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规则系学霸TXT下载规则系学霸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规则系学霸全文阅读

作者:不吃小南瓜     规则系学霸txt下载     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五十三章 解析光子和空间的十三组列式

    “黎曼猜想被证明了!”

    “赵奕本人亲自确认,他完成了黎曼猜想的证明,已经在整理资料的阶段。”

    “现在消息都传到国外了,我在外-网看见有媒体做报道。”

    “这件事是真的!”

    “国际数学界轰动的大事件!这回成为百年来数学最大的进展!”

    “不是还有爱德华-威腾吗?”

    “你觉得两人一起合作证明,谁是主导?”

    “当然是赵奕!”

    “所以啊,其他人不重要……”

    “……”

    舆论一片哗然,到处都是讨论声,媒体也争相进行报道,好多记者都来到燕华大学进行采访,但是他们采访不到主角赵奕,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采访其他人。

    好多人出镜了。

    比如,理学院的教授们,他们不断说着赵奕和爱德华-威腾一起的研究,形容着过程有多么的艰辛,一个个说的仿佛亲眼所见。

    阮文烨也出镜了,他接受采访说了一句话,“当他们完成证明时,我就在现场。我和爱德华、赵奕拥抱庆祝,祝贺他们,然后他们对我表示感谢。”

    他还特别强调一句,“爱德华和我拥抱了有一分钟。”

    这句话说的很模糊,仔细琢磨一下,就好像是黎曼猜想证明过程中,阮文烨也参与并有相应的贡献。

    实际上,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作为舆论焦点的主角之一,爱德华-威腾频频也出镜了,他接受了好几次专业学术采访,但每一次对黎曼猜想,都只是简单说一下,就转到了弦理论的话题,“我们完成了多维空间质量点拓扑形态的塑造。”

    “这个工作非常有意义,再进一步就可以触碰维度边界,甚至可以触碰量子物理。”

    “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进展、更多的结论,甚至有一天能够用实验证明。”

    显然。

    记者对于弦理论不感兴趣,再继续提问还是和黎曼猜想有关,黎曼猜想才是真正的焦点。

    爱德华-威腾有些失望,他感觉对于黎曼猜想没什么好说的,“那是数学界的重要猜想。但早在一百年前就被认为是正确的,从黎曼猜想衍生出了好多数学定理。”

    “很多数学的研究都默认黎曼猜想是正确的,我们只是证明了它的正确,一切似乎没什么变化。”

    “但我们不是想证明,事实上,那只是研究弦理论的过程中,无意间完成的……”

    “弦理论才是……”

    “巴拉巴拉~”

    爱德华-威腾继续推销他的弦理论成果,但就像是最开始的判断,黎曼猜想完全把风头抢走,媒体对于弦理论的成果,根本没有任何兴趣。

    爱德华-威腾顿时感到更无奈了,他都开始不愿意接受采访。

    其实他本来也不想接受采访,只不过实在是太清闲了,做完了资料整理工作,只需要等待两个星期后的学术报告会就好了。

    爱德华-威腾是想继续和赵奕一起做研究,而不是继续无聊着浪费时间,可是他根本找不到赵奕。

    此时,赵奕依旧在耐心的做研究,但研究的内容不是弦理论、多维空间,而是以质量点相关的构造数学,去联系光子和空间进行相关解析。

    质量点的数学构造工作非常重要,不管是以‘质量点是能量的结合’,还是‘质量点来自多维空间’,因为都是拓扑形态构造(能量没有固定的形态),数学表达上是一致的。

    在完成了质量点的拓扑表达工作后,就可以联系空间数学和光子的结构,以实验结果去反推细节内容,继续完善空间数学以及光子和空间的关系。

    现在赵奕对光子制造空间阻隔特性,也有了新的理解方式,把质量点想象成高维度拓扑结构,就可以内外不断地变化。

    “光子产生空间阻隔特性,不一定是自旋,也可以理解为能量内外变动,制造特定区域,来作为抵抗空间吸收的手段!”

    “空间吸收能量的速度是有限的,短时间吸收的能量太多,就会产生空间罩。”

    “光子抵抗空间以及被空间吸收能量,是两种不同的特性。”

    “但是,实验装置不可能做到,完全以‘抵抗空间’的方式运作,总会有一部分能量被空间吸收。”

    赵奕得出了很多结论。

    现在的研究重点就在于‘抵抗空间’和‘被空间吸收能量’两种特性上,两种特性理论上是同一性质,不同的结果,可以简单理解为,平面内划一条直线,x轴、y轴就是‘不同的特性’,而直线的表示会用到x,也会用到y。

    如果是三维的直线,用‘z轴’的属性,就等于脱离了平面,就不是同一性质了。

    “光子的正常运动,都是和空间无关的。但如果激活了特定运动方式,就会和空间关联。”

    “那么就要研究确切的关联性……”

    这就是主要工作。

    现在赵奕的研究比和爱德华-威腾一起的时候更加认真,他非常期待能揭露空间的奥秘,哪怕仅仅是揭露出一角,也会带来理论的巨大提升,而针对空间的解析来说,理论只是进步一点点,就会带来技术的巨大突破。

    因为,空间解析是全新的领域。

    这就像是百年前理论研究爆发的时代,好多理论研究的都是新领域,比如,飞机、交流电、核研究等等。

    某一项理论刚出现,并且能应用在技术上时,发展速度是最快的,理论有一点突破,就能给应用技术带来质的飞跃。

    赵奕对此非常的期待,他耐心的继续做研究,连续闷在屋子里,有两个星期左右才走出房门。

    “赵奕?研究怎么样?”钱虹就等在门外。

    有其他人的时候,她还是称呼赵院士表示尊重,但只有两个人的时候,还是习惯称呼名字。

    赵奕笑道,“完成了。”

    “恭喜!”

    钱虹只知道是在做光子、空间之类的研究,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同样也不知道研究的影响力。

    她的判断和其他人一样,“影响力再大,还能大的过黎曼猜想?”

    赵奕并不这么看。

    当牵扯到空间的研究时,黎曼猜想似乎也变得不重要,他花费了两个星期,完成了十三组列式,每一个列式都是对光子与空间阻隔、空间吸收之间关系的表达。

    十三组列式,代表了光子形成空间阻隔以及被空间吸收能量的运行趋向。

    趋向,可以理解为方向。

    列式表达的是理论趋向,转化为技术可以理解为,“如何才能让反重力装置,以最小的能量开启反重力区域。另外,如何快速的开启空间罩。”

    以现有的技术来说,不可能让光子实现‘完美运转’,就只能是一定的‘趋向’,也是接近完美运转方式,就越是能减少开启反重力区域的能量,或是减小建造装置的大小。

    赵奕估计按照目前的理解,反重力装置可以缩小十倍左右。

    同时,空间罩开启的时间,最快能达到几秒钟,但维持空间罩还是需要大量的能量,后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因为空间罩本来就是,空间吸收能量形成的。

    当然了。

    理论和现实存在差距。

    当真正建造相应的装置时,想要让装置缩小十倍以上,或者实现几秒钟开启空间罩,难度还是非常高的,只能说努力去接近理论数据。

    在完成了相关的研究后,赵奕感觉轻松了许多,他第一时间把内容记录下来,随后马上交给了高层部门。

    这是绝对的机密。

    赵奕也把研究的手稿内容,全部都上交并秘密运送到有军方保护的别墅,拿给张祁灿、黄钟等人去研究。

    其实最重要是阮文烨,阮文烨在反重力团队工作,他需要根据理论内容,去设计实验装置验证,实验验证成功以后,也要参与到新装置设计,以及相关技术应用中。

    张祁灿、黄钟,也只是帮助阮文烨快速理解的‘辅助人员’。

    这也没办法。

    赵奕想想都感觉有些头疼,阮文烨的理解能力确实是要差一些,如此复杂的内容,估计要一个月……

    也许是两个月?

    反正肯定要很长时间了。

    ……

    阮文烨都感觉自己是放假了,因为赵奕没有在理论组,也没有分配研究工作,他就可以随意做一些什么。

    反重力团队的工作,也就是偶尔关注一下,根本不需要他本人过去。

    他过了好多天轻松的生活,还想着来反重力团队,真是最明智的决定,薪资待遇高了不少,还能和赵奕一起‘蹭’外块,工作还变得轻松了。

    同时,因为参与的是重大科研项目,肯定也是有荣誉的,也会被国家记录在案。

    “就这样安安稳稳的混着,也许等到了退休以后,还能混个荣誉勋章?为国做贡献啊!”

    “现在我可是反重力团队,最重要的理论核心!”

    阮文烨美滋滋的想着。

    然后他就接到了电话,要求马上返回理论组。

    “怎么回事?”

    “我还说要参加赵奕的黎曼猜想报告呢?怎么就直接回去了。”

    阮文烨有点郁闷的想着,还是只能回到理论组。

    两个小时以后,阮文烨就回到了理论组,重新见到了黄钟、张祁灿,他兴奋的说着,“你们不知道啊!赵奕完成黎曼猜想,第一个感谢的就是我。”

    “当时我和爱德华拥抱,他的块头可真大,而且好像还有狐臭,但我只能忍着,谁让他们完成了黎曼猜想……”

    “前两天还有记者采访我……”

    “巴拉巴拉~~”

    阮文烨吹嘘了一大堆,确实让张祁灿和黄钟有些羡慕,但他们马上就说起了工作。

    黄钟拿出了一份文件。

    阮文烨接过来翻开,只见上面写着一大堆,看着都头皮发麻的列式,他愣愣的抬起头,“这是什么?天书吗?”

    “工作来了。”

    黄钟笑道,“接下来,我们都要弄明白,里面具体说的是什么。”

    “不过你放心,有好多手稿作为参考,那是推导和验算过程。”他说着拍了拍桌上的文件,每一个文件夹都有一摞稿纸,每一张都写满了东西。

    阮文烨呆愣了好半天,用力抓着自己的头发,苦笑道,“等弄懂了这些说的是什么,我肯定满头白发了。”

    “我已经是了。”

    黄钟苦着脸说道。

    科研,尤其是非常费脑子的科研,确实很伤头发,有的人早早掉光了头发,形成了标准的地中海头型,有的则是早早的满头白发。

    自从来到了理论组以后,黄钟的头发变白速度加快,到现在差不多有一半儿是白的。

    阮文烨也有了许多白头发。

    张祁灿相对还好一些,但他掉头发的速度加快,头发变得稀薄了许多。

    三人互相看看,就只能苦笑了。

    他们感到疑惑的是,赵奕的发质相当好,似乎一点都没受到影响,难道是因为年轻吗?

    ……

    理论组感到了工作的艰难,他们就只是理解赵奕完成的工作,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另一边。

    赵奕则感觉轻松了许多,他过了几天舒适的生活,还有时间开了一次粒子物理公开课,履行一下作为理学院教授的职责。

    同时。

    燕华大学变得热闹起来。

    这次是黎曼猜想的证明,证明者还包括爱德华-威腾,就和上次哥达巴赫猜想不一样了。

    因为准备时间很充足,前来的数学家肯定非常多。

    燕华大学根本不用发邀请函,就有一大堆顶级数学家,来到燕华大学听黎曼猜想的报告。

    如果换做是其他数学家,不管名气再大也好,宣布证明了黎曼猜想,也不会吸引太多人关注,最主要是黎曼猜想的难度,过去几十年时间,有好几个顶级数学家,宣布证明了黎曼猜想,最终都以失败收场。

    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证明是错误的,但因为过程太过于复杂,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小错误。

    赵奕不同。

    赵奕完成了好几个顶级的数学猜想,包括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以及角谷猜想,他还解决了np问题,再加上塑造的三维震颤波形图,以及孪生素数猜想上的贡献,他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数学家。

    好多人都认为,赵奕超越了历史所有的数学家。

    赵奕的名气足够的大,公开宣布证明了黎曼猜想,自然就很有说服力,再加上一个爱德华-威腾,说服力就变得更强了。

    众所周知,爱德华-威腾是弦理论专家,但他在数学上的天赋和能力,是被全世界认可的。

    其他数学家都是专心研究数学,有了成果才拿到了菲尔兹。

    爱德华-威腾不同,他是研究弦理论,以附带的数学成果,拿到了菲尔兹奖。

    这就是区别。

    现在的黎曼猜想也是如此,赵奕和爱德华-威腾研究弦理论,附带就证明了黎曼猜想。

    这次也遵循了爱德华-威腾的一贯规律。

    赵奕,爱德华-威腾。

    全世界也不可能找到比他们再有说服力的组合了。

第五百五十四章 赵奕和怀尔斯

    报告会,临近。

    燕华大学彻底忙碌起来,大学后勤部门运转都把举办报告会,当成是工作的第一要务。

    这对大学是个考验。

    燕华大学放在首都大学圈子,都可以归在‘小型行列’,从没有举办国际级学术活动的经验。

    这次黎曼猜想的报告会,和几年前哥达巴赫猜想不同,一则是因为黎曼猜想在数学界的重要性,二则是准备时间足够长,完成证明者还包括爱德华-威腾,前来的数学家会更多。

    虽然对来人过多有所准备,但申请来参加报告会的人数,还是非常让人吃惊的。

    在短短两个星期时间里,就有超过两千多个符合要求的申请人,还只是国外申请的数据,国内就更加不用说了,好多的数学教授、从事数学物理的研究人员,都想来参加报告会。

    这个规模实在太大了。

    燕华大学只能在审批上严格一些,刷下了大部分‘差一些’的申请者,随后把‘刷人’工作交给了安全部门。

    因为牵扯到赵奕的报告会,安全工作还是非常重要的,而来参加的都是顶级数学家,最少在数学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针对海外申请参与报告会的数学家,国家安全部门也同时会把关,主要是为了防止间-谍进入,也需要注意现场的安全工作。

    国家安全部门的做法简单直接,海外的申请人以名气、成果筛选,同时限制只能独自前来,再加上申请签证的一些限制,人数立刻就降了下来。

    在报告会的前一周,参与报告会的人员名单被确定。

    其中海外来参加的有两百四十人,国内则有两百二十人左右,加在一起也没超过五百人。

    这个规模已经很大了。

    往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参与人数平局只在两千左右,如此多的数学家,甚至是顶级数学家集合在一起,绝对是个成规模的盛会。

    国内参与人员也被大大限制,两百多人的名额完全不够,因为黎曼猜想影响力实在太大了,所有从事数学研究的,都会对此非常感兴趣,都希望过来参加报告会。

    比如,科学院的数学、物理院士,包括相关研究机构的数学工作者,几乎想要‘组团’来参加。

    再比如,国内各个大学的数学教授们,也都希望来参加报告会,参与的同时还能和很多同行交流,肯定是不能错过的。

    所有人都想来也不可能。

    最终国家部门出手限制人数,好多人都没有获得参与的资格。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哪怕只要五百人来参加报告会,也是很大规模的盛会了,好在报告会场地不用发愁,大学内部新建了归属理学院的数学中心,数学中心一楼的大型会议大厅,足以容纳超过五百人。

    燕华大学对报告会准备的很充分,他们同时也知道,报告会是发展的好机会。

    燕华大学一直希望理学院能快速发展,发展的核心则是放在了新建的数学中心上,学校针对顶级数学家的招聘窗口一直打开着,但想要招到顶级数学家,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赵奕就是数学中心的尖端人物,但他并不关注数学中心的工作,而一个数学机构想要发展,肯定需要国际顶级数学家坐镇。

    现在尴尬的就是,顶级数学家根本聘不到。

    那些获得菲尔兹、沃尔夫等国际数学大奖的数学家,都可以说已经功成名就,根本不屑于为了薪水待遇,就跑来燕华大学工作,而想要自己培养顶级数学家,需要的不止是时间,还需要很大的运气成分。

    这次报告会就是个机会,也许某些顶级数学家,想换一个工作环境,就能来燕华大学工作呢?

    这里……可是有最最最顶级的数学家赵奕啊!

    ……

    报告会的前几天,好多数学家都已经提前来了,他们都集中到了燕华大学的数学中心。

    赵奕也坐镇数学中心,和来人一起做讨论。

    现在就是报告会前的交流时间,好多人提前到来,也是为了能和同行们做交流。

    赵奕见到了很多老朋友。

    比如,陶哲轩。

    陶哲轩见到赵奕的第一句话就是,“真是太惊人了,你竟然和威腾一起解决了黎曼猜想。我知道的时候,都不敢相信,但我并不意外,你真是天才啊,那可是黎曼猜想!”

    赵奕笑道,“只是意外,碰巧,其实我们是在研究弦理论,过程中发现黎曼猜想,似乎被解决了。”

    “这是在自夸,对吧?”陶哲轩好笑的扯了扯嘴角。

    “这是真的。”

    赵奕很确定的说道,“你想啊,爱德华,他会去研究黎曼猜想吗?”

    “……也对。”

    虽然陶哲轩不了解爱德华-威腾,也知道对方是个‘弦理论疯子’,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弦理论的研究上,几乎不可能专心去研究数学猜想。

    赵奕还见到了汤姆森、菲尔等人,都是数学家大会上认识的,他礼貌的过去寒暄了一下,中途就是被各种赞叹,但没有人质疑,他们是否完成了黎曼猜想。

    因为……

    完不成才是大新闻!

    赵奕完成的数学成果太多,数学界的名气太大了,他和爱德华-威腾一起完成黎曼猜想的证明,也只是让人感到惊讶,但惊讶的是黎曼猜想被完成,而不是怀疑证明是错误的。

    如果黎曼猜想的报告失败,好多人都觉得‘不白来’一趟,因为他们看到了赵奕的失败。

    这比成功还要有意思的多。

    除去国外的朋友以外,国内的熟人就更多了,理论组就不用说了,阮文烨、黄钟等人来听报告会,也等于是做一下辅助参考,他们需要对质量点更加了解,才更容易理解光子、空间等问题,理解光子反重力十三组列式。

    其他还包括各个高校的数学教授们,水木大学、首都大学加在一起,就有二十几个人,还有科学院一行人,还有好几个老院士。

    赵奕惊讶的是杨振宁的到来,杨振宁的年纪有些太大了,但知道黎曼猜想被证明,还是过来听一下报告会。

    当然不能否认杨振宁的水平,但年龄是个大问题,以他的年纪来说,水平再高想费脑筋,去理解黎曼猜想证明的整个过程,还是非常有难度的,最主要是精力跟不上。

    杨振宁的到来不是让赵奕最惊讶的,他见到了一个更惊讶的人--

    安德鲁-怀尔斯?

    当看到那副被长发遮盖,一脸颓废模样的脸孔时,赵奕用力揉了揉眼睛,仔细确认了好半天,才满脸惊讶的走过去,“怀尔斯先生?”

    怀尔斯正站在门口,似乎犹豫着是否走进去,他与里面谈笑的环境格格不入。

    等见到赵奕过来的时候,他就变得更尴尬了,甚至还捂住了脸,似乎盖住脸就不会被认出。

    “怀尔斯先生?”赵奕不明白对方是什么意思。

    怀尔斯拿开手强行挤出一丝笑,“赵……mr.赵。”

    赵奕发现了怀尔斯的尴尬,他左右看了看,干脆拉着他来到拐角一间小办公室。

    怀尔斯进门发现里面没人,才长呼了一口气,浑身也感觉轻松了许多。

    “怀尔斯先生?你怎么了?”赵奕实在是太惊讶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怀尔斯竟然会来。

    自从怀尔斯的费马猜想证明,被他用黎曼猜想证明错误后,怀尔斯就好像从世界上消失了一样,仿佛世界上不存在这个人。

    当时的证明逻辑就是,“黎曼猜想是正确的,怀尔斯的证明就是错误的,反之,黎曼猜想不正确,怀尔斯的证明才有可能正确。”

    显然。

    国际数学界更愿意相信黎曼猜想,而不是怀尔斯一百多页‘看不懂’的复杂证明。

    如果真的去深究的话,赵奕是怀尔斯的‘敌人’,黎曼猜想也同样是怀尔斯的‘敌人’。

    现在黎曼猜想被赵奕证明,怀尔斯怎么也没道理来帮敌人庆贺,那么……难道是来拆台的?

    怀尔斯好半天都没说话,他和赵奕对视了一眼,随后干脆坐在一旁,叹道,“恭喜你,是你和爱德华。”

    “谢谢。”

    “你肯定想不到我会来,但我还是来了。我认为,必须要给自己一个结果。”怀尔斯很坚定的说道。

    赵奕点头道,“我理解!”

    “谢谢。”

    两人才说了几句,气氛就有些尴尬了。

    怀尔斯似乎不觉得尴尬,过了好半天才继续道,“不管结果怎么样,我都接受。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

    “啊?”

    赵奕感觉有些听不懂。

    怀尔斯叹道,“你肯定想不到,我最近几年都在干什么,我一直闷在乡村的房子里,一直……”

    “持续到上个月。”

    “我希望能重新审视我的证明,但我发现根本做不到。我也想过,要回到正常生活中,比如到某个大学,甚至某个高中,找一份数学教师的工作,但不管走到哪里,我总是会被认出来。好多人都在说,‘看,那就是怀尔斯,做了错误的证明’。”

    怀尔斯说着露出嘲讽的笑,“我是个失败者,真正的失败者。大家都认为我是个骗子,我根本没有办法正常生活,所以我只能闷在房子里,靠政府的救济金活着。”

    他说着脸上露出了痛苦。

    赵奕感到有些愧疚,但愧疚马上被压下去,数学的世界里非对即错,错误的就是错误的,他思考了一下问道,“你为什么不考虑换个环境呢?”

    “换个环境?去哪里呢?”怀尔斯讽刺道,“无论去了哪里,大家都认识我,我感觉自己要比十年前还有名。”

    “嗯……”

    赵奕思考了一下道,“或者,你可以考虑来中国?如果你来燕华大学,我相信学校愿意给你一个教授职位。”

    “燕华大学?中国?”怀尔斯听了非常的诧异,“这里……”

    怀尔斯犹豫了。

    ……

    赵奕突发奇想的邀请了怀尔斯,因为他认可怀尔斯的水平,能写出让牛顿研究院无能力为,让全世界数学家找不出问题的数学证明有难?

    无法想象。

    怀尔斯对椭圆曲线、双曲函数的理解,绝对是世界最最顶级的,他一辈子都在研究谷山-志村猜想,也正是通过对半稳定的椭圆曲线的谷山─志村─韦伊猜想的证明,他才以其结果证明了费马猜想。

    虽然被自己证明过程是错误的,但不可否认怀尔斯的水平。

    但赵奕邀请怀尔斯,并不是看中他的数学理论研究能力,而是看中了他的工作经历。

    怀尔斯担任过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教授、数学系主任,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职位,已经达到了升无可升的最巅峰。

    另外,他还有过牛津大学任教的经历,并担任过牛津大学皇家学会研究主任。

    这些经历是非常宝贵的。

    哪怕只是在教育领域上,怀尔斯也绝对是世界顶尖的。

    虽然怀尔斯已经六十岁了,但六十岁恰好可以放弃理论研究,专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再发挥几年余热,培养一些年轻人,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赵奕邀请了怀尔斯,希望他能来燕华大学理学院,并加入到数学中心工作。

    怀尔斯对赵奕的邀请非常意外,因为中国对他来说很陌生。

    他需要仔细考虑。

    赵奕却是非常有诚意的,和怀尔斯谈了谈以后,他就到主厅接受了记者采访。

    他拉着怀尔斯一起。

    采访记者也认出了怀尔斯,顿时感到非常的诧异,赵奕还特别介绍道,“这是安德鲁-怀尔斯,我的朋友。”

    记者顿时好奇问道,“你们是怎么成为朋友的?”

