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我在大学当校长TXT下载我在大学当校长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在大学当校长全文阅读

作者:想要上岸的鱼     我在大学当校长txt下载     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七十七章 狼来了!

    “教授,光华大学的这位任教授水平好高啊。”

    卡特眼中有些迷茫,作为ETH青年一辈的代表,四十不到就拿到了终生正教授,能力自然是没得说。

    听着台上任弘教授的报告,越听下去越是心惊。

    这个水平……

    卡特下意识往右边看了眼黄秋霆,到嘴边的话又憋了回去。

    要说世界高校中,在芯片领域闻名遐迩的名校有不少,但不得不提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在瑞士这个国土面积只有4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家,却诞生了两所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位列10-20名次的两所高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号称欧陆第一名校,理工科特别强悍,许多专业都是排在世界前十的地位。

    在这么一所名校里,黄秋霆能够成为电子信息与技术学院集成系统所所长,而且还是IEEE的Fellow,能力在芯片设计研究领域,是绝对能排进前20名的。

    似乎是察觉到卡特的表情,黄秋霆眉头微皱,目光从任弘身上离开,对着卡特淡淡解释道:“这位任教授是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说完,他又补充一句,“他不是光华大学的教授。”

    “欸,不是光华大学的教授吗?”卡特眼睛瞪大,仍然有些不解,“那对方为什么会担任光芯研究中心的主任?光芯研究中心不就是光华大学的吗?”

    黄秋霆一时语塞,脸上的表情也凝滞住。

    这要让他怎么解释?

    解释说任弘是从中科大到光华来支援芯片研发的?

    那这么说后,卡特又要问,为什么一个大学的教授会到另一个大学去支援研究?

    在西方国家,除非是国家级研究机构,不然是很难理解这个行为。

    放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对方?

    这绝不可能!

    有谁会这么高尚?

    但这却实打实的发生在中国。

    在中国,集体利益高于个人,为了国家的强大与发展,许许多多的人都能放弃个人利益,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当中。

    这或许就是中国能够在短短三十多年间发展起来的原因吧。

    倒是另一边的哈里,看到了黄秋霆的窘迫,打岔问道:“教授,你觉得对方真的会研制出光芯吗?”

    黄秋霆缓缓地呼出一口气,眼神复杂地望着台上的任弘,艰难地开口道:

    “有很大的概率,也许……他们会成功吧。”

    他很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但作为芯片设计领域的权威,他明白任弘所讲的这些内容有多大震撼。

    在光芯的研究上,光芯研究中心是绝对走在世界最前沿,无论是他们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还是UC伯克利或者麻省理工学院都不及光华。

    这一刻,他内心动摇了。

    当初毅然离开这个贫穷,被誉为科学荒漠的国家,然后扎根在瑞士的土地上。

    难道是我错了吗?

    黄秋霆在反问着自己。

    台上的任弘随着时间的消逝,反倒是越讲越有精神。

    在2020年之前,国内研究芯片的高校、企业不少,但都是各自为战,毕竟谁会傻到去帮助对方?

    但今年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先后对华夏实施“断供”和“制裁”。

    让无数华夏人愤懑!

    也让他们这些芯片研究人员感觉羞辱和绝望。

    芯片实在太难了!

    从EDA软件到芯片设计再到芯片制造,甚至是最后的封装测试,国内都已经有不少后起之秀,能够渐渐取得一些突破。

    但是……

    卡在了光刻机上。

    光刻领域实在没办法打,一台ASML光刻机是集结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努力才研制出来的。

    要想以一国之力自主研发出这玩意……实在是太令人绝望了!

    任弘也绝望了。

    作为业内人士,他是深知道被断供、制裁影响有多大的。

    在对方的体系里,无论你是怎么研究,只要对方耍赖,不打算不公平竞争了,那你也只能任人宰割。

    那怎么办?

    好在光华这里的光子屏成功了!

    光子屏的成功,让国内科研工作者看到了希望。

    那说明光芯的成功率大大增加!

    别看光芯带个光字,但光芯并不需要【光刻】这个环节,直接跳过进入【蚀刻】。

    巧的是,国内虽然被光刻机给卡脖子了,但是蚀刻机的技术却已是世界顶尖水平,丝毫不逊于欧美。

    光芯不但用不到光刻机,还因为用光子取代电子来作运算,需要用特殊的材质。

    光华大学的光芯一旦研制成功,将会自成一系!

    完全跳出传统的电子芯片,不用在对方的体系下玩,我们自己玩!

    作为一名中国人,当他受到国家的召唤时,他毫无犹豫地答应了!

    至于其他几所高校支援的芯片团队,或许当初有过犹豫。

    但不光怎么说,大家都来光华大学来支援光芯的研发了。

    华夏可以自己内斗,但是面对外敌,自然是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想着这些,任弘更加振奋,他已经迫不及待在今天报告完后,接着投入到光芯的研发当中。

    “通过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在1560nm到780nm波长宽的光子频率转换过程中,实现的最佳转换效率高达42%,并且调谐范围超过250GHz的半峰全宽(FWHM)带宽……”

    报告已经快到了尾声了,至于本场的效果不必多言。

    整个会议厅无一人中途离开,难道这还不能说明吗?

    “陈校长,你们光芯产业园那里弄的怎么样了?可不能等光芯这里研发成功了,又卡在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上了啊!”听着任弘的报告,任总心中汹涌澎湃,但又想到了配套体系,忍不住提醒陈灏一声。

    芯片设计再好,但若没有在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上处理好,就会陷入如他们海思麒麟芯片一样的困境。

    光有好的芯片,但是没办法生产。

    这就很操蛋了。

    “任总放心,光芯产业园那里有梁博士盯着,目前一切进展都很顺利。”对于梁一清,陈灏还是很放心,无论是其人品、能力还是品性都是极佳。

    “那便好。”

    听到梁一清的名字,任总心中一安,随后对着陈灏笑呵呵地道:“陈校长,以我们华兴和光华的友好关系,那到时候光芯一定要优先供给我们啊!”

    这还在攻关中,任总就已经按耐不住抢订单了。

    陈灏刚打算要回话,一旁的工作人员突然迈着小碎步走到一旁。

    “校长,时间到了。”工作人员尽量压低着嗓音说道。

    陈灏一看手表,果然到了11:58。虽然任弘的报告已经到了尾声,但讲完最后一点也需要几分钟时间,至于后面的提问环节更是没了。

    “让他继续讲!”一旁沉浸在任弘报告声中的王阳元,突然激动了起来。

    在他看来,无论是等会的午餐还是下午的主题报告,或者晚上的晚宴等,都没有任弘的这一场报告会重要。

    工作人员愣了一下,不知所措地看了眼王阳元又转头看向陈灏。

    虽然不认识王阳元院士,但能够与任总和校长坐一起的,肯定身份非凡。

    “王老莫激动,您身体要紧。”陈灏赶紧安抚了下王阳元,然后对工作人员点点头,叮嘱道,“会议继续,到提问完为止。”

    “好的。”

    工作人员退下去。

    任弘的光芯报告还在继续,大部分都专注听着,偶尔一些人看了眼时间觉得好像超时了,但也没有离开。

    毕竟台上正在讲解的,是当前世界最前沿的知识,哪怕有些关键点的数据被隐去了,但收获依旧很大。

    十五分钟后。

    持续了45分钟的主题报告终于结束。

    “以上是我的主题报告,各位有疑问的可以举手。”

    任弘话音刚落下,会场里齐刷刷地举起了一片的手……

    ps:还有一章,晚点。

第四百七十八章 中国“芯”

    “12月30日……”

    陈灏神情肃然,语气庄重地说道:“那就是下周三了,给我们的时间只有半年。”

    刚刚梁一清只说了寥寥几句,却让陈灏内心震动。

    教育部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于本月30日发布一份红头文件。

    大致内容: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

    看起来好像只是增加一个学科门类和两个一级学科,但背后的意义却是非常重大。

    从1983年3月试运行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

    到如今接近40年里,中国曾先后实施过4份学科专业目录。

    最近的一次调整则是在2011年2月,距今也过去快10年了。

    教育乃国之根本,一般很少会进行改革,一旦出现变化,那一定是有深厚的寓意在里面。

    “半年时间应该没问题,赶在6月前把专业弄好,就能赶上招生了。”梁一清看了眼陈灏,还是挺有信心地说道。

    “话是这样说没错,但这半年内学校事务可轻松不了了。”陈灏叹了口气,新学院的筹建,还有新专业的开设,这些事情都得赶在高考前完成。

    不过还好,这些之类的主要是郑强负责,就让老郑头疼去吧!

    重点要考虑的是这份文件……

    “梁博士,你觉得这份文件会给高校、工业界带来什么改变?”陈灏想了想,又将这个问题甩给梁一清。

    “我觉得这个政策的倾斜已经是很明显了,未来集成电路必然会像以前的计算机还有土木工程等有过一段时间的热门期。”梁一清顿了下,接着道,“有关行业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这对我们国家来说肯定是好事了。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说,这个行业未来能容纳多少从业者,仍然需要谨慎判断。”

    陈灏听了也是点点头,总体上还是非常振奋人心的。

    集成电路专业算是微电子专业的一个细化方向,而微电子专业又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专业。

    一旦集成电路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里独立出来,那么未来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上具备更多自主性。

    这个时候,一道温和地笑声从一旁响起。

    “这个问题怎么不问问我?”

    梁一清看清楚来人的模样后,连忙走到对方身旁。

    “王老,您来了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啊。”

    王阳元摆摆手,颇有些不开心地说道:“他们也不让我来,但是我说不然我来,明天就给我准备棺材,不这样说我今天过不来了。”

    陈灏愣了一下,眼前这个白发苍苍,身穿着淡蓝色衬衫、黑色西裤的老人,年纪不小,但是精气神都非常不错。

    王老?

    “这位是王阳元王老。”注意到陈灏样子的梁一清赶紧介绍了一下。

    王阳元王老先生,这位可不是一般人。

    北京大学教授,微电子学系主任,微纳电子科学家,中科院院士。

    最重要的是经历!

    1975年,王阳元和同事们用八年钻研,换来中国集成电路事业的突破,中国成为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拥有了1024位MOS动态随机存储器。

    之后因为遭受西方国家的封锁,中国决定自己开发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1986年,王阳元临危受命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带领全国17个单位的118名专家学者开展攻关。

    在之后,王阳元作为中芯国际的发起人之一。

    从研制存储器到开发芯片设计软件,再到参与创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王阳元为中国的芯片产业开辟出一条探索之路。

    这位是当之无愧的国士!

    中国虽然发展起来了,但是在集成电路领域落后欧美太多,即便是到了现在,也是堪堪入门。

    而就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王阳元老先生在没有专用设备,没有厂房,没有技术的情况,带领着国内仅有的一点点科研人员向中国“芯”发起了进攻。

    陈灏自然是知道王阳元老先生的,对方今年已经85岁高龄了。

    “王老,今日终于见到您本尊了,真是太激动了。”陈灏难以抑制住内心的喜悦,伸出手和王老握了握,仿佛跟见到偶像一般。

    ……

    芯片资料太多了,还没写完,稍等一会。

第四百七十九章 光子芯片的特性与进展

    郭鑫,北京大学教授,北大碳基芯片团队负责人。

    至于这次的中国论坛,以郭鑫教授的资历和能力,自然会收到邀请,倒是让对方作专题报告这点也是他看名单的时候才发现的。

    难道是来找自己算账的?

