司礼监掌印太监,内阁首辅全都表态了,其他人还能怎么的,有眼见为实在,谁会反对?

    最终,在场的人全都表态支持新学。

    都不用费事,也不用去理那些国子监的监生,由一台显微镜,便达到了回来京师的第一个目的。

    张明伟的心情不错,便笑着又对他们说道:“这台显微镜的作用,是打开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对于一些疾病的认知,将会有一个突破,会大大提高我们大明的医学水平,从而让我们少生病,提高寿命。当然,这有一个过程,需要有人利用显微镜这些工具去研究,格物致知,找出微观世界的规律,并加以利用才行。”

    这是造福全人类的事情,不管是皇帝勋贵,还是贩夫走卒,一旦有了成就,全都是会受益的。

    听到他这话,其他人就更是没法反对。

    张明伟当然也了解他们的心情,知道新学会对原有的学识体系的冲击,因此,他便顺便又安慰他们一句道:“其实,新学并不会对儒学有多少冲击。我也不会打压儒学,因为在我看来,新学和儒学其实就是大明的两条腿,一个在于思想,对于价值观的培养;一个在于现实世界,对于现有规律的发现。总之,你们可以这么想,新学其实也来自儒学,格物致知,是为格物学好了。”

    格物致知,源于《礼记?大学》中的八目之一,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明朝最为有名的王阳明,也是非常重视格物的。

    张明伟从这个角度一说,就更能让儒生接受了。

    说完这些之后,他急着回去,感觉说得也差不多,就不想多说,当即转头问崇祯皇帝道:“陛下,还有什么事么?”

    对于张明伟所说这些,崇祯皇帝是最能置身事外,乐呵呵地看着的。此时一听张明伟的话,便立刻反应过来,连忙说道:“有,有,东江镇的捷报!”

    张明伟听了,很是高兴,重建东江镇,便有捷报传来,那对于东江镇的壮大,绝对是非常有利的。

    等他看完之后,崇祯皇帝便问出了他最为关心的问题道:“先生感觉,那人会是奴酋么?会怎么样?”

    张明伟有点意外,看着捷报中的描述,想了一下说道:“十之八九,就是奴酋皇太极。据我所知,他从松锦之战后,身体就一直不好。如果按照……”

    他本来想说按照历史的发展,可很快回过神来,就立刻改口说道,“……我的推测,他应该活不过今年的。当然,也可能是我推测有误,毕竟不知道他的具体情况,说不定会有和我认知改变的地方。但是,这事情,就算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太多。”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大喜道:“这也就是说,奴酋命不久矣?”

    对于奴酋皇太极的生死,在这大殿内的人,没有一个会不关心,因此都竖着耳朵听着。

    张明伟听得点点头道:“应该是没多少时间好活了!”

    听到他这话,一时之间,大殿内的人,不由得都是兴奋起来。

    皇太极的能耐,他们当然是能感受到的。这个人死了,对大明绝对是有非常大的好处。

    不过在张明伟这边,却没有他们这样高兴,就听他对崇祯皇帝说道:“其实,只要我们大明自己做好了,就算皇太极不死,那也没什么了不起。辽东弹丸之地,偏僻之所,光复乃是迟早之事!”

    话语中,透着强烈的自信。

    他的这个话如果放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来说,估计很多人会觉得狂妄自大!

    朝廷官军对上建虏,野战从未胜过,光是守城,如何个光复辽东法?就连建虏进关内劫掠,朝廷都没一点办法!

    如今,他这个话换别人来说,也同样会有很多人质疑。可是,兴国公所说,那就有份量了。

    他推荐的将领,稳定了辽东的局势不说,甚至还打赢了两次大得战事,不说海上,只是陆地上,兵锋都到过辽阳重镇。

    而兴国公本人,这一年多来,一直领兵南征北战,屡屡以少胜多,最终为肆虐中原的流贼瓦解了大部分,残余也是逃入了西南边陲。

    兴国公在军事上的发言,那是绝对有权威的!

    因此,张明伟的话一说完,大殿内的气氛都明显活跃了起来。

    张明伟不想听他们附和,这天色不早了,该回家休息睡觉的。于是,他抢过话题说道:“而且,整编后的几支军队,已经在草原建功,很快就充实辽东这边。只要再耗一耗建虏实力,到时候便是光复辽东之时了。”

    说完之后,他觉得差不多了,就准备和崇祯皇帝说旅途疲惫什么的。

    可是,户部尚书却没有一点眼力,咳嗽一声开始说事了。

444 有点想骂人了

    只听他对张明伟说道:“辽东伯在捷报中也说了,陆战兵力不足,因此海战虽赢,东江兵要想上岸的话,在建虏有准备的情况下,还是有困难的。如今要调兵过来,这是好事。”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话锋一转道:“可是,军饷好说,粮草之事,山海关这边也还可以,但是东江镇那边却是难办啊!”

    崇祯皇帝听了,也是点头,对张明伟说道:“以前东江镇那边还向朝鲜进贡一些,但是,如今朝鲜已经听命建虏,而东江镇所在之皮岛又不产粮。这个粮草限制了东江镇的兵力。先生以为,如何解决为佳?”

    他没有问能不能解决,而是直接问如何解决为佳。

    由此可见,在他的心中,觉得张明伟肯定有办法,唯一的区别,就是办法的好坏!

    张明伟一听,果然毫不犹豫地说道:“不是有开中法么?如果山东这边粮食不够的话,就让江南那边的商人运粮过去好了。”

    说到这里,他想起什么,便略微沉吟一下之后便补充说道:“按理来说,山东一个省的粮食,要供应东江镇将士的话,也绝对没有问题的。如今既然问出这个问题,应该也是山东的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吧?”

    “正是!”户部尚书一听,连忙点头。

    事实上,等到明末这个时候,不要说山东了,全国各地的土地兼并都很严重。

    很多时候,所谓的王朝周期不超过三百年的定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王朝的土地兼并太过严重,用不了三百年就会出问题,从而导致王朝灭亡的。

    张明伟听了,便马上问道:“可有查清楚,山东的土地,如今集中在那些人的手中?”

    户部尚书一听,看了崇祯皇帝一眼,便立刻回答道:“主要在三个藩王名下,还有……还有……”

    大明在山东一共封过六个藩王,其中三个已经完蛋了,剩下三个?如今都还在。分别是鲁王?德王和衡王。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三个藩王中?鲁王就是张煌言拥护的藩王,在抗清过程中死于哮喘;另外两个藩王?则是投降了满清,最终在一六四六年被满清一起咔嚓的。

    此时,崇祯皇帝在上面听户部尚书在结巴了,便嘴角微撇,当即替他说道:“还有一个,就是衍圣公了!他孔家名下的田地,比山东任何一个藩王都要多!”

    说完之后,他便总结道:“山东的田地?以他们四人名下的田产最多,其他人等,当然也有,不过并不是特别突出。朕之前和诸卿商议过,还没有确定下来,先生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

    张明伟一听便知道,三个藩王的田地,因为已经有先例了?其实并不难处置。最主要的,其实就是衍圣公的了。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个衍圣公是神圣的,是敬重儒家的脸面。他名下的土地太多,要动他,这些读书人出身的,就有点下不了手。

    既然没有确定下来,很显然问题是出在崇祯皇帝这里了。

    张明伟觉得他不会猜错,在崇祯皇帝看来,所有藩王因为世袭的原因,名下田产之多,已经影响地方稳定。因此,没办法需要把藩王都封出去。

    既然如此,这衍圣公名下的田产都比藩王的田产还要多,那是不是也要处理下?

    而读书人出身的这朝堂诸公,对于孔家是敬畏的,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动孔家。

    所以,就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想着这些,张明伟便问道:“我要是随口一说,相信有些人也不会同意。但是,孔家的土地数目,也确实是有点惊世骇俗了,会影响山东百姓的安居乐业。因此,待我想想再说。藩王的事情,却是可以先做起来,这一点该是没有疑问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盯着他,忽然从他的眼神中读懂了一些东西,便没有追问,只是拍板道:“好,那就先按先生所说得吧。”

    堵胤锡等人听了,也是松了口气,还好,没有为难。

    随后,就听崇祯皇帝又问张明伟道:“辽东这次大捷,先生以为该如何封赏为好?”

    竟然还有事?

    张明伟心中想着,还是想了一下说道:“肯定是按照朝廷律法来吧,不过我可以提一个建议。”

    崇祯皇帝一听,心想这不是废话么,就是想听听你的建议。

    于是,他便马上说道:“先生请讲!”

    张明伟看到大殿内的人都看向他,便看向崇祯皇帝道:“皮岛大捷,乃是海战。从此以后,制海权便在我们大明手中,建虏只能在岸上干瞪眼的。换句话也就是说,以后登莱水师其实就是运输船队了,这就有点浪费了!”

    他的这个说法,让大殿内的人都没有想到,意外之下,一个个更是用心听了。

    “以后,大明水师的对手,是真正的海上敌人!”张明伟说着,见他们露出一丝疑惑之色,便给他们举例说道,“西夷各国的水师,是当今天下最强的水师。只要哪里有财富,哪怕万里之遥,都会过去。如果当地的武力不够强,便是被他们奴役的下场。”

    听到这话,左懋第有点忍不住了,便问张明伟道:“国公,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么?”

    “是啊,他们如今在濠镜澳遵从当地官府管辖,算是安分守己的。”堵胤锡听了,也是附和左懋第道,“朝廷要是出钱,他们甚至都来帮朝廷打仗。”

    张明伟一听,便立刻看向他们问道:“那一开始呢?濠镜澳的佛郎机人是老实来做生意的么?还不是被我大明打服了才会这样!还有,大员的红夷,也是同样如此,但被福建水师给打败了。这些西夷,那都是狼来的!”

    左懋第听了,还是有点不解道:“如今不是已经好了么?我们足够强大,他们过来也只能听我们的!”

    张明伟一听,便立刻看着问道:“那藩王分封海外之时,会不会发生冲突?我可以告诉你,现在海外很多地方,都已经被他们给殖民,奴役了!要想藩王分封出去,必然是要从他们手中夺过来的。”

    说到这里时,他的声音都冷了一分道:“还有吕宋那边,我大明百姓被那些西夷屠杀了几次?不说万历年间了,就是在崇祯十二年的时候,就有过一次。就算没有周王分封吕宋的打算,这笔血债要不要讨回?”

    听到这话,左懋第便不说话了,其他人也不说话了。

    这时候的他们,哪怕是明末最有战略眼光的堵胤锡,他们的视野,也大都只是局限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

    相对他们来说,已经被张明伟洗脑过得崇祯皇帝,如今的眼界就已经比他们高了。

    因此,听到这里,崇祯皇帝便立刻对张明伟说道:“那先生的意思,是怎么封赏登莱水师为好?”

    张明伟听了,便马上回答道:“设立水师武备堂,重赏水师有功将士,可令他们进水师武备堂进一步学习和西夷水师交战的能力;对于郑福松,福及其父母,让他们来京师受赏。并把郑芝龙留在京师,可令其在水师武备堂任博士。至于福建水师那边,可令郑福松过去接手。登莱水师,则让郑鸿逵接手。”

    说到这里,张明伟补充说明道:“大概是这么个想法,等国内安定之后,就是大明分封藩王之时,那时候,水师便是重中之重,得先未雨绸缪起来!”

    崇祯皇帝一听这话,立刻便叫好道:“如此甚合朕意,那就这么定了!”

    说完之后,他忽然又问张明伟道:“那东南沿海的那些钱,能归于朝廷了么?”

    堵胤锡等人,听得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张明伟一听便知道崇祯皇帝是指郑芝龙在海上收得保护费。

    一年上千万两啊,难怪崇祯皇帝会惦记着!

    张明伟听了,当即笑着说道:“陛下放心,那些钱迟早都是朝廷的!”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就高兴了。抬头一看,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便笑着说道:“如此,今日就到此为止吧!先生刚刚回京,想必也是累了的。”

    张明伟一听,心中一个乐呵,还是自己这位“准丈人”懂自己的心啊,便点点头道:“舟车劳顿,确实有点乏了!”

    堵胤锡等人一见,自然不会再说什么,便纷纷告辞,散去了。

    张明伟见了,便也准备跟着走了。

    一年多了,回家喽!

    可谁知,他都还没来得及转身走,就见崇祯皇帝已经过来,握着他的手说道:“先生劳苦功高,朕一年多未见,甚是想念。不如今晚朕与先生抵足而眠,再聊个通宵!”

    “……”张明伟听了无语,有点想骂人了!我是正常的好不好?

    “陛下,我累了,需要休息!”

    听到张明伟这话,崇祯皇帝便退而求其次道:“也是,是朕思虑不周。那这样好了,在宫里吃了再走,朕之前就已经知会了皇后,一家人都还没一起吃过!如何?”

445 衍圣公(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6/110)

    张明伟一听,心中不由得无语,这是要正式见丈母娘的节奏么?

    刚才已经拒绝了一次,如果再拒绝的话,就不好了。

    毕竟刚才的这两个要求,换了别人,求都求不来!

    于是,张明伟自然便答应了。

    离开金銮殿,崇祯皇帝是和张明伟边走边聊的。

    在他的身边,就只有王承恩一个人伺候,其他人全都被遣开,远远地前导后跟。

    “先生,对于衍圣公,你心中其实是有想法的吧?”崇祯皇帝一边走着,一边转头看向张明伟,正色问他道。

    听到这话,张明伟也转头看向他,心中想着,该不会皇上把自己留宫中,其实也有问这事的原因吧?

    估计是的,衍圣公的这个事情,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必然会引发轩然大波。因此,崇祯皇帝很谨慎,想要遣开其他人来问自己的意见,也就合情合理了。

    事实上,刚才在金銮殿上并没有直接说,张明伟自己也是这么考虑的。不能像其他事情一样,想什么说什么。

    如今没有了外人,自然就可以给崇祯皇帝吐露真实想法了。

    这么想着,他便也严肃地对崇祯皇帝说道:“如果要我说来,什么衍圣公,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哦?”崇祯皇帝一听,有点意外,没想到张明伟给出的意见,竟然如此极端!

    就连跟在他们两人身后的王承恩,原本在看着四周的,听到话后,也不由得看了下张明伟的背影。

    虽然他们的反应有点大,不过张明伟却没有一点意外,当即解释道:“陛下,你看这个衍圣公,身为孔仲尼的后人,有气节么?别的不说,从前宋开始吧,历经宋、金、元和我们大明。这中间,蛮夷统治中原时?他们是如何做的?卑躬屈膝!”

