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镇海王TXT下载大明镇海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278章,封建与新时代的对立

    大明的武将勋贵集团在刘晋的带领下其实早早的就已经转变为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一个个麾下都拥有大量的产业。

    这些工厂、商行等等都是新兴的资本家、企业家所掌控,这些封建勋贵只不过是披着封建勋贵外皮的新兴资本家而已。

    传统的封建勋贵们,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传统封建的分封制度,依靠自己家族所获得分封的土地产出来生存,再加上适当的做一些小买卖之类的。

    这样的一种制度下,这些勋贵集团们虽然可以过着不错的日子,但其所掌握的财富和能量是远远不如资本家的。

    土地的产出是有限的,尤其是在传统的耕种之下,仅仅只是产出的那点粮食,布匹、茶叶什么的,放在封建社会来说,还是可以让这些贵族们过上不错的生活。

    可是在迅勐的时代,资本横行,科技迅勐发展的年代,这点产出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工厂和商行就不一样了,工厂的机器一开动,银子就如同雪花一般的滚滚而来,随便一座工厂一年能够产生的收益都要高于以前紧靠土地所获得的收益。

    大明的这些勋贵,虽然还是勋贵,但本质上早已经脱离了原先的封建贵族的基础,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既然是资产阶级,那就自然而然会有着自己的利益述求,会要求整个社会制度能够更好的契合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

    简单的来说,那就是会要求朝廷这边能够更好的服务自己,服务资本主义时代。

    很简单的一点,资本主义时代和工业时代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市场。

    这就会要求大明帝国始终对外保持强大的姿态,因为只有强大的大明帝国才能够顺利的打开其它国家的市场大明,同时将其它国家卷入到滚滚的资本主义时代之中,让全世界都成为资本家的原材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这一点来说,以前刘晋和王守仁在的时候都做的很好。

    不断的对外扩张,获得更多的土地来种植棉花、养殖绵羊,这是原材料的来源,同时也是利用大明帝国强大的武力逼迫奥斯曼帝国签署贸易协议,让大明帝国的商品可以倾销到奥斯曼帝国,且不增加任何的关税等等。

    这些说到底都是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服务的,为资本家寻找原材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让大明帝国的产品可以销往全球,同时也是从全球各地获取原材料。

    为此刘晋甚至于还使用粮食来冲击全世界的主要粮食产区,让欧洲、奥斯曼帝国、波斯、中等等地区放弃自己种植粮食,转而去种植棉花、养殖绵羊,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原材料。

    这也是大明纺织行业出现危机的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有着足够的原材料供应之下,纺织行业的机器全部开动之下,产能暴涨,全球根本就消化不了那么多的衣服、鞋子。

    可是到永盛朝的时候,永盛皇帝开始重用其那传统的守旧派文官来,这些守旧派的文官,他们的主张就和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背道而驰。

    很简单的一点,守旧派的文官们大多数都总是嚷嚷着古制、古制什么的,他们习惯于以前传统的当官方式,高高在上,百姓愚昧而无知,随便他们这些当官的怎么去揉捏,他们只需要喝喝茶看看报纸,审桉子就可以了。

    这样当官,自然是非常的舒服,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很少。

    可是对于新时代的资本家而言,他们的要求就很多了,比如资本家要建工厂,那自然是要求修建好的公路、铁路、港口等等,这样才便于原材料和商品的运输。

    同时新兴的资本家也会要求可以更好、更轻松的招募到足够的工人、足够优秀的工人,这就需要人口的自由流动,也需要这些工人能够获得一定基

    础性的教育。

    最起码来说,工人们如果认识字,知道度量衡,会算术等等,这些才能够胜任工厂里面的工作。

    尤其是在一些技术类的工厂,新兴的需要技术的领域内,对于工人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仅仅要认识字,会算术,还要懂更多的科学知识、机械知道等等。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这些资本家们才能够办其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工厂、商行来。

    像汽车制造业来说,你以为随随便便的一个人都可以去汽车厂里面打螺丝吗?

    汽车制造是一个技术活,工厂里面的员工基本上都是有着学历的要求,即便是再后世,至少来说也是会要求有专科以上的学历。

    因为只有有一定的学历基础才能够适用和胜任相关的工作,没有文化、懂的东西太少的话,那是很难胜任这个工作的。

    后世的教育为什么可以发展起来,并不是因为那些精英真正的在为普通人着想,而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更多受过教育的人才,所以他们才会兴建更多的学校。

    同时也是会通过官府这边去发展义务教育,普及高等教育,以此来培育各种各样的专业性人才为自己服务。

    如果是在封建社会,以土地来束缚百姓,百姓只需要会种地就可以了,别的都不需要懂太多。

    这自然而然是不需要给普通百姓普及什么教育了,种地不需要多少的文化,甚至于连字都不需要认识。

    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的这些百姓,他们活动的范围一般都不会超出自己的县城,很多人甚至于一辈子连自己所在的镇都没有出去过。

    他们不需要认识字,更不需要有什么文化知识,而且没有知识和文化的情况下,也更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统治和稳定。

    所以在封建社会,知识永远都是掌握在极少数的读书人手中,比例非常的低,往往一个县可能都没有多少人认识字,而读书的成本也是极其的昂贵,以此来将普通的百姓排挤之外。

    事实上现在的这一套在后世的欧美依然是存在的。

    后世的欧美人所推崇的什么快乐教育,本质上就是放任自如,让普通人的孩子在快乐着废掉,永远都不可能拥有跻身上流社会的可能性。

    而真正的精英,他们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非常严格的,上的都是私立学校,从小的学业都极其的繁重。

    而上私立学校的学费极其的昂贵,一般的家庭根本就承受不住,但私立学校可以直通好的大学,是未来立足社会中上游的基础。

    依靠这样的办法,将社会分成了普通大众和精英阶层,精英阶层牢牢的把控着所有的一切,而普通大众则相对于显得有些愚昧而无知,甚至于很多来基础性的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一等于多少都算不出来。

    守旧派官员们的治国理念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新兴的资产阶级会要求官府这边为自己服务,自己的工厂需要便捷的交通、水电等等,同时要有高素质的工人之类的。

    这就要求官府这边要积极的去服务好社会,筹集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同时更好的去规范和管理市场,普通基础的教育,培育更多的合格产业工人等等。

    更重要的是资产阶级会要求相对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封建社会的传统就是依靠封建特权竖立起壁垒。

