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明帝国的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帝国的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九悟     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     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买卖

    瞭望哨所是依托军营墙壁建造的石制水泥建筑。高约六米。以这个建造强度,在敌军没有火炮的情况下,不会有任何的危险。

    庞泰低声吩咐身边的参谋:“轮班休息。随时保持一个营的战斗力。”

    那年轻的参谋脚步匆匆的去传令。

    于参谋发表意见道:“大帅,看来对面军中有高人啊。”

    宋兴启好奇的道:“这话怎么说?”

    王武插话道:“是因为对方很果断吗?”按照他们刚才初步的推测,其实燕山君和左相权贞焕双方应该会各自派使者前来见大帅,开出各种条件。

    结果,现在…

    赵子龙捻须道:“嗨,本来咱们算是待价而沽,现在好了,只有燕山君派人来。左相权贞焕那边根本没来。不过,燕山君的条件似乎也不错。”

    张昭无语的道:“诸位,勿以恶小而为之。条件归条件,没必要干收人妻妾的丑事。左相权贞焕的政治水平不错,这是想造成既成事实。逼迫我支持他。

    敬文,你作为我的使者去一趟吏曹判书柳顺汀的府邸中,问他对当前汉城的政局是何种态度。为何不顺水推舟呢?”

    新军日报的副总编宋兴启,表字敬文。闻言微微错愕,他刚才参加了军议,知道张昭是想保燕山君的。暴君肯定比贤君好控制。但这话的意思怎么听着像鼓励地方豪族的代表柳顺汀带人杀进宫中呢?

    宋兴启拱手领命道:“是,大帅。”转身昂然的离开。根本没把城中的乱兵放在眼中。

    因为,他是大明的人!

    …

    …

    从瞭望哨所所在,用望远镜可以清晰的看到身穿黑红色军服的龙骧卫正在追杀蓝色军服的内三厅(内禁卫、兼司仆、羽林卫)军队。势如破竹。

    烽烟滚滚。

    跟着过来的任士洪都有些呆滞,内心的惶恐正在逐步的积累中。他是真没想到左相权贞焕如此的果断。

    显然,权贞焕赌了。

    早知道,他就不该劝大王来征求张昭的意见啊,直接出兵,肯定会更糟取得优势。

    现在该怎么办?

    任士洪求助的看向远处的张昭。以他的身份当然不可能在张昭两三米之内。

    张昭根本没管任士洪,看着战局,询问庞泰,“小泰,你觉得情况如何?没想到这个金善洪回汉城反倒涨本事,上半年我在京中见他,还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尸山血海张昭见得多了去。目前汉城里正在发生的激烈巷战,在张昭眼里不算什么?几千的军队摆明车马的较量,但实际接触面积只有街巷口那么大。能多吓人?

    但是,他“微操”不行。他没法从细节中判断出到底谁会最终“巷战”胜利。

    庞泰一直在拿着望远镜看着,干脆的道:“大帅,慎守勤守不住景福宫外的防线。但守住景福宫几个时辰问题不大。”

    张昭点点头,沉吟着。

    新来的幕僚丁正初趁机请教道:“敢问庞将军,这是什么缘故?目前看来,内三厅的军队已经被打的溃不成军。”

    庞泰道:“用大明新军的标准,内三厅这1.2万人的军队大半不合格,良莠不齐。但这些人是燕山君的老底子,又是由慎守勤用丰厚的饷银养着,忠心还是够的。

    只要退守到景福宫,所需要防守的面积就变小。面对龙骧卫的猛攻,可以用人数撑着。”

    丁正初信服的点头,不愧是大明新一代的名将啊!

    这边说话时,张昭心中有了决断,道:“把任士洪带过来。”

    亲卫首领王武将心忧战局的任士洪带过来。任士洪噗通跪在地上,磕头哭泣道:“还请使相发兵,维护李氏正统。下臣愿肝脑涂地、追随左右。”

    张昭没功夫和他扯淡。舔都不会舔,来来回回就这么几句,我要你追随左右干什么?

    简洁明了的道:“起来。你们大王的妻妾,我就不收了。拿一百万两银子过来。我卖给你一千把制式装备雁翎刀。”

    任士洪猛的抬起头,眼睛中带着希望,“使相此言当真?”新式的雁翎刀削铁如泥,乃是大明新出产的宝刀。其锋利可与倭刀中的精品持平。

    享誉周边诸国。但是大明管控的非常严格。走私都那不到这样的武器。

    如果装备出一千精锐,绝对可以扭转战局。

    张昭点头,给了一个明确的答复。

    任士洪叩首道:“下臣谢使相大恩。下臣这就去拿银子来。”说完,急匆匆的离开。

    张昭负手而立。

    这是早就商量好的策略。他公开承诺,不干涉朝鲜王国的内政。那就不能出兵。

    赵子龙还是提出心中的担忧,“大帅,制式武器雁翎刀一出,朝鲜王国各方都会知道大帅出手了。这…”

    张昭笑道:“其他方也可以来找我买嘛!”

    战场上做军火生意,不知道利润多高。他这算是独一份吧。

    …

    …

    任士洪带着侍卫,一路小跑回景福宫中。而正妃和张绿水被他以安全为由,留在明军的军营中。

    燕山君正在几名太监的陪同喝酒。他有些慌神。前线战况不利。

    “大王…”

    任士洪小跑着进到殿中,顺序的将情况说了一遍。

    燕山君有点迟疑,坐在矮几边,道:“这样可行吗?要不要把国丈召回来问问?”

    善财难舍。

    哪里有一百万两白银买一千把雁翎刀的道理?单价一千两一把的雁翎刀?弘治十六年,张昭平定原奴儿干都司诸部时,可没有这样的价格。

    任士洪催促道:“大王,这不仅仅是武器,对将士们来说更是信心啊!说明大明在支持我们。还请大王不要迟疑。如果命都没了,还要钱做什么?”

    燕山君郁闷的灌一口酒,“好!”

    朝鲜王国立国一百多年,燕山君本人也是挥霍无度,据闻今年四月发生的“甲子士祸”就是因为他想抄家捞钱导致的。凑齐一百万两银子要把王宫里的珍藏拿出去抵价。

    半个时辰之后,任士洪在慎守勤派兵掩护之下,将银两、贵重物品押送到明军的军营之中。

    金善洪率领的龙骧卫直扑景福宫。最终采取的四面围攻的策略。但明军的军营这个方向,他们始终不敢靠近,这才给任士洪留下出入的空间。

    “大帅,我把银子带来了。”再次见到张昭,焦灼无比的任士洪跪下说道。

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战正酣

    朝鲜王国的都城汉城的建筑布局与大明类似,以景福宫为核心,四周是宫城。居住着朝鲜国王、妃子、内侍等人,驻扎有内三厅的重兵防御。

    而宫城之外两三里开外就是城墙。

    以汉城的人口、财力自然不可能修建出如大明朝的宫城、内城、外城的格局。更别说如今张昭所提倡的不修建城墙如同摊大饼似的城市建设模式。

    此刻,大明弘治十七年十一月十一日的下午,保王党和新王党双方的爆发的激烈战斗便是在城中展开。

    由金善洪所率领的龙骧卫自南向北攻进城中,继而城中烽烟四起。大明朝的新式燧发枪、火炮管控的非常严,但这并不意味着朝鲜王国的军队没有装备火器。

    事实上是有的。

    一些老式的鸟铳、火枪,还有各种青铜大炮等武器都装备给朝鲜王国的各支军队,并且运用在战场之中。

    在城中这样的局面下,张昭的使者宋兴启横穿整个交战的区域,抵达位于宫城不远处的地方豪族派代表吏曹判书柳顺汀的府邸中。打着大明的旗帜,宋兴启只带着两个随从,没有受到丝毫的伤害。

    不管是正在进攻的左相权贞焕、金善洪的人马,还是防御的保王党慎守勤所率领的内三厅人马,都非常清楚,别看汉城现在打成一锅乱粥,但拥有决定胜负的军事力量,就在距离朝鲜王国权力中心:景福宫两百米的明军军营中。

    那里有大明渤海军一个团,外加张使相张昭所率领的亲卫营。合计两千余人。

    同样是在烽烟之中,城中酣战正激烈之时,燕山君的心腹任士洪押送着数车白银和珍宝进入到明军军营之中。

    事实上,龙骧卫的战斗力确实如渤海军的参谋所说的,冠绝朝鲜王国诸军。在一个时辰之内,他们基本将景福宫合围。但鉴于明军的威慑力,实际上军营这里的几条街道还是空着的。

    任士洪战战兢兢的跟在马车边,头戴铁制的大帽,心里祈祷着,“别过来,别过来。”

    这位在燕山君执政时期的宠臣,在今天、在张昭点燃朝鲜王国在汉城的炸药桶之后,表现的非常没水准。他引以为傲的“智计”,在今日完全就是个笑话。

    他算计不过老谋深算的左相权贞焕,在张昭的绝对力量他更是只有跪舔的份。

    “大人。”跟随着任士洪的扶着他,就着马车的掩护,听着城中轰鸣的枪炮声,箭矢发射声,喊杀声,艰难的前行。不失的有流弹、箭矢过来。与升到天空的黑烟提醒着他们:正在战场中。

    与此同时,张昭正率领着幕僚、参谋们在瞭望所上看着城中的一幕幕。

    这所有的一切都入画卷般展开在他们眼前。双方的政见,在张昭的有意放纵下,正在以最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张昭等人都是见惯战争血腥、残酷的人,没有人会觉得不适应。

    而城内战斗的局势也确实印证着庞泰的话。黑红色军服的龙骧卫在杀到宫城附近就造到顽强的抵抗。身穿蓝色军服的内禁卫、兼司仆、羽林卫拼死保护着宫城。

    最后的时刻已经来临了。

    …

    …

    “大帅,燕山君的宠臣任士洪带着二十万两白银和一车古玩珍宝抵达。”

    一名参谋上到瞭望所来,抬手敬礼汇报道。

    张昭一身灰色的军装,带着铁质的大帽,抬手回礼,征询道:“小泰,目前这个局势你认为一千把雁翎刀能否扭转局面?”战场之上,局势千变万化,再好的计划也会需要临时调整。他自然是要问专业人士的意见。

    庞泰年轻的脸庞上露出沉思的神情,给出判断,“大帅,若是巷战出其不意,还是有可能的。若是攻防战,怕是很难有效果。”

    “轰轰!”

    就在庞泰说话的时候,景福宫宫城的城头火炮开始轰鸣。对着进攻的龙骧卫轰炸。眼见一枚炮弹砸进黑红色军服的龙骧卫中,宫墙之上一阵阵的欢呼。

    王武插话道:“要是能夜战,这些雁翎刀就有用处。可惜,朝鲜王国的军队,即便是精锐恐怕也不能适应夜战。否则的话,这是奇兵。”

    张昭斟酌了一下,道:“不用叫任士洪过来了,把我们携带的一千把雁翎刀给他。怎么用是他们的事!”

    “是,大帅。”

    军中的参谋走后,下午五点许的阳光斜斜的照射下来,浸染着天边的云朵。

    幕僚赵子龙忍不住道:“大帅,假设景福宫给龙骧卫攻破了怎么办?”

