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学霸的经济世界TXT下载学霸的经济世界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学霸的经济世界全文阅读

作者:十六块八     学霸的经济世界txt下载     学霸的经济世界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63章 吴三桂的抉择

    大顺朝廷的追赃助饷活动不仅仅在京师举办,在各地也有分会场。

    大顺军一路攻城略地,在各府县都驻扎了兵马,京师的战友们发财了,他们心里也痒痒,就如老太太摸电门一样,抖起来!

    一时间,天津卫、大名府、河间府、顺德府等诸地州县,顺军们全都浪起来了,各种夹棍、炮烙往缙绅、士大夫们身上招呼。

    被追赃助饷的官绅们对大顺新朝既失望又恐惧,本想在新朝混个官做做,谁承想这帮狗日的流贼不仅不用,还把自己的家财抢尽,让自己体面扫地。

    大顺朝自上而下的追赃助饷,逐渐失去了控制,演变为官兵劫掠,不仅抢了士绅、地主们的土地家产,还抢了商人的铺子钱财,就连一些普通百姓也惨遭毒手。

    顺军每过第一地,财富土地都被刮的干干净净,那些曾经高呼“迎闯王、不纳粮”口号,还开城献城的百姓也不说话了,一见到顺军撒腿就跑。

    处于重灾区的京师,百姓们更是无不恨贼,投降的官员们肠子都悔青了一大截。

    近日来,坊间各处开始散布一条惊人的消息,大明皇帝在南京禅让,皇太子继承大宝,将要北伐恢复中原。

    李自成有点慌了,他下令各将停止烤掠,稳定人心,然而现在哪还有什么人心,连一干尝到甜头的闯将都开始阳奉阴违。

    就好像一个刑满释放的老哥,去妓院中找感觉,面对前凸后翘勾人心魂的漂亮姑娘,还是脱光了的,你让这位老哥淡定一些,文明一些,可能吗?

    京师中的烤掠情况很快传到了辽东,洪承畴、邱民仰、吴三桂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沈阳城中,蓟辽总督洪承畴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白,他厉声喝道信使:“什么?顺军在京师毒拷官员士绅?”

    原以为太子做的够过分了,没想到闯贼更是可恶啊!

    洪承畴的目光有些阴冷,原本面对双方的招降,洪承畴、吴三桂等人是打算投降李自成的,毕竟皇帝不知所踪,太子的人马相隔数千里,根本无法救援辽东。

    再者满朝诸公都投降了,大顺还是汉家体制,自己比较熟悉一些,也不会有投降鞑子的那种心理障碍。

    然而当确定京师所发生的一切是真的,特别听闻官员勋贵多遭拷掠死,洪承畴心下就与大顺划清了界限。

    洪承畴又闻皇帝南下禅让了,更加发誓与流贼势不两立,他立即向宁远、山海关、南京等地发出告急,请援兵解沈阳之围。

    宁远城中,吴三桂听闻亲爹被烤掠,吴府被抄,顿时气的火冒三丈,当场杀了前来劝降的大顺官员。

    其他武将也是惶恐不安,心下一片茫然,这流贼也忒狠了吧,若是自己投诚了,说不定也被骗去京师烤掠至死了,人财两空,想想都他妈的让他感到害怕。

    神兴皇帝多尔衮得知李自成在京师烤掠,更是笑的合不拢嘴,他再次执笔,一一写信给辽东诸将。

    他的意思很明确,若是投靠大清,一律封王,如往常一般,各掌各的兵马,大清绝不背信弃义,行事后换将之事。

    对辽东巡抚邱民仰等文官副将,多尔衮许下了国公之位,可谓是下足了血本。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邱民仰等官员,直接无情的拒绝了他。

    当日,一直按兵不动的清军忽然再次猛攻沈阳和锦州各处,给辽东各将施压,洪承畴一天数次告急,向锦州的祖大寿和宁远的吴三桂求援。

    辽东巡抚邱民仰也收到了告急,看着求援的使者泣血哀嚎,邱民仰大动,他不敢怠慢,连忙前往宁远,亲自会见吴三桂。

    邱民仰也察觉到吴三桂多次与辽东各将联系,心中摇摆不定,他便亲自上门语重心长的对吴三桂说道:“平西伯,圣上都禅让了,流贼之事,自有新皇处理,吾等只需谨守关墙便有大功,待太子出兵北伐驱逐流贼后,自会论功行赏,勿要多生事端啊。”

    他又道:“听说吴老爷子被流贼烤掠了,哎,这岂是新朝新气象啊,简直就是流氓!强盗!”

    邱民仰瞥了一眼吴三桂,担心他暗中投降满清,于是提醒道:“以往建奴多次扣关南下,杀我不少汉家男儿,平西伯昔日攻打盛京(沈阳)时,斩杀了城中不少旗丁和王公大臣,为我汉家男儿雪恨,本官记忆犹新,深感佩服!”

    说完,邱民仰对吴三桂一躬到底。

    闻言,吴三桂脸色一直铁青,暗道这邱民仰的嘴可真厉害,自己那时哪里是雪恨,分明是愤恨孙应元抢了头功才屠杀泄愤的,这家伙现在提这一嘴,不就是担心本伯投靠满清吗?

    最终,吴三桂不愿再与这个文化人纠缠不休,决定由邱民仰留守宁远,自己率领关宁铁骑,驰援沈阳……

    行至松山一带,吴三桂忽然下令全军就地修整,自己前往锦州会见舅舅祖大寿。

    对比当年,吴三桂的脸上颇有风霜雪雨之色,他背负着吴家、祖家等将门利益,甚至整个辽东集团的利益,每走一步,都要思虑再三。

    吴、祖两家的嫡系总共不过才三万人,他们还分散在锦州、宁远等处,这是自己的资本,现在去救沈阳,风险太大了,若是这些兵马有所损耗,那就得不偿失了。

    流贼和鞑子个个气势汹汹,来者不善,吴三桂的内心十分的忧心。

    “若是茅元仪那老东西带兵走出山海关就好了.......”

    吴三桂喃喃道,他心中一直对山海关念念不忘,那个位置太重要了,如果有机会,他一定会趁机占据关墙赖着不动,为以后的选择攒足资本。

    一路上,吴三桂绞尽脑汁,终于有了决定:保存实力!

    守住吴祖两家锦州到宁远的这部分地盘,静观其变,有大凌河与小凌河相阻,相信八旗军即便打下了沈阳,也不会继续冒险南下了。

    皇太极曾写过不少“情书”给祖大寿,足以表明清廷对锦州的重视,

    他完全可以拖延时间,坐等中原变局,大明、大顺、大清,三方皆可任自己选择,谁给的价码高,条件优渥,态度诚恳,我就跟谁混!

    想到这里,吴猛抽马鞭,前往锦州寻找祖家之人商量此议。

第564章 北伐计划

    江南各省通往南京城的官道上,车马停顿,百姓避让。

    道上各色大旗飘扬,密密的帽儿盔晃动,层层叠叠的盾牌、火铳,如洪流般奔如南京的方向。

    源源不断的兵马往南京而来,所有甲士尽皆青壮,头戴精良的铁笠盔,身穿精良的铁甲,身上背着火器,绵延的队伍也不知有多少万,阵阵军靴踏在地上激起大片尘土,如巨龙翻腾。

    此番阅兵出征,朱慈烺调动了江南七大军所有人马,共计三十万,各地只留下屯田兵和城防军驻守。

    看着官道上涌动的洪流,沿途官民皆是神情震撼,心中涌现出一种难以形容的压迫力与冲击感。

    腊月二十八日,距离登基大典举行只有三天,朱慈烺在武英殿召见了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杨御蕃、卢象坤、沈寿崇、杨其礼、高邦、李少游、赵景麟、戚广阳、徐青山等海陆两军百余名武将,包括前来旁听的李定国和朱成功。

    以靖武伯孙应元为首,一众将官身披精良甲胄,皆向朱慈烺拜倒,一阵甲叶作响,众将单膝下跪,双手抱拳,齐喝道:“末将拜见太子殿下!”

    他们大声齐喝,语气中充满生机勃勃的气势,众人心中亦是激动,这或许是自己最后一次这样叩拜皇太子了,下次觐见就得称陛下了。

    朱慈烺微笑着虚扶双手,道:“众将请起!”

    这些人大多都是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老不下,又有情报部、赞画部诸人都在列,可谓是济济一堂,精英荟萃。

    朱慈烺笑道:“咱们很久没这么聚在一起了,今日本宫召见你们,可不是为了请宴会啊!”

    “臣等明白,北伐流贼,扫平中原!”

    黄得功道:“殿下,您这才务必带上臣啊!”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本宫决定,登基大典当日阅兵后,三十万大军尽数北上,登基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殿中诸将无不心头剧震,三十万大军全部出动,皇太子的魄力也太强了!

    随后,朱慈烺带着众人来到了武英殿偏殿的作战室,进行北伐军议。

    宽敞的殿中摆放着巨大的沙盘,墙壁上则挂着一副超大的作战地图,将长江以北各省的山川地形和城池都标记了出来。

    众将基本都去皇明军校学习过,对沙盘和地图见怪不怪,他们最大的兴趣就是地图上的那一根根箭头示意图。

    朱慈烺先让李廷表讲解当前北方的形势,又让赞画部兵棋推演作战方略,最后众将自由发言,补充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沙盘和地图绝非闹着玩的,后世军队中,兵棋推演是军队司令部参谋机构需要掌握的基础,其中不但包括战术理论演述,还有后勤策应,司令部指令的传达,对敌反应的模拟动态。

    当然了,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战场上的变化是没有规则的,在沙盘上也只是靠理论做最大的推演,达到最大程度准确,完整的判断,以最少的代价博得最大的胜利。

    原本朱慈烺是计划直接从天津登陆的,在推演之时,皇家海军总兵沈寿崇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海军登陆作战,非常依赖后勤保障和侧翼护卫。

    登陆的军队过多,对海运船只的数量和天津卫港口的吞吐量有着很大的考验,此时的天津并非大型港口,很多大型船只吃水深根本靠不了岸。

    若是登陆的士兵数量过少,军队侧翼不能太过深入纵深,容易被顺军切断后勤补给,毕竟火器部队太依赖后勤保障了。

    从天津登陆是一步好棋,但风险太大了,目前朱慈烺有极大的把握灭掉李自成,实在没必要去冒险。

    兵棋推演进行了整整三个时辰,到了傍晚的时候,才确定了最终的作战计划。

    武英殿中,朱慈烺面容严肃,发出作战命令:“天武军、龙武军、神武军,共计十万人马,直接沿运河北上,收复山东、北直隶全境!”

    “天雄军、安武军,共计十万人马,自凤阳府北上,收复河南、山西全境,拦截败退流贼!”

    “靖南伯黄得功,率五万靖武军渡海至山东登州,收复登莱半岛,保障海上后勤!”

    “定西伯周遇吉,率五万定武军乘水陆自湖广北上西安,收复陕西全境,断了李闯的后路!”

    “后勤部......”

    李定国心头剧震,还没开打,皇太子就想着拦截败退之敌,将李自成诸人一网打尽?

    他曾是流寇中的一员,深知流寇难以彻底消灭的原因就是无法围歼,只要几个首领带着老营一跑,用不了多久便会再度拉起一支队伍,如今皇太子想一锅端了顺军,真是好大的气魄啊!

    角落中的朱成功身穿一身绚烂华丽的盔甲,盔顶上插了几根亮丽的翎羽,打扮得非常风骚,他心中叹息,直到现在才清楚皇太子的真正实力,一口气派出三十万大军,相比之下,当年郑家在福建闹腾,真是小打小闹,不知天高地厚了.....

    军议结束后,各将回到各自营中,由军机部统筹安排登基大典上的阅兵彩排。

    三十万人马的大阅兵,乃史上罕见,永乐十九年的“永乐大阅兵”,明成祖朱棣调动了十万人马,已是史上最大规模的阅兵了,而新皇这次的魄力......

    登基大典前一日,尚衣监和尚宝监将冕琉冠、皇冠、龙袍、玉玺等物送进宫来,朱慈烺一一过目试穿。

    尚衣监共共做了五套龙袍,每件都是最上等的丝绸,最复杂的提花工艺制做成,且样式不同,分别对应接见群臣、祭天、祭祖、检阅军队和回宫迎受群臣朝贺的不同的场合所穿。

    冕琉冠、皇冠是用纯金打造,辅以少量的珍珠、翡翠、玉石等,以龙纹龙形做为基本造型,制作的栩栩如生,相当精致细巧,甚至连一片鳞甲、一根羽毛都刻画的无比精细。

    八块玉玺用的是最上等的白玉整料雕刻而成,以交龙造型为纽,大小不一。

    无论是龙袍、皇冠、冕琉冠,还是玉玺,做工用料皆是上上之选,代表了这个时代中国最高的纺织技术、玉石雕刻技术、金属加工技术水平,随便哪一件放在后世,都能拍出天价。

    除夕晚上,朱慈烺在乾清宫设宴,一家人齐聚一桌,畅谈欢笑。

    宴会后,崇祯与朱慈烺父子二人再度单独交谈,聊起了这些年发生的事。

    朱慈烺知道他的自尊心极强,只是一个劲的夸他,太上皇心情大好......

