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镇海王TXT下载大明镇海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935章,新学高考

    “铛~铛~”

    “噼里啪啦~”

    京城的街道上,伴随着锣鼓喧天、阵阵的敲锣打鼓声和鞭炮声吸引了整个京城男女老少们的注意力。

    “状元郎游街了!状元郎游街了!”

    人们扯开了嗓子,不断的喊了出来,一时之间万人空巷,人们纷纷来到道路的两边,争先恐后的想要目睹下今年状元郎的风采。

    新科状元舒芬骑在高头大马上面,身穿绯红色的状元服,面带笑容,春风得意,不断的朝着两边的人拱手致敬。

    在他的身后,跟着500多个今年的新科进士,一个个也都是满脸的笑容。

    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2万多人参加科举考试,最终只有他们这些人脱颖而出,笑到了最后,能够站在队伍之中都可以算是功德圆满了,读了一辈子的书,为的就是这一刻了。

    游街的街道两旁挤满了人,就连楼上也是人山人海,人们早就等待着这一刻,等待着看看今年的新科士子们游街的时刻了。

    这是京城三年才有一次的盛大时刻,也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时候,总是会泛起很多的会议,讨论着今年又有那个大户人家的大老爷跑去榜下捉婿了,还有那个书生和某某怡红院的头牌私定终身,扬言高中之中去娶她。

    总之自古以来关于才子佳人的故事总是大家一直以来都津津乐道的事情,总是讲也讲不完,听也听不够。

    尤其是穷书生被富家千金看上,金榜题名,迎娶富家小姐,从此以后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最是吸引人。

    每每这个时候,京城大大小小的剧院这里,此类的剧就最受欢迎,人们看了一遍又一遍,从中获得了自己从来都没有体验过的快乐,彷佛自己化身为了穷书生,一朝金榜题名天下知一样。

    “哎幼,今年的新科状元郎着实不错啊,这长相真是没的说啊,人也很年轻啊!”

    “可不是嘛,听说今年才30岁,这长相算是这几次科举考试当中长的最好的状元郎了。”

    “是啊,是啊,不过和当年的刘晋相比,还是略微差了一些。”

    “我也听说了,据说当年刘公中状元游街的时候,可是差点把整个京城千金小姐的魂都给勾走了,他一娶妻,据说不知道有多少人暗然神伤。”

    “刘公当时也是非常的年轻,仅仅只有20岁,还未婚配,今年的状元郎都已经30了,估计着孩子都已经很大了。”

    “那又如何?男人三妻四妾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那倒也是,才貌双全,估计着看上他的千金小姐应该有不少呢。”

    “说到这事啊,还是要提一提当年的刘公呢,当时可是羡煞了整个京城的贵公子呢,一下子娶了两个千金小姐过门。”

    “可不是嘛,我现在都还记得呢,一个是定国公的孙女,一个是当时李侍郎的孙女,都是真正的千金小姐呢。”

    “时间过的真快啊,这一转眼的功夫,刘公的儿子都娶妻了,前些时日惊动整个京城的豪门婚礼就是刘公的大儿子刘信和英国公的女儿联姻呢。”

    “是啊,这时间过的可真快啊,刘公的儿子都已经娶亲了。”

    京城的老少爷们不断的讨论着,讨论着新科状元,又自然而然的提到了弘治十二年中状元的刘晋。

    没办法,谁让刘晋现在还是内阁首辅,又是状元出身,自然而然就会提到的。

    京城的老少爷们都在忙着看新科士子们的风光时刻,整个京城也将随着状元的诞生而进入到最热闹的时刻。

    另外一边,新学这边,伴随着下半学期即将结束,新一年的高考也即将开始。

    新学的高考和后世的高考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后世的高考,是需用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的一个过程,最后再通过高考考取自己所想要进的高校。

    现在的高考却是不同,因为大明的新学之中没有高中,只有小学和中学,小学是五年制,学习五年,中学则是三年制,总共加起来就是八年。

    因为新学是刘晋所创办的,故而新学的制度也都是刘晋一手制定的。

    新学孩童上学的年龄是八岁开始,学习八年,到中学毕业的时候也就十六岁,按照大明一直以来的标准,男孩16岁就是成人,可以娶妻生子,也可以正式的参与社会劳动。

    有些早的,甚至于14岁都娶妻生子了,只有女孩,一般14岁就算成人了,可以嫁人。

    当然,这个显然是不合理的,太早了一些。

    新学的学制从八岁开始学习,到16岁中学毕业,这个就比较合适了,如果能够再通过高考,考上高等院校,再读四年的话,那就是20岁左右了。

    当然,这个都是正常人的情况,有些读书早的,可能十几岁就已经毕业了,还有人可以跳级什么的,这些都是特例了。

    除了没有高中之外,此时大明的学制也都是以年尾作为结束,后世是上半学期结束,下半学期开始,故而事关升学的中考、高考都是在年中的时候进行,大明这边却都是在年尾学期结束的时候进行考试。

    考试合格了,到了新一年就可以去高等院校这边学习了,如果成绩不合格的话,那就只能够去参加工作了。

    新学的高考,大明朝廷、官府这边是没有参与的,因为一直以来新学的地位还没有得到确认和巩固,只是刘晋自己出钱开办的学校,故而一切也都是刘晋这边自己决定。

    因为事关新学的传承,也关系着各大高校的生源质量,所以刘晋也是单独的成立了一个新学教学部专门负责新学相关的事情。

    新学学校的开办、资金的调拨、使用、监督、学校校长、督学等等的任命都是需用经过新学教学部这边。

    另外新学教学的内容,教材的编写等等也都是需用新学教学部这边联通各大高校的教学一同去制定,最终交由刘晋这边审核、定夺。

    当然了,现在教学的内容、教材什么的,都是刘晋这边参照后世的教学内容改编过来,新学教学部这边只需要根据现在的技术、科技发展情况,不断的进行一些增加和补充就可以了。

    因为现在正处在一个科技、技术大发展、大爆发的时代,故而新学的教材内容也是在不断的增长,大量的新科技内容增加其中。

    但总的来说,此时新学的教学内容加起来都还是远不如后世从小学到高中的知识多,很多的科学知识和理论都还没有被人给研究出来,自然而然也就不会出现在教学内容和材料上面。

    此时,位于京城南区新城大学城这里新学教学部这里,教学部这里众多的教授、校长、学者们聚集在一起。

    在讨论着今年新学高考的事情。

    “各位,今年新学的高考时间定在11月11日-13日,总共是三天的时间,考试的科目和往年一样,依然是数学、国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历史七科。”

    “考试范围和内容上面,国学和历史没有变化,数学新增函数、物理新增万有引力定律、化学新增实验设计、生物新增部分医学相关的知识考点、地理新增建筑学相关知识考点。”

    任思恒是京城机械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新学教学部这边的负责人,他看了看眼前这些高校的校长、教授,也是将今年新学高考相关的内容说了出来。

    因为科技和技术的发展非常快速,新学这边每年的考试几乎都会有新增的内容,当然这新增的内容也是根据新增的教学内容来制定的。

    总的来说,新学这边是根据刘晋所定下来的规则去运行的。

    伴随着科技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是在不断的提高,进而新学这边也是在不断的进行增加新的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

    同时和后世初中、高中不一样的是,这个时期的新学更多的注重的是实用性原则,故而很多的知识和内容早早的就开始学习了。

    比如,生物学里面竟然还有医学相关的内容和知识,需要学习医学相关的内容,地理里面包含了建筑学相关的知识和内容。

    这个时期,大家觉得建筑和地理是密不可分的,唯有掌握了足够的地理知识才能够来谈建筑学,所以也是将部分的建筑学知识和内容放在了中学这里。

    当然了,这也仅仅只是部分,真正专业性的划分之后,专业性的知识还是要到专业性的高等院校去学习。

    比如医学就要考大明医学院和大明皇家医学院,建筑学就要考大明的建筑工程学院或者是有开设建筑工程学专业的大学去学习。

    总的来说,此时大明中学所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足足有好几科,每一科又有大量的内容,而学习的时间却是仅仅只有三年。

    学习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同时也是非常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心程度,只有真正用心又有天赋的人才能够做在这样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具有进一步培训的价值。

第1936章,新学的学制

    “分制上是否要有所调整?”

    听完了任思恒的话,帝国理工学院的校长夏炎问道。

    “总分制上不进行调整,各学科分数占比上也不调整,但各自学科内的各个考试知识点的分数需进行一定的调整,新增学习考试的内容占比上不得超过10%。”

    任思恒想了想说道。

    “这个可以~”

    “现在新涌现出来的知识和内容很多,有些是必须要放在中学期间来学习,但大部分的内容都还是放在了大学里面来学习的。”

    夏炎点点头表示了赞同。

    “我也赞成这样。”

    帝国大学的校长蔡玉良也是跟着表示了赞同。

    新学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也是已经逐渐的摸索出了一套成熟、成系统的教育模式,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从基础性的学科内容到一步步的加深,从国学、数学、历史等等的划分。

    整个教学体系已经逐渐的完善,并且成体系的进行了发展,近20年的时间内,也是培养出了大量的新学人才。

    围绕着实用至上、学以致用的理念,所传授和学习的知识与内容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极大的促进了大明科技、技术和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大明生产、生活的进步。

    “今年各大高校的招生方面刘公是否有新的指示?”

    夏炎想了想又问起今年高校招生的事情来。

    “没有,还是和往年一样,各大高校80%的生源按照统一的高考考试分数和学子的志愿进行录取。”

    “另外20%的生源则是可以根据本校的重点发展专业,进行自主招生考试录取。”

    任思恒摇摇头说道。

    这一点和后世也是有很大的区别,后世基本上都是通过高考这条道路来获取进入高校的名额。

    也只有少部分的顶尖高校可以获得自主招生的权力,但也是往往被人诟病和吐槽,比如后世大名鼎鼎的五道口技术学院,其招生最多的竟然是留学生,占比最多,而且其招生当中通过高考招生的比例已经仅仅只有一半左右,其它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普通学子所无法参与的渠道录取的。

    花着国家的钱去培养一大堆的外国人,各种各样的渠道招生又大大的挤占了普通学子的资源,自然而然造人吐槽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关键是各种各样的自主招生计划根本就不是为了培养人才,如果是为了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倒也没有什么可说,很多时候却是沦为了有钱人孩子上大学的轻松渠道。

    比如有人明明是土生土长的,只是中学的时候父母将其国籍变更为外国籍,结果轻轻松面考试入学,直接就秒杀了无数的普通学子,你说气不气人?

    对于这方面,刘晋也是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思考,最终还是决定保留部分的自主招生名额,主要还是为了培养专业性的人才。

    人与人之间是有着巨大差异的,有的人擅长学习数学、有的人擅长学习文科类的学科,如果只是单纯的以总分数来进行录取的话,这会极大的错失很多的天才。

    就好像后世,有很多的学生理科成绩非常不错,但偏偏在语文和英语上成绩很差,结果因为偏科的缘故,往往考不出理想的分数,上不理想的大学,结果错失了自己的天赋,也可能会让国家失去一个天才型的科学家、工程师之类的。

    尤其是英语,因为这不是自己的母语,有很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上都表现的极差,可是它占比很大,几乎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但又没有任何的作用。

    后世不知道有多少的学子因为英语不好而遗憾终身。

    刘晋反复的去思索过这个问题。

    术业有专攻,人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与领域,不能够一根棍子的去打死所有人,应该要留出部分的名额出来,给这些有天赋的学生。

    有的学生就是不喜欢死记硬背的东西,其逻辑思维能力非常不错,喜欢数学、物理这些,学习这些非常有天赋,也学的很开心,并且非常喜欢学。

    那么你就可以专门报考相关的高等院校,通过这些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计划去获得继续深造的资格。

    再比如你喜欢地理,觉得它很有意思又非常有趣,想要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可是偏偏其它学科不好,那么你就可以去参加相关高校考试,以后专门去学习地理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这就是刘晋反思后世考试制度之后所制定出来的一个制度,给这些高校留20%左右的名额,允许其通过自主招生,也允许考试自己报考这些高校的自主招生计划来获得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

    尽管刘晋也知道,只要是自主招生的,到时候一定会有走后门的,一定会有人想方设法的通过这个渠道来进入这些高校。

    就像后世一样,不仅仅是我们国内如此,果外也是一样,只要花钱,他们就可以想办法让你进入果外的顶级高校。

    但刘晋还是觉得有必要这样去做,只为了能够在这样的计划之下挖掘出一些天才出来,数学的天才、物理的天才等等。

    “今年我们整个大明中学毕业的人数超过了120万,全国大大小小各大高校加起来目前已经有20多所,总的录取人数超过10万人,又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一年啊。”

    蔡玉良想到今年的高考,也是忍不住感叹起来。

    新学的学子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新学的高校数量增长却是极为缓慢。

    办一所大学的花费实在是太大了,纵然刘晋是财神爷,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

    发展到现在,前前后后已经创办了以帝国理工学院、帝国大学、京城机械学院、京城建筑工厂学院、大明医学院、大明艺术学院、天津海事学院、天津师范学院等学院为主的20多所高校。

    单单是为了支持这20多所高校的运营、发展、教学,刘晋每年都要花掉上千万两的银子,再加上还要负责新学的资金和开办更多的小学、中学,这需用耗费的资金实在是太大了。

    夏炎、任思恒、蔡玉良这边也是已经再三的和刘晋提过这个事情,认为这个资金其实应该由大明朝廷国库来承担。

    或者是在新学的教育上面,收取一定的教学费用,以减轻刘晋的负担和压力。

    要知道这个可是每年都必须要有的,等于是固定的开支了,你刘晋现在是内阁首辅,麾下有着庞大的产业,还可以支撑下去。

    如果那一天,刘晋不是内阁首辅了,麾下的庞大产业出问题了等等到时候这新学的学子该怎么办?

    新学上千万的学子,难道将来就不读书了?

    仅仅只是依赖一个资金的来源和渠道是非常不安全的,除非是依靠国家来支持,这样才是长久之道。

    但刘晋思索再三之后并同意他们三人的意见。

    依靠朝廷国库来?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别说新学了,传统的私塾、书院那都是私人性质的,私人或者地方开办的,读私塾和书院都是需用自己出大量的钱财才能够读下去。

    至于大明朝廷,一直以来都只是负责科举考试的事情,至于读书的事情,朝廷是不管的,书院能不能经营下去,全看你自己。

    你说现在让朝廷来负责新学的资金?

    这可能吗?

    根本就不可能,朝廷虽然现在税收充足,国库充盈,可也绝对不会说为新学买单的。

    在大家一直以来的观念当中,读书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够进行的事情,也就意味着不会让每一个人都去接受教育,朝中的大臣更不可能支持拨款给新学的。

    要支持,那也是支持旧学,支持那些书院私塾什么的。

    至于说向新学学子收取一定的学费,在刘晋看来也是不行的。

    很多父母之所以愿意将孩子送去读新学完全是因为新学是免费的,还包一顿午餐,这读书不需要花钱,将来有出息了就是自己家的孩子,这买卖是很划算的。

    如果一旦收取费用的话,那么至少来说一个学生一年收两三两银子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可能会让很多父母不让孩子读书。

    尤其是很多的女孩子将会失去读书的机会,要知道即便是现在免费读书,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将自己家中的女孩子送来读书,觉得女的没必要读那么多的书。

    读个小学会算术,会认识一些字就差不多了,这还是免费的情况下,要是收费的话,估计着有太多、太多的还在会失去教育的机会。

    这是刘晋所不希望看到的,女人能顶半边天,也同样可以出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人才等等,自己现在有钱,那就要支持下去。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的话,到时候再说吧,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有时候考虑的太多了,反而会很累。

    “我们新学还好一些,除了刘公所创办的高校之外,各地也是有不少的各地自己创办的高校,加起来也有几十所了,总的来说,录取的人数和比例还是可以的。”

    “今年的科举考试才是真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实在是太难了!”

    PS:大家觉得是否应该自主招生?

