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明帝国的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帝国的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九悟     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     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六十八章 请假

    弘治皇帝喜欢在住处,也就是乾清宫西暖阁中召见大臣们议事。

    刚刚处理完修缮边墙的事务,弘治皇帝略作休息,给三名阁臣刘健、李东阳、谢迁赐茶,在这个间隙中将张昭召进来。

    这自然是让一干在乾清宫门房处等候召见的官员们发自内心的羡慕。这就是圣眷啊!

    张昭进来后,按照规矩叩见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坐在铺着竹垫的塌椅中,手里拿着茶杯,微笑道:“免礼。张昭,你今天求见,是有什么新奇的东西或者想法吗?”弘治皇帝这是形成思维定势了。

    张昭心里汗一个,他没准备当机器猫,随时随地的能从口袋里掏出东西来。他按照原定的想法,躬身道:“陛下,会操结束。臣想请几天假回乡中。”

    这个问题其实很微妙。

    张昭原本的新军千户所是隶属于十二团营的。给养由兵部直接交接。现在他的军队变成新军卫,按理说他要请假应该去五军都督府或者兵部。

    这两个衙门,一个管调兵一个管出征。都算是直属上司。但是呢,张昭的新军卫名义上的首领是太子朱厚照。所以,张昭特意过来问一问。

    他日后到底算那头的。而其实从他直接找弘治皇帝请假就明白他的心思。他宁愿给弘治皇帝直属。锦衣卫也是卫所啊,不就是给皇帝直属吗?

    弘治皇帝随口问道:“你请假回乡做什么?朕听萧敬说,你会操结束的第二天就安排士卒恢复训练,同时打算在北直隶招募新兵。”

    张昭解释道:“陛下,臣返乡和表妹成亲。”

    这话说出来就令暖阁中气氛顿时轻松起来。李东阳的性格诙谐,笑道:“陛下,这假不得不给。”又问张昭,“子尚,你今日来是想请假还是想请天子赏赐?”

    弘治皇帝温和的笑起来。看架势是,张昭开口求赏赐,他就会答应下来。

    张昭看着只有十七岁,在三十二岁的弘治皇帝面前是晚辈,在三个五六十岁的阁臣面前,那更加是晚辈。但他的灵魂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叫他卖萌他实在做不出来。

    他当然也想给婉儿求个封赏什么的。生在这个时代,就无法脱离这个时代的限制。现代社会求婚,钻戒肯定是要的。然后,能有婚房更好。

    而在明朝,女子的荣誉就在诰命上面。这就是所谓的“封妻”。弘治皇帝的性格,他大致摸的明白,待人仁厚的皇帝。这对弘治皇帝而言只是一句话的事。

    但是,张昭人情世故还是懂的,这时福至心灵,道:“回阁老,学生是来请假的。”又道:“陛下,臣想请五天假。望陛下恩准。”他也想多请几天,新军那里确实丢不开。

    首辅刘健这时眼睛微微亮了一下。真话、假话,到他这个境界,看一眼就知道。为“五天假”来求皇帝,张昭这可以算得上勤勉。一般状元、翰林们回乡的婚假是半年。减去往返的时间,也远超过张昭这五天假期。

    弘治皇帝赞许的点头,道:“朕许你十天的假期。你等会去和太子说一声。届时叫他代朕去参加你的婚礼。”

    嚯。

    旁边的几名大太监嘴角都抽了一下。这真是天大的恩典啊!让太子去参加张昭的婚礼。这传出去那帮皇亲国戚要羡慕死。

    张昭愣了一下,他还能说什么?感激的道:“臣谢陛下厚恩。”

    …

    …

    从东宫里出来,张昭神情还有点恍惚。朱厚照对去南口村参加他的婚礼很兴奋。一路返回新军卫中,召集军中将校议事,安排他接下来离开几天的工作。

    中午时分,庞大朗、王武两个副千户、吴臣、孙启栋等八个百户,负责学校的百户冯无忌,负责后勤、军法的林文宁,外加重新归队的陈康,刘二狗、张泰平众人在大堂里围坐了两桌。

    军中的厨师卖力气的炒了七八个硬菜。放了孜然、花椒等调味。猪肉、鸭子、鸡肉的味道都是十足。酒是上好的黄酒。千户府的大堂中气氛热烈。

    庞大郎主动道:“相公,你在六号结婚我们新军卫虽然忙碌,但总得有代表要到场。我留在卫里守着,其他的兄弟去村里喝杯酒再回来,不会耽搁第二天的训练。”

    张昭想一想,道:“行吧。就这么定下来。现在说接下来卫里的时间。训练咱们是要抓的。兵源我看京城中难以再找到4000名良家子。把范围扩大到北直隶。尽快募到新兵。这事小二,吴臣负责。”

    王武和吴臣两个起身领命,“是,相公。”

    张昭再道:“老林,你那边要尽快将营地扩建,容纳足够多的士卒。我看后勤区隔壁的村落八成不会同意动迁,咱们的营地干脆往西山那边绕过去。尽量保持成片。”

    林文宁的小妾来了,这段时间虽然忙,但看着反倒精神了些,笑道:“相公,你放心。我知道的。不会饶命。”

    张昭点点头,安排道:“伯宁,工匠的人数增加到1100人,外加招手了有300多名学徒。要尽快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班子。工匠的头,也会补充到咱们这里开会。”

    陈康笑呵呵的道:“少爷,这事我办完了就可以提前回村里吧?我怕董元明和吴管家忙不过来。”

    这话也就陈康能说。他和张昭的关系非常亲近。张昭于他而言,即是老师又是主公。

    张昭笑笑,“你可别糊弄。村子里的事,我自己会处理。乱不起来的。”

    冯无忌一副过来人的模样,劝道:“相公,这可说不准。结婚时人都是木头一样听摆布,你哪里还有精力去管人?更何况太子殿下还要去。

    照我说,警卫排要带回去。再叫老林找老关系,在县里请几个老成的吏员,帮着梳理局面。再还要人掌总。工匠的事,我帮着照看几天,叫陈伯宁跟着你回去。”

    冯无忌这样一安排,就显得老练、合适得多。众人纷纷应和。

    张昭从谏如流,答应下来。他其实没考虑那么多。单身狗没结过婚啊。反正婉儿就在家里,花轿大约会从村里绕一圈。他真没觉得到时候府里会乱糟糟的。

    吃过午饭,张昭带着警卫排四十人,骑着马,刚出军营,就见一名青年书生迎上来,在马上拱手道:“可是张子尚当面?”

第一百六十九章 道旁遇圣人

    张昭勒住雄壮的白马,在马上客气的拱手回礼道:“正是在下。”说完后,打量着这个书生。

    此人约三十岁许,穿着青衫直裰,容貌略显清瘦,颌下有着胡须。看起来文质彬彬,让人颇有好感。但他骑在马上腰板挺直,张昭这段时间和武官们混在一起久了,只看一眼就知道他身怀武艺。

    中年书生显然没料到张昭这么客气,自我介绍道:“在下刑部主事王守仁,刚从京外公干回来,听闻张朋友在京中会操中练的好兵,特来一观。”

    按照京师现在流行的观点,张昭现在正是站在人生的顶点啊!连成国公朱辅都是打算暂避锋芒!精兵在手,十七岁的卫指挥使,圣眷正浓,足可纵横弘治朝啊!

    但是,于张昭个人而言,固然是享受此时的“高光”时刻,但要说飘飘然,那真的很难。那个穿越者会因为得了一个正三品的卫指挥使就欢喜的找不到北的?

    有,那就是脑子进水。

    别管在现代社会是什么工种、地位,穿过500年的时光而来,眼界还是在哪里的!帝王将相,千古兴亡事,那都是看过,知道的。

    说的光正伟岸一点,他来明朝不是为当一个正三品的卫指挥使的,对不对?而是要挽救明王朝的历史命运,再开拓四方,让华夏之族屹立于东方。

    说的纯粹一点,一个正三品的指挥使,在真正的官场风波里又算得了什么?他现在只是个官场新贵而已,要真把自己当做大爷,那估计离死不远。

    所以,张昭并无什么倨傲的做派。而此刻听到这位中年书生报出的名号,张昭愣了下。

    我去!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后面巴拉巴拉一堆介绍就不用说了。如果读明史,不知道王阳明那绝对是不合格的。

    但是,在我大清修的明史里面,竟然对王阳明没有浓墨重彩的书写。搞的好像明朝都是些酒囊饭袋,活该亡国。唯有我大清帝王将相,雄才大略。人才辈出,风采风流。

    譬如有什么圣祖执掌江山六十年,比如有十全老人到处留书法,写诗。修编了四库全书。

    啊呸!

    要说见历史名人,张昭穿越过来快一年大部分都见过。这时震撼的脑子当机,那是不可能的。但是,面对历史中华夏民族的“巨人”,他保持着尊敬。

    “心学”的光芒照耀千古。它是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张昭翻身下马,拱手道:“在下见过王前辈。不知道王前辈是要和在下谈论,还是想去军营中看看?”

    张昭和王守仁一开始就以读书人的礼节在打招呼。这个时候,张昭称呼王守仁为前辈没有任何问题。王守仁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就是唐伯虎舞弊的那一科。时年三十岁。

    此时还只是刑部主事负责审案,而不是日后的心学创始人、一代军神的王守仁对张昭的礼遇颇感诧异。当红的“炸子鸡”如此客气,他也不是不懂礼数的人。身手矫健的从马上下来,直爽的道:“张兄,你我平辈论交吧。我是特意来找你问问新式的战法。”

    张昭心里一笑,感受到“圣人”对新事物的痴迷。听说阳明先生在新婚当天,还和道士谈论养生术,静坐忘归。第二天才被岳父找回去。他也不急着回南口村,和王守仁在军营前的大道边找个柳树遮阴,谈论起燧发枪的排枪战术。

    王守仁在军事上的天赋毋庸置疑,这位比朱厚照还牛逼!朱厚照的应州之战是硬仗。而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完全是以弱胜强,妥妥的军事家。

    王守仁听张昭叙述,不时的插几句,谈了一个时辰,他大致搞明白,一针见血的道:“如此说来,排枪战术只能击溃,而不能彻底的消灭。新军卫需要配备大量的骑兵。”

    张昭点点头,“是的。我现在还差骑兵将领。而且,后续还会配备炮兵为燧发枪兵阵列提供火力掩护。”

    王守仁捻须沉吟着,断言道:“张兄,这种战术必定会改变当前的战术。新军卫如果能上战场,必定会表现出色。你的平北虏策我研究过,莫非这就是你说的上策?”

