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镇海王TXT下载大明镇海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175章,这是时代的要求

    “卖报!卖报!”

    “科举改革,科举改革,新增新学相关的考试科目和内容。”

    “科举考试引入分数制,旧学内容和新学内容七比三的分数占比,从此以后科举考试还要读新学的知识。”

    “卖报!卖报!”

    “科举考试大变革!”

    “朝廷重新整修贡院,增加电灯、开水房,完善茅房,从此以后不再有臭号!”

    伴随着报童的吆喝声,京城的新一天开始,伴随着科举考试逐渐的临近,在这个时候突然朝廷这边对科举考试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一时之间,整个大明上下都在讨论此事了。

    京城皇家大酒店,这里有大量的读书人入住,每天都有很多的读书人在这里吟诗作对,谈天论地,指点江山。

    这里算是每次科举考试的中心点了,以往每次科举考试,都有很多人高中,放榜的时候,这里热闹非凡,有大量的人前来这里讨喜钱。

    “重磅消息!重磅消息!”

    “朝廷对科举进行大变革了!”

    “不仅仅要考新学相关的内容了,而且还实行分数制,我们四书五经的内容只占七成,剩下的三成全部都是新学相关的内容。”

    有个读书人拿着报纸急匆匆的来到一群人的中间,大声的喊了起来。

    “什么?”

    “要考新学的内容?”

    “还实行分数制?”

    其他人一听,顿时立即就炸开锅了,这还了得,他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一向都是极其鄙视新学的人,认为新学是旁门左道,是不入流的内容。

    新学和旧学之间为此还出现过多次的矛盾,互相看不惯也已经是许久的事情了。

    然而现在竟然在科举考试上要考新学的内容,占比还达到了七成,这让这些旧学的学子们都傻眼了。

    “岂有此理!”

    “我等读圣贤书的人岂能去学那些旁门左道,下三流的东西,而且还纳入了科举考试!”

    “这不是有辱斯文吗?”

    “是啊,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让人笑掉大牙,我等圣人门徒,岂能去学那些杂学?”

    “还有这个分数制,它岂能真正公平?让天下人信服?”

    “是啊,新学每年的高考都会出现大量同分数的人,这科举考试要是出现的话,又该如何做到公平公正?”

    “这简直就是胡来,我等圣人门徒,岂能去同流合污?”

    在场的读书人一听,顿时就纷纷炸开锅了。

    一个个都显得义愤填膺,非常的反对,甚至于有的人还极其强烈的表示了反对,当初就表示要罢考什么的。

    “各位,报纸来了,报纸来了,大家都赶紧仔细的看看!”

    这时又有人拿着一大堆的报纸走来,顿时众人就纷纷赶紧过去,一人一份报纸快速的阅读起来。

    仔仔细细的看完了这一次的改革之后,一个个又都思索起来。

    “朝廷对我们读书人还是很照顾的,考虑到冬天的时候考试寒冷,还特意增设了开水房,也全部安装了电灯,另外也是改造了茅厕,以后就不再有臭号啦。”

    “这确实是对我们读书人的恩典。”

    “但是这科举改革对我们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大家看看这个新学考试的内容,数学,地理,物理,化学等等全部都要考,这以后要学的东西就太多了。”

    “况且现在离考试仅仅只有2个月的时间,我们即便是现在从头开始去发奋学习,恐怕也是来不及了。”

    “是啊,即便是要改,那也是要下一次科举再来改,这样的话,我们还有时间去学习。”

    “这分数制到也不能说不好,其实相对来说这分数制可能还更公平一些,以前的科举考试评卷,考官的个人喜好影响非常大,现在实行分数制,尤其是新学的内容,都是有标准答桉的,这考官的个人喜好影响就会大大缩小了。”

    “这倒是不错!”

    “新学的考试内容都是有标准答桉的,一是一,对是对,不存在个人的喜好影响,以往的科举考试,我们写文章的时候都还要根据主考官的喜好来答题。”

    “有时候即便是答的再好,但不符合主考官的喜好,也是要落榜的。”

    “这一点来说,新学相对确实是更好一些,这引入分数制的话,倒也不能说完全是坏事。”

    “天子说是因为现在的大明正日新月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这对于朝廷的官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适应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新时代。”

    “天子的读书人都是天子门生,是未来的国家栋梁,朝廷基石,读圣贤书很重要,但同样的也是要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学习,拥有更宽广的知识面,懂得东西更多,知晓的更多,唯有如此才能够适应这个新时代,将来才能够更好的替天子守牧一方,为天下的黎明百姓谋福祉。”

    “引进新学的内容,并不是要否定圣人之学,而是对圣人子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众人将报纸上的内容全部看完,当看到最后结尾的总结和评论的时候,众多的读书人一个个又都无话可说了。

    说实话,这新学的内容难道真的就是一无是处?真的就是旁门左道了?

    并不是,大家生活在这个时代,最能够感受到这个时代新学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家出门乘坐的汽车火车,家里面安装的电灯、电话,无论是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全部都受到了新学的巨大影响。

    都在发生在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足,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快速,方方面面都和新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上至天子朝中诸公,下至黎明百姓,大家都在支持新学的发展,也都肯定新学所带来的巨大作用和好处。

    虽然说鄙视新学,但又不得不承认大明之所以能够有今日的强盛和繁荣,那是离不开新学的。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新学的各种各样事物层出不穷,昨天发明的电灯才刚刚开始驱散黑夜,今日又有电话走进千家万户,即便是隔着遥远的距离也都能够和家人通话,诉说四年之情。

    在未来,必然还会有更多的变化,更多的新鲜事物出现,如果不适应这个新时代的发展,恐怕是真的很难说能够治理好一方的。

    “大家抓紧时间去学新学的内容吧,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啊。”

    “是啊,是啊,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这次的突然变革其实未必是坏事,很多以前名落孙山的人,这次就极有可能可以金榜题名了。”

    “既然是天子和时代的要求,我等读书人就该去学,好好的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效忠天子,替天子治理好黎明百姓。”

    “没错,现在大明发展的确实是非常快,有些事物如果不去学的话,还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上面说了,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不会考太难的新学内容,只会考一些基础性的内容,所以大家现在努力去学的话,还是很有用的。”

    “这新学的内容可是占三成的分数啊。”

    “走,走,有谁一起去买一些新学的书来好好的学一学的?”

    “李兄,走,走,一同去。”

    “我也去,我也去。”

    不少的读书人也是赶紧急匆匆的开始去购买新学的一些书,准备趁着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也是好好的去学一学,临阵磨枪。

    这一次的突然科举考试变革,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些不太适应,但对以往那些屡次名落孙山的人来说,他们则是看到了这一次高中的希望和机会。

    新学的内容,这如果能够好好的学习,把握好机会的话,说不定这次就能够高中了,因为这一次,那是大家都没有学新学,处在同一起跑点。

    甚至于有一些人平时时候就有自己去学过一些新学内容,这些人一个个心里面都忍不住暗暗窃喜起来。

    这平时因为闲着没事做的时候去看看新学的一些书,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事,在这科举考试的时候竟然还能够用的上,这感情好啊。

    自己先天上就比其他人有优势了,只要这次出的题目不要太难,到时候自己说不定就可以高中了。

    当然依然还是有很多顽固派的新学学子极其的不服气,觉得这就乱来,科举考试关系朝廷的根基,国家的选才大事,这说改就改,而且还是在科举考试前二个月改动,这不是儿戏嘛。

    这些学生极其的不满,也根本就不想,不屑于去学新学的内容,他们嚷嚷着联合在一起,扬言要罢考,甚至于还准备一起联合起来去东华门这里向天子上书,要求天子取消这个改革。

    对于这些传统的读书人来说,任何的变动,他们都是不能接受的,圣贤书就是最牛的学说,根本就不需要再去学其它的东西和内容。

    现在随意的更改科举考试内容,这就是乱来,会导致江山社稷动荡,动摇国本的。

第2176章,新学也是博大精深

    京城一处安静的雅苑这里,胡希文、孙云、陈茂义三人正在学习新学的内容,这出雅苑也是孙云这个大财主租下来的。

    孙云家可不同于胡希文家,孙云家算是书香门第,他爷爷和父亲都是读书人,爷爷更是进士出身,做官做到四品的地步,他父亲也是举人出身,只不过一直都没有考上,最后去当了个县令。

    出身这样的家庭,孙云的条件自然是比胡希文要好不少,来到京城,因为提前几个月过来,所以干脆也是直接就租了一个雅苑,既方便读书也方便生活,主要就是安静。

    酒店虽然住的舒服,但是酒店人多,很难安静的静下心来读书,尤其是同期的很多考生总是会邀着去到处游玩,参加各种活动什么的,耽误了备考。

    “这新学也是博大精深啊!”

    “以前的时候一直觉得这个新学是旁门左道的杂学,不值一提,也不值得去学。”

    “但这真正的学起来的时候,这新学也是相当的不简单啊。”

    “别的不说,单单是这数学就非常的有意思,很多的问题和事情其实都可以用数学来计算和解决。”

    孙云放下手中的一本初等数学大全,忍不住赞叹起来。

    作为传统的读书人,他一直以来都没怎么去看过新学的书籍,现在为了科考,也是不得不去学习新学的内容。

    这一学就赫然发现,新学的内容其实也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有很深的学问在里面。

    并且比起四书五经的死记硬背来,这新学的内容更广,知识面更宽广,同时也更加的有意思,更加的需要活学活用,灵活的思维。

    “确实是不简单啊!”

    “我现在正在学习基础物理的内容和知识,原来很多的东西都跟物理有关,空气的浮力,大气的压力,水的浮力,还有摩擦力等等,这物理的知识学好了,还是很有用的,还有这个电与磁,电磁之间可以互相产生,电生磁,磁生电,各种各样的现象。”

    陈茂义也是跟着说道。

    “这以前不屑于去学,总是觉得这东西是旁门左道,不如圣人学说,但现在看来,这新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它专门的研究自然规律,对自然规律加以利用也就有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的这些新事物了。”

    “这蒸汽机其实就是烧开了水,让水的蒸汽来推动活塞做工的,原理非常的简单,但真正要去做的时候,这里面又还有很多、很多的学问在里面了。”

    “可不嘛,这新学还是很博大精深的,以前的时候我弟弟妹妹读新学,我就自学了新学的不少的内容教他。”

    “这新学其实还是非常厉害的,比如现在新学的一些教授都在研究着计算光的速度,据说初步计算出来的数字非常的惊人,说光的速度大概在29万公里每秒。”

    胡希文也是跟着开口说道。

    “胡兄,你还学过新学?”

    孙云、陈茂义一听,顿时就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这胡希文感情还学过新学啊,这岂不是说他在这次的科举考试当中要占尽优势了。

    要知道大家以前可都是很少有去学这个新学的,现在都在临阵磨枪呢,但新学内容很广泛,这临时2个月的时间能够学到多少?

    这还是自学,恐怕到时候大家考的都要很糟糕,这胡希文以前自学过,优势可就太大了。

    “你们也知道我家里的情况,我家就只能怪供我一个人读书院,我的弟弟妹妹都去读新学。”

    “我父母又没有文化,这家里面很多时候都是我来辅导,所以新学的东西,我很早就开始去学了,自学之后再来教弟弟妹妹,对于新学倒也知晓一些。”

    “这次也算是运气吧,没想到朝廷竟然会进行这方面的改革。”

    胡希文笑着说道,心里面是已经乐开花了,这次改革对自己来说优势很大,自己从小看弟弟妹妹的书长达,虽然是自学,但他人聪慧,很多东西一学就会了。

    “胡兄,胡兄,我们这不懂的,你可是要多多的指点下我,教下我。”

    孙云顿时就连忙说道:“这次胡兄想必必然是可以高中了,胡兄这才十八岁,这要是能够一举高中的话,这以后可就前途无量了啊。”

    “是啊,胡兄这次说不定真的能够一次高中啊!”

    陈茂义也是说道。

    新学考试的内容占比达到总分数的三成,这胡希文的优势太大了,绝对是可以轻轻松松就高中的。

    “哈哈,是有点优势,不过也不能说的太绝对了。”

    “倒是两位兄台,才华横溢,满腹经纶,这次必定能够高中!”

    胡希文笑着说道。

    “别提了,别提了,我都已经第三次来京城参加会试了。”

    “现在会试的竞争实在是太大了,这次虽然增加了200个名额,然而这次参加会试的人数确实超过5万人,五万人争夺700个名额,百里挑一啊。”

    “想要高中实在是太难了!”

    孙云摇摇头说道,说实话,这科举考试的竞争确实是太大了,每次几乎都是百里挑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能够高中除了自身要有才华之外,更多的有时候还是要看运气,看这考题是不是刚好自己知道,复习到了,自己写的又符合考官们的胃口。

    要知道即便是像祝枝山这样的大才子前前后后考了七次都没有高中,文征明这样的才子甚至于连举人都考不上,你就可以知道在这个科举考试的时代。

    不仅仅是要有才华,很多时候也是需要死记硬背,对四书五经滚瓜烂熟,因为考试的题目是越出越偏,摘字断章什么的,仅仅只是破题的时候,如果记不到出自哪里的话,那是直接就要落榜的。

    “是啊,高中确实是太难了,我这都已经第四次来参加科举考试了。”

    陈茂义也是跟着无奈的叹气。

    金榜题名,这几乎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但那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看看这京城的考生,很多都已经四五十岁,白发苍苍了,这考了一辈子都始终考不上,考个三四次的都算是正常的了,这考六七次的也不算奇怪,有些人考了十几次也是有的,从年纪轻轻的小伙子一直考到白发苍苍的老人。

    三十少明经,五十少进士,这就是最好的说明了。

    尤其是现在大明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这科举考试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大,不仅仅是这会试,乡试的时候竞争压力同样非常的大。

    以四川为例,四川是人口大省,考生众多,即便是读旧学的人也有很多,每次乡试考试的时候,四川这边旧有一两万人参加乡试,然而四川每次乡试中举的名额却仅仅只有100个左右。

    同样也是百里挑一,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极其的残酷。

    胡希文能够一次性就考过,这也说明了胡希文确实是非常的有才华,能够得到四川学政的赏识。

    孙云和陈茂义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别看他们和胡希文称兄道弟的,但其实他们都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比胡希文的爹年纪都更大。

    只是读书人嘛,从来不看年纪的,只看级别,大家都是举人,一同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是同期了,又都是四川人,那就是同乡了。

    这就是关系了,以后谁飞黄腾达了,这个都是极为重要的关系,以后还要经常往来的。

    “孙总,陈总,不必气馁!”

    “这次科举考试改革,说不定就是我们的机遇,到时候我们三人要是能够同时高中的话,这也是一桩美谈!”

    胡希文笑着安慰道。

    “对,对,胡兄说得对,说不定这次我们三人都能够高中呢。”

    孙云、陈茂义一听,顿时就开心的笑了起来。

    这科举考试的时候最喜欢听到的就是这话,高中、金榜题名等等,最忌讳的就是听到名落孙山,屡试不第之类的词汇了。

    “继续看书,继续看书,好好的抓紧时间,2个月也是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

    “听说这次的主考官是当今内阁次辅王守仁王公,王公才华横溢,刚正不阿,又是内阁大臣,如果能够得到他的赏识,这以后可就飞黄腾达了。”

    “是啊,是啊,继续努力的学习,新学博大精深,不过这次是第一次引入新学的内容,想必不会太难,只要我们略微学习,还是能够有所收获的。”

    “听说了嘛,有不少的学子跑去东华门闹事了,说是扬言要罢考呢。”

    “别瞎去凑热闹,到时候天子一怒,直接取消功名和考试资格的话那就完蛋了。”

    “就是,这天子引入新学,那也是为了我们这读书人好,为的是江山社稷,为的是大明的长久繁荣,多学习一些东西总是好的,他们在哪里闹,能够又什么好处?”

    “这次的科举考试变革,听说是当今内阁首辅刘公主导的,朝中虽有大臣反对,但大部分的大臣都是支持的,天子对此更是支持。”

    “就是,别理会那些人,我们好好读书,到时候一举高中!”

    PS:求票票~~

第2177章,对读书人不能太好

    京城皇宫东华门这里,几百个学子浩浩荡荡的来到皇城门口,将守卫这里的士兵们给的吓的半死,赶紧在门口这里架起了拒马,同时一队队的卫兵迅速的调集过来,明晃晃的刺刀,黑黝黝枪口齐刷刷的对准了朝着宫门走来的这些读书人。

    同时一个紧急电话也是直接打到了尚书房这里,惊动了正在召集大臣开小会的正德皇帝以及刘晋、王守仁、杨云他们。

    “什么?”

