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这个捕快不正经TXT下载这个捕快不正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这个捕快不正经全文阅读

作者:棒子头宁冲     这个捕快不正经txt下载     这个捕快不正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0023章 元何以灭

    有句俗语叫:王八看绿豆对眼了。

    虽然有些粗俗,但是话糙理不糙,用来形容郑长生和方克勤此时的心情,那是在合适不过了。

    一个是博学鸿儒旁征博引,一个是稚子顽童博闻强记。

    一问一答之下,尽显国学风流。

    方克勤着实惊讶坏了,才多大点的孩子啊。竟然有如此的见地,他都不敢想象,这么一个小脑袋瓜子怎么会容下这么多的东西。

    自己的儿子方孝孺十来岁了,又是在自己亲身教导之下,可是跟这孩子比起来简直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那有点夸张,可是真的跟郑长生没得比。

    尤其是当他问到元何以灭时,郑长生的回答让他惊掉了眼球。

    其实他是看在儒学方面难不倒郑长生,这让他感觉很没面子,于是就抛出自己当年的得意之作来。

    当年他就是凭借着乡试一篇文章直指元朝之弊,而一举成名的。

    他出这一问的目的,就是要看郑长生活学活用的本事,要知道这可不单纯的是考校学问了,这事关治国理政,这关乎到个人的修为,关乎到眼界的高低,关乎到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人才的问题了。

    大多数读书人只知道,之乎者也,你和他谈起来圣人治学,儒家之道,他可以给你侃侃而谈三日不休。

    可是谈到治国理政,谈到民生福祉,他绝对会哑口无言。

    这就是现状,这就是目前读书人的常态。

    可是就是这样,国家的抡才大典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拔这些人为官。

    你说这样的人,能治理好一地百姓吗?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吗?

    这也是他所深深厌恶的,朝廷曾征召他入朝为官,可是说实在的,他真的很不屑于跟这样的庸人为伍。

    今日也借着考校郑长生的机会,他可以在指点之时直抒胸臆一吐为快。

    多年来,他内心的愤懑和忧国忧民的思虑,压在胸口如同千钧巨石,使得他喘不过气来。

    本来按照他的设想,郑长生无论如何也回答不上来的。

    这简单的一句“元何以灭”,里面包含的内容太多,太多了,绝非一般的学子能言明的。

    别说是一个孩子了,就算是国子监里的太学生,也未必能说的清楚。

    可是,就这么一个孩子,才四岁多一点的孩子,竟然侃侃而谈,直指元朝时政的利弊,着实的吓了他一跳。

    他现在心中,砰砰的激烈跳动,也幸亏他没有心脏病,如果是有的话,恐怕已经突然发作,命归黄泉了。

    郑长生开口太吓人了,简直是细思极恐。

    就算是八十老翁,饱学大儒也未必能有如此之论调啊!

    “元朝之所以短命而亡,主要的问题是在于一个重要的问题上摇摆不定,那就是到底走什么路线的问题。

    元朝的创立者忽必烈,是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所以,在他当政的期间内,政治形势还算是相对的稳定。

    忽必烈是一个蒙古族人,虽然是靠着马上得天下的,但是他对汉文化极为的推崇,元朝的国号就取自《易经.乾篇》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

    不过他去世之后,元朝的统治者,就在路线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一派坚持以蒙古为基础的政策,奉行蒙古族为上,其他种族为劣的观点,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尤其是压榨汉人。

    另一派则是认为应该延续忽必烈的路线方针,以中国广大的汉人为基础,采用儒家治国的策略。

    这两个派系从在朝堂上的争论不休,发展到了兵戎相见,互相残杀。

    忽必烈去世的短短三十九年的时间内,换了九个皇帝,就可见朝堂争斗何其之严重。

    中央政局的极度不稳定,就为元朝的覆灭埋下了祸端,导致了元朝总体实力的衰落。

    后来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呈现星火燎原之势态,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元朝的统治者,还在为路线的纷争而内斗消耗着。

    严重的内斗消耗,使得当年不可一世,横扫天下的蒙元铁骑已经变的不堪一击了。”

    就算是方克勤自己,当年也只不过是从为政、为民方面去陈诉各种利弊得失,可是郑长生这孩子,竟然从根本上,从宏观上发表论述,直击要害,一语中的。

    现在想来,犹自震撼不已,甚至都有点心惊胆战的意思。

    方克勤目瞪口呆,久久的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很想哭,很想大声疾呼,很想一把搂过这孩子狂谈上三天三夜不眠不休。

    知己,这绝对的是自己的知己。

    他这一年来不断的思考着治国驭民之方略,可是总不得窥其门径,这也是他断然拒绝朝廷征召的最主要的原因。

    一个为政者,不能为民谋福利,不能为国之建设发观点,提意见,那还不如不踏入朝堂。

    郑长生的一席话,就如同拨云见日般的,惊醒梦中之人。

    为政者,当从宏观思维去看待问题,是他最大的收获。

    给他启发者,给他引路者,面前四岁稚子顽童也!

    夫子陆繁手捻须髯是呆立当场,如同石化一般。

    这论调也太惊世骇俗了吧?试问当世为政之大儒,治国之能手,谁能有如此宏大之见解?

    他和方克勤两人面面相觑,久不能言。

    李秀英虽然听的一知半解,可是知道儿子今日是着实超长发挥了。

    夫子和方先生都哑口无言的,这肯定是被儿子的论调给吸引了,我儿真好样的!

    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郑长生的想法,既然说了那就说个透彻,省的你们听不明白。老子这观点可是后世的史学家归纳总结出来的。

    要是还不能惊艳到你们,那老子的史书算是白读了。

    不过现在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他的这个论调观点是何处得来的?

    别说是方克勤和夫子陆繁不相信这是自己悟到的,就连自己都不能相信。

    你见过谁家的四岁的孩童,就能一语论述一个王朝的兴衰史的?

第0024章 天助我也

    草堂内一片寂静,昏黄的油灯在微风中摇曳着,气氛有点肃然。

    夫子陆繁终于回过神来,疑惑的问道:“生哥儿如此论述,老夫还是头一次听说,这可是你所得?”

    呼......方克勤心里长出一口气,还是夫子反应的比较快。

    这等惊世骇俗的论述,怎么可能出自于一个孩子之手呢?

    定是有高人指点,他一度都有点怀疑这是夫子陆繁,为了让这孩子在自己面前留下深刻印象,故意而为之。

    这等犀利的眼光,也只有像陆繁这样的大儒才能做到。

    可是郑长生的回答,让他又一次大跌眼镜。

    “回禀夫子,这论述是学生在先祖笔记中看到的。”还是赶紧甩锅吧,如果坚持己见,那风头可出大了。

    刚才他率性而为,一时谈性大发,口不择言,竟然拿出后世史学家总结出来的论述,应对方克勤,可是回头想来是惊出一身的冷汗。

    夫子点头,“哦,原来如此!”

    我说嘛,一个孩子怎么能有这如刀的史笔?句句诛心,直陈源头之害,观笔法语气也不是稚子顽童所能及的。

    可是他忽然脑海中一转,不对呀!

    这孩子的所读之书,都是老族长送给他的啊,据说连他都没见过这位先祖的面,这论起来怎么着也得五十年前的了吧?

    可是五十年前的人,任你有通天的本事,你是如何能预料到五十年后发生的事情呢?

    别忘了,现在可是洪武元年。

    可是看着郑长生那张人畜无害的脸,忽闪着两只清澈的大眼睛,他心里又犹豫了。

    看这孩子不像是说谎,莫非这位郑家的先祖是一位隐士大能?

    对,也只有这一个解释了。能够单从频繁的更换皇帝,这一苗头,就能预言到一个王朝的兴衰,这本事可大了去了。

    只可惜,无缘一见,真乃平生之憾事尔。

    不过能够一览这位隐士大能的遗作,也算是平生一大快事啊。

    等会儿,老夫一定要把生哥儿所读之书,借来一阅方可。

    不过,这年头的人一般都敝帚自珍,有点好东西都掖着藏着的。

    像自己的读书笔记,不也是只允许陆家子孙阅读,不让外传乱借吗?

    尤其这是人家先人传下来的文牍典籍,会借给自己吗?他心里有点犹豫,有点彷徨,实在是不知如何开口。

    不过他内心之痒是在难熬的很,这就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天性,尽管是大儒也不能免俗。

    一旦见了有比自己强的论著,那是非要一睹为快不可,否则是吃不下饭,谁不着觉。

    哪像现在的人,求知欲都弱爆了。

    他所想的,也正是方克勤所想的。

    此刻方克勤的心里七上八下的,他也不知道如何开这个口。

    李秀英此刻有一种扬眉吐气的赶脚,我儿真是好样的,夫子和方先生都震到了。

    儿子所读之书,她当然知道。

    这是郑家的先祖留下来的,老族长亲自交到儿子手里,嘱咐要好生的照管,好生的读书。

    儿子整日里手不释卷,认真研读,从未荒废过一日,能有今天震到两位大儒的成绩,那也是应当应分的。

    在她朴素的意识里,认为只要读书,是什么都可以知道的,书里面什么都有的。

    看夫子和方先生还有点不相信的样子,这让她很不满意。我郑家的先祖传下来的书籍,定是非常牛叉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这个样子。

    她别的都非常的好,唯一一个毛病就是爱显摆。

    在二婶他们面前,炫耀儿子是这个因素,把儿子写的字给夫子看同样也是这个因素。

    一个不小心,她的这个老毛病又犯了。

    “夫子,我家生哥儿说的有道理没有错吧?

    如果不信的话,可以到我家里去看看那书上所言。我相信生哥儿是不会记错先祖传下来的东西的。”

    郑长生心里苦的一批,娘啊,我的娘啊,你可真是我的亲娘啊。

    我刚甩了锅,你又接回来,还发出邀请,让人家到家里去看。

    看个毛线啊,那都是凭空编造出来的,自己上哪里去变一本书出来?

    不过看夫子和方克勤激动的样子,就知道这趟找书之行是必定要去的了。

    夫子陆繁的眼睛都要冒光了,我的天老爷啊,没想到正不知道如何开口,郑家娘子就出言相邀,真乃神助攻啊。

    方克勤也是同样的心思,遇高人名著岂可失之交臂?定要先睹为快,方能平息心中的不宁。

    郑长生真的着急了,看夫子和方克勤着急的样子,似乎现在就去才能过瘾。

    可是自己怎么才能度过这一关呢?他心里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夫子,方先生,你看这饭菜都要凉了,不若用过酒菜再去看可否?反正书又不会自己长了翅膀飞了。”

    郑长生心里上下翻腾,都不知道如何办才好了,能拖得一时是一时吧,真拖不过去再说。

    夫子陆繁和方克勤面面相觑,好吧,先吃了饭再说。就算是再怎么想看人家祖传的东西,也不能表现的太过于热衷了呀。

    让人家以为是有预谋似的,这有失大儒的身份。

    两人看似表面淡定如水,实则内心波涛汹涌,都有点迫不及待了,但是碍于身份,还是故作沉稳状。

    两人把酒言欢,其实酒菜在他们口中都不知道是什么味儿了。

    正在这个时候,老族长火急火燎的冲了进来。

    “不好了,着火了,着火了,没了,什么都没了。”一副如丧考妣之表情。

    众人大惊失色,这话怎么说的?好端端的谁家着火了,什么东西没了?

    郑长生定睛观瞧,好家伙,老族长的眉毛胡子都没了,脸上一脸的黑灰,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夫子陆繁放下杯盏,焦急的问道:“怎么回事?”

    老族长重重的拍了一下大腿,“哎!郑家媳妇,你们家着火了。生哥儿的书房里的书都烧没了,全没了。

    要不是老夫路过发现的及时,叫来人手灭火,恐怕你家的房子都要烧没了。”

    啊哈,郑长生心中大呼:“真乃天助我也......”

