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汉从吹牛开始TXT下载大汉从吹牛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汉从吹牛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末日游侠     大汉从吹牛开始txt下载     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89章 月氏

    孤等不了!

    等不了那么久……

    王不饿很害怕,怕自己选择了稳妥,然后看着战机一步步的消失。

    国内倒是稳定了,可接下来却要被匈奴不断的逼压蚕食。

    为了稳定,为了和平,不断的去和亲求和。

    这不是王不饿想要的局面,邙山时期,他需要狗,他不得不狗。

    但是现在,他不需要了,他的大汉不需要了。

    他们有实力,他们比历史上经历了时间更短,危害更小的秦末乱世。

    没有那么多的天下纷争,有的只是汉军以碾压的姿态横扫**,一统诸夏。

    虽然不知道这四年到底死了多少人,但王不饿见到的是真不多,怕是还没有历史上同时期一年战死的人多。

    别的不说,项羽屠杀王离的二十万秦军降兵,单单只是这个人数,就足以抵消现在这四年乱世死掉的人了。

    现在的大汉并不缺人,只是因为王不饿知道,天下之大,这些人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大力发展人口。

    既然等不了了,那就要想办法。

    想尽一切办法去搞。

    人都是逼出来的,有时候不逼一下自己,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恐怖!

    “那个陆贾现在如何了?”王不饿直接问道,当然,这话不是问张良的。

    还在懵逼王不饿要去哪搞战马的张良,显然已经被王不饿给抛弃了。

    “跟在萧侍中身边呢!”张不衣说道。

    “召回来!孤有大用!”王不饿直接命令道。

    陆贾是个人才,玩嘴的一流好手。

    刘邦死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王不饿懒的再去用那些让他身败名裂的小动作。

    相反,一副我非常重视你,想要重用你,但你却偏偏染了病去世,我痛彻心扉啊。

    而现在的局势是,那些跟在刘邦身边的人,除了一些实在可惜不过的选择了回家,余下的大多数都选择了投靠汉国。

    毕竟萧何曹参两人在这里呢,他们虽然把刘邦逼入了绝境,但最终却没有对他下死手。

    陆贾倒是察觉到了一些异常,但也不太敢肯定。

    汉军游击将不让他们两个在一起,也许是出于别的考虑呢?

    反正陆贾是没有受到半点虐待,除了需要自己走路以外。

    所以,投靠了汉国的陆贾,直接去了萧何身边辅佐他,大家都是熟人,熟门熟路的,配合起来也是相当的顺手。

    “王上……”张良可怜兮兮的看着王不饿。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

    有啥话难道就不能一口气说完吗?

    非要把人家的胃口吊起来,然后你去搞点别的?

    俺可是你的丞相啊,是你的中书令啊……

    “张相莫急!”王不饿哈哈笑道。

    说来还真是运气使然。

    斥候虽然进入了草原,但也没有深入打打进他们内部,主要是样貌上面就有差异,这是无解的。

    而北地的斥候,对于匈奴也不够了解。

    反正总是听着匈奴匈奴的,所以见到有大批量的游牧民族过来就将其当做是匈奴人也是很正常的。

    “孤仔细捋了捋最近的一些情报,斥候传回来的消息是,草原内部还在继续决战吞并,而匈奴人此刻的目标范围,应该是在上谷郡,辽地以北的草原才是。那么出现在九原郡附近的游牧民族,则很有可能不是匈奴人,既然来到了这里,孤觉得十有**是战败了,而且这应该不是个小部落。”

    “若此刻大汉出使,一探究竟,若是匈奴人的对手,则可将其拉拢,以生活所需,换取战马,甚至,可以暂将其安置在九原郡,待大汉出征之时,令其一同出征对付匈奴。”

    张良紧紧的皱着眉头,思考着这一策略是否可行。

    将九原郡借给对方临时居住,不是不行。

    因为现在汉国想要控制那里,需要花费的代价特别大。

    想到这里,张良不由说道:“王上,这些游牧民族可靠吗?”

    “可不可靠,还要使臣去探一探才能知道,但这是个机会,至少能让大汉拥有数万战马!”王不饿说道。

    “臣总觉得有些不妥……”张良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先让陆贾去试试看吧,成不成日后再说!”王不饿一锤定音道。

    这个部族,如果没出现什么意外的话,应该是月氏。

    月氏跟匈奴是什么关系,知道点历史的人都知道。

    而月氏最开始,是草原上最大的游牧部族之一。

    后来匈奴崛起,月氏战败丢了一大片牧场之后,只能往西南下试试运气看能不能拿下河套地区。

    正好秦末乱世,中央朝廷无力管辖,从此河套地区便离开了祖国的怀抱。

    白登之围的时候,月氏还在河套地区。

    白登之围之后,汉军开始狗了起来,得到了各种好处的匈奴,实力大增,于是开始继续统一草原霸业。

    于是,月氏被赶出了河套地区,这里成为了匈奴的控制领域。

    月氏西逃,击败了盘踞在敦煌附近的乌孙,然后匈奴继续西进,月氏死了一个王,头颅被老上单于拿来做了饮器。

    月氏只能带着仇恨继续西迁。

    如果现在出现在九原郡附近的游牧民族真的是月氏。

    那么合作的可能性就很大。

    想到这里,王不饿不由得重视了起来。

    “此事关乎帝国未来战略安排,张相尽快捋一下九原等郡的情况,在陆贾回来之前,就把地方确定下来。此事若能从,大汉不仅可以得到优质的战马,亦能通过他们学习骑兵作战本领,还可以利用他们将匈奴牵制在九原郡。”

    “前有草原大部族扛着,后面是汉军将士驻守的长城,只需将其拖在那里几年,大汉便能有机会兵出大漠……”

    “王上,万一他们假装合作呢?到时匈奴来攻,他们再假装不敌撤入长城后,一旦内外夹击……”

    张良没敢说下去。

    这种可能不是没有的,毕竟那些人都是异族。

    管他是不是敌人的敌人,在这个年代,异族就代表着不可靠,不可信。

    像汉王这种敢去直接说出跟对方合作的,古往今来,这怕真是第一个人呢。

第290章 汉王撂挑子啦

    王不饿的日子又一次的清闲了下来。

    国家基本上步入了正规,很多事情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去推进就行了。

    官员的作用就是合理的去安排各种计划,而不是一股脑似的想起来什么就做什么。

    而现在的汉国,大臣们的来源也比较繁杂。

    私下里各种争吵也同样不断,张良也好,萧何也罢,都是黄老学徒。

    所以他们的政治理念基本上是相吻合的。

    即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并非坐在上面看着自由发展就行了,那不是无为而治,而是在坐着等死。

    真正的无为而治,指的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发展,去制定计划。

    在你没有确定这个计划是错误的,或者他没有展现出明显的弊端,以及你有了更好,更可靠,更安全的替代办法之前。

    不要去不懂装懂的瞎逼逼。

    再去总结一下,就是董事长的儿子来当老总了。

    看了下近几年的报表,发现每年盈利在一个亿上下。

    但是他除了这个身份以外,什么都不懂,而且还想有所作为。

    于是他叫来了公司的几个副总什么的,直接告诉他们,今年的盈利要达到一亿一千万,未来每年都要增长一千万,或者说盈利最低要持平,只能涨不能降。

    目标给你们了,具体怎么去做,你们自己去决定。

    安排完任务,就直接拍拍屁股走人,然后十天半个月的来露个面就走人,不插嘴,不插手。

    这就叫无为而治。

    在这种模式下,公司想要有什么大的发展是很难的,但是却可以平稳的度过每一年。

    久而久之,积累也就越来越多,实力也就越来越丰厚。

    汉初的一甲子,基本上就是这么度过的。

    所以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国库内的钱,多到就连串钱的绳子都糟了。

    这是六十多年的积累攒下的家底。

    长达六十多年的发展模式,这种思想早已根深蒂固。

    所以当汉武帝年幼时想要做些什么的时候,总是会被窦太后拒绝否定。

    因为他做出的那些决定,在窦太后等人看来,根本就不符合自然发展的定理。

    他们不认为那是对的。

    而事实上呢,从结果,从战略目的上来说,汉武帝是对的。

    但是从过程上来说,汉武帝真的是错误的。

    因为在他执政期间,虽然在国家战略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但也将整整六十多年积攒的家底给挥霍空了。

    民间更是压力巨大,搞的怨声不断,巫蛊之祸之后,汉武帝不得不下了一道罪己诏,这才算是平定了民间的怨气。

    所以说,汉武帝这一生,基本上就是一胜遮百丑,不是说没有其他的优点。

    但是跟他的曾孙刘病已比起来,在治理国家,以及对外开拓上面,汉武帝真的不是差的一星半点。

    当然,这跟汉武帝给汉民族建立了强大自信也有很大的关系。

    黄老之术固然好,但也不是全部都好。

    现在的王不饿,就是参照着秦汉兴衰史来警醒自己的。

    黄老之术能让国家稳定发展,但却不能带来鼎盛。

    所以,打一开始,王不饿就始终参与在内,默默的,悄然无息的在改变着这批黄老学徒的思想,去让他们愿意接受更多新的事物。

    王不饿不会罢黜百家,更不会独尊儒术,但也同样不会去压制任何一个学派。

    ‘啪……’

    王不饿将面前的竹简狠狠的推开,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随即传来。

    “不批了,去外面转转!”王不饿气呼呼的站了起来。

    一个好君主不好当,王不饿觉得,当君主其实挺容易的,就是这批阅奏折……

    真特娘的让人捉急。

    动不动就重达几百斤的竹简等着批复。

    看起来挺多的,实际上压根就没多少字。

    但是这些字又因为是写在竹简上的,地方有限,只能尽可能的将字写的小一些,规整一些。

    字倒是写上去了,可看的人却费老鼻子劲儿了。

    王不饿觉得自己还年轻,可现在盯着竹简看一会儿,也都觉得有些老眼昏花的感觉。

    可转头一看,还是有一大堆的竹简在等着他呢。

    就这,王不饿还不是那种事无巨细的君主呢。

    所有送到自己这里的竹简,都是大臣们筛选过的,他们认为是必须要自己来亲自批复的。

    殊不知,大臣们经历的竹简更多。

    加班什么的都是常事,每天早上上个小朝会,有事说事,没事就赶紧回去批阅,处理各种事务。

    也不用去按照时间了,那天日落的时候能下班的,那就算是放假了。

    官员严重不足,导致人人都得加班。

    可加了班,效率却也没提升多少,搞的不少大臣不得不给自己配个秘书。

    等自己看累了,就闭上眼睛让他们读,读完了拿来自己写意见,能歇一会儿眼睛是一会儿。

    “王上,这些都是紧……”一名负责管理竹简的内官急了。

    竹简上都是有标记的,现在王不饿正批阅的,是最急的一批,拖延不得的那种。

    而且日落前一个时辰,是要送回到各个部门的。

    现在汉王撂挑子了,他上哪送竹简去?

    “再说……”王不饿头也不回的直接溜之大吉。

    作为一个好君主,就跟好学生是一样的,批阅奏折就跟写作业是一样的。

    好学生总是会找到最便捷的方式让自己快速的去完成。

    王不饿觉得,是时候把纸搞出来了。

    别的不说,每天只是看着几百斤重的竹简就让人想晕倒过去了,如同差生看到了一堆堆的暑假作业似的。

    “不衣,喝粥的时候上面会有一层膜,你说咱们想办法让这层膜变的能写字咋样?”王不饿此刻一点也没汉王的架势,找了个阴凉的角落蹲了下来,示意张不衣也蹲下来说道。

    “王上,那咋能写字啊?您要是实在不想批阅的话,不如学着大臣们也找几个人来读?”张不衣有些犹豫,还是没敢说异想天开这四个字。

    “谁说孤这是不想批阅了?孤这是在心疼那些大臣们啊,每天要批阅那么多的竹简,批复的字有时候比竹简本身的字数还要多,一天两天的倒是无所谓,现在孤是深有体会啊,若是能搞出来这东西,你说说大家能省多少精力啊……”

    “那您吩咐一声,让人去制作不就行了嘛?”张不衣心中暗道,你就是不想批阅了。

    王不饿狠狠的瞪了眼张不衣。

    “孤倒是想,可他们有谁会吗?有谁有思路吗?他们不会,他们没有,没有这个能力你知道吗?等孤搞个开始出来了再让他们去搞吧,嗯,孤现在有点想法了,你去让人在这里支口大锅先……”

第291章 司马欣的求生欲

    现在王不饿总算是体会到了为什么那些人会费尽心机的往上爬。

    你不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你就永远体会不到往上爬的快乐,爬到最上端的快乐。

    那不仅仅只是外人看着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他们体会不到的。

    女人一张嘴,男人跑断腿……

    不对,跑偏了……

    作为一个智慧型的指挥大佬,现在的王不饿当然不用什么事情都亲自去动手。

    特别是那些体力活。

    很快,就从后厨找了口大锅出来,厨子临时在宫内搭建了一个灶台。

    直接就是在地上挖个坑的那种,可以直接就用。

    至于说大锅,当然是铁的。

    大人物吃的饭是小灶,陶瓷罐做的,宫人禁卫们吃的饭,那就是大锅饭了。

    所以哪怕铁再怎么金贵,这个时候也不能省。

    当然,军中也有用铜的。

    造纸其实最重要的是将木纤维搞出来,只要这一步成了,纸也就成了。

    无非就是造出来的纸好不好看,耐不耐用而已。

    而这些都是日后可以慢慢去改变的。

    王不饿当然看过后世造纸的小视频,也很清楚,造纸不是一天就能搞出来的。

    但是……

    无所谓了。

    还是那句话,什么事情都让孤做了,还要你们干啥呢?

    为了节约时间,王不饿直接让人找了一些放置了很久的枯木,一掰就能烂的那种最好。

    “王上,这玩意儿我一屁股坐上去就能压碎呢……”张不衣用力一脚踹了上去,一根大腿粗的木棍瞬间断成两节,还有一堆的碎末。

    “既然你力气大,那就多干点活吧!”王不饿轻飘飘的看着张不衣,一脸贱笑道。

    接着,张不衣挥舞着巨大的石锤,一遍又一遍的将沤烂的木头砸成碎末,为了防止不够碎,王不饿还叫人拿着菜刀不断的上去砍着。

    然后……

    看着已经被升起火的大锅,王不饿突然懵逼了。

    看了看已经被打成碎末的木绒。

    我要这口锅,我要这个火干啥来的?

