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镇海王TXT下载大明镇海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22章,对外当行王道

    京城乾清宫弘治皇帝的书房之中,朝中大臣们再次聚集在一起商讨眼下各国使团朝贡的事情。

    “陛下,各国使团已经抵达京城,臣已经安排妥当。”

    礼部尚书傅瀚汇报了下各国使团的情况,来的有那些人,那些国家,又向大明进贡了那些东西之类的。

    “诸爱卿,这南洋一次性来了三十多个国家的使团,恐怕也不仅仅只是过来朝贡如此简单,应该是还别有目的。”

    弘治皇帝仔细的听完了傅瀚的汇报,想了想也是说道。

    “别的目的?”

    众大臣一听,顿时就微微惊讶了,特别是这些文臣们。

    他们一向最喜欢的就是有小国来朝贡了,这一次性来怎么多国家的使团,那更是了不得的事情,这可是足以大写、特写,写进历史的光辉时刻。

    在他们看来,大明强大,这些小国来前来朝贡,那也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罢了。

    “陛下,难道是因为我们大明占领了吕宋国北方,所以这些南洋诸国非常恐惧?”

    内阁首辅刘健想了想说道。

    “嗯~怕是如此。”

    “诸位看看这各国上贡的贡品,非常的丰厚,甚至于可以说前所有为的丰厚,历史上三宝太监七下西洋时期,南洋各国也没有上贡如此丰厚的贡品。”

    “但是现在,一个个都非常的大方。”

    “这很显然是被我大明强大的力量所震慑,同时也是害怕我们大明在南洋地区的扩张。”

    弘治皇帝微微点点头说道。

    “陛下,南洋各国与我们大明世代友好,一直以来也都是我大明的藩属国,时有朝贡,臣以为,我们大明当安抚南洋各国之心,向南洋各国保证不会对他们动武。”

    礼部尚书傅瀚想了想说道。

    “臣以为不妥~”

    傅瀚的话刚刚落下,刘晋就站出来说道。

    这些文臣真心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好不容易在南洋地区有了一个好的开局,他竟然说要保证不在南洋地区的扩张。

    大明不在南洋地区扩张,哪里来的土地建种植园?

    大明不在南洋地区扩张,如何掌握南洋地区的交通航行和枢纽。

    到时候又如何南下澳洲,西进欧洲、非洲?

    此时大明局势大好,不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大肆的扩展,抢占更多的土地和资源,难道要等到大明国力衰弱的时候再来?

    “哦,刘晋,你有什么看法?”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来兴趣了,在海外扩张方面,弘治皇帝还是更愿意听一听刘晋的建议,因为刘晋每每总是能够让大明获得最大的厉害。

    “陛下,这一次南洋各国纷纷来朝,这说明我们大明强大,也说明我们在南洋地区的扩张是对的。”

    “正因我们在南洋地区的扩张,所以南洋各国惧怕我大明,这才会如此隆重的过来朝贡。”

    “但朝贡仅仅只是朝贡,藩属国与宗主国也并不是一个国家。”

    “我们大明在对外关系的时候,所奉行的准则应该只有一条,那就是以我大明之利益为根本和核心。”

    刘晋想了想缓缓的开口说道。

    “陛下,诸公,大家请看地图~”

    “南洋地区的地理位置极其的重要,它北上就是我们大明、朝鲜和倭国,往南、往东可以前往澳洲,而通过澳洲又可以抵达南黄金洲。”

    “往西则是通往南亚次大陆以及中东、非洲的咽喉之地。”

    “如此重要的一块地方,我大明不仅仅要在这里扩张,而且应该将这些地方牢牢的掌握在我大明的手中。”

    “另外南洋地区,因为地区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没有四季之分,这里的气候湿热,土地肥沃,水稻可以一年三熟,两年四熟~”

    “只要占领了这一片区域,我大明从此就再也不用担心饥荒的问题,纵然是人口再多十倍也都能够轻松的养活。”

    “如此重要的地方,臣以为,我大明当以大明的千秋万代利益为根本,持续不停的在南洋地区进行扩张,最终掌控整个南洋地区。”

    刘晋详细的介绍了南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接着也是直言,南洋必须掌握在大明的手中。

    “臣以为不妥,南洋各国和我大明世代友好,一直以来也是我大明之藩属国,仰慕我大明之风,我们又岂可如此对待自己的藩属国。”

    “吕宋杀戮我大明子民,出兵还算师出有名,其它各国却是未曾伤害我大明一分一毫,况自古以来,穷兵黩武,好战必亡。”

    “唯有以德服人,以仁义方可大行天下,我大明泱泱大国,国土万里,又为什么非得要在南洋争夺这些小国的国土?”

    礼部尚书傅瀚也是站起来连连摇头说道。

    他的话也是让很多的文臣们纷纷点头,认为大明理当如此,南洋虽好,但是我大明国土大,没有必要去抢,最重要的还是要爱惜自己的羽毛。

    大明一向都是老好人,这老好人的形象可不能毁了。

    “以德服人?”

    刘晋一听,顿时就忍不住冷笑道。

    “我大明一向以德服人,北方的草原人可服你了,以前还不是年年南下?”

    “倭国可服你了?”

    “以前倭寇横行东南沿海,烧杀掳掠,死了不知道多少大明百姓?”

    “南洋的吕宋可服你了?月牙城被屠戮和杀害的大明百姓又该如何去说?”

    “这?”

    听到刘晋的反问,傅瀚顿时无话可说。

    “这些法外之地、蛮夷之地,他们只相信弱肉强食,也只信奉强权就是真理,仁义道德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我们大明的大军扫平了北方的草原,所以现在北方的草原人为我们牧马养羊,征服了倭国,所以倭国对我们低眉顺眼,倭寇消失的干干净净。”

    “在吕宋,狠狠的教训了吕宋,所以南洋各国纷纷来朝。”

    “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如果我们大明还信奉所谓的以德服人,那就真的好笑了。”

    “对外当行王道~”

    “你愿意臣服于我,愿意作为大明的藩属国,那最好,以后年年定期向我大明朝贡,还要规定朝贡的贡品以及数量和规模来。”

    “不仅仅是朝贡,还要让这些藩属国学习我大明之文化,习汉语,写汉字,改汉姓才行。”

    “如果不愿意臣服于我,甚至于对我大明龇牙咧嘴,我大明自当用坚船利炮,大军铁器狠狠的教训他们,让他们知道得罪我大明的下场。”

    “蛮夷之人,畏威而不怀德,不通礼义廉耻。”

    “我大明自当有两手准备,一手坚船利炮,大军铁骑,不服从我大明,敢于伤害我大明就当严厉的惩处他们。”

    “另外一手则是必须时刻不停的传播我大明之文明,让他们明白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如此才可扬我大明之国威,壮我大明之国力。”

    刘晋看了看众人铿锵有力的说道。

    “嗯~”

    听完刘晋的话,弘治皇帝忍不住直点头。

    他是最深有体会之人。

    以前他对文臣们是非常信任的,也是对人非常好的,老好人弘治皇帝,这绝对不是夸张,而是他真的是个老好人。

    可是呢,这些文臣们对得起他的信任?对得起他的良心?

    弘治皇帝对他们好,他们却是总想着算计皇权,接连出现的几个大案,从北方三省闹饥荒,朝廷粮仓被人吞噬一空开始,弘治皇帝就渐渐的意识到了自己当皇帝的错误之处。

    当皇帝,他就不能是一个老好人,不然下面的这些人就会越来越过分,根本就不会将你这个皇帝看在眼中。

    接连杀了一大批的官员之后,他就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下面这些大臣们更听话了,办事也更利索了,哪像以前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怼你。

    还有江南的那些家族、商人、士绅什么的,现在一个个都消停了吧,不敢再有什么阴谋诡计了吧。

    这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大明以前对倭国、对女真人、对吕宋也够好的吧,可是呢,换来的是什么?

    是辽东地区女真部落时常劫掠边民,是东南沿海倭寇横行无忌烧杀掳掠,是吕宋国蓄谋抢掠我大明子民。

    反而大明对这些地方用兵之后,这些地方顿时就变的安静多了,横行东南沿海的倭寇消失不见了,辽东地区的女真人被打的服服帖帖,南洋的吕宋战战兢兢,南洋各国也是害怕的要死。

    这就足以说明刘晋所说的没错,人都是贱骨头,畏威而不怀德。

    这国家也是如此,将它当成一个人去对待就对了。

    大明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害怕大明,只有害怕大明了,他们才会乖乖的听大明的话,按照大明的意思去做事,而不是只想着从大明这个老好人的身上要好处。

    刘健、谢迁、李东阳、佀钟、刘大夏等人听完,仔细的沉思,最终也是一个个都忍不住微微点头。

    说再多也没有用事实说话更具有说服力,大明所经历过的一切都说明刘晋所说的没有错,对外就当行王道,就是应该要霸道。

第623章,大明真正的藩属国

    “对得好啊~”

    “我大明就应该要改一改,正如刘晋所说,对外方面,当以大明之利益为核心与根本,一切都要围绕这一点来做。”

    弘治皇帝高兴的赞叹道。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所有的一切都该为自己国家的利益为根本与核心。

    以前的大明那是真的老好人啊,舍己为人的典范啊。

    当然了,其实也是打肿脸充胖子的典范。

    只要有人来大明朝贡,大明就觉得自己脸上很有光,于是对方朝贡的东西价值一万两银子,大明这边就要数倍回之,典型的割自己的肉去喂人。

    消息传开之后,有时候南洋地区的一些商人就会冒充某个不知名地方小国的使团来大明这边向大明朝贡。

    轻轻松松就可以骗取大明这边丰厚的回赠,回到南洋就大赚特赚。

    这样做的结果呢就是到了后面,随着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国力的迅速衰退,国库空虚之下,大明想要打肿脸充胖子都难了。

    每年来大明朝贡的使团太多了,给大明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怎么办?

    没有办法了,只能够下令南洋各国的使团不允许频繁来大明朝贡。

    以前你一年来一两次,以后嘛这三四年来一次就差不多了。

    同时这是促成大明施行海禁的一个原因之一,当然仅仅只是很小的一个原因。

    因为当时有大臣上奏,认为这朝贡实在是负担太重了,关键海禁算了,这样以后就很少有人来朝贡了。

    这就是大明,打肿脸充胖子的典型。

    说到底以前大明的那种对外策略根本就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策略,这也是为什么郑和只能够七下西洋,没有办法说八下、九下,年年下、月月下西洋的缘故。

    因为对于大明来说,郑和下一次西洋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造船、物资、人员、携带的货物等等,这些对于大明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再加上和南洋地区有往来之后,南洋各国争先恐后前来朝贡,更是进一步加重了大明负担,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持久。

    反观太平侯杜明恩下南洋就不一样了。

    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赚钱、谋取利益,开辟南洋财富航线的目的。

    因为去南洋有利可图,天津各大商行争相而去。

    现在根本不需要官方的力量,单单是天津这边大明民间的商行,每天都有大量的商船去往返南洋。

    将大明的货物卖到南洋,再将南洋的货物运回大明,一去一回,轻轻松松少则十几万银子,多则上百万两银子的利润。

    巨额利润的驱使下,商人们比朝廷的船跑的快多了、勤多了。

    同时大明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迅速的富裕起来,不像以前,都是亏本的买卖。

    只有这样的才是长久之道,能够持续不断的发展下去。

    利益才是驱动一切的根本。

    可是大明朝堂之上的这些文臣们,往往都是高喊着仁义道德,看似为了大明的名声,为了大明大国的形象,往往却是以牺牲大明的利益为前提,根本就不可能持久。

    “刘晋,那你觉得我大明该如何对待这些藩属国啊?”

    弘治皇帝想了想问道。

    “陛下,诸公~”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这些国家和我们大明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

    “臣以为,藩属国这种关系并不能轻易的就随便给这些国家。”

    刘晋听完想了想回道。

    “南洋地区大大小小的国家有上百个,大的有暹罗、安南、缅甸这样的,小的有苏禄、爪哇、占城这些。”

    “以前因为我们大明对于前来朝贡的国家都会数倍回之,所以南洋各国都纷纷来朝进贡,但是这其中又有几个是真心仰慕我大明之风的?”

    “恐怕,其中大部分其实都是为了我大明的丰厚回赠所以才来我大明朝贡的,有些干脆就是一些商人假冒的。”

    “其次,即便是有国家来向我大明朝贡,说实话,就哪一点贡品,也仅仅只能够算是为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

    “本质上来说,这仅仅只是一种友好的往来,并不能算是我大明真正的藩属国。”

    “对于我们大明来说,如果要说真正的藩属国,以前只有朝鲜,因为朝鲜不仅仅年年向我大明进攻,更重要的是朝鲜从来不会与我大明作对、损害我大明利益。”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朝鲜是真正仰慕我华夏文明,学汉字、重汉学、尊儒教、改汉姓,和我们大明有着共同的文化价值观。”

    “这样的国家才算是我大明真正的藩属国。”

    刘晋其实是有些翻这些大明的大臣张口闭口的藩属国,南洋这些国家能够算是藩属国?

    那不过是大明人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南洋这些人可不会承认这一点。

    真正要说藩属国,还是朝鲜,这才是真正的藩属国,一切都向大明学习,连骨子里面都已经和大明差不多了。

    “和我们大明有着共同的文化价值观?”

    再次听到从刘晋嘴里面蹦出来的新词,弘治皇帝以及众大臣顿时就忍不住细细的品味这句话来。

    接着也是纷纷点头,这话说的很好。

    仔细的想一想,似乎好像真的是这样,也就是朝鲜和大明一向关系最铁,彼此之间又文化、语言相同,这才算是真正的藩属国。

    共同的文化价值观这可不是刘晋提出来的,在后世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衡量两个国家之间关系好不好,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个。

    西方世界的诸多国家,彼此之间关系铁的很,为嘛,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归根结底来说,以前都是一个祖上的,都是讲英语的国家。

    大明要收小弟,那自然也是应该如此。

    不是说你向我进贡,我就收你当小弟的。

    你还必须要和我一样,学习我华夏之文明与制度,和我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这才能算是我真正的小弟。

    “朝鲜可以算是我大明的真正藩属国~”

    “安南和倭国,这两个国家虽然也是学我华夏文明,但并不彻底,并且还野心勃勃,安南一向觊觎我大明两广之地,历史上也是多次屡屡北上,犯我华夏之地。”

    “倭国野心同样很大,倭寇横行我大明东南沿海,倭国倭王和幕府却是不加以约束和管制,这就足以说明,他们对我大明并不是真心实意的。”

    “至于南洋各国,他们离我大明较远,一向往来不便,虽仰慕我华夏在文明,但也不过是因为我大明的瓷器漂亮、丝绸丝滑、茶叶香醇罢了。”

    “本质上来说,他们对我华夏文明并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自然也谈不上向我华夏文明学习了。”

    “所以这些南洋地区的国家,它根本就算不上我大明的藩属国,我们也不过是自己在给自己的脸上贴金了吧。”

    “对方来朝贡一下,我们就高兴的说他们是我们的藩属国。”

    “实不知,在他们的眼中,我们大明也不过是傻乎乎的,很好骗的对象罢了。”

    毫不客气,刘晋也是直接指出了大明在对外方面好大喜功,死要面子活受罪。

    听到刘晋的话,礼部尚书傅瀚脸色火辣辣,感觉被人打了一巴掌一般。

    至于其他的大臣们则是陷入了沉思之中,仔细想一想,真的就和刘晋所说的一样。

    所谓的藩属国,也不过是自欺欺人,南洋这些国家很多时候都是为好处才来你大明朝贡,并不是说真正仰慕你华夏文明,想要学习你华夏文明。

    “一语道破本质啊~”

    内阁首辅刘健忍不住直点头说道。

    “说的不错,现在来说,我大明真正的藩属国只有朝鲜,倭国和安南都算不上。”

    李东阳也是跟着感叹一声说道。

    “说的很好,亏我们以前还总是自欺欺人,沉浸于自己所幻想的世界之中。”

    弘治皇帝也是微微点头。

    藩属国、藩属国,他们真的臣服于大明?