    崇祯皇帝听了,并没有说话?只是在听着。

    张明伟说得这些事情,他当然是知道的,或者有不清楚的,回头一查也能知道。

    “就说当代衍圣公孔胤植吧!”张明伟继续在那说道?“在明年大明灭亡之时,又和他祖宗一个德行。建虏进了京师?他便马上写了《初进表文》?称颂奴酋是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还表示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跄恐后……”

    听到这话时,崇祯皇帝的脸色就有点难看了。

    不过这还没完?张明伟还在那说着:“到明年的时候,建虏颁布剃发令?要求汉人全部和建虏一样,剃成金钱鼠尾。因为这道剃发令?原本已经平息下去的抗清,顿时又激烈了起来。许许多多的汉人,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间选择了留法。但是这个儒家代表的孔胤植是怎么做的呢?他领全体族人率先剃发,并向建虏上奏了《剃头奏折》,拥护建虏的剃头令。”

    说到这里时,他站住脚步,正色对崇祯皇帝说道:“后面改朝换代的时候,孔家依旧如此。他们不在乎谁当皇帝,只要能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不管要面对谁,都是舔的。这种人,为什么朝廷要厚待呢?”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当即气愤地说道:“此等人,连平常百姓都不如!该死,留着都是浪费了粮食!”

    说了痛快,不过他显然也有顾虑,当即对张明伟说道:“不过衍圣公毕竟传了那么多代,是读书人最为尊崇的,朕要是对衍圣公动手的,怕是会出大乱子吧?”

    “能出什么大乱子?”张明伟一听,便毫不犹豫地说道,“陛下有军队在手,文人能闹出什么事情来?而且……”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理了下思绪,认真地说道:“儒学可以有,但是,孔家这等没有一点骨气的蛀虫,却是完全没有必要!”

    “这……”崇祯皇帝听了,还是有点犹豫,低头想了一会,便抬头看向张明伟说道,“如果要废掉孔家的,那该怎么做?”

    对付孔家,最好的,就是谋逆大罪,如果是那样的,诛灭九族都没话说。

    但是,这孔家最让人无语的是,他根本就不会犯谋逆大罪,对于当权者,那是绝对巴结的。让剃金钱鼠尾,就提金钱鼠尾,总之,谋逆是不可能谋逆的,任何一代都不可能谋逆。

    这一点,历史都证明了的。因此,就算要诬陷孔家谋逆,也没人会信。

    虽然如今掌握了军权,可要对衍圣公乱来的话,读书人之多,真得可能会出乱子。

    这么想着,张明伟心中便有了初步的想法,就对注视他的崇祯皇帝说道:“可以先查孔家的不法之事,按大明律处置,一步步地削弱。等到以后,找个借口,把这衍圣公踢到海外去,让他们去教化蛮夷好了!”

    这个办法,就和藩王海外分封差不多了。

    崇祯皇帝听了,并没有马上回应,而是走了一会之后,才点点头道:“好,就听先生的,先这么办好了!”

    正说到这里时,忽然就听到一个声音招呼道:“陛下,回来了!”

    崇祯皇帝抬头一看,就见朱媺娖陪着周皇后,竟然迎了出来,正在看着他们。

    这么一来,刚才的话题便不好继续了,崇祯皇帝当即便给周皇后介绍了起来。

    面对周皇后,张明伟倒不好随便,就比较正式地上前见过。

    周皇后之前一直听朱媺娖说张明伟的事情,但是一直没有见到本人。想着自己的这个女儿,就要这样安排出去,她自己却连见都没见过,说实话,心中是有点气的。

    不过此时看到张明伟时,却是越看越满意了。

    不是说张明伟有多帅,而是张明伟并没有这个时代的熏陶,他的气质本身就比较独特,加上这一年多来,领兵打仗,南征北战的,更是变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气质。

    另外,加上朱媺娖经常说张明伟的事情,当然了,都是好话。还有崇祯皇帝,包括太子朱慈烺等等,全是说张明伟的好。

    并且因为张明伟的缘故,原本已经风雨飘渺的大明,如今更是有中兴之势,不管哪一种,都平添了张明伟本人的魅力。

    因此,周皇后见了真人之后,还是应了那句话: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

    ………………

    不说张明伟留宫里用膳如何如何了,就说之前朝议结束之后,有一个官员一直犹犹豫豫的,显然是有事。

    就在紫禁城外,这人还待了好长一会时间,有几次,似乎还想着再进紫禁城的样子。不过最终,他却忽然长叹了一口气,随后便离开了。

    散衙之后,他自然也是回府了。

    看到他回去,门房便连忙说道:“老爷,少爷在等着您呢!”

    听到这话,这人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只是点点头,便走进去了。

    随后,大门关上,就见门上方横匾,写着大大的两个字:方府。

    卧室床上,坐着一个年轻人。其实也不年轻了,三十来岁的样子。看到那人进去,便连忙放下手中的书问道:“爹,国公今日回来了是不是?您该不会……不会……”

    这人听了,忽然叹了口气,去床沿上坐了,看着自己的儿子说道:“他是回来了,我也没有说。你的事,你自己做主吧,我不操心了!”

    一听这话,床上这人不由得大喜。

    不过他也知道,他爹之前那是铁了心要为他讨一个“公道”,不给他再跟着国公,甚至还禁止府里说国公的事情。可是如今,他爹的态度明显变化了好多,这就让他奇怪了。

    看到儿子的脸色,这人显然明白儿子在想什么,便开口说道:“今日皇上亲临文武百官去城外迎接兴国公,并且还特意骑了那木制车子。谁都知道,皇上就是在表明态度。国公新学的事情,皇上是绝对支持的。而且我也能看出来,国公在皇上的心中,如日中天!”

    说到这里,他看着床上这人,叹口气说道:“虽然你搞那个蒸汽机受了重伤,如今都还没能下船的。但你跟了兴国公,只要不是把命交代了,以后终归是一片坦途!爹是想清楚了,以后不管了!”

    床上这人,就是方以智了。说话这人,自然就是他爹方孔炤。

    之前的时候,方孔炤被杨嗣昌逮捕下狱,是方以智写了血书,才把他给救出来的。这样的儿子,他当然是最宝贝了。

    原本此时方孔炤是还在野得,不过因为蝴蝶效应,他已到京师为官。

    不过之前,他一直没有和兴国公见过面,因为他来京师为官的时候,张明伟已经领军在外征战了。

    他们这些江南士林中,对于兴国公的风评并不好。因此,方孔炤对张明伟的印象也一般。后来,他儿子因为搞蒸汽机而重伤,他就愤怒要阻止蒸汽机,阻止新学。哪怕方以智解释什么,也都没用。

    国子监那些监生听说之后,立刻变成了他的强力后盾,结果,他亲眼所见兴国公之后,特别是看到君臣相知的情景,他便改变了主意。

    对此,方以智是高兴了,便连忙计划,什么时候去拜师。

    但是,张明伟是直到天黑才回府的。

446 真是巧了

    “老爷回来了,老爷回来了……”

    张府这边,所有人都在外院等着,蓝地保则在门口等着。一见张明伟的踪迹,便立刻大喊了起来。

    听到喊声,顿时,所有人便立刻拥了出来,全部到门口来迎接主人。

    其中,陈圆圆和费珍娥在最前面。远远地,张明伟一眼就看到了。

    “见过老爷!”当张明伟到了自家门口,所有人便一起行礼。

    陈圆圆的眼睛就盯着张明伟,脸上洋溢着笑容,一看就非常高兴的那种。

    张明伟看得哈哈一笑,翻身下马之后,扶起她们,然后来到蓝天保父母面前,对他们说道:“天保被我留在西南,替我坐镇军中,短时间内还没法回来。”

    蓝天保他爹一听,连忙回答道:“应该的,应该的!”

    蓝天保他娘虽然没有看到儿子有点失望,不过脸上也多是笑容。

    儿子被国公重用,这是蓝家祖坟冒青烟,是大好的事情。

    寒暄了一阵,张明伟便说道:“好了,各自散了吧!我在宫中吃过了,舟车劳顿,有点累,有事明天再说!”

    “妾身去给老爷准备沐浴!”陈圆圆的眼睛亮亮的,一听之后便连忙商量道。

    张明伟一听,心头一热,当即点头道:“嗯,好!”

    来到古代当国公,就有一点不好,洗个澡都有人全程安排,没一点自由!

    ………………

    一番子折腾之后,张明伟终于躺在了床上,陈圆圆却因为伺候他沐浴,都有点走不动路了,不过还是坚持着把东西给了他才上床:“这是这段时间内没有发给老爷的消息汇总,您看看?特别是有关国子监的!”

    张明伟听了,背靠在床头,拿过去翻了起来。

    “那些监生明显是冲着老爷来的,妾身便让锦衣卫那边多注意了一些。”

    陈圆圆对于她的好日子格外的珍惜,因此,谁要对兴国公府不利,她就犹如炸毛的猫一样,一下便戒备起来。

    张明伟一边听着,一边看着?很快看完,然后随手一丢道:“就这些人能闹出什么事情来?不管了,明天再说?来?我们继续……”

    “……”陈圆圆一听,顿时就脸红了?低声说道?“老爷,你太厉害了!”

    张明伟一听?呵呵笑着道:“这一年多领兵打仗,南征北战的?身体素质当然比宅男厉害了!”

    “老爷?什么是宅男?”陈圆圆一听?有点好奇地问道。

    “眼下的重点,不是宅男的问题?别搞错了”张明伟听了?便拉回了话题。

    ………………

    一夜无话?次日,日上三竿。

    张明伟才起床?开始新的一天。

    不过陈圆圆却起不了床?还在休息。

    当张明伟用过早膳?或者叫午膳之后,费珍娥便向他禀告道:“门口有一些人在等着,老爷要不要见见?”

    “都有什么人?”张明伟听了,便顺口问道。

    他这边,不是什么人都能见的。

    “有老爷的学生黄宗羲,方以智和他爹方孔炤,他们是一起过来的。还有叫宋应星和涂绍煃的,晚他们一步过来;最早来的,是罗祖教的周文镇。”

    听到这话,张明伟想了下,便吩咐道:“先让黄宗羲过来吧!”

    门口客厅这边,等候接见的人分别坐着喝茶。蓝地保进去,先叫了黄宗羲,这让方以智和方孔炤稍微愣了下。

    在他们看来,他们是一起过来的,而且方以智还行动不便,为了蒸汽机受伤的,竟然没有得到国公最先接见。

    回过神来,方以智便有点黯然。

    他明白,肯定是他爹的事情传到国公那边,让国公不高兴了!

    方孔炤见了,皱着眉头不说话。特别是看到他儿子还坐在轮椅上,就更是脸色有点不好看。

    没多久,黄宗羲便回来了,他先向宋应星两人一礼道:“恩师说了,让两位久候了。之前没想着领兵出征,如今才有机会见面,请!”

    宋应星没想到国公竟然如此客气,连忙答应着,便拉着好友随张府家丁出去了。临走之前,看了一眼方以智那边,不过没说什么。

    等他们一走,黄宗羲便对方以智说道:“恩师说了,他所要推行的新学,和儒学不同,那是要不断实践去发现新的事物规律。我们之前所做的乃是物理分支,以后还有化学,是改变事物,点石成金之术,危险性更是不小。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向学之心,还不如趁早就算了,继续当你的官去便是。”

    说到这里,他看了下方孔炤,然后稍微犹豫一会,才又对脸色大变的方以智说道:“恩师直白地告诉我,说你任由他们在闹,恩师是有点失望的。你这个学生,不要也罢。”

    “不!”方以智一听,顿时就慌了,连忙说道:,“我要见恩师,我要见恩师……”

    动作慌乱之间,一个不小心,便从轮椅上跌了下去。

    方孔炤和黄宗羲一见,连忙去扶。可这两个书生,却是手无缚鸡之力,竟然扶不到轮椅上去。

    最后,还是周文镇出手,轻松地把方以智扶回了轮椅。

    不过方以智情绪还是有点激动,方孔炤见了,便长叹一声说道:“这是爹的问题,爹给你去解释便是。”

    方以智确实反对过,不过方孔炤拿出了当爹的权威,因此压着方以智没说话了。

    谁知他的话一说完,黄宗羲便开口说道:“恩师有交代,说你闹得最凶,虽然情有可原,因此不追究,却也不想见你!”

    “……”方孔炤一听,顿时愣住了。

    而方以智听了,不敢埋怨他爹,就只有哀求黄宗羲,让他去说说好话,千万别把他开除出去。

    看到儿子这个样子,方孔炤脸色变化一下,最终又是一叹道:“我明白国公的意思,解铃还须系铃人,走,我们先回去,我保证国公不会开革你的。”

    黄宗羲听得纳闷,恩师什么意思,他就知道了?自己怎么就听不懂呢?

    方以智也不明白,不过方孔炤也没说,就带着他先回去了。

    没过多久,宋应星和他朋友便满脸喜气地出来了。看到黄宗羲,便口称学长。不用说,这是被兴国公收为学生了。

    黄宗羲听了,也很是高兴,他们便寒暄了起来。没注意到边上的周文镇去见兴国公了。

    ………………

    大堂内,张明伟见周文镇在见礼,便微笑着说道:“怎么,你这么急着要见我,是有什么困难么?之前我答应的事情,应该都兑现了啊!”

    周文镇一听,脸上带着笑,连忙回答道:“国公言而有信,就是草民愿意效力的原因。国公不在京师的这段时间,京师这边有对国公非议的,草民全都让人盯着,就等国公回来。”

    说完之后,他便从怀里掏出了一叠纸,双手捧上。

    边上的刘金见了,便走了过去,先自己检查了下没问题,才转交给兴国公。

    “你有心了!”张明伟听了,便称赞了一句,而后,便稍微翻了一翻。

    他发现,周文镇给他的这些资料中,竟然还会标重点。

    这其中,涉及人物份量最大的是衍圣公,这一点,没出张明伟的意料。

    毕竟他推广新学的,最可能利益受损的,毫无疑问就是衍圣公。从这一点上推测,这个结论就一点都不意外了。

    让张明伟有点想不到的是,衍圣公在京师的代言人,是他的一个侄子,叫孔大正的,不但是这次国子监闹事的真正始作俑者,还是之前想把他架火上烤,喊着要给他封王的幕后推手。

    看来,这孔家感觉到了威胁,想搞事啊!

