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学霸的经济世界TXT下载学霸的经济世界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学霸的经济世界全文阅读

作者:十六块八     学霸的经济世界txt下载     学霸的经济世界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94章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一见到朱慈的面,杨嗣昌等人先是客套慰问了几句,然后急不可耐的询问天武军的战果。

    听了军法部顾威的报出的斩首数目时,杨嗣昌和高起潜等人不经哈哈大笑了起来,仿佛这场仗是他们指挥完成似的。

    陈新甲和关宁军几位总兵也同样笑呵呵的,显得很开心。

    杨嗣昌道:“奴酋多铎果真被斩杀了?”

    杨嗣昌很关心这件事情,自万历年间,努尔哈赤兴起到现在的皇太极,这二十多年间,辽东各将上报朝廷斩杀的建奴亲王重臣有数十人,连皇太极和多尔衮都报死了好几次,结果现在他们还活的好好的,多尔衮更是打到了山东。

    朱慈点头道:“多铎的尸首就在那,是我军一个小卒所杀。”

    闻言,杨嗣昌神色欣喜,斩杀建奴一个亲王,这功劳不得了啊。

    关宁军和宣大军各将的神情懊恼,一个鞑子亲王居然被天武军一个小卒杀了,这......这种好事为什么不被自己捡到呢?

    督师陈新甲笑呵呵道:“殿下此次的合围计划真是完美啊!”

    朱慈惊奇的看向他,道:“跟你有关系吗?”

    陈新甲一怔,随即自讨没趣的打了个哈哈,脸色微微涨红。

    高起潜和杨嗣昌对视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担忧。

    高起潜试探道:“殿下大捷,立下不世奇功,不知这捷报要如何写?”

    朱慈不动声色地道:“高伴伴的意思是?”

    陈新甲等人脸色一喜,暗道有戏。

    高起潜满脸笑容道:“殿下,老奴的意思是,这份捷报可不可以用些春秋笔法。”

    见朱慈脸色一冷,高起潜连忙解释道:“殿下不要误会,殿下和天武军的功劳我等不敢抹掉,老奴只希望殿下能在捷报上将我等的名字写在后面,提上数笔。”

    在官场上,一般武将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分点汤给友军的,否则会遭受妒恨,被人暗中使绊子。

    高起潜作为监军,原本战报之事都由他来写,再递交御前,之前卢象升作为督师打了几次胜仗,他就乱鸡儿写,抹掉了卢象升的战功。

    现在皇太子压根就不经过他这关,直接派人把捷报送入宫中,让高起潜很被动。

    朱慈冷笑连连,老阉奴临阵脱逃就算了,现在还舔着脸来要军功!

    此战虽然斩了多铎,歼灭上万清兵,但天武军也损失不少战士,这些战功都是将士们靠血拼杀来的,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凭什么给你们?

    此战是与你们有关系,有关系的只是你们临阵逃脱之罪!

    在几人殷切的目光中,朱慈问顾威道:“此战我军伤亡情况如何?”

    顾威道:“回禀殿下,此战我天武军伤亡三千二百人,其中战死者一千零五十五人,重伤者六百二十人,余者轻伤。”

    天武军的伤亡人数主要是冷兵器交战时,八旗满洲兵的搏杀能力很强,又是困兽之斗,双方冲杀,生与死只在转眼间。

    如果不是火炮和火铳需要冷却,天武军能把清军当靶子练习。

    在火炮和火枪阵攻击时,清军只能挨打,他们的骑兵很难逼近战壕,清军的弓箭也很难对披着精良甲胄的造成多大伤害,更别说还有沙袋掩体和铁盾保护前方部位。

    高起潜拍马道:“天武军取得这么大的战绩,却只有如此小的战损,真是精锐之师啊!”

    朱慈没有理他,看向顾威道:“战死的将士好生抚恤,带本宫去看看受伤的战士。”

    在顾威的带领下,朱慈等天武军一众武将向临时搭建的战地医院走去,杨嗣昌等人相视了一眼,连忙屁颠屁颠的跟上。

    天武军中有专门的医疗兵,每个作战佰满编一百二十八人中就配有五个医疗兵。

    临时搭建的战地医院是由一顶顶高大的帐篷组成,此时这里中人来人往,医疗兵紧张的医治受伤的军士。

    在各个帐外,一口口大锅支起,里面的沸水翻腾,用于消毒,朱慈还未进入帐中,就听到帐中伤员们的嚎叫和呻吟声。

    蒙古骑兵大多数以抛射为主,直射为辅,注重集团射击与射速,而满洲兵的弓骑兵正好相反,喜欢用硬弓重箭中近距离战斗。

    满洲兵大多使用的是反曲复合弓,箭头又重又大,上面开有数道血槽,还有铲子箭,破坏力很大,被射中后创面大,伤口缝合困难。

    甚至一些箭头上带有倒勾,如果直接拔出,会大出血而死,只能将伤口四面割宽,慢慢取出箭头。

    这个时期还没有先进的麻醉剂等药品,医疗兵只能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洋金花给士兵简单的麻醉,然后割肉取箭头,再缝合。

    更多的伤兵是近身博战时受的伤,那种伤口更大,好在缝合包扎简单。

    朱慈看向一个医疗兵的操作,只见他先用沸水反复清洗伤兵的伤口周边,然后用干净的棉花浸一些究竟,不断擦拭伤口血块,然后进行缝合包扎。

    这些酒精都是从白酒中提纯而出的,大多受伤战士只要消毒处理后,就没有什么生命危险。

    棉花和酒精虽贵,但相对于天武军将士的生命,却是微不足道。

    明朝的医疗水平还是挺高的,只是很多人选择性的遗忘了。

    在1974年,考古队在江苏江阴发现一座明朝古墓,出土了一套外科手术器械,其中有一种铁质柳叶刀,是外科手术刀,和现代医用手术刀十分相似,除此以外,还有平刃刀、镊子、剪子等外科器械,说明在明朝外科手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了。

    朱慈在各个医用帐篷中一一经过巡视,还不时停下慰问几句,一些受伤的军士见皇太子看望,人人脸上洋溢着崇敬的神情,似乎忘记了疼痛。

    看着眼前这些受伤的天武军将士们,朱慈决定不久后成立一个疗养医院,给伤受的将士们一个良好的环境养伤。

    出了临时占地医院,高起潜紧紧了上来,道:“殿下,那捷报之事.......”

    杨嗣昌也道:“太子殿下,天武军一枝独秀,容易树大招风,招人嫉妒,不如......”

    朱慈淡淡道:“三十里外的高阳城中还驻守着三千鞑子,要军功不会自己去拿吧?”

    说完,朱慈负手扬长而去,只留下了互相干瞪眼的几人。

    走了一阵子,卢象升道:“这几人在朝堂的分量不轻,也代表了大明北方半数势力,殿下真的不打算给他们行个方便吗?”

    朱慈冷冷道:“临阵脱逃还敢邀功,本宫还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朱慈又道:“就算他们代表整个大明北方势力又如何?在我眼里,他们不过是些随手抹杀的蛀虫而已!”

    .......

第295章 聚将点杀(求订阅)

    事后,朱慈领军回到同口修整,将杨嗣昌等人晾在了一边。

    在第二日,陈新甲和高起潜等人发生了一些争执,陈新甲领宣大三镇人马分兵而去。

    不多久,朱慈就已经知道他们的争执内容,原来是杨国柱嫌高起潜等人舔着脸分天武军的军功太过丢人,就到陈新甲那请战,领兵夺回高阳城。

    虎大威和杨国柱关系很铁,也要求出战,陈新甲觉得军心可用,也急需军功自救,于是找高起潜和关宁军诸将商量共同出兵。

    高起潜得知高阳城有三千鞑子兵,不敢冒险,就婉拒了陈新甲,关宁军几个总兵也不愿去打,怕损兵折将。

    双方聊到最后没谈拢,陈新甲只好领着宣大三镇人马自己去打高阳。

    宣大人马出去的第二日,就传来了捷报,顺利收复高阳城,陈新甲在捷报中大吹特吹,宣大军如何英勇,如何奋勇杀敌。

    朱慈看着战报笑了笑,他得到的消息是,多铎留守高阳的三千清军知道多铎战死后,早已没了斗志,当他们看到过万明军向高阳进发时,以为是天武军杀来了,慌忙弃城而逃,陈新甲兵不血刃收复了高阳。

    朱慈也没拆穿,他下令大军进驻高阳城。

    当朱慈到达高阳时,陈新甲带着宣大三镇人马已经在城外相迎,他们人人面露笑容,有些露脸的感觉。

    马科、唐通和白广恩三人,则是一脸的郁闷,不知不觉中又错过一场送上门的功劳。

    密云总兵唐通骂骂咧咧道:“宣大军就是走了狗屎运!”

    马科也是恨恨道:“老白,你怎么事先不算上一卦呢?这到手的功劳没了!”

    白广恩叹息道:“天机难测啊......”

    ........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天气晴朗。

    在城外驻扎的各营忽然听到城中行辕擂鼓点将的声音,鼓声急促,众将不敢怠慢,连忙披挂整齐,前往行辕中报到。

    二通鼓时,宣府总兵杨国柱与山西总兵虎大威皆是一身甲胄齐整,二人最先到,互相笑呵呵的打着招呼。

    虎大威道:“太子殿下为何急急召见?”

    杨国柱摇头道:“不知,恐怕有大事。”

    在第三通鼓时,一个个顶盔披甲的将官们相继赶来,为首的是大同总兵姜襄和关宁军三个总兵,他们后面则跟着一大群副将、参将和游击将军。

    马科和白广恩关系最好,二人低头说了几句,马科道:“殿下匆匆召见我等,有何事情,难道是又有战事了?”

    白广恩道:“哪来的那么多战事,北直隶已经没有鞑子了。”

    马科道:“那你给算一下啊!”

    白广恩斜了他一眼道:“算你娘,等会不就知道了?非要损耗老子的寿元?”

    在二人扯皮的时候,高起潜从旁路过,道:“三通鼓快要结束了,速速进去!”

    二人一惊,连忙整理了下甲胄,随高起潜步入行辕中。

    谁都知道皇太子的军规,擂鼓点将时,三通鼓结束还未到行辕报道的将领,无论是谁,一律斩首。

    行辕点将台上,摆放着一尊巨大的铁案,案上摆着一桶金牌、令箭等物品,在铁案后面的屏风上还正正经经的摆着一把尚方宝剑。

    行辕中上百名将官互相见礼的声音不绝,所有人顶盔披甲,身后挂着一道鲜艳的大红披风,谈笑风生。

    “太子殿下到!”忽然一声洪亮的声音响起。

    众将忙分两排站立,壁垒分明,各镇总兵居于上首,天武军各将居于左侧,宣大山西和密蓟关宁各将居于右侧,依副将,参将,游击等衔排下。

    广阔的行辕中周围布满了持枪挺立的天武军,一些将官发现气氛沉凝,无人敢随便咳嗽一声。

    脚步声响起,在一大群勇卫亲卫的护卫下,朱慈面色严肃,缓步而来。

    杨嗣昌也急急而来,站在上首,还未来得及喘口气,就听行辕中响起三声炮响。

    众将不由得一阵寒颤,那不是战场上火炮的轰鸣,而是三声追魂炮!

    追魂炮是干嘛的?杀人前放的炮!

    皇太子要杀人了?行辕中一片肃杀之气。

    朱慈顶盔掼甲端坐在虎皮帅椅上,勇卫营亲卫八字排开,向朱慈俯手而立。

    朱慈脸色阴冷,冷冷道:“临阵脱逃者,杀无赦!”

    站列中的众将鸦雀无声,只有那面龙旗在呼啸的被封中飘摇着。

    朱慈扫视了一圈关宁军诸将,像是感受皇太子的目光,关宁军中一个游击将军吓出一身冷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叫道:“娘呀,要杀人了!”

    一个衣甲鲜明的勇卫营亲卫冲了过来,将这个游击将军提了起来,挥手给了他一个耳光道:“闭嘴!站起来列队!”

    被一个甲士打耳光,这名游击将军心头有气,却见那甲士是皇太子的亲兵卫队,只得忍气吞声。

    朱慈站起身来,走到点将台下列队的将官面前,他身后紧紧跟着一队如狼似虎的勇卫营亲兵。

    朱慈走到关宁军一个参将面前,抬手一指,身后的亲兵一拥而上,将这个参将拖到一旁,直接当场砍了脑袋。

    朱慈继续走着,两侧的将官们将心提到了嗓子门上,尤其是关宁军众将,开始发抖。

    朱慈再度抬手,指着一个山海关副将,这副将立时腿肚子一软,瘫倒在地。

    没有任何悬念,这名副将跟条死狗一样被拖到一边砍了脑袋。

    众将都是一阵哆嗦,没有一人敢发出声音。

    朱慈一路走下去,所过之处,他指着谁,谁就会被拖走砍了脑袋,这一趟下去,已经有二十多个将官被砍了头。

    天色阴沉,血腥味弥漫在整个行辕中,朱慈的手段够狠,不过,众将也注意到了,他砍的基本都是在当日高阳之战中首先溃逃的关宁军。

    这一顿砍杀,倒也没冤枉谁,难怪关宁军的三个总兵脸色铁青却不敢出声,最重要的是他们立下的军令状还在皇太子手中。

    杨嗣昌和高起潜眉头紧皱,皇太子不分点军功也就算了,现在反倒开始杀人算账了,这实在有点过分了。

第296章 杀高起潜(为盟主猩红男爵加更)

    最后,朱慈返回铁案,在路过关宁军三个总兵面前时,他停了停,猛的一抬手,指向了白广恩。

    两个亲兵一拥而上,将白广恩架了起来,吓得白广恩身边的马科鬼叫一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丢人现眼!”朱慈怒骂了一声,随即一指马科,又有两个亲兵冲上来,架起来了马科。

    朱慈看向白广恩道:“听说你祖上是算命的,你翻手指的本事也是祖传的,还颇有神效?”

