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汉从吹牛开始TXT下载大汉从吹牛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汉从吹牛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末日游侠     大汉从吹牛开始txt下载     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04章 到底谁坑谁?

    王大牛的这身医术是跟着一个赤脚医生学的。

    那些年因为战乱,年仅几岁的王大牛与家人失散,只知道自己的名字叫大牛。

    那位王姓赤脚医生见他可怜,便将其收养在了身边。

    年幼的王大牛开始跟着赤脚医生到处行走,学习医术,走的多了,见的多了,加上那位王姓赤脚医生的医术也还可以,王大牛这才渐渐的磨炼了出来。

    后来赤脚医生的年纪也大了,十里八乡的走起来也比较吃力。

    这才找了个地方固定了下来,这家医馆就是在那个时候开起来的。

    最初的时候王大牛干的就是王小二的活,坐堂磨炼了几年之后,王大牛这才渐渐的出师。

    于是老医生坐堂接诊,王大牛到附近的十里八乡游走帮人看病。

    积累了这么多年,也置办了家业。

    虽然王大牛在这附近十里八乡的很受人尊敬,可终究只是个医者。

    以前没有机会就不说了,现在有了这个机会,自己是不太行了,而且就算行也没用,自己都已经这么大年纪了,也早就没有了冲劲儿。

    接下来的日子,也就是帮乡亲们看看病就行了,全当行善积德了。

    但是王小二是有这个机会的,若是能够混个官身,那说出去也有面子不是?

    在官本位的朝代,一个官身所带来的荣誉,绝对比千金还要重要。

    而这些年来王大牛也走南闯北了不少地方,也见识了各路同行,知道自己的水平,知道王小二的水平。

    虽然要求挺高的,但他觉得王小二应该问题不大,他的水平不说在同龄人中怎么样。

    反正在王大牛见识过的同龄人中,那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行医!行医!

    何为行医?

    行走了多的医者,才是真正的医者。

    你不到处走动,不接触更多的病人,你的技术是没办法提高的。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爹,那得是个多大的医馆啊?”王小二愣了下。

    每个郡抽调十五个人,大汉现在有多少个郡?

    暂且不算西域那边的话,也有四十个郡了呢,每个郡十五个人,那就是六百个人了。

    一个医者就有六百人的医馆……

    好像医者要比病人的数量都要多,这你敢想?

    多大的牌面啊这是?

    “公文是不会错的,县里面已经张贴出来了,这名字也报了,怎么可能会出错呢?”王大牛说道,对于公文的公信力他还是比较相信的,所以认为只要贴出来了,就绝对不会错。

    ……

    与此同时,大汉的某一个郡。

    一间屋子内,两人正在低声的谋划着。

    跟王大牛那种只是被一个官身吸引的人不同,这两位显然是有更深远的谋划的。

    当然,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也有人在见到了公文之后,认为没什么卵用。

    跑那么远去洛阳有什么好处?

    说是借调,他们本身什么身份都没有,去了洛阳我这一家老小怎么办?

    而且最多四年就要回来,合着我去洛阳耽误四年的时间在滚回来?

    你说我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跑去洛阳当孙子?你说我图啥呢?

    “老伙计,这次去洛阳的事情,你尽快跟孙离交代一下,让他做好准备。”一名老者慢慢悠悠的说着。

    “上面给的任务我当然要支持,只不过让离儿去就没什么必要了吧?”另外一名老者同样慢慢悠悠的回应着。

    孙离是他最得意的儿子,也是目前为止,他最得意的后代。

    孙离一个人基本上就撑起了孙家的医学世家,对于孙家来说,不会有什么仇人,只要你的医术够好,到处都是巴结你的人。

    而让孙离这个坐镇孙家的人去洛阳,那就太划不来了。

    虽然孙家其他的子孙医技不如孙离,可对于同龄人来说,那也并不差的,甚至要高出他们一大截的。

    “你啊,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老者指着对方笑言道:“你也不想一想,每个郡十五个人,这可是六百个人呢,朝廷建个什么样的医馆才需要这么多的人?而且你以为朝廷只是从各郡抽调人手了吗?”

    “那不然呢?”孙姓老者疑惑道。

    “老夫得到的消息是,宫里的御医也会加入进来的,说是抽调,其实就是让大家相互学习,积累经验的,如果效果不错的话,要么就是留在洛阳,要么就是回来,用同样的模式建立一个新的医馆,这个医馆的等级虽然不如洛阳那边,但也是有官身的,而负责医馆的医者,据说级别只比主官低两级,若是技术特别好的,说不定只低一级也是有可能的。”

    “况且学医这东西,故步自封是不行的,到了洛阳,身边有那么多人,都是各郡挑选出来的人才,还有那么多御医,相互之间走动一下,不就能使自己的医技更加精湛了吗?”

    孙姓老者这才恍悟般的点了点头,的确是这个道理。

    如果消息没有错的话,那么朝廷应该是搞了一个类似集训的方式来培养未来的官员,只不过是管理医馆的官员。

    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有了个官身。

    至于说交流?

    我交流你个鬼,到了地方我多听多看,少说少做,偷师你们没什么问题,想偷师我的?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医学这玩意儿从来都是传男不传女,传子不传婿的。

    自家人都分的这么清楚,何况你们那些外人呢?

