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规则系学霸TXT下载规则系学霸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规则系学霸全文阅读

作者:不吃小南瓜     规则系学霸txt下载     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二十三章 自旋带来的灵感

    赵奕要去参加的航天会议,是由国家航天局,准确的说,是航天局下属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举办的。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顾名思义,就是负责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的部门,也是航天局的技术和工作核心所在。

    实际上来说,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是个新的部门,组建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年,是因为航天局确定了探月的大方向,才组建了专门的探月与航天部门,来负责相关的工作事务。

    国内的航天研发,比航空研发更加艰难,因为航天领域拥有最先进技术的m国,决定禁止本国航天局与中国航天局合作,导致国内航天发展碰到的任何技术问题,只能通过自研来解决。

    自研,太难了。

    航天研发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技术,而研发从无倒有发展到现在,也做出了许多惊人的成果。

    比如,各型号运载火箭、侦查卫星的发射、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等等。

    国内对于航天事业发展,是采取绝对支持态度的,因为太空探索就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大方向。

    地球,很小、很小。

    地球小到容不下过多的人口,小到资源成为各个国家争夺的核心,小到人类制造的武器,能把地球全部覆盖好几个遍。

    这么小的地球,施展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战争,就很能说明问题。

    现在的大国之间,存在着十分激烈的竞争,但任何人都知道,大国间几乎不可能爆发大的战争,因为地球根本经受不住。

    有人说,第三次世界大战,会造成人类的灭绝,是非常有道理的。

    宇宙,就像是大海。

    地球,就像是小舟。

    几个人划着小舟在大海中前进,因为小舟的空间有限,每个人想坐的更舒服一些,都需要挤着其他人,争夺有限的空间。

    但是,强有力的人之间,几乎不可能大打出手,因为太大的动静会让小舟倾覆,所有人都会落水。

    这时候,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找到陆地、或者找到其他的船,争取获得更大的空间。

    这就是航天发展的重要性。

    当然了。

    现在谈‘找陆地、找其他船’,似乎是有些太早了,但发展相关的技术,并增加对太空的了解,方向上肯定是不会错的。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有很多大型发展项目,包括载人航天、空间站、载人登月技术、火星探索,等等,每一个发展项目都惹人注目。

    这次航天局的会议,也是发展项目技术报告的总结。

    每一个项目的负责人,以及相关技术负责人,要分别对发展项目做报告,并对未来的技术研发,做一个计划性的规划。

    其实就和普通公司一样,开会的时候每个部门负责人,说一下部门的工作进展,然后对下一阶段进行规划,差不多就是‘我们已经做了什么’、‘下周要做什么’、‘什么技术要攻关’、‘最关键的是什么’,等等。

    作为航天局会议少有的‘听众’,赵奕只感觉昏昏欲睡,他对航天技术还是很感兴趣的,但对于工作报告,就没什么兴趣了。

    航天局的会议要召开两天左右,有好几个分部门的会议进行。

    赵奕听了一个上午,就实在是忍不住了,好在他见到了郑国严。

    郑国严是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的负责人,他参加了会议以后找到赵奕,笑问道,“赵院士,听了一上午,感觉怎么样?”

    “昏昏欲睡~”

    赵奕有些没精神的回答道。

    这个回答绝对出乎意料,郑国严愣了一下旋即哈哈大笑,“你还真直接,确实让人想睡觉。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个会还是很重要的。”

    赵奕点头表示认可。

    郑国严带着赵奕一起去用餐,到了餐厅找了个小房间,就一边吃一边说了起来,“我对反重力很感兴趣。自从知道了有这个技术,就一直在想,是否能应用在航天领域。赵院士,你有什么想法吗?”

    赵奕道,“我没怎么去想应用的问题,而且我对航天技术……不了解。”

    郑国严笑着点头,“那你可以对我说说,反重力能实现什么吗?”他说完特别补充一句,“不是技术原理。”

    赵奕倒是不怕保密性问题。

    郑国严是航天领域的顶尖领导,能知道反重力技术,肯定是高层透露出来的,级别上已经足够知道机密,而且邀请自己也是公开的,不存在私自打听机密技术问题。

    赵奕点头说了一些,反重力能实现的技术问题。

    郑国严听着感到很惊讶,他之前了解过相关的技术,但也只是听高层会议的报告,知道能实现一定的反重力,从赵奕嘴里听到,反重力能连续叠加,以及切断的‘也许’是引力波等专业问题,就更是感到震惊了。

    航天技术已经是人类最顶尖的高科技,但对比一下反重力技术,似乎也感觉是普普通通。

    航天技术是高科技,反重力就是黑科技!

    这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和人类想象中的技术,怎么就突然研究出来了?

    郑国严深吸一口气,他继续和赵奕聊着反重力问题,得出了几个结论,第一个就是,反重力装置只能搭建的陆地或大型平台了。

    航天器、运载火箭的起降,可能能用到反重力技术,而技术本身或许会带来一种全新的发射、降落方式。

    但是其中需要非常详细的论证,牵扯到反重力装置本身,以及发射相关设备的设计问题的。

    这是非常复杂的。

    另外,反重力装置的覆盖区域包括太空,也就可能会影响到外太空的卫星运转。

    这是非常需要注意的地方。

    郑国严和赵奕谈过了反重力问题,就带着他参观航天部门,他们一起去了好几个研发中心,看过了好多航天相关的技术研发。

    赵奕对于太空太阳能电池板技术很感兴趣,因为太阳能就是光能,最根本的是光子所携带的能量。

    在航天相关的项目中,能量是非常重要的,远离地面的太空,想获得能量唯一只能考虑光能。

    郑国严找来个技术员,帮着赵奕介绍起了太空太阳能电池板技术,主要介绍的是,太空的恶劣环境下,太阳能电池板的运作,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

    这部分的技术都是在外的,和微观的光子就没有关系了。

    赵奕了解了下相关的技术,不是想对技术进行改进,而是希望能对光子的特性更加了然。

    显然。

    在这里是不可能了。

    空间解析才是他的研究方向,反重力是空间解析的突破口,而反重力的试验和应用来说,光子是最佳选择,因为光子是最容易制造出来的。

    其他粒子,比如,中微子,控制自旋后反重力想过更好,也许更具有研究潜力,但中微子暂时无法控制,也就根本无法研究。

    其他的粒子也有各自的缺陷。

    赵奕一边听着技术员讲解,一边思考光子反重力以及空间研究的问题,对大部分内容就是听一下了,可等到技术员说起详细电池板详细运作时,提到的一个词汇被注意到了。

    “内部旋转……”

    “旋转?”

    赵奕忽然皱起了,打断并开口问道,“等等,你说旋转?”

    “对啊,怎么了?”技术员有些疑惑,不知道赵奕是什么意思。

    “旋转、旋转……”

    赵奕不断小声念叨着,连续重复了很多次,他干脆坐在旁边椅子上,继续念叨着‘旋转’二字。

    旋转,很重要啊!

    超导材料通电后产生离子晶格自旋,会产生反重力效果,光子自旋也会产生反重力效果,而反重力设备的原理,就是让光子产生一定程度的自旋。

    那么……

    如果让反重力设备也自旋呢?

    这不仅仅是理论问题,还是技术问题,反重力设备自旋,就能大大降低内部光子通路的复杂设计,同时设备整体的旋转,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混乱效应,让光子除自旋运动外,还有更大范围的旋转。

    那么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装置本身自旋,速度快一定会产生混乱……”

    “这种混乱也可能会对反重力产生效果,但具体是什么效果呢?”

    “反重力效应混乱,扩大切断引力波面积?切面混乱并扩散到四周,也许是平行的,也许是上下的?”

    “或者实现一定程度上,反重力效应的均衡?”

    “又或者……什么也不会发生?”

    赵奕坐在椅子上仔细思考起来,其他人都在旁边看着,想问一些什么又不敢打扰。

    郑国严和技术员以及其他人,看到赵奕忽然坐下来思考,嘴里还念叨个不停,都不知道该怎么做。

    还是郑国严的反应块,赶紧让其他人离开,到外面才猜测的说着,“赵院士一定想到了什么关键点,千万别打扰他!”

    “对了,小李,你在旁边,看看赵院士有什么需要……”

    “好!”

    “真想知道是什么!”

    “赵院士的研究啊,但也许是关于太阳能电池技术?”

    “希望吧。”

    “赵院士啊,真期待啊!”

    “……”

第五百二十四章 赵院士不会是要坑害我吧?

    “旋转……”

    “旋转、旋转……”

    赵奕一直念叨个不停,后来就开始在纸上,写出了各种复杂的列式,他眉头一直紧锁着,心神都投入到了有关的研究中。

    他是在做数学论证。

    如果反重力装置的自旋,会对反重力作用造成什么影响?

    这是技术,也是理论。

    外在空间的旋转,肯定会给内部带来影响,也许光子受到的影响很小,但光子是由高能光束设备释放出来的,而高能光束设备,和装置是连接在一起的,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

    这种影响具体是什么呢?

    赵奕开始了仔细的推导,听起来问题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却非常的复杂,因为他没有与之相关的研究,最开始的研究,也是在设备固定不动的前提下,当前提有了变化,后续就引起一系列的变化。

    他仔细的进行推导、研究、论证,但就像是求解几个未知数的方程,方程不会有确定性的答案。

    在思考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不得不列出了神灵的密码,来比照着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反重力理论问题,而是涉及到了对空间的解析。

    在连续三个多小时研究后,他才终于得到了一个‘可能的结果’--

    扩散效应。

    也许是反重力切面变大,也许是切面向上下扩散,具体什么结果并不确定,他叹了口气道,“还是要通过实验去验证啊!”

    现在单纯靠数学去进行理论的推测已经不可能了。

    因为涉及到的内容拥有太多的未知,单纯用数学方法,根本不可能解析出来,就必须要靠实验去验证。

    赵奕用力揉了揉额头,赶紧消耗学习币补充点精力,才感觉稍稍好一些,随后才站了起来。

    旁边照顾的小李连忙问道,“赵院士,怎么样?太阳能电池板的研究有成果吗?”

    “——?”

    赵奕有点发蒙,“什么太阳能电池板?”

    小李疑惑问道,“不是吗?我听说您就是看了太空太阳能电池板技术,才开始做研究的……”

    赵奕摇了摇头,“我是在研究其他东西。”

    “哦~~”

    小李稍稍有些失望。

    赵奕走出门问了下,知道郑国严又去开会了,就干脆对小李说,“帮我说一下,有事先走了。”

    然后他就急忙走了。

    等回到了燕华大学,赵奕马上联系上刘建昆,问了一下军方和航空集团进行的反重力研究情况,还表示自己的理论有进展,会考虑加入到项目中。

    “反重力飞行器项目?”刘建昆立刻反应过来。

    “对。”

    刘建昆道,“你对这个项目感兴趣是最好了,但是……赵院士,反重力飞行器还只是个概念,现在只刚建了个反重力的实验基地,新建的装置连第一次测试都还没有进行。”

    赵奕道,“有实验装置就可以了,快测试了吧?正好~~”

    “正好?什么意思?”刘建昆听的有点迷糊。

    赵奕解释道,“我要在实验基地,利用装置做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些理论上的东西。”

    “那没问题!”

    刘建昆明白过来,马上爽快道,“这样吧,我会申请给你绝对的自由权,并且无条件让实验基地所有人,配合你的实验。”

    等放下了电话以后,刘建昆马上安排这件事,他知道赵奕想做个实验,肯定要全力去配合。

    在向上级打报告说明情况以后,赵奕就有了个‘特派研究员’的名头,‘特派’和‘特聘’可不一样,‘特派’是上级指派过来的,差不多就相当于‘代表上级过来做研究’,拥有让基地所有人无条件配合的权利。

    这个‘特派’权限就太大了。

    高层对反重力研究非常重视,对于研究出反重力的赵奕,就更加重视了,本来就是赵奕研究出的光子反重力,让研究基地所有人配合他的实验也是理所当然的。

    很快。

    赵奕就收到了消息,然后直接赶往了实验基地。

    反重力研究组的实验基地,也设立在北部山区,因为涉及到绝对的机密,比做光子反重力实验的位置更靠北,已经快要出了首都的范围,开车也要走好几个小时。

    赵奕对于实验非常的重视,他急赶着去了实验基地。

    等到了以后就发现,反重力实验基地比光子反重力实验的时候,规模要大太多了,单单是‘准备’的圆盘就有三个,有一个差不多快建好了。

    实验基地的负责人董利华,带着一群人过来迎接赵奕。

    这些人大多都是属于军方的物理学家,有的则是科学院的研究员,赵奕见到几个脸熟的,还有两个能直接叫出名字,只不过没说过几次话。

    董利华对赵奕非常热情,因为赵奕研究出了光子反重力,而他们所做的研究,都是基于赵奕的研究之上的,有些尴尬的是,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时间,他们还没有能还原光子反重力实验。

    但是,很快了。

    有一个实验装置已经完全建好,并有几个参与过光子反重力实验的工程师,仔细查看确定没有问题。

    现在赵奕来了,就更没有问题了。

    董利华带着赵奕参观实验基地,最重要的是建好的实验装置,希望他能做一下指导,比如说,哪里有什么问题、修正一下之类。

    这方面,董利华没有信心,主要是不懂原理。

    有好几个顶尖的物理学家加入到团队中,但是他们都不懂光子反重力的原理,哪怕赵奕把资料交了出来,想看懂其内容也非常的困难。

    好几个做理论研究的物理学家,都追着赵奕问各种问题。

    赵奕一边查看实验基地,一边也给他们做讲解,参观了一遍实验装置,他发现没什么大问题。

    这时,董利华说道,“赵院士,上面说了您是特派研究员,整个基地都会配合您的实验。您放心吧,我们肯定全力配合。”

    “谢谢。”

    赵奕表示了感谢,随后指着面前的大型装置说道,“先分散的拆掉,不用拆的太细。我是想把装置架起来,中心安装一个转轮,让整个装置能实现腾空自旋。”

    他说完看向董利华。

    董利华张着嘴听着,好半天都没有闭上,他惊讶道,“您说……拆掉?架起来……这个,可是、这个……马上就要第一次测试了。”

    “没关系。”

    赵奕道,“我很确定你们的装置没的有问题,进行实验肯定是成功的。”

    “但是……可是……”董利华实在不能接受,好不容易建好的装置,还没有进行测试就拆除,可他根本想不出怎么去拒绝。

    上级可是说的清清楚楚,实验基地的一切人员,必须要无条件配合赵院士的实验。

    现在的实验基地,他是总负责人,但赵奕的权利比他大。

    怎么拒绝?

    如果赵奕提出了有要求,就直接找理由拒绝了,别说赵奕会怎么想,也许其他人就会把消息透露出去,说他拒绝配合实验……

    董利华憋闷的要命,好半天还是点点头,紧闭着眼咬牙一挥手,“听到了吗?现在怎么做,都听赵院士的!”后面的字咬的非常用力。

    随后他睁开眼,吸了口气对赵奕道,“赵院士,您继续说,说的详细一点,好(让我们)知道该怎么做……”

    赵奕点头交代起来。

    他的实验说白了很简单,就是让整个反重力装置启动后,能在下放转轮带动下实现自旋。

    当然说难也很难。

    反重力装置实在是太大了,直径长达四十多米,还牵扯到大量外界设备、线路,把装置架起来都不容易,实现自旋绝对是个大工程。

    这个工程一听就需要花费不短的时间。

    董利华听了一点就听不下去了,他都感觉到非常的心痛,努力了这么久建好的装置,结果直接就被‘半拆除’,再‘架起来’不知道有什么用,但一个月能完工就很不错了。

    董利华回到了办公室,怎么想都觉得郁闷,他干脆向上级回报工作,顺便抱怨的说道,“我们的第一次测试不得不推迟,因为赵院士要求把实验装置架起来。”

    “我仔细问过工程师了,最少需要三个星期以上,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装置重新安装……”

    “巴拉巴拉~~~”

    董利华连续说了一大堆,意思就是赵奕的到来,耽误了测试的进度,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要求把装置架起来,让他们没办法做测试。

    他没有得到‘想要的反馈’,上级直接说道,“你们的装置不就是还原光子反重力实验吗?最多有一点完善。”

    “没关系啊,反正不是技术性的,配合赵院士很重要。”

    “反重力就是赵院士研究出来的,他估计是要做什么重要实验,测试进度耽误一下,也没什么。”

    上级完全不在意。

    反重力项目组,全名是‘反重力飞行器项目组’,他们的目标是研究反重力飞行器。

    现在只是做最初的工作,还原光子反重力实验。

    还原实验,是研究的第一步,放在上级眼里就没什么了,因为原来的光子反重力装置还在,只是位置被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既然有一套能运行的反重力装置,实验测试做一套装置测试,就没什么特别的意义了。

    董利华和上级抱怨了一下,随后就感觉更郁闷了,但他只能把郁闷憋在心里,继续配合赵奕的工作。

    最初的几天,董利华干脆不出现在基地,就让其他人配合,他每次看到设备被拆除,都会感到很心痛,等后来底下的转轮做好,开始重新进行安装时,他才又出现在装置附近,了解情况后现场进行指挥。

    前前后后,半个多月。

    赵奕一直跟着工程,他的指导也让工程速度增加了不少,快速解决了好多技术性的问题。

    中途。

    他也不断给其他人讲解光子反重力的理论。

    虽然没有拿出神灵的密码,但外在基础的数学理论,差不多都讲解了一遍,也让项目组好多物理学家,终于明白了光子反重力的原理,对于装置的设计也能给出意见,而不仅仅是‘照猫画虎’了。

    这天装置全部完成。

    赵奕仔细的转了一遍,只发现了一些难以修正的小问题,对实验的影响并不大,随后就去找董利华商议,决定马上进行实验。

    赵奕迫不及待,董利华更是迫不及待。

    董利华负责光子反重力项目,心情是非常激动的,反重力的项目,听起来就感觉高大上。

    虽然知道了光子反重力实验成功,但不是亲眼所见毕竟要差一些,更何况,是自己一手建起来的装置,就更希望能看到成功。

    反重力项目组的其他人,都非常期待第一次实验。

    有的技术人员、工程师,连续工作了七、八个小时,听到说马上进行试验,又重新变得精神奕奕,连续做了两个多小时准备工作。

    晚上九点。

    赵奕和董利华一起站在指挥中心,宣布了实验正式开始。

    最初就是重复光子反重力实验,也就是把里面的高能光束设备全都打开,观察上方气球、旗帜等标志性实验物品的情况。

    很快。

    屏幕上气球旋转着飞起来,也宣布了实验成功。

    指挥中心的人都欢呼起来,“我们成功了,真的是反重力啊,气球直接升空了。”

    “我只是听说过,没想到真能成功!”

    “太神奇了!”

    “看里面的旗子,都展开了,好像是有旋风?应该不会刮起龙卷风吧?有保护措施……”

    “有山挡着,刮不起来。”

    在实验室的欢呼声中,赵奕连表情都没有变化,只是盯着屏幕上的装置,忽然开口道,“准备下一步实验,让装置转动起来。”

    “启动主转轮!”

    在一个指挥命令下去以后,实验室里的人才意识到,他们只是做了最初的实验,赵院士要做的实验,还没有开始呢。

    董利华的心情也不一样了,他马上交代说,“快点吧,准备下一步,启动主转轮!”

    很快。

    装置下方的转轮被启动,因为装置是非常沉重的,初始的转动速度非常忙,慢慢的变快了一些,但看起来有点像‘旋转木马’,而且速度要更慢一些。

    赵奕皱眉道,“加大功率!”

    在加大了功率以后,转动速度明显变快了。

    “加大~”

    “再加大!”

    “继续!别停啊!继续加大功率,转的更快一些!”

    指挥中心就只剩下赵奕的声音,他不断的要求加大功率,加快装置的转动速度。

    其他人都看的心惊。

    这么沉重的反重力装置,被转轮带动着不断旋转,看着好像随时可能坏掉,但转速还是不断的加快,甚至已经加快到了两秒一圈。

    “速度太快了!赵院士!”董利华都看的着急了,他觉得装置马上就要被甩飞。

    有个工程师也过来说,“赵院士,继续加快,可能会出问题。”

    “我知道。”

    赵奕点了下头,皱眉道,“再加快一点,并且保持住。”

    他继续看向屏幕。

    装置的转速被继续加快,让人看的心惊胆颤,其他人则都想要求停下,就不断的看向赵奕。

    赵奕则是很淡然的继续看,某一时刻眉头忽然松开,随后脸上露出了笑容,甚至还有一些兴奋神色。

    董利华观察到了这个细节,马上问道,“赵院士,有什么发现吗?”