    白广恩不知道皇太子为何忽然问起这个,连忙点头道:“是祖传的手艺,殿下,要不要也让末将给您算上一卦?”

    朱慈呵呵一笑道:“本宫就免了,还是给你自己算上一卦吧,算准的话免你一死。”

    白广恩二话不说,开始翻起了手指,当他开始算的时候,心中开始纠结了,算准了免一死,那到底算出的是死还是活呢?

    如果算出的是活,皇太子本身就要自己死,那是不是算错了?

    如果算出的是死,皇太子却没想杀自己,那是不是也算错了?

    见白广恩那犯傻的样子,杨嗣昌等人心中气急,暗骂蠢货,皇太子的意思很明白,你的生死不是你能决定的,而是他朱慈。

    杨嗣昌开口道:“殿下,这斩将之事还是先呈报圣上为好。”

    朱慈从铁案上拿起军令状扔给他,道:“白纸黑字,军令为状,我大明军纪严明,军法无情,有人明知故犯,藐视军纪,不杀如何振军心?你杨部阁也是在这军令状签了名字的,还想抵赖不成?”

    杨嗣昌一时语塞,忽然感觉自己被套路了,他也了解皇太子的风格,颇有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说杀人就杀人。

    因此杨嗣昌在面对朱慈,事事都要小心谨慎,不敢轻易触怒他。

    杨嗣昌不说话,不代表别人不说话,只听高起潜道:“殿下,当时我们约好互相驰援,共击奴贼,我军六镇人马守高阳,将士们奋勇杀敌,奈何建奴势大,我等才退守石桥,不知道当日殿下为何不发兵救援?”

    他的意思很明白,皇太子有见死不救之嫌,怎可再处置他人?

    高起潜的一番话顿时让在场之人响应,唐通和马科都一个劲的叫唤,就连大同总兵姜襄也出言支持。

    杨嗣昌似乎也被高起潜的话打动了,支持他的说法,随后陈新甲也是附和着。

    唯有宣府总兵杨国柱和虎大威不说话,当日他们只守了两个时辰就溃败了,两个时辰的时间天武军如何能及时救援?

    朱慈冷眼旁观,他如何不知道,高起潜这是要拉拢关宁军与他对抗了。

    朱慈冷笑道:“真是厚颜无耻啊,告诉本宫,你们守了多久?”

    唐通不要脸道:“大概四个时辰吧。”

    马科也道:“我觉得是五个时辰!”

    高起潜阴阳怪气道:“殿下,人你也杀了不少,该立的威也已经立了,不如就此罢手吧,何必把事情做绝呢?”

    朱慈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岂能被他们左右,他指着高起潜大喝道:“你个狗才,也不看看你是个什么东西,敢在本宫面前阴阳怪气的讨价还价!”

    高起潜一下子被骂懵了,他自从出宫监军以来,到哪都备受尊崇,就是个代表皇家的土皇帝,还从未有人敢跟自己大声说话,即便是主子崇祯皇帝,与他说话都没这么过分。

    高起潜气的浑身发抖,感觉面子落了一地,他脸色阴沉,颤声道:“殿下说话还请注意!”

    朱慈冷声道:“你不过是皇家的一条狗而已,真当自己是个什么玩意!本宫想杀你轻而易举!来人,将这奴才拿下!”

    高起潜尖声道:“我是陛下内侍,此战总监军,没有陛下亲旨,谁也不能杀我!”

    朱慈走到铁案前,听到此话顿时勃然大怒,向案上猛击一掌,震的签筒跳的老高,他指着高起潜喝骂道:“不能杀你?你藏匿战报,临阵脱逃,败坏我大明军纪,罪不可赦,即便是父皇亲临,本宫也要当众将你斩了!”

    众人被吓了一跳,都是不可思议的看向朱慈,连翻手指算命的白广恩也是满脸呆滞。

    杨嗣昌更是露出不敢相信的神情,他连忙道:“殿下,切勿冲动啊。”

    朱慈喝道:“拉出去,砍了!”

    说着,他从身前的签筒中抽出一根红签,狠狠的扔了出去,他又将身后挂在屏风上的尚方宝剑扔给了顾威。

    两个勇卫营亲卫当场将高起潜按到在地,强行拖走。

    军法部顾威结果尚方宝剑,一脸冷漠的跟了过去。

    在行辕众将的惊骇的关注中,两个亲卫打落高起潜的镶金三山帽,将他踢跪在地,一人一边按着他的后肩,把他按得跪倒在地。

    剑影闪过,一道血迹横飞,高起潜的脑袋随着寒风滚了出去。

    所有人都傻眼了,不少人以为皇太子在做戏,高起潜服软后就放过他,立威的同时还能敲打敲打这个监军,没想到他居然玩真的。

    直到现在,众人才真正认识到这个狠人的真面目,杀气是真的足!

    朱慈一指马科、白广恩、唐通三人,道:“将他三人拿下,多次临阵脱逃,处死!”

    三人大骇,连忙大声求饶,白广恩普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喊道:“殿下,末将算出来了,末将今日算到自己今日大凶,应该是难逃一死.......”

    朱慈冷笑道:“你的卦算的太慢了,老天都不准备留你!拖下去,砍了!”

    不远处的空地上,军法部的三个刽子手手持鬼头大刀,一声令下,刽子手举起鬼头大刀,血光四射,三个总兵人头落地。

    行辕中所有人一阵颤栗,大家都看明白了,皇太子是铁了心要清算,不知道下面谁还要倒霉,是宣大三镇?

    朱慈再度走下点将台,走向了宣大三镇将官面前。

    这回轮到宣大三镇的将官紧张了,连卢象升也跟着紧张,唯恐皇太子杀了杨国柱和虎大威,这两人都敢打敢杀,当日溃逃也是独木难支。

    在他看向大同总兵姜襄身边时,姜襄一下子跪倒在地,伏在地上。

    朱慈难得露出一丝笑容,道:“姜总兵,为何见到本宫就往地下钻?”

    姜襄颤声说道:“殿下龙威,不怒自威,别说是末将,就是山河四海见了殿下,也要钻到地下。”

    朱慈笑道:“你倒是会说话,起来吧,你暂时死不了!”

    姜襄捡了一条命,慌忙磕了几个头:“谢殿下不杀之恩。”

    朱慈扫向宣大三镇将官,寒声道:“并不是因为你嘴甜本宫才不杀你,如果不是你们宣大三镇拿回高阳将功赎罪,本宫一个也不放过!”

    宣大三镇将领人人心中又紧张又兴奋,所有人轰然下跪道:“多谢殿下不杀之恩。”

    朱慈一眼扫去,众人莫不敢视,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第297章 催促回宫

    随后,朱慈进行了训话,以长期无斩获拟降总兵杨国柱和虎大威各一级,大同总兵姜襄降二级,戴罪立功,仍担任总兵一职,与捷报一起报由圣上批准。

    三人虽然被降罪,但心中并无不满,武将有实职和兵马才是最重要的,那些虚职都是浮云,顶个屁用!

    皇太子不仅没撸了他们的统兵权,还要把关宁军的正兵营给宣大三镇平分,这是天大的喜事啊。

    按照朝廷惯例,处理犯事军队,低级军官和小兵一般不处理,关宁军从总兵到游击将军被砍了一大半,已经没了领导层,想吞并他们很简单,小兵们也不管那些,跟谁混不是混啊。

    朱慈并没有整编关宁军的兴趣,这些**只会给天武军带来麻烦,想要管束改造他们,得花很多时间。

    朱慈没有时间,也没兴趣去改造这些可有可无的人,天武军新招的那些四肢发达、二愣子性格的新兵,在训练几个月后,战斗力比这些玩意强上十倍。

    朱慈不仅不要关宁军的人,连兵器和战马一个都没要,全给了宣大三镇。

    关宁军那些破武器,不是长枪大刀就是鸟铳、三眼铳,连鲁密铳都很少,早已过时了,战马也是瘦弱不堪,朝廷给马军发的草料银饷不是被上官克扣,就是被骑兵拿去换酒了。

    朱慈的大度让宣大三镇将官非常感动,一个个盯着关宁军的眼睛发亮。

    杨嗣昌忽然感到一阵害怕,皇太子的手段太利索了,不仅做到了杀人立威,还趁机拉拢一些人。

    这手段比他爹强多了,他爹只知道天天骂大臣,从来都是动嘴不动手,臣工们都被骂麻木了,该干嘛干嘛。

    就算皇帝龙颜大怒之下杀几个,也是杀文官,对武将还是一个劲的训斥,哪有皇太子这么狠,几年之内杀了八个总兵了。

    陈新甲更是虚惊一场,如果不是收复高阳,说不定被自己的脑袋也要搬家了,还好自己有魄力,思绪间,他看向杨国柱,眼中有着无法掩饰的感激。

    在点将快结束的时候,一行宫中的传旨太监来了。

    司礼监秉笔太监方正化看着满地的头颅,心中惊讶,当他无意间看到高起潜的头颅时,心头猛的一跳。

    他面不改色的宣读了圣旨,将圣旨恭恭敬敬的递给朱慈手中,然后道:“殿下,皇爷让您除夕前回到宫中。”

    朱慈接过圣旨,一时间沉默了。

    杨嗣昌等人看向他,都在静静等他的回复,也拿不准皇太子要不要抗旨。

    半晌后,朱慈才道:“回去复旨吧,本宫明日就回京。”

    方正化和杨嗣昌都松了一口气,却听朱慈又道:“这次回京,本宫不知道要带多少人马,八万还是四万?”

    见皇太子一脸纠结的样子,方正化老脸一阵抽搐,他小声提醒道:“殿下,您回京是与家人团聚过年,不是领兵打仗......”

    杨嗣昌更是大骇,也道:“殿下,领数万人马回京,会让别有用心之人说您图谋不轨的。”

    朱慈似笑非笑的点头,道:“杨阁老还挺关心本宫的,那如果本宫不带天武军回京,他们由谁统领呢?”

    杨嗣昌一听就明白他的意思了,皇太子是不想交出兵权啊。

    杨嗣昌道:“臣觉得陈督师节制六镇人马足够了,天武军还是由孙应元和周遇吉等本部将官统领即可。”

    朱慈又看向陈新甲和方正化,二人连连点头,只要皇太子不带兵进京说什么都行。

    朱慈道:“那本宫就只带勇卫营亲卫吧。”

    ......

    当天下午,朱慈下令周遇吉领天武军移师保定府修整待命,又传令驻守在真定府的孙应元,领其余四万天武军进军山东。

    天武军自北上来经过几番大战,包括孙应元领的四万人马,伤亡近四千,朱慈打算修整一段时间,稳打稳扎,等年后再大举进攻干掉多尔衮的左翼军。

    在当天,卢象升找到了朱慈,请求一起进京,他想请辞回乡丁忧。

    如今他早已不是督师,手下的天雄军也只有不到两千人了,和天武军并肩作战打了两次大胜仗,天雄军将士的功劳也挣了不少。

    有数万天武军在,战局也基本稳定了下来,清军入关不尽快出关只能等死,卢象升觉得现在自己的作用不大了,恰好可以请辞回乡守孝。

    古人最终孝道,朱慈表示理解,他问道:“卢卿是南直隶人吗?”

    卢象升颔首道:“臣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人。”

    朱慈思索了片刻,道:“此间事了,本宫会再去南直隶的,希望到时卢卿能帮我治理南直隶。”

    卢象升道:“殿下大恩,臣不敢忘,为国效力本是臣的职责。”

    卢象升心中有些好奇,能治理自己的家乡自然好,只是大明实行的是流官,太祖洪武皇帝更是规定:不得官本省,也就是当官的不能在自己家乡所在的省当官。

    在本朝宣德年间,皇帝任命杨恭左布政使一职,可是遭到了吏部的坚决反对,吏部说只有陕西的这个职位是空缺的,杨恭是陕西人,因此吏部抗旨不遵。

    流官制从汉武帝时就沿袭了下来,这可是非常严重的事情,皇太子是要**这个规矩吗?

    .......

    在临行前,朱慈领着一众文武官员祭拜了阖家守城的孙承宗。

    期间,茅元仪泣不成声,做妇人态,惹得杨嗣昌眉头大皱,然而他自己在哭坟的时候,更是浮夸,演技极为拙劣。

    看着孙承宗的墓碑,朱慈心中暗暗发誓,此次回京一定要为孙承宗争取谥号,不能委屈了这位为大明奉献了一辈子的忠臣,更不能让所有为大明默默奉献的官员寒心。

    高阳城外,所有人为朱慈送行,场面宏大。

    方正化和杨嗣昌也一同随驾回京,在临行前,杨嗣昌仔细的交待了一番陈新甲,告诉他好好干,能否入阁就看他接下来的表现了。

    陈新甲对杨嗣昌不停的感恩戴德,信誓旦旦的扬言要击溃多尔衮,听得杨嗣昌不停的抚须满意而笑。

    一旁的方正化无聊的打量着周围,只见皇太子的龙辇周围布满了铁甲骑兵,这些骑兵人人彪悍,面露凶光,身上隐隐泛着杀气。

    勇卫营亲卫队人人装备精良,身经百战,作战能力极强,都是天武军最精锐的战士,其中还有不少龙骧夜不收的成员,全天候护卫朱慈。

    方正化指着这些骑兵忍不住道:“殿下,您不是说不带兵回京的吗?为何......”