    “我们一直都是朋友。”

    赵奕道,“我证明了他的错误,但数学就是这样,没有人会故意出错。安德鲁是最顶级的数学家,我一直坚信。”

    摄像镜头指向怀尔斯。

    怀尔斯咧出一抹笑,“没错,我和赵奕是朋友。”说完顿时感觉轻松许多,动作也变得自然了。

    怀尔斯出场也只是个插曲,记者主要还是采访赵奕,询问和黎曼猜想证明有关的消息。

    赵奕和爱德华-威腾的说法差不多,“我和爱德华一起研究弦理论,并希望完善多维空间的部分,结果却证明了黎曼猜想,真的很意外。因为我们只是用黎曼猜想的内容,去作为拓扑形态描述的规范。”

    虽然两人的说法差不多,但报道后的影响完全不同。

    爱德华-威腾说起是做弦理论研究,附带证明了黎曼猜想时,消息发布出来就引起一大堆抨击。

    所有的抨击可以用两个字来概述--装笔!

    现在赵奕说出了类似的话,发布出去以后就变成了,“赵大神太厉害了,研究弦理论附带证明黎曼猜想。”

    “弦理论才是重点,黎曼猜想只是附带的!”

    “赵大神:我也没想到啊!”

    “赵大神:原来黎曼猜想这么容易,顺带就证明出来了。”

    “全世界数学家都哭了~~~”

    “……”

第五百五十五章 黎曼猜想的证明报告

    赵奕发了微博以后,就没再管舆论的问题,趁着剩余的时间,和爱德华-威腾一起,核对一下报告工作。

    他们是一起做的研究,也是一起做报告,但还是分配了报告内容。

    黎曼猜想的报告被分为了三部分,分三天分别进行,爱德华-威腾负责上午的报告,赵奕则是负责下午。

    一个人作报告的还是,另一个人则是‘打辅助’,比如,负责报告结束的答疑工作,又或者对报告过程的内容进行补充。

    针对第一天的报告,两人产生了一些争议,因为爱德华-威腾想讲解弦理论质量点塑造问题。

    赵奕则认为弦理论的质量点塑造,和黎曼猜想的证明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完全可以单独把相关内容拿出来,而不需要添加弦理论的讲解。

    爱德华-威腾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先要论证质量点塑造的部分。

    最后赵奕还是妥协了。

    反正三天的报告时间很充足,爱德华-威腾想宣传线理论,就让他去宣传一下也没关系。

    很快。

    报告会来了。

    第一天的主要内容是偶数和素数分布关系论证,并引入黎曼函数对其进行规范,简单来说,就是对黎曼函数进行分析。

    上午是爱德华-威腾负责的,他站在台上以后,就开始说起质量点塑造问题,他的讲解确实吸引了很多人,大概更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都觉得质量点塑造,和黎曼猜想的证明直接相关,否则爱德华-威腾为什么要讲解呢?

    每个人都听的很认真。

    爱德华-威腾的讲解也非常认真,他是世界上最顶级的数学家,但在这么多顶级数学家面前做弦理论相关研究的报告,机会也是非常难得的。

    上午很快过去了。

    爱德华-威腾把质量点塑造问题说了个遍,列出了大量的内容去进行分析,有一部分人完全听懂了。

    然后,他们疑惑了。

    等到了提问的时间,汤姆森站起来疑惑问道,“所有内容放在一起,不就等于是塑造了三组,黎曼函数规范下,数字关系的列式吗?为什么要讲解这么多无关相关的内容?”

    他是对着赵奕提问的。

    赵奕和爱德华-威腾约定好,一个人负责讲解,另一人复杂答疑。

    爱德华-威腾讲解完就坐在了讲台上,赵奕则是后悔这样分配了,因为大家的疑问都冲着他来的。

    听了汤姆森的话以后,赵奕只能摊开手无奈道,“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由爱德华来回答。”

    爱德华-威腾满不在意的扯着嗓门说道,“汤姆森教授,你不觉得质量点塑造过程很美妙吗?”

    汤姆森道,“但这和黎曼猜想的证明无关,最后得出的是确定的列式,你直接把列式写出来就好了。”

    “我们的研究过程就是这样。”爱德华-威腾找了个借口,“我只是把研究过程说出来而已,希望能为你们的工作提供思路……”

    这个理由……

    好多人一听似乎还真是有点道理,但仔细一想就发现,完全就是狗-屁不通。

    爱德华-威腾就是故意的。

    “下去!”

    “下去,让赵奕来!”

    “爱德华,别丢脸了,快下来吧!现在没人对你的弦理论感兴趣……”

    数学家们可不管什么纪律不纪律,好多人都扯着嗓门喊,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换。

    爱德华-威腾顿时很尴尬。

    赵奕则是道,“大家,安静一点,下午就是我的(时间)了。”

    ……

    中午的时候,好多人都在讨论爱德华-威腾,并对他说了一大堆废话,感到非常的不满。

    如果是对弦理论很痴迷的数学家,一定会体会爱德华-威腾的心情,并感受到质量点塑造过程的美妙。

    可惜,大部分数学家并不从事弦理论相关研究。

    下午,赵奕上台。

    他直接写出了得出的三组列式,以此展开进行一系列论述。

    赵奕讲解的就要关键多了,他联系黎曼函数,利用拓扑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讲解和推导。

    现在就正常多了。

    等讲解结束以后,台下的人也正常进行提问。

    赵奕讲解的内容很多,想完全听懂并不容易,但台下坐的都是顶尖数学家,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还要推敲,整体把握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所有报告结束的提问时间,一些人站起来还是问推导细节。

    第一天的报告工作,就在很多人的举手提问中结束。

    第二天来了。

    数学中心的大型会议室,早早的就已经人满为患,好多人集中在一起,都商量着抵制爱德华-威腾。

    “爱德华那个家伙,如果他再说弦理论,我们可以用离开来抗议。”

    “等会场的人都走了,看他还怎么说弦理论!”

    “昨天他说的和黎曼猜想没有任何关系,不知道今天怎么样?我还是感觉赵奕靠谱一些。”

    “……”

    爱德华-威腾也知道自己似乎是犯了众怒,他不得不检出掉‘宣传弦理论美妙数学的部分’,上台以后就直奔主题,说起了黎曼猜想和费马定理针对已得出列式的规范分析。

    这部分研究的时候,是针对质量点拓扑形态的规范分析。

    现在没办法继续引入质量点,难度其实是下滑许多的,只需要直接理解针对列式的规范就可以了。

    下午赵奕继续做相关分析。

    这一部分的难度是最高的,可以说是证明黎曼猜想的核心,他们的讲解非常的细致,希望来参加报告会的人,都能听的明白。

    显然。

    两人对其他人能力,稍稍有些高估了。

    虽然他们讲解的非常细致,能完全听懂过程的,也只是极少数最顶尖的数学家,其他大部分都是没听懂的。

    当到了答疑的时候,好多人都举手进行提问。

    下午答疑时间计划是一个小时,结果答疑持续了两个小时,爱德华-威腾都感觉像是,自己讲解了一整体,单单是答疑都感到很疲惫。

    最后一天是关键。

    上午爱德华-威腾做了以费马定理的规范,结束数字规律列式,对黎曼zeta函数ζ(s)的性态进行分析。

    这一部分内容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个推导过程,想跟着思路都非常的困难,爱德华-威腾讲解的也非常耐心,表现出一副顶级数学家的自信,每一个步骤都说明的很清晰。

    下午赵奕做收尾工作。

    他根据上午的结论,结合其他内容,快速构造出了方程,一系列的推导以后,他证明所构造的方程,和黎曼函数表达式ζ(s)=0,存在同样有意义的解,因为方程是根据固定在区域内的解来构造的就可以推导出ζ(s)=0所有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

    这就是结果。

    黎曼猜想的主要证明内容,就是证明方程ζ(s)=0的所有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

    等一切都说完以后,赵奕看着台下来微微笑道,“以上。”

    “……就是我和爱德华-威腾先生一起的证明!”

    伴随着赵奕的结束语,台下想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掌声很快汇聚在一起,每个人都激烈的鼓掌。

    事实上,能完全跟上节奏的人并不多,但能听懂的数学家们,已经确定过程没有大问题,只要过程没有大问题,计算和推导的部分,就可以后续慢慢进行验证。

    接下来的答疑时间,都是爱德华-威腾负责,有些人则是提前送上了恭喜,“我听了整个过程,完全没有问题,证明思路很清晰。”

    “虽然一些推导步骤很复杂,但整体上完全没问题。”

    “真是难以想象,我有生之年还能看到黎曼猜想被证明!”

    “这会是百年难来,数学的最大进步,但是,你和爱德华一起,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想必其他人也这么觉得。”

    “恭喜了!”

    “恭喜你们完成了黎曼猜想,相信历史会记录这一刻!”

    “……”

    ……

    报告会结束。

    黎曼猜想是否被证明还不是确定的事情,因为没有其他人听上三天的报告会,就能百分百肯定是正确的,最顶级的那些数学家,也只是确定过程、思路没有问题,一些细节的东西还是要继续推敲、研究。

    国际上针对一些数学猜想的证明,需要顶尖的数学机构发声。

    比如,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牛顿研究所等等。

    这些机构会组织专门的团队,去针对证明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发现错误会指出来,没有发现错误则会公开表示,“相信结论。”

    当更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机构,都认可证明过程以后,才会百分百确定猜想别证明了。

    有些事情不用考虑机构认可问题。

    赵奕和爱德华-威腾一起,早早的确定了英文版发表的杂志--

    《数学年刊》。

    《数学年刊》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最权威的数学杂志,哪怕是在四大顶级数学杂志中,《数学年刊》也都可以说排名第一。

    一个是因为影响力高。

    另一个则是因为发表的论文少,《数学年刊》每两个月发表一期,每年发表的论文,总体数量限制在百篇以内。

    百篇,是限制。

    实际上,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数学年刊》每一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平均不超过六十篇,偶尔就会遇到论文太少,新一期刊印时间延后的情况。

    《数学年刊》会刊印实体的论文,也会发行相应的电子版,电子版也是收费性质的,只有论文发布满五年,才可以免费下载使用。

    《数学年刊》的档次还是非常高的,但相对于赵奕、爱德华-威腾来说,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哪怕黎曼猜想的证明,还没有被机构认可,甚至是还没有做报告会,他们就已经‘预定’了论文发布,他们的稿件发过去,根本不需要再进行修改,有一些小问题,编辑部就会直接修改。

    至于论文正确与否……

    《数学年刊》编辑部根本就不考虑,甚至错误的也没关系,只因为发表人是赵奕和爱德华-威腾。

    这就是最顶级数学家的影响力。

    ……

    黎曼猜想的报告会,着实让燕华大学数学中心热闹了一阵子。

    虽然报告会只持续了三天时间,但后续一个星期,还有数学家呆在这里,和同行们一起探讨数学问题,理学院的数学中心,就成为了他们做数学交流的地方。

    赵奕也留在了数学中心,能和如此多的顶级数学家,一起进行数学理论相关的讨论,机会也是非常难得的。

    同时,数学中心也有好消息。

    在报告会结束的第二天,怀尔斯就找到了赵奕,说自己对来燕华大学工作很心动,希望能加入数学中心。

    “欢迎你!”

    “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

    赵奕非常热情的说道,他马上把消息告诉了教务、理学院负责人以及后勤,让他们帮忙安排怀尔斯。

    怀尔斯同意加入数学中心,绝对是很不错的消息。

    之前理学院的数学中心,就只有赵奕一个人‘撑场面’,其他都是没什么名气的数学家。

    周立,已经是拔尖的了。

    显然。

    周立和怀尔斯不是一个级别,怀尔斯的费马猜想证明是错的,但也不能否定他的数学能力,绝对是世界最最顶尖的。

    现在有怀尔斯加入数学中心,等于又多了一尊‘大神’,怀尔斯无疑能在教育领域上,给数学中心带来很大的帮助,也许在他的指导下,数学中心就能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菲尔兹获得者。

    这几天来,怀尔斯的心情很跌宕,做一个从未想过的决定,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赵奕的邀请让他心动了。

    如果没有经历过失败,怀尔斯一定不会考虑来中国工作,因为中国对他来说,就是完全陌生的国度。

    现在不同。

    怀尔斯都不想回y国,而来中国是个不错的选择,最少不会有太多人,总是指着他说,“看呢!那个失败者、骗子!”

    “他说自己证明了费马猜想,他欺骗了全世界!”

    实际上呢?

    直到被证明错误的时候,怀尔斯依旧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他是失败者,但不是骗子。

    怀尔斯想到来中国工作,换一个全新的环境,也新生活充满了向往,他想着,“也许未来我也能和赵奕一起做研究?一起完成某一项世界级的成果?”

    他开始期待起来。

    赵奕就没多少心思关注怀尔斯了。

    等报告会全部结束以后,他就重新把精力,投入到了反重力研究上,从事的依旧是理论工作。

    倒不是说理论还要继续完善,最主要是因为理论组的几个人,短时间弄不懂他的研究。

    所以赵奕就要亲自过去了。

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重力装置被曝光了!

    赵奕对张祁灿、黄钟、阮文烨无法快速理解新的列式,早就有心里准备了,因为难度实在太高了。

    理论内容都是他研究出来的,但其中好多使用的《因果律》以及其他能力,好多小细节都被跳过,想慢慢推导再理解,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赵奕对内容的理解,也是基于因果思维,以逻辑思维去慢慢推导,内容就实在太多了。

    这大概也因为有关空间的理论,都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整理。

    现在能学到的数学、物理,都有很多的公式和定义,等于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去学习,而不用追究每个公式、定义的来源。

    空间的理论就不同了。

    因为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整理,里面的内容都需要从基础去理解,只要稍微有所拓展就变得非常复杂,更不用说他最新的研究涉及到十三个复杂列式,每一个列式的求解,都是一个‘小数学猜想’的难度。

    如果让理论组的几个人,一起去对内容进行理解,几个月、一年时间,也不一定能全部弄明白。

    在去往理论组驻地的路上,赵奕就在思考‘系统性整理’的问题,‘系统性整理’有个好处就是,整理了以后,其他人基于结论(公式和定义)去学习,也能够参与研究中,而不是连基础都弄不名表。

    坏处是……

    内容很容易泄露出去!

    一大堆复杂的推导、计算内容,就算全部都泄露出去,其他人想弄懂也是很不容易的,大概需要最顶级的数学家,研究上几年也可以。

    换成是整理以后的结论,相对就容易太多了。

    比如,牛顿定理。

    只要知道牛顿的定理,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并且能够加以应用,而不需要了解,牛顿定理究竟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但是,赵奕还是决定去申请,给理论组增加人手,对空间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因为研究不可能只有他自己,空间数学是一个新的体系,他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效率再高也不可能完成一个体系的研究。

    “还是应该申请一下!”

    “要做基础的整理,从现在开始做,理论组本来就应该做这个工作,有更多的人参与研究,学术才能够发展。”

    站在人类科技发展的角度,知识就一定要传播出去,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去研究,留下一大堆的‘天书’。

    至于可能带来的问题,还是让高层去考虑才适合。

    赵奕回到理论组以后,就向上级做了相关申请,并说明了自己的理由,随后就开始给理论组,讲解十三个列式的内容。

    他连续讲解了有一个多星期,才等到了高层领导到来。

    高层领导对于理论整理工作非常重视,他和赵奕单独谈了有半个小时,说起了理论整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技术泄露问题。

    然后,高层领导走了。

    几天后。

    赵奕等到了十几个科学院、军方以及高能所派过来的数学、物理专家,他们都是做机密研究的,好几个盯着院士头衔。

    来之前,他们也知道会参与反重力理论研究工作,顿时都变得非常的期待,也感觉到了国家的信任。

    有十几个人加入,理论组人员极度扩张。

    赵奕给所有人开了个会,就拿出了一大堆的基础资料,给每个人分了一部分,开始了基础理论的整理工作。

    这一部分包括空间阻隔、粒子边界理论、质量点塑造等内容,是空间相关研究的基础。

    他并没有拿出‘神灵的密码’和‘光子反重力十三组列式’,但基础的东西也相当珍贵了。

    理论组的新成员只负责整理内容,相关的理论研究,对反重力团队的理论支持,还是要靠原班人马。

    赵奕继续给张祁灿、阮文烨几个人,讲解光子反重力的十三组列式,因为讲解持续了很长时间,他们已经理解了很大一部分,剩下好多都是需要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试着理解,他就变得轻松很多了。

    当真正轻松下来以后,赵奕也有心情研究一下技术问题。

    光子反重力的十三组列式,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光子什么性态下,会最大效率抵制空间挤压(形成空间阻隔区域)’以及‘光子什么性态下,会最大效率被空间吸收能力(效率足够高,会形成空间罩)’。

    以光子反重力的十三组列式为理论基础,就可以设计出更小型、效率更高的反重力装置,也能论证如何最快开启空间罩。

    赵奕就开始依照理论去设计,技术性问题对他来说没有难度,最初的反重力装置,就是他独自设计出来的,只需要了解一些相关设备情况,就足以完成设计了。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赵奕每天花在设计上三个小时,就完成了一份‘最小装置设计图’。

    最小,就是直径两米左右。

    直径仅仅左右,绝对是非常惊人的,但装置设计并不完善,内部运转存在几处‘缺陷点’,无法形成完善的回路,就导致空间阻隔开启后,会一直存在光子能量逸散,而且能量逸散速度会越来越快。

    当能量逸散达到一定程度后,空间阻隔就无法继续维持。

    如果是持续开启空间罩的情况下,不止需要消耗大量的装置能量,内部光子能量逸散的速度,也会跟着大大增加,让装置开启时间更短。

    “如果采用高功率的小型光束,密集型的构造,大概也只能支持半个小时吧?”

    “开启空间罩,最多十分钟……”

    “但是,优点是,以为几个能量泄露点,更有利于空间吸收,开启空间罩的速度加快,最快只需要十几秒……”

    “这种最小型的反重力装置,或许可以用在航空领域?”

    “当火箭推进器,效果应该不差。”

    ……

    在完成了最小型反重力装置设计后,赵奕就把设计提交了上去,至于怎么应用就看高层决策,让其他部门去考虑了。

    他还是呆在理论组,一边给其他人做讲解,一边关注一下,空间数学基础理论的整理工作。

    这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

    反重力团队的实验取得重大进展,新建造的‘可悬浮反重力装置’,实验取得了成功,装置上升到了一千米高空,并悬浮了一个小时左右。

    这项实验的成功意义非凡。

    当大型的反重力装置上升到高空,就可以收集到很多的基础数据,比如周围空气上升对装置的影响,高空风力的影响等等。

    这些都是为建造空中堡垒打基础,有更多的实验数据,才能设计出更完善的空中堡垒。

    当实验成功的消息传来,董利华还和高层一起来到了理论组,他主要是来找阮文烨,询问一下新的理论研究进展,看是否可以应用起来。

    高层领导则是和赵奕谈一下,小型反重力装置的问题。

    “这个装置确实可以用在航空领域。”高层领导说道,“我找过专家咨询过,可以大大提升火箭推进器的性能,但具体怎么设计、应用,还需要更多的论证和实验。”

    “另外,也可以用在军事上,两米的直径,甚至可以用在导弹技术上。”

    这方面高层领导真是随口说了一句,赵奕则是思考着说道,“用在导弹技术,效果肯定非常高,能开启空间罩,就不能被锁定。”

    “但如果是导弹,只要速度足够快,就不会被锁定,并不需要开启空间罩,还是要用在发射的推进上,能让导弹设计的更庞大,升的更高,但是在下落过程中,反重力反倒会成为阻碍。”

    “有上升就够了!”

    高层领导笑道,“导弹技术,尤其是远程洲际导弹,最重要的就是推进上升过程。”

    “如果能载重更大,上升的更高,下落就不存在技术难关了。”

    导弹,最主要就是上升,导弹到达最高点以后,依靠燃料推进和重力作用,速度会越来越快,最快能达到十几马赫甚至几十马赫。

    如果速度已经达到二十马赫,任何的防空系统都会形同虚设。

    所以导弹上升高度、载重,以及保证上升过程不被锁定等技术才是最重要的,下落突袭过程的难度,相对就要小太多了。

    赵奕和高层领导聊了一阵子,又和董利华说起了新的成果。

    董利华听得非常激动,“赵院士,你的意思是,反重力装置能设计的更小,而且效率更高。”

    “对!”

    “那真是太好了!”董利华道,“我们最关心的就是效率,耗能啊!”

    这是反重力团队最大的技术缺失。

    空中堡垒的设计缺少核心动力技术,也就根本无法完成设计,总不可能把好几台大型重油发电机,当做是空中堡垒的动力,超时代技术的空中堡垒,上面是几台重油发电机支持运作,想想都有些搞笑了。

    空中堡垒的设计是一方面,现阶段的实验过程中,动力也是个大问题,重油发电机的效率不高,实验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

    如果能耗相对降低,实验也相对容易一些。

    当几人还在说着新进展时,舆论发生了一件相关的大事件--

    反重力装置被拍到,并且发布到了网络上,而且不止是一张照片,而是好几张各角度的照片,同时还有卫星拍摄的画面。

    如果只是一、两张照片,还能说是造谣之类,好多张照片加卫星照片,就根本无法遮掩了。

    各种被发布出来的照片中,反重力装置看起来是个巨大的圆盘,上面还能清晰的看到几台‘复杂机器’(重油发电机)。

    舆论,沸腾了。

    国际舆论都在各种惊呼,“大型ufo出现了!”

    “不,不是ufo,可以很容易发现,这个圆盘状的飞行器并不完善,肯定不是外星人的产品。”

    “那是中国正在进行新型秘密武器研究!”

    “超大型圆盘状飞行器,是怎么漂浮到空中的?而且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甚至还正常降落了。”

    “这肯定是秘密武器!”

    “中国正在建造空中航母,会成为未来的最高科技!”

    “这台空中航母并没有大型的螺旋桨,是怎么飞到空中的?”

    “难道是下面的推进器……”

    “不可能!”

    “如果想用推进器,推动如此大型的装置悬浮,耗费的燃料会是个天文数字,只是为了悬浮一小时,根本没有必要那么做。”

    “究竟是什么?”

    国际舆论充满了好奇和担忧,国内舆论则是各种激动。

    “原来咱们国家还有这么厉害的东西,超大型飞行器,能悬浮啊!”

    “这个吨位……还真是空中航母啊!”

    “m国什么航母,弱爆了,能飞行的航母,才是真正的航空母舰!”

    “厉害了!厉害了!这次真厉害了!”

    “什么厉害的武器,也比不上空中航母啊!我看到时还以为是假的,然后就看到了铺天盖地的新闻!”

    “肯定是真的,国外都发布了卫星照片!”

    “这到底是什么?”

    “难道真的是在研究ufo,但是ufo也要有技术支持吧?它究竟是怎么飞上去的?”

    “难道是……反重力!”

    很快。

    有人想到了反重力。

    如此大型的装置想要悬浮,常规的技术几乎不可能。

    如果是采用推进器带动,装置下方肯定能看到大片喷射的火焰,但下方只有中心和两侧,能看到零星的火花,相对于装置本身,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的飞行器,比如战斗机、直升飞机,飞行都是靠螺旋桨、机翼,大型装置想要飞行,螺旋桨、机翼肯定会制造的非常庞大。

    那么就只能是反重力了。

    不止是国内有聪明人,国外也有,国际舆论的焦点,也变成了反重力相关的研究。

    赵奕和李宁一起公开发表的超导反重力理论,很快就被找了出来,舆论也讨论起,以超导反重力制造大型飞行器的可能。

    显然。

    那是不可能的。

    超导反重力的效果太差,理论上只能减少几个百分点的重力,相对于大型装置来说,几乎不会产生作用,因为超导装置本身也有重力。

    但是舆论还是认为,两者肯定存在关系。

第五百五十七章 外松内紧的舆论战

    加利福尼亚,帕罗奥多市,斯坦福大学,力学工程研究所。

    迈克-贝莱加尔和简-詹姆正在实验室里,研究着边侧建造好的圆形装置。

    圆形装置看起来就很高端,下面密集的线圈、厚实的玻璃器皿,还有大量不知道什么金属环绕,玻璃器皿里面装载的银色金属正在发光,上面则悬浮着一个超薄塑料小球。

    如果被普通人看到,肯定会惊讶于眼前的一幕,但贝莱加尔和詹姆却满脸不解,他们围着装置一直转来转去,眉头也紧紧的皱了起来。

    “这不可能!”