    “有书生到东华门闹事?”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火冒三丈了。

    这些读书人是真心不给自己面子啊,竟然到东华门来闹事,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嘛。

    “陛下,或许是有读书人对于科举改革之事不满,所以前来上书请愿的。”

    刘晋想了想也是猜测道。

    这种事情可大可小,这往大了说一群人朝着皇宫而来,这是要干嘛?要造反吗?

    往小了说也不过是一群什么都不懂的书生受人蛊惑前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这要是处理不好的话,后果可就严重了。

    所以刘晋也是先给它定个性,别让朱厚照脑子一热的直接将这些人都给砍了,那就要写进史书里面,狠狠被批评一顿了,连带自己也肯定是少不了被史官抨击一番的,到时候就要遗臭万年了。

    “科举改革是朕和朝中诸公根据当今我大明之形势和发展要求来进行的,岂是这些无知书生们能够理解和妄图干涉、阻扰的。”

    “传朕旨意,所有参与此事的人一律革除功名,取消科考的资格,如果再有闹事者,直接发配到澳洲去。”

    朱厚照可是非常的不爽,这朝廷大事,这些书生们来闹什么?

    朝廷有什么规矩,你们照着做就是了,上面既然如此决定的,自然有它的道理,哪里轮得到这些书生们来指手画脚,还一群人一起到东华门来,这是要干嘛?

    这是要逼朕吗?

    惹毛了我,全部给发配到澳洲去牧羊。

    “陛下,请先容臣等好生去劝说一番,如果他们不听再来处罚也不迟。”

    刘晋和王守仁等人一听,也是赶紧齐声的说道。

    功名对于读书人来说太重要了。

    这不仅仅是关系着身份地位、利益,更是一种荣誉!

    像历史上的唐伯虎因为卷入科考鬻题桉,最终被剥夺了功名,且永远不得为官,只能为小吏,这对于唐伯虎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

    对于他这样的大才子来说,功名不仅仅是身份地位同时也是一种荣誉,属于读书人的荣誉。

    要知道天下的读书人千千万万,能够考上举人的凤毛麟角,这能够考上进士的那更是难上加难。

    考上举人、进士,这是无数大明读书人一生的追求。

    这直接剥夺了他们的功名,还取消他们参加科考的资格,这比杀了他们还难以接受。

    “好吧。”

    朱厚照看看大家,勉为其难的点点头。

    在朱厚照看来,劝说个锤子。

    自己新皇帝上任正要烧三把火呢,你们自己撞到了自己的刀上,那就别怪自己不客气了。

    不狠狠的惩处这些读书人一番,他们还不知道这天下到底是姓什么呢。

    自己的父皇弘治皇帝就曾经说过,这些读书人要说有骨气吧,有的人还真的非常有骨气,但要说软骨头吧,他们又都是软骨头。

    你越是对他们重视,对他们关怀,他们越有可能得寸进尺,你越是对他们严苛,对他们严厉,他们反而更听话。

    像弘治皇帝早期的时候,这些文官谁会怕弘治皇帝啊,个个都恨不得吐弘治皇帝一脸唾沫,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刚正不阿,显示自己敢于直谏。

    但后来伴随着大明不断的改革,几次狠狠的修理了一番那些守旧派的大臣之后,大家都知道弘治皇帝不跟你开玩笑了,这些大臣一个个反倒是变得听话,老实多了。

    读书人的那点尿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朱厚照时常去看望弘治皇帝,弘治皇帝也是会给朱厚照传授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这让朱厚照也是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不像弘治皇帝刚开始当皇帝的时候,人很年轻,什么都不太懂,被文官们都要给忽悠瘸了,竟然还差点废了厂卫,让自己变成的瞎子、聋子,什么都听文官们的,都信他们的话。

    朱厚照很清楚,对这些文人、文官什么的不要太客气了,否则他们只会蹬鼻子上脸。

    刘晋、王守仁、钟番、童瑞、方永良等人急匆匆的赶往东华门。

    当来到东华门的时候,只见东华门外黑压压的跪着好几百人,为首的人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捧着一份请愿书。

    当见到刘晋、王守仁他们这些身穿绯红色仙鹤衣袍的人出来时,这些人顿时一个个都激动起来,这出来的可都是朝中的重臣,赫然都是一品大员。

    “科考在即,尔等不好好去备考,为何聚众在此?”

    刘晋看看他们,冷冷的问道。

    “我等学子全部都是本次科考的考生,总计823人,在此向天子请愿,请求天子废除新发布的科举改革方案。”

    为首的学子薛甲连忙恭敬的说道。

    “科技改革是天子和朝中诸公根据大明现在的发展形式和变化所做出的重要国策,岂能说改就改,你当这是儿戏吗?”

    刘晋看看这个薛甲说道。

    “科举考试一直以来都是朝廷的国本,这国本岂能轻易变动?”

    “况且自古以来我等读书人只读圣贤书,根本不需要去学那些旁门左道的杂学,现在科考增加新学的考试内容,我等学子又没有任何的准备。”

    “圣人之学乃是真正的大学问,新学是旁门左道的杂学,现在让我等学子去学新学,这岂不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嘛。”

    薛甲也是连忙说道。

    “是啊!”

    “八股取士这是开国时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岂能说改就改?”

    薛甲的旁边梁怀仁也是跟着说道。

    “朝廷为什么要科举考试?”

    刘晋看看他们问道。

    “当然是为了选拔才能之士,辅助君王治理万民。”

    薛甲连忙说道。

    “那好,你觉得你们这些人当官的话都能够做的很好吗?”

    “现在大明发展的如此迅勐,各种各样的新事物不断的涌现出来,如果只是读四书五经的话,是不是不够?”

    刘晋点点头,随即说道:“为什么要加入新学的考试内容?”

    “这是因为在新的时代,对于官员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官员要有更宽广的知识面,要懂的更多,知道的更多。”

    “不仅仅只是限于四书五经上面的内容,还要知道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知识,唯有拥有更宽广的知识面,才能够说更好的辅助好天子治理百姓。”

    “不然你以为只是喝喝茶看看报纸,念念诗就可以治理好一方的?”

    “都回去吧,好好的准备考试,这一次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新学大家都没学,现在好好学,多少还是能够学到一些东西。”

    “要知道当你们在这里闹事的时候,其他人却是一边在看你们的笑话,一边在用功的备考,到时候他们考上了,你们落榜了,你们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国家大事,由天子和朝中诸公在决定,尔等只需要听从就可以,等到将来,你们能够成为国家栋梁,朝廷基石,天子肱骨的时候,你们才可以真正来参与国家大事。”

    刘晋算是苦口婆心了,也都是体谅着这些读书人的不容易。

    这寒窗苦读十多年,好不容易考上举人前来参加会试,这要是直接被剥夺了功名的话,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眼前的这些人,有些人的年级比自己都大,这是寒窗苦读几十年啊,太不容易了。

    听到刘晋的话,不少人也是直点头。

    这次来参加科考的人足足有5万多人,但来到这里的只有几百人,很多人嚷嚷着要来,但真正来的时候又找不到人影了。

    刘晋说的不错,大家在这里闹事,那些人可能就在看热闹,还在学习新学的内容,就等着科考的时候金榜题名呢。

    当场就有不少人纷纷的起身,对着刘晋、王守仁等人行礼散去,有这功夫来闹事,还不如好好的去学习。

    这国家大事那是天子和朝中诸公来决定的,还轮不到他们这些书生来指指点点,刘晋说的不错,自己当自己走到了那个位置上了,才能够真正的来左右大明的发展。

    眼下聚在一起,那就是闹事,惹毛了,到时候说不定连自己的功名都给革除了。

    “你们,你们!”

    看到有人很多人离开,薛甲和梁怀仁等人顿时就生气的指着他们。

    “你们全部都统统散去,好好的去备考。”

    “再继续闹下去,天子都已经下旨了,如果尔等不识好歹,不知感恩的话,到时候一律革除功名,取消科考资格,全部流放到澳洲去牧羊。”

    刘晋冷冷的看着他们说道。

    听到要革除自己的功名、取消科考资格,还要流放到澳洲去牧羊,顿时剩下的这些人一个个也是赶紧纷纷起身,果断的选择走人。

    再闹下去,自己这几十年的寒窗苦读就白费了。

第2178章,有人欢喜有人忧愁

    时间在慢慢的流逝,随着天气逐渐的变冷,正德二年的科举考试也是如期而至,整修一新的贡院这里。

    来自大明各地的五万多名考生排着队,非常有序的核验身份,检查有无夹带,然后依次排队进入其中,接着就是抽取考试的位置。

    整个过程非常的严格,有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是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的,贡院的四周道路都进行了封闭,有官兵站岗执勤。

    等到最后一个考生进入考场之后,贡院的大门重重的关上,接下来的三天两夜,这五万多名考生就要在这里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奋战了。

    胡希文默默的找到自己的考棚,位置并不是很好,因为旁边不远处就是茅房,放在以往的话,这个就是臭号了。

    抽到臭号只能怪自认倒霉,臭气熏天的环境下,发挥要大打折扣,被熏天几天几夜,再名落孙山,这估计着是最惨的了。

    不过好在,这一次,朝廷对贡院进行了重新的整改,重点就是茅房,增加了自来水冲刷和排水系统、排污系统,将影响降到了最低,胡希文的位置上已经不受任何的影响了。

    找到位置,再仔细的看看考棚,考棚里面已经安装上了电灯,开关一开,明亮的灯光就亮起,比起以前用蜡烛来好多了。

    同时可以看到在考场四周,很多地方都安装了电灯,整个考场都可以照亮。

    不过考棚的位置依然逼仄,坐着还好一些,这晚上睡觉的话,依然还是只能够蜷缩着,非常的难受。

    没办法,这就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要经历的事情,鲤鱼跃龙门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整个过程当中不知道要吃多少的苦,眼下的这点苦算什么,这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罢了。

    “铛!铛!”

    “开始放题!”

    伴随着众多的考生都找到了自己的考棚准备好考试,也到了开始考试的时辰,在主考官王守仁的一声令下,有衙役、官差开始放题,举着考题在考场四周来回的走动,让每一位考生都能够看到。

    看到考题,胡希文顿时就心中狂喜,因为这刚好是昨晚上看过且好好温习了的内容,很快,在他的心中就有了大致的腹稿。

    先是在草纸上写一遍,然后再仔细的进行推敲、润色,检查有无错误和不当之处,这科举考试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有很多忌讳的事情和内容。

    比如大明天子姓朱,这猪字就是避讳,还比如当今天子是朱厚照,这自然也是要避讳的地方。

    再比如朱棣抢夺了自己侄子的皇位,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不能出现的,甚至于都不能有丝毫映射的内容出现,还有土木堡之变这样的丑事,那更是不能提。

    这些都是要仔细的去检查,仔细的去规避。

    同时还要根据主考官的喜好等等来写文章,写出符合主考官政治主张和观念的文章出来,这样才可以加分。

    总之,科考需要注意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是这种以文章来定优劣的,个人的主观喜好影响非常大。

    时间在慢慢的流逝,当其他人还在抓耳挠腮思索题目的出处来破题的时候,胡希文都已经非常快速的写完了,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誊写上去,反复的检查、仔细的揣摩。

    其实科举考试的时间是非常充足的,不像后世限定了时间,考生有足够的时间来仔细的揣摩和慢慢的写。

    “铛!铛!”

    “交考卷,准备考新学!”

    伴随着铜锣的声音响起,一个个衙役也是迅速的开始收取考生们手中的答题,接下来就是新增的新学科考内容了。

    新学的科考内容和以往的就不太一样了,试卷都是提前印刷好的,现场发下去,和新学高考的考试试卷差不多,考生需要在规定地方填写自己的身份然后进行答题,答题使用的笔也都是新学学生们用的钢笔,当然也可以用毛笔。

    胡希文拿到新学的考卷,非常快速的浏览起来。

    看完之后,整个人也是笑了起来。

    或许是第一次增加新学的考试内容,故而这一次出的题目都非常的简单。

    比如数学体面竟然只是简单的小学题目,算算面积、几何、单位换算等题目,非常的简单,只要稍微学一学新学的内容都能够轻易的作答出来。

    还有物理和化学相关的一些内容,也都是非常简单的题目,都入门的题目,只要学一学新学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轻松都能够解答出来。

    倒是地理相关的一些题目有点难度,关于经纬度、关于气候、地形等等相关的内容,这需要好好的学习下地理知识才能够知道,解答出来。

    但也可以看得出来,这些知识确实是都非常的重要,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地理能够有一定的概念和认识,不会什么都不知道。

    胡希文非常快速的解答这些题目。

    对于他来说,这些题目都很简单,以前自学教弟弟妹妹,对这些都已经很熟悉了,很多的内容都学过看过。

    “竟然还有医学相关的一些知识。”

    不断的解答,胡希文很快就看到一些医学相关的考试题目。

    这新学考试的内容是真的很多、很杂,各个方面都有,要学的东西确实是很多,但这些知识都是非常有用的知识,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都能够用到的。

    相比起胡希文轻轻松松的答题,其他人一个个都在哪里抓耳挠腮,不知所措了,尤其是那些只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

    看着上面的这些题目一个个都是傻眼的,没有之乎者也,没有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了,很多东西根本就不会作答。

    不过依然还是有不少的读书人和胡希文一样,答题答的很顺。

    这些人要么就是这两个人非常快速的学习,临时磨枪的,要么就是平时也有关注新学的一些内容,去看过新学的一些书籍,学过相关的一些知识。

    有很多的读书人喜欢看书,那是各种书都会去看看的,新学发展到了现在,各种各样的书籍非常多,自然会去看看的。

    至少来说回去挑一些自己喜欢的看看,现在自然是用的上了。

    “铛!铛!”

    “考试结束!”

    “所有考生起立交卷!”

    伴随着铜锣的声音再次响起,一个个考生纷纷的站立起立,衙役和官差快速的将大家的试卷给收集起立,这些试卷等下要湖名再送去阅卷。

    当考生的试卷交完之后,现场的考官再三的确认完毕,这才命人打开了贡院的大门。

    众多的考生们顿时就三五成群的朝外面走去,彼此相互谈论着这次科举考试的题目,贡院之外,早就已经有仆人、书童之类的在等待了,同时还有各个报纸的记者在等待,等待着采访这些考生。

    “这位先生,我是大明早报的记者,请问能够采访下你吗?”

    “当然可以!”

    “你觉得本次科举考试的题目难不难?”

    “这次的题目还是挺难的,出的非常偏,另外新学的题目也是很难,很多都答不出来。”

    “那你觉得你这次能否高中?”

    “高中恐怕难了,新学的考卷没有答好,恐怕是要名落孙山了。”

    “你觉得你考的怎么样?”

    “不太理想,尤其是新学的考试内容,实在是太难了。”

    “关键是很多内容我们都没有学过。”

    伴随着考生陆续的走出来,贡院外面顿时就变得热闹非凡起来,各大报纸的记者不断的采访考生。

    同时这些考生们也是在不断的互相讨论。

    “胡兄,你考的怎么样?”

    孙云、陈茂义找到胡希文,连忙问道。

    “我觉得还可以,尤其是新学的内容,非常的简单。”

    胡希文笑了笑说道。

    “你是觉得简单,我们就觉得很难了,尤其是地理的内容,什么经纬度、气候等等,我是一个都没有答上来。”

    “是啊,这新学的内容太难了,看来这次胡兄是必定高中了。”

    孙云和陈茂义一听,顿时就羡慕起来。

    “没有公布之前谁也不敢说自己一定高中。”

    胡希文笑了笑摇摇头,接着说道:“走吧,回去好好的休息,休息,接下来就是等着放榜了。”

    “先去打电话跟家里面说说。”

    孙云提议道。

    “对,对,先给家里面打电话。”

    陈茂义也是跟着说道。

    说完两人也是赶紧急匆匆的往贡院外的电话亭这里走去,在这里早已经有大量的人在排队打电话了。

    很显然大家都准备在第一时间内和家里面说说本次科举考试的事情,虽然结果没有出来,但很多人其实已经知道自己必定是要名落孙山了。

    胡希文并没有给家里面打电话,电话费太贵了,还是等到公布榜单之后,自己高中了再来打电话,给家里面报喜。

    至于现在,胡希文是真的累了,几天几夜的考试,在逼仄的考棚里面,人非常的疲倦,现在就想着好好吃一顿,然后美美的睡一觉。

    至于其它的事情,后面再说。

    PS:求票票~~

第2179章,新的评分制度

    科考一结束就到了主考官们忙碌的时候了。

    阅卷处这里。

    因为本次科举考试的人数创下了历史新纪录,足足有5万多人参加了本次的科举考试,再加上还新增了新学的考试内容。

    故而这一次的阅卷任务也是非常的繁重。

    经过主考官王守仁的申请,天子也是特意的安排了朝中内阁阁老,六部尚书侍郎等重要大臣全部参加阅卷。

    一方面是为了现实朝廷对于本次科举考试的重视,这毕竟是正德朝第一次举行科举考试,当然要高度的重视。

    二来是因为这一次新增了新学的考试内容,同时还引入分数制,所以也是需要为以后的科举考试定下一下规矩和基调。

    故而将朝中的大臣都派遣过来参与阅卷,也是有充分保证科举公平、公正的意思在里面。

    “诸公!”