    如果要是臣服于大明就不会有安南人屡次北上扣边广西了,也就不会有倭寇横行东南沿海了,更不会出现吕宋国月牙城这里杀戮我大明子民的事情了。

    要是真心仰慕我华夏文明,那就应该和朝鲜一样,学汉字、尊儒道,改汉姓,所有的一切都向我大明学习,而不是仅仅为了大明精美的瓷器、丝滑的丝绸和醇香的茶叶这些东西了。

    要真是大明的藩属国,它就应该和朝鲜一样,世世代代不敢犯我大明秋毫,国王的更迭要请求大明天子的册封。

    要真是大明的藩属国,它就应该要像朝鲜一样,随时随地都愿意为自己的大哥扑汤蹈火、在所不辞。

    南洋这些地区的国家,所谓的藩属国,你要是真的让他们损害自己的利益来成全大明,你觉得他们会同意?

    你要是让他们学习大明的汉字、说汉语、尊儒道、改汉姓,你觉得他们会愿意?

    恐怕到时候,他们就会露出自己的真面孔来。

    畏威而不怀德,他们也不过是惧怕大明的强大,所以才派人过来讨好大明罢了。

第624章,一手枣子一手大棒

    “刘晋,继续说下去吧。”

    弘治皇帝点点头说道。

    “是~”

    刘晋连忙点头,继续开口说道。

    “既然我们对外策略的核心是以我大明之利益我核心与根本,那我们首先就要抛弃以往的好大喜功、打肿脸充胖子的外交策略。”

    “核心是以我大明利益为核心与根本,其次则是以推行和传播我华夏文明价值观,所有的外交策略都应该围绕着这两点实行。”

    “具体来说,那就是一手枣子,一手大棒。”

    “一手枣子,一手大棒?”

    众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微微一笑。

    刘晋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像其他的大臣那样引经据典,说出一些让人觉得文采飞扬的话来,时不时都来一些新鲜词句,往往却是能够非常简单的说出一些深刻的大道理。

    “对,一手枣子,一手大棒。”

    “所谓枣子是对那些臣服于我大明,愿意真正成为大明藩属国的国家,比如朝鲜,这是我们大明忠实的小弟,那就应该要有奖赏。”

    “如果朝鲜被人欺负了,我大明自当出兵为其出头,保护自己小弟的利益。”

    “同样的,在海外方面,我们也是可以带一带朝鲜在海外进行扩张,让他们也跟着尝一些甜头,这就是枣子。”

    “所谓大棒,那就是我们大明时刻都要保持强盛的国力和军力,时刻都能够对这些藩属国保持足够的震慑力。”

    “如果这些藩属国,像安南、倭国、吕宋这样的,他们如果敢于损害我大明的利益,我们就要以迅雷不及掩耳狠狠的惩处他们。”

    “割地,赔款都是最轻的,要让他们知道我大明的厉害,内心之中对我大明不敢有任何的非分之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老实实的做我大明的藩属国。”

    “这就是大棒。”

    “一手枣子、一手大棒,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的竖立起以我大明为中心,崇尚和学习我华夏文明价值观的藩属国。”

    刘晋郑重的点点头,将后世山姆大叔的那一套拿出来。

    简单的来说,那就是顺我者生逆我者亡,行的还是王道。

    “一手枣子,一手大棒~”

    “推行华夏文明价值核心观~”

    “嗯,不错~”

    弘治皇帝忍不住直点头。

    这一点所谓的帝王之术也是相同的。

    帝王御下,也是要一手枣子,一手大棒。

    对于听自己话,认真办事的官员,那应该要奖赏,对于阳奉阴违、虚与委蛇,甚至于是野心勃勃的臣子,那就应该要用大棒来对待。

    没有枣子,底下的大臣看不到好处,也不会有积极性帮你做事,没有大棒,手底下的这些臣子就不会怕你,事事不听你的就算了,还处处跟你怼着来。

    以前的弘治皇帝,那是两只手都拿着枣子,好处给的足够多,所以也是获得老好人的卡片。

    但是老好人归老好人,弘治皇帝的话却并不管用,大臣们都不怕他,甚至于都还想着来限制皇权。

    弘治皇帝想办点事去都很难办到,大部分时候都是佛系皇帝,政务上听文臣的,他们说了算,生活上那些勤俭节约到了极点,皇宫都不舍得修葺,老婆也只有一个,当皇帝做到这个份上,估计也是只有他了。

    现在就不一样了,弘治皇帝启用厂卫,手底下的人想瞒过弘治皇帝都不可能,接连通过几个大案,狠狠地杀了一批大臣,再将兵权收归自己手中。

    这大棒狠狠的敲打下去,下面的大臣们明显听话多了,办事也利索了,对自己也不敢阳奉阴违了。

    不仅如此,弘治皇帝的日子好过多了,这大明的日子也是好过了,不仅仅脚踩北方草原人,拳打倭寇,还能够横行南洋。

    差距很明显,对比很到位,弘治皇帝就感触良多。

    “说得好,一手枣子,一手大棒。”

    “哼哼,那些蛮夷、外族之人,他们只会臣服于拳头和武力,就像草原人一样,打怕了他们,就会老老实实给我们放羊牧马,而不敢对我们亮弯刀。”

    英国公张懋也是跟着点头道。

    这个可以有,他是武将勋贵集团的代表。

    以前弘治皇帝重文轻武,一味的偏信文臣,放任文官集团打压武将勋贵集团,他这个英国公在朝野也没有什么话语权。

    现在不一样了,弘治皇帝文武并重,武将勋贵集团也是得到了重用,这地位大大提升,他张懋也是能够来参加这种小会议,有了话语权。

    现在刘晋提出一手枣子,一手大棒,这也是符合武将勋贵集团们的利益。

    大棒嘛,靠的就不是大明的军队,靠的不就是他们这些武将勋贵集团。

    只要制定了这样的策略,那以后就不用担心武将勋贵集团们的地位了,不用再担心又会被文官集团们给彻底打压下去了。

    至于以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为首的文官们,一个个都沉默不语。

    刘晋的话肯定是没有错的,他们都是朝廷大臣,一个个手下都有很多人,御下之道他们当然懂。

    也清楚刘晋所说不错,大明对外就该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大明利益为根本与核心,一手枣子,一手大棒。

    但是他们是文官,又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一直以来也是信奉礼义廉耻、道德之类的,觉得这治国就该让他们这些文臣来。

    武将们只会打打杀杀,他们哪里懂如何治国,更何况一直以来他们也是觉得好战必亡,穷兵黩武什么的。

    这样的策略之下,文官集团们的地位肯定是要动摇的,武将勋贵集团的地位和势力毕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以后想要再骑在武将勋贵们的头上就难了。

    沉默归沉默,但却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因为大家都明眼人,都知道弘治皇帝很赞同刘晋的这个策略,刘晋深的帝心,深受弘治皇帝器重。

    这个策略本质上也是为了大明的利益,也并不是为了刘晋自己的利益。

    他刘晋就是一个文官,他不是武将勋贵集团,不然你还能够以此来抨击他。

    另外从这些文官个人的利益来说,这也是好事,也是应该如此。

    大家在天津的各大商行当中可都有不少的股份,有些商行甚至于都是他们自己成立的。

    南洋的利益也是他们的利益。

    南洋的航线能够源源不断的为他们白花花的银子。

    南洋的种植园种出来的甘蔗、大米,难道不香吗?

    这些东西,如果没有强大武力来保证,到时候南洋这些国家指不定就会洗劫你大明的商船,侵占你的种植园,杀戮你大明子民。

    到时候难道真的靠着手中的笔墨纸砚,写一篇锦绣文章就能够让他们听你话?

    说到底,刘晋提出的这个策略,是真正符合大明的利益。

    不仅仅是武将勋贵集团们的利益,也包括了他们这些文官们的利益,没有理由反对。

    反对了也没有什么用,只会让弘治皇帝疏远自己,同时也会得罪更多的人,到时候连去南洋发财都没你的份了。

    “那对于更加遥远,更加陌生的国家和地区呢?”

    这时,礼部尚书傅瀚想了想问道。

    他算是记住了刘晋的的话,也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了,该如何对待这些来大明朝贡的使团了。

    “对于更加遥远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的国家和我们大明一直以来都没有往来,彼此之间的文化也没有什么接触。”

    “所以我们就应该彻彻底底的以我大明的利益为中心。”

    “有黄金、白银的,我们就去抢他们的黄金白银,抢不到就去做生意,赚他们的黄金、白银。”

    “土地肥沃,国力弱小,实力低下的,我们就要扫平这些地方人,抢占他们的土地,用来迁移我们华夏子民。”

    “像黄金洲,整个黄金洲非常的庞大,差不多是好几个我大明大小。”

    “这里遍地是黄金和白银,这里的土地非常的肥沃,又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牧场。”

    “而这里的土著,他们的人口非常的稀少,整个黄金洲的人加起来都还没有我大明多,他们又非常的落后,至今还是部落,都很少有自己建立的国家。”

    “对于这样的地方,它就是上天赐给我们华夏子孙的宝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不需要多少年,它也同样会被其他人给占了。”

    “还有像澳洲,这里也是和黄金洲的情况差不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我们大明甚至于不需要多少人,有个几万大军就足以轻松的横扫这些地方,为华夏子孙获得广袤无尽的土地。”

    “至于欧洲、中东这些地方,他们的文明不会比我们差,有着自己的文明,随着我们大明的扩展,未来我们和这些地方的国家必然会产生文明之间的冲突。”

    “在这方面我们一方面要推行华夏文明,另外一个方面也是要警惕异族文明对我们的入侵。”

    “我推断,在未来,我们大明对强劲的对手就在欧洲和中东。”

第625章,大明忠实的小弟

    京城皇宫乾清宫的偏殿内,诸国使臣们都在耐心的等待着,等待着弘治皇帝的接见。

    “真是奢华、富丽堂皇的宫殿~”

    “实在是太美了~”

    “和大明的皇宫相比,我们的王宫就好像是乡下农人的土房子一般。”

    “是啊,是啊,真的是太漂亮了~”

    闲着无事,这些使者们也是忍不住仔细的盯着周围看来看去。

    乾清宫是刘晋和朱厚照花费百万两银子打造起来的,不管是任何一个细节,那都是精雕细琢,外形看起来像是传国玉玺。

    内部同样也是进行了精心的打造,任何一个大厅楼层都比较高,装上大型的玻璃吊灯,配以全景的落地窗户,再加上大型的绘画和其它的装饰。

    给人的感觉就非常的大气磅礴!

    和南洋各国喜欢以黄金、白银、宝石、玉石等等之类的装饰不一样,这里的装饰缺乏这些东西,但恰恰也正是因为没有运用这些东西,更显得这里的尊贵不凡。

    “不愧是大明上国的皇宫,大气磅礴、气势宏伟!”

    来自朝鲜的朴元宗看着眼前的皇宫,整个人都忍不住直感叹。

    大明就是大明,朝鲜和大明比还是差了太多、太多了,这一次来大明,燕山君都特意交代了,要自己好好的看一看大明的皇宫,回头要在朝鲜也仿建一座。

    可看了眼前大气恢弘的乾清宫,他突然间觉得,纵然是再如何去建,朝鲜也是没有办法建出如此大气磅礴的皇宫来。

    “这才是一个君主该住的地方!”

    至于后柏原天皇则是微微握紧了自己的拳头,整个人显得有些伤感。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大明皇帝居住的地方,这乾清宫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地方而已,周围还有非常庞大的宫殿群,都是大明皇帝办公、起居的地方。

    而他呢,身为倭国的天皇,他住的地方……

    不说也罢,倭王都穷的揭不开锅,天天喝粥的程度,也就是来大明的这几天,他才算是享受到了一个君主该享受的。

    倭国家里面的老窝,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苦不堪言。

    “宣朝鲜国使臣觐见~”

    就在众人的等待之中,一个小黄门慢慢的走来,大声的喊道。

    朴元宗一听,顿时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哈哈,我朝鲜的待遇就不一样,是第一个觐见的。”

    朴元宗兴高采烈的跟着小黄门去弘治皇帝的书房觐见,至于剩下的这些使者们则是一个个微微有些嫉妒,为嘛是朝鲜第一个觐见?

    跟着小黄门,朴元宗也是仔细的观察着整个乾清宫,无论走到哪里,这乾清宫都装饰的非常大气,随处可见的大瓷瓶,还有请大明顶级书法家、画家来书画的大型墙画,处处都体现出了一个大国的自信与文化底蕴。

    很快,跟着小黄门就来到了弘治皇帝书房,此时书房当中还有大明的诸多重要大臣。

    “下臣朴元宗叩见大明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到坐在主位书桌山身穿龙袍的弘治皇帝,朴元宗也是立即非常恭敬行跪拜礼。

    “免礼、赐座~”

    弘治皇帝笑着点点头说道。

    “谢陛下~”

    朴元宗,从头到尾都非常的恭敬,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大明对朝鲜够仁义,朝鲜一直以来也是对大明敬重无比,年年朝贡,岁岁问好。

    “朴大使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

    弘治皇帝的声音非常温和,这让朴元宗放松了不少。

    “谢陛下关心,不辛苦,能够来大明朝贡,这是下臣的荣幸。”

    “陛下,这是我朝鲜国燕山君亲笔书写的书信,请陛下过目。”

    朴元宗从怀中掏出一个奏疏小本子说道。

    “呈上来~”

    弘治皇帝点点头说道。

    立即有小黄门拿过奏疏仔细的检查一番是否有毒,有暗器之类的,再交给萧敬,萧敬再递交给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拿了书信仔细的看了看,内容比较简单,无非就是燕山君向弘治皇帝问好,表示自己朝鲜是大明忠实的小弟,同时也是献上一些贡品,祝大明皇帝陛下万寿无疆之类的云云。

    “燕山君有心了~”

    看完,弘治皇帝也是笑着点点头说道。

    这样的书信他年年都看,每一年朝鲜国时辰来访的时候都会带来燕山君的亲笔书信,不过这一次朝鲜国进贡的贡品却是非常的丰厚。

    朝鲜美女百名,这是经过精挑细选,再加以严格培训的美女,自从朝鲜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之后,朝鲜经常都会向大明进贡朝鲜美女,大明开国皇帝老朱同志就有五个非常漂亮的朝鲜国美女深得老朱同志的喜欢。

    不过对于弘治皇帝来说,显然是有点浪费了。

    美女是朝鲜国向大明进贡最多的贡品,也是最具有特色的贡品,除此之外还有黄纻布百匹,白纻布、麻布各二百匹,满花席二百张,帘席二司张,满花方席、黄席、彩色席各百张。

    另外还有朝鲜宝马百匹、高丽人参百斤、豹皮六张、虎皮六张、貂皮六张、黄毛笔百支等等杂七杂八的一大堆。

    当然金银珠宝这些东西也是必不可少的,都是用箱子来装的,金三大箱,银十二箱,珠宝、东珠之类的六箱。

    除了给弘治皇帝进贡的物品之外,朝鲜国每次进贡,还会单独准备一份给大明皇后的贡品,同样也是非常的丰厚,也是非常的用心。

    在对明朝进贡方面,朝鲜国一向非常用心,也是肯花心思。

    比如进贡朝鲜美女方面,朝鲜国提前两年就会进行准备,到了十三岁的女子都要参加选秀,挑选容貌、气质上佳的加以培养,到了十六岁的时候就进贡到大明。

    再比定期要进贡优质的种马给大明,为此也是提前2年要求朝鲜各道把进贡的种马选好,小心精心的喂养,保证进贡的种马体型高大、强壮。

    这样忠实的小弟是不是很难见?

