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TXT下载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徐二言     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txt下载     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76章 半渡而击

    现在军队出征,绝对不以保密为原则,不但不如此,反而要大张旗鼓,大造声势,弄得天下人皆知,后金建奴更是将这种事情做到极致。

    头一天,皇太极带着他的出征兄弟们,要沐浴更衣,素食敬神,第二日吉时已到,还要请资深的大萨满巫师进行跳萨满求神保佑,请求神的指示,一番折腾绝对是轰轰烈烈张扬无比。

    而复辽军早就对金州的敌人进行严密的监视,每一个风吹草动都在张盘的掌握之中。

    从他们开始跳萨满开始,不断的就有汉人跑过来通报消息,张盘就仔细的计算着敌人的行程。

    皇太极祷告天地之后,宝剑一挥,八千建奴,押着,是的,是押着二百门大炮和两千汉军炮手,以及强征的两万民夫,轰隆隆出了金州,杀向了南关。

    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不但有八旗正兵八千,而且还抬着所以的攻城器械,比如云梯,比如撞车,比如箭楼,比如攻城拍,比如——所有能想到的器械。

    按照皇太极的话说:“我们女真人善于骑射,但我们从反抗大明暴政那一刻起,就不能停下来,就要面对大明一座又一座坚城,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攻坚,那么,就从现在起,从南关开始,我们开始在血火里学习攻坚吧。”

    这才是最明智最睿智的人该想的和做的,皇太极的思维已经走在了他所有兄弟的前面,走在了所有女真人的前面了,所以,他注定是未来女真人的头领。

    队伍逶迤前行,在傍晌午的时候,来到了青泥洼渡口。

    大军铺开,将携带的木筏船只推下水,将大炮等等重要的东西装上,随时准备渡海。

    然后,皇太极派出了夜不收小队,开始对对面施行战场搜寻。他当然认为,汉人听到自己要攻击他,而且是足足的8000人马,他们必然胆怯的龟缩在城里,他们是没有胆量出来和自己在野地对战的。如果汉人真的有那个胆子,那就不是汉人了。

    但学习三国学习诸葛亮,就要将诸葛亮的精神学透,就要融会贯通,比如诸葛亮的一生用兵为谨慎,所以,按照规矩,大军前行,就要放出夜不收去巡查探路,规矩就要遵守,虽然女真人就是规矩破坏者。

    对于皇太极的谨慎,其他兄弟伙是嗤之以鼻的,但这支队伍里是皇太极说了算,那就听他的好了。

    于是,五十个最精锐的夜不收被放了出去,他们坐着小船摇摇晃晃的渡过了海湾上了对岸,然后大家商量了一下,就进入了那扯地连天的芦苇荡里去了。

    芦苇荡太密太高了,人一进去就再也看不到天空,即便是当地人,如果是一两个人都不敢走进去太深,因为一走进去就会转眼把自己给弄丢了。

    于是,夜不收们就往里走了不足一里,就彻底的迷糊了,只能顺着原来自己留下的痕迹再走出来,在他们看来,这已经是他们走的最远的距离,也是安全的了,自己这些人精都如此艰难,汉人就更不必说了。

    一个又一个夜不收走了出来,然后站在对岸的皇太极仔细的数了一下,还是有大约十个人走丢了。

    夜不收都是八旗里精锐中的精锐,是十分难得的人才,结果丢了十个,那就等于损失了个牛录的普通旗丁,在这么巨大的损失面前,皇太极也就不想再让他们往纵深里去了,也就没有责怪他们的敷衍了事。

    既然对岸是安全的,那么大军就开始渡河了。

    首先是一个甲勒的一千五百人马渡河,占领对岸,掩护其他大军渡河。

    一千五百人马,那是一个庞大的队伍,人和马被吆喝着,乱哄哄的上了携带来的木筏船只上,逼迫着汉人划动船只,慢慢悠悠的靠上了对岸海滩。然后再乱哄哄的下船,就在对岸那个简陋的码头上整顿出了队形进行戒备,在得到了安全的提示之后,皇太极下令,大炮开始渡河。

    一门门各种火炮开始渡河了,大家嗨哟嗨哟的喊着号子,奋力的划动木筏渡船,缓慢的向对岸靠拢,一不小心,一个载运红衣大炮的木筏一个打横,木筏一歪,木筏上的人就惊慌大吼大叫一阵慌乱,结果越是慌乱越出错,最终还是没能稳住,轰隆一声,倾覆在了海湾里,溅起巨大的水花也让上面的人落水。

    结果水花过大,竟然带动周围木筏船只晃动,又让两个木筏倾覆。

    皇太极看着这样的场景,就对身边的人吩咐:“杀了那些落水的以儆效尤。”

    一批八旗旗丁就冲出了队伍,对着落水的船夫炮手就是一阵乱箭覆盖,一时间惨叫声起,海湾里漂浮起一片尸体鲜血。

    “告诉他们,再将火炮倾覆,杀他们全家。”

    一声声军令传达过去,行船的人更加小心起来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两百火炮在沉海八门之后,总算是到达了对岸,这让皇太极松了口气。火炮,可是自己攻城的凭借,损失不得,但好在损失的数目还在自己可以忍受之内。

    一门门火炮被暂时安置在海滩之上,一群群惊魂未定的炮手民夫一个个瘫倒在了岸上。

    甲勒额真蹲在海滩上无所事事的四处张望,当他再次看向对面那密密麻麻的芦苇荡的时候,他发现,在芦苇荡里一阵晃动之后,露出了一个又一个黑洞洞茶杯口粗细的管子,甲勒额真就纳闷:“那是什么?”

    而就在他疑惑的时候,身边的一个见过世面的家伙突然惊恐的尖叫大吼:“二人抬,是二人抬。”

    海湾边上的所有人立刻就炸了锅,民夫船手炮手尖叫着四处奔逃,八旗骑兵也开始慌乱起来。

    甲勒额真立刻跳起来,一边往马上爬一面大吼:“上马,敌袭,冲锋,不,保护大炮,不,撤退到海边去。”

    这种惊慌失措的胡乱命令,让一千五百手下更加混乱,而就在这个时候,一片巨响响起,一阵硝烟弥漫中,这个甲勒额真突然感觉自己的胸口似乎被针扎了一下,低头看去,一个母子大的血洞正在往外标飞着献血,他用手下意思的捂住,还不忘低声咒骂一句:“妈的,倒霉,我中弹了。”然后就在飞溅的献血里,仰面倒在了海滩上。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377章 火器发威

    经过了黄古堡之战,火器营的兄弟们不再是畏缩恐惧的一群了,他们知道,他们是被保护的一群,他们的身前,有一群悍不畏死的兄弟在保护着他们,在他们没有安全的撤离之前,他们的生命是有保证的,所以,这次的出战,他们不再恐惧惊慌,面对曾经让人丧胆的建奴,他们也变得从容起来。

    第一排一百二人台轰击出去之后,枪手赵明在兄弟的肩膀上撤下二人台,然后在自己的腰带口袋里拿出一小包定量的火药,从容的装填上。

    现在好了,火药都是定量装填的,不再像以前那样随着个人的经验,弄不好就炸膛,现在这种定量都是经过反复实验的结果,只要枪管冷却,连续击发二十枪绝对是安全的。这样一来,也让二人台的枪手们感觉到了绝对安全,所以他们的击发更加从容,准头也更好了。

    从容的将火药夯实,再在兄弟后背的背篓里拿出一小包定量的铅子塞进枪口,用通条夯实,然后将二人台架在兄弟的肩膀上,枪手就斜着眼睛看着站在最前面的那个军官手中的小旗,等待着他的指挥发射。

    两排巨响过了,赵明在这期间,早已经瞄准了离着自己不远的一群建奴,是一群,因为二人台这个东西,就是小型的霰弹炮,打出去就是一片,一枪下去,绝对能放倒一片建奴。

    屏气凝神,双手稳稳地托住枪,这时候,他看到那个军官将手中的小旗猛然往下一放,于是他便将火折子凑到了火门上,轰的一声巨响,然后赵明就伸长脖子观察自己的战果,前面抬枪的那个兄弟兴奋的喊着:“打倒了三个,好样的兄弟。”

    结果旁边的那个枪手却一撇嘴:“打到三个算什么?我刚刚在一枪,撂倒了五个。”

    赵明就继续慢条斯理的装填,嘴上不服的说道:“等下一枪,我一定打倒的比你多,咱们就好好的比试比试。”

    这样的竞赛,带来了更高的热情,所有的兄弟都仔细的装填完毕,等着下一次的发射。

    六排发射之后,海滩上的建奴更加混乱了,他们已经损伤了大半,尤其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那一片芦苇荡里到底有多少敌人,只是感觉无穷无尽的铅子扑向他们,收割着它们的生命。

    而最让他们恐惧的是,那些铅子炽热无比,只要打到他们的身上,哪怕只是其中的一个黄豆粒大小的铅子打到胳膊上,他们就会溶解在他们的血肉里,将整条胳膊生生的撕下来。

    而打到自己的胸口,后背就会出现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真的要多恐怖就有多恐怖。

    对面的抬枪依旧在不断的轰鸣,没有了最高的指挥官,这个甲勒就彻底的混乱起来,勇敢的牛录们开始带着他们幸存的人,向芦苇荡发起冲锋,但是迎接他们的,依旧是一排又一排密密麻麻的铅子,将他们打倒在冲锋的路上。

    而那些胆小的八旗子弟,却开始骑上战马,向狭窄的海湾冲去,冲进海水里,准备利用战马的力量逃回到对岸去。

    在赵明第六次击发之后,带队的将军大声的下令:“扎枪兵,全体都有,出阵。”

    五百扎枪兵就端着长长的扎枪,越过火器兵,排开横列从芦苇荡里走了出去,走向了海滩。

    六轮一千八百枪下去,海滩上已经没有站着的建奴了,扎枪兵出击是打扫战场去了。他们排成横列,用扎枪对每一个躺在海滩上的建奴补枪,不管死的还是没死的,都要扎上一枪,复辽军没有收拢战俘的习惯。

    将海滩上所有的建奴全部刺死,然后将汉人百姓民夫还有炮手圈起来,准备带回南关,现在,毛文龙的东江镇最需要的还是劳动力,这可是好宝贝。

    在扎枪兵扫荡了海滩之后,在确认没有对火器兵有威胁了,将军再次下令:“火器兵,推进到海湾前线,阻挡建奴进攻渡海。”

    赵明就将装填完毕的二人抬放在前面兄弟的肩膀上,两个人喊着一二一的口号,跟着大队向海滩推进,直接走到海边才站住,然后将枪口对准了对面。

    海湾很宽,二人抬是打不到对面的,就只能阻挡住敌人的二次强渡。

    三百黑洞洞的枪口指向对面,对面的建奴只能忍气吞声的忍着。

    而就在这时候,张盘已经开始观赏海滩上那一百多接近二百门火炮了。

    “真的可惜了,这都是好东西啊,当初大明的工匠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心血铸造他们,但却不能为我们所用,真的是太可惜了。”

    是的,真的是太可惜了,因为这些火炮的确太过笨重了,笨重的要想将他们缴获为自己所用,那就会拖慢整个队伍,最终被建奴的骑兵追杀。

    “毁了吧,大帅已经说过了,只要给我们时间,我们最终会自己造出无数的大炮的,大炮兵,是大帅的追求。”

    这话的确是毛文龙说过的,大炮是战争之神,神这个东西你不用来用,而只是用来拜,那就是浪费。其实拜神也是为了用的,祈求神仙帮助自己达到目的,那还不是在用吗?

    而毛文龙对大炮是有着后世人绝对的崇拜的,想当初,后世的解放军在朝鲜战争之后,就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症,而整个解放军的建国后过程就是,将这个顽疾最终变成不可救药的癌症。在老山战场,一场炮战,从早上打到晚上,炮弹打没了,炮兵团长直接晕倒在了阵地,不是劳累,而是心疼焦急,心疼焦急于步兵兄弟没了火力支持,那将是一个怎么样的结局?