    朱慈不解道:“这些就是勇卫营亲卫,一直贴驾护卫本宫,有什么问题吗?”

    方正化迟迟道:“敢问殿下,这勇卫营亲卫有多少人?”

    朱慈认真道:“两千人吧,正在准备扩建为三千人,如果你觉得他们无法保证此行的安全,本宫可以再调一万天武骑兵随驾。”

    方正化连忙道:“够了够了,一看这些都是百战精锐,足以护卫殿下的安全了......”

    朱慈瞥了他一眼道:“那就好,出发吧,回京!”

    ......

第298章 血滴子

    当日的山东,济南府。

    济南城周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清军营帐,不时有大量被押往清军营地的大明百姓和粮草辎重。

    多尔衮领着正白旗和几旗蒙古兵在山东境内长驱直入,一度包围了济南城,共夺得人口二十余万,牛马金银不计其数。

    然而一条又一条恐怖的消息传入了清军大营,让所有清军惊恐不已。

    先是扬武大将军岳托战死,镶红旗全军覆没,后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的三万大军被击溃,正红旗被打废,硕托被杀,最新的消息居然是豫亲王多铎战死,镶白旗和正红旗全军覆没。

    在一座宽敞的营帐中,多尔衮脸色铁青,手指微微颤抖,下面的各八旗蒙古旗主皆是沉默不语,心中打鼓。

    多铎的战死让所有人感到一股深深的寒意,天武军的战力更让所有人恐慌。

    多尔衮也不相信,可根据他掌握的细作网多次侦查,这事是真的,多铎真的死了。

    清将阿尔津道:“睿亲王,明军势大,我们还早早出关吧。”

    “是啊,睿亲王,此番入关,我八旗人马折损近半,已经打光了满洲三旗,如果不早早出关,怕会被明军合围的。”

    “睿亲王,八旗已经被打了半废,我们又孤军深入,万万不能再打了啊!”

    八旗蒙古和外藩蒙古几个王爷更是叫着要出关,入关天武军挥师山东,他们对上的话肯定也讨不到好处,损失太大的话谁也承受不了。

    面对蒙古各旗旗主的叫嚷,多尔衮脸色难看,他知道这些蒙古旗主都是些,有好处就上,没好处就退的人。

    多尔衮站起身来,狠声道:“大清的耻辱要靠鲜血去洗刷,拿下济南城,退兵,攻不下,谁言退兵,斩!”

    各旗主见他决绝样子,只得暗叹一声晦气,这睿亲王可不是好惹的主,谁都不想当面与之发生冲突。

    在所有旗主离开大帐后,多尔衮低喝道:“苏克萨哈!”

    大帐角落中走出一道人影,跪下道:“奴才在!”

    多尔衮狞声道:“派出穆森,将明国太子的脑袋取来!”

    派出穆森?跪伏在地的苏克萨哈眼睛一跳,重重的磕了几头,恭声道:“喳!”

    苏克萨哈是满洲正白旗人,是多尔衮的贴身侍卫,现任正白旗巴牙喇纛章京,同时掌握着多尔衮的情报机构。

    满清擅长细作,穆森是满清细作中最精锐的存在,由多尔衮暗中所创,满语的意思是坟墓,穆森中也有人称自己为血滴子......

    ※※※※※※※※※※※※※

    崇祯十一年腊月,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距离除夕只有三天。

    北京城永定门以北的店铺屋檐下、破庙中,到处挤满了叫花子一样的流民。

    在城墙根周围,一个个窝棚、茅草棚随处可见,来来往往的人大都操着直隶和山东口音,他们披着褴褛的棉袄,腰间随意勒了一根草绳,端着破碗满脸希翼的看向街边行走的人。

    京师戒严后,城里的人流渐渐萧条,加上前段时间下了几天几夜的大雪,京师积雪三尺,滴水成冰,家家户户更是关门闭户。

    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衙役每天都要推着大车,把上百个冻死、饿死在雪地里的流民尸体拉到城外化人场。

    紫禁城乾清宫,崇祯皇帝独坐在暖阁之中,他拿起一份奏章,右拳紧握,眼中忽然闪过一阵寒光。

    连斩三个总兵就算了,连朕的心腹高起潜都杀了,他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的!

    闻着鎏金珐琅鼎里的气味太浓,一种莫名的惆帐忽然涌上心头,崇祯不耐烦的让人将鼎中香灰全部撒出去。

    但他还是坐不住,负手走出暖阁,站在乾清宫的丹陛上,仰望着变幻无常的苍穹。

    天空上灰色的云层缓慢移动,一阵寒风袭来,崇祯下意识的缩了缩双肩,脑中烦乱的思绪也渐渐平息。

    王承恩立刻走了过来,将一袭黑色锦团绣龙的狐裘轻轻披在了他身上。

    崇祯皱眉道:“太子动身了吗?”

    王承恩俯身启奏道:“回皇爷,殿下已经到大兴城了,明日就能进京。”

    崇祯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冷冷的扬起脸,看向沉重的云层,深深吸了一口气,像是要用这寒气驱散心中压抑的郁闷。

    自登基以来,各地灾荒不断,像陕西更是旱的寸草不生年,受灾的年头比他登基的年头还长。

    身为黎民百姓之首,崇祯自认自己勤勤恳恳,起早贪黑忙于政务,无一天怠政,哪里有灾情就下旨赈灾,还免除当地的几年赋税。

    每每任用大臣,他都要考察其人品经历,他不相信任何人,只看那人如何行事,尤其对被魏阉陷害之人,他都会大力提拔,加以任用。

    对于能力不行的,他都会毫不客气的撵走,继续提拔一批人,他坚信大明不缺当官的,也不缺有能力的人,只要大浪淘沙,总会有一两个天纵奇辅佐自己拯救大明。

    十几年来,披肝沥胆,而老天却这般不肯照应,各地天灾依然不断,莫非自己有什么失德之处?

    如果有,在三年之内连下两道罪己诏,百官也上奏章自陈引罪,为何老天还没有感动,反而变本加厉,让大明各地的天灾更加严重呢?

    更让人郁闷的是,自己这些年来的努力,还不如年少太子这几年间的所作所为!

    面对东虏入寇,各地明军一片萎靡,太子却连战连捷,几年下来所斩杀的鞑子首级数量,比大明以往二十年来斩获的总数都要多。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崇祯一直搞不懂其中的原因,心中越想越压抑,真不知此生此世何事才能排解这化不开的抑郁。

    崇祯在殿前站了一阵子,几片雪花飘洒下来,粘在他的锦袍上,渐渐消融,他不由得叹息了一声,回到殿内。

    一堆奏章和塘报在龙案上叠得老高,崇祯看也不想看,径直走向西暖阁,躺在榻上闭眼休息。

    王承恩见了有些惊讶,这是皇爷登基以来第一次怠政.......

    王承恩默默的躬身一礼,知趣地退了出来。

    .......

第299章 皇太子万岁

    十二月二十八日,一大早。

    京师永定门前,人山人海,城门内外已经挤满了人,还有密密麻麻维持纪律的衙役和京营士兵。

    在今日,原本冷清的京师各大街巷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皇太子大捷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京师内外,也得知皇太子将要回京的消息。

    很多人早早的赶来了,特别是良乡和新城的百姓,甚至三更半夜就抢好了位置。

    在无数百姓之中,上有古稀之年的老人,下有几岁幼童,这些人都是自发聚集在永定门外,特意迎接皇太子。

    “老人家,您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来挤啊?这里人多,万一被人推搡摔倒在地就不妙了,您老还是回去吧。”

    人群中,一个三十出头的白袍读书人看向身边的老者说道。

    已过花甲之龄的老者拄着拐杖,虽衣着朴素,却精神矍铄,他满脸的褶皱和稀疏的银发,留下了无尽岁月的风霜。

    老者看向远处,翘首盼望道:“鞑子两次入关,都是太子殿下领军赶走了可恶的鞑子,大振国威,保我们直隶一方平安,殿下凯旋而归,老朽必须来迎啊!”

    说着,老者露出缅怀的神情,又道:“想当年,老朽还是孩童之时,张阁老和戚少保都在,我大明内外之敌皆被扫除,那时天下太平,鞑子哪里敢犯我大明边境啊,如今世道变了,好在大明又出现了一位中兴之主,我老人家没见过皇太子,这次若是不见上一面,等进了棺材就再也见不到了。”

    白袍书生听后点点头,不再劝说,现在大明和万历朝相比,差距真是太大了,这几十年来,大明再也没出现过张居正和戚继光那样的人物。

    老者在等待之余,也好奇的打量了一番白袍书生,道:“年轻人,听你口音不是直隶人,南面来的吧?”

    白袍书生作礼道:“小生河南李信,四处游历,路过京师。”

    老者提醒道:“年轻人,听说通州一带还有些鞑子,你可要小心啊,千万别被他们抓去,那帮鞑子可凶的很!”

    李信感激的再次作揖,心中暗道天子脚下的百姓就是热心。

    李信此次来京师,其实也是为朱慈而来,朱慈在凤阳府招贤纳士时,李信早就投奔之意,还亲自去凤阳府考察了一番。

    实地考察后的李信坚定了投奔皇太子的想法,奈何时间不巧,朱慈先是南下江西和湖广平叛,折腾半年回来后没多久又北上了,李信跟了一路,也考察了一路,更是见证了一路。

    附近所有百姓都在交头接耳的谈论皇太子的事情,李信则是静静的听着他们的议论。

    “皇太子来了!”

    不多时,在百姓的欢呼声中,勇卫营亲卫队远远行来,浩浩荡荡的从永定门进入京城,在旌旗林立的中央,朱慈的龙辇缓缓而行,队伍后面还有几十辆装着清军脑袋的大车。

    “快看,这么多鞑子的脑袋!”

    “天武军勇武!”

    京师百姓发出阵阵惊呼声,无数百姓为之沸腾。

    朱慈从龙辇中走出,站在车上,向众人挥了挥手,顿时引起了人群中的欢呼呐喊。

    “天武军万岁!皇太子万岁!”

    人群中,忽然响起了一声大喊声,在经过瞬间的卡壳后,旋即,声浪响起,高呼声响彻京师,响彻天空,不停在城中回荡着,场面在这一刻彻底的引爆了。

    龙辇后轿子中的杨嗣昌和方正化皆是脸色大变,好在二人有单独的轿子,无人发现他们的表情。

    朱慈看着欢迎的百姓,心中发酸,无论是流寇作乱还是异族入侵,最终受伤的还是百姓。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天下太平,家人平安,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平定流寇作乱,打击满清入关,发展经济,这些都是他作为皇太子应做的事情,甚至是每一个大明官员的本分,当不起百姓这么对待。

    看着人山人海般欢呼雀跃的百姓,朱慈感动了,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到嘴的话还是咽了回去。

    看着各种面孔上浮现出发自内心的信息,朱慈心中反而沉甸甸的,在这个时代,他要挽救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和文明,道路任重而道远,到了现在,他才深深的感受到了肩膀上承受的重任。

    在人群中的李信被震撼了,他出身大家族,家境很好,见过不少大场面,却从没见过这般震撼的场面。

    李信原本以为皇太子在南直隶的人望高,却没想到在北直隶的拥护者也这么多,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此时他心中浮现出四个字来:人心所向。

    在距离朱慈几十米外,几个穿着平常的人穿越在人群中,人群中太过密集,摩肩接踵,没有缝隙,但他们穿梭在百姓中并不困难,而且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这几个穆森就像潜伏起来的毒蛇,静静的站在人群中,眸光森冷的紧盯着龙辇上的朱慈。

    龙辇周围的几个亲卫忽然全部紧贴着龙辇而行,警惕性瞬间提升了数倍。

    站在朱慈身边的徐盛也感受到了一股杀气,他不由得靠近了朱慈,同时左手在背后看似随意的做了个手势。

    很快龙辇周围的防护不知不觉中加强了数倍,人群中还有一些穿着普通衣服的百姓在四处寻找着目标。

    在仪仗到达正阳门后,徐盛才感受到那几股杀气消失了,他这才放心下来。

    徐盛对身边的李护低声道:“李护,等殿下进宫后,去把你爹找来。”

    ......

    进入内城后,仪仗的速度很慢,抵达皇城正门的大明门时,已经过了一个时辰了,这个时候,礼部的官员都在皇城前迎接。

    礼部的官员原本是在正阳门迎接的,却被百姓一路挤到了大明门,眼见百姓们迎接皇太子的如此的热情,他们一个个都傻眼了,内心极为的震惊。

    皇城内是大明核心机构所在之地,居住的是皇族和重要文武官员,还有大量的太监和宫女,一般百姓很难进入,朱慈的仪仗进入了大明门,百姓们却还在大明门外欢呼。

第300章 领军入宫

    大明门是皇城的南门,也是大明的国门,承天门(**)是皇城的正门,两道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大明门是凸出的一部分。

    在承天门前,方正化匆匆赶了过来,道:“殿下,勇卫营还是安排在城中神枢营驻地吧?”