    他作出如此断言,是因为听朋友说过新军卫的射击“表演”。按照张昭的说法,主要不被蒙古骑兵冲垮阵型,其杀伤力可想而知。

    王阳明十五岁时就去居庸关、山海关逛了一个月,专门研究军事。对北虏的事情非常了解。

    张昭由衷的道:“王兄厉害!”牛人就是牛人。只从他说出燧发枪兵四个月就可以练成,成本比弓箭手低,立即就联想到他的“平北虏策”上。

    王守仁笑了笑,拿起柳树下不知道何时由张昭的亲卫们摆好的小桌几上的茶杯,咕咚咕咚的喝着。

    张昭告辞道:“王兄,今日道左相逢,相谈甚欢,就此别过。我后天初六成亲,还望王兄不吝薄面来喝杯水酒。”

    王守仁微微有些惊讶,这才反应过来张昭是要准备回家结婚的,还专门陪着他在这里谈论军事,这人情很大,想一想,点头道:“好。我届时一定会到。”

    张昭拱手,辞别还未成长起来的大宗师,翻身上马,带着亲卫们往京西的南口村而去。归心似箭。

    …

    …

    张昭返回南口村后连着几日忙的脚不沾地。上面并无长辈操持。幸好将陈康带在身边,又走林文宁的关系,请了宛平县中相熟的老吏来帮忙,一应礼节才没出什么差错。

    四月六日。新军卫军营中。

    庞大郎留守在营中,其他军官们都准备去参加张昭的婚礼。总旗及以上的军官都会参加。而庞大郎这里也会以张昭的名义犒赏新军卫的士卒们。

    庞泰骑上马,看着马下的父亲,道:“爹,你不回村里太可惜了。少爷结婚这辈子也就这一次。”

    庞大郎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儿子只有十四岁,微笑着道:“总得有人在这里守着。回去后去庄子里看看你娘,把我捎回去的东西给她。你年龄小,少喝点酒。”

    “嗯。”

    庞泰打马,跟着军中的马队往南口村而去。

    ;

第一百七十章 忙碌的婚礼(上)

    王守仁作为新上任的刑部主事,这大半年来基本就没在京师待几天,都被派出去公干,在江北一带审案。新人嘛,就算有个状元爹,该干的活还得干。

    他回京后听到的第一个劲爆的消息就是:张昭练出新军。所以在四月四日的上午他去军营找张昭了解情况。

    以王守仁的智商,他是做好各种准备的。毕竟,张昭此人蹿起来太快,他同年中基本无人和他有交情,对张昭的印象很模糊。真正打过交道的反而是他的父亲。他父亲在东宫当老师,和张昭在去年时有接触。对张昭的印象一般。

    但是,等他在道旁遇到张昭时,完全颠覆他的固有印象。回到京城中在晚上时和他父亲说起此事。

    书房里的灯光明亮。王华刚应酬回来,舒舒服服的喝口温茶,道:“以科名而论,你确实是他的前辈。但既然他愿意和你讨论一个时辰的边事,你们谈的尽兴,平辈而论亦可。无须在意别人的议论。

    张昭当面邀请你去参加他的婚礼,还下了请柬,那便去吧。我们家不能失了礼数。至于他为何对你一个刑部主事如此礼遇,日久见人心。”

    四月六日的上午,王阳明带着两名仆人,备了礼物,骑马往京西的南口村而去。

    事实上,张昭成亲的事在京中并不是秘密。御前的事情,向来没什么秘密可言。弘治皇帝同意让太子朱厚照出宫参加张昭的婚礼引起一阵阵的涟漪。

    甚至有御史在上书反对,主要是皇太子的安全问题。而弘治皇帝就只有这一个儿子,大臣们怎么可能不在意?

    幸好时间距离张昭结婚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酿成官场上的风暴。

    …

    …

    四月六日,南口村中。

    京西这宁静的小村中,在今天似乎到处都充满着喜庆的气氛。鞭炮阵阵,村民们脸上带着笑容。小孩子到处乱跑,手里拿着糖果或者铜板。

    而大量涌来的宾客们更是让这场婚礼显得不同寻常。村前村后,随处可见操着各地口音的宾客。有京中来的客人,有国泰商行、知行商行的经销商。

    其中京中来的客人又分数种。第一是李教谕、张昭在顺天府学的同年曹朗等人。第二是勋贵子弟。都知道太子要来,谁府里不把自家子弟派来捧个场?第三,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焦芳的儿子焦黄中,宛平县徐县令等人。这都是和张昭沾点边的文官。第四,张昭的心腹、下属。

    上午八时许,张昭在新府中见着来参加他婚礼的大舅子李廷德。李家来的其余几人都被管家吴春时挡了。

    李廷德是婉儿的亲哥哥。婉儿的母亲,也是小张昭的姑妈早就去世。李父再娶,现在当家的是婉儿的后娘。有一子二女。一家人居住在卢沟镇中。

    李父年高,无法养家。李廷德以杀猪为业,养育一家人。此人二十八岁,身材修长,容貌极其的英俊,剑眉隆鼻,面若细瓷,可谓是貌比潘安。这倒也正常。从婉儿日渐美丽的容貌可以看出来这一家子基因很好。

    李廷德斟酌着,微微斜着身体,说道:“妹夫,我听说你的新军卫正在募兵,乙等兵每月都有五钱银子的军饷。你看我行吗?”

    张昭有点诧异,直白的道:“表兄的年龄有点超过,身体条件自然是合格的。但是我这个新军卫很快就要上战场,比较危险。”

    战场上箭矢无情。刀剑可不认得你是谁。底层的士兵很容易牺牲。婉儿没说,张昭还是知道的。虽然快十年没联系,她还是关心着她的兄长。

    血脉亲情,总是磨灭不掉的。

    李廷德态度坚定的道:“妹夫,我不怕。我不能总杀一辈子的猪。有你的彩礼,够家里人生活一段时间。我想去闯闯。”他和一个姑娘好了许久,却没有彩礼钱娶她。

    张昭想一想,点头道:“你回头找伯宁。编在我的亲卫队里面。”李廷德不想要浑浑噩噩的生活,他愿意帮一把。不过,为了安全还是放在亲卫队中。

    这时,吴春时从外面进来道:“少爷,刑部主事王守仁来贺。”

    张昭起身,“我去迎迎他。”

    刚刚进来通知张昭的张泰平嘀咕道:“少爷,一个正六品的主事有什么好迎的。李阁老的长子还等着见你呢。”

    张昭笑骂道:“你懂个屁。”

    这个梗,平安预估是不会懂的。王守仁来参加劳资的婚礼,去迎一迎不是应该的吗?日后你们就会知道的!

    …

    …

    吴春时跟着张昭出门,小声道:“少爷,亲家母那边对你临近成亲才回村里有点微词。”

    张昭皱眉。是不是丈母娘不挑点女婿的刺就不痛快?就没有存在感?不客气的道:“她有意见又能怎么样?她是能阻拦婉儿嫁给我呢,还是日后要和我们住在一起?我管她去死。”

    吴春时只能赔笑着。

    张昭到前院里,王守仁正在前厅中,见张昭进来,喜庆的拱手道:“张兄,恭喜恭喜!”

    张昭笑道:“伯安兄客气。请!”招呼王守仁落座喝茶。

    闲话两句后,王守仁主动的道:“张兄今日事务繁忙,不必陪着我多坐。”

    张昭也不矫情,道:“好,怠慢之处还请伯安兄见谅。待会伯安兄要多喝几杯。”

    招待完王守仁后,张昭到东面的小厅中去见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李教谕正帮他待客。

    小厅中清雅,李教谕、李兆先两人正在喝茶闲谈。李兆先身体不好,头上冒着细汗。

    “徵伯兄不必起身,不必。”张昭忙把李兆先劝住,又和李教谕见礼,“今天辛亏有先生帮我招待宾客。否则,我就要手忙脚乱,失礼于人。”

    李教谕微微一笑,道:“这是小事。子尚你能成亲,老夫心里为你高兴。”

    闲谈着,李兆先把他强撑着来的目的说出来,“子尚,家父有句话让我转告于你。”

    “兄长请讲。”

    李兆先喘口气,道:“你这个新军卫不同于其他卫所。粮饷充足,士卒精锐。又是纯火器军队,以一当十。因而,你应当主动向天子提出来,让天子委任监军。”

    这事张昭根本没谱,得到李东阳的口信提醒,心里感激,站起来,肃容道:“多谢阁老提醒。我会上书给天子。”

    李兆先点点头。

    两人正要交谈时,陈康一路飞奔的进来,低声道:“少爷,太子来了。”

    ;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举荐王守仁

    南口村东的张府新宅占地面积1.5亩,前院里的房间有二十三间,但在四月六日来说还是不够。宾客中略显拥挤。

    知行商行的经销商们都是由董叙招呼,位于西二门处的院落。甚至不少经销商在门外站着,看着南口村的地势、初夏的风景。

    董叙带着晋地的一名经销商到院落中,正在闲聊的一帮经销商纷纷站起来,打招呼道:“董掌柜…”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张昭近日成为京中的“当红小生”,这帮商人都是听到风声的。没见“张府二锅头”的销售额又涨回来。而董氏父子深的张昭信任。

    一个掌管着知行商行,一个掌管着国泰商行。他们这些经销商哪里敢怠慢?

    “董掌柜,方才京中又来了哪位大人物?看着像老爷。”

    董叙四十多岁的年纪,白白胖胖的,这时忙的满头是汗。团团作揖,“怠慢诸位了。方才来的是翰林王学士的长子,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刑部主事王老爷来贺。”

    “哦…”

    这话引的经销商们一阵惊讶,接着还有争论声。

    “如何?我就说张大人虽然只是卫指挥使,但是朝中大人物都要巴结他。你偏要说什么文官武将。看到了吧?”

    “扯淡…”

    董叙笑笑,带着商人式的圆滑,招呼几句再到门厅那里去候着。要是这帮人知道今天太子要来,不得炸掉啊!

    …

    …

    小厅中,刚刚“劝走”张昭的王守仁喝着清茶,在厅中转悠着。

    他的长随心里却是略有点不痛快。他家少爷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高中二甲第七名。区区一个卫指挥使和少爷平辈论交,就算占了便宜,此刻竟然真的不招待,简直是岂有此理?

    长随道:“少爷,咱们略坐一坐就走吧。你和这张大人其实也没什么交情。太在意礼节,别人还以为咱们家攀附他呢!”

    王守仁形容有点清廋,这是出差公干导致的,洒脱的道:“什么攀附不攀附的?我过两天就准备辞职回乡。今日既来之则安之。”

    二甲第七名的王守仁时年三十岁,在明代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建功立业的年纪,而他进士及第后,先是观政工部(就是实习),再授刑部主事,天天忙着断案,这于他的志趣不相符,让他心生辞官之意。

    长随闷闷不乐的叹口气。

    王守仁笑一笑,走回到桌几边喝口茶。

    这时,外面一名小厮进来,“王老爷,我家少爷让我来通知你到那边去。请随我来。”

    王守仁没管长随挑眉头,客随主便,跟着小厮穿堂过室,到另外一处客厅中,就见客厅里坐着两名文士。其中一人和他相熟。拱手笑道:“徵伯兄,好久不见。”

    李东阳是翰林院的“坐地虎”,他不仅仅和翰林侍讲学士王华相熟,和王华的儿子王守仁也相熟。弘治六年,王守仁二十二岁来京中参加会试,落第不中。

    李东阳性格诙谐。和众人安慰王守仁时,忽悠着王守仁做一篇《来科状元赋》。好吧,圣人也曾年轻过,也有羞耻的黑材料。

    王守仁和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自然是相熟的。

    李兆先脸上带着笑容,微微喘着气,讶然的道:“伯安兄,你何时回京的?你认识子尚?也对,令尊在东宫当值,应该和子尚见过。太子到了,子尚去迎接。伯安兄稍待,这位是我的族叔,顺天府府学教谕,讳相铎。”

    这边三人正相互打着招呼。

    张昭带着陈康已经迎出到正门外,就见朱厚照一行十几人穿着便服骑着马踏着水泥大道而来。

    管家吴春时拿着水泥把南口村对外的路都铺了一边,为的就是今日道路通畅。

    “殿下…”张昭迎着几乎像脱缰的野马般撒欢的朱厚照,“臣欢迎殿下到来。”

    朱厚照这大半年来容貌有些变化,本来白白嫩嫩的,因张昭捣鼓出足球,被晒黑不少。但身体眼看着变得强壮。个头也开始长高。朱厚照眉细脸长,十一岁的年纪,装束如富家公子,兴奋的道:“

    张昭,恭喜恭喜。我提前来的。我父皇、母后和我给你的贺礼在后面。由崔驸马带着的。走,走,带我去看看你的府邸。”

    刘瑾和一名负责安保的带刀侍卫护着朱厚照往府里而去。门厅这里的宾客都有人招呼,见张昭亲自出迎,少不得私下里问询。朱厚照身份贵重,但是这年头又没电视,他不穿蟒袍谁认识他?

    “殿下,这边请!”张昭带着朱厚照往前院偏厅里去稍作休息。刘瑾一看偏厅里还有人,顿时不喜。尖着嗓子道:“张舍人,殿下的安全最重要,你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人都清出去。”

    张昭感受到刘瑾对不满,有点借题发挥的意思。看他一眼,微笑着给朱厚照介绍道:“殿下,这位是我的恩师,顺天府府学教谕,和李阁老是同族,讳相铎。

    这位是李阁老的长子,名兆先,表字徵伯。这位是翰林侍讲王学士的儿子。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如今官任刑部主事。名守仁,表字伯安。”

    张昭介绍完,刘瑾就哑火。这很明显都是非常亲近,且都有地位的人。他说“乱七八糟”有点过。

    李教谕、李兆先、王守仁三人纷纷和朱厚照见礼。

    张昭吩咐仆人上茶。他知道朱厚照是急性子,道:“殿下先喝口茶缓缓,我府里后面有个小楼,可以眺望四周风景。我一会陪殿下过去看看。顺便等崔驸马他们到来。”

    朱厚照欢喜的道:“好啊。还是你安排的妥当。”

    张昭又道:“当日我和殿下在东宫中论本朝谁可带兵征战沙场。自威宁伯(王越)去世后,朝中可称名将者寥寥。保国公朱晖不堪大用。今日有当世名将就在殿下眼前,臣为殿下荐之。”

    朱厚照兴奋的想要抓耳挠腮,他非常聪明,一眼就落在王守仁身上。再自得的看向张昭:“张昭,你要推荐王学士的儿子?”

