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我在大学当校长TXT下载我在大学当校长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在大学当校长全文阅读

作者:想要上岸的鱼     我在大学当校长txt下载     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三十章 放寒假(上)

    2021年,1月14日,下午3时。

    相比多灾多难的2020年,这一年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距离新年也不足一月。

    春节的气息正在空气中蔓延。

    光华大学,男生宿舍楼里。

    光华今年的寒假房间安排是16日至2月27日,虽然距离16日还有2天,但早在前几天开始,寒假气息已然开始蔓延。

    尤其是到了13、14这两天,更是离校的高峰期。

    不少的宿舍门敞开着,里面是收拾行李的学生,至于宿舍楼的走廊上,都是拖着行李箱的学生。

    427宿舍。

    李秋白在专心收拾着东西,至于宿舍里,已经走了两个本省的舍友,余下四人。

    一个胡省榕城的舍友收拾好行李箱,然后检查完床上、桌上后,最后骚包地照了照镜子。

    “兄弟们,我要走啦,咱们年后再见!”

    “走吧走吧,一路顺风!”

    “记得带些好吃的回来~”

    佟亮和翁明亮两人趴在床上,头也不回地地说道。

    反倒是李秋白拍了拍舍友地肩膀,说道:“老赵,路上平安,年后见。”

    舍友冲李秋白点头笑了笑,“好,那我走啦。”

    说完,拖着行李箱往外走去。

    而宿舍三名本省的也都走了,只剩下李秋白三个外省的。

    回望着宿舍,已经四个桌子空空如也,其中也包括他的,只是还有两个桌子上摆满着东西。

    李秋白无语地抬了抬头,“我说你们俩心真大,还不收拾东西呢?”

    “哎,没事,我晚上9点的飞机,等五六点再收拾。”翁明亮挪动了下屁股,眼睛就像是被手机屏幕给吸引住。

    至于另一个就更不急了。

    “我明早的火车,我等晚上睡前再收拾。”佟亮更是无所谓地说道。

    “你俩也太墨迹了。。。”李秋白无力吐槽了。

    他家离胡省不远,只要坐高铁两三小时就到,而光华大学打车到鹭岛北站连半小时都不用,还是很方便。

    反倒是翁明亮和佟亮两人离的就比较远,翁明亮之所以买这么晚的机票,当然是因为红眼航班比较便宜。

    至于佟亮,是不打算坐飞机,而选择坐早上的高铁回去了。

    收拾好东西,坐在椅子上的李秋白,陷入了发呆中。

    他的脑海里就像是幻灯片似的,把这半年的大学生活重复放映了一遍。

    里面出现了许多人,甚至有些人的出现频率还挺高的。

    为什么说大学时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因为很多人的三观和思维都是在大学时期慢慢被塑造出来,一旦成形了,后面就很难再改变。

    在来到光华大学之前,李秋白甚至有些惶恐,都在想要不要复读一下。

    但现在他有些庆幸,还好当时没有去复读,不然就很有可能错过这些。

    “其实大学生活也挺有意思的嘛。”李秋白嘴角上扬,似乎想到什么开心的事情。

    同一栋宿舍楼。

    527宿舍。

    两阵噼里啪啦的键盘声响起。

    随后是几道人声参杂其中。

    “天宇、老张,你俩也太生猛了,这都放假了还这么拼?”

    “真的太厉害了,不佩服不行。”

    “我先走了,年后再见。”

    “好,下个月月底见。”

    随着几次告别后,整个宿舍只剩下郑天宇和张磊两人专注盯着电脑屏幕,写着代码。

    运动脖子的郑天宇瞥了眼身旁的张磊,问道,“老张,你也是明早走,要不晚上一起去撸串喝点酒?”

    “行啊,没问题。”张磊想都没想便答应了。

    只是随后他语气有些失落,“可惜肘子昨天回家了,不然咱数模小队就可以集合了。”

    说到数模,郑天宇微微一失神。

    这个事情似乎过去有阵时间了,对于他的大学生涯来说,参加的那次数学建模竞赛是改变他人生的一次重大机会。

    ps:内容明天修改。

第五百三十一章 放寒假(下)

    在来光芯研究中心之前,沈乐是清华大学芯片团队的一名副研究员,作为一名专职的研究人员,他也没有教学任务,只需要专心搞科研。

    加上清华的地位和待遇,日子倒是挺简单,至于什么非升即走,以他的能力和学历完全不是问题,所以还是比较舒服。

    沈乐拒绝了美国的高薪邀请和绿卡,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国,自然是因为他的爱国情怀。

    所以,当初书记询问他是否要加入到光芯研究中心的支援团队时,他想都没想便同意了。

    这时,正在观看机器反应的沈乐,耳边响起一道男声。

    “沈乐,马上要过年了,你回不回去?”

    说话的人叫做余景耀,也是跟他同期进入清华大学,加上同为留美人员,关系还算亲近。

    沈乐没有立刻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脸色平静地反问回去,“那你回去吗?”

    “我?”

    余景耀面露挣扎,显然正在难以抉择中。

    “我不知道,眼瞅着光芯这里进展越来越顺利,多一个多一份力量,我当然想留下来,但是……”

    说到这里,余景耀微叹口气,脸上有些颓色,“之前到美国读博出来,有时候过年都没空回去,这好不容易回国工作了,也想多陪爸妈……”

    前几天光华大学放假通知出来的的时候,光芯研究中心的房价通知也下来了。

    时间肯定是不如学生那么长,不过也有10天时间,年前3天和年后7天,甚至还能申请延长到14天,同时也接受过年留所的申请。

    见好友这么为难,沈乐轻笑一声,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安慰道,“你说得也是,10天时间也不长,就回家好好陪陪家人再回来就行了。”

    “那你也回家吗?机票买好了没?”余景耀又叹了口气,似乎有些不甘心,但自古忠孝难两全,光芯这里少了他不会就研究不出来,但是家里少了他,可能父母脸上的微笑就要少很多。

    “我不回去。”沈乐摇摇头。

    “不回去?”

    余景耀眼睛顿时放大,看着一脸不在乎的沈乐,他愣住了。

    “刚刚听你说的,我都以为你也要回去了……”

    停顿了下,似乎是有些不太好开口,余景耀压低着嗓音,“真不回去?这可是过年啊,错过了就得等到明年了!”

    中国人对于过年这个事情,那是相当的重视。

    甚至有一句老话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光你在天南还是地北,也不管你这一年赚的钱多还是钱少,很多人都会想尽办法回家过年。

    阖家团圆,是多少在外打工人小小的心愿。

    “错过今年春节还有明年,但是光芯不能等到明年!”沈乐掷地有声地说着,眼神中坚毅无比。

    只是一想到家中盼着自己回去的父母二老,他心中隐隐一痛。

    “爸、妈,是儿子不孝,今年不能回家陪二老过年了,明年我一定回去!”

    在国家大节和父母亲情面前,他选择了坚持自己的道路。

    光芯对国家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不能再拖下去了。

    搞科研不是过家家,一旦慢了一步,那就前功尽弃了!

    “芯片上,我们国家起跑太晚了,的确不能再拖了……”余景耀声音低沉地说着。

    随后,他抬起头,冲着沈乐呲牙一笑。

    “听说光华大学准备的年夜饭超丰盛的,老沈,你这吃独食可不好哦!”

    “我也不回去了,薅光华羊毛的事情可不能把我给落下了!”

    听着余景耀这个理由,沈乐心里一暖,但他还是想劝劝对方。

    只是他还没开口,身旁几乎是同时响起好几道熟悉的声音。

    都是他们清华大学芯片团队的成员。

    “沈工,有这好事也不跟我们讲讲?就冲光华这个年夜饭,那也必须得申请留下来啊!”

    “就是,光华平时不是挺阔气的吗?我倒要看看这次到底有多丰盛。”

    “这个我看行,总是吃家里的年夜饭,倒还没在学校体验过,这次可是一个大好机会,我也不走了。”

    “这个年夜饭到时候要是弄的没我们清华食堂好吃,那我们可不依,大家说是不是!”

    “黄教授说得是,不好吃我还要发微博、抖音吐槽一下,多黑啊!”

    “哈哈哈。”

    笑声回荡在实验室里,沈乐张了张嘴巴,原本到口的话又咽了下去。

    他环视着众人,灿烂笑道:

    “好,那我们到时就看看光华的食堂大厨有啥水平!”

    ……

    傍晚时分,光芯研究中心,主任办公室里。

    任弘看着电脑邮箱里99+未读邮件,幽幽叹了口气。

    “这不是胡闹嘛!”

    光芯研究中心的过年留守人员是要发起申请的,而审批人便是任弘教授。

    四五百人的研究中心,这几天已经接收到47人的留守申请,数字也不小了,再等几天估计能有近百人的会选择留下来。

    虽然人手少了大半,但是有近百人留下来已然是不小的数字了。

    毕竟春节在国人的观念中,实在是太重要了。

    哪怕知道过去了会被隔离,也有不少人会奔赴。

    点开了几封邮件,内容大同小异,都是申请过年留守研究中心。

    “叮!”

    “叮!”

    右下角的新邮件提醒从今天中午到现在就没停过,就看邮件的几分钟时间里,又有七八封新邮件躺了进来。

    任弘摇了摇头,没有说话,而是给戴文宇打了一个电话。

    十几分钟后,戴文宇走进办公室,一脸激动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阐述出来。

    “原来是这个样子……”任弘怔了怔,他真没想到导致这一切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个人。

    “老师,您过年回家吗?”戴文宇摸了摸脑海,脑子一热后便脱口而出。

    “我是中心主任,自然是要留校!”任弘教授没好气地说道。

    戴文宇撇撇嘴,这套他可不信。

    明明就是跟大家一样的想法,非得拿着工作当幌子。

    等到戴文宇离开后,任弘也没有心思去想这些了。

    当即更重要的是跟陈灏通个气,该怎么去处置这件事情。

    这个事情说简单也很简单,但说严重也挺在严重的。

    距离光芯研究中心不远的上弦田径场。

    正饭后散步消食的陈灏,裤兜里的手机振动。

    等接通听完对方的话后,他沉声回道:

    “等我一下,我现在过去。”

    ps:最近状态好多了,这两天我尽量把前面的章节内容给替换上。

    今天就一章了,实在抱歉。

第五百三十二章 火种

    “现在接收到多少封申请了?”

    “截止目前已经有191人……不,现在应该是193人了。”

    任弘教授说到一半,看着新邮件提醒,眼皮微微一跳,话到嘴边又改口了。

    “中心现在研究人员多少人?”陈灏冷静问道。

    “目前为348人,等到年后可以达到472人。”想到年后芯片联盟的七校增派的科研人员数量,任弘不由得松了口气。

    这一次的增援名单也出来了,清华大学、中科大、北京邮电大学等加一起共124人,平摊下来一个学校20人左右。

    等到这些人来到后,光芯的研究效率又可以迎来一个飞跃了。

    “那个是年后的事情,麻烦的是当下。”陈灏深吸口气,太阳穴有些鼓起。

    “过年可是一个大事情,怎么申请留校的科研人员一下子激增了?”陈灏不解地望向任弘,刚刚电话里任弘也只是讲了下大概事情,至于缘由啥的并没说。

    听到陈灏这么问,任弘无奈地苦笑一声。

    “这个事情我也没想到……”

    看着任弘的这个姿态,陈灏也来兴致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家舍弃陪伴家人的机会,而选择过年留下?

    这可不是元宵节、国庆节,而是春节!

    但当任弘说完后,陈灏脸上的笑容敛下,变得有些复杂。

    任弘摇摇头,看着陈灏的样子,也知道对方是在想什么。

    “那这个事情……中心该怎么处置?”任弘头疼,还是把这个麻烦丢给陈灏。

    陈灏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声问道:“这个人数应该还会上升吧?”

    “大概率会……”任弘眼睛闭上。

    看这个趋势,沈乐的一番话已经扩散出去了,整个中心人虽然不少,也有三百多人。

    但是导师与导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基本都有相熟的。

    加上能够投身到到光芯研发的这些科研人员,十之八九都是有信仰的。

    沈乐的那句话太容易让大家产生共鸣了。

    “错过今年春节还有明年,但是光芯的确不能等到明年了啊……”任弘低声自语道。

    内心里,他是支持这些科研人员的想法。

    中国能够在短短的三四十年来追到世界第二大强国的地位,靠的不就是一个个国人牺牲小我,投身到国防事业当中么?

    不然我们凭什么能够赶超日本、英法等国家。

    “光芯要研发,但是年也要过!”陈灏突然道。

    “哈,这……?”任弘一时没明白。

    “家里有70岁以上老人和10岁以下小孩的,必须强制离所回家过年!其余的家属都接到鹭岛来,今年我们一起过年!”

