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穿越之掉崇祯面前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文阅读

作者:叫天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532 烦死了

    每日坚持更新真得不容易,兼职情况下差不多日万,就更不容易了。

    生病,工作忙,家里是多等等,全都还是要码字更新。

    冬天时候,闹钟响的时候天还黑,再不想起来也还是要起来码字。

    之所以能这么坚持着,真得全凭正版读者的支持!

    如今起点的赠币算钱,只要签到,或者看下广告,就能有钱看正版书了。

    如果真得喜欢我这本书的话,还请来起点支持一下正版,谢谢!

    忠烈祠中,有卢象升、孙承宗、曹变蛟、杨国柱等等,全都是为抗虏而殉国。向他们这些大明忠烈跪下忏悔,本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听到这话之后,也不知道是谁大喊了一声“吾皇万岁”!其他百姓听了,正不知道怎么样来表达对这个朝廷旨意的拥戴,这一听之下,便纷纷跟着喊了起来“吾皇万岁”!

    午门广场这边,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头,远处的人虽然听不清到底说了什么。可站在前面的人都在大喊“吾皇万岁”,他们自然也就跟着大喊了起来。

    于是,京师上空,回想着震耳欲聋,几乎传遍全城的“吾皇万岁”喊声。

    这么大的声势,让坐在后面看着的崇祯皇帝,虽然脸色似乎没什么变化,可实际在心中却是乐开了花,非常享受这种万民敬仰的场景。

    想想以前,都到了下罪己诏,要向天下人承认自己有错的地步,而如今,先生出现才这么一点事件,却一举扭转了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印象。

    想到这些,崇祯皇帝不由得注视着张明伟的背影,心中非常地感激!

    张明伟自然没去管背后的崇祯皇帝此时在想什么,等喊“吾皇万岁”的声音落了之后,便又大选宣布道:“第二,为防人心之贪得无厌,为钱财数典忘祖,出卖好友,出卖同胞,出卖大明,谋财害命,再出这八大晋商似的奸人,朝廷将对大富商征收额外赋税!”

    这其实是后世阶梯型征税的雏形,在古代其实是没有这个概念,一般来说是行不通的。

    可是,此次借助晋商通虏案顺势推出来,却又显得合情合理了。

    虽然商人这个阶层在明末时候已经是位居人上,但在之前,却是位于士农工商的最后一位的。这也就是说,打击商人是有舆论基础在的。

    商人天生就是低买高卖,追逐利润,这一点,也是人所皆知的事情。为了赚大钱,不择手段,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比如这晋商通虏,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朝廷针对这个情况,要限制大富商,限制有些人不择手段搂更多的钱,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是绝对拥护的。

    说得难听点,仇富的心理,很多人都有。更不用说,此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了。

    对于朝廷的这个闻所未闻的政策,大商人肯定是要反对的。但是,此时的他们,根本就没有话语权。能积累远超他人财富的,绝对不会是安分守己,合情合理赚来的钱。谁敢反对,那就等于是当出头鸟,等着厂卫上门来查了。

    大商人反对的方法,也只有通过他们在朝堂上的代理人反对;又或者,通过民间舆论来间接反对。可是,如今有这人神共愤的八大晋商的例子在,可谓事实胜于雄辩,至少在晋商通虏案这个事情过去之前,或者说在这一代被晋商祸害的人死之前,任何的反对都是无力的。

    商人这个阶层不能没有,但是,顶尖的大富商却不能有。

    若是人人都以大富商为目标,追逐钱财,人心向钱,便会世风日下,坏得不止是国家,还有民族。

    另外,大富商到了钱财只是一个数字之后,必然会转而追寻其他方面,比如权力。有无数金钱为底子的他们,必然会让其他人难以抵抗。

    把控权力之下,钱更能生钱,又进一步会把控权力。这就等于杜绝了其他阶层的向上之路。不但如此,他们的利益,绝对和普通百姓的利益不一致,这又将是一个民苦的开始。

    用后世的话来说,当生产资料高度不均衡,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时,就是乱世的开始。明末这个情况,其实就是。财富不均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土地兼并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此时,听到兴国公说要对大富商征收额外的赋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都还沉浸在八大晋商的事情中,自然就觉得这个法子是极好的。也不知道是谁又先喊出了“吾皇万岁”声音。

    没有意外,其他百姓也纷纷跟着喊出了“吾皇万岁”。京师上空,再次回荡着这震耳欲聋的响声。

    崇祯皇帝很满意,心中忽然决定,以后是不是该这样多来几次?

    而张明伟也知道,今天的主角不是自己,便很识相地在宣布完这两个事情之后,便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接下来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崇祯皇帝起驾回宫,八大晋商就在午门外千刀万剐。那些恨死了八大晋商通虏的百姓,纷纷抢他们的血肉。

    ………………

    朝堂上,开始为如何定义大富商,如何征税,征多少税这个事情开始讨论;而在民间,当然也是在热议今天的事情。其中,就有包括这个闻所未闻的事情。

    大部分人,是没有当场听清兴国公宣布的事情,因此,很多人都是在问情况。很自然地,各处人群聚集的地方,比如客栈酒楼,茶馆食铺等等,就全都是讨论的人了。

    这不,在一处客栈大堂,这里就和其他地方一样非常地热闹。

    “今天真是痛快,太痛快了!”

    “是啊,总算告慰了下我爹娘在天之灵!”

    “咦,吴兄,你怎么闷闷不乐的?哦,我知道了,你是担心朝廷会向你额外征税?”

    “朝廷不是没公布什么样的算大富商么?小弟辛苦多年,如今日子才算是好过了一点……”

    “呵呵呵,你算哪门子的大富商?天下最有名的富商,晋商是,徽商也是,还有那些大盐商吧,他们才有资格闷闷不乐,你算个啥?”

    “……”

    或者是边上的人听到了他们这一桌的对话,就听有人开始插嘴的了。

    “俗话说无商不奸,要我说啊,就该狠狠地收拾他们,最好把他们的家财都抄了充公!”

    “你这话可不能这么说,如果不是我等从外面贩卖过来粮食,你以为京师能产粮么,你吃什么,我们就是赚点辛苦钱而已!我们也付出了汗水的好不好?”

    “又没说你,大富商,听到没有,大富商啊,你还不够格!”

    “好了好了,吴兄的人品我们还是信得过的。话说,这个规定以前从未有过,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

    “还能是谁,肯定是兴国公了!”

    “……”

    听到这话,角落里的一桌子人,似乎对兴国公非常感兴趣,其中一人便连忙插嘴问道:“你怎么知道是兴国公?”

    说话的那人一听有人捧场,转头一看,便笑着说道:“是刚来京师的吧?那就怪不得了。我就跟你说,京师这边只要出了新鲜事,就肯定和兴国公有关!”

    他这么一说,那一桌的人就更感兴趣,甚至还好爽地让小二加菜请客,然后便如愿地听到了详细的兴国公事迹。

    晚上,这一伙人回到房间内后不但没有睡,反而又聚在一个房间里说话。更为奇怪的是,其中有人还在门口看着,显然不愿意被别人听到他们的谈话。

    “从这几天打听到的情况看,虽然确实不少人在说兴国公是个好官,清官,能为民做主。可是,似乎他也只有不断地抄家一个手段。”

    “那些晋商确实该抄家,可不是有人说了,也只有兴国公才能想出来,借着这个机会又要向其他有钱人开刀。要是兴国公真是这样一个人,必定是不可能长久的!”

    “是啊,大哥也是怕这点,要不我们还是算了,让大哥息了念头?”

    这些人说到这里,最终都看向其中一个更儒雅一些的人。

    只见这人环视周围这些同伴,和每个人的眼睛都对视了一眼,随后看向他对面那个高大健壮的汉子说道:“大哥的心愿,你们不是不知道。且再看看吧?”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默然。很显然,他们认可这个话。

    不过在沉默了一会之后,壮汉还是皱着眉头说道:“之前就有传言说他是清官,活菩萨,因此大哥和军师都说值得一试,我们便来了。到了京师之后,打听之下他确实帮了难民,还把钱都捐出来,是个清官、好官,这一点确实没错。”

    说到这里,他明显有点担心地说道:“看国公这手段,就只知道抄家问斩,虽然是杀贪官污吏和奸商,该!可是,我们在朝廷的眼里是反贼啊!万一把我们也咔嚓了怎么办?就算没有,他得罪的人多了去,别是明天被别人给抄家问斩,反而牵连到我们怎么办?”

533 春晚(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35/110)

    因为这一天,大明有从未有过的事情发生。

    崇祯十七年末的这个过年,是张明伟穿越到明朝之后,第一次在京师过年。

    之前的几次过年,他都是领军在外作战。

    因此,崇祯皇帝便邀请了张明伟,在大年三十去皇宫里一起过年。

    对此,张明伟很自然地想到了一个情况:过年了,那春晚呢?春晚在哪里?

    灵机一动之下,张明伟便向崇祯皇帝提出了一个建议。

    大年三十,与民同乐,开一个盛会,以示大明中兴之况,顺带着皇恩浩荡,恩泽有功之臣,开创大明从未有过的盛世!

    如果换了以往,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钱,但崇祯没钱,这个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如今,崇祯皇帝的兜兜里有点钱了,有底气了,他又知道,今年原本该上吊的他还活得好好的,原本要灭亡的大明,也是从未有过的兴盛。

    因此,崇祯皇帝对于张明伟所提的这个建议,非常地感兴趣。

    “先生,你有什么好点子,快快道来!”

    张明伟见此,便笑着对崇祯皇帝提议道:“如今军中不是有文艺兵么?他们最擅长的,就是鼓舞士气。有很多表现方式,都是我教出来的,是这个时代所没有的。不如让她们把这些年来表演过的经典节目,都来皇宫表演一番?”

    “哈哈,先生这个提议好啊!”崇祯皇帝一听,当即就大笑着说道,“朕早就听说了,一直也想看看的,媺娖这个妮子都不止一次在皇宫里炫耀了,夸她的文艺兵有多好!”

    张明伟听了,便跟着笑了起来。文艺兵一直是朱媺娖在管着的。她每次征战回来,就会先回皇宫,然后宫里的周皇后等人,自然是要问她情况。而文艺兵是朱媺娖最拿的出手的,不炫耀才怪了!

    当然,对于朱媺娖来说,那也不是炫耀,而是共享喜悦和她的自豪!

    笑了下后,张明伟又接着说道:“陛下,我是这样想着,与人乐乐,独乐乐,孰乐?因此,既然是大过年的要开这种盛会,不如多点人一起参加。如此一来,也展现了陛下之爱民如子,皇恩浩荡之意!”

    “可以啊,这个可以有!”崇祯皇帝一听,当然愿意了,立刻回应道,“朕这就通知首辅,让在京各级官员都一起来!”

    一听这话,张明伟当即摇头道:“陛下,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崇祯皇帝听了,有点意外地问道。

    张明伟看了一眼随侍边上的王承恩一眼,便给崇祯皇帝说道:“我的想法是,这大过年的,就不一定要满朝文武来参加。可以别开生面,给另外的人以感受皇恩,激励他们忠君报国之意!”

    崇祯皇帝听了,有点惊讶,也很感兴趣,便立刻问道:“那先生的提议是?”

    “我的想法是,邀请今年或者说是之前这两年内立下突出功劳的人,来和皇上一起看这个演出。如此一来,当能激励更多的人,在来年立下更多的功劳!”张明伟笑着说道,“比如说,军中立功将士,不是将领;发现了建虏细作,避免了被建虏刺探的风险;还有打造出了显微镜的工匠;在蒸汽机车上做出贡献的匠人等等,只要是立下比较大的功劳,平时又不大可能见到陛下的,就给他们这么一个机会。”

    崇祯皇帝听了,便仔细地考虑起这个前所未有的提议。

    边上的王承恩看了兴国公一眼,忽然笑着开口说道:“奴婢觉得兴国公这个提议很是有趣,那些人如果真得有这份殊荣的话,定然对万岁爷感激涕零,也必然会让更多的人羡慕,从而努力立功以期能获得这份殊荣!”

    崇祯皇帝听到他这话,不由得点点头,不错,好像确实有这样的好处!

    “陛下,所谓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张明伟见此,便继续说道,“各行各业,做得最好的人,肯定都对大明中兴是有不小的贡献。大明要开创从未有过的盛世,也就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努力。褒奖这些状元,也能促使其他人更为努力!”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不由得脑中灵光一闪,当即问道:“先生,该不会后世也有这个吧?”

    张明伟一听,便笑了,当即点头说道:“确实是有,而且在我那个时代,因为科技的进步,这个表演,在全国各地,乃至于全世界都能一起看到。”

    无形之中,他又秀了下科技的魅力。

    崇祯皇帝和王承恩听了,果然又露出了那种难以置信的表情。对他们来说,这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等回过神来,崇祯皇帝便立刻好奇地问道:“那先生,这种……朕的意思是,朕能不能看到在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

    与此同时,看着张明伟的眼神中带着期待。

    然而,张明伟听了,却是摇头说道:“陛下,那个叫做电视直播,涉及的科技太多。目前来说,至少我们这一代,甚至下一代都看不到的。”

    “真得么?”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有点失望。

    张明伟点点头回答道:“首先,这需要电,就是闪电的那种电,我们人类可以控制的,这个虽然还没有,但是不难得到。不过还需要卫星转播,就是我们做一颗能传达节目的东西,放到九天之上去中转信号,就需要非常高的科技,需要好多代人的努力才可能实现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非常遗憾。

    不过转眼间,他又兴奋了起来,当即对张明伟交代道:“那先生,你这科技学识,可定要好好普及,快点提高啊!”

    这个科技的发展,真得有太多好东西了!

    “万岁爷,国公所提议这个事情,也会有蒸汽机等方面的有功之士参与进来,这肯定是能激励更多的人来学这科技学识。”边上的王承恩听了,便笑着进言道,“别的不说,要是奴婢只是那些普通人的话,为了能有机会见上万岁爷一面,那肯定是拼了命的努力!”

    崇祯皇帝一听,心中高兴,当即哈哈一笑,便对张明伟说道:“好啊,先生,那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

    于是,在王承恩有意无意地帮助下,大明第一届春晚就这么定下来了。

    朱媺娖听说之后,那也是高兴的不得了,连忙去准备了。甚至在接下来的时间,她就一直在忙这个事情。

    礼部这边,也因为张明伟的这个提议,这临近年关的,就又忙了起来。

    没办法,涉及皇帝的事情就没有小事,各种章程,那都得有个说法。

    对此,张明伟也没跑掉,在礼部这边出了章程之后,他和崇祯皇帝又得进行评审,决定那些章程可以有,那些章程必须要改。

    总之,因为这个事情,大家都忙了起来。

    不过因为时间太紧,没法全面准备,就连邀请参加的功臣,至少离得远了,那是没法参加了。

    但是,京畿之地这边,包括山海关那的,却还是能赶过来的。

    名单出炉,消息传开,这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那又是一个盛会,自然成为年关最热门的话题了。

    “也不知道是谁,有这个福气,竟然能去和皇上一起过年!”

    “是啊,听说这个什么春节联欢晚会,就连皇后等人都会参加,与民同乐,还是在皇极殿举行。啧啧,这皇极殿可不是一般的大殿啊!皇上真得是圣明仁慈之主,是我们的福气啊!”

    “……”

    所有在热议的话题中,并没有几个人关心,这个春节联欢晚会上会有什么节目,好不好看之类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重要。

    至少在这个时候,没人关心这些。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辈子能有机会去一次皇宫,见上皇帝一面,那都不知道是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分了。

    为此,很多人都在讨论,到底谁能去参加?

