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我在大学当校长TXT下载我在大学当校长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在大学当校长全文阅读

作者:想要上岸的鱼     我在大学当校长txt下载     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二十章 他竟然拒绝了MIT?

    在2020年,有个组织曾经发布过一个全球计算机500强榜单,其中日本超级计算机“富岳”凭借每秒41.55亿亿次的运算速度,成为新一代超算冠军。

    而中国的“神威”和“天河二号”则是分列第四和第七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超级计算机虽然没有拿下个体冠军,却在数量上战胜所有对手。

    全国超级计算机市场,主要是中日美三国对抗,日本富岳虽然排名第一,但日本进入榜单前五百的超级计算机只有30台,远远落后于中美。

    美国超级计算机数量为114台,其最快的设备“顶点”仅次于日本的“富岳”,是运算第二的计算机。

    而第一名则是中国,共拥有226台超级计算机,占比超过45%,接近于美国的两倍。

    之所以能够在超算领域赶超美国,主要还是超算不像手机电脑,虽然对芯片要求同样很高,但少了面积的限制。

    超算这一块,中国跟美国的差距并不算特别大。

    至于刚刚跟陆舟提及的天河二号,是由国防科大研制的超级计算机,2013年登顶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一直保持冠军宝座的天河二号直到2016年6月20日,被我国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

    这个神威·太湖之光创造艰难,是国内在禁运条件下第一个建成的顶级超算,神威二字来自于其采用的申威SW26010处理器,由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网络系统部第五十六研究所(又称江南计算所)研制。

    SW26010是申威系列第四代CPU,采用中芯国际28nm制程,相比intel的14nm要落后一两代。

    所以SW26010的主频并不高,只有1.45GHz,而同期intel至强系列芯片的主频通常都在2.6GHz左右。

    那太湖之光又是怎么打败美日的?

    在芯片制程落后的情况下,面积换性能,弥补工艺不足。

    太湖之光一共用了40960颗SW26010,处理器核芯高达10649600个,而相近峰值的美国Sierra超级计算机所用处理器核芯只有1572480个,还不到太湖之光的六分之一。

    不光怎么说,在超算领域被技术封锁的情况下,能实现弯道超车已然是不易。

    一般来说,国内这些超算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能申请使用,只要你有钱,注册账号并提交申请就行。

    以他的能量,跟上面打个招呼,插队一个太湖之光超算完全没问题。

    倒是在陈灏通完电话后,身旁也传来一道声音。

    “陈校长,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吗?”赵永教授非常热情得说道。

    当初与陈校长会见,他只是想着能加入超级高铁课题组,能亲眼看到超级高铁诞生即可。

    可没想到,自己还能被任命为超级高铁项目的副总工程师。

    据说这还是陈校长力排众议才通过的。

    能够再次被人信任,赵永教授对陈灏完全是感激不尽。

    “超算的事情,小问题,”陈灏不以为意地笑了笑,然后目光延伸到眼前的独特建筑上。

    “赵教授,徐司长、黄总都到了吗?”

    “刚到不久,祁老也在。”提到祁振国,赵永眼神闪躲。

    对于祁振国,赵永是相当愧疚,他当然知道祁老寄予了不少的厚望在他的身上。

    可是他辜负了祁老。

    现在幡然醒悟后,反倒更加不敢见祁老。

    陈灏淡笑道:“那我们也进去吧,别让几位领导等急了。”

    超级高铁项目影响太大了,涉及京城好几个部委,不过主要负责的还是中铁总和交通运输部。

    在国内的铁道运输上,中铁总负责的是运营,交通运输部负责的则是管理(各地铁路局),真空超级高铁项目也避免不了。

    走进研究中心,实验室里有一队人正在参观,其中有几位部委的高官,几位铁道运输领域的老专家,陪同人员主要是两位鹭岛的官员(耿康平、周瀚清)和项目总顾问祁老。

    陈灏的一出现,顿时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至于赵永教授,脚步有些虚浮,步伐不由得落后陈灏一步。

    “徐司长你好。”

    “黄总你好。”

    “薛主任你好。”

    “李教授你好。”

    “庄……”

    面带着微笑,一一与各位领导、教授们握手。

    接着便是有陈灏取代祁老,为参观的领导教授们解答疑惑。

    能够出现在这里的,不是将一生奉献给国家科研事业的专家就是部委高官,没什么好担心泄露的。

    问出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而陈灏游刃有余得回答着,尤其是几位专家听完后陷入沉思当中。

    实在是信息量太大,消化都要时间。

    领导问出的问题当然不像专家那么专业,其中最关注的就是建造成本和时间问题。

    “陈校长,超级高铁的初代原型机最快能什么时候研制出来?”徐司长关心得问道。

    陈灏略一思索,回答道:“团队磨合没问题的话,最快应该就在今年底明年初左右研制出来,到时候四公里的试验管道也差不多建设完成,可以开启试运行。”

    听到这个答案,徐司长反倒苦笑起来。

    “时间快点自然最好,但千万不能影响到质量啊。”

    徐司长看了眼陈灏,叹道:“毕竟超级高铁项目超过万亿人民币,而且国际上关注这个的不少,一定要慎而又慎。”

    “徐司长放心,我一定会给国家上交一份满意的答案。”陈灏丝毫不紧张,镇定自若的回答道。

    “遇到什么麻烦可以尽管联系我,有国家给你背书,放开手脚大胆去做。”徐司长话音落下,身后的秘书很自觉得地将领导的个人电话给了陈灏。

    其余几位领导也纷纷留下私人手机号码。

    这个事情在郭某院上已经挂了号,其实已经不是一个交通运输部或者中铁总能够统筹负责的项目。

    谁要是敢弄小动作,完全是自找死路。

    在国家战略上,那是丝毫不会留情。

    等把一众领导学者送走,陈灏看着身旁的祁振国祁老,无奈一叹。

    “祁老,您岁数也不小了,没必要搬到研究中心来。”

    之前的计划是在光华大学校内完成原型机的组装和研究工作,超级高铁的四公里试验线则是在通安区的深山里进行建设工作。

    但考虑到保密工作,最后原型机的工作也迁移到深山里,还有部队驻扎在研究中心周边。

    可万万没想到,祁老竟然要搬到研究中心来。

    祁老非常固执,直接拒绝了陈灏。

    “超级高铁是国之重器,我虽然是一把老骨头,没有你们年轻人有精力,但还是再发点用处。”

    “陈校长,你不必再劝我了,我意已决,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超级高铁的出现,死无遗憾啊……”

    老科学家对国家的热爱和奉献是当代年轻人难以理解的,陈灏沉默了片刻,还能咋办,当然是同意了。

    “好吧,但是祁老你要答应我,不能过度劳累,我会让研究中心的系统格外关注您,每天累积到一定时长后,会停止您的研究工作。”

    “这……好吧。”

    祁老也无奈了。

    之前的计划全泡汤了,实在是光华的这个安保系统太先进了,当初来到的第一天还被惊艳到了。

    在研究中心待了一会,给研究人员解答一些疑惑后,陈灏也就离开了这里。

    赵永教授能力和精力都不错,加上有祁老这个共和国之勋看着,他没什么不放心。

    倒是在回去的路上,一道系统提示音响起。

    让陈灏差点撞上前车。

    看到眼前的系统页面内容后,陈灏脸色大喜。

    “终于有突破了!”

第七百二十一章 装杯犯曹黎浩

    “什么,那老头是图灵奖得主?”

    张磊惊得叉子都掉落在地了。

    图灵奖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奖项,对获奖条件要求极高,评奖程序极严,一般每年仅授予一名计算机科学家。

    图灵奖也是计算机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从1966年至2020年,一共也只有74人获得过图灵奖。

    直到2000年,中国科学家姚期智获图灵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得图灵奖。

    “获得图灵奖的不都是大牛吗?怎么可能会来给我们授课!”张磊一偏不信,毕竟曹黎浩的话才匪夷所思了。

    郑天宇听了陷入沉思当中,唯独陆舟眉头皱起。

    “不信?”曹黎浩嘿嘿一笑,“你用维基百科搜一下史蒂芬教授,看看上面的介绍是啥。”

    不信归不信,可曹黎浩一副信誓旦旦得样子,让张磊也不由得动摇了。

    难不成……是真的?

    张磊不说话了,默默地拿起手机开始搜索。

    片刻后,看着手机页面上显示得人物介绍后,他愣住了。

    “卧了个大槽,还、还真是啊!”

    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给他们上课的教授竟然是图灵奖得主,太不可思议了,难道mit师资都富裕到这种地步了?

    想不明白啊!

    “曹哥,这是为啥啊?”张磊懵逼得问道。

    郑天宇、陆舟也望了过来。

    曹黎浩嘴角上扬,笑道:“这位史蒂芬教授是你们校长的老师,而且是为了你们当中的一人而来,猜到到是谁吗?”

    听到是校长的老师后,能来到这里的都不傻,也明白估计是跟校长有关,众人感动不已。

    这次暑期课程全程费用由学校负责,他们一毛钱都不用出,除非是自己在外消费。

    不仅如此,校长还在背后为他们付出这么多。

    原本有几人还想着趁着六周的时间感受下资本主义的糜烂生活,现在念头全消,好似任何一丝玩乐的念头都是罪恶的。

    至少曹黎浩的最后半句话……

    几道目光扫向陆舟。

    同为学霸,但是学霸和学霸之间是不一样的。

    比如陆舟,这家伙简直不似人!

    同样的题型,老师讲一遍,这家伙不光领悟透了,还能举一反三,甚至提出的问题老师也解答不出来。

    陆舟在光华简直是受委屈了,这种变态就应该来到mit、pu、hu这种地方。

    即便是面部表情控制极好的陆舟也不由得感到尴尬。

    陆舟赶紧转移话题道:“曹哥,那下午的课程授课老师是谁?”

    “下午的老师啊……”曹黎浩故意把声音拉长,然后故弄玄虚地道,“你们猜猜会是哪位?”

    “总不能下午的是菲尔兹奖得主吧?”张磊大胆地猜测道。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也太吓人了吧!

    只是一个暑期课程,两位授课老师一个是图灵奖得主,另一个是菲尔兹奖得主,吓死银啊!

    曹黎浩摇摇头,“这倒不是。”

    听到不是后,张磊又是松了口气,又是失望。

    不过这个结果也是能接受的。

    可万万没想到曹黎浩后面的一句话让他下巴再次惊掉一地。

    “不过对方是诺尔贝物理学奖得主,当今物理学界还存活的大牛,理查德教授。”

    一个图灵奖得主,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跑过来教数学???

    这究竟是搞什么?

    这个连陆舟都怔住了,更别提张磊。

    “曹哥,这也就离谱大了……再出现一个菲尔兹奖得主我都不意外。”张磊吐槽道。

    “菲尔兹奖得主?”曹黎浩切着盘中的猪排,对张磊挤眉弄眼,“你要是想见也不是不行,我老师就是菲尔兹奖得主。”

    “噹!”

    一个同学的手机从手中滑落。

    老师是菲尔兹奖得主……

    郑天宇小心翼翼地问道:“曹哥您学的是什么?”

    “我学的就是数学啊,数论方向,不过我比较菜,不如你们校长,也就是在数学四大期刊上发表了三四篇sci。”曹黎浩漫不经心地说道。

    “嘶——”

    也不知道是谁吸了口冷气,反正连陆舟都被曹黎浩这个王霸之气给雷到了。

    数学四大期刊也叫四大神刊,分别指的是: annalsmathematics(数学年刊)、ihematicae(数学新进展)、acta mathematica(数学学报)、journalthe ameri mathematical society(美国数学会杂志)。

    这四大期刊无论是任何分区里,都绝对是数学类的独一档,权威性无出其右。

    然而,翻遍四大神刊,作者以国籍a的出现不足50次。

    不夸张的说,任何一个中国数学家能够发表在数学四大期刊上,说是人生达到巅峰也不为过。

    甚至西安交大某教授,就因为在数学四大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直接借此评上“杰出青年”!

    一篇数学四大期刊sci论文,完全可以在中古任一大学担任教授,即便是清华北大也不例外。

    当然了,必须是独立发表的,而不是跟大牛合作完成的。

    刚刚曹黎浩提到的是三四篇……

    用词还是“也就是”。

    这批装的,让人无**可说。

    “曹哥,你这三四篇都是独立发表的吗?”张磊忍不住问道。

    曹黎浩理所当然得说道:“那当然,写个数学论文又不难。”

    张磊嘴角一抽,真想抽自己一巴掌,为什么要问呢!

    这不又给对方装批的机会了!

    不愧是校长,连朋友都不简单。

    后面大家都懒得说话了,默默地当个干饭人。

    吃完午饭后,曹黎浩告别大家离开了,说是晚上请吃大餐,也不知是真是假。

    不过对于下午的解析几何课程,还是期望得不行。

    毕竟这可是诺奖大佬来授课。

    怀揣着激动得心情,一行人回到上午的教授,等待着老师的到来。

    至于下午的课程跟上午没差,依旧是陆舟在装批,其他七人当背景板。

    只是下课后,陆舟又被拦下了。

    史蒂芬教授倒是没出现,这次出现的是两个陌生人。

    听完对方自我介绍后,陆舟基本能猜出对方的来意。

    校长伦纳德教授对陈灏面露微笑。

    “陆,也许我们可以找个地方一起来个下午茶?”

    ps:这章有点水,实在抱歉,马桶堵住了,折腾半天才弄好……

    第七百二十一章 装杯犯曹黎浩

第七百二十二章 建一个超算中心?

