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规则系学霸TXT下载规则系学霸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规则系学霸全文阅读

作者:不吃小南瓜     规则系学霸txt下载     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六十章 2CV-炳氢分子的效果

    当一群人从会议室走出来的时候,在天庆的脸色黑的像煤球一样,他走在队伍的中间位置,偶尔抬头看向前方,嘴里小声唠叨着几个词。
    “老太婆”、“更年期”、“装正经”……
    反正不怎么好听。
    李明跟在戴天庆身后走,还怕拍他的后背,似乎表示了下同情。
    当然了。
    ‘研究员组’的人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场丢俩的就只有戴天庆一个人而已。
    戴天庆的眼神中满是怨念,他小声道,“早知道就让你发言了。”
    “幸好不是啊。”
    李明说道,“之前我就说过了,咱和他们对对(成果),结果你非说研究到哪一步就是哪一步。”
    “不应该吗?咱们组……”
    戴天庆说着停下来干脆叹了口气,再抬头看过去发现韩辉和张薇走在一起,两人有说有笑的似乎没当回事。
    总之最后就他一个人丢脸。
    “唉!”
    他叹了口气。
    其实沈茜也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还以为戴天庆做报告是隐瞒什么,没过脑子就直接说了出来,再坐回去想想也有些尴尬,就有点不好意思面对戴天庆。
    作为专家审查组的成员,她道歉是不可能道歉的,而且她说出的是事实,只不过会让人丢脸而已。
    其他人就没觉得什么了。
    阎学林为‘研究员组’感到丢脸,他是想‘研究员组’进度更快的,可结果就是比不上赵奕实验室,他心里早就已经结束了。
    另一边,专家审查组的其他人,则都觉得很有意思,朱虹还朝着戴天庆竖起了大拇指,他不是在幸灾乐祸,而是觉得戴天庆的尴尬能让沈茜笑出来,真的是很有意思,他就没见过这个女人笑过。
    专家组的审查可不只是听一个结果报告。
    等从会议室走出来以后,他没有进入实验室查看实验数据资料,还有各种实验设计的过程,等等。
    这时候发挥作用的就是张志龙了。
    张志龙是国内医学科学院的主任,个人从事过二十年的医学研究,对相关的工作非常了解,看一些实验、报告,差不多就能知道个大概,存在问题也能找出来。
    专家审查组去了赵奕实验室,后来又去了中心实验室。
    张志龙查看了‘研究员组’的实验,还特别赞扬了一句,“你们的研究非常严谨啊!”
    这是对比赵奕实验室。
    戴天庆听到了一句‘严谨’的夸奖,终于能恢复下脸色,勉强露出个笑容,“谢谢,我们做研究首要的原则,就是缜密的设计实验,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赵奕实验室的人也没有反驳,连赵奕都点了点头。
    现在的研究进度靠的是赵奕,靠的是他快速得出结论,他的实验室的能力水平,和‘研究员组’确实是存在差距。
    戴天庆、李明等人都是经验丰富的研究员,他们在实验设计上做的更缜密,有关检测、数据分析,以及结论的推导上,相对来说也更加的专业。
    审查结束。
    专家审查组的四个人,再包括赵奕、阎学林以及戴天庆,一起到小会议室做讨论,并很快做出了几项决定。
    一个是科研支持。
    有关2CV-炳氢分子抗艾滋病感染的研究,经费上拨款三百万人民币,级别提升到最高程度,后续的要求一切放行。
    另外,就是保密。
    相关所有人都需要签署一份更高级别的保密协议。
    个人签署保密协议是能拿到一定补偿的,相关的补偿金额统一是两万人民币,相对于研究的重要性,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吧。
    其他就和研究所暂时无关了。
    比如,专家组会提交审查报告,并建议联系国家药企的研究部门,直接进入到药物开发阶段。
    这对于参与研究的人员,以及项目本身也是有好处的。
    研究不牵扯制药技术,不能拿到专利费,但后续肯定会下发大金额的奖金,研究所、实验室也会受益,拿到大笔的科研经费。
    阎学林甚至许诺说,“等项目完成,我们要把设备再升级,也许还能申请在旁边空地上,再盖一所实验医学中心。”
    这是研究所一直希望做的事情。
    生物医学研究所是一个独立的科研部门,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青黄不接,跟着导师做研究的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后很难直接投入到工作中。
    另外,生物医学研究所也太‘独立’了,好多数据、材料都是由合作医院提供,想要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出更多更优秀的成果,最好是有个类似于‘医学中心’的机构,实现医院数据、研究数据的对接、共享,等等。
    总之就是缺少配套的医学、教学中心部门。
    ……
    等专家审查组离开离开,研究还是继续进行。
    阎学林没有组织开会之类的,而是找到赵奕私下说了几句,意思就是让两个研究小组合并,分组就等同于被撤销了。
    赵奕也没什么异议。
    事实上,分组做研究是阎学林的提议,目的是一起进行研究做对比,还有个考虑也是照顾赵奕实验室的人呢,担心其他研究员一起来,可能会反客为主、鹊巢鸠占。
    另外,阎学林也是考虑研究发现归属赵奕实验室,“研究员组”主要做后续的研究,也等于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他完全没有想到,几个研究员加在一起,进度竟然赶不上赵奕实验室,到现在就感觉‘研究员组’单独去研究,似乎一点用处也没有。
    这肯定不行。
    所以阎学林也不考虑‘研究员组’成员的面子了,就找赵奕说一起做研究,并且让赵奕当研究的领头人。
    之前几个研究员一起过来,让赵奕当领头人是有些不适合的,他的年纪是一方面,做研究的经验肯定不足,其他研究员能升上来,肯定都有一定成果的。
    现在就不一样了。
    ‘研究员组’是附带跟着做研究,审查的时候还丢了脸,知道进度赶不上赵奕实验室,有意见也只能放在心里。
    其实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赵奕在研究所的人缘很不错,和戴天庆、韩辉都很熟,其他人跟着做研究‘蹭荣誉’,能参与进来就不错了。
    在结束了分组以后,赵奕实验室、中心实验室,一起合作做起了研究,每一个实验计划都被分工,实验工作压力小了不少。
    赵奕实验室感觉轻松了不少。
    实验的研究方向由赵奕的负责,实验设计的主要负责人,则变成了戴天庆、韩辉、艾立新一起讨论进行,研究员们的经验更丰富,对实验的设计、数据的测算以及最后的分析,都相当的专业、高效。
    严怡、刘成杰,乃至于张薇,都只能做个副手了。
    他们也甘心做副手。
    这么重大的项目来说,参与进来就能学到不少东西,和研究员们讨论实验,一起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在所有参与项目的人中,就只有范雷是最‘清闲’的了,因为上级的绝对支持,经费、材料乃至于人力,都有人专门来复杂,他几乎什么都不用做。
    范雷也有心参与到实验项目中,结果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他干脆成了清洁工、保姆。
    清洁试验台、清洗器皿、打扫实验室,再加上端茶递水,成了他每天的主要工作,有工作的时候,他还非常的积极。
    原因很简单--无聊。
    因为研究是高度保密性质,电子通讯产品是禁止使用的,手机直接被没收保管,电脑是用于做记录的,也根本连不上网。
    范雷感觉像是在进行劳动改造,当隔着小窗看向阳光照射的花坛,他都有心唱起那首歌,“铁门啊铁窗铁锁……”
    好在‘劳动改造’的收获很丰厚。
    所有参与研究的人都签了高一级的保密协议,他也能拿到两万块钱保密费,算是‘劳动改造’拿高薪了。
    其他收获就是和所里的人更熟悉了。
    因为阎学林一样很空闲,他和阎学林闲聊的机会多,阎学林还许诺说,等他大学毕业就签订正式合作,让他留在所里当个行政、后勤的工作人员。
    这个许诺就很重了。
    生物医学研究所的门槛非常高,专业领域内的博士想留下来都不容易,行政人员一般也是做科研转过去的。
    之前研究所还没有过,专门签下行政、后勤工作人员的先例。
    范雷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心情也变得非常好,做清洁工作都非常努力,小小实验台被擦得锃亮,还主动帮其他人做事情,比如冲咖啡、热饭、搬座椅,等等。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参与研究的人都对他充满了好感。
    “这小伙子可以啊?有眼力!赵奕,是你同学?”
    “干活也勤快!”
    “真不错,你二十吧?该上大三了?我姑娘比你大不了多少,等研究结束,我介绍你认识。”
    最后一句是李明说的。
    李明看范雷的眼神就像是看女婿一样,而且是怎么看怎么喜欢那种,欣赏到恨不得把闺女嫁给他。
    范雷听着只是笑。
    韩辉忍不住小声提醒道,“别听李明的,就他那闺女,我见过一次,一百五、六十斤,个子不高,还离过婚……”
    她说着直摇头。
    范雷顿时没什么期待了,他在实验室的时候,都下意识的远离李明,唯恐对方再想起什么‘介绍女儿’的事情。
    ……
    开学季。
    大一新生闹哄哄的展开了军训,其他年级的学生陆续回校,不少人都注意到,学校边缘的生物医学研究所被拉了警戒,还总是有持枪的武-警站在门口。
    好多人都私下里讨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一点消息都没有。
    学校里的老师们也不知道,只是在传做什么保密研究,牵扯到‘保密’就少有人,公开去谈论什么了。
    九月中旬。
    研究所门口的武-警撤走了,同时,有几辆卡车运来了一些新设备,都被搬进了研究所楼里。
    学校里还传出一条劲爆的消息,说生命科学学院向上级审批拨款,要在旁边,也就是学校西侧的空地上,建一座集科研、教育于一体的医学科研中心。
    好多人都在传着,“你们不知道啊?这件事和生物医学研究所有关!”
    “据说是研究所向上申请的,而且和赵奕有直接关系。那些武-警不是刚走吗?他们就是在保护科研成果!”
    “什么科研成果?”
    “你们都不看新闻啊!暑假里,D国医学会议,生物医学研究所露大脸了,当场展示艾滋病毒劫持蛋白的过程,影响力非常大,好多新闻都报道了。”
    “是艾立新,我认识他,很厉害,他刚升研究员……”
    学校里好多人都觉得,生命学院能向上级审批,建立一座医学教学中心,是因为生物医学研究所过去的成果,有足够的科研成果,自然就拥有足够的底气。
    其实也是说的通的,生物医学研究所的成果有不少,过年时就有个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进步一等奖。
    可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知道消息的人,也只是笑笑罢了。
    赵奕、范雷,以及所有参与研究,知道研究的人都清楚,原因是2CV-炳氢分子的消息,被放给了国内的制药公司。
    现在两家最大型的制药公司,已经投入研究以2CV-炳氢分子为主要成分的药物,而一种全新的、被论证效果非常好的艾滋病药物,肯定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当阎学林提出了研究人员的奖金以及希望能扩大研究所规模,拥有一座综合医学研究、教学为一体的医学科研中心时,制药厂的代表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只是让研究所共享2CV-炳氢分子的研究成果,并继续保密直到新的药物开发并投入市场。
    同时,保密研究也停止了。
    研究成果还是很喜人的,2CV-炳氢分子起作用是在蛋白层面,它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和艾滋病毒突刺gp41上的脯氨酸结合,大大弱化病毒侵入细胞的能力。
    病毒突刺就是病毒侵入细胞的工具,也可以说是‘武器’,2CV-炳氢分子和突刺上的蛋白想结合后,等于是让武器失去了大部分效果,侵入性自然会大大降低。
    “不是百分百的弱化,但和2CV-炳氢分子结合的病毒突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失去了侵入细胞的能力。”
    赵奕总结说道。
    制药厂的科研代表听的心花怒放,真如赵奕所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病毒失去侵入细胞的能力,其所生产的药物效果,肯定强于市场上任何艾滋病毒药物,理论上来说就有可能,让艾滋病毒扩散效果降低十倍。
    以艾滋病患者来举例,病变进入中期扩散阶段,坚持服用药物会大大降低扩散速度,大大降低免疫力被侵蚀的速度,也许有些艾滋病患者会因此一生都不会发病。
    当然,只是理论上的。
    等药物真正制造出来以后,具体有什么效果还是进行试验才知道。

第三百六十一章 医学科学中心

    2CV-炳氢分子研究都非常成功,收获也自然也是非常丰厚的,出于研究保密的原因,成果暂时无法发布出来,但研究所和赵奕都得到了很多。
    生物医学研究所是国家级重点科研机构,再往上升肯定是不可能的,能得到的就是上级对科研能力的肯定、奖章奖励,以及……
    钱!
    钱,很重要。
    研究所得到的是大量的经费支持,第一时间给各个实验室增购设备,还得到国内制药厂的大笔资金扶持。
    生物医学研究所一直都希望申请建立医学科学中心,或者说医学教育中心,有了一所专业的医学中心,才能把科研影响力扩散到世界,而不只限制在国内。
    这方面,对比其他医学科研机构,生物医学研究所天生劣势,劣势主要体现在挂名燕华大学上。
    生物医学研究所是半自由的科研单位,但确确实实是挂在燕华大学生命学院的,而燕华大学的影响力相对较低,也没有直接配套的医学院或大型医院。
    如果只是对比普通的医学科研机构,当然也就不算什么了,但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研能力,国内同行轻松排进前五,就很需要政策支持和配套机构,才方便进行最顶尖的研究。
    比如,水木大学的医学实验室。
    水木大学拥有附属的医学院,也拥有附属的综合大型医院,配套医学院、医院能够对研究直接提供支持。
    水木大学,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受到的政策扶持级别自然不同。
    生物医学研究所能在和水木大学医学实验室的竞争中不落下风,就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但想要超过同行的竞争对手,真正取得国际上的认可,就需要很多的科研成果。
    一个、两个重量级的成果,也只能说是个人水平高,多领域取得重量级成果,才能体现一个科研机构的水平。
    所以配套支持是很重要的。
    生物医学研究所希望申请建立的医学科学中心,目的就是拥有个集交流、教学以及建立大型科研资料等功能于一体的配套机构,就能源源不断给研究所提供人才以及资料技术支持。
    之前研究所向上申请了两次,都被上级直接拒绝了,拒绝的原因也很简单--
    一个字:钱。
    想建个楼房倒是很简单,燕华大学就能支持,但建个医学科学中心,技术、设备等相关投入非常大。
    现在完成了2CV-炳氢分子的研究,和真正有钱的制药厂合作,资金的问题立刻就得到了解决。
    既然资金上有大企业投入,其他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同时。
    参与研究的所有人都获得了不菲的奖金,保密研究宣布正式结束时,每个人就拿到了五万的奖金。
    制药厂还许诺药物开发有效果时,还会划拨一部分款项,奖励所有参与研究的人。
    赵奕自然是被奖励的核心。
    两家制药厂的代表,几乎是拉着他送钱,一开口就是百万计数,个人的奖金还是其次,他们还主动询问需要什么设备。
    赵奕随意说了几种,对方都一口气答应下来。
    制药厂代表的主要目的,是想和赵奕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就算不能直接性贡献成果,也要建立私下的关系。
    这是对未来的投资。
    赵奕在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尤其是艾滋病研究方面,刚刚破解了毒力基因劫持蛋白过程,马上又发现了2CV-炳氢分子效果,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类似的每一个发现、成果,都代表着大量的利润。
    这还不包括收获的名声。
    所有人都会希望疾病得到治愈,制药厂的利润反倒是其次了。
    同时,赵奕也得到了所长阎学林的许诺,说医学科学中心建立后,就单独分配给他一座大型的实验室。
    研究所楼都已经满了。
    赵奕实验室是后来者,实验室占地面积、位置都不是很好,也不可能把中心实验室给他,暂时就只能先这样。
    2CV-炳氢分子研究完成后,可不止是生物医学研究所,连上级都知道赵奕是个医学研究天才,待遇自然就不一样了。
    阎学林和专家审查组说‘赵奕实验室’是研究所最优秀的实验室,马上就要变成了现实,成果什么的暂且不说,经费、设备支持是全方位的,等等医学科学中心建立好,场地也会变成最优秀的。
    赵奕对此倒是很期待。
    实验室就是研究员的门面,有属于自己的、更好的实验室环境,坐在里面都会感觉心情舒畅。
    ……
    对参与研究的人来说,成果、金钱收获还只是一方面。
    保密研究的结束,也会令人放松。
    戴天庆、韩辉等人,谈起近两个月时间的研究,也都是感慨万千,没人会希望一直呆在工作的地方。
    那真有点折磨了。
    当说起两个月的成果时,他们也都感到很激动,2CV-炳氢分子具有抗艾滋病毒感染效果的发现,绝对是个大事件,他们私下里讨论时,都憧憬起成果发表后的影响。
    韩辉就说道,“你们说,这个发现会不会获得个国际大奖?”
    “大奖是肯定的,我觉得诺贝尔都有希望。”戴天庆只是随意的说了一句,说完他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因为仔细想想是真的有些希望。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
    这个奖项是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因为医学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不像是数学那样,证明就是证明了,发现或发明是否有效果,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好多获奖的人凭借的都是十几年、几十年前的发现或发明,获得奖项。
    两年前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获奖的原因是二十几年前发现了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艾滋病毒。
    自从艾滋病毒被发现以后,艾滋病就成为了困扰世界医学界的难题,已报告感染艾滋病的人数高达几千万,到目前为止,艾滋病毒也没有直接有效的治疗药物。
    2CV-炳氢分子,绝对是非常重量级的发现和研究。
    如果2CV-炳氢分子制造的药物对控制艾滋病非常有效,就能够让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活的时间更长,也意味着能挽救几千万人的生命,凭借这一点就足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了。
    具体如此暂时还不能确定,可光是想想也令人激动。
    赵奕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主要是未来的事情也不好说,他不愿意去思考不能控制的问题。
    现在最高兴的是,保密研究结束了。
    当天参与研究的人,到中心实验室开了小会,说的大体都是‘保密问题’,就是不能把事情说出去。
    之后,解散。
    范雷第一时间就冲出了研究所,比犯人出去防风都要积极,他到学校操场疯跑了一整圈,累的气喘吁吁还跑到了宿舍里。
    “范雷?”
    李仁喆正对着手机笑着,也不知道是在做什么,他转过头惊讶的喊了一声,“听说你一直在研究所,回来了?”
    “亲!爱!的!”
    “我!回!来!了!”
    范雷一字一句的喊声,兴奋的展开双臂,要给一个大大的拥抱。
    “才多长时间没见,不用这样。”李仁喆笑嘻嘻的站起来。
    范雷一步步走过去,正巧错开了李仁喆,走到了自己的座位前,一把抱住了桌上的电脑,根本没理会微微的灰尘,还认真抚摸着如同对待稀世珍宝。
    李仁喆原地黑着脸,吐槽道,“靠,至于吗?”
    “你不懂!”
    范雷很认真的说道,“想念,是一种境界,而我对它的想念,已经到了最高境界。”
    “你他吗什么时候变成哲学家了,说话都这么别别扭扭。”
    李仁喆说着重新坐了下来。
    “所以说,你不懂啊!”范雷继续着刚才的语调。
    房门忽然被推开,赵奕背着笔记本站在门口。
    范雷一改语调高喊一声,“来吧,还等什么,联网!快,老子等不及了!”
    “来、来、来!”
    “不是、不是,我一会儿还要出去……”李仁喆犹豫着还没说完,就被范雷一把抢过了手机,一下子拨通黄文倩的电话,高喊着说道,“黄文倩,你男朋友今天有事,他必须在,老子把他包了!”
    “要约会明天,拜拜!”
    “嘟嘟嘟……”
    “来吧!”
    “你他么……疯了吧!”
    ……
    连续两个月时间闷在实验室,能活动的区域不过研究所大门,是什么感受?
    范雷用表现做出了解释。
    赵奕不像是范雷那样激动,但唯一想做的只有放松,两人胡天海地的打游戏,连课都不想去上了,到凌晨一点多还精神奕奕,实在累的不行才去睡觉,早饭都是让李仁喆帮忙带的。
    等简单吃过早饭后,他们干脆也不玩游戏了,就决定一起去游乐场,坐坐过山车之类的,找一下刺激。
    几个大男人一起去游乐场,实在是感觉很别扭。
    赵奕干脆打电话给了林晓晴,把她约出来一起去玩。
    李仁喆带上了黄文倩。
    范雷则是一个个认识的女生打电话过去,终于找到了个叫孟静的小护士,轮休歇班同意和他一起来玩。
    “这尼玛……”
    李仁喆看到范雷约到女生,还是个漂亮的小护士,郁闷真是从肺腑里发出来,最主要是就黄文倩……
    咳咳。
    情人眼里出西施!
    李仁喆只能当黄文倩很美丽,嘴里还不断念叨着,“黄文倩最漂亮、黄文倩最可爱……”
    三个女人一台戏。
    等到了游乐场的时候,三个大男人玩的都很Happy,三个女人就只是跟着,她们叽叽喳喳聊的很欢畅。
    孟静成了C位核心。
    相比林晓晴的高颜值来说,孟静真的显得很普通,但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职业女性,她在穿搭、拍照上很有研究。
    这方面相关的知识,还没有走出校门的林晓晴、黄文倩都有些缺失。
    孟静就开始教她们怎么拍照。
    林晓晴的感觉到是很一般,长得漂亮的女孩子怎么拍都漂亮,根本不用什么角度,只要站在那里就是一道风景。
    黄文倩就不同了,她感觉是受益匪浅,马上叫来李仁喆帮忙。
    上拍、下拍、左拍、右拍……
    虽然不可能再化化妆,但拍照找到好的角度,确实能让人实现大变样。
    李仁喆拿着数码相机过来,给赵奕、范雷看照片,结果发现照片里的黄文倩,确实是变美了许多。
    腿,细了。
    腰,不粗了。
    脸,都缩小很多。
    “我决定了!”
    李仁喆指着照片说道,“以后再介绍给别人女朋友,我就拿出这张照片,说我们是高中就认识了。”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只是没想到啊,上大学以后,文倩竟然胖的这么……”
    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个嘶吼声,“李!仁!喆!”
    “你说什么呢!嫌我胖是不是?你一直都说不嫌的,前天是怎么说来着?你说肉多一点好,还说再胖也……”
    “气死我了!”
    “啊啊啊……”
    看着追逐打闹的两个身影,赵奕和范雷发自肺腑的感慨着,“哥们!苦了你了啊!”
    然后他们领着各自的女朋友(女伴),欢笑着继续去下一个娱乐设施。
    ……
    赵奕过了轻松的一个星期,就只是偶尔去的上上课,其他时间要么是打游戏,要么就出去转转玩,完全不思考研究问题了。
    这样的轻松生活,时间多了也没意思。
    很快。
    他重新进入到正常状态。
    赵奕能快速恢复状态,也和周二晚上的课程有关,研究问题可以暂时先放下,但他还担任选修课的老师。
    新的学期,也按计划开设了课程。
    《粒子的边界理论》,依旧是学校里最热门的公共选修课之一,还是有很多学生选的,前两周因为在进行保密研究,都是课程助理钱虹复杂代课。
    现在总不能还让钱虹一个人上课,他才是负责课程的老师。
    在进行了一趟课程后,赵奕重新找到了状态,第二天就去了理学院的办公室,整理整理东西看看研究。
    多维空间的粒子数学问题,还是要继续思考研究的。
    之前他已经有了大体思路,因为2CV-炳氢分子的发现中断了,就必须要重新拾起思路,继续研究下去。
    赵奕才刚准备继续思考,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
    来人是魏世清。
    “赵奕啊,医学科学中心的事情是真的吧?”魏世清开门见山直接说重点。
    “对?”
    赵奕点头。
    “我们微生物技术实验室也要加入啊,都是生命学院的,怎么也该留给我们一些空间。”魏世清坐下来说道。
    “加入?”
    赵奕有点不明白,“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啊,具体什么情况?建医学科学中心,也不是我负责啊?”
    魏世清郁闷道,“我去找阎学林,那家伙推说不负责,我就来问问你,别的我不知道,你说话肯定管用!”
    赵奕摇了摇头,让魏世清仔细解释清楚。