    他听刚才的讨论,似乎“军售”效果不大。而大帅之前的承诺又捆住明军的手脚。他可是深知,大帅最终是想要燕山君在位的。

    张昭嘿嘿一笑,道:“那就制造一个借口。比如我们被炮弹击中,士卒受伤等等。”

    赵子龙无语的一笑,合着他白担心了。

    …

    …

    且不提任士洪如何安抚遗留在明军军营中的正妃慎氏、张绿水以及五六名宫女时,如何将重重的雁翎刀借着夕阳,运送到景福宫中。在龙骧卫进展顺利之时,左相权贞焕等人在城外龙骧卫的营地中,登高远眺,查看着战局。

    一名将领从前线匆匆打马回来,满脸灰尘、血污,在朝堂的重臣们面前翻身下马,朝鲜王国依旧是和大明学的,以文制武,用朝鲜语道:“老大人,金将军派下官回来告知,进攻景福宫受阻。恳请老大人速做决断,发五卫都摠府其余四卫兵马蚁赴攻城。”

    左相权贞焕身边的几名绯袍文官纷纷色变。进攻受阻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权贞焕却并不着急,依旧从容,叮嘱道:“回去告诉金将军,不要着急。保存兵力。入夜之后宫中会有人打开城门。届时突入宫中,一举完成大事!”说着,双手握拳,用力一握。

    因为,在夜间消息传递困难。若是夜间攻破景福宫,固然是有可能抓不到燕山君,但同样也可以免去明军的干扰。在宫中有眼线的情况下,他宁可选择夜间突袭。

    “是,老大人。”那将军赶紧行礼,翻身上马,往城中而去。

    权贞焕再扭头吩咐道:“孙世钟大人,刚才前线的将士们回报,景福宫和明军联系不断。本相要你去明军军营中质问,探一个虚实。”

    一名器宇轩昂的中年官员站出来,拱手道:“下官这就去。临行前,还请老大人赠酒一杯,以壮此行!”

    “好。”

推书

    一袖乾坤巨的新书,南明第一狠人。

    欢迎诸位书友前去阅读。

第七百三十四章 杀!杀!杀!

    在夕阳徐徐落下之时,汉城之中激战正酣的场面忽而沉寂下来。但这并没有让人放松,反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决战前短暂的宁静。

    微微暗淡的夕阳光芒中,汉城中火光四起,在宋兴启代表大明和吏曹判书柳顺汀谈判时,张昭在明军军营之中亦接见前来的文官集团使者孙世钟。

    大堂上,孙世钟身穿朝鲜文官服饰,面对张昭和大明的军官们昂然的道:“下官乃是有明朝鲜王国户曹参判,敢问使相大人在上午景福宫中当众宣布不插手我国内政的话是否还算数?”

    户曹参判,类似于大明户部侍郎。

    张昭一身灰色的军装,二十出头的年纪,容貌俊逸,坐在大堂正中的位置上,打量着这位四十多岁、器宇轩昂的朝鲜王国大臣,正色道:“当然作数。”

    孙世钟朗声道:“既然算数,为何使相大人和景福宫中联络不断?我等朝鲜王国大臣们登高而望看得一清二楚。敢问使相大人谈的是何事?”

    在张昭左侧的于参谋呵斥道:“放肆!大帅行事需要向尔等交代吗?”

    这话倒颇有点像气急败坏的感觉。

    事实上于参谋是很有点不爽。你这是什么态度?你还知道是“有明朝鲜王国”?

    这让他的那种感觉非常强烈。那就是朝鲜王国的政治精英们其实并不是真心的把大明当做宗主国。有什么事情都是优先于他们自己国内的利益。

    还时不时的顶着一个小弟的名头来让占大明的便宜。这种“小弟”再多,要着有何用?朝鲜王国当灭之!以儆效尤。

    张昭摆摆手,制止于参谋,嗤笑一声,道:“阁下一身正气,大义凛然。本官倒是有个问题请教:以下犯上,当治何罪?”

    东亚地区,全部都是儒家文化圈。所以,以臣犯君,怎么样都是不占道理的。

    孙世钟慨然的拱手一礼,“我等是清君侧。”

    张昭点点头,一副恍然的模样,道:“那何以见得本官和景福宫中联系就是干涉尔等的政局呢?朝鲜国王忧虑城中之乱,委托心腹官员任士洪将王后、张淑容送到我这里安置。这不行吗?”

    大家都是玩政治的。你跟我说,你道德,我不道德,凭什么?

    你特么搞清楚,谁是老大?

    孙世钟当即就顿住,没法再维持着慨然的神情。

    …

    …

    张昭斥退朝鲜户曹参判(类比大明户部侍郎)孙世钟,继续“旁观”着整个朝鲜王国的政局,下属们已经担心着“军售”的效果。井高令军营的明军做好出击的准备。不管如何,天色也渐渐的黑下来。

    大明历弘治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的傍晚时光匆匆流走,而影响整个朝鲜王国政局的时刻终于来临!

    整个朝鲜王国此刻有三股势力在汉城这方圆两三里的城池之中,合计有近十万军民,分别是保王党、新王党、地方系。

    夜间七点许,以柳顺汀为首的地方系所掌控的军队还在自保、观望时,新王党所掌控的军队在漆黑的只有宫城城头几点灯火的夜幕之中率先发起攻击。

    先是金善洪率领五千人的龙骧卫合围景福宫。但如同渤海军参将庞泰所预料的,保王党的嫡系军队内禁卫、兼司仆、羽林卫在退守宫城之后激发出最后的血勇,和精锐的龙骧卫僵持不下。

    由此,金善洪委派副将姜恩哲告知派系的领袖左相权贞焕,请求发动大军做殊死一博。然而姜恩哲带回的消息是:暂且休战,晚间会有人打开宫门。

    金善洪派人盯紧四门,晚间7点许,宫门果然打开。

    “杀!”

    “杀!”

    喊杀声在瞬间爆发。金善洪在正南的宫门光华门外一处充作指挥所的府邸中接到消息,立即传令,派大军围攻。同时,披甲,带上头盔,带着亲卫直扑景福宫中。

    砰砰砰。

    各种火器声,惨叫声,不断的充斥在耳边。而金善洪穿着铁甲,手握腰刀,带着精锐的两百名卫士前行。周遭的声音传来,他视若不见。心中心潮起伏。

    他是今年上半年被罢免回国的。而刚回来时正值残酷的“甲子士祸”。

    残暴的国王燕山君因为挥霍奢侈转而将黑手伸向腰缠万贯的勋旧派大臣。由外戚任士洪举发燕山君生母尹氏被废的真相,继而引发大规模的杀戮。

    大批的勋旧、士林两派大臣被杀,血流成河,家家缟素。他的朋友、亲戚多人死伤在这场杀戮之中。

    国人皆曰:“淑容张绿水乃是要妖妃,慎守勤,任士洪蛊惑国君。”这踏马的都是狗屁。祸国殃民者,燕山君李?!他今晚便要亲手斩杀此獠。

    为死去的亲朋故友们报仇,为国家的前途修正方向。自古弑君者不得善终,但他何惜此身?

    金善洪文武双全,武艺高强。带着亲卫们当先而行,如同一个锋矢,刺破整个景福宫的防御体系。

    景福宫内最后一处险要的宫门前,负责指挥作战的外戚慎守勤率领着最后的三百亲兵退守在此处。

    “大人,守不住了。宫里的太监把宫门给打开。兄弟们拼了命,也挡不住背后一刀。现在外面全部被割裂成一块块的区域。”一名亲兵满脸血污的跪在慎守勤面前,气喘吁吁的说道。

    朝鲜王宫之中,目前的大妃,也就是“太后”,慈顺大妃是先王成宗的王后,晋城大君的生母。所以宫里的太监们心向“叛军”,这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慎守勤坐在宫门城头的一把椅子上,浑身疲倦,手里拿着宝剑,杵在地上,支撑着他的身体,沙哑着声音问道:“大王呢?”

    “叛军已经杀入宫中。大王和任士洪带着贴身的宫人们逃走,目前不知所踪。”

    愚蠢!慎守勤摇摇头。这种时候,不来找掌握着兵权的他,跟着任士洪能有什么出路?无非是想着白龙鱼服,想着逃到明军的军营中,金善洪此人堪称人杰,他会想不到?

    “走吧!我要为慎氏家族作出最后一搏,你们愿意跟着我的就来,不愿意的,自己逃命去吧!夜间逃命的几率很大,大家各安生死,来世再见。”

    亲卫们纷纷叩首,齐呼道:“大人!”

    慎守勤悲凉的起身,下了宫门城楼。

    …

    …

    如慎守勤所料,燕山君、任士洪虽然化妆逃跑,且在途中不断的将心腹太监们打发走,以避免被告发和宫中埋下的暗子。但,依旧是给金善洪在某处不知名的一段宫墙庭院中截住。

    庭院深深,树影、雕栏在火把的映照下,隐隐约约。

    “大王!”

    金善洪声音洪亮,又带着某种压抑,手里拿着腰刀,百炼成钢的雁翎刀,神情冷冽的从士卒们中间走出来。

    任士洪裤子一下子湿透,双腿发软,跪在地上,磕头道:“金大人,饶命,饶命…”

    有些人就是这样。他掀起大案时非常的凶悍,杀的血流成河而目不改色。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卑劣的小人。等死亡落到他头上时,他表现的非常差劲。

    “噗嗤…”

    金善洪右手一挥,任士洪的人头飞起,大片的血喷洒出来。他根本就难得和这个王八蛋废话。

    燕山君战战兢兢的坐到在地上,但依旧不肯甘心,双腿拼命的瞪着往后退,哆哆嗦嗦的道:“金爱卿,你要干什么?我封你为朝鲜王国的左相,统领军政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四周一百多名士卒们将庭院里围住,火把之下一些士兵神情各异。

    金善洪则是脸色依旧冷峻,心中复仇的情绪达到顶峰,“说完了吗?”

    燕山君坐在地上,衣衫狼狈,仰头道:“什么?”他没听懂。

    下一刻,金善洪抽刀一送。

    噗。

    燕山君难以置信的看着凶口的长刀,剧烈的痛苦传来,血染地面,倒下去。

第七百三十四章 脱离剧本

    “报…”

    信使打马飞驰,从战火纷飞的景福宫中抵达两三百米外、戒备森严的明军军营中。

    明军在军营之中常备着一个精锐团(计有1600余人),张昭今天进汉城还带来一个营(500余人)的亲卫。两千出头的明军火器军,是足以决定整个汉城,乃至整个朝鲜王国政局的军事力量。

    只是,政治问题最好是要用政治手段解决,在没到最后的时刻,最好不要用军事手段。

    说的透彻一点就是:能当老银币就当,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大明的士卒去冒险。

    张昭夜里被惊醒过来,他本来也是和衣躺着的。给王武叫起来,到大堂中,庞泰等人也被通知到大堂中。

    稍后信使被带上来,他跪地道:“使相大人,我国国王燕山君已死。末将乃是龙骧卫属下,奉我家将军令,前来通报情况。”

    明亮、简陋的大堂之中,大明的将帅们顿时神情各异。

    幕僚赵子龙摇头叹气。这真是被他不幸言中。出现了最坏的情况。不仅仅是景福宫被攻破,连国王燕山君都被“叛军”杀了。这非常影响大帅后续的计划。

    清理朝鲜王国的乱局,或者说以“问罪”为名兼并朝鲜王国,最好是由燕山君把这些活都给干完。

    王武顿时皱眉,很直白的感慨道:“这搞什么?你们龙骧卫可以的,连国王都敢杀。”他作为张昭的亲卫,常年跟在张昭身边,对张昭讲的泰西诸国,有约定成俗的规矩:国王不可杀。

    于参谋脑子比王小二想得多,愤然的站起来,拱手道:“大帅,龙骧卫胆敢向大明示威,下官请大帅出兵,灭杀此獠!”

    给金善洪派来的龙骧卫信使都傻眼。我去,你这脑子是怎么想的?我们有示威吗?