第0025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三间书房并无大碍,只不过是书桌和书籍被焚毁而已。

    小七哭的声嘶力竭的,嗓子都哑了。

    该死的老鼠,要不是打老鼠,怕噬咬了少爷的宝贝书,怎么会打翻灯油以致火起?

    如若不是老族长路过,喊人灭火,恐怕现在连房子都得烧了。

    李秀莹看着房子平安无事,小七也安全,长出了一口气。

    书,儿子都会背了,烧就烧了,只要房子没事就好,小七没事就好,她也不是那刻薄寡恩的人。

    小七这孩子的初衷还是好的,不过是好心办了挫事而已。

    于是安慰道:“无碍的,小七莫要再哭,哭哑了嗓子,哭坏了身子就大不妥了。”

    小七听着夫人的话语,心里更难受了,这些书都是少爷的宝贝啊,可是都是自己的错,好好的赶什么老鼠?她泪眼迷离的看着少爷。

    她是很希望得到少爷的谅解的,要不然的话,她这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的莽撞过失。

    书,对于读书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她是知道的。

    这个时代的印刷业并不如后世那么发达,书大多数都是手抄本,书籍的珍贵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郑长生现在真想放声高歌一曲,小七真是太给力了,赶老鼠竟然都能把书给烧了,简直是神助攻啊。

    他高兴都高兴不过来呢,怎么会责怪小七?

    连忙上前安慰,他的个头没小七高,拉着小七的手,仰着脸笑嘻嘻的:“小七不哭,脸都哭成小花猫了。

    那些书我都看过了,都能背的下来,没了就没了。

    况且有的被虫蛀都糟了,我还想着怎么处理才好呢,扔了有些可惜,留着也保存不久。

    这下好了,就不用在操心怎么保存它的事情了。”

    夫人李秀英刚才任怎么劝都无济于事,小七犹自哭泣不止,可是郑长生只一席话,哭声戛然而止。

    郑长生的话,真的很管用,在小七的面前。

    少爷不让自己哭,那就不能哭。

    呀!少爷说自己都哭成小花猫了,那脸得脏成什么样子喔!

    好羞人的呀,自己在少爷面前一直都是美美哒,少爷爱干净,最是不喜脏不拉几的人。

    得赶紧去洗把脸才好呢!

    她心里七上八下的,都不知如何是好了。

    老族长心疼的直咧嘴,那些书可都是祖上传下来的,现在一把火付之一炬,生哥儿以后没书看了可如何是好。

    该死的小七,这贱婢打死都不过分。

    他的心中这些书,可比一个仆役丫头要重要。

    可是看着李秀英和郑长生都不责怪小七,他也不好插嘴说话,毕竟人家才是主家,他在是身份贵重,可也是一个外人。

    他心里非常的不满,这郑家媳妇和生哥儿也太惯着这丫头了,一个奴婢而已。

    突然他脑子里想到一点,村中前阵子盛传,郑家媳妇把小七这丫头当成童养媳来养。

    莫非这是真的?看样子是真的了。

    不行,生哥儿神仙样的人儿,如此的神童,怎么能娶一个贱婢丫鬟呢?这事儿郑家的列祖列宗都不会答应的。

    稍后一定要给郑家媳妇好好的唠扯唠扯......

    现在书的事情他已经抛到爪哇国去了,什么事情也没有生哥儿的婚事来的重要,很显然他的潜意思里,门当户对是极当紧的。

    他又扫了一眼小七,此刻她脏兮兮的小手,正在郑长生手里握着,貌似有点烫伤,这是从火里抢书所致,尽管毛都没抢出来。

    郑长生正在往小七烫伤的部位,吹着气,还说得用獾子油抹上才行。

    老族长心里一咯噔,不行,不能在等了,这丫头在生哥儿的心里怎的如此的紧要,得赶紧的跟郑家媳妇唠唠。

    要是生哥儿实在喜欢这丫头的紧,那打个商量,做个妾好了,怎么着也得把正妻的位置留出来。

    他一溜烟的找李秀英商谈去了......这事儿可是天大的,耽搁不得......

    夫子陆繁和方克勤不禁扼腕叹息,真是太可惜了。

    尤其是陆繁老爷子,他顿足捶胸,嘴里大呼天道不公。

    好好的就遭了火神,老天爷真是太过分了,一点都不顾惜读书人的念想。

    多好的书啊,就这么的没了,都是该死的老鼠,要不然现在都看上了。

    “嗟夫,硕鼠之可恶甚矣!予欲一观郑氏立说而不可得,此皆为鼠之祸患矣!当灭之,灭之!”

    他气的吹胡子瞪眼睛的,以至于面目有些狰狞,老鼠在他心中此刻堪比挖他祖坟的大敌一般。

    可是他是干着急生气,却没有办法,老鼠之祸谁人能预料,谁人又能挡?

    突然他想起自己的那些读书笔记来,不行,得赶紧给家里去信,防鼠、防火为要啊。

    要是自己的一辈子心血如郑家一般,那他能心疼死。

    夫子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叫上方克勤急匆匆的离去,郑长生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长出了一口气。

    嘿嘿!这下好了,以后自己再有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论和发明,都可以以郑家先人所遗之书推却之。

    要说书呢?遭火神矣!

    有老族长和当世两位大儒替自己背书,谁还能在怀疑自己?哈哈,这幸福来的不要太浓烈好不好呀,这感觉简直是太酸爽了。

    小七心里是幸福的,少爷好暖心,自己的手在他手中握着,不停的给自己受伤的部位吹着凉气。

    痒痒的,暖暖的,她非常的希望这一刻能永远的定格下来。

    她的脸突然之间一阵的发烧,她想起来少爷念书的时候,提到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话来,呀!好羞涩哟!

    老族长满面红光的出现在郑长生和小七面前,志得意满,郑家媳妇信誓旦旦的保证过,小七绝不会是正妻。

    没想到李秀英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生哥儿将来定是出将入相的大人,那是要跟皇帝老爷子说上话的,怎么能娶一个贱婢丫头为正妻?说出去都让人家笑话不是。

    不说是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姐,那也得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才能配得上生哥儿。

    郑长生还不知道,他老娘和老族长已经为他的将来娶媳妇的事儿忧心了。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就是说从三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的雏形。

    从七岁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出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这并非空穴来风的一句话,要知道民间俗语都是几千年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李秀英看着儿子很心疼的握着小七的手,心理感慨道:“这点的孩子就知道疼惜女人,将来的媳妇有福气咯!”

第0026章 洗心革面的大黄狗

    郑家村目前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夫子要归乡养老,另一件是生哥儿要上学堂了,就连徭役筑路、修桥都延后了,反正刚下过雨,村外泥泞路滑的也开不了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夫子陆繁年愈七十,在郑家村草堂内独居授课,远离家人,这是非常的难得的。

    他家在离郑家村十里之外的陆家集,紧挨着金宁县城,人家子孝孙贤,愣是大老远的来到郑家村学堂授课。

    你说人家图个啥?难道就为了那点束脩?怎么可能,人家家道殷实不缺这点钱财。

    郑家村和方家村一千多口人,哪一个不对夫子感激涕零?

    这年月能识文断字的人太少太少了,能愿意到这荒僻的山村授课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况且人家还不是拍拍屁股就走,在走之前邀请了旧时友人接替于他。

    这份对孩子们负责的态度,简直是让两村之人感恩戴德。

    前来接夫子的骡车上,装的满满堂堂,山货特产可着劲儿的往上装,这都是山里汉子们进山打来的。

    搞的郑长生眼窝都有点发热,想要流泪的赶脚。

    这场面都有十送红军的壮怀了,一街两旁站满了人,不断的挥手告别。

    老族长跟着骡车走出三里地,回来之时眼眶红红的。

    学堂有人授课,学童们一改往日的悲切,之前只听说夫子要走,他们感觉天都要塌了。再也不能读书识字,再也没人教他们念书了。

    可是现在有了方先生,这突然之喜后的学堂氛围,那是大不相同。

    老远的就能听到草堂内,书声郎朗,童音绕梁。

    方克勤很满意,最让他满意的是收下了郑长生这个孩子。

    拜师礼很简单,祭孔上香,然后给他磕头奉茶。

    他是不拘小节的,不在乎那个形式,他在乎的是郑长生这个孩子。

    现在郑长生天天的一大早就被母亲从被窝里给拎出来。

    天气是干冷干冷的,被窝可真暖和,暖和的让人不想出来。

    好吧,他真的是很想懒床,可是看到母亲严厉的眼神,还是乖乖地吧,免得屁股吃“铁砂掌”。

    别的什么,李秀英可以惯着郑长生,可以说是要星星不给月亮,只要是她能办到的,尽量的满足儿子,现在她手里不缺钱,二十几贯的财富呢。

    可是唯独在郑长生上学这一点上,那是丝毫的不含糊。

    想睡懒觉,那是想都不用想,也不知道她怎么那么好的精力,就像是一个上满了发条的闹钟。

    只要每天到了那个点儿,准时的出现在郑长生面前,叫起。

    早上的膳食很丰盛,两个煎蛋,一碗白米粥,一个白面馒头,外加一碟小咸菜。

    不要质疑“丰盛”这个词,这月年能有一口饱饭吃那就阿弥陀佛了,可着方圆十里八村的打听打听,谁家的早餐是这样的?

    挑挑拣拣的也找不出来几家,尤其是还有鸡蛋吃,这能是一般家庭消费的起的?

    郑长生的胃口很好,这一点对于李秀英来说很欣慰。

    不管什么,只要是能入口的东西,他都吃的香甜的很。

    尤其是那一碟小咸菜腌萝卜,儿子吃的咯吱,咯吱响,每到这个时候她都是开心的。

    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现在家里的用度足够满足儿子的。

    可以说就是天天大鱼大肉的也无不可,可是儿子并不挑嘴。

    无论是青菜萝卜还是别的什么,只要端上桌,他就迈着小短腿拉过一把椅子,乖乖的坐在餐桌前开吃。

    郑长生经历过后世食品安全的事情,可以说是被地沟油、苏丹红培育出来的“有毒”青年。

    这个时代餐桌上的东西,那可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后世你想吃都吃不来,哪里还能挑食呢。

    吃完饭,也到了上学的时候了。

    郑长生身上背着书包,呼朋唤友的集结小伙伴,然后一起向学堂走去,而大黄狗每到这个时候都摇着尾巴在后面跟着,直到小主人进了学堂,它就趴在草堂门口等待着。

    它或许真的是有灵性的,之前郑长生被拐子带走,它是目睹主母发疯癫狂的状态的。

    大黄狗当时并不在场,而是看上了村里的一条母狗,在人家屁股后面奉承讨欢。

    回来之后被李秀英好一顿揍,数落的它脸上没皮。

    狗是人最忠诚的伙伴,或许它真的是通灵性,也或许是真的听懂了主母的数落。

    它再也不跟母狗厮混了,狗要脸树要皮嘛,小主人再出了事,它还怎么继续在狗界混?

    主家每天好吃好喝的待它,再怎么也不能让歹人接近小主人了,不然真的是很丢脸的事情,别说村里别的母狗会嘲笑它,就连它看上的那条母狗也会鄙视它的。

    所以,还是充当好保护神的角色才是。

    学堂里的书声很好听,大黄狗在附近来回的巡逻,偶尔碰到陌生人就狂吠几声,惊走了事。

    如若不听警告,那一个虎扑按倒是免不了的,往往这个时候,其他的狗狗也都会闻讯出动。

    郑家村的治安,为此好了许多,这年头缺吃少喝的,之前村里老有小偷小摸的事情发生。

    自从大黄狗洗心革面,重新做狗以来是另一番景象,可以说是小偷都不敢来郑家村,路过郑家村都绕道走。

    他们都知道,郑家村的神童生哥儿家有一条“金甲大将军”,村里所有的狗都听它的话。

    只要是它一个召唤,那独有的嗓音一阵狂吠,村中所有的狗闻讯集结,乖乖来,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喔!