第三百六十二章 气炸了带来的灵感

    生物医学研究所要建医学科学中心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燕华大学,好多人都在私下谈论相关的事情。
    其他的院系还好一些。
    生命科学学院是直接相关的院系,医学科学中心也是挂在生命科学学院名下的,院系的教授、老师肯定都会关心。
    如果医学科学中心建立好,并对学院全体开放,以后教授、老师们就会多一个教学平台、实验平台以及自我提升的平台。
    对于专注于生物科研的学者,医学科学中心就更加有意义了。
    魏世清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魏世清也是学院的教授之一,每一年还会带带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但他最主要还是在微生物技术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的相关研究,帮助完善微生物数据库。
    对任何做生物科学研究的学者,设备、资料都是非常重要的。
    医学科学中心不止是交流的平台,还会规划实验室、大型设备中心、医学生物学资料库,等等,再加上交流潜力、发展潜力,学院内其他研究方向的教授,都肯定会非常的心动。
    生命科学学院的高端学术领域,有几条分支的研究方向,其中发展最好的就是生物医学方向和微生物研究方向。
    魏世清就是微生物研究方向的代表,他就是希望建立的医学科学中心,分出一部分空间给微生物技术相关的研究。
    这个空间不仅仅是楼内的房间,还包括拨款购买大型设备的经费、招收微生物技术方向的学者名额以及微生物研究方向教学相关的支持,等等。
    其实就等于是希望让医学科学中心,成为生物医学研究所和微生物技术实验室共有的平台,划分比例上也留出了‘砍价’空间。
    “三成!”
    “最少要三成!”
    “咱们都是一个学院的,建立生物学相关科学中心,只属于医学研究所算怎么回事?”
    “赵奕,你说说……”
    “那个阎学林真是搞行政搞多了,就说科学中心是他们申请下来,但咱们可都是一个学院,不能只顾着一个方向……”
    “医学科学中心只用于生物医学,以后咱们学院成什么样子?改名叫‘生物医学学院’?”
    魏世清不断的抱怨着。
    如果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听他说的东西,肯定会觉得没有任何道理。
    医学科学中心就是生物医学研究所申请的,因为研究所出了重量级的成果,得到国内大型药企的支持,才会有足够的资金建立。
    所以医学科学中心独属于生物医学研究所理所当然。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魏世清希望‘分一部分空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医学科学中心挂名生命科学学院,建立也是依托的生命科学学院、燕华大学。
    首先,使用的土地就是燕华大学内部,医学科学中心建立需要得到大学的审批。
    其次,就是医学科学中心想要立足,不止要有经费支持,还必须足够多的人才支持,而人才大多还是出自生命学院。
    另外,生物医学研究所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本质上还是属于燕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科研机构,好多研究员同时担任大学内的教职。
    等等。
    医学科学中心的建立,确实归功于生物医学研究所本身,却不可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机构,建立、发展必须要依托大学、依托生命科学学院。
    事实上,生命科学的学科和学科之间,划分不是那么太明显,生物医学研究也会牵扯到其他方向,微生物就是绕不过去的。
    其他学科方向的加入,对于医学科学中心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如果是站在生命科学学院,考虑学院整体的发展角度看,事情也会截然不同。
    生命科学学院培养的研究生、博士生,有很多可选的方向,最重要的两个方向,就是生物医学和微生物研究,因为学院内就拥有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跟着相应的导师,也会获得很多的经验。
    医学科学中心只属于生物医学研究所,高层的科研资源就会明显向着‘生物医学’方向倾斜,以后优秀的研究生、博士生,第一选择肯定变成了生物医学,而不是其他方向,微生物方向会被狠狠的打压。
    这绝对不是学院希望看到的。
    原因很简单--
    学院的名字叫‘生命科学学院’,而不是‘生物医学学院’。
    ……
    赵奕听着魏世清的抱怨,用力的揉了揉脑门,感觉比遇到研究难题还头疼。
    站在生物医学研究所的角度,医学科学中心是研究所申请下来的,经费都是用成果和制药厂换来的,和什么微生物研究根本没有半点关系,自然不愿意划一部分出去。
    站在学院的角度,确实也应该划出一部分,给其他研究方向发展使用。
    等等。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事情怎么会找上他的?
    赵奕再次用力揉揉额头,叹气着说道,“老魏啊,要不这样,你去找吴院长说?我就是生命学院的一个学生,管不了啊!”
    魏世清翻了个白眼,无视了那句‘学生’,继续道,“我是没办法啊,阎学林那里讲不通,吴院长就说还在规划、制定,就没有一句准话。”
    “吴院长说的也没错啊?”赵奕点头道,“这件事肯定还在计划、还是商议,短时间不可能出来所有决定。”
    “就怕计划啊!”
    魏世清摇头,“你是不知道啊,所有参与的,都是医学研究所的,我们根本插不上话,连一个参与决策的名额都没有。”
    “喔~~~”
    赵奕恍然大悟!
    他刚才还想着站在学院的角度,给其他科研方向留下发展空间,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其他科研方向的加入,对医学科学中心也有好处。
    阎学林做过生物医学研究,又做了那么多年行政,又不可能不考虑这些,坚持死硬的去让生物医学研究所‘吃独食’。
    原来如此啊!
    魏世清过来找他,绕来绕去的说了半天,就是为了‘决策名额’。
    如果参与决策的人,都是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再加上学院内几个行政人员,资源上配给微生物研究方向的,肯定会非常的可怜。
    只要参与进去,才有开口的权利,能争取多分到一些资源,否则,连发言权都没有,就只能等待最终结果。
    “这尼玛……”
    “有话直说呗!”
    赵奕很不喜欢绕来绕去,和人交谈都要占用脑细胞,完全等于是在浪费生命。
    他顿时就感到很抵触。
    哪怕魏世清非常有道理,他也懒得管这些事情,谁决策都根本无所谓,别插手分给他的实验室、设备资源就可以了。
    生命学院发展怎么样……和他一个学生有关系吗?
    “我真管不了!”
    “老魏啊!”
    “你还是去找吴院长吧,这种事就吴院长说话管用!”
    赵奕听了一通抱怨,再加上感觉被忽悠,心里也有些微微不爽,他很强硬的拒绝了,几乎是推着把魏世清送了出去。
    ……
    二十分钟后,办公室的门又被敲向了。
    “请进!”
    赵奕喊了一声抬起头,就看到个有些熟悉的身影,他想了一下才开口,“白教授?”
    白建武!
    微生物技术实验室的研究员,学院内很著名的‘老实人’。
    白建武和赵奕并不熟悉,只是以前做研究见过几次,他和魏世清的性格的完全不同,走进来走小小心心的,似乎是面对领导一样。
    “赵教授!”
    白建武的音调也低多了,开口直接了当,“我这次来,是为了医学科学中心的事情,大学内部要开讨论会,我们微生物技术实验室,没有参与名额,魏教授去说了几次……”
    赵奕耐心的听白建武说完,绷着微笑的表情回道,“白教授,我跟你实话实说呗,这件事,我确实有发言权,但是,你也知道,我本来就是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最多就是保持中立!”
    “我不可能在这件事上,帮你们去跟医学研究所沟通。”
    白建武理解的点头,继续道,“但是我们能找的人,就是你最熟,最有发言权……”
    赵奕继续摇头。
    白建武说的话很诚恳,他们确实找不到人,但医学科学中心规划的时候,他完全没有立场去帮微生物技术实验室说话。
    所以……
    “很抱歉,我真帮不上忙!”
    赵奕最终还是摇摇头,礼貌的送走了白建武,之后再回到办公桌前,干脆收拾了下东西走人了。
    这里不能呆了。
    大学都知道了医学科学中心的事情,也知道他肯定是说的上话,甚至说非常有发言权,只要他能帮着说上几句,肯定是非常有效果的。
    这件事,确实如此。
    赵奕根本不想管这件事,甚至不想在医学科学中心的事情上说话,利益、资源就都摆在那里,帮着哪一方都会让另一方有损失,干脆不管就最好了。
    他干脆回了职工宿舍。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赵奕就发现麻烦接踵而来,不止是魏世清、白建武,其他一个个教授找上门了,大概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争吵,连阎学林都特别跑一趟,苦着脸过来和赵奕说‘别帮其他人’。
    “这样下去不行!”
    赵奕发现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天天就听一大堆老教授诉苦,他都感觉很郁闷。
    “搬家!”
    他决定下来。
    赵奕干脆住进了学院分配的房子,房子装修好以后都没住过,晾着放有些可惜了,干脆也过去住上几天。
    他去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再搬了电脑之类的必需品后,还不放心的写了几个大字贴在门上--
    研究中!勿扰!
    这下安静了。
    学院里有人找到了房子这里,看到门上的字就只能回去了。
    谁还去打扰赵奕做研究?
    那可是赵奕啊!
    如果是在做什么重量级的研究,被打扰了思路罪过就大了。
    ……
    很快。
    国庆假期来了。
    赵奕在新家安静的呆了两天,也问了问林晓晴是否有时间,一起趁着假期出去玩,结果林晓晴要参加法学实践。
    赵琳琳、孙亮则是沉浸于‘创业’中。
    四人组中就他们两个最努力,大概也因为未来不确定,他们希望能真正创业成功,而不是中途夭折掉浪费机会。
    范雷忙于实验室的工作,但还约了上次的孟静一起出去玩两天。
    孟铮回家。
    李仁喆……
    “算了!”
    赵奕赶紧摇了摇头,他发现到了假期了,自己竟然变成了最闲的一个?
    “还是继续做研究吧!”他把粒子数学相关的资料整理好,决定利用空闲的假期时间,专注于理论物理的研究中。
    ……
    国庆假期第一天。
    赵奕闷在屋子里做了一上午研究,中午还是决定出去吃个午餐,顺便走走路锻炼一下,走到信息学院楼下碰到了钱虹。
    他有些惊讶的问道,“你没放假?”
    钱虹看起来有些疲惫,她手里抱着一摞资料,郁闷道,“放什么假!我有很多事要做,都快要忙死了”,她说着给赵奕展示手里的资料,“看看,这么多,每一个都要注意,有个学生才上了两周课,就天天呆在网吧了,还是女同学……”
    赵奕接过来扫了一眼,发现都是学生的资料,他疑惑问道,“你怎么还管这个?”
    “你还不知道啊,我这个学期当辅导员,带两个班,想争取做好一点。”
    “辅导员?大一新生?”
    “对啊!”
    “那你还当老师吗?你的计算机课……”
    “是C语言。”钱虹纠正了一下,说道,“要是只当辅导员,我也不至于这么忙啊,而且我还加课了,四个班,一个星期要上八节课。”
    赵奕讽刺性的竖起了大拇指。
    钱虹嘟着嘴问道,“你呢?怎么在这里?听说你成了红人……”
    她说着忽然笑了。
    这次轮到赵奕郁闷了,他点头道,“所以我躲进了教师楼”,他指着教师楼的方向,“躲个清静,就没人找我了。”
    “聪明。”
    赵奕忽然笑道,“看来你假期要呆在学校啊,没关系,我也一样,咱俩就一起吧。”
    “一起?你也在学校?”
    “对啊。”
    赵奕肯定的点头,话语中满是温柔,“真期待每天都能和你在一起,不过……应该可以吧,最少这个假期可以。”
    钱虹听到脸色一红,小心的抬起了头,看了赵奕一眼又赶紧低下,小声嘟囔一句,“你说什么呢!我是那种人吗……”
    “你不愿意啊?”
    “什么呀!”
    钱虹禁不住喊着快步走开了。
    ……
    两天后,客厅里。
    钱虹挎着腿坐在沙发上,两只手用力按着茶几上的餐盒,咬牙切齿的盯着书房方向。
    她憋着气轻声问道,“菜都凉了,你要不要吃啊?”
    “等会儿!”
    书房里传来有些不耐烦的音调。
    钱虹的手猛地用力一抓,把底下的餐盒都抓破了,她差点忍不住要骂娘了。
    “这就是你说的每天在一起?”
    “每天变成花样让我送饭,送来了还嫌弃被打扰……”
    “老娘!”
    “不伺候了!”
    钱虹用力一拍桌子,气势冲冲的就往外走,只听书房里传出个喊声,“带上门!”
    “……你去死吧!”
    “嘭!”
    赵奕扒着头扫了一眼房门,露出了有些无奈的神色,他其实可以更温柔一些,但有时候‘因果思维’时间没用完,回答都是脑子里的下意识反应。
    “对不起了啊!”
    他歉意的说了一句,随后就继续专注于思考。
    这两天的收获很大。
    他一直在思考粒子获得质量的问题,但前提是完成粒子能量数学的构建,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费马子和玻色子的解析问题。
    这是个很高难度的研究。
    费马子和玻色子被认为是成对的粒子,但检测出的性质有很多不同,他必须让粒子能量数学的构建,反应出符合检测出的性质,同时对其‘成对’进行论证。
    这方面一直都没有灵感。
    最近两天的研究中,他就获得了灵感,可以从能量密度的角度去思考,来说明成对的原因,再结合其他的理论,比如弦理论中的空间构建,以及大爆炸理论中,对于延展性的论证,等等,去粒子能量分布进行构造。
    现在数学相关构造完毕,唯一差的就是,以理论思考去阐述能量结合过程,也就是粒子能够形成的原因。
    这个说白了就是靠想象了。
    所以理论物理的研究工作,想象力是非常关键的。
    一上午的时间,他都在思考粒子形成的原因,甚至重新研究了一遍大爆炸理论的数学构造,还是没有什么收获。
    “要不然,暂时先放下?”
    “还是先吃饭吧!”
    赵奕郁闷的摇了摇头,想到刚才钱虹生气的样子,忽然想起了一个词--
    “气炸了?”
    “炸了?”
    他的脚步忽然停住了,仔细思索着,“也许就是因为炸的瞬间,获得了不同基数的能量!”
    “小数点后面可以无限加数字,但粒子的能量也许存在基数,就像是弦理论,弦是所有物质最基础的组成,就会有一个弦、两个弦,而不会有一点五个弦……”
    “所以说,能量基数能决定具体合成什么粒子,同时也能联系到粒子整体的能量组成……”

第三百六十三章 热情的高能物理所

    以宏观的角度去描述能量,就会出现无法详细写出能量数值的情况。

    比如说,能量值为1.2345643289……

    这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也就是个无理数,完全没有道理的数字。

    微观不同。

    理论物理层面来说,好多理论有‘能量基数’的说法,也就是组成能量的基本单位,最典型的就是弦理论,是以‘弦’为基本单位的。

    弦,组成了世间万物的一切。

    在拥有‘基础能量单位’的前提下,能量的数值只能是自然数。

    比如,五个单位、五十万个能量单位,一亿个能量单位。

    等等。

    “以能量单位构建粒子,能量组成就会有确切的数值,而不会出现小数的情况。”

    “不同的能量数值,就能分化出不同的素数序列……”

    比如,5。

    这个数字可以分解成2和3,而8则可以分解成5和3。

    任何一个自然数都可以以素数相加的方式进行分解,就可以组成不同的排列,对应的就是粒子的能量组成模式。

    “这样不仅可以对应粒子的能量组成,还可以解释费马子和玻色子,为什么是成对的粒子……”

    “它们之前不仅仅是能量组成方式对称,而且是在形成的最初,获得的能量标准,就已经是对称的了。”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

    “按照哥德巴赫定理,任何足够大的自然数,都可以分解成两个素数之和,费马子和玻色子,就是一个大的能量团,分化出的两个恰好能形成粒子的能量团。”

    “它们自然是成对出现的,能量构建上符合逻辑……”

    “……”

    赵奕越想就越是觉得精妙,他感觉自己的研究,是走了一个弧线的路,最终和原点连接,形成了一个闭环,逻辑已经是完美了。

    他重新进入了书房,以数学构架起自己的想法。

    另一边。

    钱虹气冲冲的出了门,下决心不管赵奕了,她直接回了职工宿舍,躺在床上睡个午觉,却怎么也睡不着。

    心里……

    堵得慌啊!

    作为两个班级的辅导员,假期时间也不清闲,需要负责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好多事情,也要关心很多额外的事情。

    比如,有学生发短信问一下,学校里社团的事情。

    钱虹就很耐心的讲解了一下,还说了自己的看法,后来又到学生的企鹅群里说了几句,提醒十一假期不要玩的太欢畅,放假后收收心正式投入到学习中。

    等等。

    钱虹第一年当辅导员,还是非常负责任的。

    当和大一的新生们聊聊天,她的心情也变好了不少,觉得自己生气很没有必要,不夹杂私人感情上来说,给赵奕送送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赵奕暂时不吃也是因为在做研究。

    其实钱虹知道校内很多人都羡慕他,尤其是年轻的女老师们,倒不是赵奕本人都有大男性魅力,而是从事业上考虑的。

    赵奕是国内最顶尖的数学家,其他领域的也是成果斐然,他就是燕华大学的‘宝贝’,甚至是国家的‘宝贝’,能经常和赵奕接触,学识上肯定会受益匪浅。

    学校负责教学的老师们,也是要写论文、做科研的。

    像是主要做教学工作的老师,科研上一般都是‘混混’,发表论文都和凑字数差不多,就是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

    这是很令人头疼的事情。

    老师们肯定也希望科研上有成果,但有个能力也就不用搞教学工作了,干脆直接担任研究员不是更好?

    多和赵奕接触一下,只要被提点上几句,就能知道研究方向,发表个有内容的论文就不是问题。

    这是工作方面的好处。

    其他人还羡慕钱虹和赵奕的私交,比如说,她都能和赵奕一起出书。

    出书啊!

    如果是出什么‘真题’、‘测试题’之类的数据,就没什么好说的,专业书籍不是谁都能写出来的。

    《粒子的边界理论》,专业的理论物理书籍,署个名字对普通老师而言,都可以算是一种成就了。

    “所以我是被羡慕的那个……”

    “还生气什么?”

    “送饭就当是工作,他可是学校的宝贝啊!”

    钱虹叹气的想着。

    当情绪被平复下去以后,她的心情变好了一些,看看时间干脆爬起来,到外面的餐馆叫了两个菜,打包准备给赵奕送过去。

    等打开了赵奕的房门,钱虹走进来看到茶几上的饭菜,眉头顿时蹙了起来,“中午没吃东西?”

    她踮着脚尖朝着书房走过去。

    赵奕正巧看过来,他依旧是用笔杵着下巴,开口问道,“钱虹姐,来了。”

    他说着话精神奕奕的。

    “你怎么没吃午饭,都几点了?赶紧吃……”钱虹关心的说道,话还没说法就被打断了。

    “先别说吃饭的事情。”

    赵奕精神奕奕的站起来,走到了钱虹的身前,很认真的问道,“你中午的时候,特别生气对不对?然后就走了?”

    “……是啊?”

    钱虹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她想着难道是要向我道歉?

    赵奕道,“能具体描述一下吗?就是当时,什么感受?你的心态,我们不谈为什么生气,就说生气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他思考着用词,“是那种突然一下子炸裂,或者慢慢积累导致的爆发,还是说,只是因为我一句话,什么的……”

    钱虹听懵了。

    她赶紧过去用手摸了摸赵奕的额头,着急的说道,“也没发烧啊?怎么回事?你在说什么啊?”

    “我不是开玩笑,是说真的。”

    赵奕说着肚子传来一声长闷响,饥饿的感觉顿时袭来,只感觉瞬间冷汗直冒,转头看到茶几上的餐盒,就变得非常有食欲,他走过去说道,“还是先吃东西吧。我中午忘吃饭了,实在是太饿了。”

    “对,吃饭,吃饭!”

    钱虹赶紧过去打开了餐盒,把里面的东西摆放好,还特别去拿了赵奕常用的碗筷。

    赵奕迅速的吃着东西,囫囵吞枣往肚子里塞,肚子舒服一些才有精神说话,“还是刚才那个话题,钱虹姐,你具体说说,是什么感觉?”

    他说着解释道,“我说的是真的,你中午走了以后,我就想起了‘气炸了’三个字,结合我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他解释了一下。

    钱虹听的直发愣,忽然觉得自己郁闷了一个下午,真是没事自己找难受。

    这个家伙……

    他不仅仅没有因为自己生气而产生愧疚,或者产生其他的情绪,反倒是想起了‘气炸了’三个字,得到了研究的灵感?

    “你去死吧……”

    钱虹都差点口喷芬芳,幸好忍住了保持了淑女的形象,只不过表情不太淑女,她看向赵奕的眼神,仿佛有着深仇大恨,还以很严厉仿佛是骂人的口气,解释着自己的心情,“当时我就是想揍你!”

    “给你两巴掌!”

    “让你知道老娘……咳咳,我的厉害!让你还敢……”

    “很生气,就想发泄!”

    “……”

    赵奕边听着边点头,觉得似乎有点用处,就继续思考着能量的多少,和形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后来他还一边想一边做起了解释,因为感觉说出来似乎更有思路。

    钱虹听着。

    她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只能强忍着吐血的冲动,充当一名合格的听众。

    很快。

    赵奕意识到了关键问题--数据支持。

    理论毕竟是理论上的,他需要构架粒子的能量数学,就必须要有实验数据支持,因为其中有些地方,是脱离构造的体系之外,数据不可能去胡乱编造。

    “数据、数据……”

    赵奕第一反应是查看欧洲核子组织共享的数据,但忽然想到对撞数据太复杂,做统计都要很多个小组,有些被统计的结果,也是不会对外公布的。

    如果是去科学院物理系,肯定能拿到一些数据,但也不一定就有用。

    他需要对撞实验的具体数据。

    同时,数据必须要有详细统计结果,而对于对撞实验强度要求不高。

    “对了,高能所!”

    赵奕忽然想起一个地方,马上拿起了手机找到了个号码拨了过去。

    ……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林利在办公室里呆了一天,看看时间差不多就收拾下东西,夹着公文包走了出来,楼门口里和看门的王老头打了个招呼,“走了。”

    “你没班了吧?”

    “明天是李胜的班,我等假期结束再来了。”林利笑着就准备走。

    电话忽然响了。

    林利拿起手机一看,发现是个惊讶的号码,他马上点开疑惑道,“你好,赵教授?”

    电话对面传来个询问声,“你好,我是赵奕,是林利教授吗?”

    “我是。”

    林利回答了一声,随后忍不住问道,“赵教授啊,您打电话来是……”

    “是这样!”

    赵奕赶紧做出了解释,“我正做一个研究,需要粒子产生,也就是对撞数据,我就想问问,高能所的数据是保密的吗?”