    折腾了老半天,就连站在阴凉下负责指挥的王不饿都觉得额头上出了汗,可想而知在这短时间内,他到底有多么的抓狂。

    终于,日落之前,王不饿见到了第一张纸的诞生,虽然他看着一点都不像纸。

    “工序都记下来了吗?”王不饿猛然转头看着司马欣。

    “记……记下来了……”司马欣突然懵逼的看着王不饿,双腿止不住的颤抖着点头道。

    “拿来孤看一看,有些工序孤觉得可以改进一下,就好比……”

    嗯?

    ???

    王不饿奇怪的看了眼司马欣,手抓的那么紧干啥?

    “松手!”

    “那个……王上,臣还没有记完整呢,您稍等一下,臣这便完善了它……”司马欣满脸惊恐的看着王不饿,手紧紧的抓着竹简。

    “不用,反正孤还要补充呢,只要大方向没错就行了!”

    王不饿猛一用力,直接从司马欣手中夺过了竹简。

    纸张的出现,意义绝对是重大的。

    往小了说,拿这些纸来替代竹简,自己和大臣们审阅这些的时候也能轻松一些。

    以前一天累死累活的,也就能审批二三百斤竹简,听着挺多,其实没多少。

    而换了纸的话,那就容易了,二三百斤竹简能写的内容,几十张纸就搞定了,无论是看还是批阅,都很方便,一个时辰不到就能搞定,还不会眼花头疼。

    然后就是擦屁股再也不用去用那厕筹了。

    不仅不卫生,虽然有人帮他洗,每次用的都是新的,但是刮的疼啊。

    往大了说,纸的出现,可以直接的解决了教育问题。

    全民教育啥的想想就得了,现在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个可能。

    但教育问题总是要搞的,而现在王不饿啥都不缺,就是缺足够承载课本的东西。

    书籍?

    攻下咸阳的时候,各种书籍加起来那都是上百万卷的,而这些书现在都在王不饿的掌控之中。

    而纸的出现,则可以解决课本的问题。

    虽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希望终归是有的。

    王不饿突然想到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造纸最好的材料很普通,随便什么东西经过加工都可以,但质量的话就需要考虑一下了。

    而这个时期,选用竹子来造纸应该是最合适的。

    因为竹子的生长周期快,繁殖能力强,一片林地分散种下,第二年就能生出不少的嫩芽,等到这一批长成了,下一批又跟着补充上来了,甚至还可以扩成两片。

    选用竹子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一次投入,多次收获。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时期,有竹子吗?

    王不饿猛的摇了摇头,算了,等下问一问再说吧。

    然后低头看着从司马欣手中夺过来的竹简。

    王不饿突然没文化了起来:‘卧了个槽……这不是竹子是什么?’

    没有竹子,哪来的竹简???

    灯下黑!

    灯下黑哈……

    看工序……

    “汉二年,四月上,王怒,文书推至满地,思粥而有感,故令人架起一口大锅,砸砍碎枯木,置入锅中不停搅拌,又以竹帘将其滤出一层透明物,王大喜……”

    王不饿:???

    司马欣:‘俺都说了还没记完整呢嘛,俺是史官,官史,记工序的时候,总该有点缘由是吧?’

    当然,再借司马欣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说出来。

    当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只要这个人还有点敬畏心,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自救的。

    “王上,这只是臣记载的初稿,现在已经基本上有终稿了,您不妨先听一听?”司马欣求生欲极强的看着王不饿。

    “行,孤倒是要好好的听一听你的终稿!”王不饿将竹简卷起,不带任何表情的看向司马欣。

    “汉二年,四月上,王闻诸臣审阅文书以至眼花头晕,王心甚痛,怒推文书,思粥而有感,故令人架起一口大锅,砸砍碎枯木,置入锅中不停搅拌,又以竹帘将其滤出一层透明物,王大喜,自此往后,汉之臣再不用受此劳苦矣……”满心求生欲的司马欣连忙的说着。

    这种场景他已经见过的不是一遍两遍了,内容还是那么个内容。

    不过就是加了两句话罢了,瞅瞅,这意思立马就变了。

    王不饿直接从逃班不想批阅文书的形象,变成了为了让大臣们更加省力,不惜用批阅文书,处理国事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

    反正,舔就是了……

第292章 王上又要装逼啦

    作为一个后世人,思维模式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说,不论做出什么决定,总是会先考虑经济效益。

    司马欣的回答王不饿不是太满意,但看在他这么认真的面子上,也就没了继续找他麻烦的想法。

    而是认真的将思绪放在了眼前这件事情上。

    造纸一是为了能够批阅文书方便,另一个则是为了教育。

    但是抛开这两个方面,他也是具有经济意义的。

    华夏地形复杂,多姿多彩。

    农田是肯定不能乱动的,这是国之根本。

    而树木生长的又太慢,过度砍伐又会影响到生态平衡。

    或许现在谈生态有些扯淡,但是随着四时月令五十条的出现,这个话题就一点也不扯淡了。

    位于中原大地的洛阳,现在的气候真的是很让人舒服,王不饿也不太愿意去破坏这里的环境。

    而且中原大地多平原,自古至今便是天下粮仓。

    而竹子的生长环境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平地,山地皆可,如此一来,经济效益就更高了。

    “王上……”张良火急火燎的冲了进来。

    今天张良本来是外出办事的,回程途中接到了汇报,说王上不务正业,突然让人在宫中架起了一口大锅,然后把枯木砍碎放进锅里面搅着玩呢。

    听到这个消息,张良瞬间不能淡定了。

    恨不能将自己困在马背上一路疾驰回来。

    最后还是临时加了一匹马,一路飞奔了回来。

    “张相来的正好,看看这个!”王不饿将那张已经差不多八成干的纸拿起来放在张良面前。

    “王上不思政事,难道就是为了这个东西?”张良有些生气了,虽然以他的素养不该出现这种反应。

    但他就是生气,而且还气的不能行。

    他是亲眼看着王不饿成长起来的,也是亲眼看着王不饿如何将这个帝国建造起来的。

    有些懒散,但在该忙碌的时候,他从不会去偷懒。

    以往的政事,他处理的都要比别人更合理,速度也更快。

    还从未出现过今日这种情况。

    张良深知,一旦开了这个头,以后怕是就止不住了。

    然而,还没等王不饿有所回应,便看到后面紧跟着来了更多的大臣。

    这些人也不说话,就是静静的站在那里,朝着王不饿施礼,以无声来抗议对王不饿此举的不满。

    当然,这也就是他们熟悉了王不饿的脾气,所以才敢这么玩。

    这要是面前站着的是始皇帝,你看谁敢多露个面?

    “卿等觉得孤这是在胡闹?”王不饿倒也没有生气,有什么好生气的?

    他知道自己是对的,而且很快,这些人也会认识到自己是对的。

    既然如此,我装个逼他不香嘛?

    非要没事生气自己气自己干啥呢?

    “孤可一点也没胡闹,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王不饿很是嚣张的说了句。

    “王上,现在已经够忙的了,各郡县的政务,新纳入版图郡县的政务军务,耕种,农具,人口迁徙等等,大臣们现在已经忙的恨不能彻夜不寐,还要准备着半年后的登基大典,未来的反击匈奴,王上,有啥事咱等国家彻底稳定下来以后在搞行不行?就算您等不及了,也可以安排人去做啊,今日给您的文书中有很多都是加急的,您这边每耽误一刻,他们就要多等几天,这若是在战场上……”张良继续耐心的劝说着。

    什么功啊利啊的,咱以后再说吧,眼下最重要……

    “孤耽误半天又不是用于享乐……”王不饿朝着张良说了句,旋即摇头,叹了口气,接着道:“罢了,拿笔墨来!”

    很快,司马欣将自己的笔墨递了过来。

    王不饿直接将那张发黄,半干的纸铺在地上,先是试了下,发现这张纸的质量很堪忧,不太适合用来书写。

    写上去一个字,若是太小了,很快就会成为一团黑。

    而且制作的工艺也有待改进,很容易碎裂。

    不过无所谓了,试验性质的嘛。

    半天功夫搞出来的东西,哪能那么完善?

    于是,王不饿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字体的大小,分为上下两行。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几乎一个眨眼的功夫,王不饿便写完了一个字。

    因为要控制字体大小以及落笔的位置,防止整个字成为一团黑乎乎的。

    所以这个速度已经算是慢的了。

    但即便如此,王不饿写字的速度还是让大臣们一脸的懵逼。

    十个大字写完,王不饿也没将纸拿起来,前面的经验告诉他,只要他敢动,它分分钟就敢碎给你看。

    “都过来看看!”王不饿随手将笔扔掉,朝着张良等人说道。

    “王上,这……”张良微微的皱着眉头,说不震惊那是骗自己玩的。

    眼前这玩意儿的好处有很多,例如说,书写很方便,也很快,看的时候也很舒服,能够一目十行的去看。

    而竹简就做不到这些,因为竹简面积有限,就必须要求写的时候需要格外的集中精力,下笔的位置都是有讲究的。

    而写完之后虽然也能一目十行,但是不停的扫下去,看不了几行你自己就懵逼了。

    所以看的时候需要放慢速度,一点点的去看。

    张良努了努嘴,道:“它不实用啊这……”

    “半天功夫就造出来的东西,你还想他多实用?孤这不过是打个底罢了,有了这个大方向,再让工匠去摸索,到时候搞出不易破碎,易于书写的纸不行吗?孤用了半天的时间,能抵工匠几年的努力,你说孤这半天用的值不值?”王不饿板着脸问道。

    似乎还觉得不太过瘾,王不饿接着说道:“造这东西所用材料不过一些树木而已,咱们也可以多试一些东西,杂草,秸秆,各种树,竹子孤也觉得挺不错的,而且这个生长也迅速,到时候在山上种下,还不影响耕地,到时候移民过去的百姓,一边开垦荒地,一边种植竹子,多一些额外的收入不好吗?”

    “汝等自己摸着胸口说一说,孤这是在玩闹吗?”王不饿失望的摇着头,重重的叹了口气,道:“哎,罢了罢了,孤这便回去批阅文书……”

    看着王不饿就这么离开的背影,这些前来劝谏的大臣突然觉得有些心塞。

    而先前险些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的司马欣很有眼色的跳了出来。

    “张相,王上先前听说了大臣们批阅竹简眼花头痛,这才生气推开了那些竹简,这张纸刚出来的时候,王上喜极而泣,连连感叹道,自此往后,汉之臣再不用受此劳苦矣……”

第293章 君主偷懒的一万种办法

    装了个逼的王不饿转身就跑。

    没啥好解释的。

    偷懒归偷懒,但工作还是要搞的。

    继续回去看那些繁重的竹简。

    当老大的日子很无聊,总是有处理不完的公务,一件接着一件。

    对于一个在外打江山的人来说,现在让他坐在宫里面去批阅竹简,简直就跟要杀了人似的。

    大事不多,小事不断,但国事又没有小事而言。

    翻开第一份竹简,这是一份由秘书编写的目录。

    上面用一句话列出了这批竹简的核心内容,每处理完一件,旁边的官员就会在上面打上对勾,然后整理,发出。

    趁着中原战乱,汉军没有精力去接管蜀地,而蜀地官员也懒的管那么多,得过且过,等着新王来接收。

    然后蜀地出现了几个自立山头的现象。

    这份竹简是陈铁山送来的,他亲自带着军队进入了蜀地,接管了蜀地,派兵攻下了这些山头,自立为王的家伙们要么投降,要么被杀。

    陈铁山上书询问,对这些投降的人,该如何处理?

    若是在汉境,自然当斩,妥妥的造反。

    可他们造反的时候,汉国的势力还没有到那里,而蜀郡官府对其掌控力又不强,也没有那个心思。

    换而言之,如果不看规模和能力的话,他们的地位应该是和王不饿之前是一个等级的。

    虽然没人承认。

    为了保护眼睛,保护身体,王不饿决定,在纸出来之前,他绝对不会再写一个字了。

    于是将这份竹简扔给司马欣。

    “孤说,你写!”

    “诺……”司马欣唯唯诺诺的点着头,一副受了气的小媳妇似的模样。

    “秘密调查蜀地官员,秦亡汉进期间,若有失职,渎职,留存证据,登记造册,无劣迹者,释放归乡,严令斥候秘密监督,安置一定兵力在附近,若有再犯,即刻捉拿,其他杀人者,按罪论处,严密观察蜀地百姓口风,保障推行政令不受阻拦,可从蜀郡征募兵士五万,条件待遇以步兵相待,先以山中百姓为主,集中训练,随后孤会派将领前去负责。”王不饿一边想着一边说着。

    这才是批阅奏折的正确打开方式,而不是那种看着很潇洒,洋洋洒洒的一个准字,然后再盖上一个印就完事了的。

    真要是只管写个准字的那种,皇帝一定是个昏君,大懒蛋。

    下面送上来的奏章往往都是陈述一件事情,然后询问上级该如何去处理。

    而聪明的官员,会在陈述的过程中加进去一些自己的东西。

    而上级看过的文书起止百十件?

    一份文书有没有水平,基本上一眼就看出来了。

    所以,这个时候不需要你那么聪明的自以为是,连带着处理意见也写上来,那不是你该干的事情。

    口述讲完,看着还在忙着书写的司马欣,王不饿的心情果然舒服了不少。

    甚至还有心情站起来去司马欣身后溜了一圈,发现司马欣才刚刚写到释放归乡,不由问道:“能记住孤后面的话吗?”