    这他娘的,谁敢去郑家村偷东西?

    都说狗仗人势,这一点都不假,郑长生家是郑家村的头号富裕之家,就连他家的大黄狗也成了村中的狗王了。

    狗王这个称号是老族长封的,自从大黄狗抓到一个偷鸡贼之后,老族长逢人就夸郑长生家的大黄狗,说它是郑家村的大功臣。

    要知道那可是一个很下蛋的老母鸡哦,每天一个蛋,日积月累的那能下多少?要是进了偷鸡贼的肚子,那什么都白瞎了。

第0027章 小蝴蝶

    “小呀嘛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呀,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这首儿歌是村中学童们都会唱的。

    对于小孩子来说,你给他讲什么大道理,远没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来的有意义。

    老族长每当听到这首童谣儿歌,就捋着胡子频频点头,开心的嘴都合不上。

    这首童谣可是出自生哥儿之口,就连夫子方克勤都夸赞连连。

    郑长生无意之间随口唱出来的这首后世儿歌,可以说开辟了对幼儿学童劝学的一个先河。

    虽然四六不成句,对仗也不工整,但是很押韵,而且朗朗上口易学好记。

    初听到的时候,可是把方克勤惊讶的不轻,劝学诗古之以来,名士大儒所作甚多。

    流传至今最为广泛的有颜真卿的七言律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对学习环境的的描写,来表达年少读书应该勤奋;

    后两句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要有所作为。

    还有宋真宗赵恒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可以说红果果的讲述了读书的各种好处,用以激发学子勤奋向学。

    但是这些对于青少年或许有激励之作用,但是对于幼稚孩童来说就未必了。

    还不如郑长生的这首童谣来的直接,虽然没什么华丽的语言,也没有什么骊四骈六的对偶,可是却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激发、鞭策孩童向学。

    这就是一首简单的童谣儿歌,郑长生的本意可没那么高深。

    但是经过夫子方克勤的分析和升华,把这首童谣上升到了劝学的高度,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村中的徭役工程一如既往的开工,黄土铺设其上,几百斤重的石夯,在五六个虬状有力的汉子手中,如同玩偶一般轻松写意,高高的抛起,又重重的砸下。

    豁牙子郑老六用他那漏风的嘴戏谑的喊着号子:“都说孩他姨的腿白呀!”

    其他抬夯的汉子们齐声的:“夯嘿!”

    “过两天她就来呀!”

    “夯嘿!”

    “心里起了火呀!”

    “夯嘿!”

    “忍不住下手摸呀!”

    “夯嘿!”

    “她给了我一脚呀!”

    “夯嘿!”......

    粗鄙的乡村汉子用戏谑自污的方式,为繁重的活计添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尽管此刻是严冬时节,可是郑家村的人们热情高涨的干着手里的活,有的都脱下了棉袄,只穿一身单薄的麻衣。

    寒冷是挡不住热情、激情的。

    这是多少年来都没有的事,现在生活好多了,就算是贫困之家,现在也能填饱肚子了,况且服徭役就在自己家门口,这好事上哪里找去。

    之前都是一帮穷苦哈哈,裹腹都难,脸上是整天的愁眉苦脸的。

    可是现在,大家脸上都见了笑模样了。

    笑,人们这一抒发内心感情的方式,有多久没有见到了,郑家村的人心里自然有数。

    日子越过越好,谁还能阻挡开心的笑颜?

    糕点、面偶、野菊村中的人跟着生哥儿家,着实是赚了不少钱。

    仓里有了粮,心就不慌;腰里有了钱,那胆气就状。

    谁还没个吃肉的时候啊,郑家村的人走亲访友的当口都敢吹嘘一番了。

    这一切都是郑长生这只小蝴蝶,不经意间煽动小翅膀带来的改变。

    下了学堂的郑长生和一帮小伙伴,飞也似的赶赴工地伙房。

    他们在比赛,看谁先跑到地方,这也算是他一个耍子的方式吧。

    家大人都在赶工修路,无人给孩子做饭,过几天县太爷要来视察呢。

    所以孩子们也跟着吃生哥儿家提供的大锅饭。

    香喷喷的肉片子,还有蛋花汤喝,想想都流口水呢。

    郑长生迈着小短腿,跑的飞快,每次都是他第一个先到。

    把书包往小七手里一扔,每到这个时候,小七的母性就泛滥。

    拿来热毛巾板,给少爷擦洗干净小手和小脸,在端来蛋花汤伺候少爷用餐。

    郑长生自己吃饭都不行,必须得是小七亲手喂才行。

    不然小七就不高兴,伺候少爷吃饭这是她的专利,谁都别想剥夺。

    郑长生都感觉这日子过的有点**了,有手有脚的要别人伺候,这是极为不习惯的。

    可是架不住小七甩脸子,她还哭。

    额,这让他有点扛不住,他最大的弱点就是见不得女人掉眼泪。

    好吧,那就过一过有钱人家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吧。

    这碗蛋花汤是小七精心准备的,飘着满满的一碗蛋花,滴了几滴胡麻油,还撒了点碎蒜苗。

    卖相很好,入口的味道也很到位,可以说色香味俱全。

    少爷是个嘴刁的,尽管不挑食,但是却要求一定要品相好,味道好。

    所以小七很忠实的履行郑长生关于美食的要求。

    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蛋花汤下肚,郑长生脑门冒汗了。

    小七把准备好的肉骨头捞了出来,把肉用小刀切下来,方进盘子里,然后蘸了调好的酱汁送进少爷小嘴里。

    看着少爷吧嗒吧嗒吃的香甜,她是极开心的。

    任谁羡慕也没有用,你们这些人吃的喝的都是俺家夫人花钱买来的。

    给少爷留点好吃的咋滴?你们还敢说三道四的?还反了你们了。

    等伺候完少爷用餐,小七就坐在灶台前捡没有剔干净的肉骨头啃了起来。

    小七啃肉骨头的功夫,郑长生都有点羡慕,这丫头的牙口真是好,她能啃的干干净净。

    她甚至都能把腿棒骨给咬开吃里面的骨髓,郑长生试验过,可是差点没把门牙给累掉也没咬开。

    关于吃骨髓小七颇为自豪,喀嚓一声咬开,然后在少爷羡慕的注视下,开始吸允。

    少爷很担心她的牙齿会有一天坏掉,但是她不以为意的说,她当年可是跟野狗抢过骨头的,牙齿比狗的都厉害。

    可是当有一天她捂着肿胀、疼痛不已的腮帮子的时候,看到少爷竟然用一根中空的芦苇吸食骨髓,她傻眼了,原来还能这样吃骨髓。

    早知道就不逞强了......

第0028章 一语惊人

    如火如荼的工地突然间冷清下来,这让习惯了每天都来吃大锅饭的村民们着实不能忍受。

    郑家娘子硬是个舍得的人,那大肥肉片子一口下去都恨不得让人吃饱。

    可是现在怎么吃起来都味同嚼蜡,吃起来没滋没味的。

    路已经修完,可是到了小石桥那里却卡壳了。

    这座小石桥不知道经历了几代人的时光,见证了郑家村的兴衰荣辱。

    最终在一场山洪爆发后,荡然无存,就连支撑石桥的桥墩都被冲的不见踪影。

    开山采石的村中壮汉们,打磨好了一块块青石板,堆积在路边,

    而且还有四个巨大的石墩也已经凿好,打磨光滑。

    但是如何把重达几千斤的桥墩和那些青石板安装到位,这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事情。

    要说几千斤重的东西,上去几十上百的青壮可以很轻松的抬起来。

    现在关键的一点是要安装好这些,根本就无处借力,甚至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谁能举的起这些沉重的石头?工地上是一筹莫展。

    老族长的牙疼病都犯了,红肿的腮帮子鼓起来老高。

    一说话就吸溜嘴,疼啊,这火上的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县尊大人说话马上就要来了,自己承诺的工期也将要结束。

    这怎么能不让人上火?本来一开始县尊大人说让建一孔拱桥能过人,通的下骡车即可。

    可是自己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硬是说要建一座能过两辆马车,而且坚固耐用的石桥。

    现在看来,这真他娘的自己给自己找别扭,太不合时宜了。

    他的儿子郑大虎尝试着下到底部,却不小心摔断了腿,这让本来就肃然的工地上,又添一丝的寒意。

    上火啊......

    郑长生照旧放学后,一溜烟的小跑着来到工地伙房吃饭。

    他把书包一扔,小七顺手接过来放到一边。

    “娘,我饿了。”

    李秀英收起心神,看着儿子跑的呼呼带喘,满脸通红的样子,慈爱的道:“好类,我儿念书辛苦了,小七快给生哥儿把准备的饭端出来。”

    萝卜炖排骨,这是他点名要吃的。

    水灵灵的冬萝卜洗干净切成块,加上排骨在锅里炖上几个时辰,香味都能飘出几里地去。

    郑长生在小七的伺候下,大口的吃着,别提多香了。

    情绪是会传染的,本来高高兴兴的吃饭的郑长生,发现了气氛似乎不对头。

    天天这个时候,正是大家用餐的高峰期,村里的老少们都兴高采烈的,欢声笑语的前来吃饭。

    可是今天伙房这里,却冷冷清清。

    这什么情况?为何每个人脸上都没有笑模样?为何老族长脸上如丧考妣的哭丧样?

    就连母亲脸上的笑容都不见了,如果不是自己回来给母亲增加了一点喜悦之情的话,母亲脸上都能结出一层霜来。

    老族长面前放着一碗肥肉片子,却无心动筷子,而是不停的喝着浑浊的腊酒,看样子是在借酒浇愁的意思。

    “小七,这是怎么了,看大家都一脸的不痛快,发生什么事情了。”郑长生边吃边小声的问道。

    “少爷,你还不知道吧,老族长家的大虎叔叔为了安装桥墩,下到沟底不小心腿都摔断了。现在族长爷爷和大家伙都为如何安装桥墩犯愁呢。”

    小七看了一眼愁眉不展的老族长,凑近了郑长生的耳边悄悄的说到。

    郑长生诧异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应该是超凡的哦,长城都能修筑。那重达几千斤重的石块都能弄到山上去,这小小的石墩就难住了?

    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很高超,也不缺乏能工巧匠。

    可是那是在国家层面上来说的,如果放到朝廷的工部,这应该是小事。

    不过放到郑家村这些目不识丁的糙汉面前,那就是比登天还难的大事了。

    要说力气他们浑身使不完,但是在怎么使不完,你也得有个立足点啊,你也得有个上传下接的地方啊。

    十几米宽,三米多深的沟壑,想要架设桥梁太难了。

    就那四个巨大的石墩想要安放到位,在他们面前就够让人一筹莫展的了。

    夫子方克勤也被老族长派人请了过来,在大家所有人的眼中,夫子是学问最高的人。

    他在郑家村村民眼中,那就代表着智慧。

    如果连他也不能做到的话,那石桥的修建只能放弃了。

    可是一旦放弃,一旦完不成的话,老族长就麻烦了。

    他老人家可是信誓旦旦的在县尊大老爷面前保证过了的,现在无法按时保质保量的完工。

    牢狱之灾不知道能不能躲过去,可是一顿板子是少不了的。

    就老族长这身子骨,一顿板子下去,那还能有命在?