    贝莱加尔说道,“我们早就完成了超导反重力的重复实验,但最多减少百分之十的引力作用。先是那样大型的装置,想要漂浮,理论上,最少也要减少超过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引力。”

    詹姆摇头道,“百分之七十,不够。从曝光的照片来看,那个大家伙最少也超过一百吨,也许有三百吨、五百吨,甚至更多,但是,圆盘下方冒出的火焰很少,它使用了推进器,但大概只是用来维持平衡。”

    贝莱加尔思考着说道,“也许反重力作用会推动空气向上流动,也能带来一部分作用。”

    詹姆撇撇嘴道,“你相信风力能把几百吨的装置吹起来吗?”

    “减少引力后,只有几十吨。”贝莱加尔坚持自己的说法。

    詹姆用力抿住嘴,“好吧,就像是你说的,减少百分之七十的引力,但是我们依然做不到。”

    “……唉!”

    “唉!”

    两人眼前就是超导反重力装置。

    斯坦福大学一直致力于反重力的研究,每年不惜投入一亿美元,研究也是有进展的。

    事实上,早在李宁的超导反重力理论发布前,就已经有相关的实验发现,发现的相关‘重力缺失’,被认为是‘神秘的电子推力’造成的。

    早在二十多年前,m国和e国科学家,就航天技术进行相关的交流,的就在探讨一种能对重力进行控制的推力发生器。

    他们认为这类的研究,可能会对航空器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影响,并有可能会发展出一种新型武器。

    同时,m国的nasa、波音公司以及一些知名的研究机构,都开始介入到相关的研究。

    斯坦福大学也是其中之一。

    去年,m国跨学科技术公司声称,他们设计了一种所谓的“升力器“,“升力器“是用一种轻木棍做成一个三角框架,棍上附着一根电线,周围用金属箔片围绕而成。

    只要将正电接通电线,负电接通金属箔片后,这个升力器就会飘离桌面,升到空中。

    “升力器“的设想最初是该公司的一位电-光工程师在进行一种激光器试验时发现的。

    在他所试验的激光器中也有类似的电线-金属箔片的部件,他发现只要一接通电流,金属箔片就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扭曲运动。

    接着他又发现如果把一个电线和金属箔片形成的三角体作为一个单元体,那么通过多个这种单元体的组合可以做成更大和更重的“飞行器“,其外形既不用设计成空气动力外形,也不需要运动部件,只要通上电流就能升到空中。

    后来又有法国物理学家,在自己的试验室里再现了这个试验,还对所谓“升力“作了定量的测定,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制作的“升力器“能很快地加速上升,而且能非常稳定地悬浮在空中。”

    问题来了--

    “升力器“是靠什么力把它推到空中的?

    现有的物理学无法对“升力器“做出解释,相关的研究也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

    后来就是赵奕和李宁的实验发现了。

    他们一起发布了实验结果,还发表了相关的理论研究,表明离子晶格自旋,会带来反重力作用。

    这个理论完美的解释了,之前所发现的实验现象。

    斯坦福大学也因此加大了对反重力研究的投入,还特别邀请李宁到大学来演讲,并希望聘用他成为教授,只是被李宁拒绝了,他只是应邀到斯坦福大学,做了相关的报告和演讲。

    李宁拒绝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一直希望获得重视,但毕竟已经年纪大了,马上到退休的年纪,再换个环境去工作,根本就没有必要。

    斯坦福大学的相关研究,也只能依靠赵奕和李宁的理论,进行相关的复原实验,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去拓展。

    迈克-贝莱加尔和简-詹姆,是斯坦福大学反重力研究的核心人物,他们一起进行了复原实验,而且还非常的成功,他们设计的装置,比赵奕、李宁一起发布的,效果还要好一些。

    他们一直都坚信,自己所做的已经是最前沿的研究了。

    反重力效果能达到百分之十,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了,甚至可以带动薄片、塑料小球,直接上升到空中,更不用说气球之类。

    现在他们只感觉忧愁,詹姆叹道,“也许我们都想错了,那并不是超导反重力,照片拍摄的也不完全,比如,那个大家伙有螺旋桨,只不过是在中心位置,根本拍摄不到。”

    贝莱加尔道,“我也希望是这样,但理论上根本说不通,中心处有巨大的螺旋桨,风力根本不足以带动起那么大型的装置。”

    “好吧~~”

    詹姆感到非常的无奈,他们想不出具体是什么。

    “贝莱加尔教授、詹姆教授,有人找!”外面传来一个喊声。

    两人一起推门走出来。

    一个半秃头的胖子站在门外,看过来的目标带着审视,但还是很礼貌的伸出手,自我介绍道,“波德克列特,五=角大楼特派官。”

    贝莱加尔毫不在意的撇撇嘴,他知道相关部门一定会派人来询问,只是没想到是五-角大楼。

    代表军方?

    詹姆则是点头道,“我们早上还说起,肯定会有人来,但是很遗憾。”他摇头道,“我们关于反重力的研究,只停留在减少百分之十重力上,不可能再高,换句说话,那个神秘装置,我们根本搞不懂,无能为力。”

    “一点都不知道?”波德克列特的话音有些不满。

    “确实不知道。”

    贝莱加尔点头道,“如果我们有什么消息,一定会说出来,相信你也去找过别人了,对吧?不可能直接来找我们,我们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波德克列特思考着问道,“你们对此有什么猜测吗?或者说一下想法,我想知道一些,记录下来。你们懂得,这是我的工作。”

    “好吧。”

    贝莱加尔和詹姆对视一眼,说道,“我们认为肯定和反重力有关,中国那边对此的研究更加深入、更透彻,大概因为是……赵奕?”

    “赵奕?”

    詹姆点头道,“赵奕和阿拉巴马大学的李宁教授,一起发表过反重力相关的理论,对于未知的‘电子推力’做出了解释。”

    “那些只是公开发表的,也许赵奕还有其他研究,你懂得,世界天才,他应该有更深入的研究。”

    波德克列特用力抿了抿嘴,念叨着,“赵奕……好吧,所以我应该去塔斯卡卢萨?”

    “当然。”

    “李宁教授也许知道些什么。”詹姆跟着说道。

    ……

    波德克列特把消息上报给了五-角大楼,马上就有下一个特派官找到了李宁。

    李宁和赵奕发表过实验研究后,名气有了很大的增长,因为拒绝了斯坦福大学的邀请,阿拉巴马大学给了他更好的待遇。

    现在李宁的实验室扩大了,学校还特别划拨了大量的经费,让他继续从事超导引力的研究。

    当有特派官找到的时候,李宁还呆在实验室里,但他的状态和詹姆、贝莱加尔一样,都惊讶于媒体上的消息,“那么大的装置,怎么可能?”

    “超导反重力?不可能的,推动那么庞大的装置,肯定需要一种新型的反重力方式。”

    他也肯定是反重力技术,但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做到的。

    当特派官过来询问的时候,李宁说的比贝莱加尔和詹姆多一些,因为他有些害怕特派官。

    这是种族决定的。

    m国白人是拥有特权的,他们一点都不害怕政-府机-构人员,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会无辜被捕。

    黑人、黄种人都会有类似的担心,有时候,法律对他们不是完全公平的,黄种人的担心更多一些,因为黑人还能肯定自己是m国人,而黄种人,哪怕几代人生活在m国,走在路上也会被认为是中国人。

    李宁早就拿到了m国护照,在阿拉巴马大学工作了近三十年,但他依然没有绝对的安全感,生活工作上都相当谨慎。

    当被问起反重力以及媒体报道的看法时,李宁说了很多东西,但他说自己的看法时,还是稍稍撤了个谎,“我认为是反重力技术,很可能和超导反重力存在直接关系。”

    “中国一直支持创新研究,比如,他们正在论证建造世界最大型的粒子对撞机,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大相关研发的投入……”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好像一切都为m国考虑。

    实际上,李宁并认为是反重力,但不认为是超导反重力,因为超导反重力是有上限的,他就是理论创始人,比谁都要清楚。

    但是,他还是说‘超导反重力’,一则是超导反重力理论,是他提出来的,理论完善、实验证明是靠赵奕,但最先提出来的贡献最大。

    超导反重力就是他的研究,加大研发投入受益方也会是他。

    另外,就是不想‘指引正确的方向’,李宁身在m国,一直都感觉格格不入,不管再怎么努力融入其中,但‘中国人’、‘华人’的字眼充斥了生活。

    如果换做是个年轻人,也许会为了未来妥协,给m国发展做出贡献,来争取更好的待遇。

    但是,李宁已经年纪大了,他不需要什么好的待遇,反倒开始想起自己的中国人身份。

    这个说法是一石二鸟。

    对他自己也有好处,也能阻m国找到真相。

    ……

    首都,新闻会场。

    大量的国外媒体聚集,都来参加新闻发布会,他们希望知道‘神秘装置’的真相。

    现场记者对新闻官的提问,也都和报道出来的‘神秘装置’有关。

    但多数记者并不报希望,类似的‘神秘研究’肯定是保密的,几乎不可能真正公开信息。

    “新闻官一定会说,‘我不清楚你说的实什么’,或者‘舆论都是杜撰的’,又或者‘我希望是真的,但我从没有听过类似的研究’。”

    有记者预想道。

    反正新闻官肯定会推说不知道。

    他们都想错了。

    当新闻发布会开始以后,有个y国记者站起来提问,新闻官就说道,“……我们遵循国际法,有权利进行高新科技的研究。”

    “在最尖端的反重力研发上,我们已经取得了受瞩目的成果。这归功于一批无私奉献的科学家,归功于奋战在科研一线……”

    “巴拉巴拉~~”

    新闻官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仿佛就像是在做研发汇报演讲。

    全场记者都惊住了。

    他们还是第一次如此认真的听一大堆官方的‘感谢’,因为他们实在是太惊讶,完全没有想到,新闻官会直接承认这件事。

    下一个问题,马上有记者站起来提问,“能谈谈这个神秘的装置吗?它叫什么名字?应用的是什么技术?”

    新闻官道,“第二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了,应用的是反重力技术,至于第一个问题,涉及到科研机密,很抱歉。”

    接下来好几个记者,问起的都是有关技术、研发、理论等问题。

    新闻官的回答五花八门,各种说法都有,但仔细琢磨一下,都能简单概括为,“抱歉,机密。”

    “下一个~~”

    新闻发布会结束了。

    大部分国外记者的提问,都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但他们还是非常的兴奋,因为最重要的是,新闻官公开承认,‘神秘装置’确实是中国的研究,确实拥有了反重力技术。

    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反重力……

    反正是反重力!

    普通人也不会去深究反重力技术原理,是否问出来也就不重要了。

    事实上。

    在舆论层面上,高层早就研究好了应对方式,最开始的几次反重力研发会议,每次都会谈起两个问题,一个是保密性问题,另一个就是被曝光以后的应对措施。

    现在反重力研究进入到实验阶段,空中堡垒先期的实验,肯定是要让装置上天的,再想做到完全的保密,几乎是不可能的,与其遮掩着不承认,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

    在舆论层面来说,应对方法就是把反重力技术,当成一种普通的高新技术看待。

    研究,有。

    具体,保密!

    同时,舆论上也要一直强调,反重力重点在于民用,在于航天的相关研发上,军事方面的应用,强调‘维护主权、和平’等就够了。

    其实反重力相关的研发,能保密肯定是最好的,被曝光也根本没关系,因为国内领先了很多步,其他国家即便知道消息,没有理论支持,想研究连突破口都没有。

    现在反重力团队用的是光子反重力技术,而媒体上只知道是反重力,也许会想到超导反重力。

    以后知道光子反重力,想研究依旧困难重重。

    反重力团队的专家们很有发言权,他们用了几个月时间,都没有完全搞懂基础的光子反重力理论,实验装置设计上,好像是知道点什么,设计到的细节又是一片朦胧。

    其他国家去做研发,到这一步都非常困难。

    就像是m国拥有的大型核反应堆技术,也就是核动力航母技术,其他国家都知道核动力原理,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建造出和m国同样的大型核动力航母。

    只要核心是保密的,研究曝光也没关系。

    另外,国际军事形势,和几十年前不同。

    反重力是前沿科技,甚至说是科幻级别的科技,肯定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但军事上来说,起到决定性的永远是核-弹。

    核威慑,同样是守护和平的手段,正因为存在核威慑,地球的未来很难再有大的战争,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类灭绝的灾难。

    中国拥有核武器、洲际导弹,就算被曝光出有什么高科技,也根本不怕受到窥探。

    其他国家的招数,不外乎就是经济、军事上给予压力,但直接开启大型的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

    高层还想到另一个手段,就是以基础的反重力技术,作为筹码来交换一些先进技术。

    这是赵奕提出来的。

    光子反重力就是他研究出来的,他对其难度有很深的了解,因为内部设计及其复杂,没有基础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哪怕是把反重力装置,送给其他国家去研究,其他国家最多就是照猫画虎,制造个差不多一样的,却根本无法再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所以拥有基础的理论,就能把握住研发的主导权。

    这个主导权对于国家、对未来都是极为有利的,而同时反重力技术本身,其实不能直接带来什么,还要消耗大笔的研发投入。

    空中堡垒,建造是需要大量经费支持的,就算建造出来,最多就是大大增强近海防御能力。

    在核威慑面前,再高端的技术意义也是有限的。

    总之,反重力技术曝光,有好处也有坏处,完全保密不可能做到,曝光本身,也是在预料之中的。

    ……

    国家新闻官公开表示,确实是在研究反重力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表现出一副‘不在意别国知道’的样子,但实际上来说,应对上还是外松内紧。

    对外表示不在意,对内则马上转移阵地。

    反重力研究组继续往北部山区转移,理论组相对简单一些,往首都中心的军区靠拢,给分配了固定的住所和办公地。

    赵奕和理论组十几个人,一起到去了新的驻地,他们处在警戒严密军区附近,环境还是相对安静的,附近还有温泉会议中心,往周边走五公里,就到了热闹的市区。

    赵奕对环境还算满意,只是生活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还是有些郁闷的,但也是没有办法的。

    现在他所做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未来科技、大国竞争,再想要轻松、普通的生活,已经是不可能的。

    当生活不能反抗,就只能努力去习惯。

    “如果研究能让中国的科技、军事水平,远超国外,大概就会好很多了。”

    “另外,也要让更多的人参与研究,而不是自己一个人……”

    赵奕思考着,顿时对空间理论的整理工作更加重视了。

    只有把理论进行系统化的整理,让更多的人更容易理解,其他人才能参与到后续的研发中,而不是单单靠他自己,就算他再天才,一个人能做的也是有限的,怎么也比不上几十、几百人,针对不同方向去做研究。

    与此同时。

    国际上针对神秘的反重力研究,策略也同样是外松内紧。

    当舆论都在讨论‘反重力技术’时,m国知道必须要站出来说点什么,媒体宣传上也要重点把控一下,因为m国给世界的印象,一向都是拥有最前沿的科技,无论是军事、航空、航天,还是民生等各个领域,都是处在世界的最前沿。

    但是,中国已经制造出了反重力装置,甚至能让加大的装置,上升到近千米的高空,而m国就连原理都不知道,完全是一头雾水。

    这怎么能行呢?

    不管神秘装置采用的是什么技术,都一定不能认可其科技含量,否则就是对信心的重大打击。

    所以马上就要发起舆论战。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舆论就出现了变化。

    之前好多媒体都在惊叹着神秘的反重力装置,有的还声称中国的反重力研究,代表了国际最前沿。

    m国官员站出来表示,“我们早就已经有相关技术,但建造那么大型的装置,需要耗费太多的资金。”

    “这是得不偿失的。”

    “那种大型装置有很多缺陷,比如,灵活性,如果升到了空中,就是个固定的靶子,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中国不惜耗费大量资金,制造这种无用的装置,反正,我们很难理解。”

    “当然了,不可否认,中国在反重力的研究上,已经快要追上了我们……”

    政-府官员的讲话,让一些民众变得安心了。

    m国的媒体的论调也变成了,“”不少。

    他们的普通人

    现在大部分舆论则变成了,“中国建造的神秘装置,其实只是看起来惊人,技术上根本什么。”

    “m国拥有同样的技术,而且理论研究更加前沿。斯坦福大学每一年在反重力研究上,投入超过一亿美元!”

    “那种装置制造会浪费大量的经费,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完全是样子货!”

    “看起来吓人,实际上,根本没什么用处。”

    “……”

    m国的舆论影响还是很大的,欧洲国家很快就做跟风报道,发表了大量类似的评论。

    国内也受到了影响。

    有一些网络名人都站出来质疑说,“为什么要把经费,耗费在这种没用的东西上?”

    “做决策的官员都在干什么!”

    “这有什么意义!”

    当然了。

    大部分舆论还是支持反重力研究的,质疑的声音只是少部分,毕竟大型装置已经飞上了天,想要做到这一点,仔细想也能知道,并不是花费多少经费的问题。

    那可是几百吨的大型装置!

    哪怕是用最先进的推进器,也不可能让这种大型装置,在空中悬浮太久的时间,单单是能源就是个大问题。

    m国发动舆论战的同时,内部则是紧张的讨论着--

    “这到底用的是什么技术?”

    “斯坦福的专家认为,不是超导反重力,而是一种新型的反重力;李宁教授的看法截然相反,他认为就是超导反重力。”

    “两种说法,我们要怎么去研究?”

    “现在信息太少了,只能找相关的专家,特别召开会议讨论……”

    “……”

第五百五十八章 赵奕:核聚变是可控的!

    针对反重力神秘装置问题,m国特别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

    会议邀请了斯坦福大学的反重力专家、李宁教授及同事,以及从事超导研究、电磁能等领域的学者,参与会议的有上百人。

    因为是内部讨论会,并没有媒体记者进行报道。

    但是会议中的一些细节,还是被透露出来,m国政-府和军方都认为,中国研制的神秘反重力装置,未来严重威胁到国防安全,要是不快速赶超,科技竞争也会处在下风。

    虽然反重力只是一项研究,但因为连神秘的反重力装置,采用的什么技术都不确定,等于在领域内的研究一片空白。

    像是其他的领域,比如核能研究,m国也是处在最前沿,但其他国家也知道核能的原理,并不是不能研究,只是技术跟不上。

    另外,反重力的研究超出想象,也许会牵扯到其他层面的理论。

    这会是一个全新的体系。

    不管是从任何角度考虑,他们都必须加以绝对的重视。

    会议讨论是没有结果的,因为没有人知道神秘的装置,应用的具体是什么技术,甚至连是否是反重力技术,都不能百分之百的确定。

    学者们的讨论存在两个方向地分歧,至于是否是反重力,意见是非常统一的,但具体是超导反重力,还是其他反重力,争论就比较多了。

    会议还是有作用的。

    等会议结束以后,m国政府再次进行了会议,参与会议的都是各科研机构的负责人,或是研发相关高新技术的科技公司领头人,一起针对神秘反重力装置进行研发讨论,最终促使有能力参与的研发的,都要投入一定的经费进行相关的研究。

    其实不用m国政府去督促,不管是研究机构,还是相关的科技公司,都会对反重力感兴趣,新的科技就代表着新的方向,反重力的应用会非常广泛,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他们肯定会加大研发投入。

    m国政府则开始采用舆论和政治手段了。

    各个政-治人物都开始发表讲话,“国际技术研发有分工,中国不应该参与研究最前沿的科技!”

    “中国应该贡献相关成果!”

    “科技发展促使人类进步,任何基础的理论、技术,都应该共享出来,反重力并不是中国独有,我建议所有相关技术成果,应该共享给全世界,更多人参与研究,才能有更快的进步!”

    “反重力代表着未来,也许关系到人类征服宇宙的开端,中国应该放眼宇宙,而不是利用反重力,去加强军事领域的科技……”

    “……”

    m国政-府当然不会只做舆论工作,他们还同时采用了军事上的威胁,比如派出航母编队耀武扬威,比如,暗自派出特工、间谍,看是否能通过不能公开的手段,得到相关的信息,等等。

    这些都是常规操作了。

    国内的应对也非常的严谨,舆论宣传上抨击m国霸权行为,内部研发则采用了最高级别的保密措施,参与研发的所有人员,包括最底层的技术员,都不能和外界有任何联系。

    反重力相关的研究,都被军方层层的保护,区域内还特别建立了屏蔽信号装置。

    另外,针对参与研究的核心人员,也都有专门的警卫保护。

    张祁灿、黄钟等人,都配备了贴身警卫,连他们的家人,都受到了严密的保护。

    赵奕是最核心的保护对象。

    有高层的领导甚至建议让他去首都中心区域居住,或者干脆直接去首都军区的中心,或者住在地下防空洞。

    这当然不现实。

    赵奕的工作还是很忙的,他要关注理论的整理工作,后来干脆把基础的讲解,交给了张祁灿、黄钟等人,他则是重点讲解光子和空间的十三组列式。

    在反重力的理论研究上,已经算是告一段落。

    有了光子和空间的十三组,足可以支持空中堡垒的研发,甚至可以辐射应用到其他领域。

    但是,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是空中堡垒的动力问题。

    空中堡垒是非常需要动力支持的,战略意义角度去考虑,核动力可以说就是唯一的选择,但是核能研究组的工作,进展并不怎么顺利,有关反重力的核动力装置,依旧处在设计、论证阶段。

    高层领导对此也非常关心,因为反重力的技术理论没问题,动力问题就成了唯一的难关。

    动力,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高层甚至考虑过,用反重力的基础研究,去和e国交换核动力技术,但后来仔细一想就放弃了。

    因为,e国没有完善的舰艇核动力技术。

    e国的核动力技术,几十年来都没有发展,他们所使用的核动力航母,采用是核潜艇反应堆技术。

    e国研制核潜艇用核反应堆的过程中,一直采用“破冰船探路”的模式,先研制新一代的核动力破冰船反应堆,然后再从破冰船反应堆基础上衍生出成熟的潜艇堆。

    这样做的优点是核潜艇反应堆技术成熟可靠,安全性相对较高,缺点则是破冰船反应堆完全沦为了潜艇堆的验证堆,需要研制水面舰艇用核反应堆时,迫于技术难度和时间限制,只能选择潜艇核反应堆基础上研制衍生型号,结果因为功率不足,被迫加上了燃油锅炉进行补充,才能保证舰艇的高航速。

    e国的基洛夫级号就是个例子,基洛夫级号是少见的采用核-蒸联合动力的舰艇,归根结底是由于核反应堆的功率不足。

    m国是唯一拥有完善舰艇核反应堆技术的国家。

    他们最新制造的大型航母,只需要两个反应堆,就能保证高速航行,而且能一直应用几十年。

    这才是空中堡垒需要的核反应堆技术。

    因为核动力研究非常重要,成为了限制空中堡垒的致命缺陷,高层一直都非常的重视。

    这天高层领导干脆和赵奕一起去了核能研究所。

    他们观看了核动力装置相关研发的各个小组的工作,过程中也听了几个核心负责人的讲解。

    赵奕来过几次核能研究所,也对相关技术有过了解。

    这次不同的是,牵扯到了反重力核反应研究,核能研究所内部,还针对核动力装置设计,分成了好几个小组,进行各部件的研发工作。

    陈泽书院士是主要负责人,他介绍起了设计的核反应堆,他们研究的依旧是常规的压水堆。

    但是,陈泽书说道,“我并不看好常规核动力装置的研发,这是经过详细论证得出的结论。如果我们要做研究,就一定要应用到反重力装置的空间罩作为隔离层。”

    “但即便是应用到反重力装置的空间罩,核裂变反应堆也是不适合的,除非是应用核聚变的反应堆。”

    高层领导皱起了眉头。

    所有人都期待实现可控核聚变,但相关的研究要突破的技术难关太多,高层和反重力团队,都认为像是航母一样的核动力装置,是目前解决动力的最佳选择。

    赵奕思考着说道,“因为……安全性?”