    “可以的……”司马欣含泪点头。

    “去,在找几个人来!”王不饿大感欣喜,终于找到了君主偷懒的秘诀了,而且还不影响效率。

    很快,几个黄门侍郎便进入了议事殿。

    两人一张桌子,张不衣给这些人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妥妥当当的。

    继续拿起一份竹简。

    嗯,这是一份来自于关中的奏疏。

    说道云阳县有男为固,年四十,因怒于汉元年十月杀了壮,人证物证皆全,凶犯当即认罪,请求批准斩首。

    下方有刑部的批注,证据确凿,无疑。

    天下生死,皆由皇帝来决定。

    郡县官府负责抓人查证,查证后将其罪状上报刑部复审,刑部看后没问题,就转交君主进行最终的批复。

    所以,王不饿给官府定下的流程是,郡县审查,刑部复审,君主决定,刑部存档抄送,郡县开衙宣判,对于死囚,只有拿到了皇帝的批复以后,才能去定罪。

    但是皇帝是看不到那些证据的,毕竟每一个都看,那就太多了。

    所以刑部的另一个职责也是负责整理,能让皇帝看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王不饿直接将这份文书交给了一位黄门侍郎,说道:“缘怒于何?再查!”

    于是,接过文书的黄门侍郎直接将这六个字写了上去,然后交给专人将其送往刑部。

    流程就是这样的,文书打回刑部,刑部根据批复去针对性的补充,若是刑部也搞不明白,那就打回原地重新调查,搞清楚以后再走一遍流程。

    这就是王不饿在建立汉国之后做的另一件事。

    这也是充分的考虑了现代社会环境而做出的考量。

    杀人者,不一定非要判死刑,王不饿心中同样有一杆秤。

    法制社会是肯定的,但也绝不会让人感觉到法律就是严苛的酷法,更不是秦律那种只要翻了律法,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处置的那种。

    与其说法外有情,王不饿更喜欢将这个做法称之为法外有因。

    而对面的司马欣,悄悄的擦了把额头上的汗,忍不住的看了眼对面的小浪蹄子。

    如果王不饿没在这,他就想站起来问一句,凭啥?

    凭啥啊?

    凭啥俺就要写上几百个字,到了你这六个字就搞定了?

    俺……

    处理公事是件很费心神的事情,得亏王不饿聪明,找到了一个可以让自己省心的办法。

    自己看一遍,丢给其他人去写,写完之后自己在看一眼,没问题就发出去。

    最费时间的就是写这个环节,而王不饿直接找了几组人来待命。

    第二件事情已经处理完了,那边司马欣还在埋头书写,于是王不饿不慌不忙的拿起了第三件竹简。

    接连几件,都是不需要长篇大论回复的那种,所以新来的几个黄门侍郎也真是运气好,最多的也就写了二三十个字就完事。

    忙碌了半天的司马欣,终于写完了,趁着空闲拿着去让王不饿检查。

    确认无误,发送出去。

    然后王不饿又拿起了一份文书,看了眼几个黄门侍郎都在忙,也只有司马欣在闲着,而这一份文书,恰好又是需要长篇大论去回复的那种。

    王不饿直接将文书递给司马欣,并且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

    司马欣只觉得裤裆有些凉,然后低头一看内容,险些当场昏倒在地……

    俺……

    不服……

第294章 蛇鼠一窝

    王不饿终于是找到了批复公文的正确打开方式。

    趁着年轻,精力旺盛,眼力好,不说一目十行,也几乎是可以很快的浏览一遍。

    然后就将竹简丢给黄门侍郎或者是司马欣去处理。

    正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王不饿觉得现在自己总算是掌握了这个段子的精髓所在。

    当然,看了一会儿,王不饿又觉得有些累了。

    毕竟他也是人,再年轻,也会疲劳。

    于是,王不饿毫不费力的想到了君主偷懒2.0版本的打开模式。

    这下直接连公文都懒得看了,整个人瘫坐在床榻上,怎么舒服怎么来,想睁眼就睁着眼,不想睁眼就闭着眼。

    公文什么的专门找人来读就行了。

    衡量一个君主是否贤明,看的并不是他亲自拿起了多少公文,亲自批阅了多少公文。

    而是看他亲自处理了多少公文,处理的决定是否合理。

    王不饿觉得自己能够最后拿起来检查一遍就算是不错的了。

    当然,官员做到这个级别,若是连写个字都能出错,那就真是白瞎了。

    挑灯夜读不到一个时辰,王不饿便处理完了今日积压的全部公务。

    “司马欣,你身体不舒服吗?”下班之际,王不饿注意到了司马欣的异常。

    “没……臣没事……”司马欣打了个冷颤,连忙摇头。

    “没事你手抖什么?刚才都快栽倒了,身体若是有疾,就让宫中的御医看一看,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几天,把你们都给累坏了,孤怎么办?国家怎么办?”王不饿一脸仁义的批评着。

    若是一个个大臣都这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小病拖成大病,那这国家还玩不玩了?

    “王上,臣就是有些累了,休息一晚就没事了……”司马欣两眼泪汪汪的看着王不饿。

    心中纵有千万般的不满,可也不能直接站起来说,我为什么会手抖你心里面没点逼数吗?

    真不知道到底是安排好的?

    还是天意?

    十份需要长篇大论去批复的公文,有八份都落在了司马欣手上。

    别人好歹写完了还能休息片刻,喝口水压压惊,或者远眺一下。

    自己呢?

    刚写完一份就是下一份,一份比一份长。

    司马欣觉得,今天自己至少写了两千字以上了,打记事以来,俺就从没有写过这么多字的。

    “哎!”王不饿深感无奈的叹了口气。

    仔细想一想,司马欣好像也真的够累的。

    几乎是天天跟在自己身边,不听的写不停的记,不停的动脑子。

    什么话能记,什么话不能记,这句话又该怎么记,这都是需要他去考虑的问题。

    除了待在宫里,还跟着自己在外跑了半年,风餐露宿的谈不上,但也不算什么好日子。

    想到这里,王不饿便决定要给司马欣放几天假。

    不过以司马欣的觉悟,纯放假可能会让他很不舒服。

    “让你在家歇着你又闲不住,既然如此,明天开始你就不用来了,去把造纸那边的事情捋顺,让他们能正常开工试验再说,原料把一切能找到的都拿去试一试,各种树,秸秆,糟布,草,麻什么的……”

    司马欣:???

    你没问我呢咋就知道我在家歇不住呢?

    俺都两年没在家好好的待过一天了啊。

    每天累的跟条狗似的,回家还得让妻子伺候自己,那么幸福的时刻自己都能累的睡着。

    俺……

    “这事你来负责,明日一早孤会跟张相说这件事情,所需人、物、财,做好登记,直接调用便是了,多找几个帮手,别什么事情总想着自己干……”看着司马欣满脸震惊的表情,王不饿又接着说道。

    瞧把人给憋的,好歹当年也是统领十万大军的大佬级别人物了。

    虽然最后被副将给绑了,也全军覆没了。

    但是自打跟了自己之后,司马欣可谓是矜矜业业,业务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的差错。

    而且还很有眼色,很讨人喜欢。

    虽然只是暂时让他换了个工作,但对于司马欣来说。

    却是从跟班成为了老大,再一次的站在了指挥位置上,也算是对他这两年来的付出做出的奖励吧。

    “诺……”

    司马欣两眼饱含着泪水,感激涕零的退出了议事殿。

    而站在王不饿身后的张不衣,更是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王上,司马欣他完全就是累的,您可能没注意,今天他一个人写的字,比其他几个人加起来还要多几倍呢。”张不衣直接说道。

    这会儿周围也没人,一般在没人的时候,张不衣说话会稍稍的随意一些。

    当然,跟以前的那种随意是不太一样的。

    王不饿虽然是君主,但他也是人。

    若成为了君主以后,身边的人便对他唯唯诺诺。

    连跟他穿着一条裤子长大的兄弟也都不敢轻松的跟自己说话,那自己的人生该过的多郁闷啊?

    所以说,王不饿总算是理解了历史上那些君主身边为什么总会有一群舔狗亲信。

    君主也是人,不管这个舔狗亲信到底是什么人品,既然能够得到君主的信任,愿意跟他亲近。

    那么他的身上,必然有君主感到认同的一点。

    就比如张不衣,虽然不否认他的功劳,但王不饿更喜欢跟他待在一起,那种自幼一起成长的快乐似乎就能随时包围着自己一样。

    “可能是他运气不好吧……”王不饿想了想,好像还真是这样的。

    但是天地良心,自己是真的没有特意安排的。

    只能说,这就是缘份……

    翌日,依旧是小朝会。

    王不饿先是交代了关于让司马欣去统筹造纸一事的安排。

    众臣点头,昨天已经见识过了他的好处。

    对于朝廷来说,实验性质的其实花不了多少钱。

    无非就是调配几十个人手,找一个地方,找一些原材料。

    人手好说,地方也好说,原材料就更好说了,少量的使用还是很容易搞到的,也不费什么经历,甚至连钱都不要。

    “王上,平阴检查官员杜湘密告平阴令王傅,平阴丞焦卜,平阴检察官长严岭,监察官长傅榆等人串通一气,包庇罪犯,嫁祸于无辜之人,且平阴上下大小官员,皆被警告不准多事。”张良拿出了一份竹简递给王不饿。

    王不饿微微皱了皱眉头,监察官和检察官以及县令,本该是三方制衡的一个局面,但是没想到,他们竟然这么快就串通到一起了。

    看了眼竹简上的字迹,王不饿便直接将竹简丢到了一边。

    一看这上面的字就是从宫中出来的,而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为了方便阅读,最大限度的保证大佬们视觉疲劳的速度,宫中特意试验了一番,搞了一个最适合的字体。

    外面推广太难,所以就召集了一批吏来学习,然后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用规定的字体去抄录文书。

    而此类案件作为帝国的第一件案子,自然是引起了王不饿的高度重视。

    也同样因为这个原因,张良也就没有压下去让吏部去处理,而是直接报了上来。

    嗯,这事本不该张良负责的。

    但还是那句话,官员奇缺,张良现在就是万能的,所有工作都要临时负责。

    帝国监察官长和检察官长这两个职位,也是他暂时兼任的,主要是另外俩人不在洛阳,担子就只能落在张良肩上了。

    “这个杜湘是什么来路?”王不饿直接问道。

    像这种情况,一般来说都是有隐情的。

    杜湘心有正义,真的看不过去了。

    或者是分赃不均。

    亦或者杜湘多次被其他人打压排挤等等。

    当然,还有可能就是为了升官,所以意识到这是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但也是有一定风险的,例如说,万一密告没有送上去怎么办?

    万一上面没有将其一网打尽怎么办?

    “老汉军了,当年在荥阳参军,后来一直跟着韩信征战,作为亲信,被韩信留在沭阳负责训练地方守军,剿灭项羽之时,断了一只手,腿也中剑瘸了,被封了公乘(八级),上个月才回到平阴老家后任了检察官。”张良直接将杜湘的身份讲了出来。

    作为汇报人,这些都是必须要提前掌握的。

    不然总是一问三不知,真要这样的话,就算王不饿再怎么看重他,也是混不久的。

    还好这些资料在吏部都能查到,直接查询三川郡,平阴县,很快就找到了杜湘的资料。

    “看来这天下各郡县,还真是蛇鼠一窝啊!”王不饿微微眯着眼睛。

    这个密告的内容,他不怀疑。

    杜湘的身份值得他去信任。

    监察官,检察官的组成很复杂。

    地方改编来的新晋豪强,老旧门阀,以及因伤不能继续服役,又立下功劳的将士。

    本以为设置监察官,检察官这一步已经迈的够大了。

    但是没想到,自己的步子迈的还是太小了。

    这些地方豪强不过是换了个名字身份罢了,以前勾结的,现在还可以勾结。

    而他们的新权利,也能帮助他们去做的比以前更过份,更合法。

    平阴就在洛阳北边三十里,距离王城这么近的距离这帮人都敢这么胡来,还真是不把王法放在眼里啊。

    “这事孤亲自去处理,张不衣,去安排一下,不要惊动任何人……”

第295章 我,张不衣,后台硬

    张良本欲阻拦。

    但平阴距离洛阳实在是太近了。

    仅仅只有三十里,就算走路,要不了两个时辰都能走到。

    骑马的话就更快了,不慌不忙的,一个时辰出头也能到。

    若是顺利,当天就能返回。

    而即便有什么事情,也能很快联络到。

    至于安全问题,那就更不用担心了。

    张不衣去安排的,不仅仅只是禁军一个,斥候,游击将都要有所安排。

    对于保卫工作,现在张不衣已经是得心应手了。

    对此,张不衣还特意又查了一下杜湘的军籍。

    发现此人功劳本是不足以封八等公乘的。

    但正好赶上了大的机缘。

    王不饿曾宣布所有参加灭楚战争的将士,爵升一级,这就平白无故的捞到了一级爵位。

    而剿灭项羽之后,王不饿又宣布,参与将士军功外再爵升一级。

    所以,杜湘虽然受了重伤不能在服役,但也因此而白白捡了两级爵位。

    若是没有这两次机遇,他怕是只能拿个六等官大夫。

    而很显然的,若是这一次的密告属实,杜湘说不定能有机会当上一县的检察官长。

    很快,禁军准备就绪。

    先期两千人分散离开洛阳,着便装,步行,以扇形前进。

    目标是平阴周围,这批人不进城,就在平阴四周等着。

    紧接着,二百禁军向前开路,他们会一路进入平阴县,做好前期的侦查警戒。

    再然后,才是王不饿,跟随的人不多,只有二十余人。

    这些人是全副武装的,而给王不饿安排的身份,是都城某位大佬家的公子。

    张不衣则是扮演了二狗子的角色。

    至于说禁军的军装会不会露馅,这个是不存在的。

    因为禁军不仅仅只负责保护君主。

    张良、陈平家的护卫,几位尚书家的护卫,都有禁军的参与。

    张不衣家的护卫那就是纯禁军了,虽然他有资格组建亲兵。

    但张不衣却很理智的没有组建,而是直接用禁军,按照规定可以组建亲兵的人数调拨。

    除此之外,张不衣也很少去跟这些人拉关系。

    没必要,也用不着。

    “不衣,此事你怎么看?”前往平阴的路上,闲来无聊,王不饿也在反思着监察官,检察官这种制度的缺陷。

    任何一种制度,他都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也不会有。

    “作死呗,估摸着这帮人是觉得大汉的刀可能不太锋利了,想拿自己的脑袋试试吧!”张不衣说着。

    “利益啊利益……”王不饿无语的摇着头。

    看样子,从张不衣这里是得不到灵感了。

    而官员勾结,无非就是因为一个利益。

    但是利益这种事,是不可能彻底断绝的,水至清则无鱼。

    朝廷需要做的,是拿捏好这个度,让这个界限能够始终保持平衡。

    太过了,会影响到官员对朝廷的认同。

    而太轻了,又会影响到朝廷的地位。

    虽然跟秦末时期不一样,但也大差不差,若是不去治一治,或者治的太过份了。

    说不定等自己嗝屁了以后,汉国又会跟秦朝一样了,政令不出关。

    “王上,俺有个大胆的想法啊……”张不衣突然说道。

    “什么想法?”王不饿转头看向张不衣。

    “您说,俺来扮演公子,您藏在暗中观察,这个办法咋样?”张不衣突然满脸期待的看着王不饿。

    嚣张跋扈嘛,他最期待了。

    头疼去想那么多作甚?