    “有些是保密的。”

    林利想都没想,直接热情的说道,“但是,您肯定没问题,您要是有需要,我打个申请,没问题的,随时来都行。”

    两人快速约定了明天下午。

    林利也停下了脚步,放下电话重新往楼里走,看门王老头问道,“怎么又回来了?”

    “我明天要加班了。”林利稍微有点激动的回答道。

    等他走进了办公楼后,王老头奇怪的嘟囔着,“加班?加班还这么高兴?真搞不懂,正常不应该骂几句吗?”

    很快。

    更奇怪的事情出现了。

    等时间都到了晚上,办公室连续来了好几个人,还包括高能所的一个主任,急匆匆的过来神色似乎有点激动。

    王老头疑惑的拽住了李胜,问道的,“发生什么了?”

    “你不知道啊?赵奕啊,他明天来咱们所。”李胜回答说,“主任可是说了,好好招待,咱们所可是要和赵奕打好关系。”

    “赵奕,谁啊?”

    李胜摇了摇头,也不想多做解释。

    国庆假期冷清的高能物理所,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好多人都假期返回了所里,一起讨论起招待赵奕的事情,真是比领导视察还要认真的多。

    其他人不知道的是,高能所确实有理由对赵奕热情,因为赵奕是国内粒子物理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如果换做是二十年以前,掌握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高能所,国内物理界真的是一把手,看谁都可以不用正眼。

    现在不同了。

    时代在变化,高能所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下降,以至于到现在都没了存在感。

    国内物理界的学者组团去参加欧洲核子组织的对撞实验数据分析工作,却没有多少人在意高能所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实验。

    原因很简单。

    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性能,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无法满足当前国际物理界,对于微观物理研究的需求。

    当前国际物理界对于微观物理的研究,主要就是完善粒子标准模型,或者说验证粒子标准模型,欧洲核子组织进行的对撞实验,目的也是在大型的撞击实验中,寻找新粒子的数据以及找出支持粒子标准模型的证据。

    高能物理所的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的对撞实验就远远落后了,而跟不上时代的后果就是被淘汰。

    虽然正负电子对撞机,依旧是国内唯一的对撞机,但因为对撞数据多数意义不大,就很难有多少吸引力,还不如去研究欧洲核子组织共享出来的数据。

    当正负电子对撞机落后于时代,高能物理所的影响力自然大大下滑。

    在高能物理所工作的人,都有种呆在‘养老单位’的感觉,因为受限于粒子对撞机的性能,他们的研究长期没有进展。

    好多人因此期待新的对撞机建造,拥有丰富经验的高能所,肯定能在围绕新的对撞机发展的科研工作中崭露头角,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国内的对撞机建造充满了争议,而有话语权的就是最顶级的物理学家。

    赵奕,是其中之一。

    所有业内人士都知道,他的话语权甚至强过杨镇宁,因为他的个人成就,可以说已经超过了杨镇宁。

    上级针对对撞机建造的讨论,对杨镇宁也只是‘咨询’,对赵奕则可以说是‘询问’,赵奕反对的话,对撞机就建不起来。

    他的意见非常的重要。

    所以听到说赵奕需要对撞实验数据,会亲自来高能所跑一趟,高能所上下所有人,都变得非常的期待,他们还为此做了准备。

    第二天下午,赵奕肩上挎了个运动背包,带着第一助理钱虹,很单调的开车来到高能所,到了门口的时候就发现必须停下来。

    高能所门前站着两排人,都一脸热情的看过来。

    有个半秃顶的中年人站在中间,旁边还有两个长得周正的女人,手里捧着花……

    这是要干什么?

    献花?

    赵奕带着诧异从车上走下来。

    门口的中年人带着几个人迎了过来,远远的听到两排人整齐的喊声,“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欢迎赵教授来高能所!”

    “欢迎赵教授来指导工作……”

第三百六十四章 我果然还是擅长做技术啊!

    看到高能所门前阵势,赵奕差点重新躲进车里。

    这是……

    干什么啊!

    门口的中年人带人走了过来,他的脸上带着强烈的热情,过来拉着赵奕的手介绍道,“欢迎,欢迎,我是倪宏宇”,他指着旁边的人说,“这是李胜、周永鹏、曹军霞,林利,你认识了……”

    倪宏宇连续介绍了好几个人。

    赵奕一个个以此握手,也一起介绍了带上的助理钱虹,他从女人手里接过了花,赶紧交给了钱虹放进车里,心里也轻呼一口气,幸好带上了钱虹‘撑场面’,不然还真有可能应付不过来。

    我让赵奕科学院热烈欢迎,也就是几个研究员过来迎接。

    倪宏宇热情的拉着赵奕往里走,路上几句话介绍才知道,他是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的主任,差不多可以说是负责人。

    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是个很大的机构,直接关联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旗下有很多的大型实验室,分布在国内各个地区,首都这边的主要科研围绕粒子对撞机,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和粒子加速物理与技术实验室。

    和生物医学研究所、智能与自动化实验室不同的是,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是关联国防的机构,重要级别自然高上许多。

    倪宏宇是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的主任,级别上可以说已经相当高了。

    这就更让赵奕感觉别扭,他赶紧说了下自己的目的。

    倪宏宇马上点头,“我们实验上的数据资料,能帮到赵教授真是再好不过了,有些不保密的,可以拷贝回去。”

    “林利!”

    倪宏宇转过头交代说道,“这件事就你负责,赵教授有什么需要,有什么事情及时说。”

    “好!”

    林利马上跟着点头。

    赵奕被招待着去了资料室,到里面才刚轻松一会儿,说了一些自己的需求,就又被倪宏宇拉走了。

    倪宏宇热情的带着赵奕,参观起了实验室,还帮着介绍起设备、项目。

    赵奕倒是挺感兴趣的。

    这里的实验设备、项目大多都是高能物理相关的,有制造质子数的设备、粒子的循环仪,包括站在高台上,俯瞰正负电子对撞机全貌,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可以拍照吗?”旁边的钱虹禁不住问道。

    “可以,这个不是保密的,外面有很多照片,不过注意实验室里不能拍。”倪宏宇点头说道。

    钱虹立刻拿起手机自拍,还拉着赵奕来了一张合影,她也没忘了拉上倪宏宇,让倪宏宇和赵奕一起拍,也不知道拍的照片有什么用。

    赵奕忍不住打击一句,“你那个手机,像素那么低,拍照也不清晰……”

    “早知道带相机了。”

    钱虹的话音里顿时充斥了懊恼。

    几个人顶层的空旷区域休息,倪宏宇也终于说起了重点,找了个空当问道,“赵教授,你知道对撞机项目吧?我听说,你在江州大学参加量子探讨会时,说对撞机早晚会建造?”

    赵奕听罢长呼一口气,他一直不知道倪宏宇为什么这么热情,提到了相关的事情反倒是轻松许多,他点头道,“当时科学院物理系的张宏志主任和杨镇宁老先生,在这件事上起了争端,我就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反正是,不偏不向吧。”

    “我个人来讲,是觉得投资太大了,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

    倪宏宇着急道,“可是建造大型对撞机很重要啊,现在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性能跟不上了,我们实验室做的研究,没有办法和国际接轨……”他说起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的难处。

    赵奕有些郁闷的听着,他觉得有些怪异,因为自己就是个学者,成就再高也还是个学者,不是什么政-体人物,和自己抱怨有什么用?

    当然了。

    对方是希望他改变观点,毕竟他的观点确实对高层决策有很大影响力。

    赵奕最后还是摇头,“这个问题,我不是太想参与,意见还是保留,倪主任,和你敞开心说,我认为,新的对撞机早晚会建造,只是投资额大小以及时间问题。”

    “现在好多人要求建造最大型的对撞机,才能达到世界最一流的水平,吸引更多的国际学者,并让国内拥有第一流的粒子物理科研水平,但建造最大型的对撞机,需要太多的投资了,欧洲核子组织也是多国一起投资的。”

    “所以呢,哪怕是我同意了,上面肯定也要认真考虑,而不是直接决定下来。”

    “现在,时机不到啊!”

    赵奕很认真的做了解释。

    倪宏宇听着也点点头,他知道赵奕说的是真的,主要是投资额度太大,就算是学者们都支持,如此高额的投入,也不是能直接做决定的,需要非常慎重的去考虑。

    其实最大型的对撞机建造,两年前就开始讨论了,到现在也没有个准确说法,上级也没有针对去开讨论会。

    大概是……

    钱难到位!

    另外,也是看看欧洲核子组织那边的成果,还包括一些其他方面研究的潜力。

    事实上,国内建造对撞机的考虑比较复杂,牵扯到的不止是学术领域,还有军工、国防科技方面,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

    在物理学角度上来讲,对撞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研究粒子的碰撞发生的反应,来研究微观物理学,以此揭露宇宙最本质的奥秘。

    学术,主要是研究。

    但是对撞机本身能制造粒子和粒子的碰撞,就肯定会牵扯到高能、高强度的粒子束以及核物理等问题,有的被认为是‘未来军事高科技领域’的核心。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高能粒子炮,就是集中粒子一瞬间发射出去,能够直接穿透目标造成强烈的杀伤能力。

    当然了。

    目前类似的高科技武器,还只存在于实验,因为技术难度、成本等问题,根本不可能推广开来,但不管怎么说,粒子对撞机都会牵扯到国防、军工等问题,并不用担心国内不制造对撞机,真是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现在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肯定是很在乎时间的,因为有些人的年纪根本等不起,十年、二十年,过去的时间就过去了,想再找回来是不可能的,但是任何领域都是如此,工作、研究不可能都指望外在的大型设备,而是要靠自身的努力,自己去寻找科研价值所在。

    赵奕和倪宏宇说了对撞机的事情,话题就转向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的研究。

    他很快后悔了。

    虽说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性能有些落后,但毕竟是积攒了近二十年的高端科研,底蕴也是其他物理机构无法相比的,实验室的研究有好多分支领域。

    其中一个项目是中子发生器的研究,就是制作能发射中子束的设备。

    中子发生器是世界最前沿的研究,到目前世界还不存在,能确定束缚住中子,并让其传播很远的设备。

    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的研究,也只是刚刚开始而已,他们只能做到产生中子源,电脑分析图中能看到,散发的中子就像是个灯泡。

    倪宏宇介绍说,“中子的特性,决定了很难束缚住,如果能把它束缚住,用途就会非常的广泛。”

    “国家关心,那些医疗厂家也关心,他们希望能利用中子发生器,制造出治疗癌症的设备。”

    赵奕对粒子很有研究,马上反应过来,问道,“磞中子俘获治疗?”

    “对!”

    倪宏宇继续道,“利用磞中子的反应原理,就能有效率的杀死癌细胞,这是世界最关注的用途。”

    他们一起到了实验室门口。

    倪宏宇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防辐射服’,快速的穿戴了起来,还给赵奕介绍说道,“实验室里有辐射,穿上安全。放心吧,穿上这个不会有问题的。”

    赵奕才知道是要进带辐射的实验室,他有些僵硬的接过防辐射服,想着是不是应该找借口跑路?

    安全?

    辐射能有百分百安全吗?

    但是已经到了这一步,不穿也肯定要进去看看,否则传出去‘赵奕不敢进辐射实验室’,怕死到这种程度,脸面还要不要了?

    天大地大,脸面最大!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赵奕硬着头皮穿好了防辐射服,就和倪宏宇还有其他几个人进去了,他只是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参观,中途倪宏宇介绍起研究遇到的困难。

    赵奕迷迷糊糊的跟着进去,就左右看看实验室里的设备,就是好几个铁皮包着的东西,里面具体是什么也看不到,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层玻璃,玻璃被介绍‘防辐射效果非常好’,他就在玻璃后面多站了一会儿。

    等走出来以后,他长呼了一口气,感觉还是不要多接触什么对撞机。

    这种机构太危险了!

    倪宏宇给赵奕统统介绍了一遍,就说起了中子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初期碰到的难点。

    其实中子发生器的基础原理,只要对高能物理有研究都清楚,介绍一遍也只是学术上正常交流,不存在透露科研内容的情况。

    赵奕听着跟着说几句,后来就发现谈话没什么意义。

    中子发生器制造的难点就只有一个:没办法控制中子散射的方向,只要突破了这个难点,原理就等于是得到了解决。

    其他就都是小问题了。

    赵奕发现和倪宏宇交流起来很轻松,对方是在讲中子发生器,但说的东西他都知道,原理、性质什么的都很清晰。

    他突发奇想用了一下《联络率》,想得到‘产生中子束’的方法。

    竟然……

    成功了!

    【使用《联络率》需要消耗53点精力,是否使用?】

    【是!】

    赵奕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使用,随后马上疯狂氪起了学习币,一瞬的微微眩晕后,脑子里出现了个能理解的方法。

    他思考了一下问向倪宏宇,“如果研究出了束缚中子的方法,算是需要保密的内容吗?”

    “应该是吧。”倪宏宇思考着说道,“是否要保密,还是要做专门的评估。”

    “如果其他人,比如某个物理学家,研究出一种控制中子的方式,该怎么办?”赵奕试探性的问道。

    “怎么可能……”

    倪宏宇听着直摇头,“国内做这个研究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其他人想研究也没有实验环境啊。”

    “如果只是理论呢?”

    “理论?”

    倪宏宇思考着说道,“理论,是有可能吧?真发生那种情况,可以进行上报,然后我们可以进行验证。”

    “如果验证通过了,是可行的方法,就会对方法做评估,会有相应的奖励吧?这个东西不好说,也涉及到专利问题,我们利用这个技术,制造出的设备,推广到商用层面,肯定会有一定的专利费。”

    “反过来说,没有商用,就是拿到一些奖金,但不公开的科研成果,上面肯定也会有记录。”

    赵奕听着点点头。

    有些牵扯到国-防、军-工的技术不能公开,出成果会有一定的奖励,商用会有专利分成,但也会做高级别的保密,就像是他给卫星导航项目,做的数字压缩技术理论,不可能对外公开出去,但也得到几百万的项目经费。

    现在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

    在开车回去的路上,赵奕的嘴角都一直带着笑,还轻轻的哼起了歌。

    钱虹感觉很奇怪,开口问道,“心情这么好?收获很大?”她说着还自语道,“不对啊,你都没有看那些数据资料……”

    “你不懂啊!”

    赵奕道,“有时候,男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你在开车?”

    “对啊?”

    钱虹发现问了个很傻的问题,因为赵奕本来就是在开车,她深吸了一口气,干脆不再说话低头玩手机。

    赵奕则是继续哼歌。

    等回到了教职工楼的新家里,他也不着急把拷贝的资料放进电脑,而是马上把脑子里的东西,简单记录到了稿纸上,随后认真撰写出来一篇技术论文。

    “研究理论太复杂了,我还是擅长做技术啊!”

    看着写好的技术论文,感叹着说了一句,随后认真的写了个邮件发出去。

    上报,完成!

    现在只需要等待回复,随后把技术论文传过去就好了。

第三百六十五章 数学物理大神给你审稿?

    赵奕完成了中子发生器的技术论文,上报了下就抛在脑后不理会了,他开始做起了自己的研究--

    超对称性的粒子数学分析。

    之前已经完成了费马子、玻色子的能量论述部分,主要内容其实已经完成了,还差的是附带的补充内容,就是费马子、玻色子,形成瞬间的初始阶段,所获得的能量原理描述。

    有关这一部分内容,赵奕是考虑进一步思考粒子形成的原因,直白的说,就是粒子对撞,或是其他反应中,为什么会形成光子、玻色子,或是其他粒子,而不是全都形成同一种粒子,形成不同粒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短时间很难知道确定的答案,只能根据粒子能量数据模型,以及现实的实验数据做推断,换句话说就是靠‘合理的想象’。

    想象,必须要合理。

    首先就是比照已完成的粒子能量数学模型,因为做的是超对称性研究,分析的主要粒子是费马子和玻色子,构建出的粒子形成原理,肯定不能已建立的粒子数学体系相悖。

    另外就是参考实验数据。

    赵奕认真看着拷贝过来的实验数据,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确实很够意思,只要不是需要保密性质的研究结果,都给他拷贝了一份,因为具体的数据非常庞大,普通的电脑不可能装的下,还给了他一个临时的内部账号,让他自己登陆内部网络进行查看。

    这些数据、分析结果,就是做研究重要的参考,分析结果可以比照建立好的粒子能量构架,看看具体哪里有大的偏差。

    另外,有些数据分析结果也非常的有意义,因为粒子能量的数学构造非常复杂,有些地方需要制定阙值的范围。

    比如,固定一个坐标点,分析其蕴含的基础能量范围,在130到2500个单位之间。

    这个数字是不确定的。

    只要是在130到2500个单位之间,就可以让整体数学构架成立,而参考的实验数据,有时候能帮助缩小范围。

    但赵奕做模型数据微调的次数并不多,除非是发现阙值范围过大,才会适当的进行缩小,主要因为粒子能量理论,就是他独自完成的,其他人也可以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去对其进行修正、完善。

    这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工作,单单是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的数据,也不可能支持让理论一步到位。

    现在做出框架就很好了。

    ……

    当赵奕正专心做粒子数学研究时,上级部门已经注意到了他发过来的回报邮件,上面标注的研究是‘一种新型的中子发生器原理’。

    其实类似的汇报有很多,像是某某机构研发出一种新的导航理论,不知道是否对军-工技术有帮助,就赶紧打个汇报询问,一般都是询问的意思,确定一下没问题。

    国防、军工领域的高新技术,一般还是内部进行研发,比如,相关的国家大型军工企业,或者是相关的国家级实验室。

    等等。

    普通学者研究出个东西,很难说真对国防、军工有帮助。

    当然,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上级有相关的负责部门,接到学者的上报消息后,会分门别类的进行汇报。

    当工作人员看到标题为‘一种新型的中子发生器技术’时,顿时都感觉有些好笑,平日里收到的上报技术名称,都是什么‘导航理论’、‘信息拦截技术’、‘致病细菌新发现’之类的,突然有个什么‘中子发生器’,实在是非常吸引眼球,但是,‘中子发生器’?

    现在进入了星球大战时代了吗?

    工作人员觉得很有意思,但还是很复杂的,他点开了邮件看了下,脸色才变得凝重了不少,因为上报消息的署名是赵奕。

    “赵奕啊?”

    “那个年轻的超级数学家?据说是在做艾滋病研究,怎么上报了个高科技武器技术?”他实在是想不明白,就把消息转给了高科技军工技术负责人。

    很快。

    上一级也进行了讨论,“中子发生器?什么东西?”

    “不知道啊,是和电磁炮差不多?”

    “发射中子的枪?应该去问问核机构?还是高能所?”

    高科技军工领域和高能物理并不存在直接关系,但还是差不多能找对部门,很快问题就摆在了高能所领导丁守贤面前。

    “中子发生器?”

    丁守贤当然知道中子发生器,他亲自批复过相关的研究项目,“我们在做这个研究啊?保密性质的,级别并不高。中子发生器理论上可以探测爆-破装置,或者核-弹,但可能性还是太低了,首先是要做出发生器,最好能让中子传播距离更远一些,最好是能达到几十千米以上,但现在只能达到几厘米……”

    他说着都有些不好意思,但事实就是这样的,没有约束的中子束,就像是武侠小说里,武林人士的内力一样,放出体外后就会消散,距离军工使用差距太大了。

    丁守贤继续说道,“所以,近几十年来看,主要还是以民用为主,比如,医疗器械制造领域,国内外的医学企业,都重视新型的癌症疗法……”

    现在中子发生器的研究,最明确的用途就是治疗癌症,也就是一种被称作是硼中子俘获治疗,英文简称‘bnct’的技术。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戈登-洛彻首先提出硼中子俘获治疗的概念,设想通过在肿瘤细胞内的引发核反应来消灭癌细胞。

    硼中子俘获治疗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给病人注射一种含硼载体。

    含硼载体进入人体后,经过代谢迅速聚集到癌细胞内,而正常细胞分布很少,含硼载体对人体无毒无害,但本身对癌症也无治疗作用。

    然后,用中子射线进行照射。

    中子射线对人体的损伤不大,但与进入癌细胞里的硼能发生很强的核反应,释放出极强杀伤力的射线。

    这种射线的射程很短,在细胞内的射程为5-10μm,约为一个癌细胞的尺度,所以只杀死癌细胞,不损伤及到周围正常细胞。

    经过很多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硼中子俘获治疗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中子源和硼药都被相继制作出来,唯一不稳定的就是中子发生器,也就是控制中子的走向,一些实验室采用扩大中子源规模的方式,就好像明明一枪就可以击中目标,偏偏要原地制造个爆破,肯定是很浪费的做法,也会加大治疗的成本、降低杀伤癌细胞的准确率以及产生更大的副作用。

    “如果能研制出控制中子的方法,也就是中子发生器,就能让硼中子俘获治疗,真正的走向成熟……”

    丁守贤对硼中子俘获治疗有了解,是因为有大型的医药集团,特别询问过高能研究所的中子发生器研究。

    高能所也要和外面的企业合作,才能获得更多的研发资金。

    作为高能所的领导,自然就会了解一番,只可惜中子发生器的研究,始终停留在组建中子源的最初阶段,对中子的控制研究,可以说没有任何进展。

    丁守贤还奇怪上级专门问起中子发生器的项目,觉得可能是对项目的关系,没想到却得到了个意外的消息。

    “有个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上报说研究出一种新型的中子发生器原理。”

    “不可能!”

    丁守贤马上摇头,“我们所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研究了两年多时间,都没找到控制中子的方法,而且只是普通的学者,怎么做研究?”

    他完全不相信。

    上级的解释是,“只是中子发生器的制作理论。如果你们短时间研究不出来,可以试试。牵扯到潜在的军事用途,肯定是要保密的。”

    “不可能。”

    “你先别急着否定,知道上报消息的学者名字,你就会有改观。”

    “谁啊?”

    “赵奕。”

    “——??”

    ……

    国庆结束的最后一天,赵奕接到了上级的回复消息,让把中子发生器相关的研究资料传过去。

    这是研究中途发生的事情。

    赵奕在对比从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拷贝的数学分析结果,扫了一眼邮箱内容,发现没什么问题,就把技术论文传了过去。

    然后,他甚至忘了这件事,就继续做粒子数学的研究。

    对比试验的数据结果,对粒子能量模型修正,是个非常繁琐的工作。

    赵奕很有耐心的一点点的做,赶上国庆假期时间充沛,他在教职工楼的房子里闷了几天,假期结束还是正常上课,空闲就继续做数学模型修正。

    十天后终于完成了。

    他整理了一下所有的内容,撰写了一篇以粒子边界理论构建出的超对称性理论研究论文,附带还包括粒子形成原理的部分理论。

    “完成了!”

    “半个多月啊!”

