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TXT下载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徐二言     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txt下载     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410章 治蒙策

    大政方针定下来了,细节的问题不是在这里说的事情,于是,大家就准备散会回去执行安排。

    结果天启却命人整治了御宴,请大家吃饭。

    看到这样的安排,大家知道,还有大事要说。于是,大家在休息了半个时辰,在院子里做了广播体操提神之后,御宴开始,正式话题公布。

    天启开了筷子,大家先吃喝了一点,然后天启说明了留下大家的目的:“这次草原战争,将大明的心腹大患解决了。但外族对中原的侵略一直是中原王朝不能解决的死结。征服了再叛已经成为规律,这从秦朝统一天下到现在已经数不胜数。这次,朕拿出不下五百万再次征服蒙古,虽然这次再次征服了蒙古,但朕真不忍将那些甘心投降,承认我们大明为祖国的部落斩尽杀绝。”

    说这话的时候,神情不由得一黯。但转而就从心结里挣扎出来:“但死灰复燃,依旧不能避免,今天咱们君臣大战略说完,大家就说说怎么样才能让蒙古长治久安。”然后端起一杯酒,冲着大家宽厚的道:“这不是真正的朝会,可以放开了说,然后首辅爱卿将大家的意见整理一下,再拿到朝堂上去讨论。我们必须想出一个长治久安的办法。”最终还是认为自己的要求有点高:“最起码,也得拿出一个百年的计划来。”

    百年的安定,就已经足够了,像大汉前后两朝,在三国鼎立的情况下,依旧打的外族没脾气的事情,天启自认为是一种奢望。

    这其实对诸位大臣看来,这比下午讨论对满清大战略,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大家就都开动脑筋苦思冥想,却也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看到大家沉闷的喝酒,天启只能将目光看向了一项有奇思妙想的毛文龙:“毛帅,还是你说说吧。”

    我说说?我能说什么?对于长城以外的异族,要想让他们几十年,或者是上百年臣服大汉民族,只能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像大汉那样,一直出能臣猛将,对异族采取打他个舅子的,而且还能将这个舅子打的满地找牙趴在地上唱征服,并且将这个优势一直保持几百年。

    但是,以现在大明的实力,现在不可取,以后呢?以后谁知道。

    大汉是以实力收复了异族,但似乎,对,似乎满清也让异族臣服三百年,其中虽然也有反叛,但在全国之力,不惜御驾亲征的情况下,更多的是震慑,臣服者居多,他们是用什么办法呢?

    于是,毛文龙就将酒杯放下,开始冥思苦想了。

    穿越者,其实都是最关注的一个朝代的兴衰,从而生出改变的想法,很少有纵观古今的全才。要是真有这样的家伙,那他就不会是历史迷,而是历史专家了,历史专家是不会穿越的,因为他们富有而且没那个闲。

    但凡是明末的历史迷们,都有一个与众不同,那就是在研究明末的时候,不得不,是的,是不得不被迫研究满清的历史。因为这两个朝代的纠结太深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朝代更迭的历史,而是一部两个朝代的纠结历史。

    大明,汉人的江山因为满清灭亡,而反清复明的思想一直贯穿着整个满清的历史,纠缠着直到民国。

    所以,对大明历史,尤其是明末历史有想法的,不得不被动的研究一下满清的历史。而同理,对满清感兴趣的历史迷,也不得不研究明末的历史。

    这两个朝代,无论最终的文化传承还是社会制度,不像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割裂,反倒更像是一种传承。

    蛮族窃据了大汉的江山,但却最终被大汉逼迫熏染着传承了大汉的历史。

    看着毛文龙陷入了沉思,大家就一起看向他,因为这个家伙的确总有奇思妙想,说不定就真的能解决这个千古难题。

    足足一个时辰,御书房里鸦雀无声,就等着毛文龙说话。

    当毛文龙感觉到自己的沉思太久,感觉到御书房里的寂静,毛文龙猛的醒悟,抬起头时候,看到大家都带着期望的看着自己,最终毛文龙整理了下思路,放下已经僵硬的手。

    “毛帅可有什么感悟?”天启充满了期待的询问。”

    毛文龙整理了下思路,慢慢的,一字一句的道:“若想收复异族,不如说是收复他们的心,若要收复他们的心,不如我们制定出一套让异族归心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大家和平相处。”

    大家就眼睛一亮,所有的人都知道,毛文龙就爱鼓捣制度。也正是因为他鼓捣出的制度,让他活得轻松,让东江镇兴旺发达。

    “对于蒙古,臣认为,不过是七个办法,总结出来是——”

    朱由检就大呼小叫:“哇,这个困扰了无数朝代的死结,就这转眼之间,你就弄出七个办法,曹植七步成诗也不过如此吧,天才啊,天才。”

    所有的人其实和朱由检一个心思,这个几千年没有解开的结,你不过是短短的一个时辰的时间,就有了想法,而且一下还七个,这足以说明,要么你是天才,要么,你就是一个神棍。

    毛文龙皱着眉一个个说:“第一,恢复驿站;第二彻底解禁,第三,编制部盟,第四,分封诸王,第五,定期会盟,第六,推行佛教。”

    然后长出了一口气:“先说这第一。”

    朱由检直接拦住:“别别,你不是说七个办法吗,这才是六个啊,那第七呢?”

    毛文龙就直接怼回:“第七我还没想好,怎么,不行吗?”

    朱由检直接被噎得差点背过气去。

    “别打岔,要不六个都没了。”天启直接否定了朱由检还有争辩的想法。“毛帅,有几个说几个,以后想起来再说。”

    毛文龙就得意的冲着朱由检撇了下嘴:“小样,跟我使性子,摆王爷的谱,你连门都没有。我连你的皇位都给你鼓捣没了,你再敢和我唧唧歪歪,小心我吧你的王爷也弄没了。”

    结果天启就安慰被毛文龙一顿的弟弟:“你这急切的性子不成啊,等你将整顿卫所的事情办完,让哥哥我怎么放心将你放到南京做南京留守,替哥哥掌控江南,你还需磨砺啊。”

第1411章 裁撤驿站 没门

    放南京留守?这是怎么个想法?当时毛文龙和所有的大臣都蒙了。南京,就是大明的二朝廷,南京留守其实就是大明的备用朝廷,历来有名无实,也不敢有实。这到好了,直接弄个亲王当留守,那不就是将大明彻底的割裂吗。

    “看来,天启还是没死心,或者是愧疚得到了宿命天机之后,没让自己的弟弟当上皇帝,这是一种补偿啊。结果你这么一补偿,就完全可能造成汉人江山的分裂。看来,我得想办法把那个南京二朝廷打倒,否则后患无穷啊,看来,自己还真是任重道远啊。”最终毛文龙下了定论,天启,这个皇帝不靠谱。原先是,现在是,以后更可能是。不成,我不但要将南京留守整没了,我还要让太子早点登基,你去做个太上皇吧。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是不是应该再鼓捣出一个倒皇党?

    “毛帅,毛帅,你说啊。”

    “啊?啊,说什么?啊,说蒙古事。好吧,那我就说说蒙古事的五要点吧。”

    “是七个。”朱由检不得不再次提醒这个实在不靠谱的毛帅。

    “好吧,那就七个,这第一,恢复驿站问题。”

    杨嗣昌接口道:“当初大明设立奴儿干都司的时候,就已经设立了驿站,后来因为蒙古人脱离了大明,这驿站就再次荒废,难道你设立的这个驿站就和原先的不同吗?”

    毛文龙道:“原先的驿站,只是过往官员食宿所需,不过是官员们的一种福利,但我们这次的驿站,是披着这样的外衣,行加强蒙古管理的实际。这次,我们为了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对蒙古地区实行有效的控制,在蒙古地区的军事要冲、山川所在地出入隘口以及边境地带,遍设台站、卡伦、哨所,并以驿道连接。

    注意,是我们派出大明的军队,设立台站、卡伦、哨所,并以驿道连接,这是关键。这时候驿站就不是单一的官员福利,而是连接蒙古驻军和朝廷的纽带了。改变驿站制度,使得我们对蒙古幅员广大地区绝无鞭长莫及之感。”

    朱由检立刻反驳:“大明苦驿站制度久了,我已经请皇上哥哥进行裁撤了,你这不是逆道而行吗?”

    毛文龙当时就激灵一下打起了冷颤,好小子,你果然想对驿站动手啊,这还了得?必须将你这不顾后果的想法一泡尿浇灭。

    大明承袭元朝制度,在全天下布置了驿站的制度,但驿站交通的开支,是百姓的一项沉重负担。驿站的站丁由百姓担当,他们不仅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还要付出巨额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站丁要为过往人员提供所需的车、马、牛、驼等交通工具,还要无偿提供食宿。

    而各地的官员往来,最后连官员的家属亲戚往来,也要占据驿站的便宜,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所以,所谓的有识之士就强烈要求革除这一弊政,政治激进的朱由检,当然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王爷,您知道天下驿站有多少吗?站丁多少吗?”毛文龙毫不客气的询问。

    朱由检就一脸迷茫。

    “臣知道。”杨嗣昌站出来解围:“全国驿站合计一千五百,分支驿站三千。”

    毛文龙就不看他,继续询问朱由检:“那您知道驿站多少人吗?”

    杨嗣昌不等朱由检回答,直接回答:“总驿站每站有管理者三人,驿站的工作人员,包括驿丞、侍者、轿夫、马夫、兽医等人的住所也都在驿站当中。站丁最少二十,合计七万五千,分支有管理者二,站丁不少于十人,全国合计四万,加上通衢大邑和京师管理者,合计不下十五万。”

    毛文龙就逼视着朱由检:“而按照每一个人身后六口之家,天下就有依附驿站生存的,就有百万。”

    “而驿站勾连天下主要军情传达,如果裁撤,军情十万火急当由谁传递?”骆思恭也不干了:“还有,每一个驿站中,都有我锦衣卫探子,他们收集各地情报,收集往来官员状况,一旦裁撤,我们的情报网就没啦,锦衣卫的责任也就不能完成了。”

    毛文龙嘿嘿一笑:“而驿站站丁却和军户匠户不同,当初就没有分给他们田地,哪怕是名义上的都没有,那么,一旦裁撤,这些无依无靠的站丁将如何安置?需要朝廷怎么样安置?”然后郑重的道:“一旦这些脚无立锥之地,生活没有着落的十五万站丁和他身后不下百万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且经过平时训练,懂得组织,习惯纪律的站丁和他身后近百万的家属揭竿而起,那么请问王爷,您该如何善后?那大明将是一个怎么样的结局?”