第565章 登基大典

    正月初一,新年伊始,新皇登基,普天同庆。

    天还未亮,徐盛便调派勇卫营严密驻守紫禁城各道大门,李少游率天武军驻守皇城各处。

    自明仁宗朱高炽开始,大明的皇帝都要在承天门举行登基仪式,虽然京师没了,但南京的皇城构造和北京一样,各处名字也基本一样,压根不妨碍。

    承天门,伞盖卤簿仪仗陈设,地上铺就这长长的红毯,城头旌旗飘荡,布满了丝绸彩带和旗帜鲜花,以及盛装打扮的宫女和教坊司的乐队。

    就连守卫承天门的士兵身上都是披红挂绿,绣带飘扬、旗帜飞舞,看得去五彩缤纷,艳彩夺目,皇帝登基场面之宏大,已经无法用文字来表达了,这还是尽量从简的结果。

    此时的礼部尚书朱继柞正带领一票礼部官员分别到天坛、先农坛、太庙告知祖先。

    到了吉时,钟鼓齐鸣,朱慈烺身穿明黄色的衮服,头戴冕琉冠,在十几位重臣的陪同下,千名大汉将军的护卫下,乘坐龙辇前往承天门祷告。

    龙辇四周九曲金顶、白旄黄钺等罗伞云天,宛若一朵祥云驾临,周围锣鼓丝竹齐响、琴瑟琵琶,笙管笛萧等乐器也一起奏响。

    此时的崇祯皇帝也已身穿一套衮冕在端门内等候,与朱慈烺一道前往承天门祷告上天,开始交班。

    承天门外的广场上,文武百官分成左右两列,静静等待着禅让仪式,其站位赫然是武将在左,文官在右。

    朱慈烺规定,此后大明朝,战时武将为尊,地方武将可节制文官。

    除了文武百官外,广场上还整整齐齐列着数千名军官,和数千名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组成的仪仗军阵,他们都是七大军的将官,是军中的代表。

    锦衣卫鸣鞭,将军卷帘后,鸿胪寺卿冒襄手捧禅让诏书一路经过奉天门、金水桥,到达午门,放入早已准备好的云舆内,然后由云盖导引,送到承天门,宣读诏书。

    “众臣行礼!”

    “跪!”

    站在承天门上的冒襄神气十足,感觉自己的人生到达了巅峰,缓缓展开诏书大声朗读了起来。

    承天门上的崇祯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的大臣们,脸色有些忧郁,他心中还有隐隐有些后悔的,感觉当时自己太冲动了!

    一旁的朱慈烺见状笑道:“父皇,您就安心养老吧,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崇祯将头偏在一旁,有些不开心了。

    “父皇,以后呢,您还住在乾清宫,母后还住坤宁宫,儿臣就住武英殿管着前朝,乾清宫往后的地界都是您说了算,儿臣每年给您这个数的养老金。”

    紧接着,朱慈烺伸出了两根手指,顿时引起了崇祯的注意。

    目前的乾清宫还是崇祯在住,直到朱慈烺正式登基后,才能名正言顺再住进去,只是崇祯想不想让是另一回事了,他有一百种方式赖着不走。

    毕竟朱慈烺还没有大婚册立皇后,与乾清宫帝后搭配的坤宁宫住的是周皇后,总不能儿子住在乾清宫,母亲住在坤宁宫的,这就乱套了。

    瞧着孝顺的长子连乾清宫都让出来了,崇祯满意的点了点头,但还是忍不住伸出两根手指,问道:“你说的这个数,具体是多少?”

    朱慈烺一本正经的道:“您说了算。”

    崇祯眉头一挑,顿时来劲了,暗道这回有的宰了,他立马也伸出手指,面露嚣张的说道:“二万两银子,少一两都不行!”

    朱慈烺目光一滞,当场愣住了,他本想说每年给二万两黄金,二十万两白银的,这可好了!

    崇祯面色有些微红,暗道自己是不是要的太多了,自己一年能花多少银子啊,敞开了吃喝玩乐,能消费一万两银子就不错了。

    想起崇祯这些年吃的粗茶淡饭,还穿着旧龙袍,朱慈烺痛快道:“父皇,这样吧,儿臣花一百万两银子给您盖一座宫殿,不管是南京还是苏州,地方随您挑,每年再给您二十万两银子,您把乾清宫让给我。”

    朱慈烺未雨绸缪,先给二老置办好房子,省得将来自己大婚后,太后与皇后婆媳关系不好,逼事多。

    昨日的除夕家宴上,一向温和的周皇后对卞玉京她们三人似乎就不太满意,深究原因,或许是因为卞玉京有了身孕的缘故,周皇后担心出身不太好的卞玉京会生个儿子。

    对于这种事,朱慈烺也很无奈,有时候太激情了没忍住,安全措施没做好,好在太医院有个能力堪比b超的老神医告诉他,卞选侍怀的是郡主(皇太子按亲王礼,女儿称郡主)。

    这么一说,崇祯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他模棱两可的点点头,也不明确表态,转移话题道:“你真打算御驾亲征?”

    朱慈烺点头道:“是的,在儿臣眼中,皇位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统筹资源,名正言顺一些,只比监国时穿的龙袍多了几章图案而已,军国大事还得如以往那般,亲力亲为的好。”

    崇祯瞥了他一眼,哼声道:“得了便宜还卖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禅让诏书宣读完毕,下面的文武百官开始再次高呼,丝毫不知道上面这两位在嘀咕什么。

    墨迹了半天,崇祯才把八块玉玺依依不舍的交到朱慈烺手中,并问他:“这次出征大概出去多久?两年还是三年?”

    朱慈烺接过玉玺,道:“半年内夺回京师,一年内斩杀闯贼,扫平所有流寇,若不能,儿臣愿恭请父皇出山继续操劳。”

    说完,朱慈烺对着崇祯躬身一礼,大声道:“儿臣请尊皇父为太上皇帝!”

    承天门两侧、御河北岸,观礼台上的各国使节都津津有味的看着这一幕,西班牙、英格兰,尼德兰、葡萄牙等国都派出了使者出席登基大典。

    除了一圈洋鬼子,还有安南、真腊、暹罗、占城等一些大明的藩属国使臣在此观礼,高呼朱爸爸万岁!

    钟鼓司一旁,几十名画师支好了画架,用画笔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崇祯微笑着接受了太上皇帝的尊号,对朱慈烺勉励了几句,随后二人并肩而坐,接受百官的贺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开始行大明最高礼仪的五拜三叩首的大礼,山呼万岁。

    朱慈烺起身,站在承天门城楼上,仰头面天,大呼道:“臣朱慈烺,叩告天穹,日月山川,天地皇祗,惟臣上应天道,下顺臣民,于正月初一日,改元天武!”

    宣告完毕,承天门广场上的万余名仪仗军阵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万岁!万岁!万岁!”

    排山倒海的万岁声一浪高过一浪,巨大的呼啸声音,更震慑得那些观礼的使节们说不出话来,很多人不自觉的全身颤抖。

    七大军的大将,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杨御蕃、卢象坤、曹变蛟、万俊杰等人喜悦中带着傲然。

    锦衣卫阵前的李廷表更是情绪激动,八年了,锦衣卫的这些兄弟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站在世人面前了!

    “万岁!万岁!万岁!”

    待呼声停止,新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吴忠手捧圣旨,宣布新皇登基,论功敕封,大赦天下!

    “特此论功敕封,授孙应元为靖武侯,封征北大将军!”

    “授黄得功为靖南侯,封征东大将军!”

    “授周遇吉为定西侯,封征西大将军!”

    “......”

    四路大军主将皆授明军中军衔最高的大将军衔,除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封侯外,李廷表、曹变蛟、高邦、杨其礼、李少游、万俊杰等将领皆受封伯爵。

    文官中,授浙江巡抚杨廷麟、税务部尚书程国祥等最早追随朱慈烺的众臣为伯爵,杨士聪、李岩等人则是入了内阁。

    封赏结束后,在孙应元的指令下,数千名由将官组成的仪仗军阵全部单膝拜倒,面向承天门上的朱慈烺,众口齐呼立誓:

    “余誓以诚,秉承先贤,令行禁止,奋勇当先,忠于吾皇,精忠报国,武平天下,澄清寰宇!”

    紧接着,李廷表率数千名锦衣卫仪仗军阵同样单膝拜倒,齐声立誓:

    “余誓以诚,秉承先贤,巡查揖捕,以为社稷,忠于吾皇,奉事唯一,赤胆忠心,矢志不摇!”

    “忠于吾皇,吾皇万岁!”

    这些将官和锦衣卫的脸上满是狂热和激动的红光,他们撕心裂肺的齐声大呼,如山崩如海啸一般。

    周围那些观礼的各国使节震撼的目瞪口呆,就连崇祯太上皇也被此情此景深深的震撼了。

第566章 神烈山阅兵

    这些只是登基大典的一部分,到了巳时,新皇还要在神烈山大教场上举行盛大阅兵仪式。

    历朝历代,登基大典虽有一些军队列阵参与,却决不会举行大规模的阅兵式,然而天武皇帝是什么人?行事岂能寻常路?

    自朱慈烺组建东宫卫队以来,一直从各个层面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矫正自宋以来,中国社会重文轻武、仰又抑武的环境,这才有了如今这些精兵干将。

    朱慈烺注重加强军队军纪和士兵的思想教育,提高军人的待遇,和阵亡、受伤、退伍之后的各种保障。

    他希望以后能在大明树立全社会、全民族的尚武精神,努力培养出军队的荣誊感和责任感,向近代军队转化。

    杨廷麟等新一届内阁大臣们也都清楚,天武皇帝是靠军队起来的,大明的中兴也建立在天武军强大的武力基础上,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更是国家安定的保障,只有国家安定了,文官们才能放开手治理国家。

    内阁对此没有意义,其实即便是有些内阁大臣心中有想法,也毫无卵用,在强势的皇帝面前,内阁大臣就是秘书,皇帝势弱,内阁大臣才是权臣。

    阅兵地点选在了外郭城的神烈山脚下,距离紫禁城只有数里的距离,那里地广人稀,能容纳数百万人,数年前朱慈烺就着手开发那里,在周围广建大学、军工研究院等。

    巳时初刻,车驾司就会同锦衣卫,分设各种卤簿仪仗,依次陈列,万余人浩浩荡荡前往神烈山大教场。

    皇帝的卤簿仪仗浩瀚如海,最前面有一面大纛,还有一面北斗旗,左右有龙旗十二面,布旗六十四面,各旗图案分别为日、月、风、云、雷、雨、江、河、淮、天马、天禄、白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旗。

    又有金木水火土五星旗,五岳旗,熊旗,鸾旗及二十八宿旗,非常炫酷,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执旗,四人执火铳护卫。

    在朱慈烺所在的龙辇前后,分布着大量的黄盖、华盖、曲盖、紫方伞、红方伞、雉扇、朱团扇、羽葆幢等布黄麾仗。

    还有虎豹各两头,驯象六头分部两侧,随行人员更是高达万人(历史上天子仪仗无定员,嘉靖皇帝出巡是八千人),排场非常的大,真正可谓是天帝巡视。

    沿途的道路上,皆是净水泼街,黄土垫道,避免扬尘、坑洼,在洪武大街两侧,站满了围观的百姓,沿道都摆满了香案,熙熙攘攘的百姓们正在香案前下拜叩首,高呼万岁。

    朱慈烺在江南的治理深得人心,普通百姓们有饭吃,有钱赚,孩子有书读,少了贪官盘剥,赋税也变少了,不少百姓出自真心拥护新皇登基。

    仪仗大队浩浩荡荡前往外郭城内的神烈山而去,一直走过洪武门,出了正阳门,满街的呼喊声才停止下来。

    新建的神烈山大教场,旌旗如海,丝竹和步鼓声敲响,伴随着激昂的鼓乐,无数披着盔甲,头戴帽儿盔的军士,按照各军顺序踩着鼓点入场。

    行走间,一片整齐的铁笠盔晃动,飘扬红缨的铁盔似乎就是无穷无尽的蔓延,放眼望去,滚滚如潮,有若铁河长流。

    教场的周围,同样是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站满了民众,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一些年轻人手中挥舞着布店售卖的小型军旗,一些少女则是挥舞着各自的香帕丝巾,气氛极为的热烈,一片飘扬如海。

    百姓们早已看到告示,都知道新皇将在近日举行盛大阅兵和出征仪式,他们早早的赶来聚集于此,目睹出征将士的雄姿,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幕。

    很快,三军将士尽皆入场,于高耸的点将台前列队肃穆,等待天武皇帝驾临,数万龙武军骑兵也尽皆下马,静待马旁肃立。

    三十万大军列阵大教场中,人潮如水,火枪如林,旌旗似海,一望无际,人数虽多却列阵整齐安静,无数密集的头盔与铠甲耸立,凌然的铁血之气蔓延,散发的气势仍然非常惊人。

    在中军位置,天武军尤为显眼,他们的军名与新皇年号一样,自然最引人注意。

    天武军每名士兵都配有头盔和三层重甲,手握神器和鼎步枪,他们森严站着,个个眼神坚毅,寒风中一动不动,充满百战沙场的自信,亦是显示出百战老兵的素质。

    呼啸的寒风中,忽然呜呜的号角声响起,鼓乐喧天中,密密的天子御驾抵达神烈山大教场。

    黄伞下,朱慈烺走出龙辇,手持天子剑,翻身上马,神情庄严。

    此时他身穿一套专门用来检阅军队的御用盔甲,盔甲并不沉重,鎏金盔甲上面雕刻着几条五爪金龙图案,身后披着一件长可极地的披风,整个披风面上是一条盘龙纹饰,看起来非常威武。

    当朱慈烺策马出现在点将台前时,前排的所有将官全都下马单膝跪下,静候皇帝经过,他们高呼道:“万岁!”