    “我知道了。”张昭挥挥手让信使退下去,对幕僚、将校们道:“小于这个理由找的不错。但是没有必要。且先等等。等天明局势明朗再说。局势既然已经变到最坏,真要动手的话,我懒得给任何理由!”

    赵子龙欲言又止,他就不是劝谏的性格。

    张昭摆摆手,“子龙,不必多言。国家的信誉,不是一件事两件事就可以建立的起来,也不是一件事两件事就可以毁掉的!很多腐儒以为一件事不守信,就会毁掉所有的信誉。那得看实力、舆论话语权!天下大势在大明!不必做小儿之态。”

    灯塔国搞违背信义的事情少了吗?还不是一样是世界第一强国?根本原因就在于舆论话语权!而舆论话语权的掌握,根基是国家实力!

    这番话顿时让大堂的诸人恢复士气。

    “小泰留下来,你们都先去睡吧。”

    等众人都离开,王武守在大堂外时,张昭一巴掌拍在大堂木椅的扶手上,尽显他的不快。

    剧本完全跑偏了啊!他只能动用最后的军事手段,这如何能让他甘心呢?

    “大帅...”庞泰略有些担忧。

    张昭摆手,“我没事。小泰,说说天明之后的战术。我要打下景福宫。”

    “是,大帅!”

    ...

    ...

    时间徐徐的流逝,在金善洪将燕山君的首级各处传递时,景福宫中的抵抗渐渐的平息下来。火光慢慢的熄灭。

    燕山君作为一代残暴的君王,并不得人心。但是他还是有忠于他的军队。但现在他都已经死掉,保王党军队的抵抗意志迅速的消失。

    特别是在统帅保王党军队的慎守勤失去踪迹后。蛇无头不行嘛。

    景福宫的正殿之中,金善洪正在丹陛下等候着。他已经派人去通知派系的领袖左相权贞焕等人前来。也派信使去通知了景福宫外的的大明使相张昭。同时在宫中肃清之后,派出太监去后宫中慈顺大妃、晋城大君前来宫中。

    为避免惊扰后宫,他派重兵前往。而是分兵扼守宫中的要道。这一决断在目前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大殿中,将回报的信使打发走,金善洪对明将的反应嗤之以鼻。

    副将姜恩哲提醒道:“大人,大明的那位参谋有此论,想要出兵灭掉我们。恐怕天明之后于我军不利,还是要早做打算。”

    金善洪道:“不然。以明军的战力,汉城十万大军加起来都不是对手。我们提防不提防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现在的问题在于,燕山君既死,明军想要平定国内的局势,必须要依靠我们。晋城大君即位后,我们再和大明谈条件。终归要保住国祚。不可能令朝鲜王国在我们手中灭亡。”

    姜恩哲点点头。现如今报纸发达。大明京师之中早就论调:枢密院副使张昭前来朝鲜王国问罪,其实就是要兼并掉朝鲜王国。

    报纸上还刊登出大明首辅李东阳的话: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这时,一名小校进来,跪地汇报道:“大人,宫中都搜捕遍,未曾发现慎守勤的踪迹。”

    金善洪想了想,判断道:“应该是借着夜色躲在宫中某处。我们的兵力只有三千多人还是太少。要论对景福宫的熟悉,慎守勤比我们更熟悉。传令下去,只守宫中的要道,特别是后宫来大殿中的要道,分批休息。待天明再做搜捕。”

    “是,大人。”小校得令而去。

    ...

    ...

    就金善洪传令之时,慎守勤带着近一百名亲卫潜藏在宫中某处隐蔽的小殿中。

    三百名亲卫,最终只有三分之一愿意跟着慎守勤赴死,尽忠。

    所以说,人性是经不住考验啊。

    “啾啾。”

    短促,剧烈的鸟鸣声在夜空之中,显得非常的刺耳。

    正在小殿中休息的慎守勤和亲卫立即行动起来,“都跟我来,我慎氏的未来,成败在此一举。”

    有亲卫在夜色中回道:“大人,我等世受恩惠,愿随大人赴死。”

    “愿随大人赴死。”

    慎守勤早早的安排武艺高超的亲卫监控着后宫和景福宫正殿间的通道。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晋城大君作为朝鲜王国上下公认的合适的继承人,他想要即位,必须要去景福宫正殿,召集百官,行君臣之礼,才算是即位!

    深夜里一点多,混乱许久的景福宫稍稍平静下来。

    稍后,晋城大君和慈顺大妃母子俩,在稍做收拾之后,由一帮太监、宫女和亲信禁卫护送着前往景福宫正殿。他们将在那里等待天明,等待百官的到来,然后即位。

    从后宫出来,要穿过数座宫殿和庭院,方可抵达正殿。走在宫殿中的回廊之中,慈顺大妃脸色的喜色,怎么都收不住,叮嘱着儿子,“为君之道...“

    就在这时,喊杀声骤然而起。

    “杀!”

    慎守勤率领亲卫从宫殿之中凿穿防护的兵力杀来。

    “大人,晋城大君。”

    晋城大君都还没来得及回答母亲的话,他对如何做一个好的朝鲜国王还是有点想法的,只是沉淀在心中,没法多说。突然间,他整个人都懵掉。四周全是明晃晃的刀、剑。

    “哈哈!”慎守勤满脸血污的从分开的亲卫阵中走出来,眼看着火把之下,他早就认识的晋城大君的脸庞,忍不住放声长笑。

    而对四周庭院外不断传来的惨叫声置若罔闻。很显然,金善洪在遭遇到突袭之后,立即调兵开始反扑。这毕竟是朝鲜王国都城里最精锐善战的军队。

    慈顺大妃久经风雨,还算沉得住气,扶着宫女,声音微微发颤的质问道:“慎大人,哀家昔日待你慎氏不薄。王后在宫中,哀家多有照顾。如今燕山君已故,你何故要来杀王国储君?”

    慎守勤的形象是很狼狈的,但脚步没有丝毫的停顿,“大妃,如今这天下的形势已经变了。朝鲜王国的政局不可能再由我们自己决定。而是取决于大明。金善洪此人却是我朝鲜王国的人杰,但大势当前。我得为慎氏捞点政治资本。”

    慈顺大妃不解。她没听懂。

    慎守勤的亲卫催促道:“大人!”

    慎守勤没解释。不管大明将要采取何种策略,这需要燕山君的配合。然而燕山君死了。那么,一个年长的国王绝对不是景福宫外的张使相的第一选择。明军的第一选择应该是“幼主”。所以,这就是他的机会所在!

    为何晋城大君会被朝鲜王国上下公认为下一代国王?因为燕山君残暴,已经把自己的两个亲弟弟给杀了。晋城大君现在是先王成宗国王的唯一血脉。

    慎守勤拉过晋城大君,一刀捅进去。

    “啊...”

第七百三十五章 慎守勤之死

    在晋城大君被杀之时,左相权贞焕带着一群文官早就抵达景福宫的正殿。不可能让晋城大君等大臣嘛!

    同时,信使被派到吏曹判书柳顺汀为首的地方派府邸中。通知他们前来参加晋城大君的即位仪式。

    而一群有着“从龙之功”的文臣们正在大殿中说笑,虽然疲惫但是振奋,国家的前途重新恢复光明,他们的个人前途也会更进一步,这如何能不高兴呢?

    就在这时,突兀的喊杀声爆发。

    “怎么回事?”

    “金大人,难道你还没有肃清宫中吗?”

    大殿中的三十多名文臣顿时一片哗然。有人出声质问金善洪。这很明显是他的失职。

    金善洪没和这帮文臣去掰扯,对左相权贞焕道:“大人,末将去看看。”

    权贞焕还沉得住气,捻须道:“嗯。尽快搞清楚情况,护送晋城大君和慈顺大妃母子前来。”

    “末将领命!”金善洪甲胄在身,躬身一礼,带着几名亲卫快速的出了大殿。

    稍后,最新的消息传回到大殿之中,令此间所有的文臣都傻眼:外戚慎守勤率部袭杀晋城大君,目前正挟持慈顺大妃,要求他们护送其去明军军营。

    权贞焕作为沉浮政坛的老狐狸,瞬间就反应过来,想明白其中的关窍,忍不住骂道:“混蛋!”

    在晋城大君被杀之后,朝鲜国王的拥立,不仅仅是群臣拥有话语权,拥有最大权利的恐怕是慈顺大妃,也就是“王太后”,而慈顺大妃不能死。因为燕山君的王后慎氏此刻就在明军的军营之中。

    这就是个太后死了,皇后顺序上位的逻辑。

    “金善洪是如何办事的?”

    “权相,不可放过慎守勤。此人不死,无须将来,明日我等就死无葬身之地。”

    “是极。是极。”

    权贞焕摆摆手,制止大臣们的喧哗,对身旁负责守卫大殿的副将姜恩哲道:“姜将军,你带这里的兵马去支援金将军。务必要将慈顺大妃救出来。”

    姜恩哲单膝下跪,抱拳行礼道:“是,权相。”带着人马离去。

    大殿这里的群臣们焦急的等着外面的消息。

    ...

    ...

    金善洪带着部下们亲临战场。等他抵达时,精锐的龙骧卫已经将慎守勤等人围得水泄不通。而慎守勤的刀已经架在慈顺大妃的脖子上。

    慈顺大妃衰老的面孔上全是眼泪。她的儿子死了,她的两名贴身宫女也被当场杀死。尸体就在她脚下。她的心神在大喜大悲之下,已经崩溃。

    冰冷的寒夜之中,寒风吹动着火把。

    金善洪从士卒们之中走出来,头戴盔甲,平静的说道:“慎大人,你当真是好算计。”

    慎守勤满脸血污,发髻打散,疲倦且狼狈,但忍不住自己的得意,故意谦虚的道:“一般一般。”

    算计是很显然的。慎守勤不仅仅通过挟持慈顺大妃保命,同时还筛选出了一批精锐的侍卫,这将是慎氏巨大的财富。

    估计那些之前弃他而逃的侍卫们都没想到吧?

    金善洪嘿的一笑,面甲之后的神情看不到,“慎大人,我刚刚已经派信使去宫外的明军军营,将你杀死晋城大君的信息告知张使相。想必,他对你平安抵达肯定很期待。我现在给你一个选择。我数十下,你要么杀了慈顺大妃,要么被我杀死。”

    金善洪伸手,从亲卫手中拿过一把弓箭。他文武双全,如此近的距离之下,射杀慎守勤根本不在话下。

    “大人...”前来支援的副将姜恩哲都懵圈。权相给的命令是务必要保证慈顺大妃的安全,金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金善洪徐徐的弯弓搭箭,朗声道:“姜将军,局势已经变了。晋城大君已经死亡。李朝王室只剩下写远支和幼童。于我们这些希望更换国王,使得国家继续强大的人来说,梦想已经破灭了。

    我们新王党的分化,只在旦夕之间。不可能抵御的了地方派,和宫外明军的压力。现在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

    姜恩哲叹口气,退开两步。

    金善洪弯弓搭箭,箭指着慎守勤,开始倒计时:“十、九、八...”

    慎守勤脸色阴晴不定。他身边剩下的十几名亲兵各自感受到场中紧迫、焦灼的气氛,等待着主家的决断。

    慎守勤是怎么都没想到金善洪竟然会如此的果断。而且,他说的一点没错。随着晋城大君的死亡,新王党分崩离析就在眼前。

    须知朝鲜王国的朝堂之中,本来就派系林立。大的派系如勋旧派、士林。小的诸如屡出“左相”、“右相”的几大家族。

    在丢失掉晋城大君这面旗帜之后,立谁为新的国王,绝对不会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从这个角度来说,“道具”慈顺大妃的生死,根本没有什么大用。最终都抗不过明军或者地方派的压力。

    而他慎守勤反而和金善洪有大仇,属于必须得杀的人。甲子士祸,他和任士洪是主要的执行人。

    就在慎守勤略微有点愣神时,金善洪一箭射出。

    “噗!”