    但这就是历史上的朝鲜,是大明最忠实的小弟。

    “萧敬,念吧~”

    接着弘治皇帝也是对萧敬点点头示意道。

    “是~”

    萧敬连忙恭敬的回道。

    “赐朝鲜国汗血宝马两匹,草原良驹百匹、丝百匹、绸百匹、缎百匹、布百匹,黄金洲高产农作物番薯千斤、玉米千斤、土豆千斤、辣椒百斤、花生百斤、西红柿种十斤以为良种。”

    “赐黄金洲金五箱、银二十箱、南洋红珊瑚十座、象牙十根、翡翠、玉石十箱、珠宝十箱、沉香十根……”

    萧敬声音洪亮,不断的念出一连串的东西和数字,这是大明回赠朝鲜国的礼物。

    对于朝鲜国这样的忠实小弟,尽管弘治皇帝也是听了刘晋的建议,决定以后不再打肿脸充胖子了,但对朝鲜还是例外。

    依然给予了极其丰厚的回赠。

    下面听着的朴元宗听着,整个人也是忍不住露出了笑容,朝鲜国对大明国够真心,这大明也从来没有让朝鲜失望过。

    每一次的朝贡,大明给的回赠都非常的丰厚,这一次,朝鲜朝贡的多,大明回赠的也多。

    也是,现在的大明也是强盛起来,弘治皇帝私人的内帑也是非常有钱,今年又打赢了倭国,吞了北方的草原,在南洋也是占了吕宋北面。

    单单是从吕宋国这里抢夺回来的金银珠宝、玉石、珊瑚都不知道有多少,回赠也是相当的大方。

    连汗血宝马都能够弄到了,至于草原良驹,那是更是小意思了,连北方草原都是大明的人了。

    “赐朝鲜国远洋宝船两艘,南洋海岛一座~”

    回赠的礼单很长,萧敬念的嗓子都有些哑了,念到最后却是让朴元宗和在座的众大臣有些傻眼。

    这好端端的怎么就赐朝鲜国两艘远洋宝船和南洋海岛了?

    远洋宝船现在可是非常昂贵的,一艘远洋宝船价值二十多万两银子,两艘差不多就是五十万两银子,前面那些东西加起来也没有这两艘船值钱。

    至于南洋海岛,这东西给人的感觉怎么总有点奇怪怪的,虽然南洋这边的岛屿很多,限现在大明也是占了很多了,这赐朝鲜国一个南洋海岛,到底有什么意义和目的?

    不仅仅是朴元宗,在场的刘健、李东阳、张懋等人都有些搞不懂。

    “这也有点太大方了~”

    张懋都微微有些眼红了,两艘远洋宝船啊,差不多五十万两银子,这可是真金白银啊。

    他当然不知道,这其实也是刘晋出的主意。

    给船又给岛屿,这不是摆明了要拉朝鲜国下水嘛。

    这大航海时代、殖民时代,大明总是自己一个国家去做,未免有些单调、枯燥,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竞争力。

    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欧洲各国可是遍地开花,各国国家都在全球争夺殖民地,未来大明和西方欧洲各国竞争,那就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竞争了。

    所以刘晋就想着现在就应该要多带一带自己的小弟,让朝鲜国也尝一尝这大航海时代的甜头,只有如此,它以后就会更离不开大明。

第626章,大明藩属国条约

    “远洋宝船两艘,南洋岛屿一座~”

    “听说这一艘宝船就要二十多万两银子,大明上国对我朝鲜是真心没的说。”

    “至于这南洋岛屿,大明这边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朴元宗是一边感叹大明的慷慨,也是一边抓着头,思索着大明这边的意思。

    好端端的竟然赏赐了朝鲜国一座南洋岛屿,位置的详细信息都给了,地理位置还不错,就在南洋吕宋岛南面,面积也还不小。

    接着朴元宗也是微微摇头,满脸笑容的回到了使臣们待着的大厅这里。

    看到朴元宗回来,其他人顿时就来精神了,看了看朴元宗的笑容,再看看他手中拿着的厚厚的一个本子,很显然大明这边的回赠必然极其的丰厚。

    很多来自南洋的小国使臣更是激动不已,这一次,看来又能够大赚一次了。

    “宣诸国使臣到凤凰厅觐见~”

    很快,小黄门再次来了,却是一次性让各国的使臣们到凤凰厅觐见,这让人大家顿时忍不住微微一愣。

    这待遇似乎相差也太大了吧。

    朝鲜国的使臣那是单独接见,至于轮到大家的时候,竟然一起觐见,待遇差别很大,一看就知道。

    东王戈达拉和倭王后柏原天皇更是忍不住皱眉了,他们两个的身份和地位好歹也是不一样,不管如何说,大明皇帝这边都应该要单独接见,但是大明这边却没有。

    这让两人脸色非常的不好看。

    但是没有办法,也只能够跟着众人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大厅,大厅内早就已经布置妥当,和平时上朝时差不多,中间留出了一个巨大的空地。

    在上面布置了弘治皇帝的龙椅,两边有很多的座位,中间则是空着,用来对奏。

    位置也是早就已经分好,朝鲜国使臣的位置在最前面的左边,右边则是苏禄国东王戈达拉的位置。

    接下来下来才是倭王和安南国的位置,再然后依次布置下去,排在最后的则是吕宋国使臣的位置。

    众人排好了位置没有多久,弘治皇帝带着朝中的重要大臣就龙行虎步的来到了凤凰厅。

    “各国使团参拜大明皇帝陛下~”

    萧敬见弘治皇帝坐好,也是高声的喊了出来。

    “小王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东王戈达拉和倭王后柏原天皇如此喊道,两人不需跪拜,低头附身即可。

    “下臣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至于其它国家的使臣则是纷纷跪下,向弘治皇帝郑重行礼。

    “免礼、赐座~”

    弘治皇帝脸上挂着微笑。

    “谢陛下~”

    众人致谢,纷纷起身坐到旁边的椅子上面。

    “诸位远道而来,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万分,朕今晚特设晚宴还请诸位务必赏光。”

    弘治皇帝看了看下面的这些各国使臣,特点非常鲜明。

    一个个穿的衣服、身上佩戴的东西、戴的帽子等等都不同,风格迥异,倒是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苏禄国东王戈达拉留着大胡子、带着白色大帽子,身上的衣服更多的是像裹着一块布,总让人觉得这布会不会掉下来。

    倭国倭王后柏原天皇倒是穿的非常讲究,据说这样的穿着风格是从唐朝传下来的,所以弘治皇帝也是忍不住仔细的多看了几眼。

    朝鲜国的使臣朴元宗则是穿着大明官员一样的衣服,一身绯红色的衣服,再加上帽子,如果不说的,你都会以为这是大明的大臣,这是最像大明的。

    至于南洋各国的使臣,很多都是奇装异服,有点不伦不类,不过大多数都带着帽子,然后在帽子中间有玉石或者是宝石点缀。

    “谢陛下~”

    听到弘治皇帝话,众使臣也是纷纷致谢。

    设宴招待,也算是常规操作,更何况这一次来的使臣怎么多,怎么也得要表示一番。

    “诸位,我大明一直以来都与人为善,以仁义行天下。”

    “然,我大明以仁义对人,却总是换来狼心狗肺,倭国纵然倭寇恒星我大明东南沿海百年,我大明屡次要求倭国彻查,严惩此事,倭国却是不以为意,倭寇祸患越加猖獗,杀我大明子民,劫我大明商船。”

    说完好事,弘治皇帝的颜色一变,也是厉声的说道。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众人齐刷刷的看向倭王后柏原天皇以及幕府将军派来的尹势忠贞,有好戏看了。

    大明天子在这是在发怒了,要质问倭王和幕府这边了。

    “小王不敢~”

    后柏原天皇连忙站出来低头道。

    “下臣有罪~”

    至于幕府将军派来的尹势忠贞则是直接跪倒在地,额头冒汗。

    这事情不是应该过去了嘛,怎么在这个时候提这件事情,倭国都已经向大明这边割地、赔款了,还提这事,这是又要宰倭国一顿。

    “哼~”

    弘治皇帝冷哼一声,接着又道:“吕宋国蓄意组织、策划杀害、洗劫我大明子民。”

    听到弘治皇帝点名,坐在最后面的吕宋国使臣顿时就吓的立即跪倒在地,瑟瑟发抖。

    没有办法,大明太凶残了。

    马尼拉一战,几乎是将吕宋国被灭了,上至吕宋国国王和王公大臣,下至大量的臣们,都被杀的干干净净。

    现在的吕宋国也不过是剩下的一些地方组建起来的,实力弱小的很,而且时刻都担心着大明这边再次进攻,将他们给彻底灭了。

    “为了防止以后此类的事情的再次发生,同时也是为了巩固我们大明和诸国的友好关系,朕这里制定了一些条约。”

    “如果愿意真心真意的成为我大明的藩属国,那么就签署了条约,从此以后,各国如果真心真意对我大明,我大明自当真心真意的对待各国。”

    “如果不愿意成为我大明的藩属国,以后也就不必来我大明朝贡,我大明不缺那点东西,我们也不会给予任何的回赠。”

    弘治皇帝轻蔑的看了一眼吕宋国使臣,接着也是缓缓的开口说道。

    其实这些都是早就已经制定好的,无非就是找个借口,接着也是和这些国家分清楚关系来。

    愿意当藩属国的就来签署条约,签署了条约,那以后就是大明的小弟了,按照条约上面的内容来办事,一切都好说。

    如果不愿意,那以后也别假惺惺的来朝贡,想要骗取大明这边的回赠,我们大明不差你那点东西,想要从大明的身上薅羊毛,做梦。

    现在不一样了。

    刘晋和弘治皇帝这边定下了基调,以后大明的对外就是以大明之利益为根本和核心,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以后不干了。

    这些南洋小国很多都是过来薅羊毛的,其实没几个是真心实意想要成为大明藩属国的,当然了,现在大明在南洋扩张,也是让他们非常的不安。

    给大明进贡一些东西,能够获得回赠,又能够和大明搞好关系,这大明以后也不好侵略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现在,大明这边变了,大明的便宜不好占了,开始务实了。

    随着弘治皇帝的话落下,也是有小黄门拿着一份份早就已经制定好的协议递给这些使臣。

    东王戈达拉接过协议赶紧看了起来。

    大明藩属国条约?

    东王戈达拉一看顿时就忍不住微微皱眉,大明这一次和以往太不一样了,他总感觉以后的日子恐怕不会很好过。

    翻看仔细的看了起来,内容很多,主要的内容有一下几条。

    第一条,大明这边是本着自愿的原则,不强求任何一国成为大明的藩属国,所以这协议可签可不签,大明这边不会强求任何一个国家来签署这个藩属国条约。

    第二条,一旦签署了此条约就意味着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从此以后想要脱离大明藩属国的序列就必须得到大明这边的同意。

    第三条,成为大明藩属国之后就必须定期向大明进行朝贡,详细规定朝贡的物品、数量以及总价值,大明这边则是可以不用回赠。

    第四条,成为大明藩属国之后,必须尊大明天子为主,名义上大明天子才是藩属国的最高君主,至于藩属国自己的君主则是必须获得大明天子的册封才算是正统与合法。

    第五条,成为大明藩属国之后,藩属国必须全面学习华夏文明,尊儒道、习汉字、改汉姓,不得推行其它任何文明之道。

    第六条,成为大明藩属国之后,藩属国必须使用大明之银元和银票,双方都允许对方商人自由经商和贸易往来。

    东王戈达拉看着藩属国协议上面罗列出来的一条条内容,整个人都忍不住瞪大了自己的眼睛,有些难以置信。

    这还是大明吗?

    以往的大明不是重义轻利,以仁义道德行天下吗?

    以往的大明不是老好人吗?

    以往的大明不是傻呼呼的吗?

    怎么现在一下子全变了,这大明藩属国协议每一条都非常的要命,一旦签署了这藩属国协议,从此以后他们这些国家就将成为大明的附庸。

    这名义上的君主都是大明皇帝了,以后君主的更迭都还要大明这边同意和册封了,更关键是还要学习华夏文化,改汉姓,学汉字、尊儒道……

推荐一本书

    推荐《宇宙乾坤塔》,嗯,老牛大号的新书,大家可以去帮忙给个收藏、投点推荐票啥的~~

第627章,一下子就看的清清楚楚

    “这不可能,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同意签署这样的藩属国条约的。”

    东王戈达拉非常肯定的说道。

    大明这边制定出来的藩属国条约实在是太苛刻了,而且都是提藩属国这边需要做的事情,很少有大明这边对藩属国需要尽的责任之类的。

    “大明皇帝陛下,这个藩属国条约实在是太苛刻了,我们爪哇国是不会同意的。”

    有人立即就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对,对,我们绝对不会同意~”

    “太苛刻了~”

    “大明虽然强大,但是这样苛刻的条约,我们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有人开来头,其他人也是跟着纷纷站立起来说道。

    “这藩属国条约一旦签订了,以后真的是大明的附庸了。”

    后柏原天皇仔细的看完,心里面也是忍不住直摇头。

    倭国虽然想要学习大明的强国之策,也愿意向大明学习,这尊儒也好,学汉字也罢,甚至于改汉姓什么都没有问题。

    毕竟一直以来倭国就是在不断的学习华夏文化,汉字在倭国也是官方的文字。

    可是这藩属国条约,它不仅仅只是这些内容,对于倭国来说,特别是有野心的倭国来,它就不能受到大明的控制。

    可是再想一想,现在的倭国似乎好像也是被大明给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出云国和兵库之津都有大明的大军驻守,一旦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大明都可以直接介入到倭国的事务当中。

    至于册封君主,本身就已经是这样了,早就签署了条约,倭国的天皇都是需要经过大明天子册封的,他这一次来大明就是向弘治皇帝讨封的,基本上大明的天子也等同于倭国的最高君主。

    倭国好像没有别的选择。

    至于朝鲜国的大使朴元宗一条条仔细的看完,似乎好像一点都不苛刻,现在朝鲜和大明的关系不正是如此。

    朝鲜国王需要大明册封,朝鲜国年年向大明进贡,大明的商人自由往来朝鲜,现在也有一些朝鲜的商人自由往来大明。

    朝鲜国用的汉字、尊的儒道,学习的就是华夏文明。

    “我们朝鲜国世代都是大明的藩属国!”