    朱慈烺在大教场中策马而行,一路过去,列阵诸将士俱跪,他们山呼万岁,最后更汇成连绵不绝的呼喊之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现场立即被引爆,大教场周围人群跟着军中节奏发出了激动的尖叫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阵阵天崩地裂似的呼啸声,鼎沸的人声将军中的鼓乐声都掩盖了,火红的旗海拼命挥舞,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更以崇拜的眼神看向那道飘逸的身影,激动的涨红了脸。

    此情此景,同来观礼的太上皇朱由检同志心头剧震,直到现在,他才直观的看到,朱慈烺的实力竟是如此的强大!

    面对这种山呼海啸似的声浪,点将台一旁的观礼台上,各国使臣、外国商队、士绅地主,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如此浩瀚军威,他们哪里见过?个个心头既激动,又恐惧,涌现出无力感,有些不知所措。

    史上最大的永乐大阅兵,来观礼的使节达二十七个国家之多,那一次大阅兵,明军所展示的军事实力震惊了亚洲,在各国引起巨大反响。

    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大明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扬言要灭明的帖木儿帝国,自那后再也不敢放肆,终明一朝向大明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六十多次。

    阅兵不仅是宣示国家实力,更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浩瀚的铁甲海洋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明亮的冷光,军阵中的将士,同样热血沸腾,个个脸上闪烁着神圣激动的色彩,身为如此强军的一员,人人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朱慈烺策马在军阵旁穿行,面对旗海飘扬肃立崇敬的将士们,还有那无数激动尖叫的大明臣民,他的心中涌起自豪。

    这就是自己的资本!

    这次阅兵式,朱慈烺要向所有人展示大明军威的浩荡力量,一改世人眼中明军松散无能的印象,让所有人知道,这里的军队,才是大明真正的精锐,可横扫世间一切!

第567章 御驾亲征

    朱慈烺登上高耸的点将台,面向北方的神烈山孝陵,行三跪九叩头礼,继而转身面向军民宣读《讨贼檄文》:

    “朕祖洪武扫荡群夷,克复中原,开三百年之丕基,造亿万姓之厚福。”

    “此诚三代以来之盛主也,不幸至朕登基之时,闯贼猖獗奸党开门致有京师之变,妄图篡我之朝,窃夺神器!”

    “闯贼弑忠臣死者千余,宗室遭残,亲族亡者万余,百姓亦是苦不堪言!当此时也,地裂天崩,山枯海涸,如此逆贼,我世不共戴天之仇也!”

    “朕上承天道,下顺民意,于此之时,统兵百万,御驾亲征,廓清中土,光复大义,使日月重光,河山再造!”

    自古至今,出征讲究师出有名,而朱慈烺这份讨贼檄文,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将李自成烤掠百官、宗室、百姓的罪行一一揭露,将大明军队包装成正义之师,借广大舆论扼杀李自成的退路。

    历史上的李自成也是因为烤掠失去了民心,山海关大战后一路逃回京师,又逃到陕西老家,又被清军一路追到了湖广的根据地,然而再也没有百姓愿意响应他,甚至传闻李自成被两个农民一锄头敲死了。

    为了留住崇祯的面子,朱慈烺在檄文中将闯贼陷京师的写在了自己登基之时,又把被烤掠至死的宗室和大臣美化了一番,激起天下士人的愤慨。

    当然了,他也吹了个牛逼,统兵百万!

    宣誓结束,鼓乐齐鸣,在宏大的武舞曲中,三十万大军齐唱《清海宇》。

    “拔剑起淮土,策马定寰区,王气开天统,宝历应乾符,武略文谟,龙虎风云创业初。”

    “将军星绕弁,勇士月弯弧,选骑平南楚,结阵下东吴,跨蜀驱胡,万里山河壮帝居!”

    歌声响彻云霄,迎风飞卷,朱慈烺与众官感受着如此震撼的力量,均是不由自主的随之歌唱,连太上皇也肃穆吟唱。

    汉家乐章,自周朝就一直流行,大明朝无论是上朝还是设宴,皆需奏乐,无论是文乐还是武乐,都备有固定的十几首,军人官员人人会唱,就连普通百姓都会哼上几首。

    一曲结束,朱慈烺看着下方铁流无尽,列阵整齐的将士,心中激荡,一撩大红披风,猛然拔剑斜指向天,对着下方数十万将士喝道:“大明万胜!”

    “万胜!”

    “万胜!”

    .......

    朱慈烺一挥手,连续三道凌厉号炮声响起,音乐演奏《眷皇明之曲》,阅兵仪式正式开始!

    首先接受检阅的是御林军,也就是勇卫营。

    真实的历史上并无御林军这个军种,纵观二十四史,都没有御林军的记载,人们只是把皇帝禁卫军通俗的称为御林军,相似的只有汉武帝时期的羽林军,唐朝时也有左右羽林军。

    朱慈烺登基时便将勇卫营更名为御林军,他要让这传说中的御林军,真正的做到装备精良,能征善战,攻无不克!

    一面高达两丈的巨大旗帜出现在众人的眼前,以战车拉载,这是御林军的龙旗,也是全军最高最大的纛旗,旗面一丈,金绫为边,鲜红的旗面中绣着巨龙纹饰,在风中猎猎飞舞。

    御林军方阵前方,徐盛满脸严肃,冷声喝道:“上刺刀!”

    一片锵锵声作响声中,寒光闪耀,尖锐的三棱刺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昭示着御林军的锋锐。

    “上肩!”

    徐盛喝令着,又是一片整齐的金属哗哗声。

    “前进!”

    五千御林军衣甲鲜眀,每人手持一支插着三棱刺刀的和鼎步枪,斜抱胸前,以齐步走的姿式横跨三军前阵。

    在经过点将台之时,御林军全部换成正步走,火枪也变成斜举向前的姿式,队伍整齐,动作统一,脚步铿锵有力,汇成一片整齐的行进声。

    路过点将台时,徐盛侧脸面向朱慈烺,洪声道:“吾皇万岁!”

    五千御林军齐声高呼道:“万岁!万岁!万岁!”

    朱慈烺拔出佩剑,向他们致敬!

    第二个入场的是天武军,一色的头盔,一色的甲胄,一色的和鼎步枪,几乎是盔甲的世界,红色的海洋,他们脚踏着大地,发出整齐的轰响。

    天武军步兵方阵大步行进,整齐踏地,所有人将和鼎步枪紧靠在左肩上,右臂用力甩动,手臂有力。

    路过点将台时,领军的靖武侯孙应元同样面向朱慈烺,呼喝道:“吾皇万岁!”

    天武军人人脸上满是激动的红光,全军连喝三声:“万岁!万岁!万岁!”

    万岁声响彻天穹,接下来便是靖武军,后面又有天雄军、定武军、安武军,一个个方阵似乎无穷无尽,源源不断而来,

    雄壮的方阵行进,军靴踏在地上的闷响,敲击着各人的心脏,那种力量,让人感到震撼,这种力量,让人感到振奋!

    场中旌旗如海,步兵、骑兵、炮兵,他们兵甲鲜艳,军容齐整,步调如一,操着响亮的口号,带着肃然的气势,每走一步,都好似山摇地抖,气势非凡,列国使节俱惊。

    在步兵方阵后,便是完全由骑兵组成的龙武军入场。

    当马队整齐,全副武装,手持火龙枪,戴着玄色面罩的龙武军骑兵出场时,场面更是燃了起来。

    铁甲如潮,铁骑如流,数万龙武军发出的气势,更令在场诸人心潮澎湃。

    观礼台上,百官之中,便是见过八旗骑兵的卢象升也不禁感叹道:“如此铁骑,何人可以阻挡?”

    最后出场的是国之重器,神武军!

    红夷大炮,东风火箭,雷霆战车、火龙出水等一系列火器,或用人扛人抬,或用车辆装载,由战马拖动,依次的从点将台前通过。

    好多火器在场诸人压根就不认识,不过众人看到熟悉的红夷大炮,就知道这支军队不简单,那么大口径的红夷大炮,体格那么大,一看就很牛逼!

    最重要的是,太多了!

    光是各种红夷大炮,神武军就足足拉出来差不多五百门!

    天武军善用火器,早己是人所尽知,然而众人平时能够看到这些武器的机会并不多当这些看起来有些吓人的火炮、火箭从面前走过的时候,引起了不少人的极大兴趣。

    有些人都站起来观看,同时议论纷纷,有懂一些人的向其他人讲解,也有不懂的人在那里胡乱瞎猜,反正不管懂不懂,说的都非常牛逼!

    阅兵式的最后一个环节,神武军现场表演千炮齐射,霎时间炮声隆隆,响彻苍穹,场面声势浩大,甚是壮观!

    在场的各国使臣无不被大明军队呈现出的强大实力所折服,尤其是那些蠢蠢欲动的洋鬼子,还有几个立场动摇的藩属国,更加对大明充满了敬畏之意。

    持续了两个多时辰的天武大阅兵终于圆满结束,各军依旧如之前入场那般,回到原地。

    点将台上,朱慈烺真臂高呼,呐喊道:“将士们,此次北伐,朕要你们像雷霆一般,以强大的实力彻底击溃那些祸国殃民的逆贼!”

    “你们是天下间最强的精锐!要让所有敌人闻风丧胆!让天下人见证你们的威名!”

    “朕,将御驾亲征,与你们同在!”

    “我大明,万胜!”

    “万胜!万胜!万胜!”

    大教场中,猛然爆发出如山崩海啸一般的呼应声,不止三十万大军呼喝,就连周围的民众也在拼命的呼喊,声浪一重高过一重。

    听那排山倒海的声音,观礼台上的百官、各国使节、士绅商人们皆是目瞪口呆,更别说没见过世面的崇祯太上皇,这种浩瀚的力量他哪里见识过?

    崇祯早已激动的热泪盈眶,在这种场面的感染下,他甚至想脱下龙袍,融入军中,去当个小卒,上阵杀敌,报效皇明。

    “天运推迁虏运移,王师北讨定燕畿,百年礼乐重兴日,四海风云庆会时,除暴虐,抚疮痍,漠南争睹旧威仪,君王圣德容降虏,三恪衣冠拜玉墀!”

    在《平幽都之曲》武舞曲中,三十万大军开拔北伐,一片旗帜如海,人潮无边,似乎要铺满整片大地。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大明天武皇帝神烈山阅兵出征,兵马三十万,浩荡无尽,御驾亲征,讨伐伪顺,收复中原!

第568章 醉生梦死

    天武皇帝不做偏安之君,使江南民心大振,尤其是我皇在三军将士面前说的那些话更具气势。

    听闻之前更是传出了“登基即决战,一战定乾坤!”这种霸气的话,各种文人墨客大受感染,开始作诗称赞我皇之气魄。

    三十万大军北渡长江,光是渡河就渡了两天,消息如奔雷般滚向四方。

    “什么?出兵百万北伐?”

    北京城中,李自成猛然从饭桌上站起,满脸震惊的询问军师宋献策,连手中的筷子都惊落在地。

    宋献策猛拿着一份情报,脸上同样难看。

    李自成瞥了眼地上掉落的肉丸,又对宋献策道:“军师,此消息属实吗?”

    宋献策点了点头,认真道:“确认无疑啊.......”

    宋献策被封开国大军师,因身材矮小,腿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外号“宋矮子”或“宋孩儿”,手中更掌管着李自成数千名凶残的孩儿兵。

    早在一个月前,宋献策便得到情报,江南各部明军开始往南京集结,说是庆祝新皇登基,举行大阅。

    由于江南的里甲制太严密了,尤其是两年前的瘟疫,使得江南地方的管控组织力更加强大,顺军派往江南的细作不知死了多少个,大顺朝廷对江南的情况一直都是两眼摸黑,宋献策只能靠零星的情报猜测。

    当时他便猜测,大明应该是要北伐了,他将此事在朝会上当庭说出,然而丞相牛金星却不以为意,称这是无稽之谈,史上哪有新皇刚登基就要出征的?

    牛金星引经据典,还根据时节分析,自古北方蛮夷多在秋播之时出兵南下,而中原王朝一般是在春耕之后,现在什么时节?新年时期,春耕还没到呢,他们不过年不种地了?

    当时李自成觉得有理,便将此事放下,甚至他还萌生出派出使者去南京祝贺新皇登基,缓和大顺和大明之间紧张关系的想法,他又担心激怒朱慈烺,只好作罢,静观其变。

    现在大明突然倾力北伐,完全出乎了李自成的意料,也让他心中隐隐有些恐惧。

    当年凤阳府一战,李自成吃过安武军和天雄军的苦头,现在的大顺军已经玩嗨了,面对倾巢而出的明军,还能有把握打赢吗?