    说白了,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去洛阳,不过就是为了混一个资历,混上两年就回来,摇身一变有了官身。

    有医术,还又身份,往后的日子还不吃香的喝辣的?

    当然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然而某些人却忘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是他一个人,大家都有同样的想法。

    朝廷难道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吗?

    当然也想到了,并且还搞出了破解的方案呢。

    想混日子?

    不服咱就看一看,到底是谁在做春秋大梦?

    难道真不成以为只有这些有传承的人才算是老奸巨猾?

    朝廷那帮子人虽然没有他们的底蕴,但是哪一个经历的事情不比他们多?

    哪一个对付这种人没有点心得?

    所以,只要去了,就不怕你不露才,除非你打算去那就被赶回来,官身?想屁吃吧!

第705章 大汉医学院

    经过接近三个月的整顿,当医学院医馆第一次开门营业的时候,便迎来了人山人海的一幕。

    这段时间老城皇宫这边一直在大动干戈,外面的人自然也很好奇。

    打听之下,这才知道原来是要将老皇宫改造成一座超级医馆。

    而且据说陛下亲自下令,这座医馆不许盈利,只需要保证自身开销即可。

    医馆不盈利,自然也就意味着药价不贵,只要能少花钱,百姓自然是愿意来的。

    这再往后,又听说陛下让宫中的御医也要来这里坐诊。

    这下这座大汉医学院就更加出名了。

    你想啊,这宫里的御医那是什么人?

    那是转给皇族看病的人,人家的技术要是不好,能有资格去那种地方?

    再说句自我安慰的话,若是真的有病了,来这里找御医看一看,那岂不是证明俺跟皇帝是一个待遇了?

    消息越传越广泛,于是乎,当开业这一天来临之际,大汉医学院门前更是人满为患。

    虽然不知道有多少是真的来看病的,但是这人气是真的旺。

    王小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今天是第一天的坐诊,但是却觉得要比在家还要更累。

    整个人如同被抽空了一样,浑身上下到处都透漏着一股虚弱的感觉。

    虽然医学院这边暂停营业了,但是属于王小二的责任也依旧没有结束。

    或者说,这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

    这里的模式跟任何地方的模式都不一样,王小二虽然很顺利的通过了本郡的考试,顺利的来到了洛阳。

    可是以他的年龄,所以他只能被评为三级医者。

    这里将医者分为了不同的等级,一级为那些随着学习的医学生。

    二级为结束学习,刚刚正式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

    三级是可以独立坐诊,并且治疗病人的医者。

    四级则是一个小组的负责人,平日里也需要坐诊,但是想让这位给你看病,首先得先交一钱的挂号费才行。

    五级则为一个大区的负责人,平日很少坐诊,主要负责整个大区的日常以及技术支持,看病挂号的话,那得两钱才行。

    六级则为超级大佬行列的,他们并不负责具体的某个区域,而是专攻某一类的疾病。

    那些大区的负责人若是解决不了的病情,可以来找他们帮忙解决。

    这类人几乎就是各地声名显赫,技术过硬的的老医者以及宫中的御医担任的,挂号费为三钱。

    再往上则是医学院的负责人了,被评定为七级,负责整个医学院的日常与技术支持等等。

    同样的,每一级虽然没有确定对应官身的级别,但是却确定了对应官身的待遇。

    例如说王小二的三级医者,他对应的待遇就是正九品的待遇。

    四级对应的是正八品,五级则是正七品,六级正六品,七级正五品。

    虽然不是真正的官身,但却是另一种形式的官身。

    “今天看了多少个?”王小二整理着面前桌子上的一些物品,对着身后的一个学生问道。

    规矩就是这样的,每一个人身边都配备了一个助手。

    帮着打打杂什么的,在打杂的途中可以观察,也可以提问学艺。

    虽然他们还没有真正的进入这一行,但该学的他们也学了一些,也算是半个内行人,对于一些简单的东西,也还是能看得懂的。

    又比如说这里的规矩是,先让学生进行预诊,然后王小二才会开始诊断。

    目的自然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先了解一下病情,拿出自己的判断,再跟老师给出的诊断进行对比,寻找自己错误的地方。

    这种明目张胆的偷师行为,在以往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在这里,来到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这个,你若是不能接受这个条件,那就哪来的回哪去吧。

    “老师,今天您看了十九个人!”陈宾今天也累的够呛,连忙扫了眼自己这边的记录,连忙汇报道。

    虽然很累,但收获也很多。

    今天一天所学到的,接触到的,要比他在学校一个月还要多。

    累并快乐着,痛苦并充实着,这就是陈宾的真实写照。

    “十九个人吗?”王小二愣了下,这可是以往自己三四天才能看完的病人啊。

    虽然这里面有一半都是没病找病的,但是真正有问题的病人也是有一些的。

    今天王小二就收进来了两个病人,其中一个是肚子疼痛难忍,这也绝对不是装出来的,脸色都疼的一片苍白,王小二初步判断是肠痈,也就是阑尾炎。

    不过又不太确定,所以只能暂时收治简单治疗,然后再去研究病情。

    另一个是直接就吐血了,对于这个病人,王小二是没有什么思绪的。

    虽然很难,但是不得不说,来到洛阳的选择是正确的。

    起码在这里能够见到很多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病情,而且也不用担心自己会治不好什么的。