    随着毛文龙追问一句,朱由检的脸就白了一分,而诸位大臣的心就坠了一下,最终,所有的人都坠入了冰窖。其实,朱由检建议裁撤驿站的事情必须通过内阁的,内阁的诸位都知道这事情,他们也认为应该裁撤这些弊政中的弊政了,只是谁也没往毛文龙说的这方面想。

    大家想的最多就说拿出多少钱粮,一次解决这个问题。

    但被毛文龙这么一番诘问,大家真的被未来可能,不,是一定会出现的可能吓到了,即便一直秉承乐观的杨嗣昌也已经冷汗布满了脸颊。

    而最终击垮天启的是毛文龙一字一句的说出了一个一直让天启担心的名字:“站丁李自成”

    别人不知道李自成,但天启现在可是知道的,他从毛文龙的嘴里知道,灭了这个大明,逼着自己弟弟上吊的,可就是这个李自成。

    当时,天启紧紧的拉住了已经被毛文龙追问的走投无路的弟弟的手:“既然毛帅如此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看来,这事情还是你我兄弟超切了。”然后直接对杨嗣昌道:“裁撤驿站条陈立刻作废。”然后骆思恭:“赶紧通知各个驿站的锦衣卫,立刻消除影响。”

    骆思恭就松了一口气,赶紧答应连夜办理。

    打消了大家裁撤驿站的想法,毛文龙就道:“所以,我们要在蒙古地区恢复驿站,在没有的地方设立驿站,用驿站,将蒙古和我们的大明紧紧的捆绑在一起。

    看到毛文龙不再纠缠裁撤驿站的事情,天启和朱由检不由得暗暗的松了一口气。他们兄弟到是没有怪罪毛文龙刚刚的态度有些跋扈,而是暗暗庆幸,是因为毛文龙的这种不给面子,没有让自己兄弟办了直接灭了大明的错事。只是裁撤驿站,或者怎么改革驿站,等以后想出一个妥善的章程再说吧。操切啊,这时候,连朱由检都感觉自己的确是做事操切了。

    不能弄的太僵,关于裁撤驿站的事情,丢出后果,然后让他们兄弟的脑袋降温,至于以后怎么解决,自己也不是万能的,他们爱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吧。

第1412章 贸易与和平

    “第二点,彻底放开大明对蒙古的商贸。”毛文龙说出了第二点。

    听到这个想法,沈光祚皱眉道:“历朝历代对反复无常的异族,我们都采取的是物资禁运的办法,以此来限制他们的战争潜力。最多也就是在边界开放几个易市,而如果一旦全面放开,会让异族更有能力对中原用兵。此法当谨慎。”沈光祚初入内阁,就显示出他办事稳重的特点,这让首辅次辅都是年轻人的内阁,变得稳重起来。

    魏忠贤当然也坚决反对,虽然他在这里其实没有说话的份,但人家虽然已经不再是祸国殃民的阉党魁首,但人家依旧是管着皇上钱袋子的大伴。人家没有说话的份,但他却有代替皇上说些皇上不能说,不该说的话。“百队皇商,那是内帑和锦衣卫,户部以及大家族,包括你毛文龙在内的人的钱袋子,也是边军军饷的来源。一旦放开,也就失去了我们曾经的垄断,就会让许多人失去了收入。”然后加重语气:“一旦边军没了税收收入做为军饷,那是会出大乱子滴。”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他每年要损失二百万的皇商资格费,商队里那两成的干股几百万的收入,这可是现在内帑里一笔主要的收入啊。花钱的地方多着呢,自己虽然已经提出准备告老还乡,但给后面的打下好底子,主要是给皇家打下好底子才是关键,不管怎么说,无论自己在哪里,都是皇家的人啊。

    对于这个皇家忠仆,毛文龙没话说,但对于自己的舅舅的问题,自己必须回答:“舅舅,经济封锁,是历朝历代对异族的办法,但舅舅想过没有,放开那些野心家们不说,因为他们侵略中原是想要占领中原,那是需要我们国家军队给与打击的。”

    沈光祚就骄傲的道:“异族蠢动,窥视中原,兵戈对之,战而胜之。”

    毛文龙承认这个观点,“历朝历代也是如此,草原民族一旦出了野心家,我们就会给予讨伐,而每战,中原几乎没有失败的。即便历史公认的弱宋,对外战争,其实胜利也在八成。但我们为什么总是被异族的入侵所困扰?”

    对啊,不要说弱宋的战绩,现在铁血大明,除了土木堡之外,哪一次不是打的异族满地找牙?

    但是,即便是这种中原绝对对异族的优势,却是怎么也不能改变中原王朝受困异族的局面,这是为什么呢?

    征服了再叛,再叛再征服,历史上。中原王朝和异族,就这样陷入了一种谁也不得安生的怪圈,互相伤害,互相削弱,互相不断的流血,却没有一个尽头结局。这对两个民族来说,都是一种痛苦。

    无数的先贤能士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却怎么也不能得到解决事情的办法。难道这个丘八毛文龙就能解决吗?难道这和现在所探讨的经济商贸问题有关吗?

    毛文龙看懂了大家的迷惑,因为他们一直迷惑于表面的军事问题,而忽略了深藏内部的经济问题。

    其实,世界上有种说法,那就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但政治是什么?说穿了是一个又一个集团之间的利益纠葛问题。

    而利益是什么?还需要解释吗?那就是经济问题。小的不说,世界上两次世界大战,哪个不是因为工业发展,互相争夺市场,让自己赚最多的钱的最终结局?而中东连绵不绝的战乱,哪个不是喊着什么打倒独裁,争取人权自由高大上的解放全人类的借口,但还不是为了石油为了钱,那些口号其实都是个屁。

    所以,要想真正的解决战争问题,只要解决经济平衡问题,就足可以让世界万世和平。

    当然,这样的让世界和平的妄想,比让葛优长头发比让世界和平更难的事情,所以,最终还得用战争解决。

    既然不能用一劳永逸的解决经济的不平衡,那就暂时缓解吧。

    “不是那些野心家需要发动战争,而是那些异族的百姓需要对中原发动战争,是不得不发动战争。”

    这样的提法让满屋子的人迷茫。发动战争的都是野心家,哪个百姓愿意放弃安稳的日子去送命?

    百姓们被带进战场,他们是没有目标性的,他们不过是被上位者裹挟,不过是身不由己。他们只能被驱策,只能成为随波逐流的身不由己。

    从来听说的都是官逼民反,听说的是跟随君王野心家走上战场,没有一次听说,老百姓主动要求上战场的。毛文龙这样的思维和理论,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毛文龙微微一笑,摇动着自己的手指,否定了诸位的想法:“经济和生活,才是驱动百姓愿意参与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比如九边每年的异族侵扰,都是异族百姓成群结队的入寇,让我们不得不在九边漫长的防线上设置重兵防守。但九边漫长,处处设兵,却处处虚弱,处处漏风。前几年,人家就直接打到了延绥巡抚的驻跸之地了,结果是防不胜防,而越来越多的军费以及设施的开支,却几乎拖垮了我们大明的财政,坑害苦了徭役的百姓。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事实,但这为什么呢?

    “野心家成吉思汗的子孙一次次被打败,就如林丹汗,被我们朝廷剿灭打败。但草原民族百姓每年秋季或者草原出现灾害,草原的牧民会自发的拿起刀枪再次入寇。主要的是,九边百姓依旧会是因为草原除了出产牛马之外,就没有其他产出。哪怕是一粒米,一根丝麻,敬佛的一滴香油都没有,更别说能吃上熟食,熬一碗热粥的铁锅,宰杀牛羊的小刀,防备虎狼的武器。所有的这一切,他们只能靠从我们内地输入。

    但是,我们的皇商也好,还是边关易市也好,我们添加了各种限制禁运,而且量更是极少,根本就没有办法让他们满足最起码的生活。

    没有生活用品怎么办,买不到生活用品怎么办?那只有一个办法,拿起刀子抢。其实中原控制他们铁料希望他们没有刀子不能战斗。但杀人非要用刀子吗?其实,板砖也行,正所谓,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英雄再吊,一砖撂倒。蒙古人手中的粗大的牛腿骨,比刀子威力还大,锋利的狼牙,比铁箭头更实用,所以,控制他们的物资,不但不能消减他们的战争能力,反倒逼着他们为了生活而对我们发动战争。”

    大家再次陷入了沉思,思考着这个崭新的观点。

第1413章 经济与战争课

    毛文龙继续说着自己的观点,继续希望能改变大家的思维,认清经济贸易在这个世界上比战争还重要的重要性:“反过来,这样的禁运,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没有伤到敌人,但却伤到了我们自己。”

    此言一出,大家再次哗然,大明物产丰富,没有和异族的贸易,自给自足也活的滋润,怎么就伤害了我们自己了呢?

    毛文龙微微一笑:“由于禁运,我们中原需要的牛羊驴骡,羊毛皮张,战争用的各种军需也得不到充足的满足。结果中原百姓即便人人有钱,却也不能满足大家对羊肉的需求,更让农业最大的工具耕地的黄牛,价格高的离谱。即便小地主,都无能为力承受不起。‘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成为了天下百姓最高的奢望。其实这不是美好的幻想,是悲哀的现实。”

    听到这个浅显的说法,大家不由得长叹无奈。

    要想成为中国的官员士大夫,他有一个前提,必须走仕途,走仕途就必须读书,但读书也要有个大前提,那就是必须家底殷实。在这个年代,读书是一件成本非常高的行业,不是谁想读就能读得起的。虽然科举考试,能让寒门子弟步入朝堂,但你没有钱读书,也只能是一种妄想。放眼大明几万名官员,真正寒门出身的能有几个?一个人为读书科举,也不知道让多少殷实之家破产。这就是所谓的穷书生酸秀才的出处。

    然而即便是这些殷实之家,买上几头黄牛耕地,提高土地的生产量,也因为黄牛的价格而望而却步。为了招待亲朋好友,饭桌上有一碗羊肉汤,那就是很体面的事情。至于牛肉,你悄悄的吃一点,没有问题,但只要有人告发你,你就是罪。看小说演义里那豪侠大吼大叫的招呼小二:“切二斤牛肉,打两角酒。”那都是吃不着的幻想安慰,真要在酒楼野店你这么喊一嗓子试试,牢房饭你是吃定了。

    想当年,宋仁宗为了吃一碗羊肉,听说包拯进来,也不得不藏在桌子底下,生怕这个耿直的大臣,斥责他奢侈。

    而看看眼前的这个所谓的御宴,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样样皆有,但唯独大家最想吃的牛羊肉,却没有一点踪影。而人所共知,牛羊肉是这个世界上最养人的肉食,却连皇帝都舍不得拿出来宴请功臣,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中原不能大面积的饲养牛羊。牛羊是吃草的,一味的给他粮食吃,反倒害了他。

    但是一头羊所需要草的面积,最少需要10亩土地,牛则更多。如果大力在中原地区发展牛羊业,就会出现牛羊和人夺取粮食的灾难性后果。这在农业为主的国家里来说,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看到大家理解了自己的说法,毛文龙继续侃侃而谈:“同时,我们中原不产战马,需要从草原引入,也正是这封闭的商贸往来,让我们的军队没有战马,让我们建设不起来一支支足够强大的骑兵对抗骑兵的异族。

    为了能够获得充足的战马需求,大明不得不为之施行马政,结果呢?结果就不但占用了大量的农业土地,让国家的粮食产出减少,而且害苦了西北百姓,逼迫着他们不得不成为马匪,让我们朝廷更加焦头烂额。”

    这个教训是深刻的,重新走向中兴的大明,已经发现了这一个弊政,正在想方设法的根除。但是马正却不能废除,因为军队需要战马,这是没有办法平衡的事实。

    “而一旦放开与草原的商贸往来,不但让我们获得了上面所有所需要的,让我们有了低廉价格的牛驴骡马耕地生产,让我们大明的土地产量更高,让个多的人丰衣足食,让我们有了充足的战马建设一支又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打败敌人,让马政彻底废除,还西北百姓太平。而且让我们蒸蒸日上的手工业的产品有了销路,让我们各地的铁厂又可以复工有了销路,还能安排更多的流民工作稳定社会,如此种种,舅舅,诸位大人,王爷皇上,我说的是不是有道理?”

    太多的信息灌输下来,让这个大明帝国最顶尖的一群聪明人,也一时难以消化理解,所以对于毛文龙的询问,没有人立刻给予回答,是错还是对。

    但这已经不是毛文龙所需要得到的答案了,因为思想传播出去,就一定会对有心人产生触动,只要有的人往心中走动了,改变就会出现。

    毛文龙一直坚持,能用经济解决的事情,就不需要用战争解决;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更没必要用人命去解决。就比如说他一直没有放弃的杀奴令,这就是一直贯彻他的思想,用钱能消弱敌人,消灭敌人,尽量不用大兵团作战。其实这个命令的效果相当好,因为从整个的人头收取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在战场上杀敌的数目。让建奴满清,八年来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倒下落了。不过这样的结果和战争比,不过就是一个需要细水长流,一个显得辉煌壮烈。往往就是这样,轰轰烈烈辉煌壮烈的小小的成绩,却能掩盖住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究其原因,就是埋在人们骨子里的急功近利在作怪。总是一味的认为,只要战争发动,只要自己有足够强大的军队,足够锋利的刀枪,再加上足够充足的物资,就会让樯橹灰飞烟灭。

    但岂不知,这不过是解决了表象问题,这次我可以失败,只要我的经济不崩溃,被歼灭的军队我可以再招募,短缺的军械我可以再补充,然后找个机会,咱们继续操练。

    所以,战争,打的就是人口钱粮。

    人口就是战争潜力,钱粮就是国家经济。远了不说,唐朝薛仁贵征服朝鲜就是最鲜明的例子,隋唐征服朝鲜,打的是单一的战争,因此才有几大征高丽,最终也没征服的了。薛仁贵打的是经济,一战定乾坤,让朝鲜臣服中原王朝近千年。

    站在后世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两族之间的战争原因,这说这个年代最新鲜的理论,也说最合理的解决办法。后世,蒙古和内地自由往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巨大经济互补圈子,再后世,你让蒙古人独立造反,你逼他他都不干,大家有吃有喝的,吃饱了撑的造反啊。其实,历朝历代,官逼民反的根子就在于,百姓们生活不下去了,再不反,就是死路一条啦,否则,更多的是吃糠咽菜,哪怕吃观音土,百姓也不会造反的。

第1414章 临门一脚的共和

    毛文龙由彻底放开与草原的商贸,转而改变周围敌对局面,增强大明经济发展,从而消弭战争的课上完了,不去管那些已经陷入深思的群臣和皇帝的学生们自习思考,而对着一脸肉疼的魏忠贤道:“老魏,至于你说的内帑收入减少的问题,我就得说说你的目光短浅了,我给你算笔账你就明白了。其实只要让蒙古和中原正常的进行贸易,蒙古的商品消费市场,相比现在咱们变相禁运控制,要扩大百倍千倍。而流入中原物资所收取的税收也是百倍千倍,而这样一来,整个国家财政税收,增加百倍千倍,那就足可以弥补你的损失了。这里最关键的是,这增加了百倍千倍的往来税收,补足了国库。但你不要肉疼,老魏,你不是不知道,咱们国朝的分配制度是,国库的财政收入有三成要归到内帑供养皇室,百倍千倍的三成,总账算下来,是不是要比你那100个皇商向你提供的钱财要多得多?”

