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明帝国的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帝国的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九悟     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     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两百二十八章 赞歌

    新军卫由张昭押阵的最后九个连依旧是呈一个直角的阵型。当然,中间缺了一块,那是方贯的十二连的位置。而直角的角尖正对着的是一里开外的鞑靼大将野不干。

    野不干亲眼目睹着剩余的四百余骑被新军卫的士兵绞杀,禁不住仰天长叹,“走吧!”带着麾下最后剩下的一千骑兵往后退去。

    “万胜!”

    “喔…!”

    战场尾端的新军卫的士兵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张相公安然无恙!而及至此刻,他们都已经知道他们这一战打赢了!

    新军卫爆发出来的欢呼声传到战场中,传到三个营组成的巨大的空心方阵中。

    此时,负责指挥的是新军卫千户王武,他骑在马上,回头看着庞大郎的尸体,看着同袍们的尸体,还有不远处或躺或坐着的伤兵,吴臣正被人虚弱的扶着。

    忽然间,热泪滚滚!

    为此时此刻的胜利,多少袍泽、兄弟死去啊!而他差点铸下大错。

    …

    …

    “走!博尔哈这混蛋要为今日的失败负全责。”

    围困着新军卫一营、二营、三英空心方阵的近六千骑在太师亦不刺和王子乌鲁斯的率领下撤退。

    再打下去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他们根本无法破阵。而且,至此时他们已是伤亡众多,军无战心。

    乌鲁斯对亦不刺的感官极其的不佳,但也知道此人是战场上的老狐狸,精明无比。既然他都说要撤,乌鲁斯能如何?率领着本部兵马跟在其后。

    方阵另一侧的博尔哈,隶属于永谢布万户的千户、军事贵族、哈喇慎部的首领,他在战时投靠小王子,背叛了太师亦不刺,这是亦率军退走。

    距离王武的空心方阵约两里的鞑靼中军中,小王子伫立在马上,久久的不语。手里的马奶酒囊掉到地上他都没有察觉。马奶酒咕咚咕咚流失在干涸的风沙平原地面上。

    这仗怎么会打成这样?

    几名亲卫看着自家的可汗,欲言又止,不敢开口。连早就退回来的大将合答海都保持着沉默。

    “唉…”

    小王子仰天长叹,手里的缰绳一抖,调转马头往后奔驰而去。他戎马十几年,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战法!

    在开战之前,受到亦不刺战败,以及博尔哈的影响,他深知新军卫对鞑靼骑兵的危害,必须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他甚至当众发誓,然而此刻他实在不能再下达继续打下去的命令!

    各部伤亡无数,全军士气低落。而且,这里三万两千人的大军,基本都是他的本部力量,或者是他的支持者,他将这些兵力全部都葬送在此,结局会是什么?

    他恐怕回不到察哈尔部的草原上,就会被杀死。

    至于说誓言怎么办?他又没说一定要在韦州城这个地方把新军卫赶尽杀绝!

    小王子的汗旗一动,撤退(溃败)中的鞑靼骑兵速度再增加三分。

    围困韦州城的营寨、帐篷这些都不要了。汇聚在此准备赶到韦州城里的近5千明人百姓也不要了。供应大军的牛羊、奴隶都不要了。但凡能骑马的,赶紧上马撤退。

    …

    …

    韦州城的城墙上。

    小太监看着那狼奔豕突的鞑靼骑兵,浑身颤抖着,不敢置信的道:“张公公,咱们…咱们这是赢了?”

    新军卫的监军张雄坐在木椅中,韦州城中贫瘠,这木椅的材质自然很差。张雄都感觉椅子有点晃,头有点晕,听着随行的小太监这样问,禁不住提高音量,怼道:“废话!给爷们说废话!赢没赢,你没看到?哎呀!”

    张雄忽而拍着大腿,一声惊呼,倒是让两名小太监紧张不已,“怎么了,张公公?”

    张雄尖着嗓子道:“咱家失算,应该在城头把古琴加起来,日后在史书记一笔,也是一段佳话啊!”

    张雄作为司礼监大佬萧敬的徒子徒孙,他的文学素养早就是进士水准,将来是要进司礼监的。

    他的追求和想法与一般的太监是不同的。而见识自然也高出一大截。毫无疑问,今天这场战斗,绝对要在青史上大书特书!

    他对军事一无所知,但是参加这么多场军议那不是白参加的。城下就是鞑靼小王子的本部骑兵,张昭这一次杀了多少?草原上的局势只怕都要随之变化。

    再者,新军卫的火器何其的凶猛啊!你看看,连战马都没有几匹能站着的,全都打成筛子。这一战的斩首,恐怕就不是之前的两千级,就他大致估算,五千或者八千都有可能。

    这将是自太宗皇帝之后,前所未有的大胜!

    两个小太监这时才明白:张公公没事,只是想装逼!

    …

    …

    韦州城墙角下,昨天傍晚被新军卫收留的近三千百姓营中。

    站在这个营寨中,可以清晰的听到、看到战场上的情况。鞑靼小王子汗旗都在后撤,这是骗不了人的。

    “大哥,逃吧!”

    “走!”

    没有了陈康的连队在看守,仅凭着辅兵连的十几人根本就看不住。经过昨晚的甄别,但此刻营寨中依旧有“暗探”。十几名青壮汉子此时汇聚在一起。

    领头的大汉,一挥手,带着手下的兄弟们沿着河岸便逃走。鞑靼人都战败,他们还留下来干什么?等着被甄别出来砍掉脑袋吗?

    …

    …

    韦州城中,新军卫的后勤人员们此时已经听到战场上那巨大的、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很快最新消息就从城头传来,“卫里大胜!张相公率军大胜!”

    “喔…”

    城中顿时同样爆发出猛烈的欢呼声。一个个的人们脸上带着笑,更有甚者,喜滋滋的冲出到韦州城外。

    城中一间小院中,容貌姣好、气质温秀的闻娘子手指被针刺破,嫣红的血滴出现在手指头,她却忘了止血,眼泪禁不住顺着白皙、美丽的脸颊滚落下来。

    她不敢出门。

    她既欣喜于此刻新军卫的大胜,又害怕听到某个人的噩耗。怀里那张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的存折上写着他的名字:林同!

    …

    …

    战场上一片狼藉,新军卫正在打扫。

    张昭从马背上下来,站在风沙化的平原地上,跺跺脚,用力的踩着。

    坐在一处小坡上的方贯,正给军医缠着绷带。新军卫的医疗制度还未成型,随军的跌打医生并不多。但方贯本身是百户,又立下大功,自然要优先治疗。

    他的左耳朵没了。被一个冲刺的鞑靼骑兵的刀锋擦掉。他也用刺刀将那孙贼捅下来了。

    方贯看着溜出来参战的陈康扭扭捏捏的过来向张昭请罪,咧嘴笑起来,顿时有牵扯到痛处,“嗳哟。”

    陈康走到张昭附近时,正听到他对要去前面传信的庞泰慨然的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告诉老庞、小二、吴臣,休半个小时后,分别以空心方阵阵型把鞑靼人的营寨拿下来。”

    张昭的指令很稳。谁知道鞑靼的营寨会不会有伏兵?越是胜利,越不能在最后的关头翻船!

    庞泰领命而去。而赵辰等人则是体会张昭随口念出的那句诗里的豪情和雄迈!

    这是给新军卫的赞歌。

第两百二十九章 张相公

    闰七月十三日,上午。天晴,微风。

    韦州城外十里长的战场上是一派战后清理战场忙碌的情形。张昭派人去难民中挑选出近五百名青壮,协助新军卫打扫战场。这些青壮们手提肩抗,个个脸上都带着笑容,甚至有人唱起西北的歌谣。悠扬的调子传达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希望。

    昨天傍晚被鞑子掠来的百姓被驱赶进到新军卫的营寨中,张昭是不可能让他们都吃饱饭的。因为,其中的鞑靼暗探并没有被完全的清理出来。

    此刻,张昭允诺,这些青壮们不仅等会可以饱餐一顿,鞑靼士兵身上的衣服、鞋子都可以归他们所有。至于说金银,武器、粮食等都是新军卫的缴获。但食物,衣服足以令他们满足。

    明朝物资匮乏,表现出来的现象之一便是布匹不足。很多百姓都穿不起裤子。而三边这里,纵然有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美誉,但这里比中原腹地更加的穷困。

    鞑子的衣物虽然带着血迹,款式不一样,且不合身,但是缝缝补补,浆洗浆洗终究是能穿的。

    衣食住行,“衣”是排在首位。人类作为智慧生命,没有人愿意光着。穿上衣服是一个人基本的需求。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会从纺织、布匹这个行业兴起,绝非无因!

    “张相公…”

    一个个路过的青壮,有性子开朗的,感激的向张昭躬身行礼,叫一声“张相公”,目光带着崇敬,激动。

    相公这个词,在明代通常而言是对秀才的尊称,这就和举人的尊称叫“老爷”一样!同时,这个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辅臣!宋代的宰相们,别称就是称“相公”,比如韩玉昆韩相公。

    新军卫上下这么称呼张昭,其实有点讨口彩的意思。毕竟,按照国人的惯例,通常是称呼最高的官职。

    陈康的连队擅自出战,取胜之后,张昭第一时间派人去维护百姓营中的秩序。其实,没有什么好维护的。这个时候人人都在庆祝大胜,甚至有些癫狂。

    三名营地中的老者被推举出来,跪地向张昭行礼表达谢意,“我等灵州百姓谢张相公活命之恩。愿相公长命百岁,加官进爵,儿孙满堂。”

    张昭躬身回礼,拱手道:“诸位老人家请起。”说着,让人将他们带下去好生安抚。其实这几名老者过来,估计还有打听消息的意思:新军卫如何处置他们?

    新军卫肯定是会放人的。当然,也会在他们中招募一批新兵,这样的新兵更有凝聚力。但是这些百姓的具体安置,要由府县的文官们决定。

    等张昭处理完事务,陈康走上前来,脸上带着忐忑的笑容,敬礼道:“少爷,我特来请罪。”

    张昭拍拍陈康的肩膀,有着战后取胜的感慨,伸手拍拍口袋,又恍然的发现没有烟抽,说道:“伯宁,你最后杀出来,功劳是有的。但是战场抗命罪责也是有的。这个先例不能开,功过相抵吧。把队伍交给方贯去带,你留在这里帮我处理文书。”

    对他一手教出来的徒弟、长随,张昭自然是要宽容许多。

    陈康嘿嘿笑着。他不知道少爷这是要解除他的兵权呢,还是暂时的征用他一下,但他不敢再问。举手敬礼,道:“是,少爷。”留在张昭身边协助处理军务。

    …

    …

    这场决战大约打了一个多小时,于冷兵器时代而言,节奏非常快。特别是最后在张昭的决战,基本上十分钟内就分出胜负。但是善后的事情一大堆。

    事实上张昭自取胜的那一刻起,就定在原地没有动,处理着各种汇聚而来的事务。

    安排青壮、辅兵打扫战场,恢复营地里的秩序,通知城内的后勤人员加餐,并派人前来清点物资,令救治伤员,安排住处。

    留3个连队在身边作为预备队,其余5个连,往左右两个方向横扫鞑靼的营地,夺取战利品。相比于早就出战的一营、二营、三营,他们的体力更加的充沛。

    让王武率一营、二营、三营在休息后出击,打破鞑靼人横亘在新军卫前的营地,并夺取各类物资、战利品。

    同时,不断的接见轻伤员、军官,信使,百姓中的老者,安抚人心,了解情况。还有和赶来贺喜的小舅子方俨、监军张雄闲聊几句。

    直到此时,张昭才有工夫喝口水。

    张雄四十多岁的年纪,头发斑白,身体消瘦,穿着青袍,陪着张昭闲扯一会,笑呵呵的道:“张相公,这是国朝自太宗皇帝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胜!斩首一万两千余级。咱家必定如实上报宫中。以此军功张相公必然封侯!咱家在此先恭喜张相公。”

    刚刚一名信使来禀报过大致的斩首数目。

    张昭抹着嘴角的水渍,神情感慨又萧索,拱手道:“多谢张公公。”

    大胜吗?