    方克勤也是眉头紧锁,咂舌不已。

    你要他讲述儒学经典,传授圣人之微言大义,他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上个三天三夜。

    但是你让他搞基建这就有点赶鸭子上架了。

    所谓术业有专攻,任你再怎么胸怀家国天下,再怎么心忧黎民疾苦,可是没有这方面的能耐也是白瞎。

    夫子方克勤的表情,以及咂舌的样子,所有人心里都凉了半截。

    完了,这下子可完蛋了。

    夫子都搞不定的事情,还有谁能搞定?老族长的这顿板子是跑不掉了,估计大虎要给他爹准备后事了。

    悲观的情绪,就像是瘟疫一般的传染了所有人。

    有的都已经哭出来了,老族长端起酒碗,一口干掉浑浊的腊酒笑了笑道:“看来,天意如此,老夫是难逃一劫了。”

    他站起身形,背着手,向家迈步走去,那背影无比的落寞,看起来就让人心酸不已。

    “族长爷爷,用滑轮组或许可以解决。”郑长生这个时候突然发声。

    老族长的身形一顿,猛然间回过头来,只三两步跑到郑长生面前,急切的抓着他的小手问:“生哥儿能解决?”

    尽管他不明白郑长生口中的滑轮组是何物,可是还是欣喜若狂,仿佛郑长生就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一般。

    郑长生看着老族长激动的样子,使劲的点点头:“族长爷爷送我书中所言,重物用滑轮组可省力也。三岁顽童,吊起千斤黄牛亦不在话下。”

    李秀英闻言,浑身一震,手里的粗瓷大碗“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第0029章 奇迹

    瘸子是郑家村的木匠,大名郑根宝,是地地道道的手工匠人。

    一手木匠活传了几辈人,到他手里的时候落寞了。

    并不是他手艺不行,而是整体的社会环境养不活手工匠人了,多年的战乱,民力已经接近枯竭,都在为吃饱一口饭挣扎,谁还在乎桌椅板凳家具什么的啊。

    郑长生画了图纸,交给郑根宝:“根宝叔,能做的出来吗?”

    老族长的目光从郑长生身上转移到了郑根宝身上,眼神极为的渴盼。

    他的希望现在就放到郑根宝身上了,如果郑根宝说做不出来,那他想死的心都有,肯定崩溃。

    郑根宝拿着图纸看了半天,用手比划了一下,结结巴巴的道:“我......我......我没问题,可以......可以做出来,包在叔身上,你要做多少?”

    呼......老族长手捂着胸口长出了一口气,他都想一巴掌呼过去,把郑根宝的嘴给呼歪。

    这结巴的毛病,说话大喘气的是要吓死个人啊。

    郑长生算了一下,最低也得十个,反正是越多越好,只要能串的下,动滑轮组这东西,越多越省力。

    “根宝叔,那就先做一百个,做好可以分成几组,分别吊装石墩、石板,也能加快工程进度。”

    老族长现在心里是无比的舒畅,生哥儿说了这劳什子“滑轮组”可以吊装,那就一定可以,他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他眼一瞪:“赶紧的去收拾家伙事,按生哥儿说的做。”

    郑根宝见老族长发话,屁都没放,转身一溜烟的往家跑去......

    在郑家村老族长就是权威,他的话就是“圣旨”,德高望重的老族长谁人敢不敬?

    然后是铁匠郑光被老族长叫到跟前,安排打造木滑轮下面的铁钩和固定用的可拆分的工字架。

    篾匠独眼龙郑长发也被叫来组织人手编制结实耐用的麻绳。

    随着老族长一道道命令下达,郑家村族人忙活起来了。

    刚才还笼罩在大家心头的阴云,似乎就这么的慢慢散去,人们又欢声笑语了。

    大家都相信老族长,老族长又完全相信郑长生,不愧是能读书识字的神童,我郑家祖上显灵了呀这是。

    老族长心里开心,开心的一塌糊涂,那一碗肥肉片子被他吃的精光,外加一大碗米饭一盆蛋花汤。

    连着打了几个饱嗝,老族长方放下手中的筷子,志得意满的笑了,缺了门牙的嘴咧的能塞进去一个大白面馒头。

    人心齐泰山移,这话不假,心地淳朴的山民们在老族长的统一调度指挥下,各司其职很快郑长生需要的东西准备齐全。

    四个用山毛竹搭建的三脚架树立在沟底固定好,然后郑长生让人把滑轮组装好,用编好的粗麻绳串起来。

    郑长生彻底的无语了,就动、静滑轮串绳的工作愣是没一个能弄对的。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的,他们哪里接触过物理力学的知识?

    他们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你想让他们搞明白跟动滑轮接触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一般。

    好吧,自己亲自动手来做吧。

    就在所有郑家村族人的注视下,郑长生串好了绳子。

    刚才急的抓耳挠腮也串不好绳子的老族长,嘴巴张的大大的,眼睛瞪的圆圆的,我的天老爷呀,在他眼里纷繁复杂的绳子围着轮子绕来绕去的,差点没把他绕晕咯。

    可是在郑长生的手中如同穿针引线一般的轻松,很快就搞定。

    等把两三千斤重的石墩挂到滑轮上的时候,郑长生把绳子的一头给了小七,戏谑的笑道:“小七,加油!

    把石墩拉起来让大家看看,让大家知道一下,咱家也有力能扛鼎的大力士,而且是力大无穷的奇女子哟!”

    小七是羞涩和激动的,同时也是不敢置信和焦急万分的,总之她的内心矛盾极了。

    少爷的小手滑滑的,暖暖的,她内心一阵的激动,激动的一塌糊涂,少爷怎么对自己这么的相信?

    要知道提一桶水,她都累的满头大汗的,拎到厨房都得歇息三次方可完成。

    这可是几千斤重的大石墩哦!人家这柔弱女子怎么能够提的起来?

    她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她身上了,少爷真是太胡闹了,她心里焦急的一批。

    不过看着郑长生鼓励的目光,她心里似乎有点安慰,还是相信少爷的话吧,不知怎么的,她对少爷的这个发明创造隐隐的有一种盲目的自信。

    少爷说能拉起来那就一定能拉起来,不管了,丢人就丢人吧。

    她眼睛一闭,使出全身的力气,一声娇喝“嘿!”

    噗通一声,脚下一滑,结结实实的来了个屁蹲。

    她用力过猛,一下子就坐在了地上。

    “哗!”人群沸腾了。

    怎么肥死?小七心里疑惑着睁开了眼。

    呃......绳子还好端端的在自己的小手里拽着,而那个重达几千斤的石墩已经高高的吊起,在空中微微的晃动着,似乎在嘲笑她的屁蹲。

    “少......少爷,我......我成功了,我真的拉起了石墩耶。”小七尖叫着,情绪激动以至脸红脖子粗的。

    小七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莫不是在做梦?她在自己的胳膊上狠狠地咬了一口。

    呃......好疼,眼泪都疼的掉下来了。

    这是真的,竟然是真的,自己竟然轻松的拉起了千钧巨石。哇哈哈!

    看着又哭又笑的小七,郑长生一脸诡异的微笑,

    不禁摇头:“这妮子,估计都傻眼了吧?”

    现场不光是小七傻眼,老族长、方克勤等人全都傻眼。

    回过神来的老族长,犹自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真如生哥儿说的一样,三岁顽童吊起千斤黄牛不在话下。

    他是相信郑长生设计的这个滑轮能吊起巨石的,但是没想到会这么的轻松。

    轻松到小七这个弱弱的小丫头也能拉的起来,他本来还想多安排点人手上去拉呢,现在看来自己的想法多么的不合时宜。

    方克勤嘴里喃喃自语:“奇迹啊,这是奇迹。”

    他推开众人,走上前来一把从小七手里接过绳子:“我来试一试......”

第0030章 长工郑根硕

    一套简单的滑轮组在方克勤手中来回的拉动,他就像是得到新玩具的孩子一般玩的不亦乐乎。

    良久方松开手,放下石墩问郑长生道:“何故滑轮经绳缠绕有如此奇效?”

    呃,这有点难,要想给他讲明白力学原理,恐怕没三两日之功是不可以的。

    得,免得麻烦,还是甩锅吧。

    “先生,此乃我郑氏先人书中所记载,说是有一三岁顽童拉起千斤黄牛,并附有图样。

    学生是持怀疑态度的,可是为了解族长爷爷之忧虑,就姑且拿出一试,不料想竟然恐怖如斯。

    真的可以省力至此,实乃意料之外也。”

    方克勤沉吟良久,方开口言道:“天不佑也。”转身默默的离去。看来他对于郑长生的书被焚毁一事,还未释怀。

    有了如此的利器,架设石墩,铺设石板就容易的多了。

    几个大型的山毛竹吊架下,人们忙碌起来了。

    滑轮组果真是吊装重物的神器,之前需几十人方能抬动的石墩,只需一人拉拽即可完成。

    瘸子木匠郑根宝的弟弟郑根硕,是个大个子,足有一米八高。

    傻大憨粗的汉子,也不知道怎么起了个这么有深意的名字。

    他粗壮有力的大手,紧紧的拽着绳子,轻松的很呢。

    生哥儿真是神人下凡,这么神奇的玩意都能造出来,他那小脑袋瓜子里到底是什么做的?他不时地看着郑长生心里暗暗的想。

    郑长生是非常喜欢这个脑子缺根弦的大个子的,其实他的脑子小时候很是聪明伶俐,只不过是一场大病过后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要说是什么大病?其实在后世根本就不算什么,只是发烧而已。

    可是在当时有限的医疗条件下,愣是差点见了阎王爷。

    自从他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过后,就木讷寡言的,反应有点慢板拍了。

    郑长生就在他旁边的小板凳上坐着,手托腮看着忙碌的人发呆。

    而小七磕着瓜子,悠闲的在岸边转来转去的,等转悠累了,就一屁股做到郑长生身边。

    剥了瓜子塞到郑长生的小嘴里,生哥儿笑起来,眯起的眼睛就像月牙一样。

    小媳妇伺候小相公,理所应当的,这瓷娃娃一样的一对璧人,看来不久后就花好月圆了。

    他其实是很羡慕小七的,在生哥儿家当仆役,哦不,是童养媳,貌似挺好的哦!

    郑家婶子拿她当闺女一样的养着,听说小七以前是个流浪街头的叫花子。

    可是现在你看看,哪里还有半点儿落魄的样子?

    穿的溜光水滑的,吃的都是跟生哥儿一样的饭食,被郑家养的白白嫩嫩的。

    要是自己也能到生哥儿家当仆役就好了,不想别的,哪怕就是不吃肉,就光是粗粮杂面的能吃饱就行啊。

    他的肚量非常大,一顿饭能顶哥哥一家三口吃的。

    兄长郑根宝并没有说什么,可嫂子的那张嘴是不饶人的。

    说他除了吃行,任嘛都不中,就是一个吃货。

    当然是在兄长不在家的时候说的,他只能忍着,哥哥是个瘸腿的,娶个媳妇不容易。

    虽然身上有木匠的手艺,但是这年头活儿少啊,光靠哥哥是养活不了全家的。

    家里家外的都靠着嫂子操持,偶尔她娘家也接济一点。

    他虽然脑子有点反应慢,但是不傻,心里都清楚着呢。不能因为自己,让哥哥跟嫂子闹别扭。

    所以,他动了到郑长生家当仆役的念头。

    郑家婶子是个心善的,家里也不缺钱。以前她家没钱的时候,一个人带孩子还要操持那些田地。

    现在家里的大宅子都盖起来了,在让她下地干活莫说她自己不想干,就是生哥儿也不让。

    她家的麦子和稻谷的收割就是自己帮助才完成的,生哥儿家是缺劳力的。

    等会央求一下生哥儿,他娘最听他的话了,说不定生哥儿一开口,自己当仆役的事情就有着落了。

    经过一下午的紧急施工,石墩、石板全部安装到位。

    郑家村的人们是欢呼雀跃,终于按期完成了县尊交代的徭役了,有了生哥儿的奇思妙想,老族长再也不用担心挨县太爷的板子了。

    收工后,大家都围拢过来,伙房顿时热闹起来了。

    这是最后一顿吃郑家娘子做的大肥肉片子,徭役一结束就要各回各家了。

    对于郑家的大肥肉,村民们一直是念念不忘的。

    从生哥儿家盖房子的时候,人们就吃大肥肉片子,现在服徭役依旧能够吃,而且是顿顿都有。

    这生活过的不要太幸福,可是幸福总是短暂的,两个月的徭役期到了,县尊规定的任务也完工了。

    在想吃就不一定是啥时候了。

    所以,郑家村的人们都放开肚皮,一个个吃的满嘴流油,头都抬不起来。

    郑根硕端着大海碗,装了满满的一碗大米饭,浇了肉汤盖着几片大肥肉。

    他小心翼翼的坐在郑长生的旁边,咧着大嘴嘿嘿的笑着。

    冷不丁的这厮凑过来,倒是吓了小七一跳,“哎妈呀!”