    政治上的事情是自己该掺和的吗?

    现在的张不衣可是精明的很呢,不是自己的事,一句话都不多说。

    能装糊涂就装糊涂,装不过去那就装晕。

    看着王不饿奇怪的眼神,张不衣连忙补充道:“您看啊,您的身上有股帝王之气,让您去扮演嚣张的公子不太合适,您演不出那个味儿,俺就不一样了,整天在那帮臭小子面前演坏人,连揣摩都不用的,伸手即来,而且您在暗中呢,也能更安全一些不是?现在不是以前了,万一要是让人知道那么嚣张的人是您,多损您的威严啊,但换成俺就不一样了……”

    你就是想装逼……

    王不饿无语的瞥了眼张不衣。

    常年跟在自己身边,威风倒是挺威风的。

    但是论装逼,有自己在,哪有张不衣的份啊?

    现在不一样了。

    张不衣竟然也能上纲上线的给自己找机会去装逼了,而且还说的头头是道,听的自己都信了。

    “行,孤给你这个机会!”王不饿哈哈一笑。

    角色扮演什么的,他最喜欢了。

    虽然作为一个观众可能不是那么的过瘾,但是看到的角度却能更多。

    王不饿直接找了个身材与自己差不多的护卫,让其拖了铠甲给自己穿上,然后自己就混入了护卫的队伍中。

    而那可怜的护卫,本来是牛逼轰轰的禁军。

    可现在,他只能老老实实的去当自己的二狗子去了。

    但是演的真的一点也不像。

    最后在王不饿的建议下,干脆就当个冷漠的世外高人罢了,双手抱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宝剑在胸前交叉,那逼格,要多高就有多高。

    而突然转变了身份的张不衣,也开始认真的研究起了案情。

    他需要给自己安排一个合理的理由进去。

    午前,一行二十多人很是壮观的来到了平阴城下。

    看着规规整整排队等着进城的百姓。

    此刻的张不衣就像是释放了天性的狼人似的,直接让人骑马前行。

    所过之处,百姓纷纷避让,一边在心中骂着,一边又悄悄的羡慕着,另一边又不得不继续狗着。

    没办法,骑马,带护卫,惹不起,真的惹不起。

    来到城前,队伍终于被拦了下来。

    一屯的守城士兵矜矜战战的看着这些骑马的家伙,吓的双腿瑟瑟发抖。

    为首的屯长虽然心里面也很方,但谁让这里他的官最大呢?

    只能是他站出来说话。

    “这位公子,按照汉律规定,除驿兵,战时骑兵,本地官府及公务外,任何人等不得骑马入城,您看……”屯长心里面方的一逼的背着汉律。

    当然,他背的并不全面。

    驿兵分为两种,官驿和军驿,虽然名字不同,职责不同,但享受的权力是差不多一样的。

    不插旗的官驿,进城需要降慢速度。

    而军驿则不需要,所有人不论是谁,见了军驿必须提前让路。

    若是因为阻拦了道路被撞到了,赔钱是不可能赔钱的,官府还要反过来治你的罪。

    战时骑兵就更容易理解了,战争时期的骑兵若是要进城,当然是骑着马进去的,哪能一个个下马牵进去耽误工夫呢?

    而本地官府及公务,就跟后世的专车是一样的,文官们大多乘坐马车,骑马的多为兵役游缴,他们拥有马的数量并不多,但律法是允许他们在城内骑马的。

    而除了军驿和插旗的官驿以外,其他所有骑马的都不能在城中肆无忌惮的疾驰,都需要降低速度,行人也不需要有责任的避让。

    这位屯长小心翼翼的看着张不衣,身后带着那么多披甲护卫,家里面肯定不差,叫声公子是没错的。

    既然都叫你公子了,总该讲点道理吧?

    “也不瞅瞅本公子是谁?敢让本公子下马?瞎了你的眼了?知道本公子的爹是谁吗?”然而张不衣却大跌眼镜的当众指着屯长骂了起来。

    似乎骂完了还觉得不太过瘾。

    只是骂骂而已,怎能让自己过足装逼的瘾气呢?

    这百年难得的绝佳机会,错过这次鬼知道下次会在什么时候。

    于是,张不衣继续说道:“就是在洛阳,都没说有人敢让本公子下马的,这次来你们平阴完全就是给了你们脸的。”

    “算了,把本公子老爹的名字搬出来怕是会吓死你,就说本公子身后的这些人吧。”

    “睁大你的狗眼好好瞧一瞧,瞧出来点不一样了没?”

    “禁军,这些都是禁军,本公子就是去宫里找王上说了句想来外面玩玩,王上就给本公子派了这些禁军,你个瞎了眼的憨货,还不赶紧去让平阴令出来迎接?”

    “若是敢惹火了本公子,本公子就天天在我老爹面前给你们全县穿小鞋!”

    张不衣的话瞬间让一众人觉得裤裆猛然一凉。

    很愤怒,但是没用,不敢说啊。

    你家官大你说的算,你是爷总行了吧?

    “公子息怒……公子……”屯长也有些急了,虽然他也看不顺眼,但有个卵用,连忙朝着身后骂道:“还不赶紧去通知县令来迎接?”

    看着平阴城门处一阵鸡飞狗跳,就连正常的进程秩序都被扰乱了。

    张不衣没有丝毫的担忧。

    后台硬,就是这么霸气。

    至于说影响?

    屁的影响,这都是提前制定好的策略,而且还是王不饿亲自给的建议。

    要的就是制造出自己嚣张跋扈,高官子弟,跟王上关系特别好的一种第一感觉。

    什么暗访之类的,有用归有用,但用处却不大。

    他们来这里是要查案宗的,暗访是根本接触不到这些东西的,也见不到犯人。

    所以,后台硬,嚣张,不讲理,是有助于他们查证的。

    而趁着等待的功夫,张不衣继续咧咧了起来,指着一群人说道:

    “这也就是这两年王上管得严了,本公子在家里也被经常叮嘱,就你们今天干的这事,若是放在以往,不说杀了你们,本公子起码也得拿着马鞭狠狠的抽你们不行,瞅你们一个个嘚瑟的……”

第296章 本公子就是规矩

    不大会儿的功夫,正在县衙办公的平阴令王傅便火急火燎的赶了过来。

    对于那些高官子弟,认真用功的自然有。

    到处惹是生非的自然更多。

    偏偏这些人有文化,懂的多,家里面又有这个能力。

    所以往往他们最终入士的时候,很快就会超过他们这些人。

    当官虽然很威风,但是当官也挺不容易的。

    王傅也不敢得罪这位尚不知名的洛阳贵公子。

    当瞅见张不衣身后的那些禁军护卫的时候,王傅便确认了张不衣贵公子的身份。

    要知道这里可是平阴县,距离洛阳仅仅三十里。

    王城脚下,敢穿着禁军军装招摇撞骗,还这么大胆的,根本就没有人。

    而且就算真的是招摇撞骗,他们的成本未免也太高了。

    军装,兵器,有禁军印记的马匹。

    真要是能武装起这些,还用得着来他一个小县城行骗?

    跑的远一点,去找那些郡守行骗岂不是更好?

    “不知公子是……”王傅连忙将张不衣等人请进了县衙,卑躬屈膝的问道。

    不管来路有多大,总得先搞清楚来的是谁吧?

    “本公子姓张,是谁你自己想去!”张不衣一屁股坐下,很是嚣张的样子,连最基本的跪坐礼仪都不要了。

    王傅心中一惊。

    洛阳姓张的大臣有不少,但是能让禁军跟着出来的,只有那两个。

    一个是中书令张良,一个是禁军将军张不衣。

    张不衣天天伴随王上左右,根本没机会出来,而且听闻张不衣性格低调,不喜惹人注目。

    所以直接排除掉。

    至于张良,嗯,眼睛只要不瞎,都知道眼前这个不可能是张良。

    但是年纪,却跟张良的儿子差不太多。

    嗯,张良的长子,张不疑。

    没错,跟张不衣仅仅一字之差,若是只听名字,怕是会有人认为这俩是亲兄弟呢。

    “哎呀,原来是张公子大驾光临,小县真是有失远迎,还望张公子勿怪……”王傅更加恭敬的朝着张不衣施礼,然后朝着外面嘱咐道:“快让人去准备好酒好菜……”

    “酒菜就不必了,本公子没那么多时间。”张不衣直接打断了王傅的热情。

    虽然是奉旨装逼,但也得优先以任务为主。

    “本公子今日来此,乃为寻一人而来的!”张不衣大大咧咧的说着。

    “不知公子所寻何人?”听到张不衣的目的,王傅不由得松了口气。

    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对于这种级别的大佬,能抱上大腿自然是更好的。

    但自己的这个级别,只能慢慢去筹划了。

    而对方是来找人的,这就给了他机会。

    当然,更主要的是他得知了张不衣来平阴县的目的,不是为了找事,对于他来说,只要不是找事的就行了。

    “下河村,一个叫李三娘的女子……”张不衣轻飘飘的说出了地方和名字。

    暗中的王不饿一直在观察着王傅的表情。

    当听到张不衣要找的人是下河村李三娘的时候,王傅脸上的表情瞬间的僵硬了一下,虽然很快就调整过来了,但这个变化还是让王不饿给捕捉到了。

    “公子此行怕是找不到李三娘了……”王傅满脸的遗憾。

    “为何?”张不衣脸色一变,直勾勾的盯着王傅。

    “公子有所不知,上个月小县接到报案,说有人经常袭击一户百姓,这户人家便是李三娘家,各种下流手段频出不穷,最终逼的李三娘家不得不举家迁徙,据说是投靠亲戚去了,但去了哪小县就不知道了。后来小县抓到了犯人,可没想到这小子最硬的很,死活不肯承认自己的罪行,而李三娘家已经搬走,找不到人了,也没有直接的证据去证明这些,小县现在正头疼着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件案子呢。”王傅一脸为难的说着。

    受到侵犯的人远走家乡,杳无音讯。

    犯人死不承认,缺乏最直接的人证。

    就算有人报案,有人看见,但在缺少受害者供词的前提下,第三者的供述是不可靠的。

    毕竟这又不是命案。

    从县令的讲述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难的不是该不该判,而是该判的是轻还是重。

    如果不是接到了密告,就算是王不饿,也从王傅的话中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但既然对方已经串通好了一切,那么大家都是官员,还是常年审理案件的官员,编造一份完美的证据链和办案过程还难吗?

    当然不难,一点也不难。

    在缺乏人证物证的前提下,就算是让刑部来,他们也绝对找不到任何破绽。

    除非有人翻口供,有人找到那不知去向的李三娘一家。

    “是谁这么大胆?敢对本公子看上的女人动了心思?”张不衣突然将面前的酒杯扔掉,气呼呼的站起来看着王傅。

    “公子……这……”

    “这什么这?把人给本公子带来,今天不杀了他难解本公子痛失美人心头之恨!”张不衣继续嚣张的叫着。

    “公子,这不符合规矩,小县很为难啊……”王傅满脸为难的看着张不衣,能够看的出来,他是真的着急。

    “为难个屁,什么规矩不规矩的?本公子的话就是规矩,信不信本公子在王上面前说你骂他?”张不衣突然说道。

    “别……别啊……”王傅瞬间被吓出一身冷汗。

    这特娘的哪是贵族公子啊,简直就是地痞流氓。

    不如意就威胁,还跑到王上面前说我骂他。

    虽然这种事情自己不承认就没什么事情,但若是张不衣深得王上喜爱呢?

    人家汉王凭啥信他而不信张不衣呢?

    就算真的不信,张良随便一句话交代下来,自己的仕途也算是完蛋了。

    就算不能贬官,可压着不让你升总没问题吧?

    压着你的考核总没问题吧?

    到时候让别人上来,让你乖乖的下去当个县丞什么的没问题吧?

    官大一级尚且能压死人呢,更何况是中书令呢?

    那可是丞相级别的存在啊。

    但是面对这样的不要脸公子,王傅是真的没办法了。

    只能朝着外面去了个眼神,然后连忙嘱咐道:“快去将犯人带上来,先收拾一下,别臭烘烘的惹了公子不喜!”

    张不衣依旧很生气,似乎他真的痛失美人似的。

    但是王傅,此刻却是真的怕了。

    李三娘美不美,他不知道,但很多人都说她很美,让人看着就想上去啃一口。

    自从张不衣这位贵公子进入平阴县,目的是找李三娘的消息传出去之后。

    平阴县的一众人便坐不住了。

    县衙隔壁的一座小屋内。

    “焦公,这可如何是好呢?”一行人纷纷将目光看向了县城焦卜,脸上尽是焦急之意。

    本来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只要他们操控好了,是完全可以压下去的。

    而事实也在朝着他们希望的方向发展着。

    可谁知道,好死不死的,关键时刻蹦出来个张公子。

    而且还是中书令之子。

    中书令那是什么人?

    打敖山时期就跟着王上打天下的,这一路虽然只有不到三年,但立下的功劳可是无数的。

    这个人,他们是万万不敢得罪,也绝对得罪不起的。

    先前汉王狠狠的杀了一批人,他们就是因为害怕了,这才不得不选择了妥协。

    然后发现,若是按照汉王的规矩去做,他们想要让自家恢复元气会很难。

    甚至是没有希望的。

    而这个时候年纪最大,威望最大的焦卜就站了出来。

    也正是在焦卜的撮合下,这帮人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而各家的损失,也正在飞速的减小,家底也渐渐的厚实了起来。

    “中书令之子又能如何?没有人证物证,还能凭空捏造不成?再说尔等也不是泥捏的,若他纠缠不休,就各自上书一封,老夫倒是要瞧一瞧,这汉王是如何对待自己功臣的。”焦卜虽然心中也有些慌,但经验多了,表现的还是老成持重的。

    功臣,指的并不是他们,而是张良。

    张良之子在外嚣张跋扈,肆意欺凌,甚至打压地方官府正常办案。

    整个县的官员都通过自己的渠道上书弹劾,你汉王不是表现的很公平公正吗?