    “我的实验有发现了。”

    “什么发现?”

    赵奕想了下说道,“如果你现在去装置下方,不需要进到里面,只要靠近一些……就知道了,对了,记得带上防护装置。”

    “靠近?”

    董利华看着屏幕上转动的装置,忍不住流了一滴冷汗,心想,“靠近这个转动着的大家伙?”

    “赵院士……不会是要坑害我吧?”

第五百二十五章 反重力范围扩散效应

    董利华想着‘赵院士是否要坑害自己’,实际上,他也知道从下面靠近反重力装置,危险系数并不高。

    反重力装置不涉及太多的物理机械运作,唯一就只有底下的旋转盘,而核心的高能光束,全都被密封在管道内部,就算是有缺口散出来,也根本没什么危险性了。

    所以有危险的方面,一个是大型装置在旋转,一个是实验可能带来的、不确定的反重力效果。

    反重力装置的旋转,被制造成了大型圆盘,底下和周围也有保护措施,目的是防止运作过程中,装置的一些部件被甩飞。

    如果是从下面靠近,不太可能有什么问题。

    另外,因为是反重力实验,防护装置做的和宇航服差不多,铁皮把全身都包裹起来,内部还有抗震的厚海绵,抗物理打击能力很强。

    防护装置的重量也很不错,差不多是在四十公斤左右。

    这个重量的防护装备穿在身上,还是让人感到安心的,只是走路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董利华强行提起勇气,认真的穿奥了防护服,准备过去看一下,想知道赵奕说是什么。

    有个手下的工程师,看着他有些怕的样子,就开口问道,“要不……让我去吧?”

    他不觉得有多大危险。

    董利华马上摇头,坚决道,“我去。太危险了!”

    “啊?”

    其他人有些不明白。

    董利华也没有多做解释,仿佛就像是准备英勇就义的战士,实际上他心里想的是,眼前就是表现出勇气的时候,为了项目、实验做出奉献,真真正正冲在第一线。

    这些都多好听啊!

    咳咳~

    总之,他们完成了历史性的重大研发,记录上也许就会有,负责人董利华不惧险阻,英勇冲到第一线,为实验献身……

    等等。

    其实最主要的是,董利华仔细琢磨一下,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危险,赵奕说的是‘靠近’,而不是到装置下方,根本就没什么可怕的。

    在远远朝着装置走过去的时候,董利华还不忘回头交代一句,“找个相机,给我拍个照!”

    “不是……没有相机啊!”旁边的助理有些迷茫。

    “手机也行。”

    “手机也没有……我去找找。”助理听到以后,飞速朝着外面跑去,他明白董利华的意思,就是要记录下冲在一线的‘英姿’。

    董利华则想着,“一定要不经意间,给人看到这张照片。”

    “当然,短期内肯定不行,只能留做纪念了。万一让人知道自己拍照,不管是怎么情况下,都是违纪的!”

    “不过就算没有拍照也没关系,周围监控也会记录,只不过会很模糊,只有个小人影……”

    董利华带着复杂的想法,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的朝着装置走过去,他最初距离有五十几米,也就朝前走了三十米,就只是三十米的距离,也走了差点半分钟。

    那个蜗牛般挪动的速度,看的赵奕实在忍不了,他干脆走出指挥中心,带上个安全帽就过去了。

    旁边几个人赶忙来拦住,“赵院士,不行啊,危险!要是靠近,一定要穿上防护装置!”

    “不用了。”

    赵奕道,“我的实验,我清楚,没有危险,放心吧。”

    他说着就往前走,后面有几个人也套个防护帽跟上。

    前面。

    董利华慢悠悠终于挪动到了,距离装置十几米的位置,他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到底哪里不对,也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他相信赵奕不会欺骗自己,肯定会有什么发现,但一直以为会看到什么,而不是感觉到什么。

    他停住了好几秒,才意识到浑身似乎是变轻了?

    “是变轻了!”

    董利华惊呼了一声,下意识用力跳了一下,他本来只能跳个十厘米,结果一下子跳出了半米多。

    “啊~~~”

    他吓的尖叫一声。

    在大部人的想象力,当失去了重力的作用,一下子跳的很高的时候,都会感到惊喜、好玩,实际情况也许不一样,突然间失去重力作用,尤其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猛地跳起来,就像是溺水了一样,感觉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就可能会变得非常惊慌。

    此时,董利华就是这个反应,他吓的惊呼一声,听声音仿佛已经遇难,他根本无法控制平衡,朝前直接摔了个狗啃屎。

    董利华感到惊慌的不止是失去重心,他还担心真的‘飘起来’,头顶斜上方就是快速旋转的反重力装置,万一真的‘飘着’撞了过去,他可不想为防护装置做一下质量检验。

    实际上,董利华的位置和反重力装置,横向距离都超过了十五米,装置距离地面还有近五米高,他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

    另外,项目组还有其他安全准备,董利华的身上挂着牵引绳,万一出现什么问题,后面的工作人员,就能用牵引绳把他拽回去。

    此时后方的工作人员,都被眼前的一幕惊住了,他们没想到董利华会突然跳起来,而是还跳的那么高。

    “董利华这家伙,运动细胞可以啊……能跳的这么高?!”

    这是后方人员的第一反应。

    然后他们就意识到了问题,就算运动细胞再怎么好,也不可能再穿着防护服的情况下,跳出半米多高,跳高世界冠军来了都很难。

    “是反重力的作用?”

    这个推测就更让他们感到惊讶,旋即才意识到董利华的情况,是有些不太好,但后方因为噪音的干扰,听不太清楚董利华的尖叫,也不确定具体是什么情况。

    等董利华以狗啃屎的姿态落地,工作人员拉了一下牵引绳,意思差不多是问一下董利华,是否要用牵引绳把他拽过去。

    本来董利华就是半跪在地上,腰部被向后拽了一下,结果就变成趴着的姿态了。

    后方工作人员都吓坏了,赶紧用力拉拽牵引绳。

    于此同时,赵奕带着几个人赶了过来,他们也意识到了重力减轻,正体验着这种奇特的感觉。

    赵奕走过董利华的时候,半蹲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吧?”

    董利华有防护装置,摔一下倒是没什么要紧的,关键身后的工作人员,正朝着后面拽绳子,他趴在地上被拖着往后噌,动作可不怎么雅观。

    他气的干脆用力把防护帽拽下来,朝着后面大喊一声,“别拽了!别拽了!你们做什么!”

    音调充满了羞恼。

    现在董利华也没明白过来了,就只是因为反重力作用,他感受到的重力变轻了,而不是出现了什么危险,发现赵奕带着个安全帽就走过来,其他人也根本没什么事,他就显得非常尴尬和狼狈了。

    “别拽了!”

    “我只是最开始没反应过来!我没问题!”董利华连续强调好几次,才终于重新站了起来,体验着重力减轻的奇妙感受,脸上再次出现了惊讶。

    “呼~”

    “唔~”

    “重力真的减轻了!”

    “我感觉现在能跳五米高!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周围好几个人惊呼着。

    董利华听到‘跳几米’的说法,顿时觉得浑身的防护装备很别扭,他想马上脱掉,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能郁闷的继续穿着,对赵奕惊奇道,“赵院士?这就是你的实验?也太神奇了吧!”

    “这里是装置的下面,我记得光子反重力是说,装置的上方引力会减小……”

    “不是上面、下面,实质上来说,空间没有上下之分。”赵奕简单解释了一句,“之所以是上面的引力减小,因为地球在下面。反重力装置,只是制造了隔绝引力波的切面。”

    他继续说起了现在的情况,“我做的实验就是让装置整体旋转,现在看来,结果很明显啊。”

    “什么结果?”董利华说完就发现自己问了个很傻的话。

    赵奕道,“反重力切面扩散。不止是左右、平面的扩散,还是上下、空间的扩散,但具体是什么效果,还要做详细的测试。”

    “嗯。”

    董利华似乎是明白的点着头,就要继续往前走。

    赵奕一把拉住了他,还叫住了其他人,“别再往前了,安全重要。先回指挥中心,控制做一下测试。”

    “对,安全重要!”

    “听赵院士的,都回去!”

    “好。”

    ……

    指挥中心已经兴奋成一团,每个人都在讨论刚才的事情,都在讨论实验装置下方的反重力效果。

    他们是真的被震撼住了。

    有些人参与过光子反重力实验,震撼的感觉还小一些,大部分人没有参与过光子反重力实验,就只是听说过、知道而已,反重力效果真实发生在眼前,就感觉非常震撼了。

    现在的反重力效果和之前还不一样,效果已经覆盖到装置的下方,多数人简单思考一下,就知道反重力覆盖范围增大,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了。

    原来只是反重力切面的情况下,反重力装置只能安装在地面,或其他贴地的大型装置上。

    现在……

    装置本身都被覆盖住,就可能会直接飞起来?

    “所以说咱们这个反重力飞行器的项目,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

    “是啊,现在直接就能起飞了呀!”

    “不过具体效果有多强,还是要仔细的测一下,你们没发现吗?赵院士几个人过去,并没有飘起来,肯定不是完全没重力。”

    “那肯定!”

    等赵奕几个人回到指挥中心,测算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实验人员用各种方式,对反重力效果进行测试,收集到了大量的数据,最后才依依不舍的,让反重力装置慢慢停下运作。

    最后数据被报了上来。

    所有数据总结在一起,差不多就能知道情况下,反重力装置正上方,效果能达到百分之四十七左右,比光子反重力时高一些。

    正下方,效果稍稍差一些,就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在装置外围的地方,效果就更差了,可以说是越变越弱,能影响到的范围,差不多是二十米左右。

    “这应该和转速有关。”

    看着实验测试数据,赵奕思考着说道,“正常来说,应该是转速越快,覆盖的范围就越大。”

    这个很好理解。

    其他人一听就明白过来,就像是旋转着往外喷东西一样,转速越快喷的就越远,覆盖范围肯定就越大。

    他继续道,“但是,具体覆盖范围,还是要计算一下。”

    “计算?”

    “不是测算吗?”

    “怎么计算?”

    项目组的几个物理学家,下意识疑惑的问出口,旋即才反应过来,光子反重力就是赵奕研究出来的,最初也是依靠理论,才设计出的反重力装置。

    现在也一样。

    赵奕进行的装置旋转实验,大概也就是因为理论推不出来,才需要实验数据去补足?

    现在有了实验数据,理论应该会完善了吧?

    “但是……”

    “那种理论,那种数学逻辑,是有多复杂啊?只是光子反重力,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去考虑什么反重力扩散效应……”

    “看来我不适合做物理研究!”

    “我也不适合!”

    “我更不适合!”

    几个物理学家都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产生了怀疑。

    赵奕所研究出的光子反重力,就已经很让人不明白了,但实验证明了他的正确性。

    可他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这太神奇了!

    这种级别的物理,别说是凭空研究出来,只是想弄明白原理都非常复杂,他们只能在心里感叹,“赵院士,就是赵院士啊!”

    “怪不得网上都说,他是大神、赵大神!”

    “这才叫大神!”

    “我们这种就只是普通人、凡人……”

    ……

    在实验结束以后,赵奕就直接回了燕华大学,一路上,他都在仔细思考着实验结果,对照着之前的理论结构,感觉脑子里有关的数学逻辑构架,变得越来越完善了。

    装置旋转给反重力效果带来的扩散效应,确实是非常有技术、实际价值,可也只是反重力研究的一部分,也只是空间研究的开始。

    赵奕希望能完成对神灵密码的解析,也就是对空间的数学解析。

    当然。

    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带来一个全新高端、甚至改变世界的技术,肯定是好的影响了。

    赵奕也期待最新的研究发现,能带来什么样的作用和变化。

第五百二十六章 这就是UFO啊!

    实验结束。

    反重力飞行器团队依旧进行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每个研究员、工程师,包括底层的技术工人,都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因为他们完成了重量级的实验,并取得了极为重大的成果。

    “那肯定是历史性的!”

    “这是标志!”

    “我估计比什么第一辆火车、第一架飞机重磅多了。我们可是完成了反重力!反重力啊!”

    “不止是反重力,而且是重力切面扩散,我们的项目连核心技术都有了。说句老实话,在项目开始前,我都觉得是在开玩笑……”

    “确实,像个玩笑,只不过是真的。”

    好多人边工作边讨论着,他们的工作就是做实验总结、测算数据汇总,一切能记录的东西,全部都记录下来。

    在一次成功的实验后,实验总结、数据记录,都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只不过还是有一些技术人员,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做的这么细致--

    一些螺丝钉的安装位置都要记录下来?

    为什么?

    底层工作的技术人员,都感到非常的迷茫。

    这是董利华交代的。

    作为项目组的负责人,董利华确实是非常的复杂,如此重大的实验取得了成功,他知道要把所有东西记录下来,所有东西包括的可不只是‘理解范围内的核心’,就连外围的、一些不被注意的小细节都必须记录下来。

    董利华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因为组里的几个物理学家,最高级的技术人员,完全搞不懂反重力原理,照搬着制造个切面的反重力实验装置,大概是已经能进行了,切面扩散也就是旋转起来的装置,就根本连原理都不了解。

    那是一点都不了解!

    赵奕只是交代了怎么做实验,可没有交代全部的原理。

    不!

    他是讲解了一下,但根本就没有人听明白。

    在不知道原理的情况下,董利华都觉得下一次实验,根本就没办法进行,装置旋转可不是随便旋转的,里面肯定有很多技术的东西,也许照搬着进行旋转,大概也可能会有一点作用,但是覆盖区域、反重力效果,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董利华对于实验记录要求的非常高,小到一颗螺丝钉的安装,都必须做详细的记录,他的想法就是,“不懂原理可以,能照搬就行了!”

    反正项目做的是技术,需要的做出效果,而不是研究原理。

    其实董利华最希望赵奕留在组里,能多讲解上几天,不,最好是半个月、一个月,让组里的技术人员,全都把原理弄明白。

    哪怕只是有三、四个明白的,也能让接下来的研究展开,而不仅仅是照搬实验内容。

    可惜……

    他没权利决定。

    在做实验记录工作的中途,董利华就把消息上报给了高层领导,不出意外收获了‘巨大的震惊’。

    “你说什么?反重力效应扩散,能覆盖整个装置?”

    “这是能直接飞起来的技术?”

    “真的假的?”

    “是赵院士的实验?也太离谱了……咳咳,我知道了,你做个详细的报告发过来,我先看看。”

    “……”

    董利华的报告还没做完,高层就已经得到了其他消息,是刘建昆上报的,参与项目有一多半都是航空集团的技术人员。

    刘建昆也是附带负责人之一,肯定会第一时间知道消息。

    董利华加上刘建昆,两个方面都上报,消息肯定是准确无误的,负责的高层领导还怕有问题,甚至直接找到了赵奕询问。

    赵奕给出了肯定答案。

    在消息确定无疑后,高层立刻就行动起来,马上决定组织第二次针对性会议。

    上一次是反重力实验成功,高层一起讨论反重力技术,组建了反重力飞行器项目组。

    这个技术说出了非常震撼人心,但仔细一想就觉得,大概是那种‘有一点技术,想真研究出东西,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最后还不成功的项目’。

    好多人都是这么看的,他们不指望反重力飞行器项目组,能真正研究出反重力飞行器,只是希望能有一点技术上的收获就可以,也算是为未来科技发展做探路先锋了。

    谁能想到才过了没多久时间,赵奕有做了一个实验,似乎是把反重力飞行器的核心技术研究出来了?

    这个实验的成功也就代表,反重力技术已经可以单独作为飞行驱动,也就等于是研究出一种全新的飞行方式,而且还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很快。

    会议就召开了。

    参与会议的依旧是高层领导、军方代表以及航空集团代表,其他就只有反重力飞行器项目组负责人,以及几个机械、物理的院士。

    当然也少不了赵奕。

    这次会议开始之前,内容就已经被明确,首先就是要做技术报告,让所有参会的人了解一下,反重力切面扩散技术,具体达到了什么程度。

    二则就是分析技术的发展应用空间,短期肯定是航天、军事手段,又或者是做单独的研究。

    再有就是研究技术被曝光后的应对手段。

    不管项目研究的再隐秘,时间一长都不可能让外界完全不知道,消息随时可能透露出去。

    那么就肯定会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西方欧美国家肯定不愿意看到,中国掌握着他们没有的技术,到时候该怎么去应对,肯定要先做好应对准备。

    ……

    会议当天上午,赵奕乘专车去参加会议。

    等到了门口的时候,看到刘建昆远远地走过来,还快跑了几步喊着,“赵院士,等等我。”

    赵奕站在原地等着。

    刘建昆气喘吁吁的跑过来,满脸都是惊讶和无奈的表情,“赵院士啊,你也太牛了,才几个月,反重力就扩散了。我们都感觉跟不上。”

    “谢谢。”

    赵奕礼貌笑笑。

    刘建昆继续道,“你算算吧,我今年为了你的研究,往首都跑了四次了,还有一次是年后来开会,五次啊!再加上其他,感觉就一直在到处跑。你这是给我增加工作量啊!”

    旁边有个中年人,扯着粗嗓门说道,“老刘,我倒是希望增加工作量。你们搞航空的,运气是真好,赵院士,什么时候给我们航天组,也研究点什么高科技!”

    他说着主动伸出手,“吴文军!”

    “你好!”

    赵奕和吴文军握手,航天部门的领导层,他倒是认识几个,但吴文军还是第一次见到。

    三人一起进了会场。

    赵奕明显是要受欢迎多了,他可以说就是会议的主角,最高层领导还没有到,他就被一群人围住,问起反重力扩散相关的问题,能参加会议的就不怕保密问题,他做了简单的叙述,说的还保守了一些,依旧引起了连连惊叫。

    有个军方大佬说道,“赵院士,我听说你这个反重力,能影响到卫星运转?我觉得应该成立个反卫星项目组,专门用反重力克制卫星,等一开战的时候,直接先打下来几个,让敌人变成睁眼瞎,先发制人啊!”

    “有道理!”

    “这个可以试试啊!”

    赵奕也只是笑笑,他倒不觉得提议有多好,都已经有了反重力扩散技术,担心的应该是,进行反重力飞行器实验过程中,会影响到卫星运作,针对性的制造‘反卫星武器’,根本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卫星距离地球表面很远,单单反重力效果,理论上也只是‘影响’,并不能带来直接的‘杀伤’,做个项目只为了‘恶心’一下对手,就根本没有必要了。

    高层领导准时到场。

    会议最开始就是做简单介绍,随后就到了赵奕发言了。

    其实正常应该是项目组代表发言,但董利华提前就说了,组里对技术没有实质了解,说白了就是‘完全不懂’,就干脆让赵奕来介绍。

    这几天,赵奕的研究也有收获,对照着实验测试数据,对技术性理论进行了完善,他走到了讲台上,让工作人员找个白板,讲解道,“我以剖面来介绍一下反重力扩散范围。”

    “反重力切面,剖面就是个直线。当装置进行快速旋转,就会让四周的反重力效应混乱,进而进行混乱区域,但就像是各种场一样,也是有规律的。”

    “这种扩散效应,在横向切面方向也有扩散,但效果下降的速度非常快,当大于‘r2/3v2+……’时,就会以幂数的形式快速收敛……”

    赵奕说完左右看看,发现说的有些太高深,绝大部分人根本听不懂,他尴尬的轻咳两声,解释道,“可以简单理解为,实际应用中,平行的横向扩散效果不好。”

    “上下的扩散效果相对要好的多,扩散图形差不多是这样。”

    他在白板上花了图形,并解释道,“像是四角闪亮的星星,扩散范围周边是向内弯曲的……”

    然后他继续完善图形。

    在解说的过程中,数学的东西就完全不说了,内容都是直接翻译成文字,争取能让所有人听懂。

    会场里的人都跟着点头。

    赵奕连续说了十几分钟的讲解,就发现会场里的人,表情都变得怪怪的,他有些疑惑的放下了笔,问道,“怎么了?”