    “智能眼镜的续航也是一个问题。”

    “如果采用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供应MR智能眼镜的话,甚至会比微软的HoloLens续航更短……”朱晨一脸得为难。

    微软的HoloLens是头显,可利用空间还是挺大的,可即便如此,续航也仅仅是三小时左右。

    智能眼镜的电子元件全部集中在两条眼镜腿上,可利用空间比及头显远远不如,不然微软为何在开发MR技术上选择头显而非眼镜,自然也考虑到这点。

    空间越小,难度越高。

    而且眼镜不像头显,更具备日常属性,这就对续航要求更高了。

    起码要高达8小时的续航,能满足一天一充更好,可是狭窄的空间根本满足不了这个条件。

    陈灏明白朱晨的意思,也知道对方在担心什么。

    拍了拍朱晨的肩膀,肯定道:“锂空气电池那里你就放心吧,我相信布尼尔教授的能力,你也要相信。”

    如果不能将锂空气电池小型化并用于MR智能眼镜上,那他们即便把其他功能完美实现了,也将成为一个鸡肋型的电子产品。

    谁会接受一个续航只有一小时左右的智能眼镜?

    这不是扯淡么……有些上班族的通勤时间也远不止一小时。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根本满足不了智能眼镜的要求,只有锂空气电池的优异性能才能解决续航问题。

    朱晨看了眼陈灏,欲言又止。

    校长,这可是锂空气电池啊!

    是谁给了您这么大的信心?

    朱晨和金智慧对视一眼,想法是不约而同的。

    还能咋地,也只能盼望布尼尔教授那里能早日攻克锂空气电池技术了。

    这个话题只能跳过,朱晨则是问出下一个问题:“对了,还有智能眼镜的芯片问题……”

    “芯片简单!”

    陈灏轻松说道:“光芯国产化进度不错,这两三个月差不多就能完成,届时我会安排一个小组来开发适配智能眼镜的光芯。”

    朱晨想要研发的是真·智能眼镜,而非那些打着智能眼镜噱头研制出来的“玩具”。

    既然不是玩具,那对运算要求相当高,5g技术+光芯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好在这点比较稳。

    “还有一个就是声音问题。”

    “声音问题?怎么说?”

    “比如说系统提示音、听音乐、接听电话等,这些都需要发声。目前实验室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学微软的HoloLens,采用外放喇叭+蓝牙耳机;另一种则是在眼镜腿上增设骨传导耳机模块。”

    “在这方面,实验室到现在还没统一意见。”朱晨头疼地说道。

    前者不占用体积,技术难题也不高,但麻烦啊,用户除了戴个智能眼镜还得外加一个无线耳机;

    后者则是占用体积,而且还涉及到骨传导技术以及音效的问题,好处是不用多戴一个耳机。

    至于骨传导技术是近些年兴起的,主要是作于运动耳机使用较多。

    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

    这里还能拿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举例。

    作为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后天却失聪了,可即便如此,也不影响他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贝多芬在演奏的时候,靠口咬一根棍棒接触钢琴琴身,将震动传到大脑,进而听到乐声的。

    这里其实就是利用了骨传导的原理。

    只是骨传导技术并不想入耳式耳机和头戴式耳机成熟,有两大问题:漏音和音质。

    这些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渐渐解决了不少。

    “那你们两个支持哪个?”

    “骨传导吧。”

    “我也赞同骨传导。”

    金智慧和朱晨两人意见相同。

    陈灏则是笑了笑,“那还纠结什么,就加入骨传导技术吧。”

    “骨传导耳机上国内有两家不错的公司:南卡和韶音。那我们可以和对方选择合作,解决音效问题。”得到陈灏的认可后,朱晨心情愉悦许多。

    毕竟他和金智慧两人太年轻了,资历不够,很难压下研究所和光华研究院(美国)不同的声音。

    “这两家公司市值怎么样?”陈灏忽然问道。

    “市值?”

    朱晨一懵,不确定地回道:“好像这两家都没上市吧,具体估值多少我也不清楚。”

    旁边不知哪个研究员喊了一声。

    “校长,韶音科技最新估值超过5亿。”(查不到具体估值,虚构)

    “5亿?”

    陈灏目光望向一个年轻的研究员身上,温煦一笑,“徐博士所说得单位是人民币还是美元?”

    听到陈灏喊自己的姓,年轻研究员满脸错愕,反应过来后激动不已,大佬竟然记得他的名字。

    智能产业研究所这么多人,陈灏当然不会一一记住,只是临时用洞察技能查看了下。

    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是人民币!”

    听到单位是人民币后,陈灏笑了。

    转过头面对着朱晨、金智慧,淡淡一笑:“5亿人民币挺便宜的,不用合作了,直接收购吧。”

    骨传导耳机算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即便是溢价收购,那也不会超过10亿人民币。

    六七个亿而已,不贵。

    但是在场所有研究人员都怔住了。

    这特么是什么虎狼之词!

    5亿人民币挺……便……宜……

    这可是五个小目标啊,多少人一辈子都赚不到一千万,更别提五个亿了。

    即便是朱晨也被震住了,不愧是校长,还是这么霸气。

    5亿人民币=975.78亿韩元。

    随手能甩出五亿,世界上有哪个私立大学校长有这个资本……

    顿时间,金教授对自己当初选择加入光华大学感到欣慰不已。

    至于后面的问题,问题不大。

    MR智能眼镜除了芯片和续航两大问题暂时无法解决,其他的软件、硬件问题都还好。

    至于光学显示技术、交互技术等都可以慢慢解决。

    陈灏在智能产业研究所一直待到午饭时间才结束,顺便和朱晨、金智慧一同去食堂用膳。

    倒是因为早上陈灏的出现,在一众研究人员心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MR智能眼镜技术并不是什么简单的科技产品,以光华大学的技术储备和环境想要开发这个无疑是难上登天。

    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室取得的突破寥寥无几,不少人都动摇起来,内心里更是萌生了退意。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求真湖边上。

    两个发际线堪忧的博士正在争吵着什么。

    而这两人的身份都是MR智能眼镜实验室的研究员。

    ps:争取最近更新稳定起来,数据实在太差了,大佬们来点免费的推荐票也好啊!

    o(╥﹏╥)o

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的突破

    葛鹏,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博士。

    罗文昊,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博士。

    两人之前效力于英特尔公司NDG部门,从事AR智能眼镜的研究工作,后被光华大学收购,给了三个选择。

    一是到光华大学本部,身份转为校属研究所的专职研究员;二是留在硅谷的光华研究院;三则是那笔钱离开。

    当然了,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行选择,只有通过了光华大学的面试后的人才有这个资格。

    最后通过的人有2/3,这些人里,有中国国籍的占了6成,其他是白人和印度人居多。

    有一半选择到光华大学本部,剩下一半里选择光华研究院和离开的各占一半。

    之所以离开的人只有四分之一,主要还是光华大学的光子屏和光芯的缘故。

    能加入英特尔公司,几乎都是名校毕业,对于这两个大杀器,深知带来的影响多大。

    而且光华大学也不是一个普通的私立大学,人家的产学研玩的相当6,大树底下好乘凉。

    葛鹏、罗文昊,都是博士刚毕业不久,国籍也没变动,趁着这个机会,两人不约而同的选择来到光华大学本部。

    至于研究方向只不过是从AR智能眼镜转变成MR智能眼镜,变化不大。

    只是都来好几个月了,MR智能眼镜的研究步履维艰,葛鹏甚至觉得光华的步子迈得太大了!

    不弄头显,非要搞智能眼镜,而且头显的技术也不阉割。

    谁给他们的勇气?

    是梁静茹吗?

    近两个月,MR智能眼镜实验室里气氛渐渐古怪了起来,甚至出现了一小波的离职潮,要不是实验室一直在招人,怕是实验进度都会被影响到。

    在今天之前,两人其实萌生了退意。

    从英特尔到光华大学,两人年薪从30万美刀降到了150万人民币,差别不大,不过也很能理解,毕竟地方位置不同。

    像英特尔公司在大连、蓉城的分公司,即便是名校博士也不过是五六十万年薪,跟硅谷本部那里差别太大了。

    如果是斯坦福、麻省理工、卡内基梅隆这种名校计算机博士,在硅谷的待遇相当高。

    一毕业进入到脸书、谷歌、英特尔、苹果等顶尖大厂都是level4起步,基本工资14-16万美刀,股票20-32万美刀,奖金2-3万美刀,平均下来一年都有20万美刀起步。

    而且职级每升一级基本上年收入提升10万美刀。

    像葛鹏、罗文昊两人都已经是level5,年到手30万美刀。

    当然了,也不是硅谷所有的公司都这么高待遇,普通大厂也是十几万起步,比如优步13万美刀起步,传统软件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也差不多是这个待遇。

    待遇降低了一点影响不是很大,主要是没有盼头。

    好在陈灏出现了。

    给他们内心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朱晨所长设计中的MR智能眼镜有多难?

    光学技术+光子屏+光芯+锂空气电池+……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哪家企业能研制出完美级别的MR智能眼镜,那唯有光华大学了。

    即便是微软的HoloLens在芯片和电池上(续航3小时)问题也无法解决掉。

    如果真的能研制出来,那么……这绝对是跨时代的产品!

    一如光子屏、光芯和锂空气电池的意义!

    葛鹏对MR智能眼镜信心十足了,可好友罗文昊还在动摇中。

    “老葛,虽然你说得很有道理,但MR智能眼镜真的没那么容易!而且……”

    罗文昊手撑在湖边到的栏杆上,看了眼葛鹏,犹豫道:“而且微软那里开出的待遇你是知道的。”

    这段时间,微软、谷歌、脸书和亚马逊四家公司的猎头纷纷对光华大学MR智能眼镜的科研人员下手,为的就是阻止光华大学的研究。

    苹果也有自己的AR智能眼镜,只不过苹果为了光子屏、光芯,还不敢得罪光华。

    其中待遇最好的便是微软了,承诺将他们的职级再升一级。

    而他们的年薪也将达到50万美刀级别。

    那可是三百多万人民币。

    要是运气不差,熬个十年八年,再往上升个两三级,直接跨越到高管级别!

    “是,但这里是中国!”葛鹏直视着罗文昊,胸膛起伏。

    “美国再好也不是我们的国家!”

    “之前是因为看不到希望,可如今不一样了,我相信陈校长。”

    “能亲眼看到一个跨时代的产品在我们手中诞生,这难道不好吗?”

    罗文昊沉默了,片刻后他叹道:“你觉得会成功吗?”

    “一定会的!”葛鹏斩钉截铁道。

    下一句话更是让罗文昊给惊傻了。

    “而且我打算申请【光华学者】,虽说光华大学没有编制,可我觉得这样才算真正融入光华大学的大家庭里。”

    评上光华学者虽然有一次性高达110万人民币的安家费和补贴,以及一套位于专家楼的三居室房子。

    但年薪低啊,只有二三十万人民币!

    他们作为研究所的专职研究员,年薪是这个的五倍!

    罗文昊抚着额头,看傻子似的看向葛鹏,“买糕得!老葛,你是疯了吧??!”

    “我没疯。”

    葛鹏摇摇头,他望着眼前风平浪静的湖面,缓缓说道:“专职研究员就像是公司员工,可以辞退人,也可以再招人。”

    “但光华学者、光华青年这些人才引进计划不一样。”

    “一个萝卜一个坑,来一个少一个,趁现在我们还能达到这个门槛,再过几年可不好说了。”

    罗文昊被气笑了。

    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还是有真才实学的那种,过几年还满足不了一个光华青年的要求?

    疯了吧?

    “疯了吧?!”

    陈冬(化名)听着秘书的话,直接勃然大怒地站起来。

    “收购我们韶音科技?他凭什么笃定我会卖给他?”

    “一个大学校长,不好好搞他的教育,把商界搞的乌烟瘴气,他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吗!”

    女秘书嘴巴紧闭着,董事长正在发火,哪里敢插嘴进去。

    噼里啪啦把对方乱骂一通,待怒气稍减后,陈冬冷着脸问道:“他还说什么?”

    女秘书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硬着头皮小声说道:“对方说,我们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不卖的话,还可以去收购南卡科技。”

    “他还问您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听到【南卡】这两个字的时候,陈冬心里已经咯噔了一下。

    国内骨传导耳机领域,目前做的最好的就是他们韶音和同处鹏城的南卡。

    南卡主打性价比,韶音主打高端品牌。

    两家公司差异化定位,虽然有竞争,但勉强还没撕破脸皮的地步。

    毕竟这方面的市场前景大,蛋糕够吃。

    “您认为骨传导耳机和光子屏、光芯相比,哪个技术难度更高?”女秘书说完后,连忙战略后退两步,这话也太扎人心了。

    她觉得董事长肯定会发火。

    甚至会对陈灏、光华大学破口大骂。

    什么“让他们滚”之类的话。

    意外的是,事情并没有如她想象的发展。

    办公室里空前的安静,静到可以听清楚董事长呼吸的声音。

    只见陈冬铁青着脸,坐在椅子上一声不吭。

    良久后,他咬牙问道:

    “光华出价多少?”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还有一章)

第七百二十四章 国产品牌的尴尬处境

    小说里的商战:勾心斗角、层层布局,各种高智商高端大气上档次,以及高手过招时的暗潮汹涌,堪称没有硝烟的战争。

    而现实里的商战:

    安排员工去对家APP上发黄色图片;

    某李姓男子带30个大汉在自己公司抢公章;

    以及上面的升级版,某公司CFO带60个大汉回公司抢营业执照;

    某上市公司创始人翻墙到友商厂区偷拍产品,还被保安现场逮住;

    还有下毒、抢劫、拔网线的……

    最高端的商战往往采用最朴素的手段!