    她的这个反应,郑根硕很是不解的道:“生哥儿,小七姑娘这是咋了嘛,老鼠咬腚了?”

    “哈哈......”郑长生乐的手舞足蹈的,还是头一次有人拿小七打岔,这厮真是太逗了。

    “大个子,你是不是有事给我说?”郑长生歪着脑袋笑了半天问道。

    他的小心思哪里瞒得过郑长生,他家的情况村里谁不知道啊?

    郑根硕一脸期盼的看着郑长生小声的,

    “生哥儿,你家要长工不?我什么都能干,不要工钱,只要管饭就行。”

    “都是穷苦人,过日子不易啊,能帮衬就帮衬一把。”

    反应过来的小七,为大个子郑根硕说着好话。

    其实,就算是她不说话,郑长生也不会拒绝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多帮人就尽自己所能的帮,这是郑长生的真实想法。

    “嗯,吃完饭我就跟我娘说,等会你陪我去新修的桥上耍一会儿可好?”

    郑根硕乐的恨不得一蹦三尺高,三口并做两口,呼噜呼噜的把一大碗饭塞进了肚子。

    然后,一拍肩膀道:“来生哥儿,我驮着你去耍子。”

    于是,郑长生有了一个“座驾”,居高临下的一眼望去,那是另一番景象。

    新桥修的很结实,也很气派,郑长生很是认真的检查了一遍,并无不妥的地方。

    看来是自己想多了,老族长他们的手艺还是要得滴。

    心情放松下来的郑长生,站在桥上顶风撒了一泡童子尿,很是惬意。

    突然一阵哗哗的声音传来,他扭头一看,大个子也正在放水,他不禁哑然。

    心中暗叹,这厮真的很对的起这个名字哦......

第0031章 积善之家

    郑根硕很顺利的成了郑家的长工,因为生哥儿他娘笃信佛,生就了一副菩萨心肠,见不得疾苦。

    村里人是羡慕大个子的,能有生哥儿家收留他,这或许是他这辈子最好的造化了。

    现在他的生活可比跟随哥嫂一起的时候惬意多了,郑家的门房是他目前的栖息地。

    比之他之前狗窝一样的房子,可是强上不是一星半点的,这都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另外生哥儿是个不喜邋遢的,就见不得蓬头垢面,油渍麻花的人。

    是以,大个子经过郑长生的整治,现在一改往日里脏不拉几的形象,换上了新麻棉衣。

    就连指甲里的黑灰都不见了,头发上那些往日里到处乱爬的虱子也消失无踪。

    这货每天驮着生哥儿上下学,走在村中的大街上,神气着呢。

    郑长生是挺不习惯被人当爷一样伺候的,可是无奈,你拗不过啊。

    之前如小七,现在如大个子。

    不让他驮着的话,就耷拉着脸,没精打采的,说话做事都畏首畏尾,还以为主家不喜他。

    这个时代的人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深矣,想要立竿见影的转变那是不可能的。

    郑长生只得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徐徐图之。

    温水煮青蛙虽然见效慢,可还是有效果的。

    大个子刚来的时候,吃饭都端着碗蹲到门房里。

    可是现在已经习惯了和主家在一个桌上用餐了,这就是一个不小的改变。

    要想一下子改变几千年来等级制度的影响、上下尊卑的观念,

    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工程,慢慢来吧。

    日子是一天天的过,郑长生每日里除了骑在大个子脖子上,上下学堂以外,就无所事事,闲的他五脊六兽的。

    今日老族长早早的就来到郑家,喜笑颜开的言明:“县尊大人即将前来验收徭役工程,并且要为李秀英的捐款筑路、修桥的善举赐匾。”

    呃,这可是大喜事啊。

    一县之尊的知县大老爷,亲自前来赐匾,这可是要载入县志,是要流芳千古的哟!

    李秀英麻了爪,一时间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

    不要嘲笑她没见过世面,这个年代的民和官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级。

    官员代天子牧民,在百姓面前那是有着绝对权威的。

    就举一个例子,拿民告官来说,不管你对错,先打一顿杀威棒再说,官威之盛就可见一斑了吧?

    作为人民公仆的后世官员制度,是这个时代的人根本就不能想象的。(大唱赞歌,嘿嘿)

    寻常升斗小民,见到官员的仪仗都忍不住心惊肉跳的要下跪,就别提掌管一方百姓的县尊大人亲自登门了。

    小七和大个子在母亲的指挥下,洒扫庭院,擦洗桌椅板凳忙的是不可开交。

    郑长生在母亲的督促下,换了一身新衣,还嘱咐他不要乱说话。

    真的很感慨,他没想到这年头,县太爷在百姓心中是如此的高不可攀。

    怪不得那么多人挤破了脑袋往士大夫阶层钻,一旦当了官那可真他娘的威风。

    明初,老朱还是很务实的,规定京官三品以上方可坐轿,其余全部骑马。

    郑长生真的很想骂娘,那些影视剧中的狗屁脑残编辑误导老子啊,奶奶的,你就不能查查史料在瞎编乱造?

    周明通头戴黑色的乌纱帽,一身青色官服,威风凛凛的骑在马上,官帽上的两个鸟翅膀上下忽闪着。

    前呼后拥呼呼啦啦的一群人,后面有两人身披大红,抬着一块红绸覆盖的匾额,吹吹打打的向郑家走来。

    在老族长的带领下,所有人都跪下迎接。

    郑长生虽然极为的不耐烦,国人下跪的陋习,跪的久了,奴性就出来了。

    但是他左右不了大局,也只得入乡随俗。

    周明通三十多岁,面色黢黑,在金陵之时人送绰号黑面包公。

    原本他是御史台的从六品言官,由于其言辞犀利,刚正不阿,而且嫉恶如仇。

    后被老朱看重,授以正七品掌印县太爷的实缺,下放历练,代天子牧金宁县。

    一年来金宁县在他的治下,也算是有声有色。本想着吏部考核会有优呢,可是谁料想却出了个拐子人命大案。

    心情郁闷之极的时候,郑家村的徭役工程结束,主管县吏上报为优,他这才算是有点笑模样。

    毕竟这也算是他的政绩,而且听说这次的徭役工程的五百多人吃喝费用,全部是由本地富户无偿捐助。

    实则已经远不止五百人了,说是整个郑家村的人都来吃大锅饭也不为过。每家每户都有青壮服徭役,家里的婆娘轮着班的来伙房帮忙。

    在加上孩子,老人的吃喝,李秀英所拿出来的十贯钱已经所剩无几。

    是以,周明通决定大肆宣扬一番,以彰其德行。

    匾额上书四个大字“积善人家”,乃他亲手所书,着匠人刻制成匾。

    挂在郑家的大门上方,这荣耀给的不可谓不大。

    国初定,民生多艰,可是乡绅富户也不在少数,但是却没有一个有郑家娘子这般为国效劳,为民谋福之人。

    经过这一表彰,相信别的想要县太爷赐荣耀者,一定也会依葫芦画瓢,每个地方有一个这样的善举,那自己的治下,想不太平富足都难,自己的吏部考优还会是问题吗?

    用一副亲笔题名的匾额,换一个当政者优的考语,那太划算了。

    郑长生看着激动的泪花泛起的母亲,他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能得官赐荣耀者,金宁县第一人也!这是随行的老主薄亲口说的。

    这怎么能不令李秀英心潮汹涌、波涛澎湃?

    第一人啊,匾额上面的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积善之家”,撒了金粉,看起来明晃晃照人眼球,如果不是县太爷让人悬挂其门楣之上的话,她甚至都想供奉起来。

    这份荣耀虽然是生哥儿家的,可是也是郑家村的,也是郑家列祖列宗的,老族长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他的嘴咧的牙花子都露出来了,喜悦激动之情是溢于言表。

    县太爷周明通看着郑家主母,以及老族长激动的样子,还有周遭百姓们交口称赞青天大老爷的话语,他点点头认为此行是满意的,是达到预想效果了的。

    突然他看到郑家院子角落里,放着一堆的圆轮。

    他心下狐疑,于是走上前去顺手拿起一个问道:“这是何物?”

第0032章 留一手

    封建时代,统治者尤重儒家。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古人思想百家争鸣的局面就终结了。

    虽有著作流传于世,可是终究不敌大势所趋,所知者甚少。

    大部分的读书人都学儒家圣人之道,效忠君王,驭天下万民去了,

    谁还会去刻意的研究这些被称为奇淫技巧的东西?

    是以,周明通不识得滑轮并不稀奇。

    滑轮的理论体系是西方先完善的,不过应用的话,中华古来有之。

    最早出现滑轮的典籍是《墨经》,不过应用的也只是定滑轮而已。

    定、动相结合的滑轮组还是在大明首次出现,

    这完全是郑长生这只小蝴蝶煽动翅膀的结果。

    周明通表现的很是亲民,跟郑家村的老族长亲切的交谈,

    其实是他抑制不住心中的好奇而已。

    言谈间,他知道了这小小的木制滑轮,通过组合竟然能吊起几千斤的重物。

    郑家村北面的新石桥就是用此物吊装完成的,

    这着实可把他惊讶坏了,跟方克勤当时的表情一样。

    那新修的石桥,来的时候,他已经看过了,简直是叹为观止,

    他都不能想象,就靠着郑家村那几百青壮,竟然能完成如此的工程,

    这也是他对老族长郑三旺格外看重和亲切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以后县里有了大型的工程,可以重用之,在他心里已经给老族长定了位了。

    “可否演示一番?”县尊周明通微笑着发问。

    老族长看着笑眯眯的周县尊,心里美的跟吃了蜜蜂屎一样。

    平日里面不苟言笑的县太爷,竟然对自己笑,还用如此亲切的口吻说话。

    亲娘嘞,这莫不是祖宗保佑,自己怎么就这么的受县尊待见啊。

    他激动的都不知道先迈哪条腿了。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被上位者如此的礼遇,

    身为庶民百姓一个的老族长的心,不受控制的“砰砰......”的剧烈跳动着,

    如果不是大个子郑根硕在旁边搀扶的话,恐怕就有幸福的晕倒过去的架势。

    良久,老族长方缓过来,激动的说话都不利索了:“生哥儿,快给县尊大人演示一番。”

    郑长生随意的组合了几个滑轮,很轻松的就吊起满满的一大木桶水。

    看的周明通的眼睛都直了,连水带桶几十斤的重物,

    在四岁多的孩子手里就像是玩偶一般轻松,真乃神器也,

    没想到无意之间,竟然发现这一神奇的物件。

    这要是献给朝廷,交给工部加以利用的话,那自己岂不是大功一件?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弄不好自己前阵子治下的那个污点案件的影响,也会消弭。

    在自己的治下拾遗补缺,那一个慧眼如炬,为君分忧的官评是少不的了。

    也不说升官的话,最起码,调回帝都听用,是不成问题的吧?