    好多人互相看着不说话。

    终于有个军方将领,开口道,“赵院士啊,你自己没发现吗?你花的这个图形,如果变成立体的,不就是个ufo吗?”

    “——ufo?”

    赵奕听得愣了一下,他机械般的扭过头,再看向自己画的图形,发现确实很像圆盘状的ufo。

    “这个……是巧合?还是……”他顿时惊讶的瞪大了眼。

    其他人也都非常惊讶。

    反重力是一步步研究出来的,结果反重力切面扩散覆盖的图形,竟然和ufo非常的相似,不由得让人往深处想,“难道,ufo是真正存在的?”

    “外星人使用的就是反重力技术?”

    “所以我们现在研究的技术,要制造的反重力飞行器,就是外星人的飞船?”

    “……”

    会议都感觉有些变味了。

    赵奕仔细思考了好半天,才继续道,“只是巧合。就算依靠这个技术,做出了反重力飞行器,但在设计上,根本不可能设计成ufo的形状。”

    “那实在太浪费了!”

    “大家来看。”

    赵奕解释着,“虽然反重力效果区域是这一片,但因为地球是在下方,上方都会被反重力效果影响,可以随意的改造,设计成平地,或者放置大型设备、器械都不影响。”

    “如果换做是在广阔的宇宙中航行,设计根本不用这么复杂,一个反重力切面就可以足够了。”

    好几个人听到赵奕的说法顿时恍然,依靠反重力技术设计飞行器,确实不需要设计成ufo式样。

    那是浪费!

    如果是在宇宙中航行,也根本不需要什么旋转,因为宇宙中会影响飞行器的,就只是距离最近的星球。

    那么只需要一个反重力切面,就足够抵挡大部分引力作用。

    这确实是个巧合。

    其实赵奕心里也在犯嘀咕,ufo式样和反重力扩散图差不多,也许外星人就掌握更高端技术呢?

    什么可能都是存在的。

    只不过他没有继续深入思考,因为不掌握相关技术的情况下,谈超出自己了解外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他连ufo是否真实存在都不知道,《因果律》也无法给出答案。

    所以,不去想就对了。

    这个小插曲结束以后,赵奕的讲解工作也结束了。

    会场进行了自由讨论时间,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说一下相关的看法,还有未来的研究方向之类。

    赵奕则清闲了许多。

    上午的会议,和他的关系就不大了,他主要就是讲解反重力问题,差不多可以理解为‘反重力理论’,具体的技术、怎么去应用,就和他没有直接关系了。

    理论,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就是讨论反重力飞行器、相关技术的研究方向,只是让几个专门的人员,拿出一份详细的方案,大方向不可能早早的确定。

第五百二十七章 空中堡垒

    反重力技术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参会的人都觉得非常的期待,并且拥有高昂的参与、研发热情。

    上午的会议结束以后,中午吃饭的时候就是休息时间了,但有几个技术专家,一起怎么样设计反重力飞行器,有个叫周桂芳的老院士,带头做起了专门的研究。

    他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个反重力飞行器不一定需要多大的动力。”

    “虽然本身没有百分百的反重力效果,但是,存在空气。反重力效果会形成一个向上推力的漩涡,自然而然的就会让装置有个上升的力。”

    “而且这个力不会小,也许能赶上普通的推进器。”

    赵奕在旁边听得也点头。

    周桂芳院士能快速想到这个问题,还列出个差不多的数据,足以证明其出色水平,也肯定是认真思考过了。

    好几个专业的理论技术人员在一起,就开始研究怎么样设计反重力飞行器,他们当然不会拿出非常详细的设计,只是做个大概的畅想。

    “按照赵院士的数据来说,反重力效果要叠加三层,就肯定能超过百分之九十。”

    “下面还要放几个推进器,保证平稳、安全,最好是四个角和中间都放。”

    有人也玩笑道,“我感觉这不是飞行器,而是一个空中堡垒,真正的航空母舰。”

    “真要是做出来,直径肯定超过三十米,如果是空中堡垒,肯定是越大越好啊,能安装各种设备、武器,越大的就越安全。”

    “现在大部分武器都是对地的,对空的武器技术含量差的多。”

    “那就应该配备从空中往下飞行的导弹……”

    “这就太容易了,连推进器都不需要,有个导航足够了,而且速度肯定非常快,穿透力非常强,什么系统都不可能拦截。”

    “……”

    几个技术专家已经陷入到对强大的空中堡垒的幻想中了。

    不过他们也在认真研究,讨论了很多技术层面碰到的问题,但任何问题都是能解决的,只有一个暂时不能解决--

    动力!

    反重力装置是要耗能的,而且耗能还不低,单层的反重力装置运行,耗能相当于大型航母全功率运转。

    如果设计三层的反重力装置,单单是反重力就需要三艘航母全功率运转,讨论耗能问题的时候,几个技术人员还咨询赵奕。

    赵奕想了想说道,“如果是设计三层的反重力装置,设计上肯定是把三层放在一起,只是中间有隔层,耗能相对就要小一些,但是为了保证每一层都起到效果,设计上能叠加的并不多。”

    “所以,三层的反重力装置,耗能比单层最少要多两点五倍以上。”

    这个说法有些让人失望,因为能耗听起来太高了。

    如果只是让‘堡垒’升起来,就需要如此高的能耗,再加上堡垒上的设备等,能耗绝对是非常夸张的,估计普普通通的运行一天,要扔个上千万进去。

    钱,还是次要的。

    耗能高也就代表需要非常高功率的能源设备,比如最常规的大型发电机,高能光束设备大部分都是耗电的,大量的电能具体要怎么造出来,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这是技术设计方面的核心问题,估计比其他问题加一起还要复杂。

    好多人都能想到最优选择--超大型的核反应堆。

    但是,国内只有小型、稳定的核反应堆技术,只能用于制造核动力潜艇,无法应用在大型航母,或者大型飞行器上。

    “这个也是研发方向啊!”

    “如果未来能研究出稳定的大型核反应堆,估计第一个不是用在航母上了……”

    “是啊!”

    “不过有了反重力技术,还有必要去完善航母吗?”

    这是个问题。

    当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以后,其他人都陷入了思考。

    相比空中堡垒来说,海上运作的航空母舰,无论是技术含量还是实际作战能力,肯定都要差上不少。

    空中堡垒和航空母舰碰到一起,一个是在空中飞行,速度肯定是非常快,另一个则在海上奔波,速度受到极大的限制,对空中堡垒能产生威胁的,几乎只有对空系统。

    但是理论上来说,因为空中堡垒是反重力驱动,并不像是飞机一样,飞行高度会受到限制,就可以飞的非常高,甚至飞到对空导弹触及不到的高度,等等于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空中堡垒也可以设计的,个头比航母空间还要庞大,就可以安装各种设备、装载能完成饱和攻击的武器,技术在先进的航母,也无法在饱和攻击下生存。

    总之,空中堡垒的优势太大了。

    这就是碾压。

    几个技术专家越讨论就越兴奋,但兴奋结束以后,还是不都面对现实,他们必须要解决动力问题,而难题也是摆在眼前的。

    周桂芳干脆问向了赵奕,“赵院士,你在动力上,有什么想法吗?”

    “……没有。”

    赵奕一直在旁边听着,都觉得很有意思,但谈起反重力装置的动力,他还真没有关心过。

    之前做反重力实验的时候,能量都是中型柴油发电机解决的,一台不够就来上十台,十台不够就来上二十台,相对于能量来源,实验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进行实验,能量怎么产生都没有关系。

    周桂芳没有因为赵奕说‘没有’失望,反倒是有那么点儿兴奋,他顿时玩笑道,“竟然还能有你赵大院士是不懂的问题,难得啊!”

    其他人也笑了出来。

    赵奕带给国内学术界的印象就是,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精通,做哪方面的研究,都能有最顶尖的成果。

    现在更是做出了不可思议的反重力技术,都感觉超出现有科学水平一百年以上。

    当发现赵奕也有不懂的东西,他们反倒是觉得很有意思。

    赵奕只是谦虚的点头,并没有把事情放在心里,每个人都有不懂的东西,而且还是有很多,他没有研究过核问题,自然就不懂什么核反应堆、核动力,也是很正常的。

    ……

    下午,会议继续。

    会议主要讨论的是对反重力技术进行应用,就确定了一些研究方向。

    比如,反重力装置的设计改进,能源动力相关的研究。

    另外,也要对高能光速进行改进研究,争取能够把耗能降低下来。

    等等。

    会议确定了好几个研究方向,但是并没有提出什么重大项目,或许是因为本来就有反重力飞行器项目组,就算是研究出了核心技术,也依旧归属反重力飞行器项目组。

    哪怕是研究建造空中堡垒,也是反重力飞行器项目组的工作。

    赵奕也清闲不来了。

    最高领导直接指派他,给几个技术专家讲解反重力技术,因为他不直接参与到项目中,而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必须要了解理论问题。

    这个工作让他感觉头大,他觉得给别人进行讲解,还不如自己做研究来的容易。

    阮文烨就是个例子。

    阮文烨理解个神灵密码列式,比研究出来所花费的时间还要多。

    现在的反重力理论以及扩散效应,单单是数学逻辑支持就非常复杂,加在一起不比神灵的密码列式差了。

    如果做一个对比的话,阮文烨还是最顶尖的物理学家,而且是理论物理学家。

    现在参与项目的技术专家们,都可以归结为技术人员、工程人员,周桂芳也是工程院院士,他们对于复杂数学的理解能力,肯定比不上阮文烨。

    等下午的会议结束以后,赵奕都唉声叹气着。

    他和最高领导坐在一起,小声的交谈起来,忍不住抱怨道,“这些理论的东西给别人讲,让别人去理解,实在是太难了。”

    “哈哈哈~”

    最高领导听得笑了,“我知道,很难,不是每个人都有你的脑子,但是技术、科技想要发展,不可能只有你自己理解啊。”

    “唉~~”

    赵奕继续叹气。

    最高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你也别叹气了。当这个项目有了成果,国家不会忘记你的贡献,到时候给你发一个最高级别的勋章。”

    “共-和……勋章?”赵奕惊讶着下意识说道。

    “对,你怎么知道?”

    “这个。”

    赵奕摸了摸后脑勺,他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的,知道马上就要有代表最高贡献的共-和国勋章了。

    他还是解释了一句,“最高级别的勋章啊,应该差不多是这种名字吧。”

    “你这个脑子,真是理解不了!”最高领导苦笑着说道,“天才啊!说真的,我都羡慕你啊。”

    赵奕笑笑。

    他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没想到卖个苦,竟然还能得到个许诺。

    虽然以他的贡献来说,拿到最高级别的勋章也很正常,但一定要年纪问题,往往最高级别的荣誉,都是颁发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人,等于是一种终身的肯定。

    他才多大年纪?

    现在就拿到最高荣誉,就如同国家给‘封-神’差不多了。

    ……

    会议结束。

    赵奕重新回到了燕华大学,但他并没有能清闲下来,因为每天都被反重力组的几个技术专家纠缠,尤其是周桂芳老院士,每天早上八点的时候,都准时等在小会议室里,还总是让警卫去催赵奕过来,让他都感觉烦不胜烦。

    这打乱了他正常的生活节奏,本来是八点以后起床,到校园里溜溜弯儿、运动一下、吃个早饭,快十点钟的时候,正常开始工作。

    现在必须提前到七点起床,让他都感觉很郁闷。

    赵奕只坚持了几天,就想了个很好的办法--

    留作业!

    每天在讲解完成以后,都留一个需要仔细思考、研究的‘作业’,作业内容和讲解内容有关,因为数学理论的难度是非常高的,就只是很普通的内容,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接下来赵奕就变得清闲多了。

    周桂芳老头再也不早来了,有时候甚至比其他人还要晚一些,他都已经六十多岁的年纪,总不可能不完成作业就来‘上课’。

    他就开始找各种迟到的借口,什么‘老了’、‘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拿药’,甚至有一次还说,董利华非要和他讨论设计问题,一讨论就是两个小时,才很无奈的迟到云云。

    中途。

    为了表明自己没有说谎,还把董利华臭骂了一大通。

    赵奕利用《因果律》,轻松知道董利华没有打来电话,就只是带着微笑看着周桂芳‘表演’。

    老头儿的演技还真是不错,不知道他是在找借口,还真会和他一起批评董利华。

    “老董,难为你了,远离几百公里还被骂……”

    “没办法啊!”

    “我总不能揭穿周老院士是在说谎,到时候老头尴尬到有个三长两短,就不太好了……”

    “唉!”

    赵奕在轻松下来以后,也有时间去医学中心的实验室,关心一下神经传输研究的进展,还参与实验的相关内容。

    这个研究短时间想出成果太难,触觉方面的研究,倒是已经全部结束,其他领域则是处在‘探究’过程,也就是试探性的进行实验。

    赵奕的意见就是让大家多做实验,不需要马上找到重点研发方向,有一些实验做出来有发现,再去做针对性的研究。

    这主要是因为神经的研究,覆盖的范围实在太大了。

    神经的研究不是简单的去研究,神经信号究竟怎么传输,而是包含了生物体各项感知、神经覆盖范围、神经反应、神经细胞的剖析,等等。

    当涉及的领域太多,做选择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实验室刚完成了重大成果,倒是不着急,马上开启下一个方向,只是正常做做实验,做一下神经细胞的研究,为下一个研发做好准备。

    同时。

    赵奕也关心起了癌症免疫疗法相关的技术,他一直是说到做到的,说对免疫疗法感兴趣,就肯定会了解一下,有条件的情况下,也肯定会做一下研究。

    现在也只是关注一下,知道个大概的情况。

    癌症相关的免疫疗法,是一项医学类的高端治疗技术,都是各个医疗企业做研发的。

    这个治疗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来应对癌细胞。

    如果能够让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杀灭癌细胞,就能最大化的对血液中的癌细胞进行清除,能够对癌症起到直接的抑制和治疗作用。

    这个技术的关键,就是让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

    那么如何做呢?

    赵奕马上想到了‘天庆蛋白’,‘天庆蛋白’能够对艾滋病毒进行标记,让人体免疫系统,把含有艾滋病毒的细胞,识别成外来病毒细胞。

    那么是否能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用来直接标记癌细胞呢?

第五百二十八章 究竟是哪里有问题呢?

    国际医学领域对于特异性抗体标记癌细胞的技术早有研究。

    实际上,癌症的免疫治疗方法,多数情况下,指的就是特异性抗体标记癌细胞,就是针对病人的癌细胞,来人工制造一种抗体,把抗体注入到人体血液中,就可以让人体免疫系统运作来杀灭癌细胞。

    这种手段属于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还有一个名称叫做单克隆抗体肿瘤治疗法。

    单克隆抗体肿瘤治疗法,需要对每个病人做基因提取检测,并针对性的制造抗体,成本就会非常的高昂。

    所以,国际上的肿瘤免疫治疗,一针就需要几百万人民币,并不是普通群体能消费的。

    实际上,肿瘤的免疫治疗还有其他几种方法,比如最直接一种,是用肿瘤疫苗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应答,增强肿瘤相关抗原的免疫原性,以刺激特异性免疫来攻击肿瘤细胞。

    还有,可以将处理过的自体或异体的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输给患者,以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

    另外就是针对基因的方法,比如,重组细胞因子疗法、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细胞因子受体基因治疗等,等等。

    但是,反应到治疗效果上,单克隆抗体肿瘤治疗法的效果是最好的,能够让患者短时间内,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大量减少。

    有些医疗公司的宣传甚至声称,可以完全杀灭体内的癌细胞。

    当然了。

    在治疗结束以后,癌症是否被治愈,还要看几年以后是否会复发,因为癌细胞的变异速度非常快,单克隆抗体肿瘤治疗法不一定能够杀灭所有癌细胞,但治疗效果确实是非常不错。

    赵奕希望研究的是一种能够简单标记癌细胞的方法。

    如果癌细胞能够简单被标记,就不需要针对每个人去特别制造抗体,就能够大大的降低成本,能够惠及到普通的癌症患者。

    “每个人的基因是不同的,变异的癌细胞也是不同的。”

    “正常来说,人体内的免疫机制很难识别癌细胞,因为癌细胞就是人体细胞的变异。”

    “扩大t细胞的灭杀作用,就可能带来很大的副作用……”

    赵奕仔细思考着杀灭癌细胞的问题,都感觉思维有些混乱,他不是马上要找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手段,而是想要找到一个研究方向。

    只要能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就可以正常开始了。

    这很难。

    “还是了解的太少了。”赵奕思考着,“只是基础的知识,局限性太大,还是要找几个癌症专家问问。”

    他思考着走出了实验室。

    等到了医学中心门口的时候,他正巧碰到了过来的戴天庆。

    戴天庆和赵奕打了个招呼,感兴趣的问道,“听说你好像开始关心癌症治疗了?为什么啊?”

    赵奕道,“我有个朋友得了癌症。”

    “啊?就因为这个?”

    “是啊?”

    戴天庆惊讶的张大了嘴,“就因为你有个朋友得了癌症,所以你打算研究癌症怎么治疗?”

    “对?”

    赵奕奇怪的反问。

    戴天庆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因为有朋友得了癌症,就准备对癌症进行研究,听起来似乎是符合逻辑,实际上完全没有一点逻辑可言。

    如果朋友得了其他病呢?

    朋友圈那么大,总是会有人患病,难道把所有疾病都研究一遍?

    戴天庆的眼神里散发着怪异,他苦笑着摇摇头,说道,“我倒是做过一项有关癌症的研究,是t细胞针对癌细胞的应答机制。”

    “我的研究证明,在大部分情况下,哪怕人体免疫系统发出了信号,t细胞的作用也会被抑制,从而忽略体内的癌细胞。”

    “哦?”

    赵奕不明白戴天庆想说什么。

    戴天庆继续道,“因为这种抑制作用,癌症的免疫治疗只能通过外部作用,比如,输入特异性抗体,或者增强t细胞的应答,或者基因手段,但其他效果并不好。”

    “如果是特异性抗体,国际上早就已经有研究了,而且已经有成熟的治疗方案。”

    这下赵奕明白了

    戴天庆的意思就是,国际上已经有了人工制造特异性抗体的技术,在针对特异性抗体继续研究没有意义。

    当然,肯定也有意义。

    国内还没有公司研发出成熟的抗体治疗手段,研究出来还是很有经济价值的。

    赵奕听得点点头,说道,“我不是想研究特异性抗体的制造方法,而是想研究一种普惠性的标记手段。”

    “啊?普惠?怎么可能?”戴天庆惊讶的张大了嘴。

    赵奕理所当然的道,“如果不是普惠性,还研究什么?我直接资助他去国外接受治疗不就好了?”

    “……也对!”

    这次戴天庆理解了赵奕的逻辑,但他心里还是各种不可能,因为癌细胞多数情况下,都不能被人体免疫检测,每个患者的癌细胞也有不同,怎么可能研究出普惠性的抗体呢?

    ……

    戴天庆的看法,也是绝大部分人的看法。

    赵奕连续咨询了两个癌症专家,得到回答都是,“不可能的。”

    “特异性抗体只能针对患者去制作,癌细胞说白了就是人体细胞,只不过是发生了变异。”

    “每个人的基因不同,变异后的癌细胞也不同,而且癌细胞还会快速变异,想研究普惠性的抗体,连方向都没有,总不可能连人体细胞一起杀灭吧?”