    “本次科考采用分数制,这和以往的阅卷有着很大的区别,每一张考卷我们在评分的时候从0分到100分进行评卷,100分就是最高分,0分则是最低分。”

    “什么样的考卷打0呢,那就是完全脱离了本次科考的考题的答卷则是打0分,60分的试卷算是及格的试卷。”

    “70分和80分的评分则是比较满意的试卷,90分以上的试卷则是优秀试卷,所以诸位在打分的时候,可以根据这样的一个标准来进行评分。”

    “当然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标准,我们每一张试卷都需要经过五个阅卷官的评分,最终取平均分数为最终得分。”

    王守仁看着在场的朝中大臣,也是向大家详细的说明这一次的评分情况。

    以前阅卷的话,如果考官觉得可以,那就是在上面打个圆圈,不满意就打个叉,至少有三位考官来评卷,如果有争议和分歧的,最终则是有主考官来评定。

    每一份合格的考卷,最终又还是要经过主考官的评审之后才可以算是合格的,主考官如果觉得写得不行,那就是不行。

    所以主考官的权力很大,主考官个人的喜好和政治主张之类的对考生的影响极大。

    但是现在则是改了,五个考官来评分,取平均分数,主考官并不决定最终的分数情况,这就大大的降低了主考官个人因素对评分的影响。

    要知道有时候同样的一份考卷,在不同人的眼中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有的人喜好辞藻华丽、才华横溢的文章,有的人则是喜好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章,这评分的时候自然会有着巨大的差异了。

    你要是运气好,遇到了喜欢自己风格的考官,那恭喜你,高中的概率大大提升,如果要是运气不好,遇到了刚好不喜欢的话,估计你就要名落孙山了。

    引入分数制的好处就在于此,五个考官评分,取平均值来计算最终的得分,主考官的个人喜好影响就大大降低了。

    “知道了,王公!”

    众人齐声的说道,接着也是开始了阅卷工作。

    5万多份试卷,要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就评完,同时还要计算统计分数,最终得出排名来,这个工作量可是非常大的。

    刘晋拿起一份试卷非常快速的浏览起来。

    “0分!”

    “直接就脱离题目了,这次老王出的题目确实是有些太偏了。”

    刘晋毫不客气的在上面打出0蛋,科举考试也是有着自己严格的标准,脱离题目的那自然是零分,这个没什么可说的。

    “40分吧,题是对了,但是写的内容真心是一团糟,不知道在说什么。”

    “30分,言之无物。”

    一份份试卷从刘晋手里面不断的翻过去,真正写得不错的还是很少的。

    “嗯,这份不错,能够给个75分!”

    终于,刘晋也是看到了一份不错的试卷,直接就给了75分的高分。

    这样的高分可以说这份答卷是绝对非常不错的答卷了,当然还谈不上优秀。

    时间在慢慢的流逝,大家都在不断的阅卷,刘晋有些累了,也是暂时停下来,随即也是到处走走,看看大家的阅卷情况。

    因为第一次引入分数制,故而大家在评分的时候也是比较谨慎。

    这和以往不一样,以前是觉得可以打个圆圈,现在则是具体到了给多少分数,这给分数就需要仔细的斟酌了。

    即便是满意的试卷,那也要想一想给多少分合适,是十分满意呢,还是一般满意,这都是需要仔细的斟酌和考虑一番的。

    打分的时候,大家也都是比较谨慎的,即便是比较满意的试卷,一般也就是七八十的样子,90分的试卷至今都好像还没有人打出来。

    “看来这分数制的引入还是对的,分数制之下这评卷相对就更公平公正多了。”

    刘晋逛了一圈,也是微微点头。

    以前只是打圆圈和叉叉的,这具体满意到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于中间部分的考生来说,有时候能不能高中还是很需要运气的。

    看完了八股文的阅卷,刘晋也是来到了隔壁新学阅卷处这里。

    新学考试的科目阅卷相对来说就简单多了。

    因为所有的题目都是有标准答桉的,只需要根据答桉来阅卷就可以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所以阅卷相对简单,速度也要快很多。

    当然参加新学阅卷也都是朝中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不需要他们有多高的水准,只需要按照答桉去阅卷评分就可以了。

    “怎么样?”

    “新学考试的情况如何?”

    刘晋满脸笑容的走了进来,其他人一看也是纷纷行礼。

    “刘公,非常的不理想。”

    “大家的分数都很低,只有极少数一些人的分数还可以。”

    “很显然,大家对于新学的知识知道的并不是很多。”

    “是啊,是啊,这100分的试卷,大部分的人也就是二三十分的样子,至于极少数人能够达到及格的60分以上。”

    “现在统计出来的,分数最多也才只有80多分。”

    “我们科举考试本来就是百里挑一的,这只有极少数人考的好,那也是正常的。”

    “大家继续阅卷吧,我随便看看。”

    刘晋笑着说道。

    随即也是拿起一些试卷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次出的题目并不难,甚至于可以说很简单,大部分的内容还都是小学、中学的题目内容,只要去涉猎过新学相关的书籍和知识,考个及格什么的应该不难。

    不过很显然,这个时期的读书人,还是有着自己的骄傲,对于新学的内容,他们是不愿意去学,觉得新学是旁门左道,是杂学不入流什么的。

    愿意去看看新学书籍,学习下上面的一些知识的人很少,很多人甚至于极其的反对新学。

    谁知道这一次竟然考新学,结果自然也就是考的一塌湖涂。

    “这以后就该好好的去学一学新学的知识了吧。”

    “圣贤书是要读,但只读四书五经的话,不落后挨打才怪。”

    刘晋都笑了起来。

    儒家真的一无是处吗?

    显然并不是的,儒家也有儒家的可取之处,但是儒家发展道明清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走入了死胡同了,失去了活力,开始严重的阻碍和限制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了。

    一家独大,限制思想,限制创造力和想象力,将知识分子始终局限在几千年前的那几本书里面,研究来研究去的。

    这历朝历代各种各样的研究书籍、辅助书籍都不知道有多少,但却是毫无意义,与社会进步没有任何的作用。

    这才是明清东方逐渐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

    自己穿越而来,自然是要改变这一点,要不断的推动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打破儒家一家独大的传统,打破束缚思想的枷锁,唯有如此才能够一直强盛下去。

    看看现在的欧洲,此时的欧洲相比起大明来差了不知道多少,但就是这样的欧洲,在历史上接下来的几百年里面突飞勐进,迅勐发展,最终确立了全球的霸权和地位。

    是他们进步快吗?

    不,不是他们进步快,而是我们在原地踏步,在走下坡路,所以才有了后面的百年苦难史。

    即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依然还在为当年的落后买单,依然还在饱受歧视和欺辱。

    但事实上,在现在的大明帝国,大明人是根本就看不起欧洲人,欧洲人在大明人的眼中就是蛮夷,是肮脏、愚昧、奴隶等等诸多的代名词。

    全世界除了东方之外,在大明的人眼中都是蛮夷之地,都是不识教化的蛮夷,这个时期的大明人是无比骄傲和自信的。

    一时之间,刘晋想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内心之中也是感慨万千。

    为了让大明的读书人去学习、学习新学的知识和内容,为了开拓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面,自己也是煞费苦心,努力经营了这几十年这才将新学的内容纳入到了大明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当中。

    相信以后,这新学将会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所学习,这自然而然也就会改变对于新学的看法和认识了。

第2180章,金榜题名时,电话都打爆了

    “卖报!卖报!”

    “今日放榜,今日放榜!”

    初冬的京城,伴随着阵阵的寒风,报童的吆喝声响彻京城的大街小巷。

    今日是会试放榜的日子,整个京城的人都在期待着,天刚刚蒙蒙亮的时候就有大量的人前往贡院这里。

    每次科举考试放榜的时候,那些高中的读书人都会大把、大把的撒喜钱,据说在前几天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的人命令自己的书童、仆人去准备喜钱了,置换大量的铜钱,用麻袋装着,等到放榜的时候高中了,那就是大肆撒钱的时候。

    “胡兄!胡兄!”

    孙云和陈茂义两人早早的就来到了胡希文的出租房这里,两人身后的仆人都带着重重的一袋子铜钱,这是提前准备好的喜钱,只要高中了,到时候就全部撒出去。

    “孙兄、陈兄!”

    胡希文也是早早的就已经起来了,说实话,昨夜一夜都没有睡好,这放榜前的时候,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忐忑无比的。

    能否高中,一飞冲天,全开今天能不能金榜题名了。

    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三人直接叫了黄包车直奔贡院这里而去。

    等他们三人抵达贡院的时候,尽管时间还很早,然而这里早已经人山人海了,贡院外面的巨大广场这里早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等待了。

    广场上都是来看热闹、抢喜钱的人,广场的四周则是一群又一群的站着很多的书生,一个个虽然看起来在谈笑风生,但其实也都紧张的很,时不时看看时间,看看贡院外放榜的大墙,焦急的等待着放榜。

    “胡兄、孙兄、陈兄。”

    胡希文、孙云、陈茂义三人的到来,也是遇到了很多的熟人,彼此见面也是胡兄的行礼。

    三人来到了四川考生聚集的区域,顿时众多的同乡们又聊了起来。

    “三位兄弟这次考的怎么样?”

    “哎,别提了,新学的考试是一塌湖涂,这次指定是要名落孙山了。”

    “王兄不必气馁,这新学的内容只占三成,只要文章写的好,还是有希望的,更何况这次大家新学都考的很差,也就是说最终还是要考文章来说话的。”

    “孙兄,你这次考的怎么样?”

    “一般,一般,都不敢奢望啊。”

    “是啊,这次的题目确实是太偏了一些,再者还新增了新学的考试,又引入了分数制,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

    “听说胡兄这次考得不错,想必一定是可以高中了。”

    “是啊,胡兄对新学知道的可是很多,这次考试的分数肯定是要高很多了,高中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哪里,哪里啊,谁也说不准的事情。”

    胡希文笑着和身边的同乡聊天,同时也是焦急的等待着。

    说实话,他其实是非常期待着能够高中,然而摸摸自己的钱包,胡希文又怕高中之后被人笑话连喜钱都拿不出来。

    到了现在,胡希文剩下的银子已经不多了,这如果落榜的话,直接坐火车回家倒也没有什么,可是如果高中则还要参加殿试,到时候又还要在京城停留一些时日,这银子可就不多了。

    这次要撒喜钱,下次殿试之后确立排名还要给报喜的官差喜钱,又要给前来道喜的人撒钱,这着实是捉襟见肘啊。

    没办法,读书人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众人焦急的等待着,一直到了上午十点钟的时候,有官差拿着榜单走来,顿时现场就开始热闹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的看了过去。

    很多人的仆人、书童那更是早早的就已经在等待了,挤在一起,争取第一时间内查询看看有没有自家公子的名字。

    很快,红榜就张贴出来。

    不同于以往仅仅只有有一个名字和籍贯,这一次则是还有分数,从第一名到700多名全部都是有分数的,同时还有官差和衙役拿着大喇叭在哪里念,这样也可以方便更多的人更快知道自己是否高中。

    “北直隶天津府唐顺之89分!第一名!”

    伴随着官差衙役喊出一个名字来,顿时在广场周围的一处角落里面一群人就欢呼起来。

    “恭喜唐兄啊!”

    “贺喜唐兄!”

    “唐兄你是第一名啊,是会元啊!”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身边,众人纷纷向他送上祝贺。

    “哈哈,谢谢,谢谢,同喜,同喜!”

    唐顺之满脸的笑容,接着也是从自己书童的手上接过一个布袋子,里面装满了碎银子,大把、大把的碎银子直接就开始撒下去。

    太土豪了,也太有钱了。

    这天津府的人果然是有钱的很,别的人准备的都是铜钱,他们直接是准备碎银子,这一布袋的碎银子,这少说也有上千两银子了,他就这样不断的撒下去。

    伴随着唐顺之这边撒钱,周围的顿时就热闹起来,无数人拼了命的去抢喜钱,特别是当看到是碎银子的时候,那更是兴奋无比,这直接撒银子啊。

    天津人就是有钱。

    唐顺子不断的撒钱,心里面是高兴无比,考了第一名,这主要还是因为天津和京城是新学发展最好的地方,这即便是传统的读书人对于新学方面的知识和内容都接触的比较多,所以他新学科目也是考的很不错。

    “四川成都府胡希文88分,第二名!”

    这边官差衙役也是继续念道。

    胡希文听到四川成都府的时候,整个人都神经紧绷,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整个人顿时就忍不住欢呼起来:“哈哈,中了,中了!”

    太开心了,自己高中了!

    “恭喜胡兄、贺喜胡兄!”

    身边的四川同乡们一听,顿时一个个都投来羡慕嫉妒的眼神,但很快又都纷纷向胡希文送上祝贺。

    这胡希文高中了,以后和他们就不一样了。

    胡希文这鲤鱼跃龙门了,殿试不过是走走形式,定个名次罢了,只要会试过了,那就是进士了,以后就是官老爷了。

    而且胡希文能够排名第二,这足以说明他的才华,这殿试的时候多半也是能够名次靠前,再加上人非常的年轻,这前途无量啊。

    以后大家求着胡希文的地方还多着呢,即便是羡慕嫉妒,这祝贺也是绝对不能少的。

    “谢谢,谢谢,同喜,同喜!”

    胡希文笑着和身边的同乡们说道,而周围抢喜钱的人则是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胡希文,都期待着他赶紧撒喜钱。

    “胡兄,赶紧撒洗钱啊,这个金榜题名时一定不能少了喜钱的。”

    陈茂义一下子就看出了胡希文的窘迫,从自己书童的手中接过自己事先准备的一袋子喜钱交给了胡希文。

    “陈兄,谢谢了!”

    胡希文连忙感谢,自己是真的没什么钱了。

    “说什么谢啊。”

    陈茂义笑着说道。

    胡希文大把、大把的撒着铜钱,顿时周围就变得热闹非凡起来,大量的人在不断的抢着喜钱。

    胡希文虽然心疼钱,但这个时候了,真心不是小气的时候,这大把、大把的铜钱是下雨一般的撒下去。

    撒完铜钱之后,胡希文也是对着身边的同乡说道:“我去打电话,给家里面报喜。”

    说完,也是朝着电话亭这里走去,此时,电话亭这里早已经有大量的书童在等待了,他们只等着自家公子高中了,立即就给家里面报喜。

    胡希文因为是第二名,所以一下子就知道了,此时还没有什么人。

    很快,电话就打通了。

    “喂~我是胡希文啊,我高中了!我高中了!”

    电话一接通,胡希文就兴奋的喊了出来。

    “你高中了?”

    “恭喜啊,恭喜!”

    “你父母就在我身边。”

    电话的另外一头,包租婆一听,顿时就惊喜的说道,连忙将电话交给了胡希文的父母。

    胡希文的父母接过电话听到胡希文的话之后,整个人都欣喜若狂。

    “好,好,太好了,我们胡家终于出了一个读书人,出了一个当官的了。”

    胡希文的父母那是激动的都要落泪了。

    为了支持胡希文读书,他们夫妻两个不知怎的吃了多少的苦,受了多少的累,还不要脸一般的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的钱。

    现在终于有回报了。

    很快,胡希文的父母也是点上了准备好的鞭炮,同时兴奋地对着周围的左邻右舍宣布自己的儿子高中了。

    一时之间,整个街坊都知道了,同时消息也是迅速在成都这边传开,很快大家都知道在这里有一对打工夫妻的儿子高中了,金榜题名了,这以后就飞黄腾达了。

    不少成都这边有头有脸的人知道消息之后,更是派人前来送上贺礼,这个时期能够金榜题名的人,这以后注定了会飞黄腾达的。

    京城贡院这边,榜单全部都已经张贴完毕。

    “中了,公子,公子中了!”

    “少爷,少爷,高中啊,高中啊!”