第1937章,高考1

    京城南区新城第三中学三(1)班的教室内,老师陈信伟正在给自己的孩子们上最后一课,又一批学子要毕业了,内心之中有着诸多的不舍,但更多的还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前程似锦、拥有大好的前程和未来。

    “同学们~”

    “这是你们中学的最后一课,很快你们就将迎来人生之中最为重要的高考。”

    “我在这里祝福你们,祝你们旗开得胜,考出一个好成绩、考上自己梦想的大学!”

    伴随着陈信伟老师的话落下,同学们也是纷纷鼓掌,有些人的眼睛里面开始泛起了泪珠,三年的时间,相伴在一起,马上就要到了分离的时刻,这一离别或许从此以后再也无法见面了。

    “我也希望你们不要忘了彼此,同学之情是最宝贵的情谊,也是最纯洁的友谊,将来你们就会明白,校园里面的友谊才是最珍贵的友谊,这段岁月也是最难忘的岁月。”

    “在以后的漫长人生道路上,希望你们能够彼此珍惜这份情谊、珍惜这份友情,遇到困难了,也希望你们能够互相彼此帮助,同窗之情,这是我们大明文人一直以来最重视的情谊!”

    “虽然我们不是传统的读书人,但我们也一样读了八年的书,将来还要读大学,大学毕业之后也不要忘记读书,活到老学到老,唯有知识不会辜负你!”

    陈信伟说着、说着的时候,眼睛里面也是泛起了微微的泪光。

    大明人是极其注重师徒关系的,同门是极其重要的关系。

    虽然新学和传统的旧学有很大的区别,老生们上课也是在一个个班上课,并不只是单纯的只给一个班上课,但眼前这个班的学生,自己已经带了三年,看着一张张稚嫩而熟悉的面容,内心之中回忆起三年的点点滴滴。

    “我等必定谨记恩师教诲!”

    几十个学生一听,也是齐声的回道。

    新学虽然是参照后世的教育制度所创办的新学,但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后世的教学制度,其中有很大的一个区别点就是在于老师可以体罚学生。

    体罚的方式包括教鞭打手掌、打屁股,也可以体罚学生面壁、蹲马步的方式,以此来教育那些吊儿郎当、调皮捣蛋的学生。

    很多顽劣不堪的孩子,在家里面无法无天,父母都无法管教住的,到了学校之后就被收拾的服服帖帖。

    这个时代讲究严师出高徒、也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打骂学生根本就不算什么事情,很多时候在学校里面被老师打了,回到家里面还会遭到父母的混合双打,再顽皮的学生也都给你打的服服帖帖。

    至于那些不讲道理,觉得不能打骂自己学生,或觉得老师管教不当的父母,学校这边也是可以直接辞退他的孩子。

    新学没办法教,你还另请高明吧。

    如此严厉的教育、教学环境之下,学校里面的学生都被管的服服帖帖,懂礼貌、认真学习、品性也得到了磨砺。

    后世就不一样了,老师和学校根本就不敢管那些吊儿郎当的学生,骂都不能骂,更别说打学生了,至于学校也不能辞退这些学生,因为学生有接受教育的权力。

    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之下,吊儿郎当的更加吊儿郎当了,顽劣的更加肆无忌惮了。

    很多学生在学校里面无法无天,打同学、打老师、学古惑仔、江湖义气,人不成人,一身的痞气。

    自己不好好读书就算了,还带坏其他的同学,又去欺负那些想要读书的孩子,没办法,各个学校也是不得不分好班和差班。

    但这又遭到了很多家长的反对,认为分好差班会导致自己的孩子更读不好书,坚决反对。

    既然反对,想要自己的孩子好好的读书,为什么又不加以严格的教育和管家呢?

    可以说这是非常矛盾的,本身很多大人其实都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

    大明就不一样了,一直信封严师出高徒,来了学校就要好好读书,老师本着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态度,严格的要求。

    你要是吊儿郎当、顽劣不堪,直接让你滚蛋。

    这可不是公立的学校,是私立的学校,免费给你读书、传授知识你都不好好学习的话,那就还是去社会上混吧。

    学生们也往往没有后世孩子的娇气。

    家家户户孩子的数量都很多,少则三四个,多则七八个,十几个,不像后世,独生子女盛行,都是家里面的小公主、小王子,一个个跟宝贝似得,生怕受委屈、吃苦什么的。

    在这个时代是不存在的,父母忙着为生活奔波,你在学校里面不好好学习的话,回家绝对受不了一顿揍。

    所以孩子们往往读书也都非常的认真、学习也都很刻苦。

    知识在这个时代是宝贵的!

    也就是刘晋心怀天下才会无私的创办新学,免费大家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如果没有刘晋,整个大明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教育?

    100个孩子里面估计着只有几个才能接受教育,大部分的人都是无法接受教育,无法接受知识。

    父母清楚这一点,孩子们也从小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

    在一个学习打铁、做篾匠、杀猪的时代都要给师傅白干几年的时代里面,学艺那是要把自己师父当父母来萧敬和对待的。

    现在新学给你免费读书,还供你吃一顿,你要是不想好好读书的话,那你早点回去,别再这里耽误其他人。

    所以新学的学校里面也不存在好班和差班的划分,会读书和不会读书的也都在一起读书,只是成绩上的差异,态度上大家其实都是非常认真、仔细的。

    “杨淮,你准备考那所大学?”

    欧阳青推了推身边的同桌问道。

    “帝国理工学院吧,你知道的,我的梦想是将来成为汽车工程师,去造汽车,我想要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杨淮想都不想就回道。

    从小在京城这边长大的杨淮第一次看到汽车的时候就喜欢的不行,不过他仅仅只是普通工人的孩子,根本就不可能买得起几千两银子一辆的汽车,所以想要买汽车那就要靠自己。

    “你成绩好,考那所大学应该都不是问题,我就难了,估计着毕业了可能就要去工作了。”

    欧阳青有些羡慕的说道。

    读书还是需用天赋的,同样的老师、同样的上课,自己的成绩就是不如杨淮,有时候也是不得不让人感叹,人比人气死人。

    “你可以去参加那些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啊,你的生物成绩还是很不错的,可以去参加医学院的入学考试,说不定就可以考进大明医学院,将来当一个医学,悬壶济世,也是很不错的啊。”

    杨淮想了想建议道。

    “我也想考大明医学院啊,但是这大明医学院现在是越来越难考了。”

    “现在不仅仅要求生物、化学两科的分数达到优等以上,而且对国学、数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你也知道的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我恐怕是很难考上的。”

    欧阳青无奈的说道。

    这些大雪的自主招生考试,是有针对性的针对某些有天赋的学生,但对于其它学科也同样有一定的要求,并不只是单纯的只考相关联的学科。

    “或许你可以当兵,你以你度过中学的文化来说,当兵之后或许有机会进军校,那以后可就了不起了。”

    杨淮看看欧阳青,欧阳青身材高大,体格强壮,或许是一个当兵的好材料。

    “我也想当兵啊,但是我们京城当兵的名额太少了,一年也才只有几千个名额,而京城这里的同龄人都有十多万,体检又不仅仅只是看身高、力气,哪有那么容易就能够去当兵的。”

    欧阳青都都嘴说道。

    其实身在京城,这京城的孩子出路还是有很多的。

    家里面殷实的、条件好的,可以去读私塾、书院,现在京城这边的私塾、书院之类的也都多了很多,每年读旧学的人数也是在不断的上升。

    如果条件不好的,那就去读新学,会读书就考上大学去读大学,继续深造,学习更深的理论和知识,将来搞搞研究或者是做技术,收入那也是相当不错的。

    考不上大学还可以去当兵,京城这边当兵的名额其实是算多的了,比大明其它地方要多很多,当兵相对来说也更容易一些。

    当不了兵也可以进各大商行、工厂等等当学徒,新学中学毕业的人,在各大商行、工厂都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基础性的数学、国学、常识性的一些东西等等都学过了,学以致用、实用至上的理念教学下,都能够很快适应工厂、商行的要求。

    这些人出来之后都会被当成是商行、工厂的潜力种子去培养的,很多人现在都已经成为了一个个大商行、大工厂的骨干、管理。

    实在是不行的话,京津地区的孩子还可以出海、还可以选择移民,道路很多,因为京城这边云集了天下的财富和信息,置身这样的环境之中,大家的视野更广、知道的也更多。

第1938章,高考2

    “我可能毕业之后就跟着我二叔去海上当海员吧,我一直以来也都喜欢船、喜欢大海。”

    “以后等我从海外回来,我给你带一些海外特产回来。”

    欧阳青显得有些失落的说道。

    “哈哈,那行啊~”

    杨淮高兴的点点头。

    两人也是约定了,以后即便是分开来,也要经常聚一聚,如果是在京城的话,周末要一起聚一聚,如果不在京城,以后要经常书信往来。

    很快,时间就到了高考的时间。

    这个时代的高考制度和科举考试的制度差不多,不过并没有单独建考棚而已,还是在教室里面考试,但彼此间隔比较远,考试比较严格,严禁夹带、抄袭、舞弊、鬻题等等,一经发现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虽然和朝廷的科举考试相比没有那么的严肃、严格,但是如果出现这些事情的话,处罚依然非常的严重,如果有老师参与其中的话,会直接押送到官府去,按照科举考试鬻题、抄袭等罪名来判刑的。

    这个时代,考试是非常神圣而庄严的,朝廷的科举考试是如此,新学的考试依然也是如此,不容许有人玷污。

    考试的时候,一处处新学的学校这里,布置的极为严肃,考生需用经过检查,没有夹带之类的才允许进入考场。

    考试开始的铃声一响,人人都开始认认真真的做起题目来。

    后世的学生,多多少少都是有专门的练习题,在考试之前就早已经练的如火纯情了。

    但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专门的练习题,大家平时上上课,做下课本上的题目,下了课就没有作业了,该回家玩就玩,该吃饭就吃饭。

    所以这考试的时候,这些题目基本上都是没有做过的题目,能不能考出好的成绩了,这就纯粹就看个人的天赋了。

    而且为了拉开分差,体现出水平来,新学的考试题目往往都是很难,不是偏难,只有那些有真才实学,天赋不错的学生才能够在其中考出理想的成绩来。

    这也是刘晋的意思。

    后世伴随着大学的扩招,大量的学生考入大学,然后教学质量并没有跟上,同时在大学生的就业安排上满也是完全市场化之后。

    大学生就烂大街了,也不值钱了,很多其实都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在上面,不够严格,完全是放养的状态。

    刘晋觉得其实根本就没必要有那么多的人去读大学,只需要一部分真正的天才去深造就够了。

    这个比例控制在十分之一左右就可以了,也就是十个人当中只有一个能够上大学,这能够考上的自然都是真正的人才了。

    所以题目要难,根本就不是后世那种的考试制度,要的就是筛选出真正的人才和天才出来。

    不会读书的就好好的去工作,一样也是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也一样可以过的很好,没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读书上面。

    就如同现在的科举考试一样。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2万多人参加考试,只录取500多人,这是非常残酷的。

    但这就是大明科举的现状,大明不需要那么多的进士、不需要那么多做官的,自然也就不需要录取那么多人。

    更何况,只有录取的人数少了,才能够显得科举考试的重要性,也能体现出鲤鱼跃龙门的价值。

    就像后世在高校没有扩招之前一样,能够上大学的都是凤毛麟角,真正的天之骄子,毕业之后也是包分配工作,都好单位,政府机关等等,考上了大学就意味着以后再也不用为自己的人生发愁,所以数量自然是不需用那么多的。

    现在大明的高考也是差不多如此,考试的人数很多,录取的人数很少,竞争极其的激烈。

    南区新城第三中学的考场里面,尽管都已经是冬天了,天气寒冷,然而考场里面的考生一个个也都是考的汗流浃背、抓耳挠腮的。

    今年的题目啊,真心是难,尤其是眼下正在进行的数学考试,明明学的时候是觉得很简单,可是这考试的时候就变的很难、很难了。

    让这些考生们一个个抓耳挠腮,考的极其烦躁。

    当然也有少数一些有天赋的学生,数学有天赋的,尽管题目很难,但依然还是考的很轻松,游刃有余。

    有时候也是不得不让人感叹下天赋这个东西,它是真的纯在的,有些人天生就擅长学习,擅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非常的强大。

    一转眼,三天的高考就结束了。

    伴随着铃声的响起,监考老师一声起立喊出来,所有的考生都齐刷刷的站起来,即便是写到了关键点也是必须要放下手中的笔,不能再写一个字了。

    考生们纷纷沮丧的走出考场,彼此相见都忍不住苦笑起来。

    今年的题目很难,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了。

    “杨淮,你考的怎么样?”

    “今年的题目实在是太难了,即便是我最喜欢的生物,我都觉得好难,这次肯定是考砸了。”

    欧阳青在校门口见到了自己的同桌杨淮,连忙问道。

    “今年,确实是好难,不过你不用担心,难大家都难,又不是你一个人难。”

    杨淮点点头,他觉得自己考的还算不错,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考上自己心意的帝国理工学院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

    “希望如此吧,考不上的话,我就只能够去跑船了,我二叔都已经回来了,如果我考不上的话,我今年就先去跑一趟倭国锻炼下,明年就要下西洋去了。”

    欧阳青显得很没有信心。

    一周之后就到了高考放榜的日子了。

    整个第三中学这里,榜单还没有张贴出来,这里就已经聚集了大量的学生和家长,同时也是有不少的报纸记者也是过来凑热闹。

    高考尽管和科举考试不能相比,但现在也是已经越来越重要,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了。

    旧学的人抨击新学是旁门左道,下三流什么的,但新学的人却是知道,高考的题目真心是难,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能够考上高分的,那也都是真正的人才。

    “来了,来了~”

    这时,伴随着有人喊了出来,只见学校的老师拿出了一张红榜,迅速的在学校公示墙这里张贴起来。

    上面包含了这一次三中所有参加高考学子的分数以及在京城这边的排名,大家可以根据这个分数和排名来报考自己心仪的高校。

    高校这边会结合报考自己学校学生的情况,按照分数的高低来录取。

    新学这里,一切都是看分数的,这和旧学是有很大区别的。

    旧学以文章来定优劣,但文章这种东西,很大程度上是要看考官的喜爱,遇到合胃口的,自然就评价高,遇到不合胃口的,你想要高中就难了。

    故而就考试的时候,大家都会根据主考官的个人喜好来些文章,这样可以才可以加分。

    新学就不一样了,除了国学里面有写文章的之外,其它都是硬性答桉的,评卷老师个人的喜好并无什么影响,去看分数说话了。

    “哇~竟然有人可以考到700多分,真是牛人啊!”

    “谁啊?是不是一班的冯云?”

    “不是,不是,是二班的王智晖。”

    “王智晖啊,那就难怪了,他一向都是我们三中前三的学生了,成绩很不错的。”

    “三班的杨淮也有700多分,只比王智晖少几分,他们两个都是怎么考的,竟然能够考700多分,这总分才800分而已。”

    “牛人就是牛人嘛,要不然怎么叫牛人呢。”

    “今年的录取线分数是多少?”

    “是580分!”

    “我去,怎么难的题目,竟然还有580分的录取分,这也太高了吧。”

    “是啊,是啊,怎么难的题目竟然还要580分才能够上线,这分数也太高了。”

    “可不是嘛,今年我们三中580分以上的人才仅仅只有不到200个呢。”

    伴随着红榜张贴出来,几多欢喜几多愁。

    “杨淮,恭喜了,你考了700多分,都可以随便挑你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了。”

    欧阳青失落无比,因为不出意外,他落榜了,他只考了540分,离分数线还差几十分。

    “嗯~”

    “你的分数我也看到了,你可以去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去试一试吧。”

    杨淮点点头说道。

    “算了,我决定了,跟我二叔去跑船了。”

    “世界很大,我很早就想要到处去看看了,正好跑船可以去世界各地看一看。”

    欧阳青笑了笑摇摇头说道,他已经决定了,跟自己二叔去跑船了。

第1939章,当爷爷了

    京城伴随着冬天的到来,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弘治三十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来的比以往要早一些。

    大明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这里,刘达正焦急的在产房外走来走去,他老婆陈雪都已经进去一天多的时间了,可是至今都还没有出来。

    时不时都能够听到里面传来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叫声,更是让他无比的提心吊胆。

    旁边的陈家人也是坐立不安,陈陇、陈徽两兄弟也急的走来走去,时不时到产房门口看看,当初他们自己老婆生孩子的时候可都没有这样着急过,反倒是自己妹妹生孩子的时候,急的要死。

    至于陈平安和陈雪的母亲钱氏也是显得十分担心,看到有医生出来,也是连忙拉着询问起情况来。

    “什么破医院啊,早知道就在家里面让产婆来接生好了,至少还能够时不时的进去看看,在这里医院里面,看又不让看的,生个孩子生了一天多了,还生不出来,人都要急死。”

    陈陇显得很是着急的说道。

    “你懂什么?”

