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汉从吹牛开始TXT下载大汉从吹牛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汉从吹牛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末日游侠     大汉从吹牛开始txt下载     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44章 你们配吗

    说话间的功夫,双方已经到了短兵接触的阶段。

    不过双方有一道寨墙作为阻隔。

    借助着盾牌的掩护,盾阵内的士兵直接将准备好的油脂以及干燥的引火物堆积在木桩下方。

    阵阵黑烟顿时升起,盾阵稍稍的后撤两步。

    以长枪和弓箭来阻挡营寨内的楚军靠近灭火。

    想要烧毁寨墙,仅仅只是用这点火是远远不可能做到的。

    大腿粗细的木桩,加上是新砍伐的树木,虽然外部看起来足够干燥,但内部却还是湿的。

    火苗仅仅只是将外部干燥的部位烧掉,然后在烧掉一些能烧掉的地方,给整个木桩先进行一轮的瘦身,为后续的撞击提供便利。

    “上撞木!”见前面烧的差不多了,韩信这才接着下令。

    紧接着,刚刚准备好的撞木便被士兵抬着,依托着盾牌的掩护迅速的冲了上去。

    若是时间充足,用的自然是冲击力更大的撞车。

    甚至连点火都不需要,直接上去莽便是了。

    但韩信却没时间去制造撞车,所以就只能用最基础的撞木来解决问题。

    几根足够结实的木头搭建成一个撞击平台,下方吊着撞木,到了地方以后将其固定,在利用跟撞车一样的摇摆撞击方式去撞击那些被烧过的木桩。

    很快,原本坚固的寨墙瞬间被撞击出几个巨大的窟窿。

    五个宽约七米,高约一米的洞出现在了寨墙上。

    见状,早已准备就绪的亲兵瞬间带着部分将士冲了上去。

    依托着盾阵在前面的掩护,他们迅速的接近了寨墙,然后通过这个小缝隙钻了进去,并且牢牢的守住这里。

    大部队紧随而至。

    能够通过的地方虽然不大,想要几万人通过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但汉军还是通过这几个漏洞,渐渐的稳住了这个突破口,随着过来的士兵越来越多,后续赶过来的士兵,已经不用再去担心会遭到弓箭的攻击了。

    与此同时,军营中突然爆发了一阵骚乱。

    紧接着,营寨大门被人打开。

    韩信微微一笑,旋即命令部队迅速的通过大门进入。

    如果没猜错的话,那应该是单的同伴们动手了。

    虽然这个时间有点晚,意义也不算太大,但能通过正门让士兵迅速的进去,多少还是让他们减少了一些压力的。

    寨墙被破,涌进来了上千汉军,楚军无力将其赶出去。

    寨门又被人从内部打开,进来了更多的汉军,楚军瞬间乱了分寸。

    有人主张力战不退,有人则主张从另一座门逃离。

    然而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当那些打算从后门离开的楚军发现四周都有汉军的时候,只能无奈的放下兵器选择投降。

    除了投降,他们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站在楚军的军营内,看着满是放下了兵器的楚军士兵。

    韩信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不是自己想看到的局面啊……

    “汉军锐不可当,将军用兵如神,吾等今日战败,乃心服口服,愿带着部下和家人投靠将军帐下……”武义站在韩信面前,卑微中带着一丝高傲的说着。

    “投不投降是你的事情,但带不带人,你说的不算!”韩信直接说道。

    “将军,这是何意……”武义等人有些不解。

    韩信瞥了眼众人,说道:“汉军怎能用楚军的规矩呢?”

    众人愣了下,旋即明白了韩信的意思。

    大概就是说,你们投降可以,但是还想带着自己的部下一起作战,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了汉军,就要用汉军的规矩。

    而汉军是什么规矩?

    简单的总结一下,就是八个字。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不要理解错误,这里指的并不是行军打仗将兵之间相互不知道。

    而是指,部队在出征之前,士兵不知道会是哪位将领带领自己,而将领也不知道自己会带领哪支部队出征。

    唯一知道的部队,就是将领自己的亲兵。

    这些是跟着将领走的,用于保护将领安全,必要时候协助管理军队。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将领的亲兵可以看做是国家给你的私兵。

    因为从另一个层面来讲,部队是要听从皇帝、王的指挥的,而亲兵,则需要听从皇帝、王、将领的双重指挥。

    “将军,此乃楚地,暂时用楚国的规矩行事,会为将军带来更多便利的。”武义等人有些不甘心的说道。

    “汝等可是觉得,没了你们的帮助,本将军在楚国就要寸步难行了吗?”韩信不屑道。

    按照原本的想法,这一仗是要狠狠的打的。

    能够收到多少俘虏韩信并不在意,他现在并不缺少人手。

    最缺的是兵器。

    所以,通过这场战斗,磨炼自己的部队,同时杀伤更多的楚军,也在韩信的目标之内。

    然而,预想之中的战斗强度并没有达到,楚军内部也更是不够团结,竟然在营寨被破之后,直接选择了投降。

    现在反倒要用自己手下的士兵来作为自己换取权力地位的资本。

    “将军,吾等非是此意,望将军……”

    韩信不耐烦的挥手打断了武义的话,直言道:“无需多言,入了汉营,便要遵从汉的规矩,汝等非是项家那种大族,亦非王侯之后,甚至在一县之地尚不能一言九鼎,凭着手下那几百上千人就敢跟汉国谈条件?”

    “将军,吾等并非与汉国谈条件,只是想按照将军的规矩办事罢了……”武艺连忙解释。

    “按照本将军的规矩?”韩信一声冷笑,对于对面的心思,他是心知肚明的。

    没开打的时候,继续作威作福,开打以后发现打不过,那就投降呗。

    反正天下大势就是这,楚国都已经紧张的集结主力,几乎是以倾国之力要跟汉军决战了。

    说白了,韩信说的对,他们就是那些在县里都不能一言九鼎的人,所以他们才会被丢在这里独自去拖延汉军的战略步伐。

    打赢了,主要功劳在于决战场那边,打输了,可能是四周负责拖延的人没有完成任务,然后导致决战失利的。

    说的再简单一些,他们就是那群被抛弃的小权贵。

    对于这些小人物,韩信怎能放低自己的态度?

    “先前本将军只不过是遵照王令特事特办罢了,现今还需要如此吗?现在摆在汝等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遵守汉国的规矩,或者来试一试汉国的刀枪能不能要了你们的命……”

第245章 釜底抽薪

    楚国之所以难以被征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这一套政治体系。

    与秦,与其他六国都不同。

    有些人只知道六国排斥楚国,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要排斥楚国。

    也有人知道楚国被称之为蛮夷,却不知为什么要这么称呼他们。

    追根到底的话,这个历史问题就要追溯到楚国立国的时候了。

    打那时候开始,楚国便跟其他的诸侯国不同。

    因为楚王并非是周天子封赐的。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当时北方诸侯国林立,大鱼吃小鱼,小鱼碰大鱼的现象不断发生。

    这给了楚国潜心发展崛起的机会。

    楚国的最开始,只不过是一些部落为了抵抗强大的诸侯国,联合起来自称为王罢了。

    而楚这个国号,源自于楚国先君鬻(yu)熊的妻子妣厉生熊丽时难产,剖腹产后死亡,熊丽得以存活,并且日后成长为楚国的首领。

    而妣厉死亡后,巫师用楚包裹其腹下葬,楚就是荆条,而为了纪念她,所以后人就自称为楚。

    而周成王为了感念鬻熊在灭商之时的功劳,便封了他的孙子孙熊绎为子爵,然后这才自立了楚国。

    诸侯国排斥楚国,是因为他是一个子爵建立的,而且不是周天子分封的。

    凭什么我们拼死拼活,一步步的提升爵位,历经数代的努力才得以封国,而你一个小小的子爵就自封楚国了呢?

    虽然后来楚国曾一度自去王位,但后来又自封了。

    用大家的话来说,就是你楚国血统不正。

    于是,周朝还搭上了一个周昭王。

    你一个自封的楚国敢杀周天子?

    本就看你不顺眼的诸侯国,瞬间炸裂了。

    除了这些以外,楚国在各方面也与各国显的格格不入。

    因为楚国建立伊始就是多个部落组成的,所以这些部落是拥有足够高的自治权的。

    楚王只是大家推举出来的话事人罢了。

    而列国除了对郭嘉有巨大贡献的,或者是王的儿子比较有才能,但却无缘继承王位的才会被封为君。

    但是楚国,上上下下一共七十多个封君,列国加起来也没他楚国的封君多。

    而这些大小封君的地盘加起来就是楚国的国土。

    所以盘你没话说的。

    而到了现在,如何去处理楚国这种政治模式的后遗症,即便是王不饿也要小心应付。

    武义等人之所以敢去跟韩信讨要好处,究其原因就在这里。

    他们手下的兵,是自家的私兵,都是由他们手下的农民庄户组成的。

    命根子就在他们手中,所以对于武义等人的命令也不敢不听。

    而若是按照汉军的规矩去走,一天两天的或许没什么问题,但时日一久,问题就来了。

    现在不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将来以后,那些泥腿子会狠狠的冲撞他们的地位。

    秦朝虽然在楚国旧地推行了郡县制,但是当王不饿的汉军在中原挡住章邯的秦军以后。

    旧楚各地纷纷出手,短时间内恢复了楚国的国土,甚至还将其扩大了一些。

    而各郡县的官员,也是各地的一些旧贵族来担任的。

    虽然秦始皇迁走了大量的贵族,但这些人他是迁不完的,每一家都有大量的分支留了下来。

    而现在,这些人就是楚国的当权人。

    原先的贵族,按照实力瓜分了郡县两级的官职。

    虽然表面上还是郡县,但内在却跟分封时期是一样的。

    武义似乎觉得韩信太过于年轻,还没有理解透自己话音里的意思。

    于是接着说道:“将军可能误解了吾等的意思,吾等虽然只是楚国一个小小的贵族,权势和土地都不如那些大贵族,但我们却能代表着更多的楚国贵族。将军若能妥善安置吾等,这对于劝降其他楚国贵族是有益处的,今日吾等可以遵从将军的命令,但是其他的楚国贵族看到了今日吾等的遭遇,他们可能会放弃投靠的想法的……”

    “楚国的失败,已经证明了分封这些贵族是没有用的,而楚国的现在,又证明了王权难以治理这里,汝等可是觉得,汉国会为自己留下这么大一个隐患吗?”韩信轻飘飘的看着众人。

    心思他能理解,无非就是不想放弃自己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权力。

    哪怕是投降了,也想继续争取一下,让自己能够保持现在的生活。

    优待没问题,但他们的要求,却是与汉国的基本政策相背行的。

    这是原则性问题,不是他韩信一个人能够左右的。

    况且……

    “本将军也是楚国人,祖上皆为楚国人,只不过没有汝等那般富贵罢了,不过作为一个普通的楚国人,本将军可以告诉汝等,汝等自以为是的把自己当做楚人的救星,殊不知真正的楚人早已恨透了汝等……”

    众人愣了下。

    韩信的话还是比较具有说服力的,身为楚国底层走上来的人,韩信当然知道楚国底层百姓的想法。

    贵族分封制的确能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但是同样的,剥削将会比其他地方更加恐怖。

    就拿一个县来说,每年这个县有将近一半的产出,都被收到了这些贵族的手中。

    从你手中抢来的,然后在你活不下去的时候给你一口吃的,接着你就得感激我,因为我在为你兜底,而不像其他列国那般,没有吃的,没有价值就等着饿死吧。

    韩信能够脱颖而出,除了天赐汉王这个外挂以外,其本身无论是武力还是智力都是排列上等的那一批人。

    特别是现在经历了汉国的两年,再跟之前的生活对比,韩信对于这一次的征战,几乎可以肯定会百分百的胜利。

    韩信继续看着众人,叹了口气,还是没能忍住道:“不要再抱有幻想了,以前的楚国百姓,那是没得选,现在他们有的选了,汉国的政策虽然对汝等不利,但却有利于普通百姓的。”

    “若是汉国来了,他们便不用再为汝等卖力卖命,能够靠着自身的劳作而养活一家人,汉军势如破竹,一路广施仁政,毫不留情的打压各地贵族,既能获得军需,亦能让百姓看到汉军对贵族的对立。”

    “你说,若是汉军来了,底层百姓凭什么还为你们卖命?”