    “公子,高中,高中,总分82分!”

    伴随着类似的声音不断的响起,顿时现场就又一个个书生兴奋的笑了起来,周围则是一大片羡慕嫉妒的眼神。

    电话亭这里,一下子就变得无比热闹起来,一个个电话打向大明的大江南北,将好消息传递到四方。

    PS:古代的进士虽然很难考,但考中了就是牛叉啊!

第2181章,转学新学去

    “老爷,老爷!”

    “少爷来电话了,高中了,高中了!”

    “老夫人,公子高中了!”

    “高中了!”

    伴随着电话沟通大明的四面八方,京城这边科考的情况也是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四面八方,在大明的各地,收到好消息的一处处地方,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有些家里面殷实、有钱的,那更是开始摆起流水席、请起戏班来唱大戏,能够会试高中,这以后就是板上钉钉的官老爷了,而且以后还是有机会成为国之柱石,朝中重臣,天子肱骨的。

    这身份地位就完全不一样了,鲤鱼跃龙门并非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贡院这里,看到自己金榜题名的人正开心的撒着钱,前来凑热闹抢喜钱的人则是开心的抢着的喜钱。

    只有那些名落孙山的学子们此时此刻脸上毫无笑容,唯有无尽的失落同时对于身边那些高中的同乡、同窗、好友投入羡慕嫉妒的眼神。

    五万多人前来参加会试,只有700多一点人能高中,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要落榜的,能高中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人都只能够羡慕他人。

    孙云和陈茂义两人的书童、仆人仔仔细细的检查了金榜上的名字,始终都没有找到两人的名字,这才慢慢的回来。

    不用他们两人说什么,孙云和陈茂义就已经知道了结局,因为刚刚官差衙役念名单的时候,他们都在用心的听着,始终都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之中看到了无尽的落寞,几次前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每次都信心满满,意气风发的来,最后又都带着失落而回。

    三年又三年,转眼间两人都已经四十多岁了,眼看着就要奔五了,然而还是没有高中,反倒是这个胡希文,年纪轻轻,去年乡试中举,今年会试高中,还是第二名,这以后注定了是前途无量的。

    人比人实在是没办法比,也不能去比。

    有的人考了一辈子都没有考上举人,即便是考上了,又考了一辈子都没有考上进士,然而有的人呢,乡试、会试都是一次过,年纪轻轻就已经拥有了别人奋斗一辈子都无法得到的东西。

    “唉!”

    陈茂义轻轻地探口气。

    “陈兄,不必气馁,我们三年后再战!”

    孙云连忙安慰道。

    “不,我以后不会再来参加科举考试了。”

    陈茂义想了想说道。

    “陈兄,你又何必说这样的气话呢,你我也不过才参加几次而已,落榜实属正常,很多人参加了五六次,七八次才高中的。”

    孙云一听就觉得陈茂义是在说气话。

    “我不是再说气话。”

    “你我都已经四十多岁的人了,我们从十几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一直到三十多岁才考上举人,这又考了十多年的会试,然而依然还是屡试不第。”

    “我们的人生难道就全部要花费在这上面吗?”

    “那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即便是再来我们能够高中,去做官,可是都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又还能够活几年?”

    “我们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剩下的时间还能够又多少?”

    “我觉得我应该是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陈茂义摇摇头说道:“考进士一定要像胡兄这般,年纪轻轻就高中了才是有意义的,因为年轻,所以能够大有作为。”

    “我年纪太大了,还是不死磕在上面。”

    “可是,陈兄,我们读书人,如果不考科举,我们就只能够去当个小官了,难道你会甘心于一辈子都做个七品县令?”

    孙云还是没有明白陈茂义的意思,以为陈茂义这是准备去朝廷吏部这边登记去做小官了。

    举人也是可以做官的,一般都是从八品、七品的小官做起,基本上一辈子也就是这个级别,很难有所提升的。

    在大明朝,真正想要做大官,那就必要考进士入翰林才能够有机会做大官,只要科举考试的名次靠近,那以后基本上都可以飞黄腾达。

    “孙兄,我的意思是我准备考科举,也不准备去做官了。”

    “我要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陈茂义笑了笑说道。

    “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孙云疑惑道。

    “是的!”

    “我以前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觉得新学是旁门左道,是杂学,是不入流的,故而始终都没有去学一学新学的知识和内容。”

    “一直到了最近这两个月,我才是新学其实也是博大精深,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学问,我发现我自己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新学的知识和内容。”

    “读四书五经的时候,我觉得非常累,那并不是我所喜欢学习的。”

    “读新学我觉得很轻松,总是能够有新的发现,那种探索自然规律,发现新鲜事物的感觉让我觉得非常有趣,有意思。”

    “所以我决定以后去学新学。”

    陈茂义笑了笑说道。

    想清楚了这些,又下定了决心,决定自己以后要走的路之后,他突然间发现,是否高中对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

    自己并没有因为落榜而伤心难过,反倒是有种解脱的。

    从科举考试的牢笼之中解脱出来,挣脱了那种束缚,能够全心全意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研究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物。

    虽然仅仅只是短短的学习了2个月新学,然而新学所展现出来的多姿多彩深深的吸引了陈茂义,尤其是其中的数学、物理和化学,上面提到的很多问题,很多有趣的实验,探索自然的规律和现象,这些都让陈茂义感觉自己的人生迎来了新的开始。

    “转学新学?”

    孙云人都傻了。

    自古以来唯有读圣贤书的人最是清贵的。

    这读新学的人那是不入流的,都没办法考功名去做官什么的。

    要身份地位哪里能够和他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相比。

    陈茂义这好好的举人不去认认真真的考进士,竟然说要转去学新学,这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

    要知道在大明还有无数的读书人做梦都想要考上举人,能够来参加会试,你倒好,只是几次落榜而已,竟然就不考了,还要转学新学。

    “陈兄,或许这次对你打击有些大,毕竟胡兄人年纪轻轻就考上了,我都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没有。”

    “说实话我的心里面也是觉得很不平衡,很不公平,但像胡兄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的人都和你我一样,三四十岁还在这里奋斗。”

    “这次回去之后,先好好的休息、休息,然后好好的再刻苦读书,三年之后,我们未尝不能像胡兄今日这边春风得意马蹄疾。”

    孙云安慰起陈茂义来,觉得这次肯定是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说实话,这心里面肯定是非常难受的。

    自己两人辛辛苦苦的走了一路了,从十几岁开始到现在四十多岁,差不多都快要三十年了,然而这个胡希文呢,现在才十八岁,他就已经走完了大家做梦都想要走完的路。

    又还是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这一路上走来,大家虽然年纪相差甚远,但都以兄弟相称,彼此之间谈天论地,畅谈人生理想,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可是等到现在的时候,看着胡希文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这以后前途无量,而自己却是又落榜了。

    这内心之中所受到的伤害和打击是非常巨大的。

    这以后,自己还是需要捧着那几本破书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胡希文呢,他以后就不一样了,接下来的殿试,按照这样的趋势,胡希文极有可能也是可以排名很靠前。

    到时候直接就进了翰林院,在翰林院里面修几年书就可以外派到地方直接就从州府官员做起,以后升迁也是会非常快。

    可能做到三四十岁的时候,他已经是位高权重的大臣了,这以后成为天子的肱骨,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也是有可能的。

    如此巨大的反差就发生在自己和自己身边人的身上,这打击是非常沉重的。

    “孙兄,我并不是在开玩笑。”

    “而是非常认真的决定了我以后要走的道路。”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在思索人生的意义,我在想难道我的一辈子就这样度过吗?”

    “现在我终于想通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以前的时候,我总是很迷茫,其实我并不喜欢去读四书五经,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但那是家里面的要求,也就一直在读。”

    “一直到接触了新学的内容,我豁然间就如同发现了新世界一样,觉得非常的精彩,非常的有意思。”

    “我现在都已经四十多岁了,人生的路已经走完了很长一段路了,剩下的时间准备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孙兄,我先走了,我准备去学新学了,到时候再去考新学的大学。”

    陈茂义面带笑容的说完,接着也是直接就离开了。

    此时此刻,整个贡院大门之外,无数和陈茂义、孙云一样落榜的人都在思索着,思索着人生的意义。

第2182章,退休的想法

    “噼里啪啦!”

    “铛!铛!”

    京城的街道上面,伴随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整个京城的男女老少都纷纷的涌现到街头来观看今年的新科状元。

    年仅25岁的江西吉安府人罗洪先身穿状元府骑在枣红马上面,春风得意,满脸笑容的带着700多个新科进士在游街。

    这是京城三年才有一次的热闹节目,也是整个京城最热闹的时候,比起过年时还要更加的热闹。

    这京城的男女老少都会拥挤到街道上面看看今年的状元到底长的帅不帅,英俊不英俊。

    自从当年刘晋中状元开始,这京城的老少爷们看状元的时候最先看的就是这个长相和年龄了。

    今年的状元罗洪先,年龄显然也是非常的年轻,仅仅25岁,这个年纪,无数的读书人可能连举人都考不上,但是他却是已经是状元了。

    长相上,他也是相貌堂堂,仪表不凡,继承了大明状元郎必须要有一副好皮囊的优秀传统。

    罗洪先也是一个牛人!

    他和前面提到胡希文一样,都是一次性考过了乡试和会试,去年参加江西的乡试,一次考过,牛叉的不行。

    要知道江西在明清时期,那是出了名的考霸之乡,能够一次性就考过了,可见他也是相当牛的。

    更牛的是这第一次来参加会试,他的排名也是极其的靠前,是仅次于唐顺之、胡希文的第三名。

    在殿试的时候,他写的文章得到了天子的赏识,也是成为了状元,唐顺之和胡希文则是排在了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榜眼和探花。

    当然罗洪先牛并不仅仅只是牛气在这方面。

    这个罗洪先之所以24才去参加乡试考试,那是因为他这个人最喜欢的竟然王守仁的理学以及新学当中的地理学,他从小就立志要当学者,喜欢搞研究。

    平时没事做的时候就学王守仁将自己关起来思考个几天几夜什么的,又或者是任性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到处游山玩水到时候,仔细的研究地理学。

    为此他还去新学的学校里面上过课,学过新学的诸多内容和学科,这也是他这一次能够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因为他是学过新学的人。

    学习新学和地理学耽误了他不少的时间,以至于别人十几岁开始考科举的时候,他还在那里到处玩。

    但牛人就是牛人,即便是比人晚一些也没有关系。

    他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极深的造诣和成就,和王守仁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甚至于可以说是另外一个翻版的王守仁了。

    罗洪先这个人比较澹泊名利,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骑马射箭、考图观史、上学天文、礼乐、典章、阴阳、术数,下学地理,水利、边疆、军事、攻战、对阵、物理化学等等。

    通俗的来说,这个人的兴趣爱好特别的广泛,什么都喜欢去学,关键是人家厉害啊,学什么都一学就会,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的厉害,在历史上都是很有名气的一个人。

    为此他的父母也是伤透了脑筋,出身官宦世家的罗洪先,其父母和长辈都希望他能够好好的去考科举考试。

    这罗洪先并不怎么用功就随便的学了学,这一路过关斩将的过来,轻轻松松就一次性考过了乡试和会试,还最后中了状元。

    这样的牛人,纵观古今也都没有几个。

    他之所以不如王守仁有名字,主要是因为历史上他早早的就因为得罪了嘉靖皇帝,上书批评嘉靖皇帝沉迷修仙炼丹导致朝政腐败,被嘉靖皇帝给早早的罢官免职回家去专心搞研究了。

    所以名气不如王守仁的大,但他确实是一个牛人。

    罗洪先骑着马带着新科士子们游街,京城的老百姓们自然也是难免要评论一番了。

    “今年的状元郎不懒啊,长的还是阔以的。”

    “确实是不错,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却没有书生的羸弱之气,倒是有种军人的阳刚之感。”

    “和以往历年的状元郎相比,今年的状元郎也应该是可以排进前三的。”

    “我觉得啊,还是弘治十二年的状元郎是最帅的一个。”

    “你说的是当今内阁首辅刘公吧,我也觉得他是最帅的一个,不过那都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

    “就是啊,都已经是五十岁的老头子了,还能够有多帅。”

    “你们这些年轻人啊那是没看过当年的刘公,英俊不凡、气质脱尘,不知道迷倒了京城多少少女。”

    “当年礼部尚书的孙女和定国公的孙女可都是被迷住了,两大豪门的千金大小姐同时嫁给他,这可不是吹的,据说当年刘公成亲的时候,京城无数的千金小姐都伤透了心。”

    “是啊,是啊,你们这些小年轻都没见过当年的刘公。”

    “不过今年的状元郎也是不差的。”

    “我倒是觉得今年的探花郎非常的英俊帅气,关键是这人还非常的年轻,这可能连20都不到吧。”

    “今年的探花叫胡希文,据说才十八岁,听说还没有娶妻呢。”

    “我也听说了,我也听说了,有记者采访过这个胡希文,他是成都人,祖上世代都是农民,父母去成都打工之后,拼尽全力送他读书,他也不负众望,这次成了探花郎。”

    “还真是年轻啊,才18岁啊,这以后前途无量啊。”

    “可不是嘛,当年刘公中状元的时候是20岁,他这18岁,人又和当年的刘公一样,英俊帅气,这以后说不定又是一个刘公。”

    “今年的榜眼也是很年轻啊!”

    “榜眼叫唐顺之,南直隶常州人,报纸上说他今年才24岁。”

    “今年的状元、榜眼、探花都很年轻啊,这25岁,24岁,18岁的,这让后面那些跟着的四五十岁的人情何以堪啊。”

    “别笑他们,即便是四五十岁,那也是进士,以后也是朝廷的官员,你我在他们的面前不过是蝼蚁一般的平民百姓。”

    “那倒是,那倒是!”

    “......”

    一处酒楼上面,刘晋和王守仁也是一边喝茶一边看着下方游街的退伍,内心之中也是感慨万千。

    “光阴似箭啊,一转眼都已经过去三十年了,当年我们也是如此,只是现在我的头发、胡子都已经白了,刘晋你也是五十岁了。”

    王守仁看着骑着高头大马的罗洪先,这个罗洪先可以算是自己的弟子,他学习了自己开创的理学,又处处向自己学习,尽管不是自己收的弟子,但也算是理学的传人,还是王守仁非常满意的一个传人。

    看着自己的弟子当上了状元,再看看自己,已经满头白发了,对面坐着的刘晋,遥想当年,英姿勃发、春风得意、英俊潇洒、气质不凡。

    到了现在脸上也是有了岁月的痕迹,尽管看起来依然还是挺年轻的样子,但无论如何也是五十岁的人了。

    “是啊,岁月不饶人,一下子就过去三十年了,你我都已经老了。”

    刘晋笑了笑点点头。

    这人一旦过了三十之后,时间就仿佛越走越快,越走越快,一下子就过去了一年,这一下子就过去了三十年了。

    “老王,我有回乡养老的想法了。”

    沉思一会,刘晋非常真诚的对王守仁说道。

    “什么?”

    “你要回家养老?”

    听到刘晋的话,王守仁都傻眼了。

    别闹好不好,你才五十岁,又身体健康,还可以继续为大明朝发光发热至少十几年,你现在就想着回家乡养老了?

    要知道很多人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那正是事业的上升期,别说是回家乡养老了,那即便是有病,那也是要死撑着的。

    像杨廷和,都已经病的不行了,依然还是死撑着,就是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还有当年的刘建,都已经八十岁的人,依然不肯放手,你倒好,这内阁首辅当的舒舒服服的,竟然说要回家养老了。

    “我不是开玩笑的。”

    “其实在很早之前的时候我对于自己的人生就有了规划。”

    “在我的规划当中,我就是准备五十岁就不干了。”

    “人生苦短,都已经到五十岁了,谁知道还能够活多久。”

    “世界很大,我想用剩下的时间去到处看看、走走,趁着自己还能够走得动,牙齿还好,还可以品尝下各地的美食。”

    “这要抓紧时间的去世界各地都走一走,看看这大好的河山,领略下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这难道不比一直被束缚在京城这里强多了吗?”

    刘晋笑着和王守仁说道。

    听到刘晋的话,王守仁顿时就忍不住再次仔细的看看刘晋,这个刘晋总是能够有地方让自己对他刮目相看。

    做官做到了刘晋这个地步了,这说放就放,拿得起、放得下,自古以来都很少、很少。

    更让王守仁佩服的是刘晋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非常的清晰,这年纪大了,该放下的就放下,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去看看大好河山,领略风土人情。

    等到身体不行了,这再回到自己的故乡,最终叶落归根,或许刘晋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可是,天子是不会允许的。”

    PS:求票票~各种求!