    “到医院生孩子才更安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安排剖腹产。”

    “这头胎都是需用很长时间的,是个女人都要走一回的。”

    陈平安本身就比较烦躁,听到儿子陈陇的话,自然也是狠狠的训斥一番。

    现在京城只要有条件的家庭,生孩子都尽量会到医院来生孩子,因为医院这里的技术更好,同时在难产的时候还可以进行剖腹产,保证大人和小孩子的安全。

    以前那种稳婆、产婆是逐渐的要失业了,大家越来越相信医学的技术,要知道当初张皇后生南洋公主的时候可都是在这个大明医学院附属医院生的。

    还有当今太子殿下的女人一大堆,每个月都有几个小王子是在这医学院这里生的,你竟然说这医院生不如家里面生好?

    “是啊,当初我生你哥的时候,也是足足熬了2天呢,后面生你一个时辰就生出来了。”

    钱氏也是跟着说道,虽然嘴上是这样说,但心里面依然还是很着急的。

    “还没有出来吗?”

    这时,刘晋的夫人徐婉儿和李贞,带着刘信的老婆张芸也来到了医院这里。

    “亲家母~”

    见到徐婉儿和李贞,陈家人也是赶紧上前迎接。

    “已经进去一天一夜了,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

    钱氏连忙将情况说了出来。

    就在这时,产房内传来了一阵响亮的啼哭声。

    “哇哇~哇哇~”

    婴儿的哭声非常响亮,众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一震,接着快速的来到产房门口。

    不一会儿就有医生带着护士抱着一个婴儿走了出来。

    “恭喜夫人、贺喜夫人,是一个公子,母子平安!”

    这个医生是一个女医生,专门为京城权贵家庭的产妇接生,这一次接待的是辽国公、当今内阁首辅家的,她也是很清楚的。

    “好~好~”

    “有赏、都有赏~”

    李贞一听,顿时就开心的不行,大手一挥,身边跟着的丫鬟也是连忙掏出一个个大红包,医生护士统统有份。

    至于李贞则是抱起了刚刚才出生的小家伙仔细的看了起来。

    “姐,你看,跟刘达小时候一模一样呢。”

    “我看看,我看看~”

    李贞一听,顿时就赶紧凑过去仔细的一看说道:“哎哟,还真是刘达小时候一模一样呢,这鼻子、这眼睛、还有这脸蛋,一点都没有变。”

    “是啊,我一看就知道了,这跟刘达小时候是一模一样呢。”

    李贞也是直点头,接着转头和钱氏说道:“亲家母,你看看,这是不是和刘达一模一样?”

    钱氏也是赶紧看了过去,看完也是直点头说道:“真是一模一样呢。”

    众人高兴的轮流看着小家伙,很快,陈雪也是被推了出来,众人又赶紧围了上去,一阵嘘寒问暖。

    接着,众人很快又转移到了单独的贵宾病房这里,开始的聊起天来。

    “真是辛苦你了陈雪~”

    “婆婆,你说哪里的话,这不是我这当儿媳妇应该做的嘛。”

    “当初我生刘达的时候,也是生了很久,那个时候都还没有医学院呢,更没有现在的产房和剖腹产呢,当时可把你公公给急死了。”

    “这刘达小时候啊也是这个样子,眼睛大大的,皮肤皱巴巴的,还特喜欢哭闹呢,一点都不听话。”

    “这生孩子啊,我们女人就是遭罪,彷佛在鬼门关走一回一般,生的时候撕心裂肺的,不过这生完之后就轻松多了。”

    “是啊,我感觉现在就轻松很多了呢。”

    “哇哇~哇哇~”

    “小家伙好像哭了呢,会不会是饿了?”

    “奶妈、奶妈,给孩子喂点奶。”

    女人们围着孩子聊着天,说着生孩子的事情。

    至于陈徽、陈陇、陈平安和刘达、刘信则是在旁边的会客室聊着事情,贵宾病房都是奢华无比,连带着还有客厅、书房、陪护房、厨房等等,为的就是方便贵宾能够在医院里面也接待一些贵客什么的。

    “给孩子取好名字了吗?”

    陈平安看看自己的女婿刘达,这刘达虽然是刘晋的儿子,是真正的豪门子弟,不过为人品行等等各个方面都是没的说,关键是对自己女儿非常的痴情,两人结婚之后,感情比起以前来更好了,自己女儿过的很幸福,这是每一个父亲最喜欢的。

    “还没有呢,我想让我父亲来给孩子取名字。”

    刘达笑了笑摇摇头说道。

    这孩子可是老刘家的长孙了,整个刘家上下都无比重视呢。

    “也好呢,刘公是状元,他取的名字肯定是很不错的。”

    陈平安微微点头。

    自从自己家和刘晋家接亲家之后,无形之中也是受益无穷。

    以前的时候,很多生意都做不成,但现在都能够很顺利的做成;以前的是有些生意自己根本插足不进去,现在去做,再也遇不到任何的困难了。

    自己家的生意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火红了,这显然是跟刘晋离不开的,人的名树的影,可以不给陈平安面子,但是这刘晋的面子那是一定要给的。

    更何况本身刘晋麾下就有大量的产业,随随便便的帮陈家一下,也都足够陈家这边受益无穷了。

    “岳父大人,过年完,我应该就会启程前往南非殖民地了。”

    刘达看看自己的岳父,想了想也是说道。

    本来今年年初就要去南非殖民地,结果结婚推迟了时间,再接着陈雪有了孩子,这一推就到了现在,要过完年之后,孩子差不多也有几个月的时间了,到时候就要出发前往南非殖民地了。

    “嗯~”

    “好男儿就该以事业为重,南非也是大有可为之地。”

    陈平安点点头,想到自己女儿要和小外孙要跟着去南非,整个人也是有很多的不舍。

    但这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到刘家了,那就是刘家的媳妇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丈夫去哪里自然就要跟着去哪里。

    更何况,这刘达去南非,这以后是要接管南非殖民地的,如此庞大的殖民地,一个单独的王国,想想都让人激动。

    自己这些年来,一直也想在海外弄一块殖民地,然而这种事情根本就不是他这种小商人可以参与进去的。

    而刘晋呢,直接给自己的儿子弄个了南非殖民地怎么大一块地盘,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

    人和人啊,真的不能去比啊。

    在众人聊天之际,刘晋也是来到了医院这边。

    “刘公!”

    见到刘晋到来,众人也是连忙起身,陈平安更是赶紧行礼。

    “亲家公~”

    刘晋笑着回礼,然后关心的问道:“大小平安吧?”

    “母亲平安~母子平安!”

    陈平安连忙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

    刘晋一听,顿时就开心的直点头。

    听到声音,李贞这边也是抱着小宝宝走了出来。

    “相公,你看看,小家伙和刘达小时候一模一样呢。”

    李贞将孩子抱给刘晋看。

    刘晋仔细的看了起来说道:“哈哈,还真是跟刘达小时候一样呢,连这睡觉的样子都一样呢。”

    “哈哈~”

    大家一听,顿时也是笑了起来。

    在医院里面待了一天,第二天的时候,陈雪也是裹的严严实实的,坐上汽车回到了刘府,当刘达抱着自己的儿子来到奶奶王氏面前的时候,刘晋的母亲那自然笑的非常开心了。

    时间过的是真的很快,这一转眼的功夫,原本只是孤苦相依的母子两个,现在可是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不仅仅有了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而且自己也是饱上了曾孙了。

    至于刘晋,看着自己母亲抱着小宝宝,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和幸福,刘晋自己也是非常的开心。

    “时间过的真快啊!”

    “这一转眼的功夫,自己都当爷爷了!”

    “想想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那个时候家里面就自己和母亲相依为命,现在一大家子热闹无比,再过上几个月的时间,到时候刘信的老婆张芸也要生了。”

    刘晋感叹时光荏冉、岁月匆匆,人也是跟着沧海桑田一般的发生着巨变。

第1940章,前往南非殖民地

    天津港口的一处码头这里,刘晋、李贞以及陈家人都来到这里,给刘达、陈雪一家人送行,他们即将乘船前往南非殖民地,这一别,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再相见。

    即便是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先进,然而当飞机没有出现的时代,相隔几万里之遥,往来依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尽管有着万般不舍,但刘晋依然还是让刘达过完了元宵就出发前往南非殖民地了。

    自己家不是一般的家庭。

    自己是大明的辽国公又是内阁首辅,麾下更是有着极其庞大的产业。

    无论哪一个来说,都已经做到了一个极致,自己也必须要为家族将来考虑。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自己的孩子也不能都留在大明,必须要散到全世界各地、各个领域里面去。

    长子刘信继承自己辽国公的爵位,二子刘达则是要去继承南非殖民地的产业,将来老三要去继承西洋联合商行的产业,老四则是要放到黄金洲去、老五要留着掌管大明这边的诸多产业等等。

    每一个孩子,刘晋都已经做好了规划,为他们的将来做好规划,也为整个家族做好规划来。

    所以即便是不舍,也依然要让刘达去南非殖民地,去南非殖民地这边历练,去扩大自己家在南非殖民地的影响力,将这个庞大的产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父亲!”

    “请受孩儿一拜,孩儿此去南非殖民地,无法在您的身边尽孝,还请您自己多多保重!”

    刘达来到刘晋的身边,重重的跪了下来,深深的一拜。

    “嗯~”

    “你自己也要多多的保重。”

    刘晋的眼睛微微湿润,心里面其实很想说你留下来算了,就在这京城当一个富家翁,吃吃喝喝的过个潇洒的日子,以自己留下来的财富,纵然是几百辈子也是花不完的。

    但刘晋始终没有说出口,因为刘晋知道,这样只会害了自己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才学,有自己的抱负,也有自己的理想。

    留在大明对他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只有去到外面的广阔天空,他才拥有属于自己,可以任由自己翱翔的蓝天。

    此时此刻的自己,就如同大明无数将自己子女送到海外、关外的父母一样,尽管有着万般的不舍,但依然还是要坦然的去接受这一点,因为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子女的将来。

    很快,轮船就到了出发的时候了。

    “去吧,有什么事情就发电报回来。”

    刘晋挥挥手,轻轻擦拭下眼角的泪水,一旁的李贞此时都已经哭了起来,眼睛都是红的。

    她明明很想让刘晋留下刘达一家人来,但却也始终没有说出口,因为他知道,对于刘达来说,这或许是最好的安排和道路。

    留在京城的话,他无法继承辽国公的爵位,父亲是内阁首辅,是辽国公,这也意味着他即便是去从军,到时候恐怕也就是当个校尉什么的,去做官的话,也只是小官,不太可能做到高位上来,而且留在大明,对于刘晋会有极大的影响。

    至于安安心心的当一个富家翁,这是她所不能接受的,刘达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也是非常有抱负和理想的人,不可能甘心于一辈子当一个寄生虫一样吃吃喝喝的人。

    所以还是出去吧,出去了也好,天高任鸟飞,海阔从鱼跃,在南非殖民地这边有一番大作为。

    “呜呜~”

    很快,伴随着轮船上面的汽笛声响起,轮船开始缓缓的离开码头。

    轮船上面,一个个乘客不断挥舞自己的双手同前来送行的亲朋好友告别。

    刘达和陈雪站在一起,挥舞着手向自己的亲人告别,这一别,恐怕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再相见的了。

    船只越行越远,渐渐的消失在水天之间。

    刘晋一直站着,默默地看着,一直到轮船彻底的消失不见了,刘晋依然不肯离去。

    身为穿越者,有时候是很难体会这种离别之情的。

    读读古人所写的一些离别诗词,后世之人总是很难感同身受,但现在,刘晋能够真正的感同身受,离别之苦,真是让人久久难以平缓。

    刘晋甚至于都已经有些后悔自己的决定了,为什么非要弄到南非殖民地去呢?

    这对刘达来说是否不公平了?

    他现在还仅仅只是十八岁,放在后世,那也不过是才刚刚开始去上大学的年纪而已,然而现在却是不得不带着自己的老婆和孩子,远离父母,前往万里之遥的南非殖民地独自打拼。

    还有自己的孙子,这也才刚刚几个月的时间而已,现在却是要跟着父母乘坐轮船前往遥远的南非。

    这个时代的人,过早的承受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后世之人,别说十八岁了,很多即便是已经三十多岁了,依然还是父母的宝宝,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

    可是这个时代的大明人,很多人十几岁就当父母了,已经是和大人一样需用去承担很多的东西了,至于三十多岁,那都是爷爷奶奶的年纪了。

    刘晋带着丝丝的自责和愧疚回到自己的家里面,拿出了过年时全家福的画像,这个画像是请了达芬奇画的,总共画了五副,刘达带了一份前往南非殖民地了,家里面还剩下了四副。

    “要是有相机就好了。”

    刘晋看着全家福的画像,尽管达芬奇的技艺非常的高超,然后画像终究是画像,终究是不尽如人意。

    另外一边,前往南非的轮船上面,刘达也是一直看着天津的方向,迟迟不肯回房间内。

    “回去吧,外面很冷,别着凉了。”

    陈雪将刘达的北极狐皮大衣披到了肩膀上。

    “委屈你了~”

    刘达抱着陈雪说道。

    “说什么话啊。”

    “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到哪里,我就去哪里,这一辈子都跟着你,永远不分开。”

    陈雪依偎在刘达的怀中,看着天津的方向说道。

    在哪里有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哥哥,还有自己的亲朋好友,但是现在自己却是一心的跟着自己的丈夫前往万里之遥的南非,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是如何的。

    刘达回到船上的房间内,拿出了自己带着的那副全家福画像,看看自己的奶奶,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还有兄弟姐妹。

    思念之情一下子就涌现出来,但很快他又极力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区,看着南非的方向,仔细的研究起来。

    根据行程,刘达需用花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够抵达南非殖民地这里,这是一段极其漫长的路程。

    PS:求票票,各种求~

第1941章,海外殖民地和藩国的制度

    “刘公子,明天我们就可以抵达锡兰岛了,到了锡兰岛就可以好好的休息几日,锡兰岛现在可是非常的热闹了,吃的、喝的、玩的一定都不会比我们大明的京津地区差,甚至于比我们大明的京津地区都还要热闹呢。”

    前往南非的轮船‘牡蛎号’甲板上,船长陶行笑着对身边的刘达说道。

    这艘牡蛎号轮船是隶属于天津远洋贸易行的大轮船,陶行这个船长在出发前也是被刘晋单独召见了,希望他一路上能够帮忙照顾下刘达一家人。

    对于这样的事情,陶行自然是非常乐意的,先不说这是自己的大东家,给东家做事本身就是应该,单单是刘晋内阁首辅的身份,他也是必须用心去做这件事情的。

    “总算是要到锡兰岛了,我听我舅舅说过,说这个锡兰岛盛产宝石,各种各样的宝石品质极高,种类又非常的齐全,到时候定要去看看。”

    刘达一听,顿时就笑着说道。

    这一路走来非常的顺利,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马上要抵达锡兰岛了,沿途刘达也是一直在不断的记录沿途所看到的一切。

    沿途各港口、各省的情况,盛产的货物、繁荣与否等等,将这些东西给牢牢的记住,这样以后去南非殖民地这边工作的时候,也能够有所借鉴。

    “锡兰岛确实是盛产宝石,而且宝石质量极高,公子到时候不妨可以买一些留作纪念。”

    陶行笑着点点头,在他眼中,刘达这个公子还是很不错的,为人谦和、容易相处,没有那些贵公子的习气,又好学多问,一路上也是聊的很开心。

    陶行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到过很多港口和城市,见识过的东西很多,倒也能够给刘达讲一讲各地的风土人情、物产等等。

    “不过除了宝石之外,锡兰岛也是目前西洋这边最大的翡翠玉石交易中心,同样有着大量高品质的翡翠玉石,也是值得看一看的。”

    “翡翠玉石?”