    随着名单公布之后,有关春晚的议论,便到了一个高潮。

    因为有福分去春晚的人选,出乎了他们每个人的意料之外。

    这些人,不是达官显贵,不是文官武将,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普通人而已。

    宁远之战中立下大功的普通军卒,伤卒,阵亡将士的父母;发现尚可喜的那一对昌黎猎人;缉拿住耿继茂的三个锦衣卫校尉;整个蒸汽机车的研发小组,包括出力最多的几个工匠……

    在万众瞩目之下,应邀参加春晚的这些人,在大年三十这天,都是胸带大红花,前往紫禁城等待入宫。

    张明伟倒是没有胸带大红花,那样就太羞涩了。

    自己现在府里和陈圆圆等人小聚了一会,然后便和坤兴公主朱媺娖一起出发,前往紫禁城。

    虽然下着雪,可鞭炮声不时能听闻,喜庆的气氛,在整个京师洋溢着,和辽东建虏那边,真得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不管是否盛世气象,也终归是有不和谐的事情发生。这不,张明伟在进皇宫的路上,就遇到了不和谐的情况。

534 新年快乐!(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36/110)

    张明伟一行人,转过一条街之后,依旧还是在京师的富人区,属于非富即贵的那种。

    按理来说,大明如今天下太平,又是大年三十,肯定都是开开心心过年的。

    可是,张明伟就看到了前面一个府门那,围着一大群人。

    他是坐在马背上的,看得就比较远,发现在那人群中间,有几个男女跪在那里,似乎是在求饶什么的。

    而围着的大部分人,都是青壮混子类的,一看就不是好相处的那种。

    看到这些,张明伟便不由得眉头一皱:这大过年的,在干什么呢?

    护送张明伟的刘金,当然是有眼力的,一下便看到了他的不满。并且,这是在兴国公经过的路上,聚集了这么一群人,当然也是要过问的。

    于是,他便先驱马赶前几步,当即大声喝问道:“干什么呢?散开了!”

    围观的那群人听到喝斥声,便纷纷转头看过去,脸上带着凶相。

    可他们一看之下发现,说话的是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顿时,那脸上的凶恶表情一下便消失地无影无踪。随后看到后面骑马而行的身穿蟒服的,便立刻知道是谁来了,就连身高都似乎矮了一分。

    在人群中间的,被人跪着的是个中年人,原本是昂着脑袋的,看到是兴国公来了之后,便连忙挥手喝斥他的手下,赶紧闪到一边去。低着脑袋,做恭敬状等着兴国公过去。

    张明伟驱马而行,到达他们的面前,并没有继续前行,反而停下来,冷声喝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跪着的似乎是一对夫妇,衣着体面,在大门的后面,还有不少人在那探头探脑的,没有想象中的拦路告状,只是低着头。不过能看到他们的神情,要么不安,要么惶恐,也有那种走投无路的悲苦。

    倒是那个中年人听到问话,便连忙挤出笑容抬头回应道:“禀国公,小人只是按照约定前来催债!”

    说到这里,他用手一指地上跪着的那男人,有点气愤地说道:“借了我家老爷的钱,一直拖着不还,也给了他机会,催了好几次,还赖上了!”

    他这话说完之后,那跪着的男人也没有反驳。很显然,这话应该是没问题的。

    张明伟一听,不由得想起了后世。

    有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做工程的,如果收不到钱,被材料供应商或者手下人追债的话,那也是会避出去,一直到大年三十那天才回家。甚至有的连大年三十都不回家,躲在外面的。

    说起来,也确实是各行都有各行的苦!

    眼前的这个情况,张明伟也没想着凭身份硬要去管。这种事情,管不过来的,而且人家也没有犯法。

    但是,终归是在这个喜庆的日子,看到这家子人这样子,特别是门后面还有几个小孩,那脸上还挂着泪花,张明伟也是动了恻隐之心。

    于是,他便问那中年人道:“欠了多少钱?”

    听到这话,那中年人稍微一愣,没想到兴国公竟然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回过神来,他不敢怠慢,便连忙回答道:“本金十万两白银,还了五万两白银,还有五万两本金,利息五万两,一共差十万两欠款!”

    一听这话,张明伟便知道自己想岔了,这不是后世的那种,而是借贷!

    一想到这,他便立刻想起了一个名词:高利贷!

    于是,他便接着问道:“十万本金借了多久?”

    “回大人的话,借了一年期限,到期只还了五万两。”中年人马上恭敬地继续回答道,“我家老爷好心,还有一个月的利息都给他免了,只要他再还十万两便可。结果这厮竟然还拖着不还!”

    说到后来,他都有点气愤的样子。

    这时候,地上跪着的那个男人抬起头来,为他自己辩解道:“小人是做布匹买卖的,想着天下即将太平,大家便能有钱做点衣裳,便借钱屯了不少布匹。结果没想到布匹价格越来越贱,小人想亏本出售都没人接受。凑了家底,也只能还了五万两白银。如今是真得没钱了,并不是想赖!”

    听到这话,张明伟稍微一想,突然发现,这好像是自己的锅!

    去年在江南领兵征讨张献忠的时候,自己就曾拿出了原本历史上的飞梭和珍妮纺纱机。

    而这两个工具,会极大地提高布匹的产量。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总会带来各种影响。关键是看带来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而已。

    就比如蒸汽机车的出现,便影响了车马行,甚至是内陆船运的相关人员的利益。

    而这飞梭和珍妮纺纱机的出现,也同样影响了布商的利益。准确地说,是之前有大量存货的布商利益。不巧的是,眼前这位商人就是!

    有点不一样的是,蒸汽机车的冲击所影响到的人更多一些。而这个飞梭和珍妮纺纱机的冲击,就是眼前这种原本的富商多一点。两者对比,第一类的人数远多于后面这种。

    因此,蒸汽机车对这个时代的负面影响便也提早暴露了一些。

    而后面这种,也就影响少数一些富户而已。对于大明整个国家层面来说,这种冲击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具体到一个家庭来说,对于这个家庭就又是灭顶之灾!

    想着这些,张明伟便看向地上跪着的那个布商,一时之间,又沉默了。

    这个布商,正常的逻辑思路也是不错的。眼看着天下要太平了,大明百姓的消费能力肯定会提高,囤积布匹也不能算错。只是他没注意到有新事物的出现,改变了他以往的经验而已!

    这么想着,张明伟便转头对那个中年人说道:“今天是大年三十,本该是喜庆的日子,你就是再难为他,他也肯定还不出这个钱来的。今天就算了吧,让他家也能安心过个年!”

    他都这么说了,中年人那敢违背兴国公的意思。再者说了,兴国公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当然就算没道理,也得给兴国公这个面子,大不了明天再来就是,难道他还能跑得了庙?

    有兴国公这句话,老爷那边也能交代!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挤出笑容连声答应道:“是,是,是,小人都听大人的!”

    张明伟听了,便转头看向地上跪着的那个布商,问他道:“你屯了很多布?”

    那布商听到兴国公竟然会为他出头,给他说话,心中非常感动,听到问话,连忙点头回答道:“是,都是小人贪心,不但把自己历年来赚得钱砸进去了,还又去借了十万两白银来囤货……”

    说到这里,他都快要哭出来了。而他身边的那个女人,则已经低声抽泣起来了。

    张明伟听了,眉头微皱之后,便对这个布商说道:“如果你货物多的话,可以尽快卖到海外去。相信海外的布匹价格应该还没有受到冲击。”

    听到这话,布商先是大喜,不过马上,他那笑容便一下没了,苦着脸对张明伟说道:“国公有所不知,草民要是运布匹出海的话,沿途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道关卡,光是各地抽税,草民就吃不消啊!”

    一听这话,张明伟立刻便想起在后世看到过的资料。

    说得是明朝有个人发现两个地方的一种商品价格相差很大,于是他觉得大有赚头,便去低价的地方收购了这种商品运过去卖。

    结果没想到,走一段路便会遇到收税的。有的是当地官府设卡,有的是当地豪强或者致仕官员设卡,还有外派的宦官设卡等等。

    这些设卡收钱的,那都是强势群体,不是一般的小商人能得罪的。于是,层层拔毛之下,这人发现,要想把货物运到目的地,他绝对会亏本。

    更奇葩的是,他又发现,如果把这些货物再运回去的话,他还要被层层抽税。

    于是,一怒之下他便把货物都烧了。

    想到这个,张明伟便感觉到,要想真正地做到百姓安居乐业,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两年,其实也就是大的框架之下没有那么乱了而已。对于地方上的普通百姓,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样吧,我给你开份文件,就你这次出海之用。”张明伟看着这布商说道,“如此一来,一路之上应该没人敢抽你的税了!如此,你可愿意?”

    说实话,其实出海也是有很大的风险,毕竟大海之上,如今又没有天气预报,大海的变脸是很快的。

    不过也是因为如此,出海的利润也会很高。

    这布商听了张明伟的话,看了一眼那个催债的中年人一眼之后,便连忙转回头,向张明伟重重地磕头下去,大声说道:“草民愿意,草民谢大人活全家之恩!”

    他身边那个女人,应该就是他媳妇,那也是喜极而泣,连忙向门里招手,把那几个小孩叫了出来,一起跟在布商后面磕头。

    这个事情,对于张明伟来说,只是顺手为之,但是,对于这家人来说,那确实是活命之恩了。

    张明伟见他们如此,便微笑着抱拳说道:“新年快乐!”

    然后,便催马继续往紫禁城而去了。

535 高利贷(求月票)

    看着兴国公一行人远去的背影,那个中年人的眼珠子一转,然后便挤出了笑容,对地上那布商和蔼悦色地说道:“我说老刘,还跪着干什么,快起来,快起来啊!”

    这态度,和之前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变化。就好像刚才凶神恶煞地要赶人家出府,收点利息的不是他一般。

    老刘,也就是这个布商,名叫刘敏东,见他如此,稍微有点诧异,不过还是依言站了起来,顺便扶起他媳妇。

    这中年人看到他站了起来,便又笑着对他说道:“老刘,你是运气好,竟然得兴国公出手相助,我家老爷肯定是不会去得罪兴国公的。不过真要说起来,欠债还钱,乃是天经地义。因此,这欠着的钱肯定是要还的。不过如果老刘你答应一个事的话,我可以做主,后面再有的利息,就给你免了,如何?”

    “什么事?”刘敏东听了,连忙问道。

    现在本金加利益又欠了十万两白银,如果继续利滚利下去的话,到明年年底又是十五万两白银,说真的,压力太大了。

    因此,如果可以免去接下来的利息的话,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那中年人听了,便对刘敏东说道:“我家和你一起贩布出海,有钱大家一起赚,如此,便免去你家的利息,如何?”

    一听这话,刘敏东便明白了。

    果然不是发善心,而是看到了更大的发财机会。

    有了兴国公给的“护身符”,只要不是遇到天灾,那这一次出海必定是大赚。

    不过虽然想明白了这点,刘敏东也没有拒绝的底气。而且他也是商人,知道这么做的话,合则两利的事情,便答应了下来。

    那中年人一听,当即呵呵笑着,向刘敏东一抱拳说道:“新年快乐!”

    然后便带着他的人走了,很快消失在白雪皑皑的街道上。

    看着这群人走了之后,刘敏东媳妇忽然擦了擦眼泪,开口对他说道:“真是祖宗保佑,竟然得兴国公垂怜。一定要给兴国公供奉一块长命牌位,保佑兴国公平平安安,长命百岁才好!”

    刘敏东听了,长叹一声,点点头说道:“我们也没什么能力去帮到兴国公,只能给兴国公祈祷长命百岁了!”

    一般人,谁会帮他!

    兴国公路过,要不是热心的话,也就路过了。

    真得是亏了兴国公出手,不然的话,不要说这个年没法过了,很可能被赶出去之后流落街头,想到可能的后果,刘敏东便不敢再往下想下去。

    ………………

    此时的张明伟,压根没想着要别人报答,只是在想着刚才遇到的这件事。

    按照他后世所查的资料,在后世,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就属于高利贷。拿一年期贷款来举例,如果利率超了17.4%就是高利贷,这就是违法了。

    然而,在这古代,17.4%的利率,真不要太有良心了。

    高利贷以货币的形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借贷年利率大致在50%-100%之间。

    这种赚钱的方式,来得非常容易,因此吸引了更多的有权有势的人加入了这一行。

    到了南北朝的北魏时期,高利贷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利息都定的很高,许多人因借高利贷而搞的倾家荡产。随着破产群体的日益增大,北魏统治者认为高利贷已影响到了社会和谐稳定,于是便规定贷款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0%。

    到了隋唐时期,官府设置了一种叫“公廨本钱”的专款用于官方发放贷款,其职能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银行。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管,借出五万本钱,每月收取利息四千文,年息约达100%。这是官府行为,民间就更不用说了。

    北宋前期的普遍贷款利率也普遍维持在100%左右,一直到王安石变法,他的青苗法规定贷款利息是20%,极大地降低了贷款利率。

    但是,王安石却又给地方官府贷款指标,要求他们必须要完成贷款任务。于是,地方上为了完成任务,也看到了有利可图,便成了春季强迫百姓贷款一次,秋季又强迫百姓贷款一次,这利息一下就成了40%。

    更不用说,地方上在执行的时候,往往还不是这个贷款利息,都是私自往上加的。于是,王安石的变法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等到了元朝时候,蒙古贵族发放“斡脱钱”。年息高达100%不说,次年转息为本,本再生息,时称“羊羔利”、“羊羔息”。民户一旦负债,多因不能偿还而“破家散族”。

    从明朝开始,高利贷的现象才有了明显改善。史料上记载的贷款利率多半维持在20%-36%之间。

    但是,今天张明伟遇到的这一起贷款事件,这个贷款利率是达到了50%,同样算是高利贷。

    甚至如果和后世比起来,不管是哪个朝代,全都是高利贷!

    高利贷的危害,自然不用说了,那都是劫贫济富,是富人,是权贵最直接的敛财手段。

    想到这里,张明伟便转头对刘金说道:“回头查一下,看看如今大明的借贷利率情况,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情况?”

    “好!”刘金一听,连忙答应一声,记下了这个事情。

    拐过两个街道,看到紫禁城的时候,忽然,就听到后面有动静传来。

    转头看去,却是一行人匆匆赶来,还有隐约的喊声。

    “老爷,是方大人父子!”刘金是猎户出身,那双眼睛都是练过的,一样就看清了,当即笑着说道。

    果然,此时,已经能听到方以智的喊声了:“恩师,慢走,恩师,慢走……”

    在那喊声中,还能听出欣喜之色。

    张明伟见了,便勒马停住,等着他们赶过来。

    不过,他稍微有点奇怪。

    因为他进宫的时间,原本就有点晚了,然后又在路上耽搁了一下,按理来说,今天得到邀请的人,应该都已经进宫了的。这方以智父子俩,咋就比他还晚呢!

    可能是跟着张明伟的缘故,他的这两个弟子,包括包括方孔炤在内,都是骑马而不是坐轿子的。很快便赶到了张明伟面前,赶紧给他见礼,道一声“新年好”。

    “新年好!”张明伟笑呵呵地回了一句,然后便顺口问道,“怎么来这么晚?”

    听到这话,方以智便立刻看向他爹,没敢抢话。

    就见方孔炤当即笑着对张明伟说道:“回恩师的话,弟子和犬子一直在忙钱币的事情,刚才又去了恩师府上转了一趟,因此才过来晚了。”

    听到这话,张明伟不由得有点惊讶,当即对他们说道:“这都大年三十了,你们也不休息,竟然还在忙这事?”

    就算是普通人家,对于大年三十这一天,都是非常重视的。

    方孔炤家更是官宦世家,家大业大,肯定也会非常重视。没想到这两人竟然一直在忙工作,真得是太让人意外了。

    听出张明伟话音中的惊讶,方孔炤脸上的笑容,怎么都掩盖不住,转头对他儿子说道:“来,给恩师过目一下,看看是不是可以了?”

    “好的!”方以智早就有点等不及了,连忙答应一声,便小心翼翼地解下绑在他身上的一个布条。

    张明伟看着,有点好奇,这是什么情况?