    虽然你签了协议要带人,但是同样的,作为你头顶上的四级医者,在你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他们也是要出手的。

    四级解决不了就五级站出来,一级一级的来,若是都不行,那就等死吧。

    不是不救,是真的没办法了,以现在的能力根本就看不好。

    “走,去看看今天的两个病人!”王小二快速的将桌子收拾完毕,带着陈宾便赶往了后面的住院区。

    今天的工作只不过是完成了一大半而已,接下来他需要去探望收治病人的病情,然后和自己一个小组的人去开会讨论各自遇到的情况。

    一些不是太急的,需要上级来帮忙的,往往会在这个时候提出。

    所以医学院这边也很通人性的在停止接诊之后给了半个时辰的时间让他们去准备,去解决一下个人问题。

    然后就在病区一个房间内开会,一切都是本着就近的原则来解决的。

    陈宾老老实实的跟在王小二的身后,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这些都是各地上来的精锐,连他们都需要认真思考才能确定的病情,自己这个菜鸟医学生还有什么好牛逼的?

    虽然学历要比王小二高,但是技术人家却是碾压自己的。

    除了第二个病人王小二依旧没有什么头绪之外,在探视完这两个病人之后,王小二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这事情有些不太对劲儿。

第706章 俺也是来偷师的

    探视完两个自己收治的病人,期间也遇到了同样在探视的同僚。

    由于大家都很忙碌,身上的任务都不轻,所以只是相互点了点头便各自去忙各自的事情了。

    时间终于来到了开会时间。

    开会的方式也很简单,这些三级医者们先说一说自己今天遇到的情况,收治的病人是什么情况以及自己的判断。

    别人若是对这个判断有疑问,也可以提出来。

    听完大家讲述之后,王小二瞬间觉得自己的运气好像真的不是太好。

    人家收治的病人还算是好一些,起码症状明显,经过用药之后,现在症状都有改善,接下来只需要不断的观察就可以了。

    当然,为了让那些百姓住院能够安心,医学院住院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没有看错,病人不论住不住院,花的钱永远只有药钱。

    虽然住院的药钱会高一些,因为医学院要负责熬制药材,这个也是成本,但是综合下来的话,平均两三天才比同样的药材带走多了一钱而已。

    对于有病的人来说,这一钱并不多,至少相比较起外面,在这里的花费要少很多。

    而且还有这么多的医者,单单只是听着上千医者这个数字就能让人觉得很安心。

    众人都说完了,牛达也一一点评了,整个小组八个人,现如今只剩下了王小二一个还没有发言。

    “牛老师,今天我收治的两个患者有些奇怪,第一个在收治的时候初步判断为肠痈,但是当时我就对这个判断不太认同,所以特意交代后面多注意一下,刚才我查看了记录,又进行了一次查体,虽然看似外表症状还是肠痈,但我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王小二直接说起了第一个病人的问题。

    “哪里不对劲儿?”牛达早就注意到了这个病人,只不过太忙没有来得及去细看,只是简单的看了一下他的记录和王小二开的药方。

    “若是肠痈,患者往往会出现低热状况,而根据以往的惯例,高热状态大多数会在症状出现之后一天之后才会出现,虽然也有提前出现的。但是这个患者自述自打身体疼痛之后就没有过发热状态,又有呕吐现象,而且这疼起来之后,不论做什么反应,都不会有所缓解,方才查体之时,我发现患者腹部回音较重,比上午的时候更加明显了,所以怀疑是不是肠结?”王小二疑惑道。

    牛达稍稍的想了想,肠痈和肠结这两个症状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

    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都是肚疼,对于病人来说,他也分不清什么是肠痈和肠结。

    单一的从症状上来说,就是医者也很难分辨,还需要更多的佐证来配合自己验证病情。

    “记录!”牛达伸手道。

    陈宾连忙将记录送到牛达手上。

    牛达认认真真的看着这份记录,上面记录的很详细了。

    但是在他看来,也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虽然单单只是看着这份记录牛达基本上就能确定病情了,但王小二还是有些稚嫩了。

    他虽然判断出来了,但是佐证的渠道却不够。

    这种情况牛达也曾经遇到过,王小二判断为肠结的原因,就是因为腹内回音较重。

    “呕吐物中可有血迹?”牛达直接问道,这是他在记录上所没有看到的。

    “这个没问……”王小二不由得一阵尴尬。

    “我去问一下!”陈宾连忙举手,旋即整个人如同旋风一样跑了出去。

    不大会儿的功夫便折返了回来:“牛老师,没有血迹。”

    牛达点了点头,说道:“如果你的记录都没有出错的话,按照这个情况来看,他就是肠结,而且是早期的,没有到严重期,待会一起去看一下。”

    这年代的医学其实并不是统一的,单说一个查体,那些自学成才的医者们就不会。

    就算是会,那也是很粗糙的手段。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多经验不够的人,往往会将肠结判断为肠痈,因为肠痈的发病率要高于肠结。

    这个病人王小二虽然没有当即判断出来真正的病情,但是到目前为止,他处理的方式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唯一欠缺的就是经验,当他的经验累积上来的时候,再来处理这样的病人,当场就能准确的判断出来结果了。