    不是的,是惨胜啊!

    新军卫22个连队三千余人投入到战场中,伤亡一千余人。其中,千户庞大郎战死,副千户许澴伟战死,副千户吴臣负伤。下面的百户、总旗更是死伤众多。

    张雄多少有点理解张昭此时的心情,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他并不介意张昭略显冷淡的回应。关键是介意他也没辙啊!

    …

    …

    傍晚时分,新军卫的追击落下帷幕。最新的消息传回来,小王子直接仓惶的撤离到六十里外的小盐池城。

    大量的帐篷等物资被缴获,还有被俘虏的近5千百姓被救出。还有供应大军数日之食的牛羊。

    缴获破丰。

    出击的各支连队随后收回来。

    篝火熊熊的燃烧着。韦州城内外充满欢笑声,哭泣声。这是战后必然的情形。品味胜利的甘甜,送别战友的难过。

    刚刚主持完悼念阵亡将士仪式的张昭,拿了一只皮囊装的白酒,坐在营地外的小坡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喝着酒,任思绪在晚风中飘散。不远处是亲卫刘二狗。

    稍后,王武过来,脸上带着惭愧的神色,眼睛红红的,他刚在好友许澴伟的遗体前痛哭,低声道歉道:“相公,我…我对不起兄弟们,对不起你的信任。”

    今天要不是庞大郎力挽狂澜,他就会铸成大错,令新军卫的决战失败。而庞大郎战死,连给他个感激道谢的机会都没有。

    张昭将酒囊丢给王武,倒没有责怪他,道:“小二,我们都是人。不是神仙。都有七情六欲。但是,你这个千户当的不合格。战场是不能意气用事的。以后给我当个亲卫吧。二狗,你今天表现的不错。”

    不远处的刘二狗嘿嘿憨笑着,挠挠头。

    王武点点头。心情沉重的拿起酒囊喝酒,又有些被处罚后的释然。他年方十九岁,既要练兵,又要带兵作战,还要识字,练习武艺,而今这重担终于卸下来。

    张昭没说话,坐在草地上,缅怀着庞大郎。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他下定最后的决心:出战,麾下的将士们舍生忘死的奋战,打出今日这样的大胜!打的小王子那个傻逼违背誓言逃跑,他高不高兴?

    当然高兴!此刻,他心中充满着喜悦。为打败敌人而高兴。为麾下能汇聚众多杰出的人才而高兴。为日后可以在明朝施展手脚而高兴。

    但是,麾下的士卒死伤,特别是忠心耿耿,一直沉稳可靠的庞大郎就此战死,死在鞑靼人的射雕者(狙击手)之下,他内心中又岂能不伤感,痛苦?

    这是战后时的常态。

第两百三十章 命运改变(诸位书友中秋节快乐)

    新军卫的营寨中,灯火绰绰。因为已经入秋,天气凉爽。收敛来的新军卫士卒尸体并没有立即火化,而是停灵在单独的营寨中,供袍泽们凭吊。

    新军卫副千户许澴伟的尸体没有找到,当时四营被鞑靼骑兵破阵,数千骑踏过去,什么都没有了。只找到他的腰牌。

    李逍遥在拿着许澴伟的遗物,坐在营寨外,对着苦水河,愣愣的出神,泪流满面。

    “许哥…”

    他的脑海中不断的浮现出和许澴伟相交以来的一幕幕。有在大同府时一起去征兵的熟悉,轻快。

    “早就听说大同是天下雄城,城内繁华无比。可惜咱们没有机会去见一见啊。逍遥,等咱们从西北回来,我带你去大同城里开开荤。指不定靠着赏赐,还能娶个漂亮的小娘子回去。”

    “哈哈。许哥,咱们说好的。”

    那时他心中有一种叫做建功立业的情怀在激荡着!

    是啊,他们在京中夺取全军二十万人会操第一,天子亲口嘉奖,赐下酒肉,升张相公为正三品的卫指挥使,新军千户所升格为新军卫。他们被誉为全军之精锐。

    当此之时,他们这些士卒出京奔赴西北支援,谁不想着立功,杀敌保国,搏一个出身光宗耀祖?

    许哥,我们约好的,可是你现在却去不了大同城!

    今天早晨,朝阳升起时,大战之前,他到营中送别两位兄长。他能到张相公身边当军事参谋,完全是两位兄长所推荐的。如果今天他在小二哥的连队中或者在许哥的连队中,或许他这条小命就不在。

    清晨离别的场景再次浮现在李逍遥的脑海中。

    “逍遥,把你的水囊给我。我这里头可是上好的五粮液,别都喝光了啊。”

    “许哥,那你得打完这仗回来检查我啊。”

    “逍遥,回去吧…底下的兄弟们都没抱怨,咱们说什么,打就完了。你小子枪法不错,好好的保护张相公…”

    李逍遥想起上午时他的那一枪。一枪崩掉对面决死冲锋的千户。

    许哥,我尽了自己的力量。可是,你的酒什么时候拿走?

    李逍遥痛哭着,将酒囊举起来,对着明月敬,再洒到地面上。心中充满着难以言喻的悲伤。

    “许哥,杀你的是鞑靼人永谢布万户的太师亦不刺,你等着,我会给你报仇的。”

    小二哥今天在战场上就想给你报仇的。但是,他差点把整个战局都搭进去。我会用我的方式给你报仇。

    李逍遥正难受着,一名张昭的亲卫找过来,道:“逍遥,张相公找你过去喝酒。”

    …

    …

    在李逍遥为兄长许澴伟痛哭之时,庞泰在灵堂中父亲的遗体前跪着,全身披麻戴孝的烧着纸钱。眼睛通红,哽咽的哭着。

    他忘不掉父亲在第一战之后将他带到少爷面前,将他留在中军中,全军最安全的地方。这是对他的爱护。父亲从来不和他说这些。父爱如山。

    他忘不掉给昨日的傍晚,他给父亲带点羊肉和清水时,父亲的疲倦、欣慰、吃时的欢畅。

    父亲在前面作战,而他才得以享受到“躲”在新军卫最安全的地方。而他来孝敬父亲,或许父亲当时心里是欣慰的吧!

    可是,他再想侍奉父亲一块油纸包的羊肉,喝一口烧开的凉水都不能!

    呜呜…

    “爹,你保重!出来前,娘叮嘱我好好照顾你。”

    “去。小兔崽子。你娘是叮嘱我照顾你吧。行了,别作小女儿态。赶紧去少爷那里。保护好少爷。你爹我在江湖上飘零半辈子,还能有光宗耀祖的机会,都是拜少爷所赐。”

    这是真的。少爷四月初六的婚礼,父亲留在新军卫中坐镇没有回南口村参加。他回去了。和来帮工的母亲见了面。母亲叮嘱他照顾父亲。而当日大军出征离京,母亲肯定是来相送的。但是,军马如潮,如何能相见?

    他早晨是还帮父亲整理弹药、饮水。再见时已是阴阳两隔。他回去后如何给母亲说?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鞑靼的射雕者,我庞泰在父亲灵前立誓,必杀你三族!”

    “庞泰,张相公叫你过去喝酒。”

    …

    …

    新军卫的营寨外,月华如水倾泻在平地上。秋天之时听不到几个虫儿声,只有呼啸的秋风。将篝火吹的东倒西歪。

    张昭喝着酒,他有点高,“胡天八月即飞雪,风头如刀面如割。老林,要多备冬衣啊!我不管其他人怎么想,我们新军卫一定要出塞。要踏上草原,横扫一切鬼魅魍魉!”

    林文宁根本不在这里。他还在为新军卫和三原王家接触,采购军需物资。算算时间,他现在应该带着人手、物资抵达固原城。

    王武、刘二狗、方贯几个跟着张昭的老人在这里陪着。陈康作为张昭的心腹,负责今晚的防务工作。吴臣受了箭伤,早早的休息。赵辰负责给大家拿酒。便宜小舅子方俨也凑在跟前。今天招募青壮的事是他负责的。

    跟着张昭的老人多半都知道张昭的妾室方小娘子。听过她的故事。和方俨倒是能聊上几句。

    张昭手里提着酒壶,在火堆边站着,有些歪歪斜斜,见李逍遥、庞泰两人被叫来,做个手势,继续道:“出塞,不是说什么报仇雪恨,不是说什么建功立业,而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负责!”

    “我们的剑,要为我大明百姓的犁赢得生存空间!”

    “我有一个梦想,要让我们大明长治久安,国运昌盛!以后的地球,谁都不能欺负我们,只有我们去欺负别人!到时候,我们他么的也要去炸白头鹰的场子,检查他们的船,撞他们的飞机!”

    趁着张昭暂停,李逍遥见到张昭的第一句话,“张相公,我申请下连队带兵。”

    庞泰一身孝服,红着眼睛道:“少爷,我也想去。”

    赵辰跟着提出来,“张相公,我也想带兵。”

    一场血战,汇聚在张昭身边三个才华横溢,如锥处囊中其末立见的年轻人,他们的命运、思想都发生改变!

    “逍遥,你升百户,去带一个连队。回头还要募兵,云逸,你去带一个新兵连,练成什么样都是你的部下。小泰,你不能去。我不能让老庞绝后。你留在我身边研究狙击的事情。”

    张昭安排妥当,拍拍欲言又止的庞泰的肩膀,他举起酒壶,“敬老庞,许澴伟还有牺牲的兄弟们。”

    众人齐齐举起酒碗。

    红旗在晚风中猎猎作响。

    为什么红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

    …

    弘治十四年闰七月十四日,张昭宿醉未醒。而新军卫大胜的结果,正如狂风一样,改变着西北的局势。

第两百三十一章 新军卫恐怖如斯。

    天空阴沉着。小盐池城的探马四出,监视、打听着六十里外韦州城的消息。

    同时,小王子还派出信使,召四路大军返回花马池,离开明朝长城以南的地区。

    这是惨败后的第二天。作为统帅,小王子必须要将消息传递给他的部属们,对他们负责。

    这不是在说笑。如果新军卫在休整数日得到补充之后,立即北上花马池,堵住这个关口。那么,鞑靼骑兵的主力想要返回草原,那将会是做梦。

    而小王子之所以没有立即率部撤往花马池,一个是从作为可汗的声望考虑,他要是立即逃窜,回到草原上这蒙古可汗就不用再做了。

    第二,他要给负责供应十万大军后勤的牧民们撤退的时间。

    鞑靼人占据着战场上的主动,其粮草供应基地,当然不会跟在主力大军附近,而是隔着有些距离,在花马池外的草原上。每日往南运送牛羊。

    他钉在这里,好歹能给牧民们争取北撤的时间。

    第三,收拢溃兵。

    他率32万人与明人新军卫会战,伤亡12万余人。当日成建制的撤离的骑兵只有17万余人,还有数千溃兵需要收拢。

    …

    …

    信使们在清晨时奔驰而去。

    小王子率十万大军南下,要立威于明朝的西北地区,除开他本部率领的三万余人,还分派有四路大军:

    以蒙郭勒津部的首领火筛率鄂尔多斯万户和其本部共计24万人,沿下马关攻豫望城、葫芦峡城,届时自己视情况是围攻红城堡,或者攻打固原城。

    以其长子图鲁率一万五千骑西攻灵州。以察哈尔部的少师脱火赤率一万骑沿清平关攻环县。以喀尔喀万户达尔罕率一万五千骑奔袭红寺堡、宁夏中卫。

    闰七月十四日的下午,在这方圆五六百里的战场中,小王子惨败的消息陆续的送达到各路大军的统帅手中。

    红城堡外,清水河畔的鞑靼军营中。

    火筛收到消息后,派人将与他共同合兵围攻红城堡的喀尔喀万户的首领达尔罕请来,在大帐中和其密谈,“达尔罕,你看看。这是可汗令信使传来的消息。”

    火筛时年三十四五岁,身材高大,脸上带着常见的高原红,显得是个红脸大汉。

    达尔罕接过书信,读完后,满脸的难以置信,忍不住道:“这怎么可能?伤亡一万两千余人,大汗直接撤离韦州城。这…这怎么可能?”