    “不妨直言告诉汝等,汝等所依赖的不过是手底下的百姓奴隶罢了,便如同汝等乃锅中沸腾之水,百姓奴隶如同锅底燃烧之柴,直接抽走了燃烧的柴火,汝等又拿什么沸腾?汉王称此为釜底抽薪……”

第246 天下大势

    韩信的一番话瞬间将武义等人吓的不轻。

    有一句话他说的很对。

    楚国的百姓之所以对他们言听计从,是因为选择权在贵族手中,百姓没的选。

    而现在不同了,汉军来了,汉国的政策很让人羡慕,向往。

    以前那些百姓没的选,现在他们有的选。

    当然,最让他们绝望的并非只是有没有的选。

    作为贵族,哪怕只是一个小贵族,被上层‘抛弃’的贵族。

    那他们也是贵族。

    贵族该有的底蕴,或许他们不如其他贵族,但也是有的。

    文化底蕴代表的不仅仅只是家里面有多少人识字,更不是家里有多少藏书,也不是你懂多少礼仪规矩就算是有文化了。

    那些仅仅只是基础。

    什么是底蕴?

    我能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到更远的地方,站在你站不到的高度,去看你看不到的问题。

    我更能合理的去增加自己的优势,去为自己谋取利益,并且能够成功。

    这就是底蕴。

    虽然有点势力,但这一套模式套在国家层面也是可行的,将个人换成国家就可以了。

    而现在的汉国,虽然成立时间短,看似也没有什么底蕴。

    但却偏偏用最普通的方式,去挖着他们的根基。

    武义能够看到,能够想到。

    汉国一路东进,并不仅仅只是军事方面的行动。

    每攻占一座城池,立即封锁粮仓,清点今年以纳赋税的数额,并且原数退还,同时宣布接下来两年免去赋税。

    加上退还的,这不就是三年了吗?

    还有一点是外面不清楚的,但这些贵族却接到了一些消息。

    有些地方的粮仓存储是不够退还的,损耗的粮草被用来养兵,汉军甚至从那些贵族的私人粮仓拿出一部分来退还。

    汉军对贵族一边高举大棒,一边又对百姓广施仁政。

    免赋税三年?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汉军在对待这些楚国百姓的时候,给的是跟汉国百姓一样的待遇,并且还言明了接下来要像真正的汉国百姓一样分配土地,而自此往后,他们不再是楚国的百姓,而是受到大汉庇护的子民。

    不用再去忍受那些贵族们的剥削,不用再去担心自己什么时候会饿死,会死于战乱。

    总而言之,汉军玩的是大战略,从军事,政治,民意等方面全面推进。

    而外面的人只能看到汉军势如破竹,却并不知道汉军退赋税的意义何在。

    而楚国最能利用的是什么?

    是楚国百姓对国家的信任,对国家的归属感。

    但是现在,汉军却很直白的对外宣示一个理念。

    没有所谓的国战,现在所进行的,不过是内部的战争罢了。

    汉国并没有将楚国当做是蛮夷,而是将他们当做与自己同样出身的诸夏子民。

    嘴上说着,现实中再去操作着,军事方面压制着,三管齐下,楚国可谓是人人自危,除了贵族,人人期待汉军的到来。

    “那,我们若是遵从汉军的规矩了呢?”武义等人这会儿也彻底的失去了抗争的意识。

    并非没有争取,而是根本争取不来,没有那个资本与实力。

    “可以千人待之!”韩信看了眼众人,缓缓说道。

    这个待遇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

    但大多数人是满意的,因为他们本来手下也没有一千个人。

    现在的楚军,就是数百成千上万个大小贵族聚集在一起的。

    大贵族下面还跟着一群小贵族,而面前的这些,都是散落的,或者边缘人物。

    他们就算留在楚国,也很难再有别的大的机遇。

    武义是个稍微大点的贵族,他手下足有三千人之多,自己就控制着半个县。

    而这次是需要有人留下来带领这些小贵族,同时负责看管他们别那么快投敌。

    结果没想到,现在武义就要带着他们投降了。

    不过这也不怪武义,谁让打不过呢?

    当然,对于千人这个待遇,武义是不满足的。

    “若我能够助将军收拢其他楚军?占领县城呢?”武义问道。

    “那要看收拢多少人,占领多少县城!”韩信看着武义,淡定道。

    武义想了想,说道:“其他四万人,我有五成把握拉过来,至于城池……五座……”

    “保你做个都尉,爵不低于八等!”韩信微微一笑。

    “我在楚军中也是有些朋友的,亦能劝说他们归降汉军!”武义倒也没有生气,继续说道。

    “若能做到,汉国必以将军之位待之!”韩信也跟着涨了价码。

    虽说接下来对韩信来说是没什么太大压力的,但能省则省。

    若是能够依靠武义这些地头蛇们帮助自己占领泗水郡的城池,那么自己便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练兵。

    同时也能尽快的拿到后方送来的兵器。

    这是至关重要的。

    而谈判,其实跟做生意是一样的,都是在慢慢的讨价还价之中完成的。

    就好比现在的楚国,生死或许会有,但哪来的那么多生与死?

    若是现在的楚国百姓对楚国真的还有依赖,还有归属感。

    那么后来那么多的将领又为什么要投了汉国呢?

    说一千到一万,将领们追的是首领,首领不行,将领自然要走。

    而百姓的追求就简单的多了,他们只希望不在年年打仗,能够年年填饱肚子就行了。

    所以说,贵族们或许打了上百年也不厌倦,因为死的不是他们的亲人。

    不管战况如何,他们依旧能够保持高贵有质量的生活。

    而普通百姓呢?

    打来打去,死的是他们的亲人,不管胜利还是失败,他们的生活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所以,各国底层,要比高层更加渴望统一。

    所以,秦一统天下,是大势。

    现在的汉势如破竹,楚国节节败退,一是汉国君臣将领的努力,二这也是天下大势。

    他们只是在如何争霸上面下了功夫,却忽略了最普通,最基础,也是基层百姓最需要的东西。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不是一句空话。

    即便放在现在,他也不是一句空话。

    达成一致之后,武义开始忙碌了起来。

    一边派人前往各地军营进行劝降,一边又派人前往各县劝降。

    现在的武义是有这个资格的,因为驻守泗水郡的三座门户之一,已经彻底的打开了。

第247章 陷入绝境的楚国

    时间在一天天的过着,并不会因为某一方没有准备好就结束。

    转眼之间,来到了汉元年的十月。

    过完这个月,便是新的一年了。

    不过在这个时期,是没有那么热闹的春节的。

    百姓家中余粮不允许,对他们来说,似乎也没有那么多的意义。

    无非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罢了。

    怎么着都是一天,何必呢?

    汉楚之争,现在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彭城!

    此时此刻,没有人能够高兴的起来。

    三十多万,近四十万大军集结在这里。

    军队的人数早已超过了彭城本身的人数。

    而如此多的军民,每一天都是巨大的消耗。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自打战争开始以来,楚军似乎就没有接到过一个好消息。

    最先接到的,是济北郡失守过半,郡长投降了汉国。

    然后汉军分兵,带着大量的济北郡投降楚军兵发临淄郡和胶东郡。

    九月中旬的时候,这两郡也失守了。

    再然后,韩信在部队被调走的前提下,竟然原地征发了十几万大军,速度虽然稍稍的慢了一些,但占领泗水郡的过程却让人无比的难受。

    各地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汉军甚至还没有来到城墙下,城内的楚**民就在等着汉军来接收了。

    而这里最大的功臣,当属武义等人。

    这些来自楚国的降臣,充当了汉军的先行者,不断的去接触各县的官员,威逼利诱也好,其他的办法也罢。

    反正是忽悠的这些官员失去了抵抗之心。

    完全就是没办法的事情,根本扛不住。

    最最重要的是,城中无兵。

    大多数兵被抽去了彭城,余下的被调往的西边,留下来的,只是缺少数量的老弱病残。

    “武信君,沛县失守了……”

    “竹邑也失守了……”

    “还有相县和砀县……”

    “后方来报,下邳附近发现了大量的汉军斥候活动迹象……”

    “叔父,不能在这么等下去了……”项羽心急火燎的说道。

    “籍儿,勿要自乱阵脚!”范增看着项羽,匆忙的安抚道,紧接着又看向项梁,说道:“当今之急,应当确保下邳不失,同时命令东海郡募兵反抗汉军,迫使其不能全力来攻,至少也要保住东海郡,一旦东海郡也丢了,那我们就完全失去继续作战的机会了。”

    “亚父,我们眼睁睁的看着汉军攻陷我们一座又一座的城池,而各地却鲜有拼死抵抗的情况发生,其原因便在于我们在彭城集结了全部的主力,而主力却一直未能与汉军主力碰撞,汉军就是趁着我们空虚之际对各地下手的,再不打,我们的粮草就要被耗尽了!”项羽满肚子怒火的说道。

    这仗打的很憋屈,不是一般的憋屈。

    楚国眨眼间就失去了大量的郡县,而汉军却并没有为此而付出什么代价,这怎能让他不憋屈呢?

    而汉军的攻势,也对集结在彭城的楚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是军队先集结,粮草随后运来。

    速度快一些的,距离近一些的倒是把粮草运来了,可远一些的就没那么幸运了。

    大多数都是只运了第一批家就没了,后面的粮草自然也就没了。

    泗水郡倒是因为韩信的战略多运输了一些,可再多又能多多少?

    这里可是将近四十万军队,二十多万百姓呢。

    六十万张嘴等着吃饭呢,原本堆积如山的粮仓,现在已经能够看见底部了。

    “难道出去打就能解决眼下的问题了吗?你知不知道,汉军现在就等着我们出去呢,不然的话,中路的汉军主力,为何拥有三十余万人的前提下,却两个月内只推进了不足二百里?”

    “汉军跟我们玩的是阳谋,他不怕我们看穿他们的战略意图,就怕我们坐的太稳了!”范增有些恨铁不成钢道。

    “怕我们坐的太稳了?啥意思?”项羽有些懵了。

    他也不是傻子,虽然在某些方面的确不太如意。

    但问题是,项羽很清楚,按照现在的局势,楚军若是不打,控制的范围会被进一步的缩小。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能够得到的粮草会越来越少。

    现在就是依靠着存货,跟彭城周边来供给的。

    若是没了外面的补充,他们这些人又能扛多久?

    不打或许不会败,但是当粮草耗尽以后,他们就连想打也都不可能了。

    而打的话,尚且有一线生机,万一能够突破汉军的包围呢?

    万一能够打赢了汉军的主力了呢?

    万一能反败为胜了呢?