    朴元宗果断的站出来表态。

    你们不愿意就算了,反正我朝鲜是一百个愿意,一千个愿意的。

    大明的腿怎么粗,为什么不牢牢的抱紧。

    大明的国力如此强盛,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好处多多,这样的大哥有什么理由拒绝?

    华夏之文明如此的璀璨辉煌,为什么不接受?

    反正朝鲜是果断的选择了,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大明的藩属国,而且时代都会是大明的藩属国。

    “好~”

    弘治皇帝一直在看着这些人的神情。

    南洋那些国家大使的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

    在这一刻,他终于真正的明白了刘晋所说的话了。

    南洋这些国家之所以派人来大明朝贡,纯粹就是为了获得大明的巨额回赠,它根本就不是诚心诚意的为了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一直以来也不过是大明人自相情愿的认为这些国家是大明的藩属国罢了。

    事实上这些国家从来都不承认这一点。

    他们只不过是为了大明的好东西,丝绸、瓷器、布匹、茶叶等等,根本就不是为了要学习你华夏之文明。

    如果大明这边不数倍回赠,看看这些国家还会来大明朝贡吗?

    想都别想。

    这些国家可现实的很,没有好处的事情,他们是不会来做的。

    现在大明的藩属国条约一出,所有的一切都暴露无疑了。

    对于大明来说,真正的小弟也就只有朝鲜了。

    安南和倭国的人此时此刻都在不断的犹豫,犹豫着要不要签了这个大明藩属国协议。

    “尹势忠贞,你说我们倭国要不要签?”

    后柏原天皇看向尹势忠贞,他代表的是幕府,现在的倭国幕府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这事情还是需要和他们好好商量的。

    “签,为什么不签~”

    “现在的倭国和签不签这个协议有什么区别。”

    尹势忠贞几乎不假思索的就回道。

    大明的强大让他影响深刻,成为大明的藩属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反正现在的倭国其实也是已经被大明给牢牢的控制住。

    “嗯~”

    后柏原天皇微微点头,接着立即大声的说道:“我们倭国愿意世代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好~”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高兴的微微一笑。

    说到底,受华夏文明影响最深的还是朝鲜和倭国,至于安南,受到影响同样也很大,但安南嘛,现在还不老实,野心有点大。

    朝鲜和倭国接连表态,其它国家的大使们则是依然不为所动。

    他们来大明的目的很简单,一个是获得大明丰厚的回赠,小小的发一笔财,其实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和大明搞好关系,这样以后大明在南洋地区扩张的话,多少还是要给点情面的。

    至于说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他们可没有任何的兴趣。

    以前大明总算是自己是藩属国,看在好处的份上,也就无所谓了,反正也是大明人自娱自乐,对于他们只有好处,没有任何的坏处。

    大明远离南洋,对他们来说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和威慑。

    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如果签署了这个藩属国协议,他们就真的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了,而且世代都是大明的藩属国了。

    更为重要的是这以后什么都要向大明学习,学习华夏文明,学习汉字,尊儒道,改汉姓等等,这些是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特别是对于南洋地区很多已经信奉ysl教的国家来说,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排外性,现在要重新换血,整个国家上下都要剧烈的动荡起来。

    他们只是喜欢那个傻乎乎的大明,喜欢大明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可没有兴趣来学习大明的方方面面。

    “大明皇帝陛下,我们远道而来,辛辛苦苦来大明朝贡,难道你们就是这样来对待我们这些国家的?”

    暹罗国的大使站出来非常不满的说道。

    “我们大明哪里对不住你了?”

    弘治皇帝一听,沉着连问道。

    “这…”

    听到弘治皇帝话,对方顿时无话可说了,大明好像从来就没有做对不起他们的事情,他们来大明,从头到尾大明这边也是给予了极高的礼遇。

    “大明皇帝陛下,这样的藩属国协议是不对等的,我们暹罗国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对方想了想说道。

    “没看到上面的第一条了吗?”

    “本着自愿的原则,你们暹罗不同意就不要签嘛,我们大明又没有强迫你们签。”

    弘治皇帝顿时就笑了。

    “可是…可是我们来朝贡,这贡品~”

    对方一听,顿时又着急的说道。

    “不是我们大明的藩属国,那就谈不上朝贡了,我们大明不缺你们进贡的那点东西,你们带回去吧。”

    弘治皇帝无所谓的说道。

    旁边一同陪伴的内阁首辅刘健、李东阳、谢迁,以及张懋、佀钟、刘大夏等人顿时就忍不住叹口气。

    一切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了。

    正如刘晋所说的,这些国家根本就不是来朝贡的,其实就是来薅大明羊毛的。

    现在大明要和他们进一步确认关系了,一个个都不乐意了,不愿意签署藩属国协议,偏偏又还想从大明这边获得好处。

    “带回去?”

    暹罗的使臣顿时傻眼了,这辛辛苦苦的拉着贡品过来,大明这边竟然不要了,让自己带回去。

    自己这回去该如何向暹罗国的国王交代?

    以往每次来大明朝贡,那可都是满载而归的。

    “大明皇帝陛下,我们苏禄国愿意诚心诚意的和大明时代休好,可是这藩属国协议实在是太苛刻了,我们苏禄国是没有办法答应下来的。”

    东王戈达拉站出来说道。

    “不签也没有关系的,大明和苏禄国依然是友好往来的关系,不过嘛,这朝贡就免了,彼此友好往来的话,就不需要朝贡了。”

    弘治皇帝笑了笑回道。

    其实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大明这边在对外关系方面设立三个级别,一个是大明的藩属国,签署了协议,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以后就是大明最忠实、铁杆的盟友了。

    其次就是一般友好往来的国家,比如苏禄国、暹罗国这些,大家只是有往来,以后就别假惺惺的来朝贡想要从我这里骗取好处了。

    而且以后对我大明最好客气一些,不要有什么冒犯,否则大明是不会对你客气的。

    第三类就是大明敌对的国家了,这样的国家,大明是直接会向你开战的。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东王戈达拉微微松口气,至少来说和大明还是友好往来的国家,不至于成为大明的敌人,至于想要通过朝贡来从大明的这边获得好处怕是不行了。

    “我们吕宋愿意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这时一直跪在地上的吕宋国使臣跪在地上看着大明的藩属国协议书,看完之后也是非常果断直接的大声喊出来。

    顿时大家一下子就齐刷刷的看了过去。

第628章,赐姓东方

    谁都没想到这个吕宋国使臣竟然会当场就同意了。

    按理说吕宋应该是最坚决反对的才是,毕竟太平侯杜明恩在吕宋这边大开杀戒,算下来和大明还是有冤仇的。

    不过大家仔细的想一想,顿时也就释然了。

    吕宋绝对是被大明给打怕了。

    仅仅只是杜明恩率领的一支舰队而已,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就将吕宋给收拾的服服帖帖,甚至于只要愿意,都可以将吕宋国给灭了。

    现在的吕宋国,早已经不是原来的吕宋国了。

    不仅仅北方大部分的地方被大明的种植园主给占的干干净净,这剩下的大猫小猫三两只,都在时刻瑟瑟发抖,生怕大明继续南侵,将他们给灭干净了。

    现在大明给了他们一个机会,那还有什么选择的,赶紧签啊。

    这成了大明的藩属国,以后虽然要受到大明的掌控,但至少来说是不用再担心被大明给灭了。

    这也是南洋各国为什么都纷纷派使团来大明的缘故。

    以前的吕宋国实力其实并不算弱,或许不如暹罗、安南,但比苏禄、爪哇这些肯定是要强大的,更别说占城、麻六甲这些小国了。

    在南洋来说,吕宋国的实力能够派遣前五。

    可就是这样强大的国家,它都挡不住大明一支军队的进攻,差点灭国。

    这极大的震撼了南洋诸国,大家也是纷纷来朝贡,为的就是和大明修好。

    现在看来,大明变了,真的变了。

    不再是以前的老好人大明了,他们来南洋也不是为了宣扬大明的富有与国威了,而是开始在南洋扩张,经商贸易、开采矿产、开辟种植园了。

    很多小国的使者此时都沉思起来。

    如果不成为大明的藩属国,未来大明会不会灭了自己?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以前大明是强,但是对于大家来说,天高皇帝远,根本就威慑不到南洋诸国。

    可是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

    大明已经将自己的疆土延伸到了南洋,现在更是每天都有商船不断的往来南洋和大明。

    吕宋就成为了大明在南洋扩张的桥头堡。

    可是再想一想大明这边的藩属国协议,实在是太苛刻了。

    这是大家都很难接受的。

    毕竟大家只是想要大明的好处,可不想为大明付出什么,更别说卖身给大明了。

    “好~”

    弘治皇帝满意的微微点头,南洋这边总算是有个愿意加入大明藩属国阵营的。

    接着再看看在场的众人,见没有人愿意再答应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弘治皇帝也是充满了失望。

    他原本对于南洋诸国其实还是很有好感的,毕竟以前也算是经常往来的,屡屡有人来大明朝贡,很多国家对大明也算是比较友好。

    现在看来,正如刘晋所说。

    所有的一切最终也逃不过利益二字。

    以前的大明实在是太傻了。

    “也好,撕开了伪装的面具,彼此之谈利益,直来直往,我大明也就不用背负什么了。”

    “几十个国家来朝贡,拉了几十艘船的贡品过来,真要是和以前一样,数倍回之的话,我大明的国库怕是要被耗空。”

    “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弘治皇帝心里面如此想道。

    失望归失望,倒也觉得松口气。

    “唉~还是刘晋说的对,以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旁边的内阁首辅刘健心里面也是忍不住轻叹一口气。

    大明的藩属国?

    真的是搞笑。

    都是大明自己一厢情愿罢了。

    现在好了,大明这边搞出了这个藩属国协议之后,这些国家就没有人愿意了。

    “不同意才好呢~”

    “嘿嘿,明年又可以找借口开展,占更多的岛屿和地方,开更多的种植园。”

    “南洋这地方真心不错,南洋的种植园收益还是很不错的。”

    “这南洋的贸易利润也是非常高,以后打通了通往西方的道路,这利润就更可观了。”

    旁边的张懋却是脸上露出了笑容。

    藩属国这东西,并不需要多少,有几个就够了,太多了也没意思。

    成了藩属国还不好意思翻脸,南洋这里可是一块宝地啊。

    地处热带,这南洋种植园种什么都很不错,水稻、甘蔗以及刘晋所说的那个什么橡胶、剑麻什么的,都可以。

    反正只要赚钱就行。

    微微等了一会,还是没有人愿意,弘治皇帝就直接起身离开。

    既然不愿意成为大明的藩属国,那也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了。

    “走了?”

    各个国家的使臣一看,顿时一个个都傻眼了。

    这大明皇帝就这样走了,那他们带过来的贡品怎么办?

    难道真的拉回去?

    “宣倭国倭王和使臣觐见~”

    弘治皇帝这边走了没一会,很快又有小黄门走来,大声的喊道。

    “终于轮到我们倭国了~”

    倭王后柏原天皇微微有些激动,仔细的整理下自己的衣冠,带着尹势忠贞、岛津忠昌跟着小黄门去觐见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的书房之中。

    “小王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下臣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后柏原天皇微微低头弯腰,至于尹势忠贞和岛津忠昌则是行跪拜礼。

    “免礼,赐座吧~”

    弘治皇帝看了看三人,微微点头说道。

    “谢陛下~”

    三人连忙致谢。

    “倭王,你叫什么名字啊?”

    弘治皇帝看向倭王后柏原天皇问道。

    这倭国倭王前来大明还是第一次,按理来说大明这边是应该给予足够的礼遇,但因为倭寇的事情,所以弘治皇帝这边也是将他当成了一般的使臣来对待。

    “回陛下,小王叫胜仁。”

    后柏原天皇恭敬的回道。

    “胜仁?”

    “原来你们倭国倭王是姓胜啊。”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笑着说道。

    “陛下,我们只有名,没有姓的。”

    后柏原天皇顿时就非常尴尬的回道。

    “没有姓,只有名?”

    “我听人说,你们倭王一脉,万世一系,这倭国只要是贵族和大名都是有姓的,只有这平民没有姓,你们倭王怎么会没有姓?”

    弘治皇帝顿时就疑惑了。

    后柏原天皇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来回道了,这确实是有点让奇怪。

    倭国只要是贵族和大名,那都是有姓,有姓是身份的象征,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有姓的,大部分的人都是只有名,这倭王竟然没有姓,弘治皇帝疑惑也是正常了。

    “陛下,我倭国天皇乃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所以是没有姓的。”

    旁边的岛津忠昌眼睛一转,也是赶紧说道。

    “天照大神的后裔?”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笑了笑。

    “没有姓可不行,以后你们倭国也是我们大明的藩属国了,要尊儒道,习汉字,学我华夏之文明,姓名也是最好要跟我大明来学。”

    “是,是我倭国必定世代奉大明为主,世世代代都是大明之藩属国,定当全心全意学习华夏之文明。”

    后柏原天皇一听,顿时赶紧表态,接着想了想说道:“还请大明皇帝陛下赐我倭王一脉姓氏,以传万世。”

    弘治皇帝微微看了看后柏原天皇一眼,嗯,很上道嘛。

    既然如此,那就勉为其难了。

    “哈哈,那行。”

    弘治皇帝还是很高兴的,接着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你们倭国处于最东边,号称日出之国,这样吧,你们倭王一脉以后都复姓东方,你们觉得如何?”

    “复姓东方”

    “东方胜仁?”