    正在陈灏猜测的时候,郭鑫教授开口了。

    “陈校长,现在方便聊聊吗?”其他人也就算了,但任弘这家伙含着笑一直望着他,让他有些恼火。

    “要是当初我答应得早,说不定今早站在台上的那个人就是我而不是你任弘了。”

    心里暗暗吐槽了一声,国内芯片研究机构里,中科大的任弘的确不错,但他们北大的碳基芯片团队才是国内第一。

    一想到刚刚的报告会上,看着任弘大出风头,郭鑫心里更酸了。

    “行,那我们就到会议中心旁边的沙滩上聊吧?”陈灏想了想回道。

    鹭岛国际会议中心靠着海边,走过一条马路就是沙滩,名字也很直接,就叫会展中心沙滩。

    “任教授、布罗德教授、米勒教授,那我先失陪一下,待会论坛见。”

    和任弘、布罗德几人告别后,陈灏与郭鑫两人酒店的专车来到会展中心沙滩边上。

    车子停好后,两人走出来。

    之所以选择在沙滩上聊而不是在会议室,是因为聊天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在会议室里聊天人会比较拘谨一点,在户外的话更容易拉近距离。

    海边的风很大,所幸陈灏早上出门的时候特意打了发蜡发胶,即便是海风肆意吹来,也影响不到他帅气的发型。

    倒是郭鑫教授……头顶上本就稀疏的头发,在海风面前完全没有抵抗,已经被吹得没有形状可言。

    “鹭岛的海风,果然厉害。”郭鑫注意到陈灏的目光,嘴角扯了一下,讪笑地说道。

    “现在还好,台风季的时候那才叫厉害。”陈灏想起前几年的莫兰蒂台风,虽然他不在国内,但当时那叫一个惨烈,朋友圈都炸了。

    “郭教授,是有什么事情吗?”陈灏装糊涂地问道。

    郭鑫教授找自己能有什么事情?总不能是要加入光华大学吧?

    那自然是不可能。

    能够吸引对方的,也只有光芯研究中心了。

    答案已经很清晰了。

    “是这样的,咳咳。”郭鑫脸色微红,难以启齿地问道,“不知道鬼校的光芯研究中心还缺不缺人?”

    毕竟当初对方邀请自己加入,而且学校的书记也是极力希望他过去支援。

    结果自己太自大,既得罪了光华大学,还让书记不快。

    想想当初的决定,郭鑫真觉得自己简直是一头猪。

    愚不可及!

    “光芯研究中心吗?”

    陈灏念了一下,然后眉头一挑,似笑非笑地看着郭鑫。

    “郭教授是想加入光芯研究中心吗?”

    “我……我是这个想法。”郭鑫教授有些忐忑地看向陈灏,“就是不知道陈校长同不同意。”

    “郭教授要加入光芯我自然是乐意,只是……”

    陈灏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很遗憾地摇头道:“华夏高校芯片联盟不可能再让北大加入了,恐怕贵校的李景同校长不会让碳基芯片团队都来到光芯研究中心吧?”

    就像是漂亮国的常春藤联盟,都是形容一个利益共同体,哪里能够在随便增加。

    既然已经成立了华夏高校芯片联盟,那当然是和这几所高校绑在同一个战船上,不可能再让北大加入了。

    北大既然不加入芯片联盟,享受不到利益难不成还免费支援?

    想想都不可能!

    陈灏所想郭鑫也明白,倒是松了口气,然后问向陈灏,“不是碳基芯片团队,是我和我的5个博士生,陈校长你看?”

    “北大愿意放郭教授你过来?”陈灏愣住了,北大还有这么好心,免费送来一个得力大将?

    难道抖音上喷的清北都是假的?

    知道陈灏误会了,郭鑫沉默了下,不太好意思地回答道:“不是,是我跟李校长说,不让我去光芯研究中心,那我就辞职了过去。”

    “然后李校长这才同意。”郭鑫叹了口气,想要过来也不容易。

    原本他想带团队过来,但是校长不同意。

    郭鑫自然不甘心,便放弃团队说自己过去支援光芯研发,只是仍然被拒绝了。

    郭鑫恼羞成怒,直接撂下一句话,不让自己过去支援那就跳槽到光华去。

    这才让李景同校长没法,只好答应了郭鑫教授的请求。

    支援起码关系还在北大,总比跳槽好吧!

    陈灏叹道:“要是李校长没同意就好了。”

    “陈校长,你这……”郭鑫怔住了,这说得还是人话吗?

    “哈哈,开玩笑的。”

    陈灏赶紧打了个哈哈,然后伸出手,脸色一正,微笑道:“欢迎郭教授加入光芯研究中心的大家庭。”

    纵然过去是有些过节,但对方无偿加入到光芯的研究当中,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大家为的都是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早日打造出属于我们自主研发的中国芯!

    而且这样也能早日完成任务,何乐而不为。

    郭鑫脸色一轻松,心头紧绷着的一根弦总算可以松开了。

    两人聊完之后,等到海峡厅的时候,差不多刚好是2点。

    下午一共有五场主题报告,一场是清华的一名大牛的报告,另外四场则是来自海外的大牛报告会。

    五场主题报告大部分都是分享自己主攻方向的进度,或者是最新成果展示。

    虽然不如早上的光芯报告会座无虚席那么夸张,但基本在座的都能达到八九百人以上。

    最后一场是17:30结束,接下去的是今天最轻松的一个行程。

    晚上18时开始的晚宴。

    会议中心门口。

    往沙滩上瞄了眼的魏洪突然有了个想法,挠挠头对孙文昌教授问道:“教授,我和浩波可不可以在附近逛逛,待会我们打车去酒店。”

    其实这个晚宴吧,参加不参加都是自愿的,有的人喜欢参加,有的人不喜欢,看个人。

    孙文昌还一位魏洪不想去参加晚宴,反正男生在外面也不用担心安心,便点头顺带着关心了一句,“随你,不过不要在外面玩太晚了,早点回酒店。”

    孙文昌说完,便和黄卫东一同上了车,倒是被魏洪拉住的耿浩波脑袋蒙蒙的。

    “不是,你不想去晚宴我想去啊!”耿浩波欲哭无泪,这打车还要自己花钱呢。

    “晚宴没啥意思,去了干嘛?等会打车回去我付钱好吧!”看穿了耿浩波小心思的魏洪撇撇嘴说道。

    晚宴晚宴,别看名字好像是就是官方举行的晚宴,但实际上完全是一场学术性的交流。

    比如你还是一个本科生或者硕士生,你可以在晚宴上找一些国外名校的教授,比如MIT、UCB的某某教授、亦或是牛剑的某位大牛,聊天要是愉快的快,可以提出读对方的博士生。

    又或者说你想投稿给某位期刊,可以在晚宴上找到这个期刊的学术编辑,把自己研究的课题方向或者已写好的一些内容与对方沟通,被对方看好的话,过高率会直线上升。

    至于其他的作用就是交朋友了。

    研究生的圈子是很窄的,平日都泡在实验室里完全没时间去社交,这种晚宴是一种交朋友的好机会。

    而且能够被带来参加这种晚宴的研究生,导师都是业内有头有脸的人物,多个朋友多条路绝对没错。

    “谁说没意思的?我还有点打算去MIT做博士后呢。”耿浩波嘟囔了一声。

    “行叭。”

    耿浩波不太情愿地答应了。

    两人就在会展中心沙滩上散着步,这个季节的鹭岛二十来度,仍然可以穿着短袖短裤,只是晚上有些微冷,倒是挺适合旅游的。

    沙滩上游客不少,有情侣相伴,也有亲子出游,自然也有独行侠一个人望着大海发呆。

    海浪拍打在岸堤上,发出闷响声,有时候会因为一个大浪拍来惊起几道呼喊声。

    略有些腥味的海风拂面而去,魏洪感到有些兴奋,甚至有些享受。

    “鹭岛就是比我们金陵舒服啊。”魏洪欢呼道。

    “也包括房价吗?”耿浩波恰是时候的补刀道。

    “能不能别扫兴啊!”魏洪不满地瞪了耿浩波,这哪壶不提开哪壶啊!

    鹭岛作为一个黄金旅游城市,城市治安好,道路交通也不错,城市绿化更没的说,毕竟有着海上花园城市的外号。

    恩,不看房价的话,鹭岛还是一个挺适合生活的城市。

    这一看房价……打扰了!

    均价全国第四高,仅次于北上深!

    这掏空六个钱包也买不起房子啊。

    刚刚生起的一个苗头直接给耿浩波这厮给掐灭了。

    两人在沙滩边走了十来分钟,魏洪掂量了下手中的纸袋,郁闷道:“浩波,这个礼袋咋有点沉啊?拎着走路都累了啊。”

    “估计是手机的原因吧。”耿浩波心不在焉地回道。

    “手机就一个盒子,怎么可能会重?”魏洪翻了个白眼,能够读到博士生当然也没有智商有缺陷的。

    正想和耿浩波讨论一下这个礼包的事情,却注意到身旁这个家伙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似乎被什么东西给吸引住了。

    “你这是看啥呢?”

    顺着耿浩波的视线望去,魏洪看到短裙下的一双又大又白的长腿。

    尤其是随着海风的袭来,吹起的不仅仅是裙摆,还有他们两骚乱的心。

    “好腿!”

    “附议。”

    两人对视一眼,难得生出一个默契,在旁边找了个位置坐下,追着海风,继续欣赏着沙滩上的美景。

    直到十几分钟后,对方离开才终止。

    “看看礼包里都有些啥。”魏洪恋恋不舍地把目光收回,然后想起正事,把纸袋刚在脚下,从里面一个一个地往外掏出来。

    “能有啥东西,都说了手机,其他的估摸还是笔、本子、手账之类的。”耿浩波不以为意地说道。

    一般的学术会议送的免费小礼品都是这些,这次光华大学送光子屏手机已经很爆炸了,总不能还有惊喜吧?

    “那不好说,我感觉里面肯定有点东西,不然不会这么沉。”魏洪不信地说道。

    刚说完,他就傻眼了。

    “这个是书签?”

    把玩着这个镂空木雕的书签,从这个精美的程度来看,魏洪怎么也不相信会便宜。

    又掏出一个玩意。

    “我曹,是派克公司特别纪念款的钢笔?”

    书签、钢笔、冰箱贴、手账本、笔记本……

    一个个都是简单的东西,但从外表看起来都挺精致的。

    尤其是最后一个。

    “还有马克杯??”

    耿浩波惊呆了,谁特喵的参加学术论坛还有免费马克杯可以领的?

    最有趣的是这个杯身上还印着“2020Nature中国论坛”的字样,装逼神器啊!

    “光华大学这也太牛皮了,这些东西得多少钱啊?”耿浩波迷茫了,知道光华大学有钱,但是也不知道有钱到这种地步啊。

    “这次参会的包括陪同人员,那可是1146人啊……”

    魏洪咽了一团口水,光华大学这也太壕了,糟糕了。

    突然有点心动想来光华大学了。

    ……

    海悦山庄酒店花园里。

    晚宴开始,无论是宴会厅里还是酒店外面的花园、露台上都是人流。

    陈灏则是出现在许晨阳的身旁。

    举起酒杯,“许教授,对于这次中国论坛你觉得如何?”

    “挺不错的,我相信这一次只是一个开始。”酒杯碰了碰,许晨阳笑了笑。

    “那许教授你考虑的怎么样了?”陈灏问道。

    “这个……”许晨阳面露犹豫,似乎还在做好抉择。

    “许教授,你还记得两年前你离开北大留下的三句话吗?”

    陈灏沉吟了下,认真地道:“我觉得走出去,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回来。”

    “这是我们作为留学生应该牢记于心的!”

    “许教授你已经学有所成,我觉得正是该回国一展身手的时候了!”

    陈灏眼神炽热地看着许晨阳,到手的人才,哪有放走的道理!

    “我……”

    许晨阳长长地呼出口气,他心中也有答案了。

    ps:太困了,天呐撸,写到了凌晨5点,睡了睡了。

第四百八十章 让他继续讲!