    他连说了两遍,来表示他的震惊!明人的新军卫竟然恐怖如斯!

    火筛在营帐中来回走动着,光线晦暗,映照着他的红脸,作为久经考验的将军,鞑靼人的名将,在此时他依旧能理智的思考,沉声道:“来传递消息的是大汗的亲兵,不会有错。这种惨败,大汗有必要骗你我吗?撤军吧!”

    达尔罕沉默良久,叹口气道:“那只能撤走了。大汗身边跟着永谢布部的亦不刺,他…”

    火筛断然的道:“亦不刺翻不起浪花来。大汗身边至少还有万人的察哈尔部勇士。倒是大汗在信中提及的另外一件事,你我要注意。根据明军的判将所言,韦州城中并没有多少粮食储备。我们撤离的时间要晚一点,而且还需要留下部分轻骑监视红城堡这里的数万明军,不能让他们将给养运到韦州城给新军卫。你安排一下,现在就率部撤离,我断后。”

    达尔罕敬佩的道:“好。”走上前,给了火筛一个拥抱,“火筛首领,你要保重!”他回到营寨中,立即安排,一个时辰后,在夜色中率部撤离。

    达尔罕离去后,火筛在他的大帐中,来回踱步,稍后,高声道:“来人,去通知鄂尔多斯的领主阿固勒呼从固原城撤兵。”

    …

    …

    达尔罕所部掠夺了红寺堡、宁夏中卫一带比较富裕的区域,但在连夜的撤军中,他们只能带上金银等贵重物品,还有掠夺来的女子撤离,其余全部放弃。

    苍茫的夜色中,虽然整支队伍并不乱,但是连夜撤军,怎么看都有一股凄凉的氛围。军心溃散、士气低落。

    达尔罕骑在马上,头顶是厚厚的云层,月亮若隐若现。

    “明人的新军卫真的这么厉害?”

    鞑靼的军事贵族们在一个月前就知道新军卫的名号:斩首两千级啊!这是近二十年来少有的损失。以前就算吃败仗,比如成化十六年的威宁海之败,终究是可以逃走的。

    而这一次,新军卫的威名将传遍草原。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固原城外。时间是第二天的午后。红城堡距离固原城约两百里。火筛即便是第一时间传信,信使抵达也是在第二天时。

    鄂尔多斯部的领主阿固勒呼,率领着部下一万余人,在固原城的文官、武将的注目下大摇大摆的离开。

    但区别于表面上的嚣张,他的心情可不是如此。

    阿固勒呼和亦不刺一样,在鞑靼六个万户中属于刺头,并不想臣服于达延汗(小王子)。奈何火筛去年入驻河套后,威望渐高。因而,他被派来打固原城。

    固原城作为军事重镇,其城墙的加固还得等到下一任的三边总督秦纮到来。当然,现在亦是一座坚称。

    三边总制史琳七月份在鞑靼大军尾随之下从河套地区仓惶撤离,他并没有和保国公朱晖,监军苗逵死守红城堡,而是回到他的驻地:固原城。

    所以,在有主官和军队的情况下,阿固勒呼不可能打得下固原城,他在城下也就是做做样子。

    此时在火筛的通知下撤离,阿固勒呼并没有不甘心,而是带着一种恐惧和兴奋。

    新军卫真的如此恐怖?致使小王子伤亡一万两千余人?区区三千人就有如此威力,那日后鞑靼人怎么过?

    同时,他很兴奋。因为这次攻击韦州城,损失的骑兵基本都是小王子的亲信。这对于他们这些不愿意彻底臣服的部族而言是个好消息啊。

    …

    …

    固原城中,消息很快就报到总督史琳案头。

    “快,派人出城查探。鞑子为何撤离。”

    确切的消息在大约五天之后传来。此时,火筛已经率部撤离红城堡。固原城和红城堡恢复联系。

    总督衙门中,史琳看着回来的信使,感觉难以置信。张昭竟然以三千新军卫在韦州城大胜小王子,迫使鞑子全面撤回到长城北。

    稍后,整个固原城中都陷入喜庆中。

第两百三十二章 六小姐

    固原城是西北重镇,基本上每次鞑靼入寇都会打到这里来。城中的百姓、商贾、士绅、官员们早就适应。

    但是,被一万鞑靼骑兵堵在城中六七天,每日被箭矢袭扰,伤亡逐渐增多。城中众人谁心里没憋一口气?而此时传来新军卫大胜的消息,自然是令所有人狂喜。

    固原城所有的商家在弘治十四年的闰七月二十日午后时分生意大好。到晚上,各楼阁会馆的生意更是好到要爆炸。人人都在肆意的庆祝!

    三边总督史琳在城中最好的园林中(借来的)和文官武将们畅饮,本地的缙绅作陪。

    酒席间众人都有些微醺。

    一名文官道:“张指挥使斩首一万两千余级,这个消息不可思议,但有前面斩首两千级垫底,八成是真的。这是国朝自太宗后前所未有的大胜。朝廷必定嘉奖!”

    “以此功足以封侯。”

    “十八岁的侯爷啊,这是皇明自定鼎以来前所未有之事。必定会青史留名。”

    “总督大人,不知你何时前往韦州城老军,老朽愿随你一行,见见这位名震西陲的名将!”

    “这话说的。何不邀请张将军来固原城一叙?他毕竟还是受总督大人节制嘛!”

    史琳听着众人的议论,和文臣、武将们连连饮酒,然后离席更衣,到大堂后的精美小厅里稍做休息。

    “你们都出去吧。本官一个人坐坐。”史琳将侍奉在小厅中的美人打发走,靠在椅中,微微觉得酒意上头,脸上带着笑。

    搜套行动只斩首三级,实际上是失败的。他的乌纱帽更加是岌岌可危。当今天子固然仁厚,而且好面子,但是并非是糊涂虫啊!但是,有新军卫这一场大胜,他的官位就稳了。

    心腹幕僚赵师爷从小厅外进来,一身青色文士长衫,笑着道:“新军卫意外大胜,在下为东翁贺!”

    史琳今晚也没穿官服,一身道袍,仰头笑着点点赵师爷,“子龙啊,有话就说吧!”

    赵师爷的表字叫子龙,走上前两步,小声道:“东翁,一个月前,保国公、苗监军似乎对张指挥使不肯分润军功相当不满。就我的看法,这次军功张昭肯定还是不会分润给他们。但是,我们得交好此人!今日酒席中的提议是好的,但不可行。我这里有几个法子请东翁参详。”

    “你说。”

    “第一,我们要在粮草、物资上支援新军卫。我前些时日在红城堡调配粮草,听说新军卫的军需供给都是直接由兵部下发,连总督团营的镇远侯的脸面都不给。

    第二,韦州城太过于荒凉,贫苦。我们可以给新军卫换个驻地。比如灵州城就挺好的。

    第三,东翁可以邀请张昭率其麾下有功将士来固原城中一叙。到时候必然是百姓争相迎接,满足他的虚荣感。

    交好之后,不求他在奏章中给东翁分润军功,但总可以在用词上修饰一二。天子龙心大悦,这样一来东翁的官位会更加稳固。”

    史琳捻须笑道:“好。子龙谋划的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赵子龙躬身行礼,应诺道:“在下一定尽力。”

    其实,和他打过交道、张昭妾室的父亲方珍和其长子方储就在固原城中。他和新军卫之间的联络渠道畅通。他做为幕僚,要给自己的东主尽力争取,以求保存官位、名誉。

    而最好的选择,其实是请张昭在给天子的奏章中提一句他的东主啊!

    …

    …

    一个月前,保国公朱晖大会诸将,在红城堡誓师出塞搜套。而他前脚刚走,张昭就率部抵达固原城中。随即,将方氏父子留在固原城中,负责采购和准备接应王家运输的物资。

    这其实只是明面上的理由。根本的原因是要保护方氏父子的生命安全。毕竟,战场上的事,谁说的准?

    以此时的视角去看,张昭在十二日晚上作出决战的决定,于十三日在韦州城外会战,鞑靼骑兵不是没有取胜的机会的!

    所以,他将方氏父子三人留在固原城是非常保险的处置。不能他来西北一趟,反而叫方晶的父兄陨落在战火中。

    当然,方珍堂堂两榜进士,比较要脸,将小儿子方俨打发回韦州城做事。

    此时闰七月二十日,不仅仅是方珍、方储父子俩在固原城中,林文宁、张泰平和王家瑞昌号的掌柜王承叶等人都已经抵达固原城。他们带着大量的物资。

    众人都是住在瑞昌号在固原城的店铺和院子里。

    前文说过,固原城是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王家百年世族,为秦地缙绅之首,在固原城中当然有府邸。

    占地一亩的大宅院中,前院里灯火通明。王承叶在一处宽敞、精美的花厅中招待着林文宁、方珍父子等人吃酒庆贺,自有城中教坊司的歌姬们来跳舞、演奏曲目。

    王承叶举杯道:“这一杯酒,让我们先敬张相公和新军卫的将士们!韦州大捷,斩首一万两千余。大涨我们的威风!让骚鞑子不敢在西北横行。”

    此时,新军卫斩首大胜的消息已经传遍整个固原城。

    众人纷纷举杯。

    林文宁四十多岁,长着一张马脸,一边欣赏着美姬的歌舞,一边问道:“王掌柜,平安呢?”

    “被小姐派丫鬟留在后面用餐呢。不用担心,来来,林大人,我们喝一杯。”

    林文宁身上挂着从五品的镇抚,心里暗自苦笑,举杯应和。

    他带着新军卫众人在王家采购物资,在三原县中盘桓多日。张相公的长随张泰平时常被王家的六小姐叫去问话。事无巨细,话题多半和张相公有关。

    据平安这小子的推测,王家的孙小姐只怕对张相公有意。这不,都跟着他们来到固原城中,她还要押着物资去韦州城。

    这其实没什么。自古嫦娥爱少年嘛!

    张相公风采玉立、胸有乾坤。而王家的六小姐闻名关中地区,据传能诗善文,容貌品性都是一流。年方二八,曾拒绝这三秦大地无数士子的求婚。

    这没准是一段佳话呢。

    但是,要看到这背后的逻辑啊。

    要知道王家在秦地的影响力。前吏部尚书王恕可是天下名臣,其子孙、家族在秦地这里出仕,可谓西北第一世家。这家的家世、门第,难道王小娘子是给张相公做妾吗?

    张相公和夫人的感情,他是知道。要是知道他一路带人过去,少不得要被牵连的。

    众人正酣畅的饮酒。忽而一名小厮进来,汇报道:“总督府赵师爷下帖子请方老爷喝酒。”

    方老爷指的方珍。

    …

    …

    林文宁等人宴饮时,小黑胖子张泰平正在后院一处精美的暖阁中读书。

    嗯,读四书五经。而且,还有人监督。

第两百三十三章 侍女们

    “唉,人人都在喝酒、看舞蹈庆祝新军卫大胜的日子,我却还要苦读圣人经义。这是为什么?”