    比如以前的盐,因为盐铁专营的制度,这盐是掌握在朝廷的手中,盐场的灶户日夜不停的煮盐生产出来的盐。

    按理说应该是按照朝廷的制度来进行分配,分给那些商人,然后再卖给全国各地的百姓。

    然而事实上因为这种盐铁专营的制度,这

    些盐最终全部都掌握到了掌握权力的这些官员手中,然而再流到了与自己有关的商人手里面。

    因为盐铁的专营,故而这些盐商可以肆无忌惮的太高盐价,这盐不吃也得吃,卖的再贵,也是要买的。

    依靠这样的政策壁垒,盐商们富甲天下,成为最有钱的人,而大明朝廷和百姓却是两头都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

    这就是属于典型的依靠政策竖立起壁垒的例子,靠着这种不公平的政策大获其利。

    后来伴随着逐步的取消盐铁专营,开放盐业,不仅仅大明朝廷这边在盐这方面获得了更多的税收,而且老百姓也是吃到了越来越便宜,质量更好的盐。

    这也就是典型的打破壁垒之后的现象了,市场有竞争才会有服务,才会有更好的品质和价值。

    传统的封建制度,所以靠的往往的就是这种政策的壁垒,通过各种各样的法律或者是特权来树立这方面的利益。

    而资本家相对来说则是更希望能够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大家都可以参与,各凭本事来吃饭。

    除此之外,资产阶级更希望官府能够有更快速的反应速度,一旦出现什么问题或者是麻烦之类的,能够快速的去解决。

    而传统的封建制度和官僚显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他们觉得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老头,是资本家服务自己,而不是自己去服务资本家。

    归根结底的来说,其实就是话语权的争夺。

    资本家想要发展的更好,那就必须要掌握权力和话语权,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而服务。

    但传统的封建制度和官僚体系显然是无法适应这一点的。

    以前的时候刘晋和王守仁很轻松的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也是一直在做各个方面的努力,但是到了现在。

    永盛皇帝朱载城开始重用这些封建的守旧派官员,他们不仅仅没有做这方面的努力,甚至于开始倒行逆施,出台一些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制度出来。

    比如他们认为新学是传播公家派思想和其它新思潮的根源,应该要严厉的禁止新学,禁止新学学校的开设。

    转而应该重视传统的儒家教育,大力创办更多的私塾、书院等等,传播儒家的教育和思想。

    仅仅只是这一点就彻底的激怒了资产阶级,也是触怒了全大明的普通百姓。

    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他们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新学的存在让无数的大明人获得了知识,掌握了知识,也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无数的大明人由传统的农民子弟转变为城市里面的产业工人、商行管理、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

    他们获得了更高的收入,也过上了与祖辈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他们是现在大明的主流和主力军。

    他们当然不希望失去自己的工作,失去自己的生活,更不希望和祖辈一样是文盲,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会。

    新学就是基础,禁止新学,这是动了他们的根基和基础,自然而然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也幸亏是永盛皇帝还清醒,并没有真正的听从这些守旧派官员们的意见,否则的话,现在的大明早就已经乱了起来。

    刘晋看着报纸,看着报纸上报道的一件件事情,整个人的脑海中也是飞速的思索着。

    永盛皇帝是幸运的也是悲哀的。

    幸运的是接管了一个大好局面的大明王朝,悲哀的

    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时代正在不断的掩埋,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对于他这个天子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果他不能适应这个时代。

    反而还想要以前那种帝王时代的话,他的未来将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现在的资产阶级可不是几十年前了,他们已经占据了大明的主流,也是同样拥有着极其庞大的力量。

    联合起来要推翻朱家王朝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也并非不可能。

    并且现在资产阶级也已经有自己的思想指导,也有了南非殖民地、西洋联合商行给大家做出来的示范。

    公天下并非是不可行的,事实上公天下比家天下还要做的更好。

    如果永盛皇帝再这样下去的话,资产阶级革命必然会发生。

    PS:求票票

第2279章,落叶归根

    “唉!”

    刘晋微微叹口气,大明难得有现在的大好局面,刘晋还是希望它能够继续保持下去的,但是现在的一切都已经不是谁能够左右的了。

    历史的车辆滚滚向前,所有阻挡它前进的最终都将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到了自己这个年纪了,八十多岁的高龄了,更是什么都已经做不了了,也没必要再去操心这些事情了。

    自己都已经没有几年可活的了,现在身体也是大不如前了,是真的老了。

    刘晋放下报纸,开始在庄园内散步起来。

    红云庄园因为是刘晋养老的地方,故而处处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与布局,到处都是奇花异草,鲜花盛开,鸟语花香,又非常的安静。

    此时又到了一年一度酿造葡萄酒的时候了,庄园的葡萄园这里传来阵阵的欢声笑语,一群群美丽的姑娘充满了活力,在葡萄园里面采摘一筐筐的葡萄,就仿佛是花丛之中的蝴蝶一般。

    仅仅只是看看她们的倩影就是一道极其美丽的风景线,再听听她们叽叽喳喳的聊个不停,那更是悦耳的很。

    “还是年轻好啊!”

    刘晋忍不住再次感叹起来。

    时光匆匆,岁月无情。

    一转眼的功夫,自己穿越过来都已经六十多年的时间了。

    尽管自己不负光阴、不负韶华,这一生过的精彩,人生的道路也是走的非常的顺畅。

    然而英雄迟暮,老骥伏枥,当看到年轻的身影时,刘晋依然羡慕不已,此时此刻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历代帝王总是会想着炼仙丹延年益寿了。

    在岁月面前,所有人都平等的,纵然是帝王也一样难免岁月的凋刻,难免生命的腐朽。

    刘晋看着葡萄园内采摘葡萄的姑娘在哪里感叹时光匆匆,而对于葡萄园内的这些人来说,她们也都在看着刘晋,这个红云庄园的老主人。

    关于刘晋,她们听说过很多、很多关于他的故事,知道这位老者曾经是一位极其了不起的大人物。

    大明帝国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个老人有着巨大的功劳,他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是写进历史的伟大人物。

    只是看着垂暮之年的刘晋时,任谁也只会觉得眼前的刘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并无什么太多特殊之处。