    “……”

    在各种不可能的回答中,也有一些特别的回答。

    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合作医院,有个叫沈茜的肿瘤医生,就思考着说道,“如果是做普惠型特异抗体研究,就只能从肿瘤细胞本身入手。”

    “也许就有一点希望。”

    沈茜说道,“我最近的研究就是,寻找人体免疫,针对癌细胞检测所做出的的详细应答机制。”

    “只是……”

    “暂时没有任何进展。”

    沈茜只是听到赵奕询问,以自己的理解说了几句,实际上,她并不认为自己能带来什么帮助。

    她是肿瘤医生,是偏重于临床治疗的,而不是理论、研究型的专家。

    在过了五十岁以后,她所做的研究大多只是为了写写论文,而不是真的做出什么成果。

    赵奕听了沈茜的话,倒是收获非常大,他觉得找到了方向。

    这个方向就是研究人体免疫,针对癌细胞的应答机制,他不是确定研究应答机制,就能够找到制造普惠性抗体的方法,但最少能够完完全全的了解到,免疫系统针对癌细胞的反应。

    在没有确定方向的情况下,知道详细的应答机制,也许就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不像是现在,想做研究却毫无头绪。

    所以赵奕思考了一阵子,就决定邀请沈茜医生,和赵奕实验室合作进行相关研究。

    这个邀请让沈茜有些不敢相信。

    沈茜是很普通的肿瘤医生,之所以能和赵奕说起肿瘤问题,主要是因为他所在的医院和生物医学研究所是合作伙伴关系。

    赵奕询问的大多是合作医院的医生。

    哪怕是在所在医院里,沈茜也是很普通的一个,医学研究上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成果。

    甚至说……

    她做研究的能力水平,都非常非常的普通。

    “赵院士,你确定要邀请我吗?你的实验室和我合作?”沈茜还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对!”

    赵奕道,“因为听了你的说法,我认为做针对癌细胞的人体免疫应答机制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沈茜疑惑道,“相关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了,哪怕去网络搜索一下,都能找到一大堆的相关的内容。”

    赵奕不在意的说道,“没有真正去做研究,去做实验,谁也不知道,那些说法是真的假的,我只相信我所看到的、所研究出的内容。”

    “……好吧。”

    沈茜也没有继续说,她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做一个很普通的肿瘤医生,能被名声赫赫的赵院士邀请,和有一大堆顶级成果的赵奕实验室合作,还怎么说拒绝呢?

    另外,她所在的医院和生物医学研究所还有合作关系。

    所以,根本无法拒绝。

    这件事很快商定了。

    沈茜和赵奕实验室合作做研究,赵奕实验室会给她提供研发环境,并一起共享研发成果。

    因为双方所的机构本来就有合作关系,谈合作不需要协调研究所和所在医院,就变得容易很多。

    ……

    赵奕和沈茜敲定了合作研发,但实验室并没有向上级申请项目,只是挂在了研究所名下,等于是研究所出钱让实验室做研究。

    生物医学研究所根本没有在意,因为研究的花销并不高。

    阎学林只是觉得有点奇怪,“赵奕实验室怎么多了个,针对癌细胞研究免疫应答机制的项目?”

    “这种很普通的项目……”

    “经费才只有三十万?研究员是合作医院的沈茜医生。”

    “怎么感觉好像是赵奕让研究所资助这个沈茜医生做研究呢?两人不会是……”

    阎学林关注了一下沈茜医生的资料,下一句就变成了,“……咳咳,亲戚、亲戚吧?”

    “就算是亲戚关系,也应该是实验室出钱啊,怎么还是让研究所出钱。”

    “算了,才三十万……”

    阎学林不在意的摇了摇头,换做是其他的实验室这么做,他一定会仔细的询问一番,最后大概率不会通过申请,让实验室自己去‘资助’。

    赵奕实验室不一样。

    阎学林大手一挥给了通过,随后道,“咱们所不缺这点经费!”

    旁边李明用力竖起大拇指,赞叹的说道,“阎所长,你就是这个,所里、有钱啊!”

    “那是当然!”

    阎学林得意的咧开嘴角,旋即有点疑惑的扫了一眼李明,他总觉得李明的话有点怪怪的,但怎么也想不出有什么问题?

    “究竟是哪里有问题呢?”

    “还是我想多了?”

第五百二十九章 赵奕:我感觉似乎不太难

    人体免疫针对癌细胞做出的详细应答机制,确实是一个很小的医学理论机制研究项目,主要是因为类似的研究实在太多了。

    就像是沈茜医生所说,类似的内容到网络上都能找到许多。

    往往像是这种类型的研究,想研究出新东西是非常困难的,好多研究者都是自己做实验,目的只是为了写出论文发表,而不是真正研究出什么。

    这种类型的研究写论文很容易,找出找出大量的相关资料,凑一凑参考文献内容,练一些实验相关的数据,都可以‘拼凑’出一篇论文。

    之前沈茜做的就是这个,倒不是说她要学术造假之类,只是工作的硬性要求,需要发表几篇论文。

    在以前的时候,沈茜都是多写一些病患相关的内容,以临床的经验为核心去,再拼凑一些实验相关的内容,差不多也就可以了。

    这次则是申请了一个小项目,也是希望做一下研究,但因为过去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只申请到一万块钱的研究经费。

    经费,当然是不够的。

    沈茜已经很满足了,她没打算做出什么成果,只是简单的进行一下研究,根据实验数据写两篇论文。

    现在就不一样了。

    沈茜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说一下相关的研究,既然能引起赵奕的重视,赵奕还主动提出合作研究。

    顿时,压力来了。

    “赵院士肯定是想研究出东西,但是针对癌细胞的应答机制,几乎不可能有什么成果。”

    “听赵院士的意思是,想找到针对癌症的普惠性免疫疗法,机制上肯定要有新的发现。”

    “但是……太难了!”

    沈茜确实没有理由拒绝赵奕的邀请,尤其生物医学研究所,还支持了三十万的研发资金,她可以做一下正规研究。

    但是,研究不出东西怎么办?

    沈茜也只能不断强调,“赵院士,说真的,我自己都有信心。”

    “这个研究很难有成果,而且我不是那种专业的研究员,或许你可以考虑找其他人?”

    她试探性的问道。

    其实沈茜肯定是希望继续项目,但她确实是没什么信心,也不明白赵奕为什么赵她合作。

    赵奕直白说,“沈医生,我不是看中你的能力,而是你的话给我带来了灵感你,带来了方向,让我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这才是最重要的。”

    “除非是你自己不愿意参与合作项目,否则我只找你……”

    这是赵奕做研究的态度。

    实际上,对于赵奕来说,找人一起做研究根本不是问题,再专业的也能找的到。

    在医学机制研究方面,生物医学研究所就是最专业的。

    但就像是和邓丙成的合作,或者和其他研究员的合作,乃至于其他项目的选人上,他的做事方法一直都没有变化,最主要是因为,一起研究的对象能力是次要的,只要能正常做实验、做项目就可以了。

    沈茜的能力再平庸,做简单的机制研究项目肯定没有问题,只要能正常设计实验就可以。

    赵奕则需要在实验中观察、发现问题,结合《监察率》、《相关率》的使用,他能够轻松地发现一些相关的细节问题,或许就能找到研发方向。

    这才是最重要的。

    等合作研发工作安排好以后,赵奕带着沈茜参观了医学科学中心、生物医学研究所以及赵奕实验室,随后就安排她来这边做研究的场地、器具以及项目资金对接的事情,一些小细节就交给刘成杰了。

    现在刘成杰依旧是实验室最重要的‘跑腿’,他早就已经升为副研究员,但副研究员在赵奕实验室,也只是很普通的‘中层’,因为实验室变得很大,研究员就有好几个,底层的学生、助理研究员,接触不到核心研发工作,‘跑腿’也不是谁都能干的。

    一切都安排好。

    沈茜来正式做研究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项目、实验准备工作也有很多,光是癌细胞相关的材料,就需要医院方面特别提供。

    赵奕倒是变得清闲了许多,他每天都来实验室转一圈,关心一下几个核心项目,有心情就看看实验数据,要么就是坐在主实验室,喝着茶看着其他人努力工作。

    当实验室每个人都在忙碌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仿佛实验室正在向前快速发展。

    看着实验室忙碌的样子,赵奕也鼓励大家说道,“多努力呀!多做一些项目、多出一些成果。”

    “大家争取能够让咱们实验室成为全国完成项目最多、成果最多的医学实验室!”

    “都加油吧!”

    赵奕鼓励动员了一番,就迈着优先的步调,走出了实验室,门口碰到范雷喊了一声,“一会儿去踢球吗?好久没去了。”

    “我还忙呢,估计今天要六点后。”

    “没关系,等你一起,擦黑踢球也有意思。我先去体育转转,打打篮球也不错。”

    赵奕说着走开了。

    实验室里的几个研究员,都不由得扯起了嘴角,他们都感觉沦为底层打工仔,只要打工仔足够努力,老板就一定能开上更好的车。

    ……

    赵奕连续清闲了一个星期,就又有事情找上了门,依旧是反重力飞行器团队。

    董利华邀请他和团队一起参观核能研究所。

    现在能建造的反重力飞行器,肯定会是个空中堡垒,就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核能肯定是最优选择。

    团队要去核能研究所参观,和核能专家讨论一下,核反应堆用于大型设备的可能性。

    不过,董利华以及整个团队,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近来核反应堆的研发上,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否则上次会议就不会讨论重油动力了,他们就真的只是过去看看,也希望能了解一些未来的情况。

    比如,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制造出,稳定到可用于大型设备的核能技术。

    赵奕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去一趟,他对核反应堆、核能、原子能的了解不多,尤其是应用领域方面,就更只是知道一些普通知识。

    核能,也是在微观粒子物理范畴内,只不过放射性领域。

    这方面增加一些了解,也许能够对完善粒子的边界理论,或者是对神灵密码的研究带来帮助。

    当天。

    赵奕找到了反重力飞行器团队,几个负责人、代表一起去了核能研究所,或许是因为赵奕的参与,核能研究所对此重视程度加倍,接待他们的是国内注明的核物理专家陈泽书院士。

    陈泽书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核物理专家,他参与过核电站的建造项目,也提出了一些核反应、原子能相关的理论,对核反应堆技术非常了解。

    他介绍说道,“目前所拥有的核反应堆技术,比较成熟的都是用于舰艇的小型核反应堆。”

    “大型核反应堆,我们的技术是不成熟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这方面,我们是从零开始研究的,国际上,也只有m国拥有成熟的大型核反应堆经验。”

    他指的是核动力航母。

    国际上,拥有核动力航母就只有有限几个国家,其中f国建造的核动力航母很失败,因为只是把小型反应堆技术,用在了大行动航母上,以至于航母动力明显不足。

    e国则是采用核动力混合燃油动力的方式,他们制造的核动力航母也是动力不足,才需要增加燃油动力来推动运作。

    m国的大型核反应堆技术非常成熟,能建造出超大型的核动力航母,而且几十年才需要更换核心动力装置。

    “我们一直在做相关的配套技术研发。虽然理论上没有阻碍,但是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太多了。”

    陈泽书说着无奈摇头。

    这是现实情况。

    国内只拥有潜艇用核反应堆的研制经验,而且因为技术水平和资金投入以及核潜艇尺寸的原因,国内的潜艇核反应堆的功率水平,放在世界上完全算不上先进。

    如果要研制排水量七万吨甚至以上级别航母所用的核反应堆,至少需要二十万马力以上的动力。

    核反应堆的制造本身没问题,但相关的配套技术太多。

    比如,冷却技术。

    陈泽书重点介绍了一个在攻关的技术,就是高温液态铅铋合金输送屏蔽泵。

    这项技术用于给大型核反应堆冷却使用,因为大型核反应堆一直运作,就需要输送屏蔽泵一直运作,必须源源不断地供给冷却液。

    核能所一直在做相关的研发。

    陈泽书详细的讲解了输送屏蔽泵技术,随后说道,“但是,想要各项指标达到预想,还需要几年时间吧!”

    他的语调有些无奈。

    单单一项配套技术的攻关,就需要几年时间,还是大型核反应堆配套技术中,相对容易攻关的。

    如果想要达到m国的技术程度,需要的时间肯定会非常长。

    这也是只有m国拥有制造核动力航母成熟技术的重要原因。

    赵奕听罢仔细想了想,忽然开口道,“陈院士,你能带我们去看看那个输送屏蔽泵吗?我感觉吧……”

    “我感觉似乎也不太难,你带我们看看,给我们讲讲……”

    顿时。

    一群人都看过来,眼神散发着怪异。

    陈泽书愣了好半天,苦笑了一声说道,“好,既然赵院士说了,我这就带你们去看看!”

第五百三十章 核-动力技术

    陈泽书带着一群人,去看输送屏蔽泵的设计,还有去了操作室看了一些材料。

    现在的输送屏蔽泵还在设计阶段,操作室只有两个民用的输送屏蔽泵,性能并不符合舰艇用推进式核反应堆使用的。

    他们要做的就是改进设计,把民用级别提升到军用级别。

    核动力航母的核动力装置,所用的输送屏蔽泵,全名叫做高温液态铅铋合金输送屏蔽泵。

    这是一个复杂到让人看着头皮发麻的名字。

    实际上,把名字分成三部分去理解去就简单了,首先是‘高温液态’,指的是内部冷却液的状态、性质。

    铅铋合金,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铅铋合金材料,也就是制造屏蔽泵的材料,铅铋合金是低温合金、易熔合金,是由熔点较低的铅和铋组成,并加入其它金属,用以调节合金的熔点。

    最后的‘输送屏蔽泵’,是一种无密封泵,泵和驱动电机都被密封在一个被泵送介质充满的压力容器内,因为牵扯到核反应的冷却,必须要做到完全的无泄漏。

    陈泽书做了详细的介绍后,就说起研发遇到的问题,“如果想提升性能,设计上肯定要改进。”

    “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在提高了温度以及密封后,定子和转子联动不和谐。”

    “看这两个转动轴,上面就是定子和转子,好几个相关设计都失败了,要么是密封标准不够,要么就存在其他问题……”

    “另外,还有,转子的动力输入方式,有很多选择,但是我们需要高效、稳定的,却没有……”

    陈泽书连续说了很多。

    等所有都说完以后,他则是有些好笑的看向了赵奕,开口问道,“赵院士,你怎么看?”

    其他人也都看向了赵奕。

    刚才就是赵奕说,觉得输送泵技术简单,他们才会过来认真看看,陈泽书院士也给做了详细的讲解。

    如果赵奕说不出个什么,怎么样稍微也有点尴尬。

    赵奕仔细看着设计图,随后指着定子的位置,很认真的说道,“陈院士,你刚才说的两个问题,第一个,你可以把定子往后移动九毫米,外围设计成齿轮状态,并加上一条密封塞。”

    “转子的位置要前移,这是因为第二个问题,动力输送。”

    “其实最好的动力方式是磁场传统,通过定子的磁场,传给动子。”

    “这样说,你应该能明白吧?”

    赵奕好似随意的说了几句,其他人都有些不明所以,有些人则是觉得,他只是不想陷入尴尬,就随意的提了几点建议,就继续用好笑的眼神看着。

    陈泽书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可当他随着赵奕的话,仔细看向设计图并进行思考的时候,表情忽然变得严肃起来,过了大概半分钟以后,他马上朝着旁边副研究员喊了一声,“把朱林办公室的人喊过来,有几个、来几个!”

    “快点!”

    其他人顿时都意识到不对。

    朱林办公室的几个人,就是负责输入屏蔽泵设计工作的。

    这也是他们的在研项目。

    朱林带着连个研究员,急急忙忙的过来,看到赵奕马上热情道,“赵院士,认识一下,我是朱……”

    “你就是朱!就是你!赶紧过来,别说废话!”陈泽书做事雷厉风行,马上把黑着脸的朱林拉过去,说起了刚才赵奕的提议。

    朱林顿时认真起来。

    很快。

    几个人一起开始对设计的验证工作。

    陈泽书说了声抱歉,也马上加入进去,输入屏蔽泵不是他的项目,但他是核所的院士,什么项目都要关心一下,眼前似乎有了巨大进展,肯定要非常的重视。

    接下来接待反重力飞行器组的,就变成了行政和后勤人员,他们也连连说了抱歉,还给陈泽书说了几句,“陈老院士就是这样,排在第一位的永远都是研究!”

    “没关系,这样看看也挺好的!”

    “肯定是研究重要!”

    反重力飞行器团队代表们很大度,他们都知道是因为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赵奕给提了几个小意见,结果似乎非常的有用。

    这实在是很惊奇!

    虽然都知道赵奕是超级天才,甚至研究出了反重力,但核所专门的技术组,研发了一段时间的设计,碰到的技术难关,被赵奕三言两句解决,经历了一下还是很惊奇。

    “赵院士……”

    “真是无所不能啊!”

    “也不知道有多大帮助,不会一下子就把技术问题攻克了吧?”

    “有可能啊!”

    其他人纷纷的猜测着。

    赵奕倒是表现得很淡然,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当有人问起的时候,他只是一副淡然的样子,表情则是被解读为,“我早就说过很简单了。”

    其他人都有点郁闷。

    看赵奕解决问题的样子,似乎还真是非常简单,但仔细一想就不对了,核所一个技术小组,研发过程中碰到的设计问题,怎么可能简简单单的解决?

    虽然赵奕只是说了几句话,但肯定句句都非常关键,否则陈泽书院士也不可能是那种表现了。

    所以……简单?

    对赵奕来说,确实是非常简单;对他们这种‘普通人’来说,就是难如登天了。

    前面,是对的。

    在赵奕看来确实是非常简单,一则是输入屏蔽泵已经有了基础的设计,攻克了一些技术难关。

    二则国际上就有更先进、更完善的技术。

    在使用《监察率》和《衍生率》后,甚至都没有消耗几点精力,他就找到了设计上的不足之处。

    实际上,还有个重要原因是,输送压力泵的设计确实很简单,复杂性来说还比不上工业主轴,碰到的难关就只是设计上的。

    只要不是基础理论的问题,或者是非常复杂的设计,对他来说,都可以归在‘简单’行列中。

    ……

    下午。

    反重力飞行器团队再次见到了陈泽书。

    老院士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眼神却显得精神意义,见着赵奕的时候,马上就走了过来,两只手都握了过去,满是热情说道,“赵院士啊!真是名不虚传!别人都说你非常的天才,现在才知道,哪里是天才,简直,神了!”

    “你的建议都说到了关键,我们论证了两个小时,发现在理论上,设计已经完全达到了标准!”

    “下一步已经可以进入到制造、试验阶段了。”

    “这项核反应堆的配套技术,等于说已经攻关了一大半儿,剩下就是时间问题了。”

    “等工作上报的时候,赵院士啊,你放心,肯定给你记上一笔!”

    赵奕则是不在意的说道,“有帮助就好,没关系。”

    他还真是不在意。

    现在赵奕的成果太多,小成果多一个、少一个,对他根本是毫无影响。

    接下来陈泽书变得更热情了,他知道反重力飞行器团队的目的,是为了看看核技术是否能应用在大型器械、设备上。

    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设备,但反重力飞行器团队关心核动力航母技术,肯定是类似的军用推进式核反应堆,恰恰……

    核所没有相关成熟的技术。

    这并不尴尬。

    全世界都知道国内不可能有相关成熟的技术,陈泽书也说起了航母用核动力装置研发的问题。

    上午说的是配套技术,下午就变成了核心技术。

    航母用核反应堆在理论上是没有任何难度的,国内本来就掌握核反应堆技术,掌握的核反应堆技术还不是一种,而是高达几百种。

    这些种类用真正运用到实践的,就包括大型的核电站以及军用核潜艇,另外在民用核反应堆技术上,也是有一定探索和覆盖的。

    “现在航母用核动力装置研发,主要两点,一个是功率,另一个就是丰度。”

    “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技术要么功率不足,要么丰度有差距,后者的问题更严重。”

    陈泽书介绍起来。

    核反应堆的类型很多,但最终的目的都是输出功率,而真正使用的时候,还要注重一点--

    寿命!