    魏忠贤虽然没有文化,但越是没有文化的人,却莫名其妙的对金钱和数字非常敏感,只是被毛文龙这么简单的一提醒,魏忠贤立刻看到了利弊得失:“哎呀呀老毛,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毛文龙就一撇嘴:“看一看,没文化多可怕,这么浅显的道理,还需要我这个丘八来提醒你,我真感觉到咱们兄弟两个白活了这一辈子。”

    说自己没文化,但又说他毛文龙自己是丘八,这不但没有让魏忠贤感觉到懊恼,反倒感觉两个人的心更近了。

    “你还没算过另一个账。”毛文龙再次鼓动这个代表皇帝敛财的魏忠贤:“只要户部丰盈了,户部就有足够的钱去支付全国各地应该他们支付的费用,而不是每一次有什么事情,都要向你伸手。户部向你伸手,要钱的次数少了,你的支出就少了,要是有一天,户部再也不向你伸手,那么皇家收入的每一分钱,哪怕是一分钱,都是实实在在的皇家啦,也就不会你再背着一个敛财的骂名,皇上背一个奢侈的恶名,其实却外手进,里手出,钱是一分没剩花在了国家,却没落到好的里外不是人的地步。”然后用筷子扒拉着眼前的菜,“到时候,也就不会皇上招待诸位大臣,连碗羊肉汤都拿不出。”然后再瞄了一眼皇帝和八贤王的衣衫:“也就不会出现,皇上龙袍的袖口都磨破了,却舍不得更换,八贤王的内衣都已经缝补了,却只能悄悄的隐藏,这是我们做臣子的不孝啊。”

    就这一句话,让天启悄悄的将袖子退了退,让朱由检将袖口掩了掩,让群臣眼圈发红羞愧无地。

    诸位大臣们这时候不由得羞愧的掩住了面庞,因为大家这时候才感觉到,自己这些臣子们,逼迫的皇家太苦了。

    大明朝廷和皇家的经济往来,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比如后世的满清,几乎继承了大明朝廷的所有制度,但他却没继承大明最优良的一个制度,那就是家国分家。

    大明和皇家财政的制度是这样的,供养皇家的是皇庄和几个分给皇帝的税源收入,还有就是财政收入的三成提成。然后就是你怎么过活是你的事,与朝廷无关。这也就是明朝从始至终出现了一个怪现象,皇家从来没有大规模的修建园林,即便是皇宫的三大殿,被焚毁了十几年之后,才重新修建。

    究其根本,那就是,在内阁和户部认为,这些东西都应该是你皇家的家产,你有钱你就修,你没钱就休想,想要拿国家的钱为你修建,门儿都没有。

    这就和后世的满清直接不同,在明朝以前和明朝以后,是彻底的家国不分,皇上想修园林别院,那是需要国家掏钱的,有钱要修,没钱也要修,才有了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的事情,才因此而亡国。

    但是在明朝的大臣们还有一个别扭的想法,那就是,这个天下是你老朱家的,虽然国家的钱不能给你老朱去使用,这是理所当然,但是国家需要钱的时候,你还必须拿出来给国家使用,这也是理所当然。所以国家每每没钱的时候,就名正言顺的向皇家伸手,而明朝的皇帝都有这个好脾气,我需要钱的时候你不给我,我不好意思管你要,但你需要钱的时候,我却不能不拿。这其实是家国分家,但只是没分利索的结局。从封建向共和走,是需要一个过程,那就是彻底的家国分家,一切的人,都拿俸禄为国打工。而大明朝廷,却莫名其妙的在几个懒惰的皇帝推动下,走在了历史的最前面,离着君主立宪制大明共和只差了临门一脚。结果就被野蛮的满清彻底的打回了原形。

    有时候有许多人询问,为什么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恨满清,更甚于后来侵略中国的日本。

    日本侵略中国是两国之战,说实话,打败了,让人按在地上摩擦,那是你技不如人,不过是哪天缓过劲来,学了点什么秘籍的,大家再对阵打过。今日他侵略了你,明日你也可以侵略他啊。

    但满清取代了大明,是彻底的文明的倒退。将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政治格局都已经走向了历史其他国家最先锋的大明,彻底的拉下世界第一的位置,拉回到了大明以前的状况,让藐视一切的大汉民族,变成了被世界所有的国家欺凌的弱者。这才是根本原因。如果历史上大明不被野蛮民族取代,即便是改朝换代,依旧沿袭着大明的政治体制制度,估计300年后,世界老大依旧是中国,小日本只能跟着中原国家的屁股后面摇尾乞怜。而所谓的西方列强,不要说他们坚船利炮逼迫我们签订屈辱条约,咱们厚道,不欺负他他们就偷着乐吧。

    听完了上一堂课,再旁听了毛文龙给魏忠贤的补习课,年轻的天启皇帝站起来,八贤王也站起来,杨嗣昌,曹文诏,洪承畴,孙元化也都站起来,跟着皇上的身后开始绕圈,于是,御书房里形成里一个走圈队伍,那真的是浩浩荡荡风风火火。

    走圈的都是年轻的,老年的都在闷头长思。大家不得不长思,因为这是一种改变几千年中原王朝对异族的传统政策,改好了,皆大欢喜,改坏了万劫不复。

    只有毛文龙悠然自得的喝酒吃菜,自己说的口干舌燥,真得吃点喝点了。至于怎么决断,思路给你了,办法提出了,用不用是你的事了。但那个走圈的队伍都是年轻人,年轻人接受事物就块,因该没有太大问题通过。

第1415章 歹毒的计策

    带着大臣浩浩荡荡的走圈,走的是热汗淋漓之后,天启站住了,身后的群臣就和碰碰车一样的连串撞击之后站住了脚跟,所有的人都看向了这个大明的主导者,这个政策施行利益最关切者。

    “毛帅说下一个。”这是天启的说法,对于彻底放开边贸的事情,既不说不行也不说行,但没说不行,那就等于是行了,不过是需要再考虑再研究下罢了,毕竟这是改变几千年成法的大事,利弊关系一定要考虑周全。

    吃的是有滋有味的毛文龙,就恋恋不舍的放下筷子,继续说着自己的第四个服蒙策:“编制部盟,这个和我们大明编制保甲乡县一个道理,将异族一直没有纳入我们大明管理体制的实际,变成纳入我们的编制体制。”

    “那为何不直接采取我们的县乡保甲制度呢?”袁可立不明白的询问。

    毛文龙立刻换上一副恭敬的脸:“异族就是异族,他们散漫惯了,一时半会还不能忍受约束,管束太严不能一刀切,否则就适得其反了。”

    张慎言就痛苦的道:“毛帅说的对啊,当初对奢安等土司,国朝张居正强势推行了改土归流的一刀切,结果才激起奢安之乱,虽然现在评定了匪首,但南方土司,不能彻底的稳定,最终还是留下后患啊。如果用云南沐家之法,虽然让南方安定百年,但也却一直让土司游离于王化之外,也是不可取啊,如此两难也是没有办法,毛帅倒是说到了根子上了。”

    毛文龙立刻解释:“下官的这个却与土司又不同。”

    “哪里不同?”

    “南方土司是各行其事,朝廷派去官员,结果大明的官员总是以大明的思维去管理,自然就出现了水土不服。我的这个却是以大度的联盟为基础,名义上归大明皇帝管辖,但其实他们还是各行其事。但我们不让他们有所谓的大汗,设立各个部落总管,大家都平起平坐,谁也管不了谁。一旦有有野心的出现,也聚拢不起太多的部落,趁着他弱小,咱们大明第一时间灭了他。

    其实,大家平起平坐,几乎就不会再有有野心的人能再聚合一起了。大家平等,干嘛我要听你的,被你奴役?这样,人心就散了,队伍也就带不起来啦。而大家定期坐在一起开会,有什么事情大家商量着来,就采取我们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谁也别想搞一言堂。”

    张维贤不由得的拍手:“对,对,这个办法好,一支军队一旦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将领带着约束,再想让大家被别的人指手划脚,得到的结局不是服从,绝对是刀子拳脚。”

    天启点头:“也就是说,我们在草原就推行一个平级的,相当于各个部落,也就是相当于镇长的职位,上面没有按照我们大明这样层层的阶梯管辖,就不会出现我们中原朝廷的所谓藩镇,是不是这样?”

    毛文龙就欢喜的道:“皇上睿智啊,正是这个道理,只是委屈了皇上,您在草原上,管辖的地域之辽阔简直让人发指,但您的官职大约只相当于一个乡长,下面直接管理村屯了。”

    天启就快乐的哈哈大笑:“这样一来,我可是咱们大明最大的乡长啦。”

    大家跟着凑趣哄笑,原本的一点点拘束就彻底的没了。

    “再这个基础上,我们施行五的第五个服蒙策,分封。”

    “这又是怎么说?”

    “光有平起平坐的村长还不行,这样也难以抑制大家的野心。好吧,既然大家都有称王称霸的野心,那我就让你们一次达到目的野望,那皇上就封他们所有的人为王,而且世袭罔替,让他们达到人生的巅峰。”

    所有的人都被毛文龙这种疯狂的举动震惊了,这一下,在草原上得封多少王啊,那王爷还金贵吗?还不烂大街啦。

    但想一想也真的是个好办法,大家不就是要达到人生巅峰吗,那就直接让你达到得了,省事啊。然后大家都是平等的王,干嘛我听你的,我还想让你听我的呢,到时候自己就散了。

    “第六:就是大力的在蒙古推行佛教。”

    “这又怎么说?”

    毛文龙就坏笑:“皇上,诸位前辈,诸位同僚,知道为什么草原人总是不安分的杀杀打打吗?不但和中原人打,而且还跟内部打,其原因动力到底是什么吗?”

    是啊,为什么啊?倒是曹文诏在草原上战斗过,回答了这个莫名奇妙提出来的问题:“穷的呗,草原其实贫瘠的很,他们要是不这样杀杀打打的,他们就会穷死。”

    毛文龙就摇晃了一下脑袋:“你错了,打打杀杀是因为他们的人口繁衍的太快了,快到让贫瘠的草原,根本就养活不了那么多的人口。所以,他们就会变穷,变得不能生存,然后他们不得不杀杀打打的让人口变少,让草原再次能养活起他们,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老要侵略中原的原因根本。”

    “你说的有道理。”天启皇帝想了想之后,肯定了毛文龙的说法。其实道理很简单,大家也都懂,这个道理是血火中总结出来的。只要草原上人口过剩,只要草原上出现灾难,那么,中原的灾难也就来了。

    “而诸位知道为什么草原的人,总是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还那么的能生吗?”毛文龙就又抛出一个问题。

    天启就摇头,大家就一起跟着摇头。他们实在是跟不上毛文龙的脑袋思路。

    毛文龙就一拍桌子:“因为他们信奉的神不好。”

    大家就迷糊了,朱由检就一脸迷茫的询问:“这能生和他们的信仰的神有毛关系。”

    “太有关系了。”毛文龙坚定的回答:“长生天是草原民族永远的神,他教导人们的思想之一就是繁衍,所以,他是鼓励人生的。”

    “啊,是这样啊。”大家恍然,似乎毛文龙说的是对的,他们信仰的长生天不但保佑牛羊的繁衍,可能也许,顺带着也就保佑了人的生育了。其实也的确如此,草原苦寒,其医疗条件也的确原始,不靠多生,死剩下算,估计几千年前,草原民族就已经不存在了。

    “而人口多了,食物就不够啦,战乱就来了,所以人性就慢慢的变得暴虐了。这虽然是一个悖论,虽然是一个怪圈,但也的确如此。”

    “是这个道理。但你跟我们说这个干什么?”