    赵奕看着电脑上的几十页研究论文,一种成就感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他没有急着去写英文版论文,而是仔细考虑了一下,干脆把论文投到了国内期刊--

    《数学物理期刊》。

    《数学物理期刊》创办于1981,是科学院主管、中科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也成为了国际性数学期刊,以其论文的高质量得到了学术认可。

    十年前,《数学物理期刊》被评为国内100个杰出学术期刊中数学类的三个杰出期刊之一,国内期刊影响因子数学期刊中排名第一。

    虽然比不上国际上的顶级期刊,但影响因子也非常高了。

    《数学物理期刊》分为中文版的月刊以及英文版的双月刊。

    赵奕干脆投了两份稿件。

    按照《数学物理期刊》杂志社的投稿要求,需要自己推荐五到八名审稿人,他干脆填上了几个名字,顺便写上了联系的邮箱,其中包括中科院物理所的张宏志、阮文烨,诺贝尔奖获得者杨镇宁、菲尔兹获得者丘成文,还有南城大学的黄钟。

    投稿,发出!

    “搞定!”

    赵奕长长的伸了个懒腰,浑身上下都感到了轻松。

    很快。

    《数学物理期刊》的编辑部就不轻松了。

    编辑部二组的钟霖是个资深的审稿编辑,他对数学、物理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了解,因为长期从事数学、物理专业研究审稿工作,论起专业领域的理解,肯定不如专业的研究人员,但在知识的全面性上,他自认为是最顶级的。

    这天傍晚,钟霖做完了一部分排版工作,看看时间就准备下班了,但还是习惯性地打开收稿邮箱,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稿件,马上被一个复杂的标题吸引住了。

    “粒子边界理论构建超对称性分析?什么东西?”钟霖看了半天标题,只是知道超对称性是什么,粒子边界理论似乎有点熟悉,但一时间想不起来。

    他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数学还是物理?”

    在点击进入邮件详情后,他发现标注的是‘数学分类’,顿时感觉有些奇怪,印象里超对称性是物理的内容,然后他发现了更奇怪的事情。

    推荐投稿人上写着杨镇宁和邱成文?

    “这是在搞笑吧?数学物理大神给你审稿?”钟霖都差点直接删掉了邮件,点开投稿人信息时,才明白是发生了大事。

    “赵奕,燕华大学数学教授、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科研方向是生物科学?”

    “22岁……”

    “e-ail地址是……”

    “不会是那个赵奕吧!”

    钟霖猛地瞪大了眼睛,第一时间忍不住高喊一声,“你们快来看看?这个赵奕是不是那个赵奕?”

    呼啦啦……

    一大群人围了过来。

    他们开始针对资料仔细的分析,后来上级干脆打了邮箱留下的电话,就听到对面传来个女声,“谁啊?”

    “赵奕?不是,你打错了吧?我是钱……你说赵奕给你们投稿,留我的电话?”

    “如果有我的电话,应该是吧?”

    “对啊!”

    “应该没有问题。”

    地面的钱虹黑着脸回了几句,放下电话马上打给了赵奕。

    赵奕正在操场上跑步,连续闷了十几天,身体都感觉快生锈了,赶紧锻炼一下放松筋骨。

    他接到了钱虹的电话,理所当然的说道,“你不是我的助理吗?如果我留自己的电话,怕出问题啊。”

    这是考虑的方面。

    赵奕发现不能轻易的留下电话,否则电话卡很快就要换掉,电话号码传出去以后,总是有莫名其妙的人打过来,投稿的时候想了一下,干脆就留了钱虹的。

    这是当然的。

    在他的心里已经把钱虹当成了第一助理。

    钱虹听到赵奕说的有些发愣,她还没有把自己定位成所谓的‘助理’,唯一的助理工作只是选修课。

    不过……

    想想似乎也不错。

    钱虹听了赵奕的解释,郁闷的心情倒是舒缓了许多,仔细想想还产生了那么一丝小窃喜。

    赵奕留的是她的电话,大概是觉得她比较亲近?肯定是!

    另一边。

    《数学物理期刊》的编辑部正在热烈的讨论着。

    《数学物理期刊》确实是国内最顶级的学术期刊,但也很难受到国际著名学者的稿件,更不用说最顶级的学术研究了,因为顶级的研究往往会投稿到国际顶级杂志。

    这也是影响力的问题。

    虽然《数学物理期刊》的影响力也算走出了国门,但和顶级期刊还是存在差距,国内出现顶级的研究,一般也会选择国外的杂志进行投稿。

    现在能收到赵奕的投稿,真是有些意想不到,更不用说,赵奕的投稿内容,只看标题就非常深奥。

    “超对称性问题啊!肯定是一项最顶级的研究!”

    “是证实了超对称性?”

    “标题是以粒子边界理论进行分析,应该是理论物理的内容。”

    “不过肯定也很厉害……”

    “那可是赵奕啊!”

    《数学物理期刊》编辑部还是很有原则性的,邮件附带的论文并没有当众打开,在确定审稿完成并对外发布前,出于学术论文的保密原则,只有负责的主编以及更高级别的人员,才有资格打开详细的论文进行查看。

    钟霖很快把论文发送给了邮件留下的审稿人员的e-ail地址。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按照正常的流程规则,几个审稿人分别做出点评后,再由编辑部的特邀审稿组,对内容进行再次敲定,也就是第二次审稿,并进行格式上的修正,就可以进行发表了。

    因为论文是赵奕投递的,推荐的审稿人都是国内乃至国际顶级学者,后面的步骤就都可以省略了。

第三百六十六章 粒子边界理论的第一次革-命

    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

    邱成文走进了办公室,他挎着公文包,看起来有些疲惫,过去的几天时间里,他去了一趟洛杉矶,参加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讲座,才刚刚返回水木大学。

    数学科学中心出于刚刚创建的阶段,想要有好的发现必须要重视,回到首都的第一时间,他就过来看看积留的工作。

    他需要审核几个工作申请,还需要回复一些人发过来的信息,还有其他一些杂事,比如,学术会议、讲座的邀请,还是要个人查看后,做决定处理一下。

    当打开了个人的邮箱后,邱成文就看到了一封奇怪的邮件,是《数学物理期刊》发过来的,附带两份做标记的文件,内容是‘邀请他参与审稿’。

    “邀请我做审稿?难道是水木大学的老师,或者学生投的论文稿件?”邱成文点进去查看一下,马上注意到论文的作者署名是赵奕。

    “赵奕的论文?超对称性研究?”

    “有意思……”

    邱成文马上下载好了文件,点开就耐心的看了下去,越看就越是精神奕奕,最开篇综述写的是,以粒子边界理论的数学构架,来对超对称性进行分析。

    这个研究的角度非常的清奇,大概全世界只有赵奕会这么做,因为粒子的边界理论就是他的东西。

    邱成文研究过粒子的边界理论,对其中的数学构架也深入了解过,他的学术水平相当高。

    他是公认的顶级数学家,多数人对他的印象,都是数学领域非常优秀,实际上,他在物理领域也有很深入的研究,甚至说还有不菲的成就。

    三十年前,邱成文就有对卡拉比猜想的研究,他的研究证明“万有理论”所要求的十维时空大部分都是卷曲的,消失于现在被称为卡拉比-丘空间的视野之外。

    后来,邱成文又证明了另外一个关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重要结果:爱因斯坦方程的任何解都必须具有正能量。

    邱成文还一直在**因斯坦的‘正质量猜想’相关的研究,他还和霍金讨论了这个问题,获得了霍金的高度敬佩,‘正质量猜想’和霍金的黑洞研究有直接关系,两人在物理学研究上有共同话题。

    以邱成文的数学、物理学术水平,审核粒子数学类的理论物理论文,真是再适合不过,但当他随着论文内容的展开,深入的进行理解时,忽然就遇到了难处,因为里面好多的数学分析,尤其牵扯到素数能量相关内容,就有些不好理解了。

    他确实是顶级的数学家,但牵扯到解析数论以及双曲面复杂几何,再加上粒子数学,还是以粒子的边界理论为基础……

    太晦涩了!

    邱成文一点点的看下去,好消息是只要认真的去思考,认真的去论证,并没有出现那种完全看不懂、不理解的东西,但理解的速度也非常慢,有几行关于能量分布的论述,他花了半个多小时,还自己去做了一下函数计算,才完全明白过来。

    “果然是理论物理。”

    邱成文话语间带着讽刺的音调,随即苦笑一声,“这也太复杂了。”

    “老了!”

    ……

    杨镇宁才是真的老了。

    杨镇宁和邱成文差不多时间看到的邮件,区别是邱成文是自己打开邮箱看到的,杨镇宁是妻子翁红说给他听的。

    翁红比杨镇宁小五十多岁,和杨镇宁结婚以后,她的身份不止是妻子,还是工作、生活助理,也负责查看他收到的邮件。

    当她发现有一封杂志社发过来,带着论文附件的邮件,查看了下作者署名是赵奕,马上就告诉了杨镇宁。

    杨镇宁正看新闻,听到翁红说有赵奕的论文审稿邮件,马上感兴趣的走过去,“赵奕的理论物理论文?”

    “《数学物理期刊》发过来的,邀请我进行审稿?应该是赵奕自己推荐的。”

    他说着想到上次在江州大学见面,不由得感叹说道,“赵奕啊,那孩子真的是很天才,同龄人都还在上学,他已经快人尽皆知了。记得上次,江州,他说在研究粒子数学,对宇称不守恒问题很感兴趣,我给他讲了很多。没想到这么快,他就有成果了。”

    翁红听着点了点头,上次她也去了江州大学,和赵奕见过一次,她笑道,“那你就看吧,我去冲杯茶。”

    “去吧。”

    杨镇宁朝着翁红温柔的笑笑,随后就坐在桌前仔细的看了起来,他和杨镇宁的反应差不多,都是刚开始很感兴趣的看,随后就微微皱起了眉,只感觉里面的内容很晦涩,想要弄懂非常不容易。

    他的年纪真的大了,和邱成文是比不了的。

    在看了大概一页多内容后,杨镇宁颤颤的站了起来,走到阳台看向窗外,又坐在藤椅上休息起来。

    翁红疑惑问道,“怎么不看了?”

    杨镇宁苦笑的摇摇头,感慨着说道,“老了,看一会儿就很累,跟不上了”,他守着还指了指脑袋,因为是真上了年纪,他一般不说这种话,但刚才看论文内容,只看了一小段就感觉很疲惫,也忍不住感叹起来。

    翁红眉头微皱,奇怪的问,“怎么这么说?”

    杨镇宁摇头不说话了。

    虽然是坐在藤椅上休息,但他还是忍不住想着论文里卡主思维的地方,一直不断的思考也很疲惫。

    翁红都感觉有些担心了,“既然不看了,就别想了,你这个样子,我就知道是在思考那个论文的东西。”

    “好。”

    杨镇宁眯着眼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

    阮文烨、张宏志以及黄钟都看到了邮箱里的邀请审稿邮件,他们感兴趣的下载下来,就开始认真的研究。

    阮文烨从事对撞机数据分析工作,对量子物理非常了解,但牵扯到粒子物理、解析数论为基础的复杂数学构架等问题,还是看的有些头疼。

    他只看了一页,就不再继续了,而是直接给《数学物理期刊》编辑部发了个回复邮件,“这篇超对称性研究论文,内容太深奥复杂,但既然是赵奕的研究,我的意见就是直接发表,不用审稿了。”

    《数学物理期刊》编辑部看到回复邮件只能苦笑。

    阮文烨说的也有道理。

    赵奕是世界最顶级的数学家,理论物理是数学的分支,他以自己创造的粒子边界理论,去研究超对称性问题的论文,直接发表出来似乎也不错,谁还能比他的数学能力更优秀呢?

    张宏志是科学院物理系的主任,他是很要面子的人,但研究的方向最不对口,他连一页都没有看完,都打算找一群人一起研究。

    “这也太复杂了吧?”

    “粒子的能量构建,我没认真研究过啊?还要先去研究能量构建问题,才能继续去看……”

    “算了!”

    审稿没发表的论文,存在保密性问题,肯定不能让一群人研究。

    张宏志干脆直接写了点评邮件,“论文中对于超对称性问题的数学描述很经典,论证的角度让人眼前一亮。”

    “粒子边界理论,这是全新的理论物理,创造了新的学科,延展能证明超对称性,也许还能证明其他东西。”

    “我很期待……”

    张宏志发挥了优秀的文笔,写了好几大段评语,随后思考了一下,选择了邮件定时回复,定的时间是三天后。

    “三天,差不多了吧?”他思考着觉得没有遗漏。

    黄钟是最认真的。

    他本来就从事粒子物理研究,数学水平自然不用多说,还做过数论相关的研究,他看到了论文以后,就像是看到了宝藏,一口气看到了凌晨三点,实在熬不住才睡过去。

    第二天黄钟带着疲惫给学生们讲课,讲课的时候都有些没精神,但下课回到办公室以后,他马上重新打开了论文页面,精神奕奕的继续研究。

    ……

    三天过去了。

    《数学物理期刊》编辑部先后收到了阮文烨、张宏志的回复,阮文烨是干脆没研究,马上就做了回去,张宏志的点评来的实在有些快。

    针对一篇晦涩的理论物理研究论文,有着高达几十页的数学构架、证明,包含很多领域的知识,认真研究一个星期时间都不多,三天时间就看完真的惊人。

    时间,又过了一周。

    编辑部收到了邱成文的邮件,他在点评回复中抱怨写道,“这个审稿真是给我找麻烦,过去的十天时间里,我每天花费六、七个小时在上面,结果还只是了解了大体构架,有些做证明的部分干脆放弃了。”

    “以我看过的部分,可以保证是没有问题。”

    “这是以粒子边界能量组成,来分析超对称性问题的数学理论研究,从费马子、玻色子的能量素数分布构成,来阐述它们具有对称性的原因。”

    “最后还对粒子的形成做了说明,这个是可以比照对撞数据的,我结合一些公开的实验数据做了验证,结果符合论文中的数据描述。”

    “到目前,超对称性依旧是物理界的谜团,论文以能量组成的数学描述,来说明对称的原理,并合理的阐述粒子形成之初的对称性,其理论内容已经形成了闭环,发表出去一定会引起轰动。”

    邱成文以‘轰动’一词,来预测发表出去的影响力,足以见得对论文内容的看重。

    《数学物理期刊》编辑部倒是不惊讶,他们长期从事专业学术审稿,对于赵奕的论文有多大影响力,还是有一定判断能力的,就算没有邱成文的回复,他们也决定论文刊印在下一期中、英文双版杂志上。

    编辑部感到惊讶的是,邱成文说的‘每天花费六、七个小时,连续研究了十天’。

    十天?

    换句话说,邱成文研究了六、七十个小时,才把论文看了个大体,还不是从头到尾详细论证了。

    张宏志呢?

    三天!

    “张宏志的水平可以啊,三天就完成了审稿!比邱大神快了好几倍!”

    “果然是物理系的领头人!”

    “厉害,厉害!”

    具体是什么情况,编辑部的人都有猜测。

    邱成文可没有杨镇宁的年纪,他的年纪也才上了六十,头脑清醒、精力也不差,能拿到菲尔兹奖,物理上还有所成就,水平肯定是世界顶尖的。

    所以张宏志估计都没仔细看稿件,直接就写上了点评。

    当然了。

    这种事也不能直接说出去,他们邀请张宏志参与审稿,对方也给了回复,到时候就把点评录上去就好了。

    时间又过了两天。

    编辑部终于接到了杨镇宁的审稿回复消息,他很明确的说,“我没有看完,但看过的部分没问题。”

    “粒子能量理论为基础,去破解超对称性问题,只有赵奕才能做,但其内容确实很精彩。”

    “完美的数学构架,完美的理论逻辑。”

    “我敢断定,马上会有很多人,对粒子边界理论感兴趣。”

    “这篇论证超对称性的论文,能称之为‘粒子边界理论的第一次革-命’!”

    杨镇宁所说‘第一次革-命’,参照的是弦理论的革-命。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弦理论并不被看好,爱德华-威腾对弦理论进行拓展,以完美的数学论证、解析,做出了‘超弦理论’,统一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吸引了无数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这就是弦理论的第一次革命。

    一门理论物理学科的发展,需要以基础的理论,去证实或包容暂时不能被证明的内容。

    ‘超弦理论’,统一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自然会吸引无数人关注。

    之前粒子的边界理论,只被认为‘开宗立派’的潜力,以边界能量构建的方式,说明粒子的‘无规律性’,说明粒子会消失的原因,以及‘绝对零度无法达到’等问题。

    虽然包含的数学逻辑很经典,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其实都可以归结为‘粒子必须不停的运动’上,因为粒子需要不停地运动,才会是的无法达到绝对零度,也使得停止运动就会消散。

    现在以粒子边界理论,再证实了超对称性问题,肯定会让粒子边界理论,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学术界也肯定会好奇,“是否粒子边界理论,能用来解答更多的问题,甚至是实现力学的大一统?”

    当有更多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参与到粒子边界理论的研究,就可以称作是完成了一次革-命,‘粒子边界理论学派’也不知不觉间形成了。

    ……

    赵奕可没有去思考那么深入,他收到了《数学物理期刊》编辑部消息,说下一期中、英文版本的杂志,都会刊登出他投稿的论文。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以他的名气和影响力,只要论文中不存在直接性的错误,哪怕发表出来没什么意义,也肯定通过编辑部的审核,刊登在下一期的杂志上。

    至于发表出来有什么影响……

    事实上,他根本没考虑过,因为研究的内容是理论物理,直白来解释,粒子的边界理论暂时无法证明,因为现实中粒子是无法拆分的,有些粒子甚至需要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才能确定是存在过。

    粒子的边界理论无法证明,以其为基础做的分析研究,自然也就只是一种理论。

    这篇阐述超对称性分析的论文,也只是和爱德华-威腾合作研究多维空间边界问题,中途的一小部分证明。

    在完成了超对称性的理论阐述后,粒子能量这一块内容差不多就完成了,接下来就可以结合构造的数学体系,接下来就是研究粒子被赋予质量的逻辑,再推导多维空间边界,也就是希格斯机制的逻辑。

    后者还需要爱德华-威腾的研究内容做补充。

    赵奕也有些期待。

    虽然说研究的是‘不能被证明的内容’,但以数学方式做深入的解析,到最后也许就真能统一四大力,就算只是理论上做一部分研究,只要研究的内容足够深入,就能推导出一些现实能证明的东西,也许未来有一天,他的理论就能被验证出来。

    到时候……

    能比的上爱因斯坦?或许会更加有名?

    赵奕很快放弃了幻想,而是苦恼的摇了摇头,花费这么多精力在物理研究上,但主要内容都是理论物理,不能被证明的理论是不可能被诺贝尔委员会接受的。

    也就是说……

    粒子物理的东西研究的再深入,哪怕是完成多维空间边界研究,完成了整套的理论并形成闭环,因为无法被证明,也不可能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系统可是发布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主线任务,该怎么解决呢?

第三百六十七章 你管这叫一小部分?

    当赵奕正在为完成主线任务,也就是如何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苦恼时,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里,倪宏宇放下了上级打来的电话,陷入了一种叫做‘迷茫’的情绪。

    “全新的中子发生器?原理论文?”

    “赵奕……”

    倪宏宇还记得假期时,赵奕来高能所时,他带着赵奕去参观了所里的实验室,聊了几句中子发生器的项目,当时赵奕似乎是问了一句,说“其他人研究出中子发生器会怎么样”,他思考着解释了几句,后来就根本没当做一回事儿,想起来还觉得有些可笑。

    其他人研究出中子发生器?开什么玩笑?

    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专门做这个项目,好多专业的人员都没有头绪,国际上也有类似的研究,也没有听说过有重大进展。

    结果?

    赵奕就研究出了一个新的中子发生器制造原理?

    可能吗?

    不是丁守贤亲自打来电话,还做了一些解释,倪宏宇都不会相信是真的,肯定会认为是有人在开玩笑。

    当有人上报有可能需要保密的研究时,并不是直接就去做验证,还是要经过严密的论证,像是中子发生器类似的科技性理论,就更需要仔细的论证,因为去验证需要耗费很多资金。

    丁守贤知道消息以后,就找来好几个专家,对论文内阐述的中子发生器原理做了论证。

    赵奕所做的新型中子发生器,原理说出来并不复杂。

    中子的发射方向取决于原子的旋转方向,由于各个原子的旋转方向不一致,导致由原子产生的中子也就向各个方向发射,形成散射。

    新型中子发生器的做法,是控制让所有的原子都朝同一个方向旋转,这样产生的中子就能朝特定方向发射,形成指向性较强的中子束。

    原理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因为控制原子的运动的同时,去激活中子进行发射,技术上难度还是非常高的。

    赵奕所做的理论中,阐述了一种小范围激活的方式,方法类似于大型发动机,利用高温、高压,强行积出高能量,只是不需要那么复杂的零件装配,而是利用现有的中子激活技术去做。

    倪宏宇对中子发生器也懂不少,他仔细扫了一遍理论内容,心中的震惊也被压了下去,只苦笑的感慨一句,“赵奕果然不是普通人啊!来看看中子发生器的项目,就想出个新型中子发生器的技术……”

    “难道因为他是研究理论的,所以技术的东西对他来说很简单?”

    “可能吧?”

    倪宏宇只能苦笑着摇头,随后也知道该做什么,他马上集合了实验室的精英骨干,一起对新型的中子发生器技术进行论证,论证就不是原理可行不可行的问题了,而是怎么样以新的理论方法,去制作出中子发生器。

    ……

    相比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的忙碌,赵奕的生活就要轻松多了,做完了超对称性的研究,他真正能轻松一段时间,就重新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正常的校园生活是很难得的。

    赵奕很享受每天上上学,和同学一起打打游戏,去操场上踢踢球,周末还能和林晓晴一起出去逛逛的悠闲生活。

    麻烦事还是有的。

    医学科学中心的事情还没有完全解决,好在赵奕‘完美的错开’了开始的部分,闷在家里做研究半个月,也没有人再直接找他了。

    他直接等到了研究医学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的内部会议。

    这次会议是大学举办的,参加的有学校的领导,剩下的主要以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的人为主。

    会议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建设方案,另一个就是分配方案。

    建设方案肯定不是一次内部会议能敲定的,他们中也没有建筑工程师,建设的事情都是包给专业的工资,会议讨论的主要是需求,必须需要多少间大型实验室,需要多少的大型设备,核心引入的设备是什么,等等。

    换句话说,建设方案的讨论主要就是对需求的整合。

    另外,就是分配方案了。

    分配方案就是生命科学学院的内部矛盾,生物医学研究所不可能独占医学科学中心,学校也不可能允许,会议就变成了生物医学研究所和一堆人的对喷。

    学者的会议可不斯文。

    虽然有需要的高层领导在,还有两个院士参加会议,但面对关系到自己工作环境、未来发展等问题上,一群人都差点儿拍桌子吵翻了天。

    最后争议的点变成了内部的三个大型实验室的归属。

    生物医学研究所要求两个,但其他人认为生物医学研究所有一个就够了,他们也需要一个,空置的就以后再讨论。

    “以后再讨论?现在说以后再讨论,等到了以后,就不是我们所的了吧?”

    阎学林的喊声很大,“本来就应该有我们两个,最初的计划就是这样,什么等以后再说,这件事今天就要敲定了,省的以后变得麻烦。”

    有人不满的质疑道,“这不对吧!阎所长,医学科学中心还没建呢,总要留一些空间出来,万一以后再有什么需求呢?”

    “反正不是我们的需求!”阎学林直接说道。

    “你们所也属于生命学院!”