    陈灏深呼吸几口,但胸腔里依旧难受厉害,似乎有什么东西一直在身体里涌动着。

    “飞机安排头等舱,没有头等舱就公务舱!高铁动车安排商务座!要是飞机、高铁、动车都没有的地方,调用私人飞机也要把人给我安稳运过来!至于手续那里跟民航总局报备下,走个绿色通道!”

    “有这些科研人员,是国家之幸!他们对得起国家,我们和国家也不能辜负他们的一片赤子之心!”陈灏掷地有声地说道。

    他的眼眶有些泛红,这是他在国外研究机构所见不到的。

    既然他们不愿意回家过年,准备接着在中心继续搞科研,那他这个后勤大总管就不能光看着不做出一些行动。

    “好,这个事情我一定会处理好!”任弘认真地说道。

    “不用,你把最后的名单整理好就行,后勤这一块有我在,你们专心搞科研,就不要因为这些分散心神。”陈灏拒绝了,他的作用就是保障科研能够100%效率进行,他要做的是定海神针。

    “行。”任弘无奈笑了笑,心底是从所未有的轻松,哪怕在中科大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奇葩的校领导,甚至还会遇到行政上的刁难。

    在光华,似乎这些烦恼都看不见。

    原来搞科研也可以这么轻松,不需要分心在科研之外的事务上。

    “那我就先走了,有事情直接电话联系我。”事情处理完,陈灏便离开了办公室。

    当他走出光芯研究中心的时候,他转过身,里面是亮光在黑夜笼罩之下格外的显目。

    若是在天空俯视鹭岛,光芯研究中心只不过是点点萤火。

    但这道萤火,却想要点亮整个中国。

    能做到吗?

    “我相信你们可以做到的。”陈灏轻声说着。

    看着这栋建筑,他的眼神不由得变得柔和。

    仅是几息,他毅然转身离开。

    刚刚对任弘说得挺轻巧,但真正落实下来并不容易。

    哪怕只有1/2的人员符合,那也是174人。

    174个家庭,至少也有四五百人。

    虽然只有几天时间,但这些人的交通、住宿、饮食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

    光芯研究中心所有人员的档案都是往上查了五代,确保身份完全清白才能允许加入,所有科研人员的家属信息也都存在在数据库中。

    三天时间,中心348人共有326人提交了春节留守申请,但最后中心只接受了252人的申请,仍然有74人被拒绝了。

    中心也将陈校长的话通知了下去,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自然是因为既可以留在中心不走,还能跟家人团员。

    至于愁的……

    余景耀大晚上把沈乐拉出去撸串喝酒,脸上颇有些不爽。

    “凭什么让我回去!我爸妈年纪也没过70啊!”说完,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你忘记阿姨的身体了吗?”沈乐放下铁签,看着余景耀说道。

    余景耀父母虽然没过70,但余母近些年身体不好,而且路途遥远,过来一趟也怕出事情。

    所以中心那里还是拒绝了余景耀的留守申请。

    “我、我也知道,但……但……唉!”

    结巴地说了几个字,余景耀也不知道说啥,一声长长地叹息。

    “还是回去吧,中心三百多号人,又不缺你一个。”沈乐安慰道。

    “可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啊。”余景耀心情沉重,脸上一副落寞的样子。

    “你知道我想留下来的,我不想”

    话还没说完,手机铃声从余景耀的口袋里响起。

    瞥了眼来电人名字后,余景耀瞬间坐直,有些慌张地接通电话。

    “爸,有啥事情么?”

    电话里传来一道带着陕北口音的普通话,语气中是掩饰不住的激动。

    “儿子,刚刚医院那里打来电话,说是你们学校从首都那里请来的大专家,医院的张主任说……”

    父亲说着话,余景耀却沉默着。

    “啪嗒~”

    一颗“雨滴”落入酒杯当中,诞起一丝涟漪。

    父亲不知道,但他知道这里的学校指的不是清华大学而是光华大学。

    余景耀抬起头,泪眼朦胧想要对沈乐说些什么。

    但沈乐只是笑了笑,给余景耀递了一张纸巾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行了,大男子汉别磨磨唧唧的,中心少你一个余景耀就不转了?还是你觉得你比任弘教授更厉害?”

    “回家吧,我们等你回来并肩作战。”

    余景耀释怀一笑,跟沈乐碰了碰拳头。

    “好,一言为定啊!”

    看了眼桌上还没开的几瓶雪津啤酒,沈乐调侃地着问道:“那还喝酒吗?”

    “喝毛线啊,酒喝多了第二天都不用搞研究了!”

    余景耀白了沈乐一眼,然后把几瓶没开的啤酒退了去,两人把啤酒换成可乐吃完后匆匆回去。

    当夜皓月当空,披着月辉两人行走在光华的校园里。

    内心是前所未有的踏实。

    因为他们脚下踏着的是华夏大地。

    而他们身上背负的。

    是中国复兴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ps:编辑周末没上班,前面没法修改,真是痛苦,只能等周一了,实在抱歉……

    (还有一章)

第五百三十三章 光华的年夜饭

    台积电总部大楼。

    在董事长办公室里,今天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

    一位穿着西装,戴着黑框眼镜,满头白发的91岁老人。

    而坐在这位老人对面的是一位态度毕恭毕敬的中年人,现任台积电董事长刘德寅(谐音)。

    正在两人谈话间,桌上的电话响起。

    刘德寅接起电话,十几秒后,脸上的表情变得凝重。

    “我在办公室等你,张董也在。”

    电话挂断后,老人眉头一挑,“怎么了?”

    刘德寅苦笑一声,解释道:“可能有些小麻烦。”

    片刻后,一个中年人火急火燎地来到办公室。

    “董事长。”

    “刘董。”

    前面的张董自然称呼的是张仲谋(谐音),这位有宝岛半导体教父之称的男人。

    虽然对方已经在2018年6月离开了台积电,但是在台积电人心目中,张仲谋永远都是董事长。

    张仲谋,美籍浙省人,出生于宁波、就读于山城,49年前往美国留学,后学成来到宝岛创立台积电。

    而如今的台积电在宝岛是什么地位?

    台积电一家公司用了宝岛30%的电!

    即便是行政院那里停电都不能停台积电晶圆厂的电,从中可见一斑。

    打完招呼后,现任人力资源副总经理张炳衡按捺不住地把名单递给刘德寅。

    “刘董,这份名单是最近半个月申请离职的员工名单,您先看。”

    刘德寅接过扫了扫名单上的名字……

    【胡庆】

    【李子维】

    【林北】

    ……

    虽然不少是研发部门的工程师,但是并没有发现什么涉及到核心部门。

    而且人数也不过是几十人,作为一个员工总数4万余人的国际大公司,几十人的离职也很正常。

    哪怕是苹果、微软这种公司都有员工离职,台积电虽然作为宝岛最大的公司,但总有一些员工会因为各种原因离职。

    “这份名单有什么问题吗?”见上面熟悉的名字很少,刘德寅没有多疑,把名单传给张仲谋后,疑惑地望向张炳衡。

    “有员工离职也很正常,但是这份名单有9成都是研发部门的,员工还都是进入到公司不足5年的新人,我觉得有些不对劲,调查了一下,发现其中可能有管易的身影……”张炳衡脸色不太好地说道。

    “管易……”刘德寅有些头疼了,对于这个名字,在座的三位大人物都不陌生。

    宝岛有亲美的、亲日的,自然也有亲中的。

    而管易便是那位亲中人士,在台积电研发部门地位并不低,尤其当年与梁一清还走得很近。

    这么一联想,这份离职名单可能就不太简单了。

    “今年公司在美国投资建厂,内部也有一些持反对意见的,加上梁……”

    说到这个姓,张炳衡停顿了下,不安地道,“梁现在就在鹭岛,不少员工宁愿选择去鹭岛也不想去美国。”

    虽然在不少宝岛人眼里,大陆还是很落后,但有这种想法的基本上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

    能够进入到台积电的,都是宝岛最杰出的精英,对于大陆的认知,不会那么无知。

    宝岛和胡省的关系挺复杂,两地口音相似,饮食文化也基本相同。

    近些年随着大陆的崛起,不少宝岛人选择来胡省发展,相比遥远的美国,似乎鹭岛、榕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刘董,要不要启动竞业协议?”张炳衡问道。

    竞业协议也叫竞业限制协议,一些公司核心员工会签署这份协议,会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禁止跳槽到同行业的公司。

    当然了,也不是签了就不能跳槽,只要原公司没有支付竞业限制赔偿金,那么协议便会失效。

    “这……”

    刘德寅犹豫了,这份名单中基本都签署了竞业限制协议,只要启动了赔偿金程序,那他们都不能去光华集成电路。

    但……这样就跟光华撕破脸皮了。

    很明显管易在串联一些研发人员跳槽到光华去,不启动赔偿程序好像也不行。

    最后,他望向张仲谋。

    张仲谋叹了口气,向两人问了一个问题。

    “你们觉得对岸的光芯需要多久研制出来?”

    刘德寅和张炳衡沉默不语。

    光芯研发成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加上有梁一清加入光华,在芯片制造上的短板十有八九也会被弥补上。

    至于最后的封装测试,大陆那里的技术本就是国际顶尖水平,只是被芯片制造拖了后腿。

    偌大的台积电,又该何去何从?

    “美国那里,终究还是靠不住的,公司重心必须要调整!”提到那个国家,张仲谋其实还有些恼火。

    目前台积电共计有280.5亿股股份,其中包括259.3亿股已上市股份,和21.2亿股未发行股份。

    简单的说,权结构里中宝岛政府持股6.38%,金融机构持股2.8%,其他法人持股4.55%,外国机构及外国人持股78.48%,个人持股7.79%。

    听起来台积电好像是被外国人控股了,于是很多大陆的公众号、大V就开始造谣台积电是美国控股的,其实不然。

    虽然有78.48%都是外国人及外国机构控股,但实际上这里的“外国”指的是宝岛以外的投资机构、共同基金和个人,甚至还有不少资金来自中国。

    这些投资都是分散的,并没有对台积电的生产经营起到影响,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还是宝岛行政院,加上台积电高管和员工也持有不少股份,并且还预留了7.56%的股份用于员工激励,台积电也还算是宝岛的“省有企业”。

    之所以靠向美国的原因,当然还是因为技术被美国控制着,若是不倒向美国,那华兴的悲剧同样也能在台积电上演。

    “这会不会得罪华盛顿方面……”刘德寅压抑着内心的愤懑,忧心忡忡地说道。

    台积电前两大客户分别是苹果与华兴,两大手机芯片巨头贡献台积电收入超过40%,但因为老美……导致丢了华兴这个大主顾。

    为了弥补上这个缺失的份额,不得不靠向老美,结果发现……

    在美国投资建厂简直是一个巨坑啊!

    这完全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结果还必须得忍气吞声地走下去。

    “若是没有光芯,自然不能得罪华盛顿方面,但光芯一旦面世……”

    张仲谋揉了揉眉心,叹道:“那便是我们台积电的末日了。”

    “真的麻烦了,我等会联系行政院那里,这件事情必须要沟通一下。”

    刘德寅眉头紧锁,台积电对宝岛经济的重要性实在太大了,一旦台积电出事,那对整个宝岛的经济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倒是一旁被当成背景板的人力资源副总经理张炳衡有些发愣,要按张仲谋和刘德寅二人的对话,那带来的影响……

    张仲谋站起身,语气严肃地对二人说道:“对于TSMC(台积电),当前最重要的是生存下去!”

    “拜托了!”说完,张仲谋深深地鞠了一躬。

    刘德寅和张炳衡也连忙鞠躬回应。

    处理完后,张仲谋便离开了,毕竟他已经卸任了公司董事长一职。

    倒是在公司大楼外,张仲谋上车前往东方深深地看了一眼。

    “梁,这一次你赢了。”

    ……

    两天后。

    已经跟梁一清取得联系,并忙着串联的管易突然发现不少之前还犹豫的技术人员纷纷答应了,而且这个离职手续似乎也出奇的顺利?

    细细一想,管易后背一湿。

    匆忙地走到公司厕所,拿起手机拨打了一个电话出去。

    ps:今天就一章了……前面章节还没修改,希望这两天能够把前面的修改掉,唉。

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国复兴的重大转折点

    “校长,这个事情你怎么看?”

    “信息量有点大,让我想想。”

    陈灏露出思索的申请,眉宇中萦绕着一丝不解。

    倚在总统套房的阳光栏杆上,任凭海风拂起刘海。

    实在是梁一清所言太过匪夷所思,台积电在宝岛的地位有多大?