    朱慈皱眉道:“为什么去神枢营驻地?就驻扎是皇城内,原勇卫营的驻地!”

    方正化支支吾吾道:“殿下,勇卫营以前的驻地被羽林卫占用了......”

    朱慈盘问道:“羽林卫?父皇这两年重新整编的那个吗?”

    方正化额首道:“正是。”

    朱慈老早就得到消息,崇祯把京营的开销大幅度的削减了,剩下的钱就是为了重新复制打造一支勇卫营,他下旨从皇帝亲军二十六卫中抽调了五千精兵重新整编了羽林卫,由定国公徐允祯掌管。

    崇祯深知,如果手里没兵,他就跟傀儡没两样,更不可能掌握京营。

    历史上,崇祯当皇帝的十几年,对京营的控制力很强,想换谁就换谁,这也是他后期多次斩杀重臣的资本。

    朱慈眼皮一跳,道:“本宫在江南杀了不少流贼,时常遭人暗杀,很不放心,就让勇卫营驻扎在玄武门外的寿皇亭校场吧,那里离本宫的住处也近。”

    朱慈不等他废话,径直进入承天门向午门走去。

    当路过六部和都察院等衙门,看到巍峨的午门城楼时,朱慈心中感慨:又回来了!

    徐盛在前面开道,刚想入宫,却见午门前守门的禁军说什么也不肯放他们进去。

    一个太监出来道:“稍着,宫里已经换了首领,待我禀过......”

    徐盛闻言大怒,立眉瞪目,“啪”的一声抽那太监一个耳光,骂道:“瞎了你的狗眼,也不看看谁要进宫!”

    他一把推开那太监,往宫门而去,却见午门厢房中闪出一大批全副武装的太监将他拦住,这些太监人人装备武器,显然是宫中的“净军”。

    从净军中走出一人,拦住了徐盛,冷冰冰道:“徐盛,你好胆啊,竟敢殴打净军!”

    徐盛看去,眉头一皱,这人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

    王德化身穿蟒袍,头戴三山帽,神气活现地斜视着徐盛道:“虽说你是皇太子身边的人,也不能在午门前这般放肆吧!”

    徐盛拱手道:“本将不敢在午门前放肆,只是皇太子驾临回宫,是这帮人不长眼!”

    王德化喝道:“好你个徐盛,几年不见本事见长了?”

    “怎么回事?”

    朱慈缓步而来,在其身后跟着一大群勇卫营亲卫。

    徐盛躬身道:“殿下,他们不让进。”

    王德化上前行了一礼,道:“回殿下,徐盛带人擅闯禁宫被阻,还殴打净军!”

    净军?说白了就是一群拿着武器的太监,最初净军中都是劣等人,一些私自阉割的人不被朝廷承认,被发往各地卫所充军,形成净军,还有一些失势的太监被充入净军。

    自从魏忠贤牛气了以后,专门重拾内操,编练自己的亲军,还在京师挑选四万净生男子,组成“净军”,魏忠贤倒台后,崇祯有些不信任文臣,开始重用宦官。

    明朝的太监太多了,光宫里的就有上万人,崇祯选出了三千名身强力壮的太监,重组了“净军”,不仅武器精良,还拿兵饷,平时也操练,搞得有模有样的。

    朱慈很清楚,这帮太监军毫无卵用,历史上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崇祯还指望这群训练有素的净军抵挡一二,却没想到跟个草班台子一样,直接垮了。

    可谓是:教养十有余年,卒不得收一人之用,殊可叹也!

    朱慈看着王德化,意味深长道:“净军打不得吗?”

    见王德化脸色涨红,他又问道:“曹化淳呢?这宫门不是一向由他负责的吗?”

    王德化道:“曹太监昨日已经向陛下告老,返回天津老家了。”

    得知高起潜被皇太子所杀,所有太监都是愤怒的,曹化淳当天就向崇祯请辞,求赐回乡养老,他和姜逢元一样,不想卷入皇帝和太子的争斗中,早早的告老跑路了。

    这王德化更是愤怒,他和高起潜都曾经是崇祯的内侍,私下关系极好,现在接管了曹化淳的所有职务,还包括东厂提督一职。

    得知曹化淳跑路了,朱慈叹息了一声,道:“进宫吧。”

    王德化拦住了他,道:“殿下还请稍后,待老奴禀报皇爷后再做安排。”

    朱慈忽然喝道:“放肆!这里是我家,你敢将本宫拦在宫门外?”

    王德化被吓了一跳,只好道:“殿下可以进去,但其他人不得入内。”

    朱慈冷冷的看着他道:“本宫若是带人进去呢?”

    王德化坚持道:“殿下可以带四个宫婢和两个侍卫进去,多了不能。”

    朱慈一挥手,衣甲鲜明的勇卫营亲卫迅速列队将,沉着镇定的将王德化和所有净军呈扇形围了起来。

    王德化慌张道:“殿下莫非要擅闯宫门?”

    朱慈喝骂道:“你算个什么东西?滚!”

    王德化咬着牙,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定,他忽然取出一个铜铃,快速摇响了,一时间宫门周围铃声大作,飞快的往远处传递了开来,远处紧接着响起了铜铃声,一直延向很远。

    朱慈脸色铁青,这厮居然摇响了皇宫的警铃!

    皇宫城墙与筒子河之间四周设有四十个警卫值班室,每室有十名军士日夜守卫,四周有二十八个铜铃,作为警戒信号,一旦其中一个遥想,其余铜铃皆要示警。

    皇城中不仅驻扎着神机营,还有神枢营红盔将军2500人,府军前卫带刀官40人,把总指挥16人,明甲将军502人,把总指挥2人,大汉将军8人,五军营叉刀围子手3000人,把总指挥8人,旗手等卫带刀官180人,加上皇帝贴身侍卫锦衣卫大汉将军1507人,总共有8300多人。

    如果加上新编的羽林卫,人数已经多达一万多人,平日午门外只有只有数百禁军轮流值班,一旦皇宫示警,驻守皇城的各部人马皆要火速支援。

    “狗奴才,还要动武不成?”朱慈一脚将他踹在地上,大喝道:“拿下!”

    勇卫营几个亲卫饿虎扑食般逼近身来,紧紧擒住王德化的手臂。

    王德化被几个人死死按着,直不起神来,他扬起脸来大喝一声:“我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谁敢动我!”

    朱慈不屑一顾道:“奴才一个!捆了!”

    说完一摆手,几个亲卫簇拥着王德化,推推搡搡的将他结结实实的绑成了大粽子。

    王德化尖声道:“我王德化是属狗的,除了主子谁也不认!殿下你要带兵硬闯,咱家绝不退让!”

    徐盛粗暴的扯下一个太监的衣服,塞进了王德化的嘴里。

    朱慈道:“你是父皇身边的红人,本宫也不为难你,就罚你跪在午门前两个时辰,如果下次还敢在本宫面前跳来跳去,就算是天王老子护着你,本宫也要斩你!”

    朱慈命人将所有净军都收缴了兵器,让他们在王德化后面一排排的跪好,在风雪中忏悔认错。

    在忙活了一阵子,驻守皇城的各卫人马才稀稀拉拉的来了两三千人,一个个扛着武器搓着手来到了午门前,呆呆的看着跪了数排的太监们。

    神机营和神枢营负责守卫京师朝阳门和东直门,压根就没人管皇城内的事情,离的最近的羽林卫也只来了一小部人,其余人还在分守京师其余各门。

    见这些人马赶来,徐盛洪声道:“皇太子处置家奴,闲杂人各回驻地!”

    听到示警而来的几千人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所以,一脸懵逼,不知道该怎么办。

    见这些人杵在那,徐盛猛然喝道:“上刺刀!”

    “是!”呼应生惊天动地,在皇宫上空响彻。

    两千勇卫营亲兵铿的一声齐齐拔出三棱刺刀,刺刀上枪,枪刺闪光,衣甲鲜明,他们迅速排成方队,沉着镇定的列阵迎战。

    看着这支训练有素的勇卫营,前来支援的京营人马顿时乱了套,人人面露紧张,不停的往后退,更多的人早就在领导的示意下掉头就走。

    早已被吓得呆滞的方正化更是脸色惨白,他支支吾吾道:“你们想造反不成!”

    朱慈风轻云淡道:“造谁的反?他王德化的反?还是你方正化的反?”

    方正化一听,立刻诚惶诚恐道:“奴婢不敢.......”

    朱慈轻哼一声,道:“进宫!”

    命令下达,勇卫营收枪掉头,浩浩荡荡进入了皇宫。

    ※※※※※※※※※※※※※

    大明门,在北京中轴线上,明朝时称大明门,李自成入北京后改称大顺门,清朝时改称大清门,民国时期改名为中华门。

    此门曾是明清两朝的国门象征,寻常的日子里不开启,在1954年被拆了,原址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纪念堂一带。

    大明门门匾是用石头做成的,青金石琢制成字,镶嵌在石中。

    有趣的是,民国成立时,将大清门更名为中华门,本想把石匾拆下翻用背面刻上“中华门”,当人们将石匾拆下后发现里面竟是“大明门”三字。

    原来在二百多年前,清朝那帮人早就这么干过了,正面大清门三个字,反面大明门三个字,难怪一直有人要反清复明......

第301章 拒绝见面

    铜铃示警声让皇宫中所有人都紧张了一阵子,好在急促响了一阵子就消停了。

    朱慈留下五百人驻守午门看着王德化等净军,进宫后又留了百名贴身亲卫,剩下的一千余勇卫营亲卫出东华门沿着筒子河前往皇宫北门的玄武门外驻扎。

    皇宫分为前朝和后宫,前朝是举行朝会和内阁办公的地方,乾清门后面就属于后宫范围,崇祯住的乾清宫和朱慈住的钟粹宫距离不过百米,要是带上千去后宫就真成逼宫了。

    逼宫百害而无一利,李世民上头还有个太子大哥,斗得你死我活的,好歹也个理由逼宫,然而最终还是被后人诟病,士人不耻。

    朱慈身为太子,四个弟弟中最大的朱慈炯不过七八岁,他连个像样的对手都没有,崇祯又不骄奢淫逸,德行口碑还上佳,拿什么理由逼宫?

    历代太子或皇子,担心表现出格被皇帝责骂,留下不好的印象,大多如履薄冰,唯唯诺诺,整天心惊胆战的,唯恐犯事与皇位无缘。

    朱慈不在乎这些,他要活出个皇太子的样子,祖制律法上没有禁止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做?

    我不逼宫,不代表我不自保,谁要非往我身上扣屎盆子,我不介意让他永远闭嘴!我凭本事有的今天,为什么不能膨胀?

    守卫皇极门和乾清门的锦衣卫见皇太子领着为数不多的人马行来,并没有表现出惊慌,显得很淡定,他们都认识方正化,看这太监的神情,也不想是被威胁的。

    在乾清门外,方正化匆匆前往乾清宫禀告崇祯皇帝,太子觐见。

    不多时,方正化赔笑道:“殿下,皇爷休息了,您先回去吧,改天再来觐见。”

    朱慈哦了一声,二话不说领着亲卫去往钟粹宫。

    钟粹宫的面积不大,最多能容下百名甲士,朱慈近年来住惯了中都宽大的宫殿,一时间还有些不适应。

    清军还未被击溃,朱慈决定在宫中过几日就走,期间他要找皇帝老爹好好谈一谈,此战以后,是大明的机遇,朝廷应该好好把握机会。

    在舒服的洗个澡,换了套衣服后,朱慈再度前往乾清宫觐见。

    这次是王承恩出来传话,笑着拐弯抹角的说了一大堆,朱慈听出来了,皇帝老爹不想见他,他也懒得在乾清门前吹风,直接拍拍屁股走人了。

    朱慈从乾清宫出来之后,就匆匆的向坤宁宫走去。

    周皇后一直关注着朱慈的行程,两年多没有见面了,她的心中十分的想念,早早就派人通知朱慈了,并每隔半个时辰就让人汇报一次。

    午门前发生的事情她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她对王德化这些太监的做法很不满,再怎么说朱慈也是大明的皇太子,同时她也很为朱慈担心,毕竟王德化是信王府的老人,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触怒信王。

    按照信王的性格,此事只怕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周皇后越想越坐不住,刚想准备亲自出面,只听奴婢又传回了消息,太子已经拿下了王德化,还控制了午门。

    周皇后的心更加不安了,控制午门?皇儿这是要干什么?这样做信王岂能不怒?

    因此周皇后一直在坤宁宫中提心吊胆的,心神不宁,听说朱慈回宫之后就直接去了乾清宫,她心中虽然有一些失落,但还是很支持朱慈这样做的,一切应以国事为重,父子俩有话就该好好聊。

    朱慈进入坤宁宫后,规规矩矩的给周皇后行了大礼,在朱慈的心里,对周皇后还是很敬重的。

    周皇后上前将朱慈扶了起来,和蔼的端详着朱慈好一会,才慈爱的说道:“皇儿又长高了,更有气派了!”

    朱慈说道:“母后消瘦了,是皇儿不孝,总是让母后担心。”

    周皇后听了朱慈的话,眼圈微微发红,但还是没有忘了正事,开口问道:“皇儿,午门外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父皇处罚你了吗?”