    “因为我要在草原推行佛教。”然后毛文龙就无限神往:“佛教好啊,他首先宣扬的是不杀,不争,吃苦和忍让,这样来生才能富贵平安。如果人人都是佛教徒,那么整个世界就没有了纷争,世界就将大同。”

    这是佛家的根本。

    “然后佛教宣扬禁欲,大家都出家,大家不再争斗,以忍耐为主,更不娶妻生子。诸位看看大家都秉承不纷争,忍耐了之后,也就不打架了。再不生了,那这人口也就当然不会再增长了,是不是这样?”

    天启就有点明白了,所有的人都明白了。然后所有的人就不再喝酒了,而是一口一口的抽冷气了。

    “如果我们动用国家的力量,在草原推行佛教,让每十个草原人必须有一个出家当和尚,而我们给这个和尚俸禄供养,先吸引他们当和尚,那么,那些男人就会认为,与其打打杀杀四处抢吃的,哪里有坐享其成好?于是,我们就可成功的消灭了草原人的暴虐心性,也不用担心养儿防老了。人变得温顺了,人口也不增长了,一切就都太平了。”

    大家已经不是吸冷气了,简直直接掉进冰窖了。

    这计策也太歹毒了吧。

    魏忠贤就期期艾艾的问:“那我们要世世代代的养活那么多的和尚,我们的财政怎么负担的起啊。”

    毛文龙就断喝一声:“错,我们只是先期投入,以后一个大子都不需要。”

    “为什么?”

    毛文龙就微笑:“适当的宽容各种教派传播,是有用也是必须的,但按照十个人就有一个人出家的数目,这个教派就会在那个地方快速的传播并被坚定的笃信。而佛教是让人忍今生之苦求来生之福的,今生越苦,来生越福。估计不出十年,你再给他金银,他都不要了,他会抱怨你没有让他们接受苦难的磨砺,用金银这种天下最肮脏的东西引诱他,他会恨你的。”

第1416章 穷困潦倒

    金银可能会在一群宗教的笃信者中被鄙视,但毛文龙被一大堆,其实是用一个船队装着的不知道多少的金银,简直引诱的已经三天不吃不喝,就剩下傻笑了。

    毛文龙在京师并没有停留太久,和洪承畴曹文诏三个人相见,然后研究了未来的攻守战略。于天启八年的三月,就带着被调回来的毛承勇和刘兴贤的一万两千将士,急匆匆的赶奔到了天津。然后留下两千兄弟在这里休整,带着一万将士,坐着登莱水师的战舰,急匆匆的赶回了大连老巢。

    他回来有两个任务,第1个就是将刘兴贤的一万人马,重新归回给齐飞的第一军第三师。加强对鞍山的进攻,这是重中之重。因为鞍山的媒铁对自己太重要了,对满清也太重要了,这是后勤储备力量此消彼长的关键。

    而最关键的是,他是被东江镇的核心集团给逼回来的,回来的目的就是让他解决经费问题。

    现在的东江镇,已经到了兵穷财尽的地步。

    朝鲜和日本的战争,已经将东江镇的家底消耗殆尽,虽然当初获得了朝鲜足够的补偿,但那都是不动产,不能变现,所以才逼迫着毛文龙削减了军队,放出一部分劳动力恢复东江镇的生产能力,减轻军费开支。

    然而皇太极这突然的一场全国之战,逼迫着本来想要休整个两三年,恢复下实力的东江镇,不得不动用全部的力量迎接这场战争。这其中所花费和消耗的金钱物资是无法计算的,将本来就不多的一点财政底子,彻底的掏空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场战争总算是赢了,但是却欠下了外债。这还不算,因为这场战争造成的财政支出还没有完。

    参战的将士需要奖励,参加战斗的民夫和工人,更需要奖励。战死的四万七千将士,至少需要百万银元的抚恤还没有着落,牺牲的1万工人矿徒和接近2万的百姓,他们同样需要抚恤。

    而打烂了的凤凰城镇江地区,需要重建,需要投资进行以工代赈。而大连的建设正在节骨眼儿上,单单靠引进的外资是不行的,但这时候绝对不能停工,只要一停工就会出现烂尾的现象。

    而在鞍山和朝鲜,战斗还在继续,每一天都要往里投进海量的银钱。

    支出在不断的扩大,但是收入呢?皮岛转运朝鲜物资的港口,因为朝鲜已经被满清占领,商路早已断绝,所以那个港口的税收就急剧减少,而每一年从朝鲜搜刮剥削来的银子,也没了。

    大连港口的物资转运,收上来的税收根本就是杯水车薪。铸币厂,由于没有银子做原料,也已经停工了。究其原因就是,大明本来就银子缺少,经过这几年日夜不休的铸造银元,毛银几乎都已经变成了银元,你总不能疯狂的将原先的银元收集上来再铸造一遍吧。

    至于银行的股份收入,的确非常可观,毛文龙也找了张继先,准备先抽出一笔来应急。

    结果张继先给他抱来了一个火盆:“你在银行里现在的股份利息,实在是太hello.可客观了,按说呢,填补上你所需要的钱粮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然后就提起一桶凉水,狠狠的泼在了他的脑袋上:“但是按照咱们当初定下的规矩,不到年终岁尾,是不能提取红利的。即便提取红利,按照咱们的规矩,像你这样的大股东,也只能提取一半,否则银行就没有办法继续发展。”然后郑重的道:“这是规矩,你说的,规矩是不能破的。”

    “那我贷款总行了吧?”

    张继先就直接在他的怀里塞上了一块冰:“现在大明的工商业发达,正在扩张期,天津的建设在不断的扩张,尤其你闲着没事,贷款给朝鲜一千万,已经将近一年没有收回,哪怕是利息。而民间的银子基本都被我们挖掘出来了。现在贷款已经大于存款了,现在银根吃紧,我们不能再往外放贷了。一是没钱,二是如果再放贷,万一哪里再爆发一个挤兑风潮,我们的银行就彻底的崩盘了。”然后一脚将他踹进了寒风凛冽呼啸的严冬里:“你还是去想别的办法吧。”于是毛文龙就在艳阳高照的天启八年四月份,感觉到浑身上下拔凉拔凉的。

    找皇上要钱,皇上倒是满口答应,不过为难的说道:“现在的内帑,接受了从蒙古的缴获,的确是丰厚的很,按说你要这五六百万银子并不是难事,但是。”

    只要一听说但是,毛文龙刚刚缓过来的心,就又开始发凉。

    “但是,缴获的大部分都是金银珠宝,还有古董皮毛,牛羊,这都需要变现,这需要一个非常长的时间,等我将他们变现了,我就——”看着愤然出去的毛文龙的背影,天启真的是充满愧疚的追出去许诺:“要不我还有点儿体己钱,你先拿去花花?”

    毛文龙就撇嘴的扬长而去。

    到了登莱化缘,新上任的登莱巡抚王东,对这个变相提拔自己的恩人倒是大好,在东山总督的大力协调下,最终只给他挤出了五十万,这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即便是这样,王东在交银子的时候,期期艾艾的说明:“总督大人说了,这是借,带利息的。”当时把毛文龙气的简直晕过去,若是自己有一点点骨气,恨不得上去一脚将这些银子踹翻。但人到穷的时候,骨气那个东西也就灰飞烟灭,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结果自己空手回到了皮岛,吕一学和许杰以及毕懋康卢象升,就像讨债的恶鬼,连上个厕所,门外都排着一队等着他要钱。

    就在毛文龙穷途末路的时候,毛可喜的美洲舰队回来了。

    当一面面千疮百孔的风帆,带着残破不堪的战舰开进皮岛的港口时候,毛文龙看着那深深的吃水线,莫名其妙的鼻子一声,抽抽搭搭的哭泣起来,这让毛可喜激动的嚎啕大哭。

    毛文龙直接对着这个孙子道:“你不要感动,我是在为我而哭,我的苦日子到头啦,我的不求人的好日子来啦。我——又——是——一个——有钱人啦——”

    然后也不等毛可喜陪伴,直接一脚踹开了一个船舱的门,看到那里面杂七杂八的堆着各种各样形状的银块,毛文龙就张开双臂扑了进去,然后又痛哭流涕,转变为嘿嘿傻笑。

第1418章 米价上涨和战争的因果

    新任的满清户部尚书德格类,拿着一个账本,在向皇太极诉苦:“万岁,鞍山前线的岳托,请求调运一万石粮食。如果再加上沿途运输消耗,共计需要2万石。”

    虽然天灾和战乱,让满清的财政出现了严重的匮乏,但由于从蒙古地区转运过来的物资还算充沛,两万石的粮食对于满清来说,还真就不算什么。皇太极就一面批阅奏章,头也不抬的对着德格类说道:“这样的事情你完全可以做主,没有必要来询问我,你看着办吧。”

    这是皇太极对这个兄弟的信任,本来德格类应该感激涕零的下去办理,结果他却没有走。

    皇太极感觉到事情不对,就抬起头来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德格类就痛苦的回报:“经过头年一直到今年三月的战争,国库已经打空了,所以我们没有钱来购买这两万石的粮食了。”

    皇太极就一皱眉,国库的确打空了,但也不至于空到这种程度,但最终还是说到:“还差多少?从我的内务府出吧。”

    满清的制度承袭前朝后金,也就是说,每一次发动战争所缴获的,四成归大汗,也就是现在的皇帝,三成归各旗,两成归旗主,一成归公用。

    但其实这一成也就够整个国家的行政运转了。

    因为诸位王公贝勒是没有俸禄的,他们的收入主要是来自于出战时的缴获,还有就是皇帝的赏赐。而皇帝的赏赐,是由皇帝出。

    军队是没有军饷的,更没有后勤,因为部队里的将士们出征,都是自备刀枪粮草。当然,国库也有开支,那就是修缮皇宫,整治皇陵,皇上一家的开销,还有就是下级各个官员的低廉的俸禄,还有就是城池的修建。不过城池都是抢大明的,即便让他们修,他们也不会。

    而只有像上次对东江镇的战役,因为是在国内打的,没有抢掠缴获,才由户部出。不过,还是临时强征汉人的,也不需要花钱。

    但战争结束了,皇太极也知道,后续的物资再经过强征的办法,是行不通的,那会激起民变,会让他好不容易推行出去的满汉一家的政策彻底的崩溃。所以在鞍山战斗中所需要的粮草,就用购买的办法,好在那一面,只不过是防守,所需要的粮草并不多。

    德格类就小声的禀报:“还差一半,三万五千两。”

    皇太极就满不在乎的挥挥手,准备继续批自己的奏折,因为要想加强皇权,就必须事倍功亲,什么事情都要皇帝亲自批阅审定,没经过皇帝批阅的请示,都算是废纸。

    眼前的这个奏折内容相当关键,是阿敏和代善辗转递上来的,向他汇报现在朝鲜的状况,他需要亲自批示。

    但笔刚刚要落下,皇太极感觉的事情不对,就带着怀疑的眼神看着德格类:“我们承袭了明朝的官员制度,但是我们不能承袭明朝的腐朽的做法,层层加价,层层苛扣,中饱私囊,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德格类立刻诚惶诚恐的跪倒:“奴才知道,但奴才绝对没有贪墨和中饱私囊的意思,尤其我怎么敢在睿智的皇上面前这么做?”

    皇太极就思想了一下,这个十弟德格类为人老实厚道,做事很有分寸本分,的确不应该明目张胆的在自己面前玩贪污。

    “但是就朕可是记得,在今年春天的时候,米价应该是全年最贵,但也不过是二两五钱银子啊。但这怎么就突然长了一块银元?”