    “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缅甸才是盛产翡翠玉石的吧?”

    “这最大的翡翠玉石交易中心难道不应该是在缅甸这边吗?”

    刘达一听,想了想说道。

    “对,缅甸确实是盛产翡翠玉石,而且品质高、数量大。”

    “但缅甸的寿宁候和建昌候并不善于经营玉石的买卖,加之张氏兄弟一向名声并不是很好,故而一直以来,大家都不太愿意去缅甸这边做生意。”

    “另外翡翠玉石,它还涉及到加工的环节,仅仅只是原石的话,价值还没有被真正的挖掘出来,唯有将翡翠加工之后成为了成品,它的价值才能够挖掘出来。”

    “张氏兄弟一向只是知道开挖翡翠、红木、楠木之类的,但对于深加工并不擅长,他们一直想要经营好缅甸的翡翠市场来,但奈何始终做不起来。”

    “反倒是锡兰岛这边,依托原先的宝石加工和销售,越做越大,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来,慢慢的也就将缅甸的翡翠玉石都弄到锡兰岛这边进行加工了,也就形成了目前西洋最大的翡翠玉石交易中心了。”

    陶行点点头,随即也是解释起来。

    “原来如此~”

    “这缅甸拥有如此好的资源,到头来这玉石翡翠的交易中心竟然是锡兰岛去了,这经营可是非常重要的了。”

    刘达默默的记下了这一点。

    这有资源的地方不一定就真的富裕了,缅甸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不错的,有玉石翡翠,还有极其庞大的林业资源,按理说应该还是发展的不错的。

    然而张氏兄弟是粗人,一直以来都只是善于巧取豪夺,并不善于经营,加之名声不好,大家都怕他,惹不起总是的躲得起的。

    这张氏兄弟的殖民地发展起来就非常的慢了。

    “是啊,公子。”

    “我走南闯北也是去过很多的地方了,这海外大大小小的殖民地、藩国我也是已经去过了上百个了。”

    “殖民地、藩国之间的差异可是非常巨大的。”

    “先不说这个面积上的差异了,各个藩国、殖民地的经营上面、制度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陶行点点头说道:“先说说寿宁候和建昌候两兄弟经营的殖民地。”

    “这张氏兄弟因为是张皇后的弟弟,故而一向做事也是非常的霸道,在抢占殖民地这一块,他们是非常迅速的,故而也是打下了一大片面积极大的殖民地。”

    “这印度河下游、天竺东北部一直到缅甸这片广袤的土地,全部都是属于张氏兄弟的殖民地。”

    “然而虽然拥有如此广袤的土地,但其经营方面一直都非常不善,目前基本上都是靠卖翡翠玉石、红木、楠木、种植粮食、茶叶、香料为主。”

    “在统治的制度上面,张氏兄弟制定了一系列以张氏子弟为核心的制度,整个殖民地从上至下,几乎所有的官职、权力、资源等等全部都是被张氏子弟所把控,其他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机会。”

    “这也导致很多原本移民到这里的大明人选择移民到其他地方去,同时也没有什么人愿意移民过去,故而一直以来大明人的数量都还没有突破十万人。”

    “同时殖民地缺乏规划和管理,剥削无度,也导致殖民地时常爆发各种各样的暴乱,张氏兄弟时常疲于镇压叛乱,起手段也是非常的直接、粗暴,往往殖民军清剿的时候,一大片、一大片区域都被屠戮的干干净净,这更进一步激发了矛盾,导致了反叛的滋生。”

    “总的来说,张氏兄弟的殖民地问题还很多,最主要的还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地盘虽大,问题很多,能够产生的收益却是很小。”

    “甚至于连一些小的藩国、殖民地都不如。”

    陶行详细的将张氏兄弟所占据的东天竺、缅甸殖民地的情况说了出来。

    “原来如此~”

    刘达听完,也算是明白了。

    “这张氏兄弟的殖民地算是失败的典型了,而西洋联合商行就是属于比较成功的了。”

    “西洋联合商行主要占据了天竺大陆的南部和东部的广袤区域,不同于张氏兄弟一切以张氏子弟的利益为核心。”

    “西洋联合商行算是跟做买卖一样,整个殖民地不属于哪一家,而是属于全体的东家,东家们成立了股东大会掌管殖民地的所有权力,制定法律、推举总督人选、任命殖民军统帅等等。”

    “有什么事情,都是这些股东们大家一起商量着来做,这些东家的家族子弟也是担任了西洋联合商行从上至下的各个岗位和职务,对于我们大明来的移民也是有着不错的待遇,给予优厚的移民条件,并且也允许参与到西洋联合商行殖民地的各个领域之中。”

    “同时在对殖民地的管理上面,西洋联合商行并不是以武力统治和镇压为主要手段,而是沿袭了天竺大陆一直以来都存在的种姓制度,再加上我们大明本身一直以来实行的行省制,采用刚柔并济的手段。”

    “故而西洋联合商行殖民地的管理一直都非常有效,而且西洋联合商行的东家们也是大量开办工厂,充分的利用殖民地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和原材料产地的优势,生产出来的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

    “西洋联合商行生产出来的布匹比我们大明本土的生产出来的布匹要便宜很多,畅销各地,同时水泥、钢材的产量也非常不错,不仅仅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还可以大量的出口给其它的殖民地、藩国。”

    “这锡兰岛不仅仅是有翡翠玉石、宝石珍珠、玛瑙珊瑚等等,同样的锡兰岛也是西洋地区最大的工业中心,有着数量庞大的纺织厂、水泥厂、钢铁厂,产量大,是西洋地区最大的工业中心。”

    “也只有公子此去的南非殖民地能够与西洋联合商行相比了。”

    “西洋联合商行的锡兰岛,南非殖民地的东非大岛,一个是西洋的商贸、工业中心,一个是非洲地区的工业中心。”

    陶行见多识广,知道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南非殖民地~”

    “这南非殖民地怎么样?”

    刘达一听,顿时就来兴趣了,也是连忙问起来,南非殖民地就是自己此行的目的地,也是以后可能要奋斗一生的地方。

    “南非殖民地当然是非常不错的地方了,和我们没有任何的区别。”

    “南非殖民地和所有的殖民地、藩国都是不太一样的,南非殖民地对外族实行的是零容忍的态度,故而从殖民地建立的那天开始,就持续不断的屠戮和驱赶当地的土着。”

    “其它的殖民地和藩国,虽然也都有大肆屠戮土着的事情,但往往还是比较重视劳动力,将这些土着当成奴隶来使用,用于殖民地的建设和开垦上面。”

    “有些藩国和殖民地,甚至于对土着是比较好的,允许他们成为自由公民。”

    “在殖民地和藩国初期的发展过程当中,那是非常需用劳动力的,这修建城市、道路、港口码头等等都需用劳动力,另外工厂里面做工等等也都是需用廉价劳动力的。”

    “很多殖民地和藩国因为本身人口不足,都在大力的吸引移民,也大量的购买奴隶来发展自己的殖民地。”

    “可是南非殖民地就不一样了,它反其道而行之,对于当地的土着根本就看不上眼,大肆的杀戮和驱赶,只一心的引进我们大明的移民。”

    “只要是个男的移民到南非殖民地去,南非殖民地这边直接给你发好几个女奴隶,用来生孩子、种地等等,故而也是吸引了大量的人移民到南非殖民地去。”

    “南非殖民地这里的人口差不多都要突破千万了,是所有殖民地和藩国当中大明人最多的。”

    说到这里,陶行也是微微停顿下来,喝口水之后又说道。

    “此外,南非殖民地和其它地方不同的一点在于,一直以来南非殖民地的东家们都不是为了掠夺这里的资源和财富才建立南非殖民地的。”

    “其它的殖民地和藩国,往往都是以掠夺资源和财富为主,南非殖民地的股东们不仅仅没做从南非这边获得大量的财富和回报,反而每年都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往殖民地里面投大量的银子下去发展这里。”

    “所带来的结果也是非常巨大的,南非殖民地目前已经是大明之外经济最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了。”

    “不仅仅有着大量的纺织工厂,从各大殖民地、藩国这里收购棉花和羊毛,进行纺织之后再大量的输出布匹,南非殖民地的布匹以高质量、高性价比畅销非洲、欧洲、天竺等地。”

    “而且除了纺织工厂之外,南非殖民地还有不少的大型钢铁厂,水泥厂、玻璃厂、造船厂、机械厂等等。”

    “能够生产水泥、玻璃、钢铁、军火武器、船只,甚至于连汽车、火车、自行车车、摩托车等等都可以生产。”

    “其生产的钢铁、水泥、船只、汽车、军火武器等等畅销全球各地,甚至于连我们大明的红海舰队、西非舰队、地中海舰队等都会向南非殖民地这边的军工厂下军火武器的订单。”

    “各大殖民地、藩国、倭国、朝鲜等等更是南非殖民地的主要客户,连波斯、埃及、西班牙都在向南非殖民地这边订购军火武器。”

    “南非殖民地的工业是最发达的,别看南非殖民地这边的总人口数量远不如宁国、楚国、西非殖民地、缅甸殖民地这些。”

    “但因为都是我们大明子孙,故而内部非常的稳定,没有任何的叛乱和动乱,一切都也是和我们大明一样的,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

    “要知道很多殖民地、藩国的统治并不算很稳固,时常都有叛乱、动乱出现,往往会牵制很大一部分的精力。”

    “除了工业发达之外,南非殖民地的农业也是极为的发达,几乎都是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的庄园经济,粮食产量非常大,不仅仅满足自身的需求,还大量的出口给其它的殖民地、藩国。”

    “水稻、小麦、水果、蔬菜以及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品都非常的多,也是卖的很好,很多殖民地和藩国的粮食可都是从南非殖民地这边购买的,也都靠南非殖民地在支撑着。”

    陶行一口气将南非殖民地的方方面面都给说了出来。

    不了解南非殖民地的还以为和其它殖民地、藩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真正了解南非殖民地才会知道南非殖民地的强大之处。

    这是一个翻版的大明,人口虽然不如其它的殖民地、藩国,才仅仅1000万左右的人口,这里面大部分都还是小孩子。

    人口数量是远不如其它的殖民地和藩国,但都是大明人以及大明人的后代,又全部实行新式教育,长期的投资和发展之下。

    南非殖民地也是终于开始展现出自己强大的一面和与众不同的地方了。

    虽然没有土着、没有大量的奴隶,虽然不是以开采资源和掠夺财富为主,但南非殖民地的基础已经牢固,逐渐的成为了除大明之外最发达的地方了。

    工农业都极为的发达,经济发展迅勐,增长快速,已经是这西半球最牛的地方了。

    “我一直以为这南非殖民地和其它的殖民地、藩国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没想到竟然是完全不一样的。”

    刘达听完,也是吃惊的说道。

    “那是当然,这南非殖民地可是刘公和朝中诸多武将勋贵们一起联合打下来的,和一般的殖民地当然不一样。”

    “南非殖民地这边的制度都西洋联合商行差不多,股东组成最高的股东大会,股东大会制定法律,任命总督和殖民军统帅,同时还有司狱衙门负责法律的执行问题。”

    “有什么事情,都是大家一起商量着来办,有分歧就进行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南非殖民地这边是普及新式教育的地方,所有的学生都是上新学,没有一艘传统的私塾和书院。”

    “想要在南非这边做官,也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只需要参加官员考试,合格者就可以做官,普通人只要经过了新式学校的教育,也是大量的在南非殖民地的各级官府衙门里面做官。”

    “我弟弟一家就移民了南非殖民地,他儿子去年的时候就考上南非殖民地的官员了,现在也是一个八品的官员。”

    说到这里的时候,陶行也是微微的骄傲起来,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到了他们这一带的时候,他是船长,他的兄弟姐妹也是有不少移民到了海外,这移民到南非的弟弟一家,总算是出了一个做官的了,也算是改变了世代农民的面貌了。

    “是嘛,那还真是很不错啊。”

    刘达仔细的听着,听完也算是对南非殖民地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来之前父亲可是没有和他说这些事情,都是准备着让刘达自己去南非这边慢慢的学习。

    PS:今天有事耽误了,所以更新迟了,今天就一章五千字的大章了~

第1942章,繁荣的锡兰岛

    锡兰岛西南端的锡兰港口这里,牡蛎号缓缓的停泊到岸边,众多早就已经想要上岸的乘客们急不可耐的就下了船。

    船的甲板上,刘达正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的锡兰港,整个港口的规模很大,丝毫不会比天津港、淞沪港、月牙城这些大明赫赫有名的港口差。

    庞大的港口区域,一处处码头这里都显得极其繁忙,一艘艘停泊的船只飘扬着各种各样的旗帜,码头这里也是忙碌无比,装卸货物的码头工人,运输货物的四轮马车、汽车等等,热闹、繁华、喧嚣、忙碌。

    再看看远处的城区,连绵不绝,一眼望不见尽头,一条条宽敞的水泥马路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

    繁华的港口区域这里,一栋栋高楼大厦伫立在大地之上,上面硕大的汉字在告诉大家这些高楼隶属的商行以及从事的买卖。

    远处的一处山坡上,奢华的总督府邸建造半山腰之上,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府邸群隐藏在茂密的树木之中,若隐若现。

    这就是西洋联合商行总部所在地,西洋地区最繁华、最热闹、最庞大的城市锡兰城!

    “果然是一座繁华、热闹的城市,看起来也不会比我们大明的天津差多少啊。”

    刘达忍不住赞叹起来,如此漂亮的城市,规划的秩序井然,繁华又热闹,这一路走来,这样的繁华城市可是不多见的。

    “和天津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天津都有好几百万的人口,大大小小的工厂、作坊、商行等等不计其数,这锡兰城虽然也是很不错,但至今人口也才百万而已,还是无法和天津相比的。”

    一旁的陶行笑了笑摇摇头说道。

    “那倒也是,天津可不是一般的城市。”

    刘达点点头,随即说道:“我去锡兰岛逛逛,明天还要去拜访下锡兰总督,可能要在这里休息几日。”

    “没事的公子,我这边会一直等你的,你如果想要出发了,随时过来联系我。”

    陶行一听也是连忙说道。

    这一趟去南非殖民地的买卖,做不做都已经不重要了,反正也是商行这边的生意,上面也知道自己这一次的任务,这服务好眼前的刘公子一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任务,至于其它的都是次要的。

    “嗯,有劳你了。”

    刘达也是连忙致谢的。

    “这是应该的。”

    陶行赶紧回礼,这个刘达还真是和他父亲一样,非常的随和又有礼貌,自己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其他的一些公子哥什么的。

    有些远不如刘达家的身份和地位,但为人却是嚣张跋扈的很,坐船都要全世界围绕着他来转什么的,提出各种各样的无礼要求。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刘达、陈雪带着两个奶妈以及七八丫鬟再加上护送的十几个护卫下了船,直奔锡兰岛这里最好的酒店客栈而去。

    等待在酒店这边安顿好了之后,也是顾不上休息,直奔锡兰岛的玉石、宝石商业街去,先去看看这里的宝石、玉石。

    锡兰城的宝玉一条街,整个街道长足足有好几里,不仅仅云集了锡兰岛这里的宝石、翡翠玉石的商家,连带着整个西洋地区出产的货物在这里都可以买到,波斯湾的珍珠、南洋地区的珊瑚、非洲的象牙金刚石等等。

    另外除了这些名贵的货物之外,棉花、布匹、粮食、铁器、香料等等各种各样的经营这些货物的商行在这里也都有。

    大大小小的商行,在这里足足有上千家之多,随便出来一家都是实力极其强大的大商行,大明第一银行也是在这里开设了分行,还是西洋地区最大的分行,在这里可以进行几百万两银子的转账交易、贷款等等。

    “还真是热闹啊,这大大小小的玉石、宝石商店也太多了吧,这眼睛都要看花。”

    来到宝玉街这里,看到道路两边大大小小数都数不清楚的玉石、翡翠、珍珠、玛瑙、珊瑚商店,陈雪的眼睛都微微睁大,这女人嘛都是喜欢这些闪闪的东西。

    随便找了一家玉石店走了进去,各种各样的翡翠玉石制品也是琳琅满目,戒指、挂件、镯子、吊坠、扳指、玉扣子、摆件、枕头等等,各种各样的翡翠玉石成品看的人眼睛都看花了。

    “不是说这锡兰岛有缅甸过来的玉石吗?”