    “但是我们该有的利益必须要争取,医学中心和你们有关系吗?”

    “……”

    面对其他话题的时候,赵奕还可以稳稳的坐着不参与,大型实验室的话题就必须要参与了。

    他站了起来。

    从会议开始到现在,赵奕都没有说过一句话,突然间站起来顿时吸引了所有注意力,阎学林都闭上了嘴,准备听听赵奕怎么说,其他人也一样。

    赵奕说道,“其他的我不管,但是实验室有一间是我的。这是当初做赞助决定时,就订好了的。”

    一锤定音!

    赵奕一句话让双方都不说话了,生物医学研究所是不需要再说什么,三个大型的实验室,有一间直接分配给赵奕,总不能说生物医学研究所没有吧?

    其他人也不说话了。

    如果赵奕只是听听会议,不开口说什么,他们还敢争取一下利益,但赵奕开口就没办法了。

    怎么争?

    任谁都知道外面企业赞助修建医学科学中心,最主要就是投资的赵奕,附带投资生物医学研究所,和他们真没什么关系,他们费劲口舌的争取了半天,和阎学林、生物医学研究所闹僵都没什么,和赵奕闹僵就太尴尬了,赵奕一个人的重要性,可以能比得上生物医学研究所,因为外面的医药企业,就是冲着他才决定赞助的。

    所以,是真惹不起啊!

    ……

    等会议结束以后,赵奕和研究所一行人一起返回,阎学林还在郁闷的吐槽着,“这些人也太过份了,还有吴院长,都不知道替咱们所说两句。”

    “唐副校长也是,就乐呵呵的看着,一句话都不说。”

    “外面的赞助都是冲着咱们的研究,结果建个医学中心,还要分一部分出去!”

    赵奕很淡然的摇头,他倒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其实双方都有问题。

    阎学林也实在有点太贪了,想把医学中心的大型设备、实验室都揽到研究所,但生物医学研究只是一个研究方向,而且不是单独的研究方向,就算考虑到医学中心的为未来发展,也肯定要让其他生物研究方向,比如说很重要的微生物技术加入进来。

    生物医学和微生物技术,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尴尬的地方是,生物医学需要微生物技术,而微生物技术不一定需要生物医学。

    所以新建立的医学科学中心,让微生物技术方向加入进去,对于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现在的结果才正常。

    会议已经讨论决定下来,设备、实验室、资源等方面,生物医学研究所大概占了一半儿,其他都留给学院负责分配,具体怎么分配就和研究所无关了。

    等回到了研究所里,赵奕和阎学林一起去了中心实验室,话题就变成了在做的2cv-炳氢分子的项目。

    2cv-炳氢分子抑制艾滋病感染的发现,具有很大的医学研究潜力。

    虽然研究成果已经交给了医药企业,但围绕2cv-炳氢分子的作用,还有很多研究可以做,研究所申请了个保密项目,名字叫做‘菌血症衰变研究’。

    有关菌血症的研究,就只是表明的名字而已,项目经费也只有四十万,实际上,研究所申请到的经费是三百万,做的是围绕2cv-炳氢分子抗感染的研究。

    2cv-炳氢分子,能和艾滋病毒的突刺结合,弱化艾滋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但具体是怎么样和突刺的蛋白想结合,具体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还没有真正研究出来。

    这一部分研究对后续的研究非常重要。

    艾滋病毒的突刺并不是特殊的,好多病毒都具有类似的突刺结构,2cv-炳氢分子也许能起到普遍的抗感染作用,也可能是和某一种特殊的蛋白相结合,那么抗感染就不具有普遍性。

    等等。

    有关2cv-炳氢分子的作用,可研究的方向很多。

    ……

    赵奕忙了一天实验室的工作,到了第二天又变得很清闲,因为收到了《数学物理期刊》确定发表的消息,他的心思又转到了粒子物理研究上。

    超对称性只是多维空间边界研究的一部分,甚至还不足三分之一,他只是以粒子边界理论为基础,论证了超对称性问题,接下来还要做‘赋予质量’的原理。

    这部分很需要灵感。

    质量,是怎么出现的?怎么被赋予的?只要牵扯到质量,就肯定会牵扯到四种基础力--

    强力、弱力、电磁力、万有引力。

    强力和弱力是粒子物理必然关联的,即便不考虑电磁力的问题,引力也是很需要深入思考,而一旦牵扯到几种基础力,问题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赵奕思考了一阵子都感觉头脑发晕,他知道粒子边界理论体系的构建,才只是刚刚开始而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现没什么灵感,他干脆和爱德华-威腾约定个时间,一起讨论一下研究进度。

    当天晚上九点钟,两人接通了视频电话。

    “嗨,赵奕!”

    爱德华-威腾的面容显得有些憔悴,但还是露出了热情的笑,开口就直接问到了关键,“最近怎么样,研究有进展吗?”

    赵奕抿了抿嘴说道,“只是想出了一小部分,但赋予质量的问题上,暂时还是没有头绪。”

    “那很正常。”

    爱德华-威腾露出了笑容,“研究是这样的,有时候,也许偶然的灵感,会让研究有重大突破,否则闷在办公室里,几个月都没有意义。”

    他继续道,“我的研究倒是很顺利,这阵子我架构出了m理论的线值分析图,以拓扑的形式论证出维度的边界,可能会存在特殊的维点。”

    “对,维点。”

    “这个词是我新发明的。那是一种多维空间特殊的点,可以理解为多维的支撑点,也可以想象成,是和其他维度的交线。”

    “想想一下,三维空间和二维平面,二维的每一个坐标点,都处在三维空间中,听起来似乎很多,但相对于三维空间来说,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们只占三维的一个坐标数值而已。”

    “多维空间的维点……”

    爱德华-威腾仔细的解释了起来,他尽量用简洁的方式去说,是希望赵奕能理解通透,顺便展示一下他的研究进度。

    后者也很关键。

    爱德华-威腾对赵奕非常的敬佩,但同时也有比较的心思,他的年纪比赵奕大很多,但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甚至是历史以来,极为少见的超级天才,可碰到赵奕以后,他发现自己真的很平庸,对方才二十出头的年纪,数学上的名气和成就都不比他低了。

    赵奕很有耐心的听着,跟着不断的点头。

    他差不多都听明白了,也联系着想到希格斯机制问题,他需要论证的希格斯机制原理,必须要依靠爱德华-威腾的研究。

    两人的研究是互补的。

    区别是爱德华-威腾研究的是m理论、多维空间内部问题,而他研究是外部三维空间的粒子问题。

    如果用一个水果比喻的话,爱德华-威腾是在论证水果内部看不到的部分,并慢慢推进到里面的边缘,他则是论证外面的部分,推进到外面的边缘。

    然后两人的论证想结合,去阐述水果的表皮是什么样子的。

    相比来说,他的论证更贴近现实,是以知道的规则、原理,来构建整个数学体系,中途也可能发生,构建出的体系和某种知道的原理相悖的情况。

    赵奕希望看到那种情况,两者只能有一个正确的情况下,他就能知道是自己的理论错误,还是知道的原理相悖是错误的。

    爱德华-威腾连续说了一大通,差不多都可以理解为‘美妙数学构建出的虚幻想象’,随后忽然问向赵奕,“你有什么进展吗?我记得你刚才说完成了一小部分。”

    赵奕点头道,“前一阵子,我用我的理论,对超对称性问题进行了解析,并完成了论证。”

    “……你说什么?”

    赵奕疑惑的说道,“我完成了超对称性问题的解析?怎么了?”

    “哦!见鬼!”

    爱德华-威腾猛地站了起来,他咬牙切齿的大声质问道,“你管这叫一小部分?超对称性?一小部分?”

    “不是吗……”

    赵奕弱弱的反驳一句,“只是以我自己的理论进行论证,不是证明。”

    “当然不是证明!也不可能证明!”爱德华-威腾激动的来回走着,旋即朝着屏幕大吼一声,“物理学界会被这个消息引爆的!对了,你会在哪里发表?”

    “《数学物理期刊》。”

    爱德华-威腾有些迷茫的问道,“——?那是什么?”

第三百六十八章 超对称性分析论文发布

    “《数学物理期刊》?”

    爱德华-威腾仔细想了好半天,带着疑惑问道,“是牛津大学办的《数学与物理前沿……”

    “不是。”

    赵奕摇头道,“是我们国内的杂志,主办单位是国内的科学院,好像是吧?具体我也没仔细研究过。”

    爱德华-威腾了解的点了点头,也不继续做评价了。

    其实他还想吐槽几句,说怎么投稿到了一个不知名杂志,但听到说是‘中国国内的杂志’,就知道赵奕是想投稿给自己国家的杂志,支持一下自己国家的数学学术发展。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每一个科学家都会支持自己的国家,会希望自己国家的科技发展的更好。

    如果不是m国的科技水平以及影响力,已经是世界一等一的,爱德华-威腾觉得自己也会有类似的想法。

    现在赵奕已经有这个能力了。

    虽然只是投稿发表一份研究成果,但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就能带动发表成果的杂志影响力增大。

    杂志的世界影响力,有一个重要判断指标是‘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的计算方式是,一段时间内发表出的论文被引用次数,除以固定时间段的论文发表总数,按照这个计算方式,发表权重更高、更被关注的论文,无疑会提升杂志的影响因子。

    那些世界最顶尖的杂志,发表的都是影响非常大的论文,影响因子自然会变得非常大。

    普通的学术杂志很难有重量级论文的投稿,影响因子就很难提升上去。

    同样的,当一篇论文投稿到影响因子低的杂志,因为受到的关注量有限,就很难被重视起来。

    多数学者投稿都会根据自己的成果,来选择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就导致影响因子低的杂志,只能收到一些‘差档次’的论文,影响因子就很难提升上去。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赵奕把重大成果的论文,发表到影响因子低的杂志,完全是等于对杂志的支持,也就是对自己国内学术发展的支持了。

    爱德华-威腾和赵奕了解了下发表杂志的全称,并且搜索到了杂志的相关介绍后,才挂断了视频。

    这时候,爱德华-威腾回想着和赵奕的聊天,忽然产生一种‘被凡尔赛’的感觉,他不知道‘凡尔赛’这个词,但越是想就越觉得郁闷。

    刚才他显摆式的说起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以为赵奕真的没什么成果,结果对方很不在意的说起,完成了超对称性的研究。

    确实。

    赵奕没有完成超对称性的直接论证,而是以自己的粒子边界理论完成的论证,可是‘超对称性’本来也无法论证啊!

    超对称,暂时只是理论上的。

    现有的量子物理体系中,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一种被称为超对称性的粒子与之匹配,超对称伙伴的自旋与原粒子相差二分之一(也就是说,玻色子的超对称伙伴是费米子,费米子的超对称伙伴是玻色子),两者质量相同,各种耦合常数间也有着十分明确的关联。

    超对称自提出已经快三十年了,实验上却始终未能观测到任何一种已知粒子的超对称伙伴,甚至于连确凿的间接证据也没能找到。尽管如此,超对称在理论上非凡的魅力仍然使得它在理论物理中的地位节节攀升,几乎在物理学的所有前沿领域中都可以看到超对称概念的踪影。

    一个具体的理论观念,在完全没有实验支持的情况下生存了将近三十年,而且生长得枝繁叶茂、花团锦簇,这在理论物理中是不多见的,一旦被实验证实所将引起的轰动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温伯格(电弱统一理论的提出者之一)所说,那将是“纯理论洞察力的震撼性成就”。

    当然反过来,超对称性若不幸被否证,其骨牌效应也将是灾难性的,整个理论物理界都将哀鸿遍野。

    现在超对称性都可以说,成为了很多物理理论存在的基础,但‘超对称性’一直都没有被实验验证,好多数学家、物理学家,也都希望出现一种理论,能支持对‘超对称性’的‘所谓对称’进行全新的论证,并解释‘为什么实验中无法发现的理由’。

    赵奕,说他完成了。

    爱德华-威腾想想赵奕的神色,似乎是在遗憾‘没有直接证实’,都有一股想吐血的冲动,强行排除掉脑中的负面情绪后,他顿时变得精神奕奕,马上打电话给大学相关人员说道,“注意一下中国发行的《数学物理期刊》,下一期发表以后,我要第一时间拿到,中英文双版都要!”

    “这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爱德华-威腾连续强调了三遍,也让相关人员一头雾水。

    《数学物理期刊》?

    中国发行的?

    “这个杂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有的人也讨论起来,“威腾教授竟然说‘很重要’,而且一口气说了三遍。”

    爱德华-威腾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查尔斯-希莫尼的数学物理学教授,他就像是一个‘学术明星’,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乃至普林斯顿大学,覆盖到m国乃至世界学术界内,都拥有无数的崇敬者、仰慕者。

    当有人把消息透露出去后,好多人都关注起了《数学物理期刊》,还有的人订阅了以前发行的几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他们也只能跟着盯住新的一期,只可惜新的一期还有一个多星期才会发行,他们还需要等待很久。

    ……

    赵奕并不知道爱德华-威腾的感受,实际上,他可不是什么‘凡尔赛’,而是真觉得论证超对称性,只是一项普通的研究,因为研究本身只是论证‘多维空间边界’体系中的一小部分。

    另外,以粒子的边界理论为基础,去论证超对称性,也是无法证明出来的,不能证明的理论,意义肯定就小了许多。

    某种程度上来说,赵奕还是很现实主义的,他更在乎那种能证实的研究,而不单纯存在于理论中的内容,也许也和主线任务有关,理论上的东西是无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而主线任务需要诺贝尔物理学奖。

    和爱德华-威腾的视频对话,也是很有收获的。

    赵奕在完成主线任务上,有了一点点想法,他所擅长的,或者说完成的物理成果,主要都是粒子数学、理论物理上的,但理论也可能会成为现实。

    理论物理并非完全不可证明,就像是希格斯的一系列理论,包括希格斯粒子、希格斯场,最初都只是理论上的,但都已经被实验所证明。

    更加深入研究粒子数学,并以此联系现实,推断可能会存在的现象,并在实验中得以证明,肯定足以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打破理论与现实的界限,而关键就在于研究的更贴近现实。

    有些物理理论越是研究,就越是‘远离现实’,就越是发现更多不可解释的东西,会让研究者得出一些‘不敢相信的结论’,正因为如此,好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从无神论证转而研究起了哲学、神学。

    赵奕可不想变成那样,他设定的努力方向,是从理论转为现实,而不是从理论变的更加理论。

    所以他研究起了夸克。

    当继续深入进行粒子数学的研究,就绕不开基本的四大力,也是强力、弱力、电磁力以及万有引力。

    强力、弱力是粒子数学绕不开的。

    在强力上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夸克,现有的物理体系中,夸克拥有一种反逻辑的作用力特性--

    距离越远,吸引力越强。

    这就是强力。

    实验中从来没有发现过单独存在的夸克,科学实验分析出夸克之间的距离越远,吸引力就越强,夸克就无法距离太远,因为会被强力强行牵扯拉伸到一起。

    赵奕思考着‘赋予质量’的理论,觉得强力就是突破点。

    强力的存在是反逻辑的,正因为反逻辑才会有异常,才有可能成为爱德华-威腾口中,所谓‘质量是更高维度的显现’的说法。

    如果质量是更高维度的显现,自然是三维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的。

    不过想要具体的去思考、做研究,还是要基于很多的资料,以及其他方面的灵感,想要把粒子的边界理论,和质量的产生结合在一起,和四大力结合在一起,第一步如何去跨越,是非常有难度的。

    很快。

    一周多时间过去了。

    这天《数学物理期刊》发布了最新一起的内容,本来发布的流程是,中文版杂志最先刊印,半个月后才节选两期内容,刊印一期英文版杂志,但因为赵奕的‘超对称性论文’投稿,编辑部干脆临时做了调整,一口气发布了中英文双刊。

    《数学物理期刊》放在国内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刊印后马上送到各个订购机构、个人手中,也会在固定的书店以及网络上进行发售。

    杂志负责发售的部门,没有想到的是,他们额外接到了一些海外的订单。

    事实上,《数学物理期刊》英文版,也是国内售卖的比较多,海外都是固定的合作机构订购,少有专门来订购英文版杂志的,没想到突然多出了海外订单。

    虽然订购的也只有几百册,但多了海外的订单,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不就代表杂志的影响力扩大到海外了吗?

    《数学物理期刊》内部也在讨论,“我们临时加印英文版,反应也没这么快吧?难道因为赵奕发布论文的消息传出去了?”

    “应该是吧,可是我们没有做宣传吧?”

    “也许是其他人传出去的?几百册,也不多。”

    “相信后续肯定还会有不少海外订单,上面可是有赵奕的论文……”

    ……

    清晨。

    科学院的陈勇泉院士,到街边买了份早餐,带着一路去了自己的办公室,到门口就注意到,摆在旁边小桌上,新送来的《数学物理期刊》。

    这一期杂志有些厚,拿起来像是一本薄书。

    他拿了起来走进办公室,想着一边吃早餐,一边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但才刚扫了一眼,他就被吸引住了,只见封面下方一行小字写着--

    “赵奕教授最新成果,论证‘超对称性’!”

    “赵奕?”

    “论证超对称性?”

    陈勇泉马上翻到了论文所在,大致扫了一眼,论文占了三十七页,比其他内容加在一起还多。

    “赵奕的论文就是这一期的核心啊!”陈勇泉有些惊讶的想着,随后就注意到最后面的点评。

    其中有两个熟悉的人,一个是物理系主任张宏志,另一个也是物理系的,对撞分析团队的阮文烨。

    陈勇泉马上抱怨的说道,“张宏志和阮文烨都知道赵奕发表了新论文,还是超对称性的分析,竟然不告诉我!”

    当然了。

    做没发表的论文的评审,肯定要尊重保密原则,不透露消息也是个人道德,也没办法去说什么。

    陈勇泉只是抱怨了一句,马上认真看起了论文,就被其复杂的数学构架、逻辑,弄得头昏眼花,但他还是很耐心的看下去、研究下去。

    作为一名研究理论物理的院士,他自然知道‘超对称性问题’代表了什么,对‘超对称性’进行论证,绝对是非常惊人的研究成果,意义也是非凡的,可以说是为理论物理奠定了基石。

    同时,好多专业的物理学者,也做了类似的事情。

    他们紧抓着《数学物理期刊》不放,硬着头皮认真研究着赵奕的论文,也少不了向同事、物理圈子的朋友,更或者到网络上抱怨几句--

    “赵奕最新的论文,实在是太难了!”

    “那是数学吗?不,那是天书,本数学博士完全看不懂!”

    “看了这篇论文开头几页,我觉得在博士学位上,应该增加一个学位,因为博士的知识量,远远不足以看懂高深的粒子数学……”

    “太难了!太难了!”

    “……”

    燕华大学。

    《数学物理期刊》的发布,影响还没有辐射过来。

    赵奕很正常的去吃早餐,上午和范雷、李仁喆一起上课,还顺便刷了六个‘休息币’,刷币的生活轻松愉快,还能帮助补充精神,睡醒以后,还仔细思考了下‘夸克’的问题。

    下课。

    他和范雷、李仁喆三人组,一起到学校食堂用餐,正巧碰到了钱虹,就坐下来一起吃东西。

    电话忽然响了。

    赵奕拿起来一看,就个陌生的号码,他带着疑惑点击接听键,听到对面问道,“是赵奕教授吗?我是科学院的陈勇泉院士,看了你的超对称性分析……”

    “你能帮我解释一下,第二页最后有关能量描述的部分吗?”

    赵奕稍微有点发愣,听对面是个老院士,想想还是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他的论文难度确实很高,都是非常专业的东西,但不容易思考的部分,只要简单的解释,还是能让专业人士理解的。

    点出来关键,就足够了。

    “原来是这样!”陈勇泉满意的点了点头,顺便说了一句,“我是在阮文烨那里知道的你的电话。”

    赵奕恍然的解释道,“陈院士,如果你有什么疑问,可以去问阮文烨教授和张志宏主任,他们做了我的论文的审稿。”

    “我问了,你还没看杂志吧?阮文烨那小子的点评,意思就是‘他根本就没看,既然是你的论文,直接发表就好了’。”

    赵奕有些无语,问道,“张志宏主任呢?”

    “我没见到他,看点评,他应该是全看懂了,给了很高的评价。”陈勇泉说完就放下了电话。

    赵奕还来不及轻呼一口气,手机就又响了起来。

    “是赵奕教授吗?我是水木大学……”

    十分钟,放下电话。

    “是赵奕教授,我是科学院数学系……”

    这次是十三分钟。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赵奕连一口饭都没吃,就专给别人讲东西了,他郁闷的看向了吃过饭的钱虹,再看看等着的范雷和李仁喆,干脆把手机递给了钱虹。

    “干什么?”钱虹有些不解。

    “再有电话,你就说是我的助理,说我在忙,没时间,到时候谁打来电话,你记一下就好了。”

    钱虹听罢郁闷的嘟起嘴,“……为什么,那是你的事。”

    “你是我的助理啊!”

    “什么助理?我只是你的课程的助理,而且现在完全没用了。”钱虹反驳了一句,还是接过了电话。

    赵奕笑道,“不然这样吧,钱虹姐,从现在开始,我就聘请你当我的助理。不对,上次学校说过给我专门配个助理,我一直没考虑好,不然,你来试试?”

    “我可忙了!”

    “没关系,其他工作都推掉就好了。”赵奕说着觉得很靠谱,助理这个职位肯定要熟悉、可信的人,还要有一定的能力,最好是个女性,长得还要很漂亮、耐看,以便……

    咳咳。

    赵奕摆出了严肃认真的工作脸孔。

    钱虹嘟着嘴认真的想了下,摇头说道,“再说吧。”

    “行,你考虑考虑。”

    赵奕放心的把手机给了钱虹,随后招呼范雷、李仁喆,站起来轻松的喊道,“走,足球场!”

    “吃晚饭最适合运动一下!”

    “走!”

    “一起!”

    “……”

    钱虹看着带着轻松走出去的赵奕,再看看再次响起的电话,心头忽然涌现出一股郁闷。

    为什么!

    他能轻轻松松的去踢球,而我就只能郁闷的接听电话……

    助理?