    跟老婆孩子分别马上一年了,心中实在是想念的很。

    “郑里长,这是何人发明,速速给本官叫来问话。”周明通都有点急不可待了。

    老族长郑三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这县尊大人是肿么了嘛,

    怎地对这小小的木轮如此的在意?

    他不敢怠慢,把郑长生拉过来道:“回禀县尊,此物乃我郑氏子孙,

    郑长生据先人读书笔记,归纳总结而成。”

    这么一个天大的露脸的机会,他毫不犹豫的推给了郑长生。

    郑长生微眯着双眼,“县尊大人,不才就是郑长生,不知大人有和指教?”

    周明通差点没晕过去,就面前这个天真稚嫩的孩童做的,这太骇人听闻了吧。

    可是事实就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

    在他的潜意思里,就算是借给郑三旺八个胆子,他也不敢欺骗自己。

    震惊之余,周明通强自稳定了下情绪:“郑氏子,尔先祖读书笔记何在?

    可否容本官一睹?”

    老族长纳闷了,怎么这些读书人都那么在意我郑氏一族先祖之笔记?

    夫子陆繁和方克勤以及县太爷都一个揍性。

    可是遗憾的是,那些书籍遭遇火神,已不复存在矣。

    他心里都恨死小七了,这死丫头,好不好的赶什么老鼠,

    我郑氏先人的遗作就这么被付之一炬。

    “回禀县尊大人,实在是太不凑巧了,前阵子我不小心打翻了油灯,那些书被大火焚毁矣!”

    郑长生把此事按在了自己的头上。

    旁边的小七和老族长面色各自一凛。

    周明通闻听此言,就是一皱眉:“可惜了,如此奇物献给朝廷的话,吾皇必不吝赏赐矣。”

    郑长生笑呵呵的,

    眼睛都成月牙状了:“回禀县尊大人,小子不才还有些许记忆之力,

    可凭印象复之图样。”

    县尊周明通大喜过望,哈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刚听说书籍被焚毁,他心中痛惜不已。

    本以为已经没有希望的了,可是郑长生的话,无疑给他注入了一支强心针。

    “速速写来,本官递呈朝廷的话,定不会亏待于你郑家。”

    郑长生让小七伺候笔墨,大个子郑根硕搬来桌椅,当着县太爷的面开始画起来。

    图样有整体图例,又有拆分之样,还有各种定、动滑轮结合省力演示。

    反正他凭借着记忆,把自己所会的所有的动滑轮的组合方式,以及计算之方法写于纸上。

    泱泱中华,我的国,俺能做的就是这些了,

    至于能不能得到真正的重视,能不能应用于国之建设,那就看当政者了。

    其实,他想把记忆中的物理以及数学,包括化学能写多少写多少,可是一想还是算了吧。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就这还不知道能不能受重视呢。

    别忘了,此时是儒家思想当道,像这些发明创造之类的东西,都被列入奇淫技巧。

    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满朝士大夫,张嘴闭嘴之乎者也,子曰,诗云,圣人道的。

    有几个人是懂这些的,又有几人是重视这些的?

    一切都是未知数呀,如果被有心人利用的话,弄不好就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就像是火药,这种方法一般都是掌握在朝廷手中。

    你一个平民老百姓掌握了,这就好说不好听了,你要是拿来造反呢?还是留一手吧。

第0033章 雪中情

    周明通如获至宝,尽管纸上的滑轮画的有点像鸭蛋,串滑轮的线条有点像九节鞭,可是他哪里管这个。

    这可是吊装利器啊,这拿到工部造办处加以改造,制作成铁的,应用到军队守城和先锋军的开道、搭桥上去,那战力立时提升一个级别。

    他也不管别人了,翻身上马,急匆匆离去。

    这友谊的小船翻的太快了吧,刚才还信誓旦旦的保证朝廷要给好处,给赏赐呢。

    现在连个话都不说,骑上马就溜了。

    话说好处是啥啊?赏赐在哪里?

    哪怕给几亩田种种也行啊,再不行,给点银子花用花用也未尝不可啊。

    就这么走了,屁都没放一个,跑的连随从仪仗都没撵上。

    郑长生很郁闷,郁闷到感觉一股浊气下沉,他铆足了劲儿放了出来。

    呃......萝卜貌似吃多了。声甚宏亮且拖着长音,闻者皆捂鼻狂奔做鸟兽散。

    “放者洋洋得意,闻者垂头丧气,不见萝卜清白身,却闻污浊萝卜气。哎,小七别走啊,少爷给你猜闷儿呢。”

    李秀英看着得意的儿子,在他小脑瓜上拍了一下:“嘚瑟,小屁孩......”

    郑长生揉着母亲拍过的脑门,仰天长叹:“太不识逗了,咦,下雪了......”

    洪武元年的第一场雪,来的悄无声息,毫无征兆。

    真是瑞雪兆丰年呀,土壤里的虫卵被冻死,明年肯定要大丰收的。

    于是他期待起漫天雪花飞舞的景象来,厚厚的积雪,踩在上面咯吱作响,堆雪人、打雪仗多么让人心驰神往啊。

    可是大个子仰天观看良久后落泪的画面刺激到了郑长生。

    好端端的流泪做甚?

    “大个子,你怎么了?”

    “少爷,我是在想如果今年不是你家收留了我,恐怕我非得冻死在我那窝棚里不可。”

    我靠,郑长生猛然间醒悟过来。

    自己的好日子过久了,就忘了民生多艰了。

    这年月可跟后世没法比,煤、气、电什么都可以用来取暖。

    现在可是小冰河时期,寒冬来临那是奇寒无比,这个冬天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了。

    顿时心急如焚起来,得跟母亲商量一下,把村中孤寡老人还有房子是危房的人,先接到家里安顿下来。

    力所能及的多活人吧,要说大范围的接济,那他是没能力,也没那个条件。

    可是就郑家村来说,接济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李秀英听儿子这么一说,立刻点头同意。

    都是乡亲们,能活人一命是一命吧,也算是积德行善了,这可是佛祖所倡导的啊。

    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往下掉。

    地面不大功夫就已经被白色覆盖了,郑长生被大个子驮着,极目望去,白茫茫一片。

    这场雪来的太猛烈了,都有点让人猝不及防。

    村西口郑氏族人郑希望年近六十,曾有三子一女,可是都死于战乱年月,相依为命的老伴儿也在年初撒手西去。

    如果不是东家一口,西家一口的送吃食,恐怕他早就饿死了。

    最近这一段时间他的生活过的很惬意,天天能吃到大肥肉片子,无他,全是郑家娘子的恩德。

    可是徭役结束了,大锅饭吃不上了,他又恢复了食百家饭的日子。

    家里仅有的一床薄棉被,早就脏的不成样子了,破旧处,棉絮都露着。

    他颤颤巍巍的拄着拐杖关好了门,然后直挺挺的躺在被窝里,他已经做好去和妻子儿女相见的准备了。

    破旧的房屋,四面漏风,穿墙风带着哨音吹的屋里呼啦作响。

    浑浊的眼中,留下两行清澈的眼泪,这该死的世道啊。

    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老妻的身影,弯腰驼背,手拄拐杖蹒跚前行,突然驻足回望,冲自己微微的笑着。

    满是沟壑的脸上,笑容是那样的甜美。

    他犹记得年少成婚时,妻子俏丽清瘦的容颜,柔情蜜意一时间袭上心头。

    “孩他娘,慢些走,等等我,我就要去找你了。”

    忽然间破旧的栅栏门一响,一个憨厚的声音传入郑希望的耳中:“二大爷,你在家吗?我是大个子根硕啊。”

    “哦,原来是根硕这个苦命的孩子啊,看来他跟自己一样又冻又饿的,受不了吧,这是想找自己作伴呢。”

    大个子进入郑长生家当长工仆役,是在徭役工程结束之后,当然也是在大锅饭结束之后了。

    他不知道,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一个孤寡老人谁会没事找他闲拉呱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呢。

    他挣扎着,摸到床边的拐杖,想要起身给郑根硕开门。

    这个时候,门一开郑根硕魁梧的身材映入他的眼帘。

    如同一座山似的身影,挡住了门口的光亮,屋里顿时暗下来了。

    “根硕贤侄,你怎么来了。”他沙哑着嗓子道。

    “嘿!二大爷,我来看你死没死,这不我家少爷生哥儿要我来接您老,到他家新宅子里吃肉享福去呢。”

    在村里也就郑根硕这孩子,傻不愣登的还记得他,没事给他送点吃食,还爱跟他逗闷子。

    “傻孩子,说啥梦话呢。”他犹自不信。

    郑长生从大个子身侧挤了进来,看到屋内的陈设心酸不已,这就是这个年代的穷人生活?

    “二爷爷,大个子说的是真的,这场雪下的太大了,我娘担心您老的房子垮塌,特意吩咐小子接您老来了。”

    郑长生把收拢人心的功德按在了母亲的头上,就算是他说自己的注意,估计也没人信不是。

    家大人不同意,一个小屁孩能管什么事儿,与其大家对他不相信,怀疑他,还不如说是母亲的吩咐。

    村里现在谁不知道,郑家娘子心善?

    果然,郑希望的眼中一亮,一股暖流在胸中激荡不已,心中暗暗的道:“老婆子,我要食言了......”

    等大个子把他背到郑家宅院的时候,院里已经热闹起来了。

    七八个孤寡老人,还有一些家里住窝棚以及土坯房子即将垮塌的人家都被接到这儿来了。

    郑希望被大个子从背上放下来,手里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走到李秀英面前。

    漏风的嘴里说着:“郑家娘子,女菩萨啊。”说话间就要跪下。

第0034章 郑家大院的生活

    小七和大个子是严格的奉行少爷的吩咐,之前这些人在自己家里是什么样子,他们管不了。

    可是现在要在郑家大院里生活了,那就得按少爷说的办。

    先洗干净了再说,年轻的要照顾年长者洗,然后是小孩子洗,最后他们自己洗。

    也不知道这些婆娘咋就那么惜水,自己在家都不洗澡的吗?一个个的都生虱子了。

    少爷说虱子乃染病之源,必须要灭掉,幸好现在是冬日,如果是炎热季节,那就要有疾病发生了。

    幸好家里有水井和下水的沟渠,打水和倒水的力气活由大个子来干,这厮有着让人羡慕的体格和力气。

    一手一个大木桶不停的往水缸里倒水,直到三口大水缸都是满满的为止。

    小七则是坐在灶台前不停的烧热水,柴火都是现成的,都是之前大个子上山打来的干柴。

    劈好、码好,整整的在后院里有两大垛,足够烧一冬天的了。

    李秀英则是喊来了二婶婆媳俩帮忙做饭,本来清洗干净的大笼屉都挂起来了。

    现在又重新架到大灶上,冒着蒸汽,一闻就知道是香喷喷的白米饭。

    郑长生和狗蛋两人在玩剪刀石头布,谁输了就弹一下脑瓜崩。

    狗蛋这厮似乎有着一种顽固的毅力,他的剪刀被郑长生的石头不知道砸了多少次了,脑门都被弹红了,犹自乐此不彼、一如既往的三次内必出剪刀。

    偶尔这厮想变布,结果被郑长生的剪刀给喀嚓掉,他很是迷惘,生哥儿莫非能掐会算?

    要不怎么自己的这套打遍村里孩子无敌手的思路,怎么在他面前如此的不堪一击。

    傻小子,他是不懂得慢一秒猜拳的厉害。

    郑长生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好吧,他想输一次,刚变了布,结果碰到狗蛋这货也变了,他的竟然是石头。

    “......”