    对于项羽来说,不打就是等死,打了,反倒一切皆有可能。

    “你所想的也没错,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在彭城的这近四十万大军,又有多少是彭城本地的?说三十万大军的家乡已经成为了汉土,似乎不为过吧?这些人现在正是士气低落的时候,便是依托城池防守,老夫尚且担心他们毫无战意,拉出去与善于野战的汉军决战,你觉得有几分胜算?”范增直接反问道。

    范增的话让不少人都为之一愣,哪怕先前浑浑噩噩不太明白的,现在也都突然想起了这个问题。

    楚军有将近四十万人,就算再怎么动员,将东海郡也算进去,满打满算能够招募到的士兵也不足六十万。

    而这已经是倾家荡产的去打了,也是最理想的情况,现实绝对不可能有这么顺利的。

    而汉军鲜有攻城的战例,大多数时候,他们更喜欢以突袭,断绝粮路,包围的方式来攻占城池。

    更喜欢围点打援的战术来削弱敌军的实力,在通过舆论的方式来增加城内的防守压力,最终导致守军心里崩溃。

    而汉军有多少人呢?

    中路军由汉王亲自坐镇,灌婴挂帅,统领近三十五万大军,而且这三十五万是集结了汉军所有的精锐,汉军最能打的都在这里呢。

    北路军是王离带领的十五万(中路抽调五万后)秦军投降而改变的汉军,而王离又征募了十万降兵,所以现在有二十五万人。

    南路军是没有什么名气,在主力被调走之后,却令人大跌眼镜的和平拿下了整个泗水郡的韩信,而现在,韩信通过自己征募,收编降兵,其兵力也达到了二十万人。

    就算能够用于北上的只有十万人,那么汉军又有多少人呢?

    七十万人!

    只多不少!

    人比你多,兵比你精,粮草比你足,地盘比你大,战略比你更高超。

    打!

    是汉军最擅长的野战。

    不打!

    汉军包围着你,让你断绝粮草,再无一战之力。

    最最重要的是,随着汉军占领的土地越来越多,政策逐渐的开始推行,虽然楚军严格管控了这些消息,但私底下还是传开了,这也直接导致了楚军的士气出现了不可逆转的低迷现象。

    于是,项羽有些受不了了。

    “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那我们集结在这里干什么?等着被王不饿困死吗?”

第248章 没时间了

    项羽的话又让不少的楚军将领惊醒。

    是啊!

    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那我们来这里干什么来的?

    偌大的楚国,就这么一点点的被汉国给蚕食掉了。

    原本属于他们的粮草,只运过来了很少的一部分。

    原本属于他们的兵马,现在却成了汉国的百姓,甚至临阵反戈。

    就连他们自身,自己的老家也没了。

    这种时候,人心惶惶,战斗力也将会骤然下降。

    但是这仗……

    又是一脸的懵逼……

    我到底该不该打?

    “武信君,我觉得项将军说的有道理,困然纵然是有,但此刻再不打,恐怕我们就没有再战的机会了……”刘邦满脸无语的摇着头,谁特么知道最终的结局会是这样?

    本以为楚国应该跟汉国有一拼的,而自己则可以狗着渔翁得利的。

    但没想到汉国这完全就是碾压的局面,这下得了,还得什么利,当什么渔翁呢?

    能不能保全自己都是一回事了。

    “是啊武信君,军师先前已经说了,我们的军心会不稳的,其实现在已经有迹象了,再拖下去,就真的没得打了!”又有人说道。

    项梁有些犹豫了,不时的看向范增,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议。

    但此刻的范增也没有主意,打不打,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罢了,可结果却完全不同,他还没有考虑清楚。

    “武信君,打与不打,当早下抉择,如此方能早做准备,犹豫不决,乃兵者大忌!”英布突然开口道。

    “当阳君言之有理,战与不战,当早下决定才是!”刘邦也跟着附和道。

    英布因为拥护楚怀王上位有功,而被封为当阳君。

    “当是如此,打,应立即着手准备,制定战术,不打,楚国亦将亡之!”英布的岳父鄱君吴芮也站出来说道。

    范增看了眼众人,他是觉得越来越累了。

    年龄大了,体力和精力都有些跟不上了。

    偏偏眼前这事又是事关生死的大事,需要用到的精力和体力都不少。

    看着众人,范增有些无语道:“打与不打,要看汝等自己的想法,若是觉得能与汉军在野外一战,若能接受失利以后失去所有,那便去打。若是觉得可以接受汉军诱降的条件,那接受了便是……”

    “这……”

    范增的一番话又让众人陷入了迷茫。

    现在他们就是不断的迷茫,不断的反复横跳。

    他们当中大多数是的确想打又不想打,汉军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他们。

    但是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汉军给出的条件,他们大概是不能接受的。

    首先汉国至今为止,就没有一个封君。

    其次到现在为止,汉国没有封王。

    甚至连侯都没有封。

    那些汉国的开国功臣都没有被封侯,他们这些投降的楚军将领能够被封侯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那汉军能给他们开出什么待遇来?

    带着县称号的将军?

    那是最低级别的将军,也就刚刚入门。

    让我们这些在楚国叱咤一方的大佬,去你汉国当个守门将军?

    这怎么可能嘛……

    最大的问题在于,那些个汉国的开国将军,现在都还是顶着县称号的将军呢。

    所以,给他们的待遇,不可能超过这些老的功臣,这是闭着眼睛就能想到的。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范增突然说道。

    他早就料到了这些人是不可能接受汉军的条件的。

    因为换做是他自己,也绝不可能接受。

    根据汉军的以往经历,提拔自己人那是从来不吝啬的。

    但对于投靠过来的,大多数都要降级使用的,章邯那种统领数十万的大将,虽然是他第一次带领这么多人,但过来也不过跟其他人平级。

    王离带着秦军主力,也不过被封为富平将军。

    唯一优待的地方,可能就是王离祖籍富平,这也算是重视了吧?

    但是这种优待,他们这些人需要吗?

    再换一句话说,汉王会给他们这些优待吗?

    纵使范增活了七十多年,现在也很是摸不透汉王这个人。

    特别是范增还亲眼见过汉王,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有很深的寓意。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很不好的感觉,那就是觉得汉王那双眼神能够看透一个人似的。

    让所有怀有心思的人,在他面前无处遁形。

    “什么办法?”项梁猛然一喜,连忙问道。

    “放弃彭城,带着最精锐的士兵,趁着被汉军彻底包围之前,南下会稽!”范增说道。

    这是目前他思考到的唯一的生机。

    虽然很窝囊,而且范增也有预感,自己可能走不到会稽。

    不过他还是大力的建议道:“会稽郡地形复杂,河流密集,汉军去了,一时半会儿的未必能适应那里的环境。而吾等则可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到时再以会稽郡为基础,南可下闽东郡,西可进庐江郡,长沙郡等,纵使无力攻伐汉国,有此复杂地形在,汉军一时半会儿也难以再像现在这般将吾等置之死地!”

    “南下?”项梁紧紧的皱着眉头。

    既然人防不住汉国,那就把防守的任务交给天堑来解决,这似乎是一个可行的思路。

    而南下之后,汉军必然不适应那里的环境。

    而他们带去的精锐主力,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稳定下来,然后去开拓其他地方。

    如此,楚国想要恢复鼎盛时期恐怕是很难的,无论是人口还是地理,或者是经济,都难以满足他们。

    但是同样的,地形的优势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南边瘴气肆意,莫说是汉军,便是楚军也难以适应!”英布突然开口否决道。

    这帮人里面也唯独他最有发言权了。

    因为他的治地在九江,整个九江郡是北边重南边轻。

    就连郡府也都设置在与泗水郡交接的地方,再往南边走,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他不是没有派人去开发过,但却很难很难,在他之前,秦也有人去开发过,同样没有彻底的开发出来。

    瘴气无色无味,进入之后,甚至根本分辨不出哪里有瘴气哪里没有瘴气,等到发现的时候,什么都晚了。

    “那也总比被困死在这里要好,建议老夫是给了,采纳与否,在于各位,留给吾等的时间不多了……”

第249章 陆贾之五连问

    结论今日是肯定不会有的。

    楚国的模式决定了这些将领们必须回去好好的商议一番,然后才能拿出最终的决定。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

    想要保住自己利益的人,自然更加倾向于去会稽郡狗着。

    而一些精明的人,则在盘算着其中的利与弊。

    刘邦回到自己的营地后便直接招来了陆贾与随何。

    随何是陆贾新发现的谋士,或许是臭味相同的原因,两人都是能牙利嘴,能说的一逼。

    “范公谏言楚军率精锐南下会稽,待稳定之后再扩张其他郡县,以地形来阻挡汉军的攻势,武信君意从之,二位先生如何看?”刘邦也没有客气,直接开口问道。

    谁都知道今日他们开会的目的,所以各家的谋士都在家里等着呢。

    陆贾微微的皱着眉头,与随何对望了一眼,两者差不多一样的表情。

    “主公,总体战略是没错的,现如今虽然楚汉之间尚未直接碰面,但楚军的战略早已被汉军步步蚕食,如今已无太多竞争力了,南下能够有效的保存楚军的实力,但此过程也极为艰险。”陆贾说道。

    能牙利嘴,并不是说他只是会说。

    该有的智商还是会有的,不然任凭你一张嘴再怎么能说,却始终说不到正事上,那有什么用?

    陆贾虽然在智谋方面不如萧何曹参,但眼下刘邦帐下无人,陆贾已是最靓的那个宰了。

    “汉军斥候遍布天下,楚军的动静,汉军一定会洞晓,而悄悄的转移并不现实,除非只是这些将领离开,将所有军队留下,但如此一来,南下毫无意义。”

    “而汉军如今已经形成了西有汉王亲自坐镇的三十五万主力步步紧逼,他们养精蓄锐已久,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北有王离军团二十五万余人,南有韩信十余万人,如今韩信已经到了下邳附近,不论楚军从何处撤退,韩信一定能卡住楚军南下的道路。”

    “当今疑惑之一,乃韩信到底能拖住楚军多久?若楚军不能再短时间内击溃韩信,那么后方的汉军追兵便会将其包围,从而拉入汉军最为擅长的野外决战。”

    “疑惑之二,即便能够摆脱汉军的围追堵截,那么仅凭会稽郡一地,楚国数十位封君,大小贵族上百,地方又如何去分?以主公如今的地位,到了那里,能独得一县否?”

    “疑惑之三,就算能独得一县,南边的瘴气对主公也是巨大的威胁,甚至会比战损更为严重。”

    “疑惑之四,汉王速来知人善用,提拔将领不拘一节,若是主公进入了会稽,汉王若是全军挑选善于征战会稽郡那种环境的将领又怎么办?”

    “疑惑之五,主公麾下多为薛郡、砀郡之兵,如今薛郡、砀郡皆为汉土,军心隐有不稳之迹象,汉军多管齐下,将士们又是否愿意舍弃一切追随主公一同南下呢?”

    陆贾一连提出了五个疑惑。

    刘邦的脸色渐渐的陷入了一片凝重,这路还真是越走越窄了。

    砀郡的士兵能够跟着他来薛郡,那是因为两地相隔,虽然离开了家乡,但也得到了好处。

    而现在让他们跟着自己南下,难度无疑增加了不少。

    最最重要的是,南下!

    虽然有些人可能不知道瘴气这玩意儿,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南下,等于送死。

    每当谈及南下,不少人便是闻之色变。

    听说的,永远要比自己亲眼见到的更加可怕。

    连与蒙恬其名的秦朝大将屠睢都死在了那里,所率部队更是几乎全军覆没,有此先例,谁还敢去?谁又敢去?

    说一千到一万,士兵们打败了可以投降了汉国,反正他们只是基层的小屁民。

    而先前也有不少人都投降了,汉国并没有为难他们。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案例。

    既然投降汉国也可以活着,甚至可以活的不比现在差,那么我又为什么要跟着你南下去九死一生呢?