    张昭点点头。

    他对原本的历史其实很有点奇怪。王守仁高中二甲第七,换句话说就是全国第十的成绩,这个成绩去工部实习?这明摆着应该要进翰林院的。

    而王华是状元,最高的官位是南京吏部尚书。王守仁更是仕途坎坷。平定宁王之乱的大功,到嘉靖年间才得以封侯。

    他总感觉这有点不对。

    王守仁则是有点懵圈。前天他父亲还说张昭的企图日久自现,他是没想到张昭会给他安上“名将”的头衔,还向东宫太子举荐。以张昭此时正当红的地位,这个举荐份量很重的。

    “臣惶恐,难当张指挥之语。”

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军卫抵达

    朱厚照打量着王守仁,根本不为王守仁的话语所动。张昭在他心中的地位就是军事专家。张昭说这个王主事是名将,他就信的。再一个,本朝是有例子的啊威宁伯不就是以文臣领军,最终成为名将

    “王卿不必谦虚,我相信张昭的眼光。”

    张昭笑笑,帮王守仁解围,“殿下,我们先去小楼中观景。”

    不是说状元、翰林就一定是阁臣。成化朝和弘治朝的阁臣们太稳定了。大半的翰林们都是被压制到老。王华最终做到南京吏部尚书的位置上还算可以。

    但是,王守仁的仕途就坎坷的多。

    张昭的目光略微掠过朱厚照身边的刘瑾。这历史性的一幕,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吧嘿嘿。

    王守仁在正德元年触怒刘瑾被贬贵州龙场,然后悟道。心学开宗立派。等谪戍期满后,开始被提拔。直到正德十一年,兵部尚书王琼对他十分赏识,开始巡抚地方,带兵平定江西。至此,他才算是进入到明朝中高级官员的行列。

    此时,王守仁已是四十四岁。而且,终此一生,他都未能进入明朝中枢,或者成为兵部尚书。除为父守孝三年外,一直在南方讲学,平叛。

    从张昭这个后来者的角度来说,真的是明朝亏待阳明先生啊这么天才、牛逼的人物,竟然没能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他的光芒惜哉痛哉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有这些磨难,他还是一代圣人吗

    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所以,他今日特意在朱厚照面前举荐王守仁。希望不要再出现正德年间有大功而不赏的情形。

    话说朱厚照这事办的很操蛋,竟然因为王守仁平叛太快,没有让他过瘾而不爽。这孩子后期三观很有点歪。

    当然,现在他来了。他会矫正过来。

    而说起张昭对王守仁的态度。遇着一代圣人,当然不可能是与其为敌,或者不交往,亲近是必然的选择。但这其中又有个分寸。不能搞成无事献殷勤。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他有,王守仁也有。

    所以,张昭只是在朱厚照面前推荐,直截了当的说这是“当世名将”。而没有到弘治皇帝面前去推荐。那样做,他和王守仁的关系反而会有裂痕。

    这样才是最好的方式推荐未来。

    他希望王守仁能比原来的历史做出更夺目的成就

    朱厚照从谏如流,跟着张昭往后花园而去。经过两个月在东宫的相处,他对张昭的话很听的进去。

    这也是刘瑾心里对张昭不爽的原因。因为,只要是“正事”,太子必定是问张昭的意见。而不是正事,吃喝玩乐,张昭也行,他怎么能看张昭顺眼

    朱厚照对军事特别感兴趣,张昭提了话头,“伯安兄年轻时曾游历边关,于北事颇有见解。”朱厚照便和王守仁谈起战事。

    张昭则是落后两步和李兆先并肩而先,关心道“徵伯兄身体可受得住若撑不住,我给殿下说一声。”

    李兆先心中一暖,点头道“子尚,有劳你了。”他确实感觉身体有点吃不消。

    李教谕则是对弟子的细心赞许的点头,不枉大兄对他的帮助啊,“子尚,你去太子面前随侍吧。我照看着徵伯。”他不大想听皇太子谈军事话题,借故离开。

    张昭这边在陪朱厚照时,位于前院东面大院里国泰商行的经销商们也各自议论着。

    这些都是各地有实力的大商贾,否则也拿不到总代理或者特约经销商的资格。

    他们谈论的话题倒是没有围绕着今天张府来的那些客人。刚才长宁伯的长孙周修都来了。京中的消息说太子都会来出席这场婚礼。其档次、资格已经无须多言。

    他们谈论的是新娘子,宁波府的赵安坐在八仙桌边磕着瓜子,喝着茶,听“前辈”们神侃。

    “不知道谁家姑娘这么好的运气。听说张指挥拒绝了不下五桩婚约。”

    “哪里什么那家姑娘,就是他的表妹,童养媳。青梅竹马。糟糠之妻不下堂啊。所以说,张指挥这人有情有义,咱们跟着他做生意,心里踏实”

    “老王,你拍马屁,张大人也听不见。”

    “哈哈。”

    众人这么笑闹着,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的掌柜卢奉作为半个主人招呼大家。

    隔壁小厅中,陈夕凤正带着自己的丫鬟、小厮喝茶闲聊,隔着珠帘,听这帮同行闲扯。心里头倒是有点感慨,“青梅竹马啊,这人倒是有点良心。”

    众商号的东家们正说笑着,外头忽而传来一阵马蹄声。东院这边挨着酒厂,有角门可以进去。有几人喜欢看热闹的,到门外一看,只见约三十多人的骑兵疾驰而来。

    来的人都是穿着军中的便服,腰间系着束带,一个个年轻的脸庞上带着笑容,英姿勃勃。看着就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朝气。正是赶来参加张昭婚礼的新军卫的军官们。

    “老吴,吴管家,你小儿子回来了。”

    “庞大郎家的,快来看你儿子。啧啧,小小年纪,骑在马上像模像样。”

    张府这里今天宾客众多,南口村、东刘村、蒋家庄三个村子的妇女都在这里帮忙。新军卫的儿郎们一到,瞬间激起一阵阵的喧闹。这是张昭当日带着亲兵队回来后,第二次引起村里人的注意。

    说京中的大人物,对乡民们来说太遥远,也不在意。而自己的子弟兵回乡,那欢迎、热闹的势头真不是盖的。

    张昭带出去的人中,除开进亲卫队的人,今天不管是不是总旗、百户,都回村子里来喝喜酒。留守的庞大郎在这一点上,口子放的很开。这自然吸引村民的主意。

    吴春时带着大儿子吴言,女婿刘二狗,护卫队长姜承业等人迎出来,“王千户,这边请”

    卢奉、赵安等商号的东家在角门口看着水泥路上来的锐气十足的新军卫军官们,心中震撼,感慨。这些人就是张昭的底气、力量,甚至是圣眷所在啊

    甲等兵方贯从马上翻身下来,寻找他的目标韩娘子。心中忐忑不安。他给方娘子写了很多封信,还告知今天会来,想要问一问她的意思。若行,他便让他姐夫来提亲。

    韩娘子当然不在这里,而是在桑林后的张府老宅,婉儿最近住在这里,等着出嫁。

    吉时要到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 忙碌的婚礼(下)

    张府的老宅并不大,两进的院落。土墙黑瓦。带着陈旧的气息。这是张父张母留下来的遗产。

    自新宅修建好之后,吴春时和大儿子一家还住在前院中。后院张昭和婉儿的住处老吴每天都会清扫。

    张昭四月初四回来,婉儿和方晶两人便搬到这里住。此时,上午微微燥热的阳光,落在张昭穿越来的房间中。婉儿正穿着红色的嫁衣,由方晶陪着。

    周大娘和韩娘子在门外候着。

    方晶穿着灰金菊色的长衫,娴静秀丽,握着婉儿的小手,柔声安慰道“婉儿,别紧张呀。你不是期待着这一天很久吗”

    婉儿坐在落地玻璃镜子前,看着那个眉眼如画,精致白皙的新娘子,感觉怪怪的,微微挤出个笑容,很难看,郁闷的道“方姐姐,我就是紧张啊。”

    两人正说着话,外头虎子跑来,探头道“姐,二哥要来了。你赶紧凤冠带起来。”

    方晶笑道“虎子,要叫嫂子。”

    虎子才九岁,长的虎头虎脑的,挠挠头,苦恼的道“方姐姐,我改不过来。”

    婉儿给虎子的模样逗的一笑,心里紧张倒去了大半,摆出长姐的款儿,道“那就不改吧。”

    周大娘和韩娘子进来,帮着婉儿带上凤冠,盖起红盖头。此时唢呐声已经从摇摇传来。

    方晶低声祝福道“婉儿,你今天是最美丽的。”

    张府新宅后花园中,小楼里,朱厚照正由王守仁、刘瑾、谷大用等人陪着观看整个婚礼。

    朱厚照十一岁的年纪,正值叛逆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不过,他知道这次出来是作为父皇的代表庆贺张昭结婚。所以并没有到处乱跑,免得添乱。

    “还是张昭了解我啊这地方好。”朱厚照临高远眺,拍着栏杆,随意的说道。

    王守仁等人都看到花轿已经抬出来,张昭带着花,骑在白马上。在喜庆的唢呐声中,娶亲的队伍要绕着整个南口村转一圈。再回到到新宅这里。然后就是拜堂的仪式。

    朱厚照觉得有趣,想起刚刚张昭在这里说的“审美观”,“对称美”,“不对称美”的题目,“王卿,你来说说,这花园左边种梅林,右边种桃花林如何”

    刘瑾心里撇撇嘴。他就觉得张昭在太子面前瞎扯淡。

    王守仁进士出身,父亲又是状元,家学渊源。在诗文上颇有造诣。万历年间的文坛盟主王世贞评价他的文章王伯安如食哀家梨,吻咽快爽不可言;又如飞瀑布岩,一泻千尺,无渊渟沉冥之致。

    王守仁从容的答道“殿下,张子尚之意是让殿下体会山水园林在四季之美。譬如人间四月芳菲间,山寺桃花始盛开。又譬如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这是他所追求的意境。其实此地面积有限,并不适合种桃花,或者作梅林。”

    朱厚照虽然性情聪明,但是天天读四书五经,还要兼顾他的“个人爱好”,在诗词上的阅读量那是非常少的。听王守仁这两句诗,比刚刚张昭描绘的画面更加生动,忍不住道“好诗”

    千古传唱的名句,只要是中国人都能懂其中的韵律、意境之美。朱厚照好歹还是学过蒙学的,这点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王守仁笑笑。以他的智商,刚刚又是在旁听,明白张昭在干什么他在培养朱厚照的“审美观”。但是这又何用更给谢阁老知道,又说张昭在诱使东宫往宋徽宗、李后主那帮亡国之君的路上走。

    王守仁不知道的是日后小朱同志是何其的奇葩他在西苑里建造豹房,和野兽们玩耍。这就是典型的文学修养不够,还没有脱离低级趣味。

    张昭正是要潜移默化、见缝插针的教教他。

    朱厚照这边被“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时,皇宫中,弘治皇帝刚刚结束和大臣们的会面,在暖阁中和张皇后说话。

    张皇后带着永嘉公主,搂着小公主,喝着酸梅汁,道“不知道皇儿在南口村如何了”

    她是真担心朱厚照有个闪失。

    弘治皇帝看着自己的妻子,拿着调羹喝着汤汁,温声道“有侍卫们跟着不会出事。倒是,朕在想张昭的婚礼进行的如何了皇后让崔驸马带的什么礼物”

    张皇后轻嗔弘治皇帝一眼,白皙姣好的容颜上带着笑意,三十出头的美妇风情十足,说道“臣妾可没陛下雅,送的都是俗物。”