    (先别看,等早上起来再刷新吧。)

    “走出去,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回来……”

    ……

    ……

    美国:

    1、在美国经典的文理学院,所有核心课程被设计为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在内的三大体系,低年级的学生们在这些课程中自由选择,高年级则主修其中属于自己专业的课程。由于学生与教师人数接近,因此课程大都为小班讨论,老师与学生甚至可以自己设计课程、设计学分。

    2、美国的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专业课(majorrequirement)

    选修课(electivecourse)

    通识教育课程(geio)

    通识类课程应运而生。好比说你选择了工程类的专业,但你还被要求同时学习文学、英语、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类的选课方式,在美国大学里通常以核心课程(corecurriculum)的形式呈现——完成本专业的学分之外,还要通过选修的方式完成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

    通识教育体系设有什么课程?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分类,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9大类:

    1.写作:主要教授学术类写作的基本纲要,包括如何立论点,引论证,找证据,得结论等。

    2.专业写作:教授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常常与专业课相结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方面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从根本上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知识,但没有整合和分析写作的能力。

    3.西方文化研究:涉及欧美的文化和历史,对于美国人和留学生来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总得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的由来吧。

    4.少数文化:指的是非西方文化的研究,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等等。

    5.人文与艺术:这类的课程通常比较靠近艺术方面,涉及面很广,比如音乐史、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研究等等。

    6.语言:大部分学校会开设各个语种的课程,常见的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等。

    7.数理逻辑:偏理科方向,涉及数学、物理、编程、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8.社会与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人类研究、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

    9.自然科学与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等大方向的内容。

    可以看出,部分学科是交叉的,而且与其他专业课知识相重合。

    哥伦比亚大学

    哥大在1917-1919年的实践就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起点,至此以后,诸多名校开始竞相效仿,甚至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教育体系。

    但是,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到现在都具有学术挑战性,因为它涵盖了所有本科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学术领域。不过,这种“打包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增大社会了解面,对他们有受用终身的意义。

    哥大有九大方面的核心课程,学校要求每一个本科生在大一、大二修完这一系列的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外语:4个学期,可通过相应的测试。

    体育:4个学分,还需提交游泳考试成绩或者“大学健康表格”。

    科学:选修三门,至少9个学分。

    艺术:介绍西方艺术史。

    文学:阅读当代文学作品。

    音乐:鉴赏西方音乐史。

    历史:介绍西方历史问题。

    文化:非西方文化介绍。

    逻辑与修辞:锻炼批判性的思维以及清晰的口头和书面表述。

    这九门核心课程,看似涉及不同的方方面面,实则相互联系。例如,哥大规定在选“修辞与逻辑”这门课之前,必须先修“逻辑与修辞概论”或“批判性写作”这两门课,这种先行后续的课程安排更有助于学生吸收课程内容。

    其次,哥大的核心课程并不是与传统的课程相互脱节的,学生既有广阔的选课空间,又可以将通识类课程和自己的专业领域联系起来,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更高水准的过程。

    芝加哥大学

    如果说哥伦比亚大学是通识教育的开拓者,那么芝加哥大学把两年制扩展为四年制,使核心课程初步成型,同样为这种美国特色模式奠定了基础。

    发展到今天,录取竞争日渐激烈的芝大把核心课程分为三大类:

    1.人文,文明,艺术

    2.自然科学,物理,数学

    3.社会科学

    以及可选的外语学习。

    根据芝大对核心课程的介绍,它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够把在一门学科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另外一门完全不同的学科中。

    这就是知识的交互性。举个例子,一个学工程的学生,可以把在数学课和物理课上学到的逻辑和推理方法运用到解决工程问题当中。甚至在以后的工作中,核心课程所带来的知识积累,都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

    其次,很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并没有准备好接受“专精”的学术课程,所以核心课程不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还是一个过渡的过程。

    这也是美国大学独特的教学方式,那就是知识技能搭轨工作需求。帮助学生在职场上成功,不仅仅是提供所需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思维模式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这也是通识教育和核心课程的最终目的。

    因此,被美国大学接受的同时,学生们看重的应该不仅仅是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期间,开发个性特质和自然潜力,提高软技能。对于留学生来说,这才是在美国学习最大的收获!

    3、美国大学一般通识教育体系(不同学校分类有区别,但基本涵盖如下所有细分),分8大类N多小类:西方文化研究,主要涉及欧美的文化和历史少数文化、非西方文化研究,主要涉及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美洲印地安、美国黑人等等少数民族及非“欧美主流文化”的研究。写作,主要教授大学学术类写作的基本纲要,包括如何立论、引证、收集证据、论证、结论等写作基本要点。专业写作,主要教授更高级写作技巧,通常与各专业课结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搜索、阅读文献、总结并表述自己观点的能

第四百八十一章 来自心灵的震撼

    北大元培通识课程体系

    1、从开办以来并没建立起来。这也是开办之初并未设想、而至今没有实现、从而影响这一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开办了十几年,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北京大学元培通识教育的许多评论文章,褒贬不一。但一句话,这个实验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本世纪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元培学院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有13个年头,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通识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这场人才试验中遭遇的意外、挫败、尴尬甚至争议,都充分折射通识之难和通识之痛。

    北大元培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

    3、根据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理论上可以选全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课程学习计划全由自己制定;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理论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几乎所有学生在进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紧接着,多数人就会开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学的学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应负责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的“导师制”发挥作用有限,事实上,元培04级的大一新生连一本院系课程计划都拿不到,必须跑去各院系教务部“蹭着看”。

    比起这些琐事,选课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碍—全校的课你都能听,但到底听什么。

    在北大,本科课程计划主要分为两块:专业课和通选课。一般而言,专业课难度胜过通选课一筹。按照设想,任何一个元培学生读大二、选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后,之前选修的其他院系的课程都可替代通选课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对学生来说,诸如此类的规定无异于“自由待遇”外的枷锁:根据兴趣选课,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选专业时就会丧失一定的自由。

    不少元培“过来人”,亲历了向“不自由”妥协的过程。北大03级元培法学方向学生张琬婷告诉记者,在元培实施的最初几年,绩点并不是一件被看重的事,“02、03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按自己的兴趣选课,选难度大的课在当时是一个趋势。”但此后,绩点导向就越来越重。

    “绩点”标准的存在仍令学生们选课放不开手脚。

    周文杰,2008年考入元培学院,现任北大13级元培学院班主任。他观察到的情况是,学院里凭兴趣广泛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新生一入校计划性就很强。比如,大一第一学期,13级的新生选课集中于经济、管理、数学、政经哲等领域,没有学科跨度特别大的选课。

    许崇任解释,元培和各个院系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的专业院系可以不假外力地自我发展,而元培则经常需要学校在背后推一把,不断制定适用于元培的各项特殊政策。“教授需要做研究,需要自己的研究生,那就必定要依托专业院系,光靠元培单方面没有能力办到。”

    周文杰坦言,元培学院为学生提供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学生们要在完全不明白这专业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去选课程,而且还得判断这些课程能否触及专业核心问题。”尤其对新生们而言,心理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这名学生是元培10级的吕伟聪,在修完数学专业课程后,他希望能进行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学习,因此申请延期。按照元培的教学计划,学生享有弹性学制,可于3至6年间完成本科教育。可学校教务不予延期的理由是,这名学生的毕业学分已修满。

    经过协调,吕伟聪的申请最终被批准。但此事在元培内部仍引起后续讨论:元培没有摆脱“双轨制”的麻烦,学院的一些教学制度,在学校层面得不到有效的行政保障。

    虽然“双轨制”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完全消失,但许崇任表示,元培学院是建立在生源多样化基础上的一种有益于本科教育改良的模式。元培的改革,针对高等教育的两大突出问题:学生过早进入专业学习导致知识面偏窄;大多数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学习后出现落差。

    “北大就是要将相同的学生培养成不同的人。”许崇任称,元培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它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四百八十二章 许晨阳的加入(二合一)

    (),北京大学教授,北大碳基芯片团队负责人。

    至于这次的中国论坛,以郭鑫教授的资历和能力,自然会收到邀请,倒是让对方作专题报告这点也是他看名单的时候才发现的。

    难道是来找自己算账的?

    正在陈灏猜测的时候,郭鑫教授开口了。

    “陈校长,现在方便聊聊吗?”其他人也就算了,但任弘这家伙含着笑一直望着他,让他有些恼火。

    “要是当初我答应得早,说不定今早站在台上的那个人就是我而不是你任弘了。”

    心里暗暗吐槽了一声,国内芯片研究机构里,中科大的任弘的确不错,但他们北大的碳基芯片团队才是国内第一。

    一想到刚刚的报告会上,看着任弘大出风头,郭鑫心里更酸了。

    “行,那我们就到会议中心旁边的沙滩上聊吧?”陈灏想了想回道。

    鹭岛国际会议中心靠着海边,走过一条马路就是沙滩,名字也很直接,就叫会展中心沙滩。

    “任教授、布罗德教授、米勒教授,那我先失陪一下,待会论坛见。”

    和任弘、布罗德几人告别后,陈灏与郭鑫两人酒店的专车来到会展中心沙滩边上。

    车子停好后,两人走出来。

    之所以选择在沙滩上聊而不是在会议室,是因为聊天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在会议室里聊天人会比较拘谨一点,在户外的话更容易拉近距离。

    海边的风很大,所幸陈灏早上出门的时候特意打了发蜡发胶,即便是海风肆意吹来,也影响不到他帅气的发型。

    倒是郭鑫教授……头顶上本就稀疏的头发,在海风面前完全没有抵抗,已经被吹得没有形状可言。

    “鹭岛的海风,果然厉害。”郭鑫注意到陈灏的目光,嘴角扯了一下,讪笑地说道。

    “现在还好,台风季的时候那才叫厉害。”陈灏想起前几年的莫兰蒂台风,虽然他不在国内,但当时那叫一个惨烈,朋友圈都炸了。

    “郭教授,是有什么事情吗?”陈灏装糊涂地问道。

    郭鑫教授找自己能有什么事情?总不能是要加入光华大学吧?

    那自然是不可能。

    能够吸引对方的,也只有光芯研究中心了。

    答案已经很清晰了。

    “是这样的,咳咳。”郭鑫脸色微红,难以启齿地问道,“不知道贵校的光芯研究中心还缺不缺人?”

    毕竟当初对方邀请自己加入,而且学校的书记也是极力希望他过去支援。

    结果自己太自大,既得罪了光华大学,还让书记不快。

    想想当初的决定,郭鑫真觉得自己简直是一头猪。

    愚不可及!

    “光芯研究中心吗?”