    所以在法喀山的战斗中,往往是炮打坏了,但炮弹没有打没。那种万炮齐发的令人发指的洗地经历,前世的毛文龙(奔叔亲历)还记忆犹新。

    等后来和印度的对峙里,解放军一个火箭炮实弹演习的规模,就让印度彻底的回归理性。不回归不行啊,一顿火箭炮的齐射,就将八平方公里的面积彻底的洗了一遍,那才叫真的寸草不生。

    所以,在南关教导炮兵的时候,毛文龙就下定决心,要组建自己的炮兵营。

    看着眼前现成的大炮,因为战场情况,最终只能炸毁,张盘实在是心疼,但情况就是这样,心疼也没有办法。

    于是,一个个炸药包被塞进炮口,然后用老榆木将炮口夯实,最终点燃火门。

    一个又一个大炮在闷响里炸裂,一个又一个大明无数金银,无数匠人们的心血就化成了泡影。

    没办法,当这些本来应该是守卫自己家园的利器,因为那些无能的混蛋成为了敌人掌握的,被用来对付自己的利器时候,就要坚决的毁掉他。

    炮炸了,一辆辆马车奔驰而来,然后大家收割完人头之后,坐上车,就那么扬长而去。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378章 皇太极的皇权神权

    皇太极的心在滴血,无论自己如何谨慎,但最终还是被敌人打了一个伏击。就在这一场伏击之中,渡河过去的1500个八旗勇士,浮海跑回来的不足500,被打死和被掩毙在海里的,足足有一千人。

    在战争中,损失一千人马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却要看什么样的前提,在敌人根本没有一个人死伤的情况下,自己一方就损失了一千人,而且是在正常情况下,一千的女真八旗就应该追着两三万大明军队漫山遍野逃跑的情况下,这样的损失绝对让人难以承受。

    莽古尔泰见到对面的八旗勇士被屠杀的时候,他立刻组织了自己的队伍,准备强渡海湾,增援对方。但是这样的举动,最终还是被皇太极阻止了。半渡而击,这是兵家大忌,如果在这个时候强渡增援,只能打成一个添油战术,面对排列在海岸边上的黑洞洞的一排又一排枪口,自己即便是派过去再多的人,其结果最终只能是送死。

    皇太极选择了最明智的办法,他就冷眼看着对岸自己的将士被屠杀,一门又一门的大炮被敌人炸毁,只能也仅能是无动于衷。

    看着敌人扬长而去,皇太极最终淡淡的说道:“这不过是战争刚刚开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继续组织队伍过河。”

    皇太极表示出了他的淡定,但并不等于整个军心士气依旧高昂,通过这一种一面倒的屠杀,整个出征大军原先被萨满巫师鼓起来的勇气,彻底的低落了,所有的八旗勇士一个个都垂头丧气,再也没有了原先的精气神儿。

    于是皇太极下令,将那个假巫师抓过来沉海,用以对他的惩罚。

    那个巫师就在海滩上挣扎哭喊,根本就没有了原先的那种高高在上蔑视天下生灵的神秘,而他的弟子们一个个浑身颤抖,噤若寒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的师傅,被绑上几块巨大的石头,丢进了海湾里,连挣扎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莽古尔泰看着已经沉入海底的巫师,就对身边的皇太极道:“我一直在说,萨满这个东西根本就不能够指导我们什么,最终还是要依靠上帝。”

    天主教已经在辽东地区流行起来,但真正信仰他们的,是原先根本就没有信仰的女真人。真正的汉人,依旧信仰着各种各样的教派,但最根本的,就是什么也不信,还是依旧信仰着自己的祖宗。

    对于五哥虔诚的信仰那个所谓的上帝,皇太极并不置可否:“上帝也好,萨满也好,其实都是虚无缥缈的,信和不信之间,只能取决于人,真正的上位者,并不是信仰崇拜他们,而是应该研究怎样利用它,这才是神佛对统治者应起的作用,萨满巫师,或者说是你的那个上帝,不过是在我们出征的时候,鼓舞一下人心士气罢了,胜利了,当然皆大欢喜,如果失败了,就像刚刚这样,就让他们来替我们顶缸,不过如此。”其实,皇太极说的,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千百年没有被神权取代君权的根本,教派,一直被利用而不是被信仰约束。

    睿智的人就是睿智,他们所想所思,的确是与众不同,就比如说现在的皇太极,他并不是想着用宗教来束缚自己,用宗教来管束自己,他想的是,怎么样利用宗教来,为自己所用,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所以,一直崇拜上帝的蒙古尔泰,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打手,而利用宗教的皇太极,最终成为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

    “敌人撤退了,我想他们绝对不会再留在对岸,再给我们来一场伏击,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放心大胆的渡河了。”皇太极一脸平静的吩咐着身边的人:“将所有的渡船和木排放到水里去,我们全军渡河,目标南关。”

    渡河继续进行,黑压压的人铺满了海滩,无数的木排和渡船铺满了狭窄的海面,最终连成了东西的通道,一批又一批将士度过了这个狭窄的海湾,然后在对岸整顿,然后开始沿着那个芦苇荡中间的道路,向西行驶。他们没有去看海滩上那些没有头颅同伴的尸体,原因就是这样的场景已经习惯了,生逢乱世,征战中厮杀,如果不将生死看淡,最终的结局只能将自己逼疯。

    皇太极最终踏上了西岸,脚下踩着坚实的土地,让他有一种踏实的感觉,然后回过头来,对着达尔汉道:“你留下来负责辎重后勤,将所有的船只连接起来,用铁链锁住,在这两个码头之间搭建一个浮桥,保证大军往来畅通,绝对不能再出现被敌人半渡而击的状况。”

    达尔汗很是失望,一个真正的勇士,不能上阵厮杀建功立业,这是一种巨大的遗憾。尤其是在蒸蒸日上的后金,要想出人头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军功,用耀眼的军功,来证明自己的勇敢。结果却被莫名其妙的派来负责后勤辎重,怎么能够让他开心?

    看出了达尔汗的不快,皇太极淡然开导:“我们从白山黑水中走出来,刚开始面对的,不过是一群想要攻击我们,剿灭我们的敌人,我们在野战里和他们对攻,当时我们的行动方针就是,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完全的流民战术。经过了这么多年,我们有了自己的根基,有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这时候,打的过就打不过就跑的流民战术,就不再适合于我们了,尤其是我们,通过抢掠来保证后勤的方式,将来真不再适合我们,我们需要堂堂正正之战,我们需要攻城拔地,如此一来,就要有一套完备的后勤体系,从我们的后方,运送粮草物资来支援前方,这才是真正的战争,而不再是强盗。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属于我们自己的后勤辎重官员,我希望你能肩负起这个重担。”

    “可是我认为,冲锋陷阵才是我最恰当的工作。”达尔汗辩解着。

    面对这个总是提出异议的家伙,皇太极依旧充满了耐心:“不要小看了辎重物资管理,这里也是一个大学问,同时也是责任重大,一场战争的胜负,七成要取决于后勤,所以,每次战争结束,负责后勤的官员的军功,其实要大于前面征战的将士,所以诸葛亮每次在战争结束的时候,都要最先奖赏那些后勤的官员,这一点还要请注意。”

    对于后金人总是拿三国演义说事,达尔汗也只能闭嘴。

    其实她内心里非常清楚,由于自己是二哥的人,皇太极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在尽量的将自己排除在他身边的小集团之外。

    但是没有办法,现在人家说了算,自己只能忍耐着了,于是就悻悻的冲着皇太极拱拱手,跑到后面指挥一群民夫去了。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379章 提振民心

    南关,其实全称应该叫南关岭,一座不大的城池建设在一个山岭上,俯瞰着辽东半岛的蜂腰,因此也就成了现在整个辽东半岛西面的门户,如金刚一般,保护着他身后的土地人民。

    张盘的突然出击,让整个南关的百姓无不将心提升到嗓子眼,所有的人都在默默地祈祷,祈祷大军能凯旋而回,希望将士们能平安回家。

    在所有的人的心中,张盘带出去的将士在野地里和建奴战斗,不被全歼就算万幸,如果能回来一半,那就是奇迹。

    然而,当站在城头上紧张瞭望的一个士兵,突然间兴奋的大喊:“回来了,我看到张将军回来了。”这个消息就像春风一样,转眼之间便刮遍了全城,无数的男女老幼全部放下手中的活计,蜂拥着冲向了东面的城门,他们要看一看出战的将士。

    真的回来了,那杆大明的火红旗帜,高傲的随风飘扬,引领着他身后显得格外威武的军队,正在脚步铿锵的向城门走来。

    张忠焦急的站在城门口,打量着这支长长的队伍,凭借他的经验,竟然没有人员减少,更没有看到负伤的兄弟,也没有看到兄弟们的遗骸,这让他不得不拉住张盘的手,小声的询问:“没有碰到敌人吗?”然后又长出了一口气:“没碰到也算不错,就当大家去春游了。”

    结果在后面的程攸却哈哈大笑:“张老哥哥,你看看我们后面大车上拉着什么?你就准备石灰腌制人头吧。”

    张忠就顺着程攸的手指头看过去,这一看,却将他唬了一跳,一车又一车的人头,吃牙咧嘴的东西在车上,好半天才算明白过来,不由得激动的询问:“这怕是足足有三四百吧。”

    “七百,足足有700,这还不算直接打烂的,不算那些跳到海里淹死的,而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将建奴的200门火炮,当着皇太极那个狗东西的面一门又一门炸毁,那种心情,真的是太舒爽了。”

    “歼敌近千,毁炮200门,这是大功,绝对的大功。”程攸兴奋得手舞足蹈。

    自从在林畔之后,毛文龙带的队伍,每一次与敌死战,虽然都能有所斩获,但所付出的都是敌人成倍的代价,一批又一批将士前仆后继的扑倒在战场上,成了皮岛忠烈祠里一缕又一缕英魂,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战果之后,竟然没有损失。

    “不但如此,我们还解救了1万汉人青壮。”跟在后面的杨春骄傲的汇报。

    这又算是一个大功劳,这又给东江镇增添了一个丰厚的实力。

    张盘显得非常平常:“小矬敌锋,却也不算什么,并不是一件能够左右整个战争局势的决定胜利,没有可以值得炫耀的,不过庆贺一下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我特意拉回来三百匹死马,可以给城内的百姓和将士们每人分上一斤马肉,可惜我手中带去的大车不多,否则我足足能给你拉回800匹死马。”

    一说起马肉,程攸和他们的兄弟就反胃并期待着。

    想当初,就是林畔之战缴获了500匹死马,才让自己的军队不再出现饿死,才绝处逢生,最终大家靠着这个,走进了铁山城,今日又有300匹死马可以打打牙祭,虽然马肉并不好吃,但对将士们来说,却是一种情怀。

    程攸却不无遗憾:“可惜敌人环视,不能仔细打扫战场,丢在战场上的刀枪铠甲真的是太可惜了。”

    张忠就欢快的道:“将士们能安全回来就比什么都强,至于丢在战场上的刀枪铠甲,现在我们这里也用不上,丢了就丢了,也没有什么可惜的,现在就请诸位将士们进城。”

    整个南关彻底的沸腾了,无数的百姓奔走相告,纷纷涌向一个又一个分发马肉的地点,领取战争的红利。对于很少见到肉的百姓,这的确是难得的美味,但更让他们欢喜的是将士们带来的胜利。