    弘治皇帝对张昭越看重,就越不希望皇后和张昭有间隙。当日,寿龄侯张鹤龄来闹一场,把事情挑起来。

    张皇后在张昭的婚礼上送重礼,自然是表态。她问过二弟张延龄,张昭最近确实没有针对张家的意思,她心里那根刺再淡去许多。

    永嘉公主哪里知道帝、后二人谈话的深意,瓷娃娃一般精致的小人儿皱起眉头,发愁的道“母后、母后,我送了他一副我自己画的画,不知道他喜不喜欢”

    弘治皇帝和张皇后两人都被逗的笑起来。

    张昭的婚礼进行的很顺利,在吉时中拜堂。

    夫妻对拜时,娴静、明秀的方小娘子扶着婉儿和张昭对拜。

    三拜高堂时,李教谕作为张昭的恩师,受了新婚夫妇一礼。这一礼,他完全当得起。

    新娘子先回洞房,张昭开始敬酒之前,驸马都尉崔元从座位走出来,笑着高声道“诸位,我受天子之托给张指挥送新婚贺礼。抬上来”

    主厅中的宾客们安静下来。几名勋卫散骑舍人将弘治皇帝、张皇后的礼物抬上来。

    镇远侯的嫡子顾新过来帮忙,和崔元一起打开书轴,只见上面写着四个字“天作之合”。

    “好”

    不知道谁起了个头,正厅这里爆发出热烈的叫好声。其他院落里的宾客立即询问,等得知是天子亲笔写下“天作之合”四个字时,又是一阵骚动。

    皇太子朱厚照并不在这里。他身份贵重,安全最重要。这种宾客云集的场合其实最危险。因而,他露一面之后,象征性的喝杯酒,此时已经离开。

    张昭穿着红色的新郎袍服,接过书轴,道“臣谢陛下赏赐”

    崔元点点头,笑眯眯的道“张指挥,别急着谢啊。还有皇后娘娘的。”说着,招呼人手将抬来的六口大箱子抬上来,展示在主厅的宾客眼前。

    俱是蜀锦、徽纸、官窑瓷器、美玉这样的“奢侈品”。其价值至少不下3000两银子。作为皇后而言,这是重礼。

    张昭的内兄李廷德和大妹夫都在主厅中,两人坐在角落里,听着宾客们的贺喜声,感觉这仿佛是一个很遥远的世界。

    英国公张懋的三子张铭坐在主位边,回头看着这一幕,心道“天子对张昭很看重啊本朝武勋中还没有谁有这个待遇。”

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风沉醉的夜晚

    主厅角落处,几名府学的同年看着张昭敬酒后往内院而去,各自感慨着。

    “你们说张子尚何时会回府学读书咱们可以亲近亲近。”

    谁成亲时要是天子送来的手书,那不得吹嘘一辈子今日这婚礼,是够资格成为弘治十四年茶余饭后的话题。

    曹朗头戴儒巾,穿着月白色的儒衫。纵然是初夏的夜晚微微有些热,他正襟而坐,领口的扣子没有解开,风度峻整。说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咱们”

    话未说完,就听得外面的院落里有人喊道“吴管家要跳河。”

    这话唬的不少人出去查热闹。

    只见院落东面的角门外,月亮的清幽的光芒照落在小河、树林、石桥上。

    张昭的管家吴春时正抱着酒瓶子坐在地上大哭,哭的撕心裂肺,嘴里念叨道“老爷,夫人,你们来看看啊。少爷今天成亲了。”

    “都别拦着我。别拦着我。我要去把这个消息告诉老爷。”吴春时给人扶起来,却挣扎着要往河边走。唬的一群人赶紧拉住他。

    吴臣在人群外。他很难理解这种情绪。在他看来,他父亲只是张家的长工而已。

    有人来劝。负责酒厂生产的老吴的大儿子吴言叹口气,道“今天少爷大喜的日子,让我爹高兴一下吧”

    他成年后便去通州码头卖力气。这些年回来的很少。直到去年才得以摆脱贫苦交加的困境,回到村里来做事。这些天,他目睹父亲尽心尽力的做事,有点明白父亲内心里的感受。

    这里正闹腾着。只见吴春时的女婿、东刘村人、张昭的护卫队长刘二狗被人喊来。二狗大步流星的过来,将围着岳父的人扒拉开,一巴掌削在吴春时的脑袋上,再单手将吴春时给拎起来,喝道“闹什么回去睡觉。”

    吴春时瞪着眼睛要骂女婿,但终究是给拎走了。

    “二狗这浑人,连他老泰山都敢打。”

    围观的众人散去,一个小插曲就此消弭。

    陈康听到消息时插曲已经结束,他想了想,便没回到酒席中去,而是返回家中。

    他原来的家在蒋家庄中,后来少爷住处,寡母便搬过来住。中间还搬了一次家。现在住在新宅东面的居住区中。

    前后邻居的瓦房小院中基本都亮着油灯。百米的巷子中安静。陈康带着微醺的酒意回到家中。

    陈大娘早吃过流水席回来,打水给儿子洗脸,担忧的道“康儿,你没做错什么事吧”她是个将近四十岁的妇人。寡妇门前是非多。她这些年很艰难的将儿子带大,小心谨慎。

    陈康呼着酒气,在窗边洗着脸,“娘,你怎么问这个”

    陈大娘坐在旁边的木椅中,道“我在府里去吃流水席,听那些人你本来在国泰商行当掌柜,这两天又被少爷调去军中。康儿,咱们做人要有良心。娘把你养这么大,那么困难,没做过一件亏心事。少爷待咱们不薄。”

    陈康擦着脸上的水珠,笑道“娘,你想哪里去了是我主动给少爷提出来去军中。不久之后,新军卫肯定要上战场。我要去建功立业,给娘挣个诰命回来。”

    陈大娘比较脆弱,一听独子要上战场,眼泪哗哗的掉下来,先把陈康数落了一顿,见事情不可更改,催道“那娘给你说门亲事陈家不能断后。”

    陈康好不容易哄好自己的老娘,这时给追婚,道“娘,我喜欢的姑娘还没长大。”

    小霞还小。

    陈大娘催儿子结婚时,张昭已经走回到正房大院中。一溜的红色灯笼在夜色中喜庆的挂在屋檐。

    “咯吱”

    张昭推开正房的大门,就看到这么一副场景卧室里,本来应该乖乖等候在圆桌边的婉儿,早把红盖头掀起来,将沉重的凤冠搁在桌上,和穿着灰金菊色的长衫的方小娘子两人正在桌子边坐着吃点心。

    “二哥”

    婉儿给张昭突然进来给吓一跳,从椅中站起来,这才想着周大娘和韩娘子叮嘱的要让丈夫掀起红盖头,嗓子里的绿豆糕差点把她给噎着,呛的弯腰咳嗽。

    方小娘子赶紧去拍她的背。

    张昭好笑的走过来扶着娇艳、明丽的新娘子,帮她顺气,两个美人的香气扑鼻,“我进来你怕什么啊二哥这只老虎今晚要吃你,总得等你准备好。”

    方晶掩嘴轻笑着。漆黑如星的眼眸看张昭的侧脸。秀美的脸蛋上带着微微的轻红色。

    婉儿顺过气,仰着头,瓜子脸上的五官精致无瑕、白皙如玉,这颜值给十分都不为过。她娇嗔道“二哥,我都差点噎着,你还取笑我”眉眼间带着幸福的笑容,神态动人。

    她好几天没见着他。

    张昭禁不住笑起来,这妮子完全没抓住重点。小姑娘哟他在外面转得也有些累。对方晶点点头,搂着婉儿坐下来,拿过茶杯喝水,吃着芙蓉糕。在灯下欣赏着娇妻美妾。

    心里惬意、满足。

    苏东坡写了个人生四大喜。他此刻就在其中之一洞房花烛夜。真有点想感慨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二哥,你看我干什么啊我脸上的妆还好呀”婉儿肚子还有点饿,吃着绿豆糕,和张昭共用一个茶杯。忽而间明白过来,俏脸唰的一下变得绯红。

    方晶噗嗤一笑,准备起身告辞。突然感觉手给张昭握住。她娇羞的低下头,娇声道“少爷”婚礼到这里已算结束。她陪着婉儿拜堂,已算是他的人。

    张昭嘴角带着笑,有点坏,“我说你们两个是不是要改下称呼相公给你们看礼物。”

    新婚之夜,有些事情不可描述。

    交杯酒、红盖头,捡出花生、石榴子这些都没少。

    清晨时分,张昭神清气爽的起床。婉儿还在鸳鸯帐中熟睡。卧室里的红烛快要烧完。晨光透进来,林间的鸟儿嬉闹。他有许久没听到这声音。

    军营那里只有号角声。

    正房这里宽敞,左右相通,通透敞亮。张昭到方晶给他布置的书房中,负手看了看,张昭从书房转到连通的西厢房中。他送给方晶的珍珠项链还在桌中。

    方晶已经醒了,拢起纱帐,明秀的俏脸上带着昨晚残余的娇红,肌肤晶莹如玉,羞涩的娇声道“相公,你这么早就起来了”

    “晶儿,你躺着。我过来看看你。”张昭坐下来,和方晶说会话。时间便流走。

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后日常

    正房这里面积宽敞,卧室、正厅、书房加起来约有四百平。张昭在陈设精美却有宽敞的正厅中陪着不良于行的婉儿、方晶两人吃过丰盛早餐,到前院里来转一转。

    陈康等人并家中的内外管事、奴仆们早就等在前院的大厅中,纷纷贺喜,“恭喜少爷。祝少爷和夫人早生贵子。”

    张昭父母双亡,而他又没有儿子。在明代的世情习俗中,只能被称为少爷。

    大管家吴春时宿醉未醒,这会还在床上躺着。张昭听吴言说起昨晚的事,心里颇有些感慨。老吴对张家确实够忠诚啊他询问了府里的情况。

    这会,府里只余下热闹后的狼藉。

    听了两句,张昭便让陈康在外头负责处理琐务,转身回到正房大院里来。正在里头说话的周大娘识趣的告退。婉儿和方晶两人的俏脸上都有点娇羞的神情。

    婉儿没穿昨日大红色的凤冠霞帔,而是穿着件浅粉色的对襟褂子,水灵灵的小葱般。她现在的个头约有一米六六,身段显得修长、窈窕。瓜子脸儿,五官精致无瑕,明丽动人。漂亮的杏眼落在张昭身上,脱口而出,“二哥”

    这一声呼喊里有着初为新妇的幸福、甜蜜。在张府下人面前,她聪明能干、有决断、仁厚。而在张昭面前,她是明丽、娇美、柔情的少女。

    方晶坐在婉儿身旁偷笑。昨日虎子没法改口,今天婉儿一样是习惯成自然,难以改口。

    她穿着她喜欢的白裙,一米七的身高,身段曼妙匀称,雪峰细腰,尽展婀娜的身姿,韶华正好。她的五官明秀,肌肤晶莹如玉。坐在椅中,有一股大家闺秀的娴静、端庄感。

    只不过张昭知道她私下里并不呆板。而是活泼,柔婉。见张昭进来,偷笑之余,漆黑如星的美眸看向张昭,柔情似水,俄而微微低头,心中轻快。

    她是那种传统的女子。昨日名分定下来,又有夫妻之实,她的情丝便系在眼前英俊的男子身上。此时再见到他,便会感觉昔日的种种阴霾都被驱散。只剩下安稳、踏实、阳光。

    张昭并不介意,笑着走过来,坐在中间,笑道“周大娘给你们说什么呢如果是说开枝散叶的事,你们可别听她的。太早对你们身体不好。来,难得我这两天清闲,陪我下棋。”

    婉儿轻拍张昭一下,嗔道“二哥,周大娘是好意。”她是想的。

    方晶抿嘴轻笑,明眸和张昭对视,轻声道“我听相公的。”

    张昭家里一个长辈都没有,新婚之后的第二天,和娇妻美妾在一起,自由自在。

    王守仁四月六日参加完张昭的婚礼,回到位于大时雍坊的家中。第二天的傍晚,和父亲王华一起吃完饭。

    姨娘将美酒佳肴送上来,自到隔壁屋子里去吃饭。留下父子俩说话。

    王华夹一筷子鸡肉,道“伯安,你真的决定辞官”