    而且也不会犯那些小问题了。

    总而言之,对于王小二,牛达还是很看好的。

    “牛老师,第二个患者我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头绪,诊脉判断其体内火气旺盛,目赤且肿,口舌生疮,吐血衄血,肤色甚黄,以往从未见过这种症状,我给了泻火汤,症状有所缓解,但持续时间不长就又不行了。”王小二说出了第二个病人。

    诊脉判断那就是体内火气太大造成的,但是其他的症状又太多了,又让他不敢单独的去判断是火气造成的。

    可不论是查体还是诊脉,都看不出其他更多的问题,给了泻火汤,效果又不明显,甚至很快就会失去作用。

    这才是让王小二对自己判断有所疑虑的地方。

    如果对症,应该是有效的,如果症状能缓解一段时间,也许是积火太旺盛,药量不够所导致的。

    “一会儿去看一下,你拿着记录去找一下杨老师,让他过来帮忙掌掌眼!”对于这个症状,牛达在看完药方和记录之后,也觉得心里面没有底气。

    虽然很丢脸,但是这个情况自己是真的没有遇到过的。

    所以就算自己去了,也依旧没有解决的办法。

    为了能够少丢点脸,牛达还是决定去吧杨益给请过来,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御医,也是负责他这一组所在病区的大佬,这个时候不找他找谁?

    搞的就跟王小二是来这里学习的,自己来这里就不是学习的似的。

    虽然之前还有所不满,但是经过今天一天,牛达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自己倒出去了不少东西,但是也收获了不少啊。

    每天单单只是在病区转悠几圈,就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人。

    在帮助手下这些人解决问题的同时,何尝又不是在加强自身的知识层面?

    况且遇到不会的还能去求救,自己也顺道偷一下师,多爽啊!

第707章 太子养成记

    医学院的模式就是这样。

    站在最顶端的御医都要承担那些义务,下面的人凭什么总想白嫖?

    这是根本行不通的,真以为签了协议就可以玩一些暗手段?

    一个月后,当十几个企图浑水摸鱼的人被清退了之后,医学院这边再也没有人敢浑水摸鱼了。

    如果仅仅只是制度上的压制,时间长久了必然会有人强烈反对的。

    但是任何一件事情的本质,他都是不一样的。

    例如说,反抗是因为压迫,但是除了压迫以外,你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呢?

    最开始的时候王小二也是有些反抗的,只不过他没有表现的那么明显。

    对待分配给自己的学生,他采取的是不主动的态度。

    就是你想学什么随便,我不论干什么事情,都不避着你,你能看懂多少你就学多少。

    你问了,我有空就跟你讲两句,你不问,我也不会主动的去跟你讲。

    而王小二自己在面对上级的时候态度就不一样了。

    凡是我遇到的问题,我就疯狂的去问,哪怕是别人的病人,我不懂的时候也会疯狂不要脸的去问。

    一个月下来也让王小二摸到了一些门路。

    那就是要脸的人,在这里是混不久的,也学不到什么东西的。

    管他是不是自己的病人,只要不懂,那就是要问,就是要讨论。

    但是有一点,问归问,讨论归讨论,不是自己的病人,是绝对不能擅自接触病人的,大家关起门来随便讨论就行了。

    而仅仅只是一个月的时间,便让王小二感觉到收获颇丰。

    如果给自己打个分的话,来到医学院之前,王小二觉得自己的能力值是五十分的话,那么现在,经过一个月的锻炼,他的能力值差不多已经到了六十分了。

    主要是这一个月他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见过的,没见过的。

    自己知道的治疗方式,自己不知道的治疗方式,同一种病,有很多不同的治疗方式。

    在这里,跟在家里,那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体验。

    虽然在这里很忙,每天感觉都跟睁不开眼睛似的,但是很充实啊。

    半年之后,医学院进行了一场重新的分配。

    就是将原有的人员分配方案打散,与不同的人员组成新的小组。

    让人员流动起来,不只是固定在这一个小组九个人之间。

    除了王小二这些固定的人员以外,那些学生这一次也跟着打散重新分配了。

    只跟着一个人固然有好处,但是现在他们正处于长见识的阶段,老是跟着一个人也未必有好处。

    况且现在只是实习,就该多转转多看看,等到毕业之后,那基本上就是定在一个位置了。

    而再往后,医学院基本上也形成了这么一个固定的规矩。

    所有人员除了负责人以外,其他全部都是半年轮转一次,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在这种新的制度下,大汉医学院医者的水平是直线上升的。

    如果从某一个方面来说的话,最亏的应该就是那些御医们了。

    虽然他们也能学习,也能加强自身。

    但是能够成为御医,本身就证明了他们实力的强劲。

    这些御医的见识本来就是整个大汉最广泛的一批,所以这种模式对于他们来说,有帮助,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

    而且这些人的年纪普遍的也大了,进步的空间是很有限度的。

    为了说动这些人,王不饿可是没少下功夫。

    甚至是没少给这些人开好处,为此,王不饿还特意开设了一个太医署,全权负责大汉的医务管理问题。

    这个是真正的官署,是有权力的,负责制定规则,监察,约束医疗行业,所有跟医疗有关的,全部都要经过他们的审批。

    医学院的发展可谓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科学院那边也不甘示弱,虽然整体而言的进度并不算快,但是洒下的种子却是看到了希望的。

    建元十年的时候,新收入的一批学生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了不太一样的地方。

    而他们仅仅只是经过了一年的改革学习而已。

    到了建元十三年的时候,第一批全日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培训阶段的学生毕业了。

    当这些人进入到科学院之后,整个科学院的发展开始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各项研究明显的规矩了更多,而且在一些细节方面也要比以前更加完善。

    虽然王不饿理想状态中的蒸汽机依旧没有被研究出来,但是目前而言,是可以接受的。

    起码经过几年的改进,现在的蒸汽车基本上可以做到日行二百里了。

    日行二百里是个什么概念?