    如果核反应堆需要频频的维护,肯定不能用作军用的,而决定‘使用寿命’的就是丰度,丰度指的是‘核燃料’的丰度。

    “核燃料”的丰度,意思是核燃料中核物质的浓度,核燃料的“丰度“越高,其发生核反应时释放的热量就越大,使用寿命就越长。

    按照国际上的标准来说,核燃料的丰度低于百分之二十,就是民用级别的核反应堆。

    为了保证绝对的安全,所有核电站反应堆里装的核燃料,都是低浓度铀-235,丰度在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左右,以保证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可能发生核爆炸。

    所以,每次发现核电站泄露事故,都只是泄漏具有放射性的物质,而不是像原子弹那样爆炸。

    丰度大于百分之二十,就属于军用级别的了,大于百分之八十五就可以用于制造核弹。

    “现在我们的核反应堆技术,要么丰度不够,要么功率不足。”

    “所以,我们对航母用核反应堆的研究,是朝两个方向攻关的,一个提升潜艇用小型反应堆的功率,另一个是提升高功率反应堆的丰度。”

    “前者,很难。”

    “后者,同样很难。”

    陈泽书用两个‘很难’来做结束语,也表示出技术难度有多大。

    潜艇用小型反应堆的功率,和航母用反应堆根本不是一回事,几十年前就有很多国家,都希望把潜艇用小型反应堆,安装在大型的航母上,就一直展开相关的研究。

    现在继续做类似的研究,研发出来的可能性十分渺茫。

    提升高功率反应堆燃料的丰度,最少要比‘国际几十年没有成果’的研究好的多。

    当然,难度也非常高。

    比如,核电站所用的高功率反应堆,理论上足够大型航母所使用,但是丰度就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也就表示几年就要更换一次燃料。

    针对大型航母来说,每一次更换燃料都好像是重新建造,其高昂的维护费用和时间成本,根本是消耗不起的。

    对比来说,m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a-4w反应堆的核燃料的丰度高达百分之六十,也就表示可以连续工作二十年以上,一艘航母的服役周期内,只需要换一到两次燃料即可,效率是非常高的。

    正在建造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使用的a1b压水式核反应堆,核燃料的丰度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百分之九十七,理论上来说,可以让航母的服役期内不需要换燃料,从建造时就装上去,就再也不用更换。

    陈泽书说了有很多内容。

    赵奕也听了很多内容,他的总结和陈泽书所说的不一样。他的总结是,核反应堆种类很多,技术也很多,就导致可能的研发方向也有很多。

    虽然陈泽书认为增加高功率反应堆的丰度是个不错的路线,但语气并非完全的确定,换句话说,增加增加高功率反应堆丰度的方向,也只是核所的研究组讨论的结果。

    万一,是错的呢?

    在技术没有取得突破之前,谁也不敢说选择的方向就是正确的。

    其他人则稍稍有些失望。

    他们来核所参观的目的,可不是为了研究核反应堆技术,了解了一大堆内容以后,就只是得出‘没有成熟可用技术’的答案,结果当然是令人失望的。

    虽然来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可心里怎么也有些失望。

    陈泽书也没有给个确定的答案,说多少年以后会拥有航母核动力装置技术,也就是连未来都期待不了。

    反重力飞行器团队的人,就开始讨论是否能用丰度低、功率高的反应堆,但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不可以’。

    毫无疑问,空中堡垒要求的动力,以及考虑到未来的服役,肯定比大型航母要高。

    核动力装置技术连大型航母都没办法满足,就更加不可能满足空中堡垒的动力需求。

    赵奕对此倒是没什么失望的,他并不是反重力飞行器团队的,反重力是他研究出来的,但他只是提供理论和技术,设计空中堡垒并不是他的工作。

    这次他来的目的是,了解一下核相关的理论技术,以便补充对粒子物理的了解,也许就能帮助完善边界理论以及解析神灵密码。

    等反重力飞行器团队的人离开以后,赵奕则是留了下来,他决定呆上几天,和核所的几个核专家,专门探讨一下核物理问题。

第五百三十一章 申请进行核-试验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赵奕就住在核所安排的接待公寓,并到核所和核专家们,一起探讨起核物理问题。

    赵奕的目的是进行核物理的学术交流,以便补充自己在粒子物理领域的空白,顺带也能丰富一下知识广度。

    但实际上,最开始他并不是和核专家们讨论核物理理论问题,而是被一大堆小组、部门、领导,邀请去看各种核所的项目。

    核所对赵奕太热情了。

    陈泽书院士每天都亲自接待,差点要二十四小时陪护,实际上,像是陈泽书这样,六十岁左右在一线岗位的院士,工作是非常忙碌的,但他推掉了大部分的工作,就专心陪着赵奕到处走、到处看,顺便讨论问题。

    核所的其他人也差不多,比起接待反重力飞行器团队,他们的热情明显是上升了好几倍。

    这主要还是因为赵奕的影响力,以及赵奕到核所做的事情。

    赵奕只是过来了一趟,看了看输入屏蔽泵的设计,就解决了屏蔽泵的技术难关。

    核所的人对赵奕佩服无比,都十分感慨‘名不虚传’。

    他们自然会非常热情。

    核所的领导层对赵奕非常热情,技术组的负责人,也希望带着罩衣,看看他们的研究。

    万一……

    赵奕看上几眼就找出了问题,把碰到的技术难关攻克了呢?

    这已经有先例了!

    于是赵奕就接到了邀请,被热情的接待着去参观各种项目、设计,最开始还稍稍好一些,后来实在有些烦不胜烦,他干脆苦笑着直接说,“不可能看到什么难关,我就直接解决了呀!”

    “我不是神仙,也别把我当神仙……我也只是普通人!”

    赵奕强调了好几遍普通人,但效果并不怎么好,其他人都感觉,他针对项目、设计,随便说上几句,总是说到重点上。

    最后还是核所的领导出面,一些项目的负责人,才带着遗憾走开。

    只是短短几天时间,核所的人对赵奕有了新的了解,他们一直以为赵奕擅长的是数学,是理论物理,结果却发现赵奕在设计上更加天才,甚至可以说是个bug,似乎无论什么样的设计、难点,到赵奕这里都可以轻松找出问题,然后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赵奕倒是非常的谦虚,他解释道,“只是平时想的多一些,或者,是一种灵感吧!”

    后来再去参观的时候,他干脆就不主动说什么了,只是过去看看,稍稍了解是一下。

    在和核所的专家们,讨论核物理理论问题上,他的收获也是很大的。

    陈泽书是国内最顶级的核专家,他对于核装置、核技术都非常了解,同时也对核物理理论,有很深厚的研究。

    通过和陈泽书的交谈,赵奕了解到很多内容。

    核物理学,直白说就是原子核物理学,是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物理学科。

    这门学科也可以归在‘粒子物理’范畴内,但是核物理的研究和其他理论物理不同,是偏重于核能、核技术应用领域的。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核物理是非常重要的,对原子核的深入研究,帮助物理学家发现了短程的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也就是强力和弱力,另外,宇称不守恒现象,也是核物理相关领域,是对传统的物理学时空观的一次重大突破。

    粒子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核心,就是四种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它们之间可能的联系。

    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但现实中,核物理被重视最主要还是在应用领域,也就是能创造出核能,不管是制造毁灭性武器,还是建造核设施提供新型能源,都是被世界所重视的方面。

    核能,说复杂也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就只分为两种--

    裂变和聚变。

    在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是个重要的分水岭,铁元素拥有最高的比结合能,简单来说,就是原子核状态‘最稳定’,最不容易发生核重组。

    为了获得更高的能量收益,轻核要通过‘聚变’来变成更重的原子核,重核相反是通过‘裂变’让原子核更轻。

    这是两个研究方向,是两种不同的核反应。

    理论上任何物质,哪怕是地上的泥土,在极端的环境下,都可能会发生核反应。

    前提是‘极端环境’。

    显然,地球上不存在像是恒星内部一样,超高压、高温的极端环境,绝大部分原子核稳定的元素,根本就没有发生发生核反应的可能,哪怕是强行创造出相应的环境,因为制造环境本身需要的能量太高,肯定也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核反应的主要材料,还是那些容易发生核聚变或裂变的元素。

    这些基础的内容,赵奕早就了解过了,他知道的还更多,但是和真正的核专家讨论,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

    核专家看待这些问题,是站在微观物理、数学角度的,他们的讲解非常的高深,能说出很多的元素核变反应,还有确切的实验数据。

    等等。

    这些让赵奕收益匪浅,同时也产生一种了无奈,因为他所听到的内容,差不多就等于告诉他,“核反应只能从现有的理论入手去改进技术。”

    实际情况,似乎就是这样。

    核反应相关的理论,几十年都没有能再获得巨大突破,近年来发展的核物理理论、研究,最多就只是加深对原本理论的理解,让已有的核反应,变得更加的可控。

    仅此而已。

    这种提升可以用m国的航母核反应装置性能来描述,比如,几十年前,他们所建造的航母,能服役十几年不更换燃料。

    现在最新建造的航母,能服役几十年不更换燃料。

    这是进步。

    但是,这种进步显然没有达到‘质’的飞跃,只是在原本的技术上获得提升,理论上并没有‘质’的突破。

    赵奕和几个核专家讨论了几天,就有类似的感觉,一切都被说死了,核物理的研究,似乎就只能从现有的理论出发,去设计、完善相关的技术。

    这是核物理研究?

    不!

    这是核技术研究。

    赵奕一直都认为理论是最重要的,并且对此非常的肯定,而人类对微观世界、对宇宙的了解并不充分,甚至可以说,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理论可提升的空间很大,做理论研究再去研究技术,才是最正确的方向。

    现在的核物理研究多集中在技术上,而不是去挖掘没有发现的理论,等于只是希望从技术上,追赶国际最先进追评,而不是真正去做研究。

    但是……怎么挖掘呢?

    晚上半躺在床上的时候,赵奕眉头紧锁的思考着,他不断梳理着过去的研究。

    包括粒子的边界理论,对引力、强力的解析。

    包括对空间的解析,神灵的密码列式。

    也包括反重力的研究。

    等等。

    这些都可以说是他基于做出的理论研究,也都可以算作是粒子物理、理论物理。

    核物理也是理论物理。

    最开始是从实验角度出发,利用数学去推导微观世界所发生的现象,也使用数学的方式去做计算。

    核物理属于理论物理的一种,只不过研究对象是原子核,而他之前的研究都是针对最微小的粒子和空间。

    但是……

    “原子核也处在空间中!”

    赵奕思考着忽然眼前一亮,实际上来说,原子核依旧在‘有重量的粒子’范畴,只不过内部是大量粒子构成,有着强力、弱力的混杂而已,问题似乎变得很复杂,不考虑内部因素的情况下,也可以看做是空间排斥的‘大粒子’。

    只要存在质量,就肯定会受到空间排斥,也就是产生引力作用。

    那么……

    “在失去空间排斥作用的情况下,核反应会怎么进行呢?”

    现有的物理理论中,原子核是基于强力和弱力作用,但四大基本力充斥宇宙每一个空间,引力和电磁力肯定也会起到作用。

    在之前的研究中,空间对2的n次方能量的排斥造就了强力,强力和引力也就实现了统一。

    原子裂变或聚变的过程中,空间排斥也肯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不管作用小到什么程度,也肯定会有作用……

    “要不,试试?”赵奕忽然产生了兴趣。

    他不确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但真正去实验试一试,也许就会有收获,总要比听着‘完全无解’的核技术理论,要有意义太多了。

    ……

    两天后,赵奕回到了燕华大学,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科技处以及高层打报告,申请进行机密性质的小核聚变和裂变试验。

    这个申请让科技处领导层都有点蒙。

    “核试验?”

    “裂变实验、聚变实验……赵院士,这是要做什么?”

    “不知道啊!怎么就突然打算做核试验了?”

    “核实验,科技处也做不了主啊,批了也没用!”

    类似的实验可不是能审批的,换做是其他的学者,肯定直接就被驳回,想研究核问题,唯一的通路就是进入核能研究所。

    哪怕是在核能研究所,想要进行一次核相关的实验,也要一整个组一起论证,还要和许多部门包括军方协同,最后才能确定进行一次实验。

    这还是最普通的实验。

    如果像是‘原子弹’类似的重量级实验,就表示审批那么简单了,大规模的核试验,只能高层领导点头,才有可能进行下去。

    赵奕以个人去的名义,打报告申请进行核试验,听起来就感觉乖乖的。

    这份申请报告写的也不详细,似乎还牵扯到反重力问题。

    科技处干脆把报告递交给了高层,他们可没有权利做这种决定,而高层领导早就知道消息了。

    赵奕知道科技处无权决定,他只是‘象征性’的打个报告,毕竟名义上他只是个大学教授,申请做研究还是要科技处审批的。

    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渠道,把报告递交给了高层领导。

    仅过了两天时间,赵奕就收到了消息,让他去一趟首都行政中心,会见一下相关负责的高层领导。

    这次真的是非常重量级的实验申请,赵奕到了地方以后,发现高层还真是很重视,进的小会议室有好几个人等着,每一个都是重量级人物。

    他们似乎是准备做‘三堂会审’。

    赵奕还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考验’,哪怕是做院士评选的时候,他进去都是被‘催着离开’的,而不是真正去做什么论述。

    眼前就像是个‘申请面试’,他需要详细的说明自己申请的实验,最好是能说服会议室的高层们。

    赵奕表现的倒是很淡然,他并没有紧张之类,而是坐下来轻松道,“我就直接说了,这个实验是临时想到的,在核所的时候。”

    会议室的人不由得扯扯嘴角。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做项目申请报告,都会非常认真的做说明,肯定会说起实验有多重要,怎么也不会用‘临时想到’的形容。

    临时想到?

    一听就觉得不认真啊!

    赵奕继续道,“简单来说,在反重力的区域做核试验。”

    “我的理论中,任何带质量的粒子、物质,当然也包括原子核,都会受到来自空间的挤压。”

    “这种挤压可以理解为是引力的来源。”

    “原子核同样会受到空间的挤压。虽然原子核内部,主要是强力和弱力作用,但空间挤压无处不在,也肯定会起到一些微小的作用。”

    “如果空间挤压大大减小,当然不会影响到稳定的原子核,但是,不稳定的原子核呢?”

    “正在发生核聚变或裂变的原子核,都是不稳定的,而核聚变或裂变的过程中,失去了空间挤压的作用,也许就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我想希望能看到这种‘意外’。”

    赵奕说的非常认真,之后却马上补充一句,“当然了,也许没有。”

    他不会把话说死。

    “这说不一定。”

    “但我认为,即便只是存在极为微弱的可能性,也应该试试看!”

第五百三十二章 可控核聚变与空间阻隔

    在赵奕做完了表述以后,会议室的人就开始讨论起来,讨论似乎有‘跳步’的嫌疑。

    他们都下意识避过了‘是否进行实验’的决策问题,而是以‘如果进行实验’为前提,讨论起‘具体在哪里进行实验’、‘实验要怎么做到保密’、‘哪一个军区负责保护工作’、‘需要几个部门参与’,等等。

    所以,实验是肯定的。

    这是高层人士的共识,因为实验是赵奕提出来的,哪怕申请报告做的再差,但赵奕是理论专家、技术专家,他的研究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反重力也是他研究出来的。

    现在是在反重力的环境下,观察核试验的情况,听起来就非常有意义,也许真会有什么发现也不一定。

    于是讨论的话题快速过度,到了‘是否要在西部荒漠进行实验’、‘如何进行秘密实验’、‘反重力必须要保密’、‘资金怎么调配’、‘部门间协调怎么做’……

    等等。

    几个领导的讨论,就感觉实验马上要进行了。

    赵奕也旁听了一阵子,发现话里的内容似乎不太对,他觉得应该说点什么,赶紧举手表示要发言。

    “赵院士?”

    小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了赵奕。

    赵奕轻咳一声,有些尴尬的说道,“其实不用那么麻烦,我并不是要做原子弹爆-炸实验……”

    “啊?”

    几个人都有些疑惑。

    在他们的理解里,重量级的核试验一般和爆炸有关,而且只要是核试验,都是非常大型的。

    赵奕继续道,“也不需要那么多的资金,我的想法只是在反重力装置上,进行小型的核试验。”

    “不管是核裂变也好,聚变也好。不过聚变应该很难做,但如果只是小型的裂变实验,只需要保证安全就可以,应该不需要那么复杂吧?”

    赵奕最后反问了一句。

    这个事情一般要询问核能研究所的专家,但在场还是有懂行的,负责科技的领导就说道,“如果只是小型的裂变实验,找核能研究所,派一个小组应该就够了。”

    “实验可以在首都北部进行,但是还是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赵奕道,“如果实验申请通过,我就和核能研究所沟通一下。”

    “好吧!”

    几个领导互相看了一眼,发现会议没什么进行的必要了。

    他们还以为是做什么大型的核试验,结果只是小型的实验,核能所就足够搞定了。

    这样……

    “就直接通过吧!让核所、反重力团队,配合赵院士的实验!”

    最后领导定下了基调。

    ……

    反重力飞行器团队。

    在返回到主实验基调后,团队的专家们就继续论证‘空中堡垒’的能源动力问题。

    能源动力是最重要的。

    反重力技术再高,也必须要有能源支持,想让空中堡垒飞起来,未来能正常的服役,肯定需要稳定的能源动力。

    核能研究所的经历是失望的,他们没有任何的收获,回来以后还是只能像第一艘航母一样,考虑制造重油驱动发电机,来动力整个装置。

    重油动力就很郁闷了。

    重油是一种化学燃料,化学燃料的转化率非常低,提供的动力十分有限,而且需要不断的加燃料。

    这样一来,空中堡垒建造好以后,飞行速度是个大问题,能装上的设备也受到限制,另外,也不可能长期漂浮在空中,也许过上不长的时间,就需要降落来补充燃料,听起来似乎就有些‘鸡肋’。

    反重力团队的专家们都说,“我小时候一直畅想有一天,能见到一座空中的城堡。”

    “现在感觉距离目标非常近,结果这座空中城堡,确实‘燃油驱动’的……”

    “这听起来真的,挺搞笑啊!”

    虽然说起来很搞笑,就像把几千块钱的发动机,安装在上百万的跑车上,跑车的装饰在华丽……

    关键,跑不动啊!

    这件事说起来就非常的郁闷。

    董利华也带着郁闷走进来,听着专家们说一下讨论内容,随后说道,“告诉你们个更郁闷的事,上级要求我们配合赵院士的实验。”

    专家们听到消息和董利华的反应不一样,“赵院士又要进行实验了?”

    “这次是什么实验?”

    “不会技术又要升级了吧,但是能源的事情没解决……”

    “这次也许和能源有关!”董利华打断说道,“具体是什么实验还不知道,但有核所的人参与。”

    最后一句话就说明了实验内容--核试验。

    几个人都惊讶的张大了嘴。

    其实对赵毅要做实验,他们还是有些期待的,要进行‘核-试验’就有些惊讶了。

    反重力?

    核试验?

    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董利华郁闷的地方是,“上级都已经决定了,才通知到我们。就感觉我们好像是赵院士的附属。”

    “唉~~~”

    他长叹了口气。

    董利华负责反重力飞行器团队以后,一直想的是带领团队取得大成果,结果团队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做,就配合赵奕的实验,技术就不断提升了,就感觉他们不是技术团队,而是专门为赵奕做实验服务的。

    他想想还是很郁闷。

    不过董利华还是有期待的,就像是专家们一样,上次赵奕做个实验,就研究出了反重力飞行器的核心技术,这次又是什么呢?

    核试验?

    难道是利用反重力效果,来研究核技术?制造毁灭性武器?或者是……研究核能技术?

    董利华希望是后者。

    周桂芳院士有不同意见,“赵院士哪懂什么核能啊!”

    “估计就是和核能研究所配合,来研究一下全新的核爆破技术。”

    “现在国际上一片风平浪静,但咱们国家的核弹储备还是不足,估计是要研究新技术,也许能实现弯道超车?”

    “……”

    燕华大学。

    赵奕等到了核能研究所派来的小组,小组的领队正是陈泽书院士,他见到陈泽书以后,就开始讨论起怎么进行核试验。

    陈泽书是这方面的专家,听了赵奕的要求以后,就说出了好几种方案,甚至说,可以试着在反重力装置上,做一个小型原子弹爆破。

    这个提议被赵奕否决了,他根本没有必要做那么大型的实验。

    赵奕只是想知道,空间挤压被隔断的情况下,会不会核反应的过程造成影响,而观察核反应过程的影响,根本不需要扩大实验规模。

    只要有明显的影响,他肯定能够监察出来。

    很快。

    赵奕和陈泽书敲定了实验方案,就是做最普通的裂变实验。

    这个实验就像是核电厂的放电,利用热中子轰击铀原子会放出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铀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

    在撞击的过程中,除了放出中子以外,还会散发出热量,温度太高反应炉就会被熔掉,而演变成反应炉熔毁造成严重灾害,还需要放置控制棒(中子吸收体)去吸收中子以降低核裂变的反应速度。

    “我们尽量减最大可能的减小实验规模,但是,赵院士,最小规模的实验,能有用吗?”

    陈泽书疑惑的问道。

    如果是实验需要进行数据测算,规模太小就很难得出结果。

    赵奕道,“先这样看看。这个规模是成本最低、影响最小的,如果实在不行,再申请更大型的实验。”

    “好吧!”