    “对!”

    陈泽书说道,“国际上,只有e国制造过核动力飞行器,但后来证明是失败的,飞行器无法保证绝对安全,只要出现一丝泄露,就会成为致命问题。”

    “这不是对机组人员,对天空、环境也是巨大的威胁。”

    “虽然空中堡垒能建造的更大,内部更能保证安全,但如果出现了安全问题,就会形成巨大的风险。”

    “哪怕是有空间罩的保护,而且空间罩是稳定的,参与战斗也会出现问题。物理性的伤害,同样可能会损坏核动力装置。”

    “另外,核动力飞行器,和核动力舰艇不一样,因为无法使用压水堆,技术难度会变得更高,我们甚至没有可供参考的成熟技术,一切都是空白。”

    “所以针对空中堡垒的动力,我认为最佳选择是核聚变装置……”

    他说着自己都笑了。

    可控核聚变是个只能想想的技术,暂时根本不可能实现。

    他继续道,“要么就依旧用常规的发动力、发电机、推进器,也能让空中堡垒像是飞机一样可升可降,灵活性就了保证。”

    陈泽书的看法引起了一行人思考。

    在空中堡垒的研发上,所有人下意识都觉得,应该采用核动力来解决,因为空中堡垒是要浮在空中,主要是依靠反重力效果,而不像是飞机一样,利用机翼保证飞行,高速飞行就可以采用涡轮发动机。

    空中堡垒肯定不能像是飞机一样,一直保持高速的飞行,核动力似乎就是最佳选择。

    但是,如果不需要长时间浮在空中,只是像是常规战斗机一样,执行任务的时候起降飞行,核动力似乎也是没有必要的。

    当然。

    这肯定是次一级的选择。

    高层领导有些拿不定主意,就问向了赵奕,“你觉得呢?赵院士?或许不需要设计出,长期悬浮在空中的堡垒,只需要……”

    “不!”

    赵奕肯定道,“如果只是执行任务时起飞,就根本没有必要建造空中堡垒,可以研究性能更好的战斗机、导弹,做防御就足够了。”

    “……也对。”

    高层领导和陈泽书一起点头。

    空中堡垒不能长期浮在空中,就像是航母长期不下水,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

    如果是采用常规动力,想要一直浮在空中,耗费的能源极为可怕,总是用运输机去运燃烧,就成了个耗经费的鸡肋,根本是不实用的。

    赵奕思考着问道,“那么,陈院士,核聚变装置的研究,有什么技术难题吗?”

    他继续说道,“空间阻隔区域,以空间罩当做隔离层,控制难度会缩小很多吧?”

    陈泽书点头道,“我们做过一次实验,空间阻隔区域内,但是点火难度变的很高,我们只是成功完成了点火,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反应并没有正常发生。”

    “我很确定是完成了点火!”他强调了一句,有些无奈的摇头,“我们推测,空间阻隔区域,能有效的控制核聚变,但也限制了反应发生。”

    “理论上,空间罩隔绝能量传导的特点,能成为核聚变装置最好的隔离装置。但是核聚变反应的控制,依旧是个难关,现有的理论来说,只能采用磁力控制方式,但是很不现实。”

    他指的是投入的经费。

    想要建造磁力控制核聚变的装置,需要非常庞大的经费,核能研究所有一台简单的试验机,也耗费了几个亿的投入,却连一点收获都没有,实验过程可以说漏洞百出。

    国际上都认为,建造完善的核聚变磁力控制装置,需要耗费的资金是以千亿来计算的。

    这还只是理论数据。

    因为核聚变牵扯到很多其他难关,单独建造一个磁力控制装置,并不能完成核聚变反应堆,甚至说很大可能会做无用功,建造好以后依旧只能当个试验品,成本就实在太高了。

    赵奕皱住了眉头,抓住了话里的关键,“陈院士,你们上次实验完成了点火,但反应没发生?”

    “对!”

    陈泽书还以为赵奕不相信,马上道,“参与的人都可以证明。”

    赵奕道,“陈院士,我不是怀疑你,而是觉得,这才是正常情况。”

    “正常情况?”陈泽书很不理解。

    “是正常情况。我的理论推测出空间阻隔对粒子速度有影响,在空间阻隔区域内,粒子的速度会受到限制,这种限制会随着空间阻隔的效果增强而增强,但不是呈正比,理论上最高只能限制一倍。”

    “比如,某种温度下,粒子的速度是十分之一光速,那么空间阻隔影响下,最高速度就只有二十分之一。”

    “如果粒子的速度超过了限制,就会受到影响而减速。”

    “换句话说,空间阻隔效果的变化,直接能影响到核聚变反应速度。如果效果突然增强,就会核聚变反应速度变慢,而固定的空间阻隔效果下,核聚变反应的强度是存在上限的。”

    赵奕很认真的说道,“当然了,我对核聚变反应了解的不多,只能说个大概情况,具体上限是什么,还是需要实验来验证,但我认为,空间阻隔区域下,核聚变是可控的!”

第五百五十八章 赵奕:核聚变是可控的!

    针对反重力神秘装置问题,m国特别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

    会议邀请了斯坦福大学的反重力专家、李宁教授及同事,以及从事超导研究、电磁能等领域的学者,参与会议的有上百人。

    因为是内部讨论会,并没有媒体记者进行报道。

    但是会议中的一些细节,还是被透露出来,m国政-府和军方都认为,中国研制的神秘反重力装置,未来严重威胁到国防安全,要是不快速赶超,科技竞争也会处在下风。

    虽然反重力只是一项研究,但因为连神秘的反重力装置,采用的什么技术都不确定,等于在领域内的研究一片空白。

    像是其他的领域,比如核能研究,m国也是处在最前沿,但其他国家也知道核能的原理,并不是不能研究,只是技术跟不上。

    另外,反重力的研究超出想象,也许会牵扯到其他层面的理论。

    这会是一个全新的体系。

    不管是从任何角度考虑,他们都必须加以绝对的重视。

    会议讨论是没有结果的,因为没有人知道神秘的装置,应用的具体是什么技术,甚至连是否是反重力技术,都不能百分之百的确定。

    学者们的讨论存在两个方向地分歧,至于是否是反重力,意见是非常统一的,但具体是超导反重力,还是其他反重力,争论就比较多了。

    会议还是有作用的。

    等会议结束以后,m国政府再次进行了会议,参与会议的都是各科研机构的负责人,或是研发相关高新技术的科技公司领头人,一起针对神秘反重力装置进行研发讨论,最终促使有能力参与的研发的,都要投入一定的经费进行相关的研究。

    其实不用m国政府去督促,不管是研究机构,还是相关的科技公司,都会对反重力感兴趣,新的科技就代表着新的方向,反重力的应用会非常广泛,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他们肯定会加大研发投入。

    m国政府则开始采用舆论和政治手段了。

    各个政-治人物都开始发表讲话,“国际技术研发有分工,中国不应该参与研究最前沿的科技!”

    “中国应该贡献相关成果!”

    “科技发展促使人类进步,任何基础的理论、技术,都应该共享出来,反重力并不是中国独有,我建议所有相关技术成果,应该共享给全世界,更多人参与研究,才能有更快的进步!”

    “反重力代表着未来,也许关系到人类征服宇宙的开端,中国应该放眼宇宙,而不是利用反重力,去加强军事领域的科技……”

    “……”

    m国政-府当然不会只做舆论工作,他们还同时采用了军事上的威胁,比如派出航母编队耀武扬威,比如,暗自派出特工、间谍,看是否能通过不能公开的手段,得到相关的信息,等等。

    这些都是常规操作了。

    国内的应对也非常的严谨,舆论宣传上抨击m国霸权行为,内部研发则采用了最高级别的保密措施,参与研发的所有人员,包括最底层的技术员,都不能和外界有任何联系。

    反重力相关的研究,都被军方层层的保护,区域内还特别建立了屏蔽信号装置。

    另外,针对参与研究的核心人员,也都有专门的警卫保护。

    张祁灿、黄钟等人,都配备了贴身警卫,连他们的家人,都受到了严密的保护。

    赵奕是最核心的保护对象。

    有高层的领导甚至建议让他去首都中心区域居住,或者干脆直接去首都军区的中心,或者住在地下防空洞。

    这当然不现实。

    赵奕的工作还是很忙的,他要关注理论的整理工作,后来干脆把基础的讲解,交给了张祁灿、黄钟等人,他则是重点讲解光子和空间的十三组列式。

    在反重力的理论研究上,已经算是告一段落。

    有了光子和空间的十三组,足可以支持空中堡垒的研发,甚至可以辐射应用到其他领域。

    但是,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是空中堡垒的动力问题。

    空中堡垒是非常需要动力支持的,战略意义角度去考虑,核动力可以说就是唯一的选择,但是核能研究组的工作,进展并不怎么顺利,有关反重力的核动力装置,依旧处在设计、论证阶段。

    高层领导对此也非常关心,因为反重力的技术理论没问题,动力问题就成了唯一的难关。

    动力,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高层甚至考虑过,用反重力的基础研究,去和e国交换核动力技术,但后来仔细一想就放弃了。

    因为,e国没有完善的舰艇核动力技术。

    e国的核动力技术,几十年来都没有发展,他们所使用的核动力航母,采用是核潜艇反应堆技术。

    e国研制核潜艇用核反应堆的过程中,一直采用“破冰船探路”的模式,先研制新一代的核动力破冰船反应堆,然后再从破冰船反应堆基础上衍生出成熟的潜艇堆。

    这样做的优点是核潜艇反应堆技术成熟可靠,安全性相对较高,缺点则是破冰船反应堆完全沦为了潜艇堆的验证堆,需要研制水面舰艇用核反应堆时,迫于技术难度和时间限制,只能选择潜艇核反应堆基础上研制衍生型号,结果因为功率不足,被迫加上了燃油锅炉进行补充,才能保证舰艇的高航速。

    e国的基洛夫级号就是个例子,基洛夫级号是少见的采用核-蒸联合动力的舰艇,归根结底是由于核反应堆的功率不足。

    m国是唯一拥有完善舰艇核反应堆技术的国家。

    他们最新制造的大型航母,只需要两个反应堆,就能保证高速航行,而且能一直应用几十年。

    这才是空中堡垒需要的核反应堆技术。

    因为核动力研究非常重要,成为了限制空中堡垒的致命缺陷,高层一直都非常的重视。

    这天高层领导干脆和赵奕一起去了核能研究所。

    他们观看了核动力装置相关研发的各个小组的工作,过程中也听了几个核心负责人的讲解。

    赵奕来过几次核能研究所,也对相关技术有过了解。

    这次不同的是,牵扯到了反重力核反应研究,核能研究所内部,还针对核动力装置设计,分成了好几个小组,进行各部件的研发工作。

    陈泽书院士是主要负责人,他介绍起了设计的核反应堆,他们研究的依旧是常规的压水堆。

    但是,陈泽书说道,“我并不看好常规核动力装置的研发,这是经过详细论证得出的结论。如果我们要做研究,就一定要应用到反重力装置的空间罩作为隔离层。”

    “但即便是应用到反重力装置的空间罩,核裂变反应堆也是不适合的,除非是应用核聚变的反应堆。”

    高层领导皱起了眉头。

    所有人都期待实现可控核聚变,但相关的研究要突破的技术难关太多,高层和反重力团队,都认为像是航母一样的核动力装置,是目前解决动力的最佳选择。

    赵奕思考着说道,“因为……安全性?”

    “对!”

    陈泽书说道,“国际上,只有e国制造过核动力飞行器,但后来证明是失败的,飞行器无法保证绝对安全,只要出现一丝泄露,就会成为致命问题。”

    “这不是对机组人员,对天空、环境也是巨大的威胁。”

    “虽然空中堡垒能建造的更大,内部更能保证安全,但如果出现了安全问题,就会形成巨大的风险。”

    “哪怕是有空间罩的保护,而且空间罩是稳定的,参与战斗也会出现问题。物理性的伤害,同样可能会损坏核动力装置。”

    “另外,核动力飞行器,和核动力舰艇不一样,因为无法使用压水堆,技术难度会变得更高,我们甚至没有可供参考的成熟技术,一切都是空白。”

    “所以针对空中堡垒的动力,我认为最佳选择是核聚变装置……”

    他说着自己都笑了。

    可控核聚变是个只能想想的技术,暂时根本不可能实现。

    他继续道,“要么就依旧用常规的发动力、发电机、推进器,也能让空中堡垒像是飞机一样可升可降,灵活性就了保证。”

    陈泽书的看法引起了一行人思考。

    在空中堡垒的研发上,所有人下意识都觉得,应该采用核动力来解决,因为空中堡垒是要浮在空中,主要是依靠反重力效果,而不像是飞机一样,利用机翼保证飞行,高速飞行就可以采用涡轮发动机。

    空中堡垒肯定不能像是飞机一样,一直保持高速的飞行,核动力似乎就是最佳选择。

    但是,如果不需要长时间浮在空中,只是像是常规战斗机一样,执行任务的时候起降飞行,核动力似乎也是没有必要的。

    当然。

    这肯定是次一级的选择。

    高层领导有些拿不定主意,就问向了赵奕,“你觉得呢?赵院士?或许不需要设计出,长期悬浮在空中的堡垒,只需要……”

    “不!”

    赵奕肯定道,“如果只是执行任务时起飞,就根本没有必要建造空中堡垒,可以研究性能更好的战斗机、导弹,做防御就足够了。”

    “……也对。”

    高层领导和陈泽书一起点头。

    空中堡垒不能长期浮在空中,就像是航母长期不下水,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

    如果是采用常规动力,想要一直浮在空中,耗费的能源极为可怕,总是用运输机去运燃烧,就成了个耗经费的鸡肋,根本是不实用的。

    赵奕思考着问道,“那么,陈院士,核聚变装置的研究,有什么技术难题吗?”

    他继续说道,“空间阻隔区域,以空间罩当做隔离层,控制难度会缩小很多吧?”

    陈泽书点头道,“我们做过一次实验,空间阻隔区域内,但是点火难度变的很高,我们只是成功完成了点火,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反应并没有正常发生。”

    “我很确定是完成了点火!”他强调了一句,有些无奈的摇头,“我们推测,空间阻隔区域,能有效的控制核聚变,但也限制了反应发生。”

    “理论上,空间罩隔绝能量传导的特点,能成为核聚变装置最好的隔离装置。但是核聚变反应的控制,依旧是个难关,现有的理论来说,只能采用磁力控制方式,但是很不现实。”

    他指的是投入的经费。

    想要建造磁力控制核聚变的装置,需要非常庞大的经费,核能研究所有一台简单的试验机,也耗费了几个亿的投入,却连一点收获都没有,实验过程可以说漏洞百出。

    国际上都认为,建造完善的核聚变磁力控制装置,需要耗费的资金是以千亿来计算的。

    这还只是理论数据。

    因为核聚变牵扯到很多其他难关,单独建造一个磁力控制装置,并不能完成核聚变反应堆,甚至说很大可能会做无用功,建造好以后依旧只能当个试验品,成本就实在太高了。

    赵奕皱住了眉头,抓住了话里的关键,“陈院士,你们上次实验完成了点火,但反应没发生?”

    “对!”

    陈泽书还以为赵奕不相信,马上道,“参与的人都可以证明。”

    赵奕道,“陈院士,我不是怀疑你,而是觉得,这才是正常情况。”

    “正常情况?”陈泽书很不理解。

    “是正常情况。我的理论推测出空间阻隔对粒子速度有影响,在空间阻隔区域内,粒子的速度会受到限制,这种限制会随着空间阻隔的效果增强而增强,但不是呈正比,理论上最高只能限制一倍。”

    “比如,某种温度下,粒子的速度是十分之一光速,那么空间阻隔影响下,最高速度就只有二十分之一。”

    “如果粒子的速度超过了限制,就会受到影响而减速。”

    “换句话说,空间阻隔效果的变化,直接能影响到核聚变反应速度。如果效果突然增强,就会核聚变反应速度变慢,而固定的空间阻隔效果下,核聚变反应的强度是存在上限的。”

    赵奕很认真的说道,“当然了,我对核聚变反应了解的不多,只能说个大概情况,具体上限是什么,还是需要实验来验证,但我认为,空间阻隔区域下,核聚变是可控的!”

第五百五十九章 我们的卫星发生了轨道偏移!

    在决定进行反重力核实验的时候,赵奕就只是通过对空间的研究,猜测空间阻隔可能会影响到核反应,但具体会影响到什么程度,还需要真正的实验给出结论。

    在进行了反重力核试验以后,实验结果带来了很多,为后续发现空间罩打下基础。

    实际上,到这一步的生活,还只是限制在光子形成空间阻隔的研究,并没有牵扯到真正的空间解析。

    现在不同了。

    光子和空间的十三组列式,对光子和空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同时也让赵奕对空间更加了解,并知道一些特性。

    比如,当空间挤压效果弱化的时候,不会影响到无质量粒子的最高速度,也就是说光子、中微子等粒子,在空间阻隔区域内依旧能实现光速。

    但是存在质量的粒子,因为受到空间挤压弱化的影响,最高速度就会受到限制。

    其实也很好理解,空间挤压是来自四面八方、粒子内外的,有了挤压力的不断作用,才能提升粒子的活跃度,否则粒子活跃度就会下降,就像是水里的鱼一样,他们能在水里自由自在,放在压力更小的空气中,根本不可能游的起来。

    这个举例并不是很恰当,也可以辅助去理解了。

    总之,赵奕对空间有了更多的认知,也就能肯定粒子在空间阻隔区域内,最高速度会存在上限。

    在不受到空间阻隔影响的情况下,粒子的最高速度就是光速,也就导致核聚变反应,几乎不存在可控的上限,反应过程中必须要加以控制。

    如果粒子的最高速度存在上限,那么反应速度就会稳定起来,也会让核聚变速度稳定下来。

    当然了。

    具体到空间阻隔和粒子速度的关系,赵奕也无法计算出来,因为他对于核物理,了解的还是不多,具体的数据还是要依靠实验解决。

    听到了赵奕的说法,陈泽书有些激动,他惊讶的问道,“你确定吗?”

    “当然!”

    赵奕肯定的点头。

    陈泽书眉头思考着说道,“如果在空间阻隔的区域内,粒子的速度存在上限,理论来说,核聚变就是稳定的,但还是要看具体的上限。”

    “如果上限是能够接受的,反正过程中,只需要保证空间阻隔效果稳定就可以了。”

    “那么核聚变装置,就不再有无法解决的技术难关~~”

    陈泽书说到最后,语气都变得激动起来,他一直在从事相关研究,很清楚可控核聚变装置的难点,就是控制约束核聚变状态。

    一个是约束反应速度。

    核聚变是指数型爆发的反应,比如,氘核或与氢原子核互相碰撞的反应,实现温度就高达五千万摄氏度,氘核和氘核的聚变反应,则是要一亿摄氏度的高温才能进行。

    正是因为非常苛刻的反应条件,才会有‘有原子弹点燃氢弹’的说法。

    这也就是‘点火’难度。

    在完成了点火以后,核聚变就会快速发生反应,比如,最开始是两个原子核发生反应,两个会传导给四个、四个会传导给八个,以此类推,指数型爆发快速增长,温度很快就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如果完全不去进行控制,就是氢-弹爆炸的原理了。

    可控核聚变肯定要对反应过来进行,但指数型速度增长的爆发反应,控制难度非常的高。

    反应速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反应温度。

    当核聚变发生的时候,温度也会跟着快速上升,一亿摄氏度只是理论的‘粒子温度’,是粒子速度、状态的一种解释,但因为粒子的密度不高,传导到外层的温度就没有那么高,但外在的温度也会受到的巨大影响,温度不控制好很容易烧坏装置本身。

    等等。

    核聚变的约束问题,就是可控核聚变的最大难点,而约束核聚变的方法有好几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磁场约束,采用磁场约束粒子的方式,理论上确实能控制核聚变,但制造能约束核聚变的磁场,不考虑消耗经费的情况下,本身也需要大量的能量,或许还要超过核聚变装置本身的输出能量。

    这就是得不偿失了。

    任何一种能源装置想要实现应用,都必须要做到输出大于输入,也就是能源装置的输出要大于实现能源供给耗费的输入。

    核聚变装置最大的问题,就是约束控制聚变反应耗费太大。

    如果不考虑约束控制反应问题,实现让装置输出大于输入,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其他的技术难关,也不过是点火、能量输出装置的设计,也包括和反重力装置的搭配。

    等等。

    这些都是能解决的问题。

    陈泽书顿时变得非常激动,他和赵奕确认了好几次,才相信空间阻隔状态,粒子的速度存在上限,都忍不住马上就进行实验。

    当然。

    牵扯到核聚变实验是非常复杂的,每一次实验准备都需要很长时间,经费消耗也是非常庞大的。

    负责的高层领导就在旁边,他马上说道,“您都听到了,我认为,马上要开始反重力核聚变实验!”

    高层领导也深吸了一口,他的心里也非常的激动,只是没有陈泽书表现的那么明显。

    他点头道,“如果是确定的,肯定会全力支持。”

    “你们所打申请吧,这不是简单的实验,还牵扯到董利华的团队,还有……赵院士!”

    高层领导看向了赵奕。

    赵奕点头道,“我已经强调了好几遍,空间阻隔区域内,粒子的最高速度会受到限制。”

    “而且我也非常确定,核聚变反应是存在上限的。”

    “这项实验完全没有问题,是必须要做的。”

    他说着显得很淡然。

    实际上,赵奕来核能研究所的目的,是想看看核装置研发的怎么样,核裂变装置也是可选项之一,因为核裂变反应堆研究是有基础的,研发速度就会快上许多。

    核聚变装置也是目的之一,未来核聚变取代核裂变是必然趋势。

    他没有想到的是,核裂变装置被直接否定,那么就只能超前的,直接研究核聚变装置。

    虽然空间阻隔区域内,核聚变反应是可控的,但毕竟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没有任何可借鉴的资料,研发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系列问题,速度就会慢上许多。

    那么空中堡垒的设计、制造,也肯定会跟着拖后。

    这是遗憾的地方。

    赵奕也很期待空中堡垒,他希望能制造出来,能亲眼看看、上去体验一下,依靠自己的理论,制造出来的飞行堡垒,想想都感觉很激动。

    现在看来不得不延后了。

    当然了。

    其实想要实现也很简单,反重力团队一直在做研究,有几次让装置漂浮的实验,已经有好多相关人员,都上去体验过了。

    不过赵奕还是希望登上的是真正的堡垒,而不是一个只能做到漂浮的实验装置。

    ……

    在回程的路上,高层领导一直都在和赵奕谈核聚变装置问题,他显得十分的激动,因为他明白可控核聚变代表了什么。

    “那就是未来!”