    不知道想起了什么,一股嫣红瞬间浮现在脸颊上。

    ps:推荐一下朋友的新书《全民超凡,我知道所有奇遇》。

第三百六十九章 超对称问题的重要性

    赵奕的轻松生活很难持续太久,他只轻松了一个下午时间,第二天就不得不陷入忙碌中。
    钱虹那里的电话短时间就被打爆了。
    面对大量打过来的地那话,她一个人根本就搪塞不过来,因为打来电话的,好多都是国内学术界重量级人物,她把名字记下来说给赵奕听,赵奕看看一大排名字,还是连续回了好几个电话。
    其中,还包括邱成文打来的。
    邱成文打来电话的目的和其他人一样,也是询问论文内容的事情,但他先是问起了赵奕,是否考虑过要在哪里做学术报告。
    赵奕犹豫着说道,“还没考虑过,过一段时间再说吧。”
    他确实没考虑过。
    邱成文听罢苦笑道,“把这种事放在最后考虑……也就是你了!”其他人有了重大成果后,巴不得找了大舞台做展示,恨不得让全世界认可自己的成果最好。
    赵奕呢?
    明明知道研究成果很有影响力,结果连哪里做报告都没想好。
    “估计又是燕华大学吧?”邱成文暗暗想着。
    其实他希望赵奕来水木大学做报告,但考虑到赵奕把论文都发表在《数学物理期刊》,而不是国际最顶级的数学、物理杂志,估计也不会考虑到其他大学做学术报告。
    邱成文干脆摇了摇头,没有继续学术报告的话题,而是问起了研究论文碰到的问题,他早就拿到了赵奕的‘超对称问题’论文,整体上把握完全没有问题,还对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进行推敲,但有两、三个地方,总是感觉理解的不够深入,觉得似乎是差了点什么,想让赵奕给讲解一下。
    邱成文的问题可以说是最少的,但提问的内容却很深入,一听就知道对论文有很深的研究。
    赵奕很认真的做了解释。
    邱成文听了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还补充说道,“看来我还是要再研究一下,你的粒子能量学说。”
    他知道自己的问题了。
    ‘超对称性’分析是以粒子的边界理论为基础,不把粒子的边界理论研究透彻,直接去理解‘超对称性’分析,肯定就会遇到一些‘不懂’的地方。
    “那个是基础。”赵奕笑道,“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就刚才您说的那个问题,我的想法是……”
    两人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讨论。
    ‘超对称性分析’论文中的数学逻辑,并没有那么复杂,计算的部分占据的也不多,最难理解的是能量体系的数学构架。
    这部分内容的难点在于‘想象力’,或者说空间思维能力。
    数学来说,空间思维能力真的的很重要,尤其是拓展到几何部分,空间思维能力就决定了理解力的上限。
    空间思维能力,最简单的可以举个粒子,比如说,问一颗骰子有六个面,顺时针刻上2、3、4、5,上下分别是1和6,问3对面的数字是几?
    这个问题很简单,思考一下就知道答案是5。
    如果增加一下难度,比如说,高中的空间几何题目,需要的空间思维能力就高很多,有的题目,只是读一遍理解了,不动笔只是靠想象去做,就更加需要空间思维能力。
    然后,难度再高一些。
    空间拓扑。
    拓扑学的内容就非常复杂了,空间思维能力不够,想理解基础都非常困难。
    赵奕所做的‘超对称性分析’是以能量数学体系为基础的,就需要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有的部分还掺杂了能量阵列排序、空间转换的思考,对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就更高。
    这就是门槛。
    空间思维能力不足,有的数学构架内容就会很难理解。
    当然了。
    像是邱成文这种级别的数学家,空间思维能力肯定是足够了,之所以有些细节把握不清楚,只不过是因为对粒子边界理论不熟悉,也是没有想到问题的关键点,一时间思维有些转换不过来。
    赵奕说明了关键的地方,邱成文立刻就明白过来。
    ……
    当国内好多学者专心的研究赵奕的‘超对称性分析’论文时,论文的影响力也快速扩散到了国外。
    有几家欧美的学术媒体,引用赵奕论文的标题做出了报道。
    “赵奕发布重量级数学物理成果:超对称性分析!”
    “中国《数学物理期刊》杂志,发布了赵奕最新的理论物理研究成果,是物理界非常关心的超对称性问题。”
    “以最新的粒子边界理论,阐述分析超对称问题,是否意味着超对称性问题已被破解?”
    “……”
    于此同时,国外也和国内差不多,好多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投入到对赵奕最新论文的研究中。
    这篇论文的吸引力,可要比‘粒子的边界理论’高的多,因为‘粒子的边界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理论,物理界全新的理论,想要被人接受可不容易。
    若不是赵奕很有影响力,‘粒子的边界理论’,也许都不会有多少人知道,就算有些学者看到了,也会随手放在别的地方,根本不会去看内容。
    新的论文牵扯到‘超对称性’就不一样了。
    ‘超对称性’是理论物理学界的基石、基础,但粒子之间的理论对称,一直都没有被实验发现过。
    物理学界都希望能出现一种有关粒子的对称,不能被实验发现的理论支持,也需要对超对称性问题中,所谓‘对称’做出可以接受的解释。
    之前一直都没有。
    超对称性理论很完美了,以粒子的角度去做研究,很难再往里面添加新的内容。
    现在赵奕以个人的粒子边界理论,也就是‘粒子能量学说’,来阐述分析超对称性问题,就很值得研究了。
    当很多学者投入到研究中时,他们只感觉论文晦涩难懂,想要理解真的很不容易,他们很快发现了原因--
    这篇论文是以‘能量学说’,也就是‘粒子的边界理论’为基础的,没研究过‘粒子的边界理论’,想要直接看懂论文的数学内容,自然就非常的困难。
    不少人马上去研究粒子的边界理论。
    相对于超对称性分析来说,粒子的边界理论中的数学,对顶级数学家来说,并不算非常的困难。
    粒子的边界理论,整体就像是一个公式框架、一个规则框架。
    只要懂得了公式框架、规则框架,再去理解新的超对称性分析论文,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很快。
    有重量级的学者站出来肯定了赵奕的成果。
    是爱德华-威腾。
    爱德华-威腾和赵奕合作做多维空间边界研究,对粒子的边界理论也有深入的理解,以他的基础和水平去理解‘超对称性分析’,不能说很轻松但也不难。
    爱德华-威腾第一时间拿到的论文,因为是发表的内容,论文有些地方直接跳过,但他还是理解通透,并公开声称,“这是令人激动的研究。”
    “超对称性问题一直没有停止,但一直都没有进展。实验观测不到,理论研究陷入停滞,但它是非常重要的。”
    “赵奕以粒子的边界理论,论证了超对称性问题,给出了一种全新的角度,理解微观粒子的方法。”
    “这很了不起,真的很了不起。”
    “事实上,在论文发表之前,他就和我说过完成了超对称性的分析,当时我很激动,但看到这篇论文以后,我发现当时的激动远远不够!”
    最后爱德华-威腾说道,“我相信以后粒子的边界理论,会获得更多人的认可,相关研究也会有更多的进展。”
    爱德华-威腾发表个人看法的影响很大,以他的学术影响力,足以覆盖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很快反应过来,他们并没有对超对称性论证做点评,而是宣布接受‘粒子的边界理论’。
    这个宣布意义非凡。
    就像是哈佛大学宣布接受弦理论,等于是认可了弦理论,随后会在大学里开设相关的课程,之后接受聘用了好几位弦理论年轻学者。
    现在粒子的边界理论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认可,等同于普林斯顿大学对外宣布,“从今天开始接受粒子的边界理论,未来会决定聘用粒子的边界理论相关学者,也会考虑在大学内开设相关课程。”
    这就是最直接的认可。
    国外讨论的沸沸扬扬时,国内的反应也很迅速。
    虽然大部分学者还没有弄懂‘超对称性分析’论文,但高校已经开始发表意见了,以水木大学、首都大学为首,十几所大学前后宣布接受‘粒子的边界理论’。
    之前‘粒子的边界理论’,就只是属于赵奕的理论,宣布接受这个理论的,就只有燕华大学一所高效。
    其他大学都在观望状态,因为没有更多的学者,主要去研究粒子的边界理论。
    现在不同了。
    赵奕以粒子的边界理论为基础,做出了超对称性的分析论证,也就等同于告诉全世界,“粒子的边界理论,有着广大的研究前景。”
    今后肯定会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到粒子的边界理论为基础的研究中。
    时间过了一周。
    国内外有不少学者站出来,肯定了‘超对称性’分析研究。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宣布具有标志性,爱德华-威腾的影响力很大,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也只是肯定了粒子的边界理论,对于‘超对称性’分析,还是持有保留意见。
    现在不同了。
    一大群数学家、物理学家,集合在一起去讨论‘超对称性’分析,他们发现论文中的数学分析非常经典,以能量构成为视角带来了全新的论证,也不由得惊叹不已。
    当获得了更多数学家、物理学家的肯定,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就马上公开,对赵奕的‘超对称性’分析给予了肯定。
    这是个信号!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非常有影响力,有了他们的肯定,也就表示‘超对称性’分析没有问题。
    国际学术界顿时沸腾了。
    超对称性可以直接理解为费米子和玻色子的对称问题,但扩大却成为了理论物理的基础,它具有非凡的魅力,可以解决很多的理论物理问题。
    比如,粒子的标准模型中著名的等级问题,即为什么在电弱统一能标与大统一或 Planck能标之间,存在高达十几个数量级的差别?
    比如,普通量子场论中大量的发散结果,在超对称理论中可以被超对称伙伴的贡献所消去,因而超对称理论具有十分优越的重整化性质。
    另外,超对称理论虽然没有实验证据,却有一个来自大统一理论的“理论证据”。
    以上只是超对称性的几种性质和运用,事实上,理论物理发展到现在,几乎所有物理学的所有前沿领域中,都可以看到超对称概念的踪影。
    如果把理论物理领域形容成‘自然界’,那么超对称性都可以形容成牛顿的力学,牛顿的力学就是对自然界发生作用力的一种阐述,或者说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也是最为基础的规律、概念,区别在于超对称性的研究一直没有进展,可以想象,有一天忽然证明牛顿的力学是错误的,肯定会引起学术的超级大地震,反之证明是真实的、存在的,就会让理论物理的研究得到基础支撑。
    在赵奕的‘超对称性’分析理论获得认可后,《数学新进展》杂志给出了很高的点评,认为‘研究是理论物理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
    其他学术媒体、杂志也马上做出点评,“这是非常重要的,全新视角的超对称性分析,也让理论物理出现新的研究方向……”
    “其中有独特的视角,完美的数学逻辑,研究是开创性的……”
    国际上都给出了高度认可,国内的情况可想而知。
    国内媒体做出了很多相关报道,内容中也科普了下‘超对称问题’的重要性。
    网络上也有大量的讨论。
    学术界圈子外的人,多数并不知道‘超对称性’究竟有什么意义,只是觉得是个很厉害的东西,但不影响针对事情的八卦热情,因为完成成果的又是赵奕。
    最近几年,重大的数学、物理成果,好像都和赵奕的名字分不开。
    赵奕再次引起了舆论热议。

第三百七十章 上央视新闻打广告!

    燕华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
    中心实验室。
    赵奕和几个研究员一起讨论着2CV-炳氢分子的特性,他们做了新的病毒抗感染实验,发现2CV-炳氢分子,在抵抗常规的流感病毒上,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只不过作用没有太过于明显。
    其实也能够理解。
    之所以2CV-炳氢分子抗艾滋病毒感染效果明显,是因为没有与之对比的东西,过去几乎没有直接对艾滋病毒起到抗感染效果的物质,只能通过阻断基因合成、侵蚀蛋白等角度入手去开发药物。
    常规的流感病毒就不一样了。
    市场上已经有很多针对流感病毒的药物,与之相比,2CV-炳氢分子就很难有什么突出点。
    “但还是有效果的,最主要是没有副作用,就算注入的2CV-炳氢分子多一些,也不会产生特异反应。”
    戴天庆总结说道,“要研究透2CV-炳氢分子,还是要具体研究,它和艾滋病毒突刺蛋白的具体分子机制。”
    这方面还没有研究透彻。
    2CV-炳氢分子是和艾滋病毒的突刺想结合,只是知道和突刺上的某种物质发生反应,具体是相结合,还是蛋白之间的消融,又或者是‘黏’在突刺上,依旧是个不确定的事情。
    赵奕利用《因果律》得出了结果。
    2CV-炳氢分子是和艾滋病毒突刺的蛋白相结合,转变成了一种更加稳固的蛋白结构,导致艾滋病毒突刺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这种反应是很巧合的。
    艾滋病毒突刺就像是遇到了天敌一样,碰到2CV-炳氢分子就会发生反应,从而导致突刺的功效严重弱化。
    “或许也因此如此,2CV-炳氢分子对抗其他病毒效果很一般。”除非是某种病毒的突刺和艾滋病毒具有同样发生作用的蛋白,只是类似的蛋白机构,作用就会非常的小,甚至是完全没有效果。
    当有关2CV-炳氢分子的讨论结束,几个人就说起了其他事情,其他人恭喜了赵奕完成‘超对称问题’分析。
    戴天庆说道,“我看了那些报道,真是可以啊,赵奕,又是一项最顶级的成就,还是物理研究的。”
    “这个算是数学吧?”李明持有不同意见。
    “物理!超对称性肯定是物理?是粒子发生的作用,我是研究医学的,也懂物理!”戴天庆说的非常肯定。
    “但是,我记得理论物理是数学!”接下来两人开始争论起,超对称性问题是数学还是物理。
    其他人看着很好笑。
    赵奕笑着解释道,“是数学物理。粒子数学、理论物理,说数学也可以,说物理也没错。”
    两人倒是不争论了。
    戴天庆拍着赵奕的肩膀感慨道,“你什么时候也完成了轰动世界的医学研究。咱们所还指望你出名呢!”
    其他人听罢也看向了赵奕,脸上的表情多少有些遗憾。
    赵奕是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做出的医学研究成果也不少,但能轰动世界的就是2CV-炳氢分子的发现。
    结果……
    这个研究暂时还需要保密……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赵奕每次轰动世界的成果,都是数学、物理,理学院一群人开开心心的,仿佛天天都在过大年,天天都有轰动的消息。
    燕华大学的生命学院则是相对‘低调’很多,就是到国家科技颁奖大会上拿到了两个奖项,但赵奕拿到的是属于自己的数学奖项,结果还是理学院被关注。
    虽然数学、物理研究的成果属于赵奕本人,但因为赵奕是在燕华大学,人们很容易把成果和燕华大学联系在一起。
    这种影响还是很大的。
    比如,去年报考燕华大学理学院的学生暴增,平均录取分数线都比上一年增加了近二十分。
    相比来说,报考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也有所增加,但增加的没有那么多,录取分数线也没比去年高多少。
    从中就能看出外界更加关注燕华大学的理学院,而不是生命科学学院,可事实上,生命科学学院才是燕华大学最大、最好、最有影响力的学院。
    所以生物医学研究所的人都迫不及待的,希望研究的‘保密期’早一点过去,有的还想办法打听起合作的医药企业,对2CV-炳氢分子相关药物开发的进度,早一点完成药物开发阶段,他们的成果就能早一点公布。
    那肯定是震惊世界的成果!
    ……
    对于戴天庆、李明等研究员,关于成果是数学、物理的郁闷,赵奕就只能笑笑不说话了,他也希望能有重大的生物医学研究成果,但生物医学领域和数学不同,好多成果都和‘发现’、‘运气’有关系,并不是能力足够就可以的。
    这次的2CV-炳氢分子就是个例子。
    如果不是突然发现范雷的血液制作的样本,具有抗艾滋病感染的特性,他们也不可能发现2CV-炳氢分子,能够和艾滋病毒的病毒突刺想结合,能大大弱化艾滋病毒侵入细胞的能力。
    现在所做的项目都是对2CV-炳氢分子的扩展研究,再想出什么重大成果,可以说连基本条件都不具备。
    “看来以后还是要申请重大的项目,也许就有机会完成重大成果。”
    赵奕想着。
    来生物医学研究所关注一下项目研究进展,也是难得的清闲时光,他才刚走出了研究所,就被几个记者拦住了,旁边还有学校相关的人员陪同。
    赵奕仔细一看才明白,是中央TV的采访组。
    中央TV受到的待遇肯定是不一样的,央视的采访一般也要接受,毕竟是对自己的正面宣传报道。
    赵奕和采访组的人打招呼。
    采访组的主持记者叫周军,专门负责学术类的采访,他采访过很多的教授、院士之类,还包括邱成文、杨镇宁,过往的‘工作战绩’斐然。
    赵奕也认识周军,后者对他进行过一次采访,见到认识的人总归是好的,几人说说笑笑的就去了理学院楼,进了赵奕的办公室。
    采访在办公室的小空间内进行。
    赵奕坐在椅子上摆出个微笑,准备开始接受周军的提问。
    等摄像师对好了镜头,周军拿起了话筒提问道,“赵教授,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超对称问题吗?很多人都关注你最新的研究成果。”
    赵奕点头道,“超对称性是理论物理的基础,表面上说的是费马子和玻色子之间的对称性,实则是物理对称体系的根本。”
    “物理学上,有很多对称规则,这些规则会让物理学,尤其是微观物理的数学体系,看起来美轮美奂,超对称性是其中的基础……”
    他连续讲了大概有三分钟。
    周军最开始还能听明白,后续就有些不了解了,他赶紧打断问道,“那么接下来,能说一说,超对称性的重要性吗?看好多专业的学术,都说你对超对称问题的论证,是理论物理‘里程碑’的重要事件,为什么呢?”
    赵奕还想继续解释超对称性,结果被打断心里有些郁闷,还是耐心的解释道,“超对称问题是上个世纪论证出现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了很多物理理论默认成立的规则。”
    “规则,就是基础。”
    他思考了一下,刚才说的太难了,周军有些听不懂,还是要尽量说的更简单一些,“做个简单的举例,比如,1加1等于2,这是规则,再往上就算1加2等于3,是以1加1等于2为前提的,我们知道了1加1等于2,才能继续往上去论证。你明白了吗?”
    周军张着嘴表情怪怪的。
    赵奕说是在做采访,其实感觉就是在和他对话,他也是个读过大学的,举个例子就不能难度高一点吗?
    1+1等于2?
    这是在拿他当小朋友指导?尤其最后还补充一句‘你明白了吗’,就像怕他听不懂一样。
    赵奕继续做着介绍,“近几十年的很多物理理论,都是以超对称性为基础的,理论物理学界很害怕一件事,就是超对称性是错误的。如果是错误的,理论物理会迎来大地震,好多物理学家研究几十年的东西,也许就成了笑话。所以论证超对称性非常重要,等于是给其他理论打基础。”
    周军深吸一口气,扫了一眼手里的小本子,继续问道,“能说说,你为什么会做这个研究吗?”
    赵奕道,“这是我的研究的一部分。我和爱德华-威腾先生,一起构建多维空间边界的数学体系,他负责M理论的部分,我负责外在的数学部分,而构建粒子数学绕不过去的就是超对称性的,超对称性也是M理论的基础,想要研究有进展,我必须要对它进行论证。”
    周军感兴趣的追问,“能说说这个合作项目吗?我听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词汇:多维空间。”
    赵奕笑道,“多维空间的论证,可以说就是研究M理论,目的是统一20世纪科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两者是不相容的。”
    “量子力学,和牛顿力学、相对论,完全是两个东西,但是为什么呢?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宇宙,按道理来说,所有的规则应该是统一的,物理学界一直致力于统一四大力,M理论的发展就是基于能够统一……”
    赵奕连续说了很多专业的东西。
    对多维空间做解释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专业学术对多维空间的理解,可不是小说、电影里的‘穿越空间’,而是尊重数学体系构架逻辑基础上形成的概念。
    这种解释让周军只感觉云山雾罩,他赶紧找个空当打断问起了简单的问题。
    比如,赵奕做了多长研究,完成研究的感想,有什么话要说。
    等等。
    赵奕知道采访不能说深奥的东西,还是简单的做出了回答,但‘客套式’的提问就没意思了,他完全是应付的态度。
    最后。
    赵奕宣布了一件事,他问道,“这次的采访会报道出去吧?”
    “当然。”
    周军有点疑惑。
    赵奕道,“是这样,我想借着机会发布个消息。关于这次超对称性分析的研究成果,我会在燕华大学研究生楼会议室进行有关报告。”
    打广告?
    也不算是打广告吧?学术报告还是很重要的。
    周军暗自吐槽。
    在央视的采访里,敢直接开口打广告的真是少见,就算是打广告一般也会被掐掉。
    等对赵奕的采访结束以后,周军和栏目组其他人一起返回,准备做出采访片段剪切的时候,有很长一段很专业的学术解释,倒是直接给掐掉了,但栏目负责人邓霖认为,“最后这段说作报告的不要掐掉。”
    “为什么?”
    周军有些疑惑,他不负责后期报道,但还是觉得有些奇怪。
    邓霖笑道,“这你就不明白了?亏你还经常做学术采访呢!你应该知道对一个学者来说,成果报告会都非常重要,是让他们展现成果的舞台。”
    “其实以赵奕的名气,并不需要这种舞台,所以他只选择在国内的杂志刊登成果。”
    周军和其他人跟着点头。
    “学术报告会也一样,他只是选择自己所在的燕华大学,但我相信这次报告会,对他,肯定非常重要,因为他特别,就像是你们认为的,‘打了个广告’。”
    邓霖解释道,“其实并不广告,学术报告会,不掺杂任何经济利益。而且,电视观众,也喜欢看到本来很正经的新闻节目中,出现打趣的画面。”
    “所以最好就是播出去,咱们栏目组留下这一段,等到台里新闻组再审核,他们是否掐掉就不管了。”
    赵奕的采访是要上新闻的。
    ‘超对称问题’的论证是世界最顶尖的成果,有很大概率会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报道是非常短暂的,就算是重大的新闻消息,每一则一般也不会超过五分钟,采访到的画面就会被剪切、再剪切。
    栏目组只负责第一次剪切。
    等到了电视台的新闻组,还会做一次剪切,甚至是剪掉大部分内容,只留下最重要的进行播出。
    邓霖的意思就是,报告会对赵奕很重要,他们就没必要主动剪掉画面,送到电视台新闻组让他们来决定。
    ……
    第二天晚上七点钟,三十分钟的新闻节目播出。
    ‘超对称问题’论证成果出现在了第十一分钟,主持人是这样做报道的,“著名年轻学者,燕华大学教授赵奕,在理论无力的超对称问题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以粒子的边界理论为基础,对超对称问题进行了论证,架构出神秘粒子世界的能量规律,为世界理论物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外媒体报道称,超对称问题的论证是理论物理的重大突破,是……”
    “同时,赵奕教授的《粒子的边界理论》,也受到了国际物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普伦斯顿高等研究院公开宣称接受粒子的边界理论,著名的数学家、理论里物理学家、弦理论的标志代表性学者,菲尔兹得主爱德华-威腾,对粒子的边界理论表示了极大的肯定……”
    “栏目组对赵奕进行了采访……”
    接下来播放的就是赵奕接受采访的画面,镜头里的赵奕表现的十分认真,嘴角偶尔露出的淡笑,也表现出了轻松的态度,而采访报道只留下几句简短的、重要的内容。
    最后镜头正对着赵奕。
    赵奕面带微笑的说道,“我想借着机会发布个消息。关于这次超对称性分析的研究成果,我会在燕华大学研究生楼会议室进行有关报告。”
    新闻至此结束。