    很大,非常大,特别大!

    不少人觉得台积电只不过是一家做芯片代工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台积电之于宝岛就相当于三星之于南韩。

    台积电是宝岛最核心的竞争力,毫不夸张地说,也是宝岛经济的光荣,唯一的“遮羞布”。

    “那个管易靠得住吗?”陈灏突然问道。

    “可以信任。”梁一清认真地道。

    “这个事情你怎么看?”陈灏往右侧眺望,中山路以及灯火通明,密密麻麻地游客如同蚂蚁似的在下方缓缓流动着。

    “我觉得可以跟对方谈,以我们的能力,产能还是个大问题,光是供应一个华兴就有些困难,更别提大米和OV、苹果这四家。”梁一清分析说道,在他看来台积电靠向光华的话,实在是好处太多。

    别的不说,光是产能这一块就能基本解决。

    根据TrendForce研究显示,全球前10大晶圆代工企业,就囊括了96%的市场占有率。

    而这十大晶圆代工企业中,台积电位列第一,市占率高达60%!

    遥遥领先排名第二名三星的3倍不止,稳居全球晶圆代工产业龙头!

    “我们跟台积电的事宜,为什么行政院那里也会加入?”陈灏好奇问道。

    台积电的股权结构这东西,他还真没怎么关注,也没什么兴趣去关注。

    梁一清毕竟曾是台积电的大将,直接把台积电跟行政院的关联述说了一遍。

    陈灏听完后,眼神闪烁,嘴角轻轻勾起一个弧度。

    “台积电想要示好靠向我们可以,但是得看他们能够付出什么代价。”

    话锋一转,陈灏接着道,“老梁,你说这个事情,是不是也要让国台办那里介入?”

    “我觉得要,通过台积电的事情,京城方面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打开宝岛对胡省的口子,并且还能影响到行政院的一些决策,推动两岸的交流往来……”梁一清越讲越兴奋,似乎这个事情已经板上钉钉了。

    陈灏听着狐疑了,不太确定地问道:“宝岛那里会因为台积电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

    国家想要全面统一,一定要解决三个小弟的问题,除了一个小弟特别听话,另外两个都挺闹腾的,尤其是胡省隔海相望这个……

    国内梧桐的声音近些年愈加声势浩大,也是因为对方在某些地方与美国爸爸靠的太近,引来不少国人的不满。

    一个台积电,还能影响到宝岛对大陆的态度?

    “校长,你真的低估了台积电对宝岛的重要性了。”

    梁一清苦笑一声,缓缓说道,“美国倒闭一家苹果或者微软,或许会引起一些社会动荡,但不会伤到根本。而宝岛一旦失去台积电,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梁一清的解释,陈灏才算明白这次手上握得的牌竟然这么大!

    在宝岛省,台积电并不是最大的企业。

    按照营业额,宝岛最大的企业是鸿海集团,也就是国人熟知的富士康。

    但台积电的价值不在营业收入有多高,而是它创造利润的能力!

    根据台积电的财报显示,2019年台积电的销售额为357.7亿美元,净利润高达118亿美元!

    而全宝岛最大的8家企业利润有多少?

    2019年宝岛前八大企业净利润分别为富士康(42.8亿美元),和硕(3.7亿美元),广达(5亿美元),仁宝(2.9亿美元),纬创(1.6亿美元),台塑(20亿美元),中油(11.1亿美元),富邦金融(15.8亿美元)。

    这八家企业净利润合计103亿美元左右,加一起还比不上台积电一家企业!

    一家台积电的净利润大于八大企业净利润总和,相当于三个富士康。

    并且近三年里,台积电在宝岛的投资占了台湾地区所有上市公司投资的55%!

    台积电一倒,对于宝岛而言,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

    “那的确是要好好谈谈,这个好消息,相信京城方面听到了,肯定会很开心。”陈灏笑容绽放,这次可算是捏住了宝岛的命根子了,某位姓艹字头的这几天估计暴跳如雷。

    跟梁一清打完电话后,陈灏直接拨通了周瀚清的电话。

    电话一接通,传来周瀚清抱怨的声音。

    “我的大侄子,现在都晚上十点多了,有什么事情不能明早再说?”

    “诶呀,好像也是哦,那宝岛这个事情我再联系其他人吧。”陈灏故作惊讶地说道。

    “等等,……宝岛?”周瀚清注意到这个关键词,轻咳一声,态度秒变,非常热情地接着道,“咳咳,麻烦别人大可不必,正好我今天失眠,小灏你说说是啥事情。”

    陈灏笑了笑,把事情简单概括说道:

    “是这样的……”

    只听到一半,周瀚清眼皮狂跳,内心的小鹿更是要撞出来。

    “小灏,你等一下。”

    说完,周瀚清把手机话筒捂住,然后跟身边的妻子说了一声,连忙来到书房里,手机也开启录音。

    “我这里可以了,你直接说……”

    当天深夜,京城的一些公务员睡梦中被领导一个电话唤醒,一边抱怨着一边穿衣服出门,准备开启了24小时连轴转的模式。

    对宝岛事务,京城方面及其上心,这么好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

    第二天。

    京城西城区广安门南街6-1号。

    一个挂着宝岛事务办公室的单位里,人声鼎沸。

    ……

    山城,江北国际机场。

    “飞机已经降落在山城江北国际机场,外面温度为9摄氏度,飞机正在滑行,为了您和他人……”

    舱内广播声响起,许晨阳透过窗户往外望去。

    映入眼帘的只是机场航站楼的景色,但他却看得失神了。

    在美国两年多的经历,仿佛幻灯片似的在脑海里播放着。

    而如今,终于要给这段经历画上一个句号。

    两只手紧握着孩子和妻子。

    许晨阳笑着说道:

    “我们到家了。”

    ps:今天是本月最后一天啦,月票就要清空了,还有月票的不要浪费啦!

    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五百三十五章 台积电的危机

    宝岛省,新竹市科学园区。

    夕阳西下。

    一家咖啡厅里,靠窗的一个桌子,坐着两个穿着休闲服装的男子。

    两人似乎在讨论着什么重要的话题,正襟危坐。

    聊到最后,两人起身握了个手。

    咖啡厅门口,李子维目送着中年男人的离开,直到人影从视线中消失不见。

    他轻轻叹了口气,嘴唇动了动,最后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他生于宝岛高雄市,大学毕业于宝岛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后奔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回到宝岛加入台积电。

    作为台积电引进的人才,薪资待遇自然不低,但……让他为难的是内心的抉择。

    自己租的公寓就在附近,李子维步行回去,走到一半的时候脚步止住。

    他停留在一个小推车前。

    老婆婆穿着朴素的衣服正坐着,直到看到李子维走过来才站起来。

    “奶奶,来一个蚵仔煎,还是老样子哦。”

    “好啦好啦,我知道要加辣啦。”

    “奶奶,我跟你讲,这个要加点辣才更好吃欸!”

    老奶奶摇摇头,只是笑了笑。

    宝岛人跟胡省人差不多,都不怎么吃辣,能吃辣的绝对是异类。

    之所以她能记住李子维,不只是对方总来光顾,也是对方爱吃辣给她留下一些印象。

    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蚵仔撒在铁板上滋滋作响,浇上稀薄的太白粉浆,看起来更加勾人。

    几片青菜,一个土鸡蛋。

    最后将酸酸甜甜的特制酱淋在刚离开炉火的蚵仔煎上,扑哧四溢的香气中,顿时迎来一阵噼噼啪啪的美美响声。

    看着着蚵仔煎,李子维之前的烦恼顿时消失,眼神直勾勾盯在铁板上。

    蚵仔煎算是宝岛小吃销售排行榜第一名,之前因为偶像剧《转角遇到爱》被两岸粉丝追捧。在宝岛头走到宝岛尾,每一处都能寻到蚵仔煎,但李子维最爱的还是这个老奶奶做的蚵仔煎。

    快要出炉的时候,李子维突然对老奶奶问道:“奶奶,你以前有没有在大陆生活过呀?”

    “大陆啊……”老奶奶的手突然一颤抖,似乎陷入了某些回忆当中。

    “49年之前我就生活在大陆,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小时候的记忆不太深喏。”

    付好钱,接过蚵仔煎,李子维没有像往日一样离开,而是抿了抿嘴,接着问道:

    “没有回去寻过亲吗?”

    “寻过啦,只是老家的亲人都去世了,那也就没牵挂咯。”

    “欸,奶奶,那你觉得大陆怎么样哦?”

    老奶奶收拾着铁板,嘴上叨叨念着,“要我说哦,我还是觉得能够早点回归好,毕竟大陆才是根啊,没有了根就跟人没了脊梁一样,那还怎么叫做一个人哦。”

    听着老奶奶的话,李子维若有所思地思考着。

    想到最后,李子维笑容像是冬日被融化的雪水一样地灿烂。

    “谢谢奶奶,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跟老奶奶挥手告别,李子维一边吃着蚵仔煎,一边下定了一个决心。

    今天约他出来的是一个台积电的中层管理者,联系是他想要拉入对方的团队当中。

    这个管理者据说和梁一清博士还在台积电的时候就有些往来,加上梁博士现在离开了中芯国际加入了光华。

    相比其他省份,宝岛人还是对胡省比较亲近,毕竟只是隔了一个宝岛海峡,而且宝岛和鹭岛讲得都是闽南话,连饮食习惯也是十分接近。

    宝岛人到别的省份可能会水土不服,但去胡省的闽南地区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再想到台积电目前的处境,或许离开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台积电市值3.97万亿人民币,比藤讯还要高一点,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在半导体行业占有绝对领先的地位。

    原计划在2021年面世,2022年进入大批量生产的3nm产品如今陷入难产局面。

    在3nm芯片上,台积电选择的是Fi晶体管技术,三星则选择了GAA技术,并且还成功流片,距离实现量产更近了一步。

    作为台积电的高级工程师,李子维心情十分沉重。

    台积电的3nm芯片大概率要推迟到2023年上半年才能实现量产,但这就赶不上2022年的iPhone14(A16)。

    至于2nm……推迟到2025年还是最理想的时间。

    这个情况让他不由得想起Intel10nm。

    Intel在10nm之前的节点一骑绝尘,但却在10nm上直接翻车了,导致三星、台积电弯道超车。

    但没想到到了3nm上,台积电也遇到了英特尔当年的困境。

    要是光芯没有横空出世,对台积电的威胁倒还好说,毕竟也就三星、英特尔两个竞争对手。

    至于大陆……

    中芯国际为例才刚完成14nm产品的量产,至于7nm制程相关技术还在研发当中。

    芯片这玩意,28nm工艺的研发的建厂费用只需要50亿美元,但到了5nm、3nm节点,就需要500亿美元甚至更多费用。

    可谁让大陆弄出了一个光芯,这玩意一出来,甭管什么台积电还是三星、英特尔、苹果,统统都得打出GG!

    电子芯片遇到光子芯片,毫不夸张的说那是拿矛的对上拿AK-47的。

    拿头去打?

    再想到蚵仔煎老奶奶说的最后一句话,李子维揉了揉自己的帅脸。

    “大陆发展的也挺好的,或许也是时候回去了。”

    一道暗流在台积电上下涌动着,当前全球芯片业都面临着芯片荒的处境,台积电内忧外患,少了华兴这个大主顾,不得不靠向某个不要脸的国家。

    还打算赴美建厂,3年内投资1000亿美元。

    可台积电的不少员工相当不乐意离开宝岛,哪怕去有乡音的鹭岛也好去美国更舒服。

    就在台积电这个时候,金城的原兰州大学周和年教授也陷入了惆怅当中。

    “老周,愣着发呆干嘛呢,赶紧收拾啊,孩子都要回来了!”妻子张雪梅看着拿着扫帚发愣的周和年,杏眼一瞪。

    “好好好,这不是动着么。”周和年结束走神,抬头看了眼张雪梅,无奈地喊了一声。

    周和年膝下就一子,在美国留学,眼瞅着快过年了,孩子也要回来了,凑巧兰大那里的课程也结束了,正空闲在家里。

    等到房间收拾好,周和年看着心情挺愉悦的张雪梅,犹豫一二还是问道:

    “老婆,这都要离开金城了,你怎么一点也不难过?”

    张雪梅跟着自己在金城呆了不少年,这一离开就是到上千公里外的胡省鹭岛,丝毫看不到对方的不舍之情。

    “难过啥?鹭岛的空气和环境比金城好太多,鹭岛还是联合国评出的世界最宜居城市,正好过去养老。”

    张雪梅心情大好,慢悠悠地给老周开导道:“未来飘忽不定,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只要是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变化,那就OK了。”

    周和年教授作为光华大学光华学者计划“人才引进”,除了一系列高薪和待遇以外,自然也包括解决配偶工作问题。

    这次周和年过去,张雪梅也同样跟着,工作问题光华也帮忙解决了,所以张雪梅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

    一回头,看着周和年一脸的便秘,张雪梅冷哼了一下,这个老矫情了。

    “你信不信你跟你儿子说,他肯定比我还开心?”