    这种说法显得很模糊。

    结合实际来说,可控核聚变代表了国内能从军用动力层面,直接反超国外的先进技术。

    比如,大型舰艇核动力技术。

    m国才拥有完善的大型舰艇核动力技术,若是能制造可控核聚变装置,就能制造出更高效、使用时间更长并且污染很小的核动力装置。

    那么国内就能在舰艇核动力装置上,形成了直接的反超,就能建造出吨位更高、航行速度更快的超大型航空母舰。

    这还只是一方面。

    可控核聚变装置,军事上的应用潜力,可以说是无限的。

    从民用角度来考虑,可控核聚变装置的能源成本,不一定会低于化石能源,但这项技术却代表了未来,化石能源毕竟是有限的,而可控核聚变的原料,可以使用大海中的氢和氘,原料可以说是无限的。

    等等。

    只要深入去思考一下,就知道可控核聚变是有多么重要。

    当然了。

    现在都只是畅想而已。

    赵奕对于‘畅想’的兴趣不大,他和高层领导说了几句,就转到了现实话题,“现在主要是先研发出,可控核聚变装置,我觉得,这项研究,最少也要两年时间,还是在设计无阻碍的情况下。”

    他的意思是自己参与装置设计。

    因为牵扯到空间罩当隔离层,空间阻隔作为反应环境,他也不可能逃开装置设计工作。

    但是需要花费两年时间,也感觉十分漫长了。

    高层领导惊讶的张了张嘴,问道,“只要两年?”

    “两年,还不够长啊?”赵奕惊讶的反问道。

    高层领导觉得自己和赵奕,时间观念似乎存在巨大的差异,他还是说道,“我预计,最少也要……十年?或者二十年?”

    “那您……咳咳!”

    赵奕想说‘您还见的到吗’,再想想似乎有诅咒的意思,口头的话马上就变成了,“……那您就看吧!我们肯定会努力,在几年之内完成,到时候建好了空中堡垒,我们一起登上去看看!”

    高层领导顿时变得很期待,他对赵奕可以说百分之一百的信任。

    ……

    与此同时。

    舆论依旧在继续发酵,有关神秘反重力装置,真是什么样的说法都有,但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是,神秘装置的技术非常先进。

    这从国际动向就看的出来。

    最近一段时间,局势明显变得紧张了,对抗和矛盾成为了主流,而焦点都在于神秘反重力装置。

    虽然有很多有影响力的人,站出来表示对神秘装置的不屑,但整体的局势不会骗人。

    不管是任何国家,都对神秘装置充满了重视。

    国内也感到了很大压力。

    这时候应该做的就是,适当的展露肌肉给予回击,但究竟怎么样展露是个问题。

    内部针对性会议中,有人建议进行海上威慑,但国内的海上舰艇,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整体性能,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实在是缺乏说服力。

    那么就只能展露其他方面。

    比如,j-40。

    这天。

    两架j-40到南方海上,进行了‘例行的巡航’,公开在国际视野中亮相,一下子就吸引了注意了。

    j-40充满科技感的外观,以及展示出的速度、飞行能力,都是非常震撼人心的。

    从各方面拍摄到的照片、视频,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出j-40的飞行性能,已经不弱于f-35,某些方面甚至能超越。

    好多国外媒体进行了报道,“现在我们能肯定,j-40是一款非常高端的五代机,甚至可以说是世界最顶尖的,它已经超越了f-35!”

    “j-40是单发型战斗机,可以肯定的是,z国已经掌握了最先进的发动机制造技术,而且已经运用的非常成熟!”

    “现在发现的是两架j-40,也许还有第三架、第四架,分析员彼得-布朗预估,z国最低拥有十架j-40,而且数量还一直在增加,因为z国具备完善的工业体系,它们能以最低成本,源源不断的制造……”

    “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j-40的公开亮相引起了众多关注,起到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正常情况下,后续的几天时间,到处都会是j-40的效果。

    国内的舆论如此,国外的舆论也是如此。

    j-40实在是太强风头了。

    但是,突然出现的一件事,直接抢占了j-40的风头,欧洲航天局突然发声,说他们的一颗科研用卫星,经过首都北部上空的时候,忽然发生了莫名的轨道偏离。

    航天局的专家分析论证,根本找不到任何原因,他们猜测可能是受到了‘z国的神秘反重力实验’影响。

    这件事报道出来,顿时引起了轰动。

    神秘反重力实验,影响到了卫星运转?

    卫星,可是在太空啊!

    一般卫星的高度都超过了一万公里,竟然会被反重力实验影响,反重力技术就实在太可怕了。

    如果真的出现什么争端,应用反重力技术,破坏掉处在太空中的卫星,那么地面将会失去信号、定位来源,信息通讯将会受到致命打击,失去了导航、定位,而大部分的先进武器,都根本就无法使用。

    这件事,太可怕了!

第五百六十章 技术交换、一箭三雕!

    o洲宇航局发布的信息,顿时引起了舆论热议,并引起了国际震动,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卫星受到反重力实验的影响,想想就知道有多严重。

    如果未来发生一些争端,战争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用反重力装置从地面上,破坏环绕地球的卫星,先进的武器装备无法使用定位导航,许多依靠卫星的雷达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就连飞机、舰艇都会在天空、大海中,无法准确知道自己的位置。

    那就感觉像是回到了五十年前,再先进的武器也失去了意义。

    这就是超维打击!

    卫星体系非常重要的,已经遍及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军-事上会受到影响不说,卫星出现问题,生活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国外都认为势态很严重,他们马上行动起来,第一就是要事情,有个全方位的了解。

    o洲宇航局不止是公布了消息,还把消息共享给了合作机构,其他国家也得到了详细资料。

    m国拿到了全部的数据,相关的专家马上进行分析,和o洲宇航局的结论一样,他们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那么卫星偏离轨道,肯定是其他原因。

    什么原因呢?

    如果是神秘反重力装置曝光前,事情就只能不了了之,只能归结于‘莫名故障’之类。

    现在则马上想到了神秘反重力装置,他们再次派出了调查员,去和反重力专家进行沟通、交流。

    斯坦福桥大学的迈克-贝莱加尔,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卫星偏离轨道,是反重力实验引起的,那么我们就能确定,这个反重力装置的基础原理是截断引力波。”

    “只有截断了引力波,才会影响到卫星。”

    “当卫星经过反重力装置的正上方时,受到的引力就会相应减小,受力骤然减小,轨道就会出现偏离。”

    迈克-贝莱加尔确实是反重力的专家,他在相关的研究上非常深入,只了解大概消息,就能猜测出,反重力装置的原理,是截断引力波传导。

    他的分析也引起了重视。

    虽然反重力的方式,本身就是截断引力波,超导反重力也是同样的原理,可实际上,当今世界并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哪怕知道超导电流内的粒子晶格,可以起到反重力的作用,也并不清楚具体原理是什么。

    赵奕和李宁一起发布的超导理论,也只是进行一系列的数学分析、模型构建而已,并没有提及外在的实现反重力的原理。

    现在迈克-贝莱加尔直接说出了原理,也等于是开辟了一条新的理论研究方向,他的分析引起了高度关注,好多反重力相关的人员,都建议从截断引力波方向,去对反重力进行研究。

    但是,怎么研究依旧是个问题,他们几乎只能从超导入手。

    相关高层部门则召开了会议,针对卫星偏离轨道时间,对神秘的反重力装置威胁性进行论证。

    这是非常严峻的。

    之前他们还只是惊叹于反重力的前沿研究,认为‘未来’可能会带来重大威胁,现在则是直接产生了威胁,而且是非常大的威胁。

    因为他们在面对这种威胁的时候,竟然会感到束手无策。

    现在就只能进行一系列的推断、评估,拿到了最终的判断结果,才能针对性的思考应对措施。

    与此同时。

    国际舆论的反应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在关注神秘反重力装置,对于太空中卫星的威胁。

    之前的舆论焦点一直是j-40,j-40充满科技感的外观,以及展现出的极佳性能,确实很吸引人注意,但j-40再先进也只是一款战斗机,战斗机能做到的事情是有限的,也许一发高性能的防空导弹,就能把‘刷帅’的j-40击落。

    神秘反重力装置外表并不出众,曝光的照片甚至还有些丑陋,但它对卫星的威胁,级别上就完全不一样了。

    面对神秘反重力装置的威胁,卫星可以说毫无反抗之力,甚至连躲避都无法做到,就像是飞在太空上的活靶子,连一丝的安全感都没有。

    两者的战略意义差距太大了。

    ……

    o洲宇航局发布的信息,已经透露很多内容了。

    反重力团队知道消息是真的,因为他们在消息公布的前一天,恰好进行了一次大型反重力实验。

    这大概率不是巧合。

    虽然他们一直在做相关的实验,但平均每个月能有两次就不错了,而且短暂的实验,很难真正影响到卫星,前一天刚好是做大型实验,反重力效果持续了一个小时,卫星恰好赶上的可能性并不高。

    反重力团队还知道一件事--

    o洲宇航局公布的信息并不准确,说是一个科研卫星受影响,根本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知道反重力效果,不可能影响到过万公里的卫星。

    人造卫星有很多种类,放置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最低的类型属于间-谍卫星,主要是用于军-事侦察的,一般间-谍卫星高度最低,有的仅仅只有一百多公里,从而能清晰的看到地面上的一些景物。

    一般的民用卫星,都是同步静止在外太空的,它的高度就很高了,差不多间谍卫星的上百倍,最低也超过一万公里。

    像是一些做科研探测的卫星,主要用于观察外太空,研究宇宙的奥秘,都无法用高度来形容,而是说‘距离地球’有多远,现今最远环绕地球的卫星,能轻松超过五万公里,甚至是接近十万公里。

    o洲宇航局说反重力实验影响到一颗做科研的卫星,肯定是个假消息,反重力装置团队,对装置的影响已经有了判断,甚至是相关的详细数据,距离地面超过五千公里,反重力装置的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如果有卫星受到了‘重大’影响,肯定是距离地面只有几百公里侦查用的间-谍卫星。

    这件事的影响很大。

    高层召集了人员进行了相关会议,董利华就举出了相关数据,并判断说,“如果是卫星受到明显的影响,不可能是科研性质的卫星,只能是距离近的间-谍卫星。”

    董利华似乎没什么说服力。

    高层都看向了赵奕。

    赵奕则是跟着点头表示赞同,“以现在的反重力装置来说,根本不可能影响到太远距离的卫星。”

    “其实从覆盖区域就能判断了,我们的实验装置,直径只有几十米,就算升到了空中,也仅仅上千米,覆盖面是有限的。”

    “如果要影响到过万公里的科研卫星,最少也要知道直径超过五百米以上的巨型装置。”

    顿时就有人问道,“五百米以上能制造吗?”

    其他人都很关心这个问题。

    虽然o洲宇航局的信息不准确,但反重力装置本身能影响卫星,在战略上绝对有重大意义。

    赵奕点头说道,“扩大区域,没什么技术难度,最主要是能耗会大大增加。”

    “另一个办法是,让反重力装置升到一定高度,比如,上升到两万米以上,也会对上万公里的卫星,造成一定影响。”

    “当然了,装置上升也需要大量的能耗!”

    其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就是遮盖面积的问题,距离卫星远一些,就必须要建造大型装置,距离近一些就建造的小一些。

    引力波可以理解为直线传导,只要画个图差不多就清楚了。

    如果装置能完全遮盖住地球,正上方的卫星立刻能脱离引力,不受控制的脱离地球。

    但不管是建造覆盖更大面积的反重力装置,还是让反重力装置上升的更高,都是需要能源支持的。

    一切说白了就是能源、动力问题。

    显然。

    参会人士对地面建造大型反重力装置更感兴趣,因为地面建造不用担心能源问题。

    反重力装置的能耗大,但也只是相对的,其实高速行驶的航-母相比,装置的能耗也就不大了。

    如果把装置的能耗扩大十倍,也就相当于两、三艘高速行驶的航母而已,装置并不是一直处在启动状态,建造出来就会具有威慑力。

    这种讨论当然没有结果。

    建造针对卫星的地面反重力装置,大概率只能使用一次,因为一次过后,对方就知道什么地方危险了。

    至于装置升空……

    这本来就是空中堡垒,是反重力团队一直在研发的。

    当然了。

    能影响到卫星运转的地面装置,几乎有着决定性的战略意义,适当畅想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毫无疑问的实,地面反重力实验导致卫星偏离轨道的威慑力,要比j-40出场作用大太多了。

    j-40出场,充其量就是让国际知道,国内拥有最顶级的战斗机,展现一下最顶级的军-事科技水平。

    反重力实验导致卫星偏离,则属于跨维度的打击。

    之前根本没有人能想到,神秘反重力装置还能影响到卫星运转,国际反应也是一样的,一些针对的国家,根本没心情再进行什么威慑,而是来直接发表讲话,利用舆论来进行质问--

    “为什么反重力实验会影响到卫星运转!”

    “必须停止反重力研究,否则会影响到太空卫星,影响到全世界人民的正常生活!”

    “必须给予o洲航天局赔偿,必须要对研究进行限制。”

    “必须公布资料……”

    反正,就是各种‘必须’,他们就好像站在了人类正义的角度,反重力似乎就成为了‘反人类’的科学。

    对此国内当然不会大方承认,甚至不会去辩驳‘受影响的是间-谍卫星’,因为任何有关的说法,都会泄露一些相关信息。

    比如,确定受影响的是间-谍卫星,等于是告诉全世界,反重力装置只能影响几百公里高空。

    这样威慑力就小很多了。

    同时,也绝对不能承认,就只是说不知道、完全没关系,因为卫星受到反重力实验研究,也只是航天局的推测而已,他们并没有真实的证据。

    一些国家也想拿到证据。

    比如,有影响力大的人物,就站出来表示说,“应该让国际调查组,调查一下反重力的研究,看是否是反重力实验,导致的卫星失控。”

    那当然不可能。

    这种说法真是‘司马昭之心’。

    但不可否认的是,反重力实验影响到卫星轨道,威慑力确实是足够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一些国家对反重力技术更加重视,也不断喊着调查、打击、制裁等口号。

    国际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几天后,一条消息忽然传了出来,顿时带来了新的变化。

    “《法兰社》报道,z国拟和e国进行大规模的技术交换,反重力技术很可能会成为筹码。”

    这条消息一出来,顿时引起了众多的关注。

    每个相关的国家都希望能得到反重力技术,他们认为神秘反重力装置含有的技术,就是打开未来科技大爆发时代的敲门砖。

    现在只有z国有相关的技术,自然就成为了‘眼中钉’,谁都不希望看到只有z国,利用先一步的反重力研究,带来一系列的科技爆发。

    只要时间往后拖上一天,反重力的研究也许就能深入一步。

    如果拖上隔一年半载,天上的卫星会不会都真正成为不会移动的飞鸟?

    海里的舰艇会不会都成为大型游鱼?

    百年的科技积累,也比不上高维度的科技爆发,就像是二-战时期,再多舰艇、再不怕死的军-队,也不可能扛得住核-弹。

    时间,不能拖了。

    因为有核-弹的威慑,大型的战争肯定打不起,最多就是威慑一下,经济上制裁一下,可对于反重力研究,根本就阻止不了。

    现在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拿到基础的反重力技术。

    在拿到了科技大爆发的敲门砖以后,才有资格去说什么‘科技竞赛’,否则连研究的基础都没有,只能看着对手快速崛起,就是最坏的情况了。

    “z国和e国进行大规模的技术交换?也就是说,z国并没有打算独享反重力技术?还是给机会的。”

    “虽然是e国,但其他国家肯定也有机会!”

    “在其他的领域,z国欠缺的还比较多,也许我们也可以交换过来?”

    一些国家思考起来。

    顿时。

    好多外-交官都私下里连线进行沟通,甚至是直接找到大使,询问得到反重力技术的可能。

    他们知道肯定会‘大出血’,但已经做好了出血的准备,只要交换到‘科技大爆发的敲门砖’,未来研发不落后于时代,付出一些代价也值得了。

    ……

    这是国内拟定好的策略。

    反重力研究听起来很高大上,可实际上,空中堡垒没有完善前,或者说,核聚变装置没有完成前,反重力装置充其量,就只是个‘大玩具’而已。

    能悬浮,还能怎么样?

    因为牵扯到很多的材料技术、精细的制造技术,空中堡垒的完善工作,绝对是个非常大的工程。

    更不用说,作为核心的‘反重力核聚变装置’了。

    ‘反重力核聚变装置’,理论倒是没什么问题,但真正到了设计制造阶段,一定会碰到很多难题,尤其一些是耐高温的特殊材料,国内是没有相关技术的,牵扯到精密加工,相应的技术可能也会有所欠缺。

    如果让国内单独完成反重力核聚变装置,理论、设计,都不需要太久的时间,也许两年、三年差不多,但真正制造出来,用时也许会超过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这主要是因为材料、精密加工相关的技术不足。

    高端制造能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就像是顶级的航空发动机,国内也只是依靠赵奕的设计才实现的反超,但在发动机的制造材料、内部工艺上,和国际最高水平,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否则wz-a1发动机的性能,会完全超越其他五代发动机,甚至能达到六代发动机的程度。

    j-40,有着最高端的设计,也是因为材料、制造技术等问题,性能只是稍稍超越f-35而已。

    这就是限制的地方。

    现在投入大量的经费在反重力、核聚变的研究上,依靠自身十几年也很难出成果。

    十几年后会怎么样?

    谁也不知道。

    那么利用基础的反重力技术,交换到需要时间积累的材料和高端制造技术,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个决定也获得了赵奕的支持,他比其他人更了解,反重力、空间研究的难度。

    如果只是基础的反重力技术,其他国家、机构得到了技术,想要继续研究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没有更近一步的理论,短期内只能制造和国内类似的‘大玩具’。

    近一步的理论,想要研究出来非常困难。

    像是‘光子和空间的十三组列式’,是赵奕花费很长时间才研究出来的,他拥有着因果思维,找到问题就能得到答案,而且是一直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相关的研究。

    其他人可不是这样。

    如果做个比喻的话,最初始的光子反重力,也只达到了‘莱特兄弟飞机’的水平,只能制造出来飞上天而已,中间的问题有一大堆。

    光子和空间的十三组列式,再包括神灵的密码,都已经有了五代战斗机的性能。

    两者的差距是百年的积累。

    其他国家、机构,就算拿到了基础的反重力理论,最多也只能勉强研究出空间罩,还需要碰巧研究出来,但没有相关的理论,他们根本就无法使用空间罩。

    要知道,最初的空间罩是无死角密封的。

    只有根据‘光子和空间的十三组列式’,才能自由的去开发空间罩,选择性让空间罩,能够在某个位置‘打个洞’,甚至可以精细到,‘洞’具体有多大,是什么形状的,等等。

    总之,没有基础的理论支持,反重力的研究就需要积累,国外单独做研究,用五十年时间,也休想能使用空间罩,并以此研究出‘核聚变装置’。

    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肯定会投入大量的经费,每当有一点点发现,都会惊喜的喊出,“反重力研究有了大进展。”

    这种技术交换的做法,不仅能换回大量先进技术,让国内的材料、高端制造技术有飞速提升,还能减少国际上针对性的压力,最后还让对手国家,陷入到投入大笔资金,却收获寥寥的科研旋涡。

    一举,三得!

    或许,等其他国家惊喜的发展空间罩,并以此大肆宣传的时候,国内已经利用空间罩的原理,制造出无法防御的导-弹,并完成了核聚变装置,制造出了真正的‘空中堡垒’。

    空中堡垒可不止拥有了天空威慑,还可以真正针对性的打击太空卫星。

    到时候……

    国际形势就会完全逆转!

第五百六十一章 刊登在校报上的光子反重力理论

    策略是策略,对外态度又是另外一件事。

    针对技术交换的问题,国内对外的公开回答只有四个字--

    “子虚乌有!”

    技术交换的消息是故意放出来的,但肯定不能公开的说出来,类似的询问都得到了否定结果。

    这种回答被解读为,“只想和友好盟友进行反重力技术的交换。”

    其他国家顿时更着急了。

    z国是拥有和平理念的国家,发展再迅速最多就是经济上,而e国可是长期投入各个战场的,让e国拿到了如此高端的技术,肯定会成为他们的噩梦。

    然后询问的声音指向了e国,e国的回答总结也只有四个字--

    “无可奉告!”

    国际局势顿时就更加进展了,其他国家迫切想要得到反重力技术,眼看只有敌对国家拥有,他们变得无比的交集,冲突仿佛就是一触即发。

    这种局势持续到了港城举办的国际科技发展部长级会议。

    国际科技发展部长级会议,是影响力非常大的科技会议,会议会有科技、信息、能源、环保等多个议题,目的是加强各国科技领域的合作。

    因为会议讨论的都是发展大方向,但说的都是笼统的东西,实际意义其实并不大,往常不会受到关注。

    现在不同了。

    好多国家都派出了重量级人物参会,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会议肯定会讨论反重力技术问题。

    这次会议不是公开的,有一部分是保密性质,但会议中途还是透露了消息,国内的态度就是,其他国家还在对国内进行技术封锁,国内有什么先进的技术,也不可能公开出来。

    这句话让其他国家的代表,连反驳都根本做不到。

    但同时,也说出了公开反重力技术的前提,就是解除对z国的技术封锁,哪怕不是完全解除,也必须要满足z国的一些进口要求。

    当然了。

    后者和前者也没区别了。

    只要满足一定的进口要求,技术封锁也就不攻自破,因为想要得到的都得到了,不想得到的继续封锁,也根本就没关系。

    科技发展会议透露的消息并不多,但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会议结束没有一个星期时间,好多发达国家的高层代表们,就集合在一起,就进行了高层会议,针对性的进行商谈。

    实际上,国内这些我就看你怎么吃的人,明知大头他一下来。因为呀的要求比他们预想的低上不少。

    有些国家本来就不赞成所谓的技术封锁,技术封锁会损害他们的利益,让他们的一些高科技产品,根本无法售卖到中国。

    在知道反重力技术后,他们甚至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因为反重力技术的意义,要比其他领域的一些技术,实在是重要太多了。

    但是,技术交换并不容易实现。

    比如,一些高端的制造技术,所有权是属于跨国公司的,政-府也不可能把私人公司的技术,直接拿来做反重力技术的交换品。

    如果是单纯的技术交换,会让事情变得很麻烦,换成了解除技术封锁,就只是修改限制政策而已,实在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还会得到一些大型公司的支持,因为他们肯定会得到一些出口订单。

    当然,反对的声音也是很强烈的,国内的发展速度太快,国际对此都很担心,解除技术封锁肯定会让国内的科技发展速度变得更快。

    到时候,不止是经济发展,而是牵扯到很多领域的高新科技。

    但是,没有办法。

    他们必须要拿到反重力技术,否则根本没有‘科技爆发’的钥匙。

    显然。

    在‘短期无伤’的基础上,拿到反重力技术是最好的选择,还能以此获得一些大企业的支持。

    更何况,还有一种说法是,‘技术限制’反倒会促进国内的发展,各领域全部自主研发,也根本没做限制住发展,而且一些相关的研究,甚至还能够赶超国际。

    比如,j-40。

    j-40战斗机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从发动机到外在设计,可以说都赶超了的f-35的水平。

    j-40可是国内自主研发的!

    国内都可以制造如此先进的战斗机,技术封锁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很难说。

    会议上就有人提出说,“如果解除了封锁,也许未来我们也能得到j-40,就能研究其中包含的技术,有些技术肯定是很惊人的!”