    一代“奸臣”、朝鲜王国中近年来呼风唤雨的外戚慎守勤捂着喉咙倒下,血如泉涌。

    他在智力和武力上被金善洪击败。

    同时倒下的还有慈顺大妃,她没有受伤,纯粹是吓的,双腿发软。

    “杀!”

    金善洪拔出腰刀,率领着亲卫扑向剩下的十几名慎氏亲卫。

    战斗很快就结束。这些亲卫没有人是金善洪的对手。

    ...

    ...

    大殿之中,消息传回来。权贞焕顿时松口气,道:“既然慈顺大妃已经旧出来,诸位,我们得在天明前商议出新的国王人选,并在明军反应过来之前,完成即位仪式。”

    “权相说的是。”

    “理当如此。”

    金善洪的说辞是没有错的。保王党至此,已经被他全部消灭。新王党因为利益冲突,迟早要分崩离析。但是,至少在今天晚上,在外部巨大的压力之下,左相权贞焕的个人威望还是能起到作用的。

    所以,救回慈顺大妃并非没有意义。退一步说,拿到这个“政治工具”,和张昭谈判时不也多个筹码?

    ...

    ...

    就在这些文臣们在景福宫大殿中商议时,信使再次抵达宫外的明军军营中。

第七百三十六章 决意出兵

    “什么?你说慎守勤杀了晋城大君?”

    张昭问清楚情况,将金善洪派来的信使打发走,重新召集幕僚、亲信们来军营里简陋的大堂中议事。此时距离上次议事过去才一个多时辰。

    庞泰一代名将,指定的作战计划非常清晰,给张昭说个大概二十分钟左右,张昭心里就明白、有底,放手让庞泰去准备,当即去休息。

    这会只得又把众人集合起来。

    灯火通明的简易大堂中,张昭来回走动着,对麾下的众亲信道:“晋城大君被杀,慎守勤挟持慈顺大妃准备投靠过来。他立了一个大功啊!”

    一个多时辰之前,燕山君被杀,他感觉他设定的兼并朝鲜王国的剧本跑偏。

    现在的感觉是剧本又回来。

    当然,还得适当的调整一下。

    赵子龙笑呵呵的道:“大帅,慈顺大妃被带过来,那朝鲜王国的局势就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庞泰在汉城驻扎了有一段时间,道:“这个慎守勤在朝鲜王国中口碑不佳,竟然在今晚表现的如此出色。这倒真没看出来。”

    张昭笑着点点头,“天明之后,借助于慈顺大妃的合法地位,确认一个年幼的朝鲜国王。然后,平定乱局,消除地方势力,继而向东,准备征服东瀛。我打算明年开春就能看到大明的军队登上琉球、东瀛诸岛。”

    王武插话道:“大帅,那今年春节咱们得在汉城这里过?”

    这话让整个大堂内的气氛为之一松。

    目前整个朝鲜王国的局势,是大明起辽东布政司,渤海布政司的兵马攻进朝鲜王国北境,地方上不臣服的势力被清扫一空。平壤府被打下,正由王阳明坐镇。

    所以,张昭如果顺利的平定汉城这里的叛乱,春节其实是可以回京城去过的。这里的军队,统一调拨给王圣人指挥就行。

    当然,这有点损张昭的声誉。没有野战部队还在作战任务中,主帅先回京享受的。这不合适。

    众人正兴致高涨的讨论着后续事宜时,又一个信使被打进来,“使相大人,我家将军派我前来通报:慎守勤被杀,慈顺大妃被救下。”

    卧槽。

    张昭等人的热情顿时被浇了一盆冷水。这个变故是始料未及的。

    张昭问道:“怎么回事?”要知道,在后世里,有人质在手,很多时候都可以脱身的。何况是没有狙击步枪的景福宫中?

    龙骧卫的信使不敢隐瞒,将情况讲了一遍。

    把信使打发走,气氛略有点沉闷。赵子龙禁不住叹道:“大帅,朝鲜王国亦有人杰啊!金善洪此人有点最后的疯狂的意思。”

    于参谋不快的道:“赵师爷,别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我看金善洪是在京中被大帅整治过之后,心里有股子愤恨,所以他今晚看似给大帅通报军情,其实何尝不是一种嘲弄呢?”

    这就是把话说透了。

    大堂之中纷纷应和。

    “就是。”

    “我说怎么觉得不对劲,原来是咱们被这姓金的给涮了。”

    于参谋走出来,拱手道:“大帅,金善洪此人绝不可留。下官认为,慈顺大妃已经死在慎守勤的刀下。权贞焕、金善洪等人不过是虚张声势。下官建议,我大明军队在天明之后出兵平叛。继而,由燕山君的王后慎氏来指定宗室血脉继承王位。”

    我去。

    小于,你现在越来越腹黑了。不过,我喜欢。

    于参谋的建议提出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赵子龙还是文官思维,第一时间觉得不妥。张昭径直问道:“小泰,算好时间,突然发起攻击,能否将这些人都堵在景福宫中?”

    之所以不再天黑的时候攻击,就是因为黑夜里太容易躲藏。景福宫还是很大的。明军这2千人洒进去,就如同水滴到小溪之中。

    庞泰琢磨了一下,道:“天将明时发起攻击,问题不大。”

    张昭左手握拳砸在右手手掌中,断然的道:“那就以平叛的名义出兵!小泰,你全权指挥。我跟着你的指挥部走。”

    既然政治手段拿不到大明所需要的利益,局势,那就用军事手段吧!

    而金善洪,胆子挺大的,敢涮他。他想来是个恩怨分明的人。

    ...

    ...

    天明时分,约早上五点多,淡淡的晨曦从天际边撕开黑暗而来。

    景福宫中的新王党领袖权贞焕和地方派的领袖吏曹判书柳顺汀达成协议,准备立先王成宗的庶子,时年13岁的杨原君李憘为新的朝鲜国王。

    燕山君为人残暴,给朝鲜王国上下造成极大的损失,故而不上庙号,不以王礼葬之。

    其心腹慎守勤,任士洪等人亡故,但二人的家族还在。连晋城大君的正妃都是慎氏。不久前,慎守勤直接杀女婿,这也是个狠人!

    其罪抄家没族!

    其实,新王党和地方派的纲领、主张,不同点在于:在大明大军压境,且是对外态度极其强硬的张使相前来问罪,朝鲜王国是否还需要一位国王?

    更进一步的涵义就是:朝鲜王国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新王党的大臣将领们认为,还可以向大明争取一下,但朝鲜国王先得把自己的内部理顺,至少不能再出现地方豪族因为经济利益受损,打死大明商人二十多人的情况。

    那么,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把燕山君推出去,平息大明的怒火。换上新君,再向大明臣服,讲讲条件。天朝上国,历来是要讲究师出有名的。讲究一个吃相的。

    他们总能对得起先人,延续朝鲜王国李氏王朝的国祚,也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

    而地方派的大臣和将领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朝鲜王国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应该是顺势并入到大明中。届时,大明要治理地方,还是要用他们这些官员的。荣华富贵是没了,但家族、在当地的权势还是可以保留的。以待将来啊!

    大明朝百年以来人杰辈出,但自太祖、太宗皇帝之后,真正能威压四海的,天下诸国噤若寒蝉的也就一个“张昭”!

    他终究是会死去的。

    左相权贞焕拱手一礼,道:“柳大人,请!”他说服柳顺汀的过程不算太复杂,核心的一条就是:让我们试试!万一成了呢?

    吏曹判书柳顺汀笑着回礼,道:“权相,请!”

    两人在相互谦让,准备去景福宫正殿后的小殿里,请慈顺大妃、杨原君李憘一起出来,举行继位典礼。

    就在这时,火炮轰鸣起来!

    轰轰轰!

    仿佛是惊雷,仿佛是巨龙在怒吼。

    朝鲜王国,自古以来就是我汉家故土,岂能任由其漂泊在外?哪朝皇帝待中原强盛之后,不收复汉唐故土的?

    今日亦然!

第七百三十七章 最后的余晖

    景福宫正殿附近汇聚着大量的朝鲜王国的士民。昨晚的“政变”早就传遍整个汉城的权贵阶层。平民百姓当然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的。

    而今日早上就要举办登基仪式,这些大臣,士林巨头们自然是一一的顶着寒风往这里汇聚。

    关于新国王的人选问题,自然是争辩不休。每每正殿之中有消息传出来,正殿附近的屋舍里的“士民”们便要争论起来。

    然后,此时,景福宫外的火炮轰鸣声,让朝鲜王国大臣、士林巨头们意识到:决定朝鲜国王王位的人在宫外!

    他们完全搞错了重心、方向。

    “怎么办?”

    “怎么回事?”

    在外面的官员、士林巨头们产生茫然、反思的情绪之时,正殿里的权力人物们都惊呆,急得如同热窝上的蚂蚁。

    为何明军会突然发起攻击?

    火炮轰城,景福宫根本就挡不住的!换言之,最多半个时辰,明军就能推进到这里。

    一个个的信使疯狂的打马前来,汇报前线的消息,希望大人物们尽快做出决定。

    权贞焕、柳顺汀两人额前都冒着冷汗,齐齐的看向龙骧卫的统帅金善洪。这是当前朝鲜王国最出色的大将。这是在昨天的“政变”之后,所有人的共识。

    金善洪依旧平静,倒不是他成竹在胸,或者装逼,而是他太清楚张昭这个人了。他毕竟是在大明京师当过很多年的朝鲜王国使臣的!

    他非常清楚,如果朝鲜王国的政局脱离张昭的设想,则必然招致其军事干涉。

    “两位大人,是战是降,你们决定。龙骧卫昨日苦战一夜,战力还未恢复,根本无法抵挡精锐的明军火器军,更别说里面还有精锐的张昭的亲卫。”

    他之所以敢派信使嘲弄张昭,因为他很清楚,这一战之后,他肯定会死。

    战亦死,而投降,他亦会自杀!以朝鲜王国的国力,他就算带着龙骧卫逃离汉城,去地方上造反,终究还是会败亡。且会牵扯到很多人。这又是何必呢?他宁可自杀。

    权贞焕、柳顺汀两人均是仰天长叹。打又打不过,降又不愿意,他们能怎么办?

    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就在这个十字路口,交到他们两人手中。

    ...

    ...

    在大明军队火炮的轰击之下,号称“固若金汤”的景福宫城门被轰开一个大口子,精锐的明军野战部队渤海军第一师第一团将士们冲杀进去。

    朝鲜王国在汉城最精锐军队,估计也是全国最精锐的军队龙骧卫连迟滞片刻都做不到,被杀的溃不成军。

    稍后,正殿中传来命令,龙骧卫就地放下武器投降。一帮将士如蒙大赦,纷纷放下刀枪、旗帜,跪地投降。

    权贞焕、柳顺汀两人率领着朝鲜王国此刻汇聚在景福宫正殿附近的文武百官前来迎接张昭。加上士林巨头,约两三百人。

    一起在景福宫正殿前的大广场上,迎着步行而来的张昭。

    张昭被王武,赵子龙,于参谋,宋兴启,丁正初等人簇拥着,庞泰正在后面指挥。而此刻明军已经控制整个大殿前的区域。

    宽敞的广场之前,朝鲜王国的左相权贞焕上前两步,跪地行礼,声音颤抖的道:“下官万死,敢问使相将如何处置我朝鲜王国君臣。”

    这个时候,质问张昭,“你苟日的不是说不插手朝鲜王国的政局吗?昨日之言,言犹在耳,你现在在干吗?”然而,这时说这种话有何意义?