    “主公,属下觉得,此次楚军南下战略必定会以失败告终,其一在于愿意追随的人未必会多,其二在于汉王的知人善用,韩信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数次事实证明,汉王在将领任免方面,眼光还是挺准的,韩信既然能毫无声明的担任了一路大将,必然有汉王看中他的地方……”随何也紧跟着说道。

    现在的情况是,汉王用谁谁立功。

    汉王捧谁谁当名将,不想当都不行。

    灌婴,陈铁山,张良,陈平,就连名气最小的宋轶,也能将一郡之地治理的稳稳当当的。

    而与其同列汉开国功臣的彭越虽然销声匿迹了,但有传言说彭越担任了汉国的斥候总督,而在最近一年,汉国的斥候给他们带来的心理阴影还少吗?

    想到这里,随何接着说道:“而且,属下听说,韩信曾经率部连续日行百里……”

    刘邦瞬间脸色大变。

    这意味着,暂且不管韩信能不能打,会不会打。

    至少韩信的行军速度,是绝对能堵住,或者追上楚军的。

    如此一来,楚军的危机便又多了一分。

    “主公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担忧,与他们相比,主公还是有一个他们所不具备的优势的!”随何接着说道。

    “嗯?吾有何优势?”刘邦愣了下,似乎是在说,我咋不知道我有优势呢?

    随何笑了笑,看来时间太久了,以至于刘邦自己都忘记了。

    “主公可是忘了萧军师与曹军师了?”

    刘邦忽然一愣,对啊,自己咋把他们俩给忘了?

    虽然他们俩离开自己有些猝不及防,但以刘邦对其的了解,这里面一定是有他们的苦衷的。

    随何接着说道:“主公,我听闻萧军师如今已是汉国侍中,是汉国大臣之中官职最高的三人之一,其三人更是形同于丞相,而曹军师如今为陈铁山军师,辅佐其稳定关中,只要他们二人能在汉王面前为主公美言几句,那么主公获得的待遇,要比其他人好许多,哪怕是安抚萧军师与曹军师,汉王也会答应的,所以,主公若是降汉,汉王或许会以郡长待之,暂且安定下来,往后在徐徐图之便是了……”

第250章 汉国再无对手矣

    楚国大厦将倾,早已不是成荫纳凉的好地方了。

    事到如今走到这一步,很多人都不想。

    那些楚国的旧贵族们不想放弃自己的利益,他们还抱有幻想。

    但刘邦身边的人却看的清清楚楚,一是蛋糕不够大,根本不够分的,二是人未必会跟着你走。

    去个几千人有什么用?

    又能起到什么效果呢?

    投靠了汉国虽然爵位会下降,但不管怎么说,也总比跑去会稽郡当个县令,或许县令也当不上要强的太多。

    最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成功的到会稽郡吗?

    那韩信的行军路线,明摆着就是有所预谋的。

    与其带着更少的人跑出去跟他们野战,为什么不在这里与其决战呢?

    人多不打,非要等到兵尽量绝了才去打?

    图啥呢?

    “主公,营外有人自称主公旧友前来拜访!”

    “旧友?”刘邦微微有些疑惑,问道:“来者何人?”

    “对方未说,只说乃早年与主公有同袍共枕之谊!”

    刘邦微微皱着眉头:“难道是???”

    巨大的兴奋瞬间上头,能与他同床共枕的友人,而且还是早年间的。

    不就是沛县的那帮狐朋狗友嘛?

    啊!

    呸!

    什么叫狐朋狗友啊?

    那是生死与共,一起干事业的弟兄!

    那些弟兄除了死了的以外,也就萧何与曹参两人落在了汉营。

    能说出这话的,一定是曾经与自己最亲近的人。

    刘邦越想越是兴奋,也顾不上还正在商议的众人,脚步匆忙的便朝着营外走去。

    “主公!主公留步!”

    “主公不要……”

    陆贾、随何二人面色一变,连忙喊道。

    而此刻的刘邦只顾着兴奋,哪还会去听他们二人要说什么?

    不论是萧何还是曹参,只要能回来一个,刘邦这心里面就会觉得很踏实。

    “主公,不要去……”陆贾连忙一路疾跑的阻拦在刘邦身前。

    “汝为何要阻拦?”刘邦满脸生气的看着陆贾。

    “非是属下要阻拦,而是此乃楚营,谁又敢保证,周围没有他们的眼线?主公亲自相迎,若被那些人看到了,会为主公带来更多麻烦的呀!”陆贾说道。

    刘邦听闻,冷汗瞬间打湿了整个后背。

    万一来的人真是萧何或者曹参。

    如果他们回来真是为了劝降。

    那么自己现在的这番行动,岂不是要告诉楚军要防着自己了吗?

    “多谢先生阻拦,吾险些酿出祸事啊!”刘邦连连道歉。

    陆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劝下来就好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连忙朝着旁边的人说道:“去将对方请进来,不要声张!”

    不大会儿的功夫,一名身着长袍,带着斗笠的中年男子出现在了刘邦面前。

    而在看到这道身影的时候,刘邦不由觉得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的落了下来。

    瞬间上前抱着萧何,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也顾不上。

    “你咋才回来捏……”

    额……

    跑错片场了……

    “你怎么才回来呢?你知不知道,这一年我是怎么过的?每天都在想着你啊……”

    萧何一脸无语的拍着刘邦,俩大老爷们见了面竟然钻进自己怀里哭,这要是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们俩是龙阳之好呢。

    要是被吕雉给误会了……

    不对,是被吕泽给误会了,自己上哪说理去?

    好生安抚了一阵,刘邦的情绪总算是稳定了下来。

    “想不到今生还能活着在与沛公见面啊……”萧何感叹道。

    “这一年到底都发生了什么啊?”刘邦抹着眼泪问道。

    “要说这一年啊,其实我也是稀里糊涂的,汉王不知为何盯上了我与敬伯,当日我听说范公要拿项羽的妻子送给汉王而被汉王当场看穿翻脸之后,气不过便去找其理论,不知怎么的就被汉王知道了,然后就这么明目张胆的挑拨离间……”萧何说起了当初他跟曹参被汉王扣留的事情。

    刘邦微微皱着眉头,说道:“当时你是不是找了个人回来报信?”

    “没有啊……”萧何愣了下,接着说道:“我与敬伯被禁军日夜不停守着,虽说行走自由,但却连跟人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么会找人来捎话呢?就算是有,估计也是汉国的斥候冒充的。”

    刘邦震惊了,难道那个时候的汉军斥候就这么强大了吗?

    接着说道:“当日那人所讲,与今日你所言尽相同,甚至告诉吾说,楚国要找吾麻烦,后来吾找人打听了一下,当时项家的确是想除掉吾的,但是被赶回来的范公制止了,这才升了吾做薛郡长。”

    “汉王如此搅局,自然是希望沛公与楚国决裂,最好能够开战,如此,汉国便可渔翁得利。”萧何直接说道。

    好歹在汉国待了一年,对于汉国的套路基本上也摸的差不多了。

    “对了,你是怎么回来的?”刘邦突然想到,萧何已经是汉国的侍中了,这个时候怎么可能会自己一个人跑到这里呢?

    汉国斥候遍布天下,萧何若是偷偷跑了出来,恐怕早就被斥候追上了吧?

    “我来劝沛公加入汉国的!”萧何认真的看着刘邦。

    “???”刘邦震惊之中带着三分果然如此的看着萧何。

    在汉国待了一年,被洗脑了?

    连曾经同床共枕过的老弟兄都不要了?

    然而萧何却没有去想那么多,也没必要。

    “现今之局势,沛公应当看的很清楚了,楚国灭亡,在于汉王何时下令进攻,现在楚军内部应当人心惶惶了吧?这一路来的时候,我也都看到了,那根本不是可战之兵该有的表现。”

    “出城决战也好,逃往其他处也罢,只要楚军离开了彭城,汉王的目的便达到了,当今局面,乃为死局,楚军唯一的机会,便是当初汉国出兵的时候便出来决战,选择彭城决战,或许没错,但站在汉国的角度来看,那就是大错特错的了。”

    “楚军若是不离开,无非就是汉国出兵时日多一些罢了,但这对汉国并无影响,此番出征,汉军所用粮草,皆为楚国之粮草,后方边境,早已囤积了数百万石的粮草,随时可以运送过来。”

    “汉军拖的起,楚军拖的起吗?楚军将士还有再战之心吗?根据汉国那边得到的消息,彭城的粮草,最多不过三个月便会消耗一空,而到了那时,汉军便可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彭城。”

    “我在汉国待了一年,起初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到沛公身边,但是后来见的多了,经历的多了,就发现即便我回来了又能如何?汉王之志,十个吾也比不上。”

    “汉王曾言不会在诸夏封王,能被封王的,一定是打下了诸夏以外的土地,沛公麾下能兵强将如此之多,便是来了汉军,也有称王的机会。”

    “说一句贴心的,当今之汉国,天下再无对手矣!”

第251章 若离诸夏,谈何霸业?

    刘邦的心情渐渐的冰冷了下来。

    从萧何开口之后,他就感觉到了萧何已经不再是一年前的那个萧何了。

    封王固然可喜,甚至是自己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是现在,封王并非自己的目标。

    仅仅只是一个王,已经满足不了刘邦的**了。

    他看到了楚国的强大,也看到了楚国的弱点。

    虽然就算没了楚国,还有汉国这座大山压在他的头顶。

    可一旦寄人篱下,将来是否再有机会,那可就不好说了。

    况且,就算真的有了机会,他所面对的,也将会是比现在更加困难的局面。

    跟汉国争霸,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

    虽然这只是理论上的……

    刘邦想过,也不太敢想。

    但不管想与不想,现实的确发生了。

    “入汉何时能为王?不过汉王一说辞罢了,建立汉国尚且不能为王,开疆拓土便可以吗?”刘邦语气深沉道。

    萧何愣了下,惊讶的看着刘邦。

    萧何是何其聪明?

    两人多年好友,也经常一起谈论一些天下大势,谁又能不了解谁呢?

    怎能看不出刘邦的想法?

    哪怕形势已经不允许了,可他还是没有放弃想要称霸的心思。

    “汉王对国家的掌控力度远非你我所想那般简单,汉国的军民对于现状很满意,所以尽管各地还有很多地方都不到位,但依旧无法撼动汉国对其稳定的统治,现如今任何人想在汉国搞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接下来想要封王,无外乎几条路罢了,其一,北上草原,汉王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准备对草原游牧民族的决战了,他已经意识到了北方蛮夷将会对诸夏产生的影响。”

    “等诸夏一统之后,汉国便会全力备战北边的战事,南下的路早就被卡死了,所以,这一次楚国是在劫难逃。”

    “其二则是南下,但南边环境太过恶劣,想要征伐又非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其三则是西进,相比较而言,西边还算是难度小一些……”

    刘邦认真的听完了萧何的讲述,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若离诸夏,还谈何霸业?”

    离开了诸夏,到了外边即便被封了王又当如何?

    手下将士又有多少愿意跟着他举家迁徙的?

    就算愿意,那又才多少人?

    那些地方虽然他没有去过,但也听说过,一个个蛮荒的很。

    草原民族是打不完的,最多将其主力打散。

    其他地方也是同样的,就算西边的情况好一些,可有一个关键点是无法避免的。

    一旦在外被封王立国,他们的余生,甚至连他们子孙的余生,都必须要用在防备这些本地土著上面。

    如此一来,哪还有精力再去某图诸夏?

    如此一来,岂不是他们这些人在外帮着汉国解决了所有的外患?