    朱慈笑道:“母后不用担心,几个奴才嚣张惯了,胆敢欺负起儿臣来了,真是狗胆包天,儿臣已经让他们贵在雪地里受罚了,至于父皇,他不肯见儿臣。”

    朱慈虽年幼,但所表现出来的成熟与稳重,让周皇后很是欣慰。

    她道:“你父皇那边母后会劝的,你也要规矩一些,不能做出越矩之事,特别是带兵入宫,这是皇家大忌,皇儿万万不可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朱慈摸摸鼻子道:“儿臣在江南时遭人暗杀不下五次,儿臣不得不加强了身边的防卫,到哪都带着一群人,回宫后身边要是没人会没有安全感的。”

    周皇后听到这里,也是一惊,说道:“这么多次?皇儿没受伤吧,这些贼人竟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真是骇人听闻!”

    朱慈轻轻一笑道:“母后不用担心,儿臣无恙,儿臣已经做出了安排,只留下百名亲卫,其余人驻扎在玄武门外,守在午门外的人在处罚完这些家奴后也会撤离的。”

    周皇后听了朱慈的话,面色又有所好转,笑着说道:“玄武门距离钟粹宫不到二百步,你如此安排母后也就放心了,不过你也要记住,事事小心,别被人抓住把柄,流言比刀子还厉害,搞不好会毁了你的!”

    朱慈额首道:“让母后费心了,儿臣无能,总不能让母后享得清福。”

    周皇后笑着说:“皇儿和母后还用得着这样客气吗?”

    朱慈说道:“母后,儿臣在江南之时,看到了几样好东西,就给母后带回来了。”

    说完朱慈从近侍宫女墨琴手中接过来一个很精致的檀木盒子,打开之后,里面是一块金光灿灿的怀表。

    这是朱慈在凤阳府之时,亲自参与设计,特意让人打造的,名为“福满乾坤”,由金玉铸成,刻有刻龙凤呈祥,涵阴阳五行,可祈福纳吉,十分的清巧、漂亮,同时又不失贵气。

    周皇后看了之后非常喜欢,脸上笑容灿烂,两只美目都要眯到一起了,尽显小女人姿态,没有意思皇后的架子。

    周皇后还不到三十岁,还有一丝少女未泯之心,难得一见喜爱之物会有这种姿态。

    朱慈不忍打搅周皇后的好心情,在一旁欣赏着坤宁宫的陈设。

    周皇后爱不释手的把玩了一阵,突然感觉到有些失态,俏脸微微一红。

    朱慈微微一笑,又接着说道:“难得能讨母后开心,儿臣这里还为皇妹和三弟带了一些礼物,就请母后给他们吧,儿臣还为刘太妃和皇伯母带回来了一座自鸣钟,由于比较大,儿臣回来的比较匆忙,等过几天到了之后,再给母后送过来转交给他们,儿臣就先告退了,除夕和正旦再过来陪母后。”

    朱慈与周皇后道别之后,又去了乾清宫溜达了一圈,崇祯还是不肯见他。

    “不就是杀了个老阉奴吗?用得着这样吗?”

    朱慈嘀咕了一句便回到了钟粹宫。

    ※※※※※※※※※※※※※

    有人会怀疑,明朝时有怀表吗?我觉得应该有,社会上不广泛流通不代表没有,怀表貌似在19世纪才流行起来。

    但这个“福满乾坤”怀表历史上是存在的,原型是康熙参与设计,当寿礼送给他母亲孝惠皇太后的,怀表很炫酷很精细,晚清时被外国佬抢走了。

    按照书中的年头,顺治小老弟已经出生了,距离康熙贤侄出生还有十五年。

第302章 父子争吵

    第二天上午早朝后,崇祯首先憋不住了,宣朱慈觐见。

    朱慈来到乾清宫,规规矩矩的行完礼,两人开始了谈话。

    崇祯不冷不热道:“你有什么想说的?”

    朱慈将早已主播的奏章递了上去,道:“儿臣请父皇追谥孙承宗文正。”

    “就这事?”崇祯有些意外。

    “还有卢象升请辞回乡丁忧一事。”

    “已经批了。”

    早朝上,卢象升正式提出请辞,崇祯早已将他划分为太子党,当场痛快的批准了。

    崇祯接过王承恩递过来的热茶,抿了一口道:“还有吗?”

    朱慈道:“儿臣请奏,让孙传庭继续镇守陕西,屯田安民,防止李自成东山再起。”

    让孙传庭回去?你是怕朕的兵马多过你的天武军吧!

    崇祯冷哼一声,道:“洪承畴和孙传庭不日就会抵达直隶,朕不仅不会让他们回去,还要让他们拱卫京师和辽东。”

    崇祯又道:“孙承宗追谥一事,礼部早有定论,就不必说了。”

    朱慈正色道:“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忠信接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危身利国曰忠,临患不反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杀身报国曰忠,死卫社稷曰忠,以德复君曰忠!”

    “孙承宗是两朝帝师,奴贼多次劝降皆被其言辞拒绝,他阖家四十余口守城而亡,如此死卫社稷、以德复君之举,即便不能追谥文正,如何当不得文忠?”

    崇祯心有怒气,却无法反驳,他久久才说道:“此事日后再议。”

    朱慈怅然若失道:“父皇此举会寒了天下士人拳拳报国之心。”

    崇祯勃然大怒:“放肆!”

    朱慈心有怒意,道:“我大明立国近三百年,为抗击北方异族献身的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光是这二十年来对付东虏鞑子就牺牲了上千名文武官员,他们是为了什么?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责任至重,对于这些为国效死者,理应给予应有的荣誉,而不是吝啬一个追谥!”

    崇祯怒目如电,道:“你这是在指责朕吗?”

    朱慈面不改色道:“儿臣身为储君,披肝沥胆,请执有犯无隐之义,为父皇陛下言之!”

    崇祯愤恨道:“好你个披肝沥胆,这就是你杀巡抚,杀总兵,杀监军的理由吗?”

    朱慈暗叹,原来还是因为高起潜的事情,一个无能还坏事的奴才而已,还把他当成宝了?

    王承恩眉头一跳,见二人吵的厉害,轻轻挥手,示意所有宫女太监退出乾清宫。

    朱慈肃声道:“儿臣所杀的这些人都是作奸犯科之辈,战时官员枉顾军令,拖欠粮草、总兵作战不力,监军临阵脱逃,致使城陷,按大明军纪就该斩首,以振军心!”

    崇祯沉声道:“按我朝规定,斩杀四品以上官员需要上报于朕,你杀一个两个也就算了,可你杀了多少?光二品总兵就有八个!你不觉得自己太过放肆了吗?”

    朱慈不语,心中却暗道,我杀刘良佐和左良玉时怎么没见你说不能杀的?大明的骄兵悍将被我杀了一大半,你才跳出来指责。

    这些话他不能说,一旦说出来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让事情更糟,估计崇祯能当场掀桌,后面完全就是扯皮了。

    崇祯见自己技高一筹,接着道:“数年前你南下之时,跟朕吹嘘过要对江南士绅动手收税,朕几次下旨催你征收南直隶欠缴赋税,你两年来却只多收上来二百万两银子?这就是你所谓的能力?”

    朱慈平静道:“儿臣将江南匪患解决了,让长江以南再无战事,父皇觉得这不比赋税一事重要吗?”

    崇祯嗤笑道:“狡辩之语。”

    朱慈攒眉道:“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朝廷挥霍无度,官场贪墨横行,就说这近在咫尺的天子脚下,倒满大雪之中的百姓随处可见,皇城之下犹然如此,普天之下还有多少涂炭之生灵?”

    朱慈声势铿锵道:“如今天下各地满目疮痍,民生艰难,尤以河南、陕西二地为甚,我大明再不整治,亡国之日不远,他们不言,儿臣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为我大明的天下苍生,独言之!”

    崇祯一拍龙案,雷霆震喝道:“朕躬德薄,朕的这个位子干脆交给你来坐?”

    朱慈摇头道:“儿臣并无此意。”

    崇祯冷笑道:“就凭你读的那些高头讲章,学了一点理学讲义,就在朕面前妄谈天下大事,指点江山社稷?”

    崇祯道:“你当朕不知官场贪墨之事?就独你能扬剑杀官?博得圣人名?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之水灌溉了数省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田地,你要朕独用长江而废用黄河吗?”

    “这世上不光只有黄河之水会泛滥,长江之水同样会泛滥,人心似水,民动如烟,你懂这个为君之道吗?”

    王承恩垂手而立,像是睡着了,他知道皇爷这是在给皇太子上课了,教他帝王平衡的道理。

    朱慈内心震动,不愧是当过十几年的皇帝,跟文官集团过了十几年的招,这讲道理的本事一点都不比文官差,说得一套一套的。

    不过朱慈目前对他这种帝王平衡不感兴趣,如今大明国事艰难,需要对废物使用平衡之术吗?直接砍了就是,太平时期玩这套还差不多。

    崇祯忽然站起身来,负手而立,显露出一代君王的气势,高声道:“我大明有一万万人,上天把九州万方都交给了朕,朕就是天子,朕就是君父!”

    “你无父无君,弃国弃家,随意妄杀总兵朝臣,乱的却是朕的江山!”

    朱慈正肃道:“儿臣乱江山?莫非父皇要靠那群蛀虫替你守江山?”

    朱慈又道:“孔子说过,治国靠足食足兵民信,百姓信任尤为重要,民不信则国不立,朝廷失了人心天下就会大乱,这些总兵所领兵马,所过之处,似是流寇,抢夺百姓口粮财物不说,甚至做出杀良冒功之事,如此官兵,他们代表的却是我大明朝廷!”

    不等崇祯插嘴,朱慈接着道:“父皇躬行节约,君臣共治,儿臣杀这些败类,是不想父皇陛下留骂名于千秋万代!”

    “你够了!”

    .......

第303章 预言老歪脖树

    乾清宫外,一群太监和宫女离的远远的,却依旧能听到大明天子的怒吼声,人人惊恐不安。

    朱慈再度躬身行礼道:“儿臣此次上疏是为正君道,名臣职,如果父皇不愿听,儿臣也没有办法,父皇可以微服出宫去直隶各地看看,现在的大明王朝到底是何样子。”

    崇祯气的不行,一听这个建议,心中忽然有些想法了,他自登基以来,只在每年祭祀太庙等重大活动时才出过皇宫,还从未出过皇城呢,更别说京师了,他当信王的时候都没出过京师。

    在崇祯的印象中,京师的景象还停留在天启年间,现在到底什么样子了?

    在他走神遐想之时,却听朱慈忽然叹息了一声,道:“父皇,儿臣在中都时时常做着同样一个梦。”

    做梦?是做着玄武门之变当皇帝的梦吧!

    崇祯有些疑惑,但没有开口询问。

    朱慈道:“儿臣梦到了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亡了。”

    崇祯嗤笑道:“李自成早已败亡,连妻儿都被抓了,如何会攻入北京?”

    朱慈没理他,继续道:“李自成几十万大军入京后,父皇命令母后和所有妃嫔自缢,亲手执剑砍杀了几位皇妹,派人将儿臣和三弟四弟送出宫,安排完后,父皇和王承恩步入万岁山,在一棵老歪脖树上上吊自杀了。”

    崇祯身体剧震,喝道:“你......逆子!”

    站在那“打瞌睡”的王承恩被吓了一机灵,急急道:“殿下,慎言!”

    此时崇祯已经被气的不知所措了,想要拔剑砍了这逆子,不过灵光一闪,如果自己真做了亡国之君,这倒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宁可自杀也不做阶下囚,符合自己的气质!

    “父皇自缢后,京中百官纷纷身穿囚服,跪伏在午门前向李自成献上贺表,请他称帝。”

    朱慈不顾脸色铁青的崇祯,继续道:“然而李贼无道,在京师烤掠了王公大臣,共得银钱七千万两。”

    “一派胡言!京中大臣怎会有七千万两银钱?”

    朱慈自会不会跟他拉清单,扯谁家有钱的话题,接着道:“吴三桂投降了建奴,打开山海关,放二十万八旗兵入关,李闯与之在山海关一片石激战数日。”

    崇祯冷笑:“你不会告诉朕,李自成一战击败了建奴,统一了天下吧?”

    朱慈摇头道:“李闯惨败,退回京师,继而遁走陕西,最终被建奴击溃,逃亡途中被杀,京师落入建奴手中,建奴一路南下,取得了大明江山。”

    崇祯悚然一惊,随即一拍龙案喝道:“简直是胡言乱语!辽东有祖大寿,吴家又世受皇恩,怎会打开山海关放东虏入关?东虏拿什么取得大明江山!如此荒缪的梦居然敢在朕面前直言?”

    朱慈叹息道:“是啊,谁能料到,大明折腾了那么多年,最后的赢家居然是北面的鞑子,真是世事难料.......”

    朱慈的脸色表现出悲愤之色,道:“鞑子入关后,连屠数十城,强令大明百姓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大肆焚毁我大明千万部文化典籍,篡改历史,愚昧百姓,让百姓变成满清的奴才!”

    饶是觉得朱慈说胡话,崇祯也觉得脊梁一寒,如此行经,与蒙元何异,甚至比蒙元更残酷,简直就是打断了汉人的脊梁骨!

    在惊悚了一阵子后,崇祯忽然冷声道:“朕知道你编故事的能力很强,要说你的政治眼光,那是真的一般,你想通过这个漏洞百出的故事告诉朕什么?”