第2183章,别闹,赏你几个美人

    乾清宫尚书房内。

    正德皇帝朱厚照正在召集群臣商议国家大事。

    “陛下,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请求我们大明再向西班牙提供3000万两白银的贷款!”

    礼部尚书方永良向朱厚照奏报道。

    “3000万白银?”

    “西班牙现在欠我们大明多少贷款了?”

    朱厚照一听,想了想问道。

    “已经有7000万两白银了。”

    方永良连忙回道。

    “7000万,如果算上这3000万两的话,那就是1亿两白银了。”

    “他们准备拿什么来抵押?”

    朱厚照算了算又问道。

    “他们准备拿黄金洲蓬来湾内的几个殖民地岛屿来抵押,哪里是整个黄金洲唯一不是我们大明的土地。”

    方永良回道。

    “那几个岛屿他们都舍得拿出来抵押?”

    朱厚照一听,连忙看向世界地图蓬来湾的位置,方永良所说的岛屿就是后世古巴岛以及周围的几个大岛屿。

    当年大明帝国为了吞并黄金州,也是联合了西班牙对付欧洲的英格兰、葡萄牙、法兰西海盗,最终达成的协议是,西班牙承认除了那几个岛屿之外的整个黄金洲属于大明帝国。

    大明帝国则是承认了西班牙对这几个岛屿的殖民权和所有权,双方结成同盟,共同打击海盗。

    这几个岛屿因为地理位置非常的关键,一直以来都是西班牙海外最为重要的殖民地,依靠着紧靠大明黄金洲的地理优势,西班牙人依托这几座岛屿可以同大明人开展贸易,仅仅只是转手的买卖都让西班牙大赚特赚。

    对于西班牙来说,西非黄金海岸的殖民地固然重要,但其地位是远不如这几座岛屿的,收益方面也无法和这几个岛屿相比。

    所以这也是朱厚照为什么惊讶西班牙竟然会拿这几座岛屿出来抵押的缘故了。

    “看来西班牙人在欧洲的战事打的很艰难啊。”

    朱厚照想了想说道。

    “回陛下,西班牙虽然吞并了法兰西,但是在和罗马教廷的战争当中屡次失利,神圣罗马帝国这边经过了前期的溃败之后,现在也是已经逐渐的稳住了局势,并且在不断地反攻。”

    “另外在西非黄金海岸这边,朝鲜、波斯、倭国也都相继对西班牙殖民地发难,极大的牵制了部分西班牙的兵力。”

    “多线开战对西班牙极为不利,这也是他们资金消耗快速的原因。”

    五军都督府的澳国公杨云站出来说道。

    “嗯,看来我们不贷款给西班牙的话,他们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

    “这样的话,我们前期的贷款就打水漂了。”

    “贷款给他们,让他们继续打下去。”

    想了想朱厚照也是果断的下令。

    这7000万两银子的贷款,要是西班牙战败的话,自己这银子岂不是打水漂了?

    尽管这左手出右手进的,这银子还是回到了自己大明人的手中,但这些可都是利润,绝对不能丢的。

    “是!”

    众大臣一听,也是纷纷恭敬的回道。

    “陛下,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又在两河流域开战了。”

    “奥斯曼和波斯又打起来了?”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有点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

    “是的,陛下!”

    “这次主要是奥斯曼帝国为了抢夺两河流域下游地区的石油产区而发动的战争。”

    “随着我们大明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石油的价格持续走高,波斯湾地区的石油也是发现的越来越多,奥斯曼帝国肯定是不会放过这片富饶之地的。”

    方永良连忙说道。

    “原来是为了石油,那就难怪了。”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点点头。

    旁边的刘晋也是听完也是忍不住感叹起来,中东这里真的是个火药桶啊。

    同时也是不得不感叹大明帝国的发展速度。

    本来历史上石油刚刚开始出现并且运用于诸多领域的时候,石油的价格其实并不高,尽管开采石油依然有着可观的利润。

    但是因为全球范围内能够开采石油的地方有很多,这石油开采量完全是可以轻松满足市场需求的。

    可是大明帝国一旦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其庞大的人口和市场以及可怕的制造能力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发展的速度要远远快过历史上的工业化发展速度。

    以汽车来说,历史上汽车从开始出现到真正走入千家万户,这个过程是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是现在的大明就不一样了。

    大明帝国因为刘晋这个穿越者的缘故,重视科技和基础性的教育,大力的普及基础教育,这极大的刺激了各项技术的发展,汽车的技术发展很快,并且迅速地走向成熟和大规模工业化制造。

    大明帝国从汽车出现到现在,才过去十几年的时间而已,可是现在大明帝国制造的汽车不仅仅充斥大明的街头巷尾,连带着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出口。

    大明帝国一年生产的汽车数量足足有几百万辆。

    如此庞大的规模和产量,这都是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以及基础教育的普及,当然和大明帝国庞大的市场内需也是密不可分的。

    大量的汽车对于石油的需求就越来越大,以至于即便是大明人在全世界寻找石油,这石油的供应依然是供不应求,价格持续走高。

    此外,大明的化工科技发展也是极为的迅勐,石油运用于化工领域,这也是一大重要的用途,也加剧了对石油的需求量。

    波斯湾地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产区,这自然而然成为了奥斯帝国、波斯帝国和埃及争夺的重点区域,仅仅只是为了石油,前后都已经爆发了几次战争了。

    双方之间互有胜负,但波斯帝国有着地理优势,抢占了石油主产区的两河流域下游地区,奥斯曼帝国则是占据了石油稀少的上游地区。

    “埃及有没有过去凑热闹?”

    朱厚照想了想问道。

    “埃及这边向波斯帝国提出了要共享两河流域石油收益的要求,但被波斯帝国拒绝了。”

    “所以这一次埃及没有出兵,也没有和波斯帝国一起对抗奥斯曼帝国。”

    方永良连忙回道,这些都是属于礼部的事情。

    “看来这些年波斯人的实力增长了很多啊,又是独吞两河流域石油,又是在西非这边争夺殖民地的。”

    朱厚照想了想笑着说道:“打吧,让他们好好的打,这样我们又可以卖军火武器了。”

    “是!”

    大家一听,也是齐声的回道。

    世界乱一乱对大明帝国来说肯定是好事了,军火武器就可以大卖特卖,赚钱赚到手抽筋。

    “这波斯湾里面可是有两块我们大明帝国的殖民地啊。”

    朱厚照看向波斯湾的地图,可以清楚的看到上面在波斯湾南岸地区,有两块大明人的殖民地将它给分的干干净净,而这两块殖民地正是波斯湾地区石油最富饶的地区。

    “是的,陛下!”

    “西边这块殖民地是属于前内阁大臣李东阳离家的茶陵殖民地,东边这边则是属于英国公的殖民地。”

    刘晋一听,也是连忙回道。

    “还真是会选位置啊,谁能够知道这两块荒漠地区竟然蕴藏着大量的石油,这是赚大了啊。”

    朱厚照结合现在石油的分布图,也是直点头说道。

    讨论完了国家大事,也没有什么事情了,朱厚照也是准备让大家回去的时候刘晋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恳请回乡养老。”

    刘晋的话一出,不仅仅是朱厚照震惊了,连带着钟番、方永良、童瑞、杨云他们都惊呆了,只有王守仁不出意外的轻叹一口气。

    “你要回家养老?”

    朱厚照一听,眼睛都瞪大了,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刘晋。

    “你这才五十岁吧,身体好的都可以打死老虎,你回家养什么老啊。”

    朱厚照看看刘晋反问道。

    “陛下,朕之所以决定要回家养老,那是因为臣想利用剩下的时光去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趁着现在还能够走得动,去看看全世界的大好河山,去领略下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要是真等到七老八十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想去世界各地看一看,恐怕也是走不动了。”

    “另外,陛下您春秋鼎盛,又是千古圣君,我大明今时今日又是繁荣昌盛的盛世,国家强大,百姓富足,武力强盛,威震全球。”

    “朝中诸公又都是贤能正直之人,即便是少了臣,这大明帝国依然可以变得更加繁荣强盛。”

    “所以恳请陛下恩准,世界很大,臣想到处去看看。”

    刘晋非常诚恳的向朱厚照表达了自己内心之中的请求。

    听到刘晋的话,朱厚照也是微微瞪眼,这个刘晋啊,总是有很多让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在内阁首辅这个位置上,这能够说退就退,说放就放,还真是拿得起放得下,让人刮目相看啊。

    不过自己才刚刚登基2年,虽然大明和刘晋所说的一样,但朱厚照觉得还是不能缺少了刘晋的辅左,有刘晋在,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很舒服。

    “别闹,朕赏你几个美人,好好的再替朕干下去。”

第2184章,朕还想到处走走、看看呢

    尚书房内,其他大臣都已经走了,刘晋被单独留下来,正德皇帝朱厚照想要好好的挽留刘晋。

    自己现在确实是不能少了刘晋,一直以来和刘晋都相处的很不错,大明能够有今日的繁荣鼎盛,刘晋的功劳是非常大的。

    朱厚照很清楚这一点。

    刘晋当年因为母亲病逝回家守孝三年,刘晋不在的三年,弘治皇帝都累的多,自己都是亲眼所见的。

    刘晋一回来,弘治皇帝又轻松多了,有刘晋这样忠心耿耿的能臣在,这皇帝可以当的很舒服也很轻松。

    朱厚照是舍不得刘晋走的,他还想轻轻松松的过些年好日子呢。

    刘晋心里面探口气,其实刘晋很清楚,自己想要走人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天子是不会轻易放自己走人的。

    这有时候和天子关系太好了,做的太好了,想要走人也不是容易的事情,除非是病的不行了或者是老的不行了。

    偏偏自己才五十岁,身体又好的很,人看起来也就是三十多岁的样子,这天子当然是不会轻易同意自己回家养老的。

    可是这继续干下去的话,自己又已经有些厌烦了,更想着去世界各地走一走,看看,真等到年纪大再到处走走的话,哪里还能够走得动啊。

    更何况在这个时代,医疗技术落后的时代,谁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够活多久。

    年轻的时候,身体强壮自然是不怕什么,可是年纪大了自后,身体不行了,说不定一个小病就直接要了小命也是难说的。

    就像历史上的常遇春,仅仅只是感染了风寒就病死了,还有王守仁,历史上的王守仁是得了肺病而死的。

    这些放在后世,那都是很小的小病,像王守仁就靠着青霉素治好了肺病,不然老王哪里还能够生龙活虎啊。

    对于刘晋自己来说,人生到了五十,这剩下的时间可能就不多了,自然是不能将自己的一生都放在这朝野上了,剩下的时间该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奈何自己想走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首先来说自己身为朝廷重臣,这好好的要退休养老,即便是有病身体不行的情况下,按照规矩,天子为了显示自己的恩情,对臣子的关心什么的,都会再三挽留的。

    就像当年李东阳身体已经不行了,几次上书请求归乡养老,弘治皇帝都不准,再三的挽留,一直到后面,李东阳实在是不行了,再加上还有刘晋在。

    弘治皇帝这才恩准了李东阳回家乡养老,李东阳回家乡养老之后,也是在大明拜访了自己的一些至交好友,接着再去了一趟波斯湾李家茶陵殖民地之后,李东阳回到大明没多久就在自己老家病逝了。

    这样的结局对于李东阳来说已经算是很完美的结局了,在最后的时光里面,拜访了至交好友,还安排好了自己家族的事情,最后又落叶归根,或许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自己的儿子。

    对于朝廷的重臣,只要不是说天子特别的讨厌对方,基本上都会再三挽留的,以显示天子对臣子的恩情。

    其次,朱厚照刚登记没多久,自己就要退休,这对于朱厚照来说肯定是无法接受的事情,必然会挽留,想走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老刘,你这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想退休养老了?”

    没有其他人了,朱厚照也是开口问道。

    “陛下,到如今我已经为官三十年了,已经到五十岁的年纪了,五十知天命啊,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的时间。”

    “我一直以来的理想就是希望我们大明帝国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为此也是一直在努力。”

    “现如今我大明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强大,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帝国,我的理想实现了,人生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也是已经很累了。”

    “这剩下的时间我想要去全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大好河山,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等身体不行了,我就再回到自己的故乡落叶归根。”

    刘晋笑着回道。

    “你想的美,朕都没有去全世界各地好好的游玩呢,你就想着去全世界各地游玩了?”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说道。

    说到玩嘛,朱厚照比你刘晋更爱玩多了,我朱厚照都老老实实的在这皇宫里面当皇帝,你刘晋竟然还想着去世界各地游玩?

    “哈哈,陛下,您正春秋鼎盛呢,或许等陛下您年纪大一些的时候,也可以去全世界各地走一走嘛。”

    刘晋顿时就笑了起来。

    朱厚照什么尿性,刘晋当然是很清楚了,这是一个爱玩、爱走的主,也就是现在性子收敛了很多,历史上的正德皇帝,那是皇宫都不想多待一刻,恨不得全世界疯玩呢。

    “你这提议倒是不错。”

    朱厚照一听,想了想也是表示了赞同。

    这皇帝其实当了也没有什么意思,也就是那回事,还不如自己当太子时舒服呢。

    自己当太子的时候,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自由自在的很。

    这当了天子之后,反倒是有了诸多的束缚,每天早朝小朝的,还要批阅奏疏之类的,可以说每天都安排的满满的,连自己最喜欢看的足球比赛,算下来都已经有几个月没有去看了。

    皇帝是可以享受无上的尊荣,但也同样被死死的束缚在了这皇宫里面。

    “老刘啊,再继续干几年吧,朕这才刚刚登基呢,你就想退休,天下人怎么看我们?”

    “到时候大家都会说是我们君臣之间有间隙,又会说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甚至于还会说朕刻薄寡恩什么的。”

    朱厚照想了想也是说道。

    他和刘晋关系是很不错的,可以说从小就很不错,彼此共同创办了诸多的产业,朱厚照自己内帑的庞大财富和收益可都是和刘晋一起创办的这些产业带来的。

    没有刘晋的话,就没有现在富裕的大明天子,想想以前的弘治皇帝,那是真穷的可怜巴巴的,省吃俭用十多年才省下一百多万两银子,还被周扒皮给天天惦记着,连皇宫都舍不得修葺。

    “陛下,臣也知道这会让天下人非议,可是臣......”

    刘晋的话还没有说完,朱厚照便说道:“别可是了,再继续干几年,等朕不想当皇帝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去全世界游玩。”

    “朕还想去到处走走,玩玩呢。”

    刘晋将朱厚照不肯放自己走人,也是无奈了,和自己预想的一样,自己想要走人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这可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要多次的请求,这才有可能可以走人。

    只是再继续的干下去,自己就真的老了。

    但朱厚照都将话说到这份上了,自己还能够怎么办,现在想走是绝对走不了的。

    刘晋带着无奈回到自己的家中。

    只是刚回到家里面,徐婉儿和李贞就撇着脸,显得非常的不开心。

    “怎么了夫人?”

    刘晋看看她们两个,也是连忙问道。

    “相公,你是不是嫌我们年老色衰了,所以这才将几个女人弄回家的?”

    “你要是嫌弃就直说,想要纳妾我们也是不反对的,但好歹也提前和我们说一声吧。”

    徐婉儿哭哭啼啼起来,觉得是非常的委屈。

    这刘晋年轻的时候都没有纳妾,没想到这老了的时候,一下子就把几个女人带回来,关键还是朝鲜和倭国女人。

    当初自己和李贞嫁过来的时候陪嫁了好多的丫鬟,一个个也都是千挑万选的,结果都让你一个都不要,现在竟然还来。

    原本都意味着刘晋可以和自己两人相守到老的,你这五十岁了,还来这一处,她们是觉得委屈。

    “纳妾?”

    刘晋是一头雾水,不过很快就明白了,这朱厚照竟然真的往自己家里面送女人了。

    原本仅仅只是以为朱厚照在开玩笑的,没想到他竟然是认真的,将几个朝鲜和倭国进贡的美人送到自己府上了。

    “两位夫人,事情是这样的。”

    刘晋无奈的解释起来。

    “什么?你要辞官回家养老?”