    这样他们在外拼死拼活的,每年耗费着大量的人力精力物力,而汉国则可以安心的去发展。

    十年二十年后,汉国将会越来越强大,而他们呢?

    哪还有心思再去谋图霸业?

    就算是有,你还有这个精力吗?

    你还能打的过养精蓄锐多年的汉军吗?

    想到这里,刘邦不由看了眼萧何。

    难怪萧何说汉王对汉国的掌控绝非他们所想的那般,难怪外人都说汉王高瞻远瞩。

    三省分了相权,虽位列丞相,但一个人想要干什么事情可就没那么方便了。

    而三个人能尿到一个壶里的概率很小,上面也不可能会让他们尿到一个壶里。

    对外让这些开疆拓土的功臣以封王的方式镇守边疆,扫清周边敌人。

    对内对各种权利作出限制,加强集权的行为简直比始皇帝还要到位。

    这不是高瞻远瞩是什么?

    虽然不知道王不饿还在图着什么,但刘邦能够感觉到,这一定不是他所有的底牌。

    好算计!

    当真是好算计!

    连刘邦这种老银币都觉得王不饿这手段令人胆寒。

    看到刘邦脸上的表情变化,萧何心里面大概也有数了。

    看来这一次的劝降,大概率是撑不了的。

    他太了解刘邦这个人了,没有机会的时候都在想着,现在距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他当然不会轻易的放弃。

    刘邦当然不是什么笨蛋。

    只是一个人的精力终究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方面,所以才需要谋臣来辅佐。

    而身为主公,自然是要能够拿出决断力的。

    他相信刘邦已经看出了汉王此举的真正用意。

    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现在汉王在汉国说一不二,他的威望允许他这么做,他的百姓愿意他这么做。

    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没有人能够改变的局面。

    萧何自知自己不可能成为王,也没想过要去当那个王。

    所以对于他来说,感情自然归感情,可若是能够用自己的一生去做一件真正有利于后代的大事,他还是会去做的。

    而现在看来,辅佐汉王,要比辅佐刘邦更有意义。

    因为通过接触发现,汉王在各方面都要比刘邦更加优秀。

    而这出现在一个二十出头的男人身上,却是很罕见的。

    辅佐汉王,他至少还有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的时间去经营,去稳固帝国。

    而刘邦呢?

    今年的刘邦,已经四十多岁了。

    他还能再活多久?

    十年?

    还是二十年?

    想到这里,萧何叹了口气。

    他是真的不希望自己的这位好友走上死路。

    “汉王常说一句话,舍得舍得,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舍,人生短短几十载,又能遇上几次十全十美的事情呢?这天下又真的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吗?人最可怕的并非是**,而是无休无止的**,不知收敛的贪欲!”

    刘邦看了眼萧何,没有说话。

    现在的他,早已没了刚见到萧何时的激动情绪。

    在他看来,现在的萧何早就与他形同陌路,两人早已没有那个同床共枕的情谊了。

    “沛公,我知道你的志向,也知道你为此所做出的努力,但现在天下归心于汉,在这方面,您已经失去了先机,志向是如此,但您也要为手下弟兄考虑考虑啊……”萧何真情的说道。

    刘邦冷眼看着萧何,道:“弟兄们更希望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既然你已与弟兄们志向不同,那便无须多言了……”

第252章 既为敌,何来情谊?

    从军营离开,萧何神色有些低落。

    他只说了很少很少的一部分,甚至没能来得及跟刘邦去谈论更多的事情。

    就被刘邦以志向不同给送客了。

    他能够感受到刘邦脸上的那股冷漠,失望,难过的表情。

    但是同样的,他也感到失望,难过。

    没人想成为失败者,没有人!

    刘邦不想。

    萧何也同样不想。

    他相信刘邦看到了事实,但却不愿放弃,不愿意去接受。

    哪怕他选择的路无比的艰难,是不可能成功的,他也在所不惜的要去那么选择。

    回头看了眼刘邦所在的军营。

    萧何叹了口气,无奈的选择了离开。

    该说的,该做的,他都说了做了,至于结果,听天由命吧!

    抬头,看到了乔装打扮过后的李十安正在等着自己。

    “走吧,回军营!”萧何继续叹了口气,今天一天,叹气的次数要比他一年叹的还要多。

    李十安点了点头,也没有多问,看样子就知道失败了。

    ……

    刘邦军营内。

    送走了萧何,刘邦迎来了自己的妻子吕雉。

    本来他是想找人说一下这事的,但却又不知道该找谁去说。

    军心不稳的不只是楚军,他也是楚军,所以刘邦的部下军心也不太稳定。

    “听说萧何回来了?”看到丈夫满脸的不高兴,吕雉便猜到了大概,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哪怕明知道这时候不该去问那么多,但还是开口去问了。

    大局不同了,容不得她再去做那些无用功了。

    “嗯,来替汉王劝降的!”刘邦点了点头,发现这事似乎还真就合适跟自己的女人来说。

    “决定好了?”吕雉看了眼刘邦,问道。

    “差不多吧!”刘邦顿了下,接着说道:“汉王算计太深,若投了他,要么封个王替他去镇守边疆,要么就在洛阳被看死,像我们这种人,他是不可能放我们离开的,更不会给我们机会。”

    “萧何就没有给你一些其他的建议吗?”吕雉有些疑惑道。

    “没有,他的心早已不在这里了,不得不说,汉王在拉拢人才这方面,真的令人……”刘邦摇了摇头。

    生气!

    太特么生气了!

    本来是打算让萧何和曹参去混点东西的,结果啥没混到,反倒把俩人给丢了。

    今天萧何但凡说一句以后我在朝中给你通风报信,刘邦都不至于这么生气。

    吕雉想了想,觉得刘邦有些意气用事了。

    不禁劝说道:“既然萧何已经变心,那你又为何要放他离开呢?汉王当初能强扣萧何曹参二人,今日你又为何不能扣下萧何呢?这一点你与汉王相比,实在是差别太大了,我听说汉王看上的人才,若不为汉国所用,他宁可毁掉也绝不放其离开。”

    “那汉王身边谋士何其多?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今日他能来与我说这些话,至少还说明心中念及以往的情分,我若是扣了他,岂不落人口舌?众弟兄又该如何看我?”刘邦有些不太情愿。

    听刘邦这么一说,吕雉顿时有些急了。

    “糊涂!”

    吕雉有些恨铁不成钢,都这么长时间了,刘邦依旧难改优柔寡断的性格。

    “正因为那汉王身边谋士武将太多,所以才不能放他回去,难道你就没有看出汉王的用意吗?既然不能增强自身,那边削弱对方,如此一来,敌我之间差距不就增加了吗?”

    “一次两次不显眼,次数多了呢?精兵强将全部跑去他那里了,你这里又有谁?既然你不愿寄人篱下,归附汉国,还想有所作为,那便不该心慈手软。”

    “况且,今日你放了萧何,又能保证他回去以后不会将楚军的情况告诉汉军?他现在早已不是你的弟兄了,而是你的敌人!”

    刘邦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

    以往放走的那些无关紧要的人也就罢了,看在情谊,看在人心的面子上放了也就放了。

    但萧何是什么人?

    他之前可是刘邦手下的头号谋臣啊。

    对于刘邦的实力,将领的能力,以及君臣心思性格的了解都很深撤。

    现在已经确定了萧何心思在汉军那边,那还敢放他走?

    吕雉甚至可以肯定。

    今日放走了萧何,来日当汉军对上刘邦的时候,他绝对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所有的一切都会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让刘邦死的清清楚楚的。

    刘邦的脸色很是纠结。

    起事之前,他只是沛县的小混混,一个不事生产的小混混。

    后来被萧何举荐为泗水亭长,这才算是有了点正事。

    刘邦很多官方的朋友,也就是那些有文化的,现在得到他重用的,几乎清一色都是萧何介绍给他认识的。

    要么是同僚,要么是当初的下级。

    杀萧何很容易,这些人怎么办?

    他们又会不会有别的想法?

    这些人现在对萧何到底还有没有念想?

    刘邦把握不准!

    放走萧何,一是早年间的情谊。

    刘邦能有今日,离不开萧何的支持。

    所以哪怕形容陌路,他也没想过要杀掉萧何。

    二是想要借助这事稳定人心,稳定那些曾经以萧何为首人的心。

    杀一个人很容易,但是再往后呢?

    见到刘邦依旧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吕雉有些急了。

    “既然注定了余生为敌人,今日又何必在意往日情分呢?你顾忌当年的情谊,他在意了吗?是他先抛弃你的!你如今的一厢情愿,最终只会害了你,害了那么多追随你的弟兄,而他,依旧可以稳稳当当的做着自己的侍中,依旧可以舒舒服服的过着自己的生活,那时候,你又会在哪里?妻儿又会在哪里?”

    刘邦突然浑身一震。

    是啊!

    我在想什么呢?

    是情谊重要?

    还是自己的命重要?

    自己妻儿的命重要?

    既然不想投靠汉国,那么从今往后,自己便要比以往更加努力了。

    不然将来别人高官厚禄大宅子,妻子小妾同床铺,儿女成堆笑哈哈。

    自己呢?

    一家人整整齐齐的躺在……

    不对,说不定连个棺材都不一定有。

    “我这便去安排……”

第253章 他站不起来

    回程路上,萧何基本上已经摆好了自己的心态。

    人各有志,难以强求。

    虽说曾经志同道合,但人总归是会变的。

    他没有一颗成为枭雄的心,却也想过那种名垂青史的事情。

    人这一生无非也就那么回事。

    活着的时候追求功名利禄,死后追求名垂青史。

    想要两者皆有,难度很大,至少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跟着刘邦固然成功的概率更高一些,但同样的,失败的概率也很高。

    因为面前就摆着一个巨大的困局,楚军是不可能走出去的。

    情谊已尽,余下的,只是过眼云烟……

    “萧相……萧相留步……”

    一行数人正小心的往回走着,身后却突然窜出一骑,隔着大老远便高声的喊着。

    萧何停下身子回头看向来人,觉得很是陌生。

    李十安早在听到对方喊出萧相二字的时候,就将戒备提高到了最高等级。

    当然,以李十安的本事,自然不需要将手时时刻刻的放在刀柄上。

    那样岂不是直接告诉了对方我有防备了吗?

    “汝为何人?”萧何疑惑着问道。

    “夏侯家主听闻萧相归来,又与主公有所不合负气而走,故命吾前来追赶,请萧相暂且返回彭城,夏侯家主正与主公进谏,解开些许的不快!”来人直接说道。

    “哦!是夏侯婴的家臣啊!”萧何笑着点了点头。

    夏侯婴早年是沛县府马房掌管养马驾车的小吏,而萧何则担任主管官吏进退的主吏橼。

    业务上的往来,让两人早早的相识。

    也是萧何将夏侯婴介绍给刘邦的,这才有了后来出差的夏侯婴但凡路过泗水亭,总会去找刘邦畅聊大半天才返回。

    而他们这帮人,基本上也都是脾性相投的人,不然也不可能会玩到一块。

    加上萧何为人和善,善于识人,结交了不少的‘狐朋狗友’。

    例如还不是亭长的刘邦,屠夫樊哙,车夫夏侯婴,编织苇箔、蚕具,以及兼职吹鼓手营生的周勃。

    吹鼓手的意思可不是军中的吹鼓手,而是人一躺,布一盖,全村老少等上菜的那个吹鼓手。

    当然,这个时候没有乐器之王唢呐,但意思就是那个意思。

    “对,家主说了,萧相一走了之倒是轻松了,可是苦了这帮老弟兄了!”对方继续说道。

    李十安紧紧的皱着眉头,脑海中下意识的想起了临行前王上秘密交代给自己的话。

    “侍中,这来时便耽误了那么久,若是再折返回去,怕是要超期了,您不妨将想说的话让这位小兄弟捎带回去,来日在与那些好友叙旧也不迟!”李十安连忙说道。

    超期?