    核聚变的实验,就根本不可能进行了。

    现今世界上还不存在稳定控制核聚变的装置。核聚变会比核裂变制造出更高的热量,反应速度也会更快,因为散发中子的不可控性,核裂变是很难进行控制的。

    各个国家都在这方面有研究,因为核聚变反应有很多好处。

    比如,无污染。

    比如,可利用的资源充沛。

    再比如,释放的能量规模大。

    等等。

    如何进行可控核聚变是个世界议题,而每一个制造出来的控制核聚变装置,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科学家提出利用磁场来约束核聚变,后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装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环流器(环形电流器),又称托卡马克,托卡马克磁场约束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已接近于成功,但要达到工业应用还差得远。

    有相关部门进行过估算,要建立托卡马克型核聚变装置,最低也需要几千亿美元。

    这显然不是正常能建造的。

    核能研究所也不可能拥有控制核聚变的装置,进行实验也只能在反重力装置上,安装小型核裂变装置。

    很快。

    陈泽书率领的核所小组,来到了反重力飞行器团队的基地,他们见到了所谓的‘反重力装置’。

    现在的反重力装置,依旧是之前建造的,赵奕用它进行过‘扩散反重力切面’的实验,只不过后续进行了完善,把一些装置进行替换、改进,差不多等于进行了升级。

    反重力装置比实验室变得稳定许多,后来进行两次实验都成功了,还有一次超越最初百分之二的效果。

    陈泽书小组抵达以后,很快就开始了工作,他们先是对反重力区域进行了研究,因为新的实验用不到装置旋转,不需要扩大反重力区域,就决定固定下面的转盘,再进行核装置的安装。

    等后续装置不断运送过来,他们也安装起各种设备、设施,还在四周围建立大型的隔离墙,以防止有什么泄露情况发生。

    因为牵扯到绝对的机密,反重力团队的底层技术人员,就参与不到工作中了,就只有核心的技术人员,也包括领导层,能过去了解核所团队所做的工作。

    董利华对反重力区域进行核试验也很感兴趣,但他对于反重力装置更在意,反重力装置就是他的心血,核所团队施工的过程中,他唯恐反重力装置出问题,几乎是全程做监督。

    有一些核实验装置,可能会存在放射性,董利华都穿着防辐射服,远远看着装置被运送进去。

    核所的人都觉得有意思。

    陈泽书好笑道,“咱们的实验是协同进行的。如果你们的装置坏了,实验也进行不了,不用担心,我们肯定会注意,肯定没问题的。”

    “……好吧。”

    虽然嘴上答应着,董利华还是放心不下。

    ……

    核所的团队工作了不短的时间,最主要不是工作效率,而是等设备、装置运送过来。

    有些大型的装置,花在路上的时间要几天。

    这些装置大多数不是参与实验,而是专门的防护措施,以防止核试验过程中出现泄露。

    当进行核试验的时候,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尤其参与实验的还有赵奕,甚至还有个高层领导说,可能会过来看一下实验。

    每个人对实验都很感兴趣。

    核所的人也非常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核试验,而是反重力效果,他们来之前,只是听说过‘反重力’,都感到非常的惊奇。

    现在能参与到实验中,都有些期待会发生什么。

    他们也在讨论着,“这个反重力是真的吗?我当时听说的时候,还不相信,觉得是开玩笑。”

    “如果不是要进行这个实验,我估计不可能知道什么反重力。”

    “保密做的很好啊!”

    “上次董利华的团队来,我还以为他们隶属航空集团,是想制造大型核动力飞行器!”

    “没想到是反重力……反重力飞行器?”

    “这厉害了!”

    所有人都很有兴致的讨论着,他们只是私下里的讨论,因为几个团队负责人,都不断强调着‘保密’。

    不管是核试验也好,反重力实验也罢,都是需要严格保密的。

    一周后,实验准备的差不多。

    赵奕来了。

    赵奕来的时间有些晚,实际上,比计划还是早了两天,核装置安装完以前,他来这里也没意义,就像是董利华一样,什么也做不了。

    在核装置、实验上,肯定是核所才有权威。

    赵奕也不想接触这些。

    如果不是对空间隔断下,核反应中粒子是否会受到影响感兴趣,他实在不想接触可能存在‘放射性’的实验,因为实验很可能存在健康风险。

    辐射,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当然了。

    这么多人都参与实验,还只是小型的核试验,还会有高层领导参与,理论上来说,安全肯定是可以保证的。

    所以,赵奕来了。

    在来到了实验基地后,他询问了一下高层领导的安排,快速确定了实验时间。

第五百三十三章 我忽然更期待了!

    三天后,周四。

    反重力核裂变实验正式开始。

    这天早上七点多的时候,负责高新科技研发的高层领导就来了,一行人相对还是比较低调的,就只有三辆军车护送。

    高层领导到了基地以后,就直接来到了指挥中心,询问实验准备情况。

    董利华汇报道,“反重力装置这一块内容没有问题,我们已经做过好几次实验,昨天和前天,连续进行了两次启动前检测。”

    高层领导点头看向陈泽书。

    陈泽书是核所团队的负责人,他说道,“小型核实验准备的很充分,前天运来了第二批材料,以应对可能的需求。在安全方面,实验装置增加了一倍的防护,指挥中心和外围都做了加厚的防辐射隔板。”

    “如果是在紧急情况下,已经安排快速撤离的通道。”

    高层领导点头道,“我也让直升机做准备了,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他说着看向了赵奕,交代道,“如果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第一时间要保证,让赵院士率先撤离。”

    旁边的军官朝着赵奕敬礼。

    赵奕礼貌性的点了点头,感到一种被极度重视的欣慰。

    高层领导随后看向其他人,还是跟着补充一句,“陈院士、周院士……也一样,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安全,让他们都率先撤离。”

    “是!”

    虽然同样说是率先撤离,但先后顺序不一样,显然是有差别的。

    陈泽书、周桂芳也感到有些郁闷,同样都是科学院的院士,领导眼里的重要性显然不一样。

    当然也是没办法的。

    哪怕是他们自己都知道,和赵奕根本就无法相比,不管从哪个方面都考虑,赵奕的安全都是最重要的,甚至要比高层领导还重要。

    这无疑是个事实。

    谁都可以被替代,赵奕不能被替代,就算有一百个科学院院士,也不可能研究出反重力,不可能解决那么多数学、物理问题,而赵奕一个人就做到了,只拿成果贡献来说,他比一百个院士都来的重要。

    等时间到了九点半,实验就正式开始了。

    反重力装置率先启动。

    实验装置外层被厚厚的防护装置、隔离墙围住,站在外围什么都看不到,指挥中心也只能通过屏幕,来观看实验装置的内部情况。

    因为上面安装了核反应装置,用于反重力检测的相关设施,都已经被撤掉了,就导致指挥中心屏幕上,连一点动静都没有。

    “反重力装置启动了吗?”高层领导带着疑惑问道。

    “已经启动!”

    董利华很肯定的点头。

    “这就启动了?可是什么都没有看到啊?”陈泽书有些不解的问道。

    董利华笑道,“陈院士,这方面我们有准备。虽然上面的重力减轻,再加上外层的防护,里面儿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那些检测用的东西都撤掉了,但是我们还是安装了一个新的东西。”

    他指着一个屏幕。

    那是一个角落里的屏幕,屏幕正对的是一个压力测试仪表,只见仪表上面的数值,对比上面标注的数值,减少了四分之一左右。

    当听到董利华的话以后,包括高层领导、陈泽书以及赵奕,好几个人都看了过去。

    董利华有些自得的解释道,“这是我的提议,用一根长金属棒,穿透反重力设备,最下方放在压力测试仪上,如果有反重力效果,测试仪上的数值肯定会降低。”

    “通过降低的百分比,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反重力的效果。”

    “像是现在……”

    “大概减少了四分之一,因为金属棒有一半在上方,会受到反重力效果,就能知道反重力效果,应该是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当然了,区域内的反重力效果并不完全一致,具体的效果还是要进行详细的测算,光是一个压力测试仪,就只能知道个大概。”

    虽然董利华说‘测试仪只能知道大概’,语调似乎是非常的谦虚,但他脸上自得的表情,就差点儿大声喊出来,“这是我的提议!”

    “这是我的提议!这是我的提议!这是我的提议……”

    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可以算是带队领导,能在检测技术上有贡献,确实也值得炫耀了,毕竟他的工作不是技术性的。

    显然,在场的人并不买帐。

    高层领导、陈泽书以及赵奕等人,都真是点了点头,就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他们只要知道反重力有效果就足够了。

    核所团队的人还有些失望,他们很期待反重力实验,结果除了压力测试仪上的数值,他们什么都没有看到。

    在确定反重力装置启动,并且已经产生效果后,小型核裂变实验也开始了,准备工作早已经做好,就只直接是点火启动。

    虽然是直接进行实验,但核试验是非常复杂的,哪怕只是个小型的裂变实验,光是点火就需要半个小时。

    陈泽书汇报着实验计划,“大概需要半个小时,里面的反应会变得剧烈,这个过程大概要持续十几分钟,等慢慢的控制缓和,就是收尾了。”

    “整个实验过程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左右。”

    高层领导听着点头。

    接下来指挥中心就是等待核试验进行,好多人最开始是期待点火结束,技术人员汇报说反应开始,他们就发现期待没有意义,核试验装置内部发生了什么,根本就什么都看不到,只能通过技术人员的汇报来了解进展。

    中途剧烈反应的过程中,也就是核所团队的技术人员在忙碌,其他人就平静的等待着。

    后来就到了收尾过程。

    这时候,好多人才忽然发现,他们所期待的反重力加核试验,真的是非常的无趣,过程中什么都没有看到,就只是呆坐在指挥中心里。

    赵奕的感觉也一样。

    他也只能坐在指挥中心里,指挥中心距离实验装置比较远,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反应,根本收集不到条件。

    至于……接近?

    别说是有没有安全问题,其他人也不可能让他接近实验装置。

    陈泽书都感觉非常无趣,只不过他是知道过程的,他解释道,“小型的裂变实验,不是在外面进行的,一切都是在装着内部。”

    “这不是原子弹爆炸,只是最小型的裂变实验,就和核能发电站内部一样,是最小化的核能反应装置。”

    其他人听着点点头。

    实验收尾。

    核所团队的技术人员,汇总过来一大堆的数据,后续还会进行各种详细的检测。

    每一次的实验都是如此,最重要的还是收集到的数据。

    陈泽书认真看着电脑上的数据,也给旁边的赵奕不断讲解着,讲了好几条以后,说道,“看现在的数值,和上次时间差不多。”

    “上次?”

    “就是五年前做的一次,同样的实验。”陈泽书解释道,“是为了论证裂变功率。”

    他说着继续道,“如果只是看这些汇总的数据,基本上没有什么异常。”

    这是令人失望的。

    如果核裂变试验和上一次数据差不多,就等于说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也就是说实验没有收获,没有收获当然等同于失败。

    赵奕抿了抿嘴,说道,“陈院士,能让我仔细看看吗?”

    “当然可以。”

    陈泽书站起来挪开位置,让赵奕坐在主位,“需要我帮忙吗?”

    赵奕道,“有没有上一次实验数据?我需要完整的。”

    “里面就有。”

    陈泽书帮着打开所在文件夹,里面有一大堆的数据文件。

    这些实验数据内容非常繁杂,甚至详细到实验过程每个时间点,检测到的数据记录,有些标识则纯粹都是代号,就只能看数据分析、总结。

    陈泽书也一边指着电脑,一边做着讲解,“每一个部分的下面,都有分析和计算报告。”

    “分散的数据没有意义,最后还要看总体数据……”

    赵奕边听边点头,仿佛是听懂了意思,实际上,则是快速浏览着内容,和现在的实验数据做对比,他不需要全都弄明白,只需要使用《相关率》,来联系两者的关系。

    在连续不断浏览的过程中,赵奕也在不断的利用《相关率》比照数据,寻找着可能会有问题的地方。

    十几分钟后,赵奕忽然停了下来,他盯住了一个位置,随后他马上快速翻阅其他记录,找寻同样位置的数据,表情也变得极为认真。

    “怎么了?有什么发现吗?”陈泽书有些不明所以,他可不认为赵奕能发现什么。

    外行人,哪怕是理论物理学家,只要没参与过核试验相关的数据汇总工作,想要看懂数据报告都很困难。

    另外,赵奕才看了十几分钟,十几分钟能有什么发现?

    不可能的!

    虽然赵奕翻阅数据文件的速度很快,但大概也只是粗糙浏览一下,看一看数据分析结论而已。

    陈泽书是这么想的,对赵奕的反应顿时很奇怪。

    这时赵奕点了点头,认真指着一个地方说道,“陈院士,你来看看这里。”

    “温度?”

    “对!”赵奕点头。

    陈泽书马上摇头笑道,“这不是问题。这次实验对比上次,用的放射性铀多一些,而且纯度更高,肯定会比上一次,爆发出更高的热量。”

    “如果你去对比其他数据,就知道这里是没问题的,只要在实验预计的数值内,应该不会有问题。”

    陈泽书的语气相当肯定。

    赵奕听罢摇了摇头,说道,“这不对,你看”,他说着继续点了几个位置,“每个地方都偏高。如果只是材料更好,最多就是报告的热量高,却不可能让所有数据都高。”

    “而且,这些数值都快要达到临界线,只归在实验材料上是说不通的。”

    “我的判断是,这次的实验反应,比上次更加充分。”

    陈泽书听罢皱起眉头,“反应更充分?那应该和材料纯度没有关系,可单单是这几个数据,应该……”

    “报告!”

    一个技术人员忽然喊出声,“热量检测出现了异常,反应装置最内的防护层,产生了有损毁的迹象!”

    “啊?”

    “怎么回事?”

    “防护装置损毁?”

    指挥中心其他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都马上看向了核所了解情况的人。

    陈泽书赶紧站起来解释道,“不要慌,没关系,只是内层防护装置损毁,我们有双层加固,外层还有两层防护,就算装置发生意外,外围还有两层隔离墙!”

    “而且,实验已经收尾,中心的温度正在慢慢降低,不会扩散的。”

    其他人才长呼一口气。

    陈泽书做了解释以后,带着惊讶看了赵奕,内层防护装置有损毁迹象,说明内部反应强度超出预料。

    这不仅仅热量过高,还因为内部反应的冲击力。

    他没有在说什么,而是认真看起了数据,马上就发现和赵奕说的一样,各个代表反应情况的数据,比起预计的数据都有些偏高。

    这些数据还在‘正常范围内’,只不过全都在正常范围偏高,肯定就是不正常的了。

    如果只是材料纯度高一些,肯定达不到这种效果。

    赵奕说道,“其实想知道具体情况,很容易。等,就好了。实验结束,去对残渣进行检测。”

    “对啊!”

    陈泽书用力一拍脑子,苦笑道,“我就是太惊讶了,连这么简单的办法都没想到。赵院士,你真是比我们都懂啊!”

    “哈~”

    赵奕礼貌性的一笑。

    高层领导也走过来问了一下情况,陈泽书连忙把刚才的发现说了一遍,还重点说是赵奕发现的,并且说了赵奕认为是反应更充分了。

    这个发现可大可小。

    内部反应变的充分也许和装置、材料、环境等有关,就像是燃烧一块木炭,火力高、持续时间长、空气流通速度快,都会让木炭燃烧的更充分。

    如果设置了同样的的材料、环境、时间,燃烧的更充分就可以从其他方面找原因了。

    “什么原因呢?”

    “难道和反重力有关?”陈泽书琢磨起来,也直接问道,“赵院士,如果真的是反应更充分,你怎么看?”

    “应该是和空间阻隔有关。”

    赵奕肯定的说道,“但具体是什么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去论证。我们还是先等一等,看看所有的数据,以及最后的检测结果。”

    “好!”

    陈泽书笑道,“我忽然更期待了!”

第五百三十四章 空间阻隔和强力

    指挥中心大部分人对实验结果是失望的,因为他们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也就表示实验是失败的。

    赵奕的说法让他们重新有了期待,每个人都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高层领导也听到了赵奕的话,就开始不断的询问,他希望能知道,核反应更充分代表着什么。

    哪怕是抱着点希望也好,也许就能期待更大的进展。

    赵奕并不清楚具体的原因,他只明确和空间阻隔有关。

    ‘空间阻隔’,这个用词引起了陈泽书院士、高层领导以及其他人的好奇。

    绝大部分人对装置的描述都是反重力,就连反重力飞行器团队也是一样,他们只知道研究的是反重力技术,并不知道反重力的原理。

    赵奕对此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事实上,反重力,这个用词是不正确的。应该说是空间阻隔。”

    “从研究的理论来看,反重力装置发挥的效果是,截断空间对2的n次方能量点的挤压,可以简单理解为,空间对有质量粒子的排斥反应。”

    “空间是没有上下之分的,之所以会产生反重力效果,只是因为地球有明显的引力,而另一面,上方,引力的作用非常微弱。”

    “正因为如此,我才会推断实验反应更充分,和空间阻隔存在直接关系。”

    赵奕做了详细的解释,还做了数学上的分析,但也只有陈泽书以及反重力的专家组明白过来,绝大部分人都听不明白。

    但是,足够了。

    最高领导长呼了一口气,他是希望实验有进展的,因为赵奕参与的绝大部分的实验、项目都进展。

    如果这一次没进展,他会感觉很尴尬。

    其他人说起来,好像他直接来参与了,实验就没有成功。

    实验成功与否当然和他没有关系,但好多人说起也会有‘玄学’,就好像是赌博一样,“怎么你去了,实验就没进展了?”

    类似的说法能有好几个版本。

    高层领导也是要面子的,他希望听得的是,“我去现场参与了实验,实验有了重大突破!”

    这就好像实验的成功和他有关系。

    另一边。

    陈泽书以及其他院士、专家,和赵奕讨论起了物理理论问题,赵奕所说的空间阻隔,和爱因斯坦的空间理论是类似的。

    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有质量的物体就有引力,而引力对时间空间都有影响,造成时空扭曲,正因为存在时空扭曲,才会产生引力波。

    在深入的进行思考、论证后,会发现两者非常的类似。

    “难道引力波就是空间挤压引起的?”

    “或者说空间挤压造成了空间震荡?”

    “爱因斯坦的理论不一定全面,赵院士对空间震荡的解释更详细。从微观角度出发,理论会更完善。”

    “爱因斯坦也只是发现了引力震荡,赵院士不一样,微观角度才解释了发生原理……”

    几个院士、专家的说法,似乎赵奕已经超越了爱因斯坦。

    这个时候当然要谦虚一下,表示自己比不上爱因斯坦,但实际上,只是因为国人的谦虚品质,不能和‘古人’去做比较。

    多数人并不觉得赵奕比不上爱因斯坦差,单单以研究成果来论高低,赵奕最少不差于爱因斯坦,他不差的研究就在于空间阻隔理论。

    在讨论的最后,赵奕确定的说道,“现在我还不能肯定,空间阻隔为什么会让核反应更充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能发现并利用起来,肯定会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也会成为技术上质的突破。”

    这个结论让其他人更加期待。

    只不过想等结果并不容易,核试验不同于其他实验,后续的检测非常的复杂,暂时只能做初步的检测,最后的残渣要三小时后才能取出,检测也需要三天时间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放射性的影响。

    高层领导带着期待离开,实验相关人员的工作还在继续。

    等核反应实验正式结束以后,反重力装置并没有关闭,穿着防护服到装置内的工作人员,体验了一把‘失重’的感觉,减轻百分之五十的重力,会让人感觉轻飘飘的。

    有工作人员当即就喊道,“这种感觉太神奇了,像是来到了宇宙。”

    顿时。

    后面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希望能过去试一下装置,连反重力飞行器团队的人都非常感兴趣,还在询问是否能穿上防护服体验一把,连辐射问题都有些顾不上了。

    指挥中心。

    所有人都知道了消息,董利华第一个反应过来,有些惊奇的感叹,“上装置,好像很安全啊!”

    这一句话引起了诸多瞩目。

    陈泽书疑惑的反问一句,“你们没有人上去过吗?”