    在现在的这个路况下,现在的车辆水平的前提下,日行二百里已经很多了。

    虽然人类的极限不止如此,红军也曾经有过一天一夜奔袭二百四十里的经历。

    单论速度的话,好像还不如红军奔袭呢。

    但是这种极限强度下的奔袭,人类又能持续多久?

    暂且算他奔袭一次休息一天,第三天接着在奔袭一次,在休息一天。

    按照这个频率,等于两天奔袭二百四十里,而同样的时间内,蒸汽车已经走出了四百里。

    而蒸汽车最大的优势在于持久力,虽然他会坏。

    但是坏了怕什么?

    当蒸汽车被列装给部队的时候,所有人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甲级部队,又为什么叫做甲级部队。

    首先,甲级部队是满员的,一万人。

    一台蒸汽车最大能够搭载三十个人,这已经很拥挤了。

    所以正常情况下,是搭载二十个人,余下的地方用来搭载物资。

    通常情况下,是下方搭载物资,上方做人,无非就是护栏搭的高一些而已。

    这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几根结实的木头插上去就可以了,也增加不了多少的重量。

    而一万人,需要五百台蒸汽车。

    在考虑到损坏,以及大约在其他的物资,所以朝廷直接给甲级部队配备的就是六百台蒸汽车。

    当然,一口气配备这么多也是不现实的,更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个计划就只能循序渐进,每个甲级部队以每年五十台的进度缓慢的增加着,直到满编为止。

    既然配备的蒸汽车,自然而然的也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体系,例如说最简单的司机。

    每台车配备一名司机,但是每个什却有十三个人,等于是每个什都有三个备用司机用来轮值。

    毕竟开车也挺累的,总不能不让人休息吧?

    每个屯有六个什,其中一个什为机修什,这个什单独配备了三台蒸汽车,只有十个人,他们的车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关键配件,就是为了防止车子坏在半路而没办法修理。

    也可以看作是工程车,这些车都是经过改装的,他们的蒸汽机甚至能够为吊架提供动力,将重物吊起来维修。

    一个屯七十五个人,六百台蒸汽车需要十二个屯,加起来也就是九百个人。

    同样的,化零为整,这个时代的蒸汽车不可能没有问题,也不可能总是平稳的运行。

    所以要想保证车辆能够跟的上使用,后勤方面是必须要加大保障力度的,所以加上军官以外,余下的全部配置成了机修兵,算是凑了一千人。

    这样一来,甲级部队的满编就是一万一千人了。

    坐车时间长了虽然也很疲惫,但是跟走路比较起来还是轻松的多了。

    眩晕感什么的都是浮云,只是坐车的次数还不够多罢了,坐的多了,自然就习惯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了。

    建元十六年,已经十五岁的太子王邦向王不饿提出了一份建议。

    身为太子,身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是他却学完了洛阳书院的课程。

    当然,很多东西只需要学个皮毛就够了。

    身为太子,身为未来的皇帝,帝国不需要他去搞什么研究,但是需要他在大多数方面都要略懂一些。

    起码不能听人家提起来的时候,你自己什么也不知道,甚至连这个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那样的话,还谈何发展?

    所以,王邦除了日常跟着上课以外,还有单独的课程需要学习,生活几乎被安排的满满当当的。

    在观看了一场军演之后,便深入军营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研究,最终有了这份建议。

    甲级部队的优势正在逐渐的增加,与乙级部队的差距正在逐渐的拉开。

    但是综合对比了近几年的演练数据,发现甲级部队尽管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可始终受制于兵力劣势,所以经常会出现打的过,但是却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这种问题。

    组建甲级部队的本意就是为了能够快速解决战斗,快速反应,所以这个初衷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成。

    所以王邦建议对甲级部队的编制进行改编,即每个屯增加一个什,形成一个加强屯的现实,以增加甲级部队的兵力来改变因为兵力不足而导致战斗时间被拉长的这个现象。

    而这么算下来的话,一个屯五十个人,一个军有二百个屯,每个屯增加一个什,等于一个军增加了两千个人。

    如此一来,甲级部队的满编状态就是一万三千人,比起乙级部队的一万人多了整整三千人。

    虽然有一千人的非战斗部队,但是乙级部队他也不是满编状态啊。

    乙级部队的常态是八千人,而甲级部队的常态是满编,所以两者相比较,甲级部队比乙级部队多了整整四千个战斗兵力。

    王不饿采纳了王邦的建议,并且指定第一集团军的第一军为试点进行改革。

    于是,在建元十七年的军演中,第一军以绝对的优势碾压了第一集团军的两个乙级部队。

    在建元十七年的下半年,朝廷又一次组织了军演活动。

    这一次第一军面对的是第一集团军的四个乙级部队。

    目的是为了试探一下改编后的第一军极限到底在哪里?