    那么这事你就处理去吧。

    案子本身?

    抱歉,做都做了,他们这么多官员联手做的证据,能让你找出来什么破绽?

    有斥候又能怎么样?

    那些斥候要是真有那么大的能耐,案发都一个多月了,上面能什么都不知道?

    正是因为斥候没有任何动作,上面也没有任何风声,加上他们已经各自警告,提醒过了。

    所以这帮人才敢这么肆无忌惮的去这么想这件事情。

    当然,如果山高皇帝远,这事可能还真的不太好办。

    可这里是平阴县,洛阳周边的县城。

    天子脚下虽然灯下黑,但你敢在天子脚下这么玩,还真是老寿星吃砒霜,嫌命太长了。

    他们自以为自己做的万无一失。

    但却根本不会想到,这事王不饿到底有多重视,更不会想到,王不饿要拿这事来立典型的。

    而且更加不会想到,王不饿会亲自来办这件案子。

    “那各位就要管好自己的嘴了,另外参与了此事的人,立刻安排出去,不要在家里面待着,以免人多嘴杂……”

第297章 王之愤怒

    古往今来,类似于当今这种事情的案例并不罕见。

    在每一个时代,总能找到一个,或者多个类似的案例。

    这些人往往有着迷之自信,对自己的实力和地位深信不疑,对自己的团队更是信心满满的。

    似乎,外界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又似乎,在这里,他们就是王,他们就是这世界上最靓的崽。

    显然,这帮人忘记了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这句话。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这句话,但类似的道理一定是有的。

    罪犯名叫朱玉,稚嫩的脸蛋显示着他的年纪并不大。

    浑身上下,到处都是伤疤。

    有些已经凝固,有些则还在往外渗透着鲜血。

    尽管已经收拾过了,但身上的衣服还是很快就被染红。

    脸上的表情也不断的狰狞着,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着众人,他受到了极大的痛苦。

    “说,三娘一家去了哪?”张不衣冷静的上前问道。

    场面虽然很惨烈,但是跟他见过的那些相比,还是有些不够看的。

    战场被称之为人间地狱,现在的张不衣都能在里面安稳的睡大觉,更何况面前只有一个受到刑讯的犯人呢?

    “俺……俺不知道……”朱玉语气轻飘飘的摇着头,不是轻浮,而是真的没有力气。

    “知道本公子是谁吗?”张不衣继续问着。

    朱玉艰难的抬头看了眼张不衣,摇摇头。

    “本公子在洛阳不说一手遮天,但放一句话出去,无论是大小官员,还是地痞流氓,都得给本公子个面子……”张不衣顺势指着后面的一群人,说道:“瞅见这些人了吗?正儿八经的禁军,本公子从大王那里借来的……”

    张不衣停顿了下,似乎是在给朱玉反应的时间。

    但是在王不饿看来,张不衣的行为似乎除了装逼以外,没有其他的用处了。

    若是两年前的自己,或许看不出问题。

    但是经历了两年的时间,自己也在飞速的成长着。

    在见到朱玉的第一眼,他就发现了一个致命的破绽。

    一个足以推倒一切定论的破绽。

    然而,张不衣似乎还沉沦在自己编织的美好世界中。

    继续嚣张的表演着:“有人告诉本公子,说这平阴县有一美人欲要献给……”

    “行了……”王不饿实在看不下去了。

    再让张不衣这么表演下去,等最终揭晓答案的时候,脸都让丢完了。

    好歹也是个禁军将军,演戏竟然还演上瘾了。

    在特么让他嘚瑟下去,这全天下都是他的了。

    “嗯?”张不衣奇怪的看着王不饿,一双无知的眼神似乎是在问,这不是预定好的流程吗?

    咋刚开始没多久呢就被叫停了?

    王不饿懒的跟张不衣去解释那么多。

    直接将手中的大宝剑丢给了张不衣,张不衣下意识的接着,虽然还是一脸的茫然。

    然而此刻王不饿却直接站在了正中央。

    这个位置是很有讲究的,既可以居中发号施令,同时也在禁军的保护范围之内,以防有人狗急跳墙。

    把大宝剑丢给张不衣,意思就是告诉他,角色扮演的任务结束了,现在你该回到正轨,继续当你的禁军将军了。

    “控制县府,传令城外禁军,控制城池,令所有城内守军到城外集结,传令平阴百将,立刻来见孤!”王不饿脸上的愤怒毫不掩饰,也没有什么好掩饰的。

    而听着王不饿的命令,纵使心中依旧一团乱糟糟的张不衣,也只能乖乖的站在身后当着警卫的角色。

    可怜的演艺生涯,仅仅只持续了半个时辰不到的功夫。

    整个人才刚刚找到感觉啊,就这么没了……

    没了……

    随风而去……

    “你……你是……”王傅突然脑中一片空白,惊讶的看着王不饿和张不衣。

    先前先入为主的认为张不衣是张良之子张不疑,而王不饿穿着禁军的衣服,他只是扫了一眼就没太在意。

    但是现在……

    张不衣自称孤,而现如今全天下,只有两个人能自称为孤。

    一个是汉王王不饿,另一个是还没有投降的燕王韩广。

    张不衣先前只说自己姓张,却没说自己叫张不衣,而不是张不疑。

    论能量,张不衣自然远在张不疑之上。

    虽然张不衣很少露面,外面也鲜有关于他的传闻。

    但数万禁军的将军,哪怕他就是个无名小辈呢,天下间谁又敢去轻视他呢?

    王不饿看都懒得再去看王傅一眼。

    没有意义,等禁军控制了平阴县,接下来才是好戏上演的时候。

    至于说为什么这么胆大,只带着二十多人就敢直接控制县府。

    当然是源自于自信。

    很快,一名禁军飞速的离开县府,朝着外面街道大吼一声。

    随即二百余便装禁军便操纵着兵器瞬间控制了县府。

    二百多人守一个县府,绰绰有余,足以支撑到外面的两千禁军支援过来。

    而平阴守军,说句不好听的,他们还真没这个胆子去造反。

    不只是他们,汉军刚刚一统天下,而且还是以碾压的姿势统一的。

    但凡脑子还算是正常点的,谁又敢在这个时候去触这个霉头?

    而各地守军的主要军官骨干,均来自于汉军早期的老兵以及军官,所以造反的可能就更小了。

    很快,接到了通知的禁军,立刻集结出动。

    直接控制了四座城门。

    等着入城的百姓一脸茫然的被拒之在外,城门紧闭,不准任何人进出。

    不管外面嚷求着要回家的,或者里面可怜兮兮要出城回家的,全部没人搭理,声音如同石沉大海一般。

    平阴校尉韦继满头大汗的走上城头。

    接到消息的他先是愣了下,然后又觉得有些疑惑。

    禁军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禁军又怎么会突然要求接管城防呢?

    这不合理!

    这太不合乎常理了。

    “这位兄弟,可有命令?”韦继连忙走到一名看起来像是领头的军官面前,直接问道。

    “这便是命令!”禁军将军直接拿出一块令牌,在韦继面前展示了出来。

    看着被放在眼前的令牌,韦继突然觉得自己双腿都有些软了。

    令牌,每一个军人和官员以及小吏都有。

    普通士兵和小吏的,是木牌。

    中低级别的军官和官吏,同样也是木牌,但是材料不同,这个级别用的是黄杨木。

    再高一些的,千人,都尉这一级别的军官和同级别的官员,用的是铜牌。

    低级别的将军,以及更六品至五品的官员,用的是铁牌。

    而面前的这个,是银牌,换成对等的级别,那就是四品至三品的规格,将军的话也是中等级别的将军。

    再往上则是金牌,拥有金牌的人不多,官吏就是八部尚书以上的官员,各郡郡守,以及,张不衣这种禁军将军,灌婴、韩信,王离,陈铁山这种有资格独领一军的大将。

    令牌是身份的证明,也是官方的证明。

    每一块令牌,都由官方统一制作雕刻,材质的不同,令牌大小也有所不同。

    令牌的背面雕刻的是令牌发放时间,雕刻时间,雕刻部门,以及雕刻工匠的名字。

    而令牌的正面,则是雕刻着本人的一些官方信息。

    此刻摆在韦继面前的这块令牌,上面就雕刻着这些关键的信息。

    ‘汉禁卫军振威营将军内陈凌!’

    令牌上写的很清楚,站在韦继面前的人叫陈凌。

    来自于汉国禁卫军振威营,职务是将军,也就是这个营的老大。

    令牌不会模糊不清,写的将军,那他就是负责人,若是副将,上面会写的很清楚副将这两个字。

    就好比韦继的令牌,就是汉三川平阴校尉韦继,而他的副手就是汉三川平阴副尉某某。

    但是跟他们不一样的是,陈凌的令牌上,在职务后面,名字前面,还多了一个内字。

    而正是这个字,吓的韦继险些瘫倒在地。

    禁军所有军官士兵的令牌上都有内或者外这两个字。

    外代表的是负责洛阳守卫,没有资格进入王宫。

    内则代表着守卫王宫,在洛阳城内是畅通无阻的。

    突然间,来了一群守卫王宫的禁军要接管自己负责的防区,韦继怎能不害怕?

    这要是没出点啥事,他能把头拧下来给人当夜壶。

    “那个……将军,到底啥事啊?俺们这些人虽然没立啥功,但也绝对没有偷懒犯错啊……”韦继浑身发抖的问着,太特么吓人了简直。

    “不该问的别问,现在带着你的人,放下兵器,到城外集结待命!”陈凌冷冰冰的命令着。

    韦继满心的惶恐,想要去打听一些消息,但却根本没有打听消息的门路。

    禁军士兵不是他能拉关系的,也不敢去胡乱的攀大腿。

    只能按照命令,让人放下兵器去城外集结。

    而另一边,陈凌亲自坐镇,带着一千人驻守在平阴县的四座城门,余下的人则去县府报道。

    原本还算是平静的平阴县,在禁军突然接管了县城,并且关掉了城门之后,突然间让人闻到了一股腥风血雨的味道。

    原本还在街上行走的百姓,几乎是一路小跑的返回家中,然后大门紧闭。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咱更不敢去吃瓜了。

    外面来了那么多人,肯定是发生大事情了!

一份很认真的感言

    辣个……说件事情哈,俺呢,有很多很多个愿望,让大家破费的那些就不说了。

    最接近的,也是最有可能实现的,就是让本书进入精品。

    作为一个老鸟,常年扑街的老鸟,好不容易能有一本书有希望进入精品,那种内心深处的渴望,我想大家应该都能理解的。

    昨天我试了下,三更九千字,我也是能做到的,虽然要更累一些,但是为了能让大家不在说我短小无力,累就累了。

    关于精品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均订三千,我当然知道该怎么快速的进入精品,如果刚上架那会就发一下力,现在早就进入精品了,但是你们一直嫌更新少,俺也就没敢那么干。

    但是现在,这种**越来越强烈了,这是一种荣誉,能够争取的,一定要争取一下。

    曾经也跟不少精品大佬聊了聊,今天跟编辑聊了聊,最快的办法当然是一天一更,然后编辑奶一口就差不多了,均订会嗖嗖的往上涨。

    但这么玩显然是不要脸的,俺不敢,编辑小泽老师也不让,所以,俺的决定是每天两更,每更三千字,之前虽然是三更,但都是2k党,所以总字数不变的前提下,减少章节的数量,用这种方式来加速均订的提升。

    然后昨天我说的从今往后每天三更九千字,这个承诺我现在依然承认,虽然每天只更新两章,但我还是会每天码字三更,等到拿到精品徽章的时候,我就一口气把这些天攒下的稿子全部发出来。

    另外就是更新,俺也不让大家久等了,凌晨的时候会一次性放出来两章当天的更新,时间会差几分钟,免的同时间排版出现问题。

    也许会有人说俺花里胡哨的,不如多更新,拿新增,但是也请大家能够理解一下作为一个断断续续,兼职写了不少年的扑街货,第一次能够摸到精品门槛的那种心情。

    俺不是天赋型作者,大神的级别也不敢去想,更不敢想着一觉醒来来个盟主,又一觉醒来来个白银盟主,但俺会努力,对的起各位的每一个订阅。

    有跳订的读者,如果能够看到这里的话,如果情况允许的话,还请支持个全订,帮一下俺这个年近三十,俩娃的爹,完成一下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出现的梦想。(我暴露了我初从这个行业的年龄和时间,可以看出我的心情了吧)

第298章 到处都是破绽

    一边面对着禁军的严密控制,另一边,那些还没来得及离开县城的一群人只能四下躲藏。

    还没等他们找好地方呢,他们的主子就被禁军控制了起来。

    而王不饿,则是在县府内静静的等着消息。

    这种案子很寻常,古往今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是每一次听到的时候,又会觉得特别的愤怒。

    王不饿真正愤怒的是。

    汉国刚刚建立的第二个年头,就在王城脚下发生了这种事情。

    这是一个关乎君主面子的大事,也是关乎国家治理衡量的一件大事。

    君主眼下且发生了这种事情,那么那些更远的地方呢?

    对于任何一个君主,任何一个有理想,有抱负。

    任何一个开国君主来说,这都是一件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说的好听点这叫报团取暖,说的不好听点,这就是在藐视王权。

    在这帮人的操控下,王权在这里的影响会迅速的下降,久而久之,百姓怕的是地方上的官员,对于王权反倒没那么多顾虑了。

    毕竟县官不如现管,你王权若是有足够的威慑力,那么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了不去处理这件事情呢?

    当看到了一帮人都被抓起来的时候,加上王不饿他们一来就关注李三娘的事情。

    王傅等人也意识到了可能事发了。

    但当了一辈子的人上人,哪怕秦朝统治时期,他们也依旧是人上人,虽然没有先前那么自由自主。

    被抓了就直接认罪?

    看不起人呢不是?