    王华多年的翰林,在余姚算大族。京城居,大不易。但日常开销对他而言还是负担的起。

    王守仁刚刚从江北审案回来,在家休假。这个刑部主事他当的实在没意思,准备辞官回乡。虽然有张昭在太子面前鼎力推荐,但他心意未改。

    “父亲,在各地奔波审案并非我想要的。我想精下心来研究学问、边事。”

    王华思想比较开明,否则也不会有“离经叛道”的儿子,道“也好。哦,你对张昭什么看法”昨天的事,儿子对他说过。张昭这人颇有点意思。

    王守仁微微沉吟,道“张子尚一代人杰。”他领张昭的人情。但和张昭算不得“朋友”,只能说是熟识。但这并不妨碍他作出公正的评价。

    别人都在关注那场婚礼的隆重,荣耀。帝后送礼,太子亲临,这种规格还有什么可说的又如何能不吸引着人们去谈论呢但是,他却不然。

    他看到的是张昭这个人的谋划,能力。弘治皇帝意欲振作,以图北虏,这是朝中人人尽知的事情,为何只有张昭能做成这就是胆魄、能力

    没有燧发枪、排枪战术、精兵,就没有这场婚礼的荣耀

    另外,他看到张昭试图在引导、培养太子朱厚照。

    在做这些事情,必然是心怀大志,有平定北虏之心。这不是人杰是什么

    要知道,出塞横扫大漠,必须要天子支持才能成功本朝清扫蒙元,太祖时自不必说,成祖时是御驾亲征。这都是举国之力,而且将帅没有招到怀疑。

    张昭在谋划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的事情。

    王华诧异儿子对张昭如此高的评价,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嗯。”

    同一时间,乾清宫中,弘治皇帝也在问锦衣卫指挥使牟斌,这场婚礼的细节。

    昨天太子回来当然向他和皇后,还有永嘉说过。除开婚礼的事情,还说起张昭盛赞刑部主事王守仁为当世名将。刘瑾亦报了条陈上来。但他还是想听一听锦衣卫这边的报告。

    西暖阁中,牟斌低着头,把钱宁报告给他的情况一一告诉天子。钱宁这两天化身舔狗,一直在南口村给张昭跑腿办事。

    “陛下那副字让在场的众人都羡慕的流口水。张昭的管家跑到河边去哭得稀里哗啦,说要去给张昭的父母禀报。最后还给女婿拎回去”

    牟斌可不像老刘,报告张昭实际上是娶了一妻一妾,想给张昭减点分,他是捡故事说。当然,张昭的宾客里有哪些人,说了那些话,锦衣卫是门清的。

    弘治皇帝坐在炕上,略显随意,锦衣卫是皇帝家奴,不像见大臣时要注意仪表,喝点清火的茶,微笑道“自古是忠臣多孝子。他管家能也样忠心,可见其家风。”

    牟斌拍马屁道“陛下明见万里。亲自点的俊杰,岂能不是忠臣”

    弘治皇帝哈哈一笑。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圣君也是人,也喜欢听好听的话。

    旁边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心里暗自摇头天子对张昭这是越发的喜爱啊

第一百七十六章 惊闻入寇

    四月初八,京中下着小雨。给北地的初夏带来阵阵清凉,亦让时常灰尘飞扬的京中道路变得洁净。

    崇文门外的商业区中,南北货物往来,汇聚于此。位于众多商铺最南端的一处店面中,钱宁正带着七八心腹下属在这里喝酒,吃着冷盘手抓羊肉。

    这间店铺位置不佳。但门面转让的费用和租金亦很便宜。如崇文门外的其他店铺一样,这里前面是门面,后面是仓库。这里是钱宁“租赁”来存放二锅头的仓库。整个京城内的“张府二锅头”都是从这里发货。

    至于钱宁是怎么租赁来的这就不要细究了。你要相信反派boss的节操。

    此时,门面中,一干锦衣卫校尉们正疯狂的拍着钱宁的马屁。钱宁刚刚被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升了百户。他们与有荣焉。

    “百户大人,这杯酒属下干了你随意。祝百户大人前程似锦。”

    “对,对,兄弟们跟着百户大人升官发财。”

    钱宁哈哈笑着,坦然接受下属们的吹捧,举起酒杯和心腹们饮酒。心里却是知道原因。

    他又沾了他的“老大”张昭的光。按照昨日牟指挥使的说法,张指挥如今手握雄兵,你一个总旗怎么在他面前奉承,升个百户吧就这样,他的官职又往上升了一级。

    他要给牟指挥使汇报张昭的情况。他干这件事张昭估计知道。所以,才有今天这一幕他在京城中的白酒总经销的地位被平江伯府的陈夕凤取代。每个月要少约五十两银子。

    众人酒过三巡,一辆马车停在商铺门口。稍后,就见明艳动人的陈夕凤从马车上来,进来和钱宁办交接。

    陈夕凤中等身量,身材偏丰腴。水仙散花绿叶裙将她曼妙的身姿展露无遗。一双水汪汪的丹凤眼尤其的惹人瞩目。

    平江伯府如今虽然没落,到底是伯爵。几个锦衣卫校尉心里痒痒的,却都是低下头不去看她。免得出丑。实在是她太美艳。

    “钱百户,小女子还未恭喜你官升一级呢。”

    钱宁容貌英俊,剑眉白脸,苦笑着道“陈掌柜说笑。就是个名头而已。手底下的兄弟还是那么多。管的事还是崇文门外商业区这一块。倒是我要恭喜陈掌柜押注成功,得到张相公的看重。”

    陈夕凤微微一笑。她也没搞懂怎么国泰商行新上任的董掌柜让她来接手白酒生意,把钱宁的利润给抽掉。但这种事,她自不会拒绝。

    因为,她有信心在知行商行生产五粮液后,她能让京城内的酒水销售额比目前至少翻上一倍。

    陈夕凤将一百两银票给钱宁,算是完成交割。两人在店铺这里闲聊时,一匹快马飞驰而过,马上的信使高呼道“八百里加急。北虏入侵宁夏。”

    钱宁和陈夕凤两人面面相觑。蒙古人又打来了吗

    四月初八的中午,京城的空气中突然间多了几许紧张。各种版本的流言在饭店、酒肆、衙门前流传。

    “北虏自河套出,南掠延绥、宁夏,纵横千里。”

    “榆林重镇都告破。百姓被掠数十万到草原上为奴。”

    “驻守三边的朝廷军队全部都龟缩不出,不敢与蒙古人交战。”

    乾清宫中,弘治皇帝脸色铁青的将军报丢在面前的案几上。

    三名阁臣刘健、李东阳、谢迁,兵部尚书马文升,户部尚书侣钟,左都御史戴珊,英国公张懋、镇远侯顾溥、保国公朱晖等朝廷重臣全部在场。军议已经过去半个时辰,尚无良策。

    弘治皇帝难得的发火,不满的道“朕以史琳总制陕西、固原等处军务,他在干什么坐视北虏长驱直入。整整半年的时间,他在固原干什么吃的”

    司礼监的几个大珰全部都看着脚尖,不敢出声。皇爷发怒,史琳这官算是当到头了。

    西暖阁中气氛沉闷。重臣们都感受到压力。一直没说话的刘健出列道“陛下,出兵吧”

    侣钟反对道“刘老大人,大军一动,又是靡费无数。太仓里没有银子了。”

    刘健态度强硬的道“没有银子也要发兵去打难道坐视蒙古人在我朝边境抢掠”

    边境的诸将是指望不上了。那么,只有从京中发大军和北虏对拼。而刘健作为首辅很清楚,让北虏去抢,损失恐怕还没有数万大军耗费的多。

    但是,作为朝廷的首辅,他怎么可以这样无耻皇明不是前宋,对外作战都是拿银钱来衡量想我太祖高皇帝,太宗皇帝何等雄烈,横扫漠北,如今子孙反而任由蒙古人抢掠我百姓吗

    李东阳道“臣附议。”

    谢迁道“臣附议。”

    马文升眯着眼睛,出列道“陛下,臣附议。”

    弘治皇帝看着群臣,点点头,道“保国公朱晖何在三日后发兵。”

    在乾清宫军议后,萧敬派了一匹快马前往南口村中。

    新婚燕尔,如胶似漆。

    张昭新府的后花园中。午后时分,张昭带着婉儿在回廊纳凉。至于方晶为什么没在她正在休息。张昭和婉儿说着怎么布置后花园这里的植物。

    “我前天和太子说,要种梅花和桃花,嘿,其实是在瞎扯。要我看,把小河里的水引进来,修建一个池塘,构造一个园林。当然,夏天时蚊子也多。”

    婉儿穿着青色长裙,身段婀娜,带着几许青涩的妩媚,扶着栏杆,回头笑道“二哥,你连太子都骗啊不怕被他治罪吗”

    “别把皇权想的那么夸张。”张昭笑着握着婉儿的小手,“来,我给你画幅画。”

    婉儿俏脸微红,小声道“二哥,去屋里。”上午二哥就是给方姐姐画画,然后就

    张昭略尴尬,道“真的只是画画。”

    这两天他忽而清闲下来,陪着新婚的娇妻,还有美妾在旁。日子过得飞快。但他亦会去想未来的事。

    西山练兵四个月,如今精兵已成。他也兑现承诺娶婉儿为妻。这简直就是人生的巅峰啊军权、美人但是,他没有迷失。他很清楚他人生的下一步目标将会是什么战争

    所以,他想给婉儿、方晶都画几幅她们的素描像带着身边。十天的假期之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出征。

    张昭正给婉儿画像,方晶穿着件水蓝色长裙神情慵懒的送来绿豆汤,行走间,如杨柳扶风,风情无端。漆黑的美眸中柔情如水,“相公,婉儿,先喝点绿豆汤吧。解暑的。”

    张昭喂方晶一口。三人还没说笑几句时,韩娘子进来禀报道“少爷,京中来了信使找你。说有要事。”

    张昭微笑着点点头,从容的放下炭笔,“我这就去。”

    片刻功夫后,张昭就没有这么从容了。最新消息蒙古小王子、火筛诸部连兵大举扰兵,从红盐池、花马池入,纵横千里无人阻拦。

    “二狗,伯宁,备马”

第一百七十七章 骑兵将领

    四月初八,张昭新婚后的第三天。下午时分,整个京城的气氛都变得凝重、躁动起来。

    保国公朱晖奉命点兵出征。三大营、十二团营二十万余人要挑选出三四万人的野战精锐,前往西北和蒙古人作战。

    准确的地点就是三边甘肃、宁夏、延绥。蒙古诸部是从河套地区南下入侵。

    在弘治十一年,名将王越去世后,明朝的“搜套”、“捣剿”行动几乎停止。小王子部重回河套地区放牧。在卫所糜烂的背景下,连续两任“三边总制”的文臣都无法担当防御国土的重任。

    三边地区全部暴露在北虏的兵锋之下。时称“套虏”。

    京营的士卒们纷纷回营。京中的仓储开始点检、统计,准备供应大军。市面的物资开始紧俏,这都给京中的居民带来影响。虽然明知到北虏打不到京师来,但这种备战的气氛开始影响到方方面面。

    兵部中,正在这里选官的中低级武将们全部都得到消息。在兵部前院的大堂中议论纷纷。

    一名身材高大,年龄约二十七八岁的军官对选官早就等得不耐烦。他从去年腊月等到今年四月,提升为副千户的事还没落实。将手里的敕牒往怀里一揣,怒道“

    玛德,老子不选官了。大战将起,好儿郎还怕没有功名、出路。有没有人愿意随我去新军卫参军的”

    这话说的很有些内涵。

    第一,中午时天子令保国公朱晖点兵,并没有明说新军卫要出京参战。但是,稍微关注四月初一会操的人都明白如此强军,必定会被拉到战场上去走一遭。

    第二,新军卫正在招募士卒扩军,他们一个卫的名额有五千多人,现在实际人数只有一千多人。以新军卫受天子重视的程度,只要在新军卫中立功,升官是必然的。不用担心兵部这里卡住。

    但是,响应这名百户的人却是寥寥。

    “韩百户,你别冲动。官职来之不易啊。”