    朱慈就知道他不信,在这个时代,这些话跟谁说都没人信,历史的发展完全就不按套路出牌了,明末的历史玩的更是曲折。

    皇太极、林丹汗、多尔衮、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郑芝龙甚至左良玉,都有条件成就霸业,改朝换代,奈何种种原因,李自成灭了大明朝,让六岁的顺治入主中原,摘了桃子。

    朱慈道:“儿臣只想提醒父皇,李自成是个祸害,不得不防,陕西与河南是流民产生的重灾区,更要加紧治理,尤其是贪腐问题,朝廷应该对两省之地官员进行一次大清洗,废除卫所制重新屯田募兵,唯有百姓安居乐业,才没有民变,才能让我大明世世代代。”

    崇祯冷哼一声道:“对两省上千名官员进行清洗?朕真是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的手段却如此狠辣,不说效果如何,你知道期间会牵扯多少人吗?”

    朱慈掷地有声道:“如果父皇不愿得罪他们,儿臣愿代天巡视陕西河南二地,杀他个人头滚滚!”

    崇祯怒道:“为君若是一味的杀戮,与暴君何异?如果你真想为了大明江山,就把你的人调出皇城,老老实实当你的太子!”

    争执中,朱慈最讨厌这种左顾而言他的方式,不断的话题,他皱眉道:“古语有言: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官长也,父皇为何执迷于皇权,而颠覆了主次?”

    有这么教训爹的?崇祯被气的不轻,当场跳起,开始四处找剑.......

    王承恩砰的一声跪倒在朱慈面前,重重的磕了几个头,大哭道:“殿下,老奴求您别惹皇爷生气了!”

    朱慈也觉得再聊下去没什么意思了,话都说的差不多了,也都知道双方的意思,就看能接受多少了。

    他道:“恕儿臣无法将勇卫营调离皇城,儿臣需要有自保的能力,儿臣告退。”

    说完,朱慈扬长而去,还加快了脚步,唯恐身后有剑飞来.......

    说白了,朱慈杀贪官捞银子,顺便在重灾区的陕西和河南二地给朝廷拉回威信,这样既能用脏银救灾,也能让李自成有本事没地方显,流民问题不攻自破。

    崇祯却不愿这样搞,他担心遭到士人的报复,太祖朱元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杀了那么多贪官,还都是一批一批杀的,三年一次的科举招了几百人当官,没几年基本杀光了,还用各种残忍的酷刑来收拾。

    就是这种为民除害的圣举,引起了很多读书人的怨恨,很多人暗中写书抹黑朱元璋,说他是暴君。

    当时的百姓或许不信,但这一代一代传下来,大多数人都开始相信了,就相当于说锦衣卫祸国殃民一样。

    锦衣卫主要是针对三品以上官员的,怎么就祸国殃民了呢?这里的国和民都被当官的强行代表了。

    崇祯不仅爱面子,更爱自己的名声,他虽然憎恨贪腐,却不敢处置的过分,这也是大多数皇帝知道有贪腐却不愿去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杀的一些贪官大多是政治上不对付,是眼中钉、肉中刺,借贪腐之名干掉了.......

第304章 突变

    在除夕当天,崇祯皇帝忽然将守卫京师德胜门的五千羽林卫调入了皇城,在万岁山西面扎营,与万岁山东面的勇卫营驻地遥遥相对。

    羽林卫仗着人多,数次想要驱赶勇卫营,皆被勇卫营放炮吓退,双方以皇宫北门玄武门为界,开始进入对峙状态。

    一时间局势极为紧张,被取消年假的京城官员们更是紧张,人心惶惶。

    朱慈一怒之下,下令调驻守保定府的数万天武北上进京,一副来啊互相伤害的样子。

    崇祯一时间犹豫了,还真怕这个愣头青干出什么忤逆之事,自己还年轻,不想学李渊在宫里混日子,更不想重蹈汉武帝杀子的历史悲剧。

    大多朝臣选择了观望,让家丁们一天十次关注万岁山那边的情况,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站出来声援皇帝,指责朱慈大逆不道,企图逼宫。

    在除夕夜当天,这几个义正言辞的大臣就惨死家中,喜事变丧事。

    不仅如此,他们家中的所有财物在一夜之间洒遍了京师难民区,难民们人人拍手叫好,贪官不得好死。

    崇祯下旨,新年第一天的正旦朝贺取消,给的理由是鞑子入关未定,时局糜烂,不宜朝贺。

    大臣们开始各种猜测,有的人甚至开始暗中站队,比如内阁首辅薛国观,这位大爷曾经是温体仁的小弟,在温体仁快倒台的是踹了大哥一脚,又主动向朱慈示好,在皇帝和太子两边都混的开。

    这些年薛国观暗中也替朱慈做了不少事,让朱慈在京师少了许多麻烦,两人的合作状态一直很好。

    文华殿中,朱慈将薛国观的拜帖扔进了火炉,没有理会他。

    薛国观太贪了,整个就一财迷,也就对自己有用,朱慈才没解决掉他。

    这时,徐盛道:“殿下,杨嗣昌来了。”

    “让他进来吧!”

    杨嗣昌憋着气行了一礼,随后问道:“敢问殿下,天武军还归兵部管吗?”

    杨嗣昌对朱慈调天武军北上的做法非常的不满,私下甚至还给他扣了个乱臣贼子的标签。

    朱慈淡淡道:“不归了,怎么了?你有意见?”

    杨嗣昌鼓足勇气道:“那天武军还是朝廷的军队吗?”

    朱慈皱眉道:“是啊,你有何指教?不归你管就不是朝廷的军队了?本太子的兵需要你来瞎指挥吗?”

    杨嗣昌提高了嗓门,道:“太子领兵是历朝大忌!”

    朱慈反倒笑了:“杨嗣昌,本宫问你,本朝有规定太子不能领兵吗?”

    杨嗣昌想了半晌也没想出大明有哪条律令说太子不能掌兵的,在无言之时,他又想到一个漏洞,道:“大明是没有太子不能掌兵的规定,但殿下不经陛下和兵部就私自调兵,这不符合规矩吧?”

    朱慈厚着脸皮道:“你想怎么着?去父皇那告我?”

    杨嗣昌气急,能告你我还跑来干嘛?

    朱慈指着杨嗣昌道:“杨嗣昌,本宫不妨告诉你,如果不是看你有点作用,老子早一刀剁了你!请你认清自己的位置!”

    “殿下,你.......”

    就在二人吵着他的时候,一则令人震撼的消息打断了他们的争吵。

    “杨阁老,山东急报!”

    杨嗣昌打开奏报一看,登时脸色大变,连忙赶往乾清宫,连礼节都忘记了,搞的朱慈莫名其妙的。

    .......

    杨嗣昌送来奏报,伏在地上大声哭泣:“陛下,东虏攻破了济南城,德王殿下被杀,奴酋多尔衮下令屠城,屠杀百姓多达八十余万人,尸骸堆积如山,腐烂恶臭弥漫方圆数十里啊!”

    “这,这是真的?”崇祯腾的一下从龙椅之上跃起,吃吃道。

    杨嗣昌不敢回答,这等骇人听闻的大事,地方官员必然是经过多次调查核实后才敢上报朝廷的,哪怕是镶金的脑袋也不敢造假啊。

    况且,这份奏报是济南府数个州县主官联名上报的,数据详实,千真万确。

    王承恩将目光落在皇帝的背影之上,只见皇爷身体抖得厉害,他不由得暗叹,因为太子的事,皇爷的心情本来就很差,如今又来了这等糟心事,连藩王都被杀了,不知皇爷要如何面对.......

    崇祯的脸色已经难看至极,久久不语,他忽然产生了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接着只觉得两眼一黑.......

    皇帝的突然晕倒,让乾清宫顿时大乱,王承恩将崇祯皇帝从龙案上扶起之时,却见他便袍前襟之上满是殷红的鲜血。

    皇帝居然吐血了?王承恩和杨嗣昌顿时被吓得魂飞天外。

    一向镇定的王承恩完全慌了神,有些手足无措,韩三等御前太监连忙招呼几个太监过来,手忙脚乱的将崇祯扶到御榻上。

    王承恩恢复了理智,立刻命韩三去太医院找太医,同时他严令道:“乾清宫中所发生的事情,任何人不得泄露出去,一旦泄密,都等着诛九族吧!”

    乾清宫中的几个太监被吓得瑟瑟发抖,连连称是。

    杨嗣昌暗暗点头,这事不能让太子知道,搞不好要出事,他想了想,决定去内阁找几位阁臣商议应对之法。

    崇祯晕倒还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朱慈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他匆匆前往乾清宫。

    到了乾清宫后,只见御榻前已经围了几个太医,周皇后也已经到了。

    朱慈看向几个太医,询问道:“父皇怎么样了?”

    “这.......”几个太医支支吾吾不言,偷瞄向王承恩。

    王承恩道:“回太子殿下,皇爷无恙,休息一会即可。”

    朱慈不悦道:“王伴伴,需要如此防着本宫吗?”

    王承恩颔首不言,像是一块雕塑。

    周皇后道:“皇儿,你出来一下,母后有话和你说。”

    朱慈应了一声,跟着周皇后走出了乾清宫,二人在殿前广场相谈,四下无人。

    周皇后有些失望道:“皇儿,你为何这般冲动?”

    朱慈道:“母后,最是无情帝王家,儿臣需要有自保的能力。”

    周皇后呵斥道:“胡说!帝王家怎么无情了?在你南下的这几年,你父皇很是关心你,经常派人打听你的情况,特别是听说你在长江落水时,你父皇险些晕厥过去。”

    朱慈有些惊讶,不知道老娘说的是真是假。

    周皇后道:“你所做的一切,你父皇都看在眼里,还在我面前多次夸赞你,说你聪慧好学,能力出众,将来是个英明之主。”

    朱慈狐疑道:“父皇真的如此说过?”

    周皇后蹙额道:“皇儿,他是皇帝,他的尊严的比天高,你做的一些事让他很没面子,母后很了解你父皇,他是不服气,他辛辛苦苦努力这么多年了,却没有治理好祖宗留下的江山,他是想把江山治理好,给祖宗一个交代,再把江山交到你手上。”

    周皇后又道:“皇儿,母后知你聪慧,你要理解你父皇,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朱慈不知心中在想些什么,他躬身行礼道:“多谢母后开导,儿臣谨记在心。”

    .......

    怎么老有人想太子逼宫呢?人可以狂,但要是莫名其妙的狂,那该有多尬?

    多大火气啊,一言不合就逼宫,他是太子,不是反贼!明明在银行有一百个亿的定期存款,非要提前去抢?

    寻常吵架都需要一波三折,崇祯的性格更是多重的,越是研究,越是惊骇,不过大家放心,后面他的戏不多了。

    逼宫是不可能的,该对抗还得对抗,一逼宫这本书后面就垮了,明末不写李自成,不写江南真正的大明风气,还有什么意思?

    明天不吃饭也要加更.......

第305章 上元夜宴

    在明朝济南保卫战中,山东巡按宋学朱亲自登城作战,“不解带、不交睫、头发尽白”,日夜坚守在城墙上,激励士兵与城共存亡,城破后,宋学朱被清兵绑在城门楼上纵火烧死。

    济南参政邓谦,在城墙上坚守十昼夜,亲自架炮轰向清军,直至“矢尽石穷”,城陷后,他仍执劲弓射杀清兵多人,受伤后被清军杀害。

    此外还有很多人散尽家财招募乡邻组成乡兵抵抗清军,直至战死,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刚烈之歌。

    济南城破后,布政史、济南知府等皆被杀,清军撤退时又放火焚城,整个济南被焚掠一空,济南府的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劳动力大量减少,其破坏性几乎称得上史无前例。

    多尔衮攻破济南城后,又在周围州县大肆屠戮劫掠了一番,山东总兵刘泽清避战,朝廷下令驰援山东的祖宽也观望不前。

    清军饱掠了一番后,开始匆匆北归,因为他们得知孙应元领着数万天武军正杀奔而来。

    陈新甲领军五万明军在清军必经之地的沧州府围堵清军,却连战连败,几战下来,沿途明军纷纷退避,任凭多尔衮领军北上通州。

    陈新甲、刘泽清、祖宽等人领着近十万明军跟在清军后面,却不敢主动进攻,只是一路尾随,一路上清军停下下寨埋锅做饭,明军也下寨开伙,很是诡异。

    局势糜烂,皇帝还在昏迷,朝中几个重臣操碎了心,薛国观、杨嗣昌等阁臣更是急着团团转。

    经过激烈的讨论商量,最后内阁和司礼监联合下旨,让羽林卫移防,解除对峙,条件是朱慈命令天武军停止北上,改道围堵清军。

    难得这帮人识相,又办了件人事,朱慈决定不跟他们计较,双方达成了共识,先解决鞑子再讨论其他的。

    不过,即便两部天武军一南一北的夹击围堵清军,但多尔衮率领的左翼军多为满洲兵和蒙古兵,骑兵众多,行军能力极强,一路上并不做长久逗留,拼命的往北跑,一路上还故意丢弃一些财物,引得后面的明军一阵哄抢。

    几日后,崇祯终于清醒了,他忍着痛心再次看了一遍关于山东的奏报。

    其中一份奏报道:“臣奔赴济南,但见城中焚杀已空,残尸烧埋已尽……泣思百万惨屠,全家泯灭......”