    虽然支持的声音很多,但技术封锁是很大的事情,会议还是没有直接达成,解除技术封锁的决定,却明确了一点是,去和国内进行相关的谈判,在不接触技术封锁的情况下,让国内拿出一个具体的进口清单。

    换句话说,谈好了进口的产品,就在相关产品领域上放宽政策。

    这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实际上,类似的结果等于是给‘解除技术封锁’盖上了一块遮羞布,直接说解除技术封锁,会引起一些领域人士的不满,肯定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那么就退而求其次,放宽一些领域的限制,去进行相关的谈判。

    所有人都知道‘时间就是金钱’。

    会议结束以后,他们马上派出了代表,去和国内洽谈技术封锁的问题,差不多就是个砍价过程。

    国内提出进口的清单,他们就针对性的辩驳,最后一般就是‘打折’通过,核心的技术、设备,肯定是不能松口的,但一些没有直接影响的,都可以直接选择通过。

    谈判很快结束了。

    因为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国内的清单都是准备好的,谈判进行的速度很快,其他国家也希望能够,快一点完成谈判,从而去谈最关心的‘反重力技术’。

    ……

    ‘反重力技术’相关的谈判,进行了一个多月时间。

    这项谈判可不是简单的公开技术,还要制定相关的研发秩序、构建负责管理技术应用的组织,等等。

    十几个国家一起敲定了‘反重力技术’相关的协议,随后就开启了公开反重力技术的开端。

    所有协议敲定了以后,就一起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首先是给反重力技术做了定性--

    “反重力是民用科研领域技术,是一项主要用于未来太空探索的技术!”

    民用,是关键字。

    “任何进行反重力相关研发的机构、企业、团队,都不允许把反重力技术应用在军-事领域。”

    国内对此早有准备。

    因为反重力技术,目前最主要就是建造空中堡垒,但空中堡垒不一定对外说是军-事用途,未来可以说是用于研究‘可控核聚变’。

    实际上,类似的条款几乎没有意义,也只有正常的企业、机构,和一些参与的小国家,才会被‘不能用于军-事领域’所限制。

    大国,不受限制。

    但是一些标准还是必须规定好的,“任何从事反重力研究的国家、企业、团体、机构,都不得制造直径超过五十米的大型反重力设备。”

    这是担心影响到太空卫星运作。

    其他还有很多的条款,大体上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反重力的研究,影响到卫星、飞机等,也就是为了研究的安全性。

    一系列规定的发布,好像大家都知道了反重力技术,实际上,到这时候,理论和技术并没有公布,因为理论和技术的公布,牵扯到了投入‘研发经费’和专利问题。

    国内不可能把反重力技术,直接无偿的公布出来,谈判的时候就说起,投入到大笔的经费,一开口就是上千亿美元。

    所有人都知道是狮子大张口,但反重力技术太关键的,说投入了高额的研发费用,也根本没办法辩驳。

    研发费,是一定要赚回来的。

    如此大笔的费用想要让其他国家直接掏钱,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还是要从专利的角度入手。

    所以才会把反重力技术直接定性为民用。

    但是,国内也会履行承诺,赵奕的理论组,把最基础的光子反重力理论,公开发表了出来。

    ……

    当一切都谈妥的时候,赵奕就回到了燕华大学,他早就整理好了基础的光子反重力理论。

    这一部分理论,只能支持‘知道光子反重力的数学逻辑’,但想要以此制造出反重力装置,最低也要继续研究个五年,制造出来的还是残次品。

    比如,耗费大量的能源支持,只能产生百分之十的反重力效果。

    数学逻辑不代表技术。

    拥有了底层的数学逻辑,也许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才能真正转化为技术。

    反重力相关的国际会议,商定的是把基础理论公开出来,但并没有限制在哪里公开。

    所有人都觉得应该是国际级的学术杂志,或者把内容直接传给知名的学术机构、国家级的科技部门,但是赵奕可不这么认为,有了回馈母校的机会,就一定要紧紧的抓住。

    赵奕的决定是发表在《燕华大学校报》上。

    中、英文,双版!

    赵奕带着张祁灿去找了相关负责老师,还是个三十出头的女老师,叫陈淑雯,也是生命科学学院的副教授。

    陈淑雯正坐在办公室里,见到赵奕马上惊慌的站起来,“赵大……赵院士!”

    “你找,陈老师。”

    赵奕笑的很热情,“你负责《燕华大学校报》工作吧?”

    “对,对!”

    “我有一份数学论文要发表,决定就发表在咱们学校的校报上。有中、英文双版,估计影响力会比较大,你看……怎么安排?”

    “啊?”

    陈淑雯听得有点蒙,她愣愣的接过一大叠资料,打开一看标题差点摔倒--光子反重力理论。

    “光子……反重力?”

    “这就是神秘装置的原理?赵院士……不是,我不是故意看这种机密……不是……”

    陈淑雯顿时慌了。

    “没关系。”

    赵奕不在意的笑着,说道,“这是要公开发表的,放心吧,没关系,不过发表以后,订购数量会比较多,所以,你看看怎么安排。这方面,还是你比较专业,我们就不管了。”

    “还有啊。”

    他特别提醒一句,“英文版要向海外发行,定价可以稍微高一些,就卖一千美元吧!”

    “一千美元?”

    陈淑雯看着几十页的厚度,心里对一千美元进行了换算,顿时觉得手里的资料无比沉重。

    她呆愣愣的站在原地,一直等赵奕和张祁灿离开,才反应过来尖叫一声,“啊~~~”

    “这次校报发达了!”

    “怎么了?怎么了?”好几个旁边板办公室的老师冲进来,因为楼道里有警卫,他们刚才都是远远的看着,才过来问一下情况,就看到陈淑雯的状态有些不对劲。

    陈淑雯深吸了好几口气,冷静下来把事情一说。

    所有人都看向那叠资料。

    这下《燕华大学校报》确实是发达了啊!

    ……

    两天后。

    《燕华大学校报》发布了新一期内容。

    李仁喆一向是校报的支持者,他吃过早饭以后,恰好赶上新刊印的校报运过来,随手就买了一份,溜溜达达的去了实验室。

    他刚刚拿到了硕士学位,因为读研究生的成绩不错,拿到了留在微生物技术实验室里工作的机会。

    李仁喆是希望寻求安逸的,就决定留下来工作。

    范雷在生物医学研究所,他就留在微生物技术实验室,相互间也算是有个照应,更不用说,大学里还有赵奕的照顾了。

    李仁喆对研究工作很满意。

    虽然只是助理研究员,也只是拿个基础的薪资,但妻子黄文倩的薪水高,他的工作相对清闲,还能顺带照顾孩子,也是很不错的。

    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李仁喆才想起看看校报,仔细一看顿时惊住了--

    《光子反重力理论》?

    作者是赵奕?

    其他什么二作、三作之类,都被直接忽略了,他对赵奕实在太了解了,一般赵奕主导的研究,其他人都只是附带的,最多就做个‘助手’工作。

    所以……

    “那个神秘的反重力装置,是赵奕研究出来的!”

    “原来如此啊!”

    “这样就说的通了!”

    李仁喆翻开了校报准备仔细看,结果却发现看了个寂寞,因为里面是一大堆数学内容,根本完全的看不懂。

    这时,房门响了。

    魏世清走了进来问道,“仁喆,你今天买校报了吗?”

    “买了,怎么了?你是说反重……”

    李仁喆的话还没说完,就见到魏世清几步冲过来,急迫的喊道,“给我吧!给我吧!”

    “什么啊?”李仁喆完全摸不到头脑。

    “这样!”

    魏世清认真道,“我出一百块,卖给我,怎么样?”

    李仁喆满眼都是疑惑,下意识就把桌上的校报收起来,“不卖!”

    “啊?两百……”

    “不卖!”李仁喆道,“魏教授,我很尊敬你,但是你不说清楚,我肯定是不会卖的。”

    “这个……”

    魏世清犹豫了好半天,干脆道,“不卖就不卖,我再去找找!”

    “什么啊!”

    李仁喆完全搞不明白,但还是赶紧把校报放进包里,看看时间就出门吃饭了。

    等到了楼门口的时候,正巧见到范雷小跑着过来。

    范雷气喘吁吁的问道,“老李,你有买校报吧?你不知道啊,现在校报被抄的火热,第一版一本已经抄到了八百块,据说还要涨价!”

    “啊?”

    “外面好多人在打听,他们都说有收藏价值,还有很多数学家想买来看看,现在可火了!”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我能骗你吗?”范雷很肯定的点头道,“我过来就是告诉你,有这一版的校报,千万要留着,保存好,别扔!”

    “好!”

    李仁喆终于明白,为什么魏世清过来问他要校报。

    这老家伙是想坑他!

    当他正想着的时候,范雷突然伸手一把抢走了背包,随后疯狂的跑走,说着,“哈哈,老李,我先帮你留着,等咱大侄子结婚就还你!”

    “……gou-日的!”

    “别跑~~”

第五百六十二章 报告会和技术授权

    《燕华大学校报》,彻底火了!

    燕华大学的校报没什么名气可言,影响力只局限在燕华大学内,甚至说,大学内都没有多少影响力,因为校报上刊载的,大部分本科级学生的投稿,再有就是和学校有关的消息。

    所以《燕华大学校报》的售卖,只限于大学和大学周边。

    往常就只有学生才会看看校报,目的是了解一下学校发生了大事情,完全当成是‘校园及周边八卦杂志’,至于刊登的一些学术性的内容,水平高一些的就根本看不上,水平低的自然是没有任何兴趣。

    这一期的《燕华大学校报》,最开始就只在学生间传播,过了不到两个小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校报,卖空了。

    当购买校报的学生发现刊登的是赵奕的论文,马上就把消息传了出去,根本就不用刻意去宣传,刊登光子反重力技术的消息,就快速登上了网络热搜,甚至迅速的冲到了第一名。

    “这次厉害了!”

    “原来反重力装置依靠的是光子,依靠的是光啊!”

    “有光的时候,就有反重力,原来我们能借助太阳光,直接摆脱引力升入太空。”

    “这不是幻想,是已经实现了的。”

    “最为重要的是,赵大神竟然把如此重要的理论,刊登在了燕华大学的校报上……”

    “话说,燕华大学的校报,到底是什么!”

    “……”

    《燕华大学校报》上了网络热搜,马上就遭到了校外人士的疯抢,好多人都到学校里面,去看看能不能买到燕华大学的校报。

    绝大部分人当然是买不到的,只有运气好的人能从学生手里买到,因为到大学里的人太多,后来大学门口干脆设置了拦截,只有持有学生证,确定是学校学生身份才能出入。

    实际上,购买校报的人确实很多,真正去研究里面内容的极少,只有一些专业的数学人士,也包括感兴趣的数学专业的学生、教授,才会希望拿到一本,看看内容。

    他们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数学能够支持光子反重力理论。

    这种最顶级的数学内容,普通人的生活很难接触到。

    现在能直接买一本杂志看到,好奇心也会驱使着想要看看。

    另外,还有一些人想着,光子反重力影响世界级的,被国内外舆论认为是开启‘科技爆炸’的钥匙,光子反重力理论的第一版,肯定会非常有收藏价值。

    如果能来个正版收藏,不求几年后能价值多少,留给子孙后代当做传家宝,也许过上个一百年,就变得价值连城了?

    这确实很有投资意义啊!

    《燕华大学校报》就是被这样炒作起来的,但无论多少人想得到一本校报,也改变不了校报非常稀少的事实。

    实际上,每一期的《燕华大学校报》,第一版只刊印几百本。

    负责的几个老师都是有准备的,他们去了校报合作的工厂,提前说明印刷的更多一些,但因为合作的只是个小工厂,生产能力非常有限,第一期就只刊印了一千多本。

    正常来说,绝对是足够了,可在‘抢购’浪潮下,一千多本儿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就导致燕华大学里,想找一本校报都不容易。

    好多本都干脆被人‘收藏’了起来。

    魏世清就是个例子。

    作为生命科学学院顶梁柱级的教授,他竟然连一本校报都弄不到,还想去‘骗’李仁喆的校报。

    当学校的教授都买不到的时候,可想而知校报变得有多火热了。

    第一版刊印的校报变得火热外,负责校报的几个老师,也都变得非常忙碌,办公室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都是想学校打听校报的。

    这些打电话过来的,最低也是个数学教授,他们是真正想研究校报内容的群体。

    老师们只能苦笑的说,“正在加紧印刷,明天就有新杂志出来了。”

    同时,他们还接到了海外的电话,有的是做英文版的咨询,有的则是出版社打来的,希望拿到这一期校报的海外发行权。

    这个就要好好谈了。

    老师们请示了上级,再结合赵奕的‘要求’,一开口就把售价定在了一千美元,并争取到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分成,换句话说,只要海外卖掉一本,学校就能分到五百美元利润。

    双方甚至没考虑过,海外的版号问题。

    因为刊印是光子反重力技术,海外的版号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只要做了申请马上就‘加急同意’。

    之前反重力装置就闹得沸沸扬扬,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光子反重力理论的发布,是谈好以后的结果之一,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赵奕竟然决定把理论发布在校报上。

    这太出乎意料了!

    在和海外出版方谈好以后,对方快速派出代表过来,签订授权协议的同时,还支付了先期五万美元的定金,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海外就已经有标价一千美元的正版发行了。

    ……

    在《燕华大学校报》火爆的同时,舆论的焦点还在于光子反重力理论上,大众谈论的不是理论原理,而是光子和反重力的关系。

    所有知道消息的人都感觉很神奇,光子竟然能具有反重力特性?只是想想都感觉不可思议。

    另外,就是赵奕了。

    赵奕就是光子反重力理论的第一作者。

    之前谈论神秘反重力装置的时候,并没有人知道是谁的理论,是什么技术,有些人连能联想到赵奕,但因为没有任何的消息,也都是不敢确定的。

    现在在光子反重力理论下,能看到赵奕的署名,事情就可以盖棺了。

    神秘反重力装置和赵奕直接相关。

    这个结果反倒让很多人觉得正常,也只有像是赵奕这样的天才,才能研究出神奇的反重力技术。

    国外有好多数学、物理专家,都开始研究校报上的理论,结果发现想要完全弄懂并不容易。

    一方面是里面的数学晦涩难懂,另一方面也和基础有关。

    光子反重力理论,依托的是粒子的边界理论、超导反重力理论以及一点点的弦理论数学逻辑。

    想要看懂光子反重力理论,就必须对于三个方向都有一定的了解。

    赵奕的《粒子的边界理论》,也就跟着获得了大卖,还有赵奕、爱德华一起发表的理论、超导反重力技术理论,等等,都吸引了大量的关注,论文获得了大量的访问、下载。

    当然了。

    大量还是相对而言的。

    多数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根本不可能看懂其中的数学逻辑,也不会去关注基础之类的东西。

    只要真正想进行研究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才会重点去关注、下载,查看其中的内容,辅助对光子反重力进行理解。

    当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在研究光子反重力理论时,就有人对其难度进行解释。

    普林斯顿大学有个说法是,“如果能完全搞懂光子反重力理论,就能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正教授职位。”

    这并不是开玩笑。

    连爱德华-威腾都觉得其中的数学,研究起来有些难度,要知道威腾一直和赵奕合作研究,他对于粒子的边界理论、弦理论有着充分的了解,结果评价还是‘有些难度’。

    其他人呢?

    那些没有基础的普通数学教授,根本就完全搞不明白,理论中到底说的是什么。

    其中的每一步数学推导,他们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把里面的逻辑彻底搞明白。

    国内也出现一件趣事。

    有个学霸人设的明星,还在顶级学府获得了博士学位,结果网络上就被留言问,“能看懂赵大神的光子反重力理论吗?”

    “如果可以,给我们讲讲呗!”

    这位学霸人设的明星,似乎还真的进行了研究,只短短一天过后,就发布了一篇文章,谈起了对光子反重力理论的理解。

    首先,他表示难度很高。

    然后就开始‘解析’起来,他主要解析的是几个点,但说的内容的很笼统,让人感觉‘好像很有道理’,仔细一想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但是解析的内容还是有的,比如说强调“光子是极少数具有反重力特性粒子”。

    这句话强调了三次。

    普通人听得觉得有道理,光子反重力理论啊,光子肯定是很特殊、具有反重力特性的粒子。

    学霸明星发布了分析文章后,收获了一大批的赞叹,甚至一口气冲上了热搜第三。

    有的粉丝则去给赵奕留言,想让他对分析进行评价,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偶像,能获得赵奕的认可。

    赵奕看到了网上的消息,也就点进去看了下,学霸明星的分析文章,发现真的是‘狗屁不通’,结果就随意的发了两两个字‘呵呵’。

    “呵呵?”

    “不就是冷笑吗?”

    “这肯定不是认可吗?大概是表示不屑?赵大神确实是天才,也能看不起我的爱豆吧!”

    “我的爱豆也是博士啊,而且是三十岁的博士!”

    “超年轻、超帅气,一天时间就能分析这么多,很厉害了!据说国外好多顶级数学家,都表示完全看不懂,我的爱豆能看懂,很厉害了!”

    学霸明星的粉丝很多,给赵奕留言表达不满的声音也很多。

    然后……

    只过了短短的两个小时,他们就发现学霸明星的分析文章,直接就被删除不见了。

    这还真和赵奕没关系。

    赵奕不会对评论做限制之类,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也无所谓,网络时代就是这样的,他正打算引用文章内容,给做个简单的点评,结果才发现文章被删除了。

    “估计是被认为引导舆论……”

    “真是运气好。”

    赵奕笑着摇头,干脆发了一条简单的评论,“分析的支点就是错误的。”

    “我所发表的光子反重力理论中,根本就没有提及到,因为任何例子都是具有反重力特性的,光子并不是特殊的那个。”

    “我个人认为中微子更适合做反重力的载体,选择光子只是因为制造简单,仅此而已。”

    赵奕发布了点评以后,就没有再关注网上的消息。

    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现在反重力被定性为‘民用’,最少表面上就只是他的理论,和航空集团一起合作研发的技术。

    那么理论发表以后,下一步就是‘作报告’了。

    大部分研究做报告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人认可,赵奕做报告就不同了,他不是为了获得认可,只是单纯给其他人讲解而已。

    这是谈好的一环。

    如果没有讲解的情况下,顶级的数学家想完全弄明白也不容易,他需要做讲解报名,发布的理论是真实的。

    在《燕华大学校报》刊登了理论后,燕华大学和航空集团一起,紧跟着就宣布会在大学的数学中心,召开光子反重力的报告会,并邀请全会世界的顶级数学家、物理学家们参加。

    实际上,这次并不是‘邀请’。

    参加光子反重力报告会的人员,早就分配好了,国内就只有一百二十个名额,其他都已经被分配出去。

    这些名额肯定都会分配到世界最顶级数学家、物理学家身上。

    与此同时。

    航空集团也宣布会对外,以专利授权的方式提供反重力技术,并对全世界公开售卖反重力装置。

    这个消息顿时引起了热议。

    理论是理论、技术是技术,就向是赵奕所说,光子反重力理论中,根本就没有光子的内容,都是在讲解粒子自旋运动和反重力的关系。

    那么就没办法根据理论去设计反重力装置。

    有些顶级数学家,已经能看懂个大概了。

    他们知道想把理论转化为技术,并设计出反重力装置,中间还差一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肯定需要慢慢去研究。

    显然。

    那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工作,最短也需要几年以上时间,才能研究出更深入的理论,并把理论转化为技术应用。

    现在航空集团直接宣布,对外提供反重力技术,肯定有一部分是更高深的理论以及实践过的成熟技术。

    只要得到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就能跳过继续研究的部分,以此为基础进行更深入的技术研究。

    这是不能错过的!

    数学家们更关心其中的理论,而一些相关的大型企业、机构,则更关心其中的技术。

    他们迫切想要得到反重力技术、反重力装置,以此来进行技术的革新,并真正的应用起来。

    以专利授权的方式提供反重力技术,并对全世界公开售卖反重力装置。

    但是,想要直接得到更近一步的理论以及装置,就必须购买航空集团制造的反重力装置,或使用航空集团的技术授权。

    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字了--

    钱!

第五百六十三章 几亿人观看的学术报告!

    钱,很重要。

    反重力技术对外公布基础理论的前提是,能够购买到需要高技术产品和材料。

    同时,反重力技术的研发,也消耗了不少的经费,肯定是要把经费赚回来的。

    反重力技术的研发资金并不高,因为不牵扯到大型的实验,多数主材料只有高能光束,实验准备两个星期就足够了,再加上研发时间只有一年左右,投入的研发经费并不高。

    但是,知识也是金钱。

    赵奕认为自己的知识是无价的,航空集团、军-方等也认为,必须要成倍把研发资金赚回来。

    多少倍呢?

    反重力技术会议上,代表开口就是一千亿美元。

    只要听一下数字就知道不可能,国家级的科研经费,年度报告的数字动辄就是千亿美元。

    实际上,并非如此。

    近两年,国内公布的科研经费,大体是在两千亿美元上下,其中企业研发经费占有百分之八十左右。

    换句话说,上级部门直接拨款投入的研发经费,大体在四百亿美元上下,其中最大头吃经费的是科学院、科技处以及自然基金会,三者加在一起就占据了五成以上。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两百亿美元。

    这两百亿美元要分配给六十多个直属科研部门,还要预料出一部分,做特别科研支出使用。

    当然了。

    反重力的研究也许有一部分,是航空集团出资做研发,但千亿美元的数字也是绝对不可能,会议上多数参与者估计,能有一百亿美元,就已经非常惊人了。

    事实上,确实如此。

    一些耗资巨大的科研投入,都是要经过反复论证的,比如,建造最大型的粒子对撞机,到现在依旧在‘论证阶段’,因为投入的资金太多,预留出如此庞大的资金,就肯定要减少其他方面的科研投入,耗费的资金太过于庞大,甚至会影响到整体的经济。

    粒子对撞机也只是总计不超过百亿美元的项目。

    千亿美元?

    如此庞大的资金调动,肯定还引起一些动荡,就会有一些消息传出来,他们不可能见到‘神秘装置照片’,才知道反重力技术了。

    当然了。

    参会的代表们质疑也没有意义,反重力技术公开,就已经是最后的底线了,把科研经费赚回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不可能投入大量的经费,再把成果免费共享给世界。

    那不是伟大,是脑子不正常。

    现在航空集团就是准备利用公开反重力技术的技术,准备搞一波技术垄断创收,他们提供基础的反重力技术,并打上‘专利授权’的标签。

    这个消息确实很吸引人,尤其吸引有需求的大企业。

    但是,第一个带着诚意来咨询的,并不是真正做科研的大企业,而是著名的米老鼠公司,他们以建立米老鼠乐园,售卖手边的卡通产品等,作为主要的营收手段。

    米老鼠公司来咨询反重力技术,只要认真一想就知道原因了,他们肯定是想依靠反重力技术,建立一个‘反重力’的体验馆。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航空集团并没有第一时间给予回复,而是表示后续会有公告,会邀请有需求的大企业,一起来参观反重力装置,并争取能敲定一些反重力领域的合作协议。

    后续,指的反重力报告会结束后。

    燕华大学数学中心正准备进行的反重力技术报告会,名义上是航空集团组织的,但主要参与人、负责人还是赵奕本人。

    光子反重力的基础理论还是非常复杂的,想要依靠发布的论文报告,完全弄懂其中的原理,对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是个挑战。

    其难度可以拿怀尔斯的‘费马猜想’论证来做对比。

    当时怀尔斯做了证明报告以后,发布的论文没几个人完全看懂,甚至说,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看懂。

    当然了。

    大概也是因为证明过程本身不吸引人,顶级的数学家也不想花费那么长时间,去研究复杂证明过程本身,那完全等于是浪费时间。

    光子反重力的基础理论,难度大概比怀尔斯的论文高一倍,却有大量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认真研究。

    这就是吸引力的问题了。

    反重力技术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仿佛就是开启科学的新篇章,任何的顶级数学家、物理学家,都不会错开了解其原理,但想要全部都弄明白,对着略过很多过程,大体只是简单概述的论文做研究,需要花费的时间太长了。

    哪怕是有相关的基础,也是最顶级数学家的爱德华-威腾,都觉得难度非常的高,花费两个星期时间,还有一些小细节不太了解。

    其他人就更不用多说了。

    所以,光子反重力技术的报告会是不容错过的,好多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变着花样的想拿到门票,但只有那些真正被认为是顶级的学者,才能够拿到入场门票。

    那些没有拿到门票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就感到非常遗憾了,但是他们还是可以通过电视,收看光子反重力技术报告会。

    这次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面向观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报告。

    虽然拿到参加报告门票的只有五百多人,但却有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媒体会进行现场直播,而且是为期长达五天的直播。

    当光子反重力技术报告会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很多媒体就已经宣称,“这会成载入史册的数学物理盛宴。”

    “全球预计会有超过三亿人,第一时间收看报告会,观看的人数可比超过历届奥运会开幕式。”

    “这就是科学的吸引力!”