    “我不信,我儿子最懂我了,他知道我对兰大的感情,他跟你不一样!”周和年非常坚定地说道。

    离开兰大前往光华的事情还没跟儿子说,打算等对方回来再当面讲,被张雪梅这一刺激,当晚周和年便拨出了一个电话。

    等把离开兰大的事情说完,电话那头传来一道惊呼声,语气格外的兴奋。

    “爸,你要离开兰大了?那实在太好了!”

    周和年:“……”

    ps:心好累,桂林妹纸为什么又回来找我了,就不能放过我吗?

    好不容易情绪调整好了一点,唉……

第五百三十六章 选择

    夜色愈深,弯月悬空。

    陈灏一直所等待的电话在当天还是来临了。

    两人也都不是打太极的高手,客气的寒暄一会儿后,步入正题聊起数院的建设。

    这一聊不得了,简直像是煲电话粥似的聊了近两小时。

    毕竟数院完全是从0到1的过程,涉及到的东西实在太多,加上两个人都是学神,智商也相近,聊天起来挺有共同语言的。

    直到挂完电话后,原本心情不错的陈灏,突然瞄到手机页面后,惊得一身冷汗出来。

    只见通话记录那里有七八个未接来电,而且来电人都是同一个。

    【嘉惠】

    红红的名字格外显眼,想都没想陈灏直接回电过去。

    等待期间嘟的几声响让他的心悬着。

    “为什么我很紧张?”

    陈灏有些失神,自己好像很在乎钱嘉惠的感觉。

    难道是……

    正在他开始胡思乱想的时候,接话接通。

    耳边响起钱嘉惠嬉笑声,“哟,这都快两小时了,我打电话过去都是一直在通话中,这是跟哪个妹妹聊天呢?”

    “哪来的妹妹,刚刚跟许教授在讨论数院的建设,这一聊就聊得忘神了。”陈灏苦笑地解释道。

    “真没有?”钱嘉惠狐疑地问道。

    “没有,要不要我把聊天记录截图给你?”陈灏没有迟疑地答道。

    “那就不用了,我相信你说的话。”钱嘉惠嘻嘻笑了一声,顿时又恢复之前活泼可爱的模样。

    对于陈灏这个人,她还是十分信任的。

    “对了,好像要过年了哦。”钱嘉惠话锋一转,突然提道。

    “恩,下个月就过年了。”这话题跳跃太快了,陈灏一时没明白过来,脑海中灵光一闪。

    “欸,你们鹭大也应该放寒假了吧?”

    “我前几天就放啦!”钱嘉惠两腮鼓起,有些委屈地说,“您一忙起来就把我给忘记了,你说我们都几天没打电话了。”

    “对哦,好像有五六天了。”陈灏后知后觉,倒有些不好意思。

    “那要不明天晚上一起吃顿饭,然后到环岛路散散步聊天。”陈灏连忙补救道。

    “可以啊!”钱嘉惠爽快地应道。

    然后,似乎有些难以启齿,连带着说话的音量都降低了不少。

    “你上次好像说今年过年是要在光华大学过对吧?”

    “对啊,怎么了?”陈灏咧了咧嘴,一想到这个头就疼。

    在光芯研究中心这次风波之前,他就打算在光华大学过年,陪着留校的师生一起。

    更比提光芯研究中心这次事件一出,过年留在中心不走的研究人员多达两百多名,加上亲属啥的差不多有六七百多人。

    那这次除夕夜他肯定是要留在光华大学了。

    只是爸妈那里……等过些天他们回国后,寻个事件跟他们解释一番。

    “咳咳!”

    钱嘉惠咳嗽两声,扭扭捏捏地问道:“那要不然过年我也去光华大学好了。”

    “不是,大过年的,你来光华干嘛?”陈灏愣了一下,脱口而出。

    “你又不是没有家,过年就别乱跑了。”

    “恩恩,你说得对。”钱嘉惠语气平淡。

    只见气氛是肉眼可见的冷下来。

    后面聊了一会儿,电话才挂断。

    手机往沙发上一丢,陈灏想了一会,还是没想明白。

    “过年不都是在自己家过吗?”

    “我好像也没说错话吧?”

    陈灏嘟囔了几句,还是没想通哪句话有问题。

    眉宇间有些烦躁。

    “女人真麻烦,还是写代码简单,有问题直接给你立马报错。”陈灏低声叨叨了下,然后回到电脑前接着看看蛋蛋的学习进度。

    ……

    在大陆平静搞建设的时候,隔海相望的宝岛却不太平静。

    翌日早晨。

    宝岛行政院某间会客室里,一场激烈的讨论正在进行。

    宝岛的行政制度是采用果党时期,最高权利机关是某某府,而这个一号长官对外号称是某某,反正大陆这里是从不认可,只称呼其为宝岛地区领导人。

    至于这个人,简称小蔡就行。

    在某某府之下,有五大院。

    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最高立法机关——立法院;最高司法机关——司法院。

    至于另外两个监察院和考试院,形同虚设,暂且不论。

    倒是这个行政院之下还有八大部,分别为:内政部、国防部、经济部、财政部、教育部、外交部、交通部、法务部。

    毫不夸张地说,宝岛地区地位最高则是小蔡,其次则为行政院的谢院长。

    这一次的会议只有四个人出席,身份分别是行政院的蒋院长、谢副院长和台积电的创始人&前任董事长张仲谋、现任董事长刘德寅。

    “不行,我们都已经答应了华府(代词)方面,这样会得罪对方的!”

    “而且在鹭岛建厂……投资额少倒没什么问题,可这太多了!”

    两位正副院长平时虽不和,但在这个事情上还是一致的。

    台积电不是没有再内地投资建厂,比如金陵那里就投资30亿美元建了一个工厂。

    要是几十亿美元他们也不用多虑,可张仲谋说得却是500亿美元!

    “蒋院长是担心得罪华府方面?”张仲谋往对方一瞥。

    这个蒋院长性格优柔寡断,内斗技能点到了MAX,但不管是对华府方面,还是对京城方面,都怂得很,两个都不想得罪。

    倒是谢副院长,政治倾向还有点亲中,和高雄那位市长有点臭味相投。

    “这不是我怕得罪的问题,是我们根本没办法得罪!”

    蒋院长冷哼了一声,接着道,“我们不少技术都是华府授权的,别的不说,光是光刻机这里就没办法绕过去,ASML名义上是荷兰的,但大家都知道背后是漂亮国。”

    “你说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蒋院长语气不善地说道。

    张仲谋头转向一旁的谢副院长,“谢副院长你怎么看?”

    谢副院长沉思片刻,摇摇头道,“在鹭岛建厂我是支持的,但是不宜规模过大,不然我们会得罪华府方面。台积电的订单有60%来自漂亮国,之前失去华兴的订单对我们的打击就很大了,要是失去漂亮国的订单,这对台积电的打击更大……”

    “唉!”

    张仲谋叹了口气,苦笑一声。

    “失去漂亮国的订单,台积电面临的是一个大危机,但要是与光华为敌,那将是台积电的末日!”

    这话一出,两位院长瞬间傻眼了,连忙问道:

    “此话怎讲?!”

第五百三十七章 回国

    “陈校长,方便聊会吗?”

    这话让陈灏有些发愣,刘主任找自己还有什么事情?

    “可以,现在吗?”

    “对。”

    “那你们先聊,我去光芯研究中心转转。”梁一清打了个哈哈遁走。

    至于一旁的周瀚清也非常自觉地找了个借口离开。

    陈灏和刘主任则是走入一旁的办公室。

    “刘主任,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刚坐下,陈灏就忍不住问道。

    不要光听国台办只是一个办公室,但是人家是国x院直属单位,共设有11个职能部门:秘书局、综合局、研究局、新闻局、经济局、港澳涉台事务局、交流局、联络局、法规局、投诉协调局、政党局,机关党委(人事局)。

    这也算是陈灏回国之后,正面接触最大的高官了。

    “陈校长,是这样的,主要还是跟宝岛合资建厂的问题。”刘主任和善地笑道。

    “刘主任,这个之前我们不是谈过了吗?”陈灏面色有些为难,态度非常坚硬。

    “我知道您和上面都是想照顾我们光华,但自打我回国之后,受到国家的关心已经不少了,工厂的事情我觉得完全没有再加入了!”

    陈灏这一番话,倒是让刘主任格外看了对方一眼,苦心劝道:“陈校长,这其中的利益多大你应该知道的。光华大学又是私立大学,没有国家财政拨款,光是负责学校的经营倒也没什么,但是要想撑起科研创新,那可不容易。”

    “这样,你们那里要是缺乏资金,我可以联系中行给你光华贷一笔百亿美元的资金。”

    似乎怕陈灏拒接,刘主任连忙补充道,“3年免息,再加2年低息,五年时间应该够你们资金回笼了。”

    听着刘主任这么说,陈灏内心其实挺感动的。

    这次和台积电的合作,不只是让台积电到鹭岛建厂,而是合资建厂!

    预计5年内全部简称,总投资1000亿美元。中方占51%,台积电占49%。

    510亿美元,对于京城方面来说完全没啥压力。

    国家这几年在芯片企业上的补贴、扶持就不止这个数字了。

    但是京城方面的意思是,想让光华也加入。光华投个100亿美元,占比10%。

    100亿美元是不少,但是芯片行业绝对是暴利!

    看台积电的去年财报就知道了,去年营收474亿美元,而净利润高达164亿美元!

    净利润能够达到营收的1/3之一!

    别看沃尔玛作为曾经世界五百强之首,营收爆炸,但是净利润被压缩地相当低。

    科技行业、能源行业才是真正的赚钱,参考三桶油就知道。

    这么一块大肥肉分给光华,国家对于真正的人才上,是绝对的舍得和重视。

    国家可以给,但是他真不能拿。

    “刘主任,您不用再劝我了,我是不会参与进去的。钱这个东西是赚不完的,再说了,论起利益上,代工厂赚的可没有光华多哦。”陈灏半开玩笑地道。

    这话也没说错,代工厂虽然赚钱,但真正的大头还是光华这里。

    就像美国高通公司自家的晓龙芯片也会交给台积电去代工生产,台积电固然从其中获利不少,可赚的也是一个辛苦钱。

    人家高通公司才是拿大头的那位!

    “这倒也是,是我们着相了。”刘主任一怔,然后哈哈大笑。

    正好聊到这个,陈灏好奇地问道:“刘主任,这个合资厂的事情,应该没问题吧?”

    今天和宝岛代表那里虽然也聊到了这个合资的事情,但还没讨论到具体投资比例这些细节。

    “问题嘛。”

    刘主任笑着拍了拍陈灏的肩膀,笑道:“对方肯定会争取一些利益,但是嘛,这个事情我们可不急,大不了换一家合作。”

    “可是对方就不行了,急的是他们不是我们。”

    “也是,那我就放心了。”陈灏笑着点点头。

    自己手握着技术,就是这么稳健

    芯片代工上,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规模没错,但是还有三星、联电这些企业。

    目前芯片制程工艺上,是两超一强。

    两超是三星和台积电,目前都在攻坚3nm制程中。

    一强是英特尔。

    至于后面嘛,就是中芯国际等被甩开的阶级。

    没办法,芯片制程工艺,实在是投资巨大的行业,而且光有钱都没用,还得有技术积累,这行的技术壁垒实在太高了。

    就在陈灏这里讨论的时候,宝岛方面内心也不太宁静。

    离开光华楼后,坐着小白车来到光华宾馆入住。

    来到房间里,在排除没有监听设备后,谢副院长这才破口大骂。

    “大陆这里实在太过分了,今天这个态度是来商议的吗?”

    谢副院长双手插着腰,在套房里来回踱步,胸膛鼓动地厉害。

    “简直就好像是通知一下我们,至于我们说的话还重要吗?”

    “完全不重要!”