    当天,乾清宫传下旨意,将山东巡抚颜继祖、顺天府尹陈祖苞,援剿总兵祖宽、李重镇、陈国威,倪宠、孙茂林等一批文武大臣,共三十六人集体押解到京师西市,当街开刀问斩。

    一时间朝野震惊,这批被杀的官员之中,不仅有巡抚,还有好几个总兵,级别之高,人数之多,已然打破了崇祯朝的记录,恐怕只有太祖洪武皇帝时期才能与之相比。

    “难怪太子嗜杀,原来他老子也是这样的人,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暴君!”有大臣暗中评价道。

    “陛下如此屠戮臣工,国朝不幸啊!”

    “此乃我朝乃至历朝罕见之大事.......”

    有御史言官开始发难了,纷纷指责皇帝的残暴,气的崇祯险些又晕过去。

    朱慈为他感到可悲,这皇帝可真不好当,手段温和被人称为圣君,但底下人不办事,手段强硬唬住人了,又被人骂暴君。

    朱慈没有去找崇祯,想让他休息几天,等上元节后再请奏去前线督师,那时多尔衮应该会路过天津卫,等他来了就堵上去狠揍一波。

    ※※※※※※※※※※※※※

    上元节(元宵节)自汉代起,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了明朝已然非常兴盛。

    上元节的节期长短由汉朝时的一天,发展到唐朝时的三天,又到宋朝时的五天,最后到了明朝,已经开始从初八就点灯庆祝,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崇祯十二年正月十五日,京师中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到处都挂着多彩的花灯,蔚为壮观。

    在一些小湖边,分布着络绎不绝的人流,他们将手中的花灯放进湖中,祈盼着新的一年的愿望,更多的人在心中默默祈盼着天下太平,再无战火。

    在傍晚时分,天色渐渐发暗,皇宫中各处的灯笼蜡烛都已经点燃了,将有些昏暗的皇宫映照的明亮如昼。

    皇极殿内外到处悬灯结彩,挂上了不少装饰品,皇极殿外的殿外的广场上还燃放起五光十色的烟花。

    虽然崇祯要求上元夜宴尽量从简,但依然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热闹的氛围。

    紫禁城宽大恢宏,极富气派,在灯光的映照下,龙纹环柱巍峨高耸,琉璃碧瓦金币辉煌,雕栏玉砌荧光闪闪。

    皇极殿内更是乐声悠扬,氲氤缭绕,地面上铺红毯锦绣,庄严肃穆,窗台前挂蝉幔珠帷,贵气逼人,就像一幅喜庆的宫廷浮世绘画。

    皇亲勋贵,文武官员齐聚一堂,仪态万千的宫娥采女穿梭其间,往来伺候迎奉,殿内一片欢声笑语,丝毫没有前方战事紧急的忧愁。

    “陛下驾到!”

    随着宫廷礼仪官的一声高呼,有说有笑的大殿立刻安静了下来,文武官员们各自按班次站立在金阶下的两侧,垂手侍立,恭迎着皇帝的御驾。

    不一会儿,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在一大群宫娥太监的簇拥之下,从皇极殿的正门缓步走了进来。

    在前面开道的是八名太监和八名宫女,在其左右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和秉笔太监王承恩,身后有两名打羽扇的宫女和八名御前太监。

    老太妃没有来,朱慈和懿安皇后跟在御驾后,后面又跟着两个后宫的妃嫔,分别是袁贵妃和田贵妃。

    这种重大的庆典宴会场合,一般都是皇后陪同皇帝出席,贵妃出席也符合礼仪,只是他们不能和皇帝同坐一席,再低的妃子就不能见人了。

    崇祯和众妃落座之后,朱慈也开始落座,他打量了一圈,有些惊讶,不仅两个贵妃都出来了,连几位皇子和公主也都到了。

    一般后妃和未出阁的皇子公主没有机会跟大臣接触见面,现在一家子都出来了,朱慈有些吃惊,他得到风声,这宴会是老太妃和张皇后出面安排的,想来应该是几个女人又跑出来劝架了。

    不过不得不说,这场盛大的聚会,在大明二百多年都不常见,朱慈也是第一次见到好几位“自家人”。

    田贵妃朱慈倒是认识,几年前他见过,只见她一身艳丽的宫装,脸上淡施胭粉,到是显得耀眼夺目,魅力四射。这两年田贵妃又生了个皇子,现在她坐在崇祯的右侧,可见她确实正受恩宠。

    周皇后身边是张皇后,紧挨着张皇后的是袁贵妃,看上去也是个大美女,而且一看就是个好脾气,典型的古典型美女。

    崇祯现存的所有子女:皇太子朱慈打卡,坤兴公主打卡,三皇子朱慈炯打卡,四皇子朱慈签到,五皇子朱慈焕签到,六皇子朱慈灿还是个吃奶的娃,缺席,昭仁公主尚小,缺席。

    前三个皇子是周皇后所出,二皇子朱慈出生不久就薨了,葬在翠微山之原,周皇后一共生了三子二女,已有一子一女薨了,第一个公主,坤仪公主早夭。

    后三个皇子是田贵妃所生,袁贵妃只生了一个公主,封号昭仁公主,还不满周岁。

    见皇帝一家子出席,气氛颇为融洽,群臣面面相觑,前段时间传言太子要逼宫的事情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306章 华容道

    随着皇帝、后妃落座,勋贵和文武官员们也按自己的品级职位,一一坐了下来。

    大明尚爵,那些世袭勋贵占了不少便宜,连身为首辅、枢辅的薛国观和杨嗣昌,都排在了他们的后面。

    勋贵中以英国公张之极和定国公徐允祯为首,张之极就不用说了,成国公朱纯臣被朱慈宰了以后,他就掌管着京营所有兵马,长子张世泽还掌管着神枢营,英国公府顿时成了勋贵中的望门,但他们还是比较低调的。

    定国公徐允祯是中山王徐达的后人,徐家一门两国公,徐达后人分为两支,一支在京师,是定国公一脉,另一支是南京的魏国公一脉。

    徐达的世家为什么这么显赫呢?除了是开国元勋,还有他的闺女嫁给了明成祖朱棣,成了皇后......

    徐达的长子袭魏国公,反对朱棣被遭削爵及禁锢家中,本来魏国公一脉已经完蛋了,就因为他有个皇后妹妹。

    至于定国公,是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挣来的,他暗中帮朱棣靖难,被建文帝所杀,明成祖追封他为定国公,让其后代世袭定国公,现在的定国公徐允祯就是他这一脉的后人。

    明成祖靖难后迁都北京,所带的勋贵基本都是跟他靖难的那些人,刘伯温等开国勋贵的后人大多都留在了南京。

    在崇祯皇帝身边,足有十几名太监伺候,斟酒布菜,端水递巾,每一向都专人负责每个官员的身后,也都有一名宫女和一名太监待奉。

    只有朱慈这边有些特殊,他的身后整整齐齐的站着八名亲卫,显得很扎眼,旁边的勋贵只觉得很不自在,都离得远远的。

    “陛下有旨,传膳!”

    随着王承恩的这一嗓子,大殿两侧屏风后的乐师们演奏起悠扬动听的奏乐,一队队宫装侍女如蝴蝶穿花般将酒菜端了上来。

    崇祯皇帝起身举杯,道:“各位爱卿,上元之际,朕与诸位爱卿共饮此杯,请!”

    众官员们也都纷纷起来,一起举杯,齐声道:“陛下请。”

    行礼完毕,上元夜宴才算是正式开始。

    在丝竹管乐声中,一队舞姬来到殿上,载歌起舞,裙袂飞扬,彩带飘舞,官员们吃喝谈笑,观看歌舞,互相劝酒。

    朱慈大概明白了这宴会的意思,作秀嘛,稳定人心。

    朱慈起身走到崇祯面前,规规矩矩的对着帝后二人行了一礼,道:“玉宇无尘,月明碧玉三千里;银河散影,人醉春风十二楼,儿臣祝父皇母后上元佳节兴乐!”

    众人连忙偷偷瞄向龙座上的崇祯皇帝,很关注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到了哪一步。

    不得不说,崇祯也是个好演员,他笑吟吟道:“好诗,皇儿学识长见了不少。”

    朱慈笑道:“多谢父皇夸奖!”

    群臣开始轮流向崇祯皇帝敬酒祝贺,气氛到也显得祥和安定、其乐融融。

    宴会开始后,坤兴公主悄悄走到朱慈身边,瞪大了眼睛问道:“皇兄,你回宫后为什么不找我玩?有没有给我准备礼物?”

    朱慈早有准备,命人取出一份锦盒,并道:“这个叫华容道,只有天下最聪明的人才能通关!”

    坤兴公主撇了撇小嘴道:“皇兄上次也说过那个九连环谁能解开就是天下最聪明的人,现在又来。”

    朱慈笑道:“是啊,你解开了吗?”

    坤兴公主道:“那么简单,我几个时辰就解开了,后面玩着没意思了,一下子就解开了!”

    “几个时辰?”朱慈瞬间瞪大了双眼,感到不可思议。

    那玩意最少需要256步才能解开,搞错了还得重新搞,代表着智慧,是聪明的象征,却只被这小丫头片子几个时辰就搞定了?

    朱慈道:“皇妹,小孩子吹牛可不是一件好事情,你可不能学坏了!”

    坤兴公主见他不信,跑去把三皇子朱慈炯拉了过来,道:“三子,告诉皇兄,当初姐是不是一天就解开了?”

    朱慈炯今年八岁了,已经开始在文华殿读书,相比几年前安静了不少,他愣愣道:“皇兄,皇姐说的是真的,我当时花了半个月才解开.......”

    朱慈拍了拍他的脑袋道:“笨不是你的错,皇兄能理解你。”

    朱慈又对坤兴公主道:“皇妹,华容道百玩不厌,你要是能全部通关,皇兄答应你三件事!”

    说着,他开始介绍游戏规则,又演示了一遍,朱慈手指飞快移动,仅仅几十秒,就走完了华容道八十余步,将“曹操”救出了华容道。

    坤兴公主和朱慈炯看得眼花缭乱,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坤兴公主拿过来道:“这么简单,我来试试。”

    却见她走了几百步棋,也没能把“曹操”就出来,一时间蹙眉紧皱,在那胡乱的摆弄。

    朱慈笑呵呵的看着,华容道变化多端,与魔方、独立钻石棋一起被国外智力专家并称为“智力游戏界的三个不可思议”,哪有那么好通关的。

    即便通关了,再把关羽黄忠等棋子换个位置,又是一种布局,还得想出新的通关方式,想要玩到以最少步数全部通关,聪明人也得花费大量时间,至于寻常人,能玩得当场掀桌。

    不得不说,坤兴公主还是比较喜欢这种益智游戏的,即便有些枯燥,也是游戏,总比学习《女训》、宫廷礼仪、诗词歌赋、摆弄乐器、绣花强。

    见坤兴公主在玩新玩具,四皇子和五皇子也都跑过来了,围在朱慈席位旁边,也想找朱慈讨要玩具。

    五皇子朱慈焕年仅五岁,对记事起就没见过朱慈,显得有些畏惧,不过看向印着投降的华容道棋子的眼神,明显有着渴望。

    朱慈笑着道:“想要吗?”

    “想要!”

    “叫声哥!”

    “哥......”

    朱慈很满意,给了五皇子一个摸头杀后,又拿出几份,一人给了一套。

    “多谢大皇兄。”三个皇子兴奋的认真行礼道,皇家礼仪行的很标准。

    在场偷瞄过来的众官员很是意外,这小杀星还会哄孩子呢?

    皇子之间的交流,外臣很难看到,在史书中,大多记载着皇子之间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大明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完美的解决了这一点。

    皇位的传承被天下人视作“国本“,首个大一统的秦朝就是没能确认好继承人导致二世而亡,历朝历代都吸取秦朝教训,确定了嫡长子继承皇位的默认规则。

    但纵观有秦以来各朝各代,没有几个朝代做到了这一点,历朝历代皇位更迭都是伴随着腥风血雨,嫡长子成了高危职业,凡是嫡长子的基本都处在政治风暴中心,一个不小心就被干掉。

    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亲手干掉一个嫡长子李建成,十几年后又亲手废掉一个嫡长子李承乾。

    宋朝以后儒家文官集团的强大,有了规则上的监督,皇位更迭才少了些许血腥,不过真正做到嫡长子继承制的只有明朝。

    中国有记载的皇帝有四百多人,除了明朝以外,各朝嫡长子能顺利继承的皇位的不超过百分之十。

    朱元璋建立了皇明祖训,用祖宗法则限定了皇位的长子继承制度,整个明朝时期除了靖难的朱棣外,以后的皇帝都严格的遵守了这个制度,除非你没儿子,比如正德皇帝和天启皇帝,其余所有的皇帝都在文官集团的监督下不敢越雷池一步。

    明朝的皇位更迭是有史以来最和平的,即使到南明危亡时刻文官集团和皇族们都没打破这个制度。

第307章 宴会刺杀(为盟主猩红男爵加更)

    看着现场其乐融融,张皇后和周皇后相视一笑,又瞧了瞧一边的崇祯。

    崇祯脸上也隐隐露出笑意,也不知道是装的还是真心的。

    就在这时,一道圆形飞罩猛的飞向朱慈,只听铿的一声,飞罩被李护一刀击飞,碰到旁边一个太监那,太监的头颅被当场削掉,鲜血直喷,吓坏了所有人。

    随着几个宫女发出一声刺耳的尖叫,整个皇极殿里立刻就乱了起来,周围的太监、宫女,还有两名崇祯皇帝的嫔妃也都吓得各自散开。

    众官员们纷纷离座躲在桌底,有的想跑出皇极殿,但在金阶前却又都停住了,就连薛国观和杨嗣昌也一时间也懵了,皇帝还在殿内呢,跑什么?