    李自成眉头越陷越深,对左右太监道:“传召群臣,天佑殿议事。”

    天佑殿也就是皇极殿,李自成登基后,大改宫名,将皇极殿改为天佑殿,把大明门改为大顺门,又将乾清宫中挂匾上写的“敬天法祖”四字改为“敬天爱民”等。

    国丈田弘遇的府苑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大顺军一群勋贵武将在此挟妓欢乐,逍遥一片。

    自从顺军攻入北京城后,李自成便大赏宫女,权将军刘宗敏和制将军李过每人赏了三十个,牛金星、宋献策等六政府文官,每人赏了三五个。

    顺军众将见到高门大第便强行闯入占为己有,刘宗敏占了田弘遇的府第,李过占据了周家的府第。

    田弘遇早在顺军围城前就已经带着部分家产跑路了,刘宗敏只得到部分钱财,还算凑合。

    然而周家就没这么好运了,自周奎被朱慈烺赐死后,崇祯为了安抚周皇后,把周奎的四个子侄全安排在五军都督府任都督,结果顺军一来,四个人被重点照顾,在诏狱里被烤的体无完肤,连根毛都没烤出来。

    田府中,顺军将领们坐在一起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旁还有歌姬作伴。

    酒过三巡之后,场面已经十分热烈了起来,原本有些不熟悉的武将之间也开始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了。

    却唯独没人搭理坐在一旁的王震,原因是他太冷了,也不喝酒,是个无趣的人!

    在酒意的刺激下,闯将们说话的分贝也无意间提高了一倍,纵论天下,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从陕西吹到河南,再从河南吹到北京城,谁谁谁是我好哥们,咱们一起干过仗,一起嫖过娼,某某某算个球。

    “圣旨到!”

    这时,传旨太监王德化捧着圣旨入了场,然而里面的诸将继续吃喝,压根没理会他,席中的王震没喝酒,却像个吃货一样不停的夹菜,仿若无人。

    相比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李自成这位永昌皇帝的威信太差了,根本镇不住手下这些武将。

    王德化有些尴尬,他扫了众将一眼,找到了主座了刘宗敏,说道:“汝侯,陛下有旨。”

    刘宗敏压根就不理会他,左手搂着一名漂亮歌姬,右手招呼着周围的兄弟继续吃喝,端起酒杯碰的啪啪响。

    传旨的王德化想插句话都插不上,因为汝侯刘宗敏喝醉了,思维有些混乱,口齿不清,一句话能重复说八遍,在那热血沸腾的拍胸脯,对身边的闯将道:“一句话的事,包在额身上!”

    王德化越听越是听不下去了,可是他不听还不行,他是来传旨的,总不能就这么回去吧。

    他想直接宣旨走人,又担心打搅这帮武将作乐,汝侯一个脾气上来弄死自己,毕竟汝侯连皇帝都不怕,敢当着皇帝的面摔碗抬杠......

    王德化像个下人一样站在刘宗敏身后,想找个时间把旨意宣读了,他万万没想到,刘宗敏时不时的就会拉着自己的手,反复的问:“我说的对不对?”

    我他娘的哪知道你说了什么?

    王德化心中郁闷,但脸上依旧保持笑容,道:“汝侯说的太对了!”

    终于,好不容易熬到了酒宴结束,王德化这才瞅准了机会,道:“汝侯,陛下宣您和众将入宫议事,有重要军情......”

    刘宗敏随意的挥了挥手,道:“知道了,滚吧!”

    他扶着墙,口齿不清的对身边护卫呵斥道:“备马!”

    .......

    王震策马进入皇城,往皇宫而去,只见周围不断有将领奔来,完全把皇城当成了跑马场。

    李自成大封各将,侯伯子男四等爵位封了近二百人,王震也是其中一员,受封子爵,他明显的感觉到,进入北京后的闯将们一个个都变了。

    在午门前,王震下马步入紫禁城,却见刘宗敏等将吆三喝五的从后面策马狂奔而来,一路上摇摇欲坠的样子,让人担心。

    刘宗敏驾马一路奔入午门,再过金水桥,直到天佑殿的御阶前,才下马拍拍屁股晃着身子走近大殿。

    王震感慨,传说中的紫禁城戒备森严,禁止老百姓接近,朝廷官员也不允许私自进入,更别说在里面任意行走,骑马乘轿了。

    然而此时,不仅汝侯刘宗敏,连光山伯刘体纯,蒲城子爵李来亨,临朐男爵高一功等人也尽数骑马进入,毫无敬畏感。

第569章 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当王震步入天佑殿中,殿中已经站满了黑压压的一片,丞相牛金星、开国大军师宋献策、六政府的宋企郊、张璘然等文臣尽皆已经就位,在那里低声议论着什么。

    汝侯刘宗敏、磁侯刘芳亮、亳侯李过、泽侯田见秀、绵侯袁宗第等武将也尽皆到场,坐在椅子上吵吵嚷嚷,喧闹一片。

    此时的天佑殿更像是梁山泊聚义大厅,人人有座,穿着各异,就差上面龙座上摆个关公什么的。

    刘宗敏等刚喝完酒的武将正靠在椅子上打着瞌睡,发出一阵打雷般的呼声。

    当王德化高呼陛下驾到时,殿中的好汉们只是随便的应付了一声,多以抱拳为主,有人见穿着龙袍的李自成有模有样的摆着架子,眼中隐约有轻蔑之色。

    王震早已看出,顺军内部组织乱的一塌糊涂,很多将领不愿叩拜李自成,便私下议论说:“以响马拜响马,谁甘屈膝。”

    也有人说:“我辈血汗杀来天下,不是他的本事。”

    就连最早追随李自成的刘宗敏更是叫嚷说:“我与他同作响马,何故拜他?”

    李自成也很无奈,他本想杀几个立威,奈何南面的根本不给自己时间整顿,匆促下手只会激起部下兵变。

    见人都来的差不多了,李自成咳嗽一声,道:“朕得到密报,朱家太子已在南京登基,并亲率百万大军北上,已经在路上了。”

    “什么?百万大军?”

    殿内各人一阵骚动,他们只知闯王召他们议事,说有紧急军情,却不知具体是何事,没想到竟是朱明要打来了,还是百万大军?

    “什么时候江南的人马变这么多了?”

    各人面面相觑,都看到彼此眼中的恐惧与慌乱。

    丞相牛金星猛的站起来,他断然道:“号称而已,说不定只有十万人,亦是五万人!”

    他又道:“听闻他数年前围剿革左五营和黄虎之时,也不过动用了不到十万人,区区数年,他如何能凑齐百万之众?”

    殿中众人微微宽心,自古至今出兵打仗的,哪有不号称的?就是大顺军以往当流寇之时,哪怕是只有几万人,也号称百万,吹牛逼唬人谁不会?

    坐那打瞌睡的刘宗敏忽然道:“再给我一坛酒,我能吹出五百万大军!”

    殿内各人都是哈哈大笑,心中更宽,唯有李自成和宋献策眉头紧皱。

    宋献策出声道:“朱家新皇在登基之日便御驾亲征,还兵分四路北上,想来所带人马不会少,此战若是失利,将对我们大顺政权是个沉重的打击,还请大家一起议个方案,由何人统兵为先锋,具体怎么打!”

    殿中忽然安静了下来,原本勾肩搭闲聊的人也不说话了,都不愿领兵出战。

    这些天,各将已经玩嗨了,爵位得到了,阔宅良田有了,金银美女也有了,谁还愿意出去拼死拼活的打仗?是酒不好喝了?还是美人不好玩了?

    李自成放眼看去,只见刘宗敏以北京瘫的姿势躺在椅子上打呼,小舅子高一功抬头看着殿中的天花板,像是在研究壁画,就连侄子李过也是低头沉默,在思考人生。

    李自成惊讶的看着各神情各异武将们,眼中失望神色越来越浓,甚至有些后悔打下京师了。

    其实他也很郁闷,当初攻打京师不过是一时兴致,没想到这么好打,几天就下下来了。

    他环视众人道:“何人有退敌之策?”

    牛金星和宋献策二人皆在发愁,明军四路大军北上,大顺军又无积极的将领,且要守的地方太多了,山东、陕西、河南,这几个地方丢哪个都不行,一时间竟都没了对策。

    这时,忽然一人出声道:“某,有一退敌之策!”

    众人抬眼转头看去,却是威武将军王震,只听他说道:“我大顺军攻西安,战潼关,旋师河南,打洛阳,淹开封,破真定,克山东,一路势如破竹,旌旗指处,群丑灰飞烟灭,更是在数日内攻陷京师,即便面对百万明军,又有何惧?”

    “说的好!”

    殿内一群武将听得热血沸腾,大声叫好,李自成眼中亦是露出欣赏之色,不管王震有没有计策,最起码他把氛围搞起来了。

    连在椅子上打瞌睡的刘宗敏也被“惊醒”了,侧耳听着震天虎能有什么计策。

    王震接着道:“更何况明军根本没有百万,最多尔二三十万而已,刚刚军师说明军兵分四路,也就是说每路人马只有几万人,那便更加无惧了!”

    牛金星言语中带着轻蔑,道:“你有何妙计,尽管说出来,不必故作高深。”

    牛金星对王震投奔刘宗敏很不爽,时刻准备给他穿小鞋。

    王震瞥了他一眼,又看向李自成,说道:“既然明军分兵,陛下只需御驾亲征,集中所有兵力汇聚一路,攻打山东的天武军便可,只要擒获了天武皇帝,其他各路自然不攻自破!”

    宋献策抚掌称赞道:“妙啊!听闻二十多年前,明军同样兵分四路出兵辽东,建奴老汗努尔哈赤就用此“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术,将明军各路人马各个击破,威武将军真是妙计啊!”

    殿中众将听军师这么一说,又有成功案列在前,很多人皆是惊讶的看着王震,暗道这震天虎不得了啊,还看过史书?

    李自成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王震没喝酒,精神看起来很正常,若依他的策略,大顺想要赢,难度应该不大。

    酒意刚散的刘宗敏眼中闪过自豪,王震是他的人。

    牛金星冷笑道:“据说天武军的战力极强,又有十万之众,想一举歼灭他们,怕没那么容易!”

    王震依旧面无表情的看着牛金星,道:“丞相,并非某说你不通军事,请你仔细看看着山川地形图!”

    说着,他走到殿旁一侧太监展开的地形图那,指着陕西、河南等地道:“明军战线拉的太长,最远相隔千里,最短的距离也有数百里远,根本无法形成救援,此战我大顺军若是集中一路,直扑山东围攻天武军,擒住明皇,必然马到功成,一战平定江南!”

    牛金星脸色微抖,很不高兴,却又无法反驳。

    李自成不断点头,对王震更为欣赏,他心中欣慰,暗道大顺还是有人才的!

    宋献策脸上露出矜持的笑容,冲王震点了点头。

    只听王震接着道:“天武军久经沙场,不可小觑,又有朱家皇帝御驾亲征激发士气,为避免任何意外,末将请陛下同样御驾亲征,率我大顺百万雄师一鼓作气,在山东之地将其彻底击溃,入驻江南!”

    听说打入江南,殿中各将立时来劲了,纷纷嚷着闯王应立即御驾亲征,去江南抢粮抢钱抢女人。

    “我大顺军人多势众,所向披靡,就是数十万源源不断攻上,也是蚁多咬死象,区区十万天武军,如何扛得住?”

    刘宗敏也忍不住了,开口道:“闯王,下令吧!击败天武军,生擒朱家皇帝,一鼓作气打进南直隶,再席卷浙江、湖广各省,解决大军粮草问题!”

    李自成心中大动,他早就想重整军队,让将士们恢复斗志,现在王震提议御驾亲征,正中下怀!

    “兵贵神速,磁侯,绵侯,你们二人立即率本部人马抢先进入山东布防!”

    “牛丞相和高一功留守京师,负责供应大军粮草,其余所有人,清点兵马,随朕御驾亲征!”

    李自成恢复了往日的统军风采,扫视殿中所有人,肃穆道:“限三日之内,所有大军尽出,在霸州集结,若有迟误者,斩!”

    众将心中凛然,连刘宗敏也站起身来,颔首称是。

第570章 辽东危局

    天武元年正月八日,沈阳城五十里外布满了清军营帐,特别是东北方向棋盘山上,旌旗旗招展,浩荡的营寨与旌旗似乎望不到边,此时清国神兴皇帝多尔衮的行营就驻扎于此。

    清军中军帐篷外,布满了身穿黄色棉甲的精锐葛布什贤兵和巴牙喇兵,他们是清国皇帝多尔衮的前锋营和护军。

    多尔衮自登基称帝后,像皇太极当初的做法一样,将原本属于自己的两白旗改为了两黄旗,说白了就是恢复了努尔哈赤时代两黄旗的地位(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原本就是两黄旗,皇太极上位后强行将他们改成了两白旗。)

    中军帐篷中,挤满了清国的王公大臣们,除了神兴皇帝多尔衮,还有阿济格、赖慕布、费扬果、济尔哈朗、苏克萨哈、鳌拜等旗主,又有六部承政各官,内院大学士宁完我、鲍承先等人,还有几个朝鲜和日本旗主。

    赖慕布和费扬果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与阿济格一样,都不受皇太极的待见,经常遭到打压,现在多尔衮当了皇帝,亲兄弟只有三个人了,他让三人各领一旗满八旗,以示恩泽。

    “真是天助我大清!”

    得知大顺军全军南下与明军决战,多尔衮兴奋的不得了,手中捏着情报险些手舞足蹈起来。

    新任首席汉奸宁完我贴了上来,献上贺词道:“臣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此时明顺相争,正是我大清崛起的大好时机啊!”

    多尔衮笑着问道:“宁学士有何见解?”

    宁完我垂首回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大清只需坐山观虎斗,当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我大清可一举入关荡平中原!”