    南关之战将是惨烈的,这是所有南关城里的百姓共识的,在战争开始之前,张盘就派人劝说百姓离开南关到后方去躲避战乱。

    但是所有的百姓都拒绝了张盘将军的好意,原因大家都明白,南关守住了,大家的家园就在,如果南关丢失了,即便撤到后面去,最终的结局一样悲惨。建奴惨绝人寰的杀戮,大家都是领教过的。与其躲到后方,对前方不确定的战事提心吊胆,还不如就守着自己的家园里,随时能知道结果,这样反倒比在后面心里更踏实一些。尤其这些拼死保护家园的将士,真的一个个都是仁义之师。人心都是肉长的,所以百姓们也认为,在这守着家园里,等到前面战事紧张的时候,大家还能出一把子力气,说不定就能将这南关守住,将魔鬼一样的建奴挡在南关之外。

    结果今日一个出击,便取得了让人出乎意料的大胜,斩首了敌人上千,军心士气一下子就被鼓动起来,让所有的人看到,建奴也不过如此,守住南关已经根本不在话下。于是你走在街道上,进入到每一家每一户里去,你都会看到端着马肉汤的百姓,在兴奋的谈论着这场大捷,演说着他们自己认为绝对正确的场景,于是一个又一个版本就在城市的百姓里流传,每一个版本都让人兴奋无比。

    营副王东就蹲在一群兄弟们中间,嘴里叼着一节马的肥肠,吃的是满嘴流油,说的是兴奋无比。结果正在说着的时候,他的屁股就被踢了一脚,杨春笑骂道:“你别不要这样厚脸皮行吗,这场大捷,你根本就没有参与,还在这里白话什么?赶紧将你的那半截肠子吃掉,去大堂开会,领受军情。”

    王东就尴尬的将嘴里的半截肥肠吃掉,然后冲着那帮被自己说的云山雾罩的兄弟们连连赔罪:“对不起对不起!刚刚讲的我临阵冲锋,阵斩敌酋的过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然后就在兄弟们一阵善意的大笑声中,屁颠儿屁颠儿的跑回了守备大堂,接受军令去了。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380章 朝堂考量

    “张盘,我果然没有看错他,果然是可以独挡一面的帅才,南关交给他,我真的放心无比。”毛文龙拿着张盘传过来的大捷报告,对着身边的许杰和朱明夸奖着张盘,不吝惜任何赞美之词。

    手下出来一个如此能征善战的大将,放在任何人的心里,都是值得骄傲的。

    一盆热乎乎的马肉端了上来,有筋有肉,还有解毒的杏仁的淡淡的苦味,但却更有了一番美味。

    这是张盘连着战报送来的战利品,这让毛文龙等人大饱口福。

    用小刀切了几块,沾点酱醋,每每的吃了一口,毛文龙就不无感慨“-人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但大家却偏偏不爱吃马肉,其实啊,那西死马哪里去了?还不是当了驴肉卖了,不过就是大家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许杰和朱全吃的很文明,慢条斯理的吃,听着毛文龙这天南海北的胡说。

    “其实啊,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很多,但我的确没想到,就连两位帝师,以刚正不阿出名的孙承宗和袁可立也是这样,真的让人感觉到悲哀啊。”毛文龙就一边吃,一边抱怨。

    收复旅顺大捷的报告已经打上去了,分别给两个顶头上司,一个是登莱巡抚,刚刚上任的袁可立,还有一个就是辽东经略,现在叫做督师的孙承宗。

    结果这么大的大捷,报上去之后,却如泥牛入海,再也没了音信,真的让人琢磨不透。

    朱明对这样的事情其实非常关心,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上面对自己的定性,必经自己曾经背叛过大明投降了后金,这就关乎他的身后名誉问题,怎么能不心急?

    许杰斯斯文文的喝了一小口酒之后道“孙师傅那里没有音信,我是知道原委的,孙师傅想要拨付一批钱粮过来的,但我们的袁崇焕大人却以修筑宁远,急缺粮草为名,生生的给压了下来。”

    毛文龙就只能长叹一声了,袁崇焕在后来都不惜断绝毛文龙的粮草以逼迫毛文龙就犯,现在就搞些小动作,其实还不是眼红军功。

    许杰不管毛文龙怎么想,接着道:“但我猜想袁可立巡抚那里是因为难办,才迟迟不给个回音。”

    毛文龙就皱眉道:“何以说?”

    许杰就用筷子在身边的地图上点了一下:“旅顺身处要冲,关乎到后金后背安全,据在京我们办事处的两位将军传话过来说,袁可立接任登莱巡抚,直接上了七策,可谓是句句珠玑,而其中就有派得力干将守卫旅顺,形成对后金的夹击之态势,如果真的能按照他的这个办法施行下去,后金的灭亡,早晚的事情。”

    苏其民和丁文礼两个退休的将军,在得到了皮岛的一笔银两资助之后,在京城里为皮岛开办了驻京办事处,两个人也算是兢兢业业。

    不过文贵武贱这已经成了定局,何况他们这两个闲差,他们没日没夜的四处奔走,联系感情,但往往都是热脸贴上了人家的冷屁股,工作开展非常艰难。

    虽然人脉没有连接多少,但是京城里的大事小情,开始能够随时掌握,并且向毛文龙汇报。

    袁可立被任命为登莱巡抚,这件事情毛文龙在历史里就已经记住了,并且他还记住,这个袁可立对毛文龙是抱有着巨大期望的,在毛文龙孤立无援,被满朝文武官员抨击的时候,袁可立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替毛文龙辩解,而且在艰难的时候,还能尽力挤出钱粮来接济皮岛,在内心里,无形中毛文龙就对袁可立生出亲近。

    袁可立这次上书言事,其中多次提到毛文龙。

    “刚刚上任,就接手一个烂摊子,也算难为了袁可立大人,尤其我们东江镇却光复了属于登莱丢失的旅顺,虽然是个天大的大捷,但却也打了登莱许多官员的脸,就比如你的那个老搭档王一宁,他是不愿意看到你的好的。”许杰就依旧习惯性的从他的阴暗心理出发,去考量别人的想法。

    本来这种阴暗的心理考量别人想法是不对的,但在现在的这个大明官场,这样的考量却是最正确的办法,这真的是有点让人啼笑皆非。

    对于王一宁,毛文龙真的是充满了怨毒,当初自己在林畔的时候,和他约好的他派登莱水师助战的,结果就因为嫉妒,就放了自己鸽子,从而让自己手下无数的百姓将士白白的死去。

    还有一个,那就是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时候,其中一条,纵兵杀山东官吏,劫掠山东百姓,其实也是出于这个家伙的手笔。

    当时毛文龙因大风被吹到山东,只是落脚休整了一下,然后就急匆匆的跑回了皮岛,结果这个王一宁就上书朝廷,说了那上面的事情。当然了,真正的奏折上是写着风闻两个字的。而要命就要命这风闻上了,这就是当时御史们惯用的春秋笔法,我不过是风闻,道听途说,真有其事,那么就是我提前弹劾,如果没有其事,我不过是听说罢了,我也没错。

    结果就这一个风闻,就成了杀毛文龙的一大罪过,这笔帐,毛文龙一直想跟他算算。

    现在王一宁是登莱赞画,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己没来由的得罪了这个家伙,真的是无妄之灾。

    “但不管袁巡抚怎么样为难,支援我们一些粮食还是必须的吧,现在我们就等于是在坐吃山空,如果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粮食运进来,那必将会引起百姓的动乱,那事情可就不好了。”朱全就小心的抱怨着。

    对于这样的事情,毛文龙也没辙,最终只能对朱全道:”吃完饭,你再召集一下粮商们开个会,让他们多找找以前的关系,多从北方购买粮食过来应急,南关之战也不知道打多久,给他们尽可能的储备些粮食才是正经。至于价格吗,我再给他们提高一钱。”

    得到毛文龙的吩咐,朱全直接放下了饭碗站起来道:“我现在就去办。”然后就风风火火的走了。

    看着这个精干的小伙子的背影,毛文龙很满意他的能力,只要粮食解决了,渡过这个冬天,明年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381章 再却敌人

    被张盘来了一个半渡而击,皇太极在谨慎的搜索了方园三十里之后,才姗姗来迟。已经气沮的八旗,面对那一排又一排黑洞洞的炮口,皇太极的心中是拔凉拔凉的,就从这一点上看,自己想要拿下南关重新夺回旅顺,其实就已经是一个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作为前线的第一指挥官,当然不能表现出气馁,带着一群兄弟手下围着南关城跑了一圈,希望能在这其中发现敌人的防守漏洞,但可惜,张盘将整个南关的防御,安排得就像铁桶一样严密,根本就没有漏洞可言。

    而最让皇太极痛苦却不可思议的是,就在城上那些士气高昂的明军士兵身边,总是闪动着百姓的身影。

    后金攻城拔寨,全靠的就是城内人的暴动,来个里应外合。

    辽东人其实对大明并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因为原先有个矿监叫高淮的太监,彻底将整个大明的声誉败坏殆尽,所以辽东百姓们刚开始的时候,对待女真反抗大明是持有支持态度的,所以他们在后金打过来的时候,往往是给予支持的,所以才有了熊廷弼辽人不可信的断言。

    但从南关这里的情形来看,却让皇太极大大的失望,因为他已经很明显的看出来,在这里,大明军民就如同鱼水一样,搞策反,那是想也没想。

    一旦百姓支持守城的将士,那么一个小小的城池就这样变成不可逾越的堡垒,想当初南宋的时候,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蒙哥也阵亡在城下,所以这种小小的城堡能够坚持几十年不倒,就是因为有百姓的支持。

    “看来这一次我们碰上了一个硬钉子,在这里我们将进行一场惨烈的攻防战,诸位兄弟们要有一个心理准备。”

    对于这样的结果,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张盘的一个半渡而击,斩杀了近千八旗勇士,毁掉了全部攻城用的火炮,对这次出征的八旗将士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同时也让他们看到,对面的守将绝对不是泛泛之辈,将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皇太极也看到身边兄弟的士气低落,于是就轻描淡写的道:“这一场仗,能不能拿下南关倒是其次,我们主要是训练一下攻防战,让大家在这里练练手,也好为以后我们进军中原做些准备。”

    这是皇太极第一次展露自己的野心,也是整个后金强盗集团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目标,那就是横扫中原的那个花花世界。

    同时皇太极这么说,也是为自己预留后路,一旦这南关攻击失败,也能给自己留一个台阶下。

    当一个人做事,总是留有后手的时候,其实他已经没有了勇往直前的锐气。

    南关城虽然不大,但毕竟是一座城市,仅仅凭借自己7000人马是不能将他们围困住,所以这种皇太极选择了攻打其一点,以图中心突破,于是他便将他的大营扎在了南关东门外五里的地方。

    随着一声令下,水军抓来的民夫开始准备营地,呼呼喊喊的,就在天黑的时候,总算是将营地建设完毕。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城上的大炮突然间轰响起来,一枚又一枚事先烧红的铁弹丸如流星一样飞了过来,直接扎进了皇太极的大营里,烧红的铁弹丸并没有给八旗将士带来多大的损失,但是他们却引燃了营地里的帐篷,一时间,大伙处处点燃,借助着夜风,转眼就烧的是扯地连天。

    当皇太极的正白旗大旗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张盘就斜倚在城墙垛口上一脸轻松的看着。

    该来的早晚会来,在半路上打了他一闷棍,毁掉了他所有的火炮,对他的军心士气就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再加上没有火炮作为支援,那么这场胜利,毕将属于自己,正如大帅常说的那句,为此我坚定不移。

    张盘这么想着,就冷眼看着皇太极在城外呼啸来去,观察着自己的防御缺点,竟然一点都无动于衷。

    董大炮看着敌人如此嚣张,当时相当气愤,直接请战道:“将军,就让我给他一炮,说不定也能建立一个像象关那样的奇迹大功。”当董大炮听说了在象关那一炮干掉了一个后金的五大臣,他就总有了这种梦想,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干掉一个奴遒,让自己这个副字早点去掉。