    陈灏念了一下,颇有些惋惜地说道:

    ……

    ……

    北大元培通识课程体系

    1、从开办以来并没建立起来。这也是开办之初并未设想、而至今没有实现、从而影响这一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开办了十几年,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北京大学元培通识教育的许多评论文章,褒贬不一。但一句话,这个实验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本世纪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元培学院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有13个年头,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通识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这场人才试验中遭遇的意外、挫败、尴尬甚至争议,都充分折射通识之难和通识之痛。

    北大元培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

    3、根据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理论上可以选全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课程学习计划全由自己制定;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理论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几乎所有学生在进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紧接着,多数人就会开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学的学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应负责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的“导师制”发挥作用有限,事实上,元培04级的大一新生连一本院系课程计划都拿不到,必须跑去各院系教务部“蹭着看”。

    比起这些琐事,选课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碍—全校的课你都能听,但到底听什么。

    在北大,本科课程计划主要分为两块:专业课和通选课。一般而言,专业课难度胜过通选课一筹。按照设想,任何一个元培学生读大二、选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后,之前选修的其他院系的课程都可替代通选课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对学生来说,诸如此类的规定无异于“自由待遇”外的枷锁:根据兴趣选课,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选专业时就会丧失一定的自由。

    不少元培“过来人”,亲历了向“不自由”妥协的过程。北大03级元培法学方向学生张琬婷告诉记者,在元培实施的最初几年,绩点并不是一件被看重的事,“02、03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按自己的兴趣选课,选难度大的课在当时是一个趋势。”但此后,绩点导向就越来越重。

    “绩点”标准的存在仍令学生们选课放不开手脚。

    周文杰,2008年考入元培学院,现任北大13级元培学院班主任。他观察到的情况是,学院里凭兴趣广泛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新生一入校计划性就很强。比如,大一第一学期,13级的新生选课集中于经济、管理、数学、政经哲等领域,没有学科跨度特别大的选课。

    许崇任解释,元培和各个院系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的专业院系可以不假外力地自我发展,而元培则经常需要学校在背后推一把,不断制定适用于元培的各项特殊政策。“教授需要做研究,需要自己的研究生,那就必定要依托专业院系,光靠元培单方面没有能力办到。”

    周文杰坦言,元培学院为学生提供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学生们要在完全不明白这专业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去选课程,而且还得判断这些课程能否触及专业核心问题。”尤其对新生们而言,心理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这名学生是元培10级的吕伟聪,在修完数学专业课程后,他希望能进行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学习,因此申请延期。按照元培的教学计划,学生享有弹性学制,可于3至6年间完成本科教育。可学校教务不予延期的理由是,这名学生的毕业学分已修满。

    经过协调,吕伟聪的申请最终被批准。但此事在元培内部仍引起后续讨论:元培没有摆脱“双轨制”的麻烦,学院的一些教学制度,在学校层面得不到有效的行政保障。

    虽然“双轨制”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完全消失,但许崇任表示,元培学院是建立在生源多样化基础上的一种有益于本科教育改良的模式。元培的改革,针对高等教育的两大突出问题:学生过早进入专业学习导致知识面偏窄;大多数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学习后出现落差。

    “北大就是要将相同的学生培养成不同的人。”许崇任称,元培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它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4、通识课程的边缘化

    无论“通识”还是“博雅”,字面上都强调知识广博。中国大学在开展通识教育时,一个常见做法是要求学生选修本专业之外的课程。

    北大开设了五大类通选课程,涵盖了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学生必须在每类中至少完成一门课程方能毕业。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数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大类科目,强调西方古典人文传统、经典阅读和批判性写作,负担重,标准高,绝不是学生可以在专业课程之外稍加努力即可过关的,因此芝大的学生实际在第三年才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主修课程上。

    相比之下,一个北大学生毕业需要完成140学分,而通选课程仅占16学分,其余的是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英语课、政治课。

    低年级时学生的大部分精力耗费在专业课程上,到了高年级则忙于实习、找工作、申请海外研究生院和毕业论文,大学的有效教学时间实际上只有三年。

    北大老师为通选课投入了相当的热忱和心力,执教通选课的老师不乏国内相关领域的一流学者,但缺乏核心课程这一制度保障,意味着通选课至多是专业课之余的调剂,元培的学生并没有特殊待遇。

    一般来说,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每学期需要完成三到四门课程,但每门课程会附带可观的作业和阅读,而中国大学生的普遍一学期要学习八到十门课程。

    中国大学生并不比美国同龄人更努力,课程数目加倍,只能牺牲完成质量,每学期的一两门通识课完全有可能沦为形式主义。

    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考察知识发展之历史。

    5、例如北京大学2001年9月制定并实施“元培计划”。自2002年开始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实行自由选课制度。在课程设置上,除专业必修课、全校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之外,设置通选课。通选课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与艺术等5个领域的若干课程。本科阶段基本形成“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课程模式。

    复旦大学从2005年新学期开始把全校68个专业整合成人文、法政、经管、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数学、医院等7类,新生在大一先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学院按培养目标重构了课程内容体系,建立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框架。

    清华大学2014年成立的新雅书院,其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案等,都在极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自由教育或通识教育模式。

第四百八十三章 受欢迎的任教授

    目前商用的电池主要是铅酸电池和锂电池,而锂电池目前大概分为四类: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和锂氧电池。

    至于锂空气电池是一种用锂作负极,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正极反应物的电池。

    相比锂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因为其阴极(以多孔碳为主)很轻,且氧气从环境中获取而不用保存在电池里。

    听起来好像比常见的锂离子电池好,但是锂空气电池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在实际应用和商业化前仍有许多无法解决的技术困难。

    “锂空气电池关键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陈灏现在海报面前,看着标题又念了一遍,只是这一次引起了一旁摊主的注意。

    “嘿,mam,你对锂空气电池很感兴趣吗?”对方兴冲冲地站起来,对陈灏问道。

    陈灏打量了一下对方,穿着一件Polo衫和牛仔裤,很典型的工科男的打扮。

    络腮胡,眼圈周围有些发黑,年纪看起来三四十的样子。

    “有点兴趣。”陈灏微微点头,目光继续落在对方的论文上。

    “你是研究什么方向的?”对方似乎没有认出陈灏,倒是好奇地问道,

    “我啊?”

    陈灏嘴角勾起,“我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

    “高分子材料也挺好的。”男人应了一声,倒是注意到对方在认真看论文,也就没有说话。

    起初陈灏还有些轻视,毕竟锂空气电池这技术远远不成熟。

    还是在2012年的时候,锂空气电池领域首次在Nature,Sce上发表论文,才代表锂离子空气电池正式被世界顶级期刊承认。

    在此之前,锂空气电池都不被科学界所认可。

    只是越往后看去,陈灏眼中的轻视渐渐收起来。

    眼神开始凝重。

    “有点意思。”

    这篇论文竟然让他有些出乎意料。

    二十分钟后。

    陈灏大致把全文扫了一遍,还没等他说要,一旁的男人迫不及待抢着问道:

    “怎么样,怎么样?”

    Poster张贴区虽然是没有获得口头报告的嘉宾展示的地方,但是不代表能力都是不行的。

    也会有些大牛喜欢通过这种方式与人沟通交流,当然也有可能在Poster张贴区就像淘宝一样淘到一些精品文章。

    “论文整体不错,思路有些新颖,是一篇不错的论文。”陈灏率先肯定了一声,以他的实力看这篇论文自然是没有难度。

    只是他的眼中有些惊喜,也有些迷惑。

    他转头看着对方,询问道:“论文里虽然没有详细的制备流程,但是我猜你应该是有些尝试了对吧?为什么没有继续?”

    “因为赞助商停止赞助了,锂空气电池的课题组也解散了。”男人苦涩地说道。

    “为什么解散?只要有一丝成功的希望,我觉得都值得坚持下去。”陈灏迷茫了,这家企业是傻逼吗?

    这可是锂空气电池啊!

    哪怕只有10%的成功概率,那都值得坚持下去!

    收货与风险是成正比的。

    锂空气电池的风险大,同样成功后带来的收货也是巨大的!

    像现在的手机几乎是每一年一个变化,从摄像头到处理器,基本上都有在增强。

    可唯独是在电源处毫无变动,仍然是五六千毫安的电池,最多也就是弄个快充技术。

    为什么?

    因为化学电源的极限就摆在那里,人类科技可以解决很多困难,可唯独会被能源给锁死的。

    新材料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但新能源才是推动一切的里程碑。

    男人摇摇头,又是咒骂又是叹气地解释道:“因为那家企业认为全固态锂电池在商用上比锂空气电池更早,所以他们去赞助了一个全固态锂电池的研究团队。”

    “该死的全固态锂电池!法克!”

    “未来的新能源是属于锂空气电池的!”

    接连发泄了几句后,男人像是一个泄了气的气球,整个人萎靡不振。

    陈灏有些同情地看了他一眼。

    下一代电池的理想载体是什么?

    不是什么锂硫电池、钠硫电池,更不是什么狗屁石墨烯电池,石墨烯电池就是拿来唬人、刷论文的。

    全固态锂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液的锂电池。

    固态电池一般功率密度较低,能量密度较高。由于固态电池的功率重量比较高,所以它是电动汽车很理想的电池。除安全性较传统锂电池优越外,全固态锂电池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充放电循环寿命很长,最长可达45000次,并保存95%的初始容量,这点可让其它种类电池望尘莫及。

    而且,车企在固态电池方面的进度,比电池企业更加迅猛。

    大众曾宣布计划研发续航1000km固态电池;

    丰田汽车预计2022年完成固态电池的研发工作,并计划于2030年实现量产;

    宝马与漂亮国国固态电池商SolidPower达成战略合作,加快固态电池的研发;

    现代宣布投资位于马萨诸塞州的IonicMaterials公司,主要进行固态电池研发工作……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对整车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难看出,固态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新的战场。

    像什么“充电1分钟,续航800公里”,在全固态锂电池上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行业内预测,大概在2025左右,全固态电池大规模商业化或将到来。

    那锂空气电池比全固态电池好吗?

    答案:好!

    可是全固态电池眼下就能看到希望,但锂空气电池乐观的估计都要10以后才有可能实现量产。

    企业可以等3年、等5年,但是等10年……有些压根还没撑到那时候就倒闭了。

    加上锂空气电池是一个持续性且耗资巨大的投资,所以对方取消赞助也是十分能理解的。

    “你叫什么名字?”陈灏问道。

    “我?”

    男人愣了一下,摸摸鼻子,自我介绍道:“我叫凯南·布尼尔,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帕克分校的一名教授。”

    “哦对了,我自学过一些中文,你也可以叫我周…瑜。”讲到最后两个字,布尼尔略有些艰难地把中文念出来。

    “系统,使用学术之眼。”陈灏心里默念道。

    在弹出的系统界面里添加好信息,片刻后一个新的界面跳出来。

    【科研项目:锂空气电池】

    【研发人员构成: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帕克分校-布尼尔教授】

    【研发成功率:15%】

    光是一个人就有15%的成功率???

    这要是一个完整的明星科研团队的话,岂不是……

    陈灏双眼瞳孔一缩,把内心的喜悦给强行压下去。

    脸色平静地伸出一只手。

    “布尼尔教授你好,我是光华大学的校长陈灏,很高兴认识你!”

    “关于锂空气电池赞助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找个咖啡厅坐下来聊聊,你觉得呢?”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锂空气电池资料真多,看花眼了。简单说找个技术才是解决能源的重要助力,但是技术难度大,按照更新换代来说,应该是5年内解决全固态锂电池,然后10-15年再解决锂空气电池。

    因为全固态电池已经快完成了,为了超车,所以给主角安排了锂空气电池。

第四百八十四章 参观光华大学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简称PSU,创建于1855年,拥有二十三个“分校”,公立常春藤之一,世界大学排名78名,有几个专业排进世界前十,工科较强。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漂亮国经常会出现各种“分校”。

    比如这里的宾州州立大学有二十三个分校,还有加州大学共有十个分校。

    这些虽然都是分校,但他们不是从属关系,是并列的,是独立自主的,都归于当地州立大学系统。

    这种分校跟国内的分校区是不同意义的,只是在国内被翻译成分校。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二十三个分校,只有主校区帕克分校是世界大学前100,其余22个分校都比较一般。

    倒是加州大学比较厉害,十个分校有八个进入了世界大学前100。

    最厉害的当然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始建于1868年,位列世界大学top10。

    除了之外,还有3所分校位列10-20名,其余4所在一百名以内,只有2所分校在一百名开外。

    咖啡厅里。

    布尼尔好奇地打量着陈灏,在陈灏还未回国时,就已经在漂亮国学术界名气不低,被誉为MIT的天才。

    更厉害的当然是回国后接连折腾出来的动静,更是让不少人瞠目结舌。

    原来过去就已经小看了这家伙。

    “陈校长,你想赞助锂空气电池的研究?”看着陈灏悠然地喝着咖啡,反倒是布尼尔教授忍不住开口了。

    “有这个意向。”陈灏点点头,但没一口气把话说死。

    听到只是个意向,布尼尔心中略有些失望,自嘲一笑,“也是,毕竟锂空气电池现在还不如全固态锂电池更受重视。”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持续性的投资。

    只是这个对陈灏肯定不是问题,布尼尔虽然是一名大学教授,但对于光华大学和陈灏的事情还是略有了解,一年几千万上亿美元的投入在对方眼里算不上什么。

    感受到布尼尔语气中的失落,陈灏淡淡一笑,否定对方道:“不不不,我觉得锂空气电池比全固态锂电池更有前景。只是……”

    陈灏话锋一转,直视着对方,问道:“只是锂空气电池技术目前面临的四大技术难题布尼尔教授都解决了吗?”