    四个乙级部队的总兵力是三万两千人,兵力是第一军的两倍多。

    这一次第一军的表现虽然不如上半年,但是也足够亮眼。

    虽然最终损失不算小,但依旧取得了胜利,自身战损接近四成。

    不论是甲级部队还是乙级部队,首先他都是人。

    你甲级部队在训练的时候,乙级部队也没闲着,你在进步的同时,人家也在进步。

    所以说能够打出这么个结果,其实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于是,将甲级部队升级的事情开始提上了日程,因为只是每个屯增加一个什,这属于小的改动,所以影响并不大,各个部队直接从自身的编制中分一个新的单位出来就行了,兵员的空缺则在征兵期的时候补上来就行了,问题并不大。

    建元十八年,王不饿将王邦任命为了少儿城令,负责少儿城内的一切事物。

    这一年王邦开始不断的犯错,主要是第一次干这事儿,很多事情都没有经验,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将问题搞的一塌糊涂。

    半年之后,王邦总算是找到了处理事情的方式,对少儿城的一些事情开始渐渐的有了感觉,处理起来也游刃有余了起来。

    当王邦刚刚适应了这里,正雄心壮志的打算为这里带来改变的时候,王不饿的一道命令,直接打断了王邦的雄心壮志。

    卸任少儿城令,即刻前往京县,任京县令。

    京县位于荥阳南部,距离荥阳只有不足二十里的距离。

    当年王不饿扩张的时候,京县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就直接投降了。

    实在是因为人数太少了,全县男女老少加起来也只有两三千人,拿什么抵抗?

    虽然朝廷这些年来一直在鼓励生育,但是因为荥阳就在周边,已经开始形成了虹吸效应,所以京县的人口虽然在增长,可人口流失率却很大。

    而王邦在上任一初就需要面对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县薄在籍人口一万一千人,但是却能明显的感觉到京县没有那么多人,特别是青壮年特别少。

    询问过后才知道,实际上还待在京县的人数大约只有五六千人左右,年轻力壮的,几乎全部去了荥阳。

    那边是大城,经济碾压这里,又是通往洛阳的枢纽地,赚钱的机会多一些,离家也不远。

    年轻人去了荥阳,基本上每个月都能回来好几趟,这就更加导致了京县的落魄。

    在这里,王邦见识到了一个排名靠后的县,到底是怎么活着的。

    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县内不是老人就是孩子。

    现在又开始了机械化的耕种,翻地什么的简单又省事,老人和孩子就把活给干了。

    所以每年只有收获的季节,在外赚钱的年轻人才会回来收获。

    这样的地方,有什么发展前途?

第708章 这不是梦(大结局)

    建元二十年,王邦被调离京县令,改任三川大都督,尽管王邦在京县很努力。

    而且拥有着巨大的权力和资源。

    可无论王邦怎么努力,除非是挑战现有制度,否则仅仅只是凭借着他的权限,依靠正当途径,是很难解开京县所遇到的这些问题的。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京县没有办法解决荥阳的虹吸现象。

    依旧还是有大量的青壮被荥阳和洛阳给吸走了。

    王邦很想用特权去改变这个现状,但是那又能怎样?

    当他离开之后呢?

    还用特权去保持这个现状吗?

    荥阳的地理位置在那里摆着呢,这是京县永远也比不上的天然优势。

    国家的运行也是需要成本的,打压荥阳,抬高京县,这其中牵扯到的成本可不仅仅只是行政成本,还有更多的商业成本。

    最终影响到的,会是国家的税收等问题。

    这是王邦第一次体会到无能为力的感觉,有力无处使,很让人觉得无奈。

    三川大都督这个职位其实是一个虚职,手中没有任何的权力。

    他唯一的权力就是天天在三川郡府到处乱晃悠,可以去查看郡府内的一切事物。

    包括郡守做出的一切决定,不论是正常的公文,还是探讨的一些细节。

    这是王不饿为王邦单独设置的一个职位,目的就是为了让他熟悉一下一个郡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又需要考虑哪些东西。

    因为是匿名在地方上上的学,所以王邦的基层生活经验很丰富。

    无论是亲自体验的,还是听同学们说的,这些已经足够让王邦去了解基层的一些实际情况了。

    去少儿城担任县令,让王邦初步有了步入官场的一些经验。

    相比较于直接上马而言,少儿城那边的情况稍微简单一些,更适合王邦这种新手来积累经验。

    京县属于一个存在感不强的县,让王邦去担任县令,也是要让他体会一下基层县令更多时候的无奈与现实的残酷。

    起码这一年让王邦知道了,大汉并不是每一个县都如同荥阳那种大县一样辉煌的。

    每一个看起来很牛逼的县,他都在吸收着周边县的血。

    而在担任三川郡大都督的时候,虽然手中没有了权力。

    但是王邦却通过这个职位了解到了一个郡守是如何调节郡内各县平衡的。

    虽然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是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建元二十一年,年满二十岁的太子王邦被调离三川郡,正式的进入到了朝廷,以太子的身份,兼任了一个内阁成员的身份。

    这一年,王邦主要还是多听,多看,多学。

    建元二十三年,太子王邦开始更多的参与到了内阁的会议中,从之前的多听、多看、多学,变成了开始参与讨论,甚至有些时候与大臣们据理力争了起来。

    虽然互有输赢,但是王邦的成长也是飞快的。

    建元二十四年五月,王不饿在月中的一次内阁会议上,突然提出了让太子监国这个提议。

    大臣们纷纷惊讶的合不拢嘴。

    王不饿的身体不说强壮如牛,可由于这些年经常锻炼,加上营养也能跟的上,所以身体状况根本就不像同龄人一样,实际状态估摸着也就刚刚四十岁左右的水平。

    而今年的王不饿,已经将近四十九岁了。

    让太子监国?