    哎,他仰天长叹,这他妈的是天意啊。然后小手在狗蛋乖乖伸过来的脑袋上弹了一下。

    小七咯咯的笑,少爷就是厉害,好像村里的孩子就没有赢过他的。

    聪明伶俐的她在旁边早已看出了猫腻在哪里,对于狗蛋她认为,这货要是不长眼,傻不愣登的一味的不思考对策,永久也赢不了少爷。

    大个子抱了一大堆的旧衣服,这是从集市上的故衣店里淘换来的。

    故衣店,顾名思义,就是卖旧衣服的店,现代社会几乎绝迹了,只有网上有二手衣市场。

    这些衣服虽然是旧衣服,但是非常的干净,比之这些人之前的那些强多了。

    等他们洗干净,换了衣服之后,都感叹不已。

    这虽然是旧衣服,可却是他们这些年来穿过的最好的衣服。

    上岁数的老人热泪盈眶,哽咽不能言。

    有的人看着自己之前的那些油腻腻的衣服,被小七姑娘无情的扔到大火中付之一炬,有点心疼,有些咧嘴,似乎这件油腻的衣服陪了他们这么多年,穿出了感情似的。

    小七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都烂的不像样子,还露着腚,心疼个什么劲儿。

    听见噼里啪啦的响声没,虱子咋没把你的血吸干净?”

    被小七如此的怼一顿,一个个都哑口无言。

    他们似乎是非常健忘的,上一刻刚被小七一顿怼,下一刻就欣喜的抚摸翻看着身上的新衣,似乎想要回到以前翻找虱子,然后拿起来放在嘴里咬,然后听咔吧声的日子。

    可惜的是新衣,泛着香香的皂角味道,哪里有半个虱子的存在?

    没了咬虱子的乐趣,可是心里还是蛮开心的。

    郑家娘子硬是个大方人,这些衣服得花多少钱啊?想到此,顿时心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安顿好老人和孩子的青壮、妇人们都来帮忙做饭。

    男子下到地窖里,把窖藏的萝卜白菜一筐一筐的往外运。

    女人们则清洗菜蔬,切菜打下手。

    李秀英这次并没有那么舍得,买来的肥膘肉,都放在热锅里熬成了猪油,然后把剩下的油渣放进锅里和萝卜白菜一块炖煮。

    过日子要细水长流啊,谁知道这该死的严冬要到什么时候?

    几十口子人吃饭,不精打细算的怎么行?家里虽有余钱,可是也不能可劲的造。

    没有个过日子的心,可是不行滴。

    之前他拿出十贯钱用于徭役工程时候的吃喝,当时所采购的粮食还有好多,在加上自己家粮仓里的,省着点吃怎么着也能撑到新粮下来的时候。

    到了吃饭的当口,先给老人孩子们吃,然后才轮到男人婆子们。

    飘着油花的菜汤浇在米饭上,在盛上一勺裹着油渣的萝卜白菜,吃起来香着呢。

    这饭食比他们自己家开火还要好,更遑论那些家里穷的饿死耗子的了。

    一个个吃的狼吞虎咽,尤其是人郑家母子跟他们吃一样的饭,这让他们心里更是倍感交集。

    郑长生吃着小七喂过来的香喷喷的油渣,小嘴儿吧嗒吧嗒的,心里却在考虑着如何安置这些人。

    除去十几个老人孩子,剩下的二十多个青壮妇人得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啊。

    总不能就一天到晚的待在家里吃饱等饿吧?

    自己家总不能一辈子就这样养着他们吧?得给他们找一个谋生的手段才是,自食其力这才是长久之道。

    可是干什么呢?他犯了愁了,以至于都想的出神了,连小七递到唇边的油渣都忘记了吃。

    小七不敢打扰少爷,因为她知道,少爷想事情的时候正是现在这副模样。

    也不知道他的小脑袋瓜,又在想什么呢?小七放下油渣,呆呆的坐在旁边打量着小少爷。一时间看的有点出神,真是让人猜不透呢......

    鹅毛大雪越下越大,整个儿世界都被染成了白色。

    用过饭后的人们,帮忙收拾、洗刷,一派忙碌的景象。

    偶尔路过郑家大院的村民们,看到这么多人,就过来凑个热闹。

    等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后,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郑家娘子仁义至此,还有什么说的,真乃善心菩萨啊。”

    虽然他的本意是以为又可以白吃大肥肉片子,才过来问的。

    事情传开了,得知事情经过的老族长上门了......

第0035章 酱菜之法

    老族长黑着脸训了一通话,在郑家村他的话就是权威,没人敢不服从。

    中心思想就是,郑家娘子是个心肠软的女菩萨,见不得族人受苦。

    开始自己曾极力反对她这么做的,可是她依旧把大家伙儿接来家中安顿。

    为何?那是念惜大家都和铁山贤侄同宗同族,抱着救命活人的想法去的。

    如果尔等看人家孤儿寡母的想起什么歪心思,那他第一个就不答应。

    话不是很好听,也很严厉,先是极力的夸赞了一下母亲,然后他自己充当了一回黑脸。

    可是这让郑长生有点后怕不已,自己想的还是有点太简单了,人心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

    若真的有那么三两个眼红自家财富的,抢完往山里一钻投马匪,那可就惨了。

    不过看着一众老小和妇人们,他这个念头随即就打消了。

    有了这些牵挂,就算是有那么一两个青壮是有这想法的,他们也不会付诸行动。

    许是老族长的话说的有些难听,有些严厉,那些汉子们都低下了头。

    为何他要这么说?这里面是有故事的。

    当年村中首富郑大郎家就是因为收留了族人,可是这些人竟然见财起意。

    杀人夺财后,上山投了张黑虎,这就是前车之鉴。

    老族长的这份心思,李秀英岂能不理解?不过她还是愿意相信这些乡亲们。

    一个个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的,是不会这么做的。

    老族长的担心是有点过头了,当年元末暴乱,人心思变,况且日子真的是过不下去去了。

    她曾经听丈夫说过这些陈年往事,郑大郎也不是个好鸟。

    他是看上了人家老婆想要跟人家圈圈叉叉,惹怒了人家丈夫,这才有此一横祸。

    她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

    自己如此的虔诚信佛,又如此的善待乡亲们,谁又会那样对自家?

    后来的事实证明母亲是对的,老族长的担心有点过了,不过他的本意是好的。

    提醒一下这些人,要安分守己,不要动歪心思。

    训完话,老族长很是不客气的吃了半碗油渣拌饭,才抹抹嘴坐下喝茶。

    郑长生此刻就坐在老族长的腿上,被他搂在怀里。

    他用小手捋着老族长的胡子,把老族长逗的开怀不已。

    老族长感慨万千,这孩子要是自己的亲孙子多好,想起自己的孙子他就有点来气。

    七八岁的孩子了,名字都写不囫囵,他每每思及此,都想一脚奔过去......

    郑长生知道,在村子里要是想成事,必须得把老族长给弄顺溜了。

    此刻正是一个溜须拍马的好机会,岂能放过?

    果然,他的这些天真无邪的举动,惹得老族长乐的嘴都合不拢了。

    突然他话锋一转:“族长爷爷,村里有没有会腌制咸菜的高手啊?”

    老族长用他那豁牙子嘴,在郑长生粉嫩嫩的小脸上啜了一口:“生哥儿为何有此一问,

    老夫不敢称高手,可是幼年时曾在县里的酱菜店做过学徒。”

    郑长生可乐美了,没想到啊,就说嘛,家里老族长送来的小咸菜那么可口。

    “族长爷爷,我在书中看到......”

    可还没等他说完,老族长脸色一变,做了个禁声的手势。

    书中的都是大学问,都是郑家的不传之密。

    昨天县太爷愣是空口白牙的要走了滑轮图样,这让他非常的不满意。

    在他的意识里,生哥儿脑子里装的都是郑家先人的宝贝。

    岂能让别人弄走偷学了去?

    县太爷他是惹不起,也拗不过,可是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听了去那就不可以了。

    郑家大院后面的耳房中,老族长、李秀英二人相对而坐,

    他们聚精会神的听郑长生小嘴叭叭的讲述制作酱菜方法。

    老族长的嘴都乐歪了,这简直是发家致富的不二良方啊,同时也是给村中青壮们找了一条自食其力的道路。

    明初,盐铁茶马都属于官卖。如果有人胆敢走私贩卖,那放牛娃老朱可是六亲不认的。

    对于打击私卖者老朱向来都是认真的。

    驸马都尉欧阳伦都给砍了脑袋,老朱宁愿女儿守寡,也不容忍私卖,这就可见一斑了吧?

    官盐的价格不算低,所以老百姓们大多都是吃酱咸菜,一块酱菜一家子人省一点,能吃上个三两天。

    有那节省之极的人家,舔一舔,嘴里有了咸味儿就能吃一碗饭,虽然有点夸张,可是这就是事实。

    另外酱菜的价格跟官盐的售价比起来还是算便宜的了,是以,酱菜在此时很是盛行。

    不光是民间,就是官宦之家,甚至是皇家,用餐也有酱菜佐食。

    不过郑长生口中的酱菜制作之法,老族长可是闻所未闻,这是开天辟地头一次听说啊。

    怎么还得用上甜面酱啊?话说甜面酱是个什么东东?

    不过光听名字里有一个甜字,就知道一定是高深至极的东西。

    郑长生看着母亲和老族长的反应,就知道自己又超越了。

    后世网上一搜随处可见的酱菜之法,在这个时候貌似高大上的一塌糊涂。

    好吧,不管了,最牛逼的六必居酱菜是明朝中叶出现的,随着自己的到来给他提前一点也未尝不可吧?

    甜面酱是用面粉二次发酵而成,这在他眼里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可是到了老族长和母亲这儿,可是如获至宝一样的。

    老族长一脸的严肃之色,

    “生哥儿,你还跟谁说过这事儿?”

    郑长生摇摇头:“族长爷爷,今天是第一次说起这事,除了您和母亲,其他人并未告诉。”

    “那就好,千万不要外传,此乃我郑氏先人所著之书里记载之法,万万不可被外人掌握之。”老族长语重心长的言道。

    忽然老族长面色一凛,吸了一口凉气道:“孩子,甜面酱有老夫和你母亲二人知晓即可。可是你口中所说细盐,你自己亲自来弄。

    就连小七和大个子都不要告知,要知道如果被别人告去官府,你私下里造盐,这可是杀头之罪。”

    酱菜要想好吃,必须用无杂质的精细之盐,这个时候的粗盐杂质太多,一般售卖的酱菜都有一种苦头。

    所以郑长生想到了提纯细盐,可是没想到却把老族长吓成这副模样。

第0036章 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对于吃那是相当的讲究,五千年来风味各异的食物在各地被发明创造出来。

    就拿面粉来说,各种面食在中国北方大地广为流传。

    可是谁能想到面粉除了能做食物之外,还能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后,发酵成含有麦芽糖的甜面酱啊。

    可是这一切都在老族长和李秀英的面前,真实的上演了。

    老族长是完全按照郑长生的描述,一步一步的按照流程走的。

    当第一盆甜面酱做好之后,他眼泪都掉下来了,太好吃了,就算是不用来制作甜酱萝卜,单独拿这面酱下菜佐饭,那也是极好的。

    当郑长生拿着用过滤蒸馏后解析出的精盐和甜面酱搅拌后,腌制酱萝卜开始了。

    老族长的心都疼了,这么好的盐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啊,用来腌制酱菜太他娘的可惜了。

    这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接下来郑家大院忙碌起来了。

    在新搭建的草棚下,两头健壮的毛驴,轮换着被套在了碾子架上,开始了它门蒙着眼周游世界的旅程。

    一袋袋雪花白面被磨了出来,由大个子扛着送往后院,老族长和李秀英亲自酿制甜面酱。

    小七的眼睛瞪的像个大铃铛,她紧盯着那些磨面的妇人婆子们,真是没出息的,生面粉楞是往嘴里面塞,也不怕不消化。

    有了她的监督,这些人方老老实实的磨面。

    当小七把这些告诉少爷的时候,他好像一点都不生气,只是让自己告诉妇人们,不要生食面粉,还为这些人辩解说都是饥饿惹的祸。

    少爷跟夫人就是心太软了,这都是自家的粮食,平白的管着她们吃住,还答应一个月给他们五十个铜钱,这好事上哪里找去。

    管吃管住还给五十个铜钱,五十个铜钱呐!想想小七就觉得心疼的慌。

    大个子郑根硕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力气,他正在卸着老族长从县城里刚采购回来的大酱缸。

    要轻拿轻放,不能磕着碰着,要是不小心把酱缸给摔碎了就不好了。

    这可是拿来做酱菜的,听夫人说这一酱缸的菜能卖三十两银子呢。

    亲娘哎,他所见过的最多的钱也就十几个铜钱,这可是雪花白银啊,可得小心,小心,再小心了。

    可不能碰碎了酱缸,不然的话就是把自己卖了也不能弥补这么大的损失啊。

    老族长眉飞色舞的,他带去金宁县城的一小坛甜酱萝卜,成功的被悬济药铺的齐掌柜给收购了。

    三百个铜钱,听着褡裢里铜钱随着他的走动,发出的金属声音,他就心里美的慌。

    齐掌柜的说了,这种酱菜有多少他要多少。

    人家是有自己的商道的,他可不是单纯的只卖中药,山货、土产的什么都要,只要是能赚钱的营生,就没他不做的。

    这下可是要发达了,生哥儿,我的好孩子,爷爷回来了。他心里美的呀,走路都发飘了。

    可是当他看到郑长生的时候,着实的吓了一大跳。

    此刻的郑长生,双眼通红,没精打采的。

    肿么了嘛?自己走的时候,孩子还好好的,这怎么现在这副模样?