    相比那位蒋院长,谢副院长态度是亲近内地,但仅仅是亲近,他的屁股不管怎么说还是在宝岛的。

    “那怎么办?”张仲谋耸耸肩,语气随意地说,“谈不拢那就不谈咯,明天回去好了。”

    刘德寅嘴角一扯,老张资历深,他能开得起这种玩笑,但他可不敢。

    “好你个张仲谋,你究竟是哪一边的哦!”谢副院长摇头苦笑一声,刚刚一副生气的样子仿佛装出来似的,刹那间便消失不见。

    “你都知道的,我们别无选择。”

    张仲谋叹了口气,自顾自地用套房里的茶具泡起茶起来。

    “哟,这个铁观音还不错。”说着,他自嘲一笑。

    “喝茶喝茶,光想有屁用啦,对方能跟我们谈,其实还是我们占便宜了。”

    “话系这么说,但该争的还是要争一点,不然不好回去交代。”谢副院长面色沉重,心情不大愉快。

    “合资厂的事情你怎么看?”

    “合资挺好的,也能给我们减轻负担,再加上有中方参股,在政策、审批上肯定是一路绿灯。”张仲谋“认真”地分析着。

    “老张!”谢副院长声音忍不住加重。

    “唉……”

    “你心知肚明,何必再问我?”张仲谋摘下眼镜用方巾细细擦拭。

    “内地肯定是要占大头,参照过往合资公司的案列,大概率是51%。”

    “你要我怎么看?当然是接受了,不然呢?”张仲谋淡淡说道。

    “何其悲哀!”

    谢副院长悲声长叹,眼中尽是迷茫。

    没有话语权,就没有底气,那就只能任由摆布。

    今天只不过是四方会谈的第一天。

    拉锯战才刚开始……

    ps:下一章先别看,等2点后吧,实在抱歉!

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代人的使命

    四方会谈的拉锯战持续了三天。

    除了第一天还算“和声和气”,后面两天基本上都是口水四溅,刘主任和谢副院长两人唇枪舌战,恨不得大战三百回合。

    至于光华和台积电这里纯粹是背景板了。

    毕竟只要不出意外双方都会合作,之所以国台办和行政院矛盾这么大,是因为想要合作的是宝岛这里。

    既然想要合作,自然要割点肉出来。

    这次会谈一直持续到第四天,经过了三天的扯皮子,也到了尾声。

    “如果没有异议的话,那便以这份合作内容为最终版本。”刘主任正色地说道。

    谢副院长摇摇头。

    刘主任也是松了口气,脸上浮现出笑容。

    站起身,向对方伸出手,“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谢副院长强颜欢笑地握了握手,内心暗叹不已。

    这次来鹭岛一趟,签了这么多条款,回去后怕是得罪不少人了。

    至于一旁的陈灏、梁一清、张仲谋、刘德寅四人也算是使命完成了,这几天真是煎熬无比。

    明明是商业问题,但就是扯进了zz进来,搞的无比麻烦。

    事情都谈完后,几人转战到光华宾馆去,那里已经安排了一个报告厅作为这次的签约仪式场地。

    涉及到1000亿美元的总投资,算是2021年开年头号响雷了。

    鹭岛市的政府班子也都从岛内赶到现场,倒是这一次的媒体只有一家CCTV。

    合作书签好署名,握手拍照等流程走完。

    央视记者手握着话筒对刘主任问,“刘主任,请问这一次与宝岛的合作会给海峡两岸带来什么影响?”

    刘主任笑着答道:“这一次的合作将会让两岸在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加深联系,并且……”

    陈灏脸干笑着站在一旁,就盼着早点结束。

    这一次的合作上面非常重视,千亿美元级别的投资一年也没几次,更别提还是芯片这种高科技层面的。

    所以这一次的签约仪式将会登上今晚的新闻联播。

    周瀚清眼巴巴地看着陈灏,心里激动无比,真的恨不得现在就上去给陈灏亲一口。

    鹭岛的工业本就薄弱,自打光华出现后,惊喜实在太多了!

    等到一切结束后,陈灏揉了揉自己的英俊脸颊,整得脸上的肉都笑僵硬了。

    这时,身后传来一道喊声。

    “陈校长。”

    回头一望,是台积电前任董事长张仲谋,这个被誉为芯片大王的传奇人物。

    此刻白发苍苍,走路也是迈着小步伐。

    “一起聊聊?”张仲谋善意地笑道。

    “好。”陈灏愣了一下,没有拒绝。

    张仲谋再望向梁一清,笑了笑,“还有老梁,一起吧。”

    梁一清沉默了下,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

    四人从光华宾馆走出,行走在光华大学的校园里。

    要是论起学历的话,其实四人中跟陈灏最亲近的反倒是张仲谋才对。

    张仲谋和陈灏都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刘德寅是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博士,梁孟松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四人都是博士,但含金量最高的是张仲谋和陈灏。

    陈灏四学位博士暂且不论,而张仲谋呢?

    这位是100%含金量的天才!

    1949年,18岁的张忠谋考入哈佛大学,成为全校1000多位新生中唯一的中国人。

    次年转入麻省理工学院,专攻机械工程。

    1954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硕士学位、

    1964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博士学位。

    辗转了美国最顶尖的三所名校,在那个年代成为取得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的认可,张仲谋的智商和天赋是绝无仅有的。

    “光华大学环境的确不错。”

    张仲谋毕竟是90岁高龄老人了,虽然身体硬朗,但比起身旁三人来说,算是走路最慢的那位。

    看着光华大学的景色,张仲谋深呼吸一口,白眉缓缓舒展开。

    “我喜欢这里,我喜欢这里的空气和环境。”张仲谋心情愉悦地说道。

    “鹭岛这里可比新竹好多了。”提到鹭岛的时候,梁一清板着的脸上也开始松动。

    “是不错,挺适合养老的。”刘德寅左顾右盼,深以为然。

    “鹭岛是少有宜居的城市,当然了,除了夏天。”陈灏调侃地说道。

    1月份的厦门恒温在十几二十度,白天穿短袖短裤都行,只是晚上海风比较大。

    几人哈哈大笑起来,厦门的夏天的确令人头疼。

    聊了一会儿,几人之间也熟络点后。

    张仲谋瞥了陈灏一眼,步伐止住,“陈校长,有些冒昧的问一下,贵校的光芯研究已经到什么地步了?”

    见陈灏陷入了沉思,张仲谋还以为是有些冒昧了,诚恳地又说,“现在我们已经成为合作伙伴,我们得心里有个数,不然不好安排后面的生产计划。”

    “最迟年底前攻克光芯技术,实现量产得明年。”陈灏失笑一声,估计是刚刚查看科研项目的时候走神了一下被对方误会了。

    “年底前……”

    张仲谋和刘德寅面面相觑,诞起一种劫后逃生的庆幸。

    幸好跟光华合作了,不然等年底光芯一公开成果,怕是股价都要跌停了。

    “你们光华大学的科研能力实在太强了。”张仲谋忍不住感慨一声。

    一所私立大学,竟然在科研上取得如此的成绩,而且还是在中国,真的是太罕见了。

    “不不不,张博士你说错了。”陈灏摇头否认了,转而认真地解释道,“这真不是我们光华能够做到的,而是汇集了整个中国科研界最顶尖的一群学者、科学家、工程师,才成就了如今的光芯。”

    整个世界,能够使出一国之力攻克某个巨大科研项目的,也就中国和美国了,要是苏联还在的话,还可以加上苏联。

    “这倒也是……”张仲谋复杂地说道。

    然后,他望向陈灏,有一个困惑他许久的问题想要得到一个解答。

    “陈校长,我有个疑惑不知道你方便不方便解答下。”

    “你说。”陈灏回道。

    “以你的能力和财力,为什么还要担任大学的校长,你本可以成为一名杰出的企业家。”

    张仲谋这话引起了刘德寅和梁一清的认同,这也是他们不理解的地方。

    以陈灏的背景,完全不用来到光华大学,可以直接走经商的路线。

    至于科研,大集团也有也有自己研究院、研发部门。

    “我看过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里面有一句我非常认同,也是我一直所在践行的。”

    陈灏抬头仰天,直视着太阳不由得让他眼睛眯起来。

    “一个国家为年轻人所提供的教育,可以让我们看见这个国家未来的样子。”

    脑海中浮现这个国家的百年沉浮,不由得一叹。

    只是刹那间,陈灏眼神变得坚毅,他铿锵有力地笃定道: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容貌。”

    “我会用毕生精力去证明,中国教育并不比欧美差!中国同样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顶尖名校,甚至是世界第一的大学!”

    “这就是我的追求和奉行的理想!”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五百三十九章 末日?

    汉东省,金陵城。

    新街口步行街,苹果手机旗舰店。

    段江是东南大学的一名博士生,今天特意跟导师请个半天假出来买手机,原因是马上到女朋友的生日了,准备买来当对方的生日礼物。

    “真是无语,苹果手机有什么好的?还不如买华兴!”段江嘟囔着走进店里。

    过去是没得选,高端旗舰机只有苹果和三星两大品牌,但现在OV都做的不错,尤其是华兴的Mate系列和P系列起来了。

    可就是许多女生爱用苹果手机,也不知道是冲哪点去的。

    要说是冲着打游戏去他还能理解,苹果手机打游戏的确没得说,可他女朋友也不怎么打游戏。

    虽然说是晚上7点多,但是店里顾客并不多,只有三两人。

    一个女导购看着段江的进入,非常热情地迎了上来。

    “先生您好,是要买手机吗?可以看看前阵子刚上市的苹果12哦,而且还有光子屏版本,性能完全没得说。”

    “苹果也有光子屏版本了?”段江意外地说道。

    对于苹果这一块他还真没什么关注,只知道光子屏产能有限,优先供应国产品牌,尤其是去年年末华兴发布的Mate45系列新机就搭载了光子屏版本,好评如潮。

    至于苹果,好像是后面与光华达成了合作,但现在才1月份下旬,这么快就上市了?

    “是的哦,而且还是前几天调过来的货,最近卖的挺畅销的,都快卖完了。”女导购耐心解答道。

    “那就看看12系列的几个机型吧,恩,要光子屏版本的。”

    段江想都没想就选择光子屏版本,作为一个手持华兴光子屏Mate45的机主,深知光子屏的加持有多逆天。

    “好的,这边请。”

    在女导购的热情之下,段江上手尝试了一番,最后买了一台苹果12ProMax光子屏版本的手机,等付好钱,接过礼品袋。

    刚转身准备要离开的段江,耳边听到一阵声音,让他脚步一顿,目光移到左前方墙上挂着的电视上。

    “今日,光华大学、国台办、宝岛行政院、台积电四方在鹭岛举行会谈,最后签署合作书,预计投资1000亿美元在鹭岛建厂并未光华大学代工生产光芯,本次出席的主要领导有……”

    一个苹果手机店里有点事不稀奇,但稀奇的是还在播放新闻联播,可能这个门店的老板比较喜欢关注时事政治吧……

    反正段江是听傻了。

    光华竟然要和台积电合作?

    而且这个投资规模,他要是眼睛没瞎、耳朵也没聋的话,他记得主持人说的是1000亿美元?!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还登上了新闻联播,实在是太炫目了。

    关于光华大学与台积电合作的新闻持续了1分40几秒,最后才跳转到一个农业新闻上。

    段江匆匆地从店里离开,直接飞奔回学校。

    在路上的时候,他脑海里还在回忆着在手机店听到的新闻,然后一查。

    光华还真跟台积电合作了!

    而且还是各大官方刚刚宣布的消息。

    别光看只是和台积电合作,其中带来的影响还是不少的。

    比如光芯上……

    等到回到宿舍,段江登录上小木虫论坛。

    论坛上闲聊版本还没有关于台积电和光华合作的帖子,段江按捺不住地率先发了一个帖子。

    【震惊!光华大学刚刚与台积电达成合作,将在鹭岛投资建厂,光芯技术是否已经攻克了?】

    帖子刚发出去,不到10分钟就有了三四十个回复。

    “我擦,真的假的?台积电不是要赴美投资建厂吗?怎么改变主意了?”

    “厉害啊,总投资1000亿美元,台积电真有钱!”

    “光华跟台积电合作?那岂不是产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我比较好奇,这是不是意味着光芯上市已经不远了?”

    “光华也太猛了吧,去年推出光子屏,今年再推出光芯,全世界所有的科研机构,也就只有光华大学这么生猛了!”

    “都上新闻联播了,而且还有国台办的刘主任出席了签约仪式,看来这个事情官方也参与在其中,倒是这个千亿美元的投资……”

    后面的楼层开始歪了起来,有人觉得光芯应该今年,最迟明年就能攻克,另外一些人仍然不看好光华大学,觉得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在小木虫论坛上发生的讨论只是冰山一角,全网不少地方都在讨论光华和台积电的这次合作。

    ……

    宝岛,新竹市。

    台积电大楼里。

    两个员工打着哈欠的从里面走出来。

    “最近加班的有点多,真的好烦哦!”高个子员工抱怨地吐槽着。

    另一个中分头的员工一边低头玩着手机一边赞同地回道:“最讨厌加班了!”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高个子拍了拍身旁同事的肩膀,挤眉弄眼地道,“对了,最近咱们公司离职的有些多你注意到没?”