    张盘就眯着眼睛,笑着摇摇头:“敌人飞马奔驰呼啸来去,就凭咱们的大炮,是绝对打不准的,而象关的那一炮,绝对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千万年也弄不上一个。”

    看着有些气馁不平的董大炮,张盘就拍拍他的肩膀:“炮总是要打的,你现在就告诉炮兵兄弟们,提起精神准备好,等一会儿,我就让你们打一阵热闹的。”

    一听说有炮可打,老炮手们跃跃欲试,新炮手们好奇无比,也想将刚刚学到的东西一试身手,于是大家就热火朝天的紧急擦拭调整大炮,准备给敌人来个突然袭击。

    站直了身子,冷眼看着皇太极就在离城五里的地方开始扎营,等到皇太极忙活的快差不多了,张盘下令,将一个又一个熊熊的炭火盆抬上城头,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铁弹丸丢进炭火盆里,烧到火红。

    然后董大炮就开始指挥城墙上聚集一起的200门大炮,进行装填调试,一阵有条不紊的操作之后,董大炮就邪恶的笑着,将手中的小旗猛的挥动,200门大大小小的火炮立刻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200枚烧红的铁球飞向了敌营,转眼间将敌人扫荡一遍,虽然没有给敌人造成多大的杀伤,但是这炽热的弹丸,却点燃了易燃的牛皮帐篷,还有为战马准备的干草,转眼之间,皇太极的大营就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浓烟与烈焰遮天蔽日,将刚刚黑下来的天空再次点亮。炮声平息,城头上就是一阵又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382章 黔驴技穷

    皇太极也知道敌人大炮的厉害,但是没有办法,为了能够攻城方便,只能将自己的大营扎在火炮打击范围之内,不过在他认为,五里路的距离,已经是最大火炮的射程了,而单个弹丸打过来,也不过是造成一些慌乱,毕竟比起来,退后十里扎营,每天对城墙进行攻击,往返十里路累得人困马乏要强上许多,风险这个东西到什么时候都有,两军对阵,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安全。

    但当二百枚烧红的弹丸打过来的时候,皇太极这时候才算真正明白了大炮的作用,了解了它的打击距离,它不单单能够打弹丸杀敌,打霰弹阻敌,感情还可以打出烧红了的铁球放火。

    就这简单的200炮过来,就将他辛辛苦苦垒建起来的大营烧成了一片火海,而这已经是六月份,正是天干物燥的时候,大火烧得更肆无忌惮,炽热的烈焰刮着旋风,四处飞舞,根本就让人不能靠近,现在救火,就是在飞蛾扑火。

    扈尔汗心疼得连连跺脚,辛辛苦苦从金州运过来支撑大军半月的粮草,就这么转眼之间,化成了灰烬。

    耽误大军进攻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咱们大清朝廷穷,这么多的粮草可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知道杀了多少汉人,掘地三尺才积攒起来的,结果就这么一把大火被别人烧了,怎么能不让他心痛?

    而最让人沮丧的是,这次出兵真的不利,刚刚半路就让人来了一个半路而击,折损了一千兄弟,被炸了200门火炮,还跑了1万多奴才,这本身已经让士气低落。可到了这个南关,战斗还没正式打响,就让人火烧联营,烧毁了所有辎重,这对军心士气的打击简直就是无法估量的。

    现在怎么办?士气低迷不算,粮草辎重全无,你总不能让将士们空着肚子攻城吧,而最要命的是,那些在金州辛辛苦苦打造的工程器械,也在这一把大火里烧的是一干二净,你总不能让将士们丢弃战马,然后徒手爬城吧,那就是去送死。

    接二连三的打击,已经让扈尔汗对攻取南关彻底的丧失了信心,于是,他和其他兄弟一样,萌生了退意。

    找到一脑袋黑灰的皇太极,扈尔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军心士气已泄,粮草辎重俱毁,我看我们还是撤回金州以图将来吧。”

    正在懊悔自己大意的皇太极没了往日的优雅,血红着眼睛坚定的道:“不,我绝不退却,我要死战南关。”然后大声的,接近咆哮的对达尔汗下令:“你连夜赶回金州,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去偷去抢,去杀人,一定要在明日早晨给我弄来粮草。”

    看到接近疯狂的皇太极,达尔汗也不敢犟嘴了,赶紧一捂脑袋,骑上马一溜烟的跑向金州筹集粮草去了。

    “五哥,扈尔汗大人,立刻清点整顿将士民夫,驱赶民夫在那个八里的小山后面再建营地,我们和毛文龙决战南关。”

    南关八里小山包后,唯一的几顶幸存的帐篷中的一个,油灯彻夜未灭,血色已经从皇太极的眼睛里褪去了,换上的是血丝,他正在油灯前,字斟句酌地给自己的父皇写着奏折。

    白天突然间的暴怒已经被现在的冷静所取代,皇太极再次恢复成了温文儒雅的文士,提笔之间,思路清晰明了。

    现在,皇太极已经开始为自己刚刚的暴燥莽撞后悔了。

    知错能改,其实要比那些顽固的将错误进行到底要强上许多倍,为了大局而不是单单为了面子,这样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首先他向自己的父皇努尔哈赤,详细的说明了这一场战争的整个过程,从皇古堡之战开始,到眼前,客观的记述了整个战争的过程,同时也没有避讳自己的失误,但这里却是更多的总结。

    这个时候的后金满清折子,还没有出现后来的那种文绉绉,大家习惯性直来直去,所以,皇太极开篇明意。

    “毛文龙已经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这已经成为定局,他那屡战屡败,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我看到了当初我们13副铠甲起兵时候的样子,而最可怕的,是他那超乎常人的恢复能力。每一次他战败,虽然都是损失惨重,但他却能有办法快速的恢复过来,现在我面对的毛文龙的军队,无论是在精气神上,在装备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明正规的军队,他们已经不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种叫花子军队了,在大明里,他已经成为精锐中的精锐,原先我们八旗子弟,一千人可以击败2万人的明军,但现在我们对付毛文龙,同样是一千人,如果在战场状况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击败他3000,而如果战场对我们不利,一千人马只能和他对抗,这是局势的改变,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毛文龙。”

    总结毛文龙的特点之后,虽然心有不甘,但是皇太极还是站在冷静的角度上,详细的报了战场情况之后,最终落笔写下:“以我们精锐去攻击一座坚城,尤其在两次挫败之后,已经不再现实,同时现在毛文龙的实力大增,他已经在沿辽东半岛这几个岛屿上,驻扎了他的嫡系部队,而且他还在旅顺缴获了至少200条战船,如此一来,他就可以轻松的运兵到我们沿海的各个地方,直接掐断我整个大军的粮草输送,让我们前后顾此失彼,而在金州复州地区,我们所有能搜刮到的东西,已经全部搜刮完毕,如果再继续坚持,只能是杀人充饥,如此对我大军的士气将是更一个打击,所以这次我请求父皇,请准许我带着所剩珍贵的将士,退回金州,以金复为防线,只要能将毛文龙的势力限制在这里,我们的目的基本也算达到了,还请父皇俯允。”

    写完了,天已经放亮,晨曦已经铺满了这片破烂的营地,皇太极一边将奏折放在信封里密封,一面走出帐篷,站在低矮的山坡上,看到因为没有辎重帐篷而躺的漫山遍野的将士,最终咬咬牙,叫过来一个信使将手中的奏折递给他:“800里加急,直达皇帝。”

    然后对从晨雾里走出来的扈尔汗道:“我们收军回金州。”

    扈尔汗就如释重负的长出了一口气,这才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皇太极。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383章 战事结束

    六月的深夜,燥热难耐,而真的惊醒皇太极的,是一阵刺耳的云板声,这让他不得不在皱眉长叹之后,招呼几个小太监过来,服侍自己穿戴,然后到朝堂上去处理政务。

    从十三铠甲起兵,到万历四十六年,在兴京告天七大恨发动对明作战,攻克抚安、三岔、白家冲三堡,到四十七年击败明朝十万大军,到天启元年攻克辽东最高首府辽阳,再到二年攻取辽西重镇广宁。原先压在自己头上的明朝帝国,在辽东苦心经营两百余年的基业,就被自己用了短短四年时间就取而代之。

    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多少明朝的猛将名将成为他前进道路上的刀下之鬼?又有多少精兵劲旅被旋风一样的八旗铁骑击垮?川兵、浙兵、白杆兵、血脉仅存的戚家军、辽东铁骑,哪一个又不是威名赫赫名镇一方,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和荣耀。

    可这些都在后金铁骑那疾风般的冲锋和马背上势如泰山般的挥劈前荡然无存,没有一个将领没有一支军队,在他们面前取得过胜利哪怕是平局。

    甚至明朝将领和八旗铁骑交过手没死逃回来,都可以立即升官,如果是且战且退,部队没有被打乱建制那简直就可以官拜总兵,不过鉴于在辽东当总兵的危险性,这些人纷纷表示打死都不干。

    自己不是曹操,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大旗;他不是朱元璋,没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道德制高点;他不是苻坚,没有“投鞭断流”的庞大军队;他也不向历史上那些霸主,有着数不过来的文臣武将左膀右臂;他甚至不同于任何一位朝代的开创者,没有天下大乱揭竿而起,没有烽烟四起遍地烽火,没有地方割据宦官干政的大背景,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挑战统一的中央政权的,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在他身上没有应验,不仅躲开了子弹还啄瞎了猎人的眼睛。

    他是噩梦,是明朝的噩梦,是一块笼罩在明朝上空的阴云,努尔哈赤的名字虽然没有达到小儿止啼,但它的效果也十分不错,最起码努尔哈赤这个名字出现在大明朝堂的时候,朝臣们都是鸦雀无声你看我看你。

    但是,现在努尔哈赤却是每日三惊,让他夜不能寐,倒不是毛文龙那个小强折腾他的,而是现在辽东统治区内的糜烂状况让他寝食不安。

    因为他终于明白了,汉人的一句话,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自己和自己带出来的一群强盗有着众多缺陷。

    这些缺陷可以总结概括为两大不会:这样不会那也不会,但不会不是因为努尔哈赤傻,相反他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从杀无谷之人的决定就可以看出努尔哈赤已经看到了后金统治的根本问题在于粮食,今天十三山被消灭了(佟养性是这么报告的)

    但是,不等于天下太平,军情四起,逃民遍地。随着他的一个又一个法令的颁布,逃亡和反抗成为了大金统治下辽东大地的主旋律,没奈何,努尔哈赤下紧急命令,在自己汗门皇宫大门口设立竹板、铜锣、大鼓,并规定:在夜间,凡是报告军情的,则敲打竹板;报告逃人情况消息的,敲击铜锣;如若是好消息,就捶鼓。

    从此努尔哈赤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刚躺到床上还没闭眼呢就听到锣声又得起来,努尔哈赤感觉自己耳朵旁有一个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广场舞,昼夜不停,而声音也越来越大,音调啊也越来越激昂。

    人们都习惯说“敲锣打鼓”,有锣声必有鼓声,可到了努尔哈赤这里这个习惯变为了“敲锣打板”,以至于竹板和铜锣都因为敲打过多而换了好几次,可一旁大鼓上光灰尘就落了一指厚。

    又是云板响起,皇太极不得不以六十二的年纪,披衣起来处理政务军情。在这个年代,这绝对应该是颐养天年的老人了,但努尔哈赤依旧雄心勃勃。

    新建的大殿还散发着老松木那特有的香气,闻着倒是让人神清气爽。

    小太监猫一样的端来了烛台,亦步亦趋的跟在皇帝是身旁错过半步的地方,时刻提醒着皇上脚下。

    走到大殿的东暖阁,火炕保证干爽舒适,随时等待皇上的驾临。

    坐下来,直接在炕桌子上拿起了一个奏折:“是这个吗?”