    其中最离谱的属创始人翻墙偷拍的那个,上新闻后公司股价一度涨停,三个多月股价更是翻了几倍。

    咳咳,可能是股民们都被这个公司创始人的精神所打动了吧。

    但实际上,商战还有一种形式,叫做碾压。

    之前网上有个很有趣的问题:如果藤讯阿狸要收购你的公司该怎么办?

    陈冬过去对这个问题不屑一顾,因为,没这个必要啊!

    阿狸藤讯总不会跑来收购一家骨传导耳机公司吧?

    可谁知道,自己还是被巨鳄给盯上了。

    光华虽然不是藤讯、阿狸,但在科技界名声大震。

    他不想卖,可是不行。

    毕竟还要一个势均力敌的同行在。

    要是光华收购了对方,可以直接打出GG。

    担心夜长梦多,陈冬快速地联系了公司另外两位持股人。

    韶音科技并非上市公司,公司股份也是由他们三人持有。

    得知这一消息后,另外两人是又怒又惊,怎么就莫名招惹上对方了,这简直是无妄之灾。

    还能咋办,也只能妥协了。

    商量好后,陈冬从秘书里拿到的号码回拨了过去。

    接通后,通话记录很简单。

    陈冬:“陈校长,我们韶音科技虽然做的是小众的骨传导耳机,但……”

    话只是说到一半,便被陈灏打断了。

    陈灏:“6亿。”

    陈冬:“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只是突然的收购让我们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陈灏:“7亿。”

    陈冬被噎住了,哪有这样直接出价的,还一亿一亿的加。

    陈冬:“陈校长,你这样让我很为难……”

    陈灏:“8亿。”

    陈冬:“这个……”

    他顿时茫然住了,8亿就是他们心理最低标准,毕竟耳机行业的天花板算是Beats了,当年苹果公司是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的。

    只是骨传导耳机太小众了,想去纳斯达克上市肯定没戏,估计也就是在国内上市,市值能有以一二十亿顶天了。

    本以为需要一番讨价还价,可没想到电话没聊几句,直接就到这一步了。

    在陈冬没有说话的时候,陈灏淡淡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10亿。”

    “B&O的市值也不过是12亿元,这个价格差不多了。”

    “接受的话,这两天直接把合同签署好。拒绝的话,我相信南卡那里会心动的。”

    “南卡当然会心动,毕竟那里都是一群土包子。”

    心里暗暗吐槽了友商一番后,陈冬脸色一阵变化,口中缓缓吐出一道浊气,有气无力地道:“陈校长,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就这样,一个10亿元的交易在简单的电话中完成了交易。

    当朱晨收到消息的时候,也是十分震惊。

    这特么早上才谈及这个事情,怎么下午就谈妥了?

    震惊之余不免得兴奋起来。

    那这样,MR智能眼镜的声音问题就解决了。

    毕竟还没签署协议,朱晨没有把消息传开,只是跟金智慧说了声。

    当天夜里。

    三道机械音骤然在实验室里响起。

    “朱晨所长,您今日工作时长已经超过12小时,请于半小时内离开实验室。”

    “健康助手阿光提醒您:工作固然重要,但健康才是第一位。”

    “若未在指定时间离开,将暂时取消身份权限,并强制带离实验室。”

    朱晨无奈得抬起头,与实验室里的监控摄像头对视一眼,颇感无奈。

    倒是一旁的金智慧开始紧张了,因为他只是比朱晨晚几步到达实验室。

    果不其然,机械音还没停歇几秒,又响了起来。

    “金智慧副所长,您今日工作时长已经超过12小时,请于半小时内离开实验室……”

    自打之前光芯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通宵达旦的研究导致晕厥后,校长就给全校所有研究机构增设了健康检测系统。

    从进入研究所大门的一刻开始计算,只要逗留超过12小时,便会开始警告,最后是联系保卫处强制驱逐。

    最可怕的是,被驱赶后还会取消身份权限,那第二天连研究所大门都进不去,还得去找校长检讨、谈话,才能恢复权限。

    陈灏这么做,自然是防止科研人员过度劳累,影响到身体健康。

    当然了,你也可以回去继续研究。

    只要能保证精神饱满,第二天不会被系统检测出精神状态异常就行。

    朱晨与金智慧对视一眼,两人哑口无言。

    “这个系统真是越来越智能了,之前只会喊我‘编号:4001’……”朱晨吐槽了一声。

    开头的4是智能产业研究所的编号,后面三位则是序列编号。

    金智慧眼神里闪烁着光芒,他一直怀疑光华大学有个弱人工智能,毕竟这位陈校长是计算机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再加上光华大学又是一直产出光子屏、光芯这种跨时代的产品,就更加深他的猜测了。

    因为系统的原因,两人把手头的事情做了下收尾,便离开了实验室。

    外面已经是深夜,晚上9点多,校园道路上的学生人影稀稀疏疏。

    朱晨是单身汉,金智慧也是单身汉,没有对象就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科研当中。

    两人在边走着边讨论起智能眼镜的事情,反正都住在专家楼,顺路。

    直至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多。

    朱晨把白天的工作内容梳理了一番,然后对白天几个研究员提出的问题研究了一番,又上网查看了几篇相关文献和最近的行业动态,最后才去洗澡上床。

    睡梦中,好似做了一个噩梦,朱晨眉头深深锁着,面庞更是开始扭曲,仿佛与什么在做着斗争。

    大颗大颗的汗水在额头处凝结、滴落。

    一道道信息流悄然涌入他的脑海,并完美地融入进去。

    第二天。

    在实验室的朱晨莫名觉得大脑空前的清醒,许多之前卡住的问题迎刃而解,让他半天摸不着脑袋。

    “难道是昨天睡得香?”

    半晌,也只能把原因归根于这个之上。

    ……

    也是在这时,一则微博又将光华大学推上了风头浪尖。

    (还有)

第七百二十五章 动摇的科研人员(求订阅!)

    “佳佳,这里。”

    周佳佳闻声端着餐盘走了过去,在两个比她年龄大几岁的女性身旁坐下。

    这两个老大姐正是跟她同一个部门的。

    这次暑假,周佳佳没有选择躺家里玩手机,而是选择了实习,毕竟开学她就大四了,不考虑考公考研的话,利用最后一个暑假进行实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光华大学虽然不是什么985、211、双一流,但是影响力不低,尤其是鹭岛、胡省,所以她很轻松地成为一家鹭岛国企的实习生。

    吃饭的时候,两位老大姐对她也是格外热情。

    “佳佳,我听主任讲,秋季校招会有你们光华大学专场宣讲会,”说到一半,这位张姓大姐上半身往前一倾,压低着声音,继续道:“会跟去年一样,你们光华会有定额招生。”

    正常来说,国企、上市公司到知名大学进行宣讲,都是择优录取,但是光华大学比较特殊。

    许多鹭岛、胡省的国企都会有一些政治任务,比如对光华大学开个后门,特意留出一些名额招生。

    这样就少了很多竞争,只需要打败同校的即可拿到offer。

    对于其他大学肯定不公平,可谁让光华大学简在帝心,对国家贡献大,这也算是国家对光华的特殊照顾了。

    “谢谢张姐,只是……只是我还没考虑好。”周佳佳犹豫地说道。

    她本科是金融学的。

    金融是一个上限很高的行业,可能要比百分之99的行业薪金上限都高,比如华尔街的券商,哪怕是新人起步都有45万美刀的年薪。

    但同时,金融学也是一个就业很极端的专业。

    上至券商投行总部、银行总行,下至985硕士做银行柜员卖理财,至于中间部分……没有。

    前者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业,后者是……服务业。

    金融行业对学历的要求应该是所有行业中最苛刻的了,非北清复交+两财一贸,基本是与券商投行总部、银行总行绝缘了。

    总结就是:

    内向性格,没资源没背景没关系,数学不好,不想读研,颜值太低身高太矮,学校非一线城市。

    以上占了任何一点,都不太适合在金融行业发展。

    周佳佳其实也知道这些,只是她还没想清楚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

    如果进入了国企,可能一眼就能望到未来的日子。

    这也就是应届毕业生才会这么想,但凡到社会上打滚几年,都知道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有多香了。

    一眼望到未来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未来。

    另一个大姐扒拉了一口饭,也提醒周佳佳道:“佳佳啊,你别觉得国企日子枯燥单调,可你要是去私企,你就知道这样的日子多舒服了。”

    “而且我跟你讲啊,这两三年你们学校反应过来的学生还不多,等过几年说不定就会取消这种定额招生了,还有你这次也在单位实习,只要笔试没问题,面试也就是走个过场。”

    “我……”周佳佳有些动摇了,“那我回去后跟爸妈商量一下。”

    这跟家长商量,那必然妥了。

    长辈就喜欢稳定的工作。

    见劝说有效果后,两位大姐也心满意足地继续边看手机边吃饭。

    倒是快吃完的时候,那位张大姐突然喊了一声。

    “佳佳,快看!你们学校又上新闻了!”

    “上新闻了??”周佳佳眼睛瞪大。

    接过张姐的手机一看,还真是。

    【光华大动作?骨传导耳机巨头韶音科技10亿元被收购!】

    内容讲述的是光华大学10亿元收购韶音科技,再介绍了下韶音科技在骨传导耳机领域的发展和获奖,还猜测光华在布局智能穿戴领域。

    看到10亿元这个数字,周佳佳都惊呆了。

    校长还是一如既然地豪气,大手一挥就是10亿元洒下去。

    再看下方评论,大部分都在刷666。

    “光华大学666啊!”

    “牛批,一出手就是10亿元,酸了。”

    “话说,光华10亿元收购这个韶音科技干嘛?多加两亿元都能收购B&O了,咋想的?”

    “楼上说得有道理,但是B&O跟韶音科技定位不同,骨传导耳机领域,韶音科技招牌还是挺响的,拿过不少IF奖、红点奖,我怀疑应该是跟MR智能眼镜有关。”

    “MR智能眼镜+骨传导耳机???光华大学是认真的吗?就骨传导耳机那个音质……我宁愿选择多戴一个无线蓝牙耳机。”

    “等等,所以这什么智能眼镜究竟有什么功能,有谁知道吗?”

    评论里有人猜出光华收购这家公司,应该是跟MR智能眼镜有关,毕竟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官网都是能查询到的。

    但之前也没人把这当回事,毕竟MR智能眼镜技术要求太高了,全球也就只有微软溅起了一些水花,其他公司开发出来的简直就是个玩具。

    “佳佳,你运气真好,谁能料想到前几年的光华大学会有这么一天。”张姐感慨地说道。

    周佳佳心里跟个明镜似的,她明白张姐和李姐之所以这么照顾自己,并非自己很优秀,而是学校的原因。

    谁要是还小看光华大学,那就是傻批一枚了。

    而就在新闻大肆报道的时候,有一人却感到五雷轰顶。

    距离鹭岛不远的鹏城。

    一栋写字楼里。

    身为南卡科技董事长的费鸿,在看到新闻的一刻面如死灰。

    “光华为什么要收购韶音???”他喃喃说道。

    准确说,他不理解为什么收购的不是他们南卡科技。

    10亿元啊!

    哪怕出价8亿他都卖了。

    别看他们南卡和韶音号称国内骨传导耳机两大品牌,实际上这就是耳机领域的一个小众品牌。

    一年的净利润也就那么点,加上现在经济不景气,中概股连跌好几天,藤讯公司连续两天下跌10个点,蒸发6000亿港元。

    藤讯、阿狸都这样,更别提其他的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惨淡得很。

    不如把公司趁着高价卖了,套现走人,等待经济复苏后再重新创业。

    “完了,骨传导耳机就是一个小泥潭,光华一旦入场,这哪里扛得住……”

    费鸿一脸的焦虑,赶紧打了几个电话出去,他得召开一场高管会议,商量下公司该如何发展和生存。

    与费鸿同城的某处豪宅里。

    华兴老总魏瀚突然拜访任总,将光华今天的动作和自己担忧述说了出来。

    “任总,光华摆明了要进入智能眼镜市场,那我们华兴该何去何从?”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七百二十六章 挖墙脚的微软谷歌?

    华兴作为国内手机巨头,不光手机行业发展得很不错,对于可穿戴设备领域也没有放过。

    比如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

    而智能眼镜,华兴也没有放过,甚至到了2021年7月,和GM合作开发了两代智能眼镜。

    而第三代智能眼镜的研发也基本完成,现在生产中,准备放在年底12月23日举办的顶级旗舰新品发布会上亮相。

    而这一次的华兴第三代智能眼镜,严格来说应该算是真正的第一代智能眼镜,搭载了鸿蒙OS系统,与前两代不同的是,这次并非是和GM联名,由华兴全程自主设计及制造。

    重要性虽然不如手机、电脑等业务,但也是华兴在可穿戴设备中的一个重要布局。

    可现在的处境却有点尴尬。

    光华大学也在搞智能眼镜,

    而且人家搞的是【真·智能眼镜】,不是他们这种打着智能眼镜的称呼,实则上只是一个智能语音助手。

    任总抬头看了魏瀚一眼,“你觉得光华大学研究的MR智能眼镜会是什么样子?”

    魏瀚眼皮跳了跳,深吸口气,说道:“以光华大学过往案列参考,我觉得光华这个MR智能眼镜应该不比微软的HoloLens差。”

    任总道:“微软的是MR头显,光华的是MR眼镜,技术含量孰高孰低你应该清楚。”

    同为MR产品,要是不阉割功能的话,头显和眼镜的技术含量可相差大了。

    任总这个话的意思……

    难道是不看好光华大学?

    魏瀚心中茫然,小心翼翼地问道:“任总,您怎么看?”