    听到刘晋的解释之后,徐婉儿和李贞都傻眼了,原来是因为刘晋要辞官回家养老,这天子可能觉得是自己平时对刘晋没有什么赏赐之类的,所以就直接赏赐了几个美人给刘晋。

    当然了,这也是朱厚照一厢情愿了,他喜欢美人,所以就觉得美人是最好的赏赐之物,直接就赏赐几个美人给刘晋了。

    不过现在徐婉儿和李贞却是没心情去理会什么美人的事情了,不过就是多几个女人,即便是刘晋纳妾了也威胁不到她们的地位。

    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刘晋想要辞官回家养老的事情了。

    这事情对于自己家的影响可是非常巨大的,正所谓人走茶凉,当权力在手的时候自然是什么都好,一旦刘晋不是内阁首辅了,这情况可能就会大有变动的。

    “是啊,我都已经五十岁了,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想去全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

    刘晋点点头说道。

    PS:求票票,各种求~

第2185章,刘晋他该有一个好结局

    “相公,以我们家的情况,你这要是不当官了,到时候指不定还有什么牛鬼蛇神来为难我们呢。”

    “当年你回家守孝三年的时候就有不少人想要打我们家产业的主意呢,当时石油的买卖差点就到那些人手中了。”

    李贞想了想说道。

    刘晋家之所以能够撑起极其庞大的产业,其实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刘晋是当今的内阁首辅,手握大权,又是天子面前的红人。

    所以这麾下的产业无论是做什么买卖都可以顺顺利利的,没有人敢故意的刁难什么的,要是普通人,想要做大一个买卖和产业来,那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

    或许产业还没有开始做大就已经被人觊觎上了,最后多半可能都是为他人做嫁衣。

    这就是现实,尽管表面上似乎好像都一副君子的样子,但其实本质上和大自然的弱肉强食并无什么太大的区别。

    在东方这边土壤上,朝中无人的话,手中有着庞大的财富你是根本就守不住、拿不住的,这也是为什么以前江南的那些盐山、粮食赚钱之后拼了命的支持自己家族的子弟去读书考科举的原因了。

    因为他们对此非常的清楚,有钱不算什么,有权有钱才是王道。

    刘晋麾下的产业到底有多庞大,恐怕连刘晋自己现在都有些搞不清楚了,因为麾下的这些产业经理、负责人有着极大的自主性,可以决定是否扩张、增产、投资、并购之类的,麾下的产业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膨胀、壮大。

    如此庞大的产业一旦失去了刘晋这棵参天大树依靠的话,必然会引起四方豺狼虎豹的觊觎,眼红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呢。

    当然,刘晋很早之前就已经考虑清楚这一点了。

    “影响肯定是会有影响的,但也不至于到那种地步。”

    “我们麾下的产业大部分都是和天子以及朝着的显贵豪门合伙的买卖,即便是我不做内阁首辅了,依然也不需要担心太多。”

    “另外我们很多的产业其实都已经转移到了海外去了,分到了几个孩子的手上去管理,倒也不需要担心太多。”

    刘晋笑了笑摇摇头说道。

    从一开始办产业的时候,刘晋就在为这方面考虑,当然这也是源自于后世的一些创业、经营理念,拉上天子和朝中勋贵们一起做生意。

    不仅仅生意可以做得大,而且还可以让别人不敢打自己买卖的主意,连带着刘晋自己做官都平步青云。

    如果没有庞大产业所形成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公、定国公、成国公、澳国公他们会毫无保留的站在自己这边?

    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另外刘晋的这些产业都是新型的资本主义产业和工业产业,跟随刘晋的人太多、太多了,他们就是大明新兴的资产阶级,刘晋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自然而然也是要支持刘晋,支持刘晋的诸多改革措施。

    因为支持刘晋就是支持自己的产业,支持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刘晋一直以来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大明的资本主义和工业化能够迅勐的发展壮大起来,刘晋是功不可没的。

    总的来说,刘晋早已经通过方方面面的利益、办法和大明的天子、勋贵、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网络。

    早已经根深蒂固,难以撼动,即便是刘晋不当内阁首辅了,家里面的产业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刘晋不当内阁首辅了还是大明的辽国公,还是世袭罔替的,同样也还可以对大明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朝中的这些大臣,十个大臣有九个大臣都是刘晋提拔上来的,也都是实干派的官员,即便是不再朝野,影响力依然可以有。

    此外,刘晋家族还有着大量的联姻,刘晋自己娶了定国公的妹妹,定国公是刘晋的大舅哥,前礼部尚书李惠的李家和刘晋家又是联姻的,李贞是现在李家家主的妹妹。

    此外刘晋的大儿子和英国公家联姻,刘晋和现在的英国公是亲家,刘晋的小儿子娶的当今皇帝唯一的妹妹,太上皇唯一的心肝宝贝女儿。

    还有刘晋其他几个儿子即便是在海外,那也是有着复杂的联姻,在天竺的三儿子不仅仅在西洋联合商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还娶了宁王的女儿,尽管宁王女儿很多,但这也是联姻了。

    刘晋的二儿子虽然娶的是普通家族的女子,但是自身在南非这边表现的非常出色,已经是内定的下一任南非总督了,掌管南非这个庞大的殖民地。

    同时南非这边的很多产业都是他们老刘家的,其规模和利润也是极其的惊人,只是外人根本就不知道而已。

    还有刘晋的四儿子、五儿子和六儿子也都在海外,和海外各地以及大明的很多大家族、豪门联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当初刘晋将自己的儿子都放到海外去,让他们自己在海外打拼、发展的策略到现在可谓是大获成功。

    海外的五个儿子,各自都已经慢慢的长成了参天大树,已经不需要刘晋在给他们庇护什么了。

    至于在大明本土的大儿子和小儿子,他们就更不需要担心什么了。

    现在的刘家早已经不是三十年前,人丁单薄、穷苦无依的穷苦之家了,它早已经慢慢的成长为了一个覆盖全球范围内的庞大家族了,在大明和大明海外的殖民地、藩国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相公,你是担心功高震主吗?”

    徐婉儿想了想说道。

    她比李贞考虑的更深一些,如果仅仅只是考虑自己家族的事情,貌似好像刘晋是不敢在这个时候退下来,应该继续干下去。

    以刘晋的情况,再继续干个十几年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完全可以让自己家族再继续辉煌很久的时间。

    但是正所谓盛极必衰,月盈则亏,水满自溢的道理,刘晋肯定是懂的,并且肯定是一直都有在思索这个问题。

    自家到了现在可谓是已经鼎盛无比了,再继续发展下去也就是那样了,不可能说还会变得更加的鼎盛了。

    现在趁着太上皇和天子都对刘晋很不错,关系也很不错的情况下,急流勇退,这或许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如果非要一直这样继续下去的话,将来如果让天子疑心了,或者是起了一些其它的什么心思之类的,又或者是等待改朝换代了。

    到了那个时候再退的话,恐怕就没办法体面了。

    纵观华夏几千年的历史,能够急流勇退这已经是非常好的结局了,自古天子无情,别看现在和天子关系好,是天子面前的大红人。

    但是说翻脸就翻脸的事情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次,每一次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像汉朝的汉景帝,为了平息七国叛乱,说杀了自己的老师就杀了,而且他老师事先还什么都不知道,还是在上朝的路上直接就被人给脱去腰斩的。

    帝王的无情可以说是冷酷到了极点。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古今不知道有多少。

    自己家族发展到了现在,在朝野上下都已经盘根错节,很难说不引起天子的猜忌,即便是先不会,将来也不好说。

    趁着现在急流勇退或许真的是一个明智之举。

    徐婉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想到了很多,出身顶尖豪门的她在这方面有着异常的灵敏,这也是他们这些豪门都该有的绝望,也是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的生存之道。

    忠心很重要,能力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不要让天子猜忌你。

    “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当初英国公张懋和李东阳都先后对我发出过这样的警告,我也是始终牢记于心。”

    “到了我们家这种程度了,也是该急流勇退,逐渐慢慢的消散在大家的视野之中了。”

    刘晋点点头说道。

    “当然,其实我当官当了三十年了,也早已经厌倦了。”

    “我的理想是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将大明帝国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富饶强大的帝国,现在这个理想已经实现了,我的人生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所以我就想趁着现在还可以走得动,想要全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看看这世界的大好河山,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等到真正老的走不动了,我再回到自己的老家,落叶归根,这一生也就算是圆满了。”

    听到刘晋的话,徐婉儿和李贞这才算是知道了,刘晋想要辞官回家养老,这是多方面的原因,综合慎重考虑之后所做出的决定。

    发展到了极点,该急流勇退是一个方面,刘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没有什么遗憾了也是一个方面;想要去全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其实也是一个方面。

    “相公,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们都是支持你的!”

    徐婉儿和李贞相互看了看,非常郑重的说道。

    刘晋是她们一直以来都仰慕的。

    从当年认识刘晋开始,起初是被刘晋的长相所吸引,接着是被刘晋的才华所折服,结婚多年,相伴三十载,她们又被刘晋的正直人品,才华所钦佩。

    做官做到刘晋这个级别的,自古以来有很多,但能够像刘晋这般正直,有才华有能力,将大明帝国推向繁华盛世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她们觉得自己这辈子是值得的,因为能够嫁给刘晋这样的千古伟人,一生都是无憾的。

    更何况刘晋对她们一直都非常的恩爱,别的朝中大臣随随便便家里面都是妻妾成群,但刘晋一直以来都只有她们两个,从来不纳妾,更别说是去青楼喝花酒什么的了。

    所以在家里面,一直以来她们都是听刘晋的,无论刘晋做什么决定,都是全力支持的。

    “嗯,谢谢夫人!”

    刘晋笑着点点头。

    “天子送来的女人,相公还是都收了吧,就当是纳妾了,我们两个是年老色衰了,肯定是让相公你不如意了。”

    “回头啊,我们姐妹再给你相公你物色一些美人回来。”

    徐婉儿看着刘晋,想了想也是笑着说道。

    “是啊,是啊,相公。”

    “这都已经一把年纪了,再不珍惜下岁月的话,到了六十之后,可就是有心无力了。”

    李贞也是笑着说道。

    “咳咳~”

    刘晋听完顿时就忍不住无语起来,家有贤妻夫复何求啊。

    这时,府上的管家急匆匆的前来说道:“老爷,定国公来电。”

    “嗯!”

    刘晋点点头,也是赶紧前往自己的书房接电话。

    “喂,我是刘晋!”

    “刘晋,你好好的怎么就想着辞官呢?”

    “做官做累了,想要去世界各地走走,回头你过来我这里,我们再好好的聊聊吧。”

    “我知道了。”

    刘晋这边才挂断电话,英国公这边又打电话来了,问的也是同样的事情。

    接着澳国公杨云也是打电话过来,让刘晋这边再好好的考虑清楚,刘晋这一旦退下去的话,影响还是会很大的。

    刘晋这边一个接一个的电话接不完,不过刘晋在电话里面的说辞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厌倦了做官,想要去全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

    很大事情是并不方便在电话里面聊的,这东西虽然方便,但有时候也不安全,信息很容易就被人给窃听了,要聊隐秘的内容,还是要当年聊。

    ......

    皇宫坤宁宫内,弘治皇帝正在悠闲的听歌。

    自从退位之后,眼睛又看不见,弘治皇帝慢慢的就喜欢上听歌了,正好留声机的出现也是让弘治皇帝可以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歌曲。

    留声机出现的时间虽然短,但是技术发展的却非常快,现在大明也是出现了很多的唱片商行,专门去找一些唱歌唱的好的人来录制唱片销售。

    这个买卖做的很红火,发展的也是极为快速,也是极大的刺激了大明音乐的发展。

    “陛下!”

    这时朱厚照走了过来,那些小太监、小宫女连忙行礼,朱厚照则是示意他们不必出声免得打扰了弘治皇帝的雅兴。

    “来了就来了,偷偷摸摸干嘛。”

    不过弘治皇帝还是听到了,他现在听觉很灵敏,视力也是已经在慢慢的恢复当中,已经能够看到一些光亮了,太医们也是估计再过几年的时间,弘治皇帝就可以痊愈了。

    “父皇!”

    “我帮你捶捶腿。”

    朱厚照听到之后顿时就嬉皮笑脸,然后也是赶紧殷勤的给弘治皇帝捶腿起来。

    他们父子感情非常好,在外朱厚照是一副天子的样子,但是在弘治皇帝面前,又换成了嬉皮笑脸的样子。

    “你好歹也是天子了,注意点形象好不好?”

    弘治皇帝笑着说道。

    “我是天子,父皇你是天子的爹啊。”

    “这儿子孝顺父亲的,天经地义的事情。”

    朱厚照笑着说道。

    “你啊,我还不知道你。”

    弘治皇帝笑了起来,接着想了想说道:“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刘晋今天说想要辞官回家养老,他才五十岁,年轻跟三十多岁的人一样,就说回家养老,你说奇怪不奇怪。”

    朱厚照也是说起刘晋辞官的事情来。

    “你准了?”

    弘治皇帝一听,倒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意外的。

    “没有,我怎么可能批准呢,我这才登基2年,还有很多地方都少不了他呢。”

    “他说他已经五十知天命了,想要趁着身体还好全世界各地走一走,看看大好河山,领略下各地的风土人情。”

    朱厚照有些疑惑的说道:“父皇,你说刘晋他脑子到底在想什么,我又没有猜忌他,也没有不信任他,他好好的辞官,看什么世界啊。”

    “哈哈,这就是刘晋啊,是一个聪明人,也是高人子弟,总是知道在合适的时间内做合适的事情。”

    弘治皇帝听完,想了想顿时就笑了起来。

    对于刘晋,弘治皇帝一直都是非常欣赏的,也是非常信任的,当然刘晋也对得起自己的信任,一直以来虽然说拥有庞大的产业和财富,但是对自己忠心耿耿,对国家大事尽心尽力,大明也正是在他的辅助下才有今日的繁荣昌盛。

    即便是到了现在,刘晋依然让弘治皇帝刮目相看,刘晋在这个时候提出归乡养老,那是急流勇退的意思了。

    “父皇,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朱厚照想了想问道。

    “刘晋他到了现在的地步了,已经是进无可进,封无可封了,要钱他有的是钱,要权力,他总不能想当皇帝吧?”

    “既然如此,到了现在了,他这个聪明人当然知道该怎么去做了,他这是急流勇退呢。”

    “当然,我觉得刘晋这个高人子弟也应该确实是想要去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他和一般的人是不一样的。”

    “一般人的人追求权力和财富,却并不知道追求权力和财富之后想要做什么,是想要靠权力来治理国家,让国家变得繁荣富强呢,还是说仅仅只是为了掌握权力之后受人敬仰。”

    “刘晋他不一样,他是为了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的繁荣昌盛,所以才去做官,做大官,因为做大官了影响力变大了,才能够更大的改变这个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刘晋为什么很有钱,他是真的爱钱嘛,并不是,他所创办的这些产业,其实都是为了推动大明向这新兴的领域和产业去发展,都是起一个龙头的作用,只是他随随便便的弄出一些产业,那都已经是极其的庞大了。”

    “所以我觉得刘晋或许也是如他所说的,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想要趁着身体还可以的时候去世界各地看看,顺带着也是急流勇退。”

    弘治皇帝详细的给朱厚照分析了一遍,对于刘晋,弘治皇帝还是非常了解的,很清楚刘晋这一点人,他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原来如此。”

    朱厚照点点头,这下算是明白了。

    “他还真是和一般人不一样。”

    “是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你该放他走,留得住他的人也留不住他的心。”

    “更何况,大明发展到了现在,少了刘晋也没有什么关系了,人才济济,王守仁也不会比刘晋差,也都是千古之奇才。”

    “刘晋为我们朱家和天下已经做的够多了,也做出了足够多的贡献了,他又没有什么野心,也该让人家有个好的结局。”

    弘治皇帝长长的感叹一声。

    自古天子无情,但弘治皇帝可以算是一个例外吧,宅心仁厚,非常的仁慈,对待自己的臣子也是非常的不错,都能够得到善终。

    在他看来,刘晋应该要得到善终,因为刘晋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当然现在刘晋急流勇退对于大明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我明白了,下次刘晋再提此事的话,我就准了。”

    朱厚照听完,仔细的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表示了赞同。

    PS:两章合成一大章,懒得分~~

第2186章,春运时节

    临近年关,寒风呼啸,雪花纷飞,天寒地冻,冰天雪地。

    然而再冷的天气都无法阻挡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

    京城火车站,从二十开始,京城火车站就开始进入一年一度的春运高峰期,整个京城的人口早几年前的时候就已经突破了千万级,足足有几百万来自大江南北的打工人在京城这边务工。

    一到春节和清明的时候就会形成两次客运高峰期。

    春节就不用说了,这是大明人一直以来的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前后差不多有半个月的假期,即便是相隔千里,乘坐火车和汽车也是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的。