    当时由于大明的封锁,天灾和战乱,后金的米价一直比内地高一倍,最高时候达到了四两一石。但在皇太极上位之后,推行了种种改善汉人地位,和禁止女真人兼并土地的政策,使得辽东的汉人生产兴趣增加,粮食的产量有所提高。还有一点,就是整个蒙东东部的蒙古被皇太极征服,也就等于变相打破了大明在北面对满清的封锁。蒙古人通过部落交换的方式,悄悄的将许多物资,转运进了满清。这倒并不是边军封锁不利,因为既然要怀柔蒙古人,就并不能对蒙古封锁的太紧。虽然已经归顺大明的蒙古人和归顺满清的蒙古人是敌对的双方,但毕竟是同根同族,亲戚朋友的亲戚,封锁是实在封锁不住的。

    所以在这双方共同的作用下,皇太极登基以来,满清的物价反倒降落下来,就如皇太极登基之后,和袁崇焕悄悄通好,借着扯皮的和谈时机,袁崇焕借着拯救蒙古人的名义,在高台堡设立互市,前后卖粮150万石,以及其他各种物质无数,让满清的物质慢慢的丰富起来,这个价格反倒降了下来。

    但不过是半年的时间,怎么突然又涨价了呢?而且现在已经接近秋收,今年又没有明显的天灾,收成还算不错,价格不降就已经不错了,这事情有点违反常识。你说这下面人不贪污谁能信?

    德格类再次磕头解释:“不知道为什么,从5月份开始,大明的物价突然间悄悄的飞涨,南方原本三毛一石的糙米,涨到了五毛,而大明京师的精米,从原先的八毛涨到了一块二。我们这里也只能是被迫涨价了。”

    皇太极立刻感觉到不妙,有些焦急的学问:“其他的物资呢?”

    德格类知道皇帝已经不再怀疑自己贪污了,悄悄的抹了一把冷汗,紧急的汇报:“小到油盐酱醋,大到钢铁马匹牛羊,全部都已经上涨,而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呆愣了半天,最终不得不站起来谨慎的考虑这件事情。

    自己的财政收入有限,如果物价飞涨,那么原先自己积攒的那些钱,所能够买到的物资也就大大的减少,如果在没有收入,只有加大支出的情况下,不出两年,自己的内务府就将被彻底的掏空。这是一个不好的前途。

    自己该怎么办?皇太极焦急的在暖阁里踱步,因为他明白,经济和战争是把鸳鸯剑,无论是哪一方出现崩溃的现象,这个国家就立刻崩溃了。

    物价的这种上涨,对于整个大明王朝来说,虽然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的消化能力太大了。但自己的国家太小了,底蕴也太薄了,只要一个小小的物价波动,就会彻底打垮自己的经济。

    怎么样才能转嫁这种可能出现的危机呢?对于皇太极来说,经济大道理不懂,最直接的办法只有战争。

    皇太极站住了脚步,对着长随太监吩咐,立刻召集在京所有的王公贝勒,五品以上的官员,到大政殿开朝会。”

第1417章 美洲归来

    在座的诸位,总算是全剧看到一个人,从没钱到有钱,再到没钱,再到有钱波澜壮阔的转变人生和人性丑态了。

    将毛可喜按在自己的对面,仔细的询问了毛可喜和刘兴祚此次美洲之行的过程。

    过程在毛可喜枯燥的诉说里,大家却在感受一场无比惨烈而波澜壮阔的开拓历程。

    刘兴祚带着毛可喜三百战舰和两百装满物资的商船向美洲航行,沿途上,和海盗厮杀,和欧洲所有的什么牙,什么兰,什么斯坦的舰队厮杀。但好在,这个时代虽然是大航海时代,世界各国的舰队已经遍布了世界的海洋,虽然大明的舰队因为明神宗的战略收缩而没落了。但大明的舰队依旧天下无敌,即便最后一条战舰在南明灭亡之后凿沉在大海里,大明的水师依旧没有一次战败的记录(历史就是如此)何况已经被加强的毛文龙的舰队。

    一路上,和李旦的舰队汇合之后,互相配合,冲破重重险阻,最终到达了毛文龙给划出的目的地。

    然后两方一直合作,又和早就占领了南北美洲的西方列强什么牙,什么兰,什么斯坦的驻军打,和当地的土著打,和当地的疾病打,和当地不同于大明的气候打。那真是打入打鬼打野兽,打天打地,打空气,除了自己不打,那是逮谁打谁。

    现在李旦和刘兴祚按照当初的约定,他们占领了南北美洲,并且真的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金山银山。

    但当初李旦的五百战舰,五百商船,加上刘兴祚的三百战舰,三百货船,现在只剩下了四百战舰,四百商船。出征的十万将士船夫水手水师,剩下不足五万。好在李旦和刘兴祚都是汉人,在外就抱团取暖了,双方已经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由李旦主政地方,由刘兴祚指挥舰队,将南北美洲死死的占据了。

    “运送回金银的时候,出发的是一百条双方的战舰,一百条商船,到达扶桑的只有三十五条李旦的战舰,二十条商船。而孙儿也只剩下四十条战舰,四十一条商船。所以,我方,孙儿只给干爷爷带回来一千七百万两金银,剩下大约五百万两金银和四百七十七个将士以及三百水手,永远葬身在了茫茫的大海之中了。”

    看着满脸胡须,黑瘦黑瘦的毛可喜,毛文龙含着热泪问到:“这次回来,你还回去吗?”

    毛可喜的双眼立刻闪动着狂热的火苗:“大海才是我的战场,美洲,才是我埋骨之地。”

    “好,这次,我让你再带回去五百最先进的战船,五百最大的商船,装载上我们大明的物资和愿意去美洲的女子,二十年后,我希望美洲是我养老之地,在两百年后,我希望美洲是我们汉人的天下根基。”

    一千七百万银子,在毛文龙的铸币厂夜以继日的铸造下,两千万银洋被铸造出来,不但立刻解决了毛文龙的所有问题,更是给建设银行注入了资金流。而建设银行再次放宽银根贷款,让大明的现洋短缺的局面暂时得到了巨大的缓解,再次给大明的工商业注入了活力。

    而毛文龙订购的五百条最大最先进的战舰和五百条商船,以及填满这五百条商船所需要的难以计算的工农业产品,让沿海的贸易和工业有了一个巨大的开工,大明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结果就是,大明的银根再次枯竭,世面现洋的流动再次出现了短缺。

    于是,毛文龙紧急约见了留守扶桑的郑芝龙:“把你刚刚得到的毛银借给我。”

    “一分利息。”

    “要爱国啊。”

    “我爱国,但我更爱钱。”

    “友谊万岁啊。”

    “亲兄弟明算帐。”

    “我难啊,就等着我为你铸造银币这点钱息买米下锅呢。”

    “我看到别人用我的钱赚钱买米下锅,我馋啊。”

    “当初我就不该放你儿子和媳妇走。”

    “你后悔也没用用啦,咱们还是谈钱吧。”

    最终,毛文龙还是在郑之龙的手中,在他认为是屈辱的条件下,借来了1700万两银子,在铸造成两千万银元之后,他将大明的经济彻底的盘活。

    将士们得到了头一次被拖欠的军费,死难的烈士得到了,他们久久没有下来的抚恤,军工厂又得到了充足的购货款,前方的将士们又拿到了崭新的武器。

    由于前后4000万银元的投入市场,大明的经济有了让人目眩的繁荣。

    工商发展了,百姓们有钱了,再也看不到饥馑和饿殍了,于是,大明,彻底的走出了他十六年后灭亡的阴影了。

    银行的存款大大的增加,大明的工商业主们,也再次获得了充足的贷款,工人们又得到了足额的工钱,然后去购买他们想要购买的各种物品,从而又拉动了商业的运转。大明各地的税收在稳步的增长,地方的财政宽裕了,户部的收入增加了,虽然没有达到南北宋那种恐怖的每年户部收入1亿多贯的规模,但一年实打实的税收达到了五千万银元。户部已经有足额的钱来给边军,给各个地方的守备军队发放饷银,来给草原集团,给关宁铁骑,拨付源源不断的军费。

    钱出去了,又流入市场,经济就再次增长,然后税收就继续增长,然后就继续发放,并且开始以国家的力量修整河道,建设道路,等等等等。现在整个大明的户部和内帑,不再为银子发愁,而是为怎么将他们花出去发愁。

    然而就在这空前的繁荣之中,大明产品的主要输出国,欧洲,却因为不断的被迫向大明朝廷输入银子购买物资,而南北美洲的金银却被大明垄断,欧洲就出现了金银荒,在双方不能发动战争抢掠的情况下,金银缺少,最终导致了购买力的萎缩,大名输入欧洲及其他各国的货物,开始减少。

    但这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的事,以物价为最基本衡量的粮食,在大明京畿,由原先的八毛(按照银洋比例)一石的精米,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的长到了1块2。

    百姓们收入多了,但他们却慢慢的感觉到,自己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改变更大,似乎还有点不如以前。

    这时候一个巨大的危机,已经悄悄在大明埋伏下来。

    而首先感觉受到这种危机的,就是刚刚建立的满清。

第1419章 应对危局

    大清建立了,但对整个大清的臣民官员来说,其实也没有什么改变,原先的自由散漫的经济和政治体系,依旧按照巨大的惯性在向前滑动延伸。对于上层的大臣们来说,所改变的不过就是原先大家和皇帝商量事情的时候,是坐在一起,你一嘴我一嘴没上没下的争吵,最终是凭借嗓门高,拥护者多决定谁胜出。这样的制度习惯,不但体现在国事的决定上,就连谁当这个大汗,也是这么弄出来的。而现在的改变就是,那个老八坐在高高在上的椅子上,他一个人说,大家就规规矩矩的站在下面,听他一个人说。然后他决定了该怎么做,大家就乖乖的执行就行了。

    虽然有一种失去权利的沮丧失落感,反倒大家更轻松了。于是在正常早晨站在那里听他一个人说完一顿之后,大家就乐呵的回家睡个回笼觉。

    结果今天突然间被从回笼觉的热被窝里叫出来,大家就都窝着一口没睡醒的气,心不甘情不愿的重新回到了大政殿。

    等大家到齐了,内侍,也就是太监,高声宣布皇上驾到。

    然后大家就跪下进行三拜九叩。

    对于这种传至于汉人的礼仪,这些满族人实在是不习惯。但是制度变了,而且有强力的军队做后盾,保护这种制度的执行,大家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也只能老老实实的执行下去。

    倒是那些投降过来的汉人官员,对这样繁琐的三拜九叩,反倒乐此不疲,而且还有甘之如饴的意思。

    等这种过场做完了,大家回到了自己的队伍里站好,等着今日皇上给出的议题,接受皇上给出的答案。

    “诸位王爷贝勒,诸位爱卿,现在我们大清国,三面环敌,东面是苦寒的山区,北面是荒凉的大漠。而现在,阿敏和代善被隔绝在朝鲜,从头年到今年的这场与东江镇的战争,虽然我们给敌人已重创,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损失要大于敌人,而且我们丢了相对来说最富庶的凤凰城和镇江地区,丢掉了从朝鲜走私的口岸。这不但在军事上,我们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经济上更让我们损失惨重。就在刚刚,朕接到了德格类贝勒的报告,现在民间的粮食已经达到了三块五一石了,大家说说,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的这些王爷贝勒一个个只懂得厮杀享受,谁也没有和柴米油盐打过交道。再说了,2块5一石和三块五一石的粮食,这有什么区别吗?不就是多了一块钱吗。想一想前年大旱的时候,粮食的价格涨到了4块钱,而且还买不到。当然,这和自己无关。因为自家的粮食都是自己土地里佃户们生产出来的,不需要花钱。而长了那么多,反倒把自己的粮食拿出去卖,换回了大笔的银子。所以大家今天得到了粮食又涨价的消息,不但认为无所谓,反倒有人暗暗高兴的在心中盘算着,是不是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将原先压在仓库里的沉米卖出去。

    而汉臣们却深深的体会过粮食价格上涨的可怕,一个个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皇太极看着一脸迷茫和无所谓的满族大臣,和一脸沉重的汉族大臣,心中坚定的决定:“这真应了那句话,满人打天下,汉人才能治天下,自己一定要努力的招降那些汉人。”