    “王上,臣等到底是犯了何错啊?”王傅跪伏在地,两眼中的泪水更是说来就来,没有丝毫的拖延。

    “犯没犯错,汝等自己心里面没点数吗?孤若是没有十足的证据,又岂会来这里陪汝等玩闹一场?”王不饿冷冰冰的看着下方众人,顽固不冥,不见棺材不掉泪。

    集体审讯?

    永远是最不靠谱的一种方式。

    这时候大家都会咬紧牙关,争取不第一个出卖其他人。

    所以,最好的审讯方式,就是分开审讯,然后以炸胡的方式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真正证据。

    于是,王不饿大手一挥:“带下去!”

    禁军轻车熟路的将众人带了下去。

    事先已经踩好了点,这几人被分别关押在了不同的屋子内。

    没有刑讯逼供,也没有那么多的恐吓。

    王傅被带到了一间屋子内,对于县府的每一间屋子他都很熟悉,但这一刻,他却不是作为主人来的。

    进入屋子后,带他进来的士兵直接轻飘飘的说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以为你们做的很隐蔽?自己好好想一想吧,我从没有见过王上如此生气的,若你不是主犯,最好能为你家人考虑一下,说不定还能保住你这颗脑袋,被发配的地方也不会那么凄惨!”

    说完之后,禁军士兵便站在了门口。

    没有关门,也不可能关门。

    外面站着几个人,他就站在屋内的门口处,双眼一直盯着王傅,防止他有任何的举动。

    像那种把人关进屋子里面就关上门不管不问的,除非是牢房,不然是绝对不可能的。

    “说说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吧!”厅堂上,王不饿看着已经被重新收拾过的朱玉,问道。

    此刻朱玉的待遇要比先前好的太多了。

    随行的医官帮他检查了一下伤势,用了一些药。

    又让人准备了一些食物果腹,虽然外表看起来还是很憔悴,但至少肚子不是那么饿了,精力也稍稍有所好转。

    眼前的这一切,如同梦境一般,让朱玉不敢相信。

    而坐在上方的那个男人,先前身上的气势更是恐怖的让他不敢动弹,甚至连看都不敢多看一眼。

    特别是他发号施令的那一刻,更是让朱玉觉得似乎自己连呼吸都是奢侈的。

    但是现在,朱玉却又觉得自己好像没什么压力了。

    身上的伤口也不疼了。

    心中的怨念此刻也消失不见了。

    这天,似乎要亮了……

    “俺跟三娘自幼一起长大,家人也都约定好了到了年龄就完婚,后来……”

    朱玉开始讲着属于他的故事。

    很感人,但又很现实,很寻常的一件事情。

    两人年纪相仿,年幼时家中长辈关系不错,两个娃娃也玩的来,于是就口头约定长大后凑成一对。

    后来随着朱玉的父亲死在了外面,两家人的关系渐渐的也就淡了。

    人走茶凉,这是谁也不能避免的人间定律。

    当年只是口头约定,也没个见证人什么的。

    所以李三娘的父亲便不太想让她嫁过去了,毕竟自己的女儿姿色不错,不说卖女,至少嫁个好人家是没问题的。

    因为这个原因,两人的婚事还没开始便结束了。

    然而梦想是有的,但现实却很骨感。

    好人家产的是你的身体,人家凭啥不娶个门当户对的,对自家能有一定帮助,或者互为站台的人呢?

    然后拖着拖着,两人也就到了十八岁。

    正值青春的大好年华,这个年纪没有成婚的也有,但大多数人都是在这个年纪相继成家的。

    尽管两人没了希望,可还总是不停的私下联络,甚至有了私定终身的想法。

    然而这个想法被李三娘的父亲发现了,正巧王庭有迁民政策,而李三娘的父亲也算是看透了自己的期望可能不行了,于是便决定要迁徙。

    女儿到了地方再嫁,也算是能打开自己在新地方的门市。

    最后一次,朱玉见到了一个陌生男子从三娘家出来,神色还有些慌张。

    朱玉想要进去,但却被李三娘的父亲给赶了出来。

    然后当天李三娘一家便离开了居住的村子,没人知道去向。

    后来朱玉进去看了看,发现了地上有残留的血迹。

    想到了当日的情形,朱玉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于是便来告官了。

    再接着的结果,就是让人眼花缭乱的一番操作了。

    告官的成了罪犯,不停的被逼打讯问,要他交代杀人的过程和埋尸的地点。

    “你是说,是他们先说你杀人?并且还有意引导你画押?”王不饿再一次的抓住了重点。

    “是的,俺不识字,当时就没画押,他们按着俺画押的时候俺就动,画上去的几次都被俺破坏了,他们就打俺,不让俺睡觉。”朱玉点头说道。

    “派人去刑部调阅案宗,找到这份认罪状!”王不饿直接扭头对着张不衣吩咐道。

    “俺……俺没画押啊?”朱玉反倒是愣了,自己明明没画押确认,他们还能伪造一份不成?

    “你没画不代表他们就没有你的指印!”王不饿对着朱玉说道。

    更详细的他就没解释了。

    一个指印很难搞到吗?

    当然不难,先看着你几天不让睡觉,然后再让你睡。

    这时候你睡的跟头死猪似的,要哪个指头的指引搞不来你就说吧?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杀人是肯定杀人了,但死的是谁,除了李三娘的父亲以外,其他人都不能确定。

    死了几个,也不能确定。

    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凶手是朱玉当日碰见的那个年轻男子。

    而这个年轻男子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逼迫李三娘的父亲连夜离开。

    平阴县各级官员都这么卖力,那么凶手的身份几乎已经可以确定一个范围了。

    现在,要么等那帮人自己招供,要么就等着从刑部那边调来案宗。

    上面一定清楚的列着杀人过程,以及埋尸地点的。

    缺少了这些直接证据,别说呈报到自己面前了,就是到了刑部,连尚书的面前都送不到就被打回来了。

    “去找一找迁民案宗,找到李三娘一家的去向。”王不饿接着吩咐道。

    “诺!”张不衣点头,看着朱玉问道:“李三娘的父亲叫什么名字?具体离开的时间是哪一天?”

    “李据!上个月中吧……”朱玉回复着。

    张不衣点了点头,旋即让人去查。

    按照官府下达的政令,鼓励百姓主动迁徙,凡主动迁徙者,可自由选择迁入地,入地后,每人增加十亩,也就是成年男子,每人从四十亩变成了五十亩,成年女子,从二十亩变成了三十亩,税收不变,但前五年内免税。

    增加分配土地的数量,是为了鼓励迁徙,前五年免税,是给百姓足够的时间去养地,去适应。

    甚至不止如此,前五年免税期内,官府每年会按照家庭人口,年龄组成来补贴一定的粮食用于生活,农具什么的官府也会用半卖半送的价格给他们。

    而除了待遇以外,汉国出远门也是要路引的。

    去临近县的话不需要路引,所以,愿意迁徙的百姓,要来官府报备,同时领取迁出证明。

    上面列明了迁出地,途径地,目的地。

    路引上详细的列出了途径的每一个县的名字,而持有这份路引的百姓,则可在沿途各个补给点领取一定的粮食,基本上就是二十里一碗粥。

    虽然很少,但免费的,对于百姓来说也是不错的。

    通常来说,一个县迁出的百姓目的地都是一个地方,官府也会帮着联络,找个日子大家抱团一起走,这样路上有个什么情况也能相互照应一下。

    到了地方也不容易被欺负。

    很快,前去查证的士兵便返回了。

    “王上,没有查到李据的迁出记录……”

第299章 水落石出

    王不饿点了点头。

    没有意外,也没觉得有什么愤怒的。

    查不到,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若是能查到,那么他们又为什么会说找不到李三娘的家人呢?

    而这年头,也没个计算机互联网啥的。

    信息想要同步,难上加难。

    而有官府帮衬,开一份真的,却又不计入案宗的路引,很难吗?

    一点也不难,几片竹简,一块破布,一会儿的功夫就能搞定的事情。

    竹简上面有随机的编号,破布上同样有编号,以及一枚印章,编号对上的印章,才是有效的。

    帛布什么的太金贵,用不起,只能让百姓自己来提供。

    在王不饿看来,这个案子从头到尾,到处都透漏着破绽。

    真不知道这帮人到底哪来的自信?

    当然,如果朱玉不来告官,假装什么也没发生的话,这事还真就这么过去了。

    尸体找不到,李家人假装迁出。

    信息没有统一,官府开一份路引又不进入档案。

    接受地看到路引是真的,自然不会千里迢迢的来查证。

    这种事就算放在二十世纪末,也是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不然为什么联网以后,会查出那么多问题?

    而放在现在,那就是个无解的难题。

    至于说踪迹,若是查的话,还是会查出来一些的。

    “派人去周边县,查一查领粥记录。”王不饿接着说道。

    一个成熟的官府,自然不会脑袋一热就去做一件事情。

    百姓迁徙听起来容易,但操作起来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就太多了。

    沿途放粥,这粥到底放没放?

    有人会不会蹲在一地重复领粥?

    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记录,记录办法也很简单,姓名,上一个县,和下一个县。

    真要是出了什么事情,就可以根据这一条线路去找到某一个人。

    虽然很麻烦,但王不饿却将他当做了古代的大数据来办。

    麻烦的事情永远只会在没有用的时候才觉得麻烦,一旦用到了,就会感叹当时的先见之明。

    “王上,您是怎么看出来的啊?”闲来无事,能做的都做了,张不衣满脸郁闷的挠着头。

    一是觉得自己脑袋瓜子好像不太好使了,在一个是他到现在都没搞明白,王不饿到底通过哪一点确认了这么多疑惑的?

    王不饿微微一笑,道:“很简单,第一个,通过朱玉身上的伤势,刑讯逼供的过程是持续不断的,既然他们早就有办法拿到认罪状,那之后又为什么要继续逼供呢?好玩?”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孤并没有想到会死人,所以只是觉得以欺凌霸市的罪名来处理的话,似乎不需要动这么大的刑,只要不是重罪,都不会丢掉性命,他也不该受着这么大的苦硬抗这么久才是。”

    “第二个,孤掌握的消息告诉孤,这事十有**是真的。”

    “第三个……”

    王不饿接连说了几个理由。

    有些很模糊,有些又让人觉得很惊讶。

    但办案就是这么回事,雾里看花,拨开云雾之前,只能通过感觉,通过细微的关键处去观察。

    只要能够引起自己怀疑的,都是需要重视的地方。

    “王上,有人招了……”

    张不衣还在一条一条的捋着关系呢,外面就传来了消息。

    “是谁?”王不饿好奇道。

    “平阴丞焦卜!”

    “有点意思了……”王不饿微微一笑。

    通过斥候了解到,焦卜年龄最大,为官的时间也更久,在地方上的势力也更大。

    但是呢,这个人却是坏的很。

    街上都是赶紧回家躲避的人,但却纵有几个不要命的到处乱窜。

    禁军一抓,立马就跑。

    心中没鬼你跑个甚?

    抓起来一审,大多都是这个焦卜的仆人。

    很快,第一个认罪的焦卜被带了上来。

    刚一露面,焦卜便直接趴在了地上,嚎啕大哭道:

    “王上,老臣糊涂啊……”

    王不饿也没有回复,就这么静静的看着焦卜在表演。

    似乎是觉得一个人表演太无聊,哭啼的声音终于减小了。

    “犯事的人是老臣的孙子,本来是打算将他扭送官府的,但是老臣却被王傅给说糊涂了,说老臣这辈子兢兢业业,哪怕在秦暴政时期,也为平阴做了不少事,不少百姓都受到了臣的恩惠,如今却要晚节不保,刚好这时候有个不开眼的撞了上来,不妨就让他顶罪算了,老臣当时是真的没有反应过来,就点头同意了下来,后来老臣清醒了,可也晚了……”

    王不饿一边看着焦卜的表演,一边在等着其他人的供词。

    炸胡的方式他最喜欢了,没有的炸不出来,有的,一炸就会出来。

    果不其然,焦卜话音刚落没多久,便有禁军走了进来。

    王不饿连忙超其示意了个眼神,对方会意走到身边小声的说了几句。

    “行了,把人都带上来吧!”王不饿笑了笑。

    这事还真是巧了。

    焦卜将矛头指向了王傅。

    但是除了焦卜自己以外,所有人都将矛头指向了焦卜。

    而焦卜刚才那是认罪状吗?

    就算是个傻子都能听出来,这是变着花样的夸自己对地方的贡献呢,想让自己看在他往年待人和善,在地方上有巨大影响力的面子上放他一马的。

    嗯,说的好听是自夸,说的不好听点,那不就是在威胁吗?

    “真巧,孤倒是听到了一些不太一样的说法!”王不饿笑看着焦卜,脸上玩弄的表情甚是严重。

    而看到王不饿这幅表情,这幅口气。

    焦卜心中瞬间凉了,自己在整件事情中干了点啥,没人比他自己更清楚的。

    他不想死,虽然他有罪。

    但死不死他说的不算,所以他的先入为主,先去把罪名挂在别人的身上。

    自己一个县丞,官职又不是最大的,那么县令王傅就是个很好的替罪羊。

    至于说王傅认不认,焦卜觉得他会认的。

    因为……

    因为个屁,他认为有啥用?人家不认为啊……

    人家不仅不认为,而且好像还把罪名给了他?

    很快,众人冷静的走了上来。

    这会功夫也都想清楚了。

    汉王杀了那么多人,现在也不在意他们这几个人头了。

    他们的事情,在汉国不一定是唯一的,但绝对是第一个被抓到的。

    树典型这事,就算不说,他们也会猜到。

    在汉王面前负隅顽抗,有什么用?

    倒不如一五一十的说出来,兴许还能从轻发落呢?

    况且他们又不是主犯。

    “王上,罪臣认罪……”王傅直接跪倒在王不饿面前,额头贴地。

    “王上,您看,老臣刚才说的都是真的……”焦卜下意识的补刀着。

    王不饿狠狠的瞪了焦卜一眼,吓的焦卜连忙闭嘴。

    “王上,臣虽然为平阴令,但在这里的权力却不如焦卜,他的家族在平阴盘踞上百年之久,早已根深蒂固,很多事情不经他的同意,根本推行不下去……”王傅很是冷静的一点点的说着。

    从纳入汉国之后,从被迫拿出了土地之后。

    他们是如何勾结在一起的,每一个人又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拿到了多少好处?

    一些典型的事情是怎么处理的。

    然后说到了这一次的案件的来龙去脉。

    犯事的人的确是焦卜的孙子,但是焦卜却从来没有说过要扭送官府。

    而是直接以命令的方式,让大家配合他。

    配合他找到朱玉,嫁祸给他。

    而巧合的是,朱玉正好来告官了,算是自投罗网。

    只要他们编造好一切,朱玉想要翻案的可能是没有的。

    但千算万算,他们少算了一些因素。

    而至今,他们都不知道这事到底是怎么传到洛阳的。

    因为打的招呼太多,所以反倒是更难让他们找到那个暗中举报的人了。

    “胡说……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你是县令,老夫不过一县丞,如何能左右的了你?你这是血口喷人,王上,老臣冤啊……”当王傅话音落下,焦卜再也淡定不了了。

    虽然王傅说的都是实话,但这事能这么说吗?

    这特娘的不说造反,也跟造反差不多了吧?

    做的时候没人觉得有啥,可案发以后,却没一个不害怕,不后悔的。

    焦卜叫的再怎么响亮,也架不住一群人都在点头承认王傅说的是真的。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这些都无所谓了。

    反正王不饿是搞清楚了一件事情,死者是李三娘,被焦卜的孙子当着她家人的面打死的,而且还是在干了坏事以后。

    面对焦家的只手遮天,李家是敢怒不敢言,只能选择离开。

    但他们显然忘记了一件事情,只有死人,才是最安全的。

    王不饿很想直接宣布这些人的死刑,但冷静下来以后,还是觉得这个决定不该自己现在去下。

    既然要坚持法治,那就需要去走流程,尊重律法。

    “令张相亲自督办此案!”最终,王不饿只能将这件案子丢给张良。

    不过因为涉及的东西太多,张良也不可能亲自来操办。

    最多也就是在洛阳,指挥各部派人来办,最终由他来做决定,然后提出判决。

    人,继续由禁军看管着,依旧是封锁城池。

    该抓的抓,该放的放。

    这些后事用不着王不饿去操办,而此刻的王不饿,直接带着二百余禁军回了洛阳……

第300章 备战、集权

    回到洛阳之后,王不饿的生活再一次的规律了起来。

    每天上午开个会,然后就是批阅看不完的公文。

    好在有了偷懒手段之后,效率提高了不少,人也轻松了不少。

    外部的事情正在逐渐的平息,国家也渐渐的趋向于稳定。

    下个月,在外征战的将领也该带着大军凯旋归来。

    而此时的洛阳郊外。

    特意早些处理完公务的王不饿,正带着一群大臣在看着一场比赛。

    “王上,这东西看着也没有说的那般耐用啊……”户部尚书张苍紧紧的皱着眉头。

    每天忙不完的公务,今日还特意被拉来看这么一场无聊的比赛。

    不止张苍有些不太愿意,其他的大臣也同样不太情愿,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嘛。

    “耐不耐用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王不饿微微一笑。

    这已经是不知道第几次了,前面有了详细的对比数据之后,王不饿这才将大臣们召集过来的。

    大家看过之后,接下来就是重点推广了。

    “张尚书有所不知,这个骡子呢,也是分为很多种的,那边那个体型硕大,与马匹相差不大的,才是我们真正要找的骡子,他是由雄驴与雌马交配而生,体型似马,叫声似驴,似马非驴,不论是马还是驴,在耐力方面都比不上它,而且它的挽力也不差,饲养起来也很方便……”

    “而那个低矮一些的,则是雌驴与雄马交配而生,这个呢,基本上是没什么用处的,不论是马还是驴,它都比不上……”张不衣连忙站出来补充道。

    闲来无聊,这事他可是亲自去操办了一番的。

    看了一场实际的对比,还亲自跟着乘坐了一番。

    仔细的询问了关于骡子的很多问题。

    当然,现在的骡子数量太少了,大多数都是被当做贵族的玩物,对于饲养这些玩物的人来说,显然也是不知道这些特性的。

    张苍继续皱着眉头,眼神则是不断的瞥向田间正在拉犁的几匹牲畜。

    马显的有些吃力,牛还在吭哧吭哧的拉着,速度也是最快,翻地也是最多的。

    体格大一些的骡子速度不快,但力道似乎很是平稳,有种让人看不出什么时候会疲惫的感觉。

    而体型低矮一些的骡子,基本上已经在偷懒了,干活也是断断续续的。

    “此骡日能行多远?”张苍问道。

    他是户部尚书,搞的就是前两算计的活。

    骡子能不能用,问一些关键的数据在进行计算就知道了。

    “身上什么也不拉,日能行约百二十里,驮粮两石,日能行八十里上下,拉车载十石,日能行五十里,两头骡子共拉一车,载粮二十石,日能行七十余里。”张不衣轻车熟路的报出了一组数据。

    秦汉时期一里约等于415米,百二十里,也就是四万九千八百米,折合四十九公里左右。

    张苍点了点头,张不衣所说的这些都是极限测试数据。

    实际运用中是很难达到的。

    就算什么也不拉,一天百里就算是顶天的了。

    可即便如此,这个速度也够快的了。

    “所需饲料为何物?日需进食多少?”张苍继续问着。

    “这东西倒是好养,什么都吃,路边的草,湿的干的都行,不过它喜欢吃青的,一些庄稼秸秆,菽都行。之前基本就是路上随走随吃,一天给一斤的菽……”

    听着这个答案,张苍愣了。

    不顾形象的蹲在地上,熟练的用手指开始写写画画着,计算方式让人看上一眼便觉得头疼。

    过了好大一会儿,张苍猛的揉了揉眼,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王上,若这是真的,那此物……”张苍惊讶的看着王不饿等人。

    “张尚书快说……”张良有些捉急的看着张苍。

    事情虽然是他安排的,但他真没那么多精力去天天盯着。

    所以到现在,张良了解的情况,不比其他人多多少。

    “若此言为真,加之提前部署,大汉再次远征之际,粮草辎重途中耗费,怕是要比先前节约五成以上啊……”张苍感慨道。

    这个数据太瞎胡了,以至于张苍自己都不太敢相信。

    但经过自己的计算,他的确就是这么个数据。

    “什么?”

    “张尚书算错了吧?”

    “就算有所节省,也不该节省如此多吧?”

    众所周知的是,军队远征,在后勤方面耗费的精力和财力是巨大的。

    往往远征一名士兵,需要至少五名徭役去负责为其做后勤保障。

    就拿九原郡来说,若是粮食从洛阳出发,至九原郡。

    发出去十石粮食,最终能送到两石就算是不错的了。

    途中人吃马嚼,就算再怎么节约,可路途在这里放着呢。

    现在你说能节约五成以上?

    若是发出去十石粮草,能运到五石,那结果又会是怎样的?

    一场十万人规模的战争,他们至少能节省二十万徭役,和几十万石的粮食。

    “不会错的,绝对不会的!”张苍猛的摇着头,他无比确定自己的答案。

    “各位可能忽略了张尚书提到的一件事情,提前准备!”王不饿笑了笑,张苍跟他想到一块了。

    接下来大汉的战争,几乎人人心里面都清楚的很。

    无非就是匈奴。

    而出兵匈奴,所选路线不过也就那么几条。

    如此,要想提前准备,还不容易吗?

    “沿途各县,即刻开始囤积粮草草料,辎重所需,皆沿途补给,用三五年的时间去囤积物资,时间是足够的,各地按照要求自行囤积,又能节约成本,这些饲料除了菽以外,其他的皆不值钱!”王不饿说道。

    “正是如此!”张苍兴奋的点着头。

    果然,自己的思路跟王上的思路是一模一样的。

    其他人也在默默的盘算着。

    跟匈奴开战是肯定的,现在朝廷已经在做着准备了。

    尽管有人不太愿意,但没办法,他们的意愿阻挡不了汉王开战的决心。

    而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准备好的。

    就算是物资,也不是全部都从洛阳运出的。

    按照惯例,是各县按照命令组织徭役运输,走规定的路线,一路汇合一起运上去。

    所以在粮食的发出地,都是零零散散的,只有到了某个地方,才会汇聚成辎重大军。

    “去准备吧,能生养多少,就养多少。”王不饿直接下令道。

    骡子的用处还是很大的,战时运输,闲时用来做农活。

    而骡子的出现,也能最大限度的弥补耕牛不足的困扰。

    换句话说,这是提升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这事没什么好说的,王不饿下令,随后负责的官员将详细的记录递给了张良。

    上面列举的很清楚,每一种牲畜的脚力如何,所需如何,骡子显然是最合适的那个。

    ……

    平阴县的案子还在操办着,王不饿虽然将案子交给了张良去负责,但是也交代了四个字,从严,从重!

    对于这种藐视王权的行为,王不饿是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

    回到洛阳,王不饿还是将张良喊了过来。

    “还是平阴县的事情,让孤发现现在的官员任免有不少的问题。”王不饿直接开口说道。

    这个问题在很早以前他就考虑了,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在爆出平阴县这件事情之后,不得不让王不饿再一次认真的考虑了这件事情。

    从而最终做下了这个决定,隐患肯定是有的,担忧也是有的,但若是不这么做,地方势力盘根交错,不利于中央集权。

    “那王上打算如何做呢?”张良一脸正经的问道。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会认真的考虑一下,然后说一些自己的见解。

    后来这种习惯就改变了。

    想的再多有个屁用,王不饿既然这么说了,就证明他有解决的办法了。

    与其费脑子去想怎么办,不如直接听王不饿说完解决的办法,然后自己在费脑子去思考合不合适。

    作为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他不仅要通晓时间管理,还需要自学脑子管理,不然哪天还真的就用脑过度了呢。

    “官员异地任免!”王不饿直接说道。

    “异地任免?”张良眉头微皱。

    这可是个大课题,严格意义来说,异地任免现在也是存在的,但多为郡一级的官员,县一级的官员也有,但七成以上都是本地任免的。

    不过很快张良便想清楚了这么做的好处。

    “异地任免,在配上任期制度,官员勾党结私一事应当不会有那么严重了,但问题也并非没有,一是这事推行的阻力,地方势力盘根交错,新来的官员不熟悉情况,能够压得住?二是这些异地任免的官员,因为有任期,所以会不会做一些只顾当下的事情来?”张良说道。

    “阻力肯定会有的,但若是在意这些阻力而不去做,将来怕是要遇到比平阴县更恶劣的事情来,至于说会不会做一些只顾当下的事情,这就需要吏部那边搞一套评测的方法了,孤觉得可以在吏部评测以外,让斥候那边也给一份官碑风评,吏部考能力,斥候考品德,一明一暗,谁能升,谁不能升,心中或许会有些数……”

第301章 孤有这么流弊?

    官员异地任免制度的起源于汉武帝时期。

    其原因是七国之乱给汉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与威慑,从而导致他们不得不思变。

    七国之乱是汉景帝时期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却一直到了汉武帝时期才推行。

    基本上可以说,就是这种制度,保证了汉武帝的中央集权制度。

    而通过实践总结,发现异地为官的官员,很难像之前那样能够编织出一道巨大的关系网落。

    那种自上到下的网络,能够直接影响到中央集权的网络。

    而官员异地任免这个决定,自汉朝开始以后,往后每一个朝代都在运行着。

    后来甚至有千里不为官的规定,再到五百里不为官等等。

    也有没有距离限制,但单独限制了不能在本郡,以及本郡临近郡为官的规定。

    这些官员因为是异地为官,上任的时候几乎就是孤身一人,最多带着自己的妻儿。

    若是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威慑力度不够,那么他们这些官员到了地方上去为官,不说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怕是刚到就会被人给个下马威,然后待上几年灰溜溜的滚蛋。

    所以,若是异地为官的政令推开以后,让大家都不再觉得这是故意刁难人之后。

    那些到异地为官的人,反倒更希望中央朝廷的威慑力能够很大,越大越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安稳的去当官。

    而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些异地为官的官员,又会潜意识的帮助支持加强中央集权。

    “王上,斥候考核恐为不妥!”张良想了想,还是说道。

    “为何?”王不饿看着张良,两个完全不同的部门,没有相互的隶属关系,这样的考核才更具有真实性吧?

    “斥候的权力太大了!”张良说道。

    王不饿愣了下。

    斥候的权力太大了?

    斥候现在有什么权力?

    不就是监视一下地方上的情况吗?

    行动权在于游击将,基层的斥候就是普通百姓,一个县有编制的斥候,也就三五个人而已。

    反正王不饿是觉得,斥候是真的好用,能让自己快速的了解到各地的一举一动。

    只要自己愿意,想了解一个地方的情况,很短的时间内便能看到这个地方近期的一切情况。

    “王上,吏部考核能力没问题,但若是能力与品德相互辅佐,让斥候来负责品德就有些不妥了,时日一久,若是斥候军官心思不正,地方官员又岂敢得罪他们?任何一个官员,都不可能在处理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能做到最好,若是斥候避轻就重,专一的盯着一点大肆宣扬官员品德有问题呢?真若是如此,哪怕这个官员做了十个正确的决定,也会被这一个看似不正确的决定给毁掉的。”张良说道。

    这种避轻就重的情况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哪怕新组建一个衙门去负责,也依旧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

    但这事交给斥候来负责,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更重一些。

    王不饿突然想到了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其用意是好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部门的权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一系列不受控制的影响。

    张良说的也有道理,是人就会犯错误。

    若是真有官员因为得罪人的原因而被故意针对,那未免也就太惨了一些。

    对于官员本身来说是惨,对于自己来说,当然是不希望这种好官员被埋没。

    王不饿继续的想着应对的办法。

    考核,不能全部都是固定形式的,这样会让更多的官员们提前有所准备。

    而对于官员的考虑,就必须是具有隐蔽性的,突袭性质的考核。

    只有在官员不知情的前提下,才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微服私访,亲自去看。

    但天下那么大,显然是看不过来的。

    若是单独组建一个部门,又需要防止权力过大。

    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轮转制,让负责前去考核的官员,在出发之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这样自然能够避免一些勾结的现象。

    若是为了图稳,可以多派几个人去,相互之间分批过去,相互不知道彼此,只有多者得到的答案相差不大,才能证明是真实正确的。

    但是……

    很难……

    王不饿有意推举科举制度,但一项制度的形成,不可能是一两年就能搞定的。

    现在连学舍都还没开始建造呢,所以,哪怕现在就开始建造,第一批参与科举的人,至少也得是在十年之后。

    所以现在的汉国,用的依旧是察举制,只不过现在的察举制还没有达到最完善的时候。

    基本上就是地方官员负责选拔,这个流程也就是一级一级的往下走。

    汉随秦制,现在在行政方面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依旧还是延续了秦朝的制度。

    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十什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十乡为一县,十县为一郡。

    有些地方可能没按照这个走,但大多数都是这样的。

    每三年每个里选出一人,然后亭长对这些人进行考核,从中挑选出三人,于当年下半年报到乡里面,年底之前,乡有秩(管大乡)、乡啬夫(管小乡)再从通过第一轮选拔的三十人中选出五人上报各县。

    次年各县要对这五十人进行更加细致的考核,而这个过程长达一年之久,最终选出不多于五人上报到郡里。

    到了第三年,郡守再用半年的时间去复审挑选,从五十人中,挑选出合适的人上报到洛阳吏部。

    吏部基本在年初就通知各郡考核的时间,反正是在第三年下半年。

    这时候各地挑选出来的人才会前往洛阳进行最终的考核。

    就是论策,给你一道题目,答对了可以为官,答不对哪来的回哪去。

    郡守推荐没有名额限制,如果他愿意,可以把五十个人全部报上去。

    但只有傻子才会这么做。

    察举制!

    察举制!

    有察,有举,有制度。

    若是你推荐的人通过了考核,若将来他犯了罪,不论轻重,对推荐他的官员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而根据犯罪时期的级别,影响到的级别不同罢了,若是犯案时是县官,那么影响最大的就是当时举荐他的县令,以及以下的官员。

    而这种制度,又会带来另一个隐患。

    犯罪了举荐他的官员要受到牵连,那么这些官员若是还活着,必定会想办法掩盖,从而形成另一个朋党。

    当然,大多数时候长官只是挂个名。

    你是小人物的时候犯事,影响的是掌教化的官员,因为是他们实际上负责考核的。

    当你混起来了,影响的就是那些一把手了,因为是以他们的名义举荐的。

    当然,你若是混成功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说举荐了灌婴的宋轶,现在就混着一个郡守美滋滋的过着小日子。

    而举荐了韩信的灌婴,现在的日子还用多说吗?

    论地位,论能力,他几乎能称之为大汉第一将军。

    王不饿做事从来都不喜欢只看眼前。

    虽然面前摆着的,是如何对官员考核的问题。

    但是在王不饿看来,却是可以利用这件事情,来做点别的事情的。

    而之所以考虑到察举制方面,自然是为将来的科举制做铺垫。

    没有什么事情是能一蹴而成的,就像那啥啥啥的,直来直去的也就是一个人爽,想要大家一起在天空翱翔,你得来点铺垫才行。

    “取消察举责任制,郡守县令保留直接举荐的权力,但往后举荐人才,由各地教坊司来负责执行!”王不饿突然说道。

    “???”张良突然懵了,这好好的咋突然又跑偏了呢?

    王不饿却没有去考虑张良的懵逼。

    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而且,王不饿也觉得会有很大的帮助。

    于是接着说道:“通过察举考核的官员,两年不为官,由吏部统一出具题目,分配这些官员前往各地暗中调查地方官员的品德问题……”

    听着王不饿的话,张良突然眼前一亮。

    越想越觉得惊讶,越想越是震惊。

    不由得拍手叫好道:“善!大善!王上此举,还真是大善啊!”

    一个好的政策,往往不需要更多的解释。

    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解释的再多也未必能懂。

    张良身居高位时日已久,接触的事情,见过的人也很多。

    所以他看懂了王不饿此举的用意,这是根据自己先前提出的建议而给出的进化版应对方案。

    张良又一次的被震惊了,张良突然有了一种感觉。

    就算是秦始皇现在还活着,以王不饿的才智,将来做到丞相之位也不难吧?

    当然,马屁什么的在心里面拍一下就行了。

    像张不衣,司马欣那种不要脸的手段,张良是使不出来的。

    好歹也是中书令,三驾马车之一,就算是拍马屁,也得拍的与众不同。

    于是,张良在心中稍稍撸了一下,然后说道:

    “此举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一,参与人员两年一轮换,其二,参与人员皆为新官员,没有那么多的势力干扰,加上异地派遣,更加无所顾虑,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答案,其三,通过让他们去实际调查,亦能更加清晰的了解朝廷对于官员的考核随机性,令其在为官之后不敢有所懈怠,其四,能对现在的官员起到震慑效果,其五……”

    看着张良,王不饿满头的黑线。

    俺只是想解决考核人员被人收买的问题,顺便铺垫一下将来的科举啊,你这一二三四的列出来,还说的这么有道理,俺……

    俺踏马的自己都懵了,这个办法真有这么流弊?

第302章 孤于心不忍呐

    这个办法到底流不流弊暂且另说。

    但是王不饿十分确定的是。

    任何一个有效果,有很不错的效果的办法。

    他一定是成熟的,具有随机性的,具有突然性质的,又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以及……

    算了……

    编不出来了。

    但是仔细的想一想,发现张良说的好像真的挺有道理的。

    面对一个杀人犯,怎么样才能让他感觉到害怕?感觉到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是多么的严重?

    答案是,让他也死一次。

    但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他没有后悔的机会,只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让这些通过察举制的新官员去按照吏部给的题目,到民间随机调查。

    一是磨炼他们,二是警告现在在任的官员,三则是警告他们自己。

    或许在调查的时候,会发现某一个官员在民间的口碑很一般,甚至是很差。

    那么他如实的将结果汇报了上去。

    有没有效果他可能一时半会儿的也不会去关注,但一般而言,自己调查的结果,不论好坏,在一段时间内,总是会关注一下的。

    然而将来以后若是突然发现,当年被自己调查过的那位官员,因为品德问题而被处理了,那么对他的威慑力又会有多大呢?

    就如同劝说那些上吊自杀的人,任你天花乱坠,胡天海地的吹着,就是不能动摇他们的心。

    但是你让他上去体验一下,在他快要被憋死的时候,再把他救下来,这个时候在去劝说,成功的几率会大很多。

    现在自己的方法,跟这个差不多是有同样的道理的。

    想到这里,王不饿又想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于是问道:“张相,你说这国家,到底如何才能够长治久安?”

    张良猛然一愣。

    这个问题,显然是问到自己了。

    而且不止是自己,恐怕全天下的人都不知道答案。

    或者说,这个问题压根就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有些答案哪怕现在看着是无比的准确,但是几百年后呢?

    周朝的分封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没问题,后来呢?

    演变成了数百个大小国家,然后大鱼吃小鱼,最后剩下了七雄争霸。

    秦始皇拒绝分封,取消王爵,也算是对这种制度的改变。

    但结果如何,由于时间太短,没办法去评判。

    “民能安居乐业,文能公正廉明,武能抵御外敌,如此方能安居乐业……”张良也不知道答案,所以只能给了个万金油似的答案。

    这个答案永远是正确的,但是这个答案却又让人云里雾里的看不清楚。

    “民能不能安居乐业,要看文能不能公正廉明,文能不能公正廉明,要看武能不能抵御外敌,这三者,其实就是一回事!”王不饿微微一笑,谈不上失望,但也不算什么惊喜。

    张良的话,反倒让自己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于是接着说道:“谈古看今,周分封诸侯数百,最终导致了数百年的战乱纷争,民间涂炭生灵,百姓流离失所,所以始皇帝坚持拒绝分封,以免秦也跟着重蹈覆辙,汉虽然承袭了秦制,但孤也从秦制中看到了一些未来的影子……”

    “不知王上所言是???”张良皱了皱眉头,努力的想着,但愣是跟不上王不饿的思路。

    难道是担心将来分封在外面的王,会反戈一击?

    好像不太可能吧?

    封王真以为是封王了?

    朝廷真就撒手不管了?

    拜托,别那么天真好吧。

    按照王不饿给众人透漏的口信,王是要封的,但是王只能根据朝廷允许的人数去组建军队。

    也就是王室的亲兵卫队,封国的军事防御,由朝廷统一负责,派驻在各地的驻军,粮食由地方负责七成,朝廷负责三成。

    张良是真的想不明白,看着秦朝,能看到汉国将来发生的什么事情?

    王不饿接着说道:“没有了诸侯,还会有类似诸侯一样的人出现,例如说郡守,虽然郡守五年一任,但每一任都调换地方也似乎不太现实,高层官员调动过于频繁,不利于地方上的发展,所以最好是能两任一调,或升或退,郡守虽然不如诸侯,但也是手握一郡的封疆大吏,兵权政权皆在手中,若是他们有了歹心,危害不亚于诸侯作乱。”

    “这兵权不是没在郡守手中吗?”张良下意识问道。

    ‘嘶……’

    随即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

    满脸惶恐的看着王不饿。

    这也太恐怖,太吓人了吧?

    打有汉伊始,郡守级别的官员,手中就是没有军权的。

    各郡的军队,都是从汉军中挑选的将领去负责的,他们不接受地方官员的领导。

    就比如先前的平阴县案件一样,为什么对官场横扫一空,却没有对守城的士兵动手呢?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两套体系,守城士兵对接的是郡将军,郡将军对接的是兵部。

    而对这些军队的管理,是王不饿——兵部——郡将军——县校尉——基层士兵。

    这是一种垂直的管理模式,不跟任何政客掺杂任何的关联。

    县尉郡尉只是负责地方上的治安,兵员的征募,事前的宣传,事后的安顿等等,相当于公安加宣传加地方武装部这个角色。

    “王上是想……”反应过来的张良,有些难以置信的问着。

    即便没了军权的郡守,也还是要被王不饿打压的对象。

    当然,郡守的权力大不大?

    放在以前,郡守就是一个郡的皇帝。

    放在现在,除了兵权以外,郡守还是一个郡的皇帝,所有的大事小事,都在郡守的掌控范围之内。

    张良突然想到了三省分相权的事情,现在的郡守,怕是也要再挨一刀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连孤,不也有你们三位和八部尚书在辅佐吗?郡守在地方上的角色其实跟孤是差不多的,孤都一个人忙不过来,他们若是事无巨细的去负责,累坏了怎么办?孤于心不忍呐……”王不饿一副心痛的模样看着张良。

    如何才能长治久安?

    在未来,藩王虽然容易闹事,但地方藩镇闹事的案例也有不少。

    而纵观历史,凡是闹事的,几乎都是在地方上一手遮天的人。

    当时间来到一个阶段之后,现有的权力已经无法满足他们了。

    所以,严格意义来说,分权,是对异地任命的一个补充存在,这是一套完整的组合拳,只有连贯着打出来以后,才能起到这么一个不错的效果。

    “王上,此事需要从长计议啊……”张良心惊胆战的看着王不饿。

    反对自然是不敢的,但这一搞就不是个小动作,天下郡县那么多。

    原本汉境内的郡县还好说,他们都害怕王不饿的威望,不敢闹事,但新加入的地方呢?

    正是维持稳定的时候,这种政策一出,万一他们心有想法了怎么办?

    “当然需要从长计议,这不是平阴县的位置比较多吗,这次就拿平阴县来做个试验吧。”

    说着,王不饿提笔在一块帛布上开始写了起来。

    县令:统揽全局。

    县丞:辅佐县令。

    县尉:掌治安。(审案,募兵,善后)

    主吏橼:掌县下群吏进退。(县令辖。)

    令史:掌文书档案。(县丞辖。)

    狱橼:掌县狱。(县尉辖。)

    文无害:巡查监狱,复查卷宗,以防冤狱。(县令辖。)

    厩驺:掌车马之政。(县丞辖。)

    治狱史:狱卒。(并入狱橼。)

    这是当前县级行政编制以及职责,通过这个就能看出县令的权力有多大。

    郡级别的跟县差不多,只不过是放大版的县罢了。

    既然决定要改,那就要分的更详细一些,于是王不饿提笔在上面后方补充了起来。

    跟治安监狱有关的,全部被王不饿划到了县尉治下。

    跟文书有关的,以及养马这些都给了县丞管辖。

    而人事则给了县令,防止县令被彻底架空。

    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又在下方接着写到。

    仓吏:掌县粮仓钱库,县令辖。

    教吏:掌教化办学,县令辖。

    暂时增加了两个新的职位,但是却对每一个位置的职责都进行了重新的划分。

    并且明确的规定了其对应的上级是谁。

    县令虽然还是统揽全局,但能够直接掌控的,也只剩下了人事钱粮教育这三项。

    虽然少,但却每一个都是最重要的。

    看着王不饿熟练的写出这么一堆新的分配方案,张良心中暗暗的叹了口气。

    得亏自己还那么惊讶,原来打一开始,王上就给俺下了个套啊。

    这要是没提前准备,老夫敢当着全洛阳的面倒立吃翔!

    “王上打算将这一套用在平阴县?”张良不惊不疑的说着。

    “嗯!”王不饿直接点头承认。

    “平阴县是个试验的好地方,全天下在也找不到一个能比平阴县更干净的地方了。”

    嗯,平阴县上上下下被撸了个遍,也包括了秘密上书的杜湘。

    当然,撸掉杜湘,完全是出于对他的保护,若是大摇大摆的升值,那不是明摆着告诉全天下,是杜湘出卖了平阴县嘛?

    所以,这是杜湘人生中的转折点,他会跟着大家一起被撸,然后在撸完之后,比其他人更迅速的发育回来,直到站在比先前更高的职位上。

    “官员从三川郡以外的地方调用,原则上一郡最多调用三人,是升迁,别让人家觉得跟发配似的,效果如何,半年后再看成效……”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784/ 第一时间欣赏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末日游侠所写的《大汉从吹牛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汉从吹牛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汉从吹牛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汉从吹牛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汉从吹牛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汉从吹牛开始介绍:
秦二世元年,王不饿低调的吹了个牛,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人相信了。牛皮越吹越大,信众越来越多,王不饿坐在龙椅上满脸的忧愁,我真不想吹牛啊……大汉从吹牛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汉从吹牛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