    唯有刘晋身上所展露出来的那股气质,这是一股特别的气质,与众不同,鹤立鸡群一般般,一眼都能够让人感受到。

    刘晋走的很慢,在红云庄园内慢慢的行走,这里的一切早就已经看过了很多、很多次,但是这一次,刘晋的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自己是时候叶落归根了,也该离开这红云山庄回自己出生的昌黎县老家了,自己将在哪里老去,最终如同树上的落叶最终落到树根上一样。

    说实话,刘晋并不喜欢自己老家那边的气候,哪里的气候远不如这里让人舒服,并且因为京津地区的工业发达,京津地区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

    连带着在渤海湾旁边的昌黎县也都一样,哪里并不是一个适合养老的地方。

    不过到了自己这个年纪了,哪里都是一样了,反正也没有多少时间了,落叶归根这是最完美的句号了。

    刘晋在整个庄园内悠闲的散步,仔细的记住这里的每一处风景,以后肯定是不会再回来这里了。

    仅仅半个月之后,刘晋一家人就启程开始返回昌黎县老家了。

    得益于现在越来越便捷的交通,从南云省回昌黎县全程都可以坐火车,否则的话以刘晋现在的年龄和身子骨,如此遥远的距离,那绝对是要半条老命的。

    “呜呜!!!”

    返回的火车上,伴随着阵阵的汽笛声,火车穿行在广袤的原野上。

    徐婉儿和李贞她们是非常的开心,因为终于可以回大明的本土了,又可以回京城了,在昌黎县这边离京津地区就非常的近,想去京城的话,那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对于她们来说,女人的命就是如此,三从四德。

    自己的丈夫去哪里她们就只能够跟着去哪里,刘晋在南云省这里养老,她们也就跟着在南云省这里。

    和自己的娘家多年来的联系都不是很多,只是偶尔有娘家的子弟来南云省的时候会特意过来看看她们。

    当然,到了她们这个年纪了,娘家的父母早已经离去,只剩下少数的兄弟姐妹在世,也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了。

    娘家的家族早就已经是年轻一辈的人在掌管了,她们其实也已经和娘家没有什么太多的联系和感情了,但娘家还是要回的。

    以徐婉儿来说,她其实老早的时候就念叨着想要回京城了,再回定国公府去看看,看看自己的兄弟姐妹和侄子什么的。

    同时也是去看看自己小时候住过的地方,看看自己儿时玩耍的地方。

    京城就是她的故乡和根,在那里有着太多、太多的回忆了。

    徐婉儿和李贞她们在商量着回去之后的安排,至于刘晋则是看着窗外的风景,整个人都呆呆的,似乎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现在火车所经过的地方正是河中省,经过了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河中地区早已经日新月异了。

    原先的一座座移民小镇,如今嫣然都已经变成了一座座城市,城市里面热闹非凡,人口众多,当初播撒下来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变得越来越多,最终这里变成了炎黄子孙新的摇篮。

    只是相比起广袤的土地来,这里依然显得地广人稀,大片、大片的无人区,水草丰美,却是荒无人烟,依然还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坐在火车上都能够看到奔驰的野马群,在一头高大强壮头领的带领下在草原上肆意的奔跑,也能够看到大片、大片的野羊群、骆驼群在惬意的觅食。

    “还是那么的美!”

    刘晋感叹起来,这里自己来过好几次了,第一次来的时候,还是率领大军扫荡西域和河中地区的时候。

    那个时候自己还非常的年轻,只是觉得河中地区是一块宝地,是大明攻略中亚、西进欧洲的桥头堡,所以就打下了这里。

    仔细的算算时间,似乎好像已经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这人老了,看到什么都总是容易陷入回忆之中,回忆过往的一幕幕的,但有时候又往往总是记不清楚,记不清楚过去的事情,故而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在发呆一般。

    火车在不断的前进,刘晋沿途欣赏着风景。

    空旷的河中,美丽的西域,火车在不断的前进。

    当走过甘肃进入陕西之后就算是正在意义上的回到了大明的本土。

    大明的本土和以前比起来,变化就更大了。

    城市的规模倒是没有扩大多少,但是在城市周边地区变得更加的繁华起来,一处处村庄规划的整整齐齐,房屋建的非常漂亮。

    家家户户的门前都停着小汽车,而且在一处处村庄这里总是能够看到足球场,能够看到有大人和孩子在足球场上挥洒汗水。

    仅仅只是从这里就可以看的出来,大明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甚至于超过了后世欧美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人们生活富足,并且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运动、运动,刘晋从后世搬过来的这个足球运动在大明这里也是发展的极其兴盛,早已经深入到了大明人的骨髓和灵魂之中。

    用现在大明报纸上所说的话,大明人不能失去足球就如同生命不能失去阳光一般,足球早已经成为了大明人最重要的东西了。

    看到这样的一幕,刘晋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想想后世,尽管我们非常的勤劳,可是我们的生活始终都是非常的辛苦,根本就没办法像欧美人一般生活。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努力也不一定有结果。

    看看现在的大明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就足够了。

    刘晋并没有直接回昌黎县,而是先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京城。

    京城辽国公府,伴随着刘晋这个辽国公的回来,整个辽国公府上下都变得无比热闹起来。

    这里一直都是刘晋长子刘信在居住和管理,在京城这里,还有刘晋的小儿子刘清,他因为娶了弘治皇帝的女儿。

    弘治皇帝在世的时候就封了刘清一个伯爵,等到正德皇帝登基之后,又升了侯爵,到了永盛皇帝的时候,永盛皇帝又再次封刘清为公爵,并且还可以世袭罔替。

    一门两国公,在以前是只有中山王徐达的后人才做到了,定国公和魏国公都是徐达的后人。

    现在刘晋家也做到了一门两国公,也算是大明的第二个一门两国公的家族了,可谓是荣耀至极了。

    当然这一方面是跟刘晋为大明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关,因为刘晋自己的辽国公就是刘晋自己打拼下来的。

    另外一个方面还是跟南洋公主有关。

    南洋公主是弘治皇帝的小女儿,弘治皇帝只有正德皇帝和南洋公主这两个孩子,南洋公主都还算是老来得女了,自然是宠爱无比,视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都怕化了的。

    这弘治皇帝嫁女儿的时候,都直接将南洋地区一大片的岛屿作为嫁妆送出去了,而对于正德皇帝朱厚照来说,自己也就只有这一个妹妹。

    再加上年纪相差有些大,故而从小对南洋公主就无比的宠爱,当了皇帝之后,更是时常都大肆的赏赐,加封到侯爵也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项罢了。