    锂空气电池技术当然好,科学界、工业界都知道,但是技术困难太多了,根本攻克不了。

    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

    1、金属锂的锂枝晶抑制;

    2、高离子电导率的Li+固态电解质;

    3、空气中CO2的干扰:碳酸锂无法再次循环;

    4、空气电极的水和空气和金属锂负极的隔绝。

    “有一个我已经有些眉目了。”布尼尔提到这里,顿时眉飞色舞起来。

    “哪个?”

    “第四个。”

    陈灏心中一惊,这四个难点中最难的便是最后一个。

    “锂空气电池技术难点的核心是固态电解质膜,现在科学界使用的锂空气电池基本都是LATP、LLZTO等无机陶瓷的导通玻璃膜,而Li+电导率低于0.001S/cm,又脆又硬,容易压力变化下破碎,而且和金属锂片接触不良,完全包覆困难。”

    “布尼尔教授,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陈灏眼神热切起来。

    “我研究的有一种水-有机组合电解液,Li+放电后进入水中溶解成氢氧化锂,效率很高,有很大概率可以起到隔绝阻止水和金属锂片接触。”布尼尔几乎是没有停顿地说着,显然早有腹稿。

    “那该如何隔绝水和金属锂片的接触?”陈灏追问道。

    布尼尔没有说话,只是眨了眨眼睛地笑着。

    陈灏失笑一声,一拍脑袋,自己真是一时脑热弄出笑话了。

    这么高难度的技术,只有傻子才会说出来。

    “布尼尔教授,只要你加入光华大学,校方可以支持你继续在锂空气电池上的研究,你可以考虑一下。”陈灏没有思考,认真地邀请道。

    “太好了!”布尼尔教授面露喜色,忍不住欢呼一声,甚至还引来了周围一桌人的注意。

    “不用考虑了,我今晚就坐最近一趟的飞机回去收拾东西,处理好后立刻回来。”布尼尔教授一时间有些激动,锂空气电池是他这些年的心血,但是却无人愿意支持他的研究。

    好在今天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后,他仍然有些不安地问向陈灏。

    “陈校长,这个锂空气电池将会是一笔不菲的投入,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成功。”

    “没事,别的不好说,但是钱这东西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数字。”陈灏摇头一笑。

    锂空气电池这种技术,哪怕只是10%的成功率都值得尝试一番,更别提光是布尼尔教授一个人就值15%成功率,组建完整的团队后应该能突破20%。

    “呼——”

    得到陈灏的保证,布尼尔如释重负,大口大口地喘气着,仿佛是得救的溺水者一般。

    陈灏站起身,向对方伸出手。

    “欢迎加入光华大学!”

    ……

    几分钟后。

    看着布尼尔匆匆回酒店的身影,陈灏露出了深思的模样。

    旧技术,成熟与衰落;

    新技术,诞生与波折。

    锂空气电池究竟能不能研发出来?

    他也不知道,就算是一场赌博吧。

    “反正我也不缺,无非就是砸个几亿、几十亿进去。”想到这,陈灏有些振奋。

    这点钱对他不值一提,总归来说锂空气电池前景还是不错的。

    倒是这个布尼尔教授,能力或许没问题,但是值不值得信赖?

    掏出手机一看时间,现在是早上11点,正是美东时间晚上10点。

    给老熟人打了一个电话过去。

    “喂,老陈,有啥事情呢?”

    电话里传来曹黎浩的声音,这一次难得对方那里没有电音,陈灏眉头一挑。

    “耗子,宾大帕克分校你有没有认识的朋友?”

    “有啊,咋了?”

    “帮我打听一个人。”

    “谁?”曹黎浩好奇地问道。

    “一个叫布尼尔的教授,帮我打听下这个人的品性和口碑。”陈灏想了想说道。

    即使对方品性、口碑不行,他还是会用他。

    但如何能力与品性齐佳,那对待方式和重视上就会不同。

    “好,没问题。还有啥事情哦,我特喵还要搞学习呢!”曹黎浩吐槽道。

    “学习是谁?新交的女朋友小名吗?”陈灏调侃道。

    “gun!”

    “挂了,有消息了再跟你讲。”

    把事情安排好,陈灏也算是放心许多,想到这个事情。

    一时间有些恍惚。

    他低声自语道:

    “锂空气电池的时代就要到来了吗?”

第四百八十五章 靠不住的盟友

    ……

    鹭岛国际会议中心。

    Poster张贴区。

    “可以自动调节气温的衣服?”

    陈灏看到这个海报上的论文标题,足足愣了一下。

    摊主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哥,似乎认出陈灏,连忙兴奋地在陈灏面前介绍着他的科研项目。

    十分钟后。

    陈灏实在听不下去了,打断了对方的话,不耐烦地问道:

    “你哪个学校的?”

    “我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教授。”

    “正的还是副的?”

    “副的……”对方讪讪答道。

    陈灏默不作声,而是对对方是用了学术之眼技能。

    结果看到成功率那里显示着5%,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刚刚听到对方是哥大的,他还萌生出一股期望,毕竟哪怕是副教授那也是终身教指,不是常人能够拿到的。

    但这个研发成功率吧……

    打扰了!

    想不到哥大也有水货……

    陈灏嘴角一抽,转身就走。

    对方仍不甘心,对着陈灏的背影大喊了一声。

    “只要投入一亿美元就行了,一旦成功你将获得百亿美元的市场!”

    陈灏不光没止步,反而步伐加速了一丝。

    后面的声音还在呐喊着。

    “不用一亿美元,只要八千万美元就行了!”

    “五千万美元!”

    “两……一千万美元就够了!”

    在布尼尔教授那里捡到了锂空气电池的机遇,本来还想接着逛逛Poster张贴区,没想到这里水货还是挺多的。

    无论是主题报告还是分会场的专题报告,那都是经过光华大学和《自然》杂志社双方挑选出来的,自然严谨得很。

    至于Poster张贴区,只要有参会的嘉宾都可以向主办方提出申请,一般来说都会同意给张贴。

    只是没想到接连遇到几个奇葩了。

    陈灏也没继续逛下去的心情,下午听了几场感兴趣的专题报告会,晚上则是继续参加晚宴,企图挖几个大牛来光华大学。

    挖是肯定没挖到,倒是这两天约了一二十个参会嘉宾明天下午闭幕式后到光华大学参观一番。

    ……

    翌日早晨9点。

    在校长办公室处理公务的陈灏接到了曹黎浩来电。

    “好,我知道了。”

    “耗子,太感谢你了,恩恩,过阵子见。”

    挂完电话后,陈灏也总算放心了。

    曹黎浩这厮读书不怎么使劲,倒是结交朋友和把妹挺勤快,朋友遍布全美上上下下。

    拜托对方调查的事情也出了结果,想到刚刚曹黎浩电话里说的话。

    陈灏脸上不由得露出古怪的模样。

    “宾大的科学狂人?”

    这个是布尼尔教授在宾大帕克分校的外号,能够获得这个独特的称号自然是对方过往的一些行为举止。

    反倒是人品和口碑上都还可以。

    有了曹黎浩的这些话,他也算是可以放心使用布尼尔了。

    想到昨晚谈完后,对方就回去收拾东西,当天下午就坐上了回宾州的飞机。

    此刻差不多在太平洋上空了。

    “狂不狂我不知道,倒是挺奇怪的……”

    在学校处理了一会事情后,在10点的时候驱车从光华开到鹭岛会议中心。

    11:30。

    会议中心,音乐厅。

    《自然》杂志的主编曼德尔走上发言台。

    身后的电子屏幕也随之变幻。

    【如何在高影响分子期刊上发表文章】

    【查普林·曼德尔】

    【《自然》杂志主编牛津大学博士】

    【2020年12月】

    这一次的中国论坛是光华大学和《自然》杂志联合主办的,尤其是在中国以外的专家学者上,都是《自然》在出力邀请,主题报告就算了,但是专题报告会当然要投桃报李的让对方打一次广告。

    讲述的内容主要是在论文的格式排版和投稿上的一些技巧、经验之类的。

    这场《自然》杂志的专题报告会来的人也不少,只是大部分都是研究生或者青年学者之流。

    作为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的《自然》正刊,对于青年学者、研究生而言是可望不可得的梦想。

    如果手握一篇一作的《自然》论文,起码回国只要不是那几所顶级985名校,其他学校随便进,要求放低点,甚至直接给正教授也不是不可能。

    半小时结束后,在前往干饭的路上。

    曼德尔主编和陈灏并排同行着。

    “陈校长,随着你们中国科研实力的不断上升,中国的学者每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曼德尔说到这里停顿了下,非常诚恳地对陈灏说道:“我们《自然》杂志非常重视中国,也非常希望能够和贵校继续加强合作关系。”

    至于怎么个加强?

    当然是投稿了。

    陈灏看了对方一眼,开玩笑地说道:“我们光华以后有可能会办一份中文期刊,那到时候岂不是与你们冲突了?”

    “当然不会。”

    曼德尔脸上挤出一个微笑,“光华若是想办期刊难度不小,不过以陈校长的实力,我相信也没啥问题。不过并期刊并没有那么简单,陈校长你们若是真有这个想法,到时候我们《自然》出版集团可以与光华合作,可以借助我们的发行渠道去发行。”

    陈灏脸上有些诧异,不由得问道:“曼德尔主编,你确定你没开玩笑?”

    光华要是办了自己的期刊,以后重磅的论文当然是发在自家期刊上。

    倒是《自然》还愿意支持光华办刊?

    “当然没开玩笑,陈校长的这个想法我们内部也有猜测了。”

    曼德尔叹了口气,无奈道:“既然这是一个改变不了的未来,那做盟友也比对手好多了。”

    当然了,有些话他是没说出口。

    为何光华办期刊《自然》还会协助?

    光华大学和老对手《科学》期刊不一样。

    前者是一个高校,后者是同行!

    光华大学再怎么办期刊,但是光华大学的学生还是需要发表期刊的,即便不发表在自家期刊上,也可以发表在《自然》正刊或者其他子刊上。

    而《科学》杂志就不一样了,那是同行对手,压根没合作的可能。

    既然如此,不如交好光华大学,一起搞《科学》杂志也好!

    “有点意思。”

    陈灏琢磨了下,想清楚笑容愈加灿烂。

    看来办一份中文期刊比自己想象的容易多,以后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搞定内容问题,不然有《自然》的协助,即便出版、发行等问题解决了,反倒被内容给打倒了。

    走了一会,来到餐厅里,吃饭的时候陈灏一直在向曼德尔取经。

    ……

    下午1:50分。

    随着时间的倒计时,2020Nature中国论坛的闭幕式也即将开始……

第四百八十六章 锂空气电池?

    鹭岛国际会议中心,海峡厅。

    时间渐渐临近,会场里人头攒动。

    相比开幕式的时候,虽然这两天有些教授已经离开了鹭岛,但是到场的嘉宾及其随行人员依旧不少。

    加上新增的一些国内外媒体记者,人数反倒是比开幕式更多了一点。

    14:00。

    会场里的灯光瞬间熄灭,随后闪亮的灯光在发言台处出现。

    一个身穿着西装,迈着稳健而又优雅步伐的青年走向发言台。

    尤其是对方的脸庞出现在其身后的电子屏幕上时,现场少数的女性科学家以及部分男性科学家心生倾慕。

    有才就算了,还这么有颜!

    不是说上帝是公平的吗?给你关闭一扇门,便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户。

    那台上的这个是什么?

    对方不光门开着,叉窗户也没关上啊。

    陈灏依旧还是说着中文,并没有讲英语。

    “今天,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材料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材料换代步伐加快。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明显,材料的低碳、绿色、可再生循环等环境友好特性倍受关注。”

    陈灏目光扫视着会场里的众人,重声说道:

    “为什么本届学术论坛的主题叫做【新时代、新材料、新征程】?”