    忽然之间,他想到了什么,不过觉得好像有点不可能!

    就见方以智就在马背上解开那块布条,露出了里面包裹着的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恭敬地递给他爹。

    然后方孔炤双手接过之后,又恭敬地奉给张明伟,同时兴奋地说道:“恩师请看,不知道这个钱币是否可以了?”

    张明伟听得大为惊讶,没想到还真是钱币来的。这么快就搞出来了?

    按照他的预估,以为他们俩至少还要小半个月之后才会有结果的。

    于是,他心中不由得好奇起来,该不会真得可以了吧?

    带着这个想法,他便接了过去,打开了盒子当场看了起来。

    就见盒子里面是绸缎层,一排面上放着的,竟然真得是钱币。

    张明伟随手拿起一个铜币看了看,然后又拿起银币和金币来一个个地观察。他发现,方孔炤父子俩果然是按照他提出的要求,真得把这个钱币给冲压出来了。

    虽然比不上后世的硬币,但是,要说精美程度,却也不是如今市面上用浇铸法做出来的铜钱可比。

    “不错,不错!”张明伟看了,很是高兴,一边看着这些钱币,一边夸奖道。

    方孔炤和方以智两人听了,互相看了一眼,都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们两人虽然受到崇祯皇帝的邀请,参加这次的春晚。可是,他们也知道,蒸汽机上面,还是宋应星父子他们出力最大。

    说真的,他们有点不服气,便在这个钱币的事情上努力,白天黑夜的,一直在赶工,才赶在了参加春晚之前,终于把钱币冲压出想要的效果了。

    如此一来,他们两人,便都能理直气壮地参加这次春晚了。

    如今又得到兴国公的夸奖,两人自然是很高兴了!

    看着这些钱币,张明伟的脑海中,便立刻有了一个念头。

536 第一届春晚(求月票)

    大明第一届春晚,是在皇极殿举办。

    这大雪纷飞的,外面太冷,只能在屋里举办。

    而皇极殿是最大的宫殿,能容纳最多的人。

    不过,之所以要选在皇极殿办这从未有过的晚会,还是想要突出崇祯皇帝自己对这次晚会的重视程度。

    因为皇极殿的用途,一般都是非常重大的事情才会在这里举办。

    比如说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太子等等,还有大朝议,大将出征等等,才会在皇极殿举办。

    崇祯皇帝把大明第一届春晚放在皇极殿举办,意思也很明确,就是这个春晚的重视程度,至少可以和礼节性的大朝议相提并论。

    也是如此,能到会的人,一个个都是非常地激动,很早就到了,而不像张明伟那样,卡着点走。

    等张明伟到达皇极殿时,就看到皇极殿里面全是人,不过有宫女内侍安排着位置,还有大汉将军站岗,锦衣卫校尉巡查,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

    在御座前面的那块空地,是表演用的场地。除此之外,则按功劳和官职高低,依次而坐,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个案几,已经摆了瓜果点心。到会的人,都是满脸兴奋,却又规规矩矩地坐着。

    侧殿那边,是文艺兵化妆准备的地方。

    张明伟还看到了一身戎装的朱媺娖,正在那边指挥着。

    对此,他不由得笑着摇头:这妮子!

    不过认真想想的话,这好像确实是朱媺娖人生中的大事。

    毕竟这个晚会是被崇祯皇帝拔高到了国家大事的高度,在皇极殿内举办,必定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的。

    举办成功与否,对于负责的朱媺娖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么想着,张明伟也不想过去打扰她,就让她忙着好了。

    大年三十的,自己也该放松下,去自己座位坐了,磕个瓜子,喝点小酒,等着看节目好了。

    对了,回头再做副扑克牌,还可以一边打牌一边看节目!

    哦,好像这样也不好,这在现场呢,要是一边打牌一边看节目,那对文艺工作者就太不尊重了。

    张明伟自得其乐地想着,然后就想找自己的座位在哪里?

    但是就在这时候,他身后的方以智小声地开口对他说道:“恩师,要不要把这钱币先给陛下过目一下?”

    张明伟听了,当即便笑了,他明白他们父子俩是想着看这晚会的时候,腰杆子更硬点。

    于是,他便准备开口说话。

    可谁知,这时候王二彪突然就冒出来了,殷勤的笑脸,先一步给张明伟打招呼道:“国公,过年好!”

    “王公公,过年好!”张明伟听了,便也回礼说道。

    “国公,您的座位在这边,请跟咱家来!”王二彪笑着伸手示意,让张明伟跟他过去。

    方以智和方孔炤一见,不由得相对无言。

    张明伟转头先看向他们俩,笑着说道:“先不用想其他,忙了一年,先放松放松吧,今天可是大年三十了!”

    “是,恩师!”方孔炤父子俩听了,便躬身一礼,便去宋应星的下方那边坐了。

    随后,张明伟便转身,准备随王二彪过去。可一看方向,顿时有点傻眼,便问王二彪道:“确定?”

    因为他发现,王二彪竟然把他往龙椅那边带去。

    “万岁爷交代了,国公要安排在身边,这样也能说说话!”王二彪看他这样子,便连忙笑着解释道。

    听到这话,张明伟就有点无语了。这大过年的,也不放过自己?

    正在想着呢,就听到了内侍的声音,崇祯皇帝来了。

    于是,便先迎接崇祯皇帝了。

    就见崇祯皇帝穿得蛮正式的,皇后和两个贵妃陪同,还有皇子皇女也都跟着过来,一大家子。

    看到张明伟还没有去座位,崇祯皇帝便亲自过来拉了张明伟的手道:“先生,朕今日非常高兴,且陪朕一边看,一边说说话吧!”

    换了任何人都会高兴的,因为原本这个年,他是再也不可能过的。

    就这么的,张明伟被他拉到了龙椅边上,一边是周皇后和贵妃以及皇子皇女,另外一边,就是张明伟了。另外还有一个位置空着,是朱媺娖的,没坐到皇子皇女那边。

    至于太子朱慈烺,不好意思,他在应天府那边还没回来,这大明第一届的晚会就和他无缘了。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底下穿着百姓服饰的,还有军人服饰的,这些平常在皇宫里看不到的,如今都看到了,心中不由得很是感慨,便开口说道:“朕自登基以来,时局之艰辛,虽殚精竭虑,亦感力不从心……”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了一眼张明伟,便又动情地继续说道:“万幸上天降下先生,助朕力挽狂澜,方有今日之天下太平。当然,大明如今的国泰民安,不复兵灾,也有在座各位的努力。朕很欣慰,来,干杯!”

    听到他的这些话,除了王承恩之外,都不会认为真得是上天降下了兴国公,以为只是一种说法而已,而不是陈述事实。他们被崇祯皇帝的这番话所感动,便立刻端起酒杯,不管是会不会喝酒,全都恭敬地回礼,然后一饮而尽。

    崇祯皇帝目光扫视他们,也跟着一饮而尽,随后,当即哈哈一笑道:“来,一起看看,朕的女儿准备的节目,到底有何不一样!”

    朱媺娖作为总导演,听到了她父皇下旨之后,便连忙开始安排晚会开始。

    新的歌曲,从未见过的小品表演方式,这些都让所有人耳目一新。

    小品动情,让人仿佛经历了民生困苦。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明末这个乱世,谁都无法幸免,或多或少都被乱世所波及。

    特别是眼前这些人,因为时间紧,因此能来的都是京畿之地的人士,更是被兵灾什么的祸害。

    想想几年前,那个时候真得如同地狱一般,朝不保夕,不是担心流贼建虏,就是担心山贼强盗。

    很多人家,第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就全家没了。甚至还有全庄,全城的人都可能会没。

    这种情况,不分贵贱,贵如前帝师孙承宗一家,也是全灭。

    那个时候,真得是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过上太平的日子。

    忆苦思甜,这些皇极殿内的人不由得非常珍惜眼前的一切。

    而对于紫禁城内的这些人,没有经历过城外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但他们第一次看到小品展现的一幕幕时,感触也都是非常大,原来外面百姓的日子,竟然是这样朝不保夕!

    不得不说,小品这种表现方式,让人更有代入感。以至于这大过年的,好些人想起往事,都悄悄擦了眼泪。

    随后,完全不同这个时代的歌曲,又一次震惊了皇极殿内没有听过的人。这些歌曲歌的慷慨激昂,就仿佛让人代入了金戈铁马,为保卫家乡,为安享太平而浴血奋战。

    朗朗上口的旋律,在唱第二遍的时候,甚至不少从未唱过的人都能跟着一起哼起来“雄赳赳气昂昂,通过了金牛道,保和平,卫蜀地,就是保家乡,大明好男儿……”

    一时之间,很多人就感觉身上的热血沸腾,充满了是男人就该上战场的豪情!

    再到后来,则是为了这新年编制的几个新的小品,主要是表现如今大明的国泰民安,看得也同样让人感慨万千。

    崇祯皇帝原本是捞着张明伟在身边,想一边看节目一边和张明伟说说话的。结果没想到,节目一开始之后,他就被吸引了,结果一直到改编过的“难忘今宵”唱完,没得看了,他才回过神来。

    他如此,后宫妃子,还有皇子皇女皆是如此。全都到看完之后才想起来:“啊,原来已经结束了啊!”

    恋恋不舍之余,周皇后最是自豪。因为表演节目的这些文艺兵全是她女儿的手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全体有幸参与皇极殿演出的文艺兵,在朱媺娖的带领下,一起出场向崇祯皇帝恭贺新禧。

    “哈哈哈……”崇祯皇帝非常地高兴,当即站了起来,非常感慨地说道,“好,好,好,非常好!”

    激动之余,便立刻给出了封赏。包括朱媺娖在内,都是大批的金银绸缎。

    周皇后等人,自然也要给出赏赐,算是红包的一种了。

    也是到了这个机会,崇祯皇帝才开始和张明伟说道:“先生,这些节目好啊!朕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发现,原来看表演也会有非常喜欢的一天。”

    这个时代的娱乐节目,真得是很少。最为关键的是,那些娱乐节目都太普通了。哪有张明伟从后世带来的这些节目让他们耳目一新。

    因此,张明伟对这次的节目效果,其实一早就猜到了。

    此时,他见崇祯皇帝这么兴奋,便向他建议道:“陛下,不如把今晚的这些节目进行全国巡回演出,让全大明的人都能看看。我想,这样会有助于他们更为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太平!也让他们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537 一举数得(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37/110)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当即兴奋地拍板道:“这个可以有啊!”

    对于这次晚上的这些节目,可以说他都很满意,并且也能想象到,如果全国巡回演出的话,必定会民心士气都有一个正面的作用。

    对此,他当然会举双手双脚欢迎了!

    于是,第一届春晚的重播,也就这么敲定了。

    按照习俗,大年三十是要守岁的,也就是一直不睡觉。

    这个时候,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晚会,节目不多,也不算太晚。崇祯皇帝也就不留他们,让他们回家能和家人再去守岁。

    临走之前,按照张明伟在事前的提议,给每个到场的人都发放了一枚银质纪念章。

    正面是写着崇祯十七年迎新晚会,北面则是参会人的姓名。

    这个纪念章其实没重几两,然而,所有人知道,这东西代表得是巨大的荣誉,千金易得,纪念章在整个大明,都只有这些在场的人有。由此可知,会有多珍贵了!

    另外还有文书一份,上面写着该人的功绩以及全体出场人员的一份名单。

    因为人数太多,本来计划由崇祯皇帝亲自颁发的,就改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在皇极殿门口这边,唱名依次领取。

    这个纪念品并没有事先告知,因此,当皇极殿内的人听到领这东西的时候,顿时一个个都是喜出望外。

    “宋应星!”

    听到唱名,宋应星赶紧上前,恭敬地接过一只手提袋。

    这些手提袋,都是内宫出品,上面还绣着“大明第一次赏功迎新晚会”字样。

    看着这个,惊喜交加之余,宋应星连忙又面向崇祯皇帝方向,恭恭敬敬地一礼。

    这可是传家宝啊!

    看着大殿内的人,一个个上前领取东西,眼睛都盯着王承恩,那是一眨不眨,唯独方孔炤和方以智还转头往自己这边看下,张明伟不由得摇头苦笑,便转头对崇祯皇帝说道:“之前我给陛下提过的钱币,经由方孔炤父子日夜赶工,刚好在晚会前已经赶工出来了。”

    “哦?”崇祯皇帝一听,当即有点惊喜,连忙问道,“在哪里?拿来给朕看看?”

    于是,张明伟向方孔炤和方以智招了招手说道:“陛下要看钱币!”

    一听这话,方孔炤和方以智的脸色,明显露出了欣喜之色,连忙出了排队的队伍,双手呈上那个盒子,由御马监掌印太监方正化上前接过,然后呈献御前。

    打开盒子,崇祯皇帝拿起这些金银铜币,一个个地看过去。一边看,一边不断点头,赞不绝口。

    冲压而成的钱币,和浇铸法得到的铜钱,还是很不一样的。

    要不然,崇祯皇帝也不会一看之下就赞不绝口。

    听到这动静,周皇后也不由得瞧过去,要了几枚去看看,立刻便喜欢上了。田贵妃和袁贵妃等人见了,注意力一下便转移过来,看着亮晶晶的东西,也纷纷小声讨论了起来。

    底下的方孔炤和方以智,看到皇帝和皇后贵妃他们,都是很高兴的样子,他们的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张明伟则给崇祯皇帝解释着这钱币的相关事情:“陛下,这些钱币上面的数值分为一,二,五,十这四种基本单位,就能凑齐任何数值。并且,因为面值的不同,这些钱币的成色便也有区别……”

    崇祯皇帝听着他这话,一边也开始打量这些钱币的成色,不时点点头回应。

    “朝廷如果改用这种钱币的话,因为其本身就有一定价值,因此不会向大明宝钞一样变得一文不值,是有一个价值底线的。”张明伟继续给崇祯皇帝解释道,“这主要是考虑到目前朝廷的信誉还不够足以让百姓放心。等到将来有朝一日,百姓能完全相信朝廷的信誉时,再用纸币来代替,那便没事了!”

    这个金属货币的发行,朝廷的本钱还是很大的。如果用纸币的话,那成本相对而言,就趋向于零。对此,崇祯皇帝当然是向往的。

    不过他也明白张明伟说得有道理,至少目前阶段是不可能再用大明宝钞。不过就算用这种金属货币,那对大明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于是,崇祯皇帝便抬头看向方孔炤父子俩说道:“听先生说你们日夜赶工,朕才能这么快看到这些钱币,真得辛苦了!”

    “此乃微臣之本份!”方孔炤父子俩,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话语间,充满了喜悦。就感觉之前的付出都值得了。

    崇祯皇帝听了,很是喜欢,便笑着说道:“等年后,朕再给两位封赏!”

    方孔炤父子俩一听,又是一阵感恩。

    这个时候,他们俩才没了牵挂,高高兴兴地去领纪念品了。

    崇祯皇帝又看了一会钱币之后,便转头看向张明伟说道:“那年后朕就下旨用这种钱币了?”

    “陛下,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钱币该怎么发行!”张明伟听了,便立刻提议道,“洪武时期的钞法,需要修改。并且这个钱币要是发行不当,也会有问题。”

    “那先生觉得,该怎么做为好?”崇祯皇帝一听,便想也不想,立刻便问道。

    这时候,朱媺娖过来张明伟的身边,想要旁听,却没想到,被周皇后给叫了过去,然后一群女人便在那叽叽喳喳起来。

    张明伟看到朱媺娖好像有一丝无奈的神情,心中不由得一笑,也不去帮她解围。这大过年的,陪她几个娘说说话,也是应该的。

    这么想着,他转头看向崇祯皇帝,表情变得认真,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今天我在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个事情,是这样的……”

    说着,他便把那事情较为详细地说了。

    崇祯皇帝看他的表情,以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便认真地听着,结果听来听去,他压根听不出来有什么不对。

    于是,听到张明伟好像讲完了,便有点奇怪地问道:“先生,这事怎么了?和钱币发行有关系么?”