    张昭来都来了,而且,还是带着大军直接攻破宫门而入,这是讲道理的态度吗?

    随着权贞焕跪拜,随行的朝鲜王国百官们纷纷下跪。

    一时间,广场之上,寂静无声。

    大明张使相之威,如斯之盛!

    张昭一身青色儒衫,腰悬玉佩,身姿挺拔,回答道:“本官接到信使汇报,昨夜燕山君身死,外戚慎守勤杀晋城大君、慈顺大妃。尔等却假称慈顺大妃未死,在此立新王。本官此来是挥军平叛,主持朝鲜王国大局。”

    这话纯粹就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但张昭说慈顺大妃死了,那她就是死了。活着的,也是假的!

    柳顺汀等人眼中藏着愤怒,但低着头,敢怒不敢言。

    就在这时,一阵大笑声从跪地的朝鲜百官中传来,“哈哈,哈哈,哈哈。”但见,一名器宇轩昂的武将站起来。

    正是龙骧卫的统帅,在昨日的政变中,被公认为朝鲜王国第一大将的金善洪。

    金善洪在众人瞩目之中走出来,无视正在给他打眼神的权贞焕、柳顺汀、姜恩哲,在此时此刻,不管朝鲜王国那个派系,其实都希望金善洪能活下来。这是朝鲜王国的人杰,最后的余晖、菁华。

    金善洪直面张昭,讥笑道:“张大帅一贯于喜欢颠倒黑白,口齿伶俐,来到汉城,依旧不例外。但是,你手里握着强大的军队,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只是,在下却有一句话要提醒你:国虽大,好战必亡!”

    王武横在张昭面前,早就听闻此人文武双全,他可不想大帅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出事。

    金善洪摊开手,表示他没有带武器,同时鄙视的看张昭一眼。

    张昭笑笑,丝毫不以为耻。安全问题,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这和胆气无关。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已经过了需要展示胆气的阶段。

    像唐太宗敢在渭水河畔展示胆气,和突厥可汗签署盟约,那是他没实力啊!有实力谁干这个,弄不死你。

    张昭徐徐的开口,“金大人这话是没错的。但是,那也得分时候。大明的国势,如朝阳般升起。本官身为大明的使相,当用尽一切手段为大明谋取利益。而不是被几句话所困扰。那是下一代人要思考的问题!”

    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句话充满着哲学思维。但是却并不适应于所有的时候。

    譬如,横跨全球的日不落大英帝国。干了多少坏事,打了多少仗?虽然最终这个老大的帝国衰败了,基本等于亡掉。其衰败,确实来自于战争。第二次布尔战争公认为是大英帝国衰败的开始。但是,人毕竟曾经统治过全球一两百的时间。

    所以说,哲学术语,放在历史长河中看,肯定是对的。这就是其牛逼之处。但具体到过程,那真未必!

    在一个国家的国运正在上升时,讲什么“好战必亡”,那是自己给自己带枷锁。

    这是一个开疆拓土的时期,就是要敢当敢拼!等守成时,再来将这些“警世之言”吧。

    金善洪点点头,表示他认可张昭的话,道:“大明的国势却是正在上升。所以我命令龙骧卫投降,我也站在此地,并没有出逃。但是,张大帅,你终究是会死的。”

    张昭身旁的下属们顿时不满,“你...”

    张昭倒是很豁达,摆摆手,“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我也不例外。不过,那是将来的事。金大人,你现在就得死了。”

    张昭说的很平静,但意思很明确。金善洪表现的越出色,他就要干掉此人。

    金善洪仰头大笑,“哈哈!哈哈!多谢大帅对我的认可。”张昭要杀他,就是说明他的价值所在!在这样的历史大潮滚滚而来时,小喽啰,谁稀罕理会你?

    说着,面对着朝鲜王国的文武大臣们,“诸位大人,今日我等投降并不可耻。大势难违!但只要诸位大人心中还存着复国之念,还存着将火种传递下去的念想,朝鲜王国终究会复国。在下今日就先走一步!”

    “金大人...”

    有些感性的朝鲜王国的大臣已经忍不住哭泣起来。

    金善洪再转过身面向张昭,眼神依旧是讽刺,桀骜不驯,“张大帅,今日在此,我以我的鲜血让人民记住这一刻。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后,朝鲜王国再复立时,我终究会被人们记起。”说着,从怀里拿出一把短刃,插到自己胸口。

    血流下来。

第七百三十八章 结束

    金善洪歪歪斜斜的到在血泊之中。

    景福宫正殿前的广场之上,弥漫着一股悲凉的气氛。仿佛有某种火种、情绪在酝酿。

    但是...

    在张昭面前谈复国,那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历史,是要讲历史唯物主义的!

    张昭看了看金善洪的尸体,吩咐道:“厚葬他。”

    于参谋满脸的不痛快。这孙贼临死前还在鼓动人心,试图反抗大明呢。正准备进言。张昭轻轻的摆摆手。

    这是一种必要的尊重。

    金善洪是朝鲜王国的英雄,但却是他的敌人。正所谓,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在一个国家在快要灭亡之时,总会有一批人杰公站出来。像北宋末年出了韩世忠,岳武穆,李刚等人。南宋末年有不通军事,但正气耀千古的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比如,明末之时,涌现出一个个宛若开了挂一样居然懂军事的文官,孙承宗,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等等。一个个捐躯赴国难。

    张昭作为大明的统帅,对英雄要尊重。这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当然,该做的事要做。

    他根本不怕金善洪的威胁。一个国家的灭亡,不是金善洪这样区区几个人杰可以改变的!两宋灭了,大明最后也灭了。这里面所蕴含的是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

    所谓天下大势,最本质的就是军事、政治、科技等国力的直接体现。所以,放长时间来看,决定历史走势的就是人民群众!因为制造、生产就是他们。这些人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国力。

    那么,以大明此时的国力,会畏惧区区朝鲜王国的复国力量?扯淡吧!

    当然,历史唯物主义里面还有一个论断。历史的走势,也会由历史人物来决定。说的更直白点,伟人可以改变历史!

    譬如拿破仑之于法兰西,譬如斯大林之于苏联,譬如主席。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朝鲜王国的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伟人。日后抵抗倭寇入侵,靠的是大明名将李如松。还有戚家军最后的辉煌。

    所以,金善洪说什么朝鲜王国终究会复国,这真的是想多了。大明吃到肚子里的肥肉怎么可能还会吐出来?

    如何吞并,种种手段,他会不知道?做梦去吧你!

    …

    …

    金善洪既死,朝鲜王国的文官武将们无人再出声。

    张昭带着兵马进入到景福宫正殿中,开始接手处理朝鲜王国的政局。

    首先是废除杨原君李憘继承朝鲜国王的提议。并命龙骧卫副将,新任的都管姜恩哲入后宫杀掉“冒牌”的慈顺大妃。

    其次,张昭拟任命朝鲜城总,也就是燕山君的爹,李娎尚存年龄最长的儿子、时年二十五岁的完原君李??为朝鲜国王。

    这其中的道理是非常光明正大的:王位继承法,遵循的是儒家的排序。首先是嫡长子,嫡子,继而是庶长子,再按年龄排。

    晋城大君之所以被朝鲜王国的大臣视为王位的继承人,因为他是嫡子啊!他是慈顺大妃的儿子。

    新王党和地方派立时年13岁的杨原君李憘为王,打的是“立贤”的旗号。

    这在张昭的这个理由面前自然是不堪一击。这两派联合起来立幼主本也没安什么好心。

    张昭的这个决定令朝鲜王国上下非常的诧异。同时也有些异样的钦佩感。

    但其实暗地的逻辑很简单:假设身体本就不好的完君李??拒绝配合大明,那就不好意思,你可以病死了。后面还有一堆王位继承人等着的呢!

    最后,张昭宣布不灭朝鲜王国李氏国祚。他将奏明大明天子,将朝鲜王国李氏的封国迁移至爪哇岛。

    距离大明更近的吕宋岛,这就别想了。这种资源岛屿本来就应该给大明占下来,为“自古以来”的疆域。

    张昭其实更倾向于把这帮人丢到“袋鼠岛”去。但是地理位置太远,他怕这帮人不认账。以为是“流放”而不是“改封”。

    这一条举动直接封死什么“复国”之念。新王党内部在十一月二十二日登基仪式结束后的当天就分裂。

    新王党的核心政治诉求就是要保住朝鲜王国的国祚,更重要的是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现在的分歧在于,是留下来当大明的官,还是追随着新王去爪哇岛。

    地方派本来就是有屈从于大明之威的想法,复国之念是留待将来。现在根本国家未灭,只是迁移封地。这种事在华夏春秋战国时多得是。他们面临着选择:是走,还是留?

    当然,他们这些文武大臣、世家豪族都还不知道张昭的想法:他们和其家族成员、仆从全部都会被丢到爪哇岛去。

    至于说在故土上造反,当然有些人想,将来也会有人造反。但都是将来的事。

    在完原君李??登基后的一个月后,此时弘治皇帝改封其在爪哇岛圣旨已到。由其下令,宣布朝鲜王国故土正式并入大明。

    整个大明周边的小国全部都沸腾起来。

    而张昭在朝鲜王国的事情也算是了结。此时已经是十二月二十五日。

    …

    …

    腊月二十五日,也没几天就过年。张昭停留在汉城过年。攻入朝鲜王国的明军就地驻扎。

    按照弘治皇帝和内阁的命令,将原朝鲜王国的土地一分为三,靠近丹东城的数府,划归给辽东布政司。靠北的土地划给渤海布政司。

    自平壤府起,到汉城,再至釜山,这些剩下的土地归为朝鲜布政司。

    他准备开春之后,对原朝鲜王国的军队、百姓、豪族进行整编。而具体这些事务,他当然是不管的。表奏王阳明负责此事,官任朝鲜总督。

    朝廷会不会同意,这就不得而知。毕竟王华目前在中枢为储相。儿子在外总督,这其实挺烦忌讳的。

    但张昭不管这事。这是王圣人应该头疼的烦恼。

    寒风呼啸,张昭正在汉城的府邸里,和赵子龙,王小二弄个羊肉火锅小酌两杯。

    亲卫来报:“大帅,朝鲜国王和慎氏来访。”

第七百三十九章 招考制度

    朝鲜王国此时的国王便是新继位的完原君李??,跟着他来的是锦城府院君、领议政慎守真。

    “府院君”是朝鲜王国授予勋臣和外戚的爵位。品级是正一品。“锦城”就是封号。

    在一个月前政变中表现突出的外戚慎守勤,其封号便是“益昌府院君”。

    朝鲜王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叫做“议政府”。领议政就是其官僚长官。品级为正一品。通常称为“领相”。慎守勤便是在燕山君时期担任这个职位。

    其下是左议政、右议政。分别为“左相”、“右相”。左相权贞焕的职位就是左议政。

    …

    …

    李??和慎守真两人算是此刻朝鲜王国职位最高的两人,在张昭亲卫的引领下,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穿过庭院到花厅之中。由不得他们不小心。

    此刻,大明使相张昭就是朝鲜王国的太上皇!真正的权力人物。

    花厅里陈设奢华,内敛,带着大明的风格。进门来,便闻道一股鲜美、浓郁的羊肉味道。

    张昭和亲卫首领王武,还有心腹幕僚赵子龙两人坐在八仙桌边。面前各有一个小碟的调料。铜制的羊肉火锅里沸水翻滚,将桌中切好的羊肉在开水里涮一涮,沾着酱料入口。

    羊肉温补,酱料入味。在寒冬腊月里吃一顿羊肉火锅,喝点白酒或者黄酒,实在是极好享受。

    张昭也算是老饕,根本就没把这两位“权倾朝野”的朝鲜王国君臣当回事,极其的惬意和王武,赵子龙继续涮羊肉、喝酒。

    完原君李??和慎守真对视一眼,一起跪下来,大礼参拜,“小王(下官)参见使相大人。”

    这个礼节,完全体现出双方的地位差距。

    王武和赵子龙两人赶紧起身避开。张大帅受这一礼完全应当。他们俩还不行。

    张昭坐在八仙桌旁,手里拿着筷子,夹着薄薄的羊肉,很随意的问道:“什么事情?”