    至于清明节对于大明人来说同样无比的重要,清明扫墓、祭祖,这是无比重要且神圣的时刻,同样每年差不多有7天左右的假期。

    这比起后世来,这个时期大明人的假期相对还是要更多很多的。

    当然这也跟当初刘晋制定节假日时的交通条件有关,在当时大明的交通还远不如现在便捷,这自然而然放假的时间要更长一些。

    更关键是来自后世的刘晋觉得后世的假期实在是太少了,即便是有法定的节假日往往都还要进行调休,将周末的时间给东拼西凑的凑起来,恨不得劳动人民一天24小时的在工作才是最好的。

    反观欧美地区就不一样了,一年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甚至于有些地区一半的时间都是在放假,小日子束缚的很。

    所以刘晋制定休沐法典的时候,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之后就制定出了现在的节假日时间,基本上随随便便一放假都是一个星期。

    春节半个月,清明一个星期,端午和中秋各五天,大明国庆一个星期,天子和太上皇庆辰也是五天,这样算下来的话,这差不多就放假36天了。

    可以说这绝对是大大的良心了。

    而这个时期的大明,富裕而强大,几乎占据了全球范围所有的产业和领域,这也决定了大明人的休沐法典能够很好的执行下去。

    如果生活不行的话,即便是告诉你可以休息,你恐怕也会要求主动加班,但如果生活条件好的,即便是给你双倍工资,恐怕也是不愿意加班的。

    现在大明人的生活水平绝对是要远超后世不知道多少个档次,纵然是生活在京津地区这样的京畿之地,大明普通人的生活依然可以很不错。

    以现在京畿之地的工资水平来说,两夫妻只要都在工作上班的话,两夫妻合起来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400两银子。

    放在这个时代来说,这绝对是相当可观的收入了。

    要知道大明的物价极其的便宜,粮食、肉、鱼、牛羊肉、蔬菜水果等等基本上都是几文钱一斤,而1两银子等于1000文钱。

    两夫妻工作的话,足以轻松的养活七八个孩子,并且还可以在自己的老家建起漂亮的房子,即便是想要在京城买房的话,那有点不太现实,京城的房价现在确实是已经涨的太多了。

    现在京城的放假普遍都在6000两银子起步了,京城买房的压力确实是非常大。

    但是这个时期的大明人有很多的选择,不一定非得要到大城市才可以,大明疆土辽阔,人口稀少,海外还有大量的藩国和殖民地,随便移民出去也都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

    400两银子如果换算成后世的货币来计算的话,其购买力应该是超过50万的,两夫妻工作一年有50万的收入,放在后世来说也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了。

    而这就是大明普通人的收入,在店里面当小二,去工厂里面做工什么的都可以有这样的收入,如果要是有机会或者是去工地干苦力活的话,收入还要高很多。

    有着富裕的生活,再加上还有着不错的假期。

    这个时期大明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是非常的高的。

    一到春节的时候,京城这里数百万在京城打工的人都归心似箭,恨不得立刻马上就回到自己的家里,看看自己的孩子和父母,向身边的人吹嘘下自己在京城里面的生活。

    而每到了客户高峰期的时候,火车站就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候了。

    清明的时候还好一些,这春节的时候因为天寒地冻,天气极其的寒冷,有时候又下着鹅毛大雪,所以朝廷尤其的关注。

    就像今年,正德皇帝接连下发了多道圣旨,要求各地做好春运的相关工作,要全力以赴的保证每一个大明人都能够回家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同时要保证春运的安全,防患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

    作为内阁首辅的刘晋,每当到了这个时候也是会前来火车站这边看一看,看看火车站这里的准备工作。

    京城火车站这里,刘晋和钟番正在看着眼前热闹非凡的场面。

    火车站外面的巨大广场上,人山人海,足足有几十万人拥挤在这个广场上面,大量的人群拥挤在一起,让原本寒冷的天气似乎好像一下子就变得不那么寒冷了。

    人们在有序的等待进入火车站内,广场的周围安装了很多的喇叭,里面一遍又一遍的不断的播放着最新的班次信息,提醒着购买火车票的乘客及时检票进站乘坐火车。

    “倒是比以前更暖心了一些,还有茶水提供了!”

    刘晋看向一处处棚子这里,在这里有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在为大家免费的提供茶水,天气实在是太冷了。

    现在京城这边的温度都已经到了零下十几度了,如此寒冷的天气,而且还是下着雪,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很多人的身上都已经都很多的雪花了,还有不少人的眉毛、头发、胡子上面都还凝结出了冰霜。

    免费的提供一些热腾腾的茶水,喝上一杯茶水,整个人都可以变得无比暖和舒服。

    大明的火车站和铁路是私有的,这和后世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眼前这个京城南区火车站,它就是刘晋一手建立起来的,也是属于刘晋和当今太子的私人产业。

    当初修建大明第一条铁路京津铁路的时候,刘晋就在天津和京城修建了规模浩大的火车站,这些都是自己掏腰包的。

    土地都还是自己私人的土地,这钱也是自己私人的钱,这火车站自然也是自己私人的火车站。

    私人的火车站,这也意味着所有的收益等等全部都是归属私人的。

    大明的铁路基本上也都是私人的铁路,当然很多都是公私一起的,朝廷出一部分的,社会募集一部分的资金,然后再天津证券所上市。

    以这样的方式来募集资金修建铁路,只有极少数的铁路,像长成铁路,因为是修往四川的铁路,投资太大了,大家不愿意投资,所以这条铁路是完全属于朝廷的铁路。

    火车站和铁路是属于私人的,所以很多时候这些私人的老板反而更加重视自己的产业,在火车站这里各种各样贴心的服务还有很多。

    眼前的茶水仅仅只是其中之一,再比如在火车站这里,还有不少的衙役、捕快之类的在不断的巡逻,维持秩序的同时,抓捕那些小偷之类的。

    这过年的时候,大家的腰包鼓鼓的,也是小偷最活跃的时候,尤其是这火车站,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这些小偷们最喜欢的地方。

    每年都有人辛辛苦苦一年赚到钱的被小偷一下子偷走,以至于整个人都在那里哭。

    打击小偷也是火车站这里的一个重要任务。

    现场人虽然很多,不过整体秩序是非常有序的。

    自从火车出现一来,它越来越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大家选择最多的交通工具。

    在诸多的方面,现在都已经越来越完善了。

    无论是铁路的调度系统,还是各个方面的运作都已经非常完善,即便是春运期间的高峰期也一样可以非常有序。

    “现在火车可比以前要好很多了,以前的时候还是比较乱,缺乏管理。”

    “一到这春运的时候,大量的人涌现过来,手忙脚乱的,很容易就出问题。”

    “现在最需要担心的反倒是公路这边了,现在汽车越来越多了,这大冬天的开车回家过年,往往很容易出事。”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收到各地的报告,很多车辆在道路上出事,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钟番笑了笑说道,他以前是工部尚书,现在是内阁大臣也还是负责这方面的事情,所以对这些事情都是非常的了解的。

    大明现在最容易出事情的反而不是火车,而是汽车,是公路,尤其是这冬天的时候,道路湿滑,车辆众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出事。

    “嗯,要严厉各地官府必须做好相关的除冰、除雪、紧急救援、救助的工作来,尽可能的保证大家的安全。”

    刘晋郑重的点点头,随即也是下令道。

    “是!”

    钟番也是连忙郑重的回道。

    此时此刻,在京城的一个小区这里,王二柱和李二秀也正准备回家过年,而这一次,他们选择了开车回家。

第2187章,时代的缩影

    王二柱正在仔细的将自己的汽车给擦的干干净净,同时也是仔细的检查汽车的轮胎、刹车、油箱等等重要的地方,再给自己的汽车装上雨雪天防滑的防滑链。

    尽管这并不是什么豪车,只是大明最普通、也是最便宜的汽车大众汽车,大众汽车不同于奔驰汽车,大众汽车的创始人从一开始就立志于将汽车普及给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所以才取名大众汽车。

    奔驰汽车动辄都是几千两银子的昂贵售价,普通人根本就买不起,但大众汽车就不一样了,大众汽车的价格普遍都是在几百两银子。

    眼前这款大众正德元年版汽车,更是大众推出的有史以来最便宜的汽车,售价仅需500两银子。

    500两银子的售价,可以说是非常的便宜了,让无数的普通人实现了自己的汽车梦,同样也是让大众汽车的销售量一跃超越了奔驰汽车,成为了大明最畅销的汽车。

    王二柱和李二秀作为最早来京城打工的山西人,来京城这边务工已经足足有20多年的历史。

    两夫妻从20岁出头来京城,到了现在都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20多年的时间,两夫妻基本是每年都会坚持回家,无论是多恶劣的天气或者是状况,两夫妻每年过年都会想方设法的回家过年。

    将各项检查工作都做完了,王二柱也是看了看旁边的一辆保存完好的自行车,这辆奔驰牌自行车可是当年自己花了20多两银子购买的,还是最早出产的奔驰牌自行车。

    奔驰出品的质量就是过年,已经差不多有整整20年的时间了,这辆自行车的质量依然很不错,到现在依然还可以骑,尽管上面的零部件已经换了很多了,看起来也是有年代,不太时尚了。

    但王二柱始终不舍得将它给扔掉,因为这是他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

    当年的20多两银子,可是夫妻两个辛辛苦苦积攒了大半年的收入,同时作为第一个购买自行车的人。

    当年骑着它回家过年的时候,那可是非常的有面子,可比现在开汽车回家要洋气的多了。

    王二柱可是依然清楚的记得,当年整个京城都没多少人拥有自行车,更别说是自己老家山西那边了。

    现在就不一样了,汽车都已经满大街的跑了。

    在自行车的旁边则是一辆摩托车,依然保存的很好。

    这辆摩托车也是奔驰牌的摩托车,质量非常好,王二柱都已经骑了十多年的时间了。

    对于自己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王二柱都是非常爱惜的,始终都保养的极好,现在看过去依然还很新的样子。

    “老伙计啊,现在过年是用不上你了。”

    王二柱摸了摸自己的摩托车,当年为了买这个摩托车,两夫妻也是花了差不多200两银子,那个时候的银子可比现在金贵的多。

    当然这辆摩托车也是始终和王二柱风雨相伴,无论是平时去上班,还是这过年过节回山西老家,这辆摩托车都给王二柱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以前骑自行车回家很累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开摩托车就不一样了,速度就快很多、很多,早上早早的出发,晚上的时候就可以到家了,早早的就见到自己的父母和孩子。

    不过骑摩托车是真的冷,非常的冷。

    以前年轻的时候还没有什么,现在年纪大了,实在是受不了了,还是要买汽车。

    当然,在京城工作多年,王二柱和李二秀夫妇不仅仅是买了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同样也是在京城这边买了房子。

    省吃俭用的夫妻两个,也可以算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年轻时什么都不懂,跟随者务工的大军进城打工,在工厂里面学到了技能和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

    在慢慢的也是逐渐的成为了工厂里面的主管、骨干什么的,收入提高了,生活也变好了,在京城这里买了房,家里面又建了房子。

    眼前的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又仿佛在诉说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以前的时候有自行车就是无数人的梦想。

    在慢慢的变成了摩托车,呼啸而过,快速飞驰的摩托车曾经是多少人心中的梦想,但是很快,慢慢的又变成了汽车。

    昂贵无比的汽车成为了人们互相炫耀的工具,能够买得起汽车的人,这肯定都是混的不错的人。

    这个时代变化的太快了!

    快到在以往几千年的历史都没有现在短短十几二十年的变化大。

    不仅仅是眼见的交通工具,还有这京城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道路,贯通五湖四海的火车等等,大明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这种巨变浓缩到个人的身上的时候,眼前的王二柱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这有车就是好啊,可以带回家的东西就多了!”

    这边,李二秀将大包、小包的东西不断地往汽车的后备箱里面塞,塞的满满的,吃的用的穿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恨不得将所有的一切都带回家。

    “知道买车好了吧?”

    “当时买的时候还嫌贵。”

    王二柱笑着说道。

    “好是好,但确实是很贵。”

    “五百多辆银子呢。”

    李二秀笑着说道:“不过确实是值了,有车回家过年的话,至少是不会冷,去哪里都舒服多了,也快多了。”

    “东西都带好了吧?”

    王二柱笑了笑摇摇头,女人嘛,都是这样。

    “都带好了。”

    “家里的门窗都锁好了吗?”

    “也都锁好了。”

    “行,走吧,先去学校接老二,再去老大的工厂接老大。”

    王二柱开上汽车,伴随着汽车缓缓的开出车库,也是正式的踏上了过年回家的道路。

    20多年的时间了,不仅仅王二柱和李二秀已经逐渐的老了,他们的孩子也都已经长大了。

    王二柱的大儿子王大娃不怎么会读书,目前也是在京城这边的一家工厂里面上班,因为离王二柱买的房子这比较远,所以平时也都是和自己媳妇住在工厂里面。

    二儿王二娃倒是会读书,还考上了帝国理工学院,目前正在读大三,很快就要毕业了,人还没有毕业就已经有工厂、商行等等抢着要了。

    至于老三是个女娃娃,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嫁人了,而且去年就已经怀孕了,目前也是在婆家带孩子。

    老四王晚年纪比较小,仅仅只有十二岁,现在还在家里面读书。

    王二柱开着汽车来到了大儿子王大娃的工厂这里。

    “爹,你买车了?”

    王大娃看到王二柱开着汽车过来接自己的时候,眼睛都瞪得大大的。

    自己可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听到,自己老爹竟然买车了。

    王大娃顿时就忍不住仔细的摸了摸自家的汽车。

    “大众正德元年版汽车!”

    他一下子就认出来了,作为年轻人,他做梦都想要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同时也想在京城这边买房。

    但是以目前他和自己妻子陈三丽的收入来说,想要买车买房的话,还是很难的,买汽车还好,赞个一两年还可以买得起,至于买房,就看自己能不能继承老爹的那套房子了。

    王大娃身边的陈三丽也是眼睛放光了,自己这公公婆婆还真是赚了不少的钱,不仅仅在京城这里买了房,还在老家也建了漂亮的房子,现在竟然又买车了。

    自己夫妻两个年轻人都还没有买房买车呢,他们两个倒是先开上汽车了。

    “看什么看,赶紧上车,明年去考驾照,考完了就让你开。”

    王二柱瞪了眼自己的大儿子,自己这个大儿子真心是没什么出息,不会读书就算了,连带着让他学一些技术什么的也都不好好学,就知道想要买房买车,也不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

    但是没办法,谁让自己是他爹呢,这买了汽车,以后多半是便宜他了。

    有了汽车了,以后也是可以搬过来和自己一起住了,这有了孩子也是可以一起带了,自己的这个大儿媳妇啊,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一直嚷嚷着没房没车就不给老王家生孩子,听着就气人。

    “谢谢爹,谢谢爹!”

    听到这话,王大娃顿时就开心无比,赶紧急匆匆的上了车,左摸一摸,右看一看的,显得非常的高兴,非常的喜好,脑海里面都是想着自己以后开车上下班的场景了。

    王二柱看他这个样子,也是无奈的探口气。

    自己三个儿子,现在却是只有这一套房,一辆汽车,这将来如何分家产都是一个问题。

    不过王二柱和李二秀都觉得自己还年轻,四十多岁的年纪,身体又很不错,还可以继续至少干十年。

    现在自己又已经是厂里面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了,收入也还可以,到时候还是要想办法在这京城再买两套房才行。

    开上汽车,王二柱也是来到了帝国理工学院这里,接上了自己的二儿子王二娃,王二娃比起王大娃来就更澹定多了。

    在学校里面是见过世面的人,倒是不像自己的大儿子这般没出息。

    王二柱开着汽车,带着一家人往山西老家回去。

    PS:求票票~~

第2188章,时代的缩影2

    京城通往山西的公路上面,数量众多的汽车在缓慢的前行,堵车了!

    “唉,时代变化的真是快啊!”

    “想当年我买自行车的时候,这条道路才刚修好没多久,那个时候道路上别说汽车了,连自行车都看不到几辆。”

    “现在好了,自行车是看不到了,但是这摩托车和汽车的数量也实在是太多了,竟然堵车了。”

    王二柱看看前面一眼看不到头的长龙,忍不住吐槽起来。

    大明的汽车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廉价汽车出现,让普通的大明人也都能够买得起汽车,这一到过年的时候,道路全都是汽车。

    “是啊,确实是变的太多了、太多了。”

    “几十年的时间啊,这道路两边的树木都已经如此高大了。”

    李二秀也是笑着说道,脑海中也是回忆起这20多年来每次回家时的经历,从最开始的骑自行车到后来的摩托车再到现在的汽车。

    时代变得太快了。

    “爹,这以前骑自行车回家要多久啊?”