第三百七十一章 学部院士增选

    在黄金时间的新闻播出以后,网络舆论沸腾起来,好多人讨论的只有一个话题,“新闻采访上竟然能看到广告!”
    网络上被热情的讨论所充斥,一大波网络媒体也纷纷发表看法,表示对于新闻中看到‘疑似广告’的惊讶--
    “还真是广告宣传,虽然是学术报告会。”
    “央视新闻组还真给面子,采访的时候说广告没什么,上新闻还没被剪掉!”
    “也就是赵奕了!”
    “赵奕牛-逼!”
    “果然是国宝级的人才啊!这待遇,做个报告能让央视新闻帮忙……”
    在不断的惊叹、感慨中,马上有人发现奇怪的事情,广告中没有说明学术报告会进行的时间。
    很快。
    有人就分析出了原因。
    “虽然这样说有点难听,但事实如此,这个广告不是说给普通人听的。”
    “想听懂‘超对称问题’论证的,最少也有个博士学历吧?”
    “博士学历完全不够!最少也要是资深的数学教授!”
    “所以赵奕的广告是说给数学、物理圈子的大佬们的,和俺们普通人没有一丢丢的关系……”
    确实如此。
    赵奕就是故意不说时间的,因为会产生很多麻烦。
    所有人都知道学术报告会进行的具体日期,到时候也许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肯定会有很多没资格参加的人前来,但不是真正对数学、物理有研究的人,来参加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做的‘广告’也只是让人知道学术报告的地点。
    这就可以了。
    学术报告会单独给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机构发邀请函,他自己也会发出去一些邀请函,就是给认识、水平足够的人。
    实际上,只要是对赵奕有了解、对粒子的边界理论有研究的人,都会明白这次学术报告有多重要。
    虽然外面都在说‘超对称问题’论证的重要性,但对于赵奕本人来说,‘超对称问题’的论证,也不过是‘粒子的边界理论’推广出去的助推器而已。
    学术报告是围绕‘超对称问题’论证,但重视的目的却在于,给‘粒子的边界理论’的推广打好基础,让更多的人去学习、研究‘粒子的边界理论’。
    ‘超对称问题’论证确实很有意义,但只是一个成果,说完了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粒子的边界理论’才是完成成果的工具,而工具是能够在很多领域使用的。
    总之,赵奕的报告,重点其实是‘粒子的边界理论’,是向全世界推广独属于他自己开创的理论。
    当然了。
    不管学术报告会的目的是什么,单单是‘超对称问题’论证的解析,就足以吸引全世界的顶级数学家、物理学家了。
    ……
    ‘超对称问题’论证的学术报告会,召开时间是三个星期以后,给了想来参加报告会的人,足够多的准备、缓冲时间。
    赵奕轻松了几天时间,重新回到了学生宿舍,和范雷、李仁喆一起打打游戏,有时间就到操场上运动一下。
    他还连续上了几天课。
    虽然赵奕一直都想享受大学生活,可他逐渐发现坚持去上课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开设了属于自己的课程,并担任了生物医学研究所的正式研究员后,他总是有很多事情堆积待处理,就算是没有必须要专心做的研究,想要轻松上几天都是很奢侈的。
    现在学校里还希望他担任正式的教授,也就是从事一部分带研究生、博士生的工作。
    那是理学院。
    赵奕担任了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倒是不担任被分配带学生,因为他的工作就是做生物医学的科研。
    理学院这边就不一样了,他担任的是教授职位,只开设一门选修课,就有些说不过去,但赵奕坚决的拒绝了。
    “第一,我不带学生!”
    “第二,如果你们坚持让我带学生,我就辞职!”
    一句话,解决!
    理学院的院长周正斌旁敲侧击着来询问赵奕的意思,结果赵奕就直接一句话,让他顿时没什么可说的了。
    实际上,周正斌希望赵奕带学生,倒不是说觉得赵奕担任教授没有履行义务,或者为学院分担工作之类,他的想法和生命科学学院差不多,就是希望赵奕能多和理学院关联在一起。
    赵奕在数学、物理上的成就就不说了,他今年参加了院士增选,评上院士就是月底的事情了。
    二十出头的数学物理院士啊!
    燕华大学的理学院真没什么可说的,水平上倒也不能说差,只是环境确实和水木大学、首都大学,相差最少一个大档次,因为学校的经费有限,也没有相关的科研中心。
    周正斌总是会担心赵奕有一天就直接离开了。
    比如说,去水木、去首大,或者其他大学,或者干脆出国?
    最后一点倒是不用担心。
    很多学者出国工作是因为科研环境不好或者不受重视,赵奕受到了整个国家的重视,也不断的做出成果,还马上要评上院士,根本没有任何道理出国工作。
    但是,不管怎么说,周正斌还是希望赵奕和理学院,能多上一些关联。
    ……
    赵奕可没有带学生的想法,尤其是带理学院的学生……
    开什么玩笑?
    如果未来真是要带学生,他也会选择做生命学院的导师,数学、物理科目逻辑思维很重要,伴随着智慧属性的不断提升,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差,但研究还是主要以因果思维为主,怎么去引导其他人去思考呢?
    这就是能力问题了。
    赵奕自认为还是很负责任的,他可不想去‘误人子弟’。
    当然了。
    目前才刚上大三,时间还是太早了点,大学生活有四年的时光,他还想多享受一下,哪怕其他工作也很多,能减少负担还是减少一下,轻松一些比什么都重要。
    在进行学术报告会前,赵奕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是去参加科学院学术物理学部院士增选的第二轮评审。
    院士增选要进行两轮,通过第二轮评审投票后,就能正式成为学部院士。
    学术物理学部院士增选大会是在首都的京北会议中心进行,倒是不用提前坐飞机往南飞,但还是占用两天的时间。
    前一周就有好多人打电话过来,催着赵奕‘赶紧过去’了。
    主要还是因为‘超对称问题’论证成果,邱成文研究了半个月时间,都有一些小地方想不通,足以说明‘超对称问题’论证牵扯的数学构架、逻辑的难度。
    赵奕还是提前一天过去了,到了以后就直接去了会议中心。
    京北会议中心是很重要的场所,经常召开一些国内的重要会议,会议中心内就有接待宾客的酒店,高规格的待遇自然不用多说。
    赵奕到了研讨的小会议厅,就被好几个人围住了,大部分都是来参加会议的老院士。
    在做了一番介绍后,弓着腰的陈勇泉老院士,马上说到了重点,“我们正一起研究你的超对称论证,但还是有几个小问题啊。”
    “这里。”
    陈勇泉从桌上拿了个记录的本子,上面逐条写着不明白的地方,“赵奕教授,就来给我们讲解一下。”
    一群人都看着赵奕
    赵奕没想到才刚到这边,就被一圈院士追着问问题,只能苦笑着一一做了讲解。
    这可是很不容易的。
    虽然每一个都是单独的问题,但都会牵扯到整体构架,一个小问题就牵扯到一大堆内容,赵奕解释了两、三个问题,就用了差点一个多小时,他都感觉口干舌燥,好在工作人员端来一杯水,让旁边人也有些不好意思。
    在解答了几个问题后,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不仅仅赵奕感觉很累,其他人也听的头昏脑胀,赶紧停下来休息了。
    赵奕苦笑道,“如果想了解的更详细,欢迎来参加我的报告会。”
    “肯定会去!”
    “一定去!”
    “你的这个粒子能量数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感觉就是未来理论物理的发展方向啊!”
    有几个老院士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陈勇泉则是忍不住吐槽一句,“都怪张宏志,那小子都不敢来了!”
    好几个人跟着点头。
    “张宏志?张主任?怎么了?”赵奕有些不明所以。
    “别提了!”
    有了看起来还年轻些,姓李的物理院士不满道,“我听陈老头(陈勇泉)说,张宏志做了你的审稿,就一起去找他,让他帮帮讲讲不明白的地方,你猜怎么着?他连问的东西都听不懂,还推说理解的不是那么透彻。”
    “全学部都知道了。”
    “他就根本没给你审稿,直接把官话、套话一说,杂志上都刊登出来了,看看网上说的什么?他也不嫌丢人!”
    “这次他都没敢来!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增选,物理系主任不来,说忙,提前投了弃权票,是人有脸干的事吗……”
    接下来好几个院士,不满的开始抨击起了张宏志。
    赵奕差不多明白过来。
    之前他看到杂志上刊登的审稿人评语,发现张宏志写的是最好的,一大套赞美词汇送上,但好像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原来如此啊!
    张宏志根本没给自己审稿,就写了一大堆的评语,估计是看难度太高,就没仔细的去研究,但是……
    这也确实说不过去。
    正常来讲,被推荐审稿人是可以拒绝的,或者干脆就说工作忙推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概张宏志是觉得,做自己的审稿人很有面子?不做可惜了?
    然后又不想仔细去研究?
    “好吧!”
    赵奕都感觉有些好笑,对他倒是没什么影响,但他的研究成果被世界关注,审稿人的点评也会跟着发布到全世界。
    这种事情说起来没什么,但大家都知道就不太好了。
    全世界都能看到那一大套,没有实质性内容、花团锦簇的评语,若是再知道张宏志没有真正去审稿……
    “这算不算是自己挖了个坑,自己往里面跳?”
    “还不如不做审稿呢!”
    赵奕仔细想了想,觉得和自己没多大关系,他只是投稿的时候,写了几个认识的数学、物理大佬做审稿人,被邀请的人也是可以拒绝的,张宏志没有拒绝还不认真审稿,出什么问题也只能怪他自己了。
    ……
    第二天就是院士投票的增选会议。
    学部院士增选最后阶段,各个环节安排的时间非常紧密,从公示候选人材料,主席团会议审核资格,再到举行学部的内部会议,都是在一个星期内完成的。
    学部会议也不仅仅是院士增选,院士增选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每一年的学部会议还要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让几个有代表性成果的院士发言,但要说到实质内容,最重要的还是确定下一年的学部常务委员会人员名单,以及进行院士增选候选人投票。
    在学部会议召开前,院士候选人还要参加学部常务委员会的资格审核。
    这是学部会议前的提前筛选。
    学部常务委员会会在第二轮,也就是最终院士增选投票前,对候选院士进行面对面的审核,差不多可以理解为‘面试’,区别在于面试官数量有点多,但一般学部内的审核,就只是一次面对面交谈流程,并给候选人提供自我展现的平台,让那些游移不定,不知道该怎么投票的院士,确定该把票投给谁。
    另外,学部常务委员会还有权利提前撤掉院士候选人的资格。
    其实等同于一种‘预防’机制。
    比如,外面传言某某候选人,采用不正当手段去参加增选,传言肯定要注意一下,也会让候选人自己做解释。
    再有,一些风评非常不好的候选人,也许会在审核后,就被直接撤掉候选人资格。
    等等。
    只要是正常参加院士增选的候选人,没有什么太坏的风评,通过学部常务委员会审核这一关,基本是没有问题的,区别只是表现的好与不好。
    如果能表现的好一些,也许就能为自己多拉几票。
    赵奕前来参加院士增选会议,最重要的就是参加学部常务委员会的增选,因为其他阶段并不需要他本人参与。

第三百七十二章 终于留下了一个!

    上午,八点半。
    会议中心西侧的一个小厅,学部常务委员会的人都在里面,扫一眼差不多就知道有十几个人,委员会审核并不是全封闭的,后排和门口还有几个老院士围观。
    候选人们则坐在里面,房门是被关上的,也不知道会议厅是什么情况。
    赵奕推门开走了进去,马上就见到了熟人,是南城大学的黄钟教授。
    “赵奕教授,这边。”
    黄钟热情的站了起来,朝着门口挥了挥手,其他人也带着热情看过来,他们和赵奕没那么熟,就没有直接去照顾。
    赵奕走到黄钟的旁边坐下,也朝着其他人友善的点头,他仔细注意了一下,才发现房间里包括他和黄钟,才只有五个院士候选人?
    他没关心过有多少候选人,顿时有些惊讶的问道,“这次增选,就只有我们几个?”
    其他人都面色怪异的看过来。
    赵奕一开始还不明白,忽然想到了刘贺敏说的‘好几个参加的候选人都弃权了’,顿时就有些不好意思,人数少到只有五个,大概、可能、也许是自己的原因?
    事实上,就是因为今年赵奕参加院士增选,好多被提名的候选人干脆直接放弃了,也导致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候选人人数不足。
    今年数学物理学部院士有七个增选名额,结果第二轮筛选过后只剩下五个人。
    但是,人数少并不表示一定能选上。
    偶尔有的年份也会出现,候选人比增选名额多的情况,但按照投票环节的规则,院士候选人需要获得学部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赞成票。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数学物理学部院士有一百多人,‘资深院士’是不参与投票的,再加上弃权不参加增选会议的院士,投票总人数也超过六十。
    六十人,三分之二同意,也就是需要四十张赞同票。
    所以坐在这里的院士候选人,包括黄钟在内都有点紧张,他们知道接下来的委员会审核环节很重要,委员会的人也是有权投票的,若是能表现好说服他们都投票,成功当选院士的可能性就会变高。
    另外,有的人还担心审核过程。
    学部常务委员会审核‘刁难’候选人,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倒不是真的去刁难,而是问候选人一些其他问题,因为评选院士是看两方面,一个是学术成果,一个是学术道德。
    有的学部委员就会问一些刁钻的成果、研究问题,回答不出来也许就会被怀疑学术道德问题。
    这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虽然他们在数学物理学部也认识不少人,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熟悉的,也许就会碰到被刁难的情况。
    黄钟也很担心。
    黄钟和赵奕一样,都是第一次参加增选,也是候选人中第二年轻的(第一年轻的是赵奕),在房间里等待的时候,他就和赵奕谈起了,打听到学部评审、增选投票的一些‘传言’,话语中明显表现出了担忧。
    “别担心,没问题的,第一个应该是我吧?我提前帮你打探一下。”
    赵奕安慰黄钟说道。
    很快。
    学部常务委员会的内部评审开始,赵奕被工作人员叫到了小会议厅,他走到了最前面、中间,差不多是讲台的位置。
    这时候应该是自我介绍。
    赵奕看着台下十几双眼睛,倒是一点都不紧张,因为好几个都是熟人了,还包括昨天过来问‘超对称问题’论证的,他很淡然的做起了自我介绍,“我是赵奕,燕华大学的数学教授……”
    “主要数学、物理成果包括,角谷猜想的证明、三维震颤波形图的塑造与论证、弱化孪生素数猜想的论证……”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费马猜想……”
    “量子物理研究上,我采用一种计算机筛选的方法,发现了希格斯粒子的信号,今年年初,欧洲核子……”
    赵奕没说出一个成果,台下的人就用力扯一下嘴角。
    他倒是没注意台下人的反应,而是继续做着介绍,“目前正在研究多维空间……”
    “咳咳!”
    前排一个国字脸的中年人,终于忍不住挥手打断说道,“赵奕教授,就这样啊,你通过了,不用再继续了,下午我们都会给你投票,放心吧。”
    “就这样了?”
    赵奕有点疑惑,“那我……”
    “可以走了。”
    “不是……这个……”赵奕低头扫了眼‘演讲稿’,他是准备做十分钟的陈述,前面只是简单的介绍,后面则是有关‘解析数论’领域的成果报告,他也是凭借数学分支‘解析数论’的成果,作为评选院士的基础的。
    结果……
    才刚说了个开头就结束了?‘演讲准备’岂不是全都白做了?
    他稍微有那么点不甘心和遗憾,看向小会议厅里的其他人,发现其他人整齐的点头,眼神里就差点写着,“你赶紧走吧!不用审核了!”
    “快走吧!”
    “别耽误时间,换下一个!”
    赵奕带着些许郁闷,走回了候选人的房间。
    等重新推开房门,倒是感觉轻松了许多,最少审核这一关没问题,他对黄钟以及其他人说道,“没什么,不用担心,流程很简单,做个自我介绍就行了。”
    “都别紧张。”
    ”加油!”
    赵奕的安慰和鼓励大概有点用处,最少参加审核的院士候选们,都正常通过了委员会审核这一关,没有人被直接刷下来。
    大概是因为增选名额比候选人数多,候选人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相互之间的气氛还不错,呆在一起有说有笑的。
    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候选人被安排在一起吃饭。
    赵奕参加完审核就被叫到其他会议厅,和几个院士继续讨论超对称性问题分析,并不知道审核的事情,到午餐的时候才刚回来,他带着轻松问了一句,“上午的审核,怎么样?很简单吧?真是没想到,我还准备了一份……”
    他没说完。
    其他人的脸色有点发黑。
    学部常务委员会对赵奕的审核确实很简单,有的委员觉得流程都不用走,直接就给过就好了,针对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相比赵奕来说,其他人的成果差了一大截,自然要好好的审核。
    这是学部常务委员会的职责。
    他们的审核主要就是针对学术成果,以防出现‘学术道德’问题,若是后续爆料出‘某某新晋院士的某成果论文是抄袭、编纂’,肯定成为学部的奇耻大辱,学部常务委员会担负责任首当其中,因为他们就是负责候选院士的‘学术道德’审核。
    所以其他几个候选人,被常务委员会好好的‘为难’了一下。
    黄钟被审核的时间最长,因为他的成果都是理论物理,是微观粒子的磁力研究,其中牵扯到强力、弱力,几大力凑在一起的粒子数学,难度可想而知,想要听明白非常不容易。
    审核过程可以说成是‘委员会在为难黄钟’,也可以说成是‘黄钟在为难委员会’。
    虽然常务委员会的成员也都是学部院士,但学部院士也不是什么都懂,有一句话说的好,‘跨行如隔山’,学术圈子就更是如此了。
    数学、物理都有好多分支。
    ‘小学科’内的知识懂的多一些,放大到数学、物理范围就太广了,‘大学科’内想跨小学科弄懂其他内容,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赵奕都能从黄钟口中,听到很多新颖的东西,别说是没研究过粒子数学的学者了,想要听懂黄钟解释的成果,以及思考研究的想法、过程,绝对是个艰巨的挑战。
    好在审核结束了。
    几个候选人坐在一个饭桌上,不谈什么‘审核轻松不轻松’,气氛也是非常不错的,黄钟等四个人都为下午的院士投票感到紧张,感到有些担忧,但到了这个程度,担忧也是没有用的。
    “今年评不上,我就再等几年。”黄钟说道,“反正我刚五十,还有机会。”
    实际上,是四十九岁。
    其他三个候选人就不一样了,年纪最大的都已经六十七岁,过了‘院士年龄分层的’六十六岁大关,需要六个院士一起提名,才成为了院士增补候选人。
    如果错过今年的院士增选,因为未来不可能再有成果,这辈子大概率没希望了。
    不过……
    其实也没什么值得同情的。
    ‘院士’,可是国内学者的最高职称,而任何有等级之分的群体,等级人数上呈金字塔形的,大部分的教授终身都没资格参与增选,更别说什么评上院士了,能有资格参与院士评选,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另外,院士头衔不是荣誉证书,年轻的时候评不上院士,年老了以后很难有成果,再去评选院士,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有成果年轻学者的不公平。
    这一点上,赵奕很佩服贺明成。
    贺明成在学术圈内名气不小,但过了六十岁就没参与过院士增选,知道无力去做出大成就,干脆就不主动做什么了。
    当然了。
    有的老教授想评个院士,获得一下终身学术研究的肯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能说,个人站位不同、想法不同,立场就不一样。
    ……
    下午两点。
    数学物理学部正式召开会议,一大堆繁杂的发言、事务处理后,就进入到了院士增选投票流程。
    院士增选候选人是不能进入会场的,只能在会场的外间等待。
    因为会议要进行两到三个小时,外面等的实在不耐烦,赵奕干脆就到会场四处转转,若不是有增选会议结束,需要亲手给学部委员会提交资料,并交到主席团会议评审的流程,他都想直接回燕华大学了。
    会场内。
    院士增选投票流程,最初还是代表进行发言。
    这次是数学物理学部的主任余培元,他做了长达七千字的长发言,内容差不多就是宣布开始,说明增选工作的重要性,阐述增选工作的意见并强调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并做出年度增选的大致报告。
    等等。
    七千字里有很多内容,听的会场里的人都昏昏欲睡。
    好在还是有结尾的。
    等学部主任的发言结束,就进入到增选投票的流程,投票是针对每个候选人进行,所有参与的人都会进行投票。
    这次参加增选投票的院士有六十四人,每个人可以针对每个候选人,可以进行一次‘不记名投票’。
    投票只有‘赞成票’和‘反对票’,因为最终只统计赞成票,参与投票并‘弃权’,也就等同于投了‘反对票’。
    赵奕是顺位第一个增选候选人。
    投票就是从赵奕展开的,很快工作人员收集好了投票,进行整理汇总工作以后,主持会议的余培元宣布了结果,“候选人,赵奕教授,获得票数超过三分之二。”
    一片安静。
    这个结果再正常不过。
    院士增选得票数不会对外公布,就连会场内都不会公开得票数,只最后做一个名次排序,有几个增选名额,就会取前面的几个人。
    接下来的投票反倒有意思。
    第二个、第三个,乃至于第四个候选人,都没有通过投票环节。
    余培元公布了三次结果,“候选人,周XX教授,获得票数不超过三分之二。”
    “候选人,王XX教授,获得票数不超过三分之二。”
    “候选人,孟XX教授,获得票数不超过……”
    这时候,会场内都议论起来了。
    数学物理学部有七个增选名额,到第二轮就只有五名院士增选候选人,结果到了投票环节一下子就刷下来三个?
    最后一个……
    黄钟!
    四十九岁?
    主研究学科是粒子数学?
    有的老院士大概是觉得,只评赵奕一个人似乎不太好,发现黄钟还不到五十岁,也算是年轻有为的学者,干脆就直接投了赞同票。
    最后一轮投票结束。
    余培元带着紧张查看结果,最终长呼一口气,高声宣布,“候选人,黄钟教授,获得票数超过三分之二!”
    他喊出了增选开始到现在最高的音调。