    哪来的超期?

    来时耽误什么时间了?

    李十安这明显是话里有话。

    而早已摆正了心态的萧何,此刻又怎会轻易的轻信他人?

    故而朝着李十安去了个眼神,哈哈一笑,道:“无妨,派个人先回去水命情况便好了,反正这里距离彭城也不远,便是往来一趟,最多也就耽误个一两天而已,说不定本侍中能将这帮老弟兄们拉来呢?”

    “对!对!对!我听夏侯家主私下里说过,想跟着您一起走呢,哎,说真的,俺也想走,去汉军多好啊,哪像现在,被人围着打,追着打,整日提心吊胆的不知道啥时候挨打……”

    “哈哈哈,走,回彭城!”萧何脸上高兴的哈哈大笑着,旋即转身朝着彭城方向走去。

    李十安紧随其后,不过在路过那人的时候,手上却是突然有了动作。

    以李十安的手速,单身四十年的老汉都未必能比得上。

    若是没有点真材实料,又岂能编造出一整套战斗教材?

    当初李十安为什么脱颖而出?

    还不是因为他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手速,以及令人欲罢不能的高超技术?

    当刚刚听见剑与剑鞘摩擦的声响之后,那人瞬间低头去看。

    只见李十安手中的剑已经到了身后,在低头,才看见腰间正在冒着血。

    然后才是剧烈的疼痛,身体下意识的反应,让他连忙想要抽出自己的兵器。

    然而还没来得及,李十安的第二剑便落在了他的手臂上。

    力道之大,一剑下去,硬生生的将骨头都砍断了,只剩下些许的皮肤吊着自由摇摆的手臂。

    接连的吃痛,身体的自然反应让对方下意识的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忍不住的跌落下马。

    不过最后理智还是战胜了身体的本能,他并没有朝着李十安这一侧倒下,而是选择了另外一侧。

    这样的话他与李十安之间会有一匹马作为间隔,能够让他多出一些时间。

    然并卵,李十安就是靠着这一手出道的,落在哪一侧对他来说并没有影响。

    弯下腰,瞅准了时机,等对方到达马肚位置的时候,直接通过马肚,重重的将剑刺了出去。

    剑尖刺透了衣服,刺透了皮肤,发出轻微的撕裂声。

    李十安甚至能够感受到剑身突然传来的阻力。

    不过他也没有继续用力去刺,而是顺势拧动着剑柄,将长口状的伤口尽可能的搞成圆形伤口。

    抽出剑以后,李十安也没有选择绕过马身,而是直接俯下身子,稍作准备,便用力的将自己整个人扔了出去。

    一只脚狠狠的踢在对方的脑袋上,一脚将对方踢懵。

    然后迅速的手脚并用越过马身,这动作快是快,但也极其危险,万一马匹突然跑动,那他可就完了。

    在高超的武艺,被马直接踩过去,不死也是重伤。

    李十安可不想冒这个险,更不敢去冒这个险。

    越过马身之后,李十安甚至在没来得及站起身子的时候,就再一次挥动着手中的剑,朝着对方的脖子处抹去。

    鲜血瞬间喷洒出几米远的位置,但也就仅仅只是那一瞬间,然后便顺着脖子迅速的往外冒着。

    至此,李十安这才站起来,朝着远处走了两步。

    虽然对方还没有彻底的死透,但这会儿也早就没了任何威胁,他也不可能在站起来做出什么危险的举动了。

    从马的身上找出一块布擦了下剑身上的血,又掏出水袋冲洗一遍,继而从身上拿出一块专用的布认真的擦拭着剑身,擦干之后,又拿出油脂涂抹在剑身上来回的擦拭。

    萧何一脸懵逼的看着李十安,那潇洒的动作,以及不慌不忙,稳的一逼的擦刀保养流程。

    “人还没死呢,你这就开始保养兵器了???”

    “我下的刀,有分寸,他站不起来的……”

第254章 王上真是神了

    李十安对自己的刀有着致命般的自信。

    当然,这不是吹出来的。

    虽然刚才的技术动作有些花里胡哨了,放在真实的作战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但粗糙的直来直去玩的多了,李十安就是想玩点花活。

    总那么搞,搞的李十安都认为自己不会点别的了。

    况且,对方也就一个人,花哨一点怎么了?

    若是靠着偷袭头赢不了,那还玩个屁啊?

    事实证明,我,李十安,依旧还是大汉的那个剑神!

    萧何笑了笑,脖子上挨了一刀,血都喷了那么远,还不说身上还有个正在冒血的大窟窿。

    受了这样的伤若是还能活下来,萧何甚至甘愿给这人当儿子,给他养老送终都没问题。

    “你先前是真的看懂我的眼神了?”萧何笑眯眯的看着李十安,虽然很震惊李十安的身手。

    但咱作为一个文化人,老是动刀动枪的也不太合适,所以还是得玩点文化人该玩的事情。

    李十安愣了下,这才想起刚才萧何对着自己的那个眼神。

    大老爷们抛眼神给自己?

    有话不会直接说啊?

    李十安瞬间觉得裤裆有些发凉,这可是王上特意交代要保护的人啊,俺也不能杀了他,他要是对俺动手动脚该咋办?

    下意识的摇头道:“俺不是,俺没有,别瞎说啊……”

    “???”萧何脸上的笑容逐渐僵硬,一脸懵逼道:“什么不是?没有瞎说的?”

    “俺……俺真不是啊……俺也不想啊,就算你是侍中,也不能辱俺清白啊……”李十安慌张的摇着头,眼神不断的打量着四周,暗骂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狗日们咋还不过来呢?

    “……”

    萧何的一脸懵逼又增加了无限的黑线。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这帮人都咋回事?

    思想咋总是这么旋转跳跃呢?

    板着脸说道:“先前老夫给你那个眼神,便是要让你找机会干掉他的,你既然不懂,刚才又是在作甚?”

    “哦,这样啊……”李十安猛的松了口气,只要不是龙阳之好就好说,这才满脸委屈的说道:“王上让俺这么干的……”

    “王上让你这么做的?”萧何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王上还真能推演未来不成?连这事都能猜到?

    “对啊,临行之前王上说了,若是离开彭城的路上,遇见熟人要您返回彭城的,就杀了对方赶快跑。”李十安说道。

    “……”萧何一脸的黑线。

    这是什么理由?

    话说交代事情就这么敷衍的吗?

    万一是真的呢?这么做了岂不是要坏事?

    而自己之所以给李十安示意干掉对方,并不是因为先前与刘邦的决裂,也不是因为被刘邦赶出来而生气。

    聪明人萧何,自然从对方的话语行迹中看出了一丝猫腻。

    首先,这里只有他与李十安两个人,行迹隐蔽,且没有骑马,目标很小,又经过乔装打扮,一般人根本发现不了他们两个。

    其次,路线是李十安制定的,在走上这条路之前,萧何自己都不知道他要走哪里。

    在这种情况下,夏侯婴是怎么知道自己行迹的?

    接着,就算夏侯婴是问出来的,那么要想在彭城周边追寻自己的踪迹,必然要大动干戈一番的。

    而那么大的动静只为了找自己?

    而且还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这可能吗?

    萧何自己都觉得不可能。

    再然后,他们两个是经过打扮的,而对方隔着大老远就喊着自己萧相。

    夏侯婴若是真的想跟自己走,他派来的人会这么高调吗?

    要知道这里可是楚国,楚国仅剩的地盘,在这方圆几十里内,驻扎着近四十万的楚军。

    这种行为就好比在公安局制定抢劫计划一样,典型的傻叉行为。

    夏侯婴会犯这种错误吗?

    最后,夏侯婴的家臣没有几个,而且自己都面熟。

    就算这人是夏侯婴新找的家臣,那么夏侯婴家的家臣,也从来不会叫他家主,更不会叫他夏侯家主。

    这人就是典型的没有做足功课的代表人物。

    以上几个疑点,让萧何想到了无数种可能,所以也大致的猜到。

    刘邦可能后悔放自己离开了,虽然很大几率是听信了某人的谗言,但这人应该就是刘邦派来的。

    想把自己骗回彭城,是困是杀,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自己是经过对整个事件的观察才得出的结论,做出了干掉对方的这个决定。

    那么远在百里之外的汉王又是怎么知道的?

    而且还是在出行之前就知道的,并且告诉了李十安的?

    “王上是怎么跟你说的?”萧何很好奇,于是问道。

    李十安看了眼地上的那位,还在微微的抽搐着,不过也差不多了。

    于是转头道:“咱们快走吧,再往前走十里就能骑马了,边走边说。”

    萧何点了点头,这里的确不是长篇大论的地方。

    于是两人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王上说刘邦可能会放您离开,但他的妻子一定会劝他杀掉您,所以当您从刘邦那里出来的时候,若是事情没有谈拢,就让俺立刻带着您离开,若是途中有人追上来让您回去,就杀掉对方赶快走。”李十安说道。

    萧何听了原因不由浑身一震。

    这就是汉王的为人处世之道啊。

    汉军的斥候也真是无所不能及,竟然连这些都打探到了。

    萧何也猜到了劝刘邦的人肯定是他的妻子吕雉,对于这个女人,大家差不多都知道他的脾性。

    但是连汉王都知道了,这就有些细极思恐了。

    “若是我没出来呢?”萧何又问道。

    “那就派人快些回去禀报,王上会下令全线进攻的,哪怕拼着巨大的伤亡,也要把您给救出来,王上说您一个人能顶百万将士,这次同意您亲自来劝降刘邦,本就是冒着巨大风险的,若您不幸被杀,那些人便是全部给您陪葬他都觉得亏。”李十安说道。

    萧何突然愣在了那里,原来自己在汉王心中的地位已经这么重要了吗?

    可是自己好像还没有做出什么功绩啊!

    汉军不进攻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从而影响到接下来对匈奴的战争。

    而现在为了自己,汉王竟然要不计伤亡的发动攻势?

    不过想了想汉王的为人,李十安无奈的叹了口气。

    “哎,王上就是这样,令人不得不仰慕啊……”

第255章 汉王在下套

    就比如那些原因。

    他本可不告诉李十安的。

    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来看,李十安不过就是一个地位稍微特殊点的人罢了。

    说亲兵不是亲兵,说教官不是教官,甚至连个具体的职务也没有担任。

    反正就是不停的在军中各部游走,辅佐训练什么的。

    直接下一道命令让他来保护自己就可以了。

    但汉王却将一些原因也告诉了李十安。

    而这就会带来另外一种结果,那就是李十安个人的感受。

    汉王愿意跟你说这么多,那就代表了他重视你,否则的话,一道命令就能搞定的事情,凭什么跟你说这么多?

    而现在这些话虽然是从李十安口中听到的,汉王甚至没有跟他说出哪怕一个字。

    可现在萧何也是感动的差点老泪纵横。

    大丈夫遇此明主,大业何愁不定呼?

    距离刘邦发现还有一段时间,萧何与李十安两人不断的加快这脚下的步伐。

    至于隐藏在暗中的人,那就不用管他们了。

    这些人基本上就是隐藏在他们两人的周边,以及后边稍微远一些的地方。

    基本上半个时辰内都可以收回来。

    而由于那些人都是在暗中的,所以想要脱身也比较容易。

    再说了,真以为这些人就是孤军奋战啊?

    王不饿又怎么会让自己的将士如此孤独呢?