    “这里的玉石怎么都很一般啊,而且这里的宝石、珍珠之类的也都是一般的货色啊。”

    在店里面逛了一圈,陈雪对于店里面的商品并不满意,原本还想着多少也是要买上一些的,到时候可以让人寄回去萧敬奶奶婆婆,也可以给自己娘家的母亲和嫂子寄一些过去的。

    可是这里面的货色竟然都是一般的货色,根本就拿不出手。

    尤其是和自己压箱底的那些东西相比,那更是没有任何的可比性,刘达奶奶还有刘达母亲给的压箱子的那些,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秒杀这里最贵的了。

    “看来这位小姐也是识货的。”

    听到陈雪的话,老板柳成启也是笑着走了过来,刘达和陈雪刚刚进来的时候,他就注意道了,只是刚刚在忙着招待一个熟客。

    仅仅只是看到第一眼都忍不住要赞叹一句好一对俊男靓女,再仔细的看看他们的衣着打扮以及身后跟着的几个丫鬟、随从,他便知道,这是大顾客上门了。

    “小店这展柜里面摆出的货自然都是普通的货,如果想要购买一些上等货的话,可以到二楼的贵宾室,我会命人取一些上等货过来。”

    “嗯~”

    刘达微微点头,在柳成启的带领下上了二楼。

    这二楼布置的非常雅致,一看就是专门用来接待贵客的,很快有伙计奉上了上等的好茶,柳成启也是亲自端着几盘上好的翡翠、宝石、珍珠、玛瑙货过来。

    “还未请教公子尊姓大名?”

    “在下姓刘,这是我的妻子陈氏,这次也是路过这锡兰岛,听闻锡兰岛生产上等的宝石,同时也有缅甸的翡翠过来,所以也是特意过来看看。”

    刘达笑着说道。

    “刘公子这算是来对地方了,这锡兰岛啊是整个西洋地区的商贸中心,在这里可以购买到任何想要购买的商品、货物。”

    “这玉石、翡翠、珍珠玛瑙之类的,那也是源头,不仅仅质量好,而且价格也是要更便宜一些的。”

    柳成启笑着说道。

    这边陈雪仔细的看着柳成启拿出来的货,也只能说比较一般般的货色,故而也是并不满意的说道:“柳老板,这些也都是一般的普通货,有没有上好的精品货?”

    这要寄回去送人的货,那自然是要拿得出手的,这一般般的货,肯定是拿不出手的。

    “哎幼,这些都还不能入您的眼啊。”

    柳老板一听,顿时就微微吃惊了,眼前这两人看来是不好忽悠的,自己现在拿出来的这些货已经算算上等的货了,但对方依然还说是一般般的货色,显然这眼光是极高的。

    “你这些货真的很一般,拿不出手的。”

    陈雪也是直言道。

    “两位稍等~”

    柳成启想了想也是决定拿出自己的镇店之宝,今天是遇到大顾客了,估计着能够大赚一笔了。

    很快,柳成启就带着一个红色托盘走了出来,托盘上面摆放了几个盒子,轻轻的放到桌子上,然后打开盒子,将里面的一对帝王绿镯子、两件顶级蓝宝石项链、一支碧玉簪子给展示出来。

    “这回的还算可以,不过也不算是最好的,这帝王绿镯子的色还差了一些,这蓝宝石也小了一些,这个簪子也应该是用边角料做的,但也还可以了。”

    “多少钱,我都要了。”

    陈雪仔细的看完也是微微点点头,还可以拿得出手,不过也只能够寄给自己两个嫂子了,寄给刘达的奶奶和母亲的话,还是差了一些的。

    “嗯~”

    “这一对镯子五万两,两件蓝宝石项链两万两银子,这个碧玉簪子就算是赠送跟您的。”

    柳成启一看对方这个豪气的样子,这是真的遇到大顾客了,这一下子就要包圆了自己的几件镇店之宝。

    而且对方显然是识货的,自家的这件货虽然都是不错的货,但离顶级上等的好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略微思索一番之后,他也是报出了价格,这个价格显然是能够赚不少的,但也没有胡乱的漫天要价。

    对方这身份显然不一般,又比较年轻,这要是宰的太狠了,回头对方家里面找了上来的话,那到时候可就麻烦大了。

    “行,全要了。”

    刘达一听,便大气的一口答应下来,连还价的意思都没有。

    “.......”

    “到底是哪家的公子哥啊,八万两银子,这都不带还价的?”

    柳成启一听,心里面也是微微吃惊了,对方还真是不把银子当银子看啊,价都不还一下的。

    很快,只见对方的下人掏出了一大叠的银票,八万两银票,足足有八沓,一沓一万两银子,仔细的检查完银票,确认没有问题之后,也是毕恭毕敬的将对方送了出去,却是见对方朝着一家大玉器店走了进去,显然对方还想购买一些好的翡翠玉石。

第1943章,西洋联合商行的瓶颈

    建在半山腰的锡兰总督府极其的奢华而庞大,这主要还是在第一任总督胡献的时候所建起来的。

    后来胡献不甘于丢掉总督的位置和权力,所以也是带着胡家想要独吞整个西洋联合商行,结果被众多的东家们一顿收拾,不仅仅自己落得个身首异处,连带着原本是江南大族的胡家也跟着一同没落了。

    不过他主导建造的这个奢华的总督府邸却是一直都保存下来了,也一直是锡兰总督的府邸,后面的几任锡兰总督也都是在这里办公、居住。

    此时,现任的锡兰总督祝本端正愁眉苦脸的思索着西洋联合商行的事情。

    西洋联合商行发展到了现在的程度,他嫣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他又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因为背后还有众多的东家,每年西洋联合商行都需用给自己的东家们分红,这也意味着西洋联合商行每年赚取的庞大财富基本上是没办法自己留住的,大部分的财富都是要给股东们分红。

    所带来的影响和结果是非常深远的。

    别看这锡兰城的规模越来越大,越建越繁华,商贸极其的发达,但整个庞大的西洋联合商行殖民地,也仅仅只有这锡兰城是繁华、热闹的。

    其它的地方依然和以前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依然是极其的落后,尤其是天竺本地的土着,这些土着虽然比较安逸现状,统治起来非常的简单,甚至于都不需用担心他们会造反什么的。

    长期的种姓制度之下,他们甘于自己的所处的处境,被剥削和压迫都是逆来顺受,再加上西洋联合商行本身的剥削和压迫比起以前来也是要轻不少,这也是导致了本土土着对于西洋联合商行的统治并无任何的意见,也没有想要反抗的意思。

    然而这些土着的数量庞大,却是和大明人有着文化、思想、教育、宗教等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根深蒂固的巨大差异,根本改变都改不过来。

    西洋联合商行能够迅速的发展起来,所依靠的其实并不是这些本地的土着,而是来自大明的移民。

    锡兰岛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在的锡兰岛,那也是因为锡兰岛上面的土着基本上都被西洋联合商行个杀的杀,驱逐的驱逐到了天竺大陆上面了。

    整个锡兰岛上面几乎都是大明人了,所以锡兰岛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够如此迅勐。

    在西洋联合商行殖民地的其它地方,天竺大陆的南部和东部地区,这些区域面积广袤,人口众多,然而却是始终无法发展起来。

    西洋联合商行只能够建立起一个个种植园,专门的去种植甘蔗、棉花、茶叶、香料、粮食等等,除此之外,其它的任何尝试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大明人可以统治这里,但是却很难带动这里的发展。

    西洋联合商行的发展这几年开始进入了平缓期,甚至于是倒退期。

    伴随着其它藩国、殖民地的发展,传统的棉花种植、蔗糖业、香料业、茶业的利润开始变的越来越低,价格下降的很厉害。

    这也是让西洋联合商行这几年的收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下降了不少,这也是让祝本端受到了东家们的质疑和不信任,估计着想要再连任总督都成问题了。

    也幸亏是这锡兰城发展迅勐,商贸往来交易非常的发达,西洋联合商行单单是从中收取税收就大赚特赚,锡兰城的发展弥补了部分的下降,否则,祝本端都怀疑自己现在都可能要遭到弹劾下去了。

    “传统的这些农业不行了,竞争激烈就算了,现在也工业产品的竞争也是极其的激烈。”

    “布匹的价格一直在下降,也辛苦是我们自己有大量的棉花种植园,种植出来的棉花直供殖民地的工厂,不怕的价格的竞争,但这价格一直下降,收益却是越来越低。”

    “倒是钢铁的价格一直都比较可以,但钢铁的生产需用大型的铁矿,目前天竺大陆上面还没有发现什么好的铁矿。”

    “水泥的销售也是非常的旺盛,但产量的提升一直是一个问题,也不知道南非殖民地这边到底是怎么做的。”

    “他们为什么每年都有大量的钢铁、水泥出口,而且价格还比我们的更低。”

    祝本端仔细的思索着。

    原本以为这个锡兰总督是很不错的,真正坐上这个位置之后,他才知道,这个总督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处处要受到股东们的制约和监管就不说了,这西洋联合商行如此庞大的一个殖民地,这需用操心的事情很多,最关键的是想要发展好真的很难,自己必须要为股东们的利益着想,每年要给股东们带来足够的收益才行。

    “这年年上交大量的财富给股东,也是让我们西洋联合商行的发展始终缺乏资金,要是可以留下部分的资金,我们还可以通过投资扩大产能。”

    “这南非殖民地能够迅速的发展起来,还不是因为背后的东家们愿意投资进去,这一年又一年的投资进去,现在差距就出来了。”

    “南非殖民地一年比一年更好,我们却是陷入了发展停滞的境地。”

    祝本端看着地图,目光锁定在南非殖民地这里,原本两个殖民地的情况是差不多的,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非殖民地这边开始迅勐的发展起来,逐渐的发力起来。

    西洋联合商行和南方殖民地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

    祝本端始终想不通,明明一开始的时候西洋联合商行要比南非殖民地更好的,甚至于一开始的时候,西洋联合商行要比南非殖民地发展的更好、更快。

    依靠天竺这边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奴隶,西洋联合商行起初的发展是很不错的,而南非殖民地因为只用大明人的传统,一开始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不足,发展缓慢的境地。

    可是到了现在,情况反过来了,他们发展迅勐,而自己这边却是陷入了停滞的状态,发展乏力,甚至于出现倒退的现象。

    这是他这个总督已经背后的东家们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必须要想办法让西洋联合商行赚更多的钱,发展的更好才行。

    “总督,外面有一个叫刘达的年轻人求见,这是他的拜帖。”

    在祝本端思索之间,有人拿着一个拜帖走了过来请示道。

    “刘达?”

    “听都没有听说过。”

    祝本端原本是想直接不见的,但当他看到拜帖上面的图桉时,连忙拆开拜帖来。

    “竟然是辽国公、内阁首辅刘晋家的儿子。”

    仔细的看看上面的图桉,可以确定这些辽国公、内阁首辅刘晋家的族徽,族徽原本在大明是并不流行的,但后来伴随着海洋贸易和殖民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为了方便识别,也是慢慢的流行起来。

    每一个商行都有自己的标志、每一个工厂、作坊也都自己的标志,这标志就相当于是一个品牌和商标,让人一看就知道。

    后来慢慢的大明大大小小的家族也相继的设计出属于自己家族的族徽出来,独一无二的族徽可以让人一下子就知道是那个家族的子弟、产业等等。

    另外大明海外的这些藩国、殖民地也都有自己的标志、徽章、图桉等等,像藩国的旗帜基本上都是龙旗,只是颜色、龙爪的数量上有所区别罢了。

    “请他到书房来。”

    想了想,祝本端也是准备见见这个刘达,辽国公、内阁首辅的儿子,这一次来西洋联合商行,说不定就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这刘晋可是西洋联合商行的大股东之一,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再加上和刘晋穿一条裤子的英国公、成国公、定国公等,甚至于可以说直接就罢免了自己这个总督也是可以的。

    当初组成西洋联合商行的主要股东,这些国公爷们算是北方的资本,祝本端的祝家、冯相的冯家、四海商行李纯的李家还有魏国公以及被大家联手灭掉的胡家以及其它的南方家族算是南方的资本。

    双方之间原本还是以南方资本占据的份额要更多一些,但胡家被灭了,它的股份被寿宁候、建昌候、宁王所股份,这就发生了为妙的变化了,北方的资本份额要超过南方了。

    当然,主要是还是因为刘晋的影响力足够大,他一句话,支持他的人肯定很多,自己现在又干的不好,大家都已经颇有微词了,下一任能不能继续当这个总督都还是未知数呢。

    在这个节骨眼上面,刘达来到了这里,他是否带着什么目的前来,谁都不知道,见肯定是要见的,而且还要弄清楚他的目的了。

    这是不是代表刘晋来西洋联合商行这边罢免自己的又或者是他也要到西洋联合商行这里来工作、任职。

    很快,祝本端就来到了自己的书房,一进书房也是看到了在坐着喝茶的刘达,顿时眼睛都忍不住微微睁大。

    “太像了,和刘公真的是一模一样!”

    PS:大家觉得这个西洋联合商行这样的殖民商行,它要以赚钱为主呢,还是以经营一个地方为主?

第1944章,各大殖民地的问题

    祝本端十多年前和刘晋见过一面,刘晋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英俊帅气的外貌,温文尔雅的气质又平易近人,学识渊博,给人的感觉就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眼前的刘达,祝本端仅仅只是看到第一眼就想起了刘晋,因为长相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贤侄~”

    祝本端走了进来,刚进门就笑着喊道。

    “刘达见过祝伯父!”

    刘达一听,也是赶紧起身行晚辈礼。

    “不必多礼,不必多礼。”

    祝本端赶紧说道,接着看看这刘达说道:“我和刘公多年未见,今日见到贤侄也是彷佛见到了刘公,你和刘公长的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

    “我确实是长的比较像父亲。”

    刘达也是点点头说道。

    “刘公也真是的,贤侄来西洋都不和我说一声,你这到了锡兰岛我都没有什么准备。”

    双方分宾主坐下,祝本端也是满脸笑容的和刘达聊起来。

    “伯父实在是太客气了,您是锡兰总督,掌管掌管西洋联合商行,事务繁忙,能够抽空见我一面都已经我极大的荣幸了。”

    刘达这次来见祝本端自然是有目的的。

    一方面是刘晋有些话要转给祝本端,另外一个方面则以后要掌管南非殖民地,这自然而然也是要和一些大的殖民地、藩国搞好关系了,不仅仅是这锡兰总督,而且后面宁王、楚王、蜀王这些藩王也都是要去拜访一二的。

    和他们混个脸熟,同时也是了解下各个殖民地的情况,如此一来的话,对于南非殖民地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对于以后执掌南非殖民地也是有好处的。

    一番寒暄过后。

    “贤侄这次来锡兰,不知道是有什么事情吗?”