    小黑胖子张泰平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将一本《孟子》递给面前的高挑美人。

    高挑的美少女年龄不大,只有十五岁。却是身段修长。西北的佳丽身材都不矮。她穿着一袭精美的红色长裙,愈发显得她肌肤如雪,容颜俏丽。闻言后,明亮漆黑的大眼睛带着笑意,道:

    “别废话,赶紧背呢。我和瑶琴还要去侍奉小姐。”

    张泰平笑嘻嘻的道:“秋月姐,你听着啊。”说着开始背诵《孟子》。

    自朱熹提出来: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天下的读书人都是按照这个流程去读四书。

    张昭叫张泰平读书,开始却是从论语读起。他主要是要培养其品德。而张泰平记忆里非常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完半部论语。后面因张昭忙,课业是婉儿和方晶两人代为教授的。

    那时就不只教语文,数学都有教他和小霞。只是终究是时间过短。张昭在东宫当差的时间不过是两三个月而已。张泰平的课业就此耽搁下来。

    张昭将张泰平留在王家,王家可是诗书翰墨之族,为西北士林之首,倒是让他又重新兴起读书的念头。主要是战场上的一幕幕,将他吓坏。他才只有十一岁。

    而促使他重新读书的契机,是王家行六的孙小姐想要了解少爷的生活细节、习惯。让她的侍女来教他读书。之后,六小姐要问少爷的爱好、兴趣,他能不答么?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身材高挑的红裙少女秋月手里拿着课本,满意的点点头,俏丽的眼睛笑的如弯月,给人一种青春活泼之美感,表扬道:“背的很好。句读无误,一字不差。难怪小姐说你读书的种子。”

    说着,扭头道:“瑶琴,该你问呢。”

    精美的暖阁中还有一名丫鬟。她穿着白色的道袍,身姿修长、曼妙。坐在多宝阁前的油灯下看书,赫然是一本佛经。

    她抬起头来,灯光照在她白皙美丽的俏脸上,精美的五官和幽静澄澈的眼睛,自然而然的令她带有一股清雅的出尘之气。清冷的道:“张相公平日里还有什么爱好?”

    张泰平站起来,微微有些紧张,“瑶琴姐姐,少爷还喜欢画炭笔画。可以画地图和人物肖像。”

    他这一个月来只见过六小姐一面,娇若惊鸿一瞥,其容颜之美不足以用言语描绘。正要说,那便是“闭月羞花”。倒是他和其丫鬟秋月、瑶琴接触较多。

    两人都是身材高挑的美人。而他身材矮小,总感觉有些压迫感。好在,秋月姐少女心性,性情活泼、仗义,相处起来没太大的压力。另外一位瑶琴姐姐却给他很大的压力。

    秋月姐的美丽,就像是月光,温和、皎洁。而瑶琴的美丽却像是明珠、美玉,无时不刻的绽放着夺目的光彩。令他心生爱慕之情。

    瑶琴身穿素雅的道袍,身段着,美眸狠狠的剐痴迷的看着她的张泰平一眼,斥道:“小孩子心思不纯。你想什么呢?”

    “咯咯。”秋月掩嘴娇笑,将《孟子》留在书桌上,娇笑着和瑶琴两人离开暖阁。

    片刻后,自有小丫鬟带张泰平去前院里的客房休息。

    小黑胖子一路走着,在明月里长吁短叹,垂头丧气。他失恋了。他哪听不来瑶琴在嘲讽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少爷大胜即将封侯,他都已经听到很多人在讨论朝廷会给少爷什么封号。他这个长随自然会是水涨船高。但这个身份终究不行啊。

    王家六小姐若是能嫁给少爷,瑶琴自然不是他能想的。若是嫁不成,他还是没法想。等见到少爷,他就提出来去读书,非得考一个进士功名在身!

    …

    …

    且不说,小男孩的成长需要美人的鄙视。停留在固原城的王家商队在三日后启程。这固原城里能有什么秘密?新军卫的后勤总管林文宁住处的门槛都要被人踏破。

    出发时,队伍庞大了一倍不止。这都是准备去韦州城中“拜码头”的缙绅、商号。不管接下来三边地区是谁说了算,新军卫只要不回京,就是一条粗大腿啊!

    此时,闰七月二十三日,张昭派出的信使都已经抵达红城堡。他给保大帅报告了两条消息。

    第一,新军卫于十三日大胜鞑靼小王子,苦战半日,斩首一万两千余级。他为新军卫报捷、请功。

    第二,鞑靼人已经全部退出长城北返。新军卫营救的百姓约有一万多人,请妥善安置。

    从固原城出发的商队,没有走红城堡一线,而是从豫望城、下马关一线前往韦州城。

    红城堡,参将府内。

    被鞑靼数万骑兵围困多日的保国公朱晖召集团营的都督、监军们议事。监军苗逵,奋武营的周豫,神威营张安,都指挥刘宁、御史王用等人都在。

    四万京营散落在红城堡附近的城池、堡垒中。这段时间驻守,和鞑靼骑兵交战,损失很轻微。

    保国公朱晖的脸色很不好看,铁青着脸。张昭打的越好,就越显得他无能,搜套一个月,声势浩大,才斩首三人啊!他怎么向朝廷、天子交代?

    “大家都说说看。”

    一向跪舔保国公的张安此时都低着头不说话。还说什么?军中以军功为最,他不服气又能如何?能斩杀这么多鞑子吗?

    周豫眼角余光扫一遍大堂里坐着当木偶的同僚们,心里悠悠的叹口气。如此军功,张昭凭借着三千新军是怎么做到的?听说张昭在出京前就直言保大帅会避战。早知道如此,他还不如申请跟张昭一起作战,混个军功。

    临时的军议在一阵阵的尴尬中结束。

    朱晖需要汇合史琳,搞清楚此战的损失,再一次的商量防务、驻地。包括如何向朝廷报捷。

    这次会议唯一的功能就是将张昭的新军卫大胜的消息传遍整个京营。搞的军中只要提起新军卫,不管心里是否服气,得竖起大拇指称赞几句。

    而此时,从固原城出发的商队穿越黄土高原,已经抵达韦州城。

第两百三十四章 集体婚礼

    在确定鞑靼人撤离到长城之北后,三边总督史琳在固原城安排妥当后,率领着总督衙门的官员们前往红城堡面见保国公朱晖。此时,固原镇、宁夏镇、甘肃镇、榆林镇的通讯已经恢复。战况已经传遍整个西北大地。

    固原城距离韦州城约有两百五十里,前往韦州城的庞大的商队走了五天的时间,从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形中走出来,经过下马关,抵达平原地区尾巴地段的韦州城外。

    “韦州大捷啊!”

    林文宁押着商队,带着大量的物资抵达,信使早就提前送到。此时,站在韦州城外,看着沿着苦水河连绵分布的营寨,还有城外十里处的京观,感慨难言。

    他错过了军中的大战,这将是他今生的憾事。

    跟着林文宁回来的方珍、方储的感触要弱一些,他们和新军卫的纽带只系于张昭一人。他们感慨的是张昭的军功。

    张泰平这几日都是垂头丧气的。而此时来到韦州城外,见到这熟悉又陌生的黄沙平原,他骑着小马,在人群中悚然一惊。感觉从西安府的花花世界重新回到金戈铁马的西北世界中。

    林文宁身边几名新军卫的后勤人员看着京观,心潮澎湃。在固原城他们被人恭维,终究是有些虚,而至此时才感受到新军卫的荣耀、武功、底气!

    “走吧!”林文宁抽着马鞭,打马进城,去见张昭。

    延绵数里地的商队在空旷的平原中徐徐前行,准备进城。继而引起城内外百姓、士卒的欢呼声。

    马车中,瑶琴掀开车帘,王小娘子露出小半张俏脸,看着这鲜活的一幕幕,感受着战场余生的氛围。

    …

    …

    新军卫所采购的各种物资抵达,缓解了韦州城这里的物资困境。

    新军卫上下三千余人驻守韦州城,伤亡一千余人。剩余的将士,外加救出来的一万余百姓,虽然有缴获,但是搞的粮食压力很大。

    十三日大胜,二十八日物资才抵达。这半个月的时间都是实行配给制。

    张昭在这批百姓中招募800人,与之前新募的500人组成一个新的辅兵连,依次护送被掠来的百姓们返回数百里外的灵州、宁夏中卫等地。

    他这是没有公文先行做事。好在,总督府的公文在各地联络恢复后,于前日抵达。

    林文宁向张昭交令时,张昭正在游击将军府中处理公务。见他进来,笑着道:“老林,可算是把你给盼回来了。”

    他身边能处理公文的老吏,就是林文宁。他和陈康都不行。那种语句特别难以拿捏。他真在为报捷文书发愁。

    林文宁心中一暖,躬身行礼,道:“相公,属下幸不辱命,将采购的鹿皮,火药,签弹,铁,木材,秋衣,冬衣,米面、煤炭,二锅头等物资都带回来。其中白面、黍子、小米各两万石,高粱五万石。猪肉一万斤。

    另外,固原城中的缙绅派族中子弟前来拜会相公。带来大量的粮食、酒肉。”

    张昭笑着拍拍林文宁的肩膀,“好。等会你派副手和伯宁交接。咱们晚上去喝林同等人的喜酒。我算着日子给他们办酒席。”新军卫不仅在百姓中招募青壮,更有不少士兵娶妻。

    当然,娶妻是不能强迫的。而是双方自愿。这都需要经过军法官的审核。没有新军卫放着大好前途不要,在婚姻大事上搞花样。这次集体婚礼共有七八十对新人。

    他算准物资到达的日子办酒席。

    “那感情好啊。”林文宁是跟着张昭的第一批老人,错愕的道:“伯宁不是在带兵吗?怎么又回来干后勤?”

    旁边的陈康尴尬的笑着。

    张昭笑道:“你回头自己问他。”

    这边寒暄完,方氏父子,张泰平,王承叶等人依次进来面见张昭。时隔一月,再次相见,感慨各不相同。

    …

    …

    入夜时分,城外的大营中篝火熊熊,人山人海。

    张昭在大营中主持着集体婚礼。按照经典的中式婚礼流程进行,三次跪拜。这个时候张昭自然不会搞什么又臭又长的讲话,等礼毕后,直接宣布开席。

    今夜可以敞开吃喝。张昭刚刚宣布,明日所有的百姓除开新军卫的家属外,都将返回各自的家乡。当然,新军卫的家属如果愿意回乡种地,而不想跟着新军卫回京城那也可以。

    除开某些想要跟着新军卫混吃的想法,今夜亦是离别前的一顿饭,多少有点伤感。这场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将在时间中流逝,或者恢复,或者加深。

    闹洞房自然有各新人的朋友们去闹,张昭没去管,要陈康维持军纪和防务,带着张泰平,林文宁等人去城中喝酒。瑞昌号出产的上佳的二锅头。

    城内专门为新人准备的婚房。林同和闻娘子被人送回到之前闻娘子做事的厢房中。这里已经被布置的喜气洋洋,随处可见囍字。

    红烛燃烧。远处的喧嚣声隐约传来。

    林同穿着红色的婚服,掀开新娘子的盖头,看着此生中所见过的最美的女人,她在最美的一刻,黛眉杏眼,凤冠霞帔。身段丰腴,曼妙。闻着她的气息,只觉得像在梦中。呆呆的。

    闻娘子给林同看得娇羞低头,满脸绯红。从怀里取出那本银行存折,柔声道:“我收着的。你拿好。”

    林同握着闻娘子的手,将存折放在她手中,声音干涩的道:“你是我的娘子。”财政大权自然是要交给妻子。男主外,女主内。

    闻娘子想温婉的笑一下,眼泪就流下来。大颗的泪珠顺着她丰腴白净的鹅蛋脸流下来。这是幸福的眼泪。她其实很卑微,而此刻她确信眼前的男子在余生中将会爱她,疼她。

    林同手忙脚乱的帮妻子擦拭眼泪,抱着她安慰,“诶,你别哭啊。”

    这时,厢房外响起哄堂大笑声,“哈哈!”