    “陛下,先不急,且听我说!”张明伟微笑着说道,“这商人的借贷,高达百分之五十,在我家乡那边其实是属于高利贷,是严禁的,因为很容易会让人还不起贷款,从而家破人亡!”

    说到这里,他郑重地说道:“想要让百姓变得富足起来,就要给百姓赚钱的机会。不管是用来经商,还是用来种田或者购买其他东西。因此,这借贷的利率绝对不能太高。就比如说这一次,如果不是我刚好经过且插手,那一家会家破人亡都是大概率的情况。因此,高利贷绝对不能允许存在。”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显然也是在用心思考的,过了一会之后才说道:“先生,这是要朕下旨禁止么?可这种事情,怕是没那么简单,就算朕下旨禁止了,怕他们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效果不大吧?”

    “确实如此!”张明伟听了,肯定了他的提问,随后才回答道,“但朝廷为国为民的姿态,必须要有。并且,朝廷也要下场,同样进行放贷,只要比民间利息低多了,自然就会降低高利贷的情况。”

    “这……”崇祯皇帝听了,脑海中马上想起一事,便立刻说道:“前宋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似乎就是先生所提议的,不过据朕所知,这《青苗法》最终也是害民之法而废止了啊!”

    自从登基以来,崇祯皇帝面对一团糟糕的局面,当然也想过要变革,为此也参考过历史上的那些有名变革,因此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了解。

    张明伟听了,当即摇头道:“陛下,王安石变法,和我所说的这个,虽然同是利率降低,但是其目的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哦?此话怎讲?”崇祯皇帝一听,稍微有点惊奇,便立刻追问道。

    他的这话,动静大了一点,还吸引了周皇后那边看过去。

    看着这两个男人又在讨论国家大事,她们便在心中苦笑,随后也不管他们俩,继续围着朱媺娖问这文艺兵相关的事情去了。

    崇祯皇帝这边,就听张明伟给他认真地分析道:“王安石变法,主要是朝廷没钱了,他变法的目的,是为国库找到生钱的办法,但是,有些急功近利,因此,虽然他规定了《青苗法》中贷款利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可却也成了害民之法。因为他的根本想法中,没有以民为本的想法。”

    崇祯皇帝听着,并没有说话,当他的表情告诉张明伟,崇祯皇帝是在认真思考的。

    于是,张明伟便继续说道:“以民为本,民富则国强,同样有利朝廷,有利国库。《青苗法》如果是真为百姓着想,急百姓之所想,又怎么可能变成害民之法,导致民怨沸腾呢?”

    如果要展开细说的话,估计一晚上都说不清楚。为此,张明伟简单地说了下之后,便把话题拉回当下,对崇祯皇帝说道:“因此,我建议,设立银行,也就是钱庄,向百姓进行贷款,利息不超过百分之十,可根据民间流通的钱币多少适当调整利息,控制大明的钱币不贬值也不紧缩,还能为国库增收,一举数得!”

538 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38/110)

    崇祯皇帝听得半懂不懂的,就感觉张明伟所说得话都很高深。但是,听着就觉得很不错的样子。

    于是,他便连忙问道:“先生,这一举数得是哪数得呢,朕听得不甚明白,特别是这什么根据民间流通的钱币多少适当调整利息,控制大明的钱币不贬值也不紧缩,还能为国库增收,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听到这话,张明伟当即一笑道:“陛下,这个叫做金融学,是历代以来总结出来的经验,关系国计民生,甚至可以说关乎江山社稷的稳定。如果要展开说的话,绝不是一天,两天能说清楚的。不过有一事陛下可以先明确知道便成,那便是朝廷必须掌控钱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对这什么金融学更是好奇,心中痒痒。按照先生所说,这门学问就真得是太重要了。由此联想,恐怕先生脑海中的那些科技学识,真得是无价之宝!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立刻对张明伟说道:“那还请先生改日立刻给朕一个奏章,说明这钱庄之事,不需要解释成因,只需要说明怎么做便是,这样应该不用多费工夫吧,如何?”

    张明伟既然提出来了,就算崇祯皇帝不这么要求,他也是会这么做的。因此,他点点头答应了下来。

    崇祯皇帝听了,顿时眉飞色舞,就有那种又爽了一次的感觉!

    他正想说点什么的时候,张明伟先开口说道:“今天遇到的这个事情中,还有一个情况非常重要,也必须要引起重视!”

    “哦?”崇祯皇帝一听,很是感兴趣,连忙问道,“何事?”

    就是有关那苛捐杂税的事情,刚才既然说开了,张明伟便索性也谈下,就给崇祯皇帝说了他看到过的那个例子。而今日布商所说,也证明了这一点。

    最后,他便对崇祯皇帝说道:“虽然朝廷规定是三十税一,可是,百姓实际付出的成本,却远不止三十税一。地方上仗着势力收取钱财的这种事情,必须要严厉打击!”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当即就怒了。那可不,这就等于是和朝廷来抢钱了,岂能容忍?

    于是,他便二话不说,厉声喝道:“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朕要把他们统统投入大牢!”

    崇祯皇帝因为愤怒而声音大了不少,顿时引得边上的妃子和皇子皇女们,立刻惊诧地看向这边,这大年三十的,皇上怎么就发怒了呢?

    崇祯皇帝感觉到了有情况,转头一看,发现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一脸惊愕的看向自己,便马上回过神来,当即和缓了脸色对她们说道:“没事,没事!”

    说完之后,他转回头,看向张明伟,还是心中有气地说道:“先生,这些人都是该死!”

    江山社稷是怎么乱起来的,不就是这些地方上的官府和豪强太过压榨百姓,搞得百姓活不下去了,才会那么乱吗!

    说真的,崇祯皇帝知道如果不是张明伟穿越的话,已经死了的他,当然是对此非常愤怒的。

    张明伟听了,表情严肃地说道:“陛下,这个乱象肯定要治理,但是不能急,只能一件件来。当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力越加地强大时,才能走这一步!大明中兴,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时的崇祯皇帝,已经不是刚登基时候那个什么都不懂的皇帝了。他已经明白,如果靠旨意下达,然后让地方官府去做这事的话,很可能阳奉阴违,收效不大。甚至可以说,这种情况是很可能有发生的。

    别的不说,就只是崇祯十五年的时候,朝廷就有下旨要求地方安置难民,为此,都有相关国策推行,把原本该收的赋税都留在了地方上。

    可就算是这样,房山县那边的地方官府,却还是和当地豪强勾结,唆使山贼截杀难民。

    由此可见,当朝廷不够强大的时候,地方上压根不会真正去做朝廷让地方上做的事情。阳奉阴违,真得是太普遍了。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认真地问张明伟道:“先生,那对于地方上的这种事情,该如何做为好。虽然眼前不好实施,但先生至少要给朕讲个大概,要不然,朕今夜怕是要睡不着了!”

    “今夜不是守岁么?”

    听到张明伟的反问,崇祯皇帝稍微一愣,不由得笑了起来,今天的日子还真是特殊。

    这么想着,他便想再解释下时,张明伟便已经先开口说道:“其实我之前和陛下已经说过的,就是天下间,陛下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才是一致的。百姓得益,则天下稳,如此则江山永固。”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脸上忽然露出一丝嘲讽的意味,继续说道:“好像是从宋开始,有一种说法叫做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这种说法,在我看来,大谬也!”

    “哦,先生此言何解?”崇祯皇帝一听,很是好奇,便连忙再问道。

    一直默默伺候着的方正化,也不由得用看稀奇的眼神盯着兴国公,似乎非常想听听,这里面到底是有什么说法?

    只听张明伟对崇祯皇帝说道:“其实很简单,士大夫的目的,大部分都是求取荣华富贵。而当皇帝的,目的是江山永固。目的一样么?根本不一样!”

    “求取荣华富贵,可以是为皇帝效命,获取荣华富贵,可也有利用士大夫手中的职权,从百姓身上谋取荣华富贵。历朝历代,这样的例子不要太多,以前有,现在也有,今后也不会少。而这种情况如果少的话,还没什么,可一旦多了,百姓被压榨的活不下去了,天下便乱了。一如前些年!”

    张明伟没有给崇祯皇帝提问的机会,快速地说道:“秦地天灾,比如什么旱灾、蝗灾什么的,导致秦地民变。诚然,这种天灾确实是一个因素,但是,在我看来,这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自大明开国以来的救灾体系一直有效的话,就算有天灾又如何,会演变成那样的局势么?还不是士大夫阶层趴在朝廷,趴在百姓身上谋取一己之私太多,使得大明的救灾体系无法运转,才有了之前的动乱!”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农民出身的草根皇帝,深知灾害对于百姓的影响。因此,他在洪武六年的时候,就制定《大明律》,在其中《户律》中,就明文规定救灾的条文,比如说地方上报灾情时,有关官员必须要实地勘察,不能互相推诿,枉顾灾情,如果只凭里长的奏报或者申报不实的,一律杖一百。这是会打死人的节奏!

    大明的救灾,概括起来,分官府和民间两种,又分预防和救灾以及事后等各项,全都有详细的规定。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到了明末的时候都已经失灵。这个失灵,就是所谓士大夫的功劳!

    可能老辣的皇帝,并不会被这句“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蒙蔽,但是,一般的皇帝,还有像崇祯皇帝这样的,却是不一定了。

    事实上,张明伟说得这些事情,崇祯皇帝都知道,只是没有去联想,去深刻的认识而已。也是如此,他才会被文官忽悠,在登基之初,便禁足了厂卫,从而让士大夫少了监督,从而更是肆无忌惮地谋取各自的利益。

    此时,听了张明伟的一席话,崇祯皇帝犹如醍醐灌顶,一下便明白了以后施政,该根据一个什么原则,听取臣子的建议时,又如何去判断才好!

    想明白了这些,他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向张明伟深深一礼道:“先生今日一言,朕真得是受益良多,不,是受益一辈子也!”

    周皇后等人,原本就因为崇祯皇帝这边连续有事情,便在说话的时候,悄悄地关注着的。

    突然之间,他们看到崇祯皇帝的这一幕,顿时,一下全都忘记了在说什么,看着这边,嘴巴张开,惊讶地能塞进一个鸡蛋了。

    皇上和兴国公到底在聊什么,竟然让皇上如此郑重施礼?

    另外一边,王承恩刚刚已经发放完毕纪念品,正要往这边走,也是看到了这一幕,顿时也是傻眼:谁能告诉咱家,这是什么情况?

    当事人张明伟见了,连忙还礼,就随便说说而已,这崇祯皇帝也太郑重了,真是!

    双方重新坐定之后,张明伟便总结说道:“陛下,如今我们还是得一步步地来,缓缓图之,开创大明从未有过的辉煌!”

    崇祯皇帝听了,用力点头,伸出手去,抓住了张明伟的手,真挚地说道:“先生与朕,比起萧何、张良于汉高祖,远甚也!”

    还夸?我就一后世普通人而已!再夸,我会翘尾巴的!

    张明伟听了,心中想着,勉强接受了这个评语。

    再聊了一会之后,他便提出了告辞,这家里还有小圆圆呢,也是第一次一起过年,可不能太冷落了!

    这一次,崇祯皇帝倒是没有留他,看着他的背影,真心地对自己的老婆孩子说道:“得之先生,朕之幸也!”

539 财政司和大明中央银行

    崇祯十八年的春节,原本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年号,如今却继续有了。

    张明伟在京师过年,也难得抛开了所有事情,可以轻松个几天。

    然而,这个年代的娱乐节目太少,春节太过无聊也不行,他便发明出了“打贪官”的娱乐节目。

    说穿了,这个“打贪官”其实就是后世的“斗地主”,改了个名字而已。

    说起来也是有理的,看,明明三个人一起打牌,但是有人却要贪三张底牌,这不是贪官是什么,对不对?

    然后,他教会了朱媺娖,陈圆圆和费珍娥,总之,三人打牌,一人伺候,倒也其乐融融。

    然后朱媺娖进宫的时候,把这个“打贪官”的娱乐活动,又带进了皇宫。

    这么一来,那就不得了了。

    后宫的那些女人,都有大把闲着的时间,三人成局,一下子都玩得不亦乐乎。

    随后,京师的命妇进宫给皇后贵妃拜年什么的,便又传出了皇宫。

    总之,连正月十五都还没过呢,这个“打贪官”的娱乐活动便一下风行起来了。

    京师的这次春节,和以往就这么不一样了。

    普通百姓也能玩这个“打贪官”的游戏,甚至还有一种神圣的参与感。

    毕竟贪官是人人都恨之的,现在可以借助这个游戏,实现打贪官,多少都是带着现实中没有的快感的。

    一些商家见此机会,嗅到了商机,春节也不过了,立刻推出了制作精美的扑克牌来售卖,还真别说,销售一下火爆起来。

    张明伟听说之后,不由得感慨,忘记把这玩意注册专利了,真是错亿!

    当然了,他其实也就这么一感慨,并没有多大在意,反正他又不缺钱。

    在这个春节中,还有一个话题,也是从未有过的。

    就是有关春晚的话题,特别是有人知道了参与春晚的人,都获得了纪念品,便更是羡慕。

    稍微有点眼力的人都知道,这些纪念品到往后,那可都是宝来的。

    于是,就纷纷开始活动起来,想要购买那纪念章,哪怕手提袋也行。开出的价码,甚至十倍之。

    比如银质纪念章本身大概五两银子左右,就有人开出了五十两的高价求购。

    然而,肯卖的人,真得是寥寥无几。

    大部分人,都是要当传家宝的。

    如此一来,在价格更高的同时,很多人就越发地羡慕能去参加春晚的人了!

    连带着有关春晚的话题,也更加地热门起来。

    春晚的情况如何,节目怎么样,什么样的人能参加啊,等等。

    当有消息流传,说春晚的节目将会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时,就引发了最大的关注。很多人都决定了,这可是皇上皇后都一起看的节目,而且听说还非常的好,那就是花再多的钱,也得看看着节目到底是怎么样的!

    听到锦衣卫报上来这个消息之后,张明伟原本是打算免费观看的,便立刻改了主意,建议朱媺娖为她的文艺兵增收,改为收费观看好了。最多把这个门票的收入,再分出一部分,用于做慈善,名声也会更好听。

    至于他自己,春节还没过完,就开始忙起来了。

    主要是大年三十的时候,他自己找的,从崇祯皇帝那领了任务过来的。

    闭关三天之后,便有了方案,和朱媺娖一起进宫窜门的时候,就把方案递给了崇祯皇帝。

    这个方案可不像成立科技部那样对其他部门的关联度不高,因此,崇祯皇帝便又召集内阁和司礼监以及六部尚书一起议事。

    虽然说是议事,但更多的其实是通知,让他们对这个方案加以补充,而不是给他们反对的机会。

    这些大明高官一听方案的内容,便知道这个方案只可能出自兴国公而不会是其他人,因为这个方案在之前,是闻所未闻,那就没跑了!