    响起脑海中上次与陈灏会面的情景,任总眼神中闪过一丝坚毅。

    “加大智能眼镜的生产,争取发布会之后把全国市场都铺开。”

    就在魏瀚还以为任总准备对光华开站的时候,下一句又响起来了,这句话直接让他原地震惊到了。

    “把库存清空后,对外宣布终止智能眼镜后续的系列。”

    “这……”

    魏瀚瞠目结舌了,光华那里的MR智能眼镜可还是在研究中,连篇论文都没发表过,指不定研究不出来,怎么就终止后续的产品了。

    虽然自家的智能眼镜只是打个噱头,最多就是个智能语音助手,但是也耗费了不少人力财力和物力,这才到第三代,投入进去的科研成本都没收回来,怎么就放弃了?

    几年的投入,就这么打水漂了,说实话。

    他不理解,也不甘心!

    “任总,为什么?”魏瀚不甘心看向任总。

    作为商界的传奇,任总自然一眼看出了魏瀚的想法,他喟然长叹,沉声道:

    “不是只有你不甘心,我也不甘心,可不这么做,对公司的损失会更大。”

    “我从87年创立华兴到现在,没有见过哪个像陈灏这样的年轻人。”

    说着,任总直视着魏瀚,毫不客气地说道:“小魏,这种人可能百年难出一个,不要想着去比较,有时候合作也不为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魏瀚心里想什么他哪里不知道,无非就是觉得年轻气盛罢了。

    “我现在开会都坐不住两小时,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是你们年轻人的时代了。”

    “能跟这样的人物同处一个时代,说实话,我还挺羡慕你的。”

    任总说到最后,眼神中流露出一股遗憾。

    这时间最难耐的便是英雄迟暮。

    他不能跟对方一同去创造奇迹,只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干看着。

    十年后的光华大学又会是什么样子?

    十年后的中国科技又会是什么样子?

    真是值得期待那个光景。

    魏瀚沉默了,任总是华兴的灵魂,也是他所一直追赶的偶像。

    “任总,我知道了。”

    ……

    光华大学收购韶音科技这一动作,让国内不少有心踏入智能眼镜的科技公司敲响内心的警钟。

    说是“狼来了”一点也不过分。

    很明显,光华大学对于MR智能眼镜项目是来真格,这要是真的攻克了,可以直接缴械投降了。

    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这也就是一个新闻,换来一声感慨、惊叹罢了。

    余松是一名高三毕业生。

    作为一个宅男,出去旅游哪有在家打游戏舒服,更别提这几天录取通知书就要到了,他还是蛮期待的。

    倒是此刻正无聊逛微博的他,被一个新闻给惊呆了。

    内容讲述的是某蔬菜再加工企业被曝光食品问题,而这家菜业公司为多家知名企业代加工酸菜制品,包括方便面里的老坛酸菜包,结果这个老坛酸菜包里的酸菜竟然是从外面收购来的“土坑酸菜”。

    记者甚至看到工人们在穿着拖鞋踩在酸菜上,有的还一边抽烟一边干活,抽完的烟头也直接扔到酸菜上……

    “艹,这都是什么无良企业,真恶心人!”余松骂骂咧咧了一声,然后下滑到评论区,差点被笑死在里面。

    “大家安静一下!我宣布个事:我刚吃完老坛酸菜才看见这个新闻!”

    “我昨天还笑阿三干净又卫生,想不到…小丑竟是我自己。”

    “我笑三哥太疯癫,三哥笑我吃老坛!”

    “啧啧,足时发酵,老痰酸菜。”

    “人人笑刘墉,人人是刘墉!这老坛酸菜我干了,干净又卫生啊兄弟们!”

    “老外:咱这进口的东西确实好,比出口国自己吃的都好。(斜眼笑)”

    看完这些评论,刚刚的恶心感算是被冲淡了不少。

    “这一届网友太骚气了,666啊!”反正余松以后是不敢吃老坛酸菜牛肉面了,包括什么酸菜鱼啥的也不敢吃了。

    起码一两个月内都有心理阴影了。

    刷了会微博,又接着刷抖音。

    或许是大数据原因,余松刷了好几条都是录取通知书的视频。

    现在是7月18日,已经有些人开始收到了。

    看着这些晒的视频,余松羡慕之余也开始发愁。

    “我的录取通知书也不知道啥时候到……”

    刚抱怨地念叨了一声,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慢吞吞拿起手机,是个陌生的号码,倒是一接通后,让他差点跳了起来。

    “录取通知书到了?”

    “您稍等我一下,我这就下楼拿!”

    光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终于到了!

    ps:任总开会坐不住两小时的原话出自2019年央视《面对面》的访问当中,任总一代豪杰,可惜岁月不饶人啊,唉。

第七百二十七章 现实中的商战

    “是余松同学吗?”

    “对,这是我的身份证。”

    正常快递是不会查身份证的,但是录取通知书不一样,通常使用EMS,或者顺丰,是要现场检查是否为本人。

    毕竟录取通知书太重要了,不能出任何一点差错。

    邮政小哥接过身份证,检查无误后递回去,然后从小车里取出一个长方形的快递盒子。

    “同学,这是你的录取通知书。”

    “谢谢!”

    余松接过,入手的瞬间让他原地怔住。

    这特么是录取通知书?

    完全是录取通知“盒”啊!

    重得一批!

    正面最上面是红色字体的【录取通知书】五个字,中间则是光华大学的校徽,最下方依旧是红色字体的【光华大学】中英文。

    边往回走着,余松手大致掂量了下。

    “这个重量不对劲啊,终究里面放了啥东西进去?”余松心头瘙痒得很,恨不得立即拆开。

    光华大学去年就因为豪华录取通知书的事情在微博、抖音上火了一阵,可是看今天的份量,他觉得有些不对劲。

    今年这个不光体积变化不少,而且重量也太离谱了。

    带着浓重地好奇心,余松加快回家的步伐。

    因为现在还是下午,爸妈也都在上班,所以家里是只有他一个人。

    不过到家了,余松也没有第一时间拆开,而是用手机对着录取通知书拍了一张照片,发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并@全体成员。

    刚上手,准备拆开的时候,想到之前看到的抖音视频,余松灵光一闪,双开一拍,脸上兴奋起来。

    “对啊,好像还没刷到光华大学的视频。”

    想到这,余松直接升起一个念头。

    “那干脆拍个视频好了!”

    说干就干,余松直接把手机找个角度架好,然后开始录制视频。

    “哈喽大家好,我手上拿着的就是今年光华大学的录取指导书,咳咳,当然不是拿别人的,这是阿婆主自己刚刚从邮政小哥手上拿到的。”

    “不得不说,这个录取通知书的份量惊到了我了,太好奇里面究竟有啥了,不会跟去年差不多吧?”

    余松平时也玩B站,也发过十几个视频,虽然粉丝只有几千个,但他还是挺热衷其中的。

    所以这个视频打算B站跟抖音都发下。

    嘴上一边说着,余松手上的动作也没有停。

    先把纸盒上面的撕条撕开,应声响起后,一句话映入眼帘。

    【这如礼炮般的声音是为拼尽全力、逐梦新生的你而响起。】

    看到里面盒子侧面的这些文字,余松愣住。

    不知为何,竟然有些感动。

    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十二年苦读只为一次高考。

    高考有多重要就不多说了。

    就如同文字所述,走到今天确实挺不容易的。

    好在结果挺尽人意。

    “这个挺让人意外的,光华大学也太有心了吧。”

    给光华大学招生办点个赞后,余松从中抽出一个纸盒。

    里面是一个更为精致的礼盒包装,上面同样印着光华大学的中英文名字和校徽。

    继续打开,从中一一拿起东西。

    学生卡、银行卡、立体式录取通知书、纪念卡、校徽……

    光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跟清华大学累死,都是立体式的,倒是挺好看得。

    不少是跟去年一样的东西,比如书签、钢笔等。

    当然也有不同的,比如校长赠书和一封给新书的信。

    余松拿起塑封的书来回翻转看了看,好奇道:“欸,去年是《平凡的世界》,今年是《老人与海》?”

    作为一个理科生,文学名著虽然也看过不少,这本海明威的著作自然也知道,只是没咋去看过。

    打开信封,展开信纸。

    余松认真地从第一排望去。

    【亲爱的同学们:

    在你们即将进入光华大学,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之际,作为校长,我送给你们的第一份礼物是《老人与海》这本书。

    读书能赋予人精神力量,塑造人的精神品质。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年迈渔夫在大海中与一条大鱼搏斗的经历。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展现了人超越极限、不屈不挠的忍耐力,人与不可知自然顽强拼搏的无畏勇气,让读者深深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一种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竭尽全力的奋斗精神。

    人无精神不立。

    在书中,海明威借老渔夫之口说出自己的精神铭言,“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希望你们在新的人生阶段,敢于直面一切困难挑战,注重塑造坚韧精神,不断磨砺勇毅品质,这种精神和品质将成为你们受益终身的财富。

    ——校长陈灏】

    余松挠头一阵,这碗鸡汤还是挺受用的,瞬间有种被激励到的赶脚。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不知道咋表示内心的感觉,反正写得真挺好的!”

    原本还以为都拿完了,但是余松发现竟然在礼盒最底下还有一个塑封盒装东西。

    拿起来的瞬间,余松双目圆瞪,手都被吓到抖动了几下。

    “卧槽!”

    “卧槽!”

    “这、这不会是真的吧?!!”

    “惊呆了,还有iPad!?”

    余松一度以为自己眼花了,反复揉搓了眼睛几遍,这才确定这不是在做梦。

    “不会是放错了吧?还是2021款的iPadpro……”

    看到是Pro后,余松又雷到了,这起码要八九千啊。

    直到看到平板背后上印着的【光华大学联名款】这七个字,余松这才松了口气。

    可随后反应过来,依旧还是被震惊到了。

    “难道是每个新生都有?我滴妈呀,太顶了吧!”

    从来没见过哪个大学录取通知书还附带平板电脑的,牛批炸了!

    这一刻,他敢保证,

    这个视频一发布出去,绝对会上热搜!

    毕竟太有话题了!

    加上微博和抖音上都没刷到过,想必他应该是第一批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人。

    怀揣着小激动的心情,余松把录好的视频简单剪辑后,便上传到自己B站和抖音的账号上。

    刚上传半小时,B站和抖音数据没什么变动。

    余松见状,不由得有些急了。

    急也没有用,而且有些视频火起来也是十分巧合的。

    自我开导后,余松便继续打开电脑玩游戏去了。

    反正录取通知书都到了,也不用担心了。

    而就在余松征战召唤师峡谷的时候,他的视频在两个平台热度开始迅速攀升。

    抖音点赞、回复瞬间99+!

    “我曹,惊呆了,还送平板电脑?这年代,连录取通知书都内卷起来了?”

    “6666,我说光华大学是国内数千所高校中录取通知书的天花板,应该没人有意见吧?”

    “原本早上收到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挺开心的,这下瞬间不香了,呜呜呜,早知道就报考光华大学了!”

    “楼上这杯装的……有本事你别去浙大,呵呵。”

    “等等!你们注意到没,这是【光华大学联名款】,不光后壳上印着这个标识,连设置里的系统描述上也这么标识着,说明这是苹果公司特意给光华大学定制的,苹果公司还有这定制业务?@TimCook”

    “应该是光华大学找苹果定制的吧?总不能是苹果赞助的,毕竟一年也有好几千新生,这个成本可不低,库克那么抠的人,估计不会这么做。”

    毕竟一台iPadPro+ApplePencil差不多一万大洋了,按照光华大学今年新生数量来算,这可是四千万大洋了。

    大部分网民都觉得是光华大学购买的。

    因为苹果公司没有官方微博号,不过库克倒是有开,只是微博很少更新,大部分更新的口吻也非常官方。

    倒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余松发的视频也上了热搜榜。

    而这时,

    有一个人看到这个视频后,格外得难受。

    ps:无语,超过12点了,难受。

第七百二十八章 布局可穿戴设备?

    郑晋今年被同省的广东海洋大学给录取了。

    作为一个高四学生,他去年的高考是考上了光华大学,只是嫌弃对方是私立大学就退学复读。

    可谁想到,仅是换个校长,一年不到的时间光华大学就起飞了。

    这是个人都知道,这位陈灏校长只要不卸任,光华大学肯定是一年发展得比一年好。

    那分数线……肯定也是一年比一年高。

    郑晋想着自己提分一百多了,再报考光华大学应该没问题吧?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光华大学投档线比他高考分数涨得还要猛,直接被pass掉了。

    虽然广东海洋大学也不错,公立一本,是国家海洋局与岭南省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在岭南省内排名17左右,前几位则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后面紧跟着东莞理工学院、广技师大、五邑大学,全国排名三百名出头。

    广海之所以排名低,主要是地方高校,虽然是省开头,可地理位置却在湛海市,而且也是比较冷门的海洋大学。

    性价比算起来还是不错的。

    郑晋还是意难平啊!

    自己当初嫌弃的光华大学,如今却高攀不起。

    在微博上发了个吐槽,没想到火了,成为一个笑柄,还被不少微博大V当成素材发在网上……

    丢脸都丢大了!

    今天刚收到广东海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心情本来不错,谁知道刷个微博也能刷到光华大学,再对比自己刚拆下来的录取通知书。

    银行卡、学生卡、录取通知书、明信片、新生入学手册……恩,没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对方竟然还发苹果的平板电话,别提还是联名款。

    更无语的是,因为考上公立一本,爸妈特意给他买了新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

    手机是华兴Mate45光子屏手机,电脑则是良心想笔记本。

    这两个加一起,价格也只是比对方一台平板电脑稍微高一点点……

    越想越火大。

    准备叉掉页面的时候,电脑上右上角一个微信提醒,有人@他。

    点开一看,是之前的高中同学群。

    常彬:“@郑晋,我记得老郑去年报考的就是光华大学是吧?你们光华也太豪华了吧,每个新生都送苹果平板电脑,羡慕了!”