    对于永盛皇帝朱载城来说,这南洋公主就是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姑姑了,南洋公主比朱载城的年纪都还要小一些,小时候都是一起长大的,感情好的很。

    更何况朱载城就这一个姑姑,这当了皇帝之后,自然也是再次的加封了,也就造就了刘清这个新国公。

    以至于刘清也是一直被人吐槽,说刘清这个国公爵位来的是最轻松的,仅仅只是娶了南洋公主就给自己弄了一个世袭罔替的铁饭碗。

    事实上刘清自己是很清楚的,这个铁饭碗哪里是给自己的,这不过是弘治皇帝、正德皇帝和永盛皇帝三代皇帝给和自己有血脉关系的后人罢了。

    南洋公主的儿子,那也是流淌着一半老朱家的血脉,这老朱家的子孙,给个国公不算什么的。

    刘晋的回来,整个辽国公府都变得无比热闹起来。

    刘信和刘清多年来努力的开枝散叶,这后代子孙也是有不少,现在都一窝蜂的回来看刘晋这个老祖宗。

    对于刘家的子孙来说,刘晋那就是传奇,那就是开山的鼻祖。

    以后刘家子孙分散在全球各地,那都是要自从昌黎刘氏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刘晋这个老祖宗。

    到了刘晋这个级别了,也确实是有资格做这个开山的鼻祖了。

    刘晋在京城这边暂时住了下来。

    永盛皇帝得知刘晋回来,还特意抽出时间来看了一次刘晋,和刘晋深入的讨论了下如今大明的局势,希望能够从刘晋这里获得一些指点和帮助。

    然而刘晋即便是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了,也是依然要装湖涂的,自己总不能说这以后君主立宪制才是未来的主流吧。

    当然刘晋也是不忘提醒永盛皇帝,他永盛皇帝才是这大明最大的资本家,麾下多少的产业,多少的工厂、商行等等。

    这些都还是当年刘晋和弘治皇帝、正德皇帝一手创办下来,打下来的基业,到了如今也是便宜了永盛皇帝,不过他似乎好像有些不太清楚自己的产业到底有多大,有多重要。

    这要是拆自己家业的话,以后可就是和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了。

    刘晋的话说的很委婉,至于永盛皇帝有没有听进去,或者是听进去了之后能不能明白,刘晋就不得而知了。

    在京城这里刘晋住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之后就直接的返回昌黎县下河屯老家这里,准备在自己的老家这里静静的等待死亡的到来,等待着自己的黄昏落日。

    ps:求票票啊~~兄弟们总是说我水,我也没办法啊,这都要结束了,不水都不行啊!

第2280章,大明镇海王(大结局)

    昌黎县下河屯。

    下河屯这个地方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那是默默无闻的一个小村子,因为地处渤海边,故而那个时候村里的村民多以煮盐为生。

    但偏偏又不是灶户,故而煮盐都是非法的,只能够将盐卖给那些私盐贩子,价格很低,也很辛苦,艰辛度日,是周围十里八乡最穷苦的地方。

    然而到了现在,下河屯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以前海边煮盐的灶台等等早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的港口,尽管不是深水区,无法停泊大型的船只。

    但只要肯投入,这里依然修建起了能够停泊千吨轮船的港口和码头,得益于大明京津地区的繁华与发展,这里的港口和码头也是变得无比繁忙,承担了部分京津地区对外的货物运输。

    下河屯村里这里的规模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仅仅只是一个破烂的小村子,但是到了现在嫣然已经变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繁荣热闹的小镇。

    以前的茅草房、烂泥房现在也是变成了一栋栋钢筋水泥的房子,建设的整整齐齐,外墙刷上各种颜色的油漆,看起来漂亮多了。

    有些墙上甚至于还有人在上面作画,让整个村子看起来就充满了活力。

    至于这下河屯,不,现在已经改叫下河镇了。

    至于这下河镇的村民也早已经大变了样子。

    这里处在京津地区的外围区域,紧随着京津地区的发展,也是迅勐的发展起来。

    有人开工厂、开商行,有人跑海运,开轮船,也有人走南闯北的闯荡,如同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这里出了很多的大工厂主、商行老板,轮船老板、大庄园主、大种植园主等等,也是让下河镇这里变得无比富裕起来。

    家家户户门口停放的汽车,还都是不错的牌子,奔驰宝马也都随处可见,一条条道路宽敞而整齐,还都装上了路灯。

    各种各样的公园、足球场、运动场等等也是非常多,能够看到大量在里面挥洒汗水的大人和孩子。

    漂亮的学校,里面传来嚷嚷的书声,稚嫩而充满了活力。

    在一处处空地这里,大量的老人聚集在一起,回忆着以往的一幕幕,不断的指着一处处地方,说着大几十年前这里的一切。

    刘晋慢慢悠悠的行走在下河镇,这里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太大、太大了,自己多年没有回来,很多记忆中的地方都已经找不到了。

    自己上次回来还是自己母亲去世时回来守孝在这里住了三年的时间,算算时间,这都已经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这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以至于刘晋都有些找不到东南西北了,自己记忆之中的下河屯早就已经消失不见了,就如同这个时代大明的无数村庄一样,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变化可真大啊!”

    刘晋一边说也是一边感叹的直摇头。

    这时几个小孩子拿着足球嬉戏打闹,足球来到刘晋的脚下,刘晋轻轻的捡起足球看着几个孩童。

    “老爷爷,能不能把足球给我们?”

    几个孩童来到刘晋的身边,很是有礼貌的说道。

    他们好奇的看着眼前的老人,这个老人似乎好像不是他们周围的老人。

    “好,好!”

    刘晋笑着将足球递给这些孩子,无论是这孩童,还是周围的这些大人,一个个现在都不认识自己了。

    即便是四五十岁的人,对于刘晋来说,那也是很小了,也都未必见过自己,不认识自己也是正常了。

    此时此刻的刘晋有了一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谢谢老爷爷!”