    哪个近侍小声的回答:“是这个,八阿哥递上来的,八百里加急,刚到。”

    老八一项沉稳,能够动用八百里加急,能够在夜晚需要敲响云板,一定是出了特殊紧急的事情,否则他能解决的,绝对不会惊动自己。

    翻看了火漆,没有被动过,然后拿起一把小刀,将火漆剥落,展开内容,先看了一下页数,这是努尔哈赤的习惯,从页数上看轻重缓急,页数越多,其实倒是事情越不急,反倒是寥寥的几个字,倒更可能是紧急公文,需要小心处理。

    将信纸凑在灯光下开始看,结果越看努尔哈赤越心惊,最后不由手都开始轻轻的抖动起来。

    他从来没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文龙,从一群叫花子难民在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发展壮大到如此厉害,竟然真的成了自己的心腹之患。

    看到皇太极的建议,努尔哈赤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其实按照正常的规律来讲,越是向毛文龙这样,却也需要在他还弱小的时候,就将它掐死在萌芽状态,一旦让他得到了从容的发展空间,那么其所造成的后患将更大。

    但是老八说的也对,再结合自己现在的状况,的确是让努尔哈赤左右为难。

    头年腊月的时候,为了对付这个毛文龙,镶蓝旗的阿敏就损失了足足3000女真八旗,开启了一场大战损失最多的先例。

    而后至今在正月的时候出兵广宁,虽然在物资上获得了巨大的补充和缴获,但真实的战果,也就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土地,却没有得到,这等于是半途而废,功败垂成。

    结果还是这个毛文龙继续在自己的身后搞东搞西,虽然给自己军队造成的损失并不大,还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是却裹挟了巨大的人口,抢夺了自己无数民间的财富,根本的还是杀伤了自己无数的子民,这样的损失,不低于一场大战。

    然后紧接着就是眼前这对长山岛的一个小小的剿灭战,而衍变发展起来的一场连番的大战,结果的结局竟然打到了这个地步,真的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其实,这个时候,整个八旗军队连续征战,已经是筋疲力尽,未战先受大挫,已经是军心沮丧,一旦强为,后果不堪设想,而对毛文龙的战争,不会获得任何的抢掠战果,倒是需要源源不断的从国库里往外掏东西。

    在左思右想之后,最终努尔哈赤长叹一声,提笔给皇太极写了一封圣旨:“保住金州复州一线,我们来年再战。”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384章 兄弟情深

    6月的北京城,分外的干热,小冰河期的气候已经渐渐形成,气候的绝对两端已经显现出来。夏天是干热少雨,而冬天变得干冷,这样的气候在慢慢的侵蚀着人们的认知。

    陕西的榆林已经三年没有滴雨降落,无数的百姓已经成为流民,逃难已经造成榆林这个陕西重镇几乎成为了一座空城,人相食的场景随处可见。朝廷的赈济是杯水车薪,当地官府为了完成政绩,依旧在敲骨吸髓,酷吏为了继续过着他们花天酒地的生活,对百姓更是无限压榨,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的令人发指。但这都是锦衣卫报上来的,当地官府上报的国情奏折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一种是国泰民安,天下大吉,一种是灾害遍地,民不聊生,这让身处朝廷的高官们,就有了选择性为政的借口和机会。

    粉饰太平天下平安的官员,当然就拿着这些天下太平的奏折,去攻击那些还多少有些良心的官员。而报灾荒的,则是想法的掏国库内帑的钱以便中饱私囊。反正是,每日里朝堂上就是你来我往的互相撕咬,真正能够在朝堂上处理的大事,简直是少之又少。

    就这样没有主题的争吵,就更让天启心烦,上大朝的次数就更少,大部分都是在集英殿召对几个主要的大臣,然后就回到木匠房做一会木工,疲乏了,就到御书房来看司礼监筛选出来的奏折。

    御书房的小院子不大,黄瓦红墙圈起一个在皇城角落里的地方,远离了喧嚣,就有了一份安静。

    院子中间,有一株不知道是几百年的垂柳,已经有合抱的粗细,树中间已经腐朽的成了空心,站在那个巨大的漏洞外,可以通过里面腐烂的空心向上抬头,可以直接看到那依旧翠绿的树冠。

    树木的生命力是旺盛的,这一个不知道几百年的垂柳,就依靠着外面巴掌厚的树皮,支撑着不倒,依旧将她那柔软细腻的柳条,遮挡住这寂静院子的一片天空,柔弱的挥洒着,给人一种舒爽安逸的境况。

    “哥哥,这棵老柳树已经彻底的腐烂了,砍掉它吧,种上一株松柏,那种傲然挺立的身姿让人看着有精气神。”小弟朱由检不止一次的向自己的哥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几百年腐朽的树木,矗立在这个核心区域里,是一个不好的霉头,尤其树中间时刻散发出的那种腐烂的味道,简直就难以让人忍受。

    在没有外臣的时候,朱由校和朱由检这两个亲兄弟,就没有了正统皇室的那种称呼尊卑,反倒是更显得亲情。

    就比如说有一次,有个小太监跑到朱由检的书房里,传达哥哥皇帝的旨意,结果说的是文绉绉的,让人云山雾罩,而朱由检最理解自己哥哥,于是就不耐烦的问道:“我哥哥到底想说什么?”

    结果这个小太监最终尴尬的回答:“皇上口谕,你去给我看看那个小兔崽子到底在干什么?总是埋在书堆里,难道要成傻子吗,我给他留的参汤水,马上就凉了,再不给我滚过来,我就倒了它喂狗。”(这一段绝对不是奔叔杜撰,而是真正记录在明朝的起居注里的)

    所以在没有外臣的时候,朱由校,朱由检兄弟的谈话和心情,更亲近于平常人家。

    朱由检如此抱怨这棵树,其实在他心中最不能忍受的,还是这棵柳树展现的柔媚。

    辉煌大明,从先祖到现在,无论是对内对外,呈现的全是他的刚烈和风骨,尤其是现在这种多事之秋,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更应该踢出这种抚媚,代之以刚烈。

    要说现在大明朝廷多事之秋,其实已经是一种保守的说法了,说是四面楚歌确实更恰当一些。

    就在去年的时候,江南爆发了奢安之乱,奢崇明于天启元年九月于重庆起事,围成都达一百多天。安邦彦于天启二年二月起兵,进围贵阳两百多天。叛乱发生后,明朝廷调水西及永宁兵赴辽东作战而激起反抗,土司的判兵,和不愿意离开故土出山海关的叛乱明军配合,声势浩大无比,战乱中,四川巡抚徐可求死难,贵州巡抚王三善死难,西南大将之冠的总理鲁钦兵败自刎,贵州总兵阵亡于贵阳城下。

    西北连续大旱颗粒无收,贪官酷吏的无情压迫,造成流民遍地,各地流民纷纷上山去荣成杆子,一时间战火熊熊。

    而九边之外,原本臣服于大明国朝的蒙古鞑子,也因为这干冷的气候,造成草原上草木不兴,牛羊死亡,于是他们就抄起了屠刀,开始进入大明的北部边地施行打谷草,就在今年的2月份,蒙古鞑子的铁骑已经达到了延绥巡抚的治所之地延绥城下,大明边军已经开始走向腐烂,他们只能困守城市而任由蒙古鞑子在广大的村镇肆虐,最终让这些蒙古鞑子杀了数万人,抢够了才退去。

    东面的后金更不用说了,已经逼迫到了京畿门户山海关,要不是有了老师傅孙承宗亲自坐镇,后果也不知道会糜烂到什么程度。

    躺在这棵老垂柳之下逍遥椅子上的天启,看着这个年纪不大,但充满忧国忧民之心的兄弟,心中是非常欣慰的,不过军国大事,怎么会因为一棵树的问题就能解决呢。

    斜着眼睛看了一眼这弟弟,心中还是不由的有一种失落感,弟弟如此优秀,假以时日,定然是国家栋梁之材,只是可惜这祖宗的规矩,皇室的子弟,绝对不能干政,即便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必须封一个闲散的王爷,然后让他去他的封地,将他困在一座豪华的王府里,像猪一样的豢养起来,最终自生自灭。

    头一段的时候,孙承宗老师父就曾经提到过赶紧册封这个已经慢慢长大的兄弟为王,然后让他出宫到封地去,外面已经风言风语了,正所谓人言可畏。

    但依着天启的心情,自己兄弟两个的母亲过早去世,自己的父亲当了几十年的太子,郁郁寡欢,更是不关心自己两个兄弟,这在无形之中,就让两个兄弟有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他怎么能忍心让自己的兄弟过早的离开自己?唯一的兄弟离开了自己,那么自己是多么的孤单?

    还有一点,天启一直认为自己的这个兄弟聪明天纵,就这么早早的放他去封地做个猪,实在是于心不忍。

    于是外臣们每日里都在为这件事情鼓噪,但是天启都以兄弟还小,或者干脆拿出来,自己早已经准备送自己这个弟弟为王了,连王号都想好了,那就是信王。

    这个封号当时是得到全部大臣的赞同的,于是天启皇帝就拿这个说事:“我的皇弟封为信王,但是这里边就有个关键的问题,在这天下,就没有一个叫信的大城市可以封赏。”所以,让未来的信王出京就番的事情,就一直拖到了现在,而且在内心里,天启皇帝还准备一直拖下去。

    面对自己弟弟对一棵大树发出如此浮想联翩,天启皇帝就摇了摇手中的奏折,微笑着说道:“国运兴衰,并不是一两个祥瑞就能镇住的,也不是一棵树能决定的,你如此作为,正像佛家说的,着了相了,在这难得的好时光里,我们还是看一看让我们开心的奏折吧。”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385章 兄弟对答

    批阅奏折,历来是历朝历代皇帝们最痛苦的事,尤其现在,整个大明的官员做起事情来,越来越流于形式,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每日必上一道奏折,然后在奏折里,云山雾罩,东拐西拐,根本就不知所云。

    这样一个坏毛病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这也算是积弊难返,想当初洪武爷的时候,一个户部尚书上书,洋洋洒洒写了15000字,竟然还是没有说到正题上,为此事,洪武帝朱元璋狠狠的打了一顿这个尚书大人的板子。

    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没刹住这种空洞无物之风,反倒让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因为明朝的士子文官心目中,能够被皇帝打一顿板子,这不是屈辱,而是一种荣耀,因为得到了皇帝的一顿板子,这些文臣们绝对不会到外面去说自己一顿莫名其妙的废话,耽误了皇帝的时间,消磨了皇帝的耐性,惹怒了天子,而是说他们直言敢谏,逆了龙鳞,这是魏晋风骨,所以他们的名声就会一跃而起,得到天下士子们的拥戴敬仰。

    正因为如此,在大明朝又出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文臣们为了博取直言敢谏之声,专门挑拨皇帝打他们的屁股。

    就比如说天启皇帝的爷爷的爷爷明仁宗时候,其中有一个大臣,用尽了含沙射影,几乎将皇帝的祖宗18代都骂了一个遍,这时候,仁宗皇帝气的是面色发白浑身颤抖,但他最终还是咬牙切齿的低声告诫自己:“这是这个混蛋在故意的惹恼自己,让自己打他一顿板子,为他自己博得一个好名声,我是绝对不会上他的这个当的。”

    将自己获得一个好名声的机会,放在去诟病皇帝的基础上,这难道是一个为人臣子应该做的吗?