    鲍承先奏道:“臣担心,只怕流贼不是明军的对手,若是被灭,我大清就要直接对上天武军了。”

    厅内众人一凛,按照眼前形势,这个情形是非常可能发生的事。

    相比流贼,八旗将领更怕天武军,且那位天武皇帝一直敌视大清,更是个有能力的人,将来怕是个劲敌。

    几个朝鲜将领和日本将领听不懂这些满洲的大爷聊的这些话,只能颔首干坐着,等待命令。

    多尔衮沉吟道:“鲍学士的担心很有道理,可惜那些土包子不愿让我们入关......”

    多尔衮多次亲笔书信劝降吴三桂、茅元仪等辽东诸将,开出的条件也非常优渥,然而他们依旧在等待,那茅元仪甚至已经与顺军来往,准备接受李自成的招降。

    鲍承先道:“臣建议坐山观虎斗的同时,我大清兵趁机攻下沈阳,进而进军整个辽东,将山海关以内尽数控制在手,掌握主动权!”

    多尔衮点头道:“只要攻下了沈阳,我大清兵群起南下,相信吴祖两家会识相的。”

    他脸色忽然变得阴沉,说道:“若他们再不识好歹不愿意降,只能彻底灭杀了,特别是山海关总兵茅元仪,当年他全歼我满洲镶红旗,是我大清的耻辱,此人断不可留!”

    最终,多尔衮听从了鲍承先的建议,全力攻打沈阳,他再次让礼部官员去沈阳劝降一次,若是洪承畴再不降,便要全力破城了。

    八旗军围城两个多月,一直没拿下沈阳,并非洪承畴虽这个钉子户防御强,而是多尔衮有爱才之心,没有拼尽全力而已,毕竟祖大寿、吴三桂等人都没有去救援,洪承畴兵困粮绝很难坚持下去。

    多尔衮与绝大多数的满清权贵们不同,别人都是在破城后抢掠金银财宝,而他却只对人感兴趣,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主要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他都感兴趣。

    数年前的辽东大战中,洪承畴硬是守住了小小的西平堡,又闻他做过中原的三边总督,多尔衮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迫不及待的见此人一面。

    正月初九,如蚁如蝗的八旗军源源不断的登上沈阳城墙,一些呼喊着异域口音的朝鲜八旗和日本八旗也拼命的登上云梯。

    沈阳城头的红夷大炮早已耗尽弹药,变成了哑巴,连滚木、火油等守城器具也少的可怜,只有源源不断的金汁管够。

    几十架云梯集中在北城墙处,朝鲜兵和日本兵在保护板的保护下,由云梯鱼贯登上城墙,很快便使沈阳的北城墙上陷入了一片混战之中。

    忽然间,随着大量的火苗窜起,北城墙上突然便燃起了熊熊大火,城墙上的明军和清军眨眼间就被火蛇吞没。

    望着突然烧起的熊熊大火,多尔衮只觉得口唇发干,真没想到这个洪承畴是如此狠辣,竟然不顾自家士兵的死活,放火将所有人都烧死。

    “是个狠人!”

    多尔衮对洪承畴的爱越发的深厚了,他下令道:“传朕的军令,生擒洪承畴者,赏金千两!”

    有了黄金千两的赏格,攻城大军中不但汉、朝、日各旗上下杀红了眼,就连满八旗甲兵都恨不得冲锋陷阵。

    只是碍于军令,不得已居于他们之后,毕竟攻城的步兵十有七八都是炮灰,绝大多数人都死在了登城的路上。

    所有的长梯都被抬了出来,如潮的八旗军军几乎全部涌向了北城墙,沈阳北城墙的守军并没有料到在火计取得成功之后,居然激起了清军更为猛烈的攻击。

    清军一鼓作气攻上了城墙,这远远超乎洪承畴的预料,按照预想之中,清军陡然遭到火攻之后应该是攻势受阻而显颓势,但是却事与愿违,清军偏偏却爆发了更加强大的,前所未有的战斗力。

    城楼前,沈阳总兵左光先再次催促道:“督臣,快顶不住了,咱们赶紧突围吧!”

    洪承畴脑海中闪过一丝绝望,但他很快平息了心绪,下定决定道:“拔出你的雁翎刀,随我上城杀敌!”

    说着,他抽出自己的雁翎刀,脚下生风,杀上了城墙。

    左光先满眼的崇拜之情,而他身边的兵备道姚恭眼中却是苦涩,在他的心中,他们文人应该羽扇纶巾,运筹帷幄,可不是像洪承畴这般提着雁翎刀,如武夫一样狼狈不堪的上阵厮杀。

第571章 城破

    沈阳北城墙,雁翎刀挥舞,杀声震天。

    雁翎刀刀身挺直,刀尖处有弧度,有反刃,因形似雁翎而得名,在大明很流行,无论是官丞还是士兵都会佩戴。

    洪承畴手中的雁翎刀是特制打造的,普通明军士兵的制式军刀不同,坚韧锋利,削铁如泥,他胡乱挥舞便是一片血肉横飞。

    洪承畴一连毙斩了几名鞑子后,发现自己在心神激荡下冲的过猛,已经与身边的护卫越来越远了,渐渐陷入重围了......

    数把四十米长的大钢刀齐齐砍来,洪承畴大惊失色,下意识的举刀格挡,饶是他手中这把细长版的“屠龙刀”锋利,也因内力不足无法驾驭,根本抵挡不了数个鞑子高手的凌天一击。

    “铿!”的一阵金铁碰撞之音,如数只铜钟黄吕同时鸣饷,颤音绵绵,荡漾在天地间,犹如堤坝泻开,洪水倾泻而下。

    脚下城砖如蜘蛛网碎裂,洪承畴闷哼一声,金铁之音如在耳边,只觉得觉浑身一颤,手臂酸麻不已,右手不由自主的松开,雁翎刀应声而飞。(原谅我这个以前写过玄幻的扑街没忍住)

    “巴牙喇兵恐怖如斯!”

    只周身血气俱动,洪承畴脑袋轰的一声,心瞬间凉了半截,他不愿束手就擒,洗颈就戮,情急之下整个人躺倒,以一个漂亮的翻滚躲开了致命一击。

    几把钢刀砍空,纷纷砸在岩石般坚硬的夯土城墙上。

    几个巴牙喇兵眼中皆是大亮,明白眼前这高手定是个大官,说不定就是蓟辽总督洪承畴,岂能放弃,连忙紧紧跟上。

    “千两黄金,哪里走!”

    听着身后几个鞑子操着一口蹩脚汉语追来,洪承畴慌乱之中,在满地的尸体堆中摸到一把钢刀,使出了吃奶的劲头朝那几双奔过来的小腿砍了过去。

    “啊!”

    顷刻间,几位鞑子高手惨叫连连,鲜血四溅,溅了洪承畴一脸桃花红,他来不及查看自己是否受伤,接连使出三个漂亮的驴打滚往明军多的地方翻滚。

    哪里想到,又有数把大钢刀砍落,洪承畴大惊失色,此时他滚势渐弱,已然无法抵挡,心底不甘的长叹了一声,只得闭眼等死。

    “铿!”

    电光石火间,洪承畴只觉得自己双腿一紧,整个身子被猛然拉动,他猛然睁开眼睛,却发现是沈阳副将饶勋及时赶到,生生将他拉了回来。

    死里逃生的洪承畴忍不住泪流满面,劫后余生的感觉实在是太舒服了,他看着奋勇杀敌的副将饶勋,心中更是感激。

    一阵鞑子的满语叫嚷,城墙上传来了更多让人绝望的喊杀之声,大量的满洲八旗甲兵登上了城头。

    满洲八旗兵的近身肉搏绝非汉军八旗兵可比,城墙上本就疲惫不堪的明军军卒面对陡然加强的压力,立刻就徘徊在崩溃的边缘。

    “督臣,快走!”

    沈阳总兵左光先带着一群亲兵赶到,他再也不请示洪承畴了,直接背起洪承畴就往城下跑。

    趴在左光先背上的洪承畴心如死灰,高声喝道:“放下我!左光先,本官命令你放下我!”

    左光先哪里肯放下他,他十分清楚,沈阳战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城破是迟早的事,督臣是大明辽东统帅,身为其多年的心腹岂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哥落入清军之手......

    见总兵背着总督逃离战场,沈阳北城守兵哪里还有心思与清军作战,如潮水般作鸟兽散,坚持了多日的士气顿时便泄了个一干二净。

    由于多尔衮不惜代价派出了八旗精锐甲兵,便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北城防线顷刻崩溃,随着大量的清军涌入城去,此战胜局已定。

    八旗军的黄龙旗很快便插在了沈阳北城敌楼上,迎风招展着。

    远在沈阳城墙三里之外的多尔衮看到黄龙旗插上了城头,心间一颗大石头才总算落地,心中涌起一阵狂喜。

    三军前,黄伞下,一身鎏金铠甲的多尔衮策马转了两圈,高声道:“数年前,皇太极在这里一败涂地,丢了盛京,丢尽了我大清的脸面,今日,朕将盛京收回来了!”

    “皇上万岁,大清必胜!”

    “慌殇完碎,鞑清逼生!”

    周遭清国的王公大臣们纷纷高声歌颂,汉语半吊子的日本八旗将领也在高呼着。

    他又自言自语道:“八哥,你还是不如我啊,你就在地下好好仰望十四弟我,如何拿下山海关,率我八旗之众入主中原!”

    不得不说,此时的多尔衮已经飘到不行了,他永远想不到,就在短短数月后,他会被天武皇帝虐到驾着驴车漂移逃命。

    沈阳北城被破,东城、西城相继陷落,在此情形下,城中明军残兵的抵抗出乎意料的顽强,沈阳副将饶勋仍旧率众和清军殊死搏杀。

    阿济格等几个满八旗的旗主自然不舍得派出自己的旗丁上去刚,于是日本八旗只得又顶了上去。

    日本八旗正黄旗旗主是长州藩藩主,在英亲王阿济格森冷目光的注视下,他只得硬着头皮率本旗人马冲杀上去。

    目前清国八旗军的等级划分为满、蒙、汉、鲜、日,日本八旗兵的地位比朝鲜八旗兵还低,装备更是最差的,充当炮灰角色,整体战斗力与满八旗不可同日而语,就这样死了一批又冲上去一批。

    沈阳城中,到处都是八旗军和明军的尸体,最后残余的一股明军则且战且退,一直退到南城门,却已经无路可退。

    直到八旗军簇拥着多尔衮入城时,这股明军仍旧没有被消灭掉,死战不降。

    这部明军的顽强引起了多尔衮的兴趣,他亲自前往南门战场观战。

    此时南门处,黑压压的八旗军将这部明军围的水泄不通,整整围了八重,皆是不敢上前。

    “杀了那个明将,官升两级,本章京......”

    八旗军中,有甲喇章京呼喝道,然而呼喝之声戛然而止,一道血箭溅了周围一个旗丁满脸都是。

    只见明军残兵中,沈阳副将饶勋手持强弓,棱角分明的轮廓中蕴藏着锐利的黑眸,他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宛若黑夜中的鹰,冷傲孤清却又盛气逼人,孑然独立间散发的是傲视天地的强势。

    饶勋面色狰狞的吼道:“还有谁?不怕死的尽管来!”

    八旗军中顿时鸦雀无声,一个个忍不住往后退了退。

    不远处的阿济格满脸愤恨,下令道:“传令,不惜一切代价格杀此将,如有退一步者,立斩!”

第572章 洪承畴被俘

    军令下达,八旗军最终还是义无反顾的冲了上去。

    又经历了半个时辰的激战,这部明军已经死伤殆尽,只余下十几个家丁亲卫。

    饶勋右手握紧了已经卷刃的雁翎刀,心头激荡,仰天长啸一声,雁翎刀快速挥动,脖颈间鲜血激射出数丈之远,伟岸的身躯轰然倒下,他宁可自刎,也不愿死在敌人手上。

    他身边的十几个家丁亲卫同样挥刀自刎而死,与他们的将军躺在一起。

    眼看着这个凶猛的明将气绝而死,可前面的八旗军还是不敢上前割其首级,生怕他突然暴起伤人。

    城楼上的多尔衮看了良久,忽然咆哮道:“为何明国的这些忠臣良将宁死也不肯降我大清?”

    自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反明,近三十年了,八旗军与明军交战不下百回,数次南下入关,所遇降官降将一大把,然而所斩杀的明军明将、当地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就是这些宁死不降的文官武将,八旗军不得不将他们彻底灭掉,以打击摧毁明国抵抗的意志。

    但作为一名皇帝,多尔衮多么希望他的臣子都如那些人一样忠诚。

    周围一片沉默,大学士宁完我走出勉强笑道:“皇上,良禽择木而栖,他们不识时务,终究是历史的尘土,在史书上不过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名字而已......”

    多尔衮喝道:“住口,退下!”

    宁完我脸色瞬间被吓的发白,噤若寒蝉,不敢再多说一句,连忙退下。

    见周围一群汉奸偷偷瞥向自己,多尔衮叹了一口气道:“将明国这些忠臣义士好生安葬了吧。”

    他也想明白了,若是没有身边这些汉奸、鲜奸、日奸,大清国也不会有今日,只怕还会窝在山里打猎捕鱼,智斗豺狼,滑铲东北虎。

    多尔衮沉闷坐了一会,问正黄旗旗主苏克萨哈道:“洪承畴人呢?怎么不见擒获?”