    孩童拿到了足球,再次看看眼前的刘晋,总觉得眼前这个老爷爷非常的慈祥,似乎好像和身边的那些老爷爷有些不一样。

    刘晋继续在下河镇这里走着,散散步,看看这里的一切。

    可以看得出来,下河镇这里的发展的很不错。

    这一方面是跟这里的地理位置有关,这里地处渤海湾,离京津地区又近,京津地区有大量的工厂外溢,昌黎县这里就有很多的工厂,下河镇这里也是有不少的大型工厂。

    一个小镇有一些大型工厂就足以养活整个小镇,并且让一个小镇的人都过上不错的生活。

    下河屯这里的工厂还是刘晋特意迁移过来,主要就是为了带动自己家乡的发展,几十年的时间下来,这里的工厂也是越来越多,带动着更多的工厂落户这里,也让下河镇这里飞速的发展起来。

    另外一个方面,主要是还是跟刘晋有关,刘晋在朝野几十年的时间,位高权重,手握大权,这自然而然的会惠及到自己的家乡。

    即便是刘晋自己不说,在这里的地方官员自己也会明白该如何去做,故而总是有不少的资金拨到这里搞搞基础建设什么的。

    什么铁路火车,港口公路等等,这些都是少不了的,该有的都会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可以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跟后世修路一样,某个地方出了大能人了,这个地方在基础建设上就很有优势,有些道路歪都歪过去。

    刘晋是什么人,这可是整个昌黎县历史上出过的最厉害的人了。

    官制内阁首辅,掌权几十年,还封了辽国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更重要的是刘晋自己本身就是大明的财神爷。

    麾下各种各样的产业等等不计其数,随随便便的给自己家乡撒点水过来,那也足够自己家乡的人受益无穷了。

    这下河镇乃至整个昌黎县的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嫣然已经成为了渤海湾上的一颗明珠!

    走着、走着,刘晋来到了一处公园这里,这里聚集着很多的老人,六七十岁的老人很多,八十、九十的老人也是有一些。

    伴随着大明各个领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长寿的老人就越来越多了。

    在以前的时候,那个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根本就没办法养老人,很多老人自己到了一定的年纪,不能干活了,自己都会想办法走掉,不会给自己的孩子添麻烦。

    现在不同了,粮食什么的根本就不缺,即便是这些年来天灾不断,但是大明的粮食依然非常的稳定,充足。

    而且现在的人不仅仅是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营养搭配,这生活水平高了,年纪大的老人也就不需要去干什么活,可以安安心心的养老。

    这自然而然长寿的老人就很多。

    以前能够获得六十都算高寿了,七十都是古来稀了。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生活水平高了,医疗技术也高了,随随便便都可以获得七八十岁。

    此时此刻,众多的老人聚集在一起,晒着太阳,聊着以往的一些事情。

    “老赵家真是厉害了,听说他儿子现在都已经有百万两银子的家产了!”

    “可不是嘛,这老赵家现在是牛气的很了,以前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烧火煮盐的,当年他爷爷还和我一起去海边挑水煮盐呢。”

    “老李,你孙子听说也是很厉害啊,都已经考上举人了,这明年要会试再金榜题名的话,到时候就是官老爷了。”

    “唉,哪有那么容易哦,现在科举考试可难了,参加的人太多、太多了,难考哦!”

    “老王家的孩子也是很厉害啊,听说在黄金洲这边又发现了两个大油田,这以后坐着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收银子了。”

    “我的乖乖,又发现了两个大油田啊,这可是坐着收钱的啊!”

    “可不是嘛!”

    “这油田都是稳赚不赔的,里面的油跟水一样流出来,那可都是银子啊,银子就跟水一样的流出来,这钱就来的特别快,没看到老王子的老宅子都修的那么金碧辉煌吗?”

    “要说啊,我们下河镇还是出了很多的能人的,这有钱的大老板啊是一个比一个厉害,这孙老头家的孙子在黄金洲这边有几个金矿,听说家里面的金子都快放不下了。”

    “老杨家的子孙在澳洲这边听说有一座铁矿,还准备在哪里建个大钢铁厂呢,这钢铁厂也是建起来了,这以后就是坐着收银子的了。”

    “胡老三家的孩子也是厉害,一个个都考上了大学,考举人,还有当官的,听说最厉害的一个,现在都已经是五品的知府了。”

    “那可真是了不起啊,五品的知府啊,我们昌黎县都没有出过这样的大官吧。”

    有稍微年轻一些人一听,也是连忙感叹起来。

    谁知道他的话一落下,周围的人顿时就齐刷刷的说道:“谁说没有啊!”

    “都不知道你是不是我们下河镇的人,我们下河镇出的最厉害的人都不知道,看到最中心区域那一片院子了吗?”

    “那上面挂着的刘府,你难道不知道我们下河镇出过的最厉害的人吗?”

    “就是啊,要说我们下河屯,乃至整个昌黎县,这历史上最厉害的人,那自然而然就是辽国公刘晋了!”

    “刘晋?”

    听到有人谈论自己,刘晋顿时就忍不住微微一笑,继续听下去。

    “刘晋?”

    年轻人一听,也是有些疑惑,想了想说道:“我是在外地出生、长大的,也就是最近才回家乡来,倒是对家乡的事情知道比较少,能否说说这个刘晋啊。”

    “那就不奇怪了。”

    “我们下河镇啊,最的厉害的人就是刘晋了。”

    “他在以前的时候,官居一品,是我们大明的内阁首辅,天子的肱骨大臣,在朝几十年的时间,深的天子的信赖,大权在握。”

    “而且刘公虽然是文官出身,但却又率领我们大明军队纵横四方,拳打东边的倭国,脚踢南洋的诸多小国,西扫西域和河中,北灭女真鞑靼。”

    “为我大明开疆拓土又辅左天子治理大明,开创了我大明前所未有的盛世,也是因此被封为辽国公,世袭罔替!”

    一个老人显得非常激动且自豪的说道。

    周围的老人们也是跟着纷纷点头,此时此刻,他们也是与有荣焉,自己的家乡能够出刘晋这样的一个大能人,这绝对是值得自豪的,也是绝对可以值得吹嘘的事情。

    “我的乖乖啊,没想到我们下河镇这里竟然出了这样的大人物啊!”