    董利华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直接说道,“没有,因为担心意外。”

    陈泽书顿时深吸了一口,不由得扯了扯嘴角,“所以,你们没有关闭装置,就让我们核所的人上去?”

    “……啊?这个……”

    董利华尴尬的咧咧嘴,刚才是他没有反应过来,听到陈泽书的话终于明白了,对方似乎是以为,他拿核所的人当成了试验品?

    咳咳……

    似乎是这样吧?但绝对不是故意的啊!

    董利华赶忙解释了一句,“赵院士没说要关闭装置……”

    “我说了。”赵奕马上摇头。

    “什么时候?”

    赵奕马上肯定道,“我说了,实验可以结束了,反重力装置,应该也是实验吧?”

    “……这个……哈哈。”

    董利华就只能尴尬的笑,并表示自己真不是故意的了。

    ……

    在实验正式结束以后,除了需要参与后续工作的人员,其他包括反重力飞行器团队的人,就直接撤离了。

    这里需要半个月时间,来做后续的核反应后续清理工作,确保不会因为辐射出现安全隐患。

    赵奕则是回到了燕华大学,但他还在想着实验的事情,因为没有就近观看试验反应,无法收集到足够多的条件,他只知道反应更加充分,并且和空间阻隔存在直接关系。

    但是,具体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他还并不清楚。

    现在他只能等待检测结果,来看看是否能达成足够的条件。

    等待结果的过程,有些让人感到焦躁。

    赵奕干脆找了事情做,他想着似乎好久都一直投入研究中,没有在大学里开设课程,就决定开设个公开课,履行一下教授的工作义务。

    之前公开课的内容,都是胡志斌帮忙整理、计划的。

    这次赵奕则决定自己来做准备,他进行了仔细思考,还是决定讲解理论物理问题,只是准备的内容更加深入,和粒子数学构架直接相关。

    理学院对公开课进行了宣传,马上就有好多学生期待起来。

    近两年,燕华大学理学院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好多学生都认为,数学理论研究非常有前景,比起以前工作上也容易一些。

    一则是学校方面,建立了燕华大学数学交流中心,和水木大学的数学科学中心类似,目的都是培养优秀的数学理论人才。

    燕华大学的做法简单粗暴,就是聘请有名气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来数学交流中心开设课程。

    有了充沛的师资力量,再招收数学、物理的理论人才,学生政策上支持一下,就可以快速发展了。

    另外,就是国家重视了。

    赵奕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因为他有了非常惊人的理论成果,有些已经转化为技术,国家对于理论发展更重视,并且把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对数学、物理理论人才的补贴上。

    大量直接性的生活补贴,就会让更多的人才,愿意投入到数学、物理的研究工作中,就促进相关机构的发展。

    赵奕开设的公开课非常成功,他精心准备的课程,让所有听课的人,包括一些数学、物理教授,都感觉有很大收获。

    教书育人又是另外一种成就感。

    赵奕想着以后要开设更多的课程,支持教育事业、把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工作。

    两天后。

    赵奕收到了一个好消息,核试验残渣检测有了结果,确定反应比预计的更加充分。检测报告还带着大量相关的数据,但这些的帮助并不大。他发现利用能力,想要了解详细原因,条件依旧是不充分的。

    “我要看一下残渣。”

    “还有原材料。”

    “一切和实验有关的东西。”

    赵奕收到了报告以后,给核所团队提了一个要求。

    陈泽书对此感到很疑惑,但既然是赵奕的要求,他还是直接同意了。

    第二天上午,赵奕去了反重力飞行器团队的基地,穿着全身的防护设备,去看了所有和实验相关的材料、设备以及实验反应后的剩余物。

    等等。

    他看了很多东西。

    核所团队有几个人,包括陈泽书院士,全程都陪着赵奕一起看,他们还是有些担心安全问题,因为防护服并不能百分百保证安全。

    万一呢?

    但是,赵奕认为‘寻找条件’,已经值得冒风险了。

    在大部分实验相关器具、材料以及残渣都看过以后,赵奕的表情也有了变化,他变得凝重、认真,还带有一些轻松,因为他已经达成了足够的条件,并且推断出了实验过程中,具体发生了什么。

    那就是实验过程中,材料铀的原子结构,出现了一定的‘松散’现象。

    赵奕顿时仔细思考起来,“空间阻隔弱化造成了重元素原子结构松散?还是说,只单纯是作为材料的铀元素,出现了原子结构松散问题?”

    “难道空间阻隔弱化,影响到了原子内部的强力作用?”

第五百三十五章 我是天才?那是当然!

    在看了核反应实验相关的材料、装置以及反应残渣后,赵奕就重新返回了燕华大学,他要联系获得的条件、结论,来进行数学相关的推导。

    实际上,他获得条件并不充足,就只确定了一点--

    作为材料的铀元素,发生核反应过程中,原子核出现了一定的松散。

    原子核结构的松散是核反应过程中才出现的,还是说在空间阻隔环境下就存在,也是不能确定的。

    这就给数学推导制造了难题。

    赵奕希望能从理论推导上,找出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判断,他回去以后就开始闭关,做起了数学相关的工作。

    粒子数学层面的推导是非常复杂的,他需要联系神灵的密码,还需要原本对于空间阻隔的相关研究,再去联系核物理相关的数学,三者结合在一起,根据实验条件、结果,去做数学构架并做出分析、推导。

    这就是以实验过程去推导理论。

    其实和粒子对撞实验差不多,都是依靠观察到的粒子组成,来反推到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

    大部分时候,理论物理的研究就是这样,并不是闷头坐在屋子里,认真去思考、研究数学问题,而是根据实验数据、实验逻辑,去以数学的方式,来解释所收集到的数据以及实验现象。

    正因为如此,国内才会有那么多的理论物理学家,支持建造最大型的粒子对撞机,因为最大型的粒子对撞实验本身,就会提供的最高端、清晰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

    ……

    另一边。

    核所团队也认为反应强烈是个很大的发现,因为反应强烈本身,也就代表核装置能提供更高的功率。

    核反应的功率是很重要的,就比如小型核潜艇的反应堆,不能用在大型航母上,就是因为功率不足。

    同时,问题也是存在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控制’,核实验的过程中就发生了内层保护层损坏的情况。

    另外,核所团队不明白的是,核试验的过程中,只是发现了明显的反应更充分、温度提升,但反应速度并没有加快。

    这是不合逻辑的。

    就好像是一团火药,反应更充分产生的热量更多,火药本身的燃烧速度肯定会更快。

    但是核试验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反应速度更快。

    这也是导致最初没有发现‘反应充分’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反应充分,反应速度没有提升?太奇怪了……”

    “反重力影响这么大!”

    “如果只是反应更充分,好像也没什么用处……”

    陈泽书率领的核所团队,一直在讨论反重力核裂变试验的发现,但是讨论来讨论去,还是没有任何结论,并且有些郁闷的是,即便是‘反应更强烈’,似乎也没什么意义,因为反重力条件并不容易达到,即便是达到了,只是‘反应更强烈’,也许会带来危险,而不是能应用起来。

    其实核裂变装置的功率,一直都不是问题,就比如大型的核电站,机组装置的功率都是非常高的,足够支持大型航母运转,只不过是‘丰度’太低,而‘丰度’能直接影响到动力原料的使用、更换年限。

    以最常用的铀举例来说,‘丰度’,可以理解为铀235‘浓度’。

    毫无疑问。

    同样重量的核裂变原料,保护你的浓度越高,能释放的能量就越多,固定输出功率的情况下,能支持的反应时间就越长。

    如果换做是燃油汽车,更加高效、燃烧充分的汽油,当然能支持汽车拥有更高的行驶里程。

    核裂变原料的‘丰度’,并不存在什么技术障碍。

    但是,丰度高也就意味着,单位体积的反应会释放非常巨大的能量,如何控制住反应,控制住释放的巨大能量,才是最大的技术障碍。

    比如,原子弹。

    原子弹内部的裂变原料,丰度能超过百分之八十五,爆炸后短时间就释放大量能量,但显然原子弹爆炸后的能量,是不能人为控制并转化为动力的。

    简单总结就是,原料丰度低,同样体积的原料,核裂变持续时间短,核反应装置的寿命就短。

    丰度高,不容易控制。

    现在核所团队遇到的就是这个问题,空间阻隔的条件下,核反应变得更充分,也就是提供的功率更高,但似乎也没什么意义,因为功率高变得不容易控制,反倒让核反应装置本身,容易发生泄露风险。

    另外,反应速度也并没有加快,是理论上困扰的难题。

    当核反应内部存在不确定的时候,也就意味着风险会大大提升。

    在连续进行讨论以后,核所团队也没有任何收获,他们没有接到上级命令,就只能继续做装置后续的清理工作,一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

    所有人就只能继续等待,他们等待的就是上级命令。

    高层,则是在等待赵奕。

    高层知道赵奕去看了核反应的装置、材料,也知道他在是做相关的理论研究,而他们等待的就是赵奕做的实验报告。

    无论实验有没有收获,都肯定会提交一份报告。

    赵奕一直在做研究,实验结束到现在,还没有提交过实验报告,也就等于是实验还没有出结果,自然也就没有完全结束。

    ……

    燕华大学。

    赵奕依旧在闭关做研究,他的研究碰到了难题,‘条件’发现了铀元素结构松散,但实际上,原子核结构依旧稳定,而理论上来说,铀235自身带有放射性,原子核只有一点点结构松散,都肯定会直接进入到反应中。

    换句话说,反重力装置开启以后,根本就不用去‘点火’,核装置内部的铀235就会直接裂变。

    这个问题最初就成为了困扰,赵奕本来想着构建数学体系,来联系其他方面去分析、推导,就可能会知道想要的答案。

    但是,没有。

    连续一个星期的研究以后,他依旧被这个问题困扰。

    赵奕非常的疑惑,他仔细思考了很久,都没有得出答案,干脆就走出了房门,到外面逛逛寻找灵感。

    他才刚走下教职工宿舍楼,就看到了个意外的人--

    爱德华-威腾!

    “赵奕,你终于出门了!”爱德华-威腾非常热情的迎过来,还抱怨的嘟囔道,“你的警卫可真是尽职,我连五楼都去不了,生怕打扰到你。我们是一起合作的,我当然只会帮助你。”

    “抱歉!”

    赵奕歉意的点了下头,“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没和我说?”

    “前几天决定的,但是根本找不到你,你的助理钱小姐说,你正在做研究,很忙,不能打扰。”

    爱德华-威腾说着还撇了撇嘴,似乎是非常的不满,随后道,“我是被邀请来的。你的大学邀请我担任理学院教授,每年来讲演几次,或者开两堂课就行了。我想了想就同意了,反正我也会来找你。”

    “哦,欢迎,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赵奕微笑的说道。

    爱德华-威腾嘴里说着‘讲演几次’、‘开两堂课’就行,似乎工作非常的轻松,还能拿到不菲的薪水,实际上,全世界有很多的大学,都恨不得用更高的薪水,让爱德华-威腾过去开课、讲演,甚至有些大学都不需要他亲自去,挂个名担任教授就可以。

    这就是最顶级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的影响力。

    所以,爱德华-威腾会接受燕华大学理学院的邀请,肯定是因为赵奕。

    他错开了话题,问道,“你是在做什么研究?有什么进展吗?”

    赵奕有些失望的说道,“没有。就因为陷入了瓶颈,所以才出门来看看。”

    “哈哈哈~~”

    爱德华-威腾显得有些意外,但马上就哈哈大笑,拍着赵奕的肩膀道,“多出来走走是对的。一个人闷在办公室,什么也想不出来,如果想要找灵感,可以去找不相关的东西,物理上,本来不相关也许就是相关的。”

    “我上一次想不出东西,就去参加学校的一个舞会,有好多研究生参加,二十多岁,青春靓丽,有的……”

    “咳咳。”

    爱德华-威腾说着赶忙停住,换了个话题道,“你在研究什么?碰到了什么问题?”

    “当然是粒子数学,有关空间的研究,我一直在做这个。”赵奕很坦然的说道。

    爱德华-威腾道,“我想也是。关于空间,太复杂了,我构建了好几种多维空间的理解方式,但每一种似乎都不完美。”

    他继续道,“所以,我想,也许我们能一起继续上一次的研究,也就是2的n次方能量点,那很有意思。”

    赵奕听着思考了一下,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两人达成一致。

    当天,爱德华-威腾在燕华大学理学院教学楼,开设了一节有关弦理论的公开课。

    赵奕还过去帮了帮忙,坐在最后一排旁听了一下。

    第二天的时候,他们就一起研究起2的n次方能量点与空间排斥的相关问题。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数学构架以及对质量在空间中的数学逻辑角度出发。

    爱德华-威腾深信质量来自多维空间。

    质量是多维空间的产物,是赵奕提出来的想法,但他自己都是将信将疑,只是把它当做‘一种可能’,爱德华-威腾才真是这个想法的有力支持者,甚至在好多演讲和课堂中,不断给学生们灌输这个说法。

    两人讨论的过程中,爱德华-威腾也是从‘质量属于更高维度产物’的角度出发,而赵奕对于质量的理解更现实,他只是把基础固定在,空间对于质量的排斥上,而不会去联系更玄奥的多维空间、维度碰撞之类。

    不同的理解,造就了不同的看方法,有时候也就会相互互补。

    两人一起研究的效率还是非常高的,他们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构建好了一个‘质量点’体系,以质量点为单位去对粒子的形态进行解释,而不单纯是边缘能量单位的组成。

    能量单位,定义上实在太微小了。

    哪怕是相对于最基本的粒子,能量单位依旧小到忽略不计,以能量单位、组成来论述粒子,中间似乎就会存在缺失,因为无法确切的定义,粒子的边界和能量点之间的联系,而粒子的核心更是从未定义过。

    有了质量点的概念,就可以用能量点组成质量点,再用质量点来组成不同形态的粒子。

    质量点的概念,简单的表达就是,2的n次方能量单位的可变能量组成区间,没有质量的粒子,单纯定义为能量组成,质量点为零。

    在完成了质量点的数学构造后,赵奕又想到了反重力核裂变反应问题,思考着问道,“爱德华,你说,空间会针对质量点产生排斥、挤压,那么质量点是怎么阻挡的呢?难道是能量构架本身,就是为了抵抗空间,还是说,质量进入宇宙空间,就无法再回去了?”

    爱德华抿了抿嘴,摊开手说道,“也许是硬抗,也许是伪装,谁知道呢?”

    “伪装?硬抗……”

    爱德华-威腾道,“当然,力是相互作用,绝大部分时候,微观也是一样,空间排斥质量点,质量点或许就像是穿着铠甲,呆在原地硬抗,被挤成了其他形态。强力、弱力,或者电磁力,都是这样产生的也说不定,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而且暂时无法被证明,也无法证明是错的。”

    他继续道,“另外,也许是伪装,比如,你的理论,它的能量组成本身,也许就是一种伪装,当空间的挤压,进入到内部,就不起作用了。”

    “有道理。”

    赵奕思考着点了点头,随后思考起核裂变实验问题,忽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一直以为空间挤压无处不在,但放在微观上来说,也许进入到原子内部,空间挤压就不存在了?

    或者,空间挤压让粒子和粒子结合在一起。

    这就是一种形态的转变。

    粒子和粒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原子核,原子核本身的结构,也许就是空间挤压的产物,不管中途有弱力、强力、电磁力等再多的力,最初可能都会是因为空间挤压。

    原子核是空间挤压的产物,内部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力场,却不一定会继续受到空间挤压的作用,就像是一根弹簧,正常情况下会发生弹性形变,但过量的力会导致塑性形变,完全改变弹簧的形态,即便是外力忽然消失,弹簧也不会再具有弹性。

    换句话说……

    铀235的原子结构不稳定,也只是发生在反应过程中,不一定是最初就出现了不稳定。

    当进入到核裂变反应时,有中子从原子核脱离,就像是弹簧重新弹出一样,自然就会受到空间阻隔的影响,空间阻隔只是加大了反应过程中的‘结构不稳定’。

    处在空间阻隔中的其他原子,并不会因为空间阻隔发生原子核不稳定的情况。

    这样就能解释通了。

    赵奕有种恍然开朗的感觉,他满是欣喜的对爱德华-威腾说道,“我明白了!爱德华,你真是个天才!”

    他说完就跑出房门。

    爱德华-威腾愣在了原地,仔细想了好半天,都不知道赵奕到底明白了什么,他有些郁闷的嘟囔道,“难道,差距这么大?我说了什么?为什么我什么都没明白?”

    “不过,我是天才?那是当然!”

    他用力抿着嘴点点头,“现在,加上你的话,我又可以说,每个人都认为我是天才!”

第五百三十六章 J-40?确定不是开玩笑?

    赵奕想明白了。

    在得到反应过程中,铀235原子核结构不稳定后,他下意识的认为,空间阻隔的环境下,铀235的原子核结构就不稳定。

    实际上,不稳定,只限制于‘反应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反应之前,最有力的证明就是,核装置启动之前,作为材料的铀棒,并没有产生自发裂变加快的情况。

    爱德华-威腾说的很有道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间会对质量点进行挤压,质量点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肯定是出现了抵抗或者伪装。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质量点能存在于空间中,就说明它已经完成了‘塑性形变’,不被外力破坏的情况下,空间挤压忽然减轻或消失,也不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所以空间阻隔的直接效果,只是局限于原子核发生裂变的过程中,以及原子核外部区域的限制,而原子核本身依旧是稳定的。

    如果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基础粒子组成了质子、中子,再组成原子核,组成粒子的质量点,对于空间挤压启到了阻挡作用,结合在一起的中子、质子也是一样的,原子核的稳态主要依靠内部力的限制,不会受到外部空间挤压的影响,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动,有中子、质子或其他粒子分离的情况,就会受到空间阻隔的影响。

    空间阻隔的减弱,导致了裂变反应更加充分。

    赵奕继续深入去研究,以数学来构建反应体系,就发现区域内空间挤压效果的减小,也会导致原子核被抛出中子的活跃度,活跃度体现在速度以及受力上,因为空间挤压效果降低,中子就无法保持微观上的‘惯性’,就导致活跃度出现了降低。

    这就像是一个人,宇宙空间下不受重力影响,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方向,活动能力就会降低。

    当然,中子是没有意识的,只是因为空间阻隔的环境下,固有的物理定律被颠覆,‘助推’的空间挤压力减小,微观上的‘粒子惯性’就无法长期保持。

    这也就解释了,空间阻隔环境下,核裂变反应变得更充分,反应速度却没有相应的提升。

    “但是……”

    “如果区域内空间对质量点的挤压效果减弱,也就会导致大片被抛出的粒子不再活跃,那么核聚变反应……”

    “就更难了?”

    核聚变和核裂变原理正好相反,依靠的是粒子对撞结合,空间阻隔的环境下,粒子的活跃度下降,肯定会大大增加核聚变发生的难度。

    “但是……”

    “也许是有效的?粒子变得不活跃,核聚变就会容易控制?”

    赵奕用力抿了抿嘴,仔细的思考起来。

    在做空间相关的理论研究过程中,他也希望理论能为技术提供支持,最好是直接转化为技术。

    他最希望看到的,还是实验研究为可控核聚变提供理论支持。

    核聚变,又称核融合、融合反应、聚变反应或热核反应,反应原理和核裂变刚好相反,是指让两个原子核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中子虽然质量比较大,但是由于中子不带电,因此也能够在这个碰撞过程中逃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释放出来,大量电子和中子的释放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释放。

    这是核裂变相反的核反应形式。,但相比核裂变来说,核聚变的好处太多了。

    比如,无污染。

    比如,释放的能量更多、更强。

    比如,燃料可来源于海水和一些轻核,所以核聚变燃料是无穷无尽的。

    每一个核大国都在努力研究可控核聚变,而所有相关的科学家,都认为可控核聚变代表着未来。

    赵奕也希望能从空间阻隔,也就是反重力环境的实验中,找出研究可控核聚变的方向。

    现在的结果似乎是有益的,同时也对核聚变的发生产生副作用。

    “空间阻隔的环境下,核聚变很难发生?阻隔越大,反应发生的难度就越高……”

    “不管是核裂变还是核聚变,带来的都是粒子变得不活跃,也就是反应过程容易控制。”

    “控制,比制造反应难多了!”