    但是大明朝廷的皇帝就是这样,除了几个被文人诟病不确定真正暴虐的皇帝之外,他们对文臣的忍让程度,绝对不下于北宋。

    但是最终这个蹬鼻子上脸的做法,被已经无法忍耐的一个皇帝彻底的打破了,这个人就是站在天启皇帝面前的朱由检,未来的崇祯皇帝。

    当他对文臣们彻底失望之后,他的板子绝对不是轻轻落下,而是往死里打,最终的结局是,文臣们上朝之前,都要在家里准备好后事,最终这种双方绝对的极端对立,造成了大明最后的皇帝和大臣彻底的背叛,加速了大明朝廷的灭亡速度。

    而在朱由检痛下杀手之前,面对这莫名其妙的空洞无物的奏折,大明的皇帝最终选择了逃避,因此上,皇宫内,由有文化的太监组成的司礼监就应运而生。设立这个部门,最初的初衷是,皇帝让这些有文化的太监,将那些空洞无物的奏折剔除出去,让他们真正能读到一些,关乎到国朝政事的奏折,避免空费时间。

    然而太监们就通过这个权力,也进行了有选择的选择,最终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权倾朝野的太监。

    太监和文官的对立,就这样形成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文官造成的,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几次规模空前的文官集团的灾难,其实都是他们自作自受,这又怪得谁来?

    不过最近懒得看折子的天启皇帝,却愿意在这清风拂柳之下,躺在逍遥椅里,看一个人的奏折,这个人就是毛文龙。

    毛文龙的奏折和别人的奏折不同,没有天南地北的胡说八道,没有文绉绉舞文弄墨的莫名其妙,开头就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万岁圣安,然后就用大白话直接写他想要写的东西,而且将一个很深奥的事情,都能用平话娓娓的道来,这让本来文化不高的天启,读着这样的奏折,其实更像是一个平画小书,让人在平和中,接受他的观点。

    而更让天启皇帝感觉到欣慰的是,每一次毛文龙的奏折,带给他的绝对不是忧愁,而是好消息。

    现在天启皇帝手中拿着的就是毛文龙的奏折,看了一段之后,就无奈的摇头,然后冲着还在跟着这颗古柳较劲的兄弟道:“毛帅又上来奏折了,这一次他说的是关于里通外国,晋商八大家的问题,从他奏折上所说的,晋商八大家的确是祸国殃民,是我们大明国朝的叛徒。”

    对于这个问题,朱由检还是有一些风闻的,提到这件事,朱由检就攥起了拳头:“臣弟在市井也有风闻,晋商八大家,早就应该抄家灭族了,如此祸国殃民的叛徒,我们必须使用雷霆手段,立刻派出铁血侦骑,将他们锁拿下狱,将他们抄家灭门,否则将贻害无穷。”

    天启皇帝就躺在逍遥椅上,心事重重的摇头:“小弟,你的性格过于操切了,有一些事情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果你一直是用猛火猛油,只能将你做的菜做的焦糊。”看着还愤愤不平的兄弟,天启皇帝就耐心的向他解释:“现在山西陕西灾情汹汹,正是**的时候,而按照毛文龙和锦衣卫上报来的消息看,晋商八大家每年的收入都在两千万两白银左右,想一想,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如果我们贸然发动,将他们逼急了,他们就会用手中掌握的这笔巨大的钱财,加上他们和南方通达的粮食渠道,就可以行狗急跳墙之事,转眼就能召集起来一批人马流民造反,那样的结果,是相当可怕的。

    朱由检听到哥哥这么说,当时也不由得震惊了。

    还是那句话,历朝历代打压商人,冠冕堂皇的对外借口是商人逐利,与民争利,但究其根本,还是商人的巨量积累起来的财富,让作为皇帝者忌惮,尤其是在现在这种风口浪尖的时候,如果真的要将晋商八大家逼急了,拿出海量的钱粮来,收买那些走投无路的流民造反,那天下真的是万劫不复了。

    “难道说我们就容忍他这种卖国的行径吗?”朱由检心有不甘的恨恨说道。

    结果天启皇帝就将手中的奏折扬了扬:“毛帅与众不同就在于,他不但能够看到事情,而且还能够拿出解决事情的办法,这就是朝堂上那些尸位素餐的所谓良臣不可比拟的,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能臣干臣。”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386章 调职入京

    能够发现问题,并且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能臣和干臣,这让天启皇帝非常欣赏.同时也让朱由检非常纳闷:“不知道,毛帅对晋商八大家有怎样的处理办法?如果再不激起晋商八大家的反抗的情况下,还能解决掉他们,那他真是一个神人。”

    天启就站起身,在这个腐朽的老柳树下伸了伸懒腰,舒活了一下自己僵硬的身躯,然后微笑着回答弟弟的问题:“毛帅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釜底抽薪,慢慢的稀释他们的实力和财富,最终当他们的影响力降到最低的时候,已经不可能再给朝廷行动带来巨大的伤害的情况下,再对他们进行雷霆一击,铲除这个大明的毒瘤。”

    这样的办法的确稀奇,这让朱由检充满了好奇,就直接将毛文龙的折子从皇帝哥哥的手中拽过来,然后一屁股坐在皇帝哥哥刚刚坐过的逍遥椅子上仔细的阅读起来,结果这一读,就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被毛文龙的奇思妙想深深的吸引住了。

    皇帝的奏折是不能让外人随便看的,皇帝坐过的椅子,是不能被别人坐的,按照正常的规矩,这是僭越,这是要杀头的。

    但是朱由校就那么看着自己的弟弟在自己手中拽过去奏折,然后一屁股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阅读,而且深陷其中,没有一点着恼,只是充满溺爱的看着他。

    原先的奏折被弟弟抢去了,天启皇帝倒没有一点无聊的感觉,因为它转眼就在自己的袖子里,又拿出了一本新的奏折。

    这份奏折还是毛文龙的,还是恭敬的开头问安之后,就直接奔入了主题,这本奏折的中心思想是,毛文龙为了养军,为了减少朝廷户和内帑的开销,为了减少沿途运输的损耗,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奇的想法,想法是新奇的,但其实更让天启皇帝感觉到欣慰是,其实天启皇帝是知道从中央拨付到皮岛去的物资,毛文龙所说的所谓消耗这中间的种种弊端的,但是毛文龙在整个奏折里,不像其他的文武大臣们那样,充满了抱怨与怨毒,而是就那么平淡的说着解决这种弊端的办法,一条一条的清晰明了。

    毛文龙现在之所以深得皇帝的欣赏,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他不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提给上位者解决,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附带上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而他所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那么的平实那么的实用,根本就不是夸夸其谈的假大空,具有非常实在的可操作性。

    看完了这本奏折之后,天启皇帝就想坐下来好好的想一想,但是看到自己的弟弟占据了自己的位置,正读着奏折入神,其中不断的皱眉,或者摇头,或者点头,或者进入痛苦的思考,或者表现出欣慰的微笑,于是天启皇帝就溺爱的看了看他,放弃了自己做些思考的想法,捏着这个奏折,背着手,围着这棵巨大的柳树,开始边走边思考。

    奏折里的办法很多很多,篇幅有限,有许多东西并不能够详尽的解答,这样思考起来的天启皇帝时不时的陷入疑惑之中,越往深处了想,反倒越是感觉到迷茫。

    转了几圈之后,天启皇帝站住了,对着院子门口恭敬伺候着的魏忠贤问到:“前几天锦衣卫和东厂在皮岛的坐班也上了一道公文,记得内容似乎是请求朕下旨,调毛帅入京叙职,可有此事?”

    不敢打搅皇上的魏忠贤,听到皇上如此询问,立刻躬身小心的回答:“那两个家伙在皮岛的确是勤勤恳恳,在他知道毛帅想要为国锄奸的办法之后,一些后续的东西不敢隐瞒做主,所以他请求毛文龙直接进京面圣,向皇帝详细的阐述他的想法。”然后偷眼瞧了一眼皇帝,小声的为属下解释道:“这不是两个家伙偷懒耍滑,而的确是事关重大,他们不敢听,也不敢掺合,所以将事情报到老奴这里来,我正在为这件事情拿不定主意呢。”

    天启皇帝就理解的点点头:“晋商八大家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气势,并不是几个小小的商人抱团就能做到的,他们的身后一定牵扯许多许多各级的官吏,这里难免就有党争之嫌疑,两个人能够做好自己的本份,却又能够不四处插手,不错,大伴选人的能力还是有的,我很欣慰。”

    能够得到皇帝这样的评语,魏忠贤就表现出感激涕零:“还不是万岁您的教导有方,更何况,锦衣卫是皇家的亲军,东厂是皇家的家丁,在咱们自己家里出现这么知道分寸的人,的确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马屁这个东西,要想拍好了,绝对是要掌握火候分寸,更主要的是,还要拍出艺术和技巧来,有时候马屁拍的不对,往往会适得其反。

    魏忠贤虽然大字不明,但是为人处事圆滑,这也是从下层一步步走到今天磨练出来的。

    就这么简单的小小的马屁,就让天启皇帝感觉非常舒服:“看来最值得信任的,还是咱们家里人。”肯定了一句之后,微微的沉思了一下:“调外地镇守一方的大将回京述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不但要兵部认同,必须还要通过内阁允许。”一提到内阁,天启皇帝就一个头两个大。

    在大明国朝,内阁势力的强大是外人不可能理解的,在整个内阁的历史上,强势如于谦张居正等干脆架空皇帝的内阁首辅比比皆是,即便是一般的内阁首辅,也绝对不是等闲之辈。内阁和皇权对抗,从成祖之后,几乎已经贯穿了整个大明的始终,这也就是以皇权为主导的内庭司礼监和外庭内阁权力之争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皇权和内阁代表的文官集团,对整个朝廷权柄的争夺。

    “你抽空找一下叶向高,去和他通融一下,让内阁准许毛帅进京述职。”

    “老奴明白。”魏忠贤恭敬的接下这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心中却是凄苦无比,因为这时候的魏忠贤还没有权倾朝野,更没有达到独断专行的地步,所以什么事情还是要看那个文官集团的眼色行事。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387章 军迷皇帝

    毛文龙原先嚣张跋扈,性格孤傲乖张,很是得罪了一批文官,尤其在上次督抚之争的局势里面,毛文龙既没有彻底的战在东林党人一方,但却彻底的整垮了熊廷弼,得罪了小党,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党争之中,所以,按照为反对而反对的党争原则,自己这一方提出让毛文龙进京述职,不管是正确与否,都会被另一批人反对的。

    天启皇帝却没有考虑这么多,想了一下之后,却叮嘱了一下魏忠贤:“这一次召见毛文龙进京述职的根本原因你是知道的,如果这个目的传扬开去,毛文龙进京述职的可能就彻底的没有了,一些和那帮混蛋们勾连的官员们,一定会竭尽全力的反对,所以,你一定要保密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你就可以随便编造一个稀里糊涂的借口就可以了,我这么说你明白吗?”