    年轻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惊叹起来。

    官居一品,内阁首辅,辽国公,还世袭罔替,这无论是哪一样都足以成为一个地方大写特写的事情了,现在竟然还全部都是一个人。

    “可是为什么没有听说过他们家的人啊?也是没有见过他们家啊。”

    “我看那个府邸,确实是很大,很气派,但似乎好像没有什么人。”

    “这里啊只是他们刘家的老家,很少有人来的,只有每年清明的时候,刘家的子弟才会回来这里一下,扫墓祭祖之后就走了。”

    “他们家的子弟啊,早就已经遍布全球各地了,有的是在京城这边,京城这边的辽国公府才是最主要的。”

    “此外这南非总督刘达就是刘晋的儿子,还有这锡兰总督也是刘晋的儿子,黄金洲最大的石油商行、黄金、白银矿也是刘晋的儿子在掌管。”

    “这刘家的子孙啊,一个个都非常的有出息,我们下河镇这里可是留不住他们的。”

    “是啊,是啊,今年清明的时候,我还看过刘晋的长子刘信回来祭祖呢,对我们这些父老乡亲都还挺客气的。”

    “这刘家的子孙啊特别多,又都特别有能力,分布在全球各地,是各个领域的巨擘,我们大明的那些大商行、大工厂等等,听说都是他们刘家的。”

    “像什么大明第一银行、奔驰汽车、天津贸易商行、大明石油商行、大明电气商行等等,这些都是刘家的产业。”

    “天啊,这些都是他们刘家的产业啊?”

    “这随便一个出来,那都是无比庞大的庞然大物啊。”

    有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惊呼起来,这些全球赫赫有名的大商行、大工厂,那是遍布全球的庞然大物,没想到竟然是刘家的产业。

    “这些仅仅只是一部分,像京城这边大大小小的学校,像什么大明帝国理工、大明医学院、大明建筑学院、天津海事学院等等这些也都是刘家的产业,都是当年刘公一手创办的。”

    “此外,这海外的殖民地,像南非殖民地、西洋联合商行等等,这些刘晋都是大股东呢,这刘家的财富根本就难以计算,难以统计,庞大到超乎想象。”

    旁边的老人笑了笑继续说道,刘家的产业真的要是去统计的话,那根本就很难统计,大家所说的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没想到我们下河镇竟然出了这样的大人物,大家族!”

    年轻人感叹起来,都有些不敢相信,这小小的下河镇竟然出了这样的超级大家族,大人物。

    “那这个刘公是不是已经不在世了?”

    想了想,这个年轻人也是问道。

    “在呢,还在呢。”

    “算下来,他现在都已经有八十多岁了,听说一直在南云省这边养老呢,已经很多年都没有回我们下河镇了。”

    “是啊,人还好着呢,他儿子回来扫墓的时候,我都去问了,听说身体还非常的不错。”

    “说出来你们可能都不相信,我小时候还和刘晋一起去海边玩过呢。”

    这时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回忆起几十年前的事情来。

    “真的假的?”

    有人立即就问道。

    “当然是真的了,当时我们下河镇还不叫下河镇,叫下河屯,村子就那么大,人并不多,我和刘晋年纪差不多大。”

    “那个时候,他从小就读书,我从小就干活,有空的时候就会去看看他到底读的是什么书,有空的时候就一起去海边玩。”

    “那时候哪里会想到会有现在的这一切,唉,我和刘晋的关系一般般,赵黑山家的关系和刘晋家关系就很好,所以老赵家现在也是跟着发达起来了,家族子弟也遍布全球,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说出来我在几十年前的时候还见过他呢,他当时好像还是回家乡守孝,在这里住了三年。”

    “他长的怎么样?”

    “长相那自然是没的说的,英俊不凡,那可是文曲星下凡,在弘治十二年的时候,他可是状元啊!”

    “他还是状元啊!”

    “可不是嘛!”

    “他可是我们这里到现在为止唯一的一个状元,所以啊,家里面的孩子还是要多读书,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有出息,钱赚的再多,哪也不过是一个老板和商人罢了,哪里能够和刘公相比。”

    “是啊,是啊,还是要多读书。”

    “也不知道刘晋他现在怎么样了,八十多岁了,估计也是一个老头子罢了,估计在我的面前,我可能都认不出来了咯。”

    “......”

    刘晋听着他们谈论自己,也是微微一笑。

    自己早已经成为了下河镇乃至整个昌黎县的一个传奇故事了,无数人都在说着自己的事情。

    回到下河镇的刘晋没有告诉任何人,静悄悄的回来,不过很快,慢慢的大家都知道刘晋回来了,回到下河镇这里来了。

    不少上了年纪的人也是会来找刘晋聊聊天,拜访下刘晋,不过因为双方之间的身份差距太大,彼此也只是见一面之后就不会再有太多的往来。

    因为刘晋的回来,下河镇这里也是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大人物前来下河镇这里,从京津地区过来非常的方便。

    同时也是能够看到有刘家的子孙从海外回来看望刘晋,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冷清了几十年的刘府也是变得热闹起来,大量的刘家子孙回到刘家的祖地这里陪刘晋过年什么的。

    关于刘晋的故事也是在这里一遍又一遍的被大家不断的提起,那些和刘晋同时代的老人,那更是激动的向身边的人说着刘晋的事情。

    时间在慢慢的过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这一天,刘晋躺在自己的老爷椅子上面,一边看着书一边看着眼前的下河镇和渤海湾。

    整个人看着、看着就迷迷湖湖,恍恍忽忽的,似乎好像感觉时间过去了很久、很久一般,又好像自己似乎好像做了一场梦,一个很久、很久的梦。

    过往那些熟悉的身影、熟悉的人似乎好像一下子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弘治皇帝、正德皇帝、张懋、李东阳、王守仁等等,还有自己的妻子徐婉儿、李贞等人,似乎好像一下子都来到了自己的身边。

    他们的身影是如此的熟悉,声音是如此的清晰,似乎好像所有的一切就在昨天一般。

    书本缓缓的从刘晋的手中掉落到了地上。

    .....

    刘晋的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城,传到了世界各地,一时之间,刘家的子孙人人披麻戴孝,泣不成声。

    与此同时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的大明朝廷这边也是在第一时间内对刘晋的离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大明天子这边也是对刘晋进行了一番大肆的追封,封刘晋为大明镇海王!

    至于为什么封镇海王,关于这点也是让后世的史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大明朝虽然没有生前封王的惯例,但这死后封王也是中山王什么的,而不是什么镇海王。

    当然,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除了追封为镇海王之外,还赏赐刘晋‘文正’的谥号,同时也是荫封了几个刘家的子弟,也下令大明全国哀悼一天。

    这样的殊荣,也算是荣耀至极了!