    接着就听到李逍遥促狭的声音,“我说老林,你们搞快点啊。”

    林同黑着脸出去赶人。他见着闻娘子就忘了有人要闹洞房这事。

    月光皎洁,落在韦州城中。

第两百三十五章 夜谈

    淡淡的月光,带着一抹银白色静静的下,照亮着喧闹的韦州城,静静的苦水河。

    张昭并没有喝多少酒,这不是节制,而是宿醉的感觉特别难受。他喝的差不多就离席,回游击将军府中,准备看看家信,休息。

    他已经收到一个月前婉儿和方晶写来的信,那是新军卫初战后两人得知消息写来的信。

    “少爷,王家孙小姐来了。就在大堂中等你。”

    庞泰丧父情绪不佳,留在府中负责保卫。刘二狗都出去喝酒去了。那粗糙的汉子喜欢酒。

    张昭“嗯”了一声。王小娘子跟着商队前来的消息,林文宁下午时瞅空给他说起过。脑海中对此女基本没什么太大的印象,就记得她很美丽。

    他当日只见了此女一面,接下来一个月不是训练就是大战,用脑过度。她就是美成天仙,他也记不住。

    走进庭院里,就见王承叶在外面候着,赔笑着道:“张相公”他略有些不好意思,六小姐没打招呼直接过来,有点失礼啊。

    张昭微笑着点点头,寒暄两句,这才进大堂中。

    只见一名青衫美人正端庄、娴静的坐在椅子中等候。烛光明亮,映衬着她的美丽:略显清瘦的脸蛋,五官精致,肌肤剔透如玉,组成一张惊艳至极的容颜。当真是花容月貌。

    她身旁则是侍立着两个高挑的侍女。一个穿红裙,俏脸上带着笑,目光大胆、好奇的看着他。一个穿白色的道袍,气质清雅动人,美眸顾盼间,如明珠生晕。

    “张相公,小女子冒昧来访,还往见谅。”六小姐见张昭进来,起身盈盈一礼。她时年十六岁,中等身量,比例完美。展颜轻笑时,仿佛皎洁的月光都汇聚在她身上。

    张昭欣赏着她的美丽。和婉儿一样,赏心悦目。当日这位六小姐在王恕身边,他自然不好去打量王老头的孙女。这时倒没什么。微笑着拱手回礼,道:“六小姐客气。”走到主位中坐下。

    庞泰上茶后悄然退出去。

    六小姐贝齿微露,轻轻一笑,径直的道:“张相公当日预言鞑靼骑兵必定要南下,事实证明你是对的。小女子佩服至极,特意来当面请教一二。”

    张昭有点酒意上头,手指压着额头,说道:“王老大人和贵府帮助我们新军卫很多。六小姐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知道的,一定回答你。”

    他有点搞不清楚这小娘子的想法。远行千里,就为见他一面,问几个问题?

    六小姐从张泰平那儿对张昭的习惯、细节了解很多,大大方方的道:“张相公的新军卫斩首一万两千余,全火器的新军卫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你接下来打算如何对付套虏呢?”

    张昭坦然的道:“新军卫预估会留在西北一段时间。报功的事情被牵扯明白,保国公不会班师回朝。我也要等在韦州这里。新军卫既然在西北,火筛肯定不敢南下。

    小王子被我打的有点惨,伤了元气。他要聪明点的,这几年就乖乖的在草原上舔伤口。休养生息。

    所以套虏,说的更明确点就是鞑靼右翼三个万户部。具体而言就是火筛。只要接任的三边总制在花马池一线用水泥修筑堡垒防御,接下来边境的局势会稳定下来。

    至于我个人的看法。其实打下归化城,重置东胜卫,届时河套地区,河套平原都将属于国朝。”

    这里额外说一点地理。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注意,这里是指的河套,而非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而河套地区的精华之地分为两部分,分别就是所谓的前套、后套。

    前套即是指的鄂尔多斯草原。这一带有优质的牧场,可为养马地。明时的河套地区指的是这一带。而后套指的就是秦时的九原郡、汉时的五原,即现代的河套。

    这里的土地肥沃,极其的适合农耕,可以开垦良田数百万亩,足以养活大量的人口。被成为塞外米粮川、塞北江南。当年吕奉先在此扛过枪。

    明朝只要控制东胜卫、归化城这片区域,控制后套真不是梦想。

    六小姐明眸落在张昭的脸上,轻轻的点头。张昭话里的未尽之意,她自然听的出来。

    张昭的个人看法还是要进攻,以攻为守。但是朝廷很可能会选择防御。所以世事那能尽如人意?即便张昭立下如此大功。

    六小姐举起茶杯,道:“我以茶代酒,敬张相公为国家立下大功。这功劳当可封侯。只是回京之后,我担心张相公会遭遇风波,还请张相公小心。”

    张昭笑笑,举起茶杯,“谢谢!”

    西北的大战至此已经结束了。鞑靼人退兵之后,不可能今年还敢南下。那么,他接下来要做什么?

    班师回朝还要等几个月。封侯什么的,张昭其实不大关心。这不是在装逼。而是,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弘治皇帝又不是昏君,难道会不给他封赏吗?

    这场大战对他的意义,不仅仅是功成名就,更关键的是,他会因此而获得朝堂上的话语权。那么,他心中对明朝的改良,可以逐步的向弘治皇帝进言,慢慢的开始实施!

    在之前,他人微言轻,在军国大事上,弘治皇帝不可能听他的意见。他真想办事只能去说服李东阳。但这一战之后,他可以直接和弘治皇帝沟通。

    忽悠弘治皇帝,可比忽悠李阁老要轻松得多啊!

    至于说六小姐的担忧:狡兔死,走狗烹。这个担忧,暂时是不用的。

    他手中强兵,三千人即可大败鞑靼精骑三万余人,这怕是会遭到皇帝的猜忌。但是,这需要先弄明白弘治朝对外战事是何等的憋屈,刚出个能打的将军,弘治皇帝就猜忌,这是不可能的!

    更别说,他的新军卫成立,本就是弘治皇帝试验新军的结果。

    如王恕对他所言的,日后国朝的战事,他将会成为弘治皇帝的首选大将。

    当然,些许的风波肯定会有的。弘治皇帝没那想法,保不准言官们会出来嗡嗡叫。文官集团大概不会想看到一个可以凝聚武勋集团的人出现。

    这都是将来的事。他在西北这段时间,主要是继续招募、训练新军。

    这叫练好内功。

    当然,在物资上,少不了要王家支援。最起码的像燧发枪就不可能从京城调拨过来。弹药也是的。都得依靠王家的制造能力。

    六小姐嫣然一笑,站起身来,美眸中仿佛有秋水掠过,精致的脸蛋忽而浮起些许的娇羞之色,仍然坚定的清声道:“多谢张相公款待。我一直很好奇张相公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子。希望下次见面,张相公能给我解惑。”

    说着,盈盈一礼,带着两个侍女告辞离开。脚步略有点快。

    张昭给她说的一愣,看着她婀娜的青衫倩影消失在大堂门口,他要是还不明白怎么回事,那就是脑子有问题。

    张昭失笑的摇摇头。他还真没有被女孩倒追的经历,而且还是一个绝美的少女,不远千里来见他。他前世里是只单身狗。而眼前的一幕却有如此的真实。

    不过这没什么卵用。他也就心里暗爽片刻。男人嘛,谁没点虚荣心?但他没有离婚再娶的念头。而王恕的孙女,难道嫁给他当小妾?所以,有缘无份啊。

    随着各路消息回复,他接下来几日怕是要应付各路来说情,分润军功的事。

第两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议封爵

    弘治十四年闰七月十三日,张昭取得韦州大捷。二十日,固原城、红城堡才因鞑靼骑兵全面北撤恢复对外复联系,同时收到张昭派来的信使。

    有张昭一个月前斩首两千级的事例在前,此次张昭在韦州城斩首一万两千余的消息,保国公朱晖、监军苗逵所率领的4万京营没有人去质疑这一战果。

    因为,韦州城本来就在鞑靼主力的必经之路上。

    同样的,固原城的三边总制(总督)史琳等人亦没有人去质疑。当日固原镇的文武官员可都是去韦州城外看过人头点检的。

    因而,报功请赏的正式奏章还要等大佬们派人去和张昭沟通,看能不能分润点人头做军功,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些。毕竟,耗费钱粮搜套才斩首三级是要被追责的。而报捷的文书,由朱晖、苗逵、史琳三人画押签署,在二十四日签发,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红城堡距离京师约两三千里,报捷的文书于二十八日的晚间抵达京城。晚间时宫门已经落锁,但在军国大事面前,消息被送到乾清宫中。

    弘治皇帝展开报捷文书时,在遥远的西北,王小娘子刚刚向张昭表露出心意,娇羞的快步离去。

    乾清宫西暖阁中,各种造型优美的铜制灯座上的蜡烛点亮,弘治皇帝披着皮制的棉衣,在灯下读着消息,手微微颤抖着,喘着气。

    帷幕放下的床榻中,张皇后探头出来,一头青丝落在白皙如玉的肩头,关心的道:“陛下,怎么了?”

    弘治皇帝走上前两步,神情激动的道:“皇后,你看!新军卫在韦州城外击败小王子所部,取得大捷。斩首过万。哈哈!哈哈!”

    说到这里,弘治皇帝忍不住仰头大笑。此时还讲什么天子仪表,养气啊?

    弘治皇帝熟读历史,根本无需人提醒就知道这是自太宗皇帝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捷!战果空前。

    张皇后娇媚的脸蛋上顿时浮起震惊的表情,随即笑盈盈的祝贺道:“臣妾恭喜陛下!有此大胜,陛下可以告慰祖庙。还得到如此良将。将来边患无忧。”

    弘治皇帝大笑,握着张皇后的手,“皇后真是朕的知心人。哈哈。来人,去叫阁老们进宫。如此大捷必须昭告天下,必须封侯。唉,慢着!”

    弘治皇帝又叫住要去传旨的太监。他到底是多年皇帝,狂喜之下想叫阁臣们进宫,随即反应过来,这反而会搞的中外猜疑是否出了大事。不如明天早上再议。

    …

    …

    弘治皇帝兴奋的只睡了一小会,至于帝后如何消磨时光不必赘述,第二天早朝再次免掉。在早秋凌晨午门外朝臣们的感慨中,上午八时左右,朝廷重臣们都被叫到武英殿中议事。

    此时,内廷、外廷瞩目。随即就有消息传出来。西北大战落幕,新军卫在韦州城下取得大捷,斩首万余。

    闰七月,小王子、火筛率十万部众再次入寇。西北的战事牵动着朝堂众人的心。而此时到月底大战就落幕,鞑靼骑兵遭到新军卫迎头痛击,仓惶北撤。

    这个消息在京中迅速的传播,继而点燃京师官员、士子、商贾们的情绪!

    此刻,武英殿中同样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外加口水横飞。

    朝堂重臣,说的直白点,就是阁臣,七卿,外加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镇远侯顾溥。弘治皇帝不喜言官,这种时候当然不会把言官们叫来。

    在武英殿中群臣齐齐向天子表示祝贺后,立即开始互怼。不是为张昭封侯的事,这已经拦不住的!威宁伯当年斩首多少?成化皇帝和当时的阁臣们那么废,都知道给侯爵,他们难道还不如吗?

    群臣们争论的焦点是:接下来,在西北是采取防御,还是进攻?今时不同往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军卫这等强军在手,由新崛起的名将统帅,还不许他们做做梦?

    这些年弘治君臣可是被鞑靼人搞的焦头烂额,一个耳光接着一个耳光的挨!