    “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材料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而新材料则是社会进步的里程碑。”

    “我们身处在一个新的时代,那么推动社会变革,造福世界人民,必须着重在新材料上,这无疑也是一次新的征程!”

    “所以……”

    陈灏铿锵有力地声音回荡在会场里,不少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听了热血都沸腾起来了,即便是一些中老年的学者,不少也点点头,颇为认可。

    别的不说,就以目前社会文明程度来看,很难像过去十年一个变化。

    都卡在材料和能源上。

    这也是当前各国都在下注“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原因,这两个领域一旦取得了突破,将会是造福全人类。

    布罗德教授听着陈灏的叫法,对身旁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泽维尔教授笑着说道:“MIT没能挽留住陈,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是的,我非常赞同。”泽维尔教授一双蓝色眼眸望着陈灏,心生感慨地叹道,“伦纳德那个老家伙一定会后悔的。”

    布罗德深以为然地点点头,“Mr.不是一个普通人,在他的身体里蕴含着无限的能量。”

    “中国,将会因为Mr.的归来而发声天翻地覆般的变化!至于这个光华大学……”布罗德停顿了下,眼中有些不安。

    “我丝毫不怀疑光华大学会发展起来,最后对方能够走到什么地步我不知道,但用不了多久一定会成为一所伟大的学校。”

    眼下的光华大学只是刚从火焰中浴火重生的初生婴儿,竟然让哈佛大学的教授,漂亮国三院院士的泽维尔教授有种惶惶不安的感觉。

    “沃特?”泽维尔教授投来疑惑的目光,“布罗德,你是不是太过推崇对方了?”

    光华大学会发展起来是毫无疑问的,最多止步于世界大学排行榜上TOP20-50左右,比如达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水准。

    但你要说媲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或者他们加州理工学院,那么他是绝对不相信的。

    能够成为世界十大名校的,那个没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发展就能达到的境界。

    反正他泽维尔虽然欣赏陈灏以及光华大学,但仍然没有像布罗德一般的看好。

    “那就拭目以待吧。”布罗德捋了下白须笑了笑,并没有与对方争论,视线重新放在了发言台上。

    陈灏的发言已经到了最后的尾声。

    “本届2020Nature中国论坛虽然到这里落幕了,但是在座各位的人生还在继续。”

    “我们的科研永不落幕!”

    “期待我们下一次的相遇,再见!”

    说要,陈灏离开发言台。

    引起世界各国网友关注的2020Nature中国论坛到这里也划上了一个句号。

    会场里的专家学者陆续退场,大部分都是明天离开的飞机,而在离开前的这阵子时间,有的则是参观游览一下鹭岛,也有少部分人因为22日上午的三场主题报告会对光华大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准备参观一下光华大学。

    一般来说,学术会议都会有社交和文化活动,比如欢迎晚宴、高校讲座、文化旅游、工业考察等。

    但大部分的专家学者都不太喜欢把时间浪费在这种事情当中。

    在茶歇区等待的时候,陈灏意外的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巧的是这道身影正直直往自己走来。

    陈灏起身,“章校长,有什么事情吗?”

    “没啥事情,就是过来恭喜一下,这一次中国论坛办的相当不错,厉害。”章越特意竖起大拇指,脸上呵呵笑着,心中却苦涩得很。

    鹭岛就这么大的地方,鹭大一条龙盘旋着已是不易,这要光华再起来了,那鹭大受到的影响可不小。

    “还好还好,都是运气使然。”陈灏谦虚地回道。

    “陈校长你太谦虚了。”章越摇头说道。

    这一次借助中国论坛,光华大学的名气大大扩充,尤其是在国际层次上。

    跟章越说话的时候,茶歇区这里也聚了不少人,甚至还有几位临时起意的教授。

    和几名刚过来的教授打了声招呼后,陈灏转头望向章越,问道:“章校长,我这里也差不多要动身了,你要不要也一起参观下光华?”

    “我就不必了,还有学校事务等着我回去处理。”章越说完便告辞离开。

    章越离开后,陈灏也带着这些教授坐上大巴车返回光华。

    因为人数有限,所以只限于这些专家学者,至于他们的随行人员是不允许参加这次参观活动了。

    当然了,布罗德教授的弟子夏宁例外。

    毕竟布罗德教授是顶级大牛,加上夏宁本身也挺优秀的。

    大巴车上。

    黄秋霆坐在靠窗的位置,望着窗外的倒退的景色,心里一阵杂然。

    “当初的决定究竟是对还是错……”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下一章等1点再看吧。

第四百八十七章 宾大的科学狂人

    24日中午时分。

    光华大学,芙蓉餐厅二楼。

    一个靠墙角的桌子上,坐着四个年轻人,有两个年纪看来比一旁的在校生略大不少,另外两个面容还是挺显稚嫩。

    李圣便是后者,他今年24日,复旦大学的一枚直博生,师从阮建昌教授。

    当初阮建昌教授带着芯云团队来光华大学支援光芯研发,他也便来到了这里。

    至于身旁三人,只有一人是他的师兄,另外两人分别来自中科大和清华大学。

    来到光华支援的毕竟不只是他们复旦大学的芯云团队,还有其他几所学校,加上在一个单位都是为了同样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所以就混成了一片。

    换成七八十年前,他们都可以互相称呼同志。

    同志是什么?

    同志指的是有共同志向、志同道合的人。

    他们的共同志向便是自主研发出具有高性能的中国“芯”!

    光芯的研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很多人在网络上抵制996、抵制单休……

    而又有谁知道他们科研人员的苦逼?

    早上吃完早餐,八点多就到了研究中心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要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走,也就吃午饭和吃晚饭的时候放松一下。

    当然了,他们也不是抱怨,这是他们自发的。

    不为别的,就希望早日把光芯给搞出来。

    国家的富强不是靠一个键盘在网上bb就能做到的,而是要靠双手靠毅力去做到的。

    当初钱老从漂亮国回来,面对一穷二白的国内环境,面对的困难是何等的艰巨。

    如今他们的处境,已然比钱老当初好太多了。

    所以,在那个环境下钱老都能做到的,那他们还怕什么?

    吃着章州烤鸭粉,李圣的思绪早已远飞,下午就是中国论坛的闭幕式了,不知道现场会不会热闹?

    倒是身旁有个小伙伴一直在刷抖音,一边吃一边笑。

    突然,笑声戛然而止,清华小伙伴惊呼了一声。

    “我说今天开始怎么好多app打开的时候都没开屏广告了,原来是被工信部整治了啊!”

    这句话引来了李圣三人的注意。

    即便是李圣也忍不住说了句,“工信部出手了?怎么说?我说今天怎么抖音、微博打开都好快。”

    “还有支付宝也是,秒打开啊!”

    “我去,连并夕夕这坨shi也没开屏广告了。”

    另外两个小伙伴听着清华小哥的话后,连忙在自己手机上尝试了一番。

    有些软件已经取消了,但仍然还有些坚守着。

    这个APP启动时的开屏弹窗广告相当的恶心,压根屏蔽不了,必须要手动点跳过才行,不然就得看5秒的广告。

    “怎么突然取消的?”李圣好奇地问道。

    “喏,你们看这条抖音。”清华小哥把手机放中间给三人看。

    原来是一条官方发的视频,视频中的横幅便是【工信部大力推进APP开屏弹窗信息骚扰用户问题整治】。

    “你们说是什么原因?”中科大的小伙伴问道。

    “我猜是光华大学的原因。”清华小哥略作思考地说道。

    “此话怎讲?”李圣的师兄对清华小哥投去不解的目光。

    “还记得前阵子光华大学推出的光华安全中心吗?”

    清华小哥嘿嘿一笑,接着道:“光华打响了用户隐私安全保护的第一枪,现在国家也要出手趁机整治一下各大APP了。”

    “光华还是可以的。”

    “光华的确,没办法,人家校长给力。”

    提到光华大学和陈灏校长,几人皆是说着好话。

    虽然他们不是光华大学的,但自打来到这儿后,对于光华大学好感是日渐增加。

    再相比他们之前学校的科研环境,在光华大学这里简直不要太香。

    中科大的小伙伴似乎触景生情,自嘲一笑地说道:“我们科大学科评估虽然是A-,远远不如你们清华和北航,但是也不差对吧?”

    “我们任弘教授挺好的,但是你们知道我们学校其他导师那里什么情况吗?”

    他鼻子一抽,有些落寞地说道:

    “我曾经一度认为,虽然我学习的不是金融和计算机,但只要我认真做科研,就能做出些对社会有价值的成果,那便是值得的。”

    “直到我看到周围其他组的同学如何将一篇文章的内容通过灌水,拆成八篇文章,用两年时间发了16篇文章蝉联国家奖学金并骗到了csc出国。”

    “直到我看着实验室老师每到项目节点检查和最终结题时,各种紧急地胡编乱造,依然顺风顺水的骗到了国家的经费。”

    “直到我看到导师这么多年不看文章,对课题的理解全部来自于参加各种会议,听其他人在那吹水,然后回来将其作为新一届研究生的课题。”

    “直到看到同行们或是被逼无奈为毕业,或刻意而为要骗奖,在导师的授意下,对实验数据弄虚作假。”

    “这可是中科大啊!”小伙伴悲愤地低嚎道。

    “这可是我们国家顶尖的几所高校之一!连中科大的科研环境都变成了这样子,那些211大学、那些双非大学的科研环境又是如何的恶劣?”

    “完全不敢想象!”

    “中国的科研还有得救吗?!”

    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化为了一道绝望地自语。

    李圣和其他两人沉默了。

    李圣的导师是阮建昌教授,品性也是非常好,他的本科舍友有两个也在本校读博,只是他们遇到的导师就如同中科大小伙伴所讲一样。

    他面色沉重,想说些什么辩解,但又化为沉默。

    这个小伙伴不爱国吗?

    爱!

    他比网上的任何一个键盘侠都爱国,不然也不会出现在光芯研究中心。

    但为什么会这么悲观?

    因为……只有你在这个圈子里,你才知道学术圈环境有多差。

    每每说到我国被科技封锁,总能找到化工与材料的身影。

    诚然,无数学子在看到国家的号召后都加入了这个行业,但是等着他们的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

    生化环材的一大特点就是作为实验科学,实验大于一切,但是随着发展实验门槛越来越高,表征成本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复现难度越来越大。

    一个不能轻易复现的研究,在其中造假是很容易的。仔细一翻阅,你会发现近些年爆出的学术造假十有八九是出在生化环材。

    那国外科研环境就会比国内好吗?

    会好一点,但是该烂还是烂,差不多就是百步和五十步的区别。

    “这就是所谓‘产学研’脱节的原因。如果不水文章,不造假,除非天赋异禀运气爆棚之人,大多数生化环材的人都会先面临生存的问题。”清华小伙伴叹道。

    不水文章就留不下来,更评不了职称,评不了职称收入薄弱,生活便会艰巨。

    有时候,搞科研还真听家境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搞不起科研。

    “生化环材的科研圈子早已经没有真正为了解决问题而做研究的年轻人了,科研只是大家谋生的手段罢了。”中科大小伙伴心灰意冷地说道。

    老一辈材料人为国家做了不少切实的贡献,但当前部分40-60岁范围的所谓教授确实德不配位。

    派系林立,学阀当道,污染环境,使得3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科研道路上步履维艰,为了生计不得不妥协。

    哪怕是像许晨阳这种有实力的海归学者,还不是被环境又给逼走了?

    “劣币驱逐良币,这个圈子还有得救吗?”中科大小伙伴有气无力地问道。

    这时候,一直未发声的李圣突然开口了。

    他面色坚定,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救!有一个地方还未被污染!”

    “哪里?”三人几乎是同时问道。

    “就在我们脚下。”

    三人微微一怔,随后回过神来,默不作声地干着饭。

    只是到底在想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李圣转头望向餐厅外。

    他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

    好像……下午陈校长要带一些学者来参考光芯研究中心?