    魏忠贤当然明白,他也绝对不会将毛文龙真正进京的目的宣扬出去,因为王洪亮和冯世宝已经在另一份不想给皇帝的汇报给魏忠贤的书信里,已经明确的向魏忠贤提出了,晋商八大家所拥有的不能用富可敌国来形容的财富,同时,毛文龙所实行的釜底抽薪的办法,又能给内帑带来多么巨大的收入。

    这是一笔让魏忠贤眼红的收入,因为现在的内帑已经入不敷出,而户部依旧贪婪的没有止境的向内帑伸手,这已经让掌握着三宝司钥匙的魏忠贤无比痛苦。

    如果真的能按照毛文龙的策略,内帑将有一笔巨大的源源不断的收入,自己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于是大家就分头各忙各的。

    结果事情却又出现了反复,因为紧接着毛文龙的又一道奏折送到了内阁,转到了司礼监,最终传到了天启皇帝的手中。

    其实整个大明朝廷所有文官武将们的奏折,想要直接传到皇帝的手中,是要经过几道程序,层层筛选的。而在各个程序上,各个部门又都以自己部门的利益出发,选择性的要让皇帝看到对自己有利的,而不让他看到对自己不利的奏折,因此上,虽然整个大明朝廷每日里送到司礼监各地奏折堆积如山,就像雪片一般多,但就在这样的选择筛选之下,能够传达到司礼监,能够传达到皇帝的手中的真正的并不多,最主要的是有用的不多,一些空洞无物的,确实不少。

    但是自从毛文龙上次扭转了镇江战局之后,再加上毛文龙的折子,很和皇帝的胃口,于是天启皇帝特意下了一道圣旨,那就是凡有毛文龙的奏折,不管是大事小情,必须第一时间交到皇帝的手中。为此,天启皇帝还是怕各个部门截留毛文龙的奏折,专门给这些部门里派出了坐班的太监,检查是否有毛文龙的奏折递上,只要发现了,立刻第一时间传达给天启皇帝,这也是在那个年代,第一次出现的绿色通道吧。

    今天小太监急匆匆送过来的毛文龙的奏折,就彻底的打断了天启皇帝急于调毛文龙进行述职的想法,因为在这份奏折里,毛文龙又传来了一个惊天的消息。

    建奴正蓝旗进攻长山岛反正的单游击,而毛文龙出于对同僚的帮助,更让天启动心的理由是,毛文龙冠冕堂皇的说,他要通过这一次救援反正的单荩忠部,对后金建奴再一次实行牵扯,以便给自己的老师傅孙承宗,争取他整顿山海关沿线城防的机会时间。

    对于毛文龙勇于任事,天启不由的感慨:“毛帅,真忠臣也,真的做到了他的那幅披肝沥胆对联上所写的那样,*******,*******,因此上,天启皇帝就暂时放下了召见毛文龙进京述职的想法,因为他期待着毛绒更好的消息能够给自己传来。

    随着毛文龙又是四路出击,每日战事不断,毛文龙的奏折几乎是每天一道,都是用加急的办法送过来的。按照毛文龙的想法是,自己的一举一动尽量让天启皇帝知道,这不在显示自己的敬畏之心,而是将自己的所作所为随时报给皇上,让他知道自己在做事。

    功劳这个东西就是这样,虽然没有必要像前世毛文龙那样肆意夸大,但也没必要加以隐瞒谦虚,既然做了,就要让人知道,这对自己有好处。

    现在天启的兴趣已经从木工这个本行,开始向军迷方向发展,每日让内供司给自己找来各种各样的兵书,然后让那些经筵大儒们给自己讲解。

    对于这种明显跑偏的举动,大儒们是给于过坚决的抵制的,但天启却振振有词:“国事已经以战争为主,为做为一国君主,对军事一窍不通,那么就会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毛病,那后果是很可怕的。”

    但这样的借口却不能打动那些大儒们的心,于是魏忠贤就给天启找了一个借口:“皇帝还年幼(17岁)久居深宫,如果不了解军事,岂不会被那些外面的丘八给坑了,冒领了军功,因为,军功人头的实在的银子,课是内帑出的,这可是皇上的体己钱,这得看好了,花明白了,否则便宜了那帮丘八,如此是非常危险的。”

    皇上能对丘八不信任,这个借口真的很强大,于是为了继续严防丘八,大儒们就开始给天启加课,开始讲军事兵法了。

    虽然是个临时抱佛脚的军迷,对军事一知半解,但天启皇帝每天最大的事情就是坐在御书房等着毛文龙的战报,然后仔细的研究阅读,在他的御书房里,半面墙壁都挂着一幅巨大的流动地图,天启皇帝基本上是这样,一手拿着毛文龙的战报,一手提着一只朱红的笔,面对战报里的状况,在地图上标注出来,然后退后几步,眯着眼睛端详,然后再在心中揣摩,揣摩毛文龙的心思目的,假设自己是敌人,如何阻挡毛文龙的进攻。

    而后让小弟朱由检再假设为毛文龙,问他如何进攻防守。于是乎,两个人在书房里每日忙的是不亦乐乎。

    而每每在这个时候,身后总是恭敬的站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备询,这个老人一身国公服饰,这位老人,就是历经三代皇帝,辅助两代君王上位,掌控中军都督府,执掌京营。在大明政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英国公张维贤。

    他是现在大明武将里,唯一不被猜忌的,也是在大明功勋后代里,唯一还能掌握实权的人,在老师傅孙承宗督边去了,老师袁可立去了登莱不在的时候,也是天启皇帝又一个依靠。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388章 议论监军

    拿起一份毛文龙的战报,天启看了下,却是一皱眉:“出师一始便折监军,不详啊。”

    结果被拉来当了自己小参军的弟弟朱由检,接过折子仔细的看了一眼,就撇撇嘴:“一个一无是处的书虫,还大呼酣战,还跃马敌前,还亲被矢石,阵斩三个建奴,毛文龙也太会为这个监军吹牛了,不说一个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就是凭借他原先上来的那些对毛帅充满怨毒的折子上来看,这个家伙要是不给毛帅拆台拖后腿就已经是大发良心了。”

    然后再次将折子递还给哥哥:“监军和主帅不和,这是天下有目共睹,但不和到监军上岛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抓住主帅的辫子往死里整,交割大印的第一件事,主帅就打了监军的屁股,这在整个大明朝廷,自立国以来就从来没有的。”

    主帅和监军闹得不可开交,这事情一点不落的由锦衣卫和东厂记录在案,传递过来,对整个事情,锦衣卫和东厂两个坐班采取的是两不偏袒的,不带任何个人想法的记录方式汇报的,这样一来,孰对孰错,当然就一目了然。

    所以在天启和朱由检两个小兄弟的心中,这个监军就是一个非常可恶的奸臣。尤其这个监军是楚党派去的,但有着明显拉拢毛文龙路入楚党的想法,毛文龙又旗帜鲜明的对楚党的大佬熊廷弼上去就是几脚,揭露了熊廷弼狭天子自保的阴暗嘴脸,这样一来,让天启皇帝对毛文龙印象极佳,认为毛文龙这是在维护天子的脸面,这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他对熊廷弼是深恶痛绝,而熊廷弼又是楚党大佬,当然天启对楚党就满肚子怨恨,如此牵连,那还怎么能对那个王大用有好印象?

    所以在主帅和监军之争中,天启皇帝是个人的好恶,自然而然的站在了毛文龙一边的。

    至于死了一个五品的官员,天启根本就无感,这些年,大明死在辽东的文武大员还少吗?大家早就司空见惯到麻木了。

    结果这时候,朱由检却突然弄出一句:“毛帅借刀杀人也太明显过份了点。”

    朱由检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判断,是和他的阴暗偏激的性格有关的,什么事情都喜欢往坏里想,不管是事情还是人心。

    对于弟弟突然间冒出来的这句话,天启倒是愣了一下。天启的性格和他的弟弟正好截然相反,他是对谁都是以平和心,好好先生看待的,除非真的直接打脸自己的,这就是从小单亲家族教育出的孩子的特点,性格的极端化造成的恶果。

    他认为毛帅和王大用监军不和是大明通病,但也不至于走到借刀杀人这个地步:“小弟不要胡说,五品大员生死岂能儿戏?再说了,毛帅为人一心为国,岂能做出如此龌鹾之举,倒是你太偏激敏感了。”然后就顺嘴教导:“我的经筵你也时常躲在后面旁听,大儒讲授圣人君子之学,你也应该多多体会,对人忠恕才是王道,一味偏激怎么能成大事?对身边的人要多包容才是啊。”

    “哥哥你也忒烂好人了,圣人也说,人心叵测,虽然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也不能一味的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王大用上去的做为就是要拿捏毛帅把柄,拿捏不成,难免是恼羞成怒,就四处挑拣毛帅毛病,看看他以往上来的折子,哪个不是往死里整毛帅?满篇怨毒戾气,即便再好的人,也不能容忍。”

    天启哈哈一笑:“后来不是毛帅打了他的屁股,然后又给了他额外一份军饷使费,最终王大用再也没有折子上来了吗?看来,两个人虽然没有和好,但也应该相安无事了,你不要想的太多了。”

    结果朱由检却辩驳道:“那皇帝哥哥怎么就没想过,是不是毛帅直接掐了王大用上折子的通道?皇帝哥哥您可要知道,皮岛,孤悬海外只有舟船相通,如果毛帅严查舟船,那王大用还有往外递送信息的可能吗?”

    这样的判断要是让毛文龙听到,他还不后悔死自己将事情做绝的做法,看来做什么案子,即便再周密也是会在有心人的仔细推敲下,有漏洞的啊。

    对于弟弟这样的论断,天启倒是一愣,但马上就为毛文龙辩解:“如果毛帅那么做了,天下悠悠之口是堵不住的,何况在毛帅身边还坐着我们皇家亲军锦衣卫,还有咱们家的家臣东厂冯世宝呢,那他们为什么最近也不提毛帅和监军之间的厉害冲突?天下都可以欺瞒我们,但我们的亲军家臣是不会隐瞒我们的,那都是我们自己的奴仆家人。”

    结果朱由检就再次撇撇嘴:“那万一那两个家伙被毛帅收买了呢?”

    天启就笑着打断了这个歪理邪说满嘴的兄弟:“你就是钻这牛角尖,你不要总是一味的以为这个世界上全是对我们敌视欺瞒的,其实也有更多的是忠心我们,值得我们信任和托付大事的,虽然现在没有圣人真君子,但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圣人还说了,要以德报怨,宽厚待人啊。”

    “那圣人还说,以德报怨,还以报德呢,所以,既然哥哥都承认人心不古没圣人没君子,那就要存防人之心。”

    这就是性格决定办事,阉党当道,但在天启的影响下,对敌对大臣的杀戮其实没有电影电视上的那么多,大部分都是罢职不用,至于后世将魏忠贤写的那么不堪,还不是所谓君子们掌握着笔杆子。

    而那些君子上台,在崇祯偏激的性格纵容下,对阉党可是穷追猛打的,一次杀25人,秋后问斩者十一人,充军者一百二十九人,牵连者达三百多人,这就是崇祯朝的第一大逆案。

    当时东林弹冠相庆曰大明如皇宋满堂皆君子,其实皇宋满堂才是真君子,而那时候的大明却是满堂真小人。

    想当初阉党要是有东林如此之狠的手段,真的杀他个片甲不留,哪里还有他东林翻身的机会?

    天启拗不过这个弟弟,就将跑题的话拿回来:“不管怎么说,监军战死,这是大事,看来还要给毛帅派个监军啊。不过这次得好好想想,得派一个不要乱搞事情,安份点的,不能再掣肘毛帅复辽的。”

    朱由检就小声的嘀咕:“那还不如不派呢。”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都督》,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ww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第389章 捷报频传

    张维贤听兄弟两个在那里絮絮叨叨说了这些,其实在平常人家,却是该宣扬赞赏的,这才是兄慈弟恭的表率,

    但这里是天家,哥哥是个皇帝,如此说,就有鼓动弟弟做那不可言之事的意思了,这不是作为天子该说的,当然,也不是做为自己这个臣子该听的,于是就悄悄的往后退了一步。

    结果他这一退,倒是提醒了天启,还有这个忠心老臣在呢,于是就岔开了监军之死的话题,将毛文龙的这本折子丢在了一边,又拿起一本来。

    天启皇帝端详了一下地图,再拿起毛文龙的奏折仔细的看了看,然后转身对着张维贤道:“老国公,毛帅突然三处出兵,一个是长山岛东面的黄古堡,一个是金州,一个是南关,朕实在是不明白,这就是一个分兵攻击的兵家大忌,毛帅为何这么糊涂呢?”

    张维贤就笑着看了一眼这个自己用轿子抬进太极殿的小皇帝,然后耐心的向他解释:“毛帅所图大也,在这里,老臣要先恭贺皇上,未来我们将有一份收复故土的大功劳震动天下,开辽东变故以来,唯一收复故土的先河,那将是一个好的开端。”

    听到英国公这么说,天启就纳闷的再次看了看地图,不解的求教:“这话从何说起?”