    “只要是我能够帮的上忙的,请尽管开口,我和刘公也是多年的老友了,时常也都有书信往来。”

    祝本端看着眼前的刘达,试探性问问他来这里目的,刘晋可不会无缘无故的将自己的宝贝儿子送到这万里之遥的西洋来,肯定是有什么事情。

    “我这次是要前往南非,刚好路过锡兰,所以也是准备在这里休整几日。”

    “所以也是特意前来拜访您。”

    刘达笑着回道。

    “去南非啊。”

    听到这话,祝本端就略微放心多了。

    “南非可是一个好地方啊,现在整个大明的海外殖民地、藩国就属南非发展的最好、最快了,其它的殖民地、藩国,现在基本上都是进入了一个停滞的状态。”

    祝本端略微思索一下,便笑着说道。

    “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京城的时候,我可是听说了,我大明大大小小几百个殖民地、藩国,可是发展迅勐,大有超过我大明本土之趋势。”

    “像您主管的西洋联合商行,发展迅勐,这锡兰城都已经是可以堪比我大明天津、淞沪的大都市了,这每年西洋联合商行都可以向股东们分红上亿两白云。”

    “另外还有宁王的宁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发展迅勐,宁国的奴隶可是天下闻名的。”

    刘达一听,顿时就疑惑的说道。

    来的路上可是听了很多各个殖民地的事情,到了这锡兰岛也是见识了锡兰城的繁华、热闹与喧嚣。

    可是祝本端竟然说现在各个殖民地、藩国,除了南非殖民地之外,各个殖民地、藩国的发展竟然开始进入停滞的状态。

    这可是让人觉得非常意外了。

    “你一直在京城,可能对于各个殖民地、藩国不太了解,听到的也只是局限于一直以来的传闻,事实上,各大殖民地的发展现在确实是越来越慢了,甚至于已经开始很难有所发展了。”

    祝本端叹口气说道:“以我们西洋联合商行来说,除了这锡兰城之外,整个广袤的殖民地和以前没有任何的区别。”

    “经济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西洋联合商行的收益不仅仅没有增长,反而开始减少;文化方面来说,我们很难推行我大明的文化,只有少数的天竺本地人愿意学习我们的语言和文字,在地方上的统治,我们依然是需用依赖本地人来帮忙统治。”

    “人口方面,各地殖民地大明人的增长速度现在已经开始变的很慢,大家都不太愿意移民到海外的殖民地和藩国人,我们的人口增长主要依靠的是生育,但这需用时间,只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再像以前一样有大量的人迁移过来。”

    “工业方面,我们很难像大明本土一样发展起工业来,虽然殖民地这里有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他们不服管教,又没有文化知识,教都很难教的会,只能够做一些简单、基础性的东西。”

    “稍微做一些有技术的东西,都没办法做,因为没办法像大明本土这边一样招到足够的技术工人,连设备坏了都需要从大明这边找工程师来进行维修。”

    “我们西洋联合商行都还算好的了,至少我们锡兰岛这边还是发展的极为不错的。”

    “其它的殖民地、藩国的发展就更难了。”

    “像宁国,别看宁国这边的农业发展的不错、奴隶也是非常多,每年靠着奴隶买卖就能够大赚特赚。”

    “然而,宁国的问题依然也很多,宁王一直以来想要修建一条德里到果阿地区的铁路,然而这条铁路从规划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至今都还没有动工修建。”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宁国的发展陷入了迟滞的状态,对于这条铁路似乎好像可有可无,并且铁路的修建投资非常的浩大,随随便便都是几亿两白银的砸进去,宁王也是舍不得了。”

    “还有一些殖民地,像东方这边的一些殖民地,原本是想着利用本地的昆仑奴,想着他们是重要的劳动力,要好好的利用一番,给他们公民的待遇,给他们种子、农具,教他们务农等等。”

    “谁知道这些昆仑奴好吃懒做,一个个都懒得要死,不仅仅不愿意学习务农,而且还时常聚众闹事,要求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好处,也是让这些殖民地变的动荡,极难发展起来。”

    “还有一些殖民地、藩国,因为我们汉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奴隶和本地的土着过多,结果竟然被奴隶和土着反过来欺压,以至于我们大明驻守红海的红海军都不得不出动帮忙镇压这些奴隶和土着的叛乱。”

    “很多殖民地和藩国,也就是建了一座城市,至于其它的地方都远不及我大明。”

    “天竺的土着也好、非洲的土着也罢,基本上都是安逸现状,好吃懒做的,往往不愿意干活,今日有吃的就先吃了再说,至于明天的事情,到了明天再来烦恼。”

    “你越是对他们好一点,他们就越是如此,反而你将他们当做奴隶一样的去打去骂,他们才会乖乖的去做一些事情。”

    “所以各大殖民地、藩国现在的发展也是很难,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们汉人太少了,所以很难带动当地的发展。”

    “再加上我们汉人到了这海外之地后,大多数都能够过少大地主的舒服日子,故而也都跟着变懒了,毕竟只要坐着就能够过上好日子,没有人会去累死累活的干活。”

    祝本端向刘达述说着殖民地的艰难,其实这主要是还是说给刘晋听的,让刘晋知道殖民地的情况。

    这锡兰总督下一届选举的时候,希望刘晋能够支持自己,这样自己才能够连任,没办法,谁让现在西洋联合商行的效益不行呢。

    如此庞大的一片土地,大量的产业、矿产、种植园等等,一年也才给股东们带来上亿两银子的分红收益,这显然是低了一些的。

    “原来如此~”

    “那为何南非殖民地就可以发展迅勐呢?”

    刘达一听,算是有点明白现在各大殖民地的状况了。

    “南非殖民地这边因为对当地土着进行杀戮和驱逐的政策,再加上南非殖民地不要男奴隶,只要女奴,故而南非殖民地这边都是可以说是汉人。”

    “起初的时候他们发展是慢了一些,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口,但是南非殖民地因为都是汉人,故而管理上更好管理。”

    “没有奴隶的存在,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可依赖的,只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好的生活,所以保持了我们汉人的勤劳。”

    “再加上大量的使用机械化,重视工业的发展,所以慢慢的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都迅速的发展起来,反而超过了其它的殖民地和藩国,发展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快。”

    “当其它殖民地都还在放羊剪羊毛、种棉花的时候,南非殖民地这边就已经开始办纺织厂了,水泥厂、钢铁厂了。”

    说到南非殖民地,祝本端也是感叹连连,原本比如西洋联合商行的南非殖民地,现在开始爆发出强大的后劲了,发展迅勐,而且还是以工业为主,不像其它的殖民地,以原材料和财富的掠夺为主。

第1945章,宁王的执念

    宁国安宁城宁王的王宫之中,宁王正在和手下的大臣们讨论着宁国的发展问题。

    “殿下,现在棉花的价格下跌了近2成,蔗糖的价格也是下跌了1成,另外今年我们宁国所经手的奴隶直接腰斩,不及去年的一半。”

    “估计今年我们宁国的国库税收要下降至少三成。”

    宁国左丞相刘养正无奈的向宁王汇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现在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尤其棉花、蔗糖、茶叶、香料的竞争尤其激烈,价格越来越低。

    “这棉花、蔗糖的价格下跌我是知道的,为何这个奴隶的数量直接腰斩了呢?”

    宁王一听,皱着眉头问道。

    “殿下,主要是因为以前重要的奴隶产地东欧地区现在纳入了大明的疆土,成为了大明的黑土省,故而失去了重要的奴隶来源,再加上奥斯曼帝国自从被大明收拾一顿之后,实力锐减,已经无力在从欧洲掠夺奴隶。”

    “而我们宁国一直以来,最主要的奴隶来源就是从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手中购买奴隶,这对于我们的影响非常巨大,直接导致我们手中的奴隶货源越来越少。”

    “现在最大的奴隶来源地已经是非洲和西欧了,主要贩卖奴隶的是倭国,他们在西欧这边肆意掠夺奴隶,成为了最主要的奴隶供应商。”

    “但这一块的买卖我们插手不进,主要是由天津远洋贸易行、四海商行等大明大商行所垄断。”

    刘养正连忙解释道。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这两年我们宁国的税收是越来越少了,现在连根本的奴隶贸易都下降严重,再这样下去,到时候我们都要喝西北风了。”

    宁王听完,皱起了眉头。

    “这各个殖民地、藩国现在都在大搞种植园经济,到处都在种棉花、甘蔗、香料、茶叶,很多地方也都在大规模的搞畜牧业,导致棉花、羊毛、蔗糖、茶叶的价格越来越低。”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大明这边,大明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其产能越来越高。”

    “以粮食来说,现在大明的粮食多到根本就吃不完,价格极低,单单是新增的黑土省,其一年产出的粮食都足够整个大明吃上几年。”

    “大量的粮食向欧洲和奥斯曼帝国进行倾销,价格比他们本地产的还要便宜,质量又好,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竞争对手。”

    “他们大量的使用机械化耕种,一个人可以耕种几千亩的土地,而世界其它的地方,一个农民最多也就是耕种几十亩土地,这已经是到极点了。”

    “基础性的农产品,粮食、棉花、羊毛、茶叶、香料之类的估计着以后价格还会下降,根本就别想卖出价钱来,各个地方的粮食产量都过剩。”

    “殿下,我觉得我们必须要学习大明和南非殖民地,发展工业和加工业,否则长期下去的话,我们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

    刘养正提出了发展工业的想法,基础性的农业是越来越不行了,玩产量比不过大明就算了,其它的殖民地、藩国也是在不断的竞争。

    “可是发展工业的话,需用非常庞大的资金,并且对于基础设施是有着一定要求的。”

    李士实站出来说道:“以钢铁厂为例,投资建造一座钢铁厂,至少都是需用上千万两的白银,并且还需要大型的铁矿为依托才能够满足钢铁厂的需求。”

    “我们宁国虽然现在国库还算充盈,但要这样投资下去的话,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并且这些技术型的大型工业,都是需用大量人才的,尤其是新学的人才,他们才懂的如何更好的冶炼钢铁、制造机械等等。”

    “我们宁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才,即便是现在我们宁国的大量纺织厂,一旦机器出现问题,也都需用从大明找维修人员过来维修。”

    “还有殿下一直想要修建安宁城到德里的铁路,这条铁路非常的长,预计至少需用投资10亿两白银进去,而且所需要的钢材、火车、技术人员、工人等等都需要从大明这边过来,我们的花费可能还要更多。”

    说到这里,李士实也都停了下来,铁路一直都是宁王的心头的痛啊。

    大明这边铁路修的风风火火,一条接一条的修,彷佛不要钱一般,据说连通往四川的铁路估计都快要完工了。

    自己这边呢,只是想一条安宁城到德里的铁路,加强下西天竺的各地的控制和交通,然而当计算了一番造价之后,宁王却是迟迟不敢下手动工去修建这条铁路。

    宁王现在确实是很有钱,多年来的奴隶贸易以及从宁国的大肆掠夺,让宁王坐拥几亿两白银的庞大的身价。

    这宁王宫都修建的极其奢华、翡翠玉石、珍珠玛瑙、珊瑚等等,那是因有尽有,装饰的极为富丽堂皇。

    从离开大明时的落魄,需用借钱过日子的境地,到了现在富甲天下,坐拥几亿两白银的庞大的财富,还打下了这个庞大的宁国,宁王可以说是非常的成功了。

    然而,也正是如此,宁王对于手头上的钱也看的很重,轻易是不舍得花钱的,大量的钱财都被宁王囤积在了自己的府库之中,他甚至于都相信大明第一银行,没有将银子存到银行里面去。

    现在你说修一条铁路,一次性就要掏超过10亿两白云出来,自己将自己给掏空了都可能还不够,还需要对外举债,宁王自然是不干了。

    没钱的日子宁王是过够了,再也不想想人借钱。

    这有钱就修,没钱就这样拉倒,反正对于宁国的通知来说,这铁路也不是必需品,实在是不行的话,那就先修一条公路吧。

    修公路相对就便宜多了,水泥、沙子、人工什么的都是便宜的东西。

    “10亿两白银~”

    宁王听到这里,心里面就忍不住抽搐起来。

    “要是我当初购买了埃及运河的股票就好了,单单是这笔投资,我就可以有3亿两白银了,再咬咬牙,这修这条铁路的银子就有了。”

    “当初要是听人的话劝说,将银子拿去大明这边购买各种各样的股票也好了,现在随随便便也能够翻个好几倍,修铁路的银子也有了。”

    想到这里,宁王是肠子都悔青了。

    一直以来宁王还是非常传统的宁王,不太相信银行,更别说股票了,当然埃及运河的股票,还是因为当初宁王嫌少,没看上,故而也就没有跟着大规模的投资,只投资了少部分,大部分的银子都让他放在了府库里面成为了铁疙瘩。

    谁知道这埃及运河的股票一路飙升,越来越值钱,多年过来,现在都已经价值300多两银子一股了,当初的100万股如果要了,那就价值3亿两银子了。

    现在宁国发展变的缓慢起来,主要也是因为宁王这种不舍得投资的原因,这有钱了就只想着埋进地窖里面。

    而不是说拿着去投资修建道路、铁路,办工厂等等,自然而然的,这钱没办法生钱就算了,也是导致宁国这边的通货紧缩,市面上的钱慢慢变少,影响经济的发展。

    “工业还是要发展的,先建一些钢铁厂、水泥厂、玻璃厂这些,尽可能的实现这些东西的自给自足,什么东西都需用进口的话,价钱贵不说了,量也无法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

    宁王思索一翻,想了想也还是觉得刘养正所说的有道理。

    现在基础性的原材料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大明人勤快无比,在四海不断的扩散、在各地不断的发展,粮食、棉花、蔗糖、茶叶、香料等等的产量也是不断的增长,大家都在拼了命的种这些东西、卖这些东西,价格自然是越来越低了。

    唯有那些工业产业,价格依然非常的昂贵。

    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钢铁、船只、机械等等这些,价格是一年比一年贵,贵就算了,还非常的好卖,有钱都要排着队去等着。

    只是刘养正和宁王发展工业的想法是好的,但却是忽略了一个事情,工业是建立在新学基础上的,没有大量的新学人才,你怎么可能造的出汽车、摩托车、大轮船、机械这些东西?

    即便是可以造的出来,质量也是没有办法得到保证,更别说和大明、南非的产品相竞争了。

    “殿下,大明内阁首辅刘晋的儿子刘达求见~”

    这时有太监来到宁王身边,向宁王通报道。

    “刘晋的儿子?”

    宁王一听,也是微微惊讶起来。

    PS:海外殖民地要发展工业大家觉得可行吗?

第1946章,农业社会的财富增加和积累

    宁国安宁城百里之外的一处庄园这里,宁国左丞相刘养正陪着刘达在庄园各处视察。

    “我们宁国虽然没办法和大明相比,但庄园经济也是发展的极为不错,我们整个宁国大大小小的庄园不计其数,以种植甘蔗、棉花、茶叶、香料等经济作物为主,眼前的这个庄园,主要就是种植甘蔗。”

    刘养正是宁国的左丞相,按理说日理万机,非常的忙碌,哪里有空陪人逛庄园啊,但眼前的刘达不是一般的人,准确说他的父亲不是一般人,是大明的内阁首辅。

    这大明的内阁首辅就相当于是古时的丞相,为文官之首,和自己在宁国的地位差不多,当然,宁国是没办法和大明相比的。

    自己和刘晋似乎好像也没有什么可比性,对方是正儿八经状元出身的内阁首辅,自己在大明的时候可是连个举人都考不上,更别说考进士中状元了。

    不过,这也不是他亲自来陪同刘达的主要原因,刘晋是刘晋,刘达是刘达,能够见一面就已经算是给刘晋面子了。

    之所以要陪着过来看看,也是听刘达说这一次要前往南非。

    对于南非殖民地的情况,大家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这刘达前往南非殖民地,那显然是刘晋的安排,为以后接管南非殖民地做准备的。

    这也意味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以后要掌握南非这个庞大的殖民地,可以决定无比庞大利益和关系,现在和他搞好关系来对宁国也是有利无害的。

    刘达看看眼前这片庞大的庄园,庄园占地的面积非常大,足足有几万亩土地,土地的主人则是属于一个大明人,几乎每一个移民到宁国的大明人都可以获得一大片的庞大土地,再加上一定的奴隶。

    慢慢的,其土地也就越来越大,逐渐的形成了如今遍布宁国上下的庄园经济、种植园经济,庄园或者种植园的主人基本上都是大明人或者是一些立下功劳的奴隶、本土天竺土着。

    实行种姓制度的宁国,大明人是最高种姓的存在,是神的子民,至于其它种姓的人全部都是为神的子民服务的。

    婆罗门和刹帝利负责帮忙管理,吠舍和首陀罗则是自由农民、手工业者之类的,至于贱民和奴隶,他们则是为神的子民耕种、劳作的存在,唯有今世的辛苦劳作、吃苦受累,下一世才可以投胎为高种姓。

    这样的宣传和宗教精神之下,宁国的统治一直都非常的稳固,再加上宁国也懂的一些笼络人心的手段和治国之道,故而宁国一直都治理还不错。

    眼前的庄园,成百上上的奴隶、低种姓、贱民在田野之中不断的劳作,头顶太阳暴晒,让人头皮都要开裂。

    然而他们却是无怨无悔的在干活,茂密的甘蔗林里面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

    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这些人明明都是干农活、脏活累活的,但彼此又分成了几个阵容,低种姓的首陀罗和吠舍是一个群体,他们只和自己同一等级种姓的人在一起干活。

    奴隶和奴隶们也是一个群体,彼此聚集在一片区域做事,最不受待见的是贱民,数量最多,干活也是最累。

    更重要的是这些贱民连接触大明人的机会都没有,见到大明人就要远远的躲开、跪下,免得自己踩到了高贵大明人的影子,那样的话,可能会被活活打死。

    而在不远处的一颗大叔底下,几个大明人则是聚集在一起,一边喝着凉茶一边看着劳作的奴隶、贱民和低种姓的人。

    他们的身边则跟着一群婆罗门和刹帝利在精心的伺候着,他们的身份是管家、是仆人,是下人,负责伺候大明人、传达大明人的命令等等。

    很快,这些人就注意到了刘养正和刘达等一行人,这处庄园的主人郑先义带着人也是赶紧急匆匆的过来。

    因为他已经注意到了刘养正已经身边人身上所穿的官服,这一看就知道是当官的。

    “郑先义见过诸位大人!”