    后柏原天皇一听,顿时仔细的一想,顿时觉得这个姓氏还是非常不错的。

    于是赶紧连忙起身恭敬的致谢道:“谢大明皇帝陛下赐姓,从此以后我倭王一脉就复姓东方。”

    “谢大明皇帝陛下赐姓~”

    岛津忠昌和尹势忠贞也是赶紧站起来致谢。

    天皇现在只是名义上倭国的君主,并没有什么实权,其实大家也并不怎么看重天皇,也就是大明这边觉得天皇重要。

    这大明皇帝给天皇赐姓,也没有什么,以后倭国什么都要向大明学习,姓氏也是如此。

    再者仔细的想一想,复姓东方,似乎也挺不错的。

    他们都是华夏通,知道东方这个姓氏非常的古老,上古帝伏羲创立八卦,而他的后代孙仲,世掌东方青阳之令,于是就有了复姓东方。

    大明皇帝的赐姓可谓是和符合倭国倭王的这个身份和地位,也和倭国的位置符合。

    “嗯~”

    “这是你们倭王第一次来我大明,不妨在我大明多待一些时日。”

    给人赐姓了,还是倭国的倭王,弘治皇帝的心情也是好多了。

    想了想也是笑着对后柏原天皇说道。

    “是~”

    “小王这一次来大明,也是来向大明学习的,正想大明多待一些时日,学习大明上国的仁义道德。”

    后柏原天皇也是赶紧点头答应下来。

    待在大明好啊,至少可以享受到一个国家君主的待遇。

    这回了倭国,到时候又不得不回到自己那个破烂的住所,然后事事都被幕府这边监控,整个人就是一个傀儡一般,没有任何的自由和权力,而且过的都是苦日子,天天喝粥。

第629章,热议

    大明这边的动作很快,朝鲜、倭国和吕宋很快就和大明这边签署了大明藩属国协议,正式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

    双方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确认了双边关系,大明乃是宗主国,其它三国皆是我大明之藩属国。

    基于这种关系,双方也是进一步的用详细的条约写明了双方之间的责任与义务。

    第一大明皇帝陛下乃是各国之最高领袖,君主,各国君主只能称王,不可称帝,倭国天皇也必须改为倭国倭王,不得再以天皇自居。

    各国君王皆为我大明天子之臣,需经大明天子册封方为正统,合法有效。

    第二大明与藩属国缔结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同盟,政治上为宗主国与藩属国之关系,经济上,各藩属国通行大明之银元与银票,大明商人可自由往返个藩属国,各藩属国商人亦可自由往返大明与其它藩属国。

    军事上面,大明与宗主国缔结军事同盟,任何一国遭遇任何军事威胁或军工,大明宗主国与其它藩属国皆有义务出兵相助。

    大明有权力从藩属国征兵,为大明皇帝天子效力。

    文化同盟上面,大明与各藩属国必须统一使用汉字、推广大明官话、尊儒道、改汉姓、取汉名,不得学习或者使用其它任何外来文明之语言、风俗、宗教等等。

    同时大明之藩属国具有向全球推广华夏文明之责任,各国学习有成者可来大明参加科举考试,可在大明入朝为官。

    协议签完,大明早报这边也是立即将它公布出来。

    顿时整个京津地区一片沸腾。

    “好~这才是我大明之真正藩属国该有的样子。”

    “以前那些藩属国只不过是我想要从我大明的身上薅羊毛罢了,根本就不算什么藩属国,都是一群见利忘义之辈。”

    “现在叫他们签署协议,要求他们真正成为我大明之藩属国,学习我华夏之文明时,一个个都不答应了。”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情,真当我大明是傻子吗?”

    “就是啊,特别是南洋各国,大大小小的国家有上百个,很多国家小的很,仅仅只有一个县大小,也敢称国,真是夜郎自大,坐井观天。”

    “我大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学习我华夏之文明,他们竟然不愿意。”

    “不愿意才好呢,弄清楚了双方之间的关系,也省的以后动起手来碍于情面。”

    “上次的报纸你们看了没有,这南洋啊,它属于热带地区,这里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水热充足,所以这里的种植水稻可以一年三熟,两年七熟。”

    “这里种植甘蔗收益比琉球还要好,很多商行都在招人去南洋这边开种植园呢,听说有些人仅仅只是今年开的种植园,这种出来的甘蔗就大赚了一笔呢。”

    “是吗?”

    “真的还是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我们这是京城,如果是天津这边,你就会发现啊,每天都有很多从陕西、山西、河南、山东过来的人。”

    “他们拖家带口的,准备去南洋呢。”

    “新设立的南洋南州行省这里为了鼓励移民,只要我大明之人愿意前往,一个人奖励土地十亩,这拖家带口过去,一家怎么也得有七八口人,加起来差不多就将近百亩了。”

    “而且那边无主之地多的很,随便开垦,开出来就是你自己的,三年内免税,听说哪里种水稻都很简单,将种子播下去就可以了。”

    “怎么好的条件?”

    “那是当然,现在移民到海外可是非常火热的,琉球这边有很多人移民过去。”

    “在琉球岛上面,现在都已经建起了大大小小十多座城了,成千上万的种植园,吸引了几十万人移民过去。”

    “南洋这边据说比琉球还要更富饶,很多岛上都还有金矿、银矿呢,关键是一年四季都不冷,这个才舒服呢。”

    “未来啊,我大明肯定会逐步将南洋都吞并进来,到时候仅仅只是靠南洋,我大明就再也不用担心饥荒的问题了。”

    “可是为什么我听说琉球这边有生蛮土著,南洋的岛屿上面也有又黑又矮的土人,他们经常会袭击我大明人。”

    “我大明还怕什么土人,天子仁慈,对这些土人也是尽可能的招抚,不愿意招抚的,自有我大明天军剿灭他们。”

    “而且在琉球和海外,官府是允许我明子民拥有兵器的,因为官府认为,我大明之子民如果没有兵器的话,肯定会吃苦,拥有兵器才不会被人欺负。”

    “竟然可以拥有兵器,难道不怕人造反吗?”

    “造反?”

    “你吃饱了会去造反?”

    “如果吃不饱,你没有兵器也一样会去造反。”

    “那倒也是,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元末之时,我们汉人连菜刀都要几乎人共用一把,北元残暴,最终也是被我大明太祖皇帝所推翻。”

    “就是如此么嘛,道理如此简单。”

    “在海外,官府这边也是鼓励我大明人习武强身健体,遇到外族之人,他们如果胆敢有所异动,就要狠狠的修理他们,让他们知道我明人之威武。”

    “霸气,该当如此~”

    “扯远了、扯远了,我们再来说说这个藩属国的事情。”

    “这以后,我们大明人就可以自由往返朝鲜、倭国和吕宋了,这经商就方便多了。”

    “可不是嘛,以后都说大明官话,也写汉字了,还要尊儒道,都可以来我大明考科举了。”

    “……”

    通过大明早报,事情也是很快就传遍了京津地区,同时也是迅速的向着整个大明传开。

    大明人都在津津乐道此事。

    很多有识之士一开始也是担心这朝贡问题拖垮大明的国力,现在也是顿时松口气。

    不是我大明的藩属国,以后你就别假惺惺的来朝贡了,是我大明的藩属国,这岁岁朝贡都是有规定,按照规矩来走。

    朝贡都是小事,关键是要推行我华夏之文明。

    很多老儒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忍不住大呼圣人出世,儒家之人其实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将儒家思想和文化推向大明之外的世界。

    朝鲜之所以能够得到大明的近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朝鲜这边尊儒重道,一切都是学习大明,习华夏之文明。

    现在好了,以后倭国、吕宋也必须和朝鲜一样,这儒家思想和文化就可以迅速的传播过去。

    现在朝鲜国、倭国、吕宋国的使臣都已经在京津地区大肆招募儒家先生和文人前往他们这些国家,给他们传道受业,传播儒家思想和文化。

    开出的待遇和条件还相当不错,一个月起码也是有十几两银子的高薪,可以说不仅仅是可以传播儒道的光辉事业,这收入那也是相当不错,比在大明教书育人强多了。

    大量京津地区的孔夫子、老秀才也是纷纷举家前往,为传播儒道而漂洋过海。

    大明人在欢呼雀跃,大明的藩属国这边也是心满意足。

    特别是朝鲜和吕宋,缔结了军事同盟,这意味着以后就不用担心会遭到别人的入侵了,这就很关键了。

    朝鲜的邻国只有大明和倭国,大明是不会入侵朝鲜的,至于倭国,一直以来也是野心勃勃,现在被束缚上,以后不能入侵朝鲜,朝鲜就非常的安全了。

    吕宋国这边,原先就时刻担心被大明给灭了,现在一下子有了保障,还和大明缔结军事同盟,都不需要担心南洋其它国家的入侵。

    这对于现在的吕宋国来说无异于是天籁之音了,不用担心灭国了,其它的事情都好说。

    所以在学习华夏文明这方面,吕宋是最积极,在京津地区这边聘请了很多的老师前往南洋,给他们吕宋国人传授儒学,尊儒重道的很,是一个乖学生。

    倭国这边也挺满意的,大明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倭国人就服强者,大明狠狠的揍服了倭国,其它的什么事情都好说,也愿意向大明这边学习。

    世界很大,跟着大明也是肯定有肉吃的。

    听说过完年之后,大明这边就会有新一轮的大动作,一个是从西往东,要一路往西边横扫过去,另外就是会在南洋这边有大动作,接着就是占领澳洲,开辟南半球前往黄金洲的航线。

    这大明以后能够走多远,他们倭国也同样可以跟着大明走多远,朝鲜被大明这边赏赐了南洋的一个岛屿,以后肯定不愁土地的事情,世界很大,土地很多,或许倭国也可以走出不一样的道路来。

    天津港口这边,来自南洋各国的使团带着无限的留恋和不舍,同样也是带着自己来事的贡品,只能够选择灰溜溜的回去。

    尽管他们当中有人多次向大明这边,要求向大明进贡,但是大明这边一概不收,不是藩属国,你装什么进贡啊。

    如果非要大明收下来也不是不可以,但也只是两国正常往来,大明这边的回礼很少,也肯定不值钱。

    甚至于他们想要在京津地区出售他们的贡品,大明都没有允许,想要来大明做生意也没那么容易的。

第630章,各产业年底总结

    京城,随着忙完了各国使臣朝贡的事情,一下子就到了年底,很快就要迎来新的一年。

    整个京津地区也是笼罩在一种过年前的喜庆与松散之中。

    因为刘晋麾下诸多产业带的头,整个京津地区的工厂、作坊等等之类的也都纷纷效仿,所以在过年期间会有年假和年终奖这两样东西。

    年假一般都是十五天,年前七天,年后八天,半个月的假期可以让大家回家过年。

    年终奖根据各自的效益而定,当然主要还是看东家大方不大方。

    刘晋麾下的诸多产业,现在还没有到过年的时候,关于年终奖也是早就已经制定下来了,从上至下,人人有份。

    上面的管理就不说了,有的管理这年终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像各大工厂的负责人、琉球城这边的负责人等等,这些人的年终奖随便一个也都是有几千两银子。

    据说业绩最好的琉球城负责人李远山年终奖差不多能够拿到上万两银子。

    上万两银子对于有钱人来说并不算什么,可是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绝对是天文数字。

    而这些管理大多数原先都普通人,因为勤奋好学,工作努力,做出了突出的业绩,走上了管理的岗位。

    能够获得如此丰厚的奖励也是让刘晋麾下诸多产业的人一个个都激动万分。

    像琉球城的负责人李远山,今年是琉球城真正爆发的一年。

    琉球城这边不仅仅开垦出了大量的田地,建起了一个个规模浩大的种植园,更是在琉球城这里接连兴建了几座新的城池。

    另外李远山这边也是采用新型的经营模式,琉球城大量招募大明各地的穷苦人去琉球这边开垦土地,种植水稻和甘蔗。

    琉球城收购他们的甘蔗,然后熬成白糖来出售,同时也是在南洋各个种植园这里建立白糖工厂,专门收购南洋种植园的甘蔗熬糖,从而垄断了整个蔗糖业。

    各大商行在南洋开辟种植园,他们非常简单,只需要种植甘蔗,然后将甘蔗卖给琉球糖业就可以了。

    尽管这样赚的会更少一些,但是熬制雪糖的技术掌握在琉球糖业的手中,你自己熬制出来的蔗糖根本就比不上,还不如干脆卖给琉球糖业,简单省事。

    南洋地区水热充足,土地肥沃,人工又非常廉价,一个个种植园也是因此大赚、特赚,其实也就是圈一块地,开辟出来种植甘蔗如此简单,从此以后银子就滚滚而来。

    很多尝到甜头的商行在这过年的时候也是召开了股东大会,将背后的东家都喊过来,商讨着明年继续扩张种植规模的事情。

    糖这个东西,一直以来都是真正有钱人和贵族才能够享受的东西,它的价格是非常高的。

    即便是琉球糖业的存在,让糖的价格一降再降,但是价格依然很高。

    可是销售却是非常的火爆。

    不仅仅在大明这边销售火爆,而且朝鲜、倭国、南洋诸国都对糖的需求非常旺盛,雪白、雪白的雪糖几乎是已经可以和瓷器、丝绸、茶叶相媲美的东西。

    甚至于连草原上的牧民们,这雪糖都成了他们的必需品,每天喝茶不加糖,那是完全没有灵魂的。

    琉球糖业靠着李远山的经营在弘治十三年算出来差不多赚了两千多万两白银,给李远山上万两银子的奖励根本就不算什么。

    琉球糖业背后最大的东家,当今天子太子殿下朱厚照甚至于还亲自接见了一次李远山,赏赐了一些东西给他。

    对于如此会赚钱的人,谁都非常喜欢的。

    一年赚两千万两白银,如此可怕的盈利能力,堪称恐怖。

    弘治皇帝收到年报的时候,整个人都忍不住直感叹。

    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这银子会如此好赚呢?

    以前抠抠搜搜的,积攒了十年内帑也不过才一百多万两银子,大明国库一年的税银都还不到三百万两白银。

    现在仅仅只是这琉球糖业一个产业,算下来,他弘治皇帝家(嗯,包括太子的股份在内)都能够分到将近千万两白银。

    这随着各个产业临近年关进行结算,弘治皇帝的内帑都爆了,装不下了,没有办法,只能够都存在大明第一银行里面去,反正放里面也是有利息的,可以银子生银子。

    刘晋和弘治皇帝、太子以及武将勋贵集团们的产业收益都非常的火爆。

    琉球糖业算是业绩最好的,但其它产业的业绩其实都不差。

    像大明第一银行,现在它的业务不仅仅遍布大明的两京十三省,在海外也是遍地开花,甚至于在朝鲜、倭国、南洋都已经开办起业务来。

    一方面是吸收存款,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贷款出去,仅仅只是靠着赚利息差,大明第一银行今年也是赚了上千万两银子。

    当然了,大家都知道,大明第一银行现在赚钱都不是最主要的。

    它现在已经不仅仅掌握了大明的货币发行权,更是渗透进朝鲜、倭国和南洋地区,银元和银票大行其道。

    银元就算了,它基本上其实都是亏本的,铸造出来的银元有火耗,而且这个时代的火耗还是极为厉害的。

    真正厉害的是银票,这个东西才可怕。

    它本质上仅仅只是一张纸,但因为可以从大明第一银行这里兑换对等的银元,也是逐渐的流通开来。

    使用银票自然是比银元方便很多,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怕大明第一银行跑路,所以接受程度不高。

    但是随着大明第一银行的业务不断的开展起来,分行遍布各个地区,使用银票就非常的简单、方便了。

    长期的优良信誉以及超强的防伪技术也是让它迅速的流通起来,不仅仅大明的商人、商贩在使用,甚至于现在连普通人都在使用这个银票。

    银票的发行上,刘晋原本就是本着货币去做的,所以不像那些钱庄什么的,一张银票就是几百两、几千两之类的。

    大明第一银行的银票是一两银子、二两银子、五两银子这种,最大的也不过才一百两银子,这就非常方便流通了。

    普通老百姓也所能够使用和接触。

    当然了,大部分的老百姓还是喜欢银元,这东西看着实在,银票总觉得有点虚。

    但是商人们却是非常喜欢银票,出门做生意带着银子多重、多累啊,带着银票就方便多了,反正哪里都有大明第一银行的分行,随便去换银元就是了。

    银票在大明流通,也是伴随着大明商人、商行传到了朝鲜、倭国和南洋,慢慢的也是被这些地方的人所接受。

    这东西才是大明第一银行最值钱的东西,地位确认之后,以后就可以轻轻松松每年靠着发纸票来掠夺财富了。

    当然了,刘晋可不会如此杀鸡取卵,刘晋也是一再向大明第一银行的东家们强调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千万不能让它变成纸,否则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

    除了大明第一银行之外,天津造船厂、玻璃厂、密云铁厂,这几个也都是下金蛋的母鸡,特别是天津造船厂,它也是非常的赚钱。

    一艘远洋大船卖二十多万两银子,关键是还要需要排队,订单爆满,都已经接到几年之后了。

    赚到钱的商行都恨不得现在就拥有成百上千艘的远洋大船,所以订单很稳,不仅仅天津造船厂业绩好。

    其他人开办的造船厂,尽管技术、质量都不如天津造船厂,可是生意也同样非常的火爆,张皇后两个弟弟张氏兄弟的张氏造船厂现在都已经成了他们张家最重要的产业了。

    别看技术不行、质量也不是很好,却是牛气冲天。

    天津造船厂去辽东的辽河口开新厂,他们也是跟着去,天津造船厂去淞沪、去琉球这边开新厂,他们还一样跟着去。

    这张氏兄弟也是人才,自己没有本事,倒也会学人,天津造船厂开高工资,他们也是跟着开高工资,千金市骨,倒也让他们聘请了很多的造船人才。

    天津造船厂接连开了好几个分厂,投资的规模是一个比一个大,招募人手也是越来越多,再加上天津造船厂本身的工资待遇都非常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天津造船厂一年也还是差不多给背后的这些东家们盈利了差不多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造船就是暴利!