    苏克萨哈连忙回道:“回皇上的话,洪承畴被明将左光先救走,不知躲在何处,奴才已经派人去寻了。”

    多尔衮点点头,沈阳被围得跟铁桶一样,也不见有明军突围出去,洪承畴必然还在城中。

    他开口道:“严令所有军将,务必活捉洪承畴,赏金依旧是千两黄金,若是谁杀了他,就为他填命吧!”

    八旗各将领虽有不满,但还是迅速传达了这道军令,并派人在城中喊话,全城搜捕洪承畴。

    此时的左光先已经背着洪承畴正躲进了城南的一处民居内,身边还跟着兵备道姚恭、王三祯等官员。

    无法逃出城去,周围清军的招降声时不时的传来,绝望的气息在每一个人心头蔓延,洪承畴也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这一刻,他很想家中的妻儿。

    他看了一眼盘坐在身边打瞌睡的左光先,这个洪兵的老部下一直护在自己身边,一路上跑的实在累坏了。

    听着身侧若有若无的轻酣声,洪承畴也觉得困了,眼皮渐渐变沉,微眯着入睡了。

    “蓟辽总督洪承畴在这里,被我生擒了!”

    一声大呼惊醒了院中的所有人,洪承畴猛然惊醒,只觉得脖子处冰凉,兵备道姚恭正拿着一把雁翎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那一声叫喊不但使院中明军悚然一惊,很快引起了外面清军的注意。

    左光先跳了起来,大喝道:“姓姚的!你他娘的干什么?”

    姚恭拿着刀,双手发颤,他宛若疯状,大叫道:“祖大寿没有来,吴三桂没有来,没有援军来了,咱们跑不掉的!我受不了了,我不想死,我要投降!我要投降!”

    洪承畴的脑中一片空白,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竟会被一个文官劫持,还是自己比较看重的姚恭!

    其他明军士兵神色各异,木然看着眼前荒诞的一幕。

    清军的喊话所有人都听到了,无论是明军中何人抓住了洪承畴,便可赏金千两,还会加官进爵,从优对待,谁也没想到,竟是这个满嘴圣人之道的姚恭。

    “嘭!”的一声,院门被踹开,一大群清军涌了进来,外面更有兵马行动的声音。

    洪承畴双目紧闭,任由那叛徒挟持,此时他只想大骂一声:“狗日的吴三桂,狗日的祖大寿,你们把老子坑的好惨!”

    ......

    “皇上,好消息啊,姓洪的被俘了!”

    阿济格兴冲冲的进了多尔衮的军帐,将洪承畴被生俘的过程一五一十的告知多尔衮,并提议一刀宰了拿他首级祭旗。

    多尔衮断然摇头,道:“他可不能杀,此人是我大清南下的一盏灯,务必好生伺候着。”

    多尔衮深知,洪承畴对明国内部的情况非常的熟悉,不仅跟李自成打过几年的仗,还参加过辽东大战,对天武军了解很深。

    再者洪承畴本就是南方人,在南方关系盘根错节,声望犹存,或许是招抚东南的理想人选。

    阿济格闷哼一声,知道多尔衮想学汉人的贤君,他也不敢阻止弟弟装逼,只得道:“那就将那个姚恭杀了吧,这种不忠不义的无耻之徒,留着也没用。”

    多尔衮再次出言阻止,道:“我大清言出必践,岂可自毁食言?答应的赏赐就一定要落实下去,如此才能让更多的汉人投靠我们。”

    他又问:“洪承畴在哪?带朕去见见他。”

    “在马棚里关着呢.....”

    天武元年正月十二日,多尔衮亲率八旗军十万人马继续南下,人马如潮,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渡过辽河,破西平堡,往锦州而去。

    正在锦州的吴三桂和祖大寿闻言,皆是大惊,连魂都惊得丢了大半,谁也没想到洪承畴败的这么快。

    原本吴祖两家打算只看戏不插手,先等中原战局稳定了再作出选择,现在看来,完全是没戏了。

    面对清军使者下达的最后通牒,吴祖两家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终于达成一致,以吴三桂为代表,投降大清。

    吴三桂连夜亲笔修书一份,将投诚的条件尽数写在信中,派人送往清军营帐,然后便如刚爱恋的小姑娘,焦急的等待小情人的回信。

第573章 吴三桂剃头

    清军刚渡过大凌河,多尔衮就收到了吴三桂的亲笔书信。

    他担心吴三桂下毒,于是让刚投诚的兵备道姚恭念这份书信。

    姚恭受宠若惊,匆忙打开书信摇头晃脑的念了起来:“三桂上疏于北朝神兴皇帝......”

    闻信中内容,多尔衮的脸上笑开了花,在一众大学士秘书的语言组织下,由宁完我提笔润词,也回了一封文绉绉的书信。

    多尔衮在信中高度赞扬了吴三桂的眼光独到,夸他是位不可多得的名将,并温言安抚,以往的事大清既往不咎,只要吴祖两家出城诚心归顺大清,就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祖大寿等人皆封侯。

    吴三桂看完书信,心中大定,甚至还有些小得意,暗道本伯在大明也不过是个伯爵,现在神兴皇帝要封我为王,这就是重视啊!

    吴三桂得意忘形之际,老谋深算的祖大寿提醒了他:“外甥,别忘了咱们两家的领地。”

    吴三桂立马反应过来了,再次写信给多尔衮,要求吴祖两家仍在故地为藩王,效仿大辽南京道之旧事,保吴祖两家世世代代子孙永享富贵。

    历史上,辽国的南京道便是契汉联盟,多个家族收益二百年,吴三桂此议,便是为了保证以吴祖两家为首的整个辽东集团利益。

    第二封书信送出不久后,多尔衮的回信很快送到,表示全盘接受他的提议。

    为了拉拢吴三桂等辽东将门,多尔衮还下令八旗各部不许抢掠百姓,更不准杀人,哪怕是降兵也停止处理。

    大顺军在各地烤掠已然不得人心,给多尔衮敲响了警钟,他愿意尽最大努力,兵不血刃的将辽东之地完全拿下。

    不得不说,多尔衮的这些举动,彻底的感动了吴三桂。

    其实,吴三桂心中早已盘算的明明白白,多尔衮气魄高,胸怀广阔,称帝数年来,不仅打下了朝鲜国,收复了漠北蒙古诸部,还占了日本九州之地。

    其雄才大略可见一斑,说不定会有宋时大金国的前景,能与南朝相抗衡。

    书信一来二往之后,双方感情融洽,一拍即合,开始约会见面。

    吴三桂亲率数十骑家丁从锦州城奔出,往清军的中军龙纛而去,随行的还有祖大寿、祖泽润等祖家之人。

    吴三桂跪于多尔衮面前,有些紧张道:“罪将吴三桂,参拜皇上!”

    “快快请起!”多尔衮立即将他扶起,笑道:“长伯,你能有此魄力,朕深感佩服!”

    说着,多尔衮赐座赐茶,并当场封他为大清国平西王,世镇辽东。

    多尔衮与吴三桂同年,今年都是三十三岁,又同是官二代,年轻有为之人,二人之间有很多共同话题。

    祖大寿父子二人在一旁默默听着,好半天才引起多尔衮的注意,不过多尔衮看向祖大寿父子的眼神,隐隐中有些不屑。

    祖大寿这老梆子,是皇太极的“老情人”,而吴三桂却是自己的“小情人”,此间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吴三桂也争气,当场剃了头,换了一头雅致的金钱鼠尾辫。

    祖泽润倒还好,之前就是光头,被锦衣卫策反后也没几年,头发还没长好,再次被剃也没什么感觉。

    但是他老子祖大寿就难受了,他摸着自己头上的造型,立时呆若木鸡,心中有苦难言。

    随后,多尔衮下令入驻锦州城,再次接受王公大臣们的称赞。

    皇太极一辈子没干成的事,都被自己解决了,不管是收复盛京,还是兵不血刃拿下锦州城,亦是不久后的宁远城,都是他多尔衮的丰功伟业。

    此时的多尔衮,在八旗中的声望已然超过了皇太极,甚至比肩老汉努尔哈赤。

    吴三桂投清之事传出,整个辽东一片哗然震惊,人心汹汹。

    山海关总兵、镇北将军茅元仪当即作文章斥责吴三桂的卖国行为,并表示死守关门,介时迎大明王师北上。

    此时顺军南下,茅元仪再也不惧顺军大军压境山海关,直接宣布之前是诈降之举,他将誓死效忠天武皇帝,为大明守住关墙。

    辽东巡抚邱民仰、塔山总兵江翥、前屯卫总兵朱文德等一些不愿投清的将领,慑于八旗军兵强马壮,纷纷领兵往山海关投奔茅元仪。

    先前得知茅元仪有意投降李贼,各人纠结万分,以为北面是奴贼,南面是顺贼,也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得到茅元仪表态,当即纷纷作出选择。

    众人到了山海关镇北将军府时,只见茅元仪亲迎出大门之外,和柔温顺,如往常那般谦恭有礼,待人诚恳,让邱民仰等人更是放下心来。

    茅元仪在大堂设宴款待诸位总兵,又在堂下摆了许多桌招待副将、游击等将领。

    在席间,邱民仰等人纷纷破口大骂:“吴三桂卖国求荣,简直就是个无耻小人!”

    其余众将也纷纷叫骂,吴祖两家叛国作恶,甘为建奴走狗。

    “国姓爷到!”

    一声呼喝,安辽伯朱有能在一干大明正黄旗甲士的护卫下,大摇大摆的走近将军府。

    众将连忙上前迎接,一一行礼,朱有能安然接受。

    相比安辽伯这个爵位,朱有能更喜欢国姓爷这个称呼,显得与天武皇帝亲切一些,更显关系不一般。

    一坐下,安辽伯朱有能就义愤填膺的说道:“吾皇一向痛恨奴贼,待圣上扫平中原,必然不会放过吴三桂那叛徒!”

    周围各人一怔,心中更加愤恨,这朱有能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的亲兄弟,是个纯种满人,他都能誓死效忠大明,吴三桂这个汉人却甘为建奴走狗!真是天大的讽刺啊!

    茅元仪义正言辞道:“国姓爷放心,中原流贼不足为惧,吾皇天威浩荡,必然一战而定天下!我等现在要做的便是守住关墙,等待王师增援!”

    茅元仪接着道:“诸位放心,我们的人马加起来足有四万之众,有本将军坐镇山海关,只要诸将同心同德,鞑子还没那本事破关!”

    听两位表态,在场诸人心中信心更盛,茅元仪是镇北将军,挂印总兵中最高档的几人之一,又是天武皇帝天武军一系的,当年还全歼了满洲镶红旗,有他统领调度,最好不过了。

    当夜,茅元仪放出第二批飞鸽传书,将辽东情况详细做了汇报,并请朝廷再度派军增援。

第574章 衍圣公迎驾

    山东曲阜,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东连泗水,西抵兖州,南临邹城,北望泰山,古为鲁国国都,孔子故里。

    泗水河畔,只见乱糟糟的都是南下的大顺军,个个器械马具不齐,有推辎重的,有抬粮草的,还有推火炮的,旗号一片混乱,营伍不清,到处是骂骂咧咧地方口音,连中军纛旗都是横着抬过河。

    直到渡过泗水后,大顺军才重新竖起中军纛旗,汇成浩浩荡荡的南下潮流。

    大顺军左营刘芳亮部和右营袁宗第部,马步兵合计六万人,十五日行军一千一百里抢先到达山东防山布防,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五里。

    正月二十日,李自成亲率四十万大军抵达山东曲阜,与刘芳亮、袁宗第会合。

    得知十万明军也朝曲阜赶来,李自成心有不安,他对身旁的宋献策道:“军师,朕心中总觉得不妙,要不你先卜上一卦......”

    宋献策强颜道:“陛下,臣之前已经算过了,大吉大利,若是频繁卜算,那就不灵了。”

    李自成脸上依旧不安,多年逢凶化吉的感觉告诉自己,这次出征的前景不太好。

    宋献策见状,为他打气道:“我军势大,人数是其四五倍,亦有铳炮,陛下何故担心?”

    李自成想想也是,自己太多心了,要是大顺军倾力一战,还打不过十万天武军(包括龙武军、神武军),那还守什么天下的?

    前军一骑奔来,道:“启禀陛下,前方二十里是衍圣公的孔府,亳侯请示,您要不要在那里驻跸?”

    李自成看向宋献策,不解的问:“衍圣公是什么玩意?”

    宋献策顿时无语,解释道:“陛下,衍圣公不是什么玩意,那是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相当于国公,宋、金、元、明四朝都有册封衍圣公,我们大顺也要册封孔家,以安天下读书人之心。”

    李自成面露异色,道:“金和元时期也册封了?孔家也受封了?”

    宋献策点点头,道:“受封了。”

    宋献策粗通文墨,精通奇门遁甲,连个秀才都不是,自然对孔子后人的可耻行为没什么感觉。

    李自成笑道:“看来这些读书人有时候比咱们这些粗人更不要脸面,就在衍圣公府驻跸吧,让老子也看看读书人的品性。”

    ......

    曲阜衍圣公孔府。

    孔府始建于大明洪武十年,弘治十六年重修,九进庭院,三路布局,占地二百四十亩,共有厅、堂、楼、房四百六十三间。

    孔府祠堂前,衍圣公孔胤植身穿青布白衫亲自擦拭着一块木雕镂空描金龙纹长生牌(为活人立的牌位,感其恩德,为其祈求福寿),此长生牌上赫然写着“大顺永昌皇帝”几个字。

    孔胤植小心的呵护着,将之擦的雪亮,唯恐这长生牌上沾染半点尘埃。

    忙活了半天,他又亲自请出自己早已写好的进表,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李自成的长生牌前,又行大礼参拜了一番。

    彩排了几次,孔胤植觉得很满意,这才问身边的管家:“大顺皇帝到我们曲阜了吗?”