    最后还是首辅刘健一锤定音,“西北战事接下来的走势是出塞作战还是就地防御,让朱、苗、史三人和张昭把情况报上来,朝廷再做决断。不急于一时。

    此次韦州大捷,朝廷要明示天下,鼓舞军民士气。今日议事先把张昭的赏赐定下来,好叫天下士民安心。朝廷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另外,以兵部的名义行文,催促西北将战事详情和有功将士的名单报上来。待班师回京后,朝廷将会封赏诸将士。”

    关键时候还是首辅靠谱,维持会场秩序。

    谢迁和刘健、李东阳配合默契,当即道:“理当如此。当年太祖高皇帝定下来的规矩: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现在当讨论该给张昭以何等爵位,是否允许世袭。”

    明朝的爵位体系,说复杂也复杂,不复杂也不复杂。首先,得分宗师和功臣外戚。

    外戚封爵,这是惯例。譬如成化朝的外戚,长宁伯周彧。当朝的外戚寿龄侯张鹤龄。而驸马在驸马都尉崔元之前,都不得封爵。后来嘉靖皇帝看崔元比较顺眼,因为崔元曾经去安陆接他上位,所以给了爵位,就此成为惯例。

    功臣外戚的爵位按照明太祖的规定分为:公侯伯三种,分七个等级。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

    但是呢,明朝在封爵的旨意中是不明说几等的,而只是区别公侯伯。所以,要搞清楚爵位的等级,还要从爵号、食禄等待遇上去区分。这个就会很复杂。

    像平江伯陈锐,他本来是弘治皇帝在名将王越死后倚重的第一带兵大将,然后被剥夺食禄在家闲住。这绝逼就变成一个二等伯。最低档次的那种。

    爵位还有一个区别,分为是否世袭。

    所以,谢阁老此时提出来的问题,一样很有“嚼劲”。够朝臣们口水一会。

    李东阳一看这架势,当即先开口道:“如此大功当赏,但张昭还年轻,不宜给世袭爵位。”

    李阁老看着是在压张昭,实际上是帮他。现在爵位就给世袭,回头功高不赏怎么办?到那一步,基本上皇帝就的琢磨把你弄死。

    王恕能看出来张昭日后必定为弘治皇帝对外作战的第一选择,李阁老岂能看不出来?

第两百三十七章 封爵

    武英殿中议封侯,这是极其荣耀的事情,必定要在史书中记一笔。最起码,弘治皇帝的实录中必定会记载。

    李东阳话音一落,兵部尚书马文升就笑眯眯的进言道:“陛下,李阁老所言极是。张子尚可是强硬派,他还想着横扫漠北。现在将爵位给的太高,将来不好封赏。臣以为先封他一个不世袭的二等伯即可。”

    马文升时年七十六岁,完全是倚老卖老,把李东阳没有说透的话给说透。

    马文升这个态度,搞得李东阳心里相当无奈。其实,稍微熟悉朝堂脉搏的朝臣都知道,马兵部迟早要让贤。因为,他这几年在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干的不好。

    而李东阳想要推荐他的老乡刘大夏出任这个职务。刘大夏此时任右都御史,两广总督。他这个右都御史属于明朝特色。因为总督、巡抚是不常设的,没有品级,属于差遣。朝廷常常以部院大臣出任。右都御史是加衔。

    现任的三边总督史琳,一样加着右都御史的官衔。现任的都察院大佬是此时在武英殿中站着的戴珊。此公深得帝心,是刘大夏,李东阳的好友。

    马文升不仅仅是和李东阳关系有点问题,他和首辅刘健同样有点问题。因为名臣都是讲原则的。而讲原则必定会得罪人。结果,马文升明着保张昭,搞得好像他和李阁老有默契似的。

    但是,谁有无法指责他。因为,兵部在新军卫的成立、训练、供给、放权上是鼎力支持的!

    马文升和李东阳这样表态,谢迁有些话反而不好说。你说斩首一万多,封侯都时够格的吧?

    弘治皇帝三十出头,白白净净的,穿着红色的龙袍,头戴翼善冠,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道:“嗯。诸卿对其封号可有建议?”

    他还没准备将十八岁的张昭,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给关在京城里,这个时候当然不能“捧杀”。免得日后功高难封,君臣间难做。

    “韦州伯如何?”

    明朝有惯例是将大胜的地名拿来封侯,比如威宁伯王越,他在威宁海大发神威,打的小王子屁股尿流,弄死被鞑靼人吹爆的满都海皇后。

    “不如封冠军伯。似乎不妥。”

    十八岁因军功封侯的,去翻翻历史书,这都有谁?最出名的就是大汉朝的一代军神:冠军侯霍去病!不过霍骠骑英年早逝,给这个爵号有点咒人的意思。而且,冠军伯没有冠军侯好听。

    一帮重臣纷纷凑趣。谁眼睛瞎没看到弘治皇帝都兴奋的不行吗?要的不就是这个气氛吗?该演的时候得演啊。他们又不是愣头青的言官。

    李东阳轻轻的咳嗽一声,道:“臣等拟定的爵号难以服众,还请陛下赐名。”

    李东阳性格诙谐,他率先拍一下弘治皇帝,武英殿中没人会觉得他品格不行。

    群臣纷纷跟进,“陛下圣明无错,臣等恭请陛下赐下爵号。”

    弘治皇帝表情舒畅,被拍的很舒服,将昨晚酝酿到现在的爵号说出来:“韦州地在西北,为秦时河南地,又名新秦中。张子尚一战保新秦百姓安宁,可以新秦伯为爵号。”

    武英殿中的顿时响起群臣的称诵声,“陛下圣明。”

    …

    …

    看似很简单的一场议事,硬生生的脱到约上午十一点许。主要是君臣高兴。重点是弘治皇帝高兴。

    随后,新秦伯的爵号便传遍京中。而当天在六科廊房中抄邸报的书手多了一倍。

    明朝的奏章流程,前面的程序不说,等皇帝批阅之后,奏章会下发到六科审核、存档、下发。所以,通政司的书手会等在六科抄奏章节选,这就是邸报。

    通政司能抄,其他衙门当然也能派人来抄。在我大明京中衙门里的十八罗汉中,通政司排名又不高。

    消息传的飞快。

    而在消息传递的同时,自然而然的伴随着一个疑问,西北这仗到底怎么打的?报捷文书上太简陋。

    张昭的个人书信,比捷报晚两天抵达京城。他当然不是二十四日才发的书信,而是在二十日等鞑靼骑兵退回长城以北就发出。

    分别是写给萧敬、朱厚照、婉儿。

    西北的战况,理当有保国公朱晖,苗逵,史琳三人以奏章的形势送到朝廷。张昭最好是不要越级上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保大帅可以随意拿捏他。

    他直接走私人渠道将西北的战况上报。朝廷嘛,这个名词究竟指的是谁?简单的理解,就是弘治皇帝。他写信给萧敬,相当于是给弘治皇帝报告。

    而写给太子朱厚照,纯粹就是他和朱厚照的约定。当日离京时,他教了朱厚照军棋推演的游戏,满足这小子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

    写给婉儿的是家信。

    八月初一,皇宫中一派喜气洋洋的氛围。

    朱厚照在清宁宫中给太皇太后(肃孝周太后)请安,顺路在宫中和两个堂妹们玩耍。

    主要是永嘉公主缠着他问西北的战事。

    永嘉公主又长了一岁,六岁的小姑娘粉雕玉琢,她还记得张昭这个人。张昭给她画的自画像还在她的寝宫中。而这几天她频频的在张皇后处听到张昭的名字。

    永嘉公主身边是皇太后(孝贞皇后王氏)收养在宫中的孤女岐惠王朱祐棆之女,永宁郡主。

    “张昭哪有别人说的那么吓人?永宁,你问永嘉就知道。”朱厚照没兴趣和小女孩玩,随口敷衍。

    正说着,刘瑾从小殿外进来,将张昭的书信拿过来。刘公公等人固然是不喜欢张昭,但是他的书信谁敢拦截?小爷这些天都等着的。

    “快拿来,给我看看。”

    朱厚照拆开书信,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随即脸色就变得极其不好。

    “保国公朱晖率大军一万分五路搜套,据臣所知,斩首三级。随后,鞑靼可汗小王子以此为由,率十万骑南下,意图震慑明军。保国公等拥兵四万守红城堡避战。

    小王子沿途拔城。都指挥王泰率部五千战死于花马池。小盐池旁的三座城堡陷落。臣率新军卫在韦州城下苦战取胜。此战的军事意义在于逼迫鞑靼迅速退兵。另外,足以令小王子蛰伏数年。除非他不想当这个可汗…”

    朱厚照读完信,恨恨的骂道:“保国公、苗逵该死!”

    他经过张昭的教导,有西北战事做例子,早非吴下阿蒙。京营四万大军劳师远征,却躲在城堡里。那消耗的可是历年积蓄的粮草、银子。这叫虚耗国力。

    刘瑾、谷大用几人面面相觑。

    显然,张昭又给保国公下眼药了。而保国公干的事实在不漂亮。估计这位宠臣要被替代了啊!

    永嘉公主则是没管这些,眨眨眼睛,模样可爱,“太子哥哥,给我看看张昭的信。”

第两百三十八章 张昭的收获

    永嘉公主穿着马面裙,梳着少女发髻,粉团团的小女孩,眼睛灵动。她虽然只有六岁,但是常用的汉字基本都认识。

    她并非张皇后的亲生女儿。虽然得张皇后宠爱养在跟前,但是宫里并非没有风言风语。她虽然年纪小,却很懂事。她的内心很敏感。谁是真心的对她好,哄她开心,她都感觉的到。

    而张昭那日就是真的在哄她开心。

    “噗嗤…”

    永嘉公主飞速的扫完信,将张昭的书信递给正在小殿中等着不耐烦的朱厚照,“谢谢太子哥哥。”

    朱厚照将书信往怀里一揣,带着刘瑾、谷大用等随从快步离开清宁宫。

    清宁宫就是后来的慈庆宫。慈庆宫会逐步的演变成太子的住处。比如在位一个月的明光宗,崇祯皇帝他爹,万历皇帝的长子,就是长期生活在慈庆宫中。

    清宁宫的位置在文渊阁(内阁)后面。

    朱厚照出清宁宫后直奔乾清宫而去。他最近这大半年虽然还在为功课(经义)被弘治皇帝训斥,但是父子关系已经大为改善。张昭教他的很多东西,他在父皇面前说出来,基本每次都会得到称赞。所以,此时知悉保国公朱晖避战,他忍不住去找弘治皇帝面陈观点。

    永嘉公主没管朱厚照,想着张昭的书信,娇嫩的小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

    她对张昭的印象很好的。而刚才的书信中,张昭所展现出来的又是另外一个形象:自信,指点江山,意气飞扬,外加在太子哥哥面前告状!

    这让她脑海中对张昭的印象更加立体了些。

    …

    …

    韦州大捷的消息,在京城中持续的发酵,并向外扩散。弘治皇帝虽然说了要明告天下。但是邸报发行,并运送到各衙门都需要时间。

    而京中各种圈子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西北战役到底怎么打的,因张昭的书信抵达,随即有断断续续的消息透漏出来。

    成国公府在入夜时分略显寂静,朱辅在书房中看书。

    寂静,一方面是朱辅推掉各种应酬和府中的活动所导致的。比如什么亲家过寿,世交来问他母亲病情,节日,回请等等。偌大一个成国府以及其关系网,基本隔几天就能有一场酒宴或者唱戏的活动。他都停掉了。

    另一方面,这代表着一种风向。京中都知道成国公府和张昭不对付。起因在其嫡次子朱凤身上。虽然成国公府消停了,不再和张昭牵扯,但立场没法变。

    当此之时,张昭的声势如日中天。当然,张昭怎么能和成国公府比?但该低调还得低调。

    “唉…”

    朱辅将手里的论语丢在书桌上,轻轻的叹口气。

    自威宁伯去世后,当朝已无名将。天子先后选用平江伯陈锐、保国公朱晖担任大军主帅抵御北虏,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没想到张昭突然冒出头来。

    毫无疑问,待张昭封侯后,这将是日后统帅大军的必然人选。

    面对这样的人物,成国公府有压力啊!