    而兴国公所提出来的这些事情,事后往往证明是对的。

    有了这个经验,当然,如今这些大明高官都和兴国公有或多或少的关系,也没人眼拙到要和兴国公去掰手腕,最终都是表达了一定的忧虑和担心,但是,这些都没有用。

    等到朝廷正式开衙的日子,大朝议之上,崇祯皇帝便公布了张明伟的这个方案。

    户部原本下辖十三个清吏司,各省一个;不过因为去年底的时候新增了一个朝鲜省,因此变成了十四个清吏司。

    这一次,重大的变动,也是和吏部那边一般,在户部之下增设一个衙门,是为财政司。不过这个司的职权明显比其他清吏司要高多了,因为其主官不是正五品的郎中,而是从二品的新设中侍郎,这第一任大明户部中侍郎为方孔炤。

    财政司的主要职责,是设立大明中央银行,行使钱庄职能之外,还有其他职能,为了区别,便命名为银行。

    银行除了普通钱庄职能之外,还担任发行大明新的货币职能,也就是金币,银币和铜币。在未来五年之内,三种新的货币和原有铜钱银子的支付体系并存,五年之后,不得再使用铜钱和银子为交易货币,至少朝廷不再认。

    新的货币发行,先从文武官员,勋贵的俸禄发放开始,同时朝廷明确,在新的货币开始发行之时,朝廷在赋税方面,也将鼓励以新的货币来缴纳,这是其一。

    半年之后,军饷等各项朝廷支出,都会以新的货币来支付。

    新的货币发行,只能是财政司委托大明中央银行来发行,其他衙门或者地方豪强仿冒发行,一经查获,严惩不贷。如有人举报,得一半官府查抄钱财。

    这个意思,就是新的货币发行,将由财政司决定;而执行机构则是财政司下属的大明中央银行。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定,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大明百姓存于钱庄的钱财出现东家卷钱跑路,以至于大明百姓损失钱财的事情发生,所有想要开钱庄、银票的,就必须要得到财政司的资格审批,并且缴纳一定的押金才能再开。

    官面上的解释,就是一旦发生钱庄东家卷钱跑路的情况,这部分押金就能赔付那些损失的百姓,不管是否足够,至少是个保证。

    另外,大明中央银行对外存款,会支付存款人以百分之一的利息;而不是像钱庄一样,是收取存款人的保管费;

    大明中央银行的对外贷款,年利息为百分之十,远低于市面上的借款利息。

    为方便大明百姓之银钱需求,南京那边也会同样设立财政司和大明中央银行。不过南京那边的这两个衙门,是为分衙门,归属于京师这边管辖。

    预计在未来的三年内,大明各个省的省会,都将设立分衙门。

    在未来的半年时间内,大明中央银行将会开展通存通兑业务,也就是在南京存入大明中央银行的钱财,可以凭票据在京师中央银行提取,反之亦然!

    等将来在大明各个省会都设立分衙门之后,这种通存通兑业务,在大明中央银行的各个分衙门都会有,方便大明百姓在异地用钱。

    这份旨意一下达之后,便立刻引起了轰动。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钱庄票号,你要是去存钱,那是要给保管费的。说起来也是有理啊,存了钱,不就要有地方来放,还得雇人看着,这些都是要钱的。

    可是,到大明中央银行存钱,竟然不用给保管费不说,还会给存款人钱,哪怕只有百分之一,那也是另外一笔收入了啊!

    虽然这个时代的人,大都还倾向于把钱财放于自家地窖更安全一点。可是,总有一部分人,其实是有存款需求的,或者私房钱,或者经商等等,如今都不用选,肯定是存大明中央银行去更划算。

    当然了,也有人对于存大明中央银行是有顾虑的。因为那么一来,自家的钱不都被官府知道有多少了?还有,万一去取钱的时候,官府不认,那连告状都没地方告了,岂不是倒霉?

    对此,朝廷并没有下指标之类,一定要存多少钱财到大明中央银行什么的,爱存不存。

    等到时间久了之后,他们自然就会知道,大明中央银行是不是值得他们信任!

    当然了,对于官员,特别是在京官员,那就有要求的了。

    他们的俸禄,将全部存在大明中央银行。到了俸禄发放日的时候,自己去大明中央银行领取,如果不领取继续存的话,也会计算存款利息给他们的。

    除了这个存款引起热议之外,贷款自然也不可避免。百分之十的贷款利率,一万两银子,借一年才有一千两银子的利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简直就和白捡钱一样!

    这个措施,虽然极大地损害了放贷人的利益,而且这些放贷人还大都是豪强权贵背景的。可是,他们的背景再大,能大过朝廷?

    崇祯皇帝和兴国公在盯着的,锦衣卫和东厂是吃素的?他们那些人又能有什么理由来闹,信不信都抓了吃牢房?

    对于这些人,得罪也就得罪了,他们还能翻了天去?

540 发行

    民间借贷,原则上是民不告官不究,但是,一旦被告了,利息超过朝廷规定的利息,那么官府就会出头,不但宣布高利贷无效,且要没收本金,也就是说,只要你敢借出高利贷,就要做好血本无归的打算。

    当然了,低于朝廷规定利息,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除了高利贷的这个群体在这次变革中利益受损之外,还有开钱庄的,利益也同样受损,并且是最大的。

    不但没法继续开钱庄,要去财政司那申请审批通过之后才可以再开之外,最为要命的是,还必须给大明中央银行缴付一笔押金。

    这项规定之下,很多钱庄都选择了不开。只有实力雄厚的那些钱庄,才有可能再开。对此,民间钱庄爱开不开,随便,对于国计民生并没有太大影响,反正是有大明中央银行在行使钱庄职能。

    当然了,也有人说,朝廷这是与民争利,还利用权力排挤同行,是与民争利中最为可耻的一种。

    对此,《明报》上就有署名中原五白的点评员,专门点评了这一个观点。

    很简单的一点,就是有大明中央银行和没有大明中央银行进行对比,是民更受惠呢还是说损害了民的利?

    何为民?天下百姓谓之民!普通大众为之民!相对这个来说,个别人能代表民了?

    惠及天下百姓而损及个别人的利益,这叫做与民争利?

    把所谓的“民”,这个挑开了说,接下来的事情,都不用官府再下场去辩论,受惠的人屁股自然坐在自己这边,一人一口水都能淹死那些胆敢说朝廷这是与民争利的人!

    因此,有关这钱庄的事情,其实根本无法引起大部分人的注意。

    绝大部分人的关注点,都是在关注新发行的钱币,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因为大明宝钞的原因,就有那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担心,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哪怕朝廷有规定,给了五年期限,现有货币和即将发行的货币能并存,可是,他们终归还是担心的。如果新的货币如同大明宝钞一样的话,五年之后怎么办?

    为此,在朝廷发放俸禄的第一天,很多人都跑去大明中央银行那边看情况。

    说起来也是惭愧,因为赶时间,大明中央银行还没有自己的衙门。

    然后呢,是从户部这边开了一个侧门来对外营业。

    作为掌管财政司的户部中侍郎方孔炤,这些天来一直忙得不可开交。

    新衙门的成立,事情太多,钱币的印制,也是要赶工。朝廷在京官员那么多人,又要新开户头,准备钱币,压根忙不过来。

    除此之外,还要接受兴国公的培训,给他讲解财政司和大明中央银行的有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等等。

    还有他的手下,也都是第一次经历这些事情,很多事情都是两眼一抹黑。

    不过,方孔炤虽然累死,可还是快乐的!

    最后,基于一切都是草创,没办法之下,只能规定在京五品以上官员,才发放新的钱币。要不然,真得忙不过来。

    张明伟为了这开门大吉,同样非常忙碌。因为这些事情,他是总设计师,几乎方方面面,都是他在手把手教的,甚至都包括怎么开户,需要提供那些信息,怎么记账,怎么对账等等。

    亏了他在后世的崇祯专业户是兼职而已,本职工作是做银行开发的程序员,年头上来之后,便是架构师。对于银行方面的业务和历史,都算是比较熟悉的。

    对于这个从未有过的事情,崇祯皇帝也是非常关注的。

    因为根据张明伟那边听来的道理,就是大明的富足与否,这个银行体系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此,这大明中央银行正式开业这天,也就是百官领取俸禄的这一天,崇祯皇帝亲自摆驾到了户部这边。

    不用说,他来了,那文武百官自然也都来了。就像在这里开朝会一样了。

    崇祯皇帝就坐在大明中央银行门口侧面,原本是会安排两个军卒站岗的地方,安置了一把龙椅,坐在黄罗伞盖下,看着文武百官,依次上前领取俸禄。

    大明首辅先是上前,到达柜台,拿出自己的官印作为凭证,得到了一份存折。

    封面上印着“大明中央银行存折”八个金色大字,最底下还有编号,堵胤锡这份,自然是001了。

    打开存折,是一种特制墨水印制的一行字,包括堵胤锡姓名,年月日,存入或支出,最后便是金额。

    这个时候,还没有人知道,这种存折在几年之后便会绝版。

    因为大明中央银行的钱庄职能最终会退出,成为天下钱庄的管理衙门。因此,印有“大明中央银行存折”的存折,也就这些年有而已。

    此时,皇帝就坐在边上,而且堵胤锡全程参与了这个金融体系的讨论,因此他没有说要取钱。乖乖地拿了存折之后,便退到了一边。

    随后,下一个官员上前去领取。

    在戒严之外的远处,一大群好奇宝宝都在远远地观看这么大的阵势,对于这大明中央银行和新的钱币也是更加的好奇。连皇帝都来了,文武百官,五品以上才能领取,这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这也不管怪他们这么好奇,因为大明官员俸禄,其实是由实物、货币和土地三部分组成。

    岁禄每年发一次,正一品岁禄米1044石,月给87石;从九品岁禄米60石,月给5石。

    岁禄本色虽以米计,但发放时却或以钞折米,或以绢折米,且京官与外官有别。

    至大明中期,官员俸给分为本色、折色两种。“本色”(岁俸米)又分月米、折绢米和折银米,月米不分官品,每员1石;折绢米绢1匹当银6钱;折银米银6钱5分折米1石。“折色”仍以石计量,又分折银与折钞,各有不同的折算标准。

    复杂吧!

    而且这其中,还会有不少猫腻。

    当大明的官员,有的时候其实也是很苦逼的。

    比如说朝廷没钱,皇帝一拍脑袋,就用大明宝钞来发放,你说大明官员苦不苦?

    好在一般当官的,都不会计较这个俸禄,要不然,真得要饿死。

    这次金融体系的革新中,官员的俸禄,就全部统一以新货币来发行。折算成新货币的多少,就是之前忙碌的一个重点。

    等到京师五品以上的官员都领取了存折之后,崇祯皇帝便站起来,笑着对他们说道:“朕算是见证了我们大明朝,乃至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一场盛事。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相信你们都知道这对我大明朝会有多重要。如果府里有闲钱的,也可以主动来大明中央银行按照规定比例兑换新的钱币,方便使用。”

    说完之后,他便摆驾回宫了。

    因为宫里面俸禄的发放,也将会是这种,他得回去看着。不过不和外廷这边一样,因为宫里的俸禄,不是走户部,而是崇祯皇帝自己的小金库。

    恭送了皇帝离去之后,这些大明官员们便开始陆续散去,并没有去取钱。

    他们都是最有眼力的人,从皇帝的话中听出,皇上是希望他们存钱而不是取钱。

    当然,如果他们硬要取钱,也没人会拦着。

    可是,有眼力的人,就不会这么做,至少不会马上这么做。

    反正取钱的话,只要拿着存折,有官印盖着的取钱印信,就算不是本人,也是可以领取的。

    等他们一走,那些好奇的京师百姓便围了过去。

    门口这边有军卒站着,没人敢靠前围观,只是保持着一定距离,好奇地张望,低声议论着却也没人行动。

    正当这时候,却见远处来了一辆马车到了这边,几个家丁从马车里面抬下一个个箱子,放到柜台前面的地上,打开之后对柜台里面的人说道:“麻烦兑换成新的钱币。”

    那箱子打开的时候,很多眼尖的人,就看到全是铜钱,还有银子之类,顿时,一个个眼尖都放亮了,土豪啊!

    这是哪一家,竟然如此心大,拿这么多钱财出来兑换钱币,就不怕新的钱币会掉价么?

    于是,有稳重一点的老者便上前,凑过去对那个看着管事的老头,好心地提醒道:“一下子拿出了这么多的钱财,会不会有点不妥啊?”

    那管事看了这个老者一眼,当即笑呵呵地说道:“有什么不妥的,朝廷都规定了,税赋也都是可以用这新钱币来交的,要觉得不妥,回头就缴税用好了。”

    说到这里,他便又笑着补充说道:“府里好多家店铺,做买卖太过麻烦,用这新钱币就非常简单的了,省不少时间,也省口水,多好!”

    听到这话,围观的人才知道,原来这是个大户,竟然在京师有好多商铺,要用新钱币做买卖。而且,看样子好像还知道什么内幕,因此对新钱币一点都不慌。

    于是,就有人好奇地问道:“不知道贵府是哪位老爷?”

    这个管事听到问话,当即笑了笑。

541 可有好消息(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39/110)

    “我是兴国公府上的!”

    一听这话,顿时,周边立刻响起倒吸凉气的声音。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给宰相看门的,都相当于七品的官。

    就当下来说,兴国公的权势比起什么宰相,都要大的多,而眼前这位,竟然还是兴国公府上的管事!

    啧啧,如果不是他自己说得话,还真看不出来,眼前这位和蔼的老人,竟然是兴国公府的管事!

    他们自然不知道,这位老人其实是蓝天保的爹。三年前都差点饿死,被兴国公收留,又得兴国公吩咐,心存感激,谨守本分,压根就不敢有什么目中无人的嚣张。

    也是看着他表现不错,因此,张明伟便把府里外面的事情就交代了他来打理。比如当初崇祯皇帝把查抄自原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的三十间商铺赐给他当见面礼的,就让他来总管了。

    不过他这时候过来兑换钱币,还是奉了兴国公之命过来的。

    此时,知道了眼前这位老人的身份,一时之间,周边的人群,都不敢乱说话了,不少人都还退开了一些。

    对此,蓝天保他爹也不管,只是吩咐把带来的银子和铜钱全部兑换了。

    自始至终,就没有一点利用身份地位在办事,和蔼的样子,就和普通老者没什么两样。

    看到他这样子,终于,围观的人群便又靠近了一点。

    他们便看清了清点清楚的铜钱收入柜台,然后给出了同样是铜钱一样的新钱币,分为金银铜三类,交付出柜台。

    蓝天保他爹这边,金币只是兑换了一小点,因为普通的买卖很少会用到金币。银币其实都不多,最多的自然是铜币了。

    围观人群好奇之下,还是刚才和蓝天保他爹说过话的那个老者,便露出讨好的笑容对蓝天保他爹说道:“看朝廷新发的这个钱币,好像不是大明宝钞那样的?”

    蓝天保他爹听了,便笑着拿出些铜币递给他,同时说道:“那是肯定的,你们看看,朝廷对这新钱币是花了大心思的,绝对不可能出现像大明宝钞那样的。”

    说到这里,他自豪一笑道:“我家老爷学究天人,是花了好多心思,用在这钱币上,这钱币又怎么可能会像大明宝钞那样呢!”

    那老者一边连连点头,一边更多地注意手中的铜币,打量着这铜币。

    其他围观的人,便也围了过去,纷纷跟着打量起来。

    看到这一幕,蓝天保他爹便又介绍道:“朝廷这次新发行的钱币,就按这个,分金银铜三类,样式都一样,只是材质不一样而已。对应的比例,朝廷都有告示的。”

    围观的人见了,都是点头附和,反正不管对不对,总不能去质疑兴国公府上的管事。

    等到家丁把兑换来的钱币都装上了马车,那拿钱的老者是有眼力的,连忙恭敬地把钱币奉还,同时笑着说道:“这钱币真是精美,肯定是个好东西!”

    蓝天保他爹接过钱币,同时又是自豪一笑道:“这种钱币,也是我家老爷的科技学识打造出来的,除了朝廷,别家不可能会有这种钱币。”

    说完之后,他便转身走了。不过领上马车之时,他想起什么,便又转头对这群围观的人群说道:“我家老爷私下里说了,这种钱币,如果好好保存,留存后世子孙的话,那可是宝贝。越是头一批就会越是值钱!”

    说完之后,他便没有再废话,上了马车远去。

    看着马车的背影,人群中有玩古董的,忽然开口说道:“没错,这次新钱币的发行,绝对是一件大事。唉,不说了,我得赶紧回家!”