第四百八十八章 闭幕式

    12月的鹭岛,就像是邻家初长成的二八少女,正是惠风和畅的时节。

    陈灏身旁的一众专家们从大巴车上下来,一旁便是这次参观的首个地点【先进材料研究所】。

    参观过程挺顺利的,没发生什么意外。

    这一次来参观的专家学者主要还是冲光芯研究中心去的,好在材料所还有个光子屏实验室镇场,也稍等能逛下。

    等从材料所出来,众人坐上几辆小白车,前往光芯研究中心。

    在路上的时候,几声惊叹声从小白车上响起。

    “这个建筑风格非常好,我已经快要爱上这里了!”

    “喔,真没想到中国的大学环境竟然这么好,实在是太美了。”

    “我甚至都有点想要留下来的冲动了,这里的校园建筑是独特的南洋风格,我曾经在鹭岛大学开讲座的时候见过,但是远远不如这里。”

    “噢,上帝!为什么这一次的论坛不在这里举办呢?如果在这里举办的话,我可以三天不出去!”

    米勒教授也同样在左顾右盼,心中对光华大学的好感也是直线上升。

    之前因为存在偏见,连带着也不太看好光华大学。

    毕竟一所成立于1988年的学校,也就是三十多年的历史,成功发展到什么层次?

    更别提这所学校在中国境内连前一百名都没有进入,肯定不咋地。

    但是此刻,他内心有些震撼。

    系统出品的建筑,自然不是寻常之物,虽然风格是与鹭岛大学一样的南洋建筑风格,但却更加的精美绝伦,无论从任何角度望过去,给人的感觉都是一样的震撼。

    坐在米勒一旁的布罗德教授看到米勒的模样,忍不住哈哈一笑,“米勒,今天见到了你口中的‘连猪都不会去的大学’,是有何感受?”

    米勒这人简直是美版的键盘侠,嘴巴喷起来相当的芬芳。

    “沃特?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米勒伸着脖子,理直气壮地辩解道:“那是漂亮国的米勒说的,跟在中国的米勒有什么关系?”

    “你这个老家伙。”布罗德哑口无言,这家伙不光嘴巴毒了,而且还脸皮厚。

    倒是这个时候,车子停了下来。

    布罗德教授抬头打量着眼前的这栋建筑,墙上【光芯研究中心】六个大字十分清晰地显示在他的面前。

    当然了,之所以能够看懂,还是六个字旁边的一串英文。

    “前面便是光芯研究中心了。”陈灏的声音从前方传来。

    相比在会议中心时的中文,这里陈灏说的是英语,自然是为了方便这些专家学者。

    会议的时候使用中文是他想把中文推向世界,跟现在不是一个情形。

    陈灏的身旁还有几名学校的工作人员,一行人下车后缓缓走入这栋建筑里。

    里面的穿着白大褂的实验员倒没有太惊讶,毕竟昨天就收到了消息,但知道归知道,仍然有些人不时地望过来。

    毕竟这次来参观光华大学的二十多名教授里,可是有好几位大牛!

    “这里是……”开口介绍的是任弘,作为众人参观的光芯研究中心的接待负责人。

    任弘一边说着,一边带着观光团四处参观。

    当然了,观光团能够看得的都是技术比较浅的,一些比较机密和重要的数据和环节是不对外开放的。

    参观差不多的时候,一位来自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温德尔教授有些不满地问道:“任教授,贵校也太小气了吧?你们中国的待客之道不至于连个参观也要提防我们吧?”

    温德尔阴阳怪气地声音让陈灏微微挑眉,至于任弘脸色平静地看着他,淡淡说道:“那要不让你们IC的机密实验室也对我们中国留学生开放下?”

    众所周知,因为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导致现在不少中国留学生到海外求学,也只能学习一些非核心技术类的专业。

    温德尔脸色不太好,到咽喉处的话瞬间被堵下去。

    这次来参观的一众人里,大部分人都是对光华大学或者对陈灏有好感所以才会过来看看。

    不过也会有几个老鼠屎掺和在里面,比如温德尔教授。

    之所以会前来参观,当然是抱着一些想法。

    温德尔教授一时没吭声,而是在一众人快要走出去的时候,突然对陈灏问道:

    “Dr.,光芯研究中心对外开放吗?”

    “哈?什么意思?”陈灏一愣,没太明白。

    “就像一样,允许成员国之外的学者参与到研究当中。”温德尔教授丝毫没犹豫地说道。

    “你也知道?”陈灏气笑了。

    “光芯研究中心不对外开放,当然了,要是温德尔教授愿意加入光华大学,这自然是例外。”陈灏眼睛眯起来。

    说到更来气,也就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之前是只有成员国才能参与研究中,后面对外开放了,中国赞助了不少资金,才得以送了一些科学家到里参与研究。

    不让中国成为成员国就算了,连观察国也不允许,甚至连阿三他们都是的观察国。

    也是挺够的。

    “我看该不会是你们光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吧?”温德尔冷哼了一声,脸上有些愠色。

    让一个帝国理工学院的教授跳槽到光华大学?

    这是反向跳槽吧??

    开什么国际玩笑!

    陈灏还没怼过去,另一旁的米勒教授看不下去了。

    “温德尔,你要注意你的形象,不要给帝国理工蒙羞!”米勒教授不快地喝道。

    米勒教授虽然资历和能力都深厚,还是IEEE旗下的ISSCC会议主席,换成其他人都要给点面子,但是温德尔也是老牌教授,丝毫不给对方面子,直接硬呛回来。

    “这不是之前还在声讨光芯和光华大学的米勒教授吗?怎么,难道是来中国后收了钱?”温德尔教授撇撇嘴说道。

    米勒教授也不是什么好脾气,正欲发火,直到福田敏男的出现。

    “温德尔教授,这里毕竟是光华大学,能否给我一个面子?”福田敏男温和笑着说道。

    福田敏男,北京理工大学全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著名机器人学专家,世界仿人机器人之父加藤一郎的大弟子,IEEE总主席,世界机器人大会顾问委员会主席。

    “别人的面子我可以不给,但是福田教授你的面子我还是给的。”

    面对福田敏男,温德尔教授沉默了下,选择了退让一步。

    在IEEE里,福田敏男的口碑和名声是出了名的好。

    不然也不会是这几年里唯一没被遴选委员会提名而通过会员请愿成为的主席候选人,并能最终当选的第一个人。

    就在他闭嘴不吭声的时候,福田敏男教授转向陈灏,说出了一句让温德尔一怔的话。。

    “陈博士,我代表IEEE,希望能够邀请你加入IEEE并成为《TransaNanoteology》期刊的评审专家!”

    (下一章先别看,等早上起来再看吧,查资料查的心情烦躁的厉害,根本写不出来东西。)

第四百八十九章 一个伟大的学校

    福田敏男虽然是樱花国人,但却是中国的好朋友,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福田敏男本人也是樱花国工程院的院士,师从世界仿人机器人之父加藤一郎,无论是在樱花国还是世界上都是最著名的机器人学专家。

    而福田敏男是2012年离开樱花国远渡来到中国,受北京理工大学邀请担任教授。

    那为什么到北理而不是到清华北大呢?

    有传闻说北理的去樱花国留学,遇上樱花国学界大佬内斗,就拉着福田大佬团队回国占山头。

    内斗是真的,但是后面占山头是瞎扯淡!

    北理虽然综合实力不如清北,但是北理的机器人所在仿人机器人和微纳操作领域是全国第一。

    还有一点,北理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黄强教授是仿人机器人之父加藤一郎的关门弟子,也就是福田教授的师弟。

    福田教授,一位土生土长的樱花人,在中国奉献了8年,为中国研制了首个纳米机器人。

    甚至因此在樱花国甚至被骂卖国贼、日奸。

    福田教授七十多岁了,穿着黑色的西装、打着紫色的领带,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对方白色的络腮胡子。

    IEEETransaNanoteology,中文名字叫纳米技术学报,是隶属于IEEE旗下的一份顶级期刊。

    IEEETrans系列在电子工程领域算是顶刊,虽然影响因子不高,但是在行业内倍受认可。

    IEEE是世界上影响力非常重大的一个国际学术组织,在太空、计算机、电信、生物医学、电力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已制定了1300多个行业标准。

    而IEEE最重要的是其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福田教授邀请陈灏成为IEEE旗下一个顶刊的评审专家,可以看出对方对陈灏的欣赏。

    “福田教授,久仰大名,今日终于相见了。”陈灏非常热情地和福田教授拥抱了下,脸上笑容灿烂。

    国人有一点很奇怪,一方面诋毁身在国外的本国学者,另一边方面又瞧不起在国内的外国学者。

    陈灏一直很赞同漂亮国的这点:重视人才、给予尊重、给高福利和高待遇。

    欢迎洋人精英留在中国做贡献,至于洋垃圾还是滚远点吧。

    而且这里是给予尊重,而不是给予特权。

    尊重对方,对方才会融入进来;特权只会让对方肆意妄为,只会把自己作为高人一等。

    “陈博士,你还没回答我问题呢。”福田教授和善地笑道。

    “既然福田教授你亲自问了,我又如何拒绝得了?”陈灏无奈地耸耸肩,也只好答应了。

    “那太好了,欢迎加入IEEE!”福田教授喜出望外,其实他的内心想法是想要邀请陈灏加入IEEE的follow,也就是会士,相当于院士。

    但目前时机还不太成熟,只能暂时先邀请陈灏成为IEEE的顶刊评审专家。

    “福田教授在中国待得还习惯吗?”陈灏关心地问道。

    “我在中国生活的很满意,北京理工大学的校方为我在中国的生活做了周到的安排,中国的人们对我也非常友善。”

    福田教授讲到美食,非常地开心,眉毛都抖动起来,“我喜欢中国菜,特别是火锅、蒸鱼、空心菜、烧茄子等,其中最喜欢的就是空心菜。”

    “那麻婆豆腐、辣子鸡、回锅肉、水煮肉片呢?”一旁的布罗德教授听到美食,忍不住又中文也凑了上来。

    “一般般吧,我还是比较喜欢吃清淡点的。”福田教授沉思了下说道。

    “王德发!(中文我曹的意思)”

    布罗德教授瞬间怒了,“我的上帝,竟然还会有人不喜欢吃川菜?吃中国菜不吃川菜是没有灵魂的!”

    两个都爱吃中国菜,结果一个吃重口的,一个吃清淡的。

    眼瞅着两人顿然吵了起来了,陈灏赶紧上前把两人拉开,至于米勒教授、温德尔教授等人则是一脸懵逼,这三人tm讲得都是中文,一句都没听懂就吵起来了。

    难道是背着我们在聊光芯的内容?

    温德尔教授也怒了,他心里恨恨地想着,这次回去后一定要把中文给学好,不然在中国被人当面骂都不知道。

    ……

    还没写完,稍等一会。

第四百九十章 系统奖励发放

    “汽水???”

    陈灏嘴巴张大,脸色肉眼可见的黑了下来。

    期待了半天,结果又蹦出一个这玩意?

    陈灏真是失望至极,但是没办法,谁让自己脸黑。

    “不能再这样非下去了啊。”陈灏叹道。

    这么非酋下去,随机物品就算了,别到时候开个A级技术图纸或者S级技术图纸,开出了个垃圾东西,那就亏大了。

    “倒是这个未来牌汽水,应该不会只是普通汽水那么简单吧?”