    陈铁:“@常彬,郑晋复读了你不知道吗?今年好像被广海录取了,公立一本也不错了。”

    许书慧:“啥啊,你们不看微博的吗?郑晋上个月月底都火了,去年410分被光华大学录取没去,今年522分又报了光华大学反而被刷了,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向星洲:“确实离谱,光华大学在我们岭南省投档线是538分,据说东山省最可怕,投档线高达549分!老郑可惜了,去年报考光华大学的着实是捡漏了,以后怕是光华大学分数线怕是要爆炸咯。”

    常彬:“哎呀,我都忘记了这回事了,确实挺可惜的,这要是我估计连肠子都悔青了……”

    郑晋看着这些聊天记录脸都黑了,自演自导呢?

    这个常彬高中时就跟自己不对付,高考被外省一个公立二本录取,现在提这个,无非就是见自己复读考上的学校比他好,来恶心自己罢了。

    不过对方的目的确实达到了,他的确被恶心到了!

    “早知道就不听老妈的话了!”郑晋后悔莫及,心头堵得厉害。

    再看着高中群里还在讨论着自己和光华大学,烦躁得直接退群了。

    “唉……”

    一声长叹。

    ……

    光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基本上每年都要上热搜。

    今年的比去年更盛一分,毕竟送平板电脑属实没见过啊。

    大部分网民都猜测是光华大学向苹果官方定制采购的,毕竟光华大学手握着光子屏和光芯,苹果肯定不会拒绝这个小要求。

    有网友也拨打苹果公司的电话求证,只是客服没有正面回答。

    倒是这时候,经常不更新的库克微博账号突然诈尸了。

    TimCook:“为了表达苹果公司与光华大学的友好合作关系,于今年开始,苹果公司将对光华大学每年新入学的新生定向免费赞助一批特别联名款的iPadPro,也欢迎光华大学的学生来苹果公司实习和工作!IoexpressthefriendlyaiverelatioleandGuanghuaUartingthisyear,Applewill……”

    有机灵的网友上推特上翻了翻,果然苹果在推特上的官方账号也同步更新了动态。

    本来热度就在攀升,不少新闻媒体也入场,【#光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个话题迅速升到第一名。

    心惊报:“苹果CEO库克发言,每年将免费赠送光华大学新生iPadPro,初步分析,这项举动会给苹果公司每年支出增加数千万。”

    澎湃新闻:“光华大学新生获赠的iPadPro大曝光,竟然是苹果公司免费赠送的?!一向以高冷著称的苹果公司为何对光华大学如此热情?这可是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都没有的待遇!答案显而易见,自然是光子屏和光芯原因……”

    天府观察:“苹果公司官宣了,将对光华大学新生定向赞助近万元的平板电脑!此前,苹果公司还对光华大学进行一笔一亿美元的捐款,一栋以【苹果英才公寓】命名的公寓楼,和设立企业奖学金。苹果公司亲华行为或引起美国网友的声讨与抵制!”

    苹果公司最近在美国网络上名声可不太好,美国网友键盘侠并不比中国少。

    什么“卖国贼”、“中国走狗”、“美奸”等称呼都给苹果公司和库克套上了。

    毕竟苹果是美国乃至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对美国人而言,这样的一个民族企业在跪舔中国的一所大学,实在是太丢人了。

    然而,网上对苹果公司的声讨越来越多,苹果公司的股价却节节攀升,市值再创新高。

    真·口嫌体直。

    咳咳,喷归喷,股票还是得买。

    毕竟赚钱不寒碜嘛。

    京城。

    一场会议科技领域的会议。

    一个女助理迈着小碎步来都雷总的身旁,附身用手挡着,压低着嗓音说着什么话。

    毕竟是有记者在场,雷总脸上依旧挂着笑容,装作不在意地频繁点头。

    只是有心人还是能注意到雷总的变化,似乎隐隐有些愤怒?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参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也纷纷从助理的口中得知了最新消息。

    会议结束后,雷总与一些大佬谈笑风生,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直到离开会场,进入车里的瞬间,脸色骤然变得凌冽。

    尤其是结果助理递来的手机,看清楚页面内容后,更是恼火万分。

    “好你个库克,隐藏的够深啊!”雷总咬牙道。

    数千台平板电脑,而且还是特别联名款,这肯定不是临时做的决定。

    作为手机厂商,光子屏对于手机性能提升的效果就不用多说了。

    而即便实现量产的光芯,对手机性能来说更夸张!

    光子屏+光芯,可以说没有哪个手机厂商能够扛得住。

    哪怕比其他厂商早装配上,那在国际市场简直是乱杀。

    库克这个老男人,为了跟光华大学打好关系,苹果公司的骄傲也不顾了,活脱脱成为一个舔狗了啊!

    一年数千万的支出,即便是他来推行,都会遭到股东的反对。

    毕竟这不是一个小数字。

    雷总望向助理,问道:“华兴和OV那里有什么动静吗?”

    “目前还没看到动静。”

    助理看到雷总不说话,忍不住担忧道:“雷总,那我们要跟上吗?”

    “跟上?”雷总跟看傻子似的看着助理,“跟什么?苹果送平板电脑还能打着学习工具得名头,那我们送什么?手机还是电脑?”

    助理被说得哑口无言。

    雷总则是透过车窗望着外面的景色,眉头紧锁,神情落寞。

    “光芯快要出来了,新的时代也要来临了……”

    ps:郑晋之前被五邑大学录取,现在改成广东海洋大学,前文也修改了。

    因为我之前还以为五邑大学是公立一本,今天查了下,才发现竟然是公立二本,尴尬。

    (还有一章,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七百二十九章 一代英雄迟暮

    大学老师的暑假会是什么样子?

    不少人都很羡慕大学老师,毕竟大学不像初中、高中课程繁忙,而且还有寒暑假。

    在他们看来,大学老师的暑假不是天天躺家里看剧、打游戏就是出去旅游啥的。

    但实际上的情况是:学校放假,学术不放假。

    那种像外人想象中的大学老师暑假生活鲜有出现,只有那些躺平的老师,比如不考虑课题、工资、以及职称晋升的话,的确可以做到。

    可现实往往很残酷,刚工作的教师要考虑几年后结婚的彩礼、房贷、车贷;工作几年有妻有子的教师要考虑一家人的支出和孩子上学的问题;哪怕是工作一二十年的教授也要考虑孩子结婚和两家老人的问题……

    大学老师真正的暑期日常是这样的:

    写论文改论文改论文改论文改论文改论文改论文改论文改论文……最后“可能”是发论文。

    为什么用“可能”,因为还不一定能发表成功。

    理工科教师通常往返于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人文社科教师也要从事自己的学术研究项目。

    对于学生来说是暑假,但是对于教师来说,暑假才是最忙碌的。

    而在这一点上,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的情况出现了高度一致的情况。

    比如2015年的时候,英国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曾经做过一份调查,他们采访了包括牛津大学在内的英国16位名校教授,请他们谈谈在暑假的工作。

    概括而言,在暑假中教授们的工作主要有:从事学术研究、继续教学工作、参加学术会议、外出采访等等。

    毕竟教育工作这条道路上没有终点,前进才是最好的态度。

    咖啡厅里响起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

    听着高亢、激昂的乐声,胡清只感觉这一个个音符撞击在他的大脑里,最后化为灵感,变成的字母。

    他叫胡清,本科毕业于BJ大学,巴黎高师博士,现为光华大学数学学院新聘的助理教授。

    这家名为“IdealCoffee”的咖啡厅是近日新开的,或许是其中文名“理想”更受青年学者喜爱,毕竟搞学术的,大多有点理想主义。

    还有咖啡厅里的全天放着钢琴曲和纯音乐,胡清挺喜欢在这种环境下研究自己的数学课题。

    不是每一位数学家都喜欢安静的环境。

    钢笔不停转地写动着,桌子上的草稿纸覆盖了一张又一张,随着一道浊气地缓缓吐出,胡清停下手中的笔。

    “又失败了。”

    双手揉了揉脸颊,这是他第31次尝试求出一个解。

    可换了不知道多少种方法,就是推导不出来。

    这篇数学论文要是能够完美写出来,即便是数学四大神刊也不是不可能。

    咳咳,虽然成功的概率并不大。

    可发在《DukeMath》、《AnnalesSS》、《JEM******AM》这些仅次于四大神刊的期刊上还是没问题。

    正在心烦意燥的时候,身旁传来两道讨论声,虽然声音不大,但勉强还是能听清一些。

    理想咖啡厅不像是外面的咖啡厅,是严禁大声喧哗的,只允许轻声交流,毕竟来这的大多是教授、学者。

    “刚刚看到一条新闻,咱学校又上微博热搜了!”

    “啥新闻?这都要开始岗前培训了,你还有时间看微博?”

    “学校这次给新生的录取通知书里还有苹果公司赞助的iPadPro,这……我都羡慕了,哪怕是美国的大学也没这待遇啊。”

    “的确,我之前在剑桥大学读博的时候,也没见过苹果公司赞助新生这操作,只能说咱们学校在科技界影响力太大了。”

    “还是你们工科好啊,学校的侧重点明显是工科,我们搞人文社科的难熬。”

    “这也很正常,人文社科都是靠沉淀,光华发展势头猛,而且不看资历,哪怕不是理工科,有能力还是能出头。”

    “也是,总比其他学校好,哪怕是清北也避免不了这些‘老规矩’。”

    胡清稍微瞅了两人一眼,年龄跟自己相仿,加上刚刚的对话,基本可以判定对方也是和自己同期进来的新聘教师。

    听起来一个是工科的,一个是人文社科的。

    只是录取通知书和平板电脑是什么鬼?

    他每日的日常就是写数学论文、看数学论文,至于娱乐方式……好像也就是一个听歌了。

    打开尘封许久的微博,搜索关键词,果然蹦出了相关新闻。

    看着新闻内容,胡清脸上一阵错愕。

    随后他摸了摸鼻子。

    “这个录取通知书比我当年拿到的北大录取通知书豪华多了。”

    送新生平板电脑他觉得挺好的,毕竟平板电脑是学习生产力,看论文、做笔记都很方便。

    就是手笔太豪华了,令人羡慕。

    倒是因为这个,胡清想到下午召开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动员大会,陈灏校长也会出席,不由得让他心头火热。

    对于陈灏这个人,无论是对方的学术能力还是个人魅力都很强,以一己之力解决国内芯片难题!

    可以说是青年学者心目中的偶像了!

    将脑海中的想法清空,胡清继续投入在计算当中。

    他的目标是三年内评上光华青年。

    下午3点。

    光华大学新聘教师岗前培训动员大会。

    与会的新聘教师高达两百人多人,大部分都是博士毕业的青年教师。

    光华大学的校领导基本出席,作为校长的陈灏自然是坐在领导席的正中间。

    寻常大学的会议都要开上两个小时起步,但是在陈灏的要求下,光华大学大大小小的会议都压缩到一个小时,少讲废话,直接入正题。

    胡清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听着陈灏的讲话。

    “光华大学不会跟其他大学一样,行政的事情行政做,坚决不允许行政干扰教学、研究!”

    “而搞教学、研究的,也不需要你们分出一些事情在杂事上,你们只需要对学生负责、对课题负责即可。”

    陈灏环视着台下的众人,掷地有声地道:“光华大学会是一个专心搞学问的高校圣地,任何人教职工遇到排资论辈、不公平、打压等情况,可以直接到我办公室找我申诉!”

    “当然,学校给予教师们尊重,也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尊重你们的学生,我不希望在光华看到什么学生被逼的跳楼、紫砂。一旦出现,绝不姑息,乃至业内封杀!请相信我陈灏有这个实力。”

    “没有能力,我可以勉强容忍,但没有师德的,请自觉滚出光华。”

    不是他说话难听,是在教师行业真的少不了一批害群之马。

    把研究生当成免费劳动力,一直不给毕业,甚至拖到第八年……

    什么送导师孩子上学、放学,到导师家里做饭等等,这些情况还不是一例两例。

    他认为大学真正该有的样子是学生只需要负责学习,老师只需要负责教学,研究员专心搞科研,行政的也不越界掺和。

    互相专注深耕自己的领域,不越界,这样不好吗?

    在座的新聘教师们听到陈灏这么直接、毫不掩饰的话,引起一片哗然。

    倒不是不舒服,而是相当亢奋。

    一个尊重学生,尊重教师,而且十分有魄力的大学校长,相当罕见。

    有这样一个赏罚分明的领导在,每个人都觉得工作生涯有了奔头。

    胡清眼神更是闪烁着光芒,双手紧紧攥紧。

    “我的选择果然没有错!”

    ……

    同一时间。

    京城,科技部。

    一间会议室里,讨论的话题正是与光华大学、陈灏有关。

    ps:昨天第二章没了,实在抱歉,状态低靡。

第七百三十章 属实是录取通知书天花板了

    科技部,会议室里。

    今天的这场会议有些特殊,还有教育部的官员到场旁听,毕竟讨论的主角也跟他们有关。

    此刻,气氛异常的安静,有几人眼神忍不住往一人身上撇去。

    直到大领导的发声。

    “今天的会议主要讨论是否开通开通绿色通道,允许光华大学组建国家实验室的立项问题。”

    大领导说着,往旁边一位长着国字脸的中年男人望去,轻轻一笑。

    “这个既然是由小吴提交的,那就先听听小吴的想法吧。”

    “是,部长。”

    国字脸男人名叫吴德明,担任部里的办公厅副主任,年龄近四十,可以说是青年俊才了。

    而光华大学的事情,也是全权交给吴德明对接。

    吴德明丝毫不紧张,组织了下语言,缓缓说道:“光华大学的事情一直是由我在对接,其实这个事情光华的陈校长并没有很看重,但我觉得光华可以不在意,我们不能不给。”

    “所以,在这里我提议开通绿色通道,依托光华大学组建批准【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的立项!”