    驸马都尉崔元早就转向,和张昭交好。

    而保国公朱晖,此次回京必定会被闲置!听说太子拿着张昭的书信到乾清宫中告状:保国公避战。保国公的麻烦大的很。这小子真是睚眦必报。

    …

    …

    成国公朱辅能收到消息,英国公张懋作为国朝第一勋贵,当然早就收到消息。

    晚间时分,张懋将三个儿子都叫到他的内书房中。长子张锐,次子张铮(虚构),幼子张铭。

    更小一辈的孙儿们就没被叫来。

    书房中陈设雅致,灯火通明。张懋时年六十岁,坐在塌椅中,神情放松,看着三个儿子,捻须道:“都听说了吧?张昭的密信已经抵达京中。和报捷文书前后差两天。”

    长子张锐身体不行,显得文弱,代表兄弟们开口,“父亲找我们来是为保国公之事?”

    “嗯。朱晖这次肯定载了。张昭立下如此大功,和其对比鲜明,而且张昭还写信来告状,不仅仅是给东宫太子,还有给萧敬,其实就是给天子的信。

    朱晖脑子昏头,不仅仅是在七月份进入三边战场时派张昭为大军前锋,还让张昭驻守韦州城,孤悬在大军百里之外。并且控制其给养。这事天子能忍?”

    “父亲的意思是…”

    “我准备选派族中子弟准备进入新军卫中效力。你们兄弟三个是不成的。把仑儿送去。上次张昭成亲,铭儿代表府里去祝贺,这份关系你继续维持住。”

    张锐脸上为难的道:“父亲,仑儿将来要继承爵位的…”

    “真要是危险的大战,到时候将他撤出来就是。就这么定了。”

    张锐兄弟三人站起来,齐齐应声道:“是,父亲。”

    张昭取得韦州大捷的影响,不仅仅是他封爵,名传天下,为新军卫争取更好的待遇,不仅仅是他即将成为新的统兵大将。

    他还借此机会,将把头号敌人保国公朱晖给斗下去。其实,他不动手,言官们也会弹劾。保国公朱晖终弘治一朝被闲置。张昭是加速这一过程,并令其无法像历史中,在正德还复出。

    至此,此人就会退出明朝中枢的舞台。

    而张昭的崛起之势,令英国公,大明朝的第一勋贵都想搭上他的顺风车。

    如果张昭接下来不乱折腾的话,他的前途会是何其的光明!十八岁的伯爵,燧发枪兵的排枪击毙战术可以吊打四周诸国。未来绝对会是军功煊赫。

    但是,张昭又怎么会不折腾,仅仅满足于此呢?戚少保当年练出戚家军照样可以横扫四周诸国,但大明朝最终如何?

    …

    …

    报捷文书和张昭的书信,在京中引起汹涌的浪潮,继而扩散。

    随后,弘治皇帝令内阁、兵部行文,要求保国公朱晖、苗逵、史琳上奏章,详细的说明此次西北大战的情况,包括物资、百姓的损失,缴获,有功人员、阵亡将士名单等事务。

    同时,令新军卫、宁夏镇、固原镇等收到损失的卫所募兵于延绥、宁夏、甘、凉等地,确保战斗力,防御小王子、火筛继续由河套入寇。

    同时,严令大同巡抚刘宇、总兵卢元震加强大同镇各地防御。以免北虏在河套受挫后,再掠大同。

    朝廷文书、诏令都随着信使发出。

    而西北大地上,韦州大捷的消息正在持续的传播。

请个假,今天一更。

    如题。以为还能撸一发的。实在扛不住了。明天补。抱歉。

第两百三十九章 将要离去(上)

    因为鞑靼骑兵的封锁,闰七月二十日张昭才开始派出信使,向保国公朱晖、三边总制史琳通报战况。

    八月初,确切的消息才传到六七百里外的榆林城。

    这并非是韦州大捷不够轰动。而是大战刚过,商旅未曾恢复,民间消息传递缓慢。而官方的信息,朱晖、史琳等人于二十四日才向朝廷报捷,予以确认。

    距离榆林城外五六十里的新军卫大营中,消息刚刚传到,便引起新兵二团1200余人一阵阵的欢呼声。

    新军卫的训练向来是两手抓。一手抓军事技能,一手抓思想教育。新兵二团在此集训将近三个月,除开成为合格的燧发枪兵外,集体荣誉感早就培养出来。

    负责新兵二团训练的新兵千户孙启栋在土砖砌成的大堂中来回转圈,显得很暴躁,不时的破口大骂。

    “娘的,卫里在韦州大胜,劳资屁的功劳都没捞着。”

    “老冯,你他娘的评评理,咱们新兵二团是不是早就训练好了?凭什么不让劳资去韦州城打仗?”

    “方贯那小子都捞着肉吃,劳资还在这里吃灰。”

    孙启栋那狗脸脾气,逮谁都呲牙。相处大半年的副千户、百户们深悉内情,全部都闪人,和士卒们共同庆祝卫里大胜。只有曾经的副千户、如今的百户冯无忌还笑呵呵的坐在大堂中。

    大堂很简陋,这里原本都是帐篷,这几个月才搭建的房屋。

    冯无忌喝着茶,任由下午阳光从天井里照落下来,不紧不慢的道:“老孙,这话你别冲我说啊。你去韦州城找张相公说去。”

    孙启栋满腔的不爽都给憋回去,腆着脸道:“嗨,我老孙要有又那本事还在这里?我这不是心里头不痛快吗?看着那帮小年轻都得了军功升上去。老冯,你说句公道话,我老孙练兵水平在卫里怎么样?吴副千户第一,我第二!”

    冯无忌顿时乐了,道:“老孙,你不就是想知道咱们什么时候归建吗?照我估摸着肯定快了。咱们新军卫立这么大的功劳,还在韦州城那小地方苦哈哈的蹲着,想想都不可能。

    至于说打仗,你小子就别想了。小王子又不傻,被张相公两战共斩首一万四千余级,他还来送人头?乖乖回草原去舔伤口吧!”

    孙启栋穿着土布军装,到桌边喝水,郁闷的道:“所以我这心里憋屈啊!如此精彩的大战没赶上!”

    冯无忌摇摇头。这孙启栋以前多么“淳朴”的兵油子?赌钱,喝酒,逛窑子,遇着战事就躲。现在是想打仗想的嗷嗷叫。完全是被张相公给洗脑了。

    当然,这才是一个军人应该有的样子。

    他要是年轻个十岁,也会奋勇争先。

    …

    …

    韦州城外。

    瑞昌号商队的营寨中,王六小姐的帐篷里铺着厚厚的地毯,陈设精美。约是下午时,她嫌城外风沙太大,刚刚洗浴起身。瑶琴、秋月两个丫鬟服侍自家小姐穿衣。

    秋月眼见得自家小姐花容月貌,青丝披肩。身段窈窕,肌肤吹弹可破,冰清玉洁。如同一株出水芙蓉,明艳不可方物,令人心生爱慕。忍不住道:“

    小姐,那张相公真是狠心。我们都在这里等了四天,都不见他来相请。真不知道他是不是脑子坏掉。”

    王六小姐伸开双手站立着。身段婀娜,亭亭玉立。她出身于世族,衣来伸手。俏脸上有一股黯然之色。

    瑶琴宽慰道:“可能是他最近比较忙啊。我问过小黑胖子,他最近在接待红城堡来的使者。像什么保大帅,苗监军,还有史总督的密使。谈分润军功的事。”

    秋月“噗嗤”笑起来,直言道:“瑶琴,你是见张相公长的高大英俊,气质出众,芳心暗许吧。这可是明白的事。咱们还是回去吧。”

    瑶琴羞恼的道:“你个浪蹄子,看我不撕了你的嘴。”

    王六小姐穿好绣着芙蓉的白底对襟褂子,身段婀娜,凸凹有致,三千烦恼的青丝写意的落在肩头,一股百年世族浸润出来的娴静、华贵之气便展露出来。此时自有两个仆妇进来把浴桶抬走。她也没管笑闹的两个贴身大丫鬟,想一想,道:“瑶琴,你去给承叶叔说一声,明日我们就回去吧。”

    她跋涉千里而来,在此等了四天,张昭还没来见她,令她心中充满着难言的苦涩、幽怨、哀伤。

    “好,小姐。”

    张昭得到王六小姐要走的消息时,正在和监军张雄在游击将军府的后院小厅中喝茶。

    游击将军府并不大,只有两进。前院议事,后院休息。

    “张公公不必硬抗,直接推到我身上就好。人头,我是一个都不会让。朱大帅和苗监军要请功,就用那三颗牧民的脑袋去给朝廷说。”

    张雄四十多岁,身体略显消瘦,神情略微惭愧的道:“是咱家对不住张相公。等回京了,咱家请张相公好好喝一顿酒。”

    “好说。”

    张雄又和张昭闲扯两句,送走笑呵呵的张雄,禁不住轻轻的笑着摇头。

    陈康这段时间受罚,在张昭身边操持文案,外头还有便宜老丈人方珍带着几个书吏在处理文书。

    新军卫内部的文书都是军法官和各级将校亲自操刀,全部都是大白话,只要求把事情说清楚。但是对外的文书,对格式、文字润色都有要求。只能聘请外援。

    陈康笑着道:“少爷,这位张公公贼的很。”

    其实,什么扛不住监军苗逵的压力,只能来张昭这里说情,让张昭松口让一些人头给京营当军功,这都是扯淡。张雄张太监的意思,其实就是想要欠少爷一个人情。

    欠人情也是一种交际手段啊!

    “没什么坏心思就好。不然监军掣肘,我们也难以施展开手脚。”张昭微微抿嘴,见刚进来的张泰平一脸欲言又止的表情,笑道:“平安,你一副便秘的表情,什么事?”

    张泰平给调侃一句,挠挠头,低声道:“少爷,王六小姐打算明日启程回三原。”

    张昭微怔,沉吟约五分钟,道:“我写张书笺,你帮我带去,给王六小姐说一声,我晚上去拜访她。”

第两百四十章 月夜浅谈

    张昭下午处理完军中的事务,晚上邀请瑞昌号的掌柜王承叶等人喝酒。林文宁、方珍、张泰平等老熟人作陪。

    此时是八月初二,瑞昌号的商队抵达韦州城的第四天。这时候弘治皇帝的诏令才刚刚从京师出发。封张昭为“新秦伯”的消息自然是跟着诏令而来。

    当然,真正的封爵要等大军返回京师后才举行。

    诏令虽然没有到,但是张昭推测弘治十四年的秋天和冬天,他肯定得在西北度过。而新军卫上下就依赖于从瑞昌号采购的物资。

    张昭一点脸面都没给保大帅朱晖,朱晖在后勤上做手脚是必然的事情。

    所以,怎么重视瑞昌号都是不为过的。

    王承叶和小六等人在张昭面前略有些放不开,拘谨的喝着酒。

    当日,张昭出现在固原城,然后和他们一起前往西安府,三原县。当时,张昭的份量就足以让瑞昌号的负责人王承襟侧目。他不是官场新星,而是已经在朝堂中登堂入室。

    当是时,张昭斩首两千,军功便足以封爵。再加上天子的圣眷,即便只是个正三品的武官,亦足以让西北第一世家王家的嫡子接待,并面见王恕。

    王承叶他们承张昭救命之恩,有这一层渊源在,和张昭同行并没有什么其他感觉。但这时就完全不行了。

    闰七月十三日,新军卫取得韦州大捷,斩首一万二千余。这是名将之姿。封爵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下回朝堂援兵再来西北,就是张昭统帅。

    他们和张昭一起喝酒,怎么能没压力?