    坐在后面的王大娃赶紧插话问道。

    “要两天的时间吧。”

    “以前和你娘为了早点回来,每次都要冻的半死,冬天的时候骑自行车实在是太冷了,骑摩托车就更冷了。”

    “还是现在这个时代好啊,咱们底层的老百姓都开上汽车了。”

    王二柱忍不住感叹起来。

    王二柱算是从小就吃过很多苦的人,小时候很多时候连饭都吃不饱,饥一顿饱一餐的,只有到了20多岁开始到京城去打工、闯荡之后,这生活才开始真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不仅仅吃得饱饭,而且还能够起新房子,将几个孩子养大成人,还能够送去读书,到了现在不仅仅是在京城有了房子,还买了车子。

    这样的生活放在小的时候,王二柱是连想都不敢想。

    王二柱自己也是从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逐渐的慢慢的通过学习、培训逐渐的变成了一个产业技术工人。

    到现在王二柱已经能够认识很多的字,看报纸什么的已经是完全没有问题,整个人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王二柱的改变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类似于王二柱这样的底层百姓还有无数,无数王二柱命运的改变,这才慢慢的有了整个大明帝国的改变,最终汇聚成了这个时代的改变。

    就如同后世改革开放之后,无数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摆脱了时代耕种的土地,在城里面成为了产业工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很多人成为了技术工人。

    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汇聚成时代的洪流,最终让东方这边土地再次变得辉煌起来。

    只是相比起后世改革开放来,这个时代的大明人,他们更具有主动权,也能够享受更多的社会发展红利。

    大明帝国占据着全球的几乎所有的产业链,又殖民全球,将全世界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汇入大明帝国。

    从上至下的滋润着整个庞大的帝国,不仅仅让上层的王侯将相吃的满嘴流油,而且还能够扩散到底层的百姓。

    广袤的土地、稀缺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优惠的移民政策,合理的朝廷制度,这些都让大明的底层百姓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他们996的依靠加班来获得更多的收入,也不需要担心明天会不会被老板给炒尤鱼,因为这个时代,最担心的其实是老板,担心自己的工人走掉,担心招不到足够的人。

    你要是掌握了一些技术,那你就更加的吃香了,到处都有人要,不需要担心什么。

    滚滚高速发展的大明帝国,庞大无比的红利惠及之下。

    即便是像王二柱这样的普通大明人,他们的生活也可以很富足,他们的孩子也可以读书,也可以拥有未来和希望。

    事实上,现在的大明已经涌现出了很多出身自普通农民家庭的读书人,像这次科考的探花胡希文,他就出身普通的农民之家。

    以前时代都是农民,以种地为生,是这个时代改变了他们家族的命运,也改变了这个胡希文的命运。

    还有王二柱的二儿子王二娃,如果是以前的话,他就会和自己祖祖辈辈一样,继续扛着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一年可能连肚子都填不饱。

    但是现在,王二娃是帝国理工学院的高材生,虽然还是大三,但早早的就已经被一家大商行给签走了,一毕业年薪就超过500两银子,比王二柱这个干了多年的技术产业工人收入都要高。

    王二娃的命运也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同这个时代当中的无数出身底层的子弟一样。

    拥堵的长龙慢慢的前行,经过1个多小时,王二柱终于来到了堵车的源头,竟然是几辆汽车发生了连环撞击,事故相当的严重,好像还有人死亡了。

    “都是一些小年轻,开车开那么快干嘛。”

    “现在是冬天,道路上有冰雪的,滑的很。”

    王二柱微微摇头,接下来开车就开的更慢了,也更加的小心了。

    到了中午的时候,王二柱来到了老虎岭。

    “下车,休息下,顺便吃个饭。”

    将汽车开到了路边的一处村庄这里,正个村庄都是专门做这种小饭店、提供茶水和食宿的客栈之类的生意。

    “老板,来五碗刀削面,再来壶热茶。”

    王二柱非常熟练的找到了以往常去的小店,直接找个位置就坐下来说道。

    “好嘞,您稍等!”

    店内的老板一听,也是赶紧回道。

    这过年期间的时候,生意最是火爆,夫妻两个都有些忙不过来,他们又不能请小二,因为请小二的话,一个月至少也是要给十几两银子的,低于这个价请不到人的。

    “这老虎岭啊变化也是真的大,以前的时候,这老虎岭可是出了名的不好过啊,正所谓阎王好过,老虎岭难过,说的就是这个时期。”

    “当年在这里吃个馒头都要几十文钱,不吃还不行,走都别想走。”

    王二柱看看外面的群山峻岭,回想起几十年前路过老虎岭时的场景。

    “爹,真的有拦路抢劫的土匪啊?”

    王大娃一听,顿时就赶紧问道。

    “岂止是土匪啊,还有恶霸啊、地痞流氓啊、黑店什么的,当初从这里路过,每个人都要交过路费,一个人交1两银子,不交都过不去。”

    “后来当今内阁首辅刘公大力的展开扫黑除恶的行动,重点就是打击盘踞在道路上的土匪恶霸、地痞流氓、黑店等等。”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被砍了脑袋,看到那棵树没有,当年我可是亲眼看到了上百人在这里被砍了脑袋,鲜血都染红了山涧的那条溪流。”

    “还有这个村子,当年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人在这里拦路收过路费、抢劫、开黑店等等,结果整个村几乎是十室九空,村里的男人不是被砍头就是被流放到了澳洲、凛冬城、黄金州去了。”

    “就剩下那些孤儿寡母的,以至于这个村子都成了有名的寡妇村。”

    “现在这些人都是当年的小孩子,倒是老老实实了,这里的饭菜不仅仅味道好,而且价格也公道。”

    “都是当年啊被杀怕了!”

    王二柱笑着说道。

    “不是吧,当年这里被砍了上百个人?”

    王大娃一听,整个人都吓的半死。

    “我会骗你?”

    “你随便去问个人都知道这事,当年在我们大明各地,土匪、恶霸、地痞流氓、黑帮、马匪、海盗、小偷小摸之类的不知道有多少,多如牛毛。”

    “社会环境极其的恶劣,当年我不带你们来京城,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京城的人贩子非常的猖獗,其中丐帮是最可恶的,他们不仅仅拐卖小孩子,而且还采生折割,将小孩子给打残废了用来博人同情乞讨。”

    “当时非常的恐怖,有很多人带孩子到京城都被人给拐跑了,甚至于有时候一些大姑娘还都会被人给拐走、抢走买到青楼或者是偏远地区去。”

    王二柱瞪了一眼自己的儿子,然而也是给他们将其过往的一些黑暗事情来。

    “爹,这也太可怕了吧?”

    王大娃和王二娃听的脸色都变了。

    “可不是嘛,所以在当时刘晋刘公就上书给了天子,对大明全国各地展开了一场持续几年的扫黑除恶行动,以雷霆手段扫荡这些乌烟瘴气的黑恶势力,还给了老百姓一片朗朗乾坤,这才有了现在的安宁盛世。”

    “不然的话,哪里会有现在的太平盛世啊!”

    王二柱郑重的点点头说道,谈起当年的事情来就当然害怕,那真的是一个极其野蛮且黑暗的时代。

    “刘公真的是当世之圣人,为我大明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和实事!”

    王二娃听完也是忍不住感叹起来。

    他是读书人,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的更多,知道的也更多,早就在书本上看过很多关于刘晋的事情,现在听到自己父亲谈起以往的黑恶之事,顿时就深有感触。

    PS:据说在十几年二十年前的时候,也是很混乱的~

第2189章,时代的缩影3

    在老虎岭的农家小饭店饱饱的吃了一顿,同时也是在这里加油站将油给加满。

    大明这边汽车加油和后世差不多,刘晋所创办的大明石油商行在大明各地都建立了大量的加油站。

    这些加油站有些是大明石油商行自己出钱建立的,有些则是和各地的一些商人、士绅之类的一起合伙创办的加油站。

    加油站的数量遍布整个大明各地的主要道路和城镇,极大的便捷了交通,当然同样的也是为大明石油商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庞大利润。

    靠着手中大量的资源和垄断性的地位优势,石油领域的利润几乎都进入了大明石油商行的口袋。

    不过不同于后世只有三桶油的垄断,这个时期大明这边从事石油买卖的人还是有不少的,尤其是在大城市,现在的竞争也是相当的激烈,有很多其他人所开设的加油站。

    大明石油商行之所以能够独占鳌头,主要还是依靠庞大的资本和优秀的品质与服务,大明石油商行的炼油技术是最强大的,同时油的价格也是最便宜的,质量也是最好的。

    其它的石油商行根本就无法和大明石油商行相媲美,因为大明石油商行是从开采、运输、冶炼、销售一条龙全部都涉及,整套产业链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以将成本降到最低,利润最大,覆盖面又最广。

    大明的老百姓都喜欢去大明石油商行的加油站加油。

    吃饱饭、加满油,开上汽车继续出发。

    外面是呼啸的寒风,汽车内却是暖和的很,五个大人挤在汽车里面,即便是这个时期的汽车还没有暖气,车里面依然不会感觉到冷。

    道路上随处都能够看到一些红色字体的提醒,提醒开车的人雨雪天气行车的时候要减速慢速,安全第一。

    到了下午三点多的时候,王二柱终于回到了自己山西的老家王家村,远远的就能够看到一排排并列的小楼房,也能够看到很多的小孩子不顾寒冷的在水泥空地上玩耍,每当看到有人朝村子走来的时候,这些小孩子都会激动起来,以为是自己的父母回来了,赶紧急匆匆的迎上来。

    “村里竟然通电了?”

    王二柱看看道路旁边的电线杆,忍不住惊讶的说道。

    在京津地区电灯早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之事了,几乎家家户户都已经陆续的用上了电灯,有条件的家庭甚至于都已经开始装电话了。

    但是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电灯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东西。

    因为大明的几大电气商行都不太愿意往农村地区架设线路,农村地区人口没多少,架设电线的费用又很高,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够把钱给赚回来呢。

    而且安装电入户什么还需要不少的银子,农村人根本就不舍得,即便是架设电线过来,恐怕也没几个家庭舍得钱去安装点灯。

    有这精力,还不如在城里面多投入一些资金,争夺城市的市场呢。

    所以王二柱是真的没想到,没想到自己王家村这里竟然通电线了,这意味着以后王家村也是可以告别没有点灯的时代和日子了。

    “果然是大明电气商行的,也只有大明电气商行愿意投资到农村地区了。”

    王二娃看看电线杆上面烙印的标志,这是大明电气商行的标志,这也是属于刘晋刘公的产业。

    刘晋麾下的很多产业,很多时候都并不是为了赚钱,有些是为了兼顾民生,像这个电一样,如果是其它的电气商行,肯定是不会耗费大量资金在农村地区铺设线路的,因为那注定了是亏本的买卖。

    但是大明电气商行不一样,它们依然在不断的铺设线路,将电带到更偏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可以用上电。

    王二柱将自己的汽车稳稳的停在了自己的家门口,顿时就吸引了大量村里的人前来围攻。

    “二柱,回来了?”

    “回来了,三大爷,您身体还好吧?”

    “好着呢,有吃有喝的。”

    “二柱,你买车了啊?”

    “是啊,今年刚买的。”

    “花了多少银子的啊?”

    “500多块银元呢。”

    “哎幼,我的乖乖,二柱是出息了,这不仅仅在城里面有价值几千两银子的房子,现在又买车子了。”

    “你家二娃还没有成亲啊吧,我表姐家有个孩子,人长的水灵、水灵的,要不要帮你牵牵线?”

    “谢谢您了,他啊,有自己的想法,我是作不了他的主,他自个说了算。”

    “这婚姻大事可耽误不得啊,你家老二也都已经快要十九岁了吧,同村十九岁的孩子都已经快要打酱油了呢,你这趁着过年啊,赶紧给他说个媳妇。”

    “哈哈,他要是愿意那当然是没问题了。”

    王二柱笑着村里的老人聊天。

    现在的生活变化了,村里的老人也多了。

    想想自己小时候,村里面的老人可是不多的,因为年纪一旦大了,干不动活了,基本上也就活到头了,即便是儿子儿媳妇不嫌弃,自己也都会嫌弃自己,怕自己拖累了家人,选个日子自己都会走人。

    故而在王二柱小的时候,村里面的老人很少,而且大部分的人看起来虽然很老,但其实也就是四五十岁的年纪。

    如果是以前的话,王二柱自己都算是老人了。

    但王二柱在工厂做事多年,有的吃有的喝的,这看起来就不会和以前一样显老了,正是壮年呢。

    随着王二柱的回来,王二柱买车的消息也是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不少的年轻人,同龄人也是纷纷前来王二柱家看看王二柱的车子。

    “二柱,可以啊,都开上车了,这京城有房,现在又买车,小日子过的可以哦。”

    “哈哈,还行,还行,来,来,大家进来喝喝茶,暖暖身子。”

    “三狗子也是买车了而且买的还是宝马车呢,花了几千两银子呢。”

    “三狗子这是发财了啊,他在外面做什么买卖啊?”

    “三狗子是发财了,他自己不是开了个小工厂嘛,这几年是赚大钱了,听说城里面房子都买了很多套了,还买了几个欧洲女奴当小妾呢。”

    “这三狗子是真的厉害了。”

    “可不是嘛,现在牛气的不行呢,回家过年都不一样了,不过我都不爱去他家坐,总是在哪里得瑟,还是喜欢来二柱子家。”

    “不能比啊,我就是一个打工的,他是老板啊。”

    “村里的土狗子一家移民去海外了,说是移民去南非了。”

    “移民去南非了?”

    “好好的移民去南非干嘛?”

    “听说是土狗子的家有个亲戚在南非这边过的很不错,写信回来了之后,土狗子一家就决定也是移民去海外试试看。”

    “这海外有什么好的,再说了这金窝银窝不如家里面的狗窝,我是哪里都不去,就在我们王家村待着。”

    “移民去海外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去海外常常见识也挺好的,”

    “我们村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这些年来有一半的人都移民去了海外、关外或者是到城里面定居了。”

    “可不是嘛,我们小的时候,这张地主家的地人人争着抢着去种,但是现在呢,大家看看现在都荒了多少地了,我们村对面那山坡上的田地,多好的田地啊,以前大家都抢着种,现在全荒了。”

    “谁还种地啊,现在种地能够挣几个钱啊,种地都要饿死。”

    “那倒也是,进城打工随随便便也比种地强太多了,再说了现在粮食也便宜的很,根本就不愁吃喝的事情。”

    “所以说啊,还是这个时代好啊,我们这些时代种地的农民,现在也都已经过上不错的生活了,这下一代里面更是人才辈出啊。”

    “是啊,是啊,二柱,你家老二要大学毕业了吧,这也差不多该结婚了,要不要大家伙给帮忙说说媒啊,大家伙介绍的更靠谱,也不用给媒人钱。”

    “行啊,他也确实是到了该娶亲的年纪了,就是这小子说现在还不想娶媳妇,就想着读书搞研究呢。”

    “这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帝国理工学院可是非常厉害的,听说里面出来的人,随随便便都是几百两银子一年多年薪,干几年,上千两银子也都是不是事。”

    “你们不知道吧,王二娃还没毕业就已经被大商行给签走了,一年500多两银子呢。”

    “我的乖乖,这可真是了不起呢。”

    “那是,这帝国理工可是非常难考的,跟考科举差不多,虽然不能当官,但是这出来的可都是人才啊。”

    “还是二柱子你儿子厉害啊,我的几个儿子就不行了,一个个都不会读书,一点都不争气,这出来工作又不好好工作,好高骛远的,总想着赚大钱、赚快钱。”

    “我儿子也是一样,他们是没有吃过苦,不知道难,想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能够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他们倒好,挑挑拣拣的,总是不好好的去学技术,不肯去钻研。”

    “所以说啊,还是要让这些孩子们吃些苦,受些累,他们才知道珍惜。”

    PS:求票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作者:中华田园牛所写的《大明镇海王》为转载作品,大明镇海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镇海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镇海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镇海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镇海王介绍:
弘治十年,这是大明王朝美好的中午。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绵长的严寒肆虐大地,也同样在吹打着这个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王朝。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中世纪的黑暗。此时,俄罗斯刚刚摆脱蒙古控制不到二十年。此时,距离哥伦布初次抵达美洲也才过去七年,而达伽马正在海洋上筚路蓝缕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喜欢看历史小说的刘晋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从一介书生成为了大明镇海王!书友交流群:720342318,有希望本书的书友可以一起来聊聊天~大明镇海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镇海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