    没有办法,想要去海外赚银子,没有船是不行的,天津造船厂的船是最好的船,大家都信赖,也都喜欢,订单非常多。

    特别是大明江南地区的这些大家族、大商人、大地主、大士绅们也是慢慢的走上了轨道之后,他们在大明海外的扩张方面,更是非常的积极主动。

    没有办法啊,再不努力,这都让北方人给吃光了,到时候就没有他们的份了。

    弘治十三年的下半年,它已经不仅仅是北方的京津地区持续不断的发力了,南方这边的江南地区,甚至于连广东、福建都开始发力了,最火爆的就是远洋贸易,这船的需求就非常大。

第631章,各产业年底总结(下)

    造船厂其实也是一个暴利行业。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现在远洋贸易的兴起以及探索黄金洲的黄金热潮所带动。

    造船厂很赚钱,之所以总利润没有琉球糖业多,主要还是因为造船厂在不断的扩张,接连开办了几个新工厂,规模一个比一个大。

    还有就是造船厂的员工都是真正的高薪,从学徒到师傅,薪水都相当高,另外就是刘晋注重对技术和技能的培训与传承,建立了相应的造船学校。

    大家都知道,学校这种东西基本上都是亏本的买卖,投入大,收益小,这也是船为什么要卖的贵的原因了。

    各种各样的投入很大,特别研发费用这一快算进去的话,投入就更大了。

    再来说说另外一个超级暴利的玻璃。

    现在各种各样的玻璃产品不仅仅在大明大行其道,更是远销倭国、琉球、南洋等地区,玻璃的制造技术始终牢牢的掌握在刘晋麾下的玻璃厂。

    玻璃这东西,它本身并不值钱,可是硬生生让刘晋炒成了只有有钱人才能够消费的起的东西,利润是真的非常的惊人。

    玻璃厂的利润一直以来都非常的高,而且也是伴随着玻璃的热销,在持续不停的暴增。

    弘治十三年,玻璃厂的总利润超过了三千万两白银,之所以比不上琉球糖业,主要还是因为增长没有琉球糖业快,但总利润却是所有产业当中排名第一的,可谓是妥妥的下金蛋的母鸡了。

    不过玻璃厂也是逐渐的陷入了疲软之中,大家都不是傻子,现在也渐渐明白玻璃这东西其实是很普通的东西,所以都不太愿意花太高的价钱来消费,以至于在大明这边,玻璃制品的价格也是不得不一降再降,这让它的应收和利润都面临了巨大的考验。

    这也是刘晋为什么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的原因了。

    骗完了大明自己人,再去骗大明之外的傻子,反正世界很大,先骗一轮再说,至于以后不怎么赚钱了,到时候再说吧。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非常赚钱的买卖。

    另外还有像密云铁厂、水泥厂、纺织厂、机械厂、长芦盐场等等这些产业,虽然应收和利润都远不如上面所说的这些,动不动都是赚上千万两银子的。

    但这些产业,应收和利润其实也是相当的可观的,关键是发展的后劲十足。

    密云铁厂来说,现在密云铁厂已经陆陆续续的建成了十多座高炉,雇佣职工的数量超过十万人,生产的钢铁产量几乎是已经达到了垄断整个大明钢铁产量的地步了。

    铁这个东西,它跟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价格都不便宜,而且密云铁厂这边更多的是不是出手生铁和钢材,而是将钢铁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产品再来出售。

    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农具、建筑用的钢筋,这都是利润不算高的产品,真正赚钱的还是军火武器。

    密云铁厂,它不仅仅是铁厂,现在更是大明最大的军火商,生产出来的军火武器非常的多,无论传统的刀剑铠甲,还是新式的火枪、火炮,密云铁厂都有生产,而且质量好,价格低,现在大明军队的武器装备全部都是从密云铁厂这里采购的。

    谁都知道军火武器是最有钱赚的买卖。

    不过因为现在主要的客户只是大明军方,这价格不会太高,所以利润低,没有海外军火市场,这利润是很难起来的。

    密云铁厂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钢铁这种东西,自古以来都奇缺无比,除非是能够达到后世的那种动辄亿吨的钢铁产量,否则它永远都是不够用的。

    所以密云铁厂这边也是在淞沪这边开始建设淞沪铁厂,淞沪铁厂的铁矿石主要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后世的马鞍山铁矿,另外一个就是后世湖北大名鼎鼎的大冶铁矿。

    这两个地方的铁矿品质都非常不错,算是大明境内极其少数高品质的铁矿了,关键是都可以依托长江这条水路运输到淞沪这里来。

    密云铁厂未来发展的方向主要就是这三个方向,常规的钢铁冶炼,军火武器的制造以及机械制造这三个领域,都是非常具有前途的。

    更为关键的是,钢铁这是衡量一个国家力量的重要指标,优质的武器可都是需要钢铁来打造的。

    水泥厂利润率非常低,竞争也是非常的激烈,京津地区大大小小的水泥厂都不知道有多少,可谓是一片红海一般的竞争。

    不过还好的是水泥这东西刚出来,它的作用又非常大,修桥铺路,建房修墙都少不了它,所以它的需求也是非常的旺盛。

    尽管水泥厂很多,但是整个大明对水泥的需求同样非常的旺盛,以至于水泥的供应一直以来都供不应求。

    再加上朝廷这边在草原这边推行草原城镇计划,在草原上面到处修城镇,对水泥的需求非常大。

    另外南方这边开始发展起来,对水泥的需求也是非常的旺盛,很多北方的水泥厂都南方来设厂,不断开分厂

    所以整个大明的水泥行业日子都还是相当好过的。

    天津水泥厂作为水泥行业的老祖宗和龙头大哥,它同样发展极为迅速,不仅仅是京津地区水泥行业的老大,产量第一,销量第一。

    同样也是迅速的在南方的南京、淞沪、广州、琉球、泉州、武汉、南昌等地开设新厂,不断提高自己的产量,抢占市场份额,始终牢牢的保持住水泥行业龙头的位置。

    不过水泥这种东西,在这时代因为没有大型机械的缘故,所以需要大量的人手,再加上刘晋从一开始对水泥的定位就是为了大明的建设,所以它的价格很便宜。

    天津水泥厂的利润和其它的产业相比就显得低多了,弘治十三年的总利润仅仅只有几百万两银子。

    在来说说长芦盐场。

    伴随着长芦盐场的崛起,今年是彻底打垮了徽商,霸占了整个大明的盐业市场,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几乎所有地方都在使用长芦盐场的盐。

    甚至于为了抢占市场,长芦盐场不仅仅在北方渤海湾建盐场,它还到南方琉球这里建盐场、到广西建盐场。

    琉球的盐场专供江南各省,广西的盐场专供西南各省,将徽商当中的盐商彻彻底底的赶出了盐业市场。

    依靠晒盐法,产出来的盐不仅仅产量高,质量也是非常高,价格还便宜,供应整个大明都还有大量的剩余。

    以至于刘晋这边也是不得不寻找更多的出路,用来腌制咸鱼,嗯,海洋捕捞大增,鱼都吃不完,咸鱼也是越来越多,另外就是将盐出口到倭国、琉球、南洋各地。

    盐这个东西,刘晋并不打算赚钱,所以盐的价格比以前低了很多,仅仅只是十几文一斤,但这其中的利润依然非常的可观。

    长芦盐场在弘治十三年依然为背后的各大东家贡献了超过一千万两白银的利润。

    没有办法,产量太大了,价格低了之后,市场消费也是被刺激起来,还是垄断性的买卖。

    朝廷开办的诸多盐场都没有生意了,刘晋这边进言给弘治皇帝之后,也是直接将这些盐场给关闭,将灶户们的户籍全部改为农籍,这让无数的灶户忍不住欢呼雀跃。

    终于不用再世世代代的煮盐了,也终于不用再忍受那些盐场官吏的压榨了。

    他们就和军制改制之后的军户一样,欢呼雀跃,不断的高呼万岁,犹如获得了新生一般。

    这也是大明现在日渐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军户、灶户关系到了几百万的命运,在弘治十三年也是都逐渐的获得了解放。

    很多灶户因为时代煮盐,本身没有什么技能,而且也没有田产之类的。

    不能煮盐之后,也是纷纷的涌进工厂做工,去海上捕鱼,还有大量的人响应琉球、南洋这边的号召,纷纷选择移民去琉球和南洋。

    这也大大的促进了大明资本主义的萌芽以及海外殖民产业的发展。

    前面这些产业都是赚钱的,刘晋麾下唯一亏本的产业就是机械厂了。

    机械厂这里刘晋养了很多的工匠,同时也是开设了很多的学校,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

    短时间内来说,这些都是亏本的买卖,都是需要不断的投银子进去的。

    养工匠可没有那么容易,现在的工匠月响都很高,各个方面的待遇都不能差,另外学校的建设和培养也不是一朝半夕就可以完成的。

    另外机械厂也是肩负了很多的研发任务,像刘晋这边交代的蒸汽机以及电磁的研究,这些都是想要不断的投入资金,砸银子进去的。

    所以机械厂现在是亏钱的,而且不是小亏钱,算下来一年差不多要亏掉刘晋上百万两银子,它现在唯一的收入就是出售纺织机和织布机以及四轮马车的轴承。

    不过这几样东西都发展的极为迅猛,利润也还是相当可观,预计着到了明年,机械厂也就基本上能够维持盈亏了。

    当然了,赚不赚钱对于刘晋来说无所谓,主要还是想要靠这个机械厂将后世一些重要的科技东西给弄出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632章,不一样的新年

    整个京津的地区的人都知道刘晋对手下人是极为大方的。

    麾下诸多产业都赚钱了,而且不是一般的赚钱。

    刘晋很满意,其他的东家们也是非常满意,对于刘晋的管理也是非常的赞同,这想要马儿跑得快就要马儿吃得饱。

    所以这到了年底的时候,年终奖也是非常的丰厚。

    各个产业的年终奖也是陆陆续续的计算出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即便是最底层的普通员工也能够拿到三个月左右的月响的年终奖。

    刘晋麾下的产业一向又是整个京津地区新兴资本家的标杆,所以大家也都是纷纷学着刘晋,也都知道刘晋管理有一套。

    于是到了年底的时候,整个京津地区讨论最多的就是年终奖了。

    谁谁在这家发了多少年终奖,那个谁谁又发了多少。

    你要是没有拿到年终奖什么的,或者是拿的太少了,保管会被人鄙视一番,这无形之中也是给新兴的资本家、商人们形成了一个压力。

    很多葛朗台一样的资本家即便是再不请愿,那也是要适当的有所表示,除非是你明年不想再开工厂、开作坊了。

    在大明,即便是家里面的奴仆,这也是要给一定月钱的,并不是说这奴仆就完全不用给钱,更何况是雇佣过来的工人之类的。

    你给的少了,或者是不给,那影响可就大了,这名声一丑的话,以后就别想招到人,而且大家也会鄙视你,不愿意和你做生意。

    名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也是大家都极为看重的东西。

    所以整个京津地区,尽管很多东家都不乐意,但是也不得不纷纷效仿,年终奖是必须要发的,多多少少都是要意思、意思的。

    更何况,在弘治十三年,大家是真的都赚钱了,而且一个个都赚的盆满钵满。

    无论是做远洋贸易的,还是开工厂、作坊的,又或者是开商铺、酒楼之类的,都赚钱,声音火爆。

    赚钱了,发点年终奖,大家也乐意。

    在这样的氛围下面,整个京津地区也是开始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

    孙二娘腰里面揣着钱袋子,慢慢的走在京城外西城的街道上面,准备好好的采办一些年货准备过年。

    “大米了,大米了,江南苏州上好的大明了,只要五文钱一斤~”

    “大米了,大米了,来自南洋暹罗的暹罗大米,好吃又便宜了,只要四文钱一斤~”

    最先来采购的,自然还是粮食了。

    一道卖粮的地方,各种各样的吆喝声就此起彼伏。

    大米的种类非常多,湖广、江南、两广的大米都不算新鲜了,现在来自南洋地区的大米也是非常多,关键是还很便宜。

    这让孙二娘忍不住想起了几年前刚刚来到京城的时候。

    那个时候也正是大冬天,她的男人得病死了,家里面揭不开锅,她带着自己的儿子过冬来到了京城,准备去京城里面乞食。

    那年的冬天很冷,很冷,来京城这里过冬的人太多了,以至于不让他们进城,她一个女人带着一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孩子。

    没吃没喝,又冷又饿,眼看着就要活活的饿死、冻死在京城的城墙下。

    就在那个时候,她遇到了刘晋刘公子,是他开办了西山煤业,给了她一份工作,也给了很多流民一份工作,给了大家活下去的希望。

    她依然还记得,那个时候的粮食价格非常的贵,一斤大米都要好十几文,到了第二年,因为大雪的缘故,北方三省发生灾荒,粮食的价格最高的时候更是涨到了两百文一斤,还都是一些发霉发烂的。

    想一想那个时候,再看看现在,孙二娘整个人都忍不住长吁短叹起来。

    几年的时间,她一直在西山煤业这边给大家伙做饭,工资也是年年涨,到了现在她一个妇人也能够拿到将近四两银子的月钱了,这过年了,年终奖更是一下子发了十二两银子。

    对于现在的生活,她是非常的满意。

    衣食无忧,孩子也是已经上学,上的西山煤业的职工子弟学校,不要学费。

    “还是刘公子好,没有她,哪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孙二娘再次念一声刘晋刘公子,心里面默默的祈祷他长命百岁。

    “老板,来一百斤南洋暹罗大米,能不能送货到家?”