    张昭看的出来,心里有数,举杯道:“王掌柜,接下来的采购还要劳烦你费心。我在此代表新军卫将士敬诸位。”

    王承叶穿着员外服,连忙站起来,双手碰杯,微微弯腰,“不敢,不敢。老朽一定尽力。”

    张昭笑笑,道:“王掌柜,咱们算是生死之交的交情吧。你我之间不用这么客气。行吧,我还有点事,老林,你代表我好好招待王掌柜他们。”

    “是,相公。”

    张昭打个招呼,出了游击将军府的厢房,往城外而去。王武带着亲卫们跟着。

    …

    …

    月色在苦水河上漂浮。韦州城的喧闹似乎在河水的荡漾中远去。

    至此时,汇聚在韦州城的万余名百姓都在陆续的返回灵州、宁夏中卫一带的家乡。总督府的文官、小吏们已经抵达。安置百姓的工作有条不紊。

    甚至包括很多新军卫的家属都返回家乡。中国人历来是安土重迁,更说这个年代。很多户人家把女儿嫁出去,他们不可能抛弃家产、祖宗坟地前往京城安家。

    张昭和王六小姐隔着一米远,并肩走在河边,仿佛欣赏这秋夜闲情逸致的闲人。

    瑶琴、秋月两个身材高挑、修长的丫鬟美人落后一米跟着。手里各自捧着一个盒子。

    王武带着数十亲卫跟在后面。

    “这些百姓将来也苦啊。鞑靼人来一趟,他们即便是中产家庭都要破产。希望缙绅们不要随意的吞并他们的土地。官府尽力安置,让他们度过这个冬天。”

    张昭将人家女孩子约出来,自然是要率先打破沉默。便随意的挑了一个话题,感慨的说道。

    王六小姐穿着白色的对襟褂子,下摆处绣着芙蓉。梳着明代女子的高髻,额前有刘海,步摇随着她莲步轻移而摇晃着,淡淡的幽香在夜风中飘散。这清寂的月夜都因她而变得美好。

    王六小姐亮晶晶的美眸落在张昭的脸庞上,清声道:“那张相公有办法吗?”

    张昭摇摇头,又点点头。

    王六小姐疑惑的眨眨眼睛,明澈的眼眸询问的看着张昭。

    张昭略微有点诧异,其实女孩子有几个对治国理政感兴趣的,道:“短期没有办法。新军卫也没有能力去救助万余名百姓。只能依赖于地方官员。

    长期来看,只要完善监察制度,只要国库里还有余粮,救助被掠的百姓就不难。

    当然,我会上书给天子,尽量以工代赈。目前花马池这一带需要修筑大量的水泥堡垒。这可以解决问题。只是奏章来回需要时间。”

    王六小姐若有所思几秒,略显清廋却明艳的脸蛋上浮起清浅的笑容,明眸顾盼,解释道:“谢张相公为我解惑。我这些年都跟在祖父身边,对于国事多有关注。希望张相公不要嫌弃我枯燥。琴棋书画我都有涉猎。”

    张昭微微侧开脸,避开眼前绝色少女清澈明亮的眼睛,笑着道:“那怎么会?实际上你要和我谈琴棋书画这些读书人的技艺,我反倒不会。”

    其实,他那个时代,一个渣男有“三不”原则。即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他约王小娘子出来,不是想要渣她,而是想要跟她把话说明白。

    王六小姐轻轻一笑,声音如珠玉,极为悦耳,道:“是吗?那我们继续谈这些话题了。我听说你这些天将保国公、苗监军、史总督要求分润军功的要求都拒绝。这样的罪同僚,你回京时即便封侯,也不好吧?”

    她其实挺关心张昭的处境,常常代入的去想。之前,提醒过他“鸟尽弓藏”的事。

    张昭一听就知道这位王六小姐对于官场还没入门,她还停留在“贤内助”的水平上。即可以和丈夫讨论官场事务,但只是宽慰居多。真要听她这二把刀,只怕要完蛋。当然,她才十六岁,真要能出谋划策,那就是妖孽级的天赋。

    张昭微微一笑,道:“这话你可就说错了。我手握强兵,还和同僚们交好。这成什么?取死之道。”

    这是其中之一。更肤浅一点的原因,就是他看保国公不爽啊!把国力和军队给这种武将去率领,简直是犯罪!他若没来那也就罢了。他既然身在弘治朝,朱晖就别想了。乖乖回家洗洗睡吧。

    王六小姐精致绝美的俏脸微微一热,宛如白玉泛起几抹红色。明艳无端。又为张昭坦率的告诉她而高兴,心中轻快至极。娇俏的如读书人般拱手,娇声道:“谢张相公解惑。”

    张昭禁不住一笑,这才是他在王恕身边见到的那个少女啊。做个手势,道:“我们回去吧。谢谢你来看我。我很感谢。但是,我在京中有娇妻美妾,我不能娶你。”

    张昭给王六小姐发了一张好人卡。

第两百四十一章 赠君明珠

    秋月和瑶琴两个侍女,稍微落在张昭和王六小姐后面。

    见两人言谈正欢。瑶琴肩膀轻轻的撞一下秋月,眼睛笑的眯起来如同一弯新月,道:“秋月,你看,天作之合吧?”

    秋月无可奈何的点点头,“嗯。”

    月影下的两人,男子穿着土布军装,系着腰带。身姿修长,如玉树临风。容貌俊朗,英姿勃发。这是国朝名将。她家小姐,花容月貌,明艳娴静,流散着世族女子的华贵气质。

    这两人站在一起,她都不得不承认是天作之合。

    只是两个侍女的话音才落,就隐约听到张昭给王六小姐发了一张“好人卡”。

    两人面面相觑。

    …

    …

    王六小姐明眸盯着张昭,内心里的感受说不上来。

    她的侍女叫张昭的长随张泰平读书。张昭家里的情况,她自然是一清二楚。

    那个女子不想穿上嫁衣,明媒正娶的嫁给心上人?小妾连身家性命都在正室夫人手中。特别是没有儿子的,只待夫君身死后,就要被正室赶出门去。

    她内心里希望张昭能离婚再娶。她的家世对张昭的帮助自然比他的童养媳大。

    但是,她内心里又不希望张昭如此。一个连青梅竹马的妹妹都能狠心抛弃的男子,会是她所要找的良人吗?肯定不是!她会看不起这种男子。

    内心里的种种感受和纠结就此涌上来,凝聚她那对清澈、明亮的美眸中。

    张昭轻轻的对王六小姐点点头,表明他的态度,缓步往回走去。

    其实明代虽说是程朱理学盛行,但是真正的约束,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大。其一,底层的百姓是基本不受这个约束的。饭都吃不饱,还讲女子不能抛头露面的礼仪,扯淡呢。

    其二,盲婚哑嫁。这个有点扯。有的包办婚姻确实如此,有的不是。其实,但凡有条件的肯定会私下里看一看的。

    王六小姐看着张昭平静远去的背影,忍不住出声道:“张相公,如果我愿意呢?”说完,眼泪就流下来。

    张昭转过身,“什么?”

    王六小姐哭的梨花带雨,哽咽着认真的道:“张昭,如果我愿意嫁给你为妾,你愿意娶我吗?”

    张昭发愣。看着她哭,都有点想上去呵护她,这样的美少女为他哭泣,这种感觉他从未品尝过。其实,他真没觉得他自己多么牛逼。斩首多,完全是火器战法决定的。

    要说这具身体卖相上佳,那确实如此。但这在古代不算什么吧?譬如说潘安、宋玉,史书上也没写多少人倒贴啊!

    自古男儿娶妻,从来都是不看容貌,而是看权势、才华、能力。所以宋真宗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容貌只有个末位条件。

    张昭沉吟几秒,劝道:“六小姐,我听说三秦大地多少男儿求娶你不得。你要确信,这世间没有任何男子可以抵挡住你的美丽。只是,你这会儿不要冲动。婚姻大事,不是说着玩的。走吧,回去了。”

    王六小姐看着张昭,想对他的赞美回应嫣然一笑,却是泪流满面。她都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哭得这么伤心。

    她自到婚配的年龄以来,家中给她说的俊杰不知凡几,但她都看不上。仗着爷爷对她的疼爱,这些事都被压下来,但是她即将年满十七,再不嫁就要成老姑娘了。家里在催促她。

    她不想嫁给一个粗鲁的男子,她亦不想嫁给一个文弱的书生;她不想将来的丈夫如假道学般刻板,她不想婚后与夫君相敬如宾。

    她想要的是那种自由的、温馨的、能有诸多话题的夫妻和谐的生活。

    她记得初见张昭的印象:十八岁的青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她对他很好奇。及至此时,他已然将封爵!国朝名将!而此时她意识到,她终将错过。此生不知道还能否再遇上这样的人。

    赠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娶时。

    …

    …

    王六小姐于八月初三启程,这已是金秋时节。山中林木金黄一色,或者说即将枯萎。

    张昭没有去相送。牵扯太多,他倒是爽了,却徒令小娘子伤心。而是在韦州城头目送她的车队往西南的下马关远去,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上。

    他怀里有王六小姐清晨时拍丫鬟秋月送来的一颗明珠,还有改写自唐朝张籍的诗句:赠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娶时。

    秋月那丫鬟很胆大,不满的问道:“张相公既然昨夜拒绝我家小姐,为何要夸她美丽呢?让我家小姐为你哭泣整晚。”

    张昭自取得韦州大捷以来,真还没人敢这样和他说话,“我不夸赞你家小姐,我怕她自暴自弃,随意的择一个夫婿,日后后悔终身。婚姻大事要慎重。”

    这种事他前世里见的多了。不说小说里的故事,就真实的案例,往往就有赌气结婚的。

    “唉…”

    张昭想着秋月那丫头看他诧异时的眼神,再想起她说王小娘子为他哭泣一整夜,心里禁不住涌起难言的惆怅。

    或许,男人都有点矫情。得不到的美人,想要。倒追而来的美人,又怕耽搁人家。但真等她离去,这心中却会浮起她的身影。

    他好像也没能例外。

    …

    …

    张昭的惆怅并没能持续多久。史琳史总督突然的乔装来到韦州城见他。他不得不继续处理这些官场事务,将和王六小姐的纠葛暂时放在一边。

    下午时分,韦州城外的一处帐篷中。张昭带着王武,林文宁,跟着史琳的心腹师爷赵子龙前来。刚进帐篷,就见史总督背着手,来回踱步。

    张昭态度强硬的拒绝了朱、苗、史三人要求分润军功的要求。对朱、苗二人而言还有退路。他们一个勋贵,一个太监。而对史琳来说,他没有退路。

    丢掉官职,恶了皇帝,基本就等于完蛋。

    所以,他来找张昭商议。

    “下官见过总宪。”

    张昭作揖行礼。

    他预感接下来的几个月都是在募兵、练兵。而对于陕西三边而言,必然是趁着大捷的间隙时间,修缮关防。对于西北防务,他有点想法。其实,新军卫练兵,现在基本不要他操心,总得做点事。

    所以,他愿意和史琳见面谈谈。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75/ 第一时间欣赏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九悟所写的《明帝国的崛起》为转载作品,明帝国的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帝国的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帝国的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帝国的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帝国的崛起介绍:
弘治十三年夏末秋初,宅男理科生张昭穿越来到明朝。瑰丽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在这繁华,美好,欣欣向荣又潜藏着王朝危机的时代,张昭一路青云直上,手持权柄,上佐天子,外镇四夷,书写属于他的华彩乐章。五千年的治乱循环,明亡后华夏文明的沉沦,我来了,这一切都将改变!推荐九悟完本的老书,均订过万,《奋斗在红楼》九悟书友群:312484933.进群验粉丝值。只要订阅了九悟的书即可。明帝国的崛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帝国的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