    轻轻的敲了敲桌子,“不单单是粮食涨价,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也都涨价了,这样的后果就是,高昂的物价会掏空我们存储的银子,而我们自己的生产能力远远的不足,绝大多数的物资都要通过蒙古的盟友转运进来,这又再次推高了物价。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所以,我们需要尽快打破这种封锁,让外面的物质更多的流入,并且在战争中,增加我们的国库储存,否则我们会被这样慢慢的憋死。”

    一听说打仗,一向以战争为乐的满族王公贝勒们,也不再跃跃欲试了,纷纷低下头默默无语。

    上一场战争的损失太大了,满洲八旗的所有旗,损失最少的也在一半,蒙古八旗编制要比满洲八旗大,但也损失了五万。这样的损失是伤筋动骨,短短的半年时间休整,大家就根本没有缓过神来。

    领兵部尚书莽古尔泰不得不站出来,谨慎的回报:“辽西战役和辽南战役,让我们伤筋动骨,现在大家还没缓过劲儿来。而洪承畴的关宁铁骑占据了广宁咽喉,那是一块硬骨头,想要再进辽西,就必须拿下广宁,恐怕现在不现实。

    而辽南——”然后就尴尬了,嘿嘿一笑。

    这还用说吗?全胜的时候都不能战胜对方,现在更不用提了。

    “而蒙古,曹文诏赶走了林丹汗,也拥有十五万大军,三个方面我们真的都动不了。所以还请皇上三思,我们需要恢复元气,我们再坚持个两三年,再和大明战斗才最稳妥。”

    莽古尔泰的建议,立刻得到了包括汉臣在内的所有人的赞同。

    皇太极就耐心的解释,“不成啊,如果我们休整喘息两三年,那么大明也会休整喘息两三年。但我们的底子太薄,即便两三年之后,我们也不能恢复多少。而大明的底蕴太深厚了,不要两三年,只要给他们一两年,他们就能彻底的恢复元气,那时候,我们之间的差距就更小了,我们的状况将更加艰难。”

    领刑部尚书的多尔衮站出来,帮助皇太极道:“皇上说的对,现在我们艰难,但敌人更艰难,我们就算不能和大明再次决战,也要在三个方向对大明进行骚扰,消耗大明的力量,慢慢的给大明放血。”

    今年才20岁的多尔衮,17岁时候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他是满清年轻将领中,最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记住,是战略家,比军事家高一个级别。为此,深得皇太极的器重,每有大事,多询问于他。他对皇太极也是忠心耿耿,出入皇宫如出入自己的家一样随便。

    皇太极对这个想法很满意:“多尔衮贝勒说的对,但我们内部的物资该怎么解决呢?”这才是皇太极一直担心的。

    多尔衮就淡然一笑:“臣弟这里倒是有个办法,不过——”

    皇太极当时就明白了,于是对着多尔衮道:“多尔衮留下,其他的人散朝吧。”然后直接回了自己的暖阁了。

    大家就愣了一下,这算什么事吗,把大家从回笼觉里拉过来,结果就这么莫名奇妙的就散了,这不是逗你玩吗。

    不过抱怨归抱怨,就当是皇太极这个皇帝位了显示他的皇帝威仪,折腾大家吧。

    这事没少干,动不动就闹这出,但不管刮风下雪,人家一声招呼你还就得来,要不然就是夺爵罚款,绝对不含糊。

    大家纷纷散去,一个太监走到多尔衮和没有去,在观望的范文程面前,笑嘻嘻的传达皇太极的命令:“十四贝勒还有范大人,皇上请二位东暖阁见架。”

    多尔衮对汉臣也非常尊重,所以,对皇上的心腹汉臣范文程更是尊重有加,听到皇上召唤自己两人,多尔衮弯腰请范文程先行,范文程诚惶诚恐的谦让一番,最终两人并肩进入了皇太极的暖阁。

第1420章 打开封锁

    朝会散去,皇太极回到了东暖阁,换了衣裳之后,吩咐清多尔衮和范文程觐见。不大一会,看到这满汉英才一文一武并肩进来,皇太极不由得欣慰的点头。还不等两个人跪下见礼,皇太极就一手一个将他们拉住:“都是朕的左膀右臂,不必如此,坐下,坐下说话。”然后对着外面道:“把茶壶拿来。”

    内侍太监将几个茶杯和茶壶拿来,皇太极接了,边给两个人亲自倒茶,边对内侍太监吩咐:“把门带上,在外面看着点。”

    “喳。”内侍答应着往外退。

    “记住,今日我们君臣三人所说的如果他日朕在外面听到一点风声,第一个掉脑袋就是你。”

    这个内侍一激灵,赶紧退出去,然后将东暖阁的门带上,再在大殿里转了一圈,最终走到西暖阁门前站住,保证自己什么也听不到,也能看着四周没有一个人进来。

    放下茶壶,皇太极对着多尔衮道:“刚刚朕看到你想说什么,但却欲言又止,现在没有一个外人,你可以把你想说的事情,如实的说出来,咱们三个人商量商量。”

    多尔衮喝了一口茶,然后抬起头盯住皇太极:“皇上,难道代善和阿敏两只人马就不要了吗?”

    皇太极就皱了一下眉头。

    对于被隔绝在朝鲜的阿敏和代善,皇太极的心中一直是忌惮的。代善是这个位置的正常继承人,是自己用了各种手段,才弄到手的。但不管怎么说,依旧有一群人,明里暗里的围在他的身边,虽然代善表现出他足够的忠诚和老实,那必须是在自己的实力强大之下才出现这样的状况。而一旦自己出现实力虚弱,就比如说现在,自己两次战役都打败了,就有许多人在暗地里说,自己的能力不如代善。

    而阿敏,虽然自己几次将他从父亲对他的愤怒中拉出来,让他不得不加入自己的团队。但这个人的确是太桀骜不驯,而且还有太大的野心。这两个人其实就不是一个稳定的因素。

    这就是这次之所以派他们两个人进击朝鲜,而在毛文龙收服了凤凰城,镇江,铁山之后,让他们两个人直接隔绝在朝鲜,而皇太极不积极救援的原因所在。将这两个货还放到朝鲜去,一来能牵制毛文龙,二来也是将祸水撇出去。

    这一次十四弟进来不提朝堂上关于怎么样解决财政问题的事,却突然提到了这件事,皇太极心中就真的不太高兴了。你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什么意思?

    “阿敏和代善已经占领了除了汉城之外的整个朝鲜,现在来看没有什么太大的危险。而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我们物资匮乏和财政困局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倒是想听听十四弟的想法。”皇太极这样回答,就是明显的告诉多尔衮——别扯闲篇儿,说正事。

    结果多尔衮却郑重其事的道:“我提那两个人,和我们解决眼前的事是一个事。”

    皇太极沉吟了一下,就不得不顺着弟弟的话说:“在朕看来,这却是两个事,我们要想解决财政和物资问题,就应该打破大明三个地方对我们的封锁,其实只要打破两个中的一个,就解决了根的问题。”

    多尔衮却淡淡的道:“获取物资和金银的不单单是大明,还有一个朝鲜。”

    范文成也迷惑了:“朝鲜已经被东江镇彻底的和我们割裂,现在连走私都不可能了,那一条路已经断了。”

    多尔衮就淡淡一笑,从马蹄袖子里拿出来一叠纸张,然后展开来,铺在了皇太极的桌案上:“臣弟不这么认为,因为现在朝鲜已经是我们的了,我们还何必走私,只要让两位贝勒爷,对了,现在是两位王爷,将他们掌控的朝鲜物资运回来,一切不就都万事大吉了吗?”

    这话说的,让皇太极和范文成都糊涂。

    “阿敏和代善虽然已经掌握了整个朝鲜,也就是说,朝鲜已经是我们大清的一块国土,但范先生说的也对,即便是我想让他们两兄弟将物资上缴到国库,可是也运不过来啊。”

    多尔衮就弯一下腰,指着刚刚摊开的那张纸。纸张不大,但展现在上面的却是一幅地图。

    范文成对整个朝鲜和辽东东部地区并不熟悉,但皇太极熟悉,他立刻看出来,这张地图是鸭绿江东部的一段地图,而且绵延着进入了朝鲜。仔细端详了一下,却发现,这不是山川地理图,这是一条河流交织图。

    多尔衮就指着这片小小的地图说道:“这是臣利用一年的时间,走访了原先无数走私的商人,还有这一片地区的朝鲜人,满族人,并且派心腹亲自查看,才有了这一个地图。”

    皇太极就皱着眉看着:“14弟,你费这么大的劲画出这一幅地图,目的是如何?”

    “联通朝鲜,获取物资。”说完之后,指着鸭绿江上游的一条河流,向两个人介绍道:“在我们的临江以东,有个叫十二道沟的鸭绿江上,有一条巨大的分支,直接流入了朝鲜,当地的朝鲜人,叫他长津江,一直蜿蜒向朝鲜西南,汇合成一个大湖,当地人叫他长津湖,然后往南一折,和大同江汇合直到阿敏王爷的国都平壤。”然后就不再说话了。

    皇太极和范文成就趴在这个小小的地图上,仔细的琢磨,很久很久之后。皇太极带着疑惑询问道:“真的有这一条河吗?”

    这倒并不是说皇太极对自己国土的不掌握,而是辽东地区人口实在是太稀少了,本来就少的人口在经过这接近10年的战乱,人口就更少了。而满清占据了辽阳辽中沈阳,面对着一片肥沃的大平原,他更需要人手开发,所以将他们认为是不毛之地的长白山等地彻底的放弃,将那里的人口全部迁徙到了这片大平原上来,现在从白山往东,那里是野兽的天下。

    多尔衮郑重的点头:“的确有这么一条江,不是河?”

    范文成眼睛里就闪动着激动的光,声音微微颤抖:“水流如何?”

    “从鸭绿江到长津湖,可行五百料的江船。”

    范文杰的气息就变得沉重起来:“长津湖之后呢?”

    “河流变浅,水量减小,水深只有膝盖左右,船不能行。但五十里后,就进入了大同江。”

    范文杰就双手一拍:“老天保佑大清,万岁万岁,大明的封锁崩溃了。”

    皇太极当然知道这条江的重要性,在兴奋了一阵之后不由得皱眉:“可惜那五十里路不能通船。”

    范文成就信心满满的道:“臣可以让他顺利通航。”

第1421章 多出来的运河

    皇太极和多尔衮听说范文程能让长津江和大同江之间的一段连接通航,立刻来了兴趣。

    皇太极兴奋的道:“若是先生能解决这五十里路的通航问题,那我们大清就掌握了一条大运河,从此朝鲜的物资就会源源不断的运过来;而我们的主力军,也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过去,就可以将朝鲜稳稳的抓在我们手中。不但给我们引来无数的物资,打破大明的封锁,而且还能在朝鲜,彻底的牵制住东江镇,让他也尝尝我们北面进攻,南面牵制的痛苦。”

    多尔衮询问道:“先生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两条江连接起来?”

    范文程就胸有成竹的道:“既然皇上和贝勒说到了大运河,大运河在水最浅的地方,其实也不能通航,但自打秦朝开始,就在各个运河上使用了篱笆竹席拦水逐级抬升法。”看看两个人不懂,范文成干脆激动的不顾规矩,直接扯过了一张纸,拿起了皇太极使用的御笔,就在纸张上开始给两个人讲解这个办法的道理。

    道理很简单,就是后世最常用的逐级船闸法。

    看到如此简单而且实用的方法,即便是聪明天下难有的皇太极和多尔衮,最终也不得不咂舌,佩服汉人的聪明才智。

    皇太极激动的在暖阁里来回的踱步:“只要这条运河开通,现在咱们大清所有的困难都解决了,若论恢复元气,咱们满族人吃苦耐劳,恢复的比他大明要快得多。到时候趁他们还没有恢复元气的时候,我们再将他们加以痛击。到时候,笑到最后的就是我,就是咱们大清。”

    对于这一点的野望,多尔衮和范文成都表示衷心的赞同。

    站住脚跟:“十四弟,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你懂得朕的意思吗?”