    目光看完原君李??一眼。

    完原君李??看起来有点衰老,形容枯槁。他的身体一向不大好,这是朝野共知的事情。这一个月以来,骤然尝到大权在握的滋味,他有些放纵。

    其实所谓的“大权在握”那只是相对的。大明朝廷还未批复王守仁任朝鲜总督。但是北直隶、辽东等地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举办考试,同时抽调部分进士官员进入朝鲜王国北部,充任各地的主官。

    在弘治十六年,京城中就已经开始采取考试的办法录取吏员、杂官。无论任何学历、籍贯,只要身家清白就可以参加考试,通过之后,就可以做官。

    正七品的正堂官,还是要由通过科举产生的进士们来担任。

    但是,这个方案只实现一两年,大明士林中很多有识之士就感觉问题很大。

    因为,秀才乃是科举体系的根基。而“乡试”常常是科举路上的“大关卡”,更难于“会试”。

    所以基于这种情况,大明开国百年,开科取士,实际上累积了大量的秀才,童生。

    这个群体的利益,科举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们是通过“监生”、“社学”来疏导。但效果不佳。大明的社会之中依旧有“穷秀才”的说法。这乃是公认的社会事实。

    因而,在“招考”制度之下,这些监生、秀才、童生们顿时是纷纷加入,踊跃报考,学习语文、数学、政治三门课程,继而被录取为杂职官(从不入流的典史,到从七品的判官,这个等级都算),或者为吏员,充实到官僚体系之中。

    这相当于挖了科举体系的墙角啊!和张昭依赖于国泰商行体系建立的小学,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

    …

    当然,这些都是大明内部的矛盾,甚至是很尖锐的矛盾。朝鲜王国这里是感受不到的。

    这次,张昭顺利的兼并朝鲜王国,以李东阳为首的内阁立即在京中,在辽东布政司的所在地沈阳城,在山东布政司的济南,陕西布政司的太原,南直隶的金陵设立考点,招考大量的低级官员、吏员。准备在开春之后填充到朝鲜王国各地之中。

    当然,这个“顺利”是要打引号的。目前很顺利,身在汉城的朝鲜王国君臣很配合。但依旧有些杂音时不时的冒出来,地方上更是有些豪族在串联。

    潜藏在水面下的局势,波涛汹涌。等待着爆发的时机。反正寒冬腊月,大家造反的积极性都不高。

    所以,朝鲜国王的权力现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上有张昭压着,下有府县改革的变动。他的权利大概就是比橡皮图章强点。

    这还是张昭要维护朝鲜国王的权威,给完原君李??一些面子,批准起一些政令。否则,他的政令出不出得了汉城都两说。

    慎守真的地位,则是因为慎氏在这次“政变”中表现的非常好,张昭给予的“奖励”。慎守勤当众把女婿晋城大君都杀了,他再不奖励是说不过去的。

    完原君李??恭敬的道:“新年将至,小王见使相身边没有人服侍,特意搜罗国中美人,献给使相。”

    慎守真跟着道:“使相英姿俊逸,容貌不凡。更兼之天下之名将,横扫诸国。我国中女子仰慕至极,还请使相大人垂怜,择一二纳之,以安国人之心。”

    王武对这种半文半白的话听不太懂,便看向赵子龙。

    赵师爷无奈的摇头,小声道:“他们想给大帅送女人。”

    此次兼并朝鲜成功,论功行赏,至此时自然是已经完成。那些犯官女眷都被充入教坊司,有些则是被赏赐给有功的将士。

    犯官从何而来?张昭入宫的理由是“平叛”,那谁是叛徒?金善洪已经自杀,张昭予以厚葬,考虑到龙骧卫的稳定,金善洪的家族没有动。

    但还是要有人承担责任的。真以为投降就是把手举起,事情就完了?

    朝堂之中,凡是反对完原君李??继位的大臣都遭到清洗。还有之前抵触大明商队来朝的官员也被清洗。总而言之,党同伐异,权力大洗牌,增加朝鲜王国君臣对大明的向心力,增加朝鲜国王的权威,。

    王武无语的看慎守真一眼,心道:“小老弟,可以的啊,你的路走宽了。”

    张昭擦擦嘴,道:“行,带进来我看看吧。”

第七百四十章 美人

    张昭的这栋府邸位于汉城城外,原是勋旧大臣的度假别院,直接被张昭征用。

    注意这个用词。是征用,不是强占。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强呢?

    庭院深深的府邸里,张昭起身到花厅东侧院落的一间小厅中。

    稍后便有四名女人娇怯的走进来。俱是穿着大明衣衫,上衣下裳,头梳发髻。颜色不一,风情各异。

    其余的人都在外面等候。

    站着正中的女子年约三十岁许,妆容略重。头戴金钗,容貌端庄,姿色中等偏上,有一股成熟女人的风韵,丰凶细腰,腰下的曲线曼妙,低眉顺眼的道:“贱妾慎氏等参见使相。”说着,带着身旁三个年轻的美人屈身行礼。

    张昭打量着她们,神情平静的道:“免礼。”他家里娇妻美妾俏丫鬟不少,不至于被四个朝鲜美人晃花眼。

    “谢大人。”

    见四女都是低着头,张昭走上前两步,一一挑起四个美人的下巴,感受着手指传来的滑腻,心中甚爽。这个举动很轻佻。但确实很能满足男人的征服感啊!

    这是征服朝鲜王国带来的福利。

    他在征战时向来是以身作则。大明新军有明确的军法:不可掠夺财物和女子。这是为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时至今日已经是休整的阶段,倒没什么顾忌。

    四个美人被挑起下巴,反应各不相同。中间的成熟美妇娇怯的抬着头,风情妩媚的看着张昭。她旁边的美人比她略显年轻,芙蓉脸面,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姿容出众。有一股娇娇柔柔、柔媚如水的美少妇的风情。

    左侧的美人约十七八岁,略显圆润的瓜子脸,身段略显娇小,曲线玲珑,俏脸微红,含羞带俏,偷偷的看着张昭,目光触碰后又立即挪开。

    右侧的美人则是身姿修长,高挑。大约有一米七零。眼神清澈,很清纯的脸蛋,满脸都是胶原蛋白,娇嫩得仿佛要出水,满脸绯红,羞涩忸怩的闭上眼睛。

    张昭温柔的帮中间的美妇整整衣服领子,好奇的问道:“慎守勤是你什么人?”

    “他是贱妾的哥哥。贱妾的丈夫是已故的燕山君。”

    原来是燕山君的王后。张昭感觉有点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一个月前的政变,燕山君的宠臣任士洪将王后、宠妃张绿水都送到明军的军营中。张昭连这两女的面都没见。正在作战期间,他心里装的都是大事。

    后面,张昭主持的政变其实算是延续燕山君以来的政局。因而,燕山君虽然残暴,被朝鲜军民所厌弃,差不多算众叛亲离。当晚死掉后,被朝鲜王国的新王党、地方派商议不尊庙号,不入宗庙。

    但在张昭的“拨乱反正”之下,尊其庙号中宗,恢复其政治待遇。这就是燕山君跟着大明走的“结果”。

    他当然是要保的!

    所以,其王后慎氏、朝鲜王国历史上的妖妃张绿水都由朝鲜王国赡养,享受的是已故先王遗孀的待遇,住在景福宫外的另外一处宫殿中。此刻被完原君李??和慎守真献来服侍他,却是在情理之中。

    张昭之前没有见过慎王后和张绿水的面,现在看看慎王后旁柔媚、水润的漂亮少妇就知道,此女是大名鼎鼎的妖妃张绿水,时年二十五岁。

    张绿水并没有那种妖媚的狐狸精勾人气质,反而是一种很娇弱如水的模样,很能激起男人的保护欲,柔声道:“贱妾薄柳之姿,愿使相垂怜。”

    张昭轻轻的点头,再看左侧娇小玲珑的美人。时年17岁。她娇羞的道:“贱妾是已故晋城大君的王妃。能侍奉使相是贱妾之福。”

    张昭心里有数,再看右侧修长的美人,小姑娘如同受惊的小鹿,小声道:“奴家是柳氏之女。”她还未出阁,下面的话说不出口,满脸娇羞绯红。

    问完身份,张昭再看着这四个美人,禁不住好笑的摇头。

    燕山君亡故,他的王后,如今朝鲜王国的大妃(太后)慎氏,身份很能让人有征服感。而张绿水更是大名鼎鼎的妖妃,差不多算此时朝鲜王国第一美人。

    所以这两人会被献到他面前来。而慎氏掌权,其家族肯定还会献一女来,也就是已故晋城大君的正妃。正好和慎王后是妯娌。还是姑姑和侄女。

    这帮朝鲜王国的君臣真他娘的会玩啊!

    在燕山君面前得宠的任士洪,自然是人死茶凉。在这一个月中,左相权贞焕的新王党屡屡遭到清洗,元气大伤。所以地方派的领袖吏曹判书柳顺汀家族的女儿得以在此间。

    政治无处不在。

    张昭轻轻的拍拍中年美妇慎王后的囤儿,道:“你先回去吧。”真论身份,他这个大明使相的身份比朝鲜王国大妃的身份高得多。到底谁占谁便宜还不好说。

    慎王后眼眸里闪过一丝黯然,行礼道:“是,使相大人。”轻扭着腰肢,走出小厅。

    张昭看看剩下的三个美人,感觉今天府邸的地龙烧的有点暖和,令人火气有点大。先一一的抱着亲几口,三女神态各异,风情各异。再吩咐道:“且陪我更衣。”

    ...

    ...