    一个时代的故事也是因此落幕了!

    ps:兄弟们,完本了,算算时间,写了差不多三年多了,非常感谢大家一路的相伴和支持,因为你们的支持,所以才能够写到现在,写到完本。

    大明镇海王这本书,是我写的第一本历史,刚刚开始的时候写得磕磕绊绊,很多都不懂,也不知道,但因为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所以我才能够一直坚持写下去,非常感谢,非常感谢支持我的书友们,谢谢你们,愿你们的人生也能够和书中的刘晋一样圆满。

    后面我会写几篇番外,写一写以后的一些故事了,另外我休息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我就会开新书,还是写明朝历史的,希望大家到时候能够继续支持我,我也将努力写的更精彩,更好看!

番外篇:大明昌黎刘氏

    渤海湾海边的一座小镇下河镇这里,十年一次的刘氏祭祖活动还没有开始,整个下河镇就变得无比热闹、喧嚣起来。

    从连接昌黎县昌黎国际机场的高速公路这里开始,一辆辆豪车不断的从高速上下来,来到下河镇这里。

    这些豪车随便一辆都价值一两套房,都是最顶级的奢侈品牌,价值昂贵无比,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购买这种豪车的钱。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豪车上面挂着的车牌,竟然是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车牌,有来自南非的车牌,也有来自东天竺共和国的车牌,还有来自大明黄金洲、澳洲等地的车牌。

    仿佛一下子来自世界各地的车辆全部都汇聚到了这里一般。

    如果是外地人看到了,那一定会大声的惊呼起来,这些并非大明本地的汽车怎么可以随随便便的就开到大明来,难道不需要各种各样复杂的手续吗?

    还有这下河镇这里到底是出什么事情了,竟然有如此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豪车云集而来,甚至于在昌黎国际机场这里还有大量的私人飞机停泊。

    难道是要在下河屯这里开世界峰会吗?

    还是说要将世界杯放在下河镇这里来举办,否则哪里会有怎么多的私人飞机和豪车云集到这个小小的下河镇来。

    当然,这是外地人的疑惑了。

    对于下河屯乃至整个昌黎县的人来说,这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因为每十年的时间,刘氏家族的子孙都会从世界各地返回他们的祖地下河屯这里。

    一方面是为了修谱,将自己家族这十年来诞生的男丁写进族谱,修族谱这种事情对于大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即便是一般的家族,那也是会定期修族谱的,更别说像刘氏家族这样的超级大家族了,他们对于自己家族的传承尤为重视。

    昌黎刘氏那可是当时响当当的超级大家族,从开山鼻祖刘晋刘文正公开始,传承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家族子弟众多,能人辈出,更是传闻之中的掌控世界的七大家族之一。

    这刘氏家族修族谱,那自然是无比的隆重,无比的重视,来自世界各地的子孙都会云集到下河屯这里。

    早在一个月前的时候,刘氏家族的子弟就已经将下河屯乃至整个昌黎县上档次的酒店给全部包下来了,用来安排回来祭祖、修族谱的家族子弟。

    除了修族谱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祖。

    昌黎刘氏,以前是没有昌黎刘氏这个说法的,一直到刘晋刘文正公的出现,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辉煌,直接开创了一个新的衍派,开创了昌黎刘氏。

    所有昌黎刘氏的子弟全部都是刘文正公的后代,如果不是文正公的后代是不能自称昌黎刘氏的,否则会遭到刘氏子弟的起诉和追责。

    当然,如果你是昌黎刘氏的子弟,昌黎刘氏也是会给予你很多的帮助,同时将你纳入刘氏基金福利的体系之中。

    当年文正公晚年的时候,考虑到以后家族子弟繁衍和扩大之后的事情,也是将家族里面一部分的产业成立了昌黎刘氏家族基金。

    整个基金的所有权归属全体昌黎刘氏家族子弟,有家族子弟选出合适的人选去管理这些企业和资产,从这些企业和资产的产出当中拿出资金来分配给家族的子弟。

    任何一个刘氏子弟都可以从中获得收益,这个收益包括每月发放的零花钱,年终的压岁钱,如果是有家族子弟结婚的话,第一次结婚还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启动资金,如果年龄超过了六十岁,还有额外的养老金等等。

    这个基金运行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和时间了,其麾下的产业规模非常的庞大,遍布全球各地、各大领域。

    每年的收益也只有刘氏家族的子孙知道,外人是从来都不知道这个基金到底有多赚钱,但从刘氏子孙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基金福利不仅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来看。

    这个基金的规模和收益那都是无比庞大的数字,绝对是天文数字一般庞大无比,否则根本就无法支撑刘氏家族越来越庞大开支。

    而且根据后人编写的《大明刘晋传》来看,这刘氏家族基金所控制的资产、产业仅仅只是当年文正公刘晋麾下一部分的产业而已。

    文正公当年所遗留下来的庞大产业大致上都是掌握了在刘氏七子的手中。

    这其中刘晋的长子刘信继承了刘晋辽国公的爵位,至今依然还是大明帝国的豪门贵族,尽管现在大明早已经实现了君主立宪,贵族什么的早已经没有任何的特权了。

    但国公就国公,依然是贵族,依然是豪门,即便是没有什么特权,但大家依然也都认可其身份和地位。

    长子刘信这一脉一直继承国公的爵位并且延续到现在,传承至今已经是第五代辽国公了。

    除了贵族的爵位之外,刘晋当时在大明本土的诸多产业,一大半也都被刘信这一脉所继承,这其中就包括了大明第一银行的股份。

    大明第一银行,又称世界银行,起初靠着发现银元和银票起家,依靠良好的信誉逐渐的通行全球各地,并且伴随着大明帝国席卷全球,大明第一银行也是成为唯一的一家合法发现货币的银行。

    尽管后来由银本位发展到金本位,再到金本位体系的崩溃,大明第一银行始终牢牢的掌握了全球货币的发行权。

    大明第一银行发行的货币不仅仅是大明帝国的合法货币,同时也是大明藩属国、藩国和殖民地的唯一合法货币。

    至今各大殖民地、藩国、藩属国等等都不可以发行自己的货币,只能够使用大明第一银行发行的货币。

    为此甚至于还出现了几次货币战争,但最终都以大明第一银行的胜利而告终。

    因为大明第一银行的背后所站着的是控制全球的七大家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朱家、刘家、张家、徐家这四个家族。