    见此情况,有人就不明白了,连忙喊他问情况,可那人却迅速远去了。

    不过人群中,也有人回答道:“这还用说,兴国公都这么说过,还能有错!不说了,我也得赶紧回家。”

    一听这话,家里有点闲钱的那些人,便立刻跟着散去了。

    不用说,都是要去拿点钱来兑换新钱币,反正都是闲钱,放着就放着,万一真得行情涨了呢?

    还真别说,这钱币确实涨了,不过不是因为古董,而是其他原因,此处暂且不表,但逃脱不了经济规律。

    虽然是有兴国公府上的示范作用,也确实带动了一些人小规模地来兑换新的钱币。但是,更多的还是在观望。

    对此,张明伟一点都不担心。只要朝廷认这个新钱币的价值,能回收,比如收取赋税的时候就收这新钱币,就能让百姓放心。时间久了,新钱币的好处多多,都不用说,老百姓自然会用新钱币了。

    不过,有关这个财政司、大明中央银行和新钱币,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张明伟一直扑在这方面,忙成了狗。

    ………………

    与此同时,在年后,建虏这边也开始忙起来了。

    他们的这个忙,却是被动的忙,而且,还不是那种痛并快乐的忙。

    过年前后的大雪,在中原这边虽然是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对草原民族来说,那叫做白灾。

    这崇祯十七年末的大雪,让草原各部族的牲畜冻死极多。

    如果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十六年的时候他们跟随建虏入关的劫掠,让他们的物资会更充分一些,倒也能过得去。

    可因为张明伟的穿越,及时调整了对辽战事的策略,以至于把建虏牢牢地钉死在辽东大地上,压根就没有入关。

    这么一来,经历了崇祯十七年末的这场白灾之后,草原各部族便都扛不住了,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往盛京派来了使者。

    目的不外乎一个,他们是建虏的小弟,如果小弟要饿肚子活不下去了,当大哥的,总要解决下吧?

    一路又一路的蒙古使者入盛京,每一个部族都是一大堆人,有科尔沁族的,也有巴林、敖汉等等部族,倒也让盛京一下热闹了起来。

    然而,对于这个情况,满清摄政王代善和多尔衮都头疼了。

    自己都是喝着凉水,扎紧了裤腰带过日子的,哪有余粮给这些小弟!

    可是,不管是多尔衮,还是代善,都很清楚,草原遭了白灾,必须要给他们解决下才好。要不然,离心离德之下,大清的力量就会更弱的。

    要是往年,那没说的,大手一挥,走,去吃明国这个狗大户。

    然而,如今的明国,山海关这边的明军紧缩不出,连个围城打援都做不到,因为压根就没有城可以围。虽然山海关外还有一个明军占领的广宁中左所,可那离山海关太近了,不可能打援,反而容易被两面夹击。

    而在长城沿线,明军也是拒城而守,并没有什么机会。

    甚至在说到长城沿线的明军时,最靠近的敖汉部还全是抱怨,说之前不是奉大清先皇之命去试探长城沿线明军的防御,结果,土默特部被明军报复给灭了。

    大清这边,对于这个事情,就好像当没发生过。万一下一次,明军来攻打敖汉部族了怎么办?

    对此,多尔衮有点无奈,便解释道:“土默特部离辽东太远,辽东这边知道消息的时候,已经太晚,土默特部早已被明国给灭了!”

    说到这里,他看着敖汉部族的使者,言有所指道:“其实吧,草原那么大,本王有点想不明白,就算打不过明军,就不会跑么?这土默特部如此愚蠢,连这都不会,怕也不能怪别人吧?至少如果他们人在的话,大清必定会发兵帮他们复仇!”

    言外之意,自然是真有这种事情发生,你敖汉部也可以逃啊,然后大清就会来帮你们的。这种要求,不过份吧?

    虽然这个嘴仗打赢了,但是,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摆在面前,无法解决!

    就周边的局势,明狗这个狗大户吃不到,还想再找吃的,就只有朝鲜了。

    其实吧,这时候的朝鲜,早已被建虏祸害的差不多了,是属于鸡肋的那种。一个搞不好,就会得不偿失。

    然而,局势发展到现在,就算想吃这个鸡肋,都有问题了。

    明国在东江镇的骑军已经增加到六千左右,光是这股力量,就非同小可。要想再去朝鲜翻点吃的出来,就必须要先对付了东江镇的明军才行!

    可东江镇的明军真要好对付的,那大清早就去对付了!

    头疼,真得是很头疼!

    多尔衮和代善连续商议了几天,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就只能从朝鲜这边想办法而已。

    无奈之下,多尔衮便让聪明的汉官出主意。这一点,他还是很有把握的。如果说,能想出主意的话,就绝对只有这些汉官了。

    然而,至少在盛京这边的汉官,包括以前一直有鬼主意的范文程在内,都没什么好办法。

    多尔衮见了,便让快马跑去镇江堡,问原来的明国高官洪承畴,看他有什么主意。

    至于那些蒙古使者,他就只能暂时避而不见,有办法了或者实在没办法再说了。

    这一日,派往镇江堡那边的快马终于回来了。

    多尔衮一见,便带着期望连忙问道:“可有好消息?”

542 阴谋

    信使当即拿出一封信,双手递给内侍,转呈给了摄政王。

    多尔衮查验了下火漆,看完好无损,便带着期盼拆开看了。

    信的内容似乎有点长,多尔衮看了好一会之后才看完,沉吟片刻之后,他的脸上便露出了笑容。

    随后,多尔衮召开了会议,参加的人只有亲王贝勒,还有各蒙古部族的使者。

    ………………

    皮岛上,东江镇的明军都在这休整,并没有去朝鲜半岛上。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皮岛上够安全,有大海隔着,建虏已经没有船的情况下,压根就不可能攻上岛来。

    第二个原因,则是李来亨和建虏交战的时间久了,知道东江镇的兵力只能拧成一股绳,才能让建虏忌惮,如果分兵的话,打击建虏的力量就会薄弱。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于朝鲜的后续决定,还要等朝廷的旨意才能进一步。

    最后,李来亨牢记自己的任务,就是牵制辽东建虏,把建虏牢牢地钉在辽东。而皮岛这边,是最适合的,一有动静,就能随时向辽东发起进攻。

    如此种种,明军就还都是驻扎在皮岛上。至于朝鲜那边,所有抱建虏大腿的官员,或者明军本身,或者由金福来的朝鲜义军前去修理了。

    整个岛上,名义上是大明控制,实际上暂时有地方自治,或者说是听令朝鲜义军。

    虽然如此,不过大明的夜不收还是有派出岛去打听消息。也获悉了一支建虏军队增援了镇江堡。建虏的意图,李来亨这边也能猜出来:建虏怕了!

    还真别说,如果建虏不派兵镇江堡的话,李来亨还真有打算攻打镇江堡,然后袭击建虏腹地。

    可谁知道,时间慢慢地过去,春暖花开之时,忽然就有急报上岛,说辽东建虏大举进攻朝鲜。

    “什么?”李来亨一听,便连忙问道,“具体详情?”

    夜不收马上回答道:“是爱新觉罗豪格统领,马军两千,步军六千,一路烧杀劫掠,完全的烧光,杀光,抢光,所过之处,鸡犬不留,如今攻向平壤方向,目前已近盐州!”

    听到这话,李来亨当即眉头一皱,对李过和高一功说道:“建虏在汉城被我们围歼了五千人马,而且朝鲜算是重新回到大明这边。他们要不报复,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是没想到,他们的报复竟然会这么疯狂!”

    李过听了,脸色沉重地点点头道:“是啊,所过之处,鸡犬不留,太狠了!看样子,他们是放弃了朝鲜,不打算再要了!”

    高一功撇了撇嘴,并没有说话。

    当初还是流贼的时候,裹挟当地百姓,虽然不是烧光,杀光,抢光,可也是导致当地再无一人。

    当然了,不管怎么样,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建虏的狠,那也确实是真的!当初自己到一地方杀的,那都是当地的豪强而已。

    他们正在说着话呢,又有人来了。

    在一名明军将士的带领下,金福来一身狼狈地冲进大堂,才过门槛呢,就“噗通”一声跪倒了,向大堂上的几位哭着禀告道:“各位大人,还请发兵救救我们朝鲜百姓吧!”

    看他这样子,李来亨连忙离开座位,上去扶起他说道:“有事好好说!”

    “那些建虏真不是人!”金福来站了起来,含泪继续控诉道,“入我朝鲜境内,见人就杀,不分男女老幼,见房子就烧,所过之处,全是废墟,还有一地的尸骨,真得太惨了!”

    李来亨和金福来打交道的时间也久了,了解这个人,见他如此神态,便知道建虏这次真得是超出了想象中的凶残。

    此时的他,也是动了气,当即冷笑一声道:“不到一万人马,也敢在朝鲜境内横冲直撞,真不把我东江军放在眼里了!”

    听到这话,李过立刻提醒道:“如今我军的实力已经暴露,建虏明知道这个情况,却还是领兵杀入朝鲜,肯定是有备而来,必须得提防有诈啊!”

    李来亨听了,当即点点头道:“义父放心,孩儿不会乱来的。”

    顿了顿,他又继续补充说道:“义父刚来辽东,可能对于建虏的情况不了解。那个领兵的豪格,性格暴躁,估计是听说朝鲜的建虏被我们都灭了,就说了些什么过激的话,才会有这事的发生!”

    说完之后,他看到李过皱着眉头,有点不解的样子,便又给李过解释道:“那豪格是已经死了的皇太极长子,但没当成建虏的皇帝,如今的摄政王里面也没有他,显然是被建虏内部的人给排挤了。说不定就是抓住了他的把柄,把他派出来报复朝鲜。指不定就存了打算,让这个豪格和我们东江军斗个两败俱伤!”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一般都是长子当太子,当皇帝的。这豪格被排挤掉,就有点不可想象。涉及到了建虏的内部权力争斗,按照李来亨的理解,好像也确实是有可能的。

    这么想着,李过便问李来亨道:“那你有什么打算?”

    听到这话,金福来便立刻盯着李来亨,一脸地期待。

    只见李来亨没有犹豫,只是冷笑一声道:“断其后路,逐步吃掉这块肥肉!”

    作为流贼出身的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硬拼的想法。更不用说,如今在朝鲜的这股建虏军力,肯定也是很强的。要不然,也不会明知东江军的兵力还敢杀入朝鲜的。

    此时,李过听到李来亨并没有盲目,便点点头不说话了。

    于是,就见李来亨转头看向金福来,立刻吩咐他道:“你立刻回去,坚壁清野,把百姓撤入山里,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带走,不要给建虏留下一丝半点。盯着这股建虏的动向,随时禀告。”

    “这些事情已经在做了!”金福来听了,连忙点头,然后问道,“大帅什么时候动手,在哪里动手?”

    李来亨听了,稍微想了下之后,才回答他道:“让这支建虏再深入朝鲜一点,就在平壤地界吧。”

    “好,那小人立刻回去做准备!”金福来听了,连忙答应一声,然后便抹了眼泪匆匆走了。

    而皮岛这边,也开始动员起来,做战争准备。

    ……………………

    几天之后,在一处朝鲜镇子上,到处都是金钱鼠尾,正在各个房子内外休整,拆着门板,烧着篝火,吃着抢来的东西。

    在镇子的一角,是来不及逃走的朝鲜百姓,在建虏的看押下,低声哭泣着。

    中军大帐内,有一人正在向主位上的建虏统帅豪格禀告道:“殿下,明军那边相信了,那李来亨亲口对小人说,会把战场选在平壤地界!”

    “好!”豪格一听,当即大声赞道,“做得不错!只要能灭了这支东江军,以后你就是朝鲜国王!”

    这跪着禀告的人,不是别人,就是金福来。

    建虏突然进攻朝鲜,手段残忍,很快便逼问出了金福来的下落,然后由白甲兵组成的先锋骑兵,直袭金福来所部,抓到了金福来。

    因为建虏大部队的烧杀劫掠,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掩盖住了这支白甲兵组成的先锋骑兵行动。

    在抓住了金福来之后,建虏这边就给出了承诺。只要金福来帮建虏做事,把明军从东江镇勾上岸,那建虏便会扶持金福来成为朝鲜国王。

    金福来要是不答应的话,肯定难逃一死。

    并且他其实也看清楚了,虽然朝鲜李氏王朝已经灭亡,但明国大概率也不会让他朝鲜国王的。如果所料没错的话,那个李来亨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意思,是明国要直接占了朝鲜。

    总之,不管怎么样,都轮不到他金福来。

    这么一比较之下,金福来便心动了。

    至于他以前的家人被建虏所杀,说真的,那是小事,相对于巨大的利益面前,反正女人多的是,小孩也随便生。

    类似这样的,不止是他,包括尚可喜其实也是。

    尚可喜一家原本和建虏是有血海深仇的,因此才在东江军这边抗击建虏。可到了后来,哪怕他全家上下几十口又被孔有德和耿仲明带着建虏屠了,最终他归顺了建虏,被封为智顺王之后,也是死心塌地的为建虏卖命了。

    这样的人,自古以来多的是,也不差金福来一个。

    为了保密期间,建虏反正在朝鲜大杀特杀,就把所有知情的人都杀了。以至于明军那边,压根就不知道金福来其实已经暗地里投靠了建虏。

    对于金福来来说,他表面上还是朝鲜义军首领,是和明军走在一起的。如果建虏最终没把明军怎么样,他也照样可以反悔。

    可要是建虏最终把东江军给灭了,那朝鲜这边就没有了明军,他当这个朝鲜国王,也就能安稳了。至于被建虏所杀的那些朝鲜人,就只能怪他们命不好了。

    于是,就这么的,在建虏和朝鲜人的勾结之下,一个针对大明东江军的阴谋便有了。而此时,李来亨这边却一点都不知道,还在为朝鲜百姓的命运而着急。

543 逃

    盛京,祖大寿出门,提笼架鸟,一如往日一般,去找人玩乐。

    没办法,因为他有逃跑的先科,因此建虏并不放心把他放出去领兵一方,一直闲居在盛京,并且身边的人,有不少建虏探子。

    之前这么养着他,是因为他外甥是宁远总兵吴三桂。山海关方向的关宁军,很多都和他有或近或远的关系。优待他,就是想要示好关宁军,拉拢关宁军。

    可是,这几年来形势突变,如今的关宁军早已不是原来的关宁军。因此,祖大寿的地位,日益下降。

    原本开会的时候,都会拉上他旁听,并且皇太极等人,还会有那种礼贤下士的姿态。哪怕他一个屁都不放,该摆得姿态一直都有。

    可是,到了如今,开会压根就不会通知他,待遇也陆续低了很多,就像养了一个闲人一样而已。

    祖大寿也乐得如此,每天都去找人玩乐,至少表面上,他好像是乐不思蜀,没有逃跑的意思了。

    然而,实际上,祖大寿不但偷偷派人往关内通风报信,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逃跑。

    这一日,他正出门呢,忽然,就听到了城外马蹄声隆隆。以他的经验一听便知,是大量骑军到达的动静。

    “又有什么情况?”祖大寿心中如此想着,便改了注意,去了个热闹的茶馆喝茶听消息去了。

    一如关内,每个地方都有一群闲人,爱八卦,还要显得自己消息很灵通的。

    祖大寿所选的这个茶馆内,就是这么一个爱显摆人的场所。

    “你们知道外面什么情况么,怎么来了这么多蒙古骑军?该不会又要和明国打大战了吧?”

    “肯定了,这么大的动静,肯定是要打大战,不和明国打,还能和谁打?北面的索伦人都已经被我大清给征服了!”

    “就算没征服,也不可能和索伦人打。我们大清北征索伦人,从来就没有要蒙古人参与过!”

    “可是,和明国打得话,怎么打?该不会进攻山海关吧?那可是天下第一关,明军重兵把守,又背靠关内,如何能打得下来?”

    “……”

    祖大寿一边听着,一边心中也在想着,直觉上,他一下便否决了听到的猜测。

    如今的两个摄政王又不是脑袋被门夹了,怎么可能集结蒙古人去打山海关!