    “有离职也很正常吧……”中分子迟疑了下说道。

    “不不不,这次离职可是有蹊跷的。”高个子摇摇头道。

    “什么蹊跷哦?”

    “这次离职的据说都是管易博士串联劝说的,而且你知道下家是哪里吗?”

    “不知道?而且管博士为什么要这么做啊?”面对高个子的故意卖弄中分头并没有恼火,只是不太理解。

    台积电虽然加班不少,工作量也不小,但薪资待遇在宝岛那是数一数二的,比公务员的到手月薪还要高出一大截!

    “下家嘛,喏,去了那边。”高个子往西方努了努嘴。

    “内地吗?难道是中芯国际?”似乎察觉到什么,中分头又补充道,“不会是鹭岛的光华大学吧?我记得梁一清博士现在就在那里。”

    “对,就是去鹭岛的那个光华。”说到光华,高个子撇撇嘴,一副不屑的样子。

    “要我说,他们还不如去中芯国际呢,至少那里还做出了点东西,去鹭岛干嘛?真以为光芯是路边货随随便便就能造出来?”

    “反正我不相信内地能够攻克这个技术,肯定又是卖概念,最后拖个几年大家都忘记这回事了。”

    中分头挠挠头,脸上苦笑不已。

    这个同事兼好友,平日都还好,就是一聊到内地的问题就容易聊崩。

    不过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现在宝岛挺多年轻人都对内地没什么归属感和认同感。

    中分头沉思了下,半开玩笑地说道:“我觉得你这个话主观意识太过了,光芯我还是挺看好的,说不定以后我们台积电还会跟对方合作,给光芯做代工也说不定。”

    “让我们台积电给对方代工?”

    高个子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捧着腹嘲笑道,“笑掉大牙哦,我们台积电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找我们代工的。就内地那个芯片制程工艺,不是我说,他们连7nm芯片都不知道要花几年时间才能量产,还光芯?笑死吼!”

    刚好走到池塘边上,高个子指着池塘自信满满地说道:“我们台积电要是给对方代工,我直接把前面池塘里的水给喝光了!”

    “呃。”中分头嘴角一扯,只想着赶紧把这个话题给转移掉。

    不要觉得高个子的话很傻逼,现实永远比小说更荒诞。

    就比如内地经济都腾飞多少年了,宝岛这里仍然有不少井底之蛙还认为对岸那里的人依旧吃不起茶叶蛋,然后吃饭都伴着涪陵榨菜(还会有宝岛人念成pei)。

    不要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有些固执的宝岛人的确这么想。

    只是这个时候,前方小卖部桌上收音机传出来的声音让两人都有些尴尬。

    “劲爆消息!今日行政院谢副院长、台积电前任董事长张仲谋以及台积电现任董事长刘德寅出席胡省鹭岛的签约仪式,刘董事长宣布将与光华集成电路公司进行深入合作,承担光芯的部分生产计划,这意味着光芯的研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小卖部门口坐着几个老人,听到这则短讯直接开始激烈讨论。

    “台积电不是要跟美国合作的吗?怎么跑过去跟内地投资建厂了?这样会得罪美国人的吧?”

    “得罪就得罪,内地、宝岛本就是一体的,两兄弟一家人干嘛要说两家话?鹭岛那个大学不是挺厉害的嘛?弄出什么光子屏出来,听说这个光芯要是造出来了,那简直是芯片行业的屠龙宝刀,完全没有能打的!”

    “真的这么厉害?那还是跟大陆合作好了,台积电不能倒闭哦,对宝岛影响太大啦!”

    中分头转头一看,身旁的同事脸色都黑了。

    大话才刚说出来,就被啪啪打脸了。

    见这个情形,中分头赶紧安慰道:“江洪,没有关系的啦,你刚刚说的话我当做是开玩笑了,真不用你去把池塘的水给喝完!”

    只是说完后,高个子脸色阴郁又多了一分。

    一句话也不说,直接跑走掉了。

    倒是当天晚上,北京时间22:30。

    美股一开盘,台积电的股价应声上涨。

    不到一小时,大涨2个点!

    美国股民对于台积电转向内地去投资建厂,并且与光华合作这个事情,非常的看好。

    毕竟经过前阵子的2020Nature中国论坛一事,稍微关注科技界的股民都知道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鹭岛,光华大学攻克光芯技术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所以台积电做出这个选择,能够乘上光芯的风,完全是重大利好啊!

    倒是有趣的一点是美股市场以高通为首的不少本土半导体公司都在大跌中,而一些与光华取得合作的半导体公司也跟着台积电这道风波上涨不少。

    美股半导体板块疯狂了一天,陈灏也睡了一晚上。

    翌日早晨。

    从食堂吃完早餐后,陈灏在猫舍撸猫中。

    “诺贝尔!怎么还咬我,是谁给你们建的猫舍?!”

    “欸,还是阿基米德最乖,过来让我撸秃你!”

    “牛顿怎么又在发呆……”

    陈灏蹲着跟三只小奶猫玩耍,心情倒是挺愉快。

    这三只小猫咪也算是在光华落了户下来,毕竟有校长的照拂,可以说是肆意横行在光华的校园里。

    跟小猫咪们玩耍了一会儿,陈灏也转身离开。

    今天早上要去光芯那里转转,看看进度如何了。

    十几分钟后。

    光芯研究中心。

    兜兜转转地陈灏,被一个实验室里的动静所吸引。

    “教授,这组实验还是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可能是量上面出了点错。”

    “不应该啊,前天唯一成功的一组就是用的这个量,为什么重复试验就出了问题……”

    “教授,是不是需要再微调一下?”

    “你们再做一组实验看看。”

    “好。”

    “陈教授,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正专注看手上数据的陈平教授,被耳边突然乍现的声音吓了一大跳。

    脸上涨红,正准备开口训斥这个没有礼貌的“来人”,只是当他看清楚身后来人的模样后,有些尴尬地讪笑道:“校长,您怎么来了……”

    “正好放寒假了没什么事情处理,就过来看看光芯这里需要什么帮忙。”陈灏笑了笑,然后环视了周围。

    “陈教授,来到鹭岛后吃的住的还习惯吗?”

    “还行,反正我吃东西不挑剔,能吃饱就行。”陈平教授不以为意地说道。

    在他的脑海里,值得花心思的只有科研,至于美食嘛,反正不管吃什么进去,拉出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颜色不同罢了。

    对于眼前这个从浙大主动跳槽来的陈平教授,陈灏还是十分满意的。

    无论是能力还是对待科研的态度都无法挑剔,唯独就是情商略微低下了点。

    “刚刚听到你们好像遇到什么问题了?”陈灏目光落在对方手上的数据上。

    “对,前天意外成功了一组实验,但是这两天做了三十多组的重复试验都没再成功一次,实在令人头疼!”陈平教授轻叹了一声,见陈灏感兴趣便把手上的数据递了过去。

    接着这份汇总的数据,陈灏自习看了一遍,然后又去实验台那里看了眼失败的半成品。

    “校长。”

    “陈校长好!”

    “陈博士。”

    研究人员有气无力地对陈灏打着招呼,陈灏也一一回应过去。

    因为这两天的接连失败,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光芯的研究工作并不轻松,哪怕是整个中心三百多名研究人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大顶尖科研团队,但遇到的挑战和挫折是一个接着一个。

    要是没有陈灏两次提供的资料,对于光芯他们心里都没有谱。

    倒是看到陈灏的出现,有一些研究人员眼睛一亮,说不定校长能够找到问题所在。

    端详了失败实验品后,陈灏眉头微微皱起。

    再低头凝望着手头上的数据,大脑瞬时开启高速运转模式。

    一个个可能性被排除,最后……

    他嘴角微微上扬,眼睛里闪着光芒。

    食指戳在数据文件上,轻笑一声。

    “终于找到你了。”

第五百四十一章 让对方来鹭岛谈

    行政院外。

    “张董……”

    刘德寅嘴巴一张,正欲开口,但是见张仲谋对他摇摇头,心头一惊,嘴巴闭上。

    两人上车后,开车的司机是张仲谋的亲属,属于完全靠得住的那种。

    “老刘,外面人多口杂,有些敏感的话题还是要注意点。”张仲谋提醒道。

    “您说得是,刚刚是我鲁莽了。”刘德寅歉声说了句后,眼中有些不甘心。

    “张董,我们真的要去鹭岛建厂吗?”

    “一旦与对方何谈,内地不可能不会抓住这个机会,我们太被动了!”

    “被动吗?”张仲谋重重地叹息道。

    张仲谋看着刘德寅,问道:“你觉得我们会被为难?”

    刘德寅皱紧眉头,张仲谋自然不会无故说这话,一定是有更深层的意思在。

    但他左思右想仍然没想明白究竟有什么意思在里面。

    “难道不是吗?”刘德寅不明白地问道。

    “老刘啊,你糊涂!”张仲谋失望地看了刘德寅一眼,语气都加重了几分。

    “现在的形势你还没看懂吗?现在不是我们吃亏不吃亏的问题,而是对方同不同意和我们台积电合作的问题!”

    “不跟我们合作,就以他们的产能,连中芯国际都不如,还怎么去量产光芯?”刘德寅有些不懂。

    光芯研究中心负责芯片设计,光华集成电路负责芯片制造,前者倒还好说,但是后者可不是那么容易搞起来的。

    哪怕有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在,若是不寻找代工厂,就凭光华建成来的工厂,能有多少产能?

    而芯片代工厂中,台积电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加上两地距离这么近,只隔了一个宝岛海峡,运输成本也不贵。

    他实在想不到对方有什么可以拒绝台积电的理由。

    “按常理来说,你的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光华的那位可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主。”张仲谋苦笑一声,颇有些无奈。

    “光子屏厉害吧?三星的屏幕技术完全不能力敌,结果光华不找代工厂合作,按理说把技术授权下去,产能不就上去了?”

    “结果光华这位,非得要自己投资建厂,自己研究技术,然后自己生产自己卖,还是后面才把技术授权弄出去一点。”

    “对方这个性格,你觉得凭什么在光芯上就一定会找代工?”

    听着张仲谋的话,刘德寅嘴角一扯,一头黑线。

    换成一个正常人都会找代工厂,因为芯片代工虽然要花不少钱,但相比卖出去的价格一比,完全不值一提。

    只需要付出一点利益,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好像没有谁会舍近求远。

    自己建工厂都麻烦,而且还有各种人力成本、机器折旧成本等等。

    可对方已经在做了,不找代工自产也不是不可能。

    “你要认清楚我们的处境,光华可以拒绝我们,但我们不能拒绝光华!”张仲谋着重强调了一声。

    “我明白了,我就怕会谈的时候行政院那里出问题。”刘德寅一想到这个就头大,行政院毕竟是台积电的实权控制人,到时候要是掉链子就麻烦了。

    张仲谋摇摇头,完全不担心这个。

    “这个不用担心,行政院的蒋院长虽然是个庸人,但谢副院长还是有能力的,台积电的重要性他们不会不知道,对于这个合作,行政院那里会比我们更积极。”

    “如果是这样那我就放心了。”刘德寅松了口气。

    “对了,我们目前的生产计划大概排到了什么时候?”张仲谋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道。

    “已经排到了明年2月份,至于后面的订单还在谈。”刘德寅说着,也有些明悟过来,接着道,“后续的订单是不是要暂时不接了?”

    “明年2月份差不多了,我预计光芯最迟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出来,后面把产能都调到光芯生产上,从现在开始其他订单就暂时别接了。”张仲谋闭目假寐了一会儿,最后做出这个决定。

    “好,我待会回去就安排下去。”刘德寅点点头。

    有了张仲谋的一些话,他心里也有些数。

    台积电和光华的合作,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应该会促成。

    行政院那里不想看到台积电的倒去;

    京城那里也想借此机会能够加强两岸的关系;

    光华那里也可以通过和台积电的合作提升产能;

    而他们台积电,虽然会割肉不少,但至少生存下去了。

    有时候经营企业并不需要赚多少钱,而是看能不能撑下去,只要你撑得时间够久,把同行熬死了,那你就赢了。

    三天后。

    宝岛方面最后还是向海峡对岸那里发出了邀请。

    ……

    鹭岛,光华大学。

    “这栋大楼是我们光华的主楼光华楼,建于1988年……”

    陈灏亲自为身旁几人热情地解释道,样子宛若导游。

    “刘主任,待会我带您几位去参观下光芯研究中心。”

    “好,太麻烦陈校长了。”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刘主任微笑着点点头道。

    “不麻烦,刘主任从京城远道而来,作为东道主当然要好好招待下。”说完,陈灏打量了下这位国台办的领导,外表看起来挺随和的。

    逛了逛,一行人分别坐上三辆小白车前往光芯研究中心。

    而陈灏和刘主任两人单独坐上一辆车。

    吹着风,陈灏压低着嗓音对刘主任问道:“刘主任,宝岛那里怎么说?”