    正月十八过后,大明关于朝鲜王国的各种调整政策陆续出台。年前招考的官员、吏员们陆续的到任。

    最新的真理报也被海船带到汉城来:王华被外放南京户部尚书,其长子王守仁则就地升任朝鲜总督,挂的官职是都察院佥都御史(正四品)。

    这是大明的老规矩。以都察院的官衔给文官们作为巡抚、总督的本官。再往上就是六部侍郎、尚书兼任。将来还有大学士兼任的时候。那时大明将亡。

    在回暖的天气之中,辽东巡抚、下辖辽东四布政司行政的一方州牧,张昭的便宜岳父、名满天下的三原学派大儒王承裕在地方守备营的护送下,抵达正在建设的丹东城:红色的东方之城。

    这里将是辽东重要的港口,渤海布政司重要的物资进出通道。关系着地方上的发展。

第七百四十一章 阳明悟道

    辽东巡抚王承裕由沈阳前往丹东,其主要目的并非是巡视领地。而是基于当前行政区划的改变。

    朝鲜王国的平安道目前划归辽东布政司,平壤府在其中(和之前的方案有调整)。咸镜道划归渤海布政司。

    剩下的朝鲜布政司还剩六个道。之后全部要改为府、县制度。

    王承裕前来丹东,亦是要和即将动身,启程前往汉城任职的朝鲜总督王阳明见面。

    …

    …

    平壤府是朝鲜王国的重镇。王守仁自去年十月底攻下这座重镇就一直呆在这里。

    至此差不多有四个月的时间。

    他这段时间非常清闲,也就是处理下平壤城的政务,剩余时间都在读书。

    十一月份时是等张昭在汉城出结果。等完成兼并朝鲜王国,他被张昭表奏为朝鲜总督,又需要等朝廷决策。政务,他其实管得不多。都是交给下属。

    此时,朝鲜王国的官员们都还在位,还在干活。而到开春之后,大明的官吏则是纷纷抵达。他更有空闲时间。

    丹东城的建设,目前都是新军营的后勤官员方储在负责协调,兴建起辽东自金州之外的另一座港口城市。

    城内,官衙之后的庭院里,王阳明在竹林前徐徐的踱步。他早年曾经有学习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对着竹子格的故事。因而,他在平壤城中住这几个月,对这片竹林特别喜欢。

    这些天,他一直在读书。倒不是读四书五经。他是响当当的两榜进士,而且名次在二甲前列。若非是父亲在翰林院任职,他也不会进六部当“观政进士”,而是会直接进翰林院当翰林。

    或许,这样他的人生又是另外一条路。当然,他其实并不在乎未来是否能当宰辅,位极人臣。他的兴趣在“经学”,在军事。

    他这些天读的书,都是张昭在凤凰城见他时,给他带来的京中各种报纸、杂志。上面的文章基本就是大明最新的学术动态。

    譬如:张昭所创办的京师大学。其名下就有两本杂志,一个月一期,在各县城的邮局接受天下士民的订阅。分别叫做:《经济》、《数学》。

    这基本就是对着儒学,特别是程朱理学的缺点穷追猛打。

    儒学有一个很核心的思想,叫做“重农抑商”。历代王朝都是这么干的。先秦时期的法学集大成者韩非子更是点名“商人”为五蠹之一,危害社会,危害国家。

    但是,京师大学的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理论。如果只是运输商人、二道贩子,这确实是不必提倡的,要课以重税。比如:当下最赚钱的生意:海贸。但是制造业却可以增加社会商品,带来就业,税收,造福百姓。

    这些学者以纺织、钢铁产业、酒业来举例,得到一批人的拥护。

    而如今大明在张昭的影响之下,确确实实正在走这条路。叫做: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正在大力的发展手工业,并提出要以机器来代替人力,提高社会生产率,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这一整套的理论严重的冲击着自两汉以来奠定霸主地位的儒学体系。

    满朝诸公因为国家的财政问题都很务实的选择支持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征收商税,来弥补亏空,同时逐步的减轻农民的负担。这里没有用百姓。

    因为百姓现在被细分为很多种:手工业者,工人,农民,小商人等等。现在讲“与民争利”,大部分读报纸的人都会想一想,这个“民”到底指的那些人!

    如果说《经济》的理论,是非常务实的,且极大的冲击着儒学的体系,促使士林大儒们深思,想要为圣人补全这一块理论。

    那么《数学》则是把程朱理学冲击的七零八落,其影响力更甚。

    经济学,比较是一个理论性的学说,谁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没有一定之标准。验证起来比较困难。

    但数学就不同。对就对,错就是错。而且君子六艺,数学本来就是包含在其中的。只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没有想到,数学发展到高深的阶段,会如此的艰涩,又如此的严谨,完全是一个新的天地!

    程朱理学的核心观点,万物皆有理。从而衍生出理、气、数、道等观点。

    那么,数学,就是完全的、直白的,把这个“理”揭示在所有人的面前。对就对,错就错,完全不容狡辩。

    这个把理学给坑惨了。但凡读书人,心里都有点数,亚圣他老人家的数学估计是一团糟。

    大明的河东派为何如此兴盛?远超其他学派。比如陕西的三原学派等等。其核心原因就是:大儒薛瑄在努力的“修正”理学的缺陷:理只在气中,决不分先后;天下无无气之理,亦无无理之气。

    其中就包括补齐在数学上的短板。

    但《数学》一出,河东派几乎被人反对者冠以“空谈”之学。无论是理、气,都被归纳为数学公式,无须这种玄之又玄的说法,直接可以表达出来,写的明明白白!

    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因而,吸引了很多大明的读书人。

    额外说一句,看各种笼统的历史资料,总说“明清”是儒学的黄昏,压抑人性,巴拉巴拉一堆。这是大错特错的!请把“明”从这些个话中摘除掉!

    大明的读书人压抑个屁哦!能不能理解“诲淫诲盗”这个词?大明读书人最喜欢干这个。特别是明末时,商品经济的发达,其风气之张扬、开放,说一句“城会玩”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真正压抑的是满清,和大明有个毛线的关系。

    大明的儒学,前有薛瑄断然的“修正”朱熹的理论。后有王阳明提出的“心学”,跳出理学的框架。一个个都是敢于挑战学术权威,“我注六经”的人物。

    所以,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儒学在大明并没有固化,还是有人在不断“修正”其理论。用现在术语,就叫“XXX主义的中国化”。对比起来,就叫做:孔子学说的大明化。

    《数学》对河东派的冲击很大,但同样的有人在汲取其中的营养,来丰富自己的学说。

    如今大明流传着一句话,据说是张昭在某次去京师大学视察时说的“哲学是一切科学的科学,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王阳明在竹林处来回走着。他也在思考他的理论。

    他读书多年,两榜进士,自身的知识体系还是在儒学框架之内。但是:孔子之教,间相出入,而措之日用,往往缺漏无归;依违往返,且信且疑。

    所以,他和赞同程朱理学的观点:万物皆有理。但是如何去获得、认知“理”,现如今的“科学”、“数学”,都是通过“格物”的方式,但是他认为应当是通过自己来获得。

    何解?

    致良知。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在竹林处转悠累了,坐下来思考了一夜的王阳明忽而大笑,“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

    “守仁早岁业举,溺志词章之习,既乃稍知从事正学,而苦于众说之纷扰疲苶,茫无可入,因求诸老、释,欣然有会于心,以为圣人之学在此矣!

    然其辞官、复起、镇守、用兵,于圣人之教,且信且疑。

    十七年冬,守仁得(张)昭书,闲居于平壤,苦读四月余,恍若有悟,体验探求,证诸五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也。然后叹圣人之道坦如大路!”

    ——《新明书》,王守仁传

第七百四十二章 事了,出发

    “余苦思四月余,方有所得。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譬如:山中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心外。”

    张昭受到王阳明自平壤府发来的书信,顿时大喜。阳明心学一出,势必是要和河东理学相抗衡!这会大大的减轻他在大明搞科学的压力。

    阳明心学,如果是放在近现代的哲学语境之中,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唯心主义”学派。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其本质的区别就是要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总而言之,这两大流派各有各的拥护者。

    现在是弘治十八年(1505年),比历史上的龙场悟道早了两三年的时间。

    好啊!

    …

    …

    在张昭收到王阳明的书信时,王阳明主动自平壤城北上见王承裕。这是个官场礼节问题。

    王阳明于弘治十八年二月二十日抵达,洗浴更衣后,就前往巡抚驻地的府邸中拜见,“下官见过老大人。”

    王承裕笑着道,“不必拘礼,喝茶!伯安一战而下平壤,平定地方豪族柳氏的叛乱。天下闻名啊!我之前倒未知伯安的军事才能如此出众。”

    张昭表奏王阳明复起,他便是王承裕手下的官员,两人关系处的还是比较融洽。

    王阳明谦虚两句,汇报道:“朝鲜王国北部被分割给辽东布政司、渤海布政司。下辖的兵员,未知老大人如何分配?”

    王承裕沉吟道:“伯安想要带兵南下汉城?”

    王阳明道:“是的。子尚来信,待我至汉城之后,他便要启程前往釜山,准备东攻东瀛之事。预备的作战方案是此时入朝的新军营守后路,再调辽东金州水师,整编后的十二团营登陆作战。渤海军留在朝鲜王国内弹压地方。但这点兵力不够。”

    王承裕叹口气道:“他啊,还是太心急。此次兼并朝鲜王国,朝廷里就没有多少物资和饷银拨付下来。致使调动的火器军兵力不足万人。我将辽东布政司5千守备营调给你,再和子尚协商,调辽东常备军五千,用以镇守汉城,可够?”

    王阳明起身道:“谢老大人。”这理所当然是要道谢的。

    王承裕就笑,“军饷可是要你自己负责筹措的。”

    王阳明自信的道:“下官定不负朝廷重托。”他对张昭的观点比较赞同。今后的财富来自于海上。汉城那边有港口,光是收商税就足以养活这些兵马。

    手里握有大明的军队,在编练辅兵、警察队伍,这样才好治理朝鲜王国。

    ...

    ...

    弘治十八年三月,经过多方的协调,弘治皇帝明旨下发,将于一年之后,将朝鲜王国的王室李氏并忠心的文臣、武将、豪族迁移至哇爪岛。

    出发点就是汉城。

    这一年的时间,就是让这些人把家眷、财产、奴仆都接到汉城的时间。至于说,那些人要去,这就看前线的军事指挥官张昭和朝鲜总督王阳明的协商,会有一个名单。

    不管大明在明面上的理由是什么。核心的“选拔标准”就是:第一,忠于朝鲜王国,第二在当地有巨大的影响力。

    就是仿照前汉迁移地方豪族到长安定居的做法。

    随着这些人口的涌入,汉城这段时间越发的繁华。

    下午时分,张昭带着身边的三个美人到城外的寺庙上香,同时踏青。

    精美、华丽的马车在闹市中徐徐的行走着,随处可见的行人,令这座城市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宽敞的马车中,十八岁的美人慎如珍跪在床榻上,手里拿着托盘,手指葱葱如玉,殷勤的喂张昭吃水果。她一米六四的身高,跪着身体前倾,愈发显得身段前凸后翘,明媚无端。

    在三个月的时间,张昭已经和三个大美人逐步的熟悉起来,深悉她们的深浅。在慎如珍十八岁生日时,张昭亲自下厨给她做了碗长寿面,把她感动的不要不要。平日里服侍越发的用心。

    柔媚如水的张绿水一身绿裙依偎在张昭怀里,像美人蛇一般的柔软。和她熟悉之后,才知道此女果然是一代妖妃。不仅仅是外表那样的柔弱如水,还有内媚之身,并且风情万种。她盘着发髻,娇声道:“老爷,外头似乎和以往不同了。”

    张昭搂着柔媚的尤物,询问道:“要不要下去看看?汉城的人口从十几万,现在增长到二三十万,当然大不相同。城区都扩建。你以为我这几个月都没干活,专门吃你们?”

    张绿水掩嘴娇笑,“贱妾可没说老爷的不是。”

    说说笑笑,抵达寺庙中。

    香客略有点多。张昭的亲卫将人都清场,瞬间寂静下来。

    张昭这才带着三个美人下马车,到寺庙里上香。

    十六岁的柳智妍一身白裙,身段修长,容颜清纯,跟在张昭身边,在跪拜佛像之后,拉拉张昭的衣角,小声道:“老爷,我想求根签。”

    张昭点点头,“行啊。”

    柳智妍求签后,又让老和尚解签,一路上愁眉不展。

    寺庙里风景很好。张昭带着三人在寺庙闲逛,到一栋楼阁中,见柳智妍还是愁眉苦脸的模样,在窗栏初招手让她过来,问道:“智妍,你家里可以留在汉城。”

    “老爷,真的?”