    他正在猜时,就听到了有人开始显摆了。

    “你们不知道吧,蒙古人全都是一人双马地出动,就是要千里奇袭,打东江军去的!”

    “什么?打东江军,这怎么可能,难道蒙古人的马还能水上飘不成?”

    “你们连这消息都没听说?和硕肃亲王不是早已出征了么?就是要把东江军勾到岸上,然后蒙古人便换马不换人,直袭朝鲜,把东江军堵岸上,这不就结了!”

    “高,这一招高,那东江军肯定想不到蒙古人会参战吧?”

    “那肯定了,蒙古各部族都派人来了,都是他们头人的卫队,精锐来的,这一次看东江军还怎么跑!”

    “……”

    听到这话,祖大寿不由得担心了。

    大半辈子和这些人打交道的他,自然知道东江军的危险性有多高了。

    和建虏联盟的蒙古各部,其实都是差不多,有部分常备军的,这些就是蒙古各部族的精锐。装备精良,平时也不用放牧。不像那些普通牧民,不要说护甲了,就是箭头都可能不是铁的。

    东部蒙古部族的这些常备军联合出兵,估计得有几万,换马不换人,那真得一日夜便能赶很远的路。这种作战方式,最是让人防不胜防了。

    因为普通夜不收的查探范围,压根不可能查探到那么远。且就算查探到,估计也来不及回报,更不可能做出反应。

    当然了,这么大动干戈,代价也是很大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动机,那些蒙古部族虽然和建虏是盟友,但也不会出这么大的力气。

    想到这里,祖大寿便立刻联想了起来,这很可能和之前蒙古各部族的使者来访盛京有关系!

    不过因为他没有参与朝堂之上,所能知道的消息,都是像这样打听来的,更进一步的细节也就不知道了。

    “这一次,东江军危险了啊!”祖大寿在心中如此想着,眉头便皱了起来。

    他知道,花了这么大的代价,那建虏那边肯定是有把握,能把东江军勾到岸上去的。

    要是有可能,他当然是想给东江军通知下的。

    但是,身为久经沙场的将领,他当然也知道,这种背景之下,建虏绝对会在东边花大力气屏蔽消息。要想往东边送消息,绝对会非常困难。

    如果把消息送去山海关那边的话,等山海关再通知东江军那边,估计东江军的尸体都烂完了。

    对此,祖大寿也是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帮不上忙的。

    更不要说,他已经连续两次派出了心腹手下,去山海关那边报信。如今他的手下,已经没有可靠的人可以用了。

    这么想着,祖大寿的心情有点不好,也不想多待,便回府去了。

    盛京城内外,随着蒙古骑军的到来,也开始戒严起来了。并且,城中军队也有调动。

    总之,这一次的建虏,真得是大动干戈了。

    城外,还有蒙古骑军陆续到来,应该是离得远的部族,来得晚了一些。

    三天之后,就在清晨时分,忽然隆隆的马蹄声响起,并且逐渐地远去。

    祖大寿在自己府里都听得很清楚,他很明白,这是城外的蒙古骑军出发了。

    果然,随后盛京城的戒严解除。

    见此情况,祖大寿便又溜出去喝茶打听消息。

    不过这一次出去,他明显发现街上的情况有所不同。好像是建虏抽调了兵力,和蒙古骑军一起出动。因此,这盛京城内的防御,看似松懈了不少。

    茶馆内,有关眼前这局势的,自然也还是热门话题。

    “这一次,只要端掉了东江军,我们大清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对啊,先皇花了多少年的功夫,才把东江军给瓦解了。如今摄政王一战而定东江军,太厉害了!”

    “话可不能这么说,要没有先皇打下的底子,会有如今的大清?”

    “怎么就不能这么说了,摄政王睿亲王殿下的能力,那是有目共睹的。”

    “……”

    祖大寿听了一会,便觉得没意思了,又开始日常的争论,都是老调重弹了。

    不过他也听出来了,这次针对东江军的战事,应该是多尔衮主导的。

    回到府里,祖大寿开始静静地想着这事。

    朝廷比起以前要强大,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东江军哪怕被建虏给消灭了,只要有水师,回头便能重建东江军,建虏的这个算盘,依旧是打不响的。最多也就一两年的时间,可以让建虏没有后顾之忧而已。

    可怜那些蒙古部族,依旧还是用老眼光在看朝廷,还和建虏走得这么近,真是脑子被马踢了。

    别的不说,光是朝廷官军现在已经按时发放军饷,就足以证明如今的朝廷官军非是吴下阿蒙了!

    之前的宁远战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想到这,祖大寿不由得眼睛一亮:对啊,朝廷不是在关宁军这个方向,还有两万左右的骑军么?

    如今那些蒙古部族的精锐都跑到朝鲜去打东江军,家里正空虚着,如果朝廷的骑军出关……

    “啪”地一声,祖大寿猛地拍了自己的大腿,发出一声响,可他自己却压根不觉得疼。

    神情兴奋,继续在那想着:“如果把这个消息传回关内,大军出动,横扫东部蒙古草原的话,那些和建虏结盟的蒙古部族绝对会实力大损。而他们的实力大损,这也就意味着建虏的实力大损!”

    “这份功劳,可是一份大功劳啊!”祖大寿这么想着,便有点坐不住了。

    不过他的手中,已经没有可靠的人去送信。

    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他自己冒险一举。

    要么从此逃回大明,要么被建虏抓住。不过建虏估计不会再这么好相处,很可能会被杀了。

    考虑了半天,祖大寿想起如今的局势,所有的建虏,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朝鲜那边即将开始的围剿东江军的事情上。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他这些年来的表现,也让建虏放松了警惕,确实是有逃跑的机会了。

    之前不跑,是因为没有把握,有手下心腹可以用,他就不想冒险。

    可如今,手下心腹已经没有,带着这么重大的消息逃回去,就是大功一件。

    再三衡量之下,祖大寿便做出了决定:逃!

    他已经有过一次成功逃回大明的经验,而且他本身就是辽东人,对于辽东这边都很熟悉。谋定而后动之下,便立刻开始了准备。

    此时的多尔衮脑海中,压根就没想着祖大寿这个降官,而是在想其他几个汉官。

    这都过去了半年左右,他派往关内的三拨人,竟然都没有传回消息,这让他很是恼火。

    对于关内的消息缺失,是多尔衮认为对阵明军失利的最大不利因素。

    尚可喜,耿继茂,夏承德,你们究竟在干什么?

544 祖大寿在此

    每日坚持更新真得不容易,兼职情况下差不多日万,就更不容易了。

    生病,工作忙,家里是多等等,全都还是要码字更新。

    冬天时候,闹钟响的时候天还黑,再不想起来也还是要起来码字。

    之所以能这么坚持着,真得全凭正版读者的支持!

    如今起点的赠币算钱,只要签到,或者看下广告,就能有钱看正版书了。

    如果真得喜欢我这本书的话,还请来起点支持一下正版,谢谢!

    “啊呀!”

    张明伟拍拍摔疼的屁股,从地上爬起来一看,顿时傻眼了。

    自己不是爬山的时候脚一滑,摔了一下么?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一眨眼就到了一个好像宫殿一样的房子里了?见鬼了么!

    有点惊慌之下,张明伟立刻打量四周,转头一看,顿时吓了一跳。

    就见他面前几米远的地方,有两个人正盯着他,全是目瞪口呆的样子。

    张明伟下意识地做出防备姿势,看着那两人,大声问道:“你们是谁?”

    问完之后,他就有点纳闷了。

    这两人穿着很奇怪:一个穿着明朝皇帝衣裳;另外一个则是明朝宦官打扮。穿大红绯袍的,品级不低,应该能称之为太监了。

    之所以一眼就认出来,是因为张明伟是写明末穿越小说的专业户,资料查得多,当然能认出来了。

    其中那个穿皇帝衣裳的,眼睛红红的,好像刚才在哭鼻子。

    真是无语,看样子都三十多岁了,不对,好像四十岁都有,这么大的一个男人,竟然还哭成这样,也是够可以的!

    张明伟比较心大,换好听点的说词,就是比较沉稳。看到有人之后,竟然不慌了。

    正在这时,那个皇帝打扮的人好像回过神了,脸上马上露出惊喜之色,带有浓重地方的口音问张明伟道:“你是神仙么?是上天派来帮朕的么?”

    他边上那个太监模样的人,此时也回过神来,立刻就做出了防备姿势,似乎想去护着那“皇帝”,不过听到了他的话之后,稍微犹豫了下,就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但是,这“太监”还是紧贴着那“皇帝”,好像随时要出手保护,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

    张明伟稍微回味了下“皇帝”的话,就大概听明白这人说得话。

    突然之间,自己从爬山变成了在宫殿里,太诡异了!又有两个穿着明朝衣裳的人,从他们的神态气质上看,似乎也和现代人有区别。

    基于职业的敏感,他下意识地问道:“你是明朝皇帝?这是什么年间?”

    写多了明穿文,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感觉自己应该是遭遇了传说中的穿越。

    “皇帝”听了后,似乎也是稍微迟钝了下才明白张明伟的意思,然后才回答道:“朕正是大明皇帝,如今已经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一!”

    回答了之后,他的表情就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满脸期待地再次问道:“你是上天派来帮朕的神仙么?”

    后面这句话,张明伟直接忽视了。此时的他,脑袋轰鸣,完全傻在哪里了。

    真得是穿越么?还穿越到了明末崇祯十五年三月初一?甚至还好死不死地,就穿到了崇祯皇帝的面前?

    等等,崇祯十五年三月初一,这个时间点,好像是明军和建虏决战的松山之战已经打完,大明集结起来的最后能战之主力军队,在此战中全军覆没了!

    想到这里,张明伟立刻就联想起来,眼前这个应该是崇祯皇帝的人眼睛红红的,该不会就是感觉到了亡国之危在哭鼻子吧?难怪这大殿内没有看到内侍宫女,就他们两人。

    然后他看到自己突然出现,就以为是神仙,一开口就求着自己帮他,这好像也符合走投无路人的思维!

    想着这些,张明伟真得有点傻眼了:自己写多了崇祯,这是遭报应,真穿崇祯这里来了?

    “请问,您是上天派来帮朕的神仙么?”正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带着期望之色,再次重复确认道。

    张明伟回过神来,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眼,再次感受了下这个人的外貌衣着,还有边上那个太监,真觉得不是现代人!

    然后他又环视了下周围,一张御案上,堆满了奏章。甚至地上都还丢着一份,从散开着奏章上看,也是古代的书写格式。再看大殿内其他,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感觉是回到了古代。

    “陛下问你话呢!”看张明伟在东张西望的,那个“太监”终于忍不住提醒了一句。不过语气上还是带着一点尊敬,或者还有惧怕的意思。

    听到这话,张明伟转头看向他。这个嗓音非常特别,不是正常人的腔调,难道真是没卵的人才会发出的这种腔调?

    现代社会,是不可能存在没卵的人。大概率是在古代,才有没卵的人。

    如此种种,都表明了一种情况。

    写多了穿越之后还真穿越了啊!张明伟心中非常无语的同时,转头看回“崇祯皇帝”脸上。

    他是理科生,平时考虑事情也比较全面。此时的他,想到了一种可能,还想再确认下情况。

    毕竟已经有好些穿越网文有写过,主角穿越到的古代世界并不是熟知的世界。因此,他就问眼前这人道:“崇祯十五年三月初一,那么是不是塔山之战已经败了?洪承畴所部明军主力全军覆没了?”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感觉神仙是在核对情况,不由得大喜,连忙激动地点头道:“对对对,朕刚收到塔山战败的消息!”

    张明伟得到确认,却是心中一凉,大明能战之军真完蛋了啊!

    不过他还是不甘心,便又确认道:“现在是不是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已势大不可制?还有前一个皇帝是天启皇帝,有魏忠贤权势滔天,号称九千岁,然后再之前……”

    一口气,他把崇祯到万历的大事都说了下,以此来确认这个位面到底是不是自己熟悉的那段历史?

    “崇祯皇帝”认真听着,每一个问题,他都用力点头。他的每一次点头,张明伟的心中就多一下“咯噔”。

    等到了后来,张明伟就不问了。因为他已经可以肯定,他是真穿越了,而且确实穿越到了他所熟悉的那个崇祯十五年三月份,离大明灭亡也就只有两年时间了。

    他正想着,眼前这人,也就是崇祯皇帝,几次得不到“神仙”的肯定答复,已经有点忐忑,用那种非常殷切地期待神情,第三次确认道:“请问,您是上天派来帮朕的神仙么?”

    这一次,听到这话之后,张明伟就开始认真地考虑起这个问题了。

    他是一个历史穿越作者,人称“明末专业户”,更贴切一点叫“崇祯专业户”,专门写明末穿越历史的。也是如此,他对于明末历史,真没少查资料,因此才对这段历史了解得比较清楚。

    之所以张明伟就逮着崇祯时期写,是因为明末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遗憾的一段历史。

    在这段时间内,天灾人祸,兵灾连连,易子而食,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华夏大地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伤痛。

    更为关键的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西方崛起,超越华夏不说,还把华夏踩到了脚底,瓜分华夏。哪怕后辈子孙自强自立,奋起直追,也一直遭受西方列强的联手打压。

    华夏的后世子孙,真得太不容易了!

    如果能在明末这个时候改变历史,那么一切都将不一样!

    而之所以一直写崇祯,也是张明伟认为,崇祯皇帝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并能持之以恒地付之行动的皇帝。

    崇祯皇帝的勤勉,他自认是做不到的。也是因此,他佩服崇祯皇帝的勤勉。只是很可惜地是,崇祯皇帝努力了,但却没有成功!

    没有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大明王朝积重难返,也有崇祯皇帝的错误抉择。总之,明末的历史,有太多的遗憾了!

    因此,张明伟想帮崇祯皇帝,改下那句话: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变为:努力了,就应该得到回报!

    在后世,比较公认的一个说法,崇祯十五年,特别是塔山之战,明军主力全军覆没之后,大明就已经注定亡国了。

    但是,张明伟通过查资料发现,并不一定!如果用后世的眼光来主导这段历史的话,未必没有救!

    想到这里,张明伟忽然一惊,该不会老天爷让自己穿越到了明末,还穿越到了崇祯皇帝面前,就是让自己有这么一个机会来改变历史上的那么多遗憾吧?

    只见张明伟手中拿起一个小的号角,凑在嘴边,大声宣布道:“陛下有旨,八大晋商身为明人,却资敌叛国,等同谋逆,诛九族!”

    这个处罚,基本上是在所有人的预料之内。不过,兴国公接下来所说,却是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大明如今天下大乱,死伤军民几万万之多,多少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545 凭国力说话

    每日坚持更新真得不容易,兼职情况下差不多日万,就更不容易了。

    生病,工作忙,家里是多等等,全都还是要码字更新。

    冬天时候,闹钟响的时候天还黑,再不想起来也还是要起来码字。

    之所以能这么坚持着,真得全凭正版读者的支持!

    如今起点的赠币算钱,只要签到,或者看下广告,就能有钱看正版书了。

    如果真得喜欢我这本书的话,还请来起点支持一下正版,谢谢!

    忠烈祠中,有卢象升、孙承宗、曹变蛟、杨国柱等等,全都是为抗虏而殉国。向他们这些大明忠烈跪下忏悔,本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听到这话之后,也不知道是谁大喊了一声“吾皇万岁”!其他百姓听了,正不知道怎么样来表达对这个朝廷旨意的拥戴,这一听之下,便纷纷跟着喊了起来“吾皇万岁”!