    多尔衮翻身跪倒:“臣弟明白,您是让臣弟主持这条运河,打通和两位王爷的联系,将朝鲜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过来,并且支持两位王爷在朝鲜站稳脚跟。”

    皇太极对这个聪明的弟弟理解自己的思想相当欣慰,但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将这个同样威胁自己统治的阿济格多尔衮多择小集团的核心人物,多尔衮,赶出中央权力中心,这真是一举多得。

    “万岁,这是一个非常机密的任务,绝对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那么多尔衮贝勒此次行动,当有借口。”

    皇太极沉思了一下,决定道:“我现在允许你扩充到三十个牛录,然后将白山临江两地划归你的旗地,带上你的族人和奴才,去那里为朕,为大清屯垦,为朕,为大清生产粮食。”

    被允许增加兵力,这就等于解开了多尔衮脖子上的枷锁,而扩大了白山临江地区,虽然那里现在是不毛之地,但经过这一次勘察,多尔衮可知道,感情跨越那一片大山森林,那里不但有鸭绿江,而且还有松花江,嫩江。那里可是一片广袤的冲击平原,只要将野草烧光,翻起来,那可就是最肥沃的土地。只要有足够的人手,不出三五年,就是一个巨大的粮仓。再占据大清和朝鲜的转运物资枢纽,不出一两年,那里就是东北的天堂。

    “为了显示您屯垦的决心,请皇帝再赐给我3万奴才。”

    皇太极就看了一眼范文成。

    范文成对多则对自己的尊重有着非常好的好感,当时接口道:“这个是必须的,毕竟上千里的运河行线,转运物资海量,没有充足的人手是不行的。”

    皇太极认为也的确是这样,于是在谨慎的思索了一下之后:“好吧,因为你屯垦需要人手,我就赏赐你3万奴才。”

    多尔衮笑嘻嘻的提醒:“因为那里江河纵横,就请原先辽河和鸭绿江的渔夫们为主吧。”

    皇太极就双手一拍:“正是这个道理,我希望你将那一片地区建成鱼米之乡。”

    于是三个人就相视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皇太极凝视着自己的弟弟:“两个月,最多三个月,我希望在盛京,看到你“屯垦”运过来的粮食。”

    多尔衮就看向了范文成。

    范文成就抖了抖身上的袍子:“因为屯垦事情关系到大清国运,原则上满族人是不太懂得农耕的,皇帝对这事又非常重视,所以当然就派我这个还懂得一点的汉臣亲自主持了。”

    多尔衮就一把拉住范文成的双手:“有先生相助,最多两个月,我就可以让皇上看到我屯垦的结果。”

    范文成就毫不忌讳的向皇太极道:“若是我们再放出一些流言蜚语,比如说万岁对十四贝勒顶撞自己,非常非常不满,为了加强纲常礼教,这是将十四贝勒踢出去种地,以示惩戒。而之所以将我也派去,是因为我对皇上忠心耿耿,变相的让我监视贝勒爷。”

    皇太极哈哈一笑:“东江镇侦缉队无孔不入,只有用这个办法,才能瞒天过海。”然后就痛心疾首的道:“其实不用咱们去故意的散布流言蜚语,只要咱们这个动作一动,自然而然就有人这样误会我啊。”然后眼角泛起泪花,双手拉住多尔衮的双手:“为了大清的千秋万代基业,请你相信哥哥我。”

    多尔衮也眼含热泪,再次翻身跪倒:“哥哥对我之心,我怎么能不知道?天下人皆可误会哥哥,唯独我不误会。”

    大家打开了心结,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然后皇太极吩咐将御宴端到屋子里来,三个人就边吃边喝,对着地图仔细的研究,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黑了。

    点上了蜡烛,秉烛夜谈,不知不觉间,外面已经鸡叫三遍,朝霞满天。

    皇太极吹熄了手中的蜡烛,轻松的舒展了一下身体:“该想的我们全想到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计划,马上就要开早朝了,然后我就宣布施行。”

    “然后皇上就三催我走,然后我就屁滚尿流的带着人滚到不毛之地去种地去了。”

    今天的早朝传来了一个重磅的消息,因为昨天会议上说的粮食价格上涨的问题,皇上有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将白山临江等地划给多尔衮正白旗封地,让他去那里屯垦戍边,为大金生产粮食。但因为多尔衮不懂得农事,皇帝特意派他的最亲信党羽范文成陪同指导。三日,只给三日的时间,必须离盛京赴任,如果敢于逗留,将重重治罪。

    这样的安排,下面的人虽然一个个冷漠看着,但所有的人都为多尔衮感到悲哀,这就等于变相的发配,多尔衮,完了。

    当然多尔衮也不甘,于是就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要求增加30个牛录编制。

    似乎是皇太极想尽快让他滚蛋,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他了。

    多尔衮还不甘心,再次请求赏赐给他3万个奴隶,以此拖延不去。

    皇太极咬咬牙,竟然也答应。

    实在没有什么条件可提了,多尔衮在第4天的早上,带着临时给他凑出来的3万奴才,悲伤的向东而去。但大家明显的看到,他得到的3万奴才,竟然全是失去家业的渔民。让他去屯垦,却给他渔民,皇太极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呀。

    这么重大的消息,当然传到了东江镇,毛文龙对皇太极这样安排多尔衮,他是深信不疑,因为他知道历史,历史上皇太极在有生之年,就打压多尔衮。尤其据说多尔衮和皇太极的媳妇还有一腿,皇太极要不把多尔衮踢出去,那才出鬼了。

第1422章 满清的希望

    当风尘仆仆的一老一少两个商人,出现在代善和阿敏面前的时候,当他们将裹在脸上的围巾打开之后,这兄弟两个人简直惊掉了下巴。

    阿敏磕磕巴巴的确认:“是范文程先生和十四弟多尔衮?”

    多尔衮爽朗的大笑:“分别不过一年,难道哥哥就忘了小弟了吗?”

    代善就指着他们俩个结结巴巴的道:“先生和小弟是怎么过来的?”

    范文程笑眯眯的回答:“坐船来的。”

    这样的消息让两个人手中的酒杯铛啷一声落到了地上,然后不相信的再次询问:“毛文龙那小子就让你那么大摇大摆的过来啦?”

    多尔衮笑着摇头:“我是从大同江上下来的,是下来的。”

    两个人彻底的懵了,赶紧一人拉着一个,将他们按在了饭桌前:“一路一定受了千辛万苦吧,这穿山越岭的,沿途猛兽出没,又没有道路,赶紧的好好歇歇,然后说说咱们大清国内的状况,可把我们兄弟两个憋死了。”

    潇洒的端起酒杯,范文杰却笑着到:“一路坐船顺流而下,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真正领略了诗仙的意境,何来辛苦?不过酒水倒是要喝,休息就免了。”

    挥退了左右,多尔衮和范文成,两个人说出了这个惊天的秘密。

    这样出乎意料的道路,简直让阿敏和代善大喜过望,在多尔衮提出要运走阿敏抢掠的大部分钱粮之后,阿敏竟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阿敏虽然有自立为王的野心,但他明确的知道,现在还不是时机,朝鲜并不是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东江镇。就凭自己这的实力,和东江镇相抗衡,是绝对不行的,他还需要国内的支持。但他苦于和国内断绝,没有办法联系。

    但这下好了,通过这条密密的水道,就可以和国内连成一体。尤其是多尔衮提出来的,南守北攻,北守南攻的战略,更让阿敏两兄弟欢喜无比:“这简直是太好了,大明就是用这个办法对付咱们的,才让咱们焦头烂额,南北不能兼顾,现在也让毛文龙吃一吃这个苦头吧。”

    对于阿敏如此畅快的答应了要求,范文程和多尔衮还愣了一下。

    阿敏粗中带细,当时拍着自己的大腿哈哈大笑:“你们和老范一定认为我不会给,我有自立之心吧。”

    范文程和多尔衮就尴尬的一笑,多尔衮坦言道:“兄弟我的确有这个想法,至少我认为会费一番口舌的。”

    阿敏就大度的哈哈大笑:“老十四,都说你聪明,但你却小看了哥哥我。大局我还说有的,在这非常时刻,只有兄弟抱团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只有南北呼应,才能战胜我们最大的敌人东江镇。其实老八就没有像你们想的那样想我。”

    多尔衮就纳闷他是如何判断的。

    阿敏就道:“你知道为什么皇上允许你增加三十个牛录,还大方的答应给你三万奴才吗?”看着疑惑的兄弟:“那不单单是让你转运物资,其实是准备在我受到毛文龙攻击的时候,你顺着这条水道冲过来帮助我的。”然后意味深长的拍了拍多尔衮的肩膀:“其实,在咱们这些兄弟里面,除了老八,你是最聪明的。但你是当局者迷啊,也就是说,你的心胸限制了你的聪明发挥啊。以后在这一点上,你要多像老八学啊。”

    被这么一提点,多尔衮如醍醐灌顶,这次是真的明白了自己的缺点了,当时心甘情愿的给阿敏施礼:“多谢哥哥提点,兄弟我为此将受益匪浅。”

    从这一刻起,多尔衮的心胸才真正开阔起来,放弃了谨小慎微,放弃了对皇太极的戒备,一心一意的为大清尽心尽力了。

    这也就是历史上,多尔衮都被尊为皇父,真正的大清皇帝了,但依旧没有一脚将小皇帝踹翻,自己当皇帝的原因。

    当然,这个历史,他是没有机会当皇父了。

    围坐在原先朝鲜国王坐过的胡床上,吃着烤肉,喝着美酒,阿敏对多尔衮道:“说吧,你都要什么。”然后转头对着自己的领议政佟普汉道:“十四爷要的,只要我们有的,立刻给他装船。”

    佟普汉欢喜阿敏的识得大局,当然欢喜的应下了差事。

    多尔衮就在袖子里拿出了一份清单,双手交给了阿敏。阿敏看了那个清单,上面只有各种物资的名称,却没有数目。

    阿敏就哈哈大笑:“这个清单开列的好,小到针头线脑,大到锅碗瓢盆,金银珠宝,粮食铁料,武器刀枪还有炸药,凡有能想到的都有了。难道咱们大清穷到了这个份儿上?”

    多尔衮就痛苦的回答:“比你想象的还穷。”

    阿敏拿着清单对着代善道:“哥你看,咱们老爸带着的就是强盗,结果抢到家都揭不开锅了,需要黑吃黑了,这是什么世道。还让不让咱这帮强盗们活下去啦。”

    代善嘿嘿一笑:“这叫大鱼吃小鱼,老八是吃定咱们了,有什么办法?那就给呗,反正这一次咱们抢的也实在是太多了,咱们就全力供应老八。”

    “好,那么咱们就这么定了。你带来多少条船?”

    “三百,每一条船能装一百石。”

    “太少了,兄弟,再给他调拨二百吧。”代善向阿敏请求。

    “没有一点问题。”阿敏拍着大腿爽快的答应。

    “太感谢哥哥的鼎力相助了。”多尔衮这一次是真的感动了。

    代善立刻说明:“我们兄弟两个帮助的不是你,是咱们整个大清。”

    “二哥说的对,你说说还需要什么?”

    多尔衮略微沉思了一下,也就放开了原先的小心思,开诚布公的对阿敏和戴善道:“现在我占据的临江,那里是一片广袤的冲击平原,土地肥沃的一把能赚出油来。而且那里有嫩江和松花江贯穿其中,河流分布密集,即便是在这天下大旱的时候,也能浇灌出大片的良田,只要有足够的人手,放火烧荒,明年秋天就是一个丰收年,就会为咱们大清供应源源不断的粮食,就能彻底的解决咱们大清的粮食后顾之忧。”

    代善和阿敏当时眼睛一亮:“咱们的老家里竟然还有这么样好的地方吗?”

    “这也是小弟在勘察这一条水道的时候意外发现的。”然后感慨:“其实咱们占据的辽东实在是太富饶了,只是我们人口太少了,少到我们已经顾及不了那么广袤的土地,其实只要有足够的人手,即便大明封锁死我们,我们也可以足够的自给自足。”

第1423章 建奴的慈悲

    听到有这么富饶的地方需要开垦,想一想开垦出来之后,对大清的国力增强的前景,代善和阿敏一起拍板决定,“你说吧,你需要什么才能开垦这片丰富的土地?”