    好吧,既然他想搞事的,那我们就看看,谁搞事比较专业一点好了!

    张明伟心中如此想着,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合上资料丢在一边,对周文镇说道:“不错,你查到的信息,有些是锦衣卫这边都没注意到的,做得不错!”

    猫有猫道,鼠有鼠道,罗祖教打听消息,确实是官方渠道外一个很好的补充。

    周文镇得了夸奖,便知道自己这步棋走得不错,便高兴地离去了。

    随后,张明伟便知道了方孔炤父子的事,他不由得有点好奇:这个方孔炤,真得知道了自己的意思?那他会怎么做呢?

    正在想着这事时,宫里来人,是传旨让张明伟去议事的。这传旨得人,张明伟也是熟悉,就是王二彪了。

    如果是一般人,这旨意来了,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得进宫去的。但是,张明伟稍微慢点,却是没问题的。

    比如说眼下,他就让王二彪等下,随后就交代刘金道:“这上面的资料,有关那个衍圣公在京师侄儿的,竟然敢在背后拿捏我,你把他做的不法之事摘出来,直接去找直隶知府,让他秉公执法。”

    那孔大正自然不可能不做其他事情,周文镇在查他的时候,也都一并查出来的。对付区区一个草民,哪怕他背后有很大的靠山,都不值得锦衣卫出面。因此,张明伟便有此吩咐。

    边上的王二彪一听,目光闪动,心想还真是巧了。

447 “背叛”

    就在今日一早,大概张明伟还在呼呼睡觉的时候,因为轮到王二彪去崇祯皇帝身边伺候,因此他是起得很早,匆匆就赶过去了。

    没想到在半路上,他就遇到了他干爹。

    自从上一次因为捷报的事情,王承恩这几天都晾着他,不过这一次,看到他时,竟然把身边人遣开,召他单独说话。

    王二彪一听之下顿时大喜,以为他干爹的气算是消了,便连忙殷勤地过去伺候。

    结果没想到,王承恩把去山东查衍圣公家族的事情,交给了他。

    王二彪听了,顿时就有点傻眼了。那衍圣公是什么人,一般人能查他么?一旦被那些文官知道了,弹劾他的奏章,绝对会雪花飘的。

    看他这样子,王承恩只是淡淡地吩咐道:“这是万岁爷的交代,你别搞砸了!”

    王二彪一听,便想请示分寸,结果,王承恩已经甩手扬长而去了。

    报复,这绝对是报复,干爹的气还没消!

    王二彪心中想着,便有点傻眼了。

    回过神来,他就愁了。当然,他心中,自然也有对王承恩的愤恨。

    结果没想到,临走之前过来兴国公府传旨,顺便还想着和兴国公见见面,巴结下兴国公的,结果却听到了兴国公这边竟然也在交代有关衍圣公的事情。

    这一下,他的心思就活络了。

    他是宫里人,算是王承恩的心腹之一,当然知道王承恩之前在宫里的地位如何!

    说起来,就是兴国公突然出现在宫里开始,王承恩便一下从秉笔太监飞升,连续扳倒了宫中排名第一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王德化,还有排第二的御马监掌印太监,从而成为宫中宦官中的第一人。

    而王承恩对兴国公的态度,王二彪自然也是看在眼里。别人不知道,他却很清楚,兴国公的份量在王承恩心中非常重。只要是兴国公的事情,王承恩必定会尽心尽力。

    平日里,和兴国公在言语之间?也无不透着尊重。

    从种种事情上推断,王二彪便敢肯定,王承恩能有今天?应该就是巴结上了兴国公的缘故。

    试看一下,只要兴国公看中的人?不管以前品级如何,都能立刻飞黄腾达。比如?以前的长沙知府,如今可是成了内阁首辅!

    王承恩只是众多秉笔太监中的一员,如今不也成了宫中宦官第一人。

    这也就是说?只要讨得兴国公欢心?很多原本不可能的事情?便会变为可能!

    这么想着,王二彪的内心?便火热了起来。

    于是,他便连忙问张明伟道:“国公,这孔大正的事情?和那个衍圣公有关么?会不会是衍圣公指使的?”

    张明伟一听,抬头看了他一眼道:“这不是废话么!就凭那个孔大正,敢来和我作对?”

    虽然算是间接地作对,但是,也绝对不是一般人敢动这种心思的?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听到张明伟的话?想明白了这个中内情,王二彪便气愤地说道:“真是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欺负到国公府上来了!别人怕他衍圣公,咱家却是不怕,定然要为国公出这口恶气!”

    听到这话,张明伟略微有点意外:衍圣公是个特例,一般来说,没人会想着和衍圣公交恶。

    王二彪见兴国公有点意外的样子,心中更是高兴,便凑近张明伟,拍着胸脯,义愤填膺地说道:“咱家刚接到活,要去山东查那衍圣公。国公放心,咱家定然会为国公出这口气的!”

    原来是要派他去山东调查!张明伟此时才明白,便微笑着说道:“呵呵,这个事情,是我在牵头的,这衍圣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皇上既然派你去,那就要看你的了!”

    王二彪一听,先是稍微一惊。

    他没想到,竟然是兴国公要对付衍圣公!想来也是,如今兴国公如日中天,那衍圣公竟然赶来摸老虎屁股,这明显是活得不耐烦了!

    国公一怒,管你是什么公,连没存在必要都说出来了,显然,这是要杀鸡骇猴,连衍圣公得罪了兴国公,都要落得如此下场,其他人,还敢得罪兴国公否?

    这一刻,他对张明伟的凶狠报复,算是有了一个认识了。

    随后,王二彪便是心中欢喜。因为他刚好有这个差事,只要做好了,必然能讨国公欢心了。并且,要对付衍圣公的差事,绝对不是容易的差事,可是,越是如此,要是能办好的话,那被国公看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这么一来,说不定哪一天的时候,国公会觉得自己在宫里面,会比王承恩更容易打交道,然后……

    想着这个可能性,哪怕不高,可毕竟有一线希望不是!

    这么想着,王二彪不由得笑了。

    回过神来,他便连忙向张明伟,用斩钉截铁地语气保证道:“国公放心,此事交给了咱家,必然会让国公满意!”

    张明伟倒是没多想,既然崇祯皇帝已经决定派东厂过去的话,他就不怕锦衣卫了。事情很多,少操心一分就少操心一分好了。

    ………………

    在张明伟进宫议事的时候,国子监这边,已经是放衙的时候,里面的监生,正结伴出国子监。

    那文生也和他的几个好友一起,边走边在小声说话。

    “怎么到现在了还没动静,你们有听说么?”

    “没有,说是昨天好像皇上突然就把人都赶了出来,只留部堂级大人在议事,因此方大人没机会吧?”

    “那这两天肯定会有动静,我那边都已经串联好了,一等闹开,我等便去声援。”

    “……”

    他们正在说着时,忽然,其中一人便惊呼出声道:“看,方大人过来了!”

    文生一听,便连忙抬头看去。

    果然,就见方孔炤带着小厮往这边而来。顿时,文生大喜,连忙对同伴说道:“看来是来找我们商议细节的!”

    说话间,他们正要迎过去时,却忽然发现方孔炤在国子监的布告围墙,也就是平日贴大字报的地方停下,然后让小厮要贴什么东西。

    文生一见,顿时又是惊喜,连忙对同伴说道:“诸位,看来方大人是要贴战斗檄文了,我们去声援!”

    “好,快去!”

    “去去去!”

    “……”

    这群人,连忙拔腿过去,就犹如一下打了鸡血一般。

    等他们快到时,方孔炤已经贴好了大字报,然后带着小厮往另外一面围墙而去。看这架势,好像是平日里贴大字报的地方,都要来一份。

    见此情况,文生更是欣喜,欣赏方大人的战斗热情之余,便连忙招呼他的同伴,先看看方大人的战斗檄文再去和方大人打招呼。

    结果,欢天喜地的他们,一看贴在墙壁上的大字报,那表情就凝固在了他们的脸上,一下便傻眼了。

    好久之后,他们才回过神来,顿时,一个个面面相觑。

    “怎么回事,方大人为什么要改弦易辙?”

    “是啊,就算方大人畏惧那人的权势,定多不出声便是,可为什么,他竟然拥护起新学来了!”

    “太让人恶心了,看看,吹捧这新学是什么格物致知,圣贤所倡导的。区区一点小事就迎难而退,这是读书人么?为学问,为真理,还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不是,最恶心的是这个,说什么以前误会新学,如今却知新学之好,竟然说他也要求兴国公收而为徒!这……这……”

    “……”

    这一刻,这些人都有点气急败坏了。原本以为可以作为反对新学的一个领头羊,结果却是背叛了他们,竟然还要去学新学。这么一来,对他们这些反对新学的人,打击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傻眼了一阵之后,他们这些人也没主意了,纷纷问起带头的文生来。

    “我们怎么办?这事儿没法继续了啊!”

    “那人的权势太大,昨天连皇上都迎出城去,据说,皇上是把他当自家人看待的。人家随便一个手指头,都能碾死我们,方大人退缩好像也不意外,要不,我们也算了吧?”

    “是啊,虽然我们没有和那人直接作对,可我们毕竟反对得是他搞出来的东西,他一不高兴,我们就死定了!”

    “……”

    方孔炤的“背叛”,显然是沉重地打击了他们的士气。

    这个情况,让这文生也手足无措了。说实话,他心中也怕了。

    他给不出主意,便有人打退堂鼓了。

    “我看,此事就到此为止吧!”

    “方大人都扛不住,我就不螳臂当车了,我退出。”

    “你们好自为之,再见!”

    “……”

    有一个人溜了,其他人便也跟着溜,只是一会功夫,就让这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监生一下便溜光了,只剩下惶恐的文生一个人。

    他转头看去,却见布告栏这边,很多人都在看方孔炤的大字报,议论声中还都在看他。

    他就有点待不下去了,便挤了进去,把方孔炤的大字报揭了下来,折好之后,在他们的注视下惶惶然而去。

    这个事情变故太大,他决定要去找孔大正拿主意才行。

448 亲儿子都没用(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7/110)

    “你怎么过来了?”孔大正见到文生的时候,很是有点恼火,非常严厉地说道,“我不是交代过,没有什么事,不要过来么?而且就算要过来,也别选这大白天的啊!”

    文生听了,压根没管这话中带着恼羞成怒的语气,只是伸手入袖子,掏出了一叠纸,一边展开,一边带点惶恐说道:“就是有重大变故,学生才不得不过来的。”

    说话间,那叠纸已经展开,便直接在孔大正面前展开。

    孔大正皱着眉头,只是那么一瞧,眼睛扫到这大字报的签名,便脸色突变。

    “这是怎么回事?”他匆匆扫过内容之后,便一把夺过那大字报,直接拍桌子上,然后盯着文生喝问道,“那方孔炤看着相貌堂堂,为何也是出尔反尔?”

    “还能是为何!”文生听了,苦笑着回答道,“那人权势之大,昨日便是最好的证明。如今在京师都已经传开了,谁还有这个胆子?国子监的那些,也都打退堂鼓,退出了!”

    “真是岂有此理!”孔大正一听,恨声说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读书人的骨气呢?”

    文生听了,并没有答话,低头想了一会,忽然抬头看向孔大正道:“学生怎么办?国子监那边,一直是学生在牵头。学生担心,不日便会麻烦临身!”

    听到这话,孔大正又想训斥,不过话到嘴边时,便又改口,当即安慰他道:“既然你已经过来了,就先在我这边住几天,避避风头!那人权势再大,可我是谁?不管如何,他们都不敢在这里乱来的!”

    文生听了,有点疑惑地问道:“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生偷偷摸摸地过来?如果是先生亲自出面的,定能号召更多的读书人,群起而卫道!”

    听到这话,孔大正犹如被人打了一个嘴巴,一时之间,竟然说不出话来。

    不过很快?他回过神来?当即有点恼羞成怒地训道:“年纪轻轻的?你懂什么?”

    “……”文生听了一愣,随后马上回答道,“学生就是不懂才问的。”

    孔大正听了,嘴角抽了几抽?好像牙疼的样子。过了一会之后?他才沉着脸说道:“不该你知道的就别问。你只需要知道?你在我府上待着?就不会有事?明白么?”

    “明白,明白!”文生听了,连忙回答?此时的他,已经看出来了?孔大正非常不高兴。

    不过正在这时,忽然外间好像传来了喧哗声?然后就见到一名家丁匆匆入内,神色慌张地,还没到近前呢,就在大堂外面喊开了:“老爷,不好了,门口来衙门的人了!”

    一听这话,文生脸色一白,吓得差点跌倒在地,连忙看向孔大正道:“怎么办,怎么办,这么快就来抓学生了,这可如何是好?”

    孔大正一听,心中鄙夷,这个没用的东西!

    不过好歹以后还可能会用上,因此,他便马上安慰道:“怕什么,这里是孔府。他们难道还敢搜人不成?”

    “对对对,这里是孔府,他们肯定不敢乱来的!”文生一听,犹如捡到了救命稻草一般,连忙附和道。

    他们的对话,让门口那个家丁听得目瞪口呆。

    回过神来后,他真要说话时,却听孔大正已经先对他说道:“来得是哪个衙门的人?”

    说真的,他其实有点心虚,因为如果是锦衣卫衙门来人的话,他的虎皮就不好扯了!

    “是北直隶知府衙门的人,不过……”

    家丁的话还没回答完,孔大正却是松了口气,只要是文官系统的,谁不给孔府一个面子。

    于是,他都懒得再听了,便直接打断说道:“你去告诉他们,就说我身体有恙,有什么事情,让他们改日再来!”

    说完之后,他又转头看向文生道:“如此,你可以放心了吧?”

    “是,是,是!”文生一听,如释重负,连连点头回应,“学生……”

    但是,那家丁却打断了他后面的话道:“老爷,衙门的人是要找您,说是您的事犯了!”

    他的这话,就犹如一个晴天霹雳,打在两个人的脑门上,一下把他们给震懵了。

    不过孔大正很快回过神来,当即怒喝道:“不可能,这不可能,就凭他知府衙门的人,敢来拿我?不知道我是衍圣公的亲侄儿么?”