    午门广场这边,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头,远处的人虽然听不清到底说了什么。可站在前面的人都在大喊“吾皇万岁”,他们自然也就跟着大喊了起来。

    于是,京师上空,回想着震耳欲聋,几乎传遍全城的“吾皇万岁”喊声。

    这么大的声势,让坐在后面看着的崇祯皇帝,虽然脸色似乎没什么变化,可实际在心中却是乐开了花,非常享受这种万民敬仰的场景。

    想想以前,都到了下罪己诏,要向天下人承认自己有错的地步,而如今,先生出现才这么一点事件,却一举扭转了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印象。

    想到这些,崇祯皇帝不由得注视着张明伟的背影,心中非常地感激!

    张明伟自然没去管背后的崇祯皇帝此时在想什么,等喊“吾皇万岁”的声音落了之后,便又大选宣布道:“第二,为防人心之贪得无厌,为钱财数典忘祖,出卖好友,出卖同胞,出卖大明,谋财害命,再出这八大晋商似的奸人,朝廷将对大富商征收额外赋税!”

    这其实是后世阶梯型征税的雏形,在古代其实是没有这个概念,一般来说是行不通的。

    可是,此次借助晋商通虏案顺势推出来,却又显得合情合理了。

    虽然商人这个阶层在明末时候已经是位居人上,但在之前,却是位于士农工商的最后一位的。这也就是说,打击商人是有舆论基础在的。

    商人天生就是低买高卖,追逐利润,这一点,也是人所皆知的事情。为了赚大钱,不择手段,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比如这晋商通虏,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朝廷针对这个情况,要限制大富商,限制有些人不择手段搂更多的钱,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是绝对拥护的。

    说得难听点,仇富的心理,很多人都有。更不用说,此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了。

    对于朝廷的这个闻所未闻的政策,大商人肯定是要反对的。但是,此时的他们,根本就没有话语权。能积累远超他人财富的,绝对不会是安分守己,合情合理赚来的钱。谁敢反对,那就等于是当出头鸟,等着厂卫上门来查了。

    大商人反对的方法,也只有通过他们在朝堂上的代理人反对;又或者,通过民间舆论来间接反对。可是,如今有这人神共愤的八大晋商的例子在,可谓事实胜于雄辩,至少在晋商通虏案这个事情过去之前,或者说在这一代被晋商祸害的人死之前,任何的反对都是无力的。

    商人这个阶层不能没有,但是,顶尖的大富商却不能有。

    若是人人都以大富商为目标,追逐钱财,人心向钱,便会世风日下,坏得不止是国家,还有民族。

    另外,大富商到了钱财只是一个数字之后,必然会转而追寻其他方面,比如权力。有无数金钱为底子的他们,必然会让其他人难以抵抗。

    把控权力之下,钱更能生钱,又进一步会把控权力。这就等于杜绝了其他阶层的向上之路。不但如此,他们的利益,绝对和普通百姓的利益不一致,这又将是一个民苦的开始。

    用后世的话来说,当生产资料高度不均衡,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时,就是乱世的开始。明末这个情况,其实就是。财富不均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土地兼并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此时,听到兴国公说要对大富商征收额外的赋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都还沉浸在八大晋商的事情中,自然就觉得这个法子是极好的。也不知道是谁又先喊出了“吾皇万岁”声音。

    没有意外,其他百姓也纷纷跟着喊出了“吾皇万岁”。京师上空,再次回荡着这震耳欲聋的响声。

    崇祯皇帝很满意,心中忽然决定,以后是不是该这样多来几次?

    而张明伟也知道,今天的主角不是自己,便很识相地在宣布完这两个事情之后,便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接下来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崇祯皇帝起驾回宫,八大晋商就在午门外千刀万剐。那些恨死了八大晋商通虏的百姓,纷纷抢他们的血肉。

    ………………

    朝堂上,开始为如何定义大富商,如何征税,征多少税这个事情开始讨论;而在民间,当然也是在热议今天的事情。其中,就有包括这个闻所未闻的事情。

    大部分人,是没有当场听清兴国公宣布的事情,因此,很多人都是在问情况。很自然地,各处人群聚集的地方,比如客栈酒楼,茶馆食铺等等,就全都是讨论的人了。

    这不,在一处客栈大堂,这里就和其他地方一样非常地热闹。

    “今天真是痛快,太痛快了!”

    “是啊,总算告慰了下我爹娘在天之灵!”

    “咦,吴兄,你怎么闷闷不乐的?哦,我知道了,你是担心朝廷会向你额外征税?”

    “朝廷不是没公布什么样的算大富商么?小弟辛苦多年,如今日子才算是好过了一点……”

    “呵呵呵,你算哪门子的大富商?天下最有名的富商,晋商是,徽商也是,还有那些大盐商吧,他们才有资格闷闷不乐,你算个啥?”

    “……”

    或者是边上的人听到了他们这一桌的对话,就听有人开始插嘴的了。

    “俗话说无商不奸,要我说啊,就该狠狠地收拾他们,最好把他们的家财都抄了充公!”

    “你这话可不能这么说,如果不是我等从外面贩卖过来粮食,你以为京师能产粮么,你吃什么,我们就是赚点辛苦钱而已!我们也付出了汗水的好不好?”

    “又没说你,大富商,听到没有,大富商啊,你还不够格!”

    “好了好了,吴兄的人品我们还是信得过的。话说,这个规定以前从未有过,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

    “还能是谁,肯定是兴国公了!”

    “……”

    听到这话,角落里的一桌子人,似乎对兴国公非常感兴趣,其中一人便连忙插嘴问道:“你怎么知道是兴国公?”

    说话的那人一听有人捧场,转头一看,便笑着说道:“是刚来京师的吧?那就怪不得了。我就跟你说,京师这边只要出了新鲜事,就肯定和兴国公有关!”

    他这么一说,那一桌的人就更感兴趣,甚至还好爽地让小二加菜请客,然后便如愿地听到了详细的兴国公事迹。

    晚上,这一伙人回到房间内后不但没有睡,反而又聚在一个房间里说话。更为奇怪的是,其中有人还在门口看着,显然不愿意被别人听到他们的谈话。

    “从这几天打听到的情况看,虽然确实不少人在说兴国公是个好官,清官,能为民做主。可是,似乎他也只有不断地抄家一个手段。”

    “那些晋商确实该抄家,可不是有人说了,也只有兴国公才能想出来,借着这个机会又要向其他有钱人开刀。要是兴国公真是这样一个人,必定是不可能长久的!”

    “是啊,大哥也是怕这点,要不我们还是算了,让大哥息了念头?”

    这些人说到这里,最终都看向其中一个更儒雅一些的人。

    只见这人环视周围这些同伴,和每个人的眼睛都对视了一眼,随后看向他对面那个高大健壮的汉子说道:“大哥的心愿,你们不是不知道。且再看看吧?”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默然。很显然,他们认可这个话。

    不过在沉默了一会之后,壮汉还是皱着眉头说道:“之前就有传言说他是清官,活菩萨,因此大哥和军师都说值得一试,我们便来了。到了京师之后,打听之下他确实帮了难民,还把钱都捐出来,是个清官、好官,这一点确实没错。”

    说到这里,他明显有点担心地说道:“看国公这手段,就只知道抄家问斩,虽然是杀贪官污吏和奸商,该!可是,我们在朝廷的眼里是反贼啊!万一把我们也咔嚓了怎么办?就算没有,他得罪的人多了去,别是明天被别人给抄家问斩,反而牵连到我们怎么办?”

546 建虏无敌时代(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40/110)

    既然如此,朝鲜那边真正设省,就要等辽东建虏被灭之后才稳妥了,不过准备工作可以先建起来。

    这么想着,张明伟便又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接下来需要收集下磁铁,有大用!”

    是时候,发明电了!

    不过之前建立的金融体系不能失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得给他们上课。

    说起来,还是这个时代的人才太少,准确地说,是懂金融的人才太少。京师这边要先真正运转起来,然后再派这边所谓的熟手去南京。毕竟离得太远,自己就没法随时指点了。

    等到这个事情全部走上正轨之后,自己就能脱身出来,开始电磁感应实验。

    ………………

    几乎与此同时,在辽东镇江堡这边,一名身穿破破烂烂的人,不是金钱鼠尾的人,被一个金钱鼠尾带进了衙门。

    一进大堂,这人就“噗通”一声,立刻跪倒在地,大声说道:“小人金贵到叩见大清和硕英亲王殿下!”

    带着朝鲜浓浓口音的大明官话,坐在主位上的阿济格听不大懂,便转头看向坐在一侧的洪承畴。

    原本洪承畴一直是站着议事的,但是,因为眼下正在进行的这件事情,就是洪承畴想出来的,得到了多尔衮很大的重视,也让阿济格刮目相看,因此便给了他座位。

    此时,看到阿济格看过去,洪承畴便连忙点头回应一下,然后转头看向那个金贵到,和蔼着问道:“你就是朝鲜国王金福来的胞弟?”

    之前就考虑到,如果豪格那边派兵赶回来报信的话,不一定能成。因为东江军那边不会不考虑这点,很有可能会拦截大清军队派回来的人。

    因此,洪承畴从一开始的计划中,就和金福来说好了。不管顺利与否,只要东江军上岸,就由金福来派他兄弟来报信,这样才是最稳妥之举。

    因为东江军那边,压根不可能想到,朝鲜如今正被大清军队大杀特杀之下,还有朝鲜人会向大清军队告密。

    “正是小人!”金贵到一听这个称呼,顿时那眼角都笑开了,何曾想到,他们金家竟然也会有当国王的这一天,他连忙回答道,“小人奉家兄之命前来禀告,东江军已经上钩,如今正把大清军队围在平壤城内,就等大清这边出兵了!”

    “好!”洪承畴一听大喜,便连忙转头对阿济格禀告道:“殿下,按奴才之前所预估的一样,东江军已经上钩,把和硕肃亲王围在了平壤,可以动手了!”

    阿济格一听,顿时大喜,按照事先的计划,他连忙下令,给在后方驻扎的蒙古军队发消息。而他本人,也立刻袖手转入后堂,赶紧去准备了。

    眼看着有一场大捷,他不可能就这么看着,当然要参与其中,捞取军功和威望才行。

    要不然,那就是真傻子了!

    金贵到看到阿济格什么话都不说,就转入后堂去了,顿时,有点傻眼,就感觉他这个朝鲜国王的弟弟,怎么的,也是一个王来的吧,竟然如此不受重视,直接无视了?

    洪承畴看到这一幕,心中一声冷笑,不过表面上,还是露出笑容,站起来走过去,扶起他说道:“殿下事情太忙,请勿见怪!以后朝鲜这边,还需仰仗你们金家呢!”

    听到这话,金贵到的心情便立刻好了起来。

    他是知道洪承畴身份的,这位可是原来的大明高官,就算原来的朝鲜国王见到他,那都是要非常客气的。可如今,他却对自己非常客气。

    金贵到想到这些,心情会不好就怪了!

    他这边,报信完了之后就会留在镇江堡,并不需要他带路。

    有关鸭绿江边到平壤的地形,建虏自己就有熟悉的人。留他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防止他说谎,留作人质。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暴露他。

    只用了不到半日时间,镇江堡这边,就听到了隆隆的马蹄声,千军万马所带来的声响,一如雷声震天动地,这让平时很少看到大规模骑军的金贵到,那是看得瞠目结舌。

    就见一队队精锐的蒙古人,一人双马,呼啸着从镇江堡城外而过,往鸭绿江方向过去。

    之前的时候,他看到东江骑军,就觉得这已经是最多的骑军了。可没想到,如今在大清这边,竟然看到了多几倍的骑军,而且还是一人双马的配置,真是看傻了眼。

    虽然建虏早已有准备,但是,这么多的骑军过鸭绿江还是花了不少功夫。

    在鸭绿江朝鲜一侧的山头上,其实一直有明军夜不收在监视。

    之前金贵到过去的时候,因为动静太小,没有察觉。可如今大规模的骑军动静,却一下惊到了监视辽东这边的明军夜不收。

    “果然不出李过将军所料,建虏还有后手!”明军夜不收心中大惊,连忙快马回报。

    不过有一点是之前谁也没有料到的,就是建虏这边出动的骑军,高达几万人不说,还都是一人双马。这个机动能力,太强了!

    ………………

    平壤这边,李来亨领着东江军主力悄然上岸,利用骑军远多于建虏的优势,机动作战,在一开始的时候,突袭了烧杀劫掠中的建虏,杀伤了大概一千人左右。

    随后,这支建虏就抱团一起,且战且退,退到了附近的平壤城内。

    原本李来亨是想趁着建虏在移动过程中,寻找战机,一举击溃这支建虏军队。

    但是,这支建虏军队确实精锐,丝毫不露破绽,且战力很强,人数相同之下的对战,明军这边甚至都有点吃亏。

    李来亨不想和这支建虏军队把兵力都耗掉了,毕竟东江军这边,要想补充兵力太难了。另外,他的麾下,很多都是多年的老兄弟,他也不想拿他们的命去耗建虏的命。因此,就这么的,被建虏退到了平壤城内。

    此时的平壤城,其实已经破败不堪,当然,这就是建虏自己造孽造的。李来亨有把握,把建虏围在这里,十天半月之后,耗尽了建虏的粮草,在他们想突围的时候,给予他们重创。

    为此,就在平壤城外修筑起工事,以便在建虏突围之时,能给他们最大的杀伤。

    “大帅真是太厉害了!”金福来就在李来亨的身边,满脸笑容地对李来亨说道,“从来没想到,建虏也有今日,被我们围着打!这里面,可有爱新觉罗家的,还是以前建虏皇帝的长子!报去京师的话,大帅指不定就是侯爵了!”

    李来亨听了,心中也是高兴。朝廷对建虏的战事以来,从未有过击杀或者俘虏这么高级别的建虏。如果这一战中,自己真的做到了,那绝对是一份大功!

    不过他毕竟当了好些年的东江总兵,独当一面多了,虽然年轻,城府却也有一些,并没有因此就眉开眼笑,只是看着在修筑工事的朝鲜义兵,淡淡地说道:“在天兵面前,迟早要光复辽东,区区一个建虏亲王又算得了什么!”

    “那是,那是!”金福来听了,连声回应,一脸高兴的样子。

    实际上,在他的内心确是冷笑一声:你们明国是怎么丢了辽东,心里就没个数么?真要那么厉害,这次为什么就不敢和大清军队正面厮杀,又搞偷袭的一套?还不是实力不如人家!

    总之,别嘴上说得好听,你先过了眼前这一关再说吧!

    金福来正这么想着,就又听到李来亨在那感慨道:“大军临出发前,收到了朝廷发来的消息,兴国公领兵收复了宁远,灭了三万建虏,活捉了镶白旗固山额真图尔格,大捷啊!”

    听到这话,金福来顿时就傻眼了。

    明军灭了三万多建虏?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三万多建虏,已经是能没整个朝鲜了!

    这么想着,他便下意识地说道:“这怎么可能?这不可能!”

    虽然东江军也灭了五千建虏,可这是突袭,又是以多打少。并且兵力增加,三万建虏的战力和五千建虏的战力,并不是兵力增加这么简单的。

    总之,金福来真得难以置信!

    如果是真的话,指不定明军将来还真有一天能光复辽东。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李来亨听了,也是感慨地说道:“刚一听说时,也确实难以置信。但是,是兴国公领兵,那就是真的了。”

    想当年,谁能想到关内之乱会迅速平息?谁能想到,他们这些流贼会有朝一日为朝廷效力?

    这些在以前根本难以想象的事情,可在兴国公的努力之下,就都实现了!

    朝廷一下多了多少精锐人马,关内又不乱,再对付建虏,又有什么道理不可能打胜仗呢!

    真要说起来,汉城之战,也是兴国公首功,正是因为这边多了五千骑军,还有粮草物资的支援,才有这一场大捷!

    想到这里,李来亨感觉心中更多了一分信心。建虏无敌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么想着,他看到金福来的神情似乎有点不对!听到这消息,怎么就哭丧着脸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664/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作者:叫天所写的《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为转载作品,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介绍:
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怎么办?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