    虽然太子这些年表现的也还不错,大臣们也都看在眼中,可是现在的太子还是太稚嫩了啊。

    任凭大臣们怎么劝说,王不饿反正是下定了决心,就是要让太子监国。

    胳膊拗不过大腿,大臣们只能同意了皇帝的提议。

    建元二十四年下半年,年仅二十三岁的太子王邦开始正式监国。

    而在这半年内,王不饿的日子依旧跟往常一样,跟以前的生活节奏是一模一样的。

    对于大臣们来说,其实影响也不算是太大,只是以前有什么事情直接找王不饿,现在需要直接去找王邦。

    王邦处理完了之后,所有处理过的公务,会送到王不饿的案台上。

    若是王不饿觉得没问题,那就直接通过执行,若是王不饿觉得有问题,就打回去让王邦重新批复。

    建元二十五年,整整一年的时间也是如此度过的。

    刚开始大臣们虽然很不情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也就熟悉了这种方式。

    随着太子处理事情越来越成熟,考虑的越来越周全,大家这才意识到王不饿为什么要选择让太子监国了。

    建元二十六年,王不饿开始渐渐的淡出了政坛,很多事情已经不需要王不饿再去逐一审批了。

    仅仅只是在一些大事,以及军事上面需要最后的把关,其他的都是太子批复之后直接通过就行了。

    建元二十七年,大汉组建了第一支远洋探索船队,这一次的探索,发现了后世的济州岛,以及日本。

    虽然岛上没有人,但是这个消息还是给大汉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于是第二支船队立刻开始建造。

    建元二十八年,王不饿已经彻底的放手了,所有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王邦。

    虽然名义上还是太子,但是现在的王邦,已经跟皇帝没有什么区别了。

    建元二十九年,五十四岁的王不饿宣布了退位,将皇帝禅让给太子王邦的决定。

    这个计划,是王不饿在决定开始培养王邦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的,他只不过是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了这个计划罢了。

    而在王不饿打算公布这个计划的前一天,将王邦叫到了身旁,语重心长的告诉了他一件事情。

    ‘朕不是自吹,就凭你小子的这点能耐,就算再努力一辈子也赶不上朕,朕的威望太高了,不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军队,亦或者在民间,朕之所以这么安排,就是不想看着大汉二世而亡,所以只能提前布局,从你开始去荥阳求学开始,往后的每一件事,都是朕安排好的,现在你已知民间疾苦,知基层执政的难度,你对于朝廷的一切,都已经很熟悉了。趁着朕还活着,还能为你再撑几年,培养一下自己的势力,争取在朕走的时候,你能够彻底的掌握这座江山!’

    王不饿当然知道自己的影响力,虽然这话说出来很装逼,但这却是事实。

    自己把大汉搞的这么牛逼,王邦就算是个神仙,也很难在这个基础上做的比自己更好。

    所以按照传统模式,他登基之后必然会面临着一个问题。

    那就是他那个已经‘故去’的老爹,将会是压在他头顶的一座大山。

    一个帝国最危险的时候就是皇位更迭的时候,王不饿不敢去将赌注全部压在别人的身上。

    所以他只能靠自己。

    趁着还不算老,直接把儿子送上皇位,让他培养自己的势力,这样万一哪天自己蹬腿了,对于朝廷来说除了悲伤一点以外,权力更迭的风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王不饿同样将这件事情告诉了王邦,自然是希望他将来以后也能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的儿子顺利交接。

    坦白的讲,自己这辈子辛辛苦苦的为大汉打下了这么好的一个底子,若是因为一些荒唐事情就成了别人的嫁妆,王不饿哪怕就是死了,也很难接受的。

    王邦登基以后,将年号更改为了继元,寓意着继续王不饿的意念。

    退休以后的王不饿除了每日锻炼身体以外,也会偶尔的外出搞一下旅游,老了老了,倒是过上了年轻人最想要过的生活。

    继元五年,消失了十多年的匈奴人突然又一次出现了。

    只不过这一次突厥人比起十几年前有所改变,不只是突厥人,他们还带来了帮手。

    密密麻麻的铁甲步兵突然出现在了西部,先是击败了驻扎在赵佗的西越国的汉军驻军,随后又深入汉境三四百里,连破数座城池。

    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敌人,以及从未见过的战术,汉军一时之间有些难以适应。

    对方的战阵密密麻麻的,跟个刺猬似的,到处都是长枪,要比汉军最长的枪还要长,根本就没有攻击的角度。

    直到第四集团军的两个甲级部队赶到之后,突厥人以及他的援军这才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而大汉也就此吹起了反攻的号角。

    王不饿在看到战报的时候就知道了对面是谁,突厥人终究还是跑去了罗马,现在带来的也正是罗马军队,所谓的刺猬阵,其实就是马其顿方阵。

    这种战阵的弱点也不是没有,只要攻击对方的后部或者侧翼就可以了,一旦撕开了突破口,在切断他们与其他方阵之间的联系,那基本上就是待宰的羔羊了,不会再有任何的还手之力。