    话音落下,几乎是所有人都被吴德明的话给震惊到了。

    虽然在来之前有收到消息,但是众人万万也没想到竟然是两个国家实验室!

    科研机构的属性有很多,比如: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等。

    但其中最顶级的,唯有【国家实验室】了。

    别看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比国家实验室多“重点”两个字,但是含金量远远不及后者。

    看两者的定义和数量即可知道。

    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前沿科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等,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发挥原始创新能力的引领带动作用。

    国家实验室:属于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面向国际科技竞争的创新基础平台,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是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

    “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面向国际科技竞争”、“保障国家安全”,这五个关键地方划重点!

    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有265个,依托高校建设的大概有150个左右,其他都是中科院或者其他部委下属的科研机构。

    基本上,每个985大学都会有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但国家实验室,全国……只有5个!

    这五个分别是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庐州)、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京城)、京城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京城)、金城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金城)和琴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琴岛)。

    其实原本有6个的,还有一个盛京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结果前几年和2003年那批6个筹建的国家实验室一同被降级成国家研究中心,也成为唯一一个非“筹”被降级的。

    5个正牌的国家实验室中,3个是中科院的,而中科大是全国独一个享有国家实验室的高校,一骑绝尘。

    中科大以前到高中做招生宣传的时候,突出三点:南方唯一有暖气的学校、唯一有国家实验室的高校、招生人数少不会贬值。

    从中可见,想成为国家实验室有多难。

    而光华大学什么地位?

    一个私立大学罢了。

    “我不同意!”

    第一个反对的声音出现。

    说话的是科技部的一个领导,姓胡。

    胡领导怒发冲冠,态度非常坚决。

    “这简直是胡闹!光华大学只是一个私立大学,本来一个国家实验室我就不同意,更别提两个!”

    他瞪眼看着吴德明,“目前现有的五大国家实验室,以及建设中的九大地方国家实验室,哪个不比光华大学科研实力强?”

    “胡领导你确定?”吴德明面带着微笑,丝毫不慌神。

    “国家实验室具有唯一性,也是一个国家科研力量的‘国家队’,我想请问问您:您觉得在光子科学领域,有哪个高校或者科研机构比光华大学更强?”

    “是清华大学还是中科大或者中科院?”

    胡领导哑口无言。

    这要怎么反驳?

    光华大学手握着光子屏和光芯,别说国内的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即便放到世界上也没一个能打的。

    就像吴德明所说,国家实验室具有唯一性,相当于吃独食,基本上同一领域只有实力最强的才有资格。

    “那也不应该批准立项两个国家实验室,国内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

    见对方企图转移话题,吴德明反倒更加胸有成竹。

    “国家实验室是一个新鲜事物,自2000年开始国家一直在探索和摸索中,03年和06年这两批试点建设的国家实验室和筹建阶段的国家实验室,至今不是失败就是扔在筹建中,这说明什么?”

    吴德明眼褶褶生辉,掷地有声道:“说明我们过去的道路是有问题的!”

    “国家实验室到底应该是什么形态?”

    “是对标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还是德国亥姆霍兹?”

    说着,他望向对方,“胡领导您说国内没有这个先例?”

    “那现在就可以有这个先例!”

    “光华大学发起的超级高铁计划得到了中央的认可,这项铁道工程建设投入资金高达上万亿,【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难道不是实至名归吗?”

    “还是说,您认为超级高铁飞行网的决策是错误的?”

    最后一句话让胡领导脸色剧变,这一顶大帽子扣上,他可不敢承担。

    “我……”

    嘴唇蠕动,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最后还是大领导出来解围了。

    “我觉得嘛,小吴说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国家实验室承担着国家科研上的重大使命,不破不立。”

    大领导笑呵呵道:“这样,我们举手表决,同意批准光华大学建设【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和【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的同志请举手。”

    基本上与会的都举手了。

    能来到这里的情商都不低,之所以会出现胡领导的行为,纯粹是个人立场问题。

    就像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鹰派和鸽派。

    大领导的话中之意其实偏向吴德明的观点了。

    “只有三位同志反对,秉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我宣布批准光华大学筹建【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和【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

    【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将依托光华大学为主体建设,光子屏实验室、光芯研究中心、碳纳米技术实验室纳入其中。

    【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也将依托光华大学为主体建设,真空超级高铁实验室纳入其中。

    会议开完。

    大领导特意让吴德明留了下来。

    “小吴啊,光华大学最近有什么动静吗?”

    面对大领导的询问,吴德明很耐心得述说道:“部长,光华大学那里没什么大动静,不过前几日光华的陈校长联系我,希望能够借助绿色通道使用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太湖之光?应该是实验室需要用到计算吧?”

    吴德明脸色变得古怪,摇头否认道:“并不是,而是为一个学生申请的。”

    “一个学生?”大领导也愣住,这是什么操作?

    “好像是叫陆舟,这位学生因为一道数学题的求解计算需要用到超算。”吴德明想了想说道。

    “这道题很难吗?”

    “好像困扰数学界六七十年的,也因为这个事情,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开出不少条件想要邀请这位陆舟同学读博。”吴德明缓缓得把这个事情道出来。

    等到听完,大领导叹了口气,“这位陆舟同学的确是天纵之才,希望在学成之后能够回来。”

    “会的,我相信会的!”吴德明肯定道。

    为什么国家和部里这么重视、并大力建设光华大学,其实就是看重对方的私立大学属性可以灵活变通。

    国内高校基本以公立大学为主,这就难以避免排资论辈、派系林立等问题存在。

    中国不缺乏顶级科学家,只是因为国内的科研环境,不少科学家都选择留在海外,少数回国的也因为大环境又被气得愤愤离开。

    令人痛心不已。

    可是改革起来又太难。

    牵一发动全身啊!

    所以光华大学的出现太是时机了。

    将光华大学发展起来,借助其私立属性,可以把流落在海外的科学家吸引回来。

    至于学校属性是私立还是公立,重要吗?

    因为还有一些人员任命上的问题没解决,所以这场会议做出的批准立项结果未对外公布。

    真正知道消息的,只有寥寥几人。

    ……

    美国剑桥市,戴维斯夫妇家。

    “噢,陆,你简直是一个天才!”

    爱德华教授看着陆舟的计算草稿,直接惊呼出声。

    他敢对上帝发誓,眼前这个戴着眼镜还年轻的男孩,用不了几年,绝对会让世界数学界为之震惊!

    ps:查国家实验室的资料查得头疼,起码看了两三个小时……信息实在太多了,而且近两年又弄出了九大地方国家实验室,真的无语……我觉得还不如之前的五大国家实验室,管理太混乱了,派系林立。

    另外,东航飞机出事了,真是永远不知道意外哪天就会降临。

第七百三十一章 TimCook是舔狗?

    爱德华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什么天才没见过?

    但是像陆舟这样的,实属罕见!

    比如一道题型,还没等他讲完就已经领悟了,这还不算啥,可怕的是举一反三。

    问出的一些问题,即便是他都要耗费一些时间去思考。

    至于【x3+y3+z3=33】这道题,哪怕他没有帮忙查漏补缺,陆舟也照样能够一个人解决,无非是时间多花一点。

    而眼下,陆舟已经把解题算法全部写出来了。

    爱德华教授才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

    “噢,陆,你简直是一个天才!”

    想到这个需要的算力之大,爱德华教授热心肠道:“陆,至于最后的计算需要不少计算机帮忙,如果有台超算的话,会节省很多时间。”

    “是的,我说得就是约翰·诺曼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虽然你还不是我们的学生,但我想伊斯格鲁布教授会很乐意帮忙的。”

    “毕竟能帮忙解开这道数学难题,也是数学界的一个幸事。”

    约翰·诺曼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是普林斯顿大学校内的科研机构,校内的教授可以借助这个超算完成一些计算或者是对模型的检验等。

    陆舟现在还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人,但是在他与陆舟相见的第一天就已经谈妥好了,校长交给他的任务也圆满完成。

    只是陆舟的拒绝让他着实意外。

    “爱德华教授,很感谢您的帮忙,只是这个就不用麻烦你们了。”

    “为什么?”爱德华教授瞪大着眼睛,难以理解。

    “我们校长已经解决了。”陆舟只好解释道。

    “你們学校还有超算??”

    “没有,是我们国家的太湖之光超算。”

    “太湖之光啊,这个的确不错。”

    爱德华教授点点头,太湖之光作为算力排世界第四的超级计算机,解决陆舟的这个计算问题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

    倒是这时候,门口处传来敲门声。

    陆舟去开门,站在门外面的是戴维斯太太。

    “陆、爱德华教授,我做了些点心。”戴维斯太太笑着将手中的餐盘递给陆舟。

    上面是两杯热乎的咖啡和两个看起来像是现做出来的三明治。

    陆舟的内心里一暖,说道:“戴维斯太太,其实不用这么麻烦的。”

    戴维斯太太笑了笑,开玩笑道:“噢,那可不行,我怎么能让未来的菲尔兹奖得主有个不好的暑假体验,陆,你说是吗?”

    听了这话,陆舟无奈了。

    自打爱德华教授昨天离开的时候,对戴维斯夫妇说了一句陆舟会成为菲尔兹奖得主后,戴维斯夫妇格外地兴奋。

    爱德华教授来自普林斯顿大学,虽然比及附近的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是不如,但也是老牌名校,可信度极高。

    而知识文化分子,对于菲尔兹奖当然不会不知道,这可是数学界的最高奖项,相当于诺尔贝奖。

    一想到未来的菲尔兹奖得主曾经来到他们家寄宿过,两人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对待陆舟比对待自己的儿子还贴心。

    “戴维斯太太,谢谢您。”陆舟也只好接受对方的善意。

    回到座位上,和爱德华教授用了顿夜宵后,爱德华教授也告退离开了。

    他本是受校长伊斯格鲁布教授的委托,前来考验陆舟的水平,却没想到收获了一个这么大的惊喜。

    于是,便暂时留在剑桥市几天,帮助陆舟完成这道题的算法问题。

    如今已经完成了,而他也要回普林斯顿去了。

    送走爱德华教授后,陆舟算了算时差,现在国内那里正是早上。

    于是便给校长打了个电话过去,之前联系好的太湖之光超算现在需要用上了。

    ……

    光华大学校长办公室。

    陈灏没等来郑强,倒是先等来了陆舟。

    “太湖之光超算随时可以使用,你直接找江助理(江雅宁)就行,我跟她讲过了。”

    “嗯,没事,你就安心在MIT那里学习就行,遇到难事找我。”

    刚挂完,敲门声就响起。

    “请进。”

    进来的正是郑强。

    “校长,你有事找我?”

    “老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陈灏笑呵呵地给郑强倒了杯茶。

    “什么好消息?”郑强问道。

    “我已经收到消息,科技部和教育部已经通过了对光华大学国家实验室的立项。”

    “真的?!”郑强顾不上喝茶,连忙追问道,“是一个还是两个?”

    这个事情陈灏之前跟他提过一嘴,但他没抱多大希望。

    毕竟【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明面上只差了两个字,实际上差别可大了!

    比如说国重的申报要求:

    1、只限于内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2、已运行和对外开放2年以上的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

    3、实验室具备高水平的科研队伍,能够满足参与国际竞争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需要;

    4、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至少依托1个二级学科建设,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依托高等院校实验室的主体依托学科应为国家重点学科。

    5、实验室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科研用房集中,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仪器设备基本满足科研需要,总值2500万元以上。

    6、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提供各方面的条件保障,并承诺建设期间投入仪器设备购置经费2000万元以上。

    其他的都好说,第2点和第4点,光华大学就没有一个实验室能满足国重的申报要求,但国家特事特办,直接开通绿色通道。

    这也就是吃了光子屏、光芯的红利,换成其他任何大学,都不可能享有这般待遇。

    国重的基础标准都没达标,更别提国家实验室了。

    哪知还真的成功了!

    “两个,【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和【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都通过了,”陈灏惋惜地又道:“可惜,【能源科学与动力国家实验室】没通过,不过光华就有三个国家实验室了。”

    其实陈灏申报了三个上去,剩下一个【能源科学与动力国家实验室】是以锂空气电池技术实验室为主体。

    但失败也很正常,光子屏和光芯毕竟已经成功了,另一个超级高铁的可行性方案也得到了中央的认可。

    反倒是锂空气电池,现在还在研究中,啥突破也没有,国家当然不会同意。

    听着陈灏不知足的话,郑强嘴角一抽,“校长,你这是在装杯么……”

    “这可是国家实验室!全中国也只有五个,唯一拥有国家实验室的科大也只有一个而已!”

    激动说着的郑强,突然想到了什么,像是泼了盆冷水。

    他担忧道:“虽然通过了立项,但也只是筹建中,就怕后面不能摘掉这个【筹】字。”

    组建国家实验室正常的流程是:先批准立项,成为国家实验室(筹),然后通过考核,成为正式的国家实验室。

    而这个考核难度相当的高!

    先要通过教育部评估,再通过科技部的验收,最后才算成功。

    因为国家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是教育部,宏观主管部门是科技部,涉及到两个部委,可见其难度之高。

    2006年申报的六个国家实验室,筹建了十几年,直到2017年仍然未通过考核,最后才降级成国家研究中心。

    “这个问题不大,在这两个领域,不说国内,即便是世界上我们也是遥遥领先的。”陈灏笃定地说道。

    光子科技和真空管道两个领域,光华大学至少领先世界十年的水平!