    “作为报告会的核心人物,世界最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菲尔兹、沃尔夫奖获得者,年轻的赵奕,会在以亿为单位的观众勉强,讲解未来会引导科学爆发式发展的反重力技术……”

    这句话说出来就很震撼。

    实际上,也只是畅想一下而已,学术报告可不是体育比赛,没有一定的基础,根本是听不懂的,更不用说晦涩难懂的粒子数学,还牵扯到一定的‘未知数学’内容,普通大学教授级别的学者,也不可能完全跟上思路。

    这种难度只能面对少数人。

    因为舆论上沸沸扬扬,还有几十个国家的媒体直播,光子反重力技术报告会,最开始肯定有很多人观看,但正常来讲,很快人数就会以幂数级下跌,也许到第二天、第三天就只剩下百万,甚至只有几十万人。

    几十万人,已经是很不错的数字了,而其中肯定有一部分,是根本听不明白,只是想着打开电视,接受一些‘高深数学’的熏陶。

    报告会,临近。

    燕华大学的数学中心,已经聚集了很多来自各国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而且还是最顶尖的那一批。

    因为有一群非常重要的学者,参与光子反重力技术报告,数学中心周边两百米,都被层层的警戒,无关人士都被拦在外围,只有主办方人士、受到邀请的学者以及被允许进入采访的记者,才能进入到数学中心。

    每个前来的人,都知道报告会的规模有多大。

    他们都兴奋的讨论着。

    “这才是真正最顶级的学术舞台啊!赵奕,第一数学家,名副其实!”

    “其实最开始知道反重力装置,我就知道一定和赵奕有关系,也就是赵奕才能研究出超越时代的科技!”

    “光子,反重力,难以想象啊!在飞机上的时候,我都在想,如果光子能产生反重力效果,那么我们所计算的恒星质量,是否会存在误差?因为太阳内部有很多很多光子,一定会有某些光子,会产生反重力效果,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引力……”

    这个说法引起了大量的讨论。

    好多人都一起说了起来,各自发表着意见。

    当深入进行思考的时候,他们发现问题确实值得研究,但是结果却是肯定的--

    恒星内的光子数量无法计数,一定会有某些光子,巧合的实现了反重力特性,但肯定不会对恒星的总质量造成影响。

    但是,为什么呢?

    好多人争论来争论去,谁也无法说服谁。

    最后还是赵奕出现在会场中,顿时就有一群人围上来,“赵奕,报告明天才开始,今天,你就说说这个问题,光子能拥有反重力特性,为什么太阳的质量不受影响?”

    “当然不受影响!”

    赵奕听到了问题反倒是笑了,他感到非常的欣慰,光子反重力理论,是截取的一部分基础,只是解释了反重力技术,但具体到‘反重力的特性’是什么,说法就只有阻断引力波。

    正因为发表的理论只是一部分基础,解释上是有缺失的,才会出现‘反重力导致恒星质量不变’的疑问。

    他还是做出了解释,“因为反重力技术的原理,是阻断引力波。在这里,我也透露一下,我们研究的反重力装置,原理是以切面的形势,阻断引力波,虽然引力波被阻断,但切面本身,不会影响到物体质量。”

    “太阳内部不受控制,想要形成大型的反重力切面,几率非常非常渺茫。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赵奕说完补充道,“这是我的理解,但说的不一定正确,因为反重力的研究,才只是刚起步而已,未来肯定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更深入的理论解析。”

    周围人都听着点头。

    光子反重力理论中,绝大部分都是数学逻辑,反应到现实的解释很少,多数人并不知道,反重力技术是形成截断引力波的切面。

    他们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来参加报告会,果然是对的,一定要注意赵奕说的,也许某一句话,也能透露出大秘密!”

    好多人想着。

    其实赵奕也是‘节选式’解释了,外在的原因确实是形成阻断引力波的切面,可实际上,反重力最基础原理,是形成一定范围的空间阻隔,是光子和空间的作用,形成‘减轻空间对质量点挤压’的区域。

    因为反重力的原理,是和空间的作用,自然就和质量无关,能产生反重力作用,只不过因为地球质量太大、距离太近,减轻引力效果明显。

    仅此而已。

    赵奕不可能把更深入的内容说出来,他也只是做个基础报告,讲解一下反重力数学理论就可以了。

    ……

    报告当天。

    数学中心早早的人满为患,每个前来的人放在世界范围,都可以说是鼎鼎大名。

    主会场汇集了大量的数学、物理顶级人物。

    其中的菲尔兹得主就有十四个之多,包括爱德华-威腾、邱成文、安德烈-奥昆科夫、温德林-沃纳、埃隆-林登施特劳斯、曼纽尔-巴尔加瓦、马丁-海尔、玛利亚姆-米尔扎哈尼、皮特-舒尔兹、考切尔·比尔卡尔……

    等等。

    同时,还有九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其他也都是数学、量子物理、高能物理的世界级专家。

    好多媒体做直播时,都惊呼的喊道,“这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最具质量的学术报告,参会的人,每一个都是鼎鼎大名!”

    “当然!”

    “最为鼎鼎大名、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即将登上舞台的赵奕!”

    “过去的七年时间里,赵奕的名字响彻数学物理界,他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np问题、冰雹猜想等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还自创了粒子的边界理论,开创属于自己的理论物理学派。”

    “我们相信从今天开始,粒子的边界理论,就会成为理论物理的第一学科,因为几个人的反重力技术,依托的就是粒子边界理论的研究。”

    实际上,并非如此。

    主持人的解释并不完全正确,光子反重力理论的基础是超导反重力实验研究,也只是应用了粒子的边界理论、弦理论中,一些肯定的数学结论,其他全部都是单独的数学研究。

    当然了。

    粒子的边界理论就是赵奕在理论物理的名头,光子反重力理论几乎肯定会和粒子的边界理论联系在一起,最少普通人都会这么认为。

    几个人都要参与。

    主会场后台。

    赵奕已经在做准备了,但他不是准备自己去做报告,而是在给阮文烨打气,“没问题的,阮哥,别紧张,就当是一场普通的报告会!”

    “你只需要讲解基础内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一切都准备好了。”

    光子反重力理论的讲解需要三天时间,讨论的结果是赵奕、阮文烨当主讲,其他有七个专家做辅助讲解,以及回答一些能回答的提问。

    其实最开始只想让赵奕出面讲解,但黄钟、张祁灿等人参与反重力的理论研究,并没有被曝光出去,保密性的考虑也就没必要让他们出面。

    阮文烨就不同了。

    阮文烨是著名的量子物理专家,因为是国内粒子对撞团队的负责人,放在国际上都是有名号的。

    哪怕是没有被曝光参与研究,因为工作调动的关系,外界也知道他参与了反重力研究。

    阮文烨干脆就被推出来,和赵奕一起分担报告工作。

    此时,阮文烨很紧张。

    当想到有好多菲尔兹、诺贝尔得主,会坐在台下听自己的讲解,还有过亿的关注会观看直播,他就紧张到双腿跟着发抖。

    虽然自认为见管了大场面,但如此场面还是太大了一点。

    阮文烨弱弱的问向赵奕,“最开始,不能是你来吗?你先做……”

    “都计划好的!”

    赵奕道,“下午的讲解会牵扯到一些关键点,我担心你……”

    他说着摇头。

    阮文烨对光子反重力理论的理解,还比不上张祁灿、黄钟,讲解关键点的过程中,也许就会透露出一些需要保密的内容。

    所以关键点只能是赵奕来,他是从开始一直研究下来的,能把一切解释的通,也不会透露任何关键信息。

    最终阮文烨还是带着紧张上台了,他强装着冷静走上了台,站在主讲台上深吸一口气,说道,“大家好,我叫阮文烨,是光子反重力理论的研究者之一,下面就由我,讲解理论最基础的部分。”

    这句话是一口气说出来的,但面对台下一大堆质疑目光,阮文烨的心里都跟着打颤。

    那些目光仿佛就在说,“你是谁啊,完全没听说过,快下去!”

    “让赵奕来!”

    “我们想听赵奕讲!”

    “……”

    阮文烨都有点想走下台,但他知道有几亿人正看着,一定不能有任何出丑,否则就会成为人生污点。

    他还是强装着冷静,开始了光子反重力理论的基础讲解。

第五百六十四章 千亿美元研发费才正常啊!

    “一定不能露怯!”

    “这可是几亿人关注的直播,下面坐着的都是数学、物理顶级的专家,都在国际上非常有名。”

    “前几排好多的菲尔兹、诺贝尔获得者,数都数不过来。”

    “不对!”

    阮文烨想着就发现不对劲,他干劲提醒自己,“他们都不算什么,什么诺贝尔,什么菲尔兹,都没有意义。我可是参与了反重力研究……”

    “虽然……”

    “不,我参与了研究,还做出了很大贡献,发布的论文可有我的名字!”

    “所以,没错,这些研究都和我有关,也许我未来也能获得诺贝尔……”

    阮文烨讲解的过程中,一直都在自我攻略,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他越讲就越是镇定,后来一点儿紧张都看不出来。

    因为讲的都是基础理论,基础的推导过程,难度确实也没什么,台下都能听的明白,甚至大部分人早就知道了,讲解的过程还是很顺畅的。

    很快。

    一小时四十分钟的讲解结束。

    阮文烨放下了笔,正面面对台下,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台下立刻鼓掌。

    其实大部分鼓掌都只是象征性的,台上的讲解完成,出于礼貌就鼓了一下掌,但是一大堆数学物理顶级人士鼓掌,也能理解为‘得到世界的肯定’。

    阮文烨就是这么理解的,他带着自信的微笑走下去,随后发现没人提出问题,就干脆回到了后面。

    “怎么了?”

    “我讲的还不错吧,看来效果很好啊!”

    “看台下的反应,应该是发挥的很好,赵奕,我估计你下午有难度了,看看我是怎么讲的,感觉在教学上,我还是挺出色的……”

    阮文烨连续说了一大堆,他实在不断地自我吹嘘,也是在发泄刚才的紧张情绪。

    赵奕则是竖起大拇指,“厉害,比我想象的好的多!”

    “没露怯!”

    阮文烨顿时不满意了,“这话怎么说的?露怯?我?不可能!就算观众再多,我也不会露怯!”

    “巴拉巴拉……”

    他又连续说了一大堆。

    其他人都听得有些好笑,他们能看出来,阮文烨刚上台的时候,确实是十分紧张的,但讲解过程表现不错,而换做自己不一定更好,就都给了鼓励性的微笑。

    ……

    上午的讲解连答疑都没有,因为根本没有人站起来提问。

    这代表了台下的水平。

    阮文烨讲解的只是一些基础、推导,比如说,利用离子晶格自选的超导反重力数学,联系粒子的边界理论以及量子物理的内容,推导出粒子自旋和离子晶格自旋的相似性。

    下午是赵奕出场。

    阮文烨确实变得自信很多,他还担心赵奕会进展,主动引导着赵奕出场,第一次站在了台上,还朝着现场露出自信的微笑。

    随后赵奕才走了进来,就好像是赵奕有些‘羞怯’,阮文烨大大方方的引导他才能出场一样。

    实际上,赵奕连一点点紧张都没有,他知道阮文烨有些紧张,就干脆看着对方的表演。

    赵奕出场。

    阮文烨就走下了台,再次朝着台下露出微笑。

    等赵奕正式站在台上,面对台下所有人的时候,现场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还夹杂着一些吐槽,“刚才那家伙出场吓了我一跳,我以为还是他的!”

    “终于到赵奕了!”

    “那家伙不知道在干什么,明明是赵奕讲,他先上台了!”

    “终于不是那家伙了!”

    “赵奕,你终于来了,刚才那家伙,讲的什么啊!我上午的时候,都差点都睡过去!”

    赵奕听得差点喷笑出来。

    阮文烨才刚走到后面,也听得非常清楚,他的脸色尴尬的要命,左右看看仿佛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还咬牙切齿的说道,“这群人……怎么一点儿纪律都没有?”

    当然没纪律。

    学者们可不管什么纪律不纪律,该说什么就直接说出来,像是一些学术会议上,有人作报告时被打断是常有的事情。

    这还是好的。

    在国际数学会议的场合,有数学家做报告的时候,台下就会乱哄哄一片,当大家对报告不感兴趣的时候,就会该做什么做什么,有的还会和旁边的人谈其他问题,能做到稍微减小声音,就已经是很礼貌的做法了。

    实际上,台下的人对阮文烨的讲解不满,也和阮文烨的知名度有关,他确实是国内顶级的量子物理专家,但放在国际上,也只能说‘稍微有点名气’,‘有一些人认识’。

    仅此而已。

    台下可都是国际最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他们是来听光子反重力理论的,而来的原因不是质疑理论,而是希望通过听报告,让自己更快的理解光子反重力理论。

    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所有人都是要面子的,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当然也会要面子,他们觉得让阮文烨,这样一个没什么名气的人,给他们做讲解,就稍稍感到有点丢脸,老师的水平自然要比学生高,名气也要比学生大啊。

    赵奕就不一样了。

    赵奕是国际上公认的超级天才,最最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台下的菲尔兹、诺贝尔奖得主,和赵奕去比较的话,普通人也会觉得赵奕的水平更高。

    所以赵奕来当主讲,他们还是能接受的。

    阮文烨?

    谁啊!

    ……

    赵奕的影响力确实很大。

    上午的时候,阮文烨的出场对媒体直播都是个打击,好多观众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家伙’作报告,就干脆换了台去看其他节目。

    下午赵奕出场以后,收视率顿时节节攀高,比不上上午最开始的时候,但也吸引了一半儿收视。

    有些媒体会在转播报告的同时,邀请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到直播将给普通网友做讲解。

    这些专家的水平达不到世界顶级,但有些也是很厉害的,听不懂细节的东西,但大致还是能明白的,他们能给普通观众当‘翻译’。

    当看到赵奕出场做讲解,他们也跟着说道,“下午的主讲换成了赵奕,赵奕出场也意味着讲解到了关键的部分。”

    “在上午的时候,阮文烨讲解的是推导部分,比如,证明粒子自旋,和离子晶格自旋的相似性。”

    “推导出一系列的内容,都是供后续来使用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关键部分了……”

    具体是什么关键,还是要看赵奕的讲解。

    这些专家分析的很正确,赵奕出场确实是讲解关键部分,他主讲的内容是推导‘粒子构建和引力构建的关系’。

    光子反重力,实际上是粒子反重力,从离子晶格自旋反重力推导出,粒子自旋都是拥有反重力特性的。

    同时,还证明出无质量的粒子,反重力效果会更好。

    具体的逻辑就是,首先要分析粒子的结构,自旋的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再去利用量子物理、粒子的边界理论,以粒子数学的形势,对引力波结构进行表达。

    最后就是塑造数学冲突,证明两种表达是相反的,粒子自旋的表达,会对引力波的表达,产生不同程度的削弱作用。

    反重力,实际上是对抗空间挤压,形成特性的空间阻隔区域。

    这是深层次的。

    赵奕讲解的是‘反引力’,因为空间阻隔同时会产生反重力效果,粒子自旋的影响表达,就一定会和引力波的表达发生冲突,塑造出来以后,就发现会产生特性关系。

    这就是赵奕发表的光子反重力理论了。

    所以光子反重力理论,其实就是粒子反重力,过程中并没有对光子进行任何的分析,只谈基础理论部分,和光子没有任何关系。

    整个理论就是证明粒子自旋会产生反重力效果,同时粒子越是接近于无质量,反重力效果就会越好。

    那么,怎么让粒子自旋呢?

    这就是技术问题了。

    ……

    第一天下午的讲解,不会到证明粒子自旋和引力波冲突的问题,核心还是阐述粒子和引力结构的数学逻辑。

    赵奕讲的非常认真,中途休息了二十分钟,总计用时达到了三个半小时,时间还是非常长的。

    台下每个人都很认真。

    对比上午时的状态,台下的纪律明显好了许多,上午时,就好像在开谈话会,好多人要么和其他人小声说话,要么就是昏昏欲睡,下午每个人都在认真听,有的则是唯恐自己落下一点内容,就算是感到疲惫,也坚持把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阮文烨和其他人都在后台听着,他们都知道赵奕讲解的内容,听得也非常的认真。

    其中有人就点评道,“赵院士讲的调理倒是很清新,但就是速度太快了,有些细节的东西都没有解释。如果我第一次听,肯定跟不上。”

    说着还否定式的摇头。

    阮文烨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他倒不是要和赵奕去比,但下午开始的时候,一群人的喊话也让他有些郁闷,就跟着点评一句,“赵奕啊,他没当过老师,没有教学经验。不过也正常,他实在太天才了,有些地方,大概他认为根本不用讲解。”

    虽然他们都觉得赵奕讲的速度太快,可现场的反应却完全不用。

    所有人都觉得赵奕讲的很好,速度不快不慢刚好能跟的上,就等于没有浪费任何时间。

    这就是理解差别了。

    现场的几百人都是最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而他们可以说是‘处在智商顶峰的人类群体’,来之前也对光子反重力理论进行过研究。

    赵奕讲解的速度很快,但他们也都是顶级的逻辑精英,有些地方一听就差不多知道结果,根本不用去细节化的做推导。

    赵奕讲解的速度刚好符合预期,他们就希望以这种速度来讲。

    等下午的讲解完成,现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山呼海啸的掌声掩埋了一切,足以说明对讲解的肯定。

    后续的答疑持续事假也很长,但每一个提问都问到了关键点。

    几个辅助的教授负责答疑,有些问题能直接大会,但多数问题还是赵奕亲自出马,一个个问题都踩着关键点,赵奕有时候也需要想一下,才能给出‘不泄露机密’,还十分准确的结果。

    答疑,就用了两个小时。

    与此同时。

    国际上都在关注光子反重力报告,因为是谈好的公开理论,报告也是在其中的一环。

    有些人担心会给出‘虚假理论’,就需要顶级学者给出答案了。

    这些顶级的学者也在听直播报告,一天的报告结束以后,他们差不多也能给出结果了,“理论是全新的,我敢肯定没有任何问题。”

    “这套理论主要是证明粒子自旋能产生反重力效果,想必神秘的反重力装置,用的就是这种技术!”

    “塑造粒子自旋,而且是让光子自旋,技术难度非常高,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做到的。”

    “理论上的东西,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了,剩下就是继续深入的研究,我相信,继续做研究,还会有新的发现。”

    “这绝对是全新的发现,并且会成为全新的科技体系!”

    “科技爆发时代,真要来了!”

    好多顶级的学者们赞叹着进行了判断,同时一些国家、大企业、机构,也做出了相关判断。

    光子反重力理论,就只是纯粹的理论,想要转化为技术,难度还是非常高的,单单依靠理论是做不到的。

    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

    现在有关光波弯曲的研究,只还停留在宇宙中,光线通过超大引力星体周边,才能以精密的仪器做出测算,而引力波也只是刚刚被证明。

    以原有的理论逻辑,想要实现让光子自旋,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那么就要想其他办法。

    好多人都开始研究神秘反重力装置的照片,想从中找出一些设计原理,他们确实找到了技术的关键--

    光线的通路设计。

    神秘反重力装置里面具体是什么不知道,但肯定是通过一些光束,在特有的管道中中传导,来实现的光子反重力技术。

    可是……怎么设计呢?

    很快。

    有专家就直接肯定的说,“我们根本就没有设计相关的逻辑支持,想要制造反重力装置,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最低估计也超过五十亿美元,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

    “与其这样,还不如去航空集团,购买他们的技术专利,拿过来再继续做研究……”

    当弄懂光子反重力理论逻辑后,好多人深入的思考一下,忽然有些相信了所说的‘千亿美元研发经费’。

    哪怕是知道了光子反重力理论,相关的研究想要出成果,最少也是以‘百亿美元’来计算的。

    想要制造出了悬浮的大型反重力装置,投入千亿美元的经费,也是非常正常的。

    那么……

    似乎只剩下一个选择,就是和航空集团合作,花大价钱购买反重力装置和技术专利,以此跨越性的开启相关的后续研究。

第五百六十五章 没有悬念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理论是理论,技术是技术。

    理论能支持研发相关技术,但并不是有理论就能有技术,就像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的原理,有几个能制造出计算机呢?

    计算机的例子,就是科技特性的体现。

    有些领域非常需要技术积累,一些高端的技术应用,已经不是能从零开始制造出来的了。

    现阶段的反重力技术只是即将公开,一切的研发都只刚刚开始,还没有技术爆发到,基础的底层技术可以共享的程度。

    所以必须要尽快拿到底层的技术,研发起步方面落后于人,后续再想追赶上来,付出的代价就会更高。

    那么现在要付出多大代价呢?

    好多对反重力技术感兴趣的国家、企业、机构都在做评估,他们必须要得到航空集团的反重力技术,也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能得到反重力技术,一切都是值得的。

    学术报告进行了三天。

    外界所有人都在关注学术报告的进展,数学家物理学家们关注的是理论本身,而多数人关注的是理论是否透露了一些技术消息,但他们发现得到的结果都是否定的。

    于是航空集团就成为了焦点。

    这天航空集团发布了新的消息,他们确定了收拢研发资金的两种方式,一个是采用专利授权,一个是对外公开出售反重力装置。

    两者是不一样的。

    专业的机构一分析,差不多就知道个大概,专利授权才是主要的,也是反重力会议谈好的,也会附带提供一些技术相关的理论支持,但是为了能收回研发资金的,专利授权肯定非常的昂贵,具体还要看后续消息。

    另外,就是把反重力装置,当成是一种产品来出售。

    反重力装置的售卖,一个是针对的专利授权,给合作方提供装置样品,另一个纯粹就是商业活动,就像是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会对外售卖各类型的民用飞机,只不过换成了反重力装置。

    如果是民用的装置售卖,规格肯定是定好的,但也可以根据订单规模和需求,适当对功能进行调整。

    这就是正常的商业活动了。

    航空集团公开的消息,吸引了无数的注意力,好多媒体对消息的解读是,国内针对反重力技术,对外表达了一个态度--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赚回高额的研发费,其他国家、企业、机构,想要继续研发可以随意。”

    下一句则有两种看法,一个是,“科学属于全人类。我们公开了反重力技术,目的就是促进全人类的科技发展。”

    另一个是,“我们把技术都公开了,你们随便研究,我们不怕竞争!”

    ……

    其实不止是国家、企业、机构期待反重力技术,普通人也都非常的期待,反重力相关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不管国内外都是舆论焦点。

    绝大部分都认为,类似的技术手段,短期内只能停留在实验阶段,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反重力技术能快速普及到民用领域。

    米老鼠公司的ceo斯派尔德,接受采访时就说道,“我们会尽量争取得到反重力技术的授权,最低也要购买反重力装置。”

    “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争取见到世界第一个太空体验馆!”