第三百七十三章 必须要推广独属于自己的理论

    院士增选会议结束。
    一大群院士走出来,顺带也把消息透露了出去,等待结果的几个候选人,知道消息的反应各不相同。
    赵奕是最淡然的一个,只是微微的笑了笑,礼貌的回应各种恭喜生,他心里还是有点小高兴,毕竟是评上了院士,成为国内最年轻的院士,早早的实现了学术‘等级’上的巅峰。
    黄钟的反应则是激动、不敢相信。
    在院士增选开始前,他被认为是数学物理学部‘最没希望’的候选人,一个是年轻,年轻并不是优势,五十五岁左右才是评选院士的‘最佳年龄’。
    另一个就是成果和学科问题了。
    黄钟致力于粒子间的磁力研究,国内数学、物理学术界,绝对是‘非常小众’的学科,他的成果其他院士想弄懂很困难,好多院士投票前都看一下,其他人对黄钟的学术成果的点评,然后再决定是否投赞成票。
    粒子数学的研究也有点吃亏,因为黄钟是南城大学的教授,而粒子数学领域的院士,多出自高能所和量子研究团队,而不是单独的理论物理研究。
    总之,黄钟评选院士很吃亏。
    现在院士增选会议结束,其他三个‘更有希望’的没评上,结果就只有赵奕和他评上了,结果实在是很意外。
    事实上,黄钟的运气真的很好。
    这一届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评选,被赵奕的参加‘严重干扰’,好多数学、物理院士候选人,干脆就直接退出了评选,他们觉得和赵奕一起参加评选,可能会受到外界额外的重视。
    比如说,某某新晋院士都没听说过名字,竟然和赵奕一起当选了院士。
    有什么成果?
    不知道。
    这样的情况就会很尴尬。
    如果发生赵奕没选上,自己选上了的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尴尬了。
    那么来参加增选投票的院士,也知道外界关注的情况,更多的关注就会带来更多的压力,他们对其他人审核就格外严格,觉得没资格、成果不达标,干脆就投了‘反对票’,结果一口气反对了三个,发现就剩下一个黄钟了,‘中立’的院士们发现,全都投下去不太好就干脆投了赞成票。
    当然了。
    黄钟参加院士增选,一路过关斩将坚持到现在,成果肯定已经达标了,能评上院士也不能归在运气上。
    最终只有赵奕和黄钟评上了院士但他们还属于‘后备’院士,想要正式获得院士头衔,还有一个流程要走,就是学部主席团会议评审。
    学部主席团是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由科学院院长、一名分管学部工作的院士副院长、五个学部主任和由院士大会选举产生的十二名名院士组成。
    主席团的职能是很多的,比如召开主持院士大会,决定院士大会的议案,批准各学部委员会以及专业委员会名单,等等。
    在院士增选上,主席团的职能说白了就是分配和监督,需要提前决定各学部增选院士名额,增选过后审议各学部增选院士的选举结果,一般情况下,学部主席团会尊重选举结果,不会直接否定学部院士评选结果,最后没走完的流程也只是个形势。
    院士增选结束。
    好多人都来恭喜赵奕获得院士头衔,称呼也直接变成了‘赵院士’。
    “赵院士,恭喜啊恭喜!”
    “二十出头第一次参加增选就评上了,咱们啊,真的是不行!”
    “谁能和赵奕比啊,解析数论,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就差黎曼猜想了!”
    “赵奕的三维震颤波形图,可是个大成果,直接盖过了黎曼猜想……”
    “……”
    一大群人围着赵奕不断赞叹着,他们是发自内心的赞叹,学术圈子里也就是赵奕,能让一群院士围着赞叹了,在解析数论领域,他的成果太突破了,可以说盖过了百年内所有数学家。
    赵奕则是笑嘻嘻的应对着。
    在院士大会结束后,通过投票的候选人要亲手递交材料到学部委员会,学部委员会会把材料递交给主席团进行评审,也就是院士增选的最后一步。
    赵奕和黄钟一起去递交材料,流程倒是非常的简单,就是过去把材料交上去,和学部委员会的几个院士,再寒暄上几句就结束了。
    当晚。
    赵奕和一大群院士一起吃饭,礼貌的客套了好一番,才终于找机会脱身,他直接就去了停车场。的
    “走人!”
    坐在驾驶位上远远看了眼会议中心,他果然的关闭了车窗踩下了油门,汽车快速的驶出停车场,开进了首都繁华的街道上,走在路上的时候,他都感到一阵轻松和喜悦。
    评上了院士当然值得高兴。
    院士是好多学者一辈子努力去争取的头衔,评上了院士对他而言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评选上感觉就像是,自己的成果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肯定。
    赵奕感到轻松的也有离开,他不太适应会议中心的气氛,总是被一大堆院士围着追问、讨论,再加上必要的客套和寒暄,总是会感觉有些压抑和郁闷,离开回去就感觉轻松很多。
    ……
    等回到了燕华大学,还是没有脱离被‘一群人’围住的境地,好多人都过来询问增选结果。
    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同事、理学院的教授乃至于宿舍哥们三人组,还有其他认识的老师、同学,见到赵奕都问出了同样的话,“怎么样?评上了吧?”
    区别是语调不同。
    范雷、李仁喆以及其他同学,口气都是询问的意思,是真的不知道情况问一下结果。
    有些了解情况的教授们,语调都十分的肯定,隐含的意思就是,“我早就知道,肯定能评上!”
    赵奕的反应都是带着笑点头,然后就收到一大堆恭喜的声音,宿舍三人组的‘恭喜’令人影响深刻。
    “牛逼啊,二十多出头,大学生院士!”
    “赵奕,厉害!”
    “以后等我有时间就写一本书,书名叫做《我的同宿舍院士》,销量肯定爆火!”
    孟铮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这其实挺遗憾的。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可追求的美好。而你,人生已经到达了顶峰。”
    宿舍几个人都看向了孟铮。
    赵奕竟然发现自己因为他的话,想到未来评级头衔上没了追求,心里产生了那么一点点遗憾。
    范雷则是叹道,“所以,我宁愿选择……遗憾。”
    “我也选择遗憾。”
    “孟铮啊!还是你去努力追求吧。”李仁喆走过去拍着孟铮的肩膀道,“要不这样,你把兜里的钱都给我。然后去外面打工赚生活费,这样你就有追求了,追求能赚够这个月的生活费。”
    “我觉得可行!”范雷表示强烈的支持。
    “滚!”
    孟铮嫌弃的拍开李仁喆的手,还摸了摸裤兜似乎唯恐钱真的被掏走。
    赵奕和宿舍几个人打趣后,就去了理学院的办公室,他要整理下办公室留下的资料,为马上到来的学术报告做准备,才刚走进理学院楼,他就被胡志斌叫住了。
    “这边,赵奕!”
    胡志斌喊了一嗓子,忽然笑道,“不对,现在应该称呼赵院士了!”
    门口两个老师扒头往外看,发现赵奕赶紧过来,招呼着他进了大办公室。
    大办公室里有几个理学院的教授、老师,理学院的院长周正斌恰好也在,他马上笑道,“恭喜啊,赵教授,以后就是院士了。”
    “您客气了!”
    赵奕礼貌的做了回应。
    周正斌和赵奕见过几次,也说过不少的话,但其实并不太熟悉,他招呼赵奕坐下来,边说着,“我们刚才正谈你呢。”
    “谈我?”
    “是啊,你的超对称问题论证,还有粒子的边界理论,以及三维震颤波形图。”
    “哦?”
    赵奕有点不明白了。
    周立开口解释道,“是这样的,赵奕,不管是粒子边界理论还是三维震颤波形图,都是独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所以想问问你,是否考虑在大学,开设高端一些的公开课?”
    赵奕问道,“开设公开课?”
    “对,就是公开课,时间可以安排在周末,或者选择一个工作日的晚上,课程安排上很自由,有时间就可以开,没时间就可以不开。不做限制。”
    周立继续道,“很多研究生、博士生,都想听听你的波形图和粒子数学的内容,而你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内容上相对有些简单了。”
    赵奕听着思考着点点头,他扫了一眼周正斌,差不多也了解了。
    上次周正斌问他是否考虑带学生,他就给直接拒绝了,当导师带理学院的学生肯定不可能,开设难度高一些的课程,倒是能够接受的,他本来就有粒子的边界理论公共选修课,开设时间自由的公开课,偶尔上一节也根本无所谓,只不过因为时间不固定、课程数量不固定,每一节课的内容就必须好好思考了。
    赵奕点头道,“开课,我倒是不反对,只是这个课程内容上……”
    “这个没问题。”
    周正斌听到赵奕松了语调,拍着胸脯说道,“学院会给你配备专门的课程助理,记得你有个助理是钱虹老师对吧?”
    赵奕点了点头。
    周正斌继续道,“钱虹老师做事很负责、很认真,但是数学能力上还是差了一些,这样吧,让胡志斌胡教授专门来帮你,遇到什么问题,其他教授也能帮忙。”
    “还有啊,你的公开课也是有补贴的,具体财务会出个明细,咱们学院肯定不会亏待高水平的院士!”
    周正斌拍着胸脯做出了承诺。
    赵奕看了胡志斌一眼,发现对方似乎不意外,也知道之前肯定有商量的,但是他确实没有反对的理由,大学内开设公开课,主讲自己的三维震颤波形图、粒子边界理论,等于是给他一个宣传、推广理论的平台,完全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最终他同意了。
    理学院大办公室里,和院长周立斌以及几个教授、老师,说了说开设公开课的事情后,赵奕就回到办公室整理起资料,他脑子里则不断思考着学术成果问题。
    不是对学术问题进行思考,而是整理完成的成果。
    他的学术成果有很多,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生物,乃至于没有公开的化学材料,等等,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数学,确切的说是解析数论,因为他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和费马猜想的证明。
    赵奕觉得自己最重要的成果,并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和费马猜想,它们只能算是完成了‘数学证明题’,只不过证明的难度非常高而已。
    显然。
    理学院也有同样的看法。
    世界难题的证明确实听起来很厉害,但完成也就是完成了,并不具备继续上升的潜力,感觉就像是‘一次性’的学术成果,三维震颤波形图和粒子的边界理论,才是最最重要的成果。
    三维震颤波形图的潜力很强,继续研究下去会发现很多东西,也能直接顶替黎曼猜想用在很多领域上。
    粒子的边界理论的研究潜力就更强烈,依靠其中最核心的能量理论,可以探索微观粒子的数学问题。
    这两个成果都属于,上升的潜力非常充足,越多更多的人知道、加入到研究的行列,创造者,也就是他本人,个人成就也就越高,因为他是创造出来的。
    所以未来数学、物理研究主要还是要放在三维震颤波形图以及粒子的边界理论上,也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去把它们推广到更多的人知道。
    正因为如此,即将到来的学术报告很重要。
    这次对超对称问题的论证,目的不是完成论证本身,而是让人了解粒子的边界理论,让理论能得到更多的推广,获得更多高效、机构以及顶级数学家、物理学家的认可。
    赵奕变得认真起来,他特别拿出个稿纸,开始仔细想着学术报告的要点。
    这还是第一次。
    哪怕是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的报告,他都没有做什么准备,基本上就是到会场讲一下论证过程。
    这次不同。
    他必须要做一些准备。

第三百七十四章 祝你们成功,加油!

    近十天的时间里,赵奕都在整理自己的成果,认真的准备着学术报告,也顺带思考一下,‘多维空间边界’继续研究下去的方向。
    研究思考是很费脑细胞的,长时间去认真去思考,也是他感到很疲惫,偶尔想要轻松一些,干脆就去了生物医学研究所。
    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实验工作,对赵奕来说确实是简单明了,能得出结果直接就使用能力,不能得出结果的话,多半儿也就束手无策了。
    “这大概就是科学和技术的难度区别?”赵奕自嘲的想着。
    当然不是。
    技术也是非常有难度的,只不过他有系统而已。
    赵奕实验室暂时没接什么大项目,他们还是主要消化艾滋病研究的几个小项目,主要负责人是张薇。
    刘成杰、严怡则在做个人接的小研究项目,他们都在试着独立做项目,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范雷还是每天都过来打个卡,看看有什么能帮忙的,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和研究所每个人都混个眼熟,都说上几句了解一下,顺带了解研究需要的东西,他准备毕业后就来研究所工作,从事后勤相关的工作。
    后勤工作肯定赶不上直接做研究,薪资待遇、福利、重要性都有差距,但阎学林许诺了一个正式的行-政岗位,也是具有很大潜力的。
    赵奕坐在实验室,看看近来的研究资料。
    范雷推门走了进来,他满脸都写着惊喜的说道,“赵奕,来了!”
    “怎么了?这么高兴?”
    “你不知道啊?”范雷说着看向刘成杰那边,旋即小声凑过来的说道,“我不知道要不要保密。刚才楼下碰到了阎所长,他说明天带我飞一趟武城,谈个大生意!”
    “阎所长带你去谈大项目?”赵奕有些惊讶于。
    “对啊?”
    赵奕有些疑惑的问道,“你能帮上什么忙?”
    “别看不起人了。”
    范雷自信的拍着胸脯道,“我跟你说,我超级擅长的就是谈生意,别说别的,就凭我这张脸,任何对手直接让一步。咱就是高颜值,没办法,别人学不来!”
    “……我知道了。”
    赵奕仔细盯着范雷的脸,叹气的说道,“阎所长肯定是看你的脸皮够厚,才临时决定带上你的。”
    “哈哈哈……”
    范雷可不在乎赵奕说什么,跟着所长走一圈去谈生意,最重要的不是去谈生意,而是得到了所长的看重啊。
    赵奕当然不在乎。
    他可在乎,没有突出的技术能力,想要混好工作就只能靠一张嘴。
    现实就是这样。
    ……
    范雷激动的说起跟着阎所长去谈生意,倒是让赵奕感到有些疑惑。
    武城?
    有一家合作的医药企业,似乎就是在武城吧?
    谈生意?
    难道是去谈医学科学中心……不可能!
    医学科学中心的赞助建设,已经差不多已经谈好了,医学企业确定会拿出多少经费,经费到位就可以了,具体怎么去建设,经费怎么样分配,都是大学、学院、研究所的事情,根本不用特别去谈。
    那么还能是什么‘大生意’?
    三天后。
    赵奕正和李仁喆紧张的一起打游戏时,范雷推门走了进来,还大喊了一声,“我回来了!”
    “……”
    没人理他。
    赵奕和李仁喆继续沉浸游戏中。
    “别玩了,赵奕!”范雷干脆走到了赵奕的身后,带着些许疲惫说道,“阎所长让我招呼你一声,赶紧去研究所。”
    “怎么了?”
    “有大事情,你快点去吧,来,我帮你打!”
    赵奕郁闷的站了起来,把位置让给了范雷,还特别强调一句,“别死了啊,我都7杠0了。”
    “OK!”
    “不相信你的技术……”
    赵奕不满的嘟囔了一声,知道范雷回来肯定是宣布什么‘大生意’,他没有在范雷这里打听,因为可能牵扯到保密问题,就直接去了研究所。
    研究所的小会议室。
    赵奕走进来扫了一眼,就知道肯定和2CV-炳氢分子有关,因为坐着的几个人都参与了项目。
    戴天庆、韩辉、李明、艾立新、陈志刚、张薇,外加一个阎学林。
    实验室里的刘成杰、严怡等人,也知道2CV-炳氢分子的事情,但他们级别和能力都不够,后续的研究就没有再参与了。
    阎学林看到赵奕走进来,赶紧招呼着他坐下,有些兴奋地说道,“和咱们合作的药企,药物开发遇到了问题!”
    “啊?”
    这个事情才刚说起,会议室里的人都不知道,他们互相对视一眼,不明白‘药物开发遇到问题’,阎所长为什么还会开心?
    不应该郁闷吗?
    反正他们是感觉挺郁闷的,因为药物开发遇到问题,成果就迟迟无法发表,那可是医学界的重大成果,发表以后肯定得到世界关注,也许还能凭此拿到大奖。
    哪怕获奖的是赵奕,一起参与项目的他们,也能跟着沾沾光啊!
    另外,他们也发表相关附带成果的论文,主要成果论文也能跟着署名的。
    对于任何领域的科研人员来说,具有影响力的成果、得到世界高度关注的成果、论文,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论文就是他们的工作成果,得到更多的关注,也就代表了科研工作的成功。
    所有人都带着疑惑看向阎学林。
    阎学林笑道,“这次我去武城,就是为了药物开发这件事,因为成果是咱们的,他们邀请咱们所一起同步做药物开发。”
    “就是说,又有大笔的赞助?”戴天庆第一个反应过来。
    艾立新犹豫着问道,“但是,我们不是专业做药物开发的,他们药企碰到的问题,我们不一定能解决啊。”
    阎学林大手一挥,说道,“没关系,因为保密性问题的,他们不可能把信息分享出去,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找我们同步做开发。”
    “同步……”
    戴天庆犹豫的说道,“意思就是说,信息不共享,各自独立做开发?”
    阎学林肯定的点头,“对!我们同步做开发,经费都是他们出。如果出了成果,我们也拥有一部分专利费,这次我就是去谈这个的,先期赞助的经费一千万。如果最终我们能做出来的,能占据三成的药物专利。”
    “他们赞助,三七分……挺不错……”戴天庆评价了一句。
    艾立新则说道,“但不一定能出什么成果,药企的科研团队,碰到的肯定是大问题。”
    阎学林笑道,“老艾,别没信心啊,这还没开始呢,最重要的是,就算拿不出成果,我们可没有任何损失。”
    “也对。”其他人都思考着点头。
    这件事很明白了。
    药企那边开发药物遇到问题,发现短时间解决不了,干脆找研究所帮忙一起开发,相对于2CV-炳氢分子的研究发现来说,再多的科研经费都不算什么。
    他们也不能找其他机构,因为保密不止是针对研究所,还针对药企中了解信息的人,他们或者就自己研究,或者就找研究所帮忙一起研究。
    阎学林去武城就是谈这个事情,最终谈的结果就是,药企赞助研究所同步做药物开发,出了成果以专利来算,他们占据七成的专利所有权比例。
    任何科研机构都希望能吸引外在的的企业赞助经费,生物医学研究所是国家的科研单位,大部分研发经费都是国家来的出,因为大多从事医学机制类研究,真正的外在企业赞助科研经费并不多。
    生物医学研究所的规模不小,但初始就有一千万的经费,也绝对是超级大项目,更重要的是,研究所几乎都有任何损失,经费都是药企方面来出,出不出成果也能让参与的研究员,增加一些药物开发的经验。
    如果出了成果就更好了,三成的专利所有权,实际上可是真不少,那可是2CV-炳氢分子药物的专利。
    研究所对2CV-炳氢分子的效果是非常了解的,以2CV-炳氢分子为主体研发的药物,对艾滋病的效果肯定不差,也许会在国内、国际上大卖,三成的药物专利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大笔收益。
    另外,艾滋病药物开发的意义也很重大,到目前国内还没有自主上市的艾滋病药物,治疗方面的所有用药都是进口的,研究所发现了2CV-炳氢分子的效果,再添上一个‘研发出相关药物’的头衔,荣誉肯定就是加倍的了。
    经济利益、荣誉,两者加在一起,足以吸引任何人。
    ……
    阎学林爆出个同步药物开发的大消息,内部小会议也只是刚刚开始,他去了一趟武城医药企业的药物研发基地,也了解到药物研发遇到的困难。
    简单来说,暂时没有人工合成2CV-炳氢分子的方法,以实验室环境依靠免疫过程制作2CV-炳氢分子成本太高,效率又实在是太低了。
    后者一说就明白了。
    之前研究2CV-炳氢分子的过程中,实验室的制作方法都是模拟免疫环境,针对杆菌的侵入产生抗体,顺带制造出2CV-炳氢分子。
    如果想要把2CV-炳氢分子提取出来,则需要不断的中断实验,添加很多种类的化学材料,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提取一小管含有少量2CV-炳氢分子的溶液,实验室成本轻松达到过万。
    这一小管溶液用在现实治疗上,估计只够给人体注射两、三次,甚至还没有看到效果,就已经全部用掉了,但2CV-炳氢分子药物,笼统的预估也要连续注射半个月以上,甚至是一个月、两个月,直到把血液中的艾滋病毒全部‘控制住’,才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简单来算,每天注射一次,药物成本就超过三千人民币,平均使用一个月时间,也就是十万人民币。
    这是实验室的药物成本。
    市场上售卖要考虑研发成本、利润等等,售价翻上几倍、几十倍都很轻松,绝不是普通人能消费的起的。
    药企还有一种更大的担忧。
    药物正式上市以后,成分肯定会被公开,马上就会有仿造药物出现,而国际上的制药公司,好多研发能力要更强一些,也许能大批量制造2CV-炳氢分子的方法,药物上市完全等于是给别人做嫁衣。
    等阎学林把遇到的问题解释完,第一个说话的是李明,李明做过生物化学的项目,有一定的相关经验,他直接在研发上‘划出了线’,“人工合成不可能,最少短时间不可能,我们的研发还是还要寻求生物手段。”
    阎学林点头道,“不用考虑人工合成的问题,还是要在我们擅长的领域找方法。”
    人工合成的方法简单、直接,但正因为简单才难度高,不要说需要的时间很长,研究所缺乏相关的经验,即便是努力去研究方法,连好多需要的设备都没有。
    生物实验角度去做研究就不同了。
    研究所擅长这个方向。
    几个研究员思考了一下,就快速想出了几个方向--
    “要找个方法替代人体免疫环境,只要能正常产生2CV-炳氢分子就可以。”韩辉说的办法就是降低成本,模拟人体免疫环境的花费很高,把不必要的替换掉,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模拟环境的成本。
    戴天庆的意见则是,“我们可以去做其他脊椎动物,针对杆菌免疫反应的研究,也许能找到2CV-炳氢分子,或拥有类似抗艾滋病功效的类似小蛋白物质。”
    他的建议有些‘碰运气’。
    如果运气好发现小白鼠的免疫系统,针对杆菌的免疫过程,也能产生拥有对抗艾滋病毒的小蛋白物质,就能有很多其他方向研究方向或直接大批量生产的方法。
    李明则说了个不同的提议,“我们可以去研究人体杆菌抗体,杆菌抗体是大分子蛋白,和2CV-炳氢分子一起产生,也许会有其他发现。”
    这个建议有些模糊,似乎和药物开发没多大关系,但也许能有新的发现也说不一定,生物角度去做药物开发的研究,本身就不像是人工合成那样‘简单粗暴’,更多的发现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等几个研究员都发表了意见,小会议室的人就都看向了赵奕。
    其实类似的会议,赵奕很少去说自己的意见,因为他的知识储备、经验都很少,也很难有好的建议。
    赵奕思考了一下,没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是直接的说道,“我支持李明教授的意见,应该针对杆菌做研究。”
    “为什么?”阎学林感兴趣的问道。
    赵奕想了想说道,“直觉吧。”
    “直觉?”
    戴天庆忍不住说道,“赵奕啊,咱们做研究可不能靠直觉,要以科学说话。”
    “哦。”
    赵奕点头接受了教育,但还是坚持道,“但我还是觉得,应该主要研究杆菌抗体,其他都可以辅助。”
    阎学林想了一下点头道,“大家的意见都有道理。药物开发不是单一的研究,每个方向有突破,也许都能减少制造成本。”
    “这样吧,先期我们就分开做研究,三组,一组一个方向,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最后合并在一起。”
    李明率先点头道,“赵奕和我的意见一样,我们就一起吧。”
    张薇举手道,“我也在这一组吧,赵奕很忙,又要准备学术报告,我们一起工作经验多。”
    “不是,你们,我想……”
    艾立新记得话都没说完整,他想和赵奕一组,结果被李明先说了,张薇又快速的举手表态,他正郁闷的时候,韩辉就说道,“你就和我一组吧。”
    他只能无奈的点头,心里想着替代人体环境的方向,最少不会没有任何进展,总比和戴天庆一起碰运气强。
    戴天庆和陈志刚对视一眼,点头道,“那我们就一组。”
    ……
    内部小会议结束后,大家纷纷走了出来。
    戴天庆出门的时候,笑道,“赵奕啊,跟你说,咱们去做药物开发的项目,经验太少,赶不上药企的研发能力,他们短时间做不出来的,我们也很难。”
    “所以做这个,要碰运气的,咱们分了三个组,我觉得,如果能有成果,肯定是我们组。”
    陈志刚后面听着觉得很有道理,顿时就想着被动和戴天庆分在一组也不错。
    赵奕笑着对戴天庆比了个大拇指,“恩,祝你们成功,加油!”
    “你们也加油!”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笑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579/ 第一时间欣赏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 作者:不吃小南瓜所写的《规则系学霸》为转载作品,规则系学霸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规则系学霸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规则系学霸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规则系学霸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规则系学霸介绍:
【已知,校花林晓晴能搬动八十斤重物,问林晓晴同学的臂力是多少?】答:左臂49斤,右臂67斤。【已知,一加一等于二,问491乘以709的结果是?】答:348119。其他人的逻辑是推导;我的逻辑是因果。再困难的问题被提出时,答案已经显而易见。过程?抱歉,结果才重要!规则系学霸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规则系学霸,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