    “我要奴才,足够的奴才,我要耕牛,要农具,要种子。”

    阿敏和代善这次对视了一眼,然后阿敏道:“现在整个朝鲜,经过我们一年辛辛苦苦想尽各种办法减丁之后,还有一千多万人口。说句实在话,用4万人去杀两千万人,我们实在是尽了全力了,而还有这么多人口让我们这4万人去统治。说句良心话,我们每日都活在战战兢兢的火山口上。那么现在好了,我可以将大批的朝鲜人,转移到你那里去,但前提是你能不能镇压住他们。”

    多尔衮和范文成互相看了一眼,当时眼中充满了兴奋,范文成就胸有成竹的回答:“两百万,我有足够的信心,带着三万汉人奴才,就管理好两百万朝鲜人。”

    佟普汉就拍手:“战争打的就是钱粮人口,将两百万朝鲜人移居到那里去,将那个松嫩平原变成一个巨大的粮仓,为我们大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产出,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奴才。尤其是那些朝鲜人,他们骨子里是凶残的,他们对自己的同胞,可能还下不去手,但是他们对汉人的凶残,那是有目共睹。只要给足他们好处,将他们编炼成军队,放出去,就是一群疯狗,他们的战斗力绝对要比汉军要高上许多,大明的末日也就到了。”

    这件事情一经决定,他们就发挥了满族人那种做事绝不拖拉的习惯,立刻紧锣密鼓的开始运转起来。

    一批批物资,在平壤大同江码头,被装上了五百条江船,让每一条船都达到了吃水线的最深。

    然后带着慈悲之心的代善出面了,他带着两千满族八旗骑兵,向朝鲜人展现出了他的慈悲,宣扬着上帝的仁慈:“我的受苦受难的羔羊们,我代表上帝向你们展现上帝的仁慈,这一片土地早已被蹂躏殆尽,而未来大明的军队会对你们进行无情的报复,为了你们能够安稳的过上好日子,我代表上帝向你们宣布,为了大多数被上帝爱着的朝鲜人远离颠沛流离的战争,上帝委托我们,给你们一个新的伊甸园。”

    然后将圣经捂在胸口,将十字架高高的举起:“以上帝的名义承诺你们,只要跟着我们,到了新的垦荒区,只要明年开春,你们开垦出来的土地,都将是你们的,在明年秋天,每一亩土地只收你们一石粮食,其余的全是你们的。而在这期间,政府将给先借给你们,每一个人一石粮食,并且每5户给一头牛,以及相应的农具种子。”

    这样的政策简直优惠到让人不能相信,就在大家疑惑的时候,新任的领议政佟普汉直接拿出了成山的粮食,成堆的银元:“现在我宣布,凡是参加报名的,立刻兑现每一个人一石粮食,一块银元。”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上帝算什么个东西,大家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见过。尤其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更没看到过他的出现。

    不过那成堆的粮食,亮花人眼睛的银元,却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的。

    一个朝鲜的汉子,畏畏缩缩胆战心惊的上前,跪在地上悄声的说道:“奴才接受迁移。”

    代善就将手放在他的头上:“你就是上帝的羔羊,上帝接受了你的恳求。”

    佟普汉二话不说,拿起了账册:“你叫什么名字?家有几口人?”

    这个朝鲜汉子就紧张的报了自己家的人口数。

    “好了,6口人,你现在就领取六石的粮食,六块钱。”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放在哪里都是如此。当这个汉子切切实实的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粮食和银元的时候,无数的朝鲜家庭就接受了这个现实。

    这样的政策,这样的安排,是佟普汉提出来的。他主张,既然要开发那里,就要保证那些迁移过去的朝鲜人不再反抗,并且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开发,让那里变成真正的物资生产基地。用怀柔的方式来让这些朝鲜人,心甘情愿的为我们去耕种,而不是心生叛乱之心,那么我们就要对他们进行怀柔,成为真正的牛马,成为我们真正的顺民,所以我们要善待他,这样才方便管理,便于剥削。

    这样的道理,立刻被所有人接受。因为松嫩平原需要开发,而不是需要暴乱。而那个地方是大金的后背,绝对不能出现暴乱。现在先付出一些,反正给出去的都是原先从他们身上抢过来的,不过是还给他们一点点罢了,却能收买他们的人心,让他们对大清死心塌地。

    大同江码头上,范文程对着一个跟过来的汉人奴才道:“现在分到你手下,是5户朝鲜人家,其中7个汉子,二十一个女人,老人和孩子,现在你就是他们的主人,你就是他们的主子了。”

    这个汉人奴才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跪在地上感恩涕零的给范文成磕头。

    范文成接受了这种感恩,然后脸色突然一冷:“但是我可告诉你,在明年开春的时候,这5户朝鲜人家必须开垦出50亩土地,到明年秋天必须上缴五十石粮食,如果少了一石,我就杀你全家。”

    从奴才变成奴才的主人,这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这个汉人奴才怎么不感激涕零?5户人家开垦出50亩土地,只要鞭子和刀子准备好了,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到秋天,五十石的粮食,即便饿死这些奴才,也一定能凑足的。这是有成熟的经验可以遵循的,那就是原先女真主子加在自己身上的规矩。

    一家又一家朝鲜的百姓,在新的主子引导下,带着他们新得到的家当走向了码头,老人孩子被安置在了船上,这是新主子的恩典,但交换的前提是,那些汉子,成为拉纤的纤夫,他们背起了粗大的绳索,拉起了那沉重的船只,逆着大同江的水流,开始向东,想他们未来的希望前进。

第1424章 恢复实力的满清

    盛京,风尘仆仆的多尔衮,骄傲的向皇太极禀告这一次的行动过程和收获。

    “朝鲜王和扶桑王,接到您的圣旨,没有片刻的犹豫,立刻组织装船,我们带去的300条船不够,他们还额外的组织了200条船。”

    “不错,真的不错。我原先以为他们会推三阻四,但现在看来,咱们的这两位哥哥对这个大清真的是忠心耿耿。有了他们这样的态度,从此之后,我们的物资就有了保障,明朝想要封锁死我们的计划就彻底的破产了。”然后询问到:“这一次你运回来多少粮食?”

    多尔衮就骄傲的回答:“往返一个月,臣弟和范先生合计为咱们运回来五十万石粮食,还有其他物资无数。”

    皇太极就欢喜的一拍手:“真没想到,这一次的收获如此丰富,这就大大的缓解了我们的经济压力,你和范先生做的不错。”

    多尔衮笑着继续说道:“我在给八哥一个惊喜,那就是随着这次回来的,还有20万朝鲜的移民。”

    惊喜倒是没有,皇太极就一皱眉:“你弄这些朝鲜人来干什么?这会增加我们的负担。”

    多尔衮这时候才真正给了皇太极一个巨大的惊喜,于是他就将发现松嫩平原的事情和盘托出,最终总结到:“那里可以开发出的土地何止百万亩,据范文程先生评估,最少可开垦土地两千万亩,只要我们最终移民过来200万朝鲜百姓,到明年秋天,臣弟最少向您供应百万石的粮食和其他的物产,而且是源源不断。即便未来朝鲜丢失了,我们有了这个巨大的粮仓,从此之后,咱们大清再也不会为粮食问题而发愁。”

    听完了整个报告,皇太极已经激动得浑身发抖,不由自主的向东方跪倒:“我的萨满大巫啊,没有想到,您早已给我们这个可怜的民族留下了如此丰厚的赏赐,大清有救了,您的子孙有救啦。”

    等皇帝平息下来,多尔衮再次说道:“在臣弟回来的时候,佟普汉特意和臣弟深谈了一番。”

    “他说什么?”皇太极好奇的询问。

    多尔衮道:“他说,在目前的情况下,毛文龙是绝对不会放弃朝鲜的,在主要干道隔绝的情况下,即便我们通过这条水路,可以派遣大军支援他们,但朝鲜早晚是要丢失的。所以他请臣弟上奏,恳请皇上,趁着现在的机会,尽可能的将朝鲜人用优惠的政策,将他们迁移到松嫩平原那里去,为我们建设那个大粮仓。同时,按照佟普汉的提议,在朝鲜人中征兵,组成朝鲜军。据佟普汉观察,在内斗里,朝鲜人的战斗力并不强。但在对外上,朝鲜人的凶狠其实比咱们满族人更加强。有了这一只军队,我们即将天下无敌。”

    “佟普汉,这个人我知道,是佟养性的儿子,平时我看他很机灵,却没想到他竟然有如此远见卓识,他说的非常不错,现在我们的状况是,全力以赴保住辽东,不能再开辟第2个战场,这是大战略,大眼光。但是,在两年之内,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朝鲜,将朝鲜的人口和物资尽可能的搬光,加强我们的同时,也让毛文龙在重新占领朝鲜之后,对他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皇上睿智。”

    对于兄弟的马屁,皇太极只是微微一笑,“既然我们有了这个战略,就要抓紧行动,就按你的办法,不惜钱粮,将更多的朝鲜人迁移过来。反正也不花咱们的钱。”然后背着手踱步之后决定:“你们用汉人奴才管理他们办法是不对的,为了显示我们和他们是一条心,现在就开始宣布我的圣旨,整个大清民族分为4等,一等是咱们满族人,二等是蒙古人,三等是朝鲜人,四等才是汉人。要让朝鲜人感觉到,只要来到了我的大清,他们就是人上人,这样就更能让他们归心。”

    多尔衮不由得拍手叫好:“如此,有几百万归心的朝鲜,有二三十万归心的朝鲜军队,我们战胜明朝就更加轻松了。臣弟现在就去办。”

    皇太极叫住了急匆匆就要走的多尔衮:“你的主要任务依旧是战争,而范文成先生是不能离开我的,你这一次再去朝鲜运输物资,将整个战略目的先不要和朝鲜王说,但可以和佟普汉说明。并且告诉他,好好的干,等朝鲜的军队迫不得已退回来的时候,我加封他为松嫩平原督恳总督,让他好好的为咱们大清征战天下,打下最坚实的物质基础。”然后直接对多尔衮的:“你对蒙古熟悉,朕现在就加封你为和硕睿亲王,为现在诸王之上,总督蒙古诸部以及蒙古八旗。”

    撤销了他后背那巨大的物资基础,就要给他一个巨大的甜头。封他为大清第一个亲王,并且直接掌握整个归附的蒙古诸部,是对他的补偿。但是,即便他掌握百万雄兵,只要掐断了他后勤物资,转眼也就灰飞烟灭。

    现在整个大清别人还不知道后勤的重量,但皇太极已经感受到了这个后勤的重要性,这才是决定兴亡的根本。

    多尔衮听到自己被如此重用,多尔衮感激涕零,跪倒连连磕头。

    而当他明白自己实际是被明升暗降的时候,大清已经完了。

    多尔衮领了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朝鲜的物资通过这条水道源源不断的运输回辽东,这条水道日夜不休,成为滋养辽东满清的大动脉。

    而更多的朝鲜人在被提升为第三等公民,地位在汉人之上之后,更是踊跃的向辽东松嫩平原进发,即便水陆拥堵,他们就翻山越岭的向辽东进发。

    在这种自发的情况下,仅仅一年半的时间,朝鲜人向松嫩平原迁徙人口不下四百万,造成朝鲜十室九空了。

    而比历史闯关东早开发三百年的松嫩平原,给满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彻底的解决了满清粮荒的同时,又有二十万的朝鲜仆从军,成为了满清的炮灰,让毛文龙准备喘息之后五年灭清的战争,最少要拖延十年了。这在毛文龙明白了状况之后,无论如何也是不能让皇太极实现的。

    明清战争,拖不起那么长的时间,毛文龙一定要有所行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58/ 第一时间欣赏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徐二言所写的《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为转载作品,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介绍:
一天,程青睁开眼,突然发现自己的眼睛不仅可以看到一些奇怪的数据,更是能预测一些未曾发生的事情。程青看向证券平台:“宝棱集团【500789】股票行情预测,2018年8月31日下午三点收盘,股价增长百分之8.6,达到每股18.5元。”程青又扫视了一眼班里的同学:“楚紫柠,18岁,沪市财经大学金融管理专业2018级学生,魔都首富楚天河的独生女,家族楚家是国内地产大亨,控股产业超过万亿。”程青脸色发白,没想到班里竟隐藏着一位超级富二代。突然,他看到某个人的头顶出现了一个带问号的句子。“发现技能:初级经济思维,是否提取?”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神豪从眼睛变异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