    “新军卫他们那里的规矩都是从小兵干起。你去了之后这个百户肯定保不住。”

    “老韩,听哥哥一句劝,再等等吧。局势如此,会有我辈用武之地。”

    韩百户没管众人的劝,再瞥一眼脸上带着嘲讽笑容的小吏,头也不回走出兵部大堂。

    你们懂个屁一群懦夫

    京西的平原上,三四十人的骑兵队伍在官道上疾驰,声势惊人。

    张昭中午得到消息后,和娇妻美妾辞别,在新婚后的第三天,带着亲卫返回新军卫的军营。

    此刻,他的心中充满着愧疚、感怀、激荡等等情绪。婉儿和方晶没拖他的后退,但是她们的眼泪,却是让他心中充满着愧疚。他现在不仅仅是一个人啊还属于她们。

    同时,他心中亦是感慨难言。新婚后惬意的日子太短,他如何不想多呆几天呢他本以为可以休满十天的假期的。

    只是在接到萧敬传来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判断出来,他肯定得出京前往西北作战。

    而他练兵这么久,不就是为这一刻吗

    张昭被亲卫们簇拥着,在三四点许初夏的阳光中抵达新军卫营地前的大道。他们刚要进营时,只见路边柳树下等候的一名将校到路中来,抱拳道“下官韩瓒,特来投效新军卫。愿随张指挥前往西北杀鞑子。”

    张昭的容貌,基本上见过一次就认得出来。李东阳夸他是宛平县的人样子实非虚言。

    他一米八的身高,身材修长,风采玉立。他的容貌并非是潘安、宋玉那种俊美无双的男子,而是翩翩书生,五官俊朗,温秀俊逸。身上不见文弱气,反而是带着一种自信、沉静的气质,温润如玉。

    “吁”

    张昭勒住马,“韩百户”

    此人他略微有点印象。去年腊月,他在兵部去办理“入职”手续时,在大堂中和此人说过话。韩百户身材高大,声音洪亮,浓眉大眼。这都是很显著的特点。

    韩瓒道“正是下官。下官原在辽东总兵、定西候蒋骥麾下任职。乃是三千营百户。”

    三千营就是骑兵部队。

    张昭禁不住笑起来,对左右的陈康、刘二狗等人笑道“我正头疼骑兵将领的事。这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啊。韩百户,跟我进营。”

    蒙古人全部都是骑兵。他的新军卫八个连队,只能击溃骑兵部队,而无法打歼灭战。没有歼灭战,就没有军功的。他此次出征,正急需骑兵将领。

    至于说,张昭是不是立即就信任韩瓒。这是需要过程的。

    “指挥使大人回来了。”

    新军卫的营地里正由庞大郎、王武负责训练,林文宁负责军需后勤、军法。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展开。此时,京中的消息还没传到营地中来。反而是张昭在新婚后的第三天回营,引的将士们关注。

    “召集各连小旗及以上的军官到千户府中议事。”

    张昭吩咐下去,张泰平分派亲卫们去通知。亲卫队长刘二狗猛是猛,但是这种动脑子的事,他来不了。要通知的不仅仅是老营这里的将校,还要通知后勤区,去新营训练的连队,还有学校的百户冯无忌。

    约小半个时辰后,新军卫的将校们陆续到来,将千户府的大堂中挤的满满当当。如同小溪不断的汇聚,最终成为江河

    新军卫现在共计有8个连队,一个警卫排。小旗等于是班长的职务。外加这几天新招募的一个排,提拔起来的一个总旗,三个小旗。总计104名将校。

    外加后勤、军法官,学校的教员,一百多人将千户府的大堂填的满满当当。百户们坐在前排,总旗靠后,小旗们再靠后。张昭坐在居中的位置。

    此时,消息已经慢慢传开。所有人都带着渴望看着张昭。谁,不渴望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呢

    张昭环视着麾下的军官们,轻轻的点头,认可私下传递的消息,大堂中响起一阵轻微的哗然声。

    张昭徐徐的道“今天中午,三边的信使抵达京中,带来最新的消息。北虏各部一起出兵,大举寇边。天子点兵,令保国公在三日后率军出征。

    我叫大家来,就是要统一大家的思想这次战争,我们新军卫必定会参加。现在我宣布”

    “哗哗”

    所有的军官们都站起来,在大堂中立正。一个个抬起胸膛,注目着张昭。

    “新军卫进入战备状态”张昭将准备工作的命令一条条的下发下去,最后道“我现在进宫,向天子请战。解散”

    “是,大人”

    新军卫的所有军官,由副千户到小旗齐声喝道,举起右手向张昭敬礼。整齐的声音,整齐的军姿,整齐的军礼,这一幕锐利的气势满溢而出。

    新来的韩瓒站在大堂中,心潮起伏,热血沸腾,仿佛听到金戈铁马之声。

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

    从张昭的命令下来,新军卫中便开始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是由军需后勤部门在京中采购粮草,准备足量的弹药,燧发枪,冬衣,准备牛、马大车运输等等。千头万绪。

    仅靠兵部下发的给养,对新军卫而言未必够。而且,新军卫虽然被升格,但兵部那里是按照千户所发,还是按照一个卫所五千人来发,其实还没定。

    其次,要准备战前动员。士卒们该写遗书的现在就要开始写。要激起士卒们参战的士气。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新军卫的伙食标准,饷银都远高于其他部队,这时就要有精兵的精气神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再次,工匠们要分批,大部分留守在京中。少部分要随军行动。修理燧发枪。

    学徒们要带一批跟着上战场。没有什么比战火更能淬炼出真正的钢铁

    还有,国泰商行要准备现金流。已经和各地的经销商打招呼,准备物资,保障、供应新军卫在行军途中的物资。从京中,到三边地区,需要行进三个月。

    还有

    张昭想到的吩咐下去的准备工作,还有张昭没有想到的,庞大郎、王武、林文宁等人都自觉的在补漏。

    整个新军卫在四月八日的下午动起来。身在军营的士卒们很快就感受到要上战场了。

    刚参加新军的陈文杰跟着小旗的兄弟们被叫停训练,在校场边上聚拢着,准备写遗书。他的目光有点茫然。

    担任这个班的小旗正是林文宁的内弟,前宛平县县衙方贯。他刚刚得到提拔。此时的方贯,和当衙役时形象差别太大。最典型的改变就是皮肤变黑,腰板挺的直直的,举止利落赶紧,眼神平视带着自信,有明显的军人气质。

    方贯给一个新兵写完信,拍拍陈文杰的肩膀,“怕不怕三天后就要出发。咱们新军卫会操第一,肯定会被点到。你口述,我帮你写遗书。”

    这明显属于工作水平不够。但是,他真想着他的心事啊要问他怕不怕,肯定是有点怕的。新军卫有时候口号喊的很凶的比如,要为帝国的崛起而献身要用我们的剑为华夏之民赢得生存空间他哪有那么高的理想

    但他确实对即将到来的战争跃跃欲试。他才只是个小旗,手里没有银钱,有什么资格娶韩娘子前几天回村里参加张相公的婚礼,他和韩娘子见过面,他依旧记得她在夜色里低头,脸红的答应他时的情景。她真美啊

    他真想抱一下她,又怕她生气。恰巧有人来喊她,这匆匆一面就此结束。令他在午夜里梦回,遐思。

    陈文杰道“不知道。”然后口述着。

    军营中,一切都在为战争坐着准备,运行着。

    乾清宫的门房处,张昭等了一个时辰,在夜幕降临时,才等到弘治皇帝的召见。

    今天随侍在弘治皇帝身边的太监是李荣,御马监的大佬。他和张昭没什么交情,但弘治皇帝对张昭的喜爱,这是宫中人所尽知的,引张昭进暖阁时,提点道“皇爷心忧西北大局,你要请战,尽量不要说大话、空话。”

    张昭拱手致意,表示感谢。跟着头发苍白的老太监李公公到布局奢华的西暖阁中。

    明亮的蜡烛早就点亮。各种造型优美的烛台,有的如龙,有的如凤,一支支蜡烛在烛台上燃烧着,映照着三十二岁的弘治皇帝白胖的脸庞上。

    弘治皇帝下午刚催了几次西北的战报,又派人问阁臣们起用那名文臣去三边。这会儿真对着奏章沉思。偌大的王朝,并不是只有北疆有乱。

    弘治皇帝抬头,见张昭等在暖阁正中,恍然的揉揉额头,温声道“张昭你来了。你说你的新军卫要请战去三边杀敌。有这份心是好的。你可有把握把新军卫带回来”

    从张昭的角度而言,这一场战争他是肯定躲不过去的。而他亦没有想躲的意思。练出精兵,下一步当然是要立下军功这是他立足朝堂的根本。

    而从弘治皇帝的角度而言,他好不容易选对人,练出一千精兵。就这么“梭哈”出去,他是有顾虑的。万一张昭战死在西北怎么办他的新军试验才刚刚开始。

    张昭作揖,毫不迟疑的道“陛下,臣只要不是和蒙古主力决战,必定能将新军卫带回来。陛下,国朝和北虏的战争不可避免。只有打疼强盗,有效的杀伤他们,他们才会老实下来,不会每年都惦记来我们这里抢一把”

    弘治皇帝微微颔首,目光透着赞赏。张昭没有让他失望,是坚定的主战派。想一想,也知道他的顾虑没用,哪有精兵不上战场走一遭的而且,新军卫在会操时出尽风头,这次点兵保国公肯定会点新军卫。

    “好。朕准了。你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

    张昭抓住弘治皇帝的心理,趁机道“臣求陛下一道密旨,许臣在危急关头能自主行事。”

    他有两个目的。第一,他和保国公不和。怕这孙子坑他啊。别管新军的火力如何猛,没有后勤补给都是渣。他担心给当炮灰。

    第二,他对保国公朱晖指挥大军作战的水平非常怀疑。此人大概率会避战。这和他去“捞军功”的初衷不符。明朝的军功很好算以人头论功。

    弘治皇帝脑子略微一转就明白,保国公在四月初一时被张昭把脸都打肿了,虽然嘲讽他的是礼部右侍郎焦芳,但帐肯定是记在张昭头上,道“准。”

    当场李荣就提笔写就,加盖弘治皇帝的印鉴。李公公虽然是管着刀把子,但还是司礼太监,写个密旨不在话下。

    弘治皇帝喝着汤水,从御座上走下来,在暖阁中踱步,说道“张昭,你在太子面前推荐刑部主事王守仁,如今大战将起,你为何不在朕面前推荐他呢”

    张昭把密旨收到袖袋里,解释道“臣在御前举荐王伯安份量不足。以臣的地位,无法举荐其出任一地巡抚。而职位太低,则难以发挥王伯安的实力。”

    弘治皇帝笑着点点头,“嗯。你去吧。不要令朕失望”

    “臣遵旨”

    张昭躬身答道。走出乾清宫,结束出征前的御前召对。

    弘治皇帝看着张昭离开的身影,心中想道“不知道新军卫去西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啊”

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征。

    张昭离开乾清宫后,并没有立即离开皇宫,而是前往奉先殿前的便殿中找朱厚照辞行。

    虽然新军卫名义是太子的亲军,实际则是被弘治皇帝接管。但是张昭还是愿意和朱厚照聊一聊北虏的事情。

    以他的估计,弘治皇帝未必肯以举国之力灭鞑靼、瓦刺。目前双方的主战场在明朝境内的三边、榆林、大同府一线。而名将王越也只是将河套的蒙古人赶走。这战线连和林都没有到。更别说消灭蒙古,北征大漠。

    张昭将希望寄托在朱厚照身上。

    不出意料,便殿里并没人。张昭寻个太监询问才知道朱厚照在坤宁宫张皇后处吃晚饭。张昭托人进去报个信。等了片刻,朱厚照带着几名太监匆匆而来。

    朱厚照对张昭特意找他辞行非常高兴,语速急促的道“母后让我出来见你。不然我还出不来。张昭,你不来找我,我明日也是要去找你的。”

    “父皇许新军卫去三边和蒙古人较量,你好好打。打出排枪战术的威风来。让有些人无话可说。我等在京中,给你们庆功。”