    然而,就在他说话间,就见大堂外面已经拥过来一群衙役。其中还有几个穿着与众不同,黑色飞鱼服非常地醒目。

    其中一名飞鱼服越众而出,看着有点傻眼的孔大正,冷声喝道:“不要说你是衍圣公的亲侄儿,就是亲儿子,只要你犯了大明律法,也一样要抓!你不会是觉得,衍圣公就能凌驾大明律法之上了吧?”

    这个话,孔大正没法接了。

    事实上,当他看到衙役之中竟然还有锦衣卫的人时,他便知道,官府找上门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对于锦衣卫衙门,对上那个人,衍圣公的招牌还真没用,除非是衍圣公本人,或者亲儿子!

    想明白了这一点,他就知道自己在劫难逃。

    这么想着,孔大正便用手指着文生,恨声说道:“你害我,你害了我,让你小心谨慎一点,看看……”

    看到这一幕,听到他的话,文生就算再傻,他也明白过来,之前孔大正躲在后面,怂恿他出面牵头,并不是说有什么他不该知道的理由,或者说,确实是他不该知道的理由,就是孔大正也怕兴国公,不敢亲自出面,倒让他成了得罪兴国公的急先锋!

    这么想着,他忽然有点幸灾乐祸了。好啊,让你利用我,如今好了吧,那兴国公慧眼如电,一下便识破了,来抓你这个罪魁祸首了!

    本来,按照北直隶知府的意思,是抓了人过堂就好了。但是,随行的锦衣卫校尉却是不依,驱使着衙役搜查整个府,其中书房等地,他们更是亲自动手。

    有眼尖的衙役发现,锦衣卫在搜查的时候,似乎把搜到的一些书信类的都塞自己怀里了。

    对此,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

    傍晚时分,张明伟和朱媺娖一起回张府的。

    昨天朱媺娖并没有回,而是留在了宫里面和她母后说话。

    今天一天,又被她的弟弟妹妹围住,就讲了下她南征北战的事情,虽然还没尽兴,不过听说张明伟议事完了要回去时,她便跟着回来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坤兴公主随行,还是说他解渴了什么的,总之,张明伟回到张府之后,并没有再喊什么累啊,要沐浴什么的,而是先去了书房处理公务。

    有关方孔炤到处贴大字报的事情,便作为一个重要的消息,摆上了他的案头。对此,张明伟还真是有点意外。

    之前的时候,他其实还真对方以智有点失望,竟然在蒸汽机的闹剧中,一言不发。虽然他因为蒸汽机事故确实身负重伤,可是,在科学道路上没有一点无畏精神,还真不是一块搞科研的材料。

    特别是之后,在化学这门学科正式开始之后,各种实验之下,不小心的话,危险性是不小的。

    张明伟不希望方以智起了一个坏头,给后来人以示范作用。因此,他宁可不要方以智,反正大明这么多人,总能挑选到合适的。

    当然了,在给方以智一个警醒之后,如果方以智还是坚持选择要从事新学研究的话,只要拿出诚意,张明伟也不会不同意。

    他的原意,其实也是这个。

    结果没想到,方孔炤竟然用这种方式来表明心迹。

    不过说真的,这种方式对于新学的推广,效果确实会非常不错。

    之前的时候,方孔炤因为蒸汽机事故,对新学喊打喊杀,坚决不想让方以智再从事新学,并且还上书反对。可以说,他就成了反对新学的一面旗杆,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结果,突然之间来了一个大转变。曾经的新学反对者的标杆,突然之间说新学很好,新学很香,他都要去学新学。可以说,这个事情,绝对是一件非常震撼的事情,不但是支持,或者反对新学得,包括那些路人,都会被吸引到。

    这个事情,这么一做出来,也难怪他对他儿子保证说国公不会开除他儿子。

    不得不说,方孔炤做官久了,对于一些事情的处理,确实是老道。

    既然如此,张明伟也不会再拿捏,毕竟这个广告效果绝对是非常好的,方孔炤的诚意也是看到了的。

    因此,他不介意在重认方以智这个弟子之时,再收方孔炤为学生。

    处理完了这个事情,便是有关查抄抓捕孔大正这个事情的禀告。

    如果只是一般事情的话,相关锦衣卫校尉跟进有了结果之后,才会报到锦衣卫指挥使这里。但是,他们却是第一时间便过来禀告了。

    “大人,这是从孔大正书房搜出的信件,是从山东寄过来的。”

    说话间,几封书信便递了上去。

    张明伟一听,便伸手拿过看了下。

449 对付孔家

    这些书信,都是当代衍圣公孔胤植写给孔大正的。

    张明伟一看书信的内容,便立刻明白了那孔胤植是怎么想的了。

    因为张明伟这边不但在推广新学,而且最关键的是,他在对藩王开刀。

    按理来说,藩王都是历代皇帝的亲儿子,世袭罔替,只要大明不灭,藩王就无忧。

    然而,等张明伟一掌权之后,藩王的田地统统收归朝廷所有,藩王本人也要就藩海外。换句话说,至少在孔胤植的信中认为,他觉得藩王是被流放了。

    藩王如此,那他衍圣公呢?

    衍圣公同样是世袭,就和藩王差不多的。你兴国公今天在搞藩王,明天会不会搞他衍圣公?

    特别是新学的推行,必定会对儒学造成冲击。

    这两个因素加起来,按照书信中的话来说,未雨绸缪,为防止他兴国公将来动他衍圣公,便吩咐他在京师的侄儿,看机会行事。

    有关这个的书信一共有三封,按照时间线的不同,对于他孔家将来的担忧之心,越来越强烈。甚至其中一封,还对兴国公的大规模改土归流也表达了担忧之意。

    看到这份书信,张明伟这才联想起来。

    如今的衍圣公,除了和藩王像之外,说起来,更像的,还是土司。

    因为那片孔家地的县令,也是孔家人世袭的。也就是说,孔家几乎就是土皇帝来的,和土司没什么两样。

    看到兴国公这么大规模的对和孔家类似的藩王和土司动手,他衍圣公要不担心就怪了。

    另外还有一封书信,是孔胤植交代孔大正,在京师运作,把孔家私田改祭田的事情。

    看到这里,张明伟只能说,人的贪欲是无限的。

    古代人有钱没钱,财富的象征,是粮田的多少。

    根据清末一次统计,满清最富的是十二大****,世袭罔替。当初跑马圈地,又经过将近三百年的积累,粮田最多。

    而在这十二大****中,粮田最多的是恭亲王?有一百万亩之多。

    但是?这些满清世袭的****一和曲阜孔家比起来,就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曲阜孔家,一共有一百二十万亩粮田?比起满清王爷跑马圈地给圈起来的粮田都要多。

    另外?孔家的粮田,是分为私田和祭田的。所谓祭田,就是粮田收成用来维护孔庙,是不用向朝廷缴税的。顾名思义,私田就是孔家人自己的粮田?那是要向朝廷缴税的。

    人性之贪就体现在这里了,曲阜这边的地方官是孔家人,曲阜这边所有的百姓都是孔家的佃户?这还不满足?还想把私田都改成祭田?不想缴税。

    在明末这个时候,虽然孔家的粮田没有清末那么多?一百二十万亩粮田,孔家粮田都扩张到了临近的两个省份了?可在这山东境内?比另外几个藩王的田地要多,却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如果在山东要实施新政,不动孔家就怪了!

    看完了这几封书信,张明伟便不由得冷笑了。

    对于大明来说,儒学可以有,但是,孔家必须要打倒!

    想了好长一会之后,张明伟心中便大概有了想法。

    等到第二天,张明伟便直接带着锦衣卫闯了户部衙门,把历年有关曲阜孔家粮田的记载全部查封了。

    张明伟坐镇,其他不相关的人,一律赶出去,谁也不知道锦衣卫在干什么。哪怕户部尚书赶过来,也被挡在了门外。不为别的,在这个事情没有定性之前,户部尚书也是读书人,张明伟不想他提前知道。

    从户部这边的档案可以看出来,孔家粮田的祭田规模一直在扩大。换句话说,不止是当代衍圣公在偷偷做私田变祭田的事情,以前历代衍圣公,或多或少都有在做。

    并且,从曲阜那边的历次税收,也能证明朝廷收上来的赋税,压根少得可怜,甚至和记载的私田数量都对不上。

    这些东西,一直以来都不会有人在意。特别对象还是曲阜孔家,就更是没读书人敢去核对,去查。大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这种偷税漏税的事情,又不是只有孔家,而是一个普遍现象。谁会为此去得罪衍圣公?

    不过估计历代衍圣公谁也没有想到,将来有一天,会有一个人不鸟他孔家,会针对孔家采取行动。要不然,至少账面上肯定会做得更好一些吧!

    此时,张明伟得到了这些资料之后,便带着这些资料,还有从孔大正府上搜出来的那几封书信进宫,先去见了崇祯皇帝,把有关曲阜孔家的资料以及那几封书信一起给了他看。

    崇祯皇帝在之前的时候,只有一个官面上统计的孔家粮田数量的印象,说实话,还没有觉得什么。

    可一看这书信和孔家资料,他便不由得愤怒了。

    原来户部这边的孔家粮田登记,竟然还远小于孔家实际粮田数目不说,那其中大量的祭田,竟然也是孔家私自运作私田所得。

    这是什么,这是蛀虫!

    崇祯皇帝当时就怒了,拍着这几封书信对张明伟说道:“先生你看,圣人之后,圣人血脉啊,竟然也做如此龌龊之事,贪得无厌,贪得无厌!”

    “如此的圣人血脉,就让天下读书人看看,羞愧不羞愧!还有历代改朝换代的奴颜婢膝……”崇祯皇帝怒气冲冲地说道,“你说得对,儒学可以有,孔家一定要打倒!”

    如果说,之前崇祯皇帝对孔家的态度,还有所顾虑大明读书人的影响,此时此刻,他就全然不在乎了。

    孔家,必须打倒!

    孔家再大,能大得过皇权?

    不过,在对孔家动手之前,还是要说服文官的,因为这个事情,就要由文官来做。

    于是,在张明伟的建议之下,崇祯皇帝便立刻召开司礼监和内阁六部九卿的会议,地点依旧是在文华殿。

    这些文官一看崇祯皇帝的脸色,便知道今天的会议不容易。

    果然,崇祯皇帝一开始便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曲阜孔家,没说当代衍圣公如何,而是直接说孔家如何!

    相关的资料,全都分发下去,摆在明面上,公之于众,包括那几封书信一起。

    可以说,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就这样摆在了大明最高这批官员的面前。

    见此情况,王承恩还落井下石,对他们说道:“东厂这边闻知曲阜孔家多有不法之事,有百姓喊冤,因此,咱家已经派了番役前往曲阜。咱家相信,肯定会有更多孔家不法之事会被发现!”

    虽然之前的会议上,已经有针对衍圣公田产的风声,至少已经讨论过。但是,之前可没有这种对孔家喊打喊杀的气势。

    由此看来,崇祯皇帝是下定决心,要对付孔家了。

    对此,文华殿内的这些文官,内心是百感交集的。

    其实,皇权对于孔家,也不是没有限制过。

    原本衍圣公和曲阜县令都是由孔家人世袭的。这个情况,是从元朝开始的。那时候,因为历史原因,有两个衍圣公,合并之时,另外一个就世袭曲阜县令了。

    但是,这个事情到了洪武年间,朱元璋又做了调整。县令一职,不再是某一家世袭,而是从孔式族人中挑选一个出来当这个县令。从一家的世袭变成了一族的世袭。

    这种情况,其实还是差不多,在曲阜这个地方,孔家就是土皇帝。由此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就不意外了。

    此时,崇祯皇帝看着他们,表情严肃地说道:“山东的新政,藩王的要处理,这孔家得也要处理。对此,诸卿可有异议?”

    底下这些文官们,互相看看之后,最终由堵胤锡奏道:“陛下,曲阜出现的问题,违反大明律法的,朝廷按律处置,相信天下读书人都不会有异议。”

    顿了顿,他看了张明伟一眼,然后又对崇祯皇帝奏道:“哪怕当代衍圣公品行有问题,朝廷要撤换衍圣公人选的话,微臣以为,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衍圣公这个爵位,微臣以为还是不宜动之。”

    崇祯皇帝虽然没有明面上说这事,但是,大殿内的这些人都读懂了皇帝的意思。并且他们还知道,这肯定是兴国公的意思。

    因此,堵胤锡便有此一说。

    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其实对孔家已经很厌恶了。听到这话之后,眉头一皱就要再说。

    张明伟看到这情况,便连忙抢先对堵胤锡说道:“你说得没错,就要按大明律来行事。”

    说完之后,他转身看向崇祯皇帝,自然就背对其他人了。就见他向崇祯皇帝眨眨眼睛,然后大声说道:“陛下,我觉得,就按照首辅之意好了。我建议派左督御史前去山东主持新政,顺便督办孔家不法之事。另外,锦衣卫和东厂都可以派人去。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把人犯押来京师三堂会审好了!”

    他的用意,还是一步步来。这种事情,就是要闹大,闹得天下人都知道,把孔家从神坛上拉下来。下一步,再处理衍圣公这个世袭爵位问题,阻力就会小很多了。

450 大明皇家研究院

    始于开封的崇祯朝新政,一直以来都是重量级的人物坐镇才可以的。

    开封这个始发地,一开始是手握重兵的兴国公,后来是内阁辅臣堵胤锡;

    第二个实施新政的地方,是湖广武昌,一开始同样是手握重兵的兴国公,随后才移交给在江南的太子朱慈烺。

    第三个实施新政的地方,依旧是手握重兵的兴国公,后来是四川巡抚刘之勃接手。

    因此,山东这边的新政,要派都察院的最高官员,也就是左都御史去坐镇,完全是有必要的。

    崇祯皇帝没意见,内阁这边也没其他想法。唯独左都御史左懋第,心中叹口气,当即应了下来。

    山东这边,不止是有藩王,还有这个麻烦的衍圣公。不是很好办啊!

    张明伟其实也知道他的难处,想了下,便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山东这边的情况比较特殊,且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有重兵威慑,要实施新政的难度确实有点大。我建议从其他几个已经实施新政的地方,抽调干吏,辅助左都御史完成这个事情。”

    他之所以这么建议,其实还有一个目的,没说而已。

    就是东厂的王二彪刚带番役出京,总要给他一些时间的。

    崇祯皇帝听到张明伟的话,当然不会有意见,左懋第也是欣喜,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随后,便是商议抽调什么人手,快马调人,这些事情,张明伟就没兴趣参与了。

    因此,他们在商量事情,但张明伟却在自己想问题,老神在在的样子。

    崇祯皇帝看到了,不过没说。等到有了结果之后,才忍不住问张明伟道:“先生,你怎么看?”