    一击未成,宴会中几个端茶倒水的太监突然发难,齐齐攻向朱慈。

    那七八个太监,都是刚才伺奉各个大臣的,不过现在可都不是谦恭温顺的样子,而是眼冒精光,手持武器,一看就是高手的样子。

    李护扶着朱慈,低声喝道:“保护皇太子!”

    朱慈身边的七名亲卫分别站到了朱慈的左右身后,一率面外背内,立刻形成一个小圆阵。

    每一个人的手都伸进长袍里,握紧了暗藏在身上的左轮枪,虽然说上金殿是不许携带武器,但朱慈显然不会守这个规矩,不仅如此,他还要全副武装。

    每一名亲卫身上都穿着内甲,带了两支左轮枪,一把佩刀,还有两颗手榴弹,已备不测之用,好在是这个时代宽大的衣服足以蔽挡住。

    既然开打了,那么也不用隐藏什么了,朱慈和卫士们立刻都闪掉了外衣,取出了各自的佩刀,攻击杀来的太监。

    这一声似乎也提醒了王德化,他立刻尖声喊道:“有刺客!快护驾,保护皇爷!”

    听到了王德化的喊声之后,众官员也像是才反立过来一样,赶忙从自己的坐席上离开,赶上了金阶,来到了崇祯皇帝身边,表示自己在护驾。

    薛国观和杨嗣昌总算是反应了过来,薛国观来到中间,大声道:“快护驾!”

    朱慈镇定的坐在席位上,皱了皱眉,这几个太监身手了得,出手狠辣,显然都是练家子,看来有人早已谋划想要刺杀自己。

    目光盯着金殿上的诸人,希望从他们的表情看出一点蛛丝马迹来,心里也在想着,难到这是崇祯布置的阴谋圈套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还把所有家眷拉上了,在一家人面前杀子,他应该做不出这种事情。

    朱慈看向崇祯,只见他被吓得不轻,脸色微微发白,如果他要是装的话,那演技绝对可以拿个影帝。

    那么会是谁呢?

    “叮叮当当”的枪剑交击之声,响个不绝,全是一副有攻无守、以命搏命的打法,力求在短时间内,将朱慈杀死,他们武器舞动得风雨不漏,尽向对方的要害进攻,一时间竟然杀了十几个殿内的锦衣卫。

    皇宫中的女眷哪见过这么血腥的场面,被吓得连连尖叫,几个小皇子和公主也被吓得放声大哭。

    周皇后急切道:“皇儿快过来,快来人,救太子!”

    崇祯受到惊吓后虽然很害怕,但表面还算镇定,他喝道:“锦衣卫都死哪去了?快将刺客速速拿下!”

    在大殿中,其他的官员躲得远远的,茫然不知所措,谁都不知道背后的策划者是谁。

    朱慈对徐盛使了一个眼色,徐盛立刻会意,前去殿外发出信号。

    一名太监模样的人道:“速速动手,杀了明国太子。”

    说着身形一跃而起,如同苍鹰博兔一般,扬起短剑,向朱慈斩杀而来。

    在朱慈身前,两名亲卫也挺身而出,护住了朱慈,迎向对手。

    只听两声清脆的武器断裂声,两名亲卫武器裂开,被震飞而去,这首领显然是个高手,使的还是个宝剑。

    亲卫们不敢用火铳,怕伤铳弹误伤别人,这里不是皇族就是朝廷重臣,干掉哪个都吃不了兜着走。

    “呛!”一声龙呤,李护拔出了乘龙宝刀,身形一纵,刀光化作一道长虹,向那人砍去。

    大殿上顿时寒气逼人,刀剑纵横,剑光刀影之中,转眼之间就交手了十余下,两条人影乍合乍分,那人一个倒翻,退回到金阶上,李护也连退数步。

    李护再度欺身而上,几刀苦练多年的绝杀之技下去,对方一口鲜血喷出,以剑撑地,身形遥遥欲倒。

    李护盯着金阶上的假太监,道:“原来你们是满人。”

    那首领的左肩,右肋,脸颊上各留下一道伤口,鲜血流出,染血了身穿的太监袍服,但头戴的太监帽己经掉落,露出光秃秃的头顶和盘在头顶上的金钱鼠尾辫。

    首领面不改色,道:“今天就让你们死个明白吧,京师马上就归我大清所有……”

    “砰!”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只听枪声一响,额头上出现一个血红的洞口,然后整个人也向后栽倒,原来是被朱慈一枪撂倒了。

    任你武功再高,还不是一枪撂倒,如果一枪不够,那就两枪!

    反派死于话多的道理在这一刻完美的诠释了,朱慈听到这帮刺客是满清的细作时,毫无犹豫的出手,一枪就干掉了一个眼前看上去很强的敌人。

    其他几名假太监不由大吃一惊,这首领是有数的高手,却没想到一下就死在朱慈的手中。

    所有刺客急眼了,各举手里的短剑,双双抢上,向朱慈扑了过来。

    朱慈抬手又是两枪,两人立刻双双扑倒在地,胸口处都出现一个血孔,同时朱慈身边的几名亲卫也都各自举起了短铳。

    这一下几个也都知道厉害了,不禁都有些心惊,谁也不敢在向朱慈出手,而是赶忙各自找桌椅后面遮挡。

    这时大量的锦衣卫涌入皇极殿,将所有刺客围了起来。

    几个满清血滴子身形一纵,跃上金阶,双手一扬,从袖子里飞出几道寒星,瞬间几名锦衣卫中镖倒下。

    虽然人数较清廷的一方为多,但清廷一方却都是高手,互相交手,打得难分难解。

    朱慈也知道,这种江湖高手的战斗,让自己的亲卫上去也是没用,而且在双方混战中,亲卫也不敢轻易开枪。

    殿中打得激烈,又死了不少锦衣卫,众官员们也都本能的向两侧躲避,在大殿上只留下数十张空桌席位,和满桌的酒莱。

第308章 血滴子不行

    满清擅长细作,他们在大明的细作可以说无孔不入,甚至有一些大明官将替他们作掩护。

    几次清军入关,皇太极都能从大明九边最薄弱的地方破墙而入,中原流寇的情况他们也摸得一清二楚,一旦流寇势弱,他们就会及时入关抢掠,转移明军注意。

    得知皇极殿内发生大乱,潜伏在宫中的其他满清细作也有所动作,在宫中四处造谣,皇太子逼宫啦!宫中的禁军大骇之下,纷纷往皇极殿赶去。

    张世泽和徐允祯护送着崇祯皇帝从侧门急急退出,好在没有刺客攻击他们。

    后宫的妃嫔和皇子们在一众锦衣卫的护送下也惊叫着退出皇极殿,只有周皇后不肯走,满脸焦急的等着朱慈,最后被几个坤宁宫的宫女硬是请走了。

    朱慈却跟个大爷一样坐在那观战,毫不慌张,因为在皇极殿外传来了一阵枪声,勇卫营的援军到了,杀进了皇极殿。

    在进入皇极殿时遇到禁军,禁军们以为太子真要逼宫,在细作的策动下有部分跑来阻拦,结果反被勇卫营当成叛军当场打死了。

    在勇卫营心中,皇太子的安全高于一切,不管谁阻挡,都得死!

    一进入皇极殿,徐盛喝道:“所有锦衣卫撤出大殿!”

    在宫中的这些锦衣卫多是凭关系进来的,平日里摆摆仪仗随驾,常年没跟人干过架,功夫是有一点,但是主要是阴招高,至于跟这些血滴子的高手打,完全就是送人头。

    别以为历史上宫里的大内侍卫有多牛逼,武艺高强的牛逼人是有,但不多,多的是吹嘘出来的。

    比如清朝嘉庆年间,嘉庆皇帝被一个叫陈德的御厨提着菜刀追砍,皇帝身边上百名大内侍卫全部傻眼杵在那,没一个上去护驾挡刀的。

    最后还是嘉庆身边的王爷和额驸先反应过来,死死抱着御厨,三人扭打在一起,四个御前侍卫反应过来后才扑向厨子,其中一个乾清门侍卫被厨子连砍三刀,六个人好不容易才制服这个御厨(听着都觉得丢人)。

    嘉庆皇帝怕有人在背后指使篡位什么的,就提问了御厨,问他为什么要刺杀皇帝。

    只听厨子说:老子是被你们开除,来武装讨薪的!

    说完,御厨,卒。

    大明守卫皇宫的锦衣卫们虽然现在都变成了仪仗队,战斗力不咋地,好歹职业道德还是挺高的,主子遇刺没人在旁边发呆看戏。

    听到让撤出皇极殿,锦衣卫们一窝蜂的退了出来,唯恐走慢了。

    勇卫营的亲卫们立刻举枪,对殿内的几个血滴子开枪射击,几名血滴子虽然武器高强,但毕竟不是拥有特异功能人士,比如北丐洪七公、神雕大侠杨过、明教教主张无忌......

    那些人能突破地球引力一跳十几二十米,还身负降龙十八掌、乾坤大挪移等绝学,一人就能干翻成百上千人而面不改色,血滴子不行,因为牛顿已经出生了.......

    一时间火光乍现,枪声大作,几个血滴子当初被干成了筛子。

    这几个确实是有数的高手,可以说在场的人没一个单挑能干过他们的,但这都什么年代了,谁还会一刀一枪的跟你比划,就算是练成什么金刚不坏之身,照样架不住一颗小小的子弹。

    见自己的亲卫都赶来了,朱慈心中大定,有勇卫营在手,就算是再多的敌人,自己也不惧。

    朱慈指着地上几个血滴子道:“看看他们是不是都是建奴!”

    几名亲卫走过去,摘掉几个死去的血滴子的头罩,果然不是光头就是梳着细小辫子。

    朱慈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看来满清这次行动是专门针对自己的,居然不惜一切代价在皇宫中刺杀,真是够急的。

    宫中肯定还有一些建奴的细作,还要尽快的采取行动,将他们消除干净才行。

    朱慈一扫龙座道:“父皇和母后呢,可曾受伤?”

    躲在皇极殿两侧的大臣们和宫女、太监们都松了一口气,看样子皇太子还是可靠的。

    “殿下,陛下他们都退到了中极殿。”一些落单的大臣纷纷从角落中出来,围着朱慈说道。

    中极殿就是后世的中和殿,当朱慈赶到时,只见殿前已经围了了大量的锦衣卫,崇祯皇帝和大臣们都在殿中焦急的等待情况,后妃和皇子们都已经被送回后宫了。

    见朱慈无事,崇祯暗暗宽心,微怒道:“太子,他们真是建奴?”

    父子俩再怎么闹,这也是家事,容不得外人来搞事情。

    朱慈道:“回禀父皇,那几个刺客都是建奴,现在皇宫里不知还有多少建奴细作,请父皇调来人马控制住整个皇宫,把建奴的奸细一网打尽!”

    任谁都知道,现在半个皇宫被勇卫营接管了,他想去揪出建奴细作的话,谁都拦不住,但朱慈并没有那样做。

    如果那样做的话,只会落人口舌,说皇太子使的苦肉计,想趁机控制皇宫,要挟皇帝和大臣。

    崇祯若有所思的看向朱慈,点了点头。

    随后崇祯下旨,宫廷突变,大内总管太监王德化失职,革掉司礼监掌印太监、东厂提督、总管太监职权,由方正化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京营,王承恩任大内总管,提督东厂,二人立即彻查宫中的建奴细作。

    王德化一时间懵逼了,站在那半天没动。

    朱慈对王德化这个奴才没有丝毫兴趣,他看向徐盛道:“把李廷表找来。”

    被人在家中刺杀,这事别人能忍,朱慈忍不了,既然清廷这么作死,那他只能满足他们!

    是时候让渗透在辽东的锦衣卫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刺杀对方君主这种蠢事,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做的,因为大多的皇帝只是朝廷代表,就算被干掉了,大臣们再推举一个就是。

    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没多久大明又新立个皇帝,根本没多大影响,也就是感到丢人而已。

    刺杀敌国君主,不仅会激怒敌国,还会遭到敌国的报复,身为老大,日理万机,谁都不想每天活得提心吊胆的。

    因此,一般统治者是不会派人去干这种蠢事的,除非对方出了个非常牛气的领导,比如秦始皇。

    多尔衮派血滴子刺杀朱慈,一是已经认识到朱慈的厉害,觉得不能让他继续成长起来;

    再者,多尔衮心中盘算着,我又不是大清皇帝,明国想报复就报复啊,去刺杀的也是皇太极,干掉了更好!最好明国太子和皇太极都被干掉了!

    皇太极要是被干掉了,他多尔衮就有机会去抢皇位,帮忙照顾几位嫂子。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888/ 第一时间欣赏学霸的经济世界最新章节! 作者:十六块八所写的《学霸的经济世界》为转载作品,学霸的经济世界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学霸的经济世界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学霸的经济世界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学霸的经济世界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学霸的经济世界介绍:
理科的学霸总是耀眼明星,改变世界的似乎也总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类似的理科天才,高傲的理科天才心目中,“文科是什么,没听说过“,但是,理科改变了世界,而文科,统治了世界,这里,是一个学霸文理双向发展的故事。学霸的经济世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学霸的经济世界,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学霸的经济世界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