    但是对于汉军来说,并不需要那么做。

    随着甲级部队投入战斗,这场战争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继元元年的时候汉军就开始配备了少量的铸铁炮,口径不算大,射程也不算太远,配备的不是实心弹,而是装着火药的炸弹。

    威力并不算很大,但是落在人群里面,直接炸倒一片还是没问题的。

    一个甲级军配备了五十门这样的铸铁炮,而在甲级军面对这种刺猬阵的时候,打法就简单的多了。

    先是火炮一阵轰,骑兵和步兵同时进行冲锋,骑兵主要攻击侧翼和后部,步兵正面对抗,单单只是炮弹就把他们给炸蒙了,所以接下来的战斗便跟菜刀切瓜一样,毫无压力可言。

    甲级军打头,乙级军跟随,对方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推进了五百里,汉军只用了二十天的时间就把对方给全歼了。

    在大量的机械化部队面前,传统的骑兵和步兵已经失去了意义,他们根本就跑不过。

    汉三十七年,继元十五年,时年六十九岁的王不饿在痛苦中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当消息传出的时候,整个大汉都在哭泣。

    ……

    一座充满了科幻色彩的教室内。

    王太饱双眼突然陷入了一片浑浊,眼神木讷的望着这间教室。

    他甚至都不需要抬头,只需要用眼睛的余光扫一下讲台上的那块代表着学生示意图的屏幕就可以知道哪个位置的学生没有认真的听讲。

    “老师,从史记高祖篇中司马欣所展现出来的笔力以及宏观的眼界,还有大汉历史上第一次以纪传体出现的国家正使,我觉得司马欣应该是出自一个知识渊博的家庭,寻常人是很难会有这种眼界的,而且司马欣往往能够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并且通过形象的文字将其记录出来,让我们读着眼前便情不自禁的出现了一副当年的画面,只可惜中兴年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这些孤本,尽管当时的学者们在尝试着修复这些孤本,可由于年限久远,始终没有将其完全复原,所以,我的毕业论文打算从这个课题中选取一个题目来完成。”一名学生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说道。

    王太饱愣了一下,中兴年间的一场大火?

    中兴又是哪一年?

    司马欣出自知识渊博的家庭?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经意间,王太饱的眼光瞄到了讲台上另一块屏幕上。

    上面清晰的跳动着一组数字,汉两千零百二十一年,复兴九年……

    “朕来到了两千年后???”王不饿喃喃自语道。

    他多希望那只是一场梦,一觉醒来,自己可以回到本该属于自己的世界?

    只是现在……

    “老师,您怎么了?”见到王太饱面色突然有些苍白,一群学生连忙关心的问道。

    王太饱笑了笑,朝着学生们挥了挥手,示意自己没事。

    然后开口说道:“司马欣并非出自一个知识渊博的家庭,只能说他的家境尚可,最早是在秦朝为官,但是官籍不高,高祖皇帝在创业的时候,司马欣只不过是秦军的一个长史,级别还不如县丞,只不过是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所以才能成为一路秦军的主帅,而高祖在这一战以少胜多,击败了司马欣率领的十万秦军,不过这场战斗的难度并不大,高祖手下的兵士皆为精锐之兵,而司马欣手下的兵力,都是始皇帝用来征召的徭役,囚犯临时组建的,战斗力并不强。”

    “而在这场战斗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身为主将的司马欣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但是他的副将并不认为司马欣的决定是正确的,况且在此之前,司马欣并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所以副将便发起了兵变,直接将司马欣这个主帅给捆绑了起来,结果司马欣就这么被高祖给俘获了。”

    “这再后来啊……”

    ‘当当当……’

    教室的大门被人敲响了,打断了王太饱的讲话。

    王太饱讲述的内容,是学生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而司马欣到底是什么身份,史学界也有很多的争论,但是到目前为止,谁也没有说服谁。

    进来的是洛阳书院的院长,脸上满是悲伤的歉意,低声道歉道:“王老师,这堂课您必须要结束了,宫中刚刚传来了消息,先皇刚刚驾崩了……”

    王太饱愣了下,旋即拿起手机看了眼。

    发现手机屏幕已经变成了灰色,最上方是讣告,然后是一张先皇的照片,再接着便是一些过往的经历。

    讣告的发布者是大汉帝国内务府,签发着是复兴皇帝……

新书已发《大明从苟开始》

    求支持,求追读

新书发布了

    大秦:从给秦始皇安排系统开始

新书已发布《大秦长公子》

    时隔这么久才发书,心情还是很忐忑的,这两年写写停停,扑了不少,也不知道还有多少老书友能够记得俺,更不知道还有几位老书友能给俺三分薄面去支持新书,孩子饿了,但是要求不高,一天给一顿就行,可千万别一天打鱼六天晒网,我先给大家磕一个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784/ 第一时间欣赏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末日游侠所写的《大汉从吹牛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汉从吹牛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汉从吹牛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汉从吹牛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汉从吹牛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汉从吹牛开始介绍:
秦二世元年,王不饿低调的吹了个牛,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人相信了。牛皮越吹越大,信众越来越多,王不饿坐在龙椅上满脸的忧愁,我真不想吹牛啊……大汉从吹牛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汉从吹牛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