    赵奕简单总结了一下,实验结果肯定是有益的,不管是对于核裂变还是核聚变,技术难度最高的就是反应过程中的控制。

    核反应变得容易控制,肯定能在技术上有很大提升,只是核聚变的点火上,肯定会受到巨大影响,要突破很大的技术难关。

    现在的结论还是让赵奕感到失望的,就像是空间阻隔,或者说反重力的发现,他原本希望有理论上的突破,没想到只是发现粒子不活跃,只能说是增加了理论对技术的支持。

    “太可惜了!”

    “依靠核试验来增加对空间的了解,才是真正的重大突破,结果却一点收获都没有。”

    “对空间的了解,没有任何增加!”

    赵奕深吸了一口气,做了个小的总结,还是写了一份实验报告提交上去,随后带着郁闷出了房门。

    在理学院的办公楼,赵奕再次碰到了爱德华-威腾。

    爱德华-威腾准备离开了。

    他来燕华大学的工作完成,也没准备做什么研究,能呆的时间并不长。

    “赵奕,临走前还能看到你,真是太好了。”爱德华-威腾依旧非常热情,随后小声问道,“你肯定在做机密的研究,对吗?是技术上的吗?虽然我知道,这不能说。”

    爱德华-威腾发现赵奕非常忙,一直房间里做研究,也不知道说是做什么研究,就能猜到是机密的研究了。

    他知道不能多问,还是感到好奇。

    赵奕道,“是理论上的,可惜没什么收获。”说着很失望的摇头。

    爱德华-威腾笑道,“这没什么。”他拍着胸脯笑道,“当你失望的时候,看看我。我最近一年,几乎没有任何收获,当然,收获也有,拿到了两百万美元的科研赞助,只不过都被我花掉了。”

    “现在我已经想明白了,该到了享受生活的时候,但他们还信任我。最近我加入个健身俱乐部,做科学研究也要注意锻炼身体,不过我选择加入,主要是因为教练是个金发女郎,和模特一样的身材……”

    “咳咳。”

    “反正,一定要注意身体……”

    赵奕盯着爱德华-威腾,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他发现爱德华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大概是因为受到了,长期研究没有成果的打击?

    怎么突然喜欢身材火爆的金发女郎了?

    不过,似乎也正常啊!

    话说……

    为什么他来这边不带着那个女学生卡蜜拉了?

    ……

    另一边。

    赵奕的实验报告马上被交到了高层领导手里,高层领导则找来陈泽书院士,帮着一起解读报告的内容。

    实验报告和想象中的不同,因为有关实验的发现,核所团队已经做了报告,赵奕做的论述的是,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原本的理论基础,去推导出一些新的理论或现象。

    结果……

    报告上就是大量的数学列式,以及相应的简单分析。

    陈泽书仔细研究了几个小时,发现自己真是研究了个寂寞,什么都没有看懂不说,连实验报告最后的结论,都觉得有些懵懵懂懂。

    “空间阻隔下,反应过程中的粒子,变得不活跃?”

    “这个不活跃指的是……什么?怎么不活跃?有什么用处?”

    “这些数学列式……”

    陈泽书感觉头都大了。

    高层领导发现陈泽书完全看不懂,干脆就让他直接联系赵奕,陈泽书就来到了燕华大学。

    他找到了赵奕。

    赵奕倒是也不吝啬讲解,但复杂的数学逻辑,显然不是一个长期从事核物理技术研究的老院士能听懂得,陈泽书感觉自己的头更大了。

    他用力按着额头打断说道,“赵院士啊!能不能别再说这些数学问题了,跳过!跳过!我已经知道了,反应过程中,粒子变得不活跃,然后呢?”

    “然后怎么样?粒子不活跃,会造成什么结果?”

    “有什么用处?”

    赵奕认真听着点头,奇怪的反问道,“我的报告上应该有写吧?”

    “有写?哪有?不可能!”陈泽书觉得自己都快把报告翻上好几遍,很确定没有看到什么‘用处’。

    赵奕发现陈泽书不相信,就干脆找到了报告的电子版,翻到了第四页找到最后,就看到一大堆复杂列式下面,有一小行总结--

    u型结构的曲线表明,k剖面状态下,粒子会更易于控制。

    陈泽书盯着这句话,连续念了好几遍,半张着嘴问道,“我看到这个了?说的是什么?”

    “这还不明显吗?”

    赵奕满是不解的说道,“陈院士,已经很明显了吧?就是说,反应中的粒子更容易控制,核实验更容易控制。”

    “k剖面状态,包含了核聚变以及核裂变的原子核反应状态,也就是说,空间阻隔的环境下,核聚变以及核裂变都会更容易控制。”

    这次陈泽书听懂了。

    他还来不及惊讶就注意到,赵奕那副‘完全搞不懂,这么简单都不明白’的眼神,顿时气的一口血差点喷出来,紧咬着牙吼道,“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不解释清楚!”

    “重要?”

    赵奕仔细想了想,“技术上,应该有点用吧。我的报告里说了,空间阻隔会加大核聚变的点火难度,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核裂变。”

    “只是,这对我的研究,没有任何的帮助。”

    他满是失望的摇摇头。

    ……

    陈泽书带着激动和郁闷的心情离开了。

    他感到激动地是,反重力环境下,核反应更容易控制的发现,也许就能促进可控核聚变的研究。

    另外,核裂变也变得容易控制,也就意味着,可以研发出反重力环境下的高丰度、高功率的核动力装置。

    这绝对是技术上的大发现,也许就会带来大突破。

    同时,他也很郁闷。

    陈泽书发现自己和赵奕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他觉得是大发现的发现,到了对方嘴里变得不值一提。

    “大概,赵院士是希望在理论上有突破吧?而不是技术上……”

    “或许,这种级别的发现,对赵院士来说不算什么?”

    “应该是这样!”

    “同样是院士,为什么差距那么大?我连他写的报告都看不懂。”

    最后一点也是陈泽书郁闷的原因,他一直都觉得自己的数学水平,也达到了世界顶尖程度。

    现在看来,差的太远了!

    赵奕的实验报告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就像是陈泽书的理解,核反应更容易控制,绝对会是技术理论的大突破,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进行核试验来研究相应的技术。

    未来就可以期待制造出,可控的高功率、高丰度核反应堆,能为大型设备提供动力支持。

    技术、研发方向的论证,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讨论。

    与此同时。

    国内朱城举办的大型航展,发布出了一个消息,像是刮起了旋风一样,引起了国内和国际上的讨论。

    j-40,即将亮相朱城航展!

    这次的朱城航展,举办前就有很多重磅消息,前一个多月,传的最广的是j-20会亮相,并且配有国际最先进的发动机。

    “最神秘、最先进”是被国内媒体报道出来的,并且被国外媒体嗤之以鼻,国内的航空发动机,放在国际上根本就没有市场。

    不,应该说没有技术!

    国内装配的最先进战斗机,发动机还是从e国进口的,自主研制的昆仑发动机被爆出一大堆问题。

    ‘最先进’?

    昆仑?

    哪怕昆仑发动机被完善,披露的参数来看,和国际最先进发动机,最少也要差上一代半甚至两代。

    这个差距显然不是‘升级’能弥补的。

    ‘最先进’,从哪来呢?

    另外一个消息就是,国产的j-20战机会亮相,j-20是被国际重视的型号,国外媒体也认为,j-20可能会达到接近五代机的程度,好多的国外记者来参加航展,都是希望拍到j-20的画面。

    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才刚来到朱城,航展都还没有举办,就收到了新的消息,还是官方发布的。

    j-40?

    这个型号确定不是开玩笑?

第五百三十七章 这不就尴尬了吗?!

    在朱城航展的官方发布消息前,国内航空领域根本就没有j-40的型号,别说是外界的舆论,航空领域的内部都不知道j-40。

    但是,一些‘神秘’的新闻还是有的,比如,有国外媒体就爆料,中国正在秘密研制高科技武器,或是一种制造龙卷风的发生器。

    这则新闻成为了国外的热点,因为配图上有首都北部山区,拍摄到的龙卷风画面。

    新闻内还进行了‘阴谋论’分析,说‘m国近年来总是发生大型龙卷风灾害,可能就是中国进行实验的手笔’。

    当然,类似的新闻仔细一琢磨就不靠谱,m国的龙卷风历史以来就一直存在,和国家的地理位置、季风等有关,根本不是什么阴谋。

    总不能说,中国早在上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天气控制器。

    不过新闻还是成为了热点,大概和m国普通公民,科学、历史常识不足有关,竟然真有好多人相信,他们国家发生的龙卷风灾害,是中国实验天气控制器的产物。

    另外,还有的‘小道消息’则是宣称,在某地拍摄到了疑似外星人的飞机,配图则是远远地一个黑点。

    其中,有一张比较清晰的画面,拉进一看就发现似乎是一架,科技感十足的战斗机,只是因为距离非常远,画面非常的模糊,根本就看不清楚。

    这个消息引发的舆论并不多,因为多数人都认为,图片是发布者p出来的,就是把科幻电影中的战斗机进行模糊处理,随后贴到了照片上。

    还有其他原因,大概就是外星人的飞行器,让人想到的就是ufo,带有科技感的战斗机,很难让人带入到‘外星人’的角色。

    小道消息再多,终究只是小道消息,多数人是根本不相信的。

    现在官方突然发布说了个新的战斗机型号,让人感到非常的意外,好多人第一反应就是--

    官方消息打错了!

    “应该不是j-40,而是j-20!这下,官方的文案要受批评、扣工资了,我们要同情这名工作人员。”

    “这种错误是不应该出现的啊!航展的消息,怎么能出错?战斗机型号都能打错?不检查吗?”

    “小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大错误一定不能出现。”

    舆论认为是‘打错’,专家也站出来进行分析。

    有个国际军事评论员就蹭热度,站出来接受采访表示,“不可能有j-40,现在国内最大型号是31,也还在设计图纸上,j-31被认为是航空的未来,设计的初衷就是以五代机为目标。”

    “j-20先进归先进,但实际上,对标的是f-22,并且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关键,它是重型战斗机,很难上航母,31是中型……”

    “叽里呱啦……”

    军事专家说了一大堆,大体的意思是,国内只有j-31,根本没有超过31的型号,连相关的研发申请都没有,后续就是介绍,打造j-31的重要性之类。

    网络上也是舆论纷纷。

    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官方发布的消息打错了,而不是真是要展出j-40,根本就没有什么j-40。

    在一切似乎成为了定论的时候,官方却迟迟的没有动作,一是没有站出来解释发布的消息内容,具体是打错了还是真实的,二是也没有对发布的内容进行修改。

    渐渐的……

    舆论就发生了变化。

    正常的理解里,官方的消息出现了错误,并引起了舆论争议,肯定会第一时间做修改。

    结果,没有!

    是官方不在乎舆论?还是什么其他原因?

    显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就有人提出,“难道j-40真的存在?并且会在朱城航展亮相?”

    “不可能吧,但好像就只有这一种解释了,否则官方为什么不修改?”

    “如果是真的,就太期待了!什么战斗机,能直接挂上j-40?”

    “不管是真的假的,这次一定关注珠城航展!”

    朱城航展临近。

    数量高达几千的媒体记者,以及大量的航空相关人士,都来到了航展的附近。

    同时,还有十几万的观众,也都来到了朱城,让朱城都变得非常的拥挤,谈起马上进行的航展,总是逃不开一个话题--

    j-40,是真的吗?

    所有人都期待着j-40,他们都想知道,j-40是否真的存在,还是说只是个玩笑?

    ……

    珠城航展,全名是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展会是以实物展示、贸易洽谈、学术交流和飞行表演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展览会。

    朱城航展自第一次举办到现在,已发展成为集贸易性、专业性、观赏性为一体,代表当今国际航空航天业先进科技主流,展示当今世界航空航天业发展水平的蓝天盛会,并且成为了世界五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航展之一。

    航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个是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每一年的航展都能现场签订高额订单,上一次的航展,签订了总价值超过七十亿美元的合作协议书,成交各种型号的飞机总计97架。

    同时,航展还会迎来大量的观众,几天时间专业和普通观众数量,轻松超过十万以上,甚至能达到二十万以上的程度。

    另外,就是国家层面的宣传和威慑价值了。

    因为是在国内举办的航空展览,肯定会有军方参与,每一次的航展都会有军方战机直接参与,并且还会进行飞行表演,一则是能展现国家力量,二则也是展现出航空科技水平,吸引相关的国际订单。

    毫无疑问。

    朱城航展是国内航空领域的大事件,相关人士肯定是要参与的。

    赵奕也收到了邀请。

    他收到的不是航展的邀请,而是高层领导的邀请,因为航展确定展示战鹰-1(j-40),赵奕是战鹰-1的总设计师,还直接参与了战鹰-1的完善工作,战鹰-1可以说,就是赵奕的心血。

    这次朱城的航展,战鹰-1会成为重头戏,大概也是让赵奕亲眼看看。

    赵奕倒是感触并不大。

    虽然战鹰-1确实是他的作品,但要说‘心血’绝对谈不上,他没有为战鹰-1付出到那种地步,战鹰-1只能说是他的一项‘工作成果’。

    但是却看看也没什么。

    战鹰-1还是非常有科技感的,不知道战机的装置、设备性能怎么样,但论起飞行、载重等硬数据,绝对是国际最先进的。

    “如果未来能配有反重力性能,肯定就更好了,到时候,才真的是心血……”赵奕想着。

    反重力性能放在战鹰-1上,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赵奕的想法就是配备,超过国际水准一个档次以上的技术,就可以碾压任何的战斗机,只可惜暂时还做不到,战鹰-1飞行性能确定超过f-35,但是并没有达到高一个档次的水准,只能说,灵活性更强而已,而战机的强弱不管是飞行能力、作战范围等指标,还要看电子、武器等设备。

    这次赵奕去朱城,带上了私人助理钱虹。

    钱虹算是‘转正’了。

    以前,钱虹挂着助理的名头,只是照顾赵奕的生活,出差去别地方基本是不跟着去的,保密性对钱虹也是一样的,她知道的只是比其他人多一点。

    现在不一样了。

    赵奕公开带上钱虹一起去参加航展,乘坐的还是给高层领导配备的军方飞机,等于是确定了钱虹的地位,以后一些保密性的内容,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对钱虹开放。

    当然,不是说钱虹需要知道什么,能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只是因为她是赵奕的助理,平时生活之类总是在一起,赵奕做什么肯定会知道,就不用刻意去避讳。

    钱虹担任助理确实很不错,生活上就不用多说,她是正规信息学博士毕业,懂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再加上长期照顾赵奕的生活,并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士,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

    这次赵奕有了新的收获。

    他还是第一次乘坐军方的飞机,和高层领导一起坐飞机,感觉就是很不一样,一下子就绝对高大上了。

    旅途中。

    赵奕也和高层领导聊着,说起了这次朱城展会的事情,话题还是围绕战鹰-1。

    “为什么要展出吗?不需要继续保密吗?”

    赵奕有点不明白。

    “因为已经确定,技术成熟了。”高层领导笑道,“还是靠你的。你是不知道,航空的那群人是怎么说的,他们说以后什么新设计要完善都找你,说你能让进度加快好几年。”

    “哈~”

    赵奕咧开嘴象征性的一笑。

    高层领导说道,“技术完善了,就可以展出了,其实战斗机这个东西,根本不需要保密,也没办法完全保密,而公开有很多好处。”

    赵奕点头听着。

    “战斗机,首先,保密不了,要上天的东西,怎么保密?安全部门报告了几十起战鹰-1调试被拍摄事件,这肯定不是全部。”

    “只要战鹰-1服役,就肯定要到天上飞,就肯定会被看到,就算不被看到,国外也是有卫星的。”

    高层领导继续说道,“保密不了,是一方面,还有就是,要考虑的是国际竞争和威慑效果。”

    “现在这个时代,大国战争很难发生,几十年前就不可能了。所以军事上主要是以威慑为主,威慑大国,震慑小国。”

    “如果先进的战斗机制造出来,结果却藏着掖着,根本就没有意义,我们制造先进的战斗机,目的并不是为了在战争中一鸣惊人,主要还是威慑对手。”

    “另外,就是国际竞争了,主要考虑军事科技影响力,也就是到国际上去竞争军事方面的订单。”

    “战鹰-1,是要花钱的啊!”

    高层领导说了好半天,突然来了一句感叹。

    赵奕也跟着点了点头,战鹰-1的成本确实不低,一架轻松超过一亿美元,甚至是一点五亿美元,之所以用美元来计算,是因为好多部件还是需要依靠进口。

    这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国际化必然的结果。

    一架战斗机包含的技术、材料实在太多,单单是相关的制造材料就需要很多很多,好多材料并不是国内公司生产,也不可能所有材料,都有国内公司能生产出来。

    战斗机内部设备方面也是如此,有好多部件都是国外公司生产的。

    这才正常。

    如果全部的技术、材料都来自国内公司,或者全都是自主研发,不说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人力成本,单单是制造成本就会高上一个档次。

    国际化有个好处就是,减少复杂设备的制造成本。

    比如,一台普通的手机,制造出来最少需要几十个国家参与。

    为什么要几十个国家,而不是一个国家全部搞定?

    几十个国家的公司一起参与,才能最大化减低成本,而单独一个国家参与,技术不足暂且不说,一些特殊部件制造成本高昂,会导致整体成本大幅上涨。

    总之,国际化的时代,完全自主研发的战鹰-1,也是好多国家地区的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起参与制造出来的。

    战鹰-1的成本非常高昂,大批量生产并不现实,最好是能一边进行生产,一边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补充,资金最好是来源于航空领域的订单,才会是最好的发展模式。

    ……

    等飞机降落到朱城以后,赵奕就和高层领导一起入驻了内部酒店,但并没有休息一下,就直接去了航展举办地,去看一看相关的展位。

    国内的航展当然是以航空集团为首。

    这次航空集团旗下几家民用飞机制造公司,准备了几十种民用飞机、飞行器做展示。

    有的就只有设计模型,并且详细写着参数、功能之类。

    有的则是标注会有飞机亮相,也就是展出的当天,飞机会在空中进行相应的表演。

    这些飞行器五花八门,有的是两栖飞机,用途是进行农药播撒或灭火,有的则是小型无人机,相比飞机技术来说,无人机技术就要高端一些,航空集团旗下公司的无人机展台,有几架直接带有弹夹,军用色彩十分强烈。

    赵奕挨个看了过去,偶然一抬头就见到了熟人。

    “张总设计!”

    赵奕下意识喊了一声。

    张刚川也才看到赵奕,他刚才正接待高层领导,没想到领导的后面会跟着赵奕,顿时疑惑的问道,“你怎么没和领导一起?”

    “我自己随便看看。”

    “哦。”

    赵奕疑惑问道,“你怎么在这里?看你这身……你在这里打工,做兼职?”

    “……咳咳!”

    张刚川气的一口血差点喷出来,他穿的确实是统一的工作服,但他的工作服怎么看也高端一些吧?

    竟然说什么‘兼职’?

    他,张刚川,堂堂昆仑组的总负责人,国内航空领域有名号的人物,怎么可能到航展力兼职当工作人员?

    张刚川连解释都不想了,他一指身后的位置,差不多意思就是,“你看看就知道了。”

    赵奕看了一眼,马上就疑惑了,“昆仑二型发动机?有这个型号?”

    “这个……”

    张刚川忽然尴尬了。

    其实,昆仑组到航展展出的样机,就是wz-a2发动机,只不过因为wz系列发动机,内部代号是保密的,就改成了昆仑二型发动机。

    wz系列发动机的设计,就是赵奕个人的手笔。

    现在改名变成了‘昆仑二型’,就好像是昆仑组把别人的设计,换成了自己组的名字,还碰到了最初的设计人,直接被抓了个现行。

    这不就尴尬了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579/ 第一时间欣赏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 作者:不吃小南瓜所写的《规则系学霸》为转载作品,规则系学霸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规则系学霸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规则系学霸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规则系学霸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规则系学霸介绍:
【已知,校花林晓晴能搬动八十斤重物,问林晓晴同学的臂力是多少?】答:左臂49斤,右臂67斤。【已知,一加一等于二,问491乘以709的结果是?】答:348119。其他人的逻辑是推导;我的逻辑是因果。再困难的问题被提出时,答案已经显而易见。过程?抱歉,结果才重要!规则系学霸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规则系学霸,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