    管家笑着道:“老爷,大顺军已经渡过泗水了,应该就要进城了。”

    孔胤植啪的一巴掌抽在管家的脸上,怒道:“狗才,你为什么不早说?险些让我孔家犯下对大顺皇帝陛下的大不敬之罪,快快召集族人前去城外迎驾!”

    召集令下达,孔府上下全都动了起来,在前厅集合。

    孔胤植负手而来,衍圣公为大明正一品官阶,为文臣之首,但此时他却没有身穿官服。

    他见长子孔兴燮穿着一身斗牛服,当下大怒道:“逆子,咱们是去迎接大顺皇帝的,你穿明廷赐的斗牛服作甚?想害了我孔家吗?赶紧脱了烧掉!”

    孔兴燮试探性道:“父亲,这天下还没定呢,万一大顺要是败了......”

    孔胤植冷哼一声道:“你也不用脑子想一想,永昌皇帝提兵百万南下,已经到我曲阜了,天武皇帝分兵数路,且不说带了多少人马,他们人呢?我孔家千百年来一向秉承谁强便拜谁的原则!”

    见孔兴燮还杵在那不懂,孔胤植喝道:“还不快去换衣服,所有人都不准穿明制官服,我们要让大顺皇帝看到我孔家的诚意!”

    闻言,孔家众人再度手忙脚乱的换衣服。

    这时,孔府家丁匆忙来报:“大顺军已经到接官亭了,永昌皇帝的銮驾已经来了!”

    孔胤植当即慌了,大喝道:“快!快把我写的表文取来!”

    ......

    曲阜北门,城门大开,周围已经围满了顺军的旗帜。

    衍圣公孔胤植带着孔家一众匆忙跑来,他噗通一声跪在李自成驾前,高呼道:“孔门第六十四世孙孔胤植,叩见大顺永昌皇帝,愿永昌皇帝与天地日月同辉!”

    李自成骑在马上饶有兴趣的看着他,好半天才问:“你就是衍圣公?”

    孔胤植内心狂喜,原来大顺皇帝居然知道自己?他再度叩首道:“臣便是当代衍圣公。”

    李自成扬着马鞭道:“你是大明皇帝册封的衍圣公,为何跪我这大顺皇帝?”

    孔胤植大惊,跪着往前挪了几步,不停的磕头,哭着道:“臣早已心向大顺,日夜盼着大顺军驾临啊!前明崇祯昏君无德无能,现任天武暴君更是残暴,视士绅为草芥,动辄杀戮,吾为圣人之后,当为众儒之先,归迎大顺王师!”

    说着,孔胤植高举双手,将进表恭恭敬敬的呈上。

    宋献策鄙视的看着他,六政府一些文官眼中更是不屑,无论金国还是蒙元南下,孔家都是第一个投降异族,做了十五代贰臣,为世人所不齿。

    李自成捏着表文随意的看了两眼,有点看不懂这些文绉绉的话,直接扔到了一边,点点头道:“文采不错,起来带路吧。”

    孔胤植如蒙大赦,又重重的磕了几个头,这才安心爬起来,亲自引路。

    大顺军浩浩荡荡了进了曲阜,孔胤植一路含笑着带着李自成前往衍圣公府下榻。

    孔府的主体在中路,最前面是官衙,并按照六部设有三堂六厅,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场所,六厅则是管理孔府事务的地方。

    后面则是内宅和后花园,是衍圣公及其眷属活动的地方,内宅的前后楼是府上老爷、太太、少爷和小姐的住房,此时因为大顺皇帝的到来基本都搬走了,只留下几个姿色可人的孔家小姐,希望能和永昌皇帝来个意外的邂逅。

    孔府内假山、鱼池、花坞、竹林以及各种花卉盆景等一应俱全,看着李自成啧啧称奇,赞道:“你家这府第盖的不错。”

    孔胤植连忙道:“陛下驾临孔府,是我孔家的荣幸!”

    李自成点了点头,来到了孔府祠堂前,还“意外”的见到了自己的长生牌。

    他指了指这长生牌,问:“这怎么回事?”

    孔胤植立马义正言辞道:“回陛下的话,老朽乃圣人后裔,自然得率天下先,行此忠君之事!”

    这马屁拍的李自成非常舒服,他笑道:“孔家忠心耿耿,朕今日便册封孔.....你叫孔什么来着?”

    “臣孔胤植!”

    “哦,孔胤植,今日朕便册封孔胤植为大顺朝衍圣公,世袭罔替!”

    孔胤植内心激动,感动的眼泪直落,伏在地上道:“臣叩谢我主隆恩!”

    在参观孔府后院之时,孔胤植一个劲的倾诉天武帝有多少的残暴,自己又是多么的渴望大顺王师解民于倒悬。

    最后,他对李自成深施一礼,以泣血的神情说道:“恳请陛下挥师南下,救我江南父老于水火之中!”

    李自成扶起孔胤植,连声道:“快快请起!”

    接下来,便是一副君贤臣明的美好画面。

第575章 牛刀小试

    天武元年正月十六日,靖武军在登州登陆,收编登州水师营,并收复了登州、蓬莱二地。

    十八日,天雄军收复河南南阳府,十九日,安武军收复河南归德府。

    随后各军开展种种布置,清剿周边流贼,赈济灾民,安排防务。

    天武军在徐州驻守了数日,以防河南的顺军东窜至南直隶徐州一带,并四处出击清理山东南部的顺军。

    正月二十二日,天武军十万人马浩浩荡荡抵达曲阜城南三十里外。

    得知水源和地形分部,朱慈烺下令天武军在玉皇山至盘龙一带扎营,并将御营设在了玉皇山。

    玉皇山三四里外便是鲁王墓,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的陵墓,风水不错。

    玉皇山御营中,朱慈烺仔细听着各方传来的战报,当他听闻辽东的情况时,脸色阴晴不定。

    良久,他才喃喃道:“吴三桂这个二五仔......”

    以辽东的兵力部署,只要各部协调增援,想要守住沈阳乃至整个辽东,并不难,然而吴祖两家......

    在大变之前,有些人总想着获取最大利益,然而殊不知,大变是机遇,同样是一首亡灵曲。

    沉吟了片刻,朱慈烺道:“传黄得功,率靖武军自登州走海路赶往觉华岛,配合茅元仪守住宁远至山海关一线!告诉他们,守三个月,王师必然北上出关!”

    由于没有提前收集仁川的潮汐、淤泥滩、海堤情报,靖海舰队仁川登陆的计划进展不利,无法对满清后方形成有效牵制。

    再者多尔衮也不蠢,看出了这是明廷的牵制行动,没有海权意识的他压根就不管靖海舰队,只留下部分人马,自己直接御驾亲征辽东去了。

    现在的情况有些紧急,朱慈烺必须要尽快的解决李自成,绝不能让战事拖延。

    当然,打的时候也不能逼迫太紧,打的太猛会把流贼打跑了,不好全部剿灭。

    要营造出一种我很想灭掉你,但我貌似实力有限,打不动你们的感觉。

    就像一个弱女子生气捶小拳拳,越捶对面的大汉越来劲,有冲动的想法。

    中军御营中,首端有着巨大的铁案,案上满是金牌,令箭等物,墙上挂着巨大的作战地图,中间是沙盘,密密的将军围着,讨论争议接下来的部署。

    目前有天武军五万步军,龙武军四万骑兵,神武军一万炮兵。

    而大顺军则有将军五十万人马,双方人数比例差距很大,在没有试探清楚之前,不宜爆发决战。

    一场战争,并非兵力越多越好,如此浩大的会战,极大的考验指挥官的指挥能力,在人海战术中,想要指挥几十万大军前进后退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说不定会玩脱了。

    经过军议讨论,朱慈烺决定先布置防线,最好能引起顺军主动进攻,发挥神武军重炮优势的同时,看看顺军究竟有几斤几两。

    玉皇山上,朱慈烺举目四望,只见周围山下天武军的士兵,如蚁似正在忙碌着挖掘壕沟,修建半人高的土墙。

    土墙之间放置了神武军的各型火炮,天武军步卒则在墙后持枪防御,土墙的前面又挖了几道壕沟。

    玉皇山、凰山、盘龙山上,则布置着东风火箭等远程攻击火器,居高临下攻击,与火炮形成交叉火力。

    神武军在防线上布置了三百门红夷大炮,皆是八磅以上的重炮,射程在三四里左右,余下又有五百门大型佛朗机炮。

    明军在布置防线之时,一队顺军马队在明军盘龙山防线十几里外奔驰,他们头戴红缨毡帽,身穿黑色号衣,上面有着斗大的“顺”字,正是顺军中最精锐的老营兵。

    老营兵的兵马汇聚的越来越多,他们个个举止精干,马术精湛,护卫这李自成和闯军各将来到盘龙山前视察明军防线。

    李自成想探知明军的情况,于是派出一支人马抵近侦查。

    老营兵们欢呼一声,策马往玉皇山等地奔驰着,他们作为老营,以马为伴,马术娴熟的不下于蒙古人,各种秀操作。

    而且老营兵并无沉重的盔甲,清一色的都是罩甲样子的棉甲,甲中也没有镶嵌铁叶,普通顺兵更是只穿轻甲,铁甲什么的不存在的。

    负责带队侦查的是李自成的干儿子李双喜,在顺军中算是年轻有为的将领,他一路奔驰,忽然望见前方烟尘滚滚,似乎正有一股人马往这边而来。

    “明军来了,戒备!”

    李双喜一声令下,老营兵立马开始警戒,他们清楚,双方的第一场交战可能就要爆发了。

    李双喜惊讶的发现,对面的明军骑兵装备的好奢侈,只见他们个个身穿黑色镶着红边的棉甲,头戴厚实的铁盔,连脸上都覆盖着铁面罩,甚至战马前面和两侧都覆盖了一层甲,

    在黑色面罩下,他们神色无常,看起来很酷,个个手握火龙枪,马上还插着好像火铳的家伙。

    “够奢华的!”

    见周围老营兵面面相觑,李双喜冷哼一声,猛的握着马鞍上的步弓,又快速从箭囊中抽出一根羽箭,瞄准其中一个龙武军骑兵,瞬间拉开了弯弓,浑身甲叶随之锵锵响动。

    嗖的一声,箭矢凌厉的呼啸射出,一名龙武军哨骑被射中闷哼一声,险些栽倒马下。

    好在哨骑甲胄精良,铁甲、绵甲、锁子甲等相叠,防护力惊人,李双喜的弓箭又是老营中常见的小稍弓,造成的伤害寥寥。

    龙武军哨骑抄起和鼎步枪便是一顿猛射,只听“啪啪!”数声,惨叫声中,几名老营兵纷纷中枪,栽倒在地。

    由于和鼎步枪杀伤力极大,有的子弹直接一穿二,当场撂倒两个。

    这些老营兵也是精锐,他们反应过来后迅速抄起弓箭还击,用的便是射速奇快的小稍弓,在马上连续射击,动作飘逸,客观性很强。

    然而这种客观性的动作,若是在战场上缺乏了杀伤力,不过是花里胡哨的表演罢了。

    有个老营大神一秒射出三箭,全干到了对面一个龙武军哨骑身上,但他惊恐的发现对面明军骑兵身上插着几个箭压根没事,直接冲了过来。

    “啪!啪!啪!”

    一阵手铳的声音响起,老营兵再次翻落几具尸体,连李双喜都被打中一枪,抱着右臂在那龇牙咧嘴。

    “杀!”

    龙武军哨骑收回手铳,握着骑兵配置的火龙枪策马冲来。

    李双喜受伤,老营兵群龙无首,见对方全副武装,穿着厚实的铁甲,面带铁罩,看着令人害怕,顿时一片混乱。

    一队龙武军骑兵如旋风般冲杀而来,手中火龙枪一挺,直直就刺入了前方老营兵的心口,透体而出,顿时一股血雾飘起。

    转眼间血光四溅,惨叫四起,老营兵同样反击,却越打越心寒,压根干不动甲胄精良的对方。

    短短数次交手,已经享受了数月逍遥日子的老营兵终于惊恐起来,策马便跑,在旷野上一溜烟的跑没影了。

    看着前方的一溜烟尘,如此快的逃跑速度,十几名龙武军哨骑皆是心情凝重,感觉自愧不如。

    李自成缓缓放下望远镜,脸色越发的阴沉,自己的老营竟在对方手中如此不堪一击?

    他有些不甘心,再次派出大股马队前去探底,然而都被龙武军的骑兵挡了回来。

第576章 决战

    玉皇山,朱慈烺眺望北方,十里之外顺军营地浩荡无尽,东西蔓延二十多里,各色飘舞的旗帜密集如林。

    在两军防线中间的辽阔旷野上,枪声不时的响起,一队队骑兵互相厮杀,想要窥探对方的营地部署。

    朱慈烺将几乎将所有龙骧夜不收都投入在曲阜周围,两军阵前则是各部的团属夜不收和骑兵。

    通过这些时日的窥探,情报部做出判断,顺军有一个数量庞大的炮营,内中的火炮大多是缴获而来的,保守估计有各型红夷大炮一百门,大小佛朗机炮无算。

    好在顺军的红夷大炮都不大,很少有超过八磅的,射程也有限。

    不过这样也限制了天武军主动进攻的策略,朱慈烺总不能让天武军的血肉之躯硬扛火炮,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强悍,那样太脑残了。

    朱慈烺的策略很简单,让顺军主动攻击,先守一波,让神武军的重炮给他们醒醒酒,打散他们的气势,再一鼓作气一波平了。

    朱慈烺也相信李自成会主动攻击的,毕竟顺军的后勤辎重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的兵马众多,战马也多,一天消耗的粮草草料很多,起码要两万石左右的粮草,还不算损耗什么的,李自成拿什么喂?