    你也不想想,一个小孩子去做过滤结晶食盐,他还要求郑长生不得把方法泄露了,这就难为人了。

    除了李秀英心疼儿子,帮着打下手,按儿子吩咐用木炭砂石过滤粗盐,继而在熬盐,别人是不能进入后院的。

    这就苦了郑长生母子了,小家伙现在坐都坐不住了,恨不得坐着就睡着了。

    就这还供应不上,食盐的使用量太大了。

    老族长一看,这哪行啊,要是把郑长生给累趴下了,这所有的一切都化作泡影了。

    生哥儿现在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啊,可不能在这么使了。

    最后一咬牙,挑了几个嫡亲近支的青壮,过来学习制作精盐之法。

    老族长不惜开了一次怀远堂。

    这些青壮可是当着列祖列宗的面,上香、磕头,而且歃血为盟喝了血酒的,根本就不用担心他们的忠诚度问题。

    就是他们死也不会露半点口风,这可关系到郑氏一族的生死存亡的大事,马虎不得。

    另外这些青壮的老婆也都被组织过来,学习制作甜面酱。

    盐的事情事关杀头大罪,是要严格的封锁口风的,所以才开怀远堂。

    而甜面酱就没那么严格了,虽然也重要,但是没有精盐的作用,就是学会了也制作不出来同样口味的酱菜。

    不过就这样,也是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对外讲出去。

    好了,有了大量人手的加入,郑长生和母亲李秀英总算是解放出来了。

    连日来,可把他们娘俩给累坏了,现在是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这一觉郑长生直睡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如果不是肚子咕咕的叫,他还能再接着睡。

    小七心疼的看着张着小嘴不停的打哈欠的少爷,夫人也真是的,干嘛啥都听老族长的,把少爷给累成这个样子。

    她含着眼泪微笑着,帮郑长生洗漱干净。

    一大碗鸡蛋羹,撒了点葱花,滴了几滴胡麻油,郑长生唏哩呼噜的吃的欢畅。

    “慢些吃,小心烫着......”小七在旁边不住的唠叨着。

    这次郑长生没让小七喂他,等最后一口吃进肚子里,他打了个饱嗝,摸着小肚皮,吃饱了。

    人活一世,终究是为了一口吃食,无论是锦衣玉食还是粗粮杂饭,能饱腹就是好的。

    刚才初醒来的时候,那种饿的心发慌的感觉,实在是太不美妙了。

    都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这话真的不假。只有仓里有了粮食,不饿肚子才有这些规范准则。

    当一个人饿的将死的时候,哪里还会顾忌律法准则为何物?

    自己呼噜呼噜吃蛋羹的时候,哪里还有平日里的悠闲情调?这就是他最大的感悟。

    万事都以填饱肚子为要,其他什么圣人之言,君子之道,在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前提下,全他娘的扯淡。肚子都吃不饱,谁还跟你讲什么之乎者也。

    所以啊,要想保证他们家不遭受老族长口中的,郑大郎的惨祸,必须要带动村民们都发家致富,这才是王道啊。

    不能自己肚子饱了,就不管别人了,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只有把所有人都绑到自己的战车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他脑海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第0037章 利益共同体

    人是有着独自思维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符号,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如果没有一个纽带,把他们链接在一起,那永远是一盘散沙,是成不了事的。

    这个纽带有多种,比如信仰、比如利益、比如亲情等等,不一而足。

    郑家大院热火朝天的制作酱菜,村里人不可能没有耳闻。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别的不担心,主要是制作精盐这一事情,要是流传出去,那就是掉脑袋的事儿。

    你说你没有贩卖私盐,可是到了官府那里你就说不清楚了。

    官字两张口,你一介布衣百姓,怎么能辩的清?

    虽然他们家的粗盐是从官府盐仓里购买的,你说你用以腌制酱菜,可是你平白里用粗盐制作大量的精盐,这怎么解释?

    精盐在这个时候的价格有多高,利润有多大是很难想象的。

    寻常的粗盐还一钱银子上下一斤呢,精盐就不用说了吧?

    市场是讲究供求关系的,现在精盐的市场可以说远远的供不应求,完全是供方市场,只要不是很离谱,价格你说了算。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郑长生制作的精盐远比官府,甚至是供应皇家的青盐都要好,这更是怀璧其罪。

    所以,现在郑长生考虑的是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封口,要守口如瓶,但是怎么做到这些,那是需要把整个郑家村人的利益捆绑到一起。

    与其自己家单干,不如拉着大家伙儿一起干,大家都赚了钱那么就无形中被捆绑到郑长生的战车上了。

    就算是有人得知了精盐的事情,也不会说出去的。

    这事儿非同小可,虽然他是下定决心,打定主意了,但是事情的具体操作实施,还是得找母亲和老族长商议一下。

    这里面的利益有多大,利润有多高是个人就会眼红。一缸寻常酱菜还能卖三十两银子呢,他们用的可是甜面酱和精盐,这一缸要是不卖到一百两银子那就见鬼了。

    一百两银子在洪武元年那是什么概念?那可是一笔天大的巨款了。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对待官员有多抠门,有多苛刻这史书都有记载。

    就他们家酱菜这口感,这味道,只要一出现在市场上,肯定被有钱人哄抢,甚至直供大内都有可能。

    老族长听完郑长生的分析后,沉吟良久。

    他是有点被利益熏晕了头脑了,根本就没考虑那么多。

    看来要跟郑家村的村民利益共享,这是势在必行了。可是怎么共享,这得有个章程啊。

    于是郑长生的“股份制”就新鲜出炉了。

    凡郑家村村民,按户计,每户青壮可顶一股,青壮之家妇人们也可参加制作酱菜之大军,不过没有股份,每月只拿五十铜钱的薪俸。

    消息一出,郑家村都轰动了。

    早在消息没出之前,郑家大院里制作酱菜之事,早已经传的满村妇孺皆知了。

    都羡慕的不要不要的,他们也想做,可是哪里有本钱,只能望洋兴叹。

    可是他们打破脑袋都没想到,郑长生会把他们拉进这赚钱的营生里去。

    一个个感激涕零,恨不得倒地跪下就磕头。

    现在的郑家村可以说是完全的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入。

    如果有哪个不开眼的,胆敢阻止他们赚钱的大计,他们都敢拿命出来拼。

    这正是郑长生所需要的,只有把所有人团结起来,凝聚成一个整体,那才能做大做强。

    就比如押车去金宁县城齐掌柜那里交货,满村青壮尽起,手拿菜刀、木棒护卫。

    五百多人的队伍,就是马匪张黑虎也得掂量掂量吧?

    如果张黑虎这个时候出来抢劫他们的话,这些青壮定会拼出老命去,临行前老族长在誓师大会上都说了。

    这些腌制好的酱菜交易完后,就可以给大家第一次分红,每股一两银子是没跑的。

    乖乖来,一两银子啊,老子什么时候想过手里会拥有一两银子,就算是做梦都没梦见过。

    奶奶个熊,张黑虎算个毛毛啊,敢抢老子的一两银子,老子豁出命去也得把狗日的卵蛋给打出来。

    老族长很满意大家的表态,看着群情激动的青壮们,他很庆幸听了生哥儿的话,实行了这股份制。

    如果没有股份制的激励,恐怕还真没有如此之高的士气。

    看起来黑乎乎的酱菜,虽然看着不那么起眼,但是要说是黑色的黄金也不过分。

    马匪张黑虎得了信儿怎么会不眼红,要说他没想过打劫是不可能的。

    可是他真的有点发怵,他虽然号称来无踪去无影的大盗,可是山上满打满算也就两百多人。

    他的发迹是元末之时,趁着天下大乱,想要揭竿而起自成一路诸侯呢,可是奈何胸无大志,说白了没啥本事,眼皮子也浅。

    抢了金宁县几个大户之后,就没进取之心了。

    本身是一个穷的掉渣而且大字不识一个的土老帽,陡然间摇身一变成了富家翁。

    那先迈哪条腿都不知道了,吃喝玩乐,大肆的挥霍。

    等钱花完了,在带着手下干几票。

    周而复始,直到明初立国。这就不好混了,被官府撵的满地跑,手下散的散死的死,归农的归农。

    现在他手下只有一帮当初跟他一块混的货,都是一些不学无术之徒,日子过的是一天不如一天。

    听着名字挺唬人的,黑虎山的张黑虎旗下的黑虎军,其实就是一帮乌合之众。

    当他们横刀立马拦在路上准备抢劫郑家村青壮车队的时候,着实把这些青壮吓了一大跳。

    我靠,黑虎军还真的盯上他们了,那杆绣着黑色猛虎的大旗,迎风招展的亮明身份。

    可是当为首的青壮,老族长的儿子郑大虎看清拦路虎之后,心里有了底了。

    奶奶的,这他娘的还好意思叫黑虎军,简直是侮辱这个军字。

    一帮穿的破破烂烂,饿的面黄肌瘦的汉子,形如流浪儿。

    头发跟鸡窝似的,有的手里拿着棍子,有的连棍子都没有,拿着石块。

    只有带头的一个五短身材的家伙,手里拎着一把生锈的砍刀。

    于是郑大虎,大吼一声:“兄弟们,狗日的叫花子样的张黑虎胆敢抢我们,怎们办?”

    青壮们齐声振臂高呼:“干狗日的,杀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748/ 第一时间欣赏这个捕快不正经最新章节! 作者:棒子头宁冲所写的《这个捕快不正经》为转载作品,这个捕快不正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这个捕快不正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这个捕快不正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这个捕快不正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这个捕快不正经介绍:
本文风格轻松,主角打怪升级,前期系统的作用比较强,建议先收藏,养肥再看。——————————————左手一瓶王老吉,右手一包大卫龙,身上带着各种奇葩装备,嘴里喊着降妖除魔。李孤鸿带着一个国产系统来到了一个奇幻的武侠世界,成为一名处理江湖与妖魔事物的天鉴司捕快。面对不断袭来的江湖纷争和妖魔鬼怪,他竖起中指大喊一声:我要打十个!这个捕快不正经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个捕快不正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这个捕快不正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