    郑先义来到刘养正、刘达等人的身边,恭敬的行礼道。

    “你来的正好,我这边正有些事情要问问你。”

    刘养正点点头,示意郑先义走近来说话,至于他的管家、仆人之类的则是不能过去,被刘养正的侍卫给挡住。

    “大人请问~”

    郑先义连忙恭敬的说道。

    “你这处庄园有多大面积,有多少人?”

    “一年又能够产出多少的蔗糖?”

    刘达看看郑先义问道。

    郑先义先是看看刘达,见刘达虽然没有穿官服,但是位置却站在了核心位置上,和身边的刘养正同行,这身份显然也是不一般。

    “我这处庄园的面积超过5万亩,目前有奴隶、贱民共计1500人,另外在农忙时,我还会雇佣一些低种姓的人来做工。”

    “产出方面,大概一年可以产出甘蔗5亿斤左右,另外每年还可以种植一季水稻,产量大概在1500万斤左右。”

    “我自己并不熬制蔗糖,甘蔗主要是卖到附近的蔗糖厂去,5亿斤甘蔗大概能够卖2万两银子,种植出来的水稻主要是用来给奴隶和贱民们吃,剩下不算多少,也卖不了几个钱,故而也是用来养猪、养鸡鸭什么的,偶尔给贱民和奴隶们改善下伙食。”

    郑先义想了想也是如实的说出了自己庄园的收益情况。

    因为是天竺大陆上面,这里的光热充足,降水也丰富,故而水稻种植的话可以一年三熟,但现在粮食卖不出什么价钱来,所以基本上都是种植一季水稻,然后再种植甘蔗或者是棉花、香料之类的。

    以种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为辅,经济作物用来卖钱,粮食作物主要是用来养活手底下庞大的奴隶和贱民。

    奴隶和贱民都是庄园主的私人财产,奴隶是买过来的或者是宁国这边分配的,至于贱民原本是这片土地上的给高种姓的婆罗门刹帝利种田做事的。

    但是大明人来了之后,土地就被收归宁国,然后又分给了移民过来的大明人,这些贱民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土地新主人的私产,给庄园主干活。

    当然,庄园主同样也是肩负着要养活奴隶和贱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养活他们,还要养活他们的家人,不过这些奴隶、贱民的一家人也都需用给庄园主干活。

    “1500多人一年差不多产出2万两银子左右了,算下来每个人一年也就十多两银子了。”

    “5万亩的土地竟然需用1500多人来耕种,这效率也太低了。”

    刘达听完,也是默默的计算了一下。

    在来的路上,他去过了琉球和南洋的种植园,琉球的种植园是没有奴隶的,人力昂贵的情况下,要么大量的使用机械来耕种,要么就是减少了甘蔗的种植。

    南洋这边虽然有大量奴隶的存在,但是奴隶数量远不如这天竺这边,故而也是能够看到大量的使用机械化的种植。

    另外刘达还去过辽东地区,亲眼见识过辽东地区机械化农业的高效,大量使用耕地机、播种机、收割机的农业,效率高的吓人。

    几千亩的土地,仅仅只是靠夫妻两个人就可以轻松的完成耕种、收获等等,根本不需要像眼前的这个庄园这般需用如此多的人。

    不过貌似这个庄园主对于现在的生活还是非常满意的。

    毕竟不需要自己辛辛苦苦的去劳作,一年坐着吃吃喝喝就可以了,这些奴隶和贱民们就会为自己创造出财富出来。

    一年2万多两银子,这个收入可是非常可观的,要知道大明京津地区工人一年的收入都还不到100两银子呢。

    他岂能不满意现在的生活?

    但很快刘达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样的模式,经济和财富的增长其实是有很大问题的。

    首先就是经济和财富的增长是很缓慢的,依托土地发展农业,如此庞大的一片土地,1500多人的劳动力,一年也仅仅只是能够产生2万两银子的产值而已。

    但如果是在京津地区,随随便便一个雇佣几十人的作坊一年也要产出几万两银子,并且土地仅仅只是需用一点点。

    另外财富的分配上也是有大问题,财富都集中在了这个庄园主的手中,至于奴隶和贱民以及他们的家人,他们所能够分到的财富是很少的,仅仅只是分到一些粮食用来活下去而已。

    这样的一种分配方式之下,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这消费能力就无法释放出来,看起来财富是在不断的积累和增长,但总体来说,这个财富的增长速度是极其缓慢的。

    而这也是以前大明所面临的境地和情况,土地和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的地主士绅手中,农民和佃户拥有的土地、财富少的极其可怜。

    而伴随着土地不断兼并,这种矛盾就开始不断的显现出来,一旦出现灾荒的话,必然就会烽烟四起,民不聊生。

    这宁国现在也是如此。

    “难怪父亲说农业只能够维持温饱,真正要富裕起来,还是要依靠工业才行,这生产效率相差实在是太大了!”

    刘达很快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以后南非这边要重点发展工业,搞农业是没有前途的。

第1947章,懒散的昆仑奴

    几天之后。

    东非四海商行李家殖民地太原殖民地台原城这里,刘达正和太原殖民地总督李边惗有说有笑参观殖民地这里的纺织工厂。

    李边惗是刘达大学时候的学长,刘达读大一的时候,李边惗读大四,双方也是在大学里面认识,后来才知道彼此的身份。

    李边惗别看他人很年轻,也才20出头的年纪,但现在都已经是这李家太原殖民地的总督了。

    当然,之所以能够年纪轻轻就当上这太原殖民地的总督,主要是还是因为他是四海商行李纯扬的儿子,而且还是嫡子,故而也是和刘达一样,被安排到了非洲这边接管家族的重要产业。

    这太原殖民地的规模可是相当不小,差不多有大明本土一个省大小,虽然不能和西洋联合商行、南非之谜地、宁国这样的相比,但对于一般的殖民地来说,太原殖民地的面积已经算是不小了。

    这可是李边惗他父亲李纯扬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殖民地,也算是李家自己的小王国了。

    “一别几年,学长风采依旧,现在都已经是这个太原殖民地的总督了!”

    刘达看看身边的李边惗,他一毕业就来这里,几年的时间就当上总督了,尽管有他父亲的原因,但其自身的能力也是母庸置疑的,在学校的时候就是帝国理工学院的风云人物。

    “刘达,你就别笑话我了。”

    “我现在可是头痛的很啊,这个总督可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你去了南非殖民地之后,你可是要多帮帮我。”

    李边惗苦笑着摇摇头。

    自家的这块殖民地,虽然面积还算不小,但是资源却是比较贫瘠,并没有发现黄金、白银、金刚石这些,甚至于连大象都很少,这象牙都没办法卖。

    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李家富家天下,缺的并不是银子,真正让李边惗头痛的事情是这殖民地的发展困难重重,想要治理好来实在是太难了。

    “哦,这是怎么回事?”

    “我看这台原城还是很繁华、很热闹的,这个纺织工厂的规模也是不小啊,怕是要雇佣上万人才能够运转起来吧。”

    刘达一听,顿时就充满了疑惑。

    这台原城规模还不小,足足有几十万人口的规模,看起来还是很繁华、热闹的,而且这里的工厂貌似也不少的样子,眼前的这个大工厂起码也是需用上万人的大型纺织厂。

    “唉~”

    “一言难尽啊,都怪当初我父亲心慈手软,太过善良了,给了这些昆仑奴自由公民的待遇,故而才酿成了今日之困局。”

    李边惗叹口气,开始缓缓的将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当初李家来到这里建设殖民地的时候,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故而一方面大量的购买奴隶来建设、发展殖民地,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将主意放到了本地土着昆仑奴的身上。

    李纯扬信佛,不喜杀戮,也不喜欢太过于严重的剥削和压榨,当时觉得这些昆仑奴很可怜,住在原始的茅草屋里面,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连简单的遮羞衣物都没有。

    当然主要还是看中了本地昆仑奴的劳动力,想要利用好这些昆仑奴的劳动力来。

    于是李家算是诸多殖民地、藩国当中少数一开始就直接给了这些昆仑奴自由公民身份的殖民地、藩国。

    原本是想着给这些昆仑奴自由公民的身份,再向他们传授大明的文化,他们就可以变成和大明人一样的勤劳、踏实、努力,再教教他们种地什么的,这殖民地自然而然很快就可以发展起来。

    然而很快李家人就傻眼了,这些昆仑奴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一个个好吃懒做,主要有吃的,他们是绝对不愿意再干活的,除非是将粮食吃光了,将钱花光了,他们才会愿意重新回到工作的岗位上。

    至于学习,学个锤子。

    就连最简单的种地,大明人种地是很勤劳的,辛辛苦苦开垦、播种、施肥、除草、收割等等,精心的伺候着。

    可是这些昆仑奴,无论怎么教,他们依然是非常懒散的,根本就不愿意种地,即便是种地也只是简单的将种子撒到地里面,然后就不管了,秋天的时候有多少收获就算多少,反正只要今天有吃的就行,至于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

    如果没有吃的,也是可以找李家这边去要,去闹就是了。

    他们也是李家太原殖民地的公民,这李家不能不管他们的生死,没吃的去偷、去抢,去闹,故而也是让李家殖民地治安极差,生产非常的不稳定。

    不仅仅没有从殖民地这里获得什么收益,李家每年都还需要投资大量的银子到殖民地这里来,变成了鸡肋一块,舍弃吧又舍不得,不舍弃吧,这年年投钱进来,还看不到什么希望,实在是让人头疼。

    “...就眼前这个纺织厂来说,如果是放在我们大明,这一年随随便便也要赚个几十、上百万两的银子吧。”

    “可是你知道嘛,我们这个工厂,它根本就不赚钱。”

    “你看看这个工厂里面这些上班的昆仑奴,一个个都在哪里磨洋工,懒得要死,有人监工的时候还给你像模像样的干几下,这要是没有人监工了,他们可以坐下来一直聊天。”

    李边惗指了指工厂里面正在干活的昆仑奴无奈的说道:“我一个工厂需用雇佣几百个监工来监督他们干活。”

    “但即便是这样,他们也还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旷工,尤其是发完工资之后,他们往往可以一连很多天都不来上班,除非是将钱给花完了。”

    “这工厂是经常都运转不起来,这个地方少人、那个地方也少人,今天一批人没人上班,明天又是一批人没人上班,根本就很难办下去。”

    “原本我们家也是看中了这里的廉价劳动力,心想着这里的人一个月给一二两银子就足够了,这生产出来的布匹成本可以降低很多,再加上这里的气候不错,土地肥沃,种粮食也好,水稻也罢,甘蔗也行,都可以发展的很不错。”

    “可是谁知道,这些昆仑奴隔三差五的旷工,经常不来上班,再加上偷懒耍滑,结果导致我们工厂的产量极低,效率极低,这布匹的价格不仅仅没有降低,反而比我们本土的布匹价格成本还要更高。”

    “不仅仅是这纺织厂,其它方方面面也是如此,修条水泥路,我们大明人来做的话,有个几个月的时间就差不多足够了,可是雇佣本地的这些昆仑奴来修建,几个月的时间,他们连路基都搞不好,没有个好几年的时间根本就别想看到道路修建完毕。”

    刘达一边听李边惗说话,也是一边看向眼前的纺织厂内,能够看到纺织厂内的这些昆仑奴非常懒散的聊着天,甚至于直接坐到了一旁,至于生产线的活似乎好像根本就不关他们的事情一样。

    只有当看到有监工拿着皮鞭过来的时候,他们这才会像模像样的干活,可是等到监工一走,立即又是老样子。

    “难道就没有想过计件制?”

    刘达想了想说道。

    “没用的,对他们这些昆仑奴不管用,他们信封的东西和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们非常的懒散,即便是计件制,他们也不愿意多做事情,还没有到下班的时间,很多人都已经熘走了。”

    “这口袋里要是有钱的话,他们可以一直不上班。”

    “台原城的情况你也看到了,到处都能够看到无所事事在道路上吊儿郎当的昆仑奴,所以没办法,我们只能够采用分区的办法。”

    “我们大明人分在一个区域,他们这些昆仑奴在一个区域,我们大明人所在的区域干净整洁,而昆仑奴所在的区域则肮脏不堪,极其的脏乱差。”

    李边惗无奈的摇摇头。

    “现在我们是真的没什么办法,各种各样的办法都试过了,都没有什么用,他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整个殖民地的发展极其的缓慢。”

    “也就是靠着我们李家的族人在支持者,不然的话,这里很快又会回归原始的部落阶段,他们根本级不愿意去学、去做,宁可晒太阳也不愿意干活,宁可饿肚子也不愿意去赚钱。”

    “没钱没吃的了,又伸手向我们李家要,实在是让人无语。”

    “那为什么不和其它的殖民地学一学,将这些昆仑奴贬为奴隶?”

    刘达想了想问道。

    “没有用的,贬为奴隶他们还是一样懒散的,只能够靠皮鞭来驱动。”

    “当初就应该学一学南非殖民地,将这些烂泥扶不上墙的昆仑奴给直接杀光了或者是全部驱赶出去。”

    “或许一开始可能难一些,但是慢慢的自然而然就可以变的越来越好,现在我们李家是进退两难。”

    “用武力来驱赶、杀戮吧好像又不行,他们的人数比我们大明人多很多,又没有叛乱什么的,可是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始终又看不到希望。”

    李边惗摇摇头说道。

    “原来如此,看来父亲一开始就看清楚了这些昆仑奴的真实面目,故而才不要这些昆仑奴的吧。”

    刘达一下子就明白了,明白南非殖民地为什么不要昆仑奴了。

    PS:求票票~~

第1948章,难怪要禁止宗教传播

    楚国出云城,伴随着朝阳的升起,整个出云城的一处处寺庙这里响起阵阵的钟声以及鸟鸟的香烟。

    楚王笃信佛教,楚国将佛教定为国教,大力支持佛教的传播,大肆兴建寺庙、推广佛教,单单是这个小小的出云城就拥有大大小小几百座寺庙,几乎遍布整个出云城里里外外。

    连楚王的王宫里面都有一座寺庙,楚王每日早上最先要做的事情不是上早朝,而是先去寺庙里面上香拜佛,诵经念义。

    寺庙多,和尚也多,单单是出云城这里,和尚的数量就超过10万人,几乎是随处可见的和尚,三五成群,嫣然已经进入一个佛国一般。

    刘达带着自己的妻子一行人来到了出云城,饶有兴趣的欣赏着出云城浓郁的佛教氛围,到处都可以看到寺庙,也都能够听到诵经念佛的声音,气氛可以说浓郁到了极点。

    “这楚国的人可是真心不错啊,人人信佛,这寺庙可真多。”

    陈雪感受着浓郁的佛教氛围,也是笑着和刘达说道。

    “嗯,确实是氛围极好,到处都是寺庙和僧侣,百姓看样子也是人人信佛。”

    刘达点点头,找了一处酒楼,准备好好的犒劳下自己的肚子。

    “老板,还有雅间吗?”