    朱厚照十一岁的年纪,就算是皇太子,本质上还是一个青春少年。他这个年纪需要被人尊重。真正的尊重,而非尊重权势。而张昭这个举动,就是对他的尊重。

    所以,他很高兴。

    他和张昭的关系变化从称呼中就可以看出来张昭、张卿、张昭。按照张昭的说法,他们家乡的朋友,都是直接称呼姓名。他内心中将张昭当做朋友

    而非臣子。他现在在张昭面前都是自称“我”。

    张昭感受着少年殷切的情谊,微笑着点头,道“殿下放心,新军卫不会给殿下丢人。殿下还记得我说的平北虏三策吗”

    朱厚照青涩的长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道“上策是发展火器,爆兵出塞平推。中策是战而后抚。先打赢局部战争,再开互市,用经济手段削弱鞑靼人。下策是选良臣名将坐守边塞要害之地。”

    张昭笑一笑,自信的道“臣这次去西北证明给殿下看,上策为何叫做上策。”

    朱厚照拍手道“好。”

    刘瑾、谷大用两个对视一眼。只要张昭一来,感觉他们这些太监就要失业。

    张昭再说道“保国公此人纸上谈兵,并无血战之勇。殿下可以仔细观看他的水平。臣会从前线发密报给殿下告知详情。臣所教的比例尺,殿下还有印象吗殿下可以找兵部拿到详细的地图,在地图上临摹此战。”

    只要想起保国公朱晖在正德朝还要再被重用一次,张昭心里头就不痛快。弘治皇帝交一次学费就算了。朱厚照再交一次,这算什么事而且,他和保国公不和,有机会当然要下眼药。

    这个坑,保国公是跳定的

    朱厚照回想一会,再问张昭比列尺、地图的细节,眼看着宫门要落锁,道“张昭,预祝你此战一切顺利。”

    “借殿下吉言。”张昭笑笑,拱手一礼,往苍茫的夜色中走去。

    京中大军的备战速度很快。弘治朝对外作战固然是屡屡失利,但是此时朝廷的效率还是非常高的。三贤相辅政,外加有名臣在朝中,朝廷机器运转起来。

    这些年弘治皇帝积攒了些家底。太仓中有粮食、布匹、白银。内库中虽然紧张,还是能挤出些银子来。

    保国公朱晖按照惯例抽调十二团营中的精锐士卒,合计四万余人,共五个营。奋武营在其中。再加上弘治皇帝许可,抽调新军卫。数万大军在四月十一日整装待发。

    弘治皇帝让保国公朱晖佩大将军印,任大军总兵官,以远在三边的史林为提督,以太监苗逵为建军,在北郊誓师西征。

    十一日的上午,京城北,京营的驻地中。保国公朱晖在点将台上宣读出征的祭文,又有出征前的祭祀。随后,一队队的明军出营往北开拔。

    大军行进的路线是先往北至宣府,再沿九边的军镇往西到三边延绥、宁夏、甘肃。伺机和北虏作战。来自西北的军情一日三变,现在根本无法及时掌握动态。

    张昭在参加军中会议时,听朱晖所传达的。

    “咚,咚”

    京营中十二面巨大的牛皮鼓在光着膀子缠着红腰带的力士的敲击下发出沉闷、激荡的进军鼓点。

    头戴红缨盔的明军将士,穿着布衣系着腰带,跟着将校、军旗一营营的走出军营,往北迤逦而去。

    军营中,其他未被挑选的士卒们看着同袍去征战,各自心思不一。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羡慕、懊悔。他们没被选中。

    明军的士卒待遇非常差,底层小兵的日子过的非常苦。要知道,粮饷都是分平时和战时来供应的。不是所有的团营都可以像新军卫那样敞开吃。

    去征战,就意味着赏赐,意味着军功。就算人头给上面冒领走,该给的银子还是有的。当然,征战还意味着危险

    第二类心态就是庆幸。

    幸好我们没有被选中。不用去前线厮杀,不会死亡。

    这两种心态自然是以第二类心态的人数多一些。不然,怎么说京营、十二团营逐渐的糜烂,丧失战斗力呢

    点将台上,保国公朱晖按剑而立,十分的威严。旌旗在初夏的微风中飘扬。路过此地的将校们纷纷向他和阁老们、大司马、英国公等人行礼。

    弘治皇帝没有来。而是将三名阁臣都派来。执掌兵权的兵部尚书马文升、英国公张懋自然都会在场。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张昭骑着白马,率领着新军卫的将士们从点将台前而过。他在马上向朝廷的重臣们行礼。

    李东阳看着张昭远去消失在红色的洪流中的背影,感慨难言。将军难免阵前亡。战场上的事,谁知道。而他对张昭寄予厚望啊

    “唉,子尚,愿你此战顺利。”

    军营外的大道两旁,全部是来送行的家属。明朝的京营都是明成祖时定下来的。大部分人在京中都是有家有口的。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飞扬。

    张昭亦看到了来送他的婉儿、晶儿。马车前当车夫的是管家吴春时。他已是老泪纵横。

    嘈杂的声浪阵阵,张昭也听不见她们在说什么。挥挥手,做个写信的手势,融入这战争的洪流中。

    第三卷完

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后

    四月十一日,大将军、总兵官、保国公朱晖率军出征,十日的时间转瞬即逝。

    东宫中,朱厚照在他的寝殿里摆着一张丈许的长案,从兵部要来的军事地图铺在上面。下午的小雨落在庭院中。

    古代的军事地图比较简陋。标有河流、桥梁、城市、高山、驻军等等消息。但是精确度就大打折扣。

    朱厚照这几天没事就拿尺子,炭笔在地图上测量,推测大军的行进。张昭的信使近来大约三天来一回,可以结合着推断。

    “张永,你来算算大军多久能到宁夏镇”

    朱厚照将尺子、炭笔给长案边的张永,微微皱着眉头。他今年才十一岁,性格跳脱。但涉及到他喜爱的兵事时,颇能沉得下心来。然而,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中国古代的数学,不可谓不发达。当然在近代是被西方拉开距离。九章算术,朱厚照还没入门。

    北虏寇宁夏。这次京中四万大军出征,终点便是宁夏镇。行军路线是由京师直趋宣府镇,再沿九边长城西行。这是张昭来信告知的行军部署。

    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避免数万大军在中原腹地行军毁坏农田和扰民。这年头的军纪,阁臣们和五军都督府都有数。

    第二,九边的道路通畅,可以增加行军的速度。

    刘瑾、谷大用、马永成等东宫里的大太监侍立在一旁。随时准备满足朱厚照的需求。谈论兵事的张永在长案边跟着看地图。

    张永是个中年太监。一个头两个大。他是从来没想过打仗要学数学。不是提刀子砍人就行吗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张昭这“看图算数”的办法真的有些用。

    “小爷,京中到宣府约300里,以每日行军四十里的速度算,大军应该已经抵达宣府。但是这地图没标从宣府到宁夏镇有多少里啊。奴婢哪里算的出来”

    朱厚照极其不满的道“兵部那帮家伙就是在偷懒。编个地图连比例尺都不会。按照两千里算,大军走过去要两个月。北虏早就抢的满载而归罢了,老刘你派人去问问王守仁这仗怎么打叫他递给条陈给本宫。”

    刘瑾谄笑道“奴婢领命。”

    朱厚照又想起一件事来,喊住要走的刘瑾,问道“宫里给张昭派的监军张雄是谁的人”

    刘瑾的性格比较“四海”,在宫中称兄道弟,很混的开,笑呵呵的弓着身子道“小爷,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陈公公的人。”

    张昭和萧敬亲近。但是萧公公这个人,公心是比较重的。据闻司礼监中讨论派谁监军时,陈公公力主用他自己的人。算是在新军卫中插一手。

    朱厚照点点头。

    刘瑾见太子没有什么吩咐,麻溜的从东宫里派人去找刑部主事王守仁。

    王守仁现在应该叫前刑部主事。他已经将刑部的职务辞掉,准备返乡。

    这段时间在京中和好友们交际,兼之思考“格物”的道理。还有关注即将到来的战事。

    傍晚时分,大时雍坊沐浴在初夏的小雨中。

    王守仁闭门读书,给散衙回来的父亲王华叫过去一起吃晚饭。晚饭后,父子俩在客厅喝茶、闲聊。

    成化十七年的状元王华如今官任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右谕德从五品,日讲官。在宫中讲学、授课的年限最长,圣眷日隆。传言上面有意让他主持今年的应天府乡试。

    这是典型的要培养他作为“储相”。日后为侍郎或尚书时,再主持一次会试,基本上官场上的关系网就构成了。

    在王华之前,有一个翰林官是这样培养的。他的名字叫做杨廷和。弘治十一年,杨廷和奉命主持顺天府乡试。在国朝,南北直隶并重。此时,杨廷和丁祖母忧在乡,即将起复。

    王华为人宽厚,在官场中的口碑是“老实人”。朱厚照就最喜欢逃他的课。听儿子说起东宫下午派人来问西北战事,他也有些好奇,“伯安,你觉得战事走向会如何”

    王守仁说出自己的判断“张子尚有一语说的非常中肯保国公朱晖并不血勇。今日太子派人来问我,预估大军何时到宁夏镇。以我看来,保国公必定会迁延时日,以避开和蒙古人作战。”

    “咳咳”王华一口茶水呛到喉咙里,等顺过气来,不大确定的道“天子如此礼遇加于保国公身上,他不至于如此行事吧”

    王守仁看着五十六岁的父亲,略带些无奈,所以别人说他父亲老实。天子厚爱是一回事,给天子卖命又是另外一回事。肯定的道“父亲,他必然会如此。届时,你看他何时抵达宁夏镇就知道。”

    他准备过段时间就回老家,并不会一直在京中等待战事的消息。因为这场战事不到秋后怕是不会有结果。

    王华长叹一口气,忧心国事,说道“那伯安你的意思是,此战将会一无所获,徒费京仓和边储的粮食、银两。”

    王守仁目光平静,双眸明亮,仿佛带着智慧,道“那倒不会。有张子尚在,他必然会伺机和蒙古人作战。能打成什么样,这我就不知道。”

    他做出这个判断,是基于和张昭的接触。张昭此人虽然年轻,且只是个生员,但心怀大志,有经略北虏之心西北的战事,张昭一定会追逐“军功”。

    在科举一途被断绝之后,张昭想要有所建树,只有武功而军中封侯,还有比战功更有说服力的吗

    现在,就看新军卫是不是如同会操时的表现那么厉害

    王华神情郁郁的再叹口气。他信任长子的判断。保国公朱晖该杀啊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战争已经开始。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只能是等待。

    他所担忧的事,新军卫只有一千战兵,这能打出多大的战果来难道这次还是战败吗他不甘心啊

    夜幕徐徐的落下。大军刚过宣府的地界。军营中,张昭刚将写回去的信封口,一名士卒进来汇报道“张指挥使,国公爷请诸将到主帐中议事。”

第一百八十一章 军议

    整个大军的位置,此时位于宣府镇偏西的官道上。军营中篝火点点。初夏的晚风习习。

    张昭带着长随张泰平和刘二狗,跟着信使往大军主帐而去。

    此次保国公朱晖率4万精锐增援三边,所率诸部并没有缩成一团行军,而是分前后三批,依次行军。

    这是大军行进的客观规律造成的。想想看,四万大军人吃马嚼,沿途的粮食、水源如何保证供应全部都会吃光、喝光。路上就算有石头,几万脚下去,估计也该差不多粉碎。

    而且,官道的宽度无法让军队展开队形行军,必须排成队列才得以通过。

    这些因素都会限制行军。

    保国公朱晖作为宿将,这点本事还是有的。充作前锋的奋武营一万人已经先行开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并为后续部队准备粮草、饮水等。