    若是真的到了被大批敌人追杀的地步,那就只能寻求早已接到命令,随时准备救援的斥候的帮助了。

    而斥候……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其他地方调来的拥有经验的老鸟,这些人往往负责管理一片区域内的所有斥候。

    另一类就是最基层的,简称土著,他们就是寻常的百姓,普通到不能再普通。

    若说藏几十几百人还有困难,但是这些人分散到各地去,平均一个村藏一个两个的,被发现的概率就很小了。

    不到半个时辰,萧何两人便到了藏着战马的地方。

    这匹马是从汉军中特意挑选出来的,冲刺速度并不快,但却胜在持久。

    这里距离最近的汉军营地大约有八十里左右,他们可以一口气跑到天黑,然后就地休整一夜,第二天直接跑回去,中间不在停留休整。

    而这种速度,除非刘邦传令前面的人封锁所有道路出口。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前面的不是刘邦的人,对面的汉军也不会视而不见。

    要封锁道路,他们就得出军营,虽然王不饿没有派遣大量的兵力去保护萧何。

    但也不是没有任何的安排,主力部队就盯着对面的城池或者军营。

    有小股部队出来就直接追上去干掉。

    斥候游击将分散在预定的道路沿途两侧,若是发现了楚军士兵出现在附近,则会对其进行攻击驱逐,或是召集主力部队前来清缴。

    所以说,想要堵截,很难。

    天色渐渐的暗淡了下来。

    萧何等人已经跑到了事发地三十里外的地方进行休整。

    由于人员足有百骑之多,所以他们没有选择靠近人烟的地方休整,而是躲在了距离路边稍微有些远的农田中。

    战马卧在地上,人员抱团取暖,喝着冰冷的水,吃着冰冷的口粮。

    在如此寒冷的夜晚,他们不敢点火,只能在附近找些干树叶铺在地上,然后盖上自己带来的羊皮。

    ……

    对于隐匿在田间地头,不敢生火生怕暴露目标的萧何等人来说。

    这注定是难熬的一晚。

    但是对于刘邦来说,同样是难熬的一晚。

    入夜后,大约一个时辰,刘邦终于接到了前面传回来的消息。

    “被杀了?”刘邦满脸的震惊,有些难以置信。

    他就是打听到了萧何走的时候身边只跟着一个人,所以才想要先去看能不能把他骗回来的。

    而且自己派去的也是位好手,但没想到竟然被杀了?

    “主公,死状极惨,而且现场没有看到第二个人的血迹,应该是被偷袭致死的。”

    “追了吗?”刘邦眉头紧皱。

    他更是没有想到,萧何竟然会如此做,竟然连夏侯婴也不愿意相信了吗?

    刘邦当然没想到他派去的人露出了多少的破绽,而那些破绽即便让他自己去了,也未必能看出来,但是萧何却看出来了。

    “追了,目前还没有消息。”

    “主公,成功与否并不重要,萧何暗中前来彭城一事,到处都透漏着一股味道。”吕泽镇定的说道。

    “什么味道?”刘邦愣了下。

    陆贾与随何二人先前劝说刘邦归降汉国,所以这一次他没有再去找二人商议。

    现在这两人的心思明显是向着汉国那边的,刘邦也怕出问题。

    所以只能将自己的大舅哥,也是自己手下最猛的将领吕泽叫来商议。

    “汉军可能要发动进攻了,而且……”

    “而且什么?”刘邦连忙追问,显的有些急躁。

    “主公还记得上一次的事情吗?汉王几乎用了同样的套路,只不过这一次更逼真一些罢了,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汉王令斥候在楚营散布萧何私会主公的事情,他们甚至连内容都不需要编造,仅仅只是将此事说出来,主公要么成为众矢之的,要么会迎来一批人的拜访!”吕泽说道。

    上一次的事情刘邦算是因祸得福,那么这一次他还可以因祸得福吗?

    楚国都快要没了,哪还来的福?

    至于说迎来一批人的拜访?

    拜访什么呢?

    当然是想让刘邦牵线搭桥,跟着一起去汉国的啊。

    既然你刘邦都明目张胆的跟汉国接触了,那他们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这汉王真是如同那恶犬一般,盯上了便要人恶心不已!”刘邦狠狠的骂道。

    天地良心啊,我真没想投靠汉国。

    都派人去追杀曾经一起干事业的弟兄了,你们还想咋滴?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

    哪去了?

    看着郁闷的刘邦,吕泽继续说道:“主公既然不愿归降汉国,亦不愿随楚南下,当今局势,带着大部队肯定是走不掉的,不妨带着精锐北上,去齐国燕国看看能不能找到点机会,再不济,不是还有北方的游牧民族呢吗?到时候主公可……”

第256章 楚封七王

    刘邦还在营中头疼没有杀掉萧何的事情呢。

    整个楚军营中却传出了另外一个新版本的传言。

    而且,这个传言很快便传到了其他人的耳中。

    “这个混账,吃里扒外的东西!”项羽恶狠狠的怒骂着。

    “走吧,带着精锐南下!至于其他人,管不了了!”项梁满脸颓废的说着。

    事已至此,局面已经彻底的失控了,楚国再也不是那个可以让他掌控的楚国了。

    “叔父,让孩儿去杀了他!”项羽实在气恼不过,不甘愿就此失败。

    “杀了他又能如何?”范增看着项羽,同样满脸的无力感。

    事业上巨大的打击,让他越来越觉得很是力不从心,七十多岁的高龄,又经历了这些,甚至让他隐隐的感觉到身体好像出现了问题。

    吃了汉王一计,现在的范增倒是冷静了许多。

    可冷静有什么用?

    说是阴谋也好,阳谋也罢。

    又有什么用呢?

    结局已经注定了。

    “汉王诡计多端,善用挑拨离间来使对方分崩离析,若老夫没有猜错的话,这一次应该也是汉王在挑拨离间,而外面传言的刘邦派人追杀萧何,这事应当是真的!”

    “但是真的如何?假的又如何?吾等相信了,下面那些原本就人心惶惶的将士们愿意相信吗?他们只看到了汉国动作频繁,只看到了楚国的防线一再被压缩,粮草接近仓底,家乡成为了汉土,亲人成为了汉民,他们的心,便如同那萧何的心一般,恐早已不在楚国了……”范增满脸疲惫的摇着头。

    “亚父,今日若是离开彭城南下,吾等又有何颜再见江东父老啊?”项羽眼眶微红,泪水止不住的打转。

    他想起了他们起事以来的点点滴滴,从被到处追着躲藏,到崛起,再到现在回到原点。

    他想起了那些支持他们的江东父老,那渴望的眼神,那代表着希望的期待。

    而如今,自己又将如何去向他们交代?

    “事到如今,不过是将当年之事再来一遍罢了,羽儿你还年轻,身边又有不少的追随者,只要能维持好与这些人的关系,将来依靠会稽东山再起也并非难事。”范增语重心长的劝说道。

    他能够明显的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已经力不从心了,所以接下来即便是跟着一起走,能否走到会稽都是个问题。

    所以现在的范增可谓是格外的认真,又似乎是在交代遗言一般的事无巨细。

    “楚国今之困境,表面因老夫而起,将来羽儿可将汉楚之争的责任推在老夫身上……”

    “亚父……”项羽眼眶通红的看着范增。

    “范公何须如此,此事原因真不在您身上!”项梁也紧跟着表态道。

    心中的范增对他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而他也听出了范增话语中的悲观。

    范增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老夫难道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吗?好歹也活了七十多年,已经知足了,只是……”

    说到这里,范增顿了下。

    满脸的苦涩讲不出,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去说。

    年少时曾胸怀梦想,不断奔波劳碌,不断积累人脉。

    等他终于能独当一面的时候,楚国也亡了。

    熬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等来了秦亡,可紧接着的,依旧是楚亡,亡国的命运,似乎就笼罩在他这一生似的,这辈子怕是很难甩掉了。

    既然如此,他也就不在乎是否多背几口锅了。

    “那刘邦非是善人,手下能人异士颇多,虽连失萧何曹参两员大将,但现今的实力也依旧不可小觑,而且此人的心也并不在楚国,可令他率部北上吸引汉军注意力,以图减轻吾等之压力,除此之外,麾下诸将也可封王,一则笼络人心,二则分散突围,三则为将来做打算,如此,各部所面临的压力都将变小,至于汉军会先盯上谁,那便只能看命了……”范增接着说道。

    “亚父不是说刘邦追杀萧何一事可能是真的吗?那他又为何心不在楚国呢?”项羽一时有些懵。

    “那刘邦要做的乃枭雄,寄居楚国,不外乎积蓄实力罢了,此番封几个王去北边吸引汉军,正是合适!”范增微笑着说。

    ……

    留给楚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随着萧何私会刘邦又被追杀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楚军更加人心惶惶了。

    汉军只会接触一个刘邦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没有接到汉军接触的将领,此刻慌了。

    好似看谁都觉得他已经投靠了汉军似的,一个个急的不能行,最怕的就是这种莫名其妙的恐慌。

    而今日,项梁再一次将众人召集起来。

    如同以往一样,楚王坐在上端闭口不言,见人到齐以后,项梁直接开口道。

    “今局势对楚不利,大战于楚无益,故而王上决定令各位分散突围,运气好的,说不定能够一路畅通无阻,不过这临行之前呢,王上决定送给大家一份大礼。”项梁站在前面看着众人,高声的说着。

    若是以往,这会儿肯定是要装逼的。

    但今天不行。

    项梁也不知道汉军到底会不会进攻,更不知道军心会不会在汉军进攻之前就崩溃,所以只能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

    然后直接说道:“韩成!今王上封汝为韩王,率部返回韩国故地,以图韩国故人支持,望尽早复国。”

    “魏豹,今王上封汝为魏王,率部返回魏国故地……”

    “刘邦,今王上封汝为辽王……”

    “陈余,今王上封汝为代王……”

    “共敖,今王上封汝为临江王……”

    “吴芮,今王上封汝为衡山王……”

    “英布,今晚上封汝为九江王……”

    项梁将手下重要的将领挨个封赏了一遍,一口气封了七个王,唯独没有自封,也没有封赐项羽。

    封王,意味着给了这些人足够的自主权,从此往后,也不再是楚国的部下了。

    但是封王不也正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目的吗?

    今虽局势动荡,但他们各自的封地当下也都算是安稳,除了魏王和韩王两人。

    所以对于这份封赏,大多数人也没什么不满意的。

    既是为了自己能够顺利的离开,同时也是为日后做打算,更是为了给汉王多搞点麻烦。

    “今日一别,还望列位能够多加努力,若有来日,吾等一起举兵反汉之……”

第257章 分散突围

    回到营地以后,刘邦可谓是一脸的郁闷。

    坦白的讲,楚王封的这个辽王他并不想要。

    况且还是直接给他定死了位置的。

    虽然这个位置进可攻退可守,面前还有燕国、齐国和陈余的代国帮自己挡着。

    但他却不太中意这里。

    偏远只是其一,这里常年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洗劫。

    土地贫瘠不贫瘠不知道,但人是真的少。

    但凡还有点追求,有点奢望的,基本上都南迁了。

    不然鬼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再来一次。

    再来一次也就算了,冬天还能冻死人。

    当然,想的再多也没用。

    回到营地之后,刘邦还是将众人召集了起来,也包括了之前因为劝他投降汉国而被厌恶的陆贾、随何二人。

    众人来齐,刘邦无需多言,直接说道:“今日楚王封吾为辽王,其他几人也都封了王,限期五日内离开彭城,各自想办法去自己的封地,诸位可有看法?”