    “宝岛想要邀请我们过去进行四方会谈。”刘主任轻描淡写地说了句,然后把问题抛给陈灏。

    “陈校长觉得我们该如何回应?”

    “如何回应?”

    陈灏哈哈大笑,语气轻松地说道:“我觉得他们搞错了一件事情。”

    “怎么说?”刘主任好奇道。

    “主动权在我们手上,被动的是他们,怎么是我们过去呢?应该是他们过来才对!”陈灏不客气地说道。

    “让宝岛两方来鹭岛会谈?”刘主任眼睛瞪大,似乎有些犹豫不决的样子。

    “这会不会不太好?两岸关系比较重要……”

    见对方有些迟疑,陈灏洒脱一笑,“您就放心,这个事情肯定不会破坏两岸关系,而且在鹭岛会谈,这也表明了一个态度,对方不会拒绝的。”

    “这倒也是。”刘主任想了想,同意了陈灏的方案。

    ps:

第五百四十二章 海峡研究院

    先别看,等2点后再刷新,实在抱歉!

    先别看,等2点后再刷新,实在抱歉!

    ……

    北大元培通识课程体系

    1、从开办以来并没建立起来。这也是开办之初并未设想、而至今没有实现、从而影响这一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开办了十几年,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北京大学元培通识教育的许多评论文章,褒贬不一。但一句话,这个实验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本世纪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元培学院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有13个年头,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通识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这场人才试验中遭遇的意外、挫败、尴尬甚至争议,都充分折射通识之难和通识之痛。

    北大元培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

    3、根据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理论上可以选全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课程学习计划全由自己制定;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理论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几乎所有学生在进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紧接着,多数人就会开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学的学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应负责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的“导师制”发挥作用有限,事实上,元培04级的大一新生连一本院系课程计划都拿不到,必须跑去各院系教务部“蹭着看”。

    比起这些琐事,选课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碍—全校的课你都能听,但到底听什么。

    在北大,本科课程计划主要分为两块:专业课和通选课。一般而言,专业课难度胜过通选课一筹。按照设想,任何一个元培学生读大二、选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后,之前选修的其他院系的课程都可替代通选课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对学生来说,诸如此类的规定无异于“自由待遇”外的枷锁:根据兴趣选课,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选专业时就会丧失一定的自由。

    不少元培“过来人”,亲历了向“不自由”妥协的过程。北大03级元培法学方向学生张琬婷告诉记者,在元培实施的最初几年,绩点并不是一件被看重的事,“02、03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按自己的兴趣选课,选难度大的课在当时是一个趋势。”但此后,绩点导向就越来越重。

    “绩点”标准的存在仍令学生们选课放不开手脚。

    周文杰,2008年考入元培学院,现任北大13级元培学院班主任。他观察到的情况是,学院里凭兴趣广泛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新生一入校计划性就很强。比如,大一第一学期,13级的新生选课集中于经济、管理、数学、政经哲等领域,没有学科跨度特别大的选课。

    许崇任解释,元培和各个院系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的专业院系可以不假外力地自我发展,而元培则经常需要学校在背后推一把,不断制定适用于元培的各项特殊政策。“教授需要做研究,需要自己的研究生,那就必定要依托专业院系,光靠元培单方面没有能力办到。”

    周文杰坦言,元培学院为学生提供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学生们要在完全不明白这专业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去选课程,而且还得判断这些课程能否触及专业核心问题。”尤其对新生们而言,心理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这名学生是元培10级的吕伟聪,在修完数学专业课程后,他希望能进行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学习,因此申请延期。按照元培的教学计划,学生享有弹性学制,可于3至6年间完成本科教育。可学校教务不予延期的理由是,这名学生的毕业学分已修满。

    经过协调,吕伟聪的申请最终被批准。但此事在元培内部仍引起后续讨论:元培没有摆脱“双轨制”的麻烦,学院的一些教学制度,在学校层面得不到有效的行政保障。

    虽然“双轨制”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完全消失,但许崇任表示,元培学院是建立在生源多样化基础上的一种有益于本科教育改良的模式。元培的改革,针对高等教育的两大突出问题:学生过早进入专业学习导致知识面偏窄;大多数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学习后出现落差。

    “北大就是要将相同的学生培养成不同的人。”许崇任称,元培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它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4、通识课程的边缘化

    无论“通识”还是“博雅”,字面上都强调知识广博。中国大学在开展通识教育时,一个常见做法是要求学生选修本专业之外的课程。

    北大开设了五大类通选课程,涵盖了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学生必须在每类中至少完成一门课程方能毕业。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数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大类科目,强调西方古典人文传统、经典阅读和批判性写作,负担重,标准高,绝不是学生可以在专业课程之外稍加努力即可过关的,因此芝大的学生实际在第三年才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主修课程上。

    相比之下,一个北大学生毕业需要完成140学分,而通选课程仅占16学分,其余的是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英语课、政治课。

    低年级时学生的大部分精力耗费在专业课程上,到了高年级则忙于实习、找工作、申请海外研究生院和毕业论文,大学的有效教学时间实际上只有三年。

    北大老师为通选课投入了相当的热忱和心力,执教通选课的老师不乏国内相关领域的一流学者,但缺乏核心课程这一制度保障,意味着通选课至多是专业课之余的调剂,元培的学生并没有特殊待遇。

    一般来说,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每学期需要完成三到四门课程,但每门课程会附带可观的作业和阅读,而中国大学生的普遍一学期要学习八到十门课程。

    中国大学生并不比美国同龄人更努力,课程数目加倍,只能牺牲完成质量,每学期的一两门通识课完全有可能沦为形式主义。

    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考察知识发展之历史。

    5、例如北京大学2001年9月制定并实施“元培计划”。自2002年开始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实行自由选课制度。在课程设置上,除专业必修课、全校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之外,设置通选课。通选课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与艺术等5个领域的若干课程。本科阶段基本形成“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课程模式。

    复旦大学从2005年新学期开始把全校68个专业整合成人文、法政、经管、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数学、医院等7类,新生在大一先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学院按培养目标重构了课程内容体系,建立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框架。

    清华大学2014年成立的新雅书院,其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案等,都在极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自由教育或通识教育模式。

    美国:

    1、在美国经典的文理学院,所有核心课程被设计为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在内的三大体系,低年级的学生们在这些课程中自由选择,高年级则主修其中属于自己专业的课程。由于学生与教师人数接近,因此课程大都为小班讨论,老师与学生甚至可以自己设计课程、设计学分。

    2、美国的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专业课(majorrequirement)

    选修课(electivecourse)

    通识教育课程(generaleducationrequirement)

    通识类课程应运而生。好比说你选择了工程类的专业,但你还被要求同时学习文学、英语、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类的选课方式,在美国大学里通常以核心课程(corecurriculum)的形式呈现——完成本专业的学分之外,还要通过选修的方式完成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

    通识教育体系设有什么课程?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分类,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9大类:

    1.写作:主要教授学术类写作的基本纲要,包括如何立论点,引论证,找证据,得结论等。

    2.专业写作:教授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常常与专业课相结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方面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从根本上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知识,但没有整合和分析写作的能力。

    3.西方文化研究:涉及欧美的文化和历史,对于美国人和留学生来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总得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的由来吧。

    4.少数文化:指的是非西方文化的研究,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等等。

    5.人文与艺术:这类的课程通常比较靠近艺术方面,涉及面很广,比如音乐史、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研究等等。

    6.语言:大部分学校会开设各个语种的课程,常见的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等。

    7.数理逻辑:偏理科方向,涉及数学、物理、编程、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8.社会与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人类研究、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

    9.自然科学与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等大方向的内容。

    可以看出,部分学科是交叉的,而且与其他专业课知识相重合。

    哥伦比亚大学

    哥大在1917-1919年的实践就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起点,至此以后,诸多名校开始竞相效仿,甚至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教育体系。

    但是,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到现在都具有学术挑战性,因为它涵盖了所有本科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学术领域。不过,这种“打包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批判

第五百五十一章 锂空气电池技术实验室

    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宇是搞技术出身,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硕士华南理工大学硕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那个年代,这可是实打实的学霸,从一介技术员打拼到如今的全球电池巨头的董事长。

    但作为宁德时代的总经理,周家更擅长的是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管理,对技术上懂得并不多。

    好在这次来鹭岛,随身带着几名高工。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工在周家的耳旁低声说了几句,周家的脸色愈加阴沉。

    反倒是比亚迪的何龙,站在陈灏身旁,笑呵呵地说道:“陈校长,我看宁德时代那里好像不太看好光华,要不就请他们离开好了,我们也好商议一下后续的合作。”

    陈灏笑笑不说话,只是看向周家。

    周家强撑起一个微笑,“陈校长,我们这里也考察完了,要不约个时间坐下来好好聊聊?”

    “何总这里呢?”陈灏再看了眼何龙。

    见对方也点了点头,然后,陈灏的下一句让两方的人都愣住了。

    “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效率,这样,我们也不改日了,就今日吧!”

    “现在?”周家瞪大眼睛,不太明白陈灏是啥意思。

    “对,我们三方一起聊聊锂空气电池这个项目。”陈灏笑着说道。

    何龙和周家对视一眼,都有些不悦。

    这是想让两家一起竞争,然后选条件出的最高的那个吗?

    但两人还是同意了。

    会议室里。

    只有陈灏、周家、何龙三人,至于其余人都在外面的休息室里候着。

    陈灏看着两人,也不绕弯子,开诚布公地说道:“我也不说什么客套的话,直接进入正题。”

    “锂空气电池实验室的情况两位也看到了,目前看起来是有些寒酸,但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投资未来嘛!”

    周家忍不住撇撇嘴,这哪里是投资未来,这特喵的是空手套白狼!

    啥东西都没有,就这么有底气地想谈合作。

    这忽悠劲,怎么感觉有点像杭城的某位马大师呢???

    “光华大学的科研能力我就不多言了,两位也心知肚明。还有锂空气电池的前景和市场,想必两位比我还清楚吧?两位要是想要合作,可以留下来,要是不想合作,现在也可以走。”

    等陈灏说完,何龙率先抢着回答道:“我们比亚迪是带着诚心诚意来的,非常希望能够与光华达成合作,至于实验室方面嘛……咳咳,是有点简陋,但我相信在陈校长的带领下,攻克锂空气电池肯定没问题!”

    这话听得周家往何龙脸上格外看了几眼。

    何龙眉头一挑,难道是自己脸上有东西?

    “周总这是看什么呢?”

    周家坐在椅子上,收回目光,淡淡地说道,“我在看何总的脸皮有多厚。”

    “那周总看出来有多厚了吗?”何龙已经笑呵呵着,只是眼睛渐渐眯起来。

    周家摇头,惊叹道:“看了半天,发现何总你压根就没有脸。”

    “原来宁德时代的股价就是被周总的嘴皮子给吵上去的,这点我们比亚迪的确不行,毕竟我们都是干实事的。”何龙不以为意,反倒是一脸的叹服。

    看着这两人互相嘲讽,陈灏也是一头黑线。

    不过也给他传达了一个信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竞争远比他想象的还要激烈。

    “两位,先听我说一句。”陈灏忍不住发声。

    陈灏介入后,两人也算是止住了言语攻击。

    “我先讲讲合作的前提条件,要是两位没问题的话,再谈合作模式。”

    “前提条件?”周家眉头皱起,听着就不太对劲。

    “我们光华大学在学校周围正在建设一个科技园区,对标的是美国硅谷,所以比亚迪或者宁德时代想要就锂空气电池项目进行合作,必须把总部或者研发中心总部落地科技园区。”

    这话一出,从头到尾笑呵呵的何龙直接呆滞住了。

    “陈校长,我没听错吧?这是要把总部迁过来???分部或者新建一个地区办公楼、生产基地行不行?”

    周家没有说话,他也被陈灏的话给雷到了,看着陈灏,等待对方的回应。

    没听到哪家的合作还要搬迁总部过来的啊,这也太离谱了吧?

    “不,必须是总部或者研发中心总部。”陈灏摇头,态度很强硬。

    一个公司只有一个总部,至于研发中心会有好几个,但总会有一个最大的,承担主要研发任务,至于其他的也没什么意义。

    周家忍不住笑了,发自内心的那种。

    “陈校长,如果你们已经研发出锂空气电池,或者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么过分的要求或许我们还能答应。但是……”

    “但是这么过分的合作的条件,我周家从商二十余年,还是头次听见。”

    “我不知道光华哪来的底气提这个条件?就凭一个成立月余的实验室?”