    大殿内的其他人,都已经习惯了崇祯皇帝问兴国公,见怪不怪,也都淡定了。

    “我没意见!”张明伟听了,实话实说道,“刚才我压根没听,在想着自己的事情!”

    “……”

    文华殿内,他这话一说完,顿时,所有人都安静了一下。

    御前会议,也就兴国公能说出这样的话了。

    崇祯皇帝在稍微愣了下之后,回过神来后,便有点好奇地马上问道:“先生在想什么事情?”

    其他人也同样好奇?这种情况下?兴国公都还会去想其他事情,那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吧?

    听到问话,张明伟便一笑回答道:“如果没有其他非常重要事情的话,我打算全心扑在蒸汽机的打造上了。”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的脸上立刻笑开了花,连忙点头说道:“好好好?先生亲自出马?那是再好不过了?朕想要这个蒸汽机?都已经梦见过好几回了!”

    他没夸张?自从看到了张明伟给他播放的纪录片后?对于影片中的那些神奇,他梦见了很多次?当然也包括了蒸汽火车在内。

    不过他的这话?在大殿内除王承恩之外的人看来?却是觉得好夸张!皇上真得知道,这个蒸汽机能打造出来,而且能发挥出那么巨大的作用?

    说实话,他们心中其实还是有疑惑的。

    当然了,因为张明伟给他们开过眼界的原因,他们没有不相信,却也没有达到像崇祯皇帝那样的地步。

    此时,听到崇祯皇帝的话,张明伟不由得笑了,随后便对崇祯皇帝说道:“这个蒸汽机的打造,必定会留名史册,为后人所铭记!陛下……”

    说到这里,然后他转头看向大殿内的这些人,又笑着说道:“还有诸位,你们要不要一起?”

    青史留名!谁不要,谁的脑子就被门夹了!

    不过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是铁定要留名史册的,因此,最关心的是其他人,比如堵胤锡因为和张明伟的关系也好,就不顾好意思不好意思,连忙问道:“国公,这当然是我等之愿也!可是,我等皆不会啊,如之奈何?”

    说到这里,他试探着问道:“该不会,国公的意思,是让我们都拜在国公门下,然后一起打造这个蒸汽机?”

    包括皇帝、内阁、司礼监、六部九卿等等,都成了张明伟的学生?

    这个事情,张明伟自己都不敢想象,没想到竟然被堵胤锡给说了出来!

    对此,张明伟当即哈哈一笑道:“我可没这个意思!你们要真成了我的学生来搞蒸汽机,那国事谁来处置?”

    听到他的话,文华殿内便响起了笑声。

    不过崇祯皇帝却是眼珠子在转,一脸感兴趣的样子。

    他这辈子,当了十六年皇帝,做过与众不同的事情,已经有不少了。

    一般般的不说,特别与众不同的,就有下罪己诏,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

    这种事情,有几个皇帝能做得出来?可是,他走投无路之下就做出来了。

    在遇到张明伟之后,知道自己会是亡国之君,全家都要死之后,便更是无所顾忌了。

    张明伟随便立点功劳,便直接国公封出去?谁能有他疯狂?

    还有派太子南巡,长江以北赋税不收国库,藩王要另封海外……

    如此种种,换成以前,都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但崇祯皇帝就做了,结果如何?不用当亡国之君不说,而且大明中兴的迹象非常明显!

    因此,他觉得这文华殿内的人,全都成为先生学生,这个事情好像也很好玩的样子!

    当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知道张明伟来自后世,张明伟的学问,那是无价之宝,能把大明带到像纪录片那样的世界中去!

    有这个基础在,他对新学是绝对支持的。

    崇祯皇帝在这么想着,张明伟却没有让这么疯狂的事情发生,太高调了!

    就听他笑着对堵胤锡说道:“我的意思,这个事情由你们来倡导,甚至出钱也行,成立一个研究院,我保证把蒸汽机打造出来。这样,史书上记载这段历史的时候,你们就都上去了!”

    听到这话,堵胤锡等人,互相看看,都在考虑兴国公这个建议怎么样?

    然而,崇祯皇帝却是等不及,看他们一时没有说话,便立刻对张明伟说道:“不用这么麻烦,朕下旨设立大明皇家研究院好了,给先生拨地,拨钱,要人也行,全国各地皆由先生挑选。如何?”

    “……”其他人一听,顿时傻眼了,就这么犹豫了一会的功夫,皇上就开了这口,那还怎么好和皇上去争了?

    这皇上,真是太凶悍了!

    堵胤锡心中感慨着,忽然灵机一动,便立刻对张明伟说道:“国公不是要传授新学,开宗立派么?那下官犬子平时就有兴趣,师从国公,可否?”

    左懋第一听,对啊,这样也是可以的,自己没法蹭兴国公,可是,自己不是有儿子么!

    于是,他也连忙说道:“下官犬子也愿意师从国公,可否?”

    其他人听了,自然不甘落后,纷纷跟着说了起来。

    兴国公的能耐,那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崇祯皇帝强力支持,充分信任,且兴国公自己也是胸有成竹,会用新学改变大明,还是那种划时代的变更。

    就算没有这些,以兴国公如今的身份地位,送儿子过去,也是一种联系感情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看着他们在那表态,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就有点傻眼了:他也想,可是,他没啊!

    那些干儿子什么的,他压根想都没想过。

    忽然,他心中一动,便也跟着喊了起来:“咱家的儿子也师从国公,可否?”

    一听这话,包括崇祯皇帝在内,不由得都转头看向他,都是一脸地疑惑?

    看到这样子,他便连忙解释道:“咱家肯定挑选一个最聪明的子侄过继过来,保管国公满意!”

    好吧,连太监都动了这样的心思。

    张明伟心中如此想着,便也来者不拒,当即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这样好了!朝廷这边,设立大明皇家研究院。场地,资金全都有大内或者朝廷国库拨给。我另外设立大明京师书院,用以传授新学。择其中优秀者入大明皇家研究院去研制蒸汽机!”

    崇祯皇帝一听,很是感兴趣,便忙又问道:“先生,那这个大明皇家研究院该做什么呢?只是蒸汽机么?打造出来后,这利润归谁?”

    张明伟已经有腹案,便给崇祯皇帝说了起来。

    好家伙,这文华殿内的议事,说着说着,话题就偏了!

    不过大殿内得这些人,压根都没注意这些细节,都在旁听,甚至不时插个嘴。

    说到后来,一个方案便慢慢成型了。

    就是在张明伟提议的基础上,这个大明皇家研究院里面的人,要给官,给品级。研究成果,可以由大明皇家研究院下属的商社负责生产,销售。所得利润归于国库和大内,并且要分出一部分利润,用于奖励大明皇家研究院的研究员。

    当然了,为了公平起见,能入大明皇家研究院的,不止是张明伟要成立的大明京师书院的优秀学生。别的书院什么的,也都可以,前提是有能耐能进得去!

    这个方案,基本上都是张明伟构思出来,在场的这些人补充而成。

451 最早黄牛党(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8/110)

    跑偏了的御前会议,一直商议到黄昏时分,才算是结束了。

    对于这次的会议,其实外面很多人都有在猜测。

    他们在想着,估计是兴国公要出手,对于之前闹事的人,特别是国子监的监生要动手了。

    之所以这么猜测,是因为昨天北直隶知府衙门在锦衣卫的监督之下抓了衍圣公的亲侄子孔大正。

    这个事情,在读书人的圈子里,影响还是很大的。

    一般来说,谁都不会吃饱了撑的,去动和衍圣公相关的人。

    知府衙门的衙役,大张旗鼓地去抓人,并且这些衙役等相关的人,又不会保密,自然很快便传开了。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兴国公动手的一个信号。

    在一般人看来,兴国公听到京师这边的事情之后,连流贼都不去剿灭,军权说放下就放下,然后就跑来京师,肯定是非常看重。含怒出手,那必然是要血流五步或者千里的,反正肯定是要流血。

    动了孔大正,这就是先兆。

    随后,大明高级官员,部堂以上的高官在文华殿内议事,还是兴国公进宫之后发生的事情,这就是很明显的动手信号了。

    于是,绝大部分人就都在等着看,就看兴国公的反击到底会有多厉害?还有一小部分人,则连忙派人,赶去山东那边通风报信。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文华殿内会议结束之后,就只是皇帝过问了下审问孔大正的情况,吩咐要秉公执法之外,压根就没其他动静了。

    当时人兴国公,更是没有什么动作。好像是带着坤兴公主,竟然游山玩水去了。

    一天之后,又有消息传出来,说兴国公准备在京师城外,通州河边一处地方,要盖一座书院。已经派人联系京师附近的水泥厂,并在找工匠,好像不日就要开工。

    这一下,很多人就有点傻眼了。

    他们想不明白,兴国公这是雷声大雨点小,就真得只是收拾了孔大正,然后就没什么了?那些国子监的监生,好像有几个人牵连进了孔大正的案子之外,也没有因为其他人闹蒸汽机的事情而被抓?就这样算了?

    更让他们有点想不明白的是,看兴国公这架势,好像是没有想着再回西南去领兵剿贼?这军权说放下就放下?要改行当教书先生了?

    说真的,他们对张明伟的行为逻辑?有点迷糊了。

    这其实非常正常,张明伟就和他们不是一个位面上的人?世界观、人生观完全不一样。用这个时代的想法去推测张明伟的言行?能猜出来就怪了!

    几天之后?有人看到通州河边的工地果然开工了。一时之间?竟然有很多人跑去围观了。

    就这么的,京师这边的话题?慢慢地就从兴国公要打击报复转变为兴国公要开办书院这个事情上来了。

    所有人几乎都知道?兴国公要开办的书院,肯定不是普通的书院,而是传授新学的书院。

    于是,有的人,对新学有兴趣的?更多的人,则是对兴国公有兴趣的,纷纷开始打听,这个书院的具体情况。比如,如何进书院,学费几何等等。

    或许是兴国公知道了外面的情况,随后在当下的一期《明报》中,专门一个版面刊登了大明京师书院的说明。

    外面的人猜得没错,书院主要就是传授新学,会分别设置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以及数学等科目。兴国公本人是书院院长,他第一批招收的学生会是书院各科先生,所要招收的学生,分为两批,一批是识字的学生,另外一批是可以不识字的学生,不分男女皆可入学。

    只要成为书院学生,学费全免,贫困学子还有生活补助。

    在下一期《明报》中会出两道考题,如果有人能答对,则可以免试入学;否则的话,就会有一套严格的入学面试。当然,这局限于第一个答出来的学子。

    这些消息一公布之后,顿时就引起了京师的轰动。

    第一个原因,是女子也能入这大明京师学院求学!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要不然,也不会有祝英台女扮男装的故事了。

    很多人,感觉这个事情,成何体统!特别是京师这边的百姓,对此都有点不解。

    大家闺女,就这么抛头露面,好么?

    不过也有人解释了,说大明京师书院的学生,男女生并不混杂,而是会分开的。教女学生的这一块,主要会有坤兴公主负责。

    这个答案,就让很多人接受了。只要男女生分开,就不算抛头露面。更难得的是,竟然是坤兴公主负责!

    说起来,如今的坤兴公主,在大明也是非常有名了。不管是未嫁之身,陪同兴国公身边,而且还一起南征北战,算是巾帼英豪了。大明历代公主,独一个!

    另外,也是因为坤兴公主,很多人就想到了她手下都新设了女兵,叫什么卫生兵和文艺兵,这在以前也是从未有过的。既然都有专门的女兵了,那有专门的女学生,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第二个引起京师轰动的原因,新学内容,没想到会有那么多,竟然还分什么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好多学科。而平时所知的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等等一个都没有!

    很多人都好奇,不知道这什么物理、化学等等的,到底是什么内容,有何特殊之处?

    这么一好奇,那话题自然就多了。

    第三个引起京师轰动的原因,还在于书院的财大气粗,入学学生不但免学费,甚至贫困学生还有生活补贴。

    这么好的事情,很多人就都心动了。

    这可是当朝兴国公所办书院,如果能进去的话,以后就是兴国公的学生,将来受益匪浅,前程远大了!

    家里穷也没关系,因为不要学费,甚至还会有补贴。

    就这么的,所有人都开始好奇,接下来的《明报》中,会出什么样的考题,竟然只要能答出来,就能免试入学?

    很多人就担心了,大明这么多人,兴国公就算出再难的题,估计也有人会吧?万一别人先答出来了,自己岂不是就失去了一个很容易的入学机会?

    当然,有人担心自己智商不够,答不出来;但是,更多的人,却觉得自己应该是可以的,说不定就能答出来呢!

    于是,京师这边,很多人就开始打听这两道题目了。甚至都打听到了《明报》总社这边,就连在里面打扫卫生的老妈子那,都有人去打听。万一要是打听出来的话,早点准备,岂不是机会更大?

    不过,最终他们都失望了。

    《明报》总社这边得到的消息都是一致的,考题压根还没过来,据说在刊印之前,兴国公才会给出来。

    当今天下,除了少数几个人之外,别人还没那个能量直接去问兴国公。

    据坊间传闻,说当今皇上就悄悄问过,听了问题之后瞠目结舌。当然了,这是皇宫里面的事情,属于小道消息,谁也不知道真假!

    直接知道问题的这条路走不通,很多人就又开始想其他门路了。

    比如说,兴国公所出的题目,肯定是新学范畴的,这一点,他们是可以肯定的。

    于是,很多有钱人,想要趁机让自己活着子女成为兴国公门生,抱兴国公大腿的,就纷纷去收集之前流传出来的一些新学书籍,然后雇请师爷开始研究,猜题。

    甚至有的人,有关系的,都找到了黄宗羲、方以智他们,向他们求教,可能会是什么考题?甚至还有的,直接请求黄宗羲他们先教一下,说不定就碰巧学到了答案呢!