    刘邦的一番话,让众人瞬间悲喜交加。

    有兴奋的,因为他们大哥终于被封王了,虽然局势有点糟糕。

    而满脸愁容的,则是因为想到了更多种可能。

    “武信君此举,恐是要祸转他人啊!”陆贾皱着眉说道。

    “嗯!吾也猜到了,每等一天,汉军合围的的牢笼便紧固一些,将吾等分散出去,反倒能吸引一些汉军的主力去围堵,如此一来,各部所遇到的汉军主力人数会减少不少,倒也算是个办法吧。”刘邦直接点头说道。

    虽然没有直接明着说,但也是在告诉众人。

    我看出来他们的意思了,而时间有限,所以大家就不用再去说那些无用的话了。

    今日把你们叫来并不是宣布这个消息的,而是让大家想一个办法,怎么样才能成功的突围出去。

    若是连汉军的包围圈都出不去,那还谈何的辽王?

    至于辽王在不在辽地,日后再说,。

    “若要突围,就必须避开汉军的主力,汉军的斥候,否则难度将会很大,甚至,到了地方之后,我们可能就剩不下几个人了!”陆贾皱着眉头说道。

    这是明摆着的问题。

    现在不论是哪一支楚军部队,单独的也好,集群的也好。

    遇见了汉军的主力,只有绕道走这一个选择。

    大兵团突袭,不是说闷着头跑就行了。

    部队体量太大,根本闷着头是根本跑不出去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先跟敌军正面交战,看自己能不能找到一个薄弱的突破口,打开这里以后,迅速的逃离。

    所以说,这又很纠结了,必须绕,不然打不过。

    但部队体量太大,根本绕不开。

    因为敌我双方都不是傻子,汉军能够看见你的一举一动,也会根据你的变化来做出变化。

    而你也同样能看见汉军大规模部队的调动迹象。

    这也不需要有什么高超的侦查技巧,找个高处站在那里,天气好的话,十几里外都能看到。

    这也是双方斥候发生战斗概率最大的地方。

    所以,刘邦想要带着大部队突围,无异于天方夜谭。

    即便是小规模的突破,难度也不是没有的。

    无所不在的汉军斥候,现在他们也不知道在北方到底有没有。

    想清楚问题的关键,陆贾直接说道:“主公,带着大批兵马离开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北边的汉军虽然是王离,但汉军强大的斥候系统很有可能已经与其完成了对接,所以只要我们有所调动,王离肯定会做出回应的。”

    刘邦点着头表示认可。

    王离虽然投降了汉国,但这并没有让人觉得他不能打。

    毕竟祖上数代都是将领,加上改投汉国之后,原来的秦军瞬间焕然一新,士气高扬,连攻数十座城池,展现出了一副比当年他祖父,他父亲还要勇猛的现象。

    而在王离的指挥下,军队兵分数路,却又丝毫不乱,名将之风早已彰显了出来。

    所以,刘邦不会将希望寄托在王离犯浑这上面。

    陆贾接着说道:“即便是小规模的突袭,也要必须以速度为主,现在我们没有任何的优势,且不知道汉军到底有多少斥候,又在哪里,而那令人闻风丧胆的游击将,更不知道在哪,唯有以人少图隐蔽,以速度来躲避游击将的追杀,如此,方能顺利脱离包围圈。”

    “若只有区区数十人去到辽地,那又谈何将来?”刘邦紧紧的皱着眉头,虽然他也觉得是这样的。

    但这个很现实的问题就这么摆在他的面前,让不得不提前考虑。

    总不能等真的只剩下几十个人的时候,才去考虑后续的问题吧?

    “数十人未必,吾觉得差不多会有千人左右,到了燕齐,主公可向其借兵北上!”随何紧跟着说道。

    这年头借兵是很正常的,至于说燕王或者齐王会不会同意借兵给他们。

    这个不论是随何还是陆贾,似乎都觉得不难,他们俩人对于干这种事都很有心得。

    “说说你的办法!”刘邦突然来了兴趣。

    若能够带着一千以上的精锐过去,虽然实力还很渺小,但也不算是任人宰割的鱼腩了。

    这些人已经有实力拿下一座城了,而那边的军队,又岂能与他们这些身经百战的军队相比?

    毫不客气的说,刘邦甚至敢保证,自己要是真能带着一千精锐过去。

    那么自己的局势便如同汉军对待现在的楚军一样,而自己就是辽地的‘汉军’。

    “很简单,以大军作为诱饵,派一将领以主公的名义北上,而其他人分别带着一屯或者一百,每人三马,分散北上。即便途中有所损失,也不会全军覆没!”随何说道。

    刘邦皱了皱眉,这个办法……

    真特娘的歹毒。

    不过仔细的想一想,似乎又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的。

    手下的人心都不在自己这里了,这个时候还顾及他们干啥呢?

    对于自己来说,反正这些人也是带不走的人,为什么不能最后再‘帮’自己一次呢?

    “善!不过留下来的人又该如何呢?”刘邦接着问道。

    “不能再战后,降汉便是了,只要心在主公这里,哪怕只是放一些消息出来,对主公而言,也是有利的……”

第258章 投降不香嘛?跑啥?

    楚军的战略就是,大饼画给你了。

    王也封了,该给的都给了,该做的都做了。

    然后就听天由命,看谁的命比较好能突围出去。

    带着大军走显然是不可能的,汉军不会亲眼看着你离开的。

    况且军队也未必就真的想跟着你离开,若是用力太过,难免又是一个陈胜。

    据说章邯进攻陈郡的时候,陈胜落荒而逃,接着在逃亡的途中,被自己的车夫砍下了脑袋。

    汉王闻之大喜,赏赐了那位车夫九等五大夫爵位,赐二十亩大宅一座。

    所以,这帮被新封了王的人,也都很害怕这一点。

    但是比陈胜好点的,是他们不需要车夫,而且身边的亲兵也跟陈胜不一样。

    楚军的异动,汉军显然是注意到了。

    若是决战,楚军应当将彭城的部队派到萧县,或者是将萧县的部队撤回彭城。

    放弃多点守城,专守一座城便是了。

    但是萧县的部队没有动,彭城的部队倒是动了,问题在于,他并没有向着萧县移动,而是毫无规律的向着四周移动。

    而且还有一个特点,这些楚军的主力部队正在朝着没有汉军主力的地方走。

    而汉军主力做出应对之后,他们则继续寻找空档。

    于是,不论是王不饿还是灌婴,以及王离,韩信,或者章邯。

    他们都看出了楚军这极不正常的调动,似乎并不是为了作战,而是为了逃跑?

    很快,随着楚军主力的逃跑,恐慌瞬间蔓延至整个楚军营地。

    出现逃兵事件,已经不可避免了。

    汉军而直到这个时候,汉军的斥候才有机会将消息传过来。

    因为逃跑之前,楚军封锁了整个彭城周围,任何人不准进出。

    当得知楚王封了七个王以后,便算是石锤了楚军要逃的事实了。

    萧县北,十五里。

    一股微弱的狼烟努力的挣脱了大地的束缚,朝着高高的空中挣扎着,万有引力这个时候对他们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那边有情况,留下一屯守着,其他人随本将过去支援!”游击将军杨夜看了眼狼烟升起的位置,直接带着自己麾下五百骑朝着狼烟升起的位置冲了过去。

    游击将跟普通的部队不太一样。

    他可步可骑,可上可下。

    编制更是似步非骑。

    按照秦军的编制,骑兵二百便为将,由此可见,骑兵的编制到底有多牛逼。

    但是通常,骑兵的伤亡也比较大。

    游击将这边,百以下都跟步兵一样。

    但二百人的时候便能被称之为游击都尉了。

    两个二百人,再加一个一百人的亲兵,就算是游击将军了。

    到了将军这个级别,他比骑兵人数要多,又只跟步兵的五百主一样大小,而且他还是似步非骑,可步可骑,可上可下的兵种。

    而一线的游击将,最大的单位就是五百人,再往上的话,基本上就很少有机会出现在一线了。

    杨夜的经验很丰富,曾经夜间烧掉了司马欣的粮草,直接帮助大军打击了司马欣大军的士气军心。

    而当时的杨夜是千人,手底下管着一千个人,现在成了将军,手底下的人反倒是少了。

    而这主要是因为汉军对游击将实行了新的编制,做出了新的要求,最为典型的,就是游击将人手一马。

    直接取消了五百主,千人这两个官职。

    很快,杨夜带着手下众人跑了过去,发现狼烟所在地并没有人,而西边则是有阵阵的尘烟。

    杨夜看了眼地上留下的记号,当即冷眼一笑,不屑道:“哼,就你们这点把戏,王上早就看穿了,想逃?呵呵……”

    鄙视完了,杨夜接着下令道:“留下一屯,其余人随本将去追!”

    于是,杨夜又带着四百骑朝着远处追去。

    之所以先来狼烟这里,是为了看一下地上留下的痕迹,同时,也是来验证一下前面是不是诱饵。

    游击将发展到现在,对于侦查,反侦察,刺杀,反刺杀这种战术已经玩的炉火纯青了。

    为什么留下一屯人呢?

    就是为了防止对方派出诱饵,将自己布置的阵哨引开,然后快速的隐秘通过。

    而杨夜接到讯号就过来,若对方放了诱饵,那么他现在应该正好将其逮个正着。

    而留下的一屯人,则是防止主力离开之后留下空当给对手。

    一屯五十骑,就算打不过,对方也跑不了,更何况还可以求援。

    “哎,真不知道这帮人图个啥,安安心心的投降,过来荣华富贵的不香嘛?没事非要往死里折腾。”游击都尉郞大一脸无语的说着,手中的马鞭却丝毫没有停歇。

    “还能图啥呢?不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嘛?要是让他们知道了咱们的主力就是幌子,你说他还敢这么玩吗?吓也吓死他们了!”郞大手下的游击百将彘说道。

    “啧啧,还真别说,王上还真是神机妙算啊,这都能给他算到。”另一名百将王义啧啧称奇道。

    “王上什么时候失算过?”郞大瞥了眼手下的军官,接着说道:“不过也算他们自己作的,跟谁作对不行,非要跟王上作对,这下好了,天罗地网的等着呐,咱们只是第一道防线,后面至少有一个千人队在等着他们呢,跑?往哪跑?”

    “千人队?哪来的千人队?”

    “咱们就是发现,驱赶,能杀就杀,能抓就抓,主力部队五抽其一,部署在咱们后方十里处,这里四平八稳的,虽有些许遮挡,但也阻挡不了狼烟,估计这会他们正在部署呢。”

    “我听将军说楚军主力毫无战力,即便来了,咱们也有绝对的把握将其击溃,所以,重点在于主力部队控制以外的区域,这才是咱们重点盯防的目标,而且不止如此,各地的斥候早就做好准备了,就算逃过了前两关的追杀,能逃过后面的斥候吗?”

    说道这里,郞大狠狠的吐了口唾沫,马匹在飞速的移动着,这口唾沫还没来得及落地,便刚好糊在了侧后面一名士兵的脸上。

    士兵想要开口大骂,但有点怕前面再来一口……

    当然,骂是不可能骂的,毕竟咱是个心有上级的好士兵,好游击将……

    “呸,连老子都不知道狗日的斥候躲在哪,他们要是能躲过去,老子敢骑着战马吃翔……”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784/ 第一时间欣赏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末日游侠所写的《大汉从吹牛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汉从吹牛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汉从吹牛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汉从吹牛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汉从吹牛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汉从吹牛开始介绍:
秦二世元年,王不饿低调的吹了个牛,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人相信了。牛皮越吹越大,信众越来越多,王不饿坐在龙椅上满脸的忧愁,我真不想吹牛啊……大汉从吹牛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汉从吹牛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