    陈灏突发奇想,好歹也带着一个未来牌字样,指不定还有什么功效。

    想着,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查看起这个物品的说明。

    直到看清楚说明文字后,他沉默了。

    【物品:未来牌汽水】

    【说明:未来公司出品的汽水,里面装的不是汽水,而是夏天的味道,可以让你随时随地都能胃口大开!】

    陈灏嘴角微微一抽,感情自己之前想多了,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汽水最多也就是口感好一点。

    “难怪给了10瓶……”他无力吐槽道,按照系统小气的模样,但凡是厉害的东西,基本都是单个。

    查看完物品后,陈灏目光看着眼前的屏幕,好奇道:“系统,查看个人属性。”

    话音落下,一个船新的屏幕弹了出来。

    “姓名:陈灏

    年龄:26

    技能:洞察、学术之眼。

    科研(Lv1):光芯、光子屏、丙交酯、MR智能眼镜。

    物品栏:提神药片*2、人才搜索雷达(付费版)、体能强化药剂*6、系统建筑加速器*3、魅力徽章、特殊属性点*1、未来牌汽水*10

    所持有大学:光华大学

    学校建设资金:10000万元

    学校建筑:【展开】

    任务:【展开】”

    目光着重在建设资金上,看着这个数字,陈灏内心突然骚动了起来。

    “建设资金也不能一直搁置着,该用掉一部分了。”

    这倒是让他为难了,是接着新建建筑还是改建现有的?

    至于中级、高级他没有考虑,毕竟耗资不小。

    在困扰的时候,脑海中突然浮现起光芯的事宜,还有……

    陈灏目光重新落在物品栏上,最后直视着某一个物品。

    “差点忘记了,现在初级升中级可以秒升啊!”想到这个,陈灏顿时振奋起来了。

    初级建筑提升的是50%的科研能力,而中级却是提升100%的科研能力。

    不说高级,光是中级建筑就直接翻一倍了。

    陈灏心跳瞬间加速,脸上一阵犹豫,“到底要不要升呢?”

    升级了带来的效果显著,只是需要消耗5000万系统建设资金。

    不过好在今天领取的任务奖励又补充了5000万进来,所以即便升级了还能剩下5000万。

    “系统,把光芯研究中心升级为中级建筑。”

    【光芯研究中心升级中……扣除5000万系统建设资金】

    因为已经是系统建筑,所以不需要再像最初一样进行施工,只是需要一个时间冷却。

    看着升级中的一个月时间,陈灏深呼吸了口气,眼睛坚定地说道:“系统,使用系统建筑加速器。”

    短短一分钟时间里。

    消耗了五千万的系统建设资金和一个物品。

    不过也带来了显著的效果,光芯研究中心的buff从提升50%的科研能力变成了提升100%。

    陈灏松了口气。

    倒是在系统升级完成后……

    光芯研究中心。

    “我去开个会,你们接着做实验。”阮建昌教授对身旁的实验员说了声后便离开了。

    李圣望着老师的背影,心里羡慕不已。

    什么时候自己才能成长到老师这种水平?

    阮建昌教授虽然离开了,但是李圣几人没有松懈下来,仍然在高度集中地在坐着实验。

    等待反应期的时候,几人聊起了天。

    “华仔演的那部《失孤》你们看过没?”

    “看过啊,而且还是根据现实改编的,当初看完后眼泪都落下了,实在是太感人了!”

    “这部电影是真不错,华仔演的也很好,你们说原型的老郭什么时候也找到自己的孩子啊?”

    “人贩子真的该死!这完全是毁了一个家庭,送去枪毙我都觉得不过分!”

    李圣听着这些话,也十分气愤。

    他最讨厌的两种人,一个是强奸犯,一个是人贩子。

    前者毁了一个女性的一生,后者则是毁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这两类人真的枪毙都不可惜。

    1997年,老郭两岁的儿子被人贩子抱走。发动亲友拉网式搜索后,仍然无济于事。

    于是,老郭骑上摩托车,开始了他的天涯寻亲之旅。

    这边是电影《失孤》的原型,从1997年到今年,已经找了23年了。

    听着身旁同事的讨论,李圣沉重地叹口气,忍不住插道:“有心人,天不负!我相信老郭一定能周到他的儿子的!”

    “就像我们的光芯一样,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早日攻关成功!”

    “李圣说得好!有心人,天不负!我坚定我们一定能够拿下光芯的!”

    “就是,冲!”

    被李圣这么一激励,身旁一众工作人员精神一振,前面还有些困乏的负面状态也为之一清。

    下午陈校长带来的大牛观光团只是他们科研中的一个小插曲,对他们而言,没有什么事情能比光芯更重要。

    倒是李圣脑海中有些困惑。

    “为什么感觉今天下午的状态很好?”看着手上的数据报告,李圣微微失神。

    不知道为何,今天下午的一组实验数据比前面的都有些变动。

    当然了……这个变动是往好的方向。

    挠挠头,还是想不明白。

    “难道是我的科研能力提升了?”李圣自言自语地问道。

    想不通后往身旁的小伙伴了问了下。

    “可能是状态好吧?”

    “哎呀,别多想了,这样不更好吗?咱们接着再做一组实验……”

    ……

    光华大学,校长办公室门口。

    当陈灏的身影出现时,正坐在椅子上等待已久的郭鑫教授站起身迎了上去。

    “陈校长,我终于等到你了。”

    “郭教授这是还有事吗?”陈灏好奇地问道。

    “没什么事情,就是我晚上就回京城了,特意在离开前和陈校长做个告别。”郭鑫笑着说道。

    “太客气了,那我们进去说说?”

    “不用了不用了,我这也要走了。”

    “那我送送郭教授你总行吧?”

    “这……好吧。”

    郭鑫推却不得,只好无奈答应了。

    两人边走着路,边聊着。

    倒是郭鑫口中的一个人名吸引到陈灏的注意力。

    “赵……振东?”

    ps:还是老规矩,下一章先别看,等2点后再点开下一章。

    实在抱歉!

第四百九十一章 来自IEEE的邀请

    “赵振东。”

    郭鑫教授轻轻地念了一声,随后沉重地叹了口气,眼中的哀伤几乎是要流溢而出。

    “看过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吗?”

    “看过。”陈灏点头应道。

    “《流浪地球》里有这么一幕,为了救援地球发动机,联合国启动了一个模式:可以不计成本地投入资源,只求救援成功,这种模式被称为【饱和式救援】。”

    郭鑫教授解释完后,又抛给陈灏一个问题。

    “知道疫苗的种类有哪些吗?”

    “疫苗吗?”

    陈灏愣了下,眼睛微闭上,大脑开始疯狂运算,几秒后睁开眼睛答道,“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应该有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吧?”

    “是,你说的没错,医学界的疫苗大概是这五种。”

    郭鑫教授显然对这些有所了解,苦笑一声说,“但在疫苗市场上,不列颠的GSK、漂亮国的默沙东和辉瑞等4家国际巨头垄断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

    “疫苗关乎中国14亿人的安全问题,我们不能在疫苗上像芯片一样被卡脖子!”

    郭鑫教授声音低沉地接着道:“今年2月份的那场灾难发生后,国家紧急召开了一场会议。这场会议确定了五种疫苗路线全部推进的计划,也可以说是疫苗研发上的【饱和式救援】!”

    “路线确定之后,疫苗攻关组的优先级被提到了最高级,钟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所有研发单位全部纳入管理,研发成本全部由部委背书,整个中国三十二部委无条件配合!

    但问题来了,整个小组只缺一个领袖。因为技术的专业性和行动的特殊性,这个小组的组长必须要熟悉疫苗的研发,同时掌握从生物合成到机械产业的每一项知识,还要有能推动五条产业链的统筹能力,这绝不是一般人可以办到的。”

    说到这里,郭鑫教授又叹了口气,他想当初与老赵的初相逢,还时候老赵还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工作。

    这一晃,都十几年过去了。

    至于陈灏则是在一旁默默听着,他已经大概能够猜到了一点。

    郭鑫教授的声音接着响起。

    “今年2月15日,老赵接到上级的安排,成为疫苗攻关小组的组长,接着在老赵的统筹下,十三家研发单位各自发起了总攻。”

    江城生物研究所、京城生物研究所、科兴中维生物公司等五个单位研发灭活疫苗;

    康希诺生物公司联合军科院研发腺病毒疫苗;

    皖省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公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个单位研发重组蛋白疫苗;

    京城万泰生物研发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

    珠海丽珠单抗生物科技、京城复星医药科技等四个单位研发核酸疫苗。

    一个小小的疫苗背后,是整个中国医药界所有的力量都集中起来才研发成功的。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人物便是……赵振东。

    赵振东,北大博士毕业,病原生物学出身,曾担任北京大学免疫学系副教授,后进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工作。

    听着郭鑫教授讲着赵振东的故事,陈灏心情渐渐低沉下来。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9月16日,赵振东因为过度劳累,摔倒在首都机场,从此再也没能起来。

    9月17日凌晨,经抢救无效,赵振东离世。

    而在倒下之前,他还刚刚完成了江城灭活疫苗的生产车间的生物安全检查工作。

    郭鑫教授说着,眼眶通红地厉害,他忍不住用手揩了下眼角,哽咽地说道:“我和老赵认识十几年了,他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

    “他的余生只有两个追求,一是多培养几个年轻人,二是能把毕生所学为医学做出贡献。”

    从光华楼走出来的这条路似乎格外的长,郭鑫教授前阵子还刚参加完老赵的追悼会,说起这些,让他一时间情绪失控。

    郭鑫抽吸了几下鼻子,有些歉意的对陈灏说道:“不好意思,提到老赵我这情绪一时没控制,有点失态了,抱歉抱歉。”

    “没事的,听了郭教授你讲得这些话,我内心触动还挺大的。”

    陈灏上前拍了拍郭鑫的肩膀,慰问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老赵虽然走了,但是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里。”

    “老赵为国殒身,中国不会忘记、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

    陈灏的几句话还是挺管用,郭鑫教授心情也好转许多。

    五分钟后,郭鑫教授上车离开。

    眼看着车子从视线里渐渐模糊,陈灏仰头望天。

    天空中蔚蓝一片,洁白无瑕的云朵在蓝天中缓缓移动,偶尔有几只飞鸟掠过天空,只是一闪而逝。

    目前国内的学术圈的确有些问题,老一辈有贡献精神的科学家正在凋零,而40-60岁的科学家、学者里,出现了许多德不配位的情况,导致30岁左右的青年学者步履维艰。

    但仍然有一批人正在坚守着自己信仰,比如今年54岁逝世的赵振东。

    疫苗守护者、幕后英雄,但是却无人知道……

    若不是从郭鑫教授的口中,陈灏他都不知道有这一回事。

    学术圈虽然问题不小,但不是没得救。

    陈灏内心里有些主意也在逐渐敲定,没有能力的话或许他会像许晨阳一样远走漂亮国,但……他有能力抵御。

    甚至改变这个圈子!

    “嘀——”

    这时,一只飞鸟从头顶飞翔而过。

    抬头,天空中已不见飞鸟。

    而眼前,是郁郁葱葱地校园风光。

    “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你已经飞过。”

    ……

    两天后。

    就在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办公(临时)会召开的前夜。

    京城的一处老式住宅里。

    一个跨越大洋彼岸的电话打了进来。

    电话接通。

    传来一道略带沙哑的美式英语。

    “……我们国际材料研究学会联盟(简称国际材盟)应该吸纳Dr.的加入,IEEE那里已经邀请对方成为IEEETransaNanoteology的评审专家了……”

    “韩教授,希望您能够好好考虑下。”

    电话挂断,房间里再次回归寂静。

    只有不时会响起平缓的呼吸声。

    ps:今天查资料无意中翻到赵振东的事宜,一时间情感交集,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忍不住夹杂了不少私货进来,实在抱歉,下次我会注意。

    经历过2020年的中国人,都要铭记住“赵振东”这三个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947/ 第一时间欣赏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 作者:想要上岸的鱼所写的《我在大学当校长》为转载作品,我在大学当校长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在大学当校长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在大学当校长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在大学当校长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在大学当校长介绍:
在海外名校留学八年归国的陈灏,通过一番算计,终于夺回爷爷一手创建的光华大学。“叮咚!名校成长系统绑定成功!”得到系统后,陈灏发现通过系统出品的建筑,竟然还带有buff加成!教学楼:学习悟性增加200%!图书馆:学习效率增加200%!实验室:科研能力增加200%!……几年后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言:感谢我的母校光华大学以及校长陈灏先生。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纷纷表示表示赞同!【光华大学新生群:181062463】我在大学当校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在大学当校长,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