    总之,京师这边,围绕着大明京师书院这个话题,非常地热闹。

    然后,还有一个现象,也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在《明报》总社门口,离刊印下一期《明报》还有几天呢,就有人在这里排队了。就想着第一时间拿到报纸,以便第一时间就能得到考题,这样就不容易遗憾。

    万一知道考题答案,结果被别人抢先,那绝对是肠子都要悔青的。

    当然了,能提前几天时间就跑来这里排队的,肯定不是穷人,也不是考生本人,而是自家的佣人。或者是有人看到商机,特意跑来排队,然后出售位置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还引发了五城兵马司的无奈。

    因为到了晚上,那是要宵禁的。这些人不愿离开,要不然,排在前面的位置就没了。

    如果是一般情况的话,五城兵马司肯定不会那么啰嗦,直接抓人便是。但是,这是和兴国公有关的,他们就不敢了,只能请示上面,最终是网开一面。

    就这么的,《明报》刊登考题的这一日,终于来到了。

    这时候排队的长龙,据说有好几里路那么长!

    当期得《明报》,那也是加印了的。

    排在最前面的,等到《明报》要售卖前的时间点,考生本人就来占坑了。甚至有的考生还不止自己一个人,身边跟着一大堆师爷什么的,万一考生本人不会的话,也还有可以问的人。

    结果,最先拿到《明报》的考生,激动地一看题目,然后就傻眼了。

452 两大考题

    这是什么题目?

    见鬼了么!

    “来来来,快来看看,有没有人知道?”第一个拿到《明报》的人,连忙向他的智囊团发出了请求。

    于是,他带来的一群人立刻围了上去。

    而排在比较后面,一时半刻没有轮到买《明报》的,他们的亲友团中便有人赶紧也围了过去,想要偷看是什么题目。

    结果,人家早有戒备,立刻有人喝斥着赶人:“看什么看,要看自己买去!”

    很快地,就在《明报》总社门口,东一撮人,西一撮人,全都现场解题,还不敢大声讨论,就怕被其他人听到,就脑袋低脑袋地凑在一起,用很小的声音讨论着。

    还没轮到买《明报》的那些人,看到前面的人都在讨论,没有一个人解答出来,心中就高兴了,看来题目有点难,自己就还有机会。

    当然了,至于题目会不会难住他自己,那就不考虑了,说不定碰巧知道答案呢?

    然而,等到后面的人,买到《明报》一看,顿时也傻眼了。

    只见上面写着的第一个题目是:一个人,肩膀上挑着一担一百斤重的米,不能有外力帮忙,怎么样才会感觉到这担米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

    这是什么鬼题目啊?竟然是挑担子的,咱堂堂一个读书人,从来没干过这事啊!

    不过,有的智囊团中,有的人干过体力活,便立刻猜测道:“如果这个人是大力士,那他就不会觉得有一百斤重,轻如鸿毛,对不对?”

    “不对,不对,这题的后面还有写的,要普通人都能感觉是轻如鸿毛,你这大力士是普通人么?”

    “那你说什么情况才会这样?又不能有外力,有人帮忙抬着也不算喽!”

    “我又没说能解答,再想想!”

    “……”

    基本上,就没有人能猜出一个靠谱的答案,为了抓紧时间,他们便不管了,赶紧接着看第二道题目。

    这第二道题目,就有点怪了。画着一幅图,是一个人坐在椅子上?问,谁能按照这个坐姿,没有人帮忙,自己能站起来!

    一看这道题目?很多人都是狂喜,这道题目?简直就是送分题啊!最普通不过的,怎么可能站不起来!

    于是?一群人纷纷狂奔向《明报》总社另外一边的大门,那里有考官的?谁先解答出来由这里说了算。

    这个考官?并不是兴国公?而是兴国公的一个学生?黄宗羲。

    他一早就来到这里,心中很有兴趣,非常地好奇?这两道题目,到底谁能做出来?

    因为,到目前为止,他也不知道答案!

    坐在那里,脑海中,他还在回想着兴国公的话。

    “我先不告诉你们,如果有人能解答出来,你肯定就知道答案是什么了,如果不是正确的答案,你自然就不知道那答案不对!”

    这是兴国公的原话,也就是说,没有事先告诉他这个答案是什么!

    无奈之下,黄宗羲坐在这里,自己也在想着这两道题目。

    第一道题目,他直接先跳过了,感觉平日他压根遇不上。而第二道题目,天天坐的,说不定就能解答出来呢?

    于是,他就调整出那题目上的坐姿,然后试着站起来,可是,不管他如何努力,都没法站起来,这还真是怪事了!

    黄宗羲正在忙着,一群人就跑来喊着说第二道题能解答出来了。

    而且,这群人还抢着喊先解答,现场顿时就乱成一团。

    亏了兴国公事先想到了这个情况,有锦衣卫校尉在这里看着,才维持住了秩序。

    黄宗羲就有点好奇了,让排在第一个的人先试试。

    结果,这人憋了半天硬是站不起来。后来一急,就不按照那图上的坐姿了。

    当然了,这没用,黄宗羲在看着的。

    然而,第二个激动的人上前,也开始试着站起来,结果没想到,和第一个人一样。

    一直到这时候,这些来面试的人,才知道这个坐姿有古怪,好像真没法站起来。

    这一点,黄宗羲也发现了,这跑来的人,全是想当然,他可没时间和他们耗,一个个地陪着他们坐站坐站的。

    于是,他放出一块告示,如果第二道题目自己没有试过就过来消遣考官,一律罚款一两银子。

    顿时,这里就消停了。

    当然了,也有一些有钱人,想着万一自己回去试的时候,被别人先试着站起来了,那就亏大了。

    银子,有的是,直接在这先试了再说,万一能站起来呢?

    于是,黄宗羲就开始赚钱了。

    到了后来,罚款箱都满了的事实,告诉后面的人,想要站起来真不是容易的事,最终才让围观的人散了去,纷纷先回去试了再说。

    当然,还有个把有钱人就不信这个邪,甚至有人直接砸出十两银子,先付了银子,试他十次再说。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兴国公所出的这两道题目,真得非常难,不是那么容易解答出来。

    于是,大部分人就不再待在《明报》这了,纷纷回去想办法。

    这一天,《明报》的销售记录创了新高,达到了惊人的十万份。京师百万人口,几乎是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买了报纸,就只是为了这两道题。

    在当天晚上用膳的时候,坤兴公主听到黄宗羲来禀告结果之后,她便不依了,向张明伟撒娇道:“先生,这两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说说呀!”

    陈圆圆等人,也都非常好奇地看着兴国公,也同样想知道答案。因为这两道题目的答案,兴国公没给任何人说。

    私下里,她们也试过,讨论过,可是,还是无解。

    张明伟听了,当即笑着说道:“这两道题目,是属于物理的范畴,其中第一题,相关的内容,其实我以前讲过,你们自己多去琢磨琢磨吧!”

    言外之意,他还是不说!

    这个结果,让坤兴公主等人都不由得有点失望,不过随后,她们又立刻转移了注意:以前说过第一道题目的?那是什么时候?

    就这么的,她们就开始琢磨起第一道被他们忽略了的题目。

    然而,又过去了三天之后,还是没人能解答出这两道题目。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认识到,这两道题目的难处。

    于是,京师百姓的讨论,就不再躲起来讨论,甚至在茶馆酒楼之类,也都公开讨论,说不定能讨论出个什么。甚至还有人觉得江南那边文风鼎盛,说不定那边的人能解答也不一定,就快马派人去江南那边悬赏答案了。

    当然了,《明报》在全国各地的分社,因为距离的原因,刊印会慢一些,有关京师的事情,就晚了一点时间,同样会传播过去的。

    大明京师书院的修建,哪怕人力物力充足,也不是说建就能建好的。

    在这个期间,张明伟也有意继续给新学打广告,就又出了两道题目。

    第一道题目是:火为什么在密闭容器中会慢慢熄灭?

    第二道题目是:水能灭火,可是当少量的水滴到燃烧的煤炭等物上面时,火苗为什么窜得更高?

    这两道题目,在后世是属于常识。可在这十七世纪,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问题了!

    原本生活中就很常见的情况,就这么地被张明伟提到了公众视野内,对此开始琢磨起来。

    不管他们能不能解答出来,至少给出这样的题目,会让一部分大明百姓对日常所见现象多去问为什么?

    而这,就是一种科学态度!

    在张明伟调教十七世纪古人的时候,远在山东曲阜衍圣公府,气氛却有点沉重。

    一直以来,作为衍圣公,日子过得再舒服不过了。

    享受着荣华富贵,不用担心政敌,因为压根就没有人会把矛头对准衍圣公。能有的问题,最多就是孔府里面自家的窝里斗。

    比如在洪武七年的时候,衍圣公孔泾和曲阜知县孔希大争权夺利。要知道,在孔家中,唯一有,资格和衍圣公叫板的,就是同样世袭得曲阜知县了。因为原本曲阜知县也是衍圣公来的。

    内部争夺的结果,其实最终也是可以预见的。曲阜知县没能争过衍圣公,被告到明太祖那边。

    朱元璋就趁这个机会,赦免了曲阜知县,但是却把世袭知县改为世职,不过同时规定,曲阜知县仍由孔姓担任,由衍圣公保举孔氏贤良者送吏部选授,领敕赴任,世职知县改为流官知县。

    毕竟是孔家人,朱元璋也不敢大改。

    实际上,就算大改也没用,曲阜有衍圣公在,曲阜知县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对衍圣公府如何?因此,实际上,曲阜就是由孔家说了算。派外面的官员去担任都没用,除非是真得要对衍圣公动手!

    从这点上来说,孔家在曲阜,比起那些土司的权力都要大,压根不用担心改土归流的事情。

    可是,好死不死的,竟然出了一个兴国公,让当代衍圣公孔胤植感觉到了危机。

    如今,京师传来消息,说孔大正被查,这更是一个信号,孔胤植就有点愁了。

453 此策甚妙

    孔府,在大明,或者说在中华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哪怕是改朝换代,只要拥护新的统治者,那么孔府依旧能荣华富贵。

    更不用说,在其他时间段内,荣华富贵就更是稳如泰山。

    朝堂上,哪怕权倾朝野的权臣,不管是当年的张居正,还是后来的九千岁,风光之后便是清算之时。

    可孔府,享受荣华富贵之余,坐看朝堂争斗,可谓最是舒心不过。

    之前的时候,不止是孔胤植,包括孔府中人,全都相信,只要还有文官,只要还有皇帝,孔家地位便不会有改变。

    然而,让孔胤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朝堂上出现了一个比张居正和九千岁权势还要大的权臣,竟然开始出手对付孔家了!

    这个兴国公,真得是太特殊了!以至于在孔胤植这边,真有点束手无策之感。

    如果是一般的权臣,读圣贤书出身,要是敢对付孔家,那就是欺师灭祖,会被全天下的读书人所声讨。

    可是,这个兴国公,突然冒出来,谁也不知道他是师从哪个大儒。要不然,一封书信过去,就能解决不少问题,最少也能让兴国公谈一谈。

    除此之外,这个兴国公真得不知道怎么搞的,说是格物致知,竟然格出了那么多歪门邪道。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歪门邪道似乎还自成体系,有威胁孔家学说地位的迹象!

    别的情况下,孔家都可以坐视不管,但这个兴国公的所作所为,是在动孔家的根基。

    所以,孔家第一次参与进了朝堂上的事情。

    孔胤植先是指使京师的孔大正去怂恿,让京师中那些对兴国公不满的人?纷纷上奏请封王爵,把兴国公架在火上烤。

    不指望一次就扳倒兴国公,可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却是可以用的。回头跌下来的时候?兴国公必定会跌得很惨。

    但是?他没想到,这个事情压根就没成。并且还从这个事情中看到?当今皇帝对这个兴国公的宠信压根是有增无减。

    没办法之下?孔胤植只好退而求其次?不再想着对付兴国公,却想着能不能打击兴国公的新学。只要不对孔家造成威胁,才不会管朝堂上的潮起潮落。

    刚好?那个兴国公所吹捧的什么蒸汽机发生爆炸,还死了人,这就是个机会了。

    但是?孔胤植万万没有想到,就只是鼓动人反对这个蒸汽机这么一件小事?竟然让兴国公放弃了剿贼这么重大的事情?立刻就赶回京师来。

    从这点上看?这个兴国公对他的新学重视程度?远超其他。

    这个事情,就更是威胁孔家的利益了。

    为此,孔胤植收到孔大正的书信之后,还正在考虑下一步动作呢,就又传来了这个消息:孔大正被知府衙门逮捕问案而此牢饭。

    表面上,这是孔大正自己的事情,但是,孔胤植却是非常明白,这是兴国公向他出手了。要不然,不要说区区一个知府,就是内阁首辅要动孔家的人,都会三思而后行。

    “唉,大概情况就是这样!”孔胤植说着,对大堂内坐满的族老,叹口气说道,“这个兴国公,就是我们孔家的魔障,你们看谁有什么好办法?”

    形势有点严峻啊!

    大堂内,这些族老都比较安静,揪着胡子在想办法。

    过了一会,就见一个族老说道:“我们不管他便是,还能怎么的?有祖宗庇佑,谁敢对我们孔家不利?”

    “你这话说的,孔大正的事情,还不能说明什么么?”另外一个听了,便立刻回答道。

    “没错,我儿是替罪羊,那是为孔家而身陷牢狱之中,岂能坐视不理?”说这话的,很显然是孔大正他爹了。

    “如果孔大正行得正,坐得端,又如何会陷入大牢?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拿孔家来当挡箭牌!”

    孔大正他爹一听便怒了,当即喝道:“你不知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我儿做的那些事情,你那一房的,就没有做过?”

    “……”

    这议事才开始个头,就陷入了争吵中。其他人也根据关系的好坏,分别加入两边开始吵了起来。

    坐在主位上的孔胤植听得一个脑袋两个大!

    本来事情就烦了,结果自家里又开始争吵起来,还嫌不够乱?

    最终,孔大正便拍了桌子,喝斥他们道:“如今是什么时候,你们还为鸡皮蒜毛的事情争吵?那兴国公是铁了心要推广他的那套歪门邪说,真要大行天下的话,孔圣之学还有多少人去学?我们孔家的根基不牢,这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千年未有之危机啊!”

    说到这里,他手指大堂内的这些人,恨声说道:“如此危机,影响我们孔家子子孙孙。甚至比起改朝换代,对我们孔家的影响都要大,你们懂不懂?”