    不光是国内的唯一性,也是世界的唯一性,不可能还通过不了最后的考核。

    倒是这次的通过,让陈灏想到了一件事情。

    可能……国家要放开这个标准了。

    这也是他喊来郑强的原因。

    “老郑,我记得你在浙大任职过对吧?”

    “对,怎么了?”郑强一脸地懵逼,这不都是老黄历了么。

    郑强是胡省人,但在山城长大的,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成都科技大学硕士,四川大学博士,师从中科院院士徐僖教授。

    留学归国后,先后在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任职,时间最长的还是浙大。

    “我猜测国家对国家实验室这一块,应该会放开标准,大力支持和推动。”

    陈灏微微眯起眼睛,“近几年全国各地不是在大力搞地方实验室吗?浙省不是也有个之江实验室,你对这些地方实验室了解多少?”

    2006年共有六个单位申报国家实验室,分别是:

    京城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中科院物理所;

    庐州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中科大;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清华大学;

    京城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BJ大学、中科院化学所;

    江城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太多了,略。

    但其实吧……这六大实验室其实就是从学校各个院系都抽调一些资源,拉一起放着就叫筹建国家实验室。

    而且还有一些国家实验室依旧是论文导向,考核指标还是看论文数,其中多少灌水论文不言而喻。

    国家实验室需要的是顶天立地,真正去解决国内重大科研问题,所以这弄出偌大动静的六大实验室想要去“筹”十几年失败了也很正常。

    然后很有意思的是,冲击去“筹”失败的那一年,也就是2017年,国内北上广深等多地省市,纷纷投入重金、聘请学术“大腕”,甚至领导亲自“挂帅”,为冲击新一轮国家实验室跃跃欲试。

    比如豫省筹建【黄河实验室】,投资20亿,邀请19位院士“问诊把脉”。

    还有声势浩大的姑苏,投资200亿筹建【姑苏实验室】。

    浙省打造首批4个实验室,分别命名Wie【西湖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和【之江实验室】,每家投资100亿,其中【之江实验室】的理事长身份更是惊人。

    京城三个:【昌平实验室】、【怀柔实验室】、【中关村实验室】。

    魔都三个:【张江实验室】、【临港实验室】、【浦江实验室】。

    其他还有【天府实验室】、【庐州实验室】、【东山实验室】等。

    最离谱的属岭南省,投入逾600亿,号称以一省之力要建立10个国家实验室……真吓人。

    似乎想起一些事情,郑强眉头紧锁,陷入一阵沉默当中。

    半晌后,他眼神复杂,缓缓吐出一道浊气。

    “这些地方实验室,我的确知道一些内情。”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七百三十二章 一个大学真正该有的样子

    “之江实验室虽然是省府、阿狸和浙大三家共建的,但是是一个独立的主体,里面分五个中心,分别研究网络、感知、计算、系统和人工智能,主体是做AI,然后围绕这个主体的各种方向,做的东西基本涵盖了人工智能、光电传感、芯片、通信、大数据、智能算法等。

    经费非常充足,也有各种昂贵的大型设备支持,课题组很多,包括不少浙大的教授,水平还是没问题的。”

    听起来似乎还不错的样子,但联想到郑强之前的表情,肯定不简单。

    果然,郑强叹了口气。

    “但是吧,问题也挺多的。

    一个是机制的问题。除了行政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都是没有编制的。论安稳不如高校教职,论稳定不如老牌研究院所,论薪资待遇也不如互联网公司,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一个是风气的问题。山头林立,站队、抱团现象严重。各部门之间互相扯皮、推诿、不干实事,流程长到难以想象,采购报销占了一半以上工作量,效率低下,内耗严重。

    一个是管理的问题。管理极其不专业,分工混乱。很多部门的负责人都掌握在外部兼聘人员手里,导致全职的反而不如兼职的。整个单位不像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更像是某大学几个实验室的附庸,和当时成立的初衷南辕北辙。

    还有一个是政策的问题……”

    郑强虽然离开了浙大有些年头,但毕竟人脉还是在的,外人不了解的情况,他还是清楚的。

    “既然问题这么多,怎么还有人去?”陈灏问道。

    “当然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几乎不加班,955工作制;假期多,春节14天假期;上班时间相对比较宽松,迟到早退一会也没关系……”

    郑强犹豫了下,“没啥压力,比较适合养老吧。”

    之江实验室,把高校、企业、研究院所三个完全不同行业的糅合到一起,成为一种很畸形的产物。

    陈灏又问道:“那其他地区的实验室也是这样吗?”

    “差不多吧。”

    郑强思考了下,才道:“近几年各地兴起的实验室,或是以高校为主体,或是以中科院的研究所为主体,遇到情况复杂的,统筹管理就比较麻烦。”

    其实不少地方的实验室,说白了就是科学城、科学中心,更像是一个大杂烩。

    比如怀柔国家实验室,又名怀柔科学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截至目前已有中科院18家院所入驻,纳米能源所更是整建制搬迁。除此之外,还有国科大怀柔科学城产业研究院、中科脑智创新产业研究院也落户加入。

    其他的地方国家实验室也相差不大,都是把一些高校、中科院、企业的科研机构搬迁过来。

    明面上看似科研环境和实力很强,可不同来自不同单位,很难整合起来,更像是一盘散沙。

    明明问题那么多,为什么国家还在支持?

    因为过去的国家实验室,科研经费几乎都是靠国家拨款。

    想要大力发展国家实验室,对标美国橡树林、劳伦斯那些的话,需要的经费太多了。

    只能放开标准,形成了地方政府+企业出钱,高校+研究院所出成果。

    陈灏沉默了。

    这种模式好处坏处都有,只要有两三个实验室发展起来了,那就不亏。

    “我觉得这种模式不好,行政和科研就应该分开,不能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陈灏还是不太赞同,这样的科研环境不是他想要的。

    郑强看了眼陈灏,笑道:“所以,这才批准我们两个国家实验室的立项。”

    陈灏愣了一下,随后失笑道:“那看来是我着相了。”

    国家实验室究竟该怎么搞,谁也不知道。

    是该全盘学习美国还是搞符合本国的特色化道路?

    所以,这才给光华大学开辟了绿色通道。

    双通道测试!

    一个是光华大学以单一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为依托主题的专业化国家实验室;

    另一个是近些年兴起的地方型国家实验室。

    “总归来说,这两个国家实验室的批准立项,对我们光华大学的科研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助力!”郑强振奋得说道。

    国家实验室那可是科研的国家队,有了国家的认证,招揽人才也不怕没有金字招牌了。

    “差不多这两天就公布消息了,老郑,人事上就需要麻烦你了。”

    陈灏眼神亮起光芒,“对外发布公布,开展新一轮的科研人员招聘,要把我们的科研能力提上去,早日摘掉【筹】这个字!”

    “好。”

    ……

    “书记,你没开玩笑吧??”

    因为任弘教授喊的一声,周围不少研究员都望了过来。

    任弘此刻也无暇去顾忌这些目光,而是快步走出实验室,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

    “书记,你刚刚说得是真的?”

    电话里传来一道无奈地声音,“任教授,我知道这很突然,我也没办法,这是中央下达的命令。”

    “为什么?!”

    任弘不理解,虽然他很喜欢这里的氛围,可毕竟他在科大工作十几年了,让他一下子离开这也太难以接受了。

    书记只好解释道:“科技部那里已经对光华大学申报的【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筹)】和【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批准立项了,只有你是【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筹)】主任的最佳人选。”

    “国家实验室?”任弘完全呆住,他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对,而且还是两个,消息大概这两天就会对外公布,”书记说着浓浓一叹,“唉,这下我们科大不是国内唯一拥有国家实验室的高校了。”

    情绪慢慢冷静下来,任弘也算是想明白了。

    在光子屏、光芯、碳纳米这三个实验室、研究中心里,光华大学的学者大都偏年轻,陈冲教授、方浩森教授天赋不比他低,可资历、地位远远不如他。

    国家实验室不像是普通的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的人选草率不得。

    光华大学这里,最适合的也只有他了。

    见任弘不说话,书记还以为任弘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连忙安慰道:“任教授啊,其实这也不是一个坏事。自从2006年后,已经15年没有新批准的国家实验室立项了,而且你担任国家实验室主任的话,对你竞争院士也有很大的一个帮助。”

    任弘张了张嘴,眼神变得犹豫。

    他已经是长江学者了,已经摸到了院士的半只脚,仅差一步就能戴上这个最高级别的学术帽子。

    主持光芯项目,加上这个新成立的国家实验室主任职位,的确对竞争院士有很大的帮助。

    没有哪个学者能拒绝院士的诱惑。

    他任弘也不例外。

    “书记,我知道了……”

    ……

    鹭岛,大山里。

    接到杨澹校长的电话,赵永教授直接傻眼了。

    “校长,那……那我就变成光华大学的人了???”

    啥情况,我只是来支援真空超级高铁课题组的,怎么人就留下来了!

    ps:身体好多了,就是嗓子还是不舒服,第二章我尽量。

第七百三十三章 中国第二个拥有国家实验室的高校

    科技部,会议室里。

    今天的这场会议有些特殊,还有教育部的官员到场旁听,毕竟讨论的主角也跟他们有关。

    此刻,气氛异常的安静,有几人眼神忍不住往一人身上撇去。

    直到大领导的发声。

    “今天的会议主要讨论是否开通开通绿色通道,允许光华大学组建国家实验室的立项问题。”

    大领导说着,往旁边一位长着国字脸的中年男人望去,轻轻一笑。

    “这个既然是由小吴提交的,那就先听听小吴的想法吧。”

    “是,部长。”

    国字脸男人名叫吴德明,担任部里的办公厅副主任,年龄近四十,可以说是青年俊才了。

    而光华大学的事情,也是全权交给吴德明对接。

    吴德明丝毫不紧张,组织了下语言,缓缓说道:“光华大学的事情一直是由我在对接,其实这个事情光华的陈校长并没有很看重,但我觉得光华可以不在意,我们不能不给。”

    “所以,在这里我提议开通绿色通道,依托光华大学组建批准【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的立项!”

    话音落下,几乎是所有人都被吴德明的话给震惊到了。

    虽然在来之前有收到消息,但是众人万万也没想到竟然是两个国家实验室!

    科研机构的属性有很多,比如: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等。

    但其中最顶级的,唯有【国家实验室】了。

    别看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比国家实验室多“重点”两个字,但是含金量远远不及后者。

    看两者的定义和数量即可知道。

    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前沿科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等,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发挥原始创新能力的引领带动作用。

    国家实验室:属于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面向国际科技竞争的创新基础平台,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是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

    “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面向国际科技竞争”、“保障国家安全”,这五个关键地方划重点!

    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有265个,依托高校建设的大概有150个左右,其他都是中科院或者其他部委下属的科研机构。

    基本上,每个985大学都会有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但国家实验室,全国……只有5个!

    这五个分别是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庐州)、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京城)、京城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京城)、金城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金城)和琴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琴岛)。

    其实原本有6个的,还有一个盛京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结果前几年和2003年那批6个筹建的国家实验室一同被降级成国家研究中心,也成为唯一一个非“筹”被降级的。

    5个正牌的国家实验室中,3个是中科院的,一个是中科大的,而中科大是全国独一个享有国家实验室的高校,一骑绝尘。

    中科大以前到高中做招生宣传的时候,突出三点:南方唯一有暖气的学校、唯一有国家实验室的高校、招生人数少不会贬值。

    从中可见,想成为国家实验室有多难。

    而光华大学什么地位?

    一个私立大学罢了。

    “我不同意!”

    第一个反对的声音出现。

    说话的是科技部的一个领导,姓胡。

    胡领导怒发冲冠,态度非常坚决。

    “这简直是胡闹!光华大学只是一个私立大学,本来一个国家实验室我就不同意,更别提两个!”

    他瞪眼看着吴德明,“目前现有的五大国家实验室,以及建设中的九大地方国家实验室,哪个不比光华大学科研实力强?”

    “胡领导你确定?”吴德明面带着微笑,丝毫不慌神。

    “国家实验室具有唯一性,也是一个国家科研力量的‘国家队’,我想请问问您:您觉得在光子科学领域,有哪个高校或者科研机构比光华大学更强?”

    “是清华大学还是中科大或者中科院?”

    胡领导哑口无言。

    这要怎么反驳?

    光华大学手握着光子屏和光芯,别说国内的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即便放到世界上也没一个能打的。

    就像吴德明所说,国家实验室具有唯一性,相当于吃独食,基本上同一领域只有实力最强的才有资格。

    “那也不应该批准立项两个国家实验室,国内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

    见对方企图转移话题,吴德明反倒更加胸有成竹。

    “国家实验室是一个新鲜事物,自2000年开始国家一直在探索和摸索中,03年和06年这两批试点建设的国家实验室和筹建阶段的国家实验室,至今不是失败就是扔在筹建中,这说明什么?”

    吴德明眼褶褶生辉,掷地有声道:“说明我们过去的道路是有问题的!”

    “国家实验室到底应该是什么形态?”

    “是对标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还是德国亥姆霍兹?”

    说着,他望向对方,“胡领导您说国内没有这个先例?”

    “那现在就可以有这个先例!”

    “光华大学发起的超级高铁计划得到了中央的认可,这项铁道工程建设投入资金高达上万亿,【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难道不是实至名归吗?”

    “还是说,您认为超级高铁飞行网的决策是错误的?”