    这句话说的很大气。

    但多数媒体对此不看好,因为米老鼠公司也只是反重力技术的求购方之一,技术掌握在航空集团手里,第一个太空体验馆,怎么也轮不到他们建造出来。

    事实也是如此。

    航空集团对外的做派就是,履行反重会议决定的同时,把所谓的‘千亿美元’经费赚回来。

    不管是出于宣传目的,还是盈利目的,集团内部早就拟定好,建造第一座太空体验馆。

    同时,国内一些大型的活动中心,高科技体验馆等,也向航空集团内部打听反重力装置情况。

    这些消息都有透露出来,甚至还有消息消息说,最基础的反重力装置,国内售价在一亿人民币上下。

    一亿人民币的价格,等于设立了个门槛。

    那些规模比较小的活动场所,肯定无法购置如此高昂的装置,只有最顶级、投资数额非常大的活动中心、科技馆等,才能购入反重力装置,从而建立小型的太空体验馆。

    毫无疑问。

    未来几年时间里,全世界范围内,太空体验馆会成为最火爆的体验设施,肯定有很多人对此感兴趣。

    国内反重力装置的标价消息,也引起了国外的热议,还有媒体特别进行分析,认为反重力装置卖到国外,最低售价也要超过三千万美元。

    这是‘不含税’的前提下。

    三千万美元的售价,联系到‘反重力’技术,其实就不算是高了,但想想只是民用购买,目的是从事商业或其他活动,也绝对是非常奢侈了。

    但是航空集团拥有绝对的定价权,他们可以说就是面对全世界范围进行垄断。

    这是技术垄断。

    当然明面上肯定不能说垄断,因为他们还是会授权给其他企业、机构,其他的企业、机构也可以,在此技术上进行研究,研发出新类型的反重力装置,也可以参与到市场竞争。

    但是……要多久呢?

    在没有拿到真正的反重力技术之前,谁也不知道研发需要多久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航空集团足可以在反重力技术上,垄断很长一段时间了。

    这就是收回成本的时间。

    虽然航空集团的反重力技术,是明面上的技术垄断,而且肯定会收取大笔的专利授权费,但一些大型的企业,还是已经跃跃欲试,尤其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企业。

    这些企业一直标榜是‘科技’公司,他们研发最高端的科技,总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

    对他们来说,反重力技术是不能错过的,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必须要得到技术。

    从短期的利益上来说,他们都必须这样做。

    比如,竞争对手拿到了反重力技术,而他们没有能拿到,也许市场就会看好竞争对手,股价都会跟着大涨,而他们没有反重力技术,错过了拿到技术的黄金时期,也许就不再被市场看好。

    对于市值千亿美元计算的大公司来说,股价一点点的波动,牵扯的数额都是非常庞大的,而他们也会每年投入以‘十亿’美元为单位的庞大资金,拥有创新科技研发。

    相比之下,花大价钱购买反重力技术授权,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

    反重力技术的报告会,已经到了最后阶段。

    会场。

    赵奕做了结束的论证,他在白板上列出了十几个列式,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证明‘任何粒子自旋,都会产生反引力特性’以及‘越是质量接近零的粒子,自旋产生的反引力效果就越好’。

    两条结论,一系列的证明,就是光子反重力理论的报告。

    赵奕完成了最后的分析,随后站在台前说起结束语,“科学的世界是无穷无尽的。”

    “反引力相关的研究也只是刚刚开始,我们已经拿到了走进大门的钥匙,相信在全世界科学家的努力下,反重力的研究一定会在蓬勃中前进,会让科学迎来巨大进步,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改变。”

    “粒子自旋的反引力特性,证明了宇宙的另一种特性奥秘。”

    “物质的引力,和粒子的反引力,从物理角度来讲,这是相反的特性。”

    “有时候,我就在想,反物质究竟是什么?暗物质究竟是什么?宇宙深层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大爆炸理论是否正确?弦理论是否正确?”

    “等等。”

    “也许我们都能从反引力的研究中,找到答案!”

    赵奕说完微微鞠躬,正式结束了为期五天的报告。

    现场响起了剧烈的掌声。

    每个人都在用力的鼓掌,他们对于反重力理论实在很惊讶,对于赵奕最后的说法,也充满了好奇和探究**,一种全新的发现,会带来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而从底层的理论逻辑去思考,反重力也许直指宇宙深层次的奥秘。

    但具体是什么奥秘,还是需要继续研究的。

    科技快速发展就能带来科技大爆发。

    报告结束。

    赵奕走下了台和周围人寒暄,前几排有好多认识、熟悉的,包括几个菲尔兹得主,也都在数学家大会上见过,只不过只是说过话。

    现在所有人都非常热情,爱德华-威腾和赵奕很熟悉,他直接调侃道,“这次报告以后,我想诺贝尔委员会,已经迫不及待的把奖项颁发给你了。”

    其他人一听也感叹道,“就是今天了,马上要开始提名。今天的物理学奖,不会存在任何悬念。”

    “这大概是几十年来第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竟然失去了悬念!”

    “不过我倒是觉得,诺贝尔委员会把奖项颁发给你,是他们的荣幸,如果你不接受,他们将会颜面尽失。”

    “赵奕的成果足以获得任何奖项,把数学、物理所有的奖项颁发给他,我想也不会有异议!”

    “我也这么觉得。”

    “真是太神奇了,反重力、反引力,这是神才能触及到的知识。”

    “……”

    在一大堆的赞叹声中,赵奕表现地很平淡,只是面带微笑的寒暄着,实际上,他还是有点期待诺贝尔的,倒不是诺贝尔影响力之类,主要是他的主线任务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个任务持续了很多年都没有完成。

    诺贝尔物理学奖,难度实在是太高了,他在发现希格斯粒子的贡献,还不足以获得奖项,而其他的研究,比如粒子的边界理论,只是理论物理,无法证明就无法获奖。

    另外,超导反重力理论,是有机会和李宁一起获奖的,可惜的是,类似的发现获奖似乎是要‘排队’,估计要等个几年、十几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最好是超导反重力有其他进展,才有更大可能会获奖。

    现在的光子反重力理论不同,因为已经制造出了反重力装置,还开辟了新的物理领域,并且拥有了震惊世界的影响力,几乎百分百会获奖。

    这就是成果的区别了。

    主线任务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主线任务能获得脑域开发度,脑域开发度会全面提升智慧、精神等属性,甚至会影响到身体素质。

    他再次查看了任务--

    【人生目标任务,四阶段: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任务奖励:学习币+2000,脑域开发度+1%。

    (提示:人生目标任务是主线任务,完成前一阶段任务,才能激活后续任务)】

    “所以说,任务可能马上就要完成了,下一阶段会是什么任务呢?”

    “第四阶段已经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下一阶段……”

    “不会是带领人类飞往宇宙吧!”

    “或者像是科幻电影一样,研究出基因强化液?”

    “或者实现空间虫洞技术?”

    “或者……”

    赵奕思考着赶紧摇头,类似的想象都有些不实际,诺贝尔物理学奖,说白了其实也没什么,单纯只是一个物理奖项而已,也许下一阶段的任务,会意外的简单呢?

    现在他的工作还是很忙的。

    在光子反重力理论报告结束后,过不了多久就要去航空集团,参与到反重力技术专利工作,以及反重力装置的规格、制造工作。

    直白来说,就是参与到‘收回研发费’的工作中。

    当然好处也是有的。

    内部会议确定有百分之三的专利收益,会属于赵奕本人所有。

    这是工作动力。

    赵奕能拿到三个点的专利收入,代表了高层、上级的重视,也是对外透露出的一个信息。

    国内公开宣布反重力是民用技术,就采用民用商业的模式来运营。

    赵奕提出了光子反重力理论,并全程参与到技术研发,获得一些专利分成也是理所当然,而他获得专利分成也能堵住舆论,因为相关的企业公开用反重力技术专利赚钱,而他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技术制造的最大贡献人,却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就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所以赵奕应该也专利分成,也必须要有。

    当然了。

    赵奕可不反对多赚钱,反重力技术专利分成,可不是一点点的小钱,哪怕是一个点,价值也许都能以‘十亿’美元来做单位。

    在去航空集团之前,赵奕还有两周的空闲,可以和前来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们做交流,也可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甚至可以当做是休假,毕竟一直在紧张忙碌的做研究,适当的休息一下也是应该的。

    但是,赵奕的工作很忙,他马上就去了自己的实验室,实验室的癌细胞信号研究,还是必须要关心一下的,他一直都想着这个研究。

    因为,研究不能继续拖延了,否则都还没有努力过……

    何教授,也许就入土了!

第五百六十六章 志愿者,我早就找好了!

    上一次和沈茜医生合作的研究,发现检测蛋白的rd区,会针对细胞基因变异发生异化反应。

    异化反应是细胞内的警报机制,rd区的异化反应,会干扰基因的复制、运输工作。

    如果rd区异化反应非常强烈,细胞就无法正常的复制基因,就造成细胞无法分裂繁殖,甚至可能会造成细胞直接分解死亡。

    这个发现的意义非常大。

    国际医学领域还没有在检测蛋白上,发现针对癌细胞的异化反应,成果发布以后,也引起了医学界的震动。

    好多人都在针对性的讨论,“这是人类对于癌症最新的发现!”

    “会促使医学界,针对癌症研究出新的治疗方法。”

    “这个发现非常的了不起,绝对是世界级的,对于人类和癌症的斗争,非常有意义……”

    同时,赵奕实验室也被夸赞研究水平。

    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赵奕实验室做出了很多世界级的成果,包括最有影响力的天庆蛋白,成为了艾滋病治疗非常有效的手段。

    癌细胞rd区检测蛋白的发现,也被认为拥有非常大的意义。

    但是,和天庆蛋白的发现相比,似乎也就没什么了,因为天庆蛋白能直接拥有艾滋病治疗,rd区检测蛋白的异化反应,也只是医学的理论发现。

    癌症最新发现的消息,也传到了‘计算机技术交流群’。

    好多群友都知道赵奕许诺说,研究一种癌症的治疗方法,帮助何金生治疗的事情。

    当癌症最新发现的消息传出来,他们也进行了热烈地讨论,“看来有机会啊!”

    “赵奕,说到做到!”

    “我看报的文章上说,如果能够扩大rd区的检测信号,也就代表会找到一种普惠性的免疫疗法。”

    “这正是赵奕说的研究方向!”

    “……”

    群员们对赵奕的研究,可是非常期待的,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过去的几个月里,赵奕好像是专心研究数学,仿佛是把医学研究忘记了。

    他的成果倒是非常惊人--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的证明,绝对是数学界最重大的事情,群员们似乎也理解,为什么赵奕不继续研究了,相比证明黎曼猜想来说,医学类的研究似乎变得不怎么重要。

    因为医学类研究需要的时间很长,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也许需要几年、十几年,而黎曼猜想的证明近在眼前,肯定是要优先进行数学研究。

    “何金生的病,被黎曼猜想耽误了……”

    有些人玩笑的说着。

    癌症当然不是开玩笑的,但到了这个阶段,惋惜、哀叹也是没有意义的,还不如玩笑的讨论一下。

    有一次,何金生忽然冒出来报了个平安,说起这件事还评价了一句,“赵院士已经帮我很多了,专门为了我研究新的治疗手段,真的很感动,但这种研究不是短期能有成果的。”

    “估计我等不到……”

    “别说傻话!”

    “你一定可以的,现在病情不是稳定吗?”

    “何教授,一定要有信心!”

    一大群人都冒出头的,用文字劝导起了何金生。

    何金生的病情还算稳定,治疗过程也花费了很多钱,林林总总加在一起超过五十万。

    他的家人建议去国外治疗,针对性的使用免疫疗法。

    何金生拒绝了。

    一个是,他觉得去国外太麻烦,而且免疫疗法不一定就有效,二则是花费太高。

    如果说倾家荡产的去接受治疗,何金生也是出得起钱的,但要卖掉房子、车子等一切,还要和亲戚东凑西凑,再加上朋友的捐助,差不多也够治疗费用了。

    但是,不可能。

    何金生是金湖大学教授,但其实也只是普通人,他会为家里人考虑,不可能因为自己的病情,就把所有的资产花掉,让全家人一起跟着受穷。

    他早就想通了。

    现在只是进行常规的治疗,花费几十万也就是买个稳定,病情再严重一些就不继续治了,与其痛苦的继续拖着,不如及早放手。

    大概是洒脱的心里,也对病情有促进作用,何金生的病反倒是稳定下来,并没有继续恶化。

    当然,癌症,是说不好的,持续的治疗也只能稳定病情,也许突然的爆发,就会让人失去生命。

    ……

    赵奕也看到了群里的消息,只是觉得暂时没时间研究,冒出头似乎也不太好,就干脆一直潜着水。

    后来反重力装置被曝光。

    在一系列的舆论下,‘计算机技术交流群’的讨论,也变成,“原来何教授的病,是被反重力研究耽误了……”

    “这厉害了啊!”

    “何教授,真的是没办法,反重力研究才真是重要啊!”

    “……”

    赵奕看到消息只是一笑,随后就去了实验室,关注了下相关的研究进展。

    实验室一直在做rd区检测蛋白的研究,癌细胞的rd检测蛋白会发生异化反应,由此可研究针对癌症的治疗手段,原理也非常的简单,就是扩大rd区针对癌细胞的异化反应信号了。

    当然了。

    原理很简单,想要研究出来可不容易。

    实验室的几个人一直在做相关的研究,他们所做的就是具体研究,到底是哪几种检测蛋白发生了异化反应。

    这个研究的难度非常高,因为rd区有几十种检测蛋白,每一种单独拿出来都差不多,区别只在于一点点的键基组合而已。

    另外,大部分的检测蛋白是无法单独提取出来的,甚至连名字都只是蛋白序列号。

    当rd区检测蛋白的异化反应成果发布以后,就有很多医学实验室在做相关的研究,但几个月时间过去了,连一点点的成果都没有,足以见得研究的难度有多高了。

    不过几个月时间下来,实验室的研究还是有成果的。

    张薇就在给赵奕汇报最新成果,“我们对检测蛋白rd区,继续进行了分组,在c组的位置,也就是编号7s3到7x1区域,发现了异化反应。那么范围久已经缩小了很多。”

    虽然范围确实缩小了很多,但是其中包含的检测蛋白种类依旧非常多。

    张薇拿来c组相关实验的检测报告,只见上面列出了密密麻麻的数据,看了就让人眼花缭乱,“从7s3到7x1,再想细化的区分,就非常困难,因为c组是一个大类,以碳基的个数,以及钠的含量作为……”

    她连续说了一大堆专业术语,差不多意思就是,c组内部先要再细化,工作是很困难的,而针对每一种蛋白,找寻专门的提取方法,不止是难度高到离谱,提取工作也太过于复杂,根本就无法继续进行。

    赵奕接过报告仔细看了起来。

    实验的检测报告,都是针对c组各类检测蛋白,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和检测蛋白种类有关的,就有四个实验,得出的数据却很难说明问题,只能以制定数据曲线、表单的形式,来做一些结果的描述。

    赵奕接过表单仔细看了起来,过了大概有两分钟,他交代道,“把所有实验相关的报告和数据,都送到我的办公室。我看看。”

    他随后就转身进了办公室,冲杯咖啡坐在沙发椅上,有滋有味的喝了一口,翘着腿打开了电视,没有等太长时间,就见刘成杰和范雷,每人抱着一大摞文件走进来。

    “赵院士!”

    刘成杰进门来了声问候,随后跌跌撞撞的把东西放在了桌上。

    范雷就没那么见外了,他直接喊着,“赵奕,快来,帮一把!”

    赵奕赶紧过去帮忙搬了一下。

    范雷吐槽道,“真是太多了,张薇姐整理了好半天,还有一部分,一会儿拿给你。”

    张薇随后赶到说,“赵院士,都在这里了。”

    看着一大摞的实验资料,赵奕也感到有些头疼,他终于知道为什么实验组,只能把范围定位在c组了。

    这么多的实验数据资料,也不知道能不能分析出东西,就算能分析出来,也绝对是个繁重的工作。

    赵奕用手揉了下额头,交代道,“张薇姐,分好类,整理一下。”

    张薇道,“整理的差不多了,我给你说一下。”

    她走过去翻找着,把文件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是单独的实验,最上面是报告和数据,剩下都是实验过程中的内容和资料。

    “好吧,好吧。”

    赵奕再次用力揉了揉额头,他本来以为是轻松的工作,结果似乎是有些复杂,他干脆,“行,就这样吧,我看看,你们都先出去吧。”

    几个人都出去了。

    范雷出门还感叹着,“赵奕真是天才,就那堆东西,从头翻一遍都够累了,别说是看。”

    “是啊,估计要几个星期吧!”刘成杰也跟着说道。

    “几天,够了。”

    范雷立刻道,“你是不知道,赵奕是有多天才,尤其针对这种数据的东西……”

    他说着感叹着摇头。

    张薇也在一边跟着点头,“是啊,赵院士确实很天才。”

    “你怎么叫赵院士了?”范雷打趣道,“多疏远啊,以前都叫名字。”

    张薇笑道,“现在叫名字有点不好,总感觉是不尊敬,还是叫赵院士好一些。我和你不一样,都快四十的人了。你们是同学,大学时还一个宿舍。”

    范雷忽然愣住了,他盯着张薇仔细的看,让张薇都感觉很别扭,随后就听他说道,“张薇姐,你都四十了啊!真看不出来,时间过得太快了。我记得刚认识你时,才三十出头。”

    “额~~”

    张薇的眉头形成了‘川’字。

    虽然有时候她会感叹年龄,但其他人说起来,还是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心里还是感觉很郁闷,尤其是……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一直都在忙工作,谈个恋爱的时间都没有。

    网络上都说她是‘医所女神’,可女神的年纪也大了,再出现在镜头前,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张薇忽然想到了严怡,顿时打趣道,“对了,小范啊,你和严怡怎么样?据说上周末,约会了……”

    “什么啊!”

    范雷急忙否认道,“我们没什么的,别乱开玩笑。”

    他说着还左右的看,生怕被其他人听到。

    “真没什么?”张薇促狭的挤挤眼,“我怎么感觉,最近见到小严,总有点不对劲。”

    “真没什么!”

    范雷说的非常肯定的,但脸颊的微红还是透露出一些信息,他不由得想到那个漆黑的夜。

    严怡工作到了很晚。

    他当天正巧赶上值班,就出门去便利店,买了点吃的送过去,顺其自然的就聊了起来。

    中途。

    严怡说有些累了。

    两人就一起去了实验室的休息间,实验室的休息间装修的非常豪华,不仅有可以睡觉的大沙发,还有大屏幕电视、跑步机等设备。

    他们一起看着电视,聊着研究所的工作,说着话题就到了个人生活上,然后……

    寂-寞的人生,偶然的放-纵。

    不忍直视的夜!

    范雷仔细的回忆一下,还有些难以忘怀,后来他和严怡就没说过话,双方见面都感觉很尴尬,主要还是年龄差距有点大。

    范雷比赵奕大一点,也还不到二十七岁。

    严怡都已经三十五岁了。

    ……

    当范雷沉浸在对美好夜晚的回忆中时,赵奕正沉浸在数据工作中,他一份份的翻阅着文件内容,把重要的信息记录在脑海里。

    虽然文件的数据确实很多,但他能轻松知道哪些有用,哪些没有用,大部分没有用的,就直接放在了一边,有用的则是放在一起。

    然后,就一份份的扫视,收集着一个个条件。

    在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努力后,赵奕终于得出了结论--

    人体rd区检测蛋白,针对癌细胞产生异化反应的蛋白质序号是rd-7u8~rd-7v3。

    这几种rd区检测蛋白,异化反应的原理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因为基因变异,有的是因为复制异常,更有的是因为基因搬运的速度过快。

    最后一条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实际上,细胞正常进行活动、繁殖的过程中,有的检测蛋白也会发生异化反应,都只是因为活动过程中的‘一点点偏差’,比如,细胞进入了个大蛋白分子,都有可能引起异化反应。

    这是人体细胞的自主检测机制。

    如果异化反应非常的强烈,才能证明细胞是真的出现了问题,异化反应的信号也会对细胞产生重大影响,否则就只有一点点的‘异常’,就根本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rd-7u8~rd-7v3号检测蛋白,就因为这种机制,异化反应信号完全被压制住,根本就没有体现出作用。

    但是,能够确定具体的蛋白序号,就可以针对的进行研究了。

    怎么能提升rd-7u8~rd-7v3号蛋白的异化反应效果呢?

    方法很简单。

    只要往人体内注射足够量的rd-7u8~rd-7v3号蛋白就可以了,检测蛋白都是小分子蛋白,进入血液中并不会被分解掉,而且能轻松地进入人体细胞内部。

    当细胞内容有足够多rd-7u8~rd-7v3号蛋白,就肯定会出现大量的异化反应。

    异化反应可以理解为‘坏死’,细胞整体就肯定受到印象。

    要么是不能继续繁殖,要么就是直接解体、死亡,要么被人体的免疫系统吞噬消灭。

    等等。

    原理听起来确实很简单,但有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如何高效率针对性的提取rd-7u8~rd-7v3检测蛋白?或者是制造大量的rd-7u8~rd-7v3检测蛋白?”

    赵奕研究了数据,确定检测蛋白的序号后,就召集了所有的研究员,针对性的进行讨论。

    每个人听到消息都很惊讶,“赵奕,你确定了检测蛋白序号?”

    “7u8~7v3?”

    “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李明很是疑惑的问道。

    这对赵奕来说不是问题。

    虽然是采用《因果律》得出的结论,但因为有足够的条件,可以用《联络率》进行反推理。

    他说道,“你们在第三组实验中,做的数据曲线意义很大,可以清晰的发现,序号7u2以下的检测蛋白,和7u2以上的蛋白,发出的信号段不一样……”

    “另外,第二次实验中,靠后的检测蛋白……”

    “第四次……”

    “第一次……”

    “还有,整体的检测中,c组的蛋白和b组存在一定的联系,异常反应……”

    赵奕连续说了一大堆,每一个都说的清清楚楚,其他人都完全能理解,但总结在一起,就感觉他像是福尔摩斯,把所有条件结合并串联在一起,在完全找不到的迷宫中,一步步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等一口气全部说完以后,李明深吸了一口气,叹道,“赵奕啊,你可别告诉我,这是你几个小时完成的?”

    朱琦也说道,“就那堆资料,我看了半个多月,都理不出任何头绪。”

    “你能和赵奕比吗?”

    “是啊!”

    “赵奕研究出了反重力,你行吗?数据分析,还是要赵奕来!他才是真专业,真正的天才!”

    “哇啦哇啦~~”

    大家都是一顿的吹捧。

    赵奕笑着摇了摇头,说起了下一步计划,“现在已经确定了检测蛋白的序号,成果先不急着发表,我们的目的,是找出一种针对癌症的普惠性治疗手段,也就是说……”

    艾立新马上反应过来,跟着说道,“要找出这几种蛋白地提取方法?”

    “对!”

    李明皱眉道,“提取,不如人工合成,如果确定蛋白是有效的,就可以去做基因相关的研究。”

    赵奕点头道,“所以,首先是要提取,然后进行实验。”

    “直接进行实验?”

    “对!”赵奕道,“研究合成蛋白的方法,需要的时间很长,而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这种治疗手段有效,才有理由去研究合成方法。而且人工合成蛋白的研究,最好是找相关的企业合作,这种研究的投入太大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取到足够量的7u8~7v3检测蛋白,一边直接进入到实验阶段……”

    张薇犹豫着说道,“我们做药物实验,上级的审批倒是容易,但是志愿者……”

    “放心吧!”

    赵奕自信的笑道,“志愿者,我早就找好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579/ 第一时间欣赏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 作者:不吃小南瓜所写的《规则系学霸》为转载作品,规则系学霸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规则系学霸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规则系学霸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规则系学霸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规则系学霸介绍:
【已知,校花林晓晴能搬动八十斤重物,问林晓晴同学的臂力是多少?】答:左臂49斤,右臂67斤。【已知,一加一等于二,问491乘以709的结果是?】答:348119。其他人的逻辑是推导;我的逻辑是因果。再困难的问题被提出时,答案已经显而易见。过程?抱歉,结果才重要!规则系学霸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规则系学霸,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