    张昭就笑着捏她清纯的脸蛋,“老爷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还有得假?说吧,怎么谢我?”

    柳智妍心里就是这件事,结果被张昭解决,这会含羞带俏的低下头,主动的依偎在张昭怀里,小脑袋轻轻的蹭了蹭,不胜羞涩的道:“老爷说什么就是什么。妍儿都听老爷的。”

    张昭哈哈一笑,搂着她怜惜一番。她外表清纯得和小鹿一般,偏偏身段火辣,张昭当然知道她的身材有多么的好。

    其实留下一个“豪族”作为造反派的领袖,钓鱼执法,这是他早就想好的事情。当然,这种内情没必要详细的告诉她。

    在午后的明媚的早春阳光中,小楼窗前的清纯小美人双手扶着窗栏,回头看一眼身后英俊的男人,俏脸红的要滴水一般,嫣然花开。

    ...

    ...

    王阳明抵达汉城之前,就不断的发布政令。他现在的首要问题是要将朝鲜王国的道、府行政制度,改为大明朝的布政司、府、县制度。

    而且,按照张昭的实践,还要往下继续“编户齐民”,设立乡、里、村的制度。打破皇权不下乡的束缚。

    三月十五日,王阳明抵达汉城。

    稍后,参加朝鲜王国君臣给他设立的接风宴。第二天,他到张昭的府邸中拜访。

    三月中旬,北地这里依旧有些冷,小花厅里烧着炭盆。

    王阳明喝着茶,张昭稍后进来,热情的道:“伯安兄,可算是把你给盼来了。”

    王阳明放下茶杯,起身,拱手一礼,笑道:“子尚这话未必是真啊。国泰商行那边的物资都还没准备好。我来的早,子尚也没办法登陆东瀛诸岛啊。再者,听闻子尚在汉城新纳三房小妾,日子逍遥的很。”

    张昭仰头一笑,伸手邀请王阳明落座,“国事为先。我要是贪图享乐,这趟就不必亲自来朝鲜王国了。经费确实是大问题啊。所以,我都施展不开手脚。否则,以大明新军此时的战力,早就横扫大漠。这一两年,要给大明积攒足够的财富。向东,向南作战。”

    王阳明叹口气,“子尚,我觉得你有点着急。这次兼并朝鲜王国完成的很漂亮,何必又急忙忙去打东瀛呢?按照我了解的情况,军费严重不足。十二团营都是火器军,按照你制定的标准,预估只有约三千人能投入战场中。”

    张昭笑笑,“这就够了。”说着感慨的道:“伯安兄,不着急不行啊!”

    他没告诉王阳明为什么。

    弘治皇帝的寿命临近尾声。弘治十八年啊!虽然有他的改变,但他并不知道弘治皇帝具体能延寿多长时间。按照历史大势来看,可能不会很久吧!

    他希望至少在弘治皇帝驾崩之前,把东瀛四岛打下来,拿到一个大的白银产地,用铸币税弥补国库的亏空。

    张昭和王阳明在汉城畅谈了五天,充分的交换了意见,在临别前,张昭还问王阳明有没有学术上的思想突破,打破当前理学的统治地位。

    尔后,张昭带着新军营汇聚到汉城的兵马出发,前往半岛最东端的釜山港,和东瀛诸岛隔海相望。

第七百四十三章 前路漫漫

    釜山。夏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夜。新建的简陋的港口码头上正在忙碌的劳工们早不见踪影。

    码头建设早就外包给幽州商行。幽州商行管理还是很人性化的。不会任由来源复杂的各路劳工(主要朝鲜王国叛乱的豪族们)损耗掉。还有大把的基建工程等着他们完成。

    即便大明的医学水平开始慢慢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医学小册子早流传开。但是感冒发烧依旧是有非常高的致死率。

    距离码头二十里外的釜山城中,楼阁屋舍林立,俱是大明的风韵,因为张昭率军到来,城中略显繁华。

    城外一座幽静的府邸中,张昭正在正屋里高卧,睡的迷迷糊糊。

    三月二十五日,张昭抵达釜山之后,就在等待金州水师将开赴天津卫的十二团营一部运到釜山来。准备稍后的登陆东瀛作战。而在这段时期之内,张昭基本没事。

    这一觉不知道睡了多久,张昭在朦胧的青光中慢慢醒来。陈设简陋的正屋里自然不会有美丽的侍女服侍。但凡是率军出征,张昭都会谨守他自己定下来的规矩。

    另外,他也需要休息休息。在汉城待了四个月,由张绿水、慎如珍、柳智妍三个美人陪着他,一个内媚的妖妃,两个年轻娇嫩的大美人,他的金库损耗的比较多。

    嘀嗒,嘀嗒。

    雨水顺着黑瓦滴落在台阶上。张昭躺在床榻上,隔着蚊帐、窗户能想象着这初夏里少有的意趣。好像在不知不觉中,生命就已经流逝走。他这段时间在釜山也没管军务,都是由亲军营的王武在管。

    按照王守仁的估计,朝廷提供的粮饷只够三千火器军的用度。他从汉城出发时,带着他的亲卫营。其余攻入朝鲜王国境内的渤海军由庞泰率领,和朝鲜总督王守仁一起弹压地方豪族,推动朝鲜王国的改制进行。

    而十二团营经过整编之后,由“守备军”改为“火器军”,此次东征东瀛四岛,调拨而来的是两个师(约一万人)的兵力。剩余的粮饷都得张昭自己想办法。

    张昭做了一些处置。第一,让国内的老林抓紧时间筹备粮食、弹药、药品。第二,让大明皇家银行帮助发行300万元的战争债券。第三,和东瀛四岛的地方实权派联系,售卖军火。

    这段时间,他都是在整理自己的思路,阅读邸报、真理报、明理报、论道报、新军报、京师大学发的学术期刊。审阅新军营的启蒙、小学、中学教材。

    张昭的思绪漂浮着。

    在迷糊中听到门口亲卫许杰的声音,“李将军,大帅还未起床。还请稍后。”

    “好的,好的。”

    张昭听得真切,应该是率部前来的李逍遥的声音。费力的睁开眼睛,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张打着补丁的蚊帐。这并非张昭节俭,他在个人享乐上从来都不肯亏待自己的。而是釜山这里物资匮乏。此时,李逍遥的声音已经渐渐远去。

    张昭起床,听到动静的许杰在堂屋门口看一眼,麻利的去外面打了盆洗脸水来,“大帅,方才李将军来求见。”

    张昭穿好直裰,拢起头发,道:“我等会再见他吧。现在是几点?”大明的十二时辰早就改为二十四小时。这是由工作效率所需要的。首先在军中推广开,民间还有些地区未改。

    “回大帅,现在是9点15分。”

    “呵,我这一觉睡的足啊。”张昭拧干毛巾,擦把脸,头脑慢慢的清醒过来,“你去通知下李逍遥,晚上我设宴给他接风洗尘。再弄点吃得来。”

    许杰应一声出去。

    大军在外,也没有那么多讲究。随意的吃过馒头和稀饭后,张昭在书桌前落坐,思考着当前的局势。

    所谓局势,当分为国内、国外两部分。

    国内有两件事。第一,此时是弘治十八年的四月初,距离弘治皇帝驾崩不远啊!弘治皇帝虽然耳朵根子软,偶尔会敲打他。帝王心术嘛。他可是领兵的重臣。

    但总体而言,对他是非常不错的。他希望在弘治皇帝驾崩前征服东瀛四岛,改善大明的财政状况。

    开疆拓土,他已经帮弘治皇帝做到!击败强敌,他同样做到,自弘治十四年后,他就在不断的痛击鞑靼人,令其无力再威胁大明的九边。而今,真正能领弘治皇帝挂怀的,大约就是大明的财政盈余。他希望给儿子留下一个仓禀充足的国家。

    第二,他在北方搞的各种改革与江南士绅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更透彻点说,就是双方的资本在利益争夺上的矛盾。而这个矛盾,最可能的爆发点,很可能就是“开海”!

    对于资本而言,大明国内市场上最大的利益,绝非是占有南北的土地。而是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海贸。

    国外的局势。其实,他所策划的大战略基本都是公开的。这在真理报上都能找得到。大明的敌人始终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以明军此时的精锐程度,足以将漠南地区收复。但想要灭掉鞑虏,如唐朝的鼎盛时期设立安北都护府,那还差的远。所以,大明无意在此时发起战争。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要讲究目标、收益的。

    制约明军出战的最主要的原因,并非是军队的作战意志不够坚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财力、后勤运输能力。以及弘治皇帝本人的意愿。征讨漠北,是举国之战,必须要慎重。

    而放眼全球,此时还处在地理大发现的尾声阶段。接下来的世界霸主叫做西班牙日不落帝国。其在1580年达到帝国的巅峰。之后,才是由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缔造殖民主义的新时代。由此,西方列强横霸全球500年。

    这是原时空的时间线。现在自然不会。现在是“明帝国”的崛起!接下来的世界史不会有西班牙、约翰牛什么事。

    张昭现在的面临的问题,不在于他能否率兵攻灭、征服地球上大明所能到达的所有的王国。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陆军、海军,大明现在都在这个时代的最前沿。

    他的问题在三个方面。第一,世界太大。如果每个方向都要他率兵出征,有生之年恐怕都难以看到明帝国的崛起啊!他得培养人才。

    第二,制约明军脚步的,是财政,是后勤。他对给大明找到更大规模的输血、造血的途径,建造出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体系。保证大明的税收。

    还要推动科技的进步。

    第三,明军打下来的地方如何才能长治久安的治理?而不是让这个帝国,如果古代的那些帝国般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最极端的情况: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帝国分崩离析。查理曼大帝死后,他的欧洲帝国立即分家。

    次一级的情况:秦帝国在始皇帝死后,被天下的百姓、贵族给灭了。汉帝国,同样亡于内部的问题。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四方来朝,称天可汗的大唐亡于藩镇。

    最好的情况:世界帝国英国,他们的日不落帝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其荣光消退,殖民地体系崩溃。但其本土保持着完整,凭借着祖宗留下来的老底子,依旧算二流强国。

    那么,张昭现在要思考,明帝国要走什么路线?是英国的殖民全球体系,还是依照海权论像美国那样控制关键节点、派遣驻军,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

    从结果比较来看,霸权主义肯定比殖民主义更先进,更能维持一个帝国的活力。

    但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什么叫历史的进程?就是当前的社会生产力和发展水平来看,在全球跑马圈地,搞移民,恐怕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不过霸权主义依旧有可以借鉴的地方。美国的霸权有三个方面的表象:第一,向全球国家提供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诸如世贸组织,世界银行等等。

    第二,成为各国央行的央行。即美元霸权。

    第三,军事霸权。

    前路漫漫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75/ 第一时间欣赏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九悟所写的《明帝国的崛起》为转载作品,明帝国的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帝国的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帝国的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帝国的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帝国的崛起介绍:
弘治十三年夏末秋初,宅男理科生张昭穿越来到明朝。瑰丽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在这繁华,美好,欣欣向荣又潜藏着王朝危机的时代,张昭一路青云直上,手持权柄,上佐天子,外镇四夷,书写属于他的华彩乐章。五千年的治乱循环,明亡后华夏文明的沉沦,我来了,这一切都将改变!推荐九悟完本的老书,均订过万,《奋斗在红楼》九悟书友群:312484933.进群验粉丝值。只要订阅了九悟的书即可。明帝国的崛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帝国的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