    孙二娘的思绪拉回来,向老板问道。

    “可以,可以,没问题,你留个地址,我回头就让伙计送过来。”

    粮店的老板服务态度很不错,不是以前的粮商,以前的那些核心粮商生意做不下去了。

    “行,送到西山煤业职工宿舍区8栋303,房门口就行。”

    孙二娘笑着说道。

    “哎呦,原来是自己人啊,那我少收您五文钱,我家兄弟也是在西山煤业做事,自己人,少赚您点。”

    老板一听,顿时就又优惠了五文钱。

    “那真是谢谢您了~”

    “应该的,应该的,我的店啊,都是靠我们西山人给支持起来的,我这不能忘本不是。”

    “……”

    和老板闲聊了几句,留下了买米钱,孙二娘又继续逛起来。

    现在的京城,已经不单单是最中心的京城了,在京城的四面八方也是发展起来了极其庞大城镇。

    其中在西边这边,主要就是依托原先西山煤业修建起来的西城。

    嗯,这西城也是刘晋麾下的京城职业打造的,在这一带建造了大量的房屋、商铺、小区,街区等等,房子呢也主要是卖给了西山煤业、京城玻璃厂的员工。

    所以在西城这边,很多开店做生意的人,那都是西山煤业、京城玻璃厂员工的亲人在开,都是熟人。

    做事也放心,付钱了就不用担心他们缺你的货,以次充好等等,大大放心的回家等着收货就可以了。

    “卖肉了,卖肉了~”

    “上好的草原羊肉,非常便宜,只要八文钱一斤~”

    “二尺厚的肥猪肉了,只要十文钱一斤~”

    “海鱼了,新鲜的海鱼了,早上刚刚到货的海鱼了,各种各样的海鱼都有,很便宜,大黄鱼、小黄鱼只要五文钱一斤,鲸鱼肉只要九文钱一斤,这鲸鱼肉可是和牛肉差不多,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牛肉了,牛肉了,上好的草原牛肉了,只要十文钱一斤~”

    很快,孙二娘就来到了肉摊区域这里,各种各样的肉,种类非常的多,常见的鸡鸭鱼就不用说了,以前根本吃不起的牛羊肉、猪肉也是非常多,价格还很便宜。

    当然最便宜的还是从天津这边运过来的海鱼,各种各样的海鱼,价格便宜,生意也是非常的火爆。

    “老板,切二斤羊肉,再来一斤猪肉~”

    孙二娘买肉也是很大方,肉便宜,当然关键是现在收入相当不错,她儿子文章喜欢吃肉,她每天都会卖一些肉回去。

    吃肉对于以前的她来说,实在是有些遥远,可是现在就不一样,天天都可以吃肉,甚至于顿顿吃肉都是没有问题,至少来说海鱼肉是可以吃的起的,而且海鱼足够多。

    买完了这些常规的吃的东西,孙二娘也是开始看一看其它的东西。

    京津之间的往来有水泥马路,非常的方便,而天津这边因为海贸的兴起,海洋运输也是极其的发达。

    依靠水路,整个大明,乃至来自倭国、朝鲜、南洋的东西也是不断的出现在大明老百姓的视野当中。

    来自南洋地区的大米好吃又便宜;来自草原的牛羊和马匹,牛羊肥美,马匹价格低,是重要的运力。

    来自朝鲜的高丽参、大米、朝鲜马、泡菜,价格便宜,质量又非常的不错,极大的丰富了大家的餐桌,依托便利的水运,这些东西也是源源不断的运回大明,来到了大明老百姓的商店当中。

    来自琉球的蔗糖,辽东地区的毛皮、人参和鹿茸,江南、福建的茶叶、云贵川地区的花椒、腊肉……

    可以说,整个天下的东西,通过这越来越便捷和发达的水路运输都汇聚到了京津地区这里,物资的极大丰富。

    这就是现在整个京津地区人最直观的感受。

    只要有钱,在京津地区这里,你可以买到来自天南地北的东西,即便是普通的老百姓也能够享受到以前根本就买不到的东西。

    这就是海运发达的好处,大明又有长江和黄河这两条贯通东西大江大河,依托这两条大河,几乎可以深入到大明的内陆的每一个省份。

    整个京津地区,有太多、太多和孙二娘一样的人,此时此刻都沉浸在高收入,低物价的幸福生活之中。

第633章,这个冬天不冷

    京津地区的人们沉浸在新年的喜庆之中。

    北方的草原上,寒风呼啸,鹅毛大雪下个不停,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季。

    不过琪琪格一家却是丝毫不担心这个冬天,一家三口住在温暖的帐篷里面,喝着奶茶,非常的惬意、舒坦。

    “这雪真大啊~”

    琪琪格看着外面下着的鹅毛大雪,一晚上的功夫,草原上就铺上了厚厚的一层棉被,举目望去,天地之间一片苍茫。

    “这可是白毛风,要是在以前,这白毛风一来,肯定要死人的。”

    琪琪格的额娘安木尔面露凝重的说道。

    她的思绪一下子就飘的很远,回到了以前。

    她想起了以前的冬天,同样是下着如此大的白毛风,家里面的牛羊被一群、一群的冻死,雪下的太大、太久,牛羊和马匹很难弄到吃的,又有饿死了很多。

    一旦开春,牧民们最艰难的日子就到了,牛羊和马匹冻死的冻死、饿死的饿死,他们这些牧民的粮食也就没了。

    很多人都挨饿受冻,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很难在白毛风这样天气下活下去。

    牧民们最怕的就是冬日里的白毛风。

    天地茫茫之间,他们就如同是被封印在这白色的世界之中一样。

    牛羊没有保暖的东西,又没有吃的,大量饿死。

    连带着人都跟着无比的焦虑。

    冬日里面,冻死、饿死的牛羊,有时候,帐篷被吹掉,连人要都被冻死。

    缺少取暖的东西,牧民有时候连一口热汤都喝不上。

    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天气。

    对于草原上的牧民来说,他们最喜欢的是牛羊成群的秋天,最讨厌就是冬天,因为往往要在冬天的时候,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牛羊成群、成群的被冻死、饿死、

    甚至于要为自己冬日里以及来年春天的生计发愁。

    “额娘,今天吃什么啊?”

    就在安木尔的思绪不断飘飞的时候。

    她的儿子巴图已经醒来,马上又要长大一岁了,巴图又长高了很大,嫣然已经有了草原汉子的样子,犹如展翅待飞的雄鹰一般。

    每当看到自己的儿子,安木尔就满脸的笑容,这她们家的希望,也是她丈夫给她留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

    “吃米饭吧~”

    安木尔笑了笑说道。

    “又吃米饭啊,能不能吃包子或者饺子什么的,这天天吃米饭都吃腻了。”

    巴图微微撇嘴说道。

    “有米饭吃就不错了,以前冬天的时候,我们草原人为了这米饭都是要拿命去中原大地抢粮,不知道多少人死在上面。”

    安木尔一听,顿时就说道。

    这孩子,现在也是已经被养叼了,连米饭都开始嫌弃了。

    这香喷喷的米饭,在以前想要吃都吃不到,他竟然嫌弃了。

    也是,过冬前,安木尔一家去草原城镇这里买了很多的粮食,大米、面粉都备了几百斤在家里,足够这个冬天随便吃了。

    “这汉人吃米饭都有菜配,没菜干吃米饭不好吃。”

    “还是弄面条吃吧,包饺子也行。”

    巴图微微撇嘴说道,又来了。

    总是在说以前的事情,以前的苦日子,没有人想去过,现在过的多舒服。

    家里面的吃的吃不完,牛羊也有来自关内的玉米杆、稻草干可以吃,他们的日子舒舒服服,连吃都可以讲究起来。

    “煮面条吃吧,饺子包不好,实在是想吃了,找个时间去城镇哪里去吧。”

    安木尔微微摇头,转身就对着琪琪格吩咐道:“琪琪格,去烧水和面,做面条吃。”

    “是,额娘~”

    琪琪格爽快的点点头,接着非常勤快的忙碌起来。

    “也该给琪琪格找个丈夫了~”

    看着琪琪格的身影,安木尔心里面也是如此想道。

    本来琪琪格格早就该嫁人了,只是家里面的巴图还小,靠安木尔一人根本就忙不过来,所以也是一直没有将她嫁出去。

    现在巴图已经长大了,已经是个男子汉了,很多事情也都会做了,也该将琪琪格给嫁出去了。

    “可惜了,现在的男孩子太少了~”

    接着安木尔又忍不住犯愁起来,草原上接连经过了几次大战和变故,这导致草原上的男丁非常的稀少,有太多、太多和安木尔一样,年纪轻轻就是寡妇的妇人。

    甚至于在小孩子当中,男丁也很少,十几岁的男丁非常的稀缺,那几战,草原上的男人几乎都死光了。

    不然别说琪琪格,她安木尔也是要再嫁人的。

    带着孩子嫁人,在草原上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只是没有男人,她们这些女人想嫁也嫁不出去。

    琪琪格在烧水和面,以前烧水做饭用的最多的是牛粪,不过现在,大家也会使用蜂窝煤。

    蜂窝煤使用非常的方便,关键是热量高,又非常的持久,是草原牧民们最为喜欢的东西之一,不过这东西不能在帐篷当中使用,很容易就让出事。

    使用的时候,必须打开帐篷的出口来,让空气流通,这样才安全。

    安木尔则是去看看自己的牛羊。

    如此大的白毛风,她很担心自己家的牛羊。

    很快,她就来到自己家牛羊所在的羊圈这里,仔细的一番清点,情况相当不错。

    家里面的牛羊和马匹都没有什么损失,情况还很不错。

    这主要是得益于从关内这边运来的大量干草、稻草,有着充足的粮草,牛羊们没有掉膘太厉害,情况都很不错。

    安木尔开始给牛羊们添加草料,来自关内的干草、稻草,价格虽然不便宜,但是她依然还是买下了很多。

    要是以往仅仅只是靠自己在草原上面打出来的那些干草,根本就不够牛羊在冬日里的所需,所以很多时候,牛羊都要被大量的冻死、饿死。

    现在就不一样了,来自关内的干草、稻草非常的充足,牛羊不仅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取暖,过冬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

    忙碌起来,时间就过得很快。

    “额娘,吃饭咯~”

    很快,琪琪格准备就已经煮好了面,大声的喊她回去吃饭了。

    回到家里面的帐篷,一口大锅里面,羊汤正在翻滚,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旁边的铁锅里面,面条已经煮好,旁边的奶茶也散发着茶香。

    这样的一餐,对于琪琪格一家来说是非常普通的一餐。

    羊肉、面条或者米饭,羊汤、奶茶,极其普通的一餐。

    不过安木尔看着眼前的一幕,整个人的眼睛也是忍不住微微有些湿润。

    她想起了去年的冬天。

    那是她这辈子过的最苦的一个冬天。

    男人跟随大汗一去不返,据说都死了。

    同样是寒冷无比的白毛风,家里面的牛羊因为缺少干草大量的死去。

    家里面连一口像样的锅都没有,每次煮吃的时候,她都非常的犯愁,不知道该怎么办,整个人都非常的无助。

    天天吃牛羊肉,又因为缺少盐和茶叶,整个人的肚子鼓的胀胀的,非常难受,吃肉没有茶叶来补充维生素和促进消化,琪琪格和巴图都经常生病,气色都非常的差。

    那个冬天,实在是太难了。

    她都有些想不起来到底是如何过来的。

    再看看眼前的一切,总觉得有些不真实。

    吃不完的粮食,喝不完的茶,撒不完的盐,还有这摆满了的锅碗瓢盆。

    “姐,我要吃辣子~”

    巴图手里面拿着一个大瓷碗,看着碗里面的面条和羊肉,整个人似乎好像并没有什么食欲。

    琪琪格的手艺虽然很不错,但是这面条和城镇里面的面条相比,总觉得差了什么。

    “每次都说要吃辣子,这辣子老贵了,都快让你吃光了。”

    琪琪格微微嘟嘟嘴的说道,不过还是从箱子里面找出了一个玻璃罐子装的辣子出来。

    “吃面条一定要配辣子,没有辣子总吃不出那种味~”

    巴图看到辣子,整个人的双眼都放光。

    辣子真是一个好东西啊,越吃越上瘾,配上面条和羊肉,简直就是绝配。

    他起勺子就满满的给自己一勺子,接着就呼噜噜的开始吃起面条来。

    “额娘~”

    琪琪格更懂事一些,给安木尔一勺子,自己再来一勺子。

    她也喜欢吃这个辣子,冬日里面辣子配面条也好,配米饭也好,又或者是用来当蘸酱都是很不错的选择,让人胃口打开。

    “啊~”

    “过瘾,这辣子太好吃了~”

    巴图一边吃也是一边大呼小叫起来。

    以前怎么就没有辣子这种好东西呢,现在他都已经离不开辣子了。

    吃饭的时候没有辣子,整个人都没有胃口了。

    “琪琪格,这奶茶里面放的糖也太少了吧?”

    饱饱的吃一顿,巴图给自己倒满一碗奶茶,轻轻的喝一口,顿时就微微皱眉说道。

    “要那么多糖干嘛?”

    “家里面的糖都快用完了,省着点用,不然这样的白毛风,你去城镇买糖啊?”

    琪琪格看着自己的弟弟,很是不满的说道。

    自己这个弟弟现在嘴巴是越来越挑了,这个不好吃,那个糖不够。

    “我去买~”

    “家里面有没有少东西的,我去买~”

    一听去城镇买东西,他顿时就兴奋是说道。

    冬日里太无聊了,还是城镇这里热闹。

第634章,牛耕田

    倭国银山县。

    幸太郎,不,他现在已经改了名字,他因为工作勤奋、卖力,所以也是被派往鱼溪这里挖金矿。

    在鱼溪挖金矿期间,他同样非常的卖力,干活积极,肯吃苦,所以也是得到了上面的肯定。

    前不久,银山县的县令童源也是正式向那些前往鱼溪做事,工作积极努力的倭人赐姓,幸太郎被赐姓牛,同时幸太郎也是找到了自己挖金矿时的工头,让他帮自己重新取了一个名字,叫牛耕田,意思是和耕牛一样勤奋。

    这有了自己的姓氏,同时也是有了和大明人一样的姓名,牛耕田感觉自己就和身边这些倭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现在也都已经不再穿倭人的衣服和鞋子了,而是学着和大明人一样,穿上大明人穿的衣服和鞋子,连头发也都和大明人一样,不再是以前的月带头。

    同时说法的时候,他也是尽量用大明话来说,在鱼溪挖金矿期间,他和很多明人接触,已经会说很多明朝话了。

    像牛耕田这样的倭人很多、很多,整个银山县的倭人都在向大明人这边学习,穿大明人的衣服、说大明话,和大明人一样大块吃肉、大碗喝茶。

    以前最让人羡慕的是那些穿着和服,腰间别着武士刀,踏着木屐一晃、一晃的武士,现在却是不一样了。

    最让人羡慕的就是那些大明人,所以大家也都如此,都跟着去学。

    当然了,这不仅仅是银山县的倭人,整个倭国的倭人也是如此。

    消息已经传开了,倭国和大明这边正式签署了藩属国条约,倭国从此以后世代都大明的藩属国。

    连天皇以后都不叫天皇了,只能叫我王,而且倭王也已经被大明天子赐姓东方,所以也是顺带着带起了一股新的风气,向大明这边学习和效仿的风气。

    在银山县这里尤其如此。

    因为之类已经不属于倭国了,它是属于大明,

    这里的倭人和其它地方的倭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大明人,所以很多时候,银山县的倭人对于其它地方的倭人往往会抬高自己的脑袋,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至于像牛耕田这样的已经获得了汉姓和汉民,并且还能够说大明话的倭人,那地位就更高了,往往走在街道上的时候,眼睛里面除了大明人之外就没有其他人了。