    顺军是第一次出征作战,一改往常沿途劫掠的套路,玩起来了正规补给线,在京师坐镇的丞相牛金星第一次上手如何玩的通?

    加上顺军开始行军速度很快,后勤根本就跟不上。

    反观明军这边,距离军事重镇徐州只有三百里,徐州是南直隶治下,那里早已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而且明军只有十万人,朱慈烺丝毫不慌。

    果然,大顺军在后勤不继的情况下,开始了卖起了老手艺,开抢!

    首先遭殃的就是衍圣公孔家,孔家历经千年不倒,实力自然最为雄厚,曲阜的水田和肥地大多是孔家的。

    自宋朝时,宋哲宗赐给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瀚祭田一百大顷(每大顷为100大亩,每大亩为720方步,合三亩),后来又赐祭田一百顷。

    金朝两代皇帝各赐二百大顷,元朝皇帝又赐五十顷。

    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赐孔给府祭田二千大顷,其他各个皇帝又陆续赐祭田六百多大顷,到了现在,孔府的祭田基本上维持在两千六百顷左右。

    祭田只是孔家的部分田产,除此以外还有朝廷赐的学田,孔家的私田更是北到东昌府、南到徐州府,当年连水泊梁山好汉的租子都照收不误,经常有丰县的人到徐州府状告孔家侵占他们的田地。

    这么一座金山在眼前,大顺军能不抢吗?刘宗敏第一个撸起袖子干起了老本行,管他孔圣不孔圣的,抢就完事了!

    李自成对孔家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总不能大战在即,让大顺军饿着肚子打仗吧?

    他也不住衍圣公府了,直接把御营搬到了前线,亲自来督战。

    一到军前,李自成顾不得歇息,当即询问这些天来交手的状况。

    磁侯刘芳亮道:“闯王,天武军想拿下柴山和五营山,都被我左营击退了,这几日他们东线的进攻越来越无力了。”

    李自成面露讶色,道:“哦?你左营这么厉害?”

    刘芳亮哈哈一笑,道:“那是自然,我左营一向是大顺军的前锋,什么硬仗都没打过!”

    听闻目前双方呈胶着状态,谁也奈何不了谁,李自成的心神略松,他一直担心大顺军不是天武军的对手,现在看来,这仗还是能打的!

    他策马在防山上眺望,只见左侧山川环绕,右侧是一片广袤的原野,大地平坦,树木稀少,很适合作为大顺军的主战场。

    这些天,顺军也探知到了天武皇帝御营的所在地,就在西线的玉皇山。

    他仔细看了老营探子绘制的玉皇山地形图,脑中闪过了一个念头,能否声东击西,假意攻打东线,然后大顺军大军全部压在玉皇山,将他们包了饺子?

    玉皇山并不高,占地也不广,想要将之围困用不了多少兵马,且周围一马平川,想要突围非常困难。

    大顺军的老营皆是轻甲,逃跑速度快,追击速度也快,只要天武皇帝被围,想跑就不容易了。

    李自成举目看了一会,见原野上数十股马队奔来跑去,双方的衣甲很好识别,一方是天武军的骑兵,一方是刘芳亮的左营马军。

    他看了良久,见双方互相追逐,打的非常激烈,伤亡也是对半,这才放下心来,完全相信了刘芳亮刚刚吹下的牛逼。

    李自成喃喃道:“此战不能再拖了.....”

    昨日河南告急,洛阳被明军收复,还有一路明军正在进攻开封府,若是开封府守不住,河南的明军势必东进,从侧面威胁大顺军。

    好在山东登州的靖武军渡海北上关外了,这让他松了一口气,避免了左翼威胁,和顺军分兵应对的麻烦。

    沉默良久,李自成终于开口道:“传令各将御营议事,准备决战!”

    ......

    当日,李自成在中军传出军令:亳侯李过率后营进攻牵制盘龙山明军,其余四营人马全军出击,以四堵铁墙以泰山压顶之势压过去,摧毁玉皇山天武军御营!

    二月初二,龙抬头。

    山东曲阜战云密布,在一片旌旗如海,人喊马嘶中,如潮的大顺军源源不断的往玉皇山汇聚。

    顺军中,李自成看着远处的玉皇山,立时下令道:“传令,全线进攻!”

    这些年,大顺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如今也有了火铳和火炮,这数十万人马,就是用人命堆,也能堆死对面,这场仗没理由打不赢!

    接连不断的号角声响起,顺军中一阵骚动,不断有一些上万人的军阵从大阵中出来,朝玉皇山发起进攻。

    顺军各阵不但有盾牌手与长矛兵,还有很多人推着多门沉重火炮,以及一列列手持火铳的火铳兵。

    李自成身边的威武将军王震,瞧着大军出动,一往无前的架势,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决战终于来临了。

第577章 神武扬威

    玉皇山防线上,看着的遍野的顺军,神武军万俊杰面眼中射出寒光,冷然道:“班门弄斧!来得好,接受炮火的洗礼吧!”

    看着对面的火炮阵容,神武军所有炮手原本提着的心渐渐放了下来。

    神武军的红夷大炮能打三四里,对面顺军那些小胳膊小腿的普通红夷炮,不过能打一两里,神武军干他们就跟虐小孩一样,打得他们不能还手。

    在激昂的战鼓声中,武威伯万俊杰脸一沉,喝道:“所有炮位准备!让所有敌人看看,在这天下间,谁敢在我们神武军面前玩火玩炮!”

    神武军各军官们的和铃声此起彼伏:“准备迎战!”

    炮兵们个个精神抖擞,他们这些吃技术饭的人,待遇是所有军队中最好的,身上自带一股傲气,看到对面那些同行,更想好好的欺负一下,教他们打炮的正确姿势。

    神武军观测官们不断观测敌军逼来的距离,大声汇报着:“敌军距离一千一百步!”

    黑压压的顺军缓步逼来,中间有很多顺兵吃力地推着火炮。

    “敌军距离一千步!”

    “一营、二营所有火炮自主瞄准,打掉流贼的火炮,其余各营,准备排炮齐射!”

    立时吱吱吱的金属声响起,考核命中率最高的一营和二营的炮手们不断调整炮口角度,自主瞄准各自寻找的目标。

    “敌军距离八百步!”

    万俊杰立时下令:“开炮!”

    剧烈而紧密的炮响声一阵接一阵,玉皇山防线上三百门红夷大炮齐齐开炮,山头瞬间被大片腾起的硝烟蔓延。

    密密麻麻的炮弹砸进顺军密集的阵形中,几乎从阵前穿到阵后,在一片凄厉的惨叫声中,一路上砸穿胸膛头颅,带走大片的手臂和大腿。

    一颗十几斤重的实心铁球精准的砸中一辆前进的顺军炮车,在一声巨响中,炮车的炮架被击的细碎,车轮都飞出七八米远,砸翻了数个无辜者。

    沉重的炮身滚落在地,更是压倒了周边几名顺军炮手,一个个滚倒在地大声嚎叫着,就跟后世的碰瓷飙演技一样。

    一些顺军炮手直吸冷气,这还没到火炮射程预定炮位呢,对面怎么就一梭子打过来了?命中率还这么高?

    神武军的火炮上皆有炮镜,出自皇家科学院机械制造部院士薄珏之手,薄珏早在崇祯八年时就研究出炮镜了。

    那时流贼准备攻打安庆,时任十府巡抚的张国维找到了这位机械制造专家,薄珏造出装有千里镜的铜炮,又制火铳、地弩等器,协助安庆守军大败流寇。

    当时巡抚张国维向朝廷举荐任用薄珏,但薄珏目睹官场**,不愿做官,最终回归故里苏州。

    朱慈烺的“太子题”炸出了大明那些隐藏的科学大佬,薄珏就是其中一位,听说不用当官,他欣然加入皇家科学院,利用皇家的提供的各种器具专心搞研究。

    玉皇山周围,神武军的炮手有条不紊的开炮,刷膛,填药,填弹,身边的观测手不断报出数据,分工明确,配合紧密娴熟,整体速度比半吊子的顺军炮手快了两三倍。

    顺军的炮手大多是投降明军组成的,他们要是有那技术,也不至于当了俘虏改换门庭。

    炮声隆隆,一颗颗飞越天空,砸入顺军阵中,在坚实的大地不断跃起滚动,带起一片片血肉残肢,还有炮车零件。

    每一波炮弹过来,顺军中总是一阵剧烈的骚动,凡是被炮弹碰到的,皆是血肉横飞,断手断脚的惨样,谁能等闲视之?

    顺军越是逼近,玉皇山上的火炮打得越是精确,等顺军近到一里时,中军携带的红夷大炮已经不到一半了,那些推炮的士卒及炮手更是惨不忍睹。

    忽然,对面的火炮全部停止了,虽然不明白明军为何停火,但机会不容错过,刘芳亮趁此机会立即下令全部拼命冲。

    顺军的冲锋并非八旗军那样无脑,推着盾车骑兵就跟着上了,顺军都是步卒在前,马军老营在后。

    黑压压的一片顺军撒欢一样往玉皇山冲,在人海上,年过半百的刘老根也在其中。

    他喘着粗气,死死的盯着玉皇山,脑海中浮现出哨官刚刚说的话:“永昌皇帝有旨,第一个登上玉皇山的,赏银千两,送一个小媳妇,擒住天武皇帝者,封侯,赏万两白银,送八个官家小姐做妾!”

    当顺军逼近玉皇山二百步时,山下土墙边,神武军数百门火炮的射角已经全部调到了直射,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那些滚滚而来的顺军。

    “开炮!”

    震耳欲聋的炮响,阵前的三百门红夷大炮同时开火,仿佛电闪雷鸣,滚滚的浓烟大股大股冒出,很快就覆盖了这一片的阵线。

    这些火炮皆是装填了五六百发弹丸的霰弹,每门炮的扩散面积达五六十米,有效杀伤射程二百步左右。

    数百门红夷大炮齐射霰弹,顺军漫天的弹丸如同蝗虫过境,瞬间将整个前方百步的范围全部笼罩,一片铁雨横扫而过,大量血雾腾起,原本黑压压狂冲而来的顺军步卒几乎被一扫而空。

    后面的顺军个个长大了嘴,他们之间前方的人马如狂风席卷了卖田,麦子一片片的倒下,那种震撼的场景让人终生难忘。

    跑在后面的刘老根,当场吓得瘫倒在地,黝黑的脸上不断抽搐,什么小媳妇、官家小姐统统飞往九霄云外了。

    顺军的人马太多了,死了一片后面又跟上一片不怕死的,他们在各营军官的呼喝下麻木茫然的继续往前冲。

    又是一阵炸雷般的炮声响起,射程近的三百多门大佛朗机炮齐齐发出了怒吼,同样打出了霰弹。

    一大片咆哮的弹雨扑来,顺军再次翻滚一大片,剩余的人皆是头脑空白,个个不知所措。

    玉皇山上的战鼓声再度急促了起来,一些顺军齐齐抬头看向头顶,只见数百发绚烂的东风火箭从玉皇山上飞起,拖着长长的尾焰划过天空,最后落入后军的马军之中。

    紧接着,一阵剧烈的爆炸声一波接着一波,宛如夏天的滚滚炸雷,吓得不少顺军当场趴在地上捂着脑袋瑟瑟发抖。

    顺军后面的马军阵中,四面开花,到处弥漫着浓浓的烟雾,满地都是各种破碎的身躯和兵器。

    烟雾中,人嘶马叫,一片恐慌,战马载着骑兵到处狂奔,造成了大规模的踩踏事件。

    前面数百门火炮轮流打着霰弹,后面东风火箭纵横战场,顺军中一片混乱,乱成了一锅粥。

    阵后的李自成等人直吸冷气,天武军的火器让顺军个个胆战心寒,这已经不是靠人命堆,就能解决的事了。

    玉皇山上,朱慈烺眺望着宏大的战场,长长舒了口气,说道:“科技强军,人才兴国!”

    孙应元等天武军各将皆是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火器的发展,确实让天武军尝到了甜头。

    忽然,远处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鸣金声,顺军立时如潮水般的退回。

    徐盛焦急道:“陛下,他们撤军了!”

    朱慈烺笑了笑,道:“这才刚开始,怎么能让他们散了呢,传令全军,列队进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888/ 第一时间欣赏学霸的经济世界最新章节! 作者:十六块八所写的《学霸的经济世界》为转载作品,学霸的经济世界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学霸的经济世界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学霸的经济世界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学霸的经济世界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学霸的经济世界介绍:
理科的学霸总是耀眼明星,改变世界的似乎也总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类似的理科天才,高傲的理科天才心目中,“文科是什么,没听说过“,但是,理科改变了世界,而文科,统治了世界,这里,是一个学霸文理双向发展的故事。学霸的经济世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学霸的经济世界,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学霸的经济世界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