    被他这么说了之后,一群人便再次沉默了。

    孔胤植看他们吵架积极,真让出主意就哑巴样,心中就不由得来气,正要再训他们几句时,忽然曲阜县令孔大气匆匆赶来,手中拿着一叠纸,不管其他人,对主位上的孔胤植说道:“这是京师最新的《明报》,说那个兴国公要开办大明京师书院,要正式开宗立派了!”

    怕什么,就来什么。

    虽然对此已经有预见,可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孔胤植便又在心中叹了口气。

    那份《明报》递给孔胤植看之后,孔大气看着大堂内的族老,脸色沉重地说道:“这兴国公放下兵权来做学问,当今皇上定然全力支持。而以兴国公的权势,又可以想象,绝对有很多趋炎附势之徒去巴结。这个兴国公的新学,如果不加以阻止的话,定然会流行天下。”

    “诸位!”说到这里,他提高了嗓门,大声地说道,“只要这兴国公当权一日,新学便能力压儒学一头。要是我推测没错的话,信不信将来有一日,科举会改为考这新学,那时,便是我孔家的末日了!”

    一听这话,顿时这大堂内,就炸锅了。

    “什么,科举考那些歪门邪道?这不可能!”

    “是啊,科举一直以来,都是四书五经,他兴国公再厉害,还能改变这个?”

    “哪怕是当今皇上,也不可能改吧?”

    “对,真要这样,天下读书人必然群起而攻之!”

    “……”

    听到他们这些见识短浅的话,孔大气几乎用吼的嗓门大声说道:“你们以为兴国公蠢么?他怎么可能一下就把科举的内容废弃,不考四书五经?等他的新学传播开了之后,就往科举中塞进去,变成两者并重,最后挤掉四书五经。只要天下读书人都去学他的新学,这种事情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啊!”

    不等他们反应过来,他就又接着补充喝道:“你们莫忘记了,只要巴结了兴国公,不要说举人都能当封疆大吏,就是秀才都有做到三品官的。那些读书人,有多少人是有气节的?不去巴结兴国公就怪了!”

    听到这话,大堂内的这些孔家族老想了想,顿时就有点愣住了。

    寒窗苦读,读四书五经,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将来有一天能当官!

    而如今,去巴结兴国公就有官可以当的话,甚至还可以当封疆大吏的,不去巴结就怪了!

    这么想着,这些族老就急了,纷纷破口大骂起来。

    “圣贤之言,都被他们读狗肚子里去了!”

    “读书人的风骨呢?”

    “他们就不配当孔圣门徒,一群群都是忘恩负义,数典忘祖之辈!没有我们孔家先贤,他们就是一群未开化的蛮夷!”

    “苍天啊,大地啊,如今的读书人,他们的骨气去哪里了?”

    “……”

    在他们的喝骂声中,孔胤植已经看完了手中《明报》有关新学的内容,心中就更是烦躁了。

    他可以想象,这时候的京师,估计全是这新学的话题了。

    不能这样!绝对不能这样!

    这么想着,孔胤植便又拍了桌子,喊着让他们安静下来,然后把《明报》上得情况一说,最后,脸色严肃地对他们说道:“如今之计,一定不能让这歪门邪说成为风潮!他兴国公搞这等收买人心之举,我们也要针锋相对,把京师的吸引力重新吸引到儒学上才行!”

    说到这里,他厉声交代道:“现在开始,都议这个事情,不得扯开话题,事关我孔家未来,休得再吵其他!”

    这些孔家族老,当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人家都马上要开宗立派了!

    于是,他们就开始认真地讨论了起来。

    讨论来,讨论去,最终还真被他们想到了一个法子。

    就听孔胤植做总结道:“如此,我便亲自写信给各士林领袖,邀请他们往京师一行,开文社,讲解儒学。所有费用,我们孔家来出。”

    顿了顿之后,他特别点名道:“特别是江南的虞山先生,更是要重点邀请,以他的名望,相信能拉回很多读书人的!”

    “我听说虞山先生和这兴国公不对付,这等事情,相信他会很乐意。此策甚妙!”孔大气听了,也是附和道。

    他们那知道,钱谦益早已被张明伟敲打过了。

454 王二彪的决心(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9/110)

    最重要的是,钱谦益有外号“水太凉”、“头皮痒”,如果这些孔家人知道的话,估计就不会这么对他寄予希望了。

    当然了,这些人也没资格骂钱谦益,因为他们自己也是一个样!

    ………………

    几天以后,当代衍圣公心情不好,自己一个人在小酢几杯的时候,忽然,曲阜县令孔大气又急匆匆地跑来,带着点惶恐,气急败坏地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喝酒?”

    孔家内,也只有担任县令职务的孔大气,才有多点的底气和孔胤植说话。不过当然了,这个底气再足,也比不上世袭那会了。要不然,这上来估计就直接甩杯子了。

    看到他如此惊慌,孔胤植心中顿时“咯噔”一声道:“怎么了,又发生什么事情了?”

    反正这段时间来,就没有过好事,全是糟心事!

    孔大气听了,连忙回答道:“据底下的人说,有外乡人来我们这里,在暗中调查我们!”

    “暗中调查我们?调查什么?”孔胤植听了,当即皱着眉头问道。

    这种事情,以前从未发生过。

    因为历代的朝廷,都不会来曲阜搞事,这里就是孔家的一亩三分地。

    因此,孔胤植的反应都有点迟钝。

    孔大气毕竟是官场中人,比孔胤植敏感一点,几乎是对孔胤植吼着说道:“你忘记了,那兴国公还是锦衣卫指挥使啊!外地人来查我们孔家,除了他,还有谁敢这么做的?”

    “啊!”孔胤植一听,大惊失色,就仿佛才想起来一般,“锦衣卫?他……他……他真敢这么做?没有皇上旨意,他敢用锦衣卫来查我们孔家?”

    一直以来,不管是锦衣卫也好,东厂也罢,还是曾经有过的西厂,整治那些文武百官,他们孔家也只是看热闹而已,或者再幸灾乐祸一下。从没想过,有一天竟然会来对付他们孔家!

    “应该不至于皇上要对付我们孔家!”孔大气显然在路上的时候,就已经想过了?连忙回答道?“但那个兴国公权势滔天,要动用锦衣卫查我们,谁又会去说什么?如果被他拿到什么不利的东西?他肯定就会兴风作浪搞我们孔家!”

    “对对对?皇上肯定不会对付我们孔家的!”孔胤植一听,稍微松了口气,连忙点头道,“就没有哪个皇帝会对付我们孔家,要不然?天下读书人都不会答应。”

    似乎是安慰到了自己,他在说完之后,便看着孔大气说道:“那我赶紧上书?把事情捅到明面上去?皇上就不会让那兴国公为所欲为。”

    “这法子好?如今只能这么做了!”孔大气听了,点头同意道?“相信皇上肯定不敢得罪天下读书人,在没有什么不利证据的时候?要想来对付我们孔家?那是会引发公愤的!”

    “没错!”孔胤植点头肯定,然后想起什么,便又连忙问孔大气说道:“那锦衣卫要查我们什么?我们有什么可以被他们查的?”

    听到这话,孔大气想了下,便咬着牙,恨声说道:“放心,只要我们孔家不犯谋逆大罪,普通的事情,谁也奈何不得你。只要有你在,孔家就算被逮个把人,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不过为了防止锦衣卫找茬,最好吩咐下去,让所有族人都收敛一点,还有,嘴巴都严实一点。我在衙门那边,也需要处理下,让锦衣卫找不到错处!”

    孔家在曲阜是土皇帝一样的存在,如果这样还能安分守己,不犯一点事,那就真得是圣贤在世了。

    孔家在曲阜繁衍了那么多代,光是土地兼并,向外扩张,就不知道做过多少事情。

    只是以前的时候,一般人遇到孔家,那绝对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普通官员,甚至封疆大吏,都不可能对孔家有什么处罚。

    而如今,却有这个风险了。

    “好,那就这么办!”孔胤植一听,便连忙说道,“我这就吩咐下去,让所有族人都收敛点。在锦衣卫面前,孔家人的招牌是护不了他们的。”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孔胤植自然第一时间写了奏章,大张旗鼓地送去上京告状。

    不过他却没想过,查他的外乡人,一定就是锦衣卫么?

    ……………………

    或者也没错,查孔家的人,确实是锦衣卫校尉,但是却被借调到东厂的,他们现在的名字,那叫东厂番役,不归锦衣卫指挥使管辖的。

    带头在查孔家的人,自然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二彪。

    一开始的时候,他过来查孔家的不法之事,还真别说,被他查出了好些个。不过都还是外围的。

    这也是他小心谨慎,不敢一下就查孔家核心的那几个人,容易打草惊蛇。

    但是,他却没想到,这里毕竟是曲阜,他们就算再怎么隐蔽地调查孔家,也还是被孔大气给发现了。

    于是,接下来的这些天,他们这些东厂的人,明显就发现情况不对了。

    这里的当地人不但不再配合问话,不再告发,甚至还冷漠以对,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势。

    这个情况,对于厂卫老手来说,一下就知道,这肯定是孔家已经发现他们在查了。

    如果一般情况下的话,遇到这样的事情,东厂番役就只能打道回京了。毕竟对象是衍圣公,就算是厂卫,那也没法直接喊打喊杀的。除非是有证据!

    然而,事情报到王二彪这里时,他却毫不犹豫地否决了属下觉得查不出什么,要回京的请求。

    就听他对属下说道:“眼下我们收集的孔家不法之事的证据,丝毫伤不到孔家主脉那些人。咱家就直言告诉你们,这一次我们出来,一定要拿下一个人,可以是当代衍圣公孔胤植,也可以是曲阜县令孔大气。总之,这两人,一定要拿下一个,否则决不回京,明白么?”

    只有这两个有分量的人之一,被他拿下一个的话,兴国公才会正眼相看。

    而恰恰是拿下这两个人之一不容易,如果他王二彪做到了,那么就能出一口兴国公心中的恶气。如此一来,他王二彪在兴国公的眼里,肯定会不一样!

    这么难的事情,都被他做到了,以后有什么难事,兴国公也肯定会想到他。这么好用的一个人,要是有机会,兴国公会不惦记着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去?

    就算最终无法替代王承恩,作为一个对兴国公有用的人,如果自己以后被王承恩收拾的话,兴国公也肯定会出手帮忙。

    王二彪想着这些,心中更是坚定,狞笑着说道:“你们别忘记了,你们是什么人!这里的人不配合,你们就没手段了么?告诉你们,咱家的目的要是达不到,就算回京,我也会狠狠收拾你们。可要是达到了,你们就是咱家的兄弟,以后只要咱家在,必保你们荣华富贵!”

    他的身份,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宫中第一人的干儿子。在外人眼中,那也算得上是宫中最有权势的太监之一了。

    他直接说出这样的话,份量也是不小的。

    而这些东厂番役,说实话,在他们眼里,普通百姓也好,达官贵人也好,都是一个样的。至于衍圣公,最多稍微有点区别,却也好不到哪里去。说什么对衍圣公的尊重或者畏惧什么的,这些统统都是不存在的。

    如今王二彪这么要求了,那他们也就无所谓了。

    东厂的手段,有的是,既然当地人不配合,他们自然会用上他们东厂的手段。

    于是,东厂的人就开始在曲阜搞事情了。

    而且隐秘行事已经曝光,他们也就没有顾忌了,开始根据之前掌握的一些不法之事,直接调查孔家核心的一些人了。

    ………………

    衍圣公府大堂,孔胤植看着过来禀告的孔大气,震惊地问道:“什么,不是锦衣卫,是东厂番子?”

    “嗯,已经查清,他们是东厂番子!”

    听到这话,孔胤植有点傻眼了,不由得火了,当即喝道:“我奏章都快马送去京师了,然后你告诉我说,不是锦衣卫,是东厂番役?那兴国公还正愁不能怎么我,这不等于是把把柄送他手中去,说我诬告他么?”

    “我也没想到啊!”孔大气听了,有点委屈地说道:“我们和东厂无冤无仇的,谁能想到他们来查我们孔家!”

    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什么,当即震惊地说道:“该不会,真得是皇帝要对付我们孔家了吧?”

    “这不可能!”孔胤植坐在衍圣公得位置上,了解地更多,“最多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传到皇帝耳朵里,所以想警告下我们……”

    说到这里时,他忽然想起来,当即对孔大气说道,“该不会是因为粮田的问题?孔大正被抓,那私田改祭田的事情,怕是被皇上知道了!”

    孔大气一听,立刻恍然大悟道:“肯定是这事,让皇上不高兴了,所以才让东厂来警告我们。亏了我是曲阜县令,这样,我立刻去改衙门的账册,把崇祯年间的改回来。这至少是个态度,皇上知道了,也就是达到了目的!”

    然而,他们两人显然不知道,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455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10/110)

    不说山东这边,王二彪如何搞事,就说在京师,将近一个月之后,已经到了崇祯十六年十月下旬。

    这个时候,北方的天气已经非常冷了。破土动工的活,也越加地费劲。

    不过好在人力物力都充足,通州河边,占地规模很大的大明京师书院,至少门面已经有了。

    这个书院,全是张明伟自己设计的,就按照后世大学的样式。有教学楼,宿室,食堂,甚至还有运动场所。

    不过毕竟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因此,只是先修筑了大门附近的一些建筑,算是一期工程吧,差不多可以容纳一百人左右的学生。换到后世的话,估计就是一个乡镇小学的样子。

    不过就算这样,这书院其实已经算大了,如果要算上后期的工程,那大明所有书院合起来,也没有这个书院来得大。

    因为张明伟打算,这个书院以后要分小学,中学,大学三部分,还要有图书馆,实验室等等。

    看着书院的进度,张明伟也听说了全国各地,已经有很多人赶来京师,想要进入书院求学。

    当然了,这个求学到底有多少是真正要求学,又有多少其实是冲着兴国公的权势而来,那就不好说了。

    对此,张明伟并不在意。

    让他有点遗憾的是,他之前所出的两个题目,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解答出来。

    事实上,按照他所画的图坐在椅子上,要想站起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人的重心不在脚上。因此?要么缩脚,要么身子前倾?那样才可能站起来。

    一般来说,人要站起来,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出这些动作。但是,张明伟规定不能这么做?要有人能站得起来就怪了。

    当然,如果有屁精的话?一个屁下去?反作用力能把人给顶起来?张明伟也认!