    朱家就不用说了,这大明皇室家族,尽管经过君主立宪之后,已经没有掌握任何实权,只是名义上的君主。

    但是朱家依然皇族,当年和刘晋所创办的大量产业依然控制在手中,对整个大明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同时朱家不仅仅是大明这边的朱家,全球各地以前大明的藩国,这些可都是老朱家的王爷们所开创的,这些藩国至今还有大量的藩国依然实行的君主制,藩王掌握着藩国的所有大权。

    朱家子孙非常的多,非常的庞大,建立的藩国也是多如牛毛,掌握的产业和资产也无比的庞大,有人统计过,朱家至少掌握了全球二成的资产。

    当然关于这一点,朱家一直都是矢口否认的,他们始终认为自己也不过是普通的大明人,普通的炎黄子孙,家族子弟依然也都在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贡献。

    刘家就不用多说了,这是文正公刘晋开创的家族,是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时代的领航者,先驱者,同时又是科技领域的先驱,全球几十所顶尖大学几乎都是刘氏家族祖先所创办的,并且至今都是还是刘氏家族在出钱运营和控制。

    张氏就是英国公张氏,当年英国公张懋和辽国公刘晋关系非常好,始终紧跟着刘晋的步伐,不仅仅合伙创办了大量的产业,而且一直以来和各大世家都有着联姻,彼此盘根错节,同气连枝。

    也就有了现在的张家,多少豪门家族在波澜壮阔的时代逐渐衰弱下去,唯独张家始终屹立不倒,这跟当年张懋的聪明决策有着巨大的关系。

    徐家就是大明中山王徐达的后人,一门两国公,徐家和刘家、张家、朱家同气连枝,互相联姻,家族产业庞大、子弟众多,能人辈出。

    大明第一银行的背后除了这四大家族之外,还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家族,这些家族全部都是以前大明帝国的武将勋贵家族。

    发展到了现在,这些家族早已经成为了遍布全球的庞然大物,很多的殖民地都是他们所开创和控制的,很多的产业都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

    正是因为有这些遍布全球的超级大家族,所以大明第一银行才能够始终牢牢的掌握全球货币的发行权。

    刘信这一脉单单是掌握的大明第一银行就足够后辈子孙吃都吃不完了,无论如何败家也都不可能败光这个基业的。

    刘晋二儿子刘达一脉主要就是在南非这边,南非是除了大明帝国之外,全球第二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多的国家。

    在高科技领域和工业领域非常的强大,是唯一可以和大明帝国竞争的对手。

    刘达一脉的子孙不仅仅遍布南非政坛,始终牢牢的掌控南非的趋势,并且在经济领域,刘氏家族同样也是南非经济背后的超级大家族,相当多的产业、资产都是属于刘达这一脉的子孙。

    三儿子刘诚一脉主要活跃于天竺地区,是锡兰共和国内的超级大家族,一直活跃于锡兰政治和经济领域,甚至于整个天竺的诸多藩国、殖民地内都有着大量刘家的产业,规模庞大,影响力非常的大。

    每一次锡兰总督的选举绝对少不了刘家的支持,否则根本就不可能当选锡兰总督,而刘家自己的子弟也是已经出过二任锡兰总督了。

    四儿子、五儿子和六儿子分别是南洋地区、澳洲地区和黄金洲地区的超级大矿主,各自麾下有着大量的土地、石油矿、金矿、铜矿等等,同时在其它的诸多产业领域也都有涉及,产业遍布各行业。

    七儿子刘洋这一脉因为当年刘洋娶了弘治皇帝的掌上明珠南洋公主,那更是了不起,不仅仅自己单独的获得了一个国公的爵位,让刘氏成为徐家之后的第二个一门两国公世家。

    而且弘治皇帝、正德皇帝和永盛皇帝三代帝王都对这一脉有着大量的赏赐,这其中弘治皇帝直接将南洋的大片岛屿作为嫁妆送了过来,至今这些岛屿依然还是这一脉刘氏子孙的手中。

    再加上继承了部分刘晋的资产,刘洋这一脉的子弟非常的有钱,同时和朱家经常有联姻,故而始终活跃于大明政坛和经济领域,最近的大明内阁首辅就是这一脉出身的刘业!

    刘氏七房都是当年刘晋明媒正娶的徐婉儿和李贞所出,至于刘晋后来纳妾所生的儿子,数量也很多,不过分配到的产业却是并不多。

    但即便是不多,那也是相比起前七房来,事实上这部分的产业依然庞大无比,随便拿出一个出来,那也都是可以支撑起一个大家族的。

    十年一次的祭祖修谱对于刘氏家族来说是无比重要的大事,来自全球各地的族人云集到下河镇的祖地这里。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内,刘氏的子孙将要在这里举办十年一次的祭祖大典,祭祖大典时不仅仅要学习和参观文正公博物馆,向自己的祖先刘晋学习,同时铭记老祖宗所留下来的家训。

    祭祖大典之后就是修族谱,修族谱也是一件大事,最近十年出生的刘氏子弟要全部到场,将他们的名字写进刘氏族谱。

    这是无比重要和笼罩的事情。

    200年左右的时间,刘氏子孙发展到了现在,早已经无比庞大,家族子弟足足有几万人,每十年一次的修族谱都会新增很多的子孙,子孙绵延,开枝散叶。

    此时此刻整个下河镇都变得无比热闹起来,大量的刘氏子孙回到自己的祖地,参观文正公博物馆,祭拜文正公墓,参观整个下河镇等等,到处都可以看到刘家子孙的身影。

    十年一度的聚会,这是刘氏子孙的大事,其它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先放一边。

    连成为大明内阁首辅的刘业也是特意从京城这边赶回来主持刘氏祭祖的大事,相关的一些新闻媒体想要报道此事,但遭到了严厉的禁止。

    PS:番外篇本来不该收费的,不过今天是月底最后一天,为了全勤,所以厚着脸放在了VIP章节里面~~不要脸的老牛!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作者:中华田园牛所写的《大明镇海王》为转载作品,大明镇海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镇海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镇海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镇海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镇海王介绍:
弘治十年,这是大明王朝美好的中午。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绵长的严寒肆虐大地,也同样在吹打着这个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王朝。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中世纪的黑暗。此时,俄罗斯刚刚摆脱蒙古控制不到二十年。此时,距离哥伦布初次抵达美洲也才过去七年,而达伽马正在海洋上筚路蓝缕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喜欢看历史小说的刘晋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从一介书生成为了大明镇海王!书友交流群:720342318,有希望本书的书友可以一起来聊聊天~大明镇海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镇海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