    于是英国公就先告了个罪,然后走到地图前,在刚刚说过的三点上一一说明,最终将手指指在了南关:“毛帅一切的布局,其实他最终的目的就是拿下南关,将辽东半岛的这个犄角从整个辽东半岛割裂出来,然后我估计,只要南关一拿下来,他就会立刻带领他的全部主力,进攻旅顺,将旅顺收复回来,从此以后,他不再孤悬海外的孤岛,他会占据旅顺,以此为根据,后靠大明,前击建奴,所以老臣要在这里预先祝贺万岁将收复一城。”

    得到英国公这样的解释之后,天启皇帝不由得大喜,双手一拍:“自从辽东建奴变乱以来,国朝总是丢城失地,就连小胜都难,自从毛帅深入敌后,连番苦战,百折不挠,如果他能开创大明首先收复失地的局面,将是对整个复辽大业是一个巨大的触动,对整个大明朝野也就是一个最大的振动。”然后就不无得意的自夸:“这都是朕当初识人之明,重用了毛帅的结果啊,这一下朕到是要看看,那些朝臣们哪个还要说朕昏庸无能?”

    对于又耍起了小孩子性的皇帝,英国宫就只能微笑不语,十几岁的孩子,没有受到过系统的皇家帝王教育,就将这个老大帝国压在他的肩膀上,也的确是难为他了,不过好在,他在慢慢的成长,虽然有叛逆,虽然有不务正业,但只要成长就是好事,这也不辜负了自己当年力排众议,直接用轿子将她抬上太极殿的初衷。

    就这两个人研究的时候,御书房的门外突然传来了一声尖利的吼叫,魏忠贤声嘶力竭的叫喊着,然后也不顾了礼仪体统,直接连滚带爬地扑了进来,手中高高举着一份素白的奏折,冲着天启皇帝就是大喊一声:“万岁爷,大捷,真的是大捷啊。”

    天启皇帝被魏忠贤的这一嗓子吓了一跳,但一听说大捷,刚刚伸出要去接这个奏折的手就停在了半空,然后看着那个奏折竟然将手慢慢的缩了回去,但是他的语音却出卖了他的激动,嘴唇轻轻的哆嗦着问到:“是不是毛帅的奏折?”

    “是毛帅的奏折。”

    “是不是又有了什么大捷?”

    “是毛帅收复了旅顺啊,万岁。”

    天启皇帝就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盯着魏忠贤手中的奏折一阵发呆,嘴里却喃喃:“老天爷,真的让毛帅实现了,真的实现了。”

    老国公立刻跪倒三呼万岁:“恭喜万岁贺喜万岁,破辽东困局,破建奴不败屁话,从此军心将大震,民心将大振,收复辽东有期啦。”

    其实英国公张维贤说的非常对,自打辽东变乱以来,大明每每损兵折将,丢城失地,督抚纷纷败亡,整个大明的军心官场在这种连续的失败里,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恐金症,未战先怯已经成了当时的整个心态,这才有了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的说法。

    就比如说这次的奢安之乱,明朝廷调水西及永宁兵赴辽东作战而激起反抗,在那些明军将士的眼中,宁可n也不入辽东,入辽东必死无疑,n还能够苟延残喘,这就是现在大明对辽东的沮丧心态。

    但是,毛文龙以一个孤悬海外的孤军,在没有得到大明朝廷的任何援助之下,就能击败后金,收复了辽东一个重要城镇,这个意义远远大于收复这个城镇的意义,他对整个军心民心乃至官心都将有着巨大的振动作用,一扫失败的气氛阴霾,再次塑造大明对后金的战斗信心。

    “毛帅奏折里还说了,游击单荩忠反正,游击朱明反正,辽东不下十万百姓再回大明。”魏忠贤再次通报了一个惊天的消息。

    这更让天启皇帝不由得喜极而泣,辽东变乱以来,只有投降的明军,没有反正的将士,现在这两个将军,十万百姓反正,正说明大明大明军心未失,民心未失啊。

    “还有,这次建奴出兵正白正蓝两旗精锐,想要夺回旅顺,但在南关碰壁,守备张盘先行半渡而击,阵斩建奴一千,淹死无算,毁炮二百,杀固山一人,后火烧联营,让建奴剪羽而归,旅顺算是彻底的保住啦。”

    这才是真正完美的大捷,这样的大捷让天启激动的不由得浑身发抖。

    霍然起身,天启皇帝下旨:“击鼓鸣钟,升朝庆贺。”

    魏忠贤立刻高兴的答应一声,转身跑出去鸣鼓撞钟去了。

    皇城中的龙凤鼓景阳钟非大事不得触碰击打,但就在大臣们刚刚在朝堂上面对一个空空的椅子很是争吵了一阵,最终轰然散去不久,竟然钟鼓齐鸣。

    这是一个及其反常的事情,这让许多官员一时间感觉到手足无措。大事,绝对出了大事了。

    于是皇城内各个衙门立刻一阵鸡飞狗跳,有上朝资格的文武立刻再穿朝服,急匆匆向午门奔跑。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都督》,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ww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第390章 归来该杀

    内阁首辅叶向高,刚刚对着大殿上的空椅子和自己的一帮同僚争吵了一番回到值班房不久,进了内屋自己的独间,将一摞子今日想要上奏皇帝而不成的折子丢在了炕桌上,看来,就得等皇上平台召对时候再说了。

    可时日都到了晌午,也不见小太监出来招呼,看来今个是没指望了。

    苦笑着摇头,茶还没来得及喝一口呢,闻听钟鼓之声,也是大惊,一口茶差点噎死自己。

    难道又出了什么大乱子吗?自己却为什么不知道呢?于是赶紧整理了一下官服急匆匆往外走,正走到门口,迎头就撞上了一个急匆匆跑来的一个小太监,叶向高当时就黑了脸:“这里也是你们可以来的地方吗?这成何体统,还不给我滚出去。”

    文人对太监天生就是有一种抵触的,在这班房重地,太监们也是轻易不愿意来的,这时候急冲冲跑来的这个太监被叶向高没来由的一顿呵斥,原本兴冲冲的心情立刻就冷了,退后一步,跟这位高高在上的首辅大人拉开了一点距离,然后就皮笑肉不笑的道:“咱家也不愿意来跑这里有的没的找一堆嫌弃,不过魏公公好心,想要提前将今天这样的大事通报你一声,让您老有个准备,结果我好心弄了一个驴肝肺,那就算了。”说完了,这个太监连这次来通报什么都懒得说了,就竟然真的扬长而去。

    现在魏忠贤的势力在不断的膨胀,虽然还没做到,再过几个月的权倾朝野,但已经足可以内外抗衡。不过这个时候的魏忠贤还没有后来几个月发生的那件事情让他的野心膨胀,他还在努力的修好着内外之间的关系,尽量的和文臣们靠拢。但是一向眼高于顶的文臣,尤其以标榜自己清名的东林为主,正在努力的和太监们交恶,东临正在往找死的道路上,烟尘滚滚的飞奔着而不自知呢。

    看着扬长而去的小太监,叶向高气得牙根痒痒,这时候很后悔自己刚刚轰走了他而没事先得到消息,但是想招手将他叫回来,又落不下了这个面子,最终只能跺跺脚,走到哪里说哪里吧。

    刚刚散去的中极殿大殿这时候再次变得热闹起来,文武分列,鱼贯而入,在皇上没到来的时候,互相交头接耳,打探着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大家全是一头雾水,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正在大家茫然失措的时候,一声悠扬的:“皇上驾到”的声音从大殿外传了进来,叶向高立刻站出来,威严的咳嗽了一声,整个大殿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大家一起端着笏板目不斜视躬身静候皇帝的驾临。

    这一次,皇帝并没有从后面转过来,而是从大殿外面直接昂然而入,就在文武之间,一阵囔囔的靴声响亮,明黄的龙靴就在大家眼角的余光里脚步轻快的走向了那个高高的御案龙台。

    看到皇帝轻快的脚步,叶向高的心头不由得一松,看来今天的景阳钟龙凤鼓的击打鸣响不是什么坏事,反倒是一件好事,那么究竟是什么好事呢?这些并不重要,只要不是坏事就成。

    等到皇帝在宝座上坐下,负责礼仪的御史带头山呼万岁,于是文武百官行三拜九叩,舞拜如仪。

    诸位大臣按照早就习惯的规矩动作,一丝不苟的做完了这些之后,随着上面一声清越的声音:“诸位爱卿平身。”

    诸位大臣一起高呼:“谢主隆恩。”然后站起来,各按文武品级分班站立。

    今日不同往日,没有往日刚刚站起来就有大臣跳出来说事的事情发生,所有的人都紧紧的盯着手中的笏板,等待皇帝的发言。

    天启就在上面咳嗽一声,然后抖了抖手中的奏折,兴奋的说道:“之所以击鼓鸣钟,将诸位臣工再次麻烦过来,是因为朕刚刚接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想在这里宣布,我想和诸位臣工一起庆贺。”

    好消息,而且还是天大的好消息,这样的事情的确出乎了诸位臣僚的意料,最近几年,整个大明王朝,天灾不断,每每上朝议政,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大家连nspn,虚报一下好消息的机会都没有了,这怎么就突然间弄出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于是所有的人都支起了耳朵,仔细的聆听,生怕漏掉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一方面是自己也跟着欢喜欢喜,最主要的是关乎大家的利益,最起码,皇帝要发一个庆贺的使费不是?这也是诸位的一点福利吧。

    “就在刚刚,朕接到了东江镇毛帅的报捷文书,单荩忠和朱明反正,重归大明,10万辽东百姓,重回大明治下。”天启皇帝说到这的时候,小身板挺得笔直,故意的顿住了,不再说话,等待着底下的一群大臣三呼祝贺。

    然而,下面的状况让他有些尴尬,因为所有的文武大臣,没有一个站出来欢呼庆贺,反倒是交头接耳一番议论。正在天启皇帝尴尬着的时候,御史台里一个清流大臣昂扬走出队列,冲着天启皇帝深施一礼:“是非可喜可贺之事,何来大喜之言?单荩忠和朱明,身为大明朝臣,当初受到朝廷重托,守卫复州旅顺,然而这两个胆小怕事的混蛋,面对后金的进攻,竟然不思守土有责,不思皇恩浩荡,不能在后金进攻时死战殉国,却举城投降后金,让国朝蒙羞,如此叛逆定是投机取巧之辈,这次回归,正好请皇上将他拿下当场正法,以儆效尤。”

    听到这样的言论,天启皇帝彻底的震惊在了座位上,这是什么理论?怎么听着似是而非的特别别扭呢。

    于是天启皇帝就不由自主的替这两个人辩解了一句:“当时后金势大,两位将军也有难言之隐,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结果又一个大臣立刻站了出来反驳道:“万岁此言论不可说,如果都有一个情有可原,都以一个难言之隐为借口,就投降敌国,那么全天下的将领全可投敌,如此先例一开,便将是国将不国,因此,此二贼子必杀之。”

    天启皇帝就张张嘴,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都督》,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ww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58/ 第一时间欣赏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徐二言所写的《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为转载作品,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介绍:
一天,程青睁开眼,突然发现自己的眼睛不仅可以看到一些奇怪的数据,更是能预测一些未曾发生的事情。程青看向证券平台:“宝棱集团【500789】股票行情预测,2018年8月31日下午三点收盘,股价增长百分之8.6,达到每股18.5元。”程青又扫视了一眼班里的同学:“楚紫柠,18岁,沪市财经大学金融管理专业2018级学生,魔都首富楚天河的独生女,家族楚家是国内地产大亨,控股产业超过万亿。”程青脸色发白,没想到班里竟隐藏着一位超级富二代。突然,他看到某个人的头顶出现了一个带问号的句子。“发现技能:初级经济思维,是否提取?”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