    这道题目?他是寄希望于有人明确给他一个答案?说这不可能?至于原因?只要能说出一个大概概念,那就算合格。

    只是很可惜?或许所有人都觉得兴国公的权威不可挑战,因此?没人想过,这道题的答案其实是无解的。

    至于另外一道题?就方以智给出过解答,说在水里的话?应该就能感觉不到扁担上的重量。

    不过,这个答案也还是给张明伟否了,因为他说过,不能借助外力,这也就是说,水的浮力也不行!

    而且,哪怕是在水中,只要扁担上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肩膀照样能感觉到压力的。

    这一日,张明伟看看差不多了,便传出消息,说大明京师书院将定于十月三十日揭幕,然后会进行正式的收徒仪式,随后便会公布这两道题的答案。而后,再出两道题,五天的时间解答。

    之后,就是大明京师书院正式招收学生,十一月底结束,来年三月正式开学。

    ……………………

    等到这一天的时候,京师的年轻人,包括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年轻人,都纷纷拥到书院这边来。他们当然是想听听两个问题的答案,更想要看看,兴国公第一批学生,会是什么人?

    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天,崇祯皇帝竟然也来凑热闹,把张明伟的收徒仪式给搞砸了!

    按照崇祯皇帝的说法,他说他整天“先生、先生”地喊,那他也是张明伟的学生,而且是第一个,因为他最先这么叫的。

    这么一来,张明伟就是帝师了。其他人,那还敢和崇祯皇帝相提并论了!

    对此,张明伟非常地无奈,这也太捧场了吧?

    倒是朱媺娖,私下悄悄告诉他,因为他之前没有把那两个问题的答案告诉她父皇,因此她父皇就来了这一出了。

    当然了,崇祯皇帝除了表面上的这些理由之外,不管是他自己说的,还是朱媺娖这边说的,他还有另外的理由,让他这么做的。

    张明伟手机上的影片,那是活生生地向崇祯皇帝展现了几百年后会有多么巨大的变化!这对崇祯皇帝来说,绝对是非常震撼的。

    而这么巨大的变化,都是源自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此,崇祯皇帝既然已经见识了,那他自然下定决心,要支持张明伟的科学技术来改变大明,也就容易理解了。

    要不然的话,哪怕张明伟对崇祯皇帝描绘科学技术会带来多么多么了不起的变化,没有眼见为实的震撼,那也不会表现得这么积极!

    崇祯皇帝或者独特的事情却是做多了,也不在乎这一件。因此,他当众正式拜师,让他言必称“先生”成为事实之后,让其他人不用介意,该怎么样就还是怎么样。

    最终的结果是,张明伟先收了崇祯皇帝这个大弟子,然后再收黄宗羲、方以智、方孔炤、宋应星、涂绍煃为第二批弟子。

    当然了,黄宗羲等人可不敢叫崇祯皇帝为大师兄,因为那是君父!人家喜欢当兴国公的大弟子,那就当了,他们却不能较真,只能各论各的。

    这个事情,让所有闻讯赶来的年轻人,包括从大明其他地方赶来的,在震惊地目瞪口呆之余,对于兴国公在崇祯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又再次有了新的认识。

    可以说,被崇祯皇帝这么一搞,这个大明京师书院,以后注定会非常火爆。

    私下里时,崇祯皇帝就对张明伟说道:“先生,你对朕还瞒着答案不够意思,但朕对先生你,可够意思了吧?”

    张明伟当即打哈哈,笑着对崇祯皇帝道:“一切为了大明,一切为了大明啊!”

    当然了,这是之后的事情。

    此时,收徒仪式结束之后,张明伟便开始公布答案了。

    所有人都非常好奇,聚精会神地听着张明伟解答。

    “第一个答案,如果你们认真观察事物的话,说不定就会有发现。”张明伟看着底下的一群人,大声地说道,“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身上有重物的时候,比如说,有沉甸甸的一袋银子……”

    听到这话,坐在前面的,都是非富即贵身份的,就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钱包,然后继续听着兴国公说话。

    “当你们遇到坡地跳的时候,在这跳的过程中,是不是会感觉那袋银子似乎没有了。一直到跳地上的时候,又会觉得银子更重了一下?”

    张明伟说完这话的时候,就看到黄宗羲若有所思的样子,便知道,他终于记起来,自己之前给他们讲过类似的事情了。

    不过这时候,他也不管黄宗羲,继续说道:“第一道题中,挑着一百斤的重担,没有外力借助的情况,如果从高处往低处跳的话,在人和担子离地的这会,你们的肩膀上就不会感觉到重量。”

    这段话,张明伟其实并不是第一个说的人。在欧洲那边,这个时候已经死了的伽利略,就说过类似的话。

    他描述了这个现象,并且打了一个比方,就是有人拿着长矛去刺一个人,可那个人的速度始终和长矛的速度一致。这是一个道理。

    在张明伟说完之后,底下的人,离得近的都在思索样子,而离得远的,则开始窃窃私语。

    看到这样子,张明伟便问他们道:“如果有人觉得我说错了,可以提出来!”

    面对他的询问,底下立刻便安静了下来,没有任何人提出质疑。

    对此,张明伟觉得有点难以理解。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自由落下的物体没有重量,这是一个常识来的,只要读过书,基本上都知道。

    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他这么一说,这些人就都懂了,没人质疑,张明伟其实是不相信的。

    那么理由就只有一个,他们要么基于张明伟的兴国公身份,基于兴国公的权势不敢质疑;要么他们觉得兴国公这么有学问,说得肯定是对的。

    对于这样一种现象,张明伟其实也能理解。

    这个时代,包括以前时代的读书人,都是会有“圣人曰”这样引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没错。换句话说,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都是基于圣人曾经说过的话,讲过的道理。

    对于这种逻辑思维,如果用在科学技术上,用在对自然规律的发现上,就不是一种好的逻辑思维。科学之路,就是不断探索,质疑的道路。

    也是张明伟事先就猜出了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他才出了第二道题目。

    因此,他并不急着再来解释第一个道题,就先对他们说了第二道题目,其实就是根本不可能有人站得起来!

    这个答案一公布,顿时,全场哗然。谁也没想到,这第二个问题,竟然是无解的!

    这一下,他们就傻眼了。

    出了一个无解的问题让人回答,这算什么?

    不过就算如此,离得近的人,也不敢质疑兴国公。

    对此,张明伟便严肃地对他们说道:“我之所以出这个题目,就是要你们知道,我所教你们的科学技术学识,是要敢于质疑!优秀的弟子,是要站在我得肩膀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我说什么,你们都觉得对的,那么这学问也就到此为止了!如今,你们懂我意思了么?”

456 震撼的一课

    在旧的儒学思想上,后世的人再厉害,难道还能凌驾到圣人之上?

    北宋大家张载,南宋朱熹等等,在儒学上都是非常著名的人物。可他们的名望什么的,能超过孔孟去?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此时此刻,张明伟竟然说,他的学问,是要学生站在他的肩膀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一种观点,顿时就把全场都震惊了。

    所有听到这话的人,全都是惊讶着脸,一动不动地盯着张明伟,脑海中震耳欲聋地回想着张明伟刚才说过的话,久久无语。

    黄宗羲如此,方以智父子同样如此,不管他们是否在儒学上达到了一个境界,比如进士与否,全都被张明伟的这番话给震惊了。

    旁观的崇祯皇帝虽然也很震惊,但是,对他来说,张明伟说过让他震惊的话,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早已有点麻木,反而比其他人要好一些。

    张明伟看着底下这些人的脸,心中有所料,便继续大声说道:“科学技术学识,是对万事万物的探索,然后利用探索出来的规律来改造我们人的生活,让我们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得美好!格物致知,而后用之,都是相同的道理。”

    “鸟借助翅膀能在天上飞,人能借助工具可以在天上飞么?”张明伟开始加强他们的震撼感,连续不断地问出了他的一个个问题,“我说可以,只要能研究出规律,就能做到。我也可以明确告诉你们,我的科学技术学识中,就有一套理论,已经能解释人可以怎么样在天上飞,就等着去实现!”

    “鱼在水里游?还能潜水?那么人可以通过工具在水里游外,也一样能在水底潜行,那是不是就可以避开滔天巨浪了呢?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可以!我的科学技术学识中?已经能解释人通过什么工具,用什么原理在水底潜行!”

    “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足不出户,却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情况?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我们人可以么?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可以!我的科学技术学识中,已经能解释人通过什么工具,用什么原理来实现千里眼?顺风耳!”

    “传说中只有千里马能日行千里?我们人通过什么工具能做到日行千里,万里,却还很舒服?躺着睡一觉就到了……”

    “……”

    张明伟把后世常见的社会现象,一个个地说出来。对于这些古人来说,很多人都是想都没想过的。可是如今?兴国公却告诉他们?他的科学技术学识?是可以实现这一切的。

    他所说得这些话,有的人已经听说过了,可就算这样,他们在张明伟一个接一个的问话中,同样是一次接一次的震撼。

    在张明伟说完之后,良久,整个现场还是非常地安静,所有人都是看着张明伟,脸上依旧保持着震撼的表情不变。

    见此情况,张明伟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给他们一个反应的时间。

    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现场终于开始有了声音。先是离张明伟远的那些地方,他们在窃窃私语,到了后来,就连张明伟眼皮底下的方以智等人,也都开始互相之间说起话来了。

    “国公说得都是真的?要是那样的话,那是怎么样一个情况,真得是难以想象啊!”

    “是啊,只有神仙才有的顺风耳,千里眼,我们普通人竟然都可以做到?”

    “国公说能在天上飞,要是真的,那该多好啊,去天上看看,肯定很美!”

    “……”

    张明伟的这番话如果移到前面的朝代去的话,估计会被一大堆人怀疑,不会相信。不过到了这明末的时候,已经不是儒学一统天下的时候。

    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学识,已经在读书人中流传。最为有名的代表,当然是赫赫有名的徐光启。只是很可惜,张明伟穿越过来的时候,他已经逝世。要不然,他肯定会成为张明伟最忠实的拥护者。

    在以徐光启等人为代表的明末人物,已经给科学技术学识撕开了一点儒学所占地方的口子。然后,张明伟来了。

    他犹如一颗太阳一样照耀崇祯朝,权势,地位都是他人无法比肩的。这样的人物再次为科学技术学识站台,并且还展现了显微镜等工具,已经让一部分人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他们没有涉及到的领域。

    由此,他所带来的对儒学,对这个时代人的冲击,那是可想而知了!

    张明伟等底下议论了一阵之后,便又开始说话。

    而他一说话,底下的人便自觉地闭嘴,又都聚精会神地听兴国公要说什么。

    “下面我们回到第一个题目,我可以教你们另外一种方法,你们可以回去自己亲手做做,用来验证我说得是不是对的?”张明伟说到这里,想了下,又补充说道,“我希望不要听听就算了,真得去做一下,用事实来证明,我说得没错,或者是错了!”

    真得挑着重担去跳,有点傻,而且时间太短,不利于实验。

    因此,张明伟便给他们说道:“你们可以去找一个天平,就是类似扁担一样……”

    他所介绍的方法,就是著名的罗森堡实验。如果不知道自由落下的物体没有重量这个知识点的话,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肯定猜不中实验结果,和人的认知会有相差。

    张明伟把罗森堡实验介绍了一下之后说道:“这个实验很简单,基本上在座的人都能做到。我希望你们去做一下,用事实来说话,从而推导出一个结论!这种方式,就是我的科学技术学识上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大千世界,就等着我们去发现,利用,让我们过得更加美好!造福百姓,造福子孙后代!”

    边上的崇祯皇帝听了,转头便吩咐身边的王承恩道:“大伴记得做下,朕要看!”

    让他去肩挑担子跳高地,那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可是,做这个罗森堡实验,却是没任何问题。按照先生所说,眼睛一看,就能看到结果怎么样的!

    “万岁爷放心,奴婢回宫就去做。”王承恩听了,连忙答应下来。

    崇祯皇帝如此,其他人中有很多人都会这样。自己不会亲自动手,让其他人去做。不管怎么样,就当是实验助手吧!

    就连方孔炤,他原本是为了他的儿子方以智不被开革,有点非自愿地入了兴国公门下。可经过今日的所见所闻,说实话,他的心中也涌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他家是官宦世家,他本人也是进士出身,当了多年的官,也被杨嗣昌关过大牢,人生不可谓不丰富,见过的东西,多了去了。

    可是,兴国公今天所说得话,却全是他以前没有想过的。

    只要是人,就会有好奇心。

    而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天上飞,水中游能事情,又天然地向往。

    如今兴国公说能实现,这就更加吸引了方孔炤。

    好奇心产生兴趣,兴趣产生动力,就这么一个过程,同样适合在方孔炤这种老资格儒生身上。

    或者说,只要不是那种迂腐的儒生,同样都会对张明伟所说产生兴趣。

    此时,他心中便也打定主意,回去一定要试试,看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

    台上的张明伟说完之后,扫视底下这些人,过了好一会之后,才又对他们说道:“如果有志于科学技术学识的学习,要入我门下,我希望你们要多看,多想,多总结。之前有关火的那两道题目,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想法没有?”

    他之前所出的两道有关火的题目,一是火为什么在密闭容器中会慢慢熄灭?二是水能灭火,可是当少量的水滴到燃烧的煤炭等物上面时,火苗为什么窜得更高?

    这个时候,玻璃没有普及,他们做这个实验,就只能拿瓷器之类来罩住火,看不到火熄灭的过程。对于这个实验,多少总不方便。这也是张明伟为什么要先点出玻璃这个科技点,并且非常重视的原因。

    他的这两个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头的包,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黄宗羲和方以智等人,之前已经听张明伟用水来举过空气的例子,因此很容易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和水来比较。

    因此,其他人回答不出来,黄宗羲却欺负方以智没有好得利索,当即站起来回答道:“恩师,是否空气中存在一种能让火燃烧得东西,这种东西没了,火就熄灭了?”

    张明伟听了,立刻便给予肯定,这种公开场合的问答方式,顿时让更多人知道,空气原来并不是虚无?

    有的人窃窃私语起来时,张明伟问第二道题目时,却依旧是没人能回答出来。

    对于这点,张明伟也能理解,毕竟这是涉及到了化学。

    于是,他便大声对他们说道:“这第二道题目,其实涉及到了科学技术学识中化学分支,让我们真正认识到,水到底是什么?”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664/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作者:叫天所写的《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为转载作品,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介绍:
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怎么办?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