    保国公率中军主力而行。辎重部队在最后。张昭的新军卫是跟在中军行动。

    行军路径在第一次作战会议时朱晖就吩咐下来。大军沿九边重镇而行,迅速向西。路过的重镇分别是宣府、大同、太原、榆林、固原、宁夏。

    在军营中一路走来,壕沟、鹿角、拒马、望楼等等野外宿营设施齐全。一派宿将风范。保国公能“糊弄”住很多人,还是有点东西的。

    张昭一身青衫直裰,身上没有带任何武器。径直进中军大帐中。他学的是主席的做派平身不带一把枪,打遍天下无敌手。

    张泰平和刘二狗在外面等着。

    中军大帐中,除奋武营都督周豫外,其余四个营的都督都已经在帐中的沙盘前。这次援军的组织架构就是五个团营,外加张昭一个新军卫。

    监军苗逵亦在大帐中,他坐在官帽椅中喝茶。

    保国公长身美髯,穿着铠甲在沙盘上首的位置,颇具威严。听的张昭向他见礼,微微点头算是回应。轻轻的点一下沙盘。四名都督都纷纷坐回去。

    张昭敬陪末席。十二团营的都督,是正一品的武将。这个职位很多都是以侯爵、伯爵来充任。张昭这个卫指挥使才只是正三品。

    保国公道“固原的史总督又发来急报,套虏入侵韦州、环县等地,抢掠军民。本官决定加快行军速度,已经急令奋武营在二十日内赶到太原镇。中军亦要在二十五之内抵达太原镇。

    你们回去后向各都指挥将军令转达到。逾期不到者,休怪本官不讲情面。张昭,你的新军卫基本都是步卒,而且你还在沿途募兵,新军卫跟随后军行动。你在一个月之内要到太原镇”

    “末将等尊令”

    朱晖道“都下去早点休息吧。”

    苗逵看了张昭一眼,慢悠悠的走出去大帐。都说保国公和张昭不和。这几日保国公表现的很好啊现在还主动照顾张昭募兵,将其留在后勤部队行动。嘿嘿

    都督张安落后一步,在中军大帐中等一会,见人都走光。悄悄的笑道“大帅,怎么把新军卫留在后面,照我说,新军卫如此精锐,应当为先锋嘛”

    张安是朱晖的老部下。四月初一会操时,他的大佬可是被张昭狠狠的落了面子。

    朱晖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还是板着脸,神情没什么变化,缓缓的道“急什么”

    张安哈哈一笑,“卑职明白。”告辞离开。

    张昭回营后,召集新军卫百户及以上的军官们在他的帐中议事,传达保国公朱晖的军令。

    在新军卫中的监军张雄亦得到通知,他约三十来岁,方脸小眼,客气的和张昭见礼后,笑呵呵的坐在一旁,看着庞大郎、王武等人进来,尽量不显得碍事。

    别的太监出宫当监军,那是相当嚣张的。军中的总兵、都督都是捧着他们,该给的好处一定会给到位。为的不就是在监军的密报中在御前说几句好话吗

    但是,张昭的新军卫地位特殊。他来之前,陈公公就已经叮嘱过。此行,以镀金为主,不要生事。真闹起来,张昭在御前比他们这些个内侍更有份量。

    张昭将行军地图摊开在长案上,看着自己麾下的将校们王武、庞大郎,吴臣、冯无忌、孙启栋、许澴伟等八个百户。外加刘二狗、林文宁、陈康,新加入的骑兵连百户韩瓒。

    “保国公要求我们新军卫缀后,和辎重营一起行军。在一个月内抵达太原镇。所以,趁着这段时间,我们的征兵工作必须得加快”

    张泰平看看上首角落坐着的太监,感觉膈应的慌。少爷这是在说保国公回头要坑新军卫,所以我们得尽快加强实力但没法明着说出来。多个太监,议事都不痛快

    张昭哪里知道自己长随的内心戏,继续道“我们的目标是在抵达榆林镇时,新军卫要组建成27个燧发枪兵连,一个骑兵连。另有辅兵连若干。”

    保国公说要加快速度,张昭根本就懒得信。如王守仁所判断的,他认为保国公大概率会避战十万蒙古骑兵,他率领几万步骑,敢上去拼

    这个坑,他出发前就在朱厚照那里埋下。就等着保国公跳进去。

    很显然,在离京城比较近时,至少在大同府之前,保国公得做个态度,等到榆林镇那是天高皇帝远,想要拖延行军速度,什么理由找不到

    这对于新军卫而言是好事。趁着在上战场的这段间隙时间,预估有三个月,他要将新军卫的士卒补充到位,并进行训练。

    新加入的韩瓒坐在最末尾,脑子有点发蒙。张相公这是算的什么数,什么叫做36个连到底是多少人

    张昭安排道“现在,废掉左右营的编制。升庞大郎、王武为千户。你们各自下辖原来的四个连。等新兵到位后,再进行扩编。届时分别下辖9个连。”

    按照三三制的原则,一个营下辖三个连,一个团下辖三个营。他实际上是把千户作为团级单位。新军卫的目标是扩充为三个团,即一个师的编制。

    当然,新军卫满员的名额是5600人。一个连是140人,一个师27个连才3780人。

    所以,还有其他辅助兵种。新军卫这里要有侦察连,警卫连,工兵营,新兵营,后勤营等。

    “是,相公”

    庞大郎和王武两人起身敬礼。

    张昭对他的两名干将点点头,做个手势让他们坐下,再道“征兵工作,需要我们剩下的人来抓紧时间完成。老林,你什么想法”

    战兵就是要保持战斗力。征兵自然要由后勤部门来做工作。

    林文宁苦笑一声,道“相公,咱们路过的大小城镇不少,人烟稠密。但本地百姓对咱们不熟悉,谁敢跟咱们新军卫走啊这事有点难啊。”

    他说的是明朝的一个痼疾。

    明朝的军队,很奇葩的有“客军”制度。客军在别处行军和土匪好不了多少。府县的文官,基本都是拒绝他们进城休息。本地百姓不信任他们,这还怎么募兵

    新军卫的要求可是招募良家子,而不是招募土匪、流寇入伍。

    ,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一百八十二章 陈康的想法

    夏夜里的边关,晚风清亮。远端的景物都被夜色遮掩住。放眼看去只有数万大军的营地。

    王武议事出来,身后跟着许澴伟,和等候在外面的李逍遥汇合,一起在晚风回住处。

    在新军卫的营地中,许澴伟说话也没什么顾忌,“小二,听相公的意思是要防着朱大帅一手。那孙子给相公落了脸面,八成到宁夏镇后会派我们作为大军前锋。”

    王武时年十九岁,一米八的身高,一把络腮胡须,这使得他显的年纪很老,微笑着道“保大帅要坑咱们新军卫,还是差点。”

    李逍遥叫道“那当然。相公不早说了吗此人有避战之心,而我们新军卫上下都是要求得和蒙古人一战”

    王武笑着摸摸李逍遥的头,对许澴伟道“老许,相公让咱们回去发动士兵们一起想想如何征兵。你有什么想法”

    许澴伟比王武年纪要大一些,二十五岁,他是神射手,在京中时和王武相善,说道“小二,别的法子想不了。还是延续咱们在京中的做法。这一路行来,地方上都有卫所。咱们可以找到当地的卫指挥使帮忙,去募卫所兵。他们虽然只会种地,等到了咱们新军卫再训练是一样的。”

    王武眼睛一亮,“嗨,这是个好办法。”

    李逍遥作为小老弟,打听道“小二哥,刚才相公在里头军议是要扩军吗哈,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混个小旗当当”

    “哈哈”

    王武、许澴伟两人禁不住都笑起来。王武拍拍他的肩膀道“逍遥,有志气啊”

    李逍遥现在还是个乙等兵。距离小旗的距离还远。至少得先混上甲等兵。他挠挠头。就像大家晚间集中学习时说的,不想当千户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

    说笑着,到营地里第四连的帐篷处。王武没有进去。

    许澴伟带着感慨的劝道“小二,你要去练拳歇歇吧。我到卫中来,都不知道多少天没摸过弓箭。”

    王武摇摇头,“我是军中第一,拳脚功夫不能丢掉。一日不练手生。你们都先去睡吧。我打一趟拳就休息。”说着,到帐篷后锻炼。月光照出人影。

    许澴伟叹口气,回营检查士卒们识字的进度。新军卫以火器为主,他这个带兵的百户时间很紧张。弓箭的功夫都放下来。更别说王武这个副千户的时间。

    张昭的帐篷里,将校们都离开了。只留下新来的韩瓒。他对编制的事情一头雾水,想要请教张昭。

    而张昭亦要和他谈一谈。出征前忙的跳脚,而这几天又在行军途中,都没时间。难得新军卫要缀后,倒是多出数天的时间来。

    张泰平去打热水。

    韩瓒是辽东人,身材高大,声音洪亮。更兼得浓眉大眼,一副俊美的美男子模样。他站在地图前,讪讪的道“张相公,你的意思是我要带领一个骑兵连,这具体是多少人我要怎么招募”

    张昭笑道“伯圭,坐吧。咱们新军卫,一个连额定是140人。你这个骑兵连就是专职骑兵,现在用来做斥候,和战后追击敌人所用。排枪战术的战果,就看骑兵的。日后,新军卫里的骑兵规模还会扩大。”

    百户是连级单位。副千户对应的其实是营级单位。不过,依照惯例,作战时连、团、师这样的分级才是合理的。

    韩瓒这才明白过来,禁不住叹道“张相公,要是能去辽东募兵,以我们卫里的待遇,要凑齐一百多人的骑兵很简单。这沿途要凑齐,怕是有些难。”

    张昭心态比较好,道“慢慢来。”

    他懂韩瓒的意思。骑兵,不是说会骑马赶路就行。那叫骑在马上的步兵。骑兵需要会集团冲锋,会在马上砍杀。这才是合格的。

    这次去宁夏作战,是燧发枪第一次亮相。他就等着蒙古骑兵往他的阵列上撞。骑兵反倒没有那么急迫。

    谈了一会,张昭结束和韩瓒的谈话,道“新军卫是一支新式的军队。你刚进来,要慢慢的学习,将旧式军队的习气都洗掉。遇事多看、多想。”

    “是,张相公。”

    韩瓒离开后,陈康跟着打水的张泰平一起进来,笑呵呵的道“少爷,我不大想再担任卫里的镇抚,想要去带兵。关于募兵的事,我有点想法。”

    张昭将手里的武经总要放下,这书自会操检阅后,兵部就大力刊行,军中的将领人手一册。他倒了杯温茶,示意陈康慢慢说。新军卫的饮用水全部都是烧开的水。

    陈康在张昭面前很放松,扶着长案边沿,侃侃而谈,“少爷,募兵的事情得派出专门的小队到下面的乡村中去进行宣传,而不要和大部队一起。

    约定好每旬日的集合地点就行。各个小队自行前往汇合,完成任务后再领饷银出发。

    宣传的主要形式,要靠歌曲,谈话,还要和当地的乡绅、里长联络。这需要卫里和府县接洽,开出证明的文书。增加说服力。这沿途两千里,我认为招募三四千人问题不大。”

    张昭笑着指指陈康,走过来,道“然后,再给你个千户当当”

    陈康嘿嘿的笑着,“看少爷你说的,这得听指示啊。”

    张昭笑笑,说道“伯宁,带兵的军中职务不能一蹴而就。不然,将来害了你,也会害了新军卫的弟兄们。募兵的事,我同意你的办法。你从总旗开始干起。”

    军校毕业生通常都是从排长开始干起。

    陈康兴奋的立正敬礼,“是,少爷”他早不想干文吏的工作。下连队带兵是他的想法

    天明时分,保国公朱晖率领着大军拔营前行。一队队的士卒们从新军卫的营地前走过。新军卫则是停留在原地,派出信使和后军联络。

    但这只是表象。

    半日后,数十支征兵小队,以班为单位,带着干粮、饮水、文书、饷银等物资,向四面八方散开。他们将会给新军卫带来新鲜的血液,使其成长。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75/ 第一时间欣赏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九悟所写的《明帝国的崛起》为转载作品,明帝国的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帝国的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帝国的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帝国的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帝国的崛起介绍:
弘治十三年夏末秋初,宅男理科生张昭穿越来到明朝。瑰丽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在这繁华,美好,欣欣向荣又潜藏着王朝危机的时代,张昭一路青云直上,手持权柄,上佐天子,外镇四夷,书写属于他的华彩乐章。五千年的治乱循环,明亡后华夏文明的沉沦,我来了,这一切都将改变!推荐九悟完本的老书,均订过万,《奋斗在红楼》九悟书友群:312484933.进群验粉丝值。只要订阅了九悟的书即可。明帝国的崛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帝国的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