    最后一句话让胡领导脸色剧变,这一顶大帽子扣上,他可不敢承担。

    “我……”

    嘴唇蠕动,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最后还是大领导出来解围了。

    “我觉得嘛,小吴说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国家实验室承担着国家科研上的重大使命,不破不立。”

    大领导笑呵呵道:“这样,我们举手表决,同意批准光华大学建设【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和【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的同志请举手。”

    基本上与会的都举手了。

    能来到这里的情商都不低,之所以会出现胡领导的行为,纯粹是个人立场问题。

    就像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鹰派和鸽派。

    大领导的话中之意其实偏向吴德明的观点了。

    “只有三位同志反对,秉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我宣布批准光华大学筹建【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和【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

    【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将依托光华大学为主体建设,光子屏实验室、光芯研究中心、碳纳米技术实验室纳入其中。

    【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也将依托光华大学为主体建设,真空超级高铁实验室纳入其中。

    会议开完。

    大领导特意让吴德明留了下来。

    “小吴啊,光华大学最近有什么动静吗?”

    面对大领导的询问,吴德明很耐心得述说道:“部长,光华大学那里没什么大动静,不过前几日光华的陈校长联系我,希望能够借助绿色通道使用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太湖之光?应该是实验室需要用到计算吧?”

    吴德明脸色变得古怪,摇头否认道:“并不是,而是为一个学生申请的。”

    “一个学生?”大领导也愣住,这是什么操作?

    “好像是叫陆舟,这位学生因为一道数学题的求解计算需要用到超算。”吴德明想了想说道。

    “这道题很难吗?”

    “好像困扰数学界六七十年的,也因为这个事情,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开出不少条件想要邀请这位陆舟同学读博。”吴德明缓缓得把这个事情道出来。

    等到听完,大领导叹了口气,“这位陆舟同学的确是天纵之才,希望在学成之后能够回来。”

    “会的,我相信会的!”吴德明肯定道。

    为什么国家和部里这么重视、并大力建设光华大学,其实就是看重对方的私立大学属性可以灵活变通。

    国内高校基本以公立大学为主,这就难以避免排资论辈、派系林立等问题存在。

    中国不缺乏顶级科学家,只是因为国内的科研环境,不少科学家都选择留在海外,少数回国的也因为大环境又被气得愤愤离开。

    令人痛心不已。

    可是改革起来又太难。

    牵一发动全身啊!

    所以光华大学的出现太是时机了。

    将光华大学发展起来,借助其私立属性,可以把流落在海外的科学家吸引回来。

    至于学校属性是私立还是公立,重要吗?

    因为还有一些人员任命上的问题没解决,所以这场会议做出的批准立项结果未对外公布。

    真正知道消息的,只有寥寥几人。

    ……

    美国剑桥市,戴维斯夫妇家。

    “噢,陆,你简直是一个天才!”

    爱德华教授看着陆舟的计算草稿,直接惊呼出声。

    他敢对上帝发誓,眼前这个戴着眼镜还年轻的男孩,用不了几年,绝对会让世界数学界为之震惊!

    ps:查国家实验室的资料查得头疼,起码看了两三个小时……信息实在太多了,而且近两年又弄出了九大地方国家实验室,真的无语……我觉得还不如之前的五大国家实验室,管理太混乱了,派系林立。

    另外,东航飞机出事了,真是永远不知道意外哪天就会降临。

第七百三十四章 疯狂的地方

    在看到为首几个名字的瞬间,黄一淳瞬间明白国家对光华大学这两个国家实验室是有多重视,很明显这两个国家实验室去筹只是时间问题。

    “既然国家实验室批准立项了,那肯定要大力搞基础建设和科研人员的招聘吧?”黄一淳暗暗想道。

    他决定最近这阵子时间得关注小木虫论坛和光华大学官方官网以及官方微博,得第一时间投递简历,不然晚了就怕竞争太激烈了。

    正在黄一淳想得出神之际,肩膀突然被拍了一下。

    “黄师兄,在看啥呢?”

    那人刚说完,就把视线往黄一淳的手机页面上扫来。

    “不会再看什么不可描述的视频吧?让我康康……呃,这则新闻是关于光华大学的?”

    黄一淳赶紧把手机熄屏,转过头讪笑道:“师妹,你实验做完了?”

    拍他肩膀的来人是他直系师妹,叫肖雪,长得漂亮,就是性格不太讨喜,可能跟家庭优越有关,情商低,有时候讲话挺伤人的。

    有一点倒是跟他们导师薛正楷院士相似,都是唯精英论,认为科研只有顶尖高校才能产出,对于非名校,都是嗤之以鼻。

    其实人并不坏,就是过于高傲。

    “师兄……我都看到了。”

    肖雪脸色踌躇,想到刚才看到的页面内容,她咬牙道:“师兄,你把刚才那个网页的链接分享给我吧,我也想看看。”

    “啊?”

    黄一淳错愕不已,下意识道:“你不是瞧……咳,对光华大学不感冒吗?”

    之前肖雪在师门聚餐的时候,可是没少吐槽光华大学,说是冷嘲热讽也不为过,但是当光华大学名气越来越盛之后,遇到光华大学的话题反倒沉默了。

    “没事,你发给我就行了,我先走了。”肖雪说完便匆匆离开,背影有些狼狈。

    留在原地的黄一淳半天摸不着头脑,犹豫了下,还是分享给肖雪了。

    至于跑开的肖雪,此刻正躲在女厕所里,看着师兄发来的新闻,陷入了沉默中。

    这则新闻讲述的是光华大学两大国家实验室的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名单。

    而肖雪的注意力则是在最上面的学术委员会名单上。

    【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筹)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

    【学委会主任:左铁镛教授(院士)】

    【学委会副主任:郝跃教授(院士)】

    【学委会委员:

    李亚栋教授(院士)

    干福熹教授(院士)

    汪卫华教授(院士)

    吴汉明(院士)

    李爱珍研究员(院士)

    魏少军教授

    ……

    任弘教授

    陈冲教授

    方浩森教授】

    学术委员会十五人名单中,除了光华系的三人,其他十二名成员,只有一名魏少军教授并非院士,但……

    这可是11名院士!

    而那位非院士的魏少军教授也不是简单人,对方是国内著名的微电子学家、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

    清华魏少军、西电郝跃,哪怕肖雪的研究方向是高分子材料,也听过对方的名声。

    国内半导体行业尤其是学术界几乎没有不知道这两位的,要是真的不知道,甚至引起同行的嘲笑。

    而那位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的郝跃教授更吓人。

    郝跃,微电子学家。中科院院士,总装备部微电子专家组组长,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际IEEE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科技委委员……

    肖雪看着名单,脑海中浮现几人的履历,忍不住咽了团口水。

    左铁镛,材料学专家,工程院院士。在难熔金属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铝镁材料及其加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难熔金属、铝镁材料及加工学科的主要带头人之一。

    汪卫华,材料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中科院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为解决非晶合金脆性难题、推动非晶材料的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干福熹,光学材料、非晶态物理学家,中国激光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中科院上海光学所研究员。研究激光玻璃的激光及发光特性研制掺钕激光玻璃,国内第一个获得激光输出建立激光钕玻璃系列。

    吴汉明,微电子学家,工程院院士,中芯国际技术研发副总裁。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套可以进行等离子体工艺模拟的商业软件。2001年进入中芯国际,组建了先进刻蚀技术工艺部,领导了0.13微米刻蚀工艺,在中国实现了用于大生产的双镶嵌法制备工艺,为中国首次实现铜互连提供了工艺基础。

    ……

    李爱珍,光子材料学家,半导体专家,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看到这里,肖雪视线停留在对方的名字上。

    这个叫做李爱珍的院士,并非是国内两院院士,而是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说到这个外籍院士,还挺曲折的。

    李爱珍院士在1999年被推荐参选了中科院院士。由于各种限制原因,李爱珍因为推荐人数不够而落选。随后在2001年、2003年、2005年的院士评选中,屡次遭到拒绝。可没想到在2007年被选为了美国科学院院士后,消息传回来,国内震惊不已。

    参选院士四次被拒绝的李爱珍,反倒被美国科学界推崇至极。

    美国更是极力挽留这位李院士,并且开出了不少丰厚的条件,足以打动任何一个学者,甚至不过国人都以为要失去这位大牛。

    可谁也没想到,李院士在美国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了一句让全国都动容的话。

    她说自己是祖国培养起来的,不管经历什么都不会忘本,不仅如此,她还要继续完成自己的科研事业,带学生,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也是这次赴美回来后,李院士给自己、给中国的科研事业都带来了巨大推进。

    李院士作为中国杰出的女科学家,把一身都投给了事业。在她身上,见证了中国科研人的精神。坚守自我,心系国家,不求名利,不慕荣华,一直为自己的梦想和国家做出贡献,即使前进的道路也许不顺畅,即使有流言和质疑,但也从没想过要放弃。

    这位李院士便是肖雪的偶像,不仅是因为对方是中国首个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女院士,还是因为对方高尚的人格。

    她的座右铭就是李院士曾经讲过的一句话:“做学问要先把人做好,人做歪了再大的学问也不可能得到人家的尊重”。

    这位李院士,在退休后虽然还坚持在科研第一线工作,但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可没想到竟然出现在光华大学学术委员会的名单里!

    肖雪一时无言,心里更不是滋味。

    自己瞧不起的“私立大学”,如今的模样让她完全不敢小觑。

    突然想到了什么,肖雪匆忙离开厕所。

    二十分钟后。

    实验室主任办公室。

    “老师,我发了个链接给你,你快看看光华大学这个学术委员会名单。”

    “小雪,怎么了这是?”

    薛正楷教授一边说着,一边点开自己得意门生肖雪发来的链接。

    页面下拉,薛正楷教授顿时愣住了。

    肖雪丝毫没察觉,反倒是嘴巴一直说个不停。

    “老师,你说光华大学这个国家实验室不会去筹成功吧?”肖雪似是烦恼的问道。

    注意到老师并未回复自己,肖雪不禁抬起头。

    “老师?”

    只见薛正楷教授幽幽一叹,“小雪,你没往下看吧?”

    “啥?”肖雪小脸一呆。

    “你往下看看理事会成员就知道了。”薛正楷教授缓缓说道。

    “理事会?”肖雪恍然大悟,刚刚光顾着看学术委员会成员了,都忘记还有一个理事会。

    一般来说,理事会才是实验室的最高权力机构,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名单和首席科学家都是由理事会会议通过的。

    而学术委员会在学术机构里,还是很重要的一个评议机构,小到内部学术成果评比、推优,大到职称评审或推荐(没有评审资格的单位就是推荐);院士提名推荐、国务院特贴,百千万人才,杰青等荣誉学术称号的提名推荐,都需要经过学术委员会的评议和无记名投票。

    无论是是理事会还是学委会,通常任期五年一届,可连任。

    学委会人数通常在7-15人之间,理事会无人数要求。

    经过老师提醒后,肖雪再次打开链接,当她看清楚理事会名单后,当场怔住。

    小嘴更是张得大大的,一副震惊的表情。

    【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筹)第一届理事会成员】

    【理事长:某不可描述的大佬】

    【副理事长:陈灏教授、XX书记(省府No.1)】

    至于理事会成员更惊人,共有21人,包括科技部、教育部、国防部、财政部、工信部等11个国家部委加上3个胡省、鹭岛高官以及7个国家级科研机构负责人。

    这个理事会名单,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豪华!

    前面的学委会是国内学术界的泰山北斗,而这个理事会则是政界大佬。

    没有那个国家实验室的学委会和理事会成员能达到这种程度!

    这个名单一出,除非是没有脑子的,不然没人敢碰瓷光华大学。

    在肖雪还未回过神之际,薛正楷教授的声音传来过来。

    “理事会暂且不提,就学术委员会这个名单,几乎是将国内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半导体等领域的院士、大咖一网打尽了。”

    肖雪也不知是脑袋短路,还是迷糊了,竟然回答了句,“老师,那你也是咱们国家高分子材料的院士,咋没邀请您啊!”

    薛正楷教授脸色瞬间黑了起来,哪壶不提开哪壶!

    这他能不知道吗?

    他也是国内材料领域的专家,中科院院士,结果没出现在这份学术委员会名单里,愠怒之际,表面上也要装出不在乎的样子,谁想被肖雪给捅破了。

    “滚出去!”薛正楷教授涨红着脸,直接怒喝道。

    肖雪自觉说错话,老师正发怒,一个字都不敢再说,连忙离开办公室。

    “呼——”

    “呼——”

    被气得胸膛此起彼伏得薛正楷教授郁闷至极。

    光华大学本是他曾经被他瞧不起的一个私立大学,没想到发展势头格外迅猛,而今更是出乎他的意料。

    这份学术委员会名单里,可以说任何一个材料学家提出来都比他强。

    所以,他所嗤之以鼻的学校,反倒没看上他?

    他可以瞧不上光华大学,但怎么能让光华大学瞧不上他呢!

    越想越可恶,越想越气愤。

    “这个光华大学,以后就算求我,我都不会过去!”

    ps:别看这章资料占了几百字,我查资料都花了近两小时,都是我国真正的材料界大佬,可惜不少已经去世了,唉。

    (近4000大章求推荐票,求月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947/ 第一时间欣赏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 作者:想要上岸的鱼所写的《我在大学当校长》为转载作品,我在大学当校长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在大学当校长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在大学当校长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在大学当校长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在大学当校长介绍:
在海外名校留学八年归国的陈灏,通过一番算计,终于夺回爷爷一手创建的光华大学。“叮咚!名校成长系统绑定成功!”得到系统后,陈灏发现通过系统出品的建筑,竟然还带有buff加成!教学楼:学习悟性增加200%!图书馆:学习效率增加200%!实验室:科研能力增加200%!……几年后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言:感谢我的母校光华大学以及校长陈灏先生。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纷纷表示表示赞同!【光华大学新生群:181062463】我在大学当校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在大学当校长,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