    陈灏听了并不生气,反倒是点头表示认可。

    “周总说得很对,那凭什么呢?”

    陈灏往后一躺,双手环抱,望着两人。

    “就凭我们光华的实力。”

    “就凭我们光华能够攻克光子屏,以及即将成功的光芯。”

    “不是我说话难听,我完全可以不与比亚迪、宁德时代合作,我们光华跟其他大学不同,我旗下拥有的企业两位应该都知道吧?”

    “光子屏我也没跟京东方合作,我们选择自己研发、自主经营。结果呢?结果就是京东方折戟沉沙,现在听说处境非常惨淡。”

    陈灏轻笑一声,悠悠地说道:“之所以想找个合作方,纯粹是图个轻松,不想在科研之外耽搁太多时间。两位也可以拒绝,那我们可以再找欣旺达、德赛、中航锂电谈谈,再不济我们就撸起袖子自己干,我想到时候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工程师、技术员们应该不会拒绝加入锂空气电池的大家庭吧?”

    两人沉默了。

    为什么刚刚见到如此简陋的实验室也没打消与光华合作的想法?

    当然是因为光华有光子屏、光芯、丙交酯三大技术成功奠定了光华的信誉,他们完全可以投个几亿、甚至是几十亿进来。

    因为光华大学的科研剑走偏锋,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但凡有一丝可能,他们都不会放弃。

    比亚迪股份、宁德时代,两家市值都是大几千亿,几十亿连投资建厂的一半都不到,完全不算什么。

    可锂空气电池就不一样了,一旦成功了,那……

    那完全就是垄断整个行业了!

    尤其是陈灏最后的一句话,这已经不是隐喻,而是摆在明面上的威胁了。

    何龙想了想,问道:“陈校长,我想再问问如果合作的话,这些条件暂且不论,如果合作的话,是采用什么方式?专利买断还是以专利入股?”

    只是陈灏的下一句回答,让何龙和周家差点从椅子上惊跳起来。

    为什么世间会有如此不要脸之人???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有活人么,吱一下,感觉自己在打单机游戏o(╥﹏╥)o)

第五百七十九章 少年班全国宣讲会第一站

    “怎么样?那姜组长觉得清北少年班怎么样?”

    梁实这一句反问,让刘副校长一慌,咽下一大团口水。

    想要训斥,又实在不好开口。梁实是双十中学的特级教师,是实打实的名师,外面学校想要挖走梁实的多了去。

    但光华大学那里也不能轻易得罪啊,光华的在别处不好说,在鹭岛能量太大了,这次宣讲会,都是教育局局长亲自叮嘱。

    左右为难的刘副校长脸上还得强撑着一个微笑,只好在饭桌下偷偷用脚踢了下。

    “清北少年班吗?”

    姜林脸色平静地一笑,“清华北大自然是比我们光华强,但比起少年班的话,这就不好说了吧?”

    “毕竟我们都是今年第一届招生,起点差不多,要说差距或许有,但不见得有多大。”

    梁实忍不住笑了笑,正想回答的时候被踢了一脚,抬头一望才注意到刘副校长在对着他使着眼色。

    他装作没有看见的样子,回复姜林道:“姜组长的意思是光华的少年班跟清北差不多?”

    姜林点点头。

    倒是坐在姜林一旁的文栋、余静二人有些躁得慌,哪怕是他们心里也不觉得光华少年班能够跟清华北大比。

    “光华的师资不说跟清北比,我怕连本市的鹭大也比不过吧?”梁实轻视地看了姜林一眼,只觉得年轻人狂妄自大,竟然还妄图跟清北比肩?

    “我听说梁老师是搞数学竞赛的。”姜林淡淡说道。

    “是。”梁实点点头。

    “我斗胆妄严一句,光华大学少年班至少在数学上的培养不比北京大学少年班差!”姜林声音瞬间拉高。

    梁实皱眉,难道这个姜组长已经癫狂了?

    倒是看着对方这么自信的样子,梁实猛然想起前些日子看到的新闻。

    脸色一下子犹豫住了。

    “北大黄金一代想必在座的各位应该都知道吧?今年的北大少年班班主任是刘若川教授,但我们光华少年班也有许晨阳教授,以及两位同样杰出的青年数学家黄旭教授、邓夏教授。”

    说到这,姜林轻轻一笑。

    “这三位教授都是从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归国的,同时回来的还有著名物理学家于东教授,也是在我们光华任职。”

    “若是比老一辈,我们光华的确比不过,但是比起中青一辈,光华与清北,孰强孰弱可不好说了。”

    这话倒不夸张,数学、物理学这两类领域,仔细研究会发现很多大牛最巅峰都是30-50岁这个阶段,也是出成果最多的时间点。

    反倒是过了50后,精力开始下降,至少在创新上实力开始下滑。

    许晨阳在青年数学家里,在国际上都是能打的,要不是年龄稍微大了点,完全有很大概率拿下菲尔兹奖。

    国内的话,也就是北大同窗刘若川能够与之抗衡,其他人就算了。

    梁实沉默了,一旁的刘副校长趁机开口了。

    “啊哈,咱们今天是探讨,不要伤了和气哈。”

    刘世明也跟着附和道:“刘校长说的是,以和为贵。姜组长真是少年有为,难怪光华会把这个重任交付给姜组长。”

    “唔…这家点的私房菜挺好吃的,凉了就不好吃了。”

    有几人和稀泥,场面算是缓和下来许多。

    这时候,姜林深呼吸口气,也差不多是时间了,便笑着说道:

    “今天请几位吃饭,主要是想传达一下我们光华少年班的招生政策,而且这个政策是与在座各位还有些关系。”

    “哦,还与我们有关?怎么说?”刘世明好奇地问道。

    姜林:“我们光华非常重视这个少年班,只要有一位学生被光华少年班录取了,光华会给予该生的班主任10万元奖金,以及对其中学捐赠10万元用于学校发展。”

    这话一说话,场面顿时安静了。

    之前四位班主任里还有两人对姜林有所微词,此刻眼神闪烁,心里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虽然也有奖金,但可没有10万这么多。

    而且……

    刘副校长更加热情地问道:“姜组长,是每一位吗?”

    “那当然,如果有5位,那便是50万奖金和50万元捐款。”姜林挑挑眉说道。

    “明天下午的初试,还请四位老师能够多多支持一下,反正就当是一次测评好了,不会多耽搁同学们的复习时间的。”

    “好说好说,毕竟都是鹭岛教育界的嘛,中学大学都是一家人。”

    “刘校长说得是,多大点事情,回去我一定跟班上的学生好好讲解一下。”

    包厢里一片和气。

    一顿饭吃了接近一小时才结束。

    随后在餐厅门口的时候,两方才各自扬镳而走。

    梁实目送着姜林三人的离开,脸色平静,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身后响起一道鸣笛声,回头一望刘世明从车里探出头。

    “老梁,上车,一起回学校啊。”

    梁实也没多想,便上了车。

    车上。

    刘世明从后视镜看了梁实一眼,嘿嘿一笑,“老梁,刚刚光华那位姜组长说的你心动了没?”

    “说不心动是假的,但这样对学生太不负责任了。”梁实摇摇头说道。

    “我们两个班级,几乎会诞生15-20位清华北大的,哪怕其他的几十位学生里,基本都是985,成绩最差的几个也能稳上211。把学生骗到光华那里去,那不是误人子弟吗?!”说到最后面,梁实眉头开始紧锁。

    就拿2019年来说,双十中学一年有28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其中有20人都是来自1班和18班。

    清北录取率几乎占了一个班级的25%,全班高考过600分的几乎能达到97%。

    哪怕去鹭岛大学的也没几个,除了清北,其余都是到复旦、浙大、交大、南大、科大这些学校。

    “你呀你,就是太死板了。”

    刘世明眼睛眯起来,说道:“我打算动员班上一半左右的学生去参加光华的初试,估计应该能有10来个能通过吧。”

    “你疯了!这是光华大学,不是清华大学!”梁实当场被吓到了,赶紧严肃地劝道。

    “只是去参加初试,走个形式而已,毕竟同处一片屋檐下,光华风头正盛,还是不要得罪为好。”

    刘世明不以为意地摆摆手,“到时候让成绩差的几位学生去参加光华少年班的复试就行了,就像刚刚姜组长说得,光华少年班师资其实也不错,而且现在的光华实力提升得有些快,以后什么样子还真不好说咯。”

    “老梁,我劝你也好好考虑下,我们这也是为学生着想,为他们找一条出路不是。”

    梁实低叹一声,面色有些犹豫。

    而另一边,姜林三人也同样在讨论着刚刚饭桌上发生的事情。

第五百八十三章 守株待“鹭”

    ……

    防盗章节,2点后再刷新本章节。

    实在抱歉!

    2点后再点进来看。

    ……

    北大元培通识课程体系

    1、从开办以来并没建立起来。这也是开办之初并未设想、而至今没有实现、从而影响这一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开办了十几年,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北京大学元培通识教育的许多评论文章,褒贬不一。但一句话,这个实验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本世纪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元培学院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有13个年头,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通识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这场人才试验中遭遇的意外、挫败、尴尬甚至争议,都充分折射通识之难和通识之痛。

    北大元培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

    3、根据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理论上可以选全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课程学习计划全由自己制定;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理论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几乎所有学生在进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紧接着,多数人就会开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学的学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应负责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的“导师制”发挥作用有限,事实上,元培04级的大一新生连一本院系课程计划都拿不到,必须跑去各院系教务部“蹭着看”。

    比起这些琐事,选课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碍—全校的课你都能听,但到底听什么。

    在北大,本科课程计划主要分为两块:专业课和通选课。一般而言,专业课难度胜过通选课一筹。按照设想,任何一个元培学生读大二、选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后,之前选修的其他院系的课程都可替代通选课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对学生来说,诸如此类的规定无异于“自由待遇”外的枷锁:根据兴趣选课,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选专业时就会丧失一定的自由。

    不少元培“过来人”,亲历了向“不自由”妥协的过程。北大03级元培法学方向学生张琬婷告诉记者,在元培实施的最初几年,绩点并不是一件被看重的事,“02、03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按自己的兴趣选课,选难度大的课在当时是一个趋势。”但此后,绩点导向就越来越重。

    “绩点”标准的存在仍令学生们选课放不开手脚。

    周文杰,2008年考入元培学院,现任北大13级元培学院班主任。他观察到的情况是,学院里凭兴趣广泛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新生一入校计划性就很强。比如,大一第一学期,13级的新生选课集中于经济、管理、数学、政经哲等领域,没有学科跨度特别大的选课。

    许崇任解释,元培和各个院系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的专业院系可以不假外力地自我发展,而元培则经常需要学校在背后推一把,不断制定适用于元培的各项特殊政策。“教授需要做研究,需要自己的研究生,那就必定要依托专业院系,光靠元培单方面没有能力办到。”

    周文杰坦言,元培学院为学生提供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学生们要在完全不明白这专业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去选课程,而且还得判断这些课程能否触及专业核心问题。”尤其对新生们而言,心理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这名学生是元培10级的吕伟聪,在修完数学专业课程后,他希望能进行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学习,因此申请延期。按照元培的教学计划,学生享有弹性学制,可于3至6年间完成本科教育。可学校教务不予延期的理由是,这名学生的毕业学分已修满。

    经过协调,吕伟聪的申请最终被批准。但此事在元培内部仍引起后续讨论:元培没有摆脱“双轨制”的麻烦,学院的一些教学制度,在学校层面得不到有效的行政保障。

    虽然“双轨制”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完全消失,但许崇任表示,元培学院是建立在生源多样化基础上的一种有益于本科教育改良的模式。元培的改革,针对高等教育的两大突出问题:学生过早进入专业学习导致知识面偏窄;大多数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学习后出现落差。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947/ 第一时间欣赏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 作者:想要上岸的鱼所写的《我在大学当校长》为转载作品,我在大学当校长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在大学当校长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在大学当校长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在大学当校长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在大学当校长介绍:
在海外名校留学八年归国的陈灏,通过一番算计,终于夺回爷爷一手创建的光华大学。“叮咚!名校成长系统绑定成功!”得到系统后,陈灏发现通过系统出品的建筑,竟然还带有buff加成!教学楼:学习悟性增加200%!图书馆:学习效率增加200%!实验室:科研能力增加200%!……几年后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言:感谢我的母校光华大学以及校长陈灏先生。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纷纷表示表示赞同!【光华大学新生群:181062463】我在大学当校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在大学当校长,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