    “有~有。”

    酒楼的老板李老板一见刘达和陈雪一行人,看着装就知道是贵客,也是连忙笑着迎接道。

    “楼上请、楼上请~”

    一边带着刘达上楼,也是一边说道:“听您的口音,不是我们楚国人吧?”

    “掌柜这都能够听出来?”

    刘达一听,顿时就笑着说道。

    “多少还是能够听出来的,我们楚国的人多是从湖广移民过来,公子您这可是纯正的京津口音,应该是从京津地区过来的。”

    李老板笑着回道,来到二楼的一件雅间。

    “您看这间雅间怎么样?”

    刘达看了看,这个雅间的面积够大,又是靠窗户的,能够看到出云城的街道等等,还是很不错的。

    “行,就这间吧。”

    “有什么拿手的好菜都上。”

    刘达点点头吩咐起来。

    这刘达话音刚刚落下就听到有人大喊大叫的说道:“老板,好酒好菜赶紧全部都端上来,佛爷我都快饿死了。”

    李老板一听,顿时整个人的脸色微微一变,彷佛遇到了瘟神一般,脸都耷拉着下来,但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只能够回道:“好嘞,马上来、马上来~”

    “老板,他们这是和尚?”

    刘达一听,顿时就疑惑的问道。

    “是啊,是旁边出云寺的和尚,天天都来我这里大吃大喝,还不给钱。”

    李老板苦笑着说道。

    “这和尚也吃肉喝酒?”

    刘达一听,皱着眉头说道。

    “岂止是吃肉喝酒,还玩女人呢,一个个在庙里面的时候看起来像是得道高僧,这出了寺庙之后吃喝嫖赌样样都来。”

    “而且这些和尚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都已经无法无天了,抢占他人产业、欺男霸女的事情那是常有的。”

    “在我这里天天大吃大喝,也都不给钱,说是什么我们应该的,他们吃的越多,我们的罪孽就越少,如果稍有怠慢,他们就立即拳脚相加。”

    李老板也是向刘达大吐苦水,显得极其无奈。

    “这楚国的官府难道不管了?”

    刘达听完就显得极其愤怒了,这和尚简直就是反了天了,简直无法无天。

    “官府也管不了。”

    “因为楚王信佛,佛教是楚国的国教,和尚享有诸多的特权呢,甚至于还有不少的和尚在朝堂之上当官呢。”

    李老板无奈的摇摇头说道:“早知是这样的话,当初就该去南非殖民地了,不该来这楚国,我这小店都要让他们给吃倒了。”

    “而且这些寺庙每个月都还要我们上贡香油钱呢,不上贡都不行,这大大小小几百家寺庙,一个月单单是香油钱都要花掉上百两银子呢,我这小店哪里能够支持的住啊。”

    “岂有此理,这楚王难道就这样放任吗?”

    刘达听完就显得极其愤怒了。

    “公子,你小声点,别让人听见了,不然麻烦就大了,在这楚国啊,得罪什么人都没有关系,可就是不能得罪这和尚,不然麻烦事就真的大了。”

    李老板一听,赶紧示意刘达小声一些。

    “老板,你死了吗?”

    “怎么还不来?”

    “再不上酒上菜的话,我把你这个店都给拆了。”

    这时,旁边的和尚又是勐的拍着桌子怒吼起来。

    本来上好的雅间环境,硬是变成了泼皮吵闹的地方,这些和尚进来之后就没消停过,吵闹的不行,咋咋呼呼的,一点都不像是出家人,更像是地痞流氓什么的。

    “来了~来了!”

    李老板赶紧回道,记着也是急匆匆的去忙碌起来。

    刘达坐在窗户边,看着下面热闹的街道,仔细的看一看,这才发现,这街道上的和尚一个个都跟螃蟹一样,横行霸道的,其他人看到他们就赶紧让路、躲着,生怕惹上他们一样。

    这些和尚一个个虽然剃着光头、穿着禅衣,但言行举止却是一点都没有佛门子弟的样子,有些甚至于公然调戏良家妇女。

    “我还说这楚国的佛们气氛很好呢,原来净是一些肮脏之人,白白玷污了佛门。”

    陈雪显得很是生气的说道。

    “这佛门啊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刘达想了想说道:“父亲曾经就跟我谈到过这个问题,他说所有的宗教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虚构一些天堂、地狱之类的出来,一方面是诱惑人,一方面是恐吓人。”

    “在捏造一些经义什么的来困惑人,最终的目的就是控制人的精神和思想,再利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掠夺财富或者夺取权力之类的。”

    “无论是欧洲、中东还是天竺这些地方,还是我们大明本土也都是一样的,他们往往自己不事生产,却是享受着信徒们的供奉。”

    “欧洲这边的教堂甚至于还拥有征税的权力,连国王登基都要主教来加冕呢,罗马教皇所拥有的权力和影响力比国王的权力还要更大,而且还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强大军队,庞大财富。”

    “我们大明一直以来宗教传播都是受到限制的,历史上有两个时期佛教大兴,大肆侵占田地、财产,同时大量的人出嫁当和尚,无人种田、无人从军,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运转。”

    “故而才有了历史上两次灭佛的事情,依我看啊,这楚国也该灭一灭了,看看这些和尚,一个个肥头大耳,脑满肠肥的。”

    “还有这出云城,大大小小的寺庙竟然有几百家,这和尚还竟然也能够去做官,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可笑、可笑啊!”

    刘达一边说也是一边直摇头。

    这时,李老板也是带着小二端着一盘盘点菜走了进来。

    “客官,这时我们楚国特有的东非高山羊,肉质极其的鲜甜,采用清炖的方式最是能够发挥出羊肉的鲜甜出来。”

    “这时本店特色的凉拌酱牛肉,还有这道是我们店的叫花鸡......”

    李老板向刘远介绍起自己店里面的招牌菜。

    “老板,你们楚国难道就没有人站出来跟楚王说说这个事情吗?”

    刘达根本就没什么心思吃东西了,隔壁有群吵闹的人,胃口都没了。

    “有啊,当然有,有不少的大臣都出来上书劝说过。”

    “但是没有用,楚王根本就不听,而且还狠狠的贬斥了一番呢,以至于不少的大臣都选择离开了楚国去其它地方了。”

    “楚王啊,甚至于自己都自封了一个什么大自在大功德大圆满佛什么的,唉,反正他每天可以不上朝,但是一定会去礼佛的。”

    “而且现在啊,这些和尚都在向楚王建议,要将唯佛教向其它的藩国、殖民地进行传播,说是要和欧洲的基督教、中东的ysl教一样,要建立起一个真正的佛国来,以佛法来治理国家,以佛法来约束臣民的一切。”

    李老板点点头回道。

    “这楚王怎么就老湖涂呢,信佛也不能这样啊,这楚国迟早都要被玩完。”

    刘达听完,顿时就直摇头了。

    难怪自己父亲要禁止任何宗教在南非进行传播了,看来父亲是早就已经看清楚了各种宗教的本质了。

    这楚国再这样的持续下去,迟早都是要出大问题的,还要建立真正的佛国,真要是到了那种地步了,那就完了。

第1949章,抵达南非

    牡蛎号沿着东非海岸线一直往南不断的前进。

    船上的贵宾套房这里,刘达正铺开了笔墨纸砚,在准备写信给刘晋。

    “...孩儿一路走来,拜访了多个殖民地或藩国,也是略有心得。”

    “西洋联合商行和宁国种植园经济盛行,大大小小的种植园不计其数,然而种植园经济的效益却是每况日下,经济的增长极其的缓慢。”

    “锡兰总督和宁王都有意发展工业,奈何工业的发展不仅仅是需用大量的资金,更是需用大量的人才。”

    “大明和南非殖民地的工业之所以能够迅勐的发展起来,全赖父亲所创办和坚持的新学,因为新学才能够培养大量的技术、科技人才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

    “宁国、西洋联合商行一方面大明人的占比极少,另外一个方面也不重视新学,仍然以传统旧学教育为主,故孩儿断定,他们即便是发展工业,恐怕也是很难有所气色,不足以对大明和南非的工业形成威胁。”

    “孩儿现在也总算是明白了父亲您为何要大力支持新学的发展了。”

    “孩儿在宁国之时到种植园去看过,种植园主、庄园主拥有极其庞大的土地,麾下有大量的奴隶、贱民,同时也雇佣了一些低种姓的人为自己做事。”

    “种植园和庄园的产出主要以甘蔗、香料、茶叶等为主,所有的产出全部都归庄园主或者是种植园主。”

    “其麾下的大量奴隶和贱民只能够获得极少量的用来维持生计的粮食和钱财,这一点和我们大明以前是非常相似的。”

    “土地掌握在少数的士绅、地主手中,大量的农民成为他们的佃户,辛辛苦苦种地却是连饭都吃不饱。”

    “这样的发展模式,对于宁国的大明人来说自然是非常舒服的,可是如果是放到我们大明的话,这也意味着这样的国家将会是没有任何希望和未来的国家。”

    “一旦遇到灾荒之年,必定会烽烟四起,饿殍满地,这或许就是以前书本上所记载的内容了。”

    “但自从新学兴起,工业不断的发展,大量的人口从农业之中脱离出来,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人们就可以慢慢的摆脱这种传承千年的模式,所以我们大明才能够迎来如今的盛世。”

    “故而孩儿认为应该大力的发展新学,打击旧学,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不断突破,变的越来越强大和富有。”

    “前不久,孩儿去了李家的太原殖民地拜访学长李边惗,李家的太原殖民地目前也是陷入了一种窘迫之地。”

    “殖民地的汉人数量占少数,本地的昆仑奴占多数,李家给予这些昆仑奴自由公民的身份,原本是希望这些昆仑奴可以像我们大明人一样勤劳、肯干,如此一来的话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劳动力,快速的发展起殖民地。”

    “然而事与愿违,学长李边惗说这些昆仑奴是烂泥扶不上墙,好吃懒散,无比的懒散,做事极其的散漫,懒惰,只要有钱、有吃的就绝对不会来上班,即便是上班也是偷奸耍滑,还时常旷工之类的。”

    “李家太原殖民地多年来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现在也是已经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除了在李家殖民地之外,我也从其它地方了解到,这些昆仑奴和我们大明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其本身不知廉耻,不明仁义道德又懒惰无比,好吃懒散,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

    “这或许也是昆仑奴价格最便宜的原因。”

    “孩儿现在也是明白了父亲为何要在南非殖民地这边清理当地昆仑奴的愿意了,或许起初的时候,殖民地会缺少大量的劳动力,发展较缓慢一些。”

    “但没有了羁绊,没有了拖累,殖民地的发展反而会越来越快,人口少就可以大量的使用机械,反倒是促进了机械化的发展,效率更高。”

    “前几天的时候,我还去了楚国的出云城一趟。”

    “楚国楚王笃信佛教,立为国教,大肆兴建寺庙,小小的一个出云城竟有大小寺庙几百座,僧众过十万。”

    “这些和尚表面是和尚,但暗地里面却是男盗女娼,吃喝嫖赌一样不少。”

    “此外,寺庙横行霸道,抢占他人财产,和尚又欺男霸女,甚至于都还堂而皇之的站在朝堂之上。”

    “楚国之佛教已经发展成为了类似于欧洲基督教的趋势,影响力日益强大,势力强盛,且具有极强的排它性,原本楚国还有一些道观,然而时至今日,所有的道观都已经被佛门给挤占,道士们不得不远走他乡,另寻高山修行。”

    “孩儿断定楚国将来必出大乱,而且祸乱的根本就在于楚王一味的笃信佛教,岂不知这佛门的和尚自己不事生产,所吃所喝皆是有普通百姓所供养。”

    “这人人都去当和尚了,谁来种地?谁来纳税?谁来当兵?”

    “孩儿也是明白了父亲您的良苦用心,也是看清楚了宗教之本质,也明白为何南非殖民地这里严厉禁止任何宗教的传播了。”

    刘达洋洋洒洒的写了几千字,将自己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也是写了出来,顺带着也是将自己的心得写了出来。

    以前的时候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南非殖民地如此的特殊,如此的特立独行。

    别的殖民地都在大肆的购买奴隶,允许本地土着成为自由公民,南非殖民地这边却是除了要女奴隶之外,其它的奴隶一概不要,连本地的土着昆仑奴也是给杀的干干净净,全部驱赶出去。

    这对于急需劳动力的殖民地来,这没有劳动力又该如何发展起来?

    关于这一点,南非殖民地的东家们也是向刘晋提出过这样的疑问,但最终大家都相信刘晋,也就一直坚持下来。

    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就想办法用机械来代替,你一千多人耕种一个种植园,我就几个人使用机械也能够耕种一个种植园。

    农业发展的不行,我就发展工业,大办工厂、作坊等等,慢慢的南非殖民地反而是越来越好,所有的一切都欣欣向荣了。

    现在看来,只有南非殖民地的发展模式才是正确的发展模式,至于其它殖民地、藩国的发展模式,多少都是存在问题的,并且这些问题将会越来越逐渐的凸显出来,影响这些藩国和殖民地的持续发展。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所说的还是很有道理。”

    “一路走来,获益良多,也是逐渐的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明白了南非这边的诸多政策和制度了。”

    刘达写完信,看着外面的大海,整个人也是在思索着。

    他从小都是非常崇拜自己的父亲刘晋的,刘晋是状元郎,刘达一度还嚷嚷着要读旧学,说将来要考状元,但刘晋却是将自己的孩子全部送去读新学了。

    随着慢慢的长大,刘达开始逐渐的学会了独立思考,不断的思索很多的事情,他喜欢历史,读过大明的历史,知道以前的大明是什么样的。

    内忧外患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老百姓生活的极其艰难。

    但自从刘晋出现之后,开始逐渐的慢慢发展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又发展新学,不断的进行改革,这大明渐渐地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一个个顽疾都逐渐被解决,大明帝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极其的强盛,繁荣、富裕。

    和以前相比可以说完全是天壤之别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大明人也不再局限于大明本土,而是已经扩散到了全世界去了,在海外拥有庞大的殖民地和藩国,大明人来到海外基本上也都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为什么能够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

    又是什么促成了这一切的发生?

    刘达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同时也是在思索着大明以后又该如何发展的问题。

    现在刘达的心中慢慢的已经有一些答桉了,他现在也是渐渐的明白了刘晋所坚持的一些东西了。

    “南非殖民地应该要继续坚持现有的政策和制度,相信再过上几十年的时间,南非殖民地将不会逊色于大明。”

    “而且因为南非殖民地这里没有旧学的拖累和限制,或许在未来超越大明也是难说的。”

    刘达仔细的思索着。

    几天之后,牡蛎号也是终于抵达了南非殖民地总督府所在的东非大岛这里。

    PS:求票票,各种求~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作者:中华田园牛所写的《大明镇海王》为转载作品,大明镇海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镇海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镇海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镇海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镇海王介绍:
弘治十年,这是大明王朝美好的中午。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绵长的严寒肆虐大地,也同样在吹打着这个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王朝。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中世纪的黑暗。此时,俄罗斯刚刚摆脱蒙古控制不到二十年。此时,距离哥伦布初次抵达美洲也才过去七年,而达伽马正在海洋上筚路蓝缕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喜欢看历史小说的刘晋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从一介书生成为了大明镇海王!书友交流群:720342318,有希望本书的书友可以一起来聊聊天~大明镇海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镇海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