    当然,这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大明狠狠的教训了倭国,将倭国人给打服气了,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银山县的倭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银山县这里发现了超大的银矿,弘治皇帝、太子、刘晋以及武将勋贵们合伙开办了银山矿业,在银山县这里大规模的开采银矿。

    同时因为银山县的特殊性。

    它是大明通往黄金洲航线上面的重要点,同时又是倭国这边归属于大明的地方,所以大明朝廷非常重视银山县这里。

    大量的银子调拨过来,在银山县这里建起了庞大的银山港,同时也是在银山县这里修建水泥马路,兴建新的银山县城。

    另外还有鱼溪,目前鱼溪也是属于银山县管辖。

    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人手,至于说全部从大明这边招募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且工资待遇很高,划不来。

    所以基本上都是在银山县这里招人,不仅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成本也可以更低。

    在大明京津地区,招一个工人一个月的月响现在都已经涨到了将近四两银子了,而且还必须要包一日三餐和住宿。

    可是在银山县这里,招募这些倭人,只要给一日三餐,一个月一两银子就足够了。

    这样的条件,整个银山县的倭人都疯了,干活贼卖力,都生怕东家不雇自己,错过了这样的好机会。

    银山县以前也和倭国其它的地方一样,都非常的穷苦。

    特别是对于普通的倭人来说,那更是如此。

    倭国最富裕的地方是关中和关东地区,这里是少数的平原地区,田地多,银山县就不一样了,主要是以山地为主,耕地很少。

    对于普通的倭人来说,他们一年到尾辛辛苦苦连吃饱饭都是问题,很多时候一天也不过是一个饭团。

    说到底,这个时候的倭人也和刘晋刚刚穿越过来时候的情况差不多,甚至于因为倭国是岛国的原因,这里的物资还要更加的困乏,生活更苦。

    现在招工,一日三餐,还顿顿有鱼肉给你吃,米饭吃腻了可以换苗条,一个月还有一两银子,这样的条件下,银山县的倭人都激动万分。

    反正都是干活,现在不仅仅能吃饱,而且算下来,这到了年尾的时候,竟然家家户户都还有几两银子。

    牛耕田带着自己老婆和孩子行走在坚硬、宽敞的水泥马路上面往银山县城这里走去,准备去采购一批年货,美美过个新年。

    他干活卖力,又去了鱼溪挖金矿,回来的时候也是一次性的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银子,腰包也是瞬间鼓起来,整个人腰板都挺的笔直。

    “幸太郎~”

    这时有熟人看到了牛耕田,忍不住和他打招呼起来。

    不过牛耕田却是理都懒得理会,装着没有听到的样子。

    “幸太郎~”

    对方微微一愣,也是来到幸太郎的面前喊道。

    “我已经不叫幸太郎了,我有自己的姓氏和汉名了,以后叫我牛耕田。”

    牛耕田很少不悦的说道。

    “抱歉~抱歉~”

    “牛耕田大人~”

    对方一听,顿时连忙低头哈腰的说道。

    “嗯~”

    牛耕田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接着说道:“有什么事吗?”

    “牛耕田大人,听说来年开春之后,您又会去鱼溪这里挖金矿,不知道能不能带上我?”

    小次郎点头哈腰,满脸讨好的说道。

    银山县这里可是已经传开了,那些去鱼溪挖金矿的可都获得了知县大人赐姓,更重要的是去挖金矿的人一个个都赚到了很多银子,比在银山县这里挖银矿赚钱多了。

    “带上你?”

    牛耕田微微看了看小次郎一眼说道:“再看吧,到时候缺人我再通知你。”

    “谢谢牛耕田大人、谢谢牛耕田大人~”

    小次郎顿时就忍不住连连致谢道。

    “嗯~”

    牛耕田满意的点点头,他很喜欢这种感觉,高高在上的感觉。

    有了自己的姓氏和汉名,按照倭国的规矩来说,他也是属于贵族之列,因为只有贵族才能够拥有自己传承的姓氏。

    当然了在银山县这里,姓氏似乎变的越来越不值钱了,被赐姓的人很多。

    不过对于那些还没有获得姓氏的倭人来说,他们依然是高高在上的。

    “银山的变化可真大啊~”

    牛耕田看着发生巨变的银山县,忍不住感叹的说道。

    海边是繁忙的银山港,巨大的港口之中,一艘艘大船停泊,码头上面忙碌不停,宽敞的水泥马路连接银山港和银山县城,同时也是延伸到了石见银矿所在的地方,极大的方便了交通和银矿的开采。

    “是啊,变化很大~”

    牛耕田的妻子美子也是感叹的点点头,不仅仅银山县的变化大,他们的生活变化也很大。

    很快,带着老婆孩子他就来到了银山县。

    整个银山县非常的热闹、也非常的繁忙。

    各种各样的商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还有前来这里采办年货的人流。

    银山县的倭人有钱了,这腰包鼓鼓的,过年了自然是要消费一番的,而且和京津地区这边差不多,银山县这里,银矿、银山港等等也都陆陆续续的宣布放年假。

    冬日里,大家一下子闲下来,又都有银子,这银山县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而然,整个银山县的人几乎都喜欢涌到县城这里人。

    这让整个县城都变的无比热闹起来。

    银山县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决定了银山县这里物资同样非常的丰富,不仅仅有来自倭国各个地方的商品,同样也有大量来自大明、来自朝鲜,甚至于来自南洋的商品。

    很多倭国其它地方的商人都会来银山县这里经商做生意,这更是进一步繁荣了整个银山县的市场,让这里喧嚣无比。

    “买对联~”

    “过年必须买对联~”

    “大明人过年都会贴对联,挂红灯笼,我们也要买。”

    牛耕田非常悠闲的行走在街道上面,看着热闹繁忙的景象,他买了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林林总总买了很多。

    不过他总觉得自己似乎忘记了最重要的东西,直到他来到了大明人开办的商铺这里,看到商铺门口挂起的红灯笼,看到那新贴的红色春联。

    他顿时就忍不住猛的一拍自己的脑袋,终于想到了缺了什么了,缺就是这红色喜庆的春联和红灯笼。

    “买那个东西干嘛,又不能吃,不能穿的。”

    身边的美子有些不理解的说道。

    “你一个妇人懂什么。”

    “我们家现在可是已经有了自己姓氏的家族,而且是汉姓,和一般人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大明人,就该什么都学。”

    牛耕田顿时就训斥道,接着也是开始去寻找春联和红灯笼。

第635章,弘治十四年

    “嘭~嘭~”

    伴随着大年初一的到来,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开始喧嚣起来。

    鞭炮齐鸣,此起彼伏,犹如波涛一般,一波接一波,这边才刚刚停歇一下,另外一边又开始喧闹起来。

    刘晋的府上,下人们早早的已经起来,开始为这新年的第一天做准备了。

    刘晋也是早早的就已经起来,坐在自己的书房当中,看着世界地图,整个人都在发呆。

    “弘治十四年了~”

    “弘治九年穿越过来,算下来都已经完成了一个五年计划了。”

    刘晋默默的计算着时间,不知不觉已经穿越过来都五年的时间了。

    五年的时间,因为自己穿越过来,穿越者这个蝴蝶闪动自己的翅膀给整个大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现在的大明远不是历史上那个大明能够相比的。

    军权被皇帝重新收回,并且皇帝自己还掌握着庞大无比的财富,军户制度又改成了义务兵役制度,再加上火炮和火枪,大明的军队横扫全球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接连的几次大战,大明军队都已经全胜告终,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江南士林遭到了重创,历史上东林党独大的局面应该是很难在出现了。”

    “文武并重,一张一弛,大明这驾马车才能够走的更多。”

    很快刘晋又想到了东林党,历史上明朝中后期,党争不休,甚至于连国家的生死存亡都没有他们这些人的党争重要,其中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东林党。

    现在就不一样了,经过几次大案,弘治皇帝不断打压江南士林,朝堂之上江南士林的力量遭到了重创,现在听话的很。

    武将勋贵集团也是迅速的崛起,在朝堂之上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虽然现在依然是文官集团掌握的话语权更多。

    但是因为兵权收归到了皇帝的手中,这以后,皇帝必然是要倚重武将勋贵集团,而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形成文官集团独大的局面。

    “弘治十四年啊,1501年~”

    “今年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资本主义的萌芽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北方,今年要尽可能的将它往南方推移。”

    “整个大明的经济和人口中心其实是在南方,大明的南方不发展起来,大明的发展就是不平衡的。”

    “嗯,可不能犯后世的错误,只看重沿海地区,这沿江地区也必须要发展起来。”

    “后世的长江因为修建了太多的桥梁,而是桥梁都修的太矮了,万吨的大货船根本就没有办法在长江上面自由的行走,这极大的限制了长江沿岸地区的发展。”

    “沿海地区是发达起来了,但是这长江沿岸地区其实自然条件也不差,如果能够充分的发挥长江的水运优势,它也一点都不会比沿海地区差。”

    刘晋的目光看向长江,看向了长江沿岸的湖广、江西、南直隶地区。

    如此重要的水运枢纽在后世几乎和废了差不多,一味的重点强调沿海,却是不知道这沿江的重要性。

    长江贯通东西,充分发挥出长江水运的优势,它能够辐射的区域可以更广、更深,可以让整个大明的发展都变的更加均匀,而不是像后世一样,沿海地区都已经是超越发达国家的水准了,可是往西边一走,很多地方都还是非洲一样的落后。

    “武汉、南昌、南京、淞沪,这些地方发展起来的话,大明的资本主义的萌芽还会更加的快速,再加上福建、广东、广西,整个大明发展起来,依托便利的海运、水运,整个世界都将成为大明的附庸。”

    刘晋看着大明的地图,仔细的盘算着新一年的发展计划。

    南方是必须要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江南地区。

    这里是大明最富庶的地方,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这里如果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话,它的速度肯定会超过天津,并且迅速的超越天津地区。

    因为本身来说这里就有着极其庞大的市场和庞大的原材料基地,再加上庞大的人口以及便捷的水运,算是整个大明最好的地方了。

    “新的一年,资本南下,带动沿江地区,福建、两广地区的发展,广西这个地方也很重要,它的地理位置其实也是相当不错的。”

    “这一次,安南国没有签署条约成为我大明的藩属国,正好找个理由和借口,狠狠的修理它一顿,到时候将安南的北方也吞并进来,依托靠近南洋地区的优势,广西也可以迅猛的发展起来。”

    刘晋的目光锁定在了广西。

    后世的两广地区,广西和广东相比,相差实在是太远了,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策的倾斜。

    但广西的位置其实并不差,各个方面的条件也都还可以,在这个时代来说,它还更加靠近南洋地区。

    “大明缺乏一个专业海军,现在在东方海域这边收拾、收拾这些国家肯定是没有问题,可是未来如果遇到了欧洲强盗,那就不行了。”

    “嗯,今年还要成立海军学校,专门培养海军,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才能够保证大明在海洋上面的利益。”

    “到时候就在南洋这边找事情,整个南洋也只有吕宋是被打怕了才成为我大明的藩属国,其它的那些国家竟然都不愿意成为我大明的藩属国。”

    “这样也挺好,下手起来就不用再顾忌什么了。”

    “安南、暹罗、占城、爪哇、麻六甲,都要狠狠的修理一遍,将他们都揍怕了才会知道我大明的可怕和厉害。”

    “这一片岛屿都要纳入我大明的版图才行。”

    刘晋在南洋的地图上面一划,将大量的岛屿全部圈起来。

    这可是一个好地方啊,用来建种植园再合适不过了,橡胶可是很重要的东西,必须要在热带地区才能够种植,不多占点地方怎么行。

    “南洋要持续的扩张,建造更多的殖民点,接下来还要派遣船队前往澳洲。”

    很快,目光又移向澳洲这块大陆。

    澳洲大陆虽然大部分的地方都是荒漠地带,但是澳洲的资源极其的丰富,澳洲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也是非常的优越,这样的好地方,也不知道怎么就便宜了英国人。

    想到这里,刘晋就来气。

    必须要占,而且澳洲这地方,土著的数量非常少,战斗力又非常的低下。

    别看后世的一些电视节目将那些毛利人吹上天了,但战五渣就是战五渣,真要是厉害也就不会被人征服,差点就灭种了。

    “占领澳洲之后就可以从草原上移民一些牧民到这里去,以后这羊毛是不用愁了。”

    “嗯,不单单草原牧民,还必须要发展我们大明人去成牧民。”

    很快,谢天又忍不住补充起来,默默的记住了这一点。

    “黄金洲,从北往南,沿途不断的兴建殖民点,在慢慢的由西往东占领整个黄金洲。”

    “这个时候欧洲人也不过才刚刚抵达黄金洲,在这里都还没有固定的殖民据点,西班牙人一开始是在加勒比海这边兴建殖民点。”

    “再过上几十年的时间,欧洲人才会在黄金洲这里遍地开花。”

    “嘿嘿,等你们以后过来就迟了。”

    想到这里,刘晋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穿越到这个时代,最让刘晋开心的事情就是这个了。

    大明这边截胡了欧洲人的黄金洲和澳洲,现在还是十六世纪初,欧洲人虽然抵达了黄金洲,但却是并没有大规模的在黄金洲这里扩张,甚至于连固定的殖民据点都没有。

    主要还是因为欧洲这些国家的比较小,国力弱,一次性也仅仅只能够派出几艘船去黄金洲,人数也不过几百、上千人的规模。

    而大明这边就不一样了,这第二次前往黄金洲就有上千艘大船,多达十万人抵达黄金洲,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大明的国力和人口,远不是欧洲那些小国能够相比,它一旦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和殖民的道路,它扩张的速度就会非常的可怕。

    一想到吞并整个黄金洲和澳洲,将太平洋变成大明人的内海,刘晋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穿越过来,如果仅仅只是追求个人的财富、权势、享受什么的,刘晋其实根本就不用如此劳累,刘晋的目光是带领整个大明走向大航海时代,走向资本主义时代,不用再经历后世的落后挨打的困难岁月。

    这是一个大时代,一个全球扩张的时代,错过了这个机会,未来炎黄子孙就只能够永远局限于东亚这片小小的土地上面。

    “今年海上要开辟前往欧洲的航线,和欧洲人接触~”

    “陆地上也要从东往西,一路征服过去,将西域、中亚以及整个广袤的北方区域全部纳入我大明的版图,打通陆上通往欧洲的路线。”

    刘晋的目光又回到陆地上,看向了北方的草原,西边的西域、中亚地区,这也是一片极其富饶的地区,大明的扩张不能仅仅只是海上的扩张,这陆地上也是需要不断的西进。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作者:中华田园牛所写的《大明镇海王》为转载作品,大明镇海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镇海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镇海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镇海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镇海王介绍:
弘治十年,这是大明王朝美好的中午。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绵长的严寒肆虐大地,也同样在吹打着这个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王朝。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中世纪的黑暗。此时,俄罗斯刚刚摆脱蒙古控制不到二十年。此时,距离哥伦布初次抵达美洲也才过去七年,而达伽马正在海洋上筚路蓝缕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喜欢看历史小说的刘晋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从一介书生成为了大明镇海王!书友交流群:720342318,有希望本书的书友可以一起来聊聊天~大明镇海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镇海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