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汉从吹牛开始TXT下载大汉从吹牛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汉从吹牛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末日游侠     大汉从吹牛开始txt下载     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70章 那项籍可不是东西了

    茫茫人海之中要想找到一个人并不容易。

    但若是想找到项羽,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而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项羽太容易被辨别了。

    其一,项羽身高八尺,其二,二十七岁,其三,力能扛鼎,其四,下相口音。

    仅凭这四点,沿途加大盘查力度,找到他其实真的不难。

    当然,这是建立在汉军在除了城池要道以外,其他乡间野道也散步了大量斥候的前提下。

    只要符合要求的,就将其带走盘问。

    再者,项羽才刚刚离开不到三天,又是依靠步行,所以走不了太远的地方,他一定还在附近。

    沭阳北郊外。

    项羽身躯疲惫,饥肠辘辘的走到这里。

    复仇的思想已经彻底的占领了他的全部。

    爱妾的死,亚父的死,叔父以及弟兄们可能也要身死。

    所有的种种,项羽都将他们归到了汉军,汉王的身上。

    甚至有一种直接杀到汉王面前的冲动。

    而现在的项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只知道低着头往南走,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走下去。

    为了能够躲避汉军的眼线,沿途他没有进入任何县城,也没有去过任何人多的地方,官道。

    遇见汉兵,不管人多人少,他都是躲着走的,直到汉军离开之后,这才敢出来继续走。

    没有骑马,没有携带大型的兵器,身上只带了一把便于隐藏的短刃。

    而今日,项羽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身上带的口粮都吃光了,打野什么的又不会,也没做过,况且这年头,在这地方,哪来的野给他打?

    于是,见到了一座村庄,田间地头有不少人在忙碌着。

    项羽便决定上前去讨要口饭吃。

    若是以往,哪怕饿死,渴死,他也绝不会去做这种事情的,他的尊严不允许他这么做。

    而现在,他已经没有什么尊严可言了。

    刚到人群周边,项羽便隐隐的听到了这些百姓好像在谈论关于朐县的战事,不由有些好奇,消息难道传的这么快?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朐县那边的战事,应该就是叔父他们参与的。

    而项羽也同样好奇,那边最终到底是什么结果?

    “这位老丈,可否讨一碗水喝呢?”项羽强忍着内心的不适,厚着脸皮咬牙上前道。

    “咦,这位小兄弟可是有些面生啊!”老人看着项羽,问道。

    所谓的面生,有两个含义,一是真的面生,二是口音陌生。

    若是口音相近,他们基本上会直接问你是哪个村子的。

    “是,吾乃下相人,此行欲要返乡,奈何口粮皆以耗尽,只能来叨扰乡亲们了!”项羽说道。

    “哦,下相的啊,那不远,在此西边不足百里,两三日路程罢了。”老人笑着从水桶中舀出一碗水递给项羽。

    又从怀中掏出一块蒸饼递了过去。

    项羽感激的看了眼老人,然后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一块蒸饼对于项羽来说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但这也算是救命的口粮。

    虽然还是很饿,但此刻的项羽已经不好意思再去讨要了。

    “小兄弟是从北边回来的?”老人直接问道,至于说在给他一块,给了自己吃啥?

    能分他一半就算不错的了,总不能逮着一只羊使劲儿撸吧?

    “嗯,是从北边回来的。”项羽没有否认,直接点头承认道。

    “哎,能回来就好,那你一定见过项籍吧?”老人接着问道。

    项羽愣了下,旋即点了点头:“远远的见过几面。”

    “那你可要当心了,汉国现在正在重赏找他呢,发现踪迹上报者,查实后赏粟百石,尾随确认藏匿地点者,赏粟百石,赐爵五大夫,能将其俘获或者杀死者,赏粟五百石,赐爵左庶长。”老人巴拉巴拉的说着。

    这年头赏钱不太吃香,粮食才是王道。

    而且汉国还有增加了爵位的赏赐,这对于人来说,吸引力度就更强了。

    汉国的爵位是可以做官的,虽然只是监察官,检查官,但那也是官,也是有俸禄的。

    普通百姓能有这等机会,谁会不去珍惜?

    现在汉国的爵位,可是值钱的很呐。

    “项籍好歹也是楚军将领,这人头也未免太不值钱了吧?”听到自己的人头竟然只值五百石粮食和一个左庶长,项羽瞬间有些不满了,这特么看不起谁呢?

    “话也不能这么说,其实这项籍的人头还是挺值钱的,听说汉国的将军本来是打算悬赏粮千石,爵少上造,外加万金的,但一想到项籍的为人,又觉得他不值这么多,所以便减下了不少。”老人不慌不忙的说道。

    “???”项羽一脸懵逼,我的为人咋了?

    “听说这项籍可不是东西了,丢下自己的叔父与楚王自己逃走了不说,竟然还让心腹去告诉汉军楚王的踪迹,并且隐瞒自己的行踪,这汉军打败了武信君,抓到了楚王,左右没有找到项籍的尸体,一问这才知道,这项籍早就不知去向。再问那报信的士兵,这才知道原来那士兵就是项籍的心腹,如此做,乃为祸水东引,让楚王和武信君去吸引汉军主力,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逃跑时间。”

    说到这里,老人还又顿了下,接着叹了口气道:“哎,你是不知道武信君他死的有多惨,三千多人啊,连汉军的身边都没近到呢就没了,每个人身上都插着至少十几只箭。”

    “汉国将军当年曾在武信君麾下做过事,虽身份卑微,但也知晓感恩,所以没让人砍了武信君的脑袋,让他可以完整的离开,你瞅瞅,这亲侄子还不如一外人呢……”

    项羽紧紧的握着拳头……

    口中的牙齿在外微微的颤抖着。

    愤怒,不满,但是嘴在人家身上,怎么说是人家的事。

    而现在的项羽,也不是几个月前的那个项羽了。

    数次忍住了想要杀掉眼前这老丈的想法,项羽最终只能是对其道了声谢,旋即快步的离开。

    而老人也有些搞不清楚,看着项羽的背影,体型,口音。

    好像跟通告上的很像啊。

    忽然一惊:“他该不会就是项籍吧???”

第271章 不逃了

    项羽匆忙的离开,可往前走了一阵,便发现了情况与自己想的有些出入。

    消息为什么会传的这么快?

    况且也不是自己抛弃了叔父等人独自逃命的。

    至于说有没有人去汉军告密,项羽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

    项家军一直都在汉军的监视中,这一点叔父是知道的。

    所以完全没必要在派人去汉军告密,而且汉军那边也不是傻子。

    若是叔父派人去告了密,反倒有可能会引起汉军的警觉。

    所以……

    眼下自己听到的这些,民间传言的这些,都是汉国故意传播出来的。

    而想要有这种速度,也唯有汉国的斥候体系才能够做到。

    不然仅凭民间力量,又是战乱年代,消息的传递怎么可能这么快?

    就算是有消息,也是先在县城中去传播才是。

    带着沉重的心情,项籍在其他地方也听到了类似的传言。

    而这一刻,项羽彻底的崩溃了。

    他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汉军这么做用意为何,也同样很清楚,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项羽没有选择继续南下,因为在他看来,已经毫无意义了……

    南下了又如何?

    只要自己一日没有现身,汉军就会让这种传言不断的传播,甚至愈演愈烈。

    而后果又是什么?

    民间人人都在骂自己,隐藏在暗处或许没什么影响。

    可一旦站了出来,想要干事,那问题就接憧而至了。

    一个为了自己能够苟活,连对自己如同嫡出一样的亲叔父都能出卖,连那些宁愿跟着你项家去死的弟兄们都能出卖。

    那么现在我们又为什么还要跟着你去跟更加强大的汉国作对?

    而你项羽,下一刻又会不会抛弃了我们?

    所以,名声臭了,那就是真的臭了。

    陈胜为何兵败如山倒?

    为何又众叛亲离?

    不正是因为他自己的所作所为,让自己的名声臭掉了吗?

    开局的一手好牌,被他打的稀巴烂,当身上的光环褪去,露出本质以后,崇拜不在,魔力不在,等待着他的,只能是一个结局。

    而汉王王不饿又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

    项羽这段时间也想了很多。

    汉王起步阶段,身上的光环并不比陈胜少多少。

    但是汉王比陈胜多做了一件事情,让手下的所有人都能够看到好处,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而这,恰恰也是自己所欠缺的。

    离别当晚,叔侄二人的谈话项羽是放在心里的,不然早在听见给自己水和蒸饼的那老丈说自己坏话的时候,早就一拳上去了结了他的。

    但是项羽没有,他忍住了,他要做出改变。

    可是现在,他忍不下去了。

    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

    甚至哪怕是能走到会稽郡,哪怕自己亮出了身份,项羽也会怀疑,那些人会不会立刻把他杀了送给汉国邀功?

    而坦白的讲,时至今日,论天下豪杰,项羽再无信任之人!

    左右都是个死,横竖都是个没未来。

    与其背着骂名,被人指指点点,项羽更希望自己能够像男儿一样去死。

    于是,项羽决定不逃了。

    整个人都臭了,汉国不会放过自己的,自己也不可能会再有什么更好的机会的。

    逃走了又能怎样?

    我项羽何时受过这样的窝囊气?

    于是,项羽又决定了,自己要以最壮烈,最惨烈的方式去死。

    他要让全天下都看到,汉国在说谎,自己没有出卖叔父,更没有出卖弟兄们。

    夜晚,项羽潜入了一户人家。

    偷走了足以让自己饱腹一顿的粮食来到野外饱餐一顿。

    翌日清晨。

    项羽来到了距离自己最近的城池,沭阳。

    他决定在这里结束自己的一生,同时留下自己最后的威名。

    至于那些骂名,就让他过去吧!

    沭阳城下。

    军士严阵以待。

    城墙上还有一队人手持弓箭,紧张的探视着下方的一切。

    为了能够更确切的发现目标。

    沭阳守军在入城外百步远的地方,便接连安插了几座高八尺的木桩子。

    凡是身高与其持平或高出的,都将要接受最严格的盘问。

    如今天下大势已定,哪怕是个糊涂人,这会儿也该看清楚天下大势了。

    对于汉国的接受程度,各地也是越来越高。

    不接受又能如何?

    况且汉国能够带来的,是楚国带不来的东西。

    而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了。

    远远的,项羽在排队等着进城的时候,浑然不知,他已经被城头上的守军给盯上了。

    这年头身高八尺的,可不是一般人。

    从接到命令到现在,两天的时间过去了,他们总共也就见过一个身高八尺的。

    确切的说,还不到八尺。

    但士兵们看着像,于是便拉到一旁去盘问。

    最终的结局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因为长的太高,所以成为了县里的名人,很多人都听说过他。

    最终找了几个本地的士兵分别辨认,确定了他并非项羽,也跟项羽没有任何关系。

    虚惊一场,也让人有些失望。

    城下的士兵还在高声的宣读着项羽的一些容貌特点。

    “发现此人,切勿急于暴露自己,更不要随意抓捕,此人力大无穷,数十人皆不是其对手,报官即可,或者你不想要命了,那就去试一试……”

    “来了!”城头上的守军朝着下方突然高吼了一句。

    现场的气氛瞬间紧张了起来,原本只是警戒的士兵,突然做好了作战准备,长枪朝前,短剑离鞘。

    但是这些人并没有动。

    城门洞内迅速的钻出了一屯人,手持盾牌,标准的汉军作战模式,朝着项羽所在的方向疾奔而去。

    他们没有确认项羽的身份。

    之所以摆出这幅阵仗,完全是因为接到命令说项羽很厉害,让各地不要松懈大意,捉拿的时候,至少要准备一屯人。

    所以各地只要发现类似目标,直接就是出动这一屯全副武装的士兵。

    没错,这不是项羽自己享受到的待遇。

    而是身高八尺以上的,都跟着他享受了一次这种待遇。

    “站住不要动,把手高高的举起来……”

第272章 项氏绝唱

    项羽很听话,乖乖的将双手高高的举起。

    肚子不饿,心中不慌。

    身上有的是力气,短暂的投降只是为了不挨打,不挨打是为了能更好的打人。

    项羽虽然直面跟汉军交战的次数不多。

    但是后面高举的弓箭他也是看见了,这个时候还不乖乖的听话举手,那就只能等着去吃箭矢了。

    如此,他还玩个屁啊?

    ‘砰……砰……砰……’

    三面盾牌狠狠的砸在项羽的身上,三人将他牢牢的推在正中央长枪就在他们身后不足半米的位置,只要项羽有异动,他们可以立即用长枪去刺他的脑袋。

    而大戟也在另一侧,直接挂在了项羽的手腕上,最大限度的限制了他的活动空间和机会。

    两人则通过细小的缝隙开始在项羽的身上乱摸着,检查看是否有兵器一类的东西。

    然而很快,一人便摸到了项羽腰间的剑鞘。

    “这是……”

    摸到剑鞘的士兵抬头看着项羽,一句话还没说完。

    之间项羽突然间笑了起来,两手如同变戏法一样的转动一下便挣脱了大戟的束缚。

    几乎瞬间,两只手一手放在一名盾兵的一侧,猛一用力,两人的脑袋瞬间发出剧烈的碰撞声。

    甚至以肉眼都可以看到,两人碰撞的地方已经塌陷了下去。

    虽然外面看着没有血迹,但这两名盾兵还是下意识的瘫软了下去。

    另外一名盾兵还没有反应过来,项羽便半步向前,然后整个身子狠狠的撞在盾牌上面。

    第三名盾兵体格不算瘦小,但跟项羽比起来还是小了足足一圈,根本承受不住项羽的这一击。

    整个人不受控制的向后退着,却依旧无法抵消盾牌上传来的推力,整个人瞬间四脚朝天的倒在了地上。

    但即便如此,他的下场也比那两位同仁要好的多。

    而这个时候,其他正在警戒的士兵终于反应了过来。

    倒不是他们反应迟钝,而是整个过程只用时不到三秒,几乎就是一个眨眼的功夫就完成了。

    项羽顺势拔出腰间的短刃,朝着那名正在拔剑,发现了自己匕首的汉军士兵脖子处划去。

    指挥的屯长大吃一惊,脑中瞬间一片空白。

    但也仅仅只是一瞬之间,毕竟汉军的军官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是白做的。

    “退后,弓箭!”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给他做出更详细的部署,所以只能用这种简短的口令去布置。

    然而项羽既然主动找上门来,又怎会让他们那么容易呢?

    向后退的,怎么可能比朝前跑的更快?

    顺势弯腰捡起先前那名士兵的短剑,一手短刃一手短剑,如同一只猛虎一般的朝着对方扑了过去。

    而此刻的汉军士兵则稍显混乱。

    严格意义来说,这些人并不是精锐。

    真正的精锐,都在主力,而留下来的,只能算是有一定经验的,在加一部分新兵。

    项羽左闪右挡,瞅准了机会便朝着对面的汉军来上一击。

    时不时的就有汉军士兵受伤倒地,伤口处冒出的鲜血很快便染红了地面。

    而项羽也没比他们好到哪去。

    哪怕身手再高,他所面对的也是一屯人。

    短兵器虽然近战有优势,但却也手短。

    一屯人,十个伍,足足二十杆长兵器。

    项羽能够阻挡两三杆,躲过去七八杆,那剩下的几杆呢?

    纵使项羽尽可能的去躲避,不让对方伤害到自己的要害部位。

    可此时的项羽,身上也早已是一片腥红。

    电影中那种一圈长兵器把人架着,在抛起来,还接着继续抛,然后被对面反杀的二逼剧情,在这里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而战场上也不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说刺出去的每一枪都命中要害,但至少他们瞄准的也是你的身体。

    就算有描边大师,那也是因为敌人突然的躲闪,让自己没有击中。

    但还是那句话,二十杆长兵器呢,你又能躲过去多少?

    功夫再好,也怕菜刀!

    双拳难敌四手,这些话并不只是说说而已的。

    也就刚开始偷袭的那一刻,项羽占了一些便宜罢了。

    随着屯长的指挥,优势渐渐的又回到了汉军这边,毕竟人多,毕竟力量大。

    当发现无法退到足够释放弓箭的位置的时候,屯长便下令近战。

    而面对项羽的近战,又主要是长枪兵和戟兵的任务,短剑兵最多就是在背后补个刀而已。

    短短几息之间的功夫,围攻的汉军士兵倒下了七八个人。

    而项羽也同样的满身是血,身上甚至有三四个伤口正在咕噜咕噜的往外冒血,那些表面的伤口就更多了。

    然而项羽还在坚持着。

    但有些时候,有些坚持是无用的。

    力量会随着血液的流失而加速流失,动作越大,流的血就越多。

    项羽已经开始重重的喘起了粗气,感觉到自己的双臂似乎越来越沉重。

    每一次都需要用更多的力量才能举起来。

    而现在,想要再像刚才那样对敌军进行杀伤,对于项羽来说已经很难了。

    人体内损失百分之三十的血液就会陷入休克,而百分之三十用数据来表现的话,就是动脉破裂的情况下,最长两分钟以内,这人必定休克。

    而项羽此刻皮肤外表的伤口,不说四五十道,起码也有二十道以上。

    两只粗的洞,就有四个。

    其中两个直到现在都在咕咚咕咚的往外冒着大量的鲜血。

    而距离这四个洞口出现到现在,不说一分钟,差不多也有四十秒了。

    项羽能够坚持到现在还没有昏迷,已经足以证明他的意志力有多坚定。

    然而人注定是逃不过生理机制的。

    项羽轻轻的晃动着脑袋,外部看来是轻轻的在晃动,但在项羽的意识里,他晃动的幅度很大。

    眼前的人,已经出现了重影,还不是一两个,模糊一片。

    抬手,挥剑。

    剑未到,戟先到,锋利的戟援下刃,与项羽的手相对而来,在力的作用下,轻易的将他的手腕割断。

    断手紧紧的握着短剑,一同跌落在地上。

    短剑兵也瞅准了机会,一拥而上,在项羽的身上各个部位疯狂的砍刺着。

    而此刻的项羽,如同刀尖上的舞者一般,肌肤破裂,所牵动的神经系统,控制着他跳着人生谁都不愿意跳的舞。

    渐渐的,项羽失去了最后的意识,只是被长枪大戟顶着,强行站立着……

第273章 是时候让汉国升级了

    韩信满脸自信的走在彭城的街道上,朐县一战,没有什么精彩可言。

    但这一战意义非凡。

    代表着重新建立几年时间的楚国,再一次的被灭掉了,只不过这一次灭掉他的,是汉国!

    这一战,也同样的让韩信得以扬名。

    虽然并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斗场面,可这次整个灭楚之战,几乎大同小异。

    随着国土的丢失,楚国军心涣散,民心更是不稳,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心。

    特别是在封完七王之后,楚王以及七王很快就逃离了彭城。

    这更加让留在彭城的军队失望了,紧接着,楚军相继投降,汉军兵不血刃的进入了彭城。

    至于说八王,第一天韩王韩成就落网了,被游击将杨夜抓个正着。

    而其他几位也纷纷相继落网,而到目前,唯独刘邦杳无音讯。

    不过这不是韩信的问题,在他的区域内杀掉了项梁、项羽,抓到了楚王,临江王共敖,衡山王吴芮,以及九江王英布。

    基本上一半的楚国新王都落入韩信之手,可谓是战果硕硕。

    而在入彭城。

    楚王没有想到自己会以俘虏的身份回来。

    而这一次,他的身边再也没有楚臣愿意为他卖命,也没有人能为他说一句好话。

    至于未来如何,命运又将如何?都需要去看汉王的脸色,虽然他一直都需要去看别人的脸色。

    只是这一次,与以往要不一样了。

    军营。

    王不饿并没有居住在彭城的王宫内。

    而是选择直接住在了军营。

    事实上大多数时候,刚刚攻下的地方,很少有主将直接住在城内的,除非外部有敌人,城内相对更安全。

    况且彭城王宫,其实也就那样。

    规模不大,也都很破,大多数只是简单的修缮了一下,远没有洛阳王宫气派,至于咸阳,那就更不要提了,那可是连洛阳王宫都不敢比的存在。

    “王上,今大汉大业已成,是时候考虑让她更进一步了!”萧何站在王不饿身旁,耐心的劝谏着。

    “嗯!的确是时候了!”王不饿点了点头。

    这一次没有否决。

    王和帝,是有区别的。

    而现在汉国的国土,涵盖了原先战国时期的秦,魏,韩全境,楚国大部,齐国一部分,赵国大部。

    即便放在现在这个局势下,汉国也仅仅只剩下燕、齐两国没有完成控制了。

    而这两国更加没有对抗汉国的实力,接下来如何,自然无须再去担忧。

    那两个国家成不了气候,而郦食其也正在前往齐国的路上进行劝降。

    以现在汉国的实力,自己也的确有资格称帝了。

    不想当皇帝的男人,只能说明他没有这个能力。

    王不饿现在也是万分感慨,这就要当皇帝了?

    这个江山打的简直太容易了。

    真正的硬仗其实也就那么几场而已。

    “萧相,你说孤算不算创造了一项历史?”王不饿突然笑着问着萧何。

    萧何愣了下,创造历史?

    有些懵逼,但仔细想一想,好像是的。

    不由顺着王不饿的话说道:“的确是的,汉国一统天下,死伤应当是有史以来人数最少的,速度最快的……”

    “是啊,做君王的,有时候还是急功近利一些的好!”王不饿感叹道。

    历史上刘项之争就用了四年,从陈胜吴广在二世元年起义,到刘邦彻底一统天下,也就是公元前202年,跨越八个年头,实际上不到八年的时间。

    而另一位神人李渊,建立唐朝虽然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但是彻底的完成大一统,却也用了七年。

    而现在,汉国,才刚刚经历了四个年头,实际上不足三年而已。

    即二世元年九月(差一个月就到下一年),二年,三年,同样也是汉元年,到如今的汉二年开春。

    王不饿基本上可以肯定,不到四年,自己就能完成天下的大一统。

    而这个速度,就让后辈们慢慢的去追吧!

    “春耕已经耽误了一些,加速审查降兵身份,确认无误之后,令其归乡生产,今年各地以恢复生产为首要目标!”王不饿直接吩咐道。

    这场仗打的时间有些久了,而大多数时间都耗费在了两方对峙上面。

    虽然影响了生产,但对于王不饿来说也是值得的。

    影响的不过是战场附近的生产罢了。

    根据张良送来的政务要略,汉国全境今年的春耕正在有序不紊的进行着。

    而有了一年时间的准备,基本上对各地的农具都进行了升级,这使得耕种效率进一步的提高。

    除此之外,汉军征楚,没有征召徭役。

    这就使汉国在今年多出了几十万的壮年生产力。

    去年被用作军垦的官田,今年也都提前被各地百姓争先预定。

    所以说,今年的汉国,只要不遇大范围的天灾,待到秋收之时,必定是丰收的季节。

    而先前被攻占的楚国各地,由于时间早,汉国也没有强行征募什么的,哪怕农具没有升级,至少人力没有损失多少。

    所以真正影响的,也就彭城周围,以及其他地方可能因为人力被抽调过来的影响而已。

    而这个影响,汉国承受的起,就算这里颗粒无收,从颍川郡的官田拉过来的粮食就够用了。

    “王上,韩将军带着楚王回来了!”亲兵通报道。

    “哦!孤的猛将终于回来了啊,哈哈哈,快随孤一起前去迎接!”王不饿哈哈大笑,心情倍好。

    萧何笑了笑,随着王不饿一同出门前去迎接。

    虽然韩信这个人先前声名不显的,但汉王的眼光还真是不错。

    按照结局来看,他立下的功劳应当是最大的,八个王他自己抓了四个,这还有啥不服气的?

    当然,最让萧何难受的是,凭啥汉王眼光就这么好呢?

    看谁谁立功,看谁谁是才……

    而王不饿对于韩信的一番安排,那也是让他更近一步的了解到了汉王到底有多喜爱韩信。

    军营在城西,韩信在城东,绕城而行,虽然远,但却最快。

    汉王却让韩信带着楚王走城内直穿过来,说白了这就是游城,是让韩信出名呢。

第274章 臣有一计……

    汉王亲自出来相迎,让韩信受宠若惊,连忙下马,将自己身上的一众兵器赶紧递给禁卫亲兵。

    “王上,使不得呀!”韩信连忙朝着王不饿施礼。

    韩信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被汉王,或者是任何一个王,或者主公亲自出来相迎。

    而现在汉王的表现,更加坚定了韩信效忠的意识。

    如果说先前韩信的忠诚度是90,那么现在已经飙升到100了。

    在汉国,他过的很开心。

    不需要去担心那些歪七扭八的事情,只需要一心一意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便是了。

    是非功过,自有人会去评判。

    而更加重要的是,汉王心中有杆秤,是对是错,他自有辨别,其他人的言论,不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判断。

    若非如此,他韩信也就不会有单独领兵的机会了。

    灌婴也同样如此。

    “将士们在外风餐露宿,转战千里,孤每日坐镇大营舒舒服服的看着你们为孤打江山,出来迎接一下有何使不得的?”王不饿笑呵呵的说着。

    “王上,这都是您的英明领导啊,若是没有您为臣指明方向,臣又如何能做到这些事情呢?”韩信心中美滋滋的,久违的感觉,久违的被认可的感觉。

    当然,心中美一下就完事了。

    韩信脑子可没长泡,他可不敢真的就这么应了下来。

    帝王们这么说,往往意味着帝王很明白的告诉你,他不会抹去你的功劳。

    但你若是不知死活应了下来,那么就呵呵了。

    会给人一种不知进退的感觉,换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一句话就把路给走窄了。

    王不饿笑了笑,上前拉着韩信的手,一边朝着营中走去,一边说道:“孤只是定了个大方向而已,真正决定细节的,还是你们这些前线将领,能用舆论来给项羽施加压力,让他自己跳出来,这一招其他人就很难想到。”

    王不饿说的自然是利用斥候在外散布关于项羽的谣言一事。

    这事若是到了他这里,大概也会这么做。

    但时间上可能就来不及了。

    而当时韩信在知道项羽跑了之后,就立即下令斥候散布谣言。

    除了魄力以外,还要基于他对于项羽的个人理解,能够招招打到痛处。

    有用的,就是好招数。

    项羽死了,王不饿就放心了,南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威胁了,剩下的只是不断的派兵前去收复就行了,连像样的战斗都不会发生。

    因为都到这会儿了,不会再有傻子跳出来了。

    顺应大势,这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君臣一番和睦的场面,虽然王不饿没有许诺会封赏什么。

    但萧何却暗示封赏不会差,而且要到回到洛阳之后才会封赏。

    谈着谈着,君臣等人便谈到了当今的局面。

    虽然局势一片大好,但也不是没有忧虑。

    “目前八王之中,只有刘邦一人跑了,根据各项情报显示,他的去处是北边,韩将军可有看法?”王不饿问道。

    “王上,刘邦的踪迹应该瞒不过大汉的斥候吧?”韩信有些犹豫。

    灌婴教导过他,不是他的事,少操心,少插嘴。

    既然刘邦是往北边跑了,那就是王离的事情。

    在灭项家军的时候,王离曾经卖了自己一个面子,所以这会儿自己也不能拆台才是。

    “韩将军有所不知,这刘邦滑不溜秋的,难抓的很!”王不饿说道。

    “???”韩信有些不解,到底有多滑,才能让斥候都头疼呢?

    “项梁尚且能够舍身为项羽提供机会呢,刘邦虽然没有叔父,但却有妻儿,他的妻儿便是诱饵,也根本盘问不出来任何有用的话。”萧何说道。

    被刘邦追杀,萧何觉得没什么问题,人之常情。

    但是这一次刘邦的操作,可是真的把萧何给骚到了。

    他的妻儿竟然被他丢了,而且还被当成了诱饵。

    哪怕明知道不好逃出去,把妻儿找个隐蔽的地方安置下来也算个处置方式啊。

    可刘邦偏偏就这么干了,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而且,为了能够更加的逼真,为了能够成功的骗过斥候。

    刘邦的大舅哥吕泽,樊哙,夏侯婴都在这里一起当了诱饵。

    萧何见了众人,但却没有问出什么。

    虽然众人表示了可以加入汉军,但绝不会出卖旧主。

    其中吕泽最为气愤,连声大骂刘邦。

    但一问他刘邦的去向就是一问三不知,甚至反问自己刘邦在哪,他要亲手宰了他。

    最终搞的萧何自己都差点信了,还是王不饿看出了这里面可能存在的猫腻。

    当然,也不算是看出来的,应该是推测出来的。

    刘邦身边还是有不少忠臣的,就连萧何,自己也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又经历了刘邦追杀一事这才让他彻底归心的。

    那么其他人会因为被俘就归心吗?

    显然是不能的,所以说,刘邦不死,王不饿就不会用这些人,甚至不会放他们出来。

    而他们又跟萧何曹参不一样,武将,汉国并不缺。

    名将也好,新生代也好,一批又一批的,都在迅速的成长,加上汉军的培养模式,就更加奠定了汉军不缺军官将领的基础盘。

    韩信想了想,说道:“既然刘邦被封为辽王,又是北上,王上何不提前派遣一些斥候北上呢?只要到了辽地,刘邦肯定会现身的。”

    王不饿心中略有失望,辽地那么大,新收的地方这么多。

    斥候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一时间还真派不出多少人北上辽地。

    等刘邦起事了在派兵北上平定?

    虽然这也是个办法,但未免有些大动干戈了。

    明明可以靠着少数人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派兵北上,这不是劳民伤财是什么?

    况且汉国接下来的重心也不在刘邦身上,所以说,能够尽快的解决刘邦,彻底消除隐患,王不饿就绝不希望把事情拖到明天。

    而王不饿自己,现在也多少有些技穷了。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从出道至今没有失误过,管他是懵的还是咋滴,反正就是挺累的。

    听着韩信的建议,萧何突然一愣,想了想,道:“王上,臣有一计……”

    “哦?萧相快快道来!”王不饿瞬间好奇万分,连忙问道。

    萧何在心中撸了撸,把整件事情撸清楚了以后,这才开口道:“刘邦虽然逃的很隐蔽,但是他手下无人……”

第275章 这个彻侯孤要定了

    此时此刻,刘邦正跟随在一个车队后面,带着陆贾一个人匆忙的奔走着。

    为了能够躲过汉军的斥候,刘邦可谓是操碎了心。

    就连能够证明身份的东西,都被他藏在了车队车辆下方的隐蔽处。

    而前方不远处,就是齐国了。

    那是刘邦的第一个目标,他要在齐国借兵,然后在途径燕国的时候,继续借兵,继而北上。

    虽然手下的大多数人都成了炮灰,但刘邦依旧没有死心。

    陆贾的计策虽然毒,但效果却很不错,让他成功的逃了出来,而且逃窜的速度,远远的超过了汉军的预计。

    而他们跟随的这个车队,则是出自汉国,前往齐国,准备狠赚一笔的粮商。

    然而,不论是刘邦,还是车队里面的人,都难以想象,缘份有时候是多么的巧合。

    由于历史的改变,此刻的齐王,是本该在两年前就死于章邯之手的田儋。

    而同样的因为汉王王不饿的出现,直接的改变了田儋的命运。

    楚国疲于应付汉国的攻势,自然无力北上。

    这也使得齐国发展的欣欣向荣,但是军队却久疏战阵。

    齐国的都城依旧在狄县,位于临淄西北部。

    而面对南边汉楚之间的战争,也更是让齐国上下瑟瑟发抖。

    不抖也不行,那俩随便来一个,齐国都得跪下来喊爸爸求饶。

    车队很顺利的进入了狄县。

    夜晚。

    刘邦拉着陆贾,问道:“商队理应去人更多的临淄才是,为何非要来人少的狄县呢?”

    “不知道,也许他们是来刺探齐国虚实的,可能后面的汉军已经准备北上了。”陆贾先是摇头,然后又说道。

    “这可如何是好?这兵咱们是借还是不借?”刘邦问道。

    “借吧,今晚咱们就走,明天一早就去见齐王,一定要拿到北边郡县的调令,到时候咱们直接以最快的速度北上,到边境调了兵就离开……”陆贾说道。

    “既然如此,倒不如直接北上,去游说北边的将领,许以高位,或许就有人心动了呢?”刘邦摇了摇头。

    “调令需要,游说自然也需要,而我们游说齐王,乃是为了告知他有人还在抗争汉国,管他信与不信,至少能为咱们拖延一些时间。”陆贾说道。

    “好,明天一大早就去……”刘邦狠狠的点了点头。

    两人趁着夜色取回了身份证明,然后一直待到天快亮,这才悄悄的逃离了车队。

    ……

    翌日清晨,郦食其听闻手下汇报,途中收进来的两人不知去向了。

    郦食其也意识到了可能有情况。

    但约定的今日要去见齐王,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处理这些事情。

    于是只能让手下多加注意,发现两人之后,立即捉拿。

    到了齐王宫,郦食其没有任何阻拦的便被迎接了进去。

    说刘邦运气好吧,他的运气还真的好。

    因为加快了前期的速度,所以追上了郦食其假扮的车队,并且成功的混了进来。

    而有了汉国车队这个身份作为掩护,两人很顺利的躲过了汉军斥候的追查。

    但是在齐国,在狄县。

    是有宵禁的。

    所以两人在黎明前逃离,但也只敢在附近找个地方藏起来。

    而郦食其心急,想早些说服齐王归汉,是早就通报过的,所以可以无视宵禁,直接行走在大街上。

    恰巧因为这个原因,让刘邦两人没有看到郦食其进入齐王宫的场景。

    而同样接到消息的齐王田儋,也是天不亮的就起来了。

    在宫女的装扮下,一身正装的坐在了宫殿的上方。

    “汉使郦食其见过大王!”郦食其规规矩矩的朝着田儋行礼。

    不管国家强盛与否,使臣见了君王,都是要行礼的。

    但是这里面又有一些区别。

    郦食其对田儋用的是见过这两个字,而若是田儋派使臣去见汉王,那就得用拜见这两个字了。

    别问为啥,问就是因为汉国太强大了,你不拜见就收拾你,弱肉强食你懂不懂?

    而同样因为汉国的强大,郦食其到了这里,即便是齐王也要小心接待。

    而反之,齐使到了汉国,那就是按照普通的使臣礼仪进行接待了。

    国家强大与否,威严能否照耀四方,最直接的,就是看外交待遇与方式。

    “请汉使转达孤对汉王的敬意……”田儋吧嗒吧嗒的说了一大通外交辞令,都是些常规的客套话,毫无营养的话。

    同样,作为老奸巨猾的郦食其,不说身经百战,至少也算是见多识广。

    如今汉国是什么地位?

    齐国又是什么地位?

    他比谁都清楚,所以也就懒的废话了。

    “今天下归一,大王应当看到了,王上不忍齐地百姓遭受战火,不忍见齐地百姓流离失所,故派本使前来与大王商议和平归汉一事!”

    田儋愣了下,他想到可能会是这个结果。

    但没想到郦食其竟然这么直接。

    而这么一段话,更是直接告诉他,汉王不想发动战争来攻占齐国,但并不是不会发动战争。

    派个使臣过来呢,就是为了在调兵之前提前跟你打个招呼,问你约不约架,你要是不约,那就跟我后面一起去打别人,要是约,那咱就扯起袖子好好的掰扯一下。

    田儋不是傻子,虽然他也不想放弃齐国,但是,真的打不过啊……

    “不知汉王是如何对待其他君主的?”田儋心惊胆战的问道。

    打不过还打,那不是傻子吗?

    趁着还能卖上价钱的时候,卖个好价格不香嘛?

    “小院一间,禁卫数百,悠然自得,不问世间天塌与否!”郦食其笑眯眯的回道。

    田儋瞬间觉得裤裆一凉,这不就是被软禁一生了吗?

    连忙问道:“若孤愿意率领齐国归降汉国呢?”

    “封侯,至于是关内侯还是列侯,就要看大王如何抉择了!”郦食其继续笑着说道,田儋是个聪明人,这个时候自然知道怎么选择。

    田儋想了想,觉得这个条件是可以接受的。

    虽然不能为王,但汉国至今也没有一个王,跟那些小院一间,禁卫数百的大佬们比起来,自己混个关内侯或者彻侯就算是不错的了。

    就在此时,田儋的心腹走到了他的身后,对着他悄悄的说了两句。

    田儋忽然眼前一亮,说道:“请汉使暂且移步,这个彻侯,孤要定了……”

第276章 自投罗网

    至于刘邦为什么要来,又为什么敢来?

    田儋心里面是很清楚的。

    看看刘邦身边的弟兄们都是怎么来的,大概也就知道原因了。

    此人‘乐善好施’,善于结交朋友,很少有直面得罪人的行为。

    说的再直白一些,就是刘邦的薛郡,距离齐国并不远,两者交流很方便。

    刘邦曾经没少暗中跟田儋联络,虽然没有直接道明来意,但却频频示好,用意如何,还用多说?

    至于陆贾就更不要说了。

    虽然他现在默默无闻,在外也名声不显。

    但一个能够在历史上留下鼎鼎大名的人,哪怕在他没有出名之前,他也是有自己过人的本领的。

    而刘邦为什么此时此刻,身边只带了一个陆贾?

    而不是其他人呢?

    就是因为在刘邦狗着的这几年内,对外的联络,一直都是陆贾在负责的。

    他的口才刘邦是很清楚的,而陆贾也同样是与齐国的联络者。

    不说这些,单说历史上陆贾的成就,两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臣服汉朝,吕后事件,又是他亲自奔走,说服了陈平、周勃等人诛吕。

    两人一个是主公,一个是联络的使臣,在此地有不少的人缘,这便是他们决定冒险的原因。

    在一个,若是在齐国都借不到兵,那么去了燕国,能借到兵的概率就更小了。

    进入宫殿。

    两人并不知道汉使就在这间宫殿内。

    主臣二人略显狼狈,但还是强行打起了精神,让自己看着不是那么的落魄。

    “大王,这位便是辽王……”陆贾是见过田儋的,所以轻车熟路的朝他施了一礼,然后开始介绍刘邦。

    田儋有些不爽的摆了摆手,道:“这天下何时多了个辽王?孤怎么不知道呢?”

    “辽王乃楚王亲自册封的,封地辽东,除了辽王以外,楚王还册封了其他六王,分别封于各地,到各自的封地之后,潜心准备,群起而攻汉之!”陆贾不慌不忙的说道。

    “群起而攻汉之?孤怎么听说汉军此刻正在围攻彭城呢?”田儋呵呵一笑,心中暗骂真特么不是东西,自己找死还得拉上别人,典型的见不得人好啊这是。

    “呵呵,大王有所不知,汉军已被楚军主力拖延在彭城周围动弹不得,故此楚王封七王,令其到周边发展,届时汉军必将双拳难敌四手,疲于左右应付,如此,霸业方可成!”陆贾继续忽悠着。

    忽悠自然也不是闭着眼睛去忽悠,他了解到的情况并不多,也没有时间去打探消息。

    只能通过田儋的表现来判断,然后给出一套当下最合适的忽悠方式。

    不管怎么忽悠,只要能借到兵就好,这才是他的核心用意。

    “既然汉军主力被楚军拖延不得动弹,那楚王又为何不从楚国其他郡县召集兵力,一举将汉军歼灭呢?何必要舍近求远呢?”田儋又接着问道。

    他不是傻子。

    汉使来了,虽然没有说关于战场的情况。

    但他也不是瞎子,更不是聋子。

    他自己也有派人去南边打听消息的。

    要不然的话,凭什么郦食其一句话过来,就吓的田儋表示可以投降呢?

    自己好歹也是齐王,还要不要脸了?

    “大王,政治上的事情,又哪是这么容易能说清楚的呢?”陆贾见田儋不太好忽悠,于是又用了一个万金油般的回答。

    政治嘛,一切皆有可能。

    永远不要指望他时时刻刻都能看起来很理性,比如某人,今天恨不得杀了你,明天就会说你好棒。

    “哦?那汝等来孤的齐国又有何意?”田儋微微一笑问道。

    “不瞒大王,此次孤北上,只带了很少一部分的兵力和将领,而为了能够加快对辽地的控制,尽快能够挥兵南下,共击汉国,所以特来向大王借兵一万。”刘邦很是时机的站了出来说道。

    “孤为何要借兵给你呢?你是楚王册封的,孤没有听到消息,就算听到了,难道不应该从楚国带兵出来吗?辽王还在任薛郡长的时候,麾下将士也是过了十万了吧?”田儋呵呵一笑。

    说起来有些可笑,自己一个齐王,一个齐国,曾经的兵力,甚至还没有刘邦这个郡长多。

    而刘邦在还是郡长的时候,跟田儋的交流,基本上就是用的对等的方式。

    不讲规矩?不讲道理?

    抱歉!

    当时的田儋,也不敢说,也不敢问。

    因为他怕王离的长城军团在灭掉赵国以后,直接东进来搞他。

    而王离一旦东进,最能直接支援他的,就是刘邦。

    至于说王离在投靠了汉国以后,为啥没有直接拿掉齐国。

    一是因为齐国太弱,兵力不多,二是齐王已经被吓破了胆子,其三则是因为战略因素,当时的楚国才是汉国的头号敌人。

    面对背后的齐国,汉军只是做了一些防守姿态。

    “大王,还是那句话,此战没有中立一说,无论是汉国胜了,还是楚国胜了,您若是选择中立,那么必然会被两方算账,而现今汉国主力被拖在彭城,如此良机,应该瞒不过大王您吧?”陆贾又接话道。

    “自然是瞒不过的!呵呵……”田儋笑眯眯的看着两人。

    真不知道这俩人脑子里到底是咋想的,这都啥时候了,竟然还想着搞事情呢。

    汉国不说如日中天,但起码现在也是没有对手了。

    强大的楚国都不行,你刘邦陆贾孤身二人就能行了?

    得亏汉使就在这里,也能让他看到自己的诚意,不然的话,将来就算是投降了,心里面也难免会有点疙瘩。

    田儋忽然话音一变,说道:“孤本欲诚心待汝,却未曾想汝竟如此欺孤,既然二位来了,那孤也就不再与你们绕圈子了,直接告诉你们吧,齐国没了,孤也不是齐王了,而这里,现在是汉国……”

    “什么???”

    刘邦陆贾两人猛然后退几步,瞪大了眼睛的不敢相信。

    这怎么能让他们相信呢?

    齐王就这么直接投降了?

    就在此时,一直站在屏风后的郦食其也缓步走了出来。

    笑眯眯的看着两人,道:“本使真是没有想到,竟然亲自帮二位瞒过了斥候呀,也幸亏二位出现在了这里,否则便是本使的罪过了……”

第277章 这是什么味道?

    刘邦与陆贾二人能够混入郦食其的车队,完全就是一场意外。

    一个美丽的误会。

    刘邦与陆贾自称躲避战乱,家中亲人失散,不知该去往何处。

    而郦食其又见两人谈吐得当,肚子里有些货,正值汉国初立,战事颇顺,各地需要大量的官员,朝廷也需要大量的人才。

    起了爱才之心的郦食其,本打算这趟出使回去以后,将他们二人引荐给汉王呢。

    就连自己都看出了他们两个的才能,汉王慧眼识人,又怎能看不出来呢?

    只不过让郦食其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个一个是辽王,一个是陆贾,都是汉国现在正在大力搜索的两人。

    虽然具体的消息他还没有接到,但也不需要接到消息再去行事。

    这两人要来齐国借兵北上建立辽国,从而继续反汉。

    这种事情,郦食其怎么可能会让他发生呢?

    所以说,不存在的,直接搞了他。

    两人虽然有些武力,但这是在齐国,是在齐王宫。

    齐国的武力哪怕再弱,再不经打,对付他们两人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三下五除二,两人便被牢牢的控制了起来,然后用最豪华的手法,能找到的最粗的绳子将两人捆绑了起来。

    接下来郦食其又跟田儋商议了一些归降的其他事宜,双方确认之后,这才带着刘邦陆贾两人离开王宫。

    至于说速度太快了,其实齐国是早有心理准备的。

    连楚国都亡了,他们齐国不降又能如何?

    当然,现在只不过是确定了一个大方向罢了,具体的条件,后面汉王还要再遣使来谈。

    而下一次谈的,就是给田儋的具体待遇,以及一些日后的问题了。

    若下一次谈判没有争议,那么就会定下受降的时间和地点。

    所以说,灭国跟投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起码人家投降了,你得给人家该有的面子才行。

    郦食其并没有在齐国久待,毕竟身边带着一个被封的辽王呢,他也怕夜长梦多。

    离开齐王宫之后,郦食其便立即让人收拾行装,当天离开了狄县。

    由于齐国南部的部分城池已经被王离大军顺势拿下,所以郦食其又连忙派人前往属于汉国的城池,通知斥候或者驻军派兵来保护。

    毕竟他身边只有一百禁军,路上真要是有人来救他们两个,这点人还真是不够看的。

    四天后,消息传到了王不饿耳中。

    尔后王不饿派出了游击将军杨夜率部前去押送其回彭城。

    由于时间紧张,这一次杨夜部下五百骑采取的完全是高配,每人三匹马,而且路过各地,都会进行战马的更换。

    但由于马匹数量有限,只能是有多少换多少。

    刘邦陆贾被抓的七天后,薛郡的郚县,杨夜终于与郦食其相见,也见到了精神头并不算差的刘邦陆贾二人。

    “有劳郦使了!”杨夜朝着郦食其施礼道。

    “都是为大汉做事,现在把人交给将军,本使也就放心了!”郦食其好奇的打量着杨夜。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真的游击将,而且还是活着的。

    虽然外表看起来没啥不太一样的地方,但这帮人的配置是真的令人胆寒。

    人手一把铁制长剑,而且还有很多他都没见过的兵器。

    最最夸张的是,人手三匹马。

    虽然这些马显的太过疲惫,看起来有些病恹恹的样子。

    “麻烦郦使安排他们回去吧,接下来有吾等护着,即便遇到危机,也总是能逃掉的。”杨夜朝着郦食其说道。

    “嗯,本使这便让他们离去。”郦食其点了点头。

    为了确保安全,他通过斥候,像地方上借了两千兵。

    虽然有些兴师动众,而且刘邦这个辽王,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就只剩下了一个名头而已,但是他真的不敢大意。

    更何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郦食其也越来越觉得自己这个决定的正确性。

    楚国的八个王,七个都被抓了,唯独辽王刘邦跑了,现在汉国斥候正费尽心机的在找他呢。

    回程的路上,杨夜等人将刘邦二人护的死死的,就连郦食其想在见到刘邦也很难。

    “饿吗?”杨夜面无表情的走到刘邦身边,随意的问道。

    “饿!”刘邦下意识的点着头,现在的待遇,比起之前已经差了不少。

    这整整一天的功夫,杨夜他们骑马,自己和陆贾走着,杨夜他们偶尔的还能从身上掏出一块肉干啃着。

    而自己只能干巴巴的瞪眼看着,甚至连水都喝不上一口。

    所以,去问一个饿了一天的人饿不饿,那完全就是耍流氓啊。

    杨夜从身后拿出了一个篮子,里面放着几块蒸饼,还放着一袋水。

    放在刘邦面前,笑道:“吃吧……”

    饿了一天的刘邦哪能管的了那么多?

    慌张的拿起一块蒸饼便啃了起来,两口下去,眉头微皱。

    有肉?

    但是这肉的味道怎么感觉有点不太对劲儿呢?

    然后又打开水袋喝了口,这下眉头皱的更紧了,怎么连水也都有一股腥臭的味道呢?

    “这些……”刘邦下意识的问道。

    “怎么了?”杨夜不为所动。

    “这水怎么有股味道呢?还有这蒸饼,吃起来也有些怪……”刘邦说道。

    “可能时间有些久了吧,这是我们从彭城出来的时候带的,吃吧,就这么多了,明天的这个时候,你才会有下一顿饭!”杨夜笑着说道。

    刘邦眉头紧皱,他意识到了情况可能不对劲儿。

    但若真是从彭城带出来的,有味道也就正常了。

    但不知道怎么了,他还是感觉不太对劲儿。

    而肚子早已饿的咕咕叫,看着手中有味道的蒸饼以及水袋,刘邦想了想,还是凑活着先吃两口吧。

    决不能多吃,只要保证不是太饿就行了。

    然而,饿了一天,又不停的走了一天,仅仅靠着两口饼又怎能扛过去呢?

    哪怕刘邦再怎么坚强,最终也还是没能扛过自己的肚子,接连吃下了两口饼,就着喝了几口水便就此作罢。

    至于陆贾,则被杨夜给分开看管了,两人中间隔着几十米,二百多人,六百多匹马呢。

    想要相互看到对方的情况,显然是不可能的。

    陆贾的情况倒是要比刘邦好一些,起码给他的食物是正常的,也没有让他饿一天,而是跟着士兵一起吃。

    夜半。

    ‘嘶……’

第278章 汝之妻,孤养之

    夜晚的刘邦,突然觉得胸前一阵剧烈的疼痛,疼的让他龇牙咧嘴。

    甚至还伴有剧烈的咳嗽。

    就连呼吸都觉得有些困难了。

    刘邦想要求救,但是他发现周围的人似乎都在远离他。

    不管他怎么呼喊,就是没人愿意靠近他。

    而这还不是最让人绝望的,紧接着刘邦又出现了各种的不适。

    而直到天亮,刘邦觉得自己好像都已经不是个人似的。

    杨夜面色铁青的站在数十步远的地方,眼神冷冰冰的看着躺在地上痛苦不已的刘邦。

    “将军,应该是鼠疫……”一名士兵认真的观察了会儿,说道。

    “鼠疫?”杨夜故作疑惑道。

    “这不可能,这怎么可能呢?我从未远离他,他怎么可能会染上鼠疫呢?就算染上了,那我为什么没事呢?”陆贾觉得有些疯狂,连忙摇头否认。

    “你有事没事谁又知道呢?”杨夜面色铁青的看着陆贾。

    接着问道:“若真是鼠疫,当如何处置?”

    “将军,若真是鼠疫,十天之内必定会有症状出现,而出现症状者,必须独处,若死亡,则必须以火焚之,否则尸体便会感染前去处理的人。”

    “真特娘的祸事不断!”杨夜没好气的骂了句。

    周围人都能看得出杨夜的郁闷,也能各自感受到内心的恐惧。

    那可是瘟疫啊,染上了就是死,这年头根本没什么好的办法去治疗。

    而就在他们中间,就有个感染瘟疫的人。

    “原地散开,每人之间至少隔开二十步的距离,去几个人把他烧了,十日内没人出现症状再走!”杨夜直接果断下令道。

    “不,不能烧,他还没死呢……”陆贾脸上有些恐慌,连忙制止,丝毫不顾自己俘虏的身份。

    “那你说,除了瘟疫,什么病能够让他一夜之间变成这样?”杨夜指着刘邦问道。

    “我……”陆贾慌了,他也不知道啊。

    得了瘟疫的人,而且还表现的这么严重的人,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而前去处理的人,也都是小心翼翼的,隔的大老远的,便将找来的干柴烈草丢过去,然后远远的将其点燃。

    刘邦当然想自救,但是身体的实际情况并不允许他去自救。

    而陆贾当然不知道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一些聪明的游击将士兵,却意识到了什么。

    因为昨天晚上,他们接到了远离刘邦的命令,同时还被告知,不管晚上发出什么动静,都装作没有听到。

    所以,是不是鼠疫另说,但在此之前,是没有人感染的。

    刘邦坎坷的一生就此结束。

    如果王不饿没有重生,那么历史或许不会改变。

    但王不饿回来了,不管愿不愿意,历史就是被改变了。

    楚汉战争依然有,但主人公却换了。

    结局并没有历史上的那么惨淡,而过程也同样没有那么的艰难。

    王不饿的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赢得了这场战争。

    ……

    彭城。

    接到消息后的王不饿猛然一愣,旋即满脸的震惊与难以置信。

    “你说什么?”

    “王上,是鼠疫,现在郦使和杨将军他们都停在那里不敢动了,消息还是郚县那边派人传来的,沿途各县已经封闭了城门,现在就等王上的命令了!”

    “这真是刘邦身上传出来的?”王不饿再次表示不信。

    “确实是,游击将士们,还有陆贾都亲眼所见,臣也询问了医官,依据他们传回来的症状来看,十有八九是鼠疫!”

    “哎,这贼老天,难道就见不得孤想招拢几个人才吗?”王不饿满脸郁闷的抬头看着天空,怒骂道。

    “王上不必动气,没了刘邦,大汉也不至于寸步难行,还会有更多的人才涌现出来的。”一旁的萧何也觉得有些伤感,虽然有点矫情了。

    但毕竟那么多年的友情了,说一点也不在乎,那纯粹就是骗自己的。

    但这两年感情也同样淡了,伤感或许会有,感叹或许也会有,但要说为他做些什么……

    算了,那吕雉也不是哪的好人,况且自己有家有室的……

    咦?

    我在想什么呢?

    “哎,真是天妒英才啊,孤早就注意到刘邦这个人了,大丈夫能屈能伸,让他去边郡做个郡守,匈奴人必定不敢来犯,孤失去了一个好郡守啊……”王不饿依旧望天感叹着。

    张不衣悄悄的努了努嘴,心中暗叹王上的演技真是越来越厉害了,演的连我都差点信了。

    刘邦是咋死的,他张不衣比谁都清楚。

    有些事情,王不饿不太好去做,身边的人也多,更不好用眼神去传达意思。

    所以,张不衣就成了一个很好的传话筒。

    没错,命令就是张不衣转达给杨夜的。

    当然,仅仅只是感叹是远远不行的,咱得干点正事不是?

    于是,张不衣努力的挤了挤眼睛,然后选择了放弃。

    不是不努力,而是真的哭不出来。

    “王上既然如此看重刘邦,不妨对他的遗妻子多加照顾一些吧……”张不衣说道。

    他曾经听王不饿说过,也听彭越说过,这刘邦一家子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既然不是省油的灯,那就别放出去祸害人间了。

    王不饿想了想,吕雉已经三十五六岁了,自己也不过才二十二岁,收了她?

    搞笑呢不是?

    但是张不衣说的有道理,必须要多照顾一下。

    “嗯,给他的妻儿在洛阳找一座宅子,安排些仆人,今后余生,所需用度,皆由孤来负责。”王不饿重重的点了点头。

    而与此同时,待在小桌子旁边的司马欣感动的险些落下泪水。

    昨天还是敌人呢,今天就因为敌人死了,就要养着他的妻儿一辈子,这种胸怀就问这天下间还有谁?

    就问你还有谁?

    司马欣越想越觉得感动,越感动就越是激动,情到深处,不由得落下两滴泪水。

    当然,这眼泪不是为了刘邦而流的。

    而是为了王不饿这种大胸怀而流的。

    于是提笔疾书道:‘邦亡于疫,王感天妒英才,痛失郡守,不忍其妻儿流落人间,故探道:汝之妻,孤养之,汝之子,孤养之……’

第279章 一统诸夏

    刘邦终于死了,王不饿脸上很不高兴,很伤心。

    但心里面又兴奋的恨不得能够去蹦迪。

    人生两大敌人,项羽刘邦全部死于自己之手,而其余还能算得上有些威胁的,如今也都在自己手中掌控着。

    而如今,整个诸夏大地,战乱已经彻底的熄灭了。

    内战的胜利固然值得高兴,但王不饿却并非一个喜欢内战的人。

    所以哪怕高兴,他也不过是短短一刻间的事情。

    历史上凡是能被后人铭记的,他一定是在对外战争中取得卓越功绩的。

    秦始皇就不说了,那个没有可比性。

    例如说李牧,汉武帝,卫青,霍去病,班超等等,这些都是在对外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人。

    “恭喜大王横扫六合,一统诸夏……”萧何等人连忙朝着王不饿恭喜道。

    齐国愿意归降的消息也一并传了回来。

    楚国分封的七王,连带着楚王自己都被俘虏了,所以接下来自然不可能在闹出什么花样来。

    而如今,唯独只剩下了一个燕国,而燕王韩广……

    现在恐怕还正在瑟瑟发抖呢吧?

    他若是聪明,自然会看到齐王田儋的待遇。

    他若是不聪明,自然看不到其他王的待遇。

    一个弱小的燕国,是根本无力抵抗汉国兵锋的。

    “对于孤来说,这不过是刚开始而已……”王不饿望着远方,内心深处又一次的感叹着。

    萧何点了点头,他知道王不饿这句话中的意思。

    内部的大一统,的确只是刚开始而已。

    萧何之所以能被王不饿拉拢过来,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在于他看到了这位君主的志向,始终都不在自家这一亩三分地上面。

    他看的更远,也看的更加透彻。

    游牧民族虽然没有大规模南下,但根据他了解到的情报,这个时间已经不久了。

    相比较而言,汉国则在准备时间方面占据着劣势。

    直到现在他们才刚刚完成一统,很多政令什么的都还没有实施,而北方的匈奴人,已经初具一定实力了。

    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双方必然会有一场大战。

    一些不明所以的士兵军官,也显的有些兴奋。

    终于大一统了,又一次的大一统了。

    这一次,他们作为胜利者,自然享受到了双倍的快乐。

    作为参与者,作为支持者,此时此刻,他们更能体会到身上的荣耀,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传令陈平为使,郦食其为副使,出使齐国商议受降事宜!”王不饿直接命令道。

    陈平现在还在信都处理赵国剩下的一些事情,其实也都处理的差不多了,前线也不需要他再去支援什么了。

    而刚好现在的陈平有这种经验,加上距离也比较近。

    自身又是尚书令,在整个汉国,不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起码这一人之下是肯定的,三人平坐,万人之上也是肯定的。

    心情舒坦,加上没有了一些顾虑,所以王不饿在用人方面也都更加潇洒了一些。

    继而道:“调曹参入齐,持节治理齐地各郡县,等待王庭派遣官员,让郦食其之弟郦商任齐地尉,辅佐曹参。”

    “大王,封赏郦食其倒是没什么问题,可封赏郦商,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萧何愣了下,他有些被王不饿的骚操作给吓到了。

    曹参那个不用说,现在谁都不会有异议。

    关中就是他负责出谋划策的,不然陈铁山不可能搞的那么好。

    跟颍川郡时期相比,这次陈铁山在处理关中事务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能力又提高了一截。

    当然,这不是说陈平没用,而是当时陈平身兼其他职务,并没有一直呆在颍川郡,前前后后,也只在哪里待了一个月罢了。

    而从这一次处理赵地事务,就能看出陈平这个人的能力,是曹参远远不能比的,至少目前来说,是曹参比不上的。

    郦食其劝降了齐国,也算是大功一件,可汉王不赏郦食其,反倒封赏了其弟郦商,这让人有些捉摸不透。

    “郦商这次负责郦食其出使齐国的各种事宜,孤也对其调查了一番,发现其颇有才能,此次任命,不过临时性质罢了,顺便试探一下他真正的能力,若是不行,旁边还有尚书令照看着呢。”王不饿解释道。

    见状,萧何也不在说什么。

    现在虽然基本上一统了,但名义上还没有结束。

    汉王要任命一个人为官员,也不受什么程序上的限制。

    况且汉王也言明了就是临时性质的,虽然只要他表现不错,接下来大概率会转为正式的。

    但是没办法,战争虽然残酷,但她也同样是一个最好的舞台,最不讲资历的地方。

    汉国缺人,极度的缺人,发现了人才,试一试,放在现在是没什么问题的。

    至于说郦商这个人,调查是肯定做了调查的,只是没有那么详细。

    王不饿之所以敢直接将他放在高位上任用,依旧是凭借着历史的先知性。

    历史上,蜀地就是郦商单独平定的,为日后刘邦去汉中发展打下了基础。

    而除此之外,郦商还有许多的功劳,虽然他没有被封王,但是在死后也被追封为景侯,由此可见这个人的能力。

    而且,他当过国相,做过丞相。

    现在让他去临时担任郡尉,虽然需要负责两个郡,但并不影响什么。

    “韩信!”王不饿又看着韩信,这一仗他打的不错,相当的精彩,所以,王不饿也打算兑现自己的诺言。

    接着说道:“你立刻返回军营,带兵收复东海郡,萧侍中一同前去,负责政务一事,拿下淮阴之后,立刻返回洛阳,会稽等地,你自己看着安排人去收复!”

    “诺!”韩信重重的点着头。

    这次他的功劳不小,韩信虽然有傲气,但也不是莽夫。

    自然知道功劳太大了对自己没什么好处,所以,这次东进东海郡,他打算直接带兵去收复淮阴。

    那是他的老家,也是他必须要去的地方。

    至于说其他的安排,韩信并没有打算完全插手,自己真若是大包大揽的安排了,那么一定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反感,而那些被自己安排的人,也会被打上自己的标签。

    这在汉国,是允许的,又是不被允许的。

    “灌婴,这里交给你了……”

第280章 亲人的消息

    汉军这次出征用时接近半年,出来的时候是秋收,回去的时候是春种。

    一头一尾,放在后世刚好差不多是两个季度。

    在外的时候还不觉得,可这就要回去了,心里面竟然隐隐的多了一些思念。

    陈卫的肚子也该起来了吧?

    其他的四位美人,怕是要羡慕死了吧?

    缘份,有时候就是那么的妙。

    “三年之前,谁又敢想呢?”坐在车辇上,王不饿对着旁边骑马的张不衣感叹道。

    “是的呢,以前俺就觉得能当个将军回去就够威风的了,没想到现在将军倒是当上了,而且还是禁卫将军……”张不衣也同样的感叹着,只不过心里面还在嘀咕着,三年前你王不饿不就想着一统天下了吗?

    咋到了现在就成了不敢想了?

    “你娘还好吧?”王不饿突然问道。

    混起来以后,王不饿一直没有时间回家,但也让张不衣派人回去了一趟。

    结果自然是不太理想的,张不衣的弟弟被征招了徭役,然后便杳无音讯。

    哪怕汉军拿下了整个三川郡,调阅了所有相关的资料,最终也仅仅只是找到了他弟弟最后出现在了荥阳附近,但是更详细的资料已经没有了。

    至于说王不饿,就更惨了。

    张不衣好歹找到了他的母亲和妹妹。

    而王不饿则是母亲妹妹一起找不到了,至于父亲。

    他父亲和张不衣的父亲差不多,都没那种命。

    早些年被征发去修长城,修着修着就没了音讯。

    这年头,这种情况多的是,也并非个例。

    两人虽然费了大力气的找了,王离投降的时候也找了。

    但那么多人,来来回回的,根本就不好找。

    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他们两个父亲曾经在的营地,得到的消息是,那个营地三年前被游牧民族突袭了,死伤人数众多,又被掳走了一些人,而当时也没有细致的去统计,所以,他们两个也不知道到底是死了还是被匈奴人给掳走了。

    所以,定都洛阳之后,张不衣倒是将老娘和妹妹一家接到了洛阳。

    但是王不饿,却依旧迷茫着。

    之前张不衣一直在找,但是找不到。

    彭越接手斥候以后,也一直在找,可还是找不到。

    现在也实在是没办法了,只能接着慢慢找,是生是死,还是其他的,总要有个念想的。

    虽然,穿越回来的王不饿并没有见过这个世界的母亲。

    而且刚来的时候也没什么念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竟然被同化了,对于那个未曾谋面的母亲和妹妹,也更加的想念了。

    “会找到的,现在全天下都是你的,找到婶婶应该没那么难的!”张不衣不知道该怎么去劝。

    俩人一个村子的,自己老娘和妹妹接回来了,王不饿的却杳无音讯,换谁谁都觉得心里面不舒服。

    若是穷日子也就罢了,可王不饿马上就要登基当皇帝了啊。

    ……

    这一路上浩浩荡荡的,到处都是迎接欢迎的官员百姓。

    王不饿面带微笑的跟看着众人,有种阅兵的感觉。

    但内心的苦涩,却没有人知道。

    外人只看到了王不饿短短三年从无到有,一统天下的辉煌。

    却不知道这个被他们羡慕的男人,竟然连自己的亲人都找不到。

    汉王回都,自然是百官相迎。

    整个洛阳都陷入了一片兴奋的喜悦之中,他们是胜利者,他们再也不用担心那些可怕的幻想会变成现实了。

    他们终于可以安稳的过日子了……

    而对于官员来说,无错即有功。

    大汉的疆土这一战扩充了不少,各地都需要大量的人才。

    而他们这些老早就成为汉国官员的人,这一次肯定是要动一动的。

    这就是灭国带来的好处,官员和百姓,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盛大而又简短的迎接,纵使不愿,王不饿也还是不得不站出来讲了几句。

    这次真的就是几句,王不饿的心思压根就不在这里。

    时间是能改变一个人的。

    以前的王不饿,行为做事有些儿戏随意的感觉。

    但是现在,更多的担子压在了他的身上。

    回程的路上,他可以去想念自己的亲人,但是现在。

    自从进入洛阳那一刻,他就不是那个想念母亲的儿子,想念妹妹的兄长了。

    现在他是天下之主,一国之君,他需要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更多,更需要的地方。

    虽然现在的大臣将领都在外征战收编,洛阳能用的人也不算多。

    但是王不饿也没打算闲着,先把能做的准备做起来再说,现在必须要争分夺秒才行。

    于是,直接叫着张良便进入了议事殿。

    这里是王不饿之前最喜欢来的地方,人少,安静,环境也好。

    大事小会,小事大会,不是为了装逼,也不是为了彰显地位,而是它真的是有道理的。

    只不过,刚刚进入议事殿的君臣二人还没有开口谈事,便被打断了。

    来人是彭越,虽然现在前线依旧需要大量的斥候来配合,但彭越作为斥候总督,这个时候留在那里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所以将负责军情的都督扈辄留在彭城之后,他便跟着王不饿一同回了洛阳。

    彭越当然知道王不饿路上思念亲人的想法,所以回来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回到斥候本部,询问相关的情况。

    “王上,有太后的消息了……”彭越顾不上场合,直接说道。

    “太后?”王不饿愣了下,哪来的太后?

    旋即意识到,那不就是自己的母亲吗?

    巨大的惊喜从天而降,直接将张良扔到了一边,忍不住的上前两步问道:“我母亲在哪?”

    “两个月前,斥候得到消息,说太后两年半之前改嫁了,但嫁到了哪里没有人知道,目前只锁定在了纶氏(登封西南),我们正在查阅户籍信息,重点关住三年内改嫁过来的新妇,特别是从成皋改嫁过去的。”彭越连忙说道。

    王不饿愣了下,改嫁了?

    好吧,也不是不能接受,虽然老娘改嫁听起来挺骇人听闻的。

    但是仔细算一算,这年头不论男女都成家的比较早,早一些的十三四就成家了,大多数都是在十五至十八之间,像王不饿和张不衣这种,实在是因为家里面太穷,不得不去吃军粮,常年待在军中不能回家,自然也就没有成家的机会。

    本来要是不造反的话,就到了官府给发老婆的年纪了,可他们造了反,公家发的老婆自然也就没了。

    如果没记错的话,自己老娘今年也就三十七岁?

    两年半以前,还不到三十五岁……

第281章 这就是天选之子吧?

    终于有了老娘的消息了。

    虽然并不算完美,但总算是有了希望。

    现在的王不饿也并不关心老娘这几年过的日子苦不苦,累不累。

    再苦再累,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现在的自己,只想知道她这几年过的如意不如意,有没有受欺负。

    “继续去找!”王不饿挥了挥手,有些迫不及待的将彭越赶走。

    动用国家力量去寻找自己的亲人,虽然有点不合理,但也很合理。

    这是维护国家稳定的一种体现,寻找亲人,也并非滥用国家的力量。

    只要他不用斥候去运输南方的水果啥的,大臣们是绝对不会说一个不字的。

    原本准备了一大堆详细数据的张良,这会儿也不得不将那些数据丢到一旁了。

    王上显然是不会有太多心思关注这些的。

    正所谓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他们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亲人在身边跟着的,或者是一早就不在了的。

    王不饿孤身一人出来打江山,如今江山已成,终于听到了亲人的消息,一时半会儿的不淡定也是正常的。

    所以,张良下意识的缩减了自己汇报的内容。

    “王上,今年汉境春耕形势喜人,以出征前为例,已有耕地全部耕种,并且开发了六十余万亩荒地,主要受制于军队出征,大量百姓负责了官田的耕种,从而影响了荒地的开垦,另外就是农具,今年汉境农具更新完成了五成多将近六成,计划今年内完成全部的老旧农具改造,并且新增不低于十万具新的农具……”

    这些都是一些常规的操作,张良只是按部就班的去执行,去监督,去治理一些出现的小问题。

    打理江山就是这样的,每一件事情都不可能有打江山那么令人兴奋激动。

    让人听着也不会觉得有多么的热血澎湃。

    这其实就是通过日常,逐渐的一点点去改变的一个过程,想要发生质的改变,必须要经过时间的沉淀。

    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

    哪怕是王不饿,哪怕打江山的过程再怎么顺利。

    可刚开始的时候,他不是依旧在邙山上狗了半年?

    灭秦灭楚之前,不照样安安稳稳的狗了一年?

    虽然这一年没能狗到底,但作用的确是体现出来了。

    “嗯!”听着张良的汇报,王不饿逐渐的收回了思绪。

    想了想,又捋了捋心中的一些计划。

    示意在一旁准备做笔记的司马欣换上帛布记录,待做好了准备,这才开始说道:

    “今年内第一件事情,寻找铁矿,铜矿,待秋收之后,就近组织百姓前去开采,官府管吃住,五人一伍,自行结合,以五人总产量定收益,具体怎么定,张相研究一下。”

    张良点了点头,表示没什么问题。

    铁的作用已经体现出来了,但是目前诸夏的铁产量是在太低了。

    无论是农具还是兵器,铁制的质量都要好上几个等级,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秋收之后就是农闲,百姓无所事事的准备猫冬,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去干活还能赚点粮食,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件事情,鼓励生育,一对夫妻,家有三子女以上者,官府给予奖励,奖励时限直到未成婚子女低于二人,孤的想法是每多一人,奖励便递增一些,例如每人每年奖励两石粮食,若有四个子女,则每人每年奖励两石一钧,若有五个子女,则每人每年奖励两石两钧,具体的奖励措施张相考虑一下实际情况来决定。”王不饿说着。

    张良皱了皱眉头,说道:“王上,此策一出,现在倒是还好说,各地都有不少的荒地可以分,也可以开垦为官田,若等个一二十年,等人口多了起来,这地就不够分了,未来人口怕是控制不住啊……”

    “不要怕人多地少这种情况出现,张相可知这天下之大?又可知这天下到底有多少地方还在等着开垦?诸夏现在这点人口,对于这天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王不饿说着。

    凡是说地不够的,基本都是没有持续开发的。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在进入一个瓶颈期之前,朝廷没有很好的去进行调控,或是放任不管,或是矫枉过正,从而导致人口崩塌。

    王不饿觉得,就以现在的医疗水平,哪怕放开了人口限制,一百年内也是不用担心那种情况发生的。

    不过为了让大家更放心,也让后代少一些麻烦,王不饿想了想,还是决定加一个限制。

    “在增加一条,每县根据各自的情况,保证一个最基本的官田数量不动,以确保各县官仓有足够的粮食存储可以应付灾年,若是该县达到阙值,就执行迁民政策,将多出的人口迁入到地多人少的县,对于愿意迁出去的百姓,官府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三件事情,寻找合适的地方,同时鼓励民间养马,接下来对匈奴作战,马匹是关键,传统的步兵对其威胁不大。”

    “第四件事情,鼓励工艺创新,特别是冶铁技术等,必须要想办法革新,这个可以采用之前的模式,设立一个新的衙门,不论是什么东西,只要做出了创新并且被朝廷采纳,就给予奖励。”

    “第五件事情,准备好足够多的粮草,接下来帝国的常备兵力,会在百万以上,另外第一批的移民,会主要以这些将士及亲人为主!”

    王不饿一口说出了五件事情,这会是今年,明年,甚至接下来很多年的主要任务。

    找矿,这是资源,没有资源,农具兵器就没办法革新,农具不行,生产效率自然提高不起来,兵器不行,到了战场上自然就要吃亏。

    人口,说的简单点,现在就是个玩人海战术的年代,而且诸夏之大,不发展人口是绝对不行的。

    与匈奴作战,王不饿已经做好了损失百万人的心理准备了。

    所以,趁着开战之前,尽可能的早一些做下人口储备,这样的话,哪怕真的损失了百万人以上,二十年后,大汉会比二十年前更加强大。

    再苦再累,也就这二十年的时间罢了。

    养马,不仅仅只是针对匈奴,骑兵作战中原王朝的军队必须搞起来,纯步兵根本没办法适应远征。

    工艺创新,这个就不需要解释了。

    而历朝历代,迁徙百姓到新开拓的地区,军队及家属永远是第一个,其次是罪民。

    张良听的有些呆呆的,他不太理解,但又有些能够理解。

    因为跟着王不饿的思路,能够猜到一些关于他远大的目标。

    或许,这就是天选之子吧?

    久久的,张良不知该如何去开口,只能朝着王不饿施礼道:“诺,臣会尽快拿出方案的……”

第282章 俺知道

    成皋北部的一座小村庄。

    说是平原,村子又在山中,说是山中,可这山既不高又不险。

    这也属于邙山山脉。

    汉国的成立,给这座小山村带来最大的影响便是,生活比以往有了更多的奔头。

    虽然背靠大河,但由于地势较高,邙山山脉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实际上这里的水源并不算丰富,依旧采用了古老的浇灌方式来耕种,而且还必须在山上开垦出类似于梯田式的农田。

    一名中年男子带着一名中年妇女来到了这里,看着这里的环境,以及正在各种不规则的田间忙碌浇灌的农民。

    不由的叹了口气道:“这里应该适合种菽的!”

    旋即,中年男子似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转头看向中年妇女,脸上不由尴尬的笑了笑,连忙表示歉意道:“俺这是又犯老毛病了,咱们快走吧,说不定这次就能打听到好消息了呢。”

    “嗯……”越是靠近,中年妇女脸上的忧虑便越是浓重。

    还能有什么消息?

    如果儿子回来了,早就应该去找自己了。

    虽然改嫁了,但也不是一走了之的,她在村中长辈那里也是留了话的。

    “咦,这不是婶子吗?”正在田中忙碌的一名年轻小伙看着那名妇女,觉得有些眼熟,定眼一看,不由惊讶道。

    “你是……王土?”中年妇女仔细的看了下,这才有些不太确定道。

    “是俺!是俺!婶子快三年没回来了,竟然还记得俺啊!”王土憨憨的笑着。

    “王土,俺儿这些年可曾回来?”中年妇女满脸焦急的问着。

    “没呢!也没听说过!”王土摇了摇头。

    “那不衣呢?”中年妇女又问道。

    王土脸色微微有些凝重,说道:“不衣家一年多前遭了贼人,这村子里谁也没听见动静,一夜之间全家都不见了,家里面的东西什么的都好好的,这都一年多了,还是没有听到消息。”

    “哎……呜呜……”听到张不衣家消失了,中年妇女便忍不住的落下了泪水。

    一旁的中年男子有些看不下去了,连忙上前递过一张手帕,劝说道:“先别急,你不是说走的时候留话给七叔公了吗?兴许七叔公知道点什么呢?”

    “七叔公啊,在那呢!”王土指了指数百米外的一个坟包,上面还有一些新添的土。

    接着说道:“一个月前刚两年,婶子你走没多久,七叔公在山上捕猎摔下来了,等发现的时候都已经走了。”

    说着,中年妇女带着中年男子来到了七叔公的坟前。

    说来这也是命。

    儿子在外还没回来呢,当娘的就改嫁了?

    这怎么说怎么都让人觉得不合适。

    但真若是说起来的话,其实也是迫不得已。

    说一千到一万,她不想让自己的儿子跟着受牵连,所以得改嫁,而且还不能太过声张。

    两人在七叔公的墓前站了会儿,又去看了老张家,里面尽显破败,很是凄惨的模样。

    老张家是一夜之间凭空消失,在这个年头,带上点神秘色彩的,还是这种恐怖的,邻居没有搬家都算是胆子大的了,谁还敢住进去?

    至于说张不衣为何不大张旗鼓的将家人接走,而是选择了这种方式?

    追根究底,还是为了保护这座村子的百姓,同时也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

    整个村子沾亲带故的,大业未成,敌人到处都是,这种机密的消息透漏出去,被人拿来威胁他们,到时候又该怎么做?

    所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神秘失踪。

    小山村相比较也算是比较密闭的空间了,里面的消息基本不会传到外面。

    而自家村子发生了不吉利的事情,就更不会往外传了。

    倒是传的遍地都是,哪家还敢将姑娘嫁过来?

    至于说王不饿是汉王,张不衣是禁军将军,这两尊大佛谁人不知?

    但是说出来可能真的很让人惊讶,民间基层知道汉王叫王不饿的,还真不多。

    而知道禁军将军叫张不衣的,那就更少了。

    而民间称呼王不饿,不是王上就是大王,再不济也来个汉王,谁敢提名道姓的说?

    久而久之,知道的人就那么多,不知道的人却越来越多。

    站在老张家门前发呆看了会,这才回到自己的家看了看,现在里面已经住上了人,也是同村的一位后辈。

    当初自己走的时候说过房子可以给其他借住,免得儿子回来以后家里面没一点人气。

    然而,中年妇女站在家门口的时候,却听到了院子里正在争吵着什么。

    听墙根凑热闹什么的,大多数都很喜欢做。

    然而听了会儿,中年妇女也算是有了一些眉目,妻子嫌弃丈夫不上道,每日就知道东跑西逛的,连田里的庄稼都不管。

    为了图省事,也学着官田把自家的田地租给了村里人代管。

    自己负责耕种,别人负责打理,收成达到约定数量,给粮多少作为酬劳。

    “咦?婶子?”吵着吵着,年轻男子突然发现了门外的两人,突然停下了争吵,满脸兴奋的跑到门口。

    中年妇女本来是不打算进来的,吵的再凶,那也是人家的家务事。

    但作为长辈,又被对方发现了,这时候还装作不知的话,那就显得太不知情达理了。

    于是,中年妇女微微笑了笑,语重心长道:“二娃,你这惰性真得改一改了,人家嫁给咱是跟你过日子的,不图咱有什么大本事,勤快点总没问题吧?你还这么年轻,省那点力气作甚呢?”

    “婶子,您说的是,俺改,俺回头就改……”二娃一脸苦笑的看着中年妇女,俺……俺改不了啊……

    自己的妻子只看自己勤不勤快,却也不想一想,自己都天天放羊了,为什么家里的日子过的要比别人好呢?

    她难道就没发现,为啥自家粮仓的粮食下的特别慢?

    还不是自己隔三差五的往里面添了点的缘故?

    当然,有些事情,是绝对不能说出去的,哪怕自己把它带进棺材,也绝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

    “婶子,您是回来找不饿呢吧?”二娃连忙将话题扯开。

    “是啊,但是没有任何消息,不衣家也遭了贼人,现在什么消息也找不到了……”

    “婶子,是您多想了,我听外面的朋友说啊,这不饿和不衣都当了大官的,不衣的家人是被不衣给接走的,去了哪没人知道,我那朋友说不饿也正在找您呢,您先在家里歇会儿,我去问问我那朋友……”

第283章 回去吧

    寻找汉王的母亲,这对于整个汉国来说是一件大事,同样也是一件绝对机密的事情。

    最基层的斥候,是不知情的。

    例如二娃这样的基层斥候,他只是听说王不饿当了大官,所以拜托了斥候帮他留意一下。

    由于成皋是王不饿的老家,所以负责这里斥候工作的军官是知情的。

    而这个知情的前提是,将原来的军官调走,又从其他地方新调来了一个。

    而这个人,是彭越亲自任命的,从张不衣麾下的禁军中挑选出来的,绝对的汉王心腹。

    从保密方面来说,他们差不多已经做到了极致。

    二娃很快就将消息汇报了上去。

    而为了不引起其他人的过度重视,负责这里的军官也没有亲自前来。

    而是让二娃将他们二人带到自己面前,亲自确认了一些必要的条件。

    例如王不饿的身高体征,先前在哪服役,年龄多大等等。

    确认无误之后,斥候军官立即调集了一队游击将在暗中保护,而他则亲自带着他们两人西进洛阳,同时连忙派人将消息先送去洛阳。

    而成皋距离洛阳,不过一百余里而已,尽管路上走的并不快,但还是在第三天即将落幕的时候进入了洛阳城。

    而进入洛阳城之后,自然不需要有什么接应的人。

    带路的军官就是从禁军中出去的,原先就驻守在洛阳,对这里熟悉的很。

    而他在途中接到的命令是,将人送到地方就可以了。

    而这个地方,自然不是王宫……

    “这……这是俺儿在洛阳的家?”看着面前气派的宅院,王不饿的母亲极度震惊。

    而一直陪在她身边开导说话的中年男子,这会儿也不淡定了。

    实在是没办法淡定啊。

    自己不过是个耕种的小农民罢了,现如今续妻的儿子竟然成了大官,单单看着这座宅子就知道这官肯定小不了。

    瞅瞅,连门口站着的都是全副武装,带着兵器的士兵呢,看着简直比城门守卫还要厉害的多。

    中年男子此刻很慌,待会见了面,她儿子会不会弄死俺?

    “夫人,这是张将军的府邸!”到了门前,陪他们走了几天的军官也就不再隐瞒什么了。

    “张将军?张不衣?他当了将军?那俺儿……”王母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说着说着,竟然隐隐的想要哭了出来。

    自己的儿子找自己,为什么来了洛阳不是进了儿子的家?

    而是来了张不衣的家?

    要么就是儿子跟着张不衣混,而且受了伤,现在被张不衣养着呢,要么就是儿子战死了,说是儿子再找自己,其实一直都是张不衣在替儿子找自己。

    带着凝重又纠结的心思,王母进入了这座极为气派的大院子。

    迎面便看到了前来迎接的张家一家人,虽然很是热情,但王母也察觉到了一丝的生份,或者说是张家对自己似乎有些敬畏?

    还没等王母多去回味,便被人领到了一间屋内,而走到屋子外面,便看到了自己的儿子正在屋内焦急的走着,而张不衣则在一旁站着看着。

    看到自己的儿子,王母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思念,三步并作两步的飞奔了过去,直接将王不饿涌入怀中。

    她放心了,至少目前看来,儿子没有受伤,活的好好的。

    而中年男子这个时候站在门外有些不知所措,自打站在府外的时候,他就有些紧张了。

    主要还是因为不识字,要是认识字的话,看到门牌上挂着的禁卫将军府这五个字的时候,估计当场就吓的腿软了。

    张不衣是知道王不饿对于母亲改嫁的态度的,所以这会儿也很有眼色的走出屋子,将中年男子请了进去。

    随后朝着王不饿施礼道:“王上,臣先告退了……”

    不等屋内众人反应,张不衣便将门顺手给带上了。

    “王……王上?”听着张不衣的称呼,中年男子彻底懵逼了,王不饿啥时候改名叫王上了?

    好像不对哎……

    ‘噗通……’

    正在抒情的母子二人被这突然的动静惊醒,搞的王不饿好是一番安抚,这才勉强算是让两人冷静了下来。

    情况基本上他都知道了,这个中年男子叫杨雨,据说生他的时候天天下雨,于是就有了这个名字。

    其他的信息目前还没有接到太多,但是从斥候反应过来的情报来看,对自己老娘应该还算是不错。

    “娘,你改嫁了怎么也不留个消息呢!”王不饿郁闷的问道。

    “哎,娘也是没办法了啊……”王母这才将改嫁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道来。

    王不饿以及张不衣他爹等人在修长城的时候,因为太饿了,擅自出营到对面去找食物,结果引来了草原上的蛮子。

    后面的事情王不饿基本上能对上了,他爹所在的营地遭受了草原民族的袭击,死伤大半,还被掳走了大半。

    后来当时跟他们一起出去的有一个逃了回来,将消息带给了她,王不饿和张不衣他爹都死在了蛮子手上。

    不同的是,张不衣他爹是死在蛮子袭击营地的时候。

    而王不饿他爹是死在被俘之后的路上,临死前他爹担心会牵连家人,于是便与当初参与了人约定,谁若是能够回去,就悄悄的把话捎回去。

    没死的让等几年,死了的赶紧改嫁,免得牵连更多的人。

    就这样,机缘巧合之下,王不饿的母亲认识了这个中年男子,而当时为了不牵连正在荥阳大营服役的王不饿,她也就直接一狠心改嫁了。

    虽然把话留给七叔公了,但没想到七叔公意外死了,这也就断了消息。

    更没有想到的是,前脚刚改嫁不久,紧接着各地就开始造反,然后短短两年时间内,强大的秦王朝瞬间崩塌。

    嫁都嫁了,这个时候在后悔已经晚了,这不,等时局稳定了以后,她改嫁的对象就带着她回老家寻亲来了。

    王不饿看的出来,老娘对于这段姻缘似乎也没什么不太满意的。

    至于自己那可怜的老爹,只能说没那个命去享受。

    但是人的命,谁又能说的准呢?

    “娘,接下来呢?你打算怎么办?”王不饿突然问道。

    王母愣了下,满是纠结,想了想,还是开口道:“回去吧……”

第284章 这是个神农啊

    王不饿的母亲也并非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妇人。

    她能够仅凭别人捎回来的一句话,就担心会影响到自己的儿子,毅然决然的决定改嫁,还是那么的迅速。

    这就注定了她并非普通的妇人,至少也是有一些自己的见解的人。

    “娘现在过的也挺好的,他对娘也不错,去年还生了个孩子,他在耕种上面很有一手,别人家的地一年也就种一次,在他手里一年能种两次,你妹妹去年也成亲了,离家也不远,人也挺孝顺勤快的,再说了,娘现在拖家带口的,留在这里跟着你也不像话,这种日子娘过的也不舒服,还不如在村子里呢……”王母确切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时不时的还看向往不饿。

    在这个世界,男人就是一家之主。

    王不饿他爹没了,作为长子,王不饿就是这个家主。

    王母虽然是长辈,但是在大事上面,依旧要听王不饿的话。

    哪怕王不饿现在说一个不字,说他们不合适,王母就要跟对方分开,并且搬到洛阳来住。

    礼制上或许会谴责王不饿不孝顺什么的,但只要王不饿能拿出足够令人信服的理由,就没人能谴责他。

    对于长辈的尊重,特别是女性长辈的尊重,其实是私下里的尊重。

    做决定之前要询问,然后商议,不管内部怎么说怎么做,但这个决定,对外公布这件事情,一定得是男人来做。

    这就是礼制,现在的规矩。

    王不饿当然从老娘的话音中听到了恳求的意思,他当然不会去当这个恶人。

    “只要娘愿意,在哪都行,重要的是儿子知道你在哪,知道你过的好不好就行了。”王不饿笑着表示道。

    在他的记忆中,这个老娘就挺知情达理的,现在一见,果然如此。

    这个选择或许不是最好的,但绝对比让她住在宫里强。

    不然身为太后,身边跟这个法律上合法的丈夫,却不是自己亲爹的男人,自己该怎么办?

    普通人家也就算了,帝王家能容忍这种事情?

    “儿啊,娘还有一件事情要跟你说……”见到王不饿同意,王母脸上终于是露出了笑容。

    “娘您说!”王不饿点头。

    “能不能别跟人说我们的关系?最好就让外面认为娘已经死了?”

    “娘这又是何苦呢?”王不饿愣了下,旋即叹了口气。

    母亲的用意他大概是知道了,虽然他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但还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我们就是个普通人家……”

    一番辩论,王不饿还是没能拗过自己的老娘,而且连胡亥杀了他所有的兄弟姐妹这事都说了出来。

    王不饿就算再怎么矫情,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同意。

    因为未来,真要是在自己身上也发生了这种事情,那么被杀的,一定是母亲和这个男人的孩子。

    母子之间又是一番其乐融融的畅谈。

    王不饿这才将目光放在了自己这个‘后爹’的身上。

    其实早就注意到他了,只不过一直没机会。

    至于爹这个字,王不饿是肯定不会叫的,这是原则问题。

    “听我娘说,你的地能一年两种?”王不饿问道。

    “能……”杨雨木讷的点着头,直到现在他都还没有回过神来,这个消息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

    也幸亏自己对他娘一直都不错,不然……

    当然,虽然名义上跟自己说话的这个是自己的‘儿子’,但现实中杨雨可不敢把他当自己的儿子来看。

    于是匆匆忙忙,显的有些慌乱道:“俺发现来可以在秋收之后种下,到入夏过半便可收获,菽可以在入夏种下,到秋收的时候收获,而且连着种的话,下一年来的产量也不会影响太大,不用时不时的就休耕,虽然累了点,但一年收获两次,家里也是能攒下不少余粮的。”

    王不饿突然愣了下,觉得有些惊讶。

    自己虽然制定下了鼓励人口发育的计划,但是说一千道一万,人口发育是有一个前提的。

    粮食产量大爆发。

    历史上华夏人口爆发期是什么情况呢?

    农具的进化只是一个必然的因素,但农具再怎么进化,从秦朝的两千多万人口,到汉朝的六千万,在往下数两千年,直到清初,华夏人口也不过一个亿。

    而到了清末,人口就达到了四个亿。

    而华夏人口在清朝集中爆发,其原因便是土豆,红薯,玉米这三种农作物进入华夏,从而导致粮食产量暴增。

    以前不是不能生,而是生了养不起,夭折率一直是限制古代人口发展的最大因素。

    除了各种疾病以外,粮食也是个巨大问题。

    粮食单一,且不能日日饱腹,久而久之,幼童抵抗力下降,染病几率增加。

    这是一个一连串的原因导致的结果。

    当然,小麦没有被推广开,其原因在于脱壳技术跟不上,人吃了难以消化。

    杨雨口中的来,就是小麦,麦现在指的是大麦,菽指的则是豆类。

    王不饿没有想到,杨雨竟然能知道轮作模式。

    “产量如何?”王不饿问道。

    “来产量能有两石上下,若不缺水,应该会更高一些,菽的产量高一些,约有七八石上下,不过我发现之前像来或者粟一样种,产量不高,散开来种,用的种子少了,产量反倒更高了一些,我觉得应该还能更高一些。”杨雨说道。

    “善!”王不饿突然一笑,没想到老娘还给自己找了个‘神农’回来呢。

    王不饿纵然知道轮作模式,也知道种豆能加速土地肥力的恢复。

    但这个时期这种模式没有被推广也是有原因的,其一就是小麦不好消化,且产量没有什么优势。

    其二就是大豆不好吃,在换句话说,在豆腐出现之前,国内种植大豆的规模都不算大,虽然他产量高,但也只是少量种植,当做辅食食用。

    但是……

    大豆,特别是大豆的另一个品种黑豆,却是饲养战马的上等饲料。

    汉武帝时期曾经推广民间饲养战马,但最后能用的并不多,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饲料的问题,另一个原因则是环境问题。

    想要养出上等的战马,就必须要在高寒地区养马。

    现在的中原地区,环境就跟后世的江南差不多,人在这里都舒服的不要不要的,更不要提用于作战的战马了。

    “孤会下一道政令与纶氏令,令其配合你在纶氏官田试验,到了夏季,直接种菽,秋收之后种来,具体怎么种,你来决定,若产量能达到你所言之数,孤封你为侯!”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784/ 第一时间欣赏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末日游侠所写的《大汉从吹牛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汉从吹牛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汉从吹牛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汉从吹牛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汉从吹牛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汉从吹牛开始介绍:
秦二世元年,王不饿低调的吹了个牛,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人相信了。牛皮越吹越大,信众越来越多,王不饿坐在龙椅上满脸的忧愁,我真不想吹